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urial > hg > extraction-interface
view interface/parsing_files/45809.txt @ 0:b12c99b7c3f0
commit for previous development
author | Zoe Hong <zhong@mpiwg-berlin.mpg.de> |
---|---|
date | Mon, 19 Jan 2015 17:13:49 +0100 |
parents | |
children |
line wrap: on
line source
【13】 目錄 一卷 天文地理 建置沿革 風俗 郡邑職官 二卷 山川名勝 【14】 古今亭舘 三卷 城池 公署 郵驛 關梁 坊鄉 四卷 食貨廪帑 惠政 【15】 祠祀 陵墓 附 五卷 學校 選舉 六卷 鄉賢 節孝 名宦 流寓 附 七卷 兵防 祥異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衡州府志卷之一 衡州府 郡 名 湘東 衡陽 俱吳 名 衡山 隋 名 東至長沙府茶陵州界一百五十里南至廣東 廣州府連州界四百八十里西至寶慶府郡陽 縣界一百二十里北至長沙府湘潭縣界一百 三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一百八十里至 南京三千一百一十五里至 京師六千六百六十里 天文地理 衡州天文翼軫分野 自張十八度自軫十一度曰 鶉尾之次扵辰在已謂之大 荒落於律為夷則斗建在申 東漢 志 斗玉衡第四星主 荆州 東漢 志註 天市垣二十二星東西各列十一星其西 【37】 垣南第十星曰楚 主 司空星 主熒惑星 地理禹敷土屬荆州書曰 荆及衡陽惟荆州又曰岷山之陽至于衡山 九峯 <person>蔡氏</person> 曰衡山者見其地不止此山而猶包其南 也朱子地理論岷山之脉一支爲衡山 東傍湘 江北背蒸水 元和 郡志 帶湘江控引交廣 <person>宋陳亨甫</person> 桂陽五雲 觀 記 嶺開越嶠路轉荆門 宋潘正夫桂陽詩嶺開越 嶠通交趾路轉荆門入九 嶷 瀟湘帶其左 圖經衡之爲郡鴈 之北瀟湘帶其左 湖右奥區 舊 郡 縣 志 建置沿革 【38】 衡州春秋楚地秦屬長沙郡漢初屬長沙國乂分 屬桂陽郡東漢長沙桂陽二郡荆州三國吳分 長沙東部爲湘東郡西部爲衡陽郡晉懷帝永嘉 元年立湘州衡陽焉義熈中省湘州改荆州 劉宋元嘉中爲湘東國南齊改國爲郡尋復爲國 梁天監中析湘廣二州置衡州陳又增置東衡州 以衡州爲西衡州隋初省衡陽湘東二郡置衡州 大業初改爲衡山郡荆州刺史部唐武德中復 【39】 爲衡州江南西道天寳初改衡陽郡至德初復 爲衡州後置湖南觀察使治此宋咸平中分荆湖 爲南北路衡州荆湖南路統縣五嘉定中統縣 六元置衡州路又置湖南宣慰司 本朝改衡州府統縣六洪武八年復以桂陽臨武藍 山之領州一縣八 衡陽縣 邑 名 蒸陽 漢 名 臨蒸 <person>吳 名</person> 附郭東至安仁縣界一百一十里南至常寧縣 界七十里西至寳慶府邵陽縣界一百二十里 【40】 北至衡山縣 界五十里 本漢承陽酃二縣地屬長沙國東漢改承陽曰蒸 陽屬零陵郡酃屬長沙郡三國孫吳置湘東郡析 酃與蒸陽二縣地立臨蒸縣屬焉宋齊梁因之陳 大建七年割臨蒸縣東郷置新城縣隋以臨蒸新 城重安三縣省入衡山縣唐初復置三縣尋省重 安新城入臨蒸開元中改臨蒸曰衡陽宋仍舊元 至元三年析衡陽東郷置新城縣 【41】本朝洪武初省新城入衡陽編戸五十一里 在城三 坊厢在 外十八鄕分 四十八里 衡山縣 邑 名 麋子 <person>周 名</person> 東至長沙府攸縣界一百二十里南至長沙府 茶陵州界一百五十里西至衡陽縣界四十五 里北至長沙府湘潭縣界三十里自縣西南 至本府陸路一百里水路一百六十五里 本周麋子國秦屬長沙郡漢爲長沙國湘南縣地 三國吳置衡陽縣屬衡陽郡晉改曰衡山隋以湘 西湘郷二縣省入屬潭州徙治白馬峯下唐復徙 【42】 治扵此屬衡州宋初屬潭州復屬衡州後又屬潭 州元屬衡州 本朝屬衡州府編戸一十七里 在城一厢在外 四郷分十六里 耒陽縣 邑 名 耒隂 隋 名 東至安仁縣界八十五里南至郴州永興縣界 六十里西至常寧縣界五十里北至衡陽縣界 六十里自縣西北至 本府一百五十里 秦置耒陽屬長沙郡漢初改曰耒陽縣屬桂陽郡 以在耒水之陽故名梁割湘東郡陳移縣治鷔 【43】 山口隋改曰耒隂屬衡州唐還舊治復改曰耒陽 宋因之元陞爲耒陽州屬湖南宣慰司 本朝改爲縣屬衡州府編戸二十八里 在城一里在 外八鄉分二 十八 里 常寧縣 邑 名 新寧新平 俱吳 名 東至耒陽縣界五十里南至桂陽州界六十里 西至永州府初陽縣界二十五里北至衡陽縣 界三十里自縣東北 至本府一百二十里 本漢耒陽縣地三國吳析置新平新寧二縣屬湘 【44】 東郡東晉以新平省入新寧劉宋更曰常寧陳復 曰新寧隋屬衡州唐仍爲常寧宋因之元陞爲常 寧州屬湖南宣慰司 本朝降爲縣屬本府編戸七里 七保爲 七里 安仁縣 邑 名 東至長沙府茶陵州界三十五里南至郴州永 興縣界五十五里西至衡陽縣界二十里北至 衡山縣界一十里自 縣西至本府二百里 本唐衡山縣之安仁鎮屬潭州五代唐陞爲安仁 【45】 塲衡州宋陞爲安仁縣咸平五年析衡陽衡山 二縣地以益之徙治永安鎮元仍舊 本朝因之編戸一十五里 在域一里在 外一十四里 酃縣 邑 名 東至江西吉安府永寧縣界四十里南至郴州 興寧縣界八十里西至長沙府茶陵州橋陽嶺 界三十里北至茶陵州青臺嶺界 五里自縣西至本府三百九十里 本漢長沙國茶陵縣地晉屬湘東郡隋廢茶陵入 湘潭縣唐復置屬衡州宋嘉守中因平黑風等峒 【46】 析茶陵霞陽常平康樂三鄕創縣洣水之陽取古 酃縣爲名元仍舊 本朝因之編戸一十四里 三郷分一 十四里 桂陽州 郡 名 東至郴州界三十里南至廣東連州界一百一 十里西至道州寧遠縣界一百一十里北至常 寧縣界九十三里自州東北至本 府陸路二百六十里水路三百里 春秋戰國楚地秦屬長沙郡漢分置桂陽郡治郴 縣晉析郴縣置平陽縣陳復省入郴隋因之唐置 【47】 平陽縣又置桂陽監屬郴州宋陞監爲桂陽軍屬 荆湖南路元陞軍爲桂陽路屬湖南宣慰司 本朝洪武元年改爲桂陽府九年降府爲州以平陽 縣省入編戸四十六里 領縣二 在城三里在外 十五郷分四十 三 里 臨武縣 邑 名 隆武 <person>唐 名</person> 東至郴州宜章縣界三十五里南至廣東連州 界六十里西至藍山縣界八十五里北至本州 界八十五里自縣治北 至本府三百二十里 【48】 本漢舊縣屬桂陽郡隋屬郴州唐改曰隆武㝷復 舊名五代晉時省入平陽縣宋復置屬桂陽軍元 屬桂陽路 本朝因之編戸二十五里 在城四里在外五 鄕分二十一里 藍山縣 邑 名 南平 漢 名 東至臨武縣界四十里南至廣東連州界五十 里西至道州寧遠縣界三十五里北至本州界 五十里自縣東北 至本府二百里 本漢南平縣屬桂陽郡隋省入臨武縣唐復置屬 【49】 郴州天寳初改曰藍山縣因山爲名宋屬桂陽軍 元屬桂陽路 本朝初屬郴州後改屬桂陽州編戸二十五里 在城 三里 在外四郷分 二十二里 風俗 人多純朴 寰宇記地有舜之 遺風人多純朴 民豐土閑 南齊志湘 川之奥民 豐土 閑 民以漁獵爲業 地 志 淳朴近古畏法少訟 桂陽 志 俗重䘮祭士少宦情 同 上 俗尚農桑民知敎化 <person>方輿</person> 勝覽 【50】 刀耕火種 常寧圖册州濵嵠峒其 民剛勁勇悍刀耕火種 郡治通俗 子婦事舅穪曰公舅之兄弟稱伯叔公 夫之兄稱伯相見皆侍立雖竟日亦不 敢坐自始歸至白首不變舅姑没坐不專正上 席曰恐背家先相沿以爲常婦見姑之父稱外公 姑之兄弟稱舅公相見亦不坐民俗扵表弟兄姑 舅姊妹之親稱行不紊數世相講 四禮 冠 士大夫家間行 婚 親迎禮士夫家 皆行惟女子行嫁率内外親屬送至其家竟 日筵宴以飲食相尚裝奩富家近奢 婚禮奢有往 女衣舉之漸 喪 古禮士夫家間行發引用僧用樂郡城近年 用銅皷響噐自以爲榮不知其非以吊客之多寡 爲門戸之興衰 䘮禮奢有親䘮不舉之漸 祭 古禮士夫家間行通俗用僧人扵七月望前 後化楮錢 【51】 衡陽 衛邑雜處武弁之家世享厚禄以飲食宫室 噐用僕馬相高邑人化之漸流扵侈 郷村 地有遺利民有餘力甘爲惰農衣食多 窘 衡山 山澤相間地多閑曠民食常足亦無千金之 家信巫鬼重滛祀 人多勁悍 近俗 客戸漸多主俗頗變徤訟之風近年駸 長 耒陽 士躭文學禮從簡易男女飲食多用古禮但 比年以來登壟逐末黜素崇華雖僕賣傭 亦軒然以侈靡争雄長徃徃僣禮踰分無所嚴憚 新志 常寧 其風其俗悍 客戸間主軍民相雜 耳濡目染以訟爲䏻環坐聚談多及訟事 <person>安仁</person> 自昔風俗簡古人多質寶 竭力耕稼僅 足一之用一遇水旱輙至艱食婦人紡績 【52】 男子不事商販嫁娶以財物相高䘮用浮屠子 婚分析兄弟微利忿争寡恩勁悍尚訟然純厚本 扵圣性浮薄得扵習染獨士夫家多行古禮其俗 漸變 教諭莫䀲新志 酃縣 婚尚門第姊姨爲妯娌女嫁周始許歸 寧婿婦眷屬終年不㑹生女多不舉男子旣 婚自相分析父子兄弟刀錐之利亦事競争童子 習詞訟 邑志 桂陽州 火耕水耨啙窳營生而無積聚漢志其俗 尚婚盟不以帖悔則輙訟民情易怨而 難感好訟而不狡一鞫得情自相輸服 桂陽州志 藍山 民質朴而似流扵迂性偏剛而漸惑扵僞事 無巨細少忍輙訟信尚浮屠或失古禮冠婚 䘮祭皆未恊中婦女勤織農功頗 藍由續志 【53】 臨武 多務耕讀少事工商朋友以義氣爲重親戚 以餽遺相先質朴近野自昔皆然 信佛尚鬼好訟喜争比屋習吏乃多扵儒藍臨之 俗大抵相同 續志 郡邑職官 按府歴代爲國爲郡爲州爲路 州亦爲 郡爲監爲軍爲路 縣歴代皆爲縣官制 郡稱刺史州稱守路稱知路總管 同知 稱團練副使 通判稱司馬亦稱通判 推官稱總管推官 州亦稱郡守稱知監 知軍知路 縣稱縣長縣尹縣令 國朝 著令其稱始定今扵職官首列定 名惟著古官名扵横圖以便覽云 〈衡州府 知府 同知 通判 推官 幕職 〉 【54】 <person>李皋</person> 曹王後為 衡州刺史 <person>宇文炫</person> 真觀中為 刺史 <person>李敬</person> 玄宗時為 衡州刺史 <person>平昌</person> 永泰間為 湖南觀察 【55】治衡州 <person>曹王皋</person> 宗子蘭太 宗子明之 後德宗時 刺史于衡 <person>齊映</person> 以文敏顯 用為刺史 <person>吕温</person> 字和叔以 尚書郎轉 【56】為衡州刺 史 令狐楚 字慤志元 和中為刺 <person>史有政聲</person> <person>王亞夫</person> 天台人景 為刺史 <person>李昉</person> 字明遠仕 漢周歸宋 <person>李迪</person> 字復古舉 進士第一為 <person>㓂凖</person> 字平仲進 士及第真 <person>趙公卣</person> 【57】以給事中 知衡州 <person>劉沆</person> 吉州人進 士第二名 天聖中知 衡州 <person>向子忞</person> 字宣卿以 張忠獻薦 守衡州 <person>鄭淸之</person> 翰林學士 貶衡州團 練副使 宗朝拜相 遷衡州司 馬未之官 卒 <person>劉摯</person> 字莘老荆 公初秉政 公除御史 貶監衡州 塩倉 <person>鄒浩</person> 字志完知 杭州未赴 【58】淳熙十五 年知衡州 <person>劉淸之</person> 字汝澄登 紹興二十 七年第由 宜春簿歷 官至宜黄 宰諸司薦 知常州上 改衡州 <person>楊文仲</person> 知衡州立 思濟倉 謫授衡州 别駕 <person>張齊賢</person> 字師亮以 進士通判 衡州 <person>劉邠</person> 字貢父通 判泰州坐 和蘇軾詩 貶官至衡 <person>魯維周</person> 【59】 <person>趙逄龍</person> 知衡州 <person>孔平仲</person> 知衡州提 舉 <person>李虗已</person> 太中祥符 初知衡州 <person>王伯恭</person> 天歷己巳 任太守 乾德中通 判卒于官 有遺愛民 為立祠 <person>王思勤</person> <person>吳永中</person> <person>韓丕</person> 通判衡州 聲名籍甚 【60】 <person>孫德興</person> 嘉定十年 知州事 <person>薛伯宣</person> 淳熙十三 年知州事 <person>王應之</person> 為衡陽太 守 <person>撒的迷勢</person> 宣武將軍 同知府事 石熙載薦 其文行代 還擢著作 佐郎 <person>于守忠</person> 至元五年 任承直郎 <person>楊 棹</person> 濟南人至元 三年任衡 【61】 <person>趙宏偉</person> 至元中為 衡州路判 州路總管 兼内勸農 事 <person>尤忠</person> 至正七年 任衡州路 總管 <person>宋 敬</person> 至元五年 任承直郎 <person>馬克明</person> 【62】 <person>高從訓</person> 鳳陽人前 任通判洪 <person>方素易</person> 饒州樂平 人任金華 <person>李 顯</person> 金壇人進 士任本府 至元五年 任衡州府 路總管推 官 <person>史秉彜</person> 元大都路 石詧巡院 籍至正中 任衡州路 <person>周 啓</person> 【63】武二年陞 本府同知 轉知府 <person>史中</person> 九江德化 人鄉薦通 判德安陞 本府知府 <person>陳安</person> 知府擢通 政永樂中 假以本府 同知職名 馳驛到任 <person>李容</person> <person>胡忠</person> 常州府江 隂縣人舉 人任本府 同知 通判 <person>馬顒</person> <person>祝孟簡</person> 撫州臨州 人舉人任 本府通判 <person>唐敬</person> 瓊州瓊山 縣人舉人 <person>王瀾</person> 南康建昌 縣人舉人 任本府推 官 <person>陸瓛</person> 蘇州吳縣 人進士成 化中任本 府推官 <person>馬萱</person> 蘇州無錫 人任推官 【64】福建泉州 晉江人進 士永樂中 任知府 <person>吳達</person> 德州德平 人舉人景 泰人任知 府 <person>鄒良</person> 江西樂安 人進士邵 武知縣正 統中陞本 <person>舒昊</person> <person>海輔</person> 河南汝寧 上蔡人舉 人任同知 <person>鄧淮</person> 吉安吉水 人進士弘 治初任同 知陞温州 任通判 <person>區彥行</person> 廣東南海 人舉人任 通判 <person>郭良</person> <person>羅昇</person> 南直隸人 舉人任通 <person>鄭禛</person> <person>鄒斌</person> 直隸揚州 人舉人任 推官 <person>毛銳</person> 東昌東平 州監生任 推官 【65】府知府 <person>翁世資</person> 興化莆田 人進士工 部侍郎天 順中謫本 府知府陞 江西左布 政 <person>鄭冕</person> 饒州樂平 人進士監 知府 <person>柯漢</person> 廣東潮陽 人進士給 事申謫本 府同知 <person>蔡坤</person> <person>汪鉞</person> 貴州人舉 人任同知 判 <person>嚴春</person> 揚州泰州 人監生成 化中任通 判 <person>花潤實</person> 廣信弋陽 人監生成 化中任通 判 <person>楊榮</person> <person>易梁</person> 貴州人監 生任推官 <person>王烳</person> 浙江遂昌 人舉人嘉 靖中任推 官 <person>陳策</person> 廣西慶遠 宜山人舉 人嘉靖中 任推官 【66】察御史謫 衡山知縣 成化初陞 本府知府 <person>徐孚</person> 台州黄巖 人舉人成 化中任知 府 <person>周英</person> 福建莆田 人進士成 化中任知 府 <person>邵遵道</person> 江西都昌 人進士任 同知陞僉 事 <person>封澂</person> 直隸蘇州 嘉定人舉 人任同知 <person>史學</person> 四川成都 人任同知 <person>劉熙</person> <person>蔣弼</person> <person>丁太運</person> 北直隸人 任通判 <person>吳浩</person> <person>魏夣吉</person> 福建漳州 龍溪人官 生嘉靖拾 叄年任 【67】 <person>邵震</person> 江西貴溪 人進士成 化中任知 府 <person>陳哲</person> 浙江紹興 山陰人進 士成化中 任知府 <person>任珣</person> 河南汝寧 信陽州羅 <person>宋昌隆</person> 河南裕州 人舉人任 同知 <person>葉夢淇</person> 字尚源蘇 州崑山人 官生嘉靖 中同知 <person>聶淳</person> 江西臨江 新淦人舉 河南汝寧 人任通判 <person>陳大用</person> 廣東人舉 人任通判 <person>時中</person> 北直隸人 進士任僉 事謫本府 通判尋陞 僉事 <person>王治</person> <person>趙仁盛</person> 汝寧伊陽 人監生正 德中任經 歷 <person>汪洋</person> 應天六合 人監生太 僕寺主簿 謫本府經 歷陞桃源 知縣 <person>李道</person> 【68】山人進士 成化中任 知府 <person>孫安</person> 浙江杭州 錢塘人進 士弘治中 任知府 <person>劉濟</person> 直隸真定 趙州人進 士弘治中 任知府 人任同知 <person>岳鰲</person> 廣西桂林 興安人舉 人嘉靖拾 叄年任 廣西桂林 人舉人任 通判 <person>岳琳</person> 直隸大明 魏縣人監 生任通判 <person>張廷用</person> 山西霍州 靈石人監 生任通判 陝西慶陽 環縣人監 生任經歷 <person>張經</person> 河南彰德 臨漳人監 生嘉靖中 任經歷 <person>陳政</person> 廣西南寧 衛人監生 嘉靖中任 知事 【69】 <person>金祺</person> 處州麗水 人進士弘 治中任知 府 <person>王鵬</person> 河南開封 祥符人舉 人弘治中 任知府 <person>劉璣</person> 陝西西安 咸寧人進 <person>饒志岳</person> 直隸寧國 人監生任 通判 <person>范閠</person> 北直隸人 監生任通 判 <person>葉夔</person> 貴州赤水 人舉人任 <person>戴紹</person> 開封儀封 人嘉靖中 任知事 <person>李</person>陝西慶陽 真寧人監 生正德中 任照磨 <person>譚志顒</person> 江西南安 太庾人監 【70】士正德元 年任本府 知府官至 户部尚書 <person>俞穩</person> 浙江台州 寧海人進 士正德中 任知府 <person>喬瑛</person> 雲南臨安 衛人進士 正德中任 知府 通判 <person>周墨</person> 蘇州太滄 州人進士 户部主事 謫本府通 判 <person>馬効才</person> 江西永新 人恩生任 本府通判 生嘉靖中 任照磨 <person>黄廷用</person> 河南開封 杞縣人監 生嘉靖中 任照磨 <person>秦泰</person> 廣西桂林 興安人監 生正德中 任檢校 <person>劉顯</person> 【71】計宗道 廣西柳州 羅池人進 士正德中 任知府 <person>吳仕典</person> 福建漳州 龍溪人進 士嘉靖初 任知府 <person>丁孔暲</person> 字彥晉山 東聊城人 <person>李文明</person> 廣東順德 人舉人任 通判 <person>戴吉</person> 徽州㜈源 人進士正 德中任通 判 <person>洪倫</person> 浙江紹興 山隂人監 陝西都司 金州守禦 千户所人 監生嘉靖 中任檢校 【72】進士嘉靖 中知府 <person>劉友仁</person> 福建漳州 漳浦人進 士嘉靖中 任知府尋 調廣州府 <person>章僑</person> 浙江金華 蘭谿人進 士嘉靖九 年任知府 生任通判 <person>郭集禮</person> 江西萬安 人舉人任 本府通判 陞同知 <person>沈藎</person> 浙江會稽 人舉人任 通判陞知 州 <person>林廷春</person> 【73】陞副使 <person>周詔</person> 四川叙州 冨順人進 士嘉靖十 一年任知 府調荆州 知府 <person>吉棠</person> 直隸鎮江 丹陽人進 士嘉靖拾 叄年任知 福建晉江 人舉人嘉 靖中任通 判 <person>汪玩</person> 直隸徽州 㜈源人舉 人嘉靖中 任通判 <person>桂誥</person> 江西饒州 安仁人監 生嘉靖十 三年任 【74】府陞副使 <person>楊珮</person> 雲南大理 府太和縣 人進士嘉 靖十四年 任 <person>賀朝贒</person> 山西平陽 蒲縣人監 生嘉靖十 四年任 【75】 <person>李循義</person> 浙江寧波 府鄞縣人 由進士嘉靖 拾陸年任 <person>何彦</person> 廣東廣州 府順德縣 人由進士嘉 靖貳拾年任 <person>張元</person> 浙江紹興 府餘姚縣 人由進士嘉 靖拾玖年任 <person>丁楫</person> 貴州永寧 衛貫廣平 府淸河縣 人由舉人嘉 <person>楊羙冕</person> 浙江寧波 府鄞縣人由 舉人嘉靖 拾玖年任 <person>王道</person> 廣西柳州 衛貫直隸 楊州府泰 州人由舉人 <person>熊諭</person> 江西南昌府 豊城縣人由 官生嘉靖 拾玖年任 <person>吕岳</person> 山東濟南 府鄒平縣 人由監生嘉 靖貳拾年任 <person>李堯</person> 四川重慶府 巴縣人由吏 員嘉靖㭍 年任 <person>王易隨</person> 陝西西安府 咸寧縣人由 監生嘉靖拾 玖年任 【76】 <person>馮冠</person> 直隸蘇州 府常熟縣 人由進士嘉 靖貳拾叁年 任 <person>林允宗</person> 福建興化府 莆縣人由 進士嘉靖貳 靖貳拾壹年 任 <person>孫校</person> 浙江嘉興 府平湖縣 人由進士嘉 靖貳拾陸 年任 <person>袁成能</person> 福建福州 府閩縣人 嘉靖貳拾 年任 <person>崔官</person> 四川保寧守 禦千户所人 由進士嘉靖 貳拾叁年任 <person>王珵</person> 廣西桂林府 陽朔縣人由 舉人嘉靖貳 <person>陽佶</person> 四川重慶 府長壽縣 人由舉人嘉 靖貳拾肆年 任 <person>謝天爵</person> 四川行都司 寧番衛人 由監生嘉靖 貳拾壹年任 <person>黄廷書</person> 四川龍州宣 撫司人由監 生嘉靖貳 拾壹年任 【77】拾肆年任 <person>蔡汝楠</person> 浙江湖州府 德淸縣人由 進士原任河 南歸德府知 府復除嘉靖 貳拾捌年至 任 由舉人嘉靖 貳拾陸年任 拾肆年任 <person>徐北</person> 江西吉安府 太和縣人由 舉人嘉靖貳 拾每年任 <person>庾爵</person> 廣西桂林府 臨川縣人由舉 人嘉靖貳拾 <person>張承楫</person> 貴州思南 府印江縣人 由知印嘉靖 貳搵叁年任 <person>師昻</person> 陝西延安府 淸澗縣人由 監生嘉靖貳 拾叄年任 【78】桂陽 <person>楊璆</person> <person>張邈</person> <person>張</person> 衛颯 茨充 衡陽 <person>周鐵武</person> 任臨蒸令 晋 <person>李濤</person> 授衡陽令 <person>唐天成</person> 衡山 失其名以 官稱之 <person>黄應龍</person> 寶祐間知 本縣 耒陽 <person>侯寘</person> 見名宦志 三國 <person>龐統</person> 見名宦志 梁 常寧 宋 <person>彭璟</person> 任知縣見 名宦 <person>杜煥</person> 紹聖元年 任知縣 元 <person>劉壽孫</person> 【79】 <person>許荆</person> <person>虞㣧</person> <person>夏方</person> <person>文礱</person> 欒巴 <person>廖析</person> 度尚 任胤 <person>張辟光</person> 熙寧間知 衡陽 <person>王定民</person> 元祐間任 <person>王應之</person> <person>王時升</person> 紹興間任 <person>石抹允</person> <person>趙忠</person> 俱至正間 知縣事 黑沙 至順間任 縣丞 <person>李伯淵</person> 任主簿 <person>馬聰</person> <person>朱昻</person> 見名宦志 <person>羅文容</person> 聶令 俱見名宦 志 <person>薛貴</person> 武德間任 任知縣見 名宦 達魯花赤 <person>金剛奴敦</person> <person>何元同</person> 延祐間任 判官 余泰 泰定中任 判官 【80】 <person>周憬</person> <person>周昕</person> <person>張羡</person> <person>趙範</person> <person>金柔</person> 第五頡 然温 以上俱郡 守 顧憲之 <person>唐燁</person> 開禧間任以 上俱知縣 任縣尉 <person>周岳</person> <person>洪武元年</person> 知縣事 <person>林靖</person> 至正間任 縣尉 <person>張輝</person> <person>洪武二年</person> 任 <person>陸伯良</person> <person>洪武三年</person> 任 <person>程仕源</person> 洪武中任 後晋 <person>黄廷翰</person> 見名宦志 宋 <person>鄭行已</person> 江滋 余剛 簫佚 國朝 <person>宋維</person> <person>王民</person> 俱洪武間 知縣事 <person>胡暹</person> 見名宦志 <person>宋寧</person> <person>趙忠</person> 【81】 繆椲 司馬秀 <person>王不疑</person> <person>王珍國</person> 以上俱郡 守 岑溪人 <person>劉鑕</person> 廬陵人 <person>徐試文</person> 豊城人 <person>孫橘</person> <person>楊玉</person> <person>彭宜</person> 梅用鼎 浙江人洪 武中任 <person>嚴敏</person> <person>洪武十四</person> 年任 柯應 江人 <person>彭顯德</person> 廬陵人 以上俱見 名宦志 <person>杜惟一</person> <person>黄君茂</person> 嘉定間任 <person>湯寛</person> 淳熙間任 党思聦 俱正統間 知縣事 <person>張</person> 見名宦志 <person>朱玉</person> 天順間知 縣事 <person>朱廣</person> <person>孫謙</person> 謝廷舉 【82】 <person>李綱</person> <person>張循</person> <person>朱輅</person> <person>張脩</person> <person>吳鐸</person> <person>侯平老</person> 路允升 安福人舉 人 <person>楊喬</person> 蒼梧人舉 人以上俱 知縣 <person>胡鑑</person> 雲南人任 縣丞 <person>羅堅</person> 泰和人任 主簿 <person>李幹</person> 以上俱永 樂間任 <person>彭戢</person> 無錫人宣 德中任 <person>何義</person> <person>龔俛</person> 俱正統中 任 <person>鄭晃</person> 至元間任 知縣 <person>丘彦誠</person> 至元間任 縣丞 伍應中 至元間任 主簿 <person>王澤</person> 至元間任 典史 以上俱成 化中知縣 <person>王鎬</person> 弘治中任 知縣 <person>劉㤙</person> <person>潘雍</person> 俱正德中 知縣 <person>許肇</person> 嘉靖十四 年知縣事 【83】 <person>吳仲弓</person> <person>吳安中</person> <person>呂廷嗣</person> <person>趙子濬</person> <person>張運運</person> 以上俱建 炎間知監 <person>程昌時</person> <person>趙不懋</person> <person>程欽</person> 徽州人 <person>何恩</person> 仁和人俱 典史 鮑德 <person>劉鑑</person> 俱天順間 任 <person>李㵝</person> 前衛人 <person>劉熙</person> 俱成化中 任 <person>吳宣</person> <person>高禮</person> <person>陳宗義</person> <person>吳鍈</person> <person>李伯顔</person> 以上俱知 州 <person>張靜</person> 至元間任 同知 <person>劉周</person> 【84】 <person>李植</person> <person>張公漢</person> <person>葉秉彜</person> <person>張鼎</person> <person>葉行已</person> <person>張國均</person> <person>董瑛</person> <person>鄒橒</person> 普之衛人 <person>周鏜</person> 當塗縣人 <person>范濚</person> <person>龔嘉祺</person> 雙流人 祖璥 俱弘治年 間任知縣 皇慶間任 判官 國朝 <person>徐煜</person> <person>章文昌</person> <person>魏璉</person> <person>王誠</person> <person>胡璉</person> 仇存誠 【85】 <person>趙伯達</person> <person>徐大觀</person> <person>徐涓</person> <person>趙善珏</person> <person>趙俣夫</person> <person>趙伯鈛</person> <person>陳傅良</person> <person>虞金</person> <person>謝秀</person> <person>陳杲</person> 海陽人 <person>孟㫤</person> 楊田人 <person>鄒岡</person> <person>梁宸</person> 以上俱洪 武間知縣 <person>王道</person> 永樂間任 <person>郭慶</person> <person>楊福</person> <person>劉源</person> <person>張時謹</person> <person>周鏗</person> 【86】 從化人 <person>游昂</person> 莆田人俱 正德間任 <person>彭簮</person> 安福人嘉 靖三年任 <person>楊景脩</person> 正統初任 縣丞 <person>楊珪</person> <person>孫軻</person> <person>陳留</person> <person>張蘭</person> 江左 貴溪人 <person>徐政</person> <person>鄭良</person> 富順人 十學軄官 府學 <person>陳用</person> <person>謝肇</person> <person>周燁</person> <person>盧繡</person> <person>王綱</person> 【87】 <person>方銳</person> <person>方紳</person> 俱景泰中 任縣丞 陽泰 彭澤人 高舉 俱成化初 任縣丞 <person>陳祥</person> <person>邵有道</person> 都昌人進 士 <person>馬景初</person> 愽羅人 <person>李禛祥</person> 貴池人以 上俱知縣 成化弘治 間任 <person>田荆</person> 【88】以上俱知軍 元 國朝 項希靜 <person>孟速思</person> 壬士亨 <person>葉宗禮</person> <person>丁琰</person> <person>俞藴中</person> <person>胡用吉</person> <person>徐士銘</person> <person>黄仲堅</person> 成化中任 縣丞以後 裁輩 <person>宋思義</person> <person>洪武三年</person> 任主簿 紀惟政 正統中任 主簿 顧思銘 <person>趙英</person> 合州人監 生 <person>張順</person> 雲南人監 生 <person>周潮</person> 廬陵人監 生 <person>尹寛</person> 宜賔人監 生 任拱雲 【89】 <person>崔富</person> <person>施瓉</person> <person>崔祥二</person> <person>鄒文質</person> <person>謝敏</person> <person>張榮</person> <person>鍾正</person> <person>吳得實</person> <person>楊顯</person> <person>王綬</person> <person>賈規</person> 簡乾夫 <person>嚴天齡</person> <person>王泰</person> <person>王政</person> <person>馮敬</person> 俱天順間 任主簿 <person>楊玉</person> <person>錢鎮</person> 艾茂 <person>李思紀</person> 四川人監 生 <person>吳禧</person> 江西人監 生 <person>李琚</person> 廣西人監 生以上俱 縣丞 <person>謝偉</person> <person>趙誠</person> 【90】 <person>曾守倫</person> <person>黄昻</person> <person>楊顯宗</person> <person>毛威</person> 聶耔 <person>吳暹</person> <person>王衡</person> 張文舉 <person>黄思義</person> <person>周原</person> <person>張思銘</person> 聶能舉 俱成化年 間任主簿 洮瓊 <person>徐淸</person> <person>趙方</person> 冀信 俱弘治年 間任主簿 強克敬 <person>梁緘</person> 【91】 <person>張理</person> <person>陳道生</person> <person>高岱</person> <person>楊觀</person> <person>潘存正</person> <person>汪憲</person> <person>蔣儆</person> <person>方以德</person> 正德中任 主簿 <person>徐振</person> <person>錢鈇</person> <person>程標</person> <person>毛惠</person> 俱嘉靖間 任主簿 <person>林福</person> <person>崔玘</person> 歐仕英 <person>胡鶚</person> 以上俱主 簿 <person>徐濬</person> <person>閻斌</person> <person>沈濟</person> <person>金弦</person> <person>王重</person> <person>黄華</person> <person>吳朝陽</person> <person>陳坦</person> 歐景殊 簡縉紳 <person>潘鑑</person> <person>鄒公噐</person> 【92】 <person>湯安</person> 康圭 <person>王讓</person> <person>朱淏</person> <person>洪寛</person> <person>沈瓉</person> 封澄 <person>張錄</person> <person>徐謙</person> <person>王端</person> <person>王立</person> <person>陳驥</person> 以上俱成 化年間任 典史 <person>俞鼎</person> <person>郝信</person> <person>吳汝陳</person> 以上俱典 <person>史成化弘</person> 治間任 <person>吳龍</person> 常熟人舉 人 <person>王睿</person> 儀真人監 生 【93】 <person>王元</person> <person>周原</person> 敖毓元 姜綰 <person>王玉</person> 柯壁 <person>方思潤</person> 翁萬善 <person>林奎</person> 餘姚人 <person>史環</person> 豊城人俱 弘治間任 典史 <person>朱華表</person> 正德四年 任典史 <person>徐㮣</person> 正德八年 任典史 <person>黄鏊</person> 鎣縣人舉 人 <person>李宗暘</person> 臨桂人舉 人 賀釣 廬陵人舉 人 顔玉 順昌人監 生 【94】 <person>歐陽申</person> <person>趙伯瀾</person> 談冠 <person>李旺</person> <person>王術</person> <person>梁應鼇</person> <person>杜必榮</person> <person>曾炫</person> <person>夏鐸</person> <person>鄭棨</person> 祁禛 <person>鍾材</person> 興國人正 德十四年 任典史 <person>陳聦</person> 吉水縣人 嘉靖二年 任典史 鄢軻 大足人嘉 靖七年任 <person>周錡</person> <person>王祐</person> 以上知縣 <person>蔡孟芳</person> <person>胡魁</person> 應祥 以上俱縣丞 <person>黄方平</person> <person>王進</person> 【95】 <person>程濬</person> 典史 <person>楊旦</person> 資陽人嘉 靖十一年 任典史 <person>張浩然</person> 余廷祥 以上俱主簿 <person>胡瑞</person> <person>楊富</person> <person>蔣廉</person> 以上俱典史 <person>唐朝㣧</person> <person>歐陽至</person> <person>劉賦</person> <person>胡禄</person> 【96】 <person>安仁</person> <person>高岳</person> 見名宦志 <person>王槐</person> 見名宦志 <person>魏夢極</person> 見名宦志 酃縣 桂如淵 見名宦志 達魯花赤 伯顔 <person>李侃</person> 臨武 <person>唐羗</person> 永元間縣 長 <person>張署</person> 貞元間縣 尹 藍山 <person>沈光龍</person> 嘉定間為 尹 史元舉 紹定間為 令尹 <person>趙汝澹</person> 紹定間領 邑事 【97】 <person>王顯</person> 見名宦志 韋衡 鳳陽人 <person>劉誠</person> 翟大亨 <person>劉簡</person> 茶陵人 <person>陳發</person> 相䑓人 <person>李逵</person> <person>朱璣</person> 見名宦志 <person>王淮</person> 嘉定間知 縣 <person>羅榞</person> 寶定間知 縣 <person>徐經</person> <person>胡純</person> 俱淳祐間 知縣 <person>馮夣得</person> 柴豊規 端平間領 邑事 <person>朱天錫</person> 嘉熙間為 尹 <person>李懋</person> 至正間領 邑事 魯國祐 【98】余鐸 以上俱洪 武年間任 <person>劉懋</person> 永樂十六 年任 <person>鄧璿</person> 正統六年 任 <person>李恕</person> 景泰四年 任 <person>劉義</person> <person>洪武四年</person> 任 <person>汪立信</person> <person>洪武十年</person> 任 <person>邵伯謙</person> <person>洪武二十</person> 七年任 <person>胡諟</person> 見名宦志 寶祐間知 縣 元 皮元 延祐間縣 <person>李希賢</person> 延祐間尹 戴孟均 太定三年 縣尹 大德二年 知縣事 <person>劉季喆</person> 大定五年 知縣事 <person>王珪</person> 元真間為 簿尉 <person>丘承事</person> 延祐六年 <person>趙若炳</person> <person>吳相</person> 以上俱教 諭 祝核 <person>潘鳳</person> 緒紀 <person>魏寶</person> 饒簡 <person>李世常</person> 【99】 <person>施善</person> 天順元年 任 <person>李璉</person> 天順四年 任 <person>范榮</person> 天順年間 任 <person>廖欽</person> 成化元年 任 <person>李塤</person> 見名宦志 <person>沈迪</person> 見傳 <person>楊智</person> 見名宦志 <person>韓寧</person> 景泰七年 任 閔孝純 至元四年 任 <person>劉存吳</person> 國朝 貫元凱 <person>洪武三年</person> 任 <person>楊越</person> 永樂元年 任 典史 喬似孫 提舉 國朝 <person>劉接</person> 洪武初任 知縣 <person>朱誠</person> 永樂間任 <person>張淵</person> <person>董書言</person> 衡山 <person>蘇振之</person> <person>楊誠</person> <person>楊源</person> <person>劉祥</person> 萬幹 <person>黄穆</person> <person>蕭惟厚</person> <person>鄭本周</person> <person>郭惟新</person> 黎希哲 【100】 <person>唐敏</person> 成化五年 任 <person>陸翰</person> 成化十一 年任 <person>吳興</person> 成化年間 任 賀俊 弘治三年 任 <person>韓暄</person> 見名宦志 <person>陳敏</person> 成化七年 任 <person>宋璧</person> 成化十二 年任 <person>羅煥</person> 成化十五 年任 <person>羅思光</person> 永樂五年 任 甘荣宗 永樂十八 年任 <person>邵明</person> 宣德七年 任 <person>吳傑</person> 宣德五年 任 <person>陳善</person> 正統五年 任 白瓉 景泰間任 <person>蕭祓</person> 天順間任 貢武 成化十四 年任 【101】 <person>陳大本</person> 弘治七年 任 <person>彭誥</person> 弘治十一 年任 <person>陳善</person> 弘治十三 年任 <person>章錦</person> 正德元年 任 裘淑登 <person>蘇源</person> 見名宦志 <person>陳仁</person> 弘治八年 任 <person>張金</person> 見名宦志 <person>陳銂</person> 秦庸 正德二年 任 <person>郭俊</person> 景泰年間 任 <person>陳鐩</person> 天順間任 <person>鄭英</person> 成化四年 任 <person>李璟</person> 成化十三 年任 <person>梁純</person> 成化十七 年任 <person>汪瑛</person> 弘治三年 任 <person>楊濬</person> 弘治五年 任 【102】 <person>鄭遂</person> 正德三年 任 <person>丘鑰</person> 正德五年 任 <person>韓宗堯</person> 正德八年 任 <person>袁達</person> 嘉靖二年 正德三年 任 <person>陶璐</person> 正德九年 任 <person>陳稷</person> 正德十四 年任 易宗周 嘉靖二年 任 <person>李茂</person> 桂寧 成化九年 任 <person>陳諫</person> 成化間任 <person>鄭昌</person> 成化間任 <person>黄倫</person> 弘治間任 <person>李槐</person> 弘治間任 甘文倫 弘治十五 任 黎顒 正德二年 任 <person>劉瑀</person> 正德五年 任 <person>汪</person> 以上俱訓導 耒陽 <person>王朂</person> 余泰 <person>謝實</person> 姜瀛 <person>李彬</person> <person>魏廷羙</person> 白絲 <person>韓恂</person> <person>張涵</person> 以上俱教諭 <person>趙璧</person> <person>陳獻章</person> 【103】 <person>孫枝</person> 嘉靖五年 任 <person>章珪</person> 嘉靖八年 任 <person>張宥</person> 嘉靖九年 任 <person>劉善毓</person> 以上俱知 縣 嘉靖七年 任 余瑞 嘉靖八年 任 <person>蔣承宏</person> 嘉靖十年 任 <person>張文奎</person> 嘉靖十二 年任 <person>高祉</person> <person>鄭慈</person> 弘治間任 <person>李苾</person> 弘治年間 任 <person>楊俊</person> 弘治間任 <person>林珍</person> 弘治間任 任山 正德七年 任 <person>劉文華</person> 正德十年 任 <person>俞鍳</person> 嘉靖元年 任 <person>陳唐甫</person> 嘉靖五年 任陞知州 <person>陳瓉</person> <person>陳獻</person> 康俸 <person>鄧春</person> <person>劉崇</person> <person>王㫤</person> <person>林鳳騰</person> <person>盧錫</person> 譙仕儒 <person>盧學</person> 常寧 黎明 <person>王朝臣</person> <person>馮格</person> 以上俱教諭 【104】 <person>黄羡福</person> 貴溪人 戴慶 正統間任 俱縣丞 <person>張永</person> 貴池人 舒剛 景泰七年 任 嘉靖十四 年任以上 俱知縣 <person>袁泰</person> <person>洪武二年</person> 任 <person>張恭先</person> 見傳俱縣 丞 戴思齊 <person>洪武二年</person> 任主簿 <person>楊鏸</person> 正德間任 莫潜 正德間任 路寛 正德間任 <person>張</person> 正德間任 <person>陳凱</person> 嘉靖十四 年任以上 俱知縣 余爵 景泰間任 <person>傅箎</person> 天順間任 <person>楊福</person> <person>陳繹</person> <person>張雲漢</person> <person>王箎</person> 以上俱訓導 <person>安仁</person> 谷權 <person>蔡天一</person> <person>鄭原旅</person> <person>李執中</person> 康積 熊傑 干江 <person>許亮</person> <person>盧金潤</person> <person>范忠</person> 【105】 <person>高壽</person> 成化十一 年任 <person>胡瑄</person> 成化十七 年任 <person>劉經</person> 弘治三年 任 <person>章顯</person> 弘治六年 任 元 <person>劉景</person> <person>張啓宗</person> 國朝 <person>何宗</person> 永樂間任 <person>黄長</person> 景泰四年 任 <person>雷廷顯</person> 嘉靖二年 任 廖任 宣化人 陽寅 嘉靖八年 任 <person>郭宏德</person> 嘉靖十一 年任以上 成化間任 易咸 弘治間任 <person>孫正</person> 成化間任 <person>郭海</person> 正德三年 任 <person>王倫</person> 【106】 <person>徐淇</person> 弘治十八 年任俱主 簿 宋 <person>李世興</person> 為縣尉 <person>彭炳</person> 監稅俱典 史 <person>謝熊</person> 贛縣人 <person>孫哲</person> 保寧人 <person>馬善</person> 臨桂人 <person>曹廣</person> 大庾人 俱知縣 <person>蕭岐</person> 洪武年間 任 <person>張本達</person> 山隂人監 生 <person>梁倉</person> 馬平人舉 人 <person>楊斌</person> 正德六年 任 <person>羅洪</person> 正德九年 任 <person>陳淳</person> 正德十一 年任 <person>陸仕</person> 餘姚人吏 員 <person>劉瑶</person> 楊韶俱訓導 酃縣 <person>胡鈃</person> <person>張懋</person> <person>鄧觀</person> <person>郭恂</person> <person>王篔</person> <person>王聦</person> <person>劉瑄</person> <person>范魯</person> <person>周嶧</person> 辜鋐 <person>黄純仁</person> <person>王伋</person> 張深俱教諭 【107】元 <person>沈芑</person> <person>李琮</person> 至元間任 <person>周珙</person> 至元間任 國朝 <person>梁讓</person> <person>楊育</person> 新淦人 <person>李仲弼</person> 巴縣人 <person>方廷諧</person> 莆田人 <person>夏源</person> 嘉興人 景泰初任 <person>張禛</person> 平樂人監 生 <person>馬惟善</person> 成化四年 任 <person>胡寛</person> <person>王聦</person> <person>田春</person> 愽白人監 生俱縣丞 以後奉例 裁革 柯霖 奉節人 谷松 四川人 <person>陳閠</person> <person>李明</person> 【108】 <person>汪洎</person> 吏員 <person>何衢</person> 吏員 <person>徐應拳</person> 景泰七年 任 燕伯干 成化十五 年任 <person>朱英</person> 贛縣人 <person>何實</person> 四會人 <person>石顯</person> 新建人 <person>陳祥</person> 莆田人嘉 靖十年任 商州人 <person>蕭忠</person> 䃙城人監 生俱正德 間任 <person>徐輔</person> 浙江人嘉 靖初任 <person>葉欽</person> 浙江人嘉 靖五年任 龍國重 以上俱訓導 臨武 <person>馬景皓</person> 頼永順 <person>劉有臨</person> <person>謝暹</person> <person>盧鴻</person> <person>劉鳳</person> <person>曾謙</person> <person>黄瓉</person> <person>周禧</person> 鮑贒 <person>羅廷繡</person> <person>馬㣧</person> 【109】 <person>程斗東</person> 弘治元年 任 <person>王能</person> 弘治五年 任 <person>唐儼</person> 弘治十八 年任 <person>趙宏</person> 正德二年 任 <person>李柰</person> 夾江人嘉 靖十五年 任以上俱 典史 <person>楊量</person> 以上俱縣 丞 <person>李睿</person> <person>廖文淸</person> 顧晚 觧祥 耿誼 <person>沈文</person> 以上俱主 簿 <person>林廷輝</person> <person>李順</person> <person>張奇</person> <person>黄璋</person> 萬載人正 德間任 <person>侯直</person> 眉州人正 德中任 以上俱教諭 <person>鄭侃</person> 康曼 <person>張永淸</person> <person>唐顯祖</person> <person>丘瑄</person> 白璽 <person>鍾元載</person> <person>張瑛</person> <person>張元</person> <person>黄廷瑞</person> <person>劉克學</person> <person>朱洪㤙</person> 以上俱訓導 藍山 【110】 <person>袁伯輔</person> 南充人吏 員 <person>郭瑺</person> 墊江人吏 員 <person>彭香</person> 莆田人吏 員以上正 德間任 <person>毛鶴</person> <person>吳佐</person> 翟舉 <person>侯昱</person> <person>李翰</person> <person>王寧</person> <person>李贇</person> 龍泉 <person>沈應淸</person> 熊憲 <person>劉陳之</person> 以上俱主 簿 萬權 <person>譚諫</person> 歸善人正 德間任 龍潭 融縣人 <person>徐應淸</person> 豊都人嘉 靖十四年 任 【111】 衡州府志卷之一 終 【112】衡州府志卷之二 山川名勝 衡陽縣 <person>石窟山</person> 在縣東三十里湘水記昔有人掘山作宂 高十丈長一里溪水過其下 清泉山 在縣東四十里山有 清泉灌田數十頃 界浦山 在縣東二百 里以其在耒 陽縣界上接 浦口故名 伊山 在縣西三十五里晉桓伊讀書 處亦名桓山 唐張祐詩晉代 衣冠夢一場精藍徃昔讀書堂桓伊 曽弄柯亭笛吹落梅花萬㸃香 雨母山 在縣 西二 十里亦名雲阜山上有石壇湘水記舜南逰經此 後立祠每祭有雲氣起市江水出此山流會蒸水 【113】 按雨母山神主祀嚳知府翁世資作記大意云 禮諸侯祀境内山川又云山之高大䏻興雲雨 者祀之嚳天子也庶民祀之非宜或云舜南逰 于此嚳舜祖也祀舜因以祀嚳此尤爲無謂㨿 禮考經宜改曰雨母山之神 謹書之以俟後之知禮者焉 <person>石皷山</person> 在縣東北 二里餘府 㩀蒸湘合流之㑹水經記臨蒸縣有石皷高六尺 湘水所經皷鳴則有兵革祥符圖經云俗傳盧龍 推皷下入于 潭水 <person>朱陵洞</person> 俗傳與衡山朱 陵前洞通今塞 合江亭 <person>唐刺</person> <person>史齊</person> 映建刺史鄒 重修韓昌黎有題合江亭 寄刺史鄒君詩張南軒手書刻石亭中 <person>石皷書</person> 院 唐元和間邑人李寛構屋讀書宋至道間邑人 李士眞即其遺址重建景祐間集賢校理劉沆 以書院上請始賜額弁學田淳熈間部使者潘畤 重修提刑宋若水建先師燕居堂重加修葺連帥 【114】 林栗咸捐金以相之晦庵朱文公作記開慶間毁 于兵燹刑獄使余琰重建復建風雩亭仰高樓于 合江亭之上提學黄勉齋岀公帑易茶陵没官田 三百五十畝以給學徒尋奪于僧元御史顏伯成 等復之元末書院與田俱廢 國朝知府史中翁世資前後鼎建弘治初知府何珣 重修復建樓于合江亭之上扁曰仰高仍余琰舊 名建講堂于風雩亭之後立三賢祠祀昌黎韓子 晦庵朱子南軒張子建立號舍若干楹爲諸生誦 讀之所弘治中同知鄧淮正德初知府劉璣重修 嘉靖元年大水傾圮知府丁孔暲大為修復前立 石坊碑亭鼎建風雩亭以復余琰之舊重修有記 僉事陳鳳梧知府喬瑛御史鄧顯麒僉事汪溱□ 使陳卿前後各置學田若干畝知府周詔重修講 堂始大備云今錄昌黎合江亭詩晦庵朱文公書 院記于左餘竝見書院全志并藝文志中 【115】 唐韓昌題合江亭詩 紅亭枕湘江蒸水會其 其左瞰臨渺空闊緑浄不可唾惟昔經营初君 實王佐剪林建神祠買地費家貨樑棟宏可愛結 構麗匪過伊人去軒騰兹宇遂頺挫老郎來何暮 高唱乆乃和蘭盈九畹㘽竹逾萬箇長綆汲滄 溟幽蹊下坎坷波濤夜俯聽雲朝對卧初如遺 宦情終乃最課人生誠無幾事徃悲豈那蕭條 綿時契闊慵懦勝事誰復論醜聲日已播中 丞黜邪天子憫窮餓君侯至之初閭里自相賀 淹席樂閒曠勤苦勸慵惰爲予掃塵堦命樂醉衆 座窮秋感平分新月憐半破願書巖上石勿使塵 泥涴 宋朱晦庵重修書院記 石鼓㨜蒸湘之 㑹江流環帶最爲一郡隹處故有書院起唐元和 間州人李寛之所爲至國初嘗賜救額其後仍復 稍徙而東以爲州學則書院之迹于此遂廢而不 復修矣淳熈十二年部使者潘侯畤徳夫始因舊 【116】 基列屋數間榜以故額將以俟四方之士有志于 學而不屑于課試之業者居之未竟而去今使者 成都宋君若水子淵又因其故益廣之别建重屋 以奉 先聖先師之像且模國子監及本道諸州 印書若干卷而俾郡縣擇遣秀士以充入之盖連 帥林侯栗諸使者侯詡管侯鑑衡守薛侯伯宣 皆奉金齎割公田以佐其役逾年而後落其成焉 于是宋侯以書來曰願記其實以詔後人且有以 幸敎其學者則望也子惟前代庠序之敎不修士 病無所學徃徃則擇勝地立精舎以爲群居講習 之所而爲政者乃或就而褒表之若此山若嶽 若白鹿洞之類是也逮至本朝慶暦熈寧之盛學 校之官遂徧天下而前日䖏士之廬無所用則其 舊迹之蕪廢亦其然也不有好古圖舊之賢孰 䏻謹而存之哉抑今郡縣之學宫置傳士弟子員 皆未嘗考德行道藝之素其所授受又皆世俗之 【117】 書進取之業使人見利而不見義士之有志爲已 者盖羞言之是以嘗欲别求燕閒清曠之地以共 講其所聞而不可得此二公所以慨然發憤于斯 役而不憚其煩盖非獨不忍其舊迹之蕪廢而已 也故特爲之記其本末以告來者使知二公之志 所以然者而無以今日學挍科舉之意亂焉又以 風曉在位使知今日學校科舉之害將有不可勝 言不可以是爲適然而莫之救也若諸生之所以 學而非若今之人所謂則昔吾友張子敬夫所以 記夫嶽者語之詳矣顧扵下學之功有所未䆒 是以講其言也不知所以從事之方而無以蹈其 實然今亦何以他求爲哉易曰養其全扵未發之 前察其幾扵將發之際善則擴而之惡則克而 去之其亦如此而已又何俟扵予言哉 花藥山 在縣西南俗傳昔有神仙煉丹有五色 禽常棲于牡丹因名後人扵此立寺 大 【118】 雲山 在縣西一百一十里跨衡陽祁陽 邵陽三邑地山高而常雲故名 大圫山 在 縣 西四 十里 <person>石盤山</person> 在縣西南一百九 十里山有石盤 花光山 在縣西南 十五里花 光寺宋時花光僧居此 善梅黄庭堅有詩 囘鴈峯 在縣南二里或曰 鴈不過衡陽又曰 峯如鴈之囘故名 唐杜荀鶴詩猿到夜深啼 嶽鴈知春信别衡陽徐靈期云南嶽周八百 里囘鴈爲嶽爲足 元陳孚詩囘鴈峯前一 棹平波如鏡浸菰蒲楚天日落碧雲合山北山 南聞鷓鴣 提學□使許宗魯逰鴈峯贈知府丁 <person>孔暲詩</person> 虎丘寺裏登臨後囘鴈峯前始見君暖 眼相㸔皆舊日殊方爲客緫浮雲馬遷足迹從來 遠黄覇功名自此聞忍向瀟湖容易别秋山落木 正紛 紛 九嶺峯 在縣治東山有雲覆即 雨鄉人禱觀此爲候 碧雲峯 在縣 西南 【119】 望雲陽山如 潑墨故名 華 在縣南二里舊誌漢華佗築 䑓其上修道辟穀年百如 少人以爲 仙靈故名 白石 在縣北五十五里 山多白石因名 仙上 在縣 北一 百三十里 上有舜廟 百丈嶺 在縣西北 四十里 <person>馬嶺岡</person> 在縣東南五 十九里其形 似 馬 <person>黄龍岡</person> 在縣西一百三十里 相傳昔有黄龍見此 <person>曾青岡</person> 在縣界岡 産曾青可 合仙 藥 分水岡 在縣北一百一十二里 與湘郷縣分水故名 破岡 在縣界 湘中記 宋大明中望氣者云湘界有天子氣 遣謁者廵視斬岡石以厭之故名 天聖巖 在縣 西南 四十五里巖下有一小龜 遇旱禱則龜出雨輙至 酃湖 在縣東日十里荆 州記湖同二里 取湖水釀酒極甘羙湘中記湖水深八尺湛然緑 色晉武□嘗薦酃酒于太廟吳都賦飛瓊觴而酌 【120】 酃醁 即此 東湖 在縣西六十 里通蒸水 西湖 在縣西北儒學 前周幾十頃 上潢 水 在縣北源出岣嶁屈 曲流六十里可勝小舟 下潢水 在縣 東北 白露江 在 岣 嶁 下 湘水 在縣東源出廣西興安縣陽海山流至 分水嶺分流北流者謂之湘水經全永 至縣東合蒸 水入扵洞庭 演陂橋水 出金蘭 㑹蒸水 白塘河水 出清化 㑹蒸水 蒸水 在縣北水氣如蒸故名源出寳慶府邵陽縣 耶薑山東北流至縣界會清陽水東流經縣 北㑹 于湘 潭邪水 在縣西南雲阜山 東流十里㑹蒸水 柿江水 在縣西源 出雲阜山 東流㑹 蒸水 <person>梁江水</person> 在縣西源出邵陽縣界 北流三百里㑹于蒸 清陽水 在 縣 西源出雲阜 山東㑹于蒸 耒水 在縣北源出郴州之耒山西北 流經耒陽衡陽界至耒河口注 【121】 于 湘 斜陂水 在縣東源出石窟山北 流一百二十里會湘水 梅浦水 在縣東 三十里 源出龍岡南流十里㑹耒水又西北流二十 里至耒口㑹湘可乘小舟俗名泉溪渡即此 玉砂 泉 在雲宻 流洲岸下 浴丹泉 在石 廪 <person>金烏泉</person> 在縣西北十五 里有石刻金烏 泉三字其水 冬夏不竭 <person>金烏井</person> 在金烏泉前水常淺不蒲舊 有䜟云金烏井蒲狀元丗 東洲 在縣東南五里湘水中洲 水春泛遠視如桃花色 略塘 在縣北九十 五里周三 十里深一丈有銅鋡神聞鍾聲 則水緑魚爲之飛俗稱爲客塘 <person>朱紫塘</person> 在城南囘 鴈左 <person>馬王濼</person> 在縣西北五代馬殷 築此俗名馬王塘 衡山縣 【122】 衡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五嶽之一也寰宇記云宿 當翼軫度應璣衡故曰衡山周軄方氏荆州 之鎮曰衡山舜南廵狩至于南嶽即此朱子地理 論云岷山之脉其一支爲衡山者已盡扵九江之 西九蔡氏曰江漢之山則岷山之脉其一支爲 衡山者已盡扵洞庭之西其山盤繞八百里有七 十二十洞十五巖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 潭九井而之最大者五曰祝融紫蓋芙蓉石 天柱而祝融尤高 唐李太白詩衡山蒼蒼入紫 下看南極老人星囘颷吹散五雪徃徃飛花 落洞庭 劉禹錫詩東南倚蓋卑維嶽資柱石前 當祝融居上拂朱鳥翮青結紫氣磅礴宜地脉 還聞膚寸隂䏻致彌天澤杜甫詩 南嶽配朱鳥 秩禮自百王歘吸領地鴻洞半炎方家因祀 典在德非馨香廵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洎吾隘 世網行邁越瀟湘渇日絶壁出舟清光旁祝融 【123】 五尊次低昻紫盖獨不朝峥嶸竝相望恭 聞魏夫人群仙挾翶翔有時五氣散風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 堂三嘆問府主以贊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 降 祥 <person>楊山</person> 在縣南四十里自嶽山分脉臨茶陵江前 有潭極深山上常有雲氣每遇旱災民濤 立 應 雲山 在縣南興樂郷三十都地名草巿山前有 茶陵安仁二河環繞山多楠木每遇旱澇 郷民祈 禱立應 祝融 在縣西北三十里位宫以配 火德乃祝融君逰息之所因名山 高九千七百三十丈如芙蓉紫蓋石廪天柱最高 而祝融尤高 盧載詩五千里地望皆見七十二 峯中最高山顛有風宂將作隂風自宂而發又 有雷池禱輙應 韓愈詩祝融萬丈㧞地起欲 見不見輕煙裏山翁愛山不肯歸愛山醉眠山根 底山童尋着不敢驚沉吟爲怕山翁嗔夣囘抖擻 【124】 下山去一逕蘿月松風清 秋風吹柱杖到祝 融巔目極三千界肩摩尺五天扶桑谷畔青草 洞庭邉雲氣無遮障分明在眼前 陶弼詩曾到 祝融頂上歩隨明月宿襌關夜深一陣打牎雨 卧聽風雷在半山 宋黄魯詩萬丈祝融挿紫 霄路當窮處駕仙橋上觀碧落星辰近下視紅塵 世界遥馮濬詩手執笷敲結佩刀直趨危頂一峯 豪回頭朝市聲 聲 遠 接武煙霞步步高天上召雷池 水漲人間禱宂風號九千七百三十丈翠壓江 湖幾濤 <person>姚希聲詩</person> 萬山環栱祝融尊紫蓋 前趨若駿奔火德中天扶日月炎方一柱鎮乹坤 乆無執贄來侯服空有穹碑立廟門北望中原青 一㸃凄其四嶽正塵昏 <person>朱晦庵詩</person> 我來萬里 駕長風絶壑層雲欲盪胸濁酒三盃豪興發朗呤 飛下祝融 衡嶽千仞起祝融一高羣山猥 突兀奔走如曹迯我來雲月中歴覽快所遭捫天 【125】 滑青璧俯壑崩銀濤所恨無千轄一制了六鼇遄 歸青蓮宫坐對白玉毫重閣一倚徙霜風利如刀 平生山水心真作貨食饕明朝更清徹再徃豈憚 勞中宵撫世故劇如千蝟毛嬉逰亦何益月冷 滔滔起望東北雲茫然空搔 <person>胡瑗詩</person> 祝融 峯似在城天萬古江山蒲眼前須信此心元不死 夜來明月又重圎 元趙世延詩 天風吹我躡 雲根一覽羣山蟻垤紛瀛海波翻初日上石壇人 語半空聞炎荒作鎮荆吳遠元氣流形天 地分何日束書煨芋室絶頂㸔浮雲 芙蓉 上有飛泉瀑布下灌田畒昔赤精子授經處今有 傳經壇荆州記衡山有三極秀一曰紫蓋一曰 石囷一曰芙蓉最 爲竦傑非晴不見 雲宻 在山西北有大禹嵓桃 花源半有禹碑皆科 斗文字又衡山圖經云下有禹治水碑下有壇 流水縈之最爲勝絶 畢田詩治水功成王業興 【126】 嘉謨垂世坦然明琰刋科斗 猶難識况在深雲隱不呈 碧蘿 有觀音嵓 育王塔 碧 雲 在嶽廟後有紫金臺 雲氣如潑藍黛故名 棲真 産雲母石昔武 陽洞人遇一異 人披髪草衣身毫長寸餘見之而走異人曰吾地 仙非山知汝至孝今日相遇亦有緣爾我棲此 乆常服蒼耳今二百餘嵗吾敎汝服之連拜不已 乃指草示之忽失所在後其人壽至百餘因名 芝 以産 芝故名 華蓋 以形如華 蓋故名 赤帝 古名煉 玉上 有惠車子尸解處 東有趙澗石碁盤 軫 居祝融南上 當軫宿故名 柿蒂 形如柿蒂下有源聲響而 不見水但聞石間冷冷然 青岑 高而青鋭下 有東林西林 二寺以上諸 俱在嶽廟後 嶁 在嶽南五十里高壹千五 百丈湘中記嶁山有玉 【127】 牒禹按其文以治水上有禹碑唐韓愈詩嶁山 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科斗拳身薤倒披鸞 飄鳳泊拏虎螭事嚴跡秘莫窺道人獨上偶見 之我來咨嗟涕漣洏千搜萬索何處有森森緑 猿猱 悲 屏障 在嶽廟後形如屏帳 上有煉丹壇朝斗石 紫蓋 在嶽北 諸竝 朝祝融如拱揖狀獨此面南乃朱陵洞天之原 向南故地有飛泉如幅絹分暎青林直注山下 <person>唐韓愈詩</person> 紫蓋連延接 天柱石廪騰擲堆祝融 <person>金簡</person> 東有大禹嵓吳 越春秋云禹傷 父功不成乃處衡山金簡玉字之書得治水之 要故名焉其間有石高數丈闊數丈而中㫁之聼 石下有水聲號㫁石源崖上有刻字云玉砂之水 如乳甘香人得一啜地乆天長 昔賢又題云一 酌丹華享萬齡逰人競訪只聞聲那知坎井埋砂 乆猶得全家壽幾生又有珊瑚芝草隂晦之夜則 【128】 光摇動如人秉燭 之狀俗呼爲聖燈 仙巖 下有石嵓高數丈可 容一二百人南有大 洞 <person>曹道冲詩</person> 長生門戸 分明啓大洞煙霞咫尺連 雲隱 在紫蓋郷常 爲雲隱故名 翠鷲 唐末有王先生修煉于此 已上諸俱在嶽山北 <person>石囷</person> 有二石 其形圓 有石室在幽谷之中六帖云衡山有三一曰紫 蓋有雙白鶴翔其上二曰石囷下有石室三曰 芙蓉上有飛 泉如練帶 <person>石廪</person> 湘中記云其聳峙遠望如 倉廪之形方輿記云形如倉 廪有二戸一開一闔闔者亦有關鎻之形又湘中 記云開則嵗儉閉則豐 畢出詩 時雨聞開 闔年秋 識儉豐 天柱 形如雙柱兩頭端聳百丈九域志 名山三百六十中有八柱此爲第 六柱也山有天柱寺西北有石室六帖云芙蓉紫 蓋石廪天柱祝融五最高祝融扵五尤高 【129】 煙霞 南有大明寺爛柯嵓東有 李鄴侯端居室殘岩 喜陽 喜先見 日故名 南有北帝院 北有田真嵓 香爐 形如香爐南有寳勝 寺上有紫蓋院基 白雲 山多白雲西有白 雲寺下有白雲洞 九女 舊有九女廟今 西北有九子嵓 雙石 下有雙䏻仁二寺北有瀑 布玉虹亭楚安寺捨身巖 闍 山形與天竺 耆闍無異故 名 <person>安上</person> 上有舜廟舜溪舜洞昔舜 徃九嶷過此休息因名 禽 上有 朝斗 壇唐薛幽棲扵此祈真感格有鳥羣飛羽毛異色 紅碧相間上下和鳴音如笙簧常棲于此故名 <person>文殊</person> 昔唐宣宗太子慕道自霍之衡徧禮古蹟 道傷至峻坡西望見金色瑞相現扵半空 後問彌陀和尚曰是 文殊菩薩現因名 擲鉢 上有定心石有隱身 巖虎踣卓錫二泉觀 【130】 音馬祖二庵八功德水三生藏嶽心亭兠率橋皆 列于前後左右傳曰昔思大和尚擲鉢扵此赴陳 主之召因名 已上諸 峯俱在嶽北紫蓋鄉 朝日 昔有姓殷者負暄 朝日扵此因名 紫霄 下有銓德觀上有駕鶴亭 東晉尹真人飛昇之處 <person>馬鞍峯</person> 形如馬 鞍東有 衡居寺西 北至青山 應 昔鄧郁之字元逹南陽 新野人扵此修煉得道 惠日 昔有僧憇扵此後赴隋帝惠 日道塲召弟子因以名之 日蓋 左瞰聖壽華 嚴右盻南臺 天 柱 女善 昔一女人垂髪至腰身毛長寸餘 緑色人見問之云善女也故名 藥 有石室昔新野先生與徐君周 逰三湘因入衡山採藥故名 瑰霄 昔齊司 空謁祝 融頂囘憇于此燕坐已 上諸峯俱在嶽山之東 㑹仙 昔唐薛幽捿 注經于此與 【131】 子辦白雲先生談道下 有白雲先生堂故名 降真 仙錄云昔炎帝之 女致齋扵此感玄 君降 故名 集賢 下有南嶽書院唐李泌張九䶖嘗扵 此談論胡文定公與其長子致堂仲 子五峯講學扵此張南軒曰五先生優逰南山 之下餘二十年玩心神明不舎晝夜力行所知親 切至到 故名 採霞 在武陽郷十七都齊褚伯王 字元璩隱此採霞而食故名 側刀 形如刀側在山 西下有石室 祥光 古曰鶴鳴北有田 常有丹光現如飛燭 故 名 彌陀 東北有巖虗險而暗室前數歩不容足 古木恠藤䕃蔽其間傳云有高僧居巖 不食每念阿彌陀佛號因 以得名下有彌陀寺 <person>石榴</person> 形如石榴南有 洞門觀基又有 夕陽溪 夕陽巖 雲龍 下有西真觀道錄西漢蜀之青城 山道士王谷神皮玄耀修真之所 【132】 後唐有董奉先繼之修行復入衡陽㝷真觀 今存誦經石并石像真人北有雲龍寺基 雲 在湘潭之西即嶽書院朱文公講道處今廢 有碑上有岳寺唐杜甫有岳道林二行 濳聖 昔高僧希道逰南嶽遍㝷方廣寺訪惠海 尊者經年了無蹤跡忽一日見精舎號方 廣遇尊者詰之來遲留一宿送出反顧 之人與宅舎俱無但荒山而已故名 天堂 東 有 石室殷景童禮斗之處其中所生之草兩莖相 有垂頭如縧俗呼爲羅漢縧巖竇中多生昔有詩 云巖前収緑索火内煉丹砂又有詩云五日移棲 絶洞深空留轍跡杳難尋緑絲縧帶何人施長到 春來掛 滿林 永和 四時融和如春故名上有永和䑓 舊傳有寺觀二基 已上諸俱 在嶽 山西 吐霧 與巾紫相連雲氣升騰暗則 雨開則晴故邑人觀之定晴雨 巾紫 【133】 在邑後上有平臺徑三丈餘昔大禹南廵至此 望九嶷祭舜其山高扵邑無林木多杜鵑花形 若紫巾然故名下有白龍潭 西有净居寺東有流杯池 永叅 東有觀基南 有寺基有石 室在 焉 明月 四時如月明狀故名 南有承天楚寧二寺 會善 古名毛 女下 有會善寺俗傳高僧 相會處因更此名 碧岫 下有岫寺基西 北有西臺觀基 雲 居 下有雲居寺石橋凝碧亭金牛路退道坡與 南臺近當逰山大路有唐經太宗御書五 十卷皮日休過玄福上人舊居 有詩已上諸峯俱在嶽山西南 白石 與應相峯 相近唐曹 <person>唐送馮處</person> 士有詩 蓮花 形如蓮花下有方廣寺八山四 水周匝環遶 昔有人題詩云 寺在蓮華裏羣附花葉又范寅亮詩云寺藏螺 䯻頂人在藕花心已上二峯俱在嶽西崇嶽郷 【134】 白馬 山海經云昔夏禹巡狩 扵此殺白馬祭天故名 彌勒 在嶽 廟西 按南嶽諸多因僊釋而得名愚意有天地即 有此山有山即有其名未必皆由仙釋也使未 有仙釋之前此山不名耶但層巒疊嶂中蛇虺 所穴虎豹所居人跡罕到其處而異端之徒逃 形秘世徃徃冐險以營衣食又自神其説以惑 世人愚戇不知從而傅會之故其地其山或因 之而得名如文殊彌陀諸峯是也冬餘凍筆未 暇考其故名以易之乃仍舊志以書扵册云 郡人張瑞詩 唐儲何事慕文殊瑞相金身 秪自誣到底昏庸無足怪岳山當爲洗塵汚 鳳凰 在嶽西永平鄕二十六都昔祝融君登南 嶽感碧雞鳯凰集于此故名古詩云文鳳 集南嶽徘徊竹根扵心有不厭趐凌紫雲豈 不曾辛苦羞與黃雀羣何時當來儀順于聖明君 【135】 又馬融賦惟梧桐之所生兮任衡山之峻坡記 云上有峻坡而生梧桐朱鳥薦瑞故來儀焉 曉 霞 在縣東日出㗸山丹霞掩暎故名下有紫金 臺 昔人詩云曉霞日上影曈曈和氣薫蒸 六合中自是陽春敷德 澤萬方民物樂時雍 瑞應 在嶽廟西有大木 擁腫窿然而起如 龜龍之 狀故名 <person>高奇</person> 在嶽西湘潭界去嶽 山數舎許未詳其勝 峽峙 在嶽 西湘 潭界去衡山數舎 許形如三峽故名 囘鴈 詳見衡陽 山川下 開雲嶺 在縣 治北 當嶽路巾紫峯分脉上有開雲樓昔韓文公謫潮 陽道經此欲謁嶽值隂雨乃登嶺望嶽黙禱誠感 天霽故名 <person>韓愈詩</person> 五嶽秩皆三公四方環 鎮嵩當中火維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噴 雲泄霧藏半腹雖有絶頂誰䏻窮我來正逄秋雨 節隂氣晦昧無清風潜心黙禱若有應豈非正直 【136】 䏻感通須更净掃衆出仰見突兀撑青空紫盖 連延接天柱石廪騰擲堆祝融森然魄動下馬拜 松栢一逕趍雲宮粉墻丹桂動光彩物圗塡 青紅升階傴僂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廟令老 人識神意睢盱傎伺䏻鞠躬手持杯珓道我擲云 此最吉爲難同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足甘長 終五侯將相望乆絶神縱欲福難爲功夜投佛寺 上高閣星月掩映雲朣朧猿鳴鍾動不知曙杲杲 寒日生扵東後人 立開雲樓扵上 弛馬嶺 在縣北十里自吐霧峯 分脉當湘郷路山多苦 竹林深泥滑馬 至此力弛故名 殘巖 在嶽山殘 捿息扵此 伏虎巖 在 應峯 爛柯巖 在煙 霞峯 聖燈巖 在衡山有天燈處 <person>宋張敬</person> 夫詩 隂壑傳聞烱夜燈幾 人高閣費追㝷山間光景秪常事堪嘆塵寰萬種 心 朱晦庵和神燈逰夜惟聞説皎月當空不用 【137】 㝷箇裏忘言真得所 使應從此正人心 白鶴巖 在第三都地名茶 園衝内有白鶴寺 黃 帝巖 在金 簡峯 把針巖 在祝融峯上 <person>宋黃山谷</person> 有詩 隈巖老衲針常把 上清 巖 任嶽 廟後 大禹巖 在雲 宻峯 夜光巖 在祝 融峯 隱身巖 在擲 鉢峯 夕 陽 在石 榴峯 靖居巖 在縣西二十里有飛泉古木 及羅漢果又有瀉洪亭 桐 木岡 在嶽路五里山 多桐木故名 <person>朱陵洞</person> 在紫蓋郷第八都石 刻朱陵太虗大字道 家三十六洞天中第三也六帖云衡山者朱陵 臺太虚之寳洞其山上有泉至洞門如垂簾狀又 名水廉洞 <person>宋畢田詩</person> 洞門千尺掛飛流玉碎 珠簾冷噴秋今古不知誰捲得緑蘿爲帶月爲鈎 <person>黄藥洞</person> 在嶽山 西北 境洞 在嶽 山西 九真洞 在碧 岫峯 玉清洞 【138】 在嶽 廟後 舜溪洞 在安 上峯 白龍洞 在吐 霧峯 大江 在縣東 即湘水 茶陵 江 在縣西一十 五里武陽鄕 龍隱江 在縣西二十 五里紫蓋郷 西溪 在縣西 二里 夕陽溪 在嶽 廟北 禹溪 在嶽 廟北 舜溪 在紫 盖鄕 乾溪 去縣五十 里武陽郷 白龍潭 在縣後巾紫峯下四時 水流不竭遇旱禱有應 冷水潭 在湘江去 縣南五里 旱則扵 此致禱 净福潭 在湘江去縣南十五里 净福山下兠率寺前 <person>金龍潭</person> 在 湘 江去縣南十五里地 名雷家□茶陵河口 <person>楊梅潭</person> 在茶陵河去縣三十 里其潭極深每將雨 但見風雷交作波濤湧 起人以爲旱禱輙應 皇華潭 在湘江去縣東北 二十里皇華驛對 岸俗名 <person>董家潭</person> <person>石灣潭</person> 在湘江去縣東北二十 五里地名石灣浦下 龍窟潭 在 湘 【139】 江去縣東北三十 里地名龍窟頭 泉堰潭 在縣北第七都地名泉 田上有龍王廟旱禱有 應 皇沙潭 在嶽山後下有龍 潭寺旱禱輙應 黒石潭 在嶽山 極感 白沙 潭 在嶽山方廣寺對 岫上常有雲氣 絡絲潭 在嶽山 極深 白雲潭 在第 六都 白雲峯白雲寺下有龍時現若茹 葷而徃則蛇逐人或風沙石 白葉港 去縣四 十里義 城 鄉 西溪港 在縣南 二里 <person>石灣港</person> 去縣二十 里武陽鄕 荆陂港 去縣 三十 里武 陽郷 烏石港 去縣一十 里武陽郷 流杯池 在縣南五里武陽 郷石上有九曲引 水縈爲流觴逰賞之所舊有亭 本朝尚書茹 瑺詩 净居巖畔古溪傍風日清和景異常刳竹 引泉爲曲水移床近石飲流觴右軍記在聲名重 刺史文留光長今古情懷同一致諸公何以詠 【140】 時 康 洗鉢池 在嶽 山西 <person>雷池</person> 在嶽山西天將則雲霧溟 <person>黄山谷詩</person> <person>雷向池邉</person> <person>施</person> 澤 <person>金井</person> 在縣 西北 錦石 在縣東江邉有錦石數片云 是區星遺錦扵此化爲石 <person>雷家市</person> 在縣南十五里一名雷家埠有江通茶陵 州 本朝尚書茹瑺詩 曉入雷家訪舊 逰雷家市上住人稠酒旗拂拂招人飲帆影翩翩 背夕収兠率寺連通濟廟茶陵水合大源流觀來 不盡江山景 拾歸吟月上鈎 安仁縣 熊耳山 在縣東南七十里山高峻壯 若熊耳有逺天湖可容萬家 劉陂峽口山 在縣東南一十里 元長沙郭璹有記 軍山 在縣北 一十里 <person>楊梅峯</person> 在縣西一 十里五代 【141】 馬殷將歐陽頵扵此立寨屯兵以 