Mercurial > hg > extraction-interface
comparison interface/parsing_files/17640_2013_09_30_22_54_39.txt @ 0:b12c99b7c3f0
commit for previous development
author | Zoe Hong <zhong@mpiwg-berlin.mpg.de> |
---|---|
date | Mon, 19 Jan 2015 17:13:49 +0100 |
parents | |
children |
comparison
equal
deleted
inserted
replaced
-1:000000000000 | 0:b12c99b7c3f0 |
---|---|
1 【191】 第六編 目錄 職官 科第 貢途 選舉 畢業︵學校畢業︶ 仕宦 忠義 孝友 節烈 流寓 | |
2 【192】 官 職 思恩歷代職官抄本舊存志稿紀焉不詳經民十離亂後擋案無存更無考鏡茲祗憑耳目 采輯之所得爲紀錄之材料在昔前淸康乾嘉道乃一朝全盛之時賢良之吏實不乏人思 邑由野蠻而進文明文化進步一日干里飮水思源誠不能不推功於當時官吏開物成務 之力今則年湮代遠人往風微無從詳紀咸同以後略可徵實光宣則較為詳明民十前之 官史尙不少通達治體之員云 | |
3 <office>〈縣 長〉</office>〈縣 長〉 | |
4 <office>〈縣 長〉</office><dy>〈明 代〉</dy>〈明 代〉 | |
5 <dy>〈明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林應龍</person> 萬曆一十六年任撫苗有方邑人德之福建莆田人 | |
6 <dy>〈明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魏 鶚</person> 萬曆二十七年任製權衡升斗收糧禁耗闔邑頌之江西人 | |
7 <dy>〈明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楊天啓</person> 萬曆二十九年任創立學宮振興文教復得訓導鄧以德典史林學□相佐 時邑人有啓德學之謡公號鳳樓雲南楚雄縣人進士及第 | |
8 <dy>〈明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193】 | |
9 <dy>〈明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朱家賢</person> 萬曆三十年任 以上見抄本舊存志稿 | |
10 <dy>〈明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蕭鳴盛</person> 萬曆年間任(見下里中洲碑記) | |
11 <office>〈縣 長〉</office><dy>〈淸 代〉</dy>〈淸 代〉 | |
12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蔣 雲</person> 順治十五年任 | |
13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翁世庸</person> 康熙年間任據公撰四門城碑記載康熙六年公到任已六年錢塘人進士及 第 | |
14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謝 銓</person> 康熙八年任 | |
15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飽復相</person> 康熙二十四年任創立環江義舘等 | |
16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彭宸渌</person> 康熙三十一年任 | |
17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梁 楷</person> 雍正二年任 | |
18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林 協</person> 雍正五年任 | |
19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張月甫</person> 雍正十三年任 | |
20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194】 | |
21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李景賢</person> 乾隆年間任 | |
22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何夢瑶</person> 乾隆四年任 | |
23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祁秉衡</person> 乾隆十三年任 | |
24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金 甲</person> 乾隆十八年任 | |
25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覺羅慶宸</person> 乾隆五十五年任 | |
26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熊 燧</person> 嘉慶年間任 | |
27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鶴 年</person> 道光年間任 | |
28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孫德元</person> 舉人咸豐年間任 | |
29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岳炳元</person> 舉人咸豐年間任 | |
30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趙元興</person> 咸豐年間任 | |
