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csv_files/drugs-jades.csv @ 7:23dcd1b5e9c4 default tip

add keywords highlighting on searching result
author Zoe Hong <zhong@mpiwg-berlin.mpg.de>
date Mon, 16 Nov 2015 16:58:39 +0100
parents c9363a90b8b5
children
line wrap: on
line source

BOOK_ID,LEVEL1,LEVEL2,Name,PERIOD,TimeSpan:begin,TimeSpan:end,PAGE,SECTION,CONTENT,Description
00204,甘肅,天水,"(乾隆) 直隸泰州新志",乾隆,1735,1796,135,"卷之一 126-160 ╱ 沿革 126-160 ╱ 疆域道里城鎮形勝附 126-160 ╱ ","州布政司即以舊所領三縣併徽縣兩當屬焉分地 十大鎮東三十五里馬跑泉五十里社棠鎮一百七 十里三岔鎮 乾隆二十六年分駐軍糧廳所屬第伍 堡一里吳寨等七十二村征賦六百石 東南七十里街子鎮六十里甘泉寺南七十里平南 川西南八十里天水鎭西三十里鎮八十里關子鎮 北四十里石佛鎮餘村市不具志 按明史地理志州 南有高橋巡檢司 今高橋非大鎮巡檢 亦不知裁於何時 分民三十五里曰長安曰西廂 曰西寧曰玉泉曰中和曰仁義曰柔遠曰向化曰坊 上曰九峪曰秦亭曰東柯曰永川曰永豐曰社棠曰 ","12卷 ╱ (清) 費廷珍纂修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00204,甘肅,天水,"(乾隆) 直隸泰州新志",乾隆,1735,1796,167,"卷之二 160-205 ╱ 山川 160-205 ╱ 景物古跡陵墓附 160-205 ╱ ","寶峯山 南六十里上有八龍神廟明洪 武初有八老借牛移山之異 盤龍山 南七十里上 有鐵爐坡 黑谷山 南七十餘里山嶺險峻喬木森列連跨 數縣有黑谷関宋紹興初郡守程俊置 刑馬山 南九十里邃連洮岷約五里許中有大南峪 小南峪迤南有西固城山旁有蒿坪上産當 歸   雲臺山 西南六十里其上有靈 臺觀其下有稍子站 嶓?山 西南六十里連禮縣記云嶓?巳東水皆東 流嶓?巳西水皆西流故俗以嶓?爲分水 嶺   半坡山 西南七十五里其 山聯関子嶺有鎮  木門山 西南九 十里 洛峯山 西六十里有温泉其 水逕小洛門界寧遠  鐵堂山 西七 十里 關子嶺 西七十 五里  天靖山 西北一里上有玉泉觀因 有泉故名下有鳴玉谷 ","12卷 ╱ (清) 費廷珍纂修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00204,甘肅,天水,"(乾隆) 直隸泰州新志",乾隆,1735,1796,176,"卷之二 160-205 ╱ 山川 160-205 ╱ 景物古跡陵墓附 160-205 ╱ ","胡副使墓 胡太常墓 東三十五 里蟠龍山  李給事墓 西南 十里 石馬 坪  劉總兵墓 東四十 里下渠  曹國公墓 南五里逸其 世代名字  皇清楊布政司墓 天靖 山    秦州十景 伏羲卦臺 諸葛軍壘 天水靈源 東柯草堂 玉泉仙洞 南山古栢 麥積烟雨 石門夜月 淨土松濤 渭水秋聲    秦安縣山水 九龍山 東百步其山九峯躑躅如龍東自隴西自秦 磅礴百里爲縣之主山峯巒瑰望之昻然 ","12卷 ╱ (清) 費廷珍纂修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00204,甘肅,天水,"(乾隆) 直隸泰州新志",乾隆,1735,1796,227,"卷之三 205-283 ╱ 建置 205-283 ╱ 寺觀附 205-283 ╱ ","建題曰雲章閣乾隆三年知州李鋐重修二十七年 知州費廷珍大加改修稱繕完焉 有記入 藝文 其一在城 南文峯之巔凡三層爲最高乾隆十八年知州劉斯 和建 記入 藝文  蒼頡廟在玉泉觀領圯已久乾隆五年 知州李鋐重建廟前有井即玉泉也 子夏祠在城 内南街舊十氏世居此自謂先賢别裔故立祠焉 漢高祖廟在東十里沙隴上隗囂建今廢 漢武帝廟在東二十里平蘭嶺唐開元中建武帝幸 隴西嘗憇斯地 諸葛武侯祠一在東甕城康熙中 ","12卷 ╱ (清) 費廷珍纂修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00204,甘肅,天水,"(乾隆) 直隸泰州新志",乾隆,1735,1796,228,"卷之三 205-283 ╱ 建置 205-283 ╱ 寺觀附 205-283 ╱ ","州人爲知州陳應韶立祠陳不敢居命祀武侯一在 玉泉觀莫詳所始久已傾頺乾隆四年知州李鋐重 修廟前故有亭曰選勝四空無户最宜臨眺亦重 修焉復於廟右沿崖邉增置曲廊題曰曠觀其年今 制府楊公過秦於觀上橋亭及李杜韓魏公祠皆有 題焉 唐公廟在鳳凰山唐初有天下爲其祖虎立 廟宋初廢 鄂公廟東四十里馬跑泉相傳泉爲唐 尉遲敬德馬所跑出也民獲灌溉爲立廟今廢 李杜祠在天靖山始立未詳舊題曰大雅堂乾隆四 ","12卷 ╱ (清) 費廷珍纂修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00204,甘肅,天水,"(乾隆) 直隸泰州新志",乾隆,1735,1796,231,"卷之三 205-283 ╱ 建置 205-283 ╱ 寺觀附 205-283 ╱ ","□関 水月寺南門外臨南湖丙三面有樓 會福寺在西関宏敞鉅麗是爲官寺 西方寺在城 北 八関寺中城小北門外最幽潔 宏濟寺北三 里俗稱前觀音殿溝 玉泉觀城西北五里天靖山 近山跨澗爲橋入山門上磴道懸崖古栢翠色覆人 上山折而北復跨深澗爲長橋橋皆覆以屋碧樹朱 欄掩映如畫復歴磴道上至王皇殿殿東復上磴道 最高處爲三清殿殿尤鉅麗複廟重簷上下四旁各 神殿數十不悉記自玉皇殿下循崖路迤西有三真 ","12卷 ╱ (清) 費廷珍纂修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00204,甘肅,天水,"(乾隆) 直隸泰州新志",乾隆,1735,1796,267,"卷之三 205-283 ╱ 建置 205-283 ╱ 寺觀附 205-283 ╱ ","  乾明寺南十里泰華山 翠峯寺南十五里翠峯 山一名普照寺又有觀音殿 廣福寺西十五里鴉 鵠堐 古泉寺東南二十里 栢林寺西二十里 玉泉觀北三十里九泉山 大元觀東北四十里鎮 鳳山 龍興寺東南百里稍峪鎮    徽縣 宋元士城即古河池舊址明洪武初增修周四里有 奇高二丈土疏善圯正德六年蜀宼入陷知州侯禋 奉巡道李璋檄重加板築開拓舊基包鐘樓山於内 ","12卷 ╱ (清) 費廷珍纂修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00204,甘肅,天水,"(乾隆) 直隸泰州新志",乾隆,1735,1796,950,"卷之九 767-969 ╱ 名宦 767-969 ╱ 流寓附 767-969 ╱ ","李鋐侯官人乾隆初由舉人歴知秦州政尚嚴肅州 故多逋賦鋐督辦益急初吏民咸怨既踰年鄉民晏 然免城市係縲之苦顧反德之曾捐俸修伏羲廟文 廟玉泉觀雲章閣之屬又修養濟院房三十間乾隆 六年歲大饑鋐請平糶自州及隣境全活無後罷 官去人至今咸思鋐云 程材傳蒲圻人雍正元年進士乾隆八年知秦州鎮 静不擾民物安逸持躬廉子弟皆布衣聲譽翕然尤 惜窮民咸稱慈母焉伏鞏學士者材傳會試房師 ","12卷 ╱ (清) 費廷珍纂修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00204,甘肅,天水,"(乾隆) 直隸泰州新志",乾隆,1735,1796,1348,"卷之十一 1223-1613 ╱ ","監魏 誠也    三皇廟記 廟廢久矣碑暴於 元 玉泉之阿今載此 喬宗亮 渾沌裂盤古死穹窿磅礴如鷄未子外卵而天内黃 而地華然而日魄然而月森然而星油然而氣蓬然 而風殷然而雷斬然而山淵然而水其蜚於空則爲 雨爲霜爲雹爲野馬爲游塵其萬於土則爲林爲叢 爲榖爲卉其錮於石則爲金爲玉爲砂其産於澤爲 鹵爲稻爲萑葦萬物戢戢以相形齒精氣曰人神遊 曰鬼有翼曰禽有距曰豸鱗泳曰魚腹行曰虺肖翹 ","12卷 ╱ (清) 費廷珍纂修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00204,甘肅,天水,"(乾隆) 直隸泰州新志",乾隆,1735,1796,1580,"卷之十一 1223-1613 ╱ 藝文 1490-1613 ╱ ","芙蓉拂露流紅臉楊柳含烟濕翠眉滴盡空階雲未 曉嘉陵已報釣船移 雨入空階響聲隨子夜長翠飄青黛濕紅落絳衣粧 鸚鵡驚山夣鴛鴦倚水粧那能不相識點點到藤牀    遊玉泉觀         張 潛 鬱鬱澗底松隱隱溪上竹鳥韻和空山峰巒翠可掬 塵氛日糾意會乃幽獨洞古日月長空斗牛宿 吾生其蹉跎擬訪成都卜但恐真仙人空飛跡難復 滄海成桑田世途嗟反覆何以舒我懷中山酒初熟 ","12卷 ╱ (清) 費廷珍纂修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00204,甘肅,天水,"(乾隆) 直隸泰州新志",乾隆,1735,1796,1584,"卷之十一 1223-1613 ╱ 藝文 1490-1613 ╱ ","映日開微霰披榛越細岑今朝草堂地還與贊公尋   捫蘿出東谷枝策度西枝幽討自今日阽危異昔 時風雲傳秀句邱壑緬遺姿陶謝非余及空嗟後爾 期    春初玉泉觀餞别李子薦甫  馮惟訥 地擁秦亭北天臨渭水南樓臺千嶂起雲樹萬家涵 塵刼何年盡仙宫此日探春光正可惜願一駐征驂    太昊别宫餞孟衛原轉浙江觀察使即席賦之                 馮惟訥 ","12卷 ╱ (清) 費廷珍纂修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00204,甘肅,天水,"(乾隆) 直隸泰州新志",乾隆,1735,1796,1585,"卷之十一 1223-1613 ╱ 藝文 1490-1613 ╱ ","紺宇臨芳甸華筵入夜開乾坤元此闢簪組共君來 惠澤三齊並旌旃百越催未能酬遠别明日更登台    九日登玉泉觀       白世卿 參差臺殿倚丹邱載酒相呼到上頭水遶青山秦地 曉烟開緑樹隗宫秋懷賢不盡騎鯨客吊古空餘跨 鶴流唫罷歸來成一醉近城更漏轉高樓    雷壇祈雨         紀 昊 麥積山頭祀雨師部民剪紙樹雲旗河流曉漲遲金 勒亭幛中開照玉螭風到林間占始驗龍藏缽底呪 ","12卷 ╱ (清) 費廷珍纂修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00204,甘肅,天水,"(乾隆) 直隸泰州新志",乾隆,1735,1796,1596,"卷之十一 1223-1613 ╱ 藝文 1490-1613 ╱ ","竹沙溪一曲抱桑曰秋芹鬱鬱擎朝露春韮離離駐 夕烟引鹿時尋發源處三台七斗自淵玄    與孟憲僉白民部遊玉泉觀  胡纘宗 驂鸞猶記少年遊谷轉谿廻水竹稠飛隼張綱初弭 節騎龍李白復經邱橋連瑶漢雲邉起殿湧玉泉天 上流節席月華圓更潔掃霞滴露醉中秋    遊玉泉觀次韻       胡纘宗 玄鶴關翩到古邱半天樓觀碧山頭星垂鵲定崆峒 白露下梧高鳥鼠秋橋引溪雲銀漢岀泉浮山月玉 ","12卷 ╱ (清) 費廷珍纂修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00204,甘肅,天水,"(乾隆) 直隸泰州新志",乾隆,1735,1796,1744,"卷之十二 1613-1931 ╱ 雜記 1613-1931 ╱ 假號 1613-1931 ╱ 僞官 1613-1931 ╱ 不臣 1613-1931 ╱ 酷吏 1613-1931 ╱ 侫倖 1613-1931 ╱ 宦竪 1613-1931 ╱ 羗戎 1713-1931 ╱ 仙釋 1613-1931 ╱ 幻異 1613-1931 ╱ ","盧真人號鐡馬大仙嘗與成紀令觀燈廣陵飛騰俄 頃今玉泉觀有仙室遺跡 封君逹隴西人初服黃連五十餘年入鳥舉山服冰 銀百餘年還鄉里如二十者常乘青牛故號青牛道 士聞有病死者識與不識便以要間竹管中藥與服 或下針應手皆愈不以姓名語人聞魯女生得五岳 圖連年請求女生未見授并告節度二百餘歲乃入 元邱山去 按漢武帝内傳其言如此後漢書與甘始 東郭延年同傳而省志謂其名衡魏武帝 問養性大略銜曰減思慮節飲食 著有養氣法衛生經數十餘卷云 ","12卷 ╱ (清) 費廷珍纂修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00204,甘肅,天水,"(乾隆) 直隸泰州新志",乾隆,1735,1796,1747,"卷之十二 1613-1931 ╱ 雜記 1613-1931 ╱ 假號 1613-1931 ╱ 僞官 1613-1931 ╱ 不臣 1613-1931 ╱ 酷吏 1613-1931 ╱ 侫倖 1613-1931 ╱ 宦竪 1613-1931 ╱ 羗戎 1713-1931 ╱ 仙釋 1613-1931 ╱ 幻異 1613-1931 ╱ ","梁誌通山西介休人號逹玄子至元丙子間慕道來 秦功成終玉泉觀未移時在長安灞橋與使客傳錀 寄徒旬日使至乃知其脱化留跡也詔封烟霞無爲 真人 清淨真人劉道通居金蓮洞至德間田守璋蒍 之按至德屬唐守璋仕元時代不的姑附之 馮真人修煉總真觀有道術凡祈晴禱兩靡不騐有 一石枕黃潤似玉人有疾者以枕捫之即愈 明 張三丰遼東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丰其號也以其 不修邊幅又號張邋遢頎而偉大耳修髥一衲一簑 ","12卷 ╱ (清) 費廷珍纂修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00204,甘肅,天水,"(乾隆) 直隸泰州新志",乾隆,1735,1796,1750,"卷之十二 1613-1931 ╱ 雜記 1613-1931 ╱ 假號 1613-1931 ╱ 僞官 1613-1931 ╱ 不臣 1613-1931 ╱ 酷吏 1613-1931 ╱ 侫倖 1613-1931 ╱ 宦竪 1613-1931 ╱ 羗戎 1713-1931 ╱ 仙釋 1613-1931 ╱ 幻異 1613-1931 ╱ ","何爲逗留千此夜半沐浴拜佛畢入坐去 國朝 雲極號天祥四川岳池人自㓜出家爲僧在峩山 習静泰禪數十餘載順治三年遊至秦州住西城外 關王廟衆僧憫其老留之晝夜不眠惟閉目獨坐至 十六年冬跏趺而化 一元道人平凉人自㓜出家於順治十五年至玉泉 觀募化施湯忽一日與道友辭遂化去  ","12卷 ╱ (清) 費廷珍纂修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00205,四川,宜賓,"(同治) 高縣志",同治,1861,1875,234,"卷之十三 232-241 ╱ 古蹟志 232-241 ╱ ","   桂花垇 在縣東北六十里地多杜□秋來香滿林谷相傳凡 中桂子落地仙人拾取撒於山間而生    寶家樓 在綏來鄉三甲陳村五里有兩石樓係昔日土堡司 官故址今羅氏即其子孫    三寳寨 在歸化鄉左一甲頂有三山如寳     蓮花池 在安甯鄉胡家村爲胡司馬致仕時所開形如半壁 夏月蓮花盛開右有竹樹濃蔭儘堪憇息    八景    閣梯連雲 在縣南十里閣梯山聳拔如閣路曲如梯春境秋 夜雲橫絶頂月映空溝    芙蓉晩霽 在縣東四十里峯巒峥嶸秀若芙蓉曰晚雨霽尤 爲奇絶    七寳聯珠 在縣東十里即七寳山林木蒼秀高出霄漢錦沙 玉泉金泥琪卉燦然子崇幽谷間爲一邑之奇    觀     ","54卷 ╱ (清) 敖立榜修 (清) 曾毓佐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00206,福建,寧德,"(嘉慶) 福鼎縣志",嘉慶,1796,1820,891,"卷八 789-926 ╱ 藝文 789-926 ╱ ","太姥主名嶽堯時得仙啟關鑰朝遊崑閬暮蓬萊來 往笙簫控鸞鶴茲山合是神靈都力牧容成此煉藥 史君丰骨本仙仙五馬專城出守年天教太姥屬封 内應與名山舊有緣絳雪神丹傳玉札綵雲天樂侑 瓊筵我欲尋眞來採藥解衣爛醉卧其巔    夢遊太姥        明僉  事 林愛民 州人  與天隔處是摩霄極目甌台靄可招遶一溪㵼藍 液相傳染姥自唐堯訇然石扇列八九盪雲入之仍 僂腰壇東門裏開洞室可坐數十松與喬羽衣月下 ","8卷 ╱ (清) 譚掄纂修  ╱ 清嘉慶十一年刊本"
00212,山東,煙臺,"(民國) 福山縣志稿",民國,1911,1949,562,"學校志第二 109-583 ╱ 卷二之一 109-583 ╱ 廕襲 549-583 ╱ ","                                                                                     户所軍政掌印千户    見三十三年奇山所    城裏關帝廟碑      陞指揮僉事見崇禎    三年奇山所       玉泉頂碑                                   ","10卷 ╱ (民國) 王陵基修 (民國) 于宗潼纂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00212,山東,煙臺,"(民國) 福山縣志稿",民國,1911,1949,778,"藝文志第六 712-1025 ╱ 卷六之一 712-1025 ╱ 金石 740-836 ╱ 卷六之三 740-836 ╱ ","  承事郞般陽府路登州達魯花赤兼管本州諸軍奥魯勸農  事買木丁 山東東路都轉運鹽使司登塲管勾孫 闕 祝聖道院碑陰  遇仙宮 黄縣金華宮 棲霞縣 重陽宮 任師叔 丹陽抱一無爲普化真 闕  葆眞大師 闕三字   甯眞弘  道葆光眞人馮君葆謙大師吳道柔 甯眞大師郭德安  潛眞大師寶志隠 玉泉觀法賜金 闕 紫服希微守正和光大師  宋 闕二字 遠王來 淸真觀王德 闕 郭知觀 紫微觀馬知觀 翠雲洞張道淸 守眞觀許道昌在城 長甯觀張德顗于玄義  丹陽觀宗知觀 修眞觀道門提領 闕二字 大師 闕三字   誠眞謐甯恭順大師孫道祥 鳳仙觀前福山縣 闕三字   事楊道升    闕二字 大師程志平李知觀 廣濟庵 闕 玄 闕 在城 闕 金山通仙 闕二字 住持道門提領 闕六字      提領馬德閑  闕三字  葆和淸 闕三字  大師賜錦 闕四字   寕海州道門照 闕 王道馨 右上截  闕九字         于嗣祖 社長王宣 社  長王 闕二十七字                       智曲政劉和 闕三字  社長劉德仁劉聚林 闕二十二字                      梁 闕二字 孫武孫昌孫彥 闕八字        孫思 闕三字   道 闕五字    德永 闕十七字                 朱良 闕六字      胡 闕八十三字                          道 闕六十五字                                         西黑石王 闕 甫王征王益 闕  王 闕二十七                           字河東王良王仁王寬王仲才王榮王二公 闕二十一   字                      芝陽劉和王和劉玉林菓進林整林泉 闕十四字      卿王守道 闕 崔宗甫林寛甫崔祿段百戶徐欽甫劉慶甫 闕十二字             林珪穆旺穆榮穆世春  穆興李堂卿張成王讓劉弘 闕十字           沙埠村呂二舍呂三舍呂才甫呂忠呂洪呂良卿呂德甫吕顯卿之罘 ","10卷 ╱ (民國) 王陵基修 (民國) 于宗潼纂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00212,山東,煙臺,"(民國) 福山縣志稿",民國,1911,1949,990,"藝文志第六 712-1025 ╱ 卷六之一 712-1025 ╱ 文翰 836-1025 ╱ ","    菊秋初雪             鹿若桂 邑人      寒煙小閣獨憑餘點點楊花糝玉除栗里今逢詩就日梁園     又到賦成初飄零晩徑高人座冷落荒山處士廬玉屑金英     間品評籬邊把酒問誰如     蕭露庭讀書於奇泉寺仲春邀過其處  王餘英 邑人      冰雪初消澗道新閒尋古寺絕風塵寒泉觸石皆成韻遠樹     無花不算春山色邀人僧解意梵聲入耳佛爲鄰此間羨爾     禪機靜愧我未能卻俗因     四月七日同古現諸叔遊奇泉     小徑通山寺尋芳取徑歧餘香留氣味半老見風姿牆短飛 ","10卷 ╱ (民國) 王陵基修 (民國) 于宗潼纂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00212,山東,煙臺,"(民國) 福山縣志稿",民國,1911,1949,1238,"人物志第七 1025-1301 ╱ 卷七之一 1025-1301 ╱ 文苑 1231-1248 ╱ 卷七之六 1231-1248 ╱ ","   活終其身著有東牟吟一卷 據朱炘張厚郿劉元 炤撰序採訪册纂入   謝顯謨更名香開字夢塘乃果孫父光經有學行隱居以詩酒自    娛醫方濟世所著觴月山房詩集士林重之顯謨劬學能文中    乾隆甲午科舉人厯恩縣聊城教諭少工詩賦著有晴嵐閣詩    集又著瓜架筆談若干卷殫見洽聞於鄕邦軼事搜羅殆盡王    守訓登州雜事時嘗採錄其說資考證焉子二寶樹字蔭亭嘉    慶初仕至貴州龍里興義等縣知縣寶田字農祥戊午副貢仕    至堂邑鉅野等縣敎諭 據採訪 册纂入   王餘芊字玉泉孫夼社旺原村人父善寳擅著作能詩文著有易    纂四卷離騷經逆志一卷煨芋巖居詩文集各一卷餘芊天姿 ","10卷 ╱ (民國) 王陵基修 (民國) 于宗潼纂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00220,陝西,渭南,"(光緒) 富平縣志稿",光緒,1875,1908,215,,"聖母廟在縣西南八里梅家莊有古柏身週約七圍根下舊 有靈泉禱雨輙應後因丐婦洗汚泉竭 顯慶寺在西南十五里 普甯寺在縣北三十里 普淨寺在縣東北四十里 玉泉寺在縣東北二里 臥龍寺在縣南五里 元靈寺在縣西北三十里 淸涼寺在縣東二里 瑞蓮寺在縣東一里 ","10卷 ╱ (清) 樊增祥修 (清) 田兆岐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刊本"
00221,福建,泉州,"(民國) 永春縣志",民國,1911,1949,488,"卷十四 407-499 ╱ 上下 407-499 ╱ 選舉志 407-499 ╱ 上下 407-499 ╱ ","黄學洙 貢甌寧 福州訓導 徐振元 附貢署泉 州府訓導 劉經中 附貢宣統二年 署同安教諭 以 上俱由廩增附生 間有無年代可查者亦有由 采訪不詳所致姑錄俟考 黄廷獻 博羅 知縣 林 天馨 曹州 同知 顔秉忠 署四川綿州吏目  以上見舊志 顔東耀 湖北鄖陽 府經歷 李師瀛 景沆子附 見景沆傳 以上俱由監生    掾吏    明 陳思獻 省 祭 劉思全 吳立精 驛 丞 鄭天祿 雲南騰衝 衛經歷 顔端卿 惠來 典史 顔廷棐 廣東布政 司都事 鄭嘉賓 中牟 縣丞 劉義 黄巖 典史 劉鉞 寧夏左 衛經歷 陳希旦   陳恤 鄭志忠 林璉 陳日新 顔璽 象山玉泉 場大使 林光梓 樂清 典史 陳仍昕 永平衛 知事 林士藩 嘉興 典史 林騰蛟 桂林府 案牘 王時興 建昌 倉大 ","28卷 ╱ (民國) 鄭翹松纂  ╱ 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00222,湖北,孝感,"(光緒) 孝感縣志",光緒,1875,1908,388,,"   乾田四月秧生節俗呼蟄如池又近水家以荆條擊    池陂水際曰驚蟄打蝦蟆一打就啞蓋惡其聒噪也    程正萃按蛙聲實為可厭兩部鼓吹亦强詞耳然    雖用此法而聒噪如故周官蟈氏焚牡鞠以殺蛙    黽其法無驗宋時沈文通守杭禁民食蝦蟆終    三年人不敢食而蝦蟆亦不生不知可術也    社日祠社祈穀    十五日為花朝婚嫁穿幼女耳 沈宜按花朝之期古 無定日洛陽記以為    二月二日事文玉屑以為二月十二日與今吳俗    同提要錄云唐以二月十五日為花朝月令廣義    云宣德二年二月十五日御製花朝詩賜裴尙書    本今京師亦主十五日與楚俗同以唐明之事觀    之帝王所命    楚俗為正 ","24卷 ╱ (清) 朱希白修 (清) 沈用增纂 ╱ 清光緒八年刊本"
00223,陝西,渭南,"(光緒) 新續渭南縣志",光緒,1875,1908,1236,"卷十一 1198-1248 ╱ 雜志 1198-1248 ╱ 鄉飲 1198-1248 ╱ 恩耆 1198-1248 ╱ 金石 1198-1248 ╱ 著述 1210-1248 ╱ 祲祥 1216-1248 ╱ 寺觀 1230-1248 ╱ ","嚴峪庵在馬峪里 冲虛觀在水手里元時有冲虛子雲遊至此得道遺□因 名其觀曰冲虛今更名長安觀 昊天觀在丹周里唐楊烱有昊天觀詩詩見藝文内 清微觀在西方曲里 虛極觀在西南里元至元間重修 成眞觀在張北里元泰甯初重修 太乙觀在丹周里 玉泉觀在郭許里 紹陽觀在郭許里 ","12卷 ╱ (清) 嚴書麟修 (清) 焦聯甲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刊本"
00224,安徽,安慶,"(嘉靖) 安慶府志",嘉靖,1521,1566,257,"地里志 117-269 ╱ 第六卷 117-269 ╱ "," 在壽泉鄉宋紹興間  創 國朝宣德間修 源浦 在大豐鄉永樂間 創正統間重修 接待  在集賢門外  天順間創 地藏 在渌水鄉洪武初 創宣德間重修 玉泉 在渌水 鄕元至  元間創 國  朝洪武間修 雲隱 在壽泉鄕宋紹興間創 國朝天順間重修 圓通 在 渌  水鄕元至正間創  國朝洪武間修 正覺 在壽泉鄕 宋淳祐創   桐城四十有三大寧 在縣鳳 儀坊 投子 在縣三 里在廢 浮山 在 縣  東九  十里 王屋 在縣西 六十里 覺林 在縣西南 六十里 資福 在縣南 三十里 金   山 在縣北 三十里 香爐 在縣西 六十里 雙石 在縣西 六十里 接待 在縣西 六十里   合明 在縣東百 二十里 梅溪 在縣西 百里 黃花 在縣西 九十里 靈山 在 縣 ","31卷 ╱ (明) 李遜纂修  ╱ 明嘉靖三十年刊本"
00225,浙江,台州,"(康熙) 臨海縣志",康熙,1661,1722,117,,"泉玉泉 在縣東北白雲山下以水色而名 楊傑詩 白雲山下泉幾年石中韞但見玉色明孰能  究其本 黃朴詩水性能方圓泉色常珪璧雲山  静有輝瓊液來無迹泉上修禪人曹溪分一滴鑒  止更澄源紛  紛萬緣息 丹井泉 在天慶觀昊天殿後舊傳茅盈煉丹於此宋 郡守尤袤昊天記有云厥初茅君上飛仙靈  跡淠沸丹井  泉蓋指此也 佛泉 在義靈廟山巔泓水澄潔出石罅 雖大旱不竭以巖上刻佛字故名 蒙泉 在舊崇壽寺後取山下出 泉之義郡嘗汲之以釀酒 忠孝泉 在縣東四里今名泉井洋舊傳錢忠懿王以 城闉罕水命僧德韶所鑿泉甘冽久旱不涸  宋賜錢王稱忠孝之家故泉以是名又云巾子山  二塔嘗欹側自鑿此泉即正宋隆興初邑令徐讜 ","15卷 ╱ (清) 洪若皋纂  ╱ 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
00225,浙江,台州,"(康熙) 臨海縣志",康熙,1661,1722,465,,"  陳球 字朝振任 邵武訓導    林以亨 字會之仕終 汀州通判   余瑩 字仲徹任 揭陽教諭    虞良建 名立以字行 任望江訓導     王允東 字蓋竹度之子任常州教諭有文 名所著語道錄回浦集庚辛雲言   董汝璣 字迎峰任 唐縣知縣   王紑 字沂春任 壽州教諭   蔣文煥 字闇齋歷鴻臚 寺丞著澹園集 秦鳴陽 字玉泉任 光祿署丞   秦鳴岡 字鳳山 武之子    王諫 字梓沙任終 延平通判   秦鳴治 字仰峰武之子 仕終安東知縣 林箎 任山東館 陶訓導   周興元 字希善任 甯州訓導   項思明 字克 哲   王印 字平田任終 霍邱知縣   周秉寛 字益恭授 始興訓導 ","15卷 ╱ (清) 洪若皋纂  ╱ 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
00225,浙江,台州,"(康熙) 臨海縣志",康熙,1661,1722,1233,,"皇扄户不見去來中有潭清洌沁骨名金橋立潭邊 仰望三峰如罨畫而東峰特秀上有石如綰髻名雙 女峰昔人見雙鬟戲水或云其精靈所為然蓬藋嶮 岨難于懸度余乃于離別巖下鑿石通道搆一室于 洞口為桃花塢扁以儷仙屋頭種桃千樹茶十畦買 山田二十雙計作菟裘他日二娥想當相俟于桃花 碧落間也左循麓至紫凝山瀑布懸流一千丈陸羽 第為天下十七水又數里上桐栢嶺始入山嶺行可 一里宮其上豁然夷曠環以九峰玉女玉泉華琳玉 ","15卷 ╱ (清) 洪若皋纂  ╱ 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
00228,甘肅,定西,"(乾隆) 狄道州志",乾隆,1735,1796,76,"山川 65-86 ╱ 圖 65-86 ╱ ","東峪河 在州東三里源出分水嶺曾馬兒藏南峪溝水西注   於洮 龍泉 在州東二里一名玉泉府志作玉潤 唐古泉 在州南二十五里源出石崖瀑布味甚甘 拜金川 在州南三十里雍勝略作六十里今名那金川又名   金家河宋神宗時种誼等擊鬼章宵濟拜金川黎明至臨洮   城下一鼓克之 抹邦河 在州南三十五里源出黄峴溝曾大小南川松樹溝   水入於洮 三岔河 在州西北十里源出麻山關及大馬家灘并火石畀 ","16卷 ╱ (清) 呼延華撰  ╱ 清乾隆修悹報書局排印本"
00228,甘肅,定西,"(乾隆) 狄道州志",乾隆,1735,1796,725,"古蹟 718-730 ╱ ","  暗瀑㶁㶁自石穴中流出又有白玉泉來者瀠洄左右與岩   水相薄激每夏秋之交菰蒲掩映沙鳥廻翔自臺上觀之泠   然若御風而遊太虛也   按岩下水久爲沙土所壅而玉泉水又别自東道流乾隆癸   未華國濬引二水入城注於泮池餘入人家花圃蔬畦城中   人始有灌溉之樂云    古長城吟 長安少年無遠圖一生惟羨執金吾麒麟殿前拜天子走馬西 擊長城胡胡沙獵獵吹人面漢虜相逢不相見遥聞鉦鼓動地 來傳道單于夜猶戰此時顧恩寧顧身爲君一行催萬人壯士 ","16卷 ╱ (清) 呼延華撰  ╱ 清乾隆修悹報書局排印本"
00228,甘肅,定西,"(乾隆) 狄道州志",乾隆,1735,1796,892,"藝文下 872-904 ╱ 詩 872-904 ╱ 詞 872-904 ╱ 第十五卷 872-904 ╱ ","   玉泉湧月 玉泉湧金波皎潔渾無滓桂影浮淸流蟾先映淺水    寳鼎停雲 西嶺有浮雲蓊然䕶寳鼎氤氲五色凝下有賢人隱    西巘臥龍 山勢象虬龍蜿蜒蟠曲塢會當際風雲遍地施霖雨    東巖伏冰 千尋深谷中幽邃好逃暑六月猶伏冰夏蟲亦可語    雍南千一邀飮西郊酒家送牧公歸臨洮 孫枝蔚 粗豪年少解春衣酒罷彈筝對落暉那識我曹情最苦送春時 ","16卷 ╱ (清) 呼延華撰  ╱ 清乾隆修悹報書局排印本"
00233,河北,秦皇島市,"(民國) 臨榆縣志",民國,1911,1949,375,"卷六 361-407 ╱ 輿地編 361-407 ╱ 山水下 361-407 ╱ 附井泉 361-407 ╱ 橋道 375-407 ╱ 附渡船 375-407 ╱ ","角山井在棲賢寺龍王殿檐下味甘美白漿頗類京西玉泉山水歲旱禱雨屢   應 遵義井在西羅城北後街菜園之前 平地井在駐操營北門外土人因艾子井水味美乃於西南百步外復掘一井   其水味甘美尤勝夏月取以烹茶隔數日淸馨如初因其地勢平坦遂名平   地井 新鑿城内井三一在柴草市一在三官廟前一在北街墨水池 民國九年商務 會會長張淸潤  以城中井少一遇火警汲水維  艱會同四隅紳士設法穿鑿   以上水    橋道 附渡船    周制歲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民未病渉此王政之大經異於鄭卿   之小惠也而邑之北陲道皆山險實凌源接濟臨邑所必由之路行者皆畏   其蠶叢屢經好義者開鑿之今則阜通貨賄商賈視爲康莊矣茲並著於册 ","23卷 ╱ (民國) 高凌霨修 (民國) 高錫疇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00233,河北,秦皇島市,"(民國) 臨榆縣志",民國,1911,1949,1019,"卷二十一 989-1028 ╱ 事實編 989-1028 ╱ 鄉型下 989-1028 ╱ 忠烈 989-1028 ╱ 文學 989-1028 ╱ 附流寓 989-1028 ╱ ","  婦繼孫館金不足糊口而無戚色無怨言殆所謂貧而樂者歟年八十而終   著有醉墨堂賦選四本惜未刊刻 節王鍾琇張吉元事略  楊嶟字伯衡歲貢世居城西南黃金莊少年才氣縱橫爲文有奇氣試輙冠軍   某科秋闈膺薦獲售擬在魁卷旋以格式不合卒置孫山由是絕跡功名放   懷詩酒設帳授徒以娛晚節光緒未葉改良教育創辦學堂西一區學校多   所建設嶟品端學粹頗爲一時之望著有佩貞齋詩草 田恩照字蓉鏡本城舉人報捐中書科中書品格清高學問淵博京差十餘年   手不釋卷與同寅處唾落明珠談霏玉屑聲名藉甚旋以疾卒未竟長才人   皆歎之 高金鎔字鑄心沙河寨人性聰敏應童子試經古冠七屬遊邑庠充本縣勸學   員立高小於石門建初小於各堡任參事會參事員八月初一日祓除爲邑   中陋俗呈請當道示禁弊遂除後應友人之聘赴山西登太行之高涉汾水   之深得山川清氣入於詩著有醉溪吟草楊茂才潤霖愛而梓之鮑振鏞宗 ","23卷 ╱ (民國) 高凌霨修 (民國) 高錫疇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00237,陝西,咸陽,"(光緒) 永壽縣志",光緒,1875,1908,274,"卷六 247-276 ╱ 名宦 271-276 ╱ ","李希曾號芋村漢軍進士新疆用兵吉林軍沿途騒擾永民不堪 其苦公代民支差毫不憚煩民頼以安焉 採訪册  胡元煐江西新建人倡修翠屏書院以餘銀發典生息作脩脯膏 火之用今之書院即其所建也 採訪册  郭相南四川舉人捐廉課士誨人不倦捐設四鄉義學騐賞農民 勤苦後卒於官貧幾不能歸民樂爲賻助焉 採訪册  王道全湖北人優貢署任永壽永當孔道且時軍興差務浩繁公 禀請 左文襄公設立公局每日稽查帳目胥役奸民不敢舞弊 民困稍蘇焉 採訪册  何廉字玉泉湖北人舉人精明强幹清减差徭並節省里局餘錢 採買義倉麥籽以備嵗凶 採訪册  ","15卷 ╱ (清) 鄭德樞修 (清) 趙奇齡等 ╱ 清光緒十四年刊本"
00241,浙江,杭州,"(乾隆) 昌化縣志",乾隆,1735,1796,54,"卷一 45-90 ╱ 鄉鎮 52-58 ╱ ","  唐詢 祠山 紫澗 上度 隱居 習善 今   城   吳安鄉管里十一 會直 方圓 扶善 居貫   秖園 無為 鼓腹 刑清 擊壤 道泰 孝   和   金山鄉管里十四 孝順 泉山 臨池 至孝   上和 上願 來蘇 玉泉 沈山 安樂 朱   鄉 豐樂 新義 孝和   手穵村管里二 鎭山 孝義 ","20卷 ╱ (清) 甘文蔚修 (清) 王元音纂 ╱ 清乾隆十三年刊本"
00241,浙江,杭州,"(乾隆) 昌化縣志",乾隆,1735,1796,57,"卷一 45-90 ╱ 鄉鎮 52-58 ╱ ","  曰柳溪十一都里曰上渡十二都里曰田川曰桐   山里之廢者十有一曰唐秀平渡百丈唐詢白山   隱居習善金城鎮山孝義紫澗   鄉曰吳安屬四五都而里則曰扶善曰道泰里之   廢者有九曰會眞方圓店賢秖園鼓腹擊壞孝和   無爲刑清   鄉曰金山屬七都而里則曰梯雲曰臨池八都里   曰豐裕里之廢者十有二曰孝順浪山知孝上和   上願沈山安樂朱柳豐樂新義孝和玉泉 ","20卷 ╱ (清) 甘文蔚修 (清) 王元音纂 ╱ 清乾隆十三年刊本"
00241,浙江,杭州,"(乾隆) 昌化縣志",乾隆,1735,1796,375,"卷七 356-392 ╱ 關梁 356-392 ╱ 鋪遞附 356-392 ╱ 卹政 356-392 ╱ ","伽溪橋 縣南二十里 成化府志 作伽橋 七仙橋 縣南二十五里柳溪 金村橋 縣西南三十里 社丁橋 縣東南三十里宋人建西有鄉社壇 蒲村橋 縣西南三十五里 咸淳臨安志 作蒲源橋 龍鬚橋 縣西南三十五里龍鬚嶺下 玉泉橋 縣西南五十里宋建下有潭澄清故名 覽溪橋 縣南三十里 梯雲橋 縣南三十里宋章鑒章鑄兄弟聨□□□ ","20卷 ╱ (清) 甘文蔚修 (清) 王元音纂 ╱ 清乾隆十三年刊本"
00241,浙江,杭州,"(乾隆) 昌化縣志",乾隆,1735,1796,881,"卷十九 876-941 ╱ 藝文上 876-941 ╱ ","雷澤傲鄭僑之不禜笑朱洴之無術噴涎吹沬尚左 右乎林泉掉尾揚鬐用往來乎深谷若乃驪山未雨 赤城初霞遠辭温照長避王艖靉靆于元黄之戰漭 沆于赤白之加繚繞縈行爰釋葛陂之杖紛紜絕跡 用拂紫雲之車湛湛悠悠石皷鳴而自韵轟轟㝠㝠 金律應而交譁幸斯樂之無窮知自適也何涯至其 偃息如憨嘯號似怒隨靈沼以徘徊極玉泉而吞吐 成宮闕兮立露臺之仙掌幻樓閣兮兆瑤洲之紫霧 □荒□之陰鬱拂炎景以生凉隱谿壑之長蘿視山 ","20卷 ╱ (清) 甘文蔚修 (清) 王元音纂 ╱ 清乾隆十三年刊本"
00241,浙江,杭州,"(乾隆) 昌化縣志",乾隆,1735,1796,888,"卷十九 876-941 ╱ 藝文上 876-941 ╱ ","窗能生草砌可培花目送歸鴻耳數啼鴉螺峰竦黛 蜃閣□霞堂搆滁陽之勝境闢赤壁之佳翠落檻前 梢雲之影欲滴碧連苔畔映水之色横斜覩物情之 遞衍□在我之靡涯至若探穴摉奇尋源問故群巒 鼎峙疊嶂屏布際石髓于瑶階取青芝于璠圃抗飛 棟以雲沉矗畫欄而星組臨赤城之彩烟搆玉泉之 亦露湘簾高捲閒看石燕之來雕檻環周時見文鴛 之度用眇天趣以優游知非時俗之足慕更如秀閲 千谿流觀萬壑縱遠睇于長天暢幽懷于寥廓警鳴 ","20卷 ╱ (清) 甘文蔚修 (清) 王元音纂 ╱ 清乾隆十三年刊本"
00242,廣東,佛山,"(民國) 順德縣志",民國,1911,1949,32,"卷一 17-71 ╱ 輿地略 17-71 ╱ 十區緑起 17-71 ╱ 山川 27-71 ╱ 物産 17-71 ╱ ","葬此 雁銜書岡在丁岡東南下有塘形如半月因名月形 塘山麓有張忠諫祠鄉人呼爲牌樓祠 大清一統志 廣東 輿圖 阮通志 戴 府志 龍山鄕 志 採訪册 鳳凰山 見郭 志 一作鳳岡在天湖之北 郭志作天 湖之東 高二十餘丈 郭志作高 約十餘丈 周三里山形如鳳凰矯翅故名山之右有泉懸出 名潄玉泉旁居人多清節宋吳貞女妙靜卽家此其左卽爲 兵岡明季陳忠愍彦練兵處也岡下有塘塘邊有鳳眼泉 癘疫者飮之輒效 郭志載潄玉金竹惟不及此泉 大清一 統志 廣東輿圖 陳志 龍山鄉志 採訪 册 金紫峯 見郭 志 在天湖西南 郭志作天 湖之西 高三十餘丈 郭志作高 可二十丈 周四里孤峯突起觀音閣白蓮臺棲其巔旁列諸廟宇三面 層級而上鄉人祈禱往焉林木幽邃外環山海文士時與眺 ","24卷 ╱ (民國) 周之貞修 (民國) 周朝槐纂 ╱ 民國十八年刻本"
00242,廣東,佛山,"(民國) 順德縣志",民國,1911,1949,859,"卷十八 848-889 ╱ 列傳三 848-889 ╱ ","自龍江南薰門起至彭澳東社迄龍山二埠一埠止計長二 千餘丈費三萬餘金楷首籌鉅欵不少恡又嘗倡捐修北輔 圍濬潄玉泉族内設種福會以周孤寡尤好汲引後進所居 修忍山齋藏書萬卷集文士課藝其中奬掖備至故士論歸 之所爲詩得力於杜蘇二家畫工山水亦善醫術嘗欲著東 西醫論以傳世蓋心力過人故藝事精嫻如此著有攬芳園 詩鈔其周易摘疑三卷周易大傳釋辨一卷尤精核同治壬 申卒年七十八同族甡字湘生弱冠以縣案第一進庠鄕闈 屢薦不售援例捐教職曾任永安高明澄海縣訓導乳源縣 教諭德慶州學正在德慶任内諸生有以糧役肆擾至聚衆 抗官官弗察欲盡以法繩之甡力爲疏解事得釋咸豐甲寅 之亂水陸運絶甡居鄕設法買穀平糶存活甚眾子瑗勳同 ","24卷 ╱ (民國) 周之貞修 (民國) 周朝槐纂 ╱ 民國十八年刻本"
00242,廣東,佛山,"(民國) 順德縣志",民國,1911,1949,1103,"卷二十四 1056-1350 ╱ 雜志 1056-1350 ╱ 卷末附 1056-1350 ╱ 郭志刋誤二卷 1056-1350 ╱ 捐册 1056-1350 ╱ 右續志二十四卷起咸豐癸丑訖宣統辛亥總目 1056-1350 ╱ 悉沿郭志子目間有增併則因時爲之舊志遺者 1056-1350 ╱ 旁搜所及補入各門别爲刋誤二卷附諸簡未此 1056-1350 ╱ 纂修之大略也敘例已見郭志至辦事之波折採 1056-1350 ╱ 訪之困難前敘又備詳之舉不復贅邑人潘鼎亨 1056-1350 ╱ 謹識 1056-1350 ╱ ","且侮弄渠孩兒何如子倐不見明日得諸民家又數日昉無 疾忽見數囚前扼其喉大呌數聲暴卒 姚志引雙 槐歲鈔     謹按郭志昉傳稱其爲令甚有聲升浙江僉事不避     權貴有人倫鑒生平廉介卒官不餘一錢蓋廉明吏     也然淸而近刻卒以嗜殺造孽可以鑒矣 龍山張玉泉陳巖野二先賢大節懔懔鄕人祀於鄕約西㕔 其遺像二軸均藏約内每歲正月十八日齊集致祭必懸挂 之以昭景仰百餘年來習以爲常咸豐甲寅約被火所有書 籍公牘等物槪付焚如而二公遺像獨入火不爇豈忠烈之 靈爽實式憑歟 馮培光甲 寅紀變錄 順德何左王不偕兄弟其鄰里前年疫多死者家人畏避不 敢收左王兄弟往往爲之經紀其䘮數十家其里病者遂有 ","24卷 ╱ (民國) 周之貞修 (民國) 周朝槐纂 ╱ 民國十八年刻本"
00245,廣東,茂名,"(光緒) 茂名縣志",光緒,1875,1908,100,,"    案此山今無考   觀山在縣西半里隔鑑水西晉永嘉閒潘茂名飛昇處    一名仙山又名昇真岡岡頂舊有昇真觀石香爐在    焉觀廢萬厯閒知府張邦伊創觀山寺世傳有金玉    二井潘真人於仙坡煉丹煙通金井則黃 井今無考 相傳在今   之金   井嶺 通玉井則白玉井久煙崇禎二年邑人李爲相    濬復搆亭於右山上有曠怡亭下臨深淵石壁刻有    川上二字 邑人何泰福書咸豐六 年石崩字失今刻非舊 右有玉泉菴菴有    潘呂二仙祠山頂舊有省亭乾隆閒巡道王槩建後    圯嘉慶己卯署知府戴錫綸脩復爲魁星亭道光四    年巡道葉申萬建則喜亭 參黃 府志 亭今圯又觀心閣巡    道朱桓題扁迭經脩葺山高十餘丈周小半里屹立 ","8卷 ╱ (清) 鄭業崇修 (清) 楊頣纂 ╱ 清光緒十四年刊本"
00245,廣東,茂名,"(光緒) 茂名縣志",光緒,1875,1908,249,,"   胥學韶 茂名知縣江西南昌人向祀南州美祠      張復普 茂名知縣四川銅梁人向有專祠     黃槐 茂名縣學教諭四會人向有專祠 以上俱明朝    金鋐  國朝嶺西道盛京人向有專祠     毛世榮 高雷廉道江蘇吳縣人向祀玉泉菴     王槩 髙廉道山東諸城人     羅麗宸 高州知府遼東人     魏男 高州知府直隷柏鄕人     沈弻 高州知府貴州普安人     王永烈 高州知府鑲黃旗人     黃文煒 髙州知府直隸新安人     張兆鳳 高州知府浙江分水人  ","8卷 ╱ (清) 鄭業崇修 (清) 楊頣纂 ╱ 清光緒十四年刊本"
00245,廣東,茂名,"(光緒) 茂名縣志",光緒,1875,1908,347,,"  隔水靑山郭外幽古刹久虚初幻劫荒林新闢見山   邱桄榔靄合疎鐘出睥睨煙深半嶺收山海不緣兵   火解誰傳梵   語到峰頭   玉泉菴在觀山寺右 黄府志 元和韓崶復玉泉菴飯 僧田記雍正十年壬子吾郷毛達   齋先生觀察嶺西公餘登陟建呂仙殿於玉井之巔   割俸開墾任仲米璸二坡計租之入爲飯僧香火資   餘儲爲歲脩用命司事彭憲等五人分年經理刊石   壁閒意至善也未二十年爲五人者私賣於林姓而   殿宇僅存所謂翠微登雲兩亭夷於榛莽矣去年冬   余督捕事竣囘任高涼寺僧見芳曡次投牒余細核   舊牘結訟者幾二十年前後縣令兩飭林姓續價而   原租不得歸寺未恊於例終不足以淸訟源也因集   詢於庭岀林劵註銷丈勘坡地計坡岀租較餘於毛   觀察所定之數重立章程以杜後弊庶幾玉泉香火   藉以經久雖然毛公去任未幾遂多變更亦由後來   者視爲不亟之務耳豈知名山洞壑非僧不守而實   爲一郡靈秀所萃官於斯者誠欲借溪山風月蕩滌   塵襟似宜相繼䕶持毋使毛公專美於前也是爲記    署廵道歸安陸心源刊定分撥坡租章程節畧照   得任仲米賓兩坡每嵗租銀壹百零捌兩向以叁拾   叁兩爲玉泉菴僧人香火之需以貳拾捌兩爲 文   廟春祭祭費以貳兩捌錢完納 國課餘肆拾肆兩 ","8卷 ╱ (清) 鄭業崇修 (清) 楊頣纂 ╱ 清光緒十四年刊本"
00245,廣東,茂名,"(光緒) 茂名縣志",光緒,1875,1908,348,,"  貳錢爲玉泉菴各處脩葺之費現查玉泉菴僧旣有   大井等處田租百餘石又有本道衙門每月捐銀壹   兩足敷香火之用其四季香火銀叁拾叁兩應撥歸   進京會試之文舉人盤費以宏樂育兹據佃户附貢   梁建宗加足租銀貳百兩應仍以肆拾肆兩貳錢存   作玉泉菴脩理之費以貳拾捌兩爲 文廟祭費以   貳兩捌錢完納 國課以伍兩爲董事酬勞此外餘   銀壹百貳拾兩積三年其得叁百陸拾兩悉撥充高   州府屬會試文舉人盤費如有朝考優拔貢生   一體匀分其 欽賜舉人毋庸支給同治六年   吕祖殿在玉井亭上 採訪册 高廉雷道蘇州毛世榮 觀山吕祖殿記上古制卜筮以前   民用厥後數學代興多著靈驗蓋天賦前知之至人   奇顯秘見神明酬酢不爽也曩於京邸得呂祖生   生數一帙信奉有年懷疑輒叩無不響應不啻漆室   一炬 今上元年榮奉 命運米西域亦卜焉其辭   曉暢有如晤對前賢明白指示者計前後再任郎署   監督祿米倉必先機發蒙靈異不可勝紀有懷立廟   以報明德者久矣八年四月始出外爲淩江守鹿鹿   簿書刻無甯晷未得徧攬山川之勝故斯願未遂未   閱歲叨奉 國恩遷高雷廉觀察使來莅高涼暇日   因遊城西登觀山遠眺羣岫俛瞰鑑江心目頓開其   山故有觀山寺亭一座寺門一座佛殿一座僧舍數   閒頗極幽靜其上復有玉泉菴寺門一座觀音殿一 ","8卷 ╱ (清) 鄭業崇修 (清) 楊頣纂 ╱ 清光緒十四年刊本"
00245,廣東,茂名,"(光緒) 茂名縣志",光緒,1875,1908,349,,"  座殿前小屋三閒北人潘士毅牓曰山不在高字頗   秀勁寺門有潘仙遺像案志書晉永嘉閒羽士潘茂   名於山頂掘井汲泉以供丹竈名曰玉井遂於此白   日昇仙故其山又曰仙山今玉井尚存榮以仕宦浮   蹤流連俯仰嘉勝景之無窮欣斯願之可成乃命工   人於玉泉之後闢土築呂仙殿遂請潘仙並祀於中   殿之左右各置兩楹其東曰芥子山房其西曰雲林   書屋芥子山房之前復搆一室曰翠微深處十二年   秋又於觀山之前築亭一所顔曰登雲用謝康樂惜   無同懷客共登青雲梯之句再於山紆迴處鑿石   爲磴周屋爲廊俾尋勝者可以遊憩咸願溯淸風而   景行也是冬榮捐貲開高涼堡内任仲米璸坡曠土   二頃命司事彭憲等分年經理租八除供賦及寺僧   香火嵗給穀二十石外餘充擴脩殿宇諸費凡有岀   入寺僧與司事互相維制務歸實用此榮兩年來經   始垂久粗有就緒冀得妥神靈以永福庇者也分藩   金匱陶公以課農來高鼓棹理屐再陟觀山之巔   許爲著序以勒諸石乃爲紀畧如左以俟參考云   潘仙殿向附呂祖殿嘉慶十三年巡道介休馬書欣卽    毛公所建翠微深處前址搆室三楹移奉潘仙有碑    記 採訪 册 ","8卷 ╱ (清) 鄭業崇修 (清) 楊頣纂 ╱ 清光緒十四年刊本"
00245,廣東,茂名,"(光緒) 茂名縣志",光緒,1875,1908,1344,,"   陰綠陰十畝入畫裏攢柯交葉紛纚纚羾天縈地將    有人豈異公門種桃李若詢手植伊何人爲道淸泉    王氏子 採訪 册   郡城内外扁聯之有筆力者研經砥行扁 學政翁 方綱書 聯云    白水盟心看門外淸江似鑑靑雲得路願山中古井    生花 學政戴熙書俱 在提學署大堂 髙詠堂扁 狀元翁 同龢書 明體達用扁     聯云學有根基培養堅時乃擔得聖賢許多事業    士先器識源流貫後方做成民物莫大文章 巡道朱 桓書俱   在高文書   院 拄笏神怡扁 源頭領會扁 俱知府楊匯 立世傳通判   胡熙書俱   在觀山寺 觀心閣扁 巡道朱桓書 在玉泉菴 尙義名區扁 聯    云愧我難登循吏傳此邦真有古人風 在南 關 三台端    拱額 在文眀 門樓 何天之衢額 在常平街俱邑 生員陳廷彬書 ","8卷 ╱ (清) 鄭業崇修 (清) 楊頣纂 ╱ 清光緒十四年刊本"
00247,浙江,台州,"(光緒) 黃巖縣志",光緒,1875,1908,1227,,"  林明瑞 字萼輝號朗亭草行巷人道光辛丑由行伍積 軍功署黃巖鎭總兵後仕至崇明總兵罷歸卒   鄭宗凱 字叔奏號捷三猫兒橋人道光中由行伍著績 歷任黃標左營守備右營游擊乍浦瑞安副將   署溫州鎭總兵以禦英夷功授福甯鎭 賞戴花翎   調定海鎭勤於巡洋常不歸署丁外艱歸旋丁内艱   服闋遂謝病不出卒於家子顯模字   範臣光緒五年補福建和溪廵檢   池建功 字昌德號立三道光中由世職補守備洊陞溫 州鎭總兵 賞戴花翎丁内艱終制授福甯鎭   總兵署福建提督   卒於官見一行   周士法 字永清號矩菴道光中由世職累官提標右 營遊擊咸豐三年調防鎭江授定海鎭總兵   賞戴花翎六年六月卒於軍    贈提督諡壯勇詳宦業   葉萬清 號玉泉小湫巷人道光中由行伍累官參將歷 署溫州黃巖總兵咸豐三年陞任江南福山鎭   十年粤賊陷城戰死 賜謚武烈    贈騎都尉世職子肇封襲詳忠義   葉炳忠 字榮寀號松坡五馬橋人道光中由行伍歷署 本標守備中營游擊咸豐中累陞瑞安協副將 ","40卷 ╱ (清) 陳寳善修 (清) 王詠霓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247,浙江,台州,"(光緒) 黃巖縣志",光緒,1875,1908,1460,,"蔡捷三字啟聖路橋後蔡人道光乙巳武進士以衛守備 用改授象山協千總轉撫標守備藍翎升用遊擊咸豐二 年粤賊擾江南調赴鎭江大營剿逆累立戰功八年賊入 衢州調防江山三月朔遇賊於五里亭與麾下崔思林馬 鎭海等皆力戰而死崔思林溫州城守營千總藍翎都司 馬鎭海台協右營外委藍翎守備皆負敢戰名事 聞皆 䘏贈雲騎尉世職恩騎尉罔替有蔡奮揚者捷三族人字 安雲以縣丞署汀州府經歷咸豐十一年十二月賊陷汀 州死之事 聞給世職罔替 採訪 册 葉萬清字德坤號玉泉小湫巷人道光中由行伍累官提 右守備護溫中遊擊玉環鎭海參將攝瑞安乍浦副將歷 ","40卷 ╱ (清) 陳寳善修 (清) 王詠霓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247,浙江,台州,"(光緒) 黃巖縣志",光緒,1875,1908,1569,,"周道博通經史早卒希道誌其墓 太平 志 蔡希點字子與號春山鎬從孫博學善詩隱居教授從遊 者以百數多擢高第躋膴仕希點安貧樂道以終其身著 有春山雜稿 府志 舊志  太平志 戴敏字敏才號東皋子塘下人博學强記以詩自適不肻 作舉子業終窮而不悔且死語親友曰吾病革矣而子又 甚幼詩遂無傳乎語不及他而卒嘗賦小園詩詩人玉屑 評其歡適偉麗清拔閒暇四體咸備 府志 舊志文 學 太平志 子復 古字式之號石屏幼孤育於祖母稍長念其父以詩窮而 無傳遂銳志於學就林景思徐竹隱講求詩法又嘗登陸 放翁之門平生遊歷自東吳西浙襄漢閩粵淮上凡喬嶽 ","40卷 ╱ (清) 陳寳善修 (清) 王詠霓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247,浙江,台州,"(光緒) 黃巖縣志",光緒,1875,1908,2254,," 泉閒如滄海之珠散如金星玉屑之可玩而不可棄久  乃混於酒富家大室招延惟恐不至城中速客虛筵以  待□其笑談以為讙雖兒童亦見其來而喜否則不成  文字飲得其詩者亦自以為壓倒一時耳目之所尙謝  文肅公見之曰越山之瘦不可無此人君亦自負其奇  不肻小偃蹇詩成而益窮一日挾其所作過余言曰吾  非能詩者乃為鬼物所窺闞一至此王南渠乃以孟陳  野梅聖俞方我彼皆實負詩名用而不顯爾豈其倫乎  予曰世之人雖不能詩窮無卓錐與腐草朽木同盡者  多矣彼將誰尤乎用爾之長勉爾之進以待時焉君將  以為何如草庭乃釋  然而退遂書以為序 投珠集 寒栖集   明周一夔撰見舊志   詩錄今佚 昧稿   明吳熙撰熙字守昭東浦人宏治壬子舉人禹城知縣   愷悌惇樸人稱長者著有昩稿章侍郎懋序見舊志今 ","40卷 ╱ (清) 陳寳善修 (清) 王詠霓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247,浙江,台州,"(光緒) 黃巖縣志",光緒,1875,1908,2872,,"西塔院 在縣西隅翔光坊宋建炎間建今廢 定光寺 在縣西二十里唐景福中建宋天聖七年重建   今廢 道林寺 在縣西十五里今廢 正等寺 在縣南二十里唐乾符五年建宋治平三年賜   額舊有竹軒 赤城志禪院 吳亶詩虛室潛心近竹間 雪中無事其徘徊不須翠柏亭前見自有  清風座上來林小未宜輕瘦節歲寒方可看高材支公  適好誠何在豈謂香嚴擊後雷 黄遠詩隱隱招提地  幽軒無點埃惟栽紫竹種相伴白雲堆疏影月移轉清  聲風送來居常稀俗客貝葉此勤開 張景修詩種竹  纔添十數竿題詩已僅百餘篇有時碎影摇金地盡日  清風伴玉泉不與愛魚人把釣肯教騎馬客求鞭平生  最喜此君子一灑何當聽雨眠   又左緯詩已見隆福堂下 今廢 永壽寺 在縣西北二十里晉永和二年建宋祥符元年 ","40卷 ╱ (清) 陳寳善修 (清) 王詠霓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249,浙江,湖州,"(同治) 孝豐縣志",同治,1861,1875,120,"卷一 42-166 ╱ 方輿志 42-166 ╱ 輿圖 42-166 ╱ 分野 72-166 ╱ 沿革 74-166 ╱ 疆域 83-166 ╱ 形勝 85-166 ╱ 山水 42-166 ╱ "," 薰香處把似  髯蘇且奈何 桃花院石山向天山俱縣東北十五里 道院山縣東北三十五里 西山縣東北三十六里 九龍山縣東北五十里 蝦蟇山縣東北羅志以形似名 東山縣東一里羅志上有翠竹隖白玉泉水清洌盛夏不涸 明 知  縣郭治東山詩莫漫東山遊且酌東山水東山水一杯澆此  世味累世味一何濃世味一何淡願言寶此淡永作吾心鑒  又詩龍驤鳳舞向南來萬箇瑯玕頂上栽料想謝公遊不似  山靈故放玉泉開邑人王顯承竹枝詞屏山東峙俯溪流千  个篔簹翠欲浮一道清泉  鳴竹塢夜闌聲入讀書樓 ","10卷 ╱ (清) 劉濬修 (清) 潘宅仁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249,浙江,湖州,"(同治) 孝豐縣志",同治,1861,1875,160,"卷一 42-166 ╱ 方輿志 42-166 ╱ 輿圖 42-166 ╱ 分野 72-166 ╱ 沿革 74-166 ╱ 疆域 83-166 ╱ 形勝 85-166 ╱ 山水 42-166 ╱ "," 泉矣安知兹泉不幸余二人之一至哉因各繫以詩翠擁層  巒過鳥稀飛流千尺散珠璣停車欲寫題名石不覺寒雲上  客  衣 漱玉泉縣南四十里茅山觀音洞下泉從石竇中出僅一指許   滙為小池清洌可鑒 龍樹泉縣東北靈巖山羅志舊名龍泉祈雨最靈在大雄百丈   兩峰中 歡喜泉在靈巖山羅志出百丈峰之東冬夏不絕飮之甘美 穿山泉在抱河莊後馬鞍山下明楊傑穿山數里接引景溪水   蓄大魚塘以漑一村田畝 安養泉在靈巖山羅志大雄峰之西味尤醕美 ","10卷 ╱ (清) 劉濬修 (清) 潘宅仁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249,浙江,湖州,"(同治) 孝豐縣志",同治,1861,1875,752,"卷七 690-1088 ╱ 人物志 690-1088 ╱ 鄉賢 690-1088 ╱ 政治 709-1088 ╱ 忠義 725-1088 ╱ ","志泉 生員諸芸 生員諸福增 生員施政 生員吳模 生員吳柷 生員沈錦瀾 生員沈虞欽 生員沈契周 生 員許敬修 生員吳載魁 生員董者香 生員高煥文 生 員高鳳喈 生員施颺廷 生員施元超 生員施元起 生 員王悅襄 生員王寶政 生員潘常惺 生員陳猷 生員 陳玉泉 生員蔣秀鍾 武生王翼熊 武生高耀廷 武生 汪占魁 武生章榮邦 武生施春禧 民人董學璜 梅繼 官 程介疇 程介惠 潘長名 潘玉祥 萬金毛 許月 冰 王祖鑒 王祖基 萬立鰲 萬立曉 萬祥生 萬志 新 萬名培 蔣穀生 萬承憲 萬承三 萬承二 石開 ","10卷 ╱ (清) 劉濬修 (清) 潘宅仁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249,浙江,湖州,"(同治) 孝豐縣志",同治,1861,1875,1119,"旁覽志 1109-1159 ╱ 古蹟 1109-1159 ╱ 卷終 1109-1159 ╱ ","  雲縷縷時出没洞中 邑人張帆觀音洞詩夾岸青山引客遊 蕳茆摇落冷松楸何年草木生光怪妙  相如來現石頭雲到衲衣人正睡月涵方丈夜生秋清心細  啜泉滋味玉屑菰麻憶姓劉邑人吳翰臣詩山半啟晴扉洞  雲連翠微閒來趺  坐久長此欲皈依 由洞門歷級而下有漱玉泉泉從石竇中   出竇僅一指許滙為小池清洌可鑒味甚佳盛夏不涸 龍牙洞在古浮山亦名浮玉洞吳興掌故宋紹興間僧智光得   龍牙於此羅志下有龍王祠 雲龍洞縣西南四十五里一名橫龍洞府志中有石牀丹竈可   容數百人 白水洞在浮玉鄉 白猿洞在廣苕鄉夏涼冬溫 ","10卷 ╱ (清) 劉濬修 (清) 潘宅仁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249,浙江,湖州,"(同治) 孝豐縣志",同治,1861,1875,1220,"藝文志 1159-1263 ╱ 著述 1159-1263 ╱ 詩文 1172-1263 ╱ ","  景水交花            邑庠生  王在明 雙澗歷亂石寒碧散澄霞波折分江夢晴空墮石娃烏度重山 翠魚吞兩岸花錦江堪似此玉鏡影參差   瀦溪石語              王鼎亨 邑人  岸幘浮水面清風明月時滄浪意自遠幽韻此偏宜   青山噴蜴            明邑孝 廉 吳起經 卓錫青山點涓涓噴白沙瑤池傾玉屑碧漢散天花酒露寒雲 溼乘風片石斜果然呼蜥蜴一任小兒誇   青山噴蜴              王元幹 溪上青峰曉歸雲溼翠鬟捫蘿登絕壑霏雪落潺湲龍澍分遥 ","10卷 ╱ (清) 劉濬修 (清) 潘宅仁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249,浙江,湖州,"(同治) 孝豐縣志",同治,1861,1875,1221,"藝文志 1159-1263 ╱ 著述 1159-1263 ╱ 詩文 1172-1263 ╱ ","月白池照遠山此中噴玉屑流韻任飛還   水口石印              王晉亨 微雲舒卷星河淡山色滄茫夜更幽蘆葉渡頭聲謖謖五溪磐 石映中流   化宕仙蹤            明太學 生 諸昭素 邑人  雲飛玉舄幾千秋遥度三山與十洲偶弄瑶笙來月下至今人 憶鶴重遊   西溪釣雪            明邑庠 生 王家元 積雪山谿滿漁磯一望迷水深疑釣短餌重信冰垂獲鯉吹蘆 荻輸衣作酒資披簔眠月去不解凍雲欺 ","10卷 ╱ (清) 劉濬修 (清) 潘宅仁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250,浙江,溫州,"(光緒) 樂清縣志",光緒,1875,1908,234,"卷之二上 136-392 ╱ 邑里志二 136-392 ╱ 敘山 136-392 ╱ ","  予先過靈巖洞石梁而朱送之予宿於寺五鼓聞□   人趙姓者歸縣起而拜寄方竹二杖遺老父焉為此   竹此山所達獨龍方正而奇之也平明老僧道淨來   談寺田及風景甚悉方隨行而雁川亦返會於寺前   共指示予曰此獅子石也此虎蹲巖也此果盒巖也   此銜珠巖也此莆高峰也此鍋洞繡衣洞也無不遍   眞肖其形者惟輔衣洞王獻芝所開故名耳相與過   二三里朱指一洞橋為生鐵所鑄者謂初淨名寺山   此入也入五六里有童子看經巖甚奇而寺廢路久   不通不可得而見矣今所見山口有洞姓謝者結屋   世居其中相傳為靈運子孫云又一歷許為響巖旁   有將軍峰響巖洞過此入靈峰洞口左兒靈峰上有   鐵老鴉各二右見仙掌峰眞仙人擊掌而承目露者   步高數十丈入洞口兩峰相合口□處大其上平坦   可容數百人見有十八羅漢列兩傍□云羅漢洞而   劉姓者開拓有功今其像在也洞上□下少滴四點   各盛之石井而洞口所漏者則連牽如細雨雪花下   降日照之金絲玉屑□人觀望也方曲肱枕洞中而   輿人曰相公目飽吾腹空矣奈何不得已割舍而出   即見五虎峰在上照膽潭在下潭側有一洞口如鍋 ","16卷 ╱ (清) 李登雲修 (清) 陳珅纂 ╱ 清光緒修民國元年刊本"
00250,浙江,溫州,"(光緒) 樂清縣志",光緒,1875,1908,240,"卷之二上 136-392 ╱ 邑里志二 136-392 ╱ 敘山 136-392 ╱ ","  土面十餘僧掃除自已閒枝葉不打諸方爛萬勝就   手揭開新歲歷和光吹滅舊年燈頂門别具摩醯假   越死超生似不曾 明朱諫約趙澗邊葉丹崖二先   生來雁山詩早計在游山秋前已相約初冬革木衰   巖深可容腳飛瀑下半天奇峰如玉屑妙境莫能言   吾將辦行屩書連源東先生便面詩君不見雁蕩山   七十二峰浮雲間十八精藍掩蒼翠崇臺傑閣縈高   巖丹梯石磴倚天起峚嶇咫尺難躋攀中有仙人跨   白鶴倐忽浮雲相往還仙人住在鶴峰下七十年來   鬢未斑青囊有術君莫慳領我山中養朱顔 雁山   贈别為李希白作雁山之東得幽趣澱川别築爛崖   住五峰秀氣肅然在一片葱蘢隱佳樹明時無事遂   閒居獨對詩書聊自娛松筠林下開三逕楊柳門前   種畿株昨夜雁蕩喜相逢忽念東山歸興濃啣杯邀   我素詩句詩成告别何匆匆歸去優游東山水空遣   相思雁山底不知何日過龍門訪君直到東山裏   仝章千峰章青陽先生游雁山詩結伴遊出春日長   溪流散綠花飄香高筵坐對雁湖水燈前瀉酒佛放   光此佛由來好米汁對之爛醉客何妨老夫不飲可   白眼不如且臥安禪房衆賓搏拳意自適莫將醒醉 ","16卷 ╱ (清) 李登雲修 (清) 陳珅纂 ╱ 清光緒修民國元年刊本"
00250,浙江,溫州,"(光緒) 樂清縣志",光緒,1875,1908,370,"卷之二上 136-392 ╱ 邑里志二 136-392 ╱ 敘山 136-392 ╱ ","   皆在玉虹洞中其下有昇仙巖溜鐘巖洞左有一線    天右有白龍洞  增國朝林啟亨白龍洞晤彼岸上 人詩奇峰幻作神仙府巧倩神工與   鬼斧嵯峨特出萬山巓伸手上捫天尺五奇觀突過   二峰奇虎阜天台即非伍中有神龍志矜奇不肯低   頭奇廊廡爪牙扶裂巉巖開奇石穹窿不粘土别開   空明一洞天包裹群山衛門户白龍一去滄海深千   秋誰是煙霞主高僧灰槁謝紅塵枯坐窮巖拂松庳   蒲圑一箇杖一枝案頭不覩經藏部坐臥不離地一   弓談禪欲將吾儒侮云爾儒門語支離箋注紛羅有   何取决科射策皆陳言皓首鑽研枉辛苦我聞大笑   懶點頭儒釋豈能融水乳棒喝盡在無言中姑俟洗   心念佛祖揮手尋踪下山來回頭山岡日卓午洞日   㟏岈白   雲補 劖巖中斷繞壁行三里餘始達洞口其上有    雲游洞  增國朝林大椿詩洞居峰之半猿鶴不能 據留與閒雲游吐納如絲絮暮雲無心還朝   雲無   心去 絕壁無階雲出没其間作呼吸狀峰陰屑玉泉 ","16卷 ╱ (清) 李登雲修 (清) 陳珅纂 ╱ 清光緒修民國元年刊本"
00250,浙江,溫州,"(光緒) 樂清縣志",光緒,1875,1908,371,"卷之二上 136-392 ╱ 邑里志二 136-392 ╱ 敘山 136-392 ╱ ","   周 長 官 邠命名  國朝施元孚屑玉泉記瀑布水吾邑 多矣而飛泉之異者惟玉甑峰之陰見   之昔賢名之為屑玉泉以飛於天半疏潔晶瑩若碎   玉之飄灑也余聞物以稀見珍造物鍾靈或有意歟   然不居衆人屬目處而居峰陰何哉豈以人情洶洶   而淡逸之觀深知者罕故隱此以待知者耶書之以   問 宋王忠文屑玉泉詩白石巖腰屑玉泉佳名   初自長官傳渾疑齒頰冰霜論終日霏霏落半天 又    有佛手巖寶陀巖霹?巖其陽有連珠潭鬧水初月    潭牛軛潭疉石巖籰絲潭菓盤巖諸勝山中巖壑?    深復分為東西二漈   白石東漈山 玉甑峰東為半嶺山莊前山 一名 鐘前 又東    南為東漈一名東龍街長二百餘丈闊數丈曲折而    下水底皆大石綿亘而捲其旁水嗚嗚鳴石上如操 ","16卷 ╱ (清) 李登雲修 (清) 陳珅纂 ╱ 清光緒修民國元年刊本"
00250,浙江,溫州,"(光緒) 樂清縣志",光緒,1875,1908,969,"卷之五 913-1076 ╱ 田賦志 913-1076 ╱ 土田 913-1076 ╱ 賦税 921-1076 ╱ 户口 937-1076 ╱ 土貢 963-1076 ╱ 徭役 963-1076 ╱ 鹽法 927-1076 ╱ ","  甌商復集民間不嗟食無鹽矣己酉八月予遊雁出   道經大小芙蓉見鹽竈鱗次玉屑雪英飲水思源趙   公遺澤不   可忘也   宋 樂有天富北監政和間又置長林場 元明皆 因之 南渡    後屬漕司 隆慶 志   元 大徳三年聽民買食客販引鹽止令附場十里之    内人户計口買鹽樂邑附場人户歲該食鹽五百三    十四引每引中統錢六十五貫大德七年竄户鈔十    五錠十五兩六錢七分於運司工本錢内準除 隆慶 志   明 隆慶志明鹽法有户口食鹽有司開具户口名數    令人赴鹽運司關支鹽縣計口給散市民官吏則納 ","16卷 ╱ (清) 李登雲修 (清) 陳珅纂 ╱ 清光緒修民國元年刊本"
00250,浙江,溫州,"(光緒) 樂清縣志",光緒,1875,1908,986,"卷之五 913-1076 ╱ 田賦志 913-1076 ╱ 土田 913-1076 ╱ 賦税 921-1076 ╱ 户口 937-1076 ╱ 土貢 963-1076 ╱ 徭役 963-1076 ╱ 鹽法 927-1076 ╱ 物産 983-1076 ╱ ","  也願種茶田 蔡家挺龍湫背采茶詩野人導我上   峰巓已訝栽茶定有仙土冷初經三月雨日長才摘   一林烟白雲滿袖香先異綠雪盈筐色可憐只為懸   流人罕到孤僧得價勝耕田 董正揚靜上人以雁   山茶介項果園見貺詩夙愛雁山奇箯輿惜未發夢   乘龍湫雲去坐靈巖月道人趙州徒逸興青霞鬱四   十九盤中清藍結崷崪手種已公茶驚雷莢初茁遺   我雙筠籠珍重等玉屑到手緘題開異芬已馝馞員   搓蕖薏長短隣梅鬚孑羽碧芝壑鸞翎白石梁鷢緗   桃蒂並芳旗峰小可掇想見諾詎羅重霄駐雲節呼   取畊烟龍飛瀑溉蒼雪薄言燃竹爐一一縹甆列置   向松風旁試以桂火烈醰醰秋露清汩汩春雲活法   乳傾天瓢一飮脫凡骨我聞茗荈初齊嬰書初說仙   方垂子儀服食變髯髪茶經肇鴻漸未泛蓉川筏後   來歐蔡徒作譜盛著述顧渚及武夷鳳團誇揚越譬   若索衣珠光明失神玥豈知深巖深殊種固作絕□   靈秘奇卉未許輕採擷師固味道人勃窣為理竄俾   我滌俗塵百杯飮浮餑會當遲項斯乘秋探巖穴烹   泉古洞旁嘉福記吾舌以上諸詩鮑志在藝文三增   國朝李鑾宣汲大龍湫水煮雁蕩山茶詩活火茶罏 ","16卷 ╱ (清) 李登雲修 (清) 陳珅纂 ╱ 清光緒修民國元年刊本"
00250,浙江,溫州,"(光緒) 樂清縣志",光緒,1875,1908,1774,"卷之八 1285-1802 ╱ 人物 1553-1802 ╱ 技藝 1553-1802 ╱ 游寓 1553-1802 ╱ 卷之九 1553-1802 ╱ 人物志下 1553-1802 ╱ 列女 1553-1802 ╱ 刲股入瑞附 1553-1802 ╱ ","  劉敷龍妻孫氏 年三十夫故食貧守志壽八十有五子 孫蕃衍長林鹹尹雷豐疇以有鍾郝風   額其廬   居翁垟   王欽元妻袁氏 年二十三夫亡守志不出外庭 曰務紡績養姑撫孤居高橋   葉鑒如妻楊氏 年二十九夫亡孀守撫孤成立一堂四 世溫衛王額其廬曰一片貞心居地圑   陳傳務妻朱氏 居翁 垟    葉希禮妻鄭氏 居地 團   葉維銀妻鄭氏 居地 團    葉銀妹妻鄭氏 居地 團   鄭錫類妻陳氏 居麻 園    鄭集義妻陳氏 居大 墓   陳方照妻林氏 居翁 垟    倪玉泉母 氏 居翁 垟   倪家詩妻尙氏 居長 林    葉茂欽妻南氏 居地 團   南光昭妻吳氏 居南 宅    趙振柱妻王氏 居霓 垟 ","16卷 ╱ (清) 李登雲修 (清) 陳珅纂 ╱ 清光緒修民國元年刊本"
00250,浙江,溫州,"(光緒) 樂清縣志",光緒,1875,1908,2317,"卷十五 2261-2338 ╱ 方外志 2261-2338 ╱ 寺觀 2261-2338 ╱ 釋老 2261-2338 ╱ ","   年居長安西明寺被命内廷講新譯仁王經後歸重    建白鶴寺為邑大刹   宋   全了永嘉人太平興國元年游荆門玉泉山遇天竺僧    言汝緣在浙東當得名山居之永嘉有諾詎羅尊者    道場數適當興宜往訪尋力成茲事了詰其所答曰    地以花名山以鳥名中有龍湫宴坐即尊者棲錫處    也二年歸至山下問其村曰芙蓉山曰雁蕩因感悟    即其地結芙蓉菴雁蕩之顯皆全了發之為人放蕩    人目為了漭蕩 ","16卷 ╱ (清) 李登雲修 (清) 陳珅纂 ╱ 清光緒修民國元年刊本"
00252,安徽,安慶,"(康熙) 安慶府志",康熙,1661,1722,298,"卷之四 258-363 ╱ 地理志 258-363 ╱ 古蹟 260-363 ╱ 寺觀 292-363 ╱ ","  今   燬 水雲菴 在樅陽門外久圮順治壬 辰重建午日統渡者集此 廣照菴 在正 觀外   旁有三   僧塔 廻翔菴 在集賢門外十里灰心禪師肅靜 處師身若寒岩眼同秋水每夕扼   食濟幽往叅壽昌慧經禪師值經已逝聞經從大   好山悟道遂晝夜力參二十餘年脇不至蓆一日   忽大笑曰推倒大好山也示寂倡曰放倒從前鉄   脊梁令朝撒手便還鄉去來畢竟誰回互列跨泥   牛過溟滄塟于菴   後其塜不疊自高 陳家菴 在廻翔 菴左 白雲菴 在正觀 門外白   雲舊   里 報國菴 宋 剏 雨華菴 在赤 尚嶺 止水菴 在大龍潼止 水性源禪師   在   處 秀峰菴 無漏菴 俱在大 龍山巓 大龍菴 元 剏 龍泉菴 宋 剏   岩壑幽秀竹樹參差青蓮一閣更能覽   天柱獨山諸峯之勝大量禪師闡化處 三石菴 明 剏   年久蠧朽住詩僧通早   募建山左偏改名信宿 玉泉菴 元 剏 德源菴 明剏在 寨基山    般若菴 元剏在 大豊鄉 龍眠菴 宋 剏 黄梅菴 在石鏡山邑人 阮堅之建石濮 ","32卷 ╱ (清) 張楷纂修  ╱ 清康熙六十年刊本"
00252,安徽,安慶,"(康熙) 安慶府志",康熙,1661,1722,325,"卷之四 258-363 ╱ 地理志 258-363 ╱ 古蹟 260-363 ╱ 寺觀 292-363 ╱ ","   獅子菴 在縣北十里内奉 大士禱爲輙應 見龍菴 在縣西 南七里 望龍菴   在新寨昔畢銀築壘   之所縣西南七里 錢山菴 在縣南二十 五里上有寨 七里菴   在七   里山 智果菴 在縣北 龍山下 白雲菴 在十佛 寺上 凖提菴 在縣 西二   里順治   壬辰建 雲峯菴 在縣西十五里石骨冲内雲峯道 人建道人髮長丈餘年七十顏如   童    華嚴菴 在縣北三 十五里 新菴 在縣東 十里 彌陀菴 在縣東 四十里    松雲菴 在縣西 响水崖 麻谷菴 在縣西南 十五里 玉泉菴 在縣北 三十里    太平菴 在縣西北 五十里 永寜菴 在縣東 四十里 普濟菴 在縣西 北四十   里    曰樂菴 在縣北 六十里 金家菴 在縣西三 里今廢 王家菴 在縣 北三   里    碧雲菴    觀 四  ","32卷 ╱ (清) 張楷纂修  ╱ 清康熙六十年刊本"
00252,安徽,安慶,"(康熙) 安慶府志",康熙,1661,1722,3163,"卷之三十 3052-3251 ╱ 藝文志 3052-3251 ╱ 詩律 3052-3251 ╱ ","斜通蘂氣曠望幾悠哉月出夜方淺江鳴潮欲來座 中千里近水出萬家開樹色分楊子何人更渡杯    玉泉菴           顔 渾 懷寜 人 結茅在杳靄深徑入雲迷盡日前峯寂六時春鳥啼野 蔬侵竹路山果落花蹊坐覺松關掩榛蕪自可棲    吳西山墓          龍子甲 望江 人 徵君寜嫉世宋事已堪哀有䟽陳星變無戈挽日廻遺 文猶宇宙孤塜自山隈千載誰知己焚香展夜臺    喜雨二律          李士禎 昌邑 人 荒城兵火後魃熖復何多薦璧勤民隱齋心解帝訶出 ","32卷 ╱ (清) 張楷纂修  ╱ 清康熙六十年刊本"
00253,浙江,溫州,"(乾隆) 溫州府志",乾隆,1735,1796,230,"卷之四 180-250 ╱ 山川 180-250 ╱ ","  志橫陽江流其下受西南諸鄉之水滙為順溪東流   過周嶼又東南流注逕口江入海縣志山南跨漁梁   上接梅   溪黃嶴 鳯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舊志山下臨長江 綿互數里舊名錢倉相傳石罅中有錢   流出後厭之遂塞有鳯凰巖醉翁巖望海壇石鼓又   有石洞上刻魏晉間人紀遊又有黃石公洞乃邑人   黃本英栖隱處縣志本錢倉   山宋時内翰滕甫改今名 青華山 縣志山連鳳山 西谷頂有湖東   有石壁流泉上有奇石又有群仙洞其西有羅漢   洞山址有嚴公巖五代嚴永棄官藏衣冠於此 黄    凟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又西南五里有黃浦山鐵 龍山又西南十里有道源山上有龍湫又西南   十里有浦口山張公山三倒嶺鳯池山又十里有林   㘭山龜山烏石山又十里有大棟山燥溪山盛嶴山   又五里有烏髻山珠山嶺又西南有小龍   山曉洋山天井洋山東北去縣一百里 蓋竹山 在 縣   西南五十里舊志有華蓋峰取蓋竹洞   天之義有龍湫漱玉泉醉翁巖鳳凰巖 儀山 在縣西 南五十   里突出曠野左有星   斗巖右有覆舟山 樓石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舊志 高千丈周圍四十三里 ","30卷 ╱ (清) 李琬修 (清) 齊召南纂 ╱ 清乾隆二十五年刊民國三年補刻本"
00253,浙江,溫州,"(乾隆) 溫州府志",乾隆,1735,1796,601,"卷之十 529-632 ╱ 鹽法 595-632 ╱ ","  請將竈丁歸併竃地徵收等事疏内議得温台二□   各塲該撫等既稱光丁居多無地可攤勉令照舊輸   納等語應如該撫等所題將各塲應徵丁銀暫令照   舊輸納又寧台温三府屬穿山玉泉等塲該撫等以   續復之地將新攤丁課請同原額蕩地通算均減如   止復竈丁應否照康熙五十二年滋生人丁之例免   其科徵丁銀統聽部議等語應令該撫等將該處續   復竈地同原額蕩地通算均減如止復竈丁應準其   照舊免徵丁銀仍將丁名報部以便頂補至温台二   府屬無地攤丁并錢塘倉及各塲倉原無蕩地之處   相應交與該鹽政衙門查明漲墾新陞并應否抵補   減免之處造册定議具題可也十二月初一日奉 旨依議   雍正四年十一月户部為請將竈丁歸併竃地徵收   等事議覆浙江廵撫兼理兩浙鹽務李衛疏内議得   台温二府屬之無地攤丁并錢塘及西路等九塲北   監塲之峽門華巖二倉黄巖等六塲與北監塲之白   沙岳頭二倉應如該撫所請將許村等塲新陞蕩地   稅銀抵除前報暫攤納稅蕩灘之丁銀但蕩地攤課   原為撫䘏竈丁起見該撫等務須酌派公匀使無偏 ","30卷 ╱ (清) 李琬修 (清) 齊召南纂 ╱ 清乾隆二十五年刊民國三年補刻本"
00253,浙江,溫州,"(乾隆) 溫州府志",乾隆,1735,1796,2040,"卷之二十五 2033-2065 ╱ 寺觀 2033-2065 ╱ ","  建    淨刹院 唐文德 間建 妙智院 宋開寶 間建 慶全院 縣志元大 德間建又   有無相院報恩觀音院宏濟   院玉泉院以上俱建牙鄉 秀峰院 後周顯 德間建 惠昌院   後漢乾   祐間建 白巖報恩院 後周廣順間建又有積善院塔 山院保安院龍泉寶昌院 以   王俱孝   義鄉 定慧院 萬歷志唐 至德間建 新興院 舊志後梁 貞明間建 福昌院   □晋天福間建相近有龍泉院福壽   院清凉□□覺院以□俱泰清鄉 淨空院 宋端□ 間建□   □有廣福華巖院瑞光院雜浮院   延壽院□□院以上俱□江鄉 越興院 後梁開平 間建在仙   □鄉又賢寧鄉有壽昌院□十院嗣明院崇因   □興國院清通鄉有藤溪院白泉院祥符院 廣化   □□□□   □□建 慧日院 唐□大 間建 崇果院 晋開運 間建 廣福院 □ 治   □□   □額 雲峰普安院 唐先天 間建 乾符靈山院 唐咸通 間建 昭福    □ □貞明間建相近又有福佑院 以上俱仙居□ □舊志海壇山上有郭仙菴其麓有白鹿庵太平 ","30卷 ╱ (清) 李琬修 (清) 齊召南纂 ╱ 清乾隆二十五年刊民國三年補刻本"
00253,浙江,溫州,"(乾隆) 溫州府志",乾隆,1735,1796,2079,"卷之二十六 2065-2106 ╱ 仙釋 2065-2106 ╱ ","  無滯太平興國□年忽自撡斧伐檀巧結浮圖入內   趺坐自持火炬誓之曰以此殘喘供養十方佛言訖   發熖互空其烟五色旋轉氤氲猶聞誦經   之聲須臾始絕灰寒拾舍利不知其數   全了 薦山志永嘉人游山至荆門玉泉山遇天竺僧言 汝緣在浙東當得名山居之永嘉有諾詎羅尊者   道塲數適當興龍湫晏坐此尊者棲息處也了遂感   悟至山中結庵曰芙蓉塔曰古塔鴈山之顯皆全了   發之為人放蕩   人目為了漭蕩   曉榮 景德傳燈錄温州人姓鄧氏幼依瑞鹿寺出家登 戒聞天台國師盛化遂人山參禮受心法初往杭   州富陽浄福院後住龍册寺二處皆聚徒開法淳   化庚寅於秀州之靈光寺浄土院歸寂壽七十   遇安 指月錄住温州瑞鹿寺師事天台閲首楞嚴經悟 旨時謂之安楞嚴至道元年春示寂萬歷志遇安   將示寂有弟子藴仁侍坐遇安說偈曰不是嶺頭擕   得事豈從鷄足付將來自入棺經三日門人起棺遇   安向右脇而卧衆哀慟遇安乃再起升堂說法訶責   垂戒曰此度更起吾棺非吾徒也言訖復入棺而化 ","30卷 ╱ (清) 李琬修 (清) 齊召南纂 ╱ 清乾隆二十五年刊民國三年補刻本"
00253,浙江,溫州,"(乾隆) 溫州府志",乾隆,1735,1796,2103,"卷之二十六 2065-2106 ╱ 仙釋 2065-2106 ╱ ","  八十五有   語錄傳世   曇旭 江心寺志字旦初安固林氏年十四遊仙巖依斑 公研窮教典尋住持壽昌能仁寺宣德中檄主江   心寺服修行   業書偈而逝   正智 舊志號臥雲樂清縣志通經典初住能仁寺繼興 羅漢寺後復結茆於龍湫背上安禪枯坐明魯藩   聞其名召而禮之為作詩曰臥雲和尚傍龍湫久鎮   禪關没世幽苦行多年渾自在為余有意下山頭遂   還山悠   然而逝   正參 舊志永嘉李氏子自幼出家住廣福院勤諷誦嚴 戒律屢興名刹座下受其戒者幾二千餘人壽八   十一緇流尊   為恒然禪師   受紹 舊志永嘉李氏子號繼宗童年出俗投普明坦衢 法師得度受具於幽谿尊者尋蒙普明記莂堅秉   戒律講演法華於山斗精舍梅峰玉泉修法華楞嚴   人悲淨土等懴總七十二期勤懇垂老不倦學士大 ","30卷 ╱ (清) 李琬修 (清) 齊召南纂 ╱ 清乾隆二十五年刊民國三年補刻本"
00253,浙江,溫州,"(乾隆) 溫州府志",乾隆,1735,1796,2132,"卷之二十七 2106-2162 ╱ 經籍 2106-2162 ╱ 碑碣附 2106-2162 ╱ ","   心齋詩 萬歷志鄭 樸翁著 雲根癡菴集 隆慶平陽志 林于之著 草塘集   二   十 卷 隆慶平陽志 林逢龍著 霽山集十卷 萬歷志平陽林景熙 □舊為白石稿白石   □唱章祖程注後   又刻為霽山集 石室集 萬歷志林 一龍著 王誠叟文集 萬 歷   志王   綽著 合山游集 舊志朱 聳著 李宗禹雜稿 舊志李 君錫著 天隱集   兩浙名賢錄   □主□著 雞□集 萬歷志陳 少垣著 玉泉集二十卷 舊志 曹豳   著    石渠集 隆慶平陽縣 志張天英著 元峰集 永嘉縣志 陳謙著 東厓集 萬 歷   志趙濮   規著 □用中詩集 舊志陳彦才 著朱晦翁跋 隱情堂集 舊志朱 聳著    潛澗集 舊志僧 處□著 岷隱集 舊志戴 溪撰 潛室文集 永嘉縣志 陳□著    人齋存稿 舊志胡 一桂著 黄徽猷詩集 舊志黄 友著 愚齋集 舊志 孔夢   斗   著 皇華集 平陽縣志 □桂□著 草□□集 舊志平陽 湯元善著 擊壤集 平 陽 ","30卷 ╱ (清) 李琬修 (清) 齊召南纂 ╱ 清乾隆二十五年刊民國三年補刻本"
00254,浙江,嘉興,"(光緒) 海鹽縣志",光緒,1875,1908,1893,"卷十八 1832-2033 ╱ 人物傳四 1832-2033 ╱ 孝義 1832-2033 ╱ □□□十一民姓名 1832-2033 ╱ ","  壽八十五督學胡公檄府縣崇祀鄉賢子全字原萬庠   生應聘修一統志著理學薪傳集 劉維樑字承伯年十二母馬氏疾篤旦夕籲天請代寢食   俱廢卒不起號慟幾絕里中稱為孝子弱冠補弟子員   博洽群書攻苦糲食而事父浚及繼母高必極甘脆遇   諸弟友愛奴婢取其老者田廬取其荒者能讓而不居   其名 支如璧字玉泉至性孝友分產悉讓于弟撫育族姪之無   依者順治十四年捐貲修葺學宮年七十餘卒子永庠   生有文譽 ","22卷 ╱ (清) 王彬修 (清) 徐用儀纂 ╱ 清光緒二年刊本"
00254,浙江,嘉興,"(光緒) 海鹽縣志",光緒,1875,1908,1978,"卷十八 1832-2033 ╱ 人物傳四 1832-2033 ╱ 孝義 1832-2033 ╱ □□□十一民姓名 1832-2033 ╱ ","  節修脯以資之不遺餘力又倡為敦本會約族中出金   置田為喪葬考試之資工詩古文兼通字學算學號為   博物君子截取知縣改授太常寺博士卒年七十 陸用浩字玉泉邑庠生性孝友品端方母病用浩患疽甚   劇力疾侍湯藥晝夜不倦兄弟雍睦無間言晩年失明   祭掃必親往與後生言必以孝弟為朂著有玉泉詩錄  以上見  于府志 張宗本字蘭榭乾隆丙子副貢候選鑾儀衛經歷性孝友   事母壯年猶孺慕好接貧士有貸者未能償又告又貸   之終不能償折其劵有至數千金者家以是少落而施 ","22卷 ╱ (清) 王彬修 (清) 徐用儀纂 ╱ 清光緒二年刊本"
00254,浙江,嘉興,"(光緒) 海鹽縣志",光緒,1875,1908,2015,"卷十八 1832-2033 ╱ 人物傳四 1832-2033 ╱ 孝義 1832-2033 ╱ □□□十一民姓名 1832-2033 ╱ ","生 步瑞 吳桂生 黃龍元 莫瑞奇 金田寶 李 玉渠 鄧大 顧寅生 張金生 湯高生 潘鳳高  趙勳 陶雨生 俱南鄉人咸豐十一年五月十 三日起義同攻歟城賊陣亡 吾雲山  張錫壤 張月軒 李師白 張錫琳 俞鴻香 沈文 翰 吳海壽 徐心和 仲觀生 查有臺 郁太和  張起鳳 沈笏堂 徐黼卿 方厚雲 葉玉泉 何觀 濤 沈午橋 鄭清鏐 陳寶全 沈慶寶 董永生  陶雙印 王金壽 陳鐵孚 李燮齋 王延生 孫榮 桂 朱子湘 朱晴岩 沈文淑 馬四 徐輔廷 楊 敘寶 沈彚堂 徐應坤 吳拙安 杜稼書 徐寶觀 ","22卷 ╱ (清) 王彬修 (清) 徐用儀纂 ╱ 清光緒二年刊本"
00255,廣東,廣州,"(光緒) 廣州府志",光緒,1875,1908,666,"卷十 639-719 ╱ 輿地略二 639-719 ╱ 山川一 639-719 ╱ ","故亦名展旗山春夏雲霧常沒其顛秋晴乃見三峯秀峙其 下怪石棊布或聳或臥矹硉離奇惟西南隅一石名露盤高 三丈闊如之頂平如鏡上有石池深二尺許水澄澈如甘露 雖亢旱不竭又有仙人二拇蹟印於上光潤滑澤不著苔蘚 居人游玩九日尤多㫄有進士何夢瑶題露盤奇曜四大字 所謂上有平石山腰流泉冬夏不竭者是也側有一石高二 丈許狀花籃中有凹如盂深五寸許有水注焉下至山麓 爲碧玉泉週環石壁峭峻下爲展旗村左爲小馬山右爲鯉 魚岡山北隅有冷水㵎自半山噴出始若涓滴有山横截匯 流而岀巨石偃臥泉流石上望之如鏡傾瀉入㵎琴筑齊鳴 曲折下注爲白沙井深二丈許極澄潔井底沙石可數循山 脊東北隅爲觀音巖深八九尺崇廣如之石壁三面巖内石 ","163卷 ╱ (清) 戴肇辰修 (清) 史澄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00255,廣東,廣州,"(光緒) 廣州府志",光緒,1875,1908,874,"卷十二 789-889 ╱ 輿地略四 789-889 ╱ 山川三 789-889 ╱ ","獅子石在中宿峽北山頂上形如獅子故老相傳曰昔有僧 居其石而無泉感老人指泉建玉泉寺梁西域跋多羅三藏 法師到禺山見一老僧形容怪甚藏曰大德何來曰居此山 中不知幾寒暑矣請藏過舍行可十里忽失僧所在藏曰異 哉此聖僧也當覓其居復於東南阿見一怪石象如狻猊乃 於石下三十步許建精舍名曰獅子臺今廢 據寰宇記張 府志參修 達摩石在峽山寺西有石㵎方丈許梁時祖師達摩西來經 此山中禪坐石上故名康熙癸巳知縣孫繩祖改鐫談經石 據張府志清 遠志參修 葛壇石在峽山寺西高數仞闊十餘丈相傳葛稚川常遊於 此左右花竹成列積翠如圍石上鐫海闊天空四字擬唐人 所刻舊築葛仙亭知縣孫繩祖改曰抱璞其上右側爲瑶林 ","163卷 ╱ (清) 戴肇辰修 (清) 史澄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00255,廣東,廣州,"(光緒) 廣州府志",光緒,1875,1908,918,"卷十三 889-951 ╱ 輿地略五 889-951 ╱ 山川四 889-951 ╱ ","下其一出諸度坑厯銀瓶盤龍石而下又有二小泉一出盤 龍石側繞石泉書院門而東一出後岡浮石並會東湖之水 而入天湖天湖凡受大水三小水二煙波浩淼望若無際流 至山下復爲湖下湖之水卽上湖之水也每當雨過輒有飛 魚挂林杪人截湖口而取之湖口有方子釣臺 廣東 新語 西樵有三十二泉出於大科中峯之南天峯之北東流兩厓 之下瀉於雲谷者爲左天泉南自福老峯流於天峯之南瀉 於雲谷爲右天泉二泉高西樵第一泉也雙流過仰眠峯 飛瀉於噴玉巖下出於大坑又南則四峯之泉注洗研池岀 於厓子坑流於九龍洞出於西坑口至大坑會噴玉泉而東 入於江西則煙霞洞泉伏流洞口會於錦巖泉又會於鐵泉 又會於龍泉流於石子出瀉於樂堯莊爲左垂虹泉其雲端 ","163卷 ╱ (清) 戴肇辰修 (清) 史澄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00255,廣東,廣州,"(光緒) 廣州府志",光緒,1875,1908,948,"卷十三 889-951 ╱ 輿地略五 889-951 ╱ 山川四 889-951 ╱ ","數穴潮汐相激鞺鞳有聲 據順德 志修 順峰井在雲步堡順峰山北味清洌合藥能療病 四方井在白藤堡上村其泉甚清飲之已疫 俱同 上 囘蘇井在城西北七十二里 阮通志 作八里 水藤堡冬暖夏涼飲之 已病 據郭通志順 德志參修 硃砂井在水藤提督里泉甘洌相傳里人馬驄所濬下有石 穴色正赤故名遇疫飲之輒無恙村人常以煎藥 據順德 志修 潄玉泉在龍山堡鳳凰山下清泉自石噴出居人於流上下 方鑿石爲坎此滿則溢注於彼流而不盈俗呼爲長流水味 甘洌 據龍山 鄉志修 清濁二泉在馬甯墳頂山下一清一濁相去不盈尺何 山人東羲繪圖羅天尺記之曰小滄浪 據五山 志林修 ","163卷 ╱ (清) 戴肇辰修 (清) 史澄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00255,廣東,廣州,"(光緒) 廣州府志",光緒,1875,1908,5186,"卷八十四 5166-5230 ╱ 古蹟略二 5166-5230 ╱ 署宅一 5166-5230 ╱ ","樵卽築室於此中有棲霞崇經二樓茹芝正誼二堂又於隱 居之前左闢小朱明洞門以寓意羅浮右闢小朱陵洞門以 寓意衡嶽言其二洞相通也見周氏樵志 明湛若水小朱明洞天枕上詩云朱明小洞抱琴眠隻 手還摩尺五天一曲泬寥人不和自歌自拍洪崖肩 大科隱居草廬在西樵大科峯西北龐弼卜居處中有雲居 見易二堂 俱同 上 淸泉精舍在郡城儒林坊明御史黎貫建一云在粤秀山麓 祕書黎民表建 據黃通志番 禺志參修 天游精舍在府城西門外一里浮邱山之南明府尹陳錫建 據黃 通志 玉泉精舍在西樵山明湛若水建 據張 府志 天階精舍在西樵山 據甘 泉集 ","163卷 ╱ (清) 戴肇辰修 (清) 史澄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00255,廣東,廣州,"(光緒) 廣州府志",光緒,1875,1908,5465,"卷八十九 5430-5474 ╱ 古蹟略七 5430-5474 ╱ 寺觀二 5430-5474 ╱ ","玉泉寺獅子石在縣東中宿峽内北山頂上形如獅子故老 相傳曰昔有儈居其石而無泉感老人指泉今則有玉泉寺 據太平 寰宇記 觀音院在淸遠峽 據輿地 紀勝 唐盧肇題淸遠峽觀音院詩二首淸潭洞澈深千丈危岫攀 蘿上幾層秋盡更無黃葉樹夜闌惟對白頭儈風入古松添 急雨月臨虛檻背殘燈老猨嘯 狖還欺客來撼窓前百尺藤 普勝寺在縣西太平鄕宋景祐二年僧道賢建明初燬 據淸 遠志 中興寺在縣東潖江鄕宋景祐二年儈崇義因得古寺塲重 建明洪武間歸併廣慶寺 月華寺在縣西太平鄉宋景祐三年儈惟善創明初燬 隆圃寺在縣西淸平鄕宋景祐間僧心順建旋毀明儈良盧 重修 ","163卷 ╱ (清) 戴肇辰修 (清) 史澄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00255,廣東,廣州,"(光緒) 廣州府志",光緒,1875,1908,5810,"卷九十六 5806-5830 ╱ 藝文略七 5806-5830 ╱ 集四 5806-5830 ╱ ","欽定四庫全書提要曰金元好問編郝天挺註明新會 廖文炳重為補正增以詮釋名曰唐詩鼓吹註解大全 名公玉屑錄二十卷 明番禺郭棐編 據明史藝文志 東莞宋八遺民錄 明東莞袁昌祚撰  據粤東詩海     謹案明東莞劉鴻漸序略云文丞相天祥自江西奔     循州進屯麗江浦遂大收兵辟吾邑趙玉淵必參     其軍已而張宏範襲五坡丞相被執軍士盡潰必     不得已遯歸明年宋亡遂隱於温塘村與陳庚陳紀     相唱和袁莞沙先生懼其久而湮没也採摭事行綴     以遺文自庚紀兄弟而下一時與必倡酬如李春     叟翟龕皆附焉又益以趙東山何文季邵績都爲一     集據此則八遺民皆宋末東莞人也 藝文輯略 明東莞謝貺撰  據東莞志 ","163卷 ╱ (清) 戴肇辰修 (清) 史澄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00255,廣東,廣州,"(光緒) 廣州府志",光緒,1875,1908,6713,"卷一百十一 6692-6728 ╱ 寓賢録 6692-6728 ╱ ","迅逸宕類其爲人築釣臺黄公山下與兄承芳同隱著有大 厓集 據張府 志修 黄諫字廷臣臨洮蘭州人博學多藝工篆行草正統壬戌 進士及第第三人授編修天順中岀使安南風節凛然好品 泉水論郊畿以玉泉爲第一論京城以文華殿東大庖厨井 爲第一作京師水記謫廣州通判遨遊白雲蒲澗諸山水亦 評廣州泉井以雞爬井爲第一更名爲學士泉鐫題名勝多 作八分書廣人多從之遊後召還卒於梅嶺驛舍 據番禺 志修 鄭方興字以言閩之興化軍人父日光官至廣南東路轉運 副使遂家增城方興登隆慶癸未進士官國子宣教善訓迪 祭酒任公重之曰使訓士皆如鄭宣教禮樂其可興乎三疏 引年賜緋魚致仕 據增城 志修 ","163卷 ╱ (清) 戴肇辰修 (清) 史澄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00258,廣東,肇慶,"(光緒) 德慶州志",光緒,1875,1908,231,"地理志第一 8-329 ╱ 子目六坿目七 8-329 ╱ 卷一 8-329 ╱ 山川 229-309 ╱ 關隘 229-309 ╱ 卷四 229-309 ╱ ","  足跡長尺許五指具肉紋 譚 志 旁刻宋元祐諸賢姓名 詳金 石   山下有潄玉泉潄玉橋唐宋時有乾明 譚志譌 作名 寺浮香亭   豁然亭環翠菴覽秀樓松關亭俱廢乾明寺今更名香山   寺 舊 志 潄玉泉飛流如玉清淺可愛逹於城濠州民竊以灌   田北濠多涸知州楊士中禁之泉復故 陸志譚志舊志 通志府志參修 雙   峯岞崿蔚然岑翠涓泉西落岀待月橋北濠之復者今亦   湮□□ 訪册 舊志元梁全重陽登香山詩秋風此日灑 裳與客登臨載一觴好景不妨終日度黄花猶勝去  年香□飛澗石聲何響步入松關路轉長覽勝憑高清興  發洗歌 曲羡高强 都留守司經歴曹時泰佛跡石詩  佛子何年留足跡我於此日禮香山鑿穿混沌開金像踏  破須彌識□顏飛磴盤空齊鳥道長林積翠接松關夕陽  未落黃雲合無限淸光馬上還中明尚書李質佛跡石詩  隻履西歸不可尋祗餘足跡巖陰法留正印燈傳遠字  記名公石刻深蓊若黄雲騰瑞氣跫然空谷續遺音千年  常識惟朝使即此登臨見佛心中李伯震香山覽秀詩西  康山色似芙蓉亦有雲巢向此中九㬪屏風金閃翠千尋  瀑布玉垂虹也知太白詩無敵獨羨王維畫最工待我結 ","15卷 ╱ (清) 楊文駿修 (清) 朱一新纂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刊本"
00263,廣東,茂名,"(光緒) 化州志",光緒,1875,1908,1490,"詩賦 1455-1554 ╱ 雜志卷十二 1455-1554 ╱ 前事略 1455-1554 ╱ ","莫將華實誤詩人一樣臨風色色新如此香黃如此 美璇樞曾否是前身    嘗橘 自劈金衣證化生不知曾應石龍鳴偶然細嚼舒心 肺卻帶餘香舌本淸    頌橘 連理枝開玉屑花碧琉璃裡漸垂華箕山曉色江陵 富爭比琴堂土物嘉    貢橘 珠顆圖黃托玉盤秋風吹送 紫雲端遥知再拜 ","12卷 ╱ (清) 彭貽蓀修 (清) 彭步灜纂 ╱ 清光緒十六年刻本"
00264,河南,鄭州,"(乾隆) 登封縣志",乾隆,1735,1796,161,"登封縣志目錄 4-1204 ╱ 太常寺博士洪亮吉 4-1204 ╱ 登封縣知縣陸繼蕚 4-1204 ╱ 皇德記第一 4-1204 ╱ 輿圖記第二 4-1204 ╱ 土地記第三 4-1204 ╱ 山川記第四 4-1204 ╱ 大事記第五 4-1204 ╱ 道理記第六 4-1204 ╱ 風土記第七 4-1204 ╱ 壇廟記第八 4-1204 ╱ 伽藍記第九 4-1204 ╱ 墓記第十 4-1204 ╱ 職官表第十一 4-1204 ╱ 遠舉表第十二 4-1204 ╱ 户口簿第十三 4-1204 ╱ 會計簿第十四 4-1204 ╱ 學校志第十五 4-1204 ╱ 衙署志第十六 4-1204 ╱ 名勝志第十七 4-1204 ╱ 物産志第十八 4-1204 ╱ 循吏傳第十九 4-1204 ╱ 先賢傳第二十 4-1204 ╱ 列士傳第二十一 4-1204 ╱ 列女傳第二十二 4-1204 ╱ 逸人傳第二十三 4-1204 ╱ 高僧傳第二十四 4-1204 ╱ 麗藻錄第二十五 4-1204 ╱ 金石錄第二十六 4-1204 ╱ 雜錄 4-1204 ╱ 第二十七 4-1204 ╱ 序錄 4-1204 ╱ 第二十八 4-1204 ╱ □ 4-1204 ╱ 郡邑志所以正疆圉著形勢識地利稽户口定賦役之 4-1204 ╱ 風土彰人物紀沿革興廢之故晰政教治亂之由葢化 4-1204 ╱ 民成俗之要而考鏡得失之林也是故其紀録故寔也 4-1204 ╱ 必詳賅而雅馴其採取事蹟也必一秉諸大公而不謬 4-1204 ╱ 於是非之正然後可以昭信垂遠無媿古良史焉登封 4-1204 ╱ 古陽城地開闢最遠枕嵩濯潁居天地之中爲山河大 4-1204 ╱ 凑夫邑古而踞勝載筆者非夸大□□郎譌舛挂漏信 4-1204 ╱ 乎闕疑愼餘之難也抑地小而瘠民貧而樸俗知向義 4-1204 ╱ 急公固易與爲善也而伏巖棲穴多老死不履城闕無 4-1204 ╱ 風化教行以馴其獷悍桀鷔之氣往往見利輕生自罹 4-1204 ╱ 法網則其中孝弟節義之行勃發於天性者亟須徧採 4-1204 ╱ 而表章之以言爲教俾咸知激勸庶書所謂彰善癉惡 4-1204 ╱ 樹之風聲者乎陽湖陸君以孝廉來宰是邑甫下車卽 4-1204 ╱ 以續修邑志爲務屬其事於常博□□□存穉存好古 4-1204 ╱ 淵博於名勝古蹟考証折衷其必無仍訛踵謬挂一漏 4-1204 ╱ 萬之失蔵弆者將珍爲拱璧已顧志者爲政之書也觀 4-1204 ╱ 其所以爲志卽知其所以爲政此數十年來土田之更 4-1204 ╱ 遷户口之登耗風俗之移易水利之修廢旣當據寔徴 4-1204 ╱ 信使宰是邑者披卷而識因地制宜之道且人物日增 4-1204 ╱ 於前孝子悌弟節婦義士之去敢兢兢焉協輿讑秉至 4-1204 ╱ 公不戾於是非之正由是草野細民轉相傳誦勃然興 4-1204 ╱ 起是則是傚風俗日益厚人材日益盛其禆益世教者 4-1204 ╱ 匪尠又不徒以文字典贍博汲古者之觀覧已是則陸 4-1204 ╱ 君之信能以文治也亦余之所厚望矣夫 4-1204 ╱ 賜進士出身户部郎中知河南府事加四級武岡劉文 4-1204 ╱ 徽撰 4-1204 ╱ □麟垂髫隨先奉政公宦睢陽爲湯文正公故里曩宰 4-1204 ╱ 柘城爲竇静菴先生故里適來登封又爲耿逸菴先生 4-1204 ╱ 故里一代理學名儒釣游之鄕藐躬薄植堂奥莫窺於 4-1204 ╱ 焉滋愧顧傳書具在所講習而垂於世者幾與歲月而 4-1204 ╱ 俱湮求其子弟稍稍秀異克守家學亦足以慰思古之 4-1204 ╱ 幽情嗚呼人往風微不絶亦如縷矣登封縣志修於吾 4-1204 ╱ 鄕洪稚存先生亦名流之述作也前年兵燹版燬不完 4-1204 ╱ 亟爲捐俸刋補抱殘守缺之私固□是懷古稱先之志 4-1204 ╱ 云爾乙卯冬江蘇金鍾麟跋 4-1204 ╱ 竊以周禮闕冬官一册恨遺千秋朱子補格知之章功 4-1204 ╱ 垂萬世矧縣志關乎全縣山川靈秀名人之遺迹物産 4-1204 ╱ 風俗之時色忠孝節義之芳聲先賢哲士精心苦詣採 4-1204 ╱ 編於前而後之士大夫豈可任其簡斷編殘缺陷於後 4-1204 ╱ 乎吾登縣志自前清乾隆年間纂修後久稱完璧無如 4-1204 ╱ 代遠年湮被鼠蠧之剥蝕遭兵燹之焚燬隨使當初原 4-1204 ╱ 板散失十頁有餘以致披覧是志者每撫卷而太息 4-1204 ╱ 幸 4-1204 ╱ 劉公耀東山左高宻人也榮任我登政睱之餘披閲是 4-1204 ╱ 書見卷帙之損失遂决意而修補於是謀及縣紳 4-1204 ╱ 楊君逢甲王君士龍令其搜緝原書考核魯魚之似辨 4-1204 ╱ 别豕亥之訛又責成景君錫爵選棗栗監梓人使殘缺者 4-1204 ╱ 仍歸完全俾後世之人觀其所以爲志即知其所以爲 4-1204 ╱ 政且使後之繼修者開卷瞭如指掌無事冥搜費心 4-1204 ╱ 是爲序 4-1204 ╱ 清邑庠生郝榮甲 4-1204 ╱ ","玉谿出石羊關東平地   舊志在石羊關東泉自地湧其色如玉噴湧瀾翻勢   若纍珠錯   嵩書一名翻珠池泉日飛玉泉谿東厓畔磐石可?   釣謂之釣臺厓上野栢紛披有石室雨所境絶勝 金屑谿出縣南五里   舊志在縣南五里相傳谿中有金屑如麩 九龍潭出太室東   舊志在太室東巖之巔巔中懸一大壑水自壑中□   注峽内有九壘每壘結一潭迭相貫注水色洞黑其   深無際厓㟧險峻波濤怒激登臨者凛然生畏焉几 ","32卷 ╱ (清) 陸繼萼修 (清) 洪亮吉纂 ╱ 清乾隆五十二年刊本"
00264,河南,鄭州,"(乾隆) 登封縣志",乾隆,1735,1796,763,"登封縣志目錄 4-1204 ╱ 太常寺博士洪亮吉 4-1204 ╱ 登封縣知縣陸繼蕚 4-1204 ╱ 皇德記第一 4-1204 ╱ 輿圖記第二 4-1204 ╱ 土地記第三 4-1204 ╱ 山川記第四 4-1204 ╱ 大事記第五 4-1204 ╱ 道理記第六 4-1204 ╱ 風土記第七 4-1204 ╱ 壇廟記第八 4-1204 ╱ 伽藍記第九 4-1204 ╱ 墓記第十 4-1204 ╱ 職官表第十一 4-1204 ╱ 遠舉表第十二 4-1204 ╱ 户口簿第十三 4-1204 ╱ 會計簿第十四 4-1204 ╱ 學校志第十五 4-1204 ╱ 衙署志第十六 4-1204 ╱ 名勝志第十七 4-1204 ╱ 物産志第十八 4-1204 ╱ 循吏傳第十九 4-1204 ╱ 先賢傳第二十 4-1204 ╱ 列士傳第二十一 4-1204 ╱ 列女傳第二十二 4-1204 ╱ 逸人傳第二十三 4-1204 ╱ 高僧傳第二十四 4-1204 ╱ 麗藻錄第二十五 4-1204 ╱ 金石錄第二十六 4-1204 ╱ 雜錄 4-1204 ╱ 第二十七 4-1204 ╱ 序錄 4-1204 ╱ 第二十八 4-1204 ╱ □ 4-1204 ╱ 郡邑志所以正疆圉著形勢識地利稽户口定賦役之 4-1204 ╱ 風土彰人物紀沿革興廢之故晰政教治亂之由葢化 4-1204 ╱ 民成俗之要而考鏡得失之林也是故其紀録故寔也 4-1204 ╱ 必詳賅而雅馴其採取事蹟也必一秉諸大公而不謬 4-1204 ╱ 於是非之正然後可以昭信垂遠無媿古良史焉登封 4-1204 ╱ 古陽城地開闢最遠枕嵩濯潁居天地之中爲山河大 4-1204 ╱ 凑夫邑古而踞勝載筆者非夸大□□郎譌舛挂漏信 4-1204 ╱ 乎闕疑愼餘之難也抑地小而瘠民貧而樸俗知向義 4-1204 ╱ 急公固易與爲善也而伏巖棲穴多老死不履城闕無 4-1204 ╱ 風化教行以馴其獷悍桀鷔之氣往往見利輕生自罹 4-1204 ╱ 法網則其中孝弟節義之行勃發於天性者亟須徧採 4-1204 ╱ 而表章之以言爲教俾咸知激勸庶書所謂彰善癉惡 4-1204 ╱ 樹之風聲者乎陽湖陸君以孝廉來宰是邑甫下車卽 4-1204 ╱ 以續修邑志爲務屬其事於常博□□□存穉存好古 4-1204 ╱ 淵博於名勝古蹟考証折衷其必無仍訛踵謬挂一漏 4-1204 ╱ 萬之失蔵弆者將珍爲拱璧已顧志者爲政之書也觀 4-1204 ╱ 其所以爲志卽知其所以爲政此數十年來土田之更 4-1204 ╱ 遷户口之登耗風俗之移易水利之修廢旣當據寔徴 4-1204 ╱ 信使宰是邑者披卷而識因地制宜之道且人物日增 4-1204 ╱ 於前孝子悌弟節婦義士之去敢兢兢焉協輿讑秉至 4-1204 ╱ 公不戾於是非之正由是草野細民轉相傳誦勃然興 4-1204 ╱ 起是則是傚風俗日益厚人材日益盛其禆益世教者 4-1204 ╱ 匪尠又不徒以文字典贍博汲古者之觀覧已是則陸 4-1204 ╱ 君之信能以文治也亦余之所厚望矣夫 4-1204 ╱ 賜進士出身户部郎中知河南府事加四級武岡劉文 4-1204 ╱ 徽撰 4-1204 ╱ □麟垂髫隨先奉政公宦睢陽爲湯文正公故里曩宰 4-1204 ╱ 柘城爲竇静菴先生故里適來登封又爲耿逸菴先生 4-1204 ╱ 故里一代理學名儒釣游之鄕藐躬薄植堂奥莫窺於 4-1204 ╱ 焉滋愧顧傳書具在所講習而垂於世者幾與歲月而 4-1204 ╱ 俱湮求其子弟稍稍秀異克守家學亦足以慰思古之 4-1204 ╱ 幽情嗚呼人往風微不絶亦如縷矣登封縣志修於吾 4-1204 ╱ 鄕洪稚存先生亦名流之述作也前年兵燹版燬不完 4-1204 ╱ 亟爲捐俸刋補抱殘守缺之私固□是懷古稱先之志 4-1204 ╱ 云爾乙卯冬江蘇金鍾麟跋 4-1204 ╱ 竊以周禮闕冬官一册恨遺千秋朱子補格知之章功 4-1204 ╱ 垂萬世矧縣志關乎全縣山川靈秀名人之遺迹物産 4-1204 ╱ 風俗之時色忠孝節義之芳聲先賢哲士精心苦詣採 4-1204 ╱ 編於前而後之士大夫豈可任其簡斷編殘缺陷於後 4-1204 ╱ 乎吾登縣志自前清乾隆年間纂修後久稱完璧無如 4-1204 ╱ 代遠年湮被鼠蠧之剥蝕遭兵燹之焚燬隨使當初原 4-1204 ╱ 板散失十頁有餘以致披覧是志者每撫卷而太息 4-1204 ╱ 幸 4-1204 ╱ 劉公耀東山左高宻人也榮任我登政睱之餘披閲是 4-1204 ╱ 書見卷帙之損失遂决意而修補於是謀及縣紳 4-1204 ╱ 楊君逢甲王君士龍令其搜緝原書考核魯魚之似辨 4-1204 ╱ 别豕亥之訛又責成景君錫爵選棗栗監梓人使殘缺者 4-1204 ╱ 仍歸完全俾後世之人觀其所以爲志即知其所以爲 4-1204 ╱ 政且使後之繼修者開卷瞭如指掌無事冥搜費心 4-1204 ╱ 是爲序 4-1204 ╱ 清邑庠生郝榮甲 4-1204 ╱ ","爲卷帙浮不近理掛一漏萬無怪也本朝葉封令長數 年嘉意文獻可謂勤矣偕邑孝廉焦賁亨共事山志大 概祖述邢臺原本唐天師諸説附於述者之義無少發 明意亦左祖二氏未有拒辭擇焉不精語焉不詳如誤 潁源於玉泉溷紫虛於逍遥稽之輿地不無舛焉夫從 來地志之難按區指掌非將闘靡駕浮而已禹貢域九 州界畫山川謂其不可移易也文士騁其筆墨率意游 弄而流峙常形豈紙上龍蛇所能翻覆者歟芒履所至 跡之未見其有合也曹氏名勝志萟苑南金也紀嵩僅 滿尺幅多有未確平洛澗之石淙水也誤山三交水之 玉女砂也誤臺酈注東溪繫於嵩高縣而誤東溪爲縣 ","32卷 ╱ (清) 陸繼萼修 (清) 洪亮吉纂 ╱ 清乾隆五十二年刊本"
00264,河南,鄭州,"(乾隆) 登封縣志",乾隆,1735,1796,1169,"登封縣志目錄 4-1204 ╱ 太常寺博士洪亮吉 4-1204 ╱ 登封縣知縣陸繼蕚 4-1204 ╱ 皇德記第一 4-1204 ╱ 輿圖記第二 4-1204 ╱ 土地記第三 4-1204 ╱ 山川記第四 4-1204 ╱ 大事記第五 4-1204 ╱ 道理記第六 4-1204 ╱ 風土記第七 4-1204 ╱ 壇廟記第八 4-1204 ╱ 伽藍記第九 4-1204 ╱ 墓記第十 4-1204 ╱ 職官表第十一 4-1204 ╱ 遠舉表第十二 4-1204 ╱ 户口簿第十三 4-1204 ╱ 會計簿第十四 4-1204 ╱ 學校志第十五 4-1204 ╱ 衙署志第十六 4-1204 ╱ 名勝志第十七 4-1204 ╱ 物産志第十八 4-1204 ╱ 循吏傳第十九 4-1204 ╱ 先賢傳第二十 4-1204 ╱ 列士傳第二十一 4-1204 ╱ 列女傳第二十二 4-1204 ╱ 逸人傳第二十三 4-1204 ╱ 高僧傳第二十四 4-1204 ╱ 麗藻錄第二十五 4-1204 ╱ 金石錄第二十六 4-1204 ╱ 雜錄 4-1204 ╱ 第二十七 4-1204 ╱ 序錄 4-1204 ╱ 第二十八 4-1204 ╱ □ 4-1204 ╱ 郡邑志所以正疆圉著形勢識地利稽户口定賦役之 4-1204 ╱ 風土彰人物紀沿革興廢之故晰政教治亂之由葢化 4-1204 ╱ 民成俗之要而考鏡得失之林也是故其紀録故寔也 4-1204 ╱ 必詳賅而雅馴其採取事蹟也必一秉諸大公而不謬 4-1204 ╱ 於是非之正然後可以昭信垂遠無媿古良史焉登封 4-1204 ╱ 古陽城地開闢最遠枕嵩濯潁居天地之中爲山河大 4-1204 ╱ 凑夫邑古而踞勝載筆者非夸大□□郎譌舛挂漏信 4-1204 ╱ 乎闕疑愼餘之難也抑地小而瘠民貧而樸俗知向義 4-1204 ╱ 急公固易與爲善也而伏巖棲穴多老死不履城闕無 4-1204 ╱ 風化教行以馴其獷悍桀鷔之氣往往見利輕生自罹 4-1204 ╱ 法網則其中孝弟節義之行勃發於天性者亟須徧採 4-1204 ╱ 而表章之以言爲教俾咸知激勸庶書所謂彰善癉惡 4-1204 ╱ 樹之風聲者乎陽湖陸君以孝廉來宰是邑甫下車卽 4-1204 ╱ 以續修邑志爲務屬其事於常博□□□存穉存好古 4-1204 ╱ 淵博於名勝古蹟考証折衷其必無仍訛踵謬挂一漏 4-1204 ╱ 萬之失蔵弆者將珍爲拱璧已顧志者爲政之書也觀 4-1204 ╱ 其所以爲志卽知其所以爲政此數十年來土田之更 4-1204 ╱ 遷户口之登耗風俗之移易水利之修廢旣當據寔徴 4-1204 ╱ 信使宰是邑者披卷而識因地制宜之道且人物日增 4-1204 ╱ 於前孝子悌弟節婦義士之去敢兢兢焉協輿讑秉至 4-1204 ╱ 公不戾於是非之正由是草野細民轉相傳誦勃然興 4-1204 ╱ 起是則是傚風俗日益厚人材日益盛其禆益世教者 4-1204 ╱ 匪尠又不徒以文字典贍博汲古者之觀覧已是則陸 4-1204 ╱ 君之信能以文治也亦余之所厚望矣夫 4-1204 ╱ 賜進士出身户部郎中知河南府事加四級武岡劉文 4-1204 ╱ 徽撰 4-1204 ╱ □麟垂髫隨先奉政公宦睢陽爲湯文正公故里曩宰 4-1204 ╱ 柘城爲竇静菴先生故里適來登封又爲耿逸菴先生 4-1204 ╱ 故里一代理學名儒釣游之鄕藐躬薄植堂奥莫窺於 4-1204 ╱ 焉滋愧顧傳書具在所講習而垂於世者幾與歲月而 4-1204 ╱ 俱湮求其子弟稍稍秀異克守家學亦足以慰思古之 4-1204 ╱ 幽情嗚呼人往風微不絶亦如縷矣登封縣志修於吾 4-1204 ╱ 鄕洪稚存先生亦名流之述作也前年兵燹版燬不完 4-1204 ╱ 亟爲捐俸刋補抱殘守缺之私固□是懷古稱先之志 4-1204 ╱ 云爾乙卯冬江蘇金鍾麟跋 4-1204 ╱ 竊以周禮闕冬官一册恨遺千秋朱子補格知之章功 4-1204 ╱ 垂萬世矧縣志關乎全縣山川靈秀名人之遺迹物産 4-1204 ╱ 風俗之時色忠孝節義之芳聲先賢哲士精心苦詣採 4-1204 ╱ 編於前而後之士大夫豈可任其簡斷編殘缺陷於後 4-1204 ╱ 乎吾登縣志自前清乾隆年間纂修後久稱完璧無如 4-1204 ╱ 代遠年湮被鼠蠧之剥蝕遭兵燹之焚燬隨使當初原 4-1204 ╱ 板散失十頁有餘以致披覧是志者每撫卷而太息 4-1204 ╱ 幸 4-1204 ╱ 劉公耀東山左高宻人也榮任我登政睱之餘披閲是 4-1204 ╱ 書見卷帙之損失遂决意而修補於是謀及縣紳 4-1204 ╱ 楊君逢甲王君士龍令其搜緝原書考核魯魚之似辨 4-1204 ╱ 别豕亥之訛又責成景君錫爵選棗栗監梓人使殘缺者 4-1204 ╱ 仍歸完全俾後世之人觀其所以爲志即知其所以爲 4-1204 ╱ 政且使後之繼修者開卷瞭如指掌無事冥搜費心 4-1204 ╱ 是爲序 4-1204 ╱ 清邑庠生郝榮甲 4-1204 ╱ ","  人見寺外燈火怪而伺之見其屋内設茵幕華盛□   列肴饌老人飲噉自若及曉老人睡起潄盥訖取□   席帳幕納葫蘆中空屋如故問其姓名云潘氏從南   嶽北遊太原後時有見之者 酉陽雜爼太和中鄭仁本表弟常與王秀才遊嵩山捫   蘿越澗境極幽夐徙倚間忽覺鼾睡聲見一人枕襆   而眠呼之起問其所自曰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   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户修之   予即一數因開襆有斤鑿數事玉屑飯兩裏授與二   人曰食此雖不足長生可一生無疾指一徑云由此   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見 ","32卷 ╱ (清) 陸繼萼修 (清) 洪亮吉纂 ╱ 清乾隆五十二年刊本"
00266,河南,許昌,"(民國) 禹縣志",民國,1911,1949,76,"卷一 34-77 ╱ 疆域志 34-77 ╱ ","在八甲東壚村東偏烏 水西岸咸豐年築 曰西壚寨 在八甲烏水北 岸同治年築 曰虎頭 寨 在八甲禹山 同治年築 曰駐駕山寨 在八甲中華民 國十年築 曰劉灣寨 在 八 甲  曰薛河寨 在八甲銀河鎮 南同治年築 曰文殊店寨 在八 甲 曰雲峯寨 在八甲角子山 同治年築 曰慶雲寨 在九甲馬跑□ 山咸豐年築 曰玉泉寨 同 上 曰 接御山寨 在九甲 賀廟 曰龍華山寨 在十甲中華 民國元年築 曰文峯寨 在 十 甲旋風頂夫子 廟前年築 曰馬武寨 在十甲同 治年築 曰牛心山寨 同 上 曰馬 垌寨 同 上 曰揚武寨 在十甲民國 十四年築 曰方溝寨曰園寨曰侯 溝寨曰文灣寨曰海山寨曰佛耳山寨 均在 十甲 曰雪山寨 在 十 甲咸豐十 一年築               右寨保 ","30卷 ╱ (民國) 車雲修 (民國) 王棽林纂 ╱ 民國二十年刊本"
00266,河南,許昌,"(民國) 禹縣志",民國,1911,1949,220,"卷二 77-290 ╱ 下一 189-220 ╱ 下二 220-290 ╱ ","禹縣志卷二 大事紀下二 中華民國元年正曰初六日土寇劉安張有踞牛金山團   防勦之不利 去歲武漢兵起土冦竊發城設團防以   趙青山爲隊長劉安踞牛金山青山率勇擊之遇伏幾   殆死七人其弟青雲在襄城聞敗耗急至入椒椒坪寇   巢駢誅之載首滿筐傳獻之官 二十日劉安圍馬跑泉寨趙青雲擊走之 馬跑泉兩寨   並峙於玉泉山兩峯劉安圍之冦據高地下無可蔽時   煙霧漲天咫尺不辨人面青雲銜敘直上距寨近遽發 ","30卷 ╱ (民國) 車雲修 (民國) 王棽林纂 ╱ 民國二十年刊本"
00266,河南,許昌,"(民國) 禹縣志",民國,1911,1949,333,"卷三 290-359 ╱ 山志 290-359 ╱ ","涼華亭太原平定開封禹州南 則泉郡德化徽郡婺源祁門 其東爲大澗産煤最富又 東北六里曰佛耳山 清咸豐七年十一月汝州土寇蕭況 由風后頂轉走大雄山德楞額追敗 之佛山 是也 産煤及銀舊有廢鑛諺曰銀洞又東八里曰接御 山諺曰瓦山 乾隆邵志州西五十里又名 鯽魚山以山形似魚故也 藍水經其陰上 有賀廟寨 中華民國十七年五月山寇賀小和 其寨人也國民軍師長趙鳳林破之 北爲白廟 山其車曰文殊店西山之門户也山宼東掠出入由之 小頂山南六里曰牛心山東三里曰大風口山東南二里 曰牛脛山東北六里日牛頭山又車北六里曰雲蓋山亦 曰夾龍山 乾隆邵志州 西四十里 其南爲獨山爲玉泉山上有跑馬 泉 方輿紀要州東 北四十里吳 其西曰五德泉烏水之源也南曰石圪 ","30卷 ╱ (民國) 車雲修 (民國) 王棽林纂 ╱ 民國二十年刊本"
00266,河南,許昌,"(民國) 禹縣志",民國,1911,1949,356,"卷三 290-359 ╱ 山志 290-359 ╱ ","嵗不見官面四山棘榛虎嘯狐鳴至康熙初猶爲圍場咸 豐之世角子山寇王二黨出没西山北山間官兵追之幾 罷山之能爲利害亦明矣西山富煤礦礦衣常數百家礦 夫以千計依礦爲生者又倍礦夫之數焉其民去治遠而 性悍當承平時横目之桀好勇疾貧眦睚必報白晝入市 殺人神垕文殊店方山白沙諸鎮所習見也諡曰刀客但 知朝夕自快而已非敢剽掠爲盗也民國既建土寇竊發 平時刀客化爲盗魁礦夫之不逞者附之大雄小頂龍華 接御玉泉佛耳諸山爲逋逃淵藪山谷重阴路徑紛歧西 北連登封臨汝西南通郟寶豐魯山皆山縣也五縣之盗 ","30卷 ╱ (民國) 車雲修 (民國) 王棽林纂 ╱ 民國二十年刊本"
00266,河南,許昌,"(民國) 禹縣志",民國,1911,1949,381,"卷四 359-409 ╱ 水志 359-409 ╱ ","  入許州界 新鄭距禹東北九十里中阻大陵岡 陘山潁水焉能東逕新鄭入許州界 則是誤   以潩水爲潁水也清通志曰潁水逕禹州北分二派一   東北流經新鄭長葛縣過許州至臨潁縣一東南流經   襄城縣過許州至臨潁而合誤與一統志同齊召南入   淮巨川編亦然又明一統志曰潁水東逕鄭州至襄城   縣爲渚河 東魏武定七年改潁州爲鄭州 治潁陰所云鄭州當即許州 鄭州距禹北   一百八十里潁水無由逕鄭州也 烏水源出縣西玉泉山西之烏雞泉 義讓里 十甲 一名五德泉   爲藍水别源 乾隆邵志清一 統志名張八河 邵志稱出夾龍山蓋玉泉   山異名也東北過接御山陰至文殊店藍陽書院在焉 ","30卷 ╱ (民國) 車雲修 (民國) 王棽林纂 ╱ 民國二十年刊本"
00266,河南,許昌,"(民國) 禹縣志",民國,1911,1949,392,"卷四 359-409 ╱ 水志 359-409 ╱ ","馬跑泉縣西玉泉山上 義讓里 九甲 圖書集成曰在州東北四   十里世傳漢光武駐兵於此馬跑地得泉謂在州東北   誤方輿紀要亦然 潁水入自西北出於東南四山之水皆委之故古曰潁川 凡禹之水潁爲大湧次之次藍水次暖泉次柳河又次犢 水皆恆流也其他或夏盛而冬涸或源巨而流微或始見 而終伏或岸高而谷深禹山盡童無森林以爲節瀦夏秋 大雨時行洪流激浪民患漂没冬春無雨幾同瀚海戈壁 大率在山有水出山無水其故不在水弱而在礫壓前知 州曹廣權繪禹州圖印諸曰本日人某氏言禹西北多山 ","30卷 ╱ (民國) 車雲修 (民國) 王棽林纂 ╱ 民國二十年刊本"
00266,河南,許昌,"(民國) 禹縣志",民國,1911,1949,511,"卷六 466-596 ╱ 賦役志 466-596 ╱ ","過鎮峯之西境亦外接登封山縱可二十里三十里再南 渡湧水入義讓里之西境外接臨汝山縱可三十里四十 里再南入文風里之西南境外接郟縣山縱可十里二十 里凡西境之山分裏外而大寺坡夾龍玉泉乾明諸山横 隔之文風西南以大劉山爲郛東伏再起爲青龍山玉皇 山仍外接郟縣斷處有藍水烏溪滙之再起入萬柏里爲 三峯山再起入禮臨里有柏山亭亭孤立折而西南有吕 梁山在萬柏里南境禹之山脈束□岡自具茨發脉者爲 大陵左傳鄭厲公及大陵獲傅瑕是也起雞山分三支西 支夾杏山自宜年岡西南爲邵岡迤邐至沙陀李伏焉凡 ","30卷 ╱ (民國) 車雲修 (民國) 王棽林纂 ╱ 民國二十年刊本"
00266,河南,許昌,"(民國) 禹縣志",民國,1911,1949,964,"卷十二 958-969 ╱ 宗教志 958-969 ╱ ","縣西古恩池里鎮峯里八甲唐莊湧水北崖寺東有泉曰 烏龍泉清寶豐李于潢烏龍泉詩山水芙蓉鍔正多光不 停秋心沉宿莽曉色湛寒星潛甲源頭活 吹涎石髮腥禪機淡亦得或化老人聽 清涼寺 縣西鎮 峯里八 甲玲瓏堂後周長安三年剏建元末燬明洪武二十年 重建嘉靖十年州人張鯤改爲輞出書院今復爲寺 正 覺寺 縣西義讓里五甲盆元村宋時建元末燬明洪武六 年僧洪保重修弘治五年僧玄昌重修清雍正十三 年重修寺内有井曰 聖水井禱雨恆應 正果寺 縣西古永豐里義讓里六甲 塢頭壚北齊時剏建内有大 齊施地記刋石宋景德元年金 大定三年明萬厯 年重修 玉泉寺 縣西義讓里 九甲雲蓋山 彌陀 寺 縣西古湧泉里義讓里十甲磚橋宋 剏建元末燬明洪武間僧行圓重建 文殊寺 縣西古清 水里義讓 里八甲一□店金剏建元末燬明洪武間重建成化元年 僧南宗重修清乾隆年間知州梁公因寺建藍陽書院碑 今尚存内有白石佛像高八 尺餘及明太師馬文升書碑               右佛教 ","30卷 ╱ (民國) 車雲修 (民國) 王棽林纂 ╱ 民國二十年刊本"
00266,河南,許昌,"(民國) 禹縣志",民國,1911,1949,2001,"卷二十一 1929-2049 ╱ 文學傳 1929-2049 ╱ ","美奥素石如玉泉如□時指四野樂新稼□□□□□□ 敷親明會台各慰意况有令子知勞劬種全買□泳聖澤 怡情之外吾何須西飛鴻雁東飛燕相思迢迢 天一隅贈言有盡意不盡努力善保千金軀 邊寧字定之少有文名永樂六年舉鄉試任綿州鄜州學 正詔入文淵閣纂修永樂大典校正七館書文鄉人稱爲 邊夫子 乾隆 志 張鯤字子魚世居鈞州紙房邨中正德十一年鄉試連登 進士王文莊識爲偉器授吏部稽勲司主事驗封司員外 郎調考功司議大禮杖擊濱死直氣不屈以直言忤時出 補湖廣右參議陞按察使副使尋改四川提學刋二業並 學古編四禮圖諸書以傳世集名雋於書院造就甚多陞 ","30卷 ╱ (民國) 車雲修 (民國) 王棽林纂 ╱ 民國二十年刊本"
00269,甘肅,武威,"(道光) 鎮番縣志",道光,1820,1850,501,"凡例 24-579 ╱ 目錄 24-579 ╱ 舊序 24-579 ╱ 舊修姓氏 24-579 ╱ 地理圖考卷一 24-579 ╱ 疆域圖 24-579 ╱ 蘇山圖 24-579 ╱ 疆域 24-579 ╱ 沿革 24-579 ╱ 形勝 24-579 ╱ 山川 24-579 ╱ 古蹟 24-579 ╱ 墳墓 24-579 ╱ 風俗 24-579 ╱ 建置圖考卷二 24-579 ╱ 城垣圖 24-579 ╱ 縣治圖 24-579 ╱ 城池 24-579 ╱ 公署 24-579 ╱ 倉厰 24-579 ╱ 公所 24-579 ╱ 驛舖 24-579 ╱ 兵防 24-579 ╱ 關隘 24-579 ╱ 烽燉 24-579 ╱ 堡寨 24-579 ╱ 壇壝 24-579 ╱ 廟祠 24-579 ╱ 寺觀 24-579 ╱ 坊表 24-579 ╱ 村荘 24-579 ╱ 橋梁 24-579 ╱ 田賦圖考卷三 24-579 ╱ 田制圖 24-579 ╱ 户口 24-579 ╱ 田畝 24-579 ╱ 賦則 24-579 ╱ 丁賦 24-579 ╱ 雜支 24-579 ╱ 課税 24-579 ╱ 儲貯 24-579 ╱ 物産 24-579 ╱ 水利圖考卷四 24-579 ╱ 四埧水利圖 24-579 ╱ 三渠水利圖 24-579 ╱ 河源 24-579 ╱ 水道 24-579 ╱ 渠口 24-579 ╱ 灌略 24-579 ╱ 牌期 24-579 ╱ 水額 24-579 ╱ 河防 24-579 ╱ 董事 24-579 ╱ 水案 24-579 ╱ 碑例 24-579 ╱ 蔡旗堡水利 24-579 ╱ 學校圖考卷五 24-579 ╱ 文廟圖 24-579 ╱ 儒學圖 24-579 ╱ 書院圖 24-579 ╱ 廟制 24-579 ╱ 儒學 24-579 ╱ 開學 24-579 ╱ 學額 24-579 ╱ 書院 24-579 ╱ 義學 24-579 ╱ 文社 24-579 ╱ 官師年表卷六 24-579 ╱ 判官 24-579 ╱ 通判 24-579 ╱ 知事 24-579 ╱ 經歷 24-579 ╱ 知縣 24-579 ╱ 教職 24-579 ╱ 典史 24-579 ╱ 鎮撫 24-579 ╱ 叅遊 24-579 ╱ 守備 24-579 ╱ 千 24-579 ╱ 百户 24-579 ╱ 把總 24-579 ╱ 宦蹟列傳卷七 24-579 ╱ 文武秩官 24-579 ╱ 選舉表卷八 24-579 ╱ 進士 24-579 ╱ 舉人 24-579 ╱ 貢生 24-579 ╱ 武進士 24-579 ╱ 武舉 24-579 ╱ 功貢 24-579 ╱ 例貢 24-579 ╱ 例監 24-579 ╱ 吏選 24-579 ╱ 武宦 24-579 ╱ 廕襲 24-579 ╱ 封贈 24-579 ╱ 人物列傳卷九 24-579 ╱ 名臣 24-579 ╱ 名將 24-579 ╱ 忠烈 24-579 ╱ 忠義 24-579 ╱ 勇略 24-579 ╱ 孝友 24-579 ╱ 事功 24-579 ╱ 學行 24-579 ╱ 文苑 24-579 ╱ 義行 24-579 ╱ 隱逸 24-579 ╱ 技術 24-579 ╱ 耆壽 24-579 ╱ 僑寓 24-579 ╱ 列女 24-579 ╱ 雜記卷十 24-579 ╱ 祥異 24-579 ╱ 夷警 24-579 ╱ 闖變 24-579 ╱ 變 24-579 ╱ 八景 24-579 ╱ ","   番武德將軍剛之四世孫也萬歴二十二年武舉襲    百户初選玉泉遊擊旋調署鎮番叅將捍患禦侮桑    梓賴之子國靖總兵見名將傳   王國正叅將允恭子萬歴三十三年功貢授奏州訓導    擢貴州新貴縣知縣旋擢黄平州知州適安酋犯順    國正督兵守城有功議叙遷部職後告歸   何斯美字雲韶守備希閔子萬歴四十三年舉人三任    縣令咸有政績山西翼城建祠祀之後遷河南開封    府同知子孔述舉人孔學知縣孔成武進士 ","10卷 ╱ (清) 謝集成撰  ╱ 清道光五年刊本"
00271,貴州,遵義,"(民國) 桐梓縣志",民國,1911,1949,1456,"卷之三十 1445-1516 ╱ 典禮二 1445-1516 ╱ ","   具護喪者使人上遺摺計於有司及親屬僚友 右初終    越日小殮侍者於寢室施幃設浴牀於尸牀前牀東置案陳沐    浴申櫛含具三品以上含用小珠玉五七品以上用金玉屑五    襲牀在浴牀西襲事陳其旁常服一稱朝衣冠帶各以其等侍    者遷尸浴牀南首諸子哭踊婦人出 女喪則 □出 迺去尸衣覆以殮    衾侍者奉湯入哭止沐髮櫛之晞以巾束之抗衾而浴拭以巾    訖結襲衣縱置於牀南領舉尸易牀徹浴牀浴具埋巾櫛及餘    水於屏處迺去衾襲常服朝服加面巾喪主以下爲位而哭喪    主及諸子坐子牀東奠北同姓丈夫以服爲序坐諸子後西面    主婦及諸婦女子坐于牀西同姓婦女以服爲序坐諸婦後婢    妾又在其後東面均南上尊行丈夫坐東北壁下西上尊行婦    女坐西北壁下東上異姓丈夫坐於幃外之東西上異姓婦女 ","20卷 ╱ (民國) 李世祚修 (民國) 猶海龍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00271,貴州,遵義,"(民國) 桐梓縣志",民國,1911,1949,2080,"卷之四十八 2053-2089 ╱ 詩三 2053-2089 ╱ ","   迹載歷歷此間僻陋在蠻夷不遑土色變青黎則壤成賦既不    及車船橇檋所棄遺神禹疏鑿留鏬隙後人禱之寅夙夜隨山    濬川粒蒸民美哉功不在禹下微禹其魚雖不誣歷朝河患無    時無覩此巨工忽發歎恐難鞏固無疎虞年來洞腰果傾壓媿    乏始皇鞭石法見義欲為氣尚雄腰間青龍鳴寳匣漢復由    節度賢蜀陂復由太守錢欲美之彰盛名傳賴有為後續為前    兩人久立腰脚軟賈勇㝷幽踏苔蘚攀藤挾石到洞門水岀潺    溪白雲淺數千百丈掛懸流瀑布一疋長不收汲泉煮茗坐洞    口炎天一味涼新秋宋君抵掌陳迹述淸言霏霏灑玉屑坐談    立談樂不疲恨無魯陽揮戈日歸途樹影綠浸裙紀事新詩詠    竹輿吟成留與輶軒採他年採入河渠書 民六丁已     天生寨 即保           仁懷 安寨 任象乾 ","20卷 ╱ (民國) 李世祚修 (民國) 猶海龍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00273,甘肅,張掖,"(道光) 山丹縣志",道光,1820,1850,63,"卷三 62-99 ╱ 地理 62-99 ╱ 疆域 62-99 ╱ 沿革表 62-99 ╱ 形勝 62-99 ╱ ","   交界   山丹縣府東南一百二十里東至定羗廟涼州府永昌    縣界一百里西至樂定堡張掖縣界三十里南至祁    連山黑番界一百五十里北至邊墻北部界三里東    南至白石崖口黑番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祁連山    黑番界一百五十里東北至玉泉墩化部界一百二    十里西北至龍首山北部界三十里縱一百六十里    横一百三十里  ","10卷 ╱ (清) 朱遜志撰  ╱ 清道光鈔本"
00273,甘肅,張掖,"(道光) 山丹縣志",道光,1820,1850,78,"卷三 62-99 ╱ 地理 62-99 ╱ 疆域 62-99 ╱ 沿革表 62-99 ╱ 山川 70-99 ╱ 形勝 62-99 ╱ ","    水諭附於藝文以傋參考又舊志作删丹河    洪水     城西南一百六十里    福龍玉泉     城南轉輸寺西其水南流清冽宜茶    暖泉     城東南四十里平地湧泉二穴沍寒不凍有渠溉     田    石井 ","10卷 ╱ (清) 朱遜志撰  ╱ 清道光鈔本"
00273,甘肅,張掖,"(道光) 山丹縣志",道光,1820,1850,147,"卷四 99-153 ╱ 營建 99-153 ╱ 城郭 99-153 ╱ 街衢 102-153 ╱ 壇廟 104-153 ╱ 公署 118-153 ╱ 闗梁 99-153 ╱ 村堡 125-153 ╱ 驛塘 133-153 ╱ 墩舖 137-153 ╱ 隘口 139-153 ╱ 鎮汎 99-153 ╱ ","    獨峰山口南至山丹三十五里     紅羊圈口西北至山丹六十里     青羊口西南至山丹四十里     東山口西南至山丹八十里     赤山口西南至山丹八十里     石井口西南至山丹九十里     玉泉口西南至山丹一百里     小關口西南至山丹一百里                         ","10卷 ╱ (清) 朱遜志撰  ╱ 清道光鈔本"
00275,福建,福州,"(民國) 永泰縣志",民國,1911,1949,99,," 石室也室內石乳盤如龍尾泉滴其上石室之東為水廉水簾之  下有小石室曰靈羊谷宋時黄非熊讀書於此摭其勝為十景如  玉泉鐘磬仙芝仙掌之類亦以水石之相似者而名之爾由方廣  巖越縣以西有高蓋山亦有水簾石室高蓋山之石室東西杳不  相及紆徐蜿蜒塞則巖而開則為室其泉之散者為珠併者為廉  總之一巖耳始未有路必緣崖而下後有路從石門中出閩王封  西獄時之所開也石門中磴百始達折以十數入門有樹直高百  尺無傍枝樹之傍有小石門通外容一人想未鑿磴時可緣此入  耳徐君壇在西室有龜嶼石棋枰對立相傳此龜為徐君所叱也  東室有水簾蔽之水簾之外有古杉樹蔽之杉樹高與水簾接其  首秃其枝下垂說者以為倒植亦徐趙手跡耶過水簾有飛閣是  此巖盡處與石門磴合為二千級雲霧晻靄樹色蓊蘙從外望之  不見片石也出高蓋山則為方壺方壼純乎巖也以形似故名有  閣背巖而他縣山雜在閣前水自巖湧出為池有魚脚而神可愈  人疾亦有石室在巖頂自池上望見必出寺而斜繞始可到所望  益遠有石大士像甚端好荊榛中得王用文碑所遊龍潭方廣高  蓋俱有用文題名此獨竪碑想難為功也出方壺巖為姬巖姬巖  者以閩王葬宮人處又曰雞巖白日巖內見有金鷄飛出也巖獨  南嚮高燥爽嵦可遊可居有石門古樹如高蓋臨他縣山如方壺  其地風涼而日澹無時而不秋也心甚樂之由此可達江與侯官 ","12卷 ╱ (民國) 金章修 (民國) 王紹沂纂 ╱ 民國十一年鉛印本"
00275,福建,福州,"(民國) 永泰縣志",民國,1911,1949,188,,"  又有玉泉洞洗鉢泉浴鳳泉綠乳泉諸勝則皆方廣之附庸也節   錄舊志 宋張世南方廣巖記永福邑東三十五里曰三島村村東 北山曰方廣巖往昔荆榛蒙茸不可上給事黃公築室讀  書其下一曰獵師逐獸歸能言其境給事命僕剪荊劚險舉緣而  上抵一石室下可蔽千人鄉人從往即其地奉浮屠故水旱必於  此乎禱後數年水暴至漂一巨木長可丈餘廣半之臥山下者數  月風雨晦明之夕往往若有神光舁置室中亡何有異人來請斵  為賓頭盧尊者像像成不受直去莫知所之今縣官禱雨必躬往  迎致其應如響自造像後香火曰昌往來供施相屬室内遂構三  層閣不戴片瓦雖疾風暴雨不能犯也室距平地可五里許其間  梁空磴險山徑峭拔游者有攀躋傴僂之難及最上峰回路轉倐  忽風景不同巖洞飛驚台殿縹緲使人神觀軒豁忘其疲憊周遭  有十奇如石門水簾瀑布石鐙石鐘磬觀音影之類皆自然天巧  其最者有龍尾泉狀如石龍裂巖而去尙餘不盡尾修及尋丈望  之作蜿蜒勢尾鋒湧泉一滴冬夏不枯人敬其水以為佛供越室  而右有羚羊洞云其中可容三四十輩微徑僅可着足下臨無際  人莫敢進獨主巖者藏貯其中往來如猿亦野性便習然也詹事  王公十朋曾游作紀勝五言律詩六十字吳信可亦有紀游詩云  通志 明徐熥方廣巖記方廣巖在永福縣七都石室宏敞林壑 ","12卷 ╱ (民國) 金章修 (民國) 王紹沂纂 ╱ 民國十一年鉛印本"
00275,福建,福州,"(民國) 永泰縣志",民國,1911,1949,191,," 谷中僅可促膝由香積入谷削壁偪仄惟容一趾下臨不測行者  必緣壁度跋前疐後山僧出沒如履平地余輩望之汗出如漿矣  夜宿僧寮松風泠泠與禪誦聲相應令人有世外想自山麓至此  巖之勝已窮然遊興未已次曰復由巖左而上才數折而兩崖相  隔横以木梁名登天橋有崖曰捨身崖自此以上皆為樵徑山形  陡絕俱不成步附葛攀藤十步九喘至一深坳巨石夷坦可布幾  席而泉瀰漫其上即水簾發源處也循巖俯頫見白雲隠隠從山  脚中出而水簾反在其上不覺神骨俱竦矣是夜歸宿閣中初五  日與諸子尋玉泉洞瑞松塢諸勝竟不得獨聽經石在室下平地  中兩石對峙正水所瀦由石室隙而達於洗鉢泉者也初六曰  別山僧循舊路歸至廨院院不甚宏麗然香燈清淨儘可焚修午  後登舟暮至瀨下余與玉生乘潮平先歸初七曰昧爽由陽岐入  城游凡十曰得詩若干首林熙吉名應憲熙工名應起陳汝翔名  鳴鶴王玉生名崐仲陳伯孺名价夫幼孺名薦夫余弟興公曾  先余遊茲以病不與余則東海氏徐熥惟和也舊志叅方廣巖志   陳嗚鶴天泉閣記昔如來住世須達布金堂建鷲山園開鹿野  迨至拈花會後龍宮鳳刹嵑嶪彌天蘭若花龕丹青耀地無非構  精舍為願船引衆生於苦海若夫絕俗息緣攝心習定則契如處  於朽杉行因居於石窟或就樹而縛屋或依巖而結茅皆可以生  植淨因發明大事何必駢梁連欐銀函寶塹始稱道塲哉永福方 ","12卷 ╱ (民國) 金章修 (民國) 王紹沂纂 ╱ 民國十一年鉛印本"
00275,福建,福州,"(民國) 永泰縣志",民國,1911,1949,193,," 群山裹之臺殿夷燥噓吸雲氣颺風納月信乎其稱絕境也徐視  挂壁水簾可喜可玩可駭可愕可以迷煙可以射月可以亂雨可  以流雲錚錚瑽瑽雲璈下空忽抑忽揚仙珮鏗鏘巖壁前後鐫刻  元明人題識苔蘚剝蝕艱於摩認汲泉煮茗品玩竟曰遂窮方廣  之勝同遊者為茂才侯君作人上舍侯君右民從余者一人曰元  弼見巖志 宋黃非熊方廣十咏百尺寒泉漱玉鳴洞門斜入石  床横煙霞不改古今色瓶鉢未渝猿鶴盟聽梵大魚吹沫出依人  呦鹿上巖行有時寫盡琴中趣風定千林月正明右玉泉洞 誰  種靈松近佛家根盤深䲧門獰蛇風吹碧落雙龍動月照黃昏兩  蓋斜十里濤聲喧洞壑半空清影浸雲霞山僧長曰頻來賞只恐  春初起爪牙右瑞松塢 台端曾此駐神仙疊石誅茅對碧巔雲  霧不分人去路管絃長動雨來天彩鸞呼侣歸殘照野鶴啣花下  紫煙為報蟠桃最深處劉郎鬢髮未華顚右望仙台 是誰潑墨  寫煙容鱗甲之而幻老松三面遠山橫疊嶂一株枯樹倒蟠龍風  雷聒地濤聲壯日月摩空翠影重憑仗高僧好珍重待看雲雨化  靈蹤右龍樹岩 龍頭何在尾猶存定向天閶飲漢源且注靈泉  清洞府未呵甘雨活乾坤半空飛下珠千顆平地澄來玉一盆道  是燒餘焦未得九霄高處想登門右龍尾泉 老天能冶石能型  造物由來無定形平地望來分大小上方敲處震雷霆名從錫後  聲應異景欲彰時物自靈幾度夜深催月落好教鬼魅護禪扃右 ","12卷 ╱ (民國) 金章修 (民國) 王紹沂纂 ╱ 民國十一年鉛印本"
00275,福建,福州,"(民國) 永泰縣志",民國,1911,1949,547,,"  進之途屈於運命之舛抑塞坎坷白首而無銓選除授之望揆諸   國家拔茅彙征與為士者處囊穎脫之意無乃非是永陽選舉盛   於宋阨於元式微於明清烏庸是汲汲於千佛名經為者雖然大   木□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店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   氏之門也而為之材者詎以受知匠氏已乎玉札丹砂赤箭青芝   牛溲馬勃鼓敗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籠也而為之   藥者詎以見收醫師已乎范文正作秀才時便以天下自任鄒智   作解元有句云身上許多難了事世人何用太相驚王沂公作狀   元曰曾平生志不在溫飽售待價歸待媒區區選舉特進身階耳   書此為顧名思義者勗若夫立名不朽則有傳在 ","12卷 ╱ (民國) 金章修 (民國) 王紹沂纂 ╱ 民國十一年鉛印本"
00275,福建,福州,"(民國) 永泰縣志",民國,1911,1949,873,,"獨行傳 神龍驤首顧盻千里士各有志倜儻自喜胡韜而姿務茲諔詭無待 於外是謂足已哲人知幾誠之於思壹意孤行昨日今茲詩詠白駒 莊寶靈龜紫芝可採白雲是怡纂獨行傳第二十八   宋 黄非熊號夢徵溪南人慶歷中讀書方廣巖下辟給事中不起有獵   人告以巖上異境非熊剪荆劚險攀緣而上得大石室可容千人   乃架閣三層不需片瓦風雨弗能犯巖前有千尺水簾玉泉洞瑞   松塢諸勝不可名狀非熊作十咏傳於世自號南溪處士裔孫起   熊宇太占清順治歲貢淡於仕進不赴廷試有乃祖風參舊志 ","12卷 ╱ (民國) 金章修 (民國) 王紹沂纂 ╱ 民國十一年鉛印本"
00280,山西,朔州,"(雍正) 朔州志",雍正,1722,1735,295,"卷之四 209-347 ╱ 建置志 209-347 ╱ 州城諸圖 209-347 ╱ 城池 223-347 ╱ 堡寨 224-347 ╱ 公署 227-347 ╱ 學校 232-347 ╱ 祠祀 283-347 ╱ 壇壝 209-347 ╱ 寺觀 209-347 ╱ 樓閣 209-347 ╱ 卹政 209-347 ╱ 驛逓 209-347 ╱ 家墓 209-347 ╱ ","   住經管每逢  大慶文武官員齊集在大殿前 朝賀    護國寺 在州南關外規制宏厰明崇禎年僧如林建  國朝康熙年知州冀靖遠莊清度重修    興國寺 在州南關外東南     龍泉寺 在城南門內道東甘泉井前     觀音堂 在州南關内     玉泉觀 在州城東北三十里     以上廟宇不載祀典附志備考 其四鄉村莊各    有廟宇不及悉載    書洪範八政三曰祀禮制祭祀法施於民以死勤事    以勞定國能禦大災捍大患凡有功德於民者皆祀 ","12卷 ╱ (清) 汪嗣聖修 (清) 王霷纂 ╱ 清雍正十三年石印本"
00280,山西,朔州,"(雍正) 朔州志",雍正,1722,1735,752,"藝文 682-840 ╱ 詔勅 682-840 ╱ 奏議 682-840 ╱ 文告 717-840 ╱ 碑記 727-840 ╱ 序 682-840 ╱ 傳誌 682-840 ╱ 傳 682-840 ╱ 碑 682-840 ╱ ","  公之忠誠其感天惠民類如此大都公古循吏也政   務質實類其為人是以至誠所積觸處感動朔地寒   瘠嘉禾挺生而在咸州有學田碑今藩賈公記之   於薊有渠田碑玉泉賈生記焉而穀生雙穗則今大   司馬方公且碑記於陽和矣朔壤近邊殘於戎馬公   至朔若慈母之乳嬰兒煦煦然聚所欲而朔之桑麻   布野鷄犬安社斯民漸底休息者非公之力哉於其   行也朔土夫供帳青門庶民則攀轅號泣聲震四野   蓋百年來僅見云時有朔幕楊姓者諱于柯號文溪   陝之膚施人與公同寅而忠誠慈惠民愛之亦如公   今任且三年矣行將去   朔并記之以永民思焉     茅大夫遺愛碑記 萬曆 年    按察 使 張崇禮   先是大夫貳建寧棠陰夾道業有遺愛碑垂不朽矣   守朔四閲歲歲闋報最以次當内補會卜酋乞封邊   事孔棘開府石公疏保留留大夫秩為雲中丞分猷   畫計貢市告成例得遣府臣一乘傳齎金易繒帛于 ","12卷 ╱ (清) 汪嗣聖修 (清) 王霷纂 ╱ 清雍正十三年石印本"
00284,雲南,文山,"(民國) 馬關縣志",民國,1911,1949,166,"馬關縣志目錄 25-918 ╱ 卷臺 25-918 ╱ ","   典祀 孔子廟 民國七年知事趙荃倡建於玉泉閣旁由四區人民    捐資並提撥訟案罰金以為工費僅草創大成殿及東西    兩廡趙去任無續修者 關岳廟 在東關外乃舊日之闗帝廟培修而改稱也    本闗廟宇 文昌宫   玉皇閣   火神廟   馬王廟 地母廟   萬壽宫   壽佛寺   禹王宫 財神廟   魁星閣   魯班廟 ","10卷 ╱ (民國) 張自明修 (民國) 王富臣纂 ╱ 民國二十一年石印本"
00302,四川,德陽,"(嘉慶) 漢州志",嘉慶,1796,1820,408,"十四 339-427 ╱ 祀典 339-427 ╱ 祠廟 339-427 ╱ ","   帝君仕漢封漢壽亭侯後主景耀三年追諡壯繆    侯 宋哲宗紹聖三年賜帝玉泉祠額曰顯烈廟    徽宗崇寧三年封忠直 一作 惠 公 大觀二年加封    武安王 宣和五年封義勇武安王 高宗建炎    三年封壯繆義勇王 淳熙十四年封英濟王    元初加封顯靈王 明太祖洪武元年復原封稱    漢壽亭侯 永樂元年詔建廟於都城宛平縣之    東成化十三年特頒龍鳳黄紵旗幟每歲正旦冬    至朔望祭祀等儀俱有恆品 正德四年詔新當 ","40卷 ╱ (清) 劉長庚修 (清) 侯肇元纂 ╱ 清嘉慶十七年刊本"
00302,四川,德陽,"(嘉慶) 漢州志",嘉慶,1796,1820,1309,"卷 1281-1391 ╱ 三十五至 1281-1391 ╱ 三十六 1281-1391 ╱ 藝文 1281-1391 ╱ ","彷徨兮川無梁兮灝望洋兮今倏治兮涉將利兮罔泄 滯兮甃玉翹兮躅相聲兮澤漻漻兮虹曼曼兮旦復旦 兮歌石爛兮睇浮鮮兮徵玉泉兮噫仁賢兮福無疆兮 流光長兮予既爲之記復取杖人之歌係於後刻石道 下以紀歲月    三高橋記          周 滿 三高橋李施廟前小橋也廟即靈據勝巍然可觀前帶 白土河翠襟澄抱近繞白土堰素練雙環神依以靈感 應甚速雖在數百里之外士民往往滌潔祈叩於下又 ","40卷 ╱ (清) 劉長庚修 (清) 侯肇元纂 ╱ 清嘉慶十七年刊本"
00309,湖南,長沙,"(嘉慶) 長沙縣志",嘉慶,1796,1820,2239,"寺觀 2190-2285 ╱ 卷之二十五 2190-2285 ╱ 拾肆頁 2190-2285 ╱ ","   福慶庵 在縣 署西  永豐庵 在永 豐街  齊山祠 在草潮門内     二聖廟 見秩 祀  福聖庵 在縣 署東  玉泉山 在府署前即 接龍庵    五聖祠 在小 東街  大士閣   祗園庵 在院轅門東     旗纛廟 在新開 門內 王帥殿 在院轅 門東 白馬廟 在鹽道署側     三聖廟 在永 豐街  金德庵   地藏庵 在府署大街     滙靈庵 在西 長街  濓溪閣 在落 篷橋  判官廟 在小烏門內     玉皇閣 在王 倉側  總佛寺 在大 四塘  福善坊 在北門内正 街    興隆庵   白衣庵   馬王廟 在東長街     般若庵 在螃 蠏井  洛雲庵   青衣寺 在城内     誦法華經感二青衣童子侍奉建寺故名祥仙釋 ","28卷 ╱ (清) 趙文在原本 (清) 陳光詔續修 ╱ 清嘉慶十五年刊二十二年增補本"
00309,湖南,長沙,"(嘉慶) 長沙縣志",嘉慶,1796,1820,2753,"拾遺 2749-2805 ╱ 全部通共壹千肆百貳拾貳頁查前志各條騎縫記 2749-2805 ╱ 頁數處間有添入又幾頁字樣者概行削去以昭畫 2749-2805 ╱ 一以杜端 2749-2805 ╱ ","   漢以下莫有準的至鄧粲晋紀始立條例又撮略漢    魏憲章殷周雖湘州曲學亦留心典謨及安國立例    乃鄧氏之規焉    長沙府城隍舊稱定湘王善化稱澄湘王長沙稱左    伯侯豈前明府有此封號相沿不辨歟今部頒秩祀    止稱本縣城隍之神    樊噲征西粤駐師南湖港今有搴旗山流水橋有廟    漢關聖帝君初字長生更名雲長斬顏良後曹操表    為漢壽亭侯 縣名今 敘州府 隋世於荆州玉泉寺見靈蹟至    宋崇寧時帝勅天師張虛靖召侯破蚩尤復鹽池封 ","28卷 ╱ (清) 趙文在原本 (清) 陳光詔續修 ╱ 清嘉慶十五年刊二十二年增補本"
00309,湖南,長沙,"(嘉慶) 長沙縣志",嘉慶,1796,1820,2782,"拾遺 2749-2805 ╱ 全部通共壹千肆百貳拾貳頁查前志各條騎縫記 2749-2805 ╱ 頁數處間有添入又幾頁字樣者概行削去以昭畫 2749-2805 ╱ 一以杜端 2749-2805 ╱ ","   紹興中洞庭漁人獲壽亭侯印競以為金報於官納    長沙庫中時有光吏不敢留移文公安送還侯廟    印寛二寸其制甚古印鈕有連環四面兩相貫上有    一大環總之所以佩也淳熙四年元庵摹畫印狀具    本末將獻於東宫是夕印留方丈光發於函輝映楹    廡寺有仁宗皇帝所賜龍眉龍角實與印同藏名山    永為鎭寶予與元庵為方外遊遠訪靈跡悉所經見    故得而詳之出宋司馬智玉泉寺壽亭侯印記據此    則公固壽亭也    宋時長沙茶具有砧椎鈐碾匙缾等目精妙甲天下 ","28卷 ╱ (清) 趙文在原本 (清) 陳光詔續修 ╱ 清嘉慶十五年刊二十二年增補本"
00311,河南,焦作,"(道光) 河內縣志",道光,1820,1850,611,"古蹟志 597-658 ╱ "," 翠圍欄下□泒鐘聲落澗西坐待月明歸去綬要乘秋爽  聼天雞高寒氣欲接鴻濛胸次蕭然眼界空一線河流趨  碧海三呼嵩岳倚蒼穹渺茫誰記仙人去呼吸應須帝坐  通遥想下方翹首處此身端在五雲中福地元壇祠宇荒  一池如罫受秋光間雲去作平原雨老樹留經太古霜時  有雙栖來白鶴向誰浩刼問紅羊西峰沐澗原相接流水  猶疑奏八琅   忘歸亭   在沐澗山右奇峯環擁幽翠逼天逸士探勝者幾不知有   塵世矣故曰忘歸其址則宋人之所建也 鳴玉亭   在沐澗廟下清泉涓流淙淙如玉茸卉冬碧中環大石橫   鐫鳴玉亭三大篆字相傳爲魏夫人書者雖係讆言然亦   必唐人手跡矣其側即鳴玉泉泉左爲亭 ","36卷 ╱ (清) 袁通修 (清) 方履籛纂 ╱ 清道光五年刊本"
00311,河南,焦作,"(道光) 河內縣志",道光,1820,1850,719,"卷二十 681-794 ╱ 金石志上 681-794 ╱ 卷二十一 681-794 ╱ ","舍精靈媛投壺曄電光而吐耀漢皋游女持珠對南國之賔 洛浦神妃鳴玉俟東藩之后莫不名芬紫翠道標黄白列真 非一徃徃致焉魏夫人者卽是晋劇陽侯任城魏陽元之女 也本傳曰夫人年二十四南劉幼彦幼彦爲修武令善爲 德政仁風惠著時夫人隨在修武之館焉雖魏同舍縣内常 齋于别季冬之月夜半聞空中有鐘皷笳簫之聲羽旂光 耀降夫人之靜室轝輦服非人所聞見有四真人告夫人 曰大青敕我來教子以神直之道注子於玉札應爲紫虚元 君上直司命名山之號卦南岳夫人後爲洛陽山成真人因 爲立祠上俗号門夫神原夫鎬京疏社公高克勤於小物叅 命族畢萬連休於大名丞相之匡翌漢庭比蹤簫邴司空 ","36卷 ╱ (清) 袁通修 (清) 方履籛纂 ╱ 清道光五年刊本"
00311,河南,焦作,"(道光) 河內縣志",道光,1820,1850,849,"金石志下 794-1041 ╱ 補遺附 794-1041 ╱ ","有特立之操堅白之行厭浮華而喜純素在父母家惟誠惟 敬修錬日篤元德升聞於當年季□之月夜半有四真人降 於 神之前日大帝勅我來涶了於玉札應上真司命名山之號 阿夫神原迨及前宋崇寜初旱既大甚宰河邑陳公崇禱於 祠下䖍求再拜曰崇忝牧氏官也遇此大旱不職之罪當及 崇躬懇禮既畢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霶霈告足□及大豐 州牧具聞於朝廷勑賜静應廟爲額厥後政和元年夏大雩 守李公徽猷罕憂不暇食思不遑寐率僚屬禱於祠下曰 苖盡槁矣神將無以爲依人將無以爲食不敢不告守土有 罪殃及□躬朝禱暮應是歳又豐即此而推灼見宋多得人 ","36卷 ╱ (清) 袁通修 (清) 方履籛纂 ╱ 清道光五年刊本"
00311,河南,焦作,"(道光) 河內縣志",道光,1820,1850,948,"金石志下 794-1041 ╱ 補遺附 794-1041 ╱ ","劉幼彥 <img n=""114""/>後爲修武令乃離隔室宇齋于别寢三月之餘忽 有四眞人度明眞人靑童君陽谷神王小有仙王清虛眞人 謂元君曰聞子宻緯直炁注心三淸勤苦至矣扶桑大帝君 勅我授子神直乏道靑童君曰淸虛夫王即汝師也度明真 人曰子苦心求道道今來矣景林直人曰 太上鑒爾勤感已注子仙名於玉札矣子其勉哉祕心奉行 王君乃命侍女披雲錦開玉笈出 太上寳文八素隱書及 黄庭内景經令晝夜存念使得三䰟和悅五臟生花生返嬰 孩道於子得乃别而去其後諸眞元君日夕來降授以要訣 令其撫養内外救恤窮乏積功加惠之道元君凡八十有三 至成帝咸和九年歲在甲午忽有仙仗自天而下 ","36卷 ╱ (清) 袁通修 (清) 方履籛纂 ╱ 清道光五年刊本"
00311,河南,焦作,"(道光) 河內縣志",道光,1820,1850,1015,"金石志下 794-1041 ╱ 補遺附 794-1041 ╱ ","請曾管下十有三村赴祖廟拜祈聖水社友不辞山路之遥 約有四百餘里衆志曰亹亹相傳代代不闕若遇旱乾水溢 祰之無不應騐屢霑甘澤比之佗方澍雨濡盛歲無䖝蝗之 傷季有西成之喜 神之佑也至 改元大德歲次癸卯秋 八月值大地震其殿字廊廡俱爲摧壞竭矣有玉泉觀道人 趙道遵 <img n=""126""/>里人十餘軰劉潤等至 真澤祠下衆相謂曰人 生字宙之間葢出入相友災眚相扶禮往相助吉慶相會尙 飲晏庭室之間何况神明無以瞻仰之所人而不知事神致 福者歟理實悖矣議曰天地大焉神聖次焉雖視之不見聽 之不聞欲興敬懇之心必稱祈祥之意人能嚴竦神能祚矣 於是眾允其言乃構大殿之初由是眾等不募而來役不鳩 ","36卷 ╱ (清) 袁通修 (清) 方履籛纂 ╱ 清道光五年刊本"
00311,河南,焦作,"(道光) 河內縣志",道光,1820,1850,1018,"金石志下 794-1041 ╱ 補遺附 794-1041 ╱ ","太行之面  雲陽之前  西連沐澗  東近玉泉 構之大殿  福祐永綿  金石銘後  享□萬年   勑授敦武校尉營蒙古軍人關住   河内縣典史王庭舉 大元國懷慶路延祐七年歲次庚申三月建庚辰上石癸未 曰銘立石劉通同妻蘇氏   右碑書尙遒整惟多别字文則膚陋可笑柳子厚所謂虛   字不率職者也金石文字似此者誠無足取然如元時懷   州所設敦武校尉管蒙古軍人之職今人皆無知者豈不   藉此以見耶  ","36卷 ╱ (清) 袁通修 (清) 方履籛纂 ╱ 清道光五年刊本"
00314,河南,焦作,"(民國) 修武縣志",民國,1911,1949,453,"卷六 403-477 ╱ 民政 403-477 ╱ 選舉 403-477 ╱ 畢業生表 403-477 ╱ 自治表 403-477 ╱ "," 中 學 校  初 級  秦榮蔭 懷慶蠶 桑    秦祿蔭 懷慶蠶 桑    秦恩慶 十二中 校      李玉泉 安昌中 校    阮麟元 福中中 校    范承寅 中州公 學      范育英 十三中 校    范俊臣 十三中 校    范銓臣 河朔中 校      范煒臣 十三中 校    陳學成 福中中 校    王德新 十三中 校      金照舟 第一甲 種農校  陶人驤 十二中 校   民國十 年   陶天秩 十三中 校   民國十 七年  ","16卷 ╱ (民國) 蕭國楨修 (民國) 蕉封桐纂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00314,河南,焦作,"(民國) 修武縣志",民國,1911,1949,1022,"卷十四 988-1059 ╱ 人物 988-1059 ╱ 名臣 988-1059 ╱ 循良 988-1059 ╱ 儒林 1020-1059 ╱ ","知學勇於敢爲長通於方左右具宜先生之於爲人可爲成矣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 躓後動輒得咎暫爲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 啼飢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敎人爲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爲杗細木爲桷欂櫨侏儒椳 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 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餘爲姸卓犖爲傑較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 軻好辨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 ﹃韓集點勘云守正當作宗王﹄  大論以興逃讒於楚廢死 蘭陵是二儒者吐詞爲經舉足爲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 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衆猶且月費奉錢歳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 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塗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㡿茲非其幸歟動 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閒置散迺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無計班資之崇卑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 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爲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執政覽之奇其才改比部郎中 史館修譔轉考功知制誥進中書舍人初憲宗將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諸軍案視及還且言賊可滅 與宰相議不合愈亦奏言淮西連年修器械防守金帛糧畜耗於給賞執兵之卒四向侵掠農夫織婦餉 於其後得不償費比聞畜馬皆上槽櫪此譬有十夫之力自朝抵夕跳躍叫呼勢不支久必有委頓當其 ","16卷 ╱ (民國) 蕭國楨修 (民國) 蕉封桐纂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00316,陝西,西安,"(民國) 盩厔縣志",民國,1911,1949,651,"雜記 574-682 ╱ 紀兵 574-682 ╱ 祥異 605-682 ╱ 方外 626-682 ╱ 方技 640-682 ╱ 拾遺 641-682 ╱ ","云知縣梁克順疏今亦壅遏減十之七碑略曰渠從陳士春草 灘起東北至瘦驢嶺鑿嶺寬四尺深六尺長六十步又東至張 進善畎畔置石洫一乘興龍渠而度焉北至雷神寨關王廟又 東北據南神寨貫玉泉廟以抵楊芳場端其端即故廣濟渠委 故又置石洫一亦如度興龍之勢自此而西循楊五田間小徑 北距馮朱場畔東折而北傍廣濟渠以下又折而東踰華嚴寺 遂北過馬家村北抵馬家河傍東以上北出東轉至孫家坡轉 而北又至馬家河渠不能度矣又置石洫一而度如度廣濟渠 者然東至南旺處之太白廟折而東又折而北迤邐東行入觀 音渠終焉鄒志同 白馬河章鄒二志同又見府志 已載第一卷 磨渠之下 ","8卷 ╱ (民國) 龐文中修 (民國) 任肇新纂 ╱ 民國十四年鉛印本"
00317,福建,南平,"(康熙) 松溪縣志",康熙,1661,1722,100,"卷之一 62-210 ╱ 地理志 62-210 ╱ 沿革 63-210 ╱ 分野 82-210 ╱ 形勝 85-210 ╱ 山川 87-210 ╱ 坊鄉附 62-210 ╱ 氣侯附 62-210 ╱ 闗隘 62-210 ╱ ","  雲峯山 在慶原里   留寶巖 一名劉寶在慶原里   獅子岩 在慶原里前有石室高丈餘廣五丈許   室中有竅僅客一人側行   大山 又名大聖山在慶源里明崇禎間建 庵其上    麒麟山 在永寧里下有玉泉庵   筋竹山 俗呼金竹山在豪田里有石室可容十   數人旁有古井傳聞異人在山中修道後雲乘而   去遺壇猶在有百竇禱雨即泉湧出以甌盛之泉   竭雨即 ","10卷 ╱ (清) 潘拱辰纂修 (清) 黄鑒補遺 ╱ 民國重刊本"
00317,福建,南平,"(康熙) 松溪縣志",康熙,1661,1722,206,"卷之一 62-210 ╱ 地理志 62-210 ╱ 沿革 63-210 ╱ 分野 82-210 ╱ 形勝 85-210 ╱ 山川 87-210 ╱ 疆域 106-210 ╱ 城池 107-210 ╱ 坊鄉附 62-210 ╱ 風俗 121-210 ╱ 氣侯附 62-210 ╱ 災祥 126-210 ╱ 兵氛 137-210 ╱ 水利 157-210 ╱ 橋渡 163-210 ╱ 闗隘 62-210 ╱ 古蹟 188-210 ╱ 寺觀 195-210 ╱ ","  葛洋庵 在豪田里溪源   西山庵 在豪田里周墩   玉泉庵 在永寧里竹畬下   仙槎庵 在永寧里仙槎   鳳林庵 在永寧里源頭    堂   古佛堂 縣治之西文奎坊明洪武十八年建廢   為民居   甘露堂 在販伏里明洪武二十二年里人戴善   銘建正統間僧永敬重修 ","10卷 ╱ (清) 潘拱辰纂修 (清) 黄鑒補遺 ╱ 民國重刊本"
00318,四川,德陽,"(同治) 續漢州志",同治,1861,1875,159,"儒林 153-175 ╱ 卷之十 153-175 ╱ ","   之文藝又次之每日講孔孟書數章無倦容廣漢    學者多出其門課餘自攻經史輒逹旦不寐數十    年如一日六薦不第毫無怨色州剌史重之先生    足不履公庭既由  恩貢就州判職咸豐丙辰    北上改敎諭回州之次年卒門人執紼者百餘人    年六十有二著有桂馥山房詩文集   張懷洵字玉泉邦伸長子寄籍德陽嘉慶戊午優貢    辛酉科舉人弟懷渭同舉於鄉其次弟懷溎於乾    隆甲寅科中式鄉先逹孟鷺洲題其門日三鳳齊 ","24卷 ╱ (清) 張超修 (清) 曾履中纂 ╱ 清同治八年刊本"
00318,四川,德陽,"(同治) 續漢州志",同治,1861,1875,161,"儒林 153-175 ╱ 卷之十 153-175 ╱ ","   道光丁酉科副榜授訓導未任卒所爲文均有可    觀及其門者多所造就世稱玉泉先生   張懷溎字王溪幼聰慧十歲見雨村翰林應答如流    雨村謂人曰此張氏千里駒也以其女妻之中乾    隆甲寅 恩科舉人官直隸甯普懷安等縣知縣    既而歸日以蒔花種竹爲事有磨兜堅館詩鈔四    卷   張懷渭更名師凱字漁璜辛酉選拔是科鄉試中式    舉人官無爲州知州有漁璜詩稿四卷揀花庵尺 ","24卷 ╱ (清) 張超修 (清) 曾履中纂 ╱ 清同治八年刊本"
00321,貴州,遵義,"(光緒) 續修正安州志",光緒,1875,1908,744,"誌 449-769 ╱ 詩 449-769 ╱ 什 449-769 ╱ 纂修舊志姓氏 449-769 ╱ 正 527-769 ╱ 安 449-769 ╱ 州 449-769 ╱ 知 449-769 ╱ 州 449-769 ╱ 趙宜霦 622-769 ╱ 正 527-769 ╱ 安 449-769 ╱ 州 449-769 ╱ 學 449-769 ╱ 正 527-769 ╱ 游玉堂 449-769 ╱ 署 449-769 ╱ 學 449-769 ╱ 正 527-769 ╱ 張濟廣 449-769 ╱ 訓 449-769 ╱ 導 449-769 ╱ 曹 488-769 ╱  449-769 ╱ 吏 449-769 ╱ 目 449-769 ╱ 朱元暉 449-769 ╱ 把 449-769 ╱ 總 449-769 ╱ 蕭必貴 449-769 ╱ 杭州府 449-769 ╱ 學 449-769 ╱ 生 459-769 ╱ 員 449-769 ╱ 陶有容 645-769 ╱ 正 527-769 ╱ 安 449-769 ╱ 州 449-769 ╱ 拔 449-769 ╱ 貢 465-769 ╱ 冉 567-769 ╱ 玠 449-769 ╱ 拔 449-769 ╱ 貢 465-769 ╱ 王玉瑚 449-769 ╱ 國 449-769 ╱ 子 466-769 ╱ 監 459-769 ╱ 學 449-769 ╱ 正 527-769 ╱ 鄭文遇 449-769 ╱ 州 449-769 ╱ 學 449-769 ╱ 生 459-769 ╱ 員 449-769 ╱ 牟輝榮 449-769 ╱ 生 459-769 ╱ 員 449-769 ╱ 吕維藩 449-769 ╱ 禮 449-769 ╱ 書 714-769 ╱ 吳正龍 449-769 ╱ 禮 449-769 ╱ 書 714-769 ╱ 周德裕 449-769 ╱ ","   安人忘寒倚竹耐苦茹荼道此子也才可受折    葼之教而無父何怙嘗懷肯構之憂于是飾撤    瑱環勞親井臼寒閨訓子機聲與夜課齊清内    寐修儀捧杖與承盤并任其姑王太安人老病    太安人和衣侍疾親滌楲窬洗手作羹兼調藥    餌繼至芝砂并進玉屑無功迺奉繡佛以清齋    誦般若以求壽卒使桑榆日永茂樹風恬洵足    告儀特于九京慰阿姑于一笑巳更難得者意    惻伶俜情殷風化紓重憂一漆室勉矢志以陶 ","10卷 ╱ (清) 彭焯修 (清) 楊德明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324,河北,刑臺,"(乾隆) 南和縣志",乾隆,1735,1796,313,"卷八 291-327 ╱ 選舉下 291-327 ╱ 例貢監生 291-327 ╱ 武科 302-327 ╱ 薦舉 291-327 ╱ 椽仕 291-327 ╱ 武職 291-327 ╱ 封 291-327 ╱ ","  侯三春 官臨津吳 王寨巡檢                 白泗淪 官泰州 吏目   游三重   刁快 官太醫 院吏目   井起鯤 官恩平 縣典史   左廷光 官太醫院吏目舊 志脫光字今改正   要勤 官吏 目   闗制 官巡 檢   張玉泉 官吏 目 ","12卷 ╱ (清) 周章焕纂修  ╱ 清乾隆十四年鈔本"
00325,湖南,常德,"(嘉慶) 石門縣志",嘉慶,1796,1820,742,"卷四十九 537-754 ╱ 藝文 537-754 ╱ ","   洄湍捲雪    霏霏未肯上河干雪捲奇姿到湍玉屑濺風飛□    壁瓊花湧月落晴灘聲喧釣石雲都響色浸蓬窗夏    亦寒見晛不隨流水去清暉留待萬年看    清瀨流觴    破壁清泉落石堆烟汀曲曲引觴來桃花浪湧春三    月竹葉香浮酒一盃泛月休教芳草□凌波不待好    風催曾經洞口尋遺蹟斑剝殘文護碧苔    方頂留茵    修煉何緣此地經方山一墖結茅亭氊鋪月夜紅光 ","53卷 ╱ (清) 蘇益馨修 (清) 梅嶧纂 ╱ 清嘉慶二十三年刊本"
00327,福建,泉州,"(乾隆) 晉江縣志",乾隆,1735,1796,88,"卷之一 61-202 ╱ 輿地志 61-202 ╱ 沿革 61-202 ╱ 星野 68-202 ╱ 氣候 70-202 ╱ 疆界 73-202 ╱ 都里 74-202 ╱ 山川 88-202 ╱ 物産 61-202 ╱ "," 庵等五十七鄕宋為常建里  ○通上四都宋統於玉泉鄕    山川 山川亦在都里中也而於其中突兀崢嶸支流 派别大塊文章於是乎見阜殖庶民鍾英毓秀    罔不由之豈細故哉謹依前志    所敘特為提清節次以便觀覽     敘山 晉江附郡城東北百里許曰白虹山 在四十七都山之北 為仙遊南為晉江乃  郡界過  脉之山   其西南行而左右盤旋有大帽山 在四十七都距 城北七十餘里 香爐   山 在四十七都金溪之上距城 北九十里上二山皆以形名 八尖山 在四十七都距 城北八十里大  小纍纍其  尖有八 打石山 建興山 東庵山 俱在四 十七都 五洋山 ","16卷 ╱ (清) 方鼎修 (清) 朱升元纂 ╱ 清乾隆三十年刊本"
00327,福建,泉州,"(乾隆) 晉江縣志",乾隆,1735,1796,94,"卷之一 61-202 ╱ 輿地志 61-202 ╱ 沿革 61-202 ╱ 星野 68-202 ╱ 氣候 70-202 ╱ 疆界 73-202 ╱ 都里 74-202 ╱ 山川 88-202 ╱ 物産 61-202 ╱ "," 在其處故名有石數尺中可容人坐石上鐫綠潭瀑布  四字字畫遒勁可愛巖畔有澗水合流中有綠潭沿流  而上至高峻處有石碁局石硯煉丹臼其北有雙石對  峙泉出其旁宋寺丞黄維之題曰雲根漱玉泉又有光  雪知心清風萬壑諸亭皆廢閩書云右為招慶院唐人  陳嘏讀書於此谷口刻梅關二字梅巖山界四字五代  時留從效别墅在焉宋  留正作堂名曰梅巖 又東為妙覺巖 巖下有亭扁曰 第一山摹米元  章書刻石亭今廢有泉在石屏之底曰瑞泉○淳祐志  云瑞泉在興福院香積㕑房字婦無湩投錢飲之湩也  慶元閒刻石曰巨靈擘石石乳湧出鑒者神清飲之無  疾相傳為陳公讜銘明隆慶間牧叟兒瘍洗之愈遠近  趨赴鄰省稅舶來汲者日十數艘郡人俞大猷時  為總兵堙之以杜不虞後湧冽如故而汲者遂少 又東   為獅巖 有石如獅泉石幽奇景 象清曠○明蔡清有詩 又東為龜巖 巨石屭贔 狀如穹龜  伏鼇上有  廣利王廟 又南為賜恩巖 賜一作四閩書云唐賜許刺 史之山也又傳宋李邴隱此 ","16卷 ╱ (清) 方鼎修 (清) 朱升元纂 ╱ 清乾隆三十年刊本"
00327,福建,泉州,"(乾隆) 晉江縣志",乾隆,1735,1796,106,"卷之一 61-202 ╱ 輿地志 61-202 ╱ 沿革 61-202 ╱ 星野 68-202 ╱ 氣候 70-202 ╱ 疆界 73-202 ╱ 都里 74-202 ╱ 山川 88-202 ╱ 物産 61-202 ╱ "," 十里山頂有海岸菴山半有玉泉菴蔡公泉宋曾公濟  記略密學蔡公自史館來漕按部之暇獨得斯泉既去  郡民提汲不絕因名蔡公泉治平  間令王克俊刻蔡公泉三字於石 其前有小山曰洋嶼  在三十三都距城南六七里四圍田疇數百頃此嶼突  起于平疇之中時有蠣殻豈古海洋之嶼歟上有石洞  丈餘有石刻曰棲霞洞唐無了禪師居  之宋道人蘇隨亦隱此今圯石刻猶存 龍首東行曰獅   山 在三十五都距城南十里疊于行輦之外城中望之 連蜷如獅故名舊傳昔人置烽燧于此亦名烽山山  頂有巨  人跡 曰水亭山 去獅山三里 朝揖郡城 曰雙鳳山 一名補陀巖 上有觀音閣   曰白塔山曰行輦山 在獅山前行輦舖俗名下輦相傳 宋幼主遭蒲壽庚之叛南行至此  下輦故名閩書云按宋淳祐府志巳載是  山其時未有幼主事恐或傳聞附會之誤 曰雁塔山 在 二  十九都新店距城南十里平地起高岡秀聳而圓其狀  如塔上有圓石約五丈許叩之如鼓號靈鼓石元季李 ","16卷 ╱ (清) 方鼎修 (清) 朱升元纂 ╱ 清乾隆三十年刊本"
00327,福建,泉州,"(乾隆) 晉江縣志",乾隆,1735,1796,107,"卷之一 61-202 ╱ 輿地志 61-202 ╱ 沿革 61-202 ╱ 星野 68-202 ╱ 氣候 70-202 ╱ 疆界 73-202 ╱ 都里 74-202 ╱ 山川 88-202 ╱ 物産 61-202 ╱ "," 于磐避亂于此山之  陽至今為李氏世居 曰東山 一名高甲山澑石鎭在其 下又名溜石山在二十九  都距城南十里閩書云山有水井方  廣丈餘海潮至與泉不雜色瑩味甘 曰碧峰山是為郡   城南內局拱輔諸山也 獅山之南自南安五峰 在南安西南 即一片瓦 分而逆北轉而東行   則為福平為大石為駟行 俱山 名 至于華表 在五都距城 南四十里山  頂巨石聳立如劍戟然故名又云雙峰角立如華表然  麓有草庵元時建祀摩尼佛庵後有萬石峰有玉泉有  雲梯百級  諸題刻 靈源 唐時道士蔡明濬居之一名吳山又名 吳明山山雄跨四里許高出東南諸山  外頂高大而平亦名大平山上有石日望江石登其上  南眺大海數百里北顧郡治山川城郭歷歷如繪頂有  靈源菴絕頂有紫雲峰紫雲室相傳舊有紫雲覆其上  其地四時花木陰映宋林知讀書處知卒即葬此山 ","16卷 ╱ (清) 方鼎修 (清) 朱升元纂 ╱ 清乾隆三十年刊本"
00327,福建,泉州,"(乾隆) 晉江縣志",乾隆,1735,1796,149,"卷之一 61-202 ╱ 輿地志 61-202 ╱ 沿革 61-202 ╱ 星野 68-202 ╱ 氣候 70-202 ╱ 疆界 73-202 ╱ 都里 74-202 ╱ 山川 88-202 ╱ 潮汐 120-202 ╱ 水利 122-202 ╱ 物産 61-202 ╱ ","  漱玉泉 在清源山之 梅巖詳見山 瑞泉 在清源山妙 覺巖詳見山 聖泉 在北山瑞 像巖後   甘泉 在紫㡌山 龍潭之側 靈源泉 在靈源山巓其泉出 于石罅大旱不竭 靈泉 在象 陷山   瑞香泉 在北山獅子峰下 興福院味極甘美 樟木泉 在二十七都相傳五 代周顯德中歲旱禱  干廟一夕雷震古樟木有泉  自木中出因而成井故名 石井泉 在溜石鎭高甲山 井方廣丈餘海潮  至其旁與泉不  雜色瑩而味甘 其池有百源川池 在郡城内東 南府學旁 放生池  在百源川池邊舊皆屬光孝寺有一  小涵水滿則二池合而為一淺則分 鎭西池 在義成門 内濶數畝  深七丈俗呼七丈潭歲旱不竭中有小阜如星  與木塔對峙城西居民以為鎭星富庶以此 何厝池  在城  西隅 蔡厝池 在城東南隅明蔡尚書克 廉祠門口今祠廢池存 杜厝池 在城北 隅今填  為  田 洗馬池 在城西隅菜園下五代留從效洗馬處宋忠 宣留正築亭其上為城西衆水歸滙之處今 ","16卷 ╱ (清) 方鼎修 (清) 朱升元纂 ╱ 清乾隆三十年刊本"
00327,福建,泉州,"(乾隆) 晉江縣志",乾隆,1735,1796,150,"卷之一 61-202 ╱ 輿地志 61-202 ╱ 沿革 61-202 ╱ 星野 68-202 ╱ 氣候 70-202 ╱ 疆界 73-202 ╱ 都里 74-202 ╱ 山川 88-202 ╱ 潮汐 120-202 ╱ 水利 122-202 ╱ 物産 61-202 ╱ "," 亭廢  池塞 番佛寺池 在城 南隅 鳳池 在郡南關外二十九都和風 里或云兩池相接其形似鳳  或云昔有鳳棲於池  上其地為池店鄉 其井有玉泉泮南二井 玉泉井在 府學明倫  堂露臺之東泮南井在泮  池南育英門外以地名 三元井 在縣學禮殿右明隆 慶元年教諭余采立  石知縣羅  名士書之 應魁井 在縣學門前右畔久堙明嘉靖 年間教諭黄桂卓光謨相繼濬 七星   井 譙樓前二井雙門前二井皆兩兩相對如斗形一在 大司成坊前之西一在闤闠坊内一在崇陽門内之  西如斗柄  然故名 聖泉井 在崇陽門外西旁相傳舊泉脉屢竭 唐湧泉尊者以杖叩之自是雖旱不  竭故  名 大井 在泉州衛内相傳留 從效鑿又名留公井 狀元井 在晉安驛内宋 為貢院故名井  蓋石上刻  狀元二字 清玉泉井 在南俊巷舊染 局内其泉清洌 會通井 在肅清門 會通坊内   玉泉井 在觀下巷公惠坊内味甚清洌又寶蓋山石塔 下有泉亦名玉泉井隨海潮汐以為盈縮雖大 ","16卷 ╱ (清) 方鼎修 (清) 朱升元纂 ╱ 清乾隆三十年刊本"
00327,福建,泉州,"(乾隆) 晉江縣志",乾隆,1735,1796,219,"卷之二 202-277 ╱ 規制志 202-277 ╱ 城池 203-277 ╱ 市 202-277 ╱ 卹政 202-277 ╱ ","  隆慶元年知府萬慶增建東北二敵樓 吳德 憲記 萬歷三十   五年議割晉南同三邑地置安平縣不果乃設駐鎭館   移郡倅莅焉 國朝為安海汛雍正七年總督高其倬   以地為近海要區奏請設守備一員 後改為 都司 併將泉   州糧捕通判移駐於此今城廢基址間有存者 永寧城在三十都宋為水寨明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   德興改為衛遣指揮童鼎築城周八百七十五丈基廣   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窩舖三十有二為門五南曰金   鰲北曰玉泉東曰海寧曰東瀛西曰水清各建樓其上 ","16卷 ╱ (清) 方鼎修 (清) 朱升元纂 ╱ 清乾隆三十年刊本"
00327,福建,泉州,"(乾隆) 晉江縣志",乾隆,1735,1796,1061,"卷之十 976-1124 ╱ 人物志 976-1124 ╱ 忠義 976-1124 ╱ 孝友 1010-1124 ╱ 循績 1058-1124 ╱ ","  元驥 蔡方升 施世驥 黄騰冠 李一鳴 黄道   泰 宋王言徹字子明端拱二年進士知南豐縣有治績秩滿   擢知邵州歷漳鄂滁三州在漳時開蓮浦以泄水患翼   道植松抵泉境二百餘里在鄂及滁人皆生祠之眞宗   祀汾陰郡守例遣子弟奉表得恩授官言徹獨遣僚屬   曰吾子孫衣白袍入舉子塲足矣著有郡南集瑯琊集 ○儲敦敘字彥倫崇寧五年進士永福龍溪兩縣丞陞寧   德知縣清慎自持愛民如子民為立祠著有玉泉集 ","16卷 ╱ (清) 方鼎修 (清) 朱升元纂 ╱ 清乾隆三十年刊本"
00327,福建,泉州,"(乾隆) 晉江縣志",乾隆,1735,1796,1765,"卷之十五 1726-1830 ╱ 雜志 1726-1830 ╱ 古蹟 1727-1830 ╱ 宅墓 1739-1830 ╱ 寺觀 1726-1830 ╱ "," 禪師建匾曰無塵閩書云慶老本州人能文而禪與李  文肅公邴為友既匾庵邴印之曰塵塵刹刹皆是道塲  何用諱卻若易為石航與舟峰相應矣因贈之  詩句云峰頭大舸誰安楫我欲看君使石航 五峰院  在郡治北明一統志内有贍部靈源閣  相傳柳公權書鳥雀不敢棲止今廢 柯坑堂 元延祐 中建   福海堂 宋季建明永 樂八年重建 規戒堂 俗呼後蔡 堂元季建 洑田宮 宋季建 ○以上  俱在二十五  都塘市鄕 杉植院 在四十四都唐咸通 三年僧無想建今廢 禪悦院 在四 十七  都元至正中僧  自得建今廢 玉泉廣濟院 在四十一都五代留從效 與朱文進交兵於此殺傷  甚衆從效遂即其地葬之號千  人塜後建是院以薦㝠魂今廢 金粟崇眞觀 在城西南 三十三都  金粟洞唐時建明  洪武間重建今廢 凈眞觀 在府治北希夷坊舊為紫澤 宮宋崇寧中改今名紹興間  重建  後廢 義烈相公廟 一在馬甲橋一在隱居橋皆四十四 都地方明嘉靖間倭宼劫掠鄕村高 ","16卷 ╱ (清) 方鼎修 (清) 朱升元纂 ╱ 清乾隆三十年刊本"
00332,甘肅,張掖,"(乾隆) 甘州府志",乾隆,1735,1796,961,"卷十 839-1015 ╱ 官師下 839-1015 ╱ 國朝 839-1015 ╱ 甘州府志 939-1015 ╱ ","    五年二月陞補永固城都司    王君賜靈州人行伍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到任二十     六年正月陞補玉泉營游擊    趙印西寕人行伍乾隆二十六年四月到任三十五     年陞補廣西都司    海注滿洲正黄旗人護軍校乾隆三十五年五月到     任三十九年四月陞補沙州協營都司    阿那布滿洲正紅旗人前鋒校乾隆三十九年八月     到任 ","48卷 ╱ (清) 鍾庚起撰  ╱ 清乾隆四十四年刊本"
00332,甘肅,張掖,"(乾隆) 甘州府志",乾隆,1735,1796,1055,"卷十一 1015-1155 ╱ 人物 1015-1155 ╱ 鄉賢 1015-1155 ╱ 忠烈 1015-1155 ╱ ","    打空喀山力戰傷亡䘏賞子廷棟襲把總    陳玉琳西寧鎮標右營把總乾隆三十六年出征金     川三十七年在資里寨力戰陣亡䘏賞子廷傑廕     把總    屈必成延綏鎮標右營把總乾隆三十六年出征金     川四十年十二月攻克斯當安納木底力戰陣亡     䘏賞子邦彦廕把總    楊文舉寧夏鎮玉泉營守備乾隆三十七年出征金     川三十八年六月在木果木陣亡卹賞子繩武廕 ","48卷 ╱ (清) 鍾庚起撰  ╱ 清乾隆四十四年刊本"
00332,甘肅,張掖,"(乾隆) 甘州府志",乾隆,1735,1796,1643,"卷十四 1433-1659 ╱ 藝文中 1433-1659 ╱ 文鈔 1433-1659 ╱ 國朝 1434-1659 ╱ ","   心古之芳躅可以鍾英可以滌俗方藉水之靈何妨    土之沃也哉彼夫瑶池有會盃傳玉屑之酥仙掌高    縣盤滴金莖之露僞擬惠泉侈談甘乳無以壽世而    壽民徒以誤人而自誤何若珠璣競抛琳琅迸吐取    不盡而用不竭挹彼注兹源之遠而流之長盈科徐    赴况乎濃似郇膏澤同井養繞西郭以激磑輪注南    而滋繡壤如石斯轉紛紛麥屑争飛有田可浸翼    翼禾苗競長號阿薛以成渠營榭亭以相賞牽風柳    線蘸浦面以依依印月金紋漾湖心而朗朗遠眺無 ","48卷 ╱ (清) 鍾庚起撰  ╱ 清乾隆四十四年刊本"
00334,福建,寧德,"(乾隆) 古田縣志",乾隆,1735,1796,481,,"  有得欣然忘倦不特觀多士之振起興亦藉   是以洗俗塵於萬一耳古人以經術飭吏治兵   刑錢榖無不引經據古以斟酌於其間仕學相   需斯語豈欺我哉顧山城淡漠膏火無資而淡   泊明志儒者所尚王沂公志不在温飽凡讀書   人諒當如是倘能束躬圭璧激昂青雲處則窮   經服古為有體有用之儒出則敷政寧人為有   守有為之學師生相與祗礪以有成是則余之   所厚望   也夫   玉泉書院在一都康熙五十五年水口分司陳大    輦建併記 水口距會城西北百八十里滙建邵 延諸上游之水以達於海地當數郡   孔道㠶檣往來絡繹不絕聚族之民大約牟漁   鹽逐什一之利者居多而轉運分司實駐子此   原以持筦算備廵徼也癸巳歲余量移是職自   維弇鄙得投散地或亦拙者之效乎既視事報 ","7卷 ╱ (清) 辛可修 (清) 林咸吉纂 ╱ 清乾隆十六年刊本"
00335,河南,焦作,"(民國) 孟縣志",民國,1911,1949,756,"卷六 731-878 ╱ 人物上 731-878 ╱ 集傳 731-878 ╱ ","迨莊騒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於文可 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於敢爲長通於方 左右其宜先生之於爲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於 人私不見助於友䟦前躓後動輒得咎暫爲御史遂竄 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煖而 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 而反教人爲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爲杗細木爲桷 欂櫨侏儒椳闑居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 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 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餘爲 妍卓犖爲傑校短量長唯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 ","10卷 ╱ (民國) 阮藩濟修 (民國) 宋立梧纂 ╱ 民國二十一年刊本"
00335,河南,焦作,"(民國) 孟縣志",民國,1911,1949,1170,"卷九 1082-1211 ╱ 金 1082-1211 ╱ 石 1085-1211 ╱ ","明嘉靖二十八年造玉泉宫鐘欵識 正書 在城西北 十八里後河奶奶  廟     按鐘高二尺八寸徑二尺二寸明嘉靖二十八年造 明邢賢謁昌黎伯韓文公墓詩碑 行書 嘉靖二十九 年 在城西文公墓   按是碑爲孟縣知縣維揚邢賢題立乾隆己酉八月   雨後自公墓前出土殘缺已甚今仍立墓前 節馮志  公餘逸興詩碑 文林郎知孟縣事維揚獻齋邢賢題  正書 嘉靖三十年  在城東北隅增福寺   右碑高二尺五寸廣一尺七寸額草書公餘逸興四   字詩書碑正面二首碑陰二首 明嘉靖三十年造鐘欵識 正書 在西 逯村結義廟 ","10卷 ╱ (民國) 阮藩濟修 (民國) 宋立梧纂 ╱ 民國二十一年刊本"
00341,廣西,桂林市,"(光緒) 平樂縣志",光緒,1875,1908,888,"卷之十 652-926 ╱ 文藝志 652-926 ╱ 子目十二 652-926 ╱ ","   揚眉 陳 志      遊粉巖          通政  袁景星 邑人     石磴扳窮處憑空豁洞天鶴飛人去遠客到蝠迎前搗    藥餘瓊粉烹茶剩玉泉烟霞余即主何必更求仙 黃 志      感應泉懷鄒忠公浩     通政  袁景星 邑人     城北仙宮麓靈源徹底淸年深石甃滑汲少水痕平人    以忠貞重泉因感應名儘教時代革千載自澄泓 黄 志      其二    淸洌何曾涸盈盈湛太虛味寒能破熱性潔不停淤止    水無淫溢浮雲任卷舒前賢不可即我欲友樵漁 黄 志 ","10卷 ╱ (清) 全文炳修 (清) 武嘉猷纂 ╱ 清光緒十年刊本"
00346,廣東,韶關,"(民國) 始興縣志",民國,1911,1949,314,"卷四 225-330 ╱ 輿地畧 225-330 ╱ 疆域 225-330 ╱ 形勝 232-330 ╱ 晷度 235-330 ╱ 分野 241-330 ╱ 氣候 250-330 ╱ 風俗 256-330 ╱ 户口 265-330 ╱ 氏族 279-330 ╱ 宗教 291-330 ╱ 實業 292-330 ╱ 物產 225-330 ╱ ","  花    百子蓮 玫瑰 有竻玫瑰山 來玫瑰兩種 美人蕉 俗名觀音花 有紅黄二色 滿地金    錢 朝開暮落一 名子午花 長春 錦堂春 又名簪纓花 一名木芙蓉 月季 俗名月 月紅 虎    莿 芍藥 有紫白紅 黄諸色 鴨嘴 鳯仙 俗名手指甲花閨女多以 其花染指甲故名有紅白   襍色   諸種 山丹 芙蓉 一名拒霜初開白色 日出稍紅至晚深紅 賽楊妃 胭脂 花可 點唇   子有白脂   可傅面 薔薇 雞冠 有紅白 二種 七星花 秋葵 即蜀葵一名 黄葵俗名黄   草   㡌 紅梅 龍船花 葉與花均類頳桐惟無實俗多於端 午日取之浸雄黄酒中以灑墻壁 夜合   即合歡   一名棔 夾竹桃 百日紅 俗名水渌紅因此花用沸 水渌之仍不退色故名 緑蕚梅    佛桑 即扶桑一名朱 槿俗名雞肉花 旋花 即皷 子花 牽牛 俗名野 荇菜 月桂 落雨梅   又名送   春梅 葵 白玉蘭 案玉蘭色白其色赤者名辛夷皆 中國原産此則另爲一種當别之 玉芙    蓉 紫荆 即紫微花有 紫紅二色 柏葉絨 雞冠類其花冠狀栢 葉故名有紅黄二色 鳶尾 色 紫   亦蝴蝶   花屬 珍珠 一名 玉屑 雁來紅 一名老 少年 凌霄 藤本花如百 合子似槐實 化骨蘭 ","16卷 ╱ (民國) 陳賡虞修 (民國) 陳及時纂 ╱ 民國十五年刊本"
00346,廣東,韶關,"(民國) 始興縣志",民國,1911,1949,1067,"卷十二 966-1095 ╱ 列傳上 966-1095 ╱ 名臣 966-1095 ╱ 宦績 966-1095 ╱ 忠烈 1005-1095 ╱ 經畧 966-1095 ╱ 孝友 1018-1095 ╱ 儒林 1029-1095 ╱ 文苑 1047-1095 ╱ 義俠 1056-1095 ╱ ","  里獨力捐資修築并建所過石橋迄今履道坦坦人咸頌之   陳泰昐字仁甫國學生岡圍下村人咸豐間龍南遊匪千餘   闖入羅埧都坑等處人心惶駭㤗昐遣長子萬源率鄉團數百   會同謝總戎玉泉馳往羅埧禦之賊不得逞邑賴以安同治二   年將郷里貧民所欠借劵千餘金悉焚之時人以為難   廖熙邑廪生水横江人咸豐初龍南匪首謝老三糾黨蹂躪鐡   寨潭坑等處熙率鄉團隨邑令舒隆直抵寒洞匪巢親冒矢石   將匪肅清郷里獲安   林上儒例授登仕郎上台人存心公正好善樂施且隆重師傅   子孫多貴顯學憲胡旌以匾曰鄉里正宗   雷際亨監生大樹坪人家本中人而好善施樂殆出天性家中 ","16卷 ╱ (民國) 陳賡虞修 (民國) 陳及時纂 ╱ 民國十五年刊本"
00351,山西,呂梁,"(康熙) 文水縣志",康熙,1661,1722,140,,"  明仙寺 在齊 南都   三教寺 一在雲周都 一在独家都              思賢寺 在思 賢都   常清寺 在趙 村   明會寺 在伯 魚村   吳天寺 在高 車都   正廣寺 在待 賢都   玉泉寺 在土 安都   石棧寺 在土 安都 ","10卷 ╱ (清) 傅星修 (清) 鄭立功編纂 ╱ 清康熙十二年刊本"
00354,河北,衡水,"(雍正) 阜城縣志",雍正,1722,1735,518,"卷之二十二 436-595 ╱ 藝文 436-595 ╱ 宸翰 436-595 ╱ 奏疏 440-595 ╱ 文詞 454-595 ╱ 阜城縣志目錄終 436-595 ╱ ","   <img n=""14""/>鼓荅枹不容毫髪爽者故凡此一方之人父子親兄弟    友夫婦順鄉黨睦淳然穆然相忘於義之中則一方之内    皆與侯一也若是者雖仍前之狹隘侯自享也若父子不    親兄弟不友夫婦不順鄉黨不睦崇其貌而梗其化則跬    步之内已與侯二矣雖期廟之作巍然煥然欲以享侯侯    其享之哉抑有説焉昔侯之顯靈於玉泉也從天而降與    普静襌師講論佛法天下感動眞海苟能勉學普静凝已    之神以會侯之神此又化人之大本大原也則其功固有    大於修廟者矣澤聞予言而稱謝曰善遂記之    阜城總論            舉人 知縣 邱東昌 貴州 人 ","12卷 ╱ (清) 陸福宜撰  ╱ 清光緒三十四年鉛字重印本"
00355,廣西,賀州,"(民國) 賀縣志",民國,1911,1949,95,,"   三百餘里其山春前花卉競發朝陽早見俗呼爲早山 寰宇 記    蕩山在蕩山縣西七里 元和 志 隋改綏越縣爲蕩山因縣内蕩山得名又    有祥山二山孤峙 寰宇 記    大山臨賀北四十里山有東遊龍甲二冶百姓釆砂燒錫 元和 志    紫石山在城南七十五里 府志     玉泉山在城西北十里 府志     棋盤山在城西二十里 府志     馬蹄山在縣南五十里昔鄉主神至此山分界馬蹄二跡印石上今    存 府志     馬鞍石縣東南一百二十里與懐集開建兩縣接界 府志  ","10卷 ╱ (民國) 韋冠英修 (民國) 梁培煐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00355,廣西,賀州,"(民國) 賀縣志",民國,1911,1949,108,,"   灞頭村右會四曲水水出瑞雲山背而經羅家岩社坡諸村至此合    流過官路東注臨江 按車龍江今 名老龍水    嶠水源不一皆出萌渚嶠西 即臨 賀嶺 一由天同中山一由大甕山一由簡    沖 流數里有温泉池里 松鄉分資數水之利 南經山口橋合流右會江華水 水由江華 境流入 又南至里松汎 汎在 嶺下   有小   温泉 又南出木橋 西有錫坑資以淘錫水 遠红濁故又名红水江 又南過石鞏橋至燕塘左會白花江水   水出九嶷東之雖魁微由白   带墺經白花洞至此合嶠水 又南至松柏村對岸合大水日臨江    高基沖發源於瑞雲西峯北出東流至松柏村左入於臨江    黃家沖源出瑞雲西峯之玉泉 東流至龍門灘入臨江省 志有玉泉山棋鞶山即此    八仙池池上有棋盤石池水東流數里爲黃家冲至箭灘西岸人於    臨江 ","10卷 ╱ (民國) 韋冠英修 (民國) 梁培煐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00355,廣西,賀州,"(民國) 賀縣志",民國,1911,1949,956,,"   將練兵以平賀縣之宼維時憲臣監督者俞公則全號玉泉浙江新    昌縣人嘉靖乙未進士任按察司僉事將臣統督者沈公希儀號紫    江奉議衛官籍直隸臨淮縣人任署都督僉事鎭守廣西副總兵率    漢土將卒若干萬指布剿平是役也自鞠旅而入暨獻馘而出日惟    爲旬有六合擒斬俘獲實維三千渠魁悉就殱滅可謂神速矣先是    賀寇稱堅敵出没荆廣三省患焉及我帥入尙䲭張逞拒而旬月之    間遂能掃盪平定俾桂嶺之域幅數百里皆入版圖境外犬鼠咸    目睜喙張竄伏不遑而環賀數郡邑之民俱獲更生厥功其偉矣哉    當是時士者相與慶於學農者相與慶於野行道相與慶於途商者    工者相與慶於市若肆而俘擄之釋還者相與慶於室迨農祥晨正 ","10卷 ╱ (民國) 韋冠英修 (民國) 梁培煐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00357,江西,九江,"(同治) 九江府志",同治,1861,1875,256,"卷四 181-269 ╱ 山川 181-269 ╱ ","金潭 在大泊湖西  烏石潭 在發洪嶺  函玉泉 在山川壇左自山巔懸崖石罅中出四時清瑩人多掬 飮以愈疾上有古刻函玉泉三字又名冷水澗 赤泉 在五柳鄕縣南一百里泉赤色冬溫夏涼四時不涸  象鼻泉 在大明山寺後岩石如鼻旁有二孔約深二三尺廣如 之其泉任汲不竭大旱不減大雨不增味尤甘美可愛 西峰井 在廣福寺西峰禪師卓錫遺跡遇旱有靈湫溢出村民 挹而禱之輒應 煖水井 在橫山湖東四時有泉温煖可掬  洪眞人井 在縣南十里遇旱禱于此  西湖義井 在三都柯姓宗祠後耆民柯英鑿  ","54卷 ╱ (清) 達春市修 (清) 黄鳳樓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00357,江西,九江,"(同治) 九江府志",同治,1861,1875,1164,"卷二十五 938-1167 ╱ 文職 1034-1167 ╱ ","  苗 躭 為江州刺史 見玉泉子    苗 紳 知江州見 鄭谷詩         陶 祥 為江州刺 史見唐書     鍾匡範 為江州刺 史見唐書   李 景 江州刺史 見宗室表     李同恩   李 寀        裴世清   裴 澧        竇從昭   崔安仁        柳貞望   薛 卞        韋 汛 為江州刺史 並見宰相表   南唐   常夢錫 為江州刺 史見陸書     賈 崇 知江州 見馬書 ","54卷 ╱ (清) 達春市修 (清) 黄鳳樓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00357,江西,九江,"(同治) 九江府志",同治,1861,1875,2296,"卷三十九 2237-2315 ╱ 善士 2237-2315 ╱ ","余寶書 字登甲號玉堂職授州同為人排難解紛有俠氣好瘞 胔骨賑貧乏修利橋路歷任縣令聞其名皆嘉許焉 曹秉德 字馭聯號懿菴監生幼失怙竭力事母性嗜學家無餘 貲不惜修金延師課子妻鄭有同志卒年八十八 張先發 年二十三妻故子甫三歲家頗裕不再娶鄉里義之年 八十三卒 周厚訓 字協群賦性耿介不妄取與年二十九妻故不續娶年 八十卒 劉 倬 字凌漢號旦庭父登崖家貧好施予尤樂以陰隲教人 晚年生倬卒母王氏命之讀幾不能具修脯業師土璫  喜其能文助以膏火費及冠遊庠食餼邑人爭師事之倬訓  徒以行誼為先即母卒奉嬸同居如事母有堂兄老而無子  亦挽之同居不以貧為念邑舊有救生會久廢倬倡行富家  醵金付之其篤誠見信於人如此年五十舉於鄉房考河南  暴大儒重其行薦主峽江講席二年卒從學皆哭失聲所刻  四字戒從祀賢儒傳二十四孝詩解金川玉屑史略等書皆  有關名教子  士冀庠主 ","54卷 ╱ (清) 達春市修 (清) 黄鳳樓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00357,江西,九江,"(同治) 九江府志",同治,1861,1875,2875,"卷四十二 2343-3122 ╱ 列女 2343-3122 ╱ ","余忠敷妻徐氏 年二十四夫故守節五十四年  周建岐妻柳氏 年十九夫故守節五十三年  劉大貽妻游氏 年二十六夫故守節五十年  余嘉猷妻袁氏 年二十六夫故守節二十六年嗣子玉泉豐生  陳利貞妻周氏 年二十二夫故守節三十八年  駱茂堂妻魏氏 年二十四夫故守節五十五年  袁抒紱妻王氏 年二十四夫故守節五十二年  沈揚勲妻郭氏 年二十四夫故守節四十四年  陳行健妻張氏 年二十四夫故守節三十六年  ","54卷 ╱ (清) 達春市修 (清) 黄鳳樓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00357,江西,九江,"(同治) 九江府志",同治,1861,1875,3338,"卷四十九 3172-4341 ╱ 文徵 3172-4341 ╱ ","圓通飲三蘇堂又明日導者失路遂踰匡王觀谷簾泉淵明栗 里抵靈湯由是蓋轉而之山南矣乃從開先寺杏壇間遥望白 雲紫霄諸峰森猶紫笋矗其顛耶舍塔如冠簪玉憩歸宗寺觀 王右軍羲之墨池鵝池酌鸞溪一滴泉夜宿陸修靜簡寂觀 所當軒白雲川中登石壇瞻魁斗徜徉雙瀑間早書所當軒白 雲川而去至開先寺其東馬尾泉其西飛玉泉萬竹亭漱玉亭 青玉峽峻宇天闢兩崖嵐翠欲滴其地如大甕泓渟為潭 缺     有巨石水從中來觸石分二道以出狀若白龍 飛墜潭中盤旋數四循石阪下其巓委勢遠益緩始逡巡斂怒 ","54卷 ╱ (清) 達春市修 (清) 黄鳳樓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00358,江西,宜春,"(民國) 萬載縣志",民國,1911,1949,27,,"  居僧道厯年悠久靈壽縣志删而不載章氏書後聚訟不休其   推情度理非强辭而逞其雄辯也臨川縣志則附之方伎之門   東湖縣志因之竊以爲此名營建第言營建而已不必如談道   學而麾之門牆之外也杭之靈隱當陽这玉泉名流遊覽於其   間見之題詠者不可勝記於吾道何傷彼教雖異非誕妄不經   之比天主耶蘇到處有堂信教自由載在約章寺觀迄今千數   百年矣而或且欲廢之毋乃識二五而不知十歟 一氏族得其民者得天下孟子言之天下縣之積民者氏族之積   也天下之富强與民族盛衰爲轉移富而後强老生常設竊以   爲强而後可保富且可以致富也有明戚繼光用義烏能海疆 ","12卷 ╱ (民國) 張薌甫修 (民國) 龍賡言纂 ╱ 民國二十九年刊本"
00358,江西,宜春,"(民國) 萬載縣志",民國,1911,1949,194,"卷一之二 160-234 ╱ 方輿 160-234 ╱ 山 160-234 ╱ 川 160-234 ╱ 總括分紀 160-234 ╱ ","孫嶺泥烏嶺穀皮尖九頂山觀鷹尖黃茅嶺楓城崠惟穀皮九頂觀鷹傑山九  頂次居第六昔人稱太湖峙七十二山其中洞庭一山偹有之此山分布九嶺  而九頂一山亦累九摺以此通主九山猶七十二山之統洞庭矣高村開陽羣  峭中此頂最得勢從東南溪口望之一碧霮䨴如夏雲敷瓣又如海風蹙浪㳫  起暗空履其巓孤脊若摇四山伏氣穿辰戌而睇蒙末兩山舖舒百十里外如  湖石列地涵煙貯秀空遠無際繞山九泉高出率甘美可耕治居其三焉 霏  玉泉石門泉尤稱勝景詳後川志 中台峯端立九頂東南其嶺平厚盡攝前  山之勝左右連山怪巧森矗垣外靡然翕附眞羣峯之領袖也其下為蒼龍臺  為嶼瀕於石門  陶坪在九頂山北曲徑中衆山環繞相傳晉處士陶淡隱此 中古樓在縣北七十里高村之北南與更古山相望其巔突兀五 腦相連 ","12卷 ╱ (民國) 張薌甫修 (民國) 龍賡言纂 ╱ 民國二十九年刊本"
00358,江西,宜春,"(民國) 萬載縣志",民國,1911,1949,226,"卷一之二 160-234 ╱ 方輿 160-234 ╱ 山 160-234 ╱ 川 160-234 ╱ 總括分紀 160-234 ╱ ","分三源一為冷水坑一爲黄岡窩一為歐岡嶺三水合一連跌飛 瀑為霏玉泉石門泉碧井泉皆高十數丈左帶小水二出山口入 泰溪東流里許舒家坑水由楓城洞潘公坳折而西自左來會轉 南東流二里為黄岡陂二里爲中高村溪北爲石下爲山灣裏溪 南爲陽家洲又南爲更古山自船埠潭至此二十里又東流二里 為龍埠又二里爲虎頭山其下爲高村市北收虎坑水源出雞冠 尖西流十餘里右帶小源嶺水出口折而南二里至虎頭山自左 入泰溪東南流右收茅源坑水東穿南山橋爲高村水口村内開 陽數里至是兩山復合水屈曲流數里右收小溪坑水為小溪渡 折而東又收捨身?水東流三里岐源水自右來會 岐源水源 ","12卷 ╱ (民國) 張薌甫修 (民國) 龍賡言纂 ╱ 民國二十九年刊本"
00358,江西,宜春,"(民國) 萬載縣志",民國,1911,1949,351,"卷二之二 330-372 ╱ 營建 330-372 ╱ 倉 330-372 ╱ 陂堰塘閘 330-372 ╱ 泉井洲池 330-372 ╱ 公所 330-372 ╱ 并裁廢及縣外 330-372 ╱ ","龍池泉縣北五十里羅城之東自山麓石罅中出灌田數百頃味 甘而冽上建龍神祠禱雨時應 霏玉泉縣北七十里高村九頂山棋盤石下峭壁中有石突起飛 瀑當其道不得落逆捲而上隨風散走復平流數百丈懸挂爲簾 蒼陰無路冰霧上噴足供幽賞 石門泉在霏玉泉下流上有潭瀑數處至是始合泉益大兩旁山 勢陡絶潛流於石頰滃然雷震莫知其處洩爲小潭滚波清湧可 睨不可到趺下大谷中仰望垣壁際天泉訇訇顛墜如摇幅帛百 十步中虹光雪影極耳目之幻 義井有二縣治南百步再思橋東舊志云井深五尺許用之作腐 ","12卷 ╱ (民國) 張薌甫修 (民國) 龍賡言纂 ╱ 民國二十九年刊本"
00358,江西,宜春,"(民國) 萬載縣志",民國,1911,1949,537,"卷三 435-586 ╱ 氏族 435-586 ╱ 崇姓表 435-586 ╱ 壽民 435-586 ╱ "," 温 温 温 温 温 戴 戴   淸祖聑錦 淸祖其興 淸祖春鰲 淸祖鼎仕 淸祖日淸 宋祖復爵 淸祖瑞蘭   廣 昌 粤鎮平 長 寕 會 昌 撫 州 婺 源 湘瀏陽   仙姑廟 白茅冲 白水  羅家橋 方木山 石獅凌 巖鄉  株潭  郭前  玉泉  東溪  山棗嶺 大頸沖   十五都 二啚  十四都 一啚  十三都 一啚  一都四 啚   十一都  十六都 四啚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四 三 二 三 二  三   八十 二  二十 千二 百  百七 十  十   十二           ","12卷 ╱ (民國) 張薌甫修 (民國) 龍賡言纂 ╱ 民國二十九年刊本"
00359,河南,安陽,"(民國) 林縣志",民國,1911,1949,138,"重修林縣志目錄 21-1402 ╱ 卷首 21-1402 ╱ 敘 21-1402 ╱ 修志姓氏 21-1402 ╱ 例言 21-1402 ╱ 目錄 21-1402 ╱ 輿圖 21-1402 ╱ 卷一地理上 21-1402 ╱ 沿革 21-1402 ╱ 幅員 21-1402 ╱ 地勢 21-1402 ╱ 鄉鎭 21-1402 ╱ 户口 21-1402 ╱ 氣候 21-1402 ╱ 山川 21-1402 ╱ 卷二地理下 21-1402 ╱ 名勝 21-1402 ╱ 古蹟 21-1402 ╱ 陵墓 21-1402 ╱ 寺觀 21-1402 ╱ 卷三職官 21-1402 ╱ 歷代官制沿革 21-1402 ╱ 職官題名 21-1402 ╱ 宦績 21-1402 ╱ 卷四民政 21-1402 ╱ 自治 21-1402 ╱ 警務 21-1402 ╱ 保衛團 21-1402 ╱ 建設局 21-1402 ╱ 苗圃 21-1402 ╱ 農事試驗塲 21-1402 ╱ 農會 21-1402 ╱ 商會 21-1402 ╱ 黨部 21-1402 ╱ 卷五財政 21-1402 ╱ 田賦 21-1402 ╱ 丁匠 21-1402 ╱ 起運 21-1402 ╱ 存留 21-1402 ╱ 耗羡 21-1402 ╱ 漕糧 21-1402 ╱ 税捐 21-1402 ╱ 鹽務 21-1402 ╱ 倉儲 21-1402 ╱ 公款局收支各款 21-1402 ╱ 國省縣收友各款 21-1402 ╱ 財政局 21-1402 ╱ 收支各款 21-1402 ╱ 卷六建置 21-1402 ╱ 城池 21-1402 ╱ 署 21-1402 ╱ 壇廟 21-1402 ╱ 倉厫 21-1402 ╱ 坊表 21-1402 ╱ 監獄 21-1402 ╱ 橋梁 21-1402 ╱ 公産 21-1402 ╱ 兹善事業 21-1402 ╱ 卷七教育 21-1402 ╱ 學 21-1402 ╱ 書院 21-1402 ╱ 學校 21-1402 ╱ 教育局 21-1402 ╱ 教育經 21-1402 ╱ 卷八選舉 21-1402 ╱ 選舉表一 21-1402 ╱ 選舉表二 21-1402 ╱ 選舉表三 21-1402 ╱ 選舉表四 21-1402 ╱ 卷九交通 21-1402 ╱ 道路 21-1402 ╱ 驛傳 21-1402 ╱ 郵務 21-1402 ╱ 電話 21-1402 ╱ 卷十風土 21-1402 ╱ 習俗 21-1402 ╱ 民情及職業 21-1402 ╱ 婚喪祭禮 21-1402 ╱ 衣 21-1402 ╱ 食住用 21-1402 ╱ 戲劇 21-1402 ╱ 稱謂 21-1402 ╱ 歳時 21-1402 ╱ 生計 21-1402 ╱ 農 21-1402 ╱ 林 21-1402 ╱ 牧 21-1402 ╱ 蠶 21-1402 ╱ 工 21-1402 ╱ 商 21-1402 ╱ 鑛 21-1402 ╱ 水利 21-1402 ╱ 物産 21-1402 ╱ 度量衡 21-1402 ╱ 卷十一藝文 21-1402 ╱ 卷十二人物上 21-1402 ╱ 列傳 21-1402 ╱ 列傳一 21-1402 ╱ 列傳二忠義 21-1402 ╱ 列傳三孝友 21-1402 ╱ 列傳四義行 21-1402 ╱ 列傳五文學 21-1402 ╱ 列傳六方外 21-1402 ╱ 列傳七流寓 21-1402 ╱ 卷十三人物下 21-1402 ╱ 列傳 21-1402 ╱ 列女 21-1402 ╱ 人表一 21-1402 ╱ 人表二 21-1402 ╱ 列女 21-1402 ╱ 卷十四金石上 21-1402 ╱ 卷十五金石下 21-1402 ╱ 卷十六大事表 21-1402 ╱ 祥異表附 21-1402 ╱ 卷十七雜記 21-1402 ╱ 卷十八補遺 21-1402 ╱ ","  石崖下騰湧如厯下所謂趵突者清徹尤甚土人疏導作堰以   激磑碾為利甚大登龍祠祠下泉出尤怒日已暮宿於宫中壬   申道人擊雲璈侑觴方盤桓殿廡求盗二人報大尹杜公率其   屬迓二日不得已遂歸往返九日遊厯四百里山中憩息則有   從者絃歌之娱馬上疲憊則聽和叔劇論可以醒塵思遣睡魔   餘力所及得詩凡二十四首姑錄之以紀歲月所不足者天平   柳公仲塗所遊西山最勝者和叔謂其地險甚且路經大雨不   行棲霞又厄於猶豫而玉泉澤陽諸山皆有可觀未得厯至尚   有待於他日 ","18卷 ╱ (民國) 王澤溥修 (民國) 李見荃纂 ╱ 民國二十一年石印本"
00359,河南,安陽,"(民國) 林縣志",民國,1911,1949,144,"重修林縣志目錄 21-1402 ╱ 卷首 21-1402 ╱ 敘 21-1402 ╱ 修志姓氏 21-1402 ╱ 例言 21-1402 ╱ 目錄 21-1402 ╱ 輿圖 21-1402 ╱ 卷一地理上 21-1402 ╱ 沿革 21-1402 ╱ 幅員 21-1402 ╱ 地勢 21-1402 ╱ 鄉鎭 21-1402 ╱ 户口 21-1402 ╱ 氣候 21-1402 ╱ 山川 21-1402 ╱ 卷二地理下 21-1402 ╱ 名勝 21-1402 ╱ 古蹟 21-1402 ╱ 陵墓 21-1402 ╱ 寺觀 21-1402 ╱ 卷三職官 21-1402 ╱ 歷代官制沿革 21-1402 ╱ 職官題名 21-1402 ╱ 宦績 21-1402 ╱ 卷四民政 21-1402 ╱ 自治 21-1402 ╱ 警務 21-1402 ╱ 保衛團 21-1402 ╱ 建設局 21-1402 ╱ 苗圃 21-1402 ╱ 農事試驗塲 21-1402 ╱ 農會 21-1402 ╱ 商會 21-1402 ╱ 黨部 21-1402 ╱ 卷五財政 21-1402 ╱ 田賦 21-1402 ╱ 丁匠 21-1402 ╱ 起運 21-1402 ╱ 存留 21-1402 ╱ 耗羡 21-1402 ╱ 漕糧 21-1402 ╱ 税捐 21-1402 ╱ 鹽務 21-1402 ╱ 倉儲 21-1402 ╱ 公款局收支各款 21-1402 ╱ 國省縣收友各款 21-1402 ╱ 財政局 21-1402 ╱ 收支各款 21-1402 ╱ 卷六建置 21-1402 ╱ 城池 21-1402 ╱ 署 21-1402 ╱ 壇廟 21-1402 ╱ 倉厫 21-1402 ╱ 坊表 21-1402 ╱ 監獄 21-1402 ╱ 橋梁 21-1402 ╱ 公産 21-1402 ╱ 兹善事業 21-1402 ╱ 卷七教育 21-1402 ╱ 學 21-1402 ╱ 書院 21-1402 ╱ 學校 21-1402 ╱ 教育局 21-1402 ╱ 教育經 21-1402 ╱ 卷八選舉 21-1402 ╱ 選舉表一 21-1402 ╱ 選舉表二 21-1402 ╱ 選舉表三 21-1402 ╱ 選舉表四 21-1402 ╱ 卷九交通 21-1402 ╱ 道路 21-1402 ╱ 驛傳 21-1402 ╱ 郵務 21-1402 ╱ 電話 21-1402 ╱ 卷十風土 21-1402 ╱ 習俗 21-1402 ╱ 民情及職業 21-1402 ╱ 婚喪祭禮 21-1402 ╱ 衣 21-1402 ╱ 食住用 21-1402 ╱ 戲劇 21-1402 ╱ 稱謂 21-1402 ╱ 歳時 21-1402 ╱ 生計 21-1402 ╱ 農 21-1402 ╱ 林 21-1402 ╱ 牧 21-1402 ╱ 蠶 21-1402 ╱ 工 21-1402 ╱ 商 21-1402 ╱ 鑛 21-1402 ╱ 水利 21-1402 ╱ 物産 21-1402 ╱ 度量衡 21-1402 ╱ 卷十一藝文 21-1402 ╱ 卷十二人物上 21-1402 ╱ 列傳 21-1402 ╱ 列傳一 21-1402 ╱ 列傳二忠義 21-1402 ╱ 列傳三孝友 21-1402 ╱ 列傳四義行 21-1402 ╱ 列傳五文學 21-1402 ╱ 列傳六方外 21-1402 ╱ 列傳七流寓 21-1402 ╱ 卷十三人物下 21-1402 ╱ 列傳 21-1402 ╱ 列女 21-1402 ╱ 人表一 21-1402 ╱ 人表二 21-1402 ╱ 列女 21-1402 ╱ 卷十四金石上 21-1402 ╱ 卷十五金石下 21-1402 ╱ 卷十六大事表 21-1402 ╱ 祥異表附 21-1402 ╱ 卷十七雜記 21-1402 ╱ 卷十八補遺 21-1402 ╱ ","河南涉縣會濁漳東流逕槐圪塔村北入安陽又東逕臨漳成安 大名至山東館陶縣入衛河 在縣南者有浙水 源出山西陵川縣 舊志出陵川縣淅水村清 一統志出陵川縣佛子山 下東北經壺關合壅水 一統志出壺關東南三 壅山下東流入林縣 沾水 水經注出壺 關沾台下東 流注 淇水 穿太行流入境内東逕棲霞觀雪光水自西北來注焉 水出 雪光 寺 北 東又東逕合澗集南又東逕三陽村名三陽河又東逕小店村 康玉泉自西南來注焉 泉出柏尖山 東康王廟前 又東南逕萬泉山下有泉數 十處自山根湧出聲震巖谷又東至河頭村西與淇水合是曰合 河口 ","18卷 ╱ (民國) 王澤溥修 (民國) 李見荃纂 ╱ 民國二十一年石印本"
00359,河南,安陽,"(民國) 林縣志",民國,1911,1949,192,"重修林縣志目錄 21-1402 ╱ 卷首 21-1402 ╱ 敘 21-1402 ╱ 修志姓氏 21-1402 ╱ 例言 21-1402 ╱ 目錄 21-1402 ╱ 輿圖 21-1402 ╱ 卷一地理上 21-1402 ╱ 沿革 21-1402 ╱ 幅員 21-1402 ╱ 地勢 21-1402 ╱ 鄉鎭 21-1402 ╱ 户口 21-1402 ╱ 氣候 21-1402 ╱ 山川 21-1402 ╱ 卷二地理下 21-1402 ╱ 名勝 21-1402 ╱ 古蹟 21-1402 ╱ 陵墓 21-1402 ╱ 寺觀 21-1402 ╱ 卷三職官 21-1402 ╱ 歷代官制沿革 21-1402 ╱ 職官題名 21-1402 ╱ 宦績 21-1402 ╱ 卷四民政 21-1402 ╱ 自治 21-1402 ╱ 警務 21-1402 ╱ 保衛團 21-1402 ╱ 建設局 21-1402 ╱ 苗圃 21-1402 ╱ 農事試驗塲 21-1402 ╱ 農會 21-1402 ╱ 商會 21-1402 ╱ 黨部 21-1402 ╱ 卷五財政 21-1402 ╱ 田賦 21-1402 ╱ 丁匠 21-1402 ╱ 起運 21-1402 ╱ 存留 21-1402 ╱ 耗羡 21-1402 ╱ 漕糧 21-1402 ╱ 税捐 21-1402 ╱ 鹽務 21-1402 ╱ 倉儲 21-1402 ╱ 公款局收支各款 21-1402 ╱ 國省縣收友各款 21-1402 ╱ 財政局 21-1402 ╱ 收支各款 21-1402 ╱ 卷六建置 21-1402 ╱ 城池 21-1402 ╱ 署 21-1402 ╱ 壇廟 21-1402 ╱ 倉厫 21-1402 ╱ 坊表 21-1402 ╱ 監獄 21-1402 ╱ 橋梁 21-1402 ╱ 公産 21-1402 ╱ 兹善事業 21-1402 ╱ 卷七教育 21-1402 ╱ 學 21-1402 ╱ 書院 21-1402 ╱ 學校 21-1402 ╱ 教育局 21-1402 ╱ 教育經 21-1402 ╱ 卷八選舉 21-1402 ╱ 選舉表一 21-1402 ╱ 選舉表二 21-1402 ╱ 選舉表三 21-1402 ╱ 選舉表四 21-1402 ╱ 卷九交通 21-1402 ╱ 道路 21-1402 ╱ 驛傳 21-1402 ╱ 郵務 21-1402 ╱ 電話 21-1402 ╱ 卷十風土 21-1402 ╱ 習俗 21-1402 ╱ 民情及職業 21-1402 ╱ 婚喪祭禮 21-1402 ╱ 衣 21-1402 ╱ 食住用 21-1402 ╱ 戲劇 21-1402 ╱ 稱謂 21-1402 ╱ 歳時 21-1402 ╱ 生計 21-1402 ╱ 農 21-1402 ╱ 林 21-1402 ╱ 牧 21-1402 ╱ 蠶 21-1402 ╱ 工 21-1402 ╱ 商 21-1402 ╱ 鑛 21-1402 ╱ 水利 21-1402 ╱ 物産 21-1402 ╱ 度量衡 21-1402 ╱ 卷十一藝文 21-1402 ╱ 卷十二人物上 21-1402 ╱ 列傳 21-1402 ╱ 列傳一 21-1402 ╱ 列傳二忠義 21-1402 ╱ 列傳三孝友 21-1402 ╱ 列傳四義行 21-1402 ╱ 列傳五文學 21-1402 ╱ 列傳六方外 21-1402 ╱ 列傳七流寓 21-1402 ╱ 卷十三人物下 21-1402 ╱ 列傳 21-1402 ╱ 列女 21-1402 ╱ 人表一 21-1402 ╱ 人表二 21-1402 ╱ 列女 21-1402 ╱ 卷十四金石上 21-1402 ╱ 卷十五金石下 21-1402 ╱ 卷十六大事表 21-1402 ╱ 祥異表附 21-1402 ╱ 卷十七雜記 21-1402 ╱ 卷十八補遺 21-1402 ╱ ","竹馬先生祠 縣東龍頭山元大德間建祀宋張常清 太平寺 縣東諸翟村北元至正間建 慈雲寺 一在縣東曲山村有宋天聖間石刻一在縣南曹家井   東 慈源寺 縣東馬店村南唐貞觀時建 聖女祠 縣東南鳳寜山上金太和間建 玉泉寺 縣東南 龍門寺 縣東南景色村宋嘉祐間建明宏治間增修 興國寺 縣東南東姚集南有金大定間興國院牒石刻 ","18卷 ╱ (民國) 王澤溥修 (民國) 李見荃纂 ╱ 民國二十一年石印本"
00359,河南,安陽,"(民國) 林縣志",民國,1911,1949,991,"重修林縣志目錄 21-1402 ╱ 卷首 21-1402 ╱ 敘 21-1402 ╱ 修志姓氏 21-1402 ╱ 例言 21-1402 ╱ 目錄 21-1402 ╱ 輿圖 21-1402 ╱ 卷一地理上 21-1402 ╱ 沿革 21-1402 ╱ 幅員 21-1402 ╱ 地勢 21-1402 ╱ 鄉鎭 21-1402 ╱ 户口 21-1402 ╱ 氣候 21-1402 ╱ 山川 21-1402 ╱ 卷二地理下 21-1402 ╱ 名勝 21-1402 ╱ 古蹟 21-1402 ╱ 陵墓 21-1402 ╱ 寺觀 21-1402 ╱ 卷三職官 21-1402 ╱ 歷代官制沿革 21-1402 ╱ 職官題名 21-1402 ╱ 宦績 21-1402 ╱ 卷四民政 21-1402 ╱ 自治 21-1402 ╱ 警務 21-1402 ╱ 保衛團 21-1402 ╱ 建設局 21-1402 ╱ 苗圃 21-1402 ╱ 農事試驗塲 21-1402 ╱ 農會 21-1402 ╱ 商會 21-1402 ╱ 黨部 21-1402 ╱ 卷五財政 21-1402 ╱ 田賦 21-1402 ╱ 丁匠 21-1402 ╱ 起運 21-1402 ╱ 存留 21-1402 ╱ 耗羡 21-1402 ╱ 漕糧 21-1402 ╱ 税捐 21-1402 ╱ 鹽務 21-1402 ╱ 倉儲 21-1402 ╱ 公款局收支各款 21-1402 ╱ 國省縣收友各款 21-1402 ╱ 財政局 21-1402 ╱ 收支各款 21-1402 ╱ 卷六建置 21-1402 ╱ 城池 21-1402 ╱ 署 21-1402 ╱ 壇廟 21-1402 ╱ 倉厫 21-1402 ╱ 坊表 21-1402 ╱ 監獄 21-1402 ╱ 橋梁 21-1402 ╱ 公産 21-1402 ╱ 兹善事業 21-1402 ╱ 卷七教育 21-1402 ╱ 學 21-1402 ╱ 書院 21-1402 ╱ 學校 21-1402 ╱ 教育局 21-1402 ╱ 教育經 21-1402 ╱ 卷八選舉 21-1402 ╱ 選舉表一 21-1402 ╱ 選舉表二 21-1402 ╱ 選舉表三 21-1402 ╱ 選舉表四 21-1402 ╱ 卷九交通 21-1402 ╱ 道路 21-1402 ╱ 驛傳 21-1402 ╱ 郵務 21-1402 ╱ 電話 21-1402 ╱ 卷十風土 21-1402 ╱ 習俗 21-1402 ╱ 民情及職業 21-1402 ╱ 婚喪祭禮 21-1402 ╱ 衣 21-1402 ╱ 食住用 21-1402 ╱ 戲劇 21-1402 ╱ 稱謂 21-1402 ╱ 歳時 21-1402 ╱ 生計 21-1402 ╱ 農 21-1402 ╱ 林 21-1402 ╱ 牧 21-1402 ╱ 蠶 21-1402 ╱ 工 21-1402 ╱ 商 21-1402 ╱ 鑛 21-1402 ╱ 水利 21-1402 ╱ 物産 21-1402 ╱ 度量衡 21-1402 ╱ 卷十一藝文 21-1402 ╱ 卷十二人物上 21-1402 ╱ 列傳 21-1402 ╱ 列傳一 21-1402 ╱ 列傳二忠義 21-1402 ╱ 列傳三孝友 21-1402 ╱ 列傳四義行 21-1402 ╱ 列傳五文學 21-1402 ╱ 列傳六方外 21-1402 ╱ 列傳七流寓 21-1402 ╱ 卷十三人物下 21-1402 ╱ 列傳 21-1402 ╱ 列女 21-1402 ╱ 人表一 21-1402 ╱ 人表二 21-1402 ╱ 列女 21-1402 ╱ 卷十四金石上 21-1402 ╱ 卷十五金石下 21-1402 ╱ 卷十六大事表 21-1402 ╱ 祥異表附 21-1402 ╱ 卷十七雜記 21-1402 ╱ 卷十八補遺 21-1402 ╱ ","  之罪垢仗聖力以消除仍希□□四生三途八難先亡眷屬無   主魂靈俱登般若之舟盡躡菩提之路更冀當處土地側佐靈   祇賴此良因咸登覺路竊以道珎襌林末?教海微流既深請   呼故難推違是以䖍呈拙翰罄吐蕪才不避誚敢書貞石云   耳維開運二年歲次乙巳十二月癸未朔二十三日乙酉功德   主女弟子侯四娘鐫字人王暉   院主大德法朗峪山主宗扎千村院主僧惠光石門山主僧   智微永安院主僧守恩雙泉東禪院主玄真傘蓋山玉泉禪院   典座僧弘堅 ","18卷 ╱ (民國) 王澤溥修 (民國) 李見荃纂 ╱ 民國二十一年石印本"
00359,河南,安陽,"(民國) 林縣志",民國,1911,1949,1320,"重修林縣志目錄 21-1402 ╱ 卷首 21-1402 ╱ 敘 21-1402 ╱ 修志姓氏 21-1402 ╱ 例言 21-1402 ╱ 目錄 21-1402 ╱ 輿圖 21-1402 ╱ 卷一地理上 21-1402 ╱ 沿革 21-1402 ╱ 幅員 21-1402 ╱ 地勢 21-1402 ╱ 鄉鎭 21-1402 ╱ 户口 21-1402 ╱ 氣候 21-1402 ╱ 山川 21-1402 ╱ 卷二地理下 21-1402 ╱ 名勝 21-1402 ╱ 古蹟 21-1402 ╱ 陵墓 21-1402 ╱ 寺觀 21-1402 ╱ 卷三職官 21-1402 ╱ 歷代官制沿革 21-1402 ╱ 職官題名 21-1402 ╱ 宦績 21-1402 ╱ 卷四民政 21-1402 ╱ 自治 21-1402 ╱ 警務 21-1402 ╱ 保衛團 21-1402 ╱ 建設局 21-1402 ╱ 苗圃 21-1402 ╱ 農事試驗塲 21-1402 ╱ 農會 21-1402 ╱ 商會 21-1402 ╱ 黨部 21-1402 ╱ 卷五財政 21-1402 ╱ 田賦 21-1402 ╱ 丁匠 21-1402 ╱ 起運 21-1402 ╱ 存留 21-1402 ╱ 耗羡 21-1402 ╱ 漕糧 21-1402 ╱ 税捐 21-1402 ╱ 鹽務 21-1402 ╱ 倉儲 21-1402 ╱ 公款局收支各款 21-1402 ╱ 國省縣收友各款 21-1402 ╱ 財政局 21-1402 ╱ 收支各款 21-1402 ╱ 卷六建置 21-1402 ╱ 城池 21-1402 ╱ 署 21-1402 ╱ 壇廟 21-1402 ╱ 倉厫 21-1402 ╱ 坊表 21-1402 ╱ 監獄 21-1402 ╱ 橋梁 21-1402 ╱ 公産 21-1402 ╱ 兹善事業 21-1402 ╱ 卷七教育 21-1402 ╱ 學 21-1402 ╱ 書院 21-1402 ╱ 學校 21-1402 ╱ 教育局 21-1402 ╱ 教育經 21-1402 ╱ 卷八選舉 21-1402 ╱ 選舉表一 21-1402 ╱ 選舉表二 21-1402 ╱ 選舉表三 21-1402 ╱ 選舉表四 21-1402 ╱ 卷九交通 21-1402 ╱ 道路 21-1402 ╱ 驛傳 21-1402 ╱ 郵務 21-1402 ╱ 電話 21-1402 ╱ 卷十風土 21-1402 ╱ 習俗 21-1402 ╱ 民情及職業 21-1402 ╱ 婚喪祭禮 21-1402 ╱ 衣 21-1402 ╱ 食住用 21-1402 ╱ 戲劇 21-1402 ╱ 稱謂 21-1402 ╱ 歳時 21-1402 ╱ 生計 21-1402 ╱ 農 21-1402 ╱ 林 21-1402 ╱ 牧 21-1402 ╱ 蠶 21-1402 ╱ 工 21-1402 ╱ 商 21-1402 ╱ 鑛 21-1402 ╱ 水利 21-1402 ╱ 物産 21-1402 ╱ 度量衡 21-1402 ╱ 卷十一藝文 21-1402 ╱ 卷十二人物上 21-1402 ╱ 列傳 21-1402 ╱ 列傳一 21-1402 ╱ 列傳二忠義 21-1402 ╱ 列傳三孝友 21-1402 ╱ 列傳四義行 21-1402 ╱ 列傳五文學 21-1402 ╱ 列傳六方外 21-1402 ╱ 列傳七流寓 21-1402 ╱ 卷十三人物下 21-1402 ╱ 列傳 21-1402 ╱ 列女 21-1402 ╱ 人表一 21-1402 ╱ 人表二 21-1402 ╱ 列女 21-1402 ╱ 卷十四金石上 21-1402 ╱ 卷十五金石下 21-1402 ╱ 卷十六大事表 21-1402 ╱ 祥異表附 21-1402 ╱ 卷十七雜記 21-1402 ╱ 卷十八補遺 21-1402 ╱ ","賈竹遊棲霞谷 數里崎嶇幾曲盤登臨得趣不知難行行似覺煙霞近望望真疑 宇宙寛湍水競流衝澗怒羣峰争秀插天寒棲霞本是神仙地塵 世何人得到看 高書訓 元 人 望隆慮山 好山只在屋西頭萬壑千巖滿意秋擬待明朝出門去一壺先向 玉泉遊 高書訓遊谼峪山 擇勝何年著梵宫目窮猶未盡重重翠紅照耀三千界屏嶂週圍 ","18卷 ╱ (民國) 王澤溥修 (民國) 李見荃纂 ╱ 民國二十一年石印本"