備南漢宋沈通判子亦保障扵此 鳳岡嶺 在縣南 嶺形如 鳳 <person>李朝洞</person> 在縣南七十里 洞延袤數十里 宜陽江 在宜 陽里 永樂水 在 縣 南十歩源出郴州淸溪過縣北流一百二 十里至衡山縣義塘江北合洣水入扵湘 小江水 在縣南源出郴州北流經縣界 至衡陽縣合茶陵洣水入扵湘 <person>石頭陂</person> 新渡陂 豐稔陂 渤海陂 岐塘 曬袍洲 俱在 縣境 耒陽縣 <person>侯計山</person> 在縣東七十五里山有七十峯上有仙人 亭觀音閣亦名侯憇山謂諸武侯嘗扵 此憇息籌 計兵事 虎踞山 在縣南四里岡巒 秀麗逺望之如屏 <person>侯曇山</person> 在縣 東南 【142】 十里一名侯堂山跨安仁縣界有溪濠神祠傍有 石井常涸郷人遇旱祀之則水出祀畢仍乾 <person>石臼山</person> 在縣西二十里有石臼巨人跡舊 傳漢耽嘗逰此有仙祠在焉 <person>馬阜山</person> 在縣北二里山高 大盤踞二十餘里 相公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漢 諸武侯嘗駐兵扵 此因 名 鷔山 在縣東南四十三里其形獨秀不與衆 山相連傳稱昔有白鷔翔于上故名 城岡山 在義興鄕岡巒秀投東西有銀瓶皮 㡌二峯對峙北有清溪水注白馬渡 南塔 山 在大 義郷 天門嶺 在雲峯郷其上石巖 中有泉流禱多應 樟隍嶺 在縣 北即 <person>羅訓隱</person> 居地 五凹嶺 在縣西 北一里 獅子巖 在縣南三十里巖 有石乳滴成獅子 狀宋隱士侯彭老嘗避 暑扵此亦名侯公巖 秦石 在縣東四十里舊傳 秦皇驅石塞海至此 【143】 不 去 耒水 源出郴州桂陽之耒山寰宇記云出郴之 義昌流至縣之東南北流抵衡陽界至耒 口入湘縣 以此名 <person>馬水</person> 在縣東北百餘里舊經云昔 人扵此水見白馬躍出因名 潯江 水 源出安仁縣界流 至鷔山鄕大陂市 大别水 水經註大别水出耒 陽疑潯江水抵大陂 市之水蓋别字 陂字聲近而誤 肥水 源出侯計山 其水清澈 靴洲 在耒江中 世傳杜子 美過洲飲醉宿酒家是夕江水漲溺死次日 聶令使人求之不得但得一靴葬扵洲上因名 湯 池 在縣平陽鄕有二泉其 水春夏温和秋冬滚沸 雨瀬灘 在縣西南耒水 中荆州記早 百姓壅塞之則雨若 一郷獨壅雨亦偏應 <person>蔡子池</person> 在縣西南漢 蔡倫造處 <person>金陂塘</person> 被塘 俱在興 業郷 【144】 酃縣 雲秋山 在縣西四十里雲 煙黯淡常如秋時 青臺山 在縣北一十里 形如筆架爲一 邑壯 觀 萬陽山 在縣西南八十里周 三百里上多古木恠石 集雷山 在縣 東八 十里周 三百里 橋陽嶺 在縣西二 十五里 大風嶺 在縣東 四十里 集雷 巖 在集雷山舊傳有雷 神集此其神最 斜瀬江 發源扵桂東大桂 山由九潭江至蛟 潭及高瀧老鴉磨 刀二瀧流于江 河漠江 發源扵黄挐潭由水 口至此㑹于斜瀬 渡江 發源扵萬陽山流 源逹于茶陵江 雲秋水 在縣西四十里經 雲秋山下東北流 經縣東折西北 合洣水入扵湘 桃源溪 在縣南四十里源出雲陽 五洞北流至此合雲秋水 【145】 至茶陵州合洣 水流入于湘 洣泉 在縣東流合雲秋水北入 茶陵州境即洣水之源 龍 潭 在一 都 <person>楊錢洲</person> 在三 都 大陂 <person>石烏陂</person> 俱在 一都 新陂 濟民陂 俱在 二都 常寧縣 塔山 在縣東山腰有白石七級相 傳昔阿育王疊石作塔扵此 風仙山 東山 俱在東 塘保 大平山 岐山 俱在西 陽保 逍遥山 在縣東南 一百六十 里 盟山 在縣北 七十里 白瀑峯 在西陽保接 桂陽州界 興泉峯 在縣 東南 凡遇旱 禱即應 <person>黃山嶺</person> 在東 塘保 蓮花嶺 樟木嶺 俱在枯 江保 東 【146】 江 在東門外源出天倉巖 下流入湘畧通舟楫 <person>黄沙江</person> 在東 塘保 㢴江 在㢴 門外 源出楊泉塔山 等峒畧通舟揖 藍江 在斛 <person>林保</person> 獨石江 在官 板保 上白水 在 東 塘保流 入于湘 <person>吳水</person> 源出永州府界 流至縣注于湘 樟水 源出常寧縣 流㑹宜水 宜 水 源出塔山一名宜溪水㑹 □石水㢴北流注于湘 桂陽州 鹿頭山 在州東山有石 如鹿頭狀故名 大湊山 在州㢴舊經云出 銀鑛當其盛時爐 煙蓊然□接雲漢淘者紛錯商 旅徃來輻輳因名之今鑛絶 龍渡山 在州南三 十里州之 望山也其神甚宋陳傳良爲 文記之下有源泉灌溉甚溥 晉嶺山 在州南八 十里山有 【147】 道於此 故名 <person>黄牛嶺</person> 在州西北七十里 形似黄牛故名 流渡嶺 在州西 北七十 里下有古津 曰流因名 舂水 在州北三十里一名衡塘水又 名鍾水源岀道州舂陵山東流 經藍山縣界又東北流至州界 會巋水北至常寧縣界入于湘 潭風水 在州西北 一百三十 里源岀潭流 山下故名 湖屯水 源岀龍渡山南流至湖屯折 而東南流至鹿頭山又北流 入郴州 境内 <person>黄田灘水</person> 在州北七十里 俗謂之十八難 臨武縣 東雲山 在縣東一里世傳成仙武丁曾乘白騾憇 此因建成仙觀山巔有雲氣舒卷故名 東山 在縣東三十里高與西山等山有 八水源岀其下故又名八源嶺 <person>金城山</person> 在 縣 【148】 東四十里山高而廣前代郷民扵 上疊石爲城以避冦因名曰金城 西山 在縣西一 十里爲邑 之望山水源 多自此出 掛榜山 在縣南四里石崖璧立 當學前如圖畫因名 五馬 山 在縣有五里形 類馬因名 <person>羅城山</person> 在縣南三十里高入雲 際四山環繞如域故名 香花山 在縣三十里山 多桂因名 舜峯山 在縣西北二里上 平而北垂邑民避 難扵上築栅拒守 山有舜祠因名 <person>韓張山</person> 在學後唐韓愈謫令陽 山張署謫令臨武及北 還㑹宿于此故名宋紹興 間僉判范寅因作韓張亭 華隂山 在縣東南三十 里跨臨武藍山 二縣山高秀 如華嶽故名 <person>馬嶺</person> 在縣東二十五里峯下有 都管廟其神姓馬因名 南嶺 在縣西北八十里跨藍山 縣以山拱南因名之 秀巖 在縣南一十五里 東北有穴通明石 【149】 乳結聚下有兩穴水出其左爲大溪二百餘歩復 入右穴宋夷門王淮記臨武縣南十有五里有巖 焉在官道之右石崖嶄然峭㧞巖居其高之半崖 下左右兩宂水出扵左宂爲溪廣十㝷經巖前流 二百歩有奇復入于右宂巖之門八九仞廣亦如 之其中若大厦然中高而平豁然明曠可坐數百 人其奥則轉而右逶䆳而黒燭之以入宇卑而稍 下屬于湍流掲水以徃不可窮也岩之東北隅攀 縁而上漸高而漸黒已而大明有宂通于天其餘 嵌空如便房側室者甚衆巖之石温潤如璞其形 如鍾磬如鳥之企獸之蹲其流石如芙蕖之倒垂 雲氣之屯聚下屬于地者如柱如几如格奇恠變 態殆不可狀夫黄山谷謂淡巖天下希兹巖之恢 奇無以異也而爽愷過之至于大溪出于宂而復 入于宂非特淡巖無之天下之所無也淡巖在昔 無聞元之道州柳司馬皆弗知自李西臺周濓溪 【150】 爲倅㳺焉而始知名至魯直以詩形容之乃傳播 于天下武溪雖僻陋而通路扵嶺南韓昌劉連 州來徃經其前而不一至何耶豈非勝境之彰顯 自有時也予爲宰因勸農至焉然予名微言輕不 足爲斯巖重且名是巖者出扵鄙夫之俚語不雅 □觀者難言之予家有米南宫所書秀巖二大字 墨書乃摹而鑱諸石以爲之名庶籍名書得顯名 扵天下雖然巖之奇秀初未嘗求顯扵世也顯與 不顯何所增損人自擾耳山神聞之特 爲之一笑也嘉定五年六月望日記 <person>石龍巖</person> 在 縣 西二十里中有石如龍 相傳旱洗之即雨 <person>金粟巖</person> 在縣東北東山發 源下流與武溪合 江中多石 因以名 赤水江 在平田郷源出大龍山東流十 五里合武溪以水渾而赤故名 之 <person>高安水</person> 在縣西源出西山 遶高安廟因名 長江水 源出東山北 流出水尾合 【151】 桂陽舂水 入于湘 武水 源出水頭山名武溪東流遶縣治 轉而南流十五里合赤土溪漸深 可通舟又二百里合郴州宜 章縣氷流至廣東入于南海 華隂水 源出華隂山 分爲三支一 其水發源處一西流出藍山縣合舜 水一南流入廣東東州合樂昌水 秀溪 源出西 山張公 嶺流合 武溪 滑石溪 源出西山溪 有滑石因名 騾溪 在縣南源出西 山世傳成仙武 <person>丁嘗飲騾</person> 扵此因名 塘查溪 在縣東北源出東山與武 溪合溪有塘查石因名 藍山縣 雞冠山 在縣南三里望 如雞冠故名 <person>黃蘖山</person> 在縣南九十里山 出黃蘖故名亦名 都龎山與連州分界即五 嶺從東第二都龎嶺是也 九疑山 在縣西南五十 里九城志云有 【152】 九疑 水 <person>石柱山</person> 在縣北二十里亦名天柱下有岩 洞石乳融結奇恠萬狀色如碧玉 東 樓峯 在縣南五十里下有巋水 知縣劉接詩九 疑山色瑞煙籠縣古東樓第一峯古寺常多 千竹舊林 元有萬年松 百疊嶺 在縣東二十里上有娥皇 女英祠峯巒疊出因名 藍 嶺 在縣北四十里跨桂陽臨武二地按唐真元十 五年郴州藍山崩豈是山耶遠望如藍故名 羊車嶺 在縣西南五里世傳昔有 仙以羊駕車過此因名 華荆津水 在縣 東三 十里源出華隂 山西流合舜水 英溪水 在縣東十五里源出 華隂山西流合舜氷 蒙溪 水 在縣西二十里 源出九疑山 巋水 在縣南亦名舜水源出九 疑山東流經縣界又東北 經桂陽州會 舂水注于湘 龍成水 在縣北二十里 源出九疑山 乾溪水 在縣 北八 【153】 十里源出藍 嶺合舜水 藍溪水 在縣北五十里源 出藍嶺峯合舜水 樓溪氷 在 縣 西北五里源出 東樓峯合舜水 竹舘廖溪水 在縣西北 十五里 大陂 在鳯 感郷 <person>侯陂</person> 在南 平郷 古今亭舘 本府 譙樓 舊在府治前知府鄒良建嘉靖元年知府吳 仕典重建扵府治通衢去舊樓二百餘歩翰 林編修攸縣易舒誥作記知 府丁孔暲扁云衡南勝㮣 衡陽縣 【154】 尊經閣 在府學文廟後成化 十七年知府何珣建 清流閣 在城東本 <person>鄭革故居</person> 碧 雲堂 在城南碧 雲峯下 先賢堂 在城西 宋番陽湯漢記 衡陽使君王侯有書來 語余曰吾州故有五賓三賢之祠而又别祠鄒陳 胡趙四公扵花光西湖開福之僧舎散越而弗倫 吾爲此懼乃扵暇日尚論古今人㫁自文正李公 而下得十六公之賢爰即學宫之西偏度室而合 祠之序位之列有若丞相李公昉張公齊賢静春 劉公清之則嘗爲守臣于是者也若龍圖鄭公 向文定胡公安國文肅李公椿則家于是者也 若文簡向公敏中恭簡王公岩叟則其子孫家焉 者也若文定李公迪忠愍冦公凖忠肅劉公摯元 城劉公安世道鄕鄒公浩了翁陳公忠簡胡公 銓忠定趙公汝愚則皆謫徙而來或假道而遂終 焉者也惟兹先賢皆天下偉人其名聲若日月懸 【155】 空雖庸夫孺子亦知其爲烈者也獨龍圗鄭公者 則濓溪先生實公女弟之自出先生少隨母氏 依公以學而公期以遠器其命名之義類同扵其 諸子而使官仕焉夫先生徃聖之絶學天實異 之而毓其萌茅待之干霄蔽日者鄭公盖有力焉 吾是以奉而祠之使識看之有考也子其爲我記 之余詳視其書而嘆曰士君子之出處閉舎豈 有常哉要其不杇而存則或以德或以功而一時 之得失身之窮㤗不與焉嘗試觀扵此堂之衆賢 方其進而撫世則功在杜稷澤在生民而風采想 聞扵天下及其退而窮處或托之空言或抱器而 不盡用或蝢撼流落以至扵死而巍巍煌煌至今 猶有耿光故不特仕扵此家扵此雖一旦經行之 暫片言流詠之所寄亦足以爲此重使人佇曕 鑚仰而不䏻已雖然學不可以不知本也苟惟無 本而規規焉諸君子之慕吾恐樂其名而昧其實 【156】 得扵此而失扵彼未見其有合也衡之士欲知學 之本乎則有文定胡公與夫張子之書具存其所 以紹濓洛之統啓湖之傳真間世之師也學者 宜盡心焉余請以此輔侯之志侯名亞夫天台人 所至以表前哲爲先務其治衡風淳俗美是以人 皆願其爲亷察今遂以直指使本道必有慰民望 矣景定甲子 孟春中澣記 合江亭 詳見石皷山蒸湘二 水合流其下故名 亷惠堂 在府堂之後舊名思政堂後有浮香堂其左有坐 嘯堂其右有珠玉堂又有濯清緑隂與春三堂皆 宋時所建俱廢成化十七 年知府何珣重䢖更今名 華遠堂 在憲司 治宋建 望岳亭 一在城西南花藥寺北創始無考一在城北本唐 採訪使韋虚舟建東至清湘北瞻碧嶽鴈峯亭是 也 練光亭 在域西 南宋建 思杜亭 在城南一十五里華光 寺唐杜甫葬耒陽宋郡 【157】 守劉清之登華光山望之慨然有感遂築 亭扁曰思杜又即地立祠以黄庭堅配焉 拱北舘 在蒸水橋北成化 七年知府徐孚建 衡山 開雲樓 詳見開 雲嶺 尊經閣 在縣學明倫堂後天 順初知縣鄭冕建 㵼洪 亭 在靖居巖下 宋張公綬詩 潺潺石磴瀉洪 泉路躡丹梯入紫岩有高人無問處庵羅雙 樹碧 參天 紫金臺 在縣東南二十里相傳大禹 南巡至扵此望九嶷祭舜 白雲臺 在瑰霄峯相傳白雲 先生修道扵此故名 <person>安仁</person> 【158】 皷樓 在縣治前成化十七 年知縣陸翰新建 涵碧亭 在按察分司内 本朝餘杭沈 慶詩 半畒方塘一罨亭䆫虗疑是倚滄絶憐 瀟洒渾無暑最喜澄清可鑑形曉雨過時摇鴨緑 晚山處螺青湖南得此 增佳致仿彿湘江小洞庭 耒陽 環秀樓 在縣東五十歩四面諸山環抱 故名成化間知縣張時謹重修 常寧 魁星亭 在儒學後宋開禧間建 本朝景㤗初訓 導張懋重建李穆有記 宋開禧三年縣 丞宜江黄庚記常寧魁星前此盖未有也近有來 自閩中者持誠齋先生楊公所紀㤗寧學魁星亭 【159】 記文至以示邑之俊秀且詫曰㤗寧山川如此學 校人物如此亭立而驗之彰彰又如此衆聞而嘆 異之莫不歆艷有于列者曰子奚彼羡吾邑之 山川猶是也肩相摩而相屬者人物亦猶是也 吾學宮之側有山試晲其巔巍然聳然佳氣欎盤 苟營扵斯招魁星而煥文風何求不克子不反觀 而惟彼是美惡得賢衆讙曰諾遂合謀而行適 太守傅公令尹曹侯踵至樂聞其議而促成之然 未有董是役者邑子張君伯義少而鋭敏慨然趋 前曰事無大小身焉者立吾其任是責扵是鳩工 度材率人而經理焉蓋自郷大夫士莫不悉力以 從又有好事者李君舜年相之之若木石瓦甓 既聚既積乃登斯山剪棘披榛以相其宜以崇其 基百工于兹斧鑿分揮曾不踰時而亭巍巍而宇 翬飛而魁星以題山川炳發舒其英振其馨 有燁其名不在斯亭乎雖然亭因人而成而所以 【160】 成者天也斯亭也不興扵古而興扵今其天也耶 其人也耶因成之端相與之際其機如此亭之不 可已也明矣亭立而名立亭不負名而名豈負人 魁星在天而人則名之魁星在亭而人則應之今 闔邑之士孜孜兀兀吟六藝之文披百家之編者 相環也恠恠奇奇詞氣陵雲天葩吐芬者皆是也 秋風吹上而鵰鶚在天春江掀濤而蛟龍得臚 傳一聲大名是膺不在斯人乎僉曰誠哉是言始 于今年而待來年何千萬年 有永其傳然則盍紀焉故書 卓爾亭 元灃州路 學教授宜江 陽明復撰記古今學校興廢山川顯晦若有關乎 天運然亦存乎人焉韓昌刺潮而潮人始知爲 學之功朱紫陽守南康而白鹿洞奇觀得不湮没 天耶人耶㫁可識矣常寧州學在城南郊㨿一 流峙形勝後山之巖石特偉柰爲明倫堂所 背天曆戊辰下邽余公㤗通守是郡勉勵營建之 【161】 餘幽討及此登臨頫仰扵煙蘿古木中乃喟然嘆 曰學宮真秀在是胡爲莫之或知也惜哉扵是面 右搆亭芟薙掃除隱秘爲之廓然以其嵌嵓壁立 既堅且高扁曰卓爾不徙致佩扵㳺息之樂且以 起仰鑚瞻忽之心也秩蒲去十年復以五馬來追 訪舊蹟則亭荒欲廢幾莫辦其處矣甚哉接武之 無人安得不慨然長吁矍然思有以復興之耶乃 俸鳩工崇廣舊基易亭爲六楹誅蕪翳出奇峭 山椒石罅蒔以蘭芷竹野芳林羽幽弄四時風 日嘉致顧覽無旣由人而有亭由亭而見巖學校 山川今昔蝢異况卓爾者又引而不發扵嵓亭之 上乎落成之日僉請鐫珉記其事因思侯之嘉績 百廢具興儒敎則又有樂廷明端堂䢖焉醫校則 名毉塑像祭器新焉枌榆則聘師招徒而義訓焉 社禝則壇壝而祀焉昭禁則鍾皷立焉是爲美政 之大并書之以告來者 【162】 <person>高明亭</person> 在縣學後 元何 元同作䛕 桂陽州 玉液樓 在州 市中 寳峯閣 在州 西 先贒堂 在州學祀東漢 桂陽太守衛颯 茨充許荆欒巴度尚 周昕臨武長唐羗 甘露堂 在州東元豐中有甘 露降張舜民作記 拂雲亭 在州宋郡守 <person>陳傳良建</person> 仰高亭 在州東 <person>宋建</person> <person>石林亭</person> 在州 治有 石列立狀如月宋黃 照鄰父子讀書之䖏 臨武縣 御書閣 在縣南三里元㤗定間邑人陳楚舟任廣 東臯州經歴出使外番不受饋遺上喜其 【163】 廉書雲二大字表其清節 有司因建此閣今址猶存 <person>韓張亭</person> 在縣北一百 歩因唐韓愈 張署得名詳見山川類 元㤗定三年邑士陳奎 龍記臨武漢唐古縣也今縣治則非古矣縣治非 古而有古跡存焉以人重也不有古君子孰䏻振 起而表章之此韓張亭之所以乆廢而復興歟春 秋大復古謹書而記之誰曰不宜按圖經縣本 郴唐以郴屬江南道而連爲嶺南附郡眞元中昌 韓公愈河南張公署爲御史論旱事兼言宫市 之擾以觸忌被譛左遷韓落陽山張飄臨武地 界楚粤兩境相隣聮鏕竝駕袖弦歌譜而來㑹宿 界上把盞相餞分袂而别故老相傳此其地也古 跡之存後人之思山以是得名亭因之而立焉是 亭之建剏始扵邑人陳氏所以寓思賢之意深矣 去古旣遠遺基故址荒蕪不治識者惜之邑大夫 戴侯爲政一本扵平易寛和未嘗輕役其民一日 【164】 戾止泮宫携諸生登山之巔眺望一再有契扵心 欣然諗諸衆曰臨武壤地小而有此山有韓張 古跡聞其風而興者尚庶幾不自菲薄諸君其亦 嘗念及此否乎衆諭侯意咸願有以相其成扵是 命工計度摘委學鋐孫縣吏項毅董其役俾 邑敎劉鑑提其綱朞年而後就緒旣成董役者將 侯之命以記筆屬予予惟斯役之作盖將以表賢 勵俗而非徒爲羙觀也且宻邇文堂采芹之士來 逰來歌時一登覽溪山勝㮣得之目睫間俯視域 郭萬井環布長江緑遶乎其前郡山翠擁乎其後 筆峯揷立鏡池光周囘四圍上下一碧瑰奇詭 異之狀遠獻近呈左拱右揖使人應接不暇起而 挾吾胸中之梗㮣翻吾筆下之波瀾亦足以相發 抑有焉前軰嘗論縣有三賢韓張之外東漢唐 公羗伯㳺其一也公永平中以臨武長上書諫罷 海南生荔枝以省民勞高名清節照映史册與二 【165】 公竝而爲三夫今職遠宦也外官也而言得行 漢治爲猶近古御史近臣也内官也而言遭毁 世道之不古若爲可感者矣今侯之宰斯邑也藹 然著唐令之政聲從而慕韓張之忠節精神胥契 數百載之前肝膽相照數百年之後三賢事業固 所優爲衮登臺省指日事耳變今之俗古之 道有不難者因君懷古故併論 之㤗定三年丙寅夏五月記 【166】 衡州府志卷之二 終 【167】衡州附志卷之三 城池 本府 舊無城周顯德間編竹爲栅宋咸平紹興間 版築未就燬于兵元景定中知州趙與税築 甃以石 本朝洪武初指揮龎虎增築高二丈五 尺周圍一千二百七十丈八尺七里三十三歩三 尺壕自南門而西至北門袤八百二十六丈深四 尺闊一十三丈自南門而東至北門江爲塹爲門 七上有層樓周圍建 串樓若干間 五門新歩 成化中知府何珣 修砌太子洗馬㤗 和羅璟 作記 衡山縣 舊無城成化八年知縣劉熈重修正德十 二年桂東盗起知縣鄒岡築城通判馬效 【168】 才董其事嘉靖元年水漲城圯三年冬十月知縣 彭簮易甃以石周圍四百九十六丈中廣一百二 十丈袤一百一十丈女墻及址高二丈四尺覆 以串樓凡四百九十六間門各有樓凡六 耒陽縣 舊有土城周圍一千三百八十歩元末兵 燹頺圯正德六年郴桂流賊突至民遭屠 俘者甚衆正德十一年知縣王區處上聞始築 土城内外用磚石包砌周圍五百五十丈高一丈 七尺厚一丈五尺門五座東曰環秀南曰振武西 曰迎恩北曰興文中曰通津嘉靖二年知縣黄鏊 復建串樓垜 墻縣始有備 常寧縣 舊排栅爲域正統八年□千戸鄧英易栅 築城天順四年□千戸胡綱修築石甃高 一丈七尺周圍六百三十三丈 五尺建串樓六百三十三間 【169】 酃縣 舊無城正德辛未流賊爲害知縣陳銂始議 立城府通判李文明指揮彭寳知縣陶璐典 史何實等發邑民築土城内外俱甃以甓功未就 至知縣易宗周始修完之周圍四百八十丈四門 安仁縣 原無城國朝成化中知縣吳興始築土墻 正德中夷冦起知縣韓宗堯始相地開拓 易以石未就去知縣逹相繼成功周圍四百八 十丈高一丈九尺串樓五百八十四間門四座 桂陽州 古監城周二里宋乹德四年即城西柘廣 本朝設桂陽守禦千所乃仍舊基修築天 順末燬于冦成化四年都指揮使翟璥重築甃以 石高二丈二尺周圍五百二十八丈六十八歩 臨武縣 舊無城天順四年因獞冦縣丞張禛築土 城成化元年甃以石高一丈五尺周圍五 百八十二丈成化七 年加石包砌爲六門 【170】 藍山縣 舊無城天順八年因獞冦知縣蕭祓築土 城成化七年甃以石高一丈三尺周圍四 百五十丈壕闊一丈三尺爲四門 天順乙酉儒學敎諭天台孫亷記 公署 本府 府治 在城北元燬于兵燹 本朝洪武三年知府 高從訓建正統中知府鄒良重修成化中知 府何珣新重建立内外二書院淸軍理刑二 官制 知府一員同知一員通判二員推官一員 首領官四員司獄官一員吏戸禮兵刑工等六房 司典吏共二十名承發房宏備庫架閣庫吏共四 名 經歴司 在府㕔東翼經歴知 事各一員吏一名 照磨所 在府㕔西 翼照磨檢 【171】 校各一員 吏四名 司獄司 在府治西司獄 司員吏一名 隂陽學 醫學 俱在府南置官正 術正科各一員 税課司 狂府南大使 一員吏一名 遞運所 在 湘 江東岸大使 一員吏一名 察院 在府治西南成化十 六年知府何珣重修 布政分司 在府治南知 府何珣重修 按察分司 在府治東知 府何珣重修 兵備司 在府 學西 衡陽縣 縣治 在西門内正統七年知縣林靖重修置官知 縣縣丞主簿典史各一員吏戸禮兵刑工六 房司吏各一典吏各二鋪 長承發房架閣庫典吏各 申明亭 旌善亭 俱在 縣東 河泊所 在湘江東岸北置官 河泊一員攅典一名 【172】 衡山縣 縣治 洪武六年知縣陸伯良建置官知縣主簿典 史各一員吏戸禮兵刑工六房司吏各一典 吏各二鋪長承 發房典吏各一 申明亭 旌善亭 俱在 縣前 隂陽學 醫學 俱在縣東置官訓 術訓科各一員 布政司 在縣東正 統四年建 按察分 司 在縣 東 行府 在縣 前 耒陽縣 縣治 洪武二年知縣徐煜 立置官吏同衡陽縣 申明亭 旌善亭 在縣 前 隂陽學 醫學 俱在縣南置官訓 術訓科各一員 布政司 在縣 東南 按 【173】 察分司 在縣 東 行府 在縣 東 常寧縣 縣治 洪武初年創置官知縣一 員典史一員吏同衡陽縣 申明亭 旌善亭 俱在 縣前 隂陽學 在縣 北 醫學 在縣南置官訓 術訓科各一員 布政分司 在縣南正 統二年建 按察分司 在縣 東 行府 在縣 西 安仁縣 縣治 洪武元年知縣韋衡 建置官吏同衡山縣 申明亭 旌善亭 俱在 縣南 布政分司 在縣 南 按察分司 在縣 東 行府 在縣 西 【174】 酃縣 縣治 洪武初知縣朱璣建置官知縣 一員典史一員吏同衡陽縣 申明亭 旌 善亭 俱在 縣南 隂陽學 醫學 俱在縣南置官訓 術訓科各一員 布政 分司 在縣 西 按察分司 在縣 東 行府 在縣 西 桂陽州 州治 舊在城北平陽縣地洪武八年陞爲州天順 八年燬于苗冦遷今治置官知州同知判官 吏目各一員吏戸禮兵刑工六房司吏各一 典吏各一鋪長一承發房架閣庫典吏各一 申明 亭 旌善亭 俱在 州前 隂陽學 醫學 俱在州東置官 典術典科各一 【175】 員 税課司 在州南置官大使 一員攅典一名 遞運所 在州南置官 大使一員攅 典 一 布政分司 在州 南 按察分司 在州 北 行府 在城南 門外 臨武縣 縣治 舊燬于兵洪武初知縣賈元凱建天順中 燬于冦縣丞張禛重建置官吏同衡陽縣 申 明亭 旌善亭 俱在 縣前 隂陽學 在縣 南 醫學 在縣北置 官訓術訓 科各 一員 布政分司 在縣 西 按察分司 在縣 東 行府 在縣 西 藍山縣 縣治 宋紹定四年知縣趙汝澹建元末燬于兵 洪武初知縣劉接重建置官吏同衡陽縣 申 【176】 明亭 旌善亭 在縣 北 隂陽學 在縣 東 醫學 在縣西置 官訓術訓 科各 一員 布政分司 在縣 東 按察分司 在縣 西 行府 在縣 東 郵驛 衡陽 臨蒸驛 在府北城外蒸水旁屬衡 陽縣驛丞一員吏一名 七里驛 在縣北 六十里 屬衡陽縣驛丞 一員吏一名 新塘驛 在縣東南六十里屬衡 陽縣驛丞一員吏一名 縣前舗 育舖 市江舖 煙竹舖 大石舗 路口舗 白岩舖 驛頭舖 以上徃 祁陽縣 梅田舖 【177】 野塘舗 横江舗 迎水舗 九渡舗 以上徃 衡山縣 小塘舗 桐橋舗 東陽舗 栗田舗 赤水舗 白楊舗 界牌舗 <person>廖田舗</person> <person>郭門舗</person> 以上徃 耒陽縣 畔沙舗 東陽舖 <person>魏家舗</person> 雲集舗 平陽舗 市梁舖 栗江鋪 以上徃 常寧縣 柘里舗 溪田鋪 大橋舗 倉庫舗 臨氷舗 赤水舗 <person>雷忠舗</person> 演陂舗 白佛舖 <person>金華舗</person> 雲山舗 磨石舗 以上徃 寳慶府 溪舗 東郊舗 竹橋鋪 <person>黃田舗</person> 【178】 梅塘舗 九江舖 以上徃 安仁縣 衡山 皇華驛 在縣東一十五里 驛丞一員吏一名 霞流驛 在縣西南四十 五里官吏同上 縣前舗 柘塘舗 <person>石橋舗</person> 板橋舗 以上徃 湘潭縣 烏石舖 <person>馬嶺舗</person> 依田舖 萱洲舗 以上徃 衡陽縣 耒陽 縣前鋪 布林舗 煙竹舗 小水舖 <person>黄崗舗</person> <person>胡橋舖</person> 白泥舗 東山舗 以上徃 郴州 栗塘舗 【179】 <person>石羊舖</person> <person>石塘舗</person> 荆紫舗 春江舗 以上徃 衡陽縣 東塘舗 龍塘舗 通水舗 <person>彭家舗</person> 知樹舗 牌浩舗 東橋舗 小塘舗 以上徃 安仁縣 松林舗 欝衡舗 房陂舖 藍衝舖 城上舗 城下舖 以上徃 常寧縣 常寧 栢坊驛 在縣北三十里驛 丞一員吏一名 河洲驛 在縣西三十里 驛丞一員吏一 縣前舗 東冲舗 <person>金塘舗</person> 沙江舗 以上徃 耒陽縣 【180】 大陂舗 長沖舖 <person>黄茅舗</person> <person>石盤舖</person> 彌勒舗 以上徃 桂陽州 玉水舗 藍田舗 栢坊舗 以上徃 衡陽縣 <person>安仁</person> 縣前舖 新渡舗 梅穆舗 潭湖舗 以上徃 衡陽縣 青路舗 <person>彭蠡舗</person> 以上徃 耒陽縣 大石舗 山口舗 樟橋舗 江東舗 以上徃 酃縣 赤塘舖 徃安平 廵檢司 峽塘舗 平山舗 以上徃 永興縣 大田舗 <person>黃茅舗</person> 以上徃 茶陵州 【181】 酃縣 縣前舖 東至江西永寧縣 西至本府安仁縣 <person>石皷舖</person> 西至安 仁縣界 斜瀬舗 西至安仁縣 通茶陵州 桂陽州 州前舗 烏洞舗 東岡舗 斗下舗 <person>安村舖</person> 邉畔舖 大富舗 <person>黄橋舗</person> 稈壕舗 香風舗 以上徃 常寧縣 十里舖 横塘舗 錦里舗 岡舗 冷水舖 桐梁舗 浦溪舖 上犁田舗 勾弓舗 【182】 繫馬舗 以上徃 藍山縣 下犁田舖 <person>石鷰舖</person> 星陂舗 桃林舗 以上徃 寧遠縣 樟溪舗 帶下舗 長分舗 月凉舗 <person>楊林舗</person> 佛子舗 正南舖 以上徃 臨武縣 塘查舗 長塘舗 豐泉舖 以上徃 郴州 臨武 縣前舗 萬石舖 西塘舗 桂香舗 <person>金郷舗</person> 正南舗 佛子舖 桃林舗 月華舗 以上徃 桂陽州 桐梁舗 浦溪舗 鈎弓舗 繫馬舗 以上徃 藍山縣 【183】 奉節舗 以上徃 宜章縣 藍山 縣前舖 山塘舗 福星舖 <person>黄疑舗</person> 麄石舗 <person>馬裊舖</person> 以上徃 桂陽州 關梁 衡陽 江東廵檢司 在縣南湘江東廵 檢一員吏一名 松栢市廵檢司 在 縣 南一百二十里巡 檢一員吏一名 青草橋 在縣北宋淳熈十三年 知府薛伯瑄建 本朝 【184】 正統初知府鄒良重䢖成化中知府徐孚嘉靖中 知府周詔各重修 敎授樂平方珏記 衡瀕水 爲郡東南薄湘西北帶蒸二水合流而北其滋 大宋淳熈十三年四月知州事薛伯宣以其路爲 通衢隔蒸水病渉看衆費錢八百緡有奇米七十 石排積沙以定其基布横木以實其底絫石于深 旁爲兩隄中建六墩架木爲梁上覆小屋以利永 乆永樂十四年七月旣望滛水懷襄橋蕩流無 片瓦石墩以之仆焉自後官設竹筏交椄效浮梁 以濟徃來每霖潦溢絙弱弗支竹數敗散險難 冐進前通守李公顯因上計建言重造其橋 朝廷許之然未有能爲之者時有撫之樂安鄒侯 良以進士碩德宏才歴官顯著 皇上簡擢守衡 崇惠愛弊革政舉百務俱新乃募匠氏計建橋 費徵州縣丁伐石採木凡建橋之費用白金幾千 兩米不下五百餘石橋墩依舊數増高一丈二尺 【185】 墩中方正後稍鋭降湍浪也前撱剡殺水怒也而 以大木架其上縱横五層層上覆厚板板上起貫 屋頓出水岑三丈六尺橋之修七百二十尺廣二 十五尺楹間五十四爲閣者三閣妥觀音大士泗 洲僧伽水伯之神因橋之舊名榜曰青草橋始工 扵正統三年十月甲子畢工以七年十二月甲子 日 也 平政橋 名栗江橋在縣西南八十里毁扵宋 元間成化十七年知府何珣重建更今 名 郴陽 <person>何俊記</person> 白蠟橋 在縣南 四里 玉泉橋 在縣東南 一十五里 倉庫 橋 在縣西 四十里 龍潭橋 在縣北四 十九里 豐樂橋 在縣西 二十里 市江 橋 在縣西南 二十里 銅橋 在縣南 十五里 化龍橋 在縣 學西 大橋 在縣 西二 十五 里 上杉橋 在縣西北 三十里 乾溪橋 在縣西 八十里 倉庫橋 在 縣 【186】 西四 十里 下杉橋 去上杉橋一 里廣狹相若 師姑橋 去上杉 橋一里 赤水橋 在縣西 六十里 北望橋 縣北五十里知府何 珣建同知柯漢記 中江橋 在縣北 十五里 烏石橋 在縣北二 十五里 龍潭橋 在縣北四 十九里 永安橋 在白 <person>楊上</person> 十五 里 城子橋 在縣南一百 六十五里 下市橋 在縣南一百里 耒陽新城界 保渡 在縣東 南十里 瓦窑渡 在縣南 五里 栢坊渡 在縣南 八十里 柘 里渡 在縣西一 十五里 西渡 在縣西二 十五里 松亭渡 在縣西北 一十里 梓渡 在縣西北 一百里 龍溪渡 在縣東 五十里 衡山 【187】 在縣西 一十里 新渡 在縣北 一十里 杉枋渡 在縣西 四十里 <person>黄岡渡</person> 縣東 十里 酃縣 <person>安濟橋</person> 在縣西溪元景定甲子邑人陳奎甫妻江 氏施財甃砌洪武九年知縣汪立信命邑 人叚復原起盖橋亭乆傾頺天順 七年知縣韓暄重修後䢖橋亭七間 南橋 在縣南 溪成化 間知縣裘淑 登建今廢 斜瀬渡 河漠渡 俱在 一都 渡 在十 一都 桂陽州 泗洲廵檢司 在州北八十里 廵檢一員吏一 牛橋廵檢司 在州南 六十里 廵檢一員 吏一名 城壕橋 在南北西域外計三 座俱千戸陳本建 集仙橋 州 治 【188】 南常淸 觀前 歩雲橋 州學登 俊坊前 龍橋 州治北五十里 有石如龍因名 桐 <person>梁橋</person> 州治西 六十里 車下橋 州治北 三十里 <person>石燕橋</person> 州治西九 十里今廢 龍 泉橋 州治北 五十里 百家渡 在州西 八十里 斗下渡 在州西 四十里 臨武 兩路口廵檢司 在縣西北八十里 廵檢一員吏一名 赤土廵檢司 在 縣 東四十里廵 檢一員吏一 㤗安橋 在縣南天順元年 主簿李濬重建 㤗平橋 在 縣 南半 里許 福星橋 在縣西半里許乆傾圯正 統十二年知縣秦庸重修 龍江橋 在縣北 二十里 福東橋 在縣東 一里 長江橋 在縣北 鑾一郷 宻石渡 在 縣 【189】 西北藍 山縣界 古城渡 在縣東 <person>金二郷</person> 藍山 小山堡廵檢司 在縣西 十里 乾溪巡檢司 在縣北 四十里 <person>張家</person> 陂廵檢司 在縣西 二十里 毛俊堡廵檢司 在縣東二 十五里 大橋 廵檢司 在縣西四十五里巡 檢各一員司吏各一 赤欄橋 在縣東 二里 福星 橋 竹舘橋 俱在縣北 一十里 五渡 在縣東 二里 坊郷 府 衡陽縣 【190】 迎恩坊 在青草 橋北 承流坊 宣化坊 俱在 府前 激楊坊 振肅坊 俱在按 察司前 鎭遠坊 振武坊 俱在 衞東 阜安坊 萊坊 興文坊 <person>文魁坊</person> 雍和坊 <person>文奎坊</person> 漙濟坊 太平坊 德勝坊 招賢坊 福慶坊 㤗和坊 俱縣 東 擢秀坊 登科坊 聚奎坊 鎭南 坊 朝陽坊 俱南 門外 <person>文逹坊</person> 賔賢坊 毓秀坊 <person>文廟坊</person> 弼敎坊 俱在府 學前 控制坊 撫安坊 俱兵 備司 前 彥坊 爲歷科 舉人立 司諫坊 爲給事中 余守觀立 褒崇坊 爲封 給事 【191】 中祝壽 華立 丹桂傳芳坊 爲舉人謝 在父子立 三鳳坊 爲舉人劉 黻曾鳳鳴 <person>張順</person> 立 遺愛坊 爲前知府 <person>劉璣立</person> 文武齊榮坊 爲舉人 叚珏立 解元 坊二 一爲廖珊一 爲易泉立 雄飛坊 爲舉人 <person>劉㤗立</person> 鄕貢進士坊 爲 舉 人謝 恩立 桂院秋香坊 爲舉人 <person>范鏜立</person> 飛黃坊 爲舉人 <person>黄壐立</person> 騰霄坊 爲舉人 <person>趙塋立</person> 光啓坊 爲舉人文 䏻言立 經魁坊 爲舉人劉 本中立 世科 坊 爲劉 琰立 繼芳坊 爲舉人曾 汝幹立 登選坊 爲舉人 <person>曾璣立</person> <person>鍾英坊</person> 爲舉人 呉良立 青雲啓後坊 爲舉人李昌 <person>李宗立</person> 騰蛟坊 爲舉人 綦紳立 亞元坊 爲寗 欽立 進士坊八 爲進士王詔劉昊歐陽復 王昊廖珊蔣福陵歐陽選 【192】 <person>劉黻</person> 立 繡衣坊五 爲監察御史歐陽復王 昊寗欽李宗劉黻立 橋梓聮榮 坊 爲侍郎謝宇舉 人謝汝暘立 冬卿坊 爲尚書 <person>王詔立</person> 尚義坊 爲義士 <person>周誠立</person> 鳳鳴龍墀坊 爲鳴讃楊 憲章立 雍和坊 東厢 西厢 俱 在 城 永福郷 在縣西北 一百里 <person>金蘭郷</person> 在縣西一 百二十里 長樂郷 在 縣 西七 十里 政平郷 在縣西南 五十里 建興鄕 在縣南 七十里 長平郷 在 縣 西南五 十里 懷節郷 在縣南 八十里 東陽郷 在縣南 八十里 零泉郷 在 縣 東二 十里 新城郷 在縣東南一 百二十里 衡陽郷 在縣東 八十里 慕化郷 在縣西北一 百一十里 光政郷 在縣西北 九十里 清化鄕 在縣西南 七十里 【193】 重江鄕 在縣西北 一百里 慕道鄕 在縣東南 一百里 慕政郷 在縣 東北 二十 里 政義鄕 在縣北 一十里 太平鄕 在縣西南 一十里 衡山縣 <person>安仁坊</person> 觀湘坊 待賢坊 俱十 字街 玉節坊 在按察 分司前 宣敎坊 頖宫坊 俱縣 北 <person>文英坊</person> 在縣 東 <person>文振坊</person> 解 元坊 俱縣 北 承流坊 在縣 前 通津坊 在縣 前 嶽境坊 在十 字街 澄淸坊 在按察 分司前 甘露坊 在布政 分司前 德化坊 近迎 恩門 貢元 坊 爲選貢 茹瑺立 興賢坊 在儒 學前 歩雲坊 爲舉人陳 彌忠立 雲梯坊 【194】 爲舉人劉 紹先立 攀桂坊 爲舉人 <person>盧得立</person> 鳴鳳坊 爲舉人 <person>羅誠立</person> <person>折桂坊</person> 爲舉人胡 添佑立 擢桂坊 爲舉人 <person>金良立</person> 㧞萃坊 爲舉人 <person>許瓊立</person> 翀霄坊 爲舉人 綦智立 凌雲坊 爲舉人 <person>林壑立</person> 登雲坊 爲舉人 <person>廖鏞立</person> 歩蟾坊 爲 舉 人单友 斌立 亞魁坊 爲舉人 <person>吳紀立</person> 雙鳳坊 爲舉人 呉維立 世榮坊 爲 舉 人陳 憲立 進士坊 爲進士添 禄楊遵立 起鳳坊 爲舉人 <person>陳䏻立</person> 崇嶽郷 在縣北 一百里 紫盖鄕 在縣北 四十里 義城鄕 在縣西 六十里 武陽郷 在 縣 東四 十里 永平郷 興樂郷 俱縣南 八十里 耒陽縣 【195】 澄清坊 進士 爲謝文祥謝 諮胡文璧立 奕世科名 爲謝氏父 子兄弟立 累世科 名 爲鄭氏父 子祖孫立 <person>折桂</person> 爲舉人蔣 䏻顯立 恩榮 爲李 壐立 登第 爲鄭 重立 登瀛 爲楊文 明立 掇科 爲陳効 忠立 䨇鳳 爲謝文 善立 雲下郷 在縣東南 八十里 鷔山 郷 縣東北 三十里 平陵郷 縣東南 五十里 大義鄉 縣東南 四十里 <person>馬水郷</person> 縣 北 七十 里 雲上郷 縣南 二十里 興業鄉 縣北 二十里 義興鄉 縣西南 五十里 常寧縣 澄清坊 在按察 分司前 集賢坊 澗澤坊 俱縣 西 中和坊 孝敬坊 俱縣 南 斛林保 在縣東 四十里 枯江保 在縣 東北 <person>石羊保</person> 【196】 在縣北 二十里 官板保 在縣南 四十里 東塘保 在縣東南 五十里 曲潭保 在縣西南 三十里 西陽保 在縣南 五十里 酃縣 迎恩坊 在縣 西 肅政坊 在按察 分司前 宣化坊 在縣 前 德政坊 在縣 南 洣泉坊 在縣 東 新民坊 在縣 西 <person>折桂坊</person> 在縣西爲 舉人陳愼 言立 今廢 登雲坊 在縣東爲舉人 譚復彬立今廢 命坊 在縣東爲江 寧縣丞挾忠 立 鳳彩坊 在縣左爲舉 人陳翔立 麟祥坊 在縣右爲舉 人陳叔員立 晝錦 坊 爲教授譚 如春立 五馬坊 爲普安州知 州陳翔立 康樂郷 在縣西 五里 【197】 常平鄕 在縣南 六里 霞陽鄉 在縣東 四里 桂陽州 阜民坊 在州 南 永寧坊 有二一在州 西一在州北 太平坊 在州 東 儒 <person>林坊</person> 在學 前 解元坊 在州 前 進士坊 爲進士李思聦 胡鳯羅以禮立 澄 淸坊 在按察 分司前 旬宣坊 在布政 分司前 聚英坊 爲羅旦王瓉 李遇芳鄧瑞 知州何 祺立 豸繡坊 爲史鑑原焦芳建後廢嘉 靖中知州戴錄重建州前 登俊坊 儒學 前 明楊坊 儒學前知 州陳奎立 足食坊 豐預 備倉前 足兵坊 豐 預備 倉前 東西隅 南隅 北隅 俱在 城 大富鄕 在州北 七十里 【198】 臨壇鄉 在州北 九十里 晉寧郷 在州東南 三十里 衡陽郷 在州東 北二十 五 里 <person>金一鄕</person> 在州南 二十里 <person>金二鄉</person> 在州東南 十五里 <person>金三郷</person> 在州 西南 二十 里 鑾一郷 在州西南 三十里 鑾二鄉 在州西 十五里 鑾三鄕 在 州 北九 里 廣一郷 在州北 十五里 廣二郷 在州北 三十里 廣三鄉 在州 四三 十 里 廣四郷 在西南 五十里 下鄕 在州西 五十里 臨武縣 迎恩坊 在縣 西 澄清坊 在按察 分司前 承流坊 宣化坊 俱 布 政分 司前 頖宫坊 在學 前 登雲坊 登科坊 俱縣 東南 梯雲坊 【199】 人譚澄 <person>譚珂立</person> 叢桂坊 爲謝瑺謝 鏞謝海立 世顯坊 爲舉人李旭 <person>李仁濬立</person> 熊耳鄕 在縣東南 三十里 興德郷 在縣東北 十五里 宜陽鄕 在縣 西南 三十 里 藩封 雍府 在府城中弘治中建 雍王 憲宗皇帝子弘治中之國正德二年薨無 嗣府廢 古蹟 酃縣故城 在府域東十 二里漢置 【200】 <person>鍾武故城</person> 在府城西八十里漢置縣屬零陵郡漢 末賊區星嘗㨿此孫堅平之 承陽故城 在府城西一百七十 里漢置縣屬長沙國 新城廢縣 在府城東一百二十 里陳置隋省入衡山 黄梅廢縣 在府城西北 四十五里 平陽故城 在桂陽州東晉置郡及縣陳廢郡唐以 縣屬郴州宋扵此置桂陽軍 宫市廢縣 在桂陽州北九 十里陳末廢 晉寧廢縣 在桂陽州北三十 里東晉置陳廢 南平故城 在藍山縣東五里漢置 縣屬桂陽州晉因之 【201】 藍山故城 在縣北一十五 里唐縣治此 桂陽故城 在耒陽縣西東漢建 武中徙郡治扵此 <person>金州故城</person> 在縣北 八十里 洡隂故城 在縣鷔山口今爲市 本耒陽縣隋改名 <person>安仁舊治</person> 在冝陽鄉縣 令高岳遷 <person>楊梅古寨</person> 在縣西北十里馬殷將歐陽頵 立寨以避南漢今遺址尚存 衡陽故城 在縣西八十里舊經云歐陽將軍所築 按湘水記將軍名星疑即歐星也 龎居士庵 在府治南今能 仁寺即其故居 【202】 <person>李泌故居</person> 在衡山煙霞峯下唐李泌以崔圓李輔 國所嫉願隱衡山肅宗詔治室廬扵此 胡安國故居 宋胡安國嘗提舉湖南學事後寓居 衡嶽結廬䢖書堂爲終隱之計 銅柱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吳黃武二年都督程 普與蜀將關羽分界共鑄銅柱爲誓即此 <person>石碑</person> 在耒陽縣東五里相傳武侯立石誓鑾至宋 秋青討儂智高立碑其有後爲雷所轟惟存 㫁 碑 <person>石柱</person> 在縣西五十里高五六尺上有字磨烕可識 者天寳十一年五字 衡州府志卷之三 終 【203】衡州府志卷之四 <person>田賦</person> 衡州附 田 一萬八千一百四十七頃三十九畒二分九 八毫 賦 秋糧二十一萬一千二百六十八 石七斗九升七合九勺 夏税米一萬一千三十 七石七斗五升五合四勺 衡陽縣 田 四千五百四十一頃四十四畒一分二 賦 秋糧米六萬六千一百二十一石八斗六升 八合 夏税米二千二百 七十九石五斗二升一勺 【204】 衡山縣 田 二千一百五十七頃二十八畒五分七五 毫 賦 