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interface/parsing_files/26821_2013_10_08_18_51_29.txt @ 0:b12c99b7c3f0

commit for previous development
author Zoe Hong <zhong@mpiwg-berlin.mpg.de>
date Mon, 19 Jan 2015 17:13:49 +0100
parents
children
line wrap: on
line diff
--- /dev/null	Thu Jan 01 00:00:00 1970 +0000
+++ b/interface/parsing_files/26821_2013_10_08_18_51_29.txt	Mon Jan 19 17:13:49 2015 +0100
@@ -0,0 +1,1015 @@
+【2411】續遵義府志卷十七    職官    郡守牧令親民之官其職綦重唐太宗重親民之任    書督守之姓名於屏風其人善惡必書其下故黜陟    允當貞觀之治幾與兩漢埓有清一代郡縣官制悉    踵前明之舊文武分途各有專職下而丞倅佐吏與    夫師儒之官自道光以迄光緒初政毫無變易逮甲    午以後朝廷鋭意維新變法圖强由是停武科裁武    職減綠營兵額設警察置經徵佐治各員郡縣官吏    略有增芟而所謂親民之任者則率由維舊然不久 
+【2412】   而玉步即改官制之紛更於地方曾何所裨益焉惟    綜計數十年來官斯土者或賢或否不一其途越時    未久長年碩德類能言之不亟為表出其何以昭來    兹而示勸懲乎此職官志之所宜續也今就檔案所    存與可徵信者錄之其無可考者姑闕焉以俟博雅    之君子    
+〈遵義府〉    
+〈知府〉    
+<person>黄樂之</person>  廣東順德舉人 道光十九年七月任    
+<person>陳光蘭</person>  浙江諸暨監生 道光二十三年四月任 
+【2413】   
+<person>朱逢莘</person>  江蘇華亭進士 道光二十九年閏四月任    
+<person>佛爾國春</person> 饟紅旗滿洲筆帖式 道光二十九年七月任    
+<person>朱右曾</person>  江蘇嘉定進士 咸豐三年十二月任    
+<person>楊書魁</person>  正紅旗滿洲貢生 咸豐四年十一月任    
+<person>竇奉家</person> 山西沁水進士 咸豐六年七月任    
+<person>吳德溥</person>  四川綏定監生 咸豐九年九月任    
+<person>竇奉家</person>  咸豐十年五月復任    
+<person>樊希棣</person> 湖北咸寗監生 咸豐十一年六月任    
+<person>李德義</person>  江蘇新陽進士 咸豐十一年十一月任    
+<person>樊希棣</person>  同治二年四月復任          
+【2414】   
+<person>張日崙</person>  湖北晃州廳拔貢 同治三年二月任    
+<person>莫超宗</person> 廣東茂名附生 同治四年四月任    
+<person>倪應復</person> 雲南昆明進士 同治四年九月任    
+<person>汪炳璈</person>  湖南寗湘舉人 同治七年十月任    
+<person>徐達邦</person>  順天宛平監生 同治八年十一月任    
+<person>張日崙</person>   同治十一年三月復任    
+<person>陳鴻翕</person>  順天寗河拔貢 同治十三年六月任    
+<person>方齊壽</person>  湖北天門貢生 光緒元年二月任    
+<person>倪應復</person>  光緒二年復任    
+<person>孫允中</person>  雲南人 光緒六年六月任           
+【2415】   
+<person>余上華</person> 陝西進士 光緒七年任    
+<person>嚴雋熙</person>  江蘇監生 光緒十年任    
+<person>余 撰</person> 浙江龍游翰林 光緒十一年任    
+<person>余上華</person>  光緒十三年復任    
+<person>吳德詠</person>  四川綏定監生 光緒十四年任    
+<person>余雲煥</person> 湖南監生 光緒十六年任    
+<person>區維瀚</person> 廣東監生 光緒十七年任    
+<person>楊熙瑞</person>  湖南監生 光緒十八年任    
+<person>王聯璧</person>  山東進士刑部郎中 光緒十九年任    
+<person>胡汝霖</person>  湖北監生 光緒二十六年任           
+【2416】   
+<person>王聯璧</person>   光緒二十七年復任    
+<person>劉寅俊</person>  湖北進士 光緒二十九年任    
+<person>胡汝霖</person>   光緒三十年復任    
+<person>袁玉錫</person>  湖北襄陽進士 光緒三十一年任    
+<person>張肇鈺</person>  見知縣 宣統元年兼護    
+<person>李傳統</person>  四川監生 宣統元年九月任    
+<person>連培型</person> 江西進士 宣統元年十一月任    
+〈遵義府教授〉    
+<person>翟德觀</person> 貴陽舉人 咸豐十年任   
+<person>顧廷綸</person> 咸豐十一年任    
+<person>楊文瀾</person>  以訓導兼理 同治元年任   
+<person>路驤逵</person> 畢節舉人 同治二年任   
+【2417】   
+<person>何 榆</person>   同治六年任   
+<person>張□□</person>   同治六年署    
+<person>叚有昆</person>  同治七年任   
+<person>王 容</person>   同治七年八月任    
+<person>熊世英</person>  同治八年任   
+<person>李鼎榮</person>   同治十年任    
+<person>徐步鑾</person>   同治十一年任  
+<person>羅廷棻</person>   同治十三年任    
+<person>宋清芳</person>   光緒五年任   
+<person>譚元超</person>   光緒六年任    
+<person>司 濂</person> 貴筑人 光緒九年署   
+<person>黎同安</person> 思南府人拔貢 光緒十年任    
+<person>吳開元</person>   光緒十二年任  
+<person>黎同安</person> 思南印江拔貢 光緒十四年復任    
+<person>孫承惠</person>  銅仁府舉人 光緒十五年署  
+<person>周文瀾</person>  石阡進士      
+<person>李煥坤</person>  麻哈縣貢生 光緒二十四年任 
+<person>汪 杰</person>  黔西副貢 光緒二十七年署    
+〈遵義府訓導〉 
+【2418】   
+<person>袁應祥</person>  貴筑縣舉人 咸豐四年復任  
+<person>劉從矩</person>   咸豐十年任    
+<person>楊文瀾</person>   同治二年任   
+<person>曾新昌</person>   同治六年任    
+<person>徐步鑾</person>   同治七年七月任 
+<person>鄧廷陽</person>   同治八年任    
+<person>張 健</person>   同治十年    
+<person>羅廷棻</person>   光緒三年兼署    
+<person>毛修倫</person>   同治十一年任  
+<person>宋清芳</person>   光緒五年兼署    
+<person>官 雯</person>  光緒四年署   
+<person>柳先春</person>   光緒十年    
+<person>戴文翰</person>  光緒六年    
+<person>徐起序</person>   光緒十四年任    
+<person>馬□□</person>   光緒九年署   
+<person>劉錫祖</person>   光緒十六年任    
+<person>楊子清</person>   光緒十五年任  
+<person>周 錫</person>  貴筑附貢生 光緒十六年五月    
+<person>楊 馥</person>  貴陽舉人宣統元年因裁 復設訓導改湖北巡檢 
+【2419】   
+〈遵義府經歴〉 部選缺駐温水     自道光二十一年訖宣統三年歴任姓名著籍出身    任年因反正後檔册散佚無可考兹經收得數人姓    名年任於下俟有得再補之    
+<person>孫 榮</person>   咸豐八年任   
+<person>萬良修</person>  同治六年任    
+<person>史可蘭</person>        
+<person>王鴻勳</person>   光緒十九年任    
+<person>徐德剛</person>   光緒二十四年任 
+<person>吳亮祖</person>   光緒二十九年任    
+〈遵義縣〉    
+〈知縣〉    
+<person>甘雨施</person> 四川榮昌舉人 道光二十二年任 
+【2420】   
+<person>朱右賢</person>  四川榮昌進士 道光二十四年    
+<person>汪申祿</person>  浙江錢塘監生 道光二十六年任    
+<person>楊兆奎</person>  山東登州舉人 道光二十六年任    
+<person>周守正</person>  四川涪州監生 道光二十九年任    
+<person>嚴 耿</person>  浙江仁和監生 咸豐元年任    
+<person>樓一枝</person> 浙江鄞縣舉人 咸豐二年任    
+<person>陳大典</person>  陝西長安進士 咸豐三年任    
+<person>顧崑揚</person> 江蘇金匱吏員 咸豐四年任    
+<person>江炳琳</person> 四川江津舉人 咸豐七年六月任    
+<person>周守正</person>  改名秉正 咸豐九年復任            
+【2421】   
+<person>鄧爾巽</person>  江蘇江寗附監 咸豐十年任    
+<person>周秉正</person>  原名守正 咸豐十一年復任    
+<person>計遠長</person> 安徽盧江監生 咸豐十一年任    
+<person>于鐘岳</person> 饟紅旗漢軍軍功 咸豐十一年任    
+<person>張日崙</person>  見知府 同治二年任    
+<person>羅卿雲</person>  湖北建始舉人 同治二年任    
+<person>崵 明</person> 正白旗滿州筆帖式 同治三年任    
+<person>馮 澍</person>  四川三台舉人 同治三年任    
+<person>孫鼐珍</person>  湖北安陸舉人 同治五年任    
+<person>王繼先</person>  順平宛平監生 同治六年任             
+【2422】   
+<person>劉肇觀</person>  四川合州舉人 同治七年任    
+<person>吳宗蘭</person>  四川邛州舉人 同治八年任    
+<person>傅大亨</person>  四川洪雅舉人 同治九年任    
+<person>羅 棻</person>  湖南益陽拔貢 同治十一年任    
+<person>孫長源</person>  安徽桐城人 同治十二年代    
+<person>周祚嶧</person>  四川安岳增監生 同治十二年任    
+<person>王正璽</person>  四川達縣進士 同治十三年署    
+<person>黄家相</person>  廣西舉人 光緒元年任    
+<person>劉肇觀</person>   光緒二年復任    
+<person>周慶芝</person>  湖南湘潭監生 光緒三年十一月任          
+【2423】   
+<person>竇 耀</person> 雲南昆明舉人 光緒五年任    
+<person>羅慶春</person>  福建監生 光緒六年任    
+<person>張濟輝</person>  四川綦江優貢 光緒八年署    
+<person>羅慶春</person>  福建監生 光緒九年復任    
+<person>趙文源</person>  甘肅進士 光緒十年任    
+<person>李兆梅</person>  廣西舉人 光緒十一年任    
+<person>張正煃</person>  四川樂至生員 光緒十二年任    
+<person>李兆梅</person>   光緒十三年復任    
+<person>崇 俊</person> 正藍旗人進士 光緒十六年任    