00361,廣西,貴港,"(民國) 桂平縣志",民國,1911,1949,108,"卷 76-129 ╱ 山川上 76-129 ╱ 山 76-129 ╱ 巖洞石在内 76-129 ╱ 紀地四 76-129 ╱ ","西行遇石縫外爲洞門村内爲一綫天吳志綰所謂巨靈掌 擘者也入凌百級有石門再百餘級稍低平爲白雲窩出循 山側北行攀削壁六十餘級折東造極有會仙巖高深各丈 許闢自雍正修於乾隆中奉佛外望潯梧鬰三郡名山一一 可指此山中敻絶處也由壽聖寺左過洞門村西繞東望山 如城郭數里有石人附山立爲面壁僧又南去約六七里越 土嶺北經獅子嶺巖對鳳凰嶺披榛渡澗更東轉而北逹獨 秀峰此自山之西而南而北之所得也山勢奇險中多名勝 如白雲洞青玉峽仙人棋伏龍窩鍊丹竈潄玉泉皆各擅其 妙遊者忘倦蠶叢鳥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其嶮可恃亦可 ","59卷 ╱ (民國) 黄佔梅修 (民國) 程大璋纂 ╱ 民國九年鉛印本"
00361,廣西,貴港,"(民國) 桂平縣志",民國,1911,1949,111,"卷 76-129 ╱ 山川上 76-129 ╱ 山 76-129 ╱ 巖洞石在内 76-129 ╱ 紀地四 76-129 ╱ ","  一洞天也 方輿 紀要 洞通北流勾漏鍊丹竈八仙石俱在獨秀   峯側潄玉泉始流微細鳴鐘鼓則湧出道書第二十一洞   天清眞觀一名陽明觀内貯宋太宗御書 名勝 志 第二十一   白石山洞周廻七十里名曰秀樂長春之天在鬰林州南   海之南也又曰和州含山縣是白眞人治之 粤西叢載引 張君房雲笈  七  籖 獨秀峯 詳前白石山 清風山 在縣南中秀里脉從白石山南洞口過峛崺鼓峯 向東北趨聳爲此山中高頂平前後有小峯聨簇蓋白石之 輔佐也 鋸舊志兼 新采訪 ","59卷 ╱ (民國) 黄佔梅修 (民國) 程大璋纂 ╱ 民國九年鉛印本"
00361,廣西,貴港,"(民國) 桂平縣志",民國,1911,1949,165,"卷 129-183 ╱ 山川下 129-183 ╱ 川 129-183 ╱ 潭湖泓塘池 129-183 ╱ 井泉渡在内 129-183 ╱ 紀地五 129-183 ╱ ","   附攷    南湖在城南延袤二里中有洲洲上有平波南浦二亭   名勝   志 一名潔湖廣三里許今漸堙塞爲民塘 方輿 紀要 俗名    結塘湖 一統 志 乳泉 見西 山 康濟泉 在思陵山洗石菴外元楊子春鉤冷冷聖泉渟滀 迤瀰温潔如玉芳甘如醴鮒涸可蘇疾病可洗 舊 志 潄玉泉 在白石山會眞觀内之右嵗旱鄉人齋沐擊鐘鼓 禱之則泉水湧注可灌田 粤西 叢載 泉在白石山中每鐘鼓動則 泉踴躍而來聲歇隨縮玉泉靈異可與壽州咄泉芽山嘉客 ","59卷 ╱ (民國) 黄佔梅修 (民國) 程大璋纂 ╱ 民國九年鉛印本"
00361,廣西,貴港,"(民國) 桂平縣志",民國,1911,1949,623,"卷二十 591-988 ╱ 古蹟 591-648 ╱ 古城古署 591-648 ╱ 古學校古墟 591-648 ╱ 古廟古亭閣 591-648 ╱ 古墓古金石 591-648 ╱ 紀地二十 591-648 ╱ 附八景 591-648 ╱ 卷二一 591-648 ╱ ","爛柯亭 在白石山會仙巖蒙甲椿仙人棋詩爛柯亭上訪 仙回注云爛柯亭見宋吳曾能改齋湂稿舊府縣志皆失載 兹從會仙巖注内録出 玉泉臺 在城外今圮清周世紀詩匹馬遵詩塢探奇問古 臺玉泉聲尚咽青眼爲誰開 夏府 今 南樓 今廢或以城南門外近暉亭前乾隆二十八年知縣 吳志綰建以在郡城之南故名每當春曉烟霧初開白石獨 秀諸峰拱峙銅鼓灘與鬰江舟楫蕩橈於下村樹扶疏塔影 倒流古渡虹橋烟波滅没天然一畫圖也舊志以潯樓春曉 爲八景之一清督學葉觀國有記 ","59卷 ╱ (民國) 黄佔梅修 (民國) 程大璋纂 ╱ 民國九年鉛印本"
00361,廣西,貴港,"(民國) 桂平縣志",民國,1911,1949,776,"卷二十 591-988 ╱ 學制上 725-790 ╱ 舊制 725-790 ╱ 紀政三 725-790 ╱ 卷二四 725-790 ╱ ","  子六卷 梁孝元皇帝撰 二册 以上三種十册合一函 論衡三十卷 漢王充撰 六册 一函   淮南天文訓二卷 清錢塘撰  二册 白虎通四卷 漢班固撰  二册 獨斷   一卷 漢蔡邕撰  一册 風俗通義十卷 漢應劭撰  二册 聱隅子二卷 宋 黄  唏  撰 嬾眞子五卷 宋馬永 卿撰 廣成子一卷 宋蘇試纂 與 前八卷合一册 老學菴   筆記十卷 宋陸游撰 二册 以 上八種十册合一函 五種遺規共十二卷 清陳宏 謀編  八册  一函 涑水紀聞十六卷 宋司馬光撰 四册 一函 意林五卷 唐馬總 編 二  册   世說新語六卷 宋劉義慶 撰 四册 燕丹子三卷 蕪太子 丹撰 玉泉子   一卷 撰人 闕名 金華子二卷 唐劉崇遠撰 與 前六册合一册 鑑戒録十卷 後蜀何 光遠編   二册 以上六  種九册合一函 神異經一卷 漢東方 朔撰 十洲記一卷 漢東方 朔撰   洞冥記四卷 漢郭 憲撰 穆天子傳六卷 汲蒙古本晉郭璞註  與前十二卷合一册 拾 ","59卷 ╱ (民國) 黄佔梅修 (民國) 程大璋纂 ╱ 民國九年鉛印本"
00361,廣西,貴港,"(民國) 桂平縣志",民國,1911,1949,2014,"卷四十 1706-2214 ╱ 列傳七 1706-2214 ╱ 文録一 2005-2041 ╱ 山川之文 2005-2041 ╱ 紀文二 2005-2041 ╱ 卷四七 2005-2041 ╱ ","一山家傍舍植芭蕉甚盛趨問白石道尚在西南由其左登 山東向上南轉山脊五里度坳稍東即南折直抵山北麓獨 秀已不可見惟危崖盤削下多平突之石盤亘疊出又作一 態直上抵崖石下南出共二里爲三清巖巖西向横開大穴 濶十餘丈高二丈深及濶之半石特平燥不作紛紜滴瀝勢 即白石下洞也又南半里爲大寺後倚崖壁寺左水自半崖 下滴圓珠池池無他異按志山北有潄玉泉西事洱百粤風 土記俱謂其泉暮聞寺中鐘鼓輙沸溢起止則寂然詫爲異 及抵白石寺並潄玉名不知何况聞鐘聲沸非寺僧之蠢即 著書附會之談也遂由池前南循崖壁行已東上入石峽峽 ","59卷 ╱ (民國) 黄佔梅修 (民國) 程大璋纂 ╱ 民國九年鉛印本"
00361,廣西,貴港,"(民國) 桂平縣志",民國,1911,1949,2400,"詩録一 2381-2429 ╱ 氣侯山川關隘之詩 2381-2429 ╱ 紀文一一 2381-2429 ╱ 卷五六 2381-2429 ╱ ","石峰晴起擁雙鬟雲際參差不可攀地闢靈源稱洞府天留 圖畫出名山仙翁一去無消息野鶴孤飛自往還惟有丹砂 岩下水時時流出向人間    同前題             鄭 邏 曲折盤紆鐘地脉千尋崱峛闢雲門瓊芝繞澗棲元鶴怪石 參天嘯白猿丹灶塵封勾漏去危樓鐘動玉泉噴何時携酒 幽岩畔得與高僧細品論    同前題             俞 坒 孤巒崒嵂聳晴空靈竇斜穿奪北工古碣短苔餘淺碧斷碑 殘蘚蝕微紅繞丹灶冷三秋月潄玉泉寒五夜風最愛會仙 ","59卷 ╱ (民國) 黄佔梅修 (民國) 程大璋纂 ╱ 民國九年鉛印本"
00361,廣西,貴港,"(民國) 桂平縣志",民國,1911,1949,2404,"詩録一 2381-2429 ╱ 氣侯山川關隘之詩 2381-2429 ╱ 紀文一一 2381-2429 ╱ 卷五六 2381-2429 ╱ ","矗矗山光映團團樹影重斷猿啼午夜孤鶴唳秋風    同前題             王 清 鑿破金鼇背虚明一竅通洞天塵世外樓閣畫圖中水冷猿 啼夜山空鶴唳風間來足觴詠不必嘆窮途    同前題             馬文祥 暇日尋幽景岩深别有天龍湫清徹底月窟暗中穿白蝠棲 崖邃青羊倒樹懸二程經厯後勝概至今傳千里欲窮目捫 蘿躡峻巓陰岩常積雪虚壑自通天 丹灶間瑶草蒼崖溜玉泉醉題磨蘚壁詩思入幽玄    同前題             楊 濂 ","59卷 ╱ (民國) 黄佔梅修 (民國) 程大璋纂 ╱ 民國九年鉛印本"
00361,廣西,貴港,"(民國) 桂平縣志",民國,1911,1949,2467,"詩録四 2462-2484 ╱ 亭閣樓榭各古蹟之詩 2462-2484 ╱ 紀文一四 2462-2484 ╱ 卷五九 2462-2484 ╱ ","   前題和韻            潘 䱎 清江圍草市野岸結雲亭一片明沙外天低接晚汀    玉泉臺詩            周世紀 匹馬遵城塢探奇問古臺玉泉聲尚咽青眼爲誰開    廖德明詩 宋             廖德明 荒烟漠漠雙江上往事悠悠古戍孤春到偏臨青草渡夢中 猶記白鷗湖    潯陽樓新成 清            吳綰志 潯陽飛檻俯江流小築新成覽勝遊獨秀峰高天外削思陵 寺僻眼中收四更夜水蘇吟月一笛漁歌趙倚樓近覩猺墟 ","59卷 ╱ (民國) 黄佔梅修 (民國) 程大璋纂 ╱ 民國九年鉛印本"
00364,河南,周口,"(民國) 淮陽縣志",民國,1911,1949,912,"雜志 879-1345 ╱ 災異 879-1345 ╱ 方外 879-1345 ╱ 志餘 879-1345 ╱ 大事記 879-1345 ╱ 右淮志八卷都二十五萬二千餘言載筆於去秋八月脱稿於是歳六月今春 879-1345 ╱ 輟筆三月總顛末事事者八閲月耳倉卒急就疎虞滋懼惟時間限制不得不 879-1345 ╱ 削足適履然幸三修之志原屬 879-1345 ╱ 鄙人 879-1345 ╱ 舊爪此次重修爲時未遠又藉資二三同 879-1345 ╱ 志參酌商訂其體例之變更者十之八其文字之因仍者十之六至新增各門 879-1345 ╱ 類或關政治事實或係時代潮流餼羊所存具於舊者不敢淹道德是宗續諸 879-1345 ╱ 簡者有必愼并因是得於三修之稿正謬補闕以蓋前愆則又幸之幸者也但 879-1345 ╱ 三修濫竽時已經 879-1345 ╱ 像丞同年編定初稿復兩歷寒暑始竣厥事兹以數月之 879-1345 ╱ 期遽成新册斯則 879-1345 ╱ 符孔兄之仔肩全局 879-1345 ╱ 坦齋崇山之晦明輔車故克相與 879-1345 ╱ 以有成也至邑縉紳諸先生或身任職務或時參考證本屬至契誼無隔閡尚 879-1345 ╱ 祈各紓 879-1345 ╱ 藻鑑再匡不逮俾一邑鉅典無陷成事之悔則又 879-1345 ╱ 鄙人 879-1345 ╱ 所厚望者矣 879-1345 ╱ 陽夏朱撰卿附識 879-1345 ╱ ","  人相謂曰吾輩平生貧苦果如言當新廟宇後二人貴顯俱如神言 孫季貞少好捕網飛走尤愛啖鷄卵每欲食輒焚而熟之卒且三年矣鄰有張生者   病卒三日忽便起坐既行乃徑往孫氏家稱季貞云其言實季貞其形故張生也   張氏之族即詣官以訴孫云先是吾不當死以生平多害物命故爲寃債所訴以   食鷄卵過甚被驅入於空城中比入則户闔矣第見滿城火灰既爲燒爍不知所   爲四顧奔從苦楚備嘗一旦王謂季貞曰爾壽未盡然死已三年矣何以復還主   者曰鄰有張某死纔三日可借此以託其魂王然之今我實季貞也官不能斷陳   牧劉廙親問之曰宜以生平一事人無知者以爲驗季貞曰某未死前嘗藏佛經   兩卷于屋瓦人實無知者命探之存焉斷歸孫氏 玉泉 子 五代白頸 <img n=""92""/>陳婦人也形質粗短髮黄體黑契丹入冦之初羣盜蠭聚婦起爲賊帥   號白頸 2詣戎王稱姓名衣冠拜跪皆如男子戎王以爲懷化將軍委之緝山東   諸盜其屬數千男子咸隨服役爲其夫者數十人少不如意皆手刃之嘗謂僞燕   王趙延壽曰吾能左右馳射被雙 3日可行三百里盤矛擊劍皆所善也卒爲兗   州節度使符彥卿所戮 ","8卷 ╱ (民國) 鄭康侯修 (民國) 朱撰卿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00365,江西,萍鄉,"(同治) 萍鄉縣志",同治,1861,1875,638,"卷六 628-764 ╱ 藝文志下 628-764 ╱ 詩 628-764 ╱ 詩餘附 628-764 ╱ ","歸來手指畫霏霏如玉屑逝將洗塵慮共飽深巖蕨靈山久有聲 勝事多未發短歌抉奇蹤聊用俟來哲    靈泉山圖              明  袁業泗 囂氛惟極目何物得所遣坐對靈山泉恬然爽氣繕千仞崇岡合 一道潺湲濺片片雪花開瀝瀝明珠現濯纓步滄浪照膽還能見 巖際藏虹雨林杪挂白練三伏無炎蒸六月有霜霰願分功德水 用滌凡容面混混晝夜流一洗寰塵徧    萍鄉舟中             國朝  湯斯祚 始别秀江船更涉萍江阻萬疊越雲山雲山莽回互楚王得萍實 傳聞於此處霸氣何黯然西風香水渡江濶暮帆遲秋高孤雁度 ","10卷 ╱ (清) 錫榮修 (清) 王明璠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刊本"
00368,河南,駐馬店,"(乾隆) 濟源縣志",乾隆,1735,1796,7,,"  防沁水走龍地資其利者四   國邵原䧺鎖鑰扼其要者重   關山川之勝概既多非徒以   供瞻眺風俗之敦龎近古尤   足以見人文爾乃地以人傳   於盧則有玉泉於李則為盤 ","16卷 ╱ (清) 蕭應植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六年刊本"
00368,河南,駐馬店,"(乾隆) 濟源縣志",乾隆,1735,1796,137,"卷二 111-141 ╱ 寺觀 135-141 ╱ ","   盤谷寺 在盤 谷      雲岩寺 在濟 澗北    玉泉寺       懸泉寺 在東白 澗口内    甘泉寺 在大峪泉岀山崖有遶 砌琴聲一溪寒玉之勝    龍泉寺 一在蓼塢水聲滴瀝竹色掩 映亦名區也一在綺里村    興隆寺       靜林寺    彌陀寺       靈通寺    延福寺       金簪寺 在孤山 寨西    大窩寺       天慶宫 在濟瀆廟西隋 開皇四年建      陽臺宫 在王屋里唐開元二年仙人司馬承 貞建元至正七年道士王德祐修    紫微宫 在王屋山麓宋紹聖元年建元 大德七年脩明天順元年增修 ","16卷 ╱ (清) 蕭應植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六年刊本"
00368,河南,駐馬店,"(乾隆) 濟源縣志",乾隆,1735,1796,140,"卷二 111-141 ╱ 寺觀 135-141 ╱ ","   聖水廟 舊名玉泉祠今稱水仙聖母廟在 東門外浝河北樂餘園之西南    九仙聖母廟 在武 山     衛夫人廟 在許村各 村多有      香山諶母祠 在城北里許元 廷祐二年建       濟源縣志卷二終 ","16卷 ╱ (清) 蕭應植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六年刊本"
00368,河南,駐馬店,"(乾隆) 濟源縣志",乾隆,1735,1796,885,"卷十六 798-936 ╱ 藝文 798-936 ╱ 詩 798-936 ╱ ","   枋口名來逺幽尋擢屢移觀渠追禹績掃石覓韓詩    驚浪魚龍岀陰崖虎豹窺山風秋氣肅相勸倒金巵     盧墅 即盧仝烹茶玉泉少司空 段國璋拓為圜亭因名    玊泉有詩癖籍甚標風雅胸中富邱壑况居名山下    别業占形勝流風誰嗣者有美段司空為園如綠野    屋裏青峰入門外碧湍㵼脩篁迷曲徑喬樹無炎夏    先生時杖笻與客同杯斚飄然物外蹤興致何瀟灑    河陽距一舍塵事紛多假問字一來遊群慮澹以寡    安得此長坐曠懷日抒冩俯檻躭長吟欲去不能捨     石塔行          御史  劉 漪 邑人  ","16卷 ╱ (清) 蕭應植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六年刊本"
00374,河南,洛陽,"(民國) 新安縣志",民國,1911,1949,433,"卷五 396-461 ╱ 建置 396-461 ╱ 城池 396-461 ╱ 寨堡 405-461 ╱ 公署 415-461 ╱ 學校 422-461 ╱ 倉厫 428-461 ╱ 渠井 431-461 ╱ ","  渠等創修寬五尺深四尺長五里自鐵門東北引澗水入   渠經蘆院村南灌韓都灣廟頭南地 天成渠 在縣西省莊由華嚴寺口引龍澗水入渠灌省莊   以東至羊義東溝地渠寬二尺深一尺餘長一里有奇 玉泉渠 在縣西廟頭東淸同治間鄧相如鄧九鳳倡修寛   二尺深三尺長三里引龍澗村南白衣堂水經崔圪㙮 金龍渠 在縣東淸光緒五年用江浙義賑修寬五尺深   四尺長約五里引澗水灌尤彰二十里舖地 公議渠 在縣東陽鎮清光緒二十年郭深之倡修寬五尺   深五尺長約三里灌東西陽鎭地 ","15卷 ╱ (民國) 李希白修 (民國) 李希白纂 ╱ 民國二十七年鉛印本"
00374,河南,洛陽,"(民國) 新安縣志",民國,1911,1949,590,"卷八 567-604 ╱ 教育 567-604 ╱ "," 孤燈初級小校 民國十六年 成立    一  全由學生負担      董溝初級小校 民國二十一年 成立     一  每年由廟産抽稞租錢四百 千文            東窰初級小校 民國十二年 成立    一  每年由公産抽租麥三石    嶡山初級小校 民國元年 成立    一  全由學生負担      辛莊初級小校 民國十六年 成立    一  每年由公産抽稞租曰石 五斗           省莊初級小校 民國三年 成立    一  每年由學田抽租三石五斗    晁村初級小校 民國二十年 成立    一  每年由安溝觀抽稞租十四 石一斗六升         陳村初級小校 民國五年 成立    一  每年抽稞十五石四斗    玉泉初級小校 民國十六年 成立    一  年收稞租四石六斗      上莊初級小校 民國十七年 成立    一  年收稞麥五石      ","15卷 ╱ (民國) 李希白修 (民國) 李希白纂 ╱ 民國二十七年鉛印本"
00378,陝西,西安,"(乾隆) 臨潼縣志",乾隆,1735,1796,231,"卷三 200-253 ╱ 祠祀 200-238 ╱ ","   龍應寺 在城北一里    龍興院 在新義里    興化寺 在懷仁里一名草堂寺    宏教寺 玉泉寺 在朱奚里    通靈寺 圓明寺 豐稔寺 在孝義里    轉輪寺 中聖寺 聖力寺 在戯河里    聖壽寺 在西市里    圓覺寺 白㙮寺 寶峰寺 九曜寺 莊嚴寺 千佛     寺 在張市里    吉祥院 觀音院 建福院 龍泉院 今名麻 池寺 在賈村里 ","5卷 ╱ (清) 史傳遠撰  ╱ 清乾隆四十一年刊本"
00378,陝西,西安,"(乾隆) 臨潼縣志",乾隆,1735,1796,762,"卷八 607-875 ╱ 藝文上 607-875 ╱ 藝文下 607-875 ╱ ","   㸔仙液注離宫千巗曙雪旌門上十月寒花輦路中不覩    聲名與文物自傷流滯去關東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       杜 甫    東山氣鴻濛宫殿居上頭君來必十月樹羽臨九州陰火    煮玉泉噴薄漲喦幽有時浴赤日光抱空中樓閬風入轍    跡曠原延冥搜沸天萬乗動觀水百丈湫幽靈斯可怪王    命官屬休初聞龍用壯劈石摧林邱中夜窟宅改移因風    雨秋倒懸瑶池影屈注滄江流味如甘露漿揮弄滑且柔    翠旗淡偃蹇雲車紛少閏簫鼓蕩四溟異香泱漭浮鮫人    獻微綃曾祝沈豪牛百祥奔明盛古先莫能儔坡陀金蝦 ","5卷 ╱ (清) 史傳遠撰  ╱ 清乾隆四十一年刊本"
00384,廣西,賀州,"(民國) 昭平縣志",民國,1911,1949,774,"藝文部 765-848 ╱ 詩歌 765-848 ╱ ","仙郎本自號神明遠眺翻驚事變更知是勞心紆國計獨煩援手 拯民生荃香正賴堪為宰蓴菜何須憶作羹吳咏楚騷俱遄日絃 歌今手滿江城 錄柯公原志     畫舫初成試棹          邑侯  柯壽愷 蒲田人  濟人須識濟川功平渡入間波浪中春水驟添三尺瀰布帆無礙 一天空譚邊玉屑當杯落醉袖桃花夾岸紅坐上僊凡漸自隔錯 教指點此舟同    無題              邑侯  甘文奎 南昌人  十里湖光移小舟漫尋春事及西疇江鷗無意憑他去野老多情 為我留薄暮早春念夜雨九峯晴色散溪流吾儕到處皆行樂何 必蘭亭説舊遊 ","8卷 ╱ (民國) 李樹柟修 (民國) 吳壽崧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00385,廣西,桂林市,"(光緒) 恭城縣志",光緒,1875,1908,506,"藝文 456-543 ╱ 文 456-543 ╱ 詩 495-543 ╱ ","   爐詩卷心如水滄涼石隙射江藻銅鉦已見朝暾升    鵰子嶺            倪濟遠    屹如怒翮盤鵰立一綫崚?雲入不知透邐幾千    迴倐已身同衆峰揖一屏一掩花障霧霧罅衝風掣    圓笠紆延回棧惑凌緬滑訝陰藤息呼吸玉泉一迸    銀濤春濺沫蒙珠翠巖溼蚪柯偃葢晝壑寒疑有蛟    龍出幽蟄嶺西爪距勿開拓狀向平蕪攫拏急村甿    狎熟捧我笻繭足塘拾苔級中途騁望猶冥冥狹    谷騎危頗岌岌坡陀一折鷹脱鞲俯瞰高瓴縱旋戢    昌黎餒笑縋梯下夸父渴難追日及稍憑駿馬躡景 ","4卷 ╱ (清) 陶壿修 (清) 陸履中纂 ╱ 清光緒十五年刊本"
00385,廣西,桂林市,"(光緒) 恭城縣志",光緒,1875,1908,513,"藝文 456-543 ╱ 文 456-543 ╱ 詩 495-543 ╱ ","   送唐杏坡解館        典史  王宗瀛    馬足無情去較忙四圍山色助行裝正當嶺上梅花    發驛館題詩字也香    牙圭測景晷初長日照征帆返故鄉一路奚囊收錦    句堤邊柳汁染衣香    道鄉泉懷古          鍾其融 邑人     嶺畔微聞潄玉聲 原名潄 玉泉 嚴關兩度動覊情 公有句 云馬頭   今日度嚴關十   九年前去復還 天書遠下君恩渥諫草遙傳直道明    滿腹孤忠同水鑑十年歸夢照江清題詩石上留眞    蹟霽月光風共一泓 ","4卷 ╱ (清) 陶壿修 (清) 陸履中纂 ╱ 清光緒十五年刊本"
00388,河南,安陽,"(民國) 重修滑縣志",民國,1911,1949,1000,"卷十二 922-1006 ╱ 武備第十 922-1006 ╱ 歷代兵事 922-1006 ╱ 明淸兵制 922-1006 ╱ 民國兵事 922-1006 ╱ 民團 922-1006 ╱ ","  乘機挨門入户搜取財物商民損失甚鉅並燒燬房屋數座日暮道口礮兵   來援梁盛懷乃出東門逃走   十五年六月討賊聯軍第一軍第二團團長趙守業曁其參謀長駐教育局   軍警督察處處長王玉泉先駐大十字街西後移鼓樓北街   十六年正月奉軍分駐城外各莊村軍暫編第二十四師補充旅安旅長   駐道口鎭其團長唐在禮全部分駐滑縣城內第二團第一營機關槍連駐   紮文廟滑縣警察隊改爲民團國曆六月杪老安桑村一帶有紅會假名自   衞團進城廢曆六月十六日夜間巡警局民團總團衞隊緝私營均被紅匪   繳械縣署公款局官鹽店皆被搶八月二十六日紅鎗會匪火燒傅村二十   七日縣長帶隊往捕胡紅匪二十八日莊營紅匪作亂二十九日留固失守   潞安柳沈村一帶房屋被焚九月馬胡寨紅匪聚衆縣長帶隊前往勦撫初   五日革命軍第一混成旅開到駐紮文廟暨教育局左右十六曰軍隊出發 ","20卷 ╱ (民國) 馬子寛修 (民國) 王蒲園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00391,江蘇,無錫,"(洪武) 無錫縣志",洪武,1368,1398,187,,"師文為重以恩科第一人終蘄州教授 宋尤袤字延之其先閩人本姓沈因避王審知諱去水 姓尤來居無錫至袤遂為無錫人弱冠入太學魁監省 登紹興進士第嘗從玉泉喻樗游樗龜山先生髙弟也 樗以所得龜山之學授之由是學益進紹興間宰泰興 金人犯境士庶望風而遁袤獨堅守不去尋以薦除奉 常時髙宗廟號未定方議升配公諏經訂古悉有根據 平生博極羣書同貫古今時人號曰尤書㕑當世推為 ","4卷 ╱ (明) 佚名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00391,江蘇,無錫,"(洪武) 無錫縣志",洪武,1368,1398,202,,"梧志並行于世 宋喻樗字子才始居東京開封之祥符從髙宗南渡徙 居嚴之桐廬後至無錫遂定居焉建炎間以易經中進 士累官贈工部郎中少從山先生㳺獨得其奥嘗著 易義及玉泉講解語孟大學四書性理窟行扵世當紹 興之間力主正論為時師表天下稱之 宋薛極字㑹之武進人後居無錫少讀書日記萬言以 父䕃調上元主簿習詞學中科第為理官後守桐川嘉 ","4卷 ╱ (明) 佚名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00391,江蘇,無錫,"(洪武) 無錫縣志",洪武,1368,1398,227,,"學校三之四 州學即舊縣學也在州城西南三百步宋嘉祐三年邑 令張詵始創為之崇寧間詔興天下學宫其猶子元度 繼宰是邑因舊䂓更廣其製紹興間邑令胡舜舉復加 増飾㕑傳齋廊繕葺茍完嘉定十年趙忠定公之子崇 要令邑崇以㦸門擴新其舊寳祐間四明袁従為邑宰 即明倫堂之西為堂三楹以祀楊山陸象山張南軒 楊慈湖袁潔齋袁蒙齋喻玉泉尤遂初蔣實齋為九先 ","4卷 ╱ (明) 佚名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00391,江蘇,無錫,"(洪武) 無錫縣志",洪武,1368,1398,228,,"生祠元前至元間九先生祠久廢郷貢進士虞薦發為 文學椽以為山先生嘗講學是邑玉泉遂初實齋及 小山李公皆郷之望遂即舊祠各圖繪象貎更為五先 生祠以祀焉獨教官缺視事之署延祐間主學李司孝 闢學舍之西南以為之于是有宫講有堂肄業有齋 司教有所寢處有房庖治有舍而門廡廊序軒然翼然 與是邑稱學司之職舊有贍士四十一頃有奇嵗入一 千二百餘石而養士有饍設官有祿所以造就俊秀之 ","4卷 ╱ (明) 佚名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00391,江蘇,無錫,"(洪武) 無錫縣志",洪武,1368,1398,345,,"髣髴隔簾青玉鬟天風忽吹白雲斷翡翠屏風倚南極 政縁一雨染山色未必雨前如此碧青山未了雲復還 雲與詩人偏作難我船自向蘇州去白雲稳向山頭住     雪後逰恵山懐尤延之 已到姑蘇未到常恵山孤秀蔚蒼蒼一峯飛下如奔馬 萬木深圍古道塲錫谷中空都是乳玉泉致逺乆猶香 眠雲跋石梁谿叟恨殺風烟隔草堂     潘葑回望恵山真如龍形 ","4卷 ╱ (明) 佚名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00391,江蘇,無錫,"(洪武) 無錫縣志",洪武,1368,1398,478,,"鄰國合國有人焉何庸取諸其鄰我楊文靖山先生 雖非吾錫之人而寓居於郡者十有八載今城東精舎 乃其講學之地是即鄉之先師也鄉者先生標表是祠 居中奠位曽謂土崩瓦解之勢我興受之然有不依形 而立者參倚如見吾黨小子忍倍此而更師乎喻工部 玉泉先生尤文簡遂初先生李肅簡小山先生蔣忠文 實齋先生何莫非吾錫之人而起家於邑者相望百有 餘歳今里中故宅尚有指為藏書之所非鄉之先師與 ","4卷 ╱ (明) 佚名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00391,江蘇,無錫,"(洪武) 無錫縣志",洪武,1368,1398,479,,"玉泉遂初實齋三先生已有秩祀而小山先生未及與 享迎之致敬獨可遺乎若夫廣漢大儒非不同宗河洛 景定間已繇此而陞從祀然猶不敢先之繹而江西顓 門之其師友父子視吾諸老先生之所學未能無頓 漸之異伊欲借晉人將無同之說以復其位庸詎知不 見幾而作乎審厥象而儀圖之盍亦知所變置烏虖職 教者之能為是言是必有黙契於心而無疑者抑慮夫 斯道之無師無復質之鄉老蔣公應新以其規接前 ","4卷 ╱ (明) 佚名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00391,江蘇,無錫,"(洪武) 無錫縣志",洪武,1368,1398,480,,"輩年幾八旬其尚論人品具得之於耳聞目見真公曰 如吾五先生則有可言者惟堯舜文武周公孔子孟氏 所傳之道至河南二程夫子而復而山先生葢受 學於二程夫子昔伊川自涪歸獨稱楊謝長進使其學 少變於凋落之餘詎有是言哉慨思山載道東南士 之㳺先生之門者甚衆玉泉乃登其門而能續程夫子 之道遂初不及登其門而從玉泉學亦能續程夫子之 道小山實齋二公固不及登山之門又不及從玉泉 ","4卷 ╱ (明) 佚名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00391,江蘇,無錫,"(洪武) 無錫縣志",洪武,1368,1398,481,,"之學因山玉泉二先生論孟中庸大學之遺言而皆 能續程夫子之道故玉泉得之而主紹興之正論遂初 得之而為乾淳之老儒小山得之而居慶元之學黨實 齋得之而號端平之善自九京之莫作而國人之無 所矜式也久矣不有君子其能國乎始吾學之祠諸賢 吾見其居於位者與先生並果孰使之然哉近若潭之 長沙有祠周元公先生而以胡子五峯張子南軒朱子 晦庵為配者而鶴山魏公了翁因其修祠嘗為之祀亦 ","4卷 ╱ (明) 佚名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00391,江蘇,無錫,"(洪武) 無錫縣志",洪武,1368,1398,482,,"深嘉而樂道之今可法也曲禮曰羣居五人則長者必 異席曷不即玉泉遂初小山實齋四先生而配我山 先生乎讙曰然論定然後肖其貎是歳垂光大荒落卜 六月丁亥展舎采之敬周服殷冠魚雅就迣枚數先生 之族子裔孫有渙乎無萃竊幸尤氏喻氏蔣氏文獻之 存輯冠者五六人奔走與祭是禮也救滅亡而扶壊爛 豈曰小補之哉其初位次未定繪事未素棟方卧疾未 興虞君數四貽書俾識其事奈何不能守墳墓政懼夫 ","4卷 ╱ (明) 佚名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00391,江蘇,無錫,"(洪武) 無錫縣志",洪武,1368,1398,507,,"為錫山之一逸民也吁至大戊申十一月十五誌又曰 先君生於宋嘉熙戊戌七月二十七日配周氏子男二 人長曰元昭玷充慶元慈湖書院山長次曰元明亦 儒選女二人長適玉泉喻工部孫之緯次適湖州徳清 院主簿王將仕子鏸孫男四人實容宷皆習儒業宣尚 幼女二人在室將以困敦之月重光作噩之日卜于 州隅景雲鄉弓河之原從治命也慎終追逺之禮敢不 盡心棺槨衣衾僅遵古制唯誌石未完其文以道義為 ","4卷 ╱ (明) 佚名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00392,浙江,麗水,"(光緒) 松陽縣志",光緒,1875,1908,117,"卷之一 96-145 ╱ 輿地志 96-145 ╱ 分野 96-145 ╱ 沿革 98-145 ╱ 疆域 101-145 ╱ 形勝 103-145 ╱ 山川 105-145 ╱ 坑冶 96-145 ╱ ","   人避難于此   洞陽觀山 離縣八里高一百丈山多靈異上有葉眞    人祠西至籐崗朱山甘露堂净嚴寺凈梵寺景福觀    太極陽明道院陳夫人廟三溪橋洞陽橋仁壽橋俱    在焉   青雲山 即青蒙山在縣東十里溪有石虎石印上有    慈雲庵青雲塔源有玉泉寺 詩載 藝文   東馬鞍山 在縣東四十八里狀若馬鞍中有石龕昔    有僧人禪化于此屢顯靈異後失其名常見其身衣    紫衣俗呼為紫衣大德仙塑像立廟有簔衣潭大龍 ","12卷 ╱ (清) 支恒春修 (清) 丁鳳章纂 ╱ 清光緒元年刊本"
00392,浙江,麗水,"(光緒) 松陽縣志",光緒,1875,1908,411,"卷之四 366-424 ╱ 建置志 366-424 ╱ 城池 366-424 ╱ 衙署 366-424 ╱ 舖舍 372-424 ╱ 廟宇 373-424 ╱ 壇壝 379-424 ╱ 市井 380-424 ╱ 坊塔 366-424 ╱ 橋渡 389-424 ╱ 塘堰 398-424 ╱ 寺觀 406-424 ╱ 塚墓 366-424 ╱ ","  凈緣寺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周顯徳五年建舊名延    壽宋紹平間改名凈緣寺今廢   玉泉寺 在縣東十里梁大同元年建舊名靈水隋大    業間廢唐乾元中重建改名玉泉寺久廢   報因寺 在縣東六十里元時建久廢   崇覺寺 在縣東七十里宋開慶元年建   净聖寺 在縣東五十里周顯徳七年建久廢   延昌教寺 在縣東六十里宋嘉定十六年建久廢   妙勝寺 在縣東二里宋淳祐間建久廢   明覺寺 在縣東十二里晋天福七年建久廢 ","12卷 ╱ (清) 支恒春修 (清) 丁鳳章纂 ╱ 清光緒元年刊本"
00392,浙江,麗水,"(光緒) 松陽縣志",光緒,1875,1908,668,"卷之九 646-823 ╱ 人物志 646-823 ╱ 理學 646-823 ╱ 忠義 655-823 ╱ 廉正 661-823 ╱ 宦蹟 666-823 ╱ 隱逸 646-823 ╱ ","   玉泉寺并置寺田五畝松邑仕宦飛卿最稱好義云   潘景夔字和叔初為徳清尉邑有富民為盗所掠躬捕    獲二十人法當改秩同僚賀之景䕫愀然曰是得無    詿誤者耶若以幸賞為心則吏卒鍛鍊以成獄吾不    忍為也同僚歎服   潘自中字時乂為江州司理日有吳門鹽啇牽聯就絏    吏承上意欲加之罪没入其資自中曰入人之罪以    媚人吾不忍為也力雪免之州部將二人以軍賦牴    牾繫於獄統戎者以宿憾欲死之符取自鞫使之誣    服自中走白於府深明其誣二人賴其力以免 ","12卷 ╱ (清) 支恒春修 (清) 丁鳳章纂 ╱ 清光緒元年刊本"
00392,浙江,麗水,"(光緒) 松陽縣志",光緒,1875,1908,1053,"卷之十一 844-1122 ╱ 藝文志 844-1122 ╱ 碑文 844-1122 ╱ 記 864-1122 ╱ 序 1010-1122 ╱ 書目 1010-1122 ╱ 銘 1010-1122 ╱ 賦 1010-1122 ╱ 詩 1045-1122 ╱ ","欺枕席溪月照杯盤乍脫塵中趣孤懷得自寛    孝女詩 為王嘉富女作       邑令  王天倪 椿庭偶恙視多驚痛裂關情不計生繼體體還將代父遺 肢肢即剗為血誠格得三魂爽心藥攻開二豎平至孝 從來稱固有獨堪當世待褒旌    香乳山            葉秉恭 邑人  薜磴綠迢遥空山坐寂寥不聞香乳滴唯見玉泉饒鼎鼐 深藏石雲霞亂隱霄徒留塵世眼猶是眺平臯    風門山            元  周 權 邑人  蘆山欝峍九龍峰磅礴大地包鴻濛劃然一夕震風雨欲 ","12卷 ╱ (清) 支恒春修 (清) 丁鳳章纂 ╱ 清光緒元年刊本"
00394,廣西,桂林市,"(民國) 靈川縣志",民國,1911,1949,279,,"此賦詩故名 金通志鄒浩韻滑石舖泉軒詩長官心事古 人前碧玉峰巒碧玉泉流岀北歸烟瘴眼光 明欣覩 太平年 珂泉縣南三十里青雲山 即盤 古嶺 南有一巖寛丈餘深不可 測其泉由上下滴聼之鏗然如玉珮聲故曰珂泉 載省志  西峯寶塔在縣西三里西峰山壽佛寺後清乾隆十六年 建 崔車立記天下名勝浮屠類多建塔以培地靈若粤西 會城之象鼻山全州之妙明真境均以塔生其間者 名臣碩儒後先濟美地靈人傑其有以也靈川西峯山有 泉而潮日凡三次溯源在海國靈奇矣尤奇者玉屏山之 陽有石龍烏块飛落首爪宛然盤旋屈曲中抽微脈入 公團結石局高數尺其上坦平寛約二丈許儼若天造地 ","14卷 ╱ (民國) 陳美文修 (民國) 李繁滋纂 ╱ 民國十八年石印本"
00395,廣西,玉林,"(光緒) 鬱林州志",光緒,1875,1908,185,,"   榜山堡 舊十三村 新五村 共十八村 城北二 十五里     高山 排榜 馮村 加垌 綯馬坡 水長     横嶺 雲石 南流 馬寨上 大塘墟 周埠     松城墟  新 增 金馬山 新來何 大車山 江口     大馬垌    穀陽堡 舊七村 新四村 共十一村 城東北 二十里     羅村 楊村 玉泉 楊珠塘 硃砂 周村     騰蛟山  新 增 嶺丫堰 覃坡 沙路塘 山頭嶺    茂林甲 舊二十四村 新二十八村 共五十二村 城東三 十里     古孫塘 山會 印嶺 大泉塘 鼓城 旺久 ","20卷 ╱ (清) 馮德材修 (清) 文德馨纂 ╱ 清光緒二十年刊本"
00395,廣西,玉林,"(光緒) 鬱林州志",光緒,1875,1908,616,,"                 背      人               新村     人               級玉泉    新村人             泉新     村人              村      人              貴貤贈中憲  大夫鳳村人           儒林     郎               儒林     郎               授奉直隸   大夫              徵仕郎     東街人           徵仕郎晉贈  朝議大夫            徵仕郎晉贈  朝議大夫福  棉人             奉政     大夫              奉政     大夫              徵仕     郎     ","20卷 ╱ (清) 馮德材修 (清) 文德馨纂 ╱ 清光緒二十年刊本"
00395,廣西,玉林,"(光緒) 鬱林州志",光緒,1875,1908,619,,"                 背人               泉新村人            玉泉新村人           泉新村人            泉新村人            贈奉政大夫           封奉政大夫           贈奉直大夫           徵仕郎             徵仕郎屋頭  人             諭授奉直大  夫               奉直大夫            樹綱貴贈朝  議大夫晉贈  中議大夫              ","20卷 ╱ (清) 馮德材修 (清) 文德馨纂 ╱ 清光緒二十年刊本"
00395,廣西,玉林,"(光緒) 鬱林州志",光緒,1875,1908,744,,"封 職 蔣文沼 州背  陳爲志 五代同掌 滕蛟山 余成昌 烏石潭  庠 生 蔣魯書 五代同堂 玉泉人 曾傳文 羅村 現存 蕭孔光 梧村坡 現存 李樹楠 平山村  關國鉽 牟村  姚緒揚 元地山  黎錫賢萬道一 高沙堡  萬維才 高沙堡  羅明惠 封 職 蕭惠芥 福綿  陳肇芳 平山墟 以上俱九十二 庠 生 蔣殿書 五代同堂 玉泉 楊盛鋗 州背  楊獻凝 谷山  庠 生 楊文明 篷塘  陳良棅 砂粒坡  陳成禮 鶴林  封 職 陳甲滙 南門  陳宗烈陳汝恭 龐村  附 生 陳第鈺 見五代重遊 泮水泉西塘 陳第炌 泉西塘  陳秉光 旺水  職 員 陳漢琠  繇村 陳甲梂 大水  陳其响 鶴林  ","20卷 ╱ (清) 馮德材修 (清) 文德馨纂 ╱ 清光緒二十年刊本"
00395,廣西,玉林,"(光緒) 鬱林州志",光緒,1875,1908,756,,"陳卓才妻謝氏 陶良村  陳祖珍妻甯氏 張德明妻周氏 五岡村  謝家輝妻李氏 楊田村  楊士响妻莫氏 蘇烟村  梁建槐妻李氏 旺垌人 節孝 梁勝揚妻吳氏 州埠人  梁亦俊妻黃氏 下車山  欽 賜 牟廷詮妻文氏 高山人 紹堂母 鍾秉元妻莫氏 平山村  黃亮鋗妻謝氏謝奇暐妻黃氏 鴨木根  周顯宗妻羅氏蔣德琨妻梁氏 玉泉人 現存 蔣京淮妻陳氏 現見五代 玉泉人 甯應祥妻黃氏 譚凝彦妻蕭氏 攀龍坊  堯日淮妻陳氏 陽䕶村 現存 歐陽寕國妻鄧氏 州背 人 曾相國妻黃氏 韋表良村  ","20卷 ╱ (清) 馮德材修 (清) 文德馨纂 ╱ 清光緒二十年刊本"
00395,廣西,玉林,"(光緒) 鬱林州志",光緒,1875,1908,761,," 例  貢 龐維賢妻甯氏    陳文漢妻鍾氏  封  職 李獻芳妾馮氏 見五代 樟木村人 陳一詔妻周氏   牟永新妻黎氏 高山人 以上九十 周以彰妻鍾氏  宿塘村  增  生 周興珍妻歐陽氏 南街 人  周紹經妻唐氏 四川樓人    周祖書妻盧氏 烟村人 現存  周廷槐妻李氏  黃坭塘  封  職 李應聰妻蔣氏 長淇人   吳孔宣妻梁氏 寒梧陽山    蔣之幹妻譚氏 玉泉人   林盛椿妻廖氏  石鷯山   譚舒亮妻陸氏 口嶺   覃元才妻陳氏  深塘村   薛鼎貴妻陳氏  硬飯塘  薛顯球妻梁氏  硬飯塘   麥悦文妻唐氏 石脚 坡心   甘樹揚妻李氏 蘇烟村  ","20卷 ╱ (清) 馮德材修 (清) 文德馨纂 ╱ 清光緒二十年刊本"
00395,廣西,玉林,"(光緒) 鬱林州志",光緒,1875,1908,799,,"   陳達廷妻蔣氏       楊宗華妻黃氏 年二十一夫故    山羅村    楊世涫妻梁氏 年二十夫故守 六十五年雲石  楊萬方妻梁氏 年二十五夫故守四 十八年西關新村  監  生 楊世洙妻陳氏 年二十六夫故守 四十五年雲石 蘇士墉妻唐氏 年二十三夫故夀 八十二 州背    蘇芳鎬妻陳氏 年二十五夫故夀七 十有坊在江岸西坡 蘇昌鋕妻楊氏 年二十二夫故壽 七十二 州背    蘇昌鎮妻陳氏 年二十夫故夀 八十四歳州背  蘇昌銶妻唐氏 年二十三夫故壽 八十三 州背  進  士 牟廷典 側 室 方氏 年二十五夫故 壽七十八高山  牟世經妻李氏 年二十九夫故夀 六十六 高山  廪  生 牟惟槦妻氏 年二十三夫故夀 七十九高山 牟統裕妻陳氏 年二十七夫故壽 五十四 高山  庠  生 牟廷譔妻蘇氏 年二十二夫故 夀八十五高山  李敏繩妻關氏 年二十一夫故    調馬村  贈  職 牟廷範妻蘇氏 年二十三夫故 夀九十三高山  李宏基妻梁氏 年二十夫故   贈  職 牟泰基妻石氏 年二十九夫故 夀九十二高山  蔣孔鏕妻區氏 年二十四夫故守 五十八年 玉泉 ","20卷 ╱ (清) 馮德材修 (清) 文德馨纂 ╱ 清光緒二十年刊本"
00395,廣西,玉林,"(光緒) 鬱林州志",光緒,1875,1908,831,,"   蔣政恒 繼 妻 金氏 年二十六夫故守 二十二年玉泉  蔣雲妻梁氏     石牛村    蔣興第妻蘇氏     谷陽堡   郁蘭妻龐氏      甯埇    甯舞貞妻鄧氏     古城村   尙桂妻王氏     古城村    甯元慧妻王氏     古城村   何超常妻楊氏      東墟    利位一妻陳氏 年二十六夫故壽 八十三城内軍民坊 晏公鑅妻楊氏      東街    晏紫荆妻周氏      東街   晏成禮妻梁氏     果山塘    霍之棟妻劉氏 年二十四夫故 守十八年州背   霍之榮妻鄧氏 年二十夫故守 二十九年州背    王舉元妻龐氏     古城村   張顯揚妻譚氏    大塘木寮    張宗富妻黄氏     麒麟田   曾毓仁妻周氏      南街    黄澄妻李氏      凝垌   黄烈翕妻甯氏  軍黎螺塘 ","20卷 ╱ (清) 馮德材修 (清) 文德馨纂 ╱ 清光緒二十年刊本"
00395,廣西,玉林,"(光緒) 鬱林州志",光緒,1875,1908,844,,"   梁遠遂妻莫氏 年二十四夫故守 二十五年  梁遠達妻鍾氏 年二十四夫故卒 年四十九    梁肇桂妻李氏 年三十夫故守三 十年七龍塘  梁垚宗妻盧氏 年二十五夫故守 六十一年    梁獻鳳妻黎氏 年三十夫故守四 十七年莫村坡  梁友文妻黎氏 年二十五夫故守 三十五年莫村坡    蔣乃諼妻陳氏 年十八歸越月夫 故守二十四年州背 蔣政誨妻文氏 年十七夫故守三 十年玉泉    蔣京澐妻梁氏 年二十三夫故守四 十四年石牛村 蔣可球妻羅氏 年二十五夫故壽 八十三馬鞍山    周聖模妻梁氏 年三十二夫故卒 年七十三  周進先妻陳氏 年二十八夫故卒年 四十七四川樓    周守先妻蔣氏 年二十四夫故卒 五十四四川樓  周寅光妻麥氏 年二十一夫故守 四十六年谷山    周興琦妻張氏 年二十一夫故壽 五十六南街  周德諄妻蘇氏 年二十夫故守四 十九年南街    周正剛妻文氏 年二十九夫故守 四十六年木桃  周貽南妻蘇氏 年十九夫故守四 十一年鳳村    唐 琠妻牟氏 年十八歸甫五月夫 故守五十年福綿 唐晉雅妻鄧氏 年二十二夫故守 二十年福綿 ","20卷 ╱ (清) 馮德材修 (清) 文德馨纂 ╱ 清光緒二十年刊本"
00395,廣西,玉林,"(光緒) 鬱林州志",光緒,1875,1908,853,,"   梁嘉善妻龐氏 年二十四夫故現 五十六上垌村  梁體鰲妻陳氏 年二十九夫故現年 六十固樓坡    梁燕椿妻甯氏 年二十夫故現年 八十四  梁嘉榮妻李氏 年二十七夫故現 年五十上垌村  主  事 蔣乃常妾張氏 年三十現年 六十州背    梁茂廉妻莫氏 年二十五夫故現 七十三陳村  贈  職 蔣乃誦妻陳氏 年二十五夫故現年 五十五州背 蔣乃譜妻文氏 年二十七夫故現 五十八州北月  從  九 蔣乃謀妻黃氏 年二十九夫故現年 五十一州背 蔣乃諪妻陳氏 年十七夫故現年 五十州北月    梁體敬妻陳氏 年三十夫故現年 六十四固樓坡  蔣道立妻蘇氏 年三十夫故現年 七十三玉泉    蔣政宗妻吳氏 年二十五夫故現 年五十玉泉  蔣昌仁妻牟氏 年三十夫故現年 五十五排榜    周廷禮妻吳氏 年二十夫故現年七 十二聖模媳四川樓 周廷珛妻甯氏 年二十一夫故現年 五十七四川樓    周廷蓮妻陳氏 年二十七夫故現年 五十九四川樓 周崇先妻張氏 年二十九夫故現年 五十一四川樓    周寅衡妻文氏 年十九夫故現年 六十四谷山  周昇桂妻謝氏 年二十一夫故現年 五十一周村 ","20卷 ╱ (清) 馮德材修 (清) 文德馨纂 ╱ 清光緒二十年刊本"
00402,廣西,南寧,"(光緒) 新寧州志",光緒,1875,1908,552,"卷之六 516-598 ╱ 藝文志 516-598 ╱ 古 516-598 ╱ 律 516-598 ╱ 絶 516-598 ╱ 歌謡 516-598 ╱ ","  近郭重崗叠嶺隘平田溝分南陌無流水草蔓西   疇有宿烟受德莫酬慚父老山隂曾未贐青錢   三載精勤想下帷學優登仕布春暉惟憑經濟操   刀㨗自覺衙齋積牘稀明鏡磨銅光皎皎清言戞   玉屑霏霏何須岀入披星月風静琹堂騐道機   日南瘴氣莫相侵竹馬欣逢召文臨杪翔烏徴   德政桑陰馴雉見仁心才驚繡虎成千軸技愧績   貂和數吟共説關西今再見無須暮夜暗懷金   澆漓俗尙事多竒閱牘公庭不憚疲紙以片言剛   据獄無煩兩造巧供辭將情每抱哀矜意斷案常 ","6卷 ╱ (清) 戴焕南修 (清) 張燦奎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00403,河南,洛陽,"(光緒) 宜陽縣志",光緒,1875,1908,153,,"  筆山    在東店南形似筆故名     按東店在城東七里一曰七里店宋贈翰林學士張思     叔故里山有張思叔墓   金牙山    在城東十里龍王冲溝内山上有噴玉泉對泉有噀酒龍    王廟遇旱祈禱輒應漢尙書欒巴墓在溝外路旁   喊龍山    在城東十五里   夀安山    在城東十里古以此山名郡 ","16卷 ╱ (清) 謝應起修 (清) 劉占卿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00403,河南,洛陽,"(光緒) 宜陽縣志",光緒,1875,1908,207,,"   有暵旱村人詣廟祈禱輒應   柳泉    城西二十五里柳泉鎭北泉旁多柳因名即共水也   噴玉泉    在金牙山山壁危峭水自上流下形如噴玉瀑布數仭下    冲爲潭西北流經亂石中琤琤有聲紆折出溝北流入洛   蟠龍泉    城西南十里神峪山南鐡藻溝泉之上龍王廟   淨眉泉    城西九十里平泉子母石下   周公泉 ","16卷 ╱ (清) 謝應起修 (清) 劉占卿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00403,河南,洛陽,"(光緒) 宜陽縣志",光緒,1875,1908,439,,"  荏子可作油又有梧桐材   可作琴其子炒食最美 槐 花與角均可入葯又有倒 裁者枝葉下垂其致可觀    柞 枝長葉盛裁生有刺取嫩條叢生 七寸入甘草三錢煎服催生最妙 荆 凡木心圓而荆樹 心方又有名紫荆   者或云卽三   春柳恐不確  楮 結穗者爲楮結桃者爲構取汁粘 貼金最妙穗可蒸食皮可作紙爲布    楊 有大葉小葉之分大曰白楊小者 有花如柳絮入水亦能化浮萍  楝 其根白取皮煎 服能治小兒虫   症又黃楝者木堅而   體重其子可作油  栗 外壳如蝟 可染靑布  椿 子如鳯眼可作 油點之最耐久   又有紅椿一名香椿採食   之其味香烈最爲佳品 冬靑 一名萬年枝一名女貞又 名長生按葉團子赤爲冬   靑葉長子   黑爲女貞  榆 春結榆錢蒸食最美 又有山榆可接桂  椵 其木文理多 多作箭用    皂莢 其角浣衣洗臉去垢最 利又猪牙皂可入藥  桫欏 其子可治 胃氣疼  椒 叢生 多刺   其子味辛而香   烈亦名花椒  棣 春開白花秋 葉可染紅布   木堅心赤葉小有 刺開白花其實有   甜有酸名曰小   可接各樣靈棗  竹 有紫竹墨竹石竹又有羅漢竹斑 竹湘妃玉泉記云立春日取宜陽   金門山竹爲管河内   葭草爲灰以候陽氣  蘆葦 作席者曰荻 作箔者曰葦 ","16卷 ╱ (清) 謝應起修 (清) 劉占卿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00403,河南,洛陽,"(光緒) 宜陽縣志",光緒,1875,1908,905,,"  鎖池痕鄭公鄕老開酒樽坐泛楚奏吟招魂     昌谷後園鑿井歌         唐  李 賀   井上轆轤牀上轉水聲繁絃聲淺情若何荀奉倩城頭曰長   向城頭住一曰作千年不須流下去     謝夀安縣惠神林山牒       宋  邵 雍   西南有山高崔嵬亂峯圍繞如蓬萊中間有地可容足泉甘   木茂無塵埃諸君之意一何厚恊謀判給如風雷天津八月   水波定便可乘槎觀一廻     噴玉泉             宋  司馬光   蒼崖雙起秋雲齊亂峯迸出如攢犀石棱澁不容馬蹄下馬   步入荆榛蹊瀑泉沃雪拖白霓落潭橫引成淸溪老木長藤 ","16卷 ╱ (清) 謝應起修 (清) 劉占卿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00403,河南,洛陽,"(光緒) 宜陽縣志",光緒,1875,1908,918,,"  浩浩灘淺石磷磷會待功名就扁舟寄此身     西還夀安路西歇         唐  白居易   槐陰歇鞍馬柳絮惹衣巾日晩獨歸路春深多思人去家纔   百里爲客只三旬已念紗窻下應生寶瑟塵     題噴玉泉 泉在夀安山下高    唐 百餘尺直瀉潭中 白居易   泉噴聲如玉潭澄色似空練垂靑障上珠㵼綠盆中溜滴三   秋雨寒生六月風何特此巖下來作濯纓翁     渡洛              唐  皇甫冉   暝色赴春愁歸人南渡頭渚烟空翠合灘月碎光流澧浦饒   芳草滄浪有釣舟誰知放歌客此意正悠悠     宿甘棠館            唐  儲嗣宗 ","16卷 ╱ (清) 謝應起修 (清) 劉占卿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00403,河南,洛陽,"(光緒) 宜陽縣志",光緒,1875,1908,950,,"    又   清波見白鷗靜林聞啄木泉細入平沙雲閑岀幽谷     遊噴玉泉二首 其曰 大風         宋  司馬光   驚風動地起遊客望山行若待佳辰去應無好事名     又   萬木吼窮谷駑駘屹不前猶勝望塵客伫立九衢邊   七言絶     酬僕射牛相公晉國池上别後至甘棠館忽夢同遊因      成口號見寄          唐  劉禹錫   已嗟池上别魂驚忽報夢中擕手行此夜獨歸還乞夢老人   無睡到天明 ","16卷 ╱ (清) 謝應起修 (清) 劉占卿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00403,河南,洛陽,"(光緒) 宜陽縣志",光緒,1875,1908,953,,"  渠水紅繁擁御墻風嬌小葉學娥妝垂簷幾度靑春老堪鎖   千門白曰長     題夀安縣甘棠館御溝       唐  杜 牧   一渠東注芳華苑苑鎻池塘百歲空水殿半傾蟾口澀爲誰   流下蓼花中     題噴玉泉            唐  趙 嘏   平生半爲山淹留馬上欲去還回頭兩京塵路一䨇髩不見   玉泉三萬秋     夀安水館            唐  薛 能   地接山林兼有石天懸曰月更無雲驚鷗上滿池水瀺灂   一聲中夜聞 ","16卷 ╱ (清) 謝應起修 (清) 劉占卿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00403,河南,洛陽,"(光緒) 宜陽縣志",光緒,1875,1908,958,,"  忠烈淚沾巾     九日登夀安錦屏山宿邑中     宋  邵 雍   烟嵐一簇峙崔嵬到此令人心自上有神仙不知姓洞門   間倚白雲開     八日渡洛會夀安張趙尹三君登金牙山觀噴玉泉                   宋                    邵 雍   渡洛南觀噴玉泉千峯萬壑遠相連中間一道長如雪飛入   寒潭不記年     十三曰遊上寺及黄澗二首     宋  邵 雍   能休塵境爲眞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不向此中尋洞府更於   何處覔曇花 ","16卷 ╱ (清) 謝應起修 (清) 劉占卿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00403,河南,洛陽,"(光緒) 宜陽縣志",光緒,1875,1908,960,,"    噴玉泉             宋  司馬光   千尺崖頭一派淸古今不絶墜崢嶸長風卷起散巖壑此日   方知噴玉名     福昌院             宋  蔡 襄   山前溪水最宜春千樹天桃一新爭得扁舟隨水去亂花   深處問秦人     雪中不見女几山         宋  蔡 襄   宜陽南路是仙山雪擁雲埋杳靄間洗眼來看無處覔不知   可復在塵寰     福昌官舍後絶句四首       宋  張 耒   淮南梅柳想春還怯去西州歲暮寒唯有看山心未厭晴明 ","16卷 ╱ (清) 謝應起修 (清) 劉占卿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00403,河南,洛陽,"(光緒) 宜陽縣志",光緒,1875,1908,1230,,"   金石攷至元二年劉傑撰 元夀安亭記    府志金石志存    金石攷至元九年劉傑撰             明噴玉泉東壁磨崖題名    嘉靖乙卯春三月    十有三日邑令陽    城衛子邀鳳泉    山人觀泉時衞子    内召山人酒酣因記    此以代甘棠山人者前 ","16卷 ╱ (清) 謝應起修 (清) 劉占卿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00403,河南,洛陽,"(光緒) 宜陽縣志",光緒,1875,1908,1239,,"   朱子全書卷五十三張思叔語錄多作文故有失其本意    處不若只錄語錄爲善    困學紀聞卷二十李長吉有春歸昌谷詩張文濳春游昌    谷欲訪長吉故居云惆悵錦囊生遺居無復處 原注在河 南福昌縣   三鄕   東    宋邵伯温嵩山紀行詩跋云司馬公居洛嘗同范景仁過    韓城抵登封憩峻極下院 節     全唐詩第九函李玖噴玉泉㝠㑹詩八首纂異記曰會昌    元年孝廉許生下第東歸次夀安甘棠舘西逢白衣叟云    赴噴玉泉與三四君子追舊游至泉所見四丈夫有少年    神貌揚揚者有短小氣字落落者有長大少鬚髯者有淸 ","16卷 ╱ (清) 謝應起修 (清) 劉占卿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00403,河南,洛陽,"(光緒) 宜陽縣志",光緒,1875,1908,1240,,"   瘦言語瞻視疾速者皆金紫坐泉傍謂叟曰王川來何遲    叟曰適憩前館偶見西楹題詩晦其姓名有似爲座中一    二公者吟諷少駐耳因述其詩座中皆掩靣慟哭神貌揚    揚者曰作詩人得非伊水上受我推食解衣之士乎久之    各賦噴玉泉感舊游書懷詩詩成各自吟諷長號數四響    動岩谷惨無言語而别按四丈夫甘露四相也玉川盧仝    也伊水受恩之士玖自謂噴玉泉在河南夀安縣傳載云    山水絕勝太和中游者始盛壬涯傳别墅有佳木流泉詳    詩意墅正在此泉上也      白衣叟途中吟一    春草萋萋秋水綠野棠開盡飄香玉繡嶺宫前鶴髪人猶 ","16卷 ╱ (清) 謝應起修 (清) 劉占卿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00403,河南,洛陽,"(光緒) 宜陽縣志",光緒,1875,1908,1241,,"   唱開元太平曲    厭世逃名者誰能答姓名曾聞玉樂否眷取路傍情      白衣叟述甘棠館西楹詩    浮雲凄惨日微明沈痛將軍罪名白 叶閽無近戚    衣飮氣只門生佳人暗泣塡宫淚廐馬連嘶換主聲六合    茫茫皆漢土此身無處哭田橫      白衣叟噴玉泉感舊遊書懷    樹色川光向晚晴舊曾遊處事分明鼠穿月榭荆榛合草    掩花園畦壠平迹陷黄沙仍未窹罪標靑簡竟何名傷心    谷口東流水猶噴當時寒玉聲      四大夫同賦 ","16卷 ╱ (清) 謝應起修 (清) 劉占卿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00405,廣西,桂林市,"(嘉慶) 臨桂縣志",嘉慶,1796,1820,465,,"   分何能愧圭撮中琳瑯茀埃壒自恧鈆鋒乏破    割時過西鄰蘄發藥霤引玉泉澆肺渴新商執矩    早威令甘霪騰虛摧虐魃約君飄鳬泛滄漪背負    青天無夭閼風來空穴襲髮毛刷腋涼飈振絺葛    泠然便擬列子遊不待别起青蘋末徐濟七星跐    山椒杓魁歊虛狀旋斡近君白雪何有高談一    激錐囊脫扳肩作者古蹊徑餘事篇章隨擊鉢盤    趺不减二華君 日月二華君棲霞 洞在風洞之北 妙閱枯棊戰挑    捾光騶摇蹤莫可留四序翩翩幾箭筈頃看金柳    流鶯鳴俄聽玉露叢蟬聒清輝點韻無絃琴烏用    檀槽揮一抺我方騷愁愁到骨濳睨蠧蟫眉目繓 ","32卷 ╱ (清) 蔡呈韶修 (清) 胡虔纂 ╱ 清嘉慶七年修光緒六年補刊本"
00405,廣西,桂林市,"(嘉慶) 臨桂縣志",嘉慶,1796,1820,504,,"乃騰隱兩嵓列坐則丹曜減引舟則玄壑生涼用消 夏爲快不似諸空洞來風或中人也騰嵓又有滴玉泉 泉從山椒點點墮石穴琤然作清響宋人來游酌石澑 試新茗即此中故有釋迦寺環翠驂鸞兩閣又有雨華 堂或曰驂鸞乃宋范公成大亭或仍閣之名范又有驂 鸞記記自吳入桂道里所歴亭廢續建後更名曰怡雲 即故亭地宋游最盛鐫題之衆至環兩嵓使壁無完石 他嵓未之有也查禮遊記自花橋泛舟不半里至洞在 七星山第七峰之山脚小東江之水注焉洞口高約七 八十尺鼓櫂而入洞長二百尺寛一二十尺左右盡石 刻舟從洞後出緣山脚百五十尺至岸舍舟登山由磴 ","32卷 ╱ (清) 蔡呈韶修 (清) 胡虔纂 ╱ 清嘉慶七年修光緒六年補刊本"
00405,廣西,桂林市,"(嘉慶) 臨桂縣志",嘉慶,1796,1820,744,,"以釀遂有名今南庫巾自出一泉近年只用庫井酒仍 佳嶺外代答廣右無酒禁公私皆有美醖以帥司瑞露 爲冠風味藴藉似備道全美之君子聲振湖廣諸處道 旁率沽白酒在靜江尤甚行人以十四錢買一大白及 豆腐謂之豆腐酒靜江所以能造鉛粉者以糟丘之 富也     案今桂林絶無佳酒通志載桂林酒亦非旨味     唯白酒盛行價亦猶昔殊可慨也 布玉泉子夏侯孜爲左拾遺常着桂管布衫朝謁開成 中文宗無忌諱好文問孜衫何太麄澁具言桂管產此 布厚可以禦寒他日上問宰相朕察拾遺夏侯孜必貞 ","32卷 ╱ (清) 蔡呈韶修 (清) 胡虔纂 ╱ 清嘉慶七年修光緒六年補刊本"
00427,河南,許昌,"(民國) 鄢陵縣志",民國,1911,1949,999,," 參吳  志 趙孔昭   文獻志趙孔昭字子潛號玉泉邢臺人少有奇質嘉靖二十   三年成進士明年授鄢陵知縣清愼明敏招流徙停勾攝撫   窮疴省里甲鈐胥卒礱豪右辨等威使鄢之勞者息匱者紓   良者安弱者植休養慈育民用康阜擢湖廣道御史官至兵   部侍郎致仕孔昭剛方廉介言動眞率不設城府且無世俗   依阿淟涊態嘗題趙清獻琴鶴圖云德馨何事更焚香琴鶴   隨時亦覺忙但得洗心無一事只將義命作行藏年六十五   卒祀名宦 本焦□籲藝録陳 文崗集參施志 ","30卷 ╱ (民國) 靳蓉鏡修 (民國) 王介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00430,河南,南陽,"(光緒) 南陽縣志",光緒,1875,1908,817,,"保甲舊分爲三曰縣 舊志有中雷保瓦店保坊廓保博 望保石橋保安皋保東河保皆明 初原設清河保西河保新店保王村保平樂保孟村保 石佛保黄池保□橋保玉泉保大林保皆明中葉添設 曰衛 舊志南陽衛左所有項下云下高下王下趙下曲 下司下勲下劉下中所有干下王下何下鄭下祥 下趙下陳下缺衛 堂下鎭撫司下 曰儀護衛 舊志儀護衛司左所一甲 至十甲右所一甲至六甲 其明唐藩莊地今 爲更名未入保田 皆因明舊大要城分爲四關分爲六 周縣境爲保九十有六 保名見 集□ 率十户爲甲甲有長百 甲爲保保有正隨年編審多少無額此承平時通例也 自咸豐中軍興始行團練法於是縣境各保皆置保甲 局以稽察編氓防盗賊設總局城中曰籌防當是時縣 人劉若棣崔懷玉總局事局權畸重有大差繇驚急非 ","12卷 ╱ (清) 潘守廉修 (清) 張嘉謀纂 ╱ 清光緒三十年刊本"
00437,廣東,江門,"(民國) 開平縣志",民國,1911,1949,1233,"卷三十九 1223-1273 ╱ 藝文畧 1223-1273 ╱ 子 1223-1273 ╱ 集 1223-1273 ╱ ","   成性田湛若三千界心境昭然二五精不必孤山㝷箇路堦前    一路最分明其言温潤者玉容眞個是神仙淡掃春粧俗不緣    花落酒醒人寂寂庭深夜靜月娟娟寒生冰簟浮秋水露濕銀    牀滴玉泉自覺一身是區宇春來無處不完全其言凛然不犯    者墜葉蕭蕭舞亂風獨標清瘦與誰同重陽沍處孤根老大節    臨時萬卉空雪態濃粧皆正色缺枝斜揷獨英峯一生愛學揚    州咏只恐陰何體未工其言綪藴者萬徑無人鳥絶飛一生飽    雪對疎籬剛乎豈得磨而磷白者還教湟不緇上品根荄歸巨    眼非常地步即生知元天那有閒言語時物行生人代之其言    華飾不尙者紛紛百媚傍華居山舘蕭然獨瘦癯練帨縞裙風    有韻月光水景畫難如乾坤翕闢周初易動靜陰陽極外圖都    把吳娃比嫫母是非邪正兩糊塗其言萬殊者始終本末不差    訛充塞乾坤道若何一寸根荄藏太極十分風味散元和戟枝    亂處心應苦冰惢老來香更多生到黄昏人復靜東風吹月入    庭柯其言顯仁藏用者雪融冰渙五更寒斜壓珊瑚照靜顔肝    膽淸新天地曉性情涵泳海山寬疎枝淺水皆時景瘦綠肥紅    各俗緣昨日尙嫌春信晩今朝飛入玉欄杆 據波羅周氏譜    存文一首見本畧史部 據新會林志存文一首 莊蕭二節    婦墓田記云邑明府張公以重修邑志事專於予因書節婦莊    蕭二氏墓嘆曰萬世綱常所繫匪陘也□□□田以表其墓者    成化辛丑丁公彦誠也其歳未久也其地無遠也奈何時漸變    田漸改識者恨之庚寅張公來知則曰貞節所當記也田漸改    則祭漸廢而墓漸荒何以激勵風俗乎於以□□□數復之修    其墓而新之□□人而主之是□張明府之力也□扶植網常 ","45卷 ╱ (民國) 余棨謀纂 (民國) 張啓煌纂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00439,山東,濱州市,"(民國) 鄒平縣志",民國,1911,1949,447,,"  立五處義學自捐鹽當規禮銀九十六兩八錢為   延師之貲去任後旋即廢之至十九年復來任鄒   詢知義學之所以廢皆因修金太廉學規難整故   又壹志整理為籌久遠計更加捐俸銀四十七兩   二錢足成一百四十四兩分給四處裁去城裏一   處使之遂便就學四關又諄派王文謙張振邦總   理監察每歲選舉塾師教澤遍及童歷任沿之   道光二年知縣劉振豫於月内通禀上憲其卷案   存禮房 重修賀家山 至聖祠并創建玉泉洞義學 ","18卷 ╱ (民國) 欒鍾垚修 (民國) 趙仁山纂 ╱ 民國三年修二十二年刊本"
00439,山東,濱州市,"(民國) 鄒平縣志",民國,1911,1949,449,,"  年己丑春山下人因議創玉泉倡義學乞臬憲將    廟學兩工事件札下鄒平存案以垂永遠先生   欣然從之且發下玉泉書舍扁後跋云緒果洞鄒   平名蹟也前輩讀書其中者多以學行科名顯孝   廉成肅中兄弟就玉泉立義學甚為盛舉且立志   教授其中不索修脯不煩薪米俾環山遠近皆得   師資用意尤為篤至昔范希文先生讀書醴泉寺   斷虀畫□埋窖金不顧鄒人至今稱之玉泉去醴   泉不二十里倘從游之士聞風興起有能以天下   為己任如希文其人者則黌堂緒果不後先輝映 ","18卷 ╱ (民國) 欒鍾垚修 (民國) 趙仁山纂 ╱ 民國三年修二十二年刊本"
00439,山東,濱州市,"(民國) 鄒平縣志",民國,1911,1949,450,,"  乎哉夫古今人相及不相及未可知也肅中兄弟   勉之既至工竣知縣楊煃驗工大樂之時已調任   蘭山臨□留五十金為買東鄰宅以廣其學辛卯   年三月二十七日開館知縣彭斗山初莅鄒平即   臨玉泉續頒嚴示二通一護山 廟一護洞學又   檢上官檄札及前任申報文書一切彚齊成案存   房更寄玉泉別墅扁又跋云城南玉泉洞醴泉流   派也成孝廉肅中先生自備資斧授徒其中是殆   有感於宋儒范子之讀書醴泉而欲繼先賢之舊   蹟開後學於無窮者歟諸生勉之比德於玉立身 ","18卷 ╱ (民國) 欒鍾垚修 (民國) 趙仁山纂 ╱ 民國三年修二十二年刊本"
00439,山東,濱州市,"(民國) 鄒平縣志",民國,1911,1949,451,,"  之道也山下出泉養正之象也顧名而思義績學   而敦行安見今之讀書玉泉者不即為昔之讀書   醴泉者乎諸生勉之吾有望矣道光十三年十二   月知鄒平縣事少韓氏彭斗山跋并書是年秋闈   入薦而未中者二人壬辰歲入縣學者長山一人   鄒平一人鄉試薦而未中者二人中式者一人長   山劉澐也道光十三年濟南府憲王贈芳霞九先   生詢知 廟學兩工皆諸生王永安督修竭力所   成又詢知為公舉忠義王文謙之季子獎以義聲   濟美扁旦附札云父子世德著前輝亦以朂後起 ","18卷 ╱ (民國) 欒鍾垚修 (民國) 趙仁山纂 ╱ 民國三年修二十二年刊本"
00439,山東,濱州市,"(民國) 鄒平縣志",民國,1911,1949,525,,"斿山   老人峰迤東山之支向北别起一山山有二峰   名大斿小斿   張實居夜過斿山詩月落鷄聲曙蒼茫路未分回   看衣上濕知是大斿雲 蕭亭集  緒果洞   西山之自斿山北轉而東折澗崖峻昔有僧   名緒果穿土石為洞南對斿山前臨大壑蔭以高   樹中有複室數層堊精工洞前有庵名玉泉泉   在庵南甘洌可以瀹茗長白山錄玉泉庵亦有甘 ","18卷 ╱ (民國) 欒鍾垚修 (民國) 趙仁山纂 ╱ 民國三年修二十二年刊本"
00439,山東,濱州市,"(民國) 鄒平縣志",民國,1911,1949,573,,"魯泉   魯泉在玩湖頂下林壑清美泉水尤甘有成氏别   業 長白山錄  玉泉   緒果洞南長白山錄云玉泉庵亦有甘泉 坎泉   黃山虎頭岩下 舊志  瀑布泉   摩訶山半石壁上瓊泉飛下望如噴雪 舊志  秋月泉 ","18卷 ╱ (民國) 欒鍾垚修 (民國) 趙仁山纂 ╱ 民國三年修二十二年刊本"
00439,山東,濱州市,"(民國) 鄒平縣志",民國,1911,1949,581,,"   緒果洞小憇        張吟修 蒼崖環立碧溪前緒果僧留古洞天一院松風鳴爽 籟三春花雨裊晴烟禪關小憇投笻杖石磴臨流酌 玉泉緩步歸來穿柳徑提壼聲喚夕陽邊    緒果洞看杏花       張吟修 松崖蘿磴一溪環春在林巒翠藹間布榖啼晴寒食 雨杏花開遍大斿山玉泉水落烟汀冷蓮社人歸雲 洞閒 山洞舊 有文社 緩步幽尋思小憇丹霞影裏扣禪關    又 東風吹暖艷陽天柳色初匀裊翠烟行過溪橋山路 ","18卷 ╱ (民國) 欒鍾垚修 (民國) 趙仁山纂 ╱ 民國三年修二十二年刊本"
00439,山東,濱州市,"(民國) 鄒平縣志",民國,1911,1949,762,,"  隆癸未進士得報甫浹月而公生大父喜明年周   歲生日設晬盤公熟視衆物獨取一册書終不去   手大父□喜曰此兒當以讀書起家十七歲補庠   上嘉慶辛酉以優廪生中本省舉人第二九入春   闈終未第自愧負讀書起家之望因號篛園篛者   弱也實自志其愧也至晚年自置玉泉書院於富   相山前設教其中又自號古稀迂叟蓋公嘗言曰   老大方知氣質惡尋思祗為讀書粗余本山東布   衣浮華世味半生未能淡飯粗茶一生本分今年   踰七十矣不能為狂不能為狷道家虛無既非余 ","18卷 ╱ (民國) 欒鍾垚修 (民國) 趙仁山纂 ╱ 民國三年修二十二年刊本"
00439,山東,濱州市,"(民國) 鄒平縣志",民國,1911,1949,883,,"  聞駕鸞鶴來往月明中 蠶尾集    張實居于兹祠詩憶昔來仙子修眞住此山丹成   何日去遺蹟白雲間澗草猶充藥岩花可駐顔松   顚孤白鶴疑是化身還 蕭亭集  萬佛閣 在摩訶峰  玉泉菴 在城西南大柴斿山北緒果洞  玉皇閣 在富相山  泰山行宮 在富相山  百子祠 在富相山  三教堂 在會仙東北山谷中  ","18卷 ╱ (民國) 欒鍾垚修 (民國) 趙仁山纂 ╱ 民國三年修二十二年刊本"
00439,山東,濱州市,"(民國) 鄒平縣志",民國,1911,1949,1222,,"生息之資以充書院經久之費縣人思之 楊煃字東垣貴州貴筑縣人甲戌進士道光十年任 鄒平縣事渾厚精明尤重學校莅任時鄒平有兩大 功未就一廟學一書院也出重貲聘山長主講席甄 别肄業生童膏火賞之給皆自侯始又立兩齋長 專司照料師生侯亦按時詣院中嚴督課程勤加訓 誨縣人別立玉泉義學侯親臨視大悅特捐五十金 為買東鄰一宅以廣其齋讀書其中者遇秋闈獲雋 焉侯撫字催科皆寓恩慈士民感戴未幾調繁蘭山 鄒人貿易其地者仍群謁之如家人孺赤之依 ","18卷 ╱ (民國) 欒鍾垚修 (民國) 趙仁山纂 ╱ 民國三年修二十二年刊本"
00439,山東,濱州市,"(民國) 鄒平縣志",民國,1911,1949,1223,,"彭斗山字星垣江西安義縣人己丑進士道光十一 年知鄒平縣事侯性精明人不能欺而聽斷則不事 苛刻崇文學重節義其素抱也梁鄒書院已立侯又 籌款增加號舍以中門未設更宏其體制官試月增 一課文字有可造就者親為改塗點竄剴切陶成縣 西賀家山有前朝所立 至聖廟縣人重修并於山 南里許别立玉泉義學侯數親臨其地出嚴示二通 一護山廟一護義塾秋闈榜發塾中一人得雋焉十 二年四月勸紳耆采訪縣中節孝婦女得二百七十 六人請建節孝總坊府志館開又增廣至三百四十 ","18卷 ╱ (民國) 欒鍾垚修 (民國) 趙仁山纂 ╱ 民國三年修二十二年刊本"
00439,山東,濱州市,"(民國) 鄒平縣志",民國,1911,1949,1311,,"養樸承父教父與子同坐夜課必二鼓又令早起趁 夜氣清明好為記誦講解復受學於陳解元其藴故 有文名以貢官登州府教授養默字少泉少負雋望 嘉靖乙卯舉於鄉仍讀書於玉泉洞肆力於詩古文 辭有聲齊魯間時已官夏縣知縣以父艱歸也其好 學如是知縣趙維卿詣玉泉訪之贈以詩養默亦有 和章刻石勒洞璧其官夏縣時以循良稱夏人刻其 集曰仕優錄自改曰夏臺小稿隆慶初元父服除起 官至衛輝府同知 文澤卒於嘉靖四十二 年又三年為隆慶初元 陳嘉言字亦山從學於耿亞元尚忠耿以解元自命 ","18卷 ╱ (民國) 欒鍾垚修 (民國) 趙仁山纂 ╱ 民國三年修二十二年刊本"
00439,山東,濱州市,"(民國) 鄒平縣志",民國,1911,1949,1459,,"術雜家無義不搜無疑不析癸巳歲濟南太守王霞 九先生重修郡志謂郡不少名人而多未解古學鄒 平成壦暨其弟琅博雅君子也亟延聘之瓘亦以百 年典章散失欣然自任乙未六月抄稿既成旋里自 置玉泉義學教授其中不索修脯俾遠近各得師資 課餘取嘉慶八年重修縣志本重新改纂卒年七十 九歲縣人合詞公呈懇祀鄉賢祠弟琅别有傳弟珘 恩貢生 成琅字寶西號西園瓘弟也嘉慶丁卯舉人酷嗜古 學所謂與瓘齊名者也癸巳歲就聘省中重修郡志 ","18卷 ╱ (民國) 欒鍾垚修 (民國) 趙仁山纂 ╱ 民國三年修二十二年刊本"
00439,山東,濱州市,"(民國) 鄒平縣志",民國,1911,1949,2103,,"   已二十年推石鼓為太武時物其地合其人合    其事合其日合其字畫合閣下一言勝馬生萬    餘言矣 濟南府志 道光癸巳重修    成瓘纂輯其擬修志凡例云余於辛卯年四月自   江西旋里開玉泉義學館壬辰年山東□大中丞   延余入署主講席宛轉力辭是秋得李太守南池   書言濟南太守王公祖霞九先生擬延修郡志預   屬余幸勿再辭縣侯彭星垣亦以鄒平采訪專委   於余冬濟南關書下癸巳春二月一日到省六日 ","18卷 ╱ (民國) 欒鍾垚修 (民國) 趙仁山纂 ╱ 民國三年修二十二年刊本"
00439,山東,濱州市,"(民國) 鄒平縣志",民國,1911,1949,2140,,"  道光十六年鄒平成瓘玉□□□□□□玜張瑞    齋督 官工校刊於玉泉義學之緒果洞            章邱王元吉李寶珠鐫       ","18卷 ╱ (民國) 欒鍾垚修 (民國) 趙仁山纂 ╱ 民國三年修二十二年刊本"
00455,內蒙古,呼和浩特,"(民國) 歸綏縣志",民國,1911,1949,97,"輿地志 63-132 ╱ 山川 78-98 ╱ ","儻不浪村靈泉 在龍王廟前水紫色有蘋藻 城南温泉 在城南土堡外菜圃中水性温蔬圃資灌漑 烏素圖温泉 在龍王廟左冬不凍草仍碧 黑水泉 在畢齊克齊南六里 十八眼泉 在牌樓板升外平地出泉縱横凡十八眼泉清而甘土   人名九龍十八眼 玉泉井 在大召前清聖祖駐蹕過此馬踏地有泉出泉味清甘四   時不竭居民建祠其上水側流數步北匯爲池上覆巨石鑿孔入 海窟 在舊城東南泉高於地四周石甃水量冬夏如一旁有隙水   岀焉左右園圃利之 瓦房院湖 在瓦房院北周二畝餘產鯉土人謂之小海子 ","不分卷 ╱ (民國) 鄭裕孚撰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00455,內蒙古,呼和浩特,"(民國) 歸綏縣志",民國,1911,1949,298,"學校志 270-317 ╱ 學校 277-313 ╱ 神教志 277-313 ╱ 宗教 277-313 ╱ ","  門懸九邊第一泉扁額泉在寺前百餘步名玉泉井 崇福寺 在舊城小召街蒙語曰把圪召把圪小也故又名小召淸   康熙三十六年内齊托音呼圖克圖建賜名崇福寺規模壯麗與   大召埒殿前左右碑亭二碑高丈許刻康熙御製文鐫漢滿蒙藏   四種文字康熙四十二年賜喇嘛巴胡秃秃大紅羽緞褂一領黄   蟒緞袍二領凉冠二頂珊瑚數珠一盤後又賜藏經一部藥王經   一部金字數珠一盤黄絲帶一條帶扣荷包飄帶水晶靶小刀火   鐮俱全金錢一鑄夀比南山長命富貴銀錢一鑄吉祥如意四字   又御書心經寶塔題康熙庚寅三月十八日沐手敬書   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帝西征厄魯特噶爾丹師次歸化   城駐蹕崇福寺行宫十二月初七日回鑾時遺金線繡龍坐褥一 ","不分卷 ╱ (民國) 鄭裕孚撰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00462,江西,撫州,"(光緒) 撫州府志",光緒,1875,1908,255,"卷三 240-272 ╱ 山川 240-272 ╱ ","府城東南曰金谿縣其山鎭曰雲林其望曰崇嶺上幕白   馬崖山大嶺銅斗 上幕在縣城南三里舊以爲鎭金谿水源出焉水色如金   故名由南西下踈山入汝水又南有小鋒尖銳如筆曰   卓筆又稍東曰隍尖又南曰仙山又南曰翠雲下有寺   唐大中中惠林建有巖竇正圓如月曰月石有瀑布懸   注丈餘二石立瀑中如躍馬狀曰躍馬泉旁爲鳴玉泉   又旁爲試茗泉谷口兩山對峙一徑洞開曰翠雲關學   宫面焉又南十里曰梅峯傳云劉仙師吹鐵笛呼雨其   上有遺跡一曰梅仙又南五里曰七寳又南十五里曰   官山曰銅斗曾子固云銅斗山能出雲雨爲一邦之望 ","86卷 ╱ (清) 許應鑅修 (清) 謝煌纂 ╱ 清光緒二年刊本"
00462,江西,撫州,"(光緒) 撫州府志",光緒,1875,1908,263,"卷三 240-272 ╱ 山川 240-272 ╱ ","  龔家渡合宜黄博陂水皆趨打石港會汝水 府南稍西曰宜黄縣其山鎭曰黄山其望曰東華曰西華   曰雲華曰雲蓋 縣東數里曰卓望又東十餘里曰臺山以道金禪師遊五   臺歸結菴故名又十五里曰湖山原有湖後平爲寺又   東十里羣峯聯絡曰九峯又東二十里爲東華抵臨川   界東北五十里爲雲蓋 縣南二十里諸峯連抱如城曰女王城一曰汝陽山又十   里曰南華其有玉泉又七十里曰軍峯山峻極天表   午夜觀日岀左界南豐其右宜水岀焉又南二十里曰   箬嶺上多箬竹漳水所岀也 ","86卷 ╱ (清) 許應鑅修 (清) 謝煌纂 ╱ 清光緒二年刊本"
00462,江西,撫州,"(光緒) 撫州府志",光緒,1875,1908,307,"卷四 272-379 ╱ 山川 272-379 ╱ ","  岡巒廻合瀑布懸流谷口兩山對峙一徑洞開曰翠雲   關中有寺有桂花巖羅漢洞躍馬泉鳴玉泉試茗泉 詳 古  蹟以  下金谿   翠雲山詩 明程逖  翠雲轉細路碧磴吞斜陽豁然見林   壑蕭爽意已凉瀑泉自何來萬折到此方亂石不可遏   激作雪練光噴薄勢殊偉琮琤聲更長分流給稼穡餘   浸滋松篁今夕持酒杯臨風據胡牀塵襟百慮滌清賞   一念償終當結茅廬安用煩支郎尋盟在休浴占此水   雲鄉   前題 明李升  盡日庭陰映綠苔層巒合抱送青來等閒   坐看雲飛處疑是峯頭白馬回 ","86卷 ╱ (清) 許應鑅修 (清) 謝煌纂 ╱ 清光緒二年刊本"
00462,江西,撫州,"(光緒) 撫州府志",光緒,1875,1908,777,"卷十一 768-812 ╱ 古蹟 768-812 ╱ ","  前題 宋曾季貍  山靈從何來崩騰躍萬馬初疑夫差軍   水犀光照夜又疑閼於戰聲撼武安瓦森然毛骨竦舌   拄不能下對此神驂姿可以一戰霸 鳴玉泉在躍馬山之上琮琤如鳴玉聲   鳴玉泉詩 宋謝薖  山露秋陽何赫赫山亭凄冷多秋色   豈惟醉耳玉琮琤照眼寒光如練白舊聞瀑布垂雲間   恍疑銀河堕天關西望香爐不得往箇中原有小廬山   前題 宋陸九齡  朅來坐幽亭恍若崑山曲清越聲盈耳   羣工琢良玉又疑躋金闕仙班珮相屬圓環碎瓊琚登   降互擊觸洒然襟抱爽無處着利欲不貪以爲寶對此   景高躅 ","86卷 ╱ (清) 許應鑅修 (清) 謝煌纂 ╱ 清光緒二年刊本"
00462,江西,撫州,"(光緒) 撫州府志",光緒,1875,1908,1280,"卷二十 1230-1293 ╱ 寺觀 1230-1293 ╱ 一育嬰堂養濟院漏澤園附 1230-1293 ╱ ","  大觀哉更孰豔枯射藥墟也語曰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雲山之謂也爲人之傑表地之靈荷溪先哲之謂也蓮   峰可接山川岀雲狀元之峯東峙三台之嶺北蹲又舉   顚末以綿屭首之謂也因爲之銘曰擎霄山色古啣雲   氣作霖竹華森鶴翥松吹鼓龍吟玉屑承仙掌瓊璈出   帝鈞蒲團今古石曇化煙樹春對景呈飛躍振衣曳北   辰占勝東南境足結眞胎神萬厯孟冬賜進士第北京   刑科給事某記 廣福寺 臨溪觀 地藏寺 妙音堂 白馬寺 招源 寺 西峰觀 靜玉寺 洞林觀 白鶴觀 南源寺 游城寺 槐林寺 黄源寺 以上俱 新豐鄕 ","86卷 ╱ (清) 許應鑅修 (清) 謝煌纂 ╱ 清光緒二年刊本"
00462,江西,撫州,"(光緒) 撫州府志",光緒,1875,1908,4921,"卷七十九 4878-4960 ╱ 集部 4878-4960 ╱ ","卷 史舘應制稿二卷 馮謙 撰 玉枝堂詩集 要元集 孔鑒 彌撰 半古樓集三卷 張映 斗撰 學易堂詩草四卷 耐叟集八卷 蕭 復 遠 撰 鳳岡詩集 李聯 芳撰 竹香亭稿 鶴園草 鄭昌 齡撰 數飛軒詩文 集 楊懋 德撰 鏡軒集 楊州 彥撰 寒筠初集 吳鴻 傳撰 楫川居文集 王圖 濟撰 靜 庵詩餘三卷 蕭復 傑撰 侣陶詩集十三卷 周延 昌撰 仁夀堂集一卷 吳煌 撰 繼艾錄一卷 胡略 撰 勺水詩集 李麟 化撰 畏畏堂集 胡麟 撰 睦 亭文集 楊芳 撰 少岑詩稿 王雨 化撰 一松堂初集 雲樵詩稿 三山遊草 王藩 撰 創園存稿 王磊 撰 文在編 愚庵集 汪學 詩撰 不 求甚解錄四卷 東墅文集二十卷 東墅詩鈔四卷 俱 蔡 上翔 撰 南谿詩鈔 何飛 熊撰 讀書引十二卷 韓詩拾遺十六卷   酒中正九卷 汝麋玉屑二十卷 汝麋詩鈔八卷 ","86卷 ╱ (清) 許應鑅修 (清) 謝煌纂 ╱ 清光緒二年刊本"
00462,江西,撫州,"(光緒) 撫州府志",光緒,1875,1908,5075,"卷八十一之二 5058-5081 ╱ 詩 5058-5081 ╱ ","靈源佳氣勝古樹接新烟流水連書閣彤雲映玉泉人閒 修竹裏客語小窗前地逈多豪傑中原别有天    古溪訪余子安丈       國朝  洪占銓 宜黄  春風吹杖履迤邐水雲間自得常觀物無求不出山教兒 談道熟課僕種蔬閒座右箴銘遍高懷見一斑 花竹秀而野結廬清且幽徑緣佳客掃道以布衣留細雨 評新卷名山憶舊遊悠然興未盡忍便回舟    杜子野先生書院       國朝  李 信 宜黃  先賢讀書處遺跡動人思名豈門生著身於野處宜白雲 猶不散流水日長澌薄暮冥鴻影遙天風自吹   七絶 ","86卷 ╱ (清) 許應鑅修 (清) 謝煌纂 ╱ 清光緒二年刊本"
00467,遼寧,營口,"(康熙) 蓋平縣志",康熙,1661,1722,60,"祠祀志 58-61 ╱ ","慈雲寺 城東三十里 濱澗寺 城東六十里 清涼寺 城東南六十里 泥汲寺 城東南六十里 降佛寺 城東南八十里 望海寺 城南十里 歸名寺 城南四十里 玉泉寺 城南八十里 仰山寺 城南九十里 常山寺 城南一百里 香爐山寺 城南一百三十里               伴山寺 城西南二十五里 清風寺 城北十里 ","2卷 ╱ (清) 駱雲纂修  ╱ 民國遼海叢書本"
00477,天津,NULL,"(民國) 薊縣志",民國,1911,1949,72,"卷一 47-165 ╱ 地理 47-165 ╱ 疆域 47-165 ╱ 星野附 47-165 ╱ 沿革 47-165 ╱ 山脈 47-165 ╱ 附開發山 47-165 ╱ 林意見書 47-165 ╱ 盤勝 47-165 ╱ 河流 47-165 ╱ 附兩窪測 47-165 ╱ 量概要 47-165 ╱ 交通 47-165 ╱ 物産 47-165 ╱ 古蹟 47-165 ╱ 勝境 47-165 ╱ ","盤泉在晾甲石東有石壁上刻盤泉二字合萬竅之水勢益雄壯千百折迴而下故名 香泉在香水寺後旱不涸澇不溢有謙之義焉後拙菴大師改為謙謙泉 自來泉在古中盤别是一天門内 甘泉在普濟寺西南隅後甃為井 醴泉即靜安寺井 涓涓泉在天成寺後出翠屏峰石罅中 鵝泉在靜安寺西嶺上有煉魔臺基 仙泉在東甘澗東南石上有坎如盌深一尺八寸四時不涸 漱玉泉在青溝内後甃為井 秩秩泉在漱玉泉南半里清凉石迤上 白巖在九華峰有上中下三巖即九華峰萬松蓊鬱蓆地幕天 喘氣巖在舍利塔下有石刻字 龍首巖在青溝主山上似龍首昂然呀然如有所語 ","10卷 ╱ (民國) 徐葆瑩修 (民國) 仇錫廷纂 ╱ 民國十三年鉛印本"
00477,天津,NULL,"(民國) 薊縣志",民國,1911,1949,79,"卷一 47-165 ╱ 地理 47-165 ╱ 疆域 47-165 ╱ 星野附 47-165 ╱ 沿革 47-165 ╱ 山脈 47-165 ╱ 附開發山 47-165 ╱ 林意見書 47-165 ╱ 盤勝 47-165 ╱ 河流 47-165 ╱ 附兩窪測 47-165 ╱ 量概要 47-165 ╱ 交通 47-165 ╱ 物産 47-165 ╱ 古蹟 47-165 ╱ 勝境 47-165 ╱ ","五盆溝當澗中有五凹各丈餘能滀水故名在茶子菴主山後内有靜室無暗律師棲 隱處 雙伴石在盤山東麓塔院莊北西方菴遺址前雙雙矗立石上下相隔均尺許高丈許 寬四尺厚尺餘石面有痕三五酷似大人足跡根蒂則一有若孿生弟兄故曰雙伴石 或曰相其形又如搗衣棒一對因亦呼之為雙棒石云 此石未入盤山 志近始尋見 古中盤在遜清行宮西北十里紫蓋蓮花毘盧三峰之間康熙十七年改為正法禪院 大學士魏裔介題僧行乾傳稱寶積禪師住靜於此康熙中大博禪師重為開拓乾隆 四十年賜名慧因寺中有天語軒五松堂殿旁揮麈花宮塔院精壽堂門前有談禪石 崖後有靜室名别是一天 行宮已廢  盤谷寺在遜清行宮西北十七里相傳為唐李愿隱居處也初為青溝禪院都御史宋 犖題康熙辛亥年僧智朴建乾隆十年重修寺前有清凉石漱玉泉秩秩泉松㘭後有 杏花阪龍首巖中有秋月堂巢雲軒選佛堂丈室題曰金湯龍象童貞殿一花現瑞 萬松寺舊為李靖菴商邱宋犖以前賢不宜直呼其名改為衛公庵康熙四十三年改 ","10卷 ╱ (民國) 徐葆瑩修 (民國) 仇錫廷纂 ╱ 民國十三年鉛印本"
00477,天津,NULL,"(民國) 薊縣志",民國,1911,1949,723,"卷十 688-880 ╱ 藝文 688-880 ╱ 雜著 688-880 ╱ 上下 688-880 ╱ 編 688-880 ╱ 古今體詩 688-880 ╱ 上下 688-880 ╱ 編 688-880 ╱ 詞 688-880 ╱ ","遠先是前殿兩楹肖軍容像寢殿亦有兩楹肖像年歷多所風雨摧剝樑棟傾衺不附其榱角腐者什之 五中樑欲絕前殿堦除没地尺許眎後殿益庳不翅捷府且將撓折從摩空貫日不藉粉飾始靈切維籩 豆鉶羮應不先於墻屋昔記之矣其何以揭虔而昭獻享之忱於是本道憲幕劉君裕民及戎馬民鑒三 衛諸官軍曁太學生王君汝明輩首發好念會月裒金經營重建乃遷前像於郭西别祠恢祟後寢尊成 正殿加方軒四楹易前殿為榮路增庳麗石鼓於址尺五爛焉改觀大門渾甓甃圭其形中門兩楹夾鼎 室二以居黄冠朝夕薰奉掃除備以像塑列以儀衛砌以角道繚以周垣金碧輝煌丹青炳煥簷厦森拱 廟貌莊嚴居歆起敬矣工既成令屬言以紀其事余惟王崛起漢末勇略絕倫昭烈嘗方諸召虎其精忠 烈義不可屈指枚舉仗節後初不聞為神隋世見靈玉泉然尙未表章至宋崇寧破蚩尤復鹽池封崇寧 眞君宣和時封義勇武安王今香火徧天下兒童婦女皆知崇重則又久而始見神夫擅三十載雄聞顯 千餘年盻蠁斯以論於民則施法隆於事則勤死昭於國則殿庇重於災於患則勞績著五者備而享有 廟祀誰其不然且也天縱王靈當必默司樞籥福善禍淫而幽贊神明以故一域駢蕃遠道絡繹有感而 遂通不驅而至也者斯祠可無庸建也然掘地求泉人獲自足仰天瞻斗象不遺遠斯民良心不能自已 諸君子貞心質行無論佐邦憲飭戎牧讀詩書分塗合軌相與闡發幽光不朽先哲心神運注抑大宏遠 夫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今日之圖無亦心私向往而低回不能去以至是乎人亦有言矜虛罔讐儀實多 獲願諸君子咸修壯繆之業期嫓庥而潤色之以顯當世庶幾塞望於人心苟德之不擬惟迹是慕即王 ","10卷 ╱ (民國) 徐葆瑩修 (民國) 仇錫廷纂 ╱ 民國十三年鉛印本"
00477,天津,NULL,"(民國) 薊縣志",民國,1911,1949,803,"卷十 688-880 ╱ 藝文 688-880 ╱ 雜著 688-880 ╱ 上下 688-880 ╱ 編 688-880 ╱ 古今體詩 688-880 ╱ 上下 688-880 ╱ 編 688-880 ╱ 詞 688-880 ╱ ","   酬張二倉曹楊子閒居見寄兼呈韓郎中左補闕皇甫冉 孤雲獨鶴自悠悠別後經年尙泊舟漁父致詞相借問仙郎能賦許依投折芳遠計三春草乘興閒看萬 里流莫怪杜門煩乞假不堪扶病拜龍樓    秋夜聞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尙 晚節聞君道趣深結茅栽樹近東林禪師幾度曾摩頂高士何年更發心北渚三更聞過雁西城萬木動 寒碪不見支公與元度相思擁膝坐長吟    雪 雪雪花片玉屑結陰風凝暮節高嶺虛晶平原廣潔初從雲外飄還向空中咽千門萬户皆靜獸炭貂裘 自熱此時雙舞洛陽人誰悟郢中歌斷絕    月 月月暫盈還缺上虛空生溟渤散彩無際移輪不歇桂殿入西秦蔆匳映南越正看雲霧秋卷莫待關山 曉没天涯地角不可尋清光永夜何超忽    泉 泉泉色淨苔鮮石上激雲中懸津流竹樹脈亂山川扣玉千聲應含風百道連太液并歸池上雲陽舊出 宮邊北陵井深鑿不到我欲添淚作潺湲 ","10卷 ╱ (民國) 徐葆瑩修 (民國) 仇錫廷纂 ╱ 民國十三年鉛印本"
00477,天津,NULL,"(民國) 薊縣志",民國,1911,1949,824,"卷十 688-880 ╱ 藝文 688-880 ╱ 雜著 688-880 ╱ 上下 688-880 ╱ 編 688-880 ╱ 古今體詩 688-880 ╱ 上下 688-880 ╱ 編 688-880 ╱ 詞 688-880 ╱ ","春來鷗鷺滿平隄嫩綠輕黄縷正齊漁唱歸來烟樹暝釣船斜繫柳陰西     蓮沚朝吟 谿沼開成象璧圓洗心亭外洗心泉使君於此渾無事種得蓮花便詠蓮     霜橋晩步 小橋横臥傍山岑一夜霜凝冷氣侵偶俯清流看落葉鞵痕蹋破九秋陰     雪沼晴觀 冰雪雙清合比鄰瑤池玉屑淨無塵化機如與東風約并作桃花浪裡春   按洗心泉在城東門外今景廢而址猶存    攝篆薊州即事感懷次陳渼陂同年韻八首           州牧歸安  沈長春 小如  樗材敢望藥籠收看盡升沈息妄求但有夢魂驚履虎更何意氣解吞牛揶揄與鬼忘無事嚬笑隨人不 自由抛郤畔牢愁一卷放懷無過酒盈甌 依然萍梗任東西肉食何曾勝淡韲自笑人將爭鶴痩誰知眉更比腰低坐看同輩官千石夢想歸田雨 一犁屈蠖生涯磨蝎命不須豔說五雲梯 鮮民兒事記難眞等樣勞薪各愴神面目直同廝養卒親知還說宦遊人天涯生計憐匏葉道路傳聞媿 甑塵安得買山歸計穩一牀姜被話連旬 ","10卷 ╱ (民國) 徐葆瑩修 (民國) 仇錫廷纂 ╱ 民國十三年鉛印本"
00477,天津,NULL,"(民國) 薊縣志",民國,1911,1949,909,"秋壑吟 880-919 ╱ ","   秋日蘭坨莊留别春林 暑雨閒堂日對棊秋風蛩砌動遊悲劉伶送客百壺酒李愿歸山兩袖詩燕塞樹懸孤竹月蘭坨人繫薊 門思懷君欲獻延年藥採菊相迎霜降時    擬六息和尙凍月映冰山   片寒光萬玉堆盤中清景絕塵埃天分合璧投瑤圃地湧琉璃棒鏡臺栗烈侵人俗骨冷晶瑩射且悟 機開老僧獨向峰頭望俯仰乾坤心似灰    漁陽兵後九日登高 按州志作九 日遊香林寺 萬事浮雲自去來一年秋盡且登臺風吹短髮羞佳會日冷荒郊動古懷燕國金湯餘瓦礫祿山鼙鼓亦 蒿萊夕陽古寺悲何限盈把黃花泛酒杯 按州志盈把 盈字作漫字    九月雪 元冥速令授衣寒屏翳驅雲作雪灘風八高堂飛玉屑冷歸百姓透瘡瘢挂松才士頭垂白覆菊幽人心 自安且莫讀書當醉酒臥需出日照儒冠    十月送王莘農廣文之任南樂 把袂銜杯大道邊送君千里之寒氈馬嘶雪地别燕塞人計梅時到衛川南國從今興禮樂北風次第寄 書篇四方多士封侯易應見雄才衣錦還 ","10卷 ╱ (民國) 徐葆瑩修 (民國) 仇錫廷纂 ╱ 民國十三年鉛印本"
00478,河北,張家口,"(乾隆) 口北三廳志",乾隆,1735,1796,983,"卷十四 951-1036 ╱ 藝文三 951-1036 ╱ 詩 951-1036 ╱ ","與蘇武别發聲天地哀執手肺腸絶白日爲我愁陰雲爲 我結生爲漢宫臣死爲胡地骨萬里長相思終身望南月    界墻雪 不用體物字昌州北   元 金人所築界墻也 郝 經 陰風播長嶺坤倪忽軒豁嶙蠢生鐵雲黯淡死灰潑初來 雜沙石硬顆傾碎雹旋轉迸玉屑一噴勢愈惡勁發萬弩 齊激去掣箭鑿委積皆重搭背左著點剟遵緊不暇飛滚 滚互團掿蟠空凍相粘連締渾欲閣漫天都一片奚計席 與箔何處覔界墻人間無海嶽顧盻已數尺氣偃驚駭愕 慄慄寒作威稜稜痛如䂨糢糊半垂面酸楚欲折脚我馬 不得前我僕指己落重繭頓覺輕透骨江紙薄挾纊殆兒 ","16卷 ╱ (清) 金志節撰  ╱ 清乾隆二十三年刊本"
00478,河北,張家口,"(乾隆) 口北三廳志",乾隆,1735,1796,1052,"卷十五 1036-1140 ╱ 藝文四 1036-1140 ╱ 詩 1036-1140 ╱ ","牧馬新來秣地椒街頭挏酒玉傾瓢羲和白日經天近敕 勒陰山度幕遥雨過忽然思御裌風清聊復快凌歊他年 續作灤陽夢萬里排雲遡泬寥    次韻伯庸侍制上京寓直書事四首因以爲寄                 元                  柳 貫 舉頭凉影動明河問信仙人八月槎斗下孤光懸太白雲 間長御挾纎阿霓裳催按新聲遍鳳藻需承曲宴多一代 詞華歸篆刻龍文還欲映琱戈 松翣新裁似鶴翎手中雲影落深青宫花忽動紅千帳禁 柳齊分綠半?金掌擎秋調玉屑銅渾窺夜約銀釘不知 ","16卷 ╱ (清) 金志節撰  ╱ 清乾隆二十三年刊本"
00479,北京,NULL,"(光緒) 延慶州志",光緒,1875,1908,18,,"東北至營盤口外千家店一百一十里接獨石口理事㕔界 西南至楊董莊四十五里接懷來縣界 西北至莊窠村五十里接龍門縣界 東西廣一百四十里南北袤八十里東南至 京師一百八十里西南至省城五百二十里    形勝 南挹居庸之翠北距龍門之險 元 史 地臨險要山則厯山大翮水則嬀川玉泉 輿地 摘要 襟居庸帶嬀水 府 志 面臨陵寢背負縉雲東有火燄山為之籓西跨白龍灣為之帶 ","12卷 ╱ (清) 何道增修 (清) 張惇德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00481,河北,承德,"(道光) 承德府志",道光,1820,1850,752,"卷首十五 735-777 ╱ 天章十二 735-777 ╱ "," 睿情酣秋蛬飲露吟層砌塞雁衝寒印遠潭  幾暇時臨探勝景  奎章煥燿藻思覃   恭和  御製碧靜堂元韻 堂開塞地幽淸靜遠塵蹟曲室當風涼層峯過雨碧渾 然太古心白日穿林隙近聽潄玉泉玲瓏戛奇石馴鹿 下高岑時禽鳴古柏息喧暢  宸游秋迥雲生席 ","60卷 ╱ (清) 海忠纂修  ╱ 清光緒十三年廷杰重訂本"
00481,河北,承德,"(道光) 承德府志",道光,1820,1850,2107,"卷十五 2034-2114 ╱ 山川一 2034-2114 ╱ ","前歲惟餘長波㶁㶁無停聲  高宗御製汲伊遜水烹茶詩 所遇名泉必試品揚子第一故藉甚廬山瀑簾雖未悉 以此知彼豈虛審玉泉伊遜真巨擘難爲伯仲均天稟 標名趵突澤皇都澗瀍利永阜豐廩塞蒐此地每經過 可無表德垂終稔是時秋烟正霽川鴐鵞翔集魚鮪淰 氊廬綆汲煮行鐺清賞作歌乃自朕蟹魚嬾舉火候常 肘腋漫道風生凜八功德水宛在盂浮玉湧金盡斂袵 詎惟摛藻供澆書一時萬幕資烹飪 ","60卷 ╱ (清) 海忠纂修  ╱ 清光緒十三年廷杰重訂本"
00481,河北,承德,"(道光) 承德府志",道光,1820,1850,2108,"卷十五 2034-2114 ╱ 山川一 2034-2114 ╱ ","  謹案   御製癸未荷露詩注水以輕爲貴常   製銀斗較玉泉水井重一兩惟塞上伊遜水尙可   相   埒   前白河 亦名乾白河在府南境自莊窠峪東南流    至上板城之東南白河口入灤河   柴河 在府南源出遵化州馬蘭關外霧靈山下流    至柴河口會前白河   老牛河 在府治東西南流逕四溝五溝六溝至下    板城即古五渡水 已上 大 清一統志 五渡水北出安樂縣    丁原山南流逕其縣故城西其水南入五渡塘又 ","60卷 ╱ (清) 海忠纂修  ╱ 清光緒十三年廷杰重訂本"
00481,河北,承德,"(道光) 承德府志",道光,1820,1850,2314,"卷十八 2278-2362 ╱ 山川四 2278-2362 ╱ ","   州府錦縣境爲錦水亦名小靈河即古參柳河也   已上   欽定熱河   志互見 大淸一統志 參柳水北入海 漢書地 理志 興    中府有小靈河 遼史地 理志 小凌河在興中州南一百    五十里源出玉泉井溢而成川流入錦州界 元一 統志    漢柳城縣在今寕遠州及錦縣之西境所謂北入    海者蓋自縣北而南流入海與今小凌河方位正    合遼之興中府元之興中縣即今朝陽縣地靈之    與凌則傳寫字訛耳    欽 定熱河志   哈柳圖河 漢名水獺河源出縣屬土默特右翼南 ","60卷 ╱ (清) 海忠纂修  ╱ 清光緒十三年廷杰重訂本"
00481,河北,承德,"(道光) 承德府志",道光,1820,1850,2475,"卷二十 2456-2538 ╱ 寺觀二 2456-2538 ╱ ","  法興寺 在州治北九十里龍潭溝   朝陽寺 在州北九十餘里大那聶溝北鳳凰山舊    有寺址康熙年間邑人重修   宗暢寺 在州北五里古名沙金泥巴達拉固魯    克齊索木内奉三皇旁列羅漢殿後爲   御膳房  高宗曾駐蹕於此  御書能仁廣敬額   玉泉寺 在州北百三十里柳溪溝北未詳創建碑 ","60卷 ╱ (清) 海忠纂修  ╱ 清光緒十三年廷杰重訂本"
00481,河北,承德,"(道光) 承德府志",道光,1820,1850,2495,"卷二十 2456-2538 ╱ 寺觀二 2456-2538 ╱ ","  明逵逵爲今北京松林北遷第一祖師四明之孫   微公之子也張其姓諱圓葢永昌阜俗人十九棄   俗而僧甘棄律而禪叅玉泉名清安寶公以機緣   不契退而嘆曰大丈夫肩荷佛祖未生前大事   須全身放下始得眞諦遂退居靈巖佛髻山結茅   棲隱者數載山空無人以水流雲飛爲受用久之   梅子將熟詣北京謁微公求印證公初不之許旣   而不叅而叅無得而得一日舉黄龍心正不妄動   話師以頌舉似有鐵樹開花之語公曰可矣汝其   行乎大定六年始開堂於精嚴繼席松林靈感明   昌六年五月預告終期跏趺而逝茶毘之日瑞彰   舍利戒定力也俗壽六十有四僧臘三十師行峻   而方故學者遵其道而憚其律所居不過一二載   尋反舊隱晩得瓊詞銘曰黄龍一句諸方膽喪極   盡元微全無伎倆伶俐衲僧剔足眉稜鐵樹開花   炎天造冰三上洞山九到投子一言相契草鞋挂   起臨濟法將松林道場轉身就父撒手還鄕沒眼   禪和覓不可見魚戽夜塘鹿趁陽焰松漠之北利 ","60卷 ╱ (清) 海忠纂修  ╱ 清光緒十三年廷杰重訂本"
00481,河北,承德,"(道光) 承德府志",道光,1820,1850,3515,"卷三十八 3463-3521 ╱ 人物三 3463-3521 ╱ ","  金   圓葢師張姓諱圓葢永昌阜俗人年十九棄俗而僧    參玉泉名淸安寶公以機縁不契退居靈巖佛髻    山結茅棲隱者數載詣北京謁微公求印證公不    之許既而不參而參無得而得大定六年始開堂    於精嚴繼席松林靈感師行峻而方故學者尊其    道而憚其律 金趙秉文利州精嚴禪寺葢公和尙 墓銘全文載寺觀精嚴禪寺下 謹   案   欽定熱河志載精巖碑稱四明逵公爲   北京松林北遷第一祖圓葢爲四明之孫微公之   子則逵公與微公皆北京之高僧也以行事無考   故不專列謹遵之並識於此 又案元康泰眞墓 ","60卷 ╱ (清) 海忠纂修  ╱ 清光緒十三年廷杰重訂本"
00481,河北,承德,"(道光) 承德府志",道光,1820,1850,4196,"卷五十四 4191-4258 ╱ 藝文七 4191-4258 ╱ ","  山莊隔日應重到坐攬朝嵐與夕霏    恭和  聖製汲伊遜水烹茶元韻  秘製三淸稱絶品竹爐風雅名高甚佳泉往往天作合相    得益彰  精鑒審   皇都玉泉塞伊遜下澤藴奇鍾異稟崑山傍玉石抵    鵲行汲尋常付廚廩一從  真賞達 ","60卷 ╱ (清) 海忠纂修  ╱ 清光緒十三年廷杰重訂本"
00481,河北,承德,"(道光) 承德府志",道光,1820,1850,4197,"卷五十四 4191-4258 ╱ 藝文七 4191-4258 ╱ "," 至尊第一之名斯共稔  行秋哨鹿入木蘭溯源百曲頻咨諗撒圍虎帳試注兹味    别淄澠入無朕松枝石銚活火煎雲腴雋永清不    凛雖云地遠遐荒隔那比玉泉依席衽金漿甘醴    何足方半月程供大官飪    恭和  聖製山莊燈詞八首元韻    萬樹天花燦遠空燈筵例比   禁圍中 ","60卷 ╱ (清) 海忠纂修  ╱ 清光緒十三年廷杰重訂本"
00481,河北,承德,"(道光) 承德府志",道光,1820,1850,4444,"卷五十七 4404-4472 ╱ 藝文十 4404-4472 ╱ ","   樓淸涼境越三千界解阜功諧十二州底用歌風    調玉軫  拈吟殿閣早生秋    恭和  聖製烟雨樓歌元韻    塞湖霏烟塞山雨中有瓊樓森玉宇規仿鴛湖樸    斲成空面面虛窗覩隔溪高樹擬長楊青蓮島    璵環中央水光一碧倒雲影風紋霧縠皆成章   綺春新構肖形制太液烟波洁無際玉泉武列俱仙 ","60卷 ╱ (清) 海忠纂修  ╱ 清光緒十三年廷杰重訂本"
00484,河北,張家口,"(乾隆) 宣化府志",乾隆,1735,1796,412,"卷之四 399-435 ╱ 形勢疆域 399-435 ╱ ","  襟居庸帶嬀水 延慶州 新志   地臨險要山則歴山大翮水則嬀川玉泉 地輿指要 以上延慶州   地屬河東北控險阻 唐新 州記   重巖蟠踞一郡鎻鑰神京要輔 保安州志 以 上保安州   明孫世芳山谿論曰宣鎭山脉西自恒嶽發綿亘而   東者曰石門曰九宫曰礬曰縉曰白羊口曰傍水峪   是鎭之前屏也東自開平氊帽山發綿亘而西者曰   馬鞍曰饅頭曰野狐嶺是鎮之後屏也水源東自隆   慶海陀發折而西南至懷來震方者曰嬀自永寧團   山發折而西南至懷來巽方者曰溪西北自境外發   流而經柴溝鎭城至保安者曰洋西南自靈邱莎泉   發流而經蔚經宏至東順聖者曰滋是鎭之左右界   也山以居庸爲望而前屏若肩後屏若背同翊乎太   行水以桑乾爲會而左界若迎右界若送同趨乎滄   海則其風氣完固信無踰於屏界之中矣而涿   鹿建都上谷置郡以至今設重鎭要皆有取焉 ","42卷 ╱ (清) 王者輔原本 (清) 張志奇續修 ╱ 清乾隆八年修二十二年訂補重刊本"
00484,河北,張家口,"(乾隆) 宣化府志",乾隆,1735,1796,829,"卷之十 814-863 ╱ 鄉都户口 814-863 ╱ ","  西路自朱家營至羊房堡宣化縣界共三十一村莊 朱 家   營 徐家窰 李家窰 西張家窰 榆村兒 房   家溝 梁家窰 玉泉堡 西水泉 三賢廟 董   草梁 小龍王堂 隆門關 小蝦蟆口 大龍王   堂 趙川堡 董家窰 小白陽 前壩口 後壩   口 大白陽 拒敵堡 葛峪堡 張全莊 郭□   庄 大營盤 小營盤 常峪口 青邊口 李家   窰 羊房堡       以上村莊共編户一千零八十八内丁二千四百三    十口二千三百   北路自周村堡至於家溝邊墻界共一十四村莊 周村 堡   前所窰 盤道堡 南栅口 常家窰 張家口兒    金傭堡 老王溝 北栅口 宋家窰 張家後   溝 金家莊 石   □口 於家溝 ","42卷 ╱ (清) 王者輔原本 (清) 張志奇續修 ╱ 清乾隆八年修二十二年訂補重刊本"
00484,河北,張家口,"(乾隆) 宣化府志",乾隆,1735,1796,836,"卷之十 814-863 ╱ 鄉都户口 814-863 ╱ ","   石門兒 捉蔴裡 東潮淘 温家嘴 楊家屼    謝河裡 丁家峪 盤道南頭 雙窰兒 蔴天   嶺 任山 魯家庄子 尖堝兒 張家店 西崖   溝 黄崖溝 小梁澗併韓家溝 草溝堡 茬芽   山 大河峪 材林兒 南林裡 舊磁溝   草窊梁 南水峪 大平村    以上村莊編户共四千二百六十九内丁一萬九百    四十六口九千二百四十二   南路自張家莊至大寧村廣昌縣界共一百一十二村    莊 張家莊 逢駕嶺 富家莊 上宫村 南方城  石黄裡 新興舖 柳家碾 南馬庄 浮□   村 下宫村 黑堡子 北綾羅堡 篩子綾羅   李家綾羅并盛景綾羅 周家庄二堡 南樊家庄    西柳林二堡 王家小庄 孟家庄 玉泉寺   上蘇庄 吕家庄 大小探口 邢家庄 固城   鄭家庄 辛落塔 邊渠裡 王良庄 崔家庄   北口 西坑裡 常家嘴 白水泉 駱駝菴 樊 ","42卷 ╱ (清) 王者輔原本 (清) 張志奇續修 ╱ 清乾隆八年修二十二年訂補重刊本"
00484,河北,張家口,"(乾隆) 宣化府志",乾隆,1735,1796,1034,"卷之十三 990-1047 ╱ 典祀 990-1047 ╱ ","清 宫 元□廟 在縣城内北山明 萬歴十七年移建 靈官廟 縣城東門外指 揮宋三益建 曹大 王廟 縣□□ □堡 慶壽寺 舊名竹林宏法寺在縣城中牌樓西 明爲慶賀萬壽習儀所成化時改今 名  大悲寺 一在縣城西北隅有七級浮圖僧妙開山都 督楊洪修又縣城南甕城西門□市及西關門 外城北大寺前及各 城堡村主俱有□ 白衣菴 新保 安城 地藏寺 一在縣城西關 北市一在新保 安一在上葫 蘆一在後庄 通濟寺 縣城外南 橋之東 奉化寺 在城北螺山之左 明天順間建賜名 松峰寺 在縣南三十里 山中有松亭 朝陽菴 在南出西庄去 縣城三十里 玉泉寺 在 棒 槌峪去縣 南三十里 石佛寺 縣北二 十里 上方寺 南山去縣 城六十里 西岩寺 即水 峪雲 禪寺東北去 縣二十里 壽寺 縣西北 二十里 瑞雲觀 一名太元官一名 水峪觀□□碑□ □ 陀菴 一在縣東門外西 坡一在新保安 合河禪院 舊名孤雲在縣 西南二十五里 雲谷道 菴 黄山 中 大佛寺 一在縣城西關 一在猪窩堡 朝天宫 藏經殿 榆 林 鎭潭 ","42卷 ╱ (清) 王者輔原本 (清) 張志奇續修 ╱ 清乾隆八年修二十二年訂補重刊本"
00484,河北,張家口,"(乾隆) 宣化府志",乾隆,1735,1796,1037,"卷之十三 990-1047 ╱ 典祀 990-1047 ╱ ","村  華嚴寺 城西蘇 家疃 海山寺 州志城東明遠店縣志 城東七十五里莊窠堡 黄海寺 城東 北 雙陽寺 城東桃 花堡 柳溝寺 城東水 泉村 南馬寺 城西南 南馬庄 觀音 寺 一在城東吉家庄一 在城北上陳家庄 金覺寺 五臺 村 神雲寺 城東北 傅家村 鐵黎 寺 城東赤 崖村 崔家塞寺 城西二十里内 有鉄羅漢五百 上寺 城東上 村 圓覺 寺 即白家 塞寺 彌陀菴 西門 内 慈義菴 南甕 城内 水陸菴 在東 關外 十方院 西關 外 同慈菴 城東 南隅 清眞寺 城東 北隅 懸空菴 金河 山 臨洞菴 懸空 寺上   大士菴 □甕 城内 觀音堂 一在大泉坡 一在鼓樓後 普濟菴 南甕 城内 法雲寺 石版溝縣志 州地縣屬 玉泉寺 浮圖 村 油澗寺 城東北七 十五里 證果寺 代王 城張 文範 建 萬福宫 城南吕 家庄 萬安宫 城西 宫村 玉眞觀 南關 内 二仙祠 □ □ 廟 後 碧霄洞 在天岡山道士王碧霄建又有朝陽洞 元空洞俱在城西北三十里以上州志 武穆□ ","42卷 ╱ (清) 王者輔原本 (清) 張志奇續修 ╱ 清乾隆八年修二十二年訂補重刊本"
00484,河北,張家口,"(乾隆) 宣化府志",乾隆,1735,1796,2937,"卷之四十 2921-2998 ╱ 藝文六 2921-2998 ╱ 詩 2921-2998 ╱ ","□秋風香水園萬仞倚天瓊岫小一泓迸石玉泉□ □□ 在懷 來西北 三十里 太平自是多耕牧禾黍牛羊日滿村    苗鄉嶺            明  羅存禮 天設金湯壯帝畿神功誰解究端倪山形永冠崑崙北水 勢雄吞渤海西笳管夜閒吹碧月旌旗晝靜捲虹霓將軍 别有清時樂獵罷秋原萬馬嘶    春遊亭            明  戴 璣 雲物凄凉野色新頺垣寂寂不勝春空餘昔日栽桑利不 見當時愛客人一代風流遺片石幾年湮没盡荒榛賢侯 去後無消息野鳥悲啼似有因 ","42卷 ╱ (清) 王者輔原本 (清) 張志奇續修 ╱ 清乾隆八年修二十二年訂補重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209,"卷二 187-237 ╱ 地理 187-237 ╱ 疆域 188-212 ╱ 形附 188-212 ╱ ","   聖以後涇原環慶關内不啟而東至鄜延西至秦    鳳亦皆耗殘盖靈武據諸路上游縦横四出關中    且不知所備也元太祖滅夏始置寧夏路總管府    明初建寧夏衛亦以為重鎮即有寇鈔不過河西    一帶自正統以後駐牧套内而患乃更在河東其    禍切備急者則尤在花馬池必花馬池之備密而    寧夏之肩背始可稍息何也河西所當備者若洪    廣若廣武若玉泉若中衛雖皆為窺伺之所而猶    有山谿隔礙有險可憑花馬池則川原平曠北騎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239,"卷三 237-281 ╱ 地里 237-281 ╱ 山川 237-268 ╱ ","   省嵬山 在府東北一百四十里黄河東岸舊有    省嵬城横枕河濵為防禦要地今屬套池内    卑移山 漢志在廉縣西北五邊備考寧夏衛西    北境有寧羅山其西南為龜山松山揟次山與莊    浪衛相接皆有險塞可憑按此皆在賀蘭山後    娑羅模山 在府南一百里近賀蘭山靈武口有    水湧出流入玉泉地玉泉營以此得名    筆架山 在賀蘭山小滚鐘口三峰矗立宛如筆    架下出紫石可為硯俗呼賀蘭端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244,"卷三 237-281 ╱ 地里 237-281 ╱ 山川 237-268 ╱ ","   龍頭湖 在魏信堡               張浪湖 在許旺堡    髙臺寺湖 在府東十五里    滋泥湖 在王全堡    䁔泉 在府西北八十里    白家湖 在王洪堡    陳家湖解而湖 在玉泉堡    野猪湖 在潘昶堡    楊家湖 在邵剛堡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326,"卷五 321-394 ╱ 建置 321-394 ╱ 城池 322-338 ╱ ","   永靖北曰鎮翔城樓四座馬道四座甕城門四門    樓四座角樓四座舖房八座炮臺二十四座水溝    二十四道城河一道寛三丈深一丈乾五年五    月興工乾六年六月告竣共費   帑銀一十五萬六千五百二十三両零皆寧夏道阿    炳安承修    玉泉營土城一座屬寧翔縣距縣九十里城週圍    三里萬歷十五年築   國朝因其舊駐遊擊守備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342,"卷五 321-394 ╱ 建置 321-394 ╱ 堡寨 338-374 ╱ 橋梁附 338-374 ╱ ","   李俊閘 去城南八十五里            李正閘 去城南八十里    唐鐸閘 去城南七十里    玉泉閘 去城南六十里    納忠閘 去城南四十里    官鎮橋 去城南三十八里    小官橋 去城南三十五里    板㝯 去城南三十里    通濟橋 去城東南二十里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346,"卷五 321-394 ╱ 建置 321-394 ╱ 堡寨 338-374 ╱ 橋梁附 338-374 ╱ ","   通濟橋 去城東北四十五里 以上橋皆在 恵農渠上    津渡三    髙岸  李祥  横城             寧朔縣所属堡寨二十三    鎮北堡 在城西四十里 明置撡守 今駐把總    平羗堡 在城西三十里 明置守 今駐把總    玉泉營 在城西南九十里 駐遊擊 守備    大堡 在城一百二十里 明設守備 今駐把總    陳俊堡 在城南一百一十里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349,"卷五 321-394 ╱ 建置 321-394 ╱ 堡寨 338-374 ╱ 橋梁附 338-374 ╱ ","    查舊志尚有漢伯中營黄沙馬寨䓁堡今廢     橋梁    大橋 去城一百二十里    玉泉橋 去城西南九十里    寧化橋 去城西南七十里    社禝橋 去城南二里    保安橋 去城西南一里    西門橋 在城西門外    站馬橋 去城西北四十里 以上橋皆在 唐來渠上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379,"卷五 321-394 ╱ 建置 321-394 ╱ 公署 374-394 ╱ ","   守備署東 一在府署西 一在南門大街東    又社倉二 一在楊和堡 一在任春堡    寧縣倉四 一在文廟南 一在大倉後 一    在喇嘛寺西 一在玉泉營    府税局在南關内    夏縣草塲并在城西偶 明五衛草 塲舊地    夏縣養濟院在破車市東養濟孤貧一百三十    二名每名月支粮三斗在两縣支撥 舊志養濟院 在預備倉北    寧夏縣清和門外官一所 葉昇堡楊和堡公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382,"卷五 321-394 ╱ 建置 321-394 ╱ 公署 374-394 ╱ ","   玉泉營遊擊署在玉泉城西北           守備署在城東南 火器局在城北    教塲在城外西南    平羗堡把總署在平羗堡内    火藥局在堡內北 教塲在堡外東南    鎮北堡把總署在鎮北堡内    火藥局在堡内  教塲在堡外    大把總署在大堡內    火藥局在堡內  教塲在堡外西南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593,"卷八 583-693 ╱ 田賦 583-693 ╱ 水利 583-693 ╱ ","   至漢堡稍入漢渠長二十四里陡口三十一道    溉大陳俊二堡田一百二十二分    新貼渠由舊貼渠分水自南迤北至清渠沿稍長    五十六里陡口二十八道溉大陳俊蔣鼎瞿靖    玉泉等堡田三百九十七分半    城東南小渠一 飛槽引紅花渠 水跨濠入城    城西北南小渠二 飛槽引唐來渠水跨濠入城明 永樂甲申總兵何福以城中地   鹻水鹹開竇引渠人   城灌園周流汲飲    唐渠大支渠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643,"卷八 583-693 ╱ 田賦 583-693 ╱ 水利 583-693 ╱ ","   空為貼渠每空各寬一丈唐渠自閘以下西北至    玉泉橋名曰上上段寛八丈深三五尺長五十里    自玉泉橋向東北流復微轉西至良田渠口名曰    上段寛七丈深五六尺長七十里自良田渠口西    北至西門橋名曰上中段寛六丈深七尺長四十    里自西門橋西北至站馬橋名曰下中段寛六丈    深七尺長六十里自站馬橋北至威鎮堡稍止名    曰下段寛三丈深三四尺長一百三里合計共長    三百二十三里其貼渠一道寬三丈五尺深六尺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650,"卷八 583-693 ╱ 田賦 583-693 ╱ 水利 583-693 ╱ ","   渠也無力遂往往有澄淤之患一苦於地渠之不    能通水也唐以下自杜家嘴至玉泉營盡係淤    沙每大風起輒行堆積唐渠經由於此實為喉    向者以風沙不時旋去旋積遂相與各曰地渠盖    因両岸無?與平地等故名之也此處自來不在    挑濬之列因循既久竟至渠底與両岸田地齊平    甚有渠底髙於両岸田地者較唐閘底約髙三    四尺河水汎漲時人渠之水非不有餘乃自入閘    以來至此阻梗由是旁月牙倒沙両湖迨両湖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651,"卷八 583-693 ╱ 田賦 583-693 ╱ 水利 583-693 ╱ ","   既滿然後溢於渠内徐徐前行不知費幾許水力    經幾許時日乃得過玉泉橋也况有此阻梗水勢    紆廻水未前行而挾入之濁泥已淤積閘底數尺    矣一苦於渠身之過遠也水之入口也原自無多    而丈苦於咽喉之不利以有限之水流三百餘里    供數百陡口之分洩其勢自難以遍給若遇河水    减落則束手無策矣唐渠有此三大病而又加以    年年挑濬之法積弊多端如渠夫渠草除紳衿    免外豪衿地棍及奸胥猾吏肆意侵蝕每將百姓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660,"卷八 583-693 ╱ 田賦 583-693 ╱ 水利 583-693 ╱ ","   渠成十五日本道親詣渠口開水不崇朝而徧注    田間自來髙亢之地一旦水盈阡陌婦女孩童咸    出聚觀驚喜之狀若有意外之獲其渠口上距唐    渠口二十五里下距漢渠口五里乃右衛唐壩堡    所屬剛家嘴地方口寛八丈深五尺渠身長七十    五里二分上三十里寛四丈深六七尺下三十里    寛三丈五尺深五六尺稍末十五里二分寛一丈    六尺深五尺東西共口一百六十七道灌溉陳    俊蔣鼎漢林臯瞿靖邵剛玉泉李俊宋澄九堡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699,"卷九 693-895 ╱ ","   一員 靈州守禦千戶指揮六員 千戶正副十    員 百户實授試署十八員 儒學學正一員     所鎮撫一員 吏目一員 靈州倉大使一員     靈州鹽課司大使副使各一員 靈州廵檢司一    員 州寧夏郡牧所千戸一員 百戶五員    倉太使一員 韋州驛丞一員 平羅指揮僉事    一員 前衛後千戶所正副千戶六員 吏目一    員 實授試署百戶一十九員 倉大使一員     玉泉倉副使一員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830,"卷九 693-895 ╱ 職官 700-832 ╱ 歷代官制 700-832 ╱ 歷代官姓氏 700-832 ╱ 今官制 700-832 ╱ ","   總二員 把總五員    平羅營將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三員    洪廣營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把總四員    玉泉營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把總三員    廣武營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把總三員    石空寺堡守備一員    古水井堡守備一員    靈州營將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把總四員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882,"卷九 693-895 ╱ 歷任姓氏 832-895 ╱ 卷十 832-895 ╱ 職官 832-895 ╱ 武官制 832-895 ╱ 歷任姓氏 832-895 ╱ ","   玉泉營遊擊                  馬世榮 宣府人順治二年任     李一明 奉天人順治六年任     王夢麟 昌平人順治九年任     李友功 奉天人順治十二年任     張連奎 鎮原人順治十六年任     楊 衍 山東人康熙元年任     栁生甲 榆林人康熙十四年任     王友資 宣府人康熙二十年任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906,"卷十一 895-948 ╱ 職官 895-948 ╱ 兵防 895-911 ╱ ","   洪廣營併分防鎮鎮北二堡兵五百三十名 馬 一   百五十步四十六    守三百三十四    玉泉營併分防大平羗二堡兵六百六名 馬一 百六   十一 步四十九    守三百九十六    廣武營併分防棗園堡兵四百二十一名 馬一百 四十八   步五十 守   二百二十三    興武營併分防毛卜喇堡兵三百二十六名 馬一 百三   十二 步五十一    守一百四十三    横城營併分防清水紅山二堡兵二百三十五名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912,"卷十一 895-948 ╱ 職官 895-948 ╱ 營汎 911-933 ╱ ","   大風口 小風口 安定口 汝箕口 小水口    大水口 逃軍口 西番口 白塔口 新開口    賀蘭口 宿嵬口 拜寺口 鎮北口 永口    黄峡口 大塔峡口 小塔峡口 大滚鐘口    玉泉營汎十七處    獨樹口 乾溝口 山嘴口 金塔口 杏樹口    赤木口 栁泉口 磨石口 北岔口 永安口    㕠山口 青羊溝口 紅井溝口 紅山夾道口    靈武高口 大盧溝口 大沙溝口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917,"卷十一 895-948 ╱ 職官 895-948 ╱ 營汎 911-933 ╱ ","   千戸橋墩 靖羅墩 舊常沙窩墩 新常沙窩    墩 以上属 鎮堡 高家閘墩 甜水井墩 北沙城墩     平湖堡墩 夏古墩 馬鞍橋墩 塩池灣墩 以 上   分属鎮   北堡    玉泉營二十七處    三尖墩 新沙嘴墩 舊沙嘴墩 羅家凹墩     三岔墩 沙嘴墩 以上屬 玉泉營 分守嶺墩 㕠峰山墩    駱家庄墩 張通庄墩 以上分屬 大堡 五塔墩 馬圈    墩 三其營墩 張義湖墩 過塞兒墩 小塩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928,"卷十一 895-948 ╱ 職官 895-948 ╱ 營汎 911-933 ╱ ","  始具奏總兵副遊守   丁有定數餉有定衡 鎮城分正兵奇兵遊兵三    營兵八千有奇前後司在城驛兵六百有奇外分    東西南北中五路中路靈州各營堡兵六千二百    有奇東路花馬池各營堡兵三千有奇西路中衛    廣武各營堡兵五千有奇南路玉泉各營堡兵二    千有奇北路平羅洪廣各營堡兵三千一百有奇    額馬四萬二百有奇實馬一萬四千六百有奇京    運馬價銀一萬五千餘両始以塩易馬上者引百    二十中者引百下者引八十銀易亦然宏治間奏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1290,"卷十五 1221-1314 ╱ 人物 1221-1314 ╱ 武科 1221-1314 ╱ 文武階 1221-1314 ╱ ","   吳汝山 鼎之予榆林坐營都司遊撃           劉 賢 平羅守備     姜 河 甘州副總兵     朱三省 中衛指揮陞玉泉營守備     錢 載 左衛千户陞玉泉營遊擊     汪 度 前衛指揮陞甘州都司     陳 金 中衛千户陞固原遊擊     石 松 玉之子陜西階州参將     楊 珣 陜西都司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1291,"卷十五 1221-1314 ╱ 人物 1221-1314 ╱ 武科 1221-1314 ╱ 文武階 1221-1314 ╱ ","   孟學孔 寧夏衛千户陞坐營都司            李 植 玉泉營遊撃     周 基 右衛指揮陞甘州都司     徐應禎 中屯衛指揮陞領班都司     張 昕 寧夏衛揮陞中衛将     周世忠 中屯衛指揮陞嘉峪關守備     石 棟 松之弟鎭靖将     李 登 中屯衛指揮陞京營遊撃     沙 楊 寧夏衛千户陞撫夷守備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1292,"卷十五 1221-1314 ╱ 人物 1221-1314 ╱ 武科 1221-1314 ╱ 文武階 1221-1314 ╱ ","   苟應龍 玉泉營遊擊                 施 才 左衛所鎮撫陞都司     戚 龍 巡撫所鎮中軍都司     江廷輔 玉泉營遊擊     沈光祖 甘肅遊擊     王盡道 右衛指揮陞屯田都司     李化龍 孝之子石空寺守備     吳繼吕 嵩之子寧夏衛千户陞撫夷守備     葉世勛 守備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1296,"卷十五 1221-1314 ╱ 人物 1221-1314 ╱ 武科 1221-1314 ╱ 文武階 1221-1314 ╱ ","   楊 朝 玉泉營遊擊                 丁繼祖 與武營遊擊     韓世業 寧夏屯田都司     楊 禎 横城守備     郭維校 淇之子四川僉書都司     王承恩 安定堡守備     孟崇祖 清水營守備     韓體仁 石空寺守備     盧養材 石空寺守備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1297,"卷十五 1221-1314 ╱ 人物 1221-1314 ╱ 武科 1221-1314 ╱ 文武階 1221-1314 ╱ ","   鄭 時 都指揮領班備禦               杜 良 寧夏坐營都司     楊 釗 都指揮領班備禦     鄭 誥 時之子靖邊守備     劉 栢 莊浪遊擊     馬天恩 玉泉營守備     劉繼爵 平羅將     趙維翰 甘肅副總兵     雍 彬 陜西遊擊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1299,"卷十五 1221-1314 ╱ 人物 1221-1314 ╱ 武科 1221-1314 ╱ 文武階 1221-1314 ╱ ","   黄 恩 興武營協同                 詹 思 寧夏遊擊     李 隆 玉泉營守備     劉継 玉泉營守備     張世徳 平羅守備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1334,"卷十六 1314-1404 ╱ 人物 1314-1404 ╱ 忠 1314-1350 ╱ ","   遣兵屠堡祥等殺者八十四名奉勅旌表建祠    春秋致    李世松靈州人性忠直善左右射耕於晏湖墩側    挿漢入世松率衆拒賊衆寡不敵人悉奔松獨守    墩上以矢射賊中者輒斃賊恨甚攻圍益力凡两    日夜松左右大指皆裂見骨被創死    史開先都督鏞五世孫歷官寧夏中路副將明季    挿漢入率兵禦敵斬馘甚多陣亡賜謚忠烈    耿光榮指揮任玉泉營遊擊插漢入犯奮勇出禦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1814,"卷二十 1801-1921 ╱ 藝文 1801-1921 ╱ 記 1801-1921 ╱ ","   重修並展造橋房十三間以及碑亭廊房數楹正    閘之北為龍王廟因舊制而恢廣之凡退水尾俱    短水出即折激湍之勢淘坑冲刷以致閘座不堅    因勢疏濬順引歸河且退水歸入倒流河反與大    流河漾水會射刷湃不但大湃日險薄而田地時    遭淹泡因於來水口厚加修築使水順流而下湃    岸既堅旁地俱可耕種自進水口抵正閘前計九    里三分零八丈皆沙石淤塞分為一工自正閘後    抵月牙湖腦三十二里八分抵玉泉橋又二十二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1890,"卷二十 1801-1921 ╱ 藝文 1801-1921 ╱ 記 1801-1921 ╱ ","   自大下杜家嘴至玉泉沙漠數十里向尤漫衍    不治渠與地平是歲興工天日清霽風霾不作排    滯沙開水道兩岸壘疉如山此邦之人尤以為昔    所未覩河流頻年東徙唐渠之口入水不數尺     公嘗用土人議增疊迎水湃數十丈卒無效已而    知口外積沙為梗橫亘若閾而沉伏水底人力無    所施 公深用為憂至不遑假寐或中夜起步于    庭欷歔涕零籲天禱神泥首罪責謂此患不去渠    雖深通流必不暢民何以濟既而工竣决埽放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2000,"卷二十一 1921-2060 ╱ 藝文 1921-2060 ╱ 詩 1921-2060 ╱ ","   收秀玉泉聳彩連金塔浮何當乘遠興彷彿太    初遊     寧夏懐古二首    督學使者  張映辰    方自昔推雄鎮峽口黃河日夜環廢殿尚存元    昊宅春光先到賀蘭山渠開利自饒千載豹變文    誰見一斑古塔青銅百八座盤空絕壁可容攀    河山再造神堯靈武收軍事已遥踏馬曾經青    冰砦彎弓擬射雪山鵰家聲淹雅推司隸國是紛    紜憶勝朝一帶明沙流自急受降城外雜邊簫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87,寧夏,銀川,"(乾隆) 寧夏府志",乾隆,1735,1796,2174,"紀事 2060-2191 ╱ ","   軍金幣萬計偽造印章旗牌令景文為檄以討劉    瑾為名傳布邊鎮署錦為討賊大將軍昂廣左右    副將軍景文為軍師張欽為先魏鎮朱霞等十    餘人拜都護總管關中大震總兵曹雄等聞變率    兵沿河堵截遣廣武指揮孫焚大小掃柴    草副将楊英率黄正等發靈州順流而下靈州參    將史鏞飛報陝西諸路又扼河奪舟賊不得渡鐇    遣魏鎮等至廣武孫用弓箭神鎗拒却之初寧    夏遊擊將軍仇聞邊警率兵出玉泉營寘鐇反 ","22卷 ╱ (清) 張金城修 (清) 楊浣雨輯 ╱ 清嘉慶刊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120,"卷之二 67-137 ╱ 輿地志 67-137 ╱ 疆域總圖 67-137 ╱ 疆域分圖 67-137 ╱ 沿革 91-137 ╱ 邊界 107-137 ╱ 形勝 118-137 ╱ ","左聯寧夏右通莊浪東阻大河西㩚沙山前有大河之險後接賀蘭山 之固 元 史 北背邊牆南面大河㨿朔方之上游其東則青銅牛首鎖鑰河 門其南則香巖雄峙列若屛障左倚勝金之固右憑沙嶺之險 中衛 舊志   按中衛倚賀蘭之險面洪流之阻左聯寧夏右接莊浪誠邊陲要地   也說者曰賀蘭雖稱天險而通城隘口甚多自鎭關東至勝金關之   九十餘里俱敵騎出沒之處若備觀音口鎭關墩至黄河一百八十   里之邊則内而廣武玉泉大壩亦得所捍禦矣    平羅縣 黄河流於東南賀蘭峙於西北地當北面之衝鎭遠關黑山營洪廣營 實為外險 九邊 考   按自青銅峽三百餘里至石嘴山口又為山河之一大交會哈爾哈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125,"卷之二 67-137 ╱ 輿地志 67-137 ╱ 疆域總圖 67-137 ╱ 疆域分圖 67-137 ╱ 沿革 91-137 ╱ 邊界 107-137 ╱ 形勝 118-137 ╱ 山川 125-137 ╱ ","備密而甯夏之肩背始可稍息何也河西所當備者若洪廣若廣武若 玉泉若中衛雖皆為窺伺之所而猶有山谿隔礙有險可憑花馬池則 川原平曠北騎馳突于此最易由花馬池而西則興武營興武營而西 則為靈州靈州居寧夏之中迫近大河其南與固原邊相接靈武者實 南北之喉舌而花馬池則靈州之門户也備可一日緩乎哉若夫賀蘭 盤峙寧夏套匪蘭入河東往往取道于此而徐斌水在甯夏西南又為 固原西路之險河凍則守舊邊春融則守新邊此前人之成算也夫恃 河為險實非遠猷明萬曆中嘗得松山之地說者謂自索橋而上直接 鎭番增築保障廣布耕屯則賀蘭以西皆為内境而黄河之險我不與 敵共將莊浪蘭靖以迄固原之間皆可安枕而臥矣    山川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158,"卷之三 137-184 ╱ 輿地志 137-184 ╱ 風俗 137-184 ╱ 方言 137-184 ╱ 物產 155-184 ╱ 陵墓 137-184 ╱ ","故俗又名 藥壺盧 瓠 俗名長菜長約二尺 餘色味俱如冬瓜 果類 蘋果 一名蘋婆果 似林檎而大 林檎 一名來禽又名紅禽雨霽曰烘則半 邊成紅色其汁可製糕假名山查 奈子 有三種大 而長者為 奈圓者為林檎皆夏熟 小者為楸子秋熟故名 香水果 一名金林檎俗名沙果有紫白二 種紫者昧甘脆有香水故名香水 梨 種類不一色黃上洒 碎猩點如蘇木曰蘇 木梨又曰酥蜜梨狀 如雞骽曰長把梨 桃 有旱桃水桃六月桃七月桃等 名肉不黏核者又名離胡桃 李 一名家慶子 有紅黃二種 杏 名類甚多一名 甜梅實如彈丸 味最上麵杏山杏為 下核有甜苦之別 棗 一名木蜜中衛棗園堡產者形 圓而小核亦極細較他產頗勝 櫻桃 一名含桃一名金桃 其形似桃故名櫻桃 胡桃 俗 名 核桃外有青皮肉包之其 形如桃胡桃乃其核也 郁李 子如櫻桃六月熟 可食仁可入藥 沙棗 樹枝多生刺葉似桂而青白色故 俗又名沙桂黃紅二色大小如棘 實中有末如細 沙故名沙棗 葡萄 有水晶雞心瑣瑣等名青白色者味酸紅白色 者味甘雞心色紫味甘瑣瑣即雞心之小者 金豆 俗名酸棗一名 金豆柑實多味 酸仁可 入藥 無花果 一名映日果一名 優雲缽盆植多味 花類 梅 有紅黃白各色又有四季梅蠟梅洋 梅五香梅迎春梅多於盆中植之 探春 有紫白二色 花開最先 麗春 一名虞美人色 最艷種類亦多 珍珠 一名玉屑三四 月開細白花 萱 又作蘐一名忘憂一名宜男色深紅者俗名 鳳頭萱色淡黃者俗名金簪或謂之黃花菜 牡丹 有紅黃黑白青 綠等色一名鼠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190,"卷之四 184-234 ╱ 建置志 184-234 ╱ 城池并圖 184-234 ╱ 公署并圖 184-234 ╱ ","寧朔縣城係滿城改置清雍正元年旗兵駐防寧夏於寧夏郡城外東 北五里築城曰滿城乾隆三年地震坍圮五年移建郡城西十五里平 湖橋東南城東西三里七分半南北亦如之共延長七里五分高二丈 四尺址厚二丈五尺頂厚一丈五尺垜牆高五尺三寸俱甃以磚城門 四東曰奉訓西曰嚴武南曰永靖北曰鎭朔城樓四座馬道四座甕城 門四門樓四座角樓四座舖房八座炮臺二十四座水溝二十四道城 河一道寬三丈深一丈乾隆五年五月興工六年六月告竣共費帑銀 一十五萬六千五百二十三兩零寧夏道阿炳安承修民國五年取銷 旗制移置寧朔縣治於此    附縣屬城池 玉泉營城 係土 城 距縣城九十里週圍三里明萬歷十五年築清駐遊擊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220,"卷之四 184-234 ╱ 建置志 184-234 ╱ 城池并圖 184-234 ╱ 公署并圖 184-234 ╱ ","  後營遊擊署 兼城守 營都司 在郡城羊市街北   玉泉營遊擊署在玉泉營城西北   玉泉營守備署在玉泉營城東南火器局在城北教塲在城外西南   平堡把總署在平羗堡內火藥局在堡內北教塲在堡外東南   鎭北堡把總署在鎭北堡內火樂局在堡內教塲在堡外   大壩堡把總署在大壩堡内火藥局在堡內教塲在堡外東南草塲   在郡城西南隅 明五衛草塲舊地 與夏縣草塲連    中衛縣公署 中衛縣署在縣城西明掌印守備署改建清康熙四十八年地震傾圮 知縣李隸通艾春年守備陳紀依次修復同治初年馬化漋之亂甯夏 郡縣悉被攻破惟中衛城未失陷故公署獨得完全署之曰中衛縣行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232,"卷之四 184-234 ╱ 建置志 184-234 ╱ 城池并圖 184-234 ╱ 公署并圖 184-234 ╱ ","禁烟局在本城 工藝廠 在寧朔縣城內 知事鍾文海設    附舊志所載圯廢公所   寧夏衛有寧夏倉 在報恩 寺東 左倉右倉 在儒 學前 前倉 在鸞駕 庫東 新倉 在城隍 廟後   預備倉 在報恩 寺西 平虜所倉 金貴李剛威 鎭各有倉 洪廣營倉 鎭朔鎭北 各有倉 玉泉營倉  平羗大壩  各有倉 廣武營倉 所屬棗 園倉 中衛應理倉 石空鎭虜鳴沙 古水各有倉 靈州倉 橫城紅 山清水  鹽池紅寺石溝  韋州等各有倉 興武營倉 所屬毛 卜喇倉 後衛常濟倉備急倉 安定鐵柱 泉各有倉 廣裕   庫 在寧夏倉内庫 大使帶領之   又有批驗鹽引所 原設萌城明宏治末改慶陽府北關内嘉 靖間巡撫張潤奏仍其舊後改惠安堡 鹽課司廵檢司  皆在惠  安堡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261,"卷之五 234-299 ╱ 建置志 234-299 ╱ 壇廟 234-299 ╱ 寺觀 234-299 ╱ 保寨 234-299 ╱ ","堡 在城東北 三十里 通貴堡 在城東北 三十五里 通昶堡 在城東北 三十五里 通吉堡 在城東北 四十里 又有前在 城 在城 西北 左在城 在城 東北 寧在城 在城 西南   按舊志載通寧通朔通貴通昶通吉五堡皆清雍正三年新設屬新   渠縣後縣廢歸併寧夏縣均曰通者以侍郎通智新設而命名也又   舊志載夏縣二十一堡無前左寧在城三處今照新採訪增入之 寧朔縣 楊顯堡 在城南 三十里 楊信堡 在城南 三十里 靖益堡 在城南 五十里 曾剛堡 在城南 五十里 宋 澄堡 在城南 五十里 唐鐸堡 在城南 六十里 李俊堡 在城南 七十里 馬站堡 在城南 八十里 林臯堡 在城南九 十五里 瞿靖堡 在城南 一百里 漢壩堡 在城南 一百里 陳俊堡 在城南一 百一十里 蔣頂堡 在城南一 百一十里 大壩堡 在 城 南一百 二十里 豐盈堡 在城西 二十里 豐登堡 在城西 三十里 平羗堡 在城西三十 里明置操守 鎭北堡 在城西四十 里清駐把總 寧化寨 在城西南 六十里 玉泉營 在城西南九十里 清駐遊擊守備 邵剛堡 在城西南 九十里 謝保堡 在城北 十五里 張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272,"卷之五 234-299 ╱ 建置志 234-299 ╱ 壇廟 234-299 ╱ 寺觀 234-299 ╱ 保寨 234-299 ╱ 關梁 270-299 ╱ ","曰峽口曰雙山曰靈武曰金塔 北路邊口六 曰黃峽曰水吉曰鎭北曰宿嵬曰白寺曰賀闌 橋二十二 西門橋 在郡城 西門外 社稷橋 在郡城 南二里 大壩橋 在郡城南一 百二十里 保安橋 在郡 城西 南一 里 寧化橋 在郡城西 南七十里 玉泉橋 在郡城西 南九十里 站馬橋 在郡城西北 四十四里 以上七橋皆在 唐來渠上 李俊橋 在郡城南 八十里 陸泉橋 在郡城南 九十里 龍泉橋 在郡城南 一百里 漢壩橋 在郡城南一 百一十里 以上 四橋皆在漢延渠上 朱家橋 在郡城南 六十里 古閘橋 在郡城南 七十五里 上橋 在郡城南 九十里 下橋 在郡城南 九十里 尙家橋 在郡 城南 一百 里 牛家橋 在郡城南 一百里 石板橋 在郡城南 一百里 寧家橋 在郡城南 一百五里 申家橋 在郡城南 一百五里 沈 家橋 在郡城南一 百一十五里 陳俊橋 在郡城南一 百一十里 以上十一橋皆在大清渠上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280,"卷之五 234-299 ╱ 建置志 234-299 ╱ 壇廟 234-299 ╱ 寺觀 234-299 ╱ 保寨 234-299 ╱ 關梁 270-299 ╱ 倉庫 279-299 ╱ ","  僅存在城一倉餘皆廢庫舊儲經費銀四百兩今無存 寧朔縣倉二民國五年就前通益庫改建厫四座民國十年就前左右   司改建厫二座庫在堂左   按舊志載寧朔縣倉四一在郡城文廟南一在郡城大倉後一在郡   城喇嘛寺西一在玉泉營今移治滿城皆廢舊縣署庫原儲經費銀   四百兩今無存 中衛縣倉七一在本城一在石空寺堡一在棗園堡一在廣武堡一在 寧安堡一在恩和堡一在鳴沙洲庫在堂左   按舊志載中衛倉七一在南門大街一在關帝廟巷今存一倉外堡   倉有古水堡倉無鳴沙洲倉餘無異庫舊儲經費銀四百兩今無存 平羅縣倉二一在本城西一在洪廣營庫在堂左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350,"卷之六 299-356 ╱ 水利志 299-356 ╱ 河渠源流 299-356 ╱ 渠道建置 306-356 ╱ ","由舊貼渠分水白南迤北至清渠沿稍長五 十六里漑大壩陳俊蔣頂瞿靖玉泉等堡 曰湛恩渠 原滿營在靖益堡唐渠西?開口 以漑滿田清宣統元年志都統接 長渠堤以漑滿營賀蘭山邊 一帶新墾之地長百餘里 曰大新渠 在城南繞東而 北長七十六里 曰紅花渠 在城東南北流長二 十八里明總兵何福 由此渠引水入 城周流汲飮 曰良田渠 在城西北流 長九十九里 曰滿達喇渠 在城西北轉東北流長六十里 光緒二十八年拔貢張昉由此 渠接開白雀 寺渠長五里 曰他他渠 在靖益堡 長十五里 曰掠米渠 在豐登堡 長十八里 曰亦的小新渠 在張亮堡 長二十里 曰白塔渠 在桂文堡長二 十九里三分 曰大羅渠 在洪廣堡長 二十五里 曰小羅渠 在常信堡 長二十里 曰羅哥 渠 在常信堡 長六十里 曰新濟渠 在鎭朔堡長 六十五里 曰高榮渠 在高榮堡 長二十里 曰菓子渠 在高榮堡長 二十三里五 分  曰和集渠 在周澄堡 長十七里 曰柳新渠 在平羅城 長九里 曰黑沿渠 在平羅城 長十五里 曰柳郎渠 在 平 羅城長二 十里五分 曰曹李渠 在平羅城 長十里 曰楊招渠 在平羅城 長二里半 漢延渠支渠二十道曰水磨渠 在葉昇堡距口 三十里長八里 曰大北渠 在葉昇堡距口三 十五里長七里 曰 撒水渠 新增在任春堡距口 三十二里長二十里 曰菓子渠 在任春堡距口三 十五里長三十里 曰丁字渠 新增在王洪堡 距口三十八里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381,"卷之七 356-402 ╱ 水利志 356-402 ╱ 渠工則例 356-402 ╱ 渠務格言 366-402 ╱ ","則閉塞退水各閘使水入渠水大則開退水以洩其勢其正閘係六空 西四空為唐渠東兩空為貼渠每空各寬一丈唐渠自閘以下西北至 玉泉橋名曰上上段寬八丈深三五尺長五十里自玉泉橋向東北流 復微轉西至良田渠口名曰上段寬七丈深五六尺長七十里自良田 渠口西北至西門橋名曰上中段寬六丈深七尺長四十里自西門橋 西北至站馬橋名曰下中段寬六丈深七尺長六十里自站馬橋北至 威鎭堡稍止名曰下段寬三丈深三四尺長一百三里合計共長三百 二十三里其貼渠一道寬三丈五尺深六尺至郭家寺地方分為兩稍 一至漢壩堡稍止長四十里名曰舊貼渠一至蔣鼎堡稍止長五十里 名曰新貼渠此因唐渠正閘之東岸地土甚高故引此渠雖閘分兩泒 而實與唐渠同口蓋唐渠之附庸也渠兩岸之堤及堵水之壩俱名曰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385,"卷之七 356-402 ╱ 水利志 356-402 ╱ 渠工則例 356-402 ╱ 渠務格言 366-402 ╱ ","子沙灘障水之勢以入渠厥後灘漸消没河流偏注於東而渠口竟與 河相背其入渠者不過旁溢之水耳水之入渠也無力遂往往有澄淤 之患一苦於地渠之不能通水也唐壩以下自杜家嘴至玉泉營盡係 淤沙每大風起輒行堆積唐渠經由於此實為咽喉向者以風沙不時 旋去旋積遂相與名曰地渠蓋因兩岸無?與平地等故名之也此處 自來不在挑濬之列因循既久竟至渠底與兩岸田地齊平甚有渠底 高於兩岸田地者較唐壩閘底約高三四尺河水汛漲時入渠之水非 不有餘乃自入閘以來至此阻梗由是旁灌月牙倒沙兩湖迨兩湖既 滿然後溢於渠内徐徐前行不知費幾許水力經幾許時日乃得過玉 泉橋也况有此阻梗水勢紆迴水未前行而挾入之濁泥已淤積閘底 數尺矣一苦於渠身之過遠也水之入口也原自無多而又苦於咽喉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391,"卷之七 356-402 ╱ 水利志 356-402 ╱ 渠工則例 356-402 ╱ 渠務格言 366-402 ╱ ","旦水盈阡陌婦女孩童咸出聚觀驚喜之狀若有意外之獲其渠口上 距唐渠口二十五里下距漢渠口五里乃右衛唐壩堡所屬剛家嘴地 方口寬八丈深五尺渠身長七十五里二分上三十里寬四丈深六七 尺下三十里寬三丈五尺深五六尺稍末十五里二分寛一丈六尺深 五尺東西共陡口一百六十七道灌溉陳俊蔣鼎漢壩林臯瞿靖邵剛 玉泉李俊宋澄九堡田地共一千二百二十三頃有餘至宋澄堡地方 仍滙入唐渠本道以此渠閱十數年聚議止為道旁之築者今告成於 七日且相度形勢較王惠民向所勘驗引水更易不覺喜形于色謂移 此用夫之法以修唐漢兩渠不難坐令各渠疏通也於是於四十八年 竟以此渠聞之憲臺當蒙倡捐俸資於陳俊堡地方建石正閘一座計 兩空每空寬一丈閘外建石退水閘三座工既成蒙命其閘曰大清閘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490,"卷之十 471-508 ╱ 學校志 471-508 ╱ 學宫 471-508 ╱ 書院 472-508 ╱ 試院 475-508 ╱ 學額 475-508 ╱ 社學義學 477-508 ╱ 學田 479-508 ╱ 學校 480-508 ╱ "," 國初  立 邵剛堡 國初 立 馬站堡 國初 立 大壩堡 國初 立 漢壩堡 國初 立 蔣頂堡 國初 立 林臯   堡 國初 立 陳俊堡 國初 立 玉泉營 國初 立 學校各一處教員各一員   學款均就地籌備 縣屬清眞初級小學校 五   南關 八年 立 西門外 八年 立 新城門 八年 立 新水橋 八 年  立  大禮拜寺 八年 立 學校各一處教員各一員   學欵南關馬護軍使福祥捐錢五百五十串西門外捐錢三百八十   串新城門捐錢四百五十甲新水橋捐錢三百串大禮拜寺捐錢九   十串餘就地籌備    中衛縣學校 第一區高級小學校 在城中街民國元年知事王瀚就大公館改建   東設閱報室門首設講演所勸學所教育會另設文昌宫課程圖書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509,"卷之十一 508-531 ╱ 兵防志 508-531 ╱ 兵制 508-531 ╱ ","者徑自收補户籍無稽軍伍日耗至嘉靖間實軍二萬四百有奇儀長 二司軍八百有奇甲軍一千五百有奇壯士軍二百七十有奇備禦軍 九千三百有奇家丁七千八百有奇鎭城分正兵奇兵遊兵三營兵八 千有奇前後司在城驛兵六百有奇外分東西南北中五路中路靈州 各營堡兵六千二百有奇東路花馬池各營堡兵三千有奇西路中衛 廣武各營堡兵五千有奇南路玉泉營各營堡兵二千有奇北路平羅 洪廣各營堡兵三千一百有奇京運馬價銀一萬五千餘兩始以鹽易 馬上者引百二十中者引百下者引八十銀易亦然宏治間奏改每百 引布政司收銀十五兩更送延寧二鎭其後馬價漸減馬亦無良 餉有京運銀有鹽引銀有客兵銀有民運銀 西安鳳翔平凉 慶陽四府運 又有軍需樣 田糧 寧夏左右 前三衛出 官兵歲支本色糧二十二萬二千三百石有奇折色銀一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511,"卷之十一 508-531 ╱ 兵防志 508-531 ╱ 兵制 508-531 ╱ ","合折色糧銀五萬八千一百五十五兩四錢二分六釐馬料豆二萬六 千三百四石草二十二萬二千零四十五束又草料折色銀四萬六千 八百七十七兩九錢五分除本色糧草歲共支銀一十八萬七千二百 四十三兩七錢二分七釐 又舊志載清沿明制初設寧夏撫標左右二營旋裁 順治十 八年裁 順治三年 設寧夏鎭標五營並陸續分設中衛平羅靈州花馬池洪廣興武横城 廣武玉泉等營其中屢有更易原額馬步守共兵九千五百四十六名 雍正十三年城守營增守兵一百名乾隆五年酌併營制又屢次抽補 新彊又除各官養廉八百四分公費公糧一千一百一十九分實存馬 兵二千五百六十名步兵一千四百五十一名守兵二千九百二十八 名共馬步守兵六千九百三十九名内鎭標左營兵四百九十八名右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512,"卷之十一 508-531 ╱ 兵防志 508-531 ╱ 兵制 508-531 ╱ ","營兵四百九十七名前營兵四百九十九名後營兵四百九十八名城 守營兵三百四十五名中衛營并分防石空古水二堡兵九百二十八 名平羅營並分防李剛威鎭二堡兵五百一十九名靈州營并分防同 心城臨河堡二處兵五百六十一名花馬營并分防安定惠安韋州三 堡兵四百七十六名興武營并分防毛卜喇堡兵三百二十六名横城 營并分防清水紅山二堡兵二百三十五名洪廣營并分防鎭朔鎭北 二堡兵五百三十名玉泉營并分防大壩平羗二堡兵六百六名廣武 營并分防棗園堡兵四百二十一名各營馬共二千五百六十匹以馬 步守相地配搭同治亂後添設靈武營 駐靈廳擋册遺失原 額兵餉數目未詳 旋經總督左 宗棠以制兵難恃大加裁汰參以召募光緒中再汰冗兵所存不及十 分之二其召募之寧夏巡防中旂步隊左旂步隊右旂步隊中旗馬隊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519,"卷之十一 508-531 ╱ 兵防志 508-531 ╱ 兵制 508-531 ╱ 防地 515-531 ╱ ","聳雄壯下設闇門外立市塲漢蒙交易月三次明設守備監守營兵防 守 今圮  下馬關即今鎭戎縣治初名長城關後以總制由固原蒞花馬池防秋 必先下馬於此故以名下馬今改鎭戎縣治 賀蘭山口邊汛 五十八處  中衛石空寺營汛三處崇慶口小關兒口大寺口 廣武營汛十處紅井口井溝口鎭賊口北城兒口水頭井口水泉兒口 大佛寺口石砌界口三岔溝口黃沙外口 玉泉營汛十七處獨樹口乾溝口山嘴口金塔口杏樹口赤木口柳泉 口磨石口北岔口永安口雙山口青羊溝口紅井溝口紅山夾道口靈 武高口大盧溝口大沙溝口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522,"卷之十一 508-531 ╱ 兵防志 508-531 ╱ 兵制 508-531 ╱ 防地 515-531 ╱ ","腰線汛寺口子汛下山河橋汛烟洞溝汛 以上屬 古水井 廣武營八處五塘墩六塘墩沙梁墩渠口墩 以上屬 廣武營 炭窰兒墩柳條渠 墩紅寨兒墩沙棗兒墩 以上屬 棗園堡 玉泉營十七處三尖墩新沙嘴墩舊沙嘴墩羅家凹墩三岔墩沙嘴墩 以上屬 玉泉營 分守嶺墩雙峰山墩駱家莊墩張通莊墩 以上屬 大壩堡 五塔墩馬圈墩 三其營墩張義湖墩過寨兒墩小鹽湖墩新渠墩 以上屬 平羌堡 平羅營十五處虎尾渠墩雙渠墩定遠墩王奉閘墩白沙崗墩 以上屬 平羅營 田州墩界牌墩卞家崗墩振武墩鳥谷墩四十里店墩小新渠墩瓦子 崗墩保安墩德勝墩 以上屬 李剛堡 洪廣營十九處黑埂墩寧遠墩羅歌墩尖塔墩雷家崗墩中埂墩新興 墩 以上屬 洪廣營 周胡疃莊墩王千户橋墩靖羅墩舊常沙窩墩新常沙窩墩 以 上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538,"卷之十二 531-563 ╱ 職官志 531-563 ╱ 明代官制 531-563 ╱ 明藩制 531-563 ╱ 淸代官制 531-563 ╱ ","副將各一員及協標官中衛營靈州營參將各一員洪廣營玉泉營廣武營興武營遊擊各 一員石空寺古水井同心城安定橫城大壩清水等營守備各一員十八年裁左右二營遊 擊以下 等官 分廵甯夏道一員 以河西道改設兼管水利兵備歲俸銀一百五兩養廉銀三千兩今 改朔方道尹各屬官初沿明制後改為四縣一州同治年增設寧靈 廳今轄 八縣 理藩院部郎一員 康熙四十八年設駐郡城 管理蒙古民人事務今裁 寧夏府知府一員 雍正三年裁衛改設歲俸銀一 百五兩養廉銀二千兩今裁 理事同知一員 雍正三年設管理滿旗事務駐郡城 歲俸銀八十兩養廉銀八百兩今裁 水利同知一員 雍正三年設專司唐漢清惠四渠水利駐郡城歲俸銀八十 兩養廉銀八百兩同治十一年改撫民同知移駐寧靈廳 寧靈㕔撫民同知一員 同治十一年由靈州撥地以水利同知改設 歲俸銀八十兩養廉銀八百兩今改金積縣 惠安堡鹽捕通判一員 由鹽大使改設舊帶平凉銜清歸寧夏府專司惠安三池 鹽務俸銀二十兩三錢二分養廉銀六百兩今裁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541,"卷之十二 531-563 ╱ 職官志 531-563 ╱ 明代官制 531-563 ╱ 明藩制 531-563 ╱ 淸代官制 531-563 ╱ "," 設副將以下等官平羅營靈州營各參將以下等官洪廣營玉泉營廣武營興武營各遊  擊以下等官及石空寺堡古水井堡大壩堡橫城堡同心城安定堡守備各一員臨河堡  清水營惠安堡  把總各一員 鎭守陜西甯夏將軍一員 甯夏舊屬陜西乾隆二十八年始改隸甘肅設將軍一員 左右副都統各一員滿洲協領四員佐領防禦驍騎校各  十六員蒙古協領二員佐領防禦驍騎校各八員左右翼防禦各一員另築城於郡城之  西乾隆三十四年以兵丁無多裁右翼副都統一員三十五年又裁左翼蒙古協領一員  滿洲佐領二員右翼滿洲佐領二員蒙古  佐領一員其佐領事務令協領五員兼管   按清初甯夏設有理刑監收中路東路同知水利都司衛守備所千   户等官雍正三年並裁又有西路同知駐中衛縣水利通判駐新渠   縣鹽大使駐惠安堡又有寶豐縣知縣幷典史訓導等官亦裁又靈   州有沙泉同心二驛中衛有長流水渠口甯安大澇蘆溝各驛驛丞   各一員均裁又新渠寶豐自三年震壞所設水利通判知縣等四年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545,"卷之十二 531-563 ╱ 職官志 531-563 ╱ 明代官制 531-563 ╱ 明藩制 531-563 ╱ 淸代官制 531-563 ╱ ","  按花馬池營舊設副將乾隆二十八年改設參將同治十一年馬化   漋亂平以靈州營鞭長莫及增設靈武營參將 遊擊七員 鎭標左右前後四營各一員玉泉營一員洪廣營一員廣武營一員各月支俸 薪紙燭銀一十九兩二錢七分八釐三毫三絲三忽養廉粮十五分馬九分步  六分坐馬六  匹今俱裁   按初沿明制設有撫標左營遊擊右營遊擊順治十八年裁又設鎭   標遊擊雍正十三年以中營移改左營兼中軍以左營移改右營以   右營移改前營以前營移改後營原設之後營遊擊裁又興武舊設   遊擊乾隆十一年改設都司 都司四員 城守營一員橫城營一員興武營一員中衛營中軍一員各月支俸薪紙 燭銀一十一兩七錢八分二釐八毫三絲三忽養廉守粮一十八分坐馬  四匹今  俱裁 守備十五員 鎭標左右前後靈州花馬池平羅玉泉廣武洪廣靈武等營中軍守備各 一員安定堡同心城石空堡古水堡守備各一員各月支俸薪紙燭銀七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631,"卷之十三 563-643 ╱ 職官志 563-643 ╱ 歷代職官表 563-643 ╱ ","  謝青雲 湖南人光緒年任      餞定國 湖南人宣統年任    樊桐岡 湖南人宣統年任      夏清海 湖北人宣統年任    玉泉營遊擊 計三十一人今裁    馬世榮 宣府人順治二年任     李一明 奉天人順治六年任    王夢麟 昌平人順治九年任     李友功 奉天人順治十二年任    張連奎 鎭原人順治十六年任    楊 衍 山東人康熙元年任    柳生甲 榆林人康熙十四年任    王友資 宣府人康熙二十年任    王國興 寧夏人康熙二十四年任   張君能 荊州人康熙二十四任    吳宏敏 紹興人康熙四十年任    温如珪 西安人康熙五十一年任    杜 森 甯夏人康熙五十四年任   蒲運際 鑲黃旗人雍正二年任    李繼善 西寗人乾隆元年任     戴 倓 山東人乾隆九年任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709,"卷之十五 691-735 ╱ 職官志 691-735 ╱ 宦蹟 691-735 ╱ ","  之子玉琨也事聞優䘏如例   趙周誥浙江人同治二年官玉泉營遊擊時馬化漋嗾回陷寧夏率   衆圍營公嚴防守有宋姓為賊内應引之入公呼子振涂努力殺賊   子曰父能死忠子當死孝戰移時父子皆中槍死守備劉致福把總   劉青云亦同殉於陣   劉瑞雲同治二年官寧夏營外委時賊陷城公操戈巷戰受創歸家   與妻訣妻曰君壯盛力能殺賊曷出亡圖曰後報國計吾母子自有   萬全之策可勿念公出繼思逃亡非義仍馳歸而妻已縊於梁子女   三人皆中毒死矣公遂自刎一門忠節時論多之   穆善圖號春巖滿洲人初隨將軍多隆阿督兵入陜戈矛所至賊衆   披靡後進援寧夏克復郡城授寧夏將軍旋調署陝甘總督及左宗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893,"卷之十九 881-912 ╱ 人物志 881-912 ╱ 忠義 881-912 ╱ ","大沙井灘賊圍虎臣四面不能拔開先僕史進才告急開先策馬冲入 重圍與賊力戰殺數百人圍益逼遂遇害進才殉焉虎臣亦死時官軍 死者七千餘人枕尸遍野不可别識開先少為馬撞落二齒以銀鑲之 家人以此為識僅得首以歸葬事聞追贈右都督諡忠烈 耿光榮甯夏人世指揮任玉泉營游擊插漢入犯奮勇出禦與指揮趙 有牧千總周崇雅把總唐國俊許城王朝俱歿於陣事聞皆優賜 江孔學靈州人居胡家堡插酋之變賊圍堡城陷孔學自刎闔家俱罹 於難 解文英甯夏人以副將守延安府李自成㨿關中遣兵至延安文英率 衆死守及城破賊授以官不受囚於獄又於獄中約楡林總兵尤世威 等舉義圖恢復賊怒支解之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1068,"卷之二十三 1059-1107 ╱ 人物志 1059-1107 ╱ 任俠 1059-1107 ╱ 殉難 1067-1107 ╱ ","勝樹標 寧夏 教諭   牛開甲 府學 訓導   楊廷桂 府經 歷   劉紹昌 石嘴 主簿      寗漢升 寧夏 典史   張維清 靈州 吏目   錢 智 靈州 吏目   趙周誥 玉泉 遊擊 王 孚 左營 遊擊   周 華 後營 都司   張 寶 横城 都司   江太平 廣武 遊擊 範汝司 都司    陳 泰 左營 守備   王慶雲 前營 守備   勝 春 花馬 守備 滕作柄 石空 守備   王崑玉 石空 守備   張應淮 安定 守備   葉生蓮 靈州 守備 李繡春 靈州 守備   劉致福 玉泉 守備   李 清 固原 守備   慶 霖 駐防 佐領 吉豐額 駐防 防禦   全 祿 凉州 防禦   胡克慎 凉州 防禦   吉拉罕 凉州 防禦 固 昵 音布 駐防 領催   郭宗魁 前營 千總   郭耀武 前營   九 千總   克 丹佈 左營 千總 史廷佐 右營 千總   王永春 平羅 千總   韓衍孺 千總    李鍾秀 榆林 把總 王達權 前營 把總   趙 順 城守 把總   劉承冲 洪廣 把總   張 瑞 香山 把總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1246,"卷之二十六 1240-1323 ╱ 藝文志 1240-1323 ╱ 記序 1240-1323 ╱ ","石裏口中口胥近玉泉營曰赤木關裏口曰寧木關新口百馬可齊驅 蓋山勢至北散漫多礫少水又多卑峰仄徑間得土壤而關之二口胥 近寧化堡曰金塔中口曰獨樹裏口胥近平羌堡東四十里則寧夏鎭 也曰獨樹兒口近楊顯堡鎭威堡曰滾鐘裏口曰黃峽裏口曰纍石口 曰水吉口曰鎭北口胥近鎭北堡而堡隸墩曰黃峽外口曰黃峽敵樓 曰宿嵬口曰石關曰高渠曰宿嵬曰敵臺曰乾渠曰鎭靖曰下古曰馬 房凡十有一墩又迤北曰北寺口曰宿嵬裏口曰賀蘭口拜寺口去黃 峽口五十里黃峽口去賀蘭口五十里賀蘭口外七十里為麥垜山又 東五十里即河套界而秦邊紀又謂賀蘭口外河套西番沙漠罔不可 達蓋綜紀山之樞要若此又迤北曰新開口曰塔峽小口大口曰西番 口曰小水口曰大水口曰汝箕口曰挑柴口又迤西北曰小風口曰大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1256,"卷之二十六 1240-1323 ╱ 藝文志 1240-1323 ╱ 記序 1240-1323 ╱ ","來水口厚加修築使水順海而下?岸既堅旁地俱可耕種自進水口 抵正閘前計九里三分零八丈皆沙石淤塞分為一工自正閘後抵月 牙湖腦三十二里八分抵玉泉橋又二十二里一分抵寧化橋又二十 三里二分零十一丈抵大渡口又二十一里七分零十七丈抵和碩墩 又二十一里八分零二丈渠西浮沙瀰漫渠内淤澄甚厚?岸低薄分 為五工自和碩墩抵三渠灣二十四里三分抵保安橋又二十一里七 分抵滿達喇橋又二十三里一分零一十一丈抵站馬橋又二十五里 六分雖有?岸而偏坡轉嘴甚多分為四工自站馬橋抵張明橋二十 六里一分零八丈抵張貴橋又二十四里一分抵李市橋又三十八里 七分渠身太窄淤嘴亦多分為三工渠尾淤塞餘水即洩入諾素湖一 遇水大則漾漫田畝因循舊跡越廢邊十二里九分分為一工俱派撥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1297,"卷之二十六 1240-1323 ╱ 藝文志 1240-1323 ╱ 記序 1240-1323 ╱ ","興工公曰五渠之工大且難者莫若唐來吾請自肩之以餘四渠委金 城等分理焉而悉秉程于公于是各渠之中淺者濬滯者瀹狹者展其 堤岸薄者培卑者增閘壩石工損者補甚者撤而新分段課工酌工濟 料因事任人人吏恪勤工夫踴躍一月之間數十年之湮淤墮壞靡不 修舉而公所理唐來渠其最難者蓋自大壩下杜家嘴至玉泉沙漠數 十里向尤漫衍不治渠與地平是歲興工天日清霽風霾不作排滯沙 開水道兩岸壘曡如山此邦之人尤以為昔所未覩河流頻年東徙唐 渠之口入水不數尺公嘗用土人議增曡迎水?數十丈卒無效已而 知口外積沙為梗橫亘若閾而沉伏水底人力無所施公深用為憂至 不遑假寐或中夜起步于庭欷歔涕零籲天禱神泥首罪責謂此患不 去渠雖深通流必不暢民何以濟既而工竣决埽放溜河流潜引直注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1572,"卷之三十 1522-1577 ╱ 志 1522-1577 ╱ 餘 1522-1577 ╱ 歷史 1522-1577 ╱ ","五年四月安化王寘鐇反遊擊將軍仇鉞討擒之 寘鐇者慶靖王曾孫也素 狂誕術者言當大貴遂覬  望非分與其黨指揮周昂等潜蓄逆謀會大理寺少卿周東度田寧夏以五十畝為一頃  苛歛騰怨巡撫安惟學素殘虐將士憾刺骨寘鐇使人激之咸願從寘鐇遂反殺東與惟  學及總兵官鎭守太監都指揮等傳檄遠近以誅劉瑾為名詔起右都御史楊一清總制  軍務討之以太監張永為監軍先是仇鉞以邊警屯玉泉營聞變即入城佯以兵隸賊營  自稱疾堅臥而陰結壯士伺間圖之及聞一清至寘鐇令周昂就鉞問計鉞方臥呻吟伏  起捶殺昂鉞乃披甲横刀提昂首跨馬徑馳寘鐇府從者百餘人縳鐇餘衆潰檻送寘鐇  至京賜死黨皆伏誅削慶  府護衛封仇鉞為咸甯伯 世宗嘉靖十五年正月虜犯鎭遠關總兵王效等會兵大破之 先是濟農 居套中西  抵賀蘭山限以黃河不得渡用牛皮為渾脫渡入山後諳達亦自豐州入套相率為邊患  總制唐龍遺總兵官王效梁震數敗敵然蹂躪迄無寧歲及是又率衆分入王効與延綏  副總兵梁震遊擊鄭時彭椷會兵擊之追至蜂窩山斬首一  百二十級其東犯者經總制劉天和伏兵黑河墩大創而去 十八年套虜犯平虜城總兵任傑擊走之 虜據打磴口以為巢數犯平虜妨民 耕牧任傑率師擊之斬首甚多虜遂  遁  走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1574,"卷之三十 1522-1577 ╱ 志 1522-1577 ╱ 餘 1522-1577 ╱ 歷史 1522-1577 ╱ "," 里為民號土達使自耕食簡其壯者充營卒文遇景乃土達楊倘兀馬火丹之孫也素獷  悍時參將許汝繼以勇名擢靈州御下過嚴大生怨讟汝繼愈恨之不少假衆益怒文遇  景遂謀亂黨與響應四月郭濟逞凶先入參將署汝繼赤身起迎截濟髮至死髮猶在握  宅中男婦戕無噍類文遇景等開北門出迎其黨千户戴儒蒯訓閉門以守賊不得入奪  馬逸走餘賊出南門肆掠同知呂珩告變巡撫晋應槐檄中衛守將王保等  㨿邊口把總李鯤楊朝率兵追賊獲楊文遇馬景等共三十餘人並斬於市 二十年三月哱拜反廵撫葉夢熊討平之 哱拜故韃靼種也嘉靖中來降屢立 戰功官都指揮十七年哱拜老加副  總兵致仕子承恩襲拜雖告老而多蓄亡命承恩性亦很戾十九年洮河告警巡邊御史  周宏禴舉承恩及指揮土文秀並哱拜義子布延等巡撫黨馨檄文秀西援哱拜謁經略  鄭洛願與子承恩從出師馨惡其自薦抑損之哱拜以故心怨至金城見諸鎭兵皆出其  下迨賊退取道塞外還寇騎遇之皆辟易遂有輕中外心馨欲按承恩冒糧罪又以承恩  娶民女為妾笞二十會戍卒衣糧久弗給哱拜遂嗾軍鋒劉東暘許朝等作亂是年二月  殺馨及副使石繼芳逼總兵張維忠自縊死東暘自稱總兵奉哱拜為謀主承恩朝為左  右副將布延文秀為左右參將承恩遂陷玉泉營及廣武漢西四十七堡皆陷惟土文秀  徇平虜參將蕭薰堅守不下賊兵渡河欲取靈州又齎金帛誘河套卓哩克圖等許以花  馬池一帶聽其駐牧全陜震動總督魏學曾檄副總兵李㫬率兵進剿諸堡皆次第收復  惟鎭城堅持不下會套部卓哩克圖率三千騎至賊益掠城中子女餽之套人揚言已與  布王子為一家布延引卓哩克圖攻平虜參將蕭如薰伏兵南關佯敗以誘之射布延死  套部遂遁出塞四月以蕭如薰為總兵調麻貴為副總兵率兵抵鎭城帝賜學曾尙方劍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0,寧夏,玉樹,"(民國) 朔方道志",民國,1911,1949,1579,"卷之三十一 1577-1612 ╱ 志 1577-1612 ╱ 餘 1577-1612 ╱ 歷史 1577-1612 ╱ ","四月噶爾丹伏誅 大將軍費揚古率師直抵賊巢振武將軍孫思克率陝甘兵自甘州 進剿邀其歸路賊衆大潰擒噶爾丹誅之奏至上即於五月乙未取  道河套  還京師 穆宗同治元年預望城把總馬兆元叛 兆元回目也是年四月陝西回亂兆元 以預望距鹽固窵遠煽誘回衆首發叛  端而固原阿訇納三清水回民李德倉鹽茶  回民田成吉平凉回紳穆生花羹沸起矣 二年十月賊陷郡城總兵豐登額廵道侯登雲知府呂際韶等皆死之  先是寧夏回民見河東回叛蠢蠢欲動巡道侯登雲督率漢民練團晝夜戒嚴回民言於  將軍慶昀謂漢民練團是逼回反慶昀信以為眞勒令漢民散團繳械撤防賊知城已無  備暗結馬化漋嗾城回千總馬謙內應於十月二十四夜由振武門梯垣而入漢民十餘  萬屠戮殆盡寧夏縣知縣彭慶彰降賊總兵豐登額自盡巡道侯登雲力戰被殺知府呂  際韶前知府明崑朔縣知縣趙長庚教諭  滕樹標外委劉瑞雲均罵賊不屈而死 賊攻玉泉營遊擊趙周誥死之 周誥官玉泉營頗得兵民心賊破府城後旋往攻 玉泉營時鄉民多聚營就庇周誥亦誓以殺賊為  任嚴籌守禦圍攻數日未能得志不意營中有宋挫者為賊哄誘潜引賊入周  誥偕子率兵力戰寡不敵衆中槍死守備劉致福把總劉青雲亦同殉於陣 ","31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491,四川,雅安,"(乾隆) 雅州府志",乾隆,1735,1796,217,"卷之二 132-243 ╱ 山川 170-237 ╱ 形勝 170-237 ╱ ","   夜叉穴 在慶歷鄉石洞壁光有夜叉像 土人每歲祀之號為穿巖將軍    盤龍谷 在漢源 鎭東北    彈琴谷 在縣西北十里水 出溪日聲如彈琴    梵音水 在縣南十五里俗傳唐三藏至此持梵音 而泉湧出故各色如米瀋昧甘宋政和間      太守宇文侯      易名燦玉泉    兩澗水 在縣東北一出卭崍山玉澗泉二源 各出至城南合流五十里八流沙河    漢 水 在縣南六十里自飛越山出仙人洞 下流至試劍山合澗水八流大渡河    仙人洞 在白崖山北状如車輪欲人者必匍匐方 能過其中空濶數十步聞泉聲鏦錚石髓      溜結幽      致萬狀 ","16卷 ╱ (清) 曹掄彬修 (清) 曹掄翰纂輯 ╱ 清乾隆四年刊本"
00491,四川,雅安,"(乾隆) 雅州府志",乾隆,1735,1796,319,"卷之三 243-321 ╱ 古蹟 306-321 ╱ ","   覩佛臺 治南四十里古因山勢高崟甃 石成台風月佳時有聖燈現    八卦亭 治南六十里相傳 老君佈卦於此    控西樓 治東半里明成 化元年高司建    奎章閣 治東二里明成 化間高司建  清溪縣    相 嶺 詳見 山川    九折坂 詳見 山川    梵音水 唐三藏取經至此持念梵音而地湧甘泉 宋太守文侯飲之曰佳泉也易名燦玉泉    紫霞洞 梓童竌君修煉 處詳見山川 ","16卷 ╱ (清) 曹掄彬修 (清) 曹掄翰纂輯 ╱ 清乾隆四年刊本"
00491,四川,雅安,"(乾隆) 雅州府志",乾隆,1735,1796,572,"卷之五 495-582 ╱ 鹽政 495-582 ╱ 節序 570-582 ╱ ","   二月二日種瓜蓏諺云二月三葫蘆王瓜齊落地    十五日為花朝接花朝之期古無定日洛陽記以    為二月二日事文玉屑以為二月十二日與今吳    俗同提要錄云唐以二月十五日為花朝月令廣    義云宣德二年二月十五日御製花朝詩賜裴尙    書本今京師亦主十五日與楚俗同以唐明之事    觀之楚俗為正惟蜀亦然    三月清明先祖掃墓古禮不修墓不墓祭蔡邕    獨斷云秦始皇出寢處於墓側漢因而不改則墓 ","16卷 ╱ (清) 曹掄彬修 (清) 曹掄翰纂輯 ╱ 清乾隆四年刊本"
00491,四川,雅安,"(乾隆) 雅州府志",乾隆,1735,1796,1584,"卷十六 1566-1713 ╱ 藝文 1566-1713 ╱ 四言古 1566-1713 ╱ 五言古 1570-1713 ╱ 六言古 1576-1713 ╱ 七言古 1579-1713 ╱ 謡 1566-1713 ╱ 五言絶 1566-1713 ╱ 七言絶 1566-1713 ╱ ","   掇綠菜和夷底績水成澴翔宰相遲行旌來暮    久虗竹馬迎顧得坤維留掌跡長歌王道是平平      瑞雪行         曹掄彬    人言今歲雪必作來歲雨此事不可知此言傳于    古昨夜空中雪片飛千家山郭盡銀煇畫閣人歸    香暗冷綠橋人跡來稀盡日同雲布滿天霏霏    玉屑遍江阡著樹增梅花影燦傍堤舞柳絮絲牽    捲起珠簾看甲第平原高低迷石砌清光掩暎少    纎塵素矢臣心與彼契君不見我 ","16卷 ╱ (清) 曹掄彬修 (清) 曹掄翰纂輯 ╱ 清乾隆四年刊本"
00501,河南,信陽,"(乾隆) 信陽州志",乾隆,1735,1796,517,"藝文志 476-561 ╱ 賦 476-561 ╱ 古詩 485-561 ╱ 歌行 476-561 ╱ 五言律 498-561 ╱ 絶句 476-561 ╱ 重印信陽州志目錄 476-561 ╱ 終 476-561 ╱ ","   鴻鈞通竅處雷沼在山巔薄靄初浮水濃雲已布天篆絲重疊吐簇    練半空懸散作崇朝雨千村漑稻田     山晴雪              仝 前    玉屑朝初霽龜山近可尋微青依淺瀨積素入空林氣與初陽動塵    無一點侵祇應掃片石把易契天心     長臺古渡              仝 前    臨涯呼野渡桐栢發源長漲急篙能没波平葦可枕烟光通夾岸雲    影泛中央四牡津常問溯洄意不忘     過李氏山庄             劉 俶 州人 庠生    秋陰暗野色斜日照厓東遠水疎楊外寒烟晚稼中到門雞犬靜入    座俗塵空我有避人志相期物外同     梁王壘               仝 前    壁壘今猶在旌旗何處尋荒烟冷苔石落日下松林曲㵎年年瀉巉    巖片片陰興亡千載事暮鳥對風吟     遊龍泉寺              仝 前 ","12卷 ╱ (清) 張鉞修 (清) 萬侯纂 ╱ 民國十四年鉛印本"
00503,河北,廊坊,"(民國) 安次縣志",民國,1911,1949,462,"卷之八 423-601 ╱ 藝文志 423-476 ╱ ","此其一也水分二支一至退谷之傍伏流地中至玉泉山復出昔有人注油水中 玉泉水面皆油也一支至退谷亭前引灌谷前花竹 谷口甚狹喬木蔭之有碣曰退谷谷中小亭翼然曰退翁亭亭前水可流觴東上 則石門巍然曰煙霞窟入則平臺南望萬木森森小房數楹則爲退翁書屋一榻 一爐一癭樽書數十卷蕭然行脚也 谷之後高嶺峨峨攝衣而上爲古塋塋垣之外有臺可憩茂松蔽之不見其下 谷之東則隆教寺寺前舊在退谷上移置石門之東殿供大士像歲久漫漶寺僧 秋月募善知識繕飾之境地深邈可谷跏跌 谷之前爲蒔植花竹之圃中有僧家别院養牡丹數百本石數孤峙面面皆花北 望退谷掩映翠樾中如懸董巨妙畫在閣之壁 谷口外沿泉東行皆石壁也大石一方上建觀音閣再東則臥佛寺傍扉入扉娑 羅古樹大可數圍柯幹參天瞿曇酣臥殿上亂後寺廢香燈久斷矣寺門白塔高 矗大松兩行擁之香翠撲人衣裾 ","12卷 ╱ (民國) 劉鍾英修 (民國) 馬鍾琇纂 ╱ 民國二十五年增刊本"
00510,河北,廊坊,"(咸豐) 固安縣志",咸豐,1850,1861,557,"卷六 518-652 ╱ 選舉志 518-582 ╱ 薦辟 520-582 ╱ 進士 522-582 ╱ 舉人 528-582 ╱ 貢生 545-582 ╱ 武舉人 518-582 ╱ 恩廕 518-582 ╱ 卷七土 518-582 ╱ ","穆得元 歲貢見 人物      左 訒 副貢曲周 縣敎諭 孫昌支 歲 貢        劉 芸 嘉慶年 副貢 唐玉泉 嘉慶辛酉拔 貢任縣敎諭    潘鳳來 嘉慶甲 子副貢 傅大鵬 號鯤升嘉慶 己巳恩貢    劉榮黼 嘉慶癸 酉拔貢 姚元善 嘉慶年 歲貢      李 樹 字竹愚授獲鹿訓導 陞雄縣敎諭工書法 劉楫元 道光辛 巳歲貢      郭元住 道光壬 午恩貢 劉 均 道光壬 午歲貢      高瑞和 道光乙 酉拔貢 田有年 道光丙 戌歲貢      王德均 道光庚 寅歳貢 劉 甡 道光辛卯優貢庚 子副貢見舉人  王錫齡 道光丁 酉拔貢 劉榮綬 道光戊 戌恩貢      柏爲霖 道光己 亥副貢 ","8卷 ╱ (清) 陳崇砥修 (清) 陳福嘉纂 ╱ 清咸豐九年刊本"
00517,河北,石家莊,"(民國) 元氏縣志",民國,1911,1949,732,"藝術 717-853 ╱ ︵一︶藝文 717-853 ╱ 附影序 717-853 ╱ ","郡首結元德誓滅羣兇以匡漢室趣何其正志何其壯耶不幸下邳大據權依 曹操殷蒙禮遇一聞元德所在輙立功報効封還所賜拜書上辭卒奔袁軍以 求故主動老瞞義士之嘆是其忠貞節義富貴誠不能淫進退雍容賢聖未易 遠過武侯不欲比之孟起翼德獨美其絕倫逸羣有見哉有見哉及王荆州留 守虎視中原江左請婚以圖安許都卜遷以避銳識者曰炎灰幾冷而復燃在 指日矣無奈孫權心存賊漢呂蒙智肆穿窬王公子平俱遇害於章鄕豈非漢 之見絕於天與嗟夫天地流行乎正氣未始一時息也人心禀受乎正氣未始 一日亡也王之生正氣充塞於天地王之沒正氣散見於人心王何嘗自神乎 王之神在人心矣不然王沒於漢建安二十四年己亥迄今千有餘歲拜瞻遺 像肅然起敬如在目前非一正相通何緣若此廟而祀之宜也予斯樂於貲財 之舍若日顯靈天台則語涉乎怪永護佛法則流於誕誕且怪去淫祠無幾焉 抑何取乎廟貌之新也王解人相傳四月八日乃王受封之始居解者咸勤報 乎祭賽若荆門志玉泉山有廟二一名顯烈即王廟一名昭貺王子平之廟也 ","不分卷 ╱ (民國) 王自尊修 (民國) 李林奎纂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00521,四川,涼山,"(同治) 會理州志",同治,1861,1875,1082,"卷一 53-1359 ╱ 封域志 53-1359 ╱ ","   昔睢陽五老休官之日徜徉鄉梓數雅會觴咏華髮    相輝陶然而樂到扵今猶傳以為異今子年踰七十    欲與胡公輩約道美為真率會優游太平之世延鶴    算於無疆不亦可乎道美歛容謝曰得踵先哲之芳    躅幸也願陪几杖後乃獻籌交錯賓主盡歡而散遂    援筆次第其語為之序云    跋韓文玉屑集        明經 元 胡 衡    余嘗扵秣陵見斵玉器者雖片屑墜水土必湖簸不    遺問之則曰玉屑一分價倍黄金者二白金者十市 ","12卷 ╱ (清) 鄧仁垣修 (清) 吳鍾崙纂 ╱ 清同治九年刊本"
00521,四川,涼山,"(同治) 會理州志",同治,1861,1875,1083,"卷一 53-1359 ╱ 封域志 53-1359 ╱ ","   夫日竸兮毫之金以為利吾奚忍棄耶夫王人之知    重玉□如此韓子之文在四六家為首稱殆玉之鏘    鏘者也其成器者固為西山東萊疊山諸老取之矣    即餘編剩簡不猶有玉屑存乎今人之文高不過白    金上爾即黄金且不能與玉等玉人重王雖片屑不    棄□□於韓文有遺焉則其智反在玉人下可怪也    故拾而採之得若千首以玉屑題其名使讀而思曰    屑□重之矣况在成噐者宣何如哉    題□壽亭侯闗公夜讀春秋畫像  胡 衡 平甫  ","12卷 ╱ (清) 鄧仁垣修 (清) 吳鍾崙纂 ╱ 清同治九年刊本"
00521,四川,涼山,"(同治) 會理州志",同治,1861,1875,1247,"卷一 53-1359 ╱ 封域志 53-1359 ╱ ","   題白蓮    太華峰頭碧玉泉水晶為藕雪為蓮幽人識得濂溪    趣帶月採來相對眠    咏海棠    蛺蝶紛紛二月春一枝妖豔見精神東君莫傍幽蘭    植恐混清香辨不真    東崖瀑布           馬 □    東嶺巍巍欲挿天源泉流下翠微巔遥看白練懸蒼    壁訝銀虹飲碧川夜静寒聲鳴珮急雨餘飛沫濺 ","12卷 ╱ (清) 鄧仁垣修 (清) 吳鍾崙纂 ╱ 清同治九年刊本"
00521,四川,涼山,"(同治) 會理州志",同治,1861,1875,1260,"卷一 53-1359 ╱ 封域志 53-1359 ╱ ","   東崖瀑布          舉人  巖爾譓 鶴□     纔入空林爽氣清濛濛微雨濕羅衿如虹如練鮫人    淚疑竹疑絲叔夜琴滿目天花拈莞笑隨風玉屑助    豪吟廬山面目須端的不比桃源無處尋    金沙夜月         州拔貢  楊 桓 公瑞     一輪秋月滿照耀澈江明上下晶光印高低素魄盈    雲開霜鏡白浪湧玉壺淸萬象含輝入千山倒影呈    晚吹已散夕雨滴初晴不夜推佳景扁舟可渡行    旅中秋懷         州生員  鄔 焸 ","12卷 ╱ (清) 鄧仁垣修 (清) 吳鍾崙纂 ╱ 清同治九年刊本"
00528,河北,保定,"(光緒) 蠡縣志",光緒,1875,1908,736,"卷之九 666-747 ╱ 藝文志 666-747 ╱ 文 666-747 ╱ 詩 666-747 ╱ ","九河支流已斷絶 安州厥流維九河徐曹雹 平一畝泉唐滋沙方順 堂前瓊 樹栽未成城上璧臺凍欲裂安得盈尺表豐年 入山遺蝗滅朅來蠡吾三舍餘環顧郊林正飄瞥縱 横萬樹散珠霙厯亂千村霏玉屑帝德已流萬井膏 主恩預調七政節    路槐行 昔在孝寛爲刺史路側植槐蔭行旅枵腹久已斷晨 餐烈日猶能鎔漏釡攀枝執條實離離剖粒難救道 旁瘐婆娑不愧榆爲兄苜蓿罽賓同楚楚 西域傳罽 賓地平陸 有苜蓿 檀櫰 三種已盡又何求桑下眼穿二朐脯未聞補 ","10卷 ╱ (清) 韓志超修 (清) 張璯纂 ╱ 清光緒二年刊本"
00528,河北,保定,"(光緒) 蠡縣志",光緒,1875,1908,771,"寺觀志 747-779 ╱ ","實錄寺   在萬窩村至正元年民郝忠重修成化十年民楊   全重修宏治十年民曹勝修 觀音寺   在北蒲凹村景德三年建永樂十年僧圓慶民杜   玘王賢重修宏治十五年僧定英守備杜雄重修 玉泉寺   在北于八村至正元年民陳曾創建嘉靖十三年   僧道勝民陳澤重修 興國寺 ","10卷 ╱ (清) 韓志超修 (清) 張璯纂 ╱ 清光緒二年刊本"
00534,四川,德陽,"(嘉慶) 羅江縣志",嘉慶,1796,1820,52,"卷五 48-60 ╱ 山川 48-60 ╱ ","   挂榜山 在玉冰山□田□上下四       万形如挂榜因以爲名    玉腦山 縣東 五里    心邊山 縣東北 五里    瓢山 縣東北 二十里    玉泉山 縣東北十七里山 下有泉出如玉色    金頂山 縣東北二十五里山頂 有松一株爲元明間物    鳳凰山 縣東北三十里 上有馬馳寺    玉螺山 縣南十三里其 形似螺故名    月峰山 縣東北三十里孤峰壁立 形如半月山上有文昌閣 ","36卷 ╱ (清) 李桂林纂修  ╱ 清嘉慶二十年修同治四年重印本"
00534,四川,德陽,"(嘉慶) 羅江縣志",嘉慶,1796,1820,181,"卷十九 172-183 ╱ 寺觀 172-183 ╱ ","   封神廟 城北三十里乾 隆五十年修    二郎廟 城西北十五里有川主 古鐵像嘉慶十年重修           玉泉山廟 城東北十五里乾 隆四十六年建修    滴水崖廟 城西北五里 嘉慶八年建    玉腦山廟 城東五里 康熙間建    觀音崖廟 城南三十五里乾 隆四十二年建修    壁山廟 城東三十里乾 隆十一年重建    過龍廟 城南十里乾隆 五十六年重修    □龍廟 城東北三十五里 康熙六十年重建 ","36卷 ╱ (清) 李桂林纂修  ╱ 清嘉慶二十年修同治四年重印本"
00536,河北,保定,"(民國) 滿城縣志略",民國,1911,1949,307,"卷十 282-311 ╱ 人物一 282-311 ╱ 鄉賢 282-311 ╱ ","廠全活甚衆性至孝親老不圖仕進居家課讀後學多所造就年 八十餘選授蔚州學正壽九十無疾而卒 梁玉泉字子江縣北莊村人恩貢生潛心程朱之學以躬行爲主 爲文淸剛純正累試不第家貧性至孝奉養雖薄能得父母歡心 兄弟友愛婦女無競争鄕里胥化於善敎授生徒有家貧者不取 脩金誨人以勵品爲先文藝次之年五十三卒 趙希曾子幼謙國學生累官至陝州牧陝地衝民野好鬭公以文 學化之莅任即籌修書院普設鄕學作育人材士風由之興起陝 志自乾隆十二年以後失修歷百餘年公念一方文獻有關風化 設局採訪簿書之暇手自編纂竟成一州要典非俗吏所能爲也 ","16卷 ╱ (民國) 陳寳生修 (民國) 楊式震纂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00536,河北,保定,"(民國) 滿城縣志略",民國,1911,1949,315,"卷十一 311-326 ╱ 人物二 311-326 ╱ 孝義 311-326 ╱ ","得食資田六畝不責歲息有田在抱陽村例得租二百石遇凶歲 盡弗取佃户感之年七十卒 趙成榮字循禮縣荆山社人爲人謹厚性至孝娶陳氏氏著姓女 知大體翁姑篤愛之以娩疾亡循禮時年二十五子玹生月餘託 嫂氏乳育竟不娶親友怪而勸之則曰吾豈不樂有室常見繼娶 婦各私所生異視前妻子每多嫌隙况亡荊存日極得堂上歡儻 新者不如故使二親悒悒奈何遂終身鰥處日以農圃自適年七 十九卒 冉九成字玉泉以勤儉世其家及身財稍裕動必以禮尤慷慨濟 人之急雍正辛亥歲凶啼饑之聲遍邑里乃散積粟百餘石分給 ","16卷 ╱ (民國) 陳寳生修 (民國) 楊式震纂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00538,河北,刑臺,"(道光) 內邱縣志",道光,1820,1850,64,,"  于官邑人哀思   之合祀于此    寺 經閣寺 在南關内有僧會司宋太平興國年建初東 向今南向東向時之正殿即今之水陸殿也   天啟間僧官洪閣重修邑人喬中和有記   順治間僧人大賢重修邑人田一倫有記 慈仁寺 在金提店漢孝子郭巨獲金 以其半養母以其半建此寺 玉泉寺 在黄釜前有聖水井 故名北齊天統年建 寶泉寺 在河渠唐 永昌年建 興福寺 在疊東唐 開元年建 聖壽寺 在張沱不詳始 建嘉靖間重修 ","4卷 ╱ (清) 汪匡鼎原本 (清) 施彦士續纂修 ╱ 清道光十二年鈔本"
00542,河北,唐山,"(民國) 遷安縣志",民國,1911,1949,28,"凡例 9-130 ╱ 圖 9-130 ╱ 卷一至卷五 9-130 ╱ "," 高順貞峽谷影龍詩云峽口影蜿蜒濳  形閱今古何不挾風雲與世作霖雨 採樹嶺 距城五十里即偏崖子昔人行兵至此曾採樹依山麓爲營 將軍山 在採樹嶺西五里上有二將軍墓又西爲柳河石塘諸峪亘十里爲釣台臨   灤可容百人祀龍其上中有孤石高三五丈極深漁人集之山下爲滴水崖無泉而   涓滴不絕 考老山 距城五十里高接洪谷關上有大洞二十餘丈前面尖山有雲巖寺至五重   安二里 長嶺峰 距城五十里二峰南北夾峙通道所經南有淸泉寺下有淸水峪淸河發源   於口北城子嶺經峰東入灤北至太平寨二十里至羅家屯五里長嶺社因地命名 玉泉山 距城五十里下有泉自石孔岀幽雅可人 梁家山 距城六十里林木叢聚熊虎爲穴在擂鼓台北二里 太平山 距城六十里下爲太平營今名爲寨南北兩山去營二里許左川右河憑高 ","20卷 ╱ (民國) 滕紹周修 (民國) 王維賢纂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00542,河北,唐山,"(民國) 遷安縣志",民國,1911,1949,122,"凡例 9-130 ╱ 圖 9-130 ╱ 卷一至卷五 9-130 ╱ ","昊天觀  在縣東南隅明洪武初建萬歷間重修一次淸康熙二十四年復修邑人劉鴻儒撰碑 記嗣乾隆中孟克勤倡修同治六年沈萬和王芝王德音復捐修舊設道會司今廢 上淸觀  在縣西北百 里宋詩建 棲雲宮  在縣西三十里 唐貞觀時建  元盧龍教諭李廷翰棲雲宮記云原夫混沌之樸肇啓於鴻濛虛無之功潛敷於形器二儀焉自此而始至道焉由兹而興然  垂世立教抑亦多途伊大乘眞宗其來尙矣我太上金闕玄元皇帝乃空刧外眞宰存焉在無象無形之内居太初太易之先  應變無方隱顯莫測天地得之以淸寧日月因之以開度蕩蕩乎綱維乾坤巍巍乎包羅宇宙寂兮寥兮雕琢衆形杳兮冥兮  陶甄萬彚亭之毒之適於時藏焉息焉順其性乃至橫目下首蜎飛蠕動莫匪仰賴矣則知我太上聖道首自曠古默而識之  下於三皇昭然見矣泊乎羲軒以來方方設教代代爲師輔翌皇風肅淸國步逮蒼姬之訖錄經藉蔑傳於世嗟乎去聖愈遠  眞風凌遲氓之蚩蚩妙奥難造大矣哉皇大垂愍爰降我東華教祖以道宏濟立教卓然帝君以之傳於正陽正陽傳於純陽  純陽傅於海蟾重陽重陽傳於郝王邱劉譚馬全眞宗派仙輩也異哉軌範重興規模别設指見性證心之捷徑濟超凡入聖  之慈航日居月諸教風彌著幸遇我太祖成吉思皇帝聖文神武應天順民施厚德以育黔黎霈洪恩而濡草木升孝廉以移  風俗舉逸民以求治體切冀潤色丕基鎭撫華夏故手詔蒲輪宣諸滄海是時帥長春眞人風雲際會惠然肯來猗歟眞人道  價光於千古德音冠於諸天貴而無位推先於素王之譽高而無民處上於玄聖之尊覈衆教之萬法宗之吐崢嶸之高論激  淸頽俗開浩蕩之奇言濟時利物赫赫高風昔振於魯齊之地霖霖法雨今膏於燕趙之人厥後軒蓋雲集州簪海會内有高  弟淸虛太師傅公者世居愛陽宦族也廼禮眞人爲帥法名志常偏得眞人之道洞達衆妙之門志蕩乎淫慾性證乎圓明博  施濟衆居已伸人實教門礎柱者也志常曩并玉陽爲師法名道均有鄉官元帥玉榮祿及劉傅二縣宰施地二所及園舘正  遷安之西一舍其山秀水明而院俱無其名謹詣珍席鄭重禱請眞人師欣爾俞允面名之焉觀曰棲雲菴曰棲眞仍命工搆  製殿宇塗艧聖像不日成之其觀形勝東枕河曰玉泉西控山曰太山南面山曰橫翠北背嶺曰淸風曉來滿目奇花齒香露   ","20卷 ╱ (民國) 滕紹周修 (民國) 王維賢纂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00546,河北,刑臺,"(民國) 任縣志",民國,1911,1949,295,"卷之四 267-335 ╱ 職官 267-335 ╱ ","慶  朝   人二年任                山西朔州人丙午舉人  八年任時值大水詳免  泊地租額始格部議再  請得行十一年因藩庫  司書之獄牽連被罪百  姓惜之                山東莒州人己未進士  十二年任               山西芮城人監生十七  年任                 人己亥  舉人二  年任  劉本夔   無極縣  人辛酉  拔貢十  七年任 唐玉泉   固安縣  人辛酉  拔貢二  十三年  任     生員由  教習十  二年任 晉尚易   大名縣  人癸酉  舉人十  四年任 聶亮采   唐縣人  壬子解  元二十  三年任   甯人   ","8卷 ╱ (民國) 謝昺麟修 (民國) 王億年續修 ╱ 民國四年鉛印本"
00547,四川,成都,"(民國) 雙流縣志",民國,1911,1949,410,,"  劉李氏 劉國智妻現年八十二歳    馬陳氏 馬懷志妻卒年八十八歳五世同堂    馬劉氏 馬德昌妻卒年八十九歳五世同堂                        馬陳氏 馬光廷妻卒年九十一歳五世同堂    馬李氏 馬光贊妻現年八十歳    馬袁氏 馬朝元妻年八十九歳    吳陶氏 吳廷軒妻卒年八十二歳    李凌氏 李世恬妻卒年八十七歳    李杜氏 李萬鍾妻卒年八十三歳    楊羅氏 楊玉山之母卒年八十五歳    楊彭氏 楊玉泉之母卒年八十歳    楊王氏 楊玉堂妻現年八十五歳    張幹氏 張懷永妻現年八十八歳  ","4卷 ╱ (民國) 劉佶修 (民國) 劉咸榮纂 ╱ 民國十年修二十六年重刊本"
00550,河北,保定,"(民國) 完縣新志",民國,1911,1949,157,"疆域第一下 94-166 ╱ 山脈 94-166 ╱ 河流 94-166 ╱ 堤堰 94-166 ╱ 交通 94-166 ╱ 影片 94-166 ╱ 名勝 94-166 ╱ 古蹟 94-166 ╱ ","失修寺宇坍塌今不過僅有遺跡 鐵佛院 舊志云坐落伊祁山元至元十五年創建山半有堯母洞西起絕巓東開懷抱 崚嶒蒼翠古柏蓊葱實庚山甲向勝地厥先梵宇南朝似非形勢萬曆四十二年知縣張 力正之西形勢始得今無遺跡 廣濟寺 舊志云坐落源頭村宋太平興國七年建成平三年勅賜廣濟院萬曆元年重 修今尙有遺址 石佛寺 舊志云坐落任家疃唐太和年建明嘉靖八年重修今改作初級小學校 玉泉寺 舊志云坐落康關村屢經重修有碑文可考 大悲寺 舊志云坐落大悲村創建無考明弘治庚申年重修現無遺跡 香山寺 舊志云坐落西大悲村創於唐天祐間明弘治正德嘉靖三次重修清順治年 間重修今改作初級小學校 興國寺 舊志云坐落下邑村創建無考金太和年間明正德年間相繼重修 ","6卷 ╱ (民國) 彭作楨修 (民國) 劉玉田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00552,河北,滄州,"(光緒) 吳橋縣志",光緒,1875,1908,407,"卷三 380-455 ╱ 建置志中 380-455 ╱ 壇廟 380-455 ╱ 祠祀 399-455 ╱ "," 周發祥王胖孫德趙坤馬大安福盛黄明廷邵廷珍劉漢順  馮德明鄧玉材王元馨馮德良張義成馬登雲熊銘安保全  艾柱王玉廷熊四元王立山石昌言馬雲峯馮德昇羅垣安  有美徐天貴秦文成熊洛二客四禮王道仁王洛王並子年  幼無名馮立以  上勻連鎮人   同治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梟匪宋景詩竄入縣境溝店舖等   處殺賊遇害團紳民勇凡一百九十一人  文  生 劉雲縉劉天泰劉汝甲劉保林劉淑元劉連元劉紹福劉  福來 貢 生 劉錦堂桂福春以上大王舖人 張福泰張吉泰 武 生  趙玉堂李鳳鳴李鳳山李志典以上溝店舖人 季方錡季  家河人 閻華堂 監 生 閻伯壎以上閻莊人 吴鳳鳴窪吴莊  人 郭虎山楊殿邦以上圈陳莊人 吕發平窪吕莊人  劉付劉福成以上楊密莊人 王立山王純錫以土金子王  莊人 張朝林劉中庸吳元泰左好德以上新家莊人 劉  登選玉泉莊人 王君王乾元孫繩祖以上豆墨王莊人  趙雲峯趙杆竹莊人 張文道張家圈人 張榮張維莊人   張永常火盆陳莊人 劉福常劉常齡劉玉佩張洽劉常 ","12卷 ╱ (清) 倪昌燮修 (清) 馮慶楊纂 ╱ 清光緒元年刊本"
00552,河北,滄州,"(光緒) 吳橋縣志",光緒,1875,1908,408,"卷三 380-455 ╱ 建置志中 380-455 ╱ 壇廟 380-455 ╱ 祠祀 399-455 ╱ "," 順劉進武劉皂桂如林劉景周劉安福劉永順桂四王兆祥  劉六劉佩興吳鳳清劉福堂劉好年劉玉贊劉玉保劉茂增  劉紹武劉恒清劉忠清劉祥元劉天福劉拴以上大王舖人   趙保泰趙炳辰趙旭趙廷柱王夢章林有升李殿元李守  雲許有李學文張永法李鳳昌張蘭香張海香李自福張玉  山張永成張郎張玉坤李士榮李自敬王洛三王三小楊大  倫范得旺范永徐鳳有徐六于道王同張東良張洛三郭柱  張吉文張彦林張文明張連和張克修以上溝店舖人 賈  茂林季全德季明勤季有王永亨王鳳年李玉淸張來玉梁  春張義旺王玉僕張朝文以上季家河人 張德盛張玉坤  劉忠旺吳連可吴連福吳連祿吳連重劉德安夏振魁孫榮  甯以上吳家辛莊人 王貴玉林王牛王堂王純仁以上金  子王莊人 吕生樂窪吕莊人 孫念祖孫常遠孫義有孫  大成孫二成孫珩王清亮王澤盛王德秀王丑王虎王鎭方  王鎭升王連登王節三岱榮玉岱忠王風盛王山張泰王用  山王達王玉德王文祥王化堂王文魁王鳳儀王璞玉以上  前後豆墨王莊人 吳鳳德陳大榮以上窪吳莊人 閻中  全閻家莊人 劉根申玉泉莊人 張士堯張元德張言英  以上張家圈人 董可福陳萬倉以上圈陳莊人 趙玉堂  趙連同以上趙杆竹莊人 張廷柱火盆陳莊人 王登齡 ","12卷 ╱ (清) 倪昌燮修 (清) 馮慶楊纂 ╱ 清光緒元年刊本"
00552,河北,滄州,"(光緒) 吳橋縣志",光緒,1875,1908,416,"卷三 380-455 ╱ 建置志中 380-455 ╱ 壇廟 380-455 ╱ 祠祀 399-455 ╱ "," 家莊人 丁文明丁家莊人 高明義高虎王萬祥王國栻  以上王步箭莊人 徐萬章徐羊皮莊人 王福立司家莊  人 王福亭玉泉莊人 范學曾王進忠吳清和范談奎以  上范家屯人 張明譚家莊人 曹大大曹莊人 郜治銓  郜松喬以上部家莊人 郭大法前郭莊人 李治功西胡  莊人 周遐王治以上永豐莊人 王蘭王温莊人 韓在  東范吉林以上范家莊人 齊含英李本亷李本貞以上新  家莊人 馬克勤樓子舖人 陳永奎大龎莊人 姜恒輝  崔松齡以上姜家莊人 梁厯城梁登山李元吉以上張可  莊人 郭榮緖郭玉振郭淸頭以上錁子郭莊人 張雲祥  張六十以上苗坡梁莊人 周三高官莊人 申石林朱天  成申永和王東嶺申一林王二頭申成李中興李洛二鄭洛  四王黑以上王英莊人 劉松林劉靑林方長庚以上劉懷  莊人 劉學堂穆學榮以上小劉穆家莊人 楊贊廷李浪  螳王懷久以上野猪李莊人 何明强桂辰以上韓春莊人   郭楷郭玉德郭鳳儀郭介福郭秋成郭齡郭中以上郭家  庵人 王洛四王文學以上馬鐵郭莊人 郝鳳純郝家莊  人 葛得成張常以上陳之臣葛莊人 李松林桂朋來桂  大李豐泰以上李牌莊人 張明李大安以上董家莊人  于文全官家莊人 劉興旺劉德成張積德劉登朝以上潘 ","12卷 ╱ (清) 倪昌燮修 (清) 馮慶楊纂 ╱ 清光緒元年刊本"
00552,河北,滄州,"(光緒) 吳橋縣志",光緒,1875,1908,1194,"卷十二 1094-1247 ╱ 藝文錄下 1094-1247 ╱ 傳 1094-1247 ╱ 志銘 1094-1247 ╱ 文 1170-1247 ╱ 賛 1094-1247 ╱ 記 1177-1247 ╱ ","沸小橋如束踞而觀遊鱗大似玉泉錦浪渡橋斜穿蘿薜石屋 玲瓏雪色映眉雲氣滴乳可容數客小憇解煩捄喝不須探百 丈龍峪是處容膝一線洞洞矚矚忽見鶴窟仙巢矣余時端坐 良久私念雪後橋滑林木如醉爾時策鳩杖來此手戰趾栗疑 從天台石梁上過耶廼一灣幽草又爲余前導而入賞靜閣閣 去小山不盈尺峻潔迴窣如藐孤異人峩冠切雲捫星挹漢簾 箔暮捲俯瞰庭間一木一石或卧或起厯然可數下列精舍三 楹素几竹簟如隱者廬循閣之右扉而延踏側出髣髴東鄰焉 書屋空明紙總紗幙無事此靜坐常聞妙香幽瀬則吾師棲禪 醉墨處也指趙凢夫所題餐冰齋示余曰少時人官署中携此 ","12卷 ╱ (清) 倪昌燮修 (清) 馮慶楊纂 ╱ 清光緒元年刊本"
00554,河北,石家莊,"(民國) 無極縣志",民國,1911,1949,654,"財賦志 71-724 ╱ 田賦 71-724 ╱ 解支 71-724 ╱ 留支 71-724 ╱ 户片 71-724 ╱ 榷税 71-724 ╱ 地方捐 71-724 ╱ 地方經費 71-724 ╱ 鹽引 71-724 ╱ ","  者若干人咸得寄名於碑陰云嘉靖三十九年歲次庚申五月吉日立石撰 重修城隍廟記   夫城隍之制古矣漢唐始以廟祀宋遂徧置於郡縣爲民捍衛非淫祠也無極舊   廟創建於大元至正壬子□□□成化丁亥嘉靖庚申踵有葺制猶未備也至乙   丑歲雲中李翁以年豐民康捐俸鳩工復建牌坊一樹碑樓二增後寢二楹創兩   宮八楹神像中庭一洗非昨功方告成而翁遂喬遷江寧矣固課最之致未必非   神錫之福也逮我玉泉谷翁來尹茲邑下車謁廟對越神明願瞻制度迺訊之左   右曰規模何若而廓也圖繪何若而燁也綜理何若而周也左右以李翁對而因   以礱石請翁曰余始涖茲邑覩李翁之政而知於民有遺愛焉曁誓於廟覩李翁   之制而知於神有遺敬焉翁雖喬遷而蜚聲朝佇昭格神休寕有旣乎猗歟休哉   眞盛事也不可冺也爰命營事人張元徵予文以垂永久予惟神以安民廟以安   神李翁勤于營廟者固所以安神亦所以安民我翁之急於彰李翁之績者夫豈 ","25卷 ╱ (民國) 耿之光修 (民國) 王重民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00556,河北,保定,"(民國) 新城縣志",民國,1911,1949,446,,"學者多不索脩脯不求宦達甘心隱逸一方稱善士焉 王毓荃字馥園張六莊人邑庠生曉峰先生次子性孝友兄毓芝官京師家事一 委君母周太宜人殁事父益謹父有痰疾時發時止毓荃跬步不離夜侍寢必數 起候父鼻息以爲常父未殁時嘗捐資里中置義倉設義塾又岀資生息代辦里 中差徭及父殁專以繼志爲已任兄之觀政工部也祿入不足自給岀家財助之 無少吝光緖庚寅後連年大水商於兄岀倉廪周之里巷頌其德則曰此出兄意 予何力焉民國十一年卒年六十有六 王涵字玉泉廪膳生泗莊人幼沈默寡言笑酷嗜讀每得卷册輙反覆展視不忍 釋手食餼後遊於邑孝廉王鍔之門數試秋闈不得志父縵卿病親侍湯藥衣不 解帶者數年之久淸末行新政籌自治成立維新公所公舉爲理財所董事任事 十餘年縣知事旌其門曰譽隆桑梓又倡立南區自治公益會會員多至數百人 ","24卷 ╱ (民國) 張雨蒼修 (民國) 王樹枬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00556,河北,保定,"(民國) 新城縣志",民國,1911,1949,727,,"  麥李麥秀時熟小而肥甜廣志云麥李細小有溝道李志云李種類頗多如擘   李餻李馬肝李牛心李紫粉李小青李水李金李周史補李直嘗第果品以綠   李爲首高志有紫李玉黄青脆三種之别今案玉黄李乃尋常李所接較他李   肥大味甘新邑祗有玉泉朱李二者餘不多見也傅元李賦潛實内結豐彩外   盈翠質朱變形隨運成既變洽熟五色有章種别類分或朱或黄甘酸得適美   逾蜜房亦祇言朱黄二色 桃 爾雅釋木桃李醜核玉藻云食棗桃李弗致於核韓非外儲說云孔子曰果   蓏有六而桃爲下祭先王不得入廟夏小正六月煮桃爾雅桃曰膽之御覽引   舊注云膽擇取其美者内則疏云桃多毛拭治去毛令色青滑如膽也家語孔   子侍坐於哀公賜之桃與黍焉孔子先食黍而後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公曰   黍者所以雪桃非爲食之也今桃有數種新邑則以大桃多漿如深州桃者爲 ","24卷 ╱ (民國) 張雨蒼修 (民國) 王樹枬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00560,河北,刑臺,"(光緒) 刑臺縣志",光緒,1875,1908,53,"卷之一 41-154 ╱ 輿地 41-154 ╱ 疆域 41-154 ╱ 沿革 44-154 ╱ 山川 41-154 ╱ 鄉鎮 41-154 ╱ 物産 41-154 ╱ ","   仙人洞陰有泉岀石中止而不流卽金泉昔寨兵防秋屯此今    廢 明朱誥仙人洞禱雨有應詩藴隆千里乾封禪天際棲霞湧 碧泉信是仙靈禱有應甘霖一夜滿山川 縁尋民瘼見靈   泉藉潤蒼生祈有年西嶺桑麻應㴻雨仙家原自有眞元 國   朝邑人牛映斗仙翁洞詩攬轡優游汾晉間偶來乳洞憇雲眠   水光瀁月映三島巖畔風駐五煙覽勝不妨登絕巘   探奇時復沃清泉乘驢蹀躞歸何處追憶長生聞道元    臥龍岡馬鞍山西南中空可容百人世傳龍臥於此    鳳山馬鞍山北相連峭峯嶙峋類鳳山半有泉潔如玉有碑面    刻噴玉泉背刻鳳山字大經尺嘉靖時大名兵備道陳大賓手    書筆勢古峭    龍山鳳山東北舊名石婆山巔有石枰俗名棋磐山西北有泉    湧爲池廣可二畝即玉泉蒹葭楊柳掩映爲一方之勝舊有碧    雲洞今廢 明張佳碧雲洞詩碧空無際白雲愁未信龍山是 壯遊雙目難遮天地界飛泉不斷古今流幽厓神草   行堪挹異代眞符醉後收蓬蔂   杖頭隨處好那論塵世紫萸秋 ","8卷 ╱ (清) 戚朝卿修 (清) 周祜纂 ╱ 清光緒三十一年刊本"
00560,河北,刑臺,"(光緒) 刑臺縣志",光緒,1875,1908,79,"卷之一 41-154 ╱ 輿地 41-154 ╱ 疆域 41-154 ╱ 沿革 44-154 ╱ 山川 41-154 ╱ 鄉鎮 41-154 ╱ 物産 41-154 ╱ ","   仙源河源無水始於縣西北四十里仙翁山之陽東逕石底河    河底岸如一石生成隙處皆似鐵汁鎔灌行三里有仙翁山東    一澗自北入之澗源有二一岀風山東一出馬鞍山西至仙翁    山東北相會南行六里入於仙源河東行經竇莊北張爾莊南    董家溝村南上汪村北霍樓村南西南莊北小良舍村南至皇    岡東北里餘折而南下有橋二過橋又折而東南入會村南    流地名沙溝岀溝東流至會甯村東營頭岡西則無隄岸矣是    河平日無水雨潦時波及田中土人利之過岡即野狐泉    野狐泉岀營頭岡東南石崖下蓋玉泉伏至見復見三里會蓮    花池水又南五里至鴛水亭會達活白沙紫金諸泉水過鴛水    橋二里南與沙底河合爲響水河東橫過關灣河凳槽厯諸牐    至河曲村之東入任縣界歸大陸澤 按漢書地理志襄國縣西 由渠水所出疑即沙底仙 ","8卷 ╱ (清) 戚朝卿修 (清) 周祜纂 ╱ 清光緒三十一年刊本"
00560,河北,刑臺,"(光緒) 刑臺縣志",光緒,1875,1908,84,"卷之一 41-154 ╱ 輿地 41-154 ╱ 疆域 41-154 ╱ 沿革 44-154 ╱ 山川 41-154 ╱ 鄉鎮 41-154 ╱ 物産 41-154 ╱ ","   河水自北入之又三里至東沙窩村南有金玉河水自西入之    其源南北有二南源岀馬鞍山陰之金泉泉止而不流下有一    澗東行九里至時村北源岀龍山西北陬之玉泉東流至龍山    之東有雷公山陽一澗自北入之水至此頓伏相傳至野狐泉    再見又東七里至時村與金泉澗合又六里至如意橋東有譚    村一溝東南行十餘里自北與金玉河合又東四里迤南五里    至西沙窩村東入於白馬河合流過驛路東下皆散漫又東歸    任縣大陸澤 今金玉河爲沙所阻 不能入白馬河采訪    百泉城東南八里七里河之南泉出平地無數匯爲池東北流    貫葫蘆套亦曰鴛鴦水北會七里河東注舊志以爲即湡水又    爲㴲水    流珠泉百泉東南 ","8卷 ╱ (清) 戚朝卿修 (清) 周祜纂 ╱ 清光緒三十一年刊本"
00560,河北,刑臺,"(光緒) 刑臺縣志",光緒,1875,1908,87,"卷之一 41-154 ╱ 輿地 41-154 ╱ 疆域 41-154 ╱ 沿革 44-154 ╱ 山川 41-154 ╱ 鄉鎮 41-154 ╱ 物産 41-154 ╱ ","   玉泉岀城西北四十里龍山西北水湧皎潔若玉故名明兵備    道陳大賓疏鑿爲池建亭其上題曰噴玉一時名流多有題詠    今亭廢圮無存    馬跑泉城西北九十里七里河之源也世傳穆將軍與吳兵戰    馬渴跑地得水事無考    玉霞川城西一百六十里翠陽山下卽稻畦川北源上流也兩    岸石赤白相間瑩若玉光    桑窪泉馬嶺關東明水村西澄澈一色甚甘冽    板倒井泉龍門川田家莊泉甚盛土人多引以漑田    七星潭仙翁山後土人甃爲井上建龍神廟    瀑布泉黃榆嶺東北懸崖立泉岀崖半    温泉漿水川邢侯行臺之南泉岀不竭土人引以漑田水實不 ","8卷 ╱ (清) 戚朝卿修 (清) 周祜纂 ╱ 清光緒三十一年刊本"
00560,河北,刑臺,"(光緒) 刑臺縣志",光緒,1875,1908,175,"卷之二 154-271 ╱ 建置 154-271 ╱ 城池 154-271 ╱ 衙署 164-271 ╱ ","     厯司署 府署 右 駐防遊擊署 南門内 崇禮街 中軍千總署 東倉巷 路西 建      修均詳府志故不列入其裁廢行署則有東察院 縣治 東 西      察院 縣治 西 太僕寺 縣治 西 兵備道署 縣治 東 外察院二 均東 門外 南      察院 西門 内 觀察行臺二 一在縣西北四十里黃寺玉泉寺 前一在宋家堡内皆前明兵備防     秋處     也 附識於此以存其名        ","8卷 ╱ (清) 戚朝卿修 (清) 周祜纂 ╱ 清光緒三十一年刊本"
00560,河北,刑臺,"(光緒) 刑臺縣志",光緒,1875,1908,215,"卷之二 154-271 ╱ 建置 154-271 ╱ 城池 154-271 ╱ 衙署 164-271 ╱ 學校 176-271 ╱ ","   厯十三年知縣郝持因修學費多售於鄉宦王本固殷宗虞為    業十七年二家以捐資助公不敢受地復歸於學知縣朱誥因    立觀德亭以習射明末關民避兵入城稟官租居修屋爲業今    仍舊 舊 志    社學萬厯十九年知縣朱誥於城及四關並康莊玉泉建七學    後均傾圯 朱誥社學記古者人生八嵗皆入小學而教之今獨 不然非不教也教之以事佔而于灑掃應對進退   之節則未教之以攻文義而于人倫日用之常則未教之以慕   富貴而于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行則未雖云教之實非蒙以   養正之道也葢自科舉之途啟而趨者靡靡苟非卓然自立之   士鮮不流於匪彝之歸矣烏能入于賢人君子之域哉噫嘻小   學之教何可緩哉予治邢之明年既葺理黌序使諸弟子有所   遊息得肆力於學因意及此乃建社學五一在東關命曰居仁   一在西關命曰由義一在南關命曰遵禮一在北關命曰養智   一在城中命曰敦信葢取養雖各因其方而參伍錯綜亦寓明   倫之意云遂選明句讀而通禮節者各一人俾爲童子師復岀   朱子小學置其中爲之正其句讀使卽以此爲教又處以束脩   使有所資俾無他顧憂得盡力于教讀之業予復間至各社學   考校之或間以紙筆賞之使知勸勉然尤懼教者學者之徒事 ","8卷 ╱ (清) 戚朝卿修 (清) 周祜纂 ╱ 清光緒三十一年刊本"
00560,河北,刑臺,"(光緒) 刑臺縣志",光緒,1875,1908,341,"卷之四 310-400 ╱ 職官 310-400 ╱ 官制 310-400 ╱ 職名 310-400 ╱ 裁官 310-400 ╱ ","    河南睢州 人府舊志 燧作璲   李如金  山西浮山 縣人   熊兆   河南固始 縣人   楊謨   四川南充 縣人   王天祥  江蘇武進 縣人   宋經   山東即墨 縣人   司有二一 屬陝西一 屬四川舊 志不載何 部待考   張應時  山西繁峙 縣人   吳相   河南安陽 縣人   王朝宗  陝西三原 縣人   高巍   陝西蒲城 縣人   王儒   十年任   李繼   十年任  右二人見 聖水寺顯 澤侯廟碑 柳皋   李時新  右二人見 二十三年 玉泉寺碑      趙克己  陝西富平 縣人   鄭庭選  山西襄陵 縣人   何漢   山西應州 人  胡增   山東人   韓暘   山東即墨 縣人   張大勳  河南杞縣 人          ","8卷 ╱ (清) 戚朝卿修 (清) 周祜纂 ╱ 清光緒三十一年刊本"
00560,河北,刑臺,"(光緒) 刑臺縣志",光緒,1875,1908,342,"卷之四 310-400 ╱ 職官 310-400 ╱ 官制 310-400 ╱ 職名 310-400 ╱ 裁官 310-400 ╱ ","    白以道  籍貫無考  王國治  山東觀城 縣人   高皓   浙江松陽 縣人   李洋   益城人明 地理志無 益城府舊 志作翼城 待考    張騰霄  陝西咸甯 縣人   山西榆次 縣人   殷夫   山東青城 縣人   張光裕  河南汲縣 人  孫士嘉  山東嶧縣 人  李崇陽  山西蔚州 人  徐琯   江蘇寶應 縣人   劉朝用              徐翰   二十三年 任見玉泉 寺藏經閣 碑                   ","8卷 ╱ (清) 戚朝卿修 (清) 周祜纂 ╱ 清光緒三十一年刊本"
00560,河北,刑臺,"(光緒) 刑臺縣志",光緒,1875,1908,554,"卷之六 534-698 ╱ 人物 534-698 ╱ 列傳 534-698 ╱ ","   都舊漕河東至通州引玉泉水以通舟歳可省僱車錢六萬緡    通州以南於藺榆河口徑開引由蒙村跳梁務至楊村還河    以避浮雞洶盤淺風浪遠轉之患其二順德達活泉引入城中    分爲三渠灌城東地其三順德澧河東至古任城失故道沒民    田千三百餘頃此水開修成河其田卽可耕種自小王村經滹    沱合入御河通行舟栰其四磁州東北漳二水合流處引水    自陽邯鄲洺州永年下經雞澤合入澧河可灌田三千餘頃    其五懷孟沁河雖澆灌猶有漏堰餘水東與丹河餘水相合引    東流至武陟縣北合入御河可灌田二千餘頃其六黃河自益    州西開引少分一渠經由新舊孟州中間順河古岸下至温縣    南復入大河其間亦可灌田二千餘頃每奏一事世祖歎曰任    事者如此人不爲素餐矣授提舉諸路河渠四年加授銀符副 ","8卷 ╱ (清) 戚朝卿修 (清) 周祜纂 ╱ 清光緒三十一年刊本"
00560,河北,刑臺,"(光緒) 刑臺縣志",光緒,1875,1908,710,"卷之七 698-742 ╱ 古蹟 698-742 ╱ 城址 698-742 ╱ 館舍 702-742 ╱ ","  之遺惟鴛水橋畔廢牆遺址彷彿可尋景曾聞而喜曰此殆即   其所矣因與疏泉闢地規度以爲亭名之日窵水而是時適際   雨餘種皆出土農民歡樂無事聞命趨工爭先恐後景曾時往   過之則聞版築之聲與水聲相應答甫一月而工遂以成環亭   以牆引水洑入牆隙自北從畧彴入亭東向循亭而南有廊面   南有堂堂之西復以廊繞之而南啟其門鑿地爲池水㶁㶁流   階砌間累石爲山與遠峯數點相映照其邃室之疏以密如蜂   房鮫窟之莫可數測也其列室之間以曠如縟景繁星之錯陳   而燦然朗照也較諸曩日之柳溪君子雖未知軒輊若何或亦   不至多讓焉昔歐陽公作有美堂記歸美於錢氏之不勞兵革   以錢塘爲遠勝金陵今順德固用武地也百餘年間惟見居民   繁富城邑豐盈因得修廢舉墜以復此觀游之勝蹟則 朝廷   之休養生息者深矣夫歐陽生當北宋雖云天下一統而北阻   於遼西撓於夏其時君臣方議戰守之不遑雖或偶舉封禪巡   狩之典亦惟曠時一行無暇長駕遠馭何如今  聖天子幅   員博博中外一家北狩西巡近數百里遠或至千里今年秋復   恭遇  巡幸嵩山將道由順德此一亭者雖不足當别苑離   宫或得幸邀  鑾輿一顧行將傲歐公之豐樂醉翁矣亭既   成作文以爲之記而姑未敢宴飲以落之者將有待也 朱一   蜚聞徐省庵太守築鴛水亭成題詩寄懷兩水環流徹夜澄文   鴛繡擬玉壺冰林巒坐嘯秋如畫亭館新晴晚上燈共道使君   如趙焸可無金管寄徐陵荷花十里奚須羨紅稻香飄徧綠塍    玉泉水亭在城西北四十里玉泉上 明張佳胤秋夕玉泉水亭 燕集詩二首羽書亭障息 ","8卷 ╱ (清) 戚朝卿修 (清) 周祜纂 ╱ 清光緒三十一年刊本"
00560,河北,刑臺,"(光緒) 刑臺縣志",光緒,1875,1908,734,"卷之七 698-742 ╱ 古蹟 698-742 ╱ 城址 698-742 ╱ 館舍 702-742 ╱ 坊表 715-742 ╱ 冡墓 717-742 ╱ 寺觀 729-742 ╱ ","  盤囘寶梵深藏曲阜喂峭拔峯巒貨碧玉清涼世界隱仙才暫   捐塵累尋眞賞恨却浮生乏道胎一聽牙清不寐高山流水   思悠   哉    玉山寺邑東十五里宋崇寗間建    萬夀寺邑東北二十五里孝子村金泰和問建    洪羅寺邑西一百五十里桃花山南元延祐年建明正統乙卯    嘉靖十一年俱有重修碑    古定光佛寺邑西六十里南會村西有碑記創自五代漢乾祐    二年 道堅本姓馬深州東縣人有軍功官至邢州右塞第一 關都軍虞侯以目疾解職披剃爲古定光寺頭陀事在五   代漢乾祐年間   佛院即其創修 又有唐開元年石刻    福延寺邑西一百三十里宋元祐間建    資福寺邑西北三十五里蘇村    玉泉寺邑西北四十里馬鞍山下俗名皇寺 明張延廷馬鞍山 寺詩二首行春露 ","8卷 ╱ (清) 戚朝卿修 (清) 周祜纂 ╱ 清光緒三十一年刊本"
00560,河北,刑臺,"(光緒) 刑臺縣志",光緒,1875,1908,735,"卷之七 698-742 ╱ 古蹟 698-742 ╱ 城址 698-742 ╱ 館舍 702-742 ╱ 坊表 715-742 ╱ 冡墓 717-742 ╱ 寺觀 729-742 ╱ ","  冕入空山遠戍遥看杳靄閭山路險如有徑仄鶴情爭似野雲   閒干村哭慟棲無壁萬室煙消閉關爲間諸天大力士何時   醫得老龍慳銜杯更上太平樓欲賦菲才愧四愁門擁雙峯森   列㦸亭開一檻擬虛舟雞豚社盡芳春歇虎豹關嚴暮靄收竹   院又過叅大士慈航何日拯民瘳 王毓陽玉泉寺詩蒼松白   石兩相依與客攀臨眺晚暉地逈曇雲迷遠嶂林空碧葉舞禪   扉老僧面壁渾無謚閒鳥依巢解息機   大覺由來不住相隨緣何必募袈衣    聖覺寺邑西百里聞荊山南麓有宋大觀四年敕賜碑    高綦寺邑西南三十五里綦村康熙六十一年雍正七年重修    禪林寺邑西一百五十里古刹基址甚濶    長樂寺邑西北三十里郭村有北齊天統年碑字尙完好    魏寺邑西二十五里南良舍村西基址無存至今地名魏寺有    魏興和年碑    太平寺邑西北三十里徐村金大定年間建    龍華寺邑西五十里依山面澗石橋當門一㙮聳峙極僻靜幽 ","8卷 ╱ (清) 戚朝卿修 (清) 周祜纂 ╱ 清光緒三十一年刊本"
00562,浙江,湖州,"(崇禎) 烏程縣志",崇禎,1627,1644,124,"卷二 85-182 ╱ 學田 119-124 ╱ 山墟 124-149 ╱ "," 山墟 烏程山脉發於天目南一支繇武康來北一支繇長興來 入境西北迤南巒嶂壘突勢若游龍散而之東則點點星 羅真天然圖畫第幽谷難周兹就記覩分方森列俾覽勝 者可當卧遊其名家詩略載一二為山靈增彩    南境之山 從城而南皆 在山塘一帶 峴山 縣南二里舊名山唐避廟諱改焉釋文云峴者見 也山之首見曰峴一岀定安門卽見此山故名峴首 山頂舊有靈慧塔久廢有浮玉泉窪尊石瑪瑙坡高座石 麓有盤陀石水際有奇樹石當前碧湖千頃浮玉一片若 ","12卷 ╱ (明) 劉沂春修 (明) 徐守綱纂 ╱ 明崇禎十年刻本"
00564,浙江,衢州,"(光緒) 常山縣志",光緒,1875,1908,414,"墟墓 399-421 ╱ 卷十九 399-421 ╱ ","  之銘曰仁全故家知折姦謀勇□大難賁育其壽偉   哉若人躬□達德俛哉終身靡有囘遹無曰斯印四   尺之崇□私起   懦千載高□   馬尙書 失名  墓在西郭廟後   諫議大夫司馬康夫人張氏墓在十三都容車山東   端明殿學士汪應辰母夫人魯氏墓在七都球川   徐洪瑆云考汪公應辰既館於趙鼎家其後請祠又   寓永年寺入常山流寓傳宜矣舊志載其墓在七都   石潭頭實屬影響之說玉山縣志汪應辰墓在北鄉   二十三都白象山若所云葬七都者應辰之母也葢   應辰母出球川魯氏母氏葬球川相傳其墓在球之   羅漢山是志載石潭頭者訛但石潭頭外紹德庵庵   地又别有汪墓或曰應辰子葬此要之非應辰墓也   應辰曾為母家建廳至今呼為大廳魯又有汪家廳   則傳所云應辰廬墓者斷在是矣應辰居大峽   其外舅喻玉泉樗居下喻其地皆與球密邇 ","68卷 ╱ (清) 李瑞鍾修 (清) 朱昌泰纂 ╱ 清光緒十二年刊本"