31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翟景禧</person> 舉人同治年間任 | |
32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崔 斌</person> 舉人同治年間任 | |
33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黄玉柱</person> 進士同治年間任 | |
34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195】 | |
35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王宗海</person> 舉人同治年間任 | |
36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珠爾□阿</person> 同治年間任 | |
37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徐作梅</person> 進士同治年間任頗著德政縣民德之曾於涼亭道旁豎德政碑 | |
38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全文炳</person> 進士光緒元年任 | |
39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周材芳</person> 四川人翰林光緒四年任愛民勤政振興文學籌集常款爲生童月課膏火設 賓興助士子鄉試文風蒸蒸日上 | |
40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杜鳳保</person> 捐班光緒六年任 | |
41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王文淵</person> 舉人光緒七年任 | |
42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石 煌</person> 捐班光緒七年任 | |
43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李樹猷</person> 舉人光緒八年任 | |
44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首成坤</person> 捐班光緒八年任 | |
45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黄詠沂</person> 副貢湖南人光緒十年任勤政愛民 | |
46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李守和</person> 捐班光緒十年任 | |
47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196】 | |
48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張棠蔭</person> 舉人光緒十一年任廉潔武健嚴酷之吏 | |
49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謝保年</person> 舉人光緒十三年任 | |
50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謝 珩</person> 舉人光緒十三年任 | |
51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趙鎮淸</person> 捐班光緒十四年任 | |
52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况章美</person> 軍功光緒十五年任 | |
53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梁卓漢</person> 捐班光緒十七年任 | |
54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陳廷楨</person> 捐班光緒十八年任開辦蠶業運來桑秧分鄉村栽種勸民養蠶 | |
55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王永貞</person> 舉人光緒二十年任 | |
56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孫 □</person> 副貢順天寶坁人光緒二十二年任 | |
57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陳世瑞</person> 進士光緒二十四年任 | |
58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楊宗錦</person> 捐班光緒二十五年任 | |
59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楊維藩</person> 捐班光緒二十五年任 | |
60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周 璜</person> 峯人光緒二十六年任 | |
61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197】 | |
62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馬慶</person> 光緒二十七年任 | |
63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吳瑩澤</person> 光緒二十七年任 | |
64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譚鄴華</person> 舉人湖南益陽人光緒二十八年任其時遊匪遍地維持治安幾無從下手公 知人善任遴選止紳授以機宜修茸土城整頓圑務淸查匪徒始有著手辦法 匪徒三次攻城公悉能臨機懸變手腕敏捷克以保全危城卒能布置團防聯 合軍隊撲滅歐四徐大等股匪約萬餘人 | |