+<person>吳成熙</person>  江西南昌進士 光緒十六年任            
+【2424】   
+<person>呂錦綸</person>  安徽監生  光緒十六年任    
+<person>任 塍</person> 浙江進士 光緒十七年任    
+<person>景 瀛</person> 滿洲進士 光緒十八年四月任    
+<person>趙文偉</person>  廣西進士 光緒十八年九月任    
+<person>劉保厚</person>  山東進士 光緒十九年十二月任    
+<person>張濟輝</person>   光緒二十二年復任    
+<person>喻鴻鈞</person> 湖北進士 光緒二十三年任    
+<person>吳成熙</person>   光緒二十五年復任    
+<person>胡瀛濤</person>  四川雲陽縣進士 光緒二十七年任    
+<person>張 藻</person>  湖北舉人 光緒二十八年六月任         
+【2425】   
+<person>劉磊才</person>  典史 光緒二十八年八月代理    
+<person>郎承謨</person> 四川鄷都進士 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署    
+<person>陳 价</person>  雲南昆明舉人 光緒三十年正月任    
+<person>詹 愷</person>  湖北進士 光緒三十一年任    
+<person>張 鎬</person>  湖北監生 光緒三十二年任    
+<person>戴永清</person> 雲南臨安進士 光緒三十三年任    
+<person>李大森</person>  四川監生 光緒三十四年任    
+<person>張肇銓</person>  山東濟寜進士 宣統元年任    
+<person>陳慶慈</person>  湖北舉人 宣統二年任    
+<person>馮培德</person>  廣西庠生 宣統三年任             
+【2426】   
+〈遵義縣教諭〉    
+<person>葛明遠</person>  畢節舉人 光緒八年任    
+<person>蕭正和</person>  貴筑戊子舉人 光緒二十三年任    
+<person>范家佐</person>  署安優貢 光緒二十八年任    
+<person>司 濂</person> 貴筑嵗貢 光緒十年任    
+<person>王智遠</person>  定番州舉人 光緒二十七年任    
+<person>王亮臣</person>  修文貢生 光緒三十年任    
+〈遵義縣訓導〉    
+<person>吳本基</person>  貴筑舉人 光緒七年任    
+<person>邢思恕</person>   光緒十年署             
+【2427】   
+<person>劉廷魁</person>  畢節人 光緒十三年任    
+<person>黄 煦</person>   光緒十六年署    
+<person>祝春膏</person>  光緒十八年署    
+<person>周樹堂</person>   光緒九年任    
+<person>唐光祖</person>   光緒十一年署    
+<person>左 之</person>  光緒十四年任    
+<person>蕭廷杰</person>  安平縣舉人 光緒十六年署    
+<person>薛□□</person>   光緒十九年任    
+〈典史〉    
+<person>陳 丙</person>                   
+【2428】   
+<person>沈香蘭</person>   道光末年任    
+<person>婁德敬</person> 浙江人同治末年任三次 俸滿光緒十六年升巡檢    
+<person>劉磊才</person>  湖北監生 光緒十八年任    
+<person>徐士林</person>  四川嘉定人 光緒二十八年任    
+<person>朱 熙</person>   同治初年任    
+<person>白 璋</person> 湖南人 光緒二十四年任    
+<person>王安州</person>     知州    
+<person>石 煦</person>  直隷陳州拔貢 道光二十二年任    
+<person>夏廷爕</person>  安徽邳州人道光二十 四年二月十一日任          
+【2429】   
+<person>壽元渭</person> 道光二十四年九 月復任在任三年    
+<person>周守正</person>  四川浜州監生 道光二十七年八月任    
+<person>吳元慶</person>  順天大興舉人 道光二十九年署    
+<person>陳大典</person>  陝西長安進士 道光三十年署    
+<person>沈西序</person>  四川開縣進士 咸豐元年四月十四日署    
+<person>陳 燾</person>  陝西拔貢 咸豐元年九月署    
+<person>陳然青</person>  浙江舉人 咸豐二年十二月署    
+<person>胡祖寅</person>  浙江錢塘縣監生 咸豐三年八月署    
+<person>朱百谷</person>  江蘇寳應縣舉人 咸豐五年八月任    
+<person>于鍾岳</person> 奉天鐵嶺人蔭生 咸豐八年五月任           
+【2430】   
+<person>陳 鑄</person>  湖北江夏監生 咸豐十年五月任    
+<person>李咸中</person>  順天涿州拔貢生 同治元年任    
+<person>嚴 謹</person>  安徽寜國監生 同治二年署    
+<person>彭 城</person>  安徽休寜縣監生 同治二年任    
+<person>楊 言</person>  安徽定遠縣舉人 同治□□任    
+<person>恩 彬</person> 湖北荆州駐防舉人 同治六年冬月署    
+<person>胡 鑒</person>  四川郫縣舉人 同治七年九月署    
+<person>彭 城</person>   同治八年四月復任    
+<person>樊葆書</person> 浙江山隂縣監生 同治十年二月任    
+<person>黎 懷</person> 雲南昆明縣人 同治十一年任            
+【2431】   
+<person>羅錦城</person>  四川射洪縣進士 同治十二年署    
+<person>彭 焯</person>  湖南善化縣舉人 同治十三年六月任    
+<person>陸瑞春</person>   光緒六年代理    
+<person>尹樹棠</person>  江蘇人 光緒四年八月署    
+<person>羅錦城</person>   光緒五年九月復任    
+<person>李上珍</person>  雲南人雲騎尉世職 光緒□□任    
+<person>周鴻鈞</person>  四川涪州拔貢 光緒□□任    
+<person>李上珍</person>   光緒九年復任    
+<person>吳履坦</person>  河南人 光緒十一年署    
+<person>李上珍</person>   光緒十二年復任           
+【2432】   
+<person>周慶之</person>  湖南人 光緒十四年署    
+<person>鄧嘉縝</person>  江南江寜府舉人 光緒十六年八月署    
+<person>李上珍</person>   十七年五月復任    
+<person>石 鐏</person>  直隷人 光緒十八年署    
+<person>李上珍</person>   光緒十九年復任    
+<person>陶鐘茂</person>  安徽人 光緒二十三年署    
+<person>郎承謨</person> 四川鄷都縣翰林院庶吉 士改知縣二十四年任    
+<person>段永濬</person> 雲南人 光緒二十八年署    
+<person>廖玉墀</person>  湖南岳州府拔貢 生光緒三十年署    
+<person>郎承謨</person> 光緒三十一年 復任興辦學堂            
+【2433】   
+<person>龔蔚銓</person>  四川邛州拔貢生 宣統元年署    
+<person>謝錫銘</person>  福建拔貢生 宣統二年十二月署    
+〈學正〉 選缺     
+<person>趙維藩</person>  □□□舉人 道光二十四年署    
+<person>馬 香</person>  修文縣舉人 道光二十五年任    
+<person>周 理</person>  貴筑縣舉人 咸豐七年任    
+<person>楊培恩</person>  附生     
+<person>孔慶嵩</person>  附生     
+<person>楊先青</person>  附生     
+<person>陳光榮</person>  思南府舉人              
+【2434】   
+<person>鄭人瑞</person> 貢生     
+<person>余明德</person> 貢生     
+<person>王炳南</person>  黄平州舉人同治十三 年任後陞黎平府教授    
+<person>葛明遠</person>  畢節縣舉人 光緒十六年任    
+<person>李□□</person>   光緒十八年署    
+<person>段綏之</person> 貴陽府舉人二十年任 宣統元年裁缺歸    
+〈訓導〉    
+<person>黄育才</person>   道光二十六年任    
+<person>李定元</person>   道光二十八年任    
+<person>段炳然</person> 安順府舉人 咸豐三年任             
+【2435】   
+<person>胡 英</person>  附生     
+<person>邱鐘銘</person> 舉人     
+<person>丁特選</person>  平遠州貢生     
+<person>劉蔚農</person>  廪生     
+<person>許堯佐</person>  廪生     
+<person>傅惟芳</person>  舉人     
+<person>江夢花</person> 拔貢     
+<person>方成德</person>  貢生     
+<person>張 健</person>  貢生     
+<person>李恩榮</person>  增生                 
+【2436】   
+<person>楊春林</person>  貢生 光緒二年任    
+<person>周□□</person>     
+<person>狄松江</person> 貴陽府舉人 光緒六年任    
+<person>張汝為</person>     
+<person>王榮槐</person>     
+<person>周文瀾</person>  印江人庚寅科進士 光緒十七年任    
+<person>鄧□□</person>  貴陽人 光緒二十年署    
+<person>易振寰</person> 安順府舉人光緒二十一 年任三十四年被裁歸    
+〈吏目〉    
+<person>王德駿</person>  道光二十一年任在任多年無資囘咸豐時 米逆陷城莽戰殉難同治八年貴州巡撫題 【2437】  奏奉旨以恩   騎尉世襲    
+<person>張應觀</person>     
+<person>徐金涵</person>   咸豐十年任    
+<person>王懋昭</person>  浙江山陰縣人 十一年任    
+<person>陸坤厚</person>  浙江人 同治二年任    
+<person>黄道安</person>  廣西光河縣人 同治四年七月署    
+<person>秦大中</person> 廣西陽朔縣人 同治四年十月任    
+<person>許 楫</person>  雲南昆明縣監生 同治六年十一月任    
+<person>魏綸暄</person>  四川仁壽縣監生 同治七年署    
+<person>沈錦椿</person>                   
+【2438】   
+<person>王其達</person>     
+<person>葉紹壬</person>  浙江仁和縣人 同治十年八月署    
+<person>施厚全</person>     
+<person>張 德</person>  湖北江夏縣監生 十二年三月署    
+<person>蕭印三</person>  湖北江夏縣監生 十三年五月署    
+<person>張錦屏</person>  山東秦安縣附生 十三年十一月署    
+<person>毛子厚</person>   光緒二年任    
+<person>曹 齡</person>  四川人     
+<person>楊紀坤</person>     
+<person>鍾德春</person>  四川人                
+【2439】   
+<person>李紹動</person>     
+<person>雷獻章</person>     
+〈桐梓縣〉    