00565,浙江,麗水,"(光緒) 處州府志",光緒,1875,1908,324,"卷二 264-394 ╱ 封域志中 264-394 ╱ 山川一 264-394 ╱ ","  山縣東南有麻里光山又東南曰白水山又東南曰   鶴林山臺壺山縣治前好溪南對峙者曰金紫山其   東曰天馬山南曰夏瑚山又南曰鵓鳩山又南曰謝   公巖又南曰小仙都又西南曰馮公嶺其頂為桃花   隘麗縉之險塞也又西南曰大姥山南源溪之水出   焉其相近者曰三嶺山南山之遠者曰越王山又曰   古方山又南曰大垟山縣治之西曰客星山少南曰   九盤山西曰湧翠山曰梅山梅溪出焉又西曰石龜   嶺曰大君子山小君子山又曰檡樹山聖塘山又西   曰大象山又西曰玉泉山其西與麗水界者曰雪峰 ","30卷 ╱ (清) 潘紹詒修 (清) 周榮椿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565,浙江,麗水,"(光緒) 處州府志",光緒,1875,1908,347,"卷二 264-394 ╱ 封域志中 264-394 ╱ 山川一 264-394 ╱ "," 彙紀舊傳軒轅上升處名鼎湖 唐白居易詩黃帝  旌旗去不回片雲孤石獨崔巍有時風激鼎湖浪散  作晴天雨點來 宋王十朋詩皇都歸客入仙都厭  看西湖看鼎湖洞接龍泓片雲起山分雁宕一峰孤  香清天上碧桃落音好林問青鳥呼天遣林泉慰我  輩不容身世老蓬壺 明邑人樊敬詩萬丈丹梯迥  巍巍帶紫芬孤峰環列岫帀地起層雲日落台  光近天空鶴唳聞不須嫌獨立山色共氤氲  童   子峰獨峰側小而銳相擕如童子 縉 志  雙龍洞獨峰   東宋紹興間有三龍蟠其下故名 舊 志 下有玉泉池 彙 紀    伏虎巖獨峰西一名駐獅巖 馬鞍山縣東二十   五里有巖門兩山合抱中斷為門又名石門路通馬   鞍嶺中有小桃源琅玕洞甘泉洞含輝洞鐵壁巖璇   波洞覓仙梯諸勝巖門外為小東山潛說友别墅 ","30卷 ╱ (清) 潘紹詒修 (清) 周榮椿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565,浙江,麗水,"(光緒) 處州府志",光緒,1875,1908,360,"卷二 264-394 ╱ 封域志中 264-394 ╱ 山川一 264-394 ╱ "," 桃樹終古征人散馬蹄我向東甌催戰艦封關那用  一丸泥 王明汲桃花隘詩萬山深處盡烟霞爛漫  桃開洞口斜正是河陽春  色好漁人休認武陵花  玉泉山縣西南三十里   多美石 大姥山麗縉接壤 麗 志 高可萬仭周迴六十   里為西南群山之祖上有龍井靈湫陰坑寒谷鯉魚   塘大小巖下則石屋試劍石 相傳葉法善 修煉試劍處  三嶺山  麗志作  三條嶺 接麗水界 明初耿再成 置寨於此 俱縣西南三十五里    古方山縣西南六十里最高與永嘉界 俗云古方 山頭不斷  雪    客星山一名金山 九盤山一名三峰 上有積 翠亭今  廢山麓有橋曰西橋 明邑人趙曾詩飛閣依崖起  半空長溪東下水如龍雲梯壁立猿迎客仙仗霄臨  鶴舞松上界鼓鐘敲碧落下方車馬隔丹  峰憑髙一望塵襟豁身世生天第幾重  梅山梅 ","30卷 ╱ (清) 潘紹詒修 (清) 周榮椿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565,浙江,麗水,"(光緒) 處州府志",光緒,1875,1908,372,"卷二 264-394 ╱ 封域志中 264-394 ╱ 山川一 264-394 ╱ ","邵山 尖山 玉旦山俱縣北二十里 彙紀 五里 即今縣治   鎭山也三峰聯合狀若筆架有巖洞深廣數千尺   望市山縣北二十五里 竹?嶺縣北三十里山高   四千餘丈北通宣平足稱扼塞泉出山頂下瀦為巨   潭可溉田百餘頃 宋大觀間縣丞李寮禱雨 於此應乃立廟祀 松志  七星   巖 舊志有 四橋 縣東北二十里下有北巖寺桐溪之水亦   出於此 澹竹寨山縣東北三十里 正統末鄉人 避難於此   珠山治東 舊 志  青雲山即青蒙山 舊志 作嶺 溪有石虎石   印 上有慈雲庵青雲 塔源有玉泉寺 縣東十里 松志 唐武元衡詩 山寒天降雪烟月共  蒼蒼况此綠巖晚尚餘丹桂芳禪心恣性  樂人世滿秋光莫怪頻回首孤雲思帝鄉  射堋山 ","30卷 ╱ (清) 潘紹詒修 (清) 周榮椿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565,浙江,麗水,"(光緒) 處州府志",光緒,1875,1908,416,"卷三 394-532 ╱ 封域志下 394-532 ╱ 山川二 394-532 ╱ ","  十里西明山下 航川一名航頭前有深潭澄澈無   底 邑人葉可權航川八景詩東閬曉雲云暾光穿林 鶴初醒薄雲浮空結虛暝老仙醉卧石室深起來  但覺衣裳冷清華秋月云飛閣峩峩瞯空碧清氣逼  人風露寂望舒駕月行青溟滿地金波悄無迹天色  如水空塵埃寒光透室秋徘徊姮娥對鏡作隊舞青  鸞飛上瓊瑶臺釣魚清風云老翁扁舟弄明月洲渚  無人鳥飛絕清風凜凜醒醉魂華髮蕭蕭吹白雪白  魚如玉蘆花飛白浪萬頃堆琉璃雲臺舊業付流水  一聲長嘯  蒼苔磯  濂溪其水西流屈曲環抱 玉泉赤山   下泉從山隙迸出清泠異常遇暑旱其流愈大俱邑   東二十里 梧桐溪邑東三十里 祥川 天塘源   牛頭山上首發於九盤嶺出口與白沙源合流 白   沙源至古亭莊下入大溪俱邑東四十里 四都源 ","30卷 ╱ (清) 潘紹詒修 (清) 周榮椿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565,浙江,麗水,"(光緒) 處州府志",光緒,1875,1908,511,"卷三 394-532 ╱ 封域志下 394-532 ╱ 山川二 394-532 ╱ ","  而出章坑入泰順百丈溪口以達於甌之飛雲江 桂山縣治坐山有石方正如印 舊 志 又名石印山 景 志  觀   釣尖縣北里許一名鸛鳥尖 莘嶺又名莘田嶺   筆架山 舊志混 作鴉峰 大溪旁 一在縣西 北 景志  玉泉山麓有泉   滴巖清瑩如玉故名 有洗心亭  彙紀 為古鶴溪洞天 景 志 俱   縣北五里 嵐頭嶺一名洪嶺縣北十五里適府必   由最崎嶇 嶺半 有亭  青龍岡縣北二十里山勢嵯峨兩   峰夾峙俯挹溪流 麓有馬 仙廟  荷峰 里人王汝霖荷峰 遠眺詩萬壑奔如  飛突見危峰起蒼翠有無聞新荷泛中沚林翳迷參  差星辰近尺咫俯看川野分勝或匡廬擬暮鳥相與  還群山一齊紫懷哉  髯蘇吟九華蓄壺裏  豸尖尖峭 明時居人避寇於 此又名砦尖至今 ","30卷 ╱ (清) 潘紹詒修 (清) 周榮椿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565,浙江,麗水,"(光緒) 處州府志",光緒,1875,1908,526,"卷三 394-532 ╱ 封域志下 394-532 ╱ 山川二 394-532 ╱ ","  甚奇 通志引天中志屬 宣平今屬景甯  玉泉玉泉山麓昔有僧作   亭道側以憇行人闢地得泉遂鑿為井底皆石齒?   ?水色清瑩如玉味甘美 華嶺衆巖罅有泉流注   色甚清瑩因鑿為池 舊有洗心亭□改建武安王 廟外名洞天門為入境之勝 俱   縣北五里 油田湖縣北十里周圍皆石其深無底   相傳與城東烏鐵巖洞相通其外一湖在圩口大溪   旁並廣而多魚 天師石潭在滙邊溪中甚深廣有   巨石矗起水間周圍方正高四五丈大畝許昔有漁   人曾至其下云石足同鼎峙中空若覆釜 滙頭嶼   在邑下游大溪中二港分流濶凡數畝於桐始華時 ","30卷 ╱ (清) 潘紹詒修 (清) 周榮椿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565,浙江,麗水,"(光緒) 處州府志",光緒,1875,1908,599,"卷四 532-622 ╱ 水利志 532-622 ╱ "," 竹    陳村畈堰 江溪巒堰俱灌田一頃 俱舊 志  超   潭堰 遂志 俱二十四都按舊志尚有鄭家河頭諸 堰所漑不過二三十畝少者至十數畝兹不錄 玉泉井治西三十餘步清洌為一邑最 玉井縣西二   十里吳塢 天師井二十三都昇溪相傳水可療疾    龍湫三井縣北三十里深山中 九井縣西百二   十里黄䃮漈頭龍居其中旱禱多應 龍井青城山   石壁高數仭瀑布中流為三泓最上一泓水綠色深   不測盛暑寒氣逼人旱歳禱者投茗醴果物於其下   如不潔即浮上取其水獲魚蟲即至 龍泉縣雲水渠應奎坊側宋靖康初知縣姚㲄鑿渠分 ","30卷 ╱ (清) 潘紹詒修 (清) 周榮椿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565,浙江,麗水,"(光緒) 處州府志",光緒,1875,1908,621,"卷四 532-622 ╱ 水利志 532-622 ╱ ","  井行春坊旁有小橋俱縣東 上葉井縣西即鶴井    武廟井即在階下大旱不竭 錢山井元壇廟前    塘衕井城隍廟前 玉泉井莘田道旁俱縣北 俱 景  志        處州府志卷之四終 ","30卷 ╱ (清) 潘紹詒修 (清) 周榮椿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565,浙江,麗水,"(光緒) 處州府志",光緒,1875,1908,1074,"卷九 1054-1162 ╱ 古蹟志 1054-1162 ╱ 名勝 1054-1162 ╱ 冡墓 1054-1162 ╱ ","  伯良讀書處 縣西南 玉泉山 觀山樓 在好溪南明 徐公藴所居 溪山一覽   樓 明鄭 綽建 憇軒 在桃花嶺上陸舜詩聽得何戡一曲無 舊遊空自憶元都桃花嶺上春風筆休  冩雙眉  入畫圖 小仙都别墅 明参政李 鍵别業 愚谷 在吏隱山旁鄭 汝璧棲隱處上  有愚公洞 金華張作楠仙都紀游云仙都在縉雲  東五十里道書所稱元都祈仙第二十九洞天也予  到栝之五年始與程子質往游沿好溪抵下洋至小  赤壁峭立千仞有石磴可盤旋而上下臨深潭如半  珪倒浸壁影蕩漾眩目復過合掌巖姑婦巖觀航石  循溪而東見紫石簇簇如芙蓉萬朶亂撲眉睫曰芙  蓉嶂溪濱攢如虬潛如象踞如馬躍如猿纍纍難名  狀其一鋭出如丫髻番奴盤膝踞坐者曰囘囘巖石  洞軒豁高倚崖壁可容數十人下瞰龍舌洲菜畦如  罫柳樹如薺曰忘歸洞坐此望鼎湖玉柱峯孤標矗  起如寶塔高挿林表賈勇直至峯側則危石特聳高  數百丈傍絶依附古松倒挂石罅如虬髯下垂離峯  側數武有石筍鋭如卓筆曰童子峯後為步虛山頂  平若壇墠别出小峯如斗杓斜指曰斗巖求獨峯書 ","30卷 ╱ (清) 潘紹詒修 (清) 周榮椿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565,浙江,麗水,"(光緒) 處州府志",光緒,1875,1908,1876,"卷十四 1733-1938 ╱ 職官志中 1733-1938 ╱ 文職二 1733-1938 ╱ ","  鄧嗣英 五年十 一月署  邵忠杰 六年十 月署任  閔醒堂 七年七 月任   李際可 十二年 署任  周積耀 吳縣人十 三年任  李嘉明 十四 年十   一月   署任  甄玉泉 大興監生二 十二年任  沈尙恩 宛平人二 十三年署 道 光 陳樹田 長汀人十 三年署任  許大智 十四 年任  劉介臣 上元監 生二十   年   任  劉秀鈺 二十三 年署任  鄧恩錫 金匱監生二 十七年任   陳鳳桐 濰縣監生二 十九年署任 咸 豐 葛家逵 嘉定附生 八年任  嚴德堃 善化人 九年署  程 堃 九年 任 同 治 邱 軒 光澤監生 六年署任  陳 翰 溧陽監生 六年任  陳瑞清 奉 興   監生九   年署任  錢大昌 大興監生 九年任  吳邦基 江甯人監 生十一年   署   任  趙貽珩 合肥監生十 二年署任 ","30卷 ╱ (清) 潘紹詒修 (清) 周榮椿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565,浙江,麗水,"(光緒) 處州府志",光緒,1875,1908,2693,"卷十九 2557-2712 ╱ 人物志上 2557-2712 ╱ 理學 2557-2712 ╱ 忠義 2590-2712 ╱ 殉難 2557-2712 ╱ ","毛觀慶葉雷興張尙囝許永全季德旌尹孔書雷阿義 葉鼎揚重大妹季妹姐季四奶方老三嚴五哉王昌運 嚴小才李士槐汪樟壽羅樹嶺羅姑子羅長新羅樟順 雷成孫吳振榮季德萬季德旗巫順海汪永泰劉順生 巫樟發巫觀貴葉馬絢羅三人葉隆宇葉金榜葉來源 盧得卯雷明富葉新灜葉鼎錫票鼎豐葉新灧毛先崧 毛先崶毛紹敦毛光崑毛裕漢毛樟明毛紹恆毛世銓 邵樟槐邱優儀羅四妹朱長明毛石城毛汝庸羅來得 賴良學張章海潘樟海汪榮蔡葉春泰葉鼎綠尹曉妹 周貴華潘樟滿雷發興鄭之楙鄭之安鄭來貴鄭盛樟 鄭必賢葉玉泉劉汝霖周定順楊殿正毛先濤葉新桂 葉盛德葉樟保潘定泰潘成基倪元勲張庭元徐水華 劉汝宜葉金興季樟奎祝必榮吳連生羅百桂祝有基 武啟茂雷興寶陳樟楠雷金福周華琴宋奴才鄭珍益 唐立奇黃上求唐靖功唐錦星傅南香陳雲學陳五奶 周炳有朱日培朱日茂林良和周觀鎬周觀明周昌元 潘正發葉月明周獻樹周毓章吳大有潘石秀林可祥 賴必元葉起高曾德賢陳之能朱順好李必富陳老五 李根養鄭福田羅小德羅開陞羅石原張金萬朱老有 程樟鶴周上義周上和楊盛有楊新海周松海周發龍 ","30卷 ╱ (清) 潘紹詒修 (清) 周榮椿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565,浙江,麗水,"(光緒) 處州府志",光緒,1875,1908,2809,"卷二十 2712-2920 ╱ 人物志中 2712-2920 ╱ 孝友 2712-2920 ╱ 篤行 2776-2920 ╱ ","  常少卿俶儻無畛畦人有過必面督已則坦然事父   鄕賢公孝課諸子咸成名怡情山水以耆壽終 鄭修縉雲人寬厚恬退有佃人匿稻於橋下者僕發之   修令急覆曰毋令若覺我知也邑令周李欲見之不   可及以鄕飮請曰兹禮也吾見之 李光縉雲人性孝友視勢利蔑如也暇則經史自娱常   慮失禮於人俗有爭競者力和解之 應懐眞縉雲人正統癸亥歲歉出粟一千五百石賑饑   有司以聞建坊旌義終身不仕 李珊字玉泉縉雲人倜儻好義里人乞假不厭頻以艱 ","30卷 ╱ (清) 潘紹詒修 (清) 周榮椿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00568,浙江,寧波,"(光緒) 奉化縣志",光緒,1875,1908,229,"卷四 209-277 ╱ 山川上 209-277 ╱ "," 望之斗絕懸者蓉嵸高者嶙峋而節級者岭嶸深邃者駊騀而  聳者㠎嶫而雍者厜㕒崪者下侈上銳者上蓋下哆者首昂足  斂者身縮手足舒者腰細而股大者棱層而峭削者端委而尊  嚴者奔騰而去不留者怒發中止者戴土而崔嵬者戴石而砠  者土石半者多草木而岾者無草木而童者蒼壁者赤而複者  黃白而上下截者紫翠左右坼者嶧而屬蜀而獨者上正章者  宛中隆者卑大扈小衆巋者岌者垣者堂者室者盛而防者墮  而囷者重甗而隒者厒而岸分者水之樛流者澄而紆譎者谽  谺瀺灂者噴灑泄者湁潗沸者汨㴔而漂疾者渟豬淵墨者澎  湃訇蓋者盤紆岪鬱者灝漾滲溍又無不有之乃踰顥蹰嶺童  岵半至徐鳬巖一曰徐無巖陡下千尺瀑垂半壁忽內陷陷窮  復突削廉故瀑濺作煙霧狀飛灑殊態若白日走怒雷三面壁  匣句廉側窺而頭目眩煜竦讋神悸矣强起策而臨厠風倒激  珠雨射霏霏溼人衣帽思從陿中仰視四山環阻谷口南入三  十里回遠矣躊躇而去去十里復得一隱潭瀑視徐鳬巖三面  亦壁匣小較徐鳬巖四之一級石而下仰視殊快心目云下復  有二潭潭倶龍伏稱靈焉石齧人足不能去去又十里爲雪竇  山曠然四豁紆紆城也闕其南闕外青峰屹起若芙蓉撲翠是  爲小晦山千丈巖瀑亦視徐鳬巗而下深過之半石忽作盤仰  承瀑瀑至盤碎擊而玉屑飛聲吼空谷不雨而雷日光蕩射恍  恍電上有飛雪亭歌崖之阻故太守雲間沈公作遊記作詩碑  焉風厲不可亭亭古□□曰亭西上爲妙高峯臺如峯名今毁  有平敞垉者僧院云僧有道術虎伏求食嘗結藤龕棲其中峯  石隆然平昔三盡處産削奇峋望之巖巗也四面諸山嶔崟險 ","40卷 ╱ (清) 李前泮修 (清) 張美翊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刊本"
00568,浙江,寧波,"(光緒) 奉化縣志",光緒,1875,1908,230,"卷四 209-277 ╱ 山川上 209-277 ╱ "," □交錯□□□陰晴互異色幻變誠郊且高矣南望為大小晦  小晦近丹崖青壁信當界之仙都記有寺為奉慈阬為桃花俱  不反尋□□□□由瀑上而□而□□中亭碑宋理宗應夢名  山御書入寺路由此由山南轉下白泥岡下陿中臥對瀑布勝  益奇視隱潭宏而肆哉潭受瀑黝然沈沈廣可畝餘水湄芙蓉  叢生又云生雷公藤白泥岡土獨堊餘土丹明日辭雪實出由  自巖至溪口皆岡嶺間行不甚險漸行漸下矣有雪實禪間亭  買舟溪口還過蕭王廟遇同山過烏山過江口過徐家度過三  江口景淸曠饒水竹土田肥美  故句章之墟在江口山陰山陽  唐施肩吾同諸隱者夜登四明山詩半夜披幽上四明手攀松  桂觸雲行相呼已到無人境何處玉簫吹一聲 又宿四明山  詩棃洲老人命余宿杳然高頂浮雲平下視不知幾千仞欲曉  不曉天雞鳴 又憶四明山泉詩愛彼山中石泉水幽尋夜落  虚窗裏至今億得臥雲時猶是涓涓在人耳 又寄四明山子  詩高棲只在千峰裏塵世望君那得知長憶去年風雨夜向君  窗下聽  猿時  劉長卿詩四明山絶奇自古說登陸蒼崖倚天立覆石如覆屋  玲瓏開户牖落落明四目箕星分南野有斗挂簷北日月居東  西朝昏互出没我來遊其間寄傲巾半幅白雲本無心悠然  伴幽獨對此脱塵鞅頓忘榮與辱能笑天地寛仙風吹佩玉  陸龜蒙四明山九題詩并序謝遺塵者有道之土也嘗隱於四  明山之南雷一旦訪余來語不及世務且曰吾得於玉泉生知 ","40卷 ╱ (清) 李前泮修 (清) 張美翊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刊本"
00568,浙江,寧波,"(光緒) 奉化縣志",光緒,1875,1908,231,"卷四 209-277 ╱ 山川上 209-277 ╱ "," 子性誕逸樂神仙中書探海岳遺事以期方外之交雖銅牆鬼  炊虎獄劍餌無不窺也今爲子語吾山之奇者有峰最高四穴  在峯上每天宇澄霽望之如户牖相傳謂之石窗即四明之目  也山中有雲不絶者二十里民皆家雲之南北每相從謂之過  雲有鹿亭有樊榭有潺湲洞木實有青櫺子味極甘而堅不可  猝破有猿山家謂之鞠侯其他在圖籍不足道也凡此佳處各  爲我賦詩因作九題詩詩四十字謝省之曰玉泉生眞不誣矣  好事者爲予傳之因呈襲美○石窗 石窗何處見萬仞倚晴  虐積靄迷青瑣殘霞動綺疏山應列□嶠宫便接方諸祇有三  吴客時來覈隱書○過雲 相訪一程雲雲深路僅分嘯臺隨  日□樵斧□□聞曉著衣全溼寒衝酒不醺幾回歸思靜彷彿  □□□□□□□雲南更有溪丹□□無□藥有巴賨賣枝多  □□□夜□先月午秋近少嵐迷若得山顔住芝?手自摝○  □□□雲北□□川人家洞壑連□當星斗下樓拶翠微邊一  半遥峯雨三□古井煙金庭如有路應到左神天○鹿亭 鹿  亭巖下置時領白麛過草細眠應久泉香飲自多認聲來月塢  尋迹到煙蘿早晚吞金液騎將上絳河○樊榭 樊榭何年築  人應白日飛至今山客說時駕玉麟歸乳蔕懸松嫩芝薹出石  微憑闌虚目斷不見羽華衣○潺湲洞 石淺洞門深潺湲萬  古音似吹飛羽管□奏落霞琴倒穴漂龍沬穿松濺鶴襟何人  乘月弄應作上淸吟○青櫺子 山實號青櫺環岡次第生外  形堅緑殻中味敵瓊英墮石樵兒拾敲林宿鳥驚亦應仙吏守  時取薦層城○□侯 何事鞠侯名先封在四明但爲連臂飲  不作斷腸聲野蔓垂纓細寒泉佩玉淸滿林游宦子誰爲作君 ","40卷 ╱ (清) 李前泮修 (清) 張美翊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刊本"
00568,浙江,寧波,"(光緒) 奉化縣志",光緒,1875,1908,279,"卷五 277-312 ╱ 山川下 277-312 ╱ ","  逕拜祭嶺腳有丁家坑水自西北來注之又曲流數里至龍洞   潭合焉 溪水又東北流逕五臺山又經曡石巖三石層累高可三丈許溪 流十數丈有石鑊潭水深一二丈不等底如鑿石而成溪水又逕 離嚴巖大於屋中裂如剖故名之又屈曲東北流逕别巖港有水 自荷花池頭來會   荷花池頭水出巖家田合豬頭巖磨石嶺諸水經仰天湖山西   南麓又東流屈而東北流逕荷花池頭又東南流至别巖港入   焉 溪水又東北流逕柏坑村前有璜巖潭潭旁巖石崢嶸水深丈餘 亦名淸玉泉又東流逕永安橋有水自南來注之   水出赤嶺下逕趙隩又逕楓樹嶺至永安橋右入焉 ","40卷 ╱ (清) 李前泮修 (清) 張美翊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刊本"
00568,浙江,寧波,"(光緒) 奉化縣志",光緒,1875,1908,300,"卷五 277-312 ╱ 山川下 277-312 ╱ ","馮多福有記 透瓶泉縣東二里大溪東岸以瓷器贮之水透瓶外 白水縣東南十里桃花嶺東 馬嶺泉縣東三十里 清玉泉縣西南六十里 靈泉縣西日嶺下寳林院泉源一穴不枯不溢下蔭萬家其深無 底俗謂之海眼 耀碑潭縣東二里大溪西父老相傳官清則碑現  宋陳著詩激風篆水自成碑清月磨潭不  受疵萬里此通歸去路扁舟堪載送行詩 七星井 師古井縣東百步舊井深不浸膝廣不盈步源泉不竭汲不待綆 飲有甘味流可灌田汪氏又鑿園北爲新井搆亭其間謂之師古 ","40卷 ╱ (清) 李前泮修 (清) 張美翊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刊本"
00568,浙江,寧波,"(光緒) 奉化縣志",光緒,1875,1908,411,"卷七 351-435 ╱ 户賦 351-435 ╱ "," 百五十五文加平餘錢三百文通共每兩徵錢二千五文○參  縣卷○茲錄左文襄奏摺  上諭告示各一件  奏爲覈減甯波府屬浮收錢糧恭摺奏祈  聖鑒事竊臣將  紹興府屬地丁糧米減定後即委户部郎中候補知府顧菊生  前赴甯波會同該管道府覈實查辦茲據顧菊生等稟稱甯波  所屬定海一㕔鄞縣慈谿奉化鎭海象山五縣共徵地漕銀二  十三萬七百三十一兩零南米額徵本色米五千九百九十八  石零折色米二萬五千二百九石零鳴鶴穿楊清泉玉泉龍頭  大嵩六場共徵竈課銀七千四百四十八兩零查各屬浮徵之  數雖不及紹興之甚而弊端亦在所不免當將各該㕔縣場錢  糧收納實數曁流攤各款逐細清查分别減除正耗仍照常徵  解外計地漕項下共減去錢八萬九千二百五十八千文南米  項下減去本色耗米八百六十七石折色耗錢一萬三千九百  零四千文竈課項下減去錢一千七百零八千文共減錢十萬  四千八百七十千文米八百六十七石自此次定章之後從前  以錢數收納者皆飭令統照銀數收納不准有大户小户之分  其一切攤捐名目及道府各署陋規槪行禁革並擬請於正耗  錢糧之外仍視各縣舊徵多寡每兩酌留平餘以爲各該㕔縣  場辦公之用開送徵解留用數目清册前來臣覆覈無異除飭  將減定新章頒示各屬一體勒石遵守外嗣後官吏固不准藉  添名目多取分文紳民亦不得稍違定章致形偏重務期年淸  年款積弊一除下禆民生上裕國課所有覈減甯波府屬錢糧  緣由理合恭摺具陳伏乞  皇上聖鑒訓示  同治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內閣奉 ","40卷 ╱ (清) 李前泮修 (清) 張美翊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刊本"
00568,浙江,寧波,"(光緒) 奉化縣志",光緒,1875,1908,413,"卷七 351-435 ╱ 户賦 351-435 ╱ "," 南米本色每石凖留平餘米四升折色每石凖照四千二百文  折收象山縣地漕每兩准留平餘錢三百五十文南米折色每  石准留平餘米四升鳴鶴場竈課每兩凖留平餘錢三百文穿  楊場淸泉湯玉泉場龍頭場大嵩場竈課均每兩凖留平餘錢  四百文自此次明定章程之後以本年下忙爲始大小户均當  一律照章完納不得稍有抗欠其完納銀米應槪用板串書吏  不得包徵包解如有奸胥蠧役仍前勒折浮收或藉代墊及各  項名目需索加費許赴該管地方官控訴申理爾等亦宜互相  勸勉踴躍輸將毋得任意抗玩致于咎戾其  各凛遵毋違特示同治三年七月初七日給 光緒二十三年通飭減浮案内詳定銀每兩仍收錢二千二百二   十文 二十三年永康縣舉人應萬選等以浮收止控金華府繼 詳請藩憲惲核減遂通飭各屬凜遵同治三年減浮成案  限期稟核於是鄞縣減二百文慈谿減八十文鎮海減一百九  十文象山減一百文定海減八十文署知縣但懋祺獨詳稱奉  化現徵銀價較輕同屬請每兩仍折收錢二千二百二十文遂  爲定額但懋祺聲稱以後銀價雖逐漸加增而奉化不復絲毫  加徵又稱洋圓完納係照城市之價  加申一二十文以期踴躍云○省卷 光緒二十四年嚴禁糧米合勺畸零作一升計算銀兩釐毫尾零   作一分計算 二十四年户部議覆給事中龎鴻書請減浮收摺 内開臣等公同商酌擬仍由各省將軍督撫督同 ","40卷 ╱ (清) 李前泮修 (清) 張美翊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刊本"
00568,浙江,寧波,"(光緒) 奉化縣志",光緒,1875,1908,683,"卷十三 657-700 ╱ 壇廟下 657-700 ╱ "," 廟曰助順殱逆惜當其時勿之額也而額於獅巖錢潭廟者亦  其明證甚矣吾神之靈也余聞之睪然以爲其靈若此宜乎祈  晴禱雨救火弭災求無不應里人毛氏欲擴其宇而無基廼於  廟陽梯雲橋畔開山輦石復架四條合舊梁而五填以黄土其  平如砥故得弼其丕基廟貌益駿非特鎻鑰  毛氏村落已也時乾隆壬子年四月初二日 新安廟 縣西六十里周家嶺 剡源 志 玉泉廟 縣西六十三里楊家地 剡源 志 西溪廟 縣西六十五里巖頭 剡源 志 錢潭廟 縣西六十五里巖頭 剡源 志 袁君廟 ○剡源集 作瓦嶺廟  縣西六十五里榆林 剡源 志 老九溪廟 縣西六十五里倪家隩 剡源 志 顯靈廟 縣西六十五里董村祀宋縣令蕭世顯 郯源 志 曹家廟 縣西六十五里董村 剡源 志 威靈廟 縣西六十五里大晦嶺 剡源 志 ","40卷 ╱ (清) 李前泮修 (清) 張美翊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刊本"
00568,浙江,寧波,"(光緒) 奉化縣志",光緒,1875,1908,1687,"卷三十一 1569-1705 ╱ 列女姓氏録 1569-1705 ╱ 卷三十一 1569-1705 ╱ 寓賢 1687-1705 ╱ 晉 1687-1705 ╱ 王羲之 1687-1705 ╱ 唐 1687-1705 ╱ 謝遺塵 1687-1705 ╱ 高元之 1687-1705 ╱ 張良臣 1687-1705 ╱ 舒岳祥 1687-1705 ╱ 劉莊孫 1687-1705 ╱ 黄正孫 1687-1705 ╱ 黄 1687-1705 ╱ 溍 1687-1705 ╱ 趙孟頫 1687-1705 ╱ 丁鶴年 1687-1705 ╱ 全 1687-1705 ╱ 整 1687-1705 ╱ 舒坤翁 1687-1705 ╱ 周元初 1687-1705 ╱ 陸宇 1687-1705 ╱ 王玉書 1687-1705 ╱ 周齊曾 1687-1705 ╱ 胡傳 1687-1705 ╱ 王玉藻 1687-1705 ╱ 宗 1687-1705 ╱ 誼 1687-1705 ╱ 萬 1687-1705 ╱ 泰 1687-1705 ╱ 李文純 1687-1705 ╱ 戴芚翁 1687-1705 ╱ 張廷賓 1687-1705 ╱ 邵以貫 1687-1705 ╱ 羅有高 1687-1705 ╱ 孫廷鎬 1687-1705 ╱ ","奉化縣志卷三十二  寓賢 晉 王羲之字逸少瑯琊臨沂人起家祕書郎仕至右軍將軍會稽內 史雅好服食養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既去官 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遊弋釣爲娱剡金庭觀爲右軍故宅其别 業在剡源六詔相傳山中有石硯又有墨池皆爲羲之之遺其地 向有右軍祠 晉書參至正 志祮埼亭集 唐 謝遺塵有道之士也嘗隱於四明山之南雷 寶慶志四明山條大 雷山即謝遺塵所隱 一旦訪陸龜蒙與語不及世務且曰吾得於玉泉生知子性誕逸 樂神仙中書探海岳遺事以期方外之交雖銅牆鬼炊虎獄劍餌 ","40卷 ╱ (清) 李前泮修 (清) 張美翊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刊本"
00568,浙江,寧波,"(光緒) 奉化縣志",光緒,1875,1908,1688,"卷三十一 1569-1705 ╱ 列女姓氏録 1569-1705 ╱ 卷三十一 1569-1705 ╱ 寓賢 1687-1705 ╱ 晉 1687-1705 ╱ 王羲之 1687-1705 ╱ 唐 1687-1705 ╱ 謝遺塵 1687-1705 ╱ 宋 1688-1705 ╱ 高元之 1687-1705 ╱ 張良臣 1687-1705 ╱ 舒岳祥 1687-1705 ╱ 劉莊孫 1687-1705 ╱ 黄正孫 1687-1705 ╱ 黄 1687-1705 ╱ 溍 1687-1705 ╱ 趙孟頫 1687-1705 ╱ 丁鶴年 1687-1705 ╱ 全 1687-1705 ╱ 整 1687-1705 ╱ 舒坤翁 1687-1705 ╱ 周元初 1687-1705 ╱ 陸宇 1687-1705 ╱ 王玉書 1687-1705 ╱ 周齊曾 1687-1705 ╱ 胡傳 1687-1705 ╱ 王玉藻 1687-1705 ╱ 宗 1687-1705 ╱ 誼 1687-1705 ╱ 萬 1687-1705 ╱ 泰 1687-1705 ╱ 李文純 1687-1705 ╱ 戴芚翁 1687-1705 ╱ 張廷賓 1687-1705 ╱ 邵以貫 1687-1705 ╱ 羅有高 1687-1705 ╱ 孫廷鎬 1687-1705 ╱ ","無不窺也今爲子語吾山之奇者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宇 澄霽望之如户牖相傳謂之石窗即四明之目也山中有雲不絕 者二十里民皆家雲之南北每相從謂之過雲有鹿亭有樊榭有 潺湲洞木實有青櫺子味極甘而堅不可猝破有猿山家謂之鞠 侯其他在圖籍不足道也凡此佳處各爲我賦詩龜蒙因作九題 詩謝省之曰玉泉生眞不誣矣 剡源志本 甫里集    剡源志案曰黄棃□四明山志定遺塵之居在餘姚之南雷    剡源集清茂軒記剡源有兩大雷皆有石門定遺塵之居在    毛氏之石門戴說當無誤 宋 高元之字端叔武烈王瓊之七世孫其父始著籍於鄞元之事親 孝浣濯炊爨□以父葬奉化之察廉岡因結廬大小萬竹之閒著 ","40卷 ╱ (清) 李前泮修 (清) 張美翊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刊本"
00568,浙江,寧波,"(光緒) 奉化縣志",光緒,1875,1908,1723,"卷三十三 1705-1726 ╱ 方外 1705-1726 ╱ ","世 太清寺 志略 奇僧字指石奇夢字德量榆林陳氏子兄弟也以世儒而習禪宗 大不類俗衲口頭動拈公案者爲本空師高弟子厯主雪竇雲溪 龍樹諸刹與儒者談今論古坐臥雲根竹縫託之吟詠若以詩爲 棒喝也一日忽曰寰中燈焰明暗有時手中繩索收放自我遂與 德量共營壽塔築定山菴以祀親著有本懷詩 剡源 志 仁化名雲中字睿知方橋馬氏子皈依釋氏後更名仁化厯游名 山古刹晚抵京師受 恩於 世宗憲皇帝多詩賦文稿圓寂後 其徒隱玉錄其行略并詩來族人寶而藏之其 敕住萬壽寺詩 金地重修壯法筵嵯峨高闊□諸天隄邊樹引丹霄路門外河流 白玉泉一鉢飽餐香積飯三衣深染御鑪煙皇恩浩蕩難酬報暮 鼓晨鐘祝萬年乞還杭州詩三□受敕住官寺一旦乞骸歸故 ","40卷 ╱ (清) 李前泮修 (清) 張美翊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刊本"
00569,浙江,湖州,"(光緒) 歸安縣志",光緒,1875,1908,1874,"卷第四十五 1815-1897 ╱ 人物傳十三 1815-1897 ╱ 列女二 1815-1897 ╱ ","莫錡妻周氏年二十一夫亡守節五十三年 賈尚明妻沈氏年二十三夫亡守節六十四年 沈友章妻周氏年二十八夫亡守節五十三年 程以佩妻邢氏年二十九夫亡守節三十七年 柴鳴珂妻倪氏年二十四夫亡守節五十餘年 徐德卿妻吳氏年十九夫亡守節三十一年 吳德音妻徐氏年二十七夫亡無子守節二十六年  鄒玉泉妻沈氏年二十五夫亡守節四十六年 黃拱辰妻陳氏年二十一夫亡守節四十四年 談嗣豐妾許氏守節二十六年卒 ","52卷 ╱ (清) 李昱修 (清) 陸心源纂 ╱ 清光緒八年刊本"
00570,浙江,嘉興,"(乾隆) 海寧州志",乾隆,1735,1796,1150,"卷之八 1143-1287 ╱ 選舉上 1143-1287 ╱ 前錄 1143-1287 ╱ ","   賈 失名□居河南靖康中扈從南來官國子司業上   書被竄遁姓名居鹽官長平里銘之先也    徐 鼎 字重器餘姚人官鹽官倉宰遂家西門明鶴 齡其後也    榮 肇 祭酒     龔 瑾 知州死節     朱 圭 號肅齋慶元路學錄貢師泰朱氏譜序咸淳 間晦翁之孫鉉仕爲兩浙運判居杭之貢院    橋北錄事司子湸徙鹽官之湖塘湸生桂桂生熙    熙生圭上距晦翁七世譜稱湸字深淵任提舉    馬 搢 字廷珪同知嘉興總管事其兄振之子維周 字翼文杭州路總管府判蓋皆以海運受職    時稱海道萬户搢父曰君玉至元間仕爲浙東鹽    運司玉泉典史官階未詳    董 鎮 字仲眞自澉浦遷海寧元末守□□推鄕兵 守備南臺除征行百户授儒職□不就今袁    □董氏    □其俊 ","16卷 ╱ (清) 戰效曾修 (清) 高灜洲纂 ╱ 清乾隆修道光重刊本"
00571,浙江,紹興,"(萬曆) 會稽縣志",萬曆,1572,1620,290,"第七卷 261-299 ╱ 户書三 261-299 ╱ 徭賦下 261-299 ╱ 其屬曰均差曰 261-299 ╱ 諸鈔曰䀋課 261-299 ╱ ","矣○□通志曰浙濵海而塩筴興漢初吴王濞置司 塩校尉于馬嘷城以煮海富武帝時始置塩官法母 得私鬻孫吴置司法都尉權其利唐置塩鐵使設塲 塩于湖越杭州嵗得錢累十萬緡宋置都大發運使 及提舉官設塩塲于杭秀明温台五州令商人輸芻 粟得塩南渡後灟漕司元置两浙都轉運塩使至元 十四年置司杭州大徳三年置塩塲于浙東西至正 二年置檢校批驗所四于杭嘉紹温台 國朝仍置 都運司專掌塩政增置嘉興松江寧紹温台四分司 督塩課又置寧波批驗所而分温台批驗所為二掌 掣摯又置塩課司于塩塲隸都運司者二曰仁和許 村隷嘉興分司者五曰西路鮑郎蘆瀝海沙横浦隸 松江分司者五口浦東袁浦青村下沙青浦隷寕紹 分司者十五曰西興錢清三江曹娥石堰鳴鶴龍頭 清泉長山穿山大嵩玉泉昌國岱山蘆花隷温台分 司者八曰長亭杜瀆黄巖長林永嘉雙穗天冨南監 天冨北監塲立官一人大者二人團立緫催十人凡 為塲三十五為團五百有一為丁七萬四千四百四 十有六丁皆給灘蕩授煮噐率辦塩一引官給工本 米石引四百觔嵗得塩二十二萬二千三百八十四 ","16卷 ╱ (明) 楊維新修 (明) 張元忭纂 ╱ 明萬曆刊本"
00572,浙江,麗水,"(乾隆) 縉雲縣志",乾隆,1735,1796,54,,"葫蘆負酒吟當其間俗呼爲讀 書堂去丈餘則羊角洞在焉 煉丹山 東北八十里上 有黄帝煉丹釜 搗 藥山 東一百 三十里 大盤山 東北一百六十里水 源從出與東陽界 金紫山 在溪南 與縣治 對?有毛翁巖宋毛 維瞻爲尉暇嘗釣此 天馬山 縣治 東南 鵓鳩山 縣南 二里 夏瑚山 上 有 凌霄塔形家言邑科目之衰自 建此塔始此亦未可盡信也 麻里岡 東南十 五里 大垟山 在 十 四都上存七十 二洞界青田 白水山 東南四十里 多産竹木 越王山 十七都上 有十八洞 鶴 林山 東南六十里多木蘭曾有鶴 巢其上故名下有翠雲居 臺壺山 縣東南六十里 與鶴林山對 翠微山 縣治所倚卽李陽 冰以中峰名之者 湧翠山 縣西里許一名西巖 黄邦彥書今蘚剝 梅 山 縣 西 桂山 縣西 百步 九盤山 縣西一名三峰上 有積翠亭今廢 客星山 縣 西 大象 山 西南二 十里 玉泉山 西南三十里中有清泉上 多美石元㠯伯良讀書處 大姥山 西南 三十 五里中有石室 可容數百人 雲塘山 縣北里許山下有塘世傳赤白雲 氣岀浮於中故名旁有小桃源 ","8卷 ╱ (清) 令孤亦岱修 (清) 沈鹿鳴纂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刊本"
00574,浙江,衢州,"(乾隆) 開化縣志",乾隆,1735,1796,1150,,"張帷師不厭□客愛閒青巾白紵擕酒巵詩成刻之亭□ 竹字如蝌蚪綠竹枝醉歌數疊月初上山空人定聞子規    題僧月痴梅國圖贈劉介夫方伯 吾聞西江南海之㑹山水嘉其國素號多梅花梅花滿山 復滿水國人視之如桑麻春風吹散白玉屑彼國何論黄 金沙金沙極樂亦謾語如此樂地乃足誇國中主人誰第 一萬梅叢裏開一室對雪那知色有無步月長憐影疎宻 不道成都八百桑誰言荆楚千頭橘凡植貴寡不貴多帷 汝雖多益憐恤主人已占百花魁曲江紅杏相映開止渴 ","12卷 ╱ (清) 范玉衡修 (清) 吳淦纂 ╱ 清乾隆六十年刊本"
00575,浙江,金華,"(萬曆) 蘭谿縣志",萬曆,1572,1620,521,," 四壁蒼屏立箭括可通天何處車廂入 邑人章  敏學詩云青壁週遭日易斜壺中小搆羽人家漢  庭未許留侯到開盡紅桃萬樹花 石屋藏書考  功周應治詩云巖竇雲古中藏丹□□愧疑太  乙老青藜叩石渠 澗泉漱玉族事郡丞□子□  詩云白石何塏塏泉流飛玉屑泉以□吾心石□  礪吾節 片石飛雲邑人章雲詩□□□飛不□  翠微薜蘿縹緲胃烟霏只因悮被□□之一□朝  雲便不歸 瓊崖積雪童敏學詩□積素飄花□  □間空山幾夜未開闋遙覘百丈落經裏□有幽  人策杖還 㭝刹松聲郡丞趙子□□云傳舟長  □夾路青松濤□□□頭□□口□□□□宅□  □寧無子嚴苓 □亭□語□□□□□□云□  □千岩欲埯霏疾□寂寂鳥聲  語十里歸樵度□微 溪橋洞  仙鄉池館白靈□香歸前□一  入路桃花岸  盞□摇楊 ","7卷 ╱ (明) 程子鏊修 (明) 徐魯源纂 ╱ 明萬曆刊清康熙間補刊本"
00576,浙江,金華,"(嘉慶) 蘭谿縣志",嘉慶,1796,1820,1071,,"迷洞口覓徑卻隨蒼鹿走虛疑堆裏臥仙人石牀丹竈盡 氤氲雲外飛峰高百尺巉巉對峙如人立水簾轉處深渟 浤未解何人驅五丁鍚名出自勾漏令水晶珠箔尤奇勝 朝來飛舄報山靈倐忽捲霧排蒼㝠玉泉瀉入君肺腑白 戰騷場激千古雲屋深深靜吐香梅花一樹凌冰霜定知 此夜發清嘯流水高山稱絕調座中誰是鶡冠子獨抱黃 庭證元理綠章夜徹九虎關頓令業海生青蓮琴音劍氣 兩芒宕凛凜清風世共仰   哭汪賔山 嘉靖癸丑有徽歙汪生賔山過蘭赴講會 疾卒會友趙佑卿輩殯厝於東峰亭後山                 明  徐用光 ","18卷 ╱ (清) 張許修 (清) 陳鳳舉纂 ╱ 清嘉慶五年刊本"
00576,浙江,金華,"(嘉慶) 蘭谿縣志",嘉慶,1796,1820,1083,,"                明  章敏學 青壁週遭日易斜壺中小構羽人家漢庭未許留侯到開 盡紅桃萬樹花 三山環壁                  明  周應治 巖竇雲窻古中藏丹秘書恍疑太乙老青藜叩石渠 石屋 藏書                 明  趙子元 白石何塏塏泉流飛玉屑泉以洗吾心石以礪吾節 澗泉 漱玉                 明  章 雲 巫峽飛來倚翠微薜蘿縹緲烟霏只因悮被初平叱一 朶朝雲便不歸 片石飛雲  ","18卷 ╱ (清) 張許修 (清) 陳鳳舉纂 ╱ 清嘉慶五年刊本"
00578,浙江,溫州,"(隆慶) 平陽縣志",隆慶,1566,1572,41,,"在昆山下一在東山下相傳以 縣形類窰濬七井象七星以勝火  湧泉井 在前倉鎮 清甘不涸 李家井 在盖竹山 下清冽  錢令公烹茶井 在松山泉清美吳 越錢偁嘗山中書 令守永嘉移鎮閩中與 僧顧齊汲此泉瀹茗  三台井 在栢洋上有石盖開 竅為三故名 徳泉 在嶺上宋上榮歲捨百竹引水故名有元都事鮮 于樞銘相傳城類窰以厭勝 觱沸泉 在蓀湖山泉出溪中大如指纍騰上又名葡 萄泉 煮泉 與觱沸泉共一 出虎跳岩沙石門   虎跑泉 在松山蓮花巖竇 間僅 掬許 玉城泉 在玉 蒼山  介泉 與虎跑泉共一山其 泉雨則縮旱則溢  漱玉泉 在 盖 竹 山 葛奥泉 在沙岡岩上方圓二尺深五六寸清冷甘美 大旱不竭相傳葛洪所憇故名 湧泉 在白沙平 地湧出  薌巖泉 在焦下山之巔流至薌林寺 後為瀑千尋飛注 ","不分卷 ╱ (明) 朱東光修 (明) 侯一元纂 ╱ 明隆慶五年刊清康熙間增鈔本"
00580,浙江,杭州,"(萬曆) 遂安縣志",萬曆,1572,1620,302,"人物志 242-304 ╱ 名儒 243-304 ╱ 鄉賢 245-304 ╱ 傳 242-304 ╱ 忠節 253-304 ╱ 孝行 259-304 ╱ 敦義 264-304 ╱ 才望 266-304 ╱ 貞節 242-304 ╱ 續紀 242-304 ╱ 方技 302-304 ╱ ","  汪守原十五都人太平縣丞   李天澤十一都人以平流寇功授歙黄山廵檢    天文舉   倪以端六都人欽天監五官靈郎   倪忠以端子為冬官正    方技 國朝   童旦字國光一都人號玉泉善詩詞能文章工繪    畫尤精於龍虎隱居巖谷不干仕進年踰六十 ","4卷 ╱ (明) 韓晟修 (明) 毛一鷺纂 ╱ 明萬曆四十年修鈔本"
00581,浙江,麗水,"(光緒) 遂昌縣志",光緒,1875,1908,192,"卷二 172-288 ╱ 山水 172-244 ╱ ","  其群相為師友講古言道從事於忠信孝友蓄為   事業奮為詞章躡足天庭起取顯美當自此塔始   塔旁駢以松竹築堂植亭輝映左右塔名文筆雙   峰之塔堂名曾雲亭名知津東南偏有屋名塔院   給人以供灑掃衆山横環一水清瀉景物四時嬉   遨共樂里有鉅公及時之名卿俱以掄魁大手書   塔名若記以開文   筆雙峰之讖云 乾隆五十七年傾圮道光十年    建而復圮今基址存   峒曠山 在邑南七里曾山之右高聳豐滿為溪南    二都諸處小祖山   書卷山 在北門外里許狀如書卷   三台山 在邑東二十里長濂山下有熙皞亭   赤山 在邑東二十里長濂村下有玉泉泉從石隙 ","12卷 ╱ (清) 胡壽海修 (清) 禇成允纂 ╱ 清光緒二十二年刊本"
00581,浙江,麗水,"(光緒) 遂昌縣志",光緒,1875,1908,193,"卷二 172-288 ╱ 山水 172-244 ╱ ","   迸岀清冷異常遇暑旱其流愈大有玉泉亭嘉慶    中被水冲沒道光己丑重修 里人鄭培 椿有記   白馬山 在邑西三十里自仙霞關發脈蜿蜒至此    登山頂遠見衢婺為縣之鎮山亦紹婺之祖龍山    半有兩湖上曰大平田下曰小平田大湖廣百餘    畝來無源而流不竭視之深不過數尺探之又不    得其底湖面細竹叢生往來者皆從竹根上行其    筍曰羊尾筍遂邑羊尾筍惟白馬山最佳首夏山    下居民採筍入市頗獲利左峰矗聳天半有上中    下三井龍潛其中雲常不㪚謂之三井龍湫遇大 ","12卷 ╱ (清) 胡壽海修 (清) 禇成允纂 ╱ 清光緒二十二年刊本"
00581,浙江,麗水,"(光緒) 遂昌縣志",光緒,1875,1908,238,"卷二 172-288 ╱ 山水 172-244 ╱ ","  是山靈護蛟蟠虎踞興雲霧卜居人至真面開人   閒信有桃源路桃源絕境路迷漫此中奇麗任人   看入詠標題景未窮添新補漏成詩案石練村從   泉得名巨靈劈石流瓊英高拖素練三百尺界破   青山照眼明 石泉 拖練 眼明俯瞰前山月半規不共星河   没牧童牛背笛聲清清韻悠揚出林樾 月山 牧笛 林外淸   音高下來水亭絃誦入窗開池魚讀月波光動棲   鳥啼花曙色催 水亭 講學 曙光先到虎巖巔晩見朝暾燭   海天欲上未上朱霞絢千山萬山雲爛然 虎岩 東曉 雲深   第一數龍門鬱鬱勃勃起苔痕濳虬宿潭恣神變   玉屑飛空雪浪翻 龍門 靈湫 浪底忽驚天驥出峯生異體   雲蟠質何年息蹀臥雲閒疑有眞人駐仙蹕 天馬 臥雲 真   人駕鶴翩翩至惟留眞迹無姓字脩趾洪誇雙石   存積雪凝霜疑聳翅 白鶴 仙踪 凍裂霜毛墮遠巒霏霏榮   樓勢莫搏銀盃縞帶溪樓望初日光摇銀海寒 樓峯 霽雪   日上文峯如鋪翠體勢尊嚴稱具美巍然正對讀   書堂挹秀有人歌仰止 文峯 儲行 望山何以登山望五峯   絕頂眼堪放纍酥積塊衆山低極目遥峯如曡浪    雷峯 絶頂 浪碧蕉隖風動竹幽篁古木圍梵屋鐘殘磬寂   煙欲無山僧已識安為福 安禍 神材 安居村舍足良謀戴 ","12卷 ╱ (清) 胡壽海修 (清) 禇成允纂 ╱ 清光緒二十二年刊本"
00581,浙江,麗水,"(光緒) 遂昌縣志",光緒,1875,1908,241,"卷二 172-288 ╱ 山水 172-244 ╱ ","  玉泉井 在治西南三十五步其水清冽為一邑最   玉井 在邑西二十里吳塢井中石色如玉   九井 在邑西一百二十里黃塌磜頭形勢最高有    龍井九口趨地下流龍居其中烈風雷雨時作雖    盛暑覺寒慄禱雨輒應   高墩井 在邑北七十里高坪石壁之上深不可測    禱雨必應   墨井 在邑西四十里大柘色如墨若遇污物其色    即濁以香帛解之澄清如故   朱井 在大柘之上里許其色赤大旱不竭 ","12卷 ╱ (清) 胡壽海修 (清) 禇成允纂 ╱ 清光緒二十二年刊本"
00581,浙江,麗水,"(光緒) 遂昌縣志",光緒,1875,1908,495,"卷五 473-511 ╱ 古蹟 473-511 ╱ 墓 473-511 ╱ ","  雙清閣 在四都長濂玉泉亭上嘉慶庚申被水冲    没道光己丑里人捐資重建僅能建亭而閣遂不    可復矣 里人鄭家紱記去濂不百步有泉湧出於 赤山之下迅激清冽沁人心脾善鑒萬類   如端人正士矯然自拔於流俗間昔人澗其右以   紆其勢池其又右以蓄其流亭其地以領其趣閣   其上以為登高望遠之所梯其兩旁之石以為嶺   右先嶺而後橋左先橋而後嶺且依其側出之石   以為檻踞其高大之石又為小亭前亭曰玉泉名   其水也此亭曰宿雲言其高也亭制小於閣而傑   出於閣類皆若天造地設無可措人力者由右小   嶺而上有橋曰步虛可以俯聆泉聲下窺清池游   者至此已覺飄如登仙煩盡滌矣橋西為閣顏   之曰雙清上繪古佛蓋舊制也其左有大石特出   森如猛獸奇鬼欲搏人踞其巔者即小亭也遊人   可相對與語仰而視僅尺餘而由閣之亭則有飛   虹橋踰橋蛇行有小嶺可十許步古苔靈茵掩映   左右蔽以石檻覆以重陰睨若無窮探奇者方多 ","12卷 ╱ (清) 胡壽海修 (清) 禇成允纂 ╱ 清光緒二十二年刊本"
00581,浙江,麗水,"(光緒) 遂昌縣志",光緒,1875,1908,696,"卷八 640-894 ╱ 人物 640-894 ╱ ","  葉新瀛  葉新灧  葉鼎鐫  葉鼎豐     毛先崧  毛先崶  毛紹惇  毛先崑   毛裕漢  毛樟明  毛紹恆  毛世銓   邵樟槐  邱優儀  羅四妹  朱長明   毛石城  毛汝庸  羅來得  賴良學   張章海  黄來壽  汪榮蔡  葉春泰   葉鼎綠  尹曉妹  周貴華  潘樟滿   雷發興  鄭之安  鄭來貴  鄭盛樟   鄭必賢  葉玉泉  劉汝霖  周定順   楊殿正  毛先濤  葉新桂  葉盛德 ","12卷 ╱ (清) 胡壽海修 (清) 禇成允纂 ╱ 清光緒二十二年刊本"
00581,浙江,麗水,"(光緒) 遂昌縣志",光緒,1875,1908,704,"卷八 640-894 ╱ 人物 640-894 ╱ ","  張 小 阿 三  吳小亮  潘廷泰  潘永治     潘成紀  林文斌  潘炳麟  葉振興   周順壽  周尙恆  周鶴清  王玉樹   周佩壽  周 <img n=""44""/>高  周定高  周兆松   周樟奶  周華琴  葉亦順  傅老海   周勤揚  周日昌  周文彩  應培海   周連科  周馬成  周勤琳  周勤祥   周藍壽  葉聖言  葉玉泉  藍阿一   周阿晩  周敘京 職 員  羅正元  羅清元   羅金元  羅昌元  羅開龍  包國林 職 員 ","12卷 ╱ (清) 胡壽海修 (清) 禇成允纂 ╱ 清光緒二十二年刊本"
00582,浙江,台州,"(民國) 台州府志",民國,1911,1949,1845,"卷首 20-5334 ╱ 台州府圖 20-5334 ╱ 臨海 20-5334 ╱ 黄巖 20-5334 ╱ 天台 20-5334 ╱ 仙居 20-5334 ╱ 寒海 20-5334 ╱ ","    字玉泉光錄 寺署丞 秦鳴治 字仰峯武子 安東頟縣 秦鳴岡  字鳳山武子  王 諫 字樟沙延平 通判案福建 通志作新建 人 林 箎 館陶訓導  周興元 字希善寕州 訓導 項思明                 志亦列歲貢 中嘉慶縣志 删去康熙府 志又有鍾世 昭陳治鮑全 祿邱元着林 潤全鳳應金 鳳昂嘉慶志 移入雜遇中 今從之  ","140卷 ╱ (民國) 喻長霖修 (民國) 柯華威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00582,浙江,台州,"(民國) 台州府志",民國,1911,1949,2800,"卷首 20-5334 ╱ 台州府圖 20-5334 ╱ 臨海 20-5334 ╱ 黄巖 20-5334 ╱ 天台 20-5334 ╱ 仙居 20-5334 ╱ 寒海 20-5334 ╱ ","  桐柏嶺 縣西十五里 本舊縣志褚稿 作西北二十里 嶺上有吾利亭 山 志盤折十八曲 褚 稿   瀑布山 在桐柏山西南 游記云出落馬橋十五里西北至瀑布山左登嶺五里上桐柏山 西南瀑布巖下惟□客不以為巖而以為山耳前志瀑布山與□   聖觀國清寺   二瀑為三   九峰山 赤城志舊府志皆入峰 類褚稿本舊縣志入此  縣西北十五里瀑布寺前 徐靈府小錄云瀑布寺前有九 峰蓋台山之枝幹舊名九隴王   義之與支遁遊焉案九峰之名前志散見峰間其餘諸記志所載又多不同惟方外志與   山志所載頗同禇稿從之曰玉霄峰縣北三十五里︵舊府志不列此峰餘皆同舊縣志   ︶香琳峰縣西北三十里玉泉峰縣西北二十五里︵舊府志作二十里︶桐柏觀前瑞   雲峰亦在觀前臥龍峰縣西北二十五里桐柏山側華琳峰在縣西北十八里十二都紫   霄峰在福聖觀前縣西北十五里︵此係福聖觀道里︶此七峰並見舊府縣志峰類   台山志略又有翠微峰在桐柏山井蓮花峰為九峰若玉女峰則舊府縣志載在二都   司馬悔山 縣西北十三里為弟十六福地唐司馬承禎應召至此而悔因以為名 山前二 里有落   馬橋即司馬悔橋按新昌縣東南亦有司馬   悔橋裙稿謂山在天台不應橋在新昌說是   方瀛山 縣西北二十八里 前志皆同徐□府小錄云由桐柏北上一峰可五里許上有平 疇十餘畝間以坡地前眺蒼峰後即雲蓋峰也雲蓋在方瀛山   後桐柏   山北   雲蓋峰 在方瀛山後唐時徐靈府居此 小錄云長慶中靈府嘗 居此寶歷元年闕今名   以上山巖峰嶺皆隸桐柏山 東界烏石墺溪西 南界瀑布溪而止 以下為桐柏山西北行之幹起雙闕瓊臺二 ","140卷 ╱ (民國) 喻長霖修 (民國) 柯華威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00582,浙江,台州,"(民國) 台州府志",民國,1911,1949,2875,"卷首 20-5334 ╱ 台州府圖 20-5334 ╱ 臨海 20-5334 ╱ 黄巖 20-5334 ╱ 天台 20-5334 ╱ 仙居 20-5334 ╱ 寒海 20-5334 ╱ ","   泉   忠孝泉 在縣東四里泉井洋餞忠懿王命僧德韶 所浚宋賜錢氏忠孝之名故即取以名泉  康濟泉 在靈康廟後西宋乾道中邑令 顏度禱晴於廟見寢堂前有水   溢地穴之得   泉故名焉  靈濟泉 在靈康廟東首與康濟 泉各分廟名一字名之  木馬泉 在縣東四十五里 與吳承有堰通  瀑布泉 在 縣   北五里自龍潭上垂   流千丈宛如白練  湖苔泉 在縣南二十五里穴三十六 源出古塘門溉田甚多云  碧泉 在縣西北十三 里壽安院側  甘    泉 在縣東南四十里澄靈院側府縣 志均作二十五里茲本赤城志 見赤城志舊府縣志 玉泉 在縣東北 白靈山下  佛泉 巖上 刻佛   字在義靈廟山頂源   出石罅大旱不涸  蒙泉 在舊崇善寺後郡人汲以 釀酒案縣志作崇寧寺  石眼泉 在能仁寺東祥符中旱 寺慧僧慈雲以錫杖卓   石泉   湧  掛鶴泉 在白鶴山有泉垂留 遠望如白鶴倒掛  仁泉 在縣東北三十里宏光寺後 雖大旱不竭灌田千餘畝 見舊府縣志    供硯泉 在府後山舊 名一勺泉  楓山泉 在海門白楓山頂廣四 丈深丈有咫寒洌甘潔 見舊府志 沸泉 在三山賀氏宅 西有米芾書沸   泉二   字  丹井泉 在天慶觀昊天殿 後茅盈於此煉丹 見舊縣志 黃巖水 總網縣境之水曰河曰江在郭曰縣河流入鄕區為官河官河或支而為涇江之正流為澄   江 亦稱永 寧江 其别浦為西江 綱縣河直南至南水門直北至北水門是為幹河幹河支分為五曰五支河由南水門過杜 ","140卷 ╱ (民國) 喻長霖修 (民國) 柯華威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00582,浙江,台州,"(民國) 台州府志",民國,1911,1949,3835,"卷首 20-5334 ╱ 台州府圖 20-5334 ╱ 臨海 20-5334 ╱ 黄巖 20-5334 ╱ 天台 20-5334 ╱ 仙居 20-5334 ╱ 寒海 20-5334 ╱ 太平 3514-5334 ╱ 縣圖 3514-5334 ╱ 姓氏 3514-5334 ╱ 例言 3514-5334 ╱ 續例言 3514-5334 ╱ 卷一 3514-5334 ╱ 弁言一卷 3514-5334 ╱ 卷二 3514-5334 ╱ 晷度表一卷 3514-5334 ╱ 卷三 3514-5334 ╱ 沿革表一卷 3514-5334 ╱ 卷四 3514-5334 ╱ 户口表一卷 3514-5334 ╱ 卷五 3514-5334 ╱ 土田表一卷 3514-5334 ╱ 卷六之八 3514-5334 ╱ 賦稅表三卷 3514-5334 ╱ 卷九之二十 3514-5334 ╱ 職官表十二卷 3514-5334 ╱ 卷二十一之三十 3514-5334 ╱ 選舉表十卷 3514-5334 ╱ 卷三十一之三十三 3514-5334 ╱ 恩澤表三卷 3514-5334 ╱ 卷三十四之三十六 3514-5334 ╱ 人物表三卷 3514-5334 ╱ 卷三十七之三十八 3514-5334 ╱ 列女表二卷 3514-5334 ╱ 卷三十九 3514-5334 ╱ 疆域略一卷 3514-5334 ╱ 卷四十之四十七 3514-5334 ╱ 山水略八卷 3514-5334 ╱ 卷四十八之四十九 3514-5334 ╱ 水利略二卷 3514-5334 ╱ 卷五十之五十三 3514-5334 ╱ 建置略四卷 3514-5334 ╱ 卷五十四之五十五 3514-5334 ╱ 祠祀略二卷 3514-5334 ╱ 卷五十六之五十七 3514-5334 ╱ 學校略二卷 3514-5334 ╱ 卷五十八之五十九 3514-5334 ╱ 武備略二卷 3514-5334 ╱ 卷六十之六十一 3514-5334 ╱ 風俗略二卷 3514-5334 ╱ 卷六十二之六十三 3514-5334 ╱ 物產略二卷 3514-5334 ╱ 卷六十四之八十四 3514-5334 ╱ 藝文略二十一卷 3514-5334 ╱ 卷八十五之九十三 3514-5334 ╱ 金石攷九卷 3514-5334 ╱ 卷九十四之九十五 3514-5334 ╱ 古蹟略二卷 3514-5334 ╱ 卷九十六之九十八 3514-5334 ╱ 名宦録三卷 3514-5334 ╱ ","  高别字玉泉諸生本有四書約義已著錄是書為正德十六年知縣劉俸所聘修范吉有序   千頃堂書目雍正通志皆著錄今張廷琛藏有殘本 范吉序曰志書之重尙矣自國而省而 郡而邑莫不有志所以周紀載備考校  □稱述昭監戒非尋常文籍比不亦□乎吾台自有封邑以來不知幾歷代更幾令矣而此  書未之有作豈非一大缺典與然在邑令欲作焉亦非易事必也學優而有史才政成而有  餘力斯可言作也否則難矣泰和劉公頌鄉薦掌教縉雲陞令吾台視篆之初欲知一邑風  土之概無所於考心甚欿焉甫期月而政通人和百廢具舉念斯典之缺所宜作也乃掇拾  耆舊之殘編參以衆人之公論擇諸生中熟於史學者三人曰陳紱陳壽嵩陳木俾創造之  而凡裁斷則出之於己三生者恪共乃亭克副公意不半載而嘗告或稱立而目分文簡而  事核紀載以問稱述以嚴考校監戒於是乎備且昭矣凡在斯文莫不歆豔於是貳尹袁君  士敏掌教何君珤諸士夫咸謂吉宜序不容以不能辭也夫製作之成信乎不易斯志也幸  劉公為之主學該博矣而又長於史政循良矣而又力有餘三生之才識又足以翼贄之是  以曠昔所未有之缺典得以倏成於今日豈偶然哉公可謂知所重矣公名俸字應爵廉仁  得民政蹟卓異與論也合并書  之以與此志並傳云︵本書︶ 赤城會通記二十卷 千頃堂書目浙江 通志記俱作紀   明王啓撰啓有周易傳疏已著錄是書成於嘉靖五年見兩浙名賢錄儒林錄明史藝文志   千頃堂書目乾隆間由天一閣藏本採進 四庫列存目今未見 啓自序曰予既為尊鄉續 錄及為三條釋義定名欲  其不以宦遂輕韋布儒林掩政事無抑楊去取之嫌其惟遜志方先生所謂先達傳乎噫吾  聞其語矣未見其成書也及觀方石謝先生赤城新志之作其本諸此乎然世次不分人物  難别欲其意中了了一覽無遺予是以謬有赤城會通記之集庶幾廣二公之志藏之篋笥  以為同志者其焉︵康熙府志︶ 四庫全書提要是編取陳耆卿赤城志謝鐸赤城續志 ","140卷 ╱ (民國) 喻長霖修 (民國) 柯華威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00582,浙江,台州,"(民國) 台州府志",民國,1911,1949,4296,"卷首 20-5334 ╱ 台州府圖 20-5334 ╱ 臨海 20-5334 ╱ 黄巖 20-5334 ╱ 天台 20-5334 ╱ 仙居 20-5334 ╱ 寒海 20-5334 ╱ 太平 3514-5334 ╱ 縣圖 3514-5334 ╱ 姓氏 3514-5334 ╱ 例言 3514-5334 ╱ 續例言 3514-5334 ╱ 卷一 3514-5334 ╱ 弁言一卷 3514-5334 ╱ 卷二 3514-5334 ╱ 晷度表一卷 3514-5334 ╱ 卷三 3514-5334 ╱ 沿革表一卷 3514-5334 ╱ 卷四 3514-5334 ╱ 户口表一卷 3514-5334 ╱ 卷五 3514-5334 ╱ 土田表一卷 3514-5334 ╱ 卷六之八 3514-5334 ╱ 賦稅表三卷 3514-5334 ╱ 卷九之二十 3514-5334 ╱ 職官表十二卷 3514-5334 ╱ 卷二十一之三十 3514-5334 ╱ 選舉表十卷 3514-5334 ╱ 卷三十一之三十三 3514-5334 ╱ 恩澤表三卷 3514-5334 ╱ 卷三十四之三十六 3514-5334 ╱ 人物表三卷 3514-5334 ╱ 卷三十七之三十八 3514-5334 ╱ 列女表二卷 3514-5334 ╱ 卷三十九 3514-5334 ╱ 疆域略一卷 3514-5334 ╱ 卷四十之四十七 3514-5334 ╱ 山水略八卷 3514-5334 ╱ 卷四十八之四十九 3514-5334 ╱ 水利略二卷 3514-5334 ╱ 卷五十之五十三 3514-5334 ╱ 建置略四卷 3514-5334 ╱ 卷五十四之五十五 3514-5334 ╱ 祠祀略二卷 3514-5334 ╱ 卷五十六之五十七 3514-5334 ╱ 學校略二卷 3514-5334 ╱ 卷五十八之五十九 3514-5334 ╱ 武備略二卷 3514-5334 ╱ 卷六十之六十一 3514-5334 ╱ 風俗略二卷 3514-5334 ╱ 卷六十二之六十三 3514-5334 ╱ 物產略二卷 3514-5334 ╱ 卷六十四之八十四 3514-5334 ╱ 藝文略二十一卷 3514-5334 ╱ 卷八十五之九十三 3514-5334 ╱ 金石攷九卷 3514-5334 ╱ 卷九十四之九十五 3514-5334 ╱ 古蹟略二卷 3514-5334 ╱ 卷九十六之九十八 3514-5334 ╱ 名宦録三卷 3514-5334 ╱ ","默庵遺稿   明楊暹撰暹有新衣考正已著錄是稿見宏治志康熙府志今佚 周草庭詩集   明周一夔撰一夔黃巖人事蹟具隱逸傳是集有王啓序見東瀛遺稿乾隆黄巖志本傳言   所著有投珠寒棲 三台詩 錄作鴉 等集蓋是集其總名也今佚 王啓序曰詩該物理本人情非遍觀 而盡識則天機不露人情不洩世稱  詩人多窮以窮者不偶於時因得放情於山澤之臞雲月木石之變化禽鳥蟲魚彌猴之出  沒古今細大精麤之物備悉其情然後宣其奇偉抑鬱之氣羈懷感觸之詞如龍蛇之不可  制如風雨之不可測如枯藤敗絮崩崖墜葉之可駭而不可以繩墨引是誠盡物之理而通  乎人之情矣非窮者能如是乎三百篇之中匹夫匹婦之言愈眞愈切離騷之大篤短章放  臣屏子讀之未嘗不痛哭而流涕夫何故以其所處者窮所見者親也吾鄉周君草庭少年  從父簡庵公分教大同學詩於前侍御松陽盧璣氏之門盡得其家法蓋盧公以言事遭貶  故其教人為詩清和適怨有騷人之體如絕壑勁松之不可屈如秋水芙蓉之不可浼如孤  鸞别鵠翔於霄漢之表而不可慕君守其彀率凡感激悲忻恕怪譏刺一發於詩初如在山  之泉間如滄海之珠散如金星玉屑之可玩而不可棄久乃混於酒富家大室招延惟恐不  至城中速客虚筵以待聽其笑談以為讙雖兒童亦見其來而喜否則不成文字飲得其詩  者亦自以為壓倒一時耳目之所尙謝文肅公見之曰越山之瘦不可無此人君亦自負其  奇不肯少偃蹇詩成而益窮一日挾其所作遇予言曰吾非能詩者乃為鬼物所窺闞一至  此王南渠乃以孟東野梅聖俞方我彼皆實負詩名用而不顯爾豈其倫乎予曰世之人雖  不能詩窮無卓錐與腐草朽木同盡者多矣彼將誰尤乎用爾之長勉爾之進以待時焉君  將以為何如草庭乃釋然而退  遂書以為序︵東瀛遺稿︶ ","140卷 ╱ (民國) 喻長霖修 (民國) 柯華威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00582,浙江,台州,"(民國) 台州府志",民國,1911,1949,4533,"卷首 20-5334 ╱ 台州府圖 20-5334 ╱ 臨海 20-5334 ╱ 黄巖 20-5334 ╱ 天台 20-5334 ╱ 仙居 20-5334 ╱ 寒海 20-5334 ╱ 太平 3514-5334 ╱ 縣圖 3514-5334 ╱ 姓氏 3514-5334 ╱ 例言 3514-5334 ╱ 續例言 3514-5334 ╱ 卷一 3514-5334 ╱ 弁言一卷 3514-5334 ╱ 卷二 3514-5334 ╱ 晷度表一卷 3514-5334 ╱ 卷三 3514-5334 ╱ 沿革表一卷 3514-5334 ╱ 卷四 3514-5334 ╱ 户口表一卷 3514-5334 ╱ 卷五 3514-5334 ╱ 土田表一卷 3514-5334 ╱ 卷六之八 3514-5334 ╱ 賦稅表三卷 3514-5334 ╱ 卷九之二十 3514-5334 ╱ 職官表十二卷 3514-5334 ╱ 卷二十一之三十 3514-5334 ╱ 選舉表十卷 3514-5334 ╱ 卷三十一之三十三 3514-5334 ╱ 恩澤表三卷 3514-5334 ╱ 卷三十四之三十六 3514-5334 ╱ 人物表三卷 3514-5334 ╱ 卷三十七之三十八 3514-5334 ╱ 列女表二卷 3514-5334 ╱ 卷三十九 3514-5334 ╱ 疆域略一卷 3514-5334 ╱ 卷四十之四十七 3514-5334 ╱ 山水略八卷 3514-5334 ╱ 卷四十八之四十九 3514-5334 ╱ 水利略二卷 3514-5334 ╱ 卷五十之五十三 3514-5334 ╱ 建置略四卷 3514-5334 ╱ 卷五十四之五十五 3514-5334 ╱ 祠祀略二卷 3514-5334 ╱ 卷五十六之五十七 3514-5334 ╱ 學校略二卷 3514-5334 ╱ 卷五十八之五十九 3514-5334 ╱ 武備略二卷 3514-5334 ╱ 卷六十之六十一 3514-5334 ╱ 風俗略二卷 3514-5334 ╱ 卷六十二之六十三 3514-5334 ╱ 物產略二卷 3514-5334 ╱ 卷六十四之八十四 3514-5334 ╱ 藝文略二十一卷 3514-5334 ╱ 卷八十五之九十三 3514-5334 ╱ 金石攷九卷 3514-5334 ╱ 卷九十四之九十五 3514-5334 ╱ 古蹟略二卷 3514-5334 ╱ 卷九十六之九十八 3514-5334 ╱ 名宦録三卷 3514-5334 ╱ ","  說皆出入濂洛而攻朱注之失惟浙東防禦策及木假山贊未見云云是竟成别有纂述非   僅以詩名今未見全稿附著於此 綠香室詩文集 國朝葛鳳喈撰鳳喈字師竹臨海諸生是編見輶軒續錄今未見   右咸豐時人别集四十四部 内二十二部一百六卷 又二十二部卷數未詳 藥淵詩鈔四卷 國朝馮芳撰芳字蕊淵太平人同治初恩貢博覽群書學使羅文俊調入詁經精舍肄業晚年   結修梅吟社於花山飲酒賦詩陶然自得著有自怡集一卷漁唱集一卷孤憤集一卷哀絲   集一卷此其總名也有仁和周向辰天台張夢璜臨海江培及同里黃濬陳灃門人陳琛等   題詞見太平續志今存 醉春樓詩草 國朝余秉錫撰秉錫字玉泉天台人同治壬戌歲貢生以控縣令丁澍良加糧激變被黜是編   皆詠史之作自周及明首總論歷朝事次或一詩括一代或逐事分詠長者動至一百韻其 ","140卷 ╱ (民國) 喻長霖修 (民國) 柯華威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00582,浙江,台州,"(民國) 台州府志",民國,1911,1949,4567,"卷首 20-5334 ╱ 台州府圖 20-5334 ╱ 臨海 20-5334 ╱ 黄巖 20-5334 ╱ 天台 20-5334 ╱ 仙居 20-5334 ╱ 寒海 20-5334 ╱ 太平 3514-5334 ╱ 縣圖 3514-5334 ╱ 姓氏 3514-5334 ╱ 例言 3514-5334 ╱ 續例言 3514-5334 ╱ 卷一 3514-5334 ╱ 弁言一卷 3514-5334 ╱ 卷二 3514-5334 ╱ 晷度表一卷 3514-5334 ╱ 卷三 3514-5334 ╱ 沿革表一卷 3514-5334 ╱ 卷四 3514-5334 ╱ 户口表一卷 3514-5334 ╱ 卷五 3514-5334 ╱ 土田表一卷 3514-5334 ╱ 卷六之八 3514-5334 ╱ 賦稅表三卷 3514-5334 ╱ 卷九之二十 3514-5334 ╱ 職官表十二卷 3514-5334 ╱ 卷二十一之三十 3514-5334 ╱ 選舉表十卷 3514-5334 ╱ 卷三十一之三十三 3514-5334 ╱ 恩澤表三卷 3514-5334 ╱ 卷三十四之三十六 3514-5334 ╱ 人物表三卷 3514-5334 ╱ 卷三十七之三十八 3514-5334 ╱ 列女表二卷 3514-5334 ╱ 卷三十九 3514-5334 ╱ 疆域略一卷 3514-5334 ╱ 卷四十之四十七 3514-5334 ╱ 山水略八卷 3514-5334 ╱ 卷四十八之四十九 3514-5334 ╱ 水利略二卷 3514-5334 ╱ 卷五十之五十三 3514-5334 ╱ 建置略四卷 3514-5334 ╱ 卷五十四之五十五 3514-5334 ╱ 祠祀略二卷 3514-5334 ╱ 卷五十六之五十七 3514-5334 ╱ 學校略二卷 3514-5334 ╱ 卷五十八之五十九 3514-5334 ╱ 武備略二卷 3514-5334 ╱ 卷六十之六十一 3514-5334 ╱ 風俗略二卷 3514-5334 ╱ 卷六十二之六十三 3514-5334 ╱ 物產略二卷 3514-5334 ╱ 卷六十四之八十四 3514-5334 ╱ 藝文略二十一卷 3514-5334 ╱ 卷八十五之九十三 3514-5334 ╱ 金石攷九卷 3514-5334 ╱ 卷九十四之九十五 3514-5334 ╱ 古蹟略二卷 3514-5334 ╱ 卷九十六之九十八 3514-5334 ╱ 名宦録三卷 3514-5334 ╱ ","國朝釋岳茂撰岳茂字嵩蔭臨海人曾入京師為玉泉澄心苑住持輪臺大師書記見台嶽英   華凡二十六首原集未見 鄉林集 國朝釋覺璉撰覺璉字淳璧臨海人居天寧寺薌林院王祖澤稱其禪誦之餘博稽典籍尤工   智永書法集中古近體詩各半能獨闢町畦有高潔雋永之致見台嶽英華凡二十首原集   未見 煙汀草 國朝釋照澈撰照澈字若潭臨海人居竹巖精舍王祖澤稱其為人恬靜簡默詩亦雅潔清眞   見台嶽英華凡十四首原集未見 鐘厓清嘯 國朝釋妙寒撰妙寒字漢標臨海人袁浩稱其詩清空宕逸觸手靈通見台嶽英華凡八首原   集佚三台詩錄作鏡厓清嘯 搴蕉集 ","140卷 ╱ (民國) 喻長霖修 (民國) 柯華威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00582,浙江,台州,"(民國) 台州府志",民國,1911,1949,5606,"卷九十九 5334-7132 ╱ 寓賢録一卷 5334-7132 ╱ 卷百之百二十五 5334-7132 ╱ 人物傳二十六卷 5334-7132 ╱ 卷百二十六之三十一 5334-7132 ╱ 列女傳六卷 5334-7132 ╱ 卷百三十二之三十六 5334-7132 ╱ 大事記五卷 5334-7132 ╱ 卷百三十七之三十八 5334-7132 ╱ 雜事記二卷 5334-7132 ╱ 卷百三十九之四十 5334-7132 ╱ 方外記二卷 5334-7132 ╱ ","存養錄十二卷尚友編五卷世運略八卷家傳一卷政事書一卷卒年五十四子四公昌大寧 路儒學正公顯滁州儒學正博學而能文辭兄聖卿亦以辭章自豪與明卿友恭無間 墓 碣 林弦 齋者逸其名王柏之徒明卿與陳德永皆從之游 宋元 學案 於子惠天台人精伊洛性命之學新昌楊溫如從之受業融洽諸家為世巨儒 台州 外書 應泰亨字景申號玉泉黄巖人上饒書院山長泰定間與弟履亨字本泉壯亨字梅泉益亨字 平泉研精性理學時稱應氏四泉 台詩續 錄傳 陳鏗翁字太希黃巖人 康熙 志 今隸太平 宏治 志 從於相 康熙 志 祝蕃遠遊相蕃遠得之於車若水 黄 黼 鮑仁濟 墓志 元至正十九年為平陽教授慨然以興起學校為己任 陳高不繫 舟漁集 明洪武初以元故官 不仕 黄巖 新志 被誣籍沒無後 鮑仁濟 墓志 自號石門著有石門稿 宏治 志 宋濂為序稱其學得考亭支流 人品學問推重海內 宋學 士集    ","140卷 ╱ (民國) 喻長霖修 (民國) 柯華威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00582,浙江,台州,"(民國) 台州府志",民國,1911,1949,5936,"卷九十九 5334-7132 ╱ 寓賢録一卷 5334-7132 ╱ 卷百之百二十五 5334-7132 ╱ 人物傳二十六卷 5334-7132 ╱ 卷百二十六之三十一 5334-7132 ╱ 列女傳六卷 5334-7132 ╱ 卷百三十二之三十六 5334-7132 ╱ 大事記五卷 5334-7132 ╱ 卷百三十七之三十八 5334-7132 ╱ 雜事記二卷 5334-7132 ╱ 卷百三十九之四十 5334-7132 ╱ 方外記二卷 5334-7132 ╱ ","三月朔遇賊於五里亭與麾下崔思林馬鎮海等皆力戰死崔思林溫州城守營千總藍翎都 司銜馬鎮海台協右營外委藍翎守備銜皆黄巖人負敢戰名事 聞俱贈雲騎尉世職又有 蔡奮揚者捷三族人字安雲以縣丞署汀州府經歷咸豐十一年十二月賊陷汀州死之贈世 職 光緒 縣志 葉萬清字玉泉黄巖人道光中由行伍累官提標右營守備護溫標中營游擊玉環鎭海參將 攝瑞安乍浦副將歷署溫州黄巖總兵咸豐三年陞江南福山鎮總兵十年八月四日粤賊擾 福山戰死年五十五事 聞贈騎都尉世職萬清善騎射每大閱試馬步無不中者前後獲盜 二百人奪船十餘艘釋難民三十餘人 光緒 縣志 同治初 賜諡武烈 鮑康 皇 朝諡法考 呂殿元字凱聲黄巖人道光中由行伍歷官鎮海守備攝溫州黄巖太湖游擊授錢塘水師營 都司咸豐十年調防餘杭二月二十七日粤賊陷城力戰而死事 聞贈遊擊給雲騎尉世職 同縣林鳯岡黄巖鎮標把總咸豐十年三月調杭防剿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省城陷與賊 巷戰死之同治五年給雲騎尉世職子紹清襲 光緒 縣志 蔡若字珍軒黄巖人國子監生家世守詩書敦禮讓若與其兄若蘭尤友愛咸豐初遵父 ","140卷 ╱ (民國) 喻長霖修 (民國) 柯華威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00587,浙江,杭州,"(嘉慶) 餘杭縣志",嘉慶,1796,1820,151,"卷三 118-158 ╱ 鄉里 118-158 ╱ 關梁 133-158 ╱ ","  玉泉橋 在東天柱嶺下俗呼麻車橋 大滌洞 天記 去雙仙橋二    里餘 舊縣 志   鳴鳳橋 俗呼袁家橋 洞霄 宮志 去玉泉橋七十步 成化 府志   會仙橋 入宮門大路跨澗為橋 大滌洞 天記 去鳴鳳橋四百二    十步   元同橋 在洞天福地門裏下通池水出翠蛟亭 大滌洞 天記    按橋闌石刻云淳熙甲辰重九日錦城施十    宣教施錢建凡十六字甲辰為淳熙十一年   白石橋 在縣西南二十里 萬歷 府志    以上縣西曁西南境   長樂橋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後杳界 嘉靖 縣志 ","40卷 ╱ (清) 張吉安修 (清) 朱文藻纂 ╱ 民國八年重刊本"
00587,浙江,杭州,"(嘉慶) 餘杭縣志",嘉慶,1796,1820,326,"卷七 304-352 ╱ 山水一 304-352 ╱ 山 311-352 ╱ ","  趙與杼游大滌詩九鎖閟仙關長歌入翠巒青松飛羽蓋   修竹動琅玕雪霽千巖瘦雲深六洞寒客來塵慮息一笑   倚闌   干   曹誠明游大滌詩天風吹我來洞天青山九折溪迴環金   堂玉室在何處天壇石洞餘千年鳳鳴朝陽凡鳥息猿啼   夜月空林寒萬仞雲開湧翠壁六月秋生飛玉泉振衣長   歌登絕頂俯視浮世纖塵間吟成一笑欲飛去千巖萬壑   生雲   烟   張濡游大滌詩危樓拱翠出層空畫棟朱欄   縹緲中客散月明風露下一奩天棘伴絲桐   張樞游大滌詩一曲朱欄百尺餘仙人自是   愛樓居松風不動千山靜月滿天壇人步虚   趙汝談和茂實弟大滌紀游詩欲闖靈光燭借光窅然深   墨定何鄉隱棲舊託郭文舉仙籍今收魏伯陽芝室丹深   巖樹緑松房酒熟洞雲香老生   一醉迷凡聖付與時人共較量   葉紹翁大滌山詩大滌通華陽仙家碧雲上飛泉舞蒼蛟   絕壁浮翠浪泉石有聲詩雲烟無盡藏落日青山多臨風 ","40卷 ╱ (清) 張吉安修 (清) 朱文藻纂 ╱ 民國八年重刊本"
00587,浙江,杭州,"(嘉慶) 餘杭縣志",嘉慶,1796,1820,427,"卷九 407-467 ╱ 山水三 407-467 ╱ 山 410-467 ╱ ","  絶級千餘步余馳之目裁一瞬至矣從庵僧索苦茗少憩   偉君輩先余步余騎行余不善騎馬又駑余大呼持箑策   之不及馬腹馬躍起倏赴萬石偉君居約六里許曾不異   下峻崖時步者出余後余因知駑可策哉童氏伯仲迓余   班荆坐塘上池波凌亂清風四合頗適為盡一觴越駕去   速伯君與偕伯君遲之仲君止余宿叔君謂余當從李山   塢之大滌次嶽廟余懼失水狀終已不顧去緩步三里許   偉君取一兜乘余抵邑孫氏宿約十里友人繼至亟從邑   南登大橋望苕溪水猶潺潺邑人為言雨集時溪水登邑   庭也黎明余與偉君聖初歌者沈生從邑南闉二里許抵   南湖塘湖水汪汪千頃桑麻廬舍半浮半沈凌霄舟枕大   滌天柱諸峯環拱羅列亦一奇也塘盡處為滾壩壩高約   丈餘作十餘級下湖水從壩湧出奔訇琅磕聲如萬馬與   激搏如揚玉屑飛空中如洗練帛如鷺數行回翔其間欲   集未集魚隨水勢躍起數尺漁人持罾捕之偶一罾獲巨   鯽欣然納篠中昔莊生觀水濠上云不知魚樂余亦安知   漁人樂哉苕溪從天目萬山來恍惚奔蹶實藉湖緩其勢   雨暴集湖倏盈水則從壩洩去不一二日涸矣余戲謂偉   君如而伯仲言不幾失此一奇耶偉君首肯余言余復謂   偉君餘杭山水幽絶而人文未揚以山水無駐足處議者 ","40卷 ╱ (清) 張吉安修 (清) 朱文藻纂 ╱ 民國八年重刊本"
00587,浙江,杭州,"(嘉慶) 餘杭縣志",嘉慶,1796,1820,1632,"卷二十八 1583-1650 ╱ 寓賢傳 1622-1650 ╱ ","   大夫之碑版咸出其手粹然成一家言門人訂其在朝應    制歸田方外諸稿釐為五十卷曰道園學古錄 元詩 選傳 集寓    餘杭闢石室書邵堯夫詩題曰邵庵 萬歷 府志 曾作徑山晦機    熙公塔銘 舊縣 志   明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華之潛溪人至濂乃遷浦江幼英敏强    記就學于聞人夢吉通五經復往從吳萊學已游柳貫黄    溍之門 明史 本傳 濂寓徑山法師禪侶序銘多出其手 舊縣志 下同   戴進字文進號靜庵又稱玉泉山人錢塘人臨摹精妙為畫    流第一 佩文齋  書畫譜 進山水得諸家之妙神像人物走獸飛 ","40卷 ╱ (清) 張吉安修 (清) 朱文藻纂 ╱ 民國八年重刊本"
00591,河北,石家莊,"(光緒) 贊皇縣志",光緒,1875,1908,395,"事紀 387-397 ╱ 災祥附 387-397 ╱ 附錄 387-397 ╱ ","  演法寺 在城南孤山村    净住寺 在城南院頭鎭    白衣菴 在城南石柱山西北麓 同治十二年重修      萬平寺 在城西南吕莊村    用起寺 在城南位昌村    玉泉寺 在城西龍堂院村    圓通寺 在城北竹里村    乳巖寺 在縣西南嶂石巖上今廢  ","29卷 ╱ (清) 史賡雲修 (清) 趙萬泰纂 ╱ 清光緒二年刊本"
00592,北京,NULL,"(民國) 順義縣志",民國,1911,1949,216,,"  興國寺 在河南村   普陀寺 在河南村   藥王廟 在河南村   太陽宮 在河南村   聖人廟 在梅溝營                         望海庵 在大東莊   白衣庵 在大東莊   土地廟 在大東莊   崇福寺 在小東莊   玉泉寺 在網圈村   觀音寺 在沙井村 ","16卷 ╱ (民國) 禮闊泉修 (民國) 楊德馨纂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00592,北京,NULL,"(民國) 順義縣志",民國,1911,1949,912,,"  太陽宮碑 在河南村嘉靖二十四年立   玉泉寺碑 在望泉寺村嘉靖二十七年立   良牧署碑 在衙門村署前黃志載嘉靖間立翰林李蒙撰記字半剝難卒讀   因間即其意而櫽括之大都謂署為上林苑監設也其地遠接居庸近臨京鄙   為邊警告急往來所必經之處往歲嘉靖庚戌虜犯邊庭郡邑胥被其殘害人   民多所殺傷搶掠荼毒害有不可勝言幸天威震疊廟算淵長固已奪醜虜之   魂而褫其魄矣但居安思危慮患預防又所難免因給貲約三十餘兩復蒙督   憲高公捐助七十餘兩遂命署丞董其事始于壬子之秋終于癸丑之夏而堡   垣乃成爰建廳舍庶民有倚托之藉而官無斥堠之虞亦可資之以為保障云   于是乎記︵黃成章識︶   明御馬太監侯寵墓碑 在楊各莊天仙宮東嘉靖年立 ","16卷 ╱ (民國) 禮闊泉修 (民國) 楊德馨纂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00593,北京,NULL,"(民國) 通縣志要",民國,1911,1949,146,"卷之三 102-174 ╱ 建置志 102-174 ╱ 凡目十二 102-174 ╱ 城池 102-174 ╱ 倉庫 106-174 ╱ 獄房 108-174 ╱ 衙署 109-174 ╱ 營衛 113-174 ╱ 試院 114-174 ╱ 教場 115-174 ╱ 驛站 116-174 ╱ 橋梁 117-174 ╱ 廟宇 126-174 ╱ 樓臺亭 102-174 ╱ 閣附 102-174 ╱ 重要建 102-174 ╱ 設附 102-174 ╱ ","  為小營公立初級小學校 普陀菴 在諸葛店現為諸葛店公立初級小學校 彌陀菴 在城隍廟前之彌陀菴於民國二十五年改為   河北省立通縣師範附屬小學校分校在西田陽之彌   陀菴現為西田陽公立初級小學校 玉泉菴 在平家疃現為平家疃公立第三初級小學校 菩薩菴 在翟里現為翟里公立第一第二初級小學校   一在董村現為董村公立初級小學校 大悲菴 在馬駒橋南門外現為大悲菴公立初級小學   校 ","10卷 ╱ (民國) 金士堅修 (民國) 徐白纂 ╱ 民國三十年鉛印本"
00594,北京,NULL,"(民國) 密雲縣志",民國,1911,1949,560,"卷八 535-574 ╱ 詩歌 535-574 ╱ ","  明陳豫朋南天門   屈曲歷深磵夐岑當馬前崖應神斧劈徑向霽霄穿佛日耀金界僧茶   煮玉泉名於閶闔稱北極紫微連   古北口   古鎭之山何嵔㠥峰巒攅列互撑抵槎牙蒼鬱蟠龍虬扼吭於間通堠   壨古鎭之水何砅砰趁流橫注深池泓憑陵隘楗若縈帶河山表裏洵   天成上有秦皇舊城堞延袤意欲永萬葉輼輬風起祖龍亡白草黃沙   傳浩劫可憐劉項亦徒然中原逐鹿如風旋踐更自古防秋苦空據絕   漠開雄邊豈知在德不在險何用金湯並弦剡而今內外咸一家外蕃   歷歷如星點聖人膏澤宏覃敷小臣銜命東海隅入關言旋甫七日敝   車羸馬勤奔趨君不見昔人乘槎犯斗牛我今亦出古北口   清霸昌道耿繼先巡視古北 ","8卷 ╱ (民國) 臧理臣修 (民國) 宗慶煦纂 ╱ 民國三年鉛印本"
00595,北京,NULL,"(康熙) 懷柔縣新志",康熙,1661,1722,30,"卷一 20-64 ╱ 建置 20-64 ╱ 星野 20-64 ╱ 疆域 23-64 ╱ 城垣 25-64 ╱ 山川 28-64 ╱ ","紅石山在縣西北三里頂有石泉水瑩潔如玉又名 玉泉山 景山在縣北十八里山麓有定慧寺今廢詳見廟寺 紅螺山在縣北二十里高二百餘仞自縣望之儼如 屛障山下有泉名紅螺泉中有二螺大如斗夕吐光 燄山色為之殷紅故以名山一名珍珠泉泉沸泡如 珠滾滾不絕王沂公上契丹事順州東北有螺盤山 遼史檀州有螺山金史順州有螺山皆指是山元時 兩紅螺死寺僧為雙浮屠瘞之見樊從義大明寺碑 ","8卷 ╱ (清) 吳景果纂修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00599,陝西,商洛,"(民國) 商南縣志",民國,1911,1949,472,"叢紀志 454-597 ╱ 第八綱 454-597 ╱ 列目三 454-597 ╱ 祥異 455-597 ╱ 藝文上 454-597 ╱ 卷十二 454-597 ╱ 錄 454-597 ╱ ","蕪没四墳連伊昔鍊金鼎何年閉玉泉隴寒惟有月松古漸無烟 木魅風號去山精兩嘯旋紫芝高□罷青更舊名傳今曰併如此 哀哉信可憐    商山路有感             唐  白居易 樂天  萬里路長在六年今始歸所經多舊館大半主人非    層峯驛過亡女墓           唐  韓 愈 選之  數椽藤束木皮棺草殯荒山白骨寒驚恐人心身已病扶笻沿路 衆知難繞墳不暇號三匝設祭維聞飯一盤致汝無辜由我罪百 年慚愧淚闌干    商路孤松              唐  柳宗元 子厚  ","12卷 ╱ (民國) 路炳文撰  ╱ 民國八年鉛印本"
00612,江西,上饒,"(同治) 萬年縣志",同治,1861,1875,826,"選舉志 663-874 ╱ 仕籍 780-835 ╱ 涖任 788-835 ╱ 候任附 780-835 ╱ 吏員 820-835 ╱ ","   陶尚達 字對峰陶嶺人萬歷間□湖□ 即磯河泊司陞四川成都吏目    陳德濟 字育元任湖廣 辰州倉大使    戴 冠 萬年鄉人萬歷間任山 東兖州府金鄉縣典史    虞紹唐 萬歷乙卯年任安慶 桐城六百丈廵檢    吳養蒙 北關人萬歷間 任湖州府吏目    朱孔揚 字溪騰鐵岡人萬歷間 任浙江玉泉厰鹽大使    戴時初 萬年鄉人萬歷間 任四川雅州吏目    王從周 字敬順珠田人萬歷間任山西 太原府太谷縣丞陞衛經歷    王從孔 字懷順珠田人 任如臯縣主簿    吳尚賢 萬歷辛酉年任浙 江於潛縣典史            ","12卷 ╱ (清) 項珂修 (清) 劉馥桂纂 ╱ 清同治十年刊本"
00612,江西,上饒,"(同治) 萬年縣志",同治,1861,1875,1460,"藝文志 1391-1999 ╱ 經部 1391-1999 ╱ 史部 1391-1999 ╱ 子部 1391-1999 ╱ 集部 1391-1999 ╱ 文徵 1407-1999 ╱ 奏䟽 1407-1999 ╱ 部覆 1407-1999 ╱ 檄 1407-1999 ╱ 格言 1407-1999 ╱ 文告 1407-1999 ╱ 序 1407-1999 ╱ 記上 1407-1999 ╱ 卷之十 1407-1999 ╱ 文徵 1407-1999 ╱ 記下 1407-1999 ╱ 卷之十一 1407-1999 ╱ 文徵 1407-1999 ╱ 傳 1407-1999 ╱ 頌 1407-1999 ╱ 贊 1407-1999 ╱ 詩 1407-1999 ╱ 賦 1407-1999 ╱ 策 1407-1999 ╱ 議 1407-1999 ╱ 論 1407-1999 ╱ 說 1407-1999 ╱ 辨 1407-1999 ╱ 卷之十二 1407-1999 ╱ 文徵 1407-1999 ╱ 疏 1407-1999 ╱ 引 1407-1999 ╱ 啟 1407-1999 ╱ 跋 1407-1999 ╱ 誌銘 1407-1999 ╱ ","   揚子雲胸中吐鳳雜仙心以花骨翠刻紅裁摹字體    於雲容鸞翔鶴舞心都雪亮頻探理窟之源韻果風    騷定見言泉之妙數十行珠璣奪目眼卻無花三千    卷錦繡撑腸胸原有竹雲烟落紙揮毫揺五岳之光    風雨驚人健筆掃千軍之陣振三五七經之羽翼麗    句探驪羅二十八宿於心胸秘思抽繭落將珠睡隨    風投李賀之囊擲到金聲著地架徐陵之筆腕底頻    揮玉屑務去陳言行閒盡勤銀鈎獨標新穎一任濡    亭黠勘卷應判以朱黄如同啟庫搜羅各自分乎甲    乙憑軾看君鏖自職寸銀休持焚香惟我告青天條 ","12卷 ╱ (清) 項珂修 (清) 劉馥桂纂 ╱ 清同治十年刊本"
00613,浙江,湖州,"(道光) 武康縣志",道光,1820,1850,1236,"卷十九 1174-1278 ╱ 列傳三 1174-1278 ╱ 人物下 1174-1278 ╱ 隱逸方伎寓賢仙釋附 1174-1278 ╱ ","  表其居曰茂德鄕 府 志 元 王子中字居正少好書有詩名無仕進意與柯敬仲虞邵   庵善率相唱酬有挂簑吟三卷行世 通 志 玉泉子姓氏不傳采藥銅官山中遂棲迹焉僧來復贈以   歌曰銅官玉泉子風骨絕代無 明 韋名寀字若予學以實踐靜誠為宗初隨世為科舉文既   乃自咎曰學道而應科舉譬之避人而入市也昔尹焞 ","24卷 ╱ (清) 疏筤修 (清) 陳殿階纂 ╱ 清道光九年刊本"
00613,浙江,湖州,"(道光) 武康縣志",道光,1820,1850,1601,"卷二十三 1528-1609 ╱ 雜志三 1528-1609 ╱ 藝文補下 1528-1609 ╱ ","井桃新長蕋欄藥未成叢 仲 文 松竹宜禪客山泉入謝公 晝  砌香翻芍藥簷靜倚梧桐 章  外慮隨簾捲忘情與道空 秦 卿 楚僧招惠遠蜀客挹楊雄 仲 文 便寄柴桑隱何勞訪剡東 晝     夏夜知果懷武康令毛澤民    宋  釋道潛 暮磬寥寥殷上方籠紗朱火影微茫窗虛竹淨雨初闋雲 潤星輝夜更涼落枕松聲驚瑟瑟撲簾香霧靄蒼蒼遙憐 散髮東堂老正臥風漪六尺牀 澤民自號 東堂老人    銅官山玉泉子歌        元  釋來復 銅官玉泉子風骨絕代無秀眉紅頰蒼髯鬚平生曳侯 ","24卷 ╱ (清) 疏筤修 (清) 陳殿階纂 ╱ 清道光九年刊本"
00613,浙江,湖州,"(道光) 武康縣志",道光,1820,1850,1602,"卷二十三 1528-1609 ╱ 雜志三 1528-1609 ╱ 藝文補下 1528-1609 ╱ ","門裾手提如意青珊瑚千金只欲買山隱巢松直與仙為 徒有時呼酒獨酌黃公壚酒酣浩歌提胡盧高天仰視白 雲遠吞吐雲夢隘八區東借麻姑鶴控之凌紫虛朝登閬 風岑暮躡崑崙墟山中有石不肯煑玉泉滿酌玻璃壺澆 胸盡洗塵萬斛綠函徧讀神仙書邇來飮食思故廬銅官 春煖芝田腴三茅山人數相見洞天騎出雙於菟掃花坐 瑤席弄玉吹笙竽飽啖黃精一千顆丹青不願麒麟圖    山雲辭 有序 為餘英上人   元  釋大訢   於上人結庵餘英山中揭所居曰半雲夫雲之為物不 ","24卷 ╱ (清) 疏筤修 (清) 陳殿階纂 ╱ 清道光九年刊本"
00620,甘肅,慶陽,"(乾隆) 合水縣志",乾隆,1735,1796,35,"上卷 10-133 ╱ 山川 31-37 ╱ ","太白河 東南一百二十里為東路諸水總滙至鄜州 入洛河唐史載鄜州洛交郡有三川縣為華 池水黑水洛水所會殆近此歟土人 云太白鎮有黑水亦發源于子午山 華池 東北一百里源出保 安界南流入洛河 栁池 縣西五十里 崖有石塔 聖公泉 縣南五十歩泉出山下極清冽相傳舊有修 道者卓錫出泉能愈百病每旱禱亦應云按 聖公之名殊覺俚俗或當為聖功易曰出下出泉 以養正聖功也然前人題詠及碑記皆從此 煖泉 縣南五十里其水温 燠邑人修禊之地 寳泉 縣北二十里寳泉寺中泉出如貫珠漸積成池 山僧結茅構亭于其旁以待遊者今已久廢 玉泉 西南七十里石崖上有唐 人詩墨迹透石今不可考 ","2卷 ╱ (清) 陶奕曾撰  ╱ 清乾隆二十六年鈔本"
00626,廣東,江門,"(民國) 赤溪縣志",民國,1911,1949,139,,"   玉諸侯以珠大夫以米士以貝士喪禮貝三寔于    笄稻米豆寔于筐注貝水物古者以爲貨司馬書    儀改爲用錢三家禮明會典庶人喪因之然宜吳    氏榮光云含飯之禮古用米貝貝乃水蟲之甲卽    書顧命所謂大貝是也古者以貝爲貨如今用錢    非謂貝卽錢也書儀蓋誤又云錢有銅腥且易銹    甚非所宜淸制三品以上含用小珠玉七品以上    含用金玉屑八品九品含用金銀屑凡品官自八    品以下與士禮同然則今俗乃今制通行之禮也 始喪主人投錢于江買水盛于瓦器歸以洗死者之面   然後大殮 ","8卷 ╱ (民國) 王大魯修 (民國) 賴際熙纂 ╱ 民國九年刊本"
00630,廣東,佛山,"(光緒) 高明縣志",光緒,1875,1908,924,,"   南都會講錄 崇正闢邪錄 端溪日録 明區大倫撰     燕邸旅言 明區懷年撰     羣書拔萃 分門玉屑 明劉時可撰     小學後書  國朝楊敬修撰       集部    青玉軒集 明譚南昌撰     有定集 明嚴逾撰     廬居稿 明嚴貫撰     品雲集 明譚宗懿撰     元山集五十卷 念山小集 詩壇元覽 明畢一中撰   ","16卷 ╱ (清) 鄒兆麟修 (清) 蔡逢恩纂 ╱ 清光緒二十年刊本"
00637,廣東,肇慶,"(民國) 懷集縣志",民國,1911,1949,46,,"天勝嶺 城東南半里上有池四時不涸其麓有古墖山寺 通判李先春重陽登塔山詩重陽强 起一登山景物蕭條客思殷落帽風流今幾在悲歌詞賦未堪攀愁看白雁憑誰寄羞對黄花恐鬢 斑天地容吾朋輩在風塵猶得一開顏 上愛嶺 城西北七十里爲六祖駐錫處 燕 嶺 城西六十里其高半於忠讜大燕小燕雙峰遠連望若差池其羽懷陽八景有燕嶺樵歌 邑令李盤詩華光西望翠千尋洞口泥香紫氣深却憶危磯江畔影家園嘗送語梁音 獨秀嶺 城西六十里即佛嶺也忠讜山綿互逶迤斷而復續突立其中四望曠遠故以獨秀名上 有盤古廟禱雨輒應 登雲嶺 城北二里當學宮後行者經此若登雲然萬歷年間設觀 邑令李盤同諸孝廉集登雲 嶺詩霞外流暉豔曉晴桄榔三月下啼鶯山名齊嶽群峰小人爲瞻雲峻坂輕麈裏元霏皆玉屑望 中蒼樾是梧城五游有志還雞肋尊酒難消汗漫情 黄茅嶺 城北一百里黃甲水出其下 旗 嶺 城西二十里山勢飛掦望之如旗 ","10卷 ╱ (民國) 周贊元纂  ╱ 民國五年鉛印本"
00638,廣東,韶關,"(同治) 樂昌縣志",同治,1861,1875,611,,"   不逮故使茲山不甚顯聞於世若遷高車以辱臨之    願去道茀蠟屐以從又明年乃往遊焉其始去縣郭    西北平行五里而近西爲大山其厚無極東亘高阜    積石所成澄溪下流人迹中斷揭溪卽阜屬當大竅    外若蔽扉中如華屋平有度筵之廣高逾結棟之隆    穹中四注屏舒玉屑幽厓婉人如曲房小檻之形斜    竇平通有連甍接廡之雲蒸霧積閉隂闢陽冬漏    暖脉夏含凄氣天地炎凉所不能制是固仙遊之所    宅巖棲之佳致也旣而遍覽幽趣庻逢前軌洗塵而 ","12卷 ╱ (清) 徐寳符修 (清) 李穠纂 ╱ 清同治十年刊本"
00640,廣東,梅州,"(咸豐) 興寧縣志",咸豐,1850,1861,478,"卷之九 404-607 ╱ 人物志 404-607 ╱ 鄕賢 405-607 ╱ 懿行 411-607 ╱ 忠烈 431-607 ╱ 孝子 436-607 ╱ 尚義 440-607 ╱ 附耆 404-607 ╱ 壽 404-607 ╱ 列女 462-607 ╱ 人物論 404-607 ╱ 卷之十 404-607 ╱ ","  陳氏黄龍弼妻年廿六夫故  陳氏袁官秀妻年廿六夫故   黄氏伍宗殷妻年廿六夫故   鍾氏袁揚武妻年廿六夫故 簡末旌匾處作 毛氏未知孰是   石氏羅星偉妻年廿六夫故  古氏黄大成妻年廿七夫故   袁氏巫沐唐妻年廿七夫故  梁氏羅 鈞妻年廿七夫故   許氏陳德浩妻年廿七夫故  黄氏羅中興妻年廿七夫故    雷氏王世韶妻年廿八夫故  郭氏黄雲琮妻年廿八夫故   鄧氏黄大受妻年廿八夫故  楊氏黄瑞生妻年廿八夫故   朱氏羅祥禮妻年廿八夫故  游氏郭天立妻年廿八夫故   黄氏陳繼濂妻年廿八夫故  張氏鍾 榜妻年廿八夫故   熊氏羅玉泉妻年廿八夫故  陳氏童 祿妻年廿九夫故   吳氏黄吉中妻年廿九夫故  黄氏羅淸濤妻年廿九夫故   羅氏鍾向熙妻年廿九夫故  林氏羅旋亭妻年廿九夫故 ","12卷 ╱ (清) 仲振履修 (清) 仲振覆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00641,廣東,湛江,"(宣統) 徐聞縣志",宣統,1908,1911,520,"徐聞縣志目錄 23-827 ╱ 典謨首卷 23-827 ╱ 輿地卷之一 23-827 ╱ □□ 23-827 ╱ 形勝 23-827 ╱ 疆域 23-827 ╱ 里至 23-827 ╱ 山川 23-827 ╱ 鄉都 23-827 ╱ 市埠 23-827 ╱ 社村 23-827 ╱ 水利 23-827 ╱ 土産 23-827 ╱ 民俗 23-827 ╱ 星野 23-827 ╱ 氣候 23-827 ╱ 風候 23-827 ╱ 潮汐 23-827 ╱ 災祥 23-827 ╱ 古蹟 23-827 ╱ 塋墓 23-827 ╱ 沿革卷之二 23-827 ╱ 事紀 23-827 ╱ 建置卷之三 23-827 ╱ 城池 23-827 ╱ 官署 23-827 ╱ 行署 23-827 ╱ 雜所 23-827 ╱ 行館 23-827 ╱ 樓亭 23-827 ╱ 坊表 23-827 ╱ 街坊 23-827 ╱ 鋪遞 23-827 ╱ 橋梁 23-827 ╱ 塔閣 23-827 ╱ 賦役卷之四 23-827 ╱ 户口 23-827 ╱ 田賦 23-827 ╱ 均平 23-827 ╱ 雜役 23-827 ╱ 屯田 23-827 ╱ 鹽課 23-827 ╱ 魚課 23-827 ╱ 雜税 23-827 ╱ 倉儲 23-827 ╱ 籍田 23-827 ╱ 秩祀卷之六 23-827 ╱ 縣學 23-827 ╱ 學山 23-827 ╱ □學 23-827 ╱ 義學 23-827 ╱ 書院並田 23-827 ╱ 學堂並田 23-827 ╱ 職官卷之七 23-827 ╱ 廟祠壇 23-827 ╱ 祀典 23-827 ╱ 寺堂 23-827 ╱ 名宦卷之八 23-827 ╱ 縣官 23-827 ╱ 教官 23-827 ╱ 縣屬官 23-827 ╱ 籍官 23-827 ╱ 流寓卷之九 23-827 ╱ 兵防卷之十 23-827 ╱ 營署 23-827 ╱ 營制 23-827 ╱ 台墩 23-827 ╱ 哨□ 23-827 ╱ 廵哨 23-827 ╱ 武鎭 23-827 ╱ 軍官 23-827 ╱ 街所 23-827 ╱ 所官 23-827 ╱ 防營 23-827 ╱ 團練 23-827 ╱ 廵警 23-827 ╱ 勳烈卷之十一 23-827 ╱ 武烈 23-827 ╱ 武功 23-827 ╱ 選舉卷之十二 23-827 ╱ 登仕 23-827 ╱ 薦辟 23-827 ╱ 聽選 23-827 ╱ 進士 23-827 ╱ 恩賜進士 23-827 ╱ 舉人 23-827 ╱ 恩賜舉人 23-827 ╱ □□ 23-827 ╱ 恩賜副榜 23-827 ╱ 拔貢 23-827 ╱ 優貢 23-827 ╱ 恩貢 23-827 ╱ 歳貢 23-827 ╱ 例□ 23-827 ╱ 議員 23-827 ╱ 方正 23-827 ╱ 廩增□貢 23-827 ╱ 廩增附生 23-827 ╱ 武官 23-827 ╱ 武進 23-827 ╱ 武舉 23-827 ╱ 武生 23-827 ╱ 封贈 23-827 ╱ 畢業生 23-827 ╱ 附□銜封增 23-827 ╱ 人物卷之十三 23-827 ╱ 鄉賢 23-827 ╱ 儒行 23-827 ╱ 義舉 23-827 ╱ 敦眭 23-827 ╱ 任卹 23-827 ╱ 壽耉 23-827 ╱ 附仙釋 23-827 ╱ 列女卷之十四 23-827 ╱ 貞孝 23-827 ╱ 貞烈 23-827 ╱ 貞節 23-827 ╱ 藝文卷之十五 23-827 ╱ 徐聞縣志 423-522 ╱ ","   竇淑濬 成家村 以上乾隆間  黃于蓋      歐士悱 西坡村     倪 端 北平村     戴承祖 龍門村     鄒懷英 那城村     潘 龍 昌寸村     吳克承 靑桐村     許士明 深井村     吳文泰 成家村 以上嘉慶間  黃士起 那宋村     歐玉泉 西坡村     譚兆晉      楊壽山      倪 昭 北平村     黄上尊      鍾兆麟 石嶺村     王執中 曾家村     黃廷瑚      曾省三 城東庄     吳克忠 青桐村     陳昌東 東塘村方策孫  謝鎮東 安次村     鄧承南 北坡村     謝之寶 安次村 以上道光間  鄧永成 北潭村     梁漸磐    鄧源甸 北潭村     楊元高 包維山     韓繼昌 曲界市 以上咸豐間    楊元敏 包羅山     何祥符 塘西村     何廷珠 ","15卷 ╱ (清) 王輔之纂修  ╱ 民國二十五年重刊本"
00642,廣東,清遠,"(民國) 陽山縣志",民國,1911,1949,419,,"   謝玉泉 光緒間充任提督鄭紹忠標下營 官署理連州守備調升始興游擊    曾 松 歷任水口汎把總調充安勇營正哨 官又調充南韶連廵防左哨正哨官     民國武職    黃鴻猷 元年委充連陽護商營管帶二年委充廣東陸軍游擊第五營 帮統九年護理陸軍總司令十年奉委廣東陸軍第二軍軍長    廣運生 歷充連陽護商營營長廣 東陸軍游擊第四營營長    梁秀清 十一年任南韶連清鄕帮辦兼連警備司令十二年委充連陽警 守司令旋任建國第一軍連陽留守衛戍司令民國革命軍第三      軍第四獨立旅旅長十七年改任建      國第一方面第四軍第四旅旅長    李樹猷 粤軍第二軍第二支隊 司令部第六營營長    李尚經 南粤大學畢業充十九路軍第七 十八師副官與於淞滬抗日之戰    劉漢忠 歷充廣東陸軍第二混成旅步兵第三團第三營營長陸軍第四 軍第一混成旅步兵第二團第二營營長廣西陸軍第一軍第三      師第六旅第十一團第一營營長廣西建國軍第四師步兵第十      五團第三營營長廣東建國第一軍連陽守備第一團第三營營      長          陳鳯詔 歷充長州要塞司令虎門要塞司令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 團團長現充陸軍第一十七師四六九旅九三八團團長    朱文亮 歷充第三軍第七師第十九旅司令部特務營營長第三師第七 旅第十九團團附廣東軍事深造班大隊長第三期預科班上校 ","18卷 ╱ (民國) 黄瓉修 (民國) 朱汝珍纂 ╱ 民國二十七年鉛印本"
00645,貴州,貴陽,"(民國) 開陽縣志稿",民國,1911,1949,125,"第二章 48-171 ╱ 地理 48-171 ╱ 第二節 48-171 ╱ 位置 48-171 ╱ 第三節 50-171 ╱ 疆域 50-171 ╱ 第四節 71-171 ╱ 山脉 48-171 ╱ 第五節 84-171 ╱ 河流 84-171 ╱ 第六節 92-171 ╱ 關梁 92-171 ╱ 第七節 100-171 ╱ 土地 100-171 ╱ 第八節 105-171 ╱ 城垣 105-171 ╱ 第九節 108-171 ╱ 營建 108-171 ╱ 第十節 122-171 ╱ 壇廟 122-171 ╱ 名勝古蹟 48-171 ╱ ","   。武以興夫功勛。故於致祭之必用犧牲玉泉。以昭其敬。四海之内。    皆遵循而相率焉。本州蒞任期年袛承祭獻。文廟尚有三牲之設。武廟    别無太牢之供。珠爲闕典。何足以答神庥而彰盛祀。竊黔省上下兩游    。自苗教各匪倡亂以來。禮皆廢弛。各屬地本豐腴易於復興。惟開州    僻處山陬難期備就。以致多未籌及。實於大祀。則有歉然焉。查有讓    、弟、廉、劉司等里。曾經呈請印簿。將所存義倉穀石。查照向章。    春借秋收。議取息穀。每石收息二斗。以一斗作爲州署公用。前任均    經照辦。本州自媿才疎。無力捐辦。告厥成功。豈能不以地方現有之    成規。復興我朝之盛典 兹共獲穀六十三石。悉數變價。計銀四十兩    零九錢。均經交與本城汛即補守備劉長壽。紳士記名簡放鎭佘士舉。    尋商生息。每歲春秋祭祀。即作爲辦理武廟太牢。及一切祭品之需。    庶於馨香之薦。聊敬區忱 還冀諸君子執力劻勷。其有未辦之件。亦    將次第即可興舉矣 豈不善歟 是以誌之。用附諸石爲記。大清光緒    九年歲次癸未季春月吉日。 城隍廟 在中央街。崇禎三年建。苗叛被毁。康熙三年。知州徐昌修正殿   三間 後殿三間。左右廂房各一間。門三楹。費一千二百兩 後知州張 ","13卷 ╱ (民國) 鍾景賢纂  ╱ 民國二十九年鉛印本"
00647,山東,濱州市,"(民國) 無棣縣志",民國,1911,1949,832,,"岱之蒼蒼松斂其芒濟兮瀰瀰珠歕其泚夫子淵乎曷尋涯涘沃 膏繄經灼兆繄史蹶申踣韓耨學耕禮匪仁何人匪義奚事夫子 淵乎義盡仁至 四字是江 西口碑語 昭昭者天鑒及於淵晚遇終始其德克 全德之全矣夫子旋矣嚮且慕矣像斯懸矣容和而莊色闇而章 輯福齎祉世其永昌    湖撫吳公像贊            周厚轅 有渟者淵有匯其川達人腹備萬象澄觀孝動天鑒誠推物先不 窘於世能濟其權職罔弗受澤罔弗宣迴翔中外卅有五年其言 如何折漩渦其行如何履重鳴珂其神如何朗瑩秋波其像如 何目淨雲羅朋賓滿座玉屑霏多人起其憚實飮其和吁嗟玉樹 是蔭琪柯    蘇撫吳公像贊            周厚轅 ","24卷 ╱ (民國) 侯蔭修 (民國) 張方墀纂 ╱ 民國十四年鉛印本"
00649,山東,淄博,"(民國) 續修博山縣志",民國,1911,1949,1277,,"  康之盛庶幾軌迹夷易民庶滋豐奔走偕來同我蕩平山川亦   為之生色余實有厚望焉是役也自永固橋南至八十溝長十   餘里平其坎補其缺因石於山藉力於衆費不多而大工舉其   心其事皆可書也因為識其厓略而並勒其姓氏於碑陰     東坡地重修關帝廟碑記      李宗唐   嗚乎天地正大之氣日往來於兩間豈世風日下人心終不古   若哉東漢之際權奸並起三綱淪九法斁人道幾乎其熄惟關   夫子獨卓立於紛紜變亂之中不為威惕不為利撓使億萬年   之人心常震慴其威靈而不自覺豈眞如稗乘所云玉泉靈蹟   云爾哉亦以大義昭垂可永永而無替也兩晉南北之際斯義 ","12卷 ╱ (民國) 王蔭桂修 (民國) 張新會等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00650,山東,威海,"(乾隆) 威海衛志",乾隆,1735,1796,175,"卷之八 173-189 ╱ 人物志 173-189 ╱ 鄉賢 173-189 ╱ 忠臣 175-189 ╱ 潛德 173-189 ╱ ","  築堤鄕邑雙利泐石頌焉行取工部虞衡司主   事監督兩窰提督夏鎭河道監督蕪湖鈔關兼   理工部抽分處脂不潤陞本部屯田司員外督   理玉泉山河道適 鑾輿至問河道源委及修濬年月應對如流陞刑部   雲南司郎中雲南號日西司口語易騰崇進寬   嚴並用有淫僧姦幼女希漏網崇進獨不畫題   立置之法其决獄不阿類如此陞淮安知府淮   連被水災又康親王提師南征路經淮安   崇進積勞成病卒於任公舉鄕賢崇祀    忠臣    明    畢 高 由指揮嘉靖二十二年任即墨營守備 陞泗州營遊擊陞淮揚 營參將調福   建興化營參將二十六   年征倭陣亡賜祭葬 ","10卷 ╱ (清) 畢懋第原修 (清) 郭文大續修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00656,山東,煙臺,"(民國) 萊陽縣志",民國,1911,1949,159,"輿地志 135-323 ╱ 卷一之一 135-323 ╱ 疆域 136-323 ╱ 沿革 136-323 ╱ 位置 146-323 ╱ 幅員 147-323 ╱ 形勝 148-323 ╱ 地質 149-323 ╱ 地勢 150-323 ╱ 山脈 151-323 ╱ 河流 159-323 ╱ 氣侯 135-323 ╱ 卷一之二 135-323 ╱ 倉厫 135-323 ╱ 卷貳 135-323 ╱ ","   河流 縣境河流多來自棲霞招遠入縣後匯為兩大系曰五龍河系納 鐸山脈以東諸水朝宗於丁字港曰沽河系納鐸山脈以西諸水 經即墨膠縣會膠萊河入膠州灣五龍河行山谷中紆迴曲折淵 沼甚多俗稱為七十二曲者也沽河多平原地堤岸時被侵齧道 亦時有遷移都以源近流急故夏秋水漲怒濤奔馳春冬水落沙 礫飛揚有冲蝕之患無灌輸之益也    五龍河系 五龍河為縣東部諸水會後總稱其流有五曰昌水河曰清水河 曰縣河曰九里河曰墨水河會五龍山下入五龍口曰五龍河南 流群山中道殊狹窄僅數十丈或百餘丈至衆水村玉泉河東來 ","3卷 ╱ (民國) 梁秉錕修 (民國) 王丕煦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00656,山東,煙臺,"(民國) 萊陽縣志",民國,1911,1949,194,"輿地志 135-323 ╱ 卷一之一 135-323 ╱ 疆域 136-323 ╱ 沿革 136-323 ╱ 位置 146-323 ╱ 幅員 147-323 ╱ 形勝 148-323 ╱ 地質 149-323 ╱ 地勢 150-323 ╱ 山脈 151-323 ╱ 河流 159-323 ╱ 海岸 172-323 ╱ 氣侯 135-323 ╱ 區制 174-323 ╱ 卷一之二 135-323 ╱ 倉厫 135-323 ╱ 卷貳 135-323 ╱ ","   張格莊   五龍鄕    五龍 蒿埠頭 張家灌 侯家夼   鳳東鄕    馬家泊 東馬家泊 迎格莊 本名任家莊 一作迎甲莊 鐸夼 杜家泊    宗格莊   鳳北鄕    石水頭 玉泉莊 高家店 元莊   鳳西鄕    嵐子 青楊夼 姜格莊 辛莊 小梁子口 後森埠莊   鳳南鄕 ","3卷 ╱ (民國) 梁秉錕修 (民國) 王丕煦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00656,山東,煙臺,"(民國) 萊陽縣志",民國,1911,1949,311,"輿地志 135-323 ╱ 卷一之一 135-323 ╱ 疆域 136-323 ╱ 沿革 136-323 ╱ 位置 146-323 ╱ 幅員 147-323 ╱ 形勝 148-323 ╱ 地質 149-323 ╱ 地勢 150-323 ╱ 山脈 151-323 ╱ 河流 159-323 ╱ 海岸 172-323 ╱ 氣侯 135-323 ╱ 區制 174-323 ╱ 市會 234-323 ╱ 古蹟 240-323 ╱ 名勝 252-323 ╱ 考辨 257-323 ╱ 卷一之二 135-323 ╱ 建置 278-323 ╱ 城池 278-323 ╱ 公署 280-323 ╱ 倉厫 135-323 ╱ 堤梁 287-323 ╱ 壇廟 296-323 ╱ 寺觀 307-323 ╱ 卷貳 135-323 ╱ ","昌陽古蹟不詳何時稱會仙宮續志作龍王廟民國二十年廢 玉泉院俗稱窰山院在縣治西北五十里小水岔村西民國二十 年廢院前有玉泉噴湧如珠 池水庵在縣治南二十里明隆慶間楊希齊劉崇文建民國十九 年廢 水月庵俗稱荆山庵在縣治南三十五里荆山前民國十九年廢 東峰寺在縣治西四十里小院村明時建今廢 盧西寺在縣治西南四十里義譚店村前明時建清光緒三十四 年改建初等小學 祇圓院在縣治西南四十五里元莊村後清康熙戊辰史在史新 民重修有木雕佛像甚工今廢像為村人寶藏 ","3卷 ╱ (民國) 梁秉錕修 (民國) 王丕煦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00656,山東,煙臺,"(民國) 萊陽縣志",民國,1911,1949,805,"人事志 677-1596 ╱ 卷三之一 677-1596 ╱ 人物 677-1596 ╱ 職官 677-1596 ╱ 科第 677-1596 ╱ 鄉宦 677-1596 ╱ 忠節 677-1596 ╱ 孝義 677-1596 ╱ 隱逸 677-1596 ╱ 藝術 677-1596 ╱ 釋道 677-1596 ╱ 列女 677-1596 ╱ 卷三之二 677-1596 ╱ 裕俗 677-1596 ╱ 公禮 677-1596 ╱ 鄉禮 677-1596 ╱ 其他習慣 677-1596 ╱ 方言 677-1596 ╱ 氏族 677-1596 ╱ 宗教 677-1596 ╱ 載範舊評 677-1596 ╱ 卷三之三 677-1596 ╱ 藝文 677-1596 ╱ 傳志 677-1596 ╱ 雜文 677-1596 ╱ 著述 677-1596 ╱ 金石 677-1596 ╱ 卷末 677-1596 ╱ 萊陽縣志 777-876 ╱ ","  楊興泰 璣長子 甲子歲       張奎林 杜家泊村 丁卯副   位恒來 窑頭村 戊辰歲       左鑒中 柳溝村正楷 三子戊辰副   呂培元 程基次子 壬申歲      李淳琳 允升子 癸酉拔   崔九苞 東渚麓村廣源 次子丙子歲    周成立 院上村 戊寅歲   張兆益 張格莊鴻逵 子己卯恩     李如春 李家莊子雲     鵬子己卯副   隋 璟 恩          全芳蘭 全家屯 村歲   徐永慎 菴里村蓬 萊籍歲      黃如綺 歲    宋 維 陽關鳴霄 長子歲      接景熉 東龍灣莊 挺三子歲   薛上青 河馬崖 村歲       劉 佳 郎家莊起 蛟曾孫歲 道 光 趙隆堂 辛巳 恩        李 衡 玉泉莊 壬午歲   初桂祥 光山村誠三 子壬午副     左慶中 柳溝村正翰 長子甲申歲 ","3卷 ╱ (民國) 梁秉錕修 (民國) 王丕煦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00656,山東,煙臺,"(民國) 萊陽縣志",民國,1911,1949,926,"人事志 677-1596 ╱ 卷三之一 677-1596 ╱ 人物 677-1596 ╱ 職官 677-1596 ╱ 科第 677-1596 ╱ 鄉宦 677-1596 ╱ 忠節 677-1596 ╱ 孝義 677-1596 ╱ 隱逸 677-1596 ╱ 藝術 677-1596 ╱ 釋道 677-1596 ╱ 列女 677-1596 ╱ 卷三之二 677-1596 ╱ 裕俗 677-1596 ╱ 公禮 677-1596 ╱ 鄉禮 677-1596 ╱ 其他習慣 677-1596 ╱ 方言 677-1596 ╱ 氏族 677-1596 ╱ 宗教 677-1596 ╱ 載範舊評 677-1596 ╱ 卷三之三 677-1596 ╱ 藝文 677-1596 ╱ 傳志 677-1596 ╱ 雜文 677-1596 ╱ 著述 677-1596 ╱ 金石 677-1596 ╱ 卷末 677-1596 ╱ 萊陽縣志 877-976 ╱ ","  孫崇實 歲貢泰安 州訓導   胡文伯 附貢濟南府訓導累官 至安徽巡撫入海陽   沙長舒 歲貢平度 州訓導   倪惟峈 舉人章邱縣教諭擢 浙江嘉善縣知縣   李承庥 欗長子附生 東明縣巡檢   李丕顯 佐孫由吏員授廣東 博羅縣善政里巡檢 乾 隆 左靜勗 舉人丙辰明通榜授廣東饒 平縣知縣改龍澳場大使   仲純信 原名振信恩貢歷四川南川新都巴縣知縣崇慶州 知州夔州府知府治事精敏撫民慈惠所在感化   張文焻 進士廣西容縣知縣墓 在城東南玉泉莊北山   遲逢元 進士歷金鄕縣教 諭翰林院典籍   王右弼 舉人特簡知縣任安徽布政司長盈庫大使工書能文 尤長於詩性廉潔數年宦遊罷歸惟書一車古玩數具 ","3卷 ╱ (民國) 梁秉錕修 (民國) 王丕煦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00656,山東,煙臺,"(民國) 萊陽縣志",民國,1911,1949,997,"人事志 677-1596 ╱ 卷三之一 677-1596 ╱ 人物 677-1596 ╱ 職官 677-1596 ╱ 科第 677-1596 ╱ 鄉宦 677-1596 ╱ 忠節 677-1596 ╱ 孝義 677-1596 ╱ 隱逸 677-1596 ╱ 藝術 677-1596 ╱ 釋道 677-1596 ╱ 列女 677-1596 ╱ 卷三之二 677-1596 ╱ 裕俗 677-1596 ╱ 公禮 677-1596 ╱ 鄉禮 677-1596 ╱ 其他習慣 677-1596 ╱ 方言 677-1596 ╱ 氏族 677-1596 ╱ 宗教 677-1596 ╱ 載範舊評 677-1596 ╱ 卷三之三 677-1596 ╱ 藝文 677-1596 ╱ 傳志 677-1596 ╱ 雜文 677-1596 ╱ 著述 677-1596 ╱ 金石 677-1596 ╱ 卷末 677-1596 ╱ 萊陽縣志 977-1076 ╱ ","  云病劇宗林借戚友良馬兼程疾返馬斃中途至村外望家人   衣白知父已歿嘔血數斗踰月竟以毁卒 吳俊少孤事母惟謹母有足疾一舉步俊必親扶持母舅老而無   歸亦迎養焉及母卒哀毀骨立廬墓三年旌表孝子祀忠孝祠 王宏臣玉泉莊性篤孝母蓋氏早亡父君進年八十值歲饑宏臣   枵腹賈於城巿而歸必獻甘旨夜則同寢扶持出入及父殁宏   臣年逾六十廬墓三年 蔡連登莫家泊村道光元年隨父御車馬突逸父躓連登急身臥   轍中蔽父車過父子無恙 董以鏞 一名 第恭 黃崖底村父承績傷於呂戴而死訟未得直戴又雄   武有力後戴年八十餘以鏞密藏利刃卒狙殺戴赴縣自承邑 ","3卷 ╱ (民國) 梁秉錕修 (民國) 王丕煦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00656,山東,煙臺,"(民國) 萊陽縣志",民國,1911,1949,1044,"人事志 677-1596 ╱ 卷三之一 677-1596 ╱ 人物 677-1596 ╱ 職官 677-1596 ╱ 科第 677-1596 ╱ 鄉宦 677-1596 ╱ 忠節 677-1596 ╱ 孝義 677-1596 ╱ 隱逸 677-1596 ╱ 藝術 677-1596 ╱ 釋道 677-1596 ╱ 列女 677-1596 ╱ 卷三之二 677-1596 ╱ 裕俗 677-1596 ╱ 公禮 677-1596 ╱ 鄉禮 677-1596 ╱ 其他習慣 677-1596 ╱ 方言 677-1596 ╱ 氏族 677-1596 ╱ 宗教 677-1596 ╱ 載範舊評 677-1596 ╱ 卷三之三 677-1596 ╱ 藝文 677-1596 ╱ 傳志 677-1596 ╱ 雜文 677-1596 ╱ 著述 677-1596 ╱ 金石 677-1596 ╱ 卷末 677-1596 ╱ 萊陽縣志 977-1076 ╱ ","呂士夜崇禎癸未邑難家人多死削髮入宣政院為僧性穎敏多   材藝晝理農事夜誦經典有高弟子十三人為邑内佛法宗師   民國十九年改宣政院為鄕村師範其族人呂同寅等為遷其   墓城南村于家塋側 赫和尙玉泉院方丈兼主苗家分院備受五戒傳饒異術有宵小   夜入室竊達旦不得出乞宥乃免某姓兒死呪之立活一日大   雨滂沱和尙自外入身無沾濡問之則曰吾尋雨隙行也事頗   不經而遇旱禱雨十九而應邑通政使王鋌與為方外友為建   精舍五楹於院内今猶完好 道 唐 ","3卷 ╱ (民國) 梁秉錕修 (民國) 王丕煦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00656,山東,煙臺,"(民國) 萊陽縣志",民國,1911,1949,1087,"人事志 677-1596 ╱ 卷三之一 677-1596 ╱ 人物 677-1596 ╱ 職官 677-1596 ╱ 科第 677-1596 ╱ 鄉宦 677-1596 ╱ 忠節 677-1596 ╱ 孝義 677-1596 ╱ 隱逸 677-1596 ╱ 藝術 677-1596 ╱ 釋道 677-1596 ╱ 列女 677-1596 ╱ 卷三之二 677-1596 ╱ 裕俗 677-1596 ╱ 公禮 677-1596 ╱ 鄉禮 677-1596 ╱ 其他習慣 677-1596 ╱ 方言 677-1596 ╱ 氏族 677-1596 ╱ 宗教 677-1596 ╱ 載範舊評 677-1596 ╱ 卷三之三 677-1596 ╱ 藝文 677-1596 ╱ 傳志 677-1596 ╱ 雜文 677-1596 ╱ 著述 677-1596 ╱ 金石 677-1596 ╱ 卷末 677-1596 ╱ 萊陽縣志 1077-1176 ╱ ","陳家 疃  黃氏劉維德妻 戴氏劉長齡妻子妻黃氏 荀氏宋志 和妻 以上石 橋泊  孫氏呂玲妻 馮格 莊  劉氏張杻安妻 郭氏張仲 友妻 姜氏張鳴秋妻 李氏張鴻秋妻 以上張 家灌  鞠氏趙嵒妻   左氏趙華詩妻 李氏趙文詩妻 劉氏趙孝詩妻 呂氏趙 玉泉妻 以上視 稼樓  楊氏王丕成妻 蘆兒 港  李氏于華鎭妻 紀氏 于源本妻 以上横 嶺口  劉氏于克震妻 李氏于中鼐妻 以上張 格莊 梁氏生員蓋龍山妻 姜 疃  張氏孫道南妻 張氏馬曰瑚妻 以上 趙家 莊   王氏蘇錫祿妻 呂氏李希俊妻 以上張 家莊  王氏李世琳妻 李家 莊  趙氏榮瑞妻 宮氏榮大文妻 以上榮 家屯  張氏李克家妻   宮氏李中寬妻 以上嶺 前村  丁氏王成仁妻 嶺後 村  王氏遲之栝 妻 程氏蘇九多妻 杜氏蘇錫純妻 蘇氏張人文妻 王氏 ","3卷 ╱ (民國) 梁秉錕修 (民國) 王丕煦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00656,山東,煙臺,"(民國) 萊陽縣志",民國,1911,1949,1094,"人事志 677-1596 ╱ 卷三之一 677-1596 ╱ 人物 677-1596 ╱ 職官 677-1596 ╱ 科第 677-1596 ╱ 鄉宦 677-1596 ╱ 忠節 677-1596 ╱ 孝義 677-1596 ╱ 隱逸 677-1596 ╱ 藝術 677-1596 ╱ 釋道 677-1596 ╱ 列女 677-1596 ╱ 卷三之二 677-1596 ╱ 裕俗 677-1596 ╱ 公禮 677-1596 ╱ 鄉禮 677-1596 ╱ 其他習慣 677-1596 ╱ 方言 677-1596 ╱ 氏族 677-1596 ╱ 宗教 677-1596 ╱ 載範舊評 677-1596 ╱ 卷三之三 677-1596 ╱ 藝文 677-1596 ╱ 傳志 677-1596 ╱ 雜文 677-1596 ╱ 著述 677-1596 ╱ 金石 677-1596 ╱ 卷末 677-1596 ╱ 萊陽縣志 1077-1176 ╱ ","後森 埠莊  劉氏蓋福清妻 宋氏蓋景侯妻 以上西 森埠莊  宮氏張翥南 妻子玉山妻劉氏 宋格 莊  辛氏蓋景曾妻 姜 疃  王氏石永明妻 張氏閆立庠妻 以上馬 家泊  喬氏于鄰國妻 張氏于百令妻 宋 氏于學寬妻 以上西 宅村  遲氏位書燕妻 孫氏位昌燕妻 于氏 位升泰妻 以上窰 頭村  張氏王泉林妻 玉泉 莊  閆氏黃鵠文妻 五龍 村   解氏遲春妻 元 莊  蓋氏董立起妻 譚山 后  隋氏姜克治繼室 喬氏趙其坤妻 以上路 格莊  于氏初壽柱妻 劉氏呂傑升妻 以上 北黄 村   李氏高䲰齡妻 西李 格莊  隋氏初暉妻 趙氏初全禮妻 以上 東李 格 莊  李氏初石泉妻 陶格 莊  侯氏李子祿妻 程氏李吉春妻 以 上 西蒲 里  徐氏李學奎妻 西埠 前  程氏王鶴立妻 李氏王紹妻 以 上 山後 村  姜氏蓋恪修妻 倪氏蓋敏修妻 王氏蓋曦妻 蓋氏 ","3卷 ╱ (民國) 梁秉錕修 (民國) 王丕煦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00656,山東,煙臺,"(民國) 萊陽縣志",民國,1911,1949,1141,"人事志 677-1596 ╱ 卷三之一 677-1596 ╱ 人物 677-1596 ╱ 職官 677-1596 ╱ 科第 677-1596 ╱ 鄉宦 677-1596 ╱ 忠節 677-1596 ╱ 孝義 677-1596 ╱ 隱逸 677-1596 ╱ 藝術 677-1596 ╱ 釋道 677-1596 ╱ 列女 677-1596 ╱ 卷三之二 677-1596 ╱ 裕俗 677-1596 ╱ 公禮 677-1596 ╱ 鄉禮 677-1596 ╱ 其他習慣 677-1596 ╱ 方言 677-1596 ╱ 氏族 677-1596 ╱ 宗教 677-1596 ╱ 載範舊評 677-1596 ╱ 卷三之三 677-1596 ╱ 藝文 677-1596 ╱ 傳志 677-1596 ╱ 雜文 677-1596 ╱ 著述 677-1596 ╱ 金石 677-1596 ╱ 卷末 677-1596 ╱ 萊陽縣志 1077-1176 ╱ ","之急請於繼澄曰災祥之來各以類應火為光焰所憑履盛而無 以斂其光則亦有氣燄之取吾聞君子遇災而懼不自慎而責人 吾恐火之猶未息也宋氏乃止 李氏即墨人布女性幽貞弱齡有女君子之稱長適邑進士孫元 亨元亨未遇時家貧李勤紡績佐讀甲申之變邑群盜蜂起元亨 練民兵自衛墨水宼至設伏擊敗之俘五六十人李請元亨飮食 而遣之適生員姜楷據城圖恢復書邀元亨李曰乾坤變易再造 實難非令公之才不濟非文山之節恐遺羞也元亨善之遂弗往 未幾楷果敗逃 清 蓋氏玉泉莊王文藻妻方于歸時姑已去世遺夫弟妹四人大者 ","3卷 ╱ (民國) 梁秉錕修 (民國) 王丕煦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00656,山東,煙臺,"(民國) 萊陽縣志",民國,1911,1949,1252,"人事志 677-1596 ╱ 卷三之一 677-1596 ╱ 人物 677-1596 ╱ 職官 677-1596 ╱ 科第 677-1596 ╱ 鄉宦 677-1596 ╱ 忠節 677-1596 ╱ 孝義 677-1596 ╱ 隱逸 677-1596 ╱ 藝術 677-1596 ╱ 釋道 677-1596 ╱ 列女 677-1596 ╱ 卷三之二 677-1596 ╱ 裕俗 677-1596 ╱ 公禮 677-1596 ╱ 鄉禮 677-1596 ╱ 其他習慣 677-1596 ╱ 方言 677-1596 ╱ 氏族 677-1596 ╱ 宗教 677-1596 ╱ 載範舊評 677-1596 ╱ 卷三之三 677-1596 ╱ 藝文 677-1596 ╱ 傳志 677-1596 ╱ 雜文 677-1596 ╱ 著述 677-1596 ╱ 金石 677-1596 ╱ 卷末 677-1596 ╱ 萊陽縣志 1177-1276 ╱ ","    清賜翰林院檢討晃之族居五區大野頭村析六區後留     格莊等村     清進士贊元之族其先福建人從軍占籍大嵩衛清初析     三區玩底橋頭六區穴坊莊郝格莊吕仙莊九區南仙莊     諸村     清貢士衡之族世居三區玉泉莊     又居七區李格莊者其先棲霞人六區嶺前李權莊者其     先無錫人傳明初徙而居三區上鮑村者傳為佔山户他     若三區埠前六區蒲里躬稼莊前留格莊諸村亦均各别     為族傳遷自雲南 姜氏 懷遠將軍淮之族其先寧海人徙城南關崇禎間有進士 ","3卷 ╱ (民國) 梁秉錕修 (民國) 王丕煦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00658,山東,德州,"(光緒) 寧津縣志",光緒,1875,1908,41,"重修目錄 17-75 ╱ ","   廪膳生          劉化源        廪膳生          李兮簪    廪膳生          安書田    廪膳生          榮鴻恩    廪膳生          朱玉泉    廪膳生          王書森    增廣生          卓岱雲    增廣生          牟華春    增廣生          劉秉鈞    增廣生          崔瑞龍 ","12卷 ╱ (清) 祝嘉庸修 (清) 吳潯源纂 ╱ 清光緒二十六年刊本"
00658,山東,德州,"(光緒) 寧津縣志",光緒,1875,1908,126,"卷一 75-200 ╱ 輿地志上 75-200 ╱ 星野 75-200 ╱ 晷度附 75-200 ╱ 沿革表 75-200 ╱ 疆域 107-200 ╱ 城池公署附 107-200 ╱ 川澤 121-200 ╱ 橋梁附 121-200 ╱ ","    環約三十里以上自德州吳橋入甯津而南皮而     慶雲雖分五境實共一隄特歲久頽圮斷缺不相     連屬各自孤堆耳按朱慶歷八年河決澶州北流     永濟通志云即今四女寺減河水道也自恩縣德     州至吳橋縣玉泉莊合哨馬營減河 俗謂之 鉤盤河 東北     至溝店鋪會吳川 俗曰王 莽河 又東北至黄家鎭入甯     津縣界東北流逕尚家橋何家橋王家廟至商家     橋入南皮縣界至砥柱橋又東復入甯津縣界又     東入樂陵縣界又東入鹽山縣界又東入慶雲縣     界土名鬲津河又東合胡蘇河至縣城西南合覆 ","12卷 ╱ (清) 祝嘉庸修 (清) 吳潯源纂 ╱ 清光緒二十六年刊本"
00669,山東,濰坊,"(民國) 壽光縣志",民國,1911,1949,1260,"卷十二 1040-1795 ╱ 儒行 1243-1431 ╱ 高尚 1243-1431 ╱ ","劉仲芳字脈端性嗜書嘗自設義塾授徒口陳指畫娓娓不倦弟 子遊庠者二十餘人領鄕薦者二人邑人咸敬慕之 張祖培字紹衣邑南關人弱冠後補諸生父早亡事母溫清有節 恃舌耕以為養未幾母喪明弟祖植亦病廢凡醫藥飮食之事悉 心檢視終其身未嘗少怠為文章性靈灑脫力洗肥重繁縟之習 晚歲復取朱子語類等書手自丹暇則與朋輩講學論文佳言 如霏玉屑人服其蘊蓄之深也 劉漢徵字徵文康熙壬子副榜父母早亡事祖母克盡孝道嘗下 帷邑城中一日自家赴館過瀰水岸路拾遺衣一束令其子守之 ","16卷 ╱ (民國) 宋憲章修 (民國) 鄒允中等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00678,山西,運城,"(雍正) 猗氏縣志",雍正,1722,1735,760,"卷八 713-771 ╱ 藝文下 713-771 ╱ ","閒隨晩景步招提旋拾金苔路不迷珠樹雙棲烏鵲冷風 牕半掩白巖低疏星已被觀空厭諸品寧將下界齊自是 清燈長照夜不須重取上天梯   何東序 寺古亭虚萬木寒一輪明月静中看老僧定後心相印坐 客吟時興未闌天半瓊樓誰共指枕邊玉屑我曾餐今宵 重覺開三昧欲卧龍巖日幾竿   荆州俊 西巖飛閣出林東蘿逕牕虚玉宇通檻妙髙觀品静捲 簾浩劫印禪空中條如帶寒光近萬栢驚濤梵影同清興 夜來應不淺須彌山是水晶宫   張 璞 龍巖寺裏鎻樓臺寺外懸崖草閣開正對東南山一豁縛 ","8卷 ╱ (清) 吳啓元纂 (清) 宋之樹續修 ╱ 清雍正七年刊本"
00682,山東,濱州市,"(道光) 重修博興縣志",道光,1820,1850,404,"卷十一 386-469 ╱ 人物志 386-469 ╱ 歴代 386-469 ╱ 明 386-469 ╱ 國朝 386-469 ╱ 隱逸 386-469 ╱ 藝術 386-469 ╱ 流寓 386-469 ╱ ","合驩離品物恒性故魚以泉涸而喣沫鳥因將死而悲鳴同病相 憐綴河上之悲曲恐懼寘懷昭谷風之盛典斯則斷金由於湫隘 刎頸起於苫蓋是以伍員濯漑於宰噽張王撫翼於陳相是曰窮 交其流四也馳騖之俗澆薄之倫無不操權衡秉纎纊衡所以揣 其輕重纊所以屬其鼻息若衡不能舉纊不能飛雖顔冉龍翰鳳 雛曾史蘭薫雪白舒向金玉泉海卿雲黼黻江漢視若遊塵遇同 土梗莫肯費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若衡重錙銖纊微彯撇雖共 工之蒐慝驩兜之掩義南荆之跋扈東陵之巨猾皆為匍匐委蛇 折枝舐痔金膏翠羽將其意脂韋便辟導其誠故輪蓋所遊必非 夷惠之室苞苴所入實行張霍之家謀而後動芒毫寡忒是曰量 ","13卷 ╱ (清) 周壬福修 (清) 李同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刊本"
00687,吉林,白山,"(民國) 撫松縣志",民國,1911,1949,375,"卷三 296-400 ╱ 政治 299-400 ╱ 沿革 300-400 ╱ 政績 302-400 ╱ 職官 308-400 ╱ 行政會議 314-400 ╱ 議事會 318-400 ╱ 教育 334-400 ╱ 警察沿革 348-400 ╱ 保甲沿革 351-400 ╱ 公安 354-400 ╱ 公安隊 360-400 ╱ 村政 299-400 ╱ 田賦 299-400 ╱ 司法 299-400 ╱ 附監獄 299-400 ╱ 教養工厰 299-400 ╱ 硝磺 299-400 ╱ ","承 審 員 秦鴻慈 辦理司法事務 並審理案件  十四年四月 承審員 何世同 辦理司法事務 並審理案件  十七年四月 承審員 王宗羲 辦理司法事務 並審理案件  十九年十月 書記員 張玉泉  十六年二月 書記員 張守信  十七年八月 書記員 張德慶  十七年四月 書記員 姜樹人  十八年四月 檢驗吏 李書銘 檢驗屍傷 十八年二月             ","5卷 ╱ (民國) 張元俊修 (民國) 車焕文纂 ╱ 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00688,黑龍江,哈爾濱,"(宣統) 呼蘭府志",宣統,1908,1911,558,"呼蘭府志目錄 6-898 ╱ 序 6-898 ╱ 例言 6-898 ╱ 圖 6-898 ╱ 地理略第一 6-898 ╱ 政治略第二 6-898 ╱ 財賦略第三 6-898 ╱ 交通略第四 6-898 ╱ 外交略第五 6-898 ╱ 祠祀略第六 6-898 ╱ 學 6-898 ╱ 略第七 6-898 ╱ 武事略第八 6-898 ╱ 人物略第九 6-898 ╱ 禮俗略第十 6-898 ╱ 物産略第十一 6-898 ╱ 藝文略第十二 6-898 ╱ ","樸岐楊芄均札喀和碩石站委官宣統元年因驛站裁撤遺有 官房一處計草正房五間東西廂房各四間大門樓一間二門 樓一間周圍垣墻共計面積四百三十二方丈原係站丁捐貲 合修因請將此房作五站官立小學勸學所給以江錢五百吊 為之彌補站丁公虧 韋錦文巴彥州人捐助學款奏給四品封典又捐助校基八百 二十五方丈值銀一千兩宣統二年十一月巡撫周樹模奏獎 其子韋錫瑢同知職銜 張翼南巴彥訓導曹毓恩巴彦縣丞均以捐助學款加五品銜 張殿文秦玉泉均巴彥州人以捐助學款獎給四品封典 ","12卷 ╱ (清) 黄維翰纂修  ╱ 民國鉛印本"
00688,黑龍江,哈爾濱,"(宣統) 呼蘭府志",宣統,1908,1911,659,"呼蘭府志目錄 6-898 ╱ 序 6-898 ╱ 例言 6-898 ╱ 圖 6-898 ╱ 地理略第一 6-898 ╱ 政治略第二 6-898 ╱ 財賦略第三 6-898 ╱ 交通略第四 6-898 ╱ 外交略第五 6-898 ╱ 祠祀略第六 6-898 ╱ 學 6-898 ╱ 略第七 6-898 ╱ 武事略第八 6-898 ╱ 人物略第九 6-898 ╱ 禮俗略第十 6-898 ╱ 物産略第十一 6-898 ╱ 藝文略第十二 6-898 ╱ ","李鍾山 附生奉天試用知縣       張樹聲 光緒丁未優貢吉林補用府經歷  張蔭南 光緒 十二年□剿匪功由俊秀保 府經歷 高玉堂 歲頁生候選訓導以剿匪功保補 缺後府經歷 留 英 花翎知府銜獎給三品封典    張翼南 增貢以分發吉林□□訓導署里 通州訓導捐助學款□加五品銜 曹毓恩 雙 選用縣丞捐助學款奨加五品 銜 張殿文 五 頂戴以剿匪功保從九品捐 助學款獎給四品村典 秦玉泉 五品頂戴捐助學款奨給四品封典  韋景文 五品項戴捐助學款奨給四品村 典 李鍾元 宣統己酉倦貢捐助學款奨給同知 職銜 楊國瑞 優貢捐助學款奨給同知職銜  李紹唐 附貢生捐助學款 給同知職銜   孟昭漢 增生以剿匪功保附經歷報效學 堂奨給同知職銜 李永春 捐助學款 給布理問職銜並獎給 其父六品封典 韋錫璋 優責朝考三等以府經歷  蔣興魁 翰林院待詔         張振翔 候選州同  王 麟 捐助學款獎布理問職銜     王 琳 中學堂學生獎給布理問職銜  ","12卷 ╱ (清) 黄維翰纂修  ╱ 民國鉛印本"
00693,浙江,杭州,"(康熙) 蕭山縣志",康熙,1661,1722,715,"流寓 701-745 ╱ 隱逸 711-745 ╱ 二十卷 701-745 ╱ 人物志 701-745 ╱ ","  張翼飛别字天月畸才岸性父應桂以孝廉歷知   縣郡家有贏貲第宅繕麗先生棄去渡江入西湖   僦僧寮以居往來靈隱玉泉   鼎革後以明經久次當貢春官避不就年七十餘   卒于家   二高士者皆孝廉也一庚午孝廉蔡一鵷馴謹狷   介不妄取予食貧屢空晏如也   鼎革後家益貧每至絕炊間攜數錢就食旅店邑   侯韓公禮以上賔始終不一私謁竟以是終一為 ","21卷 ╱ (清) 劉儼修 (清) 張遠纂 ╱ 清康熙十一年刊本"
00698,貴州,遵義,"(民國) 續遵義府志",民國,1911,1949,424,"卷四 254-489 ╱ 壇廟 254-489 ╱ 附寺觀 254-489 ╱ ","   巖亦有興隆寺同治丙寅年建    搭脚寺三教寺三皇寺報恩寺明心寺財神廟萬福    寺普陀巖玉泉殿 九廟皆在金鼎山    茅衙寺 在治北十五里原名仙巖莊初為楊應龍    妻田惜玉所居稱曰茅衙平播後李氏得之改建為    寺 前志  俗訛為磨牙寺因傳為楊應龍妾田氏之居    寺側以石筧數百丈引水入池曰田氏澡塘也後面    怪石高下崢嶸有亭臺遺址下瞰平田舊實大池地    殊幽勝前志載程雲生有茅衙寺弔田惜玉詩然惜    玉無考當非田雌鳯羅孝廉倚衡云茅衙者乃應龍 ","35卷 ╱ (民國) 周恭壽修 (民國) 趙愷纂 ╱ 民國二十五年刊本"
00698,貴州,遵義,"(民國) 續遵義府志",民國,1911,1949,511,"卷五 489-903 ╱ 山川 489-903 ╱ 水道 489-903 ╱ ","    戲其中纖髾曳煙腰若風相逢欲問海深淺打頭     忽唾青芙蓉是兒狡獪未全消老子欲眠亦嬾招     山花笑領經巢意右丞雪裏畫芭蕉 巢經巢 詩鈔  黎     庶蕃湘山一首去郭曾幾何回溪已千繞鶴池春     水生冷冷玉泉好高僧獨具眼占此一邱小古木     龍蛇交蒼藤雲霧倒到來不知門徑暗修竹老繄     余昔好事蓐食憤幽討偶然盡曲折欲岀迷未了     殘陽背西嶺衆綠生窈窕時於淸磬邊一見五色     鳥 椒園 詩鈔  張琚九日讌集湘山寺贈别魏春林孝     廉一首春曰尋春大白樓樓外桃花逐水流登高 ","35卷 ╱ (民國) 周恭壽修 (民國) 趙愷纂 ╱ 民國二十五年刊本"
00698,貴州,遵義,"(民國) 續遵義府志",民國,1911,1949,1247,"卷七 1038-1399 ╱ 古跡 1038-1399 ╱ 附金石 1038-1399 ╱ 冢墓 1038-1399 ╱ ","    溪水灌沙灣水田又左沿馬鞍山灌黎氏壩水田     各百餘畝此亦所以誌惠也    明    鳯凰閣墓詩 存     牛岡峻嶺夜郎天虎踞龍盤潄玉泉天族於茲安宅    兆金枝玉葉是家傳    納土自歸是其先創業原來不等閒隨龍賜姓傳印    綬奕代子孫對江山    相逢遭際惡因縁豈料占得趙家田牛岡之地同歡    樂異日拂袖歸西天 ","35卷 ╱ (民國) 周恭壽修 (民國) 趙愷纂 ╱ 民國二十五年刊本"
00698,貴州,遵義,"(民國) 續遵義府志",民國,1911,1949,3081,"卷二十一 2912-3084 ╱ 列傳 2912-3084 ╱ 忠節 2912-3084 ╱ ","   叚應奎徐德萬陳汝訓周雙鳯母元麟丁盛祥姜維    盛王仕淮王仕梁王雲膏楊龍陳映章鄭宗卿鄭茂    蘭鄭灃蘭何遇春穆順許成子余三鍾廷揚袁才唐    洪李林陳孝倪有李孝陳潤張三陳鑒王涖王徊袁    東山陳正起鄒萬順王文才王福元袁蓋匠袁宋山    袁書童袁二蠻李大順李玉泰陳玉泉袁紹興劉玉    龍劉黑蠻張朝學蒲正鑾劉開發杜芳楷杜芳信程    廷禧黄廷坤陳啟桐程廷寳程貴先王正華王正壽    王文琥王文珠王文珍王文現王文瑞王文璉陳爾    忠陳先型王正隆王開崇王正鳯王開科王開容王 ","35卷 ╱ (民國) 周恭壽修 (民國) 趙愷纂 ╱ 民國二十五年刊本"
00698,貴州,遵義,"(民國) 續遵義府志",民國,1911,1949,3454,"卷二十四 3317-3605 ╱ 列傳 3317-3605 ╱ 列女 3317-3605 ╱ 守節 3317-3605 ╱ ","   上有翁姑遭亂避賊移家火石坎寨及寨爲賊脅逼    氏負姑逃出竟脱危險夫故後灌園績麻事畜兼盡    又爲夫弟成家子玉泉長成恪遵母教家用小康現    年八十凡守節五十八年    揚劉氏 武進士漢章女歸板橋楊仁遠子仁遠亦    武進士氏孝敬勤儉年未三十人隨翁死於宦遺姑    在堂氏聞耗恐傷姑心不敢對泣姑殁喪葬如禮待    小姑極慈惠出閣時粧奩頗豐親見孫遊庠    戴 暄妻劉氏 海龍垻人長歸寄籍蜀人戴暄居    新城暄赴渝應童子試未售憂鬰死家極貧遺周歲 ","35卷 ╱ (民國) 周恭壽修 (民國) 趙愷纂 ╱ 民國二十五年刊本"
00699,貴州,銅仁,"(民國) 沿河縣志",民國,1911,1949,55,,"之又西北經彭水縣西又北有郁江自湖北利川縣西南流合諸水經城而西注之又西北 有木棕河北自射香溪合二水來注之又折西流至江口鎭有芙蓉江自綏陽正安合諸水來 注之又西流經武隆南折北流有一水東北來注之又北縣白馬鎭北有石梁河合三水西南 來注之又北稍西有大溪河西南自南川合諸水□注之又北有百灘溪自東來注之又北偏東 屈曲至涪陵城東北之麻柳嘴入大江  漱玉泉 在縣東北四十里出自風門堊石中雖大旱不竭清冷異常 鹹 井 在縣東四十里自瑰岩下出相傳前代曾煑水爲鹽至今猶鹹牛羊爭食焉 井 壩 在縣東北四十里之井壩中平岡穿插田水相連登高展望儼若井田因以名焉 珍珠泉 在縣南三里湯如水沸湧泡若珠泉可蕩邪水可消厲遙望白氣浮蒸如烟讀劉   長卿東符溫泉歲欲闌宫城隹氣晚宜看之句不禁神馳爲縣八景之一日泉珠暖抱 泛魚井 在縣南八十里之楊南井壩中井甚深雨潦水泛時魚隨水味鮮美 嘯 泉 在縣南一百一十里之龍洞溝寛廣七八尺雨潦時水如常旱則愈大遇晴則嘯   遠聞里許聲歇則雨至鄉人以爲旱潦之占 楊柳井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井寛二三丈澄碧清澈不盈不竭□浮小丘上有古柳一株   每拽柳枝丘隨盪動鄉人以丘上升占歲時焉 九眼泉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泉有九眼圓滑深邃逢源不竭四時清澈濁則必旱每濁一   日則旱十日居民以此占旱潦焉 石盆水 在縣南白石渶口如盆大聲聞里許出黄水則旱鄉人以爲占候下爲鹿井溪源 印月泉 在縣西六十里之官舟與集福洞相近泉似盤圓恍如秋月故名 ","18卷 ╱ (民國) 楊化育修 (民國) 覃夢杜纂 ╱ 民國三十二年鉛印本"
00701,甘肅,隴南,"(乾隆) 成縣新志",乾隆,1735,1796,131,"卷之一 61-157 ╱ 山川 110-132 ╱ 形勝 110-132 ╱ ","  交兵嘗投詛楚文於池宋州牧晁說之碑記其事 金谷泉縣北四十里水從崖竇流出中莫可測春分時有   魚連貫而出鱗甲脫落 大水池縣西北七十里紙坊鎭左向屬西固所今隸成邑   池廣延十五畝深不可測居民資以灌溉 元高山縣西南百里峭壁峥嶸□□□□□□有降仙洞 相傳昔有人學輕舉之術於此旁有磑嘴山崚嶒突兀對 峙若伯仲上有元帝官二山之中有玉泉殿鐵佛寺異卉 奇葩美不胜收 ","4卷 ╱ (清) 黄泳撰  ╱ 清乾隆六年刊本"
00701,甘肅,隴南,"(乾隆) 成縣新志",乾隆,1735,1796,460,"藝文 352-520 ╱ 碑 352-520 ╱ 铭 352-520 ╱ 賦 352-520 ╱ 詩 416-520 ╱ 雜記誥勅附 352-520 ╱ ","   仙崖積雪 崖頭仙氣廻盤桓鶴影冰姿積翠寒玉屑無心留洞府瓊 漿何意剩橋欄月明素女容爭皎春到梅花點欲殘不是 山人餘白雪陽春獨擅和皆難    龍潭印月 光怪靈潭氣欲吞波平浪靜一輪存鏡連五色龍成彩珠 映千鱗月印痕高下空明同白晝天淵清徹燭黄昏蟾蜍 不遣雲簾護恐動池中鼓浪噴    香洞流泉 ","4卷 ╱ (清) 黄泳撰  ╱ 清乾隆六年刊本"
00701,甘肅,隴南,"(乾隆) 成縣新志",乾隆,1735,1796,471,"藝文 352-520 ╱ 碑 352-520 ╱ 铭 352-520 ╱ 賦 352-520 ╱ 詩 416-520 ╱ 雜記誥勅附 352-520 ╱ ","師得通元法時以濟生渡死爲念行符設藥治病救人無 不效者見大兵經過處横屍滿路在在暴骨動怵惕惻隱 之心自隴西臨洮諸州遍巡道隰原野自負畚插掩骼埋 骸十有餘年不知幾千人矣比至西康州王老元帥武侯 見其積功修行請住道士崖同陳先生焚獻不幸陳早歸 化後得順慶何意貞墊江何正真協力同心率徒衆櫛風 沐雨自傚木石之功補廢支傾修建 玉泉殿北極宫祠 廚房倉地一一全備棟宇翬飛樓閣壯麗廻出烟霞之表 顯昭仙靈之古跡真西康之勝境也邇來有遊山薦香者 ","4卷 ╱ (清) 黄泳撰  ╱ 清乾隆六年刊本"
00701,甘肅,隴南,"(乾隆) 成縣新志",乾隆,1735,1796,502,"藝文 352-520 ╱ 碑 352-520 ╱ 铭 352-520 ╱ 賦 352-520 ╱ 詩 416-520 ╱ 雜記誥勅附 352-520 ╱ ","□雨以穀我士女於無窮乎其廟食斯土也固宜廟址舊 在山麓水涯斯土之人慮其河水浸齧久而將圮也迺於 廟左北上擇其地高塏者鳩工庀材不數月遂成巨觀工 竣丐文於余以誌故爲誦說神功而走筆書之    城隍廟重修蓮橋引       汪于雍 縣志西數十武有 城隍廟環廟皆水盈水皆荷攷其始 唐成州刺史裴公所鑿也中構湖山堂前後有橋一曰雲 錦一曰霞漪背接城陰面挹山翠鳳臺在左鷄岫在西飛 絮滿天皎皎横塘堆玉屑落英鋪地紛紛夾岸染胭脂荷 ","4卷 ╱ (清) 黄泳撰  ╱ 清乾隆六年刊本"
00707,甘肅,武威,"(民國) 民勤縣志",民國,1911,1949,238,"人物志 174-302 ╱ 鄉賢 174-302 ╱ 忠義 180-302 ╱ 孝友 186-302 ╱ 節烈 174-302 ╱ 選舉 198-302 ╱ 隱逸耆壽 174-302 ╱ 文藝志 174-302 ╱ 民勤縣志目録終 174-302 ╱ ","   王 言 甲午由百户厯陞玉泉营遊撃署理鎮 番衛參將捍患禦侮每立奇功桑梓賴    之以    安    謝奇學 丙 午    王國靖 壬子聯 捷進士    朱運昌 乙邜試 百户    陳 鵉 乙 夘    盧 漠 崇正 庚午    黑正色 庚 午    何 梅 甲子由 文生中 ","不分卷 ╱ (民國) 王之臣撰  ╱ 民國手鈔本"
00712,河南,鄭州,"(民國) 鞏縣志",民國,1911,1949,870,"人物 782-910 ╱ 第十二 782-910 ╱ ","畝修橋以濟行旅藴施田十畝設茶亭以飮暍者應元爲 人謀灌漑之利嘗浚玉泉於南山修橋甃路屢行不倦 據 己 酉志 纂    康克明 崔克和 克明親卧病久惡井水味日往三里外取甘泉數年不倦 弟早世遺孤三撫之成立克和因破產勞瘁二十餘年撫 育遺孤如克明其他善事尤夥兩人皆諸生 據己酉 志纂    雷召純 路國正 召純家貧好義撫二甥成立賙䘏鄉䣊老而不倦國正監 生歲歉嘗出粟貸鄉折劵不求償有桀黠犯之擯不與校 ","26卷 ╱ (民國) 楊保東修 (民國) 劉蓮青纂 ╱ 民國二十六年刊本"
00712,河南,鄭州,"(民國) 鞏縣志",民國,1911,1949,2297,"金石 1652-2311 ╱ 石窟寺 1652-2311 ╱ 石刻叢存 1652-2311 ╱ 第十九 1652-2311 ╱ 叢載第二十 1652-2311 ╱ 志例第二十一 1652-2311 ╱ 志原第二十二 1652-2311 ╱ 文徵第二十三 1652-2311 ╱ 文徵第二十四 1652-2311 ╱ 文徵第二十五 1652-2311 ╱ 文徵第二十六 1652-2311 ╱ ","滴空階驚心還怵目時聞瀑布聲恐壞魚鱗屋雨從天上 落銀漢勢如傾不耐鳴泉聒青蛙竈裏生密雨如散絲重 重遮宇宙願爲鍊石人暫補青天漏    喜雪吟集唐          孫函三 雲垂雪意凝雲起日沈閣莫道北風涼梅花當戶落只言 花似雪雪更白於花花雪休相妬同歸處士家絳雪下仙 家柴門無客過那知雪有情留伴袁安卧風雪夜歸人滿 身沾玉屑無瑕品自超炙手何須熱    遊家師竹觀察小園看牡丹    孫道恕 邑 人 小園半畝頗幽清薄暮偷閒輒一行最是流鶯能解意迎 ","26卷 ╱ (民國) 楊保東修 (民國) 劉蓮青纂 ╱ 民國二十六年刊本"
00714,廣西,玉林,"(光緒) 北流縣志",光緒,1875,1908,1375,"卷二十三 1373-1463 ╱ 藝文 1373-1463 ╱ ","   一年句漏守尋盡洞中天佛記盧藏用仙壇葛稚川    醒心西驛水燒眼碧池蓮我豈無新事詩碑與酒泉   自注郡有句漏白石都嶠等山所謂三洞天也盧藏   脚火雲寺記石高丈二尺西驛韋丹建閣下有石泉   并記後唐李復   作池植蓮數萬    會仙巖    寂寂長冥洞涓涓潄玉泉鳳簫聞夜半鶴馭認雲邊    煮茗尋安老披蓑訪稚川於中得消息何用買山錢    遊句漏            許彥先    葛翁仙去僅千年水遠雲深一洞天無限靈砂人不    識空餘丹竈石門前 ","24卷 ╱ (清) 徐作梅修 (清) 李士琨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00717,河南,三門峽,"(民國) 新修閿鄉縣志",民國,1911,1949,96,,"土匪刼掠騾馬不敢往來遂極形蕭條焉其東爲善車峪同峪西峪西峪亦通雒南 而道路較㹧峪内有地名將臺爲昔人屯兵之所今土匪往往據焉再東爲閿峪按 一統志山高俯視曰閿縣以此山得名北與閿底鎭相値爲舊縣治之所自隋開皇 間省湖城縣移今治相去四十里凡書傳及舊省志述山川古蹟其方向多據舊治 而言故每有不合再東爲甘澗峪其正峯爲亞武山壁立峭拔挽鐵索而上大類太 華相傳眞武先居於此謂亞於武當云再東爲石姥峪山石端嚴莊麗如老母像懸 流瀑布下有石潭禱雨輒應故號爲仙潭以上諸峪所出之水下流相匯爲玉溪澗 至閿底鎭入河再東爲黃花峪亦名泉鳩峪鳩水岀焉下流至北灣里入河再東爲 地黃峪車峪棗鄕峪其正峯爲喊山三峪之水下流並匯於盤豆鎭爲郞水入河再 東爲渙池峪藏馬峪柳園峪大湖峪大湖峪有過山徑與靈寶接境昔知事孫六皆 嘗欲開修以便商旅爲閿興利源因山路崎嶇夏水陡發不易以人力爭故屢勘驗 而止再東爲小湖峪觀音峪觀音岀玉泉水懸崖而下日照則如虹光故名虹紅崖 ","24卷 ╱ (民國) 黄覺修 (民國) 韓嘉會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00717,河南,三門峽,"(民國) 新修閿鄉縣志",民國,1911,1949,267,,"南寨東村 陳氏宗祠 一八 二○ 泉里村 三鱣書堂 一九 一○○ 縣教育 款支給  楊家村 娘娘廟 一八 二三 堡頭東村 馬公祠 一七 四○ 堡頭西村 民宅 二四 六○ 西北文明寨 同上 二一 三五 西北北城村 湯姓住宅 三二 五○ 北坡頭村 張户祠堂 一二 三○ 西雙橋村 公所 二六 七○ 下寨聯村 玉泉菴 一八 四○ ","24卷 ╱ (民國) 黄覺修 (民國) 韓嘉會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00717,河南,三門峽,"(民國) 新修閿鄉縣志",民國,1911,1949,937,,"準提庵 東 關 大白庵 縣南二十五 里東坡村 香煙庵 縣西南二十 里程村西 福勝菴 縣南三十里湖東 村南一名玉泉寺   仙釋    意義與廟寺同 唐萬迴姓張氏閿鄕人也貞觀六年五月五日生生而癡愚八九歲方能語嘯傲如 狂鄕黨莫能測初父耕田迴去不顧口惟連稱平等因耕一壟長數十里遇溝坑 見阻乃止父怒墼之迴曰總一耕耳何分彼此乃止擊而罷耕兄張萬平久戍安西 母程氏憂思迴曰此甚易耳乃裹衣糗朝往視之暮持兄書返家鄰里驚異弘農抵 安西蓋萬餘里故號曰萬迴先是玄裝詣西域取經見佛龕題曰菩薩萬迴謫閿鄕 裝馳至閿見萬迴問印度風景了如所見施三衣餅鉢而去又有龍興沙寺門大明 ","24卷 ╱ (民國) 黄覺修 (民國) 韓嘉會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00722,湖北,黃岡,"(民國) 麻城縣志續編",民國,1911,1949,203,"卷之四 180-214 ╱ 敎育志 180-214 ╱ 文廟 180-214 ╱ 敎育研究機關 183-214 ╱ 學會 180-214 ╱ 教育公會 180-214 ╱ 敎育行政機關 183-214 ╱ 教育局 184-214 ╱ 勤學專員 180-214 ╱ 勤學員 180-214 ╱ 董事會 180-214 ╱ 敎育經費 180-214 ╱ 學田表 180-214 ╱ ","仝 南莊 初小 鍾筱峯  一四四   仝 木樨河 初小 余丙暄 余展溪  二八八   仝 二里河 初小 田玉泉  一四四   仝 黃市 初小 汪正甫  一四四   仝 三河口 初小 熊惠齋  一四四   仝 閣家河 初小 吳漢澄  一四四   南鄕 連湖區 初級小學 俞心坪  一四四   仝 萬佛菴 初小 梅世芳  一四四   仝 白 杲 初小 李茂先 余錫瑞    先後各一四四  仝 閱家集 初小 王澗之 鄒 弼  二八八   仝 望花山 初小 程卓人  一四四   ","15卷 ╱ (民國) 鄭重纂修 (民國) 余晉芳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00722,湖北,黃岡,"(民國) 麻城縣志續編",民國,1911,1949,502,"卷之十四 484-513 ╱ 金石志 484-513 ╱ 金 484-513 ╱ 碑碣 485-513 ╱ "," 臚乃銜卹具事狀授書走起部三千里而乞誌銘嗟乎余安敢  辭獨念公有子而貴稱封公以老壽死無可憾矣所少可憾者  縣官以格持公露公之穎而不盡出之也雖然公之丞郟其人  不言令而言丞歸麻城其人不遠香里而壽公於□成里亦安  能限公哉銘曰直臣之子直臣之父公於其閒不愧仰俯出爲  循吏歸爲鄕先生尸而祝之誰云不應噫嘻不民者銘名公名  者  銘 梅少司馬神道碑福清葉向高撰 神宗皇帝在位二十年文武恬 熙北寇貢市邊塞人不知兵壬  辰春二月甯夏鎭將脖拜子承恩劉東暘等殺巡撫黨馨據城  以叛攻下四十餘堡許朝士文秀辫髮改服分道句寇寇數犯  玉泉花馬閒約五六月大舉應賊中朝大震議緩師招撫以苟  不局長爲貴梅公爲監察御史昌言於朝以謂贼勢已成畜謀  已久遷延一日則禍深一日外句大寇内引叛人聲勢愈大風  聞愈遠脇從愈衆人心愈疑爲今之計非力勦無以定禍亂非  詔赦無以攜黨與非特遺無以重事權非破格無以庸豪傑非  便宜無以中事機非重賞無以作上氣甯遠伯李成梁父子威  名素著諸子家丁驍勇慣戰脖賊降人雜類出人邊徼心輕中  國獨憚李氏耳請以西事委成梁擇文臣知兵者監其軍天威  旣臨不敢四出魚游釜中勢必自亂附近營路恃以無恐他方  觀望憚而自戢失此不圖臣不知其所終也神廟深以爲然朝 ","15卷 ╱ (民國) 鄭重纂修 (民國) 余晉芳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00723,河南,洛陽,"(乾隆) 嵩縣志",乾隆,1735,1796,220,"嵩縣志目録 37-301 ╱ 知嵩縣事臨泉康基淵纂修 37-301 ╱ 卷首 37-301 ╱ 圖 53-301 ╱ 山川 210-253 ╱ ","   黄松嶺 縣北三十 里古戍地    仰天池山 下有韓 王古塚    蠻峪嶺 晋書地理志 古蠻子國   盤龍山    凌星山       大礦山    靑嶺 古戍地       五厓山 見太 白詩    三山 縣西十 里見上     玉泉山 即玉 山    叠翠山 下為 縣城      露寳山 縣北五十 里見上    介立山 即孤山 見晉書     思遠山 一名西岩相傳唐 武后幸此建乗凉    南陸渾山 縣東二十   閣射雁臺避暑樓 董 里見上    鐸詩西岩突出萬山頭    象山          片片瑶光翠欲流色 蒼茫髙復下鳥聲映帶 ","30卷 ╱ (清) 康基淵纂修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刊本"
00723,河南,洛陽,"(乾隆) 嵩縣志",乾隆,1735,1796,338,"卷十六 314-355 ╱ 學校 314-355 ╱ 書院 314-355 ╱ 社學 328-355 ╱ ","  王塗社學 建南店學舍十間地八十畝六分租錢十 九千四百零粮銀一西五錢二分七厘   康基淵記伊水從崖口湍湧而下潔泗北折其陽古   三塗也明洪武間率御史致政歸居於此立義學召   鄊子弟躬自敎授李鼐高化□□登科今義學既無   可尋御史亦夫其名第有□在玉泉山下夫洪武至   今代□更矣御史□朝廷㗋古臣歸田後不忘授學   若此視夫擊心爵□流放山水者相去何如也今並   其名逸也意其□詩書之澤必有斬絶於中華者矣   盖嘗論天地壽以聖聖人壽以書書之壽在於學人   知教衆以教以成□賢聖之處跡鄕先達之□風乃   不在語言文字之未而深心入於愚長婦饑食甘飲   之□□□□在□□□□□□□□□耶然則人之   不可不學而三□□不可以無江學□胙其不□而   可□   □□   □□□□ □□□□□□□□□□□□□鐃□□□ □□□□□□□□□□□□□有□□□ ","30卷 ╱ (清) 康基淵纂修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刊本"
00723,河南,洛陽,"(乾隆) 嵩縣志",乾隆,1735,1796,449,"卷二十二 431-451 ╱ 宅坊亭墓 431-451 ╱ ","   王墓 元至正間觧元明授翰林學士在青山屯     任亮墓 明指揮在望城崗     齊魯墓 明都御史     孫鳳墓 明布政司在鐵冶坡北關外有吕涇野孫楊 義交傳碑    王古寶墓 明少 保  王守誠墓 明順德府如府並在牛 砦南    李御史墓 明御史失名在玉泉山下     李興墓 明御史在莘渠西     孫濟墓 明昭信校尉在土橋溝北     蘓霖墓 明山東 左叅政  蘇爕墓 明給事中並在田湖北蘓 庄 ","30卷 ╱ (清) 康基淵纂修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刊本"
00723,河南,洛陽,"(乾隆) 嵩縣志",乾隆,1735,1796,568,"卷二十八 564-582 ╱ 列傳 564-582 ╱ 藝林 564-582 ╱ ","   險屯戍指示山川要隘張用其策紅賊平洪武始一    河南詔舉隐逸有司以聞賜進士及第官翰林修    撰尋以草制稱旨擢翰林學士性狷介寡言笑感    知遇每直諌上虛懷納之後以言事謫戍陝西逾年    賜環卒於家祀鄉賢 舊 志   李御史舊志軼其名洪武中保薦擢御史後以諌謫相    傳御史歸休日居三塗設義學致諸生躬為講授李    鼐髙化皆所成就士也今玉泉山下有墓土人時節    祭之同時樊布政以保薦仕至布政使司亦失名 ","30卷 ╱ (清) 康基淵纂修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刊本"
00724,廣西,賀州,"(民國) 信都縣志",民國,1911,1949,598,,"維嘉靖二十有七年春兩廣文武帥臣總督中丞張公岳號淨峰福 建惠安縣人正德丁丑進士陞兵部左侍郎鎭守總兵陳公圭號竹 泉直隸合肥人爵平江伯加太保奉天子明命迺會代巡廣西監察 御史蕭公世延號友山四川內江縣人嘉靖戊戌進士爰飭憲臣選 將練兵以平賀縣之宼維時憲臣監督者兪公則全號玉泉浙江新 昌縣人嘉靖乙未進士任按察司僉事將臣統督者沈公希儀號紫 江奉議衛官籍直隸臨淮縣人任署都督僉事鎭守廣西副總兵率 漢土將卒若干萬指布剿平是役也自鞠旅而入暨獻馘而出日惟 爲旬有六合擒斬俘獲實維三千渠魁悉就殲滅可謂神速矣先是 賀宼稱堅敵出没荆廣三省患焉及我師入尙䲭張逞拒而旬月之 ","10編 ╱ (民國) 羅春芳修 (民國) 王崐山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00727,江西,南昌,"(同治) 安義縣志",同治,1861,1875,881,"卷九 848-922 ╱ 人物志 848-922 ╱ 名臣 848-922 ╱ 宦業 868-922 ╱ ","    去民患以除歲旱辦平糴臨人徳之復建立書院免     風凌渡差徭役循聲藉藉後致政歸老於家戊寅縣     志之修其纂稿也 同上     彭斗山號星垣一號少韓卜隣里人道光壬午舉人己     丑進士以即用掣籖山東歷任鄒平壽張蘭山昌邑     滕縣等縣初補鄒平聽斷不事苛察而人不能欺增     建梁鄒書院號舍月課親為點竄賴以陶成者甚多     先是城西有 至聖廟縣人重修并於山南里許别     立玉泉義學斗山數臨其地士氣益奮舉報節孝三     百餘名口建立總坊任壽張時河水漲漫及城斗山 ","16卷 ╱ (清) 杜林修 (清) 彭斗山纂 ╱ 清同治十年刊本"
00734,江蘇,淮安,"(乾隆) 盱眙縣志",乾隆,1735,1796,532,"卷之十 415-544 ╱ 文廟 415-544 ╱ 學宫 415-544 ╱ 書院 522-544 ╱ ","   之照春風座上霏來玉屑之談抒軸匠心遵芳    型之足式笙簧叶奏惟多士之景從群領異以    標新競攄詞而掞藻閎中肆外固大呂之元音    返檏還淳亦大之遺味沛文瀾於腕下同茲    淮冰湯湯餐秀色於毫巔挹彼清風穆穆竿循    百尺必近丹梯樓更一層自通雲路示期以待    跂望母遲特示       書院條約            郭起元    一書院初開務在招徠肄業以廣文教凡生童 ","24卷 ╱ (清) 郭起元修 (清) 秦懋紳纂 ╱ 清乾隆十二年刊本"
00735,山東,濟寧市,"(民國) 濟寧縣志",民國,1911,1949,347,"卷三 206-382 ╱ 文獻畧 206-382 ╱ 職官篇 206-382 ╱ 職官 206-382 ╱ 登進篇 212-382 ╱ 文職 206-382 ╱ 武職 206-382 ╱ 人物篇 219-382 ╱ 列傳 206-382 ╱ 列女總傳 206-382 ╱ 藝文篇 303-382 ╱ 著述 206-382 ╱ 詩錄 206-382 ╱ 文錄 206-382 ╱ 碑錄 206-382 ╱ 濟寧縣志 306-382 ╱ ","而死計籌熟噩音報與夫家知驚動來賓親與族咸曰此女得死所信 是前緣證昔夙擬令移柩到街衢翌午隨殯塟林麓生未合卺死同穴 軼事傳聞競歎服今宜採訪入志書萬世流芳光簡竹古來節義曾幾 人敬傾魯酒遙奠祝    題伴梅閣詩稿 大造鍾靈秀才德由天授詩禮著名門尤嫻敎於姆于歸任城崔鳳渺 離鸞哀椿萱具慶下代夫作老萊柏舟堅素志孝養明大義嗣世有佳 兒學書荻畵字弱冠掇芹香詩書繼世長養親兼敎子偷閒詠瑤章得 句積成帙高明期再質司鐸李玉泉商量加邃密先生老吟癡工畵亦 工詩鑒定無花眼鄙人素所知老至詩律細端莊合流麗宗旨思無邪 三百一言蔽傳觀孝子心環詠徧士林伴梅春長在嗣響逼唐音 ","4卷 ╱ (民國) 潘守廉修 (民國) 袁紹昂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00736,湖北,黃岡,"(民國) 英山縣志",民國,1911,1949,960,,"潘福祥天性渾厚甫二齡父患精神病亡於外祥稍長徧覓父 屍不得招魂入墓哀痛廹切母氏匡再醮太邑朱姓年老目瞽 祥領歸宗晨夕奉養後卒哀毁異常焉 石流光字玉泉生平光明俊偉事父母先意承志佐父入籍建 祠諸大端卓著勞績愛仲弟效川嗜學遂兼理川家政十餘年 四弟慶垚負笈受學樂為經紀合爨數十口措置無不安詳尤 能於里社中修橋路惜孤貧至老不倦云 王潤字皥如邑庠生忠厚存心秉性孝友咸豐閒值洪楊之變 負母逃遂脫難母病親侍湯藥者累年析居後諸兄家漸落姪 又早亡生養死葬咸賴焉 ","14卷 ╱ (民國) 徐錦修 (民國) 胡鑑瑩纂 ╱ 民國九年刊本"
00737,江蘇,連雲港,"(嘉慶) 海州直隸州志",嘉慶,1796,1820,1881,"嘉慶海州直隸州志目錄 51-2131 ╱ 紀 51-2131 ╱ 宸翰紀第一 51-2131 ╱ 恩綸紀第二 51-2131 ╱ 蠲免賑貸 51-2131 ╱ 增廣學額 51-2131 ╱ 右首編 51-2131 ╱ 圖 51-2131 ╱ 輿地圖第一 51-2131 ╱ 海州合屬全圖 51-2131 ╱ 海州疆境圖 51-2131 ╱ 贑榆縣疆境圖 51-2131 ╱ 沭陽縣疆境圖 51-2131 ╱ 山川圖第二 51-2131 ╱ 海州胸山圖 51-2131 ╱ 雲臺山圖 51-2131 ╱ 贛榆縣夾谷山圖 51-2131 ╱ 子 51-2131 ╱ 贛山圖 51-2131 ╱ 沭陽縣韓山圖 51-2131 ╱ 建陵山圖 51-2131 ╱ 海州薔薇河圖 51-2131 ╱ 六塘河圖 51-2131 ╱ 贛榆縣大沙河圖 51-2131 ╱ 沭陽縣沭河圖 51-2131 ╱ 建置圖第三 51-2131 ╱ 海州城圖 51-2131 ╱ 贛榆縣城圖 51-2131 ╱ 沭陽縣城圖 51-2131 ╱ 海州官圖 51-2131 ╱ 贛榆縣官圖 51-2131 ╱ 沭陽縣官圖 51-2131 ╱ 學校圖第四 51-2131 ╱ 海州學宫圖 51-2131 ╱ 贛榆縣學宫圖 51-2131 ╱ 沭陽縣學宫圖 51-2131 ╱ 石室書院圖 51-2131 ╱ 懷仁書院圖 51-2131 ╱ 懷文書院圖 51-2131 ╱ 食貨圖第五 51-2131 ╱ 海州民竈蕩三界圖 51-2131 ╱ 板浦場圖 51-2131 ╱ 臨興場圖 51-2131 ╱ 正場圖 51-2131 ╱ 海防圖第六 51-2131 ╱ 海汛圖 51-2131 ╱ 海州營圖 51-2131 ╱ 東海營圖 51-2131 ╱ 右卷第一 51-2131 ╱ 表 51-2131 ╱ 沿革表第一 51-2131 ╱ 右卷第二 51-2131 ╱ 紀事表第二 51-2131 ╱ 右卷第三 51-2131 ╱ 職官表第三 51-2131 ╱ 州縣官屬 51-2131 ╱ 右卷第四 51-2131 ╱ 職官表第三 51-2131 ╱ 鹽官 51-2131 ╱ 武秩 51-2131 ╱ 右卷第五 51-2131 ╱ 選舉表第四 51-2131 ╱ 進士 51-2131 ╱ 明通 51-2131 ╱ 舉人 51-2131 ╱ 副榜 51-2131 ╱ 薦辟 51-2131 ╱ 拔貢 51-2131 ╱ 恩貢 51-2131 ╱ 歲 51-2131 ╱ 貢 51-2131 ╱ 右卷第六 51-2131 ╱ 選舉表第四 51-2131 ╱ 貢監 51-2131 ╱ 例仕 51-2131 ╱ 候選 51-2131 ╱ 王官 51-2131 ╱ 儒官 51-2131 ╱ 職銜 51-2131 ╱ 六品以 51-2131 ╱ 上始錄 51-2131 ╱ 吏 51-2131 ╱ 員 51-2131 ╱ 武進士 51-2131 ╱ 武舉人 51-2131 ╱ 武階 51-2131 ╱ 封贈 51-2131 ╱ 蔭襲 51-2131 ╱ 右卷第七 51-2131 ╱ 旌奬表第五 51-2131 ╱ 賜諡 51-2131 ╱ 入祠 51-2131 ╱ 忠臣 51-2131 ╱ 孝子 51-2131 ╱ 義民 51-2131 ╱ 五世一堂 51-2131 ╱ 百歲 51-2131 ╱ 右卷第八 51-2131 ╱ 旌奬表第五 51-2131 ╱ 孝婦 51-2131 ╱ 節孝 51-2131 ╱ 烈婦 51-2131 ╱ 孝女 51-2131 ╱ 貞女 51-2131 ╱ 烈女 51-2131 ╱ 右卷第九 51-2131 ╱ 考 51-2131 ╱ 輿地考第一 51-2131 ╱ 星野 51-2131 ╱ 疆域 51-2131 ╱ 形勝 51-2131 ╱ 風俗 51-2131 ╱ 物產 51-2131 ╱ 右卷第十 51-2131 ╱ 山川考第二 51-2131 ╱ 山 51-2131 ╱ 右卷第十一 51-2131 ╱ 山川考第二 51-2131 ╱ 水利 51-2131 ╱ 右卷第十二 51-2131 ╱ 山川考第二 51-2131 ╱ 古蹟 51-2131 ╱ 右卷第十三 51-2131 ╱ 建置考第三 51-2131 ╱ 城池 51-2131 ╱ 公 51-2131 ╱ 保甲 51-2131 ╱ 馬政 51-2131 ╱ 鋪遞 51-2131 ╱ 右卷第十四 51-2131 ╱ 食貨考第四 51-2131 ╱ 户口 51-2131 ╱ 田賦 51-2131 ╱ 右卷第十五 51-2131 ╱ 食貨考第四 51-2131 ╱ 雜徵 51-2131 ╱ 解支 51-2131 ╱ 右卷第十六 51-2131 ╱ 食貨考第四 51-2131 ╱ 倉儲 51-2131 ╱ 鹽課 51-2131 ╱ 右卷第十七 51-2131 ╱ 學校考第五 51-2131 ╱ 學宫 51-2131 ╱ 書院 51-2131 ╱ 右卷第十八 51-2131 ╱ 祀典考第六 51-2131 ╱ 壇廟 51-2131 ╱ 祠宇 51-2131 ╱ 右卷第十九 51-2131 ╱ 海防考第七 51-2131 ╱ 營防 51-2131 ╱ 軍丁 51-2131 ╱ 裁海復海 51-2131 ╱ 右卷第二十 51-2131 ╱ 傳 51-2131 ╱ 良吏傳第一 51-2131 ╱ 牧令 51-2131 ╱ 右卷第二十一 51-2131 ╱ 良吏傳第一 51-2131 ╱ 佐僚 51-2131 ╱ 學官 51-2131 ╱ 將弁 51-2131 ╱ 右卷第二十二 51-2131 ╱ 人物傳第二 51-2131 ╱ 列傳 51-2131 ╱ 右卷第二十三 51-2131 ╱ 人物傳第二 51-2131 ╱ 忠藎 51-2131 ╱ 孝義 51-2131 ╱ 文學 51-2131 ╱ 隱逸 51-2131 ╱ 右卷第二十四 51-2131 ╱ 人物傳第二 51-2131 ╱ 外傳 51-2131 ╱ 僑寓 51-2131 ╱ 方技 51-2131 ╱ 右卷第二十五 51-2131 ╱ 列女傳第三 51-2131 ╱ 后夫人 51-2131 ╱ 列女 1732-2131 ╱ 右卷第二十六 1732-2131 ╱ 錄 1732-2131 ╱ 藝文錄第一 1732-2131 ╱ 經類 1732-2131 ╱ 史類 1732-2131 ╱ 子類 1732-2131 ╱ 集類 1732-2131 ╱ 右卷第二十七 1732-2131 ╱ 金石錄第二 1732-2131 ╱ 右卷第二十八 1732-2131 ╱ 寺觀錄第三 1732-2131 ╱ 右卷第二十九 1732-2131 ╱ 冢墓錄第四 1732-2131 ╱ 右卷第三十 1732-2131 ╱ 拾遺錄第五 1732-2131 ╱ 祥異 1732-2131 ╱ 軼事 1732-2131 ╱ 博物 1732-2131 ╱ 雜說 1732-2131 ╱ 右卷第三十一 1732-2131 ╱ 敍述錄第六 1732-2131 ╱ 舊志 1732-2131 ╱ 自敍 1732-2131 ╱ 右卷第三十二 1732-2131 ╱ 嘉慶海州直隸州志目錄 1732-2131 ╱ ","  十餘畝學達摩之公案插蘆示地□先聖之家□□土焚   修斧斤時入於山林採斫成材之木植猶蒙長者牛車般   載興工建造法堂僧舍香積三門左右耳屋關公庿宇二   十二閒亦命良工丹青裝點金碧塐成彌陀妙體勢至觀   音二位聖僧玉泉土地聖象入巍巍畫棟接雲霞晃晃   金容超日月剃度上足徒弟法諱行連靜埠公孫和老之   裔得瑯琊興福行講主之祕密傳作講師次者行達行道   行遠行通並師孫智僅等二十餘衆晨昏禮念旦夕持經   上祝一人有慶面居南極之尊四相無虞福等東洋之滿   捨貲信士施地檀那俱霑利樂咸獲康寧鴻因既備非輕   安可隱而不顯欲傳綿遠事莫若石堪鐫勒碑刻銘常記 ","32卷 ╱ (清) 唐仲冕修 (清) 汪梅鼎纂 ╱ 清嘉慶十六年刊本"
00737,江蘇,連雲港,"(嘉慶) 海州直隸州志",嘉慶,1796,1820,1883,"嘉慶海州直隸州志目錄 51-2131 ╱ 紀 51-2131 ╱ 宸翰紀第一 51-2131 ╱ 恩綸紀第二 51-2131 ╱ 蠲免賑貸 51-2131 ╱ 增廣學額 51-2131 ╱ 右首編 51-2131 ╱ 圖 51-2131 ╱ 輿地圖第一 51-2131 ╱ 海州合屬全圖 51-2131 ╱ 海州疆境圖 51-2131 ╱ 贑榆縣疆境圖 51-2131 ╱ 沭陽縣疆境圖 51-2131 ╱ 山川圖第二 51-2131 ╱ 海州胸山圖 51-2131 ╱ 雲臺山圖 51-2131 ╱ 贛榆縣夾谷山圖 51-2131 ╱ 子 51-2131 ╱ 贛山圖 51-2131 ╱ 沭陽縣韓山圖 51-2131 ╱ 建陵山圖 51-2131 ╱ 海州薔薇河圖 51-2131 ╱ 六塘河圖 51-2131 ╱ 贛榆縣大沙河圖 51-2131 ╱ 沭陽縣沭河圖 51-2131 ╱ 建置圖第三 51-2131 ╱ 海州城圖 51-2131 ╱ 贛榆縣城圖 51-2131 ╱ 沭陽縣城圖 51-2131 ╱ 海州官圖 51-2131 ╱ 贛榆縣官圖 51-2131 ╱ 沭陽縣官圖 51-2131 ╱ 學校圖第四 51-2131 ╱ 海州學宫圖 51-2131 ╱ 贛榆縣學宫圖 51-2131 ╱ 沭陽縣學宫圖 51-2131 ╱ 石室書院圖 51-2131 ╱ 懷仁書院圖 51-2131 ╱ 懷文書院圖 51-2131 ╱ 食貨圖第五 51-2131 ╱ 海州民竈蕩三界圖 51-2131 ╱ 板浦場圖 51-2131 ╱ 臨興場圖 51-2131 ╱ 正場圖 51-2131 ╱ 海防圖第六 51-2131 ╱ 海汛圖 51-2131 ╱ 海州營圖 51-2131 ╱ 東海營圖 51-2131 ╱ 右卷第一 51-2131 ╱ 表 51-2131 ╱ 沿革表第一 51-2131 ╱ 右卷第二 51-2131 ╱ 紀事表第二 51-2131 ╱ 右卷第三 51-2131 ╱ 職官表第三 51-2131 ╱ 州縣官屬 51-2131 ╱ 右卷第四 51-2131 ╱ 職官表第三 51-2131 ╱ 鹽官 51-2131 ╱ 武秩 51-2131 ╱ 右卷第五 51-2131 ╱ 選舉表第四 51-2131 ╱ 進士 51-2131 ╱ 明通 51-2131 ╱ 舉人 51-2131 ╱ 副榜 51-2131 ╱ 薦辟 51-2131 ╱ 拔貢 51-2131 ╱ 恩貢 51-2131 ╱ 歲 51-2131 ╱ 貢 51-2131 ╱ 右卷第六 51-2131 ╱ 選舉表第四 51-2131 ╱ 貢監 51-2131 ╱ 例仕 51-2131 ╱ 候選 51-2131 ╱ 王官 51-2131 ╱ 儒官 51-2131 ╱ 職銜 51-2131 ╱ 六品以 51-2131 ╱ 上始錄 51-2131 ╱ 吏 51-2131 ╱ 員 51-2131 ╱ 武進士 51-2131 ╱ 武舉人 51-2131 ╱ 武階 51-2131 ╱ 封贈 51-2131 ╱ 蔭襲 51-2131 ╱ 右卷第七 51-2131 ╱ 旌奬表第五 51-2131 ╱ 賜諡 51-2131 ╱ 入祠 51-2131 ╱ 忠臣 51-2131 ╱ 孝子 51-2131 ╱ 義民 51-2131 ╱ 五世一堂 51-2131 ╱ 百歲 51-2131 ╱ 右卷第八 51-2131 ╱ 旌奬表第五 51-2131 ╱ 孝婦 51-2131 ╱ 節孝 51-2131 ╱ 烈婦 51-2131 ╱ 孝女 51-2131 ╱ 貞女 51-2131 ╱ 烈女 51-2131 ╱ 右卷第九 51-2131 ╱ 考 51-2131 ╱ 輿地考第一 51-2131 ╱ 星野 51-2131 ╱ 疆域 51-2131 ╱ 形勝 51-2131 ╱ 風俗 51-2131 ╱ 物產 51-2131 ╱ 右卷第十 51-2131 ╱ 山川考第二 51-2131 ╱ 山 51-2131 ╱ 右卷第十一 51-2131 ╱ 山川考第二 51-2131 ╱ 水利 51-2131 ╱ 右卷第十二 51-2131 ╱ 山川考第二 51-2131 ╱ 古蹟 51-2131 ╱ 右卷第十三 51-2131 ╱ 建置考第三 51-2131 ╱ 城池 51-2131 ╱ 公 51-2131 ╱ 保甲 51-2131 ╱ 馬政 51-2131 ╱ 鋪遞 51-2131 ╱ 右卷第十四 51-2131 ╱ 食貨考第四 51-2131 ╱ 户口 51-2131 ╱ 田賦 51-2131 ╱ 右卷第十五 51-2131 ╱ 食貨考第四 51-2131 ╱ 雜徵 51-2131 ╱ 解支 51-2131 ╱ 右卷第十六 51-2131 ╱ 食貨考第四 51-2131 ╱ 倉儲 51-2131 ╱ 鹽課 51-2131 ╱ 右卷第十七 51-2131 ╱ 學校考第五 51-2131 ╱ 學宫 51-2131 ╱ 書院 51-2131 ╱ 右卷第十八 51-2131 ╱ 祀典考第六 51-2131 ╱ 壇廟 51-2131 ╱ 祠宇 51-2131 ╱ 右卷第十九 51-2131 ╱ 海防考第七 51-2131 ╱ 營防 51-2131 ╱ 軍丁 51-2131 ╱ 裁海復海 51-2131 ╱ 右卷第二十 51-2131 ╱ 傳 51-2131 ╱ 良吏傳第一 51-2131 ╱ 牧令 51-2131 ╱ 右卷第二十一 51-2131 ╱ 良吏傳第一 51-2131 ╱ 佐僚 51-2131 ╱ 學官 51-2131 ╱ 將弁 51-2131 ╱ 右卷第二十二 51-2131 ╱ 人物傳第二 51-2131 ╱ 列傳 51-2131 ╱ 右卷第二十三 51-2131 ╱ 人物傳第二 51-2131 ╱ 忠藎 51-2131 ╱ 孝義 51-2131 ╱ 文學 51-2131 ╱ 隱逸 51-2131 ╱ 右卷第二十四 51-2131 ╱ 人物傳第二 51-2131 ╱ 外傳 51-2131 ╱ 僑寓 51-2131 ╱ 方技 51-2131 ╱ 右卷第二十五 51-2131 ╱ 列女傳第三 51-2131 ╱ 后夫人 51-2131 ╱ 列女 1732-2131 ╱ 右卷第二十六 1732-2131 ╱ 錄 1732-2131 ╱ 藝文錄第一 1732-2131 ╱ 經類 1732-2131 ╱ 史類 1732-2131 ╱ 子類 1732-2131 ╱ 集類 1732-2131 ╱ 右卷第二十七 1732-2131 ╱ 金石錄第二 1732-2131 ╱ 右卷第二十八 1732-2131 ╱ 寺觀錄第三 1732-2131 ╱ 右卷第二十九 1732-2131 ╱ 冢墓錄第四 1732-2131 ╱ 右卷第三十 1732-2131 ╱ 拾遺錄第五 1732-2131 ╱ 祥異 1732-2131 ╱ 軼事 1732-2131 ╱ 博物 1732-2131 ╱ 雜說 1732-2131 ╱ 右卷第三十一 1732-2131 ╱ 敍述錄第六 1732-2131 ╱ 舊志 1732-2131 ╱ 自敍 1732-2131 ╱ 右卷第三十二 1732-2131 ╱ 嘉慶海州直隸州志目錄 1732-2131 ╱ ","   行行五十二字字徑六分眞書在贛榆縣西班里莊相    傳此碑已殘缺復完好頗涉語怪詳見拾遺錄軼事中    謹案潘伯不花當作潘伯布哈小云失帖木兒當作蘇    爾約蘇特穆爾   玉泉庵石洞題勒文曰延祐七年道人左得正創建    右勒馬耳山石洞側今庵已廢   沭陽方廣院碑文曰沭陽方廣院先師行蹟記●前翰林   國史院編修官泰山撰奉高崔文亨書本院明教大師春   題額青亭石匠高世榮等刊●瞿曇氏之挺世也以清淨   慈悲為教東及華夏崇尚者衆邇來元風大振或山林城   市或京國郡邑罔不建大刹隆寶像闡法宗以為徼福之 ","32卷 ╱ (清) 唐仲冕修 (清) 汪梅鼎纂 ╱ 清嘉慶十六年刊本"
00737,江蘇,連雲港,"(嘉慶) 海州直隸州志",嘉慶,1796,1820,1926,"嘉慶海州直隸州志目錄 51-2131 ╱ 紀 51-2131 ╱ 宸翰紀第一 51-2131 ╱ 恩綸紀第二 51-2131 ╱ 蠲免賑貸 51-2131 ╱ 增廣學額 51-2131 ╱ 右首編 51-2131 ╱ 圖 51-2131 ╱ 輿地圖第一 51-2131 ╱ 海州合屬全圖 51-2131 ╱ 海州疆境圖 51-2131 ╱ 贑榆縣疆境圖 51-2131 ╱ 沭陽縣疆境圖 51-2131 ╱ 山川圖第二 51-2131 ╱ 海州胸山圖 51-2131 ╱ 雲臺山圖 51-2131 ╱ 贛榆縣夾谷山圖 51-2131 ╱ 子 51-2131 ╱ 贛山圖 51-2131 ╱ 沭陽縣韓山圖 51-2131 ╱ 建陵山圖 51-2131 ╱ 海州薔薇河圖 51-2131 ╱ 六塘河圖 51-2131 ╱ 贛榆縣大沙河圖 51-2131 ╱ 沭陽縣沭河圖 51-2131 ╱ 建置圖第三 51-2131 ╱ 海州城圖 51-2131 ╱ 贛榆縣城圖 51-2131 ╱ 沭陽縣城圖 51-2131 ╱ 海州官圖 51-2131 ╱ 贛榆縣官圖 51-2131 ╱ 沭陽縣官圖 51-2131 ╱ 學校圖第四 51-2131 ╱ 海州學宫圖 51-2131 ╱ 贛榆縣學宫圖 51-2131 ╱ 沭陽縣學宫圖 51-2131 ╱ 石室書院圖 51-2131 ╱ 懷仁書院圖 51-2131 ╱ 懷文書院圖 51-2131 ╱ 食貨圖第五 51-2131 ╱ 海州民竈蕩三界圖 51-2131 ╱ 板浦場圖 51-2131 ╱ 臨興場圖 51-2131 ╱ 正場圖 51-2131 ╱ 海防圖第六 51-2131 ╱ 海汛圖 51-2131 ╱ 海州營圖 51-2131 ╱ 東海營圖 51-2131 ╱ 右卷第一 51-2131 ╱ 表 51-2131 ╱ 沿革表第一 51-2131 ╱ 右卷第二 51-2131 ╱ 紀事表第二 51-2131 ╱ 右卷第三 51-2131 ╱ 職官表第三 51-2131 ╱ 州縣官屬 51-2131 ╱ 右卷第四 51-2131 ╱ 職官表第三 51-2131 ╱ 鹽官 51-2131 ╱ 武秩 51-2131 ╱ 右卷第五 51-2131 ╱ 選舉表第四 51-2131 ╱ 進士 51-2131 ╱ 明通 51-2131 ╱ 舉人 51-2131 ╱ 副榜 51-2131 ╱ 薦辟 51-2131 ╱ 拔貢 51-2131 ╱ 恩貢 51-2131 ╱ 歲 51-2131 ╱ 貢 51-2131 ╱ 右卷第六 51-2131 ╱ 選舉表第四 51-2131 ╱ 貢監 51-2131 ╱ 例仕 51-2131 ╱ 候選 51-2131 ╱ 王官 51-2131 ╱ 儒官 51-2131 ╱ 職銜 51-2131 ╱ 六品以 51-2131 ╱ 上始錄 51-2131 ╱ 吏 51-2131 ╱ 員 51-2131 ╱ 武進士 51-2131 ╱ 武舉人 51-2131 ╱ 武階 51-2131 ╱ 封贈 51-2131 ╱ 蔭襲 51-2131 ╱ 右卷第七 51-2131 ╱ 旌奬表第五 51-2131 ╱ 賜諡 51-2131 ╱ 入祠 51-2131 ╱ 忠臣 51-2131 ╱ 孝子 51-2131 ╱ 義民 51-2131 ╱ 五世一堂 51-2131 ╱ 百歲 51-2131 ╱ 右卷第八 51-2131 ╱ 旌奬表第五 51-2131 ╱ 孝婦 51-2131 ╱ 節孝 51-2131 ╱ 烈婦 51-2131 ╱ 孝女 51-2131 ╱ 貞女 51-2131 ╱ 烈女 51-2131 ╱ 右卷第九 51-2131 ╱ 考 51-2131 ╱ 輿地考第一 51-2131 ╱ 星野 51-2131 ╱ 疆域 51-2131 ╱ 形勝 51-2131 ╱ 風俗 51-2131 ╱ 物產 51-2131 ╱ 右卷第十 51-2131 ╱ 山川考第二 51-2131 ╱ 山 51-2131 ╱ 右卷第十一 51-2131 ╱ 山川考第二 51-2131 ╱ 水利 51-2131 ╱ 右卷第十二 51-2131 ╱ 山川考第二 51-2131 ╱ 古蹟 51-2131 ╱ 右卷第十三 51-2131 ╱ 建置考第三 51-2131 ╱ 城池 51-2131 ╱ 公 51-2131 ╱ 保甲 51-2131 ╱ 馬政 51-2131 ╱ 鋪遞 51-2131 ╱ 右卷第十四 51-2131 ╱ 食貨考第四 51-2131 ╱ 户口 51-2131 ╱ 田賦 51-2131 ╱ 右卷第十五 51-2131 ╱ 食貨考第四 51-2131 ╱ 雜徵 51-2131 ╱ 解支 51-2131 ╱ 右卷第十六 51-2131 ╱ 食貨考第四 51-2131 ╱ 倉儲 51-2131 ╱ 鹽課 51-2131 ╱ 右卷第十七 51-2131 ╱ 學校考第五 51-2131 ╱ 學宫 51-2131 ╱ 書院 51-2131 ╱ 右卷第十八 51-2131 ╱ 祀典考第六 51-2131 ╱ 壇廟 51-2131 ╱ 祠宇 51-2131 ╱ 右卷第十九 51-2131 ╱ 海防考第七 51-2131 ╱ 營防 51-2131 ╱ 軍丁 51-2131 ╱ 裁海復海 51-2131 ╱ 右卷第二十 51-2131 ╱ 傳 51-2131 ╱ 良吏傳第一 51-2131 ╱ 牧令 51-2131 ╱ 右卷第二十一 51-2131 ╱ 良吏傳第一 51-2131 ╱ 佐僚 51-2131 ╱ 學官 51-2131 ╱ 將弁 51-2131 ╱ 右卷第二十二 51-2131 ╱ 人物傳第二 51-2131 ╱ 列傳 51-2131 ╱ 右卷第二十三 51-2131 ╱ 人物傳第二 51-2131 ╱ 忠藎 51-2131 ╱ 孝義 51-2131 ╱ 文學 51-2131 ╱ 隱逸 51-2131 ╱ 右卷第二十四 51-2131 ╱ 人物傳第二 51-2131 ╱ 外傳 51-2131 ╱ 僑寓 51-2131 ╱ 方技 51-2131 ╱ 右卷第二十五 51-2131 ╱ 列女傳第三 51-2131 ╱ 后夫人 51-2131 ╱ 列女 1732-2131 ╱ 右卷第二十六 1732-2131 ╱ 錄 1732-2131 ╱ 藝文錄第一 1732-2131 ╱ 經類 1732-2131 ╱ 史類 1732-2131 ╱ 子類 1732-2131 ╱ 集類 1732-2131 ╱ 右卷第二十七 1732-2131 ╱ 金石錄第二 1732-2131 ╱ 右卷第二十八 1732-2131 ╱ 寺觀錄第三 1732-2131 ╱ 右卷第二十九 1732-2131 ╱ 冢墓錄第四 1732-2131 ╱ 右卷第三十 1732-2131 ╱ 拾遺錄第五 1732-2131 ╱ 祥異 1732-2131 ╱ 軼事 1732-2131 ╱ 博物 1732-2131 ╱ 雜說 1732-2131 ╱ 右卷第三十一 1732-2131 ╱ 敍述錄第六 1732-2131 ╱ 舊志 1732-2131 ╱ 自敍 1732-2131 ╱ 右卷第三十二 1732-2131 ╱ 嘉慶海州直隸州志目錄 1732-2131 ╱ ","   胊山壓海口永望開禪宮元氣遠相合太陽生其中豁    然萬里餘獨為百川雄白波走雷電黑霧藏魚龍變化    非一狀晴明分衆容煙開秦帝橋隱隱橫殘虹蓬島如    在眼羽人那可逢偶聞眞僧言甚與靜者同幽意頗相    愜賞心殊未窮花間午時梵雲外春山鐘誰念遽成别    自憐歸所從他時相憶處惆悵西南峰   玉泉菴陳志在馬耳山去州城六里有石洞二上有石刻   書延祐七年道人左得正創建年深傾圮明永樂元年道   人倪廣正重建今廢   彩雲觀陳志在胊山紫竹菴東半里天啟元年道士薛全   仁建下有金蟾洞 ","32卷 ╱ (清) 唐仲冕修 (清) 汪梅鼎纂 ╱ 清嘉慶十六年刊本"
00743,浙江,溫州,"(嘉靖) 瑞安縣志",嘉靖,1521,1566,48,"卷之一 23-93 ╱ 輿地志 23-93 ╱ 沿革 23-93 ╱ 分野 23-93 ╱ 疆域 23-93 ╱ 隅鄉 23-93 ╱ 山川 23-93 ╱ 形勝 23-93 ╱ 風俗 23-93 ╱ 附嵗時 23-93 ╱ ","    東一里  洞一 岩二 □一     玉泉洞在山東趾高十餘丈可容數十人蝙蝠所萃     俗名比翼洞絕處有泉通□洞前有古梅道人結     菴其傍夜聞聲出樹□□知其故後伐樹鋸之     中有道人横狀 宋李介山有詩見藝文    月井    新井俱在山南趾附郭人皆飲之    安泉在山上有二泉並出石罅注二窪相隔尺許而     味不同人名阿翁井阿婆井惟阿婆井泉最甘飲     之能已暍疾   東山與白岩山連耻去城東三里  井一  ","10卷 ╱ (明) 劉畿修 (明) 朱綽纂 ╱ 明嘉靖三十四年刻本"
00743,浙江,溫州,"(嘉靖) 瑞安縣志",嘉靖,1521,1566,62,"卷之一 23-93 ╱ 輿地志 23-93 ╱ 沿革 23-93 ╱ 分野 23-93 ╱ 疆域 23-93 ╱ 隅鄉 23-93 ╱ 山川 23-93 ╱ 形勝 23-93 ╱ 風俗 23-93 ╱ 附嵗時 23-93 ╱ ","  乘奥山       功□山   碧山俱去城西三十里  岩二 洞一 井二 池一     僊跡岩      白雞洞    玉泉井俱在山中  花井在常兮中路    淨佛池在山中   龜岩山山之東狀如蛙西狀如龜獨屹江際   陶山周廻二里前江後湖本山獨峙梁陶弘景隱居之    地相傳為第七福地陶隱居丹室在焉   有名賢詩    見藝文  石二 嶺一 井一 池一 壇一     煉丹石世傳陶隱居煉丹處 ","10卷 ╱ (明) 劉畿修 (明) 朱綽纂 ╱ 明嘉靖三十四年刻本"
00743,浙江,溫州,"(嘉靖) 瑞安縣志",嘉靖,1521,1566,666,"卷之九 530-676 ╱ 藝文志 530-676 ╱ 書目 530-676 ╱ 奏疏 530-676 ╱ 書 530-676 ╱ 記 530-676 ╱ 傳 530-676 ╱ 序 530-676 ╱ 銘 530-676 ╱ 賦 530-676 ╱ 詩 530-676 ╱ ","  大藩歌舞安旄倪拂衣不受賞長揖歸蒿藜   江鄉積陰氣二月春風寒壯士縵胡纓伐皷開洪瀾長   風翼萬軸撇若横海輸馬銜伏轅門翊衛森水官伏鉞   指天狼怒髮衝危冠      碧林書院二首     金建   邅吾道弓崑崙□柫任弓□□退獨處弓幽深寶冥冥   号曷覩紛紛愆□猖坡□□□弓旁午匪獨怨弓兹□   慨寥寥弓千古   佳不弓華滋故人弓惠來月皎皎弓獨照風瑟瑟弓輕   □進以飯弓玉屑勸以酒弓金巵君少留亏我心 ","10卷 ╱ (明) 劉畿修 (明) 朱綽纂 ╱ 明嘉靖三十四年刻本"
00747,湖南,郴州,"(嘉慶) 宜章縣志",嘉慶,1796,1820,539,"卷之十一 508-546 ╱ 學校志下 508-546 ╱ 師職 508-546 ╱ 弟子 508-546 ╱ 員附 508-546 ╱ 學規 512-546 ╱ 頒藏載籍 508-546 ╱ 鄉飲酒禮 508-546 ╱ 儀注 508-546 ╱ 樂譜 508-546 ╱ 鄉射禮 508-546 ╱ 賓興禮 508-546 ╱ 送學禮 508-546 ╱ 書院 508-546 ╱ 田 508-546 ╱ 義學 508-546 ╱ 新民義學 508-546 ╱ ","  其規模少隘來學者或不能容因改建書院於縣東   桄榔山前名養正 舊景星觀 玉泉山地 以玉溪書院居僧今改   爲玉溪禪寺   養正書院在縣東一里桄榔山前蒙巖之上舊爲景   星觀玉泉山僧道所居乾隆六十年知縣衛際可改   建中爲敬業堂左爲齋舍 曰果行 曰育德 凡八間右厢齋房   凡十間嘉慶十八年知縣陳永圖改修頭門於左   養正書院田附   生祠嶺 即清 水灣 水田十三畝 計二十 五坵 租二十七担 又  中   下田三畝 計二 坵 租三担 又  墾田二處 計九 坵并 塘一口租 ","24卷 ╱ (清) 陳永圖修 (清) 龔立海纂 ╱ 清嘉慶刻本"
00747,湖南,郴州,"(嘉慶) 宜章縣志",嘉慶,1796,1820,725,"卷之十六 714-736 ╱ 名宦志 714-736 ╱ 文宦 714-736 ╱ 武宦 714-736 ╱ ","  獘息誣告月兩課士於堂分别優劣親加指授改城   東景星觀玉泉山爲養正書院增田百餘畝用資膏   火時辰沅方用兵宜營兩次徵調需夫馬甚夥民感   際可德踴躍急公不日而集粤兵兩次過境肅然無   擾曰衛侯大好官不可犯也有勸民規約十六條紳   民梓行圖像其上   明教職   姚珏洲南通志福建侯官舉人宏治間宜章教諭沉   酣典籍啟廸諸生無間寒暑數百里間皆聞風就學   文廟祭器神龕皆捐俸修理祀名宦 ","24卷 ╱ (清) 陳永圖修 (清) 龔立海纂 ╱ 清嘉慶刻本"
00747,湖南,郴州,"(嘉慶) 宜章縣志",嘉慶,1796,1820,1127,"卷之二十 1024-1172 ╱ 藝文志 1024-1172 ╱ 文下 1024-1172 ╱ 傳 1024-1172 ╱ 書事 1046-1172 ╱ 碑 1048-1172 ╱ 阡表 1024-1172 ╱ 祭文 1024-1172 ╱ ","或以爲功由傑立不知衆人之所爲鼚乎軒乎而樂輸 勷力者尤宜泐諸石著芳名於千秋百世    改建養正書院碑      知縣  衞際可 河南 人 宜舊有書院曰玉溪前善化學博邑孝廉吳君南溪所 建也去縣治二里許踞江巖之上石徑縈紆而入闢爲 藏修所得其地矣然規模少隘來學者或不能容乾隆 癸丑余來治是邑將擴之不果限於地也適有爲余言 艮巖蒙巖之勝者案牘勞形未遑一遊覽焉明年始以 退食之暇與客偕行艮巖頗靈異而局促無餘地蒙巖 在玉泉景星兩僧寺後廽復周折切近黌宫余愛其蔚 ","24卷 ╱ (清) 陳永圖修 (清) 龔立海纂 ╱ 清嘉慶刻本"
00747,湖南,郴州,"(嘉慶) 宜章縣志",嘉慶,1796,1820,1264,"卷之二十一 1172-1292 ╱ 藝文志 1172-1292 ╱ 詩上 1172-1292 ╱ 七言律 1172-1292 ╱ 五言律 1261-1292 ╱ 七言排律 1260-1292 ╱ ","母蟠蒼髻神龍潄玉泉長希蘇氏子緣爾愛逃禪    遊艮巖 碑刻       守備  樂應祥 都門 人 洞水從何至涓涓晝夜流草花聯秀色松竹繞清幽能 解三庚暑還生六月秋艮巖天上景高聳拱神州    戊午仲春同樂將軍季校尉遊艮巖小飮 碑刻                萬歴               知縣 楊 燫 銅仁 舉人 有石㟪南郭渟然一水溶虗空長寶筏清淺浴蒼龍杯 渡花飛雨歌傳谷應鐘□遊知未倦上客□□□    義陽同甄令觀兵回遊艮巖二首 碑刻                崇正  朱名時 ","24卷 ╱ (清) 陳永圖修 (清) 龔立海纂 ╱ 清嘉慶刻本"
00747,湖南,郴州,"(嘉慶) 宜章縣志",嘉慶,1796,1820,1417,"卷之二十二 1292-1426 ╱ 藝文志 1292-1426 ╱ 詩下 1292-1426 ╱ 七言古 1292-1426 ╱ 五言古 1353-1426 ╱ 七言絶 1292-1426 ╱ 五言絶 1292-1426 ╱ 詞 1292-1426 ╱ ","   遊艮巖        國朝教諭  楊 河 新化 舉人 兩巖同一脉上伏下瑩如龍隱知何地白雲深處居 終古層層石晴陰色自如攀危苔翠裡疑入海門居    題艮巖          歲貢  吳集功 敏來 邑人 龍自何年隱空門水作關賞探無盡景樹樹惹秋寒    題蒙泉          恩貢  吳集勩 敏學 邑人 城東方里許觱沸有蒙泉石罅香流髓 烹  茶好味禪    讀書白羊僊        庠生  吳德成 煥章 邑人 絕巘仙踪古禪房好惜陰叢篁春笋茁擷採遍烟林    玉泉山          拔貢  胡時雍 紹興 人 ","24卷 ╱ (清) 陳永圖修 (清) 龔立海纂 ╱ 清嘉慶刻本"
00747,湖南,郴州,"(嘉慶) 宜章縣志",嘉慶,1796,1820,1418,"卷之二十二 1292-1426 ╱ 藝文志 1292-1426 ╱ 詩下 1292-1426 ╱ 七言古 1292-1426 ╱ 五言古 1353-1426 ╱ 七言絶 1292-1426 ╱ 五言絶 1292-1426 ╱ 銘 1418-1426 ╱ 詞 1292-1426 ╱ ","烹茶汲玉泉石上松花落不見山中人時聞琴與鶴    艮巖            胡時雍 姹女藏幽洞香花滿石房靑鞋帶雨滑吹笛卧龍床    普化寺          庠生  吳延梅 遜說 邑人 一徑入煙蘿疏鐘出遠樹蒼蒼白雲横蕭寺知何處   銘    艮巖二銘 刻巖壁    明嘉靖        知縣 吳繼喬 揭揚 人 有流涓涓晝夜不渟白可洗心淸可濯纓出潤南畝竟 會東溟誰謂無本本深且澄 有巖洞洞天劃神剜萬籟息響綠瀠靑盤興雲作雨潤 ","24卷 ╱ (清) 陳永圖修 (清) 龔立海纂 ╱ 清嘉慶刻本"
00748,廣東,清遠,"(道光) 英德縣志",道光,1820,1850,424,"卷之四 346-502 ╱ 輿地略 346-502 ╱ 山川 346-502 ╱ 阨塞 346-502 ╱ 井塘陂圳 346-502 ╱ ","    翁界經英村鍾南有貴塘舖水發源翁源縣東     北一百四十里之翁山自北來會翁山一名靈     池山壁立千仞山頂有靈池池有八泉曰温泉     甘泉震泉龍泉玉泉乳泉涌泉香泉張文獻廟     碑所謂八衆會而爲池卽此此又翁源所由稱     矣又西流逕南舖墟爲南浦水凡自江西龍南     嘉應興寕惠州連平抵翁城者陸路至此可以     附船又西流十里有龍仙峽水名將軍逕水又     名流田峽水源岀九仙山下合芙蓉舖東北巖     頭上庄諸水西北茶園牛岡諸水自西北出峽     來會又西流十餘里有龍仙水源岀靑雲山下 ","16卷 ╱ (清) 劉濟寛纂 (清) 陸殿邦纂 ╱ 清道光二十三年刻本"
00750,安徽,合肥,"(光緒) 續修廬州府志",光緒,1875,1908,633,"卷十二 623-659 ╱ 冡墓志 623-659 ╱ ","  為合肥處士騰霄公女年十九來歸我府君事舅姑婉   順篤敬饎㸑必躬在視必恪賓祭之儀百方飭備生六   男二女尺布寸縷拮据經營或以食指繁多為慮太夫   人曰吾教諸子發憤讀書皆嶷嶷有立豈憂貪哉迨遭   時多難鴻章等出從軍旅涕泣拜別太夫人訓以致身   報 國勿為兒女子態兒輩每遷一官太夫人無甚喜   之色時時以盈滿為誡有過輒諸責無少貸同治初元   以後伯兄瀚章與鴻章並持節鉞互奉板輿垂二十年   祿養漸豊太夫人仍率其家以儉不攺居貧常度人有   急難則傾囊濟助之甲戌壽近八旬   詔賜松筠   益壽匾額如意文綺等件殁後屢奉  諭旨稱賢母   稱教忠盖紀實也府君諱文安榜名文玕號玉泉一號   愚荃道光甲午江南舉人戊戌進士官至刑部督捕司   郎中記名御史記名知府李氏始祖日心莊一世祖日   慎所由許氏出繼者至府君才七世曾祖諱士俊祖諱   椿考諱殿華曾祖妣王氏祖妣裴氏妣周氏皆有陰德   府君初授中憲大夫以鴻章兄弟忝竊高位累贈為光   祿大夫大學士直隸湖廣總督一等肅毅伯爵李太夫   人累封為一品夫人  聖恩推而上之祖考皆累贈   光祿大夫祖妣妣皆贈一品夫人諸子今存者惟瀚章   鴻章藴章鳳章四人鴻章兄弟非材微府君與太夫人   厚澤曷克蒙此光顯於是泣述梗慨幷列亥系屬用藏 ","100卷 ╱ (清) 黄雲修 (清) 林之望等纂 ╱ 清光緒十一年刊本"
00750,安徽,合肥,"(光緒) 續修廬州府志",光緒,1875,1908,2406,"卷三十一 2086-7774 ╱ 選舉表 2086-7702 ╱ 五貢 2086-7702 ╱ 例貢 2086-7702 ╱ ","   選六安州學正未及赴積勞成疾卒年六十九歲 采訪 册    郭承縉字錦純合肥人歲貢生考授州同改四川汶川    縣知縣旋署茂州知州調江西歷任湖口大庾彭澤崇    義縣事所至多惠政陞南昌府督糧同知未任歸舉鄉    飮大賓卒祀湖口名宦祠 采訪 册    胡芹號秀合肥人恩貢生歷署鳳陽盱眙舒城學官    所至皆以敦品教士著有遜志堂文稿行世壽八十七    無疾而終子孫曾元列膠庠者十餘人登賢書者一人   采訪   册    李文安本名文玕字式和號玉泉合肥人生而穎異長    益肆力於學內行尤篤事親至孝侍親疾衣不解帶四 ","100卷 ╱ (清) 黄雲修 (清) 林之望等纂 ╱ 清光緒十一年刊本"
00750,安徽,合肥,"(光緒) 續修廬州府志",光緒,1875,1908,3005,"卷三十一 2086-7774 ╱ 選舉表 2086-7702 ╱ 五貢 2086-7702 ╱ 例貢 2086-7702 ╱ ","   王立甲 王宗有 王寖載 王乘龍 王才發      王榮斌 王昌調 王壽廷 王學富 王正邦    王信天 王厚存 王美英 王能志 王金本    王玉才 王玉珍 王玉貴 王德培 王能高    王春台 王盈府 王天和 王玉泉 王富喜    張連玉 張良謨 張大起 張榮慶 張寶田    張林德 張長安 張聚倉 劉福田 劉金元    劉發生 劉殿元 劉學珠 劉寅和 劉運早    劉聚材 劉來士 劉福全 劉開第 劉開有    劉祥葆 劉長仁 劉登元 劉維新 劉世傑    劉南山 劉觀志 王守泰 王長庚 王宗儒 ","100卷 ╱ (清) 黄雲修 (清) 林之望等纂 ╱ 清光緒十一年刊本"
00750,安徽,合肥,"(光緒) 續修廬州府志",光緒,1875,1908,7162,"卷三十一 2086-7774 ╱ 選舉表 2086-7702 ╱ 五貢 2086-7702 ╱ 例貢 2086-7702 ╱ ","   求者夫旱虐為患自古有之況合江南北之地不聞有    雪云者是廬陽之雪固幸而有張公之心之政感之也    且張公之德精純粹美所以覆庇群生而滋潤元化固    有不假之外求而可得者況今之雪又昭如也夫古之    人冒寒而行乘興而往或為之曲或為之賦凡以樂是    雪也而況張公之雪本以為吾民得耶太平之象天地    之英而得以吟咏俯仰於其閒則心神俱豁乾坤共泰    不知其樂又當為何如也吾為張公之貳素餐無益誠    有不敢以此自居者但見而知企而慕飲玉屑以洗吾    心竊善政以雪吾恥是故吾之所私淑於張公者夫吾    固有立雪之心公亦有得雪之喜一時共事顧可泯焉 ","100卷 ╱ (清) 黄雲修 (清) 林之望等纂 ╱ 清光緒十一年刊本"
00751,廣東,江門,"(道光) 新會縣志",道光,1820,1850,1606,"卷十四 1546-1635 ╱ 事略 1546-1635 ╱ 祥異 1570-1635 ╱ 雜錄並附 1546-1635 ╱ 新會縣志卷一 1546-1635 ╱ 知縣林星章主修 1546-1635 ╱ 香山黄培芳 1546-1635 ╱ 南海曾 1546-1635 ╱ 釗 1546-1635 ╱ 圖說第一 1546-1635 ╱ 譚錫朋分纂並親厯繪圖 1546-1635 ╱ ","不言而去潘最工時文有名於時試輒前茅而卒弗售俱以 布衣老 俱同 上 蕭孝廉燧詩序曰偕靈峯丈岀東門外招魂山㝷孝子劉鳳 思親詩碣初鳳奉母過此母溺招魂以葬故山以此名再經 哭墓作五古詩十章揭諸阡靈峯少時猶及見之今墓猶識 而碣不存志書亦不載詩曰病同憐失母旅客此招魂秋思 㝷荒碣行人識墓門雲停來鴈遠霜冷乳雅喧古刻多零落 茫茫誰與存 思儉 齋集 黄孝廉定常詩序云癸丑七月廿四日讌集岡州書院明道 堂晚見霞光滿院同人紀異因賦呈盛春谷院長其詩曰癸 丑之歲秋七月明道堂開特軒揭先生邀二三子來摇毫擲 簡飛玉屑坐我光風霽日中飲以醇醪歡不竭陡見紅光徹 ","14卷 ╱ (清) 林星章修 (清) 黄培芳纂 ╱ 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
00753,廣東,陽江,"(民國) 陽春縣志",民國,1911,1949,701,"卷之十 640-706 ╱ 人物 640-706 ╱ ","林德驥號玉泉附貢生南在堡震龍村人好山水工書畫廉潔和平 鄕人信仰倡建合水滙瀾義學以作育人才著有梅鶴集遺稿卒年 七十三 崔振壎號鷺田平坦堡蓮塘村人附貢生光緒十八年陽江賊譚運 清糾黨岀泉水圖攻縣城振壎率鄉勇擊退之奬六品頂戴充本堡 保正四十餘年   以上錄採訪册    耆夀 舊志列進舉郷候内似屬不倫今另編於此  葉南魁九十一歲 李賢秀八十五歲    以上均康熙九年奉恩詔給賜粟帛 陳日全一百一歲家潭西石累世務農愿樸安分 ","14卷 ╱ (民國) 藍榮熙修 (民國) 吳英華纂 ╱ 民國三十八年鉛印本"
00754,廣東,湛江,"(嘉慶) 雷州府志",嘉慶,1796,1820,2066,"雷州府志目錄 54-2401 ╱ 典謨首卷 54-2401 ╱ 輿圖卷之一 54-2401 ╱ 地里卷之二 54-2401 ╱ 形勝 54-2401 ╱ 里至 54-2401 ╱ 山川 54-2401 ╱ 水利 54-2401 ╱ 堤岸 54-2401 ╱ 土産 54-2401 ╱ 鄉都 54-2401 ╱ 社村 54-2401 ╱ 墟埠 54-2401 ╱ 風土 54-2401 ╱ 沿革卷之三 54-2401 ╱ 建置卷之四 54-2401 ╱ 城池 54-2401 ╱ 公署 54-2401 ╱ 行署 54-2401 ╱ 雜所 54-2401 ╱ 行館 54-2401 ╱ 亭館 54-2401 ╱ 坊表 54-2401 ╱ 街坊 54-2401 ╱ 舖逓 54-2401 ╱ 橋溪 54-2401 ╱ 塔 54-2401 ╱ 閣 54-2401 ╱ 賦役卷之五 54-2401 ╱ 積貯附 54-2401 ╱ 耤田附 54-2401 ╱ 學校卷之六 54-2401 ╱ 書院附 54-2401 ╱ 社學附 54-2401 ╱ 禮樂卷之七 54-2401 ╱ 壇廟卷之八 54-2401 ╱ 職官卷之九 54-2401 ╱ 名宦卷之十 54-2401 ╱ 流寓卷之十一 54-2401 ╱ 兵制卷之十二 54-2401 ╱ 海防卷之十三 54-2401 ╱ 圖附 54-2401 ╱ 營官附 54-2401 ╱ 勳烈卷之十四 54-2401 ╱ 選舉卷之十五 54-2401 ╱ 人物卷之十六 54-2401 ╱ 列女卷之十七 54-2401 ╱ 藝文卷之十八 54-2401 ╱ 卷上 54-2401 ╱ 卷下 54-2401 ╱ 古蹟卷之十九 54-2401 ╱ 仙釋卷之二十 54-2401 ╱ 雷州府志 2054-2153 ╱ ","   號龍泉蒼梧人黃君諱興惠號玉泉興寧人經君    諱彦寅號梅窓全妙人并記於石使後有所考云    李義壯捍海隄記 嘉靖三十二年     雷之爲郡濵海不十里而近郡東洋田頃以萬計    歲若颶風不時挾潮斥鹵損稼郡西有湖諸山之    水咸滙於湖舊澌爲二渠迤邐南出折而東合特    侣諸水以灌東洋備旱熯焉海鹵不入湖泉不出    而後可有年之利是故隄防不可以已也數年    以年相承樂歲莫有一爲注視者嘉靖壬子岐陽 ","20卷 ╱ (清) 雷學海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嘉慶十六年刻本"
00756,廣東,清遠,"(順治) 陽山縣志",順治,1643,1661,459,"藝文志 379-482 ╱ 韓退之文集 380-482 ╱ 韓退之詩集上 379-482 ╱ 韓退之詩集下 379-482 ╱ 周禮太平經國序 429-482 ╱ 宋鄭伯謙著 379-482 ╱ 卷之七 379-482 ╱ 藝文志 379-482 ╱ 去思碑記 379-482 ╱ 張 379-482 ╱ 襄 379-482 ╱ 吳楚材 379-482 ╱ 張文炤 379-482 ╱ 王明選 379-482 ╱ 李一白 379-482 ╱ 郭升政績序 379-482 ╱ 縣志序 379-482 ╱ 卷之八 379-482 ╱ ","甘棠勿剪羊碑不磨侯其長在陽矣東興唯唯于父 老之請穆然曰興與侯遇自春徂秋爲時無幾每于 衡文課士之際察其丰裁凝定無狎容無燕語而汪 汪千頃如夏之隂冬之日令人駸駸欲近時而坐釣 磯時而登書臺時而穿游息洞千巖表銜杯竟夕飫 領元諦玉屑霏霏几席間每揮毫托咏調遏行雲聲 振泉石居然杜少陵風致故言撫綏則解苛滌煩樂 只之君子也言敎誨則奬恬抑躁多士之南車也言 保障則簡尤聚勁樽俎之折衝也言文章則崇雅黜 ","8卷 ╱ (清) 熊兆師纂修 (清) 熊兆師纂 ╱ 清順治十五年刻本"
00757,廣東,清遠,"(同治) 連州志",同治,1861,1875,151,"卷之二 123-298 ╱ 疆域 130-175 ╱ 形勝關隘山川津梁 130-175 ╱ 陽山連山山川附 130-175 ╱ ","醴泉 在里仁坊歐姓居之 石刻醴泉今非其舊 濂泉 在城東一里周濂溪爲廣東提刑遊 歴過此刻濂泉之源四字於石壁 天澤泉 在惠宗寺後王空中 所鑿石刻天澤泉 玉泉 在星子二洲村外形仿日月其水夏凉冬温清 冽無比溉田數百畝别名日月泉湖南解元彭  運修曾  留題咏 育德泉 源自巾峰山西流至企嶺分爲二一至舊桂 陽西厯長街出天澤橋一經嘉魚石過唐王  祠出通  莊橋 文泉 在星子三洲村龍頭山下相傅 晴日紅瀑預兆科第歴試皆驗 龍泉 即龍涎 見峽屬 潮泉 書夜消長與海潮相應在州 者三沈水洞紅扉楞伽峽 ","12卷 ╱ (清) 袁泳錫修 (清) 單興詩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00757,廣東,清遠,"(同治) 連州志",同治,1861,1875,159,"卷之二 123-298 ╱ 疆域 130-175 ╱ 形勝關隘山川津梁 130-175 ╱ 陽山連山山川附 130-175 ╱ ","飲虹橋 在星子山洲玉泉 山後路通臨武界           陶母橋 在滂塘 村 寺後嶺橋 在惠濟 寺后 土陂冲橋 在上 陂冲 三村橋 在三 村寨 攀桂橋 在朱岡堡 泮水村 月渡橋 在石 馬堡 新橋 在東 陂 新寨橋 在河西堡高堆村 節婦黄俞氏建 新平橋 在河西堡 磨刀坑 ","12卷 ╱ (清) 袁泳錫修 (清) 單興詩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00757,廣東,清遠,"(同治) 連州志",同治,1861,1875,387,"卷之三 298-673 ╱ 建置 298-673 ╱ 地池 298-673 ╱ 官署 298-673 ╱ 坊表 298-673 ╱ 坊都 298-673 ╱ 塘舖另雜 298-673 ╱ 建附 298-673 ╱ 學校 298-673 ╱ 書院 298-673 ╱ 賓興 298-673 ╱ 經費 298-673 ╱ 社學 298-673 ╱ 義學 298-673 ╱ 壇廟 375-389 ╱ 祠 376-389 ╱ 寺 375-389 ╱ 觀 375-389 ╱ 庵 375-389 ╱ 堂 375-389 ╱ 卷之四 375-389 ╱ "," 州楊楚枝捐俸倡衆重建乾隆五十三年州牧蕭  稽年修記載藝文 法藏庵 在城西 武廟側 增福遺庵 在朱岡吴子 元裔孫建 石覺庵 在州西四十餘里峯石矗立檜柏隂森前俯 深潭極目無際中有二亭名曰升治悦庵門  額曰石覺禪林耆  民楊民茂建 廻龍庵 在大路邊村 后二里餘 玉泉庵 在三測村前半里以 山下有玉泉故名 靈竅庵 在麥田坪天台山上寺後石室穹窿 有瓊漿從石竅流岀點滴成池故名 吕祖堂 在興賢坊康熙間 知州王濟民建 觀音堂 在三江城都 司李應麟建 ","12卷 ╱ (清) 袁泳錫修 (清) 單興詩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00759,廣東,惠州,"(乾隆) 博羅縣志",乾隆,1735,1796,982,"卷十三 743-1153 ╱ 銘 743-1153 ╱ 贊 743-1153 ╱ 頌 743-1153 ╱ 記 743-1153 ╱ 序 743-1153 ╱ □ 743-1153 ╱ 疏 743-1153 ╱ 碑 847-1153 ╱ 墓表 862-1153 ╱ 墓銓 743-1153 ╱ 賦 937-1153 ╱ 詩 743-1153 ╱ 雜記志 743-1153 ╱ 卷十四 743-1153 ╱ □□ 743-1153 ╱ 傜□ 743-1153 ╱ ","仙島誰知海上來丹竈尚能含日月龍潭還解起風雷 天南爲郡空華髪十二年間到兩回   凌雲塔            譚 粹 二山相博成禪關出上半仰觀靑㝠逼俯見曰石粲錫 杖湧玉泉鐵橋通銀漢巍然槪諸天恍若登彼岸無人 解菩提松濤自昏旦   泊頭望羅浮          唐 庚 何處不堪老浮山傾蓋親湖田無惡歲酒國有長春草 木疑靈藥漁樵或異人近前端有約丞相不須真 ","14卷 ╱ (清) 陳裔虞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刻本"
00761,廣東,河源,"(雍正) 連平州志",雍正,1722,1735,521,"卷之八 495-537 ╱ 寺觀 518-526 ╱ 附仙釋 518-526 ╱ 養濟院 518-526 ╱ ","   天竺庵 明萬歴年間 謝廷一建    西禅寺 明宣徳年間建康熙十一 年僧正詮宗珮重修有記    玉泉庵 内管玉泉巖内 明萬厯年間建    西域庵 明隆慶六年建 天啟六年修    髙山庵 崇正八 年重修    青雲寺 城東山三里許康 熙二十七年重修    紫雲山 明天啟元年建接黄牛仙石漢 曽公修煉山巔石池窮冬不固    東林寺 溪東龍泉山嘉靖元年建 明萬歴二十七年重修    浄土庵 明萬歴四 十年建               ","10卷 ╱ (清) 盧廷俊修 (清) 顔希聖纂 ╱ 清雍正八年刻本"
00761,廣東,河源,"(雍正) 連平州志",雍正,1722,1735,525,"卷之八 495-537 ╱ 寺觀 518-526 ╱ 附仙釋 518-526 ╱ 養濟院 518-526 ╱ ","   鏡臺 不知何許人明萬歴間出家結宇内管玉泉巖 苦修歴年將示寂以乞化皮囊事募和平令施    薪度化令慨給之及期積薪成臺筵欵各㫋檀訂    案几折時即當化去午刻几忽折起辭披袈娑登    臺魚誦不輟火自下騰煙而去灰燼中止遺一    履如新偈失記後一年手携隻履遇鄉人於虔懷    中取一鑰題托寄其徒本明歸騐    果生前物至今猶時顯跡巖中云    附飬濟院 在城西里許西壇之右崇正八年知州    牟應受建凡十餘間周圍數十餘丈今廢址存宜修    復之   ","10卷 ╱ (清) 盧廷俊修 (清) 顔希聖纂 ╱ 清雍正八年刻本"
00761,廣東,河源,"(雍正) 連平州志",雍正,1722,1735,651,"卷之十 640-682 ╱ 藝文下 640-682 ╱ 詩 640-682 ╱ 賦 640-682 ╱ ","   澄潭飛下五龍宫應是禪那法雨洪入海無增涓滴    濶灌田却喜歲時豐淸晨映日如銀漢薄暮流雲訝    玉虹四一不須驚白斾赤眉從此既潛踪                   吴師古    西望層巒勢接天今朝破此山巔西山未是西湖    比又見飛空散玉泉      南樓野眺         牟應受    城頭窓厰向開而面青山拂檻來環堵桑麻初布    景舊時殘孽已成灰等聞削築喧鼛鼓尤喜艟耘徧 ","10卷 ╱ (清) 盧廷俊修 (清) 顔希聖纂 ╱ 清雍正八年刻本"
00773,山東,濟南,"(民國) 續修歷城縣志",民國,1911,1949,246,"卷第六 195-257 ╱ 山水考二 195-257 ╱ 山二 195-257 ╱ ","  下孤嶠我昔黔西訪牟珠獅象魚龍形維肖又向楚南問桃源   水淺不容漁郞棹世事耳聞半屬虛目覩乃能領其要似此幽   境高且深羣靈到此愜心好有時霖雨救蒼生應知神龍著功   效鼓掌大呼造化奇霹靂一聲衆山嘯 思過齋 詩鈔   又龍洞觀紅葉卽景詩龍伯大開蕊珠宮龍華未放秋山風倩   來靑女施神術飛霜染遍千林紅金碧樓臺芙蓉殿山容爲客   添葱蒨旌旗羽葆雲霞飛五色斑斕開生面我來曙色滿山阿   鏗珠戛玉泉聲多大巫小巫瑯嬛境千樹萬樹珊瑚柯忽聞山   鳴谷爲嘯萬馬犇馳千軍噪霹靂一聲神鬼驚洞日誰鳴諸葛   礮轉山同向佛峪來一步一曲巖徑開流水喜觀廬山瀑石亭 ","54卷 ╱ (民國) 毛承霖纂修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773,山東,濟南,"(民國) 續修歷城縣志",民國,1911,1949,455,"卷第十 451-559 ╱ 山水考六 451-559 ╱ 水二 451-559 ╱ ","  城南趵突泉最奇平地噴湧直上竝列者三各高四五尺轟然   雷震龍湫之瀑布奇在懸空而下此奇在正出也說者謂自渴   馬崖伏流至此要皆濟水之伏地而出者水味極淸   純   皇帝南巡一路飮玉泉水至此換趵突泉水携之而南遇名泉   再易唐際武先生云吾行幾徧天下所謂第一泉第二泉皆虛   有其名實不及吾東諸泉惜陸羽不至無從品其味耳濟水正   身爲汶河所奪不得已伏流旁出分支别派如周室不宗子弟   散落諸國四瀆幾缺其一然其實固未嘗沒也高帝子孫盡隆   準龍種自與凡人殊諸泉沈靜趵突汹湧又如王謝子弟風流   翩翩忽有跳地作彪子舞勢欲噉人安得不爲之改觀旁立碑 ","54卷 ╱ (民國) 毛承霖纂修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773,山東,濟南,"(民國) 續修歷城縣志",民國,1911,1949,506,"卷第十 451-559 ╱ 山水考六 451-559 ╱ 水二 451-559 ╱ ","  惡下流 同 上 滿井泉 見前 志   張善恆滿井泉詩凡物盈則虧爾泉盍自警不見學道人終日   羞短綆 同 上 漱玉泉 見前 志   張善恆漱玉泉詩淸波盪石齒碎玉漱雲根疑是長鯨起風濤   任吐吞 同 上 洗鉢泉 見前 志   張善恆洗鉢泉詩山僧持鉢來偶向林泉汲煙色曉濛濛翠冷   袈裟濕 同 上 ","54卷 ╱ (民國) 毛承霖纂修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773,山東,濟南,"(民國) 續修歷城縣志",民國,1911,1949,1042,"卷第十九 1021-1103 ╱ 古蹟考四 1021-1103 ╱ 亭館三 1021-1103 ╱ "," 國曾孫陳明軒茂才秉灼曲阜桂谷進士馥醵金於  風淪  其傍築潭西精舍有談助亭杖影閣七十三泉之盛  集   韓崇潭西精舎詩二首潭西尋小築到處水涓涓種樹思前輩   牽蘿仗後賢 精舍創於桂未谷常熟 蔣因培修葺之 墨香凝斷碣雲影動寒泉   欲解塵纓濯臨流已惘然獨遊意肅瑟秋氣集寒汀苔色連波   綠桐陰覆石靑蟲依危砌響龍臥古潭腥不見瞿曇影棋聲冷   竹亭 寶鐵齋 詩錄   孔昭䖍烏龍潭八詠開窗招白雲人在落花裏四圍山影寒秋   色淡如此 潭西 精舍 泉上濯塵纓掃地設禪榻夢中流水聲淸磬遙   相答 七十 三泉 杖頭挑藥欄杖末挂茶具明月水聲中人影自來去  倚杖  橋 淸談霏玉屑妙理參寥廓談久諸天聞紛紛花雨落 談助 亭 ","54卷 ╱ (民國) 毛承霖纂修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773,山東,濟南,"(民國) 續修歷城縣志",民國,1911,1949,1136,"卷第二十一 1133-1205 ╱ 古蹟考六 1133-1205 ╱ 寺觀 1133-1205 ╱ ","  謝仟入春微雪邀朱淵亭方紉庵游興國寺詩春來壓齊城春   寒夜來雪淩晨一以眺入眼迥幽絕思飮興國寺相携踏玉屑   石磴已微融須防屐齒折 春草軒 詩稿   范坰詩年年遷袚寺中遊城影湖光一望收聞道修眞須面壁   如何石佛不回頭 風淪 霽 迴龍寺 見前 志   陳永修廻龍寺看牡丹集金剛經字一首華散祇園得未曾莊   嚴七寶轉三乘天香悉見如來佛國色相觀自在僧萬億化身   持算數衆生歡喜記燃燈我聞仙露多施布肉眼稱量不可能  鮑西樓  詩草 ","54卷 ╱ (民國) 毛承霖纂修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00776,湖南,長沙,"(嘉靖) 長沙府志",嘉靖,1521,1566,281,"卷之三 243-347 ╱ 地里紀 243-301 ╱ "," 在治西  八十里 犀潭 在治西南 三十里 獅子潭 在治南 七十里 温泉 一名灰 湯泉在  治西九十里泉出流為三坎上坎水沸可  以燖牲中坎可以澣末下坎溫可以濯 洋泉 在治 西三  十  里 玉泉井 在縣 治前 醴泉井 在治東其水 甘羙如醴 東滄湖 在治西 南五里   黄蒲湖 在東滄 之尾 清湖 在玉潭江之 南半里許   益陽去郡西北二百里四境之内凡廣一百七十里   袤一百四十里 東至湘陰三十六湾界南至寧鄉河 斗舖界西至桃源縣界北至龍陽縣  軍山  界 鄉七 武潭 訢亮 桂華 政陽 千石   臨湘 永樂   編户二十六里 ","6卷 ╱ (明) 孫存修 (明) 楊林纂 ╱ 明嘉靖刻本"