65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梁若智</person> 軍功代譚數月譚仍復任 | |
66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周尚端</person> 舉人四川敘州人光緒三十一年任治事明决通逹政體 | |
67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王履晟</person> 舉人長沙人光緒三十二年任熱心辦學籌發屠捐常款就環江書院舊址創 建縣城兩等小學並另撥款設立各區初小學校十二所思邑之有學校實自 公始 | |
68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李肇律</person> 進士四川人光緒三十四年任 | |
69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王家錦</person> 舉人江蘇人宣統元年任勤政愛民注重實業 | |
70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198】 | |
71 <dy>〈淸 代〉</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許鄧起元</person> 舉人宣統三年任 | |
72 <office>〈縣 長〉</office><dy>〈民 國〉</dy>〈民 國〉 | |
73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覃祖烈</person> 副貢宜山人民國元年任尊重民意不剛不柔 | |
74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邱頤齡</person> 歲貢貴州畢節縣人民國二年任正直無私政尚嚴厲 | |
75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蒙朝爵</person> 歲貢民國二年任任事强幹善於折獄 | |
76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龔廷鑑</person> 拔貢民國四年任 | |
77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李禔農</person> 舉人民國四年任 | |
78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張 融</person> 嵗貢湖北人民國五年任廉潔明敏厲精圖治禁煩苛減新賦以惠民平定悍 匪以靖亂恩威并著邑人至今謳思不置 | |
79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鄧良材</person> 恩貢民國七年任熟悉民情稱物平旋 | |
80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王敷和</person> 法政畢業桂林人民國九年任 | |
81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金永聲</person> 歲貢湖南人民國十年任適滇黔聨軍圖桂過境索供扶役備受屈辱尋股匪 張立剛等陷城被擒幾遭非命 | |
82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199】 | |
83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周瑞麟</person> 自治軍韓部參謀民十縣局變亂後成爲無政府狀態適韓軍過境邑紳迎立 之扶持危局處置尙善後姚仕傑率隊進據縣城周退永安設行署 按丨丨自治軍係民十滇黔粤三省聨軍犯桂時本省杭戰後退却之部隊 | |
84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姚仕傑</person> 附生民十一年附粤桂軍劉震寰師長至河池時委任在職約三個月自治軍 克復縣城後敗走 | |
85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韋仕彰</person> 法政畢業民國十一年自治軍總司令林俊建委約一月 | |
86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盧袞榮</person> 中學畢業民國十一年自治軍指揮官韓彩輝克復縣城後委任在任約半年 | |
87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羅茂松</person> 本縣監生民國十一年以歸編自治軍後因助軍餉甚鉅得官一年 | |
88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周 元</person> 自治軍司令民國十二年兼理縣事一年 | |
89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陳濟桓</person> 民國十三年係廣西討賊軍第一路指揮官兼任 | |
90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蒙鎮東</person> 本縣自治講習所畢業民國十四年奉廣西討賊軍總指揮部委任 | |
91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韋 俊</person> 民國十五年任 | |
92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張達材</person> 法政畢業民國十六年任 | |
93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200】 | |
94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陳壽民</person> 民國十八年任 | |
95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黎鼎鑑</person> 民國十九年任愛民惠商注意路政 | |