+〈知縣〉    
+<person>甘雨施</person> 四川雲昌舉人 道光二十年署    
+<person>尹思敬</person>  江蘇丹徒人附生 道光二十三年署    
+<person>霍宗光</person> 山西大同府進士 道光二十三年任    
+<person>周 湜</person>  河南監生 道光二十五年署    
+<person>嚴錫珍</person>  四川已縣舉人 道光二十六年署    
+<person>蒯關保</person> 江蘇吳江監生順 天籍二十八年署           
+【2440】   
+<person>吳登甲</person>   道光二十九年署    
+<person>董文炳</person>  四川進士三十年 任彌月丁憂去    
+<person>蒯關保</person>  道光三十年復任    
+<person>朱 灝</person>  副貢生 咸豐元年任    
+<person>趙崇慶</person>  江蘇婁江拔貢 咸豐元年署    
+<person>張克倫</person>  湖南監生 咸豐二年署    
+<person>陳泰階</person>  湖北監生 咸豐二年至四年任    
+<person>劉 毅</person>  安徽霍邱監生 咸豐五年正月署    
+<person>胡祖寅</person>  浙江錢塘人 咸豐六年三月署    
+<person>王錫祿</person>  山西聞喜監生 咸豐六年六月署           
+【2441】   
+<person>蔣立炳</person>  湖北天門附生 咸豐八年二月署    
+<person>江炳琳</person> 四川江津舉人 咸豐九年七月署    
+<person>陳世銛</person>  四川廪生 咸豐九年十一月署    
+<person>史優漢</person>  四川宜賓監生 咸豐十年二月署    
+<person>陳世銛</person>   十一年二月復任    
+<person>孫 榮</person>  江蘇監生府 經歴三月署    
+<person>胡 鑑</person>  四川郫縣舉人     
+<person>于鍾岳</person> 漢軍鑲紅旗人 咸豐十一年署    
+<person>蕭培基</person>  湖北天門吏員 同治元年署    
+<person>朱文香</person>  四川典文從九 同治元年八月署           
+【2442】   
+<person>謝其毅</person>  浙江吏員 同治二年正月署    
+<person>徐 行</person>  江西撫州進士 同治二年七月署    
+<person>劉應陞</person>  四川巴縣監生 同治三年五月代理    
+<person>劉汝祜</person>  湖北舉人 同治三年七月署    
+<person>劉應陞</person>   同治四年五月復署    
+<person>黄克鞏</person>  四川大竹監生 同治五年七月署    
+<person>耿光褀</person> 四川隆昌舉人 同治七年八月署    
+<person>黄家相</person>  江西舉人 同治八年十二月署    
+<person>邵 斌</person>  安徽懷寗監生 同治九年十月署    
+<person>凌彝銘</person> 安徽懷遠附生 十一年四月任            
+【2443】   
+<person>彭温如</person>   同治十二年署    
+<person>凌彝銘</person>  十三年復任有傳    
+<person>李于彤</person>  四川瀘州舉人 光緒元年七月署    
+<person>羅 芬</person>  湖南益陽拔貢 光緒二年八月署    
+<person>魏學恆</person>  湖南衡陽監生 三年二月署有傳    
+<person>李崇峻</person>  湖南舉人 光緒七年二月署    
+<person>張濟輝</person>  四川綦江優貢生 七年代理三月    
+<person>彭億清</person>  直隷灤州進士 光緒七年四月署    
+<person>白之圭</person> 雲南昆明監生 光緒七年六月任    
+<person>丁 翥</person>  湖北進士 光緒十年六月署           
+【2444】   
+<person>魏學恆</person>   光緒十年十月復任    
+<person>史鸞書</person>  山西平定州監生 光緒十一年署    
+<person>來 震</person> 雲南昆明廪生 光緒十三年三月署    
+<person>白之圭</person>  光緒十三年冬月復任    
+<person>鄒國相</person>  四川長寗拔貢 光緒十五年七月署    
+<person>何宗崙</person>  湖南善化人 光緒十六年任    
+<person>江良醇</person> 浙江人由軍功保舉 知縣二十八年任    
+<person>朱朝琛</person>  雲南臨安府舉人 光緒三十年任    
+<person>張斗南</person>  甘肅渭源縣進士 光緒三十一年署    
+<person>余應雲</person> 湖北進士 光緒三十二年署           
+【2445】   
+<person>張 楏</person>  湖南中書科中書 光緒三十二年署    
+<person>王孔鑄</person>  山東人椽吏出身 三十二年署有傳    
+<person>温良彝</person> 江西人由學堂出身宣 統元年署在任三月    
+<person>鄒洪毅</person>  雲南文山縣人翰林院庶 吉士改知縣宣統元年署    
+<person>朱朝琛</person>   宣統二年復署    
+<person>陳順鑲</person>  四川金堂縣進士 宣統二年署    
+<person>廖玉墀</person>  湖南岳州拔貢宣統三年署在任 半年九月本省舉義解職歸里    
+〈教諭〉    
+<person>郭廷杰</person>  思南府舉人道光 十八年任任六年    
+<person>王金綬</person>  平越直隷州舉人 道光二十四年任           
+【2446】   
+<person>蓋樹楷</person> 畢節縣舉人 三十年任在任十年    
+<person>曹宗彝</person>  清鎮縣貢生咸豐 十年任在任七年    
+<person>趙國祥</person>  貴筑縣貢生同治 六年任在任四年    
+<person>羅廷棻</person>  貴筑縣貢生 同治十年任    
+<person>楊 縠</person>  貴筑縣副貢生 同治十三年任    
+<person>葛明遠</person>  畢節縣舉人 光緒六年任    
+<person>章 湘</person>  貴陽府舉人十二 年任在任十五年    
+<person>陳其傑</person>  印江縣舉人 光緒二十七年署    
+<person>劉增禮</person>  貴陽府拔貢生 光緒二十九年署    
+<person>司炳煃</person> 貴陽府舉人 光緒三十一年署           
+【2447】   
+<person>吳本基</person>  貴陽府舉人 宣統元年任    
+〈訓導〉    
+<person>丁卓選</person>  平遠縣廪生 道光二十五年任    
+<person>劉玉振</person>  貴筑縣舉人二十九 年任在任十四年    
+<person>羅光華</person>  貴筑縣廪生 同治二年任    
+<person>楊先青</person>  貴筑縣廪生 同治六年署    
+<person>黄之麟</person>  貴筑縣舉人 同治八年任    
+<person>宋明芳</person>  甕安縣貢生 同治十年署    
+<person>程玉煖</person>  平遠縣貢生 同治十年署    
+<person>黄之麟</person>    同治十一年復任           
+【2448】   
+<person>宋揚芳</person>  甕安縣舉人 同治十二年任    
+<person>田禮耕</person>  印江貢生 光緒十年任    
+<person>伍世昌</person> 石阡府舉人 光緒二十二年任    
+<person>黄巨成</person>  貴筑縣貢生 光緒三十二年任    
+〈典史〉 選缺     
+<person>左懋森</person> 江蘇江寜監生 道光二十五年任    
+<person>陳 鏞</person>      吏員 道光二十五年任    
+<person>馬金鑑</person>  湖北吏員 咸豐元年任    
+<person>王國經</person>  浙江人 咸豐五年任    
+<person>于錦霞</person> 四川人 咸豐九年任             
+【2449】   
+<person>吳 熙</person>  四川人 咸豐十一年任    
+<person>黄道安</person>  廣西人軍功出身 同治二年署    
+<person>陳敦釗</person>  順天宛平縣監生 同治三年署    
+<person>吳德滋</person>  安徽桐城縣監生 同治四年任    
+<person>黎文林</person> 江西南城縣監生 同治七年署    
+<person>葉 坤</person>  直隷清苑縣俊秀 同治八年署    
+<person>歐定清</person> 四川蒲江縣監生 同治九年署    
+<person>江文瀾</person> 安徽桐城縣監生 同治十二年署    
+<person>何顯光</person>  直隷鉅鹿縣監生 同治十二年署    
+<person>錢炳勳</person>  安徽監生  光緒二年署             
+【2450】   
+<person>黄廷柱</person>  浙江監生順天籍 同治三年任    
+<person>袁文芳</person>  安徽監生  光緒十五年署    
+<person>陳 杰</person>  四川宜賓縣從九 光緒十六年署    
+<person>黄廷柱</person>    光緒十七年復任    
+<person>屈達邦</person> 浙江從九品 光緒二十四年署    
+<person>齊洪休</person> 安徽從九  光緒二十五年署    
+<person>文 雲</person>  江蘇監生 光緒二十六年署    
+<person>常壽鶴</person> 湖北監生 光緒二十七年署    
+<person>陳天泰</person>  湖南監生 光緒二十八年署    
+<person>夏 銘</person>  四川從九 光緒二十九年署           
+【2451】   
+<person>邱崢嶸</person> 雲南附貢生 光緒三十二年署    
+<person>鄒如棠</person>  雲南監生 光緒三十三年任    
+<person>錢象山</person>  安徽吏員  宣統元年署    
+〈綏陽縣〉    
+〈知縣〉    
+<person>童 輝</person> 福建人道光中宰綏邑 前志漏載今採入補之    
+<person>畢楚珍</person> □□舉人 道光二十三年任    
+<person>李賡雲</person>  甘肅人□□□ 道光二十五年任    
+<person>沈西序</person>  四川開縣進士 道光二十六年任    
+<person>馬純修</person>   道光三十年署            
+【2452】   
+<person>章贊清</person>  直隷舉人 咸豐元年任    
+<person>汪先烺</person>  □□進士 咸豐五年署    
+<person>江炳琳</person> 見前 咸豐七年署    
+<person>秦安慶</person> 浙江人縣刑幕咸豐九年 護理縣理在南北錦陣亡    
+<person>鄧爾巽</person>  見前 咸豐九年署    
+<person>蕭維藩</person>   咸豐十年冬月署    
+<person>朱耆年</person>  四川拔貢生 咸豐十一年六月署    
+<person>于鍾岳</person> 見前 同治元年署    
+<person>李愈南</person>  四川舉人 同治二年十一月署    
+<person>邵維新</person>  安徽廪貢生同治三年 任次年二月城陷殉難         
+【2453】   
+<person>譚昌巖</person>   同治四年六月署    
+<person>孟永欽</person>  四川俊秀 同治五年八月署    
+<person>秦 紀</person>  同治六年六月署    
+<person>楊嘉禾</person>   同治七年七月署    
+<person>邱瑞錦</person> 廣西拔貢生 同治七年八月署    
+<person>周炳著</person>  湖南舉人 同治八年署    
+<person>曾士璠</person>  江西舉人 同治九年任    
+<person>羅星煥</person>  四川嘉定府拔貢生 同治十一年六月署    