00776,湖南,長沙,"(嘉靖) 長沙府志",嘉靖,1521,1566,287,"卷之三 243-347 ╱ 地里紀 243-301 ╱ "," □□夢中或憶如花面妾□夫地鎮石堅北平昌頓  西于闐高堂有毋能相愛但令妾在如夫在望夫望  夫夫不知夫知  妾意輕別離 厥水渭水 其水有二源俱出大圍山 一名大溪一名小溪至二  十一都合流過  縣前入于湘江 清渭水 源自南鄉二十七都出 至縣南浦子港口入湘 玉泉  在治東南大圍  山上即白沙湖 中洲 在儒學前諺云中洲 過學前瀏陽出狀元 義井 在治 西其  水重於他井銅壷  刻漏以北為的 洗藥井 在洗藥橋下相傳 孫思邈濯丹之所   醴陵去郡東一百八十里四境之内凡廣一百二十   里袤一百三十里 東至江西萍鄉縣插嶺界南至攸 縣界西至湘潭渌口鎮界北至劉  陽都明  闌界 鄉六 醴陵 黄澤 省元 金水 明月    魁纒 ","6卷 ╱ (明) 孫存修 (明) 楊林纂 ╱ 明嘉靖刻本"
00776,湖南,長沙,"(嘉靖) 長沙府志",嘉靖,1521,1566,534,"卷之五 464-572 ╱ 名勝紀 520-572 ╱ ","  鳯音亭 在湘潭縣韶山相傳韶氏女□仙有□□□ 書而至因作此亭[T4]元陳邦□詩女郎遺跡在  山隈靈鳯親傳玉札來綵翮已隨仙馭去危亭今向  紺園開天長望闊無纎翳林密清陰絕點埃坐覽行  吟難尽興日斜  歸去首頻回   清風閣 在湘潭縣治後 宋建張栻題扁   古戌城 在湘潭縣二十里垣壁遺址 尚存相傳王莽嘗駐兵于此   花石城 在湘潭縣西一百六十里[T4]唐杜甫詩 午辭空靈岑夕得花石戌   石皷 在湘潭縣懸石山有巨石如 皷俗傳石皷鳴則有兵興   岸花亭 在湘潭縣南□江杜子美詩曰岸花飛人丁 因摘岸花二字名亭今之湘潭水驛□兵□   鐵牛埠 在湘潭縣南二十里下攝鎮江中有 巨石儼然牛卧其形類鐡水涸則見 ","6卷 ╱ (明) 孫存修 (明) 楊林纂 ╱ 明嘉靖刻本"
00776,湖南,長沙,"(嘉靖) 長沙府志",嘉靖,1521,1566,674,"方外紀 670-696 ╱ "," 將頴叔謂洗傳師歐陽詢之筆禮杜甫韓愈之詩率  名為四絕[T4]杜甫詩玉泉之南麓山殊遒林二寺争盤  紆寺門髙開洞庭野殿脚插入碧沙湖五月寒凨冷  佛骨六時天樂朝香爐地靈步步雪山草僧寶人人  滄海珠塔劫宫墻壯麗敵香厨松道漬凉俱蓮花高  響共命鳥金榜雙廻三足烏方丈涉海費時節玄圃  尋河知有無[T4]韓愈詩長沙千里平勝地猶在險尚當  工闊處斗起勢匪漸深知髙玲瓏青山上琬琰路窮  臺殿闢佛事煥且儼刳竹走源泉開廊架岸岑[T4]崔  [T4]詩臨湘之濱麓之隅西有松寺東岸無松□十里擺  不断竹泉瀉入于僧厨宏梁大棟何足貴山寺雉有山  泉俱四時唯夏不敢入燭龍安敢停斯須遠公池上  種何物碧羅扇底紅鱗魚香閤朝嗚大法鼓天公夜  轉三乘書野花市井栽不著山鷄飲啄声相呼金鑒  僧廻步步影石盆水濺聯聯珠比臨高處日正午舉  手欲摸黄金烏遥江大舡小於葉遠村維樹齊如  潭州城郭在何處東邊一片青糢糊[T4]韋蟾詩石門迥  接蒼梧野愁邑陰深二妃寡廟殿崔嵬萬壑間長廊 ","6卷 ╱ (明) 孫存修 (明) 楊林纂 ╱ 明嘉靖刻本"
00779,江蘇,揚州,"(嘉慶) 高郵州志",嘉慶,1796,1820,1354,"天章 166-2307 ╱ 輿地志卷之一 166-2307 ╱ 輿圖 166-2307 ╱ 星野 166-2307 ╱ 疆域 166-2307 ╱ 鋪舍 166-2307 ╱ 廂里 166-2307 ╱ 街巷 166-2307 ╱ 鎮市 166-2307 ╱ 㙫場附 166-2307 ╱ 建置 166-2307 ╱ 沿革 166-2307 ╱ 城池 166-2307 ╱ 公署 166-2307 ╱ 碑亭 166-2307 ╱ 倉厫 166-2307 ╱ 驛館 166-2307 ╱ 書院 166-2307 ╱ 壇祠 166-2307 ╱ 公所 166-2307 ╱ 山川 166-2307 ╱ 橋渡附 166-2307 ╱ 古蹟 166-2307 ╱ 宅墓 166-2307 ╱ 坊牌 166-2307 ╱ 廟宇附 166-2307 ╱ 河渠志卷之二 166-2307 ╱ 運河 166-2307 ╱ 下河 166-2307 ╱ 隄工 166-2307 ╱ 湖港閘洞附 166-2307 ╱ 五壩 166-2307 ╱ 源委 166-2307 ╱ 民賦志卷之三 166-2307 ╱ 户口 166-2307 ╱ 田賦 166-2307 ╱ 租税附 166-2307 ╱ 蠲免 166-2307 ╱ 舊役附 166-2307 ╱ 食貨志卷之四 166-2307 ╱ 倉儲 166-2307 ╱ 官鹽附 166-2307 ╱ 物産 166-2307 ╱ 學校志卷之五 166-2307 ╱ 規制 166-2307 ╱ 祭儀 166-2307 ╱ 經籍 166-2307 ╱ 禮器 166-2307 ╱ 學田 166-2307 ╱ 書院規條 166-2307 ╱ 典禮志卷之六 166-2307 ╱ 儀制 166-2307 ╱ 祀典 166-2307 ╱ 風俗 166-2307 ╱ 軍政志卷之七 166-2307 ╱ 兵防 166-2307 ╱ 漕運 166-2307 ╱ 屯田 166-2307 ╱ 牧馬草場 166-2307 ╱ 馬政附 166-2307 ╱ 秩官志卷之八 166-2307 ╱ 官制 166-2307 ╱ 文職 166-2307 ╱ 武職 166-2307 ╱ 宦蹟 166-2307 ╱ 選舉志卷之九 166-2307 ╱ 徵辟 166-2307 ╱ 進士 166-2307 ╱ 鄉舉 166-2307 ╱ 歳貢 166-2307 ╱ 銓選 166-2307 ╱ 封廕 166-2307 ╱ 人物志卷之十 166-2307 ╱ 列傳 166-2307 ╱ 忠烈 166-2307 ╱ 孝行 166-2307 ╱ 政事 166-2307 ╱ 文苑 166-2307 ╱ 武略 166-2307 ╱ 篤行 166-2307 ╱ 寓賢 166-2307 ╱ 列女 166-2307 ╱ 方伎 166-2307 ╱ 仙釋 166-2307 ╱ 藝文志卷之十一 166-2307 ╱ 書目 166-2307 ╱ 奏議 166-2307 ╱ 記 166-2307 ╱ 序 166-2307 ╱ 書 166-2307 ╱ 傳 166-2307 ╱ 賦 166-2307 ╱ 詩 166-2307 ╱ 雜體 166-2307 ╱ 雜類志卷之十二 166-2307 ╱ 災祥 166-2307 ╱ 軼事 166-2307 ╱ 高郵州志 1266-1365 ╱ ","   書十一通引經据史風節凛然安南王皆不敢    違遷翰林學士以石亨事牽連被劾謫廣州通    判諫高才博學工詩文兼善篆隸八分旁及宋    元畫家吮毫運思一一臻妙性嗜茶好品泉水    郊畿以玉泉為第一京城以文華殿東大庖厨    井為第一作京師水記至廣每遨遊白雲蒲澗    諸山水評廣州泉水以雞瓜井為第一更名學    士泉廣人多從之遊後召還卒於南雄歸葬高    郵所著有書經集解月令通纂蘭坡集使南錄    亢倉子音釋諸書行世子琳仕吏部員外郎 ","12卷 ╱ (清) 楊宜崙修 (清) 夏之蓉纂 ╱ 清道光二十五年范鳳諧等重校刊本"
00782,寧夏,固原,"(宣統) 固原州志",宣統,1908,1911,1205,"社會 1201-1267 ╱ 雜錄 1201-1267 ╱ ","   自棄套以後深山大河勢反在虜靈夏外險轉居河西而    花馬池一帶爲其利涉之衝矣姑就圖而論平虜其一路    也而險在新興靈武監山等處甯夏其一路也而險在赤    水玉泉馬跑泉等處中衞其一路也而險在東園柔遠舊    安等處花馬池其一路也而險在定邊楊柳清水興武鐵    柱泉靈州等處而靈州尤要焉靈州北臨虜套西控大河    實甯夏之咽喉中原之門戶靈州不守則甯夏隔爲外境    環固勢孤無援無環固則無甯夏此防禦之大畧也然則    四路虜情花馬池最急甯夏次之平虜中衞又次之何也    平虜徙自鎮遠已失地百里而扼塞猶可憑中衞偏在西 ","12卷 ╱ (清) 王學伊撰  ╱ 清宣統元年刊本"
00782,寧夏,固原,"(宣統) 固原州志",宣統,1908,1911,1207,"社會 1201-1267 ╱ 雜錄 1201-1267 ╱ ","   近而且利又無青沙峴土疎易塌之苦爲虜深入之患焉    誠老謀也乃若慮中衞之孤懸則在修觀音口鎮關墩抵    黄河百八十里之邊邊修而廣武玉泉大壩諸外戶亦得    所捍矣慮平虜之單弱者則在復黑山營鎮遠關之險二    者不復平虜未爲固而甯夏之屏蔽未修河東之貽謀未    遠也至於固原亦雄鎮也記曰陜以延甯爲籬蔽花馬池    爲門戶固原爲堂奥而蘭靖實爲固原要隘地濱河冰合    則虜至故有冬防而定火城又爲蘭州之要害裴家川又    爲靖虜之要害棄定火城則無屯銀棄裴家川則無以爲    營田藉田卒以守河南藉銀以守河北此兵食交足之源 ","12卷 ╱ (清) 王學伊撰  ╱ 清宣統元年刊本"
00787,海南,海口,"(咸豐) 瓊山縣志",咸豐,1850,1861,148,"卷之三 105-331 ╱ 輿地志 105-331 ╱ 山川 105-331 ╱ 巖峝井泉附 105-331 ╱ ","    清如鏡甘如醴澄澈透底遊魚可數嘗以秤稱     之其水較重于他水當盛暑至其地冷氣逼人     炎逵盡消飲之沁入心脾土人汲以煎茶造飯     經二三宿其味不變    噴玉泉在縣南五十里陶山市下泉從岩竅高處     噴出勢如垂虹以大桶承之須臾而滿水極清     冽不甃不泥    金盤井在縣東南五十里太乙村圓如盤深三四     尺其泉從石下湧出清甘重于他井久旱則數     十里皆汲之南邊有一堀極圓净相去咫尺泉     源相通形如日月土人名為日月泉 ","30卷 ╱ (清) 李文恒修 (清) 鄭文彩纂 ╱ 清咸豐七年刊本"
00787,海南,海口,"(咸豐) 瓊山縣志",咸豐,1850,1861,2328,"卷之二十八 2279-2392 ╱ 藝文志 2279-2392 ╱ 賦 2279-2392 ╱ 詩 2305-2392 ╱ ","   涇渭混混孰與論澠淄洪濤巨浪轟轟怒不覺已    身如穢瓠思之何如山下泉清冽甘芳為人慕我    向潮頭三太息志欲澄清勢未及願言上帝檄天    吳一夜黑波化成碧    璞墩            邱 濬    昔君築墩當近林種桐十載期製琴今君築墩向    遠壑移石千山期得璞晨昏來往兩墩間功名富    貴皆等閑有時哦詩石上坐有時拂軫桐陰彈鳳    凰枝老秋蕭索却傍雲根事耕鑿琅玕箇箇拂雲    長玉屑霏霏逐風落一溪流碧彎半璜泉聲琮琤    鳴珮璫山含輝兮木含潤人言此地如崑岡瓊枝 ","30卷 ╱ (清) 李文恒修 (清) 鄭文彩纂 ╱ 清咸豐七年刊本"
00787,海南,海口,"(咸豐) 瓊山縣志",咸豐,1850,1861,2374,"卷之二十八 2279-2392 ╱ 藝文志 2279-2392 ╱ 賦 2279-2392 ╱ 詩 2305-2392 ╱ ","   洞酌亭前湩乳鮮清輝蕭爽月輪圓一泓水色浮    金粟千載秋光護玉泉桂散花風飄古井珠傾葉    露灑平田椰陰石上斜斜影孤鶴長空淚海天    檻外寒秧          楊纘烈    凭欄彌望一陽通海甸清疇接遠空歲晏人霑菖    葉雨臘前秧挿杏花風千畦水戽黄泥岸兩部蛙    喧綠草叢點綴殘冬生意好陌頭還見佛桑紅    初暘塔影          楊纘烈    海日曈曈若木低塔光兀過亭西影干曉露凌    雲筆尖拂晨星取月梯漫擬金莖仙掌動應同玉    筍佛名齊文峰拔地千尋起夜半聞聲好舞雞 ","30卷 ╱ (清) 李文恒修 (清) 鄭文彩纂 ╱ 清咸豐七年刊本"
00788,海南,NULL,"(道光) 瓊州府志",道光,1820,1850,3646,"卷之四十 3575-3770 ╱ ","   卷而莫施其勞茲其為用所以不窮也苟若亢龍    往而不返易曰有悔不可長也潛龍八而不能出    易曰勿用不可貞也今既翹然而自見謂非九二    在田者乎易曰利見大人德施普也非君子孰能    當之    漱玉泉銘 泉在定安  國朝 水出林前    歲貢 王懋曾 定安 人    天馬之山廣蔭之湄有水澌澌有石離離把之酌    之其甘如飴涵睴激㵽噴堊吐琪千畦百畝霈澤    旁施水耕火耨農夫以時豈弟君子江海為期涓    涓不已迪德之基既酌斯泉毋忘此詩  ","44卷 ╱ (清) 明誼修修 (清) 張岳松纂 ╱ 清道光修光緒補刊本"
00788,海南,NULL,"(道光) 瓊州府志",道光,1820,1850,3717,"卷之四十 3575-3770 ╱ 藝文志 3684-3770 ╱ 賦 3684-3770 ╱ 詩 3684-3770 ╱ ","   凰枝老秋蕭索却傍雲根事耕鑿琅玕箇箇拂雲    長玉屑霏霏逐風落一溪流碧彎半璜泉聲琮琤    鳴珮璫山含輝兮木含潤人言此地如崑岡瓊枝    琪樹羅階砌夜深疑有白虹氣藍田飱法曾試無    北平種子應生未我家城西君城東梯雲石磴遙    相通别來茫茫隔烟海置身遠在群玉峰何時對    子盧胡笑把酒同澆磊磈胸    濁海歌           邱 濬    天下百川皆清漪一流入海便成緇茫茫不復辨    涇渭混混孰與論澠淄洪濤巨浪轟轟怒不覺己    身如穢瓠思之何如山下泉清洌甘芳為人慕我 ","44卷 ╱ (清) 明誼修修 (清) 張岳松纂 ╱ 清道光修光緒補刊本"
00795,安徽,黃山,"(康熙) 徽州府志",康熙,1661,1722,263,,"  明化承風懷金還城 東北曰仁禮鄕厥里五曰萬安石   干寧仁溪頭永福 又東北曰登瀛鄉 舊名 登龍 厥里五曰折   桂淸平化成宣化永泰 縣北曰德政郷 舊名 布政 厥里五日   安化歸化成果連沙連山 又北曰寧泰鄕厥里五曰仁   祐仁愛寧信猶風儒宗 西北曰通德鄉 舊名 同德 厥里五曰   長春隱儒開黃 舊名 敦孝 靈泉豐樂 又西北曰孝悌鄉厥里   五曰永安玉泉信行和睦萬安 縣西日中鵠鄕 舊名遊 山南唐  時以舒雅中進  士第一攺名 厥里五曰遷喬禮教長林醴泉淸烈 舊名 萬年    又西日衮繡鄉 舊名平遼爲程 丞相元鳳攺名 厥里五曰仁風樂平善 ","18卷 ╱ (清) 丁廷楗修 (清) 趙吉士纂 ╱ 清康熙三十八年刊本"
00795,安徽,黃山,"(康熙) 徽州府志",康熙,1661,1722,337,," 題詩壁間有云一千丈頂懸凝碧  三十峯前飛送靑葢得實境矣 曰白龍潭 在白雲溪懸 瀑飛奔噴薄  如雪聲撼陵谷水流入  硃砂溪㫄有狎浪閣 曰桃花潭 在桃花峯下水流 人間潭渟雲上 曰九   龍潭 在丞相源道中九泉噴射破 山而岀雷砰電撃有若龍戰 縣之名泉十七曰綠水泉 在城南綠水 寺湧綠而甘 曰沁珠泉 在北四十 里泉從底  岀泡  如珠 曰雪竇泉 在福 勝寺 曰湧泉 在方塘晝竭夜 生湧出平檻 曰迸玉泉  在寶相  寺山麓 曰解愠泉 在龍王山麓知縣戴東 旻濬出上有解愠亭 曰勝水泉 在古 巖世  傳聖僧卓錫所淸  瑩可掬最爲甘冽 曰渥洼泉 在岑山崖石上溪淺而窟 始見其味冽於中泠葢天  馬所  飮也 曰阮公泉 在潛口○國朝歙汪沅詩仙人洗藥處惟 見碧流泉亂石下奔澗諸峯高挿天桑麻  迷晉代雞犬避秦年舊  記桃花路尋源尚杳然 曰松泉 在潛虬山 大旱不涸 曰飛雨泉 從湯 寺遥 ","18卷 ╱ (清) 丁廷楗修 (清) 趙吉士纂 ╱ 清康熙三十八年刊本"
00795,安徽,黃山,"(康熙) 徽州府志",康熙,1661,1722,338,," 望山泉高灑有如  霖澍凛若深秋然 曰鳴絃泉 在黃山瀑布千尺蜿蜒下 白練騰空大石礐礐一石衡  水上豊右殺左如  琴水聲最爲淸戞 曰楊桉泉 在一樹菴塢中飮如 甘露邑人潘之恒記 曰玉泉  在淸泉  寺側 白石泉 在城南白水寺有僧夢夜义乞改名僧攺 爲綿繡復夢來謝云攝有白水在寺相報  旦起泉  湧如雪 湯泉 在北黟仙東峯下香溪中泉口大如椀可燖 雞一名朱砂泉唐大中間刺史李敬方感白  龍現作龍堂於湯池之西南唐時所謂靈泉院也○國朝  給諫休寧趙吉士浴湯池詩不盡丹砂液温淸貯一洼碧  流翻玉浪赤脚踏金沙煑石終年沸凝  脂竟日霞本無烟火氣安得落人家 石淙 去太平十寺 西岸數十步  有泉一支裂石而出潺湲冬夏上鐫石  淙二字盛暑遊人識其處艇巖下 縣之名井十三曰殷公井 在郡南羅城内不知殷公何世人 井甚大不假淘渫自然淸潔下有  二穴一通銅井潭一通釡底  潭井中遺物多於二潭得之 曰少保井 在縣西一里府城 内唐少保薛稷所 ","18卷 ╱ (清) 丁廷楗修 (清) 趙吉士纂 ╱ 清康熙三十八年刊本"
00795,安徽,黃山,"(康熙) 徽州府志",康熙,1661,1722,1739,," 信編綠滋館稿楞嚴同其未刻者皇月  副書一百卷卒子祭葬贈工部右侍郞 李流芳 字長蘅歙溪南人萬曆丙午領鄉薦工詩善書尤精 繪事爲人外和而中介家貧資修脯養母稍嬴則以  給窮交天啓初公車北上抵近效聞警賦詩而返遂絕意  進取謝三賔知嘉定時合唐時升婁堅程嘉燧及流芳詩  刻之日四  先生集 胡尙英 字超凡號瑶宇歙棠樾人萬曆已未進士館時主 者閱其卷稱爲敬輿後身取冠庶常歷官南京祭酒  移宫詹卒所著有南華旁訓擊鉢唫解  弦微中玉屑篇超凡集詞林紀諸集 程嘉燧 字孟陽歙長翰山人僑居嘉定少不羇棄舉于業學 擊劍不就乃折節讀古書爲詩歌殫精音律之學復  工書畵而詩尤名世性嗜古書噐玩一當意輙傾橐購之  子復豪縱不事生産而嘉燧顧益喜謂稱其家兒以是益  困然终不屑俯仰於人與通州顧養謙善或勸之往渡江  遇酒人與之歡飮三日賦詩五章竟不見養謙而返其後 ","18卷 ╱ (清) 丁廷楗修 (清) 趙吉士纂 ╱ 清康熙三十八年刊本"
00795,安徽,黃山,"(康熙) 徽州府志",康熙,1661,1722,1998,,"葉龍 字仲翔休寧城南人爲青陽教諭陳衆仲出董學事薦 之謂龍生大儒之邦與陳櫟友學足以成其才才足以  行其志龍祖塋有井虹見累日龍乃生至今名  爲虹井事親孝時人高其行名其居爲旌孝里 吳程 字伯章婺源人隱居讀書所著有四書音 義休寧朱升更其名曰四書經傳釋文 汪元相 字子相祁門人富文學 隱居不仕嘗著祁閶志 謝俊民 字章甫祁門暘源人元季不仕築雲深塢樂安庄書 舍與汪克寛講學所著文曰玉泉集詩有寓意藳 汪時中 字天麟祁門西隅人元季隱查山築書堂與從兄 克寛講學稱查山先生所著有三分藳若干卷 胡坊 字元禮婺源城人精易書二經初爲盤 阿書院教授元季本州以十六儒薦 明汪有訓 字得時休寧旌城人家貧力學與朱升吳買爲友 所著有周易句解及尚書論語孟子註未成而卒 吳彬 休寧古墩人陳櫟甥也與弟顯皆從學 於櫟並有文名彬所著有性理問荅 ","18卷 ╱ (清) 丁廷楗修 (清) 趙吉士纂 ╱ 清康熙三十八年刊本"
00795,安徽,黃山,"(康熙) 徽州府志",康熙,1661,1722,2318,,"  白雲集略 俱唐 仲實 天原發微 鮑雲 龍 餘力藳 自 序 周易大傳附註  俱鄭  玉 文海天琛 潘洋 發 唐襄敏公奏議 唐 澤 太素脉訣 程 進 松崖   醫徑 程 玠 西巖遺藳 汪 本 霞城集 程 誥 三唐文集 唐元唐桂 芳唐子儀 白雲   藳 楊 寧 皇明經濟錄 黄潭文集 俱黄 訓 新安志補 鱷書 俱 方  信   刑統賦解 程亻 壽 方山詩集 鄭 作 周潭集 四書晚抄 徽   州府志 俱汪 尚寧 心菴文集 史鑑會編 韻府增定 俱唐 臯 太   函全集 汪道 昆 許文穆公文集 許 國 楚邊圖說 吳國 仕 三祀志   史裁考信編 綠滋舘藳 明副書 俱吳 士奇 季漢書 謝 陞 西清   集 管涔集 畢懋 康 醫薈 畢懋 襄 南華旁訓 玉屑篇 超凡 ","18卷 ╱ (清) 丁廷楗修 (清) 趙吉士纂 ╱ 清康熙三十八年刊本"
00795,安徽,黃山,"(康熙) 徽州府志",康熙,1661,1722,2344,," 玉色里人號  爲白水寺 西峯院 在通德鄕隱儒里唐至德 二年建宋紹興中攺爲寺 惠化院 在 仁  愛鄕唐乾寧中建五代吳天祐間改天王院先是天寶初  勅諸道州府於城西北隅各置天王像此院舊在郡城北  角有唐世祠部牒目爲北城䕶國天  王院宋紹興間取其廢額復建於此 白楊院 在長樂上鄕 唐太和元年  建   金城院 在仁愛鄕長沙里 宋開寶二年勅建 金紫院 在縣西黃羅峯北宋 紹興間奉勅葬汪若  容因奏立院  附祠像其中 江祈院 在孝悌鄕千秋里五 代吳順義二年建 靈山院 在平遼 鄕新安  里唐天祐  問勅建 淸泉院 在孝悌鄕玉泉里舊名 玉泉院唐大中二年建 溪頭院 在仁禮 鄕溪頭  里唐景  福中建 古城院 在永豐鄕安樂里唐太和中建舊在杏壇 潭東宋宣和後徙潭西㫄有杏城極平廣  相傳昔嘗以爲城  尋以土輕棄不用 漢洞院 在仁愛鄕富資里漢洞唐大中 間建宋宣和中方臘退後東遷  半里許與  石耳山對 古巖院 在永豐鄕環山里唐 會昌元年建有石巖 興福院 在中鵠鄉 遷喬里唐 ","18卷 ╱ (清) 丁廷楗修 (清) 趙吉士纂 ╱ 清康熙三十八年刊本"
00796,廣東,清遠,"(民國) 清遠縣志",民國,1911,1949,621,"卷五 493-685 ╱ 山水 496-685 ╱ ","  變化如君未可招偶因風雨下靈霄不知何事須磨角怒長空江   一夜潮 本 集 獅子石在中宿峽北山頂上形如獅子頭身尾足宛然 輿地紀勝太 平寰宇記 古老相傳曰昔有僧居其石而無泉感老人指泉今有玉泉寺 阮通 志太 平寰 宇記 梁西域跋多羅三藏法師住山時見一僧貌怪甚三藏曰大德 何來曰居此山不知幾寒暑矣請藏過舍行可十武忽失僧所在藏 曰異哉此聖僧也當覓其居復如東南阿見一石兀立如獅象怪類 僧貌遂于石下三十餘武建精舍名獅子臺今廢 峽志張 府志   明王漸逵獅子石詩 漸逵番禺人 進士主事   淸山四壁圍一石憑空踞問我來處來真與去處去 峽 志   淸孫繩祖獅子石詩序云癸巳同友扳縁上獅子石山雨驟來迷   離而返豈獅子終不令凡人唐突耶悵然賦此 見 上 ","20卷 ╱ (民國) 余鳳聲修 (民國) 朱汝珍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00796,廣東,清遠,"(民國) 清遠縣志",民國,1911,1949,657,"卷五 493-685 ╱ 山水 496-685 ╱ 水 634-685 ╱ ","  韓錦坐瀑布下詩 錦瀋陽人 知靈山縣   嶺海三千客又歸艤舟傍晚扣松扉榿林屐滑苔重破石磴雲間   路不違萬斛玉泉穿澗落半峰雪練倚雲飛亭邊早覺仙凡隔到   此人曾肯息機 同 上   趙弘煥觀瀑詩 弛煥瀋陽 人古田令   舟歷禺山道尋幽泊水隈寺原無羽翼人却說飛來蜡屐迷芳草   春衣染翠苔寒巖隨意入噴瀑响千雷 同 上   高斐瀑布泉詩 見 上   散如裂帛聚如虹終古長懸幽谷中不省人間憂旱疾過傳聲息   到龍宫 何 刻 玉液泉在峽山石罅滲出味淸削 峽 志 冼鉢泉在金粟洞有石如覆鉢澗水環繞水極盛而石不没相傳西 ","20卷 ╱ (民國) 余鳳聲修 (民國) 朱汝珍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00796,廣東,清遠,"(民國) 清遠縣志",民國,1911,1949,2040,"卷十六 1935-2065 ╱ 勝跡 1935-2065 ╱ 城址 1935-2065 ╱ 廨署 1935-2065 ╱ 亭臺樓閣 1961-2065 ╱ ","  峭壁挾泉飛盤石負亭立孤亭寂無人颯颯古風人 同 上   蕭榕年飛泉亭詩 見 上   誰引萬斛泉跳珠何澄徹孤亭岀層巔懸瀑蒼崖裂當逕樹連枝   倒影風湍咽我欲枕其流疑聞廣長舌 同 上   許學范飛泉亭詩 學范錢 塘人   飛泉百尺向空飄風滿山亭撼石橋禺北花殘霏玉屑嶺南日暖   溜氷條生崖孟浪光陰迅塵世奔波意氣消夜靜聲高廻客夢枕   邊琴筑慰無聊 同 上   唐英飛泉亭詩 英瀋陽人官 粤海關監督   瀑灑飛來寺潺湲樹杪懸雷霆轟殿角珠箔掛簷前溪折玉龍走   磴高霄漢連伐毛堪洗髓塵吏擬登仙 同 上   劉子揚飛泉亭詩 見 上 ","20卷 ╱ (民國) 余鳳聲修 (民國) 朱汝珍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00796,廣東,清遠,"(民國) 清遠縣志",民國,1911,1949,2172,"卷十七 2065-2218 ╱ 勝跡下 2067-2218 ╱ 壇廟祠宇 2067-2218 ╱ 寺觀 2119-2218 ╱ 墓 2067-2218 ╱ ","東林寺在縣東唐顯德二年建 淸一 統志 僧寶智創 阮引金 通志 五代時有聰 公肉身塑像 禺峽 山志 元季燬明洪武十八年千户劉俊重建宣德十年 僧爲霖修募置田四頃 圖書 集成 今爲祝聖道塲 張府 志   唐僧修睦東林寺詩 修睦光化間 任洪州僧正   欲去不忍去徘徊吟繞廊水光秋淡蕩僧好語尋常碑古苔文叠   山淸鐘韻長翻思南嶽上欠此白蓮香 全唐 詩集 雲庵在縣東東林寺右今廢 圖書 集成 玉泉寺獅子石在縣東中宿峽内北山頂上形如獅子故老相傳曰 昔有僧居其石而無泉感老人指泉今則有玉泉寺 太平寰 宇記 普勝寺在縣西太平鄕宋景祐二年僧道賢建 史府 志 明初賊燒燬 圖書 集成 中興寺在縣東潖江鄕宋景祐二年僧崇義因得古寺塲重建明洪 ","20卷 ╱ (民國) 余鳳聲修 (民國) 朱汝珍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00800,廣東,雲浮,"(乾隆) 新興縣志",乾隆,1735,1796,139,,"  高祖武德三年隋左衛大將軍馮盎擊新州賊冼寳徹擒之    盎高州良德人卽今電白縣新州賊帥冼寳徹受林士宏節度殺害隋官吏盎率兵擊    破之徹兄子智臣復聚兵於新州盎趨擊之兵交盎大呼曰爾等識我否衆遂棄戈羅    拜大潰擒寶徹智臣嶺外遂定衆説盎曰隋季崩離南越未定公克平亂畧請上南越    王號盎曰吾居南越於兹五代一門牧伯富貴已極常恐弗克負荷以墜先業餘復何    求武德四年盎以南越之衆降高祖授盎上柱國封越國公     四年梁蕭銑黄門侍郞劉洎率領表五十餘城降春新建瀧     封等州洎所降也     析高 置春州復置端州新州封川瀧州高州隨以高州     爲都督府督新春等州   中宗長安四年勅光燕客爲檢校新興令 光燕客爲新興丞有徳政長安 元年以事入對三年正月得朝    集屢請還家五月得請仍在荆州玉泉寺新興吏民千餘人詣監察御史裴茂宗伏闕  ","30卷 ╱ (清) 劉芳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00800,廣東,雲浮,"(乾隆) 新興縣志",乾隆,1735,1796,1186,,"  宦况初原淡交情今始長靑天知己過白日照人忙解纜雙江   合分襟兩岸蒼梅關不忍度幽夢繞新 篁      次韻答别他山潘孝廉       李雄飛   數載拙農耕石田桑麻未稔茘枝鮮因瞻天露識紅子爲近龍   山飮玉泉媿我繭絲無後效知君杏苑有先鞭臨岐不忍輕言   别遮莫春雲暗海天     爽閣迎風 龍山十景之一        潘 濂   憑高漸無碍看看山欲摇飄然村唱斷疑是肉身樵     登巋字嶺            歐 維   徵奇一至巋山陽下臨無極之萋蒼麓有坡坪倚於巔云是居 ","30卷 ╱ (清) 劉芳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00823,安徽,池州,"(嘉慶) 東流縣志",嘉慶,1796,1820,915,"志七 765-918 ╱ 兵防志 765-918 ╱ 第十三卷 765-918 ╱ ","望梅亭在靑峯保梅子樹嘉慶十四年汪掌綸汪文龍 捐基田三分合衆建造並買亭頭水田八分五釐爲亭 上茶田 縣署古桂在二堂後院不知何年所植枝葉峻茂相傳 其樹有神花時或攀折之輙遇神譴驗者屢矣歴官者 皆敬事之每秋香初金粟盈庭憑欄玩賞而剪拜勿 加亦覺淸風肅然矣   吳篪祭桂花神文曰 維嘉慶二十有三年某月日   東流縣知縣吳篪謹以潔糦淸醑祭於古桂之神曰   惟神稟曜陽星寄根陰闕膚凝玉屑骨抱天香漢帝 ","30卷 ╱ (清) 吳篪修 (清) 李兆洛等纂 ╱ 清嘉慶刻本"
00832,廣東,惠州,"(康熙) 龍門縣志",康熙,1661,1722,107,"城堡志 104-135 ╱ 形勢志 104-135 ╱ 四卷 104-135 ╱ ","   上瓦房 三十 五里  宫家庄 四十 五里  劉家窰 四十五 里    上斗子營 五十 以上城南 里  朱家營 五里     徐家窰 五里   李家窰 十里   西張家窰 八里     榆林兒 七里   方家溝 十里   梁家窰 十二里     玉泉堡 十五 里  西水泉 十里   大龍王堂 十五 里    三賢廟 十五 里  黄草梁 十八 里  小龍王堂 二十 里    龍門關堡 俗稱隆門關堡宣德三年築嘉靖四 十三年加修萬歴十三年磚包週二   里三十六步高三丈五尺樓四   舖四東西二門至縣二十里 小庄科 二十一 里    小蛤蟆口 三十里 以上城西 周村 四 里  前所堡 五里  ","16卷 ╱ (清) 章焞纂修  ╱ 清康熙刻本"
00833,廣東,茂名,"(光緒) 重修電白縣志",光緒,1875,1908,13,,"   生            員 康玉泉   校對    增     貢      生 潘儀隆    候 委 訓 導 附 貢  生 蔡恩玉   謄錄    附     貢      生 區景祺    生            員 邵傳縉    廩            生 陳榮階                          ","30卷 ╱ (清) 孫鑄修 (清) 邵祥齡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刻本"
00833,廣東,茂名,"(光緒) 重修電白縣志",光緒,1875,1908,713,"卷十八 669-719 ╱ 人物三 669-719 ╱ 捐封 669-719 ╱ ","       潘 <img n=""36""/>隆 以孫頌揚貴 覃恩貤贈 奉直大夫配周氏贈宜人    潘桂淸 增生以子頌揚廵檢職加級 覃恩封奉 直大夫配梁氏贈宜人繼黎氏封宜人    楊偉棟 以子如杏貴 誥贈奉政 大夫配陳氏高氏贈宜人    楊如杏 以六品頂戴廣西儘先補用廵檢加 級 誥授奉直大夫配林氏封宜人    馬元慶 以子汝嘉縣丞職加級 誥 贈奉政大夫配邵氏封宜人    馬福周 以姪汝嘉貴 貤封奉 政大夫配陳氏封宜人    康玉泉 以子保森貴加級 誥贈 奉直大夫配鄭氏封宜人 ","30卷 ╱ (清) 孫鑄修 (清) 邵祥齡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刻本"
00836,廣東,廣州,"(民國) 續番禺縣志",民國,1911,1949,44,,"人聲音之所以善者蓋千餘年來中原之人徙居 中今  之廣音實隋唐時中原之音故以隋唐韻書切語核之 而密合如此請以質之海内審音者 据東聲集修  汪玉泉瑔曰唐曹唐詩坐對玉山空旬線細聼金石怕 低迷今廣州土語尚有曰旬練者猶云妥帖也兩粤語 多相類曹或用方言耶 曹嶺南 桂州人 然今方言與詩意亦不合 究不可解吾鄉商寶意太守 盤  詩集中屢用此二字 据  旅譚 廣州方音陳東墊廣州音說已發明其合於隋唐䪨書 切語為他方所不及者數端余亦嘗考出數條不忍棄 ","不分卷 ╱ (民國) 凌鶴書纂  ╱ 民國鈔本"
00838,廣東,清遠,"(民國) 連山縣志",民國,1911,1949,610,"卷 49-642 ╱ 首 49-642 ╱ 序 49-642 ╱ 舊序 49-642 ╱ 修志姓氏錄 49-642 ╱ 凡例 49-642 ╱ 目錄 49-642 ╱ 圖 49-642 ╱ 第一卷天時志 49-642 ╱ 正朔 49-642 ╱ 分野 49-642 ╱ 氣候 49-642 ╱ 節序 49-642 ╱ 年鑑 49-642 ╱ 第二卷地理志 49-642 ╱ 疆域 49-642 ╱ 沿革 49-642 ╱ 附表 49-642 ╱ 形勝 49-642 ╱ 村寨户口 49-642 ╱ 道里險要總表 49-642 ╱ 墟場 49-642 ╱ 山 49-642 ╱ 川 49-642 ╱ 道里 49-642 ╱ 風俗 49-642 ╱ 第三卷建置志 49-642 ╱ 城治 49-642 ╱ 公署 49-642 ╱ 壇廟 49-642 ╱ 橋亭 49-642 ╱ 善舉 49-642 ╱ 古蹟 49-642 ╱ 古墓 49-642 ╱ 第四卷典禮志 49-642 ╱ 前代典禮 49-642 ╱ 民國祀天典禮 49-642 ╱ 祀孔子典禮 49-642 ╱ 祀關岳典禮 49-642 ╱ 昏禮 49-642 ╱ 相見禮 49-642 ╱ 第五卷職官志 49-642 ╱ 縣職官表 49-642 ╱ 縣廳之際綏猺同知表 49-642 ╱ 廳職官表 49-642 ╱ 民國職官表 49-642 ╱ 武職官錄 49-642 ╱ 治行傳 49-642 ╱ 忠義錄 49-642 ╱ 第六卷司法志 49-642 ╱ 司法沿革 49-642 ╱ 監獄改良 49-642 ╱ 習藝所 49-642 ╱ 第七卷自治志 49-642 ╱ 自治要則 49-642 ╱ 議員 49-642 ╱ 議案 49-642 ╱ 第八卷食貨志 49-642 ╱ 植物 49-642 ╱ 動物 49-642 ╱ 礦物 49-642 ╱ 製造品 49-642 ╱ 工藝 49-642 ╱ 商務 49-642 ╱ 鹽法 49-642 ╱ 輅制 49-642 ╱ 倉 49-642 ╱ 儲 49-642 ╱ 第九卷財政志 49-642 ╱ 地丁 49-642 ╱ 租課 49-642 ╱ 契税 49-642 ╱ 司法收入 49-642 ╱ 雜税 49-642 ╱ 行政經費 49-642 ╱ 財政經費 49-642 ╱ 司法經費 49-642 ╱ 監獄 49-642 ╱ 經費 49-642 ╱ 軍事犯糧經費 49-642 ╱ 猺務處經費 49-642 ╱ 第十卷兵防志 49-642 ╱ 明兵防攷 49-642 ╱ 淸巢營 49-642 ╱ 平天營 49-642 ╱ 連陽營 49-642 ╱ 附營制 49-642 ╱ 三江協營 49-642 ╱ 附設 49-642 ╱ 綏 49-642 ╱ 猺營 49-642 ╱ 猺務處 49-642 ╱ 警察保衛團 49-642 ╱ 附所在表 49-642 ╱ 舊汛防表 49-642 ╱ 第十一卷教育志 49-642 ╱ 孔子廟 49-642 ╱ 學校 49-642 ╱ 舊儒學 49-642 ╱ 舊書院 49-642 ╱ 舊社學 49-642 ╱ 宗教 49-642 ╱ 勸學所 49-642 ╱ 第十二卷人才志 49-642 ╱ 薦辟 49-642 ╱ 進士 49-642 ╱ 舉人 49-642 ╱ 副貢 49-642 ╱ 武舉 49-642 ╱ 拔貢 49-642 ╱ 考職 49-642 ╱ 恩歳廩貢 49-642 ╱ 文職 49-642 ╱ 武職 49-642 ╱ 封䕃 49-642 ╱ 大學 49-642 ╱ 第十三卷人物志 49-642 ╱ 耆舊傳 49-642 ╱ 耆壽 49-642 ╱ 列女傳 49-642 ╱ 壽婦 49-642 ╱ 第十卷 49-642 ╱ 猺排志 49-642 ╱ 猺種 49-642 ╱ 猺排 49-642 ╱ 猺排道里 49-642 ╱ 人口 49-642 ╱ 猺俗 49-642 ╱ 猺人習慣 49-642 ╱ 獞俗 49-642 ╱ 歷 49-642 ╱ 代綏猺政策上 49-642 ╱ 歷代綏猺政策下 49-642 ╱ 第十五 49-642 ╱ 藝文志 49-642 ╱ 碑記 49-642 ╱ 序銘 49-642 ╱ 詩集 49-642 ╱ 第十六 49-642 ╱ ","啖供鑊鼎予來事體訪不辭路高逈勿或虐良民憲典何烱烱□□如井 華庶可沃酩酊    落雪冲               李來章 白芽叢裏上虛空下嶺還逢落雪冲爲問黄連何處是層山遥□夕陽紅    望黄連山              李來章 山多紛難數奇特是黄連石梯高萬丈雲霧籠其顚既不産瑶草亦不噴 玉泉僅有愛竹坑土人久相傳山水成曲澗西流經石田其味何嘗苦草 稻顆粒圓勿爲名所誤鷄距北西川    宿上石田              李來章 千尋瘴嶺躡鈎梯掩映林梢日又西險路隂森愁履虎寒烟蕭□忽聞鷄 徧招流户開荒土爲置書堂向碧溪喜見人家成聚落今宵村酒許提携    三江峒               李來章 迂路轉三江田土頗空闊茅穗愁迷離人烟恨牢落忽逢藜杖翁環輿泪 ","16卷 ╱ (民國) 何一鸞修 (民國) 臧承宣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00841,廣東,佛山,"(咸豐) 順德縣志",咸豐,1850,1861,245,,"事見本傳故名 採訪 册 風井在江尾堡美山旁一石孔有聲則風且雨 粤 語 石龍吸水在美山之麓石氣逕趨至滄溪如龍頭昂起中有 數穴潮汐相激鞺鞳有聲 採訪 册 順峰井在雲步堡順峰山北味清冽合藥能療病 四方井在白藤堡上村其泉甚清飮之已疫 俱仝 上 回蘇井在城西北七十二里 阮通志作 八里誤 水藤堡冬暖夏凉飮 之已病 郭通志 陳志 硃砂井在水藤提督里泉甘冽相傳為里人馬騦所濬 驄官 知府 元提督良佐孫艮 佐由新會來居此 下有石穴色正赤故名遇疫作飲之輒無 恙村人常以煎藥 採訪 册 漱玉泉在龍山堡鳳凰山下清泉自石噴出居人於流上下 ","32卷 ╱ (清) 郭汝誠修 (清) 馮奉初纂 ╱ 清咸豐刊本"
00841,廣東,佛山,"(咸豐) 順德縣志",咸豐,1850,1861,1437,,"    右署宅 書院之屬  社學之舊有其地者曰興賢 在縣治前申明 旌善二亭左 曰南隅 在城内 射圃左 曰北隅 在縣治西今 為鳳山書院 曰毓賢曰北頭 並在城南 華蓋山下 曰岡安 在城 北 曰官阜 在城北石 臼浦側 曰育才 在城東安東三舖嘉 靖間知縣曾仲魁建 曰鹿門 在大 門 曰萃賢  在古 樓堡 皆典史屬 曰育秀 在桂 洲堡  丞屬 曰龍興 曰正蒙 並在甘 竹堡 曰鼎新 在鼎 新堡 曰雲步 在雲 步堡  皆馬寧屬 曰 尖峰曰儒林曰龍頭曰象山曰良山曰龜峰曰東原曰見龍 曰黃村曰玉泉曰聖堂 並在 龍山 曰道源 在勒 樓堡 曰振文 在羊額堡 生員何鈺 何賓請於知縣曾仲 魁就東廟前地建 曰連鰲曰義齋 俱在 黄連 曰正原 在逢 簡堡  皆 江村屬 曰西里 疑即今通津東 岸之荳地巷 曰登饒 疑即西淋 義學遺址 曰羅田 在鶴來 洞之西 曰黌村 即今鳳村並 在龍津堡 曰錦溪 在赤 花鄕 曰渤海 在大 都鄕 曰徳 雲 在碧 江鄕 曰儲才曰孕秀 並在都 粘堡 曰桂林 在桂林生員梁建 父老梁宗等建 曰 ","32卷 ╱ (清) 郭汝誠修 (清) 馮奉初纂 ╱ 清咸豐刊本"
00841,廣東,佛山,"(咸豐) 順德縣志",咸豐,1850,1861,2089,,"成化間歲貢官應天訓導以實行誘諸生不責其贄卒祀應 天名宦祠翹正德歲貢教諭浮梁善畫竹風枝露葉翛然筆 墨之外書法亦遒勁皆為世珍寶白沙集有答翹送晩菊詩 蓋所素投契者也在瑗號蘧度希載孫有祖風亦宗白沙崇 正黜邪胸懐光朗家僅粗足衣食而積書萬卷吟嘯自娱且 輕財好客一時士大夫如袁總憲彭年許少參汝都關吏部 捷先皆器重之生平足跡幾半天下值明鼎革杜門不出蘇 何兩相國遣陳會斌徵之不起所作詩文清婉有奇氣著有 綠樹山房集其侍者温鴻字清郎亦以能詩稱常與諸名流 唱和著有畊雲集 湖南通志 阮通志 江寧府志 姚志 龍山鄕志 門人錄 張氏家譜 詩海 馬福安撰漱玉泉 記 西樵遊覽記   按姚志翹希載德昌合傳皆陳文恭弟子蹟微而學正也 ","32卷 ╱ (清) 郭汝誠修 (清) 馮奉初纂 ╱ 清咸豐刊本"
00841,廣東,佛山,"(咸豐) 順德縣志",咸豐,1850,1861,2393,,"學惠士奇王丕烈皆賞其才膺歲薦教習官學例滿得縣令 發山東未赴卒於都生平善書畫精鑒别以其賑百射鼓琴 鐫刻繆篆同族功煥者最所佩服著有玉泉遺稿功煥號劍 村幼即好奇品古嗜好與瑤同不甚喜習帖括長逐淹博能 為古文詞洞悉詩學源流乾隆丙子舉於鄉選澄海學官與 諸生討論亹亹忘倦俸滿遷南雄教授課士如澄贄幣無所 較亦與上漢同著有詩格意園詩文集陸裝集從子徳桐戊 申舉人揭陽訓導從功煥學詩著有尺園集孫大來癸酉舉 入先是嘉慶己巳洋匪之擾與其族光謙光謨鄉人黄河清 輩督勇拒賊保護獨勞歐連魁黄長餘等九人死焉賊旋退 後族有培者就例為部郎告養歸令使理其鄉事行保甲緝 盗匪里人毎舉與大來並稱 增城縣志 採訪册 ","32卷 ╱ (清) 郭汝誠修 (清) 馮奉初纂 ╱ 清咸豐刊本"
00844,廣東,廣州,"(宣統) 番禺縣續志",宣統,1908,1911,1080,"卷二十一 1056-1110 ╱ 人物四 1056-1110 ╱ ","錄二卷攓雲閣詞二卷凡生平著述盈百卷多刊入學壽堂 叢書中子九紹植紹樞紹榆皆以刑名佐幕紹樾四川廵警 道紹楨中光緒二十年舉人江蘇蘇松鎮總兵署江北提督 陸軍第九鎮統制紹枚紹樸早卒紹橞江蘇特用道紹桓光 緒二十九年舉人廣西直隸州知州 據徐氏家傳東塾集 徐君墓碣銘采訪册 汪瑔字玉泉號芙生又號榖盦本貫山陰先世客粤久遂為 番禺人幼聰慧七歲能為詩長有文名粵中詩文之會輒冠 其曹遠近耆秀皆願納交家貧有為夷酋說者以重金延主 文牘笑曰吾能作黔婁不知有中行說也咸豐三年入曲江 令五福幕四年賊陳開何六黨數萬人圍縣城賊營城北帽 子峰與城絕水掠民船濟而南晝夜聚攻瑔曰是可火據上 風以火箭射焚其舟會夜數十里水光皆赤賊船殲焉由是 ","44卷 ╱ (清) 梁鼎芬修 (清) 丁仁長纂 ╱ 民國二十年重印本"
00844,廣東,廣州,"(宣統) 番禺縣續志",宣統,1908,1911,2263,"卷四十一 2224-2305 ╱ 古蹟二 2224-2305 ╱ 名蹟 2224-2305 ╱ 坊表 2224-2305 ╱ 寺觀 2224-2305 ╱ 冡墓 2224-2305 ╱ ","篇固已跡擬玉華名參金牖會咸豐丁巳島夷犯我廣州兵 氣接於城闉氛祲侵於道寓羠羊竄囿白鹿㬱䡮䄏鳥巢門 青鸞戢翼迨至姎徒就款法侶言歸已驚松柏之為薪但見 荆榛之沒徑佩中黃而返魑魅雖逃占太白之躔兵塵甫息 山圖可按屋宇全非時則黃子佩青以徒衆所推住持於此 感墉臺之已廢朱紫房空悲瑶殿之云頽丹青蓋偃遂生宏 願廣募衆資秉抱一之貞心信孚海衆過試三之上業誠契 山靈聽請風從輸將雲委黃金布地詎煩釋氏之緣白雪為 銀不假女眞之術於是練時占日徵匠庀材揮郢客之斧斤 傭徒霧集喻莊之埏埴㼨甓坻隆就故址以程工廓曩基 而繼事大暉制度先崇太極之居流逸規模彌重上清之境 至若三官主籙八治分曹北斗神光東華衆聖莫不各嚴祀 事咸肅靈樞瑤闕華房釦階文坒琳霄作室清虛小有之天 玉誕成都泱漭太無之户繚垣四屬列舍百區赴功而五版 爭謳揆景而二靈垂曜平臨珠海氣連聚鳳之洲近倚玉山 勢接呼鸞之道珍林繞舍八桂遙分瑤草盈階九芝相映加 以掞張鴻寶肹飾象文誡律爰申隱書互授紫毛持節三十 七氣之光芒白羽為旌四十九人之範璇題耀日摹飛白 以揚文玉札書雲共大丹而著錄蓋經始於咸豐辛酉某月 至庚午某月始落成焉時將一紀費及萬緡劼毖以圖勩劬 無悔遂使巋然結構彌擴前規煥若神明頓還舊觀其事可 謂難矣其勤可謂至矣嶺南離方絕徼坤極奥區爰在混茫 未聞靈異自峽開中宿帝子栖眞山號浮邱仙人昇舉安期 澗畔嘗生九節之蒲高固庭前忽萃五莖之穀葛稺川之作 ","44卷 ╱ (清) 梁鼎芬修 (清) 丁仁長纂 ╱ 民國二十年重印本"
00844,廣東,廣州,"(宣統) 番禺縣續志",宣統,1908,1911,2274,"卷四十一 2224-2305 ╱ 古蹟二 2224-2305 ╱ 名蹟 2224-2305 ╱ 坊表 2224-2305 ╱ 寺觀 2224-2305 ╱ 冡墓 2224-2305 ╱ ","如此者其交友也財而能通久而不忘有平仲鮑叔之風其 交友有如此者其處富也蠲田三號以均族人以贍祭祀有 文正希文之厚其處富有如此者凡此皆吾祖之行見重於 鄕人垂庇於後世也敢干吾子次第其事為之表焉則存歿 均感甯有既乎青蘿王子日諾余其表諸余其表諸凡人之 生滅沒而無所聞者固不足道矧其後乎余觀宣義公之德 可表者四曰仁義禮智夫禮者人之門也出入以之公之居 鄉以禮曷不表之以勵世之放蕩無檢者乎仁者人之心也 博愛以之公之睦族以仁曷不表之以勵世之殘忍刻薄者 乎信者人之質也始終以之公之交友以信曷不表之以勵 世之詐僞相欺者乎義者人之路也終身由之公之處富以 義曷不表之以勵世之吝嗇驕侈者乎有一於此皆可表也 况四善之咸備哉如是其賢如是其賢余烏得而不表哉若 宣義公者可謂隱德君子矣生雖不能致君澤民以究厥施 而後子孫蕃衍巨族今修復其墓於四百餘年之後以食其 報蘇子曰仁者昌後其殆宣義公之謂乎余賢是事於是重 有感焉今之士大夫號為博識通敏於所謂仁義禮信講之 非不精知之非不熟然居鄉則無禮睦族則寡恩交友則無 信為富則驕人聞公之風者亦可以少愧矣余因陳氏之請 而表之俾鐫之墓道以戒夫後之不仁不義無禮無信者歟 時皇明嘉靖二十年龍集辛丑季春朔旦賜進士出身承德 郎户部主事年家眷弟青蘿王慚逵頓首拜撰 宋處士陳玉泉墓在茭塘司屬上梅坑黃鎭岡有道光己丑 ","44卷 ╱ (清) 梁鼎芬修 (清) 丁仁長纂 ╱ 民國二十年重印本"
00846,廣東,清遠,"(道光) 佛岡廳志",道光,1820,1850,446,,"聳翠高峯欲倚天飛揚儼若一旗懸集耀曰軍容肅 旌斾悠悠奏凱還    丫髻山 在白牛逕汎後突兀雙峯高峻奇絶 上多石榴花開時如簪髻  七截   朱品三 鏡對龍潭萬古顔石榴花放簇螺鬟飛蓬莫謂無膏沐 浥露披霞豈等閒    石壁泉 在石脚下村石壁峭立竇中岀泉性淸冷 盛夏汲以烹茶可解炎熟  七截  鄭培元 本㕔 人 峭壁陰森石色蒼玉泉穿竇噴瓊漿烹成蟹眼源頭活 兩腋風生六月凉    甕潭 在龍潭堡箭竹坪下山石圍繞 如甕廣半畝深莫測  七截      鄭培元 ","4卷 ╱ (清) 龔耿光纂  ╱ 清咸豐元年刻本"
00853,廣東,韶關,"(嘉慶) 翁源縣新志",嘉慶,1796,1820,239,,"大臘嶺 縣南七里高千餘仞周圍百餘里不雪而寒盛暑如臘   故名接連獅子嶺 小臘嶺 縣東北八里狀如大臘嶺高半之周圍四十里爲縣治   主山 翁山 縣東一百二十里一名靈池山壁立千仞周圍四十里接   連銀梅地方山頂有靈池池有八泉曰涌泉温泉香泉甘泉震   泉龍泉玉泉乳泉乃翁溪之源張文獻碑所謂八泉會而爲池   卽此也圖經云昔有二仙翁龎眉皓髪遊息於此樵者時或見   之居民飲其水者多壽故山名翁山水名翁水翁源之名蓋取   諸此 獅子嶺 縣東南二十里舊名猿藤逕宋提刑楊萬里提兵討惠 ","12卷 ╱ (清) 謝崇俊修 (清) 顔爾樞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刊本"
00853,廣東,韶關,"(嘉慶) 翁源縣新志",嘉慶,1796,1820,429,,"   元祖不可攀晚遊曾半天地間未識此地稱翁山翁山下盤    三百里孤峯壁立靑㝠裏上有八泉皆相似龍泉湧泉名以    形温泉香泉名以氣震泉玉泉名以色甘泉乳泉名以味八    泉會合靈池中分流下與羅江通翁源之源無終窮周王昔    都豐與鎬王孫未必封遠道始封之道尚須考但言此地似    天柱類天目宛委溪窕谷嘗有神仙來此宿飲山水可駐    顔采山毛可辟穀况復山名是予族予當卜居此山麓忽有    靑鳥聲呼呼云是山靈來致書願君如山節不渝撑天立地    表丈夫願君如山潤有餘興雲致雨洒寰區吁嗟乎山靈意    雅厚顧予焉敢居欲往謝之路紆徐側身東望徒躊躇但願    翁山書院終屬予 ","12卷 ╱ (清) 謝崇俊修 (清) 顔爾樞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刊本"
00854,廣東,陽江,"(康熙) 陽春縣志",康熙,1661,1722,800,"卷之十七 721-810 ╱ 藝文下 721-810 ╱ 詩 721-810 ╱ 祠 721-810 ╱ ","   又           汪弘燦 邑人 茂才 靈擘玄巗亞十洲孤懸島嶼半空浮嵐開遙吐芙蓉 碧瑞靄初澗藻幽員葉靜翻苔壁古玉泉響滴 林秋笙吹羽曲天風散律轉陽和暖谷收霓旌動引 熊輿軾雪蕊香飄鶴裘望極仙班鳬舄逈令人追 憶廣成遊    又           黃守誼 邑人 明經 空洞爭傳勝十洲鬱葱佳氣望中浮流霞㸃綴孤嶼 色寒泉滴瀝荒林幽丹乳懸光燦明月蒼虬忽動虛 ","18卷 ╱ (清) 康善述修 (清) 劉裔烗纂 ╱ 清康熙刻本"
16625,河北,秦皇島市,"(光緒) 撫寧縣志",光緒,1875,1908,318,"卷六 271-335 ╱ 壇廟 271-335 ╱ 寺觀附 271-335 ╱ ","  東升光圓到頂萬籟俱息令人超超有岀塵想  邑人吳兆鼇水峪寺詩云雨晴風冷翠斑斑乞得閒身  圖畫間採藥僧歸紅葉路釣魚人立碧溪灣香臺已許  淵明共方丈甯無謝客攀我亦  慣遊狂學士夕陽且莫閉禪關 彌勒寺在縣北六十里 聖水寺在乾澗堡北青華山上久廢道人劉雲鶴築室修   鍊於此 西佛菴在東勝寨西崦内多於此讀書有崇禎八年鐘 白雲寺在落林峪西 玉泉寺在李良峪西 天慶寺在張家黒石北溝 ","16卷 ╱ (清) 張上龢修 (清) 史夢蘭纂 ╱ 清光緒三年刻本"
16626,浙江,溫州,"(光緒) 永嘉縣志",光緒,1875,1908,120,,"  曰香爐峰又一里曰西山 名勝志 湯志 西山 在城西五里 一名甌浦山 又名金丹山 連峰曡巘青蔥秀麗如   列畫屏爲永嘉登覽勝處謝靈運詩遙望城西岑卽此   有翔雲峰 卽護 國山 茗甌峰紫芝峰雲峰䉡竹峰瑞鹿峰   甸洋峰又有愛泉鑑泉玉乳泉飮鶴泉虎跑泉白泉 古 名  玉泉其水甘冽相傳唐僧宿覺禪  師所卜堰久旱不竭人多資之 龍珠隝丹光洞赤松   洞雲霞奥桃花澗小雁谷藏春谷諸勝舊時精藍名刹   一十八區其峰十有二宋郡守擕客飯於淨社寺卽用   鼓吹登山歲以爲常至明漸成荒徑諸峰逼近郡城登   高瞰下瞭如指掌元末盜起往往建營寨於此 國朝 ","38卷 ╱ (清) 張寳琳修 (清) 王棻纂 ╱ 清光緒八年刻本"
16626,浙江,溫州,"(光緒) 永嘉縣志",光緒,1875,1908,1525,,"籲天割股以療竟愈 採訪 册 梅魁字秀林號香岑郡城人諸生品行端謹事親竭誠盡 敬父疾衣不解帶者數月父喪寢處苫次者三年母殁亦 如之兄弟二人童年友愛白首無閒性情恬淡臨財無苟 得非義相干雖千金不動色平生無私喜怒待人以誠而 義有不可輒侃侃以爭授徒成材者衆課讀之餘諄諄以 孝弟爲誨鄉里薰爲善良咸豐初元有司以孝廉方正徵 力辭不就卒年七十有四子汝元歲貢生署理龍泉教諭 採訪 册 項懷瑾號玉峰從九品銜弟懷珍號玉泉國子生事親俱 ","38卷 ╱ (清) 張寳琳修 (清) 王棻纂 ╱ 清光緒八年刻本"
16626,浙江,溫州,"(光緒) 永嘉縣志",光緒,1875,1908,2357,,"何旭巖江心寺詩碑 賤旦卽七夕同寅陳惺臺蕭節菴蔡芝房蔣祺生江心寺 夜遊登塔卽事 七夕銀河秋皎潔客中初度懷徒切東甌之勝有江心我 友招攜雅相悅雅相悅堪擊節虛室寒生不用冰綺筵暑 袪何須雪鈞天鐘磬寂還喧城市篝燈明且滅嶼風興 落鵲巢危磯水激驚龍穴行行衲子進清茗去去歌人催 劇歠上層階恣眺躡繞過祗園井水冽呼徒汲水渴爭嘗 拍掌垂涎氣欲絶返導迴廊坐碣苔同升高塔牽藤瓞箜 篌三叠徹青冥滄海一輪飛玉屑世界低迴景色幽烟霞 ","38卷 ╱ (清) 張寳琳修 (清) 王棻纂 ╱ 清光緒八年刻本"
16626,浙江,溫州,"(光緒) 永嘉縣志",光緒,1875,1908,3167,,"玉屑堅三尺之凌冰萬物改觀山骨崚嶒魚潛不躍鳥焚 無聲藍關之馬不進灞橋之詩未成金帳淺斟兮酒懷放 浪玉堂㵸茗兮詩骨伶俜廻視嚮日之妖罔不失態而 喪情時有廣文先生博通物理目覩榮枯感歎不已浩然 太息曰草木無情有若是乎越乃信步林坰從容杖履陟 勝窮幽究其所以訪徂徠之大夫叩淇澳之君子莫不偃 蹇輪囷憔悴委靡於是摩挲詩眼聚精會神徘徊野橋之 曲聛睨淸溪之濱忽覺萬玉炫目幽馨襲人芳姿挺乎冰 雪勁氣超乎松筠秉歲寒之節操鄙埃之囂塵一枝破 臘萬卉讓春晴昊繁華推少陵之豪邁暗香疎影仰和靖 之清新滕六爲侣霜娥作隣翠禽偷眼而欲下粉蝶斷魂 而莫親出則金馬玉堂以大用處則竹籬茅舍以棲身倩 良工而摹寫惟光華而逼真此則特見其隱之晦而未覩 其用之伸至若笳鳴玉塞弄江城奏咿嗚之二調卽飄 墜而滿庭舞蝶趐而無力嗅魚麟兮不腥風韻暫輟佳實 告成犀浦雨肥兮曹軍因之而止渴傅巖叶夢兮商鼎藉 之以調羮説由之而大用操從此而聿興夫如是得非斌 媚於一時者不可以並而凌寒獨秀於嚴凝之景者宜使 予品評者乎先生感歎旣已旋卽草堂假寐而息焉若 有一人玉骨冰肌鳴瓊瑤之佩披五銖之衣香氣旖旎趨 ","38卷 ╱ (清) 張寳琳修 (清) 王棻纂 ╱ 清光緒八年刻本"
16626,浙江,溫州,"(光緒) 永嘉縣志",光緒,1875,1908,3656,,"溉苗願澍城外葉乃以墨筆於紙上作一圈旁亂㸃如 已而擲筆空中俄見白氣上衝雷大作城中僅僅飛曬 而甘霖洽四郊矣 温州 府志 正參李氏子自幼出家住廣福院勤諷誦嚴戒律屢興名 刹座下受其戒者幾二千人壽八十一緇流尊爲恒然禪 師 温州 府志 受紹李氏子號繼宗童年出俗投普明坦衢法師得度受 具於幽谿尊者㝷蒙普明記莂堅秉戒律講演法華於山 斗精舍梅峯玉泉修法華楞嚴大悲淨土等懺總七十二 期勤懇垂老不倦學士大夫與法門龍象參圓秉律者無 ","38卷 ╱ (清) 張寳琳修 (清) 王棻纂 ╱ 清光緒八年刻本"
16626,浙江,溫州,"(光緒) 永嘉縣志",光緒,1875,1908,3674,,"延福寺 在仙桂鄉三十二都釋行龍重建康熙甲子損   喦本堅刱藏經閣超然亭 康熙志案湯志引康熙志順 治閒僧海融重建有瀑布雨  後其聲如雷俗號小龍湫  攷康熙志無此文疑有誤 寶臺寺 法空寺 俱在仙桂鄉 舊府 志 石門寺 在賢宰鄉有靑石山躍鯉灘伏獅巖諸勝 國   朝康熙閒重建 康熙 志 玉泉寺 在華嚴洞去石門五里 教授陸景華遊華嚴洞 玉泉寺記云庚午春三  月于役江村寓韓氏宅地近石門山謝康樂嘗遊此志  載登石門最高項詩是也欲徃訪之主人邀余日去此  四五里有華嚴洞右軍帖云近得華嚴石頗佳卽其地  也盍先游乃乘筍輿沿村西行籬落間野花迷漫鳴禽  格磔新篁甫出籬外頗可人意行一里許有高嶺徑仄  如脩蛇登頓起伏下視田塍皆在嶺半時微雨初晴新 ","38卷 ╱ (清) 張寳琳修 (清) 王棻纂 ╱ 清光緒八年刻本"
16626,浙江,溫州,"(光緒) 永嘉縣志",光緒,1875,1908,3675,," 秧出水參差一碧宛然圖畫踰嶺不半里得平壤主人  告余日此去卽華嚴路矣遙望亂山雜沓林本蓊蔚又  一里餘夾磴松杉崎嶇不可輿徒步取徑而上企石少  息隱隱聞鐘磬音藤蘿密不見蹊徑主人爲余導踰  曲磴忽得一洞圍徑可五尺許俯入約數十步然開  朗天光照人石壁陡削竹樹環之緣壁行始見寺寺日  玉泉以壁穴出泉得名有樓三層嵌石壁間憶少陵懸  厓置屋牢及上方重閣晩之句不啻爲此境詠矣寺僧  迎客坐供茗飲山溜從簷際落若跳珠若灑玉風聲雨  聲琴聲筑聲一時併集檻外峰巒拱揖高亞無定狀東  角遙露江渚澄㶑灔若一鏡然從樓側細路入有巖  洞二仙井一泉流橫截揭衣乃可過寺僧固邀余徃余  蓋不能從也遂戒主人歸時夕陽已在山矣主人問余  日昔謝公好遊山曾宿石門華嚴去石門不遠而屐齒  闃寂豈當時未開鑿或山靈有顯晦與余笑之日今日  之遊不可以補謝公之闕乎主人請記其勝遂書之以  付寺僧同遊者一人韓秋畦上舍也 案記  亦以石門爲謝公游處蓋沿舊志之誤也 萬壽寺 昭福寺 俱在賢宰鄉 舊府 志 ","38卷 ╱ (清) 張寳琳修 (清) 王棻纂 ╱ 清光緒八年刻本"
16626,浙江,溫州,"(光緒) 永嘉縣志",光緒,1875,1908,3680,," 主更覺求  名計轉疎 宏濟院 在□奧宋元豐閒建 康熙 志 報恩觀音院 玉泉院 俱在建牙鄉 乾隆 志 白巖報恩院 在孝義鄉後周廣順閒建 府 志 秀峰院 在孝義郷後周顯德閒建 府 志 惠昌院 在孝義鄉後漢乾祐閒建 府 志 積善院 塔山院 保安院 龍泉寶昌院 俱在孝義   鄉 府 志 定慧院 在泰清郷唐至德閒建 萬厤 府志 新興院 在泰清鄉後梁貞明閒建 舊府 志 ","38卷 ╱ (清) 張寳琳修 (清) 王棻纂 ╱ 清光緒八年刻本"
16626,浙江,溫州,"(光緒) 永嘉縣志",光緒,1875,1908,3684,," 萬厤間道士王九靈註道德隂符參同悟眞維教正論  併金書玉泉集經隨遍遊五嶽名山晩年歸觀朱之蕃  贈聯云五嶽歸來雲滿袖九山高臥雪盈顚後經註散  佚知縣韓則愈補梓康熙三十三年九靈六世徒孫曾  延禧等募金鑄鐘乾隆四十四年紫陽派道  人宣華海募金建文昌閣斗樓供呂祖師像 元妙觀 舊在華蓋山麓唐改名九皇宫宋改名九星宫   今遷松臺山下仍復舊額 舊府志 明周旋遊元妙觀 詩天逼芝房傍郭低山人長  䕶羽人棲瑤臺紫府依微見翠竹蒼松咫尺迷拂石時  窺仙鶴舞坐花閒聽谷鶯啼此中好問參同契暇日相  從駐  馬蹄 一在吹臺鄉卽無量梵音寺址 國朝乾隆閒建  舊  志 眞華觀 在華蓋山麓唐開元閒創建 國朝康熙二十   年總兵陳世凱重建 康熙 志 同治[T4] 年里人重脩 新 纂 ","38卷 ╱ (清) 張寳琳修 (清) 王棻纂 ╱ 清光緒八年刻本"
16627,浙江,寧波,"(光緒) 鎮海縣志",光緒,1875,1908,99,"卷二 82-133 ╱ 形勝 82-133 ╱ ","素時漉沙而搆白初日照為銀星旋霜凝為玉屑竈人手 足重趼面目黧黑於時藴隆蟲蟲具舉烈烈就赤日以招 涼呼薰風以解渴編蒲葦以成衣就鹽池以飪食人酷烈 以少舒彼溽暑而益力迨徽商給引鹺院巡鹽盡數撤徵 延塗額辦千村烟火大充府庫之金錢萬竈泥沙半佐司 農之寶藏猗歟積雪如山兆庶堆沙而不及峻烹波日竭 千秋煑海而不能乾則鹽課之甲於東南又豈得而計量 者乎客曰嘻誠若所言則山海魚鹽之勝莫有過焉者矣 若於物産之盛遊觀之美有可得而與聞者乎僕曰定固 東南之奥區山水之藪澤傳所謂草木生禽獸居寶藏興 貨財殖黿鼉蛟龍魚鼈生者此邦是也他方所殖無乎不 ","40卷 ╱ (清) 于萬川修 (清) 俞樾纂 ╱ 清光緒五年刻本"
16627,浙江,寧波,"(光緒) 鎮海縣志",光緒,1875,1908,310,"卷六 274-385 ╱ 山川上 274-385 ╱ "," 鄭梁詩 招寶山頭路已窮一聲清磬石巖中循崖曲  折無塵迹入洞幽深自梵宮大海波濤階下物普天埃  壒眼前空何當孤笠來棲此看倦扶桑海日紅 千盤  折下春光迥一徑斜登日影穿山盡此閒無大地水窮  何處接青天嶙峋巖蘚污名姓澎湃潮聲忘  歲年幾盞菩提趺坐久跛羊踏石落簷前  杜文煥詩 乘高臨碧落而復下青岑崩石敧為洞浮  烟幻作林玉泉添茗味金磬答潮聲老衲苔龕裏能堅  戒定  心  謝緒彥遊仙人洞詩 仙人自昔在巖阿一局圍棋視  斧柯隱隱樓臺臨雉堞遥遙煙市沒蒼波石頭篆蹟經  時古洞口山花閱歲多欲訪蓬  萊從此近白駨空谷未須歌  周世緒丙子立春日同胡峭水孫幼連遊仙人洞 東  風鼇背一帆開六合荒荒我輩來芒屩亂雲穿古洞布  袍落日倚空臺名山有福詩僧住故國無人  壯士哀留得磨崖三百載墨花猶未摺莓苔  王炳詩 仙來山有光仙去洞無色我欲一  探之牽蘿刺滿扐縹緲三神山千古路常塞 碁子泙在候濤山半山之閒有沙灘其下通海出石碁子 ","40卷 ╱ (清) 于萬川修 (清) 俞樾纂 ╱ 清光緒五年刻本"
16627,浙江,寧波,"(光緒) 鎮海縣志",光緒,1875,1908,427,"卷七 385-451 ╱ 山川下 385-451 ╱ ","    陳景沛案曰乾隆志載玉泉注本延祐志考寶慶     延祐二志皆在象山東北有玉泉廣福院而定海     伏龍廣福院在縣西八十里有海眼泉是因寺名     同而誤入也當去玉泉而入海眼泉 斗眼井一都 司井二都澥浦城内水源不竭 龍頭場井三都 龍眼井三都雁門嶺上慈鎭交界 砂井三都邱洋驛路旁明時定鎮戚繼光兵馬至此皆渴 於是地鑿井至今久旱不乾 黄婆井四都達蓬山脚 ","40卷 ╱ (清) 于萬川修 (清) 俞樾纂 ╱ 清光緒五年刻本"
16627,浙江,寧波,"(光緒) 鎮海縣志",光緒,1875,1908,450,"卷七 385-451 ╱ 山川下 385-451 ╱ ","彭城湖縣南四十五里漑民田一百餘頃夏侯曾先志云 牆下湖周環一十里即此湖也 寶慶 志     陳景沛案曰富都彭城兩湖見寶慶至正二志嘉     靖志以富都湖列於昌國城東北又名白泉湖考     寶慶至正二志昌國復有富都湖皆在州東北八     十里簡要志以自泉湖亦屬之定海彭城湖嘉靖     乾隆二志不載姑存於此     案乾隆志載玉泉引延祐志注縣東北三十里廣     福院前此象山廣福院舊志因鎭亦有廣福院誤     入今從删  ","40卷 ╱ (清) 于萬川修 (清) 俞樾纂 ╱ 清光緒五年刻本"
16627,浙江,寧波,"(光緒) 鎮海縣志",光緒,1875,1908,597,"卷九 543-711 ╱ 户賦 543-711 ╱ 關税 543-711 ╱ "," 守詳查甯波廳縣暨各場舊徵銀米各數分别釐减浮  費去後兹據顧郎中邊守以甯波㕔縣暨各場錢糧統  以一兩一錢作為正頃外每兩酌留平餘津貼辦公並  將一切陋規裁革酌定用款稟覆前來本部堂細加酌  覈所擬均尚妥恊除具 奏外所有甯屬徵解錢糧合  行出示曉諭為此示仰甯屬軍民人等知悉自同治三  年下忙啟徵為始除正項一兩一錢外鄞縣地漕每兩  準留平餘錢叄百文南米折色每石準照肆千貳百文  折收慈谿縣地漕鹽馹等銀每兩準留平餘錢貳百文  南米折色每石準照肆千肆百文折收奉化縣地漕每  兩準留平餘錢叄百文南米折色每石準照肆千文折  收鎭海縣地漕每兩準留平餘錢貳百捌拾文南米折  色每石準留餘宋肆升折色每石準照肆千貳百文折  收象山縣地漕每兩準留平餘錢叄百伍拾文南米本  色每石準留餘米肆升折色每石準照肆千肆百文折  收定海廳地漕鹽裸每兩準留平餘錢肆百文南米本  色每石準留餘米肆升鳴鶴場竈課每兩準留平餘錢  叄百文穿山場清泉場玉泉場龍頭場大嵩場竈課均  每兩準留平餘錢肆百文自此次明定章程之後以本  年下忙為始大小户均當一律照章完納不得稍有抗  欠其完納銀米應概用板串書吏不得包微包解如有  奸書蠧役仍前勒折浮收或藉代墊及各項名目需索 ","40卷 ╱ (清) 于萬川修 (清) 俞樾纂 ╱ 清光緒五年刻本"
16627,浙江,寧波,"(光緒) 鎮海縣志",光緒,1875,1908,2689,"卷三十二 2470-3304 ╱ 原缺 2470-3304 ╱ "," 拍浪之舟而泊城下不識當事者何以待之縱大士有  靈為能逆奪其謀而陰褫其魄將遂學天雄老子僅僅  修齋誦經為能了吾事耶余服勤海上今老矣因其請  記聊及此俾海上治兵諸君子當共圖綢繆之計可也  林可成攜樽閣上 孤峰高不極登眺意如何城郭山  嵐重樓臺蜃氣多遠天行日月大壑積江河縱飮吾狂  甚鯨吞  卷白波  沈延嗣宿山樓望海 漠漠沙塵色茫茫混沌圖難明  潮汐際疑井水天無蛟蜃靈飛幻蓬瀛勢可呼憑闌凝  眺晚獨鶴叫雲孤 入暮波濤壯如聞風雨呼潮聲連  月起山色帶城孤浪蹴星河動天低雲氣扶夙興望朝  旭萬里  淨模糊  壬戌六月望海樓納涼七人分韻用長吉一泓海水杯  中瀉句袁鈞得一字 夜滌煩暑海氣鬱初日元暉  動游興邀我入城□遙指望海樓緩步登山屐憑軒決  雙眥水與天為一島峙莽沈浮帆檣耿明滅誰乘萬里  風而擊中流楫滄溟近頗靖市舶漸以集所賴長吏賢  籌海有方術戰艦及時修兵礮隨宜設吾儕一無事曠  覽足怡悅嘉會合群彦似彼竹林七浩氣凌太虛清言  霏玉屑深杯那復辭河朔信豪絕天風振巖麓暮景空 ","40卷 ╱ (清) 于萬川修 (清) 俞樾纂 ╱ 清光緒五年刻本"
16627,浙江,寧波,"(光緒) 鎮海縣志",光緒,1875,1908,3057,"卷三十二 2470-3304 ╱ 原缺 2470-3304 ╱ ","刺桐 花深紅色一枝數十蓓藟 甯箱 雜記 丁香 杜甫錢起所咏丁香即雞舌香今丁香花又一種 也不載花譜 道古堂 詩集 龍爪 俗名燈檠花 乾隆 志 有紅黃二種生山谷間 百花詩 餘注 陽和 成化 志 散水 成化 志 寶相 有大紅粉紅二種 藝花 譜 花類酴醿而秀整過之 福 建 通 志 金鐙 金鐙色紅銀鐙色白 草花 譜 玉屑 藤生花白如碎玉之狀 福州 府志 繡毬 一名粉團花 百花詩餘注 案一花衆蕊團團凑 合如簇毬然初青後白其大如碗又 ","40卷 ╱ (清) 于萬川修 (清) 俞樾纂 ╱ 清光緒五年刻本"
16631,江西,贛州,"(嘉靖) 贛州府志",嘉靖,1521,1566,3,,"  哉侍御容峯陳公玒有見於此廼謀諸   都憲玉泉王公浚以贛志屬予脩葺衰   病薄劣何能爲役重違其意乃與陳教   授英李舉人國紀叅互考訂收其散逸   删其繁蕪以就簡約備采覽然於直筆   不能無慙也公是非正舛錯尚有俟於   後之君子志成憲副侯公緘郡守康公   河退予爲序謹綴數語以引其端 ","12卷 ╱ (明) 康河修 (明) 董天錫纂 ╱ 明嘉靖刻本"
16631,江西,贛州,"(嘉靖) 贛州府志",嘉靖,1521,1566,164,"食貨 145-199 ╱ 户口 145-199 ╱ 物産 163-199 ╱ 貢賦 145-199 ╱ 卷五 145-199 ╱ "," 竈君糯 早晚秔 蕎麥  大小麥 黍 粟 芝麻 豆 黃 緑 青 黒 赤 彎 刀 蚕 眉 扁   菜 芥 薑 葱 蒜 韭 薤 菘 莧 白菜 甕 芹 瓠 茄 薯 芋 笋 蕨 葫荽  蘿蔔 菠蓤 苦藚 木耳  茼蒿 萵苣 莙薘 香蕈 瓜 西 冬 黄 白 木 甜 苦 土  稍  絲 花 御愛 木樨 薔 茉莉 山丹 玉籠鬆 御仙 木槿 酴醿 薝蔔 海棠 衮綉毬  蘭 紫 凌霄 玉屑 珍珠 白鶴 紫羅傘  蕙 紫荆 長春 玉簮 金錢 金鳯 剪金紅  葵 瑞香 含笑 夜合 芙蓉 白氊 紅荳䓻  芝 粉團 忘憂 百合 芍藥 金線 白牡丹  金盞銀盤 五九菊 火煉金 寳珠茶 夾竹桃  黄白鵝毛 狀元紅 黄西施 剪春羅 滴滴金   果 桃 李 梨 橙 杏 楂 蓮 櫻桃 枇杷 梅 柰橘 栗 棗 柑 杮 楊梅 無花  林禽 白果 甘䉀 甜株 茨菰  石榴 菱角 葡萄 香圓 葧薺 藥 茱茰 地龍 木通 地黃  苦參 玄參 紫參 皂角 茵陳 葛根 澤蘭  黄蓮 白芨 紫 松脂 香薷 蟬蜕 山藥 ","12卷 ╱ (明) 康河修 (明) 董天錫纂 ╱ 明嘉靖刻本"
16633,河南,信陽,"(嘉靖) 光山縣志",嘉靖,1521,1566,329,"卷九 327-345 ╱ 雜志 327-345 ╱ 墓 327-345 ╱ 寺觀 327-345 ╱ ","   書䑓   净居寺 在縣西南四十里山頂有塔宋試謪黄 州曾經此地寺後石壁上有讀書䑓詳見     古蹟        通山寺 在縣西南 六十里    萬聖寺 在縣西五 十里   龍泉寺 在縣南 五十里     千彿寺 在縣西三 十里   廣彿寺 在縣西北 二十里    玉峯寺 在縣西南 九十里   玉泉寺 在縣西南一 百二十里   寳香寺 在縣西南一 百五十里   梯子寺 在縣西南一 百八十里   大明堂寺 在縣西一 百八十里 ","9卷 ╱ (明) 沈紹慶修 (明) 王家士纂 ╱ 明嘉靖刻本"
16635,福建,南平,"(嘉靖) 建陽縣志",嘉靖,1521,1566,150,,"  源頭噴出殊深逺天一生來本太初志士伐檀   聞魏國聖人應䜟載周書老夫讀暇徜徉望多   少溪雲   自卷舒 南溪雪釣 匙澗䟽流徹底澄玄㝠沍凍 雪紛騰孤舟空載瓊花滿芳   鈿輕抛玉屑頻渭水清風尊吕尚桐江高節   慕嚴陵埀綸時唱滄浪曲一領烟蓑石外増 南    圃灌畦 一畞園南隔市㕓藩蘺環護若城堅桔 槹曉掛松梢月藜杖時看石罅泉葑菲   栽來春不老桑麻望裏色偏鮮當   年饁餉如賔客顧我慚非冀缺賢 南岸瀾 巍 巍   怪石聳江干極目悠洋更漫于海朝宗流下   易在山過顙激行難中道體應無盡上逆淵   源信有湍逝者如斯長   不舎㡬人悟此復來   粤城八景 ","16卷 ╱ (明) 馮繼科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635,福建,南平,"(嘉靖) 建陽縣志",嘉靖,1521,1566,396,," 建祠祀之以風四方有朱文公為之記至 國朝  洪武二十四年嗣孫勉道重建為堂以祀前為門  扁以舊額嘉靖壬子大廵元山曾公佩重修及代  廵玉泉趙公孔昭落成之知縣馮繼科寔畫焉  提學副使鎮山朱公衡為記見藝文志○廌山誨  子詩三十年前草廬五年三第世間無門前獬  豸山常在只恐兒孫不讀書○感事詩世事浮塵  薄勞生一夢長散材依櫟社幽意慕濠梁風急鷹  鸇迅霜殘草木黄投閑如有約早晚問耕桑○懷  舊楊中立詩蕭條清頴一茅廬魂夣長懷與子  居五里橋西楊柳路可能鞭馬復來無○楊山  至廌山詩憶昔相逢鳯山跡駒隙駸駸餘半紀  君趨烏府近清光陸海驚濤漲天起雲航大舸半  擢溺岸得全誠偶爾我時捧檄赴荆渚放浪江  湖一浮蟻談經好古老無用哺啜糟醨咀糠粃東  歸雖復有民社為米折腰良可耻市朝紛紛真羿 ","16卷 ╱ (明) 馮繼科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635,福建,南平,"(嘉靖) 建陽縣志",嘉靖,1521,1566,427,,"   少湖文集  張文潜集 詩集    離騷經   事賦   杜工部詩    李白詩集  選詩補註并補遺績編    萬寳詩山  詩宗群玉府 瀛奎律髓    詩學大成  陶淵明集  押韻淵海    唐詩鼓吹  草堂詩餘  唐音    出相唐詩  詩人玉屑  詩韻釋義   ","16卷 ╱ (明) 馮繼科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635,福建,南平,"(嘉靖) 建陽縣志",嘉靖,1521,1566,702,,"過龍鶴巖因謁朱文公墓 佳城薈蔚倚嶙峋得得停 車一薦蘋石壁帶烟横鶴  影靈巖飛霧拂龍鱗山廻雲谷柴荆暮路入芹溪  草春欲覔淵源遡濓洛懸知風月屬関閩馮繼  科  作 清修寺和石沙侍御韻時有北警 野寺秋深暗薛蘿 腐儒鉛槧兩經過  藜光百丈遥窺户亥字千年已辨訛香散白雲僧  磬發竹依流水暮烟和猶聞直北烽塵急大將何  時奏凱歌  徐文沔作 奉謝玉泉道長高懷 君將弭節還天闕我尚揚舲射海虬 細雨樽前論肺腑春風夣裏憶交遊  由來龍劒終神合向得隋珠覺暗投千古知心稱  鮑管賢豪一諾重山丘姑蘇王思質作 ","16卷 ╱ (明) 馮繼科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638,河南,開封,"(嘉靖) 蘭陽縣志",嘉靖,1521,1566,75,"蘭陽縣志總目 29-476 ╱ 地理第一 29-476 ╱ 沿革 29-476 ╱ 封域 29-476 ╱ 星野 29-476 ╱ 鄉都 29-476 ╱ 形勢 29-476 ╱ 風俗 29-476 ╱ 河瀆 29-476 ╱ 津渡 29-476 ╱ 封統 29-476 ╱ 游寓 29-476 ╱ 市集 29-476 ╱ 鎭店 29-476 ╱ 井泉 29-476 ╱ 田賦第二 29-476 ╱ 税粮 29-476 ╱ 課程 29-476 ╱ 户口 29-476 ╱ 徭役 29-476 ╱ 塩法 29-476 ╱ 馬政 29-476 ╱ 驛差 29-476 ╱ 河夫 29-476 ╱ 藥品 29-476 ╱ 農業 29-476 ╱ 事 29-476 ╱ 蔬果 29-476 ╱ 花木 29-476 ╱ 畜類 29-476 ╱ 建置第三 29-476 ╱ 城池 29-476 ╱ 隄防 29-476 ╱ 廟貌 29-476 ╱ 社稷 29-476 ╱ 雩祀 29-476 ╱ 蜡饗 29-476 ╱ 邑厲 29-476 ╱ 恤養 29-476 ╱ 備荒 29-476 ╱ 鋪舍 29-476 ╱ 演武 29-476 ╱ 蕃育 29-476 ╱ 寺院 29-476 ╱ 宫觀 29-476 ╱ 報賽 29-476 ╱ 署制第四 29-476 ╱ 縣治 29-476 ╱ 皷樓 29-476 ╱ 門亭 29-476 ╱ 琴堂 29-476 ╱ 祠㕔 29-476 ╱ 房科 29-476 ╱ 倉庫 29-476 ╱ 官 29-476 ╱ 岸獄 29-476 ╱ 旬宣 29-476 ╱ 巡察 29-476 ╱ 府舘 29-476 ╱ 訓術 29-476 ╱ 訓科 29-476 ╱ 僧會 29-476 ╱ 申明 29-476 ╱ 旌善 29-476 ╱ 社塾 29-476 ╱ 河道 29-476 ╱ 學校第五 29-476 ╱ 儒學 29-476 ╱ 文廟 29-476 ╱ 典章 29-476 ╱ 書籍 29-476 ╱ 生員 29-476 ╱ 吏役 29-476 ╱ 祭噐 29-476 ╱ 射圃 29-476 ╱ 官師第六 29-476 ╱ 知縣 29-476 ╱ 縣丞 29-476 ╱ 主簿 29-476 ╱ 典史 29-476 ╱ 教諭 29-476 ╱ 訓導 29-476 ╱ 選舉第七 29-476 ╱ 進士 29-476 ╱ 舉人 29-476 ╱ 歳貢 29-476 ╱ 褒贈 29-476 ╱ 世廕 29-476 ╱ 辟薦 29-476 ╱ 援例 29-476 ╱ 駙馬 29-476 ╱ 武職 29-476 ╱ 胥史 29-476 ╱ 技術 29-476 ╱ 人物第八 29-476 ╱ 宦業 29-476 ╱ 風節 29-476 ╱ 文學 29-476 ╱ 恬退 29-476 ╱ 隱逸 29-476 ╱ 慶餘 29-476 ╱ 孝友 29-476 ╱ 貞烈 29-476 ╱ 遺蹟第九 29-476 ╱ 舊邑 29-476 ╱ 故里 29-476 ╱ 平臺 29-476 ╱ 荒洞 29-476 ╱ 夷丘 29-476 ╱ 涸流 29-476 ╱ 斷橋 29-476 ╱ 廢埠 29-476 ╱ 祠宇 29-476 ╱ 陵墓 29-476 ╱ 古刹 29-476 ╱ 異聞 29-476 ╱ 文詞第十 29-476 ╱ 聖製 29-476 ╱ 勑遣 29-476 ╱ 恩典 29-476 ╱ 疏諌 29-476 ╱ 文獻 29-476 ╱ 雜著 29-476 ╱ 蘭陽縣志 29-128 ╱ ","    吾邑名井有六未知何時鑿其餘姑舉一以     備数然濟人之功皆乆而不涸者也 出丘氏 舊志 井泉 琉璃井在縣内北街西古井狀如琉璃因名之河 南稱琉璃井者数處皆謂琉璃天成自甓而化傳  㕥爲異儀封縣西五里官道側亦有琉璃井水極甘  成化中知縣張鳳騫縋人下井鑿取視之得如掌大  者数片状如墨水而撃之有聲盖歳乆水氣烝凝  結而成者若硝石之是也然山川限隔地有偏氣  天下不可盡同矣吾邑琉璃井與此正相焉考工  記曰山有時以泐氷有時以凝秦符堅日宇宙間何  所不有然則水之凝也何必  寒而氷也哉出丘氏舊志 ○ 四眼井在縣東街南 其泉四穴涌出汲之  不竭○岀丘氏舊志○甘泉井在東城門外百歩許  水甘冽異常盛夏飲之齒如氷○出丘氏舊志河南  總志云在南城門外其水味甘俗呼甜水井○玉泉  井在儒斈前門内味甘而色瑩白酌以□□□□○ ","10卷 ╱ (明) 褚宦修 (明) 李希臣纂 ╱ 明嘉靖刻本"
16641,福建,漳州,"(嘉靖) 龍溪縣志",嘉靖,1521,1566,35,"卷之一 19-85 ╱ 地理 19-85 ╱ ","門龍泉妙玉泉五庵惟石獅岩為最勝宋郡守 李彌遜詩翠合巒萬葉稠雲擎佛屋出岩 <img n=""5""/>秋 光不到庭隂暁日先明竹外楼户牗髙低分世 界川原逺大失汀州休示我其消息更在靈山 上 頭 羅漢山 在十二三都五代唐天成中王延休 憇此忽聞異香馥都得一背有羅 漢像遂建寺 山因以名 尼姑山 在二十一都 山舊有尼寺 太寶山 在縣西 北二十 一都五峭列周廻百餘里陳北溪謂此山為一 方宗祖宋時有明珠夜飛入九龍江為漁人所得 以貢 因名 名第山 在二十一都舊名天城山唐邑人周 匡物讀書于此登進士第天子賢之 勑今 名 天公山 上有瀑布泉飛瀉數 十丈在二十一都 銅鉢山 在縣北 二十一 都山蜿蜓數里内一 中窪而外圓其形如鉢 圓山 在縣西南二十一 都其山髙大雄秀 ","8卷 ╱ (明) 劉天授修 (明) 林魁纂 ╱ 明嘉靖刻本"
16642,河南,平頂山,"(嘉靖) 魯山縣志",嘉靖,1521,1566,344,"魯山縣誌目錄 7-600 ╱ 一疆域 7-600 ╱ 沿革 7-600 ╱ 魯縣辯附 7-600 ╱ 分野 7-600 ╱ 里至 7-600 ╱ 形勝 7-600 ╱ 山川 7-600 ╱ 泉井橋梁 7-600 ╱ 鄊鎮 65-600 ╱ 里甲 7-600 ╱ 市 7-600 ╱ 風俗 7-600 ╱ 二田賦 7-600 ╱ 田畆 7-600 ╱ 貢税 99-600 ╱ 課鈔 7-600 ╱ 户口 7-600 ╱ 徭役 7-600 ╱ 物産 7-600 ╱ 八古蹟 314-354 ╱ 陵墓 314-354 ╱ 塔附 314-354 ╱ 城壘 314-354 ╱ 臺榭 314-354 ╱ 峝寨 314-354 ╱ 寺觀 314-354 ╱ 庵院附 314-354 ╱ 陶冶 314-354 ╱ 景 314-354 ╱ ","  法王寺一名石家寺碑載古有石家居此故    名去縣東南二十里正統十年僧可順重    脩建景㤗三年僧原性又脩   白塔寺在縣南五十里寺坐山鎮古有白塔    後爲人毁仍以塔名正統十一年僧惠能    復脩建天順五年僧圓福又増脩之   玉泉寺一名五朶山寺以寺在五朶山峯之    上去縣西北八十里剏始無考洪武二十 ","10卷 ╱ (明) 姚卿修 (明) 孫鐸纂 ╱ 明嘉靖刻本"
16643,湖北,仙桃,"(嘉靖) 沔陽志",嘉靖,1521,1566,164,,"滌塵井 在玄妙觀 一日濯纓 湧玉泉 在城北相傳古有泉流岀漕河沙白如 銀隨流湧岀故名叙疑即白沙水也 熨斗陂 故志寰宇記滄浪之水其側又有熨斗 陂叙按宋呉獵傳獵知江陵於赤湖城 西南遏熨斗陂水以限戎 馬則此陂又在江陵也 沌水 故志不載叙按玉海引范成大曰自石首 縣舟行百四十里入魯家洑自魯家洑入 沌沌者江傍支流如海之㳌其港僅過運河兩 岸皆蘆荻支港皆通小湖魯家洑即今監利魯 洑江也東流為太馬河即長夏水至沔逕直步 北接漢水東流至太陽入千漢東匯于白湖又 東流岀沌口入江故沌口有古沌陽縣水經註 沌水上承沔陽之太白湖東南流為沌水盖沌 之下流也由是言之沌水正逕沔地其 曰僅過運河又足為漕河之一證也 ","18卷 ╱ (明) 曾儲修 (明) 童承叙纂 ╱ 明嘉靖刻本"
16646,廣東,韶關,"(嘉靖) 仁化縣志",嘉靖,1521,1566,122,,"   洞巖隂室藹淸虛峭璧儳峯削不如迫石紋開翠錦沙    晴鳥跡篆殘書坐聽溪響和山細摘松花當野登覧    未窮歸去促盡將幽興入藍輿    細看天地畱奇跡錦石憑空未失真絶璧每逄幽鳥怪定    僧初入白雲親千年碧翠惟流水幾度登臨試葛巾欲傍    藥爐迷石窒却愁玉屑困残身                 符錫 新喻人州知府 韶    紫府稜稜峭璧開凌虚直上九層䑓枯松曉沐靈湫雨飛    瀑霄滕絶澗雷雲服此中分伍嶺斗牛何處望三台踏欹    倚遍長欄外萬里青流一鶴回 ","5卷 ╱ (明) 胡居安纂修  ╱ 明藍絲闌鈔本"
16649,廣東,韶關,"(嘉靖) 翁源縣志",嘉靖,1521,1566,3,,"    翁源山川奇勝不下他邑然而鍾英毓秀乃寥寥於甲     第者夫固以時也與    翁山去縣東一百六十里髙秀㧞頂有靈池古名靈池     山其泉有八曰湧泉温泉香泉甘泉震泉龍泉玉泉     乳泉四時不涸文獻廟碑云八泉會而為池即此也圖     經云昔有二仙翁遊息於此龎眉皓髪樵者或時見之     居民飲其水者多壽故山名翁山水名翁水後縣亦以此     名又曰西眉山亦是也    靑雲山去縣東南一百里壁立磅磚與翁山上下並峙世傳     樵者時見雲霞絢爛有若䑓殿人物之狀已而跡之杳 ","不分卷 ╱ (明) 李孔明纂  ╱ 明烏絲闌鈔本"
16663,山東,濟南,"(乾隆) 歷城縣志",乾隆,1735,1796,292,"卷第三 237-297 ╱ 地域考一 237-297 ╱ 沿革 238-297 ╱ 星土 249-297 ╱ 疆界道路 251-297 ╱ 里社 254-297 ╱ ","  仙䑓七領村二十三曰布度口曰大門牙莊曰小門   牙莊曰突泉莊曰西坡莊曰羅家園 舊志太甲 陵南五里 曰張   家莊曰道溝莊曰尹家店曰位家莊曰乙家莊曰邢   家莊曰北髙二莊曰南高二莊曰孫家崖曰岀泉溝  舊名出山溝在  玉泉嶺西北 曰核桃園曰邱家莊曰辛莊曰官馬   塲曰李家莊曰武家莊曰劉家莊共一百一十五牌   户一千二百一十七口三千四百九十八   仙䑓五領村十曰中宫莊 金史六鎮之一舊名中宮 鎮在城南五十里地沃民  勤一六三  八日集 曰營兒莊曰許家莊曰鄭家莊曰兒莊   曰于家凹曰邱家莊曰路家莊曰稻池莊曰劉家莊 ","50卷 ╱ (清) 胡德琳修 (清) 李文藻等纂 ╱ 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16663,山東,濟南,"(乾隆) 歷城縣志",乾隆,1735,1796,396,"卷第六 381-440 ╱ 山水考一 381-440 ╱ 山一 382-440 ╱ ","  大澗嶺在野河南南營之徑   小澗嶺在望米䑓北東西營之徑   猪頭嶺在大澗嶺西西營之徑   八石崖在玉泉寺東南數峯陡立欲摩空 以上俱 舊志 大澗嶺東北為寨兒頭山又北為勾脚疃又北為杷頭 山自大澗嶺至此可二十六里   皇寨在天平寨東 舊 志   天平寨在大水坑北   雞鳴寨在東務南   勾脚洞在勾脚疃亦名白雲洞 以上俱 舊志 ","50卷 ╱ (清) 胡德琳修 (清) 李文藻等纂 ╱ 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16663,山東,濟南,"(乾隆) 歷城縣志",乾隆,1735,1796,535,"卷第八 503-598 ╱ 山水考三 503-598 ╱ 水一 503-598 ╱ ","  漬米泉在漬米峪内流入雲河   胭脂泉在玉泉寺嶺前   螃蠏峪在西營東甘泉數泓滙為清溪   黄櫨泉在西營北雲河一帶之水大半仰給此泉其   流經擒口峪入錦繡川   玉泉在龍集寺觀音閤下涓㳙東注龍集獨勝 以上 俱舊  志   錦繡川水又西經虎頭崖南右納龍灣水水源出大澗 嶺南之龍灣西南流右納核桃泉水又西南經十八盤 東又南經石嶺西又南經虎頭崖西凡行十八里來入 ","50卷 ╱ (清) 胡德琳修 (清) 李文藻等纂 ╱ 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16663,山東,濟南,"(乾隆) 歷城縣志",乾隆,1735,1796,978,"卷第十四 936-1008 ╱ 古蹟考一 936-1008 ╱ 城址 936-1008 ╱ 故蒲 936-1008 ╱ 故宅 978-1008 ╱ ","  李攀龍和殿卿白雲亭醉歌狂殺王門客空亭自嘯   歌那知珠履散自愛白雲多短髪明秋水長曵芰   荷獨憐枚叟在不復厭婆娑 滄 集   李先芳奉使德藩召燕淵澄閤觀珍珠泉作帶礪開   宗國湖山列祖筵泛槎滄海上張樂白雲巔䑓榭吞   寒浦笙歌沸夕烟地靈歕玉屑天瀉珠泉鮫室光   逾媚驪宫夜未眠蚌中疑月吐水底見星懸李白頻   中聖淮王正渴賢本支流不盡千古鏡常圓 東岱山 房詩錄    故宅 書有之曰表厥宅里賢人君子之居固當世之所旌也 ","50卷 ╱ (清) 胡德琳修 (清) 李文藻等纂 ╱ 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16663,山東,濟南,"(乾隆) 歷城縣志",乾隆,1735,1796,1314,"卷第十八 1247-1331 ╱ 古蹟考五 1247-1331 ╱ 寺觀 1247-1331 ╱ ","  貝葉則昏昏莫辨既壯有所聞則心開然而遭口語   者數矣因正言之以明至道時萬歴十四年歲在丙   戌秋八月 據 碑 玉泉寺在龍集山一名果老菴正統十二年重修 據 碑 元帝廟   尹旻重修元帝廟記畧我德藩賢王之國以來上下   奠安乃於宫北土山之陽建北極一廟歲乆傾圮於   是慨然增修規制視昔有加地乃白雲樓舊基逺有   佛山之巍巍近有源泉之混混背有明湖之浩浩旻   老矣不能文謹䟦數語於碑因申臣子頌禱之意 舊 志 ","50卷 ╱ (清) 胡德琳修 (清) 李文藻等纂 ╱ 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16663,山東,濟南,"(乾隆) 歷城縣志",乾隆,1735,1796,1321,"卷第十八 1247-1331 ╱ 古蹟考五 1247-1331 ╱ 寺觀 1247-1331 ╱ ","  之寧不為古名醫之罪人哉於是知今日之役又   匪苐報本已也萬歴四十三年歲次乙卯月日 大佛寺在八達嶺下寺去嶺三里佛去寺七里 渴馬寺在西渴馬莊崇正初重修亦名玉泉 萬善寺在鵲山下崇正乙亥曾司璥創建 普門寺在道溝内崇正十年張洪重修 梵音寺在龍山鎮明朝建 安闍寺在譚城驛東北一名草寺明朝建 以上俱 舊志 三元宫   王倣大佛寺重建三元宫記畧自歴山門岀彌望皆 ","50卷 ╱ (清) 胡德琳修 (清) 李文藻等纂 ╱ 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16663,山東,濟南,"(乾隆) 歷城縣志",乾隆,1735,1796,2752,"卷第四十九 2708-2782 ╱ 雜綴一 2708-2782 ╱ 軼事 2708-2782 ╱ ","行齊河道中小雨後泰山嶺歴歴可數兩旁小山間 見層出雲烟出没顧揖不暇恨無佳句為摹寫之耳前 後所得詩凡十五首并諸公唱酬附於左 遺山 集    按遺山汎明湖諸詩已見各門今撿其集凡涉濟    南詩俱附於此濟南雜詩十首云兒時曾過濟南    城暗算存亡只自驚四十二年彈指過却欵行處    是前生匡山聞有讀書堂行過山前笑一塲可惜    世間無李白今人多少賀知章華山正是碧芙蕖    湖水湖光玉不如六月行人汗如雨西城橋下見    遊魚吴兒洲渚似神仙罨畵溪光碧玉泉别有洞 ","50卷 ╱ (清) 胡德琳修 (清) 李文藻等纂 ╱ 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16665,浙江,湖州,"(乾隆) 烏程縣志",乾隆,1735,1796,95,"卷一 34-95 ╱ 武備 86-95 ╱ 卷二 95-189 ╱ 山川 95-189 ╱ ","烏程縣志卷之二   山川     吳興山水清遠昔人共談蓋苕霅交流名為今之澤國而     蒼弁聳峙實為古之嵎中遊其地者短策可登輕橈可泛     疏峰秀嶂迥渚環洲下映上探皆成麗矚是以延高流之     勝賞流藻詠之遺篇謝太傅所題洵非虚語予幸宰山水     縣惜無酈元才筆寫貌幽遐掌錄之餘竊恐澗媿林慚政     復不免爾志山水第九 峴山在縣南五里本名顯山以唐廟諱改 太平寰宇記   西吳里語山傍郡城若襄陽大峴故名崇王烏程縣志釋文云  峴者見也山之首見曰峴一出安定門即見此山故名山頂舊  有靈慧塔久廢有浮玉泉窪尊石水際有奇樹石當前碧湖千  頃浮玉一片若拱若就百里中勝㮣也苕紀南浮玉北擁郡  城道塲西來此為盡龍山多  亭榭且近城遊者無虛日    鄭明選遊峴山記略峴山去郡不滿五里游者非有齎糧遠 ","16卷 ╱ (清) 羅愫修 (清) 杭世駿纂 ╱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16665,浙江,湖州,"(乾隆) 烏程縣志",乾隆,1735,1796,187,"卷二 95-189 ╱ 山川 95-189 ╱ ","□□池在峴山瑪瑙坡上 乾隆湖州府志  □席池在道塲山上方 苕紀  八功德池放生池俱在道塲山 乾隆湖州府志  飲馬池在杼山 同上  碧琳池在玲瓏山 同上   避暑錄話吾居東西兩泉西泉發於山足蓊然淡而不流泄而  為沼纔盈丈許溢其餘流於外汲者繼踵終日不耗東泉亦在  山足而伏流決為澗經碧琳池然後會大澗  而出兩泉皆極甘不戒惠山而東泉尤洌 浮玉泉在峴山 崇正烏程縣志  虎跑泉一掬泉出道塲山 同上  白雲泉在金蓋山北麓山多雲氣故有佳泉十里內蠶絲俱汲煮   之輒光白大售下注田可百畝 湖錄  □□□在杼山飲馬池下地方丈餘其泉清激觀者以足震地則 □□中細泡連起如珠故名居民以漑田可百畝 同上  ","16卷 ╱ (清) 羅愫修 (清) 杭世駿纂 ╱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16665,浙江,湖州,"(乾隆) 烏程縣志",乾隆,1735,1796,204,"卷三 189-261 ╱ 古蹟 189-261 ╱ ","   劉一止訪石林二首山行不用瘦藤扶度石穿林意自餘夜    過西巖投宿處滿身風露竹蕭疏山澤形容忌太癯石林風    範欲何如時時賔客傾家釀個個郎君讀父書 苕溪集     范成大與薛士龍遊弁山石林故居詩白蘋有嘉招蒼弁得    勝踐會心不憚遠乘興恐失便籃輿犯窮臘共作忍寒面冥    濛雲釀雪浩蕩風落雁松篁漸清幽猿鶴共悲怨英英文章    公作舍鎖葱蒨嶤峰俯前榮佳木秀諸院窮搜發山骨林立    侍談讌西巖踞熊虎東巖峙屏案履綦故彷彿蓋瓦已零亂    經營三十年成毁一飛電摩挲土花碧小立為三歎 石湖集     黃玠石林精舍詩精舍青山曲石林雲氣寒夔龍方滿朝誰    不愛王官高人獨有見聊復此盤桓 弁山小 隱吟錄    又王維輞川劍石葉石林作精舍置卞山下今為沈玉泉所    得因賦有石有石美如鑄拂拭鋒稜氣猶怒何人鼓槖動霄 ","16卷 ╱ (清) 羅愫修 (清) 杭世駿纂 ╱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16665,浙江,湖州,"(乾隆) 烏程縣志",乾隆,1735,1796,935,"卷十五 912-960 ╱ 藝文 912-960 ╱ ","高若元眞隱而名彰顯而無事不窮不達其嚴光之比與處二子 之間誠有裕矣長慶二年甲寅歲夏四月辛未日潤州刺史兼御 史大夫李德裕記 唐文粹     採菱渡石記             陳潤祖 監運沈君玉泉得異石於石林葉氏之廢圃廉而不劌聳而不屈 黝然其光蒼然其色若干將出匣而未加磨礪也前後刻曰采菱 渡其陽字二行王摩詰石虛用中書皆有印文復刻摩詰詩于下 方云采菱渡頭風起策杖林中口斜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裡人 家與集中稍異意為輞川舊物而立於採菱渡者其景猶可㮣見 夫物固有無脛而能走千里者珠玉是也蓋為世珍貴易於包挈 石之為物盤盤囷囷嶄嶄魏巍非百斛之舟數十夫之力莫能致 世之嗜好之者不啻珠玉牛李之黨徧天下交相詆毁如冰炭品 甲乙戒子孫嗜石如出一轍五季之亂委没于荒烟亂草之中瓦 ","16卷 ╱ (清) 羅愫修 (清) 杭世駿纂 ╱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16665,浙江,湖州,"(乾隆) 烏程縣志",乾隆,1735,1796,936,"卷十五 912-960 ╱ 藝文 912-960 ╱ ","□□耳兹石也踰鬬河涉江淮來止於吳昔牛李之石皆自太湖 而西是石乃自西而南特為世所愛重豈非摩詰之風流文釆照 映後世神物亦或護持使然哉於是扣石而問之曰爾能决浮雲 揮墨蜧驅旱魃而致豐年之祥乎能斬侫臣誅奸宄雄三軍而為 府庫之重乎石不能言乃酌酒而為之歌曰秦關百二兮鬱嵯峩 秋風吹㡌兮水揚波望故都兮渺何處白雲飛兮芳草多載歌曰 城郭異兮人民非輞川千里兮何時歸照玉泉兮安且壽花溪之 樂兮與君子而相依郡人陳潤祖為之記 東溪集     峴山逸老堂社田記          陳幼學 太守受事之明年登逸老堂徘徊瞻眺興先民之思堂剏於嘉靖 丁未逸老者劉司空麟蔣司空瑶顧司寇應祥吳憲副龍陳大參 良謨韋少參商臣唐比部樞一時同志皆高賢倡此社關中孫山 人一元建業龍僉憲霓僑倚此中崑山張納言寰咸先後入社而 ","16卷 ╱ (清) 羅愫修 (清) 杭世駿纂 ╱ 清乾隆十一年刻本"
16669,江西,宜春,"(正德) 袁州府志",正德,1127,1134,460,"卷之十二 413-469 ╱ 藝文三 413-469 ╱ 詩 413-469 ╱ ","  石室凝酥滈玉泉綉榻幽仙客臥華陽深老龍眠   寒門雲鎖渾寂靜風景分明壷裏天     宣風公舘次韻   亭堦野草覆苔㾗觸目閒雲物態渾䟦渉遲留憐瘦馬   﨑嶇險阻憶荒村逺聞蕭寺鐘聲近覧靑山月色昏   自古行人多寂寞謾將詩酒繫征䰟     周濂溪祠次韻   靜對南山悟道眞斯文從此重儒巾分符星渚功垂史   督稅盧溪惠溥民舊草荒祠猶帶緑先天太極自通神 ","14卷 ╱ (明) 嚴嵩纂修  ╱ 明正德刻本"
16678,安徽,黃山,"(弘治) 徽州府志",弘治,1487,1505,158,"卷之一 58-169 ╱ 坊市 137-169 ╱ 廂隅鄉都 156-169 ╱ ","   寜仁溪頭永福曰永豐鄉在縣西南 舊名 永昌 里有五安業    長清永揚清泰環山曰長夀鄉在縣西南里有五率城    龍宿龍還龍巷懷德曰仁愛鄉在縣西南 本唐敬 愛鄉 里有    五金山長沙富資寜固湧泉曰寜仁鄉在縣西南里有    五脩集神山臨江章溪仁福曰通德鄉在縣西北 舊名 同德    里有五長春隱儒敦孝靈泉豐樂曰孝弟鄉在縣西北    里有五永安玉泉信行和睦萬安元及 國朝定置關廂十六統三十有七都洪武二十四年編户二    百八里關廂一十八里鄉都一百九十里 明德鄉 一 都 ","12卷 ╱ (明) 彭澤修 (明) 汪舜民纂 ╱ 明弘治刻本"
16678,安徽,黃山,"(弘治) 徽州府志",弘治,1487,1505,1209,"卷之九 1098-1225 ╱ 人物三 1098-1225 ╱ 忠節 1098-1225 ╱ 孝友 1125-1225 ╱ 義勇 1145-1225 ╱ 武功 1163-1225 ╱ 封贈 1171-1225 ╱ 隱逸 1178-1225 ╱ ","  塢樂安莊書舍與汪克寛爲友講明道   學所著文有玉泉集詩有寓意藁蔵于家 汪時中 字天 麟祁   門西隅人博學善吟不樂仕進元季隱查山築書堂與   從兄克寛講學學者稱查山先生所著有三分藁蔵于   家    胡坊 字元禮婺源在城人精易書二經熟於子史初 盤阿書院教授子弟元季本州以十六儒薦 國朝程睿 字彦思號思齋婺源留山人晩號留山遯叟父復 嘗遊雲峯胡炳文之門受易學兄璇字均度元紫   陽書院大學訓導纂著春秋守約睿承家學至正中以   春秋領試江浙遭亂不仕時黄罡族人都五都六兄弟   據太洋山一日睿被執將兵之因應口作德政歌遂得   免洪武中與族達道倡衆經理先墓至晚年樂志髙潔   作思齋遂老   文一篇以終 金居敬 字元忠休寧洲陽干人資敏學博 從朱風林趙東山遊風林經傳傍   註東山春秋屬辭居敬校正之力居多工   詩有集蔵于家洪武二年卒年四十九 余宗益 字允 欽績   溪人其先由鄱陽徙工於詩歌行麗 國初兵燹悉   平或勸之仕乃隱于山林和舒頔詩云年已當強仕干 ","12卷 ╱ (明) 彭澤修 (明) 汪舜民纂 ╱ 明弘治刻本"
16678,安徽,黃山,"(弘治) 徽州府志",弘治,1487,1505,1328,"卷之十 1225-1377 ╱ 寺觀 1322-1364 ╱ ","   林院 在登瀛鄕宣化里 唐永昌元年建 江祈院 在孝悌鄕千秋里五 代吳順義二年建     山院 在平遼鄕新安里 唐天祐三年勑建 清泉院 在孝悌鄕玉泉里唐大 中二年建舊號玉泉院   泉在方丈前宋宣和後院   稍遷其泉今在圃中 竹㑹寺 在寧泰鄕仁愛里 唐大中元年建 溪    頭院 在仁禮鄕溪頭 里唐景福中建 楊干寺 在孝女鄕漳湍里 唐咸通二年建 古城院   在永豐鄕安樂里唐太和中建舊在杏壇潭東宋宣和   後徙潭西其旁有杏城極平廣相傳昔嘗以爲城㝷以   土輕棄   不用 漢洞院 在仁愛鄕富資里漢洞唐建㑹昌中廢 大中二年復建宋宣和中方賊退後院   東遷半里許與石耳   山對漢洞見古蹟下 古巖院 在永豐鄕環山里唐㑹 昌元年建石有石巖 興    福院 在中鵠鄕遷喬 里唐光化中建 坦平院 在仁禮鄕萬安里 唐太和五年建 黄坑院   在仁愛鄕金山里唐太和中建宋重修程珌記 弘治   間僧  志禮宗暉重修中有周翊應侯祠水旱札瘥 ","12卷 ╱ (明) 彭澤修 (明) 汪舜民纂 ╱ 明弘治刻本"
16678,安徽,黃山,"(弘治) 徽州府志",弘治,1487,1505,1348,"卷之十 1225-1377 ╱ 寺觀 1322-1364 ╱ ","  募縁   重建 桃源庵 在二十三都元至元丁亥邑人胡玉成捨 地道士王泰初建至正壬辰兵燬 國朝   洪武十一年道   士程宗友重建 太淸觀 在二十八都元泰定甲子邑人 胡一鳳捨地道士程虛谷建至   正壬辰兵燬 國朝洪武   五年道士王泰初重建 時思堂 在三十都元至元未 道士董玉泉建至正   壬辰兵燬 國朝洪武   間道士吳得華重建 龍門觀 在三十六都元至元丙 子邑人黄朝陽捨地道   士董菊園建至正壬辰兵燬  國朝洪武六年道士吳進修重建 通元觀 在十七都靈巖 三洞前宋紹興   十八年邑人李三長道士鄭全福建慶元元年道士程   彌遠重建汪行素詩蓬壷咫尺隔塵氛流水桃源上下   村逰遍東西南北洞風光別是一乾坤○自紫虛觀以   下至此凡六觀一院一庵一堂並於 國朝洪武二十   五年歸併入天仙觀   後各復本觀院庵堂 中和觀 在一都元大德二年全眞 道士趙定庵建至正壬辰   兵   燬 神光夀聖觀 在清化靈芝山宋嘉定十六年因孫法 籙胡髙士立石禱祈屢應胡知府創永 ","12卷 ╱ (明) 彭澤修 (明) 汪舜民纂 ╱ 明弘治刻本"
16679,江蘇,鎮江,"(弘治) 句容縣志",弘治,1487,1505,151,"卷之四 109-165 ╱ 地理類 109-165 ╱ 山岩 109-165 ╱ 崗谷 126-165 ╱ 洞湖 127-165 ╱ 溪澗 109-165 ╱ 河堰 142-165 ╱ 潭源 144-165 ╱ 附雜 109-165 ╱ 類 109-165 ╱ 井泉 145-165 ╱ ","     海潮在積金中之西今元符宫西園是也一在      墨池西畔     白玉泉在茅山常寕街  百丈泉在茅山拱辰峪     樂泉在茅山元符宫側  陶公泉在茅山皇甫峪     大泉在縣治東北移風鄊崙山上今存姚譽記之曰句      曲之東寔曰崙峯居峯之陽厥生大泉     玉免泉在縣治東移風鄊光衷真武庙側     銅坑泉在縣治北鳳壇鄊銅山其深難測     龍泉在縣治東望仙鄊首山     楊桞泉在縣治北琅瑘鄊華麓山西 ","12卷 ╱ (明) 王僖徵修 (明) 程文纂 ╱ 明弘治刻本"
16679,江蘇,鎮江,"(弘治) 句容縣志",弘治,1487,1505,179,"卷之五 165-237 ╱ 壇壝 165-237 ╱ 宫室 167-237 ╱ 樓閣 165-237 ╱ 亭臺 165-237 ╱ 寺觀 173-237 ╱ 庵院 165-237 ╱ 義塚 165-237 ╱ 先賢遺跡 165-237 ╱ ","     建後因無僧㱕併寺額存焉     前光寺在縣治南一十里福祚鄉宋紹興間慧元祖師      始建永樂十五年㱕併崇明寺     東大泉寺在縣治東此五十五里望仙鄉唐武徳間常      詣禅師始建原成叢林     西大泉寺在縣治東北五十里移風鄉宋昇明二年邑      人楊継祖捨宅為寺今徙置縣北鳯壇鄉唐巷村陳      文琥建原成叢林     玉泉禅寺在縣治北五十五里鳯壇鄉舊名玉泉庵宣      徳間僧道頴建造改今額有碑記見文章類 ","12卷 ╱ (明) 王僖徵修 (明) 程文纂 ╱ 明弘治刻本"
16679,江蘇,鎮江,"(弘治) 句容縣志",弘治,1487,1505,199,"卷之五 165-237 ╱ 壇壝 165-237 ╱ 宫室 167-237 ╱ 樓閣 165-237 ╱ 亭臺 165-237 ╱ 寺觀 173-237 ╱ 庵院 165-237 ╱ 義塚 165-237 ╱ 先賢遺跡 165-237 ╱ ","     前宋紹興間毘陵道者虞慧聦蓬頭苦行常捆業草      屦以易米每夕拜斗一夕感黒虎伏其傍髙宗知名      召見徳夀宫賜以齋米對曰野人無用留作軍需上      一放還山     唐若山庵 凝神庵 齊雲庵 天信庵 棲白庵     郄尊師庵 玉泉庵 雲谷庵 集聖庵 奉真庵     積金庵 迎真庵 二舘庵 鶴䑓庵 常净庵     喜客泉庵 超然庵 萬松庵 俱妙庵 朝陽庵     思真庵  歸真庵 净真庵 澄真庵 石堂庵     和庵  上喜庵 守柔庵 靈寳庵 抱朴庵 ","12卷 ╱ (明) 王僖徵修 (明) 程文纂 ╱ 明弘治刻本"
16679,江蘇,鎮江,"(弘治) 句容縣志",弘治,1487,1505,658,"卷之十 618-701 ╱ 文章類 618-701 ╱ 祠廟碑刻 618-701 ╱ 寺觀碑刻 642-701 ╱ ","   國 祈禱祝延 晨鍾暮皷 香火萬年       玉泉寺記          謝璘撰      句曲之山有銅峯焉東連鉄瓮西接金陵居萬山之      中橫大江之上巍然而髙欝然其秀嵐光翠色秀出      天表龍盤乕踞若地湧而天成誠江南之福地祗園      之真境也舊有刹乃玉泉庵也有泉自西北飛練      而下經殿北流自東南而出若玉虹之領長川故名      玉泉元季殿宇圯毁乆未䏻復洪武丙寅姑慧岩      禪師飛錫至山覩兹之勝編竹為籬株茅為庵誓願      恢復慧岩清脩苦節行脩德重扵是逹官長者莫不 ","12卷 ╱ (明) 王僖徵修 (明) 程文纂 ╱ 明弘治刻本"
16679,江蘇,鎮江,"(弘治) 句容縣志",弘治,1487,1505,660,"卷之十 618-701 ╱ 文章類 618-701 ╱ 祠廟碑刻 618-701 ╱ 寺觀碑刻 642-701 ╱ ","   賜玉泉禪寺金書額扁天人交慶誠千載之一遇也自      是佛日増輝宗門生氣正統庚申百川上人率領僧      衆給授度牒還山其榮幸為何如㢤徵文刻石以永      其傳盖銅峯吾家世産先人舎以衍福慶盖佛氏      之教深慈弘願上以隂翊   皇度叅賛化機下以攝受群迷悉歸正覺其功非淺淺也因      以感先人之德而重上人之請既撰以文復系以詩       大江之南 有山翼然 中建宇 名曰玉泉       鍾山右距 華峯左旋 千年寳地 三世正傳       天雨瑶花 地湧金蓮 祗園真境 靈山朦縁 ","12卷 ╱ (明) 王僖徵修 (明) 程文纂 ╱ 明弘治刻本"
16684,安徽,池州,"(嘉靖) 池州府志",嘉靖,1521,1566,499,," 巧仙人橋逈路還通箇中風  景堪圖安得頻來學醉翁 劉春齊山一 縱 歩  徐徐覔勝遊地因吟賞轉淸幽豪  來躡飛雲頂兩眼茫茫㸔九州 柯崙百牙山   一 奔利群情烈火嘘日中平價市多胥紛紛 龍斷乘時起屹屹岡陵振古如麓繞江流  吞楚澤地環畿輔化商居阜財  未試康時志獨對薫振珮琚 吳夏夜泊淸   溪一 維舟冒暑泊更深最是蟲蟲毒侵玉 井無冰隨例鍚廣寒有約初心試揮  紈扇風頻滿忽覩星河影未沉長  嘯一聲雲石裂重淵深處蟄龍吟 夏時齊山一    芙蓉含萬象蘭若逼諸天蒼峽玉泉㵼靑松 野鶴眠流雲棲榻上落日下吟不盡登臨  興飄飄  欲仙 李相齊山一 齊山環繞白雲飛草色 平茵陟翠微洞口雨収  龍欲樹頭煙鎻鶴初歸巖泉瀝瀝如鳴珮石  皷琅琅送落暉獨上九蕐上朢一聲雷震速  征  衣 張瑚過羅磯吊黃狀元一 回 飛龍 已在天大江 ","9卷 ╱ (明) 王崇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686,河南,南陽,"(嘉靖) 鄧州志",嘉靖,1521,1566,401,"卷之十一 381-405 ╱ 陂堰志 381-405 ╱ ","  堰 淤村保灌田貳 頃叄拾叄畆 何家堰 淤村保雚田叄 頃伍拾畆 陀泉堰  洪水峪灌田  拾捌畆 秦家堰 淤村保灌田 壹頃㭍拾畆 石口堰 子平 灌田㭍  頃  拾畆 朱家堰 尖角裏灌田壹頃㭍拾畆 以上㭍堰知縣武文修 玉泉堰 板 橋  保灌田壹  頃貳拾畆 桞家堰 老虎嶺灌田 壹頃㭍拾畆 阮家堰 新興保灌 田壹頃伍  拾畆以上叄堰  知縣趙廷璋修 鷄鳴泉堰 清泉寺灌田 拾捌畆 老兒泉堰  樵峪灌田㭍  頃捌拾㭍畆 楊其堰 荆子堡灌田 頃貳拾畆 白浪堰 在白浪 河灌田  頃貳  拾畆 蒿平堰 在蒿平裏灌田拾畆 以上五堰叅政劉漳修 全家堰 在 全  家湾灌田貳  頃㭍拾畆 韓家堰 東平頭灌田 貳頃㭍拾畆 周家堰 黄龍廟 灌田  拾  畆 肖家堰 鎖裏灌田貳 頃貳拾畆 黒馬堰 鷄祥寺灌田 壹頃貳拾畆 望苟   堰 馬泉灌田壹 頃貳拾畆 李家堰 樵峪口灌田 貳頃伍拾畆 㴆陂堰 在浸 陂兒 ","16卷 ╱ (明) 潘庭楠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689,遼寧,朝陽,"(嘉靖) 建平縣志",嘉靖,1521,1566,62,"卷之一 35-87 ╱ 輿地志 36-87 ╱ 建置沿革 36-87 ╱ 邑名 38-87 ╱ 分野 38-87 ╱ 疆域 39-87 ╱ 至到 39-87 ╱ 形勝 41-87 ╱ 風俗 41-87 ╱ 山川 43-87 ╱ 塜墓 36-87 ╱ ","   妙泉在縣南七十里大巖山下泉窟横闊七尺清冽     不竭俗呼爲妙泉因以名鄉縣尹王勉詩云路入     大巖松徑遠泉流妙眼石波清    氷玉泉在縣西十里寳興圩内    放生池在郎溪縣冶之前宋淳熈元年知縣盧彦徳     分畫溪界東至學前西至廣惠廟榜爲放生池淳     熈二年知縣蘇十能建亭其上今亭廢池存見碑     記    東門堤    西門堤 二堤各長五里許宋慶元間漕司給錢脩 ","9卷 ╱ (明) 連鑛修 (明) 姚文燁纂 ╱ 明嘉靖刻本"
16689,遼寧,朝陽,"(嘉靖) 建平縣志",嘉靖,1521,1566,254,"卷之七 251-318 ╱ 藝林志 251-318 ╱ 詩 252-318 ╱ 歌 251-318 ╱ ","   市晚凉無處不塵埃      溺女    虎狼性至惡猶知有父子人爲萬物靈柰何不如彼    生男與生女懷抱一而巳生男旣飬生女顧不舉    我聞殺女時其状苦難比胞血尚淋漓有口不能語    吚嚶盆水中良乆乃得死嗟吁父子心残忍一至此    我因訓吾民母爲殺其女荆與裙布未必能貧汝    随分而嫁娶男女得其所此散民間萬民當記取      南湖      知縣事玉泉子張澯    南湖一日駕官渡酒罷從容問漁父短橈穿破白蘋 ","9卷 ╱ (明) 連鑛修 (明) 姚文燁纂 ╱ 明嘉靖刻本"
16690,江蘇,蘇州,"(嘉靖) 崑山縣志",嘉靖,1521,1566,173,"坊巷 157-176 ╱ 第四卷 157-176 ╱ 市鎭 157-176 ╱ 橋井 157-176 ╱ ","阜康橋 巴城 村     夀安橋 縣西二 十二里 唐涇橋 縣北十 八里    新塘橋 縣北十 八里          已上俱在城外   井 玉泉井在馬鞍山上宋淳熈七年鑿 陸潜井在甫庫橋南宋咸淳二年陸潜鑿 王橋井在普濟橋東宋咸淳四年王得鑿 王珠井在通闠橋西宋瑞平三年王珠鑿  ","16卷 ╱ (明) 楊逢春修 (明) 方鵬纂 ╱ 明嘉靖刻本"
16690,江蘇,蘇州,"(嘉靖) 崑山縣志",嘉靖,1521,1566,180,"第宅 176-194 ╱ 亭舘 176-194 ╱ ","玉泉亭在馬鞍山東邑人張通府承秀重建   顧侍御潜爲記 玲瓏石亭在馬鞍山北知縣楊逢春刻文于   内禁採石者 東巖亭在馬鞍山東麓邑人顧都事澡建 展桂堂在顧侍御潜園内吕狀元柟爲記          已上俱存 范清獻公第在至和塘北舊有石刻范府界 ","16卷 ╱ (明) 楊逢春修 (明) 方鵬纂 ╱ 明嘉靖刻本"
16692,寧夏,玉樹,"(嘉靖) 寧夏新志",嘉靖,1521,1566,172,"卷之一 20-194 ╱ 公署 75-194 ╱ 五衛 75-194 ╱ 南路守備 75-194 ╱ 北路守備 75-194 ╱ ","  百員名駐劄大為寧夏南路守備雍彬以邵綱   視大為適中防禦實便故駐劄焉城因其舊東   門一上䢖振武樓領玉泉營自鎮城迤南屯堡皆   属之 公署   守備衙 在振武門 内大街北 官㕔 在守備 宅東 倉 在守備 宅西 草塲 在 城  内西  南角 官 ","8卷 ╱ (明) 楊守禮修 (明) 管律纂 ╱ 明嘉靖刻本"
16692,寧夏,玉樹,"(嘉靖) 寧夏新志",嘉靖,1521,1566,173,"卷之一 20-194 ╱ 公署 75-194 ╱ 五衛 75-194 ╱ 南路守備 75-194 ╱ 北路守備 75-194 ╱ ","  守備一員 管堡官一員 軍馬   軍五百名 馬五百匹   領玉泉營 旗軍二百名 把總官一員 防西關門 西關門者北自赤木口南抵大堡八 十餘里嘉靖十年僉事齊之鸞䢖議於  總制尚書王瓊奏役屯丁萬人費内帑萬金而為  之塹者初聞是議父老以為不可士以為不可  制府亦以為不可之鸞力主已議堅不可回踰六  旬而成之成未月餘風沙塞數日悉平仍責令  楊顯平羗邵綱玉泉四堡時加挑濬然隨挑隨淤  人不堪其困苦巡撫都御史楊志學奏棄之四堡 ","8卷 ╱ (明) 楊守禮修 (明) 管律纂 ╱ 明嘉靖刻本"
16692,寧夏,玉樹,"(嘉靖) 寧夏新志",嘉靖,1521,1566,177,"卷之一 20-194 ╱ 公署 75-194 ╱ 五衛 75-194 ╱ 南路守備 75-194 ╱ 北路守備 75-194 ╱ ","  雍彬 中衞指揮正德五 年設守備始此 楊賢 寧夏前 衞指揮 呉吉 陜西西 安衞指  揮   王効 榆林衞 指揮 劉威 寧夏左屯 衞指揮 陳爵 寧夏前衞指 揮嘉靖九年  總制尚書王  瓊奏革之 常綱 中衞指揮嘉靖十四年巡撫都 御史張文魁奏復之復守備始  此兵貴聮絡故易於應援邵綱未設官兵之前虜  自赤木等口入抵羅家則寧化李俊諸堡數受  剽掠之虞自設有官兵之後南應以玉泉营北應  以平羗堡有擊首尾應擊尾首應撃背則首尾皆  應之害故少矣然不重則威不振威不振則  兵不齊守俻之官是故宜復之也自邵綱抵平虜  又三百餘里中間雖有鎮北鎮朔二堡各止步軍  二百更番守哨實無出戰之兵求迤西一帶得享  耕牧之利豈啻平虜改增兵而已視鎮北堡適  中之處宜設守俻一員添兵馬一千庻幾免首 ","8卷 ╱ (明) 楊守禮修 (明) 管律纂 ╱ 明嘉靖刻本"
16693,貴州,黔西,"(嘉靖) 普安州志",嘉靖,1521,1566,106,,"   勞民極木之壮麗殫金碧之華靡日復    一日無有紀極我 朝雖不廢其敎而維持以法肆不得行書之於    志以見昔所有者今雖不䏻廢今所無者    後亦不必増也   大威寺 在州治西北本 州習儀之 興福寺 在州治東捧 誥山之下   東陵寺 在衞城東門外 筆架山之下 西陵庵 在衞城南 普濟泉左 太   清殿 在武安 三廟後 通明閣 在武安 王廟内 玉真觀 在安籠 所玉泉 ","10卷 ╱ (明) 高廷懀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693,貴州,黔西,"(嘉靖) 普安州志",嘉靖,1521,1566,107,,"  山之  上 玉泉寺 在安籠所玉 泉山之下 永豊寺 在新興 驛之左 普   照寺 在新興站 北郭外 清隱寺 在亦資 孔驛左       ","10卷 ╱ (明) 高廷懀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695,山東,濰坊,"(嘉靖) 青州府志",嘉靖,1521,1566,585,"卷六 512-614 ╱ 地理志一 512-614 ╱ 山川 512-614 ╱ 第五册 512-614 ╱ ","清河入濰之汶見漢書入沂之 汶見水經[T4]齊有三汶淸河爲大 [T4]丹河 [T4]白狼河二水皆源出丹山 [T4]紀水岀紀山入白狼河逕昌樂小王莊西北入海 [T4]合水出牛山二股西流至朱位東合爲一岀朱封 口入瀰河 [T4]冶泉 在冶 源 齊乘云昔歐冶子鑄劒之地山奇水淸 旁無人烟叢筠古木氣象幽絶水逕玉泉寺而東 匯爲大小二龍灣又東里餘折而北入瀰河[T4]邑人 ","18卷 ╱ (明) 杜思修 (明) 馮惟訥纂 ╱ 明嘉靖刻本"
16695,山東,濰坊,"(嘉靖) 青州府志",嘉靖,1521,1566,591,"卷六 512-614 ╱ 地理志一 512-614 ╱ 山川 512-614 ╱ 第五册 512-614 ╱ ","[T4]白馬河 出回 頭山 山西曰潮河出九仙山㑹流東入于 海 [T4]玉泉二一出[T4]荆山一岀[T4]牛臺山色瑩如玉[T4]杜必簡 [T4]詩 玉泉移酒味 石髓換粳香 [T4]雩泉 見常山 條下 [T4]蘇子瞻詩 舉酒屬雩泉白髪日夜新 何時泉中天復照泉上人 二年飲泉水魚鳥亦相親 還將弄泉手遮日向西秦 [T4]莒州   [T4]沭河發源沂山經沂水東流逕州折而西南 入沂州境周禮職方氏青州其浸沂沭卽此 [T4]黄華水發源檀特山東南與沭水合 ","18卷 ╱ (明) 杜思修 (明) 馮惟訥纂 ╱ 明嘉靖刻本"
16695,山東,濰坊,"(嘉靖) 青州府志",嘉靖,1521,1566,998,"卷十一 895-1046 ╱ 人事志四 895-1046 ╱ 兵防 895-1046 ╱ 城池 943-1046 ╱ 關梁 963-1046 ╱ 驛傳 972-1046 ╱ 鄉社 895-1046 ╱ 第八册 895-1046 ╱ ","鄧辛 靈吉 普慶鄕 在城 西 領社十九 只溝甘泉淸河灌津 宋家莊徐勝張靳賈 恱秦伏徐家莊新伏崇興照觀山 前王家莊普慶葛莊韓莊管莊 城陽鄕 在城 西北 領 社二十七 學究崇文魏文王院苖家莊西院荆河 沙河粟林高家莊林悟近城城陽吳興 劉家莊興和靈山永泉斫邨 邨淮 濰連池解留里丈高相州官莊 <img n=""64""/>淇鄉 在城 北 領社十六 玉泉齊吉仁義新疃禮義程容周公龍 沙粟園荆山龍賢 2淇迎祥無忌張邨 郭家 莊 巿苖鄕 在城 東北 領社十九 原和興和人和紅鸞 朱潭白龍伍龍龍泉 高旺西旺上口方市盤渠相谷柴 溝藥溝于家莊徐家莊劉家莊 信陽鎭 城南一 百二十 里設廵 檢司 龍灣鎭 城東南一百三 十里建廵檢司 桃林鎭 城正南 六十里 淄 泮鎭 城西北 六十里 石梁空鎭 在馬耳山之西分流 之東城正北四十里 渚輔 ","18卷 ╱ (明) 杜思修 (明) 馮惟訥纂 ╱ 明嘉靖刻本"
16695,山東,濰坊,"(嘉靖) 青州府志",嘉靖,1521,1566,1000,"卷十一 895-1046 ╱ 人事志四 895-1046 ╱ 兵防 895-1046 ╱ 城池 943-1046 ╱ 關梁 963-1046 ╱ 驛傳 972-1046 ╱ 鄉社 895-1046 ╱ 第八册 895-1046 ╱ ","斜山賈莊玉泉 順聖淸平歷山 黃二莊店 城北六 十里 魯邨店 在城北 一百二 十 里 [T4]莒州 坊五鄉五隅四 鎭二店十三 坊 朝元東廂富 安春融狀元 隅 西北東南 西南東北 沭源鄉 在州 西北 領社五十 咸付天保位眞落山海子 后北文曲房長安長滿 堂泊當門迎賔團林青風顔家莊桃花土山石領 竹國付家莊舘驛溝頭水淸天安薛家莊普安沭 賔長寧思溫景家莊粟園貴眞孝友安仁孫家莊 慶豐盛彬玉蟾壇山羅密莊得閏淸話杏邨遵儀 咸寧山丘明 普閏里仁劉疃 沭隂鄕 在州 東 領社三十四 屋漏陵 陽上莊 王彪九里泊石井朱留鶴水孫遊中婁薛慶朱盧 山底泉子馬鬐栁溝西婁敬莊秦和石和福慶弦 歌嘉禾永春河峪東婁田莊王喜 尚禮靈泉高陽迎仙管林鷄峯 延賔鄕 在州 南 領 ","18卷 ╱ (明) 杜思修 (明) 馮惟訥纂 ╱ 明嘉靖刻本"
16695,山東,濰坊,"(嘉靖) 青州府志",嘉靖,1521,1566,1037,"卷十一 895-1046 ╱ 人事志四 895-1046 ╱ 兵防 895-1046 ╱ 城池 943-1046 ╱ 關梁 963-1046 ╱ 驛傳 972-1046 ╱ 鄉社 895-1046 ╱ 陵墓 1006-1046 ╱ 寺觀 1022-1046 ╱ 第八册 895-1046 ╱ ","東五十里元至 元二十五年建 洋河寺 在縣西北四十里宋慶曆 元年建 國朝正德元年 修  星落寺 在縣西北五十里 周廣順元年建 方里寺 在縣東南五 十里元至正 二年建 國朝 弘治五年修 斟灌寺 在縣東北六十里元至正 元年建 國朝洪武三年 修  [T4]昌樂 臥佛寺 在縣治 西南 廣福寺 在北 炎店 石佛寺 在岳 泉社 龍泉寺 在龍 泉社 福祥寺 在北 展社 寶泉寺 在耿 安社 弘教寺 在 朱 寒 社 大聖寺 在馬 宋社 秋林寺 在陽 付社 金剛院 在臥佛 寺今廢 玉霄 宮 在縣 治西 天眞觀 在玉霄 宮後 [T4]臨胊 萬壽寺 在縣治西 國朝 洪武十三年建 玉泉寺 在冶原 龍灣北 ","18卷 ╱ (明) 杜思修 (明) 馮惟訥纂 ╱ 明嘉靖刻本"
16695,山東,濰坊,"(嘉靖) 青州府志",嘉靖,1521,1566,1040,"卷十一 895-1046 ╱ 人事志四 895-1046 ╱ 兵防 895-1046 ╱ 城池 943-1046 ╱ 關梁 963-1046 ╱ 驛傳 972-1046 ╱ 鄉社 895-1046 ╱ 陵墓 1006-1046 ╱ 寺觀 1022-1046 ╱ 第八册 895-1046 ╱ ","安國寺 在城后社即五代時簡寧宫有道士孫晟 工詩嘗畫賈島像置于壁早暮事之諸道 士惡晟爲妖以杖驅出之 儒服事南唐位至宰相 迎禪寺  香挿寺 在 于 家 莊 普照寺 在石 泉社 寳國寺 在孫 村社 興國寺 在宗 家社 洪禪寺 在里 丈社 香山寺 在普 慶社 香塔寺 在徐 溝社 能仁寺  太平 寺  天淸觀 舊址改今守禦 所别建縣治東 [T4]蒙隂 南竺聖夀寺 在縣南三里元大德元年 建 國朝永樂六年修 延 慶寺 在縣東南三 十里桃墟社 淸泉寺 在縣北一百里 國朝正德間修 玉泉寺 在縣一百二十里 國朝嘉靖六年修 洪福寺 在城北一百五十里魯 陽社宋建 國朝弘治 八年 修 中山聖夀禪寺 在縣東六十里宋元豐 間建元皇慶二年修 彌勒 ","18卷 ╱ (明) 杜思修 (明) 馮惟訥纂 ╱ 明嘉靖刻本"
16698,安徽,黃山,"(嘉靖) 太平縣志",嘉靖,1521,1566,261,"卷之六 259-298 ╱ 人物志上 259-298 ╱ ","    宋真光志 起真宗咸平戊戍歴仁英神哲徽 欽高孝至光宗紹熈甲寅止凡十     朝通一百     八十九年 [T4]仕宦陳甲 大閭人宋咸平間進士官至樞宻院副使 弟申亦進士官至户部侍郎見會通記   戴舜欽 南塘人宋宣和間上書危言賜 同進士岀身授南康軍司户 [T4]文苑徐似道 字淵子上垬人乾道二年蕭國梁榜進 士歴官太常丞直學士院遷秘書少  監終朝散大夫提江西刑獄淵子力學攻  詩與虞仲房為友自號竹有文集蔵于家   戴敏 字敏才舜欽從子學强記以詩自號東 臯子平生不肯作舉子業終竆而不悔且死  一子方襁褓中語親友曰吾之病革矣而子甚㓜  詩遂無傳乎為之太息語不及它已而卒人咸訝  之嘗賦小園詩詩人玉屑評其歓偉麗清  㧞閒暇四體僃矣子式之竟以詩名世云 ","8卷 ╱ (明) 曾才漢修 (明) 葉良佩纂 ╱ 明嘉靖刻本"
16705,上海,松江,"(正德) 松江府志",正德,1127,1134,1587,"祥異 1580-1592 ╱ 松江府志目錄終 1580-1592 ╱ ","永樂初連歳大水乙酉夏六月朔雨至於十日高原水數   尺窪下丈餘 [T4]治水尚書夏原吉踏車歎東吳之地眞水 郷兩岸澇漲非尋常稻疇決裂走魚鼈居  民没溺乗舟航 聖皇勤政重農事玉札頒來須整治河渠無奈久不修水  勢縱横多阻滯爰遵圖誌窮源流經營相度嚴咨諏太  湖天設不可障松江沙遏難爲謀上洋鑿破范家浦常  熟挑開福山土滔滔更有白茆河浩渺委蛇勢相伍洪  荒從此日頗銷只緣田水仍齊腰丁寧郡邑重規畫集  車分布田週遭車兮旣集人兮少點檢農夫下鄕保婦  男壯健記姓名盡使踏車車宿潦自朝至暮無停時足  行車轉如星馳糧頭里長坐擊鼓相催相迫惟嫌遲乘  舟曉向車邊看忍視艱難民疾患戴星戴月夜忘歸悶  倚蓬牕發長歎噫嘻我歎誠何如爲憐車水工程殊趼  生足底不暇息塵垢滿靣無心除數內疲癃多困極飢  腹枵枵體無力紛紛望向膏粱家忍視飢寒那暇卹會  當朝覲黄金宫細將此意陳 ","32卷 ╱ (明) 陳威修 (明) 顧清纂 ╱ 明正德七年刊本"
16707,江蘇,南通,"(萬曆) 通州志",萬曆,1572,1620,345,"通州志目錄 13-540 ╱ 卷一 13-540 ╱ 輿地圖 13-540 ╱ 凢十一 13-540 ╱ 沿革表 13-540 ╱ 凢二 13-540 ╱ 秩官表 13-540 ╱ 凢八 13-540 ╱ 選舉表 13-540 ╱ 凢六 13-540 ╱ 卷二 13-540 ╱ 疆域志 259-367 ╱ 疆域 260-367 ╱ 星野 262-367 ╱ 禨祥 267-367 ╱ 形勝 274-367 ╱ 山川 277-367 ╱ 題名海江河 259-367 ╱ 渠井泉池附 259-367 ╱ 卷三 259-367 ╱ ","堇斗大汲者相屬不絶隨汲隨滿甚甘洌無名河 涸穴始得水漫沉水底耳孫博士井在城東孫氏 園中凈智泉在狼山觀音岩北寒玉泉在狼山前 慈悲殿後明月泉在狼山山門前月岀先照故名 白雲泉在軍山山腰之下尤園井在南門外尤氏 園中東寺前者爲東井西寺前者爲西井義井二 在端平橋一在養濟院中郡人陳大乾鑿   池三所 通江池在狼山西麓水自石出雖澇不盈與江相 ","8卷 ╱ (明) 林雲程修 (明) 沈明臣纂 ╱ 明萬曆刻本"
16708,浙江,紹興,"(萬曆) 新昌縣志",萬曆,1572,1620,61,," 久遠耶吾爲爾計必依險而城城固乃可守可  守乃可居父老曰唯侯令侯以父老之言告于 贈吏部尚書石橋潘公廣西叅 議三泉俞公又以  告洵亦曰唯侯令侯乃具状白于廵撫梅林胡  公巡按玉泉趙公胡公持其議未下諮于趙公  趙公曰新昌瀕海盗起而無城是弃民也宜亟  下其議議下侯乃大集士庻度地相基計工量  費取石於南山購材於四境日以致工工始  自東隅循南山之麓而西跨澗而北又遡溪而  東計周一千三百七十四丈九尺高一丈八尺  厚一丈七尺表裏俱石而實以土礫盖極其堅  緻云城東故有捍水石堤城附于堤堤愈堅城  愈壮既銷外侮又禦横流居者安堵過者竦望  覬覦者革心真千百載不磨之偉績也迨今十  有餘年而吾民頌功之碑尚未有詞竹山田公  一心一德民用諴和士用祗式乃授簡于洵  道前政之休洵惟設險以守國莫大乎城宜  時以集事莫先乎得人是故文王之聖也有西  夷之難則城于朔方而以南仲宣王之贒也有  諸侯之患則城于東方而以仲山甫二臣之贒 ","13卷 ╱ (明) 田琯纂修  ╱ 明萬曆刻本"
16708,浙江,紹興,"(萬曆) 新昌縣志",萬曆,1572,1620,151,," 共吕安遊東 <img n=""12""/>雲深古洞幽瀑水三春來玉  峽垂千載控金鈎同瞻勝景情偏洽獨媿遊  觀興未優安得禹糧無化石遍周黎首足耕疇  ○訓導吕光演詩色分闕倚中天白石丹砂  噴玉泉遥捲嵐光飛滚滚净含山色下涓涓風  斜繚繞瓊花碎月對空濛珠影圓遊向此中心  欲洗去尋幽閣聴潺湲○縣令田琯詩小徑縈  紆客路賖欲從洞壑覔烟霞禹樏已遠餘糧化  僊馬猶遺古跡斜峭壁千尋懸石膽飛淙萬斛  瀉瓊花坐來彷彿蓬瀛裏逸思飄然不認家   ○僊人洞 在縣北 二十里 ○靈山洞 在獨秀山○明章 胥民詩石洞嶙峋  鎻白雲光風霽月净無塵桃花  流水春常在别有乾坤轉化鈞 ○真溪洞 在二 十四  都縣東  四十里 一名碧桃洞在山之半壁人或持炬入   遊見有天梯石棊枰座具 石石棋枰在南明山頂一石方廣二丈餘厚五尺 ","13卷 ╱ (明) 田琯纂修  ╱ 明萬曆刻本"
16709,湖南,郴州,"(萬曆) 郴州志",萬曆,1572,1620,328,"志 286-337 ╱ 卷之六 286-337 ╱ 提封志上 286-337 ╱ 疆域 286-337 ╱ 山 291-337 ╱ ","花草含春媚松蘿引夏凉清風来左右爽氣襲巾 裳遂爾驅煩欝乾坤此坐忘謝信詩越聲知故 國斗酒憶髙陽逐客今三始窮途且五浮雲心 仰切流水意何長窈窕諸天遠葳㽔凉花香 满天地草色上衣裳不謂憂黔首雲巖與世忘周 業孔詩郭外真僊島人間小洞天海門當石闢瑶 闕山懸王母蟠蒼髻神龍潄玉泉長洲蘇氏子 縁爾愛逃禪又出郭青山集沿崖白水通門蒼 玉削懸塔紫雲春洞古應無夏湫深合有龍得添 䊠鹿伴還上最髙盧梦陽詩巖際宿雲入 窓前流水似聞簫雨痕半落樓臺净日氣澄燕 雀驕張勉學詩山圍蘭若境偏寂水漫蓮池流自 長出壑窺春潜弄色 早梅迎客故飄香 榜山 在縣南二里以似而 名為宜章八景之一曰 榜山 晴旭 印山 在縣南 三里 石輪山 在縣南五里四壁如 車輪上有水不竭 石 ","20卷 ╱ (明) 胡漢纂修  ╱ 明萬曆刻本"
16709,湖南,郴州,"(萬曆) 郴州志",萬曆,1572,1620,350,"卷之七 337-373 ╱ 提封志下 337-373 ╱ 川 337-373 ╱ 鄉都 337-373 ╱ 關隘 337-373 ╱ 附巡 337-373 ╱ 司 337-373 ╱ 營堡 337-373 ╱ 古蹟 337-373 ╱ 陵墓 337-373 ╱ ","李東詩作怪莫湏山 鬼護有聲偏效野猿名 温水 在舊治東石山壁立 下有泉冬夏温趙 令作亭其上沿江而下有詠歸 橋髙太中衞詩湯温病可前 玉泉 在縣西四十 五里方廣四 十丈相傳其地有寺䧟為池其水清澈無底為興 寜八景之一曰玉泉温閠李端詩一泓澄澈晝生 隂古寺何年此陸沉花片煖浮春雨後蛟龍潜起 碧波心曉紛玉綆千家足冷心銀蟾五夜深彌目 大田秋萬頃等 閑餘即商霖 龍泉 在縣西南三十里有二竅東 流出溪西流岀程水旣田 甚 廣 溥泉 登 橋西 醁泉 一名官酒泉在縣東北四十 里近醁寺舊作亭其上呉 郡國志云程水鄊出酒晋地志云水味甘羙列 僊傳桂陽程鄊有千里酒飲之至家而醉上又有 書院為興寧八景之一曰泉書院李端詩一泒 甘泉積翠中泉頭書室白雲封半窓燈火牙籖舊 ","20卷 ╱ (明) 胡漢纂修  ╱ 明萬曆刻本"
16709,湖南,郴州,"(萬曆) 郴州志",萬曆,1572,1620,356,"卷之七 337-373 ╱ 提封志下 337-373 ╱ 川 337-373 ╱ 陂塘 355-373 ╱ 鄉都 337-373 ╱ 關隘 337-373 ╱ 附巡 337-373 ╱ 司 337-373 ╱ 營堡 337-373 ╱ 古蹟 337-373 ╱ 陵墓 337-373 ╱ ","永興張家陂 在一 都 金竹楊家陂 在二 都 茶薗陂 在十 二都 車陂 在十 五都 石頭陂 在十 八都 芙蓉陂 在十 九都 上僊塘 在二 都 油塘 在六 都 温塘 在十 二都 木陂塘 在十 五都 新塘 在十 八都 康渚 塘 在坊 廂 興寜南方陂 在一 都 乙陂 在一 都 瀘渡陂 在二 都 徐溪陂 在二 都 陂 在三 都 髙陂 在三 都 石陂 在四 都 楊扶陂 在四 都 玉泉塘 在二 都 八甲塘 在三 都 石人塘 在三 都 龍塘 在五 都 宜章燕潭陂 在縣西 三里 瀾頭陂 在縣西 六里 白石陂 在縣 東三 ","20卷 ╱ (明) 胡漢纂修  ╱ 明萬曆刻本"
16710,福建,南平,"(嘉靖) 延平府志",嘉靖,1521,1566,146,"橋渡 143-164 ╱ ","正三十年僧惟心募衆 建上二橋在高灘都 三華 在水南都舊名利渉宋 紹興三十五年邑人黄 伯固建後燬于兵元至正二十三年署縣事理問裴 彦直重建 國朝洪武三十四年傾圯永樂三年千 户董秩募衆重建疊石為址架梁而覆以亭正綂十 三年燬天順三年白必安創首新成化二十一年 洪水復圯知府王範知縣金禎諭 散官白皜義官吴瑄等建墩增亭 㫒僊 宋淳祐十二 年建里人連 萬等 重建 圓通 宋紹定五年僧玉山 建上二橋在池湖都 張坊 宋元豊中 僧正心建 路口 宋淳祐三年僧玉泉建上二橋 在池都已上五橋俱縣南 萬安 在縣北萬安上 都元延祐元年 里人方 重簡建 何坑 在隆池都天順元年散官白皜建 圯弘治七年邑人丘勝金重建 當溪 在永吉都宋熈寕中里人吴宗 大建成化年間邑人黄璟重建 永興 在永吉都橋亭 七間弘治八年 ","23卷 ╱ (明) 陳能修 (明) 鄭慶雲纂 ╱ 明嘉靖刻本"
16710,福建,南平,"(嘉靖) 延平府志",嘉靖,1521,1566,210,"寺觀 189-214 ╱ ","廣慶 在二十 五都 興明祖 在縣東 南八都 圓通 在縣西二 十一都 冝福 在 縣 溪南貞峯下舊名冝福堂宋元 祐八年重建淳祐十二年改爲觀 玉華 在縣東興義 坊元至正二 十年 建 玉泉 在縣治二十二都洪 武間里人陳文先建 普照 在縣東 五都 尤溪十有三龍㱕 在十六都宋 紹興元年建 萬夀 在十九都元 皇慶二年建 圓 應 在七都元至 治元年建 黄龍 五代晋開 運二年建 龍湖 元延祐六年建 上二堂在四十 五 都 瑞雲 在四十四都宋 淳熈二年建 㑹聖 沈水 上二堂 在三都 慈濟 在 三 十六都元皇 慶元年建 清水 在二十九都宋 紹興二年建 白鶴 在縣南興文 坊宋淳熈間 建祀鍾吕二仙相傳郷人趙希彦以郡守致仕㱕春 三月建丹陽㑹忽有道人戯一鶴于壁道人撫掌 ","23卷 ╱ (明) 陳能修 (明) 鄭慶雲纂 ╱ 明嘉靖刻本"
16710,福建,南平,"(嘉靖) 延平府志",嘉靖,1521,1566,1127,"詩 1091-1211 ╱ 方技志一卷 1091-1211 ╱ 祥異志一卷 1091-1211 ╱ 拾遺志一卷 1091-1211 ╱ 延平府目錄終 1091-1211 ╱ ","廟 [T4]林鴻昔公秉節堅柱石手排霹扶紅日飛龍上 天去不囬萬里山河已裂戈甲雲屯虎賁死 生誓共東南奔西鏞城邉半衘日壯士激烈難為分 凌晨扣閣呼公起鞠躬願效君臣禮萬聲寒白 雲五更角悲流水將軍危坐聲愈厲汗馬功成負 丹陞三尺龍泉竟血紅滿營虎旅空垂涕凛凛英雄 誰見招石麟秋塜高岹嶢荒祠臨水輝千古折㦸沉 沙名未銷愚生久慕青雲器幾粛儀容拜忠義恍惚 英風天外來散 作春陽滿平地 題天階山 [T4]林鴻重疊峰巒倚碧天微 鳥道薛蘿懸紫芝燁燁 連瑶草白石峩峩迸玉泉幾好花洞口數聲 幽鳥下巖前松喬採藥曾來此為問如今幾度年 題 忠臣祠 [T4]林鴻虎踞龍帝業空三軍駐馬古西鏞黄 浪作加身計白刄寕為刎頸雄萬里江山 環故塜丸日月照深宫乾坤得衷在夜夜神 光貫彩虹○[T4]黄琛萬聲寒事已空獨功業著西 ","23卷 ╱ (明) 陳能修 (明) 鄭慶雲纂 ╱ 明嘉靖刻本"
16710,福建,南平,"(嘉靖) 延平府志",嘉靖,1521,1566,1143,"詩 1091-1211 ╱ 方技志一卷 1091-1211 ╱ 祥異志一卷 1091-1211 ╱ 拾遺志一卷 1091-1211 ╱ 延平府目錄終 1091-1211 ╱ ","奔馬五花雲影相輝倐忽 便成霖雨從龍天上初㱕 龍湖月朗 [T4]黄衡神物名湖 匯碧湍凉宵月 上水雲寛排峯蘸影青螺濕墜露無聲玉屑寒兎 藥成扶杵立蟄龍湫厎抱珠蟠滄浪歌罷誰能續 濯塵纓 自整冠 獅峰雪霽 [T4]曾棨碧峰峭玉若俊猊旭日層巒 雪霽時積素潜消山眷見浮嵐輕 翳隂移柢應寰宇誇三白不似零陵望 九疑料想客懷冬更好梁園賦畢郢中詞 讀尊堯集 有感書行䑓 [T4]羅璟睇彼東逝波滔滔無停息大儀運 神樞周轉日復日君子當自强安肆何 益晨興正衣冠荘敬以自肅然守中正兢兢逺 非僻出言必有章䖏事務盡力為 國為民心檢 無縱逸明明豫章翁亹亹尊堯集經濟端可知當時 果誰識布衣且若此况乃今食勉企前脩大者 貴先 立 宿富屯有感 [T4]王哲積雨初收到冨屯行過幾䖏 杏花村觀風喜見斯民樂傳食常 ","23卷 ╱ (明) 陳能修 (明) 鄭慶雲纂 ╱ 明嘉靖刻本"
16712,浙江,溫州,"(永樂) 樂清縣志",永樂,1402,1424,345,"卷第六 269-393 ╱ 古蹟 298-393 ╱ ","    寒逼人其流沿澗而出渡湖上橋入運河    清凉泉去縣西二十五里在長安鄉政洪山    屑玉泉去縣西五十里在茗嶼鄉九都白石山     上其泉自玉甑峯頂懸崖而下遠望如縷至     岩麓紛飛飄散若玉屑然    劍鋒泉  小龍湫瀑泉  合掌泉    摩訶泉   已上四泉去縣東八十里俱在         山門鄉鴈蕩山東谷    龍鼻水泉又名石龍去縣東八十五里在山門     鄉鴈蕩山東谷有石状如龍跨于石龕上鼻     竅有水懸空㸃滴而下舊傳孕婦以手觸其 ","8卷 ╱ (明) 佚名纂  ╱ 明刻本"
16712,浙江,溫州,"(永樂) 樂清縣志",永樂,1402,1424,463,,"   全了樂淸北鴈蕩山能仁寺柤師永嘉人太平     興國元年遊方至荆門玉泉山遇天竺僧言     汝縁在浙東當得名山居之永嘉有諾詎羅     尊者道塲數適當興宜往訪尋力成兹事了     詰其所荅曰地以花名山以鳥名中有龍湫     宴坐此尊者棲錫之處也二年㱕至山下問     其村曰芙蓉山曰鴈蕩了因感悟遂結庵曰     芙蓉曰古塔自後僧行亮庵于安禪文吉庵     于碧霄鴈山之顯皆自全了發之其人放蕩     不拘故目之曰了蕩云    信南樂清人為開元白鶴二寺祖師景祐二年 ","8卷 ╱ (明) 佚名纂  ╱ 明刻本"
16715,山東,聊城,"(正德) 莘縣志",正德,1127,1134,84,"卷之三 62-90 ╱ 學校 74-90 ╱ 兵衛 74-90 ╱ ","    識併以碑文附之于後    莘縣新建敬一亭記 賜進士出身文林郎監察御史東郡麟石任淳撰文 欽授承德郎户部河南司主事邑人玉泉王室頞 賜進士出身奉訓大夫兵部員外郎邑人魯菴曹一貫書丹     山東東昌府莘縣儒學教諭河間南圃賈標續增     玉田藍溪劉夫子以濰縣循良竣擢命綰莘符蒞政     以張怠更廢自勵而於化導尤屬意焉于學朔望進     生而郢斵于邑朝夕振鐸而承諭于家五世同居而表     奨于人善恶分扁而感懲由此起維風煩 ","10卷 ╱ (明) 吳宗器纂修  ╱ 明正德刻嘉靖間增刻本"
16718,海南,NULL,"(正德) 瓊臺志",正德,1127,1134,286,"山川下 258-302 ╱ 巖峝井泉附 258-302 ╱ 第七卷 258-302 ╱ "," 地極南闊洞天琳宇奇好山如綉畫野路自  委蛇不見飛仙蜕空留謫客詩清風駕歸羽乘  此訪安期[T4]縣尹吳良孺筆常脫頴不椎鋒香墨  淋漓向目中仙輩有懷亦如我無誰可訴只書  空[T4]國朝提學僉事趙珤詩奇石盤空列翠屏呀  然一洞野雲扃乳懸自結乾坤液形恠猶疑蛟  蜃精天馬髙蹲岑樹碧玉泉細溜石苔青海山  奇觀神仙迹落筆應知是浪名[T4]外紀路入烟霞  一洞深悄無鷄犬晝沉沉老僧尚有棲禪跡逰  客時聞擊磬音石竅漏天三百丈井泉到海幾  千尋仙家景象人難  道天遣懸崖落筆吟   [T4]川類大河水 一名大江一名水南河在州北三 里北廂舊志源自五指山東流轉  西遶州之南門其深莫測傳有龍潜宋知軍毛  奎壓之水路随塞爲平地反流城北数里入海  今自三河分流南北環城而下  直抵保定番坊二港合入于海 後河水 註見 大河 ","42卷 ╱ (明) 唐冑修  ╱ 明正德刻本"
16718,海南,NULL,"(正德) 瓊臺志",正德,1127,1134,397,"風俗 320-481 ╱ 第八卷 320-481 ╱ 土產上 320-481 ╱ 第九卷 320-481 ╱ 土產下 320-481 ╱ 第十卷 320-481 ╱ ","  [T4]趙升之詩落蒂纍 <img n=""50""/>入海航枯皮猶吐緑芽   長金絲髮褁烏龍腦白兎脂凝碧玉漿未許   分瓢飲醁且堪切肉配檳榔當時曾掛將   軍首此説荒唐未可量[T4]外紀纍 2青子壓秋   房千尺髙株掛碧蒼清廟周罍雲捧得渑池   秦化陶將㴠濡璞玉精英嫩羙滿金莖滴   露香欲和金莖飡玉屑茂陵曾有壽生方[T4]又   半空張翠復垂黃彷彿雲端見上方黃目上   尊看荏苒髙牙大纛倚蒼茫兩間碩果輸魁   品五嶺髙株在子行遮莫中原多沃壞只知   瓊島是生鄉[T4]又千顆雲房落渾淪園丁擇嫩   請嘗新擎來玉椀傾甘露看取金刀削軟銀   更訝坤靈鍾笋王别爲天一閟純真暮年招   得桐鄉老日對南園集主賓[T4]楊碧仙家海樹   釀來成風味休誇有麴生玉盞天漿真自妙   金莖秋露謾空清一中敢復稱爲聖五斗何   勞説觧醒觸我悠思茂   陵渴竹根軟飽對山傾 ","42卷 ╱ (明) 唐冑修  ╱ 明正德刻本"
16718,海南,NULL,"(正德) 瓊臺志",正德,1127,1134,1122,"樓閣上 1082-1137 ╱ 亭臺堂軒莊庵舘社墩池等附 1082-1137 ╱ 第二十五卷 1082-1137 ╱ "," 所業復去郡東二十里買田結屋名之曰璞墩  復携琴書與同志盤桓乎其中太畧以為璞者  玉在石中未之名見已之志在於韞櫝而同  志游此者又皆質羙材良之璞玉也或曰瓊之  為邑以山有玉得名是墩居邑之中時或見有  玉氣云[T4]尚書薛遠詩璞墩西望見桐墩幽逕遥  通不閉門琴古再逢虞月璞存不説楚乾坤  陽烏影倒山輝亂老鳯棲餘露葉翻自有滿前  閑景象五絃三献未須論[T4]經歴唐繼祖簣土峩  然峭插天烟籠虹氣欎山巔價輕肯作楚人泣  韻雅終調大舜絃風座已驚飛屑潤雲枝還㸔  采苞鮮他年瑚璉郊堂後萬國南薫頌 太 平 [T4]丘深  [T4]庵昔君築墩當近林種桐十載期製琴今君築  墩向遠壑移石千山期得璞晨昏來往兩墩間  功名富貴皆等閑有時哦詩石上坐有時柫軫  桐隂彈鳯凰枝老秋蕭索却傍雲根事耕鑿琅  玕箇箇拂雲長玉屑霏霏逐風落一溪流碧彎  半璜泉聲琮琤鳴珮璫山含輝木含潤人言 ","42卷 ╱ (明) 唐冑修  ╱ 明正德刻本"
16720,浙江,寧波,"(寶慶) 四明志",寶慶,1225,1227,167,"卷第三 124-174 ╱ 叙郡下 124-174 ╱ 城郭 124-174 ╱ 坊巷 127-174 ╱ 倉庫務場局院等 124-174 ╱ 公宇 138-174 ╱ 官僚 147-174 ╱ "," 玉泉玉女二場各武一員 象 山  清泉場監鹽押袋文武各一員  龍頭穿山長山三場各文一員 以上並      定海  昌國監文武各一員  岱山場監鹽押袋武二員  東江髙南亭二場各武一員  蘆花場文一員 以上並 昌國  鳴鶴場文二員 慈 溪  長亭場文一員  杜瀆場武一員 以上並 台州 ","21卷 ╱ (宋) 胡榘修 (宋) 方萬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720,浙江,寧波,"(寶慶) 四明志",寶慶,1225,1227,313,"卷第六 259-317 ╱ 叙賦下 259-317 ╱ 市舶 259-317 ╱ 牙契 259-317 ╱ 雜賦 282-317 ╱ 湖田 287-317 ╱ 職田 287-317 ╱ 常平倉 291-317 ╱ 義倉 292-317 ╱ 朝廷窠名 298-317 ╱ 監司窠名 308-317 ╱ 鹽課 310-317 ╱ ","  五抄 以上並 屬昌國  玉泉場額五千二百二十袋 象山 縣  大嵩場額二千六百八十袋五石六斗四合 鄞 縣  清泉場額四千九百八袋 定海 縣  長亭場額五千袋 台 州 剏建七場管額鹽二萬三百三袋六石  龍頭場額一千八百七十七袋二石 開禧元年于 定海縣剏置  穿山場額三千袋 乾道中立為清泉子場分太立海 晏兩鄉焉開禧二年改為正場  髙南亭場額三千六百袋 髙亭南亭二甲元岱山 場相阻一嶺舟行則經大   洋嘉定元年   立為正場 ","21卷 ╱ (宋) 胡榘修 (宋) 方萬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720,浙江,寧波,"(寶慶) 四明志",寶慶,1225,1227,314,"卷第六 259-317 ╱ 叙賦下 259-317 ╱ 市舶 259-317 ╱ 牙契 259-317 ╱ 雜賦 282-317 ╱ 湖田 287-317 ╱ 職田 287-317 ╱ 常平倉 291-317 ╱ 義倉 292-317 ╱ 朝廷窠名 298-317 ╱ 監司窠名 308-317 ╱ 鹽課 310-317 ╱ "," 杜瀆場額四千一百六十六袋四石 場屬台州支發 不行嘉定元年   撥本府   鹽倉賣  玉女溪場額一千六十袋 本玉泉子場以監官往來 迂逺嘉定四年立為正場  長山場額三千袋 元清泉場亭户以涉嶺路遥紹 興三年率錢就長山買地置衙屋   號長山場請清泉運鹽官及時前來買   納嘉定四年立為正場移建石湫碶下  蘆花場額三千六百袋 本昌國西監子場名曰東監 月額二百二十五袋嘉定四   年提鹽司差官相視增為   三百袋五年立為正場 窠名官錢  貼納錢每袋六貫三百六十文二分錢會各半   鹽本錢四貫八百文發下諸場買鹽 ","21卷 ╱ (宋) 胡榘修 (宋) 方萬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720,浙江,寧波,"(寶慶) 四明志",寶慶,1225,1227,716,"卷第十三 679-749 ╱ 鄞縣志卷第二 679-749 ╱ "," 師於荆州玉泉寺初參大寂禪師問如何是佛大寂  云即心是佛法常即大悟去而結庵此山適鹽官會  下有一僧人入山採拄杖迷路至庵所問曰和尚在  此山多少時法常曰秪見四山青又黄又問出山路  向什麽處去法常曰隨流去僧歸告鹽官鹽官令僧  邀之法常作偈曰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  心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苦追㝷大寂聞法常  住山乃令一僧到問云和尚見馬師得箇什麽便住  此山法常云馬師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這裏住  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别法常云作麽生别僧云近 ","21卷 ╱ (宋) 胡榘修 (宋) 方萬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720,浙江,寧波,"(寶慶) 四明志",寶慶,1225,1227,1094,"卷第二十一 1077-1144 ╱ 象山縣志全 1077-1144 ╱ ","望僊坊    崇仁坊    拱星坊     興文坊    倉庫務等 倉 縣西 十步 義廪 嘉定六年主簿趙善幹置 分頓三鄉寺院以便賑糴 庫 縣 廊 酒務 縣西南一 百八十歩 教 縣尉 㕔近 玉泉鹽 紹興初置縣東北三十里 又有子曰瑞龍曰東村 玉女鹽 縣南九十里本玉泉子以監官 徃來迂逺嘉定四年立為正 ","21卷 ╱ (宋) 胡榘修 (宋) 方萬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720,浙江,寧波,"(寶慶) 四明志",寶慶,1225,1227,1098,"卷第二十一 1077-1144 ╱ 象山縣志全 1077-1144 ╱ ","   置   圓嶠亭 縣東一里東谷桃花蹊之南四山盤旋前揖 松蘿下俯石澗嘉定十二年縣令趙善㬜建    官僚 主簿 事縣治之東寶慶三年主簿姚時雍重建 平 易堂嘉定六年主簿趙善瀚建主簿徐僑書 丹    㽔堂嘉定五年主簿方東建宣獻公樓鑰書後    易為五桂堂主簿趙汝遇書 登瀛臺石曼卿    書久    廢 尉 㕔事縣東一百步隆興初 置武尉以蓬萊驛為之 監酒 玉泉監鹽 㕔事縣南五里紹興初有監官二員文武通 差一押袋一催煎其瑞龍東村玉女溪三場    兼領之嘉定四年分玉女溪為正場以押袋為    監官催煎為玉泉監官兼領瑞龍東村二場 ","21卷 ╱ (宋) 胡榘修 (宋) 方萬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720,浙江,寧波,"(寶慶) 四明志",寶慶,1225,1227,1110,"卷第二十一 1077-1144 ╱ 象山縣志全 1077-1144 ╱ "," 水隨潮升降下通龍洞 玉泉縣東北三十里廣福院前泉深三尺味甘色白烹  茶為勝立夏後則泉溢立秋後則泉涸有怪松偃蹇  覆於上 海眼縣西南五里白鶴廟前雖旱不枯 金蛤潭縣東北三十五里珠巖之巔其潭晴雨皆涸特  沙磧耳上有石壁遇旱禱之則有水如珠從石壁中  迸出須盈潭遊鱗蜿蜒中有金蛤呼之有聲應則  雨山東靣之潭為大金蛤 平石潭縣西南二十五里 ","21卷 ╱ (宋) 胡榘修 (宋) 方萬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720,浙江,寧波,"(寶慶) 四明志",寶慶,1225,1227,1130,"卷第二十一 1077-1144 ╱ 象山縣志全 1077-1144 ╱ ","河渡錢二百八十貫八百文 常平 司    職田 米一百七十七石一斗二合  知縣一百八石五斗一升四合  主簿三十一石六合  縣尉二十九石二升  司户七斗  奉化縣丞七石八斗六升二合            鹽 玉泉額五千二百二十袋 ","21卷 ╱ (宋) 胡榘修 (宋) 方萬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720,浙江,寧波,"(寶慶) 四明志",寶慶,1225,1227,1141,"卷第二十一 1077-1144 ╱ 象山縣志全 1077-1144 ╱ ","    教院三 寶梵院縣東北一百三十步舊名東禪院皇朝建隆二  年置治平二年改賜今額常住田一百五十六畆山  一百九十九畆 廣福保寧院縣西南二十里舊名保寧院周顯徳五年  置皇朝熙寧元年加賜夀聖二字紹興三十二年改  賜今額常住田一百七十七畆山無 玉泉廣福院縣東二十里皇朝乾徳二年置熙寧元年  加賜夀聖二字紹興三十二年改賜今額常住田三  百一畆山一千四十三畆 ","21卷 ╱ (宋) 胡榘修 (宋) 方萬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722,江蘇,常州,"(咸淳) 重修毗陵志",咸淳,1265,1274,442,"卷第十三 430-479 ╱ 風土 430-479 ╱ 户口 430-479 ╱ 風俗 432-479 ╱ 土貢 433-479 ╱ 土産 434-479 ╱ ","  牽牛  蔓生籬垣花可漬薑梅聖俞詩 云時置梅滷間染薑奉盤羞   雞冠  佛書云波羅奢花山谷 詩云紫冠黄鈿網窠   玉屑  一名眞珠花張芸叟詩云千璣萬 琣照庭隅又云綠階遶砌總眞珠   金鳳  一名鳳兒花有數色文與可詩云花 有金鳳為小叢秋色已深方秀發   天竺  花如粟而成穗結 子甚深冬可翫   凌霄  附木蔓生有毒凌晨仰視花露滴目則喪 眀左太冲詩云欎欝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     尺條注謂凌霄也   赤藤  亦附木而茂或照影水中 青紅可愛詳見罨盡溪   紫荆  本草云田氏之荆周景式謂古有兄 弟意欲分異覩三荆同株驚歎復合 ","29卷 ╱ (宋) 史能之纂  ╱ 明初刻本"
16722,江蘇,常州,"(咸淳) 重修毗陵志",咸淳,1265,1274,546,"卷第十五 513-601 ╱ 山水 513-601 ╱ 水 513-601 ╱ ","  龜經曰天下福地七十有二此居五十八道書亦   云第五十八福地庚桑公治之即庚桑楚也風土   記云漢天師道陵得道之地 元符間逸士王繹   來遊謂洞以張公名者非道陵乃第四代輔光也   且有詩云髙士宸居隔紫烟洞中金闕暗相連輔   光竈冷留香壤太素淵清湧玉泉後夜雲歸雪浪   濕未明人起月華鮮秋光不老巖前麓到此偷閑   亦自賢俗傳以為張果果唐武后時人按東漢郡   國志陽羨屬吳郡郭璞注云縣有張公山洞密有 ","29卷 ╱ (宋) 史能之纂  ╱ 明初刻本"
16722,江蘇,常州,"(咸淳) 重修毗陵志",咸淳,1265,1274,666,"卷第十七 629-685 ╱ 人物 629-685 ╱ 本朝人物 629-685 ╱ ","  慶元六年丞相趙汝愚為言者所譏乞免相詳力   争曰汝愚决策立 陛下天下晏然社稷臣也精   忠怫欎何以示後世除直龍圖閣漕亰湖言者怒   劾祥與楊簡罷之太學六士楊宏中周端朝等上   書固留不聴言者喜曰道學散矣六士隨亦罹禍   歸無錫絶口不道前事 嘉泰元年諡肅簡葉水   心銘其墓 尤袤字延之無錫人入太學登 紹興十八年第   工部玉泉喻樗逰樗亀山先生髙第也樗以所得 ","29卷 ╱ (宋) 史能之纂  ╱ 明初刻本"
16730,江蘇,常州,"(成化) 重修毗陵志",成化,1464,1487,539,"卷第八 531-579 ╱ 食貨 531-579 ╱ 土産 531-579 ╱ ","  雞寇  佛書云波羅奢花山谷 詩云紫寇黄鈿網絲窠   玉屑  一名眞珠花張芸叟詩云千璣萬 琣照庭隅又云緣貲遶砌緫眞珠   金鳯  一名鳯兒花有數色文與可詩云花 有金鳯為小叢秋色□深□□發   天笁  花如粟而成穗結 子甚紅深各可前   凌霄  附木蔓生有毒崚晟仰視花露滴月則喪 明左太冲詩云鬱澗□松□離山上苖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     尺條注謂陵霄也   赤藤  亦附木而茂或照□水中 青紅可□□見罨書溪   紫荆  本草云田□之荆周景式謂古有兄 弟□徽分異觀三荆同株驚嘆□合   躑躅  生山谷間苖高三四尺花似□□□黄色 夏初成開唐入詩云五渡溪頭躑□紅一 ","40卷 ╱ (明) 卓天錫修 (明) 孫仁增修 ╱ 明成化刻本"
16730,江蘇,常州,"(成化) 重修毗陵志",成化,1464,1487,950,"卷第十七 905-957 ╱ 山川 905-957 ╱ 山 912-957 ╱ 峯 905-957 ╱ 嶺 943-957 ╱ 巖 947-957 ╱ 洞 947-957 ╱ ","  謂洞以張公名者□道陵以第四代輔光也□□   詩云高上宦□暘紫煙詞中金闕暗相連輔光竈   冷留香壤太素濶清湧玉泉後夜龍歸雲浪濕未   明人起月華鮮秋光不老巖前麓到此偷間亦自   賢俗傳以為張果果唐武后時人按東漢郡國志   陽羡屬吳郡郭璞註云縣有張公山洞密有二室   晉已有此名非果明矣唐李栖筠皇甫冉南唐潘   佑皆有詩留石壁間宋蘇後湖庠題云銅棺之南   山復山捫蘿絕壁苔□斑尺今何處可容足乞我 ","40卷 ╱ (明) 卓天錫修 (明) 孫仁增修 ╱ 明成化刻本"
16730,江蘇,常州,"(成化) 重修毗陵志",成化,1464,1487,1097,"卷第二十 1038-1135 ╱ 人物 1038-1135 ╱ 帝系 1038-1135 ╱ 名宦 1042-1135 ╱ ","  九成同登第之茂廷對忤權□以雜犯黜之九成   與第一叩頭殿階曰臣之學不如陳之茂臣不當   得之茂能言人之所不敢言宜獎不宜黜高宗覽   對悚然曰忠言也賜同進士出身調休寧尉以經   學為諸儒倡張魏公薦千朝仕至吏部尚書 尤袤字延之無錫人入太學□□□十八年第從工   部玉泉喻□遊樗龜山先生高弟也樗以所得龜   山講明授之由是學益進紹興間宰泰興金人犯   境官吏望風遁袤獨堅守不去當路交薦官奉常 ","40卷 ╱ (明) 卓天錫修 (明) 孫仁增修 ╱ 明成化刻本"
16730,江蘇,常州,"(成化) 重修毗陵志",成化,1464,1487,1172,"卷第二十二 1157-1193 ╱ 人物 1157-1193 ╱ 文學 1157-1193 ╱ ","  遂定居焉登建炎進士累官工部郎中少從龜山   先生游獨得其奥嘗著易義及玉泉講解語孟大   學四書性理窟行于世當紹興間力主正論為時   師表天下稱之 陳篆字師文無錫人氣豪邁讀書一過不忘為文初   不構思下筆翩翩語意俱到人争傳誦為楷式經   學尤該明執弟子禮願學者遠近交至一出規矩   皆為良士紹興間舉進士官止州縣而卒 包天麟字仁甫江陰人咸淳間舉博學宏詞嘗註詩 ","40卷 ╱ (明) 卓天錫修 (明) 孫仁增修 ╱ 明成化刻本"
16730,江蘇,常州,"(成化) 重修毗陵志",成化,1464,1487,1663,"卷第三十四 1574-1720 ╱ 詞翰 1574-1720 ╱ 記 1605-1720 ╱ ","尤文簡遂初曰□□□□□□□□志□齋雲□而 知之者吾得二人□□□工□□□□□□孟大學 中庸之傳三子蓋□□□元端平間各有樹□具載 前碑賢者至止有□□□者如此夫初先生之東南 也又安知有紹興之時哉□天紹興之正論莫天□ 玉泉一言誰主是後東南□作者繼興而名儒□出 使聖經賢傳炳如日星干千萬世之下者豈伊非先 生有以啓之于前乎先生學出二程二程紹聖賢中 □不傳之統先生得之□退而修于延陵季□□□ ","40卷 ╱ (明) 卓天錫修 (明) 孫仁增修 ╱ 明成化刻本"
16731,山西,大同,"(正德) 大同府志",正德,1505,1521,95,"卷之一 51-103 ╱ 山川 71-97 ╱ ","    灰泉 在懷仁縣城東二十五里元大□ 乙巳夏大同地震有聲如雷懷仁    縣地裂二州湧水盡黑□    山松栢朽水即此泉也 莎泉 在懷仁 縣城後    魏嘗以    此名縣 楊泉 在朔州城嘗有 鯉魚化虹之異 小浦泉 在 馬    邑    縣 玉泉 在馬邑縣城西北上源泉之石 上建龍王神廟遇旱祈禱多應     上源泉 在馬邑縣城西北 雷山前距城十里 細盧灣泉 在 馬    邑縣城西北金龍    地東朝距里許 龍灣泉 在應州城西 南四十里     唐泉 在應州城東二十里冬夏長濯 傍有鎭國將軍唐鑒墓故名 聖     泉 在應州城東三十里北胡疃平 地冬夏長流旱禱雨應故名 沙家     泉 在山 陰縣 神泉 在山陰縣城西 北四十五里 暖泉 在蔚 州志    西其水夏凉冬    暖可資灌溉 金波泉 在蔚州城代王 故城其味封美 ","18卷 ╱ (明) 張欽纂修  ╱ 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
16731,山西,大同,"(正德) 大同府志",正德,1505,1521,217,"卷之四 204-236 ╱ 寺觀 214-223 ╱ 土産 214-223 ╱ ","   二十四    年重修 彌陀寺 在應州城西南五十里 賈莊村遼明昌五年建     文殊院寺 在應州城東小 石村乾得間建 瑞雲寺 在山 陰縣    城南佛宿山東峰    下遼明昌三年建 卧佛寺 在山陰縣治 西永寧坊街    北元    時建 洪聖寺 在山陰縣城西南新家寨 村宋太平興國八年僧人    重鑾    修 普光禪院寺 一名觀音走在山陰 縣治西以甎砌臺上    建觀    音閣 得聖院寺 在山陰縣城東北二十 五里 國朝洪武十年    重    修 沙家寺 在山陰縣城南三十里 迎嵐里金明昌二年建 永安     寺 在渾源州治 東北元建 圓覺寺 在渾源州治東 金正隆三年建    釋迦塔一    座九層 靜居寺 在渾源州城南二十 里元至治三年建     永固寺 在渾源州治東北四 十里金大定年建 玉泉寺 在 渾 ","18卷 ╱ (明) 張欽纂修  ╱ 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
16731,山西,大同,"(正德) 大同府志",正德,1505,1521,220,"卷之四 204-236 ╱ 寺觀 214-223 ╱ 土産 214-223 ╱ ","   注生庵西北有姚安人畫靈寶經    太平欣樂圖 國朝洪武間修 玉虚     觀 在府城北新城 内景泰四年建 熙祖庵 在應州城南 四十里茹越    村龍灣山元    大德同年建 冲虚觀 在應州城内西南 金天福二年建   國朝洪武間置道    正司于内 雲溪觀 在山陰縣城南二 十五里洪武二十    年    修 太清觀 一在懷仁縣治東北元己未 年建 國朝洪武十九年置    道會司于内一在蔚    州城東二十里元建 龍泉觀 在渾源州 有二上觀    在州城南二十里恒山廟側唐武德間    建下觀在州城東門外唐開元二年建    賜號曰龍泉因山有二泉故也 國朝    洪武間置道正司于内併入上觀今道    正徙州城南門    外東嶽廟内 玉泉觀 一在朔州城東 北三十里一在    馬邑縣城西    北一十里 玉眞觀 在蔚州南關景仙 廂洪武十八年重 ","18卷 ╱ (明) 張欽纂修  ╱ 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
16731,山西,大同,"(正德) 大同府志",正德,1505,1521,717,"卷之十四 695-739 ╱ 文 695-739 ╱ ","    以稱今之意願先生有以啓之嘗考渾     源據雲中奧區其形勝恒山玉泉諸峰     羅列後前渾源崞山二水襟帶左右其     風俗四民各守其業而不易争相勤儉     以為能其人物從益祖孫之文學雷淵     父子之風蹟保衡之忠直髙定之信義     公亮之練悉國典之數君子者芳聲懋     蹟照耀史牒萬世不泯此固山川之靈     所鍾其况育薰陶之者非建學所致     歟今諸生生斯長斯寧耳濡目染數君 ","18卷 ╱ (明) 張欽纂修  ╱ 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
16731,山西,大同,"(正德) 大同府志",正德,1505,1521,963,"卷之十八 906-989 ╱ 詩 906-989 ╱ 大同府志目錄終 906-989 ╱ ","    龍山突出數峰髙曉日朦朧雪未消玉     樹分明栽古寺冰壺恍惚掛青霄光凝     孫户堪頻讀清透袁門絕點囂山霽雪     晴憑一覽吟肩不減灞陵橋      玉泉寒溜    前人     一道寒溜號玉泉萬山山下不知年派     分銀漢河中水清徹冰壺洞裏天命僕     煑茶香到骨題詩漬墨冷為烟請看活     水源頭處霽月光風去渺然      栢岩秋色    前人 ","18卷 ╱ (明) 張欽纂修  ╱ 明正德刻嘉靖增修本"
16743,廣東,NULL,"(嘉靖) 廣東通志初稿",嘉靖,1521,1566,92,"卷第一 46-118 ╱ 山川 54-118 ╱ ","韶州府   曲江縣芙蓉山 在府城西五里相傳山有芙蓉故名山 半有石室山巔有玉泉漢末道士康容  煉丹  於此 蓮花山 在府南五里郡治向 山以形相似名之 寳石山 在府城南大 里一名伏虎  山相傳唐時有鄧姓者居其山死後有駱姓者徙其石  去至夜虎衘其石復囬舊處鄉人神之立廟有檮輙應   石頭山 在府城北一十三里山上有石 髙峻有二聖真身下建石頭寺 浮山 在府珹東 北二十里  其地躡一處則百  歩内皆動故名 靈鷲山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舊多虎 一名虎市晋義熈中有天竺  僧居此  而虎絶 桂山 在府城西四十里山多 茵桂桂之源出於此 韶石山 在府城東 八十里厥  石奇怪有三峯囬接盤龍駱駝獅子虹蜆鳯閤馬鞍等  山而韶山峙如闕相傳舜南廵時常登此石上奏樂  因名唐韓愈詩云暫繫舟  韶石下上賔虞舜整冠裙 錢石山 在府城東八十里 山状四方如䑓䑓 ","40卷 ╱ (明) 戴璟修 (明) 張岳纂 ╱ 明嘉靖刻本"
16743,廣東,NULL,"(嘉靖) 廣東通志初稿",嘉靖,1521,1566,1233,"卷第十六 1180-1248 ╱ 學校 1180-1248 ╱ "," 徳雲錦溪俱龍頭堡○曰西里黄村俱龍溪堡○曰塘  頭正源俱逢簡堡○曰毓賢北頭俱華盖堡○曰蓮鰲  在黄蓮堡○曰振文在羊額堡○曰育秀在桂州堡○  曰北墩興俊倶村堡○曰道源在勒樓堡○曰淸源  在小湾堡○曰青雲在平步堡○曰萃賢在古樓堡○  曰龍興正蒙俱甘竹堡○曰諸才孕秀桃村俱都粘堡  ○曰福田在北堡○曰羅田麥岸見  龍黄村良山龜峯玉泉龍頭俱龍山堡 從化縣一 曰中 隅儒  學  東 香山縣三 曰大舘在城西○曰東隅在 達徳街○曰蓮峯在縣東 增城縣二 曰 中  隅在鳳凰山東公舘左○  曰北隅在城北萬壇右 清遠縣八 東街上廓街下 廓街靖定鄉潖工  鄉太平鄉善化  鄉吉河鄉各一 新寕縣一 曰中隅右 分司左 龍門縣三 縣治左 軍都圍  佛龍圍  各一 韶州府曲江縣十二 武鎮上街皇華上街善政下街豊 積上街羅城街豊積下即吴公街式 ","40卷 ╱ (明) 戴璟修 (明) 張岳纂 ╱ 明嘉靖刻本"
16743,廣東,NULL,"(嘉靖) 廣東通志初稿",嘉靖,1521,1566,2046,"卷第三十一 2024-2082 ╱ 土産 2024-2082 ╱ ","  槿 莖葉類桑樹高四五尺 自二月開花至冬即歇 含笑 色微紫 香旖? 芙蓉 一名 拒霜 海棠  香不及色白色  有香惟蜀種 密友 一名賽楊妃葉類蔷薇花紅 而艶麗開則一辨有缺處 玉屑  一名  真珠 月桂 色紅黄四 時有花 芍藥 惜銀紅 花 紫 金沙 楊花   金錢 花深紅色團圓如 錢一名午時花 金鳳 一名 鳯仙 金盞 黄 色 木香 花 絖 長春  一名月  月紅 麗春 剪春羅 花如石竹瓣 如剪甚易生 勝春 春 開 山丹 其花 一帶  百餘蕋如繡毬  一花四英紅色 滴滴金 花黄 肖菊 臘梅 大笑 春 開 小笑 春口 開   玉留春 萱花 一名鹿茐草又曰冝男草 懐于婦佩其花必生男 羅漢蘭 合    木犀 花白 而香 木筆 七寸錦 花 紅 一丈紅 一名 蜀葵 鷹爪 花 開  青黄  色 鷄冠 紅白二種花如難 冠和酒炒能消痔 御柳 錦堂春 花 紅 杜鵑 花 極 ","40卷 ╱ (明) 戴璟修 (明) 張岳纂 ╱ 明嘉靖刻本"
16743,廣東,NULL,"(嘉靖) 廣東通志初稿",嘉靖,1521,1566,2402,"卷第三十八 2390-2448 ╱ 橋梁 2390-2415 ╱ 渡附 2390-2415 ╱ "," 山舖西○潮麗縣  北九里水通海潮 髙明四 曰小海口南門外嘉靖九年 建○喜鵲㳺魚嘉靖八年建  俱淸泰都○  清石太平都 恩平 缺  德慶六 曰萬壽九曲俱城東 一里○得月州西二  里上有樓亭可以延月○漱玉州北二里香山潄玉泉  上○登雲城東五里○化龍州西五里龍毋廟前白石  谿上橋舊有石  刻醉石二字 瀧水二 曰德政縣南○ 四鳯縣東五里 封州二 曰太平 南門○  永寕縣東  崇教坊 開建二 曰廣城東七里 ○交水城南十里 髙州府凡四十   茂名六 曰太平舊名南橋在城南一里成化年改建正 德嘉靖間重修○雅徳城東二里宋政和間李  作登第還鄕因名○寕濟城東三里○流鎻城東北  十五里○秀林城南九里○甘竹城西南四十里 電   白五 曰東郊縣西二十里○荘峝縣東十里○羅浮縣 西北九十里○那嚴縣西七十里○五藍縣東三 ","40卷 ╱ (明) 戴璟修 (明) 張岳纂 ╱ 明嘉靖刻本"
16746,浙江,紹興,"(萬曆) 紹興府志",萬曆,1572,1620,181,"卷之一 50-224 ╱ 疆域志 50-224 ╱ 沿革 50-224 ╱ 隷州 50-224 ╱ 領縣 50-224 ╱ 區界 50-224 ╱ 坊里 50-224 ╱ 市 50-224 ╱ 鎮 50-224 ╱ 關 50-224 ╱ 形勝 50-224 ╱ 附圖九 50-224 ╱ 府境圖 50-224 ╱ 山隂境圖 50-224 ╱ 會稽境圖 50-224 ╱ 蕭山境圖 50-224 ╱ 諸暨境圖 50-224 ╱ 餘姚境圖 50-224 ╱ 上虞境圖 50-224 ╱ 嵊境圖 50-224 ╱ 新昌境圖 50-224 ╱ 卷之二 50-224 ╱ 城池志 50-224 ╱ 府城 50-224 ╱ 縣城 50-224 ╱ 衛城 50-224 ╱ 所城 50-224 ╱ 廵司城 50-224 ╱ 古城 50-224 ╱ 衢路 50-224 ╱ 附圖九 50-224 ╱ 舊府城圖 50-224 ╱ 舊子城圖 50-224 ╱ 今府城圖 50-224 ╱ 蕭山城圖 50-224 ╱ 諸暨城圖 50-224 ╱ 餘姚城并 50-224 ╱ 南城圖 50-224 ╱ 上虞城圖 50-224 ╱ 嵊城圖 50-224 ╱ 新昌城圖 50-224 ╱ ","守父老曰唯侯令侯以父老之言告于贈吏部尚書 石橋潘公參議三泉俞公又以告洵亦曰唯侯令侯 乃具狀白于廵撫梅林胡公廵按玉泉趙公胡公持 其議未下諮于趙公趙公曰新昌頻海盗時至無城 是棄民也冝亟下其議議下侯乃大集十庶度地相 基計工量費取石於南山購材於四境諏日以致玉 工始自東隅循山之麓而西跨澗而北又遡溪而 東計周一千三百七十四丈九尺髙一丈八尺厚一 丈七尺表俱石而實以土礫盖極其堅緻云城東 故有捍水石堤城附于堤堤愈堅城愈壯旣銷外侮 丈禦橫流居者安堵過者竦望覬覦者革心真千百 載不磨之偉績也迨今十有餘年而吾民頌功之碑 尚未有詞竹山田公乃授簡于洵 洵寡昩未能敷張盛美竊有愧焉 衛3城臨山衛城洪武二十年二月信國公湯和經畫 浙東以餘姚東北控大海慮島夷或竊發上虞非要 衝也乃奏徙上虞故嵩城於餘姚西北五十里廟山 ","50卷 ╱ (明) 蕭良榦修 (明) 張元忭纂 ╱ 明萬曆刻本"
16746,浙江,紹興,"(萬曆) 紹興府志",萬曆,1572,1620,526,"卷之六 496-560 ╱ 山川志三 496-560 ╱ 嶺 496-560 ╱ 峯 496-560 ╱ 尖 496-560 ╱ 崢 496-560 ╱ 阜 496-560 ╱ 巖 496-560 ╱ 嶠 496-560 ╱ 嶼 496-560 ╱ 洞 496-560 ╱ 穴 496-560 ╱ 窠 496-560 ╱ 石 496-560 ╱ 塢 496-560 ╱ 島 496-560 ╱ 丘 496-560 ╱ 岸 496-560 ╱ 林 496-560 ╱ 野 496-560 ╱ 源 496-560 ╱ 砦 496-560 ╱ 古地名 496-560 ╱ 附圖八 496-560 ╱ 日鑄嶺圖 496-560 ╱ 梅里尖圖 496-560 ╱ 穿巖圖 496-560 ╱ 陽明洞圖 496-560 ╱ 僊姑洞圖 496-560 ╱ 水濂洞圖 496-560 ╱ 望夫石圖 496-560 ╱ 雙筍石圖 496-560 ╱ ","殿堂無燕雀雲間洞穴有虬龍前山樵晩聲喧斧别 寺齋初響答鍾幸有林間三二友藍輿追賞其從容 吴處厚詩洞穴嵌空五六重旁邊突起一孤峯平時 花竹常啼鳥早歳風雷或起龍流水聲中僧洗鉢亂 雲堆裏客聞鍾莫為林下歸休計朝德身推許孟容 又秉燭擕筇步步前玉京迢逓訪神仙四時自有壺 中景一鎼都迷物外天明鄭天鵬詩我會踏破天下 三十六洞白雲缺何如此洞真竒絕一級一級探之 窈莫窮幽深奇怪陟降百千折外有片片如剪赤霞 封中涵老子所秘丹符訣坐忘四子恠石巖回首塵 凡俄隔越亂窟津津飲玉泉飛霞仙鼠白如雪頓覺 羽化而登仙少室禹穴那能埒我吹洞庭紫鐡簫鳯 吟龍嘯聲清烈聲清烈一聲吹破巖頭雲二聲吹破 天邊月三聲四聲千巖萬壑金石俱澌裂忽聞雲 中仙樂韶護相和鳴疑近瀛洲閬苑蓬萊闕醉以麻 姑酒援筆如揮帚湔磨石骨十丈餘冩我胸藏山水 詩千首識吾今日共尋幽敢謂神驚蛟龍走山 靈笑我李賀狂五色心肝疑盡嘔書罷椽筆擲下地 希夷偓佺忽相遇授以工金八石丹脱屣牽裳留我 住住三日始歸來歸來世上桃花結實已千歲劉 ","50卷 ╱ (明) 蕭良榦修 (明) 張元忭纂 ╱ 明萬曆刻本"
16746,浙江,紹興,"(萬曆) 紹興府志",萬曆,1572,1620,1198,"卷之十五 1136-1211 ╱ 田賦志二 1136-1211 ╱ 賦下 1136-1211 ╱ ","鹽課又置寜波批驗所而分温台批驗所爲二掌掣 摯又置鹽課司于鹽塲都運司者二日仁和許村 嘉興分司者五日西路鮑郎蘆海沙横浦松 江分司者五日浦東袁浦青村下沙青浦寜紹分 司者十五日西興錢淸三江曹娥石堰鳴鶴龍頭清 泉長山穿山大嵩玉泉昌國岱山蘆花溫台分司 者八日長亭杜瀆黄巗長林永嘉䨇穗天富南監天 富北監塲立官一人大者二人團立緫催十人凡爲 塲三十五為團五百有一爲丁七萬四千四百四十 有六丁皆給灘蕩授煮噐率辦鹽一引官給工本米 ","50卷 ╱ (明) 蕭良榦修 (明) 張元忭纂 ╱ 明萬曆刻本"
16749,浙江,杭州,"(嘉靖) 仁和縣志",嘉靖,1521,1566,667,"卷十 606-668 ╱ 墳墓 660-668 ╱ ","  太僕寺卿康僖邵公墓在超山 大司冦蘭谿唐龍 撰誌銘   河南按察司僉事江公墓在妙因山 官保胡世甯 撰誌銘   福建興化府同知馬公墓在臨平山   亞中大夫南安知府毛公墓在玉泉山 參政鄒虞 撰誌銘    評曰 墓在境內者載之可也而其在鈞州在湖 州在錢塘者亦載之何也此無他一以昭    德深而人心不忘一以昭蔭遠而後    嗣善守不然何以傳今而啟後哉    仁和縣志卷十終 ","14卷 ╱ (明) 沈朝宣纂修  ╱ 清光緒刻武林掌故叢編本"
16750,甘肅,NULL,"(乾隆) 河套志",乾隆,1735,1796,241,,"  按中衞誠要地也說者曰賀蘭雖稱天險而通城   隘口甚多自鎭關墩至勝金關之九十餘里皆敵   騎出沒之處若備觀音口鎭關墩至黃河百八十   里之邊則内而廣武玉泉大亦得所捍禦矣 新渠 明寧夏衞地  國初因之雍正四年建縣曰新渠 其地近名 查漢托䕶 南接寧夏北連寶豐西近平羅東逼黃河備外夷最 險要 新渠 縣記 寶豐 明寧夏衞地 ","6卷 ╱ (清) 陳履中纂  ╱ 清乾隆寓園刻本"
16750,甘肅,NULL,"(乾隆) 河套志",乾隆,1735,1796,261,,"息何也河西所當備者若洪廣若玉泉若廣武若中 衞雖皆爲窺伺之所而猶山溪隔礙有險可憑花馬 池則川原平曠北騎馳突於此最易由花馬池而西 則興武營興武營而西北則爲靈州靈州居寧夏之 中廹近大河其南與固原邊相接靈州者實南北之 喉舌而花馬池則靈州之門戸也舊花馬池在塞外 故邊所環甚寛自王改築今城而邊城亦縮爲花 馬池之患實貽之南有鐡柱泉自邊外入獨此有 水往者患犯此最多自築城環水其中又築梁家 ","6卷 ╱ (清) 陳履中纂  ╱ 清乾隆寓園刻本"
16750,甘肅,NULL,"(乾隆) 河套志",乾隆,1735,1796,651,"藝文 530-697 ╱ ","勢其正閘係六空西四空爲唐渠東兩空爲貼渠每 空各寬一丈唐渠自閘以下西北至玉泉橋名曰上 上叚寬八丈深三五尺長五十里自玉泉橋向東北 流復微轉西至良田渠口名曰上叚寬七丈深五六 尺長七十里自良田渠口西北至西門橋名曰上中 叚寬六丈深七尺長四十里自西門橋西北至站馬 橋名曰下中叚寬六丈深七尺長六十里自站馬橋 北至威鎭堡稍止名曰下叚寬三丈深三四尺長一 百三里合計共長三百二十三里其貼渠一道寬三 ","6卷 ╱ (清) 陳履中纂  ╱ 清乾隆寓園刻本"
16750,甘肅,NULL,"(乾隆) 河套志",乾隆,1735,1796,657,"藝文 530-697 ╱ ","以通利如故比年以来唯唐渠淤塞過甚濱於廢棄 居民雖紛紛借助於漢渠不過稍分餘地之高者 竟屢年荒蕪而漢渠亦因以受困職全細按唐渠之 大病有三一苦於渠口之不能受水也相傳先年唐 渠口下河中有一石子沙灘障水之以入渠厥後 灘漸消没河流偏注於東而渠口竟與河相背其入 渠者不過旁溢之水耳水之入渠也無力遂往往有 澄淤之患一苦於地渠之不能通水也唐以下自 杜家嘴至玉泉營盡係於沙毎大風起輒行堆積唐 ","6卷 ╱ (清) 陳履中纂  ╱ 清乾隆寓園刻本"
16750,甘肅,NULL,"(乾隆) 河套志",乾隆,1735,1796,658,"藝文 530-697 ╱ ","渠經由於此實爲咽喉向者以風沙不時旋去旋積 遂相與名曰地渠蓋因兩岸無湃與平地等故名之 也此處自來不在挑濬之列因循旣久竟致渠底與 兩岸田地齊平甚有渠底高於兩岸田地者較唐 閘底約高三四尺河水汛漲時入渠之水非不有餘 乃自入閘以來至此阻梗由是旁灌月牙倒沙兩湖 迨兩湖旣滿然後溢於渠內徐徐前行不知費幾許 水力經幾許時日乃得過玉泉橋也况有此阻梗水 紆迥水未前行而挾入之濁泥已淤積閘底數尺 ","6卷 ╱ (清) 陳履中纂  ╱ 清乾隆寓園刻本"
16750,甘肅,NULL,"(乾隆) 河套志",乾隆,1735,1796,668,"藝文 530-697 ╱ ","西共口一百六十七道灌漑陳俊蔣鼎漢林臯 瞿靖邵剛玉泉李俊宋澄九堡田地共一千二百二 十三頃有餘至宋澄堡地方仍滙入唐渠本道以此 渠閲十數年聚議止爲道旁之築者今告成於七日 且相度較王惠民向所勘騐引水更易不覺喜 於色謂移此用夫之法以修唐漢兩渠不難坐令 各渠疏通也於是於四十八年竟以此渠聞之憲臺 當倡捐俸資於陳俊堡地方建石正閘一座計兩 空每空寛一丈閘外建石退水閘三座工旣成命 ","6卷 ╱ (清) 陳履中纂  ╱ 清乾隆寓園刻本"
16751,北京,NULL,"(萬曆) 順天府志",萬曆,1572,1620,77,"順天府志目録 40-1210 ╱ 第一卷地理志 40-1210 ╱ 金門圖 40-1210 ╱ 畿輔圖 40-1210 ╱ 分野 40-1210 ╱ 沿革 40-1210 ╱ 疆域 40-1210 ╱ 形勝 40-1210 ╱ 風俗 40-1210 ╱ 山川 40-1210 ╱ 古蹟 40-1210 ╱ 第二卷營建志 40-1210 ╱ 城池 40-1210 ╱ 公署 40-1210 ╱ 學校 40-1210 ╱ 壇社 40-1210 ╱ 郵舍 40-1210 ╱ 寺觀 40-1210 ╱ 創造 40-1210 ╱ 第三卷食貨志 40-1210 ╱ 户口 40-1210 ╱ 田賦 40-1210 ╱ 徭役 40-1210 ╱ 馬政 40-1210 ╱ 經費 40-1210 ╱ 物産 40-1210 ╱ 第四卷政事志 40-1210 ╱ 歴官 40-1210 ╱ 職掌 40-1210 ╱ 名宦 40-1210 ╱ 祠典 40-1210 ╱ 武備 40-1210 ╱ 第五卷人物志 40-1210 ╱ 選舉 40-1210 ╱ 功烈 40-1210 ╱ 節孝 40-1210 ╱ 鄉賢 40-1210 ╱ 逸 40-1210 ╱ 流寓 40-1210 ╱ 仙釋 40-1210 ╱ 第六卷萟文志 40-1210 ╱ 碑刻 40-1210 ╱ 題咏 40-1210 ╱ ","  月二十八日誕辰民間盛設皷樂幡幢群迎以   往行者塞路廟有神浴盆二容水數百石病目   洗之愈   [T4]四月賞西湖登玉泉耍戒壇遊高梁西湖去玉   泉山不里許山水佳麗碧雲香山二寺臺殿相   錯一時遊人觀者如雲戒壇為僧人 奏建說   法之所四月初八起至十五止遊僧畢會商賈   輻凑山水曲藂集茶蓬酒肆雜以妓樂亦太   平樂事髙梁橋有娘娘廟四月八日誕辰婦人 ","6卷 ╱ (明) 沈應文修 (明) 張元芳纂 ╱ 明萬曆刻本"
16751,北京,NULL,"(萬曆) 順天府志",萬曆,1572,1620,83,"順天府志目録 40-1210 ╱ 第一卷地理志 40-1210 ╱ 金門圖 40-1210 ╱ 畿輔圖 40-1210 ╱ 分野 40-1210 ╱ 沿革 40-1210 ╱ 疆域 40-1210 ╱ 形勝 40-1210 ╱ 風俗 40-1210 ╱ 山川 40-1210 ╱ 古蹟 40-1210 ╱ 第二卷營建志 40-1210 ╱ 城池 40-1210 ╱ 公署 40-1210 ╱ 學校 40-1210 ╱ 壇社 40-1210 ╱ 郵舍 40-1210 ╱ 寺觀 40-1210 ╱ 創造 40-1210 ╱ 第三卷食貨志 40-1210 ╱ 户口 40-1210 ╱ 田賦 40-1210 ╱ 徭役 40-1210 ╱ 馬政 40-1210 ╱ 經費 40-1210 ╱ 物産 40-1210 ╱ 第四卷政事志 40-1210 ╱ 歴官 40-1210 ╱ 職掌 40-1210 ╱ 名宦 40-1210 ╱ 祠典 40-1210 ╱ 武備 40-1210 ╱ 第五卷人物志 40-1210 ╱ 選舉 40-1210 ╱ 功烈 40-1210 ╱ 節孝 40-1210 ╱ 鄉賢 40-1210 ╱ 逸 40-1210 ╱ 流寓 40-1210 ╱ 仙釋 40-1210 ╱ 第六卷萟文志 40-1210 ╱ 碑刻 40-1210 ╱ 題咏 40-1210 ╱ ","  翠疊嶂環青梵宇琳宫無慮千百春夏之交晴   雲碧樹花氣鳥聲秋則亂葉飄丹冬則積雪凝   素種種奇致皆足賞心帝里大觀莫是為最   [T4]香山府西北三十里有二大石如香爐蝦蟆□   水下注亦名小清凉   [T4]玉泉山府西北三十里有二石洞一在山西南   水深莫測一在山之陽有石崖刻玊泉二字   [T4]金山府西三十里   [T4]盧師山府西三十里隋沙門盧師能伏二龍 ","6卷 ╱ (明) 沈應文修 (明) 張元芳纂 ╱ 明萬曆刻本"
16751,北京,NULL,"(萬曆) 順天府志",萬曆,1572,1620,102,"順天府志目録 40-1210 ╱ 第一卷地理志 40-1210 ╱ 金門圖 40-1210 ╱ 畿輔圖 40-1210 ╱ 分野 40-1210 ╱ 沿革 40-1210 ╱ 疆域 40-1210 ╱ 形勝 40-1210 ╱ 風俗 40-1210 ╱ 山川 40-1210 ╱ 古蹟 40-1210 ╱ 第二卷營建志 40-1210 ╱ 城池 40-1210 ╱ 公署 40-1210 ╱ 學校 40-1210 ╱ 壇社 40-1210 ╱ 郵舍 40-1210 ╱ 寺觀 40-1210 ╱ 創造 40-1210 ╱ 第三卷食貨志 40-1210 ╱ 户口 40-1210 ╱ 田賦 40-1210 ╱ 徭役 40-1210 ╱ 馬政 40-1210 ╱ 經費 40-1210 ╱ 物産 40-1210 ╱ 第四卷政事志 40-1210 ╱ 歴官 40-1210 ╱ 職掌 40-1210 ╱ 名宦 40-1210 ╱ 祠典 40-1210 ╱ 武備 40-1210 ╱ 第五卷人物志 40-1210 ╱ 選舉 40-1210 ╱ 功烈 40-1210 ╱ 節孝 40-1210 ╱ 鄉賢 40-1210 ╱ 逸 40-1210 ╱ 流寓 40-1210 ╱ 仙釋 40-1210 ╱ 第六卷萟文志 40-1210 ╱ 碑刻 40-1210 ╱ 題咏 40-1210 ╱ ","  [T4]九莊嶺密雲縣北三十里水經云鮑丘水逕九   莊嶺   [T4]卧龍岡宛平縣西北四十五里石堅白蜿蜒如   卧龍正統間 駕幸此   [T4]遼石岡良鄉縣治東   [T4]吕公巖玉泉山半巖廣丈餘深倍之相傳純陽   先生往來䖏   [T4]彈琴峽居庸關中水流石罅聲若琴 ","6卷 ╱ (明) 沈應文修 (明) 張元芳纂 ╱ 明萬曆刻本"
16751,北京,NULL,"(萬曆) 順天府志",萬曆,1572,1620,105,"順天府志目録 40-1210 ╱ 第一卷地理志 40-1210 ╱ 金門圖 40-1210 ╱ 畿輔圖 40-1210 ╱ 分野 40-1210 ╱ 沿革 40-1210 ╱ 疆域 40-1210 ╱ 形勝 40-1210 ╱ 風俗 40-1210 ╱ 山川 40-1210 ╱ 古蹟 40-1210 ╱ 第二卷營建志 40-1210 ╱ 城池 40-1210 ╱ 公署 40-1210 ╱ 學校 40-1210 ╱ 壇社 40-1210 ╱ 郵舍 40-1210 ╱ 寺觀 40-1210 ╱ 創造 40-1210 ╱ 第三卷食貨志 40-1210 ╱ 户口 40-1210 ╱ 田賦 40-1210 ╱ 徭役 40-1210 ╱ 馬政 40-1210 ╱ 經費 40-1210 ╱ 物産 40-1210 ╱ 第四卷政事志 40-1210 ╱ 歴官 40-1210 ╱ 職掌 40-1210 ╱ 名宦 40-1210 ╱ 祠典 40-1210 ╱ 武備 40-1210 ╱ 第五卷人物志 40-1210 ╱ 選舉 40-1210 ╱ 功烈 40-1210 ╱ 節孝 40-1210 ╱ 鄉賢 40-1210 ╱ 逸 40-1210 ╱ 流寓 40-1210 ╱ 仙釋 40-1210 ╱ 第六卷萟文志 40-1210 ╱ 碑刻 40-1210 ╱ 題咏 40-1210 ╱ ","  [T4]石盆峪密雲縣東壯五十里龍潭如石盆百步   許水深無底東南石門龍時見禱雨應   [T4]海子宛平縣西三里名積水潭西北諸泉入都   城匯于此汪洋如海   [T4]西湖宛平縣南三十里玉泉山下清泉澎湃瀦   為湖波十里菰蒲一泓羅瀔凉風鵝鸛明月芰   荷山色水聲令人神王   [T4]太湖宛平縣西四十餘里廣袤十數畆二泉湧   出經冬不凍流洗馬溝 ","6卷 ╱ (明) 沈應文修 (明) 張元芳纂 ╱ 明萬曆刻本"
16751,北京,NULL,"(萬曆) 順天府志",萬曆,1572,1620,106,"順天府志目録 40-1210 ╱ 第一卷地理志 40-1210 ╱ 金門圖 40-1210 ╱ 畿輔圖 40-1210 ╱ 分野 40-1210 ╱ 沿革 40-1210 ╱ 疆域 40-1210 ╱ 形勝 40-1210 ╱ 風俗 40-1210 ╱ 山川 40-1210 ╱ 古蹟 40-1210 ╱ 第二卷營建志 40-1210 ╱ 城池 40-1210 ╱ 公署 40-1210 ╱ 學校 40-1210 ╱ 壇社 40-1210 ╱ 郵舍 40-1210 ╱ 寺觀 40-1210 ╱ 創造 40-1210 ╱ 第三卷食貨志 40-1210 ╱ 户口 40-1210 ╱ 田賦 40-1210 ╱ 徭役 40-1210 ╱ 馬政 40-1210 ╱ 經費 40-1210 ╱ 物産 40-1210 ╱ 第四卷政事志 40-1210 ╱ 歴官 40-1210 ╱ 職掌 40-1210 ╱ 名宦 40-1210 ╱ 祠典 40-1210 ╱ 武備 40-1210 ╱ 第五卷人物志 40-1210 ╱ 選舉 40-1210 ╱ 功烈 40-1210 ╱ 節孝 40-1210 ╱ 鄉賢 40-1210 ╱ 逸 40-1210 ╱ 流寓 40-1210 ╱ 仙釋 40-1210 ╱ 第六卷萟文志 40-1210 ╱ 碑刻 40-1210 ╱ 題咏 40-1210 ╱ ","  [T4]玉河大興縣東源出玉泉山流入大内出都城   注大通河   [T4]大通河大興縣南自玉河而出繞都城經大通   橋入白河   [T4]蘆溝河宛平縣南二十里長橋卧虹洪濤吐鯨   若疾雷奔馬不可測識曉風明月一碧波光奇   致賞心能無駐馬詳具固安河下   [T4]清水河宛平縣西百十里大臺村入渾河   [T4]清河自昌平州東南一畆泉經燕丹村合榆河 ","6卷 ╱ (明) 沈應文修 (明) 張元芳纂 ╱ 明萬曆刻本"
16751,北京,NULL,"(萬曆) 順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9,"順天府志目録 40-1210 ╱ 第一卷地理志 40-1210 ╱ 金門圖 40-1210 ╱ 畿輔圖 40-1210 ╱ 分野 40-1210 ╱ 沿革 40-1210 ╱ 疆域 40-1210 ╱ 形勝 40-1210 ╱ 風俗 40-1210 ╱ 山川 40-1210 ╱ 古蹟 40-1210 ╱ 第二卷營建志 40-1210 ╱ 城池 40-1210 ╱ 公署 40-1210 ╱ 學校 40-1210 ╱ 壇社 40-1210 ╱ 郵舍 40-1210 ╱ 寺觀 40-1210 ╱ 創造 40-1210 ╱ 第三卷食貨志 40-1210 ╱ 户口 40-1210 ╱ 田賦 40-1210 ╱ 徭役 40-1210 ╱ 馬政 40-1210 ╱ 經費 40-1210 ╱ 物産 40-1210 ╱ 第四卷政事志 40-1210 ╱ 歴官 40-1210 ╱ 職掌 40-1210 ╱ 名宦 40-1210 ╱ 祠典 40-1210 ╱ 武備 40-1210 ╱ 第五卷人物志 40-1210 ╱ 選舉 40-1210 ╱ 功烈 40-1210 ╱ 節孝 40-1210 ╱ 鄉賢 40-1210 ╱ 逸 40-1210 ╱ 流寓 40-1210 ╱ 仙釋 40-1210 ╱ 第六卷萟文志 40-1210 ╱ 碑刻 40-1210 ╱ 題咏 40-1210 ╱ ","  [T4]清沽港武清縣南八十里接安沽港合丁字沽   [T4]七里泊在碾莊自昌平州至宛平髙梁河   [T4]燕家泊宛平縣西北二十五里入丁家潭   [T4]飛放泊大興縣東南北城店有廣埃莊飛放泊   [T4]金井大興縣南魏村社永樂間駐驆于此飲   而甘之遂命甃焉   [T4]義井宛平縣西南二十五里   [T4]龍泉井平谷縣東南十里永樂間 駐驆于此   [T4]玉泉宛平西三十里泉出螭口潺湲窙中奔 ","6卷 ╱ (明) 沈應文修 (明) 張元芳纂 ╱ 明萬曆刻本"
16751,北京,NULL,"(萬曆) 順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14,"順天府志目録 40-1210 ╱ 第一卷地理志 40-1210 ╱ 金門圖 40-1210 ╱ 畿輔圖 40-1210 ╱ 分野 40-1210 ╱ 沿革 40-1210 ╱ 疆域 40-1210 ╱ 形勝 40-1210 ╱ 風俗 40-1210 ╱ 山川 40-1210 ╱ 古蹟 40-1210 ╱ 第二卷營建志 40-1210 ╱ 城池 40-1210 ╱ 公署 40-1210 ╱ 學校 40-1210 ╱ 壇社 40-1210 ╱ 郵舍 40-1210 ╱ 寺觀 40-1210 ╱ 創造 40-1210 ╱ 第三卷食貨志 40-1210 ╱ 户口 40-1210 ╱ 田賦 40-1210 ╱ 徭役 40-1210 ╱ 馬政 40-1210 ╱ 經費 40-1210 ╱ 物産 40-1210 ╱ 第四卷政事志 40-1210 ╱ 歴官 40-1210 ╱ 職掌 40-1210 ╱ 名宦 40-1210 ╱ 祠典 40-1210 ╱ 武備 40-1210 ╱ 第五卷人物志 40-1210 ╱ 選舉 40-1210 ╱ 功烈 40-1210 ╱ 節孝 40-1210 ╱ 鄉賢 40-1210 ╱ 逸 40-1210 ╱ 流寓 40-1210 ╱ 仙釋 40-1210 ╱ 第六卷萟文志 40-1210 ╱ 碑刻 40-1210 ╱ 題咏 40-1210 ╱ ","  香来柳拂金輿度花迎寶扇關太平多樂事扈   從得徘徊    玉泉垂虹        楊榮   一派清冷螮蝀懸涵雲浴霧自年年聲回曉闕   鳴清珮影落秋崖濕紫烟石罅轉来幽澗瑶   池分出御溝前汪洋長比恩波濶萬古東流會   百川    薊門烟樹        金幼孜   野色蒼蒼接薊門淡烟深樹碧絪緼過橋酒慢 ","6卷 ╱ (明) 沈應文修 (明) 張元芳纂 ╱ 明萬曆刻本"
16751,北京,NULL,"(萬曆) 順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25,"順天府志目録 40-1210 ╱ 第一卷地理志 40-1210 ╱ 金門圖 40-1210 ╱ 畿輔圖 40-1210 ╱ 分野 40-1210 ╱ 沿革 40-1210 ╱ 疆域 40-1210 ╱ 形勝 40-1210 ╱ 風俗 40-1210 ╱ 山川 40-1210 ╱ 古蹟 40-1210 ╱ 第二卷營建志 40-1210 ╱ 城池 40-1210 ╱ 公署 40-1210 ╱ 學校 40-1210 ╱ 壇社 40-1210 ╱ 郵舍 40-1210 ╱ 寺觀 40-1210 ╱ 創造 40-1210 ╱ 第三卷食貨志 40-1210 ╱ 户口 40-1210 ╱ 田賦 40-1210 ╱ 徭役 40-1210 ╱ 馬政 40-1210 ╱ 經費 40-1210 ╱ 物産 40-1210 ╱ 第四卷政事志 40-1210 ╱ 歴官 40-1210 ╱ 職掌 40-1210 ╱ 名宦 40-1210 ╱ 祠典 40-1210 ╱ 武備 40-1210 ╱ 第五卷人物志 40-1210 ╱ 選舉 40-1210 ╱ 功烈 40-1210 ╱ 節孝 40-1210 ╱ 鄉賢 40-1210 ╱ 逸 40-1210 ╱ 流寓 40-1210 ╱ 仙釋 40-1210 ╱ 第六卷萟文志 40-1210 ╱ 碑刻 40-1210 ╱ 題咏 40-1210 ╱ ","  革包屍志已酬錫謚褒忠加壯節論功行賞    贈流侯金書鐵劵河山誓伯爵承家世澤優喜   有雲仍眞虎豹薦承 綸命統貅封章屢乞   彰先徳輿論咸稱在闡幽 聖主亦敦崇報典   功臣重沐發潜休 勑須北闕隆殊寵祠建封   塋享庶羞 天語萬年昭日月虹光長夜照松   楸不須再述生平事 國史當年已備修    自玉泉亭步至功徳寺   程敏政   東風幾日到郊埛岸草汀蒲已自青羈客乍來 ","6卷 ╱ (明) 沈應文修 (明) 張元芳纂 ╱ 明萬曆刻本"
16751,北京,NULL,"(萬曆) 順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26,"順天府志目録 40-1210 ╱ 第一卷地理志 40-1210 ╱ 金門圖 40-1210 ╱ 畿輔圖 40-1210 ╱ 分野 40-1210 ╱ 沿革 40-1210 ╱ 疆域 40-1210 ╱ 形勝 40-1210 ╱ 風俗 40-1210 ╱ 山川 40-1210 ╱ 古蹟 40-1210 ╱ 第二卷營建志 40-1210 ╱ 城池 40-1210 ╱ 公署 40-1210 ╱ 學校 40-1210 ╱ 壇社 40-1210 ╱ 郵舍 40-1210 ╱ 寺觀 40-1210 ╱ 創造 40-1210 ╱ 第三卷食貨志 40-1210 ╱ 户口 40-1210 ╱ 田賦 40-1210 ╱ 徭役 40-1210 ╱ 馬政 40-1210 ╱ 經費 40-1210 ╱ 物産 40-1210 ╱ 第四卷政事志 40-1210 ╱ 歴官 40-1210 ╱ 職掌 40-1210 ╱ 名宦 40-1210 ╱ 祠典 40-1210 ╱ 武備 40-1210 ╱ 第五卷人物志 40-1210 ╱ 選舉 40-1210 ╱ 功烈 40-1210 ╱ 節孝 40-1210 ╱ 鄉賢 40-1210 ╱ 逸 40-1210 ╱ 流寓 40-1210 ╱ 仙釋 40-1210 ╱ 第六卷萟文志 40-1210 ╱ 碑刻 40-1210 ╱ 題咏 40-1210 ╱ ","  方縱目野人相見亦忘形湖當鷲嶺烟光重路   入龍潭水氣腥聞說 先皇曾駐驆紅雲猶繞   玉泉亭    元夕觀燈應制      吳寛   鰲背神仙擁翠微良宵春色滿形墀金蓮暖映   髙低影火樹齊分遠近枝仗外仙韶風細細雲   端清漏月遲遲要知此會眞難得 恩及黎民   共樂時    宿功徳寺 ","6卷 ╱ (明) 沈應文修 (明) 張元芳纂 ╱ 明萬曆刻本"
16751,北京,NULL,"(萬曆) 順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31,"順天府志目録 40-1210 ╱ 第一卷地理志 40-1210 ╱ 金門圖 40-1210 ╱ 畿輔圖 40-1210 ╱ 分野 40-1210 ╱ 沿革 40-1210 ╱ 疆域 40-1210 ╱ 形勝 40-1210 ╱ 風俗 40-1210 ╱ 山川 40-1210 ╱ 古蹟 40-1210 ╱ 第二卷營建志 40-1210 ╱ 城池 40-1210 ╱ 公署 40-1210 ╱ 學校 40-1210 ╱ 壇社 40-1210 ╱ 郵舍 40-1210 ╱ 寺觀 40-1210 ╱ 創造 40-1210 ╱ 第三卷食貨志 40-1210 ╱ 户口 40-1210 ╱ 田賦 40-1210 ╱ 徭役 40-1210 ╱ 馬政 40-1210 ╱ 經費 40-1210 ╱ 物産 40-1210 ╱ 第四卷政事志 40-1210 ╱ 歴官 40-1210 ╱ 職掌 40-1210 ╱ 名宦 40-1210 ╱ 祠典 40-1210 ╱ 武備 40-1210 ╱ 第五卷人物志 40-1210 ╱ 選舉 40-1210 ╱ 功烈 40-1210 ╱ 節孝 40-1210 ╱ 鄉賢 40-1210 ╱ 逸 40-1210 ╱ 流寓 40-1210 ╱ 仙釋 40-1210 ╱ 第六卷萟文志 40-1210 ╱ 碑刻 40-1210 ╱ 題咏 40-1210 ╱ ","   元夕應制        黎淳   龍樓錫宴月初斜□炬□分照翠華五夜歌鍾   連甲第千門燈火映皇家錦筵人醉飄金縷羅   綺春晴散綵霞自是宸遊多樂事叨陪幾度賜   宫花    遊西湖         王直   玉泉東滙浸平沙八月芙蓉尚有花曲島下通   鮫女室晴波深□梵主家常時鳬鳥聞清呪舊   日魚龍識翠□□下連雲秔稻熟江南風物未 ","6卷 ╱ (明) 沈應文修 (明) 張元芳纂 ╱ 明萬曆刻本"
16751,北京,NULL,"(萬曆) 順天府志",萬曆,1572,1620,1208,"順天府志目録 40-1210 ╱ 第一卷地理志 40-1210 ╱ 金門圖 40-1210 ╱ 畿輔圖 40-1210 ╱ 分野 40-1210 ╱ 沿革 40-1210 ╱ 疆域 40-1210 ╱ 形勝 40-1210 ╱ 風俗 40-1210 ╱ 山川 40-1210 ╱ 古蹟 40-1210 ╱ 第二卷營建志 40-1210 ╱ 城池 40-1210 ╱ 公署 40-1210 ╱ 學校 40-1210 ╱ 壇社 40-1210 ╱ 郵舍 40-1210 ╱ 寺觀 40-1210 ╱ 創造 40-1210 ╱ 第三卷食貨志 40-1210 ╱ 户口 40-1210 ╱ 田賦 40-1210 ╱ 徭役 40-1210 ╱ 馬政 40-1210 ╱ 經費 40-1210 ╱ 物産 40-1210 ╱ 第四卷政事志 40-1210 ╱ 歴官 40-1210 ╱ 職掌 40-1210 ╱ 名宦 40-1210 ╱ 祠典 40-1210 ╱ 武備 40-1210 ╱ 第五卷人物志 40-1210 ╱ 選舉 40-1210 ╱ 功烈 40-1210 ╱ 節孝 40-1210 ╱ 鄉賢 40-1210 ╱ 逸 40-1210 ╱ 流寓 40-1210 ╱ 仙釋 40-1210 ╱ 第六卷萟文志 40-1210 ╱ 碑刻 40-1210 ╱ 題咏 40-1210 ╱ ","   玉泉垂虹   萬派清泠聼不窮寒流遥賤翠微宫聲歸叠嶂   鳴珠珮影落層巖跨玊虹夜静澗橋時帶两月   明水殿晚生風飛龍澎湃三千尺盡逐波濤作   化工    金臺夕照   花滿春城雪未消層臺西望欲霄歸鴉暮遶   黃金闕垂栁烟籠碧玊橋落日樓臺錦繡暮   雲草樹隠岧嶤不妨賞酒歌燕市幾處斜陽聼 ","6卷 ╱ (明) 沈應文修 (明) 張元芳纂 ╱ 明萬曆刻本"
16759,陝西,NULL,"(嘉靖) 雍大記",嘉靖,1521,1566,1287,"卷之三十六 1275-1294 ╱ 志賁 1275-1294 ╱ 歷改元張獻翼借展豈惟方輿指掌於 1275-1294 ╱ 地㦲盖有良火才矣 1275-1294 ╱ 雍大記目錄 1275-1294 ╱ 終 1275-1294 ╱ ","始願忘嶮得前賞崖傾景方晦川轉平如掌緑林含蕭 條飛閣起弘敞道人上方至深夜還獨徃日落群山隂 天秋百泉響所嗟累已成安得長仰 杜子美温泉東靈湫詩曰東山氣濛鴻宫殿居上頭君 來必十丹樹羽臨九州隂火煑玉泉噴薄漲巖幽有時 浴赤日光抱空中楼閬風入轍跡曠原延搜沸天萬 乘動觀水百丈湫幽靈新可佳王命官属休初聞龍用 壯擘石摧林丘中夜窟宅改移因風雨秋倒懸瑶池影 屈注蒼海流味如甘露漿揮弄滑且柔翠旗淡蹇雲 車紛少留簫皷蕩四溟異香泱浮蛟人獻㣲綃曾祀 ","36卷 ╱ (明) 何景明撰  ╱ 明嘉靖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336,,"   安德里圖二    山曰玉樓 龜魚    保安里圖二    山曰香爐 馬鼻 鳳凰    建興里圖二    集政上里圖一   潭曰鉢盂     集政下里圖三 宋集政招 賢上下里   太平鄉    光臨里圖一 宋光化臨    山曰張旗 江二里     玉泉           巖曰洄口 石曰月石           泉曰温泉    清河里圖一    山曰濂湖 嶺曰白道 俞裴   巖曰寶草           溪曰周溪 泉曰祠山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346,,"  以形名又曰昔有朱雀翔集 張旗山 濂湖山   山麓有一筠溪釣臺宋李彌遜漁釣處也 玉泉山   上有玉泉巖靈羊洞仙桃巖擁秀堂清澗閣明月   軒流杯亭玉泉巖有泉出兩峰之間色味澄甘唐   天寶中浮屠百餘引以自給筋强骨堅音語鏗然   眸子碧色壽命彌長邵太守奏聞遂賜名曰玉泉 曰巖山 東坂山 羅漢山 龍卧山 文殊山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531,,"  父自此遣詹從計吏又紫帽山東有歐嶺云歐陽   四門故居之後山也 小烏石山   在郡南十里山頂有海岸庵半山有玉泉庵有蔡   公泉宋曾公濟記略密學蔡公昔自史館來漕按   部之暇獨得斯泉既去以書來言郡南嵪之西山   麓有泓泉其味甘羙予與僧洞源尋訪久之始獲   好事者聞之因疏源迅流鑿池瀦之架亭苝之郡   民朝夕提汲酌飲不絕因名曰蔡公泉時至和二   年也治平甲辰令王克俊刻蔡公泉三字於石上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540,,"  像於京城卜肆鬻以五十千錢而瑞相遂傳閩中   眞宗朝閩士人林世長取其經以進授守福州文   學   皇朝太祖定天下以三教範民又嫌其   教門上逼 國號擯其徒毁其宫户部尚書郁新   禮部尚書楊隆奏留之因得置不問今民間習其   術者行符呪名師氏法不甚顯云庵後有萬石   有玉泉有雲梯百級及諸題刻 高州山   在靈源華表二山間與州治相故曰高州 象陷山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598,,"  在郡城鎭雅坊湧泉尊者扣杖而出 眞湧泉   在宋護安院前名㝡著 玉泉   舊有廣濟院五代時留從效與朱文進交兵於此   殺傷甚衆因坎地之名千人塚復建是院以薦   冥魂 樟木泉   周顯德中歲旱禱神一夕雷震古樟木泉自中出 錬丹井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1534,,"  在府東定光佛所喝  皇朝守郡有道闢爲池 湯泉   在縣南何田市周圍數十丈能熟生宋紹興間   衆砌石池疏寒泉以殺其氣旁結庵名無垢又一   在縣南安仁保由石竇湧出廼可溉田無問矣 玉泉   在縣東七十里流爲瀑布有佛菴前後植茶號玉   泉茶 開皇井   在府治東北塔院前舊傳白鶴仙人遷郡之初謂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1862,,"  木杪誦經不輟久之復出山澗甲著石有聲自   永誦自如他日荷汲歸虎躡而飲其水亦復自如   後元林樵谷壁卿築隠焉璧卿忠義霆之玄孫明   易推星配象演義學者稱節隠先生元世祖欲授   以美官璧卿曰家世金紫一門四忠義父光世被   遇宋朝涓埃莫報力抗固辭世祖重之授妙應道   濟眞人許歸巖申遂封是山為萬安禪顔以樵谷   人又名山樵谷矣巖後石龕璧卿修眞處也上有   玉泉巖玄帝閣佛王宮群山環拱如龍如馬如屏   如縞帶鉅如斷鰲幻如結蜃莆人謂鯉湖勝以水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2016,,"朱石山   其色赤有石亦名朱石朱石之上又有凉傘石曰   雲山在其東寶盖巖在其西寶盖巖石巖如屋東   西五十丈南北三十二丈高五丈徑白半山入高   曠深西有石穴東有漱玉泉景槩奇絕或以方   武夷中有寺殊幽勝宋黄履寶盖寺詩曲逕山隈   入重扉木杪平巖垂半空盖泉滴四時聲蔣之奇   詩斷崕天削成半腰為窊殿閣在其中乃是釋   子家初疑無路通去必凌紫霞屈曲轉山足雲蘿   可攀拏忽然至其上金碧藏谽谺揮手挹天漿引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2070,,"  稍東世傳周匡業匡物兄弟生此嶺名太平者以   其嶺道坦夷九龍嶺則兩山夾峙中縈石磴凡十   里許路通潮廣廵簡司在焉 石獅巖山   在城南一名南巖山   皇朝慎蒙名山記峰   巒奇秀延袤數里上多怪石有若獅子有若蟾蜍   有可梯者有如門者又有半月池羅漢峰揖仙亭   寶月巖南泉巖烏石巖及圓明石龍泉妙峰玉泉   有五庵而石獅巖最勝故以名山其下清泉一泓   巖為庵昔無隱禪師居之畜虎隨使俗名虎硿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2071,,"  巖巖前虎拜石云師所畜虎禮拜於此師塔在其   下巖右有石端好如削宋刻薜公橋字勒郡南   通津橋記又有石橋石門南泉巖之南有蝙蝠洞   洞口有萬石室曾陀巖有石刻曾陀菩薩數像下   折為玉泉巖有泉出石下獅巖之上有石名羅漢   峰其下有紫雲巖宋僧雪山創庵有紫雲來覆山   背有寂照巖今名日照宋李彌遜詩翠合峰巒萬   葉稠雲擎佛宇出巖幽秋光不到庭陰樹皎月先   明竹外樓 名弟山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2203,,"  街戍守然盗礦猶故為詔隱憂 南山   在縣南十五里兩峰銳秀縣治學向焉 初稽山   山半有三潭大旱不竭元季陳汶輝結庵講學其   上有巨石出泉號玉泉取和藥可久藏 九侯山   山與龍巖縣同名其繇具龍巖山在縣北二十五   里九峰並列有石門可通車馬頂上可坐十數人   中有棋盤石天然橋香爐石風動石觀音三寶石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2204,,"  雲根石一石如覆船又有飛來佛羅漢洞又有一   大石中起一乳有泉流出飲之愈病名玉泉水宋   禁僞學時有五儒隱名姓來此講學後人因名九   侯書室有詩云奎煥五耀高照東南方風韵遠   相聞琴書來徜徉掬彼九侯水浣爾五儒腸金陵   趙嘉客詩古凌秋霜洛陽周直言笑語含德芳臨   汀伍仲求冰壺瑩瑶光大林飛仙者吸露壽而藏   中有石屏翁巖棲無炎凉同躋名山頂流飲北斗   漿玉皇吹鐵笛織女製霓裳皆云五儒者百歲陟   帝鄉共弄風塵表悠悠天地長好事者列山中景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6532,,"儲敦叙字彦倫丞永福龍溪宰寧德皆有惠政素性 閑奉祠館十年通判賀州秩滿復請祠居里閱内 典拞名僧友善李文肅歴官三十餘年屋無增椽田 不遺畆有玉泉集 陳康年字季昌知海陽潮陽二縣損俸貸逋運私糓 濟飢當路交薦通判潮州攝州事黎寇犯境嚴備郤 之歷官二紀公廉如一日潮人以與陳堯佐先後爲 別駕稱二陳焉孫謙興化軍教授 徐瞻字德望歷理官三任知海陽縣以平恕治人稱 徐佛通判廣州臺閫交薦當得郡坐與秦檜同年進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10083,,"王佛生字子善兩舉不第尋棄去隱溪源布衣蔬食 巖游川觀吟咏自適 魏慶之字醇甫師於王晟得考亭學中歳留情詩賦 種菊盈籬詠觴自適號菊莊翁手編詩人玉屑若干 卷而尤以施捨稱 胡本字貫通父䘮廬墓啜粥三年朝夕悲慟年四十 五卒守芮麟篆其墓碑曰孝子菊莊先生之墓 皇朝   蔣 易  王 慶  朱 洵 姪榮  曾姪   孫秉鈇     袁 紱  李繼元  李世科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10091,,"曲溪中烟霞魚鳥悠然有㑹曰如此方是閑居士所 著有方是閑居集劉淮稱其詩摩香山之壘詞拍稼 軒之肩至若松江哨遍直欲與坡仙爭衡 哀謙字彦先溫言正行高亢不仕建中靖國間耕隱 縣之黃洋原結庵其上名曰玉泉繙閲千古綜緝百 序絕不以聲執爲念 游中孚字大信博文强識春秋左傳漢唐史記成誦 如流能言其得失同異李光知宣州會李成擁衆攻 城議遣官求援於岳飛道路阻絕寮屬憚往中孚時 爲光門客然請行挾十騎從間道走太平見飛與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10632,,"之者共相證明若未達者不移絲髮 本州玉泉義隆禪師上堂山河大地盡在諸人眼睛 裏因甚麽說會與不會時有僧問山河大地眼睛裏 師今欲更指歸誰師曰秪爲上座去處分明曰若不 上來伸此問焉知方便不虗施師曰依稀似曲纔堪 聽又被風吹别調中 本州嚴峰師木禪師開堂陞座極樂和尚問曰大衆 顒望請震法雷師曰今日不異靈山廼至諸佛國土 天上人間總皆如是亘古亘今常無變異如何會無 變異底道理若會得所以道無邊刹境自他不隔於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10650,,"歸馬華山陽放牛桃林野風以時而雨以時漁父歌 而樵人舞雖然如是堯舜之君猶有化在爭似乾坤 收不得堯舜不知名渾家不管興亡事偏愛和雲占 洞庭 本州玉泉曇懿禪師久依圓悟自謂不疑紹興初出 住興化祥雲法席頗盛大慧入閩知其所見未諦致 書令來師遲遲慧小叅且痛斥仍㮄告四衆師不得 已破夏謁之慧鞫其所證旣而曰如此見解敢嗣圓 悟老人耶居亡何語之曰香嚴悟處不在擊竹邉俱 胝得處不在指頭上懿遂頓明後住玉泉爲慧拈香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10652,,"未休正恁麽時合作麽生下座煩玉泉爲衆拈岀師 登座叙謝畢遂舉前話曰適來堂頭和尚恁麽批判 太似困魚止濼病鳥棲蘆若是玉泉則不然拈拄杖 曰拄杖子能有能無能幻能空凡夫二乗縁覺菩薩 卓一下曰向這裏百雜碎惟於衲僧分上如龍得水 似虎靠山便行便行要坐便坐進一歩則乾坤震動 退一步則草偃風行且道不進不退一句作麽生道 良久曰閑持經卷倚松立笑問客從何處來 本州淸涼坦禪師有僧舉大慧竹箆話請益師示以 偈曰徑山有箇竹箆直下别無道理佛殿厨庫三門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10653,,"穿過衲僧眼耳 慶元府育王大圓遵璞禪師幼同玉泉懿問道圓悟 數載後還里佐懿於莆中祥雲紹興甲寅大慧居洋 嶼師往訊之入室次問答慧欣然許之 常州宜興保安復庵可封禪師上堂天寛地大風清 月白此是海宇淸平底時節衲僧家等閑問著十箇 有五雙知有秪如夜半華嚴池吞楊子江開明橋 撞倒平山塔是汝諸人還知麽若也知去試向非非 想天道將一句來其或未知擲下拂子曰須是山僧 拂子始得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10725,,"俱爲上徒游江淮間禪流號爲瑩徹底 守惠陳姓三入内說法賜號冲眞宻應通慧禪師住 江州圓通院中秋夜示衆曰山僧生來百拙開口都 無一說今夜指空畫空笑倒清風明月行門謹宻歸 寂數日神色如生 慶恩初爲縣小吏令詹卓然知其非凢相因度爲僧 受業水陸名僧圓覺禪師違之雲遊江西叅老衲禪 師道價藉甚京西路監司保奏延住大洪山繼而丞 相趙雄周必大又招住荆門軍玉泉景德院逝之日 沐浴升堂違人辭丞相及諸檀施遂作頌云來不入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3,福建,NULL,"(崇禎) 閩書",崇禎,1627,1644,11640,,"對者又有小蝶簇聚如碧玉者出澗谷間皆曰玉蝴 蝶又有玉翼蟬碧蟬 寳相 藤生花酴醿秀整過之 玉屑 厥藤生花狀如碎玉 玉籠鬆 藤生花㣲紅而圓又一種花葉尖名醉 楊妃 衮繡毬 藤生花一簇數十葉其圓如毬開㣲帶 粉紅色開盡則白 錦竹 一名石竹叢生高尺許花如纈錦李太白有 石竹繡羅衣之句俗呼天南竹 ","154卷 ╱ (明) 何喬遠纂  ╱ 明崇禎刻本"
16765,山東,NULL,"(嘉靖) 山東通志",嘉靖,1521,1566,333,"卷之五 280-385 ╱ 山川上 280-385 ╱ "," 十餘里有羊舎泉力溝泉又十里有東西二  柳泉濁河泉水泊泉斜溝泉皆在州之東南 龍灣   泉 在泰安州南八里又二里有木頭溝泉又二十 里有孔家泉又四十里有龍堂泉顔曾泉侯村  泉皆在  州之南 張家泉 在泰安州西南五里又三十餘里 有狗跑泉報恩泉陷灣泉皆在州  之西南○按自鐵佛寺泉以下凡二十八泉多由  平地土石中湧出四時不竭俱入汶河以達運河  詳見東  泉志 古河泉 在新泰縣西南三 十里北流入汶河 劉杜泉 在新泰 縣西南  四十里北  流入汶河 寶泉 在新泰縣東北二十五里 因其水澄清若鏡故名 玉泉 在 新  泰縣南十五里因  其水色如玉故名 南師泉 在新泰縣西北十 五里南流入汶河 郭娘   泉 在萊蕪縣西南十五里旁有 牛王泉俱西北流入汶河 烏江泉 在萊蕪縣 西北二十  里又四十里有吕公  泉俱南流入汶河 湖眼泉 在萊蕪縣東南三十 里一曰狐眼謂泉眼  如孤目故名旁有鵬山泉  蓮花泉俱西南流入汶河 黑泉 在商河縣東 南四十里 玉環 ","40卷 ╱ (明) 陸釴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765,山東,NULL,"(嘉靖) 山東通志",嘉靖,1521,1566,393,"卷之六 385-460 ╱ 山川下 385-460 ╱ "," 奪運道以東公私告困於是 詔發  東昌兖州夫築隄以障運道乃通 武水 在聊城 縣西南  四十五里漢陽平縣地隋改曰武水縣唐改曰崇  武後周省入聊城宋大觀三年立鎮都巡檢司講  武亭後改武水巡檢司  今有武水枯河跡存 濮水 在濮州治東南三十 里其流入于河應劭  曰濮水發源陳留入于鉅野昔師延為紂作靡靡  之樂自沉于濮莊子釣濮水皆此今水已涸上有  莊子  祠 育英泉 在館陶縣學西南隅元大德初縣令 張仲謙所鑿至今觱沸清冽城中士  民資其汲  者過半 文泉 在博平縣學東南舊塞正德八 年泉自湧而甘冽乃古井也 靈   泉 在博平縣西三十里梭堤北一名涵管洞大石 甃成六管三竅以泄潦水永樂九年疏會通河  遂塞遺  址尚存 普惠泉 在臨清州南板閘南河涘上工 部主事傅謐所鑿有亭覆焉 漱   玉泉 在臨清州城内西南隅義墊前又廣濟泉在 衛河東岸玄帝祠前又通濟泉在會通河北  岸通濟橋東又威武泉在威武門外又鎭定泉在  鎮定門外皆兵備副使東璧新鑿又晦顯泉在永 ","40卷 ╱ (明) 陸釴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765,山東,NULL,"(嘉靖) 山東通志",嘉靖,1521,1566,402,"卷之六 385-460 ╱ 山川下 385-460 ╱ "," 東方之帥致祀于東鎭之神位實相亞况乎敬肅  行事倍于前日是公之用事先以誠而感於神神  之報公假以物而視其應縣令昭武覩此嘉應召  邑士胥從簡記之從簡再拜言曰始來而不殺廼  公之好生既去而復廼神之效靈噫鹿斯之奔  胡為乎詣公之庭神之聽之福禄來成鹿此之奔  胡為乎至公之館神之聽之福禄來反元益都路  治中姜居政撰[T4]□□賢都事□寶詩天香捧出九  重宮驛騎奔騰迅若風萬疊奇山供眼底一方雄  鎭位齊東葵傾丹悃臣遵命柴望精誠帝降衷祀  事代修何所禱太平嘉兆是年豐[T4]尚書□宇詩岱  嶽西來海向東屹然方鎭一何雄山川自與封疆  限雲能收造化功翠巘入空高落鴈玉泉垂  澗下成虹明廷憂旱來香幣六事都歸一念中 胊   山 在臨朐縣東南二里許山形若朐縣 以此名或云即水經所謂覆釜山也 委粟山 在 臨  胊縣北三里許瀰水之西  孤阜秀立形若委粟故名 逢山 在臨胊縣西二十 五里許相傳山麓  有殷諸侯逢伯陵祠故名其山四面厓壁絕惟  一逕可通上有泉出巖竇甘潔金末避兵者多穫 ","40卷 ╱ (明) 陸釴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765,山東,NULL,"(嘉靖) 山東通志",嘉靖,1521,1566,457,"卷之六 385-460 ╱ 山川下 385-460 ╱ "," 界流入高密縣境内經昌邑濰縣界東□□□□  □信伐齊囊沙壅濰水以破楚將龍且□□□□  □州府  山川下 淮渉水 源發即墨縣石城山西南□□□ 治西一里許北流三里後西□□   五龍泉 在府城西一里土有五龍祠水匯為 池方半畞許可漑田每旱禱輒應 青龍   泉 在府城東門外與濠 塹相連水極清列 漱玉泉 在平度州西十八 里水自石罅出噴  湧如珠色瑩味甘極旱不涸居民資以灌  漑有古碑剥落尚有漱玉泉三字千石 乳泉 在 平  度州大澤山石壁中流  出其旁又有甘露泉 鹹水泉 在濰縣東三十里 平地流出旱禱多  應故又名  龍神泉 白龍泉 在昌邑縣東南源出青石埠 西北□下流一里入濰水 天   澤泉 在膠州南三十五至艾山旁水自 石隙流出雖亢旱不竭祈雨輒應 玉泉 在膠 州南  大珠山兩石夾泉下湧  清瑩如玉上有玉泉寺 溫泉 在即墨縣東四十里 旁有京泉後人甃池  引二泉注于  中以便澡浴 龍泉 在即墨縣北二十里泉有二相 去五十餘步合流入準渉水俗 ","40卷 ╱ (明) 陸釴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765,山東,NULL,"(嘉靖) 山東通志",嘉靖,1521,1566,778,"卷之十三 774-818 ╱ 漕河 774-818 ╱ 海運 774-818 ╱ "," 一百四  十四人 新店閘 南至新閘八里閘官一人夫 二十人溜夫一百四十四人 石佛   閘 南至新店閘十八里閘官一人 夫三十人溜夫一百四十四人 趙村閘 南至石 佛閘七  里閘官一人夫三十人  溜夫一百四十四人 在城閘 南至趙村閘六里 閘官一人夫三十  人溜夫二  百八十人 天井閘 東至在城閘二里閘官一人 夫三十人溜夫一百五十人 下   新閘 在趙村 閘西北 中新閘 在下新 閘西北 上新閘 在中新閘北 以上三閘閘  官一人夫六十  人溜夫二百人 分水閘 在上新閘北 夫一十九人 洸沂泗三河  [T4]□縣九泉淵源泉柳青泉白莊泉陳家泉鱔眼泉  孟母泉崗山泉白馬泉三角灣泉[T4]泗水縣三十泉  泉林泉十莊泉吳家泉鮑村泉蔣泉東巖石縫泉  龜陰泉響水泉潘波泉黃陰泉杜家泉雙眼泉趙  家泉曹家泉岳陵泉黃溝泉石河泉柘溝泉盧城  泉小玉泉雍珠泉淘米泉碧溝泉珍珠泉白露泉  石巖石縫泉大玉泉三角灣泉黑虎泉虹口泉以  上三十泉俱入泗[T4]蒙陰四泉伏牛峪泉順徳泉泉 ","40卷 ╱ (明) 陸釴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765,山東,NULL,"(嘉靖) 山東通志",嘉靖,1521,1566,1180,"卷之二十 1176-1222 ╱ 寺觀 1176-1222 ╱ ","  興教寺 在長山縣 治西南 明德觀 在長山縣治西元大□ 元年建 國朝正統□  年  修 三陽觀 在長山縣 長白山 華嚴寺 在新城縣 北高樓店 慶雲觀 在 新  城縣東南十五里  宋時慶雲出建 定惠寺 在齊河縣治西洪武中 建永樂間姚廣孝住持  於  此 行香寺 在齊東縣治東[T4]元吳格記略行香蓋資 福之下院創於羅釋先師承於協師師  承邊之命遂捨其資歸公府  大定三年之八月仍賜院舊名 玉泉寺 在齊東縣 治南㤗安  州東北八十里  亦有玉泉寺 釋迦寺 在濟陽縣治北 洪武中建 法雲寺 在禹 城縣  治  東 戒珠寺 在臨邑縣治北洪 武三年設僧會司 靈巖寺 在長清縣方 山北上相傳  佛圖澄卓錫之地法疋禪師所創其寺有甘露雙  鶴等六泉拂日巖鐵袈裟辟支塔十里松[T4]宋張公  [T4]亮記泰山西北阯群山擁翼連屬百餘里摩空千  雲秀拔萬狀曲如列□削如立壁矗如攅劒銳如  植圭幃幌掩映城堡環遶虎兕奔突龍蛇盤屈崟  為靈谷呀為洞穴斷為谿磵引為林麓峰卓嶺聳 ","40卷 ╱ (明) 陸釴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765,山東,NULL,"(嘉靖) 山東通志",嘉靖,1521,1566,1182,"卷之二十 1176-1222 ╱ 寺觀 1176-1222 ╱ "," 宗章聖嘗錫御書琅凾鳯輝映巖谷皇上□□  御篆飛白為賜天文炳煥雲日相照寺之殿□□  廡厨庫僧房間總五百四十僧百行童百有□□  舉全數也每歲孟春迄首夏四嚮□里居民□□  匍匐而來散財施寶惟恐不及歲入數千緍齋□  之餘羡盈積多以至計司樂榷外□督責寺僧紛  擾應接不暇大違清淨寂滅之本教慶曆皇祐間  荐飢舊供者千百無一二至僧徒解散僅有存焉  繇是官禁亦弛□財皆所殖非若蓑時之盛而方  □圓頂得以晏坐噫天其或者俾釋氏徒復其本  歟老氏謂禍兮福所□□□是矣東北崖上平處  古堂殿基宛然石□□□像下體尚存蓋法定始  置于此處後來者遷之也今屋其上僧之辟榖者  講習者居之以遠喧雜川中有一易之田十夫屋  千楹歲租月僦以足經費唐相李吉甫纂十道圖  以潤之棲霞台之國清荆之玉泉合兹寺為四絕  慶曆三年予為長清尉寺居封内周覽絕景不知  屬厭餘三則未之見也爾後十二年之官于承道  復過寺主事僧重淨以記見託暇日因具道山水  奇偉經始肯□盛衰本末附勒千石或模之遠方 ","40卷 ╱ (明) 陸釴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768,河南,安陽,"(嘉靖) 彰德府志",嘉靖,1521,1566,105,"卷之二 91-168 ╱ 地理志第一之二 91-168 ╱ ","漳水善徙故臨漳不能為橋弘治十六年知縣 景芳扵津口置水夫春夏架木為橋秋夏則以 舟濟凢九村曰顯王曰尖塜曰落村曰張村曰 田村曰五岔口曰樵村曰羊黒曰漳湖後宦者 皆遵其法 [T4]林縣隆慮山在縣西自北而南有魯班門及黄 華天平玉泉澤陽谼棲霞諸谷一曰林慮盖東 漢時與縣名同改自古逸士如漢夏馥 馥字子 治陳留 ","8卷 ╱ (明) 崔銑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768,河南,安陽,"(嘉靖) 彰德府志",嘉靖,1521,1566,122,"卷之二 91-168 ╱ 地理志第一之二 91-168 ╱ ","起壁立而獨此院得平地百畆餘若天設之也 院字甚古不其建置之時天福中有僧從 漪住持聚衆頗盛丈室今存從漪後傳記者止 三四人曠日旣乆院宇多敝宋縣令錢景允命 守僧修置遂復完整及山之諸亭䑓或古或今 亦皆景允修建其景物至扵黄華谼谷皆増 焉  忘歸橋 在天漢橋西南為 水所壊今不復修 清凉巖 在院西北 煙霞峯下 松竹清䕃其景幽 傍有積氷春夏不消 潄玉泉 源發於清凉巖側 流入崑閬溪柳公 記所謂珎 珠泉也 舞獸石 清凉巖下西有二大 石跨小徑狀若獸舞 長老庵 在清涼巖上西北百餘歩一小峯 上今廢其基址可廣四五丈云 崑閬溪 溪水 發於 煙霞峯下清凉巖過天漢橋下入白龍潭此溪 在六峯之間自西而東與山俱盡屏碧霄在 ","8卷 ╱ (明) 崔銑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768,河南,安陽,"(嘉靖) 彰德府志",嘉靖,1521,1566,128,"卷之二 91-168 ╱ 地理志第一之二 91-168 ╱ ","有穴穹窿上通傍有小洞如瓮口洞中杳黒又 百餘歩有溪横洞東流至此不可往矣昔有人 強往窮之遂不復出山僧懼逰客復有然者以 石塞之每値歳旱取溪水禱之多應有病者飲 之即 愈 峯闕 兩峯聳起如門闕狀 中有梁上通菩薩洞 菩薩洞 天平 山最 險處也在龍洞東北四里餘逰人攀蘿引索縁 石僅能登之洞中石乳自滴成菩薩形後有泉 名菩薩泉 極甘冷 冷風門 菩薩洞東山上石門逰人 至此愛其風清冷也因名 右 自明教院渡迎仙橋可㝷之景玉泉山玉泉谷 在天平山吕谷南五里山因谷得名 山在天平 山歩虚壇 南一峯髙 起者是也 山之南有僧院曰廣濟院院之西北 ","8卷 ╱ (明) 崔銑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768,河南,安陽,"(嘉靖) 彰德府志",嘉靖,1521,1566,129,"卷之二 91-168 ╱ 地理志第一之二 91-168 ╱ ","一峯曰望仙峯 乃院之 主峯也 望仙南一峯曰朝霞峯 院前有溪溪東北有環碧亭亭南别有一溪曰 甘露溪 溪傍緑竹幽森有 小徑上通澤陽谷 溪上别有一泉曰滴 乳泉 入甘 露溪 泉上别有一峯曰迎露峯 上平如掌 故曰迎露 澤陽谷在玉泉谷南七里谷之西有北傘盖山 以形 名 山下有僧院曰净居院 舊曰澤陽寺自縣 至院二十五里佛 殿前有大槐髙數百丈圍數十尺亭亭軒如 松檜門前有水狀流出山始發山前居民皆就 汲之錢景允命撥 泉建亭名曰濟衆 院西有擁翠亭 亭在一峯之 半上則峯巒 ","8卷 ╱ (明) 崔銑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768,河南,安陽,"(嘉靖) 彰德府志",嘉靖,1521,1566,159,"卷之二 91-168 ╱ 地理志第一之二 91-168 ╱ ","東一里山曰虎頭又東四里曰韓王山麓出泉 東南入于漳曰玉泉 一曰 湲泉 又東行折而南三十 里曰崇山 金名渉曰崇州山峯青 翠如螺髻然一曰青頭 風洞在縣西 十里又三十里曰符山縣南一里清漳經焉又 四里山曰熊耳又五里曰神頭 好産 巨石 馬鞍   龍山 在縣北三十里中野人各命名以相别附會之 談無足采也趙簡子城在龍山杜晉叛臣趙鞅 也馮太守墓在乘雲社韓上黨太守馮亭以郡 ","8卷 ╱ (明) 崔銑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770,江蘇,連雲港,"(隆慶) 海州志",隆慶,1566,1572,304,"卷之八 264-306 ╱ 襍志 264-306 ╱ 流寓 264-306 ╱ 神醫 265-306 ╱ 仙釋 272-306 ╱ 勇士 279-306 ╱ 恠異 282-306 ╱ 灾異 287-306 ╱ 襍祠 289-306 ╱ 丘墓 294-306 ╱ 古跡 296-306 ╱ 寺觀 302-306 ╱ ","   武二年僧大良重建   玄妙觀在舊城西南唐開化三年建後燬正統間    道士李啓箴重修   祥雲觀在巨平村建由無考故老云常有白雲氣    生於上故名   上眞觀去治東一百里正統六年道士劉道明重修   玉泉庵在馬耳山有石洞二上有石刻書延祐七年   蓬萊庵在白虎之陽至德九年道人駱道空建後    燬洪武十九年知州何子逺重建道人左得正    建後燬永樂元年重建 ","10卷 ╱ (明) 陳復亨纂修  ╱ 明隆慶刻本"