96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吳善廷</person> 法政畢業民國十九年任 | |
97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張逹材</person> 民國二十年任 | |
98 <dy>〈民 國〉</dy><office>〈縣 長〉</office><person>梁 杓</person> 民國二十二年任 | |
99 <office>〈訓 導〉</office>〈訓 導〉 | |
100 <office>〈訓 導〉</office><dy>〈明 代〉</dy>〈明 代〉 | |
101 <dy>〈明 代〉</dy><office>〈訓 導〉</office><person>鄧以德</person> 萬曆二十九年任與知縣楊天啓典史林學道協同振興文教故時邑人有啓 德學之謠 | |
102 <office>〈訓 導〉</office><dy>〈清 代〉</dy>〈清 代〉 | |
103 <dy>〈清 代〉</dy><office>〈訓 導〉</office><person>楊淳穎</person> 任年無考 | |
104 <dy>〈清 代〉</dy><office>〈訓 導〉</office><person>何文煜</person> 雍正二年任 | |
105 <dy>〈清 代〉</dy><office>〈訓 導〉</office><person>胡夢齡</person> 任年無考 | |
106 <dy>〈清 代〉</dy><office>〈訓 導〉</office>【201】 | |
107 <dy>〈清 代〉</dy><office>〈訓 導〉</office><person>黃榮光</person> 光緒二年任 | |
108 <dy>〈清 代〉</dy><office>〈訓 導〉</office><person>黄 泌</person> 舉人光緒十一年任任期十年 | |
109 <dy>〈清 代〉</dy><office>〈訓 導〉</office><person>陸顯書</person> 舉人字乙照桂平人光緒十九年任任期十年 | |
110 <dy>〈清 代〉</dy><office>〈訓 導〉</office><person>黄利坤</person> 貢生光緒二十九年任 | |
111 <dy>〈清 代〉</dy><office>〈訓 導〉</office><person>劉家馨</person> 光緒三十年任 | |
112 <dy>〈清 代〉</dy><office>〈訓 導〉</office><person>梁棟生</person> 光緒三十二年任 | |
113 <office>〈典 史〉</office>〈典 史〉 | |
114 <office>〈典 史〉</office><dy>〈明 代〉</dy>〈明 代〉 | |
115 <dy>〈明 代〉</dy><office>〈典 史〉</office><person>林學道</person> 明萬曆二十九年任協助知縣楊大啓訓導鄧以德振興文教邑人德之 | |
116 <office>〈典 史〉</office><dy>〈淸 代〉</dy>〈淸 代〉 | |
117 <dy>〈淸 代〉</dy><office>〈典 史〉</office><person>錢景坤</person> 雍正五年任 | |
118 <dy>〈淸 代〉</dy><office>〈典 史〉</office><person>蘇慶孚</person> 四川人光緒十年任十四年在任病故 | |
119 <dy>〈淸 代〉</dy><office>〈典 史〉</office><person>倪孝先</person> 浙江蕭山人光緒十五年任 | |
120 <dy>〈淸 代〉</dy><office>〈典 史〉</office>【202】 | |
121 <dy>〈淸 代〉</dy><office>〈典 史〉</office><person>董廷鈞</person> 湖北人光緒十七年任 | |
122 <dy>〈淸 代〉</dy><office>〈典 史〉</office><person>岑 鑾</person> 廣東人光緒十九年任 | |
123 <dy>〈淸 代〉</dy><office>〈典 史〉</office><person>林顯文</person> 光緒年間任 | |
124 <dy>〈淸 代〉</dy><office>〈典 史〉</office><person>章 聘</person> 湖南人光緒二十一年任 | |
125 <dy>〈淸 代〉</dy><office>〈典 史〉</office><person>劉璧美</person> 貴州人光緒三十一年任提倡種樹城東望峯山之杉樹即公種植當時具此 眼光殊爲難能可貴 | |
126 <dy>〈淸 代〉</dy><office>〈典 史〉</office><person>郭 固</person> 四川人光緒三十二年任 | |
127 <dy>〈淸 代〉</dy><office>〈典 史〉</office><person>屠凌霄</person> 貴州人宣統二年任 | |
128 <dy>〈淸 代〉</dy><office>〈典 史〉</office><person>莊兆禧</person> 廣東湖安人宣統三年任 | |
129 <office>〈思恩汛把總〉</office>〈思恩汛把總〉 | |
130 <office>〈思恩汛把總〉</office><dy>〈清 代〉</dy>〈清 代〉 | |
131 <dy>〈清 代〉</dy><office>〈思恩汛把總〉</office><person>陳 宗</person> 雍正五年任 | |
132 <dy>〈清 代〉</dy><office>〈思恩汛把總〉</office><person>曾其壽</person> 光緒十二年任 | |
133 <dy>〈清 代〉</dy><office>〈思恩汛把總〉</office>【203】 | |
134 <dy>〈清 代〉</dy><office>〈思恩汛把總〉</office><person>秦國寶</person> 光緒二十五年任 | |
135 <dy>〈清 代〉</dy><office>〈思恩汛把總〉</office><person>鄧明韜</person> 光緒年間任 | |
136 <dy>〈清 代〉</dy><office>〈思恩汛把總〉</office><person>韋永齡</person> 光緒年間任 | |