+<person>曾士璠</person>  同治十二年 七月復任    
+<person>蕭濬藩</person>  四川進士 同治十三年正月署          
+【2454】   
+<person>魏學恆</person>  湖南衡州府軍功 光緒元年二月任    
+<person>楊承敘</person>  湖南長沙軍功 光緒三年二月署    
+<person>徐維城</person>  順天丙辰進士 光緒四年七月署    
+<person>孫其正</person>  四川卭州翰林院庶吉 士光緒五年三月署    
+<person>李鐘杰</person>  蘇州府監  光緒六年三月署    
+<person>林品南</person>  福建拔貢 光緒七年十一月署    
+<person>王政春</person>  四川監生 光緒九年二月署    
+<person>童其甲</person> 甘肅附貢生 光緒九年十二月署    
+<person>丁 翥</person>  湖北武昌府戊辰 進士光緒十年署    
+<person>魏學恆</person>   光緒十一年復任           
+【2455】   
+<person>何宗輪</person>  見前 光緒十二年署    
+<person>楊 藻</person>  雲南軍功 光緒十三年六月署    
+<person>蕭 湘</person>  雲南昆明縣辛未進士 光緒十三年十月署    
+<person>呂緝光</person>  湖南拔貢生 光緒十四年八月署    
+<person>朴興文</person> 順天太興縣監生 光緒十五年五月任    
+<person>李應華</person>  福建辛未進士 光緒十九年三月任    
+<person>嚴贊朝</person>  四川監生甲午科應 華調簾護理四個月    
+<person>李家蘭</person>  江蘇繙譯舉人 光緒二十二年正月署    
+<person>崔鳳昌</person>  安徽附生  光緒二十三年正月任    
+<person>詹 愷</person>  湖北施南府乙未 進士三十一年署           
+【2456】   
+<person>李上理</person>  雲南監生 宣統二年六月任    
+〈教諭〉    
+<person>王佩蘭</person>  龍泉縣舉人 道光二十五年任    
+<person>李國勳</person>  平遠州舉人 咸豐七年任    
+<person>顏正敏</person> 貴陽軍功 同治十年任    
+<person>董作孚</person>  □□舉人 光緒二年任    
+<person>賈 楨</person>  貴陽舉人 光緒五年署    
+<person>盧振德</person>  □□舉人 光緒六年任    
+<person>王家鈞</person>  貴筑舉人 光緒八年任    
+<person>鄧維祺</person>  貴陽舉人 光緒十一年署            
+【2457】   
+<person>楊薦馨</person>  貴筑軍功 光緒十二年任    
+<person>周宗麟</person>  貴陽舉人 光緒二十一年任    
+<person>楊德棻</person>  貴陽廪貢生 光緒二十四年任    
+<person>路朝藩</person> 畢節舉人 光緒三十年署    
+<person>聶樹榆</person> 貴陽舉人 光緒三十一年任    
+〈訓導〉    
+<person>陳寳訓</person>  獨山嵗貢 同治十三年任    
+<person>張 濂</person>   光緒五年署    
+<person>葛龍章</person>  畢節舉人 光緒六年署    
+<person>劉步雲</person>  貴陽嵗貢 光緒八年署             
+【2458】   
+<person>胥能楷</person> 平越貢生 光緒十年任    
+<person>陳啟瑞</person>  修文舉人遵義籍 光緒十一年任    
+<person>顏培森</person> 貴筑貢生 光緒十九年任    
+<person>孫承惠</person>  銅仁拔貢 光緒二十二年署    
+<person>丁樹銘</person>  貴陽舉人 光緒二十三年署    
+<person>劉然青</person>  貴陽舉人 光緒二十四年任    
+<person>徐臣輔</person>  石阡舉人 光緒三十年署    
+<person>丁樹銘</person>   三十一年復任    
+<person>馮之俊</person>  貴陽貢生 光緒三十三年署    
+〈典史〉                   
+【2459】   
+<person>趙國相</person>  四川監生 道光二十六年任    
+<person>陸 焯</person>  直隷人 咸豐八年任    
+<person>鄭清泉</person>  湖南吏員 同治八年任    
+<person>王 湛</person>  直隷附生 光緒二年任    
+<person>康彝訓</person> 四川監生 光緒十四年任    
+<person>朱泰康</person>  四川監生 光緒十五年署    
+<person>莊琛璇</person> 浙江供事 光緒十六年署    
+<person>嚴贊朝</person>  見知縣 光緒十七年任    
+<person>張仕敏</person>  湖南監生 光緒二十五年署    
+<person>曹斌達</person>  湖南監生 光緒二十六年署           
+【2460】   
+<person>王鳳文</person>  四川監生 光緒二十八年署    
+<person>錢人鑄</person> 順天監生 光緒二十九年任    
+<person>王成遠</person>  四川監生 光緒三十四年署    
+<person>李廷章</person>  浙江監生 宣統元年署    
+<person>王 淦</person>  湖南監生 宣統二年署    
+〈仁懷縣〉    
+〈知縣〉    
+<person>蒯官保</person> 江蘇監生 道光二十二年任    
+<person>趙澤遠</person>  未詳     
+<person>劉昌宇</person>  二十五年任              
+【2461】   
+<person>吳登甲</person>  陝西進士 道光二十八年任    
+<person>容保泰</person> 廣西庚子亞元     
+<person>顧崑揚</person> 見前     
+<person>容保泰</person>  咸豐三年復任    
+<person>江炳琳</person> 四川江津舉人 咸豐五年任    
+<person>蔣立炳</person>   咸豐七年任    
+<person>黄紹贄</person>   咸豐八年任    
+<person>汪麗金</person>   咸豐十年任    
+<person>唐錫齡</person>   咸豐十一年任    
+<person>沈 浚</person>   同治元年任             
+【2462】   
+<person>馬 鈞</person>  浙江會稽人 同治二年任    
+<person>洪用懃</person>   同治三年任    
+<person>何元森</person>   同治四年任    
+<person>汪麗全</person>   同治四年冬復任    
+<person>劉應陞</person>   同治五年冬任    
+<person>談廷桂</person> 江蘇常州人 同治七年任    
+<person>劉克安</person>  四川巴縣人 同治八年任    
+<person>羅卿雲</person>   同治九年任    
+<person>凃垣燦</person>  同治十年任    
+<person>劉登瀛</person>   同治十一年任            
+【2463】   
+<person>張長儒</person>  湖南定江監生 同治十三年攝理    
+<person>何 銓</person>  雲南昆明監生 同治十三年任    
+<person>白之圭</person> 雲南昆明監生 光緒二年任    
+<person>冉煥章</person> 四川成都附生 光緒三年任    
+<person>吳光鑾</person>  四川綦江人 光緒四年任    
+<person>何 銓</person>   光緒六年復任    
+<person>羅錦城</person>  四川射洪縣進士 光緒七年任    
+<person>崔 暕</person>  湖南長沙舉人 光緒七年任    
+<person>許如山</person>  廣東香山人 光緒十二年任    
+<person>陳鼎勳</person>  廣東新會縣監生 光緒十三年任            
+【2464】   
+<person>宗 韶</person> 直隷高陽縣舉人 光緒十五年任    
+<person>劉文泰</person>  四川成都增生 光緒十六年任    
+<person>林 湘</person>  山東臨清人直隷監生 光緒十七年任    
+<person>張濟輝</person>  四川綦江優貢生 光緒二十一年任    
+<person>江良醇</person> 浙江人由軍功保舉 知縣二十二年任    
+<person>林賡堯</person>  浙江寜波鄞縣附生 二十三年任    
+<person>江良醇</person>  光緒二十五年復任    
+<person>曹正魁</person>  四川達縣監生 光緒二十八年任    
+<person>曾沛霖</person>  四川巴縣舉人 光緒二十八年任    
+<person>唐汝霖</person>   光緒二十九年任           
+【2465】   
+<person>曾沛霖</person>   光緒三十年復任    
+<person>朱朝琛</person>  雲南臨安府建水縣 舉人三十一年復任    
+<person>談仁熙</person> 江蘇常州雲騎尉 世職三十二年任    
+<person>何廷珂</person>  順天通州原籍雲 南人宣統元年任    
+<person>馮慶樾</person>  四川成都監生 宣統二年任    
+<person>朱禮和</person>  安徽和州拔貢 宣統三年任    
+〈教諭〉 選缺以下均檔案遺失 故難詳其署任年月    
+<person>馮懋修</person>   道光二十一年任    
+<person>于廷棻</person>  咸豐時任    
+<person>李守和</person>  同治時任十二 年始建明倫堂            
+【2466】   
+<person>楊大鏞</person>   光緒時任    
+<person>黎同安</person> 思南府拔貢 光緒十一年署    
+<person>陳際清</person>  印江同治己巳補行己未辛酉壬 戌三科舉人光緒十二年選授    
+<person>聶樹榆</person> 貴筑時舉人     
+<person>朱日暄</person>     
+<person>黄毓芳</person>     
+<person>張鳴盛</person>     
+<person>司炳煃</person> 貴陽府舉人     
+<person>李 堃</person>     
+<person>劉照黎</person>                   
+【2467】   
+<person>陳其傑</person>  印江光緒丙子舉人戊子 大統三十一年選授    
+<person>馬懋修</person>   宣統元年署    
+〈典史〉    
+<person>陳 鑄</person>  湖北江夏人 道光二十八年任    
+<person>鄒</person>    
+<person>陶</person>    
+<person>福</person>    
+<person>吳</person>     
+<person>閃</person>                    
+【2468】   
+<person>范應連</person>     
+<person>王旭堂</person>     
+<person>陳澍南</person>     
+<person>黄廷光</person>     
+<person>周 濂</person>     
+<person>温仁恕</person>    
+<person>譚</person>    
+<person>黄禎祥</person>                          
+【2469】   改設官制    清自庚子之變情見勢絀以為國勢之弱總由於法    制之未善於是紛紛改革官制頗有增減究之天下    事非言之難而行之難如徒咎舊制之未善而以新    制代之豈知舊制皆經二千餘年因革損益著為會    典而新制則開始試驗成效未覩而弊已隨之然皆    由於奉行之不力而非所改之制盡不善也兹採錄    奏摺章程並載勸學所巡警道制度用備考察焉    總核官制大臣奏改訂外省官制摺 並法單     竊臣等上年核定京内官制欽奉諭旨分别施行復 