秋糧米三萬三百九十一石八斗六升 九合九勺 夏税米九百八 十五石八斗九升八合六勺 耒陽縣 田 二千五十頃四十三畒三六毫 賦 秋 糧米三萬八百三十五石六斗七升八合三勺 夏税米一千二十 四石九斗一勺 安仁縣 田 一千五百七十六頃二十三畒一分七 賦 秋糧米二萬三千七百一十八石八斗八升 【205】 四合三勺 夏税米六百 九十七石三斗二合四勺 酃縣 田 一千六十四頃八十六畒四分 賦 秋糧 米一萬四千一百二十石二斗三升八勺 <person>夏税</person> 米四百五十四石三 十六升六合四勺 常寧縣 田 五百九十三頃四十二畒五分九二毫 賦 秋糧米九千二百九十四石五斗六升一合 八勺 夏税米三百一十 五石七斗九升二合八勺 桂陽州 【206】 田 二千九百二十六頃八十四畆九分八毫 賦 秋糧米一萬八千二百八十一石七斗七升 三合八勺 夏税米二千九 百七石四斗三升三合二勺 臨武縣 田 一千八百二十三頃三十四畆九分四 賦 秋糧米一萬三百一十六石二斗七升二合 八勺 夏税米七百四十 石三斗四升九合一勺 藍山縣 田 一千四百一十頃九十三畒九分四七毫 賦 秋糧米八千一百八十七石六斗五升八 合二勺 夏税米一千六百三 十二石四斗六升二合七勺 【207】 衡山白硝麂皮二百六十張 翎毛一萬一千一百根 安仁白硝麂皮一百九十四張 翎毛一萬四千根 耒陽白硝麂皮三百二十九張 翎毛一萬一千六百七十根 酃縣白硝麂皮一百五十張 翎毛一萬二千根 常寧白硝麂皮九十二張 翎毛二千九百根 桂陽白硝麂皮二百九十八張 翎毛二萬八千根 臨武白硝麂皮二百六十五張 翎毛二萬四千二百根 藍山白硝麂皮二百二十七張 翎毛二萬四千根 魚油翎鰾 衡陽魚油蔴鉄料一千九百六斤一十四兩七錢四分 衡山魚油蔴鉄料一千九百六十八斤一十兩七錢四分 安仁魚油蔴鉄料五百七十六斤一十二兩七錢 耒陽魚油蔴鉄料一千四百五十七斤八兩二錢八分 酃縣魚油蔴鉄料一百四十四斤七錢六 常寧魚油蔴鉄料六百五十八斤九兩二分 桂陽魚油蔴鉄料二千六百二斤四兩四分 【208】 臨武魚油蔴鉄料六百七十一斤四兩三錢六分 藍山魚油蔴鉄料三百二十六斤一十二兩五錢二分四釐 一毫六絲五忽 軍需鐡料 衡陽軍噐料銀一百六十一兩六錢八釐 衡山軍噐料銀五十二兩八錢三分三毫一絲八忽 安仁軍噐料銀四十六兩六錢一分五釐 耒陽軍噐料銀七十四兩五錢八分三釐四毫九絲六忽 酃縣軍噐料銀四十九兩七錢二分五釐 常寧軍噐料銀二十一兩七錢五分三釐七毫七絲八忽 桂陽軍噐料銀一百五十三兩二錢七分五釐四絲六忽 臨武軍噐料銀九十六兩三錢三分七四毫七絲四忽 藍山軍噐料銀六十五兩二錢六分九毫三絲四忽 野味 衡陽野味一十二隻 衡山野味八隻 安仁野味八隻 耒陽野味八隻 酃縣野味七隻 常寧野味六隻 桂 陽野味八隻 臨武野味七隻 藍山野味七隻 【209】土産 穀類 兩接早 救饑早 <person>安南粘</person> 秣粘 油紅粘 香大禾 晚大禾 鐡糯 早糯 水紅糯 寒粟 糯粟 大麥 蕎麥 芝蔴 <person>黄荳</person> 緑荳 已上各州縣俱出 類 芹 莙薘 白菜 芥菜 莧菜 萵苣菜 苦蕒菜 <person>王</person> 冬 西瓜 線 瓠子 葫蘆 䓤 韮 薤 蒜 萊菔 姜 薯 芋 蕎 茄 百合 笋 蕨 木耳 菌 【210】 果類 銀杏 <person>金橘</person> <person>楊梅</person> 梅 杏 桃 李 棗 柿 栗 藕 梨 菱 芡 柑 橘 橙 <person>石榴</person> 甘蔗 <person>林檎</person> 已上各州縣俱出 竹木類 南竹 <person>黄竹</person> 紫竹 班竹 苦竹 桂木 株木 栗木 楓木 樟木 桐木 檀木 <person>柳木</person> 白楊木 桹木 杉木 藥類 烏藥 天門冬 <person>石菖蒲</person> 柴葫 桔梗 山人參 常山 萆薢 紫蘇 薄荷 【211】 澤蘭 薏苡 上南星 枳殻 木 <person>葛根</person> 地黄 當歸 半夏 礬 菊花 萱草 桅子 已上各州縣俱出 雲母石 赤芝 丹砂 黄精以上衡山出 <person>金帛類</person> 麩金 銀桂陽州出舊有九坑 鐡桂陽并衡陽 耒陽常寧縣出 錫耒陽常寧臨武三縣出舊有 坑 石綠衡陽常寧二縣出舊有坑今廢 苧 蔴 <person>葛蔴</person> 絲 綿 水綿 綿布 <person>葛布</person> 絹 已上各州 縣俱出 禽獸類 白鷴 翡翠 雉 鷓鴣 鳩 鴿 鸜鵒 <person>黄鶯</person> 白鷺 鷹 竹鷄 虎 【212】 鹿 獐 麂 狸 猿 猴 野猪 兕 已上俱各州縣出 鱗介類 魚苗衡陽出 鯉 鯖 鰱 鯽 鯿 鯶 鱖 鮎 鰷 □ 亀 鱉 鰍 鱔 已上各州縣出 物貨類 茶 蓆 白蠟 <person>黄蠟</person> 蜜 炭 □ <person>石灰</person> 桐油 草紙 已上各州縣出 廪帑惠政 衡州府 【213】 宏備庫 在府 東 永豐倉 在城中置大使副使各一員 嘉靖十五年知府楊珮改修 衡陽縣 預備倉 五處一在城内縣東一在慕道一都一在 長平一都一在重江一都一在永福四都 水次倉 在城南山川壇側天順 七年知府翁世資建 便民倉 在城北知 府徐孚建 嘉靖中知府周詔增置每 里各爲一厫里納稱便 養濟院 漏澤園 俱在 城南 衡山縣 預備倉 有五一在縣中一在縣東一 在縣南一在縣西一在縣北 飬濟院 在縣 北 漏澤園 在郭外 近城 【214】 耒陽縣 預備倉 有四一在縣東一在縣 西一在縣南一在縣北 便民倉 在縣東成 化四年建 飬濟院 在縣 南 漏澤園 在郭外 近城 常寧縣 預備倉 有四一在縣東一在縣南一在縣西一在 縣北洪武二十六年知縣王民建正統七 年知縣趙 忠重修 便民倉 在栢 坊驛 飬濟院 有二在 縣北 漏澤園 在 郭 外近 城 安仁縣 【215】 預備倉 有四一在城一在和義鄉 一在依仁鄉一在浦陽鄉 便民倉 在雷家 埠成化 七年 建 飬濟院 在縣 南 漏澤園 在郭外 近城 酃縣 預備倉 有四一在縣南一在縣一都一在縣五都 一在縣十一都俱永樂二年縣丞高顗建 飬濟院 漏澤園 在郭 外 桂陽州 預備倉 有四一在城外二 在州東一在州南 永豐倉 在州西置大使 副使各一員 養濟院 漏澤園 在郭 外 【216】 臨武縣 預備倉 有二一在縣 東一在縣西 養濟院 漏澤園 在郭 外 藍山縣 預備倉 有三一在大慈鄉一在舜鄉一在 南平鄉正統七年知縣陳善建 養濟院 漏澤園 在郭 外 按 國朝有預備倉其儲積歛散之法最爲得 宜爲荒政第一要務劉保齋先生曰倉無顆粒 之粟虗張歛散之數官以㸃視爲名假爲漁獵 之計茫無寸益於民則保齋時其倉尚存今則 并遺址而廢矣徃荒歉有司坐視民饑束手 無救矧 朝議雖詳奉行則忽終爲弊政而已 【217】 因編郡志竊以倉廪書於田賦之後盖欲司牧 者示敎於民樂爲盖藏之地不幸而遇㐫荒 則亦可兑脱衣袽舟之急檢閲州縣續志留心 於此者一二人是用大書以彰其羙 藍山縣知縣陳唐甫積穀八千餘石 藍山止二 十五里唐 甫在任不及七年其所備預如此使唐甫尹衡 陽又當何如唐甫在藍山清謹不以家累隨其 治效令人景仰今陞 雲南南安州知州 藍山知縣汪瑛救荒 弘治 五年 因旱申請官銀二百兩糴穀賑飢六年因民匱 乏申請官銀七十兩用作牛種七年因荒申請 府倉官穀二千五百石民頼以安 若瑛者平 居雖未備預然臨時憫念飢民亦人所難能矣 桂陽知州戴錄備荒 豐預備二倉新舊廒共 貯穀一萬三千三百五十 【218】 石九斗六升五合内四千四百四十 四石四斗四升五合知州戴録新儲 戴錄社倉 嘉靖六年知州戴錄乃分四十七里爲四鄉西 燕塘東茅塘南溪口北赤萍各爲社倉一座每 倉量貯義穀四百奇倣文公崇安建陽之制統 之以社稽之以府令擇遞年有行義者二人 守之但遇歉則從優處 知州戴錄社倉綽 有條理但不知繼政者能著實舉行如錄否耶 安仁縣倉 水次倉 原在縣北地名雷家埠成 化間通判花閠實買衡山 地建立廢圯弘治五年 知縣賀俊復建於舊址 新積儲倉 知縣劉善毓 見舊倉圯壞 每查盤守者輙破家以償始立新倉民便之 若劉善毓者見舊穀之腐杇立新倉以儲積慮 誠遠矣使民牧者留心荒政一遇風雨飄淋椽 瓦剥落謹加修葺視爲家政或以陳易新何至 【219】 如善毓 之慮哉 祀典祠宇 本府 社稷壇 在西 門外 山川壇 在南 門外 郡厲壇 在北 門外 衡山 社稷壇 在縣 西 山川壇 在縣 南 邑厲壇 在縣 北 耒陽 社稷壇 在縣 西 山川壇 在縣 南 邑厲壇 在縣 北 【220】 常寧 社稷壇 在縣 南 山川壇 在縣 西南 邑厲壇 在縣 東北 <person>安仁</person> 社稷壇 在縣 西 山川壇 在縣 南 邑厲壇 在縣 北 酃縣 社稷壇 在縣 西 山川壇 在縣 南 邑厲壇 在縣 北 桂陽 社稷壇 在州北 門外 山川壇 在州南 門外 郡厲壇 在州北 門外 【221】 臨武 社稷壇 在縣 西 山川壇 在縣 南 邑厲壇 在縣 北 藍山 社稷壇 在縣 西 山川壇 在縣 南 邑厲壇 在縣 北 本府 城隍廟 在府學東洪武二年知府高從訓建正統 中知府鄒良修成化八年知府徐孚重建 衡陽 舜廟 在縣北仙上峯東郡守劉清 之命主簿程洵重建并記 南嶽行祠 在縣 學西 知府鄒良建成化十 八年知府何珣重修 三閭大夫祠 在城西祀 楚屈原 伏波 將軍祠 在蒸水北按後漢書馬援爲伏波將軍南 討交趾道出衡陽故立祠祀之 <person>唐柳宗</person> 【222】 元與劉夢得詩云伏波故道風 煙在翁仲遺草樹平是也 夀亭侯祠 在鎮遠 坊西即 漢關羽以斬顏良功曹操表封之號後從諸葛武 侯佐帝昭烈立國于蜀守荆州至此與吴分地界 後世立 祠祀之 諸葛亮廟 在石皷山漢昭烈牧荆州時亮 駐臨蒸調賦以供軍實州人即 石皷山按荆棘祀之故廟食於此宋重建 <person>張栻</person> 記 自五覇功利之説興謀國者不知先王仁義 之爲貴而競於末秦遂以力得天下然亦遂 以亡漢高帝起布衣一時豪傑翕然從之而其所 以建立基本卒㓕項氏者乃三老董公仁不以勇 義不以力之説也相傳四百餘年而曹氏簒漢諸 葛忠武侯當此時間關百爲左右昭烈父子立國 於蜀明討賊之義不以强弱利害二其心盖 乎三代之佐也侯之言曰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 安又曰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 【223】 臣之明所能逆覩誦其所言則侯之心可見矣雖 不幸功業未竟中道而賀然其扶皇極正人心挽 回先王仁義之風垂之萬世與日月同其光明可 也夫有天地則有三綱中國之所以異於夷狄人 類之所以别於庶物者以是故耳若奮於利害之 中而忘夫天理之正則雖有天下不能一朝居此 侯之所以不敢斯須而忘討賊之義盡其心力至 死不悔者也方天下雲擾之初侯獨高卧昭烈以 帝室之冑三顧其廬而後起從之則出䖏之際固 已有大過人者其治國立綱陳紀而不爲近圖其 用兵正義明律而不爲詭計凡其所爲悉本大公 曾無纎毫姑息之意顧皆非後世所可及至讀其 將上表之辭則知天下之物欲舉不足以動之所 養者深則所發者大理固然也曾子曰士不可不 弘毅若侯者所謂弘且毅者歟孟子曰富貴不能 滛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若侯 【224】 者所謂大丈夫者耶侯既没蜀人追思時節祭於 道上後主用廷臣之議立廟陽使得申其敬去 今千有餘蜀漢間徃徃有祠奉祀不替侯之澤 在人者深矣衡州石皷山舊亦有祠按蜀志昭烈 牧荆州時侯以軍師中郎將駐兵臨蒸以督零陵 桂陽長沙三郡調賦以充軍實今衡陽是也蒸水 出縣境經石皷山之左㑹于湘江則其廟食於此 固宜考昌韓愈及刺史蔣防詩碑祠之立有來 矣乾道戊子之湖南路提舉常平萬君成象始 以圖志搜訪舊迹得廢宇於榛莾中乃率提刑獄 鄭君思㤗知衡州趙君徙于高明而一新之移書 俾栻爲記栻惟侯之名不待祠而顯而侯之心亦 不待記而明然而仁賢昔時經履之地山川草木 光采猶存表而出之以詔來世使見聞者竦然知 所敬仰思慕當道術衰微之際其爲有益盖非淺 也惟栻不敏不足以推本侯胷中所存萬一是則 【225】 愧且 懼焉 二守祠 在石皷宋知州劉清之建以祀晉劉 黌宋王應之初在朱陵道院嘉定間 知州孫德 興遷此 <person>趙汝愚祠</person> 在府城東開福寺汝愚宋丞 相爲韓冑所忌謫永州道 經衡州病作爲守臣錢鍪所窘卒殯此因立祠 宋敖噐之哭以詩 左手旋乾右轉坤羣邪嫉 正竟流言狼胡無地歸姬亘魚腹終天痛屈原一 死固知公不免孤忠頼有史長存九原若遇韓忠 獻休説渠 家末世孫 向子忞祠 在開福寺傍宋向子忞知衡 州有善政民立祠祀之 宋 <person>胡致堂記</person> 郡守以撫養百姓爲職賢否於是乎 觀不聞以能奉承天吏爲賢也昔光武戒任延曰 善事上官無失名譽延對曰忠臣不和和臣不忠 若務雷同非陛下之福帝歎息稱善以其時攷之 循吏得行其志海内之人咸安土樂業而誑上行 私亂人之功罪者莫或肆焉其致中興宜矣在 【226】 乙卯江南大旱衡陽燋灼扵築城暴政之後遺 懔懔尤甚㑹相臣督師平寇植牙於渾知冦之本 由民失其所也直秘閣向侯宣有政材剡章上 聞請使守衡制曰子忞徃欽哉善撫吾民惟旣乃 心母于權侯頓受命至府屬帥臣以民訴外 臺大胥姦贓蠧害事下衡治無追證捕逮之煩三 日而獄具厥徒震懔民情始得自通於是明曲恒 而申達滯振業矜寡而擊斷豪舉興民所便慱 捐其畏去華務實謹率憲章磨牙䑛掌之徒肉視 斯人禁莫得動方是時未斛爲錢萬有五千而衡 境歡然反無飢餒之憂官僚肅於庭士卒整於伍 商賈集於市縁南畒者惟恐侯之報政而去隣於 衡之人則曰天子何爲不以向公而牧我乎其頌 歎願望洋洋乎蒲耳矣而方伯與部使者顧且傳 致劾之曰向某以酷刑失民心民之畏之重是而 一迹方旱且多盗又重以其不亟斥之幾何而不 【227】 召變烏乎嬰而盲者無恠乎指青爲黄孩而齆者 無恠乎謂香爲臭人自非生而䘮心則臧否好惡 不致若是其悖矣侯旣坐斥士民扶老携孺至犯 雨雪泣涕屬道而送其能遠者衆資之使謁諸朝 久而未報念終無以自慰乃即城北青草佛祠爲 堂繪侯像時合茄吹皷舞其下以祈侯壽考而 思其來也夫萬人之譽不可以非道干謂侯無以 致此則民奚不從被貪且誣者尸而祝之邪濟惟 貫河人乃知其清松栢不過大冬與蕭艾未知其 孰賢也然則謗侯雖深所以榮侯者不旣厚哉哲 后方覈名實考毁譽賞即墨以圖治康而御史採 輿人之頌爲侯明著劾奏之不然者宸旨寵煥擢 界使萆士大夫益知奉公守正之可爲纔邪不得 而終困之不獨衡之人以爲喜也侯雖屢斥志意 益勵操及古令聞彌著則進爲世用以就功業不 獨慰此州之去思必又有日矣詩不云乎樂只君 【228】 子民之父母保艾爾後德音不已衡 之人以是歌於斯堂也不亦可乎 三賢祠 在府 學宋 丞相李迪劉摯中書劉攽皆以 忠言直行謫於衡後人爲立祠 <person>胡銓祠</person> 在府城西 西湖寺宋 胡銓謫衡州嘗講學于此後 其季子澥爲提刑始立祠 六賢祠 在府治宋郡 守劉清之建 以祀張九齡韓愈冦凖周敦頤胡安國名曰五 賢後郡守孫德興又繪清之於内改名六賢 鄒 <person>陳二公祠</person> 在光化山廣敎寺宋鄒浩陳瓘俱以言 事謫宦過此留題寺中知州劉清之立 祠祀 焉 <person>李芾祠</person> 在府學内元建後廢 本朝成化十 八年知府何珣建元學士宋本記故 宋朝散大夫秘閣修撰樞密院副都承旨知潭州 湖南安撫使李公以至元十二年冬爲我師所圍 城守三閲月隨方 禦數戰無外救不能支明年 正月四日城破公不肯屈曰吾死固分家亦不可 【229】 辱於俘乃積薪州治雄湘閣命妻孥十九人登其 上召帳下沈忠曰汝先殺吾家次及我然後縱火 忠不忍强之始如命忠感公義亦自頸事載宋野 史湖湘間父老亦能道之公衡人宅在郡西南至 元間有司以爲學建祠學東偏置公畫像其中奉 之久頽壞天暦二年校官劉佀上言提舉儒學官 曰前故祠公號山主謂學宅基也是特紬者公盡 所事一宜祠衡爲公鄉校鄉校嘗出忠義人可增 重二宜祠乞葺公故祠塑公像且宜以故宋知衡 陽縣穆君侑食穆君諱 祖初尉縣當憲宗皇帝 之九年十月大將兀良合台以天兵繇大理交趾 入廣南西道先破永州衡守令丞暨民皆走穆 公戌石湾聞難還救時所在益充斥穆君縁道捕 擊始得行比至先入城見民大去餘空室火之 而退十一月穆君達城中收散亡以守閠十一月 兀良合台進駐青草渡欲絶湘夾攻穆君提兵水 【230】 東岸楊林廟相拒七晝夜募死士沉所聚舟兀良 合台遂舍去衡卒以完公薦諸朝以承務郎知縣 事穆君公故吏德同義比衡民又嘗頼以活佀謂 公宜祠穆君宜侑者以此提舉官報行乃修祠屋 塑公像其中左以穆君配工畢侣之父淳安縣尹 壽翁走書京師求子記嗟乎當已未憲朝親幸 蜀世祖皇帝以皇弟帥兵渡鄂將與兀良合台共 㑹江左宋人號幹腹之師椅角擣虗急雷電穆 君以一尉軍孤壘小敢與之杭克免於厄囏哉及 淮安王伯顏受命南伐郢之沙陽新城戌將嘗一 再戰及陽邏敗衂岸江東都邑小大文武將吏降 走恐後其降者或自言未嘗賚或又自言已雖得 名位子弟部曲未官或自言某郡某城有已屋室 奴婢資業身先未降時行營嘗謂若納欵俟下其 地悉見還今已克其所乞如向所許可羞可惡之 狀百出死城郭封疆者間有一二求如李公之死 【231】 明白偉特盖鮮累聖詔書郡國及忠臣烈士之祀 者十九公與君合食一祠信宜矣然予又有告衡 校官者昔金將亡其威勝軍節度使兼沃州管内 觀察使右監軍行元帥府事趙慤與天兵戰高邑 被擒怒罵不屈以死其子高汝招撫養貴孫十人 長讜弟子忠勇軍提控良材皆以戰敗死國事至 元六年慤次子良弼以秘書監使日本將行上奏 曰臣家世仕金死事者四人嘗欲紀其行實以事 在前朝無禆聖代造次未敢謹昧死上聞乞聖慈 矜憫上曰人臣各爲其主父忠於所事雖在前朝 亦朕心所嘉况有賢子爲吾藎臣何嫌何疑不以 立石哉命中書省傳旨翰林學士王磐撰文刻于 家廟嗟呼世祖之心惟天似之今皇上神聖交明 動法祖宗而學校清議所根苟能援慤比言之朝 曰公與慤皆亡國臣慤家死者四人公自殘一家 節不下慤乞褒寵如慤萬一間可敕詞臣紀其事 【232】 則旣可爲公光耀又能作沈忠像其旁以侍所勸 將益廣而祠爲大備矣公諱芾字叔章號肯齋先 生其先洛之永年縣萬頃鄉招農里人穆君字公 有天彭人仕至湖北僉憲壽翁名彭壽郡人延佑 二年進士於予爲先達 至順二年七月十日記 鄉賢祠 舊無 本朝成化 十八年知府何珣 建祀鄉賢李 寛以下數人 <person>張茂興祠</person> 在九嶺峯下元遊騎摽掠 鄉民張茂興同弟德興率 衆戰守鄉頼不殄民德之爲 立祠塑像以祀扁祠曰義勇 衡山 南嶽廟 在祝融下 歴代崇祀宋加帝號元 至正重修虞世魁記 本朝洪武二年去 其號御製祭文 磅磚中國之南參窮靈秀生同 天地形巍然古昔帝王祭之察地利以安生民 【233】 故祀之曰衡山之神於敬則誠於禮則宜自唐始 加神之封號歴代相因至今曩者元君失馭海内 鼎沸生民炭予起布衣承上天后土之命百神 隂祐削平亂正位穪尊我奉天地享鬼神以依 時統一人民法當式古今寰宇清明時修祀儀因 神有歴代之封號予起寒微詳之再三畏不敢效 盖神與穹壤同始靈鎮南方其來不知月幾何 神之所以靈人莫能測必受命於上天后土爲人 君者何敢䂊焉予懼不敢加號特以南嶽衡山名 其名依時祀神惟神鑒知 正統中重修兵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淳安商輅 記 南嶽衡山其高與㤗華嵩恒相埒當星紀之 次熒惑之位實南方巨鎮自虞舜廵守諸侯於此 舉望祭之禮秩視三公於是南嶽祠祀著於彛典 歴代因之至唐封以王爵宋復易以帝號瀆禮甚 矣我 太祖高皇帝法古爲治謂神靈莫測豈國 【234】 家封號可加凡嶽鎮海瀆宜以本名稱之故於兹 山直書南嶽衡山之神而妥神之祠則擬帝居錫 以金盒一於春秋祀享之日奉香以奠久祠宇 頽毁正統壬戌藩臬二司檄衡州長沙二郡修建 其高弗及舊五尺忽風雷交作白晝晦㝠至霽視 其柱去基所半里官民畏慄謝過復崇制如初然 物不能終壯久而復圯所必至前廵撫僉都御 史西川王儉副都御史䂊章羅箎累欲修葺而以 邊方弗靖未果已而知府樂平鄭冕給事中郡人 劉昊柑繼請于朝雖部符報可未有能任之者成 化庚寅秋今廵撫僉都御史繁昌吴琛行縣袛謁 廟下顧曕排慨然以修建爲已責于時叅政稷 亭寗瑛僉事雲間郁文慱在行承命率衡州知府 黄巖徐孚至廟計度資費因叩神從違乃得吉卜 敬以白于廵撫遂相與定議出公帑白金二千五 百餘兩命衡州衞指揮同知王綱徃市川江巨木 【235】 得四百五十餘章以爲梁棟之用餘材悉取諸近 地工則僦江右之善者力則借倩衡湘諸縣附嶽 之民時戎李都督震聞之亦以白金三百兩來 餘皆知府徐孚從便區畫弗劳而辦仍命指揮 綱董其事而以素諳繕修謹愿僧人智能匠役 計工償有驗力給餉盖勞者勞之而怠者自警物 無妄費而工用速成經始辛卯春三月至明年冬 十二月訖事落成之數正殿九間高七丈二尺象 七十二峯後殿五間東西廊房九十二間嘉應門 三座中 御香亭御碑亭祭碑亭各一西廊後神 祠一東廊後宰牲房神厨次爲正南門周圍崇垣 垣四角有樓外爲靈星門飾以丹漆施以綵繪深 䆳崇嚴宏敞壯麗山嶽實爲增重工興之二水 旱以時秔稔充牣民食用足咸以爲神功所致是 役也廵撫倡之戎之藩臬從率之府衞奉行 之人不告勞而功倍於昔僉謂盛羙不可無述於 【236】 是左布政使杜銘以書來徴文竊惟國之大事在 祀而五嶽又祀典所先方今 聖皇御極事神治 民誠通于天屢詔有司停不急之務罷無名之費 而於祀典獨加之意盖謂事神治民之本使祠廟 廢葺曷以妥英靈而致民福兹諸君祗順 德意 建此偉績自是對越無愧福澤有永其爲政之 豈淺哉敬用述其始末俾刻諸貞石以視永久而 復系以詩曰巍巍衡嶽封表自禹配德離明奠位 南土秩視三公祀禮攸舉彛典昭然溢號斯去載 經載營聿新祠宇深邃崇嚴度越前古惟 君敬 神惟臣奉主惟民效勤惟神錫祜序和平蠻夷 率附田穀豐穰吏民安堵 皇明萬年永昌㣧祚 於赫神功厥施滋普 餘見南嶽全志 <person>安仁</person> 【237】 城隍廟 在縣 南 <person>高嶽廟</person> 宋高嶽令安仁 有善政民祀之 忠臣祠 <person>宋陳</person> 億孫 同李芾死節本 朝副使薛綱立 周文忠公祠 在文廟門左弘治八 年同知鄧淮建 <person>唐太保廟</person> 在侯曇山祀唐 廣平侯雷萬春 耒陽 城隍廟 在縣 西南 五子胥廟 在五相橋側五員嘗事楚 卜居於此故立廟 谷府君祠 在縣東十里吴故九眞太守谷朗之廟 久廢後人徙其碑於杜工部祠側今存 <person>蔡倫廟</person> 在縣南蔡倫池上元後元四年耒陽知州 陳宗義立今廢 按倫所竪立載在信史 不但爲耒陽先逹而其造紙以代竹簡其功省 約實資萬世之用興廢舉墜則有望于賢有司 【238】 <person>羅含廟</person> 在縣西 南四里 靈顯廟 在縣東北鷔山唐末盜起 郴人廖思文暨弟思政思 宥三人率鄉民保障冦莫敢犯人 因立廟祀之有禱輙應宋賜今額 龎統祠 在縣南 四里 <person>杜甫祠</person> 在縣北 <person>宋徐得記</person> 唐三百年詩人軰 出而李杜爲之冠不幸當天寳之季顧不 得早鳴國家之盛而遭逢世亂使窮餓其身流離 困苦生不安席死無定所何若斯之甚耶舊序謂 先生死塟耒陽或謂不然實死於岳陽三説互相 詆訾世傳太白溺死塟采石㩀李陽氷序謂病卒 當塗枕上受簡或謂鎮州青山亦有是數説亦 相反學者至今疑焉始余官郴以紹熈庚戍領常 平使檄之長沙十二月二日道耒陽始得謁先生 祠下孤塚在祠後余酹而拜焉堂有漢二穀碑亦 漫漶摩挲不忍去時有䪨語欲書壁未果旣十八 年矣今耒陽邑大夫嚴陵黄君茂報政末幾重建 【239】 祠宇而一新之比舊加壯以書來求記衆謂子當 詳訂之以解後世之惑余謂之曰先生英靈忠義 之氣在天而不在地文章光熖之氣在萬世而不 在一方或者刻舟求劒而取正於朽骨則過矣邑 有墓墓有祠耒陽所私而重也奚恠焉且古人之 迹最易以譌陶母之墓在處有之而澹䑓子羽之 墓亦不止一處彼賢而可立敎者雖没人尚愛而 之以重其地獨少陵祠邪余讀杜詩自避賊至 鳳翔自秦州入同穀盡室徒步草行野宿當是時 不死於兵革不死於凍餒不死於虎狼幸矣豈知 有死所哉今孤墳嶢然過者起敬前得聶令塟之 山水佳絶處後得諸侯爲立門宇今又得黄君再 葺而新之非少陵幸耶非令君之賢知所先後以 政事餘力亦孰能及此故因祠宇之新竊記以 爲如此 <person>杜甫墓</person> 類苑云甫終耒陽藁塟之元 和中其孫嗣業始改塟鞏縣元徽之爲誌 愚考 【240】 元作墓誌但云子羙旅殯岳陽及考黄鶴作杜 詩年譜云唐玄宗幸蜀還詔求子羙聶令乃積土 江上曰死葬於此矣此皆誣也玄宗卒於寳應元 年子羙卒於大暦五年後玄宗已十年豈有詔求 之事再考大暦四年子羙有痊夭近潘岳之句耒 陽之墳恐痊子宗文者後世不考遂因牛酒之語 從而附㑹之也 墓志銘唐元撰 子羙之孫 嗣業啓子羙柩之襄袝事於師途次子荆楚雅 知余愛言其大父之爲文拜余爲誌辭不能絶余 因係其官閥而銘其卒塟云係曰晉當陽城侯姓 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藝今於鞏依藝生審言審言 善詩官至膳部員外郎審言生閑閑生甫閑爲奉 天令甫字子羙天寳中獻三大禮賦明皇奇之命 宰相試文文善授右衛率府冑曹屬京師亂步謁 行在拜左拾遺餘以直言失官出爲華州司功 尋遷京兆功曹劒南節度使嚴武表爲工部員外 【241】 郎參謀軍事旋又棄去扁舟下荆楚間竟以寓卒 旅殯岳陽享年五十有九夫人弘農楊氏女父曰 司農少怡四十九年而終嗣子曰宗武病不克 塟殁命其子嗣業嗣業以家貧無以給䘮收什乞 匄焦勞晝夜去子羙殁後餘四十年然後卒先人 之志亦足爲難矣銘曰維元和之癸已粤某月某 日之佳晨合我杜子羙於陽之山前嗚呼千 載而下曰此文先生之古墳 餘竝見杜陵書院 全 集 酃縣 城隍廟 在縣 治東 <person>李義祠</person> 在縣康樂鄉東晉李義擊賊 有功邑人德之立祠而祀 常寧 【242】 城隍廟 在縣 南 桂陽 城隍廟 在州 城南 臨武 城隍廟 在縣 東 <person>唐公祠</person> 在縣南祀漢 臨武長唐羗 藍山 城隍廟 在縣東 一里 舜廟 在縣西 十五里 皇英廟 在縣東 十五里 䕫 【243】 陵 酃縣 神農氏炎帝陵在縣康樂鄉 宋乾德五年建廟 以祝融配食置守陵戸後經兵火廟廢陵存 本 朝重修廟宇載在祀典 㤗和曾鶴齡代祠炎陵 記 神農氏敎民耕作稼穡蜡祭醫藥交易之事 開萬世衣食相生相養之源故凡後世有天下者 皆祀之而新即位者則告焉示不忘本也今年春 皇上即位實遣臣鶴齡齎香幣祝文儀物求其陵 以行祭告之禮而陵在衡之酃邑酃深僻若獠洞 然故自衡舍舟陸行越峻阪涉深塹五宿始至至 之後又三宿始將事事皆如儀奠獻有處圖稱 上所以親遣之意旣畢始若釋重負然猶不敢忽 慢遂跼步山見有石壁高二㝷許廣半之正面 直立或 爲門又上少許有杉二株一榮一 【244】 枯其大可拾圍高不可計根節如鐡石或以爲前 古所種莫敢剪伐者杉下有壇壇下有墠皆舊有 之而新又更置之或能言更置之由未詳也至問 陵之所以始作者皆莫能對退坐公館取郡誌閲 之亦落莫不載以間酃學諸生有知而前者對曰 聞諸長老云宋太祖爲天子求古帝王之應祀者 獨炎帝神農氏之神不可得一夕夢神人頂一 笠手持二火訴不血食覺而問群臣皆曰是非炎 帝乎火位南方宜徃求焉遂遣使者至長沙之境 求弗得將還京至安濟橋之陽遇一老人引而指 示曰是即炎陵也經世變而乏祀矣言訖老人忽 不見使者還報即遣祀之遂成故典噫斯亦近於 惑也雖然高宗夢見傳説遂舉爲良弼孔子夣見 周公卒明其道以敎萬世由是言之則宋太祖之 事亦或者精神之所感也不可以弗信矣炎帝之 神在天無所求 今苟因其故典盡其誠意 【245】 以格之焉有不者邪予故存其説以告後之來 祀者祀之盡吾誠焉耳矣陵之是否能更審訪之 可也雖置勿辨亦可也 按湘楚之俗尚鬼自古爲然書吕刑著三苗昏 亂相與聼於神至舜命重黎絶地天通而其俗 始正下逮屈原已千有餘年原爲叙正巫者事 神之辭以寓其忠愛之意其説見於離騷以今 觀之則原時所祀尚在正典世變江河愈趋而 下今非原之時矣風俗所祀所尚鄙俚可付一 笑因編祀典志畧著數條未簡以俟爲政及觀 風者採焉衡人賽槃瓠病及讐怨重事設祈許 盤古賽之日巫者以木爲皷圓徑手一握中小 而兩頭大如今之杖皷四尺者謂之長皷二尺 者謂之短皷巫有練昻長二三丈畫自盤古而 下三皇五帝三王及諸神靡所不有是曰以帛 懸之長竿鳴鑼擊皷吹角巫一人以長皷遶 【246】 身而舞兩人復以短皷相向而舞討昔所許若 干㑹爲所舞之節隨口而唱無復本据讐怨重 者夜至野地㓕燈燭謂之盤黑皷每舞罷一㑹 則滋口飲食極其村野夫民之初生有盤古氏 者出而御世爲三才君史稱盤古者言元氣 渾渾然盤固也今以木爲皷以遶身爲盤以㓕 燭爲黑皷何所取義哉吁失之遠矣 風俗合 二三十家共祀一大王神其神或以其山或以 其陂澤或以其地所産之物而得名輙加以帝 王聖賢公相之號如愚家溪田所祀云平王相 公大王祠下城外敝居所祀云南平水東三聖 公王祠下其他如高山椒甫大王祠詢之云其 山多産椒土硃大王祠其地産紅土其他不能 枚舉愚憶繼天撫世曰王主宰天下曰帝大而 化之曰聖復而執焉曰賢五爵以無私爲德 曰公長六輔其君曰相今乃妄亂稱呼甚至 【247】 加之土地所生之物其爲訛妄不經莫此爲最 常欲言之有司請一釐正焉然卒未暇也 風俗事女神每家畫一軸神分班而坐多不可 數中標題云家居侍奉李家天子三樓賢聖神 仙兩旁題云三千羙女八百嬌娥晚用巫者 鳴鑼皷吹角男作女粧始則兩人執手而舞終 則數人牽手而舞從中翻身輪作筋斗或以一 人仰卧衆人筋斗從腹而過亦隨口歌唱明 時起竟日通宵乃散夫女子本以隂柔之質死 而爲神如節婦烈女庸或有之他不盡然也今 云李家天子三樓賢聖何所据哉可一笑也至 如師巫盜取廟中神像以爲魘魅收隂兵以 作下壇書符以爲青筒鄙俗怪誕不可盡書 云 青山侍郎行祠其所祀神無所考或云爲 南嶽六部之一故云侍郎行祠愚意侍郎之名 起於近古周以六典建官 國朝用周禮有六 【248】 部之名嶽山與天地相爲終始 國朝正其號 曰衡山之神又焉有部使有部則自六典未建 侍郎之名未起時又以何官爲屬此皆訛謬不 通且以爲土神而誤襲侍郎之號則衡陽境内 原無青山之高大可以表識也嘉靖辛卯例毁 滛祠地方妄援引以惑 有司此祠遂幸免云 【249】 <person>丘墓</person> 附 衡陽 馬殷墓在上潢水五代時殷㨿荆衡僣王 尚書王詔墓在郡城西五里 衡山 唐英國公李勣墓在縣六都沙泉 宋胡文定公墓在縣紫盖鄉九都 宋趙清獻公墓在縣六都 宋陳子瑕墓在縣茅蓬衝 忠誠伯茹瑺墓在縣巾紫峯下 耒陽 羅訓墓在縣南六十里羅含墓在縣南四十里 南亭王墓在縣南一里 <person>安仁</person> 韓大尉墓在縣東南一里大尉本縣杞林人 姓韓名京宋高祖紹興間以武勲累官至忠 亮大夫建州觀察使殿前司推鋒軍都統制 上黨郡開國侯卒贈大尉勅塟於此今故址 【250】 猶存 桂陽 胡騰墓在州治西北六十里 晋寧王墳在州治南八十里 藍山 元唐節度使天貴墓在縣 北二十里大慈鄉二都 衡州府志卷之四 終 【251】衡州府志卷之五 學校 衡州府學 在府治南舊在石皷書院西謂之雙學 宋末燬於兵燹衡守以官居易古塔寺 地重建宋無名氏記元至正間爲寺僧所奪後買 宋故安撫使李芾宅建今學元末又燬於兵 本朝洪武三年知府高從訓同訓導杜文德重建 成化九年知府徐孚遷明倫堂於廟左末竟而去 成化十六年知府何珣重修建大成殿七間兩廡 一十四間以祀先聖文宣王及顏曾諸賢左建明 倫堂五間後堂五間東西建四齋宇五所號舍 若干楹以處師生又新建尊經閣於大成殿後置 樂器祭噐二庫於㦸門兩旁立省牲房神厨於櫺 星門右偏長沙李東陽作記正德三年提學僉事 【252】 百餘名司 吏一名 衡山縣學 在縣治東北唐天寶間陸宰興廟學 講堂一新時兵戈擾攘陸獨加意文教 杜子美為感激賦詩謂足以恢大義而壓戎馬之 氣宋大觀元年學士鄭居中奏乞御筆八行昭旨 刻石立之學宫大率以明倫化俗爲務碑尚存元 末學毁于兵 國朝洪武三年知縣陸伯良即舊 基創建洪武十五年 賜學田六百畝正統間知 縣龔俛以廟學狹隘購新地而益廣之都憲陳鎰 記成化十九年知縣劉熙重修知府何珣記正德 十五年知縣游䁀重修嘉靖三年知縣彭簮增修 號舍三十三間以爲生徒誦習 之所置官吏生員同衡陽縣學 耒陽縣學 在縣東北漢侯寊始創宋元符二年江 滋重建元末為兵火所毁 本朝洪武 【253】 初知縣徐煜建天順中御史龔謙自劃白金六鎰 命推官余敬重修知府翁世資記成化五年知府 徐孚主簿韋鑌重修建文廟兩廡明倫堂兩 齋及宇號舍置官吏生員俱同衡陽縣學 常寧縣學 在縣南門外宋建舊爲州學㤗定元年 重修長沙李琳記元末燬于兵 國朝 洪武初降爲縣學洪武八年縣丞金彦和重剏 久傾圯成化中知縣謝廷舉重修正德巳已推官 馬萱重修建文廟三間東西廡各五間神厨宰牲 房庫房各一間明倫堂東西二齋敎官宅二所號 舍二十間嘉靖中建啓聖公祠及 敬一亭置官吏生員同衡陽縣學 安仁縣學 舊在縣西宋紹興中徙于西南無名氏 記嘉定五年知縣王槐遷于縣治東南 隅 國朝洪武三年知縣韋衡建明倫堂饌堂東 西齋舍號房射圃觀德亭舍景㤗四年知縣李 【254】 恕天順元年知縣施善重修弘治四年提學薛公 建陳忠節公祠于學儀門右訓導朱亷記弘治七 年僉憲吴公以學基狹隘購民居地拓廣之重修 大成殿兩廡明倫堂兩齋弘治八年本府同知鄧 公建周文忠祠于學儀門左提學沈鍾記弘治十 五年知縣陳善正德九年知縣韓宗堯重修嘉靖 十年知縣張宥建 聖製敬一箴亭五箴碑亭啓 聖公祠改文廟置官吏生員俱同衡陽縣學 酃縣學 宋嘉定中建于縣西元至元中徙于縣東 敎授湖雲龍記 本朝仍舊址建文廟兩 廡明倫堂二齋及舍亭宇 置官生員俱同衡陽縣學 桂陽州學 在州東宋紹興十二年知桂陽監張修 新建胡致堂記開禧三年撤去前學畧 更南向張南軒記㤗定八年郡守以其地圃者 撥歸軍學學有東漢守令七賢祠濓溪周子太守 【255】 陳止齋郡常卿柴秘書高奏院祠 本朝洪武三 年知府李福因舊基置府學洪武八年革去桂陽 府改爲州學廢平陽縣學為射圃正統中知州吴 淵重建王一寧記天順八年燬于冦知州宋淏建 弘治壬子判官姜維遷之州治南城外知州張景 元繼任成之琴川桑悦記置官學正一員訓導三 員廪增生員各三十名司吏一名建文廟兩廡明 倫堂三齋舍四所敬一箴亭三座號舍若干楹 臨武縣學 舊在縣東南宋乾道元年改建于縣東 北宋紹定年間重修元至元年間重建 敎授臨江歐陽南記末燬于兵燹 本朝洪武三 年知縣賈元凱重建正統間知縣秦庸重修陳循 記弘治十八年敎諭唐顯奏遷復建舊學之東建 文廟兩廡明倫堂二齋及舍亭宇置官吏生員 俱同衡 陽縣學 【256】 藍山縣學 舊在縣東宋紹定元年建敎授董偲記 又給學田部使者黄夣清主簿劉晦之 記嘉熈庚子東吴朱天錫增解額商景安記元太 定乙丑知縣劉季喆重建長沙李琳記 國朝洪 武初重建成化元年知縣蕭袚重修正德乙亥知 縣劉文華重修工部左侍郎崔巖記置官吏生員 建文廟兩廡明倫堂二齋 舍亭宇俱同衡陽縣學 書院 本府 <person>石皷書院</person> 詳見山川名 勝石皷山下 資政書院 在府治後堂西偏成化年間知 府何珣建戸部郎中馬岱記 衡陽 城南書院 在囬鴈峯下元至正戊子冬郡 庠士何東厓以其居改創爲鄉 【257】 黨麗澤之所 元陳誼高記 衡山 南嶽書院 在嶽山西唐鄴侯李泌字長源 肅宗時仕爲京兆尹事無大小 悉與之謀李輔國嫉之退隱衡山詔賜道士服爲 治室廬後相德宗其子繁爲隨州刺史韓愈詩云 鄴侯家多書架插三 萬卷書院因是有名 胡文定公書院 在嶽山西南 宋胡安國字 康侯謚文定建寧人以寳寧閣學士致仕退居衡 山十五年不出有春秋傳行于世子寅字明仲號 致堂宏字仁仲號五峯於衡山增創書樓 各有著述今書院祀文定先生以二子配 韋書 院 在净福山兠率寺左近江去縣西南一 十里基存乃永州刺史退居於此地 <person>盧潘書</person> 院 在紫盖 峯下 <person>趙抃書院</person> 在六都城前近白雲峯抃號 知非子任潭州路推官後叅 【258】 大政論新法罷居衡山書院遺址内尚存門皷 二枚前有民間稻田半月形疑即門外舊泮池 南 軒書院 在嶽山後宋張栻字敬夫號南軒忠獻公 之子公罷相守永州時先生徃來省侍受 學於五峯先生又嘗與 朱晦庵講學於此基存 趙季西書院 在安上峯有 墨池至今池 水尚 黑色 集賢書院 大常夏良勝謫守茶陵時同編修 張治遊南嶽與衡山知縣彭簮議 建集古今名賢曾寓南嶽者列牌位而表著之 使遊山者知所仰止且在集賢峯下因以名之 耒陽縣 <person>杜陵書院</person> 在縣北二里杜 陵墓側今廢 常寧縣 芹東書院 在儒學 左今廢 安仁縣 清溪書院 在縣西清溪宋周必大嘗讀 書於此後中宏詞孝宗朝入 【259】 相後人因建書院元至正間 縣尹王雪巖重修陳元明記 玉書院 縣東玉峯 山下宋相 周益國公嘗游息于此讀 書故其里名益相今廢 桂陽州 <person>石林書院</person> 在羙蓉山下宋黄照隣父子 讀書處淳熈五年立有趙孟 昇 詩 泉書院 在州城南嘉靖五年知州戴錄建西 有泉甘冽不竭故扁云泉取大易 山下出泉之義 永興李永敷記 臨武縣 南薫書院 林厚詩小却軒窓多却書嵩 陽岳大何如舜絃一奏南 薫動吹透芸 香凍白魚 選舉 【260】 府學 甲科 宋 <person>鄭向</person> <person>李芾</person> 俱見人物志 州學 唐 <person>劉瞻</person> 宋 <person>黄照鄰</person> <person>葉盖</person> <person>李譽</person> 衡陽 衡山 宋 <person>陳子瑕</person> 官至國子祭 酒 <person>趙世德</person> <person>趙方</person> 俱見人物志 耒陽 後唐 㧞野古 宋 <person>曹</person> <person>曹洪</person> 俱見人物志 【261】 國朝 <person>黄植</person> 江應瑞 <person>丘崇</person> 俱見人物志 <person>李寰</person> <person>侯詢</person> 任秘書省著 作郎 元 <person>何克明</person> 任國子監丞 <person>侯友彰</person> 任桂林縣尉 <person>羅諤</person> 豋紹興間進 士 陳秀舉 登文天祥榜 元 <person>譚子實</person> 元祐元年進 士 【262】 <person>陳㤗</person> 洪武戊辰任 亨㤗榜官都 給事中 <person>王昊</person> 弘治癸丑毛 澄榜知桐鄉 縣擢御史陞 雲南副使 <person>廖珊</person> 正德戊辰吕 柟榜任行人 <person>李思聦</person> 洪武張信榜 <person>胡鳳</person> 永樂陳循榜 官户部主事 <person>羅以禮</person> 同陳循榜 <person>曾瑀</person> 弘治科任刑 部主事 <person>李忠</person> 永樂陳循榜 <person>朱衡</person> 宣德曹鼐榜 <person>王詔</person> 正統創儼榜 初任給事中 累官工部左 侍郎卒贈尚 書賜塟祭 <person>袁天祿</person> 永樂曾棨榜 任翰林庶吉 士歷吏部考 功司主事 <person>楊遵</person> 成化張昇榜 累官四川右 叅議 <person>文林</person> 成化吳寛榜 任温州府知 <person>蕭克敬</person> 永樂蕭時中 榜未授官卒 <person>謝文祥</person> 成化羅倫榜 俱見人物志 <person>謝諮</person> 丁未費宏榜 任通判 <person>胡文璧</person> 【263】司司副 余守觀 正德辛未楊 慎榜知鉅野 縣擢給事中 <person>劉黻</person> 正德丁丑舒 芬榜任行人 司行人尋改 南國子學正 嘉靖初詔復 行人擢廣東 <person>劉昊</person> 天順黎淳榜 任給事中成 任中䟽論宫 事落職弘治 初起用昊已 卒於家 <person>劉紳</person> 成化吳寛榜 見人物志 <person>歐陽復</person> 成化曾彥榜 任知縣擢監 府 弘治倫文叙 榜見人物 <person>謝訥</person> 弘治顧鼎臣 榜見人物 <person>胡文奎</person> 嘉靖姚淶榜 任主事 【264】道監察御史 祝詠 嘉靖 <person>羅洪</person> 先榜任給事 中陞太平知 府 察御史 <person>謝汝暘</person> 辛未進士 <person>蔣福陵</person> 正德唐臯榜 知鄞縣累官 臨安知府 <person>歐陽選</person> 同唐臯榜任 望江知縣 【265】鄉舉 <person>周必圓</person> 任衛經歷 <person>陳源宗</person> 任陳州知州 <person>蕭聦</person> 洪武甲子科 <person>劉宗義</person> <person>王廷玉</person> 任教授 <person>吳進</person> 任教諭 <person>曾子行</person> 任典史 <person>胡志源</person> 潭源福 任教諭 <person>朱銘善</person> <person>王仕達</person> 任靈川知縣 見人物 <person>李安榮</person> 俱永樂乙丑 科 <person>陳彌忠</person> 洪武甲子科 <person>劉紹先</person> 洪武庚午科 <person>董大材</person> 洪武庚午科 <person>盧得</person> <person>周熙</person> 任大理寺正 <person>鄧偉</person> 任雲南縣丞 俱洪武癸酉 科 <person>蕭思安</person> 銅鈴學訓導 【266】 <person>孫紹彬</person> 俱洪武丁卯 科 <person>鄧志</person> 任廣西縣丞 <person>蕭友信</person> 俱洪武庚午 科 <person>陳賔</person> <person>尹端</person> 龍子才 任知州 <person>楊必行</person> 任交趾知州 俱永樂戊子 科 <person>胡鳳</person> <person>張翊</person> 任安福訓導 俱永樂辛卯科 <person>何宗海</person> 