137 <office>〈外 委〉</office>〈外 委〉 | |
138 <office>〈外 委〉</office><person>吳瑞光</person> 光緒年間任 | |
139 <office>〈外 委〉</office><person>羅家豐</person> 光緒末年任 按丨丨以上所志文武各職因年湮代遠文獻無徵尚多遺漏 科 第 | |
140 <person></person>文 舉 | |
141 〈明 代〉 | |
142 葛興二 萬厯二年舉人 | |
143 陸萬星 萬歷己卯科舉人 | |
144 【204】 | |
145 吳繼憲 天啓丁卯科舉人 淸 代 韋克勤 字少禹道光乙酉科舉人 | |
146 吳景蘇 字少波道光間舉人大挑一等簽分雲南厯署浪穹通海雲州三縣隨特授廣 通縣實缺已卸雲州任歸時雲有寇警憲委協統率兵往援途次遇公協統力 挽公回贊助戎幕比至寇衆雲集乘夜撲城守兵力不支城陷公殉難焉事後 奏聞奉勅封世襲雲騎尉子書傳承襲 韋繼新 字芹塘道光間舉人會試留京三年不第歸時洪楊舉事盜賊蠭起公奔走宜 山南丹思恩聯絡團務晚年掌教環江書院苗匪吿警公猶講學不輟匪突至 撲城陷遂遇害 武 舉 淸 代 龍德高 乾隆間舉人爲人豪俠好義心公益無嗣臨終以其所有坐落縣城西墟三 | |
147 【205】 十六空地基捐作公產後以該地立三界廟餘地收租作祭神費現三界廟改 爲第一公所地租撥充縣教育費 莫子通 字騰霄道光丙午科舉人咸豐間練團出力保舉千總 韋鷹楊 字雲亭道光丁酉科舉人咸豐間練團捍匪保陞都司銜賞戴監翎署河池縣 守備 韋壯國 字濟世道光甲午科舉人 | |
148 譚紹祖 道光辛卯科舉人 | |
149 彭邦秀 道光間舉人 | |
150 陳懋績 道光間舉人 韋壯鵬 同治間舉人 韋杏春 同治間舉人 | |
151 【206】 貢 途 明 代 歐 璉 萬歷間歲貢銓廣東韶州府敎授居鄉以振興文敎爲務有賢聲入鄉賢祠 | |
152 吳廷憲 萬歴間歲貢銓廣東博羅縣教諭居鄉以崇尚氣節敎人有賢聲明鼎革遇匪 害人鄉賢祠 | |
153 陳嘉言 崇禎間歳貢銓福建蒲田縣四川祥符縣教諭 | |
154 葛太環 崇禎間歳貢鼎革後隱居不仕 淸 代 | |
155 葛秀之 字積之順治間歳貢 崖應雷 康熙間歳貢 崖 魏 康熙間歳貢 崖 崶 康熙間歳貢 | |
156 【207】崖 崇 康熙間歳貢 | |
157 吳 淳 康熙間歳貢 | |
158 葛 彩 字仲雲庚熙間歳貢 歐讚袁 雍正間歳貢 | |
159 黄 裳 雍正間歳貢 | |
160 葛世俊 乾隆間歳貢 韋肇淸 乾隆間歳貢 | |
161 李放嵩 乾隆間貢士任修仁縣教諭 覃廣儒 乾隆間歲貢 覃廣脩 乾隆間歳貢 | |
162 羅聖經 乾隆間副貢 | |
163 葛友梧 字鳳崗嘉慶間恩貢任賀縣敎諭 莫若榮 嘉慶間歲貢銓蒼梧縣灌陽縣教諭 | |
164 【208】韋乙佩 字豹臣嘉慶間歳貢博聞强記子史淹洽經術湛深爲著名之講學家與鄭小 谷齊名士林稱道至今弗衰 覃可佐 字龍岡道光間歳貢咸豐間練團出力保舉同知銜同治初苗匪人寇公設局 安順遃當其衝或勸公避公曰吾守此爲縣北門屏蔽豈可縱盜率衆拒敵匪 衆數千麕集寡衆不敵遂殉難焉 覃遠獻 道光間歳貢民治間集練禦匪頗稱勁團常追逐苗匪至五峒孤軍深人激戰 陣亡 覃作梅 字鼎臣道光間歳貢選任永康州學正貴縣敎諭 覃 烈 道光間歲貢 韋上美 字錦園道光間歲貢任俠權奇頗負胆氣清代專制衙役横行下鄕隨從十餘 人服飾炫赫輿馬暄填鄕民被蹂躪不堪公憤甚具狀控諸大府蒙大憲飭縣 嚴懲限制衙役輿服隨從一時衙役懾伏輿論人快公尤善排難解紛赴訴者 踵接公酌理凖情曲直咸悦平生不事莆積身後薄田數畝而已 | |
165 【209】韋士侃 道光己酉科拔貢 | |
166 葛之夏 字宜亭道光丁酉科拔貢 韋欽明 光緒乙酉科拔貢 | |
167 吳克均 咸豐年間恩貢 韋慶植 字樹人同治丁卯歲貢署宣化縣教諭家居以孝友爲訓與弟慶璜慶鏞怡怡 敦睦子婦觀感門庭雍和常分產令諸弟先取餘乃歸已其季弟中年棄世遺 孤崇紀年才十五公爲經理田園嚴課詩書卒以成名 崖雲梯 恩貢 | |
168 李嘉松 歳貢 | |
169 葛奇芳 歲貢 蒙河潤 歳貢 崖 嶷 歲貢 崖 嵂 歳貢 | |
170 【210】崖如璣 嵗貢 | |
171 葛 紋 歳貢 崖雲程 歳貢 崖之舁 恩貢 | |
172 李恆芳 歳貢 覃騰嵩 歳貢 覃兆繁 歳貢 | |
173 葛世簡 嵗貢 崖如珠 歳貢 韋起盛 歳貢 韋巨光 歳貢 韋正瑛 嵗貢 覃學儀 嵗貢 | |
174 【211】韋彰甲 歳貢 韋敬修 歳貢 覃繼成 歳貢 | |
175 梁美輪 歳貢 歌有章 歳貢 覃時俊 歲貢 覃時傑 歳貢 韋廷紱 歳貢 韋至剛 歳貢 韋正瑞 歳貢 韋華國 歳貢 韋純脩 歳貢 | |
176 葛友蘭 歳貢 | |
177 【212】覃尚忠 歳貢 覃薰陶 歳貢 覃邦彥 歳貢 韋廷綸 歳貢 按以上各人貢年無考 韋慶鏞 字德音光緒丙寅嵗貢丙子科副榜大性孝友庭前有巨樹濃蔭陰森謂其子 紀曰庭樹甚屬防硯以吾父手植故謹護之吾百年後汝可砍也有妹嫁方氏 蚤卒無子婿薄殯之公自雇石工砌巨塜竪豐碑上刊詩二絕云西望雲山哭 輓歌無多姊妹奈愁何鴿原散後重難遇血淚徒教委逝波玉金粉盡消殘 剰有青坟夕照寒愁語數行和淚寫行人讀罷也心酸 覃鳯樓 字汝修光緒丁酋科副夏民初任縣議事會會長民十政變養病山中十六年 土匪覃杏林撲城勢力張甚縣長張達材蒞任强之起使任縣總團局職務設 法招撫林匪以弭盜患公扶病就職甫月經理就緒而公病益劇歿於局邸享 | |
178 【213】 壽五十有三載 | |
179 鄧國璠 字席珍光緒庚戌歲貢爲人淸正簡直應事沈深光緒廿八年間游匪入境土 匪帶馬開台拜會遍地歸紅縣府且不免繼而知縣譚公鄴華蒞任委辦縣總 團局務托以重任公薦用吳權一羅酋山賁虎臣韋子安韋芸汀等分任總團 局事皆為穩健份子集合商治匪辦法僉謂前此當事長游匪勢特倡爲辦土 不辦游之說以圖敷衍致匪害日甚今必反之爲辦遊不辦土收土匪以助團 力又可偵游匪虛實公鼓掌稱善决用此策遊匪失倀勢乃稍衰後徐大歐四 股匪萬餘由宜北下攻城敗退經右區過河池龍濟光張德貴軍進駐廣南徐 匪爲陸榮廷所阻折回竄入三峒若由大路竄虎龍即跳出圈外因無土匪引 路迷途誤入水洞爲官軍所乘殲焉人第見軍隊出力而不知挽回大局實由 公採用辦游不辦土政策始克奏肅淸之功也 覃肖心 字性宗光緒間恩貢爲人豪放不覊剛果有爲光緒廿八年間遍地歸紅獨竪 白旗與紅家尋仇惟因互相燒殺刼擄地方微受牽累 | |
180 【214】覃奠國 淸光緒間歲貢 韋汝澄 字少吳光緒庚午歲貢 | |
181 彭 鶚 光緒甲戌歲貢 | |
182 梁作霖 光緒間歲貢遊幕黔省不歸 | |
183 彭憲祖 光緒間歲貢 崖岱宗 光緒間歲貢 韋象乾 光緒間歲貢 覃大任 光緒間歲貢 | |
184 陳世熙 光緒間歲貢 崖鍾瑞 光緒間恩歲貢 覃共登 光緒間歲貢恩 歐慶雲 光緒間歲貢 | |