+【2470】   奉上諭各直省官制著即接續編訂州縣各官關係    尤要現在地方自治一時難以遽行應如何酌核辦    理先為籌議等因欽此仰見皇太后皇上軫念民生    有加無已之至意當經釐定官制大臣戴澤等酌擬    辦法電商各省數月以來即據各督撫先後電復到    京其中或一意贊成或主張緩辦類皆各抒所見業    經分别繕單進呈御覽茲准戴澤等將商定單案送    交臣等覆核伏念中國二十二行省幅員之廣人民    之繁非東西洋各國能比視從前設官分職大小本    屬相繼近年新政日興職多不舉已不免稍形蘭失 
+【2471】   而此次釐定關鍵尤在為預備立憲之基是以司道    以上各官既與各國情形不同尚不妨隨時量為更    改至於司法各官以及府州廳縣各制則皆與人民    直接而為憲政萌芽共有此國共治其民如其受治    之理初不致大相懸殊即其施治之方亦不容稍存    偏倚伏讀諭旨以大理院專掌審判又諄諄於州縣    各官關係尤要實已洞見及此燭照無遺臣等愚計    所及直省司道各官除原設之布政提學兩司毋庸    議外按察司宜名為提法司而改兼管驛傳事務專    管司法之行政監督各級審判别就省會增設巡警 
+【2472】   道一員專管全省警政事務勸業道一員專管全省    農工商業及各項交通事務現有之驛傳一併由其    兼管此外鹽糧關河各道各有專司應仍其舊分守    分巡各道一律裁撤其有距省遼遠地方應須大員    鎮攝者擬仍留道缺及各為兵備道由各省督撫察    度情形請旨設置或一員或二三員均就地方斟酌    辦理此擬增改司道各員之大概辦法也至於此次    釐定直省官制注重之處仍不外兩端一面分設審    判各廳以為司法獨立之基礎古者執法之官事權    本不相假三代之士師兩漢之廷尉皆奉天子之法 
+【2473】   以為天下之平權既不分法無所枉國朝因仍明制    分設布政按察兩司亦復各有專官截然不紊自州    縣身兼其事始不免憑恃以為威福今為外人藉口    而自失其權者正坐於此若使不相淆混自能整飭    紀綱由此而收囘治外法權初非難事如慮行政官    一旦不兼司法號令難施則不知行政處分之權尚    為地方官所有况地方保衛自有警政擔其責成又    有慮及法官獨立將有枉法以行其私者又不知法    者天下之公器豈容其意為左右且監督之檢察之    法一切具在正不必鰓鰓過慮現在法部大理院既 
+【2474】   經分設外省審判之事自應由此劃分權限别立專    司俾内外均歸一律此各省審判廳不能不按級分    立者也一曰增易佐治各員以為地方自治之基礎    夫自治之機關包舉甚富中國循良之選往往以撫    字心勞署為上考究其實際不過不治民不擾聽訟    稍勤畢其能事近年舉辦州縣事實表册於學堂巡    警工藝種植諸端考核雖不認真填冩率多敷衍蓋    繁劇之邑詞訟甚多賢能之官已苦日不暇給貧苦    之缺又苦欵項無着風氣難開至於縣丞巡檢各官    既不准擅受民詞又初無一定責成雖號分防幾同 
+【2475】   虛設以致民生坐困吏治不修而其原則仍由於官    制之未嘗完備今使州縣各官不司審判則儘有餘    力以治地方又於佐治各員各其相當責任更次    第組織議事董事各會期如諭旨所云嚴防流弊務    通下情者其收效之多或不至如今日之敷衍從事    而自治範圍亦必能漸求恢復此各省佐治各官不    能不切實增易者也夫以時會所趨事機相迫斷不    能不改絃易轍切實振興惟各省地方風俗之不齊    人民知識之未濬措手不易扞格必多有不僅如各    督撫所慮人材難得欵項難籌者若必同時並舉其 
+【2476】   勢有所不能臣等審酌再三竊以東三省根本重地    經畫宜先且一切規模略同草創或因或革措置亦    較易為功此次官制辦法擬請從東三省入手除實    與内地情形不同者應聽其量為變通期於推行盡    利餘應令查照此次通則酌核辦理俾為各省之倡    直隷江蘇兩省交通較便風氣已開亦宜及時舉辦    其餘各省分年分地逐漸推行即一省之中何處宜    先何處宜緩並由該督撫體察情形斟酌辦理惟須    於十五年内務令一律通行抑臣等更有請者現因    國民程度未及故不得不次第措施但由未及以幾 
+【2477】   於及全視官長為之轉移若以時期尚緩仍復因循    安有程度之可望是在各督撫臣公忠體國力任艱    難必使教育普及人才輩出事事凖諸公理以求通    上下之情明法律者多則審判不致辣手盡義務者    衆則地方必能改觀然後預備始有實際立憲始有    定期庶上副兩宫求治之心下慰海内羣生之望此    則臣等與内外諸臣所當兢兢共勉而不容稍懈者    也是否有當恭候宸斷施行謹奏光緒三十三年五    月二十七日奉旨謹擬各省官制通則清單恭呈御    覽 
+【2478】   第一條 一省或數省設總督一員總理該管地方    外交軍政統轄該管地方行政事宜    第二條 每省設巡撫一員總理地方行政統轄文    武官吏惟於該省外交軍政事宜應商承本管總督    辦理其並無總督兼轄者即由該省巡撫自行核辦    總督所駐省分不另置巡撫即以總督兼管巡撫事    第三條 總督巡撫於各部咨行籌辦事件均有奉    行之責但督撫認為於地方情形窒礙難行者宜咨    商各部酌量變通或奏明請旨辦理    第四條 總督巡撫衙門各設幕職佐理文牘分科 
+【2479】   治事    第五條 督撫衙門幕職員     一秘書員一人承督撫之命掌理機密摺電函牘      凡不屬各科之事皆隷之     二交涉科吏科民科禮科學科軍政科法科農工      商科郵傳科參事員各該員承督撫之命就主      管事務掌理各項文牘併各科參事員有事簡      不必備設者均由該省督撫酌量合併以一員      兼任三科以下之事     三秘書員參事員不作為官缺統由各省督撫自 
+【2480】     行徵辟無庸拘定官階大小但每年應將各員      衘各及到差年月分别奏咨存案其辦事得力      之員隨時切實保薦以備簡擢     四秘書員參事員以下應酌設助理及繕冩等人      員均由各該省督撫酌定無庸奏咨     五各省督撫衙門幕職辦事章程田該督撫自行      酌定    第六條 各省督撫應於本署設會議廳定期傳集    司道以下官會議緊要事件决定施行如有關地方    之事亦可由官酌擇公正鄉紳與議 
+【2481】   第七條 除東三省外各省均置三司如左 布政    司 提學司 提法司    第八條 各省布政司設布政使一員受本管督撫    節制管理該省户口疆域財賦考核該省地方官吏    第九條 各省布政司所屬經歴理問都事照磨庫    大使倉大使等官仿照提學司屬員分科治事章程    由吏部會同民政度支部另訂職掌酌量改置    第十條 各省提學司設提學使一員受本管督撫    節制管理該省教育事務並兼督各種學堂學會    第十一條 各省提學司所屬職員應照學部奏定 
+【2482】   
+<person>章程行之</person>     第十二條 各省提法司設提法使一員秩正三品    即以原設提刑按察使司改設受本管督撫節制管    理該省司法上之行政事務監督各審判廳並調度    檢查事務各省於審判制度未經更改以前應暫仍    按察使舊制惟從前所有驛傳事務毋庸兼管    第十三條 各省提法司應設屬員即以原設按察    司所屬經厯知事照磨司獄等官由法部擬定職掌    酌量改設按察司職掌未改省分暫仍舊制    第十四條 各省除右列三司外應設兩道如左 
+【2483】   一勸業道專管農工商賈及各項交通事務兼將按     察司舊管驛傳事務改歸該道兼管    一巡警道專管全省巡警消防户籍營繕衛生事務    第十五條 右列兩道每省各設一員兩道應酌設    屬員分科治事其細則由農工商民政郵傳等部訂    之    第十六條 各省除右列各司道外得視地方情形    酌設司道各員如左    鹽運司鹽法道或鹽茶道其鹽法道有原兼驛傳字    樣者一律撤去 
+【2484】   督糧道或糧儲道糧道除江蘇浙江兩省督運應留    外其餘應由各省督撫酌量裁併以歸一律    關道 河道    第十七條 左列各司道除主管事務外不得兼管    地方行政事宜右列各司道以外所有管理地方之    守巡各道一律裁撤如距省較遠之地必須體制較    崇之大員以資鎮攝者可以仍留原缺即兵備道或    一員或二三員專管督捕盗賊調遣軍隊事務應由    各該督撫酌察情形奏明辦理    第十八條 各省鹽運司所屬運同運副運判監掣 
+【2485】   官鹽課提舉鹽課大使鹽引批驗大使庫大使倉大    使經厯知事及右列各道所屬庫大使倉大使等官    應如何裁併酌改由該省督撫核議奏明辦理其守    道巡道原有屬官應與道員同時裁撤酌量改用    第十九條 各省督撫幕職既已分科治事所有原    設各項局所應照事務繁簡酌量裁併由該督撫核    議具奏辦理    第二十條 各省所屬地方得因區劃廣狹繁簡分    為三種曰府曰直隷州曰直隷廳    第二十一條 各府設知府一員承該管督撫之命 
+【2486】   並就布政司提學司勸業道巡警道主管事務承該    長官之命監督指揮所屬州縣各官處理境内各項    行政    第二十二條 各直隷州設知州一員承該管督撫    並就布政司提學司勸業道巡警道主管事務承該    長官之命處理所治州境内各項行政並監督指揮    所屬各縣    第二十三條 各省原設之直隷廳有屬縣者一律    改為直隷州其無屬縣者仍設同知一員承該管督    撫之命處理所治境内各項行政 
+【2487】   第二十四條 各府所屬地方分為二種曰州曰縣    第二十五條 各直隷州所屬地方曰縣    第二十六條 各州設知州一員受本管知府監督    指揮各縣設知縣一員秩正六品受本管知府或本    管直隷州知州之監督指揮處理各該州縣境内各    項行政    第二十七條 各省原設之同知通判有轄境者一    律改為州縣其無轄境而主管事務如河南之河防    各省内之糧捕等同知通判均由各省督撫擇其事    務繁要者一律作為同知撤去通判名目别於各級 
+【2488】   審判明定責成以資治理若不關緊要各員缺應與    各府所屬佐貳雜職一併斟酌改置作為知府佐治    員缺由該督撫體察情形分别奏明辦理    第二十八條 各直隷州直隷廳及各州縣應酌設    佐治各官分掌事務如左    一警務長一員掌理該州廳縣消防所籍巡警營繕     及衛生事宜    二視學員一員掌理該州廳縣教育事宜    三勸業員一員掌理該州廳縣農工商及交通事宜    四典獄員一員掌理該州廳縣監獄事宜 
+【2489】   五主計員一員掌理該州廳縣收税事宜此員應侯     該州廳縣官俸公費確有定數實行支給並將從     前所有名目一律剔除後再行設置其從前各直     隸州直隸廳及各州縣所有佐貳雜職應即一律     裁撤酌量改用    第二十九條 各直隸州直隸廳及各州縣佐治各    官如因地小事簡不必設備者准以一人兼任亦不    得兼任他職    第三十條 各直隸州直隸廳及州縣佐治員缺應    由司道各就本科考取國文通暢科學諳習人員凡 
+【2490】   佐貳等官舉人五貢及中學以上畢業生均可與考    詳請督撫委用視學勸業二員並可參用本地士紳    由州縣採訪輿論舉其賢能端正者一律詳請與考    委用仍分咨各部存案其考取委用詳細章程由考    察政治館會同各部議訂通行    第三十一條 各直隸州直隸廳及各州縣應將所    管地方酌量分若干區各置區官一員承本管長官    之命掌理本區廵警事務其原設之分局巡檢應即    一律裁撤酌量改用    第三十二條 各府廳州縣均設文廟奉祀官一員 
+【2491】   秩正七品至從八品掌理釋奠灑掃事宜仍聽本管    官統轄考核應以原設教職酌量改用    第三十三條 各省應就地方情形分期設立府廳    縣議事會董事會其細則由民政部議訂奏定後通    行各省辦理    第三十四條 各省應就地方情形分期設立高等    審判廳地方審判廳初級審判廳分别管理各項訢    訟及上控事件其細則另以法院編制法定之     宣統元年復設訓導裁    政務處議覆各督撫裁汰冗官摺 
+【2492】   迭准軍機處抄交直隸總督袁世凱奏議裁官缺及    酌裁教職各一摺又安徽廵撫誠勲奏擬裁官缺一    摺又河南廵撫陳夔龍奏酌裁佐貳教職河工官缺    各摺法均奉硃批政務處吏部議奏單法併發欽此    又御史夏敦後奏直隸教職免裁併奉旨政務處吏    部議奏欽此查京外各項差缺欽奉諭旨飭令裁汰    歸併朝廷綜覈名實並不論官階大小惟期各勤職    事除冗濫而勵官常今該督撫等將直隸等省應裁    各缺先後奏到臣等詳加察覈直隸擬裁霸昌道一    缺據稱所轄僅西南北廳無審轉案件可歸併通永 
+【2493】   道管轄等語查本年八月間陝西廵撫升允奏請裁    糧道一缺業經奉旨允准覇昌道事務較簡應照所    擬准其裁撤現任道員穆賀應候奉旨後由吏部照    例知照軍機處請旨另簡至直隸等省擬裁同通以    下等缺查同知通判乃京官升選之途滿員如各部    院筆帖式漢員如内閣中書等七十項及國子監學    正等官或京參奉旨記名或俸滿截取始得註選該    員等在京當差多年似不能不予以出路俾資厯練    各項州同州判爲舉人五貢就職本班上年學務大    臣奏定章程各學堂畢業獎勵並以州同州判儘先 
+【2494】   選用之條亦應酌留額缺以勵上進近日山東廵撫    周馥以河防較前喫重請將沿河各府州縣同通佐    貳等缺移轉助州縣照料所不及即如該撫陳夔龍    以許州所轄之繁城鎭鐵路開通擬將同城之州判    移駐該鎭就近稽查彈壓先後奏明在案是分繁簡    因時轉移即閒散徵員用當其職亦足以資佐理應    令該督撫府等再行詳覈分别奏明辦理安徽河南    擬裁各缺該管事宜如何歸併原奏未據聲敘並由    該撫詳議奏覆至教職一項直隸擬凡係二缺裁一    安徽河南擬覆設各缺其意相同惟察現在各省府 