16772,浙江,寧波,"(乾道) 四明圖經",乾道,1067,1069,128,"卷八 119-217 ╱ 古賦 119-217 ╱ ","磨兮斯文不磷江河可竭兮斯文不淄夫潛龍雖神無 慶雲不能雄升海鵬雖大無扶搖不能高飛日月雖明 無陰陽不能扶其運天地雖大無風霆不能示其威是 必表大訓之宏規存素王之遺跡申以齋戒擇以日月 篆以丹青鏤以金石發天語飛宸章錫玉札示四方付 之有司以實茲堂焉豈無制而然宏規下蟠法持載於 坤也宏宇上庇均覆燾於乾也大楹古礎柱石堯舜也 山楶層巒鞏固羲軒也離離群桷矩義之方也差差衆 椽規智之圓也望之崇然形德之體也即之沈然蓄道 之淵也堊以白盛質以示素也飾以丹漆潤以容文也 ","12卷 ╱ (宋) 張津纂修  ╱ 清咸豐四年宋元四明六志本"
16773,江蘇,鎮江,"(嘉定) 鎮江志",嘉定,1208,1224,952,,"唐時以齊州靈嚴荊州玉泉潤州棲霞台州國清為四 絶 九域志台 州古蹟 潤州大江本與今楊子橋對岸而瓜洲乃江中一洲耳 故潮水悉通揚州城中李紳與李頻詩云鸕鷀山頭片 雲晴揚州城裏見潮生以為自大厯後潮信始不通今 瓜洲旣與楊子橋相連自楊子距江尙三十里瓜洲以 閘為限則不惟不至揚州亦自不至楊子矣 蔡寬夫 詩話 京口江中沙田田户每歲旦收一瓿以秤水水重則是 年江水大若水輕則江水小歲歲不差 蔡佑 雜記 晉刁協之孫逵素殷富奴客縱橫固吝山澤為京口之 ","22卷 ╱ (宋) 盧憲纂  ╱ 清道光二十二年丹徒包氏刻本"
16785,浙江,金華,"(萬曆) 金華府志",萬曆,1572,1620,102,"卷之二 85-131 ╱ 鄉隅 100-131 ╱ ","   南七隅      南八隅 右隅並     城内    東 關      北 關    溪下界      水南關 右關界 並附郭    大雲鄉 管安期里今名 道學里十六坊    赤松鄉 管建昌玉泉二 里一都之四都    東陽鄉 管和義里五 都之八都    華鄉 管孝善里九 都之十一都    孝順鄉 管雲來里十 二都十三都 ","30卷 ╱ (明) 王懋德修 (明) 陸鳳儀纂 ╱ 明萬曆刻本"
16785,浙江,金華,"(萬曆) 金華府志",萬曆,1572,1620,145,"卷之三 131-324 ╱ 山川 131-324 ╱ 卷之四 131-324 ╱ 山川 131-324 ╱ 橋渡 131-324 ╱ ","  □十八年開亦□□□□□為□忽露一竅人□   缸秉炬進一窟穴頗覺廣□疑即紹興中所聞之   處未知   是否   九龍洞 在□□岩東洞外約□數丈有洞口傴僂可 入中昏黑持炬前進深莫可測去洞數百步   有泉湧出   與盤溪合   煑石洞 縣南四十里俗呼派□洞 石堅白高深多奇形異象    金華縣水 溪渠湖潭堰井附    雙溪 一源為東派亦曰東港自東陽縣大盆山過義 烏合衆流西行入縣境曰義烏港又合航慈溪   白溪東溪西溪坦溪玉泉赤松溪之水經馬鋪嶺   石崎岩下與南港會一源為南派亦曰南港出縉 ","30卷 ╱ (明) 王懋德修 (明) 陸鳳儀纂 ╱ 明萬曆刻本"
16785,浙江,金華,"(萬曆) 金華府志",萬曆,1572,1620,147,"卷之三 131-324 ╱ 山川 131-324 ╱ 卷之四 131-324 ╱ 山川 131-324 ╱ 橋渡 131-324 ╱ ","  東溪 在日就鄕源出東陽縣界斧頭岩 下西北流繞覆舡山下入東港   西溪 在文星鄕源出義烏覆釡岩山中西流為 長坑經里浦入東港下五里為葉家灘   含香溪 源出東玉壺 山經拱坦   坦溪 發源金華山西南流入東派即鄭 忠住處與玉泉赤松並稱三溪   玉泉溪 在赤松鄕發源玉壺山 南流十五里入赤松溪   赤松溪 發源盤泉山頂東玉壺南流至卧羊山又 有赤松澗至此合東流十餘里入東港   通玄溪 發源赤松鄕玉壺山經山橋下南流至潜嶽 東紫岩沙溪東南行環城後諸山盖郡城送   龍之左峽水也其北有蔣婆灘停為深潭乃造弘   濟橋維舟於其上其西北即抵郡治經八詠灘與 ","30卷 ╱ (明) 王懋德修 (明) 陸鳳儀纂 ╱ 明萬曆刻本"
16785,浙江,金華,"(萬曆) 金華府志",萬曆,1572,1620,2152,"卷之三十 2116-2173 ╱ 藝文 2116-2173 ╱ 金華府志目錄終 2116-2173 ╱ ","白雲如髙人澤友常傲世朱門客三千一㸃不可致     壸天閣 吾廬在目中日可理輕策乃知壸中天端勝縮地脉    石井 酌泉嚥冰玉肝腑生慘懔老夫桑苧家頗欲續水品    玉泉 擿玉毁珠璣蒙莊有深指向郭不能傳千載付吾子    飛雪 ","30卷 ╱ (明) 王懋德修 (明) 陸鳳儀纂 ╱ 明萬曆刻本"
16787,湖北,黃岡,"(弘治) 黃州府志",弘治,1487,1505,155,"山川 86-188 ╱ 附岡峯嶺坂洞岩江河港溪湖池 86-188 ╱ 洲潭灘水沼井泉 86-188 ╱ 關梁 86-188 ╱ 陵墓 86-188 ╱ 三卷 86-188 ╱ ","  玉虹泉 在縣東二里    玉泉 在平湖郷二十里    温泉 在多雲郷三十五里    五龍井 在縣治東歳旱以水禱雨    石井 在治北多雲郷二十五里    龍井 有三一在多雲郷塩堆河一百五十里一在 多雲山一百六十里一在泊髙峯一百里     蘄州   湯泉 在州北一百四十里嘗如湯有硫黄    大泉 在安平上郷去州東十五里遇旱則盈溢  ","10卷 ╱ (明) 盧希哲纂修  ╱ 明弘治刻本"
16787,湖北,黃岡,"(弘治) 黃州府志",弘治,1487,1505,309,"宫室 228-334 ╱ 公署 228-334 ╱ 學校 256-334 ╱ 附書院 228-334 ╱ 社學 266-334 ╱ 祠廟 281-334 ╱ 附壇壝 228-334 ╱ 寺觀 298-334 ╱ 五卷 228-334 ╱ ","  鳳城觀 在治西巴河七十里正統六年里人重脩    仙靈觀 在治西蘭溪四十里正統辛酉成化丁酉 俱係縣官率民鼎新脩建   萬壽寺 在巴河鎮舊名觀音      羅田縣   塔山寺 在縣東唐真觀間建 本朝洪武初重建   十王寺 在治東唐真觀間䢖    集仙寺 在治東六十里嘉定五年建    玉泉寺 在治西二十里唐寳歴中建成化十三年 知縣沈雷詩逺入招提境東風宿雨晴落  紅幽徑滿新緑小池平絶勝投名社何湏向化城  老僧留坐話志却世間情 ","10卷 ╱ (明) 盧希哲纂修  ╱ 明弘治刻本"
16787,湖北,黃岡,"(弘治) 黃州府志",弘治,1487,1505,604,"藝文 464-854 ╱ 詩 464-854 ╱ 歌 464-854 ╱ 辭 464-854 ╱ 附樂 464-854 ╱ 府 464-854 ╱ 説 464-854 ╱ 記 464-854 ╱ 碑 464-854 ╱ 論 464-854 ╱ 黄州府志目錄終 464-854 ╱ ","             常熟英 訓導    天生佳景古羅東試玩原非琢鑿功闘石飛流珠   唾噴䦨江奇狀玉玲瓏翻騰海浪應難比屈折山   谿亦易通過此断崖驚絶險坐殘斜日聴松風     塔山寺      王鼎   此水此山俱眼前我來觀化信前縁松聲萬壑供   醉耳花影一樓張别筵蕭子王孫堪發興溪光禽   語自長年虎溪相送成相憶今夜空山抱月眠     玉泉寺 ","10卷 ╱ (明) 盧希哲纂修  ╱ 明弘治刻本"
16787,湖北,黃岡,"(弘治) 黃州府志",弘治,1487,1505,605,"藝文 464-854 ╱ 詩 464-854 ╱ 歌 464-854 ╱ 辭 464-854 ╱ 附樂 464-854 ╱ 府 464-854 ╱ 説 464-854 ╱ 記 464-854 ╱ 碑 464-854 ╱ 論 464-854 ╱ 黄州府志目錄終 464-854 ╱ ","  路岐十載盡西東入寺還驚色界空一玉泉通   地脉千尋石壁見神功踈簾晰晰弄山月短蕭   蕭吹野風勝地登臨意無極白雲囬首更重重              華亭沈雷 知縣    逺入招堤境東風宿雨晴落紅幽徑滿新緑小池   平絶勝投名社何湏向化城老僧延坐久忘却世   間情     高明堂      江隂徐㤗 知縣    學宫有堂何奕奕衿佩相從此樂群洞徹八荒虚 ","10卷 ╱ (明) 盧希哲纂修  ╱ 明弘治刻本"
16787,湖北,黃岡,"(弘治) 黃州府志",弘治,1487,1505,609,"藝文 464-854 ╱ 詩 464-854 ╱ 歌 464-854 ╱ 辭 464-854 ╱ 附樂 464-854 ╱ 府 464-854 ╱ 説 464-854 ╱ 記 464-854 ╱ 碑 464-854 ╱ 論 464-854 ╱ 黄州府志目錄終 464-854 ╱ ","  知已秀出風塵此道同     石險横江   望中奇觀抑胡然萬石峥嵘迸玉泉銀漢横邊星   錯落天章依樣出人間     蘄州 [T4]唐     謝鄭公惠簟    韓昌黎   蘄州笛竹天下知鄭君寳尤環奇携來當晝不   得卧一府爭看黄琉璃體堅色凈又蔵節滿眼凝 ","10卷 ╱ (明) 盧希哲纂修  ╱ 明弘治刻本"
16790,湖南,衡陽,"(嘉靖) 衡州府志",嘉靖,1521,1566,185,"目錄 13-500 ╱ 一卷 13-500 ╱ 天文地理 13-500 ╱ 建置沿革 13-500 ╱ 風俗 13-500 ╱ 郡邑職官 13-500 ╱ 二卷 13-500 ╱ 山川名勝 13-500 ╱ 古今亭舘 13-500 ╱ 三卷 13-500 ╱ 城池 13-500 ╱ 公署 13-500 ╱ 郵驛 13-500 ╱ 關梁 13-500 ╱ 坊鄉 13-500 ╱ 四卷 13-500 ╱ 食貨廪帑 13-500 ╱ 惠政 13-500 ╱ 祠祀 13-500 ╱ 陵墓 13-500 ╱ 五卷 13-500 ╱ 學校 13-500 ╱ 選舉 13-500 ╱ 六卷 13-500 ╱ 鄉賢 13-500 ╱ 節孝 13-500 ╱ 名宦 13-500 ╱ 流寓 13-500 ╱ 七卷 13-500 ╱ 兵防 13-500 ╱ 祥異 13-500 ╱ 衡州府志 113-212 ╱ "," 墩中方正後稍鋭降湍浪也前撱剡殺水怒也而  以大木架其上縱横五層層上覆厚板板上起貫  屋頓出水岑三丈六尺橋之修七百二十尺廣二  十五尺楹間五十四爲閣者三閣妥觀音大士泗  洲僧伽水伯之神因橋之舊名榜曰青草橋始工  扵正統三年十月甲子畢工以七年十二月甲子  日  也 平政橋 名栗江橋在縣西南八十里毁扵宋 元間成化十七年知府何珣重建更今  名 郴陽  何俊記 白蠟橋 在縣南 四里 玉泉橋 在縣東南 一十五里 倉庫   橋 在縣西 四十里 龍潭橋 在縣北四 十九里 豐樂橋 在縣西 二十里 市江   橋 在縣西南 二十里 銅橋 在縣南 十五里 化龍橋 在縣 學西 大橋 在縣 西二  十五  里 上杉橋 在縣西北 三十里 乾溪橋 在縣西 八十里 倉庫橋 在 縣 ","9卷 ╱ (明) 楊珮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6792,河北,石家莊,"(隆慶) 趙州志",隆慶,1566,1572,56,"卷之一 15-61 ╱ 地里 15-61 ╱ 沿革 15-61 ╱ 疆域 15-61 ╱ 里社 15-61 ╱ 山川 15-61 ╱ 古蹟 15-61 ╱ ","所建今廢乾明塔在高邑縣西南隅元至正三年僧懐恭建高 二十餘尋竒壯偉麗爲邑之名勝 劉覧詩曰古傾頺月多 尚留名塔在山阿煙光天霽 時時見雲影風淸日日過客每登舒雅興牧童 時傍起長披拉友相㝷䖏滿目蕭然鎻薜蘿 玉泉庄在賛 皇縣西三十里小峪村乃少保李德逰息之所也周圍十里 堂榭百餘楹竒花異草珍松怪石靡不畢至嘗自作記云鬻玉 泉庄并損一草一石者非吾子孫也元末兵毁今改寫玉泉寺 亦呼爲平泉庄 凌庠詩曰唐相家山属賛皇平泉花卉昔 芬芳遺言不許見孫鬻感慨于今舊址荒 李左 車城在賛皇縣南囬車村城址尚存 廣陵石宇詩馳鹿既無據 豪儁兢角掎煌煌赤帝精 黄鉞西南起築壇載推轂大將專伐始旌旄出三晋拓境日千 里誰知廣武君秘筭測彼此假兵絶餉道計日縳信耳忠謀乃 云斥退伏甘俟死猶聞柬嚮師縦抑唯所指名雖將軍成孰識 智者啓時當屈群策君也實國士冥鴻未易弋歸老冀北鄙我 行墟墓間感 嘆自無已 環山亭在賛皇治後城上 張思柔記云賛皇古邑 也四圍皆山是宜起居 ","10卷 ╱ (明) 蔡懋昭纂  ╱ 明隆慶刻本"
16797,海南,NULL,"(乾隆) 瓊州府志",乾隆,1735,1796,2407,,"   長玉屑霏霏逐風落一溪流碧彎半璜泉聲琮琤    鳴珮璫山含輝兮木含潤人言此地如崑岡瓊枝    琪樹羅階砌夜深疑有白虹氣藍田飱法曾試無    北平種子應生未我家城西君城東梯雲石磴遥    相通别來茫茫隔煙海置身遠在群玉峰何時對    子慮胡笑把酒同澆磊磈胸    橋頭溪           明  王宏誨    清溪如帶遶村溪上横橋漱寒玉三三五五往    來通谷口人家武陵俗何來驟雨漲漚沙舍南舍    北皆桃花傍岸野樵時失路隔林丹壑半流霞主 ","10卷 ╱ (清) 蕭應植修 (清) 陳景塤纂 ╱ 清乾隆刻本"
16798,安徽,滁州,"(嘉靖) 定遠縣志",嘉靖,1521,1566,285,"詩 273-301 ╱ 卷九 273-301 ╱ ","  山迥泉流霽色開白衣蒼狗自縈廻悠楊逐俾飛   高下溶洩隨風任去來不但騰空横楚岫也曾和   夢到陽臺思親幾度遥瞻處駐目停驂獨感懷     藕塘夜月  函過方塘水氣凉碧天如洗夜茫茫光分皓魄含   秋潔花映紅蕖簇晚粧清影墜波澄素色翠盤擎   露散餘香此時清興知多少都付詩人詠草堂     龍岡積雪   兆應豐年壯 帝家龍岡一帶散銀沙光凝玉屑呈祥瑞色瑩瓊瑶 ","10卷 ╱ (明) 高鶴纂修  ╱ 明嘉靖刻萬曆增修本"
16800,浙江,杭州,"(萬曆) 續修嚴州府志",萬曆,1572,1620,110,"卷之二 100-226 ╱ 方輿志二 101-226 ╱ 山川 101-226 ╱ ","   務以資歲釀   黃泉 在城北一里樊家山下色若黄故名   玉泉 在城東北七里烏龍山麓昔人甃石為瀑    流如噴玉傍有石佛歲久漸長是為息石圖經    雜錄云玉泉出烏龍山之麓其水甘香宜茶殆    所謂乳泉石池漫流者耶宋時嘗搆玉泉亭於    其上趙抃詩云潺潺朝暮入神清落澗通池遶    郡㕔亂石長松三十里尋源須上玉泉亭   古池 一在城西北二里一在百順門外   瀟灑園池 在府治後舊名後樂園郡圃之總會 ","24卷 ╱ (明) 吕昌期修 (明) 俞炳然纂 ╱ 明萬曆刻本"
16800,浙江,杭州,"(萬曆) 續修嚴州府志",萬曆,1572,1620,333,"卷之四 301-378 ╱ 經略志二 302-378 ╱ 宫室 302-378 ╱ 舖舍 302-378 ╱ ","  砥如亭 在縣西北三十里宋紹興巾里人袁昇    建時司諌王縉罷歸分陽都督張浚往訪之會    於此亭之下因地勢坦夷榜曰砥如自是往來    者多留題焉   許劍亭 在縣西三十五里釣臺對岸謝翺墓之    右初翺以朋友道喪盡吳越無掛劍者思合同    志氏名作許劍錄勒諸石未就及翺殁友人方    鳯等遂建亭於墓右從翺志也   玉泉亭 在縣西三十五里富春山之下宋淳熙    十一年郡守陳公亮以釣臺東偏泉色如玉於 ","24卷 ╱ (明) 吕昌期修 (明) 俞炳然纂 ╱ 明萬曆刻本"
16800,浙江,杭州,"(萬曆) 續修嚴州府志",萬曆,1572,1620,334,"卷之四 301-378 ╱ 經略志二 302-378 ╱ 宫室 302-378 ╱ 舖舍 302-378 ╱ ","   是建亭江濵榜曰玉泉   錦峰繡嶺亭 在縣西三十五里富春山峽中元    至正元年緫管羅廷玉建後燬 國朝正統元年知府萬觀重建   三公不換亭 在縣西三十五里富春山之前元    至正元年緫管羅廷玉建 遂安縣   狀元臺 在憲司宋狀元詹騤之遺蹟也   興文臺 在縣東一里萬曆元年知縣吳撝謙建   製錦堂至善堂 俱在縣治内 ","24卷 ╱ (明) 吕昌期修 (明) 俞炳然纂 ╱ 明萬曆刻本"
16800,浙江,杭州,"(萬曆) 續修嚴州府志",萬曆,1572,1620,499,"卷之六 488-572 ╱ 經略志四 489-572 ╱ 寺觀 489-572 ╱ 古蹟 489-572 ╱ ","   修理迨萬曆二十二年僧人重行改建三十四    年知府毛志尹復建官㕔于左   玉泉庵 在城北七里烏龍山宋時有陳學古    隸書玉泉庵三字庵西有泉如噴玉右建亭其    上紹興八年移亭建性樂堂江公望識庵之上    有石佛歲久漸長殆所謂息石也嘉靖癸未知    府張元電遊此詩云石佛山巖古茅堂秋莫□    流雲樓榻樹飛絮貼禪心高閣懸燈在危□□    日沉乘閒一登眺留此壯雲林萬曆二十三年    邑人蔡良士于石佛之左建一□□□志于上 ","24卷 ╱ (明) 吕昌期修 (明) 俞炳然纂 ╱ 明萬曆刻本"
16800,浙江,杭州,"(萬曆) 續修嚴州府志",萬曆,1572,1620,594,"卷之七 572-636 ╱ 經略志五 573-636 ╱ 津梁 573-636 ╱ 水利 593-636 ╱ ","  先增髙西次去太平橋之淤再濬東壩并導碧   □之流復于西壩置閘一座隨水之消長以為啓   閉庶右額已復風氣屯聚士民德之   聖湖  在縣西七十里居新安江之傍淵深澄    澈北有白沙洲為限不與江通   余浦  在縣東三里自烏龍山發源南流三里    達浦口入新安江   九峰井 在縣西五里九峰寺後石竅中   髙峰井 在縣東七里高峰山頂冬夏不竭   玉泉  在縣東北七里烏龍山之東麓昔人甃 ","24卷 ╱ (明) 吕昌期修 (明) 俞炳然纂 ╱ 明萬曆刻本"
16800,浙江,杭州,"(萬曆) 續修嚴州府志",萬曆,1572,1620,595,"卷之七 572-636 ╱ 經略志五 573-636 ╱ 津梁 573-636 ╱ 水利 593-636 ╱ ","   石為激流如□玉傍有石佛歲久漸長始所謂    息石也圖經雜錄云玉泉出烏龍山之其水    甘香□□□□泉石池漫流者耶惜乎前未有    稱之者□□嘗指玉泉亭於其上   卓錫泉 在縣東十八里靈石寺後泉從石出常    流不竭   靈惠泉 在縣西二十五里其泉四時不竭鄕民    遇旱取水禱之有應   福泉  在縣西五十里泉水寒冽味極清其人    多汲之 ","24卷 ╱ (明) 吕昌期修 (明) 俞炳然纂 ╱ 明萬曆刻本"
16800,浙江,杭州,"(萬曆) 續修嚴州府志",萬曆,1572,1620,1414,"卷之十五 1411-1481 ╱ 人物志三 1412-1481 ╱ 理學 1412-1481 ╱ ","   成進士當第一後果然有二女富人交請婚不    許及見注應辰張孝祥曰佳婿也遂以妻之所    著有中庸大學論語解及玉泉語錄行於世寶    祐甲寅知州季鏞繪肖於學宫祠之   詹儀之字體仁遂安人至猶子也登紹興二十一    年進士第乾道間張宣公守鄉郡吕成公分教    儀之方家食日以問學為事淳熙二年知信州    時朱文公吕成公俱在鵝湖往復問辨無虚日    及帥廣東首以濓溪舊治立祠曲江上張宣公    為之記後論廣塩官鬻之弊孝宗韙之除吏部 ","24卷 ╱ (明) 吕昌期修 (明) 俞炳然纂 ╱ 明萬曆刻本"
16800,浙江,杭州,"(萬曆) 續修嚴州府志",萬曆,1572,1620,1657,"卷之十九 1642-1748 ╱ 外志二 1643-1748 ╱ 遺事 1643-1748 ╱ 具聞附 1643-1748 ╱ ","  新所記云爾今城北玉泉出烏龍山其水香甘   尤宜茶殆所謂乳泉石池漫流者也惜乎前此未   有稱之者 舊 志 壽昌縣道旁有朱買臣廟居人多朱姓朱謙之詩云   貧賤難堪俗眼低區區何事儀□洈會稽乞得無   他念秪為歸來詫故妻束蘄行道自歌呼越俗安   知有丈夫一見印章驚欲倒相看方悔太模糊 龎 元  英談  藪 杜牧之自睦州刺史入為司勳郎史館修撰以書謝   宰相云伏以睦州治所在萬山之中終日氛昏侵 ","24卷 ╱ (明) 吕昌期修 (明) 俞炳然纂 ╱ 明萬曆刻本"
16800,浙江,杭州,"(萬曆) 續修嚴州府志",萬曆,1572,1620,1864,"卷之二十一 1783-1867 ╱ 藝文志二 1784-1867 ╱ 賦咏 1784-1867 ╱ ","   泊桐江偕沈明府元材遊桐君山 夏 言 春風一見沈休文玉樹臨江自不群畫舸乘流遲未 發杖黎携酒訪桐君    桐江道中        戴 鱀 江上群峰翠作園江邊樹色野烟開孤舟坐傍青巖 下遠水微茫白鳥廽    題玉泉         張 永 一派寒流瀉玉壺山輝澤媚半塵無何當會作神龍 □併作甘霖活九區    遊乳洞         朱 倬 ","24卷 ╱ (明) 吕昌期修 (明) 俞炳然纂 ╱ 明萬曆刻本"
16802,四川,NULL,"(雍正) 四川通志",雍正,1722,1735,4084,"卷二十四 4077-4233 ╱ 山川中 4077-4233 ╱ ","   玉環山 在州城内北隅峯巒秀麗諸山拱揖 嘉陵江水環之故名下有玉環井 龍角    山 元和志在相如縣東 二百步髙三百丈 雲山 在州東二十里接營 山縣界宋淳祐間建   州於   此 鳳凰山 在州南五里上有三峯中峯髙峙兩 峯相接如鳳凰飛舞之狀林木清秀   江水   環流 崇山 在州南二十里一名永安 山兩峯髙峙下臨江水 三合山 在 州   西五十里三峯並   起團環相合因名 五馬山 在州北五里五峯 髙聳勢如奔馬 壯山   在州北   八十里 嘉陵江 在州東自保寧府南部縣流入州 境五十里至城東又西南流六十   里入南充縣界岸上有石門   石觜横截江心長約百丈 青溪 在州東自營山 縣流入州境又   流四十   里入江 玉泉 在州南五十里泉 水湧出狀如噴玉 ","47卷 ╱ (清) 黄廷桂纂修 (清) 張晉生編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02,四川,NULL,"(雍正) 四川通志",雍正,1722,1735,4256,"卷二十五 4233-4377 ╱ 山川下 4233-4377 ╱ ","  麓三折而入於江相傳葛稚   川鍊丹於此一名至川溪 龍鼻溪 在縣西南十 里繞龍鼻山   而入江   因名 飛水溪 在縣西十里狀如 素練一名瀑布泉 天水溪 在縣五 里化成   山東有天生橋其橋天   成水出其下皆入江 蟠龍河 在縣東十里源出 山溪南至九盤下   入   江 海棠池 在縣東三十 里亢旱不涸 珮玉泉 在縣北五里古涇 口之上從巖巔飛   瀑而下   入江 鶴州 在縣北 二里    犍為縣    黄旗山 在縣東一里屹立 江左形如展旗 天馬山 在縣東三里列 犀江之左雙峯   秀麗又有   誥軸山 喜雨山 在縣東十二里因 旱禱得雨故名 文筆山 在縣 東一 ","47卷 ╱ (清) 黄廷桂纂修 (清) 張晉生編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02,四川,NULL,"(雍正) 四川通志",雍正,1722,1735,4263,"卷二十五 4233-4377 ╱ 山川下 4233-4377 ╱ ","  石   山 榮隱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一名筠山有石 方聳如印又名石印山中有石室 龍虎    山 在縣西三十里境西 諸山皆脈於此 長山 在縣西 四十里 七盤山 在縣 西五   十   里 龍皇山 在縣西 六十里 華陽山 在縣西北 五十里 白崖山 在縣 西北   元和志在資官   縣西北十里 聳雲山 在縣北二里 下有玉泉 石門山 在縣 北十   五   里 金城山 在縣北二十里三峯 環繞如垣産苦竹 兩母山 在縣北五 十里舊志   在廢威逺縣西北一百三十里二峯   並聳皆有石室下垂望之如乳因名 琉黄嶺 在縣 北二   十   里 鹿角崖 在縣東二十 里有石洞 浮圖崖 在縣南崖後有朝 陽洞廣容千人    龍洞 方輿勝覽在州東南四里真如院崖穴深窅 洞左石壁竒峭巨柏老蒼洞右有石角石舊 ","47卷 ╱ (清) 黄廷桂纂修 (清) 張晉生編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02,四川,NULL,"(雍正) 四川通志",雍正,1722,1735,4911,"卷二十八 4721-4921 ╱ 寺觀 4829-4921 ╱ ","  十   里 帝觀 在縣南康熙五年 知縣王配京重修 玉皇觀 在縣北 鑊山   直綿州    富來寺 在州北 五里 開元寺 在州北 二里 團陽寺 在州南 五里 五    祖寺 在州南四十里 五祖成道所 金寳寺 在州南 五十里 聖佛寺 在州 南三   十   里 龍泉寺 在州西 四十里 松山寺 在州西 二十里 玉龍觀 在州西 二十里    普明寺 在州西 十五里 聖水寺 在州北 四十里 玉泉寺 在州東 八十里 湯    泉寺 在州北 四十里 蓮池寺 在州東 四十里 鎮寧寺 在州北 四十里 天池    寺 在州東 五十里 安國寺 在州東 三十里 報恩寺 在州東 三十里 龍門寺 ","47卷 ╱ (清) 黄廷桂纂修 (清) 張晉生編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02,四川,NULL,"(雍正) 四川通志",雍正,1722,1735,6627,"卷三十九 6507-6685 ╱ 藝文一 6507-6685 ╱ ","  住鹿銜花至與僧分疎星出竹昏時見流水鳴   渠靜夜聞却憶故人如此題詩誰是鮑參軍    雷賀正初同陳玉泉代巡飲青羊宫詩 丹室崔嵬 傍郭幽塵   襟喜向上清遊青羊自古逢玄肆白鶴何年下寶   丘鐘鼓頻開千堞曉松筠長鎖四時秋仗君繡斧   霜威霽萬象   春寒錦水流    余子俊次唐王勃元武山聖泉詩 青鞵布襪陟層 巔望道其如未   及泉天近㝷常塵不到旬當十四月猶弦山花亂   落誰為掃野鶴相隨或在前老我重來應指日山   靈珍重   䕶寒烟    楊春同前題 丹厓翠壁接雲巔元武西山湧聖泉 一水靜中拖緑黛萬松深處響冰弦 ","47卷 ╱ (清) 黄廷桂纂修 (清) 張晉生編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02,四川,NULL,"(雍正) 四川通志",雍正,1722,1735,7704,"卷四十五 7628-7792 ╱ 藝文七 7628-7792 ╱ ","  敝帚病榻手吹蘇黃詩髓宛陵六一詩選五言三   韻詩選五言别選宋詩選元詩選羣公四六節文   古韻詩畧説文先訓古今詞英填詞玉屑六書練   證逸古編經書指要唐史要偶語六書索隱總之   一百四十種出何   宇度益部談資   蜀道難自古記之梁簡文帝詩云巫山七百里巴   水迂廻曲為川東舟行峽中作也李白詩云不與   秦塞通雲烟為川北棧道作也大都蜀道無不難   者峽固險矣而陸亦匪易如夷陵至巴東之路視   棧道何異是其難   又在楚不在蜀耳   竹枝歌唐劉禹錫白居易皆嘗賦之凄婉悲怨蘇   長公云有楚人哀屈弔賈之遺聲焉鶴林玉露載   宋時三峽長年猶   能歌之今亡矣 ","47卷 ╱ (清) 黄廷桂纂修 (清) 張晉生編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6618,"卷一百 6580-6720 ╱ 山川畧一 6580-6720 ╱ 廣州一 6580-6720 ╱ ","   里 廣東 輿圖    象山在縣西六十里其南爲仰船岡西臨仰船洋     大清   一統志    大金山在縣西七十里象山之北東曰獅子嶺臨    獅子海又西有石壁山一名金犁壁在鬰水中西    挹大雁南盡海門北望海目爲一邑之勝 同 上    靑霞山在城西南七十里高約十二丈周圍二里   廣東   輿圖    天湖山在縣西少北七十餘里 廣東輿圖作 五十二里 上有    湖渟數畝故名東曰鳳凰山下有潄玉泉西有    紫金峰又西有鐵爐岡北華山   大清 一統志 高約三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6646,"卷一百 6580-6720 ╱ 山川畧一 6580-6720 ╱ 廣州一 6580-6720 ╱ ","   百頃 同 上 高一百餘丈周圍八十里 廣東 輿圖    百丈帶山在城西北四十里高百丈周百里有泉    自山巓飛下分爲兩道望之如帶 同 上 山泉兩道下    匯爲深潭潭岀淺處爲流杯池   大淸 一統志   明吳旦詩細草烟蘿鬱不分玉泉飛下坐   間聞幽花莫覆巖前石畱輿僧來看白雲    雙鳳山在城東南四十里高一百丈周圍百里雙    峯並秀亦名大小鷓鴣山通增城縣界 廣東 輿圖    武臺山在縣西南四十里 廣東輿圖 作城南 兩峯對峙     大淸一   統志    蜈蚣山在縣西南四十里有三十餘節形如百足   同   上 其麓有鐵場坑相傳舊常於此煮鐵 黄 志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6715,"卷一百 6580-6720 ╱ 山川畧一 6580-6720 ╱ 廣州一 6580-6720 ╱ ","   年春有龍於此磨角有新舊痕宛然 寰宇 記    獅子石在中宿峽北山頂上形如獅子古老相傳    曰昔有僧居其石而無泉感老人指泉今玉泉寺    和光洞在中宿峽內有四色石榴花 同 上    王子嶺在縣東南四十里一名雲騰嶺兩峯並峙    頂有石池   大淸 一統志 其峯横亙數十里迤邐而下    有石突起峽中前有躍龍嶺嶺外特秀曰小塘山    上有飛泉左有石室可棲 郭 志    臨漢峽在縣西北五十里兩崖壁立延袤五十里   方輿   紀要    馬頭山在縣南六十里   大淸 一統志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6747,"卷一百一 6720-6811 ╱ 山川畧二 6720-6811 ╱ 廣州二 6720-6811 ╱ ","   可井而有甘泉住持定禪鑿之味甘而冽咸曰此    太保泉也 嶺海名 勝記    西樵泉西樵有三十二泉其岀於大科中峯之南    天峯之北東流兩崖之下瀉於雲谷者爲左天泉    南自福老峯流於天峯之南瀉於雲谷者爲右天    泉二泉最髙西樵第一泉也雙流過仰眠峯飛㵼    於噴玉巖下出於大坑又南則四峯之泉注洗研    池出於厓子坑流於九龍洞出於西坑口至於大    坑會噴玉泉而東入於江西則烟霞洞泉伏流洞    口會於䤼巖泉又會於鐵泉又會於龍泉流於石    子田瀉於樂堯莊爲左垂虹泉其雲端井泉二溢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6832,"卷一百二 6811-6880 ╱ 山川畧三 6811-6880 ╱ 韶州一 6811-6880 ╱ ","  宋余靖記人之涉高慕遠樂在林壑者厥遊不得   其勝則無所託焉地之藴靈蓄秀鎭於方域者所   賞不遇其人則無所發焉遊賞之會其難乎哉予   以分司歸韶之明年江夏黃君子元始宰樂昌其   明年以書見遺曰敝邑雖小地多勝槪泐溪石室   宜爲稱着元和中番禺從事李文孺常志其遊惜   其景出涵暉之右而文不逮於到難故使兹山不   甚顯聞於世若遷高車以辱臨之願去道茀蠟   以從又明年乃往遊焉其始去縣郭西北平行五   里而近西爲大山其厚無極東亙高阜積石所成   澄溪下流人跡中斷揭溪卽阜屬當大竅外蔽   扉中如華屋平有度筵之廣高逾結棟之隆穹中   四注屏舒玉屑幽厓婉入如曲房小檻之形斜竇   平通有連甍接廡之勢雲蒸霧積閉陰闢陽冬漏   暖脈夏寒淒氣天地炎涼所不能制是故仙遊之   所宅巖棲之佳致也旣而遍覽幽趣庶逢前軌洗   塵而視則有陸羽題名墨迹在焉張□而入則有   六祖偃息石牀存焉嗚呼苟非子元奏刀恢恢之   暇以奇勝見招何由崎嶇百里一造其域及窺陳   迹則古之賢哲寢處爲常迺知世稱今人不如古   宜哉子元時又招攝尉唐翼進士譚允同遊   旣書名於璧復鑱石志之旣遊之明日記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6855,"卷一百二 6811-6880 ╱ 山川畧三 6811-6880 ╱ 韶州一 6811-6880 ╱ ","   常禁捕之 郭 志    桂丫山在縣東北一百五十里路通始興龍南二    縣   大清 一統志    展旂山在城東北一百七十里高約千仞周圍四    十里以形名 廣東 輿圖    翁山一名靈池山壁立千仞山頂有靈池池有八    泉曰湧泉温泉香泉甘泉震泉龍泉玉泉乳泉唐    張文獻廟碑所謂八泉會而爲池卽此 同 上 靈池山    池中有石人或藏或見鬚眉皓白號老翁入居此    源皆享壽考因名翁水 寰宇 記    英德縣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6897,"卷一百三 6880-6922 ╱ 山川畧四 6880-6922 ╱ 韶州二 6880-6922 ╱ ","  長老□公住山四歲泉日湧溢聞之嗟異爲作銘   日祖師無心七外無學有來叩者雲湧泉落問何   從來初無所從若有從處來則有窮初住南華集   衆湞水水性融會豈有無理引錫指石寒泉自冽   衆渴得飲如我説法云何至今有溢有枯泉無溢   枯溢其人乎辯來四年泉水洋洋烹煮灌漑飲及   牛羊手不病汲肩不病負□勺瓦盂莫知其   故我不求水水則許我訊於祖師有何不可    玉泉井在縣西芙蓉山澄如玉   大淸 一統志 近時    泉岀山半石罅井坭可療小兒頭瘡取之有騐 黄 志    樂昌縣    泠水出泠君山懸澗瀑挂傾流注壑頽波所入灌    於瀧水瀧水右合泠水 水經 注 靈溪水在樂昌縣東    北一百二十里源出靈君山下與武水合流灌田    一百餘頃舊經云水味甘飮之者壽鄕人取以醖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7297,"卷一百八 7256-7310 ╱ 山川畧九 7256-7310 ╱ 肇慶二 7256-7310 ╱ ","   潄玉泉出自香山飛流如玉達於城濠    瓊響泉在州東八十里樵雲山下飛流數十丈聲    如鳴珂    白石泉在州西龍母廟前    小冷泉在七把連石鏬流出淸甘可愛夏月爲西    潦淹没    雙淸井在州治東西庭中水常淸冽故名今止存    東庭一井 俱同 上    封川縣    西江在縣西一百三十歩 寰宇 記 封川據邕桂賀三    江之口 輿地 紀勝 即鬱水也自廣西蒼梧縣流入經縣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7479,"卷一百十二 7460-7568 ╱ 山川畧十三 7460-7568 ╱ 瓊州 7460-7568 ╱ ","   極星芒所降之地也 輿地 紀勝 黎母山卽光螺嶺在城    西南距城三百八十里五指山在城正思河都距    城四百三十里 廣東 輿圖   明湯顯祖詩遙遥五指峯嶄絶朱崖右纎聳佛輪   光嵌空巨靈手叠障開辰巳修巒露申酉天霄烟   霧中海氣晴明後一峯時出雲四州分矯首主人   毓靈秀面峯鑿虚牖嵐翠古森蕭揮㺯亦已久時   從吳會間離   離望北斗   邱濬詩五峯如指翠相連撐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銀河摘星斗朝探碧落㺯雲烟雨餘玉笋空中現   月岀明珠掌上懸豈是巨靈   伸一臂遙從海外數中原   王宏誨詩地盡南溟氣復連五峯如指勢擎天浴   光應捧咸池日染翠疑探太乙烟瑤島露分仙掌   湛寳輪花傍佛支懸寰中維   岳紛羅立誰向鴻濛握化原   郭正域詩羣峯縹緲鬱相連五指撐持海上天露   下金莖承玉屑雲間瑤掌吐青烟摩挲日月雙輪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7608,"卷一百十三 7568-7668 ╱ 山川畧十四 7568-7668 ╱ 羅定州 7586-7668 ╱ 連山綏㕔 7592-7668 ╱ 連州 7599-7668 ╱ ","  宋張栻詩朔風天外來寒色方嚴冽駕言道山遊   蒼松隆勁節羣鴉競鳴噪亂啄青山雪羽衣去千   年高峯   掛霜月   明張暄詩高雲凝不流寒泉激清冽萬山木葉稀   愈見松檜節玉屑晴亂飛流風揉囬雪皎潔鬬雙   淸梅稍   半輪月       謹案輿地紀勝云靜禪山在桂陽北五十       里梁廖眞人家於此又别岀靜福山引寰       宇記云廖冲家於此蓋靜禪山乃靜福山       之別名王象之誤分爲二耳    冠峯在州北五十里其下有水流三十餘里爲蛟    龍江   大淸 一統志 高聳冠於羣山或曰以山形如冠    也 方輿 紀要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9464,"卷一百四十四 9463-9481 ╱ 建置畧二十 9463-9481 ╱ 學校八 9463-9481 ╱ ","  文興四源鍾秀沙浦庄頭石溪沙溪五鳳司邊思   賢柏堂壽山大嶺敦性蓼溪東溪養正平溪文峰   村心福新喬林黄圃興賢南亭養正穗峰蘿   峰岡頭塹岡壺川金溪龍陽洗溪獵溪鹿山    順德縣社學七十四 興賢南隅北隅毓賢北頭養 蒙岡安官阜儲才育才萃賢   鹿門清源育秀倫教三橋北墪興俊蓮鰲碧梧振   文濂溪道原塘頭正原東溪鼎新華溪關濟雲山   隆興正蒙育英儒林尖峰安豐象山龍頭羅田良   山見龍麥岸黃村峰玉泉龍頭小岡聖堂梯雲   儲才孕秀桃村西雍育賢居仁由養德雲錦溪龜   山錦雲東平桂林福田黄涌雲龍青雲西華小布   西里黌村羅田   大雷東岸東明    東莞縣社學十四 西城圓沙覧秀樟樹萬家租篁 溪大汾水南荼山鳳涌石岡綠   蘭厚街   武林    新安縣社學六 梯雲登雲靑雲 固戍梧山接青    從化縣社學一 中 隅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12730,"卷一百九十四 12673-12753 ╱ 藝文畧六 12673-12753 ╱ 子 12673-12753 ╱ ","   潄芳錄 明黃佐 未見    泰泉集自序畧曰韓昌黎以文章豪一世所作    進學解自謂記事必提其要纂言必鈎其元朱    子之贊横渠也亦曰精思力踐妙契疾書古人    之用心槪可見矣不稽古何以證今不博聞何    以求約佐旁覧載籍每境與意會輒手錄之積    累旣夥彚而成册其綱有十曰經説曰史評曰    子纂曰文要曰理學曰政規曰字義曰事原曰    論括曰詩鈔凡若干卷題曰潄芳錄義取陸機    文賦    云爾    仕學編 明羅煥章 佚    粤大記煥章字美充高明人嘉靖己酉鄕薦官    至荆藩審理著仕學編及家錄十一種行世    羣書拔萃 分門玉屑 明劉時可 未見    肇慶府志時可字志孔高明人隆慶庚午舉人    官楚府紀善著有梁湖集羣書拔萃分門玉屑    崇樸山書八十二種  國朝李琯朗 未見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12957,"卷一百九十八 12921-12977 ╱ 藝文畧十 12921-12977 ╱ 集四 12921-12977 ╱ ","   唐音類選二十四卷 明潘光統編 存    序見泰    泉集    名公玉屑錄二十卷 明郭棐編 未見    見明    志    東莞宋八遺民錄 明袁昌祚撰 未見    粤東詩海劉鴻漸序畧曰文丞相天祥自江西    奔循州進屯麗江浦遂大收兵辟吾邑趙玉淵    必參其軍已而張宏範襲五坡丞相被執軍    士盡潰必不得已遯歸明年宋亡遂隱於温    塘村與陳庚陳紀相倡和袁莞沙先生懼其久    而湮沒也採摭事行綴以遺文自庚紀兄弟而    下一時與必倡酬如李春叟翟龕皆附焉又    益以趙東山何文季邵績都爲一集而俾子序    其    意    藝文輯畧 明謝貺撰 未見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13950,"卷二百十八 13907-13981 ╱ 古蹟畧三 13907-13981 ╱ 署宅一 13907-13981 ╱ ","  上逢人半新故西窗舊話誰與傳思君昨日   空囘船緑簔青篛重來訪莫厭連床中夜眠    越華館在南海縣西   大淸 一統志 朝臺西三十里即    圓岡尉陀傍江構越華館以送陸賈因稱朝臺 寰 宇   記          謹案寰宇記此文疑有訛闕後人因此以       朝臺爲朝亭而 大清一統志援據宋書别有朝亭未可以越華館當之    天游精舍在府城西門外一里浮邱山之南明府    尹陳錫建 黄 志    玉泉精舍在西樵山明湛若水建 府 志    天階精舍在西樵山 據甘 泉集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14048,"卷二百二十 14017-14061 ╱ 古蹟畧五 14017-14061 ╱ 署宅三 14017-14061 ╱ ","  宰樂昌其明年以書見遺曰敝邑雖小地多勝槩   泐溪石室宜爲稱首元和中番禺從事李文孺常   志其遊惜其景出涵暉之右而文不逮於到難故   使兹山不甚顯聞於世若遷高車以辱臨之願去   道茀蠟屐以從又明年乃往遊焉其始去縣西北   平行五里而近西爲大山其厚無極東亘高阜積   石所成澄溪下流人迹中斷揭溪卽阜屬當大竅   外若蔽屏中扣華屋平有度筵之廣高逾結楝之   隆穹中四注屏舒玉屑幽崖婉入如曲房小檻之   形斜竇平通有連甍接廡之勢雲蒸霧積閉陰闢   陽冬漏暖脈夏含凄氣天地炎涼所不能制是故   仙遊之所宅巖棲之佳致也旣而遍覽幽趣庶逢   前軌洗塵而視則有陸羽題名墨蹟在焉張炬而   入則有六祖偃息石牀在焉於虖苟非子元奏刀   恢恢之暇以奇勝見招何由崎嶇百里一届其域   及窺陳迹則古之賢哲寢處爲常迺知世稱今人   不如古宜哉子元時又招攝尉唐某同遊旣書名   於壁復鑱石以誌今天子親享明堂之歲三月二   十五   日記   仁化縣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14548,"卷二百二十九 14491-14577 ╱ 古蹟畧十四 14491-14577 ╱ 寺觀一 14491-14577 ╱ ","   玉泉寺獅子石在縣東中宿峽内北山頂上形如    獅子故老相傳曰昔有僧居其石而無泉感老人    指泉今則有玉泉寺 寰宇 記    觀音院盧肇有詩 輿地 紀勝   唐盧肇題淸遠峽觀音院詩二首淸潭洞澈深千   丈危岫攀蘿上幾層秋盡更無黃葉樹夜闌惟對   白頭僧風入古松添急雨月臨虚檻背殘   燈老猨嘯狖還欺客來憾窓前百尺藤    花縣    隆興古寺在瑞雲山下寺創於唐元重修 金 志 寺旁    有鐘潭相傳古有廢寺廢像委潭內鐘飛入覆之    土人善泅者往往見鐘鈕欲決水取之輒遇風雨    而止 郝 志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14840,"卷二百三十四 14833-14896 ╱ 宦績錄四 14833-14896 ╱ 唐 14834-14896 ╱ ","   實副朝寄今賜卿襍綵六十段并瑞錦等物以彰    善政也 舊唐書本傳 宋蔣之奇贊云唐廣州都 督鳯閣侍郎同鳯閣巒臺平章事贈兖州   都督謚曰貞王綝王綝方慶雍州南陽博學起家   習練朝章學者咨質酧復淵諸武后之朝都督南   海崑山之舶歲市外國珠琲磊落象犀山積前帥   冒取徳元酋忿以克方慶之至秋毫無索部中首   領肆爲沓墨民詣府訴終莫得直雅相餉謝踐治   弗力方慶與約交通莫獲犯者論之境內畏敕治   廣之政號稱第一罷錫錦綵以著其績進同乎章   神功之初有破契丹來還獻俘孝明忌日鼓吹設   徒方慶論之遂破厥疑后幸玉泉欲御覆輿陳古   以諫勿踐畏塗身爲相國子掾眉州后問其故有   言以酬廬陵愛子今尚在遠矧臣之孥庸敢自近   於乎不忘悟君於善建言門殿避太子名以動羣   臣用昭中興上其祖書二十八人號爲寳章閥閲   是甄以老乞身卒于長安中宗之世贈以天官    宋璟邢州南和人其先自廣平徙焉少耿介有大    節博學工於文翰弱冠舉進士累轉鳳閣舍人當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16589,"卷二百六十三 16551-16613 ╱ 謫宦錄二 16551-16613 ╱ 宋至明 16551-16613 ╱ ","   廣州通判諫好品泉水論郊畿玉泉爲第一論京    城文華殿東大庖㕑井爲第一作京師水記毎進    講退食内府必啜厨井水所烹茶或祁寒暑雨罷    講則連飮數杯曰暫與汝辭談者以爲嘉話至廣    遨遊白雲蒲澗諸山水亦評廣州水以雞爬井爲    第一更名學士泉鐫題名勝多作八分書廣人多    從之遊以其别號蘭坡至比之東坡云後召還卒    于梅嶺驛舍 按明朝典彚謫在天順元 年尋被逮卒於淮與此異 又有江朝    宗字東之四川巴縣人景泰辛未進士選入翰林    累官至侍講學士與副都御史牟俸連姻太監汪    巡邊時俸巡撫遼東以贓罪逮俸因及朝宗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03,廣東,NULL,"(道光) 廣東通志",道光,1820,1850,20244,"卷三百二十三 20159-20296 ╱ 列傳五十七 20204-20296 ╱ 列女十九 20204-20296 ╱ ","   劉氏羅爲麟妻潘氏羅鉅妻鍾氏羅承訓妻黃氏    黃龍弼妻陳氏袁官秀妻陳氏何聖瑞妻黃氏伍    宗殷妻黃氏袁揚武妻鍾氏羅星偉妻石氏黃大    成妻古氏巫沐唐妻袁氏羅鈞妻梁氏陳德浩妻    許氏羅中興妻黃氏王世韶妻雷氏黃雲琮妻郭    氏黃大受妻鄧氏黃瑞生妻楊氏羅祥禮妻朱氏    郭天立妻游氏陳繼濓妻黃氏何穀妻温氏鍾榜    妻張氏羅玉泉妻熊氏童祿妻陳氏黃吉中妻吳    氏羅淸濤妻黃氏鍾向熙妻羅氏羅旋涥妻林氏    李開栢妻羅氏羅萬孚妻陳氏石觀成妻葉氏王    珍文妻曾氏陳孔善妻王氏謝宏經妻林氏謝宏 ","334卷 ╱ (清) 阮元修 (清) 陳昌齊纂 ╱ 清道光二年刻本"
16842,江蘇,南京,"(同治) 續纂江寧府志",同治,1861,1875,365,"卷之九 293-456 ╱ 藝文 293-456 ╱ ","周武王世九宮上相長里薛公之弟也兼許肇遺功復應垂 <img n=""36""/>後 [T<img n=""37""/>3]允故乘運託生囙資成道玉札所授為上清眞人爵登侯伯位編 卿司理仙撫治●●佐聖牧民矣眞傳未顯於世莫得具述 楊君 諱羲 眞誥具 有事迹 長史第三子諱玉斧世名 2字道翔正生母陶威女先亡 已得在洞府易 3宮中君清穎瑩絜特世倫郡舉上計掾不赴 糠粃塵務硏精上業即[T<img n=""38""/>3]宏景立中眞師也恆居此宅繕修經法楊 君數相從就亟通眞感太和五年於茲告逝時年卅眞誥云後十 六年常度東華為上相青童君之侍帝晨愛書為上清仙公與谷 希子併職 帝晨之位 比世侍中 君長兄揆世名毗次兄牙世名聮並亦得 道揆今有[T<img n=""39""/>3]元孫靈眞在山勑立嗣眞館以襃遠祖之德皇上乘[T<img n=""40""/>3]宏 誓本力來君此土燾育蒼祗範鑄群品䆃法栽俗隨緣闡教以隐 居積藴三眞經誥久栖華陽宜還舊宅供養修理乃勑工近建兹 ","15卷 ╱ (清) 蔣啓勛修 (清) 汪士鐸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6842,江蘇,南京,"(同治) 續纂江寧府志",同治,1861,1875,2238,"卷之十五 2159-2355 ╱ 拾補 2159-2355 ╱ ","修亦林古度之筆再修于李斯佺則谷起鳳吳越彦參焉故其書 序次明簡體例純潔而朱紹文本亦能仍其舊 江浦縣志明時 李維樾本尚存 國朝郎廷泰項維聰後先彙輯序云舊志論斷 有關體制者必攟拾無遺合觀兩書並皆善本 六合縣志舊有 唐郟滂懷古詩五十首文獻之資也明儀徵志舊存三十二首 國初蘇作睿六合志存十六首廖掄升重修乃並去之孫國敉棠邑 枝乘其子宗岱更為外紀十集采明人詞翰最詳亦不可見按廖 志為戴敬咸祖啟主修其論鄉賢名宦及郭汾陽墓張老灘皆確 有見地而風雅實非所長 金釵稻宋王君玉琪金陵飲酒詩錦 江雪浪來天際一派泉春寶釵碎詳姚寛西溪叢話 南唐玉屑 箋於蜀中求紙匠為之惟六合水最宜於用 玉枕蘭亭賈似道 用靈璧石刻於悅生堂明楊文貞公云一在南京火藥局劉家 ","15卷 ╱ (清) 蔣啓勛修 (清) 汪士鐸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6843,江蘇,常州,"(民國) 金壇縣志",民國,1911,1949,783,"卷十 654-813 ╱ 人物志 654-813 ╱ 列女 698-813 ╱ ","王高氏 庠生金礪妻 天啟中旌 王湯氏 同寅妻天 啟中旌 王虞氏 澍妻守節 六十餘年 高于氏 仕 妻 李于氏 臬 妻 崇禎 中旌 蔣孫氏 良弼妻守 節四十年 馮吳氏 廷鈺 聘妻 馮沈氏 儒童道 洽妻 馮高氏 震 妻 王儲氏 德妻正 統六年 旌  國朝楊巫氏 永美 妻 高王氏 鳳翔 副室 周于氏 庠生周而 沛繼妻 嚴湯氏 洪湛 妻 丁周氏 子惠 妻守 節六十 一年 丁江氏 文宗妻守節 四十四年 王周氏 廷鴛 妻 王史氏 庠生 煜妻 史武氏 玉泉 妻 虞譚氏 常 吉 妻年七 十八 李楊氏 技奇 妻 于荆氏 星煥 妻 司徐氏 一龍 妻 項蔣氏 應鳳 妻 徐王氏 仲行 妻 王史 氏 廩生殿 揚妻 王任氏 會圖妻雍 正五年旌 王吳氏 建本妻雍 正五年旌 楊劉氏 高楣妻乾 隆五年旌 于許氏 方先 妻乾 隆十二 年旌 劉王氏 庠生劉焯妻乾 隆十三年旌 徐李氏 道明妻乾 隆八年旌 葉余氏 綏妻乾隆 五年旌 王狄氏 侃 妻 乾隆十 一年旌 于王氏 尊熊妻守節 四十七年 李吳氏 時雍 妻 張湯氏 次山妻守節 五十一年 于鄒氏 □妻守 節三十 九 年 馮張氏 仲禹 妻 馮史氏 舉人頎妻守 節二十年卒 韋尹氏 文禎妻守節 五十五年 薛任氏 仰政妻守節 四十二年 王周氏 而堪 妻 于賀氏 五周 妻 王趙氏 庠生 鎬妻 王蔡氏 謙吉 妻 于荆氏 應駟妻苦節 三十三年 史高 ","12卷 ╱ (民國) 馮煦纂修  ╱ 民國刊本"
16845,江蘇,徐州,"(同治) 徐州府志",同治,1861,1875,1493,"卷十一 1429-1537 ╱ 山川攷 1429-1537 ╱ ","請雨隨人如撒菽太守歸國龍歸泉至今人詠淇園綠我今 又復罹此旱疲民在溝瀆卻尋舊跡叩神泉坐客仍擕王 子淵看草中和樂職頌新聲妙語慰華顚曉來泉上東風急須 上冰珠老蛟泣怪詞欲逼龍飛起險韻不量吾所及行看積雪 厚埋牛誰與春工掀百蟄此時還復借君詩餘力 汰輈仍貫笠揮毫落勿言疲驚龍再起震失匙 沈家峪泉 霧 豬 泉由石溝而 南與泉合 五眼泉 舊志霧豬泉之南由五石 竇中出東北注沈家峪河 母豬泉 在縣東 南六十 里水注 池山湖 醴泉 舊志五眼泉之東南 岀地中其甘如醴 拔劔泉 舊志發源黃桑峪 秦王洞之石屋 獐 鹿泉 舊志亦名聖泉縣志石 屋泉發源獐鹿山卽此 白米山泉 舊志在白米山下泉源 湧沸北入姬村湖今入 倒流河 見前 雙龍泉 一統志龍駒觜有雙龍泉止 隔片石左甘右苦冬夏不竭 栲栳泉 舊志在龍 岡山北永 固山西又有栲栳 泉下通梧桐山河 益泉 縣志在 天門山 噴玉泉 縣志在 河泊所 永固泉 縣志永 固山下 城西南有龍眼泉 縣志明山石竇中流出泉有二 孔天旱禱雨輒應今涸其一 箕谷泉 縣志 箕谷 山 下 蕭縣西北爲碭山縣 碭山縣今無山 舊志載碭山戯山狼牙山保安山平定 山虞山今皆在永城界不隸縣境也 舊有安 ","25卷 ╱ (清) 吳世熊修 (清) 劉庠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127,,"頌者是日駐蹕城中念職事人役辛勤遠來徧賞白金聽其各 帶方物以示體恤廿八日回鑾過虎邱山不甚高亭榭欄檻布 滿其上千人石高下可容千人傳為生公講經處故旁有點頭 石劍池在夾崖中殊可觀平遠堂俯瞰虎邱之背田疇林木望 若錯錦蘇民仍列酒坊茶肆各安生業管絃競奏覺有昇平景 象然徒事紛奢罔知務本未若東北風俗之樸實耳夜坐舟中 與侍臣高士奇探論古今興廢之跡或讀尚書左傳及先秦兩 漢文數篇或談周易或賦一詩每至漏下三十刻不倦日以為 常葢詩書意味深長不似耳目之好易於煩厭也舟過無錫縣 遊錫山觀惠泉石甃八角池水色渟泓味較玉泉遠不相及不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140,,"駕 鄧尉聖 恩寺志   雲泉庵住持特藻道風遐暢 召見行在奏琴四曲 上奬勵至再壬申春 命挂瓢於玉泉山往來暢春園告假南回習靜雲泉己卯 上復幸姑蘇特藻沿途迎接 温語撫慰禮意優渥題般若臺三字 御書精舍扁額以賜                 敕賜雲泉為慧業寺 采風 類記 虎邱望山後 道光志題止虎邱二 字此據江南通志正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321,,"作鄰傳誣由來錦峰光福里諸岡連屬互卷舒圖經取此或失 彼率鮮考實多依模滕六一岡霏玉屑豈以南北分縈紆三壺 祇在巨瀛表相隔萬里非通途彼雪仍雪海仍海可以例此原 同趨松風水月朅賡韻 見前 詩 行漏淸暇還有餘辨疑求是則且 止過嶺適可㝷幽娱且喜此海非臨湖無相形益覺邈殊詎藉 百川為灌輸無為利涉雲天需眼界眞色色寂寂鼻觀淨芬芬 疏疏大圓鏡中一合相前茅後勁兩不孤依韻紀事聊得句或 者破訛志正吴亦弗更蘄志正吴吉人辭寡有以夫 鄧尉山恭詠 皇祖松風水月額曡舊作韻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700,,"  霞隖白雲隖後人又以堪輿家言稱為九龍隖康熙志山之   嶺九九嶺各有墩中空為藏軍處圖經續記此山鎭郡西南   臨吳控越實吳時要地隋開皇中嘗遷郡於橫山東亦以是   為屏蔽云 宋馬雲踞湖山山臨太湖上寺隱青蘿閒五隖洞 壑邃衆峰屏障環濃嵐面光彩驚波背潺湲雲歸  定僧寂月伴樵夫還林墅掩蒙密級磴容躋攀錢氏建圭社  此地為家山 芳桂隖森森芳桂樹團團削青玉春花飛澗  戸秋實墜巖曲霜條封翠紫風葉搖香綠下有幽棲人結茅  避世俗學仙讀丹經好道探藥籙植根滿群峰不使樵斧觸   飛泉隖高崖落飛泉深源味凜列雲津留玉乳石髓澄金  屑淙淙危磴響滴滴蒼蘚缺濺沬灑明珠滿澗融寒雪巖夫  就漱飮姬子臨浣潔不獨愈痼疾自可清内熱 修竹隖檀  欒徧巖川幽谷氣象鮮風玉自宫徵秋籟成管絃夕靄起碧  霧晨曦生綠煙花繁紫鳳飽質勁蒼虬攣藤蘿交密蔭仰不  見雲天欲訪桃源路隖隖疑相連 丹霞隖東澗巖谷秀粲  然金碧麗亘野丹氣明向曙霏煙霽磴瀉紅玉泉林紓赤鳳  髻日出諸峰上月皎半天際幽谷紆絳繒層崕榮錦羨此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724,," 化意不以屏大府清溪至峰前仰視勢飛舞偉石如長人聚  立欲言語捫蘿緣險磴爛漫松竹古山腰有危亭前對翠壁  舉石竇落玉泉泠泠四時雨願生白雲閒顏色若粉乳旱年  成播灑潤可足九土奈何但澄澈未為應龍取予方棄城中  巖壑素自許盤桓擇勝處至此快心膂養素聊自清終甘食  於虎 范帥道萬物天地閒或有奇勝迹見賞能幾人不止  今與昔吳門多好山天平為峻極旦暮常白雲表裏皆珍石  煙嵐十里光松桂四時色我因一縱游煩襟為開釋感古懷  君子翻然長太息樂天賞雲泉詩章何歷歷垂今數百年繼  者漠然寂閒遇希文來雙旌守鄉國行春三讓原吟哦盡所  得子美天與才尋幽多採摭賦百五十言平地黃金擲三賢  固有名山亦資輝赫此去還幾年不逢好事客 元郯韶登  天平山西來山勢森如戟上與浮雲石棧連華蓋九峰當絕  壁龍門一道落飛泉幽穿石洞潛通穴下俯天池冷積淵更  欲振衣千仞表側身東望洞庭煙 龔璛偕林彥達天平即  事籃輿過西郊故指長松樹幽尋得清深古藤蛟蛇聚聊為  取徑來復作尋澗去峩峩天門山僧坊掩其處稽首忠烈祠  茲游有神助遣世常獨行會心有同趣手白雲泉一洗儒  者腐躋攀龍門上滄海欲竟渡狂嘯風雨飛血肉那可住俯  觀大千界莽蒼盡回互病夫杖藜還數息安窘步之子凌絕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841,," 何如識得幽閒趣共對山花酒欲醺 國朝歸莊馬鞍山馬  鞍特陡拔西北倚崑城勢壓婁江近疆連茂苑平崇岡仍坦  迤絕巘自崢嶸梵宇林端出浮圖雲外擎危崖森古木曠域  麗雕甍湖蕩千舟網原田萬耦耕憑高從野客搜穴待山精  礨空生奇石玲瓏類斲成室中髹几花下古盆盛往代多  人物先朝益挺生文莊勳絕大恭靖望尤清理學莊渠著文  章太僕名皇輿當敗績臣節競垂聲不是憑靈秀安能產俊  英勝區傳自古美景廢於兵邱壑原無改樓臺半已傾名山  多寄跡卷石且娛情自少攜尊數雖衰振屐輕林花然驟雨  谷鳥喚新晴乘此探幽好兼之眺遠明桃源窺洞窄鳳石叩  聲鏗文筆峰千尺玉泉井一泓陽城春水闊秦柱暮雲横城  市雖難隱巖巒孰與爭殘陽扶杖送皓月倚樓迎林下宜棊  局花間稱酒觥山形同立馬人意似懸旌自笑空飄泊窮年  何所營 葉方譪春山峰影誤歸樵谷日雲封暮復朝屐齒  數過苔徑潤杖頭頻解酒杯饒花繁細語流鶯倦風軟輕翰  乳燕嬌回首飛塵清望眼三條九陌一時消何必深林學掩  關天開邱壑畫圖間紅妝結束多過寺綠樹人家盡繞山心  寄高雲應獨放身輕絕澗試重攀繁華風物都非舊只有煙  花未肯慳絕頂高樓逼絳宸下方百里望中親千門煙火疑  寒食甘載山城少醉人西第賓朋留宿恨北邙冠蓋起新塵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4565,,"  為叢林寺 國朝順治十一年修 寶壽教寺在縣西南三十里 盧志作 四十里 黃蘆村唐大中七年建宋   乾德二年吳越錢氏重建嘉定間修明洪武初為叢林寺 長山教寺在二十三都梁大同間建明洪武初為叢林寺 秀峰禪寺在縣西南三十里西華鄉宋紹興間建元至順二年   玉泉禪師重修柯九思記明洪武初歸併寒山寺天順元年   重修其後廢為馬氏墳墓 國朝順治十年郡紳李模重建   康熙十年建杜鵑樓置田百餘畝 包山顯慶禪寺在洞庭西山舊為禪院有古鐘梁大同二年置   為福願寺天監中再葺唐上元九年改為包山寺高宗賜名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4608,," 逗碕岸高步入神景灑灑襟袖清如臨蕊珠屏雖然群動息  此地常寂靜翠澗有寒鏘碧花無定影憑軒羽人傲夾户天  獸猛稽首朝元君褰衣就虛省砑空雪牙利激水石齒冷香  母未垂嬰芝田不論頃遥通河漢口近撫松檜頂飯薦七白  蔬杯釃九光杏人間附塵躅固陋眞鉗頸肯信抃鼇傾猶疑  夏蟲永元津蕩瓊壟紫汞啼金鼎盡出冰霜書期君一披省   皮曰林三宿神景宫古觀岑且寂幽人情自怡一來包山  下三宿湖之湄況此深夏夕不逢清月姿玉泉浣衣後金殿  添香時客省高且敞客牀蟠復奇石枕冷入腦笋席寒侵肌  氣清寐不著起坐臨階墀松陰忽微照獨見螢火芝素鶴警  微露白蓮明暗池窗櫺帶乳蘚壁縫含雲㽔聞磬走魍魎見  燭奔羈雌沆瀣欲滴瀝芭蕉未離披五更山蟬響觱發如吹  箎杉風忽然起飄破步虛詞道客巾異樣上清朝禮儀明發  作此事豈復甘趨馳 陸龜蒙和靈蹤未徧尋不覺谿色暝  迴頭問棲所稍下杉蘿徑巖居更幽寂澗戸相隱映過此即  神宫虚堂愜雲性四軒盡疏達一榻何清零髣髴聞玉笙敲  鏗動涼磬風凝古松柆露壓修荷柄萬既無聲澄明但心  聽希微辨眞語若授虛皇命尺宅按來平華池漱餘淨頻窺  宿羽麗三吸晨霞盛豈獨冷衣襟便堪遣造請徒探物外趣  未脫塵中病舉手謝靈峰徜徉事歸艇 宋范成大題靈祐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4638,," 入海偃脊起青嶂時方老火熾金石流欲煬須臾變雲雨為  作雄風壯翻手回涼秋掀舞千林響誰云免水宫自是神龍  藏三高如可作吾欲五湖訪洗足臣浸心振衣孤峰上寄語  夸奪流得飽但相忘長哦可當歌月下空曠 明韓洽宿  堯峰壽聖寺兹峰吳中秀何事乃名堯遊侶為余言在昔懷  襄朝下民苦昏墊聚族此山椒陶唐有遺風純樸今未凋荒  遠弗可詳登涉聊逍遥土厚石亦雄曠衍仍沃饒一巖特險  峻絕徑凌層霄幽崕集仙靈龍洞興雲飈暝投古寺宿庭宇  虛寥寥玉泉湛深碧飲酌心神調拂蘚讀殘碣懷人想遺謡  飢鼯走荒徑哀禽響寒條辰光動石壁鐘梵開煙樵振衣上  危圖目豁情已超群山互回伏俯仰如相招蒼茫  太湖波掩映長林標顧瞻橫天翼自哂枋榆□ 思憶講寺 康熙志 作思益 在縣西一十五里岝㟧山下唐開元中僧勝   光建宋高宗南渡值壽聖公主薨擇葬毬山因賜名思憶元   季燬明洪武間徹庵宣德間定峰重建鄭雍言記崇禎十三   年拓殿廬增塑佛像 國朝康熙八年修 前志又有資福寺在 何山興廢皆無考葉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4784,," 與雖空不敗有為有滅無為有為之體有為無為之用無生  無滅無相無為無名無法說無言語法以無言語說故有相  大乘有觀法門無相大乘無觀法門於法有所得有相大乘  義於法無所得無相大乘義所得無所得二俱眞一乘之義  也為妙因果譬如種子依地而生又如大地能荷群有虛空  之體大於天地天地有盡虛空無盡如來之體大於虛空光  明虛覺圓寂萬億故於無住本建乎諸法不動眞際恆沙煩  惱莫不斷除魚呑鈎虎落穽蛾拂火此衆生自取其毒道本  平坦樹本清涼佛在提摩竭揭國成等正覺諸弟子栖乎茂  林藉彼祥草厥後因時設教猶著敝衣行次乞食及往忉利  省摩耶夫人優填王鑄金刻木始用膠漆泥布佛有像自此  始也與佛在時功德無異於是給孤長者造祇洹精舍木田  底伽造龍宮精舍竺乾法蘭造洛陽白馬寺佛圖澄造鄴中  九百七十三寺釋道安造襄陽一十五寺遠法師造廬山東  林西林寺度法師造攝山棲霞寺杯渡法師造南陵隱靜寺  傅大士道東陽雙林寺思大師造衡陽南嶽寺智者大師造  天台國清玉泉寺三十五寺略也湼槃無前無後船若無新  無舊法珣上人重舊德不輕新學門人清玦請況於經藏中  抄佛心說永示無極文曰倬哉迷盧宏亘大千百億日月藕  絲貫穿蚊背負之飛登梵天塵勞為海般若為船截生死流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4833,,"  書於内孫魯唯題額 國朝道光十九年重建同治二年燬  以上城  外庵院 眞如觀在石浦鎭宋慶元間里人宋穎建明洪武初歸併清眞   觀永樂十四年里人唐道勝重建弘治三年知縣楊子器創   三賢祠祀衛涇葉盛張和 以上城 外宫觀 眞武殿在馬鞍山東巖稱賽武當舊為慧聚寺僧舍明萬曆中   張道人募建 國朝順治中重建葉重華題太和分勝額乾   隆六十年新陽縣武廷選重修 玉山道院在城隍廟左明天順間道士黃信和建 國朝康熙   四十年道士趙九儀重建咸豐十年燬又有玉泉仙館在城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4834,,"  隍廟右明嘉靖間道士蘇景祥建以前有玉泉池王同祖為   題額崇禎初道士胡古建三老堂張大復記 國朝康熙間   重修今亦燬 以上城 内道院 月華道院在卜山下宋熙寧五年道士陳正眞建咸涥間邑人   王禮撒而新之以奉眞武請於禮部名玉虛道院内有吏部   郎中陳世昌像後改今額 以上城 外道院    新陽縣 崇寧禪寺在巴城湖之左宋崇寧中建 崑新兩縣志云元時 鄉人丁道堅捨宅建 初   為庵明天順八年僧存眞重建請於朝改今額黎擴記土人   至今每年五月十五日占歲豐凶必驗 明沈周夜宿崇寍寺 渚田漠漠水程通落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5109,,"潘文恭公太傅第在鈕家巷即顧汧鳳池園之西偏有鳳池亭   虬翠居諸勝孫郎中儀鳳即居宅對岸築養心園歸安吳雲   記              岸紅接海棠巢寄語題門客于今有鳯毛 虬翠居故家  喬木勝長報竹平安更有三松樹蒼髯耐歲寒 梅花樓為  問林和靖何如宋廣平畫樓香雪裏春暖語調羮 凝香徑  井眉青乍染屐齒綠初齊最憶長安道飛花襯馬蹄 有瀑  布聲捲起龍湫雪清涼白玉京飛仙天際過吹下珮環聲   蓬壺小隱花底春雲麗壺中愛日長東山留别墅大隱笑東  方 玉泉前年雲漢詠一勺獨沄沄早見為霖去源頭生白  雲 先得月處金波麗仙掌流照此間多玉宇瓊樓上高寒  更若何 煙波畫船風雨思光屋圖書海岳船巨川宜作楫  肯與釣徒傳 綠蔭榭此時桃李樹他日棟梁材萬綠濃如  海閑招白鶴來 潘曾沂園居雜詠十首之六  鳳池亭微風  生樹梢花影碎池裏飛鳥去還來蒼蒼暮煙起 凝香徑密  林有餘清閒廊無淺步衆香草際來勝覓花間路 先得月  處纖雲卷遙天微微月初吐怯寒八未來清光落幽户 梅  花樓拾級上斜梯寒林寫幽景月明人倚樓愁梅花影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5160,,"  文筆山居       鷃適園           玉泉亭        改翁亭 國朝   顧炎武宅       徐乾學宅   徐秉義第       徐元文第   師儉堂        王荃宅   揖翠山莊       從吾館   三益園        秋水軒   盛符升宅       王喆生宅   新陽縣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5182,,"  居桐榭松坪梅林杏圃諸勝明季並廢 國朝康熙中即遺   址改建綏成祠 忘歸亭下舊時 有碧玉泉今湮 禮部尙書顧錫疇第在馬鞍山陽城隍廟前 國朝中書王緝   植購得於宅旁疏泉壘石為園亭以中有古栩一章因名栩   園 皆可樓在曇華亭正南紅橋西偏明季朱氏所建取前人雪月   風花皆是可詞句以名其樓 南安知州沈璐宅在安亭涇菜區南三圖 詔安知縣尤敷宅在安亭涇東岸中有安安堂筠巖居 清夢軒應天府丞王執禮所居 歸有 光記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5183,,"遺清堂在柴巷内宮贊顧紹芳所居 太史第太僕少卿徐應聘所居在片玉坊内有拂石軒 福建布政張魯唯第在半山橋東塘後歸徐氏 文筆山居在馬鞍山西南麓舉人沈大化創 其址去甘霖 墓不十弓 後歸   王氏崇禎時屬陳其柱 鷃適園在西城外參政馬玉麟所闢後歸徐氏捨建法雨庵 玉泉亭在馬鞍山東峰正德閒邑人張承秀建 改翁亭在馬鞍山半曇華亭上隔凡石右侍御方鳯建 顧夢 圭頌 國朝 亭林先生顧炎武宅在千墩鎭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9004,,"  以馬鞍山後入官地收葬暴露□骸四年又於城北更設義   冢前後所葬凡數千寀皆輸貲力任其事他如剏修魁星閣   開濬玉泉井捐立社倉率倚寀以辦又諸生諸秉源字元萬   壽賢七世孫性篤厚一故家子死暑月貧無以殮妻旋殉死   秉源並為棺葬以其二幼孤令鄰婦字之而資以粟又糾同   志剏施棺局規畫詳慎迄數十年如一日 道光崑 新志 ○王之醇字學舒一字鶴書諸生祖肇慶幼孤事母孝能詩善   書未三十卒臨卒焚逋劵數千金郡守陳鵬年為立傳父蒼   璧亦能詩有隱德之醇幼受學於劉澤乾後師事長洲陳世   治上海曹一士尋入太學試南北闈屢薦不售晩舉鄉飲賓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9453,,"  臚唱前有欲羅致門下拒不往選授河南羅山知縣楚匪入   境劫大勝關濟登陴固守賊不敢犯郡守赴境濟適獲賊目   縛赴行館賊黨賂守從者皆脫去明日復擾城東邑人憤怒   僉謂太守縱賊殃民將為難濟馳諭乃止卒擒諸賊黨民始   安委監雎州賑力杜侵漁州牧啖以利堅不受攝考城縣縣   境濱河向例撥河工汛夫民充是役胥吏從中規利較古之   免役錢為甚濟剔除之 家 述 ○錢邦彥任廣東崖州營參將捕盜殁於海事聞 贈一品振威將軍崇祀昭忠祠 道光志 引縣志 ○吳英玉字玉泉國子生署湖南按察使司獄長沙衡陽湘潭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9630,,"  家糧餉仰給東南蘇松諸郡水道湮塞甚為農害請擇任廷   臣有才力者疏通之於是命工部侍郎徐貫至吳遣官相度   開濬吳江長橋吳淞江白茆江以及斜堰七浦諸處水大洩   民甚德之十年太子年十七猶未出閣紳請擇講官教諭㝷   以修省陳八事斥中官李廣又劾尙書徐瓊童軒侯瓚侍郎   鄭紀王宗彞巡撫都御史劉瓛張誥張岫等二十人乞賜罷   斥而未言去大姦則專劾李廣八大罪誑陛下以燒煉而進   不經之藥罪一為太子立寄壇而興煖疏之說罪二撥置皇   親希求恩寵罪三盜引玉泉經繞私第罪四首開倖門大肆   姦貪罪五太常崔志端眞人王應䄎輩稱廣為教主眞人廣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11389,,"  妻石氏及其夫之妹增郎相繼而死 菉葭濱李殷甫女桂姑兵至驅之行桂姑大罵被殺 伊氏年十七扶祖母避難兵掠之不行殺於水關下 吳霏玉二女長名復次名辰孫氏女徐晉侯次女金侍溪女四   姐朱振之女同其外祖母俱不辱被殺邵敬峰妻朱氏女勝   姐錢嘉之女陳瑞甫女抱三歲弟顧婁泉女馬碧峰女遲姐   同僕婦三囡義男阿大柴開殷婢阿桂隨其士沈玉泉婢春   梅俱投河死醫生徐紹宇女投宣涇死朱貴女同外祖母王   升卿女壽官朱聖玉一門婢陸大抱其幼主俱投水死夏觀   姐同兄毓誠錢侍樓女顧兼山女□□儲氏華侍橋女陳是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13604,,"  大房兄及兩姪及綏子叔姪并宗族親友俱此致意六月十   六日午刻 崑新 志 明季殉難諸人多散見各傳以殉難錄考之則尙有釋子一燈  瑞光  洞 冰 景德寺 投水死 問住 冰燄徒 同師死 無私 桂峰淨室 入城自縊 法雨 百里樓 投玉泉  井  死 實相道安應菴長慶徹生寶華 彌勒 閣 修已 普同 塔 止初 西藥 師殿   盡心 銅觀音殿 崑新志 瞿稼軒先生嘗集古今大儒法言可為正心修身之裨益者彚   成十卷題曰媿林漫錄媿林云者公之自號蓋取内典慚媿   林之義也其自敘識歲月為崇禎丙子仲秋越十五年而公   留守桂林以身死國媿與桂同音自號實為之讖亦奇矣哉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48,江蘇,蘇州,"(同治) 蘇州府志",同治,1861,1875,13721,,"  湮没多矣 吳門 補乘 ○大中丞王公師字莪園山西太原人吾蘇顧吏部予咸女孫   壻也乾隆十二年開藩吾蘇慈惠恭儉為安撫軍劾去十五   年復調撫江蘇即下令禁止加派夫船悉按籍給直胥吏無   由需索民情悅服次年夏少雨步禱赤日中日行數里復以   米價騰貴積憂成疾遂不起彌留之際笑曰生於蘇死於蘇   命也惜其子亶望任甘撫以揑災冒賑正法父子之不相類   如此 顧丹五 筆記 ○乾隆五十年乙巳四月崑邑廟四美亭右建園廳三楹將竣   初十日夜雷震梁棟俱碎劈如帚址本明代玉泉觀道士丁 ","150卷 ╱ (清) 李銘皖修 (清) 馮桂芬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51,吉林,NULL,"(光緒) 吉林通志",光緒,1875,1908,1351,"卷十七 1307-1373 ╱ 輿地志五 1307-1373 ╱ 疆域三 1307-1373 ╱ ","   里圈兒河屯一百里雲台山屯    正南距城四里章富屯五里圖老屯八里外郞屯十    里南阿拉屯十二里雅老屯十五里汗道河屯三十    里火龍溝屯三十五里西南崴子屯四十里南山屯    六十里東火龍溝屯六十五里黑頂子屯七十里屯    墾營 靖邊 軍營 七十五里五棵樹屯七十八里靠山屯八    十五里蓮花泡屯九十里大肚川屯 有圖們江官渡 口通朝鮮路    九十五里玉泉洞屯一百里伯力墩屯    西南距城二十里西佈江屯 俗呼高麗城吉朝通商 局靖邊防軍駐此有圖   們江官渡口通   朝鮮慶源府路 ","122卷 ╱ (清) 長順修 (清) 李桂林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刻本"
16851,吉林,NULL,"(光緒) 吉林通志",光緒,1875,1908,1726,"卷二十三 1703-1752 ╱ 輿地志十一 1703-1752 ╱ 水道下 1703-1752 ╱ ","   又東南逕玉泉洞南折而北逕五棵樹復折東南流    逕雲臺山圈兒河自北來入之     圈兒河出沙坨子北自西而東而南瀦爲池者八     逕圈兒河屯西西南流由雲臺山北麓西入圖們     江    又南逕土字界牌復南至圖們江口入於海     ","122卷 ╱ (清) 長順修 (清) 李桂林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刻本"
16851,吉林,NULL,"(光緒) 吉林通志",光緒,1875,1908,2633,"卷三十七 2617-2701 ╱ 經制志二 2617-2701 ╱ 禮儀下 2617-2701 ╱ ","   喪司賓司書贊祝諸執事人治棺 民公采棺朱髪飾 金花侯伯一品官   以下   朱棺 及凡喪具護喪者使人上遺摺訃於有司及親    屬僚友 右初 終 越日小殮侍者於寢室施幃設浴牀於    尸牀前牀東置案陳沐浴巾櫛含具三品以上含用    小珠玉五七品以上用金玉屑五襲牀在浴牀西襲    事陳其旁常服一稱朝衣冠帶各以其等侍者遷尸    浴牀南首諸子哭踊婦人岀 女喪則 男出 迺去尸衣覆以    殮衾侍者奉湯入哭止沐髮櫛之晞以巾束之抗衾    而浴拭以巾訖結襲衣縱置於牀南領舉尸易牀徹    沐牀浴具埋巾櫛及餘水於屏處迺去衾襲常服朝 ","122卷 ╱ (清) 長順修 (清) 李桂林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刻本"
16851,吉林,NULL,"(光緒) 吉林通志",光緒,1875,1908,5354,"卷九十 5329-5389 ╱ 人物志十九 5329-5389 ╱ 國朝四 5329-5389 ╱ ","   成大業者所授之職宜予世襲其後非有戰功  恩詔所加不宜給世襲  敕書五曰在外諸藩風俗不齊若必嚴以内定之例恐反滋    擾宜格外寛容六曰近聞大臣豪奪據行市奸宄    之徒投託指引以攘貨財請  旨嚴禁七曰今四方商賈擔負捆載來京者多爲旗下大臣    家人短價强買人將畏而不前請察禁八曰諸王貝    勒以及各官私引玉泉山之水爲灌漑致竭泉流請    禁止九曰邊外木植皆商人僱民採伐水運解部故    額稅之外令自售賣使利及商人今聞大臣於採木 ","122卷 ╱ (清) 長順修 (清) 李桂林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803,"卷八 735-807 ╱ 職官表 735-807 ╱ 唐 789-807 ╱ ","   即為丹    作也 龐同福 南安人饒州刺史據唐 邵混之龐君清德碑補 陰顥 武威姑 臧人江    州刺史據張均邠王    府長史陰府君碑補 王 失名南唐饒州刺 史據騎省集補 林廷浩 南 唐    饒州刺史據陳致雍諡議補    又為筠州刺史見徐鉉擬制 左難當 江州刺史據許 敬宗賀杭州等    龍見幷慶雲    朱草表補 李亶 江州刺史謝志 列鄭善果之次 張戬 貝州武城人 江州刺史謝    志列李    芃之次 盧簡 江州刺史謝志 列韋珩之次 苗躭 江州刺史見無 名氏玉泉子 李     遠 字求古蜀人江州 刺史據全唐詩補 虞玟 會稽人江州刺史據楊鉅 唐御史裏行虞鼎墓志銘    補     史元道 溧陽人江州刺史據史嶷晉 山陰侯史府君神道碑補 韋汎 李寀      于安仁 竇從昭 河南洛 陽人 斐鄷 河東聞 喜人 裴世清 河 東    聞喜    人 李同恩 李體仁 薛弁 以上俱江州刺史據 唐書宰相世系表補     李景信 江州刺史據唐書 宗室世系表補 陳 失名江州刺史 據黃滔詩補 徐向 字 文    伯江州刺史見補正    江西秩官志引唐書 封 失名渤海人江州刺史據唐 獨孤及江州刺史廳壁記補     苗紳 江州刺史據 唐鄭谷詩補 張錫 江州刺史據唐 書列女傳補 蕭華 江州刺 史據王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1772,"卷二十 1749-1823 ╱ 選舉表 1749-1823 ╱ 制科 1749-1823 ╱ ","    胡炳 南昌人 舉賢良 御史  萬邦憲 南昌人 舉人才 知縣  鄧霖 南昌人 舉人才 同知  熊澈 南昌人 舉孝廉 知縣  熊彥通 南昌人 舉人才 劉叔達 南昌人 舉孝廉 御史              郭彥明 萬載人 舉人才 郭瓊 萬載人 舉人才 博士  鮑士遠 萬載人 舉人才 同知        歐陽聿修 新喻人 舉孝廉 知府  ?璜 新喻人 舉人才 郎中  陳伯華 靳喻人 舉人才 主簿  黃子宣 新喻人 舉人才 同知  梁賓 新喻人 舉儒士 教授  楊以範 新喻人 舉儒士 知縣  石萬存 萬安人 舉孝廉 經厯  左懋 永新人 舉孝廉 知縣  龍仕安 永新人 舉賢良 方正御史 龍玉泉 永新人 舉賢良 方正知縣 段欣 永新人 舉賢良 方正同知 晆應賢 永新人 舉賢良 方正知府 章沂 崇仁人 舉儒士 主簿  朱復心 崇仁人 舉儒士 縣丞  江漢 崇仁人 舉儒士 教授  李隆 崇仁人 舉儒士 訓導  李鎬 崇仁人 舉城士 司樂  吳愚經 崇仁人 舉儒士 訓導  章煕 新城人 舉經明 行修訓導 朱大中 新城人 舉經明 行修助教 劉悅 新城人 舉經明 行修教諭 朱仲達 新城人 舉儒士 教諭  江振卿 新城人 舉人才 提舉  童遜 新城人 舉人才 推官  管效賢 永豐人 舉人才 知縣  周晨 永豐人 舉孝廉 余伯俊 永豐人 舉孝廉 員外齋 余英 永豐人 舉賢良 同知  余文華 永豐人 舉人才 余伯珪 永豐人 舉孝廉 知州  陶鼎梅 鄱陽人 舉賢良 祝挺 鄱陽人 舉賢良 郎中  朱可與 鄱陽人 舉賢良 陳子幹 鄱陽人 舉賢良 給事中 徐仲宣 鄱陽人 舉賢良 洪友慶 鄱陽人 舉賢貢             夏禮 湖口人 舉人才 經厯  王政 湖口人 舉人才 參政  張思間 湖口人 舉孝廉 賢良  朱景文 彭澤人 舉人才 知縣  江子川 彭灣人 舉人才 主簿  王禮三 彭澤人 舉人才 僉事              易元亨 雩都人 舉人才 主簿  王守經 雩都人 舉孝廉 俞適 雩都人 舉懷才 抱使  方廷對 興國從 舉聰明正 直給事中 劉慶源 興國人 舉人才 知縣  主佛生 興國人 舉人才 主簿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4374,"卷五十二 4348-4434 ╱ 山川略 4348-4434 ╱ 山 4348-4434 ╱ ","  猶龍安成石屋觀周日培新構草堂詩松堂人靜晚煙   稠樹古雲籠小洞幽獨倚曲闌看翠滴不知山色在高   樓       金山在龍泉縣西一里形如金字與縣東銀山夾峙上    各有塔縣名龍泉俗以為龍之雙角    錢塘山在龍泉縣東南六里山壤衍沃下有徑通南康    縣又東南四里為玉泉山泉出石罅潔白如玉故名    西龍山在龍泉縣西二十里頂有風穴相傳有異僧暑    中至民家求飲弗與拂衣去以杖觸山頂石罅風大作    俗呼西龍風遇霜夜怒號尤甚陰雨則息有樵者以土    石塞其穴乃自山下潭中出波濤洶湧久乃復故    石含山在龍泉縣西一百五十里延袤數百里跨永新    縣及湖南之桂陽茶陵境一名萬洋山亦作萬陽山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4569,"卷五十四 4528-4620 ╱ 山川略 4528-4620 ╱ 山 4529-4620 ╱ ","  飲三蘇堂又明日導者失路遂踰匡王觀谷簾泉淵明   栗里抵靈湯由是蓋轉而之山南矣乃從報先寺杏壇   閒遙望白雲紫霄諸峰森猶紫筍矗其巓耶舍塔冠簪   玉如憩歸宗寺觀晉王右軍羲之墨池鵝池酌鸞溪一   滴泉夜宿陸修靜簡寂觀所當軒白雲川中登石壇瞻   魁斗徜徉雙瀑閒早書所當軒白雲川而去至開先寺   其東馬尾泉其西飛玉泉萬竹亭漱玉亭青玉峽峻宇   天闢兩崖嵐翠欲滴其地如大甕泓渟為潭潭中有巨   石水從中來觸石分二道以出狀若白龍飛墜潭中盤   旋數四循石阪下其巓委勢遠益緩始逡巡斂怒趨去   登雲錦閣西軒望瀑布其旁香鑪雙劒二峰尤秀麗特   甚云上有三石梁横絕青冥窅不見底苔滑不可度度   輒得遇異人瀑行青壁閒如長虹委蛇下沈邃淵須臾   大風暴起泉不得行從旁掣曳欲斷還續忽飛旋重輪   直入空際迴風一散萬象冥蒙或文綃霞縠陟降天際   偶隨飈車奄爾而逝瞬息萬狀殆不可窮急雨繼之四   山霧晦銀竹森豎形神開悟自以兹游冠絕平生即相   與命酒頽然就醉以臥明日越羅漢閣東行五老峰下   五老頷頤隆肩欲欬以嗽者蒼然員幃薄以立覬其或   與我語笑顧久之度松關入棲賢以三峽陸羽泉玉淵   潭之奇因遂留宿焉次早見硃砂峰於雲屏閣僧謂棲   賢李渤楞伽李公擇讀書處其南有洗馬澗由白鶴觀   以往亦李渤讀書處今為紫陽朱先生晦庵白鹿洞書   院其梁於澗日貫道之橋其澗之隈日勘書之臺又有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4605,"卷五十四 4528-4620 ╱ 山川略 4528-4620 ╱ 山 4529-4620 ╱ ","   玉巒峰在星子縣西三十里其西南為佛頭峰上有隱    居洞慧日寺慧日之水經破山流入穀山湖智林寺水    東南流與慧日之水合    黎仙峰在星子縣西五十里在廬山絕頂舊傳黎氏女    昇仙處禱雨輒應有祠今廢    篁竹峰在都昌縣東北二十里原名龍王腦    桃花峰在建昌縣西八十里其上馬尾泉飛噴如霧喧    豗如雷游者見玉屑晶瑩晃不自持喜懼幷也嘗有    桃花流出故名    藕峰在建昌縣西九十里頂有方石石上如兩紳拖白    相傳何萬二仙女於此飛昇歲旱鄉人禱焉    羅漢峰在安義縣東四十五里晉許遜葬父之所相近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4661,"卷五十五 4620-4685 ╱ 山川略 4620-4685 ╱ ","   有石洞可坐十餘人左有松數千株皆直幹無旁枝又    老樹五自地摩空亦無枝蔓    天馬山在大庾縣南三十里梅嶺之東又東有貴人峰    雙秀山在大庾縣東北二十里舊名丫山宋知軍黄鐸    改今名兩峰尖削如馬耳山有巨人蹟宋棲眞尊者塔    西北有靈巖院右折為梆坑有龍湫禱雨屢應    大龍山在大庾縣北三十里高八里延亙三里狀如游    龍故名左有幞頭巖右折有呆婆巖後有錫坑山又有    仙女梳妝二巖相傳有仙姥挾二玉女棲此    玉泉山在大庾縣東北五十里一名玉龍山兩山對峙    如門中僅一徑入二里許有泉有庵相傳蘇眈所居冬    煖夏涼士人多肄業其中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4859,"卷五十九 4847-4899 ╱ 山川略 4847-4899 ╱ 川 4847-4899 ╱ ","   應寺相傳謝靈運繙經時有白鹿跑地泉湧出    靈泉在金谿縣南十里一名五星泉自石罅噴出纍纍    如撒珠縣東二里伯清泉清澈味美又有泉出石中名    石眼泉寒暑如一宋嘉定閒縣令樓鐩於泉上各刱一    亭一扁以待霖其一未扁鐩字伯清邑人即以名泉    玉香泉在金谿縣東四十里其泉甘香    黃蜂泉在金谿縣西三十里寛不盈畝而泉脈星燦多    於蜂房灌田百頃    鳴玉泉躍馬泉俱在金谿縣南翠雲山中 宋謝薖鳴玉 泉詩山路秋   陽何赫赫山亭淒冷多秋色豈惟醉耳玉琮琤照眼寒   光如練白舊聞瀑布垂雲閒恍疑銀河墮天關西望香   鑪不得住箇中原有小廬山 曾季貍躍馬泉詩山靈   從何來崩騰躍萬馬初疑夫差軍水犀光照夜又疑閼   於戰聲撼武安瓦森然毛骨聳舌拄   不能下對此神驂姿可以一戰霸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4894,"卷五十九 4847-4899 ╱ 山川略 4847-4899 ╱ 川 4847-4899 ╱ ","   一滴泉在上饒縣南巖之西自石寶中出味甚甘四時    不竭    黙泉在玉山縣煖水三山之麓產四足魚蓄諸他池則    不活縣南黄谷山有玉泉在福慶觀内縣東石馬頭有    寒泉    石泉在玉山縣西北出石山下四時不竭    萬壽泉在弋陽縣市北稍東唐陸羽嘗品之以為信州    第三泉也    跳珠泉在山縣西里許石壑泉湧如珠亦名小石井    縣城西又有膽泉出觀音石可浸鐵為銅縣東二十五    里瓢泉形如瓢宋辛棄疾得而名之因賦水龍吟縣南    六十里教場山有玉壺泉宋邑尉吳紹古所名亦類瓢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4969,"卷六十一 4941-5309 ╱ ","   冷水泉在湖口縣北二里橛頭山下瑩如冰鑒味甘不    竭縣東有飛錫泉唐僧道簡遺蹟後寺改儒學名三汲    泉    函玉泉在彭澤縣山川壇左自山頂石罅中出四時清    瑩人多掬飮以愈疾上有古刻函玉泉三字又名冷水    澗    赤泉在彭澤縣南一百里泉赤色利灌溉    浪井在府治内世傳漢灌嬰穿此井湓江有風井水輒    動    龍淵井在德化縣學明倫堂東其泉清洌不竭又無垢    寺前有井味甘色白即以無垢命名    飲井在瑞昌縣金城鄉泉出平地深不可測灌田數頃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4978,"卷六十一 4941-5309 ╱ ","   巨石方廣丈許厚半之五色如屏立滴水如鐘漏至洗    心橋始大東流入大庾縣界    帶圍水在崇義城北一名横水源出大嶂山自西繞城    北而會於東溪入上猶江    麟潭水在崇義縣西一百里即益漿水昔有獸見潭上    如麟故名下流為上猶江又縣西六十里有牛皮龍水    義安水源出大庾縣玉泉山流經縣東南義安里故名    流入西符水    西符水在崇義縣東南五十里源出鑊山東南流合南    原水入南康縣界南野江亦謂之西扶水    南原水在崇義縣西南五十里出南原山東流北折合    西符水曰符口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5008,"卷六十一 4941-5309 ╱ ","   温湖    陸公泉在瑞金縣南 一作 西南 里許東明觀前宋大觀中太    常少卿陸藴坐議原廟不合謫瑞金令與弟藻同游此    烹泉瀹茗有軒前山色依然翠溜下泉聲漱玉寒之句    後召還邑人遂以陸公名泉    玉泉井在甯都州署內又州署獄内有鹹水井形家謂    縣肖蛇此二井為蛇眼宜常疏濬 以上並據 州縣志        江西通志卷六十一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5010,"卷六十一 4941-5309 ╱ 山川略 5009-5141 ╱ 川 5009-5141 ╱ 卷六十二 5009-5141 ╱ ","   之潛水湖南益漿之麟潭水牛皮龍水玉泉山之義安    水大嶂山之帶圍水 即横 水 經上猶縣界上猶江源出湖    廣郴州桂陽縣流經琴江口營前彭山水入之過大猶    嶂合稍水 出石 溪 料水 出料 邨 造水 出老 寨背 鬭水 出益 漿 石門水   出百   丈同 米洲水皆從東南流入章水至南康沙口又東經    贛州城西環城而北與貢水會貢水漢志曰湖漢水發    源福建汀洲新樂山西流經瑞金縣陳石山綿江水流    五十里入之又合烏邨智水銅鉢山灞水羅田浮圖水    流經會昌湘水上源為羊角水北流過龍石綿湘二水    始合為湘洪水淵深多怪石蛟蜃居之盤古山墨斗灣    諸水皆會而入貢水安遠濓江水南流入之經雩都南    為雩水合金谿水 出鴨 公嶂 化龍水 出雞 公山 羅芽汊水 出慈 果嶺 其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5754,"卷六十九 5707-5789 ╱ 建置略 5707-5789 ╱ 廨宇 5707-5789 ╱ ","   二十六年巡道李本仁兩次修葺同治八年巡道文翼    重修屏坊及内外廨宇建道庫鑿水池五 謝志 府志    知府署在城南隅舊為嶺北道署明成化二十三年僉    事李轍從鬱孤臺移建副使楊璋王度邵煉 舊志 誤諫 增修   董天錫嶺北道題名碑記國家稽古建官各守其職不   得相侵常制也常制之外復審時勢權宜許兼職以便   行事若今之兵備得兼分巡是已兵非邊境要害不設   備近以腹内未靖亦設焉時使然也西江一省分五道   其隸嶺北者惟南贛二府接壤閩廣郴桂多荒山長谷   窮民嘯聚為盜時或有之臬司每歲巡歷糾察奸弊斷   理刑獄而未有兵權倉卒遇患難於調度成化丁未廷   議設專官禁禦而督以都憲大臣上俞其請四境賴以   無虞而分巡則仍歲厪憲使宏治壬子始以兵備兼分   巡事歸一而勢易行上下相安蓋無遺法顧兵憲交代   不常而公署未有題名誠為缺典嘉靖己亥春文峰俞   公以憲副莅贛乃請於前中丞玉泉王公今中丞□菴   吳公搜集前任名氏自李公轍始至公凡二十人列名   樹碑於廳事之左使前有傳而後可續公之用心厚矣   哉君子負經濟之才而見用於世必廉慎公勤始克有   濟然善取諸人疚省諸内又修治之所當知者前此諸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6352,"卷七十四 6256-6356 ╱ 建置略 6256-6356 ╱ 壇廟 6256-6356 ╱ ","  神永護金鐘無韻鬼曾撾洞天福地陰陽合勝事流傳   豈浪誇 明王守仁詩玉笥之山仙所居下有元窟名   雲儲人言此中感異夢我亦因之夢華胥碧山明月夜   如晝清溪涓涓流階除地靈自與精神㝠忽入清虛覩   眞境貝闕珠宫炫凡目鸞輿鶴輅分馳騁金童兩兩吹   紫簫玉笥眞人坐相並笑我塵寰久污濁胡不來遊淩   倒景覺來枕席尙烟霞乾坤何處眞吾   家醒眼相看世能幾夢中說夢空咨嗟    康王廟在小東門外祀宋都護康保裔 謝 志    自靖祠在鳳凰山麓祀明御史中丞練子甯嘉靖初淦    峽爭祀知府錢琦命邑人建於山巔尋改此下為求仁    書院 謝志 府志 羅洪先記余往讀金川玉屑集不 勝慨慕練公之為人然未詳其生保地也嘉靖癸   丑登玉笥九仙臺道經廢穴土人告以練氏先壟徘徊   久之不遽信已而入永興禪刹老僧自述坐累往往以   練氏没田言且曰由此南上三里許瀕江有地曰三洲   即其故鄕又南一舍至玉峽峽分為縣公實今峽人也   聞之戄然乃令前導至則荒煙衰草中門堂階垣遺迹   隱隱階右數塚則赦歸之人姓名猶可歷指遂與趙生   子良不覺痛哭流涕近鄰黃氏長幼聚觀者亦皆相向   灑泣因為道家世甚悉其先本淦東東山人至伯尙遷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6354,"卷七十四 6256-6356 ╱ 建置略 6256-6356 ╱ 壇廟 6256-6356 ╱ ","  宜峽所必祀矣錢之祠曰自靖故事憚登陟率請主祀   之行署適通判維揚何君堅行縣尚風節善集事病其   非禮始議改遷而知縣王君陳策濮君桂川繼成之濮   移祠山腹制尙湫隘何君闢山麓將併倉阯與故刹地   捐俸廣之下為求仁書院峻磴迂經直聯之祠朗豁宏   深祀有常度仍題其巓曰高山仰止延眺其上三洲煙   草盡入指顧嗚呼公無身與家矣豈計夫人之祀與不   祀與三洲之相去遠與近哉然近三洲不之祀固益無   以慰峽人之心也因記其役備論之告後之慨慕於公   者 王世貞贊蹇蹇子甯著聲中外帥臣失律以寵自   解杭辭請執不愧司敗玉屑遺芬金用表派 陳洪謨   自靖祠詩峽江風義動紳采擷餘馨感歎頻昭代精   忠方論定故山祠宇已維新心甘鼎鑊言應切身繫網   常道亦伸?木不餘宗嗣盡一龕香火自昏晨 錢琦   自靖祠詩中原龍戰起萬國撼雷風天意别有主人心   獨在公青山無斷骨白日見孤忠到此看臣節羞言靖   難   功    節孝祠在學外 謝志 以 上峽江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8520,"卷一百 8429-9342 ╱ 藝文略 8503-8575 ╱ 經部 8503-8575 ╱ 卷一百一 8503-8575 ╱ ","   經解五卷 經義雜著一卷黃文澍撰  四庫全書存 目文澍見書類    十三經性理參翼王世業撰 世業見 易類    十三經外論李紱撰 紱兄春 秋類    五經易讀說朱春撰 吉安府志 安福人    五經正義甘汝霖撰 崇仁 縣志    五經纂要王輅生撰 吉安府志 廬陵人    五經奧義劉道仰撰 新昌 縣志    五經錐義劉秉彝撰 南豐縣志 字贊侯    五經解李崇禮撰 崇禮見 詩類    漢魏遺書經翼鈔 汝麋玉屑二十卷王謨撰 谟見 易類    經書蒙詮二十卷楊寅撰 臨川縣志 字丙在    五經條辨洪立模撰 彭澤縣志 字貞運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8524,"卷一百 8429-9342 ╱ 藝文略 8503-8575 ╱ 經部 8503-8575 ╱ 卷一百一 8503-8575 ╱ ","   論語講義五卷王庭珪撰 庭珪見 易類    論語 一作 語孟 直解十五卷程達撰 達見 易類    四書注解何渙習撰 餘干 縣志    論語說四卷 集解十卷程瑀撰 瑀見 書類    四書發明張文撰 文見 易類    玉泉論語學十卷 大學解一卷 四書性理窟喻樗    撰 書錄解題 宋史藝文志 經義考樗見易 類 謹案玉泉論語學宋藝文志作四卷    論語訓解曾季貍撰 臨川縣志字裘 父自號艇齋    四書類觀李芝才撰 芝才見 易類    孟子說四十卷徐時動撰 林志字舜 鄰豐城人    論語集注三十卷胡彥英 一作 英彦 撰 人物志字公 武廬陵人    四書說十卷王時敏撰 人物志字德 修上饒人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8768,"卷一百 8429-9342 ╱ 藝文略 8765-8841 ╱ 史部 8765-8841 ╱ 卷一百五 8765-8841 ╱ ","  不諧聲韻或村塾   學究所託名也    理學要語黄崇義撰 崇義見經 部易類    太極三圖 張氏西銘圖 近思錄解 程董二先生    學則饒魯撰 魯見經 部易類    太極圖說一卷王幼孫撰 幼孫見經 部易類    余大雅語錄一卷 陳文蔚撰墓碣 字正叔上饒人    性理大旨丁錟撰 錟見經 部易類    象山語錄傅子雲編 子雲見經 部易類    太極圖 西銘輯說馮椅撰 椅見經 部易類    修和管見章節夫撰 續文獻通考 人物 志字仲制臨川人    洙泗裔編馬廷鸞撰 廷鸞見經 部書類    玉泉語錄喻樗撰 樗見經 部易類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8969,"卷一百 8429-9342 ╱ 藝文略 8907-8977 ╱ 子部 8907-8977 ╱ 卷一百七 8907-8977 ╱ ","   杭山集章鑒撰 宋史本傳字 公秉分甯人    北巖慚稿范宜損撰 豐城縣志字 處約號意誠    唐仲清遺文唐浚撰 臨川 縣志    秋澗集冷克諧撰 武甯 縣志    吳允文集吳浚撰 宋詩紀事 旴江人    蒙泉詩稿李濤撰 宋詩紀事字 養源臨川人    藍山集張卿弼撰 卿弼見經部 五經總義類    遺安集十八卷鄒次陳撰 次陳見經 部書類    嬰梧集熊瑞撰 餘干 縣志    秀山小稿鄧德秀撰 劉壎撰墓誌字        元實南豐人    如心集蔡志學撰 人物志字及 之新昌人    蜡祖歌餘一卷黄載撰 南豐州志字 伯厚號玉泉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9001,"卷一百 8429-9342 ╱ 藝文略 8977-9075 ╱ 集部 8977-9075 ╱ 卷一百八 8977-9075 ╱ ","   流芳集陳志良撰 安仁縣志 字復初    樗隱集六卷胡行簡撰  四庫全書提要 字居敬新喻人    梅簷索笑詩稿一卷符尚仁撰 羅安吟次偶 記字孟常    遺芳集劉昭年撰 謹案昭年 萬安人    東郊文集三十卷畢舜民撰 貴溪縣志字 民壽號東郊    鄭處士遺集鄭養晦撰 列朝詩傳字 雪樵萬安人    瓢稿許瑶撰 樂平縣志 字德夫    竹莊集鄒說撰 練子甯玉屑集 字習之新淦人    遠山詩集劉成大撰 成大見經 部易類    抒悶集舒慶遠撰 劉崧序字伯 源靖安人    淵泉集劉躍撰 曹學佺石倉 詩選字宗起    綠窗遺稿孫淑撰 黃之溍渝水詩觀字蕙蘭     其先汴人歸新喻傅若金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9020,"卷一百 8429-9342 ╱ 藝文略 8977-9075 ╱ 集部 8977-9075 ╱ 卷一百八 8977-9075 ╱ ","   練中丞集二卷練子甯撰  四庫全書提要子甯名安 以字行號松月居士新淦人    謹案明史藝文志作金川玉屑集五卷今從 四庫   目錄道光戊申重刊本分上下卷并增采本傳碑記等   共為   末卷    柏石集十卷劉誠撰 林志字伯 實都昌人    樵什集葉昭撰 林志字子 宣星子人    北山樵子詩集李澤民撰 貴溪 縣志    素菴集十卷鄒緝撰 明史藝文志 本 傳字仲熙吉水人    石溪遺稿章偉撰 建昌府志字 彥英南城人    古厓集吳溥撰 列朝詩傳字 德潤崇仁人    天涯芳草集王時保 一作 明寶 撰 樂安縣志 字雪軒    歸田類稿 時雨集黄克撰 克見經 部書類    龍江别集龍儀撰 陜西通志字 希文萬載人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9153,"卷一百 8429-9342 ╱ 藝文略 9075-9173 ╱ 集部 9075-9173 ╱ 卷一百九 9075-9173 ╱ ","   淩雲集賀鳴祥撰 永新縣志 字中白    直養齋詩草朱試撰 試見子部 儒家類    彭燕然稿彭銘撰 廬陵 縣志    玉屑編邱如泰撰 白志字東 邱甯都人    西園唱和稿邱璠撰 羅安吟次偶記 字鍾粹新建人    硯畬草 槿園集 古學彙存 四書詠 明詩起喻    以忠撰 人物志字心 如彭澤人    釋疑篇 盾鼻篇 聽石草鄒逢吉撰 人物志字夔 石湖口人    蟬吟集 法雲翰音鄒匡明撰 安福縣志 字子尹    浣花小品曾文饒撰 泰和縣志 字堯臣    月川小稿王彥臣撰 吉安府志 泰和人    介園集蕭子建撰 子建見經 部書類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10176,"卷一百二十四 10138-10260 ╱ 勝蹟略 10138-10260 ╱ 寺觀 10138-10260 ╱ ","  佛像正統甲子冬陰陽家言寺西向固善曷若轉而南   為尤善鑒謀於公兄行節及諸弟閤閤詞曰宜遂轉而   南向過者莫不徘徊登眺咸稱合夫陰陽向背之宜得   乎山川形勢之美非舊日所能及寺之興兆於此矣鑒   由是創以山門列以廊廡舊有法堂卑陋復增大之内   塑擁壁觀音三大士像普恩護法等像率次第而就復   用石砌以丹墀毬場道路築以垣墉樹以竹木及觀音   閣在於殿西者乃同袍永振玉泉所建今皆煥然一新   願一言為之記俾來者有考焉鑒受賜為不淺矣予按   蓮塘縣西十餘里九川比繞大溪東横大山巍然突起   平地控連黄石形如屏几又如高城大郭障塞上流寺   之建據其要會今遷而南廓然為之改觀形勢壯麗規   模宏敞其龜峰吉崖馬鞍諸山爭奇獻秀纍纍然翹首   拱立信何之水其環繞乎前者涵清漾緣遠湛天碧信   宰物者祕之於昔闡之於今待其人而後顯非偶然也   又況境幽地僻尤宜講習昔邑之彦黄溥及余子玘從   子珏珙從孫曰良曰春輩誦讀其閒後溥玘俱登進士   授監察御史珏與曰良俱登賢書其他擢用有待是知   地之靈不特鍾於寺卓然為一方名刹尤必鍾於人迭   出為用世之才古謂地靈則人傑信矣尚冀永鑒始終   比心嚴戒行以律其身闡佛法以崇其教俾棟宇像設   之常新上祝聖壽於萬年下祈民物之康阜直驗天地   之靈抑亦增重一邑為四方之所稱慕顧不偉哉永鑒   乃前僧敬眞髙弟讀儒書通釋典操持有卓行請予為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10261,"卷一百二十五 10260-10370 ╱ 勝蹟略 10260-10370 ╱ 寺觀 10260-10370 ╱ ","  端佛印元鐵面感宏智覺皆相繼主斯寺號為藂林之   盛政和七年改曰能仁紹興十一年龍圖閣學士蔣璨   題其榜淳熙十四年有僧來自天台笑嘻怒罵類狂易   者人目為風和尙一旦與僧智聰富民巨賈為之興修   事具洪文敏公所為記宋亡何公所施田在鄂之嘉魚   者田人因而有之寺僧祖印本中宗溥應辨訟於官府   弗直辨有弟子曰致堯始息田訟而額力造作人爭致   財縣鐘之樓藏經之殿焕然興復郡人李貴和施田百   有餘畝山若干畝今名曰福田莊致堯主寺事二十有   七年而退休焉至正二年行宣政院以南康沙門師嚴   學行淳備選為住持四方學者相慕而至乃修僧堂衆   寮百爾器備而居者始安郡人黄仁歲以榖三百五十   石貸諸田人取息以助寺僧惟惠經紀寺故所有田在   虵口湖尾者六百有餘畝收粟以繼於是食粗給矣仁   復以茶地若干及南郭思賢橋為施而然鐙之費無復   屑屑求諸市人六年夏大風雷雨壞三門乃逆江至荆   門玉泉景德寺福祐倡施者出錢五千餘緡既還寺僧   德永亦以五千緡與師嚴之徒宏教購蜀之良材於荆   得檜柏四百餘株以七年九月庚申經始中為屋五閒   東西各四閒規制雄壯倍加於舊官府民庶知師嚴之   公而能勤皆出錢助之九年夏丹臒甃磩訖工使宏教   至京師求予記之師嚴之言曰吾佛氏之門曰三空無   相無願無解脱也謂頓空我法不滯法相不存所願耳   然斯亦曲垂方便欲其舍被所滯深入一乘之門而已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10318,"卷一百二十五 10260-10370 ╱ 勝蹟略 10260-10370 ╱ 寺觀 10260-10370 ╱ ","  則為幾謝我法不然非千非一如百千鐙共照一室虖   各徧涌不相壤雜咨雨學者云何賢閱自非正服表裏   洞微已受將受則相淩奪惟回屢空無所不悅是名耳   順亦號莫逆以此轉經有轉無竭道人山居僻介楚越   當樂我靜一食破衲達摩耶藏勤苦建設   我無一錢檀波羅密施此法水以灌爾睦    玉峰院在大庾縣西六十里上峒有五山蜿蜓而來中    有圓阜俗名五龍珠後有峰最高名玉峰 謝 志    興教院在大庚縣玉池坊南唐保大中建宋政和閒賜    額 謝 志    法華院在南安府治北一里宋咸淳閒建 謝 志    吉祥院在南安府城東二里嘉祐寺右 謝 志    法寂院在南安府治東七十里宋天禧閒建 謝 志    玉泉庵在大庚縣東北玉泉山 謝 志    傳法寺在南康縣東門外唐貞元閒建名六祖院宋蘇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10358,"卷一百二十五 10260-10370 ╱ 勝蹟略 10260-10370 ╱ 寺觀 10260-10370 ╱ ","   會劉雪文修   國朝康熙五十年道士胡吉佩增建 谢 志    高明仙院在會昌縣南三十里曾坊崠明永樂中建 謝 志    靈寶觀在安遠縣濓江坊宋淳熙十四年邑令王澹建   國朝乾隆十年合邑捐修咸豐十年燬 謝志 縣志    崇貞觀在安遠縣城隍廟左明景泰閒建名崇眞祠後    改為觀 謝 志    明德觀在龍南縣舊名程龍觀為魏眞人修煉之所唐    大中十三年建宋咸平元年眞宗賜御書一百二十卷    紹興閒燬淳祐二十年重建元至正十八年兵燹廢 謝 志    龍虎觀在龍南縣西南二十五里舊名銀缸廟元天歷    二年大旱道人鍾玉泉往程龍觀迎龍虎眞人像祀於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10869,"卷一百二十九 10768-10896 ╱ 宦績錄 10768-10896 ╱ 瑞州府 10790-10896 ╱ 袁州府 10802-10896 ╱ 臨江府 10855-10896 ╱ ","   胡季本字秉誠浙江餘姚人太學生授建昌府經歷擢    知清江改新淦新淦號多事喜訟季本為之才一年縣    庭清肅時出郊問民所疾苦相慰勞如家人父子卒於    官 據浙江 通志補    葉淇南直隸山陽人成化進士知清江縣事政平訟理    民不忍欺擢監察御史累官户部尙書 嘉靖 林志    沈棨字元節浙江平湖人天順八年進士知臨江府事    政尙嚴明吏民畏服改知延平府擢貴州參政 嘉靖林 志 臨   江府   志    王佐臨皋人舉人成化閒同知臨江府事公平正大以    才能著稱嘗緝練子甯遺文梓行題曰金川玉屑 嘉靖 林志    臨江   府志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12301,"卷一百四十二 12154-14131 ╱ 列傳 12290-12374 ╱ 臨江府 12290-12374 ╱ 卷一百四十四 12290-12374 ╱ ","   子甯至語不遜命斷其舌曰吾欲效周公輔成王耳子    甯手探舌血大書殿甎曰成王安在血入於甎滌之不    滅遂磔之族其家婣戚逮死者百五十一人戍邊者三    百七十一人子甯死時侍婢抱一歲兒匿民閒得免萬    歷閒練綺者兒六世孫也或曰妾秦有娠生子戌所名    善慶云女瓊入浣衣局宣德元年敕赦歸適儒生子甯    從子大亨官嘉定知縣聞變同妻沈劉家河死妾將產    匿民家生子易姓侯遂為嘉定人子甯善文章方孝孺    稱其多學而文宏治中王佐刻其遺文曰金川玉屑集    提學副使李夢陽立金川書院祀子甯父子名其堂曰    浩然福王時贈太保都御史諡忠貞   國朝賜諡忠肅大亨諡節愍 明史 列卿錄 勝朝殉節諸臣錄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14104,"卷一百四十二 12154-14131 ╱ 列傳 14075-14131 ╱ 贛州府 14075-14131 ╱ 卷一百六十九 14075-14131 ╱ 列傳 14075-14131 ╱ 甯都州 14075-14131 ╱ ","   天下家無百金之產如泰篤事母兄母病醫言糞苦可    治如泰嘗糞不苦撫膺大痛母竟愈年至七十卒及居    喪哀毀踰禮仲兄尤貧減家食以給之曰飢飽同爾長    詩古文著有玉屑篇若干卷子六人維屛最賢 謝 志    李大宏字屛岳甯都人兄某為澂江别駕好結客任俠    多漫費大宏嘗捐千金以助之亦往往周人之急有假    貸不責劵遊南雍一時名彥陳際泰楊廷樞輩爭交之    卒未詔舉文行士邑令葉向榮以其名應徵為國學典    籍甲申之變語及輒嗚咽或曰君非貴臣何必爾答曰    草莽獨非臣乎後竟悒鬱而死 謝 志    魏兆鳳字聖期甯都人以孝行聞家故饒於財性好施    為鄉人葬死救患營橋梁道路以布衣聲動邑中崇禎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15054,"卷一百七十八 15013-15079 ╱ 仙釋 15013-15079 ╱ ","   南六十里五龍岡設壇醮祭道成沖舉唐天寶中即其    地為元陽觀觀在治西逍遙山今為妙眞觀 名勝 志    敖眞人失其名上高人縣北三里敖嶺為得道之所石    壇丹竃劒石存焉 名勝 志    丁秀英豫章丁義女也義精於醫嘗以神方授吳猛今    高安調露鄕有白鶴山山下有崇元觀梁太清二年置    為秀英煉丹之所吳彩鸞嘗就學焉石圃中有丹井秀    英仙去葬衣冠於觀北俗稱丁仙姑塔 玉泉 志      唐 南唐坿    張惠感字智元高安崇元觀道士武后召為國師齋於    明堂有慶雲神龍黃鶴之應又奉詔往毫州太清宮祀    九井時冰雪凝沍忽有聲如雷水湧溢二龍出戲后異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15062,"卷一百七十八 15013-15079 ╱ 仙釋 15013-15079 ╱ ","   男兒無去路碧霄雲外有丹梯自後不復見 安 志    王敖道號浪仙入上高白土洞修道嘗題云靈刹倚山    光無塵染洞房雲籠金地暖龍噴玉泉香松竹分幽徑    樓臺聳上方蓬壺人到此僧伴繞迥廊後不知所往 安 志    守芝六祖第十一世瑞州大愚山禪師雲峰文悅見芝    公屋老僧殘荒涼如傳舍芝自提笠日走市井暮歸閉    關高枕欲去之芝適上堂曰大家相聚喫莖虀喚作一    莖虀入地獄如箭射下座師駭焉夜入丈室求佛心法    後芝遷翠巖文悅得承心印 僧寶 錄    本仁高安白水人師將辭世焚香白衆曰香煙絕處是    吾涅槃時也言訖跏趺而坐息隨煙滅 安 志    通元住九峰郢州程氏子初參德山後於洞山言下有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15092,"卷一百七十九 15079-15163 ╱ 仙釋 15079-15163 ╱ ","   金剛經佩誦之時安史亂吉州刺史劉甯選充行營小    將非其好也遂亡捕獲之令斬於朱木橋三刀俱折劉    怪問之答以持金剛經問經何在曰被獲時遺墮隨於    百步得之竹筒有刀痕而幾絕劉稱歎久之乃縱為僧    奏聞敕號三刀法師 豫章 書    應眞住吉州眈源山南陽國師慧忠法嗣忠於代宗大    歷十年以化緣將畢乃辭帝曰告檀越造取一所無縫    墖帝謂墖樣師曰貧道去後有侍者應眞知之墖葬於    黨子谷詔應眞問前語眞良久曰聖上會麽曰不會眞    述偈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國無影樹下合    同船琉璃殿上無知識 傳燈 錄    至誠泰和人少於荆南當陽山玉泉寺事神秀秀之徒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15093,"卷一百七十九 15079-15163 ╱ 仙釋 15079-15163 ╱ ","   衆往往譏南宗曰能大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秀曰他    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師五祖親付衣    法豈徒然哉吾不能遠去汝等可往曹溪質疑師遂至    韶陽隨衆參謁不言來處時六祖告衆曰今有盜法之    人潛在此會師出禮具陳其事即誓依歸乃呈一偈祖    然之尋回玉泉 傳燈 錄    無殷福州人姓吳氏七歲依雪峰眞覺出家年滿受戒    遊方抵筠陽謁九峰峰許入室初住禾山大智院學徒    濟濟述垂戒十篇江南李氏召問曰和尙何處來師曰    禾山來曰山在什麽處師曰人來朝鳳闕山嶽不曾移    國主重之命居揚州祥光院復乞入山命師於翠巖上    藍兩院往來闡法號澄源禪師 傳燈 錄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4,江西,NULL,"(光緒) 江西通志",光緒,1875,1908,15100,"卷一百七十九 15079-15163 ╱ 仙釋 15079-15163 ╱ ","   如生秀章所得書乃居士語錄其授良者祕不示人咸    疑異書云 安 志      元    劉洞誠安福人元初學道於武當山道成隱居吉安城    西玉泉觀能驅役鬼神使之立見至禱雨治病其應如    響 林 志    眞火符者元初遊永和市年九十餘雙瞳炯炯夜能蠅    頭細書當夜必潔室以水沃地方布席散髮偃臥其上    明日地猶溼惟臥處乾竟莫知其終也 林 志    劉眞人思敬吉之青原人少落魄不羈嗜酒好長生術    及長遊蜀中從靈寶陳君受丹砂訣行混元之法偏歷    諸名山年五十始入龍虎山為道士自號眞空子尋主 ","180卷 ╱ (清) 曾國藩修 (清) 劉繹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267,"卷之三 163-985 ╱ 地理 217-269 ╱ 風俗 217-269 ╱ 里至 217-269 ╱ 卷之四 217-269 ╱ "," 在仁賢里潭極幽邃有靈物居之歲旱禱雨  輒應潭上王峰聳列故名上二潭俱縣北 覆釡潭  在縣南覆  釜山之右 漁滄潭 在欽平下里江之濵古有 石刻云漁滄天乙之門 財溪潭  髙厓峻險霾霧陰翳俗傳有龍居焉  歲旱禱雨多應其水下流入于財溪 松皐潭 在二十 六都俗  傳有神龍潜焉歲旱禱  之則應上三潭俱縣東 鉢盂潭 在縣東北集政里俗 傳有龍居之上有峽  山   赤坑潭 在縣西北安定里凍地山 深谷中俗謂有龍潜其中 温泉 在縣西北 光臨里宋  嘉泰中知縣朱定建二室  以别男女之澡浴者今廢 虎跑泉 在縣北中鵠里寶 林院内俗傳僧法  詮建庵時苦乏水俄  有虎跑地出泉故名 解醖泉 在縣南新安里秦川鏗 泉堂之側俗傳其水醉  者飲之  輒醒 玉泉 在光臨里泉出兩峰之間色味澄甘唐 天寶中浮屠百餘引泉自給其人筋強  骨堅音語鏗然而眸子碧色壽  命彌長邵太守奏之賜名玉泉 祠山泉 在清河里祠 山廟後泉洌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287,"卷之三 163-985 ╱ 地理 269-323 ╱ 山川 269-323 ╱ 福州 269-323 ╱ 卷之五 269-323 ╱ "," 在縣北十九都岩極髙秀前有懸瀑舊傳有仙煉丹  於此丹成有白鷄飛來守之岩因以名禱雨求夢多  應  極樂岩 方廣岩 在縣東七都峭䃽千仞上有石 室可容千人室之内搆閣三重  上雨旁風皆石室庇之不假片瓦也宋黄非熊讀書  其中嘗按山中之景為十奇各有詩以刻于石有烟  霞不改古今色山水無閑朝暮聲之句 國朝林鴻  亦有詩玄岩太古色恍若入鴻濛一逕攀躋盡諸天  杳藹中雲歸山殿冷月出水簾空 玉泉洞 瑞松  塢 鍾磬石 聴泉崖 瀑布泉懸崖千丈散若瓊  瑶響如琴筑 龍樹岩 靈洋谷 龍尾泉有石如  龍貫石崖中潑潑然僅見其尾有泉緣其尾而下注  于石盂不盈不固 望仙臺 清陰洞已上即所謂  十奇也 星岩 仙掌 仙樹 仙墻 仙芝 石  門 石筍 石竈 石田 石燈 觀音影已上亦  皆山中奇觀也 岩之路口有井曰白龍其泉清冽  而甘以瀹茗  號第一泉 曹溪岩 在縣 二十都上摩倉空下臨 深澗其巔微有一陘僅可着足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376,"卷之三 163-985 ╱ 地理 371-415 ╱ 山川 371-415 ╱ 建寧 371-415 ╱ 府 371-415 ╱ 卷之七 371-415 ╱ ","  恩巖 相傳五代時僧守息安禪 於此有虎狼馴伏之異 梅巖 石髙數尺中可 容人坐前有古  梅因名 雲根漱玉泉在梅巖之下有双石對峙泉  出其旁上二岩在府城東北棠陰里三十九都也   龍角石 在府城西南常泰里三 十三都傍有龍爪跡 岱嶼 在府城南永寧 里二十二都突  起海中介于石湖北鎮兩山之間自州東海行二  日至髙華嶼又二日至鼊又一日至琉球國 烏   嶼 在鸞歌里三十入都四面潮水環繞居民輻輳舊 有石路潮至則沒行者病之宋寶祐中始作橋以  通往  來 彭湖嶼 出海門舟行三日始至䇄立巨浸之中 環島三十六居民苫茅為舍皆業研魚  施肩吾詩腥臊海邊多鬼市島夷居處無鄉里黑皮  年少學採珠手把生□照鹹水 國朝洪武間徙其  民于近郭其地遂墟  上二嶼俱府城東 洋嶼 在府城西南常泰甲三 十三都突起平田之間 晋   江 在府城南登灜里三十五都其水入于海晋 南渡衣一□□□地者多沿江以居故名 洛陽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378,"卷之三 163-985 ╱ 地理 371-415 ╱ 山川 371-415 ╱ 建寧 371-415 ╱ 府 371-415 ╱ 卷之七 371-415 ╱ "," 有泉自石鏬出後  人作亭其上因名 樟木泉 在永福里二十七都舊傳 五代周 中歲旱禱于  廟一夕雷震古樟木有泉自木中出因  而成井及之不竭上二泉俱府城 清王泉井 在 織  染局内其水用以  染練勝於他井 玉泉井 在師帥坊内 味其清美 聖泉井 在崇 陽門  外相傳舊泉脉屢竭唐湧泉尊者  以杖扣之自是雖極旱不竭因名 溥泉井 在集賢坊 內味甘   煉丹井 在玄妙觀内或云昔通元先生吳 崇岳煉丹之井上五井俱府治 大井 在衛 署内  相傳留從效所  鑿又名留公井 會通井 在會通坊 内泉列 義泉井 在義泉坊 内其水清  冽   趙公井 在奉聖坊内宋 郡守趙令衿鑿 城中三井 宋淳祐間 鑿泉甘潔 狀元   井 在晋安驛内宋為貢院故井以狀元名今 石盖刻狀元二字尚存上六井俱府治西 旃檀林   井 在府治東南承天寺旃檀林之 南泉甚甘寒土人以煉糖霜 石眠井 在十六都 西壁山之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416,"卷之三 163-985 ╱ 地理 415-464 ╱ 山川 415-464 ╱ 泉州 415-464 ╱ 卷之八 415-464 ╱ "," 臂聳起一峰復聳一小山而下為府治來山  也其下舊有净安寺已上三山俱府治西北 騰龍山  舊名龍亭山奇石攅凑突起有亭翼然  俯瞰溪流舊傳嘗有龍騰于溪因名 起鳯山 舊名 髙亭  山與騰龍山對峙宋儒吳勲搆亭讀書其上上  二山在府治西南縣學前已上四山俱西隅 名第   山 在二十一都舊名天成山為州前山唐郡人周匡 物潘存實讀書于此匡物登元和進士第因名   石獅巖山 峰巒奇秀延袤數里上多怪石有若獅子 者有若蟾蜍者有可梯者有如門者狀類  不一又有半月池羅漢峰超然亭寶月岩南泉岩及  圓明石門龍泉妙峰玉泉五庵以石獅岩為最勝故  以名山宋李彌遜詩翠合峰巒萬葉稠雲擎佛  屋出巖幽秋光不到遲陰樹曉日先明竹外樓 太平   嶺山 嶺道坦夷行者便之故 名上二山在十二三都 九龍山 在二十五都山 北有九龍水又  有金溪水宋陳堯佐詩人  生五馬貴山有九龍遊 龍際山 在十一都下有龍 潭飛泉百尺直瀉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444,"卷之三 163-985 ╱ 地理 415-464 ╱ 山川 415-464 ╱ 泉州 415-464 ╱ 府 423-464 ╱ 卷之八 415-464 ╱ "," 物宋紹興間郡砌石池覆以兩室異向則以别男  女旁結菴名無垢縣尉李格為記一在府城南安仁  保由石竇湧  出溉田甚多 法林袈裟泉 在府城西法林院舊傳有 老僧講法華經夜窗牖忽  明見一龍蟠石上遂以袈裟覆之翼  旦石裂一泓如袈裟狀清泉坌溢 玉泉 在府城東 南[T4]  里  清泚而甘流為瀑布舊有佛菴  前後植茶其品與建溪相伯仲 鄧長史井 鄧會鑿至 文餘遇盤  石聞其下有泉聲以鐵杵  撞穿之泉湧出四時不竭 南亭井 在富文坊闊丈許 引手可掬上二井  俱府  城南 鄞江井 在府城東左廂金花坊深僅三天春秋 潦而不溢夏冬泉出不涸溉田甚多其  水稱之重  於他水 弼星井 在府 堂西 巨門井 在府治東北塔院前 舊傳白鶴仙遷城之  初謂如斗形故按斗象  開七井以七星名之 禄星井 在府治後 園西北 廉星井   武曲井 文曲井 上三井在 府治東南 魁星井 在府治儀 門外西南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555,"卷之三 163-985 ╱ 地理 552-589 ╱ 山川 552-589 ╱ 延平府 552-589 ╱ 邵武府 552-589 ╱ 卷之十一 552-589 ╱ ","  藤嶺 在龍安保通寧化縣地多 産藤因名上三嶺俱縣西 大杉嶺 在縣西北福 興上保路通  江西地多杉木昔閩王遣鄧值防  寇屯兵於此因家焉鄊無異姓 挽舟嶺 舟或作丹 在縣西南  梅口保接建寧縣界髙  十三里上有留雲亭 棲眞巖 在縣北長興保相傳 漢梅福修煉之所中  有朝斗石  采藥澗 天神巖 在龍湖 西保 瑞慶巖 在將溪上保巖上 有泉鄊人恒禱雨  於  此 寶盖巖 在朱口保巖如屋東西五十丈南北三十 二丈一逕自半山入髙曠幽西有石穴  東有漱玉泉泉出峰頂冬夏不竭其  聲泠泠如漱玉然上三巖俱縣東 齊雲巖 俯瞰大 溪豋之  如在半空故名其右為獅子巖下臨清溪有鳥道緣  石而登中一石狀如獅子二巖之巔又有百尺巖前  俯清溪其下峭削鳥  道縈紆人迹罕到 甘露巖 髙十餘丈石門天成一 逕僅通單騎飛瀑巖  而下内有石乳滴水甘甚因名宋紹興中有僧倚巖  架重樓疊閣不假片瓦梯棧縈紆而上俯瞰溪流澄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649,"卷之三 163-985 ╱ 地理 635-687 ╱ 山川 635-687 ╱ 潮汐 635-687 ╱ 卷之十三 635-687 ╱ ","   五入髙二丈一尺為窩鋪凡三十有一為門□    五南曰金鰲北曰玉泉東曰海寧曰東瀛西曰    永清各建樓其上城外有濠廣一丈六尺間礙    大石深淺不同濠水或時涸永樂十五年都指    揮谷祥等廵視增髙舊城三尺五門各增築月    城髙與城稱正統八年都指揮劉亮督同本衛    指揮同知錢輅於各門復增置敵臺成    化六年門樓俱圯指揮使楊晟重建    福全千户所城 在晉江縣東南十五都大溜村洪 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徳興創築周    圍六百五十丈有奇城基廣一丈三尺髙連女    墻二丈一尺為鋪凡十有六城四方各闢一    門并建樓其上永樂十五年都指揮谷祥等增    高城垣四尺并築東西北三月城正統八年都    指揮劉亮督同本所正千户蔣勇    增築四門敵臺各髙二丈五尺    中左千户所城 在同安縣南嘉禾嶼厦門海濵洪 武一十七年徙永寧衛中左千户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938,"卷之三 163-985 ╱ 地理 935-985 ╱ 橋梁 935-985 ╱ 建寧府 935-985 ╱ 泉州府 935-985 ╱ 漳州府 935-985 ╱ 汀州府 935-985 ╱ 卷之十九 935-985 ╱ 地理 935-985 ╱ 橋梁 935-985 ╱ 延平府 935-985 ╱ ","國朝洪武三十四年圯永樂三年千户董  秩募衆重建疊石為址架梁而覆以亭 昇仙橋 宋淳 祐十  二年建里人  連萬等重建 圓通橋 宋紹定五年僧玉山 建上二橋在池湖都 張坊橋 宋 元  豐中僧  正心建 路口橋 宋淳祐三年僧玉泉建上二橋 在隆安都已上五橋俱縣南 萬安   橋 在縣北萬安上都元延 祐元年里人方重簡建 水東渡 三磵渡 在積善 都三磵  灘下上二  渡俱縣東 蛟湖渡 在蛟 湖都 城南渡 上二渡 俱縣南 尤溪縣 坦履橋 宋紹興五年建 國朝洪武二十八 年重建永樂十六年壞於水十七年  知縣雷  殷復建 毓秀橋 宋嘉定元年縣令何自強建名跨鰲 以朱文公生於此改今名 國朝洪  武三十五年知縣黄采重建累石  為址搆亭其上正統十三年㓂燬 晝錦橋 在登雲坊 舊畫錦下  坊也宋紹興三年建  上三橋俱縣治西 青印橋 在縣治南宋紹興十九 年建累石為址覆之以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1281,"卷之二十五 1247-1313 ╱ 食貨 1247-1313 ╱ 土産 1247-1313 ╱ 福州府 1247-1313 ╱ "," □類解醒而  □整過之 玉屑 藤生花白如 碎玉之狀 玉籠鬆 藤生花□□ 而圎又□□  花相類而葉  尖名醉楊妃 衮繡毬 藤生花一簇數十栗其圎如□ 初開微帶粉紅色開盡則白   錦竹 一名石竹叢生高尺許花如纈錦李太 白有石竹繡羅衣之句俗呼天南竹 剪春羅  花淡紅色  傍如剪刻 黄雀兒 一名迎春晏殊詩淺艷 侔鶯羽纎條結兔絲 紅荳蔻 叢 主  葉如箬葉而厚花開一穗數十蕋淡紅色重則下垂  如葡萄然俗名孽花又一種山孽柔韌可為繩   金燈 巠直上未分數枝枝一花光艷如燈按元獻之 說如此今閩俗呼為天蒜又呼為花葉不相見 草之屬 蒲 生陂湖間嫩者可食詩 所謂維笋及蒲是也 茭 一名菰生泥補 中其葉如蒲土  人縟為薦以藉席初生笋亦可食大  者如兒臂亦謂菰手中有黑者名茭欎 蓼 詩曰以薄 荼蓼集穆  云在陸曰茶  在水曰蓼 水葓 本草謂之葒草似蓼而葉大赤 白高丈餘詩云隰有游龍是也 蘋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2186,"卷之四十一 2168-2212 ╱ 公署 2168-2212 ╱ 建寧府 2168-2212 ╱ 泉州府 2182-2212 ╱ ","   驛 在府治西肅清門內即宋之貢院也元改為清 源站 國朝洪武九年知府張灝即其故址建   晉安驛其東為遞運所驛兼領之正   統十一年按察僉事陳祚規措重修 公館 在府治 東南集   賢坊内正統十三年知府尹宏建為   布政分司成化十二年改為公館 織染所 在府 治東   南南俊坊内宣徳三年内使阮禮督造至郡令有   司買民地創建以為織染之所内有清玉泉井其   水染深青為天下最   舊有二碑記其事 旌善亭 申明亭 上二亭在 府治外門   之左右俱正統元年知府蔡錫重   建成化十五年知府沈海重修   晉江縣 在府治西四十餘步舊在州之子城東南宋 大平興國七年司諌錢熙移建今所紹熙五   年知縣方丞增建元延祐二年主簿孟天祐重修  國朝洪武初知縣韓居復修正㕔之東為典史㕔後   堂之後為縣庫并架閣庫儀門之右   為縣獄成化六年知縣蔣濬重建 圍頭廵檢司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3165,"卷之五十八 3163-3221 ╱ 壇壝 3163-3186 ╱ ","   鄕厲壇 俱在縣各里都 各二十四所   連江縣 社稷壇 在縣治前羙政街之西宋慶元間 知縣趙善建于玉泉山下 國朝   洪武初改   建今所 風雲雷山川壇 在縣治前通 濟橋之南 邑厲壇   在縣治北欽平下里上二壇俱洪武   初知縣王得欽建八年縣丞商準修 里社壇 在縣 各里   都凡二   十二所 鄕厲壇 在縣各鄕 凡五所 南海神壇 在縣東南福 斗山上永樂   七年   建   福清縣 社稷壇 在縣治北一里宋時建於縣之西 南元大徳七年知州孫儀重建   國朝洪武六年移建今所   成化十七年知縣龎瑽修 風雲雷山川壇 在縣 治南   龍首橋   之右 邑厲壇 在縣治北鷲峰山下上二壇俱洪 武六年建成化十七年知縣龎瑽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3343,"卷之六十 3269-3426 ╱ 䘏政 3317-3426 ╱ ","  <img n=""192""/>山下一所在小嶺埔一所在龍井埭口上二塚在  六七都二所在八都一所在九都詹付山埔一所在  十一都亭尾山玉泉岩前一所在塘北裏一所在浯  淇塘上埔上二塚在十一三都一所在雙路口一所  在天寶市後山上二塚在二十一都一所在二十二  都黄相寶壽院邊一所在二十三四都同浮社海印  寺山一所在二十六都荒落山一所在二十七都馬  岐山下一所在二十八都興福山東一所在二十九  都四方  山下 漳浦縣 [T4]國朝預備倉七所 俱洪武二十三年剏建一 所在縣鼓樓内舊在縣南  門外成化八年知縣劉璧徙建今所一所在縣東二  十三都荷步社舊在東坂社正統十四年燬于寇成  化三年主簿閻道政徙建今所一所在六都雲霄社  一所在十都杜潯社上二倉在縣南一所在縣北二  十八都何社一所在縣西南三  都南詔社一所在縣東北赤湖社 社倉七所 一所在 縣治鼓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3621,"卷之六十三 3426-3994 ╱ 人物 3616-3664 ╱ 建寧 3616-3664 ╱ 府 3616-3664 ╱ 卷之六十六 3616-3664 ╱ "," 其有僊風  道骨焉 熊蕃 字叔茂善屬文長於吟詠宗王安石 之學分章析句極有條貫築堂名獨  善號獨善先生嘗著茶錄釐別其品第高  下最為精當又有製茶十韻今傳于世 黄晞 字景 微建  安人少通經聚書數千卷學者多從之游自號聱隅  子著歔欷瑣微論十卷以謂聱隅者枿物之名歔欷  者歎聲瑣微者述辭也石介在太學遣諸生以禮聘  召晞走匿隣家不出摳密使韓表薦之以為太學  教致仕受命一夕  卒又有易義十卷 哀謙 字彦先崇安人建中靖國 間耕隱縣之黄洋原結庵  名玉泉賦詩有時人不識田  園樂只羡相如駟馬車之句 謝安時 字尚可政和人 慱通經傳渉筆  成文崇寧大觀間以两優貢入辟雍謁告歸復預鄉  薦靖康之變携家西坑别墅庭植三桂號桂堂居  士後以累舉得官卒不拜終於家鄉人梚之以  詩有不肯上書遊北闕只綠留意在東山之句 江贄  字叔圭崇安人初遊上庠與龔深之以易學並著名  後歸隠里中近臣薦其賢召不赴政和中太史奏少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3669,"卷之六十三 3426-3994 ╱ 人物 3664-3719 ╱ 建寧府 3664-3719 ╱ 泉州府 3664-3719 ╱ 卷之六十七 3664-3719 ╱ "," 還卒有司上其功官一子民聞  公濟死市哭累日立廟祀之 傳惟肖 字應求南安 人紹聖末上  舍釋椙知清江縣屬歲歉發倉賑濟饑民逃糴者攘  奪之廵尉希賞欲以强盗論惟肖笑曰迹則似矣顧  未嘗結徒侣操兵械柰何加以重辟由是全活者衆  子倘為潮州錄參蠲上供耗銀民德之知肇慶府南  山有紫石可為硯屬縣以石工  占胥毋慮數十倘悉斥去之 蘇伯材 字延搆晉江 人紹聖未進  士知潮陽縣有富民殺其姪女凂吏密懷白金數百  兩置于前且白其事伯材械治之事連縣佐部使者  以聞詔褒其能知韶州憲司吏執翁源縣平民為賊  以幸賞賂縣令梁格使獄死伯材廉知事狀以聞于  朝格坐黥海島伯材有文集周易  解義三十卷兄珍玠子松俱登第 儲惇叙 字彦倫晉 江人崇寧  末第進士調漳州龍溪丞知福州寧徳縣民皆為立  司後通判賀州前兩奉祠里居歷官三十餘年屋不  增一椽田不遺一畝  有詩文號玉泉集 江常 字少明惠安人崇寧末第 進士累遷中書舍人給事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3999,"卷之七十三 3994-4042 ╱ 宫室 3994-4042 ╱ 福州府 3995-4042 ╱ "," 俱府  城南 虹橋亭 在府城東南歸仁 里成化元年重建 竹石軒 在府學東齋 之後臨池宣  徳間  建 光霽軒 在竹石軒之東宣徳元年庠 生陳誠建郡人洪英為記 碧雲軒   聚義軒 上二軒俱在九仙觀舊 志並列二十四奇之中 荔枝軒 在府城南時 昇里玉泉院  内   鎮閩臺 在布政司前大街之中五代唐長興四年 偽閩築臺而屋其上號龜頭門宋祥符間  郡守嚴辟疆更名還珠元延祐四年都元帥阿思蘭  董阿重建 國朝成化十三年燬鎮守太監盧勝暨  布政使李嗣錢璡等經畫重建未就十七年鎭守太  監陳道復經畫而成之翰林學士楊守陳為記今俗  呼雙  門 平遠臺 在法雲寺西臺之東有石崖上刻平遠 臺三大字臺上有閣頗髙爽雄麗宣徳  間鎮守内使梁著建成化十五  年燬十六年雷復震其西垂 越王臺 在府城南嘉 崇里臺上有  石刻大書曰全閩第一江山臺下有石刻  宋趙汝愚隸古大書南臺二字置于路口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4015,"卷之七十三 3994-4042 ╱ 宫室 3994-4042 ╱ 福州府 3995-4042 ╱ "," 宋嘉定四年縣令洪侶建元泰定四年達魯花赤拜  住修并置銅壺 國朝宣德元年知縣劉仲戬重修  成化十八年知  縣凌玉璣復修 環翠樓 在縣治西靈 慈廟之左 臨清樓 在縣治 西南威  奇廟之左俯瞰鰲江故名正統七年鄉  人陳廉率衆重建上二樓在欽平上里 勸農閣 在縣 治内  忠愛堂  之後 清風閣 清澗閣 上二閣在 玉泉寺內 靈源閣 在王泉 寺前下  瞰清泉源源不息故名永樂十八年  重修已上三閣俱在縣西清河里 聴訟堂 介祉   堂 上二堂俱在縣 治正廳之左 友梅堂 在留遠 堂之側 留遠堂 瑞蓮堂  上二堂俱在縣  治小廳之前 清安堂 在縣治内元至元三 十一年縣尹董政建 擁秀堂  在縣西清河里玉泉寺内  久圮正統十一年重建 御筆手詔亭 在縣治大門 前羙政橋之  東  □ 樂此亭 在正順行 祠之旁 翔鳳亭 在通齊橋 北之西 宣詔亭 在縣 西欽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4016,"卷之七十三 3994-4042 ╱ 宫室 3994-4042 ╱ 福州府 3995-4042 ╱ "," 平上里魁  龍橋之東 飛泳亭 在通齊橋之北已上堂 亭几一十一處俱廢 魁龍橋亭  在欽平上里  靈勇廟前 流杯亭 在玉泉 寺内 玉泉亭 在玉泉寺前半 山下上二亭在  清河里已上  三亭俱縣西 熙春亭 在縣治南新安 里南宫祠之西 龍漈亭 在龍漈 山下正  統元年鄉  人陳玨建 羙潤亭 上二亭在 賢義里 至善亭 在欽平上里洋 坂間正統六年  邑民孫寰重建成化九年知  縣李紀重修上三亭俱縣北 明月軒 在縣西大中 玉泉寺内 筠   溪釣臺 在縣西清河里濂湖山宋侍李濔遜隱 處其間築臺湖上以漁釣為樂自號筠溪釣  臺刻石志之  今舊址猶存 福清縣 譙樓 在縣治前宋建炎三年圮於風明年 知縣陳大和重建紹興十三年寶祐五  年两經囬禄景定泗年知縣王庚重建元至  元十六年又圮於風㝷復建後至元初廢 紅遠樓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4093,"卷之七十五 4084-4140 ╱ 寺觀 4084-4140 ╱ 福州府 4085-4140 ╱ "," 里各有  天王院 鷲峰院 宋熙寧三年建上 三院在永北里 保聖院 在開化里 宋元祐四  年建已上六十  二院俱府城東 玉泉院 在時昇里宋 景祐二年建 超功院 陳大建 元年置   髙盖院 唐咸通七年建上 二院在仁豊里 聖跡院 五代梁貞 明二年建 釣龍臺   院 宋淳化四年建中有達觀亭蔡 襄有詩碧光亭程之邵有詩 彌陀院 宋開寶二 年建又官  賢里亦有彌陀院 國朝洪  武間以其址為白湖鋪也 興聖院 宋靖康元年重 建上四院在嘉  崇  里 河口彌勒院 在髙惠里宋 乾德二年建 報恩堂院 五代梁貞 明五年建    峰院 宋紹聖 二年建 興福藏院 龍山院 隆興院 上六院 在還珠  里   瑞峰院 五代晋天福元年建又易俗里 亦有瑞峰院宋建隆二年建 寶積院 宋 天  禧二  年建 鄞峰院 天禧 間建 新興院 上四院在 西集里 靈湖院 宋雍熙 二年雍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4121,"卷之七十五 4084-4140 ╱ 寺觀 4084-4140 ╱ 福州府 4085-4140 ╱ "," 一  都 靈瑞院 在二十三都唐天祐二年建上六院俱 縣東北已上寺院凡六十一所俱廢 □   林尼院 唐咸通 八年建 棲林尼院 五代晋時建上二 尼院在十三都 金砂尼   院 在十一都唐 咸通五年建 永壽尼院 在舊昆由里宋 開賓三年建 南山塔□   普照菴 上二菴 在西隅 東華觀 在縣治北東偏 宋開寶元年建 萬壽道院 在 縣  東南十七都宋宣和六年建 國朝成化十八年重修一新 連江縣 龍卧寺 在欽平平里隋仁壽三年 建國朝正統四年重建 寶積寺 在 二  十七都宋嘉祐二年建 國朝正統元年重建 永寧寺 在二十九都宋嘉祐 二年建 國朝正統  初重  建 龍興寺 在嘉賢下里宋建隆初建 國朝 景泰四年重建上四寺俱縣東 大中   玉泉寺 在清河里玉泉山隋大業元年建有玉泉 巖國朝永樂二年修成化五年復修 北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4226,"卷之七十七 4202-4258 ╱ 寺觀 4202-4258 ╱ 建寧府 4202-4258 ╱ 泉州府 4221-4258 ╱ "," 蓮池濯足池待月橋君子  石盤陀石靈龜洞海潮庵 西資院 在十四都卓望山 宋季建 國朝天  順三年重建上  三院俱府城南 玉泉廣濟院 在府城北四十一都五 代時留從效與朱文進  交兵於此殺傷甚衆從效遂即其地作數  區葬之名千人復建是院以薦㝠魂 布金院 在 府  城東南二十四都舊名法華唐季  更今名 國朝永樂五年重建 定光萬安橋院 在 三  十八都洛陽岸南舊名定光在惠安縣  境宋嘉熙間郡守劉煒叔請徙今所 瑞峰院 在三 十七  都宋端拱間建上二院俱  府城東北已上八院俱存 護安院 在東禪 寺側 東太平院   崇壽院 彌勒院 下生院 崇恩院 報恩院    國田院 龍湖院 華巖院 吉祥院 上十一院在 三十九都   資福院 在三十 六都 清凉院 在三十 七都 永福院 鴻福院 上 二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4230,"卷之七十七 4202-4258 ╱ 寺觀 4202-4258 ╱ 建寧府 4202-4258 ╱ 泉州府 4221-4258 ╱ "," 四年  增建 禪定菴 元至正二 十四年建 妙慶菴 在永盛坊内元元統 中建 國朝宣德九  年重  建 寶林菴 在進賢坊内元至正三年 建國朝正統三年重建 寶覺菴 宋紹 興中  建 國朝正  統二年重修 妙覺菴 在二十四都又府城北三十九 都亦有妙覺菴已上七菴俱府  城  西 靈源菴 在五都唐林知隱結茅為菴讀 書於此 國朝永樂間重建 玉泉圓明   菴 宋淳熙 二年建 圓通菴 元季建 國朝 永樂間重建 東禪菴 正統十二 年重建上  三菴在  二十都 掌橋菴 在十七八都元 至正三年建 愽濟菴 元延祐二年 建 國朝洪  武永樂間重修  景泰中復新之 玊欄浦壽昌菴 元至元間建上二 菴在二十六都 海   岸菴 在二十六都宋景定初 建 國朝永樂初重修 金埭菴 宋慶元間建 國朝正統十三  年重建上三菴  在二十七都 凌雲菴 元元統 中建 惠濟菴 元至元 間建 吳公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4232,"卷之七十七 4202-4258 ╱ 寺觀 4202-4258 ╱ 建寧府 4202-4258 ╱ 泉州府 4221-4258 ╱ ","  普光菴 在府 治西 玉泉菴 海岸菴 上二菴在 三十三都 草洲菴 在 三  十四都上三  菴俱府城南 無塵菴 舟峰菴 觀音菴 靈源菴  上四菴在府城  北三十九都 瑞光菴 在府城西南通上 凡一十一菴俱廢 觀音堂 在 行  春門内成化間重建又永寧衛城  内及二十五都亦各有觀音堂 龍湖堂 在三十九 都宋嘉熙  中建國朝  洪武間重建 圓一堂 在三十五都元至元中 建上二堂俱府城東 泗洲堂  元至順二年建 國  朝永樂二年重建 妙因堂 宋李建 國朝 天順間重修 清源堂  元至順  元年建 定應堂 元季建上四 堂俱府治西 靈泉堂 元至元 五年建 寶月堂  在十七八都洪  武十五年重建 般若堂 在二十都元 至正元年建 海雲堂 在二十 二都元  延祐七年建 國  朝洪武中重建 柯坑堂 元延祐 中建 福海堂 宋季建 國朝永樂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5,福建,NULL,"(弘治) 八閩通志",弘治,1487,1505,4784,"卷之八十七 4770-4827 ╱ 拾遺 4770-4827 ╱ 興化府 4770-4827 ╱ 八閩通誌目錄終 4770-4827 ╱ ","蘇軾稱林豫為利器之資特薦於朝其後軾以作詩下   御史獄豫適賜對神宗問誰所薦豫曰蘇軾問何以   識之曰臣始經由杭州時軾為太守因會客識之又   問是日所談何事豫頓首曰臣子所談無非忠孝識   者韙之 見玉泉先 生俞摴記 元祐間朝廷設經明行修科郡以黄頴應詔頴堅卧不   起所知或勉之頴曰吾幸以恩免儻有仕進意則就   之豈俟經行之舉耶時天下弗就者裁二人頴其一   也宋哲宗閲所舉之籍以不至者為問御史中丞孫 ","87卷 ╱ (明) 陳道修 (明) 黄促昭纂 ╱ 明弘治刻本"
16856,江蘇,南京,"(光緒) 溧水縣志",光緒,1875,1908,1411,"卷十八 1309-1431 ╱ 藝文志 1309-1431 ╱ ","高山自昔引知音洞裏伊誰鼓玉琴斷續聲從雲表落悠揚韻向 壁閒侵響催野鶴來翔舞氣洽清霜共寫心莫倩坡翁成小記石 鐘疑案到于今    觀峰聳翠 旭日明霞蕩碧波觀山巒岫鬱嵯峨溪花燦燦飛黄蝶石筍亭亭 掛綠蘿古洞路攲俗客少懸崖峰仄素雲多應知松柏林邊屋暫 許遊人抱瑟過    金井湧泉              王正學 十二時中湧玉泉清流井養自年年一泓寒碧噴來碎萬斛明珠 濺處圓聲漱銀牀新雨夜色分紅片落花天瑶漿汲飲消煩慮太 ","22卷 ╱ (清) 傅觀光修 (清) 丁維誠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6857,安徽,NULL,"(光緒) 重修安徽通志",光緒,1875,1908,1802,"卷四十七 1786-1807 ╱ 古蹟 1786-1807 ╱ ","   亦名菊圃明知縣陳春建四望亭嘗藝松其上宋朱子有舟泊    東流題菊所詩王十朋有菊圃詩明廖哻有菊臺詩    黃花驛在東流縣治北本名黃花館後置驛今裁縣志在縣署    後宋楊發有㝛黃花館詩    桑柘門在府城秀山門外虎山之東北通鰿口唐時城門名也    又有雙江門未詳何所    醮壇在青陽縣九華少微峰碧玉泉上其石方平陛級如壇漢    竇子明嘗醮其上俗呼為仙人石    仙壇在石埭縣陵陽山中峰之半漢竇子明仙所唐天寶末建    仙壇宮至今祀之    杜隖在府城西四里因杜牧得名其下有杜湖    黃屯在府東南五十里唐乾符中黃巢常屯此因以名阪又有 ","350卷 ╱ (清) 吳坤修修 (清) 何紹基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6857,安徽,NULL,"(光緒) 重修安徽通志",光緒,1875,1908,1804,"卷四十七 1786-1807 ╱ 古蹟 1786-1807 ╱ ","   白龜泉在青陽縣化城寺西龜山下蔣之奇題名石上    龍女泉在青陽縣東巖相傳金地藏卜居方苦遠汲俄有少女    云石下有泉因以手撥石泉果湧出又有甘泉在東巖中峰下    明嘉靖初湛若水講學於此後建書院旁有一泉若水自署曰    甘泉    杏花村在府秀山門外里許因唐杜牧詩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句得名南畿志云有古石井圈刻黃公廣潤玉泉六字郎遂有    杏花村志又一統志杏花村在石埭縣南    閔源在九華山東巖由神光嶺南繞東巖外上中下凡三處皆    產茗此閔茶所由名    挑源在建德縣南四十里步頭村水源深邃人跡罕至唐乾符    中黃巢之亂邑人多避於此 ","350卷 ╱ (清) 吳坤修修 (清) 何紹基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6857,安徽,NULL,"(光緒) 重修安徽通志",光緒,1875,1908,2805,"卷七十六 2794-2829 ╱ 漕運 2794-2829 ╱ ","   而棄其米者至元二十三年始責償於運官人船俱溺者乃免   元史食   貨志    二十九年開通惠河以郭守敬領都水監初言水利十有一事    其一欲道昌平縣白浮村神仙泉過雙塔榆河引一畞玉泉諸    水入城滙於積水潭從東折而南入舊河毎十里置一牐以時    蓄洩帝稱善復置都水監命守敬領之丞相以下皆親操畚鍤    為之倡置牐之處往往於地中得舊時甎木人服其識逾年畢    工自是免都民陸輓之勞上悅賜名曰通惠 續文獻 通考    至治三年江浙行省言鎭江運河全藉練河之水為上源前朝    嘗濬此湖瀦蓄潦水若運河水淺開放練河一寸可添河水一    尺近年淤淺以致遞運不通乞加修治制可工畢又置湖兵百    人專任修理 續文獻 通考 ","350卷 ╱ (清) 吳坤修修 (清) 何紹基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6857,安徽,NULL,"(光緒) 重修安徽通志",光緒,1875,1908,3213,"卷八十五 3198-3288 ╱ 物産 3198-3288 ╱ ","   蠟           鐵    漆           炭    石灰 以上四者 郡邑皆出     池州府    黃粒稻 出九華山舊傳金地藏自新羅攜種至 此種之粒肥色殷味尤香輭與凡稻異    珍珠菜 產石埭杉山暑 月入饌蠅不集    元修菜 産貴池見 東坡集    茶 有片茶仙芝嫩蕊 等名六邑皆出     金地茶 出九華山亦金地 藏自新羅攜來者    茗地源茶 出九華山之閔園陰谷中春夏之閒萌 芽始發故旗槍不大展亦不可多得    仙人掌茶 李白有贈玉泉仙人 掌茶詩出九華山中 菉豆粉 出東流異於他邑者 以菊江之水為勝耳     薑 木草乾薑以池州者 為良貴池銅陵俱出    筍 池州産竹 故筍稱最    竹輩 出九華山生 竹根者味甘      棉花 六邑 皆種    紙 唐朱池州貢紙石林燕語曰宋學士 製用白麻紙白麻者池州楮紙也 ","350卷 ╱ (清) 吳坤修修 (清) 何紹基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6857,安徽,NULL,"(光緒) 重修安徽通志",光緒,1875,1908,4070,"卷一百五 4033-4104 ╱ 兵事 4033-4104 ╱ ","   與城賊合力抗拒多隆阿馳至偪城而壘城賊傾巢出撲多隆    阿與蔣凝學葉兆蘭等敗之追至桐城青草塥而還癸巳復潛    山縣城參將楊富有等功最 其陣亡者都司王定和守備蔣貴 禄把總曹自文王澄清外委樊禄   斌藍良貴周義和彭行吉劉光   英李桂元並 方略官文等疏    當援賊上犯時官文等以縣丞吳廷華游擊陶茂林都司梁    勝把總胡世英各營防樂兒嶺已丑擊敗舒城之賊太湖潛山    之克賴有此捷絕賊外援也潛山團防助剿連捷於高橫嶺松    樹壇王家塝白水灣越境剿太湖復其城回軍西河橋會克潛    山皆有力 官文等疏 胡林翼遺集 潛山先後陣亡之練總 州同銜徐桂馨文生汪春濤儲者才聶世芬汪炳南   儲士硯監生儲萬里儲篤因軍功武生宋如虎儲列童生王三   畏張金元王心維葉含英崔守信葉蘭芬張文俊儲超遠汪同   德黄時昭儲為美陳芳元王含章陳玉泉黃家麒儲   三魁金魁元並經官文胡林翼翁同書會疏請 卹 㝛松知縣    黃開元太湖知縣蔡鍔英山知縣何家驄督團截殺潛太逸匪 ","350卷 ╱ (清) 吳坤修修 (清) 何紹基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6857,安徽,NULL,"(光緒) 重修安徽通志",光緒,1875,1908,7448,"卷一百七十六 7406-7464 ╱ 選舉表 7406-7464 ╱ 人物志 7423-7464 ╱ 卷一百七十七 7423-7464 ╱ 名賢 7423-7464 ╱ ","   洞霄宫起拜觀文殿學士總領湖廣江西京西財賦湖北京西    軍馬錢糧調兵二萬往援川蜀力戰於白河阻河玉泉寶祐五    年正月朔以功拜參知政事越七日卒贈少師 宋史 本傳    汪立信新安汪澈從孫也曾大父智從澈宣諭湖北道六安愛    其山水遂家焉淳祐元年立信獻策招安慶劇賊胡興劉文亮    等借補承信郎家窶甚吳淵守鎮江一見與語大奇之禮以上    客試江東轉運司六年登進士第理宗見其狀貌雄偉顧侍臣    曰此閫帥才也授烏江主簿歷通判建康府荆湖制置使趙葵    辟充参議官葵去而馬光祖代之迎合賈似道以非理陷葵立    信力爭之不聽遂投劾去景定元年知池州權知常州浙西提    點刑獄即嘉興治所講求荒政改知江州又遷鎭江尋充湖南    安撫使知潭州至官供帳之物悉置官庫所積錢連歲代納潭 ","350卷 ╱ (清) 吳坤修修 (清) 何紹基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6857,安徽,NULL,"(光緒) 重修安徽通志",光緒,1875,1908,8192,"卷一百九十五 8160-8196 ╱ 宦績 8160-8196 ╱ ","  州   志    劉大烈字銘之巢縣人嘉慶初由縣丞升任江蘇丹徒知縣捐    賑水災卓異洊升知府調廣西鎭安泗城護送安南貢使進京 欽派陪宴 賞蟒服一襲升左江道道光二十九年髮逆股匪撲鎭安帶練防剿賊    退病歸旋卒 巢縣 人    靳章紳舒城附貢官四川忠州知州力行實政升龍安府知府    去州人寫其像並設主白鹿書院以祀之 舒城 縣志    李文安本名文玕字玉泉合肥進士孝友尙義善舉甚多族里    化之官刑曹十八年讞獄明允多所平反由郎中記名御史咸    豐初粤逆東竄奉 旨督辦安徽團防時廬州已陷江北土匪蜂起文安駐臨淮募勇督剿 ","350卷 ╱ (清) 吳坤修修 (清) 何紹基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6857,安徽,NULL,"(光緒) 重修安徽通志",光緒,1875,1908,9353,"卷二百二十五 9311-9362 ╱ 文苑 9311-9362 ╱ ","    鈞 著東湖 遺稿 王儀 著兔菴 文集 吳程 著四書音義朱升為更 其名曰四書經傳釋文 祁門汪     元相 著祁 閶志 謝俊民 所著文曰玉泉 集詩曰寓意集 汪時中 克寛從弟著三 分稿若干卷 明     尙有歙縣鄭鯨 著雲遨 摘稿 汪瑗 著巽麓草 堂詩集 王之傑 著梅花詩 百數十首 汪     汝謙 著春星堂 夢草齋集 曹應鷴 詩法中晩 著述甚富 佘斐 著易經本旨孝 經集義獲心錄 休甯     江敬宏 著斐 然集 汪德 著襪 線集 李道生 著清意 味集 孫陽 著蚓鳴稿聞見 詩律鉤元明正    音新安    文粹 黃甫 著媒 皋集 程充 著管天稿充姪 隱著蚓竅稿 陳有守 著陳山 人集 金應     宿 著少孺 詩文集 邵正魁 著續列女傳 邵長孺集 戴昭 集新安名族志戴氏 光復集又著垂虹集 程     柶 著大石 山人集 汪如 著洞 阜集 范浤 纂格言 彙編 程琨 著周易 集傳 程以莊 著禹 貢圖    注六經    選要 范王孫 著詩 志 劉倓 著四書 通義 孫瑯 著四書緒言易 經春秋緒言 婺源     韓廉 著樵野 文集 戴恭 著山林 清趣集 汪生民 與修孝廟實錄 著眉軒漫稿 潘滋 著桃 穀集    聞蛩集    行世 游泰亨 著雲 樵集 李彭庚 著菊軒 遺草 余時英 著孝經 集義 葉獻芝    著雲    樵集 黟縣王俊德 著留 芳集 余天爵 著中原 文獻 程端楷 著讀史 備志 汪宗 ","350卷 ╱ (清) 吳坤修修 (清) 何紹基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6857,安徽,NULL,"(光緒) 重修安徽通志",光緒,1875,1908,12877,"卷三百五 12848-12887 ╱ 節孝 12848-12887 ╱ ","   葉開勳妻汪氏  葉汝泓妻程氏  葉希城妻姚氏      葉德俞妻鮑氏  葉汝性妻王氏  葉定鴻妻汪氏      葉定泰妻汪氏  葉本源妻程氏  葉文桃妻金氏      葉進望妻金氏  葉德榮妻黃氏  葉新桂妻江氏      葉社四妻鄭氏  葉光定妻王氏  莊美鈞妻吳氏      莊蔭藩妻方氏  查崇材妻汪氏  姚松壽妻汪氏      玉泉場大使鮑嘉蔭妾湯氏     文生鮑恩誥妻許氏    洪來富繼妻葉氏 邵恆春妻吳氏  吳文柏妻王氏      汪鳳鳴妻呂氏  張文從妻汪氏  張啟溎妻方氏      潘理臣妻吳氏  順友妻程氏  監生潘遵迪妻氏    潘遵錫妻王氏  戴告化妻韓氏  吳尙良妻汪氏      唐錦懷妻吳氏  謝金萬妻吳氏  謝觀合妻吳氏   ","350卷 ╱ (清) 吳坤修修 (清) 何紹基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6857,安徽,NULL,"(光緒) 重修安徽通志",光緒,1875,1908,14454,"卷三百四十三 14441-14485 ╱ 集部 14441-14485 ╱ ","   古瓢詩丸一卷 江砢 著      玉泉寓意集 祁門謝 俊民著    仁山遺稿 程彌 壽著       養浩集 汪漢 卿著    環谷集八卷 汪克 寛著      三分稿 汪時 中著    貞素齋集八卷附錄一卷 績溪舒 頔著    北莊遺稿一卷 舒遠 遜著     雲閒集 汪夢 斗著    雲林集十卷附錄一卷 貢奎著 按文苑傳有雲林小 稿青山漫吟倦遊集豫章草        友迂集 貢師 泰著        東軒集 貢師 泰著    玩齋集十卷拾遺一卷 貢師 泰著  南湖集二卷 貢性 之著    水西詩集 涇縣倪 水西著      陋巷集 左德 著    桂芳家集 旌德呂 枋著      采江吟稿 呂枋 著    黃山詩稿 太平陳 玉峰著      汪友雲集 汪文 龍著    南山詩集 汪珍 著       秋浦集 青陽楊 少愚著 ","350卷 ╱ (清) 吳坤修修 (清) 何紹基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6857,安徽,NULL,"(光緒) 重修安徽通志",光緒,1875,1908,15455,"卷三百五十 14736-15470 ╱ 辨訛 14736-15470 ╱ 後附補遺六卷不入卷數 14736-15470 ╱ ","   唐耀韶妻朱氏  胡修禮妻桑氏  汪先福妻劉氏      徐澤照妻馬氏  髙佩璜妻尹氏  陶肇吉妻王氏      方本浗妻葉氏  徐有沅妻宛氏  文童祝克成妻余氏    黃肯堂妻徐氏  張敏樹妻汪氏  文童許鳳儀妻陳氏    李鳴皋妻陳氏  方本楨妻汪氏  吳蘭馨妻張氏      鄭步庭妻吳氏  監生唐天覆繼妻周氏           石瑞明妻李氏  余敦保妻朱氏  文童王泰濱妻鄧氏    張聲律妻何氏  石書忠妻孟氏  文童羅星炳妻祝氏    文童黎鋭妻張氏 右萬松妻周氏  劉慕陶妻徐氏      司向月妻孫氏  文生張敦吉繼妻徐氏           劉肇壽妻余氏  尹聲宏妻黃氏  文童楊桂犀妻石氏    監生鄧邦楷繼妻徐氏       文童石玉泉妻馮氏 ","350卷 ╱ (清) 吳坤修修 (清) 何紹基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6867,江蘇,南京,"(景定) 建康志",景定,1260,1264,2211,,"玉泉山在溧水縣南一百一十里髙三十二丈周迴一 十八里 卧龍山在溧水縣北二十三里髙一十四丈周迴一十 里 赤虎山在溧水縣北三十三里髙一十丈周迴十里 白石山在溧水縣北二十里髙一十丈周迴十一里 荆山在溧水縣東南七十里髙四十二丈周迴二十里 舊志云即卞和獲玉之地誤也 卞和泣玉荆山之下其 山乃在荆州不在揚州 ","50卷 ╱ (宋) 馬光祖修 (宋) 周應合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67,江蘇,南京,"(景定) 建康志",景定,1260,1264,4032,,"   物産 榖之品稻粳来牟 餅餌皆 勝它郡 菽麻粟 帛之品 俗勤蠶桑 帛冠它郡 羅絹紗花絹花紗四緊紗 溧陽 最多 夏紡 絲冬紡絲綿 金之品金 句曲 山 銅鐡 赤山  銅器 句容  藥之品玉屑 淮南子云 出鍾山 石鍾乳 本草云茅山土石相雜 徧生茅草以茅津相滋 乳色稍黑而滑潤謂 之茅山乳性微寒 禹餘粮 本草云茅山甚有好者状 如牛黄重重甲錯其佳處 乃紫色泯泯如麵齧之無碜然用之宜 細研以水洮取汁澄之勿令有沙土也 黄精 本草云葉 大根麄黄 ","50卷 ╱ (宋) 馬光祖修 (宋) 周應合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67,江蘇,南京,"(景定) 建康志",景定,1260,1264,4365,,"為神廟食百世宜哉 吕宣問字季通開封人文穆公之四世孫徙居溧陽父 希圓紹興甲子倅洋州妾韓氏生宣問甫六嵗辭去莫 知所之父卒母李氏獨在宣問既長將訪所生以池陽 當蜀人往來通道乃調錄事參軍凡蜀客經從必托使 物色存否臨滿秩而仙井兵楊俊報之曰韓氏在彼時 李氏已老無他男宣問不可捨李氏而逺涉亟調峽州 推官欲益近蜀至之次年被檄如荆門過當陽玉泉寺 ","50卷 ╱ (宋) 馬光祖修 (宋) 周應合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69,浙江,台州,"(嘉定) 赤城志",嘉定,1208,1224,769,,"五峯在縣北一十里國清寺側其峯有五正北曰八桂    東北曰靈禽東南曰祥雲西南曰靈芝西北曰映    霞前有雙澗合流南注大溪舊志云號天下四絶    之一 按九域志以齊州靈巖潤州棲霞荆州玉泉 并國清為四絶而神邕山圖又有益州定慧   寺初無四絶   之名姑存之 九峯在縣西北一十五里其峯有九按徐靈府小録瀑    布寺有峯山蓋台山支翰名九壟唐天寶 闕  年改    今名王羲之與支道林嘗登焉 ","40卷 ╱ (宋) 黄㽦修 (宋) 陳耆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69,浙江,台州,"(嘉定) 赤城志",嘉定,1208,1224,839,,"玉泉在白雲山下 楊傑題云白雲山下泉㡬年石中韞 但見玉色明孰能究源本 黄卦題   云水性能方貟泉色常珪壁雲山靜有輝瓊液来   無迹泉上修禪人溪分一滴鑑止更澄源紛紛   萬緣息 張景修題云長疑數尺玉乃是一方泉   粉色和雲汲茶香帯石煎鑑未誠美矣聞處合鏗   然白首惠山客   也湏吟此篇 丹井泉在天慶觀昊天殿後舊傳茅盈錬丹於此尤守    袤昊天殿記有云厥初茅君上飛仙靈蹤淠沸丹    井泉盖指此也 佛泉在義靈廟山巔水澄潔源出石鏬雖大旱不竭 ","40卷 ╱ (宋) 黄㽦修 (宋) 陳耆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69,浙江,台州,"(嘉定) 赤城志",嘉定,1208,1224,1002,,"  提地幽軒無㸃埃惟栽紫竹種相伴白雲堆疎影   月移轉清聲風送来居常稀俗客貝葉此勤開   張景修詩云種竹纔添十數竿題詩已僅百餘篇   有時碎影摇金地盡日清風伴玉泉不與愛漁人   把釣肯教騎馬客求鞭平生最喜此君子一洒何   當聴雨眠 左緯詩云山色重重鑚碧蘿更栽脩   竹在山阿老僧不識春   頭面但見堦前新笋多 廣化院在縣南二十五里吳赤烏中建國朝政和中斸    地獲大古鏡背上有靈龜二字賜號曰靈龜治平    三年改今額 善法院在縣南三十里大中祥符元年建仍賜額 ","40卷 ╱ (宋) 黄㽦修 (宋) 陳耆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69,浙江,台州,"(嘉定) 赤城志",嘉定,1208,1224,1103,,"   丹水特清旱不枯涸每有靈恠蕩激而起其波髙    丈餘 集真觀在縣南四十五里白峯山下紹興中劚地得石    鐫集真二字故以為名      天台 桐栢崇道觀在縣西北二十五里舊名桐栢唐景雲二    年為司馬承禎建回環有九峯 玉女卧龍紫霄 翠㣲玉泉蓮華   華林香   琳玉霄 自福聖觀北盤折而上至洞門長松夾道 ","40卷 ╱ (宋) 黄㽦修 (宋) 陳耆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2,江蘇,無錫,"(民國) 光宣宜荊續志",民國,1911,1949,82,"凡例 24-926 ╱ 纂修姓氏 24-926 ╱ 地理志卷一 24-926 ╱ 區域 24-926 ╱ 原有區圖 24-926 ╱ 自治區 24-926 ╱ 學區 24-926 ╱ 警區 24-926 ╱ 水利 24-926 ╱ 河道 24-926 ╱ 隄閘 24-926 ╱ 交通 24-926 ╱ 道路 24-926 ╱ 津梁 24-926 ╱ 驛傳 24-926 ╱ 郵政 24-926 ╱ 電報 24-926 ╱ 汽船 24-926 ╱ 古蹟 24-926 ╱ 遺址 24-926 ╱ 名勝 24-926 ╱ 邱墓 24-926 ╱ 寺觀 24-926 ╱ 建置志卷二 24-926 ╱ 城垣 24-926 ╱ 學宫 24-926 ╱ 禮樂器 24-926 ╱ 樂舞 24-926 ╱ 學田 24-926 ╱ 丁祭樂器二局 24-926 ╱ 四祠附 24-926 ╱ 廨署 24-926 ╱ 書院 24-926 ╱ 賓興附 24-926 ╱ 祠廟 24-926 ╱ 坊表附 24-926 ╱ 經政志卷三 24-926 ╱ 户口 24-926 ╱ 選民 24-926 ╱ 住民 24-926 ╱ 賦税 24-926 ╱ 田賦 24-926 ╱ 鹽課 24-926 ╱ 釐金 24-926 ╱ 雜税 24-926 ╱ 蠲䘏附 24-926 ╱ 積儲 24-926 ╱ 常平倉 24-926 ╱ 積穀倉 24-926 ╱ 義倉 24-926 ╱ 武備志卷四 24-926 ╱ 綠營 24-926 ╱ 防營 24-926 ╱ 水師 24-926 ╱ 徵兵 24-926 ╱ 新政志卷五 24-926 ╱ 學務 24-926 ╱ 學務公所 24-926 ╱ 勸學會 24-926 ╱ 教育會 24-926 ╱ 學堂 24-926 ╱ 自治 24-926 ╱ 議事會 24-926 ╱ 董事會 24-926 ╱ ","舊稱觀音堂相傳為孫吳赤烏年建乾隆乙亥里人周 豐重修兵毀周作人重建里中奉為里社祀士穀神馬前 志 略   以上在宜興萬二舊區 迎福庵 俗名五路廟在北榭村西康熙五年吳奉節創 建兵燹後里人張啟鳳吳清泉等募捐重建 普 濟庵 在瀚塘橋南道光壬午大旱民苦飢相傳大士見身 以泥粉遍濟遠近受惠者建庵以報兵燹後光緒二 十七年里人吳 思孝等重建 善慶庵 在軫村康熙年建兵毀光緒二十 八年里人吳慶榮謝金銓等重建 普照庵 即普照禪院在雲靄里見前 志宜統三年里人重建正殿 玉泉寺 在周家濱東 南前志稱在 塘門里誤光緒十六年 僧覺博重建正殿廊房 興隆庵 一名痘司堂在塘 門光緒年閒修建 青龍庵 在雲靄村東光緒 初年里人重建 萬榮庵 在楊堰 村舊建 永潮庵 在馮家三 洞橋舊建 三官 堂 在佑瀆西岸兵毀光緒十六年 邵順餘杜德昌等捐資重建 ","12卷 ╱ (民國) 陳善謨修 (民國) 周志靖纂 ╱ 民國九年刊本"
16872,江蘇,無錫,"(民國) 光宣宜荊續志",民國,1911,1949,503,"凡例 24-926 ╱ 纂修姓氏 24-926 ╱ 地理志卷一 24-926 ╱ 區域 24-926 ╱ 原有區圖 24-926 ╱ 自治區 24-926 ╱ 學區 24-926 ╱ 警區 24-926 ╱ 水利 24-926 ╱ 河道 24-926 ╱ 隄閘 24-926 ╱ 交通 24-926 ╱ 道路 24-926 ╱ 津梁 24-926 ╱ 驛傳 24-926 ╱ 郵政 24-926 ╱ 電報 24-926 ╱ 汽船 24-926 ╱ 古蹟 24-926 ╱ 遺址 24-926 ╱ 名勝 24-926 ╱ 邱墓 24-926 ╱ 寺觀 24-926 ╱ 建置志卷二 24-926 ╱ 城垣 24-926 ╱ 學宫 24-926 ╱ 禮樂器 24-926 ╱ 樂舞 24-926 ╱ 學田 24-926 ╱ 丁祭樂器二局 24-926 ╱ 四祠附 24-926 ╱ 廨署 24-926 ╱ 書院 24-926 ╱ 賓興附 24-926 ╱ 祠廟 24-926 ╱ 坊表附 24-926 ╱ 經政志卷三 24-926 ╱ 户口 24-926 ╱ 選民 24-926 ╱ 住民 24-926 ╱ 賦税 24-926 ╱ 田賦 24-926 ╱ 鹽課 24-926 ╱ 釐金 24-926 ╱ 雜税 24-926 ╱ 蠲䘏附 24-926 ╱ 積儲 24-926 ╱ 常平倉 24-926 ╱ 積穀倉 24-926 ╱ 義倉 24-926 ╱ 武備志卷四 24-926 ╱ 綠營 24-926 ╱ 防營 24-926 ╱ 水師 24-926 ╱ 徵兵 24-926 ╱ 新政志卷五 24-926 ╱ 學務 24-926 ╱ 學務公所 24-926 ╱ 勸學會 24-926 ╱ 教育會 24-926 ╱ 學堂 24-926 ╱ 自治 24-926 ╱ 議事會 24-926 ╱ 董事會 24-926 ╱ 選舉 250-926 ╱ 諮議局 250-926 ╱ 警察 250-926 ╱ 社事志卷六 250-926 ╱ 實業 250-926 ╱ 商會 250-926 ╱ 公司 250-926 ╱ 勸業出品附 250-926 ╱ 善舉 250-926 ╱ 振濟 250-926 ╱ 善堂 250-926 ╱ 義阡 250-926 ╱ 義塾 250-926 ╱ 官職志卷七 250-926 ╱ 文官表 250-926 ╱ 知縣 250-926 ╱ 教諭 250-926 ╱ 訓導 250-926 ╱ 縣丞 250-926 ╱ 巡檢 250-926 ╱ 典史 250-926 ╱ 視學員 250-926 ╱ 武官表 250-926 ╱ 都司 250-926 ╱ 守備 250-926 ╱ 千總 250-926 ╱ 把總 250-926 ╱ 外委 250-926 ╱ 巡查 250-926 ╱ 自治職表 250-926 ╱ 議長 250-926 ╱ 董事 250-926 ╱ 選舉志卷八 250-926 ╱ 科第表 250-926 ╱ 進士 250-926 ╱ 舉人 250-926 ╱ 諸貢 250-926 ╱ 考職附 250-926 ╱ 武科 250-926 ╱ 敘進表 250-926 ╱ 例仕 250-926 ╱ 封贈 250-926 ╱ 蔭襲 250-926 ╱ 恩敘 250-926 ╱ 榮壽 250-926 ╱ 學堂奬授表 250-926 ╱ 畢業附 250-926 ╱ 人物志卷九上 250-926 ╱ 名宦 250-926 ╱ 鄉賢 250-926 ╱ 名臣 250-926 ╱ 治績 250-926 ╱ 孝友 250-926 ╱ 人物志卷九中 250-926 ╱ 鄉賢 250-926 ╱ 義行 250-926 ╱ 文苑 250-926 ╱ 隱逸 250-926 ╱ 藝術 250-926 ╱ 寓賢 250-926 ╱ 方外 250-926 ╱ 人物志卷九下 250-926 ╱ 列女 250-926 ╱ 孝貞 250-926 ╱ 節烈 250-926 ╱ 才淑 250-926 ╱ 壽母附 250-926 ╱ 人物志卷十 250-926 ╱ 忠節補遺 250-926 ╱ 忠節補錄 250-926 ╱ 殉難紳民補遺 250-926 ╱ 殉難婦女 250-926 ╱ 補遺 250-926 ╱ 藝文志卷十一 250-926 ╱ 載籍 250-926 ╱ 經 250-926 ╱ 史 250-926 ╱ 子 250-926 ╱ 集 250-926 ╱ 碑刻 250-926 ╱ 傳器 250-926 ╱ 雜志卷十二 250-926 ╱ 徵祥 250-926 ╱ 記異 250-926 ╱ 摭佚 250-926 ╱ 考訂 250-926 ╱ 書事 250-926 ╱ ","聚厚酬某而去城復旋里襄理善後嘗與兄子菊孫偕縣 令周守典至張渚突有餘賊數百掩至文輅趨河千將赴 水划舟適過載以免守典菊孫皆遇害文輅著有寄鷗詩 文集同縣徐大令宗襄為之序 萬國華字芝亭為人醇謹和易有至性兵燹時父雲逵為 賊所傷兼患滯下國華日夜侍不交睫者二旬餘俄而賊 復至問何以不去國華以實告賊感動舍之去克平後主 持族政修譜葺祠竭盡心力好周䘏貧乏遇稱貸必為籌 措償否不計也 周啟宇字玉泉繼母蔣年老善病侍奉無虛夕湯藥必親 ","12卷 ╱ (民國) 陳善謨修 (民國) 周志靖纂 ╱ 民國九年刊本"
16873,江蘇,蘇州,"(嘉慶) 直隸太倉州志",嘉慶,1796,1820,2681,"卷三 184-3885 ╱ ","金氏潘鼎新妻旌 馬氏徐佐妻夫死家貧撫成立守節四十年旌  須氏盧文煥妻旌 陸氏張且洽妻旌 張氏姚玉泉妻旌 周氏陸文妻旌 邱氏朱璿聘妻旌 楊氏趙廷珂妻旌 龔氏蘇洪德妻旌 姚氏葉商玉妻旌 邱氏朱占星繼妻年十九守貞旌 ","65卷 ╱ (清) 王昶纂修  ╱ 清嘉慶七年刻本"
16873,江蘇,蘇州,"(嘉慶) 直隸太倉州志",嘉慶,1796,1820,3324,"卷三 184-3885 ╱ ","卯十月踰一歲而書成又先泰之書字少假借後乃偏 旁相益若本書源流之字作原一又作源金以溢為名 之字作益一又作鎰四竟之字作竟一又作境皆傳寫 之亂非舊文乃若賊敷百姓之爲殺字古文遂而不反 合于遂亡之訓關叔之卽管叔實足以證聲音文字訓 詁之學好古者幸存其舊云乾隆四十八年歳在昭陽 單閼涂月敘于西 安節署之環香閣 弇山詩鈔四卷 陸元達著 姜韶序云先生爲劎南後 人大父侍御公父孝廉公承其家法並 工詩先生自幼胚胎濡染醖釀深厚當孝廉公宰羅源 歸先生季弟沁雪先生幼卽稱詩互相酬唱以爲家庭 樂就試金陵登鍾阜諸山縱遊靑溪秦淮篇什漸富庚 辰遊京師憑眺西山薊門玉泉金臺諸遺蹟應聘之中 州過漢宋故都覽黃河潼關之險太行嵩高之形勝客 維揚數至平山雷塘竹西尋問杜樊川以及廬陵東坡 漁洋諸賢游賞處屢上公車循例需次廣文往來於姑 蘇雲間凡所感觸一一見諸詩故其詩託興言情包羅 旁魄如萬卉之遇春而坼如百川之隨地分流要皆宗 法唐賢原本風雅而一切雷同沿襲纖佻俚俗之狀舉 不得而中之今在姑孰與諸生講論之暇縱觀江濤洶 湧流連靑山白苧間或時脱略蹊徑酒徒歌侶皆所弗 ","65卷 ╱ (清) 王昶纂修  ╱ 清嘉慶七年刻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285,,"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深俗 藉漁爲業園饒筍作林民風愛淳樸不厭一登臨   題西溪山莊以竹牎二字書賜高士奇 花源路幾重柴桑皆沃土烟翠竹牎幽雪香梅苔古   過桃花嶺至玉泉寺 度嶺穿雲路始平停鑣聊憩小池表遊魚自有悠然意 豈識乾坤造化宏   湖心亭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298,,"  玉泉有五色魚賜名清漣寺 錦鱗游永痞池謶隱藻穿暗作羣濠濮會心原不遠 清漣題額與傳聞   西湖再作 西面山容澹盈盈水態清流文瀠傑閣波影蕩高城燕 無知迎櫂花低解避旌乘春弘沛澤隨地稔民情   浙省道上書懷 徧野農桑繞翠旌畦邊董叟帶雲耕江山盡是昇平日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225,,"   玉泉後山巷南渡駐蹕繞湖皆巷市故有石板巷    之名   龍駒塢 萬厯杭州府志在西溪   東墓塢 成化杭州府志在靈隱寺西   法華塢 咸淳臨安志在西溪中有東嶽祠   楓木塢 咸淳臨安志在中下天竺之間舊多楓木    故名   錦塢 咸淳臨安志在錢塘門外上智果寺前寳雲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476,,"   泉中細泡連起如珠故名   虎跑泉 一掬泉 萬歴湖州府志俱在道塲山   浮玉泉 嘉靖湖州府志在峴山   金井泉 萬歴湖州府志在黄龍洞山頂   上智潭 萬歴湖州府志在烏鎭旱不乾澇不溢舊    常有神出沒     歸安縣 城外 山川   浮玉山 趙孟頫吳興山水清遠圖記在城南三里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633,,"   十八里   西河 舊浙江通志在縣西北四十里靈緒一都自    慈溪縣香山發源東流至靈緒二都由澥浦入海    西流向斗門山十五里合大河   澥浦 舊浙江通志在縣西北五十五里即古之渤    澥   玉泉 延祐四明志在縣東北三十里廣福院前味    甘色白烹茶為勝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639,,"  屏風山 舊浙江通志在縣東北三十五里過此為    湖頭渡乃鄞奉之地   珠山 嘉靖寧波府志在縣東北三十里山頂一石    圓聳如珠因名蟠延廣濶鎮都凡四   玉泉山 嘉靖寧波府志去珠山十里山下出泉色    瑩如玉味極甘冽   煉丹山 名勝志在縣治西一里梁陶貞白修煉於    此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850,,"   險湍激俗名大小惡溪唐孟浩然詩欲尋華頂去    不憚惡溪名是也台州府志宋乾道中邑令陳居    安修治水稍平明治二年郡守馬岱䟽鑿别道    七百餘丈害未盡去後邑人蔡潮募工重修舟始    無患因易其名為大善灘 互見 水利   玉泉 臨海縣志在縣東北白雲山下以水色而名   黄樸玉泉詩水性能方圓泉色常珪璧雲山静有   輝瓊液來無迹泉上修禪人曹溪分一滴鑑止更   澄源紛紛   萬縁息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951,,"   人煉丹處   五隴屏山 正徳蘭谿縣志在縣西北三十五里   白雁山 嵌山 桂峰山 嘉靖浙江通志俱在縣    西北四十里   三峰山 萬歴金華府志在縣西北四十里峰之巔    俗傳為葛稚川煉丹所丹井尚存下有巖廣三丈    許其深莫測   玉泉山 貝瓊玊泉隠居圖序距蘭谿五峯之北嶄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2099,,"  大郎灘 新定續志在縣東十里江南寧順廟顯應    妃長男倪惇募鄉兵決流感神兵不期而集風雨    震作廣決水道因號大郎灘   烏石灘 嚴陵志在縣東十五里以上二灘並在東    陽新安二江㑹流之下沿入桐廬縣界   玉泉 嚴陵志在府東北七里烏龍山麓昔人甃石    為瀑流如噴玉傍有石佛嵗久漸長殆所謂息石    也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2208,,"   有白鶴銜花之瑞稱白鹿巖有丹井安泉玉泉洞   錢惟善曉入白巖山詩溪橋低小路縈迴樹裏人   家門未開馬上西風涼似雨濕雲吹下白巖來   西峴山 名勝志在縣治西神仙傳梁馬湘卜居西    峴下紫霞常覆其居左右有二十八井上應列宿   栖隱山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治東北形如鳳舞   集雲山 萬厯溫州府志在縣治正北縣之主山也    跨帆遊崇泰清泉集善四鄉   寳香山 名勝志在縣西南三十里上有浮圖江水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2219,,"   黄本英栖隱處   羅源山 名勝志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横陽江流其    下   青華山 舊浙江通志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名勝志    其頂有湖東有羣仙洞   蓋竹山 平陽縣志在縣西南五十里名勝志上有    華蓋峰下有潄玉泉   樓石山 平陽縣志在城西南五十里周回四十三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2296,,"  芸溪 慶元縣志在縣北二十五里合槎溪水   梅溪 栝蒼彚紀水過頭陀峽橋趨郡城     景寧縣   桂山 崇禎處州府志在治北山上有突石方正如    印旁生奇木以䕃之自福建夀寧萬里林導家至    此   玉泉山 栝蒼彚紀麓有泉滴巖清瑩如玉故名有    洗心亭邑人胡岳建題曰鶴溪洞天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3268,,"  裏六橋 七修藁正徳間知府楊孟瑛開復一帶    西岸亦作六橋西湖月觀第一橋近淨空院玉泉    之水出焉曰環璧西通耿家埠第二橋金沙灘之    水出焉題曰流金西通麯院路游靈竺者停橈其    間第三橋近龍潭有時祥光浮水曰卧龍西通茅    家埠第四橋遶丁家山而東沿堤屈曲蒼翠掩映    題曰隱秀西通花家園第五橋西挹高峰舊有三    賢祠題曰景行西通麥嶺路第六橋從定香橋而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3313,,"   低小毎為山水所壞宋咸淳癸酉増構高廣凡二    所最大者為朝元橋   玉泉橋 大滌洞天記在東天柱嶺下俗呼為麻車    橋宋建炎間建飛玉泉由此出澗故名   鳴鳳橋 成化杭州府志去玉泉橋七十歩洞霄宫    志在雲根石左俗呼為袁家橋宋建炎間建與鳴    鳳巖近故名   丁公橋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八里梁天監初令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3337,,"  建自吳君而接踵於邑庠潘生之瀛此橋未復水   漲則渡以扁舟至雷雨驟集羣流翼注兩岸往來   濡溺比比繼良捐囊金鳩工伐石經始修復約長   八尋廣二尋橋岸立五聖神鎮之故因以名利濟   者數十年厥後蛟挾巨浸來橋因衝裂潘生復葺   之揮金葢數百計利澤被行路者彰彰焉倘有聞   潘生之風而興者則吳君   之功德永賴以不墜矣   玉泉橋 成化杭州府志縣西南五十里下有潭澄    清故名   林村渡 昌化縣志縣西二十里舊制橋名平政後    廢明洪武十年邑簿陳景中設夫船後船廢人病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4112,,"  蘭畹 太平寰宇記長興縣南嶼鄉西施種香之所    上有蘭畹 嘉靖安吉州志蘭畹 在今孝豐縣自水山   潛玉菴 毛滂驀山溪詞序武康縣令舍以潛玉名    菴   七賢石 呉興掌故在何山寺中寺僧移湖石於此    狀如石丈故名   採菱渡石 陳潤祖採菱渡石記監運沈君玉泉得    異石於石林葉氏之廢圃刻曰採菱渡石其陽字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4444,,"  天如疋練安得中天月正用此時見小爛柯山中   一枰棊塵世底事無若復計勝負與彼亦何殊傾   月種梧待鳳雛此計乃可笑不如看月墮與子舒   清嘯髙碧巖我誦明逸詩豹林不可到斯山幸不   逺何日欹紗帽閟雲闗白雲如髙人擇友當傲世   朱門客三千一不可致壺天閣吾廬在目中日   可理輕䇿乃知壺中天端勝縮地脈石井酌泉嚥   氷玉肝腑生慘凜老夫桑苧家頗欲續水品玉泉   擿玉毁珠璣䝉荘有深㫖向郭不能傳千載付吾   子飛雪我昔遊青城六月對雪山呉蜀渺萬里安   得在此間玉佩羣仙停鶴馭玉佩搖空山金丹定   分子往綴通明班韞玊巖蒼巖韞白璧欲上渺無   路但傳太史占虹氣貫寳婺笙鶴亭兹山多異境   飛仙亦税駕勿遣俗客來恐妨笙鶴下倚劍懸瀑   若劍立空潭如鏡平未能照魑魅且用斬長鯨藥   圃采芝夏黄公賣藥韓伯休吾友子郭子髙趣可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4576,,"   為名   溪山偉觀亭 新定續志在郡城朝京門南與南山    瀟灑亭相望羣山獻竒二江成字桅櫓下上一舉    目而盡得之景定辛酉知州錢可則建   孤髙亭 輿地紀勝郡城西山上舊有孤髙亭   玉泉亭 萬厯嚴州府志玉泉在府城東烏龍山麓    宋時嘗構亭於上 趙抃玉泉亭詩潺潺朝暮入神 清落澗通池繞郡亂石長松   三十里尋源   須上玉泉亭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4584,,"   州趙汝厯建   客星亭 程敏政客星亭記嚴先生祠之東故有客    星閣治丙辰巡按吳公瀚至嚴州詢閣之故址    不獲乃於祠西得地焉易閣為亭以還舊觀   天下十九泉亭 嚴陵雜志釣臺下泉甚甘茶經品    第天下水味此泉居第十九舊時江岸有天下十    九泉亭   玉泉亭 萬厯桐廬縣志在富春山下宋淳熙十一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4710,,"   公實産於此後人因建亭於縣東隅社學之前   觀瀾亭 括蒼彚紀在景寧縣拱辰門   洗心亭 括蒼彚紀景寧縣玉泉山有泉清瑩如玊    邑人胡岳建亭於下又題曰鶴溪洞天   烟雨樓 喻良能舊州治記由好溪堂層級三休至    烟雨樓凭欄四顧目與天遠方輿勝覽在州治范    至能書括蒼彚紀郡守楊嘉言建 錢竽烟雨樓詩 人在神仙碧玊   壺樓髙壯麗壁城隅風雲出沒有時有烟雨空濛   無日無但得綠尊閒對酌何須紅袖醉相扶郭熙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7003,,"   課攤於給丁蕩地計弓按畝定則徴輸其原無給    丁蕩地及丁多蕩少者係仁和場之錢塘倉及西    路海沙大嵩清泉龍頭穿山長山玉泉袁浦等九    場并北監場之峽門華巖二倉或雖有給丁課蕩    而沙磧蕪亭刮煎無幾或海潮侵削坍沒無存均    不便改攤丁課更有本無給丁之地無可攤徴者    故將各場舊有科稅蕩灘暫行通融均加攤納至    台温二府屬之無地攤丁并錢塘倉及西路等九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8328,,"  逆魚 餘杭縣前志産苕溪中長寸許懷子滿腹過    五月不復見   五色魚 名勝志吳山井有五色大魚數十時出㳺    泳人不敢取又玉泉寺方池清澈可鑑蓄五色魚    游泳如畵   金鯽魚 能改齋漫録杭之西湖有金鯽魚投餅餌    則出然不妄食也蘇子美詩云松橋叩金鯽竟日    獨遲留東坡遊西湖詩云我識南屏金鯽魚重來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9849,,"   鮑郎場鹽課大使一員 海砂場鹽課大使一員    蘆瀝場鹽課大使一員 横浦場鹽課大使一員    雙穗場鹽課大使一員 永嘉場鹽課大使一員    雍正六年    題准復設      長林場鹽課大使一員    長亭場鹽課大使一員 黃巖場鹽課大使一員    杜凟鹽課大使一員 雍正六年 題准復設    舊有知事一員温州批驗使一員仁和場副使一    員玉泉場大使一員南監場大使一員北監大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4512,,"  即朝廷歸路也鼎入奏起浚知樞密院事浚至執   鼎手曰此行舉措皆合人心鼎笑曰子才之功也   於是往來鼎浚間多所禆益授秘書省正字樗與   張九成皆言和議非便秦檜既主和出知舒州懐   寜縣通判衡州已而致仕起為大宗正丞轉工部   員外郎出知蘄州孝宗即位用為提舉浙東常平   以治績聞淳熙七年卒嚴陵志樗建德人號玉   泉著有中庸大學論語解及玉泉語録行世   方慤 兩浙名賢録字性夫桐廬人性至孝父死廬墓 三年領鄉薦表進禮記解於朝詔賜上含釋褐   而頒其書於天下學者宗之居官以剛亷稱家置   萬卷書堂雖老手不釋卷朱文公嘗曰方氏禮記   解儘有說得好處不   可以其新學而黜之   錢時 嚴陵志字子是淳安人弱冠淹通經史以易領 漕舉絶意仕進究明理學遊慈湖之門為高弟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4813,,"  管邦宰 黄巖縣志字良卿以詩文著嘗賦金山夏相 國言亟加歎賞尤工眞草書領正德癸酉鄉   薦未官卒著   有二洞小稿   王佐 列朝詩集傳字仁甫臨海人號古直老人善草 書作詩旅遊京師客公卿間三十年不置釡甑   無僮僕意度率直不為崖岸遇所會   意處欣然忘去李東陽作王古直傳   潘淵 天台縣志字黙之由明經仕馬平知縣工吟咏 嘗進嘉靖龍飛頌為璇璣回文詩數百首所著   有玉屑吟   雙澗集   蔡宗堯 列朝詩集傳臨海人嘉靖丁酉舉人司敎松 溪諸生刻其文曰龜陵集多識古文竒字詰   曲取裁亦圭峯之流亞出於嘉靖中年知   其蔑視李王矣集二十卷詩止樂府一卷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4930,,"  法華經六十部則爾母差矣驥用神言持誦惟   謹至正之季隠桐廬山谷中子昉亦以行誼著   明   鄭璧 嘉靖仁和縣志字伯規仁和人讀書好古詩文 清雅事親孝父歿方殮鄰不戒火㡬延居室璧   被髪稽顙籲天號泣身捍父柩天為返風息火竟   得保全人共訝之居䘮三年不御酒肉母歿亦如   之父友陸璘家貧無子父嘗許以葬地後璘亡璧   購地以葬曰無使先人食言地下翰林張益為鄭   孝子   傳   姚文 兩浙名賢録杭州前衛左所軍早䘮父事母盡 孝身戎伍每展出趨役必拜母而往暮還如   之母卒擇葬玉泉山詰旦有虎聚其   地相跑成穴遂葬焉其孝感如此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5477,,"  何允恭 括蒼彚紀字克譲麗水人事父母以孝厚恤 甥孤尤喜施予家世以醫名允恭益張其業   好施予毎晨興袖藥餌視疾以次徧   及不責其報獄中苦疫輒施藥療之   周公泰 慶元縣志慶元人成化戊戌公 泰納粟一千石賑飢詔旌其門   李 崇禎處州府志字玉泉縉雲人負俠多義舉里 中無力娶者出資為婚喜人乞假不厭治四   年嵗大侵易産得八千金分道嘉   湖告糴救賑逺近活者不可數計   陶旦 縉雲縣志字信民縉雲人少時以事累繫都察 院獄有永康池姓者亦被繫既遇宥池與妻俱   亡止一女及笄旦攜抵家嫁彼縣金良及旦卒良   夫婦來弔泣曰公之心事雖柳下恵不能過也   何珙 括蒼彚紀字良壁麗水人事親以孝聞撫諸弟 姪友愛彌篤姻戚有不能為生計者轉貸以給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5914,,"  洲歲晚平沙路今   日溪山送客還   戴進 圖繪寶鑑字文進號靜庵又稱玉泉山人錢塘 人山水得諸家之妙神像人物走獸花果翎毛   極其精緻喜作葡萄配以鈎勒竹蟹爪草奇甚眞   畵流第一也兩浙名賢錄宣宗善畵一時待詔有   謝廷循倪端石瑞李在皆海内名手及進入京衆   工妬之一日仁智殿呈畵進以得意之筆首幅為   秋江獨釣圖一紅衣人垂釣水次畵家惟傅紅色   最難而進獨得古法入妙宣宗閲之廷循從旁奏   曰此畵佳甚但恨野鄙耳紅品官服色也衣以釣   魚殊失大體宣宗以為然遂揮去餘幅不復閲子   泉字泉淵山水得家傳有氣韻武林紀事進之父   夢畵師沈明遠入門是夕生進畵品絶世名冠天   下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6041,,"  曇超 佛祖通載居錢唐靈苑山一夕有異人至曰此 邦䝉師留蒼生之福然富陽民無故鑿山麓斷   壊羣龍之室龍忿不致雨今二百日矣欲法師一   徃誨龍為蒼生請福豈有意乎超曰此檀越事吾   何能為神曰弟子力能吐雲不能致雨超諾之至   赤庭山為龍説法俄大雨因止臨溪縣令聞超在   辦舟迎之超即日遁還靈苑西湖髙僧事略超姓   張氏清河人常夜講經有一老人來聽詰其姓曰   我龍也師曰吾此地無水汝能致之乎老人即撫   掌泉自湧出今玉泉是也嘉定三年賜號靈悟大   師      僧旻 續髙僧傳天監七年帝以法海浩瀚淺識難尋 敕莊嚴寺僧旻於定枯上寺纘衆經要鈔八十   八巻咸淳臨安志本姓孫富陽人普通後隱居虎   邱時蕭昂出守吳興欲過山展禮旻曰吾山藪病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6210,,"  終戒其門人使與劍俱乾符中和間台州裨將   李生領徒發其墓欲以取劍見其尸柔軟容色不   變顧視其劍哮吼有聲   遂驚懼不敢取而去   王仙姑 輿地紀勝黄巖人小名子松家 岱石村行至石櫃山遇仙成道   灌頂 天台山方外志姓吳氏始生三月能隨母稱三 寶名有僧過門謂曰此子非凡因以灌頂為名   七嵗入攝靜寺依慧拯出家年二十受具戒陳至   徳初謁智者於修禪寺禀受觀法禎明元年隨智   者止金陵光宅聽講法華隋開皇十三年夏受法   華元義於江陵玉泉十四年夏受圓頓止觀於玉   泉著湼槃元義二卷疏二十卷唐貞觀六年終於   國清寺佛祖統紀義寧元年五祖章安灌頂禪師   於天台國清寺為智   威禪師説止觀心要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6286,,"  周徧自是以來逍遥無滯太平興國三年忽自   斧伐檀巧結浮圖入内趺定自持火炬誓之曰以   此殘喘供養十方佛言訖發熖亘空其烟五色旋   轉氤氳猶聞誦經之聲須臾始絶灰寒拾舍利不   知其   數   全了 雁山志永嘉人游山至荆門玉泉山遇天竺僧 言汝縁在浙東當得名山居之永嘉有諾詎羅   尊者道塲數適當興龍湫晏坐此尊者棲息地也   了遂感悟至山中結菴曰芙蓉塔曰古塔雁山之   顯皆全了發之為人   放蕩人目為了漭蕩   曉榮 景徳傳燈錄溫州人姓鄧氏幼依瑞鹿寺出家 登戒聞天台國師盛化遂入山叅禮受心法初   住杭州富陽淨福院後住龍冊寺二處皆聚徒開   法淳化庚寅於秀州之靈光寺淨土院歸寂壽七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7688,,"  玉泉龍王廟 咸淳臨安志在浄空院嘉泰初賜廟    額曰靈泉嘉定初改仁惠嘉熙四年又改神運淳    祐八年重建廟封嘉應公後加曰溥澤 詳見 山川   黃龍祠 萬厯杭州府志在錢塘門外掃帚塢宋淳    祐間建以禱雨有應封靈濟侯賜祠額曰䕶國龍    祠明洪武七年即舊址建祠題今額 徐一夔黄龍 祠記黄龍祠   在西湖北山之陰自其址斗折而上水泉紺寒深   不可測旱不縮而潦不盈有龍居焉故老相傳夏   雨初霽時嘗有神物蜿蜒卧於松上其氣茀茀然   而黃葢黃龍也故世號黄龍洞祠在洞側以棲龍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7779,,"  姚公祠 舊浙江通志在城隍廟儀門東祀明郡守    姚之蘭舊名徳馨祠城隍廟志其西為金公祠祀    明郡人福建巡撫金學曾   邵毅祠 錢塘縣志初在玉泉山後徙靈鷲山祀    明員外郎邵經邦萬厯初建 經邦仁和縣人以    言事廷杖謫戌著有宏道宏簡 闕    事白里人    公請從祀鄉賢立坊於城内曰麟翔鳯彩其後人    皆能世其家業有聞於時公仲子穆生復以靈鷲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8185,,"   年邑令梁問孟以縣不立廟終屬缺典捐俸修造 國朝康熙三十七年知縣陳鵬年重修   回龍塘靈澤廟 治衢州府志在城南嘉慶鄉   孔氏家廟 詳見 學校   靈惠廟 明一統志在府城北項山下祀西楚覇王    項羽嘉靖浙江通志世傳項梁舉兵時羽為禆將    狥下縣衢因為羽建祠 夏希賢靈惠廟禱雨記大 末郡城北其鄉曰玉泉有   項山焉蓋因楚項王之祠而得名也王起吳中會   稽與大末相距不五百里宜為人之所眷故尸祝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8395,,"勅賜清漣寺 十國春秋石晉天福三年吳越王元瓘    建咸淳臨安志舊名淨空院宋理宗賜御書玉泉    淨空之院六字錢塘縣志内有細雨泉觀音殿 名 勝   志玉泉方池畝許清澈可鑑畜五色魚數十頭   游泳如畫寺内有翠㣲閣眠雲堂洗缽池諸勝 歲    久寺圯明萬厯間邑令聶心湯復之為署晴空細    雨額 王世貞玉泉寺詩寺古碑殘不記年清池媚 景且流連金鱗慣愛初斜日玉乳長㴠太古   天投餌聚時霞作片避人深處月初   還將吾樂同魚樂三復莊生濠上篇 國朝康熙三十八年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8461,,"   唐咸通十二年符禪師建宋大中祥符元年賜今    額明洪武二十四年立成叢林内有玉泉亭含潤    軒富春三十六寺此為最勝永樂十四年燬宣徳    八年雪島師重建 葉士彦法相寺虚舟亭詩道人 亭子號虚舟身與乾坤日夜浮   髙檻倚空山疊浪小池承溜雨生漚漁歌響答穿   蓬户晚飯經行憶舵樓茶竈筆牀安榻畔江湖長   任散   人遊   淨居寺 成化杭州府志在縣南大源村石晉天福    八年建名淨福宋治平二年改今額宋末燬元至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8807,,"   謂應運建寺是也唐大中年重建額為柳公權書    宋景徳二年珍賜甚夥後燬於寇獨顗手題蓮經    與西域貝多葉一卷及隋旃檀佛像佛牙僅存建    炎二年重新之寺左右有五峯雙澗號四絶之一   晏公要齊州靈巖荆州玉泉   潤州棲霞台州國清世稱四絶 上有三賢堂錫杖    泉香積厨有歌羅大神像寺前有新羅園唐新羅    僧悟空所基東南有祥雲峯拾得巖東有清音亭    其最髙處有更好堂寺後巖有瀑布循澗而上尤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8829,,"  宿佛寺 台州府志在四顧坪明正徳間佛樹禪師    裝五百聖僧像萬厯間僧理殊新之司寇王宗沐    題曰宿佛   桐栢崇道觀 天台山志在縣北二十五里赤城志    舊名桐栢觀唐景雲二年為司馬承禎建台州府    志曰環有九峯曰玉女卧龍紫霄翠微玉泉蓮花    青琳香林玉霄自福聖觀北盤折而上及至洞門    長松夾道吳赤烏二年葛元即此煉丹有朝斗壇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8917,,"   年大徹禪師建   玉泉菴 衢州府志城北五十里宋景徳年間古佛    開山 國朝康熙三十七年僧明夀重建   靈鷲菴 衢州府志城北四十里古梵竺菴 國朝康熙十四年僧戒生重建今名小九華   佑聖觀 衢州府志在清平鄉宋道士陳大名建   仙集觀 嘉靖浙江通志在爛柯山下相傳宋真宗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8954,,"  玉泉寺 建徳縣志在城北烏龍山麓宋時有陳學    古書玊泉寺三字寺西有泉如噴玊建亭其右    寺之上有石佛嵗久漸長所謂息石也明萬厯二    十三年邑人蔡良士於石佛左建一静室修憇於    上僧人遂大改建三十五年知府毛志尹即山泉    之上建官㕔三門題曰源頭活水 張元電遊玊泉 寺詩石佛山嵓   古茅堂秋草深流雲栖塔樹飛絮貼禪心髙閣   懸燈在危蘿碍日沉乗閒一登眺留此壯雲林 國朝順治年間僧深谷重建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9077,,"  元處士鄭徳峻墓 成化杭州府志在西湖玉泉山    碧梧原左丞周伯琦題曰有元竹隠鄭處士墓   元高士丁鶴年墓 萬厯錢塘縣志在清波門外 傳 詳   寓賢列朝詩集傳鶴年西域人曽祖阿爾丹從元   世祖狥地西土論功父以世䕃為武昌尹鶴年避   兵錢塘生母馮氏阻絶他所病死痛哭求母夢母   具告以所齧血沁骨殮而葬焉晚屏絶酒肉廬於   父墓以終其   身卒葬其旁   元道士張雨墓 成化杭州府志在西湖靈石山玉    鉤橋 傳詳仙釋西湖遊覽志墓近玉鉤橋伯雨賣 玉鉤所建也墓久頽廢成化間嘉興姚綬葺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9092,,"  明僉都御史張濓墓 杭州府志在靈鷲山 傳詳 介節   明布政使陳善墓 杭州府志在積慶山   明叅議孫枝墓 錢塘縣志在南屏山 傳詳 名臣   明刑部員外郎邵經邦墓 杭州府志在玉泉山 傳 詳   名   臣   明副都御史陳洪濛墓 錢塘縣志在荆山明萬厯    間諭葬 傳詳 武功   明御史木訥墓 杭州府志在學士港口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9097,,"  明孝童郭金科墓 明孝友科年十五入火救母    焚死御史聞之葬於孤山表曰郭孝童墓 傳詳 孝友   明孝子孫宗黻墓 杭州府志在樂慶園子贈給事    中揚墓在八盤嶺 傳詳 孝友   明五節婦墓 錢塘縣志在西山玉泉傍葬陳氏許    氏童氏孫氏查氏一門四世苦節人稱毛氏五節   傳詳   列女   明孝亷汪渢墓 杭州府志在青芝塢 傳詳 隠逸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9337,,"  循   吏   宋知府趙師龍墓 嘉泰㑹稽志在石堰   元教諭黄叔英墓 嘉靖餘姚縣志在游源之竹山   詳   儒林   明㕘議錢古訓墓 餘姚縣志在客星山 詳 武功   明侍郎史琳墓 餘姚縣志在玉泉山 詳 武功   明刑部侍郎劉季箎墓 餘姚縣志在豐山 詳 名臣   明瓊山教諭趙謙墓 嘉靖餘姚縣志在塢山 詳 儒林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9713,,"   論語傳一卷 宋史藝文志 高端叔撰    論語解二十卷 書錄解題張九成撰 宋史藝文志作十卷    論語義證二十卷 宋史藝文 志倪思撰    論語釋言十卷 宋史藝文志 葉夢得撰    論語口義二十卷 宋史藝文 志史浩撰    論語小學二卷 宋史藝文志 薛季宣撰    論語全解十卷 聚樂堂藝文 志陳祥道撰    玉泉論語學十卷 書錄解題喻樗撰 按 宋史藝文志作四卷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19921,,"   義四卷 聚樂堂藝文 志余本撰   皇極贊數 續處州府志 鄭補著遂昌   人    周子全書七卷張子全書十五卷邵子全書二十四    卷二程全書六十八卷 嘉興府志 徐必達輯   程門問答録 萬厯温州府 志鮑若雨撰   程子詳本二十卷 檇李往哲續 編陳龍正輯   玉泉講學 書録解題沙隨程迥 可久記喻樗子才語   無垢先生心録十二卷 讀書附志張文忠公九 成之説也甥于恕編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20716,,"  重修昭慶寺記 錢塘縣志 屠隆撰   昭慶寺重修戒壇記 錢塘縣志 吳太冲撰   廣化院白公竹閣記 咸淳臨安志鄭 丞相清之撰   玉泉凈空院開山尊者記 咸淳臨安 志周棟撰   普向院記 咸淳臨安志王 中書希吕撰   天竺靈隱二寺記 輿地紀勝臨安志云寺 記陸鴻漸文僧遵式立   重修靈隱寺記 成化杭州府志皇祐四年端明殿學 士朝請大夫尚書禮部侍郎李淑撰   靈隱寺碑 萬歴靈隱寺志一淳化辛夘四月羅處約 撰一萬歴十六年十一月仁和張瀚撰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21586,,"寧無望乎仲本識明而行果有志於聖賢而不以得失 累其心觀其出處之際可知矣故其歸也予竊致其愛 助之私欲己於言不能也抑圖以自淑其身之不暇而 顧為仲本言之者知之深故望之厚而言之至爾仲本 其亦以余言為弗畔矣夫    玉泉隠居圖序        明  貝 瓊 玉泉山距蘭溪三十里當五峰之北嶄然青芙蕖危揷 天半與金華東西相望半山石皆雪色類瑤琨如束帶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21587,,"然故一名玉帶其巔有峰特起曰露峰峰之下有泉正 出曰鏡潭潭通浙江澄澈可鑒或疑神龍居之故又名 玉泉山山多合抱之木空青丹砂千年琥珀往往得之 昔舒元輿金仁山嘗隠其中非獨神仙釋子之所托也 元時有王氏者為蘭溪之巨族從竇文貞公學九鍼補 瀉法客京師二十餘年不樂仕而南歸營於鏡潭之上 自號鏡潭先生樹杏千株花開時逺近爛然與日光霞 氣相射望之不啻董林族人子弟徙而從之者錯居其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21588,,"旁至數十家烟火相連雞犬往來熙熙皥皥有太古之 風世莫得而知也余不及識鏡潭先生獲與其子瑞菴 交瑞菴屢游三呉一日持隠居圖示余將老於是求文 以志之余觀之言曰天下之名山非一而玉泉其東南 之雄秀者乎若鏡潭林壑之美殆與終南少室並宜遊 者長往而不來也然盧鴻李渤皆以隠為仕之媒非若 鏡潭之因不仕而隠也嗚呼高位厚禄人之所榮而懷 才不售絶物獨處效龍蛇之屈蟠無稱於時豈情也哉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21589,,"特以勢崇則危利廣必憂不若去禄位而求其安此考 槃碩人之永矢弗過也余恨未能超然引去相與入山 讀書決泉洗藥日汨汨風埃中未知所屆囘望丹崖翠 壁邈在弱水三萬里外而不得一至豈不貽愧於驚猿 怨鶴耶姑書其説以識余心他日或能裹糧往瑞菴 庻不為玉泉之生客致山靈之拒也夫    赤城詩集序         明  李東陽 詩之為物也大則關氣運小則因土俗而實本乎人之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22074,,"   瓏仰視喬木杪俯臨大壑深此為温州府城西之    西湖作也嘗讀元氏掖庭記燕京城北三十里有    玉泉山山半為吕公巖帝於夏月嘗避暑於北山    之下曰西湖者其中多荷蒲茭芡又開州城西南    夏秋時秋水數百畝澄鮮若空曰西湖是北直有    二西湖矣舊西湖在華亭城西南隅一水縈紆渟    浸可百餘畝其上有西湖道院按舊志西湖在府    西南二里周三里晉為陸氏養魚池又潁州西北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22821,,"宇宙初開闢何神立此山中流天柱石大地海門闗浪 惡蛟龍怒雲深虎豹閒潮期與日月千古一循環    玉泉            宋  施 樞 水蹟無増減從知地有靈羣魚潜異窟一芥納滄溟濟 隠新留咏超師日講經聖時調玉燭龍睡不須醒    天童寺           宋  薛 嵎 佛界似仙居樓臺出翠㣲浙中山水海内衲僧歸草 樹有真意禽魚盡息機禪房無别事唯見白雲飛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23324,,"月小海棠枝上猶眠鳥 蘭帳玉人初睡覺試問樓前 畫舫開多少報道尋芳人起早紫騮嘶過香塵道    又 平湖秋月        明  莫 璠 璧月沉輝湖渌靚一色琉璃倒浸山河影花外瓊宫明 愈瑩人間無此清凉境 笑擷芙蓉乘舴艋醉掬文漪 摇動金千頃欲唤坡僊同賦咏桂花露濕衣襟冷    又 斷橋殘雪        明  莫 璠 快雪時晴寒尚沍玉屑銀沙紛滿湖南路一道垂虹如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7,浙江,NULL,"(雍正) 浙江通志",雍正,1722,1735,23590,,"   客有熟於兩浙者言搜訪未盡嘗志之及刺永嘉    過桐廬至嚴子灘其溪至清水色深翠家人輩用    陳黒壊茶潑之皆至芳香又以煎佳茶不可名其    鮮馥也逾於揚子江南泠逺矣蓋又新所記云爾    而歐陽公乃取羽茶經論水謂山水上江水次井    水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江水取去人逺者    井水取多汲者又新所載二說與茶經不合疑又    新妄附益之今州城北玉泉出烏龍山之麓其水   ","280卷 ╱ (清) 李衛修 (清) 沈翼機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448,"卷四 379-503 ╱ 疆域 379-503 ╱ 附形勝 379-503 ╱ ","  左人祖右甘浚如飛鳥之張翼南祁連北合黎若雄   虎之對蹲控制羗戎用武之地 衛 志 斷匈奴之臂張中   國之掖土壤肥饒耕牧為宜 一統 志    山丹縣   治在府東一百二十里東至定羗廟涼州府永昌縣   界一百里西至樂定堡張掖縣界三十里南至祁連   山一百五十里北至邊牆二里東南至白石崖口一   百八十里西南至祁連山一百五十里東北至玉泉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463,"卷四 379-503 ╱ 疆域 379-503 ╱ 附形勝 379-503 ╱ ","   敵天聖以後涇原環慶闗内不啟而東至鄜延西    至秦鳯亦皆殘耗葢靈州據諸路上游縱横四出    闗中且不知所備也元太祖滅夏始置寧夏路總    管府明初改建寧夏衛亦以為重鎮即有冦鈔不    過河西一帶自正統以後駐牧套内而患乃更在    河東其禍切備急者則尤在花馬池必花馬池之    備宻而寧夏之肩背始可稍息何也河西所當備    者若洪廣若玉泉若廣武若中衛雖皆為窺伺之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466,"卷四 379-503 ╱ 疆域 379-503 ╱ 附形勝 379-503 ╱ ","  忠堡靈州界八十五里西南至唐鐸堡寧朔縣界五   十里東北至通澄堡新渠縣界三十五里西北至豐   登堡寧朔縣界十五里    寧朔縣 附 郭   治在府城内東至紅花渠寧夏縣界一里西至賀蘭   山邊牆九十里南至大壩堡南中衛縣界一百六十   里北至張亮堡平羅縣界三十五里東南至李俊堡   寧夏縣界五十里西南至玉泉營邊牆一百里東北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471,"卷四 379-503 ╱ 疆域 379-503 ╱ 附形勝 379-503 ╱ ","   莊浪誠邊陲要地也説者曰賀蘭雖稱天險而通    城隘口甚多自鎮闗墩至勝金闗之九十餘里俱    敵騎出沒之䖏若備觀音口鎮闗墩至黄河百八    十里之邊則内而廣武玉泉大壩亦得所捍禦矣    新渠縣   治在府北六十里東至黄河十五里西至堤埂平羅   縣界一里南至南通橋寧夏縣界一百里北至通恵   橋寶豐縣界五十里東南至黄河十五里西南至李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718,"卷五 503-736 ╱ 山川一 503-736 ╱ ","  玉泉 在縣西南七十里   寶泉 在縣北二十里寶泉寺泉歕出如貫珠   柳池 在縣西五十里漢城原之東    環縣   尖山 在縣東一百里山形聳㧞因名   大方山 在縣西南相近有小方山其形皆方   五子山 在縣西鴛鴦溝上   青山 在縣西劉昭曰北地參䜌縣有青山章懷太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830,"卷六 736-938 ╱ 山川二 736-938 ╱ ","  崦嵫山 在州南五十里又二十里曰盤龍山   鐡堂山 在州西七十里有石笋青翠長者丈餘小    者可為礪上有鐵爐坡即鐵堂峽其峽四山環抱    中為鐵堂莊又五里曰中峪山其下為横河   刑馬山 在州西九十里中多林木路可行車迤南    為固城山藉水出焉其山連亘洮岷中為大南峪    小南峪其水皆東北流入於藉水   天靖山 在州西北一里上有玉泉觀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1009,"卷八 990-1032 ╱ 公署 990-1032 ╱ ","  寧朔縣 在府治西北舊屯衛守備署今改縣署    雜項庫 在堂左  平羌倉 在城内南  常平倉 在城内    西南    玉泉倉 在玉泉堡  大壩倉 在大壩堡    平羅縣 舊守禦所千總署 庫 在縣治内  倉 在縣    治南     靈州 在城内正東舊中路㕔今改靈州治 雜項    庫 在州治内  常平倉 在州治内    中衛縣 在城内鼓樓西舊掌印守備署改建 庫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1025,"卷八 990-1032 ╱ 公署 990-1032 ╱ ","  髙臺營遊擊署 在縣城内 西 山丹營遊擊署 在縣城内    黑城營遊擊署 在堡城内  大馬營遊擊署 在大馬營 堡内   卜隆吉營遊擊署 在城内  靖逆營遊擊署 在城内    永安營遊擊署 在堡内  中軍守備㕔   洪廣營遊擊署 在堡内  中軍守備㕔   玉泉營遊擊署 在堡内  中軍守備㕔   廣武營遊擊署 在廣武城内  中軍守備㕔   興武營遊擊署 在堡内  中軍守備㕔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1219,"卷十 1098-1224 ╱ 關梁一 1098-1224 ╱ ","   中新修石關一道住歇塘哨夜不收   石人石馬關 在縣北一百五十里   東頭溝口青羊口 俱在縣東北四十里又紅羊圏    口在東北六十五里扇馬湖在東北七十里赤山    東小口在東北八十里石井口在東北九十里小    關兒口在東北一百里   玉泉口 在縣東北一百一十里又木槽兒口在東    北一百二十里團湖兒口在東北一百八十里靈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1220,"卷十 1098-1224 ╱ 關梁一 1098-1224 ╱ ","   羊山口在北三十里獨峯山口青山口皆在北三    十里剌答口在北六十里鷄冠小口在北一百八    十里青苔泉口在北三百里白土口在西北二十    里龍頭山口在西北二十五里白路兒山口大口    子皆在西北三十里明嘉靖二十七年巡撫楊博    自玉泉口起至大口子皆浚築墻濠   扁都兒山口 在縣南一百里明時凡甘凉往来于    青海西寧者率皆由口而行路雖踰山實為㨗徑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1260,"卷十一 1224-1356 ╱ 關梁二 1224-1356 ╱ ","   丁家 馬家 李剛 家   唐來渠橋十三 玉泉 寧化 賀蘭 西門    保安 新立 天生 閻貴 周澄 社稷    教塲 北門 李世   大清渠橋十四 陳俊堡 張家峒 娑羅岔    鴨子 費家 牛家 尚家 中團堡 栁良郭    沈安閘 邵剛堡上 邵剛堡下 紅廟 富家   新渠橋十五 王原 塔橋 蝗蟲廟 趙直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1488,"卷十二 1356-1522 ╱ 祠祀 1356-1522 ╱ ","三官廟 在徽縣東闗山崗 李杜祠 在秦州天靖山玉泉觀祀唐李白杜甫 杜工部祠 在徽縣栗亭西三十里祀唐杜甫 尉遲廟 在州東四十里馬跑泉祀唐鄂公尉遲敬徳   因常濬泉灌田民為立廟 名將廟 一在州東門内祀漢李廣趙充國宋劉錡一   在州西門外祀宋吴玠吴璘 忠烈祠 在徽縣仙人闗祀宋宣撫吴玠吴璘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1496,"卷十二 1356-1522 ╱ 祠祀 1356-1522 ╱ ","白佛寺 在兩當縣城内正南宋紹興年建     法林寺 在兩當縣西宋紹興年建 雲平寺 在兩當縣大渠北 魚池寺 在兩當縣南三十里 興國寺 在兩當縣北一百里 觀音院 在兩當縣南七十里 玉泉觀 在州西北天靖山元至元間建 大霄觀 在秦州仙人山唐建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1498,"卷十二 1356-1522 ╱ 祠祀 1356-1522 ╱ ","大元觀 在禮縣鎮鳳山 玉泉觀 在禮縣九泉山 元帝觀 在徽縣北門外 迎虚觀 在徽縣南 通元觀 在徽縣西二十五里元至正年建     集休觀 在兩當縣登真山 興龍觀 在兩當縣河東 洞仙庵 在兩當縣北一百里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1706,"卷十四 1670-1760 ╱ 兵防 1670-1760 ╱ ","  洪廣營遊擊 一 員 守備 一 員 把總 四 員 馬戰兵 二百三 十一名 步戰   兵 七十 七名 守兵 四百 名 官馬 一十 八匹 兵馬 二百三 十一匹 䭾炮駱駝  四  隻   雍正九年新募馬戰兵 六十 六名 步戰兵 六 名 兵馬 六十 六匹   玉泉營遊擊 一 員 守備 一 員 把總 三 員 馬戰兵 二百三 十二名 步戰   兵 七十 七名 守兵 三百三 十五名 官馬 一十 六匹 兵馬 二百三 十二匹 䭾炮駱   駝 四 隻   雍正九年新募馬戰兵 六十 六名 步戰兵 六 名 兵馬 六十 六匹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2798,"卷二十九 2786-3000 ╱ 職官三 2786-3000 ╱ 甘肅通志 2786-2885 ╱ ","   寜夏城守營把總二員    協鎮中衛等處副將一員 中軍都司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五員    平羅營參將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三員    洪廣營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把總四員    玉泉營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把總三員    大壩堡都司一員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2941,"卷二十九 2786-3000 ╱ 職官三 2786-3000 ╱ 甘肅通志 2886-2985 ╱ ","   馬維品 正白旗人康熙四十九年任     馬良才 西寜人康熙五十三年任                     丁廣 榆林人康熙五十六年任     江文湛 寜夏人雍正六年任     張明聰 肅州人雍正十年任    玉泉營遊擊    馬世榮 宣府人順治二年任     李一明 奉天人順治六年任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4210,"卷三十七 4120-4236 ╱ 忠節 4120-4236 ╱ ","  史開先都督鏞五世孫歴官寧夏中路副将明季察   哈爾入率兵禦敵斬馘甚多陣亡賜贈諡忠烈   耿光榮寧夏人世指揮任玉泉營遊擊插漢入犯奮   勇出禦與指揮趙有牧千總周崇雅把總唐國俊許   城王朝俱殁於陣皆賜䘏典   江孔學靈州人居胡家堡插酋之變賊圍堡孔學登   城罵賊城陷孔學自刎一家大小俱罹於難   