永樂甲午科 <person>劉尚賔</person> <person>尹端</person> <person>唐嗣賢</person> 俱永樂丁酉 科 <person>杜珪</person> <person>劉綱</person> 洪武壬午科 任南昌縣丞 <person>周道衡</person> <person>羅誠</person> <person>胡天佑</person> 俱永樂乙酉 科 <person>金良</person> 同前科見人 物志 <person>許瓊</person> <person>徐祖受</person> 任浙江知事 <person>蕭景榮</person> 任山西經歷 俱洪武丙子科 <person>劉彥彬</person> 洪武己卯科 任亮江推官 伍均濟 同前科任福 建長沙縣丞 【267】 秦春 俱洪武癸酉 科 <person>王佑</person> 洪武丙子科 任都昌縣丞 <person>劉志福</person> 洪武己卯科 <person>陳思旻</person> 陽昌福 太湖知縣 <person>雷思敏</person> 俱永樂甲午 科 賀仲良 永樂丁酉科 <person>胡志源</person> <person>李崇</person> 俱永樂庚子 科 <person>許信</person> 俱正統甲子科 景泰庚午科 永樂戊子科 <person>廖子謙</person> 永樂辛卯科 綦智 同前科 <person>林燦</person> 永樂甲午科 任蘭陵主簿 <person>廖鏞</person> 匡輔 同前科任廣 西恭城知縣 <person>蕭克敬</person> 匡佐 俱同前科 任蒼梧知縣 <person>謝必賢</person> 任無為知州 <person>鄧子冨</person> 【268】 <person>吳臻</person> 俱永樂癸未 科 <person>周必圖</person> <person>胡永賢</person> 俱永樂戊子 科 <person>陳文通</person> 永樂辛卯科 <person>蕭景秀</person> <person>唐府伴讀</person> <person>盧以祖</person> <person>袁惠</person> <person>歐陽彥敬</person> 河間教授 俱永樂庚子 <person>李惟淸</person> 永樂癸卯科 <person>黄秉</person> <person>鄧敏</person> 任教諭俱天 順己卯科 <person>趙瑩</person> 成化辛卯科 任新會知縣 <person>黄璽</person> 同前科任南 京都督經歷 <person>胡文明</person> 成化甲午科 永樂庚子科 任横州學正 賀讓 宣德丙午科 任恩州知府 单友斌 宣德己酉科 任彭水教諭 <person>歐陽光</person> <person>吳維</person> 任靖安知縣 <person>李慶生</person> <person>黄俊</person> 俱永樂甲午 科 伍俊 <person>杜謙</person> <person>陳友進</person> <person>黄銘</person> 谷旺 【269】 <person>蕭傅</person> <person>劉忠</person> 俱永樂甲午 科 <person>劉沇</person> 顔勉 俱永樂丁酉 科 <person>徐哲</person> 永樂庚子科 宣德丙午科 <person>周鳳</person> 正統甲子科 <person>羅旦</person> 景泰癸酉科 任重慶通判 <person>王瓉</person> 天順壬午科 任諸暨知縣 <person>胡定</person> 易綱 任浙江武康 知縣 叚珏 任四川遂州 推官 <person>謝汝暘</person> 任四川保寧 推官 <person>周瑩</person> <person>陳憲</person> 俱成化辛卯 任鎮安通判 <person>楊時榮</person> 中雲南鄉試 <person>陳能</person> 俱成化庚子 科任寧州學 正 <person>唐經</person> 俱永樂丁酉 科 <person>李達</person> 任訓導 <person>周祐</person> <person>周詵</person> 任訓導 <person>蔣閶</person> <person>劉源</person> 【270】 <person>廖瓉</person> <person>王學吾</person> 任四川萬縣 訓導 <person>陳敬</person> <person>張海</person> 任四川眉州 訓導俱永樂 祭卯科 <person>蕭如熊</person> 任四川東鄉 知縣 <person>鄧瑞</person> 任四川布政 司理問 <person>李遇芳</person> 俱成化甲子 科 <person>陳賔</person> 弘治己酉科 中應天鄉試 <person>曾瑀</person> <person>劉泰</person> 成化庚子科 任州判 <person>曾汝幹</person> 弘治乙卯科 <person>歐陽選</person> 弘治辛酉科 見甲科 寗欽 正德丁卯科 任監察御史 弘治甲子科 任松江推官 俱永樂庚子 科 <person>周禎</person> 永樂癸卯科 <person>曹子誠</person> 正統辛酉科 任訓導 <person>鄭璜</person> 正統甲子科 任靖江王府 教授 【271】宣德丙午科 任資縣教諭 <person>何琮</person> 宣德壬子科 <person>劉淸</person> 宣德乙卯科 <person>吳良</person> 同前科任珙 縣訓導 <person>胡貞</person> 弘治辛酉科 成士安 弘治甲子科 任高郵州訓 導陞知縣 <person>黄惟臣</person> 正德丁卯科 任靈寶知縣 <person>郭如磐</person> 嘉靖壬午中 雲南鄉試 <person>蔣福陵</person> 同前科見甲 科 <person>曾鳳鳴</person> 正德癸酉科 任惠州通判 鎬 任處州通判 谷汝喬 <person>劉翰用</person> 叚金 正統丁卯科 任教諭 <person>蔣能</person> 景泰庚午科 任教諭 <person>陳鏞</person> 同前科任知 縣 <person>李璽</person> 宣德丙午科 累官雲南按 【272】任安莊衛訓 導 <person>劉佑</person> <person>何洪</person> 見人物志 天順己卯科 <person>何天祿</person> 癸巳歲貢嘉 靖甲午中順 天鄉試 俱正德己卯 科慈谿教諭 <person>文能言</person> 嘉靖壬午科 任寧國教諭 <person>蔣忠溥</person> <person>張道</person> <person>劉九章</person> 俱嘉靖辛卯 科 察使 <person>劉貫</person> 任彰德同知 <person>謝文善</person> 任無為知州 <person>李麟</person> <person>謝文祥</person> 俱景泰癸酉 科任御史 【273】 見甲科 俱弘治乙卯科 <person>李繼宗</person> 弘治戊午科 任渠縣教諭 陞南監助教 擢御史 補遺 <person>梁景荣</person> 前戊子科 <person>馬惟哲</person> 凌友得 <person>朱振</person> 俱前丁酉科 <person>劉銘</person> 匡賛 任四川大足 知縣 <person>姚子璣</person> 成化甲午科 <person>鄭重</person> 任浙江金華 同知 賀源 俱成化辛卯 科任通判 【274】 <person>劉九成</person> 同前科 <person>廖珊</person> 解元見甲科 余守觀 見甲科 <person>周公溥</person> 綦紳 前庚子科 <person>劉本宗</person> <person>袁顯</person> 成化丙午科 任臨安同知 <person>鄭惟嶽</person> <person>劉伸</person> <person>許觀</person> <person>胡文璧</person> 任按察使 見人物志 <person>李世和</person> 【275】俱弘治辛酉 任南康知縣 <person>胡景春</person> 正德丁卯科 任泰和教諭 <person>劉黻</person> 見甲科 <person>張順</person> 俱正德癸酉 科 <person>歐陽遷</person> 俱弘治己酉 科任蘇州通 判 <person>謝誼</person> 弘治乙卯科 任建陽知縣 <person>謝訥</person> 弘治壬子科 任給事中見 人物志 <person>許應宗</person> 【276】 <person>羅璋</person> 任弋陽知縣 <person>宋賔</person> 俱正德丙子 科 易泉 嘉靖壬午科 觧元 <person>范鏜</person> 嘉靖乙酉科 <person>徐爵</person> 俱弘治戊午 科 <person>謝思木</person> 弘治辛酉科 任龍巖知縣 <person>張誥</person> 正德丁卯科 任磁州知州 叚逢亨 任代府長史 【277】寗元伯 任磁州學正 陞四川西充 知縣 <person>王舜章</person> <person>朱希賢</person> 俱嘉靖戊子 科 <person>王添表</person> <person>廖正僑</person> <person>楊文明</person> 任大名通判 <person>張仕</person> 俱正德庚午 科任如臯知 縣 <person>胡文奎</person> 正德癸酉科 任户部主事 賀希禹 【278】 <person>李珊</person> 俱嘉靖辛卯 科 <person>劉䆠</person> 龍星 俱嘉靖甲午 科 歲貢 <person>葉子彰</person> 洪武初年貢 任禮科都給 <person>周毅</person> 任河南道御 史 <person>唐羙</person> 洪武初任光 祿寺監事 茹瑺 累官兵部尚 書封忠誠伯 同前科任扶 溝知縣 <person>陳効忠</person> 嘉靖戊子科 <person>黄文德</person> 任四川建昌 衛經歷 【279】事中 <person>陳弘毅</person> 任福建按察 司檢校 季廷蘭 洪武十八年 貢任福建道 御史 <person>劉福源</person> 由修書任御 史 <person>蕭子方</person> 任交趾利州 判官 羗仁寅 任交趾建平 推官 <person>周弘</person> 任交趾諒江 知縣 <person>馬天祥</person> 任交趾細江 知縣 <person>朱良</person> 任刑部主事 陞行人司正 余復 任順慶知府 <person>周聦</person> 任北江州同 知 <person>丁子壽</person> 任廣西太平 通判 見人物志 <person>羅德彰</person> 洪武十年任 御史 賀裕 洪武十年任 給事中 <person>周榮</person> 洪武十五年 <person>謝思義</person> <person>蕭善生</person> 任浙江慶源 教諭 欽賜 紵絲衣一套 <person>劉源隆</person> 任四更安岳 知縣 <person>劉思政</person> 任山縣知縣 <person>徐倫</person> 【280】 <person>張永誠</person> 任浙江温州 同知 <person>范安</person> 永樂十五年 任定州同知 <person>范禮</person> 宣德初任叙 州通判 <person>朱思通</person> 任四川常寧 知縣 <person>李昇</person> 任古藤縣丞 <person>雷必霖</person> 任宣化照磨 <person>郭誠</person> 任瓊州推官 <person>王敏</person> 任羅成知縣 <person>唐銘</person> 任寛和衛經 歷 <person>徐源</person> 任陸安衛經 歷 <person>王讓</person> 任留守中衛 經歷 <person>王佑</person> 任都昌縣丞 洪武十六年 擢御史 <person>李仕寧</person> 洪武十七年 授刑部主事 <person>胡志華</person> <person>洪武十</person> 年 授禮部主事 <person>周原孫</person> 洪武十八年 授兵部主事 <person>劉得善</person> 任福淸縣丞 賀平 陝西按察司 照磨 <person>雷震</person> 任合肥訓導 <person>王麟</person> 任唐縣縣丞 賀縉 【281】 <person>羅克寛</person> <person>彭源</person> 任遥授經歷 <person>周冕</person> 任縣丞 <person>歐陽和</person> <person>劉俊</person> <person>范景宗</person> 任王府教授 <person>陳應文</person> 任雅州同知 <person>彭程</person> 任肇慶照 磨 <person>周思銘</person> 任建寧推官 陽郁 任涇縣主簿 <person>袁正祿</person> 任宜春訓導 <person>張有叙</person> 任星子訓導 <person>蕭昇</person> 任光祿寺署 正 洪武十九年 賀友文 洪武二十年 任廬州學正 <person>侯文達</person> 洪武二十三 年 <person>侯必興</person> 洪武二十六 年寧海知縣 <person>羅希文</person> 任遂昌訓導 <person>陳猷</person> 任新喻學訓 導 <person>鄧畬</person> 任大姚知縣 <person>王用</person> 任左衛經歷 <person>王佐</person> 【282】 <person>范瑾</person> 任縣丞 <person>蘇廣</person> 任縣丞 <person>李洪</person> <person>黄宗潤</person> 任通判 <person>魏俊</person> <person>劉洪</person> 任臨桂縣丞 <person>胡文敬</person> 任定遠州同 知 <person>李嗣白</person> 任蠡縣知縣 <person>黄胤</person> 任廣南經歷 <person>劉經</person> 任縣丞 <person>羅昊</person> <person>吳常</person> 任訓導 <person>蕭海</person> <person>劉鳳</person> 任訓導 洪武二十七 年 <person>劉道政</person> 洪武二十八 年任都督府 經歷 易子彰 洪武二十九 年 <person>王得明</person> 洪武三十年 <person>王儐</person> 任知縣 <person>謝祥</person> 任吏目 <person>姚瑄</person> 任主簿 <person>劉廣</person> 任主簿 【283】 <person>趙光</person> 任吏目 <person>歐陽光</person> <person>何智</person> 任檢校 <person>李仲良</person> <person>陳玄</person> <person>羅宣</person> 任靈山知縣 <person>蕭綬</person> 任柳城知縣 <person>唐衡</person> 任金吾左衛 經歷 <person>李復初</person> 任九江通判 <person>蕭綸</person> 任教諭 <person>曾拱北</person> <person>趙廷珪</person> <person>宋麟</person> <person>蕭儀</person> <person>張鎬</person> 任西充教諭 <person>楊如霖</person> 洪武三十三 年 <person>王繼宗</person> 永樂元年授 刑部主事 <person>劉謙</person> 永樂二年 <person>譚道明</person> 永樂三年任 歷石知縣 <person>曹銓</person> 任安縣縣丞 資頤 任臨桂知縣 <person>周康</person> 任長興縣丞 <person>劉顯</person> 任縣丞 【284】 <person>曾鼎</person> 任訓導 <person>陳紀</person> 任州同 <person>羅文</person> 任主簿 <person>張綸</person> 任提舉 <person>吳貞</person> 塩城主簿 <person>胡以寛</person> 南昌府照磨 <person>史直</person> 南寧府通判 <person>王濚</person> 延平府檢校 <person>汪淮</person> <person>宋孔章</person> 任四川崇寧 教諭 <person>李譽</person> 任梓橦知縣 <person>謝文正</person> 任經歷 <person>汪世佐</person> 瞿慶銘 永樂四年任 廣東衛經歷 <person>李讓</person> 永樂五年任 刑部主事 <person>唐哲</person> 永樂六年任 都司 <person>譚明壽</person> 永樂七年 <person>周讓</person> <person>王光</person> <person>曾禧</person> 任經歷 <person>王哲</person> <person>羅良</person> 任訓導 <person>劉亮</person> 【285】 <person>李傑</person> 任縣丞 <person>夏</person> <person>李祥</person> <person>周桂秀</person> 任訓導 <person>何仲賢</person> 任知事 <person>侯永昌</person> 任愽白縣丞 <person>胡以濟</person> 任温江知縣 <person>唐允信</person> 曲靖軍民府 經歷 <person>黄宗濂</person> 任武緣知縣 <person>曾汝翰</person> 任萬縣知縣 <person>劉朝元</person> 任教諭 <person>朱鵬</person> 任訓導 <person>朱寵</person> 任訓導 <person>劉廕宗</person> 永樂八年 顏時達 永樂九年 <person>董叔彰</person> 永樂十年任 晋寧州同知 武仁 永樂十一年 <person>李楷</person> <person>羅寛</person> <person>李昇</person> <person>陳謨</person> 任經歷 賀良 任崑山縣丞 <person>劉敬</person> 【286】 <person>黄瓉</person> 任知縣 <person>李璜</person> <person>曾拱辰</person> 任縣丞 見人物志 <person>李永昌</person> 任新會縣丞 <person>馬成</person> <person>歐陽旻</person> <person>章枚</person> 任府檢校 <person>蕭旭</person> 任所吏目 <person>周鐸</person> 任安仁教諭 <person>汪漢臣</person> <person>劉仁</person> <person>吳昺</person> <person>李得良</person> 永樂十二年 <person>劉善宗</person> 永樂十三年 任同知 易觀 任同知 陽朝宗 永樂十四年 <person>徐得</person> <person>陳瑛</person> 任訓導 賀奎 賀深 任廣東理問 <person>張本</person> 任銅梁主簿 【287】 <person>毛鸞</person> <person>劉九德</person> <person>吳達</person> 任縣丞 <person>杜常</person> 任府經歷 <person>吳瑺</person> 任訓導 黎才用 任王田縣丞 <person>胡璉</person> <person>何孔賢</person> 任訓導 羗永祥 任訓導 <person>李潤</person> <person>曾友諒</person> 永樂十五年 <person>蕭韶</person> 永樂十六年 <person>陳文斌</person> 永樂十八年 <person>胡敬</person> 永樂二十二 年 <person>吳源</person> 任檢校 <person>梁材</person> 任訓導 <person>沈賢</person> 任訓導 <person>陳金</person> 任訓導 【288】 <person>彭福山</person> <person>李大紳</person> 任訓導 龍昇 <person>王鑾</person> 任訓導 <person>曾福星</person> 任訓導 瀘州判官 潭洪 任主簿 <person>胡淵</person> 任訓導 <person>張文韜</person> 任經歷 <person>鄧勉</person> <person>陳善</person> 宣德元年 <person>鄧輔</person> 宣德三年任 引禮舍人 <person>文郁</person> 宣德五年 潭本濂 宣德七年任 典史 <person>梁高</person> 任訓導 <person>邵瑄</person> 任訓導 賀萱 任訓導 <person>嚴謹</person> 任訓導 【289】 <person>周</person> 任訓導 <person>王鎰</person> <person>歐陽來</person> 任知縣 <person>王鑰</person> 任知縣 <person>歐陽伯琦</person> 任訓導 <person>羅邦臣</person> 任訓導 <person>李廷佐</person> 任訓導 <person>史綸</person> 任訓導 <person>鄧璣</person> <person>劉綱</person> 宣德九年任 巡檢 <person>劉本</person> 宣德十年任 同知 易友信 正統三年任 推官 <person>趙斌</person> 正統五年任 知縣 <person>陳銳</person> 任訓導 <person>周璽</person> 任檢校 <person>李㤗</person> <person>謝材</person> 任縣丞 <person>鄭羙</person> 【290】任同知 同禬 任縣丞 <person>朱昱</person> 任副提舉 <person>王珣</person> 任通判 <person>袁俊</person> 任永安縣丞 <person>鄧瞻</person> <person>羅邦達</person> <person>黄惟勉</person> 黎思稷 任訓導 <person>李時熙</person> 任訓導 谷倫 正統七年任 司檢校 <person>朱仕諒</person> 正統九年 推官 <person>劉淸</person> 正統十一年任 知縣 <person>尹震</person> 正統二年奉 例冠帶 任吏目 <person>董實</person> 賀廷瑞 任訓導 賀孟 賀希哲 任經歷 <person>雷啓</person> 【291】 <person>蕭淸</person> 任司檢校 <person>鄧如玉</person> 任府照磨 <person>李謨</person> 任教諭 <person>羅邦興</person> 任所吏目 <person>羅海</person> 正統十二年任 引禮 <person>龔景文</person> 正統十二年 任縣丞 <person>趙祥</person> 景泰元年 <person>袁道英</person> 景泰二年 <person>謝諤</person> 任推官 <person>歐陽廣</person> <person>王文躍</person> 任通判 <person>陳福</person> 任訓導 叚瓘 【292】 <person>劉兊</person> <person>朱良</person> <person>丘玉</person> 任訓導 搭恩 <person>郭憲章</person> <person>劉仲</person> <person>劉瓛</person> 戴瑶 <person>李瓉</person> <person>鄧秉叙</person> 任訓導 <person>羅邦瑞</person> 任教諭 <person>劉阜</person> 任訓導 <person>李茂</person> 任衛經歷 温紹先 景泰四年 <person>蕭通</person> 景泰五年 <person>羅顒</person> 景泰七年任 縣丞 <person>許應奎</person> <person>劉永嘉</person> <person>梁道盛</person> <person>鄭維垣</person> 任訓導 <person>李維新</person> <person>鄭章</person> 嘉靖二年 【293】 <person>李琪</person> 任府經歷 <person>周臣</person> 黎安 任訓導 <person>王孟元</person> 任訓導 <person>劉廷璧</person> <person>詹荣茂</person> 天順二年 茹漢 天順四年 <person>黄讓</person> 天順六年任 伴讀 <person>尹㤗</person> 天順六年 <person>周文時</person> 嘉靖十三年 【294】 任蕭縣縣丞 <person>歐陽宣時</person> 任塩井衛教 授 <person>譚珣</person> 任金堂教諭 <person>雷邦衛</person> 任雅州學訓 導 源遠 <person>董璋</person> 天順七年任 序班 <person>唐彜</person> 天順八年任 隆慶州判 <person>蔣淵</person> 成化二年彌 勒州同知 瞿澄 成化四年 【295】 任思南府訓 導 <person>胡賔</person> 封富 <person>胡冕</person> 任信豐訓導 <person>鄧如珪</person> <person>羅文質</person> <person>王宗元</person> 成化六年 <person>金聲</person> 成化八年任 古田訓導 <person>陳廷佐</person> 成化十年任 越雋衛經歷 易榮 成化十二年 任武臨縣丞 【296】 <person>羅元吉</person> 任榮府典膳 【297】 【298】 【299】 常寧 <person>安仁</person> 酃縣 臨武 藍山 【300】 <person>唐宋</person> <person>馬逵</person> 天寶九年王 嗣宗榜 <person>沈公權</person> 元符二年李 釜榜 谷椿 <person>沈公綽</person> 宋 <person>陳陸</person> 進士任潭州 路同知 <person>陳正卿</person> 進士任德陽 知縣 <person>周宋</person> 駱仲舒 顯德問進士 宋開寶中除 給事郎 駱世安 登仕科咸平 中知梓州 <person>陳炳然</person> 【301】 俱政和二年 莫儔榜 <person>黄與權</person> 政和二年王 嘉榜 <person>鄧譚</person> 建炎二年李 炎榜 <person>陳邦慶</person> 紹興二十七 年王十朋榜 秦噩 成祐甲戌王 龍澤榜 <person>夏之才</person> 寶祐癸丑姚 勉榜 【302】 <person>劉肇</person> <person>譚守廷</person> 向公臯 魯卓 <person>蕭九疇</person> <person>蕭九叙</person> <person>蕭九鼎</person> <person>陳禧</person> 嘉定二年劉 渭榜 <person>鄒宗孟</person> 嘉定十五年 <person>蔣重珍榜</person> <person>劉夣應</person> 嘉禧五年徐 儼夫榜 <person>羅雷春</person> 寶祐四年文 天祥榜 曹舉 【303】 景定三年方 山京榜 <person>陳億孫</person> <person>李龍金</person> 從仕郎 <person>陳庚雷</person> <person>劉應祥</person> 咸淳四年陳 <person>文龍榜</person> <person>詹桂應</person> 國朝 <person>陳經</person> 成化謝遷榜 <person>陳逢震</person> 洪武亨泰榜 <person>陳思道</person> 永樂林環榜 <person>楊廷芳</person> 永樂曾棨榜 【304】 <person>蕭九成</person> <person>蔡垣</person> 國朝 <person>何邦彥</person> 建炎乙酉科 任茶陵縣丞 <person>陳良翰</person> 【305】 <person>李㤗</person> <person>徐方</person> <person>譚体仁</person> <person>徐應麟</person> 樊簡甫 歐海 <person>尹恢</person> 俱嘉定壬午 科 慶元戊午科 <person>夏孟炎</person> 嘉定丙子科 <person>雷必奮</person> 嘉定己卯科 任潭州教授 <person>陳夣虎</person> 淳祐己酉科 <person>雷喚章</person> 【306】 淳祐壬子科 <person>王夣淸</person> 景定辛酉科 任學錄 <person>雷端午</person> 景定甲子科 <person>雷夢</person> 咸淳丁卯科 鄺文叟 【307】 延祐己卯科 萊州教授 <person>王景麟</person> 德祐間鄉薦 【308】 【309】 <person>李懋</person> <person>張九齡</person> <person>吳汲</person> <person>譚幼學</person> <person>李井</person> <person>李磊卿</person> <person>郭中行</person> <person>尹震龍</person> <person>尹婪嘉</person> <person>尹端裔</person> <person>尹應魁</person> <person>尹應星</person> <person>尹繩祖</person> <person>尹可綬</person> 國朝 <person>尹從龍</person> 【310】 <person>李景惠</person> <person>雷良</person> <person>盧迪</person> <person>吳道貫</person> <person>盧景昇</person> <person>周文綬</person> 正統戊午科 <person>劉應璋</person> 洪武丁卯科 任御史 <person>鄧元祐</person> 洪武庚午科 <person>胡道濟</person> 洪武癸酉科 任教諭 <person>曾振祖</person> 洪武丙子科 任教諭 <person>陳瑛</person> 洪武甲子科 <person>劉福慶</person> 任葉縣教諭 <person>陳慎言</person> 永樂辛卯科 任塩課提舉 龍福文 永樂甲午科 <person>楊彥恭</person> 洪武癸酉科 鄺弘 永樂乙酉科 <person>李巽</person> 永樂辛卯科 塩課提舉 <person>李璟</person> 任合江縣教 諭 <person>陳紹平</person> 洪武庚午科 任浙江叅政 <person>胡原道</person> 永樂戊子科 <person>陳思謙</person> <person>鄭常</person> 俱同前科 <person>鄧勛</person> 【311】 <person>徐禮</person> 正統辛酉科 <person>雷瑾</person> 正統丁卯科 <person>周鴻</person> <person>徐琛</person> 俱成化戊子 科 <person>黄貴</person> <person>陳賔</person> 同前科任教 諭 <person>侯湘立</person> 永樂辛卯科 任知縣 <person>譚克明</person> 永樂辛酉科 <person>周濟</person> <person>譚復郴</person> <person>彭祖遠</person> 俱永樂庚子 科 <person>劉讓</person> 景泰庚午科 <person>陳翔</person> 成化癸卯科 累官普安知 <person>陳叔員</person> <person>曾敏學</person> 俱永樂辛卯 科任縣丞 <person>雷澤</person> 永樂甲午科 信陽衛經歷 鄺彥志 永樂丁酉科 <person>李克讓</person> 永樂庚子科 永樂庚子科 任教諭 <person>雷子復</person> 永樂甲午科 <person>廖思忠</person> <person>雷友聲</person> <person>鄭常茂</person> <person>雷忠</person> 【312】成化甲午科 <person>周鏞</person> 弘治己酉科 <person>李思學</person> 弘治辛酉科 <person>李林松</person> 正德庚午科 <person>周如山</person> 永樂庚子科 <person>虞儉得</person> <person>譚添奇</person> <person>鄧廷秀</person> <person>陳良貴</person> 俱永樂丁酉 科 <person>廖子玉</person> 永樂庚子科 弘治乙卯科 長壽知縣 駱居政 永樂庚子中 應天府鄉試 永樂癸卯科 綦江學教諭 <person>陳永</person> 正統丁卯科 任南安推官 鄺瓉 景㤗癸酉科 任新鄉知縣 【313】嘉靖壬午科 <person>譚澄</person> 宣德己酉科 <person>何琮</person> <person>歐陽弼</person> <person>謝瑺</person> <person>陳謨</person> 俱正統戊午 科 <person>唐孟璋</person> <person>黄譽</person> 弘治乙卯科 任大邑知縣 鄺民舉 嘉靖甲午科 <person>鄧瑞</person> 成化辛卯科 <person>陳智</person> 成化癸卯中 <person>陳賔</person> 弘治己酉科 <person>陳本儒</person> 【314】 歲貢 <person>鄧先</person> <person>唐瑄</person> <person>謝鏞</person> <person>譚珂</person> <person>李旭</person> <person>歐陽</person> <person>羅紳</person> <person>李仁濬</person> <person>周善儁</person> <person>李仁洤</person> <person>王冕</person> <person>何繼武</person> 翟俊凱 【315】 <person>張添奇</person> 俱洪武年間 經歷 <person>王惟金</person> <person>張承祖</person> 歐友隣 <person>劉振源</person> 鄺仲鋩 <person>蔣景智</person> <person>洪武三十</person> 年 <person>陳繼堂</person> 洪武三十三年 駱居志 <person>雷子良</person> 成應勝 <person>雷霖用</person> <person>廖政</person> 成政 【316】 <person>蔡存性</person> 俱永樂年間 歐友隣 叚陽普 扶仁孫 <person>陳興言</person> <person>吳友信</person> 知縣俱洪武 年間 <person>李敬</person> <person>蘇守和</person> <person>夏子貞</person> 成新 【317】 <person>李俊</person> <person>曹紹遠</person> <person>李復初</person> <person>李應麒</person> <person>曹廷俊</person> <person>陳景</person> <person>文昌祐</person> <person>李哲</person> <person>楊斌</person> 以上俱永樂 年間 鄺鏞 <person>廖福</person> 主簿以上俱 景㤗年間 <person>雷義</person> 教諭俱天順 年間 【318】 <person>李芳</person> 弘治九年任 建陽主簿 <person>朱廷鳳</person> 弘治十一年 <person>何逢學</person> 弘治十一年 任訓導 <person>詹淵</person> 賀祥 任檢校俱景 㤗年間 <person>陳倫</person> <person>尹定孫</person> <person>劉理</person> <person>尹志道</person> <person>劉永原</person> <person>石彥輝</person> <person>黄昇</person> 【319】弘治十三年 任教諭 <person>朱大用</person> 弘治十四年 <person>李朂</person> 弘治十六年 <person>張景松</person> 弘治十八年 <person>廖文紳</person> 授七品散官 俱天順年間 <person>許進</person> <person>雷秉良</person> 訓導俱成化 年間 教授俱弘治 年間 【320】正統二年任 新蔡訓導 <person>徐邦靖</person> 正德六年任 <person>羅城訓導</person> <person>廖堹綸</person> 正德十年任 宜黄主簿 <person>曾仕宸</person> 正德十二年 順慶訓導 俱成化年 間 成戴 <person>彭敬</person> 成儒 <person>陳源潔</person> <person>雷動</person> 【321】 <person>廖文箴</person> 任河源訓導 <person>唐宗堯</person> 任南京中城 指揮 <person>劉伯奇</person> 正德十四年 任銅梁訓導 <person>廖守正</person> 正德十六年 宜賔教諭 <person>唐孟瑜</person> <person>馬紹武</person> 樊魁 <person>唐軫</person> 任縣丞俱弘 治年間 <person>李冕</person> <person>陳淵</person> <person>尹昻</person> <person>劉鼎</person> <person>譚映科</person> 楊貢 任訓導正德 年間 成世寧 駱騘 【322】 <person>劉紹昉</person> 嘉靖元年任 光祿寺主簿 <person>魏珣</person> 嘉靖二年 <person>周時冕</person> 嘉靖四年 <person>周邦傑</person> 嘉靖六年任 宜賔教諭 <person>陳本敷</person> 嘉靖十二年 <person>廖文光</person> 嘉靖十三年 <person>黄廷賦</person> 嘉靖十五年 【323】 <person>吳道正</person> 嘉靖八年任 德安訓導 <person>周如金</person> 嘉靖十年 <person>詹孔祿</person> 嘉靖十一年 <person>許瑺</person> <person>唐大山</person> <person>譚大用</person> <person>侯義士</person> <person>陳廷儒</person> <person>陳廷相</person> <person>陳廷楠</person> <person>譚永庚</person> <person>陳天爵</person> 扶日曉 <person>譚時</person> <person>李貴謀</person> <person>李譽</person> <person>王珠</person> <person>李憲</person> 鄺翥 【324】 <person>劉公㤗</person> <person>陳楚立</person> <person>張世濬</person> 俱縣丞正德 年間 <person>黄鰲</person> <person>黄瓉</person> <person>施仁</person> <person>黄振</person> 鄺簡 <person>陳敦</person> <person>劉文相</person> <person>王弼</person> 【325】 <person>吳景夔</person> <person>吳汝賢</person> 賀宗朝 <person>劉廷貴</person> <person>譚尚禮</person> <person>劉淸羙</person> <person>譚體乾</person> <person>陳晋</person> <person>陳志一</person> <person>彭德成</person> 鄺璨 駱鳳騰 <person>曾</person> <person>陳光庭</person> <person>陳布</person> 鄺民 以上俱嘉靖 間 【326】辟舉 衡陽 <person>謝宇</person> 舉神童試墨梅詩稱 旨 累官兵部尚書 □復 衡山 <person>李從善</person> 洪武間舉俊 秀任主事 <person>金朝俊</person> 洪武五年任 兩淮塩運使 耒陽 <person>許均祥</person> 由賢良方 正任知縣 <person>李懋</person> 以賢良方 正任縣丞 <person>張彦銘</person> 以學行 任知縣 【327】 常寧 <person>周福本</person> 洪武中以賢良方 正任刑科給事中 <person>安仁</person> <person>馬庸</person> 宋人以明經任 四川廉訪使 酃縣 <person>李元亨</person> 任鞏縣 知縣 <person>蔡以節</person> 國朝以才學 任高郵判官 桂陽 <person>鄧銘仲</person> 陜西 僉事 <person>鄧均善</person> 莆田 知縣 <person>黄義則</person> 任行 人 <person>丘經</person> 任同 知 【328】 臨武 <person>陳允昌</person> 授翰林 院學士 良弼 授觀 察使 <person>陳楚春</person> 任湖北 廉訪使 例貢 衡陽 <person>周玉</person> 任通 判 <person>袁玉</person> 任縣 丞 <person>黄元齡</person> 任府 經歴 <person>楊憲章</person> 任鴻臚寺 鳴讃 府史 衡陽 <person>蔣璽</person> 任廣東布政司 理問受封勅 <person>王世用</person> 任京衛經 歴受封勑 【329】 耒陽 <person>鄭</person> 任合州州 判受封贈 臨武 <person>李暦通</person> 任太平 府推官 藍山 <person>雷思昌</person> 任知 縣 <person>李永衡</person> 任州 同知 雷貢 任邳州 通判 衡州府志卷之五 終 【330】衡州府志卷之六 人物 衡陽縣 三國 <person>唐 宋</person> 元 本朝 <person>劉巴</person> 三國時人諸葛亮薦爲左將軍西曹 亮嘗曰運籌策於帷幄吾不如子遠矣 <person>李寛</person> 唐元和中人始構屋石皷 山以讀書刺史吕温有詩 <person>胡晏</person> 宋時人性資孝友 鄉里慕之有争訟 不到公庭多徃質焉大開舘舍延禮四方賢士 以迪諸子及卒孔武仲表之曰處士胡君之墓 黄 珙 宋時人資質方正嘗以善行誨人長子師道仕 爲屯田郎中次子師旦爲屯田員外郎皆以清 白材 幹穪 <person>鄭向</person> 宋時人大中祥符間以省元擢甲科 女弟生濓溪先生官至龍圖閣學士 李 【331】 椿 宋時人廉介有守高 出俗類卒封文肅公 <person>李士眞</person> 宋至道中㑹境内 儒流講學於石皷 書院名聞京師遂 賜額同於四書院 <person>李芾</person> 高祖升靖康中死節芾生 而聦警少自樹立名其齋 曰無暴棄初補南安司戸歴知永温州有惠政咸 淳初入知臨安府忤賈似道罷去起知潭州兼安 撫使元兵至芾極力戰守城破芾命帳下忱忠 盡殺其家人而後殺已忠如其言事聞謚忠節 曾 世榮 元時人號育溪儒而業醫精 方脉著活㓜心書板行於世 <person>廖思敬</person> 本朝洪 武間以 明經舉儒學訓導陞直常州 府儒學敎授與修性理大全書 <person>杜文德</person> <person>洪武三年</person> 以明經舉 任府學訓導時知府高從訓建立學校開拓 基址皆文德所賛翊士慕其德列祀鄉賢祠 <person>陳㤗</person> 洪武戊申進士官兵 科給事中卒於官 <person>王仕逹</person> 永樂乙丑鄉試入太 學父母䘮歸塟盡禮 【332】 廬墓三年後知山西靈川民懷其惠先遠祖萬荘 翁宋人即所居漁溪建崇本堂春秋行古祭禮至 仕逹世守之太守題 其門曰衡陽第一家 <person>朱思通</person> 宣德間知四川長寕 廉介有惠政邑人思 之爲立 彰牧碑 <person>劉本讓</person> 敦尚禮讓與兄本信立祠堂 叙族□數世同居鄉人賢之 <person>王詔</person> 字伯宣少讀書漁溪郡守勘事至其家見而異之 曰此子他日必大用遂令負笈出城就學後果中 甲科累官給事中工部侍郎多 所歴卒於官贈尚書賜葬祭 <person>李昌</person> 景㤗癸酉舉 人任華陽縣 學教諭性恬淡與物無忤慱 學工詩長於集古以夀考終 <person>劉紳</person> 字宗儒中甲科 賦性質朴宰廬 江縣以勤廉自効在任九年陞南工部主事民自 賫昔所負袛候交納卒於官家無餘貲妻子貧約 如 舊 <person>謝恩</person> 劉大夏榜舉人初授鳳陽同知有中官擾 害府治恩上䟽奏劾違法數事謫寕夏衛 【333】 經歷陞重慶同知致仕 歸邑人穪古君子謝翁 <person>黄璽</person> 字中符中鄉舉两經 督府受褒封致仕 以夀 考終 <person>歐陽復</person> 字孟元少聦頴負大志長就學慱涉 書史領鄉薦中甲科累官監察御史 所至著有政聲後 丁外艱歸卒於家 易綱 中鄉舉任武康知縣有善 政天性雅尚林自乞休 以壽 考終 <person>王昊</person> 字汝欽中甲科初宰桐鄉有善 政陞御史累官雲南按察副使 <person>羅昌</person> 字 文 盛爲人篤實不欺七入鄉試竟以貢授 瓊州定安縣尹廉勤公恕邑人思之 <person>李繼宗</person> 字 孝 卿號述齋教諭昌子性寛閑犯而不校中鄉舉初 任渠縣教諭陞國子敎善誨誘舘下士多所成 就祭酒汪先生署其考曰教士有方守 已無失㝷陞監察御史後以疾告歸 <person>趙廷珪</person> 字 主 噐愽學考古數入鄉試晚以貢通籍 國子遂隱不仕閉門窮經老而彌篤 <person>廖</person> 字邦重 中甲科 【334】 愽學長於古文猶精舉業大廵王君觀行部試大 王投杼論援筆立就文甚奇偉觀大穪賞次年鄉 舉第一戊辰進士官 行人司副卒於家 寗欽 字宗堯中鄉舉初任諸 暨教諭陞御史廵廬鳳 一道□務欲除革奸弊相知規之 食减事煩寕自愛不聽竟卒於廵所 <person>歐陽選</person> 字汝 魁號 掬泉御史復子中甲科初知望江邑當孔道選撫 貧民不欲俯仰過客人多短之改四川筠連旣至 重學校親爲弟子授經 居餘勇退人多賢之 余守觀 字尚賔中甲科初 知山東鉅野時流 賊殘破城邑蕭然觀至完葺 始復舊陞給事中卒於家 <person>蔣褔陵</person> 字伯固中甲 科初知鄞縣 丞太僕擢臨安知府爲政公廉寛始終一節民 頼之卒於臨安吏皂扶柩歸衡悲别而去如父母 衡山縣 <person>唐 宋</person> 國朝 【335】 <person>趙知微</person> 唐穆宗以布衣上書詞旨危切帝詔宰相 諭慰宰相因賀天子納諌然亦不能用 <person>廖凝</person> 有學行隱居南嶽後仕南唐爲彭澤令有詩 云風清竹閣留僧宿雨濕莎庭放吏衛解印 詩云五斗徒勞自折腰三年兩鬂爲誰焦今朝官 滿重歸去還潔來時舊洒瓢建州刺史與建勲爲 友 <person>侯宣</person> 宋時人少遊四方還家築室道旁俾遊學 之士徃來舘焉行之二十年曾無倦意遠 近號曰侯 家書院 <person>廖倚</person> 慱學多才始以進士舉于有司不 第遂遊四方名公鉅卿多與之交 <person>趙世德</person> 宣和間進士初攝鄉邑時邑遭兵燬移治 上封賊大掠脅世德歛民金帛世德不從 被執以死自誓百姓自率金 帛以贖後辟廣西機宜 <person>趙棠</person> 少從胡宏學慷 慨有大志嘗見 張浚於督府浚雅敬其才欲以右選官之棠不爲 屈累以策言兵事浚奇之命子栻與棠交棠之子 【336】 從栻 學焉 <person>趙方</person> 棠子少從張栻學淳熈中舉進士知趙 州時講和罷兵方獨選將招兵爲戰守 計㧞土豪孟宗政等補以官後又知江陵襄陽金 兵至荆襄以有備不能䧟累遷至權刑部尚書進 徽猷閣學士卒謚 忠肅有家傳遺文 <person>劉應之</person> 有文學自 處不苟 <person>趙范</person> <person>方子與</person> 弟葵俱 有大志少從鄭清之牟子才學後從父軍中嘉定 間嘗與葵殱金人於高頭累官知揚州淮東安撫 制置使屢立戰功進工部尚書沿江制置 副使後爲京湖安撫制置使兼知襄陽府 <person>趙葵</person> <person>方 子</person> 以功累官知滁州度李全必叛乃聚兵爲戰守計 及全冦楊州葵率衆與戰出奇破之斬全以歸淳 祐中進端明殿學士知潭州後拜右丞相兼樞密 使封魯國公葵有文武之才累立大勲朝廷倚之 爲重者三十年卒 贈太傳謚忠靖 <person>趙淮</person> 葵從子李全之叛屢立戰 功官至淮東轉運使德佑 【337】 中戌銀樹埧兵敗被執元將阿木使招李庭芝許 以大官淮陽許諾至楊城下大呼母降元將怒而 殺之人服 其忠義 <person>張鏜</person> 僕射浚之後益王立詔天下勤王 鏜起兵衡山移檄安化新化諸僚 得民兵數千文天祥率兵出領相與接應旣而兵 敗被執元參政崔斌欲降之鏜罵曰今日降而死 何以見我祖魏公於地下斌命述起兵 本末鏜奮筆斥罵千百言崔斌怒殺之 <person>黄明高</person> 任 宣 議大夫以直諌 終鄉人賢之 <person>侯友彰</person> 字夣符以進士任臨桂縣 尉廉慎不苟其示子詩有 萬錢終有命遺汝不 如廉之句人敬重之 <person>曾圭</person> 世業儒術爲零陵縣尉 慕顏眞鄉元次山二公 風節文釆命其子堯臣獨損家貲建浯溪書院中 爲大成殿西爲祠祀二公又割田三百畒以廪 學者其好 義如此 茹瑺 本朝人年十六而貢四十而官兵 部尚書後封伯在洪武中大臣得 【338】 寵任者公與蔡瑄楊靖秦逵數人而已 御製大 誥穪各官恪遵先聖先賢之道夙夜在公特 賜 詔復其家其 受知遇如此 <person>劉紹先</person> 洪武中知肅州以清白自持 陞刑部員外爲 上所知受 勑命者五樂於恬退歸耕衡山之下一日在田間 適當官路有驛使過而問劉員外家者親爲指之 驛使不知其員外也已乃釋田噐歸家衣 冠而出與驛使相揖乃耕者也驛使驚謝 <person>金良</person> 字 玉 相性雅澹不慕榮利年十八領永樂乙酉鄉薦㑹 試一再徃不第遂不復出徜徉山水之間自以爲 樂其詩有樵釣亦堪娱耕鑿自足百 年駒隙間何必計榮辱之句七十九終 賀讓 知瀘 州有 廉名蒞事平恕以愛民爲主好惡甚嚴不苟狥時 俗權者忌之陞思州府知府去任之日瀘人攀 號蒲道留之不能得後數年爲立仁政坊以表去 思至思州撫馭有方民夷俱安致政還家行李蕭 【339】 然惟市有青數石爲身 後之計而已今廟食思州 <person>楊時榮</person> 字仁甫以戎籍 領鄉薦于雲貴 再上春官不第則歸衡山作别墅于巾紫峰下别 名其山曰止山養晦自高不輕入公府事親有孝 感行誼修未嘗以 □服出門人皆重之 耒陽縣 漢 晉 <person>宋 元</person> 國朝 谷永 漢成帝時爲大司農前後 上封事四十餘章後免官 谷朗 事繼母以孝 聞歴官遷大 中正時交州叛以朗徃南 州恩威素著遷九眞太守 <person>蔡倫</person> 有才學漢和帝時 爲中常侍元祐中 封龍亭侯倫言自古書契多編以竹其用縑帛書 者謂之紙乃始用樹膚麻頭敝皮魚網爲紙天下 咸穪蔡 <person>侯紙</person> <person>羅含</person> 晉時人少嘗晝卧夣一鳥文彩異常 飛入口中自此藻思日新任爲江夏 【340】 從事太守謝尚曰可謂湘中之琳琅後補桓温叅 軍咸謂含荆楚之才温曰此自江左之秀豈荆楚 而 已 <person>曹</person> 宋時人舉進士爲潭州司録參軍能辨枉 獄後宰溧水值旱蝗漕使以計不足 諷諸邑曰吾能忍視其死而不救乎卒以實聞 子洪舉進士爲永寧令邑小民貧上供匱乏洪嘆 曰吾八歴縣未嘗横歛豈有以 暮年倒行逆施乎遂棄官而歸 <person>鄧邦</person> 元時人至正 間賊至耒陽 州燒毁幾盡邦率鄉人攻之賊 遂奔散上嘉其能除軍元帥 <person>謝必賢</person> 由鄉舉永 樂間知廣 西洛容縣事能平徭冦民多德之 後以賢能調知無爲州食知府俸 <person>李壐</person> 正統間由 進士任監 察御史爲人剛明能辨獄後陞雲 南按察使去任民思其德立祠祀之 <person>謝文祥</person> 成化 初由 進士授翰林庶吉士陞監察御史因言 事謫南陵縣丞年三十七以疾告休 <person>胡文璧</person> 弘 治 【341】 間由進士任戸部主事改御史陞鳳陽知府天津 兵備因禁革皇庄忤中官謫延安檢校嘉靖初陞 按察使文璧 已卒於家 <person>謝訥</person> 正德初由進士任戸科給事中 查盤兩廣訥秉公廉立朝抗言 不懼陞都 給事中 常寧縣 宋 <person>龔盖卿</person> 宋時人以詩經擢第徃師朱文公明義理 之學入諌垣爲右正言以直道事君 王居人 本邑人登淳熈王容榜進士師 張南軒不仕别號習隱 安仁縣 宋 國朝 <person>陳億孫</person> 登宋咸淳四年陳文龍榜第一甲第二名 官至潭州安撫參議與安撫使李芾同死 【342】 節本朝副使薛 綱立祠祀之 秦噩 宋嘉定十二年登劉渭榜進 士深於理學號南澗先生 <person>劉夣應</person> 宋咸祐元年登徐儼夫榜進士 第官至朝奉郎嘗著明善錄 <person>陳元明</person> 字 伯 元元至元間登進士授 長沙縣丞陞道州錄事 樊簡甫 青路人元季四科 聯中三科作魁故 至今有四舉 三魁之説 <person>蕭元益</person> 字楚材元統年間上舍嘗 著四書演義編洙泗大成 鄧 偉奇 字子才㓜頴敏慱學善屬文中洪武甲子科 鄉試乙丑㑹試第一廷試一甲第二授翰林 院編修以 <person>文鳴于時</person> <person>譚有德</person> 洪武乙巳年以貢授山東莒州 知州蒞事精明政聲大著陞楊 州知府復以政最聞轉廬州 府尋陞四川按察司廉使 <person>李俊</person> 字仁傑少純謹 謙厚正統丙辰 貢授淮安訓導陞新城敎諭所至敎人以德行爲 先文藝次之朝夕講解雖盛暑隆冬不輟士多造 【343】 就常念母七旬迎養不至憂形于色每遇母誕辰 繪像拜祝賦詩慶壽及母胡氏卒哀毁踰禮名其 堂曰 終慕 <person>陳謨</person> 同義人以詩中正統戊午鄉試第二名 噐識凝遠丰儀甚偉初授禮科給事中 轉本科左給事中景㤗壬申奉使琉球國駐節 福閩士夫賦詩以贈行三山黄澤爲之序後以剛 直見忤謫山東 大安州同不就 <person>鄧先</person> 字元善以詩領天順已卯鄉 薦知河南羅山縣事性剛介 蒞政未幾有辱之者不屈 遂解印歸至今邑人稱之 <person>歐陽</person> 坊廂人字養性 號菊軒以詩領 成化庚子鄉薦授儀眞縣知縣推誠布公存心愛 民初值大旱竭誠致禱霖雨三日一日忽有一鶴 自天降庭馴擾不去若素養然士夫咸以清節所 感亭居之扁曰來鶴庶吉士王臣爲之記尤首 興學校掘一井於學宫甫十尺得一甕内注清水 活䨇鯉於中曰此士子化龍兆也不可不使之 【344】 得所乃具祝文紅彩率師生送於楊子江敎諭馬 讓記之次年庠生張鳳白鵉果連登科邑當衝要 奏議簿均徭賦逐斥豪强民受其惠他郡有疑獄 連年不决行䑓檄委鞠問咸當其罪輿論穪快時 楊州以儀真令政治爲穪深嘉奬勵三載績滿 謝病歸以詩書課子自娱年六十八卒邑人陳銓 銘其 墓 桂陽州 漢 晉 宋 國朝 <person>胡騰</person> 漢時人字子昇桂陽籍爲竇武府椽武死騰 獨殯殮行䘮坐黨錮武孫輔時二騰與迯 於零陵後舉桂陽孝廉桓帝廵狩南陽以騰爲護 駕從事公卿貴戚車乗萬計征求費役不可勝極 騰上言天子無外乘輿所至即爲京師臣請以荆 州刺史比司校尉臣自同都官從事帝從之自 【345】 是肅然莫敢妄有干請騰以 此顯名黨錮遂解官至尚書 谷儉 晉元帝時人湘 中刺史舉儉爲 秀才辭不命州厚禮遺之儉以其州少士乃表 求高第除中郎儉少有志行寒苦自立慱涉經史 耻衒濯取達 遂終身不仕 <person>黄照隣</person> 宋時人舉進士爲職方郎中 嘗讀書於郡西芙蓉山石林 亭鄉人號 爲職方巖 <person>葉盖</person> 宋熈寧中以才雅賦魁上庠 見者目爲南瑞累官知郴州 <person>黄植</person> 字立之照隣之子登宋元熈二 年進士第官至朝請郎知貴州 <person>李譽</person> 字崇道登宋 紹熈四年進 士 第 <person>丘崇</person> 字次姚登宋紹興二年 進士第累官至朝請郎 江應瑞 字明之登 <person>宋丁未進</person> 士官止 <person>邵陽簿</person> <person>李思聦</person> 本朝洪武甲戌進士任行人奉使 百夷深爲夷人敬服還進所著百 夷傳并詩朝廷嘉之㝷陞 江西右叅議事載五倫書 <person>羅以禮</person> 永樂乙未進士 由戸部郎中出 【346】 守西安府貶知紹興食三品俸 居官三十年清慎自持致事卒 <person>黄秉中</person> 宣德丙午 科解元卒 於 家 臨武縣 <person>宋 元</person> 國朝 <person>陳允昌</person> 宋時人授 翰林學士 <person>陳良弼</person> 宋舉授 觀察使 <person>李元眞</person> <person>宋紹定</person> 間舉全 州 敎 <person>陳庭儀</person> 宋景定間授 興寧縣敎諭 <person>陳奎龍</person> 元時人皇慶間 授宜章縣敎諭 <person>陳敬伯</person> 元延祐間授 新喻州敎諭 <person>陳楚舟</person> 元㤗定間由明經登 第授廣東臯州路經 歴奉使和番番主贈以金帛弗受上嘉 其廉而有功遂命有司旌表其忠節 <person>陳楚春</person> 元 至 元間授桂陽路訓導陞天麟路敎授庚辰 隨駕還大都上賢之特陞湖北道廉訪使 鄺珏寳 【347】 本朝洪武間出賢良方正舉 授承事郎山西沁源縣知縣 <person>陳伯政</person> 洪武間由賢 良方正授將 仕郎山東 冠縣主簿 鄺彦譽 宣德中以賢良方正舉四川布 政司檢校陞浙江錢塘知縣多 善政且平冦有功擢浙江按察司僉 事陞廣東副使食二品俸致仕卒 藍山縣 <person>雷潮宗</person> 天性孝犮守身循禮能竭力事二親昏定 晨省出告反面父年踰七十先逝母存潮 宗事之愈謹母享壽百有三而潮宗 亦年踰八十矣居䘮盡禮至今人慕之 <person>楊文逹</person> 永 樂 間由人才任文選司 主事陞太僕寺丞 <person>雷仲和</person> 永樂間由人才 知直太平事 <person>雷揖</person> 用 正統間由賢良方 正知江西南昌事 【348】節孝 衡陽 <person>曾氏</person> 金蘭人適易子 逹傳見藝文志 <person>陳氏</person> 太平坊人適曹 受興夫亡守節 <person>周氏</person> 西 厢 人適彭應祖 夫亡守節 <person>王氏</person> 衡陽人適羅荣 興夫亡守節 <person>王氏</person> <person>王仕義之</person> 女適宣德 癸丑進士朱衡衡卒守節 無玷孝於事姑人歎其賢 <person>劉氏</person> 劉潮勝之女適湯 思文未朞而夫亡 家貧以紡績飬舅始無異志真固之節 至老彌篤以上舊志俱永樂正統中 <person>李節婦趙</person> 氏 傳見藝 <person>文志</person> <person>歐陽氏</person> <person>廖氏</person> <person>王氏</person> <person>鄧氏</person> 歐陽 氏 事見藝文志 五節婦傳 <person>鄧氏</person> 生員鄧攸女適生員劉一元 元故歸依兄守節紡績自給 【349】 孝 <person>王仕達</person> 見人 物志 衡山 <person>梁氏</person> 適蔣志㤗家貧守節事姑 盡道天順初旌表其門 <person>歐陽氏</person> <person>董惟嶽之</person> 妻嶽承檄 捕賊襲圍其家夫死賊焚其宅陽氏率子姪 敵賊敗爲所擒汚之陽氏奮擊賊躍火死 耒陽 <person>李氏</person> 庚子舉人蔣閶之妻夫蚤䘮守節 自誓清慎無玷以壽終未旌異 常寧 【350】 <person>陳氏</person> 彭萬里之妻未期萬里䘮氏以死守自誓孝 養舅姑歴四十餘年不衰至六十四而終惜 其未旌異 人以是傷之 <person>安仁</person> <person>劉氏</person> 陳思詩之妻持家勤儉甚得婦道正德間猺 賊攻縣劉出避賊執汚之劉不屈曰吾寧 死不受汝辱也賊 怒投火焚之而死 酃縣 <person>劉氏</person> 常平人適霞陽尹文光正德辛未冦至劉氏 侍病姑避山澤爲冦所執汚之不從冦以 刃加其頸劉曰寧殺我 定不汝從冦怒而殺之 <person>羅氏</person> 名壽眞羅永昌之女 適李世昕昕没公姑 【351】 奪其志眞誓 不從守節無玷 叚氏 康樂鄉人適陳鉅鉅 卒自二十守節不替 <person>尹氏</person> 江 西 永寧人適李世曠曠没誓不 適人守節至七十人無間言 桂陽 <person>王氏</person> 王仲和之女適陳宗濟事姑甚孝 夫亡哀毁骨立終身誓不復再醮 <person>張氏</person> <person>羅旦</person> 之妻 少有志操天順洞冦入其家張氏潜避賊搜見執 刀脅之出張且泣且罵不起賊怒亂刀刺殺邑人 咸貞 慕之 臨武 鄺氏 彦知之女適杜彦祥夫死守節不變天順獞 冦入境避難舜峯爲賊所執汚之不從哭 【352】 駡願就死賊誘之罵愈厲 賊怒亂刃刺之罵不絶口 <person>陳氏</person> 名三眞士良之女 弘治猺賊入其家 見其姿羙欲辱 之奮罵觸刃死 <person>李孝子</person> 文化鄉人生於季元間性純至孝有司嘉 其孝行至正元年爲立孝行坊以旌之 藍山 <person>雷氏</person> 雷潮政之女適陳逢初踰年而夫亡 以死自守始終無玷邑人至今穪之 <person>雷氏</person> <person>雷 廷</person> 惠之女天順間猺獞攻城人民奔竄父疾不 能去雷氏侍側哀哭賊欲汚之奮罵而死 成氏 成本固女適陳本載踰年夫亡 成居䘮哀敬清慎自守人賢之 <person>雷潮宗</person> 詳見人 物志 【353】名宦 衡州府 晉 <person>梁 唐</person> <person>宋 元</person> 國朝 <person>劉翼</person> 晉人爲衡太守死節遺 愛在人後人立祠祀之 習鑿齒 爲太守在郡 著晉漢春秋 斥桓温覬 覦之心 <person>虞潭</person> 爲太守遷守吴興蘇峻之亂起兵 赴難其母謂曰汝當舍生取義勿 㕥吾老爲累盡遣家僮 從軍鬻佩環以充軍費 <person>王林</person> 梁元帝時爲刺史體 貌閑雅喜怒不形於 色刑賞不濫輕財 愛士得州人之心 <person>李</person> 即曹王太宗子明之後爲 刺史法成令修治具畢張 觀察使誣奏之貶刺潮州 後還衡州任降叛將國良 齊映 唐貞元中刺史建 合江亭韓愈有詩 羙 之 吕温 唐元和中刺史有奇表 翰藻精好一時推向 宇文炫 <person>唐太宗時</person> 爲衡陽太 【354】 守貞觀中時和歳豐民安物 阜於石皷山東岸西溪有詩 令狐楚 唐元和中知 制誥善文詞 每一篇成人皆傳 誦爲刺史有善政 平昌 永㤗間爲湖南觀察使有 惠政於民人不忍名穪焉 <person>曾維周</person> 宋乾德中通判卒於 官有遺愛民爲立祠 <person>張齊賢</person> 太平興國初 通判時鞠刼 盜十餘皆論死齊賢至出其失入者五人知州等 懼譴責齊賢曰齊賢豈委罪衆人而自爲功乎 令改正 而已 冦凖 貞宗朝拜宰相决策親征成澶淵之 功與丁謂有怨貶道州司馬踰年貶 衡州 同馬 <person>李昉</person> 字明遠所居鄉曰調元鄉秉鈞里三 入翰林兩入中書以給事中知衡州 李 虗已 宋祥符初知衡州以循良清慎 選上嘆曰貞得良二千石矣 <person>韓丕</person> <person>宋爲衡</person> 州通判 聲名籍甚石熈載薦其 文行代還擢著作佐郎 <person>鄒浩</person> 字志完以道學行義 知名於時哲宗召對 【355】 除右正言諌立劉后除名覊管新 州徽宗遷吏部侍郎爲衡州别駕 <person>陳瓘</person> 字茔中中 進士第仕 神宗哲宗徽宗朝爲監察御史因事忤 蔡京著尊堯集以排王氏竄郴州改衡 <person>劉沆</person> 天聖 中知 衡州大姓尹氏作僞劵以欺鄰孤奪其田訟又不 得直沆至詰尹氏云爾始爲劵時曾取證他鄰否 其人固多在可訊 也尹氏自此詘服 <person>孔平仲</person> 知衡州提舉董必劾其 不推行常平法䧟失官 米之直六十萬置獄潭州平仲䟽言米貯倉五年 半陳不堪用若非乘民闕食随宜渫之將成棄物 矣倘以臣不敢 逃罪乃徙韶州 <person>劉清之</person> 宋知衡州行利民 之政表先賢之祠 <person>鄭清之</person> 知衡州究心民事不餙厨傳嘗作諭民書一編敎 以事親睦族敎子祀先謹身節用利人濟物邦人 家有其書非理之訟自爲哀 息又與諸生講學以振士風 <person>趙逄龍</person> 知衡州爲政 寛恕民不忍 【356】 欺居官自常奉外一介不取雖 歴日久泊然不知富貴之味 <person>楊文仲</person> 知衡州運 餉有法民 不知以所常得米八 千石立思濟倉以賑民 辛次膺 湖南提刑紹興末 金人遣張通古來 諭江南次膺上書言君父之讐 不共戴天書奏不報即丐祠 <person>周堯卿</person> 衡州司理 参軍居官 盡職祿雖薄必以周 宗族朋友罄而後已 <person>李迪</person> 進士第一貞宗時將立 章獻后迪爲翰林學士 諌以章獻起於寒㣲不 可母天下章獻深銜之 <person>劉邠</person> 字貞父與兄敝原父 竝以文學著名世穪 二劉同知太常貽書王安石論新法不便安 石斥通判秦州坐和蘇軾詩貶官至衡州 <person>劉摯</person> 安石初秉政除公御史論率錢役官自顧人畧 舉十害時御史中丞楊繪亦上䟽論新政并公章 下司農寺司農條件詰難劾繪與公 險謏欺誕罷御史貶監衡州塩倉 向子忞 知衡 州首 【357】 鋤擊大胥姦贓十餘人民情始通時大旱米賈騰 踴子忞遣人糴於鄰州歸賤糶之所活萬計頌聲 洋溢㝷以誣奉祠士民群聚擊皷提 刑司以留及戒途之日闔郡擁 <person>趙汝愚</person> 楚王 元佐 七世孫爲相以司馬富韓范自期孝光時定大計 於頃刻㧞賢俊用事後爲韓冑構斥卒于衡州 <person>楊畋</person> 慶暦初吉州巫黄捉鬼等誘洞蠻作亂畋以 本路提刑率兵入討捉鬼計窮詣衡州降未 幾餘黨復出冦畋至桂陽斬其酋約 賊徙出洞授田爲民自是洞冦遂平 <person>趙宏偉</person> 元至 元中 爲衡州路治中群盜出没其境宏偉計其地興 屯田以授民耕民旣足食盗亦爲農郡遂寧靖 史 秉彛 元至正間推官廉勤公正興學 校復侵田賑飢活民民甚德之 阿都赤 眞定 人授 懷遠將軍衡州新軍萬戸與倪文俊對敵奮不 顧身遂死於難褒封鎮國上將軍湖南都元帥 許 【358】 <person>盧馬</person> 古人衡州衛萬戸軍政嚴肅 轉立學校至今士子穪誦之 <person>高從訓</person> <person>洪武</person> 初以 本府通判擢同知尋陞知 府遺愛在民至今傳頌 <person>史中</person> 江西德化人通判 德安陞知本府重 建石皷書院在任 九年吏民懷服 <person>陳安福</person> 永樂中知府持心正大 禱雨輙應時有虎傷人 誓于城隍 其虎死 <person>鄒良</person> 江西樂安人由進士任邵武知縣 陞知本府寛和簡重爲政得體民 有去 思 吴逹 德州人由刑部郎中出知 衡州政尚寛平人皆追慕 翁世資 莆田 人由 工部右侍郎出 守有惠政於民 <person>徐孚</person> 浙江黄巖人由舉人知本府 明倫堂飛虹橋便民倉皆其 建 造 <person>周瑍</person> 貴州興隆人由進士知 衡州歴任廣西右布政 <person>何珣</person> 河南羅山人 由户部郎中 陞知本府一新府 治重建飛虹橋 <person>陳哲</person> 浙江山隂人由刑部郎中 陞知本府創常平倉 【359】 <person>孫安</person> 浙江仁和人由太 僕丞陞知本府 海輔 河南上蔡人由解元 同知本府爲人平易 轉眞定府同知 易四品服色 <person>鄧淮</person> 江西吉水人由進士陞本府 同知後陞温州府知府 <person>高昶</person> 四川長壽人由舉人通判 本府爲人淳良民甚思之 <person>郭良</person> 河南泌陽人 由舉人陞本 府通判爲人廉介甚 得民心至今思之不忘 <person>劉璣</person> 字用濟號近山陜西 咸寧人進士正德元 二年補衡州知府寛弘仁愛出于天性處繁治 綽有餘才先是元年鼎建 雍府次年王薨内 使及諸當道咸㑹府城公應接不劳於民而 事集民實頼之次年陞太僕少累官戸部尚書 致仕民有去思 爲立遺愛坊 <person>葉夣淇</person> 崑山人葉文莊公孫字 尚源號約齋政尚清簡卒 於官囊無餘貲 同僚代爲棺歛 <person>陳用</person> 江西高安人補府學敎授立 敎條嚴課程集諸生宿號舍 【360】 每日一背書五日輪經一講解士多所造就惜在 任踰年卒嘗書門聮云生員有違學䂓不必私見 鄉里素非親識免劳 先施其嚴慎如此 <person>劉毅</person> 廣東東筦人字子仁正 德中陞府學敎授重義 輕利以身爲敎士子始知廉節時童生王添表初 入學未冠先生憐其貧爲償束修并舘中供饌或 時至舘云四齋先生皆有子我獨無子然以添表 當吾子後添表果中鄉舉其知人愛物每如此 <person>王綱</person> 廣東清遠人正德中任府學訓導恬淡寡 諸生進謁所談皆理義財利不出於口喜怒 不形於色後 陞㑹昌敎諭 衡陽 <person>梁 宋</person> 國朝 <person>周鐡武</person> 梁河東人湘州守王 肅舉武爲臨蒸令 <person>李濤</person> 㓜有大志其父 客湖南馬殷雄 【361】 㨿一方待士彌篤因請 謁即日奏授衡陽令 <person>王定民</person> 宋元祐間知縣事 修葺學宇又爲勸 學頌以勉學者 邑人至今傳誦 <person>王時昇</person> 宋紹興間知縣事凢六 載治有廉惠去後民懷 唐 燁 浙江金華人開禧中 知縣事創公署學校 穆 祖 爲縣尉當宋末元 將兀良合台兵充 斥 2祖提兵水東岸楊林廟相拒七晝夜卒 院衡民李芾薦知縣事後仕至湖北僉事 <person>周岳</person> 直人洪武間知縣事 政敎竝舉陞梧州知府 <person>林靖</person> 廣東人由舉人知縣 事禀性剛毅蒞政勤 敏修縣治興學校 民至今懷慕之 <person>彭宜</person> 江西安福人任本縣知縣 在任九年廉慎如一日有 家僮向庫子急索燭叱之曰汝明歸原籍向何人 索仁恕如此適考蒲有當道辰之遂乞休衡人送至 其家以俸餘買田宅曰官久自 富此養廉之賜皆汝衡陽物也 【362】 衡山 <person>宋 元</person> 國朝 <person>黄應龍</person> 南城人宋寶祐中爲縣令以古 學爲政節用愛人民甚安之 <person>趙忠</person> 元至 正間 爲縣尹政知所先南嶽書 院壞竭力脩復民樂徔之 <person>陸伯良</person> 崇仁入國朝洪 武間知縣事學 校公署多其建置勞績 著聞後陞按察司僉事 <person>嚴敏</person> 洪武初任主簿持身 廉㓗蒞政公勤陞知 本 縣 梅用鼎 浙江人洪武中知縣事 爲政有法恩惠在民 紀惟政 <person>洪武中</person> 任縣主 簿大得民心 保陞叅政 <person>楊景脩</person> 正統初任縣丞羙 政在民㝷陞知府 <person>龔俛</person> 㑹稽 人正 統中知縣事百廢俱興 政不苛擾民實頼焉 <person>鄭冕</person> 天順間以監察御史 出知縣事政尚寛厚 衆務克舉 尋陞知府 <person>劉熈</person> 成化中知縣事盡 心民務百廢具舉 <person>彭簮</person> 字民望號 <person>石屋江西</person> 【363】 安福人舉人任知縣存心牧愛公廉並著雖簿書 期㑹日不暇給而留心文事所編刻有嶽山志縣 志梭山家制行於邑中在任九年陞通判去 之日徔容賦詩留别民至今思慕之不能忘 耒陽 漢 三國 <person>梁 唐</person> 晉 宋 國朝 <person>侯寘</person> 高密人始 創學校 龎統 爲縣令在縣不治免官吴將 魯肅遺昭書曰士元非百里 才也使處治中别駕之 任始當展其足爾 聶令 唐天實時爲耒陽令 史失其名止以令穪 <person>羅文容</person> 唐武德間爲縣令建議自敖口遷縣 還桂陽舊治薛貴代文容始克遷 <person>蕭佚</person> 知縣事著牧 宰政術三卷 <person>朱昻</person> 天祐末爲縣令訪杜甫 遺跡江上築室以祀之 <person>鄭行已</person> 宋紹聖間知縣事精勤吏職剖决如 流案無停牘人服其敏而不敢犯 江滋 <person>宋元符</person> 間知縣 【364】 事學校久廢滋作詩勸諭大姓欣然 徔之生徒畢集後事聞進秩一等 <person>俞剛</person> <person>宋崇寕</person> 間知縣 事大毁滛 祠民安之 <person>黄廷翰</person> 開運間爲縣 令重興杜甫祠 <person>徐温</person> <person>洪武初知</person> 縣事治民 廉幹人 慕其名 <person>劉循</person> 洪武間任縣丞亷幹 撫民政声由之大著 存 寕海人永 樂初知縣 事清慎能幹立心 愛民人至今穪之 常寕 <person>宋 元</person> 國朝 <person>彭璟</person> 宋時人知縣事興學 校明禮義俗用丕變 <person>杜煥</person> 宋紹聖中以右宣 德知縣事新庠序 定規矩以 勉勵學者 <person>劉燾孫</person> 元至正末爲常寕學正湖南䧟 常寕長吏棄城走民奉印請燾 孫爲城守城頼以 完外援絶死之 <person>胡暹</person> 國朝永樂間知縣事愛民 律已遺惠在人至今穪之 【365】 <person>趙忠</person> 四川人正統七年知縣事律 已端慎重新公署設預備倉 <person>張懋</person> 景㤗中任 縣學訓導 扶植名教 人甚得之 <person>安仁</person> 宋 國朝 <person>高岳</person> 宋淳化中知縣事戸口增益捐已俸徙縣治 於薌草坪父老立祠祀之今穪高長官廟 韋衡 國朝洪武初知縣事處事公平好尚詩 書愛民如子縣治暨公署皆其創始 余鐸 池州人任主簿公平 正大下民愛慕之 <person>劉懋</person> 桂林人知縣事年 少才敏事辦民安 酃縣 宋 國朝 桂如林 宋時人知縣事建 學校遺愛在民 <person>朱璣</person> 國朝洪武初知縣 事立科條謹區畫 【366】 朞年而百 度盡舉矣 <person>胡湜</person> 蕪湖人永樂間知縣事公平持已 平賦均徭觀風者以聞㝷擢廣東 僉 事 <person>李塤</person> 江西人宣德中知縣事寛猛得宜 政教兼舉公署學校極力脩葺 <person>沈迪</person> 直 人正統間知縣事勤慎公廉 威望素著吏民罔不畏服 <person>楊智</person> 正統間知本縣 政尚寛簡斯民 愛 戴 <person>韓暄</person> 山東人天順間知縣事賞 罰嚴明留心民事人慕之 <person>蘇源</person> 上海人成 化間知本 縣立心平直律已清廉治 縣人被其澤到今猶穪之 <person>張金</person> 邳州人弘治間知 縣事遇民恩惠民 皆德 之 <person>張恭先</person> 江西人洪武間縣 丞爲政有方民思之 表㤗 河南人任 主簿爲政 得民心尋 召擢御史 桂陽 西漢 東漢 南北朝 宋 國朝 【367】 <person>楊璆</person> 漢高祖時爲守始城州自后 起廢脩罅以迄於今民永頼之 <person>張隆</person> 漢光武 時爲 守王莾末閉境自守建武間率交趾 牧鄧讓等遣使通貢獻封爲列侯 衛颯 漢建武 間遷本 州太守下車設庠序之教脩 婚之禮朞年而邦俗從化 茨充 漢永平間任太 守善其政令教 民種藝邑 民得利用 <person>許荆</person> 漢和帝時爲州太守行春至耒陽 民蔣均兄弟争財互訟荆嘆曰教 化不行咎在太守乃陳状乞 詣廷尉兄弟感悟各求受罪 欒巴 爲太守定禮議 興學校視事七 年而徴 拜議郎 度尚 爲太守徴還京師時桂陽賊起衆至 數萬於是以尚爲中郎將將步騎大 破 之 <person>周昕</person> 爲太守人德 之立祠以祀 <person>周憬</person> 徐州下邳人拜尚書侍 郎又拜桂陽守桂陽與 南海接啇旅所輳自瀑亭至曲江䑓水極險惡其 源自黄倉山分爲十二川過宜章會武水入樂昌 【368】 至三沌合諸水爲六瀧驚湍激石數里憬開此溪 下合滇水桂陽人便之爲立祠以祀建碑於瀧上 <person>王珍國</person> 梁内史境内肅清罷任經江州刺史柳世 隆見其還装輕素嘆曰眞良二千石也 <person>高不倚</person> 寳慶元年以朝請大夫任知軍復寳泉創 都教塲砌道路置勸駕田蓮開並蒂麥秀 兩岐奏可節制 軍馬提舉義丁 <person>李綱</person> 字伯紀登進士以太常慱士 知監綱負天下之望精誠忠 義動乎遠邇仕至觀 文殿太學士隴西公 <person>陳傅良</person> 號止齋任知軍以文 章鳴代義節表表仕 至中書舍人 兼侍讀官 <person>黄昻</person> 以縣丞陞知州威 德兼行吏民悦服 吴淵 京口人 景㤗中 知州事明敏果斷洞 察奸僞民到今穪之 <person>何棋</person> 四川人成化中知州事 清慎自持愛民如子民 慕之肖 形以祀 <person>張景元</person> 由舉人知州事學優才贍 蒞政有聲士論多歸之 <person>陳坦</person> 由 舉 【369】 人署學正愽雅 謹厚多士惟式 臨武 漢 <person>唐 宋</person> 元 國朝 <person>唐羗</person> 漢和帝時臨武長時南海獻生龍眼荔枝羗 上言曰上薄滋味爲德下不以貢獻爲功詔 罷貢宋蘇軾詩永平荔枝耒交州天寶貢 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酧伯遊 <person>張署</person> 唐眞元中爲御史因論旱事及宫市之擾以直觸 忌謫知臨武時韓愈亦謫知陽山而來㑹宿界上 邑人因以韓張暨 唐羗穪爲三賢云 <person>徐經孫</person> 宋淳祐間知縣事正版 籍斥奸囘嚴里井興學 校清節 尤勵 <person>胡純</person> 南昌人宋淳祐間由進士知縣事爲 義塾立條約明敎道給田以爲永久 計 皮元 臨江人元延祐間由翰林 知縣事有氣節政尚寛簡 <person>李希賢</person> 遼東人 延祐間 【370】 爲令愛民理事 邑人立石頌之 戴孟均 洛陽人㤗定間爲令 訪古求賢人咸敬服 閔孝 純 至元間知本縣夙 夜勤恪樂善好脩 <person>劉存吾</person> 茶陵人由進士知縣 事蒞政以敦本善俗 爲先務邑 人頌之 <person>賈元凱</person> 山東人洪武間知縣事 勤於政務邑人穪頌之 <person>楊越</person> 㤗 和 人永樂初知縣事公 勤自持吏民咸人 甘榮 廣西人存已公廉宅心 仁厚善於撫字邦用榮 懷 吴傑 高安人以御史知縣事 公廉果斷吏民懷德 藍山 <person>宋 元</person> 國朝 <person>趙汝澹</person> 朱紹定間知縣事有 德政民立祠祀之 <person>劉季喆</person> 豫章人元致 和初知縣事 民被其澤立 碑以識去思 <person>朱誠</person> 廣東人永樂間由進士知縣事 課農桑興學校民至今思慕之 【371】 <person>陳善</person> 奉節人正統間知縣事廉以 持已仁以撫民至今尤懷之 白瓉 南直人 景㤗間知 本縣事蒞政公 勤邑民攸戴 <person>蕭㧞</person> 昆陵人天順間知縣事 築城衛民民頼以安 <person>李璟</person> 直人天順間知縣事 平心率物民甚懷畏 <person>汪瑛</person> 徽州人弘治間知縣 事居官清慎政務寛 簡民 思之 <person>陳唐甫</person> 江西永豊人任知縣爲政清簡吏 畏民懷豪猾歛跡後陞南安知州 流寓 衡陽 <person>宋 元</person> 國朝 <person>胡銓</person> 吉州人宋建炎間薦爲樞密編修論和議上 䟽乞斬秦檜王倫孫近三人謫居衡州囙留 家焉朱文公謂其䟽可與日月 争光謝疊山謂三代以上人物 <person>范瑄</person> 延安人任衡 州路推官年 【372】 老賜几杖免丁 侍養遂家於衡 <person>范紹先</person> 瑄之子洪武間 擢廬州府同知 衡山 <person>劉宋</person> 宋 <person>劉凝之</person> 劉米時南枝江人慕老萊子嚴子陵之 爲人推家財與弟及兄子州里重其人禮 辟並不受携妻子 隱居衡山之陽 <person>李泌</person> 京兆人唐肅宗即位泌有 㘦崔圓李輔國疾之乞隱 衡山詔賜三品祿 隱士服治室盧 <person>胡安國</person> 崇安人爲湖南提舉學 事嘗講道於衡山後因 家 焉 耒陽 唐 國朝 <person>杜甫</person> 詳見杜 陵祠下 <person>張填</person> 字直翁其先清州人避居耒陽 延師敎子作舍舘賔賑貧施藥 【373】 多有善行庚午舉人張仕 直翁裔孫詳見虞伯生集 <person>陳獻</person> 字汝四川成都 人任本學訓導迎 親就養親没道遠買地营葬 遂家焉子効忠中戊子鄉試 藍山 魏 成景雋 魏太和間爲刺史攝荆州事因征郴冦 遂家藍山至今子孫蕃代有聞人 荘 武龍 太和間知縣事遂 居之至今蕃盛 衡州府志卷之六 終 【374】衡州府志卷之七 兵防 衡州衛 在府治西洪武五年指揮龎虎創久傾 圯宣德間指揮范眞常旺張翀恊同䁀建 正㕔并耳房五間後堂五間東西建六房吏舍左 建經歴司鎮撫司右建知事軍噐局并庫前建 儀門三間外建左右前後四千戸所主事汪凱記 前有宣威坊今廢 職官 指揮使七員 常守成 直東 平州人 <person>劉綬</person> 直蘇 州人 <person>崔潮</person> 直懷 遠縣人 【375】 <person>王良時</person> 直桃 源縣人 <person>許壽</person> 直當 縣人 <person>王率</person> 直高 郵人 <person>李䕫</person> 河南陳 州人 同知十一員 叚洸 直合 肥縣人 <person>王信</person> 直高 郵州人 閔壽 直㤗 州人 <person>范燁</person> 直定 遠縣人 <person>張譜</person> 直丹 徒縣人 <person>趙璽</person> 山東陽 信縣人 <person>朱炳</person> 直靈 璧縣人 <person>劉宸</person> 直順 義縣人 <person>劉松</person> 山東㤗 安州人 <person>姚孜</person> <person>丘</person> 僉事十一員 【376】 龍㤗 衡陽 縣人 <person>徐貫</person> 直合 肥縣人 <person>魏時</person> 直㤗 州人 顧良 直江 都縣人 <person>王詔</person> 浙江麗 水縣人 <person>洪恩</person> <person>潘陽烏</person> 麗人 <person>李遇春</person> 潜江 縣人 <person>張壽</person> 直宛 平縣人 <person>劉良</person> 山東濟 寧州人 覃勇 <person>張晨</person> <person>王綬</person> 署僉事一員 <person>唐冠</person> 直㤗 州人 鎮撫二員 <person>毛鳳岐</person> 直合 肥縣人 <person>劉襲</person> 山東勝 縣人 【377】 正千戸二十員 <person>俞光</person> 直贑 榆州人 于欽 無為 州人 <person>文純</person> 東安 縣人 <person>胡寧</person> 衡山 縣人 <person>范浦</person> 直定 遠縣人 喻堂 直合 肥縣人 <person>劉</person> 衡陽 縣人 <person>杜</person> <person>李霖</person> 江曉 <person>陶節</person> 直無 爲州人 <person>朱恩</person> 衡陽 人 <person>朱遵</person> 直鳳 陽縣人 <person>王輔</person> 和州 人 <person>丁爵</person> 灃州 人 <person>王章</person> <person>楊梁</person> 白良 吕吉 <person>方世勲</person> 【378】 副千戸三十五員 <person>張勲</person> 衡陽 縣人 <person>蔡大有</person> 直懷 寧縣人 盛勇 直陸 安州人 <person>羅震</person> 衡陽 縣人 <person>羅經</person> 湘潭 縣人 <person>高正</person> 江夏 縣人 <person>孫</person> 巴陵 縣人 <person>高能</person> 衡陵 縣人 <person>謝誥</person> 浙江餘 饒縣人 <person>尹爵</person> 耒陽 縣人 倪敔 直儀 真縣人 <person>李時</person> 直合 肥縣人 <person>張翼</person> 浙江烏 程縣人 <person>崔琦</person> 山東濟 寧縣人 <person>黄道</person> 桂陽縣 人 <person>范澍</person> 直定 遠縣人 <person>彭鶴</person> 景陵縣 人 <person>史書</person> 直時 昭縣人 搭洪 直永 平人 <person>周卿</person> 山東安 丘縣人 康濟 蘄州 人 【379】 <person>張錦</person> 直石 城縣人 舒㤗 <person>陳秀</person> 戴昇 <person>蕭勇</person> 灃州 人 <person>馬鈺</person> <person>張述</person> <person>胡上</person> <person>鄧堂</person> <person>崔恩</person> <person>王恩</person> <person>李昊</person> <person>王威</person> <person>胡良卿</person> 常符 署正千戸一員 <person>趙經</person> 署副千戸三員 【380】 歐輔 <person>譚相</person> 衡陽 縣人 <person>趙恩</person> 河南 州人 所鎮撫二員 <person>孟輔</person> 直淮 安府人 <person>李蘭</person> 錦州 漢人 百戸七十九員 <person>譚恩</person> 茶陵 州人 <person>張誥</person> 河南商 水縣人 <person>黄爵</person> 衡陽 縣人 <person>陳相</person> 有常 熟縣人 <person>張漢</person> 直昆 山縣人 顧恩 直吴 縣人 <person>張相</person> 直塩 城縣人 <person>王</person> 衡陽 縣人 <person>張翰</person> 灃州 人 <person>王淑通</person> 直無 爲州人 顧震 直昆 山縣人 <person>蕭綬</person> 衡陽 縣人 【381】 <person>張寵</person> 溢縣 人 <person>王爵</person> 遼陽錦 州人 <person>周輔</person> 河南中 岸人 温臯 巴陵 縣人 <person>王勇</person> 直前 梁縣人 粟鍾 巴陵 縣人 <person>鄭位</person> 辰溪 縣人 <person>徐相</person> 直泗 州人 <person>鄭繼</person> 襄陽 縣人 <person>王信</person> 山東膠 州人 <person>丁震</person> 攸縣 人 <person>朱泗</person> 桂陽 縣人 <person>朱守澂</person> 桂陽 縣人 <person>郝琇</person> 河南西 華縣人 歐唐 興寧 縣人 <person>蔣暉</person> 耒陽 縣人 <person>劉吉</person> 衡陽 縣人 <person>蔡蓉</person> 衡山 縣人 <person>孫良</person> 直合 肥縣人 <person>梁棟</person> 耒陽 縣人 <person>陶震</person> 直六 合縣人 <person>蔡壽</person> 河南蘭 陽縣人 <person>馮震</person> 浙江定 海縣人 祝廷魁 桂陽 縣人 【382】 <person>劉璋</person> 巴陵 縣人 <person>劉毅</person> 茶陵 縣人 <person>陳釴</person> 直江 都縣人 歐爵 桂陽 縣人 <person>周時</person> 句容 縣 <person>杜相</person> 衡陽 縣人 谷漢 衡山 縣人 <person>郝關童</person> 直息 縣人 <person>王志賢</person> 衡山 縣人 凌震 直崑 山縣人 任亷 河南鹿 邑縣人 <person>胡昻</person> 直舒 城縣人 <person>魏嵩</person> 漢陽 縣人 <person>李震</person> 直 城縣人 恩 衡山 縣人 <person>朱衮</person> 直㤗 州人 <person>李嵩</person> 直早 州縣人 <person>徐翰</person> <person>林春</person> 杭章 <person>周世欽</person> <person>田三</person> <person>劉海</person> <person>周十一</person> 【383】 屈受一 <person>張鎮</person> <person>李綬</person> 歐瑚 <person>謝興賢</person> 長李 <person>石鳳</person> <person>劉添祥</person> <person>曹輔</person> <person>楊福</person> <person>李顒</person> <person>彭祥</person> <person>李芳</person> <person>蔣寧</person> <person>沈璿</person> <person>尹進</person> 項信 <person>李春</person> <person>張相</person> 將材 【384】 <person>王綱</person> 都指揮 龍㤗 字時亨指揮僉事 署郴州守備事 <person>范禛</person> 都指揮 <person>劉寛</person> 字以仁都指揮郴 州守備 <person>姚瑛</person> 都指揮 常玉 字君佩都指揮鄖陽 都司僉書 <person>王震</person> 字元之 綱子柳州 叅將 <person>劉玉</person> 都指揮 <person>王翰</person> 字良卿 震子都指 揮江西都司僉書 <person>姚相</person> 字元佐署都指揮事 廵視洞庭湖 【385】 <person>李龍</person> 字時見都指揮 衡州衛 演武塲 在城西一里許中建將臺一座臺上建正 三間觀德樓三間左右耳房各五間臺 下建旗臺皷臺左右小各三間嘉靖十五年兵 備副使陳卿委千戸胡寧等督築垣塹外開溝壕 週一千三百餘丈樹柳三千餘株南立石坊三座 扁曰節制前磚砌屏墻一座後建門樓一座臨街 建閲武坊規制由是 大備以時操練焉 屯田 五所共一千三百六十一頃 三十二畒四分四釐九絲 屯糧 五所共一萬六千三百三十五石 八斗九升二合九勺四圭八粒 【386】 孳牧 四所共馬八匹三年一科變 賣官銀九兩解 京 軍噐 造軍噐六千二百八件鐡盔一百二十八 頂腰刀一百二十八把鎗一百二十八條鐡 甲一百二十八副撒袋一百二十八副弓一百二 十八張弓絃二百五十六條弓箭三千八百四十 枝團牌六十四面統箭 一千二百八十枝 旗軍 四所共四千三 百七十三名 屯軍 四所共二千四 百八十八名 别傳 指揮龎虎脩築城首創衛治 府舊無城周顯德 間編竹爲柵朱紹 興間板築未就元景定中築甃以石本朝洪武初 指揮龎虎增築城池始備首創衛治劳蹟居多 【387】 范禛常旺張 重脩衛治捐金役 衛治至禛旺 2重脩各捐 已貲以 規制始備 范禛割宅地以完衛治幅猶人所難 禛宅近衞禛脩衛治左手地狹禛撤去已宅數楹 割地完之此言千戸文純口述文云今人尺寸尚 不忍棄况撤去已屋爲公所訪之 故老皆云然始知純言誠實不妄 王綱監脩嶽廟 克成大功 南嶽廟綱一人董 其役事見啇輅記 常玉僉書行閫勤慎 自持 鄖陽 都司 王震魁偉謀畧逈出流軰 <person>柳州</person> 叅將 <person>趙賢擒</person> 䤋賊首奮不顧身而賞不酬勞時論所惜 楓木嶺 賊爲患 賢領兵戍守用計擒拏首賊李萬斬餘級功 甚偉特當道以爲誘賊非陣功不與擬陞竟從 【388】 賞格時論惜之 賢爲 岷殿下所眷愛嘗待宴 令去冠㡌一相云惜汝勇畧終不能大用也後於 郴桂累立功竟不能越 次一陞 殿下之言果驗 王翰議論英發文足 武 江西都 司僉書 姚相掌衛謙勤犮愛兄弟庭無間言 奉 勅 廵 湖 王相䨇䏬烱然閑於騎射 指揮王相身長善遠 射矢不虚發當道穪 賞 千戸榙洪從容間適雅尚文學 洪嘗言人生不 學雖有祖父勲 階不能守乃令子恩等就學恩有文名衆人所屬 望洪卒恩欲文舉報國勉承父志以子均策繼襲 祖 職 蔡能久掌所事廉慎不渝 能性廉慈不喜鞭朴 下人吏士饋送俱辭 不 受 【389】 凢此耆舊耳目所親并爲著述 若諸見任法當 不載俱俟續脩統爲收入 衞職官初意欲彷金山各處志每員下畧著祖父 勲階陞調之由行衞累摧不報後以胡千户寕曾 爲生員兼事文學遂以托之胡方委用脩城兼掌 所事冗奪雖畧編次送舘亦欠詳備故於每名下 止書籍貫而無所考編者尚多云姑闕以俟 【390】 桂陽州 守禦千戸所 在州北洪武二年割茶陵衛爲桂陽 守禦千戸所千戸八員百戸一十二 員軍伍百名 欽命都指揮一員爲守備天順三年建正三間 後堂一間東西吏舍一十 二間儀門監房俱備 職官 正千戸六員 <person>劉沛然</person> 揄次 人 屈正用 沛縣 人 <person>何倫</person> 新安 人 <person>崔鐸</person> 草地 人 樊寅 巢縣 人 <person>胡相</person> 合肥 人 【391】 副千戸八員 <person>陳本</person> <person>高安</person> 人 玉 平鄉 人 <person>李逄春</person> 壽光 人 <person>譚志邦</person> 茶陵 人 夏 尚忠 興國 州人 <person>王祿</person> 江都 人 <person>彭爵</person> 茶陵 人 <person>蕭寅</person> 寧縣 人 百戸六員 離孟春 青州 人 <person>蔣蘭</person> <person>邵陽</person> 人 世芳 善化 人 <person>夏亨</person> 定遠 人 <person>傅應春</person> 茶陵 人 阮文 永寜 人 演武塲 在州北城外成化初都指揮翟璥立嘉靖 元年千戸陳本以舊基湫墊遷之趙家凹 將臺一座上建正三間後堂三間耳房各三間 旗臺一座週遭三百餘丈舊基墾爲田以軍餉 【392】 衡山縣 民兵 一百六 十九名 弓弩手 各七 十名 哨手 一百二 十名 團長 每都 十名 保長 每團 十名 演武塲 在縣城北中建演武 亭三間旗臺一座 耒陽縣 民兵 一百九 十七名 守城兵 一百三 十四名 團長 十六 名 保長 八十 名 演武塲 在縣治南三里内 建演武亭三間 常寧縣 【393】 守禦中千戸所 在縣東洪武 二十八年建 正千戸三員 副千戸八員 百戸九員 姓名見 衡州衛 演武塲 在縣北城外三里許 中建演武亭三間 旗軍 一千一百 五十名 屯軍 一千八 十七名 屯田屯糧 見衡 州衛 守城兵 三百一 十名 民兵 九十 名 安仁縣 民兵 一百六 十名 團長 共一百一 十五名 演武塲 在縣東門外嘉靖十五年 知縣劉善毓建演武亭三間 【394】 酃縣 民兵 一百二 十名 總小甲 十四 名 團長保長 <person>黄煙堡</person> 撥衡州衛百戸一 員軍五十名守把 演武塲 在縣治東淳佑四年縣尹李天佑 建演武亭三間 本朝仍舊創建 臨武縣 民兵 二百五 十名 保甲 十名爲一甲十甲爲 一保揀勇壯者爲之 守禦軍 德安衛二十五名荆州衛軍六十名指揮 一員千戸一員領之凡一一更戌 演武塲 在縣城南關外中建閲 武三間將臺一座 【395】 藍山縣 寧溪千戸所 在縣西二十里洪武間因杜囬子作 亂開設屬茶陵衛置官千戸四員百 戸九員吏目一員司吏 一名旗軍一千餘名 民兵 一百六 十名 守禦軍 撥茶陵衛官軍三百餘名以 指揮一員領之防守界地 屯田 寧溪千戸所屯 田九十餘分 屯糧 七百二 十餘石 演武塲 在城外塲内建 演武亭三間 【396】祥異 衡陽 祥 正德四年夏竹實 異 陳宣帝大建五年馬生角五行傳以爲兵家敗亡 之兆後吴明徹師敗爲周師所虜 晋元興二年有䳄鷄變雄八十日而冠萎後桓玄 之變果應數而敗 宋熈寧八年四月江水溢官民舍盡圯 開元十五年衡州大火延燒五百餘家州人見有 【397】 物大如甕赤如燭籠所至火即發 元封四年大火焚官民舍七千二百楹 成化十八年八月白晝晦雷電交作溪田江水 大漲二樟樹大數合抱蔽江而下植溪田江中湧 沙成堆樹枝青欝如舊水涸根下有二竅出泉至 弘治末年泉渴居民斧其樹 弘治四年夏地震 弘治六年十月内大氷終方解 正德二年夏旱大饑米石銀八錢 正德十五年春天皷鳴是年秋復鳴有聲如雷 嘉靖元年夏大水城圯水退民多瘟死 二年冬大水 十三年八月星隕如雨 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夜天皷鳴火光燭地移時 乃止 十五年五月暴風自市江起經城西石塘過鴈峯 【398】 南渡有大龍舟掀入空三四丈高擲下皆碎所至 㧞水壞垣破屋向酃湖路大雨雹是饑 衡山縣 祥 成化十二年木生連理 弘治十七年正月初三日大雪深三丈是稔禾 一莖八穗或十穗 異 宋紹興十一年四月净居巖有蛇長二丈身圍數 尺黑色而方文震死山水大至先是山氣遇夜輙 昏蛇斃始明 熈寧四年秋南岳祝融峯山摧 【399】 慶暦八年九月南嶽南臺寺瑞應峯前一夕雷雨 平地湧水如首足皆具高二丈圍一丈 正統壬戌南嶽新廟成高不及舊五丈忽風雷交 作白晝晦至霽廟去柱基半里 天順三年大饑 成化十一年大水 二十三年九月初二日地震 嘉靖元年大水城圯 耒陽縣 祥 天聖中張氏一産四子見文獻通考 洪武間鄭漢任本縣學訓導 永樂四年召起以年老致仕賜勑并牡丹一本其 花盛開則邑人是多科甲 【400】 異 梁天監年間江水暴漲蔽樟楻嶺而下淹没邑舍 幾盡 成化甲午大饑 嘉靖丙申八月火燒民居四百餘間火及城樓胡 石亭命婦因護諧命爲火所焚父老皆云未見此 異 安仁縣 祥 洪武二十三年大有 永樂二十年大有 宣德九年嘉禾産於坊鄉一莖三穗或四穗 弘治三年大有嘉禾生 【401】 異 洪武二十一年太饑 永樂三年大饑 十二年冦起 成化三年冦至 正德三年大饑 十二年猺冦至大肆焚刼 十六年饑 嘉靖三年饑 十三年四月二十九夜雨如注平地水深丈餘江 水泛溢居民漂溺不可勝記 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夜二皷有大星起自天東 迅趨而西其後有光長百餘丈聲如雷 十五年二月二十七日有大風起自西北雨雹隨 至板樹破屋湏溝澮皆盈是大饑 【402】 酃縣 祥 嘉靖三年夏産靈芝於縣 異 永樂十五年山崩蛟出冬大疫 炎陵古杉二株大數十圍正統十年七月十九日 大雷電遂焚其樹 成化二十二年夏大饑冦至秋大疫 正德六年二月一日夜忽大風雨揚沙屋瓦皆飛 六月猺冦攻城火民居 十五年五月龍出山崩 【403】 桂陽州 祥 異 真女峽傳云秦世有數女取螺於此遇風雨一女 化爲石人今形高七尺扙如女子 衡州府志卷之七 終 【404】衡州府志卷之八 綸音 國初本府城隍封公爵誥文舊志失載謹錄衡山 縣始封并削號詔文以見我 聖祖崇正之意 封城隍誥 洪武二年正月 奉 天承運 皇帝制曰帝王受 天朙命行政 敎於天下必有生聖之瑞受命之符此天示不言 之妙而人見聞所及者也神司淑慝爲天降祥亦 必受天之命所謂朙有禮樂幽有鬼神天地人心 其致一也朕君四方雖明智弗類代天理物之道 實罄于思應天命此神所鑒而簡在帝心者君 道之大惟典神天有其舉之承事惟謹衡山縣城 隍聦朙正直聖不可知固有超於高城深池之表 【405】 者世之崇於神者則然神受於天者盖不可知也 兹以臨御之初與天下更始凡城隍之神皆新其 命此縣邑靈袛所司宜封曰鑒察司民城隍顯 祐伯顯則威靈丕著祐則福澤漙施此固神之德 而亦天之命也司於我民鑒于邑政享兹典祀悠 久無疆主者施行 削神號詔 奉 天承運 皇帝詔曰自有元失馭群雄鼎沸土宇分裂聲敎 不同朕奮起布衣以安民爲念訓將練兵平定華 夷大統以正永維爲治之道必本於禮考諸祀典 知五嶽五鎮四海四瀆之封自唐世荣名羙號歴 代有加在朕思之則有不可夫嶽鎮海瀆皆高山 廣水自天地開闢以來至今英靈之氣萃而爲神 必皆受命于 上帝幽微莫測豈國家封號之所 可加瀆禮不經莫此爲甚至於忠臣烈士湏可加 以封號亦惟當時爲宜夫禮所以朙神人正名分 不可以僣差今合依古㝎制凡嶽鎮海凟竝去其 【406】 前代所封名號止以山水本名稱其神郡縣城隍 封號一體改正歴代忠臣烈士亦依當時初封以 爲實號後世濫羙之稱悉與革去其孔子善朙先 王之要道爲天下師以濟後世非有功於一方一 時者可比所有封爵宜仍其舊庶幾神人之際名 正言順於理爲當用稱朕以禮祀神之意所有定 到各各神號 開列于後 一五嶽稱 東嶽㤗山之神 南嶽衡山之神 中嶽嵩山之神 西嶽華山之神 北嶽恒山之神 郡厲祭文 遵承 禮部劄付爲祭祀本府闔境 無祀鬼神等衆事該欽奉 皇帝聖旨普天之下 后土之上無不有人無不有鬼神人鬼之道幽㝠 雖殊其理則一故天下之廣兆民之衆必立吾君 以主之君總其大又設官分職於府州縣以各官 【407】 掌之各府州縣又於每一百户内設一里長以細 領之上下之職紀綱不紊治人之法如此 天子 祭 天地神祗及天下山川王國各府州縣祭境 内山川及祀典神祗庶民祭其祖先及里杜土穀 之神上下之禮各有等第此祀神之道如此尚念 㝠㝠之中無祀鬼神昔爲生民未知何故而殁其 間有遭兵刃而横傷者有死於水火盜賊有被人 取財而逼死者有被强奪妻妾而死者有遭刑禍 而屈死者有天災流行而疫死者有爲猛獸毒蟲 所害者有爲饑餓凍死者有因戰闘而殞身者有 因卮急而自縊者有因墻屋傾頺而壓死者有死 後無子孫者此等鬼魂或終於前代或殁於近世 或兵戈擾攘流移於他鄉或人斷絶久缺其祭 祀姓名泯没於一時祭典無聞而不載此等孤魂 死無所依精魂未散結爲隂靈或倚草附木或作 爲妖恠悲號於星月之下呻吟於風雨之時凡遇人 【408】 間節令心思陽世魂杳杳以無歸身墮沉淪意縣 懸而望祭興言及此憐其慘悽故勅天下有司依 時享祭在京都有㤗厲之祭在王國有國厲之祭 在各府州有郡厲之祭在各縣有邑厲在一里又 各有鄉厲之祭期於神依人而血食人敬神而知 禮仍命本處城隍以主此祭欽奉如此今某等不 敢有 違謹設壇於城北以某月某日置備牲醴 飯專祭本府闔境無祀鬼神等衆靈其不昧來 亨此祭凡我一縣境内人民儻有忤逆不孝不敬 六親者有奸盗詐僞不畏公法者有拗曲作直欺 壓良善者有躱避差徭靠損貧戸者似此頑惡奸 邪不良之徒神必報於城隍發露其事使遭官府 輕則笞决杖斷不得號爲良民重則徒流絞斬不 得生還鄉里若事未發露必遭隂譴使舉家竝染 瘟疫六畜田不利如有孝順父母和睦宗族畏 懼官府遵守理法不作非爲良善正直之人神必 【409】 達知城隍隂加護祐使其家道安和農事順序父 母妻子保守鄉里我等闔府官吏人等如有上欺 朝廷 下枉良善貪財作弊蠧政害民者靈必無 一體昭報如此則鬼神有鑒察之明官府非謟 謏之祭尚 饗 <person>洪武</person> 年 月 封贈 誥勑 節文 衡陽 工部右侍郎王詔進階誥 聖褒 咨爾工部右侍郎王詔發身賢科給事廷陛 始遷佐於銀臺遂進陞於今職寛和清慎簡在朕 心兹特進爾階通議大夫錫之誥命以爲爾榮尚 其悉心母替嘉命 妻張氏封淑人 誥一道寳藏於家 【410】 成化九年十二月 陜西道監察御史歐陽復進階勑 聖褒 爾陜西道監察御史歐陽復對策楓宸綰章 花縣克宣愷悌之化爰擢風紀之司歴滋深激 揚益著是用進爾階文林郎錫之勑命爾其修 弗懈以副朕耳目之寄欽哉 父歐陽仕高封承事郎監察御史 母譚氏封孺人 妻陳氏封孺人各 勑一道寳藏於家 弘治 南京前軍都督府經歴司都事黄璽進階勑 聖褒 爾南京前軍都督府經歴司都事黄璽發迹 成均佐官閫幕厯年漸久奉職惟勤兹特進爾階 <person>文林郎</person> 之 錫 勅命勉圖進修以俟甄擢欽哉 父黄茂贈文林郎南京前軍都督府經歴 都 事 母王氏贈孺人 【411】 繼母陳氏封太孺人 妻張氏封孺人 弘治七年十月十七日 詹事府主簿王恩進階勑 聖褒 爾詹事府主簿王恩乃故工部左侍郎詔之 子學本家傳業能世守蜚聲冑監擢屬宫僚檢身 克勑于操修蒞事式勤於綜理兹特進爾階徴仕 郎錫之勑命崇階具在後效宜臻欽哉 妻鄭氏封孺人 勑一道寶藏於家 弘治十三年五月 知縣王昊進階勑 聖褒 爾浙江嘉興府桐鄉縣知縣王昊名登甲榜 官領邑符愷悌臨民志每勤於撫字清嚴律已動 必謹於操修兹惟進爾階文林郎錫之勑命尚克 袛承欽哉 父王必貴贈文林郎桐鄉知縣 【412】 母李氏封太孺人 妻許氏封孺人各 勑一道寳藏於家 弘治十三年十月 南京右軍都督府經歴司經歴黄璽進階誥 聖褒 爾南京右軍都督府經歴黄璽鄉闈高薦經 術專門歴升府幕之員克謹簿書之職兹特進爾 階奉直大夫錫之誥命佇觀來效嗣有顯褒欽哉 父黄茂贈奉直大夫 母王氏贈冝人 繼母疎氏封太冝人 妻何氏贈冝人 張氏封冝人各誥一道寶藏扵家 弘治十五年五月 知縣余守觀進階勑 聖褒 爾山東兖州府濟寧州鉅野縣知縣余守觀 早登甲第旋領邑符興學勤政必先于敎養除奸 【413】 戢弊志展于猷爲兹特進爾階文林郎錫之勑 命勉副訓詞嗣膺殊寵欽哉 父余瓊封文林郎鉅野縣知縣 母王氏封孺人 妻歐陽氏封孺人各 勑一道寳藏於家 正德十二年三月 鄞縣知縣蔣福陵進階勑 聖褒 爾浙江寧波府鄞縣蔣福陵早登甲第領 邑符愷悌愛民政必先于敎養亷明守已志克篤 于操修兹特進爾階文林郎錫之勑命勉副訓詞 嗣膺顯陟欽哉 父蔣綱封文林郎鄞縣知縣 母夏氏封孺人 妻郝氏封孺人各 勑一道寳藏於家 正德年月 御史李繼宗進階勑 【414】聖褒 爾南京貴州道監察御史李繼崇業精經術 名起賢科嘉績累勝於薦剡清班遂列于憲臺屬 當太慶特示褒恩兹進爾階文林郎錫之勑命益 臻來效以示登崇欽哉 父四川華陽縣儒學敎諭李昌贈文林郎貴 州道監察御史 母戴氏封太孺人 妻黄氏封孺人各勑一道寳藏於家 正德十六年月 廣東道監察御史劉黻進階勑 聖褒 爾廣東道監察御史劉黻夙擅才名早登甲 第官使職累將命於藩封倡獻忠言遂落衘於 冑監公道旣明舊階光復比簡擢于憲臺方顯行 其直道兹特進爾階文林郎錫之勑命益臻來效 以俟登崇欽哉 父松廣道監察御史 【415】 母李氏封孺人 繼母汪氏封孺人 妻王氏封孺人各 勑一道寳藏於家 嘉靖二年三月 戸科給事中祝詠進階勑 聖褒 爾戸科給事中祝詠奮由高第擢諌垣忠 藎著聞獻納惟允是用進爾階徴仕郎爾尚盡聦 明之實以資視聽庶幾治道有禆職無忝矣欽哉 父祝夀華贈徴仕郎戸科給事中 母顏氏贈孺人 妻黄氏贈孺人 譚氏封孺人各 勑一道寳藏於家 耒陽 御史李璽進勑階 聖褒 爾浙江道監察御史李壐發身賢科擢任斯 【416】 職式克振勵兹用進爾階文林郎錫之勑命以示 褒嘉尚有顯爵以需爾成欽哉 妻曹氏封孺人各 勑一道寳藏於家 正統十三年九月 金吾左衞經歴鄭瓊進階勑 聖褒 爾金吾左衞經歴鄭瓊早由才胥擢任今官 歴年滋久克慎且勤是用進爾階徴仕郎錫之勑 命以爲爾榮其益盡心母怠厥職欽哉 繼室王氏封孺人 勑一道寳藏於家 成化二十三年五月 陜西清吏司主事胡文璧進階勑 聖褒 爾戸部陜西清吏司主事胡文璧經術良才 科甲高第擢地鄉之屬實分邦賦之司心實勞 於佐計志克篤於奉公兹特進爾階承德郎錫之 勑命於戯益殚乃力勉副訓詞欽哉 父璉封承德郎戸部清吏司主事 【417】 母陳氏封太安人 妻周氏封安人各 勑一道寳藏於家 弘治十六年五月 刑科左給事中謝訥進階勑 聖褒 爾刑科給事中謝訥經術家傳甲科世繼載 登諌署累杭封章兹特進爾階徵仕郎錫之勑命 於戯勉遵予訓嗣有顯褒欽哉 父謝文祥封刑科給事中 母李氏封太孺人 妻張氏封孺人各 勑一道寳藏於家 正德五年四月 應天府土元縣知縣袁顯進階勑 聖褒 爾應天府上元縣知縣袁顯起自鄉闈擢居 今職實多綜理之才克篤操修之志薦章旣至最 考是書兹特進爾階承德郎錫之勑命於戯勉副 訓詞嗣膺顯擢欽哉 【418】 父仁通封承德郎上元縣知縣 母趙氏封太安人 妻黄氏贈安人名 勑一道寳藏於家 正德五年四月 <person>安仁</person> 寧府敎授譚澄進階勑 聖褒 爾寧府敎授譚澄登身鄉薦累典外庠歴 旣深益勤不懈是用授爾階登仕佐郎錫之勑命 以爲爾荣其益盡乃心修乃職使王日進於學勉 於德則爾爲能欽以穪哉 成化九年十二月 南京東城兵馬指揮司副指揮周振德進階勑 聖褒 爾南京東城兵馬指揮司副指揮周振德裔 出宦門業成冑監列官朝籍分德都城賢勞旣積 最考是書兹特進爾階文林郎錫之勑命尚臻來 【419】 效以俟顯庸欽哉 妻唐氏封孺人 勑一道寳藏於家 正德十年十一月 桂陽 山西道監察御史史鑑勑 聖褒 爾山西道監察御史史鑑經身冑監授職于 斯式克慎勤考績爲穪是用錫之勑命以示褒嘉 尚有顯爵以待爾成欽哉 父繼字封監察御史 勑一道寳藏於家 正德元年六月 臨武 司嶽官蔣愷進階勑 聖褒 爾都察院司獄司司獄蔣愷始由才胥授以 【420】 斯職歴年滋久考穪厥官是欲進爾階登仕郎錫 之勑命其益盡心母怠厥事欽哉 天順四年四月 浙江按察司僉事鄺彦譽進階勑 聖褒 爾浙江按察司僉事鄺彦譽早以賢良累更 任使勤慎有爲克舉其職兹特進爾階奉政大夫 賜之誥命以爲爾榮徃其欽哉用光朕命 父鄺弘封按察司僉事 前母黄氏封宜人 母蔣氏封宜人 妻曹氏封宜人各 勑一道寳藏於家 天順四年九月 衡陽 永清右衛經歷蔣壐進階勅 聖褒 爾永清右衞經歷司經歷蔣壐發身才雋列 我幕僚綜理惟勤操持罔後属當最考宜示褒恩 【421】 兹特進爾階徵仕郎錫之勅命夫官不計崇卑必 求其稱事不論難易務底於成勉圖進脩以俟甄 擢欽哉 父蔣仁鼎封徵仕郎右衛經歷 母唐氏封孺人 妻錢氏贈孺人各勅一道寳藏於家 正德十四年三月十九日 羽林左衛經歷王世用進階勅 聖褒 爾羽林左衛經歷司經歷王世用始以才胥 得守是官旣與甲兵仍掌錢谷乃深閲歷罔替慎 勤是用進爾階錫之勅命以爲爾榮其益脩乃職 無怠厥事欽哉 父王仕瑛封經歷 母周氏封孺人 妻黄氏封孺人各 勑一道寳藏於家 嘉靖六年十月初八日 【422】行人司行人廖進階勑 聖褒 爾行人司行人廖天賦芵質人稱遠噐登 名甲第列職京朝奉使勤劳動必尊乎國典持身 清慎志克守乎官箴課功旣邁乎常倫褒寵實逢 乎慶□名非倖致恩豈徒施兹特進爾階修職郎 錫之勑命於戯將命以不辱爲貴已徵嘉績保譽 以永終爲善勿替初心尚有崇階以需來效欽哉 正德 年 月 日 雲南道監察御史寗欽進階勑 聖褒 爾雲南道御史寗欽早魁鄉薦首領儒紳名 屢列於旌書官遂登於憲府九重抗䟽每輸獻納 之忱三晋清戎殊罄忠勤之志歴年浸久著績良 多兹特進爾階文林郎錫之勑命六察任隆旣修 明於憲度三難責重尚勉盡於忠䂓益懋乃庸嗣 膺予寵欽哉 父寗思錫封雲南道監察御史 【423】 母王氏贈孺人 妻朱氏贈孺人 張氏封孺人各 勑一道寳藏於家 正德 年 月 日 鴻臚寺鳴賛楊憲章進階勑 聖褒 爾鴻臚寺鳴賛楊憲章發身冑監擢任今官 勤慎著聞宜有褒勸兹特進爾階登仕左郎錫之 勑命爾其益盡乃心修乃職以俟顯擢光我訓詞 欽哉 嘉靖 年 月 日 耒陽 勑義民劉存芳許正芳李膺 聖褒 國家先務養民爲急爾能出備糧米用賑 濟有司以聞 朕甚嘉之今特賜勑奬諭旌爲義 民爾尚益敦仁厚表勵鄉俗以副褒嘉之意欽哉 成化九年二月初四日 【424】 訓導鄭漢致仕勅 聖褒 朕惟聖人之孝愛其所親繼志推恩朕所當 務爾㠯才噐事朕 皇考太祖皇帝建文之際黜爾爲民朕即位之初思 皇考所任之人召至錄用爾既來朝而筋力衰邁弗 欲重勞以事特賜冠帶宴賞仍舊職致仕榮歸鄉 里遂其優游撫爾子孫勸鄉民子弟爲善爾其欽 哉故勅 永樂四年三月初二日 勑給事中劉昊 朕惟國家武備馬政爲先而馬 之牧養誠不可不得其所也永樂年間騎操孳牧 養馬疋各有草塲每至春夏秋時下塲牧養使得 順其性情自在水草所以馬皆肥壯蕃息近年以 來多被官豪要軍民人等侵占耕種又有爲莊 宅園圃庵觀寺院憤祠窑坑於其中者以致馬疋 【425】 無地牧養多於田塍牽放騎操者不得肥壯孳牧 者不得蕃息日見損深爲未便今命爾前去北 直河南等處查照清理湏㑹同太僕寺分管官 員着落各該軍衛有司將永樂年間原設牧馬草 塲從實挨䆒遂一踏勘明白各立峰墩爲界照舊 牧養馬疋若有侵占耕種等項者就令退開還官 或不能移情願將别項田地兑換者亦從其便 敢有恃强占恡不肯退還者即便拿問指實奏來 區處爾爲朝廷近侍耳目受兹簡命湏持亷秉公 恒心週慮以革此弊用復舊䂓使在官之馬疋騎 操者自此肥壯而利於征戰孳牧者自此蕃息而 不損庶不負朕委任付托之專仍將勘過清出 草塲開造文册奏繳備照母得有所顧忌畏避權 容情隱蔽勘報不實責有所歸爾其勉之慎之 故勅 成化 年 月 日 【426】御製 敬一箴有序 夫敬者存其心而不忽之謂也元后敬則不失天 下諸侯敬則不失其國大夫敬則不失其家士 庶人敬則不失其身禹曰后克艱厥後臣克艱厥 臣五子之歌有云予臨兆民如杇索之馭六馬爲 人上者柰何不敬其推廣敬之一言可謂明矣一 者純乎理而無雜之謂也伊尹曰德惟一動罔不 吉德二三動罔不凶其推廣一之一言可謂明矣 盖位爲元后受 天付託承 天明命作萬方之君一言一動一政一令實理亂安 危之所係若此心忽而不敬則此德豈能純而不 雜哉故必兢懷畏慎於 郊禋之時儼神明之鑒享發政臨民端莊戒謹惟 【427】 恐拂於人情至於獨處之時思我之咎何如改吾 之不吝思我之德何如勉而不懈凡諸事至物來 究夫至理惟敬是持惟一是恊所以盡爲天子之 職庶不忝厥祖厥親由是九族親之黎民懷之仁 澤覃及於四海矣朕以㓜冲纉承丕緒自諒德惟 寡昧勉而行之欲盡持敬之功以馴致乎一德其 先務又在虚心寡驅除邪逸信任德爲之匡 輔敷求善人布列庶位斯可行純正之道以坐致 㤗平雍熈之至治也朕因讀書而有得焉乃述此 以自朂云 人有此心 萬理咸具 體而行之 惟德是㨿 敬焉一焉 所當先務 匪一弗純 匪敬弗聚 元后奉天 長此萬夫 發政施仁 期保鴻圖 敬怠純駁 應驗頓殊 徴諸天人 如皷荅桴 朕荷天眷 爲民之主 德或不類 以爲大懼 惟敬惟一 執之甚固 畏天勤民 不遑寕處 【428】 曰敬維何 怠荒必除 郊則恭誠 廟嚴孝趨 肅於明廷 慎於間居 省躬察咎 儆戒無虞 曰一維何 純乎天理 弗參以三 弗貳以二 行顧其言 終如其始 静虗無 日新不已 聖賢法言 備見諸經 我其䆒之 擇善必精 左右輔弼 貴于忠貞 我其任之 鑒别必明 斯之謂一 斯之謂敬 君德旣脩 萬邦則正 天親民懷 永延厥慶 光前垂後 綿蕃盛 咨爾諸侯 卿與大夫 以至庶士 一遵斯謨 主敬恊一 罔敢或渝 以保庶位 以完其軀 古有盤銘 目接心警 <person>湯敬日躋</person> 一德受命 朕爲斯箴 拳拳奉聖 庶幾湯孫 底于嘉靖 五箴註解 視箴 視聽言動四者乃宋儒程氏頤之所作也程氏説 【429】 人之生也其性本善後被物慾交攻性始有不善 視聽言動四者或不能中此乃受命之䖏居中而 制萬事者心也心之所接必由視聽之不明不聦 則言動皆違天理然視居其首焉程氏説凡人於 視不無諸般物色所蔽惟中心安之凡視無不明 勿使外物蕩其中常使中制於外可也書云視遠 惟明即此意也要操存之在吾心無有遠邇視之 如一辨其是非㩲其善惡以吾心之正爲檢察然 後可免於昏亂之失矣朕惟人皆以視爲明而人 君所視者尤爲要焉果以此爲則深有益也凡觀 其邪正辨其贒否不爲奸巧之所惑庶幾忠與不 肖不得竝進用舍不至於倒置矣嗚呼察之 聽箴 此程子言聽之要説道聽乃爲出言之機一或有 差患必至矣前言視之之道此言聽之之道夫人 之於視或能察之而又恐聽之未善也目視之旣 【430】 善耳聽者湏盡其善可也耳目之間視聽之際當 分别其邪正勿使甘佞之言從入其心其心旣受 之必爲誘惑書云聽德惟聦即此意也盖人生之 於天其耳目口鼻之體口之與鼻無所禁者惟耳 目爲重故以視聽爲戒朕讑之曰口與鼻之無所 禁乃彼知之自然也耳目之於視聽乃彼之不能 先覺者也如口之味也知其甘辛酸苦嘗之自 能别也鼻之臭物知其好惡之自能擇也目之 於色則愛其艶麗耳之於聲則愛其音律殊不知 艶麗音律皆人爲之也所以反受其害口鼻之覺 故贒於耳目也故程子箴云卓彼先覺知止有定 謂既能卓然先覺則自有定向而人君之聽尤當 審辨之也書云無稽之言勿聽又庶頑讒説震驚 朕師此皆聽德之要也人君於聽納之間當辨其 忠讒而已忠言逆耳近於違我讒言可信近於遜 我不能審擇其患豈淺淺哉但使吾心㤗定不爲 【431】 謟佞之徒所以惑則所納者未必不可所屏者未 必不當惟吾心審斷之而已嗚呼審之 心箴 堪輿是指天地説無垠是無界限宋儒范氏浚作 心箴説道茫茫然天地廣大無有界限而人居其 中便是太倉中一粒粟米天地這般大人身這般 小與天地參爲三才有非以形體而言惟其心耳 盖心爲一身之主吾心克正則百體四肢莫不聽 其使令若心有一毫不正則被聲色所移物欲所 攻便動與理反豈不於人道違哉故范氏之作箴 雖是嘗言西山真氏特錄於大學義之中以献 時君宋君雖未能體察而爲後世告其致意也深 其用功也至是子所嘉慕而味念之箴之作本於 范氏非真西山發揚其孰能之哉鳴呼念哉 言箴 樞機者譬户之軸弩之牙也戎是兵戎好是喜好 【432】 程子之意説凡人所言必謹其妄出輕發如弩之 發矢度而思之務求其中焉言易則至於狂誕言 煩不免於支離非聖贒之法言不道道之於口所 以告來世之君子也朕因而論之曰凢人所言必 求合諸道理凖諸經傳然後可以爲言也夫言以 文身也書云惟口起羞大學云言悖而出者亦悖 而入孝經云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斯之謂也人 之於言必加謹焉而人君之言尤當謹之先儒云 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人君之 發號施令皆言也人之出言善則四海徔焉一或 不善則四海違焉故凡出一言發一令皆當於天 理之公因諸人心之所向背若或徒用已之聦明 恃其尊大肆意信口不論事理之得失民情之好 惡小則遺當時之患大則致千百年之禍可不戒 畏之哉程子之作箴其用心也至矣嗚呼謹之 動箴 【433】 哲人是明哲人志士是有德行之士誠是念之實 守是行之篤理即天理欲是人欲程子説凢人所 動作便不可輕舉妄動當審事幾可否之如何天 理人欲之所在思其事之巨細爲其所當爲然後 動與理合無有墜失躁妄之病兢惕厲如此者 其惟哲人乃能之君子可不謹之㦲朕因而論曰 凡人所動爲當求合乎道理察其所當爲與其所 不當爲精别而行之可也而人君之所動爲尤重 焉盖君者以一身而宰萬事不可適已之與夫 聽信讒佞輕舉妄動恃中國之强而好正伐或盤 遊無度而殘虐百姓凡此者不可枚舉姑述其 大者言之一舉動之間上違 天意下拂民心而 敗亡之禍隨之可不畏懼也㢤程子之作箴其心 至矣嗚呼畏之 嘉靖丁亥季冬三日註 【434】藝文 記 傳 碑 序 銘 桂陽軍學記 <person>胡致堂</person> 紹興十二年五月制詔郡邑崇復庠序知桂陽監 左朝請大夫無悌張侯修以書抵某曰修不敏守 蕞爾國而宇一新永惟德意所覃興廢舉墜不 可無述敢請書之某曰鋪張彌文爲太平盛觀乃 朝廷大典非一邦專羙後世尚論且將以其時攷 