+【2495】   廳州縣均應設立蒙小學堂方須廣置教員以資訓    迪若將京師大學堂及省所取之初級師範生由學    務大臣考驗合格保送教職歸部銓選則一移轉開    將來各省學宫即可兼充各該處學堂教員允爲名    實相符尤於學校有益擬請毋庸裁撤如蒙俞允應    由吏部查照學務大臣定章程分别班次奏明辦理    謹奏 光緒三十年 月 日奉旨依議欽此     吏部奏擬將教職逐漸停選摺    查各省府廳州縣每學有經制教職一員又復設教    職一員共有二員間有簡僻縣學鄉學祇有一員者 
+【2496】   每省不過三四處上年迭經總督袁世凱安徽廵撫    誠勲河南廵撫陳夔龍等奏請裁撤該三省教職去    半留半復經御史夏敦復奏直隸教職請免裁併各    摺先後奉旨交政務處吏部議奏當經政務處會同    臣部奏稱現在各省府廳州縣均應設立蒙小學堂    及各省所取之初級師範生由學務大臣考驗合格    保送教職歸部銓選將來各省學官即可兼充各該    處學堂教員允爲名實相符擬請毋庸裁撤教職等    因奉旨依議欽此臣等前奏原欲使所有教職兼充    教員俾免曠職又以各省教職通計不下三千餘員 
+【2497】   驟行裁半則失職過多殊非體恤寒儒之道惟武科    已停生員去其半文科議減學事更簡原有教職每    學二年實形冗贅若待保送師範一時斷難得如許    合格之員臣部再曰籌維公同商酌思得一逐漸裁    減辦法擬請嗣後遇有復設教職缺出即行停選若    遇經制教職缺出即以本學復設教職移補仍照原    銜升轉如此逐漸停選約計三年即可裁半至各府    教職其原係軍缺雙缺者應請仍舊並通飭各學校    職講求師範即以派充教員如有不勝教員之任者    由各省督撫隨時甄别開缺即以各省師範學堂保 
+【2498】   送之員覆加考核酌量分别銓選既可使各教職講    求教育又可使現任各員不至遽行失職庶於整頓    學務體恤寒儒二者兼盡並通行各省傳知候選教    職均各就本有學務處學習師範一切教法將來銓    選得缺派充教員更資得力至保送師範與原有候    選各員應如何定章分别銓選之處容臣部另行擬    議具奏謹奏 光緒三十一年 月 日奉旨依議欽    此     貴州廵撫龎鴻書奏爲擬裁通省教職就欵興學恭    摺仰祈聖鑒事竊維教職一官古稱秉鐸所以謹訓 
+【2499】   上庠培育英雋法至重也沿襲至今古意浸失往往    坐縻廪粟學殖荒蕪求爲唐鄭䖍宋胡瑗之爲人正    不得一實去名存至可浩歎據署提學使陳驤祥稱    黔政財政困竭各屬辦學每苦不能擴充竟有各廳    州縣因籌欵無着僅勉設初等小學一堂者惟有挹    注一法可以畧資補濟查教職一項自科舉停後每    年卷租黌田仍舊征收此項資産似在虚耗之列雖    朝廷議改爲奉祀官而循名覈實亦屬無有所事蓋    春秋典禮載則册籍籩豆之事則有司存無須教職    之充任備員也擬將通省教職全行裁撤遺出俸薪 
+【2500】   資産飭作辦學之用庶幾學堂日增教育普及至裁    撤人員寒畯較多不能不代謀生路現已設立視學    員講習所即飭入所肄習以備派往各屬充當視學    差次似此辦法教職皆非棄材學費亦有實際等情    詳請具禀前來臣伏念朝廷設官分職原期名實相    孚如教職之尸位素餐久成虚器查該司所擬欵不    另籌事無窒碍化無用爲有用莫便於此合無仰懇    天恩准將黔省教職裁撤騰出的欵以爲興學之需    實於貧瘠有裨除咨部科外謹會同雲貴總督臣沈    恭摺具陳伏乞聖鑒訓示謹奏 宣統元上二月  
+【2501】   勸學所    學部奏定勸學所章程 光緒三十二年四 月二十日奏准    一總綱 各廳州縣應各於本城擇地特設公所一     處爲全境學務之總匯即名曰某處勸學所每星     期研究教育即附屬其中凡本所一切事宜由地     方官監督之    一分定學區 各屬應就所轄境内畫分學區以本     治城關附近爲中區以次推至所屬村坊市鎭約     三四千家以上則畫爲一區少則二三村多則十     餘村均無不可在本治東即名東幾區在本治西 
+【2502】    即名西幾區推之南北皆然由第一區至數十區     可因所轄地之廣衺酌定    一選舉職員 勸學所以本地方官爲監督設學董     一員綜核各區之事務每區設勸學員一人任一     學區内勸學之責總董由縣視學兼充勸學員由     總董選擇本區土著之紳衿品行端正夙能留心     學務者禀請地方官劄派其薪水公費多寡各就     本地情形酌定    一統合辦法 勸學員於本管區内調查籌欵興學     事項商承總董擬定辦法勸令各村董事切實舉 
+【2503】    辦此項學堂經費皆責成村董就地籌欵官不經     手勸學員但隨時稽查報告於勸學所每年兩學     期之末由勸學所造具表册彚報本地方官一面     榜示各區以昭核實若提學司派遣省視學查驗     時應由勸學所總董將各區學堂情形詳述以便     省視學酌赴各區調查    一講習教育 各區勸學員應先於本城勸學所會     齊開一教育講習科研究學校管理法教育學奏     定小學章程管理通則等類限兩個月畢業再赴     本區任事以後每月赴本城勸學所會集一次 
+【2504】    須預定日期如每月第一星期爲東鄉各區勸學     員會集之期第二星期即西鄉各區第三星期即     南鄉各區第四星期即北鄉各區以此類推     呈交勸學日記由總董彚核有商訂改良各事即     於是日研究条記攜歸本區實行凡會集之期地     方官即總董必須親到    一推廣學務 勸學員既係本區居住之人自於本     地情形熟悉平時宜聨合各家及本村學重查有     學齡兒童已屆入學年歲之子弟隨時册記挨户     勸導並任介紹送入學堂之責使學務日見推廣 
+【2505】    每嵗兩學期以勸募學生多寡定勸學員成績之     優劣其辦法有五 一勸學 婉言勸導不可强     廹 一次勸之不聽無妨至再至三 説明學堂     爲培養學童之道德並不得誤認新奇自生疑阻      宣講停科舉興學堂之諭旨使知舍此則無進     身之階 説入學於謀生治家大有裨益 説入     學之兒童可以强健身體 遇貧寒之家可勸其     子弟入半日學堂 遇私塾塾師課程較益者勸     其改爲私立小學並代爲禀報 遇紳商之家勸     其捐助興學裨益地方 對所勸之家勸其復向 
+【2506】    親友處輾轉相勸並於開學時引導各鄉父老參     觀 以上爲勸學員之責     二興學 計算學齡兒童之數須立若干初等小     學計各村人家遠近學堂須立於適中之訓查明     某地不在祀典之廟宇鄉社可租賃爲學堂之用      定期某地學童須入某學堂 籌畫某地學堂     屋宇多寡可容若干人爲定分班次之數頒行課     程延聘教員選用司事 稽查功課及欵項 設     立半日學堂 每學期製學堂一覽表 以上爲     本村學堂董事之責惟須與勸學員會議 
+【2507】    三籌欵 考查迎神賽會演戲之存欵 富紳出     資建學爲禀請地方官奬勵 酌量各地情形令     學生交納學費 以上爲勸學所總董之責惟須     據勸學員之報告聨合村董辦理     四開風氣 訪有急公好義品行端方之紳耆請     其襄助學務擇本區適中之地組織小學師範講     習所或冬夏期講習所 組織宣講所閲報所      有好學之士可介紹於本府初級師範學堂或本     城傳習所使肄業科學 以上申勸學員隨時報     知本城勸學所總董辦理 
+【2508】    五去阻力 各地劣紳地棍之阻撓字務者 各     地愚民之造謡生事者 頑陋塾師禁阻學生入     學堂者 娼寮煙館等所之附近學堂有妨管理     者以上由勸學員查出通知本城勸學所禀明地     方官分别辦理    一實行宣講 各屬地方一律設立宣講所遵照從     前宣講 聖諭廣訓章程延聘專員隨時宣講其     村鎭地方亦應按集十日期派員宣講一切章程     規則統歸勸學所總董經理而受地方官及廵警     之監督 
+【2509】   一宣講應首重 聖諭廣訓凡遇宣講 聖諭之時     應肅立起敬不得懈怠    一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五條諭旨爲教育宗旨     所在宣講時應反覆推闡按條講説其學部頒行     宣講各書及國民教育修身厯史地理格致等淺     近事理以迄白話新聞概在應行宣講之列惟不     得涉及政治演説一切偏激之談    一宣講員由勸學所總董延訪呈請地方官扎派以     師範畢業生及與師範生有同等之學力確係品     行端方者爲合格如一時難得其人各地方小學 
+【2510】    堂教員亦可分任宣講之責其不合以上資格者     概不派充    一宣講時無論何人均准聽講即衣冠襤縷者亦不     宜拒絶惟暫不准婦女聽講以防弊端    一宣講時限日期得由勸學所總董隨時酌定    一宣講員每期宣講事項應備簿存記目錄以備地     方官及勸學所總董隨時稽查    一宣講附在勸學所或借用儒學明倫堂或城鄉地     方公地或賃用廟宇或在通衢    一凡宣講時廵警官得派明白事理之廵警員旁聽 
+【2511】    遇有妨礙治安之演説可使之立時停講    一詳繪圖表 勸學員應商同本區各村董事就所     轄地方遵照學部頒行格式繪成總分各圖註閲     某地有學堂幾處每學堂若干齋室隨時報明本     城勸學所存查其學生班次人數課程及出入欵     項分别造具表册分期報明本城勸學所勸學所     彚齊另造表册交由地方官申報提學司衙門每     半年一次    一定權限 各屬勸學所總董與勸學員及各村學     之董事均爲推廣學務而設不准於學務以外干 
+【2512】    涉他事如有包攬詞訟倚勢凌人者經地方官查     實輕則立時斥退重則禀明提學司究辦    一明功過 勸學所各員如辦理合法著有成效應     隨時記功其有特别勞勣者記大功年終按記功     之多寡由地方官禀明提學司予以奬勵其固陋     怠惰或辦理不善者隨時禀撤另舉    
+〈勸學所〉 三十三年五屬同時設置     
+〈導義縣〉     以舊時育英書院地址改設    
+〈勸學員長一稱學重〉 
+【2513】   
+<person>周鳳翥</person>  見進士 光緒三十三年任    
+<person>牟 琳</person> 癸卯科舉人遊學東洋速成 師範畢業光緒三十四年任    
+<person>蔡 錦</person>  庚子辛丑併科舉人 宣統二年任    
+〈勸學員〉    
+<person>王亮臣</person>        
+<person>晏懷新</person> 見舉人     
+<person>田復宗</person>  庠生       
+<person>徐大璠</person>  見舉人     
+<person>駱文</person>  庠生          見舉人         
+〈正安州〉    
+<person>王鳳翔</person>     
+〈勸學員〉 
+【2514】    
+〈桐梓縣〉 就縣學署改設勸學所     
+<person>畢炳南</person> 邑舉人     
+〈勸學員〉    
+<person>侯樹濤</person>     
+〈綏陽縣〉       
+〈仁懷縣〉                  
+【2515】   
+<person>張義超</person>        按各屬佐治員典獄即以右堂改任惟勸學所首     先成立次即警察局其餘如實業局各屬均未設     署主計員於三年八月奉委到任未及開徵突於     九月反正均各回省    廵警道    民政部奏擬訂直省廵警道官制並分科辦事細則    摺 並細則  
+【2516】   竊前准考察政治館咨開内閣奉上諭據慶親王奕    劻等奏稱各省按察使擬改爲提法使並增設廵警    道勸業道缺應即次第施行着由東三省先行試辦    此外直隸江蘇兩省風氣漸開亦應擇地先爲試辦    等因欽此刷印原奏清單咨行欽導辦理前來臣部    查原奏各省官制清單内第十四十五等條各省廵    警道專管各省廵警消防户籍營繕衛生事務每省    各設一員應酌設屬員分科治事其細則由民政部    訂之各等語竊維廵警爲民政之大綱中央爲各省    之總滙臣部沗司内治有管理地方之職權而警察 
+【2517】   一端尤爲防患保安之要務非有指臂相使之用不    能收整齊劃一之功比年以來屢奉明詔興辦警務    叠經臣部通咨各省實力奉行以副朝廷保衞閭閻    之至意現在逐加稽核各省警政雖已先後創行而    編制各殊章程互異不獨精神未能統一即形式亦    復參差揆厥由來實緣警察機關未臻完備内外隔    閡呼應不靈不得不各囿方隅姑仍舊貫臣部屢經    籌議擬於各省增設巡警專司以爲絜領提綱之計    徒以事關制作通盤籌畫未敢率請施行現值朝廷    鋭意更新勸來治理特旨令各省增設廵警道並准 
+【2518】   令臣部詳訂細則通行各省仰見聖明燭照振興警    務規畫周詳莫名欽感臣等遵即督飭員司按照釐    訂官制王大臣奏定外省官制内關涉警政要項並    參酌學部奏定各省學務詳細官制章程妥定釐訂    擬成廵警道官制及分科辦事細則十五條謹繕具    清單恭呈御覽事關職制應請飭下憲政編查館按    章考核奏請欽定頒行以資遵守謹奏光緒三十四    年三月初三日奉旨依議欽此    謹擬廵警道官制並分科辦事細則恭呈御覽    第一條 各省按照奏定官制通則設廵警道一員 
+【2519】    受本省督撫節制管理全省廵警事宜    第二條 各省廵警道員缺由民政部遴選相當人     員開單分别奏請簡拔或試署各省如有厯辦警     務熟悉情形人員准由各該省督撫開單出具切     實考語咨送民政部由民政部按照本條第一項     辦理    第三條 廵警道自到任之日起每屆三年作爲俸     滿屆時各該省督撫應將該員平日所辦事宜有     無成效詳細咨明民政部由部查核與平日考驗     成績是否相符臚列奏聞或留任或升擢或調他 
+【2520】    省或調本部請旨遵行    第四條 廵警道除受各該省督撫節制考核外仍     由民政部隨時考查不得力者即行奏請撤換    第五條 廵警道舉辦一切事宜隨時申報該省督     撫外仍於年終彚齊造册列表申報民政部查核     如遇重要事件准一面申報該省督撫一面報部    第六條 廵警道應督飭各廳州縣按照奏定各省     官制通則舉辦廵警並得禀明督撫隨時親履查     看或派員視查完竣時除禀覆本省督撫外仍將     詳細情形申報民政部 