解文英寧夏人以副将守延安府李自成據關中遣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4392,"卷四十一 4390-4430 ╱ 仙釋方伎 4390-4430 ╱ ","漢盧真人秦州人號鐵馬大仙漢時與成紀令觀燈廣   陵飛騰俄頃今玉泉觀有仙室遺蹟 魏封 衡隴西東鄉人㓜學道術服黄連五十年入山   採藥百餘年復還鄉里如二十者常乗青牛故號青   牛道士聞有病死者輒探腰間竹管中藥與服之立   應魏武帝召問養性大畧衡曰減思慮節飲食著有   養氣法衛生經數十餘卷 晉石 垣字洪孫居無定所不娶婦不營産業食不求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4407,"卷四十一 4390-4430 ╱ 仙釋方伎 4390-4430 ╱ ","  仍各賜火棗令食之遺烏兔海蟾四字了然頓悟能   見吉凶知禍福後昇化於玉泉觀有碑記   詹道人慶陽羣牧所軍採藥賀蘭山隂遇神人授學   久之悟出言成文唱咏有佳趣修復普照寺人從牖   窺見䕶法泥神起立聽道人計畫明日縁事應答如   響工竣辭官民告去異日坐化有人從數百里來見   道人南去相與立語莫知其終 宋秦志通李志亨俱金縣人自㓜聰敏能讀書即知慕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4411,"卷四十一 4390-4430 ╱ 仙釋方伎 4390-4430 ╱ ","  接一日感純陽真人得修道口訣持煉子飲月華午   餐日精後蝉蛻而化   梁誌通山西介休人號達元子生至元丙子間慕道   來秦終於玉泉觀時或遇之長安灞橋與使客傳鑰   封煙霞無為真人   趙野雲元季道士自號趙野雲由慶陽來簪栢朶插   佑德觀中倐不見竟成參霄之材人以為神翁復來   云有碑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5257,"卷四十八 5226-5360 ╱ 藝文 5226-5360 ╱ 贊 5226-5360 ╱ 序 5228-5360 ╱ 傳 5242-5360 ╱ 書 5254-5360 ╱ 題跋 5226-5360 ╱ 雜文 5226-5360 ╱ ","  為一分止以十分為率水小則閉塞退水各閘使水   入渠水大則開退水以洩其勢其正閘係六空西四   空為唐渠東兩空為貼渠毎空各寛一丈唐渠自閘   以下西北至玉泉橋名曰上上段寛八丈深三五尺   長五十里自玉泉橋向東北流復微轉西至良田渠   口名曰上段寛七丈深五六尺長七十里自良田渠   口西北至西門橋名曰上中段寛六丈深七尺長四   十里自西門橋西北至站馬橋名曰下中段寛六丈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5266,"卷四十八 5226-5360 ╱ 藝文 5226-5360 ╱ 贊 5226-5360 ╱ 序 5228-5360 ╱ 傳 5242-5360 ╱ 書 5254-5360 ╱ 題跋 5226-5360 ╱ 雜文 5226-5360 ╱ ","  過玉泉橋也况有此阻梗水勢紆廻水未前行而挾   入之濁泥已淤積閘底數尺矣一苦於渠身之過逺   也水之入口者原自無多而又苦於咽喉之不利以   有限之水流三百餘里供數百口之分洩其勢自   難以遍給若遇河水减落則束手無䇿矣唐渠有此   三大病而又加以年年挑濬之法積多端如渠夫   渠草除紳衿優免外豪衿地棍及奸胥猾吏肆意侵   蝕毎将百姓應納草束沙樁折收銀錢代為買備輸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79,甘肅,NULL,"(乾隆) 甘肅通志",乾隆,1735,1796,5276,"卷四十八 5226-5360 ╱ 藝文 5226-5360 ╱ 贊 5226-5360 ╱ 序 5228-5360 ╱ 傳 5242-5360 ╱ 書 5254-5360 ╱ 題跋 5226-5360 ╱ 雜文 5226-5360 ╱ ","  五尺渠身長七十五里二分上三十里寛四丈深六   七尺下三十里寛三丈五尺深五六尺稍末十五里   二分寛一丈六尺深五尺東西共口一百六十七   道灌溉陳俊蔣鼎漢壩林臯瞿靖邵剛玉泉李俊宋   澄九堡田地共一千二百二十三頃有餘至宋澄堡   地方仍滙入唐渠本道以此渠閲十數年聚議止為   道旁之築者今告成於七日且相度形勢較王惠民   向所勘驗引水更易不覺喜形於色謂移此用夫之 ","50卷 ╱ (清) 許容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352,"卷八 1324-1599 ╱ 山川一 1324-1599 ╱ ","玉泉在張超谷口其水色如漿相傳云玉井滲出者清 冽而甘服之可去沉疴因置玉泉院有山蓀亭 雍勝 畧 西 嶽行宫至雲臺觀十里雲臺觀至玉泉院一里 圖書 編 玉 泉院有祠祀希夷先生祠後石洞為先生睡像左畔有 山蓀亭踞盤石上佳木四周泉聲泠泠出其下 魏光 緒記 希 夷洞側有大石玉泉環流上鐫山蓀亭三大字有樹四 株名無憂樹 隴蜀 餘聞  谷口出玉泉院東南上為谷口有 崇崖㟧嶂互虧蔽 楊嗣 昌記 從北南入谷七里又屇一祠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353,"卷八 1324-1599 ╱ 山川一 1324-1599 ╱ ","謂之石養文母石龕木主存焉 水經 注 兩壁直立如削髙 千餘仞谷底濶不盈尺寛者或二三尋谷流轉折隨山 約五里許 范守 己記  第一關自玉泉院至關五里 圖書 編 巨 石突塞谷口為石門人佝僂上若隧道然是為第一關 范守 己記 玉泉院至五里關往時避兵者就險壘石為關額 曰通天第一門 三才 圖會  桃林坪在五里關上山色四圍 圖書 編 蓋取昔放牛桃林義 張獻 圖記  張超谷五里關南為 張超谷 楊嗣 昌記 華陰山南有公超市性好道術能作五里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384,"卷八 1324-1599 ╱ 山川一 1324-1599 ╱ 圖 1354-1599 ╱ ","三字 王履 記  神香子斧劈石長十數丈浮置頂斬然 斷而為三其北若夾壁上有覆石其下若門裁可容人 石西下臨深壑五千仞石東亦削直至谿底 范守 己記 石 罅二尺直下相傳神香子斧劈之 三才 圖會  玉井在蓮花 旁 雍勝 畧 太華頭玉井蓮花開十丈藕如船 唐韓 愈詩 記 云井中生千葉白蓮服之令人羽化 韓詩 注 深可十丈圓 徑半之 三才 圖會 玉井涓渫異常泉敝宇覆之左方為鎮嶽 宫右上即南路 楊嗣 昌記 或曰谷口玉泉即玉井所注 許 孚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394,"卷八 1324-1599 ╱ 山川一 1324-1599 ╱ 圖 1354-1599 ╱ "," 南大壑外其神靈勝蹟俱在嶽北蓋三各踞其方  北面無則嶽體北向南其背也南最峻東西二  僅及其腰升嶽者必登南之頂而  極凡黑龍潭以下諸勝俱附南之後   嶽廟西南十里為雲臺觀觀南二里為玉泉院山蓀   亭此谷口也 按圖自雲臺 至玉泉一里 入谷五里為桃林坪 按圖 玉泉  五里至第一  關坪在關上 又為張超谷 按谷口即張超谷此指 張超霧市特谷中一處 希   夷峽 按圖自關四 里至希夷峽 又上為娑羅坪 按圖自希夷峽 半里至娑羅坪 其   東為上方中方下方三突面攀鏁險不可上 非登 嶽要  路禁不  許上 娑羅坪又南為十八盤至青柯坪 按圖自希 夷峽十里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408,"卷八 1324-1599 ╱ 山川一 1324-1599 ╱ 圖 1354-1599 ╱ ","宫 雍大 記  五臺山在縣南五十里一名南五臺延袤十 里許有竒五其上有觀音寺火龍洞南山佳麗惟此 為最 咸寧 縣志  日月巖自牛頭寺南行四十里至普光寺 為終南之麓道益峻險躡亂石冒懸崖屈曲而上至日 月巖 三才 圖會 日月巖之下刻石篆書松泉二大字 抱子 巖玉泉洞在日月巖上又八仙洞在山之西壁限以流 泉非跣足不得入又上有石儼若老嫗凴巖而休左有 圓石明可鑑物謂之石鏡 都穆終 南山記  竹谷在府南六十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554,"卷八 1324-1599 ╱ 山川一 1324-1599 ╱ 圖 1354-1599 ╱ 考 1441-1599 ╱ ","  出宜君界之競窩山西南流合石門山之連家河又   北受東澗河水又逕三水縣南左受稍泉水又左受   玉泉水又右受城西之西溪河水又右受温涼河水   又左受蒼耳溝水又西南入于涇涇水又東南太峪   河源出永夀縣之分水嶺東北流注之又東南流為   九曲入淳化界七里川 一名姜 嫄河 源出三水縣之石門   山左合小峽溝水又左合五龍谷水南流注之又通   潤溝水南流注之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880,"卷十 1804-1964 ╱ 山川三 1804-1964 ╱ 延安 1804-1964 ╱ 鳯翔 1804-1964 ╱ ","  謙故名 縣 志 玉泉 一在城西三里一在城北三十里牛鉢峪上有   玉泉寺旱禱輒應又名觀音湫今俱堙 縣 志 靈泉 在城東北十里普門寺前 明一 統志 虎跑泉 一名金 沙泉 在城東北十五里 名山 記 金沙泉湧雪濤   香洒作醍醐大地凉 宋蘇 軾詩 在大像寺前一名金沙泉  賈  志    岐山縣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992,"卷十一 1964-2160 ╱ 山川四 1964-2160 ╱ 榆林 1964-2160 ╱ ","  左有一穴如甕人嘗見巨蛇自山而下入此穴中又   數步有水湧出名玉女泉山半有洞曰龍王洞云 府 志 天池山 在縣南四十五里上有穴曰風洞春夏多風   秋冬有氣上騰亦謂之氣眼頂有池不涸又縣南五   十里有大壺山形似壺又相近有火石嶺石色皆赤   又有玉泉嶺一名薤谷岡 府 志 覆斗山 在縣南六十里又其左有金星山相近者為   伏龍原今名石灰寺口 府 志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2011,"卷十一 1964-2160 ╱ 山川四 1964-2160 ╱ 榆林 1964-2160 ╱ ","  南注溪中有石梁天成平分兩渠餘水還峽中下注   鶴騰崖為瀑布焉 府 志 涼水泉 在縣南四十五里中梁山下流至玉女洞前   與玉女泉合 府 志 碧玉泉 一名 芝泉 在縣南五十里山道村池廣一畆深不可   測投物其中色皆成碧故名碧玉又曾産靈芝名芝   泉其北即玉泉嶺也 府 志 神惠泉 在縣東南十里許宋元豐中營褒徳将軍墓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2076,"卷十一 1964-2160 ╱ 山川四 1964-2160 ╱ 榆林 1964-2160 ╱ ","  東出馬鞍山 水經 注 太白山 在縣東南百八十里上有靈湫祈雨輒應 縣 圖 鳳凰山 在縣東三里世傳鳳凰嘗集於此又九房崖   在縣東四十里 雍勝 畧 玉泉山 在縣東八十里山極髙寒無禽鳥絶頂有大   石覆如殿宇中有玉皇古像又前有天然石盆旱禱   即雨 府 志 牛蹄嶺 在縣東百里石上有牛蹄跡故名 府 志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2083,"卷十一 1964-2160 ╱ 山川四 1964-2160 ╱ 榆林 1964-2160 ╱ ","  谷北逕故道縣故城西又東北歴大散關西入渭 水 經  注   蜜蜂溝 在縣西南百里地多蜜蜂居民利之 府 志 黿鼉池 在縣南五十里 縣 册 在三岔驛西七里山頂一   池水極澄澈 府 志 香泉 在縣北十五里水出石罅甘冽可釀酒 府 志 凉泉 在縣西十里後魏以此名縣 縣 冊 鳴玉泉在縣西   十里一名滴瀝泉 雍勝 畧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2380,"卷十二 2160-2402 ╱ 山川五 2160-2402 ╱ 興安 2160-2402 ╱ 商 2160-2402 ╱ 同 2160-2402 ╱ ","  經此土人立廟祀之 縣 志 洛水 在縣西二十里自白水界來又東南入蒲城界  禹貢  錐指 武帝時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顔下 漢書溝 洫志 洛   即漆沮水徴即澄城也 顔師 古注 洛水自白水入縣西北   隅南受玉泉水又南受長寧河葢雲門紅羅二谷水   所㑹也又南受縣西河則甘泉隋公泉澂泉洗腸泉   搠鎗泉諸水所㑹又東南有撲地河即郃之大峪水   自東北南流西受龍泉水同入於洛 縣志 詳 見圖考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2381,"卷十二 2160-2402 ╱ 山川五 2160-2402 ╱ 興安 2160-2402 ╱ 商 2160-2402 ╱ 同 2160-2402 ╱ ","玉泉水 在縣西北五十里老樹偃仰怪石巉巖泉隨   崖下瑩潔如玉隆冬水芹夾岸不啻春夏泉下又有   蔬圃藥畦引流灌溉元西臺御史潘汝劼來遊有詩  縣  志 長寧河 一名三 娘子川 在縣西北四十里即雲門紅羅二谷水   之所㑹也以流逕長寧城故名長寧河西南流入於   洛 西安 府志 雲門谷水源出澄城縣界 寰宇 記 三娘子川在   縣西北三十里源出宜君界麻林坡溝底㑹雲門紅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2429,"卷十三 2402-2670 ╱ 山川六 2402-2670 ╱ 耀 2402-2670 ╱ 乾 2402-2670 ╱ 邠 2402-2670 ╱ 邸 2402-2670 ╱ 葭 2402-2670 ╱ ","西河 即長澗水一名王 家河又名清河 在縣西門外 縣 圖 長澗水源出太   華山側長城東而北流注於渭 水經 注 源出蓮峰水   洞玉泉三伏見至城南為溪受文仙黄神諸谷水始   成大河俗稱西河是也 屈受善駐 馬橋記 源出太華山瀑布   泉西北流過朝元洞循古長城北注為王家河過縣   西為西河又西轉北折而東流為清河又東至員庄   入於渭又有小澗水在縣南一名竇谷水源出王刁   洞西北流逕城南入長澗河又有大澗水在縣東南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2507,"卷十三 2402-2670 ╱ 山川六 2402-2670 ╱ 華 2448-2670 ╱ 耀 2402-2670 ╱ 乾 2402-2670 ╱ 邠 2402-2670 ╱ 邸 2402-2670 ╱ 葭 2402-2670 ╱ ","仰天池 在州西南七十里今涸 州 志 狼乳溝 在州南俗傳即平林寒氷之地 州 志 即棄后稷   狼乳處 雍勝 畧 惠民泉 在州西翠雲庵下 州 志 錦谷泉 在州東南 州 志 惠濟泉 鳴玉泉 一碗泉 俱在州東三里又州城   東門外有泉出南菴清冽可飲居民呼為南菴水 州 册  附  考 新平倚有潘水 金史地理志 按此水無考  邠州有要策池宋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2517,"卷十三 2402-2670 ╱ 山川六 2402-2670 ╱ 華 2448-2670 ╱ 耀 2402-2670 ╱ 乾 2402-2670 ╱ 邠 2402-2670 ╱ 邸 2402-2670 ╱ 葭 2402-2670 ╱ ","梁渠川 即過澗又 名炭泉 在縣西北十八里 縣 册 遡其過澗 詩經 大雅   傅氏曰二澗當在邠州界孔氏曰皇澗縱在兩傍夾   之過澗横故在北嚮之今過澗在縣北二十里 賈 志 梁   渠川即文與可丹淵集所稱三泉之炭泉澗起於溥   原自北而西南過其境謂之過澗或謂汃川及兩澗   乃三水之總名 縣 志 汃水 汃普八切即師水一 名三水河俗名縣河 在縣南門外一名三水河 賈 志   源出石門山流合玉泉白馬泉稍泉故以名縣 西安 府志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2519,"卷十三 2402-2670 ╱ 山川六 2402-2670 ╱ 華 2448-2670 ╱ 耀 2402-2670 ╱ 乾 2402-2670 ╱ 邠 2402-2670 ╱ 邸 2402-2670 ╱ 葭 2402-2670 ╱ ","稍泉水 在縣南一里入汃水 縣 册 在縣南磯頭之隈有   二泉湧出清泠迥異其水産蠏 縣 志 玉泉水 在縣南二里入汃水 縣 册 在縣南玉泉觀之左   水冽而甘淵深丈餘有物穢之則涸康熙甲寅夏邑   令林逢泰禱雨立應 縣 志 西溪河 在縣西門外南流入汃水 縣 册 左遶城趾右環   槐壁夏秋雨潦澎湃橋宜防備 縣 志 温涼河 在縣西三里源出寳峰峪温泉冬温夏涼味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5173,"卷二十八 5099-5411 ╱ 祠祀一 5099-5411 ╱ 寺觀附 5099-5411 ╱ ","  玉泉寺 在城南四十里初名塗山寺唐開元時僧    思恒建明洪武十四年僧清敬鐫瑶掘石獲洞内    有諸佛羅漢一十九尊又净樁一座因名曰玉泉    成化嘉靖間屢經脩葺 本寺 碑記   香城寺 在城内錢局創自石晉思逺禪師後周顯    德中賜額廣福禪院宋仁宗更賜名曰善感然人    恒以香城名之元時屢脩有至治二年重脩碑記   縣   志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5301,"卷二十八 5099-5411 ╱ 祠祀一 5099-5411 ╱ 寺觀附 5099-5411 ╱ ","   栁條之句 賈 志   普淨寺 在縣東北四十里金大定年建 縣 冊   玉泉寺 在縣東北二里金大定年勅脩有交龍碑    字泐無考 縣 冊   卧龍寺 在縣南五里金大定年勅建有交龍斷碑   縣   冊   元靈寺 在縣西北三十里洪武六年建 縣 冊   聖佛寺 在縣西三里創始失傳嘉靖三十三年重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5425,"卷二十九 5411-5739 ╱ 祠祀二 5411-5739 ╱ 寺觀附 5411-5739 ╱ ","  淮隂侯廟 一在縣南一百二十里孤雲山一在縣    西南一百三十里仙臺山 馬 志   靈澤廟 在縣南五十里玉泉北宋嘉定三年封神    爲孚濟侯賜廟額靈澤其加封之牒尚存畧云本    縣山道村有泉名碧玉方畆平地深廣五七丈琉    璃色泉自下吐不溢不竭派流如溝渠溉田數千    畆泉北有龍神祠慶元元年夏六月大旱前知興    元府張浚禱于神大雨次年夏復旱又祈禱有錦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5426,"卷二十九 5411-5739 ╱ 祠祀二 5411-5739 ╱ 寺觀附 5411-5739 ╱ ","   文小蛇雙首浮水面雨隨至禾麥大熟加修祠宇    嘉定三年乆缺雨雪採訪靈跡祈禱十二月十二    日碧玉泉隂晦俄而雷雨大至嘉定四年勅賜是    額 府 志   延慶寺 在縣東十里俗呼打鐘寺漢曰臨江唐貞    觀中始賜是額明洪武初僧妙智重修 府 志   崇慶寺 在縣西二十五里牛頭山下爲唐僧洪哲    道場 馮 志 俗呼爲牛頭寺唐貞觀間法融師立 府 志 寺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5566,"卷二十九 5411-5739 ╱ 祠祀二 5411-5739 ╱ 寺觀附 5411-5739 ╱ ","本朝康熙十七年重修 縣 冊   玉泉觀 在玉泉之上盤山和陽子李君棲真之處    明嘉靖間道人李教真重修 賈 志   白雲觀 在縣西三十里隂泉邨康熙三十六年重    修 縣 冊   聚仙觀 在縣西南十里蔡家河康熙六十一年重    修 縣 冊    韓城縣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5604,"卷二十九 5411-5739 ╱ 祠祀二 5411-5739 ╱ 寺觀附 5411-5739 ╱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制軍鄂海捐修知縣簡廷佐撰記   縣   志   王母觀 在華山下唐貞觀中建 賈 志   承天觀 在縣西三十里敷水鎮創自唐貞觀時相    傳羅敷真人蛻化於此 本朝康熙十二年有賈人憩觀感神夢而誕子乃攜金    助衆建修殿宇煥新焉進士楊端本撰記 縣 志   玉泉觀 在縣南十里宋皇祐三年建有山蓀亭 馮 志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5605,"卷二十九 5411-5739 ╱ 祠祀二 5411-5739 ╱ 寺觀附 5411-5739 ╱ ","   太華山谷口有陳摶睡洞遺像 馬 志 初名玉泉院後    爲玉泉觀 縣 志   鹿圏觀 原在竹谷嶺宋大觀中因道士仇潤之建    於華山之下宋宣和中重修岳前社 賈 志   朝元洞 在縣西南十里華山峪口元時建有碑記   賈   志   華嶽觀 在縣東南八里有石勒元世賜號勅書 本朝康熙五十六年道士髙蓮石重修知縣簡廷佐記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5672,"卷二十九 5411-5739 ╱ 祠祀二 5411-5739 ╱ 寺觀附 5411-5739 ╱ ","   記出自御製 縣 志   莊嚴寺 在縣東十里前泥陽邨元勅中書省右丞    周德建 縣 志   大像寺 在縣東三里 馬 志 金大定元年建 本朝康熙丙戌年重修 縣 冊   玉泉觀 在縣南三里 馬 志 右有玉泉故名内古栢數    株溜雨參天森若虬龍司鐸劉翀有詩明治四    年修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7793,"卷三十九 7632-7920 ╱ 水利一 7632-7920 ╱ 圖 7716-7920 ╱ 考 7632-7920 ╱ ","   史口又東至火燒橋 此橋亦前人導引山水 之橋今圮廢僅存石梁 又東    為小退水橋 按退水橋乃不用水時 使渠水由槽入河之所 又東㑹天澇    池諸泉 諸泉 無名 又東㑹碧玉泉噴玉泉暗流泉鳴玉    泉調琴泉又東為樊江渠之退水槽又東過分水    嶺㑹分水泉又東㑹菜園倒流泉又東為大王橋    又東過卧牛石又東為小王橋又東為大退水槽    又東為野狐橋又東至大龍王廟為大小暗橋 按 暗   橋隱地中上皆泥沙繡   結水從下穿洞而過 又東過趙家橋又東南為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8002,"卷四十 7920-8116 ╱ 水利二 7920-8116 ╱ 考 7920-8116 ╱ ","   在縣西四十里 紫金水在縣東一百五十里    大㪚水在縣東五里 鳴玉泉在縣西十里 凉    泉在縣西二十里以上六水俱可疏引灌田 馮 志 今    無灌溉利 縣 冊    寧羌州   七里堰 在州西南七里堰回水灌田千餘畝 縣 冊 七    里堰嘉靖七年知州李應元脩 漢中 府志   古渠   堰附 黃壩河在州東二百里可資灌溉 馮 志 現今無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8061,"卷四十 7920-8116 ╱ 水利二 7920-8116 ╱ 考 7920-8116 ╱ ","   湫貞元四年堰洿谷水而成 唐書地 理志 今涸 縣 冊    澄城縣   長寧河渠 在縣西北四十里雲門紅羅二谷水㑹    流為長寧河居民引流灌田數十畝 縣 冊   大峪河堰 一名撲地河在縣東二十里與郃陽分    渠灌田共灌本縣田三百餘畝 縣 冊   玉泉 在縣西北十五里泉下有蔬圃藥畦引流灌    溉 縣 冊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8619,"卷四十三 8406-8654 ╱ 物産一 8406-8654 ╱ 穀屬 8406-8654 ╱ 蔬屬 8461-8654 ╱ 藥屬 8493-8654 ╱ 貨屬 8600-8654 ╱ ","  水其中多水玉 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其陽多嬰垣   之玉 按騈雅嬰 垣美玉也  又西百五十里曰時山無草木逐   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大時之山陽多   白玉 申山陽多玉 鳥山陽多玉 西山 經 玉英出藍   田 范 子 京兆藍田山出美玉 漢書地 理志 南山出玉石 漢書 東方  朔  傳 藍田出美玉三秦記曰有川方三十里其水北流   出玉 後漢書郡 國志注 麗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陽多玉 水經 注   玉髓生藍田玉石間玉屑如麻豆生藍田玉泉一名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8620,"卷四十三 8406-8654 ╱ 物産一 8406-8654 ╱ 穀屬 8406-8654 ╱ 蔬屬 8461-8654 ╱ 藥屬 8493-8654 ╱ 貨屬 8600-8654 ╱ ","  玉札生藍田山谷 名醫 别録 藍田出美玉色如藍故曰藍   田 太平 御覧 後魏李預得餐玉法乃采訪藍田掘得若環   璧雜器形者大小百餘枚 證 本草 藍田今不聞有玉 圖 經  本  草 青玉生藍田一名榖玉張華云合玉漿用榖玉大   如升小如雞子取穴中者非作器物用也 馬 志 琅玕 琅玕石之似珠者可為冠冕之飾 書經 蔡註 傳云石   而似玉或云似珠玉言其質珠言其形也乃石精液   凝結成樹形人截其枝刓之使圓若珠雍州據王制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8644,"卷四十三 8406-8654 ╱ 物産一 8406-8654 ╱ 穀屬 8406-8654 ╱ 蔬屬 8461-8654 ╱ 藥屬 8493-8654 ╱ 貨屬 8600-8654 ╱ ","  里間桔橰相亂上下盖有千輪貲貨甚廣 華州 志 煙 較他邑為勝 城固 縣志 草多煙草 華州 志 服之而醉名曰   煙酒又謂之相思草 葭州 志 酒 酒有富平之石洞春京城之西市腔蝦蟆陵郎官   清阿婆清 唐國 史補 鳯州公庫多美醖故世言鳯州有三   出謂手桺酒也 遯齋 閒覽 長安新豐市酒富平石凍春灞   陵崔家酒馮翊含春鳯州清白酒 酒小 史 鳯翔槖泉華   州蓮花又氷堂上尊邠州静照堂又玉泉同州清洛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8745,"卷四十四 8654-8856 ╱ 物産二 8654-8856 ╱ 草屬 8654-8856 ╱ 木屬 8694-8856 ╱ ","  蟲居之 西山 經 不灰木 太平寰宇記云俗多為鋌子燒之成炭而不   灰其葉如蒲草今人束以為燎謂之萬年火把 楊慎 丹鉛  録 按今南山深谷中間有之入  油雖數十燒不灰惟見水則易壞 不凋木 生太白山巖谷樹髙二三尺葉似槐莖赤色   有毛如棠梨四時不凋 本草 拾遺 無憂樹 華山希夷洞側有樹四株名無憂樹 隴蜀 餘聞 在   西嶽玉泉院西域種 香祖 筆記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1920,"卷六十 11856-12102 ╱ 人物六 11856-12102 ╱ 直諫 11856-12102 ╱ ","  内清肅證聖元年召拜洛州長史萬歲登封元年遷   鸞臺侍郎同平章事俄轉鳳閣侍郎則天幸玉泉寺   以山逕危懸欲御腰輿而上方慶諫曰昔漢元帝嘗   出便門御樓船光禄勲張猛奏曰乘船危就橋安元   帝從橋今山徑危險石路曲狹比於樓船安危不等   伏望停輿駐蹕則天納其言而止又舉令朞功喪未   葬不預朝賀未終喪不預宴會比來朝官不遵禮法   名教既虧實玷皇化伏望申明令式禁斷從之方慶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2986,"卷六十四 12801-13119 ╱ 人物十 12801-13119 ╱ 隱逸 12801-13119 ╱ 流寓 12870-13119 ╱ 方伎 12914-13119 ╱ ","趙元徳長安人天復中入蜀雜工佛道鬼神山水屋木   遇唐季喪亂之際得隋唐名手畫様百餘本故所學   精博有漢高祖過豐沛盤車講學豐稔圖傳於世忠   義元徳子事孟蜀為翰林待詔雖從父訓宛若生知   蜀後主嘗令其畫關將軍起玉泉寺閣作地架一座   垂昂疊拱向背無失蜀主命匠氏較之無一差者其   精妙如此嘗與高道興黄筌輩畫成都寺壁甚多 圖 畫  見聞志 按元  徳一本作徳元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3218,"卷六十五 13119-13347 ╱ 人物十一 13119-13347 ╱ 釋道 13119-13347 ╱ ","  玉札至西城見王君從王君見王母王母告以玉   珮金璫之道太極元真之經又有隂陽二景符與太   上法遂歸句曲邦人因改句曲為茅君山時二弟固   衷在官聞盈跡邁於是棄官還家渡江求兄盈   並授以上道至漢平帝二年帝命盈為司命東卿治   赤城玉洞之府二弟留治此山爾乃風雨以時五禾   成熟疾癘不起暴害不行 司命真 君傳 馬成子扶風人周秦間慨然有脩道志棄家入伯陽川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4456,"卷七十一 14351-14541 ╱ 陵墓二 14351-14541 ╱ ","   嘉靖中直指姚一元葬之玉泉院蘇志臯作記 關 中   陵墓   志 明郭少司馬良墓 在縣西北四里 州 志   張通政璉墓 在縣東二里 縣 志   雷太史霖墓 在縣東一里 縣 志   曹方伯端墓 在縣西四十里 縣 志   屈中丞直墓 在華陰縣西十五里直左副都御史   馮   志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4929,"卷七十三 14801-15019 ╱ 古蹟二 14801-15019 ╱ 府第 14801-15019 ╱ 園池 14801-15019 ╱ 藪澤 14801-15019 ╱ ","  原爽塏考妣樹楸竹前建先廟䜿豐碑修葺園亭   導水灌園以為别墅因而家焉自號樊川釣叟中有   安適堂歸潜洞趙公泉 馬 志 牡丹園 在安化門西杜城北五里元河東北路行省   郎中并人李煥卿子信之所葺也信之不喜仕進日   渉經史葺園治田樹藝為事園植牡丹三四百株他   花稱是亭臺旁午毎花時逰者車馬闐咽 馬 志 玉泉園 在澄城縣西北五十里老樹偃仰怪石巉岩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5014,"卷七十三 14801-15019 ╱ 古蹟二 14801-15019 ╱ 府第 14801-15019 ╱ 園池 14801-15019 ╱ 藪澤 14801-15019 ╱ 郊坰 14931-15019 ╱ ","喜雨亭 在鳳翔府東北蘇軾判郡時建鑿池其南引   流種樹為休息之所自為文記之 馬 志 井田 在郿縣東五十里横渠鎮南宋張載所畫未就   之井田也 馮 志 天漢樓 在漢中府治東北子城上宋建王沖詩仰窺   日月三千界平見江山七十州 馮 志 玉泉院洞 華山玉泉院洞有希夷先生睡像黄衣束   縧儼乎如生塑於先生存時元至正間宣撫王守誠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5282,"卷七十五 15211-15473 ╱ 經籍二 15211-15473 ╱ 子 15274-15473 ╱ ","大唐京寺録 卷 亡      法琳别傳二卷 俱僧法 藏撰   晁氏曰唐僧法藏撰又曰妄盡還源觀凡六門 讀書 志 玉泉筆端三卷又别一卷   陳氏曰不著名氏有序中和三年作末有䟦云扶風   李昭徳家藏之書也即故淮海相公孫又稱黄巢陷   洛之明年䟦亦不知何人别一本號玉泉子比此本   少數條而多五十二條無序䟦録其所多者為一卷  文獻  通考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8491,"卷九十二 18478-18628 ╱ 藝文八 18478-18628 ╱ 記下 18478-18628 ╱ ","道不得近因疑匣為函恐指所盛蛻者而俗謂之匣與 辰巳許及上方峯峯直立鐵鎖下垂望峯端漫不辨何 似但峯腰雜樹倒懸斜倚而幽意可人鏁兩畔多小坎 從下達上深可二寸僅容履端蓋登則緣鏁以託足者 僕曰上有道士王友巖居之不下峯唯玉泉一二道士 時裹糧往食之鏁盡處乃石罅號西天門北峯蓋唐 宗妹金仙公主駕鶴昇仙之地而門則宗覓金仙以 鑿焉者也從門入屈曲以上盤折數峯頂始及友巖所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8494,"卷九十二 18478-18628 ╱ 藝文八 18478-18628 ╱ 記下 18478-18628 ╱ ","風勁甚不可留促步出返顧所來則一青靄爾復登頓 冥宻以行詰屈數百折見平綠靄然林端既至青柯坪 也山恰半從入山來悉﨑崟側塞夷者唯此草長過人 岡之上有神祠焉礎餘瓦缺像設多壊祠旁小室中敝 竈猶存知舊有所主也日正午少饑初擬假爨於此不 意荒寂若是幸持果餅脯分食之汲祠畔井止渇日 漸熱足軟不可支卧祠前石階上適二道士自上下問 焉蓋玉泉之侣從西峯還也與之語雖無所竒亦善遺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8523,"卷九十二 18478-18628 ╱ 藝文八 18478-18628 ╱ 記下 18478-18628 ╱ ","形丹碧之不足以盡其色然是游也亦非紙絹相承之 故吾矣箕踞石上若久客還家而不能以遽出也三步 回頭五步坐迺於我乎見之雖知毛女峯鄰於上方而 不識其處僕言王刁三洞山外之西及玉泉院則日已 在西南隅矣弗果往午飯已熱如炙假籧篨卧院前亭 上繞亭皆泉聲咫尺不辨人語因憊竟睡去二時許始 醒諸道士索留題爰口占書希夷像之壁間以出嗚呼 生大華之方由大華之側古及今安知幾許然愛焉者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8567,"卷九十二 18478-18628 ╱ 藝文八 18478-18628 ╱ 記下 18478-18628 ╱ ","從玉泉院至青柯坪東西皆石壁澗水縈洄出踰張超 谷壁乃峭至希夷峽石忽具態摩雲綴日壓叠而上行 大石纍纍卧澗中水不得直去則躍舞飛鳴與山争竒 于一罅之内至青柯坪西峯斗絶出諸山忽若屏息竒 者平髙者俯若童子之見嚴師不知其氣之㣲也西峯 之竒在水簾洞逺視見竇下有丹石瀑布羃之千尺橦 而上大竒則大嶮小竒則小嶮寸寸焉如弱夫之挽勁 弓至蒼龍嶺千仞一脊仄仄如蛻龍之骨四匝峯巒映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9077,"卷九十五 18990-19256 ╱ 藝文十一 18990-19256 ╱ 樂府 18990-19256 ╱ 古詩 18990-19256 ╱ ","啟重門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從此出妻孥相視涕 闌干衆雛爛漫睡喚起霑盤飧誓將與夫子永結為弟 昆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懽誰肯艱難際豁達露心肝 别來歲月周胡羯仍搆患何當有翅翎飛去墮爾前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 驪山温湯之 東有龍湫 前人 東山氣鴻濛宫殿居上頭君來必十月樹羽臨九州隂 火煮玉泉噴薄漲巖幽有時浴赤日光抱空中樓閬風 入轍跡曠原延㝠搜沸天萬乘動觀水百丈湫幽靈斯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9089,"卷九十五 18990-19256 ╱ 藝文十一 18990-19256 ╱ 樂府 18990-19256 ╱ 古詩 18990-19256 ╱ ","   初出藍田路作        白居易 停驂問前路路在秋雲裏蒼蒼縣南道去途從此始絶 頂忽上盤衆山皆下視下視千萬峯峰頭如浪起朝經 韓公坡夕次藍橋水潯陽近四千始行七十里人煩馬 蹄阻勞苦已如此    仙娥峰下作          前人 我為東南行始登商山道商山無數峰最愛仙娥好參 差樹若插匼匝雲如抱渇望寒玉泉香聞紫芝草青崕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9131,"卷九十五 18990-19256 ╱ 藝文十一 18990-19256 ╱ 樂府 18990-19256 ╱ 古詩 18990-19256 ╱ ","沙丘變羣㒺謀遂結功臣見誅鉏冡嗣忽磨滅樹封將 軍冡泉流帝子咽强嬴亦已矣千載嗟忠哲    希夷卧像 有序          解引樾   在玉泉石室貌甚竒古眸頰間為遊人手摩津津肖   龍眠之欲醒也 陳橋曉攬轡恚彼榻邊睡誰識老希夷占㫁三峯翠    乾陵            温自知 女主踞洪圖虎眎何雄哉千秋王氣盡陵墓空崔巍我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9208,"卷九十五 18990-19256 ╱ 藝文十一 18990-19256 ╱ 樂府 18990-19256 ╱ 古詩 18990-19256 ╱ ","時人欲見不可得三峰下俯飛鴻翼丹丘羽人常往還 洪崖赤松舊相識只今邂逅契心期青瞳綠髪烟霞姿 福地洞天遊欲徧逍遙下上驂虬螭若遇真仙張有道 為言佇俟長相思    題華山圖           劉基 華嶽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開仙掌壁間擘出黄河流 大禹以之分九州河流滚滚赴溟漲華嶽拔出天河上 雲宫霧窟疑本無石室金臺儼相向玉泉髙通玉井津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9289,"卷九十六 19256-19408 ╱ 藝文十二 19256-19408 ╱ 律詩 19256-19408 ╱ ","波漲朱闌外山明綺席前畫橈飛彩鷁紅斾照清漣東 閣隨開府佳賔盡謫仙夕陽歸騎外芳草緑綿綿    草堂逍遥寺          李章 羅什留真嗣重扉掩碧松隣僧來紫閣逺逕接圭峯雨 氣晴先潤庭陰午後濃依稀祖師意瘦倚一枝笻    書山蓀亭           韓絳 玉井不可到玉泉聊可尋馬行穿亂石人語入深林州 迴少明色溪喧谷響音我來方六月雲榭一披襟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9426,"卷九十七 19408-19552 ╱ 藝文十三 19408-19552 ╱ 排律 19408-19552 ╱ 絶句 19408-19552 ╱ 詩餘 19408-19552 ╱ ","功徳見彌益道心加坐覺諸天近空香送落花    過四皓墓           李白 我行至商洛幽獨訪神仙園綺復安在雲羅尚宛然荒 凉千古跡蕪沒四墳連伊昔鍊金鼎何年閉玉泉隴寒 惟有月松古漸無烟木魅風號去山精雨嘯旋紫芝髙 咏罷青史舊名傳今日併如此哀哉信可憐    重經昭陵           杜甫 草昧英雄起謳歌厯數歸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翼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9880,"卷九十九 19764-19986 ╱ 拾遺二 19764-19986 ╱ 軼事 19764-19986 ╱ 徵應 19853-19986 ╱ 訂訛 19830-19986 ╱ ","字數日而卒 玉泉 子 李林甫為相既久自以隂禍且多天下頗怨望有鬼災 乃致方術士以禳之後得一術士曰可於長安市求一 善射者以備之林甫乃於西市召募之得焉即資其衣 食後一夕林甫㑹宴於庭度曲未終忽然中絶善射者 異而聽之乃執弓矢踰垣以入伺之忽見垣之南有一 物墮而下又一人踰來善射者一發中之乃驚去因至 林甫奏樂之地見歌舞者若木偶狀視垣南墮下之物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9962,"卷九十九 19764-19986 ╱ 拾遺二 19764-19986 ╱ 軼事 19764-19986 ╱ 徵應 19853-19986 ╱ 訂訛 19830-19986 ╱ 碎 19921-19986 ╱ ","蓮花座瑚樹一株軍器繒絲錦等 册府 元龜 京師都觀老鹿將有客來輙夜鳴道士每候之無失 潛確 書 藍田山悟真寺髙僧寫湼槃經羣鴿自空中銜水添硯 珍珠 船 長安宫南靈臺有相風烏或云此烏遇千里風乃動 述 征 記  予丙子奉使祭告西嶽於玉泉院見無憂樹四株此樹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9974,"卷九十九 19764-19986 ╱ 拾遺二 19764-19986 ╱ 軼事 19764-19986 ╱ 徵應 19853-19986 ╱ 訂訛 19830-19986 ╱ 碎 19921-19986 ╱ ","庵筆 記 馮蕘給事親仁坊有宅南靣山亭尤多養鵝鴨及雜禽 之極多常遣一家人掌之時人謂之雀省 玉泉 子 沈存中帥鄜延日以石燭烟作墨堅重而黒在松烟之 上 東坡 題䟦 蘇子由欒城集有岐下詩二十一韻寄詠子瞻稱鳳翔 廨舍内有牡丹一叢四十餘枝枝大如斗是東坡以斗 酒易之者在蓮池亭之北 鳳翔 縣志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19979,"卷九十九 19764-19986 ╱ 拾遺二 19764-19986 ╱ 軼事 19764-19986 ╱ 徵應 19853-19986 ╱ 訂訛 19830-19986 ╱ 碎 19921-19986 ╱ ","陜西鳳翔府槖泉華州蓮花又氷堂上尊邠州静照堂 又玉泉同州清洛又清心堂金州清虚堂 酒名 記 耀州陶匠創造一等平底深盌簡古號小海甌 觥記 注 漢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商州武關西洛水第十 五 煎茶 水記 終南山五老洞碑記墨菊其色如墨古用其汁以書字 澄懐 錄 石甕寺前有孔雀松下有赤茯苓入土千年則成琥珀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1,陝西,NULL,"(雍正) 陝西通志",雍正,1722,1735,20150,"卷一百 19986-20247 ╱ 拾遺三 19986-20247 ╱ 權奇 19986-20247 ╱ 滑稽 20030-20247 ╱ 神異 20062-20247 ╱ 鑿戒 19986-20247 ╱ ","出春明門外至石橋上乃得解遺其紫羅履一隻奔及 居而寤甚困床前果失一隻履旦令人於石橋上追尋 得之 玉泉 子 參軍黄仁濬自言壬子嵗罷汧陽主簿至鳳翔城有文 殊寺寺中土偶數十軀忽自揺動狀如醉人食頃不止 觀者如堵 稽神 錄 扶風馬震居長安平康坊聞扣門往看見一賃驢小兒 云適有夫人賃驢至此入宅未還賃價其家實無人來 ","100卷 ╱ (清) 沈青峰撰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2,江蘇,NULL,"(乾隆) 江南通志",乾隆,1735,1796,290,"江南通志目錄 1-563 ╱ 地理類三 1-563 ╱ 都會郡縣之 1-563 ╱ 屬 1-563 ╱ 首卷 1-563 ╱ 世祖章皇帝詔諭 1-563 ╱ ","遠堂俯瞰虎邱之背田疇林木望若錯錦蘇民仍列酒 坊茶肆各安生業管絃競奏覺有昇平景象然徒事紛 奢罔知務本未若東北風俗之樸實耳夜坐舟中與侍 臣高士奇探論古今興廢之跡或讀尚書左傳及先秦 兩漢文數篇或談周易或賦一詩每至漏下三十刻不 倦日以爲常蓋詩書意味深長不似耳目之好易於煩 厭也舟過無錫縣遊錫山觀惠泉石甃八角池水色渟 泓味較玉泉遠不相及不知前人何以稱之爲第二泉 ","200卷 ╱ (清) 君繼善修 (清) 黄之隽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2,江蘇,NULL,"(乾隆) 江南通志",乾隆,1735,1796,1464,"卷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二之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御製 563-19573 ╱ 卷二之二 563-19573 ╱ 世宗憲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三之一卷三之二 563-19573 ╱ 皇上詔諭 563-19573 ╱ 卷四之一 563-19573 ╱ 輿地志 563-5160 ╱ 圖説 563-5160 ╱ 第一卷至第三卷 563-5160 ╱ 建置沿革總表 563-5160 ╱ 第四卷 563-5160 ╱ 建置沿革表 563-5160 ╱ 第五卷至第八卷 563-5160 ╱ 星野 563-5160 ╱ 第九卷 563-5160 ╱ 疆域 563-5160 ╱ 第十卷 563-5160 ╱ 山川 563-5160 ╱ 第十一卷至第十八卷 563-5160 ╱ 風俗 563-5160 ╱ 第十九卷 563-5160 ╱ 城池 563-5160 ╱ 第二十卷至第二十一卷 563-5160 ╱ 公署 563-5160 ╱ 第二十二卷至第二十四卷 563-5160 ╱ 關津 563-5160 ╱ 第二十五卷至第二十八卷 563-5160 ╱ 古都邑 563-5160 ╱ 第二十九卷 563-5160 ╱ 古蹟 563-5160 ╱ 第三十卷至第三十六卷 563-5160 ╱ 壇廟 563-5160 ╱ 第三十七卷至第四十二卷 563-5160 ╱ 寺觀 563-5160 ╱ 第四十三卷至第四十八卷 563-5160 ╱ ","  毎擕中外子姓游集今土山在建康上元縣崇禮鄉   載建康事迹云安石於此擬會稽之東山亦號東   山此金陵之東山也然南史載宋劉勔經始鍾   嶺以為棲息亦號東山金陵遂有兩東山矣    張山在府東南三十里淳化鎮北南史云齊明敬    皇后葬江乘縣張山即此旁有虎洞下有玉泉    石硊山在府東南三十里山壟皆石祥符圖經云    硊一作櫃此山横據秦淮之上以扼水勢若櫃然    故名孫盛云自方山至此是秦所鑿斷處府志云    一名竹山 ","200卷 ╱ (清) 君繼善修 (清) 黄之隽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2,江蘇,NULL,"(乾隆) 江南通志",乾隆,1735,1796,1606,"卷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二之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御製 563-19573 ╱ 卷二之二 563-19573 ╱ 世宗憲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三之一卷三之二 563-19573 ╱ 皇上詔諭 563-19573 ╱ 卷四之一 563-19573 ╱ 輿地志 563-5160 ╱ 圖説 563-5160 ╱ 第一卷至第三卷 563-5160 ╱ 建置沿革總表 563-5160 ╱ 第四卷 563-5160 ╱ 建置沿革表 563-5160 ╱ 第五卷至第八卷 563-5160 ╱ 星野 563-5160 ╱ 第九卷 563-5160 ╱ 疆域 563-5160 ╱ 第十卷 563-5160 ╱ 山川 563-5160 ╱ 第十一卷至第十八卷 563-5160 ╱ 風俗 563-5160 ╱ 第十九卷 563-5160 ╱ 城池 563-5160 ╱ 第二十卷至第二十一卷 563-5160 ╱ 公署 563-5160 ╱ 第二十二卷至第二十四卷 563-5160 ╱ 關津 563-5160 ╱ 第二十五卷至第二十八卷 563-5160 ╱ 古都邑 563-5160 ╱ 第二十九卷 563-5160 ╱ 古蹟 563-5160 ╱ 第三十卷至第三十六卷 563-5160 ╱ 壇廟 563-5160 ╱ 第三十七卷至第四十二卷 563-5160 ╱ 寺觀 563-5160 ╱ 第四十三卷至第四十八卷 563-5160 ╱ ","   有秦柱山又吳録云一名秦望山秦始皇登此望    海故名盧熊志云今千墩寺佛殿有山髙二丈者    是或以千墩去海甚逺雖陵谷變遷古今不一未    敢信其必然也又東山在縣東南車塘里宋范良    遂讀書築亭其上扁曰墨莊    馬鞍山在新陽縣西北廣袤三里髙七十丈孤峰    特秀極目湖海上有慧聚寺又有華藏寺及浮圖    七級玉泉井大小石浮圖南有桃源洞北有鳯凰 ","200卷 ╱ (清) 君繼善修 (清) 黄之隽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2,江蘇,NULL,"(乾隆) 江南通志",乾隆,1735,1796,1686,"卷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二之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御製 563-19573 ╱ 卷二之二 563-19573 ╱ 世宗憲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三之一卷三之二 563-19573 ╱ 皇上詔諭 563-19573 ╱ 卷四之一 563-19573 ╱ 輿地志 563-5160 ╱ 圖説 563-5160 ╱ 第一卷至第三卷 563-5160 ╱ 建置沿革總表 563-5160 ╱ 第四卷 563-5160 ╱ 建置沿革表 563-5160 ╱ 第五卷至第八卷 563-5160 ╱ 星野 563-5160 ╱ 第九卷 563-5160 ╱ 疆域 563-5160 ╱ 第十卷 563-5160 ╱ 山川 563-5160 ╱ 第十一卷至第十八卷 563-5160 ╱ 風俗 563-5160 ╱ 第十九卷 563-5160 ╱ 城池 563-5160 ╱ 第二十卷至第二十一卷 563-5160 ╱ 公署 563-5160 ╱ 第二十二卷至第二十四卷 563-5160 ╱ 關津 563-5160 ╱ 第二十五卷至第二十八卷 563-5160 ╱ 古都邑 563-5160 ╱ 第二十九卷 563-5160 ╱ 古蹟 563-5160 ╱ 第三十卷至第三十六卷 563-5160 ╱ 壇廟 563-5160 ╱ 第三十七卷至第四十二卷 563-5160 ╱ 寺觀 563-5160 ╱ 第四十三卷至第四十八卷 563-5160 ╱ ","   三里許南有小洞可徑以出道書在天下福地之    數風土記云張道陵嘗修道於此故名其側有㑹    僊巖峭石壁立數仞宋紹聖間有見二僊倚石者    因名巖下有泉寒冽淵澄極旱不竭明代有人於    此闕地得石刻玉泉二字題始知為古泉也 附  明    都穆遊張公洞記 戊午從潘氏早食欲為張公之 遊舟遂經東溪風逆甚四十里   至湖鎮微雨予興不可遏乘肩輿冐雨東南行   羣山在目蒼翠可挹五里避雨天申宫舊名洞靈   觀嘗有後唐明宗題標及宋韓熙載撰碑今皆不   存而殿宇亦已傾圮所存惟三星石門而已須臾 ","200卷 ╱ (清) 君繼善修 (清) 黄之隽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2,江蘇,NULL,"(乾隆) 江南通志",乾隆,1735,1796,3806,"卷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二之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御製 563-19573 ╱ 卷二之二 563-19573 ╱ 世宗憲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三之一卷三之二 563-19573 ╱ 皇上詔諭 563-19573 ╱ 卷四之一 563-19573 ╱ 輿地志 563-5160 ╱ 圖説 563-5160 ╱ 第一卷至第三卷 563-5160 ╱ 建置沿革總表 563-5160 ╱ 第四卷 563-5160 ╱ 建置沿革表 563-5160 ╱ 第五卷至第八卷 563-5160 ╱ 星野 563-5160 ╱ 第九卷 563-5160 ╱ 疆域 563-5160 ╱ 第十卷 563-5160 ╱ 山川 563-5160 ╱ 第十一卷至第十八卷 563-5160 ╱ 風俗 563-5160 ╱ 第十九卷 563-5160 ╱ 城池 563-5160 ╱ 第二十卷至第二十一卷 563-5160 ╱ 公署 563-5160 ╱ 第二十二卷至第二十四卷 563-5160 ╱ 關津 563-5160 ╱ 第二十五卷至第二十八卷 563-5160 ╱ 古都邑 563-5160 ╱ 第二十九卷 563-5160 ╱ 古蹟 563-5160 ╱ 第三十卷至第三十六卷 563-5160 ╱ 壇廟 563-5160 ╱ 第三十七卷至第四十二卷 563-5160 ╱ 寺觀 563-5160 ╱ 第四十三卷至第四十八卷 563-5160 ╱ ","   晉陽廢縣在東流縣東北即今晉陽鄉隋置    桑柘門在府城秀山門外虎山之東北通 <img n=""141""/>口唐    時城門名也又有雙江門未詳何所   仙壇在石埭縣陵陽山中峯之半竇子明仙所唐    天寳末建仙壇宮至今祀之    醮壇在石埭縣碧玉泉上其石方平陛級如壇竇    子明嘗醮其上俗呼為仙人石    梅根監在府東五十里亦曰梅根冶六朝皆鼓鑄 ","200卷 ╱ (清) 君繼善修 (清) 黄之隽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2,江蘇,NULL,"(乾隆) 江南通志",乾隆,1735,1796,3820,"卷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二之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御製 563-19573 ╱ 卷二之二 563-19573 ╱ 世宗憲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三之一卷三之二 563-19573 ╱ 皇上詔諭 563-19573 ╱ 卷四之一 563-19573 ╱ 輿地志 563-5160 ╱ 圖説 563-5160 ╱ 第一卷至第三卷 563-5160 ╱ 建置沿革總表 563-5160 ╱ 第四卷 563-5160 ╱ 建置沿革表 563-5160 ╱ 第五卷至第八卷 563-5160 ╱ 星野 563-5160 ╱ 第九卷 563-5160 ╱ 疆域 563-5160 ╱ 第十卷 563-5160 ╱ 山川 563-5160 ╱ 第十一卷至第十八卷 563-5160 ╱ 風俗 563-5160 ╱ 第十九卷 563-5160 ╱ 城池 563-5160 ╱ 第二十卷至第二十一卷 563-5160 ╱ 公署 563-5160 ╱ 第二十二卷至第二十四卷 563-5160 ╱ 關津 563-5160 ╱ 第二十五卷至第二十八卷 563-5160 ╱ 古都邑 563-5160 ╱ 第二十九卷 563-5160 ╱ 古蹟 563-5160 ╱ 第三十卷至第三十六卷 563-5160 ╱ 壇廟 563-5160 ╱ 第三十七卷至第四十二卷 563-5160 ╱ 寺觀 563-5160 ╱ 第四十三卷至第四十八卷 563-5160 ╱ ","   其園戲葉云週廻莫有千秋葉葉隨答云裨補能    堪百節蠶    鐵船在銅陵縣五松山前湖田之下首尾船形如    積鐵舊傳晉潯陽太守張寛殁為神於此一夕乘    船至為人所見其船遂溺而露首尾焉    杏花村在府秀山門外里許因唐杜牧詩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得名南畿志云有古石井圏刻黃公    廣潤玉泉六字 ","200卷 ╱ (清) 君繼善修 (清) 黄之隽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2,江蘇,NULL,"(乾隆) 江南通志",乾隆,1735,1796,7518,"卷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二之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御製 563-19573 ╱ 卷二之二 563-19573 ╱ 世宗憲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三之一卷三之二 563-19573 ╱ 皇上詔諭 563-19573 ╱ 卷四之一 563-19573 ╱ 食貨志 6538-8341 ╱ 田賦 6538-8341 ╱ 第六十七卷至第七十三卷 6538-8341 ╱ 户口 6538-8341 ╱ 第七十四卷至第七十五卷 6538-8341 ╱ 徭役 6538-8341 ╱ 第七十六卷 6538-8341 ╱ 漕運 6538-8341 ╱ 第七十七卷至第七十八卷 6538-8341 ╱ 關税 6538-8341 ╱ 第七十九卷 6538-8341 ╱ 蘆課 6538-8341 ╱ 第八十卷 6538-8341 ╱ 鹽法 6538-8341 ╱ 第八十一卷 6538-8341 ╱ 錢法 6538-8341 ╱ 第八十二卷 6538-8341 ╱ 蠲賑 6538-8341 ╱ 第八十三卷至第八十四卷 6538-8341 ╱ 積貯 6538-8341 ╱ 第八十五卷 6538-8341 ╱ 物産 6538-8341 ╱ 第八十六卷 6538-8341 ╱ ","   二十九年開通惠河以郭守敬領都水監初言水    利有十一事其一欲道昌平縣白浮村神仙泉過    雙塔榆河引一畝玉泉諸水入城匯於積水潭従    東折而南入舊河每十里置一牐以時蓄洩帝稱    善復置都水監命守敬領之丞相以下皆親操畚    鍤為之倡置牐之處往往於地中得舊時磚木人    服其識逾年畢工自是免都民陸輓之勞上悅賜    名曰通惠 續文獻通考  ","200卷 ╱ (清) 君繼善修 (清) 黄之隽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2,江蘇,NULL,"(乾隆) 江南通志",乾隆,1735,1796,8305,"卷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二之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御製 563-19573 ╱ 卷二之二 563-19573 ╱ 世宗憲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三之一卷三之二 563-19573 ╱ 皇上詔諭 563-19573 ╱ 卷四之一 563-19573 ╱ 食貨志 6538-8341 ╱ 田賦 6538-8341 ╱ 第六十七卷至第七十三卷 6538-8341 ╱ 户口 6538-8341 ╱ 第七十四卷至第七十五卷 6538-8341 ╱ 徭役 6538-8341 ╱ 第七十六卷 6538-8341 ╱ 漕運 6538-8341 ╱ 第七十七卷至第七十八卷 6538-8341 ╱ 關税 6538-8341 ╱ 第七十九卷 6538-8341 ╱ 蘆課 6538-8341 ╱ 第八十卷 6538-8341 ╱ 鹽法 6538-8341 ╱ 第八十一卷 6538-8341 ╱ 錢法 6538-8341 ╱ 第八十二卷 6538-8341 ╱ 蠲賑 6538-8341 ╱ 第八十三卷至第八十四卷 6538-8341 ╱ 積貯 6538-8341 ╱ 第八十五卷 6538-8341 ╱ 物産 6538-8341 ╱ 第八十六卷 6538-8341 ╱ ","   元修菜 産貴池見東坡集     茶 有片茶仙芝嫩蕋等名六邑皆出     金地茶 出九華山亦金地蔵自西域攜來者     仙人掌茶 李白有贈玉泉仙人掌茶詩出九華山 中    茗地源茶 出九華山之閔園隂谷中春夏之間萌 芽始發故旗槍不大展亦不可多得    薑 本草乾薑以池州者為良貴池銅陵皆出     笋 池州産竹故笋稱最     菉荳粉 出東流粉異於他邑者以菊江之水為勝耳  ","200卷 ╱ (清) 君繼善修 (清) 黄之隽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2,江蘇,NULL,"(乾隆) 江南通志",乾隆,1735,1796,13457,"卷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二之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御製 563-19573 ╱ 卷二之二 563-19573 ╱ 世宗憲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三之一卷三之二 563-19573 ╱ 皇上詔諭 563-19573 ╱ 卷四之一 563-19573 ╱ 人物志 13129-18550 ╱ 名賢 13129-18550 ╱ 第一百三十八卷 13129-18550 ╱ 宦績 13129-18550 ╱ 第一百三十九卷至第一百五十卷 13129-18550 ╱ 武功 13129-18550 ╱ 第一百五十一卷至第一百五十二卷 13129-18550 ╱ 忠節 13129-18550 ╱ 第一百五十三卷至第一百五十六卷 13129-18550 ╱ 考義 13129-18550 ╱ 第一百五十七卷至第一百六十二卷 13129-18550 ╱ 儒林 13129-18550 ╱ 第一百六十三卷至第一百六十四卷 13129-18550 ╱ 文苑 13129-18550 ╱ 第一百六十五卷至第一百六十七卷 13129-18550 ╱ 隱逸 13129-18550 ╱ 第一百六十八卷至第一百六十九卷 13129-18550 ╱ 藝術 13129-18550 ╱ 第一百七十卷至第一百七十一卷 13129-18550 ╱ 流寓 13129-18550 ╱ 第一百七十二卷至第一百七十三卷 13129-18550 ╱ 方外 13129-18550 ╱ 第一百七十四卷至第一百七十五卷 13129-18550 ╱ 賢淑 13129-18550 ╱ 第一百七十六卷 13129-18550 ╱ 義烈 13129-18550 ╱ 第一百七十七卷至第一百八十一卷 13129-18550 ╱ 完節 13129-18550 ╱ 第一百八十二卷至第一百八十七卷 13129-18550 ╱ 貞孝 13129-18550 ╱ 第一百八十八卷至第一百八十九卷 13129-18550 ╱ ","   恵有文集奏議    喻樗字子才自祥符徙家無錫少慕伊洛之學從    楊時游舉進士以趙鼎薦授祕書省正字力言和    議之非忤秦檜出判衡州致仕檜死起大宗正丞    厯擢浙東提舉常平以治績聞樗有人倫鑒張九    成沈晦樊光逺輩未第時俱以第一人期之後果    然有易義四書性理講解學者稱玉泉先生    尤袤字延之無錫人舉進士為泰興令修築舊城 ","200卷 ╱ (清) 君繼善修 (清) 黄之隽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2,江蘇,NULL,"(乾隆) 江南通志",乾隆,1735,1796,17670,"卷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二之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御製 563-19573 ╱ 卷二之二 563-19573 ╱ 世宗憲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三之一卷三之二 563-19573 ╱ 皇上詔諭 563-19573 ╱ 卷四之一 563-19573 ╱ 人物志 13129-18550 ╱ 名賢 13129-18550 ╱ 第一百三十八卷 13129-18550 ╱ 宦績 13129-18550 ╱ 第一百三十九卷至第一百五十卷 13129-18550 ╱ 武功 13129-18550 ╱ 第一百五十一卷至第一百五十二卷 13129-18550 ╱ 忠節 13129-18550 ╱ 第一百五十三卷至第一百五十六卷 13129-18550 ╱ 考義 13129-18550 ╱ 第一百五十七卷至第一百六十二卷 13129-18550 ╱ 儒林 13129-18550 ╱ 第一百六十三卷至第一百六十四卷 13129-18550 ╱ 文苑 13129-18550 ╱ 第一百六十五卷至第一百六十七卷 13129-18550 ╱ 隱逸 13129-18550 ╱ 第一百六十八卷至第一百六十九卷 13129-18550 ╱ 藝術 13129-18550 ╱ 第一百七十卷至第一百七十一卷 13129-18550 ╱ 流寓 13129-18550 ╱ 第一百七十二卷至第一百七十三卷 13129-18550 ╱ 方外 13129-18550 ╱ 第一百七十四卷至第一百七十五卷 13129-18550 ╱ 賢淑 13129-18550 ╱ 第一百七十六卷 13129-18550 ╱ 義烈 13129-18550 ╱ 第一百七十七卷至第一百八十一卷 13129-18550 ╱ 完節 13129-18550 ╱ 第一百八十二卷至第一百八十七卷 13129-18550 ╱ 貞孝 13129-18550 ╱ 第一百八十八卷至第一百八十九卷 13129-18550 ╱ ","   葛頴明妻眭氏丹陽人              于星煥妻荆氏金壇人    司寅卞妻蔡氏金壇人    司一龍妻徐氏金壇人    史嘉妻于氏金壇人    史玉泉妻武氏金壇人    周崧妻楊氏溧陽人    尤不磷妻狄氏溧陽人 ","200卷 ╱ (清) 君繼善修 (清) 黄之隽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82,江蘇,NULL,"(乾隆) 江南通志",乾隆,1735,1796,19170,"卷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二之一 563-19573 ╱ 聖祖仁皇帝御製 563-19573 ╱ 卷二之二 563-19573 ╱ 世宗憲皇帝詔諭 563-19573 ╱ 卷三之一卷三之二 563-19573 ╱ 皇上詔諭 563-19573 ╱ 卷四之一 563-19573 ╱ 藝文志 18550-19391 ╱ 經部 18550-19391 ╱ 第一百九十卷 18550-19391 ╱ 史部 18550-19391 ╱ 第一百九十一卷 18550-19391 ╱ 子部 18550-19391 ╱ 第一百九十二卷 18550-19391 ╱ 集部 18550-19391 ╱ 第一百九十三卷至第一百九十四卷 18550-19391 ╱ ","   雲樓野稿 婺源 程樞                  菊坡集 婺源汪 德馨    東湖遺稿 婺源汪 德鈞    德新詩稿 婺源方 伯鑑    學稿復稿隨筆稿 婺源程 鼎新    雲中稿    雲屋稿 俱婺源 王壎    玉泉集 祁門謝 俊民 ","200卷 ╱ (清) 君繼善修 (清) 黄之隽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890,江蘇,鎮江,"(光緒) 續纂句容縣志",光緒,1875,1908,210,,"慶賀寺在上容鄕一名虬山寺中有寶誌公像鄕人於中元日 合社往祭每逢大旱舁其像出以禱雨頗致靈驗寺名慶賀以 此 小金山寺在上葛村之南三里許有元碑 東霞寺在治東三十五里呂防村前明魯鉞有碑記 北寺在下蜀鎭西北 戍山寺在下蜀鎭北亂後建 古南寺在下蜀鎭南里許 玉泉寺在下蜀鎮北 宋熙寺在東陽鎮 宏福寺在橋頭鎭北一名白衣庵 銅山寺在治北銅山之陽一名玉泉寺亂後建 ","20卷 ╱ (清) 張紹棠修 (清) 蕭穆纂 ╱ 清光緒刊本"
16890,江蘇,鎮江,"(光緒) 續纂句容縣志",光緒,1875,1908,219,,"瀉岡泉在治北二十五里觀音庵東 戞玉泉在赤山頂穿雲觸石響出石腹如戞玉然味亦芳洌有 道光閒邑人石泉題額篆書甚工 甲山泉在縣南山有磐石大小十六泉味甚甘石泉紀以詩有 中冷第一毘陵二忘卻家山十六泉之句 張山泉即楊柳泉前志第載其灌漑之廣而不言其美按金鰲 待徵錄云野泉一泓旁植楊柳而味甘且輕勝宮氏泉遠矣予 飲而拜之曰泉乎泉乎爾不能出珍珠媚客遂淪棄於田閒乎 仙宕泉在治北梧桐山泉長流不竭味亦佳 白石泉出治北亭山 飲馬泉在龍潭鎮西北二里許 高宗純皇帝南巡時飮馬於此故名一名温泉 ","20卷 ╱ (清) 張紹棠修 (清) 蕭穆纂 ╱ 清光緒刊本"
16890,江蘇,鎮江,"(光緒) 續纂句容縣志",光緒,1875,1908,736,,"衡增廣生事親孝繼母趙病侍湯藥污穢之具皆自滌之制藝 與張曉樓為近家居訓子課徒不求進取弟子知名者甚夥會 歲試同學某冀得首選求其文許白金五十兩長釣曰日有食 夜得寢焉用此為卻之其方正如此長鑒字涵江道光甲辰 恩科舉人精熟左國行文有渾灝流轉之氣書法挺秀得褚河 南遺意自謂用力三十年子彭字小涵附貢生亦以善書名 石泉字紫巖一字子厓邑廩生學識淹雅留心風教曾偕邑人 采訪節孝得彙旌甚夥又以道光閒叠經木災赤山湖為水利 大宗積久淤塞非疏濬不能紓民患輯赤山湖志四卷泉於藝 無不工詩法唐人山水得雲林大意善篆隸赤山戞玉泉三字 其手書也家甚貧而骨秀神清蕭然不為境累所居近甲山山 之顚有如椀如盎如盤如甕者大小十六泉水味極美暇時招 ","20卷 ╱ (清) 張紹棠修 (清) 蕭穆纂 ╱ 清光緒刊本"
16890,江蘇,鎮江,"(光緒) 續纂句容縣志",光緒,1875,1908,912,,"  暴骨冢在龍潭倉頭下蜀橋頭者為總兵劉啟發掩埋在東   門外及西城根新塘官道旁行香官道旁皆同治閒邑人捐   資分   四鄉義阡南鄕四處 一在經達村西里人經正斌捐置 一 在亦山腳東里人貴錦山捐置 一在  神墩山計三畝道光十年戴鑒動捐送 一在  經關冢計二畝嘉慶三年楊巷村戴姓捐送 東陽鎭義阡  一在鎮後土名觀條計二畝 一在鎮後土橋土名白土山  計二畝 一在鎮南大路側土名沈官頭同治初年續置計  二畝二分 一在鎮大路側土名灣灣田亦續置計一畝四  分以上二處經仁壽堂董事稟請勒石賞示以垂久遠與施  材局相  輔而行 龍潭鎭義阡 一在黄龍山腳係舊置 一在虎王廟東係新購 倉頭鎭義阡 一 在  佘家凹上八畝下五畝道光閒孫聚賢捨 一在黄龍山計  二畝 一在鬼谷塘 一在馬蹄山計四畝 一在陶冶計  五畝 一在鎮山東 一在鎭東姚塘  背以上六處係新庵華藏寺同善堂捨 下蜀鎭義阡 一在戍 山寺側  土名香灰地約十餘畝 一在東門橋外長龍山下約十餘  畝以上二處皆金陵同善堂捨 一在東門橋外大路北計  九畝鎭人鍾年三與玉泉寺同捨 一在鎭南里許名窰家  凹計三畝古南寺捨 一在鎮南里許名澗西大地計五畝 ","20卷 ╱ (清) 張紹棠修 (清) 蕭穆纂 ╱ 清光緒刊本"
16890,江蘇,鎮江,"(光緒) 續纂句容縣志",光緒,1875,1908,1566,,"瑞麥記 洪武 年趙仲衡撰見宏治志  重修學校記 洪武十五年朱純撰見宏治志  重修戟門記 永樂十五年胡儼撰見宏治志今存  重建宣聖祠記 永樂十九年孔希潮撰見宏治志  重修明德堂記 宣德三年苗衷撰見宏治志  玉泉寺記 宣德四年謝璘撰見宏治志  石樓岡祠堂記 正統元年張文烱撰見補志  刑部郎中謝君墓表 正統五年十二月王英撰見宏治志    興國知州樊公墓銘 正統十年魏驥撰見宏治志  儒學進士題名記 正統十三年周敘撰見宏治志今存  重修青元觀記 正統十三年十二月林瑱撰見宏治志  射圃記 正統十四年陳敬宗撰見宏治志  ","20卷 ╱ (清) 張紹棠修 (清) 蕭穆纂 ╱ 清光緒刊本"
16890,江蘇,鎮江,"(光緒) 續纂句容縣志",光緒,1875,1908,2402,,"優國老儵值晏駕於焉告退專靜山廬以修上道君雖搢紱朝 班諷議庠塾而心標象外志結霞門第四兄遠遊永和四年嘉 遁不反君尙想幽奇歲月彌軫恆與楊君深神明之契興甯中 眾真降楊備令宣諭龍書雲篆僉然徧該靈模粤旨於兹必究 年涉懸車遵行愈篤太元元年解駕遺世春秋七十有二子姪禮 乏虚柩於縣西大墓京陵之蹤未遠飛劍之墎在焉謹按真話 君挺命所基綠業已久周武王世九宫上相長里薛公之第也 兼許肇遺功復應垂社後胤故乘運托生因資成道玉札所授 爲上清真人爵登侯伯泣編鄉司理仙撫治佐聖牧明矣真傅 未顯於世莫能具述 楊君諱義 事具真誥 長史第三子諱玉斧世名翽字 道翔正生母陶威女先亡已得在洞府易遷宫中君清穎瑩潔 特絶世倫郡舉上計掾不赴粃糠塵務研精上業即宏景元中 ","20卷 ╱ (清) 張紹棠修 (清) 蕭穆纂 ╱ 清光緒刊本"
16891,江蘇,揚州,"(民國) 甘泉縣續志",民國,1911,1949,501,"卷七 417-622 ╱ 學校攷第八 417-622 ╱ ","歧至秋一幹數千百朶花白色 萬壽菊高可三四尺羽狀複葉夏開黄花略帶紅色花 時繁茂 水仙并行脉葉根葉略似蒜及薤抽莖如蔥頭花色淡 白心黄赤花紫色者乃其别種 金沙 未詳  海仙 未詳  玉屑 未詳  到綫紅 未詳  竹之屬 ","29卷 ╱ (民國) 綫祥保修 (民國) 桂邦傑纂 ╱ 民國十五年刊本"
16893,江蘇,揚州,"(民國) 續修江都縣志",民國,1911,1949,560,"卷七 476-676 ╱ 學校攷第八 476-676 ╱ ","香梅 水仙根葉似蒜及薤春初抽莖如葱頭花淡白色心黄 赤别有紅花者為一物二種 雲麓漫鈔單葉者 名金盞銀臺 瑞香柔條厚葉四時不凋冬春之交開花成簇有黃白 紫三色枇杷葉楊梅葉柯葉毬子攣枝等種惟攣枝者 花紫香烈黃瑞香一名結香 前志誤以瑞香 結香為二物 玉蝴蝶 未詳  海仙 未詳  玉屑 未詳疑即 六月雪 珍珠 未詳疑即 珍珠蘭 ","30卷 ╱ (民國) 錢祥保修 (民國) 桂邦傑纂 ╱ 民國十五年刊本"
16897,江蘇,徐州,"(光緒) 豐縣志",光緒,1875,1908,783,"卷十二 778-964 ╱ 藝文類 778-964 ╱ 奏疏 778-964 ╱ 記 778-964 ╱ 序 778-964 ╱ 頌 778-964 ╱ 傳 778-964 ╱ 墓碑 778-964 ╱ 文 778-964 ╱ ","   來曹單鄆城鉅野之坡水嘉祥之柳淶濟甯之舊運    牛頭等河又如東來之汶泗府洸玉泉薛沙等河其    為微山一湖之灌輸者不一而足更不需有害無利    之黃水况內華山議建閘座尾閭原屬相通萬一旱    乾湖涸或值黃漲原可啟放而入並非内外阻隔是    得此攔黃一堤黃水仍內灌滕沛魚濟一帶民社    田廬未涸者可望漸涸已涸者可復淹運河已修    之縴道等工可以不受黃水之患而東南數百萬 天庾遄行無矣是皆大有益于東省者也 臣  竊見我 皇上心殷利濟宵旰憂勤是以殫精竭思通盤籌畫謹抒    一得之愚以備 ","16卷 ╱ (清) 姚鴻杰纂修  ╱ 清光緒二十年刊本"
16899,江蘇,鎮江,"(民國) 丹陽縣續志",民國,1911,1949,537,,"朱用贊字近泉庠生精奕嘗客居象山夜步江岸見片   舟出蘆荻中一叟曳杖招之登指謂曰好奕乎相與   往復論辨倶出意表更闌別去舟倏忽不見用贊由   是技大進著奕譜宣城湯睡庵序 張中侃字玉泉草書有盛名時人目為張旭蘇慎齋制   軍推為江南第一丹徒趙小坡增詩云只愁雷雨至   化作蛟龍去年九十餘卒 丁雨辰工書畫傳眞尤妙肖子俟侯孫新如曾孫鶴洲   皆以善畫稱鶴洲前志有傳 周佩蓮字藕峰歲貢生性嗜翰墨從張黙庵游書法神 ","44卷 ╱ (民國) 胡爲和修 (民國) 孫國鈞纂 ╱ 民國十六年刊本"
16899,江蘇,鎮江,"(民國) 丹陽縣續志",民國,1911,1949,643,,"李家兄弟染朝血莫過延陵季子祠    夏日遊廣福寺        孫景文 一笻敲破梵林煙老衲倉皇驚晝眠碧水青山供笑傲 綠籮怪石任攀援為題詩句磨蒼壁旋洗茶鐺煮玉泉 清致可人歸未得無由此地學逃禪    望湖亭重修落成和王東里韻  明  湯日昭 閒來登眺歷崇邱湖上亭開勢欲浮蔥蒨四山環碧落 巉岏一曲枕寒流漁歌梵唄皆清賞望遠憑高一壯遊 蓮社重修風物勝綵毫先唱耀千秋    秋日同友人游六度庵     鍾鳴陛 ","44卷 ╱ (民國) 胡爲和修 (民國) 孫國鈞纂 ╱ 民國十六年刊本"
16900,浙江,杭州,"(光緒) 分水縣志",光緒,1875,1908,108,"卷之一 83-166 ╱ 疆域志 83-166 ╱ 沿革 83-166 ╱ 界至 90-166 ╱ 山川 91-166 ╱ ","亦迎風而嘯因名此山為馬嘯塔山麓有廣陵庵香火頗盛 馬鞍山在縣南五十里 天尊巖在縣南五十里 陽田嶺在縣南五十五里 胥嶺在縣七十里毗連建德亦以子胥避難得名旁有獅 子巖鳳麓崖下有明暗二洞一名玉泉一名金粟明知縣張 完度詩 十里松風落步虚鐘聲磬韻下徐徐 洞中自有鈞天樂簫鼓人閒總不如 計楠詩 嶺上一 洞明嶺 下一洞暗明者廣而淺石門若高閈暗者深不測欲入須魚 貫點炬為導引蛇行細細看可坐亦可眠天生石几案陰風 從中來腥氣逆鼻觀不覺心膽寒渾身多騋汗土人為予言 洞中多怪幻木魅與狐妖逢人每戲玩亦可藏猛獸行客為 其㗖我聞此語驚氣餒脚反 輭急急循途歸夕陽人影散 羅星石在縣南七十里和村莊 ","10卷 ╱ (清) 陳常鏵修 (清) 臧承宜纂 ╱ 民國三十二年刊本"
16900,浙江,杭州,"(光緒) 分水縣志",光緒,1875,1908,144,"卷之一 83-166 ╱ 疆域志 83-166 ╱ 沿革 83-166 ╱ 界至 90-166 ╱ 山川 91-166 ╱ 市巷 127-166 ╱ 鄉莊 128-166 ╱ 村聚 137-166 ╱ 水利 140-166 ╱ ","合明隆慶二年知縣游泮築堤障之遂稍會於南邑中因而 科第蟬聯嗣是佹築佹廢萬歷四十一年知縣游之光采輿 論親往度之築石障流挽之使南且授之策曰潰於東者上 游不據也則高築堤岸不會於南者下游不暢也則深濬河 道計日程功不數月兑□塞而坎流會矣是堰在縣 治東北一里實有關於形勢惜坍廢已久不克復築 馬家塘 在西門外 廣數畝 東寺塢塘 在縣治北玉泉山下元邑人 王德齋諭官今為放生池 東鄉有側山堰 在方吳村灌 殿前下隴田 童堰 灌何宋阪 等處田 板堰 灌田 同上 萬羅 潭堰 灌嚴家村 等處田 大溪阪堰 灌大溪 阪田 方家堰 在半 坑 下水碓堰 在 半 坑灌黃 金阪田 白沙塢口堰 在大山灌 白洋坪田 洛灣口堰横塘堰 灌蔡家 凸田 周 青堰 灌周青 阪田 潘家堰 灌寺 阪田 漁木潭堰 灌寺下 阪田 姚家堰 灌寺 阪田 泰 廟堰 在翁 村外 齊家堰 灌齊 家阪田 高堰 在文 村上 官舍堰 灌黃墓 阪田 蘆阪堰 灌蘆 阪田 沙阪堰 灌沙 阪田 大石堰 在石 壁口 雙溪堰 灌徐村發 洪二阪田 後阪堰 灌 水 碓阪 田 梅樹堰 灌棠棃 阪田 郎堰 灌藍青 阪田 龍堰 灌田 同上 黃泥堰 灌下墓 阪田 ","10卷 ╱ (清) 陳常鏵修 (清) 臧承宜纂 ╱ 民國三十二年刊本"
16900,浙江,杭州,"(光緒) 分水縣志",光緒,1875,1908,151,"卷之一 83-166 ╱ 疆域志 83-166 ╱ 沿革 83-166 ╱ 界至 90-166 ╱ 山川 91-166 ╱ 市巷 127-166 ╱ 鄉莊 128-166 ╱ 村聚 137-166 ╱ 水利 140-166 ╱ 古蹟 151-166 ╱ ","四堰灌邏 浦范塢田 水碓堰方家堰 二堰灌 舞嶺田 青柴山堰大堰 灌喧 塢田 玉泉 塘 十上大老塢 青山殿下 火燒塘 在中 塘坂 西鄕鸛隖堰 四上灌 何坂田 石佛堰 四上灌楊 村坂田 唐灣堰 灌上奇 坂田 新田 堰 灌朱家 園田 楊村堰 灌奇 坂田 黃母堰 灑倉前 坂田 北鄉塘干堰 在麻源莊 邵家坂 柳干堰 在 源溪 秋堰 灌琅玕 坂田 張園塘 在 山 下 莊 塘塢塘 在對 家莊 官塘大塘 在賀 洲    古蹟 唐昭德縣城址在邑西北生仙鄕嘉德里唐寶應元年析分 水置昭德縣築城又生仙鄉高阪有昭德縣天地壇合村有 昭德縣鬼神壇 唐分水縣尉司址建置時代不可考宋政和間檐瓦墜有唐 ","10卷 ╱ (清) 陳常鏵修 (清) 臧承宜纂 ╱ 民國三十二年刊本"
16900,浙江,杭州,"(光緒) 分水縣志",光緒,1875,1908,210,"卷之二 166-267 ╱ 營建志 166-267 ╱ 城池 166-267 ╱ 公署 167-267 ╱ 壇廟 179-267 ╱ 寺觀 209-267 ╱ 倉儲 177-267 ╱ 汎舖 178-267 ╱ 公所 175-267 ╱ ","雲護庵 在羅伽山下僧慧心建嘉慶間僧玉泉修咸豐時 燬於燹光緒九年邑人邱樑募貲重建僧果崇置有產 安定禪院 在安定山僧慧空苦行興建 保甯塔院 在縣治嶺山今圮 東皋庵 在梅坡山明邱僼建門知縣張完度有贈庵僧性 能詩 古庵辭方□野□弄自姿半□□邊折數□□外支世 塵飛不入也霧□□宜問以梅何在云於壁有之輕描 臘蕊韻宛匪早花枝箇裏有禪衲翛然無俗思一關長自掩 三載遠為期沆瀣迎風吹煙霞展袖破經超文字解揭罄道 心持破摥□□□□□□□□今□□□□□遣□香□□ 影鵝群剩細□雪嶺遺華嚴書吹□石壁□□□遠□□奇 客孤□□□□交□數□息乏□□□□□□□□□□□ 染菜籬歸禽催客反暮□捲旌遲所願婆心□而宣航海慈 宗風遍大地慧烜徹昏岐歷劫勞頻渡傳□□續仔毋徒躭 寂障以自癖空癡淨上原非遠樂邦不外兹藏身雖火宅見 性即蓮漪好伏林間虎須騎座上獅俄焉登彼岸玅矣得吾 師廣設超凡篾微尋作聖基舉拳空貝□□□□須彌拄杖 ","10卷 ╱ (清) 陳常鏵修 (清) 臧承宜纂 ╱ 民國三十二年刊本"
16900,浙江,杭州,"(光緒) 分水縣志",光緒,1875,1908,217,"卷之二 166-267 ╱ 營建志 166-267 ╱ 城池 166-267 ╱ 公署 167-267 ╱ 壇廟 179-267 ╱ 寺觀 209-267 ╱ 倉儲 177-267 ╱ 汎舖 178-267 ╱ 公所 175-267 ╱ ","廣林庵 在縣南四十五里蒲坂外首光緒間先後增修 西來庵 在縣南七十里僧達心含章等建 廻龍庵 在縣南胥嶺前有玉泉金粟洞諸勝供人遊眺 永福庵 在縣南胥嶺巔上有二塘水清可鑒遇旱不竭禱 雨輒應亦一遊覽勝處 聚龍禪院 在縣南七十里和村莊即桐分交界處光緒初 重修改名廣福庵 鳳鳴庵 在縣西二里天英莊 甘露庵 在縣西三里官田塢口今圮 延鴻寺 在縣西周廣順三年建明洪武七年僧智浮重建 國朝順治十六年僧眞澄改造雍正十一年僧通達重修邑 ","10卷 ╱ (清) 陳常鏵修 (清) 臧承宜纂 ╱ 民國三十二年刊本"
16900,浙江,杭州,"(光緒) 分水縣志",光緒,1875,1908,863,"卷之九 787-885 ╱ 藝文志 787-885 ╱ 書目 787-885 ╱ 奏疏 799-885 ╱ 序記 787-885 ╱ 傳誌 787-885 ╱ 詩 843-885 ╱ ","唆親與族令之蚌鷸爭飽我囊橐欲投應豺虎毒甚等虺 蝮不於為政人嚴刑為驅逐何以安善良何以厚風俗作詩 以告汝終凶爻須卜獄貨府辜功鞶帶訟褫服恢恢網不漏 毋謂任詆䛢     祈雪 願將一腔血化作滿天雪招要囑庭梅溟濛生眼纈亞歲滴 數珠睨之一指蔑行行麥中田氣象仍萎苶為時亦尙早祈 年胡迫切只望來歲豐以補今歲缺霏霏我心怡杲杲我心 結左將青女提右把滕六挈上天其同雲朔風其栗烈銀龍 舞金池鹽花飛玉屑庶望分陽麥雙歧歌聲澈     謁府城北烏龍王廟為分邑禱雨 ","10卷 ╱ (清) 陳常鏵修 (清) 臧承宜纂 ╱ 民國三十二年刊本"
16905,江蘇,常州,"(光緒) 溧陽縣續志",光緒,1875,1908,88,"卷二 82-128 ╱ 輿地志 82-128 ╱ 古蹟 82-128 ╱ 亭臺碑 82-128 ╱ 雜物 82-128 ╱ ","     帖    重刻淳化閣帖 案淳化閣帖十卷明肅府於萬歷四十 三年重刻上石為甓橋虞氏世藏咸豐   十年經宼殘毁今完者四   十七石碎者七十一石 御書賈舍人早朝詩帖 康熙二十九年賜 彭會淇恭勒上石      雜物    玉泉井在得隨區朱曹村南北各一深五丈許生成石    眼泉清味甘井內如有石筍兩枝汲水撼之聲如雷吼    紫石井一名硃砂井在强步鎭陳公祠南天生紫石中    一巨穴空洞如屋泉味甘美    盤白山石泉在山顚一穴中探勝者登因風庵汲水煮    茗咸謂不减中泠云 ","16卷 ╱ (清) 朱畯修 (清) 馮煦纂 ╱ 清光緒二十三年刊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53,"杭州府志卷首恭紀 0-632 ╱ 宸章 42-632 ╱ 謹錄五卷 42-632 ╱ 廵幸 42-632 ╱ 謹錄一卷 42-632 ╱ 杭州府志目錄 42-632 ╱ ","時路郤回春色初搖堤上柳惠風正發寺邊梅此行不是探名 勝欲使陽和徧九垓    西溪 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深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俗藉漁為 業園饒筍作林民風愛淳樸不厭一登臨    題西溪山莊以竹二字書賜高士奇 花源路幾重柴桑皆沃土烟翠竹幽雪香梅岸古    過桃花嶺至玉泉寺 度嶺穿雲路始平停鑣聊憇小池清游魚自有悠然意豈識乾 坤造物宏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63,"杭州府志卷首恭紀 0-632 ╱ 宸章 42-632 ╱ 謹錄五卷 42-632 ╱ 廵幸 42-632 ╱ 謹錄一卷 42-632 ╱ 杭州府志目錄 42-632 ╱ ","   孤山放鶴亭 處士人何在山前夕照來亭空不見鶴磴古尚留梅楊柳縈烟 嫩棠棃過雨開今朝閒繫艇還自愛賢才    玉泉有五色魚賜名清漣寺 錦鱗游泳池紋隱藻穿蘋暗作群濠濮會心原不遠清漣題 額與傳聞    西湖再作 面面山容澹盈盈水態清流文縈傑閣波影蕩高城燕舞知迎 櫂花低解避旌乘春弘沛澤隨地稔民情    浙省道上書懐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149,"杭州府志卷首恭紀 0-632 ╱ 宸章 42-632 ╱ 謹錄五卷 42-632 ╱ 廵幸 42-632 ╱ 謹錄一卷 42-632 ╱ 杭州府志目錄 42-632 ╱ ","黛重雲根古淙鳴水樂喧沈思堪致遠得句異常言    岳武穆墓 讀史常思忠孝誠重瞻宰樹拱佳城莫須有獄何須恨義所重 人死所輕梓里秋風還憶昨 去歲廵豫過湯 陰乃其故里 石門古月鎮如生 夜臺猶切偏安憤想對餘杭氣未平    清漣寺 即玉泉觀魚  清漣山裏寺泉石勝其餘坐近琉璃沼言觀翡翠魚噞喁花湧 浪潑刺玉濺裾遊客欣初見山僧道不如 僧謂人來觀魚者擕 饝以飤嘆已不如魚 也  舊曾見王畫 內府有王淵畫 魚頗得其妙 可以悟莊書無慮投竿者鱗中 大隱歟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206,"杭州府志卷首恭紀 0-632 ╱ 宸章 42-632 ╱ 謹錄五卷 42-632 ╱ 廵幸 42-632 ╱ 謹錄一卷 42-632 ╱ 杭州府志目錄 42-632 ╱ ","    花港觀魚 玉泉空說魚稱錦 玉泉觀魚蓋西湖 新增十八景名也 蕉石還隣港號花 此處近 丁家山 又名蕉 石鳴琴 名色任增新㸃綴躍潛終譲舊風華     曲院風荷 嫩芷新蒲始漾風那看淥水植花紅笑予却是拘名象杏雨桃 霞豈不同     雙峰挿雲 南峰若仰北峰垂呼吸相通練色披入影澄波渾一合湖心亭 上會心時     雷峰夕照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392,"杭州府志卷首恭紀 0-632 ╱ 宸章 42-632 ╱ 謹錄五卷 42-632 ╱ 廵幸 42-632 ╱ 謹錄一卷 42-632 ╱ 杭州府志目錄 42-632 ╱ ","惠莊空論知與否魚樂由來在港花大輅椎輪原即此玉泉踵 事笑增華 西湖新增十八景 中有玉泉觀魚     曲院風荷 風荷新牓易荷風曲院嫌他醉頰紅 地本南宋之麯院而多荷 故有麯院荷風之名康熙 己卯  皇祖御題額易 麯院為曲院荷風為風荷 言景文山趣眞好 李群玉詩風 荷珠露傾 論名 夏帝惡還同     雙峰插雲 倒影雙峰儼若浮雲一片兩頭披武夷縮地為明聖不異虹 橋讌客時     雷峰夕照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913,"卷四 850-916 ╱ 城池 850-916 ╱ 鄉里附 850-916 ╱ ","   管里十二 道義 肅清 懷惠 隆化 時賔 扶養     金山 唐福 湯山 安樂 唐川 懷感 玉山鄕    管里十一 唐秀 平度 白山 百丈 唐詢 祠山     紫澗 上渡 隱居 習善 金城 吳安鄕管里十    一 會直 方圓 扶善 居貫 祗園 無為 鼓腹     刑清 擊壤 道泰 孝和 金山鄕管里十四 孝    順 泉山 臨池 至孝 上和 上願 來蘇 玉泉     沈山 安樂 朱鄕 豐樂 新義 孝和 手穵村    管里二 鎭山 孝義 咸淳 志 元至元中革村名置廵檢司    分其界為一十一都隸于四鄕管里十七今存十都管里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1008,"卷六 952-1028 ╱ 橋梁 952-1028 ╱ ","   寺 嘉靖縣志東南十八里跨官河宋淳祐二年 建按萬歷志亦稱閑林寺舊通志作閑林阜  何母 東 南   二十里徐湖界   東壩保跨官河    縣西曁西南西北境為橋凡一十五 丁公 咸淳志在溪 北去舊縣西   十二里丁氏家傳云丁遵梁天監初為臨安令授代築室   山間學道嘗爲橋以濟不通邑人德之號丁公橋嘉靖縣   志萬歷志並云縣西   八里盛宅界跨山澗  通仙 嘉靖縣志西南五里郎王界 跨石門港俗呼石門橋大滌   洞天記自縣通真門入洞   霄宫大路宋建炎間建  道士 萬歷志縣西南六里宋 紹興間洞霄宫道士貝   大欽   建  朝元 洞霄宫志在宫門外五里俗呼 湖塘橋萬歷志縣西南八里  東溪 嘉靖 縣志   西南十里由拳山   東跨溪不通舟楫  雙仙 大滌洞天記俗呼雙橋頭昔郭 眞君與葛仙翁倚杖對談于此   萬歷志縣西南十八   里九鎻山山門外  玉泉 縣志去雙仙橋二里餘大滌 洞天記在東天柱嶺下俗呼   麻車   橋  鳴鳳 成化志去玉泉橋七十步 洞霄宫志俗呼袁家橋  會仙 萬歷志去 鳴鳳橋四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1025,"卷六 952-1028 ╱ 橋梁 952-1028 ╱ ","  里按近志   俱作首場  梯雲 成化志縣南三十里宋居人章鑒章 鑄兄弟聯第因名狀元留夢炎書扁      覽溪 百佛 萬歷志並縣 南三十里  俞村 咸淳志在縣南三十里 按嘉靖縣志作西南五   十里今縣志作   南三十八里  金村 縣志縣西南三十里 按萬歷志作五里  楊川 萬歷 志縣   南三十   五里  蒲源 咸淳志在縣西南三十五 里按近志俱作蒲村橋  龍鬚 縣志縣 西南三   十五里龍   鬚嶺下  大 嘉靖縣志縣南四 十里舊名益西  烏獅 縣志縣南 四十三里  湍    溪 縣南四 十五里  玉泉 咸淳志在縣西南五十里嘉 靖縣志下有潭甚澄清故名    縣西曁西北境為橋凡三十五 葛坑 萬歷志縣西三里 邑典膳戴琥建     塌水 嘉靖縣志縣西七里邑人徐涇徐仁倡衆同建 令黄昇記石後令鄭國士周洛都相繼重建      晩溪 咸淳志在縣西九里萬歷志一 名東清橋按縣志作西六里  白牛 咸淳志在縣 西一十里縣   志雍正七年   里人重建  下營 萬歷志縣 西十里  新 磚 九坑 縣志並 縣西十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1084,"卷八 1078-1144 ╱ 祠廟 1078-1144 ╱ ","  錢鏐龍王廟碑錢塘湖者西臨靈隱東枕府城澄千頃之   波瀾承諸山之源派固有神龍居止水府司存降景祐十   生靈興旱涸之風雨原其自編祀典積有歲年雖陳奠酹   之規未施展敬之所予遂建立廟堂表奏乞加懿號果蒙   天澤並降徽章其所奉勅旨具錄如後勅錢塘重地會稽   名邦垂古今不朽之基繫生聚無疆之福有兹舊蹟特剏   新規豈日神謀實因心匠錢鏐普扇仁風久施異政至誠   所切遂致感通其錢塘湖龍王廟宜賜號廣潤龍王牒至   準勅旨 郭祥正水仙王廟詩丹青嚴像   貌荇薦杯盤月落廟門静龍蛇驚夜寒    玉泉龍王廟 在淨空院嘉泰初賜廟額曰靈泉嘉定初    改仁惠嘉熙四年又改神運淳祐八年重建廟封嘉應公    後加曰溥澤 咸淳志 下並同    白龍王廟 在臨平東山    黑龍王廟 在超山仁和縣東北六十里嘉定間趙忠獻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1130,"卷八 1078-1144 ╱ 祠廟 1078-1144 ╱ ","   勲賢祠 舊名天眞精舍在天龍寺左祀明王守仁以徐    愛冀元亨薛侃鄒守益歐陽德王艮王臣劉魁錢德洪王    畿蕭廪陳善配享 浙江 通志   湛若水詩迢迢訪天眞歷歷登斯堂洒落南高峰睥睨臨   錢塘地位高且深如道不可量哲人久已逝山水空遺光   龜疇列方位顯設天文章平生未一試于載悵相望   我來生感嘅久要不可忘陳詞苦不足繼以奠心香    俞公祠 在孤山之陽公名琳字德章臨安人成化丁未    進士官工部尚書豁達有雅量祠臨大池有木香古梅幽    標可賞 西湖遊 覽志    邵宏毅祠 初在玉泉山後徙靈鷲山祀明員外郎邵經    邦萬歷初建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1199,"卷九 1144-1224 ╱ 祠廟 1144-1224 ╱ ","   禱畢雨立至    靈澤廟 在徑山能仁寺神為神龍歲旱禱多應宋紹興    八年賜額累封顯應孚佑昭濟龍王 成化 舊志    惠濟廟 在縣西四十里本天目山龍王也宋淳祐八年    禱雨立應趙與請于朝封靈佑賜廟額 萬歷 舊志 國朝乾隆十八十九年間知縣趙民洽禱雨屢應捐俸重建 臨 安   縣   志   黃鼎象詩紫陽宫外古龍潭潭底龍王駕法驂久嘆長天   炎作苦忽看赤日澍隨甘額懸華表中書字經衍高齋老   佛曇畢竟浮生塵世   夢何如此際學和南    東嶽廟 在縣治七里福興鄉玉泉山下內有玉皇閣三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1511,"卷十四 1498-1574 ╱ 山川 1498-1574 ╱ ","    按武林舊事次列此山于玉泉青芝塢間咸淳志王家     橋與清水橋西堰橋等並載似上在棲霞嶺北羊角埂     西問土人未有能言之者    仙姑山 在錢塘門外東山衖 咸淳 志 東山又名仙姑山 夢 梁   錄  山界于履泰靈隱塢之間 名勝 志 山廣平迤邐稍西為玉    泉又西曰靈峰自玉泉折而西北為青芝塢塢北為秦亭    法華諸山 萬歷 舊志    集慶山 在仙姑山西南山前路折而南由飛來峰下至    上中下三竺三面阻山中間直闢長松夾道唐刺史袁仁    敬所植凡九里名九里松 大清一統   志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1602,"卷十五 1574-1650 ╱ 山川 1574-1650 ╱ ","   掃帚塢 在棲霞嶺宋趙經略花園制置使孟珙購地建    護國仁王寺 成化 舊志 在嶺坳東舊有黃山橋今廢 錢塘 縣志    青枝塢 在九里松石板巷玉泉後山 咸淳 志 南宋駐蹕繞    湖皆巷巿故有石板巷之名 成化 舊志 青芝塢在仙姑山西 錢 塘   縣志 張翥同韓伯清飲青芝塢汎湖暮歸詩落日風花   起蹇波忽渺然山藏進雪寺岸護種冰田醉眼輕浮世牢   愁入暮年若為湖一曲擕釣隱漁船 周篔夜入青芝塢   訪靜遠禪師詩雲合山根落照低亂無數客心迷黄昏   暗入松楸路何   處鐘聲是虎溪     按青枝古之里名塢之名即因其里惟武林舊事作青     芝縣志因之當從咸淳志為是    水竹塢 在行春橋南舊有水竹之勝今為步軍司寨有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1709,"卷十六 1650-1748 ╱ 山川 1650-1748 ╱ ","   玉泉 一作 淨空  在縣西淨空院南齊末釋曇超說法龍君來    聽撫掌出泉今龍祠前小池深不尋丈清澈可鑒異魚游    泳 大清一統   志 淳祐八年趙安撫與甃砌龍潭築為二池   咸淳   志 泉如珠纍纍涌上瀦為前後二池大旱不縮巨浸不    盈 玉泉開 山記 流出山外漑田三千餘頃元末兵燹寺燬而泉    如舊嘉靖間郡守陳仕賢為亭其上 萬歷 舊志 池大數畝許畜    五色魚數百頭游泳如畫宣德間就池造紙淆濁久之局    廢而泉復冽旁一小池水翠綠雖以白粉投之亦成綠色   武林   梵志 其泉發源西山伏流數十里至此始見旁流四達灌    漑沿湖之田餘波會注于金沙港 西湖志 周紫芝題淨 空泉詩二首誰穿巨石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1710,"卷十六 1650-1748 ╱ 山川 1650-1748 ╱ ","  貯清泉不見超公舊講筵龍伴白雲歸寶藏魚隨流水下   春田欲尋遺事苦無碑老宿猶傳古律師尚恐蜿蜒在中   谷水清不敢唾方池 施樞玉泉詩水蹟無增減從知地   有靈群魚潛異窟一芥納陰濟隱新留咏超師舊講經   聖時調玉燭龍睡不須醒 吾衍過玉泉詩東山白石路   霜草相因依碧泉吐明珠隱隱涵玉輝撫闌紫鱗驚日暮   倒影歸犀火或可   燃吾當測幽徵    細雨泉 一作 法雨  在玉泉寺後泉眼上涌浮激波面若雨 錢 塘   縣   志 玉泉寺有二水一水為玉泉池一水沉滑無滓而波面    滴滴作受雨狀者名法雨泉 名山 勝槪 玉泉寺匝地皆泉穴也    玉泉潭中穴大如甌星布潭底佛殿後小沼則穴細而密    率泛漚如粟漫散泉面儼若細雨淅淅然天陰尤現游人    或誤以為雨有撤榼而去者 張萬言 二泉記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1718,"卷十六 1650-1748 ╱ 山川 1650-1748 ╱ ","   觀音泉 在麥嶺北坎口正方深踰尋丈瀰漫畝清冽    可啜 萬歷 舊志 茅家埠有方泉俗曰觀音井廣僅數尺淵然澄    冽泛澹靡息而味較玉泉尤為甘美當亢旱溪澤率枯兹    獨一窪盈溢如故第落寞于阡陌之間人莫之顧 張萬言 二泉記    筲箕泉 武林筲箕泉出赤山之陰合于惠因澗元末黄    公望居于此 澄懐 錄     按輟耕錄作簫箕泉清河書畫舫有黄公望筲箕泉圖     張雨有筲箕吟書黃山人屋壁詩皆作筲据字體應作     䈰說文曰飯笠容五升曰䈰    潁川泉 在南高峰 咸淳 志 此泉大旱不竭旁有綠蘿菴稍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1721,"卷十六 1650-1748 ╱ 山川 1650-1748 ╱ ","   如亂珠浮水面寺僧每遇遊人觀者則凭闌誦咒至漚起    遂以為神以惑觀聽今觀無咒亦浮可證明其妄焉 成化 舊志    泉清渫而甘寒與龍井玉泉相伯仲城則郭婆井吳山    泉為最兹五泉者杭之聖水也 萬歷舊志 蘇軾虎跑泉 詩亭亭石塔東峰上此老   初來百神仰虎移泉脈趁行脚龍作浪花供撫掌至今遊   人盥濯罷臥聽空階環玦響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間   去來想 李覯虎跑泉詩虎跑本何為彼將對以臆有如   大丈夫卓爾抱剛直盗泉既不飮譛人亦不食山中小禽   獸何足勞捉搦勇氣無所洩爪地成遺跡地神嘉乃誠水   源如開闢尋常竊六畜夜傍人墻壁是與豺狼同聞此宜   慚色 凌雲翰次坡公韻杖藜偶到南山上一見靈泉即   馳仰每炊雲子白于脂曾洗雕胡大如掌何年巨獸啟神   蹤長日還飈遞餘響須防投石犯清泠觀法由來非妄想    聶大年次韻中峰有路盤桓上前代遺踪成俯仰老禪   對客欲忘言塵事惱人空鞅掌梵音時答海潮聲山   雨暗添泉溢響悠然長揖下烟蘿玉珂漫使因風想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1775,"卷十七 1748-1830 ╱ 山川 1748-1830 ╱ ","  月巖詩素娥飛下碧霄間别館嵌空萬勺寒不是高懸青   玉玦直疑斜捧爛銀盤雲根樸搠兔相似灌木參差桂一   船說與長風休送下千秋留與往來看 馬臻為僧賦月   巖詩二首高巖挺雄姿本根插地軸青天月飛來炯炯照   幽獨我常觀竅妙識此眞面目理愜心自知慎勿語流俗   明月無古今寒巖何今古體用元不殊明晦從吞吐既不   昧本根疇能畏風雨持   此問虛空虚空定相許    大石巖 獨山北有巨石形若踞虎高一丈圍大三丈名    大石巖 萬歷 舊志    雲梯厓 黄鶴山巓高千丈泉飛數百尺嶺峻而人跡罕    到俗呼為雲梯厓泉為白玉泉 武林 梵志    積鐵厓 在臨平山西安隱寺東即錦屏石也以杜子美    有壁色立積鐵句故以名此崖 仁和 縣志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1813,"卷十七 1748-1830 ╱ 山川 1748-1830 ╱ ","   菴內山壁下止水僅二尺許雨花泉在塢東二里凈信寺    南有菴曰雨花菴其泉頗大流注于上塘河 郭北三 山志    噴玉泉 在臯亭崇先寺後味最清佳石壁舊鐫噴玉二    字 桐溪講 堂别錄   珍珠泉 顯寧寺方丈之前有泉焉用石甃之方廣三丈    許清冷泓澄可鑒毛髪以足蹋地則泛湧如珠故名珍珠    泉 霞舉堂集 玉晫珍珠泉銘維山之靈鍾于顯寧泉如 玉藴泛作珠形混混而出寂寂無聲既澄且潔亦滌塵   情繄此珍珠匪時勿見以足蹋地遂乃纍貫   非關虎跑豈屬龍獻月落星沉幽香不變    留月泉 在黃鶴山西 仁和縣志 沈謙出鶴峰憇留月 泉詩精藍春已半物外恣盤桓壁   峭雲應礙泉幽月更寒煮茶燃野竹脫   帽坐風湍底事忘歸去深知行路難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2418,"卷二十五 2381-2445 ╱ 古蹟 2381-2445 ╱ ","   窨其始設在紹興時不久遂以無冰而撤故咸淳志不專    載周應合景定建康志載有雪窨四所與章綽言亦相應    當時臨安府諸縣皆曾設窨此為仁和縣窨周紫芝登竹    閣見緋衣荷鍤人鑿冰收藏則錢塘縣之雪窨也 艮山 雜志    鮑家田 在東山衕北田上多種白蓮利溥于稻吳越相    鮑君福賜田錢塘至今名焉有玉泉水流出灌溉 西湖百 咏引    城東九里松 咸淳志云蔡官人河在艮山門九里松又    云樟木廟橋在城東九里松大路蓋宋時不獨靈路稱    九里松也今自蔡官人河受源處抵樟木廟橋正合九里    之數而松無一存名亦罕有知者 艮山 雜志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2533,"卷二十七 2505-2575 ╱ 名勝 2505-2575 ╱ ","   几瑩潤無塵携焦尾作梅花三弄古音疏越響入秋雲高    山流水輒于此間遇之乾隆辛未壬午庚子俱有 御製詩   周長發蕉石鳴琴詩岸舫牽來近綠天高山眞可撫冰絃   雨翻石骨鳴清籟風剥蕉心響細泉拜丈未應逢海嶽刺   船端擬遇成連何妨暫洗   筝琶耳來就山居枕石眠    玉泉魚躍 在清漣寺内發源西山伏流數十里至此始    見甃石為池方廣三丈許清澈見底畜五色魚鱗鬛可數    投以香餌則揚䰇而來吞之輒去有相忘江湖之樂泉上    有亭曰洗心旁一小池水色翠綠以白粉投之亦成綠色  聖祖仁皇帝御製詩曁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2534,"卷二十七 2505-2575 ╱ 名勝 2505-2575 ╱ ","皇上六次幸寺俱有 御製詩   趙信玉泉魚躍詩古寺寒泉裏遨遊金碧魚聽經朝誦後   得食午齋餘網從無患江湖或不如洗心應有客亭畔   每跏   蹰    鳳嶺松濤 萬松嶺在鳳皇山上夾道栽松唐白居易詩    萬株松樹青山上指謂是也南宋時密邇宫禁紅牆碧瓦    高下鱗次上有額曰松門坊 國朝雍正八年以舊松存留無幾補植萬株今已漸成偃蓋天   風鼓戞時與江上濤聲相應答焉   周長發鳯嶺松濤詩丹崖翠壁自重重長吼濤聲萬樹松   籟憂軍疑青蓋舞巖深時倩白雲封蒼皮溜雨千尋直黛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2653,"卷二十九 2645-2735 ╱ 寺觀 2645-2735 ╱ ","   為琳法師講所石晋天福間顏為普圓院又名資巖南宋    咸淳間改勅今額時有毒聲大師居之號大吉祥寺功德    最盛 舊錢塘 縣志 元初廢至元元年有清凉山盤陀石正宗禪    師圓來駐錫結茅常衣白衲故又名白衲菴明成化二年    古香襌師相繼住持萬歷間重題永福禪林 國朝順治中天台之裔靜昭興復 西湖 志   張以誠過白衲菴詩梵唄傳松徑招提隱竹林山僧衣白   衲海客豁塵襟瀟灑棲支遁殷勤訪慧琳元言霏作玉佳   句擲為金竹杖臨峰頂蒲團坐樹陰白雲秋   補衲清澗夜流琴最羡峰頭石嶙峋閱古今  勅賜清漣寺 在青芝塢即玉泉寺南齊建元中靈悟大師開山   西湖   志纂 天福三年始建名淨空院淳祐間理宗御書玉泉淨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2654,"卷二十九 2645-2735 ╱ 寺觀 2645-2735 ╱ ","   空之院六字 咸淳 志 元末燬明宣德重建萬歷間錢塘令聶    心湯重修 錢塘 縣志 國朝康熙三十八年  聖祖仁皇帝南廵  賜名清漣寺  賜御書金剛經一部大士像一尊雍正六年總督李衛重修 西湖 志    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 皇上南廵 製詩章恭紀卷首 南廵盛   典   僧濟顛玉泉寺詩千章老木冷涵秋今日重來話舊游一   池寒水凝虚碧照岀當年五百流中有神龍隱頭角為雨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2655,"卷二十九 2645-2735 ╱ 寺觀 2645-2735 ╱ ","  為霖蘇旱涸聖主垂衣風雨調龍亦安然在邱壑 張時   徹玉泉寺詩紺宇瀦澄碧青雲覆石渠穿崖驚宿鳥撥藻   數遊魚掃榻霞扉敞藏經石室虚山僧知愛客碧草不教   除 王世貞玉泉寺詩寺古碑殘不記年清池媚景且留   連金鱗慣愛初斜日玉乳長涵太古天投餌聚時霞作片   避人深處月初弦還將吾樂同魚樂三復莊生濠上篇    廣化寺 在孤山之南舊名孤山寺 西湖 志 廣化院天嘉元    年建名永福 咸淳 志 即孤山寺大中祥符改今額有辟支佛    骨塔紹興間改創四聖觀 西湖遊 覽志 元楊璉眞伽改為萬壽    寺元末燬明洪武初誠意伯劉基復建歲久傾圮崇正甲    申杭人即其外建數峰閣水部陳調元廓而大之始漢至    明凡名賢皆祀之仍名曰廣化寺今名六一泉 錢塘 縣志   白居易西湖晩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詩柳湖松島蓮花   寺晚動歸橈出道塲盧橘子低山雨重栟櫚葉戰水風涼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2862,"卷三十二 2859-2918 ╱ 寺觀 2859-2918 ╱ ","   法相寺 在麗景村舊名報恩唐咸通十二年建宋大中    祥符間賜額明洪武間立成叢林内有玉泉含潤軒富春    三十六寺此為最勝永樂十四年燬宣德八年重建 浙江 通志   葉士彦法相寺虛舟亭詩道人亭子號虛舟身與乾坤日   夜浮高檻倚空山疊浪小池承溜雨生漚漁歌響答穿蓬   户晩飯經行憶舵樓茶竈筆   床安榻畔江湖□任散人遊    法門寺 在望仙村古名空惠唐咸通時易名凈土宋大    中祥符間復今額元末燬明初重建後併入能仁寺隆慶    二年南宗禪師復整殿宇 富陽縣 志下同    西巖寺 在白昇村唐乾寧元年建洞中有十六羅漢外    有石掩覆世傳葛仙翁煉丹于此又靈應池與潮汐應候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2948,"卷三十三 2918-2998 ╱ 冢墓 2918-2998 ╱ ","   所宗宣和七年拜監察御史靖康時兼權殿中侍御史嘗    論三鎭不可棄改尚書工部員外郎歷遷浙江兵馬都監    頗以忠勞召用郊恩對次待制紹興十五年告老卒遺命    以述古葬臨安諸子遂亦葬公西溪去先塋數里云 周 平   園   集    御史毛子俊墓 在西山玉泉子俊本汴人扈蹕南來嘗    上書言事與秦檜忤罷官殁葬于此 舊浙江 通志    殿步帥謚襄恪趙密墓 在西溪欽賢鄕中興以戰功顯    嘗為殿步帥 咸淳 志 密字少微太原人乾道初卒贈少傅 宋 史   本   傳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2953,"卷三十三 2918-2998 ╱ 冢墓 2918-2998 ╱ ","  太后諸孫有能詩聲 宋詩 紀事   樞密金淵墓 淵號水嘗作書堂于積慶山因葬焉 武 林   紀   事   司農寺丞周嗣源墓 在五雲山字濬之汴人建炎扈駕   南渡居杭元祐癸酉葬五雲山 周氏家 譜下同   贈中大夫周玠墓 在八盤嶺妻樊氏旌表貞節贈福昌   縣君合葬工部樊光遠誌   漳南廉訪使周溥墓 在合澗橋西南   少師葉仲愈墓 在大慈鄉赤山 成化 舊志   學士柴士宗墓 在玉泉寺西北士宗本汴人宋高宗建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2954,"卷三十三 2918-2998 ╱ 冢墓 2918-2998 ╱ ","   炎年間兄弟二人扈蹕南渡一為學士一為校尉士宗卜    居于杭卒葬玉泉為武林柴氏始祖 西湖 志    義士陶菊隱墓 在洛山錢王潭左 陸樹本 墓碑 陶菊隱嘉興    人失其名德祐末元兵南下菊隱聞勤王之詔散家財招    集義兵以拒元謁文丞相于軍宋亡遺士流寓者多依之    當時與趙孟僩殷澄稱秀州三義 舊浙江 通志    葉元素墓 在五雲山 萬歷 舊志 元素字唐卿號苔磯詩人 武 林   舊   事    施岳墓 在虎頭巖岳字仲山號梅川吳人能詩詞精于    律呂楊守齋植梅作亭以葬薛夢桂撰墓志李篔房書丹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2959,"卷三十三 2918-2998 ╱ 冢墓 2918-2998 ╱ ","   弗辱貞哉白 武林 紀事   凌雲翰悼吾子行詩布衣吾道士舉世莫能偕遽作騎鯨   客空遺夢蝶齋陽冰書瘦硬方朔語恢諧墓碣銘貞白臨   文每   愴懷    浙西宣慰楊瑀墓 在葛嶺 錢塘 志補    蘭溪州判官白珽墓 湛淵先生珽字廷玉天歷元年九    月十五曰卒年八十一葬履㤗鄉棲霞山之陽其子遵治    命題曰西湖詩人白君之墓 宋學 士集    江浙儒學提舉葉廣居墓 在赤山 萬歷 舊志    處士鄭德峻墓 在西湖玉泉山碧梧原左周伯琦題有    元竹隱鄭處士墓 古今 碑目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2977,"卷三十三 2918-2998 ╱ 冢墓 2918-2998 ╱ ","  許相卿神道碑銘略吳越之交江山萃靈昭代發祥豪賢   挺生肅愍允武端敏孔毅百年兩豪帝室梁柱惟端敏公   忠出其性履險蹈夷不易其勁義形于色灑血匪辭憎主   之盜搆我禍罹賜環自天掌憲湖藩既仆載興其立桓桓   都臺撫蜀少宰端揆曁曁諤諤寵突弗媚中外咻迴翔   于南不遠而復寵數攸兼內臺嚴嚴司馬偈偈薦承休命   屹秉素節懷貞抱潔夙夜在公不比不同以役帝功盤錯   交值公才益展忮疾孔多公忠彌顯惟公至忠惟天子至   明靈承湛恩以鴻厥慶止足炳幾前老投完名令終   鮮于雙璧穹碑峩峩我顯詩之江山與永烈烈弗渝    大理寺卿陳珂墓 在龍井嘉靖十一年諭葬 萬歷 舊志     按通志作陳琦誤    副都御史錢宏墓 在玉泉寺右 錢塘 縣志    知通州吳瓚墓 在大慈山 武林舊 事附錄    工部侍郎嚴時㤗墓 時㤗正德辛未進士歷官四川巡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2981,"卷三十三 2918-2998 ╱ 冢墓 2918-2998 ╱ ","   清江知縣沈儀墓 在桃源嶺下子贈行人司副恩卿祔   舊   志    兵部侍郎江鐸墓 在仙芝嶺萬歷二十三年諭葬 舊浙 江通   志     刑部員外郎邵經邦墓 在玉泉山左 大清一統   志 康熙丙    寅四世孫遠平建宗祠于墓左 舊 志    處士吳愽墓 在玉岑山高麗寺西南子棠孫範今範型    祔宮允太沖之高祖原籍海鹽遷武林由處士始 錢塘 縣志    吏部尚書張瀚墓 在三台山明萬歷間諭葬 舊 志    僉都御史張濂墓 在靈鷲山 舊浙江 通志 父贈吏部稽勲員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2987,"卷三十三 2918-2998 ╱ 冢墓 2918-2998 ╱ ","   五節婦墓 在西山玉泉傍葬陳氏許氏童氏孫氏查氏    一門四世苦節人稱毛氏五節 國朝   贈按察僉事高咸臨墓 在玉泉山順治四年 賜祭葬 浙江 通志   贈知縣關大生墓 在龍井風篁嶺之原 錢塘縣 志下同    處士吳太淳墓 在兔兒山法相寺前    驃騎將軍顧顯榮墓 在茅家埠   贈江南布政使龔勤庶墓 在虎跑    中書舍人吳潮墓 在鳯凰山北觀音洞之右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3212,"卷三十七 3188-3228 ╱ 鹽法 3188-3228 ╱ ","   務所有應給印記俟該撫等擬定字様到日移知禮部鑄    給等因奉 旨依議欽遵在案今該撫等題覆前來應如所請橫浦復設之    場準其復為浦東場清龍復設之場準其復為龍頭場嵩    玉復設之場準其復為玉泉場其界址額課竈舍均照舊    制成規分隸管轄其西路新分之場準其擬為黃灣場將    東西竈舍自黃灣倉一二三四圍起并尖山以内之四圍    及五圍之一二三四五六團煎竈劃歸新場管轄即于舊    倉地方駐劄建署其五圍内之七團起并六七八圍煎竈    仍歸西路舊場管理三江新分之場準其擬為東江場其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3214,"卷三十七 3188-3228 ╱ 鹽法 3188-3228 ╱ ","   給造入地丁奏銷案內報明户部查核又疏稱衙署等語    應如所請復設之浦東場龍頭場玉泉場新分之東江場    均照舊制并原有署基者應于駐劄處給與衙署其原未    建署之黃灣金山二場亦照該撫等所擬駐劄地方建造    衙署又疏稱應設攢典等役等語查會典内開各場所設    攢典一名亦應如所請浦東等六場併崇明廵鹽大使衙    門準其各設攢典一名五年役滿照例保送巡撫衙門考    試召募之後造册報部查核至應設門皂馬夫等役照各    場之例額設募充所需工食銀兩造入地丁奏銷案內報    明户部查核等因奉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4342,"卷五十三 4316-4370 ╱ 物産 4316-4370 ╱ ","   有安溪局咸淳二年併歸 咸淳 志 杭州玉泉院池水曾置局    作甚佳以擾民尋罷 六研齋 筆記    藤 開元時杭州貢黃藤 元和郡 縣志 餘杭由拳村出藤     太平寰 宇記    小井 富陽有小井又赤亭山有赤亭今省劄用    之 咸淳 志    謝公箋 以人得名者有謝公有薛濤所謂謝公者富    春謝司封公厚創箋様以便尺書俗以為名謝公有十色    箋深紅粉白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雲為    十色也 天中 記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4822,"卷五十九 4766-4840 ╱ 藝文 4766-4840 ╱ ","   彤管摘奇二卷幽徑尋香六卷 明胡文 煥輯    古文集成 明祝 萃撰    文選章句二十八卷 明海寧陳 與郊撰    玉屑齋百家論鈔十二卷 明仁和張 文炎輯    吳山社集 明錢塘沈仕懋 學施經引之撰    西湖八社詩帖二卷 明方九叙沈仕祝時泰高應冕王 寅劉之伯童漢臣七人倡和之作    岳陽紀勝彚編四卷 明按察副使錢塘張振 先輯見浙江遺書總錄    雙清集 明徐與老與其兄釋 慧鑒寓居倡和之詩    聯輝集 明刑部主事仁和張輿中 行同弟舉人輅素行撰    唐七言律選一卷又詩女史十四卷 明田藝蘅輯詩女史 十二卷李元齡補遺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4908,"卷六十一 4884-4958 ╱ 金石 4884-4958 ╱ ","   大昭慶寺白蓮社記 咸淳志孫 運使何撰    廣化院白公竹閣記 咸淳志鄭丞 相清之撰    玉泉凈空院開山尊者記 咸淳志 周棟撰    普向院記 咸淳志王中 書希吕撰    重修靈鷲興聖寺記 咸淳志 樓杕撰    嵩嶽大師影堂記 輿地碑考 在雲林寺    中竺天寧萬壽永祚禪寺華嚴閣記 咸淳志王給 事信記并書        上天竺講寺碑 上天竺山志宋 洪内翰邁撰    上天竺天台教寺十六觀堂碑 上天竺山志宋 丞相李綱撰    上天竺靈感觀音碑 咸淳志鮑欽 止代陳軒撰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7121,"卷九十一 7105-7225 ╱ 人物 7105-7225 ╱ 孝友 7105-7225 ╱ ","   明    鄭璧字伯規仁和人讀書好古詩文清雅事親孝父殁方    殮鄰不戒火幾廷居室壁被髮稽顙籲天號泣身捍父柩    天為返風息火竟得保全人共訝之居喪三年不御酒肉    母殁亦如之父友陸璘家貧無子父嘗許以葬地後璘亡    璧購地以葬曰無使先人食言地下翰林張益為鄭孝子    傳 嘉靖仁 和縣志    姚文杭州前衛左所軍早喪父事母盡孝身隸戎伍每晨    出趨役必拜母而往暮還如之母卒擇葬玉泉山詰旦有    虎聚其地相跑成穴遂葬焉其孝感如此 兩浙名 賢錄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7371,"卷九十四 7357-7429 ╱ 人物 7357-7429 ╱ 文苑二 7357-7429 ╱ ","   陸繁弨字拒石行人培子培殉節死繁弨甫十歲奉母陳    晨昏色養暇則編摩經史為詩文最工駢體有善卷堂集    行世尤善談論長筵廣座中吐佳言如玉屑風流文采奕    奕動人同學諸生先後掇高第去繁弨泊如也 錢塘 縣志    丁文策字叔范號固菴少以讀書纘言為嗜布衣奉母居    河渚究古今醫書試輒應手愈兩應督撫之聘纂修通志    府志制府開宴貢院酒半酣命吏乞詩文策信筆酬答皆    具奇致卒年八十一學者稱江樵先生 吳農祥 就正稿    張丹初名綱孫字祖望錢塘布衣年三十二喪妻不再娶    體嬴善病講服氣導引之術晩年夢神人更名丹稱秦亭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7502,"卷九十六 7459-7523 ╱ 人物 7459-7523 ╱ 方技 7459-7523 ╱ ","   宮同郡許光祚字靈長得煥書法時人號曰湯許以萬歷    庚子舉于鄉知太平縣亦奇士 舊 志    范叔明號元白錢塘人善繪事以右肱病廢專事左筆畫    多宗董北苑黃大癡墨法纎細更工花鳥蘭竹偶一濡毫    便成名筆 畫髓 元詮    戴進字文進號静庵又稱玉泉山人錢塘人臨摹精妙為    畫流第一 佩文齋書  畫譜 進山水得諸家之妙大率摸擬李唐    馬遠居多神像人物走獸花果俱極精緻而神像之威儀    鬼怪之勇猛衣紋設色重輕純熟亦不下于唐宋先賢也    至于臨仿先賢而無款者法眼視之莫辨眞僞此能品也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08,浙江,杭州,"(乾隆) 杭州府志",乾隆,1735,1796,8283,"卷一百六 8271-8325 ╱ 人物 8271-8325 ╱ 十三 8271-8325 ╱ 仙釋一 8271-8325 ╱ ","   出今玉泉是也師乃往彼結壇為龍受戒浮舟講經雨大    霑足嘉定三年賜號靈悟大師 西湖高 僧事略    道琳山陰人有戒行精禪理張緒禮事之後居富陽林泉    寺寺常有鬼怪自琳至絕響弟子惠韶為屋所壓頭䧟入    胸琳為請于聖僧前韶夜見兩人㧞出其頭旦遂平復于    是設聖僧齋鋪新帛于禪牀上齋畢帛上有人跡長二尺    餘天監十八年卒 舊浙江 通志    僧旻姓孫氏家富春吳大帝之後七歲出家住虎邱西山    寺為僧廻弟子從迴受五經一聞能記張辨張緒皆異之    緒曰松栢雖小已有凌雲之氣既出都稟學名德柔次遠 ","110卷 ╱ (清) 鄭澐修 (清) 邵晉涵纂 ╱ 清乾隆刻本"
16913,江蘇,蘇州,"(紹定) 吳郡志",紹定,1228,1233,429,"山 426-454 ╱ 第十六卷 426-454 ╱ ","天平山在吳縣西二十里此山在吳中最為  崒髙聳一峰端正特立續圖經以為吳鎮不  誣也山皆竒石卓筆峰為最山半白雲泉亦  為吳中第一水比年有寺僧師夀搜採巖巒  别立數亭皆竒峭又於白雲之上石壁中得  一泉如綫尤清冽云 蘇舜欽吳㑹括衆山戢 戢不可數其間號天平  突兀為之主傑然鎮西南羣嶺爭拱輔吾知  造物意必以屏大府清溪至峰前仰視勢飛  舞偉石如長人肅立欲言路捫蘿縁險磴爛  漫松石古中腰有危亭前對翠壁舉石竇迸  玉泉泠泠四時源生白雲間顔色若粉乳  旱年或播灑潤可足九土柰何但澄徹未為 ","50卷 ╱ (宋) 范成大纂 (宋) 汪泰亨增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3,江蘇,蘇州,"(紹定) 吳郡志",紹定,1228,1233,449,"山 426-454 ╱ 第十六卷 426-454 ╱ "," 實墜巖曲霜條封翠紫風葉摇香緑下有幽  棲人結芳避世俗學仙讀丹經好道探藥籙  植根滿羣峰不使樵斧觸 塢仇道 所居也 [T4]飛泉塢髙  崕落飛泉深源味冷冽雲津留玉乳石髓澄  金屑淙淙危磴響滴滴蒼蘚缺濺沫灑明珠  滿澗融寒雪岩夫就潄飲姬子臨浣潔不獨  愈痼疾自可清内熱[T4]脩竹塢檀欒徧岩川幽  谷氣象鮮風玉自宫徴秋籟成管絃夕靄起  碧霧晨曦生綠煙花繁紫鳯飽質勁蒼虬攣  藤蘿交密䕃仰不見雲天欲訪桃源路塢塢  疑相連[T4]丹霞塢東澗岩谷秀粲然金碧麗亘  野丹氣明向 從日 從曙 霏烟霽磴瀉紅玉泉林䊸  赤鳯髻日出諸峯上月皎半天際幽谷紓絳  繒層崕榮錦羨此山居人蕭然逺塵世[T4]白  [T4]雲塢君尋白雲塢最近林澗西永日抱幽石  因風度清溪炎隨夏景變凉髙秋氣凄素靄  生巘崿練光帶虹霓潤澤施天下還返故山  棲深惟賢士志出處可與齊[T4]訪踞湖山人仇 ","50卷 ╱ (宋) 范成大纂 (宋) 汪泰亨增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3,江蘇,蘇州,"(紹定) 吳郡志",紹定,1228,1233,934,"宫觀 924-940 ╱ "," 神景灑灑襟袖清如臨蘂珠屏雖然羣動息  此地常寂靜翠澗有寒鏘碧花無定影憑軒  羽人傲夹户天獸猛稽首朝元君褰衣就虚  省砑空雪牙利潄水石齒冷香母未垂嬰芝  田不論頃遥通河漢口近撫松桂頂飯薦七  白蔬杯釃九光杏人間附塵躅固陋真鉗頸  肯信抃鼇傾猶疑夏蟲永 从大 从厶 津蕩瓊壟紫  汞啼金鼎盡出冰霜書期君一披省皮日休  三宿神景宫古觀岑且寂幽人情自怡一来  包山下三宿湖之湄況此深夏夕不逢清月  姿玉泉浣衣後金殿添香時客省髙且敞客  牀蟠復竒石枕冷入腦笋席寒侵肌氣清寐  不著起坐臨堦墀松隂忽微照獨見螢火芝  素鶴警微露白蓮明暗池窻帶乳蘚壁縫  含雲㽔聞磬走魍魎見燭奔羇雌沆瀣欲滴  瀝芭蕉未離披五更山蟬響醒發如吹箎杉  風忽然起飄破步虚詞道客中異様上清朝  禮儀明發作此事豈復甘趨馳陸龜䝉靈蹤 ","50卷 ╱ (宋) 范成大纂 (宋) 汪泰亨增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3,江蘇,蘇州,"(紹定) 吳郡志",紹定,1228,1233,965,"府郭寺 940-968 ╱ 第三十二卷 940-968 ╱ "," 東陽雙林寺思大師造衡陽南嶽寺智者大  師造天台國清玉泉寺三十五寺畧也湼槃  無前無後般若無新無舊法珣上人重舊徳  不輕新學門人清玦請况於經蔵中抄佛心  説永示無極文曰倬哉迷盧宏亘大千百億  日月藕絲貫穿蚊背負之飛登梵天塵勞為  海般若為船截生死流是曰希有大哉乾元  實則不朽和衆雲臻珣為稱首佛告善来寳  坊崇哉法雨洒  埃慈雲徘徊 南禪寺唐有之今不知所在 [T4]白居易南禪寺千 [T4]佛堂轉輪經蔵石  [T4]記千佛堂轉輪經蔵者先是郡太守居易發  心蜀沙門清閑矢謨吳僧常敬正神益等  僝功檀主鄧子成等施財院僧法等蔵事  太和二年秋作開成元年春成堂之費計緡  萬蔵與經之費計緡三千六百堂之中上盖  下蔵盖之間輪九層佛千龕彩繪金碧以為 ","50卷 ╱ (宋) 范成大纂 (宋) 汪泰亨增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4,浙江,寧波,"(延祐) 四明志",延祐,1314,1320,19,"四明志目錄上 4-107 ╱ ","     淸泉塲     長山場 按曰此 目原脫        穿山場     龍頭場      玉泉場     蘆花場      岱山場     鳴鶴場      正監場  卷第四   人物攷上    先賢      黄公      董黯      任光      鄭雲 梁宏 ","20卷 ╱ (元) 馬澤修 (元) 袁桷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4,浙江,寧波,"(延祐) 四明志",延祐,1314,1320,54,"四明志目錄上 4-107 ╱ ","     蘆花場     慈溪縣鳴鶴場        定海縣淸泉場  穿山場      龍頭場     長山場      象山縣玉泉場     本路合屬歲辦食鹽課      錄事司     奉化州      鄞縣      定海縣      慈溪縣     昌國州      象山縣    織染週歲額辦段匹 ","20卷 ╱ (元) 馬澤修 (元) 袁桷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4,浙江,寧波,"(延祐) 四明志",延祐,1314,1320,93,"四明志目錄上 4-107 ╱ ","     覺海教寺    洞山教寺      覺度寺    象山縣寺      等慈禪寺    智門禪寺          寶梵教寺    延壽寺      常樂禪寺    太平禪寺      玉泉教院    普明律寺      蓬萊山廣福寺  護境寺      保寧寺     瑞龍寺      新安寺     伍師寺 按曰原目此 下有福聚寺 ","20卷 ╱ (元) 馬澤修 (元) 袁桷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4,浙江,寧波,"(延祐) 四明志",延祐,1314,1320,284,"卷第三 247-287 ╱ 職官攷下 247-287 ╱ 鄞縣 247-287 ╱ 達魯花赤 251-287 ╱ 縣尹 248-287 ╱ 縣丞 249-287 ╱ 主簿 250-287 ╱ 縣尉 250-287 ╱ 典史 247-287 ╱ 浙東巡檢 247-287 ╱ 小溪巡檢 247-287 ╱ 大嵩巡檢 247-287 ╱ 奉化縣 251-287 ╱ 達魯花赤 251-287 ╱ 縣尹 248-287 ╱ 縣丞 249-287 ╱ 主簿 250-287 ╱ 縣尉 250-287 ╱ 典史 247-287 ╱ 按曰此職 247-287 ╱ 本書闕 247-287 ╱ 奉化州 254-287 ╱ 元貞二年 272-287 ╱ 陞縣為州 247-287 ╱ 達魯花赤 251-287 ╱ 知州 255-287 ╱ 同知 256-287 ╱ 判官 257-287 ╱ 判官 257-287 ╱ 按曰此 247-287 ╱ 目原脫 247-287 ╱ 吏目 259-287 ╱ 連山巡檢 247-287 ╱ 田下巡檢 247-287 ╱ 公塘巡檢 247-287 ╱ 鮚埼巡檢 247-287 ╱ 栅墟巡檢 247-287 ╱ 東㝛巡檢 247-287 ╱ 昌國縣 259-287 ╱ 達魯花赤 251-287 ╱ 縣尹 248-287 ╱ 主簿 250-287 ╱ 縣尉 250-287 ╱ 典史 247-287 ╱ 昌國州 260-287 ╱ 按曰奉化既註陞州年分此亦 247-287 ╱ 當註云至元十五年陞縣為州 247-287 ╱ 達魯花赤 251-287 ╱ 知州 255-287 ╱ 同知 256-287 ╱ 判官 257-287 ╱ 吏目 259-287 ╱ 螺頭巡檢 247-287 ╱ 嶺江巡檢 247-287 ╱ 三姑巡檢 247-287 ╱ 岱山巡檢 247-287 ╱ 北界巡檢 247-287 ╱ 慈溪縣 263-287 ╱ 達魯花赤 251-287 ╱ 縣尹 248-287 ╱ 主簿 250-287 ╱ 縣尉 250-287 ╱ 典史 247-287 ╱ 鳴鶴巡檢 247-287 ╱ 丈亭巡檢 247-287 ╱ 定海縣 268-287 ╱ 達魯花赤 251-287 ╱ 縣尹 248-287 ╱ 縣丞 249-287 ╱ 主簿 250-287 ╱ 縣尉 250-287 ╱ 典史 247-287 ╱ 管界巡檢 247-287 ╱ 施公山巡檢 247-287 ╱ 海内巡檢 247-287 ╱ 白峯巡檢 247-287 ╱ 象山縣 273-287 ╱ 達魯花赤 251-287 ╱ 縣尹 248-287 ╱ 主簿 250-287 ╱ 縣尉 250-287 ╱ 典史 247-287 ╱ 東門巡檢 247-287 ╱ 門巡檢 247-287 ╱ 蒙古學 277-287 ╱ 教授 247-287 ╱ 學正 247-287 ╱ 醫學 277-287 ╱ 教授 247-287 ╱ 學正 247-287 ╱ 學錄 247-287 ╱ 官醫提領所 278-287 ╱ 提領 247-287 ╱ 陰陽教授司 247-287 ╱ 教授 247-287 ╱ 學正 247-287 ╱ 學錄 247-287 ╱ 雜造局 278-287 ╱ 局使 247-287 ╱ 副使 247-287 ╱ 織染局 279-287 ╱ 局使 247-287 ╱ 副使 247-287 ╱ 平準行用庫 279-287 ╱ 提領 247-287 ╱ 大使 247-287 ╱ 副使 247-287 ╱ 在城都稅務使司 247-287 ╱ 提領 247-287 ╱ 大使 247-287 ╱ 副使 247-287 ╱ 廣盈倉 280-287 ╱ 監支納 247-287 ╱ 大使 247-287 ╱ 副使 247-287 ╱ 永豐庫 280-287 ╱ 監支納 247-287 ╱ 大使 247-287 ╱ 副使 247-287 ╱ 司庫 247-287 ╱ 在城站 281-287 ╱ 提領 247-287 ╱ 車廄站 247-287 ╱ 提領 247-287 ╱ 沿海翼萬户府 247-287 ╱ 達魯花赤 251-287 ╱ 萬户 247-287 ╱ 按曰此上二 247-287 ╱ 職本書俱闕 247-287 ╱ 蘄縣翼萬户府 247-287 ╱ 達魯花赤 251-287 ╱ 萬户 247-287 ╱ 按曰此上二 247-287 ╱ 職本書俱闕 247-287 ╱ 都鎮撫所 282-287 ╱ 達魯花赤 251-287 ╱ 鎮撫 247-287 ╱ 千户所 247-287 ╱ 共一十六 247-287 ╱ 翼每翼設 247-287 ╱ 千户 247-287 ╱ 彈壓 247-287 ╱ 百户 247-287 ╱ 慶元紹興等處海運千户所 247-287 ╱ 達魯花赤 251-287 ╱ 千户 247-287 ╱ 副千户 247-287 ╱ 兩浙都轉運鹽使司慶元路鹽倉 283-287 ╱ 倉使 247-287 ╱ 副使 247-287 ╱ 慶元市舶提舉司 283-287 ╱ 提舉 247-287 ╱ 同提舉 247-287 ╱ 副提舉 247-287 ╱ 各場鹽司各設 247-287 ╱ 司令 247-287 ╱ 司丞 247-287 ╱ 管勾 247-287 ╱ 鹽司 247-287 ╱ 淸泉塲 247-287 ╱ 長山場 247-287 ╱ 按曰此 247-287 ╱ 目原脫 247-287 ╱ 穿山場 247-287 ╱ 龍頭場 247-287 ╱ 玉泉場 247-287 ╱ 蘆花場 247-287 ╱ 岱山場 247-287 ╱ 鳴鶴場 247-287 ╱ 正監場 247-287 ╱ ","    提舉二員     同提舉一員     副提舉一員    各場鹽司 每場各設司令一員 司丞一員管勾一員            清泉場鹽司     長山場鹽司     穿山場鹽司     龍頭場鹽司     玉泉場鹽司     蘆花場鹽司 ","20卷 ╱ (元) 馬澤修 (元) 袁桷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4,浙江,寧波,"(延祐) 四明志",延祐,1314,1320,598,"卷第七 513-607 ╱ 山川攷 513-607 ╱ 山 514-607 ╱ 鄞縣 514-607 ╱ 奉化州 529-607 ╱ 昌國州 538-607 ╱ 慈溪縣 545-607 ╱ 定海縣 551-607 ╱ 象山縣 559-607 ╱ 嶴 564-607 ╱ 昌國州 538-607 ╱ 象山縣 559-607 ╱ 陵墓 573-607 ╱ 鄞縣 514-607 ╱ 奉化州 529-607 ╱ 慈溪縣 545-607 ╱ 定海縣 551-607 ╱ 海 571-607 ╱ 本路 578-607 ╱ 象山縣 559-607 ╱ 江 582-607 ╱ 奉化州 529-607 ╱ 慈溪縣 545-607 ╱ 定海縣 551-607 ╱ 溪 584-607 ╱ 奉化州 529-607 ╱ 慈溪縣 545-607 ╱ 定海縣 551-607 ╱ 潭 586-607 ╱ 鄞縣 514-607 ╱ 奉化州 529-607 ╱ 昌國州 538-607 ╱ 慈溪縣 545-607 ╱ 定海縣 551-607 ╱ 象山縣 559-607 ╱ 泉 597-607 ╱ 錄事司 513-607 ╱ 奉化州 529-607 ╱ 象山縣 559-607 ╱ 定海縣 551-607 ╱ 鄞縣 514-607 ╱ 奉化州 529-607 ╱ 昌國州 538-607 ╱ 慈溪縣 545-607 ╱ 定海縣 551-607 ╱ ","透瓶泉在州東三里以甆器貯之水透瓶外 腰帶水在州西五十里   有張玉田詠云犀遶魚懸事已非水光猶自濕雲衣   山中㡬日渾無雨一夜溪痕又减圍 清玉泉在州西南六十里     象山縣 瀑布泉在縣西南四十里泉瀉于靈岩之上飛瀑濺沬   迨百餘丈有猿藏巖中時出没于瀑布之間鄧仁憲   亷布吴説諸公嘗有題詠相傳巖端生竒花枯檜有   舟船砢石之跡 ","20卷 ╱ (元) 馬澤修 (元) 袁桷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4,浙江,寧波,"(延祐) 四明志",延祐,1314,1320,599,"卷第七 513-607 ╱ 山川攷 513-607 ╱ 山 514-607 ╱ 鄞縣 514-607 ╱ 奉化州 529-607 ╱ 昌國州 538-607 ╱ 慈溪縣 545-607 ╱ 定海縣 551-607 ╱ 象山縣 559-607 ╱ 嶴 564-607 ╱ 昌國州 538-607 ╱ 象山縣 559-607 ╱ 陵墓 573-607 ╱ 鄞縣 514-607 ╱ 奉化州 529-607 ╱ 慈溪縣 545-607 ╱ 定海縣 551-607 ╱ 海 571-607 ╱ 本路 578-607 ╱ 象山縣 559-607 ╱ 江 582-607 ╱ 奉化州 529-607 ╱ 慈溪縣 545-607 ╱ 定海縣 551-607 ╱ 溪 584-607 ╱ 奉化州 529-607 ╱ 慈溪縣 545-607 ╱ 定海縣 551-607 ╱ 潭 586-607 ╱ 鄞縣 514-607 ╱ 奉化州 529-607 ╱ 昌國州 538-607 ╱ 慈溪縣 545-607 ╱ 定海縣 551-607 ╱ 象山縣 559-607 ╱ 泉 597-607 ╱ 錄事司 513-607 ╱ 奉化州 529-607 ╱ 象山縣 559-607 ╱ 浦溆 599-607 ╱ 定海縣 551-607 ╱ 津渡 599-607 ╱ 鄞縣 514-607 ╱ 奉化州 529-607 ╱ 昌國州 538-607 ╱ 慈溪縣 545-607 ╱ 定海縣 551-607 ╱ ","玉泉在縣東北三十里廣福院前泉深三尺味甘色白   烹茶為勝立夏後則泉溢立秋後則泉涸有恠松偃   蹇覆於上    浦溆     定海縣 朱家浦在縣東南四十里太丘一都 清水浦在縣南東管二都古傳為湖今湮廢 澥浦在縣西北六十里靈緒二都漁舟聚集之地外通   大洋有巡檢司及税務在焉    津渡 ","20卷 ╱ (元) 馬澤修 (元) 袁桷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4,浙江,寧波,"(延祐) 四明志",延祐,1314,1320,649,"卷第八 607-707 ╱ 城邑攷上 607-707 ╱ 本路 608-707 ╱ 奉化州 611-707 ╱ 昌國州 611-707 ╱ 慈溪縣 612-707 ╱ 定海縣 612-707 ╱ 象山縣 612-707 ╱ 公宇 612-707 ╱ 重建都元帥府記 607-707 ╱ 肅政廉訪司分司 607-707 ╱ 萬户府 607-707 ╱ 總管府 607-707 ╱ 推官廳 607-707 ╱ 經歷司 607-707 ╱ 司獄司 607-707 ╱ 鄞縣治 607-707 ╱ 奉化州治 607-707 ╱ 昌國州治 607-707 ╱ 慈溪縣治 607-707 ╱ 定海縣治 607-707 ╱ 象山縣治 607-707 ╱ 捕盜司 607-707 ╱ 尉司 607-707 ╱ 巡檢司 607-707 ╱ 平準行用交鈔庫 607-707 ╱ 市舶庫 607-707 ╱ 永豐庫 607-707 ╱ 在城務 607-707 ╱ 奉化陞州記 607-707 ╱ 奉化州重建公宇記 607-707 ╱ 按曰本書此下有重修定海縣治記慈 607-707 ╱ 溪縣興造記慶元轉運鹽使分司記三 607-707 ╱ 篇皆係續刻按盧本目錄下卷凡續刻 607-707 ╱ 文字皆無目則此三篇當亦原目所未 607-707 ╱ 列 607-707 ╱ 者 607-707 ╱ 堂宇 638-707 ╱ 本路 608-707 ╱ 九經堂賦 607-707 ╱ 修九經堂記 607-707 ╱ 重建九經堂記 607-707 ╱ 逸老堂記 607-707 ╱ 按曰本書原有 607-707 ╱ 晝簾堂記以與 607-707 ╱ 集古攷 607-707 ╱ 複已删 607-707 ╱ 奉化州 611-707 ╱ 昌國州 611-707 ╱ 慈溪縣 612-707 ╱ 定海縣 612-707 ╱ 本路 608-707 ╱ 衆樂亭記 607-707 ╱ 三江亭記 607-707 ╱ 昌國州 611-707 ╱ 慈溪縣 612-707 ╱ 象山縣 612-707 ╱ 本路 608-707 ╱ 奉化州 611-707 ╱ 慈溪縣 612-707 ╱ 定海縣 612-707 ╱ 象山縣 612-707 ╱ 本路 608-707 ╱ 象山縣 612-707 ╱ 本路 608-707 ╱ 附錄 607-707 ╱ 遞鋪 607-707 ╱ 奉化州 611-707 ╱ 慈溪縣 612-707 ╱ 定海縣 612-707 ╱ 奉化州 611-707 ╱ 昌國州 611-707 ╱ 慈溪縣 612-707 ╱ 定海縣 612-707 ╱ 象山縣 612-707 ╱ 按曰所 607-707 ╱ 補止此 607-707 ╱ ","  慶雲不能雄升海鵬雖大無扶揺不能髙飛日月雖   明無隂陽不能扶其運天地雖大無風霆不能示其   威是必表大訓之宏規存素王之遺跡申以齋戒擇   以月日篆以丹青鏤以金石發天語飛宸章錫玉札   示四方付之有司而實兹堂焉豈無故而然哉宏規   下蹯法持載於坤也宏宇上庇均覆燾於乾也大楹   居璇柱石堯舜也山楶層巒鞏固羲軒也離離羣桷   矩義之方也差差衆椽䂓智之圓也望之崇然形徳   之體也即之沉然蓄道之淵也堊以白盛質以示素   也飾以丹漆潤以容文也若回若翔樂之和易也如 ","20卷 ╱ (元) 馬澤修 (元) 袁桷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4,浙江,寧波,"(延祐) 四明志",延祐,1314,1320,748,"卷第十二 713-757 ╱ 按曰自此行至象山縣 713-757 ╱ 田土行皆依本書補入 713-757 ╱ 賦役攷 713-757 ╱ 鄞縣田土 713-757 ╱ 官田 727-757 ╱ 民田 727-757 ╱ 奉化州田土 713-757 ╱ 官田 727-757 ╱ 民田 727-757 ╱ 昌國州田土 713-757 ╱ 官田 727-757 ╱ 民田 727-757 ╱ 兹溪縣田土 713-757 ╱ 官田 727-757 ╱ 民田 727-757 ╱ 定海縣田土 713-757 ╱ 官田 727-757 ╱ 民田 727-757 ╱ 象山縣田土 713-757 ╱ 按曰所 713-757 ╱ 補止此 713-757 ╱ 官田 727-757 ╱ 按曰此下 713-757 ╱ 此據盧本 713-757 ╱ 民田 727-757 ╱ 竈户田 713-757 ╱ 官田 727-757 ╱ 民田 727-757 ╱ 僧道田 718-757 ╱ 僧寺田 713-757 ╱ 道觀田 718-757 ╱ 按曰此項 713-757 ╱ 本書闕 713-757 ╱ 驛户田 713-757 ╱ 馬驛户民田 713-757 ╱ 水驛户民田 713-757 ╱ 職田 713-757 ╱ 各處舊有成熟田 713-757 ╱ 荒閑田 713-757 ╱ 弓兵 713-757 ╱ 錄事司 713-757 ╱ 鄞縣尉司 713-757 ╱ 大嵩巡檢司 713-757 ╱ 小溪巡檢司 713-757 ╱ 奉化州捕盜司 713-757 ╱ 連山巡檢司 713-757 ╱ 公塘巡檢司 713-757 ╱ 鮚埼巡檢司 713-757 ╱ 栅墟巡檢司 713-757 ╱ 東㝛巡檢司 713-757 ╱ 田下巡檢司 713-757 ╱ 昌國州捕盜司 713-757 ╱ 岑江巡檢司 713-757 ╱ 岱山巡檢司 713-757 ╱ 螺頭巡檢司 713-757 ╱ 北界巡檢司 713-757 ╱ 三姑巡檢司 713-757 ╱ 慈溪縣尉司 713-757 ╱ 鳴鶴巡檢司 713-757 ╱ 丈亭巡檢司 713-757 ╱ 定海縣尉司 713-757 ╱ 白峯巡檢司 713-757 ╱ 管界巡檢司 713-757 ╱ 施公山巡檢司 713-757 ╱ 海内巡檢司 713-757 ╱ 象山縣尉司 713-757 ╱ 東門巡檢司 713-757 ╱ 莆門巡檢司 713-757 ╱ 獄卒 723-757 ╱ 司獄司 713-757 ╱ 錄事司 713-757 ╱ 鄞縣 739-757 ╱ 奉化州 738-757 ╱ 昌國州 739-757 ╱ 慈溪縣 739-757 ╱ 定海縣 739-757 ╱ 象山縣 740-757 ╱ 衙前祇候曳刺 724-757 ╱ 本路祗候 713-757 ╱ 經歷司曳刺 713-757 ╱ 錄事司祗候 713-757 ╱ 鄞縣祇候 713-757 ╱ 奉化州祇候曳刺 713-757 ╱ 昌國州屯候曳刺 713-757 ╱ 慈溪縣祗候 713-757 ╱ 定海縣祗侯 713-757 ╱ 象山縣祗侯 713-757 ╱ 秋糧實徵糧鈔 713-757 ╱ 官田 727-757 ╱ 民田 727-757 ╱ 房屋租錢 713-757 ╱ 官牛糧米 713-757 ╱ 奉化州實徵糧鈔 713-757 ╱ 官田 727-757 ╱ 民田 727-757 ╱ 房屋租錢 713-757 ╱ 官牛糧米 713-757 ╱ 按曰此 713-757 ╱ 目原脫 713-757 ╱ 昌國州實徵糧鈔 713-757 ╱ 官田 727-757 ╱ 民田 727-757 ╱ 房屋租錢 713-757 ╱ 鄞縣實徵糧鈔 713-757 ╱ 官田 727-757 ╱ 民田 727-757 ╱ 房屋租錢 713-757 ╱ 慈溪縣實徵糧鈔 713-757 ╱ 官田 727-757 ╱ 民田 727-757 ╱ 定海縣實徵糧鈔 713-757 ╱ 官田 727-757 ╱ 民田 727-757 ╱ 象山縣實徵糧鈔 713-757 ╱ 官田 727-757 ╱ 民田 727-757 ╱ 錄事司實徵租鈔 713-757 ╱ 係官地租 713-757 ╱ 房屋租錢 713-757 ╱ 夏稅額科鈔數 713-757 ╱ 奉化州 738-757 ╱ 昌國州 739-757 ╱ 鄞縣 739-757 ╱ 慈溪縣 739-757 ╱ 定海縣 739-757 ╱ 象山縣 740-757 ╱ 稅課週歲該辦鈔 713-757 ╱ 在城務 740-757 ╱ 定海縣務 740-757 ╱ 奉化州務 741-757 ╱ 慈溪縣務 741-757 ╱ 象山縣務 741-757 ╱ 昌國州務 741-757 ╱ 官降契本 713-757 ╱ 酒醋課歲辦鈔 713-757 ╱ 錄事司 713-757 ╱ 鄞縣 739-757 ╱ 奉化州 738-757 ╱ 慈溪縣 739-757 ╱ 定海縣 739-757 ╱ 昌國州 739-757 ╱ 象山縣 740-757 ╱ 茶課歲辦鈔 713-757 ╱ 鄞縣 739-757 ╱ 昌國州 739-757 ╱ 象山縣 740-757 ╱ 慈溪縣 739-757 ╱ 奉化州 738-757 ╱ 定海縣 739-757 ╱ 鐵冶課鈔 713-757 ╱ 奉化州 738-757 ╱ 鹽課 745-757 ╱ 合屬鹽場歲煎鹽數 713-757 ╱ 鄞縣大嵩場 713-757 ╱ 按曰此 713-757 ╱ 目原脫 713-757 ╱ 昌國州正監場 713-757 ╱ 岱山場 713-757 ╱ 蘆花場 713-757 ╱ 慈溪縣鳴鶴場 713-757 ╱ 定海縣淸泉場 713-757 ╱ 穿山場 713-757 ╱ 龍頭場 713-757 ╱ 長山場 713-757 ╱ 象山縣玉泉場 713-757 ╱ 本路合屬歲辦食鹽課 713-757 ╱ 錄事司 713-757 ╱ 奉化州 738-757 ╱ 鄞縣 739-757 ╱ 定海縣 739-757 ╱ 慈溪縣 739-757 ╱ 昌國州 739-757 ╱ 象山縣 740-757 ╱ 織染週歲額辦段匹 713-757 ╱ 紵絲 713-757 ╱ 絲紬 713-757 ╱ 雜造軍器歲辦 713-757 ╱ 人甲 713-757 ╱ 手弓 713-757 ╱ 貉皮 713-757 ╱ 貍皮 713-757 ╱ 鄞縣 739-757 ╱ 奉化州 738-757 ╱ 昌國州 739-757 ╱ 慈溪縣 739-757 ╱ 定海縣 739-757 ╱ 象山縣 740-757 ╱ 沙魚皮額辦 713-757 ╱ 奉化州 738-757 ╱ 昌國州 739-757 ╱ 定海縣 739-757 ╱ 魚鰾額辦 713-757 ╱ 奉化州 738-757 ╱ 昌國州 739-757 ╱ 定海縣 739-757 ╱ 象山縣 740-757 ╱ 四明志目錄上 713-757 ╱ 四明志目錄下 713-757 ╱ ","      象山縣        玉泉場額辦鹽九千三百四十三引    本路合屬州司縣週嵗額辦食鹽課      總計嵗辦二萬一千二百六十六引一百六        十四斤一十四兩二錢五分       録事司一千五百一十六引一百九十二         斤一十一兩四錢八分       奉化州五千二百九十七引一百八十六         斤一十二兩五錢五分六釐       鄞縣三千七百六十四引二百四十六斤 ","20卷 ╱ (元) 馬澤修 (元) 袁桷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4,浙江,寧波,"(延祐) 四明志",延祐,1314,1320,1187,"卷第十八 1139-1223 ╱ 釋道攷下 1139-1223 ╱ 慈溪縣寺庵 1139-1223 ╱ 普濟教寺 1139-1223 ╱ 補陀教寺 1139-1223 ╱ 精進院 1139-1223 ╱ 白龍慈化院 1139-1223 ╱ 永樂寺 1139-1223 ╱ 白巖教寺 1139-1223 ╱ 隆興寺 1139-1223 ╱ 禪餘吉祥寺 1139-1223 ╱ 赭山淸果教寺 1139-1223 ╱ 寶慶教寺 1139-1223 ╱ 善慶教寺 1139-1223 ╱ 妙應教寺 1139-1223 ╱ 雲溪廣福教寺 1139-1223 ╱ 定林教寺 1139-1223 ╱ 覺林教寺 1139-1223 ╱ 雲湖慶安教寺 1139-1223 ╱ 甘露教寺 1139-1223 ╱ 金仙教寺 1139-1223 ╱ 蓮花教寺 1139-1223 ╱ 資西接待教院 1139-1223 ╱ 寶嚴教院 1139-1223 ╱ 妙峯教寺 1139-1223 ╱ 五峯廣福教寺 1139-1223 ╱ 天台東教寺 1139-1223 ╱ 定香教寺 1139-1223 ╱ 定慧教院 1139-1223 ╱ 金繩教寺 1139-1223 ╱ 吉祥教寺 1139-1223 ╱ 佛跡律寺 1139-1223 ╱ 鳳巖律寺 1139-1223 ╱ 三峯資壽律寺 1139-1223 ╱ 福源律寺 1139-1223 ╱ 證心律寺 1139-1223 ╱ 蘆山普光禪寺 1139-1223 ╱ 香山智度禪寺 1139-1223 ╱ 東皋福昌禪寺 1139-1223 ╱ 五磊普濟禪寺 1139-1223 ╱ 定水教忠報德禪寺 1139-1223 ╱ 石門饒益禪院 1139-1223 ╱ 西峯度門禪院 1139-1223 ╱ 永壽尼寺 1139-1223 ╱ 湖田經堂 1139-1223 ╱ 寶蓮經堂 1139-1223 ╱ 溪隱庵 1139-1223 ╱ 福源精舍 1139-1223 ╱ 按曰此 1139-1223 ╱ 目原脫 1139-1223 ╱ 定海縣寺 1139-1223 ╱ 總持律寺 1139-1223 ╱ 觀音教寺 1139-1223 ╱ 妙音教寺 1139-1223 ╱ 能仁教寺 1139-1223 ╱ 慈化院 1139-1223 ╱ 顯孝接待院 1139-1223 ╱ 瑞巖禪寺 1139-1223 ╱ 華巖禪寺 1139-1223 ╱ 佛巖禪寺 1139-1223 ╱ 明慧禪寺 1139-1223 ╱ 惠寂律寺 1139-1223 ╱ 慈濟寺 1139-1223 ╱ 資聖禪寺 1139-1223 ╱ 本覺禪寺 1139-1223 ╱ 宣化律寺 1139-1223 ╱ 寂照寺 1139-1223 ╱ 興善寺 1139-1223 ╱ 延恩寺 1139-1223 ╱ 顯教律寺 1139-1223 ╱ 靈峯禪寺 1139-1223 ╱ 淨居禪寺 1139-1223 ╱ 淨巖寺 1139-1223 ╱ 泗洲律寺 1139-1223 ╱ 回向崇法寺 1139-1223 ╱ 永寧教寺 1139-1223 ╱ 息雲律寺 1139-1223 ╱ 正覺教寺 1139-1223 ╱ 永福寺 1139-1223 ╱ 覺海教寺 1139-1223 ╱ 洞山教寺 1139-1223 ╱ 覺度寺 1139-1223 ╱ 象山縣寺 1139-1223 ╱ 等慈禪寺 1139-1223 ╱ 智門禪寺 1139-1223 ╱ 寶梵教寺 1139-1223 ╱ 延壽寺 1139-1223 ╱ 常樂禪寺 1139-1223 ╱ 玉泉教院 1139-1223 ╱ 普明律寺 1139-1223 ╱ 護境寺 1139-1223 ╱ 保寧寺 1139-1223 ╱ 瑞龍寺 1139-1223 ╱ 新安寺 1139-1223 ╱ 伍師寺 1139-1223 ╱ 按曰原目此 1139-1223 ╱ 下有福聚寺 1139-1223 ╱ 本書所無至正志曰象山縣寺院新志 1139-1223 ╱ 十四今數已足且福聚寺福敍於至正 1139-1223 ╱ 志其為此志 1139-1223 ╱ 所未載更明 1139-1223 ╱ 妙觀 1139-1223 ╱ 報恩光孝觀 1139-1223 ╱ 靈順宫 1139-1223 ╱ 報德觀 1139-1223 ╱ 福順觀 1139-1223 ╱ 文昌宫 1139-1223 ╱ 西雲大寶宫 1139-1223 ╱ 回真道院 1139-1223 ╱ 按曰此處 1139-1223 ╱ 原有脫葉 1139-1223 ╱ 今自在城明霞觀至象山 1139-1223 ╱ 縣棲霞觀皆依本書補入 1139-1223 ╱ 明霞觀 1139-1223 ╱ 紫霞仙館 1139-1223 ╱ 元真道院 1139-1223 ╱ 沖和道院 1139-1223 ╱ 道庵 1139-1223 ╱ 蓬萊觀 1139-1223 ╱ 壽聖觀 1139-1223 ╱ 雲濤觀 1139-1223 ╱ 顯忠旌德觀 1139-1223 ╱ 淸修悟真觀 1139-1223 ╱ 太淸悟空謂道宫 1139-1223 ╱ 紫淸觀 1139-1223 ╱ 玉皇觀 1139-1223 ╱ 甬東助順宫 1139-1223 ╱ 紫虛觀 1139-1223 ╱ 至德觀 1139-1223 ╱ 虛白觀 1139-1223 ╱ 洞真觀 1139-1223 ╱ 開元宫 1139-1223 ╱ 元真觀 1139-1223 ╱ 玉淸葆仙道院 1139-1223 ╱ 梓潼文昌宫 1139-1223 ╱ 慕真觀 1139-1223 ╱ 道隆觀 1139-1223 ╱ 文昌宫 1139-1223 ╱ 真武宫 1139-1223 ╱ 岱山東嶽行宫 1139-1223 ╱ 祠山行宫 1139-1223 ╱ 蓬萊集仙道院 1139-1223 ╱ 淸道觀 1139-1223 ╱ 崇壽宫 1139-1223 ╱ 大隱山至道宫 1139-1223 ╱ 淵德觀 1139-1223 ╱ 旌信朝元宫 1139-1223 ╱ 陳山行宫 1139-1223 ╱ 東嶽行宫 1139-1223 ╱ 澥浦行宫 1139-1223 ╱ 蓬山道院 1139-1223 ╱ 棲霞觀 1139-1223 ╱ 按曰所 1139-1223 ╱ 補止此 1139-1223 ╱ 大瀛海道院記 1139-1223 ╱ ","  成最上道則摩尼寳即殿殿即摩尼寳如是言之則   帝綱重重鑑象相入不動智佛常坐道塲諸大菩薩   遊戯三昧則此殿者當何名為汝其諦觀作正思惟   普光法堂正在此處時諸大衆聞居士言得未曽有   咸作是言善哉居士快説法要我等今者信解受持   願書并之作將来眼居士曰不亦善乎宣和六年十   一月望日俞觀能記 玉泉教院縣東北三十里宋乾徳初置熈寧初加賜壽   聖紹興間改今額 普明律寺縣南一十五里梁天監初置名湧泉宋治平 ","20卷 ╱ (元) 馬澤修 (元) 袁桷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5,江蘇,南京,"(至正) 金陵新志",至正,1341,1368,1081,,"里下有大塘 芝山在州東南七十里髙三十九丈周迴四十里上有 李子洞燕洞相去三百步 昔宣州田頵舉兵邑人攜老 幼于此避難可容數千人李 洞有泉沸涌燕洞有石燕 遇雨則飛晴則還落為石 銅山在州西四十里髙二十四丈周迴一十三里 舊經 云昔 甞採銅於此今 鑄冶舊址猶存 玉泉山在州南一百一十里髙三十二丈周迴一十八 里 ","15卷 ╱ (元) 張鉉纂修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5,江蘇,南京,"(至正) 金陵新志",至正,1341,1368,1153,,"忠孝泉近忠孝亭 武舉狀元 周虎有記 玉泉在府學東廊前 秦檜未仕時宿學夜見白入 地使人掘之一丈許得泉檜既 入仕設井闌鐫石篆書玉 泉三字檜甞置田入學 一人泉宋熈泉 見前蔣 山圖攷 道光泉 見蔣山下熙寧八年僧道光披榛莽得泉深五 尺穴竹引注寺中由嶺至寺凡三百步王荆公 手植二松於其旁其後道光又得一泉合為一派主寺 者作屋覆其上名曰䝉亭以此泉得之道光故名道光 泉  張山大泉 在山之陽合衆小泉深廣丈餘溉田 百頃春夏不竭客至則沸又名玉泉 ","15卷 ╱ (元) 張鉉纂修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5,江蘇,南京,"(至正) 金陵新志",至正,1341,1368,1407,,"藥之品玉屑 淮南子云 出鍾山 石鍾乳 本草云茅山土石相雜 徧生茅草以茅津相滋 乳色稍黑而滑潤謂 之茅山乳性微寒 禹餘粮 本草云茅山甚有好者狀 如牛黄重重甲錯其佳處 乃色泯泯如麵齧之無碜然用之宜 細研以水洮取汁澄之勿令有沙土也 黄精 本草云葉 大根粗黄 白色至 夏華實 生人葠 阮孝緒因母疾用藥湏得生人葠舊傳 鍾山所出孝緒躬歴幽險累日不獲忽 一白鹿前行至一所遂不見就求之果得然此見 南朝偏都北藥罕至故以偶得為異今不然耳 鹿梨 本草云江寕府出一種小梨名鹿梨葉如茶根如小 拇指彼處人取其皮治瘡癬及疥癩云甚效八月採 术 陶隱居云蔣山白 山茅山者為勝 卷栢 建康記云 出卷栢 石腦 陶隱居云今茅 山東西平山並 有鑿土 龕取之 芍藥 陶隐居云今出白山蔣 山茅山最好白而大 乾地黄 陶隱居云 板橋者為 ","15卷 ╱ (元) 張鉉纂修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5,江蘇,南京,"(至正) 金陵新志",至正,1341,1368,1641,,"香山菴在溧水州城隅廟東即舊崇真道院 延祐六年 王圭等建 石湖道院在溧水州儀鳯鄉 延祐四年 俞逢酉建 三山道院在溧水州上元鄉距城二十里 湯囦 建 茅山南北有歸真迎真二館崇真院鶴䑓常靜石堂超 萬松俱妙朝陽思真積金山玉泉雲谷集聖崇真奉真 靜真澄真喜客泉慶和上善守柔靈寶抱朴秀雲青龍 真興志和素華和福僊䑓丹谷寧真翛然靖虚靖真通 泉太和致柔潛神善慶靜真妙法頥真如常靈泉囘僊 ","15卷 ╱ (元) 張鉉纂修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5,江蘇,南京,"(至正) 金陵新志",至正,1341,1368,1693,,"玉泉院乾道志在城東北六十里本古泉院基呉武義 中徐溫重建 多福常樂二院乾道志各在上元縣神泉鄉去城六十 里 延福禪寺乾道志在城東南六十里梁普通中為靜福 院南唐時修改今額 永福院乾道志在城東六十里青草村 安平院乾道志在下橋村去城八十里 ","15卷 ╱ (元) 張鉉纂修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15,江蘇,南京,"(至正) 金陵新志",至正,1341,1368,2047,,"陽玉泉寺寺側武安王廟求夢而應果得其母于仙井 邑人于廟求夢多驗宣問謁焉是夕夢至廟中見一道 人坐井上曰此琉璃井也有童子持一龜與之宣問悟 曰道人臨井上仙井也龜者 歸也遽遣迎致果得之云 時紹熈庚戌相失四十餘 年母子復如初相持悲泣吏卒為之出涕李氏時年八 十三韓亦七十矣 洛陽吴仁傑斗南賦 詩美之詳見夷堅志 宣問尋改秩知 蘄春縣 陶子鏘張松張常洧徐李華潘祺錢戩各見後耆舊 傳 ","15卷 ╱ (元) 張鉉纂修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921,浙江,杭州,"(萬曆) 錢塘縣志",萬曆,1572,1620,133,"紀勝 96-220 ╱ "," 千萬尋蘇軾詩君不見錢塘湖錢王壯觀今已無  屋堆黃金斗量珠運盡不勞折簡呼四方宦遊散  其孥宮闕留與閒人娱盛衰哀樂兩須臾何用多  憂心鬱紆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孤喬  木百丈蒼髯鬚擾擾下笑柳與蒲高堂會食羅千  夫橦鐘擊鼓喧朝晡凝香方丈眠氍毹絕勝絮被  逢海圖清風時來驚睡餘遂超羲皇敵几籧歸時  棲鴉正畢逋孤烟落日不可摹白居易贈韜光僧  詩一山分作兩山門兩寺元從一寺分東澗水流  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前臺花發後臺見上界  鐘聲下界聞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紜  黄汝亨峋嶁山房詩窕此山中巖房一徑通飛  泉時帶雨拂響坐臨風人靜禪初梵天  高月政空凄清聊奏曲人世已鴻蒙   慶化山 北東岳廟 南雷院 有塢曰清芝有玉泉 南玉泉寺 北靈峰寺  有細雨泉心湯題晴空細雨扁黃汝亨詩太清無  片雲青山沈□漊呼吸從何來星分復沫聚噴為  大小珠散作□濛雨取之置茗椀渫  然佐譚麈士□較何如吾以問陸羽 有嶺曰桃源 ","不分卷 ╱ (明) 聶心湯纂修  ╱ 明萬曆三十七年修清光緒十九年刊本"
16921,浙江,杭州,"(萬曆) 錢塘縣志",萬曆,1572,1620,202,"紀勝 96-220 ╱ 山水 155-220 ╱ 山水 155-220 ╱ 山水 155-220 ╱ "," 遙度西風冷桂子紛紛點玉壺 柳浪聞鶯如簧  巧囀最高枝苑柳青歸萬縷絲玉輦不來春又老  聲聲訢與落花知 花港觀魚斷汉惟餘舊姓傳  倚闌投餌說當年沙鷗曾見園興廢近日遊人又  玉泉 南屏晚鐘涑水崖碑半綠苔春遊誰向此  山來晚烟深處蒲牢響僧自城中應供回 三潭  印月塔邊分占宿湖船寶鑒開奩水底天横笛叫  雲何處起波心驚覺老龍眠 兩峰插雲浮圖對  立曉崔嵬積翠浮空霽靄迷試向鳳凰山上望南  高天近北烟低張光弼西湖十律詩樓外湖光白  渺茫樓中少婦試新妝行年將近半百歲大醉豈  能千萬場翠織舞裙飛蛺蝶白描歌扇睡鴛鴦垂  楊滿院無人到芍藥花開日正長 且觀神女為  行雨莫問郎官應列星芳草到門無俗駕好山終  日在湖亭白鷗共戲荷葉小黄鳥亂嗁楊柳青肯  信曲闌干外立晚涼吹得酒都醒 畫船湖上載  春行日日花香扇底生蘇小樓前看洗馬水仙祠  下坐聞鶯碧桃紅杏渾相識紫燕黄蜂共有情惆  悵繁華成逝水盡歸滄海作潮聲 倩得名姬唱  慢歌梁塵直欲下輕波西風八月芰荷老落日滿 ","不分卷 ╱ (明) 聶心湯纂修  ╱ 明萬曆三十七年修清光緒十九年刊本"
16921,浙江,杭州,"(萬曆) 錢塘縣志",萬曆,1572,1620,216,"紀勝 96-220 ╱ 山水 155-220 ╱ 山水 155-220 ╱ 山水 155-220 ╱ "," 藻叢深菱葉底纎鱗吹沫摇朱尾 戲把金鉤垂  綠水郤憶雕闌翠袖人同倚腸斷蕭娘書一相  思欲報憑雙鯉 三潭印月秋靜寒潭澄見底玉  色蟾蜍飛入清泠水睡熟驪龍呼不起頷珠光照  冰壺裏 宴賞此時能有幾遥憶同歡今夜人千  里試問龍淵深幾許騎鯨欲共姮娥語 斷橋殘  雪快雪時晴寒尚沍玉屑銀沙紛滿西湖路一道  垂虹如約素裙腰草色非前度 斷玦遺環愁日  暮想像凌波羅襪應難步欲探梅花無處所仙童  指點逋仙墓 雷峰夕照古塔斜陽紅欲暝西崦  人家半在桑榆景水印殘霞如濯錦烟籠佛國非  凡境 十里畫船歸欲盡漁唱菱歌别是湖中景  待月有人樓上等昧簾半捲闌重凭周密西湖小  景木欄花慢詞三潭印月遊船人散後正蟾影瀉  寒湫看冷沁鮫眠情宜兔浴皓衫輕浮扁舟遂夭  鏡裏遡流光澄碧□明時棲鷺空驚碧草素鱗遠  避金鉤 臨深萬象涵秋懷渺渺水悠悠念漢皋  遺佩湘波步襪空想值遊風敦翠奩乍啟度飛星  倒影入芳洲瑶瑟誰彈古怨濬宫夜舞潛虬 前  峰擂雲碧雲相對處明烟外挹遥岑記舞鷲嗁遠 ","不分卷 ╱ (明) 聶心湯纂修  ╱ 明萬曆三十七年修清光緒十九年刊本"
16921,浙江,杭州,"(萬曆) 錢塘縣志",萬曆,1572,1620,296,"紀制 220-340 ╱ 公署 220-340 ╱ 公署 220-340 ╱ 公署 220-340 ╱ 署餘 236-340 ╱ 壇 255-340 ╱ 廟 255-340 ╱ 祠 268-340 ╱ 墓 290-340 ╱ 寺觀 220-340 ╱ "," 根一掬淚慘  澹墮風煙 員外郎張光弼墓 在棲霞嶺光弼嘗 曰吾死得埋骨西  湖題曰詩人張員外墓  足矣比卒竟如其言 儒學提舉葉廣居墓 在赤 山   處士鄭德俊墓 在玉泉 山碧梧原 吾衍墓 多寶 山   國朝將軍嚴德墓 在靈隱寺之西詳具 祠廟洪武元年勅葬 主事王洪   墓 在尉司 下扇 尙書柴車墓 在大遮山 之西原 高節庵先生墓  在南  山 長史瞿佑墓 在甘 溪 侍郎蔣驥墓 在尉司里 仙芝山 尚   書方賓墓 在南山 法公步 太僕卿王榮墓 在石 屋嶺 尙書徐琦   墓 在積慶 山之原 布政夏時墓 在石 人嶺 郎中張信墓 在馬婆 嶺子大  僕丞瑛孫  參議銓附 大僕少卿陳䞇墓 在風篁嶺子 通政嘉猷祔 主事陳   鏞墓 在石 屋西 布政武達墓 在洪度 山之陽 沈棲霞墓 在法 華山 都 ","不分卷 ╱ (明) 聶心湯纂修  ╱ 明萬曆三十七年修清光緒十九年刊本"
16921,浙江,杭州,"(萬曆) 錢塘縣志",萬曆,1572,1620,298,"紀制 220-340 ╱ 公署 220-340 ╱ 公署 220-340 ╱ 公署 220-340 ╱ 署餘 236-340 ╱ 壇 255-340 ╱ 廟 255-340 ╱ 祠 268-340 ╱ 墓 290-340 ╱ 寺觀 220-340 ╱ "," 士曉贈尙書三子進士暉仕王修撰四子曜恩蔭  仕至禮部副郎曉子進士圻仕至學憲躍子恩蔭  仕至太守圻子進士鐸仕至都鄉史鐸從弟孝廉  金鎏皆以文行著科第蟬聯為虎林第一以籍隸  仁邑姑附見  其概於此 侍即李旻墓 在八盤嶺正 德九年諭葬 尙書洪襄   惠鐘墓 在定北東穆塢蓮花也嘉 靖四年遺官營墓有祠 府君陳良器墓  在甘  溪 都御史錢宏墓 在玉泉 寺右 尙書胡端敏公世寧   墓 世寧字永清仁和人累官刑部尙書太子太保 弘治中嘗以預發寧藩㚥狀落藉後柄兵持正  議忤朝豈忠義鯁直為時名臣墓在五雲山岡歲  久荒圮萬歷三十五年□湯修葺為之碑略曰胡  端敏公以忠謀遠慮銷國家外瞯内訌憂金甌大  業至今賴之直與忠烈文成比烈曾未數十年而  廟庭蕩折松檟不保隴原千畝僅有鬣封祠字數  椽悉為鬻貨蓋匪躬者不遑卹其後而憑弔者寧  無惻於心是邦三事大夫痛忠魂於宿草嘉楊勵  之素衷合謀修葺醵金百餘余司事而嚮來收 ","不分卷 ╱ (明) 聶心湯纂修  ╱ 明萬曆三十七年修清光緒十九年刊本"
16921,浙江,杭州,"(萬曆) 錢塘縣志",萬曆,1572,1620,314,"紀制 220-340 ╱ 公署 220-340 ╱ 公署 220-340 ╱ 公署 220-340 ╱ 署餘 236-340 ╱ 壇 255-340 ╱ 廟 255-340 ╱ 祠 268-340 ╱ 墓 290-340 ╱ 寺觀 220-340 ╱ "," 空村從來賦客江南  意帳望西風動野原 普福寺 在九里松仙芝嶺宋 咸淳間天台僧朋礪  建元趙子昂書額寺內有綠筠坡錫杖山葛仙井  辟支塔瑞岡院藥澗橋鄧原岳詩浄上談玄屢款  扉平生我亦悟毘尼天台道在毘陵記廬阜神交  惠遠師度嶺白雲飛錫處散花清晝說經時西南  峰下龍泓路曾  記山房舊賦詩 靈峰寺 在青芝塢故名鷲峰院吳 越王建相傳裴休墓院萬  歷初寺廢僧徙邑人陳善捐貲贖之迎僧通慧以  守蘇軾詩靈峰山上寶陀寺白髮東坡又到來前  世德雲今我是依稀猶記玅高臺許應元詩空門  傳不二令節屈重陽看取蓮花淨無煩菊蘂芳沙  虚喧候雁露冷咽寒螿幽  賞豈終已請看山月光 玉泉寺 故名淨空院南 齊僧曇超說法  龍王來聽撫掌出泉建龍王祠晋天福三年建淨  亭院于泉左宋理宗書王泉浄空院額内有細  泉觀音殿幾廢心湯復之為署晴空細額白□  天詩湛湛玉泉色悠悠浮雲身閒心對定水清浄  兩無塵手把青笻杖頭戴白綸巾興盡下山去知  我是何人王世貞詩寺古碑殘不記年清池媚景 ","不分卷 ╱ (明) 聶心湯纂修  ╱ 明萬曆三十七年修清光緒十九年刊本"
16921,浙江,杭州,"(萬曆) 錢塘縣志",萬曆,1572,1620,322,"紀制 220-340 ╱ 公署 220-340 ╱ 公署 220-340 ╱ 公署 220-340 ╱ 署餘 236-340 ╱ 壇 255-340 ╱ 廟 255-340 ╱ 祠 268-340 ╱ 墓 290-340 ╱ 寺觀 220-340 ╱ "," 者有幾假令大年削牘寂音操筆二百年來可膺  傳燈僧寶之選者又有幾則雖金碧土木之莊嚴  崇之至於天而廣之至於十由旬何益蓋法道之  衰相見矣師庠校名士始欲以祿養為孝既以宏  法報恩為孝騏驥壯盛而龍象超忽最初發念固  已卓然名聞利養之外矣龎藴罄百萬而擲漢水  僧紹冒三毒以開攝山豈足專美乎師自主法席  以來既三紀行在梵網志在觀經標淨業則東林  立清規則百丈析義疏則玉泉辨宗乘則慧日摧  陰魔則板度空排戲論則秀鐵面雲棲雖幽迥荒  率無諸莊嚴有具眼通者必曰先師塔廟在矣有  具耳通者必日水鳥樹林念佛法僧矣有具宿命  通者必曰某古徳再來矣毘嵐偃岳而不波大浸  稽天而不溺是雲棲之興法道大有賴也大師所  著有彌陀經疏鈔緇門崇行錄禪關策進等書數  十種鋟行於世師俗姓沈名袾宏字佛慧仁和人  又望齡記曰昔世尊以五時彰教隱顯權實順布  而不忒若温綿涼簟隨候異設凡以逗機宜適根  莖而已正法東嬗師資角立曰講曰律曰禪並而  為三然軌轍同歸君臣遞用斯亦一代時教之遺 ","不分卷 ╱ (明) 聶心湯纂修  ╱ 明萬曆三十七年修清光緒十九年刊本"
16921,浙江,杭州,"(萬曆) 錢塘縣志",萬曆,1572,1620,590,"紀文 555-712 ╱ 賦 555-712 ╱ 詩 582-712 ╱ "," 泚遶席偏宜列翠屏謌闋花宫聞諷唄坐深藜火  照分青南朝許謝俱陳迹今日山川更乞靈 馮  夢禎得泉字使君張樂借諸天接武名流不偶然  寺影直懸江樹外松聲常落海潮邊年哀幸齒人  如玉春老欣逢酒似泉且喜東南饒勝集還愁西  北有浮烟 虞淳熙得飛字鷲嶺邀賓春日暉山  巾風袷委金緋雲移錦席瑤泉冷風送銀鞍翠䘆  圍天近長庚浮白淺月過上已踏青稀梨園影人  祗林小蒲饌芳嫌豐膳肥蓮社乍通康樂夢桂叢  傳得駱丞衣幔亭笙鼓曾孫會南國文章才子希  霞舉星回神渺渺花英玉屑語霏霏光飄彩燭流  華月雲擁珠軿隔紫薇寂寞龍宮迴海藏岧嶤猿  洞鎖山扉稽留願與峰常住惜别兼思佛可依七  日身香知不㓕八關口訊意難違只今御李遊仙  窟何必從  韓隱翠微 黄省曾遊西湖諸山詩十二首 寓大石 佛院綠  竹北軒一首矯仲偃崖至禽慶謁名嶽初事澹無  役行泥何不樂暖春振霽褐岧境躡雲屩性冲駕  奥林神夷選清壑于此綠篁陰乃有金園閣南湖  晃縈㵝北嶺迤緜絡霽懷對禪解玄心弄鳥雀萬 ","不分卷 ╱ (明) 聶心湯纂修  ╱ 明萬曆三十七年修清光緒十九年刊本"
16921,浙江,杭州,"(萬曆) 錢塘縣志",萬曆,1572,1620,633,"紀文 555-712 ╱ 賦 555-712 ╱ 詩 582-712 ╱ 記 595-712 ╱ "," 秦亭靈峰玉泉三寺玉泉之水溢出溉田膏潤數  里大旱不竭為一方之民利由玉泉路轉東山至  棲霞嶺上有紫雲洞嶺之北有黄泥潭嶺之南有  宋中興名將岳鄂武穆王精忠廟宰木蒼蒼春秋  祀享千載不磨廟東新剏鳳林寺舊有永壽寺毛  妃墳在焉葛嶺之閒有四聖觀東有瑪璃寶雲智  果三寺寶雲中有葛洪初陽臺智果中有道潛參  寥泉葛嶺之首有保叔塔寺名崇壽樓閣憑空軒  窗來月金碧相輝於湖上勝有葛洪坡翁事蹟為  此山之偉觀也後有巾子峰如巾又右石瓶山如  瓶塔之下有水月園南有大佛頭相傳以為秦始  皇纜船石今僧家改為佛像面臨湖際寺名大佛  此亦古蹟之一路有過街塔今廢東有德生堂碑  存此即宋時放生處也西有總宜堂張侍御園扁  皆御書亦當時所重東下石函橋跨街為梁上函  湖水下溉民田樂天所建千載利焉北過馬塍上  宜花卉地連府社府稷郡厲二壇金祝靈衛忠臣  之廟實祀典所係石函之東有昭慶寺則戒壇所  宗寺之左右皆古玉壺園先得樓柳林雲洞之址  此錢塘門之風景湖山至此而一過勝覽則無窮 ","不分卷 ╱ (明) 聶心湯纂修  ╱ 明萬曆三十七年修清光緒十九年刊本"
16921,浙江,杭州,"(萬曆) 錢塘縣志",萬曆,1572,1620,727,"外紀 712-812 ╱ 紀釋 712-812 ╱ 紀僊 712-812 ╱ 紀藝 712-812 ╱ 紀譚 712-812 ╱ "," 而悟錫金襴不御甘地爐竹箸也多飾塔廟馭千  人鐘鼓節之每傾篋為償官逋國初兩召演法備  顧問  焉 道聯 六坐道場兩被徵召纂修大典遊戲翰 墨緇白咸重之英宗悼其坐逝敕瘞所  築藕花  居傍 賾簡菴 梵僧應身也得法時菴後徵修大 典校讎法藏及乘傳索古彝器賜  賚甚厚歸蒞南  屏鼎新像設 普仁 性孤峭每危坐達旦得法了 然義公國初有徒千衆著語  錄山居  詩百首 元瀞 幼師韓莊節通經史而宋文憲謂其 文如龍錦已傳台教天岸矣復于元  叟喝下脫黏請者疏幣盈几  詔人問道賜食加殊禮焉 廣衍 悟宗闡教坐逝 京邸英宗遣官  致祭  焉 徳祥 嗣懶庵持律工書詩 遍郊島有桐嶼集 梅雪 覩佛閣壯麗 釋毛端現刹  之疑及聞鍾透脱更不存妙解矣淨慈休休翁  證之有和永明詩幻寄集 已上住淨慈寺 道   標 受具後說戒六壇積施置田收萬斛粟藏而供 衆每飛章寓韻樂府採聲所謂杭之標摩雲霄  者也時詞人與之分契陸羽  目為道標梵僧名之威鳯云 曇超 住玉泉寺獨宿 靈苑諸山一定 ","不分卷 ╱ (明) 聶心湯纂修  ╱ 明萬曆三十七年修清光緒十九年刊本"
16921,浙江,杭州,"(萬曆) 錢塘縣志",萬曆,1572,1620,728,"外紀 712-812 ╱ 紀釋 712-812 ╱ 紀僊 712-812 ╱ 紀藝 712-812 ╱ 紀譚 712-812 ╱ "," 累日虎兕不傷俄龍化老人語超曰鹿山民鑿龍  室怒久不雨乞往誨之師命致水撫掌而玉泉出  因往戒龍  雨洽歲登 寰中 生有異相毋殁廬墓出家童子寺 受心印於百丈後居大慈山乏水  夢神曰我移童子泉來旦見二虎爪跑泉湧嘗示  衆云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  取一寸南泉趙州雪峰巖  頭咸就問法今稱祖師堂 道欽 賜號國一得旨玄 素導入徑山感獵  人焚網神龍徙宅鷙猛馴狎兔雞隨繞代宗鄭重  咨問心要累辭珍賚止受布蔬杭牧請居邑之龍  興寺  云 道林圓修 居喜鵲寺誕有異香因名香光得 法國一百丈寒暑一衲刺史白居  易見林坐松蓋傍有鵲巢危之曰太守薪火相交  識性不停危尤甚居易因問夢是浮生為復浮生  是夢答曰來時無跡去無踪去與來時事一同何  須更問浮生事祗此浮生是夢中終九十九歲人  稱鳥窠  禪師 會通 名吳元卿住招賢寺辭供奉官入釋 詔許焉侍鳥窠欲他遊窠吹布毛示  之忽悟不去  名布毛侍者 靈祐 受具龍興寺義賓梵僧降雲中 印為眞子而寒山拾得相與導 ","不分卷 ╱ (明) 聶心湯纂修  ╱ 明萬曆三十七年修清光緒十九年刊本"
16921,浙江,杭州,"(萬曆) 錢塘縣志",萬曆,1572,1620,773,"外紀 712-812 ╱ 紀釋 712-812 ╱ 紀僊 712-812 ╱ 紀藝 712-812 ╱ 紀異 765-812 ╱ 紀譚 712-812 ╱ "," 欲與郎君偕老奈何以婢妾待之然君已知之矣  不敢復隱見實非今世人冥數當合耳兒故宋平  章秋壑之侍女也年十五以棋童入侍每秋壑宴  坐半間堂必召兒侍弈備見寵愛是時君為其家  蒼頭因供進茶甌得至後堂兒慕君年少美姿容  嘗以繡羅錢篋乘暗投君君亦以珴指盒為贈  雖各有意而莫得其便後為同輩所覺讒於秋壑  遂同賜死於斷橋之下君今已再為人而兒猶鬼  錄得非命歟言訖嗚咽泣下源亦動容久之曰如  此則君與我再世緣也當加親愛以償疇昔因曰  汝之精氣能久存耶女曰三年耳及期面  壁而化源太慟衣衾葬之投靈隱寺為僧 徐景春  弘治閒旬宣街有少年徐景春者春日遊湖至斷  橋迨暮矣路逢美人與小環同行景春前揖問曰  娘子何故至此答曰妾頃與親戚同遊玉泉失群  索途耳景春曰貴宅何所曰湖墅宦族孔氏二姐  也景春遂送之及門强景春入宿備極繾綣以雙  魚扇墜為贈明日隣人張世傑見景春卧塚間扶  歸其父訪之乃孔氏女淑芳墓  也告于官發之其祟遂絕焉 大井 紹興閒董太 尉率衆製大 ","不分卷 ╱ (明) 聶心湯纂修  ╱ 明萬曆三十七年修清光緒十九年刊本"
16921,浙江,杭州,"(萬曆) 錢塘縣志",萬曆,1572,1620,786,"外紀 712-812 ╱ 紀釋 712-812 ╱ 紀僊 712-812 ╱ 紀藝 712-812 ╱ 紀異 765-812 ╱ 紀譚 712-812 ╱ "," 蹂躪鰷鮹絕小漁之利而所謂白跳船者懸粉板  瓜皮之畔鰺魚誤以為月赴之若蛾每夜躍入千  頭其虐何止數此人業已故觸上古仁君之禁  矣往時鳬鶬玉第苦䊀翼兩舟横曳之絲十有  九脫近湖州翻網夜罩沙洲十不失一彼漁獵人  何嘗讀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之書賴讀書多者  新設禁網日漸咸若他日網目不容更疏也 邑  沿湖如淨慈靈隱昭慶龍井石屋湖心玉泉玉虚  文昌諸寺觀皆孫司禮隆所營葺金碧輝映可方  化樂蕭臺彼自崇仙釋自種福田收花果報耳獨  為岳忠肅闢神道通湖列植大柏有參天溜雨之  勢而湧金十錦問水望湖亭榭雄麗足供眺泊差  可人意然銷遊客之金于鍋故不若深貯槖中也  其人往往廣種悲田邑子德而口祝之 韜光是  靈隱絕勝處向為乩鬼所憑而懵道人搆宇祠能  純蓋能仁之誤也馮虞二紳迎陸文該所祀九師  者其中襲隱居堂故名因汲泉滌去穢累矣陳使  君就剜其石成洞為名白太傅洞陳見急令鐫去  白  字 兩山奇石 兩山饒奇石足當南宫之拜者纍纍 森峙也其一不幸纜始皇舟賴喻彌 ","不分卷 ╱ (明) 聶心湯纂修  ╱ 明萬曆三十七年修清光緒十九年刊本"
16921,浙江,杭州,"(萬曆) 錢塘縣志",萬曆,1572,1620,810,"外紀 712-812 ╱ 紀釋 712-812 ╱ 紀僊 712-812 ╱ 紀藝 712-812 ╱ 紀異 765-812 ╱ 紀譚 712-812 ╱ "," 不食而没始悟竟日遲留之意以為難進易退不  妄喁食故今去子美四十年而潛泳如故可謂壽  矣南屏萬工池舊育金魚子瞻詩云我愛南屏金  鯽魚重來拊檻散齋餘近日西湖金魚惟玉泉最  盛大者長數尺投餌則競集焉吳山大井中有金  魚數十頭父老云已一二百年自來無施食者兼  以寒食陰賣仰蔽天日而至久不斃殆神物也宣  德間大旱井涸人有取食者肉堅韌若麻筋然鄴  侯井中亦有五色魚其源通西湖故孳乳日夥又  與吳山井不同也金魚自有種若如程史所云飼  紅蟲而生今五色四尾者  甚多頽而不掉主何祥乎 孫承祐 錢王俶納錢塘 人孫承祐姊為  妃寵之至為節度及納地猶不失官贈斛貯水養  祐每宴殺物命于歎致一餐處食猶窮極水陸嘗  頻□校蓍草曰我當五十而卒乎竟如夢祐克毗  □□□□□□□□□□□□□□□□□□□  陵功最著以著故不得附吳薛傳後邑無此人作  饕祖東坡安得為千鵝頌寃夫人生百年祗因三  寸舌頓減其半半向燄口  筵中垂泠涎惜哉惜哉 趙子固向伯叔 趙子固 向伯叔 ","不分卷 ╱ (明) 聶心湯纂修  ╱ 明萬曆三十七年修清光緒十九年刊本"
16922,浙江,衢州,"(同治) 江山縣志",同治,1861,1875,119,," 羅洪先宿江郎山詩乾坤起郎峰巓千古萬古只屹  然壺觴追逐人易老景物依舊年復年我來自嘆登臨  晩抱石枕向峰頭眠萬松樹上獨鶴立佛堂人静紅燈  殘夢覺起來幽興發朗然卓筆吟數聯鐘鼓洞虎跑泉  胡為笙磬響只為晝夜流涓涓請君試問一字天我也  不知所以然峰頭夜半白雲散但見孤月當空懸  鄭忭游江郎山詩江郎久乘化色相云何住問之不肯  答點頭意自寓上有槎松幾萬年計壽應在盤古前癯  骨蒼顏樹中仙尙友令人心超然聳身躋攀萬仭顚白  雲翠微脚下眠對面變化鴻濛境游神恍在象帝先一   <img n=""32""/>雲根玉泉冷載歷禪窟紫芝聯鐘洞聲歌清遠鞠  躬轉步紅塵蠲闋闋漸生白了了機更元羲皇世界諒  如此鬱華雖逝道不死徘徊且坐澄凡想願言壺中長  偃仰不覺一字露天眞須臾二石齊拍掌空中黃鵠戞  然鳴大笑青冥振遺響從今已聞太上語與君驅車迥  向天外處  祝鑾江郎山歌昨看江郎山烟霧何晦暝今看江郎山  金玉光晶瑩罡風吹盪陰翳清百怪駈逐海嶽甯窮崖  半夜殄殘虎和氣平地生參苓碧蓮金鯽亦間出甘露  醴泉恒效靈往事茫茫不可問無乃羽化如流星但見 ","12卷 ╱ (清) 王彬修 (清) 朱寳慈纂 ╱ 清同治刊本"
16922,浙江,衢州,"(同治) 江山縣志",同治,1861,1875,231,," 應須女星故名歲久幾湮没吾友桐鄉汪君嘉穀權學  於此建亭表之屬余為之書  劉漢裔須女泉八景詩巖色饒名勝清流一鏡平江澄  涵綠藻堤古老芳蘅夜靜花凝露春來鳥弄晴杉橋遲  月飲郭壟帶雲耕草近天連碧峰遥雨後明鷗閒忘避  客樹密半藏鶯爽氣秋生袂疏煙暮翳城野花何鬱鬰  幽卉更盈盈熠耀光如沸翩翾勢若縈名泉知應宿廉  讓有同聲  丁百川須女泉詩草滿平皋花滿陂泉名須女也相宜  星光的的疑鏡月影纎纎似掃眉雲塢坐深啼鳥喚  野橋行過浴鷗知靈源莫問  通霄漢消受春風啜茗時 桂泉 在縣圃蓮池之側今湮 汪浩 志 梅泉 在西山景盤趙氏園即目連庵左水從通賢門入   城合流大街至縣河 汪浩 志  宋俊梅花泉詩佳泉忌俗名金砂與玉屑惟兹亂石中  點點霏香雪 亦有菊花潭飲之能卻老何如萼綠華 ","12卷 ╱ (清) 王彬修 (清) 朱寳慈纂 ╱ 清同治刊本"
16922,浙江,衢州,"(同治) 江山縣志",同治,1861,1875,1409,,"重大必須委任得人賞罰必信又須躬履其地手自校量 庶民獲實福不然徒滋弊耳未審高明以為何如雞邑不 足以煩牛刀然民窮俗偷便欲使之家給人足而且回心 嚮道以易其舊染之風非明公吾誰與望乎    答趙玉泉巡撫書 敝邑城築實百世之利况值余父母毅然不惑直任其事 且經畫詳妥衆志翕然計不日可成又辱翁下採蒭蕘之 言以五年江餉資之民心益踴躍子來矣恨無緣縮地一 叩臺下為江民致謝也倘蒙再賜檄催俾於冬春之間竣 事則保障之慶當何如耶 ","12卷 ╱ (清) 王彬修 (清) 朱寳慈纂 ╱ 清同治刊本"
16923,浙江,杭州,"(宣統) 臨安縣志",宣統,1908,1911,141,,"   城隍廟 在縣東五十步明洪武三年令袁思謙重建 正殿三間前有拜亭東西有分司各八部中     門外左右祀感應等神正門外東西曠地各二     分殿後有淨閣中安神后二像左道士房右宿     齋所閣後桑地三分蕩一分□碑四一令褚棟     重修碑一令蔣仁重修碑中門左右一勅封     靈祐伯碑一義民題名碑正門左右 國朝     仍之乾隆初邑人胡文銘文鏐等創捐修葺咸     豐間寇燬僅存後殿光緒初令孫惟仁邑紳張     振聲桃樂亭等創捐重建六房輪管損漏不修     邑紳胡仁壽胡錦標等禀令     毓彬批歸安仁善堂經理    東嶽廟 在縣治西七里玉泉山下内有玉皇閣三清 閣雍正間道士盧秉誠重修咸豐間寇燬光     緒初邑紳吳南陔創建前三間十三年邑紳周     武成創捐重建大殿并東首客堂邑紳俞廷獻     捐資重     建後殿    土地祠 在縣治儀門外錢王遺事云王晝寢湯沸童 子恐驚王以水沃之使無聲王適寤怒曰是 ","8卷 ╱ (清) 彭循堯修 (清) 董運昌纂 ╱ 清宣統二年刊本"
16923,浙江,杭州,"(宣統) 臨安縣志",宣統,1908,1911,187,,"   沈嶺山 治西南四十里又名筍嶺通新城界     屏風山 在治西南交新城界一在治南交富陽界一 在新西亭川下    保錦山 治西三里舊治建其下宋時有元祐學堂在 山互見古蹟    康山 治西四里相傳晉稽康曾遊此     玉泉山 治西五里下有玉泉建東嶽廟三□玉皇致 閣康時道士於山中得一玉盃□邑令徐     永明識者謂明劉文成公之物         黃姥山 治西五里舊名黄泥山明洪武初邑簿黃思 道葬母於此故名    西山 治西五里高三十丈周七里晉許邁老於眞山     朗山 治西西山之左山勢崇嶐為西墅舊治之□山 頂有鷹嘴石峭拔插天產風蘭白术等物有碁     盤石相傳許邁下碁處山半有坪坪側有泉名     漱玉色潔味甚甘美 ","8卷 ╱ (清) 彭循堯修 (清) 董運昌纂 ╱ 清宣統二年刊本"
16923,浙江,杭州,"(宣統) 臨安縣志",宣統,1908,1911,206,,"    衣濯足四字 國朝康熙八年洪水壞十年令     陳提知紳士駱際明胡爾昌盛長新駱羽明許     元濬盛祥駿駱鍾麟胡頎齡胡山齡胡鍚齡等     倡募重建至四十七年復圯令徐永明重修戊     戌又圯令張淑郿重建橋南復造茶亭旁立步     屋三間以供憇息置田二畝延僧住持有碑記     措亭中旋圯雍正七年令張桐集紳士議建以     工費浩繁不果後用邑諸生徐素坦議築石     於兩岸置渡船以濟往來又捐俸買徐姓山地     建亭屋為渡夫居住道光二十八年里人高金     元等集貲重建石橋七洞光緒丙子夏蛟水暴     發冲坍橋身疏磴兩座十六年紳士胡仁壽楊     鈐周武成等禀請邑令楊和塤詳憲將平糶及     修橫塘餘款撥修完固修橋碑記於橋西廟     内         峴嶺橋 治東北三里安義鄕跨通衢     玉泉橋 治西五里東嶽廟前跨通衢下滙玉泉因名  ","8卷 ╱ (清) 彭循堯修 (清) 董運昌纂 ╱ 清宣統二年刊本"
16923,浙江,杭州,"(宣統) 臨安縣志",宣統,1908,1911,214,,"   青石橋 治東南二十二里靈鳳鄉     朝元橋 治東二十里靈鳯鄕一名湖塘在洞霄宫外 四里舊低小每為山水所壞宋咸淳癸酉增     搆高廣凡二所最大者為朝元         馬家橋 治東南二十里靈鳳鄕     山門橋 在靈鳳鄕洞霄宫門前上十一橋俱治東南 陸路所經皆苕水支流也    玉泉橋 在天柱嶺下俗呼為麻車橋宋建炎間建飛 玉泉由此澗出    雙仙橋 在洞霄宮昔郭眞君與葛仙翁倚杖對談於 此故名    元同橋 洞天福地門内武肅王與元同先生相度地 理鑿池駕橋故名    鳴鳳橋 雲根石左俗呼為袁家橋宋建炎間建相傳 武肅時鳳鳴於此    通仙橋 在洞霄宫大路宋建炎間建舊號石門元大 德間楊清一重建 ","8卷 ╱ (清) 彭循堯修 (清) 董運昌纂 ╱ 清宣統二年刊本"
16923,浙江,杭州,"(宣統) 臨安縣志",宣統,1908,1911,245,,"   泉 在治南勝因寺     玉澗泉 在東天目黑驢庵下二里     飛玉泉 在洞霄宫其水下流經玉泉橋     泂酌泉 冰壺泉 月窟 鏡潭 在大滌山自青檀 越小石門有泉流     石穴如仰盂而方曰泂酌泂石圓竅玲瓏日月     窟窟西石竇寒泉曰冰壺其下泉清可鑒曰鏡     潭         會錦潭 在治東青山口十錦之水均會於此     公潭 在公山水勢盤旋約深五六丈下有母潭     官堰潭 在亭川村上溪邊有石聳立釣者踞以為磯 石上刊公禁二字禁民網罟    玉兒潭 在縣西五十里辰隆鄕一名玉兔  ","8卷 ╱ (清) 彭循堯修 (清) 董運昌纂 ╱ 清宣統二年刊本"
16923,浙江,杭州,"(宣統) 臨安縣志",宣統,1908,1911,260,,"   牧家亭 在□□□     石 亭 在雅管按石亭凡五一在治東黄泥嶺一在治 南丁庄嶺一在治南十里慶仙鄉一在治     南長明村上     按官亭 左治東南二十五里餘杭界由拳嶺脚     望源亭 在治西七里跨通衢邑人史元林建     玉泉亭 在治西七里福興鄕東獄廟前跨通     四宜亭 在治後坐山邑令楊琳建并勒碑記     古鳳亭 在治南二十里亞榆橋里名取此     環山亭 在治南     觀瀑亭 在天目山碎玉坡上  ","8卷 ╱ (清) 彭循堯修 (清) 董運昌纂 ╱ 清宣統二年刊本"
16923,浙江,杭州,"(宣統) 臨安縣志",宣統,1908,1911,262,,"   碑 亭 治南中嵧塢柏樹塍道光間里人建牌□橋 立碑於此今圯    上玉泉亭 治西五里南北鄉玉泉山右     新溪亭 治西十里新溪村東     橫翠亭 治西十里蘚嶺光緒三十三年邑紳章煥文 籌捐重建    鍾靈亭 治西十三里花園村東     苕溪亭 治西十八里護龍嶺下光緒間創建     安樂亭 治西永安浪嶺裏光緒二十一年建     集善亭 治西浪嶺之陽光緒間卻玉堂籌捐重建     柘嶺亭 治西永安柘嶺光緒間里人潘春貴籌捐重 建    獨楓亭 治西溪口  ","8卷 ╱ (清) 彭循堯修 (清) 董運昌纂 ╱ 清宣統二年刊本"
16923,浙江,杭州,"(宣統) 臨安縣志",宣統,1908,1911,822,,"   鄧 牧 字牧心十餘歲讀莊列二子書悟文法下筆 追古作者不事榮名遍遊名山大川歸隱大     滌山人稱爲文行先生所居有超然舘宴坐累     月不出時作文以自娛所著有洞香記遊山志     洞霄宫志伯牙琴         明    宋 濂 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人六歲就求一日而 盡受業于聞人夢吉得春秋三傳之旨兼通     五經從淵頴吳萊學悉得其閫奧柳貫黃潛深     器重之嘗寓徑山法師禪侣字銘多岀其手焉    劉 基 字伯温靑田人少頴敏絶羣善經學旁通天 官陰符家言元末舉進士授瑞州高安丞以     亷節著尋與其長不合投劾歸與處士高文本     友善因往來其家多所倡和後從太祖定業金     陵嘗藏玉杯寶劒於治西玉泉山下         瞿 佑 字宗吉錢塘人年十四賦鷄詩知名洪武中 薦授仁和訓導臨安敎諭周□長史師道振 ","8卷 ╱ (清) 彭循堯修 (清) 董運昌纂 ╱ 清宣統二年刊本"
16923,浙江,杭州,"(宣統) 臨安縣志",宣統,1908,1911,853,,"   夏宏安 治西横渡人年少有肝膽咸豐間髮匪擾臨 時邑人練郷團紥太子廟爲賊所陷安急引   前隊登井閣山舉礟奮擊賊不能隱分奇兵繞山後   腹背夾攻力疲遇害    卻三傳 紫南山人年六十 二罵賊剖腹而死 陸德福 坂塢人咸豐間拒 賊殉難    姚國平 五柳人邑諸生遇賊指罵賊斷其指遂加害 焉    姚 漣 五柳人見賊不屈 遇害於西郷裏坂 姚錫采 五柳人邑諸生年 七十餘見賊不避   賊脅降告以本 朝諸義   無生理遂遇害 夏元璋 皇圖人年六十五 率團拒賊於太子   廟團陷被虜罵賊不已賊   怒以利刃刺其口而死 程阿五 庚申拒僞忠王於 玉泉山下被害    段阿六 陽山塢人年二十身長六尺膂力過人咸豐 間剿賊天目村賊敗走老鼠橋阿六乘勝逐   北舉礟轟賊賊見無繼返   而害之 楊宇庭 楊家渡人父 子俱陣亡    楊昌海 宇庭 父 楊聖春 楊家 渡人 楊榮寶 楊家 渡人 俞弈靝 蘇塢 人 ","8卷 ╱ (清) 彭循堯修 (清) 董運昌纂 ╱ 清宣統二年刊本"
16923,浙江,杭州,"(宣統) 臨安縣志",宣統,1908,1911,854,,"   楊見質 楊家渡人拒賊陣 亡 楊宇海 見質子拒賊陣亡     沈雲久 童村人禦賊陣亡  施元芳 橫塘村人拒賊陣 亡    施錫福 横塘村人拒賊陣 亡 阮永和  姚六經 靑山 人    崔大貴  黃仲周  池 綽  張學愚    卻茂源 紫南 山人 郞海寶  郞福夀  郞萬成    郞志逵  郞俊林  郞應發 上六人俱髙村人 咸豐十年與髮逆   拒戰於玉泉   山下而亡 童大昌 橫畈人歲貢生   童大朝    盛承瑞  盛承能  盛承武  徐惠朝    章華豐 歲貢 生 章金觀  姚造堂  俞成浩    俞成彩  董德彰  蔣裕豐 廩生  蔣明文 ","8卷 ╱ (清) 彭循堯修 (清) 董運昌纂 ╱ 清宣統二年刊本"
16923,浙江,杭州,"(宣統) 臨安縣志",宣統,1908,1911,1042,,"  訇有聲心神為聳恍然如久客之乍歸面目與境尙   若習若不習更復生疑情益上重巖互峙僧指示此   為蒼鱗為疊翠向亦不知其名姑頷之迨石門巋然   若開傍有石亘丈許如長榻石下水流噌吰政若從   枕間過題曰東坡醉眠石乃憶向年曾與開之據石   快飮而茲山之景物與吾識情更益若相習而始厯   厯皆在吾心目間矣更上有亭翼如顏曰三休蓋取   摩詰危徑幾萬轉數里將三休之句下瞰九州九仙   華石諸山近若鴈行遠若鳥赴皆可羅而有之此吾   向所休足而遠眺處也已復蛇行斗折而上長巖幽   壑其折凡九坡公有手書九折巖三字鳥道造空宛   焉如昔較之世路翻覺為坦途耳巖左有噴玉泉瀑   水從空飛㵼如練聞久晴亦散沫如珠不異海虞之   拂水巖余依稀已忘此飛瀑當由往時春雨微流涸   耳再上為辛彝亭時正着花扶疎映日如飛仙衣紫   綃素裳翔舞天際因咏摩詰澗户寂無人紛紛開且   落語意在言外足爲此花傳神更上爲合澗泉潺湲   如奏絲竹傍有羅漢松蒼葉老幹太可合抱云是坡   公手植尙憶往者箕踞其下摩沙久之如昨日耳折   而南有收春亭亭圯其址皆石平砥可席而坐山川 ","8卷 ╱ (清) 彭循堯修 (清) 董運昌纂 ╱ 清宣統二年刊本"
16923,浙江,杭州,"(宣統) 臨安縣志",宣統,1908,1911,1145,,"  白虹百尺掛山腰遠作松濤近作潮活水源頭誰拂   麈流將玉屑過前橋    高暐驪珠峯詩   誰向龍淵發秘藏遠煩天掌為擎將四山白日爭秋   色一島紅雲䕶夜光靈鷲斜飛天側畔陽烏正照地   中央向來娑偈輸珍玩在處應還屬上方       張輿娥眉峯詩   天目本自佳横眉清更好不效越娥顰不因漢時掃   嬿然麗容儀誰能妒其巧宮中好為圖見此應絶倒    蘓軾徑山詩   衆峯來自天目山勢若駿馬奔平川中途勒破千里   足金鞍玉鐙相廻旋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萬古蛟   龍淵道人天眼識王氣結茅宴坐荒山巓精誠貫山   石爲裂天女下試顔如蓮寒窗暖足來樸握夜鉢咒   水降蜿蜒雪眉老人朝扣門願為弟子長參禪邇來   廢興三百載奔走吳㑹輸金錢飛樓湧殿壓山谷朝 ","8卷 ╱ (清) 彭循堯修 (清) 董運昌纂 ╱ 清宣統二年刊本"
16923,浙江,杭州,"(宣統) 臨安縣志",宣統,1908,1911,1161,,"  扇及行草急就章賜之  癸辛雜識吳興大老之會慶厯六年集郎簡工部侍郎   七十九范說司封員外八十六張維衛尉寺丞九十   一劉餘慶殿中丞九十二周守中大理丞七十二時   太守馬㝷主之胡安定敎授湖學為之序焉  歸田詩話洪武間臨安宰王謙歳終行鄕飮酒禮選諸   生少俊者十人習歌鹿鳴等篇吹笙撫琴以調其音   節凡宴飲如會友則歌伐木勞農則歌南山賀新居   則歌斯千送征役則歌無衣待使客則歌皇華之類   不用世俗伎樂識者是之後舉鄕飮者當以此為式  靜志居詩話錢郁字耀宇臨安人宣德中與趙嶬吳煥   趙岐孫孟吉唐其諒水宗達叔瑜敏中行等九人年   俱八九十餘在烏墩有九老之會時人作詩紀其事   云景迫桑榆盡日閒更邀同志結香山尋常樽酒頻   酬勸適意林泉任往還心遠自忘塵世事年來不鎻   利名關莫言九老非前比養得天和總一般流傳以   爲佳話按郁為湖廣石門知縣  父第燕談臨安舊治向在西墅故東嶽廟在治西玉泉   山下明萬厯中邑士每會文於兹適巡按至此出聯   云西墅西邊東嶽廟命對時高金體卽應聲曰南湖 ","8卷 ╱ (清) 彭循堯修 (清) 董運昌纂 ╱ 清宣統二年刊本"
16926,上海,寶山,"(光緒) 寶山縣志",光緒,1875,1908,1400,"藝文志 1374-1443 ╱ 書目 1374-1443 ╱ 第十三卷 1374-1443 ╱ ","問世草 同 上         閑閑草 沈蘭 著 玉屑齋集 沈英 著       客吳間草 同 上 鞠庵草 矦廷 宰著        吹萬堂集 符兆 昌著 詒穀堂尺牘 王暹 著      地理指南 張元 治著 晚香詩鈔 黃上 李錫 林著 秦序    寒林夕秀詩 俞煒 著 抱素堂自鳴稿 李肇 夏著     鐵笛吟 須鼎 著 南村殘稿 戴士 詵著       偶吟草 郭伊 矦瑞 人著 隆序 覆瓿初刻 張霨 錦著       學庸順文 李實 著 當湖問答 同 自序云當湖夫子所點定舊本大全爲學者 上 所尊信吾友來青金子以大全中小註悉以  先儒世次爲先後而夫子所纂蒙存諸說皆雜錄於書之  上下讀之苦無次第因將學庸手錄二本諸說悉依文義  敘列大註之下後先不紊使閱者自然得其條理且又於  每節下各採時下說約中順文弁於其首某愛其書因而 ","14卷 ╱ (清) 梁蒲貴修 (清) 朱延射纂 ╱ 清光緒八年刻本"
16927,上海,寶山,"(民國) 寶山縣續志",民國,1911,1949,400,,"  三官堂 一在北鄕劍二十八圖 一在東北鄕殷七六圖 一 在西南鄕結六圖又名太保堂 一在東鎭殷六圖又  名迎眞  道院   土地堂 在東鄕殷十一圖即里社司廟 附見前志浮江明王廟條下   小場里社司行祠 在鎭西咸豐十一年燬於兵燹光緒元年 里人陸宿海等募資重建現改爲校舍 殷 行 葛尙書廟 在周十六圖光緒三十年里人沈元鼎孫 立勳朱同福湯瑞卿募捐重建未葳事   猛將堂 在周三 圖天圩   觀音堂 一在推二十一圖虞 圩一在衣五圖上圩   白衣庵 在鎭東民國元年鄕董孫 大勳籌欵重修內設警局   橋神廟 在推二十一圖丁家橋光緒 間里人張香亭等募捐修建   玉泉庵 在鎭東民國五年里人費金祥獨 捐基地與潘吉人等募欵創建   保甯庵 在鎭南衣五圖明時朱祝兩姓建 民國六年里人祝榮華募捐重修 ","17卷 ╱ (民國) 張允高修 (民國) 錢淦纂 ╱ 民國十年鉛印本"
16927,上海,寶山,"(民國) 寶山縣續志",民國,1911,1949,969,," 隱齋集係  黄㺱著 按 <img n=""36""/>係㺱之誤  第十四頁玉屑  齋集沈英著 按係沈音之誤  第二十七頁鄉  黨順文盛鑴著 按係盛大鏞之誤  第二十九頁邃懷堂  四六箋注袁翼著 按袁   氏家乘載邃懷堂駢文髙安朱舲箋注本目應改四六爲駢文   並去箋註二字而以髙安朱舲箋註附注於下  又鸕鷯集  袁堅著 按   袁氏家乘未載此集另有六芳草堂詩稿爲志所未及  又小  兎裘  詩  鈔 按係莬之誤  第三十二頁漱瑛  樓遺稿袁之琥著 按袁氏家乘載有漱瑛   樓詩存之鼐著實非之琥 金石  銅鐘李錫  秦家藏 按嘉定志作銅鼓有幕客張允武紀事詩可證   鐘疑係鼓之誤但古物流傳詎惟一器恐所載與嘉定志各别   故續志仍補列銅鼓  寳山新建文廟  記邑人張揆芳 按芳係方之誤    名勝志 ","17卷 ╱ (民國) 張允高修 (民國) 錢淦纂 ╱ 民國十年鉛印本"
16930,江蘇,揚州,"(光緒) 增修甘泉縣志",光緒,1875,1908,777,,"海仙 木犀 芙蓉 碧桃 金林檎 金鳳 水仙 山丹 玫瑰 羞天蓮 萱花 葵 有荆葵戎葵秋葵 色黄今人誤為葵 菜者 也 鹿葱 雞冠 雁來紅 龍爪 蝴蝶花 長春 花 玉屑 珍珠 玉簪 金絲桃 黃雀 旱金蓮 到線紅 剪春羅 剪秋羅 金蓮寶相 夜落金錢 金燈金錢 梔子花 結香 虞美人 旋覆花 俗名 滴滴 金  菊 種亦近年最繁土人多從洛中移至者佳見萬 府志今二三十年來有人取東洋花種栽于本地 謂之 洋菊 御米 荼䕷 巖桂 嘉靖維揚志  茉莉 凌霄 罌粟 月月紅 康熙府志  ","24卷 ╱ (清) 徐成敟修 (清) 陳浩恩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30,江蘇,揚州,"(光緒) 增修甘泉縣志",光緒,1875,1908,3602,,"不可見揚州富商大賈質庫酒家得王四舅一字悉奔 走之 同上  温庭筠有詞賦盛名客游江淮間揚子留後姚朂厚遺 之庭筠少年所得錢帛多為狹邪費朂大怒笞且逐之 以故庭筠卒不中第其姊趙顓之妻也每以庭筠下第 輒切齒於朂一日㕔有客偶問客姓氏左右以朂對温 氏出㕔事前執朂袖大哭朂殊驚異且持袖牢固不可 脫不知所為移時温氏方曰我弟年少宴遊人之常情 奈何笞之迄今無成由汝致之復大哭久之方得解朂 歸憤訝竟得疾而卒 玉泉子  ","24卷 ╱ (清) 徐成敟修 (清) 陳浩恩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31,江蘇,揚州,"(乾隆) 江都縣志",乾隆,1735,1796,487,"卷十一 479-493 ╱ 物産 479-493 ╱ ","寶珠宋蘇軾揚州梵行禪院山茶詩云山茶相對阿誰 栽細雨無人我獨來說似與渠渠不會爛紅如火雪中 開  辛夷 一名木筆唐皮日休揚州看辛夷花詩 云一枝掃地成瑶圃幾樹參庭是蘂宮 芙蓉 荷花 碧桃 金鳳 罌粟 水仙 山丹 玫瑰 萱花 梅 蠟梅 瑞香 葵 有荆葵戎葵秋葵 色黃人誤為葵菜 紫薇 俗名百 日紅 羞天蓮 鹿蔥 金林擒 木蘭 今石塔寺即 古木蘭院唐 王播寄 食處 雁來紅 即後 庭花 龍爪 金盞 蝴蝶花 長春花   玉屑 珍珠 黃雀 玉簪 金絲桃 旱金蓮 到線紅 剪春羅 剪秋羅 金蓮寶相 夜落金錢 白者為夜 落銀錢 金燈 金錢 北户錄云來 自毘尸沙國 梔子花 一名玉樓 春有山梔 水梔单葉秋葉俗云即西域薝蔔花或 曰非也薝蔔金色花小而香梔子花白 結香 虞美人 ","32卷 ╱ (清) 五格修 (清) 黄湘纂 ╱ 清乾隆八年刊光緒七年重刊本"
16950,浙江,嘉興,"(光緒) 桐鄉縣志",光緒,1875,1908,2135,"卷十五 1999-2469 ╱ 人物志下 1999-2469 ╱ 宦績 1999-2469 ╱ 孝友 1999-2469 ╱ 經學 1999-2469 ╱ 文苑 1999-2469 ╱ 義行 1999-2469 ╱ 隱逸 1999-2469 ╱ 耆瑞 1999-2469 ╱ 方技 1999-2469 ╱ 寓賢 1999-2469 ╱ 方外 1999-2469 ╱ ","  汪公嘉穀字玉田號東村父淮入文苑傳公以廪貢生就    訓導詩才敏妙饒有父風故阮文達公元及秦小峴侍    郞瀛官浙時俱被知遇凡修書煮賑及監理書院之事    同時檄委皆能措置裕如厯權泰順江山靑田等處學    篆並能體恤寒畯以文行相切劘爲士林所稱頌著作    見藝文 據詩述 補傳   陸費公瑔原名恩字玉泉號春帆元鐄子由副貢生充     國史館謄錄議敘授湖北麻城令丁父憂服闋揀發    隷補强令累官湖南巡撫公力學敦行經世略    所至有惠政尤以善決獄聞道光五年有山東捕役共 ","20卷 ╱ (清) 嚴辰纂  ╱ 清光緒十三年刊本"
16950,浙江,嘉興,"(光緒) 桐鄉縣志",光緒,1875,1908,2871,"卷十九 2703-2932 ╱ 藝文志 2703-2932 ╱ 書目 2707-2932 ╱ ","香南遺稿 汪潮撰 有傳  竹香堂詩集一卷 柏悅堂詩集六卷 竹所堂詩集二卷   松風堂詩集六卷 雪爪軒詩集十二卷 花深樓詩集 二卷 小漫吾亭詩集一卷 程拱宿撰 拱宿號筠泉廩貢 生官玉環訓導家   素封屢遭祝融之厄遂中落自玉環歸水邨山郭無不   游覽詩筒酒盞喜與名流往來著詩甚多皆手自編定 鶴仙漫稿 吳下游草 玉屑詞 杜詩評林 方駕撰 駕 號   鶴仙庠生天才宏富旁涉醫卜詩宗浣花曾繪瓣香草   堂圖少陵據案而坐已執卷若請業者每値此老誕辰   展畫設酒脯祭之   祭畢招社友快飲 醉經齋存稿 嚴大奎撰 大奎號蓉浦庠生以子師 程官雲南知州贈如其官 霱軒詩稿 蔡封撰 有傳  ","20卷 ╱ (清) 嚴辰纂  ╱ 清光緒十三年刊本"
16956,廣東,汕頭,"(光緒) 潮陽縣志",光緒,1875,1908,1948,"卷二十二 1781-1986 ╱ 藝文下 1781-1986 ╱ 賦 1781-1986 ╱ 詩 1809-1986 ╱ 附藝文略 1781-1986 ╱ ","   玉泉長有爐香消俗慮瀛洲占此即仙縁      郡城八景 錄二     巍峩百尺臺時雨起山隈海氣樓頭暗雷聲檻外催    嵐浮千嶂合煙破一帆來遠望村郊界桑麻到處栽   鳯臺時雨       湖水淡如秋潮平靜不流橈聲花底出雲影鏡中浮    把釣風迴棹垂月滿舟濠梁誰解趣長此聽漁謳   西湖漁筏         賀蕭翠嶺先生重周花燭 道光丙午              國朝枝江              令 蔡 熙 字載園 澄海人 ","22卷 ╱ (清) 周恒修 (清) 張其䎖纂 ╱ 清光緒十年刊本"
16957,貴州,NULL,"(萬曆) 貴州通志",萬曆,1572,1620,732,,"  豐寺 新興 驛左 普照寺 新興站 北關外 淸隱寺 亦資孔 驛左 玉真觀 安 籠  所玉泉  山下 西陵庵 城南普 濟泉左 玄壇廟 城西雲南坡嘉 靖三十九年建 水星   觀 營山儒學右嘉 靖三十九年建 玉陽祠 玉陽洞崖上嘉 靖三十六年建 東岳廟  普濟泉右萬  暦十二年建 玉皇閣二 一在舊普安嘉靖十年建 在海子舖萬暦十一年建   文昌閣二 一在南關玄真觀前萬暦八年建 一在興福寺前萬暦十二年建 觀音閣  大威寺左隆  慶六年建 三淸閣 水星觀前萬 暦元年建 開元閣 東陵寺後 隆慶元年  建   土主廟 儒學 左 五顯廟 治西 北隅 靈官廟 善應 橋東 五官廟   武安王廟 城外十 字街東 真武廟 城北 門左    古蹟 ","24卷 ╱ (明) 王耒贒修 (明) 許一德纂 ╱ 明萬曆二十五年刻本"
16957,貴州,NULL,"(萬曆) 貴州通志",萬曆,1572,1620,1037,,"   仙釋   張三丰 不知何許人洪武間寓高真觀與指揮張信 善指城南月山寺右地曰塟此後必封侯世  禄信從之後果以功封隆平侯奉 命脩武當山偶  遇三丰接談少頃忽然不知所徃常自叙曰幼年草  道長歳求玄識至人之奥旨悟義理之深玄識取夣  中之夣鈎深玄上之玄自從見了娘生面笑指蓬萊  在目前又詩云少年立志道心堅跳出樊籠  出水蓮散盡錦雲空似洗一輪明月掛長天    亭舘   威武樓 衛 南 福泉樓 衛西俱正 德間建 禮斗亭 高真觀内仙人 張三丰禮斗于  此[T4]副使趙之屏詩老我百年還海岳夣君幾夜到蓬  萊[T4]知府魏文相詩雲齌玉泉龍已化風淸松谷鶴重  來大還歳月渾無恙  淪謝乾坤任刼灰 ","24卷 ╱ (明) 王耒贒修 (明) 許一德纂 ╱ 明萬曆二十五年刻本"
16957,貴州,NULL,"(萬曆) 貴州通志",萬曆,1572,1620,2117,,"  客豈細故哉人而有得于此則為緇衣為枤杜為吐哺握   髮天下國家尚亦有利?乃泉獨為之何歟予嘗遡河洛   江淮之源肆觀於東海泛三峽過洞庭望彭蠡泊牛渚酌   中冷辨惠泉俯龍湫於浚湖翫玉泉於錢塘歴青兖幽并   雍益之墟浴温泉觴醴泉式甘泉理塩泉或怡神於浩淼   或皷楫於風濤或契淅於淸瀾或持志於異味大小不論   而所見亦多?今日始與泉遇則泉之喜盖非私予一人   而予固為泉所喜也不亦奇且幸哉泉去官道不數十步   鮮有問者以是知遇與不遇不獨人為然也是故重感焉   遂為之祠于澚以享神亭於側以便觀碣於道以告過者 ","24卷 ╱ (明) 王耒贒修 (明) 許一德纂 ╱ 明萬曆二十五年刻本"
16959,上海,NULL,"(同治) 上海縣志",同治,1861,1875,1278,"卷十七 1217-1310 ╱ 選舉表下 1217-1310 ╱ 辟薦 1217-1310 ╱ 封贈 1267-1310 ╱ 附封爵 1217-1310 ╱ 錄廕 1278-1310 ╱ ","桂 子咸勳 職 封 李鍾汸 姪曾裕職 貤 封  潘本義 姪孫學杰 職貤 贈 潘肇周 外孫 陸承 惠職貤  贈  俞崇孝 婿陸承惠職貤  贈 以上儒林郎 賈秉禮 孫履上職 貤 贈  賈振元 庠生子履上職 贈 有傳 以上文林郎 趙玉泉 弟震職貤   贈修職郎 莫洪坤 壻曹樹珊 職貤 贈 修 職 佐 郎 胡原泉 子錫田職貤 贈登仕佐郎 顧光澤 孫炳辰職 貤 贈  顧棟樑 子□辰職 封 以上中憲大夫  錄廕 按錄廕之制明初七品以上皆得廕一子成化後 惟在京三品以上得廕又講讀官及死於王事者  予廕其出自特恩者或卽與職官或送監讀書有軍功 者得廕錦衣衞官世襲未任而歿與登科目者並許子 弟補廕 國朝初制七品以上俱送一子入監尋限自 四品以上後俱停止其遇 覃恩及難廕者俱臨時請  旨  元 例廕 至大   瞿時學 任賢佐 以父兩浙鹽運   使霆發廕附傳   字子良以父浙東宣 慰副使仁發廕附傳  明 例廕           特廕 ","32卷 ╱ (清) 應寳時修 (清) 俞樾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刊本"
16959,上海,NULL,"(同治) 上海縣志",同治,1861,1875,1305,"卷十七 1217-1310 ╱ 選舉表下 1217-1310 ╱ 辟薦 1217-1310 ╱ 封贈 1267-1310 ╱ 附封爵 1217-1310 ╱ 錄廕 1278-1310 ╱ 例仕 1284-1310 ╱ ","以上 吏目 趙 梅 附監安徽懷甯縣知 縣題陞亳州知州 袁蟾客 監生翰林院 待詔陞縣丞 毛振麒 字 華 洲廩貢試 用訓導 張傳棟 字子任廩貢 試用訓導 趙 林 字君復監生雲 南廣通縣知縣 趙續 勳 監生浙江太 平縣典史 陸成沅 字芷泉占籍順天監 生河南懷慶府知府 趙維嘉 監生廣 西府經 厯 劉 燠 字正已附監福 建歸化縣典史 李曾裕 字筱瀛監生通政司知事 改授浙江玉泉場大使議 敘通判保 舉同知 曹樹杏 洪志子廩貢金 壇教諭附傳 曹樹珊 淇梁子廩貢荊溪縣 訓導厯署昭文丹徒 縣教諭 有傳 李學雲 監生心衡子河南洛陽 縣知縣附曾祖士達傳 毛祥麟 字對山監生 浙江補用鹽 大 使 王金鉞 原名路字子義監生 四川射洪縣典史 李曾祜 字慶孫附貢浙江候 補鹽經厯保舉知縣 署桐廬嵊 縣知縣 喬重祚 字小薌監生浙 江玉環司巡檢 張紹珩 字仲玉揀發口城 兵馬司吏目 以 上道 光間 王慶動 附貢浙江補用道兩 署嚴州府知府有傳 李 瑩 監生學雲子浙江 白沙司巡檢附五 世祖士 達傳 沈國良 字汶泰陝西 候補縣丞 印 經 字庚生附監安徽候補 府經厯署甯國府經厯  以上 咸豐間 王慶均 慶勳弟廩貢試用訓導 署太倉州學正附傳 陸以誠 監生直隸通 州管河州判 ","32卷 ╱ (清) 應寳時修 (清) 俞樾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刊本"
16959,上海,NULL,"(同治) 上海縣志",同治,1861,1875,1308,"卷十七 1217-1310 ╱ 選舉表下 1217-1310 ╱ 辟薦 1217-1310 ╱ 封贈 1267-1310 ╱ 附封爵 1217-1310 ╱ 錄廕 1278-1310 ╱ 例仕 1284-1310 ╱ ","鄔景超 左都督 有傳 張希皓 衞州 參將 潘衷時 龍江關水 營把總 王天貴 國寶 族隨 征臺灣功 加左都督 王大德 字懷甯天貴子江南蘇 松營水師游擊陞參將 楊遇春 字昌谷廣 東順德協 副 將 張全得 字維新浙江玉環營參 將陞福建閩安營副將 孟 琳 江南靖江 營游擊 陳大龍 字接三湖南 洞庭協副將 周光中 字體仁江南 鹽城營守備 王 鎭 字職方江南 崇明營守備 孫 見 江南提標 右營千總 喬建昌 字駕鰲乾隆丁巳 照子南漕衞千總 姜 林 江南提標右 營把總有傳 孟景源 江西南昌營 守備有傳 張廷國 字鵬飛全得子廣 東新會營參將 張定邦 字鎭 遠全 得子江南佃 河營都司 洪嘉賓 江南提標右營千總湖北宜昌 鎭標後營游擊陞肇慶營參將 孟永錫 江南提標右營千總 以上康熙至嘉慶間  張瑞堂 字蘭崎宜荊守 備陞廣東都司 高 亮 字一 村新 會營 參將 洪嘉聲 嘉賓從弟 南汛把總 王大椿 鹽城營 游擊 李成鳳 提右營千總 預保守備 洪攀桂 嘉賓子武生太湖 營千總預保守備 李坤照 北浦汛 把總 祝 坤 字梅溪行 伍北浦汛 把 總 姚玉成 南汛 把總 趙玉泉 太倉城 汛千總 高天爵 京右營千總 以上道光間  王大 貴 字蘭亭大椿弟 北浦汛把總 王增貴 字繩武大椿子北簳山汛把總 調赴常玉山陣亡照例賜卹 李 ","32卷 ╱ (清) 應寳時修 (清) 俞樾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刊本"
16959,上海,NULL,"(同治) 上海縣志",同治,1861,1875,1328,"卷十八 1310-1426 ╱ 人物一 1310-1426 ╱ ","於市舶提舉董楷作古脩堂以祀先師集諸生爲肄業之所 至元二十八年始立縣卽授時措爲學官 費拱辰父㮤見名宦拱辰官武德將軍平江等處運糧萬戶 爵良顯侯縣初建學捐資經理之祀鄉賢子雄亦知名有祖 父風官昭武大將軍 案費㮤長興人徙嘉興再遷上海總管 府事前志八列傳今移列名宦子拱辰 祀鄉賢始 斷為邑人 杜元芳字玉泉宋祁國公衍九世孫官德清主簿晚隱杜村 構翡翠碧雲樓庋書萬卷又置别業於杜浦杜浦者周浦也 村與浦皆以杜氏所居名之子希仲有文名從子希伯字正 甫有潛德孫隰見後傳 據府 志補 杜英發字俊卿亦祁國九世孫也仕建甯路蒙古字學正遷 南容敎授 鄭志作容州敎 授青志作容縣 歸隱西霞浦號西霞道人初季父 ","32卷 ╱ (清) 應寳時修 (清) 俞樾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刊本"
16960,上海,NULL,"(民國) 上海縣續志",民國,1911,1949,945,"卷十八 886-1005 ╱ 人物 886-1005 ╱ ","年冬咨到至順適卒 李曾裕字筱瀛鍾瀚 見前 志 子監生順天鄕試挑謄錄敘通政 司知事改官厯任兩浙青村玉泉等場大使積保至浙江卽 補知府加三品銜花翎道員用工詩善繪動植物性瀟灑每 於豆棚瓜架間與老農話桑麻娓娓不倦卒年八十有一所 著見藝文長子鴻綸字玉樵嗣從父曾慶 號蘭 孫 後博學工詩 詞善寫生有父風性好施與同治十一年山右大災力籌振 款巡撫曾國荃給修德行惠額嘗擬仿范氏義莊法置田贍 族有志未逮卒妻朱成夫志陸續購置青浦嘉定民田合之 舊有祭田共五百三十餘畝而莊稍稍具名曰果思具呈立 案光緒三十二年江蘇學政唐景崇給勵志敦宗額夫倡婦 隨人樂道之 ","30卷 ╱ (民國) 吳馨修 (民國) 姚文枬纂 ╱ 民國七年鉛印本"
16962,上海,南匯,"(民國) 南匯縣續志",民國,1911,1949,679,"卷十四 639-741 ╱ 人物志二 639-741 ╱ 列女上 639-741 ╱ ","賈氏 十六啚人年二十夫亡撫嗣子士奎 成立殁年五十四歲守節三十四年  顧桂山妻徐 氏 十六啚人夫於咸豐十一年冬遇賊不屈被殺氏年二 十八歲撫夫兄子貴金爲之娶媳而貴金旋亡苦志守 節以 終  吳進賢妻徐氏 十六啚人年二十八歲夫亡撫孤 明照田華成立夀至八十餘完節   監生王浦妻周氏 十六啚人年二十九歲夫故 殁年七十四守節四十五年  費大 振妻申氏 十六啚人年二十八夫故殁 年八十歲守節五十二年  曹國榮妻楊氏 十六啚人年二十七夫故殁 年六十五守節三十八年  張仲雲妻楊氏 十六啚人 年二十六 夫故撫孤成立殁年八 十六歲守節六十年  陳仲明妻吳氏 十六啚人年二 十六夫故殁年 五十八守節 三十二年  徐狗官妻王氏 十六啚人年二十五歲夫 故撫遺腹子成立至六十 二歲 完節  張明照妻顧氏 十九啚人年三十夫故撫幼孤成 立殁年五十九守節二十九年   李欣觀妻曹氏 十九啚人年三十歲夫故撫遺腹 子成立殁年六十歲守節三十年  桂 華觀妻錢氏 十九啚人年三十歲夫故殁 年五十四歲守節二十四年  孫玉泉妻顧 ","22卷 ╱ (民國) 嚴偉修 (民國) 秦錫田纂 ╱ 民國十八年刻本"