185 羅寶書 光緒間歲貢 | |
186 【215】覃如心 光緒間歲貢 | |
187 譚以淸 光緒間歲貢 | |
188 譚宗儒 光緒間歲貢 | |
189 李鈐護 光緒間歲貢 覃汝梅 光緒間歲貢 覃汝思 光緒間歲貢 軍汝賢 光緒間歲貢 | |
190 譚元凱 光緒間歲貢 | |
191 陳映奎 光緒間歲貢 | |
192 葛瓊林 字崖仙光緒歲貢 | |
193 譚冠儒 光緒間歲貢 | |
194 李向榮 光緒間恩貢 覃元杰 光緒間歲貢 | |
195 【216】韋帶寛 光緒間歲貢 韋翊卿 光緒間恩貢 韋純熙 光緒間歲貢 韋以廉 光緒間歲貢 | |
196 葛汝棫 字瑞歧光緒間歲貢 賁文炳 字虎臣歲貢辦團出力保奬五品頂戴 | |
197 譚孔書 光緒間歲貢 歐 琳 字少陳原名德昭字朝甫光緒丙午歲貢簡易師範學校畢業曾充縣立第一 高小校長教員縣立國語講習所所長服務教育界十五年以上博綜羣書辭 藻豔發邑宿儒也 | |
198 陳若愚 光緒丁酉拔貢 | |
199 吳原熙 字泰階宣統己酉科拔貢曾任勸學所長省議會議員宜北縣承審員性純厚 服務忠勤 | |
200 【217】 | |
201 羅煥綾 字紱卿光緒戊戌歲貢 韋崇紀 字芸汀光緒癸卯歲貢 岑占魁 歲貢 | |
202 吳權一 原名秉均改以字行宣統己酉科拔貢 藍玉臺 字瑶階宣統己酉科拔貢 按丨丨羅煥綾以下其人現存又貢途一欄因年湮代遠文獻無徵遺漏或不免也 選 舉 | |
203 吳原熙 拔貢民國元年被選為本省議會議員 覃鵬展 民國元年被選爲本縣參事會會員 岑峻極 民國元年被選爲本縣參事會會員 | |
204 王映川 民國元年被選爲本縣參事會會員 韋善述 民國元年被選爲本縣參事會會員並被選爲會長 | |
205 【218】 | |
206 譚若皋 民國元年被選爲本縣參事會會員並被選爲會長 岑占魁 民國元年被選爲本縣議事會議員並被選充第一屆會長 韋蔭松 民國元年被選爲本縣議事會議員 覃秉國 民國元年被選爲本縣議事會議員旋被選充第二屆議長 | |
207 譚祖傳 民國元年被選爲本縣議事會議員旋被選充第二屆副議長 韋帶彬 民國元年被選爲本縣議事會員議員 覃龍章 仝 上 覃思培 民國元年被選爲本縣議事會員議員 覃鳳樓 仝 上 覃夢槐 仝 上 覃燦勛 仝 上 | |
208 譚秉鈞 仝 上 歐尚琦 民國九年被選爲本縣會議員並被選充議長 | |
209 【219】 | |
210 李佩金 民國九年被選爲本縣議會議員 韋翊卿 同 上 | |
211 譚宗儒 同 上 | |
212 羅秋田 同 上 保 舉 韋鷹揚 武舉咸豐練團捍匪保陛都司銜賞戴藍翎 | |
213 羅作相 附生咸豐間援慶案保薦府經歷 韋克標 附生咸豐間援慶案保薦府經歷 粱獻珍 附生咸豐間援慶案保薦訓導職 覃可仕 附生咸豐間援慶案保薦訓導職 | |
214 葛之盛 增生咸豐間辦國出力以軍功保舉五品藍翎 | |
215 方啓隆 咸豐間援慶出力保舉五品藍翎千總銜 玉宗楊 武生咸豐間援慶案保舉把總銜 | |
216 【220】莫子通 武舉咸豐間練團出力保千總 | |
217 鄧國璠 光緒二十年辦團有功保五品頂戴 韋崇紀 同 上 賁文炳 同 上 | |
218 葛樹標 同 上 | |
219 吳權一 光緒三十年辦團有功保五品頂戴 | |
220 周萬那 光緖三十年剿匪出力保五品軍功 覃煥廷 光緒三十年剿匪出力保五品軍功 畢 業 | |
221 陸宜林 字翰修廣西優級師範畢業曾充慶遠中學監督廣西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學 監縣城西門街人 藍耀奎 字星五廣西優級師範畢業曾充慶遠中學監督兼教員縣立高級小學校校 | |
222 【221】 長縣城底下街人 | |
223 周 冕 廣西法政别科畢業曾充桂平縣清理積案委員宜北縣承審員中區縣城南 門外人 | |
224 李鳴鑾 慶遠六縣中學舊制中學畢業曾充小學教員民十政變投筆從軍因妾不貞 死於非命中區陳条村人 | |
225 譚會英 慶遠六縣中學舊制中學畢業爲環境所迫人黔投軍彊場多故一去鴻冥左 區譚村人 | |
226 羅朝棟 慶遠六縣中學舊制中學畢業民初赴黔投軍民八假歸暴疾卒左區塘官 村人 韋爾雅 廣西省立第二師範學校舊制師範畢業曾任縣立第一髙級小學教員性耿 介前區人 | |
227 吳世桓 字伯雍廣西法政别科畢業縣城南門外人 歐月樵 原名陽韶改以字行廣西法政别科畢業縣城雨門外人 | |
228 【222】 | |
229 歐陽光 字一醒廣西法政别科畢業縣城西門街人 玉映星 字曉樓廣西法政别科畢業後區社村人 歐湘波 原名陽文改以字行慶遠六縣中學舊制中學畢業縣城西墟人 覃顯烈 字丞武慶遠六縣中學舊制中學畢業縣城西門街人 | |
230 曾希先 字繩武慶遠六縣中學舊制中學畢業縣城東門街人 部萃如 原名會文改以字慶遠六縣中學舊制中學畢業縣城西門外人 藍映奎 字聚五慶遠六縣中學舊制中學畢業縣城西門街人 覃廷璋 慶遠六縣中學舊制中學畢業前區清潭村人 韋繪策 慶遠六縣中學舊制中學畢業 | |
231 謝逢年 慶遠六縣中學舊制中學畢業左區喇門廠人 | |
232 譚揚先 慶遠六縣中學舊制中學畢業後區毛難人 玉秉衡 慶遠六縣中學舊制中學畢業後區社村人 | |
233 鄧安文 字季明廣西省立第二師範學校舊制師範畢業縣城西門外人 | |
234 【223】 | |
235 歐陽和 字頌丙廣西省立第二師範學校舊制師範畢業縣城西墟人 | |
236 羅振先 字克繩廣西省立第二師範學校舊制師範畢業附左區喇門廠人 | |
237 吳 瑜 字孟玖民國二十年廣東國民大學法學院政治經濟學系畢業法學士縣城 東門街人 按丨丨以上所載采舊制中等學校畢業以上自吳世桓以下其人現存凡各品性 及曾任職務皆略不紀惟應列入仕宦者别列於仕官一欄 | |
238 〈仕 宦〉 | |
239 <person>葛興二</person> 舉人明萬暦年間仕河池三旺分州 | |
240 <person>吳繼憲</person> 舉人明天啓年間仕至知縣縣名失考 | |
241 <person>歐 璉</person> 歳貢明萬曆年間銓廣東韶州府教授 | |
242 <person>吳廷憲</person> 歳貢明萬曆年間銓廣東博羅縣教諭尋陞惠州及湖廣荆州等府教授 | |
243 <person>陳嘉言</person> 歳貢明崇禎年間銓福建蒲田縣祥符縣教諭 | |
244 【224】 | |
245 <person>崖應雷</person> 歳貢清康熙年間銓永淳縣教諭 | |
246 <person>崖 魏</person> 歳貢清康熙年間銓雒容縣教諭 | |
247 <person>崖 崶</person> 歳貢清康熙年間銓永康州學正 | |