+【2521】   第七條 各省舉辦廵警需用欵項均由廵警道隨     時禀請督撫籌撥應用所用各欵除禀由督撫照     例奏銷外仍由道按年彚報清册申報民政部查     核備案    第八條 廵警道應就所治地方設立警務公所並     分四科如下     一總務科 掌公所總彚之事凡考訂章程承辦     機要考核屬員分配官警編成文牘收發經費統     計報告及警學各事皆屬之     二行政科 掌行政警察高等警察國際警察之 
+【2522】    事凡整頓風俗保護治安調查户口稽核工程及     消防警察各事項皆屬之     三司法科 掌司法警察之事凡豫審探訪督捕     拘押及違警罪各事項皆屬之     四衛生科 掌衛生警察之事凡清道防疫檢查     食物屠宰考驗醫務科及官立醫院各事項皆屬     之     廵警道應督率所屬各員每日訂時入所辦事    第九條 每科設科長一員副科長一員其科員額     缺由廵警道酌量事務繁簡定之但每科至多不 
+【2523】    得過三員    第十條 科長秩視五品副科長秩視六品科員秩     視七品均以畢業之廵警學生曾經辦理警務得     力人員由警察道禀准本省督撫按章任用仍將     各該員履厯申報民政部存案    第十一條 科長副科長科員任用章程得由廵警     道自行酌定但須申由本省督撫咨明民政部隨     時核辦    第十二條 各廳州縣應按照各省官制通則設立     警務長一員並於各分區各置區官一員均受各 
+【2524】    該地方官之指揮監督辦理本管事務     警務長得就本地各設警務公所由該地方官詳     准本省廵警道開辦區官以下所有廵官廵長廵     警等階級名目均應按照民政部定章辦理    第十三條 各廳州縣於年終應將該處警務分門     别類製成統計表册申報本省廵警道    第十四條 廵警道得量地方情形督同所屬酌擬     辦事細則仍隨時分報民政部及本省督撫    第十五條 各省俟廵警道簡放到任後所有原設     之總理廵警事務等局與廵警道職掌重複者應 
+【2525】    即一律裁撤    宣統元年於桃源洞設學警察教練所各屬均同次    年始實行設局站崗    
+〈警察局〉 宣統二年各屬同時舉辦反正後均廢    
+〈遵義縣〉     局設於桃源洞崗位約二十    
+〈警務長〉 
+<person>唐璇階</person>  湖北人     
+〈稽查〉  
+<person>李尊三</person>  湖北人     
+〈正安州〉     局設山西會館崗位十二 
+【2526】   
+〈警務長〉 
+<person>任國平</person>    
+〈稽查〉    
+〈桐梓縣〉     就典史署改設警務局崗位未設    
+〈警務長〉 
+<person>趙宗藩</person>     
+〈稽查〉    
+〈綏陽縣〉    
+〈警務長〉        
+〈稽查〉    
+〈仁懷縣〉     局設蕭曹祠    
+〈警務長〉 
+<person>陳在新</person>     
+〈稽查〉                        
+【2527】   
+〈武職〉    
+〈遵義協副將〉    
+〈明〉
+<person>周萬全</person> 天啟時死奢崇明 之難者正前志 
+<person>萬飛鷹</person>  道光末年任    
+<person>常 勝</person>  咸豐初年署   
+<person>彭萬春</person>   咸豐四年署    
+<person>祥 福</person> 旗籍 咸豐六年任   
+<person>李榮</person>   咸豐九年任    
+<person>熊煥章</person>  咸豐十年任   
+<person>劉元勲</person>   十一年十二月署    
+<person>王國珍</person>  銅仁人 同治元年任   
+<person>張萬書</person>  三年十二月任 討綏陽賊陣亡    
+<person>賀朝岡</person> 雲南人 同治四年任   
+<person>李秉皋</person>  本縣人 同治六年任    
+<person>梁正春</person>  四川新都縣人 同治八年任  
+<person>俞仕瀛</person>  雲南人 同治十年署    
+<person>顔紹榮</person>  同治十年署   
+<person>何鳳鳴</person>  湖南柳州人 同治十一年任 
+【2528】   
+<person>舒良貴</person>  同治十二年   
+<person>馬宗駿</person>  四川人 光緒元年任    
+<person>何鳳鳴</person>   光緒二年復任  
+<person>梁正春</person>   光緒四年復任    
+<person>周玉成</person>  湖南人 光緒五年署   
+<person>何鳳鳴</person>   光緒六年復任    
+<person>吳占勝</person>  本省人 光緒七年署   
+<person>何鳳鳴</person>   光緒八年復任    
+<person>池有蓮</person> 本省人 光緒十年署   
+<person>陳超宗</person>  廣東武舉 光緒十一年署    
+<person>黄遵亮</person>  本省人 光緒十三年署  
+<person>張大鵬</person>  本省平遠勞績 光緒十三年署    
+<person>張錫卿</person>  廣東人 光緒十四年署  
+<person>左啟龍</person> 湖北武昌人 光緒十四年署    
+<person>胡志祺</person>  湖南人 光緒十五年署  
+<person>梁正春</person>   光緒十六年復任    
+<person>王占魁</person>  四川巴縣人光緒 十七年五月署 
+<person>劉紹烈</person>  雲南人 光緒十八年署    
+<person>王永安</person>  雲南人 光緒二十年署  
+<person>黄千祥</person>  湖南人 光緒二十一年署 
+【2529】   
+<person>李景昌</person>  雲南嵩明州軍功 二十二年署 
+<person>馬 柱</person>  雲南呈貢縣世職 二十三年二月任    
+<person>劉端方</person>  山東高唐州人 二十七年八月署 
+<person>劉鎭湘</person>  湖南長沙縣人 二十八年五月署    
+<person>譚盛高</person>  湖南人 二十九年七月任 
+<person>王大受</person>  本省安順人 二十九年署    
+<person>余孝安</person> 四川江北廳人 二十九年八月署 
+<person>譚盛高</person>  三十年四月復任     
+<person>余孝安</person>  三十年八月復任 
+<person>譚盛高</person>  三十一年十一月 復任    
+<person>王德富</person>  本省平越人 三十三年八月署 
+<person>譚盛高</person>  三十三年十二月 復任至宣統三年   反正   廢    
+
+〈都司〉    
+<person>趙起祥</person>   道光二十年署  
+<person>傅 權</person>   道光二十九年任    
+<person>李德基</person>   咸豐四年任   
+<person>陳 昕</person>   咸豐六年任 
+【2530】   
+<person>李秉皋</person>  本縣行伍 同治六年任   
+<person>舒炳南</person>    
+<person>韓 堃</person>        
+<person>宋占元</person>     
+<person>劉熙麟</person>  綏陽人 光緒元年任   
+<person>姚應啓</person>  雲南人 光緒三年任    
+<person>李富春</person>  廣西宣化人 光緒六年署   
+<person>吳曙軒</person>  湖北人 光緒七年任    
+<person>李富興</person>  廣西人 光緒十一年署  
+<person>鄭慶忠</person>  廣東香山侍衛 光緒十二年署    
+<person>蔣福珍</person>  本省人 光緒十四年任  
+<person>栗文忠</person> 湖南人 光緒十六年署    
+<person>滕創仁</person> 湖南人 光緒十七年署  
+<person>江翰清</person> 遵義武進士 光緒十八年署    
+<person>鄭慶忠</person>   光緒十八年復任 
+<person>趙文清</person>  貴陽武舉光緒 二十五年護理    
+<person>宋光國</person>  本省修文人光緒 二十五年署理 
+<person>曾濟賢</person>  本省人 光緒二十七年任    
+<person>嚴志培</person>  湖南人 光緒二十九年署 
+<person>劉長庚</person>  雲南人 光緒二十九年署 
+【2531】   
+<person>吕閣珍</person> 本省興義 三十一年署   
+<person>周德懋</person>  湖南人 三十二年署    
+<person>趙文清</person>   三十二年護理  
+<person>周欽元</person>  廣西宣化侍衛 三十二年任    
+<person>文 逹</person>  滿州鑲黄旗人 宣統二年署  
+<person>趙廷瑞</person>  仁懷人 三年署     謹按此缺於是年裁撤    
+〈守備〉    
+<person>蕭加祥</person>   道光二十九年任 
+<person>陳 昕</person>  山東益都武舉 三十年五月後任    
+<person>劉位邦</person>  本省本縣行伍咸 豐元上十一月任 
+<person>趙起祥</person>  見前 三年署    
+<person>馬連科</person>        
+<person>魯德昌</person>  四年七月任    
+<person>趙起華</person>  本省遵義世襲 同治元上署  
+<person>蔣鴻順</person>  本省黔西軍功 元年任    
+<person>周廷楨</person>   三年任     
+<person>王 榕</person>  本省貴陽世襲 十二年任 
+【2532】   
+<person>熊登魁</person> 本省銅仁行伍 光緒二年五月任 
+<person>劉鎮南</person>   四年十二月任    
+<person>芶忠仁</person> 本省貴陽人 五年署   
+<person>熊登魁</person>  六年復任    
+<person>趙連貴</person>  本省人 七年三月署   
+<person>譚必陞</person>     
+<person>熊登魁</person>   八年十一月復任 
+<person>李富興</person>  廣西人 十年十月兼代    
+<person>錢國順</person>  本省安順人 十年十一月署  
+<person>蔣占魁</person>  湖南人 十一年署    
+<person>熊培德</person> 湖南人 十一年署    
+<person>植超英</person> 廣西高州軍功 十三年四月任    
+<person>謝 鈞</person>  本省貴陽世襲 十九年三月署  
+<person>馬錫藩</person>  四川簡州侍衛 二十年二月任    
+<person>楊國恩</person>  本省平越軍功二 十七年十二月署 
+<person>馬錫藩</person>  二十八年七月復 任    
+<person>陶鴻森</person>  本省貴陽世職 二十九年十月署 
+<person>周欽元</person>  廣西宣化侍衛 二十年五月署    
+<person>岳錫穀</person> 雲南昆明世職 三十三年署  
+<person>劉義軒</person>  四川人 三十四年署 
+【2533】   
+<person>張祖星</person>  湖南鳳凰廳軍功 三十四年署    按此缺於宣統元年三 月裁撤    
+〈分防遵義縣千總把總〉    
+<person>周廷楨</person>  見守備 同治八年二月署 
+<person>張永龍</person>     
+<person>周廷楨</person>  同治十年五月復 署 
+<person>馬鳳山</person>     龍景謀       
+<person>胡嘉祿</person>     
+<person>周建禎</person>  光緒二年閏五月 復署 
+<person>周祥楨</person>     
+<person>白廷棟</person>       
+<person>蔣天成</person>     
+<person>黄炳琳</person>        
+<person>趙文清</person>  貴陽武舉光緒二 十年十一月升任    
+<person>賀正權</person>     