16966,上海,松江,"(嘉慶) 松江府志",嘉慶,1796,1820,5814,"卷六十六 5799-5896 ╱ 列女傳 5799-5896 ╱ 國朝婁縣金山二縣列女完節傳 5799-5896 ╱ ","  儒童陳壽昌妻王氏 乾隆六十 年 旌   庠生許淵若繼妻袁氏 嘉慶元 年 旌   監生秦玉泉妻許氏 嘉慶五 年 旌   儒童黃淌妻姜氏 選貢爾榮女早寡苦 節四十餘年建坊   張洪盛妻胡氏 年二十一夫亡完節建 坊俱嘉慶十年 旌   監生沈庸熙妻蔣氏 年二十五夫亡守 節撫二成立   舉人馮大淵妻盛氏 大淵與母同時遘疾氏日夜分持 湯藥籲天祈代及寡氏年二十九  墮樓殉救免撫嗣成名晚奉  佛力行善事守節三十餘年   贈奉大夫潘鋹妻陳氏 年二十六夫亡孝事舅姑撫 孤汝煐成立守節二十一年   宋洸鏞妻沈氏 年二十九而寡奉病舅邁姑 撫子成立歴三十餘年 ","84卷 ╱ (清) 宋如林修 (清) 莫晉纂 ╱ 清嘉慶松江府學刻本"
16966,上海,松江,"(嘉慶) 松江府志",嘉慶,1796,1820,6497,"卷七十五 6478-6583 ╱ 名蹟志 6478-6583 ╱ 寺觀 6478-6583 ╱ ","  春於此駐焉 國朝乾隆四十八年僧玉泉募修   按范濂據目鈔云東禪寺折爲庵曰寶勝隆慶三年   有海雲僧名圓濟者自靈隱游錫然圖維新之因   謀於陸宗伯從有司請帖修建宗伯爲記卽命余屬   草云云據此則隆慶三年修非隆慶元年也僧圓濟   非天霞也其後復陞爲叢   林未知何年舊志均略   淸溪亭   元楊維禎記略 東禪寺僧文友號松岩道人喜讀   儒書多識前賢往行一時士大夫樂與之遊嘗築亭   寺之西偏臨水蒔花竹過寺者必訪松岩而松岩設   酒茗必於亭亭之賦咏且成卷矣然亭不以松岩名   而名淸溪者葢淸溪其師函一之號也子聞淸溪以   吾儒迹墨氏而不縛墨氏律日與士大夫飲酒賦   詩非蔬筍末流所能窺也亭創於至   正丙戌成於是年之秋明年七月記 ","84卷 ╱ (清) 宋如林修 (清) 莫晉纂 ╱ 清嘉慶松江府學刻本"
16967,上海,浦東新區,"(光緒) 川沙縣志",光緒,1875,1908,667,,"旋隕一魚 案上海鄭志云有牧羊兒見之是日縣市又見流 星投北范志云魚在浦東俞家橋長盈尺飯店婦 鹽漬藏之新志引農田餘話云張氏有國 時邑中墜一海魚長幾二丈名日濶霸 明洪武三年秋七月十六日大風塵沙蔽空 八年秋九月 大水饑 明史作 十二月  十一年秋七月海溢人多溺死 十八年 至二十年禾麥無收飢民至煮子女爲食 永樂元年饑 二年夏六月大水饑 三年春大雨夏六月 朔□雨十日高原積水數尺窪下丈餘 上志作高原積水丈 餘似誤今從郭府 志   治水尚書夏原吉踏車歎 東吴之地眞水鄉兩岸澇漲  非尋常稻疇決裂走魚鱉居民没溺乘舟航聖皇勤政重  農事玉札頒來須整治河渠無柰久不修水縱横多盟  滯爰遵圖誌窮源流經營相度嚴咨到太湖天設不可漳  松江沙遏難爲謀上洋鑿破范家浦常熟挑開福山土滔  滔更有白茆河浩渺委蛇勢相伍洪荒從此日頗銷只縁  田水仍齊腰丁甯郡邑重規畫集車分布田還遭車兮既  集人兮少檢點農夫下鄉保婦男壯健記姓名盡使車 ","14卷 ╱ (清) 陳方瀛修 (清) 俞樾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6970,上海,浦東新區,"(民國) 川沙縣志",民國,1911,1949,1183,," 丁□党 丁茂和 北四甲□□□生□□□水五□□□□至八十六見□□ 北四甲壽至八十三 長人鄉   王庸齋 王聖蕐 王闕佑 王老秀 十七保十二圖現年八十一 十七保十三圖壽至九十 十七保十三圖現年八十一 二十保七圖現年八十一 八團鄉 石玉泉 南五甲現年八十 高昌鄉  包阿海 包榮咸 二十二保二十五圖現年八十一 二十二保三十三十二圖四代同堂現年八十一 八團鄉 包良才 北六甲現年八十 長人鄉 朱金良 十七保十三圖壽至八十五 高昌鄉   朱毓秀 朱秀鄉 朱振邦 朱森慶 號信均二十二保二圖濤上庠增生宗□胞叔壽至八十宗泮見統傳 二十二保二圖少□拳勇有□力洪楊之亂與賊力戰二指被削戰如故賊鋖軍□去壽至八十二 二十二保十三圖現年八十一 二十二保十五圖壽至九十 ","24卷 ╱ (民國) 方鴻鎧修 (民國) 黄炎培纂 ╱ 民國二十五年刊本"
16971,上海,松江,"(光緒) 婁縣續志",光緒,1875,1908,483,,"     投周家沼  河死   張如金    投大橋河  死    張玉泉    投沈秀浜  死    王壽貴    投隆興橋  河死   包茂生    投王家庫  河死   彭筱擠    投石湖塘  河死                俱被害死           並投河死           受傷死           ","20卷 ╱ (清) 汪坤厚修 (清) 張雲望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6971,上海,松江,"(光緒) 婁縣續志",光緒,1875,1908,747,,"監生陸鋐妻蔣氏 俱乾隆五十 九年 旌 監生秦玉泉妻許氏 嘉慶五 年 旌 儒童黄淌妻姜氏 選貢爾榮女早寡苦 節四十餘年建坊 張洪盛妻胡氏 年二十一夫亡完節建 坊俱嘉慶十年旌 監生沈庸熙妻蔣氏 年二十五夫亡守 節撫二孤成立 舉人馮大淵妻盛氏 大淵與母同時遘疾氏日夜分持 湯藥籲天祈代及寡氏年二十九 墮樓殉救免撫嗣成名晩奉 佛力行善事守節三十餘年 贈奉直大夫潘鋹妻陳氏 年二十六夫亡孝事舅姑撫 孤汝煐成立守節二十一年 宋洸鏞妻沈氏 年二十九而寡奉病舅邁姑 撫孤子成立厯三十餘年 貢生張德輿妻蔣氏   儒童張錫爵妻沈氏 儒童王錦成妻朱氏 俱嘉慶十 四年 旌 ","20卷 ╱ (清) 汪坤厚修 (清) 張雲望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6972,上海,松江,"(光緒) 重修華亭縣志",光緒,1875,1908,1638,,"  道家事易以勝地二字而船子此地最   勝之言又驗大德改元夷則月望日   東禪寺在明星橋東初桃花庵也宋時蜀僧性空憩其    中紹興初僧道因卽其地開山 前 山 六年請額寶勝禪    院後爲寺遂名東禪 顧府 志 明隆慶元年僧天霞建天    王殿青蓮閣 案朱府志云范濂據目鈔東禪寺析爲 庵曰寶勝隆慶三年有海雲僧名圓濟   者謀於陸宗伯從有司請帖修建宗伯爲記命予屬   草云云據此則隆慶三年修非元年也僧圓濟非天   霞   也 萬厯閒僧碧空重建西方殿 郭府 志 每歲有司迎春    於此駐節焉 前 志 國朝仍之康熙閒邑人高曜重建 參縣 志稿 乾隆四十八年僧    玉泉募修 宋府 志 咸豐十年燬於兵同治十年重建三    楹 ","24卷 ╱ (清) 楊開第修 (清) 姚光發纂 ╱ 清光緒四年刊本"
16973,上海,松江,"(乾隆) 婁縣志",乾隆,1735,1796,525,"卷十二 491-525 ╱ 藝文志 491-525 ╱ 卷十三 525-560 ╱ 名蹟志上 525-560 ╱ ","婁縣志卷十三   名蹟志上   名蹟之在縣境其可攷者肇自典午唐則缺有間焉   逮宋以後而先賢所釣游名人所嘯咏寓公逸客所   偃寄而棲息始班班具典籍矣夫世之侈高閎大閥   者何限一旦臺傾池平蕩為飛烟有子孫莫克言其   處者乃荒墟廢圃勺泉卷石之遺獨能使奕世士大   夫摩挲想像之不置睎古者俯仰陳迹慨然以興當   不僅拾香蘅而霏玉屑也今差次其目為三曰古蹟   曰第宅曰園林而馬鬛舊封樵蘇有禁法宜並載故   以冡墓終焉 ","30卷 ╱ (清) 謝庭薰修 (清) 陸錫熊纂 ╱ 清乾隆五十三年刊本"
16974,上海,南匯,"(光緒) 南匯縣志",光緒,1875,1908,1354,,"利物存心佐令多善政罷官卜築浦東張勝橋因號懷松 示戀戀於是士麟其九世孫也 上竝參欽 志胡志 黃承司閩人勉齋先生裔至正閒爲松江府提舉樂浦東 地樸風醕遂於三團建煙霞閣居焉人遂稱其地爲黃家 閣 胡 志 顧邦憲字志德爲元季當山孤峯提㸃以運糧海道遭颶 漂散又見國事日非遂棄官攜子善才築廬海濱 今邑十 七保十 五啚橫 沔東徧 晩歲捐資建大聖敎寺披緇終老其中今寺側子 孫猶蕃衍 見胡志 寺院 杜元芳字玉泉 宋祁國公 衍九世孫 官德淸主簿晚隱杜村又置別 業於周浦從子希伯因就居焉遂稱杜浦子希仲有文名 ","22卷 ╱ (清) 金福曾修 (清) 張文虎纂 ╱ 民國十六年重印本"
16974,上海,南匯,"(光緒) 南匯縣志",光緒,1875,1908,1534,," 張狗官聘妻康 錢 某妻陸氏 錢 某妻沈氏  蘇泉源妻傅氏 王桂和妻陳氏 徐 某女六姐  張 某妻朱氏 吳三保妻朱氏 倪 某妻張氏  徐 某女七姐 倪坤元女貞姐 申寶林妻吳氏  倪 尚妻陳氏 項寶南妻姚氏 李全方妻喬氏  嚴景奎妻朱氏 富靜康妻吳氏 方 某妻蔡氏  傅楚英聘妻李 祝 某妻倪氏 徐 某妻某氏  周 某妻顧氏 錢 某妻某氏 喬 某妻傅氏  陳弟官妻嚴氏 張金寶妻某氏 張德明妻鍾氏  楊炳忠女和姐 朱 炳妻陳氏 朱雲山妻張氏  儲茂金妻周氏 倪四成妻王氏 倪茂和妻王氏  瞿 某妻倪氏 張德明姪媳唐 張 某妻某氏  申長明妻凌氏 唐正金妻施氏 丁 某妻姚氏  莊仲卿母沈氏 李培奎女如貞 尹掌朝妻王氏  李德甫妻何氏 申源長妻鮑氏 孫 某妻張氏  閔雅三妻薛氏 王茂新妻陶氏 王秀榮妻郁氏  袁文輿母朱氏 趙 某妻沈氏 趙 某妻曹氏  王玉泉妻陶氏 沈國良妻姚氏 沈國良女大姐  葉方演妻方氏 顧 某妻周氏 陸敎明妻康氏  馬壽千妻胡氏 周曉蓮妻瞿氏 周 某妻顧氏  沈國良女二姐 閔嘉賢妻郭氏 閔 某女美雲  周汝樑妻顧氏 陸 某妻某氏 葉萬東妻盛氏  ","22卷 ╱ (清) 金福曾修 (清) 張文虎纂 ╱ 民國十六年重印本"
16975,上海,青浦,"(光緒) 青浦縣志",光緒,1875,1908,1401,"卷二十一 1396-1449 ╱ 人物 1396-1449 ╱ 隱逸傳 1396-1449 ╱ ","許應元李冲劉世賢僧崈古生則結社死則具喪葬焉卒年 八十四人稱貞素先生 杜敏字好古可久孫號泉石道人家貧敦學高隱靑龍累謝 徵辟眾謂之迂王逢有寄懷詩族人元方字玉泉官德淸主 簿有文名歸隱西霞浦建翡翠碧雲樓藏書萬卷別業在東 南雲林池島尤勝著有雲林集皆衍後遷靑者也 余瑾自號笴隱生幼時嘗夢掘地得大小墨數百笏旣長遂 善屬文好遊名山至正間自具區道毘陵渡江抵淮泗以直 言干在位者弗用還讀書簳山下著述終身世稱高隱 唐華字明遠華亭人避居小蒸累薦不仕善鑒古鼎彜圖畫 失物不校人服其雅量 陸泳字伯翔隱居大蒸盡心農事采方言習俗作田家五行 ","30卷 ╱ (清) 汪祖綬修 (清) 熊其英纂 ╱ 清光緒四年刊本"
16975,上海,青浦,"(光緒) 青浦縣志",光緒,1875,1908,1451,"卷二十二 1449-1488 ╱ 人物 1449-1488 ╱ 藝術傳 1449-1488 ╱ ","   方宗堃    岑鍾陵    張玉泉 宋李甲字景元善畫翎毛栩栩然筆墨欲活米芾畫史稱之 蘇軾目爲郭忠恕後一人 元吳鍾山失名家鍾賈山遂以自號善推太乙九宫之數自 言其術得之祖一峰傳父竹所以及已祕不洩人楊維禎訪 之鍾山曰先生棄官十年數盈十必變未有往而不復者自 年四十九以往一一下箸起調致仕後悉如其言 按一峰竹 所並失名 章瑾字公瑾夢賢孫博學好古草書有骨畫宗馬遠夏珪嘗 寫寒山拾得像春江送別圖皆淸遠幽潤同里吳子陵工山 水並有聲 明相禮號子仙浙籍居七寶鎭滑稽多辨詩畫皆能之兼善 弈洪武中召至京燕王與對弈賜有龍鳳弈具劉基贈以序 ","30卷 ╱ (清) 汪祖綬修 (清) 熊其英纂 ╱ 清光緒四年刊本"
16975,上海,青浦,"(光緒) 青浦縣志",光緒,1875,1908,1464,"卷二十二 1449-1488 ╱ 人物 1449-1488 ╱ 藝術傳 1449-1488 ╱ ","何夏章號穆山亦稱目山自號長蘆釣史畫花卉羽毛筆姿 飄飄然間爲人寫眞畢肖人物規金農疎野絕可愛布衣晚 寓郡城温公廟學使李聯琇郡守袁芳瑛採其畫 邺均程號泗舟工篆刻著有八如軒印譜又號鼓琴能手製 六律風月之夕撫弄一闋灑然自忘其貧也 侯祥霖字九眞諸生善墨蘭同時有徐士森丁文震俱畫山 水士森以密勝文震好爲其疎 方宗堃字靜含監生世居小檀園善石刻通九章算學手造 鐘表不差累黍 岑鍾陵號楓薌珠里人善白描觀音求者踵接朔望輒畫一 尊應筆端變化有六百餘尊無同者 張玉泉失其名善黑白之戲咸豐初國手海甯陳子仙性客 ","30卷 ╱ (清) 汪祖綬修 (清) 熊其英纂 ╱ 清光緒四年刊本"
16975,上海,青浦,"(光緒) 青浦縣志",光緒,1875,1908,1465,"卷二十二 1449-1488 ╱ 人物 1449-1488 ╱ 藝術傳 1449-1488 ╱ 游寓傳 1465-1488 ╱ ","城南沈氏玉泉往着初畸一子陳不能勝對下互有勝負性 曰君棋良佳手而熟則僕當退三舍避君玉泉託業磨腐藝 精在人自爲如此    游寓傳    笮 融    梅堯臣    郟 亶    何 滄    王垂裕    俞道善    吳惟信    殷 羣    邵桂子    高睎遠    陳允平    牟 巘    趙孟頫    秦知柔    黃公望    劉世賢    貢師泰    火魯忽達    謝 毅    瞿 信    楊 乘    楊維禎    王 逢    焦 白 ","30卷 ╱ (清) 汪祖綬修 (清) 熊其英纂 ╱ 清光緒四年刊本"
16976,福建,寧德,"(萬曆) 福寧州志",萬曆,1572,1620,1217,"卷十三 1147-1264 ╱ 藝文志上 1147-1264 ╱ 著述 1148-1264 ╱ 詩賦 1158-1264 ╱ ","寶相堪嗟香火殘雕楹尚擬皇居麗東走遥臨萬丈 潭窅深定有虬螭睡寒泉歷歷鑒須眉飛瀑時時濺 衣袂絕頂夜宿摩霄宮呼嘯眞疑帝座通金尊直吸 星河白銀界初吞海日紅南來五嶺憑陵外東去諸 峰指顧中春秋寒暖須臾變高下陰晴迥不同吾聞 太姥主名嶽堯時得仙啓關籥朝遊崑閬暮蓬萊來 往笙簫控鸞鶴玆山合是神靈都力牧容成此煉藥 史君丰骨本仙仙五馬專城出守年天教太姥屬封 内應與名山舊有緣絳雪神仙傳玉札綵雲天樂侑 ","16卷 ╱ (明) 殷之輅修 (明) 朱梅纂 ╱ 明萬曆四十四年刻本"
16976,福建,寧德,"(萬曆) 福寧州志",萬曆,1572,1620,1597,"卷十六 1549-1613 ╱ 雜事志下 1549-1613 ╱ 叢談 1593-1613 ╱ 按州邑四履之域東南至于海西北隣建 1549-1613 ╱ 州西南界省會東北接温處幅員周遭方 1549-1613 ╱ 千里也者海則東連兩浙西南接東廣聮 1549-1613 ╱ 絡福興漳泉封以内山川繡錯大都田地 1549-1613 ╱ 少而山海居多儻不櫽栝于目中披覽形 1549-1613 ╱ 勝者何以考焉故首地圖海圖 1549-1613 ╱ ","  有徽祖御畫特為卓絕上時持翫以起羹牆璫下   直竊携至家而康適來留之飮因出示之康詒璫   入取殽輟書一絕于上曰玉輦宸遊事已空尚餘   奎璧繪春風年年花鳥無窮恨盡在蒼梧夕照中   璫見之大駭然無可奈何明日伺間叩頭請死上   大怒亟取視之天威頓霽一慟而已 詩人 玉屑 紹熙元年正月鄉人占紫姑仙今年狀元為誰箕曰   金鐵不一陰極陽生子如不曉余復何明先是忠   烈王嘗降箕云金溪橋未成狀元何處生後趙公 ","16卷 ╱ (明) 殷之輅修 (明) 朱梅纂 ╱ 明萬曆四十四年刻本"
16978,江蘇,鎮江,"(乾隆) 鎮江府志",乾隆,1735,1796,384,"卷之三 315-434 ╱ 山川下 315-434 ╱ ","  凝即天市壇 玉蝶泉   在飇輪峰西垂二口貯泉至冬一冰一温又名陰陽   井 白玉泉 靈泉   在樍金山上 洞泉   即通仙橋池 玉砂泉 ","55卷 ╱ (清) 高龍光修 (清) 朱霖纂 ╱ 清乾隆十五年增刻本"
16978,江蘇,鎮江,"(乾隆) 鎮江府志",乾隆,1735,1796,3454,"卷之四十 3395-3483 ╱ 仙釋 3395-3471 ╱ ","文詞歸來北固山水檻光參差 棲松子祥二上人李建勲各有詩贈之見潤州類集    右皆不見于僧史而見于文集莫得而詳也姑附    志之 宗眞館主曲阿徐公休善有道素德望温眞 崇眞館主曲阿湯法宜  含眞館主曲阿宏法清 張求館主延陵張道存  元圃館主延陵錢法慧 開眞館主延陵王彦閔  龍阿館主曲阿陳紹先 方隅館主延陵鍾文冑  宗眞館主延陵尹法靜 玉泉館主曲阿左文舉  天市館主延陵韋尼子 ","55卷 ╱ (清) 高龍光修 (清) 朱霖纂 ╱ 清乾隆十五年增刻本"
16978,江蘇,鎮江,"(乾隆) 鎮江府志",乾隆,1735,1796,3661,"卷之四十二 3643-3727 ╱ 物産 3643-3727 ╱ ","  一名玉屑 木芙蓉   蘇子瞻易名拒霜有夏秋二種 蘭   山谷中多有之俗以春花者為蘭夏花者為蕙亦有   移得閩本者四時着花不同雖清芬絕塵然非古所   謂蘭也鄭漁仲云近世有一種草如茅葉而嫩其根   名土續斷其花馥郁故得蘭名誤為人所賦咏即此 菊   名品甚多大紅為上本草謂之節華 ","55卷 ╱ (清) 高龍光修 (清) 朱霖纂 ╱ 清乾隆十五年增刻本"
16978,江蘇,鎮江,"(乾隆) 鎮江府志",乾隆,1735,1796,4039,"卷之四十六 3889-4217 ╱ 藝文三 3889-4217 ╱ ","是遇事罔敢忽也其後三十餘年出入中外以此自將 而蘇東坡亦以吏能自任且謂學於歐陽公夫後生視 二公為何如下者不能而不知勉高者以文雅自負不 肯俯首下心留意吏治者豈理也哉安中名仲遷玉泉 先生之子師友淵源能世其家者其為縣不苟如此故 入其境則民安其政造其庭則庶事順妥皆有條而不 紊此敏之所致而民之所安順者乎安中屬迥為之記 迥忝玉泉先王之徒喜其事可傳故次其言實其所行 附以歐蘇之事其視終如始以稱無倦之義云乾道七 年三月丙戌之吉 ","55卷 ╱ (清) 高龍光修 (清) 朱霖纂 ╱ 清乾隆十五年增刻本"
16978,江蘇,鎮江,"(乾隆) 鎮江府志",乾隆,1735,1796,4640,"卷之五十 4522-4692 ╱ 藝文七 4522-4692 ╱ ","群蜂勢方屯王蜂自殘折意氣許與成君臣義心欲奮 秋陽烈摧軀抉股同死君田横門客多如雲後人重死 不重義奉頭鼠竄何紛紛微蟲感念乃至爾吁嗟萬靈 不如此金山山高江水寒孤蒼茫為誰起    冲菴詩為丹徒鄔封君作    張時徹 延陵鎭上子眞居種柳栽花遶屋廬生來不識王侯貴 高臥長披黃石書朝看北固雲夕眺江門月手攀青薜 蘿林鳥齊出没龍目湖西招隱山桂子松花飛玉泉碧 草丹霞深歲月黃童白叟相周旋擊石磬調朱絃荷衣 雜佩舞仙仙鍾鼎玉帛豈吾意愧爾紛紛爭後先 ","55卷 ╱ (清) 高龍光修 (清) 朱霖纂 ╱ 清乾隆十五年增刻本"
16983,海南,NULL,"(萬曆) 瓊州府志",萬曆,1572,1620,2352,"瓊州府志目錄 28-2518 ╱ 輿圖志卷之一 28-2518 ╱ 繪境内郡州邑疆域圖 28-2518 ╱ 沿革志卷之二 28-2518 ╱ 地理志卷之三 28-2518 ╱ 星野 28-2518 ╱ 疆域 28-2518 ╱ 形勝 28-2518 ╱ 氣候 28-2518 ╱ 風候潮汐 28-2518 ╱ 漲海附 28-2518 ╱ 山川 28-2518 ╱ 水利 28-2518 ╱ 鄉都 28-2518 ╱ 風俗 28-2518 ╱ 土産 28-2518 ╱ 建置志卷之四 28-2518 ╱ 城池 28-2518 ╱ 公署 28-2518 ╱ 倉驛 28-2518 ╱ 壇祠 28-2518 ╱ 奇觀 28-2518 ╱ 菴塔附 28-2518 ╱ 橋渡 28-2518 ╱ 墟市 28-2518 ╱ 樓閣 28-2518 ╱ 坊表 28-2518 ╱ 古蹟 28-2518 ╱ 墳墓 28-2518 ╱ 賦役志卷之五 28-2518 ╱ 户口 28-2518 ╱ 土田 28-2518 ╱ 科則 28-2518 ╱ 税糧 28-2518 ╱ 啇税 28-2518 ╱ 魚課 28-2518 ╱ 鹽課 28-2518 ╱ 鈔課 28-2518 ╱ 土貢 28-2518 ╱ 均徭 28-2518 ╱ 均平 28-2518 ╱ 民壯 28-2518 ╱ 驛傳 28-2518 ╱ 雜役 28-2518 ╱ 會計 28-2518 ╱ 學校志卷之六 28-2518 ╱ 府學 28-2518 ╱ 州縣學 28-2518 ╱ 名宦鄉賢 28-2518 ╱ 祠附 28-2518 ╱ 社學 28-2518 ╱ 學田 28-2518 ╱ 書院 28-2518 ╱ 各義學 28-2518 ╱ 兵防志卷之七 28-2518 ╱ 兵官 28-2518 ╱ 兵制 28-2518 ╱ 兵餉 28-2518 ╱ 屯田 28-2518 ╱ 兵署 28-2518 ╱ 營寨教塲 28-2518 ╱ 兵器 28-2518 ╱ 海志卷之八 28-2518 ╱ 海防 28-2518 ╱ 海㓂 28-2518 ╱ 海夷 28-2518 ╱ 情 28-2518 ╱ 撫黎 28-2518 ╱ 平黎 28-2518 ╱ 議 28-2518 ╱ 平亂 28-2518 ╱ 秩官志卷之九 28-2518 ╱ 監司 28-2518 ╱ 官師 28-2518 ╱ 武職 28-2518 ╱ 名宦 28-2518 ╱ 流寓 28-2518 ╱ 人物志卷之十 28-2518 ╱ 諸科 28-2518 ╱ 鄉科 28-2518 ╱ 甲科 28-2518 ╱ 歳貢 28-2518 ╱ 選貢 28-2518 ╱ 武舉 28-2518 ╱ 例監 28-2518 ╱ 椽史 28-2518 ╱ 封廕 28-2518 ╱ 方伎 28-2518 ╱ 鄉賢 28-2518 ╱ 列女 28-2518 ╱ 藝文志卷之十一 28-2518 ╱ 表 28-2518 ╱ 䟽 28-2518 ╱ 記 28-2518 ╱ 序 28-2518 ╱ 議 28-2518 ╱ 銘 28-2518 ╱ 賛 28-2518 ╱ 誡 28-2518 ╱ 賦 28-2518 ╱ 詩 28-2518 ╱ 歌 28-2518 ╱ 雜志卷之十二 28-2518 ╱ 瓊州府志 2328-2427 ╱ ","遠壑移石千山期得璞晨昏來往兩墩間功名富 貴皆等閑有時蛾詩石上坐有時拂軫桐陰彈鳳 凰枝老秋蕭索却傍雲根事耕鑿琅玕箇箇拂雲 長玉屑霏霏逐風落一溪流碧彎半璜泉聲琮琤 鳴珮璫山含輝兮木含潤人言此地如崑岡瓊枝 琪樹羅階砌夜深疑有白虹氣藍田飱法曾試無 北 平種子應生未我家城西君城東梯雲石磴 遥相通别來茫茫隔煙海置身遠在群玉峰何時 對子盧胡笑把酒同澆磊磈胸 ","12卷 ╱ (明) 陳于宸修  ╱ 明萬曆刻本"
16983,海南,NULL,"(萬曆) 瓊州府志",萬曆,1572,1620,2388,"瓊州府志目錄 28-2518 ╱ 輿圖志卷之一 28-2518 ╱ 繪境内郡州邑疆域圖 28-2518 ╱ 沿革志卷之二 28-2518 ╱ 地理志卷之三 28-2518 ╱ 星野 28-2518 ╱ 疆域 28-2518 ╱ 形勝 28-2518 ╱ 氣候 28-2518 ╱ 風候潮汐 28-2518 ╱ 漲海附 28-2518 ╱ 山川 28-2518 ╱ 水利 28-2518 ╱ 鄉都 28-2518 ╱ 風俗 28-2518 ╱ 土産 28-2518 ╱ 建置志卷之四 28-2518 ╱ 城池 28-2518 ╱ 公署 28-2518 ╱ 倉驛 28-2518 ╱ 壇祠 28-2518 ╱ 奇觀 28-2518 ╱ 菴塔附 28-2518 ╱ 橋渡 28-2518 ╱ 墟市 28-2518 ╱ 樓閣 28-2518 ╱ 坊表 28-2518 ╱ 古蹟 28-2518 ╱ 墳墓 28-2518 ╱ 賦役志卷之五 28-2518 ╱ 户口 28-2518 ╱ 土田 28-2518 ╱ 科則 28-2518 ╱ 税糧 28-2518 ╱ 啇税 28-2518 ╱ 魚課 28-2518 ╱ 鹽課 28-2518 ╱ 鈔課 28-2518 ╱ 土貢 28-2518 ╱ 均徭 28-2518 ╱ 均平 28-2518 ╱ 民壯 28-2518 ╱ 驛傳 28-2518 ╱ 雜役 28-2518 ╱ 會計 28-2518 ╱ 學校志卷之六 28-2518 ╱ 府學 28-2518 ╱ 州縣學 28-2518 ╱ 名宦鄉賢 28-2518 ╱ 祠附 28-2518 ╱ 社學 28-2518 ╱ 學田 28-2518 ╱ 書院 28-2518 ╱ 各義學 28-2518 ╱ 兵防志卷之七 28-2518 ╱ 兵官 28-2518 ╱ 兵制 28-2518 ╱ 兵餉 28-2518 ╱ 屯田 28-2518 ╱ 兵署 28-2518 ╱ 營寨教塲 28-2518 ╱ 兵器 28-2518 ╱ 海志卷之八 28-2518 ╱ 海防 28-2518 ╱ 海㓂 28-2518 ╱ 海夷 28-2518 ╱ 情 28-2518 ╱ 撫黎 28-2518 ╱ 平黎 28-2518 ╱ 議 28-2518 ╱ 平亂 28-2518 ╱ 秩官志卷之九 28-2518 ╱ 監司 28-2518 ╱ 官師 28-2518 ╱ 武職 28-2518 ╱ 名宦 28-2518 ╱ 流寓 28-2518 ╱ 人物志卷之十 28-2518 ╱ 諸科 28-2518 ╱ 鄉科 28-2518 ╱ 甲科 28-2518 ╱ 歳貢 28-2518 ╱ 選貢 28-2518 ╱ 武舉 28-2518 ╱ 例監 28-2518 ╱ 椽史 28-2518 ╱ 封廕 28-2518 ╱ 方伎 28-2518 ╱ 鄉賢 28-2518 ╱ 列女 28-2518 ╱ 藝文志卷之十一 28-2518 ╱ 表 28-2518 ╱ 䟽 28-2518 ╱ 記 28-2518 ╱ 序 28-2518 ╱ 議 28-2518 ╱ 銘 28-2518 ╱ 賛 28-2518 ╱ 誡 28-2518 ╱ 賦 28-2518 ╱ 詩 28-2518 ╱ 歌 28-2518 ╱ 雜志卷之十二 28-2518 ╱ 瓊州府志 2328-2427 ╱ ","傍佛支懸寰中維嶽紛羅立誰向鴻濛握化原    又          焦 竑 巨靈仙掌與雲連砥柱東南半璧天海色幾年寒 捧日嶽形千丈晝凌烟為誰指點鴻濛破何處攀 躋鳥道懸一眺山川眞膴膴望中無地不周原    又          郭正域 群峰縹渺鬱相連五指撑持海上天露下全葬承 玉屑雲間瑶掌吐青烟摩挲日月䨇輪轉搏弄星 辰百寶懸應有股肱横地軸遥從粤嶺握中原 ","12卷 ╱ (明) 陳于宸修  ╱ 明萬曆刻本"
16983,海南,NULL,"(萬曆) 瓊州府志",萬曆,1572,1620,2419,"瓊州府志目錄 28-2518 ╱ 輿圖志卷之一 28-2518 ╱ 繪境内郡州邑疆域圖 28-2518 ╱ 沿革志卷之二 28-2518 ╱ 地理志卷之三 28-2518 ╱ 星野 28-2518 ╱ 疆域 28-2518 ╱ 形勝 28-2518 ╱ 氣候 28-2518 ╱ 風候潮汐 28-2518 ╱ 漲海附 28-2518 ╱ 山川 28-2518 ╱ 水利 28-2518 ╱ 鄉都 28-2518 ╱ 風俗 28-2518 ╱ 土産 28-2518 ╱ 建置志卷之四 28-2518 ╱ 城池 28-2518 ╱ 公署 28-2518 ╱ 倉驛 28-2518 ╱ 壇祠 28-2518 ╱ 奇觀 28-2518 ╱ 菴塔附 28-2518 ╱ 橋渡 28-2518 ╱ 墟市 28-2518 ╱ 樓閣 28-2518 ╱ 坊表 28-2518 ╱ 古蹟 28-2518 ╱ 墳墓 28-2518 ╱ 賦役志卷之五 28-2518 ╱ 户口 28-2518 ╱ 土田 28-2518 ╱ 科則 28-2518 ╱ 税糧 28-2518 ╱ 啇税 28-2518 ╱ 魚課 28-2518 ╱ 鹽課 28-2518 ╱ 鈔課 28-2518 ╱ 土貢 28-2518 ╱ 均徭 28-2518 ╱ 均平 28-2518 ╱ 民壯 28-2518 ╱ 驛傳 28-2518 ╱ 雜役 28-2518 ╱ 會計 28-2518 ╱ 學校志卷之六 28-2518 ╱ 府學 28-2518 ╱ 州縣學 28-2518 ╱ 名宦鄉賢 28-2518 ╱ 祠附 28-2518 ╱ 社學 28-2518 ╱ 學田 28-2518 ╱ 書院 28-2518 ╱ 各義學 28-2518 ╱ 兵防志卷之七 28-2518 ╱ 兵官 28-2518 ╱ 兵制 28-2518 ╱ 兵餉 28-2518 ╱ 屯田 28-2518 ╱ 兵署 28-2518 ╱ 營寨教塲 28-2518 ╱ 兵器 28-2518 ╱ 海志卷之八 28-2518 ╱ 海防 28-2518 ╱ 海㓂 28-2518 ╱ 海夷 28-2518 ╱ 情 28-2518 ╱ 撫黎 28-2518 ╱ 平黎 28-2518 ╱ 議 28-2518 ╱ 平亂 28-2518 ╱ 秩官志卷之九 28-2518 ╱ 監司 28-2518 ╱ 官師 28-2518 ╱ 武職 28-2518 ╱ 名宦 28-2518 ╱ 流寓 28-2518 ╱ 人物志卷之十 28-2518 ╱ 諸科 28-2518 ╱ 鄉科 28-2518 ╱ 甲科 28-2518 ╱ 歳貢 28-2518 ╱ 選貢 28-2518 ╱ 武舉 28-2518 ╱ 例監 28-2518 ╱ 椽史 28-2518 ╱ 封廕 28-2518 ╱ 方伎 28-2518 ╱ 鄉賢 28-2518 ╱ 列女 28-2518 ╱ 藝文志卷之十一 28-2518 ╱ 表 28-2518 ╱ 䟽 28-2518 ╱ 記 28-2518 ╱ 序 28-2518 ╱ 議 28-2518 ╱ 銘 28-2518 ╱ 賛 28-2518 ╱ 誡 28-2518 ╱ 賦 28-2518 ╱ 詩 28-2518 ╱ 歌 28-2518 ╱ 雜志卷之十二 28-2518 ╱ 瓊州府志 2328-2427 ╱ ","   又          趙 瑶 奇石盤空列翠屏呀然一洞野雲扁乳懸自結乾 中液形怪猶疑蛟蜃精天馬髙蹲岑樹碧玉泉細 溜石苔青海山奇觀神仙迹落筆應知是浪名    文          王 佐 路入烟霞一洞深峭無鷄大畫沉沉者僧尚有摟 禪跡遊客時聞擊磬音石竅漏天三百丈井泉到 海幾千尋仙家景象人難道天遺懸崖落筆吟  ","12卷 ╱ (明) 陳于宸修  ╱ 明萬曆刻本"
16985,浙江,湖州,"(同治) 湖州府志",同治,1861,1875,1478,"卷十七 1358-2533 ╱ 輿地畧 1408-1595 ╱ 形勝 1408-1595 ╱ 城池 1408-1595 ╱ 公 1408-1595 ╱ 卷十八 1408-1595 ╱ ","  此 明一統志 明王淮遊孺山詩憑高發遠眺天闊野雲間左水 復右水前山又後山沙頭煙樹綠石面雨苔斑坐到遥林暮寒  鴉幾  點還 峴山在府城南二里 胡 志 本名顯山以唐廟諱改 寰宇 記 山傍郡城若襄   陽大峴故名 西吳 里語 釋文峴者見也山之首見曰峴一岀定安門卽   見此山故名山頂舊有靈慧塔久廢有浮玉泉窪尊石水際有奇   樹石 崇禎 縣志 山多亭榭且近城遊者無虚日 苕 紀 有鑿嶺瑪瑙坡石紋   如瑪瑙稍南有高座石盤陀石在放生池側 胡志 宋蘇軾詩苕 水如漢水鱗鱗鴨頭  青吳興勝襄陽萬瓦浮青冥我非羊叔子愧此峴山亭悲傷意所  同歲月如流星湛輩何足道當以德自銘明劉基峴山晚眺詩湖  上清溪溪上山小亭結構俯人寰窗中樹色宜晴雨門外灘聲自  往還吸月樽深浮玉近采蓮舟去碧波閒春蘭秋桂年年好憔悴  風塵滿厚顔張羽詩蒼山走南門雉堞隱相望明湖眇東滙亂石  皆北向勢如渴虹奔飲首臨巨漲孤亭壓其顛窪石類盆盎十年  可對飲斧鑿自天匠平生愛山水脱身事幽訪落帎絕壁下登探  俛清曠冥冥沙烏逝泛泛漁舟漾崩崖露黄腸云是古人葬我聞 ","96卷 ╱ (清) 宗源瀚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6985,浙江,湖州,"(同治) 湖州府志",同治,1861,1875,1573,"卷十七 1358-2533 ╱ 輿地畧 1408-1595 ╱ 形勝 1408-1595 ╱ 城池 1408-1595 ╱ 公 1408-1595 ╱ 卷十八 1408-1595 ╱ ","  張華所謂地有名章必生楊梅葢謂此也 御 覽 郭公山在縣西北十里上有郭先生祠 談志勞志同又兩志載探 虎骨事與武康郭林山 山   間有石榴楊梅等花爲樵牧所傷文賣簪沽酒以澆之人問之曰   爲二子洗瘡止痛 西吳里語 梁吳均郭公山詩郭生在童稚已 得方外心絕迹遺世務棲眞入長林元和感異  類猛獸懷德音不懼  因無情斯言微且深 湖南山白石山俱在縣西北十五里 胡 志 玉泉山在縣西北三十里晏子鄉 同 上 九龍山在縣西北三十里山有九隴悉類龍形 勞 志 東晉山在縣東北二里高五十二丈周五里 胡 志 八東記東晉時欲於   此山立城邑因以爲名 談 志 即今靑峴山也 勞 志 點燈山在縣東北十里 胡 志 下瀕大溪漁火時時照映故名 掌故 集 ","96卷 ╱ (清) 宗源瀚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6985,浙江,湖州,"(同治) 湖州府志",同治,1861,1875,1584,"卷十七 1358-2533 ╱ 輿地畧 1408-1595 ╱ 形勝 1408-1595 ╱ 城池 1408-1595 ╱ 公 1408-1595 ╱ 卷十八 1408-1595 ╱ "," 留石上一棋枰張君烈五山棋枰石詩一從看弈此山隈  莫道仙人去不回不信祗今峰頂上片雲常帶鶴飛來 靈巖山在縣東北十五里孝豐鄉古稱北天目亦曰靈峰 胡志 明 諸光祿靈  巖滴翠詩靈巖一綫水穿落千琅玕色借繡皮杖光飛鷸羽翰淋  漓靑點點瑣屑玉丸丸誰繪炎山色移來此處看 國朝吳綺靈  巖詩秋盡珠宫冷薜蘿偶將車馬暫經過清霜葉上丹黄半斜日  峰頭紫翠多山叟乞詩爭筆墨野人遮道看笙歌不知鵲尾薰香  處把似髯  蘇且奈何 東山在縣東一里上有翠竹隖白玉泉水清冽盛夏不涸 掌故集 明郭治東  山詩莫漫東山遊且酌東山水東山水一杯澆此世味累世味一  何濃山水一何淡願言寶此淡永作吾心鑒又龍驤鳳舞向南來  萬箇琅玕頂上栽料想謝公  遊不似山靈故放玉泉開 鳳凰山在縣東五里 勞 志 京山在縣東南五里 同 上 古浮山在縣東南十五里浮玉鄉與浮玉山相接山有古浮石洞普 ","96卷 ╱ (清) 宗源瀚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6985,浙江,湖州,"(同治) 湖州府志",同治,1861,1875,1585,"卷十七 1358-2533 ╱ 輿地畧 1408-1595 ╱ 形勝 1408-1595 ╱ 城池 1408-1595 ╱ 公 1408-1595 ╱ 卷十八 1408-1595 ╱ ","  惠寺宋知州事葛勝仲詩云路出古浮山木杪飛華屋即此處也  同  上 塞前山在縣東南十五里化度寺後上有石棋枰 胡 志 南嶼山在縣東南十七里浮玉鄉高三千六百丈 同 上 括地志云一名   白水山山上有湖其水色白因名之 王志  國朝章汝耀南嶼 山詩岧嶤南嶼拂青霓壁削  雲浮萬仞梯石室含風依渚靜瀑泉鳴雨雜猿嗁玉泉近接重  巒秀白水遥分萬壑低何用别尋武陵曲桃花洞口使人迷 石語山在縣南三里水石相激如人語 羅縣 志 芙蓉山在縣南十五里古稱南天目 同 上 八員山在縣南二十五里磅礴鎭靜爲四山具瞻山有尖峰縣治學   宫皆面之 掌故 集 廣苕山在縣南三十里高二百丈即天目之陰 胡 志 别起峰岫多生苕 ","96卷 ╱ (清) 宗源瀚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6985,浙江,湖州,"(同治) 湖州府志",同治,1861,1875,1664,"卷十七 1358-2533 ╱ 輿地畧 1595-1675 ╱ 學校 1595-1675 ╱ 卷十九 1595-1675 ╱ "," 過   飲馬池在杼山 同 上 碧琳池在玲瓏山宋葉夢得避署錄吾居東四兩泉西泉發於山足   蓊然淡而不流滙而爲沼纔盈丈許溢其餘流於外吾家百口汲   者繼踵終日不秏東泉亦在山足而伏流決爲㵎經碧琳池然後   會大澗而出傍㵎取以灌園皆此水也兩泉皆極甘不減惠山而   東泉尤冽 同 上 浮玉泉在峴山 同 上 虎跑泉一掬泉應泉俱在道場山 同 上 白雲泉在金葢山北麓 同 上 山多雲氣故有佳泉十里内蠶絲俱汲煮   之輒光白大售下注田可百畝 湖 錄 ","96卷 ╱ (清) 宗源瀚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6985,浙江,湖州,"(同治) 湖州府志",同治,1861,1875,1673,"卷十七 1358-2533 ╱ 輿地畧 1595-1675 ╱ 學校 1595-1675 ╱ 卷十九 1595-1675 ╱ ","仙人泉在縣西北三十里九龍山 同上又 見長興    孝豐縣 漱玉泉在縣南四十里茅山觀音洞下水從石竇中岀竇僅一指許   滙爲小池清冽可鑑 羅縣 志 龍樹泉在縣東北靈巖山 同 上 歡喜泉在靈巖山泉出百丈峯之東冬夏不絕飮之甘美 同 上 安飬泉在靈巖山大雄峯之西味尤醇美 同 上 蛟龍池在縣西南天目山上 胡 志 天目山東南有瀑布下注數畝深沼   名曰蛟龍池 水經注 唐釋靈一詩昨夜雲生玉井東春來一雨 幾回風林花併逐溪流下欲上龍池湧不通5按蛟龍  池杜氏編珠曰虵龍池談志施志所載勞志仍之石  柱記箋釋以為在天目東峰恐非湖境存以備考 白水池在縣東南南嶼山 胡 志 ","96卷 ╱ (清) 宗源瀚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6985,浙江,湖州,"(同治) 湖州府志",同治,1861,1875,2150,"卷十七 1358-2533 ╱ 輿地畧 2072-2207 ╱ 陵墓 2072-2207 ╱ 卷二十五 2072-2207 ╱ ","萬玉菴在松雲菴右元至正中建初名華嚴菴明初清涼寺僧處林   葺爲歸老地嘉靖中將併於鄰府尹姚一元贖之以居僧祖允庭   前古梅蔭可畝許相傳宋時物舊没蔓 中國朝知府吳綺搜   剔出之 胡志  國朝吳綺五峯萬玉菴墻角得古梅詩吾道甯 言命寒花亦有時可憐當殿樹猶是隔墻枝月山空老  冰霜衆豈知護持煩淨侣珍重爲題詩又詩得樹當年事重來憩  雁堂歳時空冷落草木少炎涼載酒人還到巡檐思轉長不須憂  翦伐仙令在河陽韓應恆萬玉菴古梅二首何年植此地故老可  重詢榮悴經時久芬芳與日新嵌空同怪石高傲作仙人不是好  奇客誰能問夙因行藏原有數修短豈無涯獨愛古時樹猶開今  日花相親如老友頻訪似鄰家樵客過從日停車坐晚霞施閏章  萬玉菴古梅追和吳園次太守獨樹傳何代支離復此時斧斤餘  鐡幹冰雪自花枝僻傍空山老閒從野客知使君勞物色誰惜歲  寒  姿 靈妙菴在縣西一里 勞 志 玉泉菴在縣西紫芝林 同 上 ","96卷 ╱ (清) 宗源瀚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6985,浙江,湖州,"(同治) 湖州府志",同治,1861,1875,3502,"卷四十八 3464-3528 ╱ 金石畧 3464-3528 ╱ ","  慶甲辰二月辛巳餘英孟郊來訪竟陵陸霄翁曾觀 宵翁陸羽號 見杼山集   凡二十有一字埋没草萊此石張稚通得之置諸齋頭顔以長慶   後贈王伯穀伯穀因作孟公石賦然考昌黎志東野卒在憲宗元   和甲午迨穆宗長慶甲辰越十年矣當是僞作 採菱渡石 佚    元陳潤祖記略鹽運沈君玉泉得異石於石林葉氏之廢圃前後   刻曰採菱渡其陽字二行王摩詰石虛用中書皆有印文復刻摩   詰詩於下方云採菱渡頭風起策杖林中日斜杏樹壇邊漁父桃   花源裏人家與集中稍異意為輞川舊物而立於採菱渡者 吳越 回文綬帶連環詩碑 石佚  ","96卷 ╱ (清) 宗源瀚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6985,浙江,湖州,"(同治) 湖州府志",同治,1861,1875,4447,"卷五十九 4368-4456 ╱ 藝文畧 4368-4456 ╱ "," 之蜀山洪武七年被薦至京嘗奉使晉冀有所廉訪及還檢其槖  惟紀行詩數首太祖悅授給事中歷官河南左布政使會征挑岷  兵過其境坐犒勞不時下獄死明史文苑傳附載高啟傳中賁善  畫亦工於書李日華六研齋筆記稱其楷筆秀整端慎不為沓拖  自恣詹景鳳小辨亦稱其小楷法鍾兼虞然皆拘拘法内蓋其天  性端謹不踰規矩故其詩才氣不乃高楊張而法律謹嚴字句熨  貼長篇短什並首尾温麗於三家别為一格其客吳時常居城北  之齊門故名集曰北郭舊本為吳人張習編次今是集前後無序  跋題曰陳邦瞻校蓋萬歷間重  刻之本又非習所編之舊矣 唐志大 寓賢 傳 高廟聖政記二十四卷 胡 志 劉麟 寓賢 傳 劉清惠集十二卷  四庫總目初麟觀政工部時即與同 年陸崑抗疏爭諫官下獄事及為紹興  府知府又以忤劉瑾褫職後官尙書卒以爭蘇松織造為宦官所  擠而罷蓋始終介介白立者其自紹興歸也依其姻家吳珫於長  興與孫一元文徵明等往來倡和世傳徵明神樓圖即為麟作也  是集凡詩二卷奏疏雜文九卷附錄一卷麟曾孫 <img n=""128""/>陛所編萬歷  丙午湖州知府無錫陳幼學刊之長興朱鳳翔為序稱其文出入  秦漢詩則駸駸韋杜固未免太過至稱其標格高入雲霄胸中無  一毫芥蔕故所發皆盎然天趣讀之足消鄙  吝則得其實矣是亦文章關乎人品之驗也 坦翁玉屑 湖錄按宋 魏慶之菊 ","96卷 ╱ (清) 宗源瀚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6985,浙江,湖州,"(同治) 湖州府志",同治,1861,1875,4448,"卷五十九 4368-4456 ╱ 藝文畧 4368-4456 ╱ "," 莊有詩人玉屑而坦翁亦有玉屑蓋詩評詩話之類也略云詩病  有八一曰平頭第一第二字不得與第六第七字同聲如今日良宴  會歡樂難具陳今歡皆平聲也二曰上尾謂第五字不得與第十  字同聲如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皆上聲也三曰蜂腰謂第二  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如聞君愛我甘竊欲自修循君甘皆平聲  欲飾皆入聲也四曰鶴膝謂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如客  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别離來思皆平聲五  曰大韻如聲鳴為韻上九字不得用驚傾平榮字六曰小韻除本  韻一字外九字中不得兩字同韻如遥條不同句七曰旁紐八曰  正紐謂十字内兩字雙聲為正紐若不其一紐而有雙聲為旁紐  如流久為正紐流柳為旁紐八種  惟上尾鶴膝最忌餘病亦皆通 孫一元 寓賢 傳 太白山人漫稿八卷  四庫總目一元自稱秦人或傳 為安化王孫王世貞題一元墓詩  曰死不必孫與子生不必父與祖突作憑陵千古人依然寂寞一  抔土蓋其蹤蹟詭異當時即莫之詳也嘗棲太白之巓故稱太白  山人又嘗西入華南入衡東登岳又南入吳與劉麟吳琉陸崑龍  霓稱苕溪五隱晚而就婚施氏遂卒於吳興麟為文以表其墓事  蹟具明史隱逸傳一元才地超軼其詩排奡凌厲往往多悲壯激  越之音靜志居詩話謂其瓣香在黃庭堅體格固略相近然庭堅  之詩沈思研練而入之故蟠拏崛强之勢多一元之詩軒豁披露  而出之故淋漓豪宕之氣盛其意境亦殊也明史藝文志載一 ","96卷 ╱ (清) 宗源瀚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6985,浙江,湖州,"(同治) 湖州府志",同治,1861,1875,5066,"卷六十八 4996-5082 ╱ 人物傳 4996-5082 ╱ 列傳五 4996-5082 ╱ ","則禦詔以淵興利除害所列二十有五事究心軍民拜資政殿大學 土職任如舊與執政恩例封金陵侯復賜錦繡堂忠勤樓大字進爵為 公徙知福州福建安撫使改知平江府兼發運使御史劉元龍劾淵 帝寢其奏改知甯國府累具辭免且匄祠以本官提舉洞霄宫起知 潭州湖南安撫使不赴改知太平兼提領江淮茶鹽所轉荆湖制置 大使知江陵府兼夔路策應大使拜觀文殿學士職任如舊兼總領 湖廣江西京西財賦湖北京西軍馬錢糧淵調兵二萬往援川蜀其 後力戰于白湖沮河玉泉寶祐五年正月朔以功拜參知政事越七 日卒贈少師賻銀絹以五百計淵有材略迄濟事功所至興學養士 然政尙嚴酷好興羅織之獄籍入豪橫故時有蜈蚣之謠其弟潛亦 數諫止之所著易解及退庵文集奏議 宋史 列傳 ","96卷 ╱ (清) 宗源瀚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6985,浙江,湖州,"(同治) 湖州府志",同治,1861,1875,5315,"卷七十二 5276-5414 ╱ 人物傳 5276-5414 ╱ 政蹟二 5276-5414 ╱ ","賊平守仁言其功復任南康創議築城民尸祝之老病乞休林下二 十餘年賦詩弈棊不及公事家無餘貲壽九十四 長興 顧志 陸嵩字如嵩歸安人崑 列 傳 弟宏治九年進士知羅源縣縣瀕海番寇 時入内地嵩擒治之部使者以為能調南平值大火後日夜撫循罷 無名征斂理重徭均之僻縣歲省費百計有大姓恃勢殺人莫敢問 嵩竟追捕抵罪故善者慕而惡者畏南平之政塗歌巷謡翕然為八 閩首焉 顧清陸 君墓志 歲辛酉大旱嵩與郡守孫衍詣龍湫禱雨雨至徒步 卻蓋行十餘里與衍同時感疾卒民合祀之永慕祠 福建 通志 蔡中孚字信之號玉泉德清人宏治九年進士為監察御史巡按四 川值松潘有警内調兵食外宣德威不血刃賊望風解散歷大理寺 右寺丞出勘山西藩府事讞獄明允轉右丞以亢直左遷尋擢貴州 ","96卷 ╱ (清) 宗源瀚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6985,浙江,湖州,"(同治) 湖州府志",同治,1861,1875,5630,"卷七十六 5621-5714 ╱ 人物傳 5621-5714 ╱ 文學三 5621-5714 ╱ ","非詩之極至其鍼砭庸俗廓清之功眞乃比於武事又言二昌乃吾 死友然其所作皆和平中正無詰屈奇詭之習著有竹香山房詩集 輶軒 錄 王顯承號筠亭孝豐人貢生工詩纒綿肫摰足以興感所居有玉泉 竹塢諸勝足供嘯傲著將就居刪存草 張迎 煦序 徐斐然字鳳輝號敬齋歸安學生僑居梅里聚 國朝人古文見即 手鈔年及八十兀兀鈔訂不輟著有敬齋存藳及二十四家文選今 文偶見諸書 嘉興 府志 孫其仁字大心號莉山歸安人在豐 别有 傳 從弟縣學生負經濟才而 以詩名足迹半天下所至悲歌慷慨一時名人咸折節與交著有白 鳯樓詩文集 孫子未莉山先生 傳參吳興詩話 ","96卷 ╱ (清) 宗源瀚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6985,浙江,湖州,"(同治) 湖州府志",同治,1861,1875,5959,"卷七十九 5860-5981 ╱ 人物傳 5860-5981 ╱ 殉節姓氏 5860-5981 ╱ ","楊載恩 楊書簡 陳猷 陳玉泉 陳浚源 陳鴻 陳錫金 王春元 王用賓 王施政 王一鳴 王勲煥 王葆鈿 王耒   王承緒 王秉昌 王時彬 王校文 王鎮 王寅亮 王炯   王栻 王遇臨 潘志泉 潘有久 吳模 吳祝 吳載魁 沈鏡瀾 沈虞欽 沈契周 高煥文 高鳳喈 蔣鍾秀 董者 香 許甫詮 許敬修 章福元 周贊 梅元初 汪秉熙 姚偉 湯厥祥 以上五十七名同治十年 十月十六日準禮部咨 王壬一 潘常惺 施有 政 以上三名同治八年十 一月二十五日奏準 湯居敬 蔣光熙 蔣維耀 許甫評 陳式金 陳宇儀 陳志陶 王金 施鼎禧 以上九名同治十一 年二月初九日準禮 部 咨 王寶政 楊月香 楊兆增 湯位民 武生吳國慶 咸豐十年 三月初一 日殉 難 汪殿奎 仝 上 湯維揚 同治元年五月 初一日殉難 湯迎祥 仝 上 張琴 咸豐十一年 三月十一日 ","96卷 ╱ (清) 宗源瀚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6985,浙江,湖州,"(同治) 湖州府志",同治,1861,1875,6386,"卷八十五 6352-6423 ╱ 人物傳 6352-6423 ╱ 列女五 6352-6423 ╱ ","十四夫亡守節三十四年 吳怡妻鄒氏年二十五夫亡守節七十 五年 范大縉妻黄氏年二十九夫亡守節四十五年 倪煌妻陳 氏年二十六夫亡守節五十九年 莫錡妻周氏年二十一夫亡守 節五十三年 賈尙明妻沈氏年二十三夫亡守節六十四年 沈 友章妻周氏年二十八夫亡守節五十三年 程以佩妻邢氏年二 十九夫亡守節三十七年 柴鳴珂妻倪氏年二十四夫亡守節五 十餘年 徐德卿妻吳氏年十九夫亡守節三十一年 吳德音妻 徐氏年二十七夫亡無子守節二十六年 鄒玉泉妻沈氏年二十 五夫亡守節四十六年 黄洪辰妻陳氏年二十一夫亡守節四十 四年 談嗣豐妾許氏守節二十六年卒 陸餘妻徐氏年二十五 夫亡守節三十五年 黄我泮妻汪氏守節三十二年 談賢欽妻 ","96卷 ╱ (清) 宗源瀚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6985,浙江,湖州,"(同治) 湖州府志",同治,1861,1875,6745,"卷九十 6713-6785 ╱ 人物傳 6713-6785 ╱ 寓賢 6713-6785 ╱ ","平三年成書召為工部侍郎復以言去奉祠居湖州 宋史本傳○史 誤作潮州案心 傳未嘗至 潮今改正 悅吳興山水之秀寓於郡城又相度弁峰建庵營墓 吳興 備志 卒年七十有八 本 傳 弟道傳性傳 李道傳字貫之 宋史儒 林傳 徙居吳興 四川 通志 慶元二年進士歷太常博士 兼沂王府小學教授奏頒朱子四書定周邵程張五先生從祀歷提 舉江東常平行朱子社倉法召令奏事上自宮掖次及朝廷以至侍 從臺諫闕失盡言無諱出知果州卒於道諡文節 儒林 傳 姜夔字堯章鄱陽人年少客游蕭德藻識之妻以兄女 書錄 解題 攜之苕 上遂家武康 掌故集引癸辛雜識○按癸辛雜識無此文惟齊東野 語云堯章出處備見張輯宗瑞所作白召小傳掌故集 或據小傳誤 以為雜識耳 居與白石洞為鄰潘德久字之曰白石道人 詩人 玉屑 又號 石帚 絕妙 詞箋 於學無所不通欲正頌臺樂律 謝采伯續 書譜序 著大樂議甯宗 ","96卷 ╱ (清) 宗源瀚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6986,浙江,杭州,"(光緒) 嚴州府志",光緒,1875,1908,272,"卷之四 211-305 ╱ 封域下 211-305 ╱ 鄉都 211-305 ╱ 水利 233-305 ╱ 古蹟 265-305 ╱ 亭閣附 211-305 ╱ ","   溪山偉觀亭 在郡城南景定中 知州錢可則建    孤高亭 郡城西山上有孤高亭 宋紹興間知州胡寅建    玉泉亭 在府城東烏龍山麓宋時嘗構亭于上趙抃 玉泉亭詩潺潺朝暮入神清落澗通池繞郡    㕔亂石長松三十里    尋源須上玉泉亭    萬松亭 在烏 龍山    瀟灑亭 在光孝寺後山上方回雨至南山飲瀟灑亭 詩悠悠桐江水寓廬十二年重來六日内兩    二登南山南山有何好高閣西北偏隔江三千家    一抺煙靄間閣檻一巨松挺出衆木前野性所酷    愛老籐相糾亦如我與僧相對談幽禪稍遂物    外性屢寫酣中篇故候復齊民鬒髪成華顛念當    舍此去焉    得長周旋    泳澤亭 在湖隄上與湖心寺相望傍為二亭曰淨碧 曰汎清景定辛酉知州錢可則建 ","38卷 ╱ (清) 吳世進修 (清) 吳世榮增修 ╱ 清光緒九年增修重刊本"
16986,浙江,杭州,"(光緒) 嚴州府志",光緒,1875,1908,291,"卷之四 211-305 ╱ 封域下 211-305 ╱ 鄉都 211-305 ╱ 水利 233-305 ╱ 古蹟 265-305 ╱ 亭閣附 211-305 ╱ ","   玉泉亭 在富春 山下    錦峰繡嶺亭 在富春山峽中元至正 元年總管羅廷玉建    三公不換亭 在富春山前元至正 元年總管羅廷玉建    許劒亭 在釣臺對岸謝翺墓右其友方鳳以 翺作許劒錄故作此亭從翺志也    汐社亭 在釣臺南宋謝翺 有汐社因以名亭    遂高樓 在釣臺前宋淳祐十 一年郡守趙汝歷建    竹樓 在縣西北安樂鄕晉戴顒寓桐江 王羲之往訪之因游於此作竹樓    競秀閣 在縣東下瞰長江景為一邑冠 宋米芾書扁昔人號小金山    高風閣 在釣臺東宋紹定元 年郡守陸子遹建    客星閣 在釣臺書院紹興四年知州顔為建明宏治 間巡按吳瀚詢閣之故址不獲乃於祠西得 ","38卷 ╱ (清) 吳世進修 (清) 吳世榮增修 ╱ 清光緒九年增修重刊本"
16986,浙江,杭州,"(光緒) 嚴州府志",光緒,1875,1908,459,"卷之八 406-504 ╱ 秩祀 406-504 ╱ 廟祠 406-504 ╱ 寺觀 458-504 ╱ 壇壝 453-504 ╱ 塚墓 406-504 ╱ ","  年改天甯紹興七年改報恩廣孝禪寺明洪武己酉   僧志滿重建復名天甯宣德正統成化間紹宸道浩   戒恩前後增剏氣象軒豁嘉靖   間郡人俞夔建南塔其上有記   永泰寺 在興仁門外宋政和二年賜名尋改保慈院 元至元間復今名明洪武六年僧景榮重修   大福寺 在城南順治初僧朗明募建坊曰嚴陵 第一山康熙初協鎭鮑虎重建前後殿   寶華寺 舊名法言寺在和義門外放生池中寶華洲上 即嚴之西湖也四面環水中有一墩建藏經閣   康熙五年知府劉茂先復建一閣於東偏   曰曇花界竹木森繞名人遊咏甚多今圮   九峰寺 在城西北五里裴郭塢宋寶元二年建清涼文 益禪師開山邑人王嗣隆捨基政和五年燬僧   自南重建山有九峰環列故名元末燬明洪武元年   僧乾元即舊基重建嘉靖間廢舊址為有力者所得   僧道源復建於風硎橋萬歷三十六年   僧德欽復古址鼎建殿宇煥然一新   玉泉寺 在城北烏龍山麓宋時有陳學古隸書玉泉寺 三字寺西有泉如噴玉建亭其右寺之上有石 ","38卷 ╱ (清) 吳世進修 (清) 吳世榮增修 ╱ 清光緒九年增修重刊本"
16986,浙江,杭州,"(光緒) 嚴州府志",光緒,1875,1908,1675,"卷之十九 1674-1830 ╱ 人物上 1674-1830 ╱ 儒林 1674-1830 ╱ ","    汪應辰張孝祥二人後皆登甲第淳熙七年卒所     著有中庸大學論語解及玉泉語錄行于世    方慤字性夫桐廬人性至孝父死廬墓三年領鄉薦     表進禮記解于朝詔賜上舍釋褐而頒其書于天     下學者宗之居官以剛廉稱家置萬卷書堂雖老     手不釋卷朱文公嘗曰方氏禮記解儘有說得好     處不可以其新學而黜之    錢時字子是淳安人弱冠淹通經史以易領漕舉絕     意仕進究明理學游慈湖之門為高第弟子袁甫     持節江東創象山書院延主講席學者興起相臣 ","38卷 ╱ (清) 吳世進修 (清) 吳世榮增修 ╱ 清光緒九年增修重刊本"
16986,浙江,杭州,"(光緒) 嚴州府志",光緒,1875,1908,2256,"卷之二十二 2208-2277 ╱ 佚事 2208-2277 ╱ ","    為僧歷參諸方禪衲付以心印遂闡曹洞宗風卓     錫烏龍山之玉泉庵善于誘接隨機化物遠近皈     依後往來會稽雲門顯聖寺有語錄漫言等書行     世弟子付法者智旭智賢    弭盜   漢    建安中山越之賊據丹陽黟歙之地吳主孫權遣將     軍賀齊討之賊中有善禁者每交戰官軍刀劍不     得拔射矢還自向輒不利齊選精卒以白棓擊之     大破其衆黟帥陳僕等皆死即其地置新都郡分 ","38卷 ╱ (清) 吳世進修 (清) 吳世榮增修 ╱ 清光緒九年增修重刊本"
16986,浙江,杭州,"(光緒) 嚴州府志",光緒,1875,1908,2524,"卷之二十六 2479-2592 ╱ 藝文上四 2479-2592 ╱ 府 2479-2592 ╱ 詩 2479-2592 ╱ ","   玉泉庵            宋維祺    擬著東山屐來探七祖禪巖鐫石作佛竹臥玉為泉    古樹留殘照虚村起暮烟懸知鐘定後應有一燈傳    新安道中           方叔元    初發新安路遙聞古寺鐘水無不怒石山有欲飛峰    竹裏停孤鶴林間出老松野花開處處遊興與春濃    癸酉春暮自山陰撥掉訪嚴陵吳太守書登水值聊     攜應同學在居眺仇池塢遣興二首                   胡書源 山陰     莫道桃源路迷踪直到今風光春欲老花氣曲藏陰 ","38卷 ╱ (清) 吳世進修 (清) 吳世榮增修 ╱ 清光緒九年增修重刊本"
16986,浙江,杭州,"(光緒) 嚴州府志",光緒,1875,1908,2590,"卷之二十六 2479-2592 ╱ 藝文上四 2479-2592 ╱ 府 2479-2592 ╱ 詩 2479-2592 ╱ ","   見數椽梵宇波痕猶積勝境好留佳客住夕陽又見    歸樵急約明晨更探玉泉峰催遊屐    高陽臺 秋日登嚴 子陵釣臺         史承豫 荆溪 人    嵐翠侵衣蘋香刺水片帆高挂清秋七里灘明當年    曾隱羊裘層臺百尺凌霄漢鳬綸竿獨釣寒流仰高    風繫纜沙邊拄杖峰頭 江山千古長如畫歎先生    去久星閣空留窕巖扉白雲低覆深幽斷蝯晴鳥    悲啼處閃殘陽楓葉颼飀更堪憐埋骨參軍誰酹荒        簇水 咏子 陵魚            徐 庾 太倉 人 ","38卷 ╱ (清) 吳世進修 (清) 吳世榮增修 ╱ 清光緒九年增修重刊本"
16987,浙江,紹興,"(光緒) 上虞縣志",光緒,1875,1908,1353,"卷十四 1061-1407 ╱ 列傳十 1170-1407 ╱ 列女 1343-1406 ╱ 卷十五 1343-1406 ╱ 列傳十一 1343-1406 ╱ ","胡氏陸南甯妻     王氏朱鵬德妻 王氏陸經國繼妻    田氏陸本南妻 潘氏田成樂妻     陳氏田承緒妻 賈氏陸韶章妻     丁氏張鶴年妻 邵氏李孔麟妻     夏氏李興周妻 王氏李如垣妻     薛氏張子熙妻 杜氏周五典妻     陳氏田臧妻 曹氏張家龍妻年二十一夫亡矢志苦守翁患瘋疾卧床  褥六載曹醫禱無效情劇刲股迄不救喪葬悉如禮後  以壽終 潘氏周邦藩妻     金氏李文炳妻 楊氏方藴玉妻     賈氏周皥昌妻 沈氏張東華妻     顧氏田耕妻 賈氏田庚妻      魏氏方北喬妻 周氏方宏裕妻     嚴氏張汝階妻 胡氏田應魁妻     鄭氏方雍昌妻 許氏石煥章妻     陳氏石作霖妻 俞氏張德剛妻     吳氏職員田玉泉繼妻 ","48卷 ╱ (清) 唐煦春修 (清) 朱士黻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刊本"
16987,浙江,紹興,"(光緒) 上虞縣志",光緒,1875,1908,1401,"卷十四 1061-1407 ╱ 列傳十 1170-1407 ╱ 列女 1343-1406 ╱ 卷十五 1343-1406 ╱ 列傳十一 1343-1406 ╱ ","董氏王彬妻      章氏俞金鼎妻 王氏徐大勳妻     俞氏監生曹思纮妻     郎氏董春榮妻     陳氏王恆一妻 錢氏陳勝雲妻     張氏王岳嵩妻 王氏杠文汭妻     陳氏張學道妻 姚氏胡第元妻     陳氏監生黄聿來妻 王氏范奎致妻     車氏曹樹棠妻 黃氏徐天成妻     沈氏周尹伸妻 唐氏王其東妻     沈氏金有發妻 黃氏陳玉泉妻     朱氏胡守埸妻 徐氏許罄園妻     鄭氏王懷生妻 祝氏俞曙山妾     陳氏劉聖德妻 王氏馮振聚妻     胡氏職員俞錫祺妻 譚氏葛應峻妻     貝氏葉文浩妻 林氏趙傳妻      戚氏車寶定妻 章氏虞美中繼妻    何氏吕世美妻 徐氏雙節王氏徐信紀妻郭氏信璜妻 李氏徐鴻恩妻     蔣氏石璋聲妻 ","48卷 ╱ (清) 唐煦春修 (清) 朱士黻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刊本"
16987,浙江,紹興,"(光緒) 上虞縣志",光緒,1875,1908,3706,"卷四十七 3628-3723 ╱ ","幽然撲人路轉峰旋靜深屈曲仰望東峰石塔亭亭挿天 策馬更進五六里許忽見巉巖孤迥鬱然深秀泉聲潺潺 侵耳山路漸峻攝衣而上林木陰翳涼飈偪人乃直探溪 雲深處空谷玲瓏奇峰削立中有一道飛泉正如玉屑明 珠繽紛亂墜其下深潭靈窟疑有神龍居之吞吐淜湃之 聲如萬馬奔如群獅吼令人靈襟覺思豁然一開恍惚蓬 萊十二樓矣徐陳酒肴於洞之旁落花飛瀑沾人衣袖傳 觴賦詩良久家嚴命一友吟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之 句滿座為之爽然已而谷風習習如陰如雨清寒徹肌骨 ","48卷 ╱ (清) 唐煦春修 (清) 朱士黻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刊本"
16988,浙江,台州,"(光緒) 仙居志",光緒,1875,1908,142,,"  一瀚皆嘗讀書於此明僧石奇 國朝僧湛菴相續締構會   山寇王廷棟踞之為亂順治十五年郡帥李必圍攻克之設   兵汛防寺燬而復葺僧應五居之康肅詩云天近雲隨步林   深翠滴衫明吳時來詩云覓路天邊步尋僧雲裏逢 國朝   潘耒題云萬山在下蓋仙邑諸山之最高者也其下為石盂   菴相傳明盧侍郎迥為霍青青建 赤城志顧志鄭志余志稿 潘耒遊記 宋僧□□詩  有客酬佳節攜壺扣竹關鳥拖秋色去人帶夕陽還景物催  詩急乾坤借我閒了無塵世事終日坐看山 徐慶亨詩孤  亭湖獨眺細數亂峰奇飛鳥不到處歸雲半落時溪光寒潑  玉泉韻巧爭詩此景無人寫慚予著步遲 明李一潮詩汨  汨塵世岐迢迢景星路飛雲絕壁開啼鳥空臺古朝觀海日  來夕撫斜暉駐林藏萬樹秋天壓千山暮剛餘兩目清暫解  萬絲苦故園咫尺間長安渺何  許坦然念人寰攜書出山去 ","24卷 ╱ (清) 王壽頤修 (清) 王棻纂 ╱ 清光緒二十年木活字印本"
16988,浙江,台州,"(光緒) 仙居志",光緒,1875,1908,2487,,"    春值奎章閣二首 旋坼黃封日鑄茶玉泉新汲味幽嘉殿中今日無宣喚閒卷珠 簾看柳花 春來瓊島花如錦紅霧霏霏漲九天底事君王稀幸御儒臣日 日侍經筵     元日朝會大明宮 軒冕朝元湧翠埃中天雞唱内門開雲飄五鳳層樓矗日繞群 龍法駕來謁者引班聯寶帶上公稱壽進金杯撞鐘告罷宮花 側人儒指冠錫宴     送尚醫林邦獻歸天台省親 ","24卷 ╱ (清) 王壽頤修 (清) 王棻纂 ╱ 清光緒二十年木活字印本"
16988,浙江,台州,"(光緒) 仙居志",光緒,1875,1908,2669,,"汲門前井    咏蜂 押橋字  長目江頭舞細腰誰家庭院不相招江天二月晩風細相逐賣 花人過橋    紅梅 押牛字  玉屑冰姿色更柔誰將紅粉點枝頭牧童睡起朦朧眼錯認桃 林欲放牛    千松圖 五百居東五百西枝枝葉葉壓雲低自從老鶴歸來後不許閑 禽雜亂啼 ","24卷 ╱ (清) 王壽頤修 (清) 王棻纂 ╱ 清光緒二十年木活字印本"
16991,江蘇,無錫,"(光緒)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1875,1908,98,"卷首 74-146 ╱ 宸翰 74-146 ╱ ","布惠行時擬漏泉未蘇元氣我心煎老扶幼挈雖如昔室 飽家温究遜前長吏朂哉其善體山僧饒爾鎮高眠閒菴 小試筠罏火消渴安能澤被全 第一吾曾品玉泉篾編鼎每就泉煎到斯那得忘數典於 此何妨偶討前從諗茶存誰解喫宗蒼圖補竟長眠了知 一切有爲法泡影空花若久全    惠泉上作 向予拊石欄遥企雲中脈今來探乳穴牝湫注靈澤春繪 萬物昌月印千秋碧得源趣益佳摛藻聊補昔    汲惠泉烹竹罏歌疊舊作韻 ","40卷 ╱ (清) 裴大中修 (清) 秦湘業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91,江蘇,無錫,"(光緒)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1875,1908,99,"卷首 74-146 ╱ 宸翰 74-146 ╱ ","法雲 惠山 寺名 初地悦聲聞有學無學誰爲分調御丈夫獨出 類天上天下莫與羣天龍現泉供藻浴淨洗萬劫空根塵 苓香石髓鎮福地離垢入淨傳經文我與如來宛相識瓣 香頂禮栴檀芬相好豈有今昔異俯仰亦不稱蹟陳苾芻 卻慣舉公案未忘者箇情猶敦聽松軒分明熟路松枝落 地堪爲薪竹鼎燃火戒過烈淨物受寂不受紛須臾顧渚 沸可瀹乃悟速不如遲云玉泉山房頗倣效以彼近恒此 遠權 叶  乃今此主彼更客有爲如幻真誰存入畫九龍山 亘古當春第二泉淙新漪瀾舊堂懸 睿藻千秋 ","40卷 ╱ (清) 裴大中修 (清) 秦湘業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91,江蘇,無錫,"(光緒)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1875,1908,109,"卷首 74-146 ╱ 宸翰 74-146 ╱ ","   聽松菴竹罏煎茶再疊舊韻 三試惠山陸子泉吾知味以未曾煎不妨煮鼎欣因暇那 便吟詩罷和前麗日和風方蕩漾輕荑嫩草已芊眠吳中 春色真佳矣可得吳民温飽全 依然冰洞下流泉誰解三篇如法煎罏篆裊飛祗樹杪缾 笙響答磬房前范陽見説風生腋彭澤那關醉欲眠我自 心殷饑渴者讓他清福享教全    竹罏山房作 竹罏是處有山房 自辛未到此愛竹罏之雅命吳 工倣製玉泉盤山諸處率置之 茗椀偏 欣滋味長梅韻松蕤重 去 聲 清晤春風數典那能忘 ","40卷 ╱ (清) 裴大中修 (清) 秦湘業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91,江蘇,無錫,"(光緒)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1875,1908,122,"卷首 74-146 ╱ 宸翰 74-146 ╱ ","  字蹟彚進分别或仍或易兹江蘇撫臣明德繳到各種   是卷與焉展閲前題無應易者因疊韻書卷中並識梗   概戊子暮春月中澣 三載春風别惠泉竹罏付與苾芻煎卻緣字蹟欲更舊又 見畫圖宛到前舒卷恰同身重厯摩挲不是夢中眠因之 爲憶民情摯富教慚言兩義全 第二於斯有玉泉倣來筠鼎亦烹煎常時正爾調稱别今 日輸他興在前菴底想應僧入定松陰好是鶴安眠重題 仍付南舟去胠篋還教善保全    左都御史張泰開在内廷授諸皇子書醕謹老成兹 ","40卷 ╱ (清) 裴大中修 (清) 秦湘業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91,江蘇,無錫,"(光緒)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1875,1908,136,"卷首 74-146 ╱ 宸翰 74-146 ╱ ","片時駐清蹕卻欣册韻重賡全    汲惠泉烹竹罏歌五疊舊作韻 陸羽品泉今古聞山下出者次第分金山第一此第二未 知玉泉迴出羣以是推之當厯遜辭仲爲叔居後塵雖然 我更有轉語名象甲乙胥空文潏潏者自淙石罅豈識人 問口頰芬在惠惟宜言此惠筠罏茗椀況具陳地幽春静 更值暇聽松速客意殊敦亦弗藉綆缾爲汲亦弗拾松枝 作薪中人祇要差事備烹煎端正忙紛紛坐則茶盤擎已 至甯容火候評云云把椀囅然鄙且懼似此俗輩可假權 叶  更惜四卷稱名蹟已付回禄無一存韻事不可令没滅 ","40卷 ╱ (清) 裴大中修 (清) 秦湘業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91,江蘇,無錫,"(光緒)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1875,1908,233,"卷三 199-262 ╱ 水 199-236 ╱ 附泉 199-236 ╱ ","玉泉在錢橋玉泉菴喻樗嘗讀書其地故以為號水甚甘   冽 綸泉在白茅山蓮花觜之南甃石如井 雲液泉在管社山 永思泉在西管社山王穎銳濬築亭覆之吳鼎為之銘 天井泉在閭江山西麓向有二今湮其一 孝子泉在康山邑人秦勵廬墓於此而泉出故名 惺惺泉在城内胡橋北咸淳志沈橋旁有星星泉是也歲   久湮失成化中邑人楊琛掘地得之而覆以樓康熙中   顧貞觀重浚今又廢 ","40卷 ╱ (清) 裴大中修 (清) 秦湘業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91,江蘇,無錫,"(光緒)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1875,1908,720,"卷十二 634-730 ╱ 祠祀 634-730 ╱ 今制通祀 634-730 ╱ 本邑專祀 634-730 ╱ 本邑分祀 634-730 ╱ 子姓專 634-730 ╱ 祀 634-730 ╱ 子姓分祀 634-730 ╱ 墓 634-730 ╱ ","  宋 王越祖墓在鳯凰山 即靈護 廟神 知州喻樗墓在東門外溪里五里涇 歲久湮廢康熙二 年高世泰張夏修  復之樹之碑刻邵文莊謁墓詩於碑陰工人掘土得白  石如盤上有玉泉二字此蓋舊立於墓文莊時已圮土  中故其詩有玉泉二字還須碣之語至是復置墓前世  泰夏皆賦詩紀事其後此石為行船竊去墓亦漸廢同  治十三年知縣廖綸重  修勒碑并種松數百本 處士袁靜修墓在芙蓉山 初葬龍山貴顯某謂其地吉誣 以盜葬而奪之其子繹乃啓而  遷焉僧志月割廬與之繹子四默  點植正功後皆顯而某無孑遺 侍郎費德宏墓在景雲鄉泉瀆里 德宏生平無可考相傳 其墓號白侍郎墳有吳  某者欲據之曰此白氏墓何與於費費訟之官將發誌  石驗之吳聞夜發石盡鐫去誌中諸費字比官驗則誌 ","40卷 ╱ (清) 裴大中修 (清) 秦湘業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91,江蘇,無錫,"(光緒)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1875,1908,741,"卷十三 730-766 ╱ 寺觀 730-766 ╱ ","  在青山下乾隆間僧佛源增建五百多羅漢堂 嘉慶志 别有青  山寺在縣西青龍山下多古松明僉事王  問題額志外云王僉事題額即在此寺  普慶菴宋   紹興間建 西方菴在官瀆橋北明萬歷間周文簡炳   謨建 西林菴在西定橋東 嘉慶志菴中有六湖草 堂額馬忠肅世奇書     寶華菴在梁溪口舊稱溪口莊贈尙書秦德藻捨建    三義菴在大德橋東明成化間封知府秦旭建 衆香   菴在雙河邑中孫氏建 玉泉菴在錢橋宋景祐間建   工部喻樗讀書地 富安鄉有法喜院在蔡村宋嘉定   間邵司法捨建 德慶菴在賈山唐天寶間建 太平   菴在賈山元泰定間建 壽甯菴在胡山嘉慶間僧遠 ","40卷 ╱ (清) 裴大中修 (清) 秦湘業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91,江蘇,無錫,"(光緒)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1875,1908,2161,"卷三十三 2079-2167 ╱ 藝文 2079-2167 ╱ 詩 2079-2167 ╱ ","自識藩閒意涕淚何須學楚囚 烟波十里問吾廬曲曲蘆花入小渠聊復藝蔬成野圃偶 然種竹即幽居鴻冥誰復爭周粟牛角嘗懸是漢書溪水 試芳餌豳風輸我一竿漁   過顧子方故居         黃家舒 擊筑悲歌記昔時烏啼月落酒盈巵羊曇悔踏西州路虎 賁空餘北海思池館尙存書散盡衣冠非故燕來遲田光 刎首荆卿死寂寞西風哭漸離   喻玉泉先生墓下歌       錢肅潤 南宋天子英明姿敷天袒者左手支政府得人兼馭將内 ","40卷 ╱ (清) 裴大中修 (清) 秦湘業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91,江蘇,無錫,"(光緒)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1875,1908,2304,"卷三十六 2303-2381 ╱ 藝文 2303-2381 ╱ ","寓居於郡者十有八載今城東精舍乃其講學之地是即 鄉之先師也鄕者先生標表是祠居中奠位曾謂土崩瓦 解之勢我興受之然有不依形而立者參倚如見吾黨小 子忍倍此而更師乎喻工部玉泉先生尤文簡遂初先生 李肅簡小山先生蔣忠文實齋先生何莫非吾錫之人而 起家於邑者相望百有餘歲今里中故宅尙有指為藏書 之所非鄉之先而與玉泉遂初實齋三先生已有秩祠而 小山先生未及與享迎之致敬獨可遺乎若夫廣漢大儒 非不同宗河洛景定間已繇此而陞從祀然猶不敢先之 繹而江西顓門之派其師友父子視吾諸老先生之所學 ","40卷 ╱ (清) 裴大中修 (清) 秦湘業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91,江蘇,無錫,"(光緒)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1875,1908,2305,"卷三十六 2303-2381 ╱ 藝文 2303-2381 ╱ ","未能無頓漸之異伊欲借晉人將無同之說以復其位庸 詎知不見幾而作乎審厥象而儀圖之盍亦知所變置嗚 呼職教者之能為是言是必有黙契於心而無疑者抑慮 夫斯道之無師無傳復質之鄕老蔣公應新以其規接前 輩年幾八旬其尙論人品具得之於耳聞目見之眞公曰 如吾五先生則有可言者惟堯舜文武周公孔子孟氏所 傳之道至河南二程夫子而復傳而龜山先生蓋受學於 二程夫子昔伊川自涪歸獨稱楊謝長進使其學少變於 凋落之餘詎有是言哉慨思龜山載道東南士之遊先生 之門者甚衆玉泉乃登其門而能續程夫子之道遂初不 ","40卷 ╱ (清) 裴大中修 (清) 秦湘業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91,江蘇,無錫,"(光緒)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1875,1908,2306,"卷三十六 2303-2381 ╱ 藝文 2303-2381 ╱ ","及登其門而從玉泉學亦能續程夫子之道小山實齋二 公固不及登龜山之門又不及從玉泉學因龜山玉泉二 先生論孟中庸大學之遺言而皆能續程夫子之道故玉 泉得之而主紹興之正論遂初得之而為乾淳之老儒小 山得之而居慶元之學黨實齋得之而號端平之善類自 九京之莫作而國人之無所矜式也久矣不有君子其能 國乎始吾學之祠諸賢吾見其居於位者與先生並果孰 使之然哉近若潭之長沙有祠周元公先生而以胡子五 峰張子南軒朱子晦菴為配者而鶴山魏公了翁因其修 祠嘗為之記亦深嘉而樂道之今可法也曲禮曰群居五 ","40卷 ╱ (清) 裴大中修 (清) 秦湘業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91,江蘇,無錫,"(光緒)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1875,1908,2307,"卷三十六 2303-2381 ╱ 藝文 2303-2381 ╱ ","人則長者必異席曷不即玉泉遂初小山實齋四先生而 配我龜山先生乎讙曰然論定然後肖其貌是歲垂光大 荒落卜六月丁亥展舍菜之敬周服殷冠魚雅就迣枚數 先生之族子裔孫有渙乎無萃竊幸尤氏喻氏蔣氏文獻 之存輯冠者五六人奔走與祭是之禮也救滅亡而扶壞 爛豈曰小補之哉其初位次未定繪事未素棟方臥疾未 興虞君數四貽書俾讖其事奈何不能守墳墓政懼夫無 詞以自白其先人何敢表先儒而厲後進輒謝不敏暨歸 梁谿澤中值落其成固以請自揆愚隘無能言之不出恥 躬之不逮燾子侍側語之曰二子之所云一老之所發揮 ","40卷 ╱ (清) 裴大中修 (清) 秦湘業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91,江蘇,無錫,"(光緒)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1875,1908,2351,"卷三十六 2303-2381 ╱ 藝文 2303-2381 ╱ ","  復五賢祠記 正德丁丑        邵 寶 無錫縣儒學之有五賢祠肇自宋季其初四人繼或以意 益至九人薇山虞薦發氏實釐而正之損五人益一人是 謂五賢五賢者為龜山先生文靖楊公玉泉先生喻公子 才遂初先生尤公延之小山先生李公元德實齋先生蔣 公良貴位則龜山中而南面四君子者東西列焉事具尤 棟氏所為記歷元入國朝以意益焉尤多且遂並列無配 今考其人莫不節具章成而其道於龜山則有間矣君子 之論焉可誣也成化中祠再葺武功伯東海徐公記焉於 五賢之承傳履歷詳矣而他不一及此其意蓋猶夫薇山 ","40卷 ╱ (清) 裴大中修 (清) 秦湘業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91,江蘇,無錫,"(光緒)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1875,1908,2446,"卷三十七 2381-2461 ╱ 藝文 2381-2461 ╱ 文 2381-2461 ╱ ","餘載而鉤黨之禍遂至熹廟之季而極會毅廟奮起藩服 手拔巨奸東林諸舊人差次柄用即不肖者未嘗不孽芽 其間而以王鈇在御不復至有同文禁學之獄夫亦皇極 建而淫朋比德者屏也皇天不弔殃我聖明甲申福王既 立更有一二遺孽忘國辱而理私怨迺復執東林二字掘 泥而揚波者而廟祚且隨之以抵於盡或曰東林黨人之 目幾與朝局相終始諸君子為天下首功能不為天下首 過乎哉嗟嗟諸君子皆學龜山之學而今顧以其所學為 趣亡之具耶按元豐元祐間有王學有程學從程氏者龜 山也於吾邑一傳為喩玉泉再傳為尤遂初三傳為李小 ","40卷 ╱ (清) 裴大中修 (清) 秦湘業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6991,江蘇,無錫,"(光緒) 無錫金匱縣志",光緒,1875,1908,2591,"卷三十九 2588-2642 ╱ 藝文 2588-2642 ╱ 著述 2588-2642 ╱ ","禮記義十卷 李夔舊志 作一卷誤   梁谿集一百八十卷附錄六   卷 李綱見 欽定四庫全 書舊志作一百二十卷 忠定奏議八十卷 李綱今存 六十九卷 靖康傳信錄 李綱      建炎進退志 李綱  建炎時政記 李綱      梁谿易傳內外篇二十三卷  李綱文獻通考存  十九卷今存七篇    論語詳說 李綱  大學解一卷 喻樗      玉泉論語學四卷 喻樗  豐公逸事一卷 喻樗     易義 喻樗  玉泉講解 喻樗       玉泉語錄 喻樗  遂初小稿六十卷 尢袤    內外制三十卷 尤袤以上見 宋史本傳 遂初堂書目一卷 尢袤    梁谿遺稿一卷 尤袤以上見  欽定四庫 ","40卷 ╱ (清) 裴大中修 (清) 秦湘業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24,"承天府志 1-46 ╱ ","  志寺觀二十九仙釋三十獨行之士逍遥   物表漢陰之野高風可尋女貞子孝   邦之紀也志高士三十一貞孝三十二青   溪傳於鬼谷玉泉著于浩然君子所   過者化何必故都史述九流不拘一概   志僑寓三十三方伎三十四蘭臺册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304,"卷之四 296-342 ╱ 山川 296-322 ╱ ","  鷲寺有穴曰龍洞深五里石臺甚髙又東北   四十里曰三尖山西山東五里曰太子岡元   文宗自潛底歸即位嘗住此岡因名 屏風三 尖太子  岡内方山並隸  鈍祥餘隸荆門   遠安縣之鬼谷洞山與當陽接壤相傳鬼谷   子嘗游此山之陰沮水逕焉又南五十里曰   玉泉山下有玉泉珍珠泉出焉又西南九十   里曰紫盖山道書穪第三十三洞天寰宇記   紫盖有南北二山頂上四垂若繖狀林石皆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306,"卷之四 296-342 ╱ 山川 296-322 ╱ ","  遜撰庾遠書又東南六十里曰綠林山即王   莽末兵起處 玉泉至綠林凡 九山並隸當陽   江之烏林磯北一里曰黄蓬山上有魯公魯   㜑城俗傳漢魯肅嘗屯兵於此又東二里曰   香山一名望鄕 二山並 隸沔陽 漢 江 按水經沔水自武都至樂城穪度口至姚   方穪漢襄陽至沙羡又穪其實一水也今   郢城上遡宜城下至陽東岸逕鍾祥京山   景陵三縣西岸逕鍾荆潛四州縣境沔各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317,"卷之四 296-342 ╱ 山川 296-322 ╱ ","  沮水源出房陵縣過遠安縣與漳水合流俗   名河溶通沱水至枝江縣入於江漳水源出   漳縣南逕當陽與沮水合流入江左傳江漢   沮漳楚之望也即此沱水分自大江逕當陽   枝江交界會於潛禹貢岷山導江東别為沱   即此河溶有金沙灘其地多流沙燁燁如金   丹溪在當陽北七十里玉泉在覆舟山逕寺   東又逕當陽治前入於沮舊志玉泉有二碑   邵子明李安期所撰綠林山水流逕圓臺山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331,"卷之四 296-342 ╱ 形勝 330-342 ╱ ","肅皇帝龍飛建重明首郡以衛□陵屹然重   地埒於兩京矣若乃石城雄視漢水環流陽   春聳翠從岵攅青山川環列如繡誠億萬年   豐鎬地也至於各州邑要害則有聊屈髙峙   於左東西寶山夾障於荆而玉泉一綫天設   之險以斷巴蜀要路其潛沔竟陵重湖三□   襟帶於前即有群不逞之雄心妄欲窺視而   河山表裏彼直發蒙振落耳由今遡昔凡因   地設險因形制勝載在簡册者班班可考故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359,"卷之五 342-378 ╱ 典祀 353-361 ╱ ","  西為楚昭王廟西北五里古漳鄉有關將軍   塜成化三年知縣黄恕奏請立廟春秋祀之   正徳八年主簿馬繡立石表於道左玉泉寺   西亦有祠廟宋紹興中洞庭漁者得漢壽亭   侯印歸之廟中今不存倒流橋東有張飛廟   龍泉寺前有胡安國祠其墓在焉天順六年   知州張鄜立成化三年知縣黄恕奏請春秋   祭之四□□□□同知祥立石表於道左 沔陽州則以漕河南岸立社稷壇北岸立郡厲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462,"卷之七 456-498 ╱ 兵防 461-470 ╱ ","  亦通於郢豐樂河當水陸之衝實咽喉地也   向議欲於顯承二衛各調一所官軍駐於此   無事則耕有事則守仍令留司選擇訓練庶   可無北顧之憂其西則荆門州又其西則當   陽玉泉一帶石璧峭立實郢中門户昔紅巾   賊曾戰於此尤當厚為之備若迤南則潛   景陵湖陂藪澤不下數百區且與武漢荆岳   為比隣而白螺洞庭之寇常嘯聚於此近雖   設有衛所遠近相望水陸相應而官不習戰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477,"卷之七 456-498 ╱ 郵傳 470-478 ╱ ","  橋通荆門東南二舖曰金沙曰河溶通江陵   西南三舖曰黄沙曰玉泉曰蓮花通夷陵西   北四舖曰梯子曰陝口曰分水曰馬家通遠   安 沔陽州凡三路東十二舖曰新興曰裴家曰濯   纓曰滄浪曰白家橋曰候埠曰余家曰左洑   曰拖船曰横堤曰馬王曰□查通漢陽西北   八舖曰新門曰採桑曰朱家橋曰鐵櫃曰潘   老人堤曰剅河曰南黄曰□淵通景陵又自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915,"卷之十二 894-942 ╱ 藝文 894-942 ╱ ","多之自禄山亂中原為四悲詩劉辰窺江淮作 天之未明賦皆見感激當時行哭涕泗著君臣 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譜十卷南北人 物志十卷吳興歷官記三卷湖州刺史記一卷 茶經三卷占夢上中下三卷並貯於褐布上 元辛丑歲子陽秋二十有九日    玉泉寺大通禪師神秀碑銘并序 張說 夫總四大者□乎身矣立萬法者主乎心矣身 是虚哉即身見空始同妙□□□實也觀心若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917,"卷之十二 894-942 ╱ 藝文 894-942 ╱ ","人間之世企聞蘄州有弘忍禪師禪門之法胤 也自菩提達磨天竺東來以法傳惠可惠可傳 僧璨僧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繼明重跡相承 五光乃不遠遐阻翻飛謁詣虗受與沃心懸會 髙悟與眞乘同轍繣指忘識湛見本心住寂滅 境行無是處有師而成即燃燈佛所無依而說 是空王法門服勤六年不捨晝夜大師歎曰東 山之法盡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並坐於是涕 辭而去退藏於密儀鳳中始隸玉泉名在僧錄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924,"卷之十二 894-942 ╱ 藝文 894-942 ╱ ","   贈族侄僧中孚玉泉人掌茶序 李白 余遊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諸山山洞往往有乳 窟窟中多玉泉交流中有白蝙蝠大如鵶按 經蝙蝠一名鼠千歲之後體白如雪棲則倒 懸蓋飲乳水而長生也其水邊處處有茗草羅 生枝葉如碧玉唯玉泉眞公常采而飲之年八 十餘歲顔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異于他 者所以能還童振枯扶人燾也余遊金陵見宗 僧中孚示余茶數十斤拳然重叠其狀如掌號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925,"卷之十二 894-942 ╱ 藝文 894-942 ╱ ","為人掌茶蓋新出乎玉泉之山曠古未覩持 之見遺兼贈詩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後之高僧 大隱知僊人掌茶發乎中孚禪子及青蓮居士 李白也    郢州土風考古記    石才孺 謹按班固漢書地理志秦置南郡縣十有八曰 江陵宜城曰若曰郢此其尤者也釋之者曰江 陵故楚都宜城故鄢若作鄀楚别邑故郢又按 司馬遷史記楚世家芉氏居丹陽在南郡枝江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934,"卷之十二 894-942 ╱ 藝文 894-942 ╱ ","山為固彼此弗數故辯石城都邑郊鄙不宜混 并也故辯二郢分疆對境安可錯雜也故辯章 山名跡事實必有定所也故辯新市於是名正 言順綱舉目隨千載訛謬一洗空之侯於是州 也日夜究心恢張形模革易敝隨將去之日如 始至而是書之成蓋可見其綱目聲道敬歎之 餘敢叙所以冠于篇首云    唐賢留題玉泉詩序   張 田 田少與中州士人品第天下佳山水處或道荆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951,"卷之十三 942-1002 ╱ 藝文 942-1002 ╱ ","勝於是哉公襲吳圉先生之後凡事綽有榘彠 然不以聲勢自居單車行道從者無譁田野 間值父老輒下車問疾苦遇佳山水處且行且 詠以醻景物暮宿郵亭率然燈觀書至夜分乃 平居以誠信自持有禱輒應時秋雨妨農收 黙禱于蒙泉玉泉隨即間霽所至多平反不動 聲色而□部清□又能復容□顧其題品及於 泉石與夫伕□持□之成擊摶摧□所遇騷動 者氣象固不□矣是不可以不書公名垓字伯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007,"卷之十四 1002-1072 ╱ 藝文 1002-1072 ╱ ","福兮獨此邦之人扶天常兮植人紀億千萬 年兮相我 天子秩廟祀兮自今維始    關將軍四事圖序    王世貞 關將軍廟成客有請圖廊壁者余謂公以勇烈 冠一時則無如白馬先登䤋顔良首樊城破曹 氏七軍僇龎徳于禁以勛猷垂身後則無如 七日役神鬼建玉泉寺為當陽第一刹驅風雨 剪蚩尤俾河中鹽政復故夫白馬樊城之跡人 人能言之後二事稍秘按天台智者以隋開皇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010,"卷之十四 1002-1072 ╱ 藝文 1002-1072 ╱ ","例耶按皇帝經序曰皇帝殺蚩尤其血化屬鹵 今之解池是也又眞定有蚩尤塜七所□當祭 蚩尤其日白氣貫天則蚩尤之主鹽池蓋數千 年猶在耳公固義勇使不受天台戒作玉泉功 徳縱不令堕蚩尤道其去阿修羅能幾也九子 求善丹青聞余語而繪公四事於絹素以獻子 求之所能貌者桓桓紏紏之氣與指撝跳盪分 身兮應之神奇而已公所為功與其志不得也 因敬為拈出之始貌公者皆亦面赤約面先師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067,"卷之十四 1002-1072 ╱ 藝文 1002-1072 ╱ ","愈其職也故因侯之請也聊取于禹貢周 職方之旨旁鑒于叔季飾靡之非申之以令侯 之休嘉終之以本領之慚缺而脱草以副鋟擇 焉已爾如猥云將必假丘里之談而首括斯刻 也則中自有合邑諸大夫之記撰在    玉泉寺疏引      黄 輝 石紐居士從袁伯修兄弟見無迹上人語及玉 泉因緣居士曰異哉往家食時夢空際有唱法 聲仰不見身者南面則大圓鏡光彌亘天地予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069,"卷之十四 1002-1072 ╱ 藝文 1002-1072 ╱ ","好多隋唐手石刻觀音大士像吳生尤筆也顧 梁柱半囓枝梧不任僧居落落困于厨傳唯巨 釜鐵塔伸縮苔榛間使人想見當旹之盛今胡 寂寂乃爾是時無跡業為此山有矣而余何繇 知之假令知之必不為此寂寂嘆也無跡雖唱 法東西南北乃願罔不在玉泉一錢之䞋施必 指為常住物其行業念力信于神人當能新此 刹無疑然積懷三十許年未嘗輒與人言今乃 向予輩言之豈時節因緣固自有在而居士之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070,"卷之十四 1002-1072 ╱ 藝文 1002-1072 ╱ ","夢儻亦兆是乎哉伯修兄弟曰予雖楚人未嘗 至玉泉今言之乃若見之以子之言質子之夢 殆不偶然也□□寺敝極矣神明不更新之而 待人為之□士曰未寺以前非將軍不寺後將 軍而寺者皆將軍也而豈其必將軍哉將軍嘗 稱引管子天以為日人以為心凡天下所以奉 將軍與將軍之所以奉智者此心皆如白日然 繼自今有片瓦尺木于玉泉也者皆關將軍之 神而智者光明之所及也雖謂居士之夢非夢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071,"卷之十四 1002-1072 ╱ 藝文 1002-1072 ╱ ","也亦宜玉泉靈勝聞天下士大夫往來其間寂 寂之歎多與余同恨無唱而新之者即新之恨 不得其人無跡則眞其人矣聞之宜必有響應 者矣伯修中郎所為題詞甚具予亦附記往夢 如此云    承天府志卷十四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01,"卷之十五 1072-1160 ╱ 藝文 1072-1160 ╱ ","千秋思窈窕黄鳥復哀音    玉泉寺        張九齡 靈境信幽絕芳時重暄妍來及兹勝一遇非 無緣萬木柔可結千花敷欲然松間鳴好鳥竹 下流清泉石壁開精舍金光照法筵眞空本自 寂假有聊相宣復此灰心者仍追巢頂禪簡書 雖有畏身世亦俱捐    祠紫蓋山經玉泉山寺  張九齡 指途躋楚望策馬傍荆岑稍稍松篁入泠泠澗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08,"卷之十五 1072-1160 ╱ 藝文 1072-1160 ╱ ","□昌化相推遷空謁蒼梧帝徒尋溟渤已聞 □海淺豈見三桃圓倚劍增浩歎捫襟還自憐 □當遊□□□是滄浪泉    答族姪僧中孚玉泉人掌茶  李白 □聞玊泉山山洞多乳窟鼠如白鵶倒懸深 谿月茗生此中䂖玊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採 服潤肌骨叢老採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人 掌似拍洪崖肩舉世未之見其名定誰傳宗英 乃神伯投贈有佳篇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23,"卷之十五 1072-1160 ╱ 藝文 1072-1160 ╱ ","川莫羨魚    題玉泉寺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髙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 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 聞鐘磬音    題玉泉大師智者影堂  齊 巳 大化終華頂靈蹤示玉泉由來負髙尚獨向□ 山川洞壑藏諸怪杉松列瘦□□秋空樹影□ 似覆長裨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24,"卷之十五 1072-1160 ╱ 藝文 1072-1160 ╱ ","   遊玉泉寺       周 朴 寺還名玉泉澄水亦遭賢物尚猶如此人争合 偶然溪流雲斷外山峻鳥飛前初日長廊下髙 僧正坐禪    登復州南樓      錢 起 孤樹延春色他山卷曙霞客心湖上鴈歸思日 邊花行李迷方久歸期渉歲賖故人雲路隔何 處寄瑶華    和州送人歸復郢    劉長卿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25,"卷之十五 1072-1160 ╱ 藝文 1072-1160 ╱ ","因家漢水曲相送掩柴扉故郢生青草寒江淡 落暉綠林行客少赤壁住人稀獨過潯陽去潮 歸人不歸    龍泉精舍       白居易 雲樹玉泉寺肩輿半日程更無人作伴惟共酒 同行新葉千萬影殘鶯三兩聲閒遊竟未足春 盡有餘清    石城         李啇隱 石城誇窈窕花縣更風流簟水將飄枕簾烘不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27,"卷之十五 1072-1160 ╱ 藝文 1072-1160 ╱ ","盡謝玄暉    送惠雅法師歸玉泉   賈 島 秪到瀟湘地洞庭湖未遊飲泉看月出下峽聽 猿愁講不停雷雨吟當近海流霜歸楚夕星 冷玉泉秋    石城館酬王將軍    郎士元 誰能繡衣客肯駐木蘭舟連鴈沙邊至孤城江 上浮歸帆背南浦楚塞入西樓何處看離思滄 波日夜流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32,"卷之十五 1072-1160 ╱ 藝文 1072-1160 ╱ ","   玉泉寺        陳 講 寺僻泉揮□溪深水渙文洞門□急内各口吐 寒□長笛休邊□踪□花外□□□□□□□ 穩卧斜曛    □州江□君曾子□内幹 魏 秦 靜漢摇霜練滄溟湧玉槃□隨群動兵天入大 江寛露借□□墜風生廣□寒石城舟上望不 似鳯池看    王泉寺二首      張四知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34,"卷之十五 1072-1160 ╱ 藝文 1072-1160 ╱ ","映菊花殘    蒙惠二泉       孫 翀 璞□□□山山根竇玉泉有聲清出籟凝色碧 於天□聲微月春□淺浸煙巖花紅影密啼 鳥下沙湍    □□王廟       楊 洲 三國由來遠英雄跡未沉西風吹鳫過黄葉擁 堦深山帶吞吳氣天知復漢心當年有遺恨憑 弔欲沾襟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38,"卷之十五 1072-1160 ╱ 藝文 1072-1160 ╱ ","此地眞埋玉何人為續招秋風弔師罷暮雨逐 王驕萬事才情損千秋意氣消仍聞封禪草遺 恨右文朝    玉泉寺憇玉庵上人舍  陳文燭 石林依靜宇絕頂玉堪憐鉢洗珠泉裏燈明鐵 塔前僧能談上界我亦指西天蒸暑仍行役 為千日眠    送楊主簿之郢中    歐大任 綰綬寧親去途知捧檄長土風連郢沔江色入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39,"卷之十五 1072-1160 ╱ 藝文 1072-1160 ╱ ","沮漳射鴨堂皇下栖鸞枳棘旁孝廉新詔起詎 但似仇香    玉泉寺雜詠      李維楨 策馬不能去徘徊䨇樹間地偏芳草合天迥白 雲閒開逕惟聞鳥閉門猶見山長松挂明月一 鶴夜深還 一榻分僧舍悠然生遠心松雲春逕滿花雨夜 堂深露下銀河白山空玉宇沉三年匡阜月曾 記宿東林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43,"卷之十五 1072-1160 ╱ 藝文 1072-1160 ╱ ","華浮萬井緣津渚千艘咽渡頭漁商多未事耕 稼少良疇自守陳蕃榻嘗登王粲樓徒然騁目 處豈是獲心遊向跡雖愚谷求名異盗丘息陰 芳木所空復越鄉憂    陪張九齡祠紫蓋山遊玉泉寺 孟浩然 望秩宣王命齋心待漏行青衿列□子後事有 參卿五馬尋歸路䨇林指化减聞鍾度門近照 膽玉泉清皁盪依巖憇錙徒擁錫迎天宫上兠 □法界豁幽明欲就終焉思先聞智者名人隨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46,"卷之十五 1072-1160 ╱ 藝文 1072-1160 ╱ ","□□到吳楚勢相乘地僻逢迎少江清賞宴仍 羔羊懷漢詠琴瑟對魚燈放柁初猶怯垂綸近 亦能疏狂明守牧高興益崚嶒    雪中過玉泉寺     李長春 祗樹晚陰森山空碧靄沉疏鐘流夜壑孤塔控 雲岑颯沓泉飛玉清凉地布金繩燈侵月出蓮 漏隔花深忽悟浮生夢難禁出世心净緣如可 結長此共招尋    觀音巖别李本寧    王世貞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47,"卷之十五 1072-1160 ╱ 藝文 1072-1160 ╱ ","勝地停車得離筵載酒勤巖飛四時兩樹鎻一 溪雲似借軍持滴疑將唄聞草成瓔珞相石 作貝多文催舞雞三唱驚棲鵲數群潮音喧寂 改曙色去留分戀戀皈慈氏□沾御李君秋山 如有意積翠轉氤氲    游玉泉寺僧談征調□□之苦因賦               李維楨 逕□□□遶山廽寺□□□□藏大壑玉自削 □□□壁蒼苔净□□□□□□高窮下界選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76,"卷之十六 1160-1244 ╱ 藝文 1160-1244 ╱ ","力盡一炬嬴得都城紅    右創玉泉 鼎湖龍髯久上天妖魄再作修羅顛快意一掃 猗池穿彼髯何為扼我咽玄女再授軒皇權七 家鏟削沈青煙寧惟留人脂其口度支歲歲饒 金錢一奠北鹵三千年    右平蚩尤    荆玊篇        王世貞 君不見道傍石精光自繚繞夜夜天中燭白虹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189,"卷之十六 1160-1244 ╱ 藝文 1160-1244 ╱ ","日香    題玉泉大師智者影堂  齊 已 髙韻雙懸張曲江聯題兼是孟襄陽後人才地 誰穪短前輩經天盡負長勝景飽于閑采拾靈 蹤銷得正思量時移兩板成塵跡猶掛吾師□ 影堂    過郢州        魚玄機 柳拂蘭橈花滿枝石城城下暮㠶遲折碑□□ 三閣墓遠火山頭五馬旗白雪樓髙題舊□□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201,"卷之十六 1160-1244 ╱ 藝文 1160-1244 ╱ ","   侯埠驛        潘子安 桂花開遍菊花開三月辭家九月回帆背夕陽 天外去鴈分秋色水邊來嘉禾雲偃懷豳俗落 木風髙憶楚材莫怪舉杯無飲興倚閭當日正 徘徊    玉泉寺        童 時 古刹崔巍倚碧空登臨囬首夕陽紅入山影露 林間塔過水聲傳澗底鐘千樹鳥啼秋雨裏萬 峰寒落玉泉中停車坐愛忘歸去莫怪詩人興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203,"卷之十六 1160-1244 ╱ 藝文 1160-1244 ╱ ","見桃花逐水流苔蘇斑斑迷石逕荒凉蹤跡幾 千秋    鬼谷洞        許 英 可愛清溪古梵宫一灣流水數株松半巖晴日 裁雲衲十里山風送曉鐘道士昔乘天上鶴老 僧曾叱鉢中龍停驂坐聽談玄處香裊花扉燭 影重    和許公宿玉泉寺    孔 廕 野谷幽深鎻梵宫千章灌木欝蘢葱香浮古篆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204,"卷之十六 1160-1244 ╱ 藝文 1160-1244 ╱ ","半□霧茶漱清泉兩腋風鶴伴老僧歸夕照山 留行客駐霜楓前朝殿閣渾秋草眺望凄然一 慨中    題龍泉寺       鄭 岳 嬴馬東風不計程每逢佳處問山名日斜谷口 僧留宿路遶雲中鶴出迎夾澗幽松含晚色近 簷歸鳥喚春聲上方坐久渾忘卻簾捲前峰曉 正晴    過玉泉寺留宿     張邦奇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205,"卷之十六 1160-1244 ╱ 藝文 1160-1244 ╱ ","江郭風清夕照收玉泉峰外天樓詩成野寺 含明月夢入瀟湘弔碧流河洛十旬因問古巴 巫千里正悲秋蒼松翠栢沉沉夜誰共燈前話 杞憂    龍窩石        孫 交 窮搜石勝得龍窩赤土岡頭近水坡每憶抱珠 蟠石窟似聞氣上天河千年靈跡山川古九 夏神功雨澤多我亦雲霄曾快覩賜歸襄漢浴 恩波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223,"卷之十六 1160-1244 ╱ 藝文 1160-1244 ╱ ","將駕赤魚莫語古來蕭史事鳯聲一曲渺愁予 登臨何必問丹丘倚劒青天此勝遊烟雨萬家風 后市帆檣千里禰生洲三更不淺同人興四望寧 為異地愁我自登髙難就賦大夫世本檀名流   七言絕句    秋下荆門       李太白 霜落荆門煙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此行不為鱸 魚鱠為愛名山入剡中    寒亭 在荆門 玉泉山       無名氏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228,"卷之十六 1160-1244 ╱ 藝文 1160-1244 ╱ ","江上危亭思黯然追遊陳迹欲經年别來西望 應相憶郢樹荆門共一川    普門寺        徐 恪 殿倚㠝岏敢杪巓斷峰晴與白雲連山僧記得 梁王官為道興衰一惘然    石城         胡 曾 石郢雲開白雪樓漢江還繞石城流何人知道 寥天月曾向朱門送莫愁    玉泉寺        孔克孝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235,"卷之十六 1160-1244 ╱ 藝文 1160-1244 ╱ ","沙湖問俗暫停槎只見平湖不見沙誰道湖村 風俗好如花少女賣魚蝦    陸羽泉        王世貞 康王谷瀑中泠水何似山僧屋後泉客至試探 禪悦味玊團初碾浪花圎    雨後自當陽赴玉泉寺  李維楨 綠樹村村初霽雨藍輿步步欲凌煙東風芳□ 看如此流水桃花若個邊 和罷郢歌飛白雪望來蜀道上青天苛□□□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236,"卷之十六 1160-1244 ╱ 藝文 1160-1244 ╱ ","□塵染自向山中浣玉泉    莫愁村集唐音二絕句  李維楨 羅綺晴驕綠水洲芙蓉花外夕陽樓樓中日日 歌聲好不及盧家有莫愁 清江一曲抱村流南國佳人字莫愁北地從來 可乘興酒杯無日不淹留    保堤庵        李維楨 帝座西隅偑王行口含 天憲位宫卿可知舉 動囬山海百里金隄不日成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260,"卷之十七 1244-1384 ╱ 寺觀 1244-1327 ╱ 卷之十八 1244-1327 ╱ 高士 1244-1327 ╱ ","金閣寺在州東一百五十里馬村 海會寺在州西三重元季兵燬有碑在焉 當 陽 報恩寺在縣南一里洪武十三年僧圓讓建   僧會司在内 玉泉寺在縣西五十里天台智者入定關將軍   役鬼工盖造七日而成隋煬帝朝詔頒玉泉   寺額其夾道萬松皆唐貞觀中僧法瑱所植 龍泉寺在縣北一十□里晋孝武時遠公法師   開建元皇慶元年惠燈和尚重建胡文定公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263,"卷之十七 1244-1384 ╱ 寺觀 1244-1327 ╱ 卷之十八 1244-1327 ╱ 高士 1244-1327 ╱ ","  間秀禪師結□於上正統七年僧福海改   為寺 大通寺在縣西十五里乃玉泉之别院有神秀   禪師碑唐丞相張說撰黄門侍郎盧用藏八   分書 圓通寺在縣北五十里宣徳二年僧了能建 郝母寺在縣東四十里延祐七年廣福禪師建 觀音寺在縣南六十里洪武初僧繼清正統間   僧妙超重建寺有雲版一題至正元年二月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282,"卷之十七 1244-1384 ╱ 寺觀 1244-1327 ╱ 釋 1271-1327 ╱ 卷之十八 1244-1327 ╱ 高士 1244-1327 ╱ ","  溪公㥌以沐頃開白蓮觀者異之 天台智者姓陳氏荆州茅穗里人也少欲雲遊   母止之曰父甘旨誰與供師運慈心指茅為   稻水忽化油迄今茅穗村油河尚存師遊天   台見佛隴山定光禪師自此得道隋焬帝執   弟子禮號智者至當陽玉泉山復遊天竺東   陽五溪建寺三十六所而棲霞靈巖玉泉國   清為天下四絕師將入寂語弟子曰我㓕後   有大力鬼神取吾肉身去汝等當倒誦揭帝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283,"卷之十七 1244-1384 ╱ 寺觀 1244-1327 ╱ 釋 1271-1327 ╱ 卷之十八 1244-1327 ╱ 高士 1244-1327 ╱ ","  呪晝夜守護至第六日僧徒稍怠假忽風   雨暴作啓龕視之遂失肉身盖關將軍以神   力移歸玉泉云 唐白乳髙僧廣明中住彌勒院戒行精專黄巢   兵殘郢復二州脅之不從巢怒欲殺之刃方   加頸白乳湧出巢大異之後竟為亂兵所害   邦人敬禮收其遺骸為浮屠葬之今龍山報   恩寺内有白乳髙僧塔又相傳為蘭臺上古   塔是其處也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284,"卷之十七 1244-1384 ╱ 寺觀 1244-1327 ╱ 釋 1271-1327 ╱ 卷之十八 1244-1327 ╱ 高士 1244-1327 ╱ ","獨孤標唐天祐中卓庵潼泉山常語人曰侯門   荻生當建寺既趺坐而逝留偈曰獨孤標時   □孤標東西南北無結交生也任他隨緣過   □後從他劫火燒百年果有大洪山主來剏   巨刹後為野燎所焚其言皆驗 大通禪師神秀姓李汴人隋仁壽時偕蘄之黄   梅師忍禪師寓玉泉寺南北從遊者萬人時   有能禪師居曹溪學者宗之因號南能北秀 大慧禪師惠夏南陽人一行禪師之師七歲日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285,"卷之十七 1244-1384 ╱ 寺觀 1244-1327 ╱ 釋 1271-1327 ╱ 卷之十八 1244-1327 ╱ 高士 1244-1327 ╱ ","  誦萬言得法于玉泉之景洪結廬三十年號   蘭若和尚 巨方安陸人也姓曹氏幼禀業于明福院朗禪   師初講經論後參襌會及造北宗秀問曰白   雪散處如何師曰不秀又問到此間後如   何師曰正見一枝生五葉秀黙許之入室侍   對應機無爽尋至上黨寒嶺居焉數歲之間   衆盈千數後于五臺山闡化二十餘年示寂   塔本山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286,"卷之十七 1244-1384 ╱ 寺觀 1244-1327 ╱ 釋 1271-1327 ╱ 卷之十八 1244-1327 ╱ 高士 1244-1327 ╱ ","遜禪師郢州人僧問如何是佛曰髮白面皺曰   如何是法師曰暑往寒來問如何是三界外   □師曰洛陽千里餘不得舊時書 承皓姓王氏荆門玉泉僧也依大力院出家後   遊方參北塔發明心要得大自在三昧製犢   鼻裩書歷代祖師名字乃曰惟有文殊普賢   較些子且書于帶上故叢林目為皓布裩自   賛粥稀後坐床窄先卧耳瞶愛髙聲眼昏宜   字大冬至示衆曰晷運推移布裩赫赤莫怪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306,"卷之十七 1244-1384 ╱ 寺觀 1244-1327 ╱ 釋 1271-1327 ╱ 卷之十八 1244-1327 ╱ 高士 1244-1327 ╱ ","智淵郢州人也僧問祖師西來意即不問如何   是一色師曰目前無闍黎此間無老僧曰既   不如是如何曉會師曰領取鈎頭意莫認定   盤星乃曰凡有問答一似擊石迸火流出无   盡法財三草二木普霑其潤放行也雲生谷   口霧罩長空把定也碧眼胡僧亦須罔措敢   問諸人作麽生是衲僧巴鼻良久曰布針開   兩眼君向那頭看 宗璉荆門玉泉山僧合州董氏子開堂日問答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361,"卷之十七 1244-1384 ╱ 僑寓 1356-1372 ╱ ","  遊京師王維邀入內署俄而玄宗至浩然   匿床下維以實對帝曰朕聞其名而未見也   詔出問其詩有不才明主棄之白帝曰卿不   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常往來   荆門沮漳間陪張曲江遊玉泉□□今州南   有孟子港 李太白蜀之昌明縣人也生于青□□故號青   蓮居士讀書于縣南之匡山故子美贈詩云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蘇許公薦于朝賀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406,"卷之十九 1384-1462 ╱ 古蹟 1384-1434 ╱ 勝㮣 1384-1434 ╱ ","  餘年後老樹殘暉送夕陽 紫蓋山在縣東南二百里相傳元無聞和尚於   此誦金剛經時有紫雲現故名 □交洞在内方山南昔有七女於此圍棋上   有梳粧壹及廟遺址 糜城在縣東六十里三國時糜芳所築 壽亭侯印紹興中漁者獲之洞庭納長沙庫中   時有光熖異常送玉泉山公廟淳熙四年冬   元庵眞慈欲獻于東宫是夕光發于凾輝燭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408,"卷之十九 1384-1462 ╱ 古蹟 1384-1434 ╱ 勝㮣 1384-1434 ╱ ","丹井在縣南八十里紫盖山葛洪煉丹處也又   名扳倒井 五鳯堆漢時有八龍五鳳遊此故名在縣南亦   呼五鳯州 乳窟在玉泉寺中有白蝙蝠大如鴉棲則倒懸   歛乳水李青蓮有記 白蓮池晋武帝大元間遠公法師至淯溪掬水   浴身白蓮花開敷水面觀者異之今池址尚   存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410,"卷之十九 1384-1462 ╱ 古蹟 1384-1434 ╱ 勝㮣 1384-1434 ╱ ","玉泉在縣西五十里又名珠泉泉從地中湧出   如珠其南為天台智者道塲即關將軍遣鬼   工所造按郭璞遊詩序謂此泉潛行九萬   八千里通天竺注震旦大一統志有二碑乃   邵子明李安期撰今不存 長坂在縣北六十里曹操追昭烈至當陽長坂   張飛據水斷橋即此 唐國師玉泉寺大通禪師碑張說譔侍郎盧藏   用八分書甚古碑尚存僧正誨詩云斷碑有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411,"卷之十九 1384-1462 ╱ 古蹟 1384-1434 ╱ 勝㮣 1384-1434 ╱ ","  字埋荒草廢塔無名起暮煙 鐵鼎形制奇古在大雄寶殿前隋大業十一年   鑄重三千斤 鐵塔在玉泉寺髙五丈餘宋嘉祐六年鑄重十   萬餘斤 觀音遺像碑在鐵塔左髙七尺有奇吳道子眞   筆傳云大士脫化眞像余以碑穢于道傍徙   大殿前覆以亭 人掌茶出于玉泉之山巔羅生枝葉如碧玉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412,"卷之十九 1384-1462 ╱ 古蹟 1384-1434 ╱ 勝㮣 1384-1434 ╱ ","  其狀如掌清香異他茗此盖發乎中孚禪子   及青蓮居士李白也 金龍渾在縣北十五里宋徽宗時建明堂遣吏   取水至潭投金龍鎮之故名胡文定居其上 梳粧樓宋章獻明肅皇后梳粧處也后本成都   之華陽人家以播鼗為業隨父龔美遊汴過   荆門止玉泉慕容禪師夜夢金剛報云明日   女中天子過此因厚遇之贈以金時眞宗尚   為壽王居潛邸知客張耆引后見王王悅遂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413,"卷之十九 1384-1462 ╱ 古蹟 1384-1434 ╱ 勝㮣 1384-1434 ╱ ","  納之無何壽王即位自貴妃册為后天禧□   慕容已往長盧后白于帝召之不至曰玉泉   無僧堂長盧無山門詔建二寺門堂兼賜龍   眉龍角黎巽詠梳粧樓詩云畫樓不可見家   落秋草荒鏡作空山月無人更理粧 唐賢詩碣張九齡常建李白孟浩然周朴白居   易僧齊已題詠宋張田序張仲回篆額碑尚   鮮潔   沔陽州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435,"卷之十九 1384-1462 ╱ 祥異 1434-1455 ╱ ","  羊作河泊為菑閭閻之間十室九空鑿山   傕水其為蒼生灾者良非細故也所以易灾   為祥者是在一轉移間耳作祥異志 漢武帝時當陽縣南見八龍五鳳又玉泉乳窟   有白蝙蝠大如鴉 晉永嘉三年秋七月戊辰當陽地裂三所廣三   丈長二百餘步 陳永定七年四月壬子郢州獻瑞□□   禎明二□月郢州南淵水里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3,湖北,荊門,"(萬曆) 承天府志",萬曆,1572,1620,1461,"卷之十九 1384-1462 ╱ 古墓 1455-1462 ╱ ","  山葬此 胡文定公墓在縣北一十五里 聶炳墓在玉泉東元至正間炳與紅巾賊力戰   死葬於此 已上 當陽 三烈墓景陵儒學訓導任高妻李氏女么哥留   哥被盗姦劫不受辱相率沉江葬於此建祠   春秋祭祀 景 陵  承天府志卷十九 ","20卷 ╱ (明) 孫文龍纂  ╱ 明萬曆三十年刻本"
17005,浙江,嘉興,"(光緒) 重修嘉善縣志",光緒,1875,1908,424,"卷五 384-472 ╱ 建置志 384-472 ╱ 公署 384-472 ╱ 附官舍 384-472 ╱ 學校 419-472 ╱ "," 體善即性體豈外來珠玉屑可擬乎無聲無臭無可無不可  吾儒之所謂至善如是而已若夫執著形名如尾生之信孝  已之孝東漢黨人之節義此正擇善不精之弊今不務精擇  以明普而日性本無善不亦大惑歟吾邑論學多私淑於顧  端文高忠憲兩先生當逆焰時而魏忠節父子獨以死忠死  孝維人紀於一綫蓋學術之關世教如此即今修學之舉一  人唱之合邑和之父兄子弟相與黽勉以成盛舉介然而動  翕然而孚勃然而不容已其斯以為善其斯以為至善也已  矣吾黨循是一念推而措之事君則忠事父則孝邑雖褊小  猶可以為善國庶不負國家建學明倫之意乎是役也始於  己巳冬至辛未冬告竣費緡錢千二百金蔡侯捐俸與罰鍰  居十之四經理會計則學博徐君實肩之而諸生卞燝錢棻  陳舒陳敳等始其事經歷顧來聘  吏目蔣文衡董其成法得並書焉  國朝康熙十一年知縣   莫大勳重修 楊志 邑令莫大勳記略 今天子思廣至治 臨雍釋菜屢 勅有司修建學宮肅清士習豈  非所見大且遠歟武水自前朝宣德五年己酉由嘉禾分邑  始建學宮其時草創樸畧嗣後修葺數四英才傑出代不乏  人神宗未載余荆溪徐先生儀世涖茲邑實新其堂而殿廡  之制備崇禎時駸頽圮晉江蔡侯鵬霄復修之自此以還日  復傾削己酉春余承乏是土覽其荒廢不勝惋然顧大厦之  摧非一木可補藉諸縉紳先生曁衆茂才作興恐後乃至鄉 ","36卷 ╱ (清) 江峰青修 (清) 顧福仁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刊本"
17005,浙江,嘉興,"(光緒) 重修嘉善縣志",光緒,1875,1908,477,"卷六 472-575 ╱ 建置志 472-575 ╱ 寺觀 472-575 ╱ ","  漸坍損咸豐十年寺燬於兵同治四年僧道昌重建地藏王   隨糧王等殿曁祝聖朝賀廂房 邑人孫鈺 經建懸額 嗣後海潮庵僧松   雲捐貲徒孫玉泉建復方丈桐柏堂 即大樹 堂基 及廂房禪室雲   廚光緒十五年三月僧空航築頭山門 新纂 邑人 曹廉鍔有記 馬鳴庵 在縣治北二十四里 斜塘鎭文水漾 中俗名斜尖 唐開元中有一   石馬沉水底夜聞馬鳴鄉人異之乃剙 吳府 志 明嘉靖間廢萬   歷八年通判陸敷錫重建 章志 斜塘文風甚盛庵廢後科 第遂絕因復建 邑人蔣士宏詩  極浦憑初地眞如不離空禪棲翻鱷塢僧定倚蛟宮晶浪射  天自渔燈入殿紅瞻依向彼岸水月妙明中 李永祺詩誰  為方社外宛在水中央獨徑宜孤往清泉未盡狂秋  風吹葦白明月入波涼寂寂魚龍隱終年護法王 後廢   國朝順治丁酉雁塔禪院僧超文重建 名為 菜庵 咸豐十一年兵   燬光緒元年有南普陀僧寶林募貲重建 新纂 邑人柯萬 源詩馬鳴庵前落 ","36卷 ╱ (清) 江峰青修 (清) 顧福仁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刊本"
17005,浙江,嘉興,"(光緒) 重修嘉善縣志",光緒,1875,1908,541,"卷六 472-575 ╱ 建置志 472-575 ╱ 寺觀 472-575 ╱ ","  倡捐重修大殿 萬志 曹復元謁關聖殿詩紺殿重開俯碧 川尚留英概想當年白衣搖櫓歸荆地赤馬  嘶風上玉泉臂有箭痕忠刻骨魂餘生氣壯  遊仙霜威一振中華後陸呂功名亦枉然 咸豐十年燬於   兵 楓溪 小志 干窰關帝殿 在干窰鎭小拑黃圩 國朝順治六年春僧奇   雲募建歲久坍圯雍正十一年僧慧文募修 戈志 公佔基 一畝一分三釐 荻秋庵 在八北區北玉圩明吳志遠葺與高忠憲講學處今   為僧庵互餐古蹟 萬志補纂 邑人曹爾堪冬暮荻秋庵即 事詩獵獵菰蘆野水濱茅亭一榻臥重茵  鶴迷遠浦全疑凍草被寒威未放春亂石堆來頑似我棲烏  哺反孝於人湖邊分得尋詩地寄語沙鷗莫浪嗔 丁桂□  詩荻花秋水兩蒼茫為問延陵舊講堂  惆悵西風殘照裏生稊何處說枯楊  國朝雍正八年□   人許慶遠重建 新補 舊在祥符蕩後廢慶 遠出貲移建於此以存其名 南宗庵 在八南區北號圩明嘉靖間丁氏倡捐建造 萬志補 纂 内 ","36卷 ╱ (清) 江峰青修 (清) 顧福仁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刊本"
17005,浙江,嘉興,"(光緒) 重修嘉善縣志",光緒,1875,1908,2014,"卷二十六 1955-2020 ╱ 人物志 1955-2020 ╱ 藝術 1955-2020 ╱ 仙釋 1986-2020 ╱ ","  書畫興酣輒自寫其胸中邱壑互相標榜璐畫類戴玉泉至   摹仿古人尤酷肖其眞 同 上 顧膺字元禮晩號玉池道人少習舉子業志尙淡泊因出家于   太平道院研求道藏修煉精勤張眞人過禾面試煞炁一論   大加獎賞給五氣參霞額旌之曾于本邑禳除瘟疫當湖倪   氏高氏驅邪逐魅歷有神效酷嗜吟咏兼工八法又能嗇衣   儉食罄其所有以作院中功德增建樓閣費雖巨未嘗一展   募册也年七十五坐化手書四偈其徒鋟板存院中 同 上 張聞皋一手不仁俗呼張捩臂住神仙宮符籙丹訣傳自天師   府能驅役鬼神雍正中大旱衆延之禱皋曰必至某日乃雨   禱亦無益强之皋升壇風雷立至俄而杲然日出烈如火皋 ","36卷 ╱ (清) 江峰青修 (清) 顧福仁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刊本"
17010,廣東,茂名,"(萬曆) 高州府志",萬曆,1572,1620,542,"卷之九 494-553 ╱ 文畧 494-553 ╱ ","  之公之威靈著於遠邇卹大災捍大患與祀典   脗合夫人而能頌之仰之獨公神之所以久而   且大者弗盡知也今夫高凉荒嶠之外馬援所   未至諸葛所未入自冼母開基垂千祀耳而公   英風超邁父老若覩若聞者何赫赫然予觀之   山川之靈不百年而盡陵谷之移滄桑之變盖   非精誠所凝結也傳不云乎至誠無息不息則   久以麥城之役公穆然就冥其後為開皇一   於玉泉之刹為崇寧再顯於尤之戰至我 ","10卷 ╱ (明) 曹志遇纂  ╱ 明萬曆刻本"
17019,福建,寧德,"(萬曆) 福安縣志",萬曆,1572,1620,82,"福安縣志目錄 25-437 ╱ 第一卷輿地志 25-437 ╱ 建置 25-437 ╱ 分野 25-437 ╱ 疆域 25-437 ╱ 山川 25-437 ╱ 形勝 25-437 ╱ 坊里 25-437 ╱ 街巷 25-437 ╱ 市鎮 25-437 ╱ 水利 25-437 ╱ 風俗 25-437 ╱ 節序 25-437 ╱ 圡産 25-437 ╱ 第二卷營繕志 25-437 ╱ 城池 25-437 ╱ 鄉堡 25-437 ╱ 署宇 25-437 ╱ 學校 25-437 ╱ 壇祠 25-437 ╱ 樓臺 25-437 ╱ 橋渡 25-437 ╱ 舖逓 25-437 ╱ 坊表 25-437 ╱ 第三卷兵食志 25-437 ╱ 教塲 25-437 ╱ 厰隘 25-437 ╱ 武弁 25-437 ╱ 坑冶 25-437 ╱ 户口 25-437 ╱ 田賦 25-437 ╱ 課程 25-437 ╱ 貢辨 25-437 ╱ 差役 25-437 ╱ 䘏政 25-437 ╱ 第四卷歴官志 25-437 ╱ 文職 25-437 ╱ 武職 25-437 ╱ 第五卷選舉志 25-437 ╱ 舉人 25-437 ╱ 進士 25-437 ╱ 貢 25-437 ╱ 薦辟 25-437 ╱ 宏材碩徳科 25-437 ╱ 賢良科 25-437 ╱ 孝廉科 25-437 ╱ □□科 25-437 ╱ 人□科 25-437 ╱ □士科 25-437 ╱ 奏名 25-437 ╱ 文舉持奏名 25-437 ╱ 封□□奏名 25-437 ╱ 武舉持奏名 25-437 ╱ 釋揭持奏名 25-437 ╱ 上□釋褐 25-437 ╱ 漕舉免觧 25-437 ╱ 童子免觧 25-437 ╱ 例貢 25-437 ╱ 例仕 25-437 ╱ 武功 25-437 ╱ 諸科 25-437 ╱ 恩咨 25-437 ╱ □職 25-437 ╱ 耆壽 25-437 ╱ □材 25-437 ╱ 第六卷名贒志 25-437 ╱ 名宦 25-437 ╱ 鄉賢 25-437 ╱ 寓官 25-437 ╱ 寓賢 25-437 ╱ 第七卷人物志 25-437 ╱ 理學 25-437 ╱ 忠義 25-437 ╱ 風節 25-437 ╱ 䆠蹟 25-437 ╱ 士行 25-437 ╱ 遺逸 25-437 ╱ 長厚 25-437 ╱ 文學 25-437 ╱ 秇苑 25-437 ╱ 列女 25-437 ╱ 伎術 25-437 ╱ 第八卷文翰志 25-437 ╱ 御藻 25-437 ╱ 䟽表 25-437 ╱ 碑記 25-437 ╱ 彚選 25-437 ╱ 傳 25-437 ╱ 賛 25-437 ╱ 序 25-437 ╱ 書 25-437 ╱ 文 25-437 ╱ 銘 25-437 ╱ 歌 25-437 ╱ 詩 25-437 ╱ 謡 25-437 ╱ 以上各摘粹 25-437 ╱ 著作 25-437 ╱ 各全帙 25-437 ╱ 第九卷雜紀志 25-437 ╱ 故居 25-437 ╱ 丘墓 25-437 ╱ 古蹟 25-437 ╱ 寺觀 25-437 ╱ 仙釋 25-437 ╱ 異聞 25-437 ╱ 祥變 25-437 ╱ 拾遺 25-437 ╱ ","  石榴 紅 白 玉屑 月桂 四時 開花 棠棣 芙蓉 半年紅     畜類   馬 牛 羊 猪 犬 猫 雞 鵝 鴨     毛類   虎 豹 彪 熊 猪熊 多 野豬 山牛 山馬 山羊   鹿 山狗 膏豬 野猫 長腰豺 竹䶉 山鼠   麞 麂 猱  狐 猿 豺 玉面貍 山猪   穿山甲     羽類   白鵑 練雀 鷺鶿 黄鶯 鷓鴣 畫眉 鴛鴦 ","9卷 ╱ (明) 陸以載纂  ╱ 明萬曆二十五年刻本"
17025,浙江,麗水,"(光緒) 龍泉縣志",光緒,1875,1908,382,"卷之七 334-398 ╱ 官秩志 334-398 ╱ 縣令 335-398 ╱ 縣佐 334-398 ╱ 儒學 334-398 ╱ 營員 334-398 ╱ ","   程成謙 吳縣人監 生元年任    周積耀 吳縣人十 三年任    甄玉泉 大興人監生 二十二年任   沈尙恩 宛平人監生 二十三年任     道光年    陳樹田 長汀人十 三年任    許大智 十四 年任    劉秀鈺 陸豐人二 十三年任    劉介臣 上元人監生 二十年任    鄧恩錫 金匱人監生 二十七年任   陳鳯桐 濰縣人監生 二十九年任   咸豐年    嚴德堃 善化人 九年任     葛家逵 加定人附 生八年任    程 堃 上元人 九年任   同治年 ","12卷 ╱ (清) 顧國詔修 (清) 張世堉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17026,廣東,潮州,"(乾隆) 潮州府志",乾隆,1735,1796,4292,"卷四十二 4214-4452 ╱ 藝文下 4214-4452 ╱ 賦 4214-4452 ╱ 詩 4253-4452 ╱ 第貳拾伍 4214-4452 ╱ 乾隆四十年 4214-4452 ╱ 閏拾月補八 4214-4452 ╱ 抄存舊志三拾七頁 4214-4452 ╱ 疆域 4214-4452 ╱ 全圖 4214-4452 ╱ ","甕城東望勢崔嵬萬頃銀波翠嶂開九月蜑舟收内 港潮㜑風報澳南來 黄岡一名甕城土人相傳九月 潮爲潮㜑十月爲潮公至期舟  人必收泊避  風潮㜑尤甚 石壁山頭峰插天石壁山下草如煙半腰白鷺飛不 去道是巖邊潄玉泉 黃岡城後有石壁山山 有泉名潄玉烹茶頗佳 黃魚紫蟹錯登筵丹柿紅柑顆一錢收却落花豆 子不勞東作向春田 豆名落花生土人多 業此又呼爲塗豆 北郭岡旁馬鬣塋何年春雨綠蕪生可憐翁仲龍鍾 老却放蠐螬背上行 岡北有古石墳 額曰石翁化城   題郭仲常宛在堂    明解元  謝宗鍹 字儒美 澄海人 ","42卷 ╱ (清) 周碩勛纂修  ╱ 清光緒十九年重刊本"
17036,浙江,衢州,"(康熙) 衢州府志",康熙,1661,1722,121,"卷三 78-245 ╱ 山川 78-245 ╱ [T3]字 78-245 ╱ ","項羽廟在焉有賀蘭進明碑 同上  又十里為葉蓬山宋咸平初有盧杜二禪師至此里人李 昂留之曰使人問其所欲五年不懈偶失問三日往視則 皆踞鉏目相對而逝 同上  又十里為太眞洞門廣五丈深十丈内有玉泉水亦名玉 泉洞與之相通者又有三洞一曰靈龜今名太乙洞門高 丈餘中廣五丈詰曲里許至石龜塘僅廣二尺中有石龜 青黃白三色歲旱致禱得白不雨一曰碧雲舊名葱嶺洞 其下有潭廣三丈一曰朝陽門剛三尺其中石漈瀧流莫 ","40卷 ╱ (清) 楊廷望纂修  ╱ 清康熙修光緒刊本"
17036,浙江,衢州,"(康熙) 衢州府志",康熙,1661,1722,619,"卷九 612-658 ╱ 鄉里 612-653 ╱ ","玉泉鄉在縣北六十里   舊里六 胡留桐山峽口芝溪太元永興   今都五 三十二都 圖 四 三十三都 圖 一 三十四都 圖 五 三十   五都 圖 三 三十六都 圖 二 宣風鄉在縣北四十里   舊里六 前林守前朱村崇福龍溪杜村   今都二 三十七都 圖 一 三十八都 圖 四 清源鄉在縣北三十里   舊里五 清源效忠下定平樂靈雲 ","40卷 ╱ (清) 楊廷望纂修  ╱ 清康熙修光緒刊本"
17036,浙江,衢州,"(康熙) 衢州府志",康熙,1661,1722,654,"卷九 612-658 ╱ 市鎭 653-658 ╱ ","間杭頭汪普善自幼守善將荒田開墾奮竭成熟以為良 民之志于康熙七年立信安金常嚴陵徐東吳南另築居 址編籍二十七都欽化鄕辦糧九十餘兩遺述前仁急公 務本 憲道 縣屢旌獎可為實矣 康熙四十七年 王玉橋具呈勒石 蓮花市在盈川鄕去縣北三十五里 湖溜市在玉泉鄕去縣北四十五里 航埠巿在臨江鄕去縣西二十里龍游   龍游 ","40卷 ╱ (清) 楊廷望纂修  ╱ 清康熙修光緒刊本"
17036,浙江,衢州,"(康熙) 衢州府志",康熙,1661,1722,1565,"卷二十五 1517-1681 ╱ 寺觀 1555-1587 ╱ ","長潭永光寺 城北五十里唐龍紀三年建 桐溪寺 城北五十里宋延祐二年建 西山寺 在縣南四十里 佑聖觀 城東四十里清平鄉宋道士陳大名建 玅高庵 在縣西三十五里四十五都大溝源玅高下   明天啟二年高僧見微創建 玉泉庵 距城北五十里宋景德年間古佛開山山名梧   桐峰百丹平清康熙戊寅年僧明壽字孜遠禪師重建 華嚴庵 在縣治北康熙壬申年天甯寺僧悅涵鼎建 ","40卷 ╱ (清) 楊廷望纂修  ╱ 清康熙修光緒刊本"
17036,浙江,衢州,"(康熙) 衢州府志",康熙,1661,1722,2219,"卷三十八 2193-2271 ╱ 方外 2214-2250 ╱ ","鵲巢于頂敗葉没膝適有郡守謁祠見師甚驚異時師年 五十三始祝髮卓庵江郎山不出户庭者三十八年有虎 跑泉供飮 盧杜二禪師皆永嘉人咸平初至西安之玉泉鄉土人李 昴曰吾家西北有葉蓬山二師能留否許之且曰得雙鎭 足矣昴日使人資其糧問所欲五年不懈一日驚曰失問 二師三日矣往視則瞑目据鉏相對坐逝 膠道者西安之原口山多猛獸阻險往來者沿崖攀木側 足以行春夏水溢則病涉道者來居甘泉寺鑿山開道遇 ","40卷 ╱ (清) 楊廷望纂修  ╱ 清康熙修光緒刊本"
17037,浙江,嘉興,"(崇禎) 嘉興縣志",崇禎,1627,1644,4050,"卷之二十四 3971-4146 ╱ 遺文補 3971-4146 ╱ ","□之書亦無不可余且高築酒罏于峴首待之    羅抱靈先生稿序      羅 炌 蜀中山水最勝自古文人多有應斯地而生者陳孔 璋與魏文帝書倩作之詭辭也而謂一入益部慕司 馬王楊輒有子勝斐然之意况躬生其地而實禀汶 嶺峩眉之秀者乎同官抱靈先生蜀人也與余同系 而後先至長水余觀其人于牘書稠濁之時每與清 眞相接此最與詩文相近者比得其梓稿閱之未嘗 好異而舊不隨未嘗彌文而質不傷當兹文辭淆錯 雜陳經傳之日鮮有不以蕞殘為道玉屑為寶者而 ","24卷 ╱ (明) 羅炌修 (明) 黄承昊纂 ╱ 明崇禎十年刻本"
17041,上海,松江,"(光緒) 松江府續志",光緒,1875,1908,288,"卷三 258-356 ╱ 疆域志 258-356 ╱ 橋梁 258-356 ╱ ","  隆東堍十三   保三十一圖  仇涇橋 東堍十 七圖  寺浜橋 俗呼 旱橋  鎭    安橋 東堍十一 保六圖  秀龍橋 石毁 易木  餘裔橋 上二橋北 堍十三保   三十   一圖  孟溪橋 東堍十一 保六圖  震龍橋 俗呼雨粟庵橋 西堍七保三十   圖     通濟橋 俗呼柴場橋乾隆十年 張培山建在正六圖  利市橋 北堍 五圖     大通橋 俗呼顧 家石橋  啟秀橋 道光九年周堅 山重建今參  興隆    橋 今未 詳  太平橋 今 圯  長壽橋 今未 詳  長生橋 俗呼 黄沙   石橋乾隆年黄萬周建   今圯易木北堍正六圖  樂善橋 俗呼蔣家橋在三 圖北堍四圖前志   作七   圖誤  戚家橋 在三 圖  履豐橋 俗呼打鐵橋乾隆四 十三年汪生岐建在   二   圖  李老橋 在二圖本名 安樂橋今參  金山橋 俗呼大橋同治 五年重建在二   圖前志以上四   橋在一圖誤  官橋 同治九年沈玉泉重建在 二圖前志在三圖誤今參 ","40卷 ╱ (清) 博潤修 (清) 姚光發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7041,上海,松江,"(光緒) 松江府續志",光緒,1875,1908,1824,"卷十九 1754-1900 ╱ 武備志 1754-1900 ╱ 兵事 1754-1900 ╱ ","  以上被害 咸豐十年浙江試用縣張豫 温州松陽縣典史朱朝式   從九品楊森 范用儀 聞人藻 葉紹榮 吕承  勳 王釗 文生趙鼎 張家鏞 沈佐堯 王蕊芝   監生蕭玉成 陳思敬 聞人善 儒童瞿以福  錢吉士 王師禮 張子翹 錢尚惠 高壎 張子  香 張鼎鎔 嚴菊生 民人陳錦和 唐元瀛 居  立齋 朱祿唧 陳培根 張玉泉 王夀貴 游宜  爔 宣蓮生 周大官 張蔚 楊樹奎 張永金  金孝忠 吕炎森 蔡文秀 戴金夀 莊瑞生 金  忠 陸錫榮 朱景奎 朱景祥 朱羆 吴錦炎  彭筱擠 謝耕包 茂生 韓其興 張友堂 居聲  鎬 余寶樹 朱秋海 朱德詒 陳繼忠 陳寶琪   聞人灝 錢大寶 錢恆祥 張裕昆 王大寶  沈同辰 邵慶 盛作梅 柏金和 朱大寶 張大  官 胡海觀 何義寶 沈松夀 顧翯 趙冠千   並赴水死  從九品查保安 民人周心泗 張鈞 金錫奎 徐  照榮 嵇曜庚 張雲甫 蔣紀和 朱維垣 楊夀 ","40卷 ╱ (清) 博潤修 (清) 姚光發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7041,上海,松江,"(光緒) 松江府續志",光緒,1875,1908,2228,"卷二十三 2199-2259 ╱ 選舉表 2199-2259 ╱ 武科表 2199-2259 ╱ 辟薦表 2199-2259 ╱ 封爵表 2199-2259 ╱ 封贈表 2199-2259 ╱ 錄表 2199-2259 ╱ ","    城縣王簿  沈帟磊 以孫第 貤贈順天 □東路同 知 沈履福 以子第 贈順天府 東路同知  沈 桂 以從子第  貤贈順 天府東踵 同知 許 翔 以孫曾望  貤贈國 外郎  唐德元 以孫溥利  貤贈山 陽縣訓導  唐復亨 縣丞以子 溥利 贈 山陽縣訓 導 阮欽哉 以嗣孫祥 藻 貤贈 瑞安縣知 縣 元 瀾 以嗣子祥 藻 贈端 秦 培 以孫淵 貤封翰林 院庶吉士 累 封刑 部主事  秦玉泉 以嗣子淵  封翰林 院庶吉士 累 封刑 部主事  泰 鏡 以子淵 貤封翰林 院庶吉士 累 封刑 部主事  門縣知縣  丁繁滋 以嗣子昌 榖 贈石 門縣知縣  丁繁衍 以子昌榖  貤贈石 門縣知縣  徐其銜 訓導以孫 桂芬 貤 贈工部主 事 徐啟驊 以子桂芬  贈工部 府巧家同 知 李應埈 以從子鍾 潢 貤贈 東川府巧 家同知又 以孫曾珂  貤贈樂 平縣知縣  劉 瀚 以子樞 贈安溪縣 知縣  劉 棨 以弟樞 貤封安溪 縣知縣  縣敎諭又 以孫蓉生  貤贈海 州訓導  賈應桂 以嗣子榮 懐 贈内 閣中書  賈榮禧 以弟榮懐  貤贈内 閣中書  馬廷楷 以孫元德  貤贈句 容縣訓導  徽州府知 府 倪其祿 以子倬 貤贈長洲 縣敎諭  趙 賾 以孫逢源  貤贈高 州府知府  趙汝霖 以子逢源  贈高州 府知府  趙玉蟾 以從子逢 源 貤贈 ","40卷 ╱ (清) 博潤修 (清) 姚光發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7041,上海,松江,"(光緒) 松江府續志",光緒,1875,1908,3396,"卷三十五 3336-3500 ╱ 列女傳 3336-3500 ╱ 義烈傳 3336-3500 ╱ ","  申源長妻鮑氏     孫某妻張氏        王茂新妻陶氏     袁某妻朱氏 文輿 母   王玉泉妻陶氏     周某妻顧氏   周曉蓮妻瞿氏     閔嘉賢妻郭氏   閔美雲        顧某妻朱氏 慶良 媳   嚴某妻沈氏 妹官 媳     鞠榮茂妻郁氏   馬筠溪妻張氏     陸某妻馮氏 秀和 母   毛寶珠 生員鴻運女寶珠 昭忠錄作金姑  毛大姑 逢運 女   戴某妻張氏      朱良臣妻黃氏   薛某妻張氏      徐某妻某氏 ","40卷 ╱ (清) 博潤修 (清) 姚光發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7041,上海,松江,"(光緒) 松江府續志",光緒,1875,1908,3962,"卷四十 3899-4008 ╱ 拾遺志 3899-4008 ╱ ","  傷瀕死者治之立愈子孫世其業 川沙 志 國朝   張然字陶庵華亭人能創意疊石爲假山得古名家畫   法今都中瀛臺玉泉暢春苑皆其布置 趙翼簷 曝雜記   曹友仙上海人善鼓琴吹鐵笛嘗於中秋月夜援琴鼓   之聲噍以殺有鬼自凡下岀斷其絃又嘗泊舟槎溪聞   絲竹聲岀鐵笛吹之溪上人擁至曰某等習此十年未   得其妙先生其仙乎 同治上 海志   盛彦棟南匯人性潔貌古嗜金石凡秦碑漢碣及古鐘   鼎文旁搜博考能辨眞贋亦工篆刻 川沙 志 ","40卷 ╱ (清) 博潤修 (清) 姚光發纂 ╱ 清光緒九年刊本"
17042,山東,德州,"(宣統) 重修恩縣志",宣統,1908,1911,850,"卷九 657-854 ╱ 藝文志 657-854 ╱ 書籍 657-854 ╱ 奏議 662-854 ╱ 表 664-854 ╱ 記 665-854 ╱ 傳 771-854 ╱ 序 778-854 ╱ 詩 799-854 ╱ 賦 846-854 ╱ 歌 849-854 ╱ ","浮翻玉屑憶昔成王不敢康三穗一莖信爲祥當今 天子重農扈明明上帝錫遐昌君不見朅耒髦士富 文史恭承佳運從兹始定有異才際飛龍出入蓬萊 賡喜起   詩言志歌永言片語岀情性之眞隻辭爲風雅之   變觀風徵化含之奚屬三百而後此亦渢渢者用   備太史氏前茅  國朝    孝女祠歌       敎諭楊佑廷 ","10卷 ╱ (清) 汪鴻孫修 (清) 劉儒臣纂 ╱ 清宣統元年刊本"
17046,江蘇,揚州,"(嘉慶) 揚州府志",嘉慶,1796,1820,568,"卷八 471-585 ╱ 山川 471-585 ╱ ","  通濟井 在縣通 濟橋北 普濟井 在縣嘉 定橋北 壽源井 在縣齊 壽橋北 通義 井 在縣昭 孝坊東 靈源井 在縣城 隍廟南 甘露井 在縣崇 勝院内 博施井 在縣 崇儒 坊 內 永和井 在縣善 慶坊前 慈施井 在縣寧 國寺前 利物井 在縣寧國 寺東南 義 興井 在縣寧國 寺街北 益庶井 在縣東 北街 同人井 瑞泉井 俱在 瑞芝 橋東 北 醴泉井 在縣齊壽 橋東北 南撞門井 在縣 南門 北撞門井 在縣 北門 五龍王井 在縣龍 王廟前 萬泉井 在縣渡口 巷西北 玉泉井 便民井 俱在縣東 甕城外 壽亭井 在縣關 王廟左 周家井 在縣西北萬歷縣志 云方副使濠飲此水 愈疾知縣聞 人詮立石    泰州 泰山 崇禎州志云在西門內宋絕興十年開東西市河 壘土而成高五丈周百二十餘丈以州名名登山 ","72卷 ╱ (清) 阿史當阿修 (清) 姚文田纂 ╱ 清嘉慶十五年刊本"
17046,江蘇,揚州,"(嘉慶) 揚州府志",嘉慶,1796,1820,2372,"卷三十五 2305-2382 ╱ 秩官一 2305-2382 ╱ 漢至周 2305-2382 ╱ ","    判官 支使 推官 巡官 掌書記 岑定 杜顓 並見宰相 世系表 南宫僔 李亞 鄭元均 並見 舊書 杜佑 傳 董晉 見本傳及韓昌黎 太傅董公行狀 劉伯芻 見本 傳 關播 見本 傳 崔 䪻 見叛 臣傳 韓綽 見樊 川集 周隱 見五代史以上十 一人節度判官 裴茂 採訪判 官見永 王璘 傳 魏鉶 見李 紳傳 裴胄 見裴漼傳以上 二人觀察判官 李詢 兩税判官見 宰相世系表 許某 召募判官見獨孤 及毘陵集名不詳 齊抗 宣慰判官 見齊澣傳 嚴實 轉運使□ 見十□□ 秋  孔緯 支使見舊 書本傳 楊收 為崔支 使見本傳 班蒙 為令狐□ 傳□玉泉 □□ 顗 宰相世系表言為淮南節度判官杜牧□□□□支 使試大理評事杜君墓誌銘言李□□□□□節度 使復請為試評事 兼監察御史支使 楊收 為杜悰推官 見新書本傳 畢□ □□□□□ □□□□□ 趙詵 為陳少游巡官 見陳少游傳 杜牧 為淮南節度判官轉 掌書記見舊書本傳 段平□ ","72卷 ╱ (清) 阿史當阿修 (清) 姚文田纂 ╱ 清嘉慶十五年刊本"
17046,江蘇,揚州,"(嘉慶) 揚州府志",嘉慶,1796,1820,4718,"卷六十一 4676-4743 ╱ 物產 4676-4743 ╱ ","榴 有黃白深 淺紅數種 海仙木犀山茶 單瓣大者曰日丹瓣重叠 差小者曰寶珠新羅國多 海紅即淺 紅山茶也 辛夷 一名 木筆 芙蓉荷花 有紅白二種高郵邵伯 諸湖最多至數十里不 斷  重臺蓮千葉四面鏡黃荷花 色白 微黃 碧桃金鳳鸎粟水 仙山丹玫瑰萱花梅 種類頗多以綠萼玉蝶為勝又臘 梅深冬開以色酷似脾故名亦 有狗蠅磬口二種磬口佳花多宿葉結實 如垂鈴尖長寸餘又如大桃奴子在其中 瑞香葵 有荆 葵戎 葵秋葵色黃今人 誤為葵菜者也 紫薇 俗名百 日紅 羞天蓮鹿葱林檎木蘭 雁來紅 即後 庭花 龍爪金盞蝴蝶花長春花玉屑珍珠黃雀 玉簪金絲桃旱蓮到線紅翦春羅翦秋羅金蓮寶相夜 落金錢 白者為夜 落銀錢 金燈金錢梔子花 一名玉樓春有山 梔水梔單葉千葉 俗云即西域薝蔔花或曰非也 薝蔔金色花花小而香梔子白 結香虞美人花旋覆花 ","72卷 ╱ (清) 阿史當阿修 (清) 姚文田纂 ╱ 清嘉慶十五年刊本"
17046,江蘇,揚州,"(嘉慶) 揚州府志",嘉慶,1796,1820,5536,"卷七十一 5494-5588 ╱ 雜志一 5494-5588 ╱ ","解獨班蒙日一人豈非大字乎二曜者日月非明字乎 尺一者十一寸非寺字乎點去冰傍水字也二人相連 天字也不欠一邊下字也三梁四柱烈火而然無字也 兩日除雙鈎比字也得非大明寺水天下無比乎衆皆 恍然曰黃絹之奇智亦何異哉歎美彌日詢之老僧曰 頃年有客獨游題之而去不言姓氏 玉泉 子 令狐趙相鎭維揚與張祜狎燕公行令曰上水船風又 急帆下人須好立祜曰上水船船底破好看客莫倚柂 唐摭 言 上官彦衡家居揚州夫人楊氏白晝在堂中與兒女聚 ","72卷 ╱ (清) 阿史當阿修 (清) 姚文田纂 ╱ 清嘉慶十五年刊本"
17046,江蘇,揚州,"(嘉慶) 揚州府志",嘉慶,1796,1820,5548,"卷七十一 5494-5588 ╱ 雜志一 5494-5588 ╱ ","年少宴游人之常情奈何笞之□今遂無有成安得不 由汝致之遂大哭久之方得解脫朂歸憤訝竟因此得 疾而卒 玉泉 子 維揚萬貞者大商也多在外貿易財寶其妻孟氏先壽 春之妓人也美容質能歌舞薄知書稍有詞藻春日獨 游家園四望而吟曰可惜春時節依然獨自游無端兩 行淚長只對花流吟罷泣下數行忽有少年容貌甚美 踰垣而入笑曰何吟之苦耶孟氏大驚曰君誰家子何 得遽至於此而復輕言也少年曰我性落拓不自拘檢 惟愛高歌大醉適聞吟咏不覺喜動於心所以踰垣而 ","72卷 ╱ (清) 阿史當阿修 (清) 姚文田纂 ╱ 清嘉慶十五年刊本"
17048,浙江,金華,"(光緒) 宣平縣志",光緒,1875,1908,160,"卷二 144-187 ╱ 山川 144-187 ╱ ","曳山即曳嶺又名石溪洞蔡氏居嶺脚譜載八景錦峰   繡嶺金刹玉泉清塘曉月黄岡夕照石湖春色東岳   秋風龍坑聚嵐虎巖隱霧 破橋峽山在縣南六十里明正統間都指揮脫綱與礦   賊陳鑒湖戰没於此 白泄巖一名雲巖俗名白水頭上舊有雲巖寺在縣西   五里高百餘丈止一徑攀蘿而上歷代寇亂鄉人避   此上列三寨至第三寨險峻僅容一履事登焉山   腰瀑布可玩泄巖垂練為宣陽八景之一 王在鎬   曰按瀑有二一遠望即見上可十餘丈下滙巨潭一 ","20卷 ╱ (清) 皮錫瑞纂修  ╱ 清光緒四年鉛印本"
17048,浙江,金華,"(光緒) 宣平縣志",光緒,1875,1908,741,"卷十一 702-783 ╱ 人物 702-783 ╱ ","   詰揮毫若右軍信然   鄭廷相字翼臣選貢力學能文詞鋒挺健設館曹門    祝村間後進遊其門者甚衆   鄭又元字康成年十歲舉神童及入泮家貧力學工    於文藝晚登歲薦于邑侯以顆顆珠圓霏霏玉屑    稱之   梁祚璿字璣辰博通經史學識俱超閩變家被掠獨    負古書一囊誦于石室中王公掞督學得選貢仇    公兆鰲深器之縣令韓宗綱攝縉雲篆强為幕友    全活飢民被誣盗案十餘人兩邑災傷賑濟佈置 ","20卷 ╱ (清) 皮錫瑞纂修  ╱ 清光緒四年鉛印本"
17048,浙江,金華,"(光緒) 宣平縣志",光緒,1875,1908,858,"卷十三 844-958 ╱ 藝文 844-958 ╱ 遺書 844-958 ╱ 敕 847-958 ╱ 傳 844-958 ╱ ","踰異等兹特進爾階承事郎國史院編修之職錫之敕 命於戲玉札煇煌宇宙覩文明之雅化金門高英賢 攄顯赫之精忠克守官箴聿成治體以副朕望爾其欽 哉    賜大理寺卿兼端明殿學士蔡仲龍敕 朕惟列職朝廷必選文學之士掄材鼎鉉欲為調燮之 司托腹心以贊猷資正直而匡理今崇文觀祭酒蔡仲 龍者秉心端確律志忠良正色立朝百僚仰其師表公 心執法群度式乎章程抱尊主庇民之奇謀敷經邦濟 世之嘉績以此顯名特加擢任今敕爾為大理寺卿兼 ","20卷 ╱ (清) 皮錫瑞纂修  ╱ 清光緒四年鉛印本"
17050,福建,福州,"(萬曆) 福州府志",萬曆,1572,1620,85,"卷之 45-97 ╱ 山川 45-97 ╱ ","斗山其巔古壇祭海處也又東為雲居山最勝為東 岱山有嶺曰彭田曰澄巖曰王孫曰小澚 玉泉山在縣西北山有清泉山名唐所賜也其南鳯 凰山文筆山張棋山文殊山白巖山其間有嶺曰白 蓮曰俞裴湯嶺之陰温泉出焉有巖曰洄口曰寶華 東坂山紫霞山羅漢山皆縣東北其間多勝迹有峰 曰降虎峰曰古洞峰有巖曰紫巖曰白巖有石曰雷 移石有嶺曰三望嶺 香爐山在縣北其山多奇石有巨人跡焉其傍諸山 ","36卷 ╱ (明) 林燫纂  ╱ 明萬曆二十四年刻本"
17050,福建,福州,"(萬曆) 福州府志",萬曆,1572,1620,89,"卷之 45-97 ╱ 山川 45-97 ╱ ","□峬嶺有巖曰梅巖其傍諸山又有楠木岐山澄澤 山鍾山 大小妃二山在縣東閩越王葬二妃焉其傍有山曰 陳山有巖曰方廣巖巖之巔石室可庇千人林壑勝 絕邑之奇觀云 宋慶曆間邑人黄非熊初築室讀書 其下獵人告之非熊剪荆斸險攀緣 而上抵一石室可庇千人鄉人即其地奉浮屠其室 内架閣三層不載片瓦暴風疾雨不能犯中則梁空 磴險山徑峭㧞遊者有攀躋之勞及其境巖洞飛驚 殿臺縹緲使人神觀軒豁忘其憊矣周圍有十奇曰 玉泉洞瑞松塢鍾磬石聽泉崖瀑布泉龍樹巖靈羊 谷龍尾泉望仙臺清音洞又有石燈觀音影星巖仙 掌仙樹仙墻石芝石笋石竈石田諸景皆自然天成 云元林清源有聯云石室雲開見大地山河三千世 ","36卷 ╱ (明) 林燫纂  ╱ 明萬曆二十四年刻本"
17050,福建,福州,"(萬曆) 福州府志",萬曆,1572,1620,252,"卷之 245-301 ╱ 七八 245-301 ╱ 官政志 245-301 ╱ ","蓉  桂 有丹黄白三種四 時開者曰月桂 木蘭鷹爪鳯尾馬纓玉屑玉 籠鬆寶相簷蔔 其實 梔子 杜䳌紫薇夾竹桃 一名半 年紅 夜合 菊蘭 一莖一花曰蘭一莖數花曰蕙其種尤多 人家喜種之春夏間香聞里巷馥馥襲人 萱 一 名 鹿 葱 賽蘭 色黄蔓生四五 月開香勝蘭花 水仙扁竹 其根 射干 紫羅傘滴露 金錦竹剪春羅迎春紅荳蔻金燈 花葉不 相見 玉帶美人 蕉 其花四時皆開深 紅照眼經月不謝 海石榴蠟梅 花黄蠟色 根葉俱香 刺桐指 甲 蜜色清香置髮中久 而益馥葉可染甲 紫荆罌粟 有紅白二種九月 布子春深乃生實 如小罌子 若細粟 草之屬蘋藻萍蘆菅蓼茭豨薟 俗名 火杴 馬藍 即大菜□ 藍為澱□ ","36卷 ╱ (明) 林燫纂  ╱ 明萬曆二十四年刻本"
17050,福建,福州,"(萬曆) 福州府志",萬曆,1572,1620,278,"卷之 245-301 ╱ 七八 245-301 ╱ 官政志 245-301 ╱ 祀典 261-301 ╱ ","閩候懷三縣不別為壇 古田壇在縣治西七里 閩清壇在城隍廟前 舊在縣 北今圮 長樂壇在縣西 連江壇在玉泉山之麓 羅源壇在西隅棣華坊 永福壇在北橋溪之北 福清壇在南隅龍門江之右 風雲雷兩山川壇在郡城南鈞龍臺故址洪武元年 ","36卷 ╱ (明) 林燫纂  ╱ 明萬曆二十四年刻本"
17050,福建,福州,"(萬曆) 福州府志",萬曆,1572,1620,1250,"十六 1244-1259 ╱ 孝友 1244-1259 ╱ 卷之二 1244-1259 ╱ 十七 1244-1259 ╱ 隱逸 1244-1259 ╱ 卷之二 1244-1259 ╱ 十八 1244-1259 ╱ 文苑 1244-1259 ╱ 卷之二 1244-1259 ╱ 十九 1244-1259 ╱ 鄉行 1244-1259 ╱ 卷之 1244-1259 ╱ 三十 1244-1259 ╱ 遷寓 1244-1259 ╱ 卷之三 1244-1259 ╱ 十一 1244-1259 ╱ 方技 1244-1259 ╱ 卷之三 1244-1259 ╱ 十一 1244-1259 ╱ 烈女 1244-1259 ╱ 卷之三 1244-1259 ╱ 十二 1244-1259 ╱ 雜物志 1244-1259 ╱ 古蹟 1244-1259 ╱ 卷之三 1244-1259 ╱ 十三 1244-1259 ╱ 時事 1244-1259 ╱ 卷之三 1244-1259 ╱ 十四 1244-1259 ╱ 丘墓 1244-1259 ╱ 卷之三 1244-1259 ╱ 寺觀 1244-1259 ╱ 卷之三 1244-1259 ╱ 十六 1244-1259 ╱ 目録 1244-1259 ╱ 終 1244-1259 ╱ ","虛宫 在西禪寺之南僞閩王延瀚 建隆慶間移建以上候官 隆壽保福寺 二都郡 厲壇南 昇山靈巖寺 在飛來山巔 國 朝陳亮贈初上人 詩出自北郭門村村好林藪我行訪精庵百拆渡溪 口藍輿方濟勝柱杖還入手幽深足探討十步停八 九飛甍近可覩尚覺登頓久廼知地位高上可挹星 斗靈巖下窺瞰衆壑皆培塿千村繞城郭百水爭奔 走茫茫浩劫中萬象俱摧朽名山自千古半為空門 有吾師智力大叱咤龍象吼經行閟幽絕為我間户 牗未論清淨理且進醍醐酒居然物外心 解脱超塵垢明晨下烟閭悵望空囬首 彌陀寺 在 九 都  玄沙寺 在昇山下五代梁建 固朝永樂間重修 玉泉寺 二都萬安橋 西唐周朴詩 野寺經殘夏空房欲暮時夜猿聴不睡秋思客尤知 竹迥煙生薄山髙月上遲欲登塵路去難與老僧期 鳯池寺 在鳳池山四寺並廢宋元絳詩州人未□鳳 池山朱轂時來此往還四座杯盤在天上滿 ","36卷 ╱ (明) 林燫纂  ╱ 明萬曆二十四年刻本"
17050,福建,福州,"(萬曆) 福州府志",萬曆,1572,1620,1255,"十六 1244-1259 ╱ 孝友 1244-1259 ╱ 卷之二 1244-1259 ╱ 十七 1244-1259 ╱ 隱逸 1244-1259 ╱ 卷之二 1244-1259 ╱ 十八 1244-1259 ╱ 文苑 1244-1259 ╱ 卷之二 1244-1259 ╱ 十九 1244-1259 ╱ 鄉行 1244-1259 ╱ 卷之 1244-1259 ╱ 三十 1244-1259 ╱ 遷寓 1244-1259 ╱ 卷之三 1244-1259 ╱ 十一 1244-1259 ╱ 方技 1244-1259 ╱ 卷之三 1244-1259 ╱ 十一 1244-1259 ╱ 烈女 1244-1259 ╱ 卷之三 1244-1259 ╱ 十二 1244-1259 ╱ 雜物志 1244-1259 ╱ 古蹟 1244-1259 ╱ 卷之三 1244-1259 ╱ 十三 1244-1259 ╱ 時事 1244-1259 ╱ 卷之三 1244-1259 ╱ 十四 1244-1259 ╱ 丘墓 1244-1259 ╱ 卷之三 1244-1259 ╱ 寺觀 1244-1259 ╱ 卷之三 1244-1259 ╱ 十六 1244-1259 ╱ 目録 1244-1259 ╱ 終 1244-1259 ╱ ","建  董塘觀 在十 四都 眞元觀 在十六 都宋建 臨水宫 在南山嘉 靖初建 玄 應宮 在二都翁 山宋建 顯應宫 在十五 都宋建 連江龍卧寺 在欽平里隋建 國朝正統間□建 寶積寺 在二十七都 宋建 國朝 正徳初 重建 龍興寺 在嘉賢下□末建 國朝景泰間重建 大中玉泉寺 在清 河里 玉泉山隋建 國朝 永樂成化間俱修 護□ □□□□建 國朝 □□□宣徳間重建 崇壽 寺 宋建 國朝 宣徳間重建 實應寺 □□□□唐建 □□□□間重建 清洋寺 五 代 周建 國朝 景泰間重建 龍際□□  □□ □朝 重建 報國寺 在安 徳里 龍興親 在欽平里□建 國 朝永樂正統間□修 玄部觀 在永 貴里 三仙觀 在 縣 東北  ","36卷 ╱ (明) 林燫纂  ╱ 明萬曆二十四年刻本"
17053,浙江,寧波,"(光緒) 寧海縣志",光緒,1875,1908,2163,"卷二十二 2103-2218 ╱ 流覽志 2103-2218 ╱ 古蹟 2103-2218 ╱ 名勝 2122-2218 ╱ 第宅 2134-2218 ╱ 寺 2138-2218 ╱ 觀 2103-2218 ╱ 菴院殿堂附 2103-2218 ╱ ","居龍菴 在西三十五里白龍潭為崇教寺莊菴僧寂衷   重建 鄭家菴 在西一百里玉泉山為明鄭發運之孫貴安葬   處置產 康居菴 在西北四十五里蛟湖山舊名潘居菴據砧基   簿係趙西祥妻潘氏捨宅建菴據丁家墺丁姓舊傳菴   記以潘繳趙西祥家此並疲極而斬遺產糧役無徵有   司以户絕歸里之例著丁原傑承受爰即其地作室以   居燕怡止靜於其中康居之名以肇已而悲二氏之靈   無託改為菴歲久菴敗丁不為管而林氏託焉有丁元 ","24卷 ╱ (清) 王瑞成修 (清) 張濬纂 ╱ 清光緒二十八年刊本"
17056,遼寧,錦州,"(康熙) 錦州府志",康熙,1661,1722,47,"卷之一 26-54 ╱ 輿地志一 26-54 ╱ 星野 26-54 ╱ 沿革 27-54 ╱ 疆域 28-54 ╱ 形勢 31-54 ╱ 山川 31-54 ╱ ","河 城南一里源出醫巫閭山玉泉寺東 南流遶大石橋又東南入東沙河 南沙河 城南十二里源出醫 巫閭山由牽馬嶺東 南流合東沙河入 海即閭陽驛河 西沙河 城南三十一里源出醫巫閭山青巖寺其 在北者名泥河在東南名西沙河南流俶 漫  板橋河 城南七十里明一統志云源出醫巫閭山其一流經廣寧 城北其一流經城南俱至城東南合雙峰河入海今土入 分為大板橋 河小板橋河 雙峰河 城西南二十里鋪南源出醫巫 閭山背陰寺東南流入泥河 鋪前河 城西南 二十里 源出二十里鋪泉東南流至二十里 鋪南又東南流至祖家屯南散漫 泥河 城西南三十四里源出醫 巫閭山青巖寺山澗東南 流遶壯鎮堡又東 南流入西沙河 蘇家溝 城西南 四十里 松川溝 城西南 五十里 灌腸溝 城西南 九十里 楊 郎河 城西門外源出城西北泉 南流經南關入東沙河 义喇溝 城西五 十五里 石佛寺河 城北十三 里源出醫 巫閭山東南 流入馬市河 馬市河 城北二十五里源出魏家嶺東 南遶中安堡城東南流散漫 分水關河 城東 北九 里源出分水關 南流入東沙河 珠子河 城東北四十里明一統志云源出廣寧縣東 北一百里白雲山南流入遼河今按白土廠 東惟羊腸河從東入境南流珠子河故道湮没詢之土人云山水盛 時有河旱則水乾或呼為錐子河遼史遼州有錐子河或即比河也 蓮子湖 城東北 九十里 五道河 城東北二百十里即楊檉 木河分流三十里入遼河 楊檉木河 城東北 二百二 十里源出邊外由彰武台邊門 入境流二百七十里入遼河 遼河 城東北二百三十里即巨流河 源出邊外有二其一自西北來 者遠不可考其一自東來者出長白山西北諸窩集中為黑兒蘇等 河合而北流出邊西北遶鄧子村又西南折與自西北來之河合而 ","10卷 ╱ (清) 劉源溥修 (清) 范勛纂 ╱ 民國遼海叢書本"
17056,遼寧,錦州,"(康熙) 錦州府志",康熙,1661,1722,49,"卷之一 26-54 ╱ 輿地志一 26-54 ╱ 星野 26-54 ╱ 沿革 27-54 ╱ 疆域 28-54 ╱ 形勢 31-54 ╱ 山川 31-54 ╱ 風俗 49-54 ╱ ","清泉 廣寧 城内 廉泉 城 内 崇泉 城内西 北隅 二十里鋪泉 城西南二十里鋪 前河發源於此 八角 寺泉 城西南三十里寺南一泉湧 出東南流十里餘入泥河 洪井 城西 四里 玉泉 城西醫巫 閭山中 龍潭 城 西 三十五里醫巫閭山之麓週 圍三丈許上有石如棚覆之 楊郎泉 城西北一泉湧 出為楊郎泉 满井 城西北三 里水珠甘 美雖旱 不竭 八角井 城北 隅 古老無名泉 城東北角一泉湧出四時 不竭南流百步入東沙河 魏家屯泉 義州西南二十里 小沙河發源於此 宋八屯泉 義州西南二十里 泥河發源於此 湯泉 義州 西南 七十里湯沙 河發源於此 老公溝泉 義州西三十五里老 公溝河發源於此 營城東泉 義州東北十 五里西沙河 發源 於此 大寧堡泉 義州東北三十里 東沙河發源於此 海 錦縣寧遠廣寧南境俱臨海而錦寧去海尤近明時 海運商舶於此登岸寧遠海防五城即貯糧之所也    風俗 金史舊風淳直其祭天地敬親戚尊耆老接賓客信朋友禮意款曲 皆出自然 元志性悍善騎射 明一統志人多橋居俗各異行又云人性淳實務農桑習文禮 ","10卷 ╱ (清) 劉源溥修 (清) 范勛纂 ╱ 民國遼海叢書本"
17056,遼寧,錦州,"(康熙) 錦州府志",康熙,1661,1722,108,"卷之四 92-112 ╱ 建置志二 92-112 ╱ 社甲 92-112 ╱ 驛鋪 93-112 ╱ 關梁 100-112 ╱ 坊表 101-112 ╱ 寺廟 103-112 ╱ 陸墓 92-112 ╱ 漏澤 92-112 ╱ 園附 92-112 ╱ "," 三十  里 接待寺 城南三 十里 洞兒寺 城南三 十里 寶林寺 城南六十里 上中下三 十方寺  城南七  十里 黃岩寺 城南七 十里 馱鞍寺 城南七 十里 桃花寺 城南七 十里 杏花寺 城 南  七十  里 雙峰寺 城西南 三十里 靈山寺 城西南 三十里 背陰寺 城西南 三十里 六合寺 城西 南三  十  里 鐘峰寺 城西南 三十里 八角寺 城西南 四十里 青巖寺 城西南五十里峭壁插 天有洞可容數十人洞  外松樹儼如華蓋洞東西各一泉山頂一泉有望海觀音閣閣東  大松二株洞上有虛無眞境四字每遇晴明海洋在目遼陽千山  歷歷可數為  西南第一峰 清安寺 城西十二里閭山中今為觀音閣奇峰雲插 陰水懸崖右擁層巒左觀滄海勒石舊蹟多  有可  觀 雙泉寺 城西十二里寺南有洞寺門內又有 一小洞一竇通寺後洞內一泉極佳 玉泉寺 城西十 五里   大朝陽寺 城西南 十五里 小朝陽寺 城西十 五里 觀音洞 城西十 五里 迎水寺 城西 三十  里   五峰寺 城西三 十里 龍潭寺 城西三 十五里 苓溝寺 城西三十六里山上前 有二峰一似婦人端坐  一似將軍長跪狀俗  呼將軍拜母靈狗寺 靈崖寺 城西四 十里 琉璃寺 城西北二 十五里 保安寺 城 西  北二十  五里 牛角寺 城西北二 十八里 石佛寺 城北十 五里 滴水寺 城北十 五里 眞武廟   四 縣治北一沙嶺一小 黑山一義州西北一 碧霞元君 城內萬 翠山 九天聖母廟 城內萬 翠山 雷   壇 城內萬 翠山 火神廟二 縣治東一 中安堡一 增福神廟 縣治 西 關帝廟八 南關一 盤山一 ","10卷 ╱ (清) 劉源溥修 (清) 范勛纂 ╱ 民國遼海叢書本"
17057,山東,青島,"(同治) 即墨縣志",同治,1861,1875,1017,"卷之十 677-1095 ╱ 藝文志 677-1095 ╱ 文類 677-1095 ╱ 文類 677-1095 ╱ 文類 677-1095 ╱ 著述 677-1095 ╱ ","   石竹澗              國朝  劉鍑永 諸生  兩岸愁松幾百株蟬聲咽咽掛蛟蠻娘何處舞翠襦徒餘龍骨 遶雲衢旃檀巧鏤如來軀紫金光裏巢蜘蛛角燈唧唧走螻蛄寒 鼓吚吚睡野狐磬為瓢爐為盂老衲披蓑帶露濡鐵臂憨山直藍 竽到此亦應仰天呼    金壁洞 大海風噴玉屑峭壁插天吳剛切淋漓暗灑荆卿血血裏層層 盤薜蘿龍蛇亂舞貌婆娑雲捲封姨千歲冷深秋九月斷虹拖臺 榭參差帝之苑襕斑碎錦鋪晴晚馮夷到處石吹浪撐撥冥波幾 里遠溟波龍母騎鯨魚常從濤裏放蟾蜍 ","12卷 ╱ (清) 林溥修 (清) 周翕鐄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刊本"
17058,廣東,韶關,"(道光) 直隸南雄州志",道光,1820,1850,1257,"卷十七 1213-1291 ╱ 藝文畧 1213-1291 ╱ 詩一 1213-1291 ╱ ","峯非一狀萬若爲源絡繹紅塵騎依微白屋村嶺頭 何日度天末此中論大澤龍蛇走深叢豹虎蹲年華看 冉冉途次厭喧喧未遣登臨興忽傷賦役煩遼陽馳羽 檄下邑賦饛飱幸藉循良撫猶堪皮骨存聚廬安保伍 倚杖牧雞豚山水淸如許神明正可言小人紀風土史 氏採輶軒百里經過處因聲龎士元    謁張丞相祠         梁有譽 開元治平日英賢恣游衍惟君匡屯器憂國持先見詎 慙伊呂科實冠東南彥朝直承明廬夕下金華殿楚臣 傷江楓漢女悲團扇而君復何爲含情賦海燕玉泉一 以閉微微市朝變欃槍互中天長虵衂畿甸金根入蜀 ","34卷 ╱ (清) 余保純修 (清) 黄其勤纂 ╱ 清道光四年刊本"
17060,浙江,紹興,"(乾隆) 紹興府志",乾隆,1735,1796,1315,"卷十三 1307-1379 ╱ 田賦志五 1307-1379 ╱ 鹽法 1307-1379 ╱ 課額 1307-1379 ╱ 場 1307-1379 ╱ 土貢附 1307-1379 ╱ ","  銀四錢   浙江通志 浙濵海而鹽策興漢初吳王濞置司鹽校尉于 馬嘷城以煑海富武帝時始置鹽官法毋得私  鬻孫吳置司法都尉權其利唐置鹽鐵使設場監于湖越  杭州歲得錢累十萬緡宋置都大發運使及提舉官設鹽  場于杭秀明温台五州令商人輸芻粟得鹽南渡後属漕  司元置兩浙都轉運鹽使至元十四年置司杭州大德三  年置鹽場于浙東西至正二年置檢校批驗所四于杭嘉  紹温台明置都運司專掌鹽政增置嘉興松江寧紹温台  四分司督鹽課又置寧波批驗所而分温台批驗所為二  掌掣摯又置鹽課司于鹽場隸都運司者二曰仁和許村  隸嘉興分司者五曰西路鮑郎蘆海沙橫浦隸松江分  司者五曰浦東袁浦青村下沙青浦隸寧紹分司者十五  曰西興錢清三江曹娥石堰鳴鶴龍頭清泉長山穿山大  嵩玉泉昌國岱山蘆花隸温台分司者八曰長亭杜凟黃  巖長林永嘉䨇穗天富南監天富北監塲立官一人大者  二人團立總催十人凡為塲三十五為團五百有一為丁  七萬四千四百四十有六丁皆給灘蕩授煑器率辦鹽一  引官給工本米石引四百斤歲得鹽二十二萬二千三百 ","80卷 ╱ (清) 李亨特修 (清) 平恕纂 ╱ 清乾隆五十七年刊本"
17060,浙江,紹興,"(乾隆) 紹興府志",乾隆,1735,1796,3629,"卷三十八 3579-3675 ╱ 祠祀志三 3579-3675 ╱ 寺上 3579-3675 ╱ ","   遇明山三字近以兵燹失之寺惟玉泉井凝碧池濆雪    澗名人題咏最多   六峰護國寺 山陰縣志去縣西南三十五里周武帝勅    建至宋朝荒廢明崇禎年間僧成賢重建   鑒湖顯聖寺 山陰縣志離城五里在鍾堰橋北住僧體    明修建   乾寺 山陰縣志在蘭亭西唐咸通中建後廢為胡坤    世業康熙初捨地延僧智沓重興 南廵盛典乾隆十六年 聖駕南廵 ","80卷 ╱ (清) 李亨特修 (清) 平恕纂 ╱ 清乾隆五十七年刊本"
17060,浙江,紹興,"(乾隆) 紹興府志",乾隆,1735,1796,3711,"卷三十九 3675-3771 ╱ 祠祀志四 3675-3771 ╱ 寺下 3675-3771 ╱ ","  慈氏講寺 嘉泰志在縣西北一十八里晉天福七年建    號玉泉院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   歸義教寺 隆慶諸曁縣志縣西北五十里皁角嶺西宋    咸淳二年建   寶乘寺 嘉泰志在縣北二十里後唐同光二年吳越武    肅王建號石佛院大中祥符元年改賜寶乘院 明翁浦 詩空山   落葉經行處屈指重來十五年世   事奕棋何處論白雲蘭若自依然   吉祥寺 隆慶諸曁縣志縣北二十里漁櫓山晉天福中    建廢章志明萬歷六年重建 元吳萊詩一昔逢寒日行 吟採物華風生敲檻竹雨   濕隋船花曲塢青龍樹長灘白   鷺沙回看江上水直去到吾家 ","80卷 ╱ (清) 李亨特修 (清) 平恕纂 ╱ 清乾隆五十七年刊本"
17060,浙江,紹興,"(乾隆) 紹興府志",乾隆,1735,1796,4786,"卷五十 4712-4840 ╱ 人物志十 4712-4840 ╱ 鄉賢七 4712-4840 ╱ ","   甫下車盡革陋規究悉地方利弊邑多荒土招徠勸墾    俗輕生多自以誣人軒來嚴禁之有犯即單騎親驗    三日之内立行斷結不使株連邑為通省首縣凡有興    革率引同僚陳之上官必得請乃已上官亦以鐵漢目    之任九年陞户部主事進員外郎皆清勤供職授河南    道監察御史康熙甲午為順天鄕試副考官王敬銘汪    應銓楊爾德儲大文皆其所得士也年老告歸卒 採訪 册   李發枝字鹿友山陰人為學奇博多通而一歸於經世務    有叩者酬答申悉霏霏如鋸玉屑也康熙丁丑成進士    選得江南之上海上海賦粟於松江為冠而户版多廋 ","80卷 ╱ (清) 李亨特修 (清) 平恕纂 ╱ 清乾隆五十七年刊本"
17060,浙江,紹興,"(乾隆) 紹興府志",乾隆,1735,1796,7162,"卷七十四 7132-7192 ╱ 陵墓志二 7132-7192 ╱ 義塜附 7132-7192 ╱ 補遺附 7132-7192 ╱ ","  明侍郎史琳墓 浙江通志在玉泉山李東陽撰墓詩銘   明鄖陽巡撫宋冕墓 餘姚縣志在滸塘山   明侍郎謝丕墓 餘姚縣志在東山余季墩   明太僕卿胡鐸墓 浙江通志在東山南嶴   明尙書陳雍墓 餘姚縣志在蓮花峰葉向高撰神道碑    銘   明江西巡撫諡忠烈孫燧墓 浙江通志在慈溪龍山楊    一清撰墓志銘   明尚書魏有本墓 餘姚縣志在鳳亭方家嶴   明邵武同知諸燮墓 舊浙江通志在白鵠峰下 ","80卷 ╱ (清) 李亨特修 (清) 平恕纂 ╱ 清乾隆五十七年刊本"
17060,浙江,紹興,"(乾隆) 紹興府志",乾隆,1735,1796,7526,"卷七十八 7525-7662 ╱ 經籍志二 7525-7662 ╱ 子 7525-7662 ╱ ","學苑精英三十卷 寶慶會稽續志齊 唐撰亦作精微 太元補贊 宏治府志 程迥撰 諸論辨一卷 宋史藝文 志程迥撰 玉泉講學一卷 書錄解題程 迥記喻樗語 記善錄十卷 會稽續志 李孟傳撰 東銘疏義 萬歷府志宋王易 簡撰佐之元孫 西銘注 成化新昌 志俞浙撰 孝全摭言 兩浙名賢錄 元申屠撰 性理論說 餘姚志元孫自强伯誠撰永樂府志自强博 極群書研精理訓撰著自成一家言官教授   朱子傳疑 宏治府志 元陳潛撰 ","80卷 ╱ (清) 李亨特修 (清) 平恕纂 ╱ 清乾隆五十七年刊本"
17061,江蘇,鎮江,"(光緒) 丹徒縣志",光緒,1875,1908,1219,,"金沙 花萼有大小二種大者開遲而色鮮明小者開   早而色殷重 康熙 志 珍珠 一名玉屑 康熙 志 農圃書云葉如金雀三月開細   白花綴枝上繁密如孛婁狀俗名孛婁花 笑靨 康熙 志  藝花譜一名御馬鞭花細如豆一條千花   望之若堆雪 蜜友 紅黃色千葉歐陽公牡丹記作槱字 康熙 志 結香 金梅 名俱見康熙志今未詳 荷包牡丹 葉類牡丹一莖綴花數朵小如指頂絕類   緋色荷包因以名之 以下 新增 萬壽菊 蔕有長鼻花類棣棠赤黃色康熙志有番菊 ","60卷 ╱ (清) 何紹章修 (清) 吕耀斗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061,江蘇,鎮江,"(光緒) 丹徒縣志",光緒,1875,1908,2673,,"  見窶人嘗僞為遺金使拾之每歲晏里黨求助者充   其門悉為推與一歲金盡至除夕無可給竟日食不   下咽配陳氏覺之質衣飾助公始色喜援例入太學   以季孫士鋐貴得封 家 乘 嚴山好施與凡施綿育嬰救災拯溺廣行善事子敦禮   承先志如義渡義扛施藥施棺修渠補路救生船水   龍會留養所玉泉寺江神廟藥王廟等事皆無閒寒   暑竭盡心力乾隆五十八年鎭江府詳督撫給匾旌   獎云慕義可風 鮑之鍾撰 樂善序 楊易程坦如家僕也坦如卒妻年已八十孀媳年二十   四孫井生六歲家道凋零一無生計易乃肩挑覓食 ","60卷 ╱ (清) 何紹章修 (清) 吕耀斗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061,江蘇,鎮江,"(光緒) 丹徒縣志",光緒,1875,1908,3441,,"  色見如一釜羮投鼠矢汙之吾知其無死也遂棄去   學禪於眞覺勝公勝公方創臂出血指示師曰此曹   溪一滴也徑持一鉢徒步出蜀入山林踐荆棘蒙犯   霜雪間關百罹意所欲往靡不至焉者見玉泉皓公   金巒信公又見大為結公黃龍晦堂心公廬山總公   此五大比邱者僧中龍也見師皆以為法器而晦堂   獨稱師曰他日臨濟一派當屬之子矣最後見演公   於舒白雲演訶之師不顧趨出去抵吳中已而復還   演迎笑曰吾望子久矣會有部使者詣演作禮問佛   法大意師從傍竊聽即大悟立告演曰今日去卻胸   中物喪盡目前機也演曰如是又從演於五祖嘗伐 ","60卷 ╱ (清) 何紹章修 (清) 吕耀斗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061,江蘇,鎮江,"(光緒) 丹徒縣志",光緒,1875,1908,4938,,"  即今順濟龍王是為本山伽藍之一 金山 舊志 金山灘瀨下多黿鼉窟宅每溯洄順流噞喁沈浮或近   或遠出没浪花閒頗類馴擾可玩故蘇子美詩云扣   闌見黿鼉揚首意自得王介甫亦云扣闌見黿鼉幽   姿可時覩 張萊三 山志 山谷所書俞紫芝秀老釣魚船上謝三郎一帖石刻在   金山寺雞林每入貢輒市數百本以歸 詩人 玉屑 明正統十年賜大藏經勅書一道見存山中 焦山 志略 王瓚詩祇四句云宋尤文簡公云鶴銘側一小碣云   徒步不知遠夕陽猶未回好花隨意發流水逐人來   無名氏與刻石之歲月碣傍復一小石刻詩云江外 ","60卷 ╱ (清) 何紹章修 (清) 吕耀斗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061,江蘇,鎮江,"(光緒) 丹徒縣志",光緒,1875,1908,4959,," 盛世之音其拖諾仙狼居胥山二碑敘述  聖武神功尤為詳贍足以昭示萬世紀平定江南事紀滅闖獻   二賊事紀三路進師下雲南事皆端緒詳明足以彰   開國之鴻烈紀陝西殉難官事一篇足與史傳相參   紀順治閒樂章及錢糧户口三篇皆資掌故他若遊   玉泉山記遊化育溝後苑記遊喀喇河屯後苑記遊   熱河後苑記皆足揄揚太平愷樂之象其餘碑誌亦   多  國初將相事迹可備考 熙朝新 語補 留青采珍一書陳枚所著摉羅尙賅備其輿圖輯玉一   門內鎭江府云鑴銘鶴識篆蹟於焦山留帶參禪 ","60卷 ╱ (清) 何紹章修 (清) 吕耀斗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066,廣東,清遠,"(光緒) 清遠縣志",光緒,1875,1908,117,"卷三 104-137 ╱ 山川 104-137 ╱ ","和光洞在中宿峽内有四色石榴花 寰宇 記 歸猿洞在飛來寺後唐有孫恪者納妾袁氏後至寺袁以一 碧玉環獻老僧少頃野猿數十捫蘿而至袁見之乃題詩化 猿去僧方悟乃向所畜者環其繫頸物也詳見歸猿洞記 舊 縣 志   秦曜龍詩一聲長嘯入烟蘿碧玉遺環斷  愛河寄語藁砧休洒淚散場猶勝馬嵬坡  歐嘉際詰寶劍不須傷往事玉環厡可証  前身人間面目誰無假歸去山間始覺真 獅子石在中宿峽北山頂上形如獅子古老相傳曰昔有僧 居其石而無泉感老人指泉今玉泉寺 寰宇 記 梁西域跋多羅 三藏法師到禺山見一老僧容怪甚藏曰大徳向來曰居 此山中不知幾寒暑矣請藏過舍行可十里忽失僧所在藏 曰異哉此聖僧也當覓其居復如東南阿見一怪石象若狻 ","16卷 ╱ (清) 李文烜修 (清) 朱潤芳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066,廣東,清遠,"(光緒) 清遠縣志",光緒,1875,1908,883,"卷十五 864-902 ╱ 古蹟 864-902 ╱ "," 後來者有揚㠶而覽勝有登眺而瞻仰其間豈無繼此而  興起焉者名山古刹當與歸猿洞競美于是勒石記之以  垂永久云時康熙二  年癸卯季冬吉旦立  朱彜尊臨江仙詞集唐峽中望飛來寺作兩岸靑山相對  岀 李白 至深至淺淸溪 李治 寒猿晴鳥一時啼   白居易 泉聲咽危石 王維 草色引長隄 皇甫  冉 乘興輕舟無遠近 賈至 人隨流水東西 劉長   夜深古殿月高低 杜牧 橋囘忽  不見 岑參 山木萬株齊 劉長 東林寺在縣東唐顯德二年僧寶智創元季毁明洪武十八 年千户劉俊重建宣德十年僧爲霖修 金通 志 玉泉寺獅子石在縣東中宿峽内北山頂上形如獅子故老 相傳曰昔有僧居其石而無泉感老人指泉今則有玉泉寺  寰宇  記 觀音院在淸遠峽盧肇有詩 輿地 紀勝  唐盧肇題淸遠峽觀音院詩二首淸潭洞澈深千丈危岫  攀蘿上幾層秋盡更無黃葉樹夜闌惟對白頭僧風入古 ","16卷 ╱ (清) 李文烜修 (清) 朱潤芳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067,廣東,韶關,"(光緒) 曲江縣志",光緒,1875,1908,249,"卷四 237-279 ╱ 輿地書二 237-279 ╱ 山 237-279 ╱ 川 237-279 ╱ ","  放呌破   一天雷  國朝周南詩湞桂小蓬萊芙蓉天半幾時僊已去   今日我纔來竹徑支茶竈松花蘸酒杯同遊興不   淺倚石   問丹臺  國朝沈皞日詩隔水攜琴岀郭遊相邀高士問山邱   松林到處陰疑雨雲氣飛來薄似秋丹井寒烟芳   草碧石泉斜徑小亭幽坡榛絕   壁屏如削潦倒慙無片字留  國朝胡來庭詩春日㝷芳上翠亭梨花正放燦辰星   玉泉有徑僧留客丹竈無人鶴聽經閒去溪山爲   短棹醉來天地亦浮萍相逢只   話烟蘿境望斷芙蓉九叠屏  國朝郭鼎新詩芙蓉自是古丹邱長晝應宜汗漫遊   遠樹影中飛落鳥淸泉面上靜浮鷗千年刧火隨   烟㪚兩派澄江夾郡流據得春   光今日足與君酣坐且遲留  國朝譚煒然詩崚嶒高出覺天低一入芙蓉似欲迷   曉露帶鐘衆樹浮雲扶鳥度深溪不聞孤鶴來   迎客尙有雙柑漫聽鸝丹竈干   年丹更活卽今春色任攀躋 ","16卷 ╱ (清) 張希京修 (清) 歐樾華纂 ╱ 清光緒元年刊本"
17067,廣東,韶關,"(光緒) 曲江縣志",光緒,1875,1908,275,"卷四 237-279 ╱ 輿地書二 237-279 ╱ 山 237-279 ╱ 川 237-279 ╱ 泉附 274-279 ╱ ","   虞泉源岀城北舜祠東崖味甘美冬夏不竭宋郡    守方信孺爲文刻石名虞泉   宋方信孺小記韶之西北有山聯綿如屏障是爲   皇岡虞帝祠奠其麓提刑使廖君德明既作新之   有泉出祠東崖甚甘而潔與他泉異余仲夏有事   祠下徜徉林間因謂是泉幸與虞祠相近而名獨   未得與舜峰韶石並著雖泉之不遭亦好   事者之責於是命匠刻石名之曰虞泉    玉井泉城西芙蓉山泓澄如玉泉出山半石罅井    坭可療小兒頭瘡    九魚塘泉城東三里塘可十餘畝四旁有石竇出    泉不竭    大湧泉城東南二十里泉湧出石罅中西流十里    入溱水宋守杜植作湧泉亭余襄公有記 ","16卷 ╱ (清) 張希京修 (清) 歐樾華纂 ╱ 清光緒元年刊本"
17067,廣東,韶關,"(光緒) 曲江縣志",光緒,1875,1908,363,"卷六 307-389 ╱ 輿地書四 307-389 ╱ 壇 307-389 ╱ 廟 312-389 ╱ 祠 346-389 ╱ 祀典附 307-389 ╱ ","  鶴挾兔饞鵰却浪猜 身似冥鴻氣似龍紛紛羣   小溷中蟲荆州長史今猶在誰問豳公與晉公   五嶺名宗首說張始從燕國得名揚一支分作綿   溪水直遡淵源到洛陽 兒時痦寐慕鄉賢購訪   遺編四十年秘閣抄來郡齋刻文章功業兩皆傳    擬向祠中炷瓣香自慙老病未還鄉曲江一派   源頭水千里   波瀾到海長   明區大相謁張文獻公祠詩一代孤忠在千秋大   雅存詩才推正始相業憶元曝日陳金鑑蒙塵   想劍門更吟羽扇   賦搖奪不堪論   明李永茂謁張文獻公祠詩丞相祠堂遶畫欄遊   人瞻禮各悲歡明皇歲暮將親佞元老霜前早辨   奸一去長眠棲鶴草萬般不挂釣魚竿   荆州刺史遺碑在斧斷無由到塜棺   梁有譽謁張丞相祠詩元治平日英賢恣游衍   扶君匡屯器憂國持先見詎慚伊吕科實冠東南   彦朝直承明廬夕下金華殿楚臣傷江楓漢女悲   團扇而君復何爲含情賦海燕玉泉一以閉微微   市朝變欃槍亘中天長蛇衂畿甸金根入蜀年空   餘淚如霰我本慷士懷古歲方晏野烟羃厯起 ","16卷 ╱ (清) 張希京修 (清) 歐樾華纂 ╱ 清光緒元年刊本"
17079,山東,德州,"(民國) 齊河縣志",民國,1911,1949,1749,"卷三十二 1694-1882 ╱ 藝文 1694-1882 ╱ ","華之甘澍感切投醪飛青兗之晴雲懽生挾纊望仙門下蒼赤躋 於春臺漱玉泉邊黎庶登於袵席皇恩合符大造自非管窺蠡測 得罄名言而民心共樂光天願同華祝嵩呼流傳弈禩峋嶁之銘 神禹康衢之頌唐堯振古如茲於今為烈是用抒誠恭紀寫三齊 愛戴之忱據實䖍書表六郡尊親之志鐫就嶧山片名恍如鑄鼎 銘彜刊成東海蟠螭永誌瞻雲就日從此天高地厚君恩配兩大 以無疆尤欣嶽峙淵渟帝澤啟萬年之有祜頌曰聖人首出會歸 有極文經武緯志繼事述誠孚蒼旻仁溥原隰引養引恬已饑已 溺惟此東國青兗之域出作入息帶牛佩犢帝念蒸民仰事俯畜 謀其安全家給人足昔歲减租四十萬計今茲賜復恩命無已丹 ","34卷 ╱ (民國) 楊豫修 (民國) 郝金章纂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101,江蘇,鎮江,"(至順) 鎮江志",至順,1333,1333,202,"至順鎮江志目錄 7-1076 ╱ ","粉團兒  叢高數尺花如月季  朱粉適均色極嫵媚 佛見笑  大類粉團謂使佛見之亦  欣然而笑甚言其可愛也 眞珠  花細白叢開狀若  珠璣一名玉屑 木芙蓉  草木記產于陸者曰木  芙蓉產于水曰草芙蓉   按楚辭搴芙蓉兮木末特假物爲喻言芙蓉在水   而求之木末不可得也二花顏色相類後人借此   語以名之爾蘇子瞻以其九月霜降時開   者易名曰拒霜然亦有夏秋二種之分也 ","21卷 ╱ (元) 脱因修 (元) 俞希魯纂 ╱ 清道光二十二年丹徒包氏刻本"
17102,安徽,黃山,"(淳熙) 新安志",淳熙,1174,1189,140,"歙縣 135-186 ╱ 沿革 135-186 ╱ 縣境 136-186 ╱ 鄉里 138-186 ╱ 租 135-186 ╱ 税 135-186 ╱ 酒税 135-186 ╱ 官 135-186 ╱ 鎭寨 138-186 ╱ 賢 135-186 ╱ 宰 135-186 ╱ 第四卷 135-186 ╱ ","東北舊曰登龍其里折桂清平化成宣化永泰仁 禮鄉在東北其里萬安石干寧仁溪頭永福永豐 鄉在西南舊曰永昌其里安業長清永楊清泰寒 山長壽鄉在西南其里䘚城龍㝛龍還龍巷懷德 仁愛鄉在西南本唐敬愛鄉其里金山長沙富資 寧固湧泉寧仁鄉在西南其里修集神山臨江章 溪仁福通德鄉在西北舊曰同德其里長春隱儒 敦孝靈泉豐樂孝弟鄉在西北其里永安玉泉信 行和睦萬安 ","10卷 ╱ (宋) 趙不悔修 (宋) 羅願纂 ╱ 清嘉慶十七年刻本"
17102,安徽,黃山,"(淳熙) 新安志",淳熙,1174,1189,173,"歙縣 135-186 ╱ 沿革 135-186 ╱ 縣境 136-186 ╱ 鄉里 138-186 ╱ 户口 141-186 ╱ 田畝 141-186 ╱ 租 135-186 ╱ 税 135-186 ╱ 酒税 135-186 ╱ 城社 144-186 ╱ 官 135-186 ╱ 鎭寨 138-186 ╱ 道路 145-186 ╱ 橋梁 145-186 ╱ 津渡 146-186 ╱ 山阜 146-186 ╱ 水源 156-186 ╱ 古跡 161-186 ╱ 祠廟 163-186 ╱ 道觀 164-186 ╱ 僧寺 166-186 ╱ 賢 135-186 ╱ 宰 135-186 ╱ 第四卷 135-186 ╱ ","禪院 清泉院在孝悌鄉玉泉里唐大中二年建舊號玉 泉院泉在方丈之前宣和後院稍遷泉今在蔬圃 中矣 竹會寺在寧泰鄉仁愛里唐大中元年建 溪頭院在仁禮鄉溪頭里唐景福中建 楊干院在孝女鄉漳湍里唐咸通二年建 古城院在永豐鄉安樂里唐太和中建舊在杏潭 東宣和後徙潭西其有杏城潭極平廣相傳古 ","10卷 ╱ (宋) 趙不悔修 (宋) 羅願纂 ╱ 清嘉慶十七年刻本"
17103,北京,NULL,"(嘉靖) 隆慶志",嘉靖,1521,1566,249,,"  西岩寺 在州城西北二十五里大海陀山之麓   金剛寺 在州城東北二十五里金剛山麓   興福寺 在州城西北二十三里石峽峪外元至正間剏建今仍其旧   規重脩石刻見存   白塔寺 一名佛峪寺在州城西北二十五里佛峪口其傍有白塔   故名   玉泉寺 在州城二十五里棒槌峪口   觀音寺有 二一在州城南二十里岔道一在西南三十里榆林   水峪寺 在城西北二十里水峪口玉皇廟之左 ","10卷 ╱ (明) 謝庭桂纂 (明) 蘇乾續纂 ╱ 明嘉靖刻本"
17103,北京,NULL,"(嘉靖) 隆慶志",嘉靖,1521,1566,251,,"  合河禪院 舊名孤雲寺在州城西南八十里合河口   徹雲庵 在州城北二十里撥雲岩上縁崖攀葛崎嶇數里方   造其上故以為名   玉泉庵 在州城南三十五里棒槌峪中   黄栢庵 在州城北二十三里冠帽山之隂   西岩庵 在州城西北二十五里   靈應觀 在州城西北三里今廢遺址猶存   瑞雲觀 一名太玄道宫俗名水峪觀在州城西南四十里水谷山   中五祖酈希誠建今廢遺址尚存元學士劉賡撰太玄真人五 ","10卷 ╱ (明) 謝庭桂纂 (明) 蘇乾續纂 ╱ 明嘉靖刻本"
17105,江蘇,無錫,"(嘉靖) 江陰縣志",嘉靖,1521,1566,305,"食貨記第四下 291-317 ╱ 土産 291-317 ╱ ","瓊花八蝶簇一心有 小蝶簇叢者曰玉蝴蝶 綉毬 似八仙大朶作 圑故以爲名 水僊 一名雅蒜有单葉千葉二 種单葉者俗呼金盞銀臺 渥丹 色猩紅的 的可愛 長春 四 時 相繼 故名 罌粟 即米囊花其千 葉者色爛然 金鳯 有紅紫淺紅純 白數色又名鳳 仙花文與可詩云花有金鳳 爲小叢秋色巳方秀發 金錢 一名子午花以 其朝暮落也 俗呼夜 落金錢 玉屑 一名眞珠張芸叟 詩云遶砌總眞珠 剪金 花如金茸 類剪刻 金 燈 莖上末分數枝 枝一花光熖如燈 金沙 似紅薔山谷詩云 紫綿揉色似金沙 剪 春羅 其碎縠 剪 滴滴金 一名滳露陶弼詩云 九秋珠露滴成茅 朱藤 附 木 而生花青 紅色可茹 石竹 草花也莖如竹枝葉如苕花如金 錢而紫李白所謂石竹繡羅衣也 雞冠 有紅白二色山谷詩 云紫冠黃鈿網絲窠 紫鶴 似白鶴而小色 淺紫夏先開 蛓 ","21卷 ╱ (明) 趙錦修 (明) 張袞纂 ╱ 明嘉靖刻本"
17105,江蘇,無錫,"(嘉靖) 江陰縣志",嘉靖,1521,1566,951,"遺文第十五 834-992 ╱ ","滿太空宫寸心老我傾葵藿扣狂歌兩髩蓬   山釣月 大江春石是山山下漁人戴鶡冠花發廣陵忘 捩柁水吞雲夢好持竿珠光電轉龍堂晝玉屑空 飛兎臼寒一曲菱歌歌遽止馮夷按節皷狂瀾   石灣春霽 春月少晴晴卽風石灣今日好春融已憐野水添 桮綠更有雜花開樹紅錦帳移厨人簇簇銀鞍並 妓馬瓏瓏擊壺錯按伊州弄句落鷗波浩蕩中 ","21卷 ╱ (明) 趙錦修 (明) 張袞纂 ╱ 明嘉靖刻本"
17109,福建,南平,"(嘉靖) 邵武府志",嘉靖,1521,1566,481,"水利 459-495 ╱ 泉 459-495 ╱ 際 459-495 ╱ 源 459-495 ╱ 陂 459-495 ╱ 塘 459-495 ╱ 坑 459-495 ╱ 圳 459-495 ╱ 埂 459-495 ╱ ","   十有一在分司東者曰司前井在縣治南者曰縣前井    澄清井  光祿井  杭頭二井皆以坊名城隍井  五通井  張    王廟前井皆以廟名六角井在種德坊八角井在卓行坊    [T4]泰寧縣山下出泉其尤著者曰漱玉泉  醴泉  君子泉分    播以入于陂邑[T<img n=""84""/>3]東之陂曰楊坑陂引鼓樓水流于水    南保漑田五頃有奇導黃坑溪之水為鸕鷀陂漑田十    頃有奇福山保有黄石陂源自寶蓋巖下漑田一頃朱    口保有官陂導大溪之水漑田三頃有奇茅塘陂下接    車頭陂皆引李家源之水漑田合四頃二十畝引何家 ","15卷 ╱ (明) 邢址纂 (明) 陳讓纂 ╱ 明嘉靖刻本"
17109,福建,南平,"(嘉靖) 邵武府志",嘉靖,1521,1566,488,"水利 459-495 ╱ 泉 459-495 ╱ 際 459-495 ╱ 源 459-495 ╱ 陂 459-495 ╱ 塘 459-495 ╱ 坑 459-495 ╱ 圳 459-495 ╱ 埂 459-495 ╱ ","   三層漈引陳家漈合楊家段水漑田二十畝其塘曰三    漈坑塘  星橋塘都下保有長圳引小娘嶺水流于羅坊    漑田一頃隆下保有劉家潭漑田一頃其水流于空挈    陂漑田一頃赤下保之陂曰龍潭陂亦引金鐃山水至    李家湖合嘍囉圳漑田三頃有奇邑[T<img n=""91""/>3]西之泉曰玉泉澄    為龍井甘冽不竭曰坑源泉可用汲且以灌漑曰客坊    泉  里源泉皆以其保名保中之田資以為潤在城保有    大嶺下圳引鳳山之水流于萬達橋漑田二頃富田保    之陂曰鄢家陂引大佛嶺水漑田三頃下流為寺壇陂 ","15卷 ╱ (明) 邢址纂 (明) 陳讓纂 ╱ 明嘉靖刻本"
17109,福建,南平,"(嘉靖) 邵武府志",嘉靖,1521,1566,492,"水利 459-495 ╱ 泉 459-495 ╱ 際 459-495 ╱ 源 459-495 ╱ 陂 459-495 ╱ 塘 459-495 ╱ 井 492-495 ╱ 坑 459-495 ╱ 圳 459-495 ╱ 埂 459-495 ╱ ","   井  富官井在嶓湖坊曰劉家井在熊家嶺下曰東門井    在里心保曰劉坑井在排前保曰陳坊井在都上保曰    牛皮井  沙洲井在都下保曰溝橋井在周平保曰助駕    井在黄舟保曰白果井在黄坊保曰玉泉井在楚上保    曰黄坊井在永城保曰清潭井在開山保曰羊尾井在    安寅保曰田心井在上查保曰杜坑井  峰下井  簿井在    淨安保曰潘家井在安吉保    四境山多田少至墾丘陵闢崔嵬以藝稼穡層會如百    級危階皆資源泉以為利高下迂遠不可濬道乃引以 ","15卷 ╱ (明) 邢址纂 (明) 陳讓纂 ╱ 明嘉靖刻本"
17109,福建,南平,"(嘉靖) 邵武府志",嘉靖,1521,1566,1166,"寺觀 1142-1176 ╱ 庵院仙釋雜祠附 1142-1176 ╱ 讓志邵武無亦科條舊貫非所謂作乃若舉几立義則 1142-1176 ╱ 亦竊取之矣惟天始萬物故首之以天文其目為星野 1142-1176 ╱ 為應候地載神氣故次之以地理其目為山川為形勢 1142-1176 ╱ 為風俗惟王贊助參配天地故次之以王制其目為建 1142-1176 ╱ 置為封域為城池為制宇為秩官為版籍為水利為津 1142-1176 ╱ 梁為學校為選舉為宫室為祀典為兵防庶幾乎不廢 1142-1176 ╱ 三才之理以定綱維天以生氣地以成質王以惇化然 1142-1176 ╱ 後人道立乃繼之以人物忠義正學章著繫社稷匡世 1142-1176 ╱ 範民作忠定何李二世家篤信善道不失已因時著名 1142-1176 ╱ 立業於家邦作名宦鄉賢孝義貞女隱士僑寓六列傳 1142-1176 ╱ 物情不齊易十翼終雜卦書終秦誓而以外志終焉凡 1142-1176 ╱ 五類三圖三表二十八篇 1142-1176 ╱ 邵武府志目錄 1142-1176 ╱ ","   平興國三年建報恩寺元祐元年建其庵七曰五雷峰    庵唐景龍二年建同綠庵宋嘉祐四年建白雲峰庵元    至正二年建玉泉庵泉出石鏬瑩寒如玉不渴流入石    井亦名玉泉井俗傳庵下有潭潭中有龍時化為老翁    来聽說法曰江源庵洪武六年建靈山庵永樂八年建    歸龍庵宣德三年建 [T4]黄谷詩百尺磜下潭谼豅奫漆湀 闢聲如鍾陰霾逼人毛髪竪雲霧   隠隠潜神龍水涯瀑布瀉明月驚溜觸石調   焦桐我来幾度探幽穴稽首再拜玄冥宮 邑[T<img n=""126""/>3]西之寺    七曰臨田寺唐顯慶三年建龍歸寺建中元年建臨江    寺五代梁開平二年建天王寺梁貞明七年建白雲崇 ","15卷 ╱ (明) 邢址纂 (明) 陳讓纂 ╱ 明嘉靖刻本"
17161,江蘇,南京,"(嘉靖) 六合縣志",嘉靖,1521,1566,193,"卷之三 161-203 ╱ 宫室志 161-203 ╱ 寺觀 187-203 ╱ ","  天妃廟四 一在縣東南五里 一在縣東南一十 五里 一在縣東二十五里 一在縣    東南三    十三里   東王廟 在縣東北 四十里   落帆將軍廟 在縣東二十 五里帆山上   長蘆崇福禪寺 按嘉定志宋天聖間建在縣南二 十五里長蘆鎮因江岸頽塌廟壞    淳熙十二年徙滁口山之東三里河曲沙岡    之上初章獻皇后少隨父下陜至玉泉寺長    老勉之游京師及后垂簾聽政玉泉長老居    長蘆后屢召不至遣使就問所須答曰道人    有所須玉泉無僧堂長蘆無山門后即以本    閣服用器物下兩寺玉泉已建堂長蘆臨江    門起水中既成輒為蛟所壞遂用生鐡數萬    斤壘門下乃成盖蛟畏鐡也又以鐡鑄神鎮 ","8卷 ╱ (明) 董邦政修 (明) 黄紹文纂 ╱ 明嘉靖刻本"
17162,浙江,NULL,"(嘉靖) 浙江通志",嘉靖,1521,1566,108,,"侯嶺後有掃箒塢黃龍洞履㤗之右為仙姑山有□ 憲墓見祠祀志仙姑山西為青芝塢青芝塢西南為 慶化山水竹塢宋置步司前軍寨旁有周杞墓杞處 州人建炎三年知常州值苗劉之亂倡義勤王以 功除右文殿修撰其兄格建炎初為浙西提刑死□ 陳通之亂贈龍圖閣學士俱葬于北山兄弟忠義□ 震一時云又西南為駝巘嶺過行春橋入□□松□ 刺史袁仁敬守杭植松以達靈竺兄□里□有小方 池曰玉泉旱潦不竭舊志謂流出山外溉田三千餘 頃折而南為仙芝嶺西為集慶山又西南過合澗為 ","72卷 ╱ (明) 胡宗憲修 (明) 薛應旂纂 ╱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17162,浙江,NULL,"(嘉靖) 浙江通志",嘉靖,1521,1566,246,,"州縣山水以龍名者皆避及方臘之亂又謂由地名 未正乃改為仁安山 宋趙扑詩泉石淙淙瀉百尋群 峰環翠起春林危巔召雨雲先 作不失蒼 生望歲心 其巔有二池一清一濁俗名聖水池旁有 烏龍嶺嶺有三灣九曲其水源東注曰玉泉烏龍山 之南曰東山東山之東曰秀山下有秀泉秀山之東 曰建安山又有曰樊家山曰錦砂岡皆烏龍山之支 脉也屯軍山在縣西北一里唐末黃巢入寇嘗屯軍 于此又有曰赤山山無草木唯土石赤色高峰山在 縣東五里雙峰峭聳林木幽深與南山相望南山在 縣南五里說者謂高峰為卯峰南山為巽峰舊俱有 ","72卷 ╱ (明) 胡宗憲修 (明) 薛應旂纂 ╱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17162,浙江,NULL,"(嘉靖) 浙江通志",嘉靖,1521,1566,302,,"境又合杭慈溪白溪東溪西溪坦溪玉泉溪赤松溪 之水經馬鋪嶺石碕巖下與南港會南港之源出縉 雲之黄碧山過永康武義入縣境又合松溪梅溪之 水經屏山西北行與東港會于城下故曰雙溪又名 瀫溪西行受白沙溪桐溪盤溪之水入于蘭溪會衢 水北折于桐江同新安之水東流于淅江放于海天 中湖在縣東三十五里與黄演松谿諸湖相映帶五 百灘在縣西五里俗傳舟行牽挽五百人方可渡唐 李白有聞說金華渡東連五百灘之句蓋言其渡之 難也麗澤書院在縣東北五里宋吕祖謙講學于中 ","72卷 ╱ (明) 胡宗憲修 (明) 薛應旂纂 ╱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17162,浙江,NULL,"(嘉靖) 浙江通志",嘉靖,1521,1566,366,,"玉泉洞與此相通者又有三洞一曰靈龜洞今名太 一其泉亦名太一泉中産石龜有青黄白三色一曰 碧雲洞舊名葱嶺其下有潭廣三丈餘一曰朝陽洞 石際水流莫測其深建三洞龍王廟于其上宋紹興 間邑令禱雨多應建廟請額賜名靈澤今廢又十里 曰梧桐峰與紫微峰相望號南北髙峰鵝籠山在縣 東五十里一名繡峰上有三塢一池九仙巖在其側 狀如屛倚當其撑柱為屋數間唐徐安貞讀書于 此師姑巖與九仙巖對峙其形傴僂多伏翼紫微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一名茨迷中有懸巖泉滴不休爵 ","72卷 ╱ (明) 胡宗憲修 (明) 薛應旂纂 ╱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17162,浙江,NULL,"(嘉靖) 浙江通志",嘉靖,1521,1566,608,,"郭營禦海潭在縣西南二十四里其上有山飛瀑百 尺下注于潭流入永安江湖苔泉在縣南二十五里 有三十六穴源出古塘門漑田甚廣康濟泉在縣東 南二十五里靈康廟後之西宋乾道三年令顔度禱 雨于廟見堦前水津津迸溢遂穴地得泉 顔度詩三 年官事渾 無補一片丹心徹底眞更有靈 康是知已新泉為我現津津 忠孝泉在縣東四里 相傳錢忠懿王以城闉罕水命僧德韶鑿泉清洌久 旱不涸人蒙其澤故以忠孝名之玉泉在白雲山下 佛泉在義靈廟山巔泓水清冽源出石鏬大旱不竭 蒙泉在崇壽寺後郡人嘗汲以釀酒名蒙泉酒云狀 ","72卷 ╱ (明) 胡宗憲修 (明) 薛應旂纂 ╱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17162,浙江,NULL,"(嘉靖) 浙江通志",嘉靖,1521,1566,625,,"發樵夫牧厮為之捫高崖履危石荷柯倚策而視之 彼烏知其非劉氏之子阮氏之孫厭洞府之未廣而 復為山間之遊乎既而夕陽西傾暮煙四塞洞天之 景恍若失之於是尋雲路騁歸松月照人金影破 碎遥聞鷄犬乃悟人間諸君皆懅然而驚相顧而語 疑夫陵谷之更變而子孫之遷易也時郭彦文立馬 謂余言曰數千百年湮沒之迹自公發之今日勝遊 之樂可無文以紀之乎余病夫山水清而文辭俗景 物富而才思窮不能盡洞中之幽趣固辭而不獲免 乃書其所見之實以塞來命若夫寫難名之象發不 盡之意則諸君之新辭雅 詠在焉非余所能道也 金池嶺在縣西二十里一 名佛隴峰側有金錢池銀池嶺在縣北三十里即僧 定光所示智顗處也二嶺俱見傳燈錄桐栢山在縣 西北三十里周圍九峰曰紫霄曰翠微曰玉泉曰卧 龍曰蓮花曰華琳曰玉女曰玉霄曰華頂矗立霄漢 ","72卷 ╱ (明) 胡宗憲修 (明) 薛應旂纂 ╱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17162,浙江,NULL,"(嘉靖) 浙江通志",嘉靖,1521,1566,678,,"唐李集墓在茶山集唐宗室也避亂居此卒因葬焉 陳亞宗墓在來福門外亞宗年十六母病刲股救之 愈後復病而死亞宗一慟而絕郡守陸德輿為擇地 并其母葬焉表曰陳孝子墓宋仰孝子母墓在甸子 洋山王允初墓在慈湖山蔡幼學墓在暘奥山張鉉 墓在紫芝山薛弼墓在太平山葉適墓在東慈山 瑞安白巖山在縣治東嘗有白鹿㘅花又名白鹿巖 上有浮圖是為文峰東有安泉及玉泉洞絕處有泉 通海海門之山曰浮龜山横捍江流如龜上浮稍南 曰黄公巖西峴山在縣治西左右有二十八□上應 ","72卷 ╱ (明) 胡宗憲修 (明) 薛應旂纂 ╱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17162,浙江,NULL,"(嘉靖) 浙江通志",嘉靖,1521,1566,684,,"出蓋偉觀也北有瀑布從崖頂懸空而下飛流濺沫 雖盛暑亦凉氣逼人又西七里曰章奥山一名雙峰 山東西溪夾山而流山□有官幞巖又西三里曰湖 潢山石崖横亘澗水出自□谷又有山曰盤谷山東 臨于海宋時王十朋孫閩□□于此郡守表其里曰 隆儒里云白石山在縣西三十里高一千丈周二百 三十里唐天寶初改名五色山上有玉甑峰中有昇 仙壇屑玉泉列玉洞連珠潭藏眞塢應天洞五夜陟 其巔可見日出白石湖之源出焉巖下有徑劉宋都 守謝靈運行田之所 靈運詩小邑居易貧災年民無 生知□懼不周愛深憂在情□ ","72卷 ╱ (明) 胡宗憲修 (明) 薛應旂纂 ╱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17162,浙江,NULL,"(嘉靖) 浙江通志",嘉靖,1521,1566,696,,"枕海上又名神山上有風門嶺 林景熙詩客來自風 門颼飀撼兩袖溪迥 衆峰新畈絕一嶺又行行春日微怪禽啼白晝流 年感花稀古道表松秀聊此寄小酌餘酣掬山溜 古 稱葉奥有梓木潭羅源山在縣西南二十里横陽江 流其下受西南諸鄕之水匯為順溪東流過于周奥 又東南流注于逕口江以入于海又五里為鳳山臨 江綿亘數里舊名錢倉山有醉翁巖有石洞上有晋 魏間八分書其字跡隨潮候大小以為枯潤青華山 與鳯山相連西谷頂有湖又二十五里曰蓋竹山梅 □流□□東流注于林奥遶羅源山北過錢倉江□ □□有黑白二巖對峙下有漱玉泉□曰星斗巖石 ","72卷 ╱ (明) 胡宗憲修 (明) 薛應旂纂 ╱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17162,浙江,NULL,"(嘉靖) 浙江通志",嘉靖,1521,1566,955,,"政增置嘉興松江寧紹温台四分司督鹽課又置寧 波批驗所而分温台批僉所為二掌掣摯又置鹽課 司于鹽塲隸都運司者二曰仁和許村隸嘉興分司 者五曰西路鮑郎蘆海沙橫浦隸松江分司者五 曰浦東袁浦青村下沙青浦隸寧紹分司者十五曰 西興錢清三江曹娥石堰鳴鶴龍頭清泉長山穿山 大蒿玉泉昌國岱山蘆花隸温台分司者八曰長亭 杜瀆黃巖長林永嘉雙穗天富南監天富北監塲立 官一人大者二人團立總催十人凡為塲三十五為 團五百有一為丁七萬四千四百四十有六丁皆給 ","72卷 ╱ (明) 胡宗憲修 (明) 薛應旂纂 ╱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17162,浙江,NULL,"(嘉靖) 浙江通志",嘉靖,1521,1566,975,,"水鄕折色鹽六百四引一百四十四斤于鄞縣帶徵 玉泉塲團十一丁一千五百濵海本色鹽四千八百 五十三引八十三斤四兩有奇折色鹽一百八十九 引一百八十三斤五兩有奇長亭塲團十一丁二千 六百三十三濵海本色鹽五千五十二引一百九十 六斤七兩有奇折色鹽四千七百一十七引一百八 十八斤十二兩有奇杜瀆塲團五丁三千七百三十 六濵海本色鹽一千一百一引五十八斤七兩有奇 折色鹽一千一百一十九引一百八十三斤十二兩 有奇黃巖塲團九丁七千六百七十九濵海本色鹽 ","72卷 ╱ (明) 胡宗憲修 (明) 薛應旂纂 ╱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17162,浙江,NULL,"(嘉靖) 浙江通志",嘉靖,1521,1566,1504,,"免逋官錢十四萬絹七萬疋綿十萬五千兩米二十 萬斛山陰境有 <img n=""17""/>2湖四環皆田歲苦潦信創啓斗 門導停潴汪之海築十一化匯浸為上腴民繪象 以祠更其名曰王公湖築漁浦隄禁民不舉子買學 田立義冢衆職修理尋上章請老以通議大夫致仕 喻樗字子才其先南昌人初愈藥仕梁位至安州刺 史武帝賜姓喻後徙嚴州樗其十六世孫也少從龜 山楊時游獨得其奥舉建炎進士累官工部郎中當 紹興間力主正論為時師表天下稱之孝宗即位用 為提舉浙東常平以治績聞所著有易義及玉泉講 ","72卷 ╱ (明) 胡宗憲修 (明) 薛應旂纂 ╱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17162,浙江,NULL,"(嘉靖) 浙江通志",嘉靖,1521,1566,2515,,"書程迥諸論辨玉泉講學錄楊與朱子語略楊簡慈 湖遺書葉味道朱子語類輔廣日新錄師訓篇孟夢 恂性理本旨汪自明禮義林朱謐正蒙解戴良齊輯 曾子遺書七十子說楊簡先聖大訓王爚輯言子車 若水道統錄王栢伊洛指南錄李直方正性論江左 淵源錄王涯太玄經注葉杰太玄經注戴良齊中說 辨妄張無垢語錄又言行編遺文元柳貫近思錄廣 輯 本朝謝鐸補伊洛淵源錄董遵洙泗論道錄金 華淵源錄趙鶴金華正學編章品正蒙解王守仁傳 習錄沈槩筆思記 ","72卷 ╱ (明) 胡宗憲修 (明) 薛應旂纂 ╱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17162,浙江,NULL,"(嘉靖) 浙江通志",嘉靖,1521,1566,2995,,"慶寺在府治北寺中舊有歸雲閣及翠屏一覽二亭 眞空寺在府城西南九里舊名疊石 朱李輔詩括蒼 山上雲山好雲 亦好可憐山下 僧看雲不知老 祥符寺在金鼇山宋建炎中高宗航 海嘗至此有御座尚存其西有如畫軒前挹海門諸 峰最為奇勝崇善寺在赤城山下晉大元初建唐許 渾有詩國清寺在天台縣北一十里舊名天台隋煬 帝為智顗禪師建唐一行禪師嘗於此學筭宋晏殊 類要云齊州靈巖荆州玉泉潤州棲霞台州國清世 稱四絕天封寺在天台縣北五十里隋僧智顗建□ □顗見一老父告曰遇盤石可止□此果如所言□ ","72卷 ╱ (明) 胡宗憲修 (明) 薛應旂纂 ╱ 明嘉靖四十年刊本"
17163,山東,青島,"(道光) 重修膠州志",道光,1820,1850,529,"卷十二 522-811 ╱ ","陽洞說法石石□□□舊有鐵板橋通出入今廢石室之東山壁 題雲逍菴菴西有黑龍潭潭西北有女兒石望如好女山頭婷立 也東南十里為帽子峰高十餘丈峰南臨海為象子門峰之東北 為大砦為闊落山為金把頂下有梧桐㵎地藏菊花等菴在焉大 砦之西為玉泉山山隱有石門寺金之玉泉院也寺西廊為磨鐵 菴寺東側即玉泉玉泉山所由名又東有冰洞臥象石獅子峰寺 南有鐘峰和尙石自仙人朱仲著山始而芳址久邈近人王無竟 僩諸城劉子羽翼明李漁邨澄中輩遊此法黃山若眞讀書於菴 皆諸人為之名云以上南條山自中條分支者也 掖人孫鎭大珠 山詩巍巍大珠 山其高逼星斗衝擊聞波潮豁爽見陵阜白日落海上青天挂峰 首劃然古石室元冥何代剖時時雲霞出夜夜風雷走古來棲真 ","40卷 ╱ (清) 張同聲修 (清) 李圖纂 ╱ 清道光二十五年刊本"
17163,山東,青島,"(道光) 重修膠州志",道光,1820,1850,558,"卷十二 522-811 ╱ ","月角山東麓之拔水坑東流 有巨石如人立故名石人泊 又東石河水自西南來注之水出陡 巖山東散泉湧發東流至紀家店西又一水自西北松山及飯牛 嶺水合來注之又東逕驛山北玉泉水自南來注之水出大珠山 之玉泉高志云淸瑩如玉故名北流里許出山東北流至石峽邨 又一水自西南崆峒山來注之又二里黃金墸水自西相公山來 注之均入於麗水又東北逕王家樓至雙鳯山前合於風 黃山河源於齊城山之西南土人名其山曰黃山水因名之南流 逕虎埠山東北為姜家窪又東逕河岩邨前蘭水自北鏡臺山來 注之又東南由盧家灘入於柴胡蕩 港口河源於小珠山陽屈曲南流三里餘有一水自西㠐嶤山來 ","40卷 ╱ (清) 張同聲修 (清) 李圖纂 ╱ 清道光二十五年刊本"
17163,山東,青島,"(道光) 重修膠州志",道光,1820,1850,904,"志五 885-945 ╱ 賦役 885-945 ╱ ","八年進士觀政刑部未補官卒與其父慎修并祀鄉賢祠 高光烈 張汝翼 姜潤身 馬思問 高光烈字承夫一字玉泉貴曾孫正德五年舉人任山西平定州 知州性廉潔政尙寬平見用嚴刑者輒深惡之然賦辦事集吏民 畏服雖武健者謝弗如尋調絳州去之日士民攀臥悲號 據山西 通志名 宦 傳 再調北直隸霸州所至皆有政聲遷魯府左長史致仕歸卒於 家曾孫瀚別有傳張汝翼其先樂陵人永樂時有文綱者始來遷 子翔翕孫瓚見選舉汝翼為翔孫正德十四年舉人授北直隸奇 縣知縣建中條書院選生徒讀書其中教以勤學多聞力行古道 運河汛濫波及城下不沒者三版汝翼衣製荷鍤書夜露居城上 ","40卷 ╱ (清) 張同聲修 (清) 李圖纂 ╱ 清道光二十五年刊本"
17163,山東,青島,"(道光) 重修膠州志",道光,1820,1850,1418,"古蹟 1407-1423 ╱ 卷三十九考三 1407-1423 ╱ ","黔艾山祠魏地形志黔陬縣有野艾山祠水經注柜艾山即齊記 所謂黔艾山也考古錄以為鐵橛山黔艾山上有古祠當即地形 志所云野艾乃黔艾之訛耳或又云黔字書云巨金切音與根近 黔與根字形雖異而音則一漢書注根艾即黔艾之借音說亦可 通 板橋鎭海神廟宋起居郎楊景略使高麗還奏立東坡嫌板橋湫 隘欲立於文登而楊不從東坡詩云頃年三轉使幾為蛟鱷吞歸 來築神宇要使百賈奔注板橋商賈所聚當即今之海廟其地在 宋時潮汐往來故立海廟焉 寺觀之古者玉泉寺在州南百二十里大珠山麓一名石門寺金 ","40卷 ╱ (清) 張同聲修 (清) 李圖纂 ╱ 清道光二十五年刊本"
17163,山東,青島,"(道光) 重修膠州志",道光,1820,1850,1427,"金石 1423-1525 ╱ ","玉泉菴碑大定五年立碑在大珠山菴内階西東向高二尺許正 書陰列銜名今已破裂 大安石柱在治西南六十里孟慈社田中正書大安某年十二月 某日立十餘字字不滿寸亦朴率 孔密州述祖碑在治西南七十五里孔家莊篆額十字五行孔密 州追述祖先之墓誌大意謂密州宣聖之裔遭亂失譜乃追述祖 妣以下名氏以示後人語頗沈痛無朝代年號及書撰人名惟云 時庚寅年十月定遠大將軍元帥右都監知密州驗其官乃金元 制庚寅疑是金哀宗正大七年若為大定十年之庚寅與元之兩 庚寅不應不書朝代年號惟金自宣宗癸酉丁丑密州再破於蒙 ","40卷 ╱ (清) 張同聲修 (清) 李圖纂 ╱ 清道光二十五年刊本"
17165,山東,聊城,"(道光) 冠縣志",道光,1820,1850,674,"原序 63-1597 ╱ 原修姓氏 63-1597 ╱ 地輿志卷之一 63-1597 ╱ 沿革 63-1597 ╱ 星野 63-1597 ╱ 疆城 63-1597 ╱ 形勝 63-1597 ╱ 山川 63-1597 ╱ 古蹟 63-1597 ╱ 八景 63-1597 ╱ 風俗 63-1597 ╱ 建置志卷之二 63-1597 ╱ 城池 63-1597 ╱ 公署 63-1597 ╱ 里社 63-1597 ╱ 鎮堡 63-1597 ╱ 市㕓 63-1597 ╱ 橋隄 63-1597 ╱ 坊表 63-1597 ╱ 郵遞 63-1597 ╱ 營伍 63-1597 ╱ 機關 63-1597 ╱ 食貨志卷之三 63-1597 ╱ 户口 63-1597 ╱ 田賦 63-1597 ╱ 倉儲 63-1597 ╱ 榷税 63-1597 ╱ 鹽法 63-1597 ╱ 物産 63-1597 ╱ 學校志卷之四 63-1597 ╱ 學宫 63-1597 ╱ 祭儀 63-1597 ╱ 學額 63-1597 ╱ 書院 63-1597 ╱ 社學 63-1597 ╱ 學校 443-1597 ╱ 典禮志卷之五 443-1597 ╱ 壇廟 443-1597 ╱ 寺觀 443-1597 ╱ 公式 443-1597 ╱ 卹政 443-1597 ╱ 官制 443-1597 ╱ 職官志卷之六 443-1597 ╱ 文職 443-1597 ╱ 武職 443-1597 ╱ 宦績 443-1597 ╱ 選舉志卷之七 443-1597 ╱ 徵辟 443-1597 ╱ 制科 443-1597 ╱ 貢生 443-1597 ╱ 武科 443-1597 ╱ 仕籍 443-1597 ╱ 候選 443-1597 ╱ 封贈 443-1597 ╱ 捐職 443-1597 ╱ 學校畢業 443-1597 ╱ 人物志卷之八 443-1597 ╱ 鄉賢 443-1597 ╱ 卓行 443-1597 ╱ 忠勤 443-1597 ╱ 孝義 443-1597 ╱ 文學 443-1597 ╱ 僑寓 443-1597 ╱ 列女 443-1597 ╱ 藝文志卷之九 443-1597 ╱ 傳 443-1597 ╱ 記 443-1597 ╱ 表 443-1597 ╱ 詩 443-1597 ╱ 雜錄志卷之十 443-1597 ╱ 祲祥 443-1597 ╱ 紀變 443-1597 ╱ 異聞 443-1597 ╱ 仙釋 443-1597 ╱ 著述 443-1597 ╱ 塜墓 443-1597 ╱ 冠縣志 643-742 ╱ ","   財政主管人   辜崇臺 字峻峰冠縣人原職團防事務所所長兼 管財政六年任   劉汝琨 字玉泉冠縣人清文生曾任大名廵檢原 職團防事務所所長兼管財政八年任   宋培楨 字維周冠縣人原職財政管理員九年任    周學閔 字景騫冠縣人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後期 畢業原職財政局局長十八年任   宋維熙 字敬仲冠縣人省立第三師範後期學校 畢業原職財政局局長二十年任二十二     年五月改爲縣政     府第三科科長    建設主管人   劉延斌 字憲章冠縣人金陵大學農科速成班畢 業原職實業所所長民國八年任 ","10卷 ╱ (清) 梁永康修 (清) 趙錫書纂 ╱ 清道光十年修民國二十三年補刊本"
17166,山東,聊城,"(道光) 東阿縣志",道光,1820,1850,631,"卷之十五 614-687 ╱ 藝文志一 614-687 ╱ 著述 614-687 ╱ 詩 626-687 ╱ 賦 620-687 ╱ ","淙水景色未可殫青虛涵雲曰滴瀝鳴琅玕主人有逸興為我陳盂盤解衣坐魚笱揮 手截素湍瑩徹青玉鏡照我顏色丹冷冷漱瓊液飛沬盡可䬸袚洛未為盛臨濠愜所 觀馳暉速短炬走海無停瀾能將雙蓬鬢逐彼兩跳丸空歌望前路於此且盤桓    夏日邀朱令君飲楮村石淙          于慎行 山公在襄陽日醉習池月歌聲起銅鞮至今名未歇我侯有仙標邈與世人絕抱琴出 邑郭來采石淙蕨石淙何潺湲流水歕玉屑蕭颯洞壑鳴五月寒人骨方塘一片石混 沌本無缺自從庖犧來畫作赤文裂遠望峽水流猶似天山雪此中有眞賞欲語不可 說掃苔臥石坪山月歸可挈    桃邱                  長樂  謝肇淛 桃邱一坯土高與培塿齊古道無人烟芳草何萋萋會盟有遺壘介駟猶疑嘶風雨晦 林薄悠忽幻虹霓精靈不可測市語非無稽不見海上山空中聞天雞    題挂劍臺              國朝東平  陸叢桂 ","24卷 ╱ (清) 李賢書修 (清) 吳怡纂 ╱ 清道光九年刊本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17166,山東,聊城,"(道光) 東阿縣志",道光,1820,1850,653,"卷之十五 614-687 ╱ 藝文志一 614-687 ╱ 著述 614-687 ╱ 詩 626-687 ╱ 賦 620-687 ╱ ","咫尺岳色已氤氲    扈扆                   朱維京 選勝窮幽賞名泉許再過亂山飛玉屑絕壁走銀河氣結青雲溼聲疑綠綺和開心隨 止水無意問前波    中秋登東阿城樓              朱應轂 東郡逢佳節南樓上小梯牕迎歸雁近坐覺遠峰低魏闕燕山北黎陽魯甸西清輝眞 可戀不寐信烏啼    東流泉                  朱應轂 清流環曲徑翠色映遙岑山靜少人跡林深多鳥音雨餘雲破練月上酒浮金千里來 知己同游愜素心    魚山夜泛                朝城  謝 註 雨歇秋溪冷扁舟入夜遊雲開桂子嶂月遍蓼花洲鴈翼天相遠猿聲山共幽長吟風 ","24卷 ╱ (清) 李賢書修 (清) 吳怡纂 ╱ 清道光九年刊本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17168,山東,聊城,"(民國) 臨清縣志",民國,1911,1949,258,"疆域志 179-271 ╱ 古蹟 253-271 ╱ ","凰嶺後因居民掘土開闢田地嶺之體積日漸縮小現所存者高 不過二丈長不及半里民國二十一年於嶺之東南建築民衆體 育塲二十二年又於嶺下建築進德分會嶺上建草亭一自是園 亭稱勝游人如織較前更煥然改觀矣邑中十景之鳳嶺鍾英即 此 蓮花池 在衛河西十五里上為耿貴人墓地下水瀦則成蓮俗 稱蓮花池 漱玉泉 舊志稱有古井在道署西今博源門內迤南離水底丈 餘有泉旁出自甃間噴薄下注聲如珮環副使陳璧為護欄幷覆 以亭今亭圮井存官民咸取汲焉 ","16卷 ╱ (民國) 張自清修 (民國) 張樹梅等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17168,山東,聊城,"(民國) 臨清縣志",民國,1911,1949,1076,"人物志 965-1286 ╱ 篤行 1063-1129 ╱ ","洓水家儀補四禮崇儉懷刑錄嘉樂堂文集柏時暢字抱中性純 孝篤友于生平守正不苟言笑日理家務夜則課子姪輩讀書 每至宵分不倦仲子光緒從孫肯堂皆以次鵲起晚年倣白太 傅故事聯郡中耆英為南極社如胡建叟彭南溟諸人皆八九 十叟每會言諭丰采古道照人都人士至今猶艷稱之康熙乙 卯舉鄕飮大賓子光斗字藴生號玉泉積學嗜古以躬行實踐 為本康熙庚辰受知於柘城竇靜菴成進士靜菴以祖筠峰所 箸語錄及學規授之平居端莊動定有則每云聖賢學問不過 主敬同年劉靜巖酷嗜酒後節飮語人曰藴生我嚴師也能勿 檢乎為張副使孝先所重延主清源書院庚寅謁選掣德清令未 ","16卷 ╱ (民國) 張自清修 (民國) 張樹梅等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17170,山東,淄博,"(民國) 齊東縣志",民國,1911,1949,145,"卷二 99-233 ╱ 建置 99-233 ╱ 沿革 99-233 ╱ 疆界 102-233 ╱ 城池 112-233 ╱ 公署 116-233 ╱ 學校 121-233 ╱ 壇廟 143-233 ╱ ","    廟于公祠李公祠觀音閣九聖閣眞武閣行香寺玉泉寺觀音堂     白衣菴碧霞宫等均在舊城内外亦隨河決而漂没遷城九扈以     後除重建文廟外惟建有城隍龍王土地獄神各廟他無所聞鄉     區除重修古廟外亦鮮有創修新廟者茲據九扈新城所有及鄉     區古廟之載在舊志者考其存廢如左 城隍廟   在北門裏於光緒二十年遷城時購買東至書院西偏建魯班廟南北   至民地南北長三十三丈東西寬十五丈四尺合地八畝四分七釐計   建大殿三間殿前抱廈三間殿後親宫三間東西班房各三間東西廊 ","6卷 ╱ (民國) 梁中權修 (民國) 于清泮纂 ╱ 民國二十四年石印本"
17170,山東,淄博,"(民國) 齊東縣志",民國,1911,1949,655,"卷五 591-878 ╱ 人物志 591-878 ╱ 事蹟 592-878 ╱ 鄉賢 592-878 ╱ 仕蹟 591-878 ╱ 忠烈 621-878 ╱ 孝友 631-878 ╱ 義行 638-878 ╱ ","  便之 李芳若   字玉泉附貢生昌陽鎭人端方公正樂善好施有族人紹貴家赤貧死   不能葬代為治棺並賻以金卹其家後赴章邑夜歸遇盗持兵强逼勢   不得脱乃下車自責曰我李某终身行善問心無愧何乃遭此盗聞名   羅拜曰誤觸尊駕幸無罪遂散去鄉人聞之以為有彦方之風云 李 墅   字寄齋庠生幼讀書輒有異解出人意表師友器重之中年病目盲於   視猶與邊蔭棠等結一義社為鄉里排解不辭辛苦光緒十一年黄水 ","6卷 ╱ (民國) 梁中權修 (民國) 于清泮纂 ╱ 民國二十四年石印本"
17171,山東,濟南,"(道光) 長清縣志",道光,1820,1850,160,," 當字字馨   卓錫泉 都大緇流也好奇錫傳乳竇注山陂玉泉第一惠泉二問爾神 僧卓者誰    摩頂松 長安辭闕來西竺摩頂松何在魯東遷固猶然有蹖駁稗官奚 怪語多空    鐵袈裟 鐵鑄袈裟圖久住誰能著得自元超蒲牢設擬鯨魚發也似鐘 聲披七條 ","16卷 ╱ (清) 舒化民修 (清) 徐德城纂 ╱ 清道光十五年刊本"