248 <person>吳 淳</person> 歳貢清康熙年間銓水安州鬱林州學正 | |
249 <person>歐鑽袁</person> 歲貢清雍正間銓融縣教諭 | |
250 <person>黄 裳</person> 歲貢清雍正間銓義寜縣教諭 | |
251 <person>葛世後</person>歲貢清乾隆間銓北流縣教諭 | |
252 <person>韋肇清</person> 歳貢清乾隆間銓陽朔縣教諭 | |
253 <person></person>吳景蘇 舉人大挑一等簽發雲南清咸豐年間厯署雲南浪穹通海雲州三縣知事隨 授廣通縣實缺已卸雲州任歸時雲有寇警憲委協統率兵往援途次遇公協 統力挽公回贊助戎機比至寇衆雲集乘夜撲城守兵力不支城陷公殉難焉 事後奏聞奉勅封世襲雲騎尉子書傅承襲 | |
254 【225】 | |
255 吳書傳 字心香蔭生由府經厯出身指分貴州淸光緒二年奉林紹元按察委隨軍剿 辦都匀苗匪以勞績保升知縣歴署龍里修文開州三縣林升藩司調入藩邸 掌文牘保升知府委署釐統稅關卸差後奉差赴江西籌餉至岳州以暴疾卒 | |
256 方憲修 字滁山增生狀貌魁偉豪俠倜儻好謀能斷見義勇為淸咸豐間匪盜縱横公 爲保衛桑梓計砌大小城十餘處崇威城陣蔽全邑之西南衝要工程尤鉅時 張標陷郡城太守張凱嵩單騎馳至思邑聞公名詣之商恢復之策公立出金 樓千為部署一切招集闔邑名淸籌款募練聯絡丹池大舉反攻公姪啓降驍 勇善戰率本團練軍公同赴義克復後公以軍功保升直隸州指分貴州署古 州同知公素更善詩吟咏殊富揮毫珠玉爲本邑著名詩豪詩載文藝編 | |
257 羅銀漢 字秋河附生爲人廉介持己忠厚待人咸豐間慶遠太守張凱嵩號月卿因郡 城陷就思練團委公任捐務凡所收入不私絲毫張器重之爲保教職後張陛 廣西巡撫函招之淸例附生不能任教職張奏請破例擢用爲營實缺連任平 樂上思二縣教諭 | |
258 【226】 | |
259 吳上林 字樹棠邑北門外人俠義勇敢膂力退人年二十頗為環境所困慨然曰人生 七尺軀當殺賊立功奚事戀家庭遂詣柳投軍未幾中法越南之役在馮宫保 子材部下屢立戰功升哨長厯保記名都司補用遊擊等職克勇巴圖魯銜委 充廣西邊防軍營帶駐歸順州︵現改靖西縣︶屬之平孟隘兼平孟對汎委員 凡十餘年卒於平孟 | |
260 吳景亮 字子明邑北門外人孝友誠篤和靄可親工隸書喜吟咏於同治間襄辦廣西 巡撫管公文案厯以軍務勞績奏保巡檢職指分廣東委署崖州樂安分司該 地多黎族常與漢人齟齬公到任親人黎山開誠撫慰漢黎意見始漸融洽俸 滿回省供番禺縣署發審委員已而致仕數年後重遊東粤適瓊屬陵水黎人 叛省委統領李福田督兵往剿以公熟悉黎情邀襄戎幕兵進至黎山外﹁七 弓﹂地公以年老過勞兼不服水土卒於營次李為運柩回葬於陵水城外后 山宫左側立碑焉︵並附祀公人昭忠祠︶事在光緒十四年 | |
261 葛之盛 字蔚園增生咸豐間辦團出力以軍功保舉五品藍翎試用府經厯指分貴州 | |
262 【227】 | |
263 譚壽球 補用縣丞指分貴州署方村分縣 覃式愚 試用典史指分貴州 | |
264 李應奇 試用典史委任天河縣捕廳 | |
265 梁士彬 字伯農報捐府經厯指分貴州 | |
266 黄殿臣 一名元淸淸末投入統領龍濟光部後隨濟軍至廣東屢以戰績陞營長旋充 廣東警衞軍營長改署廣東連平縣知事民國十年夏署廣西武鳴縣知事出 身行伍縣城西墟入 | |
267 李友恭 淸末投入統領龍濟光部後隨營至粤陞任廣東警衞軍第十七營營長㝷戰 没參閲忠義欄 歐月樵 原名陽韶改以字行民國十年署天河縣知事二十年署富川縣縣長二十一 年署鐘山縣縣長出身見畢業欄 | |
268 歐陽光 民國十年任廣西審判廳推事後任龍茗縣承審員出身見畢業欄 | |
269 羅振琳 字韻珊兩生廣西官立簡易師範畢業民國十年任山西省實業廳第一科長 | |
270 【228】 隨任晉軍第一師師部一等書記官民十七任河北省政府秘書附左區喇門 廠人 | |
271 吳權一 原名秉均改以字行拔貢廣西官立簡易師範兼習步兵科畢業分發廣東任 用荐任文職民國五年任廣東護國第五軍第一梯團中校參謀七年任兩廣 巡閱使署中校參謀縣城東門街人 蒙鎮東 字景春縣立自治講習所畢業初任本縣民團統領民國十四年奉廣西討賊 軍總指揮部委任本縣知事民國二十年任本縣民團司令部少校副司令前 區拔木村人 按丨丨歐月樵以下其人現存 | |
272 【229】 忠 義 韋崇德 字子述淸代左區古賓人精通拳術勇武絕倫從學者衆咸豐年間土匪蜂起公 率其子弟捍衞鄉里賊無敢近一方賴以安全縣署特賞六品軍功同治初投柳慶鎮部下 效力以軍功加奬藍翎千總銜駐守慶城四年英匪入境縣知事崔斌檄調公回助守思恩 城苗匪數千麕集城下公力戰屢却之匪憚公勇次日預伏鎗隊以侍即悉衆攻城公衝鋒 猛進賊驟退公追擊之匪使鎗注射公中彈身亡城遂陷楊都督賜以精忠報國四字輓帡 | |
273 譚壽□ 淸代後區毛難人少負胆氣勇略過人咸豐間股匪張標攻陷慶城知府張凱嵩 馳至思恩募練圖□復公應募率毛難練軍百餘自爲一隊隨征慶遠駐懷鎭匪忽大舉攻 懷别部練軍皆退公獨力拒被匪圍包陷入匪中旋乘間逸岀復收拾舊部克復慶城後匪 警告急張命公往援公衝鋒陷陣所向披靡匪知公勁敵夜襲其營黑夜混戰受創陣亡張 為震悼製文遙祭後張陞廣西巡撫爲公具奏恩賜世襲雲騎尉蔭于一人 | |
274 羅冠英 淸代前區中屯村人少好武精挈技咸豐初平匪亂公為前導也五年奉慶遠府 | |
275 【230】張太尊札調往宜邑之白土司剿辦王蒙雷貴州賊至白土之新村乙奈坡突遇賊隊急遽 應戰賊勢浩大公力戰不退受創陣亡張公代爲具奏奉勅授武畧佐騎尉六品軍功又札 飭思恩縣令珠爾坑阿爲建義烈祠於麻村墟置祭田春秋致祀焉 | |
276 鄧鳳廷 字紫淸代湖南省人本省防軍哨官光緒二十七年遊勇滋擾邑境邑令籲請 上憲派兵會同慶防軍至邑相機剿辦時匪黨傅新周衆百餘踞左區安順墟叠受該處警 報商謀進兵慶軍畏崽不進公慣甚白率所部前進命該甲團總覃樹揚爲嚮導詎城中奸 細預馳報匪匪黨遂設伏以待鄧公甫至該墟不見一人突四處伏起公四面受敵急揮軍 退公已中彈陣亡覃公亦與於難鄧公墓在城外肯觀坡前有田亦歲時祭祀焉 覃樹揚 字柳宗邑增生淸代左區安順肯甫人歴任團務杜奸詰宄頗稱得力光緒廿七 年遊匪傅新周帮竄至左區公詣縣請兵適省防鄧哨官紫帶隊至縣卽命公嚮導至安 順墟剿匪詎軍情漏洩匪徒設伏以待鄧軍失利鄧公陣亡公亦殉難 | |
277 李友恭 中區陳茶人淸光緒三十年間投統領罷濟光軍効力隨營至廣東屢以戰功擢 至管長民國二年在廣東高州剿匪戰殁龍甚爲悼惜陳請中央撫恤立專祠於高州春秋 | |