+〈以上左營駐防新城汛右哨千總〉 
+【2534】   
+<person>王明清</person>        
+<person>羅奎光</person>  係拔出師江南 陳安義遺缺    
+<person>彭元春</person>        
+<person>關 申</person>    
+<person>馬世祿</person>   十一年六月署  
+<person>周 榮</person>     
+<person>夏安邦</person>   十五年四月署  
+<person>周 榮</person>   十六年三月    
+<person>夏安邦</person>   十六年九月   
+<person>趙文清</person>  貴陽武舉 十八年十一月任    
+<person>姜世昌</person>  二十年十一月任 
+<person>劉肇勲</person>   二十四年三月    
+<person>周源章</person>  二十七年九月 委任未到  
+<person>孫克順</person>   二十八年十二月    
+<person>劉肇勲</person>   三十年三月   
+<person>孫克順</person>   三十一年十二月    
+<person>劉肇勲</person>      
+〈以上左營存城右哨頭司把總〉 
+【2535】   
+<person>周 恒</person>        
+<person>羅奎光</person>   光緒六年    
+<person>周德興</person>        
+<person>羅奎光</person>     
+<person>何修竹</person>      
+〈以上右營存城右哨二司把總〉     按此缺於光緒十一年裁撤    
+<person>陳雲龍</person>   同治十二年   
+<person>甘作霖</person>  光緒四年    
+<person>蔣天成</person>   光緒六年    
+<person>黄炳琳</person>   十三年    
+<person>戴占魁</person>  十六年     
+<person>趙文清</person>   十六年五月    
+<person>夏安邦</person>        
+<person>蕭德順</person>   二十四年十二月    
+<person>劉肇勲</person>   三十一年十二月 
+<person>江純清</person> 安順提標效用三 十二年十一月 
+【2536】   
+<person>曾 鵬</person>      
+〈以上右營存城左哨二司把總〉    
+<person>楊定國</person>  道光二十四年任□□派出師咸豐二年十 月二十三日在湖南益陽縣三里橋陣亡    
+<person>周廷楨</person>  貴州鎭遠武生 咸豐九年五月  
+<person>徐德勝</person>   光緒六年署    
+<person>周廷楨</person>        
+<person>余春棠</person>  十年五月任     
+〈以上右營存城右哨二司把總〉     按此缺於光緒十一年裁撤    
+〈分防正安汛左營左哨頭司把總〉    
+<person>王志貴</person>   道光二十一年  
+<person>姜兆齡</person>  二十三年    
+<person>艾定國</person>  咸豐三年    
+<person>李秉皋</person>  見副將咸豐三年 桐逆梁得伴國州 【2537】  城頼以   保全        
+<person>任天培</person>  五年七月    
+<person>張遇恩</person>  世襲 七年四月    
+<person>楊 連</person>  武舉 八年    
+<person>鄧元章</person>   同治二年正月  
+<person>朱雲三</person>  把總三年移駐樊 村三江兩次勦賊   多立   戰功         
+<person>鄧元章</person>   八年復任    
+<person>伍洪毅</person>  把總九年    
+<person>劉廷標</person>   十一年十一月    
+<person>伍洪毅</person>  十二年六月復任 
+<person>陳玉貴</person>   十二年九月    
+<person>陳 明</person>  把總 光緒二年任   
+<person>余春棠</person> 四年三月    
+<person>黄炳琳</person>  湖南行伍 五年任    
+<person>馬世樑</person>     
+<person>黄炳琳</person>   十三年正月復任 
+<person>袁廷貴</person>   十三年五月    
+<person>黄炳琳</person>   十六年復任   
+<person>劉肇勲</person>   十九年正月 
+【2538】   
+<person>黄炳琳</person>  二十五年八月病 故 
+<person>戴占魁</person>  二十五年九月    
+<person>李 慶</person>  本郡人 二十六年十月任       
+〈分防桐梓汛千總把總〉     
+〈右營右哨千總一員〉    
+<person>譚先颺</person>  安順舉人 道光二十八年任 
+<person>杜應魁</person>  郡世襲 咸豐二年任    
+<person>王明德</person>  銅仁人行伍出身 咸豐五年任 
+<person>梁安邦</person>  本省武舉 咸豐八年任    
+<person>游 超</person>  本省人軍功出身 同治元年任 
+<person>頼邦榮</person> 本省人軍功 同治三年署   
+【2539】   
+<person>黄錦堂</person>  本省人行伍出身 同治四年署 
+<person>馬朝榮</person>  本省人軍功 同治五年署    
+<person>鄭占鰲</person>  本省人軍功 同治六年任   
+<person>周廷楨</person>  本省行伍 同治八年任    
+<person>彭元春</person>  本省松桃廳人行 伍出身十年任 
+<person>芶忠清</person> 本省人軍功 同治十二年署    
+<person>彭元春</person>   十三年復任   
+<person>謝龍章</person>  貴陽武舉 光緒元年任    
+<person>白廷棟</person> 四川成都人軍功 出身光緒三年署 
+<person>周有才</person>  本省八寨廳軍功 出身光緒四年任    
+<person>唐際虞</person>  本郡人世襲 光緒十四年署  
+<person>周有才</person>   光緒十五年復任    
+<person>姜世昌</person> 本郡世襲 光緒二十五年署 
+<person>顔光友</person> 貴陽府世襲 光緒二十九年任    
+<person>蕭得順</person>  安順府保舉 光緒三十三年署 
+<person>龔有光</person>  安順保舉卅四年 任厯宣統任四年     
+〈右營右哨二司把總〉    
+<person>陳 澍</person>  本省仁懷廳行伍出身 道光十一年任在任十七年 
+【2540】   
+<person>王明德</person>  本省貴陽府行伍出身 道光二十八年任    
+<person>周 陞</person>  本省安順行伍出 身道光三十年任 
+<person>李 洪</person>  本郡武生 咸豐三年任    
+<person>楊占魁</person>  本郡世襲 咸豐八年署   
+<person>趙占魁</person>  本郡武舉 咸豐十年任    
+<person>鄔德全</person> 本郡軍功 同治元年署   
+<person>范正芳</person>  本郡行伍 同治二年署    
+<person>周致祥</person>  本郡行伍 同治四年署   
+<person>趙占先</person>  本郡行伍 同治五年署    
+<person>周廷楨</person>  見千總 同治六年署   
+<person>周武祥</person>  本郡軍功 同治七年署    
+<person>胡嘉祿</person>  本郡軍功 同治八年署   
+<person>焦雲貴</person> 本郡武生 同治九年署    
+<person>羅奎光</person>  本郡行伍 同治十年署   
+<person>鄭耀祖</person>  本省貴陽府軍功 同治十一年署    
+<person>甘作霖</person> 本郡軍功 同治十二年署  
+<person>彭元春</person>  見千總 同治十二年署    
+<person>甘作霖</person>  光緒二年復任  
+<person>楊友發</person>  本郡行伍 光緒四年署 
+【2541】   
+〈把總駐城内〉    
+<person>王明安</person>  道光二十八年任至咸豐四年楊漋喜之亂 城陷殉難    
+<person>鄧元章</person>        
+<person>鄭占鰲</person>     
+<person>艾定國</person>       
+<person>趙富邦</person>     
+<person>郭□□</person>        
+<person>蘇發榮</person>     
+<person>張朝綱</person>        
+<person>吳□□</person>     
+<person>雷□□</person>        
+<person>蘇發榮</person>     
+<person>孔憲武</person>        
+<person>丁懋培</person>     
+附錄黔撫龎奏績裁綠營將弁暨分别移併員缺摺   併單  竊維陸軍部咨本部奏酌裁綠營辦法一摺於 
+【2542】   宣統二年六月十八日具奏奉硃批依議欽此先准    軍諮處會電前因行到臣查黔省綠營自光緒三十    一年六月間經前署撫臣林紹年奏請准將通省鎭    協各標弁兵統裁二成嗣於光緒三十四年九月間    復由臣奏明將鎮協各標副將參游都守千把外委    各員缺分别裁併暨將制兵分别併裁經部議覆奏    蒙俞允欽遵咨行照辦各在案竊維綠營積弱久已    爲世詬病各行省情形大概皆然現值籌備憲政與    其徒糜饟糈行伍幾同虚設何如大加改革軍政庶    可修明惟黔省地處芮疆且與滇蜀粵湘四省壤地 
+【2543】   相連沿邊一帶雖有廵防隊扼駐劄而兵單地廣終    覺不敷分布綠營分防各汛雖未盡能得力然其諳    習苗情地勢有時或協同彈壓或借作偵探似亦較    勝於無若一旦概行裁併則邊地空虚猶未免多所    顧慮誠如部臣原奏不能不熟察情形權衡緩急妥    慎辦理再四籌思惟有再將臣標及提鎮各標自副    將以下各員弁擇其駐劄同城徒擁虚位無裨實用    者量爲裁撤總計共裁副將二員游擊四員都司六    員守備十五員千總十員把總二十九員外委二十    九員較上屆奏裁之數已加兩倍有餘查内有應行 
+【2544】   歸併者四營如貴陽營城汛千把外委擬撥歸臣標    中軍管轄安順營城汛千把外委擬撥歸提標中軍    管轄新添營城汛千總外委擬撥歸定廣營都司管    轄古州左營都溪分汛把總擬撥歸中營管轄又有    應行酌改者六營如八寨游擊擬移駐都司鎮遠鎮    標右營都司擬移駐八寨安順營存城千總擬移駐    舊州都匀協存城千總擬移駐八寨銅松協左營存    城千總擬移駐石峴汛右營存城千總擬移駐巴茅    汛凡此斟酌辦法固不敢失之因循亦不敢出於操    切惟期因地制宜相安無事此外存留將弁各員缺 
+【2545】   查其駐劄處所半係邊要重地可補防營兵力之所    不及擬請暫緩裁撤容俟隨時察看情形再行奏明    辦理此項俸薪養亷馬乾蔬菜全年共額支銀二萬    一千二百餘兩應由司庫遵照劃留以備添練新軍    之用至各營制兵凡分防邊地及外汛者擬請悉仍    其舊概不裁併其餘存城守兵應查照上屆辦法均    隨官缺一併裁撤俟奉准後應停領額餉若干再飭    查數核扣另案辦理據藩司兵備處暨中軍會詳前    來臣覆查無異謹另繕清單恭呈御覽此次裁缺將    弁應由臣察其資勞程度或酌予廵防隊差委或送 
+【2546】   入各項學堂肄業如有力年就衰不堪造就者則酌    給恩俸以示體恤自當妥爲安置不使稍生觖望以    仰副朝廷循名覈實整飭戎行之至意謹奏宣統二    年九月二十八日奉硃批該衙門知道單併發欽此    謹將續擬裁併貴州將弁員缺開單恭呈御覽    計開    一裁遵義協中軍都司一員存城把總一員外委一    員   
+【2547】續遵義府志卷十八    宦績一 功勲     舊志紀宦績開荒闢昧搜羅缺遺頗費苦心今則六    十年來事跡未遠宜乎紀錄增多矣然而仕路至末    流貪酷者便其侵漁趨承者流爲巧滑欲求循分盡    職不爲民害之人已難覯矣况功業有所表見而令    人津津不去口者可多得哉舊志宦績分爲二卷凡    著績郡地有可稱述爲一卷職司守土責有專轄爲    一卷今仍依其例以清眉目其道光二十年以前爲    舊志所搜採未及者則注明補錄其道光二十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