17171,山東,濟南,"(道光) 長清縣志",道光,1820,1850,290,,"   盧保 五莊     褚家集  焦家寨  朱家寨    仁和莊  李家莊    馬南 五十五莊     龍風莊  高家莊  趙家行  二賢莊    馬西莊  陳家溝  小張家莊 傅家莊    深溝灣  蔓菁峪  韓家莊  段家莊    何家莊  尹家莊  學城莊  劉家峪    義合莊  西疃莊  柳行頭  書堂峪    劉家口  紙房莊  興隆莊  王家莊    高家行  五眼井  龍灣莊  紅廟莊    鄭家莊  大崔家莊 小崔家莊 小核桃園     大核桃園 李家莊  東義合莊 七聖莊    馬東街  郭家莊  宋家莊  三合莊    關王莊  潤玉泉  小劉家莊 雙槐樹    楊家土屋 季家莊  東張家莊 太平占    東王家莊 二合莊  張家老莊 白石崖    焦家莊  莊科   聖佛站 ","16卷 ╱ (清) 舒化民修 (清) 徐德城纂 ╱ 清道光十五年刊本"
17171,山東,濟南,"(道光) 長清縣志",道光,1820,1850,980,,"  級每級門四牕六皆磚石為之唐天   寶中建宋嘉祐時重修元明屢修之    登塔作 南燕王重儒 明季人   寶塔巍峩振地靈摩雲劍閣暎高屏應經鍊石神媧手   玉柱擎天碧海青      西偏為藏經殿 在千佛殿西有元張起巖創建 龍藏碑乾隆十五年燬於火 其後為倚    翠亭   迤西為和尚林 有唐天寶中僧慧 崇塔及宋元塔銘    禮慧崇塔詩 明逹觀大師釋眞可   龍盂盛得玉泉流法雨慈雲處處周巖樹猶含天寶色   西風落葉不勝秋      西北為臥佛堂堂前為松風閣 臥佛堂在塔北崖上頗幽 雅堂前有小閣守道王紀   遊此愛之題曰松風閣    登松風閣 齊河房 愷 ","16卷 ╱ (清) 舒化民修 (清) 徐德城纂 ╱ 清道光十五年刊本"
17171,山東,濟南,"(道光) 長清縣志",道光,1820,1850,1004,," 釋氏徒復其本歟老氏謂禍兮福所倚斯可見矣東北崖  上土平處古堂殿基宛然石柱礎鐵像下體尚存蓋法定  始置於此為後來者遷之也今其屋尚存僧之辟穀者講  習者居之以遠喧雜川中有一易之田十夫屋千楹歲租  月僦以足經費唐相李吉甫纂十道圖以潤之棲霞台之  國清荆之玉泉合茲寺為四絕慶歴三年予為長清尉寺  居封内周覽色景不知屬厭餘三則未之見也爾後十二  年之官道復□于主僧重淨以記見假他日因具道山水  奇偉經始肯構盛衰本末附勒於石或模之遠方俾未遊  者見之一覽如目擊且使知靈蹟巨麗信為一絶得以較  雄勝於  三者云    遊靈巖記 宋元祐中濟南從事卞□育 濟陰人  齊有靈巖寺居天下四絶之一海岱間山水之秀無岀其  右者僕為郡從事被檄屢到焉長廊大厦其製甚雄擊石  嗚金其徒甚衆斷基壞趾古殿石闕五季之遺跡往往具  在山僧引導而悉觀之涉溪之東靈峰插天巍然對峙穹  窿似可通行山僧指之曰此東天門也天門之西一峰特  高其平如席寺之基址皆在其下山僧指之曰此方山也  有證明像焉具杖履而徧登之羊腸鳥道縈紆盤曲且□ ","16卷 ╱ (清) 舒化民修 (清) 徐德城纂 ╱ 清道光十五年刊本"
17171,山東,濟南,"(道光) 長清縣志",道光,1820,1850,1037,," 高貯月深清泉雙鶴舞老檜萬龍吟閴寂消塵慮清虚愜  素襟皈依欣有地慚愧未抽簪    萬歴乙未孟冬偶遊靈巖賦此 漷陰王 禧  萬山叢裏簇烟霞别有人間度歲華雲護洞巖浮貝葉泉  流甘露沁心花袈裟已脫塵凡外功德應超上乘家清夜  得騎雙鶴去西方境路不為賒    遊靈巖寺有序布政陳文燭     寺蓋在泰岳西北麓四山擁翼棟宇連雲摩空千     霄莫可名狀唐人纂十道圖經以此與棲霞國清     玉泉為宇內四絕余得遊焉眞一適也  名刹高巖裏遺碑古道傍岱宗看未了寶塔見還藏白兔  驚神異青龍事渺茫朗公曾過魯初祖盛於唐錫杖泉留  月袈裟鐵染霜潛龍應解脫幽鶴任飛揚取水眞甘露尋  溪得異香茶椒供佛座梧竹滿僧房慧日懸精舍慈雲護  法堂鵲巢千樹頂鶴遶五花廊牽木遊偏好披衣臥不妨  偶來依淨土倐爾又河梁    同登靈巖 長清訓導膠西李先菲  一叩禪關色相空無譁境界鬱蘢葱群峰突兀雲霄外寶  刹輝煌金碧中晝靜客遊鐘引徑夜深僧誦鶴驚叢臨風  握手同登眺遍覽蓬濊興未窮 ","16卷 ╱ (清) 舒化民修 (清) 徐德城纂 ╱ 清道光十五年刊本"
17172,廣東,梅州,"(光緒) 嘉應州志",光緒,1875,1908,515,"卷八 481-603 ╱ 禮俗 481-603 ╱ ","含用銀曰含口銀   白虎通德論所以有飯含何緣生食不欲虛其口故含用珠   寶物何也有益死者形體故天子飯以玉諸侯以珠大夫以   米士以貝士喪禮貝三實于笲稻米豆實于筐注貝水物古   者以爲貨司馬書儀改爲用錢三家禮明會典庶人喪因之   然吳荷屋云含飯之禮古用米貝貝乃水蟲之甲卽書顧命   所謂大貝是也古者以貝爲貨如今用錢非謂貝卽錢也書   儀蓋誤又云錢有銅腥且易鏽澀甚非所宜今制三品以上   含用小珠玉七品以上含用金玉屑八品九品含用金銀屑   凡品官自八品以下與士禮同然則今俗乃今制通行之士   禮也 丈夫以粗麻一幅裹首麻皮一莖作帶㪚而下垂草屨齊衰以 ","32卷 ╱ (清) 吳宗焯修 (清) 温仲和纂 ╱ 清光緒二十四年刊本"
17173,山東,濱州市,"(嘉慶) 長山縣志",嘉慶,1796,1820,1285,,"憑誰傳史筆白楊秋樹雨濛濛    和未谷陪蕭明府北極臺遊眺遇雨韻 小雨輕颺夕照㣲崇臺憑眺興忘歸形依鶴膝三分瘦味 戀猪肝一片肥香泛鬱金淸竹葉□□濃翠濕垣衣相陪 無用笙歌聒座上仍聞玉屑霏    淦濵春日晩眺 薄暮城南路風光觸處迷夕陽平野外人影小橋西春水 涓涓緑晴雲澹澹低踟蹰凝望眼花落滿前溪    楊家峪二首 崎嶇争一綫馬上意忡忡曲折霜蹄滑低迷草徑封懸崕 ","16卷 ╱ (清) 倪企望修 (清) 鍾廷瑛纂 ╱ 清嘉慶六年刻本"
17177,山東,濰坊,"(乾隆) 諸城縣志",乾隆,1735,1796,202,"志二 181-472 ╱ 總紀上 181-472 ╱ ","迤邐東下九十餘里入縣境山產錫故名礦岸堆白石 遠望之皚皚如雪東南麓有公冶子長墓見古蹟考自 錫山東北由祝家樓邨北嶺至平昌故城東荆浯合流 處止焉自錫山東南歷苔山俗名莽山也至普慶邨臨 濰水止焉各長四十里也自錫山東北二十里至石龍 山又東五里為荆山山多荆榛故名其巓有鳳臺石其 西有玉泉又南十里至宋家樓邨東嶺土皆赤又東北 十二里至婁家莊東嶺自此由慕容店東南至斫邨嶺 及城北官莊者可四十里也由扳倒井邨北嶺東歷霞 岡至高密梁臺邨北者可六十里也然霞岡邨北古人 ","46卷 ╱ (清) 宫懋讓修 (清) 李文藻等纂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17177,山東,濰坊,"(乾隆) 諸城縣志",乾隆,1735,1796,209,"志二 181-472 ╱ 總紀上 181-472 ╱ ","卧象山亦屬九仙以李澄中諸人闢之始自成一山所 在皆予以名記云峰之名九惟瓏塔最秀石門之已名 未名十有一鐵壁之傑門倍奇潭之名八霜潭獨峻而 肅所命名多於其處刻石焉 五蓮山在九仙東五里本名五朶九仙之別峰也明神 宗勅建光明寺賜名五蓮始自為一山見方伎傳寺西 北曰流雲峽其左右有天竺峰古雲堂寺在其下峰上 太乙池生九節菖蒲漱玉泉繫馬峰掛月峰織女洞蓮 葉舟謝豹石亦有荷葉棚寺東曰櫻桃㵎其左右有龜 峰吐日峰寺東北曰彌勒頂其左右有七佛幢亦曰覆 ","46卷 ╱ (清) 宫懋讓修 (清) 李文藻等纂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17177,山東,濰坊,"(乾隆) 諸城縣志",乾隆,1735,1796,275,"志二 181-472 ╱ 總紀上 181-472 ╱ ","里李丈集東禪寺明嘉靖六年碑云自唐咸亨二年 始是名李丈東院金時奉勅重修改名壽聖明正統四 年重修改今名按金時石刻部牒寺改立於大定四年 也西北四十里賈悅集南慶寧寺金大定元年建五十 里荆山社玉泉寺唐貞觀七年建宋哥莊興國院舊名 地藏創建莫考元延祐七年重修易其名二寺今並圮 六十里西院社紀信廟前志云漢時建正西三十五里 徐宋莊壽寧寺元至正元年建東南三十里盧山安國 寺創建無考寺側有元時塔見金石考前志云簡寧宫 今安國寺五代時孫見為道士所居按五代史作廬山 ","46卷 ╱ (清) 宫懋讓修 (清) 李文藻等纂 ╱ 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
17178,山東,煙臺,"(乾隆) 掖縣志",乾隆,1735,1796,136,"卷一 100-209 ╱ 山川 122-139 ╱ ","   乾隆二十年知縣張思勉重濬   龍溪 寒同山南五里深澗中溪口一石題曰龍溪    懷寧劉若宰書澗側有洞曰梅岑洞有大士像極    工秀   青龍泉 城東門外壕下水清冽資汲灌   文泉 城東南角壕下正對文昌閣味絕佳為掖名    泉第一   鳴玉泉 城西三里五泉竸吐琤瑽有聲北齊時建    鳴玉亭其上宋元豐間郡守馬淵更立五龍廟今 ","8卷 ╱ (清) 張思勉修 (清) 于始瞻纂 ╱ 清乾隆二十三年刊本"
17178,山東,煙臺,"(乾隆) 掖縣志",乾隆,1735,1796,1278,,"傍檐咫尺接蓬瀛半天松栢魚龍影白晝旌旗風雨聲 大祀前朝留寶册殘碑剝落任縱橫    憶萊子四首         王士祿 時復尋春郭烟光縱目寛山姿濃大澤潮泊三韓小 立抛藤杖微吟側籜冠一尊石凍酒未厭海風寒 委巷柴門接閒情習□農禦寒收海帶供爨斧山松露 麴清春釀沙秔浄晚春家家資網筏處處狎魚龍 風土看真異圖經載未周海颷常北至河水盡西流□ 石緑沉似鹽場玉屑侔居人諭井味中劃定何由 ","8卷 ╱ (清) 張思勉修 (清) 于始瞻纂 ╱ 清乾隆二十三年刊本"
17179,山東,威海,"(光緒) 文登縣志",光緒,1875,1908,279,"卷四 247-355 ╱ 寺觀 271-323 ╱ ","香水菴在香巖寺東有泉出香山故菴得名焉建置無考 蓮花院在城東北一里建置無考久廢院之西南有唐景福二年和尚 皈敬石幢院或建於唐時幢八面東南二面刻記並官紳題名自文登 令以下主薄縣尉司衙司司功司差科司司户司司倉司法司士兩税 並皆列名唐時職官紳耆之可考者賴此一幢餘六面刻佛經西一面 字已剝蝕餘皆完好   皈敬石幢文  仙師俗姓張氏法諱皈□當邑人即靈塔大師上足也幼歸釋氏長參玄宗一言分道□□眞□挂□□  峰久歷星歲近廁茲院未更歲餘疾恙漸縈即赴麗請付屬斯在遷神浄方春秋□有七法景□之首五  月九日已歸大寂門人全意等以絕粒齋心香花供養素服三載禮之如存□捨兹所有建彼□勝幢焉  於是召良匠鑿□山穿□地而取奇石翦長林而取珍材役百千人功計字一之歲莫不念□□□□□  雙逝玉屑迸飛石火電耀吐蓮花之仰覆垂瓔珞之□横瑞氣祥雲若盤龍之偃騫□□□□□□□之  遨翔一紬眞文横鋪八面以日計時功圎既就乃卜縣之艮位置院之坤宮地連□渤□□□□四山如  華日之形萬象帶含春之景坐中秀氣視遠近之江山枕上泉聲聽曉夜之流水奇希無夏之□□□□ ","14卷 ╱ (清) 李祖年修 (清) 于霖逢纂 ╱ 清光緒二十三年修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179,山東,威海,"(光緒) 文登縣志",光緒,1875,1908,791,"卷九 754-937 ╱ 人物二 754-937 ╱ ","雄屬保定瘠邑又當孔道驛供甚煩隸卒恆暗簽殷實以供役崇進曰 國家驛騎盡歸官養原以軫恤吾民擾民非立法意有私索者以三尺 治之自是無敢以折乾借馬為詞者雄東南窪田近河下流得隄乃可 耕而隄址與任邱連界兩縣相諉歷數十年不成崇進與任邱知縣劉 果分任之隄成饒穫者數千家雄人勒石頌德擢工部虞衡司主事 敕督夏鎭河閘監蕪湖兩部稅務兼理琉璃黑窰兩廠廠政一清管京 畿內外玉泉河道適 鑾輿至問河道源委及修濬年月應對稱 旨 遷屯田司員外郎陞刑部雲南司郎中謹視爰書據律斷獄凡可矜疑 者務求開釋惟求其生不得者乃坐之在司四年無寃獄出守淮安府 淮安為江南大郡衝要難治又會康親王平南還丁旅數十萬衆取道 ","14卷 ╱ (清) 李祖年修 (清) 于霖逢纂 ╱ 清光緒二十三年修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179,山東,威海,"(光緒) 文登縣志",光緒,1875,1908,949,"卷十 937-992 ╱ 人物三 937-982 ╱ ","道獨早家庭敦孝友為文磊落有奇氣學宗宋儒凡經書中切要語如 大學誠意正心中庸戒懼慎獨詩之抑戒篇禮之莊敬日強句日夜三 復不厭課子弟胥本於是將没之前一夕口誦程子四箴至傷易則誕 傷煩則支氣息緜緜幾不能舉其詞易簀時猶大呼人心道心者數四 平昔之所養可知矣 門人于朝 相墓詰 畢乃謙字六吉諸生工詩詞所作梅花亭傳奇為時所稱 家 傳   邑人呂肇齡梅花亭傳奇序  今之論者動云聖賢之言道其常寓言之書出以奇是大不然夫天壤之六何所不有幻化之這何所不  至齊諧志怪博物記異不必奇也士君子不得志於時往往悲憤於邑鬱於中而大作於外藉院本俳詞  消其胸中壘塊不至怳惚杳渺恢詭譎怪不止此吾讀六吉先生梅花亭之作歎為不可及也先生善治  詩詩以窮工先生窮矣詩安得不工而詩又不足以盡之於是乎更撰劇詞調律呂協宮商雕鏤刻畫渾  脫漓蹝其言遭逢也以功名其言遇合也以夫婦其滅巨寇也為朝廷立功其譜樂府也為國家鳴盛無  一非奇實無一非常他日付之伶人演之旗亭不且可醒人世之瞶瞶哉憶己卯余讀書耳馬先□設帳  石羊相距里餘每乘暇辱臨為玉屑談今不獲合并者十年於茲矣丙甲予復館耳馬先生移趾枉顧出 ","14卷 ╱ (清) 李祖年修 (清) 于霖逢纂 ╱ 清光緒二十三年修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180,山東,濟南,"(民國) 商河縣志",民國,1911,1949,221,,"  婁峻山字霄峰于家屯人性和平工岐黃尤善外科無論遠近    有求必應不索謝年三十六歲卒人多惜之   王恩普武庠生存心忠厚品行端方通醫術   王川榮字渉凡黃家屯人性高曠嗜書畫耽吟咏幼雖家貧不    貪非義之財老精岐黃脈理能窮其奥善用奇方重劑不落    庸醫蹊徑救人無數遠近知名   王玉泉字瑤臣王相吳莊人邑庠生精醫學尤善治瘟疫傷寒    有起死回生之妙   趙本潭字淞泉城北十牌甲趙莊人邑庠生品行端方早失怙    事母至孝精岐黃術几病可為不可為一見而决尤善治瘟 ","15卷 ╱ (民國) 石毓嵩修 (民國) 路程誨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17180,山東,濟南,"(民國) 商河縣志",民國,1911,1949,859,,"峙望玉屑之霏微麗水分流喜金沙之燦爛留賓而禮歸淳樸麥 飯乳茶賽神而調奏昇平蘆笙銅鼓方言錯亂不僅伴仙率選之 音夷婦離奇多是赤足蓬頭之狀孩提說法早知佛國因緣窕 當壚儼傚文君風度見聞日擴情興彌佳無何返斾會垣行春首 郡昆池浩蕩全從眼底收來華嶺崔嵬不教面前放過催耕野館 攬勝概於層樓禱雨龍潭求仙蹤於古刹優曇為菩提之品貴比 唐梅貝多傳梵莢之精名齊漢柏於是因時寄意對景抒懷發逸 思於毫端運清心於腕底狙公 <img n=""9""/>子取作詩材瘴雨蠻煙悉添吟 興排成韻語聊當紀異之編寫出閒情不比籌邊之策豈眞文翁 立教端藉談詩或者宋玉多愁偏工賦物自鳴天敢云鏤金錯 ","15卷 ╱ (民國) 石毓嵩修 (民國) 路程誨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17188,山東,東營,"(民國) 續修廣饒縣志",民國,1911,1949,587,"政教志 252-1151 ╱ 禮俗十 252-1151 ╱ 祭祀典禮 252-1151 ╱ 婚喪儀式 252-1151 ╱ 鄉風習慣 252-1151 ╱ 方言農諺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读取数据错误 252-1151 ╱ ! 252-1151 ╱ ","  宋未下世祖知其勇召見俾與乎不烈拔都等同行荆南等處   招討司事抵峽州青草灘以霖雨還屯玉泉山既率兵三千攻   安進下寨破之還至襄陽樞密院命督造戰艦運舟襄陽下奉   旨從大軍南伐二十年冬至隆興宋軍突出城逆戰公直敗之   追抵城下併踰壕焚其樓櫓隆興降由是南安吉贛皆望風款   服又令第三子忙古臺攻梅關破淮德山寨入廣東至南海皆   下之詔授武毅將軍管軍上千户召入加昭勇大將軍管軍萬   户佩金虎符會伯延伯答罕秃忽魯叛於西夏率軍討平之十   八年五月陞輔國上將軍都元帥宣尉使鎭別十八里初帝詔   以長子泰襲萬户公直自陳語詳泰傳乃以忙古臺襲從之鎭 ","28卷 ╱ (民國) 潘萊峯修 (民國) 王寅山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17197,山東,濟寧市,"(萬曆) 兗州府志",萬曆,1572,1620,1130,"卷之十八 1088-1228 ╱ 山川 1088-1228 ╱ 橋梁 1088-1228 ╱ ","  甘露舊泉 甘露新泉 潘波舊泉 潘波新泉   里澇溝泉 大玉溝泉 小玊溝泉 三角灣泉   東岩石縫泉     西岩石縫泉  以上諸泉俱從西流入泗轉達  漕河其源脉出處詳見漕河類   盗泉 在縣東北高陘山之陰孔 子不飲盗泉之水即此   卞橋 在縣東五十呈卞莊子城東一里 跨泉林泉上金大定二十二年建   苗橋 在縣東二十五 里天順二年建   鮑村橋 在縣東 十里   里仁橋 在縣西三 十五里   縣   雲龍山 在縣東三十里舊有玉泉已 竭今稍北百步突出一泉 ","52卷 ╱ (明) 于慎行纂修  ╱ 明萬曆刻本"
17197,山東,濟寧市,"(萬曆) 兗州府志",萬曆,1572,1620,1884,"卷之二十五 1858-1948 ╱ 物産 1858-1948 ╱ "," 葵大莖小葉者名終葵有毛  汋者名莃莬葵亦名天葵   楊花 葉細而長枝條裊娜花白 如綿隨風飄舞輕狂似雪   蔓陀羅花 色白狀如茄花實似青柿而皮刺 沃酒飲人能佯狂癲怪俗呼風茄   長春花 一名四季花四 時相繼而開 迎春花 一名黄 雀兒   一剪金 花如金茸 類剪故名   山丹花 獨而花赤一 種大者名勾丹   玉簮花 一名白鶴質素 香冽其狀如簮 石竹花 叢生花 如纈錦   玉屑花 一名珍 珠花    金鳯花 一名鳯兒花有數 種亦有多葉者佳   夾竹桃 葉似竹 花似桃    木香 花白小而香細朶垂 絲匝地一名酴醿   枝蓮 一名野 牡丹    金燈 莖直上枝一 花光熖如燈   金盞兒 葉細長者色 狀似金杯  雞冠花 紅白二種類雞冠 佛書云摩羅奢花 ","52卷 ╱ (明) 于慎行纂修  ╱ 明萬曆刻本"
17197,山東,濟寧市,"(萬曆) 兗州府志",萬曆,1572,1620,3689,"卷之四十八 3644-3692 ╱ 寺觀 3644-3692 ╱ ","  三官廟 在縣西 門外    關王廟 在縣北門内正徳 間知縣黄琮建   南嶽行祠 在縣西北 六十里  圓明庵 在縣西 北隅   明覺庵 在縣西南 四十里   南泉庵 在縣南 門外   青山庵 在縣北八十 里青山社   費縣   開福寺 在縣東元 祐間建   蒼巖寺 在縣 南   城陽寺 在縣毛 溝社    芙蓉寺 在縣東 流社   勇泉寺 在縣安 田社    開陽守 在縣關 陽社   靈寺 在縣髙 橋社    荆山寺 在縣息 城社   玉泉寺 在縣廣 泉社    箕山寺 在縣接 與社 ","52卷 ╱ (明) 于慎行纂修  ╱ 明萬曆刻本"
17198,福建,龍巖,"(嘉靖) 汀州府志",嘉靖,1521,1566,114,"卷之二 102-173 ╱ 山川 102-173 ╱ ","  新泉陳詩云涇石無聲下無穴停之不盈酌   不竭銀瓶送響落清甃鏡奩破碎冰壺裂又   云奇哉江南郭夫子一顧能令泉價美郭云   惜哉無名人不聞惟有寒泉弄清泚法林院   今   廢 湯泉 在縣南青泰里何田市周圍數十丈 能熟生物宋紹興間衆砌石池疏寒   泉以减其烈覆以兩室以别男女澡浴旁結   菴名無垢後一在縣南安仁保由石竇湧出   溉田   甚多 玉泉 在縣東七十里流為瀑布舊 有佛菴前後植茶號玉泉茶 南泉    亭井 在富文坊濶丈 許引手可掬 鄞江井 在縣東右廂金 花坊深僅三尺   許溉田甚多外水入而   不溢内水出而不竭 萬户井 在青巖里胡 嶺坊大路傍   去縣八十里井泉甘美湧出四   時不竭可以供萬户之用故名 ","19卷 ╱ (明) 邵有道纂  ╱ 明嘉靖刻本"
17198,福建,龍巖,"(嘉靖) 汀州府志",嘉靖,1521,1566,325,"卷之五 319-330 ╱ 土産 319-330 ╱ ","   紫薇 茉莉 素馨 瑞香 紫荆 含笑    夜合 珍珠 鳯尾 御帶 棣棠 凌霄    鷹爪 牡丹 芍藥 菊花 蘭花 萱草    蜀葵 水仙 玉簮 百合 鶴頂 鷄    金鳯 金錢 罌粟 御仙 寶相 玉屑    木芙蓉 紫羅傘 白鶴花 金燈 扁竹    滳滳金 剪金紅 玉籠鬆 衮繡毬    剪春羅 紅荳蔻 ","19卷 ╱ (明) 邵有道纂  ╱ 明嘉靖刻本"
17198,福建,龍巖,"(嘉靖) 汀州府志",嘉靖,1521,1566,477,"卷之九 439-494 ╱ 祠廟 440-494 ╱ 楼䑓 439-494 ╱ 寺觀 439-494 ╱ ","   有潮聲生絕頂晚    風吹動半巖松 法林院 初名三教薦院更 各十方院復改今    名郡守陳軒詩雲邊借榻    開僧閣松下聴泉洗客心 伏虎庵 在左廂去 城五里有    青松對植蒼翠交䕃    盖一郡遊賞之所也 葉坑庵 在縣治東二十 里許即今白雲    山至正間廢成化間氏    任思明等募貲重建 景星庵 在方胡之側 宋端平間建    内有郡守    李華祠 麻潭嶺庵 在府城南古貴里圓 珠山側宋端平間建 白     鶴庵 在府城 東南 朱紫庵 在府城西北 頒條門外 玉泉庵 在 縣    治八十五里號王泉茶以其後山    有巨巖流出清泉如玉之色故名 豐和庵 在 縣    治七十八里建此奄後時年    多豐稔人氏多和順故名 善福庵 在縣治 九十里 ","19卷 ╱ (明) 邵有道纂  ╱ 明嘉靖刻本"
17198,福建,龍巖,"(嘉靖) 汀州府志",嘉靖,1521,1566,1100,"卷之十七 1032-1165 ╱ 歌 1032-1165 ╱ 賦 1032-1165 ╱ 頌 1032-1165 ╱ ","   吟鞭[T4]僉事范輅步上玉華嶺慳離尺五天臺    空迷斷蘚花落遂流泉物象㝩㝗出誰工雕    琢然欲從盧氏枕奈繫祖生鞭[T4]參政查約幾    經山下路不織洞中天色相誰雕石宫啇暗    滴泉白雲時蓊若瑶草故天然獨笑塵纓客    嚴程乂着鞭[T4]知府葉元玉邑人二氣相迎合    鎔成一洞天肌膚瑩如玉脉絡細通泉地勝    人躭此風飄興灑然明時當急用去去莫停    鞭[T4]僉事葉廷會籃與入嘉境洞裏一壼天石    巧蹲靈獸山深滴玉泉事功忘率爾次共    悠然驛路嗟修阻行行不住鞭[T4]僉事潘鑒雙    旌如翼玉華巔不度諸峰遠挿天萬物遭逢    原有數岧嶤空日望中懸[T4]知縣余禕十步九    嵯峨行人趁伴過閩山奇若此蜀道險如何    日漏中天影雷轟落澗波    要知夷岐者不在五丁多 玉華驛咏桂 [T4]都御 史王 ","19卷 ╱ (明) 邵有道纂  ╱ 明嘉靖刻本"
17224,浙江,嘉興,"(天啓) 平湖縣志",天啓,1620,1627,75,"卷一 73-106 ╱ 輿地一之一 73-106 ╱ ","為屏列疇為帶紀其秀曠酒船剪影粉凝香而勢 相壓踞則客卒起如畫一尺天不抱甕汲而挹彼 注兹素壤皆繡色志山水野渡舟橫誰為河廣民未 病渉志橋梁層樓貯像使繙梵騰章者单宿有居軍 持不匱惠此一方游民志寺觀當時則榮其人與骨 俱朽矣獨纍纍者在人苟堪懷九京可歸片樹勿伐 不則臠朽骨于地中唾遺迹于䂖頂有之徒以為累 也志祠亭志坊表志丘墓撫往事思來者遺徽新奕 使我懐古情深故志古蹟終之採諸玉屑絡作珠衣 庶文心多彩俄飛一夕之花地脉生靈長護千年之 ","19卷 ╱ (明) 程楷修 (明) 楊儁卿纂 ╱ 明天啓刻本"
17224,浙江,嘉興,"(天啓) 平湖縣志",天啓,1620,1627,318,"卷五 262-322 ╱ 輿地一之五 262-322 ╱ 坊表 262-322 ╱ 丘墓 275-322 ╱ 古蹟 297-322 ╱ ","鎭邊樓在乍浦城慿高四望諸夷恍在目中 聖堂關在縣東南十五里海物從乍浦海道入者此   為津要今路塞關廢無復行人古渡頭矣 孟姜搗石按武原志乍浦有孟姜女故居搗衣石尚   存 飛星石在陳山觀音殿忽有兩石從半山鬬墜一從   殿後壁滚入大士座下一墜殿之西屋瓦無損不   知以何因緣得入 玉泉池在縣東北大乘寺其泉澄清徹㡳可以煑茗   無半點塵滓與白玉恒似 ","19卷 ╱ (明) 程楷修 (明) 楊儁卿纂 ╱ 明天啓刻本"
17225,貴州,NULL,"(嘉靖) 貴州通志",嘉靖,1521,1566,1112,"卷之八 1034-1178 ╱ 未字號 1034-1178 ╱ 宫室 1061-1120 ╱ ","   鼓樓 在衛治東南 永樂間建 南樓 在衛治南即 通化門樓 竹石山房 在龍 山寺    新添衛    肅遠樓 在衛治北即北 門樓洪武間建    平越衛    威武樓 在衛治 南門 福泉樓 在衛治北門 俱正德間建 禮斗亭 在高真觀 内乃仙人    張三丰禮斗處也[T4]知府魏文相詩仙真勝蹟古城隈禮   斗臺空罩碧苔雲散玉泉龍已化風清松谷鶴重來大    還歳月渾無恙淪謝乾坤任刼灰我欲志機學蟬蜕丹   厓倚檻獨徘徊[T4]兵備副使趙之屏詩飛湍正抱遊仙臺    松秋間雲日日來老我百年還海岳夢君幾夜到蓬萊   鍾聲初斷僧歸竹酒興半狂月上梅忽送子規新舌軟 ","12卷 ╱ (明) 謝東山修 (明) 張道纂 ╱ 明嘉靖刻本"
17227,江蘇,淮安,"(萬曆) 淮安府志",萬曆,1572,1620,515,"淮安府志目録 5-724 ╱ 卷苐一 5-724 ╱ 學校志 442-522 ╱ 卷苐七 442-522 ╱ ","建兵燬洪 武三年建 古佛寺 在大引山後宋皇祐 二年建洪武二年建 玄妙觀 在舊 城西 南唐間化三年 建正統間重修 祥雲觀 在岠平村創建由無考嘗 有白雲氣生于上故名 上 眞觀 去治南一百里 正統六年建 玉泉庵 在馬耳山有石 洞二上有石刻 蓬萊庵 在白虎 山之陽 善林庵 在板浦鎮 正統初建 贛榆重光寺 去治南一里許宋元祐五年建 洪武二年重建正統九年修 興國寺 去治北三十里 永樂十年建 洪祖寺 去治西南三十 里永樂間建 重光塔院 去 治 西南三里正 統九年建 祐德觀 去治西一里元至正 間廢正統十四年建 邳州龍興寺 舊在沂河之西洪武十七年遷建于 州城東二十四年永樂三年重修 白 玉寺 在石羊埠至 正二年建 宗善禪寺 在治南一里即羊山寺 景泰初建成化七年勑 賜額 今名 觀音堂 去治南二里永樂七年建下邳當沂武 二河下流每被水患創此堂面北以鎮 ","20卷 ╱ (明) 郭大綸修 (明) 陳文燭纂 ╱ 明萬曆刻本"
17234,廣東,肇慶,"(嘉靖) 德慶州志",嘉靖,1521,1566,159,,"  龍潭 在州東北金林鄉 遇旱禱之有驗   㕠清井 在州治内東西庭中○水常淸列故 名嘉靖丁酉夏知州舜臣建二亭覆  之扁東曰東清  亭西曰西清亭   夫子井 在都城鄉李熙載墓前廣二尺深文 餘水常清泠溢出病者飲之多愈稱  熙載爲夫子故  井亦以名焉   白石泉 在州西龍 田廟前   甘峯泉 在清秀里甘山下飛流 自山而來如瀑布然   漱玉泉 在城北香山飛 流淸淺可愛   風料陂 在州北十里金林鄉二都 廣十餘畝灌田六十餘頃 高車陂 在 州 ","16卷 ╱ (明) 陸舜臣纂  ╱ 明嘉靖刻本"
17234,廣東,肇慶,"(嘉靖) 德慶州志",嘉靖,1521,1566,203,," 徊     靈洲漁唱 維詩封川勝景說靈洲多少漁船 泊上頭萬寂寥江月白一聲欵  乃海天秋烹魚乞火歸青嶂沽酒移竿泛  碧流今日獨醒人已逺不知還唱濯纓遊   蟠龍烟雨 維詩蟠龍江畔竹森森烟雨瀟瀟 兩岸深水靣風來聲戛玉林端日  過影篩金閑花野草非交契古栢寒栂是  夙心幾度夕陽西下䖏卷簾分得半楼隂   濯錦醇酟 維詩濯錦山前民物豊家家醖酒 杜康同榨前初壓葡萄紫盃靣新  傾琥珀紅三斗任君吞北海五陵隨我過  東風謫仙來此多閒散我亦登楼樂在中   西山晴雪 維詩廣地暖不成氷冬至嚴霜 少有零北雪一朝飄玉屑西山千  仞列銀屏寜教木花開白弗許峯峦頂  露青瑞應豊年慰民望卽官獨喜上江亭 ","16卷 ╱ (明) 陸舜臣纂  ╱ 明嘉靖刻本"
17240,山西,運城,"(民國) 新絳縣志",民國,1911,1949,594,"列女傳 493-598 ╱ 雜 493-598 ╱ 傳 493-598 ╱ 卷七 493-598 ╱ 計表 493-598 ╱ ","  來人世間闕功今補足紫府却歸還筆落端坐而逝見列仙傳 元 智 揖曲沃人通三乘教尤明禪理至元初為絳州寂照院禪師   戒律精嚴儀度整肅教風日盛歸依者愈衆杜門不出人或見   其往來里巷多異之壽八十一終茶毗得舍利數百粒 秦凌霄絳州泉掌鎭人父母俱早逝年二十歲叔兄為之娶室凌   霄拜堂畢其夜忽逃去學道於雲邱山性嗜靜嫌雲邱生徒繁   囂徙隱於州之清溪洞煉丹施藥四方有疾疫者服符立愈康   熙三年重陽日於泉掌玉泉宫端坐而逝 定 珍絳州人住稷山縣坦然寺焚修苦行四十餘年於康二 ","10卷 ╱ (民國) 徐昭倹修 (民國) 楊兆泰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17240,山西,運城,"(民國) 新絳縣志",民國,1911,1949,722,"學校表 720-769 ╱ 卷八 720-769 ╱ 計考 720-769 ╱ ","  給 第二高小即汾南書院舊清季改設高等民國成立附於城內中   校民國二年由縣知事徐又行續行組織高等內有教室二座   齋舍三十間儲藏室一間全年經費由地方公款局支給 第三高小民國七年縣知事郭學謙在泉掌鎭北門外玉泉宮創   設內有教員室五處教室三處齋舍四十七間書記室一間儲   藏儀器室三間門房一間接待室三間全年經費由地方公款   局支給 第四高小民國八年縣知事徐昭儉在陽王鎭正覺寺創設内有   教員室三處教室兩處齋舍二十間會食廳三間灶房三間門 ","10卷 ╱ (民國) 徐昭倹修 (民國) 楊兆泰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17240,山西,運城,"(民國) 新絳縣志",民國,1911,1949,828,"營建考 807-858 ╱ 著述考 807-858 ╱ 卷九 807-858 ╱ ","第三高小學校在泉掌鎭玉泉宮民國七年改設 第四高小學校在陽王里正覺寺民國八年改設 第五高小學校在鼓堆孚惠聖母祠民國九年改設舉人高正祿   有記 第六高小學校在九原山三結義廟舊稱九社廟民國九年改設 模範國民學校在中學校西民國元年以舊日眞武廟改築創設   橋梁 通津橋在南門外汾河上舊以樁板成橋明萬歷三十一年監生   許河施建浮橋船板損壞隨時修補清康熙六年五月知州劉   顯第捐造渡船四隻本年九月舊橋損壞捐資修搭嗣後凡有 ","10卷 ╱ (民國) 徐昭倹修 (民國) 楊兆泰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17241,山東,聊城,"(康熙) 茌平縣志",康熙,1661,1722,516,"卷之四 408-628 ╱ ","泉為石靜中看松深不礙鶴巢峻厓嶮何妨鹿苑寒頃欲 翛然忘我絆裏糧十日此盤桓    登香山最高峰望玉泉山下諸湖水 又 凌高極目俯神州裂帛湖光一望收天外和風來遠岫日 邊紫氣隱重樓慿崕欲訪蘇門嘯飛舄擬窮汗漫遊大叫 不知雲路邈茫茫裨海一沙鷗  十二日百寮集于晾鷹臺仍霒未雨旁午 上至親射講武 賜坐與茗向夕而還中道乃霽 □傍雲霄□草萊葳遥望翠華開龍驤烈烈周阹至□ ","5卷 ╱ (清) 王世臣修 (清) 孫克緒纂 ╱ 清康熙四十九年刊本"
17244,廣東,廣州,"(同治) 番禺縣志",同治,1861,1875,1280,"卷二十七 1258-1354 ╱ 藝文畧三 1258-1354 ╱ 集 1258-1354 ╱ ","其人故不敢復作評詩語適公之晜孫懋 林攜公之集來索序因書附於卷以歸之 蘧廬稿 雞肋編 城集 四衍詹言 明韓上桂撰  據任志 草元居集 明楊茂先撰  據任志 愧菴稿 明黎張鏊撰 據 番禺黎氏詩選 隱園吟草 明梁元最撰 據粤東詩海 茹霞稿 明韓韜撰  據任志 白雲洞集 明何亮撰 據廣東詩粹 旅愾集 明李化龍撰  據金通志 練要堂前集六卷後集五卷 明陳子壯撰  據阮通志 陸夢龍序曰有謂謂之其言必昌無謂謂之其言必瘁拾唾 以陳言畫様以成文掇山青水碧草草閒花之語以了詩皆 無謂謂之者也雖然無所得而明所見猶無謂也古之人於 書無所不窺事理無所不究無不畫然於心而後畫然於手 與口大爲瑰詞細則玉屑雖遊戲翰墨卒然而作而意趣器 識非凡所同譬醪之於水輕重自異卽有等者譬於比玉有 ","54卷 ╱ (清) 李福泰修 (清) 史澄纂 ╱ 清同治十年刊本"
17244,廣東,廣州,"(同治) 番禺縣志",同治,1861,1875,1334,"卷二十七 1258-1354 ╱ 藝文畧三 1258-1354 ╱ 集 1258-1354 ╱ ","胎息温李俱可自名一家惟佐氣骨稍卑未能驂駕而介詩 所存太少不足以見所長耳然粤東詩派數人實開其先其 提倡風雅之功有未可没者故存 之以著其槪俾與西菴集並傳焉 名公玉屑錄二十卷 明郭棐撰 據 明史藝文志 南園花信集一卷附一卷 明陳子壯黎遂球 等撰 據阮通志 黎遂球序畧曰南園爲國初五先生觴詠處其後以祀宋大 忠三公頃直指葛公來按粤鳩工飭之遂球因與吾師宗伯 陳公邀諸公復爲南園詩社遂球北行踰歲還至揚州憇鄭 子超宗影園爲黄牡丹會謬辱夜珠明月之賞所賦十律歸 質之同社於是陳宗伯師忻然爲和如數題曰南園花信旣 而粤詩人和章日盛爰錄諸公之成十首者宗伯師先成爲 首次則方伯曾先生息菴侍御高先生見菴家明府叔洞石 廣文謝子伯子同人區子叔永蘇子裕宗梁子漸子附以遂 球原詩凡九人爲一卷付之剞劂且報超宗以識粤社一時 之盛庶粤東無牡丹而有牡丹黄牡丹無南園而有南園影 園無粤社詩而有 粤社詩均快事也 昭代經濟言十四卷 明陳子壯撰  據南海志 自序曰經濟以言幾乎言以經濟幾乎皆未至以貌物之載 相財之胥也夫經可言幾濟可言幾爾爾雅雅之葉帛帛布 ","54卷 ╱ (清) 李福泰修 (清) 史澄纂 ╱ 清同治十年刊本"
17244,廣東,廣州,"(同治) 番禺縣志",同治,1861,1875,1787,"卷三十三 1764-1818 ╱ 列傳 1764-1818 ╱ 寓賢 1766-1818 ╱ 周 1764-1818 ╱ 漢 1764-1818 ╱ 三國 1764-1818 ╱ 六朝 1764-1818 ╱ 唐 1764-1818 ╱ 宋 1764-1818 ╱ 元 1765-1818 ╱ 明 1765-1818 ╱ 國朝 1766-1818 ╱ ","慶改元召復官擢大理少卿遷左僉都御史進左副都御史 萬厯初還朝厯吏部左右侍郞極論鬻官之害上修聖德勤 聖學飭羣工諸疏多讜語忤權相意罷歸年七十七卒諡端 恪所著有易義禮經辨太極圖解天山草堂存稿及編陳子 言行錄傳於世學者稱古林先生 據明史本傳吴興 祚小港橋碑參修 黄諫字廷臣臨洮蘭州人博學多藝工隸篆行草正統壬戌 進士及第第三人授編修天順中出使安南風節凛然好品 泉水論郊畿以玉泉爲第一論京城以文華殿東大庖廚井 爲第一作京師水記謫廣州通判遨遊白雲蒲澗諸山水亦 評廣州泉井以雞爬井爲第一更名爲學士泉鐫題名勝多 作八分書廣人多從之遊後召還卒干梅嶺驛舍 據阮通 志修 黄瑜字廷美香山人幼聰穎明尙書景泰七年丙子舉於郷 ","54卷 ╱ (清) 李福泰修 (清) 史澄纂 ╱ 清同治十年刊本"
17246,雲南,玉溪,"(民國) 元江志稿",民國,1911,1949,159,"卷二 126-217 ╱ 區域 126-217 ╱ 山川 133-217 ╱ ","  一三家溝 二玉臺寺溝 三哈遮溝 四划船寨溝 五漫    林溝    由二塘箐分流灌溉東門江外田畝者曰 熱水塘溝 夷仲渠 舊州志在城西四十里分溉田畝明永樂年間開   續雲南通志稿分溉田畝東至禮江  按夷仲清一統志雲  南通志均作仲夷誤    温泉 附  温玉泉   清一統志在州城西北十五里   名勝志水自石間迸出其色清碧其沸如湯 ","30卷 ╱ (民國) 黄元直修 (民國) 劉達式纂 ╱ 民國十一年鉛印本"
17246,雲南,玉溪,"(民國) 元江志稿",民國,1911,1949,160,"卷二 126-217 ╱ 區域 126-217 ╱ 山川 133-217 ╱ ","  舊州志城東北禮社江邊温泉三處均從石罅迸出温暖澄澈   無硫磺氣   雲南温泉志補城東北十里至熱水塘其温泉三處均在禮社   江之東距熱水塘不遠  按舊州志載温泉凡五處首瓦納次漫林其餘三處但言在禮  社江邊不詳地名今以地望及各志載考之則清一統志與名  勝志所稱之温玉泉當即舊州志所謂之禮社  江邊三處矣故類系之庶嘉名勝地有歸麗焉   知府單世温玉泉詩曰匹馬危峰下驅馳禮社邊方塘沉碧玉   照穴瀉温泉肌侵知塵滌容舒覺體便登舟閒泛泛瞥目白鷗   眠   知府章履成浴温泉詩曰山池清澈氣融融冬夏常温奪化工 ","30卷 ╱ (民國) 黄元直修 (民國) 劉達式纂 ╱ 民國十一年鉛印本"
17247,雲南,昆明,"(康熙) 雲南府志",康熙,1661,1722,182,"雲南府志目錄 112-613 ╱ 卷一 112-613 ╱ 地理志之一二三 112-613 ╱ 輿圖 122-613 ╱ 星野 147-613 ╱ 山川 160-613 ╱ 卷二 112-613 ╱ 地理志之四五六七八九 112-613 ╱ 形勢 112-613 ╱ 物產 112-613 ╱ 卷三 112-613 ╱ 建設志之一二三 112-613 ╱ 縣 113-613 ╱ 城池 113-613 ╱ 公署 113-613 ╱ 卷四 113-613 ╱ 建設志之四五六七八 113-613 ╱ 關哨津梁 113-613 ╱ 堤塘堰閘 113-613 ╱ 垂旅 113-613 ╱ 坊表 113-613 ╱ 亭榭 113-613 ╱ 卷五 113-613 ╱ 沿革志之一 113-613 ╱ 大事攷 113-613 ╱ 卷六 113-613 ╱ 賦役志之一二 114-613 ╱ 民賦 114-613 ╱ 户口 114-613 ╱ ","龍馬山 在州城東十五 里兩崖極峭 彩鳳山 在州南 十五里 螳螂山 東遶州城以水中有洲形類螳螂也 源自滇池經富民武定入金沙江 石淙 在螳螂川中石如砥柱觸水成聲明 大學士楊文襄公一清因以為號 沙河 發源清水關經龍馬山亘百餘里 合流螳川州東田畞資其灌溉 碧玉泉 在州北十里出崖穴間水溫而潔中有二 石深碧如玉明修撰楊慎題為天下第一  泉康熙二十八年總督范承勳巡撫石琳按察  使許弘勲别鑿二池曰小玉漱玉旁建房宇諸  處各極幽雅分  載寺觀亭謝志 聖水泉 在曹溪寺左其水一 日三潮又名海眼泉 ","26卷 ╱ (清) 張毓碧修 (清) 谢儼纂 ╱ 清康熙刊本"
17247,雲南,昆明,"(康熙) 雲南府志",康熙,1661,1722,368,"雲南府志目錄 112-613 ╱ 卷一 112-613 ╱ 地理志之一二三 112-613 ╱ 輿圖 122-613 ╱ 星野 147-613 ╱ 山川 160-613 ╱ 卷二 112-613 ╱ 地理志之四五六七八九 112-613 ╱ 疆域 196-613 ╱ 形勢 112-613 ╱ 氣候 210-613 ╱ 風俗 214-613 ╱ 物產 112-613 ╱ 古蹟 244-613 ╱ 卷三 112-613 ╱ 建設志之一二三 112-613 ╱ 縣 113-613 ╱ 城池 113-613 ╱ 公署 113-613 ╱ 卷四 113-613 ╱ 建設志之四五六七八 113-613 ╱ 關哨津梁 113-613 ╱ 堤塘堰閘 113-613 ╱ 垂旅 113-613 ╱ 坊表 113-613 ╱ 亭榭 113-613 ╱ 卷五 113-613 ╱ 沿革志之一 113-613 ╱ 大事攷 113-613 ╱ 卷六 113-613 ╱ 賦役志之一二 114-613 ╱ 民賦 114-613 ╱ 户口 114-613 ╱ ","川上亭 在安寧州曹溪寺前康熙二 十九年總督范承勲重修 護花山房 在安寧州曹溪寺左康熙二十九 年總督范承勲建有記載藝文志   雪韻軒 在安寧州温泉碧雲巖前康 熙二十八年總督范承勲建 尊竹山房 在安寧州溫泉漱玉泉側康熙 二十八年按察使許弘勲建 傍花樓 在安寧州曹溪寺內康熙三 十二年桉察使佟世雍建 觀魚亭 在呈貢縣東白龍潭下明萬 曆三十五年邑人李復宗建 一笑亭 在昆陽州長松山普照寺左 康熙三十年知州蔣廷銓建 石柱亭 在易門縣黎崖山頂明隆慶六 年廵撫鄒應龍建今遺址尚存 瓊宇亭 在嵩明州法界寺左環山 遶水州人每遊憩其間 ","26卷 ╱ (清) 張毓碧修 (清) 谢儼纂 ╱ 清康熙刊本"
17247,雲南,昆明,"(康熙) 雲南府志",康熙,1661,1722,1496,"卷十一 1106-1876 ╱ 官師志之一二 1106-1876 ╱ 名宦 1106-1876 ╱ 流寓附 1106-1876 ╱ 秩官 1106-1876 ╱ 土司附 1106-1876 ╱ 卷十二 1106-1876 ╱ 人物志之一 1106-1876 ╱ 鄉贒 1106-1876 ╱ 卷十三 1106-1876 ╱ 人物志之二三四五 1106-1876 ╱ 忠烈 1106-1876 ╱ 孝義 1106-1876 ╱ 列女 1106-1876 ╱ 隱逸 1106-1876 ╱ 方技附 1106-1876 ╱ 卷十四 1106-1876 ╱ 封建志之一二 1106-1876 ╱ 藩 1106-1876 ╱ 鎮 1106-1876 ╱ 師命 1106-1876 ╱ 使命附 1106-1876 ╱ 卷十五 1106-1876 ╱ 兵防志之一二 1106-1876 ╱ 武秩官 1106-1876 ╱ 營汛 1106-1876 ╱ 卷十六 1106-1876 ╱ 祀典志之一二三 1106-1876 ╱ 壇 1106-1876 ╱ 廟 1106-1876 ╱ 祠 1106-1876 ╱ 卷十七 1106-1876 ╱ 方外志之一二 1106-1876 ╱ 仙釋 1106-1876 ╱ 寺觀 1106-1876 ╱ 卷十八 1106-1876 ╱ 藝文志之一二 1106-1876 ╱ 歴代御製 1106-1876 ╱ 奏䟽 1106-1876 ╱ 卷十九 1106-1876 ╱ 藝文志之三 1106-1876 ╱ 序 1106-1876 ╱ 碑 1106-1876 ╱ 雲南府志 1406-1505 ╱ ","  三元宮 在太和 宮左   環翠宮 在太和宮右相傳陳用賓曾遇 呂仙於此壁勒與呂仙倡和詩      九龍庵 在城東北 九龍山   彌陀寺 在城東北 瓦窰村   報恩寺 在城東北松華壩明萬 曆間邑人趙克忠建   自證寺 在松華壩 人張鳴鑾建   霞綺宮 在鳴鳳山下設茶 客鄉人新建   玉泉觀 在板 橋驛   彌勒寺 在城西南擺渡村内有 銅像彌勒高丈六餘 ","26卷 ╱ (清) 張毓碧修 (清) 谢儼纂 ╱ 清康熙刊本"
17247,雲南,昆明,"(康熙) 雲南府志",康熙,1661,1722,1500,"卷十一 1106-1876 ╱ 官師志之一二 1106-1876 ╱ 名宦 1106-1876 ╱ 流寓附 1106-1876 ╱ 秩官 1106-1876 ╱ 土司附 1106-1876 ╱ 卷十二 1106-1876 ╱ 人物志之一 1106-1876 ╱ 鄉贒 1106-1876 ╱ 卷十三 1106-1876 ╱ 人物志之二三四五 1106-1876 ╱ 忠烈 1106-1876 ╱ 孝義 1106-1876 ╱ 列女 1106-1876 ╱ 隱逸 1106-1876 ╱ 方技附 1106-1876 ╱ 卷十四 1106-1876 ╱ 封建志之一二 1106-1876 ╱ 藩 1106-1876 ╱ 鎮 1106-1876 ╱ 師命 1106-1876 ╱ 使命附 1106-1876 ╱ 卷十五 1106-1876 ╱ 兵防志之一二 1106-1876 ╱ 武秩官 1106-1876 ╱ 營汛 1106-1876 ╱ 卷十六 1106-1876 ╱ 祀典志之一二三 1106-1876 ╱ 壇 1106-1876 ╱ 廟 1106-1876 ╱ 祠 1106-1876 ╱ 卷十七 1106-1876 ╱ 方外志之一二 1106-1876 ╱ 仙釋 1106-1876 ╱ 寺觀 1106-1876 ╱ 卷十八 1106-1876 ╱ 藝文志之一二 1106-1876 ╱ 歴代御製 1106-1876 ╱ 奏䟽 1106-1876 ╱ 卷十九 1106-1876 ╱ 藝文志之三 1106-1876 ╱ 序 1106-1876 ╱ 碑 1106-1876 ╱ 雲南府志 1406-1505 ╱ ","  圓照寺 在玉案 山腹   黄龍寺 在城西南 黄龍潭旁   海潮寺 在城西 普坪村   龍華寺 在城西龍院村元時達里麻建石磴 盤旋花木幽雅向因兵毀今復修建    寶華寺 在城西木 石鼻村   清淨寺 在石鼻村鄕 人李儒重修   玉泉菴 在石 鼻村   甘露菴 在石鼻 村路旁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鄉人公建   募僧設茶往來行客 ","26卷 ╱ (清) 張毓碧修 (清) 谢儼纂 ╱ 清康熙刊本"
17247,雲南,昆明,"(康熙) 雲南府志",康熙,1661,1722,1816,"卷十一 1106-1876 ╱ 官師志之一二 1106-1876 ╱ 名宦 1106-1876 ╱ 流寓附 1106-1876 ╱ 秩官 1106-1876 ╱ 土司附 1106-1876 ╱ 卷十二 1106-1876 ╱ 人物志之一 1106-1876 ╱ 鄉贒 1106-1876 ╱ 卷十三 1106-1876 ╱ 人物志之二三四五 1106-1876 ╱ 忠烈 1106-1876 ╱ 孝義 1106-1876 ╱ 列女 1106-1876 ╱ 隱逸 1106-1876 ╱ 方技附 1106-1876 ╱ 卷十四 1106-1876 ╱ 封建志之一二 1106-1876 ╱ 藩 1106-1876 ╱ 鎮 1106-1876 ╱ 師命 1106-1876 ╱ 使命附 1106-1876 ╱ 卷十五 1106-1876 ╱ 兵防志之一二 1106-1876 ╱ 武秩官 1106-1876 ╱ 營汛 1106-1876 ╱ 卷十六 1106-1876 ╱ 祀典志之一二三 1106-1876 ╱ 壇 1106-1876 ╱ 廟 1106-1876 ╱ 祠 1106-1876 ╱ 卷十七 1106-1876 ╱ 方外志之一二 1106-1876 ╱ 仙釋 1106-1876 ╱ 寺觀 1106-1876 ╱ 卷十八 1106-1876 ╱ 藝文志之一二 1106-1876 ╱ 歴代御製 1106-1876 ╱ 奏䟽 1106-1876 ╱ 卷十九 1106-1876 ╱ 藝文志之三 1106-1876 ╱ 序 1106-1876 ╱ 碑 1106-1876 ╱ 雲南府志 1806-1876 ╱ ","渫治則窮谷之污生以青苔如鼃蠙衣驪山而下 曰汝水曰尉氏曰匡廬曰鳯翔之駱谷曰渝州之 陳氏山居曰惠州之佛跡巖曰閩中之劍浦曰新 安之黃山曰閩中之郿縣曰蘓州之遵化曰和州 之香陵雜見於地理之志詩人之咏滇雲之地溫 泉尤夥其在寧州白崖龍關浪穹宜良永昌騰衝 若彞徼隅不可勝紀要獨以安寧之碧玉泉為勝 滇水號曰黑水雖盈尺不見底而此泉特皓鏡百 尺纎芥畢呈一也西山壁起中為石凹不煩甃甓 ","26卷 ╱ (清) 張毓碧修 (清) 谢儼纂 ╱ 清康熙刊本"
17247,雲南,昆明,"(康熙) 雲南府志",康熙,1661,1722,1945,"卷二十 1876-2584 ╱ 藝文志之四五 1876-2584 ╱ 文 1876-2584 ╱ 論 1876-2584 ╱ 傳 1876-2584 ╱ 贊 1876-2584 ╱ 頌 1876-2584 ╱ 說 1876-2584 ╱ 對 1876-2584 ╱ 引 1876-2584 ╱ 跋 1876-2584 ╱ 賦 1876-2584 ╱ 表 1876-2584 ╱ 牒 1876-2584 ╱ 書 1876-2584 ╱ 銘 1876-2584 ╱ 墓表 1876-2584 ╱ 卷二十一 1876-2584 ╱ 藝文志之六 1876-2584 ╱ 記 1876-2584 ╱ 卷二十二 1876-2584 ╱ 藝文志之七 1876-2584 ╱ 古體詩 1876-2584 ╱ 五言古 1876-2584 ╱ 七言古 1876-2584 ╱ 五言律 1876-2584 ╱ 卷二十三 1876-2584 ╱ 藝文志之八 1876-2584 ╱ 七言律 1876-2584 ╱ 卷二十四 1876-2584 ╱ 藝文志之九 1876-2584 ╱ 五言排律 1876-2584 ╱ 七言排律 1876-2584 ╱ 五言絶 1876-2584 ╱ 七言絶 1876-2584 ╱ 卷二十五 1876-2584 ╱ 雜志之一二三 1876-2584 ╱ 菑祥 1876-2584 ╱ 靈異 1876-2584 ╱ 塜墓 1876-2584 ╱ 卷二十六 1876-2584 ╱ 補遺志 1876-2584 ╱ ","不腥南金犀角罔敢弗庭凡此南功將臣僉同維 一乃心上毘帝聰大烈之龎超漢軼唐風霆流行 天地翕張會朝清明聖化基之萬國一統坐而釐 之草茅微臣作此頌焉武功告成天子萬年    說 本朝     小玉泉說      總督  范承勳   泉以玉名取其温且潤也舊泉碧玉稱天下第   一湯人爭沐之予亦品以域外華清夫誠可浴 ","26卷 ╱ (清) 張毓碧修 (清) 谢儼纂 ╱ 清康熙刊本"
17247,雲南,昆明,"(康熙) 雲南府志",康熙,1661,1722,2079,"卷二十 1876-2584 ╱ 藝文志之四五 1876-2584 ╱ 文 1876-2584 ╱ 論 1876-2584 ╱ 傳 1876-2584 ╱ 贊 1876-2584 ╱ 頌 1876-2584 ╱ 說 1876-2584 ╱ 對 1876-2584 ╱ 引 1876-2584 ╱ 跋 1876-2584 ╱ 賦 1876-2584 ╱ 表 1876-2584 ╱ 牒 1876-2584 ╱ 書 1876-2584 ╱ 銘 1876-2584 ╱ 墓表 1876-2584 ╱ 卷二十一 1876-2584 ╱ 藝文志之六 1876-2584 ╱ 記 1876-2584 ╱ 卷二十二 1876-2584 ╱ 藝文志之七 1876-2584 ╱ 古體詩 1876-2584 ╱ 五言古 1876-2584 ╱ 七言古 1876-2584 ╱ 五言律 1876-2584 ╱ 卷二十三 1876-2584 ╱ 藝文志之八 1876-2584 ╱ 七言律 1876-2584 ╱ 卷二十四 1876-2584 ╱ 藝文志之九 1876-2584 ╱ 五言排律 1876-2584 ╱ 七言排律 1876-2584 ╱ 五言絶 1876-2584 ╱ 七言絶 1876-2584 ╱ 卷二十五 1876-2584 ╱ 雜志之一二三 1876-2584 ╱ 菑祥 1876-2584 ╱ 靈異 1876-2584 ╱ 塜墓 1876-2584 ╱ 卷二十六 1876-2584 ╱ 補遺志 1876-2584 ╱ ","材庀役也如期成之不日慎也樂焉觀焉觴焉游 焉語諸丘文舉輩曰公斯舉也匪興頺起蕪之為 兼得公之教焉汝知之乎澡雪精神以遊高明脫 去淹滯聿從蠲㓗是日新之教也觀乾坤交泰之 合得悟水火既濟之成功是格物之教也別生辨 類毋俾相凟深官固閨庸或窺觀正内正外而男 女貞分陰分陽而義象立是匪俗之教也諸生端 拜而贊曰吾師之旨微斯言曷發其覆昔任仲文 新酒官之肆而㧞十之科興今我公葺玉泉之廢 ","26卷 ╱ (清) 張毓碧修 (清) 谢儼纂 ╱ 清康熙刊本"
17247,雲南,昆明,"(康熙) 雲南府志",康熙,1661,1722,2519,"卷二十 1876-2584 ╱ 藝文志之四五 1876-2584 ╱ 文 1876-2584 ╱ 論 1876-2584 ╱ 傳 1876-2584 ╱ 贊 1876-2584 ╱ 頌 1876-2584 ╱ 說 1876-2584 ╱ 對 1876-2584 ╱ 引 1876-2584 ╱ 跋 1876-2584 ╱ 賦 1876-2584 ╱ 表 1876-2584 ╱ 牒 1876-2584 ╱ 書 1876-2584 ╱ 銘 1876-2584 ╱ 墓表 1876-2584 ╱ 卷二十一 1876-2584 ╱ 藝文志之六 1876-2584 ╱ 記 1876-2584 ╱ 卷二十二 1876-2584 ╱ 藝文志之七 1876-2584 ╱ 古體詩 1876-2584 ╱ 五言古 1876-2584 ╱ 七言古 1876-2584 ╱ 五言律 1876-2584 ╱ 卷二十三 1876-2584 ╱ 藝文志之八 1876-2584 ╱ 七言律 1876-2584 ╱ 卷二十四 1876-2584 ╱ 藝文志之九 1876-2584 ╱ 五言排律 1876-2584 ╱ 七言排律 1876-2584 ╱ 五言絶 1876-2584 ╱ 七言絶 1876-2584 ╱ 卷二十五 1876-2584 ╱ 雜志之一二三 1876-2584 ╱ 菑祥 1876-2584 ╱ 靈異 1876-2584 ╱ 塜墓 1876-2584 ╱ 卷二十六 1876-2584 ╱ 補遺志 1876-2584 ╱ ","庾上青山帶紫煙山中梅蘂蚤春天仙家春甕今 朝熟來聽冷冷瀉玉泉    安寧雲峰謫仙書院    黄 祺 萬卷樓成綠水前玉堂人倚白雲邊草玄落筆三 千丈風雨龍蛇動九天    登長松山有感     通判  馬負圖 昆楊  萬疊松蘿一逕通天然質任匪人功登臨踪跡知 多少盡在塵囂究竟中    温泉和韻       廉使  朱化孚 安寧  ","26卷 ╱ (清) 張毓碧修 (清) 谢儼纂 ╱ 清康熙刊本"
17248,浙江,麗水,"(光緒) 青田縣志",光緒,1875,1908,55,"卷一 29-78 ╱ 輿地志 29-78 ╱ 沿革 29-78 ╱ 星野 38-78 ╱ 疆域 39-78 ╱ 山水 41-78 ╱ ","  暮 ︹胡廷賓詩︺清秋鼓棹涉溪行夾岸芙蓉照眼明乍入幽巖開曲徑忽聽飛瀑響寒聲孤亭落月酒狐兔廢寺豐碑籠   棘荆為問謝公遊屐後至今誰復嗣高名 ︹鄭汝壁詩︺石門雙峰高插天翠巖丹壁生雲煙谷轉溪迴入窈窕中有萬丈   濤落之飛泉飛泉倒掛銀河白玉屑霏霏瀉靈液天青日紫風雨喧長虹激電亂相射倏忽□將舞態窮繽紛乍破鴻濛色   好景長留我輩看千載風流謝公屐我來選勝一賞心高山再鼓邱中琴是時祝融煽埃鬱六月萬里愁甘霖願得崇朝借   為雨普天大地清徂暑功成寂寂歸元冥搔首長□重延佇 ︹朱彜尊石門懷古寄諸大詩︺石門山□瀑布水奔流直下   青雲裏精日遥看調雨寵中林近見微飄起謝公賔日此山棲晞髮陽阿路不述已遣連巖移密竹還□高館對迴谿昔賢   □□□遊□佳□□□瓴其□我亦沈冥山水人振衣便可□同語芳□瑶□已無存惟見岧巉雙石門不□江海同事客   何處相期知者論 ︹周清原詩︺迢遙匹練下睛空知有仙源委曲通四面林巒常帶雨九天珠玉遠□風何年巨手開青   □盡日澄潭飲白虹怱憶瀛臺深曲處飛濤噴簿五雲中 ︹劉廷璣詩︺霹靂聲尋在此間一篙撐入兩重山也知是水偏   多幻雖□為門卻不□李太白題詩詞古米元章寫墨痕斑未曾謝客堂成日早有仙人煉大還 ︹邑人王允㫤詩︺鑒谷   誰開石作門此中别有一仙源巖前飛瀑從天下洞口流泉向海奔謝客破荒名尙在謫仙紀勝蹟猶存我來靜眺蒼崖裏   相對□言好避喧 ︹王明汲詩︺亂藤深樹野雲幽鳴瀑山頭爽氣浮似帶輕煙凝暮靄更飛涼雨入高秋月明練影當空   落風細濤繫逐澗流寄語探奇詩酒客芝田江上有龍湫 ︹鄭新命詩︺山水多靈秘石門水為絕何獨邀殊異於今不磨   滅讐彼鈷海潭奇巧封議垤□彼石□山噲吰咽秋月造物有安堆未遇少顏色一旦欣有遭天壞傳奇傑遇此景芳□   勞愧往哲 ︹□景□石門瀑布詩︺林西渺渺日將淪鼓棹扁舟泝石門天外雪雲飛霽雨山根石齒嚙苔瘋從教覓經□   幽勝賸有殘碑倚斷垣同鐘謝公登眺迹□流餘藴至今存 ︹萬里石門洞觀瀑次謝公新營韻詩︺蘭舟維枉渚選幽登   石門□族愁難越蘿老□可捫珠雨霏霏潤翠修葉葉繁陟危敢云憚攬勝夙所敦渡溪淩淥波樂水弄汗樽仰看兩崖絕   杳杳秋鷹翻入山遘此奇窹矢刀諼巖桂誰採摘惟有騰猱猿載觀龍髯瀑昏夜歷朝噋細為珍珠飄垂為匹練奔高從   龍池出匯作清渠存邈懷高世子一朝清心魂勝綠不可忘聊以酌酒論︹邑人董永發石門瀑布歌 ︺石門瀑布眞奇觀   龍鬚脈脈來飛漞絕壁萬仞何巉岏倒傾百斛碎琅玗有時風雨相加怒氣摶森森六月生嚴寒有時丹霞映壁蜀鏓攞明   月傑澗流金九幻知白龍倒掛青天上首尾出沒神雲端皎如千尋匹練垂冰紈迅如下坂駿馬生羽翰壯如錢塘八月潮   □山□□□□□聲稱靈矗□百里英□叱咤壁□鑨仰□□禎□日看渧沱瓊□何時乾謝客堂□西□盆古碑剝落□   漫漫我來□瀑□心寛日銜半規□未闌安□躡肢登山巒便將源頭活水浴肺肝 ︹邑人韓錫胙詩︺石門大溪南萬古   靈不□云何謝客□如飛屐□際當時歌□營亭館剏四□巖岫天辟鑿峭曲人共晲□流瀉晴霄奔雷戛□□潭空珠貝 ","18卷 ╱ (清) 雷銑修 (清) 王棻纂 ╱ 清光緒六年修民國二十四年重印本"
17248,浙江,麗水,"(光緒) 青田縣志",光緒,1875,1908,344,"卷七 299-362 ╱ 古蹟志三 299-362 ╱ 金石下 299-362 ╱ 明 320-362 ╱ ","   奉和 侍御唐公同觀飛瀑二律 石峽巃嵸景最幽摳衣鼓櫂尾仙舟一簾玉屑疑天落四簇青螺覺地浮雲壑煙嵐 開晝軸松聲鳥韻奏箜篌披襟大快雄風後濯足長江萬里流 誰跨長虬下九天棲霞帶霧翠微閒千尋雪浪排空壁萬丈銀河瀉遠山僧磬悠颺 清晝永漁歌款乃白雲間無人暮捲西山雨留得珠簾奉笑顏 宛陵祭奉時    右碑連題款八行正書︹案︺蔡逢時字應期宣城人萬歷進士知海鹽縣歷陞    溫處兵備副使晉四川左布政見通志名宦傳 任可容碑 侍御唐公兵臬蔡公同遊石門有倡和之章予小子謬叨屬吏欣瞻勝遊不揣里音   敬步嚴韻 嶂合川迥景最幽名賢曾此繫仙舟金樽偏對青山好珠瀑遙連紫氣浮共醉蒼顏 ","18卷 ╱ (清) 雷銑修 (清) 王棻纂 ╱ 清光緒六年修民國二十四年重印本"
17248,浙江,麗水,"(光緒) 青田縣志",光緒,1875,1908,1028,"卷十八 988-1057 ╱ 附志 988-1057 ╱ 辨誤 988-1057 ╱ 存疑 1002-1057 ╱ 附錄 1005-1057 ╱ ","師俯鑒輿情下徇衆志俾從先得主斯愈久有功明歲聿舉鹿鳴諸生切深驥附仰 祈詳定弗致改更既無負董師一年提命之勞亦大奮生等三載觀光之志是用申 留掌教萬祈預訂文衡一筆陽春千秋化雨生等不勝惶恐屏營翹切竢恩之至謹 連名上稟    芝田記勝                 徐宏坦 側聞芝之為邑也二宿連躔兩州互宅蒼山水注承流獨任青田元鶴城開位置宜 先白鹿石帆分劈堪為上下之界碑甎塔孤擎洵屬中流之砥柱十八都聯絡如星 七二灘蜿蜒似帶霜分大塊鑿破混元硃點連三畫開乾一巾子峰高函兩郡錦屏 山擢列千官爾其鐵筆生花銛秀啓名元之藻鐵騎攬轡崢嶸顯名世之雄台山應 而使星見魁市浮而叢桂生文經武緯聯芳步蟾登瀛繼美香芹藹藹春風馥郁龍 門修竹娟娟秋水澄清鶴口至於赤白雙巖並峙大小兩洞齊幽瀉落九天謝客堂 前噴玉屑霜承一掌仙人壇上出蓮花鶴可招兮徒想浮邱之沐霞可棲兮猶傳酒 ","18卷 ╱ (清) 雷銑修 (清) 王棻纂 ╱ 清光緒六年修民國二十四年重印本"
17250,山西,忻州,"(雍正) 定襄縣志",雍正,1722,1735,545,"凡例 31-839 ╱ 十四條 31-839 ╱ 圖 31-839 ╱ 第一卷地理志 31-839 ╱ 沿革 31-839 ╱ 星野 31-839 ╱ 疆域 31-839 ╱ 形勝 31-839 ╱ 山川 31-839 ╱ 都里 31-839 ╱ 堠 31-839 ╱ 水利 31-839 ╱ 坵墓 31-839 ╱ 古蹟 31-839 ╱ 集場 31-839 ╱ 風俗 31-839 ╱ 第二卷建置志 31-839 ╱ 城池 31-839 ╱ 縣治 31-839 ╱ 學校 31-839 ╱ 公署 31-839 ╱ 枋楔 31-839 ╱ 舖舍 31-839 ╱ 橋梁 31-839 ╱ 兵防 31-839 ╱ 茶房 31-839 ╱ 第三卷田賦志 31-839 ╱ 户口 31-839 ╱ 地糧 31-839 ╱ 徭役 31-839 ╱ 里甲 31-839 ╱ 郵傳 31-839 ╱ 課鈔 31-839 ╱ 匠役 31-839 ╱ 屯田 31-839 ╱ 物産 31-839 ╱ 第四卷秩祀志 31-839 ╱ 壇壝 31-839 ╱ 寺觀 31-839 ╱ 祀廟 31-839 ╱ 第五卷官師志 31-839 ╱ 守臣 31-839 ╱ 知縣 31-839 ╱ 縣丞 31-839 ╱ 主簿 31-839 ╱ 典史 31-839 ╱ 教諭 31-839 ╱ 訓導 31-839 ╱ 廵檢 31-839 ╱ 倉大使 31-839 ╱ 訓術 31-839 ╱ 訓科 31-839 ╱ 僧會 31-839 ╱ 道會 31-839 ╱ 部使 31-839 ╱ 名宦 31-839 ╱ 第六卷人物志 31-839 ╱ 薦辟 31-839 ╱ 鄉舉 31-839 ╱ 進士 31-839 ╱ 鄉貢 31-839 ╱ 應例 31-839 ╱ 掾屬 31-839 ╱ 武功 31-839 ╱ 武舉人 31-839 ╱ 武進士 31-839 ╱ 世襲 31-839 ╱ 封贈 31-839 ╱ 恩廕 31-839 ╱ 鄉賢 31-839 ╱ 孝義 31-839 ╱ 節烈 31-839 ╱ 隱逸 31-839 ╱ 流寓 31-839 ╱ 僊釋 31-839 ╱ 賓耆 31-839 ╱ 老農 31-839 ╱ 第七卷灾祥志 31-839 ╱ 災異 31-839 ╱ 祥瑞 31-839 ╱ 第八卷藝文志 31-839 ╱ 碑文 31-839 ╱ 墓祭文 31-839 ╱ 詩詞 31-839 ╱ 目錄終 31-839 ╱ 定襄縣志 531-630 ╱ ","   納瑞秘乾闈坤聖主封禪率土覃恩渥金玉    告厥成功白鳯導聖彤雲蔽空□祥沓集景祚    龎鴻咸躋仁壽漙扇皇風飛觀暁日壇聖海    吐漱玉泉捫籠霞彩出雲為兩掌福權罪蟠地    極天永光帝載九原奥壤俗厚風醇遥建祠廟    福庇蒸民長廊逶迤廣殿嶙峋阜財多稼高峙    千春巖祠敞灌木陰森舟艧焜燿棟宇巇□    泠□蒙泉兮王魏□蒙山□堆金天長地久 ","8卷 ╱ (清) 王時炯原本 (清) 王會隆續纂修 ╱ 清雍正五年增補康熙五十一年刊本"
17252,山西,長治,"(光緒) 長治縣志",光緒,1875,1908,374,"目錄 62-1600 ╱ 圖七 62-1600 ╱ 首卷 62-1600 ╱ 疆域圖 62-1600 ╱ 卷首 62-1600 ╱ 四鄉分圖 62-1600 ╱ 山川圖 62-1600 ╱ 城池圖 62-1600 ╱ 街道 62-1600 ╱ 祠廟 62-1600 ╱ 圖 62-1600 ╱ 衙署 62-1600 ╱ 文廟 62-1600 ╱ 圖 62-1600 ╱ 八景圖 62-1600 ╱ 表五 168-737 ╱ 一卷 168-737 ╱ 地表 168-737 ╱ 卷一 168-737 ╱ 晷度表 168-737 ╱ 封爵表 168-737 ╱ 職官表 168-737 ╱ 選舉表 168-737 ╱ ","子坪有田可種相傳神農得嘉榖於此始教播種謂之 五穀畦焉廟之西北一里許有黑龍池東北三里有白 龍池東南二里許有金龍池此三池惟金龍池大而且 深高平志云金龍泉闊丈餘舊傳有二龜時躍於泉遇 雨即飛去疑龍也山之正東稍南一里餘有泉甚清泉 西半里許有梵刹曰清化寺建自後魏孝文帝太和之 歲初名定國寺北齊改名宏福隋末寺廢唐武則天天 授二年重建今額有碑乃唐鄉貢明經牛元敬撰並書 其略曰此山炎帝之所居也昔者攝提紀歲之後燧人 化火之前穴居巢處茹毛飲血爰逮炎皇御宇道濟含 靈念摶殺之虧仁嗟屠戮之殘德尋求旨味以替膻腥 遍陟群山備嘗百草居斯一所獲五穀焉記兹靈奇顯 其神異石類羊首遂立為名於是創制耒耝始興稼穡 調藥石之温毒除瘵延齡取稷之甘馨充虛濟衆人 欽聖德號曰神農歷代崇恩峰亭享廟其山也左連修 嶺横巨嶂面時滄波右接遐峰列長關而過絳闕烈山 風穴泛祥氣而氤氲石鼓玉泉洩雲雷而隱軫分敷花 藥春夏抽丹□欎松蘿秋冬聳翠人天交集仙聖邊居 譬鷲嶺之靈宫猶鹿苑之佳地播生嘉榖柱出兹山矣 字乃行書遒勁可觀頗類聖教序其□□等文非篆非 ","8卷 ╱ (清) 李楨鑑定 (清) 楊篤纂修 ╱ 清光緒二十年刊本"
17252,山西,長治,"(光緒) 長治縣志",光緒,1875,1908,381,"目錄 62-1600 ╱ 圖七 62-1600 ╱ 首卷 62-1600 ╱ 疆域圖 62-1600 ╱ 卷首 62-1600 ╱ 四鄉分圖 62-1600 ╱ 山川圖 62-1600 ╱ 城池圖 62-1600 ╱ 街道 62-1600 ╱ 祠廟 62-1600 ╱ 圖 62-1600 ╱ 衙署 62-1600 ╱ 文廟 62-1600 ╱ 圖 62-1600 ╱ 八景圖 62-1600 ╱ 表五 168-737 ╱ 一卷 168-737 ╱ 地表 168-737 ╱ 卷一 168-737 ╱ 晷度表 168-737 ╱ 封爵表 168-737 ╱ 職官表 168-737 ╱ 選舉表 168-737 ╱ ","玉泉山縣南七十里 鷂子山縣南六十里高幾五百丈 黎侯嶺縣西南三十里黎泉出焉有黎侯亭諸山皆石 此獨土山 牛王嶺縣西南二十五里 五定山縣西南二十五里 秀巖山縣西南四十五里 紫沙嶺縣西南五十里南界長子縣 石泉山縣西南五十里 團山縣西南五十里西界長子縣 ","8卷 ╱ (清) 李楨鑑定 (清) 楊篤纂修 ╱ 清光緒二十年刊本"
17253,雲南,大理,"(咸豐) 鄧川州志",咸豐,1850,1861,102,"卷二 82-117 ╱ 地輿志 82-117 ╱ 沿革 83-117 ╱ 疆域 92-117 ╱ 山川 94-117 ╱ 井泉 82-117 ╱ ","  之村民疾病每禱焉潭水東出荳壠秔畦普資灌溉   瀑布泉在蓮花箐由山半飛流而下崩濤舞雪摇蕩林   巒觀者駭目驚心不可湊泊其水下注羊塘里上游利   灌萬畝   永春池在州西北十餘里彌勒山下清潔香温與安甯   之碧玉泉埒提督訥公甃以文石題曰永春池丹鉛總   録載東坡詩紀所經天下温泉七處今南中所見已不   止七處鄧川其一云   澡塘在州西二十里羅斾山下水從石罅迸出下匯爲 ","16卷 ╱ (清) 鈕方圖纂修 (清) 侯允欽纂 ╱ 清咸豐四年刊本"
17253,雲南,大理,"(咸豐) 鄧川州志",咸豐,1850,1861,109,"卷二 82-117 ╱ 地輿志 82-117 ╱ 沿革 83-117 ╱ 疆域 92-117 ╱ 山川 94-117 ╱ 井泉 82-117 ╱ 勝覽 104-117 ╱ 古蹟 106-117 ╱ ","  升菴太史鐫丙穴二字於石壁   玉泉巖州西北十五里大市坪温泉傍有巖巖龕塑御   史楊兩依先生像左匾攻玉右匾濯纓今半湮於沙礫   敬畏石州西北二十里坦途間突有大石高丈許竦立   道旁勢危?過之心輒懍懍兩依先生題曰敬畏   芭蕉龍州西北二十五里有龍潭潭上古木槎枒芭蕉   蔭翳昔年天旱致禱有龍從芭蕉中躍出遂大雨至今   禱輒應州牧王恩二公先後勒碑其地   大小石洞一名華藏洞在雞足山後大洞有石笋石花 ","16卷 ╱ (清) 鈕方圖纂修 (清) 侯允欽纂 ╱ 清咸豐四年刊本"
17253,雲南,大理,"(咸豐) 鄧川州志",咸豐,1850,1861,125,"卷三 117-145 ╱ 村户志 117-145 ╱ 村屯 118-145 ╱ ","   王鐵橋      劉官營    大樹營      陳官營    南 營      銀 橋    右 所      雞落登    近明代分四鄉四所鄉屬民村所屬軍屯屯歸武弁    村隷州轄皆没元代舊制康熙年間裁衛歸州於是    概隷州官版籍以十四里聯屬之今序次先和山繼    由西北界竟東南界自左轉右不别民屯不計里分    大小取其便稽閲也 四鄉曰玉泉鄉曰元保 鄉曰遵政鄉曰通化鄉 ","16卷 ╱ (清) 鈕方圖纂修 (清) 侯允欽纂 ╱ 清咸豐四年刊本"
17253,雲南,大理,"(咸豐) 鄧川州志",咸豐,1850,1861,171,"卷五 170-182 ╱ 災祥志 170-182 ╱ ","  衍備盡今以世無通貫之經遂謂經無應證之義可乎   陸清獻公曰漢儒言五行以災異與人事一一配合説   雖拘感應之理不可廢也因約災祥事實著於篇   明   成化十四年秋七月玉泉鄉大水壞州治學宫蕩廬舍   成化二十二年學宫白鳥集白龜夜遊   正德十年地大震八月復震   正德十一年雷擊殺九蛇 長皆丈餘 圍尺許 黑雀數萬食禾苗   十一月彩雲見經宿乃散 ","16卷 ╱ (清) 鈕方圖纂修 (清) 侯允欽纂 ╱ 清咸豐四年刊本"
17253,雲南,大理,"(咸豐) 鄧川州志",咸豐,1850,1861,183,"卷六 182-207 ╱ 建置志 182-207 ╱ 城池 183-207 ╱ ","  南滇者極之僻壤荒陬莫不綱陳而紀肅則後此之情   殷懷保者内修政教外謹藩籬不且念締造之艱而益   綢繆於未雨也哉     城池   鄧川州城遷徙者屢矣蒙段氏無足論自元代入版圖   設鄧川州治於中所明洪武十七年遷玉泉鄉成化間   圮於潦乃遷象山麓隆慶間知州周公文化築之旋没   於沙知州鍾公大章遷於來鳳岡無城天啟間徐公保   泰遷於德源城無水崇禎十四年敖公浤貞遷鄧川驛 ","16卷 ╱ (清) 鈕方圖纂修 (清) 侯允欽纂 ╱ 清咸豐四年刊本"
17253,雲南,大理,"(咸豐) 鄧川州志",咸豐,1850,1861,195,"卷六 182-207 ╱ 建置志 182-207 ╱ 城池 183-207 ╱ 公署 185-207 ╱ 倉儲 189-207 ╱ 學校 191-207 ╱ ","  中所曰登龍西館登龍東館在兆邑曰聯雲館在青索   曰毓英館在元井村曰玉泉館在龍王廟曰養正館在   羅川曰羅俊館在銀橋曰登瀛館    按書院義學俱係雍正年間陳文恭公所檄建者宏    文書院舊置館穀六十石在癩石坡道光丁未年署    州楊公爲翰以燕支果山田撥入登龍原屬一館嗣    分東西各置租五十三石五斗在小中所團山千户    營百户營聯雲館置租四十八石在平壩姜營毓英    館置租四十八石在千户營棗兒樹玉泉館置租三 ","16卷 ╱ (清) 鈕方圖纂修 (清) 侯允欽纂 ╱ 清咸豐四年刊本"
17253,雲南,大理,"(咸豐) 鄧川州志",咸豐,1850,1861,506,"卷十二 504-605 ╱ 人物志 504-605 ╱ 鄉賢 505-605 ╱ 彙紀 504-605 ╱ ","  楊宗道上登里人善辭賦崇孝友正統間巡按趙公聞   其賢以明經辟舉授州學訓導陞浪穹縣教諭入祀鄉   賢祠    贊曰明代徵車四出懷瑾握瑜之彦耀鳧藻焉然皆    在通都大邑間荒陬僻壤寂無聞矣幽英鬰發有開    必先則吾邑袖領羣倫實自先生始   楊南金字本重號用章玉泉鄉人宏治己未進士授江   西泰和令直節惠政民有三不動之稱謂刁詐脅不動   財利惑不動權豪撼不動擢御史值逆瑾之黨劉宇任 ","16卷 ╱ (清) 鈕方圖纂修 (清) 侯允欽纂 ╱ 清咸豐四年刊本"
17253,雲南,大理,"(咸豐) 鄧川州志",咸豐,1850,1861,516,"卷十二 504-605 ╱ 人物志 504-605 ╱ 鄉賢 505-605 ╱ 卓行 515-605 ╱ 彙紀 504-605 ╱ ","  俗正人心列而編之以世次之先後爲序   明   楊禮性清剛而不谿刻凡邑有水利婚喪難舉者輒倡   道捐助鄉人感其德惠尤欽其正直訓迪子弟化導鄉   里勤勤不倦年七十七沐浴拜天而逝即御史兩依之   祖父禮之子彦亦有乃父風   杜彥亨宏治間玉泉鄉大水淹斃人民無數拾而葬之   高原計埋前後無主遺胔四十有七復建各處橋梁倡   修學宫 ","16卷 ╱ (清) 鈕方圖纂修 (清) 侯允欽纂 ╱ 清咸豐四年刊本"
17253,雲南,大理,"(咸豐) 鄧川州志",咸豐,1850,1861,606,"卷十三 605-661 ╱ 藝文志 605-661 ╱ 記 605-661 ╱ 序 605-661 ╱ ","  不茹古涵今雕鎪萬象駸駸乎益相與躪作者这堂而   入其室鴻文鉅册湘帙充盈矣爰擇其關於一邑政教   禁令人心風俗及可式諸天下後世者爲上中卷而以   古今詩體殿之掛一漏百遺珠纍纍則限於卷帙故也    鄧川新建儒學記      明提學 僉事 何 俊 郴州  鄧川州古荒服地自唐宋時俱爲蒙段所據或名邆睒或 名德源雖入版圖屬大理但羈縻而已至元世祖始置諸 司而總隷雲南行省國朝因之仍轄於大理州治在玉泉 鄉其形勝山峙象形水列川字極爲秀麗學居州治右建 ","16卷 ╱ (清) 鈕方圖纂修 (清) 侯允欽纂 ╱ 清咸豐四年刊本"
17253,雲南,大理,"(咸豐) 鄧川州志",咸豐,1850,1861,626,"卷十三 605-661 ╱ 藝文志 605-661 ╱ 記 605-661 ╱ 序 605-661 ╱ ","山爲脉絡順之使暢水爲血氣疏之使通夫山水天地之 性情也性情得而功用起矣竊嘆紳士之營橋者一念之 誠感孚衆志其速如此則疏瀹決排濬畝距川何難焉審 是宇宙無不可舉之功而爲政者無可諉之責也康田風 雨巘原流泉信哉劉牧曰然願書豐碑以備三筴    重建學宫碑記        舉人  郭 煥 州人  鄧川之建學宫也始於洪武十七年文廟之遷徒者慺矣 盖自玉泉鄉而鼎勝山鼎勝山圯而今州署之右遂以百 有餘年其間非無人焉繕而葺之然而風摧雨敗蘚剥蠧 ","16卷 ╱ (清) 鈕方圖纂修 (清) 侯允欽纂 ╱ 清咸豐四年刊本"
17253,雲南,大理,"(咸豐) 鄧川州志",咸豐,1850,1861,631,"卷十三 605-661 ╱ 藝文志 605-661 ╱ 記 605-661 ╱ 序 605-661 ╱ ","學固其遺法者歟鄧川遠居天末沐我 朝重熙累洽之 化風俗人材駸駸日上學校之功其大彰明矣故自黌宫 外如所稱聯雲毓英羅俊玉泉宏文諸館舍之外列於鄉 遂都鄙間者率皆卓卓不可泯滅而登龍一館復分東西 爲二兹所修之西館云者則以前三韓張公牧斯土輸俸 倡紳士創建者也間嘗取夫泐石之文讀之其於經始落 成之由序之綦詳與夫紀田畝租石紳耆姓氏抑又備而 其卒曰創業之易屬在既往守成之難正望將來噫意深 哉今夫感於猝而易舉者機之發而自迅也持於久而易 ","16卷 ╱ (清) 鈕方圖纂修 (清) 侯允欽纂 ╱ 清咸豐四年刊本"
17253,雲南,大理,"(咸豐) 鄧川州志",咸豐,1850,1861,722,"卷十五 719-793 ╱ 藝文志 719-793 ╱ 古今體詩 719-793 ╱ ","   泛舟西湖          教諭  萬崇義 太和  載酒循水曲主人具扁舟短棹擊細浪安瀾忘所憂先訪 蓮花塘香藕绿雲陬積次水漸碧試險過浮邱衆客忽西 顧倒影澄清秋好山青四圍寒雲凝不流停船柳陰重楸 局聊淹留垂竿釣赤鯉移棹翻白鷗微雨東北來欸乃聲 悠悠空濛復澹宕還乘夕陽遊    從郡伯州牧浴永春池    茶陵州 知州 高上桂 州人  長者忽何事僻巷車馬塡招我西湖上修褉三月天誰爲 造化冶煮此碧玉泉丹黄晝夜爍噴薄浮雲煙瀦而爲方 ","16卷 ╱ (清) 鈕方圖纂修 (清) 侯允欽纂 ╱ 清咸豐四年刊本"
17253,雲南,大理,"(咸豐) 鄧川州志",咸豐,1850,1861,736,"卷十五 719-793 ╱ 藝文志 719-793 ╱ 古今體詩 719-793 ╱ ","希文不可作誰與持厥終    玉泉 以下七古           楊南金 昨夜山靈鑿山足涓涓石竅潄寒玉殷勤吹火燒竹枝一 脉須臾温可掬白荸裁衣美少年憑誰作伴到江曲飄然 兩腋清風生披襟閒坐芳草緑却怪世人尋不來滿身垢 穢互塵俗我將遍尋同志人何必童冠定五六    遊雲龍山石竇香泉       高桂枝 自問此身等懸疣孑然於世無所求一瓢尚覺苦多事誰 信人間有巢由偶來龍山窺石竇滴滴珠泉香暗浮崖荒 ","16卷 ╱ (清) 鈕方圖纂修 (清) 侯允欽纂 ╱ 清咸豐四年刊本"
17253,雲南,大理,"(咸豐) 鄧川州志",咸豐,1850,1861,757,"卷十五 719-793 ╱ 藝文志 719-793 ╱ 古今體詩 719-793 ╱ ","即今陽侯不爲厲千尋保障猶重城 玉泉鄉一帶捍 壩悉創始於公 事竟 臥轍留不住祠以三正展椒馨我讀前賢彌患記 楊兩依 先生有 姜公彌患記 載十三卷 嚮往欲訪婁江濱 公太倉 州人 婁江遥遥遠難到 三正之祠今復傾俯仰低徊讀公傳公兮青史兩代千秋 名 公父昻列循吏 傳公繼其後    贈孫丹坪 丹坪名世鑰淮安人即恒菊坡刺史詩中 所稱吾友者道光乙巳春予總瀰苴河工    興除比於劉始恒公方公出    惟丹坪實與左右斯役云    侯允欽 丹坪意氣風雲翔拔劍同我破天荒恒沙掘盡劫灰出饑 蛟殘蠆枯且僵人生固無轉海力也須手挽狂瀾狂趨圓 ","16卷 ╱ (清) 鈕方圖纂修 (清) 侯允欽纂 ╱ 清咸豐四年刊本"
17253,雲南,大理,"(咸豐) 鄧川州志",咸豐,1850,1861,759,"卷十五 719-793 ╱ 藝文志 719-793 ╱ 古今體詩 719-793 ╱ ","   雨後聞防河          高桂枝 霪霖將匝月積水欲浮菴僻巷猶如此長河那復堪隄防 喧晝夜金鼓靈西南此際恤民隱誰爲分苦甘    春日遊大市坪温泉       高桂枝 爲尋佳麗景來問玉泉津點志當春暮湯盤在日新洗心 盟白水揷腳遠紅塵寄語臨流客乘時好潔身    羅時江感懷二首        高上桂 治水人何在江名尚可求平湖穿嶺出曲峽帶雲流碧見 煙村晚黄知黍稌秋鑿耕安樂土遺澤滿汀洲 ","16卷 ╱ (清) 鈕方圖纂修 (清) 侯允欽纂 ╱ 清咸豐四年刊本"
17254,雲南,昆明,"(民國) 宜良縣志",民國,1911,1949,792,"卷九 635-856 ╱ 人物志 635-856 ╱ 鄉賢 636-856 ╱ 文苑 639-856 ╱ 武功 653-856 ╱ 宦績 669-856 ╱ 忠義 681-856 ╱ 孝友 706-856 ╱ 善行 719-856 ╱ 卓 635-856 ╱ 行附 635-856 ╱ 鄉飲 733-856 ╱ 耆壽 749-856 ╱ 封廕 756-856 ╱ 隱逸 791-856 ╱ 仙釋 771-856 ╱ 宗教附 771-856 ╱ 方技 784-856 ╱ 寓賢 788-856 ╱ ","留餘淸隱 見府志  李佩字玉泉性恬退雅好詩酒登萬曆丙子歲貢授楚省邵陽教 服官兩月即歸田爲山水之隱 見府志  鄭重字芳彥博治經史尤長於易數授黑井教諭聞流宼至奮然 解組窮居吟咏足跡不履城市人謂其有古逸士風 見府志  趙樂羣萬曆壬午歲貢賦性恬淡由明經分訓臨川丁艱後不樂 仕進閉户吟哦蕭然物外 淸 謝詔字丹書臨安人少業儒長學道精岐黄堪輿術兼工詩畫中 年往來三迤間既而雲遊海内徧歷名山晚年回滇鶴髮童顏飄 ","10卷 ╱ (民國) 王槐榮修 (民國) 許實纂 ╱ 民國十年刊本"
17254,雲南,昆明,"(民國) 宜良縣志",民國,1911,1949,1067,"卷十 856-1084 ╱ 藝文志 856-1084 ╱ 記 856-1084 ╱ 議 929-1084 ╱ 序 930-1084 ╱ 墓誌 948-1084 ╱ 疏 962-1084 ╱ 跋 993-1084 ╱ 啟 995-1084 ╱ 書 997-1084 ╱ 詩 1002-1084 ╱ ","未能挂杖樂相攀遙望層巖豁我顏蘿逕想因佳客掃柴門料必 有風關滿林花鳥怡情雅四壁雲山適趣閒趁是暮春天氣好拚 教醉臥古松間    七言排律 淸    鶴鳴山十二景 山即毛 家庵        古 典 酆陵  高閣凭虛勢接天曲溪浣月水中圓丁香合抱珊瑚樹石髓長流 碧玉泉隔岸人家歸畫裏凌霄峯影挿窗前梨旋螺徑飛晴雪香 釀茶圓醉暮烟竹韻雨敲傳磬鉢松濤風滾聽絲絃千年遺跡枇 把古四季花開又杜鵑 ","10卷 ╱ (民國) 王槐榮修 (民國) 許實纂 ╱ 民國十年刊本"
17256,廣東,茂名,"(光緒) 高州府志",光緒,1875,1908,170,"卷三 157-205 ╱ 輿地三 157-205 ╱ 山一 157-205 ╱ ","   通於玉井則白崇禎二年邑人李爲相濬復玉井構亭    於右山上有曠怡亭下臨深淵右有玉泉菴潘呂二仙    祠山頂有省亭後改魁星亭有則喜亭觀心閣報德祠    山高十餘丈屹立江滸林木蔥蔚僧房參差詞人墨客    時觴詠於此 參阮通志道 光志鄭縣志   明司理鄭之珖觀山記山以觀名志目也山以水爲目   則水亦得以鑑名水晝夜不離乎山山之鬚眉毛髮精   神色澤水得而見之而山亦因以自觀夫古今旦暮風   雨晦明其色態變幻之不得自主也有如斯矣遊茲山   者必渡鑑江乃得登山其爲韻遊俗遊喧遊肅遊神遊   跡遊遊不一種而水先知之山不問也山不甚險峻旋   曲而上可數十武亭閣荒贅無次寺宇亦欠精嚴惟道   左數竿竹淸陰矯厲谷氣寒人再上得兩松磊砢疏放   而已最奇者波羅蜜一二株不花而實似碧而黄若枕   若瓠亦癭亦瘤不知當時何以冒名波若行中豈牟尼   珠現身占絶癡絶不可思議雖波若亦襲其號凡此   皆山之鬚眉毛髪精神色澤之所存而不能逃乎人與   水之觀也山有井無泉石如竈無釡井名玉竈名丹皆   日此潘仙修煉之山也夫山而有仙則何不以鑑水爲 ","54卷 ╱ (清) 楊霽修 (清) 陳蘭彬纂 ╱ 清光緒十一年刊本"
17256,廣東,茂名,"(光緒) 高州府志",光緒,1875,1908,612,"卷十一 539-630 ╱ 建置四 539-630 ╱ 宗祠 540-630 ╱ 冢墓 579-630 ╱ 寺觀 610-630 ╱ ","  侯喜曰幾矣乃下令願趨事者有博士李君鎧爰捐金   創塔而旁闢浮屠宮鏟崖爲址劃江爲流鳩工飭材繩   者斧者漆者墁堊者刻斵者肩相摩也左懸鐘右考   鼓中創講堂宏敞鉅麗居然佛土不數月而告成  國朝巡道韓崶記畧壬子夏初偶從觀山寺見像設殿庭   風雨滲漏卽偕茂名令蘇君割俸爲六屬倡應者如響   遴士人林來昌董其役閲三月告成并允都人士之請   重葺文昌閣於寺之右偏舊所謂仰德祠朋來書院久   已移併他所正不   必勞民傷財矣   觀山寺在西河岸亦名觀山觀 道光 志   明知府孔鏞詩偶來山下覓雲蹤路入瑤花   夾翠松琳館也隨兵燹廢獨留仙井最高峯   邑人李元暢詩蘇門不可到鸞嘯學孫登急雨扶秋色   孤雲伴定僧竹房全鑿翠茶鼎半燒藤禮罷諸天黑歸   途影   佛鐙   玉泉菴在觀山寺右 道光 志   巡道韓崶復玉泉菴飯僧田記雍正十年壬子吾鄕毛   逹齋先生觀察嶺西公餘登陟建呂仙殿於玉泉之巔   割俸開墾任仲米璸二坡計租之入爲飯僧香火資餘   儲爲歳修用命司事彭憲等五人分年經理刊石壁閒 ","54卷 ╱ (清) 楊霽修 (清) 陳蘭彬纂 ╱ 清光緒十一年刊本"
17256,廣東,茂名,"(光緒) 高州府志",光緒,1875,1908,613,"卷十一 539-630 ╱ 建置四 539-630 ╱ 宗祠 540-630 ╱ 冢墓 579-630 ╱ 寺觀 610-630 ╱ ","  意至善也未二十年爲五人者私賣於林姓而殿宇僅   存所謂翠微登雲兩亭夷於榛莽矣去年余督捕事竣   回任高涼寺僧見芳疊次投牒余細核舊牘結訟者幾   二十年前後縣令兩飭林姓續價而原租不得歸寺未   協於例終不足以淸訟源也因集詢於庭岀林劵註銷   丈勘坡地計坡岀租較餘於毛觀察所定之數重立章   程以杜後弊庶幾玉泉香火藉以經久雖然毛公去任   未幾遂多變更亦由後來者視爲不亟之務耳豈知名   山洞壑非僧不守而實爲一郡靈秀所萃官於斯者誠   亦借溪山風月蕩滌塵襟似宜相繼扶持毋使毛公專   美於前也   是爲記   署巡道陸心源刊定分撥坡租章程節畧照得壬仲米   璸兩坡每嵗租銀壹百零捌兩向以叁拾叁兩爲玉泉   菴僧人香火之需以貳拾捌兩爲 文廟春祭祭費以   貳兩捌錢完納 國課餘肆拾肆兩貳錢爲玉泉菴各   處修葺之費現查玉泉菴僧旣有大井等處田租百餘   石又有本道衙門每月捐銀壹兩足敷香火之用其四   季香火銀叁拾叁兩應撥歸進京會試之文舉人盤費   以宏樂育茲據佃户附貢梁建宗加足租銀貳百兩應   仍以肆拾肆兩貳錢存作玉泉菴修理之費以貳拾捌   兩爲 文廟祭費以貳兩捌錢完納 國課以五兩爲   董事酬勞此外餘銀壹百貳拾兩積三年共得叁百陸   拾兩悉撥充高州府屬會試文舉人盤費如有朝考優 ","54卷 ╱ (清) 楊霽修 (清) 陳蘭彬纂 ╱ 清光緒十一年刊本"
17256,廣東,茂名,"(光緒) 高州府志",光緒,1875,1908,614,"卷十一 539-630 ╱ 建置四 539-630 ╱ 宗祠 540-630 ╱ 冢墓 579-630 ╱ 寺觀 610-630 ╱ ","  拔貢生匀分一體其欽賜   舉人無容支給同治六年   呂祖殿在玉泉井亭上 鄭縣志 高雷廉 道毛世榮有記   潘仙殿 向附呂祖殿嘉慶閒巡道馬書欣卽毛公所建之 翠微深處前址搆室三楹移奉潘仙有碑記 鄭   縣   志   昇真觀一名高昇寺在縣西二百步仙山之巔宋咸平元    年降到太宗御書藏於此 輿地 紀勝   明孔鏞詩昔人學仙已仙去此地空餘茂   嶺名欲問靈蹤無處覓隔林惟聽澗泉聲     案金通志云高昇寺在縣北五十里仙山上有宋太     宗御書藏焉與輿地紀勝所記相類但寺名里數不     同今鄭縣志云在縣東十五里碌霧山半有高昇寺     然無碑可考   觀音閣在城外西北隅卽靈惠寺中座 道光志 鄭縣志 ","54卷 ╱ (清) 楊霽修 (清) 陳蘭彬纂 ╱ 清光緒十一年刊本"
17259,雲南,昆明,"(民國) 祿勸縣志",民國,1911,1949,887,"職名 44-917 ╱ 凡例 44-917 ╱ 目錄 44-917 ╱ 諸圖 44-917 ╱ 卷一天文志 44-917 ╱ 分野 44-917 ╱ 氣候 44-917 ╱ 曆法附 44-917 ╱ 祥異 44-917 ╱ 卷二地輿志 44-917 ╱ 疆域 44-917 ╱ 形勢道路附 44-917 ╱ 山川 44-917 ╱ 村莊 44-917 ╱ 户口附 44-917 ╱ 卷三風土志 44-917 ╱ 風俗 44-917 ╱ 種人 44-917 ╱ 爨蠻方言 44-917 ╱ 卷四建置志 44-917 ╱ 沿革 44-917 ╱ 地池 44-917 ╱ 街市附 44-917 ╱ 官署 44-917 ╱ 倉底善堂及各機關附 44-917 ╱ 津梁 44-917 ╱ 水利 44-917 ╱ 卷五食貨志 44-917 ╱ 田賦 44-917 ╱ 經費 44-917 ╱ 物産 44-917 ╱ 卷六學校志 44-917 ╱ 廟學 44-917 ╱ 學額 44-917 ╱ 書院義學 44-917 ╱ 新制學校 44-917 ╱ 留學生附 44-917 ╱ 卷七選舉志 44-917 ╱ 文武科名 44-917 ╱ 五貢 44-917 ╱ 廪貢附 44-917 ╱ 新制選舉 44-917 ╱ 卷八武備志 44-917 ╱ 戎事 44-917 ╱ 兵防 44-917 ╱ 團防 44-917 ╱ 卷九祠祀志 44-917 ╱ 典祀 44-917 ╱ 俗祀 44-917 ╱ 寺觀 44-917 ╱ 卷十秩官志 44-917 ╱ 官制題名 44-917 ╱ 循吏 44-917 ╱ 師資附 44-917 ╱ 忠烈 44-917 ╱ 鳳氏土官傳 44-917 ╱ 卷十一人物志 44-917 ╱ 文學 44-917 ╱ 武功 44-917 ╱ 宦績 44-917 ╱ 忠義 44-917 ╱ 孝友 44-917 ╱ 列女 44-917 ╱ 善行 44-917 ╱ 鄉飲 44-917 ╱ 耆壽 44-917 ╱ 方技 44-917 ╱ 仙釋 44-917 ╱ 寓賢 44-917 ╱ 卷十二雜異志 44-917 ╱ 古蹟 44-917 ╱ 勝景塚墓附 44-917 ╱ 軼事 44-917 ╱ 異聞 44-917 ╱ 卷十三藝文志 44-917 ╱ 碑記 44-917 ╱ 記 44-917 ╱ 考 44-917 ╱ 序 44-917 ╱ 疏 44-917 ╱ 傳 44-917 ╱ 引 44-917 ╱ 祿勸縣志 844-917 ╱ ","山勢高雲弄山光射惠湖花生銀海眩雪積玉峯孤白戰魚龍有 青空鳥雀無春晴開倦眼卽此近天都    温泉浮玉              前 人 不意跳珠水翻成浮玉泉綠波澄古井白璧濶深淵煮石丹能煉 探湯垢欲蠲升菴倘游此應有好詩傳      ","15卷 ╱ (民國) 許實纂修  ╱ 民國十四年鉛印本"
17260,廣東,肇慶,"(道光) 肇慶府志",道光,1820,1850,349,"卷二 206-384 ╱ 輿地 206-384 ╱ 山川附 206-384 ╱ 山 284-384 ╱ ","香山在城北稍西二里高一百餘丈周四十里 廣東 輿圖 一名利 人山産五色石石上生香草 方輿 勝覽 其嶺有佛足跡長尺許旁 刻宋諸賢姓名山下有潄玉泉潄玉橋唐宋時有乾明寺浮 香寺豁然亭環翠菴覽秀樓松關亭俱廢乾明尙存今更名 香山寺 吳 志 登高岡在香山稍東卽侍郞岡州人九日於此登高 同 上 下建 有靑雲書院澄海廟無著菴 州 志 端山在城北二十里高三百餘丈周三十餘里其形端正 吳 志 佛子嶺在城北三十里山勢嵯峨路通封川界旁有舊佛堂 因名 同 上 大廣山在州北六十里高五百餘丈周七十里有瀑布泉飛 流如練  大淸 一統志 其形廣大故名山半有龍浮寺紫竹菴金蓮 ","22卷 ╱ (清) 屠英修 (清) 胡森纂 ╱ 清光緒二年重刊本"
17260,廣東,肇慶,"(道光) 肇慶府志",道光,1820,1850,354,"卷二 206-384 ╱ 輿地 206-384 ╱ 山川附 206-384 ╱ 山 284-384 ╱ ","口此地已析入羅定又名浮沉石又名羅經石又名錦被石 隨波出入之言則岀之傳聞也 廣東 輿圖 潄玉泉出自香山飛流如玉達於城濠州民竊以灌田而北 濠多涸知州楊士中嚴禁之而泉復故 州 志 瓊響泉在城東八十里樵雲山下飛流數十丈聲如鳴珂 白石泉在州西龍母廟右 小冷泉在七把連石鏬流岀淸甘可愛夏月爲西潦淹没 俱 同 上  雙淸井在州治東西庭中水淸冽故名嘉靖丁酉知州陸舜 臣建二亭覆之扁東曰東淸亭西曰西淸亭今止存東庭一 井亭俱廢 吳 志 元妙井在州治東百七十步卽城隍廟前井 ","22卷 ╱ (清) 屠英修 (清) 胡森纂 ╱ 清光緒二年重刊本"
17260,廣東,肇慶,"(道光) 肇慶府志",道光,1820,1850,2543,"卷十八 2426-2630 ╱ 人物 2426-2630 ╱ 漢至明 2426-2630 ╱ ","劉徴字可久高明人家貧好學文不屬草隆慶丁卯鄉薦由 四川合州學正遷廣西融縣令融當殘破豪者没田貧者逋 欠徵下車悉爲淸理修築士城至今頼其保䕶未幾以疎節 忤當事謫閩臬照磨署永福縣爲檄驅虎禱雨輒應民咸以 為神司李永昌土人向化豪强歛手居家奉繼母無間言睦 鄰結社尙忠信至耄年不衰 劉時可字志孔高明人登隆慶庚午鄕書授南京徽州黟縣 教諭温雅和平造就有方每立規條必以身先之諸生贄餽 一無所計祀黟縣名宦祠陞浙江奉化尹改惠州府教授及 鎮江府教授遷楚府紀善著有梁湖集羣書拔萃分門玉屑 藏於家 區大樞字用環高明人嗜學博古早舉孝廉謁選得郡丞不 ","22卷 ╱ (清) 屠英修 (清) 胡森纂 ╱ 清光緒二年重刊本"
17260,廣東,肇慶,"(道光) 肇慶府志",道光,1820,1850,3064,"卷二十一 3022-3233 ╱ 藝文 3022-3095 ╱ 經 3022-3095 ╱ 史 3022-3095 ╱ 子 3022-3095 ╱ ","晚香堂家訓二卷 格言彚錄二卷 夢說一卷  國朝吴   槐炳  撰 槐炳  鶴山人 撮八卷  國朝王宗烈撰   宗烈高要歲貢 隨得錄二卷 雜論偶記一卷  國朝温承恭撰       右雜家類 仕學類編 明羅煥章撰  羣書㧞萃 分門玉屑 明劉時可撰  時可高明人 事物權輿十七卷 紀齡彚典十卷  國朝王宗烈撰       右類書類 金剛般若經口訣正義一卷 唐惠能撰  見唐志 按惠能今新興人 金剛大義訣一卷 唐惠能撰  見宋志 仰山辨宗論一卷 唐惠能撰  見宋志 ","22卷 ╱ (清) 屠英修 (清) 胡森纂 ╱ 清光緒二年重刊本"
17260,廣東,肇慶,"(道光) 肇慶府志",道光,1820,1850,3248,"事紀 3233-3357 ╱ ","  所得城降除南康州都督長史 通 鑑 封太祖後郇王房叔良弟德良爲新興王 唐書宗室世系表 兼采文獻通考 七年岀宿國公程知節爲康州刺史 德慶 志 太宗貞觀元年改南康州属嶺南道詔嶺南以米充租調 同 上 中宗長安三年貶魏元忠高要尉 本 傳 四年勅光燕客爲檢校新興令 本 傳   燕客爲新興丞有德政長安元年以事入對三年正月得   朝集屢請還家五月得請仍在荆州玉泉寺新興吏民僧   道千餘人請監察御史裴茂宗伏闕上表請公爲新興令   前後刺史鄧仁裕李宗甫相繼奏請四年四月勅公檢校   新興令爲政四年治績可紀閻朝隱碑述其事 新興 志 神龍元年貶韋承慶爲高要尉 ","22卷 ╱ (清) 屠英修 (清) 胡森纂 ╱ 清光緒二年重刊本"
17261,江西,鷹潭,"(嘉靖) 廣信府志",嘉靖,1521,1566,248,"卷之四 210-266 ╱ 地輿志 210-266 ╱ 宫室 210-266 ╱ 丘墓 248-266 ╱ "," 宋劉煇遊歷之地故  址在縣西北五里 濟衆亭 故址在鵝湖鄉初縣俗 尚鬼病者求巫禱祭不  事醫藥縣令方仲禮因作亭錄濟衆藥方以示民俾  縱觀家傳之榜曰濟衆自是病者多以藥全    丘墓   [T4]上饒縣向子騫墓 在河山乃文簡公之孫靖康之難子 騫死節宣撫司以聞贈其官汪喬  年為  誌 徐元杰墓 在吉陽山東 斗門之原 余堯弼墓 在永樂鄉元 溪里之原   韓元吉墓 在本府 城東 渤泥國王叔墓 在本府城南三里 永樂十年王進貢  還國卒於  此遂葬焉 劉光墓 在安輯鄉 江井山   [T4]戈陽縣謝枋 得在玉泉鄉龔原先生死節京師其子 墓定之奉柩歸葬門人誄題之曰文節 ","20卷 ╱ (明) 張士鎬修 (明) 江汝璧纂 ╱ 明嘉靖刻本"
17261,江西,鷹潭,"(嘉靖) 廣信府志",嘉靖,1521,1566,465,"卷之八 444-504 ╱ 職官志 444-504 ╱ 名宦 444-504 ╱ ","   所著有大學中庸論語解玉泉語錄   陸嘉材紹興間為主簿有善政民有弄潢池之兵者    三日内千室之邑鞠為荒墟惟簿之㕔舍獨存蓋    不忍焚也廣漢張敬夫有跋   章鑄錢塘人淳祐間以朝議大夫匠監丞知州事州    舊有小學於育材有益然無常所繼者不能常興    乃擇羙地創之贍以官田師生有定員講習有定    規州舊有浮橋歲久潰廢行者病渉乃郎郡中浮 ","20卷 ╱ (明) 張士鎬修 (明) 江汝璧纂 ╱ 明嘉靖刻本"
17263,安徽,六安,"(同治) 六安州志",同治,1861,1875,1656,"卷之二十七 1567-1666 ╱ 宦績 1645-1666 ╱ 英霍 1567-1666 ╱ ","  土人因名劉公堤歲旱設法賑粥全活甚衆繼調繁   峙政聲逾著巡按御史劉聞於朝賜帑金以旌其廉   陞鞏昌府同知 余名鯤字北溟歲貢生任東昌府訓導時闖賊圍城設   方略佐守令守禦有功陞邱縣令邱復被圍誓神死   守城得不陷撫軍張以志同金石氣貫長虹特疏於   朝 秦玫字玉泉歲貢生履端行修學古設科識張冏卿于   童年多所訓誨及分訓清溪不阿媕有司有古先正 ","60卷 ╱ (清) 李蔚修 (清) 吳康霖等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刊光緒三十年重印本"
17265,雲南,紅河,"(乾隆) 廣西府志",乾隆,1735,1796,484,"卷之二十六 481-553 ╱ 藝文二 481-553 ╱ 詩賦歌 481-553 ╱ ","  五言律    步闕溫泉        成都  楊 慎 升庵  神邱隱雲岊靈深渺天河陰火煮玉泉陽暈㶑朱波 吹律豈鄒子煉石疑嬌娥乳寶況水碧硝梁豈盤渦 漸漸不濡軌泪泪常盈科偕賞玩仙液藴眞洗人疴 俗蘭興遠思沐芳咏遺歌銅池漢霤賊釦城晒山阿 朝宗阻江莫蹇裳限牂牁天隅感流落日暮吟蹉跎    五峰水月        知府  周 埰 清漣一泓水皎潔一輪月上下相照耀金烱鑒毫鬟 ","26卷 ╱ (清) 周埰修 (清) 李綬等纂 ╱ 清乾隆刊本"
17268,雲南,臨滄,"(光緒) 順寧府志",光緒,1875,1908,1001,"卷之三十三 890-1036 ╱ 藝文志二 890-1036 ╱ 雜著 950-1036 ╱ 紀載著述附 950-1036 ╱ ","  一漲淸注?宮前知有神龍臥玉泉澄徹半閒雲際月   漣漪不定水中天寒光映處冰壺滿素魄明時寶鏡圓   四壁靑山雖入照乘槎何處問嬋娟     鳳岫凝烟         知府  李文淵 三韓    碧雞金馬䦕滇會鳳岫鸞峯繞慶城日映丹崖常五色   烟流古嶂繪文明羽儀直欲翔天闕屏翰西開壯玉京   最是桂秋新霽後快招佳士聽吹笙     龍湫泛月   淸泉脉自海門通知有潛龍臥壑中故織冰綃奩玉鏡   平拖素練出晶宮風鳴翠柳偷靑眼雨濯金鱗啖落紅 ","38卷 ╱ (清) 党蒙修 (清) 周宗洛纂 ╱ 清光緒刊本"
17269,浙江,杭州,"(道光) 建德縣志",道光,1820,1850,161,"卷之二 102-215 ╱ 疆域志 102-215 ╱ 疆域 102-215 ╱ 沿革 106-215 ╱ 鄉都 117-215 ╱ 山水 160-215 ╱ 勝 102-215 ╱ ","    澄溪潭潭產平底海螄潭上有石頂松左為澄溪道院明     董其昌題額院後有飛醉石宋陳季常書院南有優元菴     有石亭又南為烏龍王廟右有龜蛇二山山左有息石歲     久漸長如地湧出今鑿成佛像名石佛㘭旁有瀑布流如     噴玉名玉泉山有宋時亭址後有岡名乾岡前有岡如城     名石城岡山右絕頂有丹基 詳古 蹟 基下二里許有二池一     淺一深方圓丈餘名聖水池 詳古 蹟 淺池多浮泥不見底深     池伏流東行數里從石佛㘭後乾岡頂石竅中出下為雷     公菴再下有雲居菴有磨盤石 詳古 蹟 歲旱則守令率士民 ","21卷 ╱ (清) 周興嶧修 (清) 嚴可均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17269,浙江,杭州,"(道光) 建德縣志",道光,1820,1850,193,"卷之二 102-215 ╱ 疆域志 102-215 ╱ 疆域 102-215 ╱ 沿革 106-215 ╱ 鄉都 117-215 ╱ 山水 160-215 ╱ 勝 102-215 ╱ ","    北有白沙洲為限不與江通    靈惠水 萬歷府志在城西二十五里其泉四時不竭遇旱     禱之輒應    卓錫泉 萬歷府志在靈石寺後泉從石出常流不竭    玉泉 圖經雜錄玉泉出烏龍山之麓其水甘香宜茶殆所     謂乳泉石池漫流者耶    福泉 萬歷府志在縣西五十里泉水寒冽人多汲之    石井泉 萬歷府志在縣西八十里泉湧石共中上有石屋     下臨田畦流注不竭 ","21卷 ╱ (清) 周興嶧修 (清) 嚴可均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17269,浙江,杭州,"(道光) 建德縣志",道光,1820,1850,614,"卷之八 547-632 ╱ 秩祀志 547-632 ╱ 壇壝 547-632 ╱ 廟祠 554-632 ╱ 寺院庵觀 547-632 ╱ ","    山元至元中僧仲可重建徐師元有記    普眞寺 康熙舊志在城西北五十三里錢邵村    玉泉寺 舊名玉泉菴萬歷府志在城北七里烏龍山麓宋     時陳學古隸書牓其門菴西有泉如噴玉泉右有亭紹興     八年移亭建性樂堂江公望為之記寺有石佛歲久漸長     所謂息石也萬歷二十三年邑人蔡良士建靜舍於石佛     之左三十五年知府毛志尹復於泉傍建平廳三間題曰     源頭活水康熙舊志明季盡燬順治中僧深谷重建 明張 元電    有詩見    藝文 ","21卷 ╱ (清) 周興嶧修 (清) 嚴可均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17269,浙江,杭州,"(道光) 建德縣志",道光,1820,1850,913,"卷之十二 861-1016 ╱ 人物志 861-1016 ╱ 勳德 861-1016 ╱ 忠烈 863-1016 ╱ 正直 870-1016 ╱ 經濟 880-1016 ╱ 循吏 907-1016 ╱ 儒林 913-1016 ╱ ","    弗衰解組歸清風兩袖著有四書彚纂易經輯解嘉懿錄     成人寶要續輯通考諸書    儒林    宋    喻樗字子才號玉泉其先南昌人後徙嚴少慕伊洛之學中     建炎三年進士第三人趙鼎去樞密居常山樗往謁因諷     之曰公之事上當使啟沃多而施行少啟沃之際當使誠     意多而語言少鼎奇之都督川陝荆襄辟為屬紹興初高     宗親征樗見鼎曰公度此舉果出萬全乎鼎曰義不可更 ","21卷 ╱ (清) 周興嶧修 (清) 嚴可均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17269,浙江,杭州,"(道光) 建德縣志",道光,1820,1850,915,"卷之十二 861-1016 ╱ 人物志 861-1016 ╱ 勳德 861-1016 ╱ 忠烈 863-1016 ╱ 正直 870-1016 ╱ 經濟 880-1016 ╱ 循吏 907-1016 ╱ 儒林 913-1016 ╱ ","    淳熙七年卒著有中庸大學論語解及玉泉語錄行世 宋 史    本    傳    趙彦肅字子欽天資孝友務聖賢之學窮理盡性弗深造自     得弗措也登乾道進士宰臣周必大薦之甚力彦肅益以     近名爲嫌仕至寕海軍節度推官著有易說廣雜學辨士     冠士婚饋食圖行於世朱文公觀其書嘆曰近世未有如     此看文字者學者稱復齋先生 兩浙名 賢錄    明    宋澄字源潔成化丁酉舉人除高淳縣知縣多實心惠政年 ","21卷 ╱ (清) 周興嶧修 (清) 嚴可均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17269,浙江,杭州,"(道光) 建德縣志",道光,1820,1850,1404,"卷之十七 1387-1487 ╱ 志文藝 1387-1487 ╱ 詩 1387-1487 ╱ 詞 1387-1487 ╱ 雜著 1387-1487 ╱ ","訟庭閒    賞春亭               趙 抃 羣芳開遍滿亭隈賞盡芳尊醉看來始信春光無限好亂山窮處 亦花開    玉泉亭               趙 抃 潺潺朝暮入神清落澗通池繞郡廳亂石長松三十里尋源須上 玉泉亭    圓通院水閣             趙 抃 風送荷花香滿闌上人宴坐水雲間時中靜極光通達豈特浮生 ","21卷 ╱ (清) 周興嶧修 (清) 嚴可均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17269,浙江,杭州,"(道光) 建德縣志",道光,1820,1850,1406,"卷之十七 1387-1487 ╱ 志文藝 1387-1487 ╱ 詩 1387-1487 ╱ 詞 1387-1487 ╱ 雜著 1387-1487 ╱ ","且行春    明    題玉泉               張 永 一派寒流瀉玉壺山輝澤媚半塵無何當會作神龍窟并作甘霖 活九區    五言律    唐    送睦州孫沅自本州卻歸句章新營所居  劉長卿 故里歸成客新家去未安詩書滿蝸壁徵稅及漁竿火種山田薄 ","21卷 ╱ (清) 周興嶧修 (清) 嚴可均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17269,浙江,杭州,"(道光) 建德縣志",道光,1820,1850,1417,"卷之十七 1387-1487 ╱ 志文藝 1387-1487 ╱ 詩 1387-1487 ╱ 詞 1387-1487 ╱ 雜著 1387-1487 ╱ ","中男荷畚歸盛時徴賦少生事莫嫌微    遊玉泉寺              張元電 石佛山巖古茅堂秋艸深流雲棲塔頂飛絮貼禪心高閣懸鐙在 危蘿礙日沈乗閒一登眺留此壯雲林    自嚴灘至新安途中紀興        胡應麟 一灘高一丈灘盡到天都疊嶂雲飛動陰厓日有無辛夷殘紫落 躑躅亂紅敷獨步行雲裏分明入峽圖    嚴陵城下              江禹奠 背郭千村合中流一刹孤輕陰閣秋雨殘照落平蕪入市魚蝦少 ","21卷 ╱ (清) 周興嶧修 (清) 嚴可均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17269,浙江,杭州,"(道光) 建德縣志",道光,1820,1850,1429,"卷之十七 1387-1487 ╱ 志文藝 1387-1487 ╱ 詩 1387-1487 ╱ 詞 1387-1487 ╱ 雜著 1387-1487 ╱ ","   咏龍山石泉 贈侍郎王 玉泉先生          祝允明 萬仞高岡一脈涵奔騰日夜自無厭縈澗壑流偏冷灌漑松苓 味更甜雨峽亂鳴蒼玉佩晴巒忽下水晶簾主人自是山溪逸時 聽涓涓足養恬    遊北高峰              吳文華 纔別黃山六六峰又從古睦泛江中處士養高多擅勝賢豪用世 並稱雄江山有主孤懷壯俯仰無慚兩目空十載高峰叨再涉置 身如在廣寒宫    五言排律 ","21卷 ╱ (清) 周興嶧修 (清) 嚴可均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17269,浙江,杭州,"(道光) 建德縣志",道光,1820,1850,1464,"卷之十七 1387-1487 ╱ 志文藝 1387-1487 ╱ 詩 1387-1487 ╱ 詞 1387-1487 ╱ 雜著 1387-1487 ╱ ","   玉泉菴               宋維祺    擬著東山屐來探七祖禪巖鑴石作佛竹臥玉爲泉古樹留    殘照虛村起暮烟懸知鐘定後應有一燈傳    過畱耕莊爲陳明經允公賦二首     王 賓    割取溪山勝靑蒼小洞天奇葩當令發幽鳥息機眠甲第多    荒草名園半廢阡此莊如太古風景自年年    公餘消野步見說有陳村不識人驚座還因竹叩門雲生楚    簟冷風過漢書繙 蘇雲 卿事 回首鄉園隔蓬蒿没舊痕    新安道中              方叔元 ","21卷 ╱ (清) 周興嶧修 (清) 嚴可均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17269,浙江,杭州,"(道光) 建德縣志",道光,1820,1850,1466,"卷之十七 1387-1487 ╱ 志文藝 1387-1487 ╱ 詩 1387-1487 ╱ 詞 1387-1487 ╱ 雜著 1387-1487 ╱ ","   邊醉雙峰雲外幽始知閒散局嘯咏是良謀    子陵魚               吳錫麒    更比銀魚小來逢五月時上灘爭一雨觸網千絲七箸情    何烟波味可知高名肯相借釣竹莫輕垂    江亭晩眺              吳錫麒    一片江烟外荒荒落日寒光投隔岸詩思起憑欄花歇風    生樹人喧月上灘歸途就燈火前渡正漁餐    玉泉寺               計 楠    泉流潔似玉巖隙叩松關有句先題竹無人只看山樵隨靑 ","21卷 ╱ (清) 周興嶧修 (清) 嚴可均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17269,浙江,杭州,"(道光) 建德縣志",道光,1820,1850,1482,"卷之十七 1387-1487 ╱ 志文藝 1387-1487 ╱ 詩 1387-1487 ╱ 詞 1387-1487 ╱ 雜著 1387-1487 ╱ ","   書目    宋    學庸論語解 喻樗       玉泉語錄 喻樗     周易說 趙彥肅        廣學雜辨 趙彥肅     士冠士婚饋食圖 趙彦肅     明    詩經折衷 徐鳴       諭俗俚言 徐鳴揚     齊民簡編 徐鳴       脩身要語 徐鳴     六詔紀聞 俞夔        揚芬錄 俞夔        ","21卷 ╱ (清) 周興嶧修 (清) 嚴可均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17269,浙江,杭州,"(道光) 建德縣志",道光,1820,1850,1522,"卷之十九 1516-1567 ╱ 古蹟志 1516-1567 ╱ 堂 1516-1567 ╱ 樓 1519-1567 ╱ 亭 1521-1567 ╱ ","   環溪亭 方輿勝覽在郡治中唐時建    環翠亭 輿地紀勝在郡治千峰榭之東    玉泉亭 萬歴府志在烏龍山石佛㘭宋時嘗構亭於上趙     抃有詩    賞春亭 嚴陵志在府治內後圃宋嘉祐中知州趙抃建紀     以詩    瀟灑亭 新定續志在光孝寺後山上方囘兩至南山飮瀟     灑亭詩悠悠桐江水寓廬十二年重來六日内兩日登南     山南山有何好高閣西北偏隔江三千家一抹煙靄間閣 ","21卷 ╱ (清) 周興嶧修 (清) 嚴可均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17269,浙江,杭州,"(道光) 建德縣志",道光,1820,1850,1593,"卷之二十一 1582-1607 ╱ 雜記 1582-1607 ╱ ","    煎佳茶不可名其鮮馥也又愈於揚子南泠遠矣又新所     記云爾今城北玉泉出烏龍山麓其水香甘尢宜茶殆所     謂乳泉石池漫流者也惜乎前此未有稱之者 嚴陵 志    康希仙相傳唐永徽三年爲睦州刺史自州昇仙嘗見顔魯     公撰海濮饒房睦台六州刺史康希銑神道碑載希銑自     房州刺史轉睦州遷古州開元初入計請致仕三年歸其     鄉㑹稽郡冬十月二十有二日不幸以疾卒春秋七十葢     希仙即希銑也昇仙云者好事者妄傳之耳 嚴陵 志    趙德父金石錄有唐睦州龍興寺碑康希銑撰徐矯之書郡 ","21卷 ╱ (清) 周興嶧修 (清) 嚴可均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17269,浙江,杭州,"(道光) 建德縣志",道光,1820,1850,1601,"卷之二十一 1582-1607 ╱ 雜記 1582-1607 ╱ ","    都司署右營奉裁其一尚存爾時營房所存無幾變爲隙     地者十之九營中因闢爲圃習射其中初無損於地脈也     逮乾隆六年副將楊鐸更拓而大之於以放礟演鎗等     諸武定門外經制之敎塲矣挾靑囊者僉謂郡城蒼龍之     位用武非宜是所望於栽培地脈者仍易西偏俾士卒不     在㢲方演武則厚幸矣 新 纂    胥嶺洞舊志原載未詳今按其洞在獅子巖下鳯麓山之東     明者名玉泉廣高數丈有泉自石出遇遊人至涓流較急     土人號曰接客泉故洞以玉泉名有懸石二形若鐘鼓叩 ","21卷 ╱ (清) 周興嶧修 (清) 嚴可均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17269,浙江,杭州,"(道光) 建德縣志",道光,1820,1850,1602,"卷之二十一 1582-1607 ╱ 雜記 1582-1607 ╱ ","    以石各如其聲暗者名金粟曲屈處如舊志其最深處爲     仙人樓層級而上有石几石枰相傳爲仙人談棋所傍有     石桂一株挺生巖壁色如金粟故洞卽以金粟名洞內冬     溫夏寒炎凉逈與外異逰人多記以詩里人集有玉泉金     粟詩帙 新 纂     義舉雜錄    銅官潭舊例每年取魚課銀一十六兩歸新進士輪收康熙     癸丑進士王齡昌馬天選暨生員趙昌祚因縣學人多胙     少具呈入學增春秋二祭頒胙諸生之費嘉慶中魚花稀 ","21卷 ╱ (清) 周興嶧修 (清) 嚴可均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17271,浙江,寧波,"(天啓) 慈谿縣志",天啓,1620,1627,111,"二卷 63-659 ╱ 河防 94-659 ╱ 附碶閘等項 94-659 ╱ "," 浮于井面時  必風雨大作 官井 一在鼓樓西偏一在塔山西 北路側常盈不以旱涸色味  紺碧  甘矣 冷水灣井 縣東南七里順濟廟前源出白 龍湫泉甘冷一人亭其上以便  行者  飲憇 大寶泉 縣西二里大寶山之 麓味甘色清可食 玉泉 縣東北 三里宋  德祐間邑人□德  謙甃升建□丁上 清泉 縣西五十里定水寺 之東廡泉紺潔有味 顧   家園泉 縣西北 一里 慈谿 縣西南三十里舊名大隱 溪孝子董黯母疾好飲  此溪水遠不能致乃築室溪  傍以供養疾乃瘳因改今名 文溪 縣東一十五 里受衆山之  水清瀉成文  俗呼門溪 漁溪 縣西四十五里潭清澗深竹 木森譪魚蝦禦聚漁者集焉   藍溪 縣南六十里源自龔村會大闌山三十六 嶴之水西北會餘姚楊溪注于江夾岸藤  蘿掩暎色  深可染 太平渡 縣西南五里西港 口弘治間新置 黄墓渡 縣 西 ","16卷 ╱ (明) 李逢申修 (明) 姚宗文纂 ╱ 明天啓四年刊本"
17271,浙江,寧波,"(天啓) 慈谿縣志",天啓,1620,1627,144,"二卷 63-659 ╱ 河防 94-659 ╱ 附碶閘等項 94-659 ╱ ","   石竹  臘梅  玉屑  葵    八仙  寶象  梅棠  水仙    旱蓮  金雀  山丹  佛見咲    一丈紅 菊   杜鵑  石巖    結香  素馨  緋桃  碧桃    紅梅  錄蕚梅 玉叠梅 闌路錦    木犀 有紅黄白三品亦有色白而四季作花 者按舊志紅木犀出象山香芬色麗號   丹桂宋高宗時邑士史本初因接本獻于朝   後常遣使求之移植禁中帝雅愛之紹興問   畫為便面御製詩題其上以賜從臣榮凝自   是四方争求之巖接數百本吏氏以此昌其 ","16卷 ╱ (明) 李逢申修 (明) 姚宗文纂 ╱ 明天啓四年刊本"
17271,浙江,寧波,"(天啓) 慈谿縣志",天啓,1620,1627,198,"二卷 63-659 ╱ 河防 94-659 ╱ 附碶閘等項 94-659 ╱ ","崧生書院 清道觀之東即舊蓬萊軒地天啟四年 建為甘棠憇茇之地 寶陰書院 萬曆辛卯封司馬馮柯建著三極通質 言正諭求是編以是道統宗藩訓典襄  史國書以匡王室丙申 詔求進藏史局 勑  命昭代醇儒没而堪祀鐫像石室堂 宜聖  像碑 撫按劉元霖常居敬左宗郢錫額遣奠  仲子烶詳稽往牒訂夏正以己酉八月廿二  日榮生二月十八哀死督學閩省舉行刊定聖  師世家行世疏 請候 旨以殁家世清白露  奠數年季子煐重新祠宇紹述徽猷學道鄒希  賢洪承晴黄鳴俊式廬奠恤前令黄元勳顧言  潘汝楨李活届湖絜藻汪偉奉文升課充養蓮  魚稅辦二祭蒞奠案牃學博行事則墻如在  榮哀著存垂憲萬世矣藏 勑飛雲扃夜光臺  玉泉池在斯文柱石坊文林坊内  ","16卷 ╱ (明) 李逢申修 (明) 姚宗文纂 ╱ 明天啓四年刊本"
17273,浙江,湖州,"(同治) 長興縣志",同治,1861,1875,1281,"卷十五 1224-1364 ╱ 寺觀 1224-1364 ╱ ","  毘贊天工縣之受庇多矣 韓 志 久廢 邢 志 玉泉庵在縣西紫芝林 譚  國朝吳慶章庵中夜坐 志 詩頻年慣作無家客今日  眞爲行腳僧獨坐空山人  語寂半袈裟地一龕燈 九峯禪院在縣西五峯山下淸涼寺東明崇禎四年僧   道賢創建地藏殿慈雲閣 國朝乾隆閒僧法宏偈   言重修 邢 志 咸豐十年粤匪至毁於兵火  國朝姚濤 重修九峯禪  院記略云九峯禪院崇奉地藏創建數百年矣主僧  法宏獨力新之其徒偈言繼之師衲衣糲飯銖積黍  累不募化不輸捐庀材鳩工肩木擔石先大殿次慈  雲閣次兩廡山門曁莊嚴佛相上自紳士下逮樵牧  無不拭目頂禮稱頌兩僧之願力精猛焉顧予更有  感者先大夫曾祖瞿石公工書法樂禪喜之遊于諸  寺刹遺墨特多寺毁額隨毁矣而茲閣入三摩地一  額藉兩僧力手澤獨留瞻仰之下竦然肅然昔吳守 ","32卷 ╱ (清) 趙定邦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修光緒增補本"
17273,浙江,湖州,"(同治) 長興縣志",同治,1861,1875,2525,"卷二十九 2450-2552 ╱ 藝文 2450-2552 ╱ "," 陳方伯公應和有所摭次亦以垂槖故寢梓錫山筠  塘陳公來守吾湖詢及郡中典刑慨然有當於公遂  徵其集幸伊曾孫欽陛藏若干卷文則疏鬯簡直出  入秦漢詩則駸駸韋杜蓋公之標格高入雲霄胸中  無一毫芥帶故所發皆盎然天趣讀之足消鄙吝公  殁且五十餘年而其剛氣絶塵之姿孤高軼世之品  凜凜猶有生氣陳公固公臭味公之集若有待於今  曰語云豐城之劍合於延津信然哉 四庫總目初  麟觀政工部時即與同年陸崑抗疏爭諫官下獄事  及為紹興府知府又以忤劉瑾褫職後官尙書卒以  爭蘇松織造爲宦官所擠而罷葢始終介介自立者  其自紹興歸也依其姻家吳珫於長興與孫一元女  徵明等往來倡和世傳徴明神樓圖卽爲麟作也是  集凡詩二卷奏疏雜文九卷附錄一卷麟曾孫□陛  所編萬厯丙午湖州知府無錫陳幼學刋之長興□  鳳翔爲序稱其文出入秦漢詩則駸駸韋杜固未免  太過至稱其標格高入雲霄胸中無一毫芥蔕故所  發皆盎然天趣讀之足消鄙吝則得其實矣是亦文  章關乎人  品之驗也 坦翁玉屑 湖錄按宋魏慶之菊莊有詩人 玉屑而坦翁亦有玉屑葢詩評 ","32卷 ╱ (清) 趙定邦修 (清) 周學濬纂 ╱ 清同治修光緒增補本"
17274,安徽,阜陽,"(光緒) 亳州志",光緒,1875,1908,448,"卷四 366-460 ╱ 營建志二 366-460 ╱ 壇廟 366-460 ╱ 寺觀 366-460 ╱ ","今城父南有乾谿章華諸蹟或意 爲楚文王之廟歟然不可考矣 南李村寺在城東南六十五里一名崇明寺 石佛寺在城東南六十五里 舊志作 六十里 道光元年重修 立德寺在城東南七十里一名玉泉寺今廢 羅漢寺在城東南七十五里 舊志作 六十里 同治七年修 新臺寺在城東南七十五里 舊志作五 十八里 龍臺廟在城東南八十一里 舊志作成 七十里功 父南六里臨乾谿 高公廟在城東南百二十里無考 緣落寺在城東南百二十里大殿九間規模宏敞敕建年月 無考 舊志有楊村寺大雲寺大興寺興國院齊王廟盧氏寺 尹家溝寺唐店寺觀音寺靜居寺孫村寺彪狸舖寺工 ","20卷 ╱ (清) 鍾泰纂修  ╱ 清光緒二十年刊本"
17276,浙江,紹興,"(嘉慶) 山陰縣志",嘉慶,1796,1820,939,"卷二十四 926-972 ╱ 政事志第三之六 926-972 ╱ 寺觀冡墓 926-972 ╱ ","四六十里夏履橋西湖之塢有懷素匾遇明山三字近以兵燹失之寺有玉泉井凝碧池歕雪 澗名人題咏最多 舊 志 渡船菴在南堰門外有二船渡往來者 府 志 永慈菴距縣治五里在印山之前背山臨池地甚佳勝明建坊旌義董氏建以奉佛子張陛承 母志捨爲菴 舊 志 湖山庵在縣西南十五里迎恩鄕宋咸淳二年僧善維建今歸併戒定寺 舊 志 普濟庵在縣四南一十五里二十五都漓渚大江渡口 舊 志 峽山庵在縣西南二十里承恩鄕元至正十五年僧智惠建今歸併大能仁寺 舊 志 指月庵在城西南二十里 舊 志 柴庵在城西南二十五里 舊 志 萬勝庵在縣西南三十里漓渚大步 舊 志 盤峯庵在縣西南五十里温泉鄕明洪武二年惠生捨地僧文顯建今歸併天章寺 舊 志 淸淨庵在縣四南七十里温泉鄕地名寨口宋元祐七年劉氏捨地僧法惠建今歸併靑蓮寺 舊 志 ","30卷 ╱ (清) 徐元梅修 (清) 朱文翰纂 ╱ 民國二十五年紹興縣修志委員會校刊鉛印本"
17278,廣東,韶關,"(同治) 韶州府志",同治,1861,1875,977,"卷十二 971-1122 ╱ 輿地畧 971-1122 ╱ ","  明凌雲詩費我半生想凌晨冒雨來衆山猶霢霂   二水倍瀠彥集美無度春登賀此臺情當高處   放呌破   一天雷   曠古詩芙蓉山竇障城西樓閣層樹影迷火冷   丹爐烟潑潑泉流玉井碧萋萋攀蘿上躡無驚滑   蠟屐頻登豈染泥極目東來皆紫氣韶峯百態自   高低   劉季鑛詩寒風淅度新阡一派淸巒一派烟繞   屋松篁皆似畫編籬寂靜可長年登高不厭城垣   近選勝何煩樵牧先水樹洪濛曾未辨幾囘間日   訪山川  國朝周南詩湞桂小蓬萊芙蓉天半開幾時僊已去   今日我纔來竹徑支茶竈松花蘸酒杯同遊興不   淺倚石   問丹臺  國朝沈皥日詩隔水攜琴岀郭遊相邀高士問山邱   松林到處陰疑雨雲氣飛來薄似秋丹井寒烟芳   草碧石泉斜徑小亭幽披榛絶壁屏如削潦倒慙   無片字留  國朝胡來庭詩春日尋芳上翠亭梨花正放燦辰□   玉泉有徑僧留客丹竈無人鶴聽經閒去溪山惟 ","40卷 ╱ (清) 額哲克修 (清) 單興詩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7278,廣東,韶關,"(同治) 韶州府志",同治,1861,1875,1056,"卷十二 971-1122 ╱ 輿地畧 971-1122 ╱ 山 1004-1122 ╱ ","   鴉鵲峒縣東北一百二十里接始興縣界   大 淸一統   志       鐵山縣東一百三十里河源界出鐵近山居民或    貪小利招集亡命以煮鐡爲由貽害甚大有司常    禁捕之 通 志    桂丫山縣東北一百五十里路通始興龍南二縣     大淸   一統志    展旂山縣東北一百七十里周圍四十里以形名   廣東   與圖    翁山一名靈池山壁立千仞山頂有靈池池有八    泉曰湧泉温泉香泉甘泉震泉龍泉玉泉乳泉唐 ","40卷 ╱ (清) 額哲克修 (清) 單興詩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7278,廣東,韶關,"(同治) 韶州府志",同治,1861,1875,1057,"卷十二 971-1122 ╱ 輿地畧 971-1122 ╱ 山 1004-1122 ╱ ","   張文獻廟碑所謂八泉會而爲池卽此 廣東 輿圖 靈池    山池中有石人或藏或見鬚眉皓白號老翁人居    此源皆享壽考因名翁水 寰宇 記   明翁大立歌翁山之名何年起周王以山封庶子   子孫因以山爲氏予思元祖不可攀晚遊曾半天   地間未識此地稱翁山翁山下盤三百里孤峯壁   立青冥裏上有八泉皆相似龍泉湧泉名以形温   泉香泉名以氣珍泉玉泉名以魚甘泉乳泉名以   味八泉會合靈池中分池下與羅江通翁源之源   無終窮周王昔都豐與鎬王孫未必封遠道始封   之道尙須考但云此山似天柱類天目宛委溪窈   窕谷常有神仙來此宿飲山水可駐顔采山毛可   辟穀況復山名是予族予當卜居此山麓忽有青   鳥聲呼呼云是山靈來致書願君如山節不渝撐   天立地表丈夫願君如山潤有餘興雲致雨灑寰   區吁嗟乎山靈意雅厚顧予焉敢居欲往謝之路   紆徐側身東望徒躊躇但願翁山書院終屬予   明朱景運次韻靈峯矗矗撐天起龎眉老人睨樵   子樵子不解叩名氏欲跡仙翁杳莫攀輦雲驂鶴 ","40卷 ╱ (清) 額哲克修 (清) 單興詩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7278,廣東,韶關,"(同治) 韶州府志",同治,1861,1875,1090,"卷十二 971-1122 ╱ 輿地畧 971-1122 ╱ 山 1004-1122 ╱ ","  珍禽撲面飛蝙蝠沉潭蝌蚪影異石虎豹族翻令   白晝寒六月不知伏從遊得萬子指㸃豁吾目亦   有二生隨隅坐如在熟地境少人到得來豈非福   詩成問山靈何如蘇玉局   楊模詩洞名碧落始何年一水中通妙自然詩記   昔賢先我刻天留勝境待人傳溪前路繞鋪瑶草   石上春融瀉玉泉少侍嚴君屢遊此不須重補到   難篇    子貢嶺縣西二十里山高峻往來大道相傳春    秋時子貢入粤過此 舊 志    寶積巖在浛光巖居山半飛泉遠瀉清音可人又    有翠竹靑松四圍環繞    通天巖一名九龍巖縣西十里内有石床石櫈頂    上一竅通天故名 俱同 上    太尉山縣西二十二里漢郡守鄧彪嘗駐此後召 ","40卷 ╱ (清) 額哲克修 (清) 單興詩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7278,廣東,韶關,"(同治) 韶州府志",同治,1861,1875,1540,"卷十九 1506-1644 ╱ 建置畧 1506-1644 ╱ 壇廟 1506-1644 ╱ ","  兒時寤寐慕鄉賢購訪遺編四十年秘閣抄來郡   齋刻文章功業兩皆傳   擬向祠中炷瓣香自慙老病夫還鄉曲江一派源   頭水千里波瀾到海長   明區大相謁張丞相祠詩一代孤忠在千秋大雅   存詩才推正始相業憶開元曝日陳金鑑蒙塵想   劍門更吟羽扇   賦搖奪不堪論   明李永茂謁張文獻公祠詩丞相祠堂遶畫闌遊   人瞻禮各悲歡明皇暮將親佞元老霜前早辨   㚥一去長眠棲鶴草萬般不挂釣魚竿荆州刺史   遺碑在斧斷無由到塜棺   梁有譽謁張文獻公祠詩開元治平日英賢恣游   衍扶君匡屯器憂國持先見詎慙伊呂科實冠東   南彦朝直承明廬夕下金華殿楚臣傷江楓漢女   悲團扇而君復何爲含情賦海燕玉泉一以閉微   微市朝變欃槍亘中天長蛇衂畿甸金根入蜀年   空餘淚如霰我本慷慨士懷古歳方晏野烟䍥   起祠樹何葱蒨搴杜寄芳情掇蘋羞野薦高芬誰   復嗣舊葉遙奔箭惟留千載名來哲同興羡   王士楨張文獻公祠詩峽寺重雲裏人瞻丞相祠   開元如夙昔風度想當時羽扇三秋恨淋鈴萬古 ","40卷 ╱ (清) 額哲克修 (清) 單興詩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17283,福建,寧德,"(嘉靖) 寧德縣志",嘉靖,1521,1566,69,"卷一 31-91 ╱ 土産 61-74 ╱ 穀類 61-74 ╱ 帛類 63-74 ╱ 貨類 63-74 ╱ 類 63-74 ╱ 菓類 64-74 ╱ 木類 65-74 ╱ 竹類 66-74 ╱ 藥類 67-74 ╱ 花類 68-74 ╱ 草類 69-74 ╱ 介類 61-74 ╱ 蟲類 61-74 ╱ ","  荆 玉屑 蘭 四時 開花 蕙 掛蘭 澤蘭 生山 澤間 茉莉   鷄冠 花有大 如扇者 水梔 金鳯 諸色 俱有 鶴頂紅 荼蘼 紅黄 白三  色   半年紅 真珠 紫薇 蓮 罌粟 水仙 葵  黄白二色  又有丈葵 萱 佛像 花如 佛 佛桑 大紅桃 紅二色 盆桃 月桂  四時  開花 木犀 棠棣 芙蓉 蛇蹄 花 白 金錢 滴滴金  花  黄 金盞銀臺 千葉石榴 四時 有花 菊 諸色諸 種俱有 紅梅 無 實 蠟   梅 花黄如 蠟極香     草類   鳯尾 近水者 可治痢 龍鬚 可爲 席     中闕剪刀 入 藥 茭 可 爲 ","4卷 ╱ (明) 閔文振纂修  ╱ 明嘉靖刻本"
17292,山東,煙臺,"(嘉靖) 寧海州志",嘉靖,1521,1566,50,,"  諸有   位者   寺觀 彌勒寺 在州東南一里東牟社置僧 正司唐尉遲敬徳奉勑建成  化間永康侯徐㫨  命僧行瞾募縁重修 玉泉院 在東 牟社 淸泉寺 在 崇  徳  坊 荆山寺 在荆 山 普照寺 在芦 山社 夀神襌寺 在貴 山   無染寺 廣濟院 俱在修 善社 玉泉寺 在崮 山社 下村   院 在野 子社 洪興院 在桃 花社 霧旂寺 在青 山社 延夀開國   禪寺 在南 現社 四础院 在双 山社 廣和院 在廣 和社 崇教院  在秦  村社 定國講寺 在擎 山社 竹林寺 在仙 人社 海雲院 ","2卷 ╱ (明) 李光先修 (明) 焦希程纂 ╱ 明嘉靖刻本"
17292,山東,煙臺,"(嘉靖) 寧海州志",嘉靖,1521,1566,61,," 洪秦村 崑嵛鄕名秀花 山修善浪浪瓦山  龍泉稅目白現神山双山 勝水鄉南黄黄  山湯泉崮嶺漢村刘伶孤山崮山香山鳯山   乳山鄕龍山邵村花魯濟于畛嵩山石  山玉泉野子 城隂鄕浮山仁信仁義里仁  山嵩焦嵠山辛峪玉林紀村 普濟鄕巋  山大山善溝武寕淸洋高陵擎山龍窩具善   荆山鄕青真淸泉遠陵沙埠馬陵仙人望  杆山前千金 四隅坊  望仙孝節崇徳宣化 文登縣 洪武 編戶 七十  四  里 成化八年 倂二 里 弘治十五年 併三 里 今 六十 九里   都 七  温泉 一十 一里 朝陽 一十 一里 雲光 一十 一里 辛汪 十 里   甘泉 十 里 迎仙 八 里 管山 七 里 坊 一  人和 一 里 ","2卷 ╱ (明) 李光先修 (明) 焦希程纂 ╱ 明嘉靖刻本"
17308,河北,保定,"(嘉靖) 蠡縣志",嘉靖,1521,1566,100,"建置第二 70-126 ╱ 户田第三 70-126 ╱ ","   僧成海致仕    官李瑭重脩 [T4]古佛寺在西楊家庄村 大定十 一年僧    德民蔡甫春重脩成化十八年僧文堅民    李朝重脩弘治十六年僧成通民王良重脩     [T4]觀音寺在東楊家庄村 天順三年僧了淮民 田旺重脩成化二十    二年僧道才    民韓彬重脩 [T4]寳録寺在萬窩村 至正元年民 郝忠重脩成    化十年民楊全重脩弘    治十年民曹勝重脩 [T4]觀音寺在北蒲凹村    景部三年建永樂十年僧圓慶民杜玘王賢    重脩弘治十五年僧定英守備杜椎重脩     [T4]玉泉寺在北于八口村 至正元年民陳增創 建嘉靖十三年僧道    勝民陳    澤重脩 [T4]興國寺在北郭丹村 至正二年太監 石良僧清譲創    建嘉靖十三年僧    圓聦民張濟民脩 [T4]福興寺在南許村 永樂三 年民馬 ","5卷 ╱ (明) 李復初修  ╱ 明嘉靖刻本"
17317,湖北,黃岡,"(嘉靖) 羅田縣志",嘉靖,1521,1566,15,"羅田縣志目錄 9-20 ╱ ","羅田縣志凡例   一羅自有縣以來無志可徵考諸志於郡志於藩    者失之畧藏於故老者失之亂雖經訂於閩之    陳芝麓粤之趙南濱羅之張玉泉亦未就緒今    乃得因諸公之筆而證之以藩郡之史搜羅舊    聞徧訪新見分類以書其中有遺漏者俟博雅    之君子補焉   一志中書法大略倣    大明一統志及史綱大書分註使觀之者易見 ","8卷 ╱ (明) 祝珝修 (明) 蔡元偉纂 ╱ 明嘉靖刻本"
17317,湖北,黃岡,"(嘉靖) 羅田縣志",嘉靖,1521,1566,27,"卷之一 20-64 ╱ 地理志 20-64 ╱ 星土 20-64 ╱ 建置 22-64 ╱ 疆域 23-64 ╱ 驛程 24-64 ╱ 形勝 25-64 ╱ 山川 27-64 ╱ 坊鄉 20-64 ╱ ","   義水東流 萬派瀠迴勢必東滔滔無念不朝宗 酌來應邁倉泉化今占君臣道不窮    銅鑼峭壁 萬仞蒼崖壁空天然舄就玉美蓉 古今時立誰知己秀出風塵此道同    石險横江 望中奇觀抑胡然萬石峥嶸迸玉泉 銀漢撗邊星錯落天章依様出人間    以上俱訓導寧    海石彬題咏     山川 在昔帝王建國封山以為鎮疏河以為 流非以其典雲蒸霧以阜群物育奇孕     秀以□偉人其功用盡昭昭若是與羅之     山川曡嶂層巒經流環帶亦一方之鎮瀆     也故因其方位考其名     義而志之獨加詳焉 塔山 在縣東五里其山曾高唐時建寺於上因多塔 故名元末兵燹遷城中去縣北三百步仍名塔山 印臺山 在縣南一里為縣前案則名 印臺為學前案□□書臺 ","8卷 ╱ (明) 祝珝修 (明) 蔡元偉纂 ╱ 明嘉靖刻本"
17317,湖北,黃岡,"(嘉靖) 羅田縣志",嘉靖,1521,1566,50,"卷之一 20-64 ╱ 地理志 20-64 ╱ 星土 20-64 ╱ 建置 22-64 ╱ 疆域 23-64 ╱ 驛程 24-64 ╱ 形勝 25-64 ╱ 山川 27-64 ╱ 坊鄉 20-64 ╱ ","玉泉 在縣西北十五里其 泉靜練如玉故名 鳯坡泉 在縣西新街 社學之東 玉虹泉 在縣東五十里宋紹興何錫汝石刻詩云行 尺雲岩佛閣前鍾暕葉思悠然岸邊酌酒  和清露石上題詩染翠煙半嶺泉嗚通古澗數峰  秋盡隔寒川西風似欲吹人起去逐騎鯨汗漫仙  ○無名氏次韻玉虹飛下翠岩前便似廬山瀑布  然無復危亭如往日空遺斷礎浥輕煙泉聲自是  鳴千古論語何嘗墜百川鼓  載謌聊注目高風尚億子喬仙     灘 胡師灘 在縣東 十里     港 神仙港 在縣西北七里舊說有 神仙寓此遺有盤跡 ","8卷 ╱ (明) 祝珝修 (明) 蔡元偉纂 ╱ 明嘉靖刻本"
17317,湖北,黃岡,"(嘉靖) 羅田縣志",嘉靖,1521,1566,112,"卷之三 90-124 ╱ 官師志 90-118 ╱ 職制 90-118 ╱ 歷官 92-118 ╱ 名䆠 90-118 ╱ ","  勞樟 浙江崇德人由舉人先任萬年知縣以不吐 骨鯁左調羅田嘉靖庚寅抵任適地方凋弊   之後吏胥舞文之秋公身親會計悉力勾稽田   賦準平百姓免偏累之苦錢穀清徹吏胥絕侵   漁之欺廟學不越月而煥然一新石城僅半歲   而屹然峻起鐵耳有謡金玉有詠即其才力所   運天下之事無足為者且其見之明守之定理   所當行而力可及者輒為之無復疑畏雖上司   或有不允必確然自信直行己志而後已終不   見其委曲逢迎之態人以是益嘆服壬辰春以   毋制歸童叟號泣載路隨立公去思碑矣○御   史崇陽龔湜碑記云羅田黄之屬邑襟帶淮豫   僻於萬山之中方伯廉訪庶務以符移集事越   數年一臨之中丞柱史歲事委於郡邑長貳曠   無策厲民皆困於時歛畸零之耗五倍於恒典   十年輪役衆寡大小無由取平役未旬月逋負   者往往兼城郛圮壞庠序頺墮俎豆絃頌委於   荊棘而士業荒矣己丑春試事西臺與玉泉張 ","8卷 ╱ (明) 祝珝修 (明) 蔡元偉纂 ╱ 明嘉靖刻本"
17317,湖北,黃岡,"(嘉靖) 羅田縣志",嘉靖,1521,1566,114,"卷之三 90-124 ╱ 官師志 90-118 ╱ 職制 90-118 ╱ 歷官 92-118 ╱ 名䆠 90-118 ╱ ","  不殘於鰥獨而募者起阜之家未五月巍然   樓觀岌立而延袤數百丈女墻鱗次壯於山川   引控之中達之藩臬拊髀以為神筭廟學久廢   議以滛祠之錢千餘兩猶慮工浮於費無敢任   其咎者侯决志相繼具舉責之古舒章少尹文   憲時省試之以總其成議儲未罄而殿廡堂舍   亭榭奂然與城相麗少參常州吳公按節還梘   撫膺曰誠經世之奇男子也生員董正胡大亨   者民蔡芳等稽顙欣躍以告曰侯清倫自治眞   實愛民不粉餙以要譽不僥倖以希進元德元   功允在民心將勒以金石庶垂永久吳公曰俞   歲乙未國冑朱禄走幣南畿因張玉泉求以記之   沈越 南京錦衣衛人壬辰進士羅人於初見咸慮 年少而分尊於民必不親三月後乃見臣量   能容清節不忒廵撫嘉其雅徤侍御稱其清勤   多委任之演武修文黜邪崇正事有條理尤加   意學校尋調平江士民保留弗得公以未能為   民成開荒抵水灾事為憾後考滿過巴浦維之 ","8卷 ╱ (明) 祝珝修 (明) 蔡元偉纂 ╱ 明嘉靖刻本"
17317,湖北,黃岡,"(嘉靖) 羅田縣志",嘉靖,1521,1566,173,"卷之六 172-184 ╱ 藝文志 172-184 ╱ 詩 172-184 ╱ 銘 172-184 ╱ 脩武志 172-184 ╱ 巡警冷 172-184 ╱ 舖附 172-184 ╱ ","  首 本朝參議王鼎詠石險四首題塔山寺一首玉泉寺   一首   提學沈鍾詠石險四首     蔡潮詠石險三首 潮詠石險詩尚 多不能悉載   郡守盧濬題多雲山一首過鷹觜岩一首過周家   寨一首材婦吟四首題塔山寺二首觀音寺一首   同知王相詠石險一首     吳景題府館壁間一首 ","8卷 ╱ (明) 祝珝修 (明) 蔡元偉纂 ╱ 明嘉靖刻本"
17317,湖北,黃岡,"(嘉靖) 羅田縣志",嘉靖,1521,1566,174,"卷之六 172-184 ╱ 藝文志 172-184 ╱ 詩 172-184 ╱ 銘 172-184 ╱ 脩武志 172-184 ╱ 巡警冷 172-184 ╱ 舖附 172-184 ╱ ","    夏廷芝一首   通判毛應時一首   推官羅翰一首 以上三首 題同前   知縣沈雷題玉泉寺一首     夏國孝訪張玉泉一首     沈越喜雨一首   教諭陳瓉詠石險一首   訓導石彬詠景致八首     趙廷佐詠古松一首          ","8卷 ╱ (明) 祝珝修 (明) 蔡元偉纂 ╱ 明嘉靖刻本"
17317,湖北,黃岡,"(嘉靖) 羅田縣志",嘉靖,1521,1566,175,"卷之六 172-184 ╱ 藝文志 172-184 ╱ 詩 172-184 ╱ 賦 175-184 ╱ 記 175-184 ╱ 銘 172-184 ╱ 脩武志 172-184 ╱ 巡警冷 172-184 ╱ 舖附 172-184 ╱ ","    鄧穆訪張玉泉一首   隱翁無名氏題七楊衝居一首     蔡芳詠石險一首     賦   同知謝朝宣石險賦     記                   尚書倪謙去思碑記為知縣徐泰作   編修彭寅亮旌孝記為孝子吳大中作   御史龔湜去思碑記為知縣勞樟作 ","8卷 ╱ (明) 祝珝修 (明) 蔡元偉纂 ╱ 明嘉靖刻本"
17317,湖北,黃岡,"(嘉靖) 羅田縣志",嘉靖,1521,1566,198,"卷之八 188-208 ╱ 雜志 188-208 ╱ 古蹟 188-208 ╱ 坵墓 191-208 ╱ 寺觀 196-208 ╱ 按志之首地理何也非地則志莫之肇以作也 188-208 ╱ 緣地以起志故地理焉先財者土之所鍾而賦 188-208 ╱ 役胥原之以出也故食貨次之財萃而無統則 188-208 ╱ 争故受之以官師以統治而公署則官之所居 188-208 ╱ 也既治而不教則愚故受之以學校以施教而 188-208 ╱ 人物則教之所成也宣慈布惠治之本也崇正 188-208 ╱ 闢滛教之經也故次惠政次祀典文事武備不 188-208 ╱ 可偏也守成戢亂不可廢也故次藝文次脩武 188-208 ╱ 天行人事之參會而咎徵應焉愚災者可不知 188-208 ╱ 懼乎災異所以居於志之終也遺事遺文之隱 188-208 ╱ 見而古迹係焉類書之則非其要矣雜志所以 188-208 ╱ 别於志之末也此序次之大凢也 188-208 ╱ ","眞覺寺 在縣北多雲 鄉九十里 僧塔寺 在縣北多雲鄉 一百二十里 僧塔寺 在縣北多雲鄉 一百二十里 廣化寺 在縣北多雲鄉一百四十里甕門關之下久 廢嘉靖癸巳知縣沈越㨿舊僧悟玄告復與  舊址嘉靖己亥沿關内外盗作僧周濂等奮身擒  殺有功知縣祝翊申明修復給賞入官盗田二百  石收寺當差因  以禦羅疆之寇 韓塔寺 在縣北平浙鄉 百里有塔二座 玉泉寺 在縣西平湖鄉二十里王少參鼎詩云路岐 十載盡西東入寺還驚色界空一派玉泉通  地脉千尋石壁見神功疏簾晣晣弄山月短褐蕭  蕭吹野風勝地登□意無極白雲回首更重重○  知縣沈雷詩一首遠人招提境東風宿雨晴落紅  幽徑滿新綠小池平絕勝投名社何須向化城老 ","8卷 ╱ (明) 祝珝修 (明) 蔡元偉纂 ╱ 明嘉靖刻本"
17317,湖北,黃岡,"(嘉靖) 羅田縣志",嘉靖,1521,1566,201,"卷之八 188-208 ╱ 雜志 188-208 ╱ 古蹟 188-208 ╱ 坵墓 191-208 ╱ 寺觀 196-208 ╱ 祠宇 200-208 ╱ 亭閣 201-208 ╱ 按志之首地理何也非地則志莫之肇以作也 188-208 ╱ 緣地以起志故地理焉先財者土之所鍾而賦 188-208 ╱ 役胥原之以出也故食貨次之財萃而無統則 188-208 ╱ 争故受之以官師以統治而公署則官之所居 188-208 ╱ 也既治而不教則愚故受之以學校以施教而 188-208 ╱ 人物則教之所成也宣慈布惠治之本也崇正 188-208 ╱ 闢滛教之經也故次惠政次祀典文事武備不 188-208 ╱ 可偏也守成戢亂不可廢也故次藝文次脩武 188-208 ╱ 天行人事之參會而咎徵應焉愚災者可不知 188-208 ╱ 懼乎災異所以居於志之終也遺事遺文之隱 188-208 ╱ 見而古迹係焉類書之則非其要矣雜志所以 188-208 ╱ 别於志之末也此序次之大凢也 188-208 ╱ "," 之       亭閣 亭閣之建所以時遊觀節勞佚也其志 之者於以存舊而寄思也塔樓軒附焉     亦存舊寄     思之意也 去思碑亭二 在譙樓外東西兩 傍知縣林宗桂建 玉皇閣 在縣治東玄妙觀正殿 之後嘉靖辛丑歲衆建 凉亭六座 一在縣北石柱山一在縣北觀音寺一在 縣東北破缸衝一在縣東平頭嶺一在縣  東朦朧山一在縣東鳯  凰關一在縣西栗子垇 韓塔大小二座 在縣北 韓塔寺 翠屏樓 在縣東塔山寺有翠屏記本府通判毛應 撰其略曰羅田玉泉張希程少負奇質以 ","8卷 ╱ (明) 祝珝修 (明) 蔡元偉纂 ╱ 明嘉靖刻本"
17317,湖北,黃岡,"(嘉靖) 羅田縣志",嘉靖,1521,1566,202,"卷之八 188-208 ╱ 雜志 188-208 ╱ 古蹟 188-208 ╱ 坵墓 191-208 ╱ 寺觀 196-208 ╱ 祠宇 200-208 ╱ 亭閣 201-208 ╱ 仙釋 202-208 ╱ 按志之首地理何也非地則志莫之肇以作也 188-208 ╱ 緣地以起志故地理焉先財者土之所鍾而賦 188-208 ╱ 役胥原之以出也故食貨次之財萃而無統則 188-208 ╱ 争故受之以官師以統治而公署則官之所居 188-208 ╱ 也既治而不教則愚故受之以學校以施教而 188-208 ╱ 人物則教之所成也宣慈布惠治之本也崇正 188-208 ╱ 闢滛教之經也故次惠政次祀典文事武備不 188-208 ╱ 可偏也守成戢亂不可廢也故次藝文次脩武 188-208 ╱ 天行人事之參會而咎徵應焉愚災者可不知 188-208 ╱ 懼乎災異所以居於志之終也遺事遺文之隱 188-208 ╱ 見而古迹係焉類書之則非其要矣雜志所以 188-208 ╱ 别於志之末也此序次之大凢也 188-208 ╱ "," 經與於鄉甲戌落第于春官謂尚友天下土為□  愜乃潜居塔山寺之西樓篤專古訓扃户數年未  嘗有半武於公庭後進之士多及其門虚往而實  歸予適以公務會霍山令王君汝學于樓之西王  君語予曰希程經濟才非可以科目中人視之因  登樓檢其疇昔所筆者皆足以發前賢之藴時對  酌于樓而有髙阜屏障於前草木森欝青翠重重  予顧而喜曰壯哉斯樓之奇觀也不可以無名因  扁之曰翠屏云云○附知縣夏國孝訪玉泉詩一  絕赤脚尋山踏雪苔雪䆫何處覓殘梅主人深着  東園鎻靜日孤亭密撥灰○訓導鄧穆訪玉泉詩  一絕河橋無柳識神仙偶入天龍便悟禪三十六  玄談未了又從  川上看魚窵 澄慮軒 在教諭 宅後     仙釋 仙釋之來遠矣其偷生緣業之教惑民 為甚然史家皆存而弗削者亦齊諧志 ","8卷 ╱ (明) 祝珝修 (明) 蔡元偉纂 ╱ 明嘉靖刻本"
17325,江蘇,蘇州,"(隆慶) 長洲縣志",隆慶,1566,1572,426,,"果乃像於浮圖舍而祠禱焉擢監察御史詔 察訪振濟淮南饑民其所全活不可勝計又國 朝以來南老與陶安朱允升同議郊祀諸禮汝 字玉成以才薦爲白水廵檢嘗服洞蠻浦玉泉 應才德薦授管融今有治績淵字玉潤沿山令 民樂其治皆武仲末孫也 王玠字介玉倜儻氣節孔彦舟爲舒蘄鎭撫 使厚禮聘玠奏爲幕屬凡捍蔽衝要撫循鄕井 玠悉啓彦舟行之及彦舟有異志問計於玠玠 正色答之曰豈可朝廷自䧟不義諭以逆順 ","14卷 ╱ (明) 張德夫修 (明) 皇甫汸纂 ╱ 明隆慶五年刻本"
17327,江西,宜春,"(正德) 瑞州府志",正德,1127,1134,77,"卷之一 54-90 ╱ 地理志 58-90 ╱ 建置 58-90 ╱ 郡名 58-90 ╱ 疆域 64-90 ╱ 山川 68-90 ╱ "," 于  此 大官山 南有烏峯 寳雲山 寳盖山 巉岩岌嶪靄翠瓏 䓗中有僧廬焉 靈峯山  舊傳每風雨晦冥之夜山有赤光其大如斗號曰金鷄  山里人以為神即其頂立靈峯廟以上諸山皆在縣南   屏山 縣東水南五里 其連亘若屏 鏡山 縣東二里其山有三端員如 鏡中一逕通行者兩山對峙  如關門說者謂為  上高縣之後照 石龍山 柘湖山 小水山 髙梘   橋山 俱在 縣西 櫟頭山 縣西百里 扺萬載界 黃岡山 西有石泉 名玉泉 桃源山  巋然如屏春月萬花爛然幸元龍號曰人世僊境大書  小桃源三字以扁之西有西嶺三峯聳拔狀若筆架南  有天嶺行者若登天然北有大  王嶺石峯插天諸山在縣之西 石渡山 揷笏山 萬   石蒼山 曲禮里之水口髙數十仞大可數百圍其石紫 而光潤四源十坑之水皆瀦于石蒼之下而東  石蒼之外有圓峯  十二如貰珠焉 白馬山 舊傳嘗有白馬嚙草山頭人 至輒騰而没鄉人異之因名 ","14卷 ╱ (明) 熊相纂  ╱ 明正德刻本"
17327,江西,宜春,"(正德) 瑞州府志",正德,1127,1134,526,"卷之十 482-528 ╱ 人物志 482-528 ╱ 文學 482-528 ╱ 孝義 493-528 ╱ 貞節 500-528 ╱ 遺逸 513-528 ╱ 方伎 482-528 ╱ 仙釋 522-528 ╱ "," 云靈刹山光無塵染洞房雲籠金地㬉龍噴玉泉香  松竹分幽逕楼䑓上方蓬壺人到此僧伴遶迴鄉土  御史親造其洞贈以詩云白布襴衫白布裙不覊蹤跡  似浮雲而今有青牛跨便是當年李老君溪不知所  徃   新昌徳洪 一名慧洪字覺範號冷齋俗姓彭禪學超詣釋 注金剛愣嚴圓覺法華四經慱通儒書尢工於  詩名動京輦黄山谷贈以詩稱其韻勝不减奉少覿氣  爽絶徐師川韓子蒼宰分寕舘之雲巖寺寺僧三百  各持一幅求詩於洪握筆立就子蒼見之不懌曰詩  當少加思洪曰取快吾意而已子蒼與別十年覧其  遺編追記平生不覺隕淚慧洪詩多竒句如已收一霎  掛龍忽起千巖攧鷄風䴡句妙於天下白髙才俊似  海東責文如水行川氣若春在花皆古人未嘗道也卒  於南安軍着著合論易傳僧寳傳智澄傳林間録天  厨禁臠冷齋夜話甘露集右  門文字禪注十明論證道歌 靘襌師 住三峯詩嘗渡 溪䧟於水作詩曰 ","14卷 ╱ (明) 熊相纂  ╱ 明正德刻本"
17327,江西,宜春,"(正德) 瑞州府志",正德,1127,1134,606,"卷之十二 569-607 ╱ 祠翰志 569-607 ╱ 題詠 569-607 ╱ ","    碧山          姚雲   彭祖嶺頭春草生逍遥洞口暮煙横分明半幅著色畫   何許黄鸝聞一聲   青蓮山下玉泉寒蒼耳香中養曰鷴浪説求仙天地外   桃花流水只人問    瑞州府志卷之十二 ","14卷 ╱ (明) 熊相纂  ╱ 明正德刻本"
17340,安徽,蕪湖,"(嘉慶) 蕪湖縣志",嘉慶,1796,1820,336,"卷三 298-352 ╱ 祀典志 298-352 ╱ 廟祠 321-352 ╱ 寺觀 298-352 ╱ ","  公瑞乾隆三十一年廣東姚客誘僧玉泉欲改建會館沉裔理質   乃寢至今沈納地税 勞公祠萬歷年建祀知縣勞永嘉嘉慶八年鄭裕昇葉右記朱恒昌   李仁聚等倡捐重建為布商會館 陳公祠在察院東明嘉靖三十六年建祀死事縣丞贈通判陳一道   以義男子義配饗今圮 俞公祠在儒學旁明萬歷四十八年邑諸生建祀教諭俞育有 郭公祠在縣北門外一名郭公書院國朝康熙三十八年邑人公   奉知縣郭孝思生位祀之 王公祠在縣西門外工部厰明時建祀榷使王臣國朝嘉慶七年宋 ","24卷 ╱ (清) 梁啓讓修 (清) 陳春華纂 ╱ 清嘉慶十二年重修民國二年重印本"
17340,安徽,蕪湖,"(嘉慶) 蕪湖縣志",嘉慶,1796,1820,1491,"卷二十三 1420-1526 ╱ 藝文志 1420-1526 ╱ 詩 1439-1526 ╱ 五言律 1420-1526 ╱ 七言律 1439-1526 ╱ 五言絶 1420-1526 ╱ 七言絶 1420-1526 ╱ ","  羮無事問秋風    遊荆山   同人簪聚覽春暉横槊臨流共息機怪石藤蘿寒壁聳畫船簫鼓   夕陽稀呼醪山館驚鴻落振轡河皋策馬肥月滿浮梁譙漏永東   風沈醉欲忘歸    赭山僧舍               韋一鶴   霜染楓林樹樹嘉殘陽野刹亂鳴雅有僧閉户能翻卷對客烘爐   解品茶靜裏談禪飛玉屑閒中供佛採山花同依勝地忘歸去趺   坐蒲團欲當家    識舟亭送客 ","24卷 ╱ (清) 梁啓讓修 (清) 陳春華纂 ╱ 清嘉慶十二年重修民國二年重印本"
17347,安徽,宿州,"(嘉慶) 蕭縣志",嘉慶,1796,1820,175,,"  益泉舊志在天門山   噴玉泉舊志在河泊所   石交泉舊志在凉樓寺甫余家屯   飮馬池二 詳古 蹟   減水河   天然閘河   歐邵河   爛石河   望州河   龍山河                   ","18卷 ╱ (清) 潘鎔修 (清) 沈學淵纂 ╱ 清嘉慶刊本"
17347,安徽,宿州,"(嘉慶) 蕭縣志",嘉慶,1796,1820,349,,"  仙茅 海藥本草其葉似 茅久服輕身故名   瞿麥 爾雅大菊蘧麥註大菊 一名麥句薑即瞿麥   因陳 唐本草註經冬不死更 因舊苗而生故名因陳   茴香 本草茴香一名八月珠馬蘄一 名野茴香蒔蘿一名小茴香   草烏 爾雅芨堇草注即烏頭也本草 綱目一名烏喙一名草烏頭   茅香 本草有結實者有無實者並正月 二月採根五月採花八月採葉   紅花 群芳譜花下作梂多刺花出梂上梂中 結實白顆如小豆大其花可染眞紅   葛根 唐本草入土五六寸以上者名葛脰 脰者頸也服之令人吐有微毒也   翻白草 本草綱目翻白 以葉之形名   地榆 齊民要術神仙服食經云地榆一名玉札北方難 得故尹公度日寧得一斤地榆不用明月寶珠本 ","18卷 ╱ (清) 潘鎔修 (清) 沈學淵纂 ╱ 清嘉慶刊本"
17353,江蘇,南京,"(嘉慶) 重刊江寧府志",嘉慶,1796,1820,278,"沿革 155-421 ╱ 第五卷 155-421 ╱ 古今紀年事表 155-421 ╱ 第六卷 155-421 ╱ 山水一 155-421 ╱ 第七卷 155-421 ╱ 山水二 155-421 ╱ 第八卷 155-421 ╱ 古蹟一 155-421 ╱ 第九卷 155-421 ╱ 古蹟二 155-421 ╱ 第十卷 155-421 ╱ 古蹟三 155-421 ╱ 第十一卷 155-421 ╱ ","烏龍潭在上元清涼門外 相傳即顏魯公 放生池詳古蹟 鐵塘池在上元縣西北 鍾山水在上元 歐陽修浮槎山水記孝侯以鎭東留後出守廬州 因遊金陵蔣山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上有石 池涓涓可愛蓋陸羽所謂乳泉漫流者飮之甘則鍾山水與浮 槎之水其味同也按鍾山水泉甚多此不知其何指詳鍾山 梅花水在上元觀音門内 舊志在興善寺泉源從石 罅中出按此水今淤滯 白騎泉 石邁古蹟編吳大帝時蔣帝乘白馬 <img n=""21""/>白羽扇見 形於此馬跑地成泉故名按是泉在今雉亭山下 忠孝泉 在朝天宮宋 周虎有記 玉泉 舊志舊名張山大泉 按是泉在今張山下 雞鳴山泉 在欽 天山 國學泉 在 府 學  城隍廟泉 在城北 城隍廟 白乳泉品外泉珍珠泉 皆在 攝山 八卦泉葛仙翁 井 皆在 方山 獅子泉 在靜 海寺 宫氏泉 在上 莊 龍女泉 在衡 陽寺 鐵庫井 在謝 公墩 百丈 泉 在鐵 塔寺 對山蓮花井 在清 涼寺 焦婆井 在鳳臺門外按以上 諸泉併見金陵瑣事 醴泉 在神 樂觀 伏挺泉 在小 桃源 清福泉 在秣 陵關 香林泉 在湖孰鎮按以上諸 泉併見所聞續紀 太乙泉 在 朝 天 宫 皆在上元 ","56卷 ╱ (清) 吕燕昭修 (清) 姚鼐纂 ╱ 清嘉慶十六年修清光緒六年刊本"
17353,江蘇,南京,"(嘉慶) 重刊江寧府志",嘉慶,1796,1820,402,"沿革 155-421 ╱ 第五卷 155-421 ╱ 古今紀年事表 155-421 ╱ 第六卷 155-421 ╱ 山水一 155-421 ╱ 第七卷 155-421 ╱ 山水二 155-421 ╱ 第八卷 155-421 ╱ 古蹟一 155-421 ╱ 第九卷 155-421 ╱ 古蹟二 155-421 ╱ 第十卷 155-421 ╱ 古蹟三 155-421 ╱ 第十一卷 155-421 ╱ ","聖祖仁皇帝南巡臨幸 皇太后恩賞銀一千兩修葺廟宇 眞武行宫在城西北本吳元武 觀趙宋眞武廟明為神樂觀在洪武門天壇西 天妃宮在獅子山下明永樂十四年敕建宫殿華峻廊廡繪海中 靈玉泉閣高可見江有明文皇御製碑 盧龍觀在盧龍山明高帝尅陳友諒親樹旌麾督戰於此嘗欲建 閱江樓不果 洞神宮在淮清橋西舊為老子宮在鍾山下宋景定四年留守姚 希得久宦不歸希得蜀人乃作蜀三神祠於青溪渚因以洞神舊 額加之世傳此為江總故宅故希得欲以神祠存之 靈應觀在石城門内宋名隆恩祠明正統閒改賜今額下有潭曰 烏龍潭為放生之所祈雨有驗故以靈應名 洞元觀在天印山之 ","56卷 ╱ (清) 吕燕昭修 (清) 姚鼐纂 ╱ 清嘉慶十六年修清光緒六年刊本"
17353,江蘇,南京,"(嘉慶) 重刊江寧府志",嘉慶,1796,1820,2115,"人物 1932-2237 ╱ 仙釋 1932-2237 ╱ 第五十二卷 1932-2237 ╱ 金石一 1932-2237 ╱ 第五十三卷 1932-2237 ╱ 金石二 1932-2237 ╱ 第五十四卷 1932-2237 ╱ 藝文一 1932-2237 ╱ 第五十五卷 1932-2237 ╱ 藝文二 1932-2237 ╱ 第五十六卷 1932-2237 ╱ 藝文三 1932-2237 ╱ ","陳芹鳯全堂稿子野集 江南 通志 許穀石城五稿 二臺外臺武林省中 歸田 江南通志 陳鳯清華稿六卷 江南通志按明詩綜鳯字羽白號玉泉上元人 嘉靖乙未進士累官陝西參議有清華堂擇存 顧源玉露堂稿 江南 通志 黄甲鳯巖山房全集 江南 通志 陳時伸百篇稿南華長語一集 路鴻休人文略時伸號雨峰 嘉靖舉人由教授歷官同知 胡汝嘉蒨園集沁南稿 金陵人物志汝嘉字秋宇嘉靖進士累 官翰林院編修以言事忤執政調副使 陳文忠詩文彚稿 上元縣志文忠字少泉補博士弟子員居親喪 飲血三年蒙垢亂髮同社友咸師事焉晚年以 詩酒 自娱 張鐸秋渠詩 江南 通志 盛時泰大城山全集二十八卷軒居集 江南 通志 陳珆梅花集 上元縣志陳新字振之與其弟 霙食廩餼子珆字玉珆遊郡庠 ","56卷 ╱ (清) 吕燕昭修 (清) 姚鼐纂 ╱ 清嘉慶十六年修清光緒六年刊本"
17353,江蘇,南京,"(嘉慶) 重刊江寧府志",嘉慶,1796,1820,2120,"人物 1932-2237 ╱ 仙釋 1932-2237 ╱ 第五十二卷 1932-2237 ╱ 金石一 1932-2237 ╱ 第五十三卷 1932-2237 ╱ 金石二 1932-2237 ╱ 第五十四卷 1932-2237 ╱ 藝文一 1932-2237 ╱ 第五十五卷 1932-2237 ╱ 藝文二 1932-2237 ╱ 第五十六卷 1932-2237 ╱ 藝文三 1932-2237 ╱ ","李佺竹浪齋稿 江甯縣志李佺字象先京庠生善詩著有竹浪齋 稿顧文莊云象先雅意標舉所著詩集余嘗為之 序頗極推挽而君心似不 肻予言知其志大宇宙也 孫謀長嘯集 江甯緜志謀字燕貽稱詩南國多四方之 游所著長嘯集顧文莊公許之推許甚至 李言恭貝葉齋稿青蓮閣稿遊燕稿 金陵人物志言恭字惟 寅臨淮侯世襲能詩 羅燾淵泉集四卷 金陵人物志燾字元溥光澤主簿與邢雉山許 石城結社有淵泉集四卷玉泉陳鳳落花唱和 詩序云吾鄕羅淵泉氏自髫年即好聲律偶得石田翁落花詩憑 几酬和得二十首玉岑王子懷荃楊子江東文士也亦屬和焉 沈朝陽金庭稿 上元 縣志 胡宗仁知載齋稿 列朝詩集知 載上元人 朱榛獻國集 江南通志以下十 二人皆應天人 朱志潔默庵集 江南 通志 朱成泳賓竹小鳴集 江南 通志 朱讓栩長春競辰集 江南 通志 ","56卷 ╱ (清) 吕燕昭修 (清) 姚鼐纂 ╱ 清嘉慶十六年修清光緒六年刊本"
17357,浙江,湖州,"(成化) 湖州府志",成化,1464,1487,230,,"   邑人石昻負毋避難于此   閔頭山在縣東三十里梅溪鎮上面山有仙人洞深三    五丈内有石棊盤山上有觀音庵   長盤山在縣東北三十五里浮雲山下宋樞宻副使    緯之墓在焉   浮雲山在縣東北四十里上有七十二墩久旱山頂生    浮雲即雨   仙人洞在縣南四十里洞入深三十二丈   玉泉山在縣西北二十五晏子鄉     德清縣   吳山在縣東南一里吳均云漢髙士吳避王莽之    亂居此山後人名□又沈宋麟士居于此講經教授 ","22卷 ╱ (明) 張淵纂  ╱ 明成化十一年刊本弘治補刊本"
17358,安徽,安慶,"(同治) 太湖縣志",同治,1861,1875,209,"卷六 191-236 ╱ 輿地志六 191-236 ╱ 壇廟 191-236 ╱ 寺觀 200-236 ╱ 墓 191-236 ╱ ","   準提菴 縣西二里順治九年邑紳戴 之瑾建同治六年闔保重修    雲峰菴 九村石骨沖昔有方士名雲峰者髪長丈 餘年七十面如童此菴其手建也故名    龐峰菴 縣西十五 里大竺尖    松雲菴 地名響水崖景殊幽勝崖下石刻云慶元三 年王佐才飲福受胙於此歸時日已晡矣    華嚴菴 縣北三十里有排牙石及 打杵叉諸勝吉以升建    普樂菴 在羅溪即貢生章于國所建辨一菴乾隆二十 三年其裔出售衆姓重修改今名有照劵碑記    新菴 縣東 十里    彌陀菴 縣東四 十里    麻谷菴 縣西南十五里麻谷祖師道 場石刻及老君石牀尚存    玉泉菴 地名天 井山 ","46卷 ╱ (清) 符兆鵬修 (清) 趙繼元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刊本"
17358,安徽,安慶,"(同治) 太湖縣志",同治,1861,1875,2276,"卷四十四 2196-2281 ╱ 藝文志八 2196-2281 ╱ 詩 2196-2281 ╱ ","   崒嵂千尋玉壘開龍蟠虎踞擁金臺雲中雙闕天顔近    塞上孤臣鐵騎迴砂壁朝疑烽火動松風夜雜鼓笳哀    願將隻手扶紅日掃盡狼煙御輦回    太湖署中壽吉洌泉封君     編修  張 書    縕袍不羨錦宮袍一醉曾將博酒豪七十年來看月桂    三千會裏見蟠桃堂開上界星辰滿簾捲東風笑語高    彩鳯曰銜丹詔近儘教白髮自蕭騷   圓明園退 朝呈閣中諸先輩 八首 之一    魯之裕    紈扇羅衣歷上方 御溝小市跨虹梁萬花香裏千官    肅百鳥聲中午漏長金柳濃陰圍 瑣闥玉泉新漲吼 ","46卷 ╱ (清) 符兆鵬修 (清) 趙繼元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刊本"
17359,安徽,淮南,"(光緒) 鳳臺縣志",光緒,1875,1908,1472,"藝文志 1294-1633 ╱ 詩 1344-1633 ╱ ","   秋晚偕社友泛舟作 攜漕上扁舟隨波任去留好山排兩岸明月照中流良友高談對 清樽短句酬水天無可辨此夜已深秋    冬夜話别金爾振社兄 作客動經年君還我亦還留連深夜酒惆悵别時船雪案花仍富 雲屏榻未懸相期千載業歸去且龍眠    長夜燕集王克生宅 曲欄深院夜生涼玉屑高飛座客觴暑退直同河朔避興清不減 庾樓狂好風竹枝枝韻妙句題花字字香座久忽看明月上漸 移簾影倒東牆    午日醉竹齋中小集 ","25卷 ╱ (清) 李師沆修 (清) 葛蔭南纂 ╱ 清光緒十九年刊本"
17360,安徽,池州,"(康熙) 石埭縣志",康熙,1661,1722,134,"石埭縣志目錄 90-967 ╱ 圖 90-967 ╱ 石埭縣治圖 90-967 ╱ 石埭縣四境圖 90-967 ╱ 石埭縣各都圖 90-967 ╱ 石埭縣儒學圖 90-967 ╱ 卷一地輿志 90-967 ╱ 沿革 90-967 ╱ 疆域 90-967 ╱ 分野 90-967 ╱ 形勝 90-967 ╱ 山溪 90-967 ╱ 巗洞 90-967 ╱ 峯嶺 90-967 ╱ 石泉 90-967 ╱ 湖池 90-967 ╱ 灘潭 90-967 ╱ 津渡 90-967 ╱ 陂塘 90-967 ╱ 古蹟 90-967 ╱ 卷二風土志 90-967 ╱ 風俗 90-967 ╱ 時序 90-967 ╱ 物産 90-967 ╱ 祥異 90-967 ╱ 卷三建置志 90-967 ╱ 城郭 90-967 ╱ 坊鄉 90-967 ╱ 橋梁 90-967 ╱ 公署 90-967 ╱ 郵舍 90-967 ╱ 演武 90-967 ╱ 養濟 90-967 ╱ 學宫 90-967 ╱ 社學 90-967 ╱ 義塾 90-967 ╱ 書院 90-967 ╱ 學田 90-967 ╱ 祀典 90-967 ╱ 坊表 90-967 ╱ 祠宇 90-967 ╱ 亭臺 90-967 ╱ 丘墓 90-967 ╱ 義塜 90-967 ╱ 寺觀 90-967 ╱ 卷四賦役志 90-967 ╱ 丁田 90-967 ╱ 税糧 90-967 ╱ 徭役 90-967 ╱ 起解 90-967 ╱ 支給 90-967 ╱ 課程 90-967 ╱ 匠班 90-967 ╱ 屯田 90-967 ╱ 土貢 90-967 ╱ 馬田 90-967 ╱ 申詳 90-967 ╱ 條議 90-967 ╱ 三屯軍田丁口附 90-967 ╱ 卷五官秩志 90-967 ╱ 官吏 90-967 ╱ 職官 90-967 ╱ 分防 90-967 ╱ 循良 90-967 ╱ 卷六選舉志 90-967 ╱ 科貢 90-967 ╱ 武舉 90-967 ╱ 附材 90-967 ╱ 徵辟 90-967 ╱ 封廕 90-967 ╱ 例監 90-967 ╱ 儒士 90-967 ╱ 掾仕 90-967 ╱ 卷七人物志 90-967 ╱ 賢哲 90-967 ╱ 官績 90-967 ╱ 孝義 90-967 ╱ 隱逸 90-967 ╱ 武勲 90-967 ╱ 賢城 90-967 ╱ 流寓 90-967 ╱ 仙釋 90-967 ╱ 卷八藝文志 90-967 ╱ 詩 90-967 ╱ 賦 90-967 ╱ 序 90-967 ╱ 記 90-967 ╱ 傳 90-967 ╱ 支 90-967 ╱ 疏 90-967 ╱ 書 90-967 ╱ 石埭縣志目錄終 90-967 ╱ 石埭縣志 90-189 ╱ ","  卓錫泉在杉山鎮國寺西北昔義安禪師開山因    乏水乃卓錫得泉至今如故   露天泉在杉山頂如擎露盤故名同許由泉見前    杉山下   玉泉在鳳山之麓有泉冬溫夏涼飲之可療腹疾   清水泉在流沙嶺之下遇旱益涌值暑益寒居民    行旅便之   栗泉在七里栗坦 方音謂地之微高 者曰坦通作壇 坦在栗潭之    上泉源數十道甚清冽 ","8卷 ╱ (清) 姚子莊修 (清) 周體文等纂 ╱ 清康熙十四年修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17361,安徽,安慶,"(乾隆) 潛山縣志",乾隆,1735,1796,187,,"  □□茶一觔值四十六錢又玉泉子云有人授舒州   □李德裕謂之曰到彼郡日天柱茶可惠數角其人   獻數十斤李不受明年罷郡用意精求獲數角李□   而受之曰此茶可消酒食毒乃命烹一甌沃肉食内   以銀合閉之詰旦視其肉已化為水矣衆服其廣識   又明秦玉韜有咏天柱茶詩觀此則天柱茶又最佳   矣      蔬類    冬笋 毛笋生於冬者不 出土成竹味甚美  蕨 苗可食其根搗而濾之 澄為粉可充糧    䓴 俗名木耳生 枯栗者佳     石耳 生天柱 峰上    葛 能解酒        蕷 山藥也有生於山者有 植於圃者力不及淮産    萱 忘憂草也 俗名黄花   果類 ","24卷 ╱ (清) 李載陽修 (清) 游端友纂 ╱ 清乾隆四十六年刊本"
17365,江蘇,蘇州,"(正德) 姑蘇志",正德,1127,1134,675,"山上 636-689 ╱ 第九卷 636-689 ╱ "," 笑其怪怯頽敗不能得兹山之絶勝也扵是采菊  汎酒樂飲将半予啟言扵衆曰今天下漾蕩十年  之間諸侯不能保其國大夫士不能保其家奔走  離散扵四方者多矣而我與諸君 在上者之力  得安扵田里撫佳節之來臨登名山以眺覽舉觴  一醉豈易得哉然恐盛衰之不常離合之難保也  請書之石明年将復来使得有所考焉[T4]蘇舜欽詩  吳會括衆山戢戢不可數其間號天平峻絶為之  主傑然鎮西南羣嶺争拱輔焉知造化意不以屏  大府清溪至峯前仰視勢飛舞偉石如長人聚立  欲言語捫蘿縁險磴爛熳松竹古山腰有危亭前  對翠壁舉石竇落玉泉泠泠四時雨願生白雲間  顔色若粉乳旱年成播灑潤可足九土奈何但澄  澈未為應龍取予方棄城中巖壑素自許盤桓擇  勝處至此快心膂養素聊自清終食扵虎[T4]范成  [T4]大登天平山頂翠屏無路强攀援我與枯藤各半  僊不敢髙聲天闕近人間漠漠但寒烟[T4]又重逰舊  逰彷彿記三年轟飲題詩夜滿山山上白雲應觧  笑又将塵土涴朱顔[T4]髙啟入山旭光迎出山月明  送十里松杉風吹醒塵土夢兹山凡幾到題字遍 ","60卷 ╱ (明) 王鏊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7365,江蘇,蘇州,"(正德) 姑蘇志",正德,1127,1134,693,"山下 689-725 ╱ 第十卷 689-725 ╱ ","  臨湖控越實吳時要地隋遷郡扵横山亦以是為   屏蔽云 [T4]馬雲詩山臨太湖上寺隱青蘿間五塢洞 壑邃衆峯屏障環濃嵐面光彩驚波背潺  湲雲歸定僧寂月伴樵夫還林墅掩䝉密級磴容  躋攀錢氏建圭社此地為家山[T4]又題五塢森森芳  桂樹團團削青玉春花飛澗户秋實墜巖曲霜條  封翠紫風葉摇香緑下有幽棲人結芳避世俗學  仙讀丹經好道探藥籙植根滿羣峯不使樵斧觸  ○髙崖落飛泉深源味泠冽雲津留玉乳石髓澄  金屑淙淙危磴響滴滴蒼蘚缺濺沫灑明珠滿澗  融寒雪巖夫就潄飲姬子臨浣潔不獨愈痼疾自  可清内熱○檀欒徧巖川幽谷氣象鮮風生自宫  徵秋籟成管夕靄起碧霧晨㬢生緑烟花繁紫  鳳飽質勁蒼虬攣藤蘿交密䕃仰不見雲天欲訪  桃源路塢塢疑相連○東澗豀谷秀粲然金碧麗  亘夜丹氣明向曙扉烟霽磴瀉紅玉泉林紆赤鳳  髻日出諸峯上月皎半天際幽谷紓綘繒層崖縈  錦羨此山居人蕭然逺麈世○君尋白雲䲧最  近林澗西永日抱幽石因風度清豀炎隨夏景變 ","60卷 ╱ (明) 王鏊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7365,江蘇,蘇州,"(正德) 姑蘇志",正德,1127,1134,969,"土産 920-973 ╱ 第十五卷 920-973 ╱ "," 于市爭先騰價以雨前為貴也昔洞庭出茶嘗入  貢水月院茶載圖經續紀[T4]皮日休茶塢閒尋堯氏  山遂入深深塢種荈已成園栽葭寜記畝石窪泉  似掬巖罅雲如縷好是夏初時白花滿煙雨[T4]陸  [T4]䝉茶塢茗地曲隈回野行多繚繞向陽就中密背  澗差還少遥盤雲髻慢亂簇香篝小何處好幽期  滿巖春露曉[T4]日休煮茶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  時㸔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帶松雨餑恐生煙  翠倘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T4]䝉閑來松間坐㸔  煮松上雪時於浪花裏併下藍英末傾餘精爽健  忽似氛埃滅不合别  觀書但宜窺玉札 鮸魚乾膾 出海中鱗細紫色 無細骨不腥隋大  業六年吳郡獻鮸魚乾膾十四瓶浸一瓶可得徑  尺盤十所又獻作乾膾法五六月海中取其魚縷  切曬乾盛以瓷瓶密封泥欲食開取以新布褁大  盆盛井底浸乆出布灑郤水則敷然散著盤上又  獻鱸魚乾膾  法如鮸魚 海蝦子 大業六年吳郡獻四十挺挺 一尺濶二寸厚寸許先取海  中白蝦子以小布袋盛末監封之日曬夜則平板  壓乾破袋出之包如赤瑠璃美勝鰿子又云白蝦 ","60卷 ╱ (明) 王鏊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7365,江蘇,蘇州,"(正德) 姑蘇志",正德,1127,1134,1647,"寺觀上 1620-1767 ╱ 第三十卷 1620-1767 ╱ "," 之體有為無為之用無生無滅無相無為無名無  法説無言語法以無言語説故有相大乗有觀法  門無相大乗無觀法門於法有所得有相大乗義  於法無所得無相大乗義所得無所得二俱真一  乗之義也為妙因果譬如種子依地而生又如大  地能荷羣有虛空之體大於天地天地有盡虚空  無盡如來之體大於虚空光明虚覺圓寂萬億故  於無住本建乎諸法不動真際恒沙煩惱莫不斷  除魚吞鈎虎落穽蛾拂火此衆生自取其毒道本  平坦樹本清涼佛在提摩竭揭國成等正覺諸弟  子栖乎茂林藉彼祥草厥後因時設教猶著弊衣  行次乞食及往忉利省摩耶夫人優填王鑄金刻  木始用膠漆泥布佛有像自此始也與佛在時功  德無異於是給孤長者造祗洹精舍木田底迦造  龍宫精舍竺乾法蘭造洛陽白馬寺佛圖澄造鄴  中九百七十三寺釋道安造襄陽一十五寺逺法  師造廬山東林西林寺度法師造攝山栖霞寺杯  渡沿師造南陵隠靜寺傳大士造東陽雙林寺思  大師造衡陽南嶽寺智者大師造天台國清玉泉  寺三十五寺畧也涅槃無前無後般若無新無舊 ","60卷 ╱ (明) 王鏊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7365,江蘇,蘇州,"(正德) 姑蘇志",正德,1127,1134,1702,"寺觀上 1620-1767 ╱ 第三十卷 1620-1767 ╱ "," 龍門勝蹟未遑游  坐向船頭先飽看   聖恩菴 在鄧尉山之南岡元至正間僧蔚萬峯自 杭來止於此初蔚辭其師千巖請所往答  曰汝名汝所止也及至鄧尉結菴居之其徒大集  遂創精藍為時名刹洪武中僧普壽普隠永樂中  僧智璿先後重  建内有碧照軒   文殊菴 在金山東嶺以獅子山相對故名亦名金 山寺元至正間僧時蔚建[T4]劉昌送僧還文  [T4]殊菴袈裟何地更相逢一錫東歸隔萬峯松偃舊  窓僧臘久花薫晴殿佛香濃空山晩呌巢雲鶴古  洞春藏化雨龍定起有詩  還自寫下方驚起夜深鐘   玉泉菴 在吳縣西十八里元 至正間僧賢古愚建 靈巖禪寺在靈巖山上舊名秀峯寺宋改顯親崇報   禪院印吳故館娃宫也梁天監中始建為寺寺成 ","60卷 ╱ (明) 王鏊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7365,江蘇,蘇州,"(正德) 姑蘇志",正德,1127,1134,1761,"寺觀上 1620-1767 ╱ 第三十卷 1620-1767 ╱ "," 濃露濕莎裳淺泉漸草屩行行未一里節境轉寂  寞靜逕侵泬寥仙扉傍巖㠋松聲正清絶海日方  照灼歘臨幽墟天萬想皆擺落壇靈有芝菌殿聖  無鳥雀瓊幃自迴旋錦旌空粲錯鼎氣為龍虎香  煙混丹艧凝看出嶺雲黙聽語時鶴緑書不可注  雲笈應無鑰晴來鳥思加崦裏化光弱天籟如擊  琴泉聲似摐鐸清齋洞前院敢負科約空中悉  羽章池上皆靈藥金醴可酣暢玉豉堪咀嚼存心  服鷰胎叩齒讀龍屩福地七十二茲焉堪永托在  獸乏虎貙於蟲不毒蠚嘗聞擇蓇録仙誌非可作  緑腸既朱髓青肝復紫絡伊予乏此相天與形貌  惡每嗟原憲瘇常苦齊侯瘧終然合委頓剛亦慕  寥廓三茅亦嘗仕境與珪組薄欲問包山神來賖  少巖壑[T4]又三宿神景宫古觀岑且寂幽人情自貽  一來包山下三宿湖之湄況此深夏夕不逢清月  姿玉泉浣衣後金殿添香時客省髙且敞客牀蟠  復奇石枕冷入腦筍席寒侵肌氣清寐不著起坐  臨階墀松隂忽微照獨見螢火芝素鶴驚微露白  蓮明暗池窓櫺帶乳蘚壁縫含雲聞磬走魍魎  見燭奔羇雌沆瀣欲滴瀝芭蕉未離披五更山蟬 ","60卷 ╱ (明) 王鏊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7367,江蘇,蘇州,"(崇禎) 吳縣志",崇禎,1627,1644,240,,"   東澗谿谷秀粲然金碧麗亘野丹氣明向曙屝烟霽澄    瀉紅玉泉林紆赤鳳髻日岀諸峰上月皎半天際幽谷    紓綘繒層崖縈錦羨此山居人蕭然遠塵世    君尋白雲䲧最近林澗西永日抱幽石因風度淸溪炎    隨夏景變凉高秋氣凄素靄生巘㟧練光帶虹霓潤澤    施天下還故山棲惟賢士志岀處可與齊     高啓題五塢 五首     欲攀淮南樹人去山寂寞嫋嫋凉風生疎花月中落    山空響更遠雨過流還急餘沫麗迥風一林紅樹濕 ","50卷 ╱ (明) 牛若麟修 (明) 王煥如纂 ╱ 明崇禎刻本"
17367,江蘇,蘇州,"(崇禎) 吳縣志",崇禎,1627,1644,332,,"    杜瓚遊花山自天池    蓮峰登罷興猶牽又入花山思浩然十里烟霞方外地    兩崖松檜洞中天層巒燈火嚴金像壑風濤瀉玉泉    若向塵寰徒勞擾不如寳地一栖禪     文徵明天池    碧雲十里山重重舉首忽見蓮華峰晴嵐飛空展蒼壁    午隂匝地搖長松游人著脚萬松頂蜿蜒細路凌飛笻    不知去地幾千丈乃有寒瀨流琤琮微波吹魚動石脚    倒影落鏡浮雲容臨流弄玉搖明空水中炤見靑芙蓉 ","50卷 ╱ (明) 牛若麟修 (明) 王煥如纂 ╱ 明崇禎刻本"
17367,江蘇,蘇州,"(崇禎) 吳縣志",崇禎,1627,1644,1856,,"   隋間見天下波靡於西竺之教盡發齊民之蓋藏而糜    爛之金碧宇舍文繡土木疑其蕩而亡所節得達磨有    漏小果之一語以為快然至梁武末契折蘆渡江面壁    嵩少魏之女主亦嘗再使問存當時永寧之刹上徹霄    漢下窮黃泉吞若同泰者八九而未聞有所風止者何    也蓋以實引冠達而以權聽胡媚也此所以待中智下    根之異也彼相盡於大鑒即心標自寂公宿慧之士一    時為之穎脫而百丈繼之則樹法堂不立佛殿丹霞燒    木像以禦寒玉泉書祖名於犢鼻乃至有盡撒諸佛投 ","50卷 ╱ (明) 牛若麟修 (明) 王煥如纂 ╱ 明崇禎刻本"
17367,江蘇,蘇州,"(崇禎) 吳縣志",崇禎,1627,1644,2312,,"   徒叩魚磬祝太平尚其飮之食之教之誨之哉   蓼菴 在堯峰山蒼塢徐通政使申墓側萬曆四十五年通 政子鄉舉冽為父資冥建延僧本道嘗住崇禎四年  孫樹藩修本道徒  嘗慧清淵董成   玉泉菴 在光福    奉慈菴 在鄧尉山宋靖國元年僧明昕建菴故有養閒樓 元季里儒俆達左好客四方賢士多來集今廢其  名尚  存     吳寬奉慈菴    野寺堪逃暑登登遠叩關林深長礙樹路轉又逢山石    鉢分中飯雲房借半間玉茶花落盡坐撫不知還 ","50卷 ╱ (明) 牛若麟修 (明) 王煥如纂 ╱ 明崇禎刻本"
17367,江蘇,蘇州,"(崇禎) 吳縣志",崇禎,1627,1644,2335,,"  頽圮長慶中復建其宮即今之楊師殿也殿宇雖古梁柱   各無欹側諺云魯班為之 神景宮在西洞庭今不知其處     皮日休三宿神景宮    古觀岑且寂幽人情自怡一來包山下三宿湖之湄況    此深夏夕不逄清月姿玉泉浣衣後金殿添香時客省    高且敞客牀蟠復奇石枕冷入腦笋席寒侵肌氣清寐    不著起坐臨堦墀松陰忽微炤獨見螢火芝素鶴警微    露白蓮明暗池窻櫺帶乳蘚壁縫含雲聞磬走魍魎 ","50卷 ╱ (明) 牛若麟修 (明) 王煥如纂 ╱ 明崇禎刻本"
17367,江蘇,蘇州,"(崇禎) 吳縣志",崇禎,1627,1644,2473,,"  芙茗地曲隈回野行名繚繞向陽就中密背澗羞還少    遙盤雲髻慢亂簇香篝小何處好幽期滿巖春露曉     皮日休煑茶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帶松雨餑恐生烟翠儻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陸龜蒙煑茶    閒來松間坐看煑松上雪時於浪花裏併下藍英末    傾餘精爽徤忽似氛埃滅不合别觀書但宜窺玉札 木本花之屬 ","50卷 ╱ (明) 牛若麟修 (明) 王煥如纂 ╱ 明崇禎刻本"
17370,安徽,黃山,"(嘉靖) 徽州府志",嘉靖,1521,1566,127,,"  里五曰安化歸化成果連沙連山又北鄉曰寧泰厥里五   曰仁祐仁愛寧信猶風儒宗西北鄉曰通徳 舊名 同徳 厥里五   曰長春隱儒敦孝靈泉豐樂又西北鄉曰孝弟厥里五曰   永安玉泉信行和睦萬安縣之西鄉曰中鵠 舊名遊山鄉 以南唐舒雅  中進士第  一改名 厥里五曰遷喬禮教長林醴泉萬年西南鄉曰   永豐 舊名 永昌 厥里五曰安業長清永揚清泰環山又西鄉曰   衮繡 舊名平遼為丞相 程元鳳改今名 厥里五曰仁風樂平善福新平黄   池又西南鄉曰仁愛 唐名敬愛 鄉改今名 厥里五曰金山長沙富貲   寧固湧泉又西南鄉曰長壽厥里五曰率城龍宿龍還龍 ","22卷 ╱ (明) 河東序修 (明) 汪尙寧纂 ╱ 明嘉靖四十五年刊本"
17370,安徽,黃山,"(嘉靖) 徽州府志",嘉靖,1521,1566,1527,,"  吳程 字伯章婺源人隱居讀書所著有四書音 義休寧朱升更其名曰四書經傳釋文   謝俊民 字章甫祁門暘源人值元季隱居不仕築雲深塢 樂安莊書舍與汪克寛為友講明道學所著文有  玉泉集詩有寓  意藁藏于家   汪時中 字天麟祁門西隅人傳學善吟不樂仕進元季隱 查山築書堂與從弟克寛講學學者稱查山先生  所著有三分  藁藏于家   胡坊 字元禮婺源在城人精易書二經熟於子史 初盤阿書院教授元季本州以十六儒薦 國朝金居敬 字元中休寧洲陽干人資敏學慱從朱風林趙 東山遊風林經傳傍註東山春秋屬辭居敬校  正之力居  多有詩集   余宗益 字允欽績溪人工於詩歌行尤麗 國初兵燹悉 平或勸之仕乃隱於山林和舒頔詩云年已當强 ","22卷 ╱ (明) 河東序修 (明) 汪尙寧纂 ╱ 明嘉靖四十五年刊本"
17370,安徽,黃山,"(嘉靖) 徽州府志",嘉靖,1521,1566,1697,,"  祁門縣   龔州日錄 龔州語錄 俱謝 璡 秋崖小稿 南北史 宗維   訓錄 俱方 岳 春秋經傳纂疏 易經程朱傳音義考 詩經   集傳音義會通 禮經補逸 綱目凡例考異 環谷文   集 元史 俱汪 克寛 仁山遺稿 程彌 壽 樵隠俚語 謝景 章 玉泉集 謝 俊  民  三分稿 汪時 中 經傳考補 易學象數舉隅 周易繫傳   通 六經發明 養浩齋集 學文管見 俱汪 思敬 祁閶志 汪 元  相  續祁閶志 黄汝 濟 梅峰稿 汪 德 休庵稿 汪囬 顯 守晦齋集 汪 恕   竹坡小稿 代思集 俱王 珦 西山類稿 謝 復 大學復古錄 史 ","22卷 ╱ (明) 河東序修 (明) 汪尙寧纂 ╱ 明嘉靖四十五年刊本"
17370,安徽,黃山,"(嘉靖) 徽州府志",嘉靖,1521,1566,1704,," 取其額  復建於此 白楊院 在長樂上鄉 唐太和間建 金城院 在仁愛鄉長沙里 宋寶二年勑建   金紫院 在縣西三十里黄羅峰北宋紹興間奉勑諭 葬汪叔敖子若容因奏立院附祠像其中 江祈   院 在孝悌鄉千秋里五 代吳順義二年建 靈山院 在平遼鄉新安里 唐天祐間勑建 清泉院  在孝悌鄉玉泉里唐大  中間建舊號玉泉院 溪頭院 在仁里鄉溪頭 里唐景福中建 古城院 在 永  豐鄉安樂里唐太和中建舊在杏壇潭東宋宣和後徙潭  西旁有杏城極平廣相傳昔嘗以為城尋以土輕棄不用   漢洞院 在仁愛鄉富資里漢洞唐建宋宣和中 方賊退後東遷半里許與石耳山對 古巖院 在 永  豐鄉環山里唐會  昌元年建有石巖 興福院 在中鵠鄉遷喬 里唐光化中建 坦平院 在仁禮 鄉萬安  里唐太和  五年建 黄坑院 在仁愛鄉金山 里唐太和中建 靈康院 在永豐鄉溪上 徑通太平興國  寺五代吳  天祐間建 葛塘院 在衮繡鄉五代吳天祐間 建 國朝弘治間重修 富山院 在仁 禮鄉 ","22卷 ╱ (明) 河東序修 (明) 汪尙寧纂 ╱ 明嘉靖四十五年刊本"
17371,安徽,巢湖,"(乾隆) 含山縣志",乾隆,1735,1796,879,"卷之十三 877-969 ╱ 藝文志 877-969 ╱ 賦 877-969 ╱ ","脚踏華山雲千槍萬槍自芳芬託根僻地兮少人聞幸 保幽姿兮免斧斤    蒼山新茗賦         王之松 覽蒼山之深蔚緬古躅而流連松篁滴翠籬落帶烟仰 流乳窟下飛玉泉希夷在昔來此棲眠草魁手植仙種 名傳氣襲岫雲香飄天上之白衣蒼狗葉横碧澗味流 人間之玉液瓊漿既槍旗之異號亦信宿而愈芳王肅 有飮荈之嗜直堪奴酪趙贊無榷茶之稅豈用植桑趁 雨前以尋淺瀬候雷鳴而上高岡㨂雀舌之牙摘鷹爪 ","16卷 ╱ (清) 梁棟修 (清) 唐燀纂 ╱ 清乾隆十三年刊本"
17378,江西,贛州,"(同治) 南安府志",同治,1861,1875,209,,"  流入章水 義安水在縣西六十里源出玉泉山流經義安村入章水 麟潭水在縣西百里許水竹坑口源出益漿昔有獸見潭   上或以為麟因名麟潭東北入章水 潛水在縣西百三十里源出漳山流數里入地復歕出謂   之潛水土人呼為鑽水 帶圍水在縣北城外源出大嶂山自西遶城而東會於東   溪合上猶江入章水 西符水在縣東南六十里源出鑊山東流出南康南野口   入章水 ","16卷 ╱ (清) 黄鳴珂修 (清) 石景芬纂 ╱ 清同治七年刊本"
17378,江西,贛州,"(同治) 南安府志",同治,1861,1875,498,,"  右折為梆坑有龍湫禱雨屢應 法寂院在治柬七十里宋天禧間建 西華庵在西華山宋景甯中建後圮明宏治間知府鄧應   仁即山禱雨有應乃為重建稍闢之郡人劉節有記 聖安院在嘉善里藍村宋皇祐間建 玉泉庵在玉泉山相傳晉蘇躭嘗寓此 雲山庵在東北七十里舊名雲峰庵 慧光庵在青龍岡大礬村之北 天竺院在天竺山 法雲院在雲臺山巓境與廣東仁化接 ","16卷 ╱ (清) 黄鳴珂修 (清) 石景芬纂 ╱ 清同治七年刊本"
17378,江西,贛州,"(同治) 南安府志",同治,1861,1875,2236,,"樓高風急不勝寒卻把朱絃手自彈彈到五聲更漏永天 空明月滿欄杆    金鼇閣            張 詡 日照孤城北閣高浮生何處息塵勞我來閣上清風滿只 釣清風不釣鼇    燕子巖           同知  孫應崧 大庾 人 燕泥封未稳漏出洞中天石聳千章木雲開五色蓮丹成 砂顆熟甘透玉泉鮮莫謾疑眞幼非凡即是仙    過峰出城          都憲  王守仁 猶記當年築此城廣猺湖寇尚縱横民今樂業皆安堵我 ","16卷 ╱ (清) 黄鳴珂修 (清) 石景芬纂 ╱ 清同治七年刊本"
17378,江西,贛州,"(同治) 南安府志",同治,1861,1875,2360,,"    韻之精能其序先生蛾術齋試帖則云同課諸君     或騖於古或趨於時惟先生參會其中矣以古人     之雄直運今人之婉約潭潭深思漱滌牢籠豁然     著帋奔有聲擢肝搯腎轉成渾融至於其鄉岩     厓刻露洞壑㟏岈迴谿枉渚流沫成輪響若操琴     渟若懸鏡森疏秀潔之狀於先生詩覩之矣嘗服     膺斯語訪求遺藁杳不可得輒為太息日者先生     族人倚衡國學偶於其家敝簏中檢得手蹟一帙     埋緼歲久其不致炱朽蟫斷蕞殘玉屑者非文字     有靈不及此亟受而讀之皆為此邦名山勝景物 ","16卷 ╱ (清) 黄鳴珂修 (清) 石景芬纂 ╱ 清同治七年刊本"
17378,江西,贛州,"(同治) 南安府志",同治,1861,1875,2596,,"  王江猷 李先進 何祥瑞 鍾有勝 吳早春   彭玉雯 曾成斌 朱成歡 吳能將 鍾照成   郭泉子    以上十六名賴塘隘人   胡喜燕 鍾土仔 徐得心 胡忠君 黃采芹   黄國樑 謝玉泉 黄有生 鍾懷邦 鍾良善   鍾俊傑 鍾良忠 胡明勝 謝榮耀 徐作言    以上十五名淡平隘人   賴相遠 黃思九 羅人和 尹日和 田聞名     廖弈義 孔繼先 劉昌經 范國棟 藍啟功 ","16卷 ╱ (清) 黄鳴珂修 (清) 石景芬纂 ╱ 清同治七年刊本"
17380,安徽,蕪湖,"(民國) 蕪湖縣志",民國,1911,1949,501,"廟祀志 478-554 ╱ 廟壇 478-554 ╱ 教會附 478-554 ╱ "," 以均差役念農人春及耿耿不寐詰朝禱而神應驅蝗蝗輒出境即是  數端君子當以古循良稱之至教民養士所以懇懇為士民謀惟曰孝  弟力田予固知馬公之盛德必有祀於湖之陰也詩曰藹藹王多吉士  維君子使媚于天子又曰維君子命媚于庶人公為姑孰媚庶人以媚  天子也則蕪之士民所以為公媚者胡可量耶祠之作  庀工於嘉靖庚戌三月既望明年辛丑二月朔落成之 海公祠在縣北門外明萬歷二十四年邑人御史沈希韶建祀忠介公瑞   乾隆三十一年廣東姚客誘僧玉泉欲改建會館沈裔理質乃寢嗣由   沈納地税咸豐兵燹燬光緒間尼僧結茅廬數椽名海慧菴宣統三年   遷於北壇改建瓦屋三間 勞公祠在北門外萬歷年建祀知縣勞永嘉嘉慶八年鄭裕昇葉右記朱   恒昌李仁聚等倡捐重建遂為布商公所今布商以祠址距城遠於河   沿另設公所而舊祠公所仍由布商經理修葺 陳公祠在察院東明嘉靖三十六年建祀死事縣丞贈通判陳一道以義   男子義配饗後圮 ","60卷 ╱ (民國) 余誼密修 (民國) 鮑實等纂 ╱ 民國八年石印本"
17380,安徽,蕪湖,"(民國) 蕪湖縣志",民國,1911,1949,1239,"藝文志 1136-1309 ╱ 經 1136-1309 ╱ 史 1136-1309 ╱ 子 1136-1309 ╱ 集 1136-1309 ╱ 雜 1136-1309 ╱ 識 1136-1309 ╱ 祥異 1150-1309 ╱ 遺事 1156-1309 ╱ 詩詞 1136-1309 ╱ ","同是葫蘆閉影人蕭蕭花竹寄閒身衆香有國堪安隱萬卷為城不厭貧 徒步都忘公子貴布袍爱與衲衣鄰燭窗夜話驚新夢屈指甘二十春   寄沈崑銅                  劉 城 家瞰江流日夜馳恩讐回首夢中悲望門隔歲思張儉複壁移時出趙岐 南渡只餘花作曲北來每聽角横吹故人寥落星辰在勞爾臨風勸酒巵   泛歐湖                   清  汪可準 湖山幾載夢思通畫舫輕摇似鏡中雲映酒尊雙岫碧煙移花岸一溪紅 醉餘鷗鳥情尤狎老去詩篇律更工偶憶瀟湘乘興後蓴羹無事問秋風   赭山僧舍                  韋一鶴 霜染楓林樹樹嘉殘陽野刹亂鳴鴉有僧閉户能翻卷對客烘爐解品茶 静裏談禪飛玉屑閒中供佛採山花同依勝地忘歸去趺坐蒲團欲當家   蕪關遣懐                  宋 琬 ","60卷 ╱ (民國) 余誼密修 (民國) 鮑實等纂 ╱ 民國八年石印本"
17381,安徽,滁州,"(民國) 全椒縣志",民國,1911,1949,117,"全椒縣志目錄 51-1107 ╱ 卷首 51-1107 ╱ 脩志職名 51-1107 ╱ 序跋 51-1107 ╱ ","兩會萬厯癸卯嵗豫章劉公令吾椒展謁下徘徊四顧謂廟 貎弗崇非所以安神靈也首捐俸爲倡幕史商城潘君仰承 公意亦捐俸佐葺於是邑中士民共激勸樂輸積若干金鳩 工庇具朽壤者易以良材零籍者甃以堅甓殿宇門屏黝堊 丹漆罔不脩飾龕座整峻繪塑莊嚴靈威赫赫不懾而聳葢 工無淹旬而有祠翼然於附郭之衢矣事竣潘君周視宇中 增所未備廼勒紀斯役屬記於余余謝不敏乙巳春庠彥金 瀅然復以潘尉之意來請余不獲重謝瞿然歎曰茲義舉哉 夫今之廟而祠非必盡祭法所稱及國家所次上世以來郊 社山川都邑厲蜡學纛之屬畫一而例之者率祠漢右將軍 漢壽亭侯蓋侯以死勤事於法得祀以故天下廟而祠者相 望也侯從昭烈於崎嶇顛沛之中抗吳魏扶漢室其孤忠亮 節夫人而能言之迨殁而禦大災捍大患夫人而能頌之白 建安而後垂五百年而始為開皇一顯於玉泉之刹又五百 年而為崇寕再顯於蚩尤之戰肆今捍禦之靈昭昭顯應其 孤忠亮節炳燿奕䙫故後之人慕侯彌深其廟而尸祝之宜 也侯迄今千有餘年威靈所訖進而王進而帝矣記曰漢右 將軍漢壽亭侯者何蓋從昭烈所命侯之夙心應如此云門 之内樹以屏蔽仍為廣除宏皚朗洞繚以週垣俾侯之神妥 於斯而於吾民有賴焉兹劉令與潘君新祠意也令治績為 ","16卷 ╱ (民國) 張其濬修 (民國) 江克讓纂 ╱ 民國九年刊本"
17381,安徽,滁州,"(民國) 全椒縣志",民國,1911,1949,170,"全椒縣志目錄 51-1107 ╱ 卷首 51-1107 ╱ 脩志職名 51-1107 ╱ 序跋 51-1107 ╱ ","捐建光緒季年橋面石毁邑人劉汝功王其鑫重脩 石滸橋西北二里關廂外明邑人吳志粹募建淸咸豐兵燹 後橋圮同治六年縣令陳德明勸捐重脩 鄭覺橋舊名江家平橋西北十五里袁村河明萬厯中邑人 江以東以清建清光緒十八年邑人張炳煬重脩 薛葆槤 撰有記 王家橋西北四十五里高塘坊 夏家橋西北五十里 柏家橋西北五十里破山口坊 玉泉橋西北五十八里破山口坊 鳳凰橋西北六十里明初建 ","16卷 ╱ (民國) 張其濬修 (民國) 江克讓纂 ╱ 民國九年刊本"
17381,安徽,滁州,"(民國) 全椒縣志",民國,1911,1949,1038,"全椒縣志目錄 51-1107 ╱ 卷首 51-1107 ╱ 脩志職名 51-1107 ╱ 序跋 51-1107 ╱ ","地藏庵西五十里明洪武初建又五里幷有地藏庵石沛橋 坊有地藏庵 花林寺 花舊 誤黃 東北十五里唐建 歐陽集古錄内載花林宴 别記在全椒縣花林寺唐 竇常撰詳碑刻舊志 拔至正二年創恐誤 普惠庵北十五里民國八年邑人顧學明重脩 七珍庵北十五里 二聖庵北二十里 長生庵北三十里明徐雨講學於此 玉泉庵北五十里明洪武初建 水簾洞庵北五十里彭夢祖建 ","16卷 ╱ (民國) 張其濬修 (民國) 江克讓纂 ╱ 民國九年刊本"
17382,江西,宜春,"(同治) 瑞州府志",同治,1861,1875,1885,"卷之二十二 1806-1886 ╱ 藝文志五 1806-1886 ╱ 詩 1806-1886 ╱ ","彭祖嶺頭春草生逍遙洞口暮煙横分明半幅著色畫何許 黃鸝聞一聲 青蓮山下玉泉寒蒼耳香中養白鷴浪說來仙天地外桃花 流水只人間    古木空煙            梁子固 淡煙漠漠古城頭老樹拏雲瞰碧流鴉背夕陽晚景就中 描出一天秋    白澤荷花            李大同 故老相傳白澤湖旌陽一濯潔難污只今尚見荷花在未識 神仙更有無 ","24卷 ╱ (清) 黄廷金修 (清) 蕭凌蘭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刊本"
17386,安徽,黃山,"(民國) 歙縣志",民國,1911,1949,127,"目錄 13-182 ╱ 卷一 13-182 ╱ 圖 13-182 ╱ 輿城志 13-182 ╱ 晷度 42-182 ╱ 疆域 59-182 ╱ 沿革 42-182 ╱ 山川 101-182 ╱ ","  可掬最   爲甘冽 尖山曰玉椀泉 又名 馬蹄 潛虬山曰松泉 甘冽可 釀酒 聖僧山曰靈    泉 又名洗眼 泉詳山志 龍王山曰解愠泉 邑令戴 東旻濬 城陽山曰雪竇泉 在福 勝寺 曰    五明寺泉 見許青 巖集 曰如意泉 寺以泉名踞 練江之滸 曰石淙 去十寺西岸數十步 一支裂石而出潺湲   冬夏   不竭 岑山曰渥洼泉 左岸石上漲落而窟 始見其味冽於中冷 在靈金者曰高廟泉 沸石 礎下   分沙漏石坎如半甕   炊茶釀秫别具幽妍 曰崙麓泉 在崙山冬温 夏冷味甘冽 紫霞山曰阮公泉 汪沅詩 仙人洗   藥去惟見碧流泉亂石下奔澗諸峰高插天桑麻   迷晉代雞犬避秦年舊記桃花路尋源尚杳然 信行山曰玉泉 清泉 寺側 仙    姑山之麓曰馬蹄窟 羅田金山之麓曰中泠泉 泉出石罅極清 冽有碑鐫不亞   中泠   四字  太守山曰函泉 汪司馬嘗品鑒曰此窟不逢 陸羽遂令九龍山單行江左 在飛布者曰甘    泉 在山之麓 可治疫 曰白沙泉 在邑北 岑山右 方塘曰湧泉 子午時湧 出平欄 貴金山曰石    佛泉 在石佛洞 冬夏不竭 在昱嶺西者曰泠水泉 萬羅山曰洞泉 溉田 二頃 問 ","16卷 ╱ (民國) 石國柱修 (民國) 許承堯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17386,安徽,黃山,"(民國) 歙縣志",民國,1911,1949,128,"目錄 13-182 ╱ 卷一 13-182 ╱ 圖 13-182 ╱ 輿城志 13-182 ╱ 晷度 42-182 ╱ 疆域 59-182 ╱ 沿革 42-182 ╱ 山川 101-182 ╱ ","   政山曰迸玉泉 寶相 寺側 曰文公泉 在縣治後近紫 陽書院故名 曰太安泉 在杏 花村 城南    曰白水泉 在白 水寺 曰淥水泉 在水淥寺 淥淥而下 紫金山曰琲泉 飛流九派鳴球 發籟如浥百斛   明珠明唐臯   潘之恆有記 在嚴嶺者曰聖泉 明太祖征張士 誠飲此故名 在夏山者曰醴泉 謝 安   訪仙人曼   都飲此 縣西北四十里曰沁珠泉 泉從地湧 泡點如珠   潭之在新安江者曰瀹潭 曰漳潭 曰緜潭 曰定潭 曰深    渡潭 在漸江者曰相公湖 一名篁墩湖一名 蛟湖詳古蹟志 曰徐潭 與王潭相去 里許下並杏   潭三潭所   由名也 曰王潭 在馬砦旁石崖内削雄敵萬夫潭渚其下上有隱園昔人 題云羲之重寫蘭亭字摩詰親傳輞水圖蓋所謂山人仲   房遺   蹟也 曰杏潭 在練江者曰太平潭 石淙裂石而出瀉 入潭中潺湲不竭 曰相公潭   又名九公潭俗以汪越國第九子爲九相公廟祀潭上故名潭水   澄碧近放生池晴風麗日游鱗來集如數百口劍光翔舞潭下 曰釜底潭   在縣南二里寰宇記云   有斜穴潛通殷公井 在豐樂水者曰狀元潭 舒雅居 之故名 曰莫釣潭 在 金 ","16卷 ╱ (民國) 石國柱修 (民國) 許承堯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17386,安徽,黃山,"(民國) 歙縣志",民國,1911,1949,131,"目錄 13-182 ╱ 卷一 13-182 ╱ 圖 13-182 ╱ 輿城志 13-182 ╱ 晷度 42-182 ╱ 疆域 59-182 ╱ 沿革 42-182 ╱ 山川 101-182 ╱ 都鄙 131-182 ╱ ","  輿地志    都鄙    按隣里鄉黨之名見於周官今之都鄙即    其遺制自唐宋迄今前志已詳今仍其舊 唐立十六鄉每鄉之里五凡八十里五代及宋因之   縣東曰明德鄉厥里五曰良干明化承風懷金還城 東北曰仁   禮鄉厥里五曰萬安石千寜仁溪頭永福 又東北曰登瀛鄉 舊 名  登  龍 厥里五曰折桂清平化成宣化永泰 縣北曰德政鄉 舊名 布政 厥   里五曰安化歸化成果連沙連山 又北曰寜泰鄉厥里五曰仁   祐仁愛寜信猶風儒宗 西北曰通德鄉 舊名 同德 厥里五曰長春隱   儒開黄 舊名 敦孝 靈泉豐樂 又西北曰孝悌鄉厥里五曰永安玉泉 ","16卷 ╱ (民國) 石國柱修 (民國) 許承堯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17386,安徽,黃山,"(民國) 歙縣志",民國,1911,1949,741,"卷五 692-807 ╱ 選舉志 692-807 ╱ 武科目 692-807 ╱ 仕宦 722-807 ╱ 封蔭 692-807 ╱ ","郎中汪天與 字蒼孚松明山人刑 部湖廣司見詩林 洪珵 原名試字孝儀洪 坑人刑部江西司 項謙 字軍麓文公舍 人刑部現審左  司   程䥍 字藝農岑山 渡人刑部 許蔭采 字蔚然唐模人 刑部廣西司 程晉升 字芍馴巖鎮人 刑部陝甘司 程國   詔 岑山渡人兵 部職方司 江士相 江村人刑 部湖廣司 葉世灃 户部浙 江司 宋道勳 上豐人 工部 汪啓淑  綿潭人兵  部職方司 吳振藻 刑部湖 廣司 鮑嘉充 蜀源人刑 部山西司 馮惟寅 字爾欽洪琴人 刑部督捕司 潘曾   瑋 字玉泉大 阜人刑部 方定恆 字肇周王村茂 人户部廣西司 汪本熾 潭石頭人兵 部駕車司 許紹曾 字探梅 唐模人  兵部武  選司 許佐 字筱蓮許 村人刑部 洪洛 桂林人 工部 方光紱 字韋之兵 部武庫司 吳景淇 字偉卿刑 部廣西司   汪維翰 字墨卿刑 部貴州司 員外程澎 荷池人刑 部山西司 吳玉生 字漁浦溪南人 刑部浙江司 黄元 字汝暘潭渡人 刑部浙江司 吳濂 溪南 人兵  部職  方司 程志仁 字恕先岑山渡 人户部湖廣司 許蔭材 字飭五唐模人 刑部廣西司 江淦 江村人兵 部武選司 吳邁  豐南人户  部福建司 洪炘 巖鎮人刑 部山西司 曹自々 雄村人 户部 許立藩 唐模人户 部河南司 鮑書芸 棠樾 人刑 ","16卷 ╱ (民國) 石國柱修 (民國) 許承堯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17386,安徽,黃山,"(民國) 歙縣志",民國,1911,1949,751,"卷五 692-807 ╱ 選舉志 692-807 ╱ 武科目 692-807 ╱ 仕宦 722-807 ╱ 封蔭 692-807 ╱ ","按察司屬官仇士標 王充人廣 東經歷 黄玉鉉 東關人陝 西經歷 洪桂 陽川人浙 江照磨 程錦慈  字勗康槐塘人廣東司  獄合浦珠場司廵檢 鹽運司屬官江錦 江村人浙 江運判 方漢烈 羅田人兩 浙運副 汪啓渭 字熊飛綿潭 人浙江運副 蕭繼   煌 白鹽井 提舉 洪印綬 桂林人泰 州分司 吳士昺 福建下莊 司大使 張誠 後塢人福建莆 田總場大使 許作   璉 直隸長 蘆大使 許執中 淮南批驗 所大使 程開源 龔村人浙江 長亭場大使 洪振奎 兩浙大嵩 場大使 巴橒  郡城人雙  恩場大使 江德漣 江村人廣東 鹽運庫大使 鮑汝翼 蜀源人兩淮 丁溪場大使 鮑嘉蔭 蜀源人浙江 玉泉場大使   吳紹沅 豐南人梁 垜場大使 何學溥 富堨人山 東大使 徐麓 浙江黄灣 場大使 方溥 巖鎭人兩浙 三江場大使 許   澐 郡城人兩浙 仁和場大使 張世通 兩廣 知事 何學書 富堨人廣 東知事 鮑志國 新館人直隸 長蘆知事 程藍   玉 荷池人兩 浙經歷 洪天增 兩浙 經歷 江德溥 字受將江村 人兩浙經歷 鮑日鎬 蜀源人廣 東知事 江德煇  江村人廣東運庫大使  代理靈山高要知縣 洪上庠 字序也桂林 人見宦蹟 程鏡宇 字翼安槐塘人通 州石港場大使 項晉 ","16卷 ╱ (民國) 石國柱修 (民國) 許承堯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17386,安徽,黃山,"(民國) 歙縣志",民國,1911,1949,1110,"卷七 986-1161 ╱ 人物志 986-1161 ╱ 忠節 986-1161 ╱ 儒林 1067-1161 ╱ 文苑 1097-1161 ╱ ","  按十餘薦堅臥不起乃以所著三祀志史裁考信編徵信編綠滋   館稿楞嚴同及其未刻之皇明副書一百卷進呈予祭葬加贈工   部右侍郎   胡尙英字超凡以進士選庶常歷官南京祭酒移詹事著有南華   旁訓擊鉢吟解弦微中玉屑篇超凡集詞林紀諸集   謝陛字少連博綜典籍尤精史學嘗游秣陵關中與諸王孫名士   結社譚藝著季漢書以蜀承正統而列吳魏爲世家新城王士禎   極推重之又作定唐書用力精苦今惟存自序一篇萬曆己酉邑   令張濤創爲歙縣志多陛裁定又曾撰西寜衞志讀書說花乘黄   山總記諸書 ","16卷 ╱ (民國) 石國柱修 (民國) 許承堯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17386,安徽,黃山,"(民國) 歙縣志",民國,1911,1949,1719,"卷十 1524-1722 ╱ 人物志 1524-1722 ╱ 士林 1524-1722 ╱ 詩林附 1524-1722 ╱ 遺佚 1617-1722 ╱ 方技 1646-1722 ╱ ","  其人雖多金不應   胡用中能於桃核上刻人物小如黍豆栩栩欲活嘗製渾天球徑   尺度數時刻秒忽不差   鮑嘉蔭字澤之蜀源人官玉泉場鹽大使天文書數琴畫醫卜靡   不精習自製星球渾天儀更鼓鐘月鐘皆具巧思   王大善字元長監生精算學數過百億人多茫昧大善不持籌但   屈指唱曰若干算持籌者往復詳核卒如其言程恩澤極稱之   堪輿 明汪恩叢睦坊人得青烏秘書於張宗道遂精其術自葬其先俱獲   吉壤嗣是李德貞賴文俊董德彰諸人均自江右至相度其營葬 ","16卷 ╱ (民國) 石國柱修 (民國) 許承堯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17386,安徽,黃山,"(民國) 歙縣志",民國,1911,1949,2311,"卷十五 2302-2577 ╱ 藝文志 2302-2577 ╱ 書目 2302-2577 ╱ ","  十四卷 俱汪 道昆 次公集十二卷 汪道 貫 小山樓稿 汪道 會 學言六卷 許 鈇 許文   穆公文集六卷 許 國 楚邊圖說一卷 吳國 仕 明副書一百卷 徵信編   五卷 考信編二卷 史裁二十六卷 三祀志一卷 楞嚴同   十卷 西青集二十集 綠滋館稿九卷 不多集二十二卷 俱 吳  士  奇 臺中廷中撫黔奏疏三卷 端陽阿集十卷 黔中五傳集 俱 江  東  之 季漢書五十六卷 定唐書 歙縣志三十卷 俱謝 陛 孝經大全   四卷 孟侯疏草二十卷 西清集二十卷 管涔集五卷 武   剛車神飛砲圖說二卷 醫彙十五卷 俱畢 懋康 醫薈 畢懋 襄 南華經旁   訓二卷 擊鉢吟 玉屑篇 超凡集 俱胡 尙英 天下名山注 新安   山水志 黃海志六十卷 三吳雜志三卷 亙史抄九十一卷 ","16卷 ╱ (民國) 石國柱修 (民國) 許承堯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17386,安徽,黃山,"(民國) 歙縣志",民國,1911,1949,2688,"藝文志 2577-2721 ╱ 書 2577-2721 ╱ 文 2585-2721 ╱ 碑碣 2595-2721 ╱ 考辯 2624-2721 ╱ 議 2639-2721 ╱ 頌 2650-2721 ╱ 説 2577-2721 ╱ 紀事 2655-2721 ╱ 墓誌 2662-2721 ╱ 行 2577-2721 ╱ 狀 2577-2721 ╱ 詩賦 2667-2721 ╱ ","遝走麋麂玉泉丹砂鍾靈根芝草琅玕長不死中有高人事隱棲縛 屋開門亂雲裏崖木野藤時作花澗水泠泠石齒齒牀頭木瓢白石 鐺簷頭甕牗烏皮几避世應同尸鄕翁著書還擬鶡冠子我亦乾坤 放逸人探奇名山興未已落日長歌招隱詩採藥尋眞從此始    朱家巷                趙時勉 卜築爲鄰擅地靈依然水綠共山青那知樓閣邱墟後又見閩中一 考亭    程忠壯公宅              趙時勉 先賢世澤已荒蕪野竹蕭條泣鷓鴣深巷重門人不見道旁猶自說 程朱 ","16卷 ╱ (民國) 石國柱修 (民國) 許承堯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17386,安徽,黃山,"(民國) 歙縣志",民國,1911,1949,2740,"雜記 2721-2854 ╱ 祥異 2721-2854 ╱ 人瑞附 2721-2854 ╱ 拾遺 2731-2854 ╱ 人物志姓名備查表 2721-2854 ╱ 前志輿圖頗病簡略往歲適有兵事苦無善圖以供籌運急須更作 2721-2854 ╱ 前聞縣人程君霖生有志精測曾捐資數千金要汪君采白諸人任 2721-2854 ╱ 其事實地測繪三年乃成於山川脈絡最爲詳密因商之程君得攝 2721-2854 ╱ 影本一襲惜圖中村落仍無標識乃更加勘察增益並易原圖陰蔭 2721-2854 ╱ 式山脈爲暈滃式以求簡顯庶將來政治軍事皆可取資焉國柱識 2721-2854 ╱ ","合全邑東南西北四鄕之境土勾股乘之則西鄕廣不滿四十里而袤稍羨之於邑  分土僅七分之一耳乃人文豐積四居其三合彼三鄕僅居其一則以徽處萬山  中四塞周密歙居徽中西鄕又居歙之中固宜其稍爲較盛然近日以來  西鄕甲第稍遜形家者言輒謂漁梁壩圮關係西境興衰亦未必然也 吕午授吳興烏程簿郡守張忠恕致之幕下事一決於午薦午尤力時忠恕之母就  養而時時躬至簿廳迎午二親入郡與午皆衣綵奉觴上壽邦人榮之出宋史 邑素不產銀官賦絹米外純用會子户部忽得嘉熙元年分茶租折帛錢改作銀會  中半吕午爲監察御史奏免銀三萬三千二百兩有奇仍用舊會又乞免本州和  糴及語郡守申省將巖鎭官廢罷以鎭務酒稅  均爲萬户以便居民行商爲鄕井無窮之惠 嘉靖間吳玉泉司李睦州常遊嚴磯訪許劍亭故址得謝臯羽塚於子陵臺南曾葺  石勒碑其上刻宋遺民晞髮集六卷序其後曰予理睦三年未嘗一日忘臯羽也  於是東南士流始知有臯羽之集後淩  宫球計部有牋註晞髮集並載吳序 鄭氏世牒中至元有錢唐江公一傳云宋季有鄭古逸諱元文者爲文信國授業高  弟値信國入衞公以母病辭歸信國作道南詞以送之尋聚徒授經於沙溪别業  宋亡避元聘行遯於荆楚之太和山閱二十四年還里吟誦以終門人  感其抱節守貞私諡曰靖一先生程宗伯宋遺民錄所網羅未及也 鄕里名號定於宋元以鄕統里最爲明著自明編都啚而村墅遂以土名特著其間  重出互見往往滋案牘之疑而考訂殊多事矣即如以姓名村若程則有二汪則 ","16卷 ╱ (民國) 石國柱修 (民國) 許承堯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17386,安徽,黃山,"(民國) 歙縣志",民國,1911,1949,2752,"雜記 2721-2854 ╱ 祥異 2721-2854 ╱ 人瑞附 2721-2854 ╱ 拾遺 2731-2854 ╱ 人物志姓名備查表 2721-2854 ╱ 前志輿圖頗病簡略往歲適有兵事苦無善圖以供籌運急須更作 2721-2854 ╱ 前聞縣人程君霖生有志精測曾捐資數千金要汪君采白諸人任 2721-2854 ╱ 其事實地測繪三年乃成於山川脈絡最爲詳密因商之程君得攝 2721-2854 ╱ 影本一襲惜圖中村落仍無標識乃更加勘察增益並易原圖陰蔭 2721-2854 ╱ 式山脈爲暈滃式以求簡顯庶將來政治軍事皆可取資焉國柱識 2721-2854 ╱ "," 餓死夷齊節不拜錢唐無義侯之句蓋風節超逸人也康熙戊申冬雪中持傘屐  不知所之次年人日始知其坐化蓮花峯頂張傘着屐如故文殊院僧遂以浮屠  法葬  之 邑中文社詩社之盛濫觴於明斗山杲山玉泉均開講席立講師彬雅之宗自成壇  坫矣至若拈豪角韻歌嘯徜徉天都社則王十嶽寅主之豐干社則汪南溟道昆  倡焉清鄭破水晉德王叔夏時結社南山其時吳瞻泰程雲鵬方玉立鄭德璜方  乾佘華瑞均各自張一幟厥後曹守堂恆占亦集同人於澂潭山爲釣臺社教授  儲兆豐更集師儒於敬業齋中爲  盍簪社蓋亦前輩之流風未冺云 明邑人王璉作郡乘賦凡數千言本汪周潭志也註之者汪涇其中璅屑旁及穿鑿  孔多清洪玉圖作欺問即本靳志爲之諸訛未克考訂反致以訛傳訛如武洪水  九公潭之類  未能悉數 跳石河達許村十五里溪流淺澀不可以筏清邑令宋公希肅鳩工疏濬糧食可以  筏運直達郡城一時利賴邑民碑其涘曰宋公河至嶺北河路之隸太平者灘險  石礙轉運益艱然沿流可大江接也公又並申上憲力任濬疏以便民運凡八十  日鑿開頑石成港路者五里餘又恐山河旱潦盈涸不常乃建石閘八座曰洪潭  曰潭家曰陳家曰翟家曰東洲李家曰長源李家曰長潭曰永豐黄家建木壩四  所曰汪侯嶺曰山口曰蘆溪曰潘家以司蓄洩灌運兩不相防每閘一人司之貽 ","16卷 ╱ (民國) 石國柱修 (民國) 許承堯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17392,安徽,馬鞍山,"(乾隆) 當塗縣志",乾隆,1735,1796,182,"卷之五 181-310 ╱ 山川 181-310 ╱ 關津橋梁井泉附 181-310 ╱ 卷之六 181-310 ╱ 城池 181-310 ╱ 坊巷鄉鎮圩垾附 181-310 ╱ ","   山 自溧水小茅山南行至石臼湖濵發祖山 以爲横望 之祖故名   折而北由砲塘山 東溧水 西當塗 至老虎頭發横望山 城 東  北七十五里白鹿鄉與江寧之上元江寧溧水三  邑接壤爲縣諸山發脉高二百丈周八十里蒼翠  亘天石臼湖丹陽湖直其南春秋左氏傳作衡山  衡横通用也杜預注曰以四望皆横故名石形瓌  奇洞穴盤紆梁陶宏景隱居其地時稱山中宰相  構讀書堂即今澄心寺地境幽松疎夏凉有灰  井丹竈諸景其遺蹟也楊傑云太尉雙碑先生五  井自灰井外不可復識矣石門古祠祠關漢壽左  擁右抱嶄巖峭□巃嵸周匝高者挺雲霄下者入  衍奥中有玉泉淵淵來四時澂碧縈抱如練盤道  曲屈沿磴而進曲阿間睢陽王罙可釣臺在焉高  丈餘□如刀劈祠半璧嵌峭石中祠前夾石參天 ","33卷 ╱ (清) 張海修 (清) 萬橚纂 ╱ 清乾隆十五年刊本"
17392,安徽,馬鞍山,"(乾隆) 當塗縣志",乾隆,1735,1796,214,"卷之五 181-310 ╱ 山川 181-310 ╱ 關津橋梁井泉附 181-310 ╱ 卷之六 181-310 ╱ 城池 181-310 ╱ 坊巷鄉鎮圩垾附 181-310 ╱ "," 年杭國  珍修       清源門水關出水橋其餘   城内外諸橋 詳城池志 者不復贅 萬壽橋 萬壽寺 山門内   行香橋 府學西跨市淮河俗呼向化橋康熙 二十五年曹臺觀唐合祚倡募修   安衆橋 俗稱蘇家橋康熙三十二年 鄉耆張四聰修端肇震記   市河橋 俗稱南寺橋宋太守吳柔勝 建康熙三十年杭汝楫修   小市巷木橋 即解 家橋   小橋 俱跨 市河   三跨兩步橋 西庵之西俗 稱西朔塔影   玉春井 縣治後 堂西北    玉泉井 縣㕔西 □□□   資字井 府治儀門 前亭覆   深字井 府譙樓内 西南今塞 ","33卷 ╱ (清) 張海修 (清) 萬橚纂 ╱ 清乾隆十五年刊本"
17394,遼寧,遼陽,"(民國) 遼陽縣志",民國,1911,1949,565,,"黑 春 廣寧衛指揮使其先建州衛人以戰功歷陞都指揮充廣寧遊撃陞寧遠參將   轉遼陽副總兵襲斬李董剛出擣玉泉寨合五百餘級嘉靖癸亥五月敵犯險山追至   媳婦山卒與敵遇援不至被執磔其屍遼人以春能殺虜靖邊忽而戰殁莫不銜哀飮   恨巡按王得春作黑副帥詞以悲其死事聞贈都督同知諡忠勇賜祭葬立祠廕一子   正千户長子雲龍加陞都指揮使 李良臣 字希徵明遼陽東寧世官也襲其祖宣明威將軍世職鎭靉陽嘉靖己巳九月   以二百人抗數千敵兵偕弟良輔與賊鏖戰自旦達暮身被百餘創死之 李孔效 舉人崇禎十二年知竹溪縣明年八月張獻忠李自成等圍城孔効百計以禦   總兵左良玉擁兵不救防兵内應孔効特刃伏短垣間伺賊過輒殺之力盡被執不屈   而死入祀本城忠孝祠 應時盛 起自小校以功至山西副總兵為巡撫蔡懋德所信任李自成攻破城懋徳拔   刀自刎為麾下所奪時盛請下城巷戰殺數十人賊勢衆乃呼曰且擁公突西門出還 ","40卷 ╱ (民國) 斐煥星修 (民國) 白永貞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17394,遼寧,遼陽,"(民國) 遼陽縣志",民國,1911,1949,1445,,"卜葬于玉泉山黑塔村之原李夫人祔焉因具狀請銘於余竊念公歷官宦蹟多卓卓可 紀不具論論其大節光昭天壤者如此系之以銘銘曰 文中有節□處  泰山峨峨石嶄崱嶽降臣人挺貞直間氣遙分遼海側經文緯武千夫特清門奕奕稱通 德臣忠子孝垂懿則開府蒼梧炎瘴息兩江五嶺無叢棘一朝豺虎肆侵逼望闕馳書泪 霑臆四年幽繫情悽惻恨不雙飛生羽翼髮指衝冠罵狂賊七星巖畔妖氛黑闔門九死 惜不得桂林白日青燐色吞聲野哭人千億伏波膏澤留蠻域公叩天閶陳悃愊封豕長 蛇請誅殛蕩平王路無傾仄生榮死哀耀南北君恩不貲臣死職天地綱維自此植公乘 白雲歸故國霓旌桂旗儼可即   按前誌載與遴生潤甫此誌載與進為坦公之祖未知孰是姑照錄之    誥授資政大夫總督淮陽等處地方提督漕運海防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右侍郎兼    右副都御史元愷馬公曁配董氏連氏合葬墓誌銘   賜進士出身吏部尙書文淵閣大學士安溪年家眷弟李光地拜撰 賜進士出身禮 ","40卷 ╱ (民國) 斐煥星修 (民國) 白永貞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17394,遼寧,遼陽,"(民國) 遼陽縣志",民國,1911,1949,1452,,"七男女共六人長國楨即先赴京者其次子女並以饑寒死於囚室先是淑人既死守者 哀其節烈敢遺骨葬於桂林北關外廣福寺後及中丞君迎文毅公李夫人櫬並擕以歸 康熙二十二年三月十九日葬于玉泉山黑塔村之原銘曰 生鸞族隕鯨穴罹百憂堅 一節妾同歸成雙烈事徵信非空設谷為陵銘不滅    誥授通議大夫江南布政使司分守江常鎭道參議加五級貞菴馬公曁配誥封淑    人程氏合葬墓誌銘   賜進士及第提督浙江學政通政司右參議東昌年家眷弟鄧鍾岳撰   賜進士及第翰林院修撰内閣中書舍人秀水年家眷弟金德瑛書丹   賜進士及第翰林院修撰金壇舊治年家侍生于敏中頓首篆額 公諱國楨字幹臣號貞菴一號雲鶴山人父世濟母董氏 中□  前康熙甲寅歲廣西逆帥 之變文毅公密遣客朱昉擕公走妣董以一珠貽公曰勉旃相見無期此珠所以識也公 泣受拜辭穴垣夜逸齎瀝血疏奔輦下時公方九齡手畫口數言其大父拘凶慘毒狀聲 ","40卷 ╱ (民國) 斐煥星修 (民國) 白永貞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17394,遼寧,遼陽,"(民國) 遼陽縣志",民國,1911,1949,1670,,"飛雲散天花清景可憑眺主人招酒狂開尊恣歡笑維摩韻尖义元直作長嘯或行東郭 吟或學張顚叫狂態不自知一任旁觀誚醉鄉别有天籍伶已先導詩祟與愁魔此地應 難到踏雪歸去來明朝約垂釣    得寒字                       杜 森 分韻圍鑪坐聯吟忘夜寒瓊瑤鋪滿徑青翠失層巒寺遠鐘聲隔天空雁影單蠻奴亦知 趣活火煮龍團    得江字                       韓伯文 凍雲低冱壓寒江擘絮抽棉撲滿窗風緊獨維漁父艇曲高同聽郢人腔縱教墮落形偏 潔底是飛揚氣不降安得小紅時勸酒任他局外話紛哤    得雪字                       徐 材 天公動詩興向我索一絕還怕泣鬼神欲言舌又拙搔首仰問之驚破凍雲裂天公笑口 開謂此詩可說竟夕縱劇談霏霏落玉屑朝來尋言筌化作一庭雪 ","40卷 ╱ (民國) 斐煥星修 (民國) 白永貞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17394,遼寧,遼陽,"(民國) 遼陽縣志",民國,1911,1949,1708,,"憶昔與君友君年十七齡聰慧由天悟玉立何亭亭萬言倚馬待奇意發新硎愧我樗櫟 資謬託芝蘭馨君家近南郭出門即郊垌昕夕時過往風雨契晦瞑倏忽浮雲散汎汎水 上萍人生各有志咸奮摩雲翎乘時揉懷抱振袂出闕廷我為大梁客君覽泰岱青僕僕 風麈吏案牘勞其形思君不得見悵望榛與苓豈意煙霾起鼓鼙走雷霆四海無淨土城 郭有餘腥周鼎既已矣呼籲天無靈驅車來歷下重上君之庭暌違四十載幸未蒲柳零 把晤道契闊落落數晨星引我看園圃瀉玉泉清泠薛蘿覆東□蕉竹蔭疏櫺吟詩唾珠 玉留客傾緣醽酒既令人醉詩復動人聽長歌遂初賦時讀内景□ 公稱 鼓黄 達人有獨樂迫 我憶雲停    邯鄲謁盧生祠二首                  前 人 名韁牽惹逐風麈過眼雲泥似轉輪豈獨浮生皆幻境神仙猶是夢中人 堪羡先生亦慕名封侯猶是熱中情吾今策馬邯鄲道縱有黄梁夢未成    銅雀臺                       前 人 ","40卷 ╱ (民國) 斐煥星修 (民國) 白永貞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17395,浙江,衢州,"(天啓) 衢州府志",天啓,1620,1627,157,," 多蝙  蝠 道巖 俗名大巖縣東南三十里與九仙巖 相望王山人卜隱有青烏紫芝之異 四   果洞 在臨江鄉抵常山界洞門方 數尺水從中出漑田十餘里 太眞洞 縣北六 十里洞  門廣五尺深百尺餘內有  玉泉或傳洞穴通太乙泉 靈龜洞 今名太乙在玉 泉之芝溪洞門  高丈餘中廣五丈詰曲行一里許至石龜塘僅廣  二尺中有石龜色青黄白歲旱鄉民齊潔入洞  而占之迎禱焉竣事則  送還得白石多不雨 碧雲洞 舊名葱嶺去靈龜 洞不遠山之坡前  有一穴直下二十步皆石巖中  有潭廣三丈里中祈祟之所 朝陽洞 去芝溪五 里洞門剛  三尺其中石際水瀧深不能測紹興間邑令禱三  洞取石龜剏三洞龍王廟聞於朝賜額靈澤今故  宇無存偶像  移於龍寺 鼅鼄洞 縣四十里昔有彭大曾至洞 所今惟綫澑落岩隙流入洞  前石井深十尺許冰瑩不涸天陰  雨樵牧猶聞鐘鼓亦為旱禱之所 白塔洞 在芝溪 源去縣 ","16卷 ╱ (明) 林應翔修 (明) 葉秉敬纂 ╱ 明天啓二年刊本"
17395,浙江,衢州,"(天啓) 衢州府志",天啓,1620,1627,187,,"  亭街 在朝京門内一 直東坻崇善坊 長街 即狀元招賢二 坊西抵通廣門 下街 即 厚  俗坊北抵崇義  坊南抵仁德坊 巿   南市 在西安縣前 一直大街 獅橋市 在府學前 一直大街 長街巿 在狀 元坊  左  上坦市 在浮石鄉去 縣北二十里 五坪市 在龍業鄉去 縣南一十里 沙埠   市 在龍業鄕去縣 南一十五里 雲溪市 在清源鄉去 縣北二十里 章戴市 在 清  源鄕去縣  北二十里 蓮花市 在盈川鄕去縣 北三十五里 安仁市 在清平 鄕去縣  東三十  五里 湖澑市 在玉泉鄕去縣 北四十互里 巷 ","16卷 ╱ (明) 林應翔修 (明) 葉秉敬纂 ╱ 明天啓二年刊本"
17395,浙江,衢州,"(天啓) 衢州府志",天啓,1620,1627,192,,"  三十都 圖 三 三十一都 圖 五   玉泉鄕 在縣北六十里舊里六胡留 桐山峽口芝溪太元永興 三十二都 圖 四   三十三都 圖 一 三十四都 圖 五 三十五都 圖 三 三十六都    圖 二   宣風鄕 在縣北四十里舊里六前林 守前朱邨崇福龍溪杜村 三十七都 圖 一   三十八都 圖 四   清源鄕 在縣北三十里舊里五清 源效忠下定平樂靈雲 三十九都 圖 四 四   十都 圖 二 四十一都 圖 二 四十二都 圖 一   浮石鄕 在縣西北十里舊里四 上坦沐塵清源扶義 四十三都 圖 一 四十 ","16卷 ╱ (明) 林應翔修 (明) 葉秉敬纂 ╱ 明天啓二年刊本"
17395,浙江,衢州,"(天啓) 衢州府志",天啓,1620,1627,1656,,"   夏希賢撰靈惠廟禱雨記 太末郡城北其鄕日玉泉有項山蓋因楚霸王之祠 而得名也王起吳中會稽與太末相距五百里宜丘 人之所眷故土人尸祝而廟享之因以名其山李唐 賀蘭公為守禱輒雨志于石則王之靈顯舊矣丁未 夏五□煽虐熖彌數旬弗戢土若折龜稼且縮蝟百 姓凛凛祈禜社稷郡守帥僚佐胥吏耆宿日露跣徧 群神禱勤而應邈推官張公名正文獨惻然曰余佐 理斯郡民靡孑遺咎將誰執乃單騎潜造項山祠禱 ","16卷 ╱ (明) 林應翔修 (明) 葉秉敬纂 ╱ 明天啓二年刊本"
17395,浙江,衢州,"(天啓) 衢州府志",天啓,1620,1627,1843,,"開明禪師 姓許氏霅川人至三衢趺坐祠旁叢間 十旬鵲巢于頂敗葉没膝適有郡守謁祠 見師甚驚異時師年五十三始祝髮卓庵江 郎山不出户庭者三十八年有虎跑泉供欽 盧杜二禪師 皆永嘉人咸平初至西安之玉泉鄉土 人李昴曰吾家西北有葉蓬山二師能 留否許之且曰得雙鎮足矣昴日使人資其粮問所 欲五年不一日驚曰失問二師三日矣往視則 目据鉏相 對坐逝 繆道者 西安之原口山多猛獸阻險往來者沿崖攀 木側足以行春夏水溢則病涉道者來居甘 泉寺鑿山開道