278 【231】供祭 韋同春 字仲照號東麓右區上北人精國技矯健軼羣溺苦於學民國十年六月羅茂松 韓四袁二相等股匪衆百餘盤踞縣屬廣南勒索地方伙食君父芸汀先生奉縣令會團進 剿時君肄業中學適值暑假歸里以父年老荷戈從馬比圍戰匪黨悉選精銳直前猛樸君 奮力抵禦冲擊移時斃匪二人遽中彈殞命殁時年纔二十一歲後知事周瑞麟查案賜君 鄉諡爲孝義英烈 蒙三才 大溪鄉肯才村人担負忠誠遇事果敢民十後左區匪亂頻仍大溪八墟適當其 衝爲匪徒必經之地民十八年乃議設團局於該墟以資鎭懾衆舉君充隊長帶練一班駐 守韋文標股匪肆擾初掠塘房君要擊之起回牛隻十餘隻旋傾巢百餘掠板梨村掠去牛 八十餘頭君聞警率所部馳援至下挑相遇君奮勇直前冲擊立斃數匪匪驚潰牛隻全數 起回匪類頗忌憚之民十九年共黨入縣爲韓軍擊敗土匪覃桂山收容散兵糾集匪黨百 餘乗機團攻入溪局君倉率應戰潰圍岀中彈陣亡該局局長蒙廷宣備由呈報電奉撫恤 如例 | |
279 【232】 | |
280 葛乃興 中區葛家村人少年義士也民國十五年北伐軍興因本省疊次招募君乃慷慨 投軍民二十年隨十九路軍駐滬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日兵寇滬十九路軍發揮抗日 精神努力團戰君更奮不顧身衝鋒殺敵遂飲敵彈身殉國難焉 莫上中 淸代中區陳雙甲人邑處士也秉性剛果見義勇爲嘗詣户房見有農人完粮者 户胥類多額外浮收公憤甚向户胥抗論户胥亦憤公無故干涉也與公大閙適公及人武 生陸顯傑至亦攘臂相助遂至扭見官官不直公所爲公愈激烈晉省控諸大憲大憲飭府 覆訊縣竟拿公及陸遞解至府公慷慨陳詞府不能屈始將浮收實情詳憲憲乃批示定章 嚴懲户胥公將憲章刊石置縣門首邑人感頌公義值公八旬壽誕鄉里醵金祝壽製壽 聯云 義域倚雲開 鶴齡紀算 麋酒祈年 天留一代德星 角里來時推宿望 義方傳家教 桃熟春三 桂芳枝五 人共百花生日 魯連到處盡騰歡 孝 友 | |
281 【233】韋聖保 字温和淸嘉慶時人恂謹和平一生未嘗疾言厲色王性孝反家世故貧嘗隨父 入山種黍父没遺十餘把公以爲父之手澤也加意保存終身不敢毁傷與兄比屋居兄性 暴戾嘗盛怒以巨石擲公屋上瓦皆粉粹公命工人整瓦囑之曰整瓦好巨石仍置原處毋 爲也公善居積晚年致富生三子課讀甚嚴嘗一歲而易三師每易一師必奉給以滿年束 修善詞謝之故三子慶植慶璜慶鏞皆爲邑名士 | |
282 吳權一 邑城東人也品學兼優天性純孝父景亮嘗宦粤於淸光緒十四年隨軍征瓊黎 殁焉葬於陵水之后山宮彼時音耗斷絕越次年始略知消息先生年方十三痛哭號跳即 欲赴水覓父屍母慰之曰兒毋苦瓊遠隔海洋非内地比但能勤學必有歸父骨之一日也 先生因是益力學甚聰慧學官陸顯書頗器之命入學肆業先生遂獲養成高深學力又越 三年先生游泮矣雖念念不忘瓊陵然爲環境明窘苦未得便直至己酉先生選拔次年入 都回舟至羊城即搭輪赴瓊涉風濤之險冒烟瘴之地入侏之鄉備厯艱辛始達其地但 見荒塚纍纍窮搜數日迄無蹤影後卒獲多方介紹始得顧管帶悉心籌畫竟覓獲父坟坟 邊已被土人墾盡距坟僅丈許猶及尋獲眞適逢其會也先生遂收父骨貯諸箱爲行李狀 | |
283 【234】負之以歸厯時四十餘日經數千里之水陸程過極嚴重之洋關竟能免於檢查不露破綻 非天幸也殆孝德所感歟與古人之萬里尋親其志相同而艱險且倍之矣 節 烈 韋氐寺背村曾省三妻年二十三而夫死家惟一廛停柩於左側不令舉曰我所不死者 爲腹中有一線耳倘非生男期少待我閱數月生一男乃曰今而後吾責重矣初省三與弟 分爨輪供老母膳至是弟憐嫂寡欲獨膳母氏 然曰聞古人有乳姑我獨非人乎仍竭力 供甘旨焉淸雍正五年建坊旌表 歐氏 塘蘭村崖垣之妻年二十二而寡三年服闋舅姑私議欲令改嫁適氏潛聞之奔哭 於夫墓不進飲食姑至墓慰解誓不奪志泣掖之歸未幾姑疾篤服藥罔效乃禱於神解其 所帶命圈︵乃鎖項之銀圈︶變換藥餌鄰人諷而止之氏曰姑死我獨生爲何姑因是愈自 寡後足不踰闔親族感化婦女無故不至市清雍正五年建坊旌表 莫氏 地理村陳雄之妻年二十而夫死遺數月之襁褓中男氏矢志靡他翁姑慮其不終 | |
284 【235】試之曰吾家貧衣食維艱苦汝甚矣氏泣曰存孤吾志也飲水茹蘖亦所甘心勤劬撫字課 以詩書子長名天賜應試遊泮歸登堂拜母氏曰吾今可以見爾父於地下矣享壽八旬有 四雍正五年建坊旌表後並入節孝祠 覃氏 地理村陳國球之妻年廿四而寡有遣腹子氏孝事翁姑撫育孤兒且力操作勤紡 織劬勞不懈子長名陳標人邑庠事母至孝宗族咸稱其賢德敬目畏之乾隆年間建坊 旌表 | |
285 梁氏 乃梁士彬之姑嫁與覃五福爲妻家徒四壁天外出營生任事西林縣公署卒於西 林時氏年方廿六子瀛洲甫八歲熏期功親孤苦零丁氏惟以十指自給積有餘資佐十讀 書至能成立子婦克盡孝道兒孫滿前一堂怡怡壽七十餘卒臨終猶以示歸夫骨爲恨 | |
286 何氏 城外畝燕臣妻年二十七歲夫亡僅遺一女氏守節撫女謹事翁姑以針黹度日備 極勤苦後女反成人學校讀書畢業後出爲社會服務能自立氏享年六十餘歳 覃氏 疊石村女為上北肯簡村處士韋樹棠之室年及花信而夫故僅一女年才五齡翁 姑俱六旬氏夭志撫孤女事翁姑勤勞不憚也家僅薄田數畝歳恆不給賴婦善織十錦籍 | |
287 【236】所入以卒歳逾十稔女十五已□婚矣忽夭亡氏痛不欲生而姑年老以哭女故亦染疾亡 氏叠遭憫凶心力俱憊而七十老翁仍時勤服事勿懈熏已謀爲翁娶一媼媪年且五旬矣 歸逾年竟舉一男人咸以為氏節孝所感云旣而翁媼繼逝氏遂獨撫男弟敎以耕讀漸長 成家能力田家亦漸裕氏年八旬鄉中父老議據金爲氏祝壽其男弟甚喜樂於應酬賓客 鄉老於製帡外加贈匾額署以貞節芳型四字旌其門 | |
288 葛氏 葛家村葛之覃之女爲旭初先生之賢配先生名樾升幼聰敏嘗從葛姓師讀嘗葛 宿儒也頗鑑賞之以女許配焉旣而先主年十五父母雙亡孤苦零丁門庭寂寞夜恆邀村 中少年作伴少年輩咸有賭博嗜好因此雉廬之聲日夜不絕先生亦因而染五木癖且廢 學矣照闋完婚夫人入門後覩狀頗不怡正色謂先生曰吾父以妾配君其意何作君固知 也今苦此試問何以對妾之父母抑何以對君之父母苦能一志向學家中事妾力爲主待 當能勝任如其不然妾不能相隨也先生綀然起敬願惟命是聽氏立取賭具焚棄謝絶村 中少年俾先生負芨從師越三年遂掇芹文名甚噪氏操行殆勝於樂羊妻乎惜先生中年 棄世無嗣氏僅育一女孀婦孤女相依爲命耳 | |
289 【237】歐氏寄昔 城南歐華堂之妹爲廩生玉鳯元之淑配貞靜慈祥夫故時氏才甘七歲獨撫 孤子二人游匪猖獗危險萬分氏乃摧二子入深山避匿時採野蔬伴粥爲食日課二子讀 書賞備甘苦凡八年一子圭衡漸長均送入校畢業能服務學界矣所得資均以貽母氏絙 將之以曕親屬之孤貧者民十四年大饑村中錢者甚衆氏復發出倉中餘穀以分給窮乏 活人頗多鄉里頌戴 流 寓 遠恕已唐代傳陽安平人神龍二年武三思隂謗皇后穢行上命李承嘉窮核其事嘉以此 事係敬暉桓彥張之束袁恕已等所爲當族誅之李朝隱以事末經推鞠不了遽罪恐於法 律上有碍因而各長流嶺表袁恐已分流環州︵即今本縣︶後因利用武三思意至岭外逼 之使飲野葛叶□升不死乃捶殺之 程經田河南省河南府松縣民籍光緒初年因故隸人本縣編氓居城外殁焉墓在南門外 喇永?坡前 郭巨華四川人光緒末年以事流徒本縣木幾病殁葬於東門外之肯想坡脚 | |
290 【238】第七編 | |
291 文 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