之豈當率爾而形容也若夫敎與學之多術志士 固思其上者試爲青矜誦之盖三代之於人才自 㓜童而敎養加焉皆輔成德行之具薫陶漸漬歴 數十年德立行修可以仕矣然後在上者舉而用 之士未嘗有求也世遠道䘮科舉之法設父詔其 子兄詔其弟皷篋摳衣登門投牒而覔舉於是洙 泗之風掃地盡矣方其讀聖人書頗知編綴附㑹 以待塲屋之問惟不中程式是慮有司問之又豈 【435】 皆道德之意仁義之説養心修身之要治國平天 下之務徃徃菽正而狥已道謏而誨謟行之久 皆曰取士如是足矣大學湮㣲炎火消膏利欲肆 行洪波稽天間有資禀開明厭此紛紏望道而不 見則又輕忽經訓淺薄周孔溺于詖滛邪遁冺然 無寄名清高實有貪覬其趨愈下所以然者忘 義趨利之習也義者天理之公也華夏聖賢之敎 也利者人欲之私小人蠻貊之踰也學而不本於 義惟利是圖患可勝言乎未得之惟恐不得也旣 得之惟恐不多也旣多矣惟恐不久也相貴以等 不尤則悲相覿以貨不積則憂必放此而由行懷 此以相接是謂失其本心亦何徃而不失故善 學者擇義而已矣今夫慈孝忠順交際辭受語黙 動止出處久速各有不易之理處之當夫理是義 也不當然而然當然而不然者有欲菽之而今而 後二三子窮理期於精由義期於熟必也不惑然 【436】 後智益明必也不離然後仁益敦以古之制自居 而不爲在彼者是則鄒魯之所以貽後人天子之 所以望多士盖不淺矣豈曰科第云乎㢤青紫云 乎哉 紹興十二年五月日記 桂陽州學記 琴川桑悦 桂陽未爲州爲監爲府時其學俱在城東宋紹興 間嘗一徙於城南不二十餘年毁於郴冦旋復故 地興廢雖屢地則弗更弘治六年夏僉憲仙居王 公提督學政謁廟之餘覩學䂓制迫狹者再時 弋陽姜君綰由御史謫爲州判官謀相地徙學仍 於城南寓目焉初州爲府所屬爲平陽縣兹地乃 其舊學遺址後州同知楊君懷震遂即其地建號 房并射圃預備倉於其上姜旣營度其地僉憲毘 陵吴公淑適按兹道又區畫白金數斤售西規軍 【437】 民宅以完邊幅先是姜申文當道庸庫白金三十 餘鎰散里胥市良材是年十二月十有九日立明 倫堂四柱令司訓方均恪董其役堂未成姜擢寧 國同知去位次年三月十有一日天台張侯景元 蒞任利興害除即留意學校既輪奂斯堂乃建正 殿次作兩廡門以櫺星圍以瓦垣肄業有齋習射 有圃衙校官有居房生徒有室祭噐庖厨倉庫無 不完羙經始於八年正月一日九年終落成新學 既成又奉 欽勑提學僉事四川楊君春教條振 作有方華厦之下慱士倚席而講諸士子執卷鳬 驚行以聽優游泳數月之間不顏面若易 次若拓者文敎之勃興有如是哉予因之柳如州 假道適分廵湖南僉事西廣傅公金使節至州侯 同學正重慶黄君華訓導吉水毛君榮等率諸生 進曰惟是學興建在宋時有胡政堂張南軒二先 生爲之記辭懇切足爲後學矜式今學之成桑先 【438】 士若斯庶幾 朝廷養士之意與夫賢州守作興 之心爲不負也若曰兹州氣數之變科目乏人自 今伊始歌鹿鳴宴瓊林者後先相望衰必有興自 然之理易勉而及也可不多贅 進士題名記 <person>文天祥</person> 衡進士姓名可考者自祥符省元鄭向始景祐八 人俱擢第郡人侈為渾化時耒陽居其三嘉定郡 十八人耒陽又半之間歲徃徃多得士今邑人於 靴洲之䜟翹乎其未惄也雖然科第之末不足為 儒者道天下事固有大於此者矣衡有石皷書院 朱文公實爲記其論世俗之書進取之業以為志 於己者所羞言至謂學校科舉之害不可以是為 適然而莫之救先生所以正人心破俗學者頎乎 其至也前軰之流風未遠學者之外内何所屬邑 之士其得無所聞乎然則縣之此碑將以紀姓名 也豈曰使人歆慕誇羡矻矻然為務外之歸哉夫 【439】 在上有師道則在下有善人偐於家者有正學則 天子之庭有真儒於令尹與凡邑之士兢兢終日 而不能已者也若夫苟焉而學泛焉而仕冒焉而 題則後人指之曰某也若何某也若何嗚呼是可 不凛凛 乎哉 進士題名記 <person>陳文龍</person> 文龍少時聞湘中山水之美知有魁奇俊傑者生 其間而恨未涉足也來膠庠與安仁李君子淵游 則為予言其邑廣袤不百里而山川甲衡湘鳳岡 東來騰矗飛舞若 干 霄 之鳳翼然而儀熊峽南起崒 嵂偉岸若當道之熊矍然而踞江行其中左右縈 帶匯湘流而東之凝望邑境萬山如立玉以是名 勝徃徃岀焉予聞益歆歎不能今 皇帝龍飛衡 擢第者立而安仁居四地靈人傑噫信不誣一日 李君偕陳君一之季文謁曰它進士例有石刻傳 【440】 不杇吾邦策名多矣而鑱石則昉我軰辱同年生 敢以記請予惟三均俱佳士因均可以信其鄉山 水之勝因山水之勝可以知其間韻人勝士將有 趾羙千弗而不一書者故誠願附名雖然我 朝進士多爲名臣聞喜賜詩所謂久遠功名者盖 將舉天下國家之責寄焉非直以科目榮其鄉也 文龍願與三均勉之且因以勉來者皆曰但丕惟 子之敎以對揚天子之丕顯休命是爲記 易節婦曾氏傳 永豐鍾理 節婦曾氏名淑仁字善德故元永州路錄事司錄 事易德謙之長子添升子達之妻元湖廣醫學正 提舉曾沂仲之長女也節婦生元丙戌五月二十 七日㓜讀書知大義事女工閑姆訓其祖曾世榮 嘗著活㓜心書補父春官時蒞永州路提舉 以節婦贅子逹洪武初子逹同曾氏歸衡值元季 混踰家道四徒子達克復家業曾氏躬執㸑供婦 【441】 道未嘗至窶乏生一子名思銘㑹晬日因土俗以 物驗所好夫且詒曰人生有子不爲不樂昔元綱 不振彛倫攸斁每異夫死妻嫁子遂失所此大恨 也幸逢 聖明聿清海宇我有痼疾脱若弗廖若 肯全子乎妻曰諾越二年夫果卒矢言以全子乃 辛勤紡績以爲衣食荆布衣不出庭戸敎子習 學醫術垂成而卒撫孤孫易志魁㷀然孑立形影 相弔而志魁亦能應門戸向學弗怠曾氏志魁更 相爲命節婦九十二終孫塟祀以禮鄉邦遂有節 婦順孫之穪有司以事 聞 詔旌之嗟夫婦人 無九而能挺然抗節不愧夫戒不墜家韻抑亦 千百中之一二見者也姑摭其實以爲節婦傳庶 以激風俗云 李節婦趙氏傳 京兆陳敬 夫人之於斯世也立志不移者爲難守身不失者 尤不易耳以事言之則有難易之殊以理言之在 【442】 所當爲無不可爲之者人之言曰禮義生於富足 貧賤者或不能焉此庸俗之人常情未可以㮣而 論之也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爲者亦若 是在乎爲與不爲耳豈可以富貴貧賤而爲説耶 荀處貧賤之中惟正自治不爲物誘而必有爲之 者是可謂之難矣彼富而能然者則亦不之異也 我 朝節婦趙氏乃真定南宫邑民趙閑者之長 女也年十六適里李青男李興僅十年其夫以軍 籍征守歸州挈趙與俱再還衡陽一女甫三一 子生未期李當遠戌交趾既别而去是時趙年方 二十有八後李死於戰陣趙撫育二稚寄人籬廡 之下夜夙興襁負其子湼尾織笠㡌鬻以自 給淵静端㓗恭行婦道人無間言十餘年間凍餒 切身孤苦無告人不堪其憂或以言覘其意者曰 勤苦若是適人而足飽煖不亦可乎趙曰夫之不 幸戰死荒陲委身爲國旁無期功之親惟有弱息 【443】 覬其成立竪門戸承祭祀續不絶是吾志也又曰 爾子㓜弱候其長立何可必也趙曰死生壽天富 貴貧賤皆有命焉其能强乎且餓死事極小失節 事爲大生何以立於世死將何以見其夫於地下 狗之行吾不爲也其志愈篤誓死不嫁後無復 敢言之子少長擇師就學使知義方女習㓜儀而 敎以女事既長而皆卓立畢其婚聘遠邇見聞無 不歎羙之者其子諱世英字仲賢以孝行穪鎮衡 陽萬夫長辟爲勤儉理家日以䆮隆二女俱㓜 一子年十二讀書好學一家之内甘旨斯足洩 融融而縱有餘其趙氏之志可謂不負厥初矣此 天道福善之明驗也迨今三十九年而趙氏年已 六十又七矣隣里矜其賢德茂以其節具達於 公府湘憲覈實將聞于朝而旌異焉愚適以道過 衡陽仲賢持母實而求序愚之才奚足以羙德之 形容念其母趙氏少寡無依極其窮蹙撫㓜稚慕 【444】 真㓗終始不渝光祖宗耀里閭名揚於世克成其 志不失其身此其所以謂之難也嗟夫居顯宦食 厚祿事君不忠處富貴□禮義忘夫再醮者使聞 趙真女子之行而有烈丈夫之風則有慙矣夫死 國而妻守身子能養而孫好學忠節孝賢萃於一 門自古及今鮮有之矣繫乎綱常禆於政敎有以 警薄俗而勸將來因掇其本末以紀其實彰 國朝之盛事備史舘之纂述云㤗定元年在甲 子三月上吉 五節婦傳 岳亭劉黻 歐陽氏名賢真監生歐陽和第二女成化十年九 月二十四日生弘治四年適民周志連弘治八年 連故連無子無家賢真旣塟連依弟元吉誓不再 醮元吉故賢真守如初今六十三王氏名静瑩 壽官王麒次女年十八適致仕推官曾璣第三子 汝朝三月而朝亡静瑩守節不再適依舅姑至五 【445】 十七終廖氏名三女義官廖思謨第三女成化 十九年七月十一日生弘治十二年適監生趙廷 珪長子趙寳弘治十四年寳故無子廖氏誓自守 依舅姑執婦道如初今五十四鄧氏名晚女 民鄧如高女成化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五日生弘 治十八年適岳亭子劉黻故兄冕正德元年冕亡 無子鄧氏撫岳亭次子光允爲嗣事舅姑委曲盡 孝守節不再適今五十一歐陽氏名三女知縣 歐陽來女弘治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生正德九 年適民蔡景蘭長子生員蔡玉章正德十二年 玉章故無子三女縗絰哭舅姑前云不願再適遂 依舅姑終守今三十九五節婦者所適之家有 貧富所依或舅姑父兄四節婦尚苦守而王氏静 瑩已捐舘兩歐陽氏賢真獨老而三女纔二十九 五節於岳亭子雖同鄉内外之分有親踈然其爲 清節衆所通穪則一也故爲立傳載之郡乗以告 【446】 於觀風者云 賛曰婦人不幸夫亡有子可從尚 欲棄去如衛七子之母非耶亦有情愛初割傍徨 躑躅幾欲與俱死及坐空室對狐影膝下無已所 懷抱子少弗如意則百慮迸出而初志渝矣若氷 蘖之操白一莭是不可謂難哉五節婦者誠羙 玉無瑕嚴冬松栢挺然獨秀者耶 右易李二節婦傳前何太守志不載予嘗懸示通 衢願借舊志及節孝文字以備纂脩脱得數十板 蟲鼠之餘無復首尾不審爲誰氏筆何年書而二 傳獨存乃爲抄入豈此等文字寔有鬼神呵護之 耶然李節婦已不知爲誰家信郡邑典籍不可不 存也 上元張燈記 <person>文天祥</person> 正月十五衡州張燈火分樂宴憲僚于庭州之 士女傾城來觀或累數舍竭蹷而至凡公府供張 所在聽其徃來一無所禁盖習俗然也咸淳十年 【447】 覩隨人笑者跛者倚者走者趨者相牽者相扶挈 者以力相拒觸者有醉者有勌者咳者唾者者 欠伸者汗且扇者有正簮珥者有整冠者有理裳 結韈者有履閾者有倚屏者有攀檻者有執燭跂 惟恐墮者有酒半去者有方來者有至席散者兒 童有各隨其親且長者有無所隨自至者立者半 坐於地者半有坐機下者有環客坐有坐復立者 有立復坐者視婦女之數多寡相當盖自數月之 孩以至七八十之老靡不有焉其望於燕坐之門 外趑趄而不及近者又不知其幾千計也當是時 舞者如儺之奔狂之呼不知其 也觀者如立通 都大衢與俳優上下不知其肆也予與侯頺然其 間如為家人之長坐於堂而驕兒騃女充斥其間 不知其偪也予起而舉酒祝侯曰以平易近民而 民近之豈弟父母侯之謂矣俟釂目執爵前曰惟 使者使民不寃無湮欎其和我是以大有民予避 【448】 且謝則復諸侯曰使民和豐日星明概舉海内 得以安其生而樂其時衡與賜焉維天子之功臣 等何力之有侯拱而立侯蜀人也因與予言益州 承平時元夕宴遊其風流所親見盖出於祖宗德 澤天地育之久而今不可復得矣予然私念 之慶元景定間衡以中州不得免於難今城郭室 廬公私文物猶草創綿蕝云爾然以幾世幾年所 爲郡而十數年間卒然修復得其大體非國家忠 厚積累於民力愛養有素豈望如今所成立哉蜀 自秦以來更千餘年無大兵革至於本朝侈繁鉅 麗遂甲於天下不幸蕩析若鬼神之忌盈者今衡 之民務本而勤力時一觀游之外衣食其耕桑 儉而不泰風氣淳厚猶南方建德之國其將進而 未巳者乎予爲親懷歸得郡且行侯選表於朝有 日矣惟一時民物之㮣得於目擊相與嗟嘆闊 而欣喜不厭於心者不當無所紀且懼夫可愛可 【449】 焉僧人於是中所有常誦味舉唱者又亦六七品 而止爾餘則置而勿道也所以不道者抑未暇歟 將無庸穪歟然則自其術論之所得有深淺則所 言有當否若舉以是不亦罔之甚哉夫其詞之多 雖未可盡究而立說之旨亦可知矣盖論心則謂 耳目口鼻之用喜怒哀樂之變皆非本體之妙也 論身則謂假合暫聚生老病死無非苦惱雖以食 狼虎飽鴟鳶而可也論死生則謂有前世之來後 世之徃人與狗彘牛羊相爲輪轉而不息也論世 界則謂天之上有堂地之下有獄日月之中有宫 囿星辰之域有里數而宇宙之衆如河沙微塵者 不可勝計也論庶物則謂毛羽介鱗皆前生之親 愛宗族而含靈蠢動蚊蚋螻螘與佛不殊亦欲化 之使登正覺也其於秉彜天命則以爲愛欲所鍾 因而滋續無足貴者故視父母兄弟猶怨憎讐毒 之可惡也其所親厚則以他人為慈孝傳繼凡九 【450】 州四海殊根異質不問賢否苟同於我者皆法屬 也其論覆載之内可見之物可名之事則等諸夢 㓜詭泡影電露舉非堅久眞實不必爲也其論 鬼神則記其狀貌叙其種類知其嗜欲年壽得其 居䖏名數縱口而談極筆而書自不以爲怪也佛 旣言之又付屬之僧遂演説而推廣之所以其書 至五千四十八卷之富且以爲字字皆至理句句 皆妙法卷卷有光明發見處處有神物護持無可 置説於是裒人之財挺衆之力印以紙墨匣而藏 之載以機輪推而轉之丹砂黄金文珉香木窮極 侈麗葩華絢餙然後爲快獨疑而闢之者乃外道 魔障佛之罪人若傅太史韓文公之流至今爲釋 子怒罵未巳也夫旣以空虚寂㓕爲道之至矣雖 天倫之重乾坤之大照臨之顯山河之著猶將掃 除殄絶洞然不立則凡見於形像當一毫無有焉 今乃建大屋聚徒黨耕良田積厚貨憧憧擾擾與 【451】 世人無異而以佛之遺書營置儲貯巍然燁然欝 相望也烏在其爲空乎不能空其言説之跡而 空世之萬有焉知其可乎是必有説矣比丘慈嚴 居桂陽之永寧悉其志力以營兹事勤苦歴年而 後克成來求爲之述以示久遠予因舉儒釋異同 且箴夫棄有趣空者之弊庶吾黨之士相與講明 以止於至善夫豈好 辯哉盖亦不得已也 知縣趙汝瞻德政生祠碑 通判黄夣清 藍山一區之地由唐而宋令於邑者不知其幾然 視斯民忽焉不加喜戚常賦之外誅求無藝支名 泒目雜錯四出百孔千瘡爲疾益固紹定三禩趙 公被命撫兹邑首滌昔時横科之目聞於䑓府一 切蠲而汰之其有關於郡計者則捐捧以貸償邑 人命脉於焉少蘇又慮溪洞之冦吾民也則置緫 【452】 轄以訓齊之慮屠牛之妨民耕也則嚴法令以禁 戒之歲比小歉則務勸分而家遂給時適雨雪則 出俸米而行賑贍而公之意則又以爲士固不可 不教而尤不可不養於是請閑田六十七畆于郡 括逃絶産一百二十五畆以益之又爲市官估之 業凡一百一十九畆有奇以贍邑之俊秀公及 有日辟命且至邑之士民被德化多矣咸請像 而祠之以慰去思之心且屬予記其事予故詳書 之如此然他日必有秉蘭䑓筆書之方冊以詔來 世豈直碑之堅䂥而已㢤 常寕惠政紀實之碑 邑人龔盖 常寕自數十年耒令之得遂始終者盖不多見矧 戊戍煨燼之餘更代尤爲不常或半載而去或數 月而去獄濫而不知决年㐫而不知救民將安頼 自昭武侯耒宰是邦聽獄甚寛惜民甚切人無桎 【453】 梏之虐吏絶舞文之奸消異時争乖之習還三代 禮義之風百里之民咸樂其政果誰之力耶自春 徂夏人以艱食爲病侯夙夜不遑加意賑給仁㤙 侵孚此又惠政之大也歴五載之久終始如一如 侯者寕多見耶是誠不可不記也侯名閑字誠夫 時慶元二禩七月初吉書 黄堂心雨倡和詩序 治下舉人王添表 嘉靖丙申五月既望庚午雨至六月甲申朔皆不 雨四郊幾無秋 郡祖璞庵公憂形於色徧祈祀 典走謁雨母山以請雨於神踰旬弗應公曰天雨 不應政刑之失亦誠意未集也二十六日己酉公 晨起令吏胥在前郡屬次之僚佐又次之公角巾 縞衣寅恭在後命興伏視鼓爲節拜以三步爲度 弗肅者曰褻自公所拜至石鼓山雨壇在焉序立 炷香復行四拜禮且誓衆曰雨如不應拜弗敢止 【454】 一旹父老百姓感動泣下閉門不忍視是午復拜 如前儀忽雲自東南起徧干西北卒然中天風霆 交作果得甘雨之應公跪移時衣盡沾濕向後連 旬大雨公私沾足吾鄉岳亭里杜作黄堂心雨詩 以紀其實表等屬而和之得若干首僉謂非物色 無以彰遠且繪徒步望拜四圖將以附諸郡乗之 末冊成命表序其故表謹拜手言曰我 璞庵公 以名進士出守兹郡政主嚴明而輔以寛厚刑訟 清簡民無怨辭其所孚已在平日今爲民禱雨而 復誠意懇篤如此則甘雨之施固有自矣古穪三 日雨爲霖又物將化而雨曰時應期而至曰甘曰 好皆羙辭也 璞庵公一念誠懇徹於冥漠 考之素履皆流自中心無少假借則其應也謂之 心雨亦無不宜矣詩與圖知不足以盡意然他日 觀風者或有采焉則民謡里咏此固其張本爾矣 表謹爲之序 【455】 岣嶁書堂銘 甘泉湛若水尚書 岣嶁書堂者衡州祝黄門詠之所治以俟異時同 甘泉子居之也岣嶁在衡嶽五之外其趾隆 然寔高出於五衡陽之勝於斯爲最祝子請予 作銘歸刻之崕石焉 高高衡嶽祝融之墟紫盖青玉可卜我居爰有岣 螻祝子治之左右㕠泉匯爲前池維彼岣嶁隆趾 鋭顏五㧞地高卑較然堂開高矌坐收洞庭俯 瞰湘流仰摩列星磨崕勒文以定我卜祝子從予 振衣濯足 【456】 顏節婦王氏傳 王氏北京正陽門外東街錦衣郄千户家養女衡 陽有顏宣者弘治中任河南扶溝縣典史解馬至 京納王爲側室携歸扶溝居期而生子本浩宣病 度不起嘱其妻曰撫㓜孩善視王氏言訖死王遂 與主母扶柩歸衡衡人聞王京中人且側室多遣 媒妁欲娶之王拒絶甚嚴又有遣女媒與顏親識 者徃通意王項舊有瘡瘢輙指示云我破相如此 娶我何爲至詬叱閉閣不出人知其不可奪乃止 宣有三子皆長娶生孫不三四年間相繼䘮亡所 遺諸婦不能守至招外嫌王獨卧一小樓每日晡 長燈時抱其㓜子登樓旣登則㧞梯於樓次早始 植梯而下雖家人莫敢上其樓又三四年諸婦改 嫁主母益年老家業彫零王遂學織綿鞋每雙可 直價三四分鬻之供朝夕又善染色鄰親婦女有 衣裙欲染色者多就王亦頗得穀米資饘粥且時 【457】 置脯果供其主母嘱曰老人自喫勿與兒孫兒孫 有喫在後其孝愛每每如此宣與予同都里嘗過 其家主母告曰匪王久餓死言訖泣數行下予爲 之酸鼻後主母故营塟盡禮其子本浩長已爲娶 婦予以正德丁丑冬北回至其家探問王出見又 令所娶子婦亦出拜告云不意數年命蹇一貧如 洗子雖娶婦尚艱於度日予聞又爲之凄然王所 居左傍城壕右近人行路踈籬破壁環堵蕭然而 清貧自守物無外議嗟夫京師女子習見豪華居 常以粉黛塗澤爲工出則以錦綺金珠爲尚薄情 寡愛視去其夫如去傳舍豈知有人間寂寞暨節 孝事而王者養其主母撫其㓜孩卒完顔氏不辱 其故夫可謂㧞起流俗能人所難矣豈非女中烈 丈夫哉予懼王苦節終於無聞故爲之立傳以告 來者云嘉靖丙申後十二月岳亭子劉黻書 【458】藝文 詩 本府 同劉二十八哭吕衡州兼柬江陵李元二侍御 <person>柳宗元</person> 衡岳新摧天柱士林顦顇泣相逄秪令文字傳 青簡不使功名上景鍾三畒空留懸磬室九原尤 記若堂封遥想荆州人物論幾廻中夜惜元龍 哭吕衡州 <person>劉禹錫</person> 一夜霜風凋玉芝蒼生絶望士林悲空懷濟世安 人略不見男婚女嫁時遺草一凾歸太史旅墳三 尺近要離朔方徙行將晚欲爲君刋第二碑 懷許知府 <person>楊基</person> 【459】 能以寛間繼古風府中無事不從容諸生秋試多 高選八縣春畊少惰農富貴何湏誇汗馬文章正 欲去雕虫同床况有連曹誼風雨相思意萬重 衡陽 湘江留别 <person>文天祥</person> 天祥叨臬衡湘恩以便郡歸養肯齋大實 寓衡我十年前邦君也一再見間即分南北五 言啓之庸紓繾綣云 瀟湘一夜雨江海十年春相見皆成老重逄便作 分啼鵑春浩蕩囬鴈曉殷勤江濶人方徤月明思 對君 忠節祠 鵞湘鄭試御史 【460】 一主山河志不移絶援無地舞鯨鯢心甘宋室全 家死名與文山北斗齊昔有蒸嘗穪地主今無廟 貌妥神栖不才叨忝觀風寄採得蘋蘩欲下啼 <person>薛綱</person> 慷慨殺身隨處有潭州烈更誰同千金首共孤 城碎數口家隨巨空從死一時皆義士敗降諸 郡盡夷風古今多少英雄淚半哭明公半沈忠 衡山 示别縣中父老子弟一首 安福彭簮知縣 作令衡山滿九年深慚無補意茫然訪求民瘼心 徒切㸃檢官程力不前活計莫如安本分好心便 是種良田我今去矣無多話願汝身家各保全 别儒學諸士子 【461】 前人 嶽秀湘清産衆贒六經常道在人間更無二様知 行路只有一重義利關氣味春蘭深我愛才華秋 桂聽君攀今朝共作剛腸别不用臨河两淚澘 耒陽 舟中雪夜有懷盧十四侍御弟 <person>杜甫</person> 朔風吹桂水大雪夜紛紛暗度南樓月寒深北渚 雲燭斜初近見舟重竟無聞不識山隂道聼鷄更 憶君 題木居士廟 <person>韓愈</person> 爲神詎比溝中斷遇賞還同爨下餘杇蠧不勝刀 鋸力匠人雖巧欲何如 前人 【462】 火透波穿不計春根如頭面幹如身偶然題作木 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person>羅隱</person> 鳥噪殘陽草滿庭此中枯木似人形只因水物長 爲主未必浮槎即有靈八月風波漂不去四時 稷薦惟馨南朝信無因賦牢落祠前水氣腥 酃縣 炎陵齋居 編修尹䘮 祗事徯良旦不昧坐清宵鹿原秋氣肅川谷何寂 寥虚堂爐裊明月似相邀予心方炯炯百慮一 時消懷彼厲山氏年代一何遥所傳惟數事如昏 乃有朝萬世立人紀神功詎可描思成欲彷彿高 大侔穹霄 前人 【463】 炎帝何年塟此山百靈呵䕶在人間龍飛鳳舞千 遶玉戞金鏗一水環廟食仍傳他日夣凾香又 自我皇頒儒臣奉詔心虔愓對越真疑覩聖顏 <person>安仁</person> 清溪書院 吉安施善 聞説先生未仕初争于此地講精廬清心寡欲十 分學争几明䆫萬卷書得志塩梅調鼎鼐濟時霖 雨沃菑畬願尋舊址新輪奐拜仰英靈問緒餘 㤗和彭禄 丞相書齋枕水隈伊誰繼踵講筵開百年廢址迷 芳草一片殘碑伴綠苔前代已陳經濟策後人還 仰廟廊才遺篇繼問無㝷處獨有文光射斗魁 【464】 桂陽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 <person>李白</person> 秦地見碧草楚謡對清樽把酒爾何思鷓鴣啼南 園余欲羅浮隱猶懷明主恩躊躇紫宫戀孤負滄 洲言終然無心雲海上同飛翻相期乃不淺幽桂 有芳根 送族弟襄歸桂陽 前人 爾家何在瀟湘川青沙白石長江邊昨夣江花照 江國幾枝正發東䆫前覺來欲徃心悠然夣隨越 鳥飛南天秦雲連山海相接桂水横煙不可涉送 君此去令人愁風帆茫茫隔河洲春潭瓊草綠可 折西寄長安明月樓 藍山 【465】 䕫龍遺廟 無名氏 九官惟有二官祠遺像端然儼若思傾耳宛如聞 樂日俯躬還似納言時不因萬乘廵南岳焉得群 臣到九疑遥想當年敷奏罷簫韶勾引鳳凰儀 皇英故祠 無名氏 后妃何事到南夷宫壼寕容出綉闈非爲至尊廵 不祗縁庶失無依一徔被袗弹琴後幾見湘 靈皷瑟希今日晴㸔祠宇外數竿班竹淚㾗稀 别錄 衡山 吊節婦朱氏 綦祖綬 【466】 湘水茫茫付此生聞來誰不爲吞聲乾坤有爾全 真節江海無人説姓名精魄鳬鷖同聚散清風日 月與參横願言南楚觀風使扶植綱常爲表旌 吊楊節婦 賔賢 殷勤奉箕箒遽爾藁砧亡誓守終身節能離一醮 堂精䰟湘水底英氣楚衡陽身死綱常在臨風淚 兩行 耒陽 贈御史謝元吉謫南陵 華容劉大夏尚書 手持鐵簡氣如雷獨立當前不可回三䟽忠誠卑 㤗華九天雨露隔萊孤㠶半落吴江樹疋馬還 曕郭隗䑓莫道此行身便了百年事業待重來 又 【467】 長沙李東陽大學士 仕路逄人嘆陸沉爲君真不負朝紳平生耻學藏 名粥獻納惟知報 主心白日驊驑辭曉仗高秋 鷹凖下青㝠贈行詩句多如雨獨有劉郎意最深 寄南陵丞謝文祥 白沙陳獻章檢討 湖南柱史不可當八尺長軀滿面霜平生契合羅 與荘忠言决死驚廟堂 天子置之淮南邦何事 便上湖南航君不上湖南航淮木落終悲傷 送胡石亭先生左遷 麻城陳雲翔 直道難容柳士師此心無懼亦無疑争㸔去身 如葉却聽行人口是碑忠膽定應隨日壮清操豈 肯逐時移蒼生是處望霖雨不獨天津有所思 附錄 之郡於常山入懷玉 蔡汝楠德清人本府知府 【468】 出門已經旬猶未離吾土忽望懷玉峯言入西 江路時物春夏交行跡川原互即此怨睽携何 况垂幽素迢迢湘東山曾是褰帷䖏肅覲舊 理或嗟來暮淮陽非可薄還學長孺卧客情 用自弭驅車且南去 退食園亭效韋刺史 <person>蔡汝楠</person> 崇朝署字罷退食坐園廬春草堦下歇夏花樹 底踈推窓翫幽鳥汲水灌嘉即此爲邦䖏亦 似北山居 坐嘯亭作 <person>蔡汝楠</person> 朝天復還郡坐嘯巖亭月雙榴綴穠華新荷散 幽冽景物如見待柯葉下改色棲鳥時一鳴遊 鯈復堪悦動植陶嘉運里閭詎安戢翻因賞心 㑹興念匝九邑亦知劳豉望撫綏愧㣲力歡遊 勿太康勉思藩牧職幸閲齊民晏庶與同休息 夏日時雨堂作 <person>蔡汝楠</person> 【469】 夏月苖長經旬坐憂旱山城晝漏寂忽見雲 物變屏翳吐層隂紫冥爍流電水氣衣上生雨 足空中散井梧高葉鳴園柳凉蝉斷繄余庭溜 觀從識湘流滿簷樹溢華滋嘉禾計無患久景 更澄霽翠黛峯文亂方属訟堂間褰展幽翫 耳目既無擾即事堪怡豈絶餘務牽偶爾得 所遣 郡中苦熱 <person>蔡汝楠</person> 火帝方司令南衡是火鄉懸□赤樹裏墮鳥緑 池旁人畏炎蒸官嬰簿牒忙無能學吹律暘 谷變清凉 郡内西齋 <person>蔡汝楠</person> 偶謝公庭役西齋迓夕曛振衣新出沭展卷舊 曾聞晴竹鳴湘雨高松駐嶽雲覊棲一自慰密 爾詠斯文 行自鴈峯遊花藥寺 <person>蔡汝楠</person> 【470】 鴈峯不盡城南勝咫尺叢林尚可攀藥徑盤廻 初入寺禅房行遍又㸔山開鳥下窺經室掃 搨風歸閉竹關自是俗情牽簿領白雲長日共 <person>曾閒</person> 衡州岳亭劉侍御先生枉贈篇章賦答二首 <person>蔡汝楠</person> 尚聞清論滿朝端自是高情願廢官冠去神羊 便野鶡佩捐緋袋採芳籣徧裁奇樹從誰覔新 著玄文與客㸔歎爾何如南嶽鳯草堂珍重贈 琅玕 端居不共世浮沉虚閣匡牀横素琴當砌落花 長晝静隔池啼鳥緑隂深山依衡嶽開窓見水 愛湘流倚杖臨試閲交游䑓省客幾人早愜紫 芝心 【471】 舊志别刻載八景詩祈禱祭文題曰補遺詩志 寔於事無所裨益今次纂脩行取州縣學及 書院記三十八止錄胡致堂桑民懌暨朱晦庵 石鼓書院三篇題名記十錄文文山陳文龍二 篇雜記二十八錄文山觀燈一篇方外碑碣七 錄致堂輪藏一篇廟記十五而嶽廟及武侯肯 齋諸祠則備書其下生祠惠政三篇通錄入志 橋記十四青草橋獨不載乃爲别集抄入城垣 公署記四十餘不能盡錄惟於事類下書某人 作記又以文必先 聖製於衡山志中摘書嶽 山封神削號詔冠於卷端次書 封勅亦脩志 舊例而捸取衡山志此獨不載以年為序始詳 書敬一五箴註解緫題曰 綸音曰 誥勅曰 御製不敢以藝文目之也詩共二百六十三錄 其關係於郡邑者二十六首若八景衡陽有桃 浪而常寕亦有是題耒陽有荷花而衡陽亦有 【472】 是景且曉日夜蟾晴雲霽雪在在有之無關吏 治之得失風俗之盛衰似不必贅也是書欲矯 累脩徒費之弊失於速成而淺見薄識謬操大 筆則愧矣然惟不敢心䖏之耳幸覧者恕之 衡州府志卷之八 終 【473】衡州府志卷之九 寺觀 衡州府 僧綱司 在花藥寺置官都綱副都綱各一員 道紀司 在靈寳觀置官都紀副都紀各一員 衡陽縣 花藥寺 鴈峯寺 俱詳見山 川名勝下 太平興國寺 在城南 門外宋 咸淳年間建 本朝 洪武十七年重修 華光寺 在花光山宋黄庭堅 嘗過此有詩 以上 【474】 舊 志 西湖寺 在縣學西寺舊有胡銓祠嘉 靖十五年僧正選等重修 鰲陂寺 在 縣 西二十 里 寳慶寺 在政平上 里三都 寳安寺 在新城 四都 靈寳觀 在縣西宋祥符間建 本朝洪武十二年修 清華觀 在縣長樂鄉 宋建洪武十 年 修 八仙觀 在慕道鄉朱建 洪武十一年修 九仙觀 以上 舊志 烏陂觀 在 縣 清化 三都 衡山縣 僧㑹司 在縣東置官僧㑹一員 道㑹司 在縣東置官道㑹一員 【475】 清凉寺 在縣 北 衡嶽寺 在縣集 賢峯下 福嚴寺 在縣雲居峯 舊有唐經 大宗御書 五十卷 上封寺 在祝融峯頂舊爲觀隋焬帝 南廵至此命改爲寺故名 方 廣寺 在蓮花峯梁天監間建宋 徽宗大書天下名山四字 横龍寺 在紫盖鄉 正統間建 <person>高臺寺</person> 在祝融峯朱 張遊時尚存 勝棄寺 在嶽 廟前 静居寺 在紫 巾峯 天 柱寺 在天 柱峯 大明寺 在 霞峯 嶽寺 在嶽 峯 九眞觀 在仙嚴峯世傳 九真飛昇於此 洞眞觀 在雲 峯 静眞觀 東 眞觀 兠率觀 <person>朱陵觀</person> 湧泉觀 俱在武陽鄉 二十二都内 銓德觀 在紫霄寺東晋尹 真人飛昇之所 【476】 耒陽縣 僧㑹司 在縣城外西北置官僧㑹一員 道㑹司 無 觀音寺 在縣西元建 本朝 洪武二十五年重修 太平寺 在縣西 六十里 常寧縣 僧㑹司 置官同前 道㑹司 湘山寺 在縣 東 觀音寺 在縣西 門外 【477】 安仁縣 僧㑹司 置官同前 道㑹司 俱在縣西南 慧日寺 在縣西 北元建 <person>金剛寺</person> 在縣同義 鄉三都 崇眞觀 在縣西宋 開禧中建 酃縣 僧㑹司 置官同前 道㑹司 俱在縣東南 【478】 青臺寺 在縣 南 惠日寺 在縣西 本朝 洪武三年重修 龍泉寺 在縣 十一 都元大 德間建 洞眞觀 在縣 北 桂陽州 僧正司 在能仁寺僧正一員 道正司 在玄妙觀道正一員 能仁寺 在州 南 永寧寺 在州 西 報恩寺 在州 西 華嚴寺 在 州 廣一鄉宋嘉 禧二年初建 清果寺 在州大富鄉宋 乾道七年始創 五雲觀 <person>金眞觀</person> 在州 北 玄妙觀 在州東宋祥 符九年始建 清靈 【479】 觀 在州 南 臨武縣 僧㑹司 置宦同前 道㑹司 俱在縣北 多寳寺 在縣 北 祖敎寺 皇覺寺 大寺 俱在縣 <person>文化鄉</person> 佑聖觀 在縣北 <person>宋時建</person> 白鶴觀 在本 縣東 成仙觀 在本縣東宋 咸淳間始創 藍山縣 僧㑹司 置官同前 【480】 道㑹司 俱在縣西東 普雲寺 在縣西 南一里 慈雲寺 在縣南 一里 净住寺 在縣東 一里 興 善寺 在縣東 北一里 壽相寺 在縣大 慈鄉 玉虚觀 在城東 門内 僊釋 衡陽縣 衡陽有賣薑翁不詳何許人久在衡陽市上賣薑 有道士適遇之欲授以黄白之術翁不答但取擔 上薑納口中湏吐出成金兩人相顧一笑自是 俱不復見此説載一統志然不知何据收入也 【481】 龎居士舊聞喜施予竊以爲郭元震范仲淹之流 閲舊志乃知酷好浮屠之説如謁石頭和尚見馬 祖所談與所作詩偈皆空寂之説罄家施捨乃作 竹噐令女靈照鬻之以供朝夕猶爲鄙陋病令靈 照觀日晷靈照先入戸死居士後七日方死遺命 焚却此皆不可爲訓居士名藴襄陽人隨父宦遊 寓於衡觀所作詩亦頗涉書史盖有天資而用於 不善者後人即所居建能仁寺今改爲太平寺 衡山縣 湘中記曰永和初有採藥衡山者道迷糧盡過息 岩下見一老公有四五年少對執書告之以飢與 其食物如署預指敎所去六日至家而不復飢 異苑曰湘東姚祖太元末爲郡吏經衡山望巖下 有數年少并持筆作書祖爲是行侣休息乃枉道 過之未至百步少年相與翩然飛去 【482】 率守廉南嶽觀道士守紫虚閣朱王祐爲長沙太 守時亦禮重其人未久尸解僊去事見蘇東坡所 作率守廉傳蘇去王不久或有此事亦不可曉李 大厓承箕遊衡山記謂東坡善文或以文粧㸃或 又以爲寓言皆憶料出脱之説也 衡山僧殘隱南嶽山性候寺僧食畢收所餘 食之故號殘夜方燒牛糞火煨芋時李泌隱衡 山徃候之殘大詬怒乃出半芋與泌食云勿多言 管取十年爲宰相後果然見嶽志 李石續慱物志云李泌在衡山事明瓉禅師瓉云 欲學者先將筆硯碎却明瓉北宇大照之門人性 群僧令㸔塩雨至流于池群僧毆之不怒冬月 卧於前不起以粥洒其頭因就頭取吃號瓉 作明心論 按二説不同如前説則殘或静久 而明如董五經或諳風鑑如陳希夷且泌之相見 似亦有數如後説則泌嘗爲明瓉門人師事之非 【483】 一朝夕之故矣然 此等皆不足辯也 耒陽縣 蕭弓手唐時人名禪和茶陵志耒陽蕭弓手承差 夜宿逋税之家聞隔壁鵝作人語别群鵝明日主 家烹我餉蕭弓手和聞之次早主家正欲宰鵝蕭 生索其鵝歸至儀門外遂乘鵝飛去後名其處曰 望僊夫弓手無他善行鵝能人語且能駕弓手與 俱去不知何所抵止大足爲異也 僧明宗成化年間遊耒陽沿門乞薪油詣縣縣令 周鑑拒之是日聚所乞薪油於南門外披袈裟與 衆拜别登其上湏而焚縣令收其骨作塔以塟 之僧可謂無益於世苦自殘棄者矣使耒非文獻 之邦寧不自相蠱惑以爲舍利子耶 【484】 桂陽州 露僊名王錫州人爲郡衙校嘗部運至長沙遇異 人得醫術郡中大疫錫以藥施之全活者衆唐成 通中甘露降於居側遂僊去夫神僊事雖未可知 而以藥施人至於全活則可謂難得矣 唐劉劉曕弟兄俱讀書曕慕榮逹仕唐爲相 棄塵俗入羅浮一日謂瞻曰鄙將逸於山野爾則 勞於塵俗得無劣乎後當驗矣及曕南行次廣州 潜冐雨江濵與弟相㑹神采頓異瞻鬢噃然方 爲逐臣不勝悲喜若曕可謂各行其志者矣 臨武縣 成武丁縣北鄉人後漢時年十三爲縣小吏遣上 州州牧周聼識其異收署爲文學主簿使京還道 【485】 長沙遇異人授以丹藥遂耳目聦明能通禽獸語 光和二年七月七日解化慶暦中有處士遊東嶽 謁主簿郭及甫視其刺乃羅道成問鄉里曰郴州 人留飲爲三詩詩亦清絶有欲知姓名問源流請 㸔郴陽山下石以爲即武丁也後漢至慶暦爲年 頗久而武丁尚存爲可怪也 安仁縣 袁管轄元時爲本縣崇眞觀道士精雷法善祈禱 時郡旱太守招至立壇驟得大雨贈詩以歸符篆 驅邪頗有應驗云 右僊釋數條櫽括州縣志漫書之一過大扺人情 厭常喜新若云某人孝某人弟某氏有家法某氏 慎閨門則付之常談恬不之省若云某僧慧定而 佛某道羽化而僊則喜談樂道又從而傳㑹之一 犬妄吠百犬紛然無怪其然也予意至親莫若父 【486】 祖至愛莫若子孫實有所見未有不相告諭者今 問之吾父曰未見也問之吾祖曰未見也又問祖 之父曾以告於吾祖乎曰未也夫世歴三代人更 數葉於仙釋未有實見則傅㑹之説妄信之疑不 可一解也哉 雜志 衡陽 郡城内府學城隍廟兵備司地皆宋故安撫使李 芾宅地 國初民居此者家祀李肯齋木主元有 肯齋忠節祠久廢故其地爲廟爲學爲司同知吉 水鄧淮倡立祠廵按鄭軾主其事祠成諸當道 士夫謁祠者皆有詩牌扁滿軒楣間又有肯齋陽 震諸忠節本傳三木扁皆鄧同知所刻鄧書門聯 【487】 云南嶽降神地皇朝表節祠又書柱聮云稜稜大 節昭前代翼翼新祠倚故宫祠宇森嚴至知府劉 璣始行春秋祭禮近年有司以祠爲客舘殊汚穢 非所以妥神甚至署作分司權將神主移之他所 撤去門聮詩牌等恐當道惡其神祠不欲居詩牌 遂遺失因編祠宇志祠中無可抄錄尚記憶鄭廵 按薛提學二詩書在藝文志中因思忠臣義士妥 神之地昔人已成立者不能爲之一修葺反從而 撤毁之其忍心已極矣尚望其能興廢起墜哉 衡郡各書院祠宇雖先後郡邑諸公修理而鄧同 府淮文居多如書石皷講堂柱聮云楚天有意 清流合石皷無聲白晝閒書合江亭云石皷雙江 水昌黎一詩皆清絶文與景穪有好事者欲撤 去易以已作予爲止之他如忠誠伯廟記杜甫祠 記安仁二忠節祠皆鄧立可謂留心先賢祠事而 文章政事有足紀矣後陞温州太守予晚進未相 【488】 㑹聞之師述 齋李先生云 衡山縣 舊志宦蹟類載王應之宋内史節義著聞後人立 祠祀之又載顧憲之爲南齊内史其士俗病輙云 先亡爲禍皆開剖棺水洗枯骨爲除崇憲之曉 諭為陳死生之説事不相關風俗遂改今按南史 憲之仕齊爲衡陽内史縣在南朝亦名衡陽屬衡 陽郡而南史穪衡陽内史是言郡内史也當時内 史之官至唐爲長史與别駕叅軍司馬皆爲郡職 二内史不當入縣志今削之 舊志載廖凝人物類以爲唐人科舉類以爲元人 今考廖凝仕南唐爲彭澤令仍從唐人 何克明元人舊志穪克銘狀元及第嘗考别載克 明號初庵當爲克明無疑又考元時用人之制先 【489】 古人次漢人次南人未有南人爲第一者及第 者亦絶少惟雲陽李先生祁始以南人及第在南 人爲第一人遂呼爲狀元何豈亦此類耶 靈山三德侯廟士人相傳靈山之巔有三石似覆 釡五季時劉氏兄弟三人生有神氣奉母來隱於 此踞坐其上唐同光中坐石俱化邦人異之因廟 祀焉然考祭法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 之能禦災捍患則祀之假令兄弟三人坐石果化 亦無益於世未應祀典舊志載祠廟類今削之 岳山頂有泉一處山僧不以入飲食云食之生癭 瘤 龍湖張文邦謂南嶽聖燈現光處其下必有丹砂 及一切寳藏此甚有理又欲以飛梯候光現即識 其處掘必得之此可謂探奇者與赤芝生光之説 不同然俱足以破愚俗聖燈之誤 衡山之民兄弟同爨者甚多百姓由之自以爲常 【490】 亦不知其爲羙也暮村周氏五世同居男女五六 十人無間言 衡山民俗相襲爲黑神㑹黑神者元古人也名 阿兒思蘭以忠顯校尉爲潭州路緫管監修岳廟 能以廉威集事廟成遂祠之廟後塑像兇醜且黑 色人見而畏之穪爲黑神衡山傍邑俗語猶呼㐫 人爲黑神緫者即此邑人崇奉黑神爲賽㑹遍 街市鄉村各以其類相賽不下數百㑹每㑹中輪 年㑹一人营辨交迎神案既迎至䆳即大饗酒 席㑹中之人相聚飲食連七日豆肉生熟皆有常 數㑹或貧則鬻産爲之甚者鬻子至不敢避嘉 靖丙戌知縣彭簮曉諭而禁革之乃止 民間多有老女終身不嫁者縁其初父母拘泥檢 筭之説或㨂擇過量以至愆期女遂恚怒不嫁父 母愚不察亦遂安之實非情也知縣彭簮曉諭禁 革不許拘泥檢筭惟量材成配其女年四十九以 【491】 下者詩無妻之人指名告出即以嫁之五十以上 願告聚者聽俗遂改 興樂鄉蕭孔戬妻单氏年二十三寡居嘉靖戊子 年四十二鄉人無疪議者撫一子已有室知縣彭 簮至其鄉爲奬勸之給之以氷爲績紉之候年 五十以上賢有司另行查實爲之奏聞 右雜志數條皆縣志舊文志爲縣尹彭氏簮手編 彭治衡文章政事大有可觀然當道昧於是非之 實卒無一人引薦之者爲可惜也在任九年民有 去思今陞别駕 耒陽縣 祠祀志中載真武廟眞武本玄武七宿避宋真宗 玄朗諱改眞武至今不能易曹以寧譋言長語有 此宿則有此神理或然也若云其神被髮杖劒足 踏龜蛇則誣矣劉三吾謂其神起於黄帝時此時 【492】 無文籍不知三吾何所考俗傳爲静樂國王大抵 異端之流傳㑹以釋迦佛爲錫達太子觀音爲妙 莊王女皆不足辯也 前志云李氏舉人蔣閶妻夫早死守節紡績自給 以壽終但李氏旣没族屬凋零未旌表爲可惜 後志又云鄭氏蔣閶妻閶任學訓卒於嶺南鄭氏 扶柩歸一日囑其子曰汝長進繼父志言訖入室 自經死一節婦而有鄭李其姓不同一云壽終一 云經死其事不同且俱云見胡石亭遺稿石亭未 必自相抵捂如此此續志者考之未精也 名宦中書讐存續志書讐存誠邑里一書寧海一 書臨海年月一書洪武一書永樂二説不同不知 當以何 爲是 安仁縣 【493】 書藥湖爲神農氏洗藥其處恐未必然 書馬井爲馬王三太子繫馬於此馬跑其地忽泉 出甘羙此皆無所考 酃縣 書邑中有樟樹大數圍邑人以火燻狸焚其樹是 日江西南華寺僧皆病喉疼且妄引俗言近誣又 謂某廟石獅夜變形食人田稻農夫刃之次日廟 中獅至今有刀痕此言近不智 名宦志中郡志桂如林縣志作如淵胡湜縣志作 胡諟其他訛謬甚多 嘉靖庚寅知縣余瑞賊囚於獄賊嘗乗虚突入 刼庫銀一千七百兩放囚縱火至夜而去兵憲楊 公淳以爲余瑞招賊共分前銀瑞盡家産償官百 姓感瑞義其半奏辯改爲瀘州判官 【494】 臨武縣 鄉賢志中書周潮海等十餘人或以父功或領義 兵洪武間俱受驛廵倉務官不開父功及義兵之 詳欲查實則稽遅不報有誤編刻姑闕疑以俟 藍山縣 書土神廟某舊爲巫師死而爲神冦至縣境神起 隂兵驅賊見有穿紅綠者此言近惑 梓潼廟久 革去書文昌帝君尤爲欠考 【495】 郡邑志湏十年一修纂則職官選舉有次可書况 十年之内田賦戸口俱消長志不可不修也 府學每年一貢國初至今該貢一百六十餘名節 年開貢選貢則又加多因郡無志無可查考止記 錄二十餘人後以徃事必資耆壽乃書柬請問大 尹羅公文盛及諸鄉丈俱不報偶以問醫官劉氏 正經乃自過舍手書二十餘人且詳系註仕何官 遂訂正書於冊正經劉演孫演前洪武癸酉科舉 人仕至同知正經精醫業可謂善記憶者也 衡山志至縣尹彭簮已三修刻故其志獨詳而職 官選舉名宦諸事類亦少遺失他邑則不然也 藍山志行文有欠通處非止一類如縣丞則書丞 江西興國縣事廵檢則書廵廣平樂府檢主簿則 書主東廣曲江縣簿此殊非文法日後尹是邑有 志文獻者當重爲編刻也 臨武志知縣郭宏德編刻立吏戸禮兵刑工六考 【496】 不載詩文曰求實錄不知芟詩文則實録何事不 書名宦曰絶争端使所書大公則人亦惡得而争 也此皆自爲之説撿閲其書止可謂之儀註又可 謂六房卷宗非志也况續纂累取不至故郡志於 其邑中事多遺 安仁舊無志府中以纂修郡志凡例行下敎諭莫 晦從新編集前後次序綽有條理且行文通暢書 冩端楷是書少爲更正即可翻刻以爲邑志嘗作 柬以原本寄答於中書藥湖馬跑泉袁管轄道士 三事近不實不可垂訓翻刻時宜改之若不速刻 或并此本遺失後雖欲編集似此恐不能也 耒陽舊無志纂修條例行下亦從新編集先封本 不知誰氏筆後封一本則學中諸愽士所纂二書 俱頗詳盡但於中有抵捂處合二書再加筆削亦 可刊作邑志但眞武等祠不在祀典者當刪去也 常寧舊無志凢例下亦從新編集失於太畧若刻 【497】 邑志再加考究編錄也 桂陽志知州戴錄編觀其作義倉圖勒黄堂銘似 亦留心牧愛者然不知當時實政何如也續志該 州竟不報故其事多遺 酃縣志前尹易宗周手編志極碎立類尤多每 類必作序引數十言此殆加災於木後之尹是邑 者宜重刻之 衡陽舊無志纂修時屬陳大尹琦聞邸報當更調 雖守邑篆實無心於此予亦不輕以相凟田賦戸 口土貢等該縣應書者俱代爲府中戸房查抄書 入該縣職官各里節孝係縣中者竝爲闕下 刻書亦頗費事旣謄眞校正刊匠糊在板上擦去 紙膜見字每板損數字或損其㸃畫刻完時湏印 下㸔過差者修補此必每一卷成以次補正若板 太多則亦混雜難㝷况今次梨板旋鋸濕水每糊 上紙木不相粘一板有擦去行者此書止該付 【498】 稿官中刻恐擦去字吏胥不知原編文理難以補 入况官府内外隔别不能校正故議在草舍刻旣 刻時始知費事然不容自中止也 衡陽志事類遺逸居多各古蹟碑文如雨母岣嶁 仙上因道遠不能自抄錄入志雨母山記前太守 翁世資作其文深有理致嘗於遊山時立讀一過 因撮大意書數言於雨母山下餘并闕文後之嗣 修者當白賢令尹差人爲收入也 郡志合州縣志而成衡郡舊無志前太守何公珣 所刻者則湖廣通志何實未增損今次纂修予代 府中作公移行下所屬先令查有無舊志無舊志 者依例從新纂錄有舊志者書纂修已後事柰州 縣累催不報或止書數事塞白故郡志遺漏居多 編次失倫予復何辭若遺漏之罪則當分認也 選舉府及衡陽二學凡四謄真先得科貢數名已 書入後漸訪而漸多不次改易鄉舉想所遺不多 【499】 貢則十之一耳後脩而有聞者宜收入之 衡衛節孝未入志府中公移行衛開云官軍之家 節孝可書者累催不報後一二人以名欲入志因 所司未審實不敢輕收盖今日入志即他日 旌 表之階且無子守節著在 憲綱故有子者亦不 敢輕書也 校正府學廪膳生員温和 【500】 岳亭書屋刊完郡志一部計 板 共 貳百片板宜架閣 則不朽印後查點則不失此 雖非垂世不刊之典可以 荅應倉卒之求照鑒幸甚 冩楷書手殷德 <person>馮永成</person> 謄草李成 <person>朱時相</person> <person>馬永章</person> 刊匠胡憲 <person>傅永繼</person> <person>李世偉</person> <person>游深</person> 衡州府志卷之九 終 <person>李世華</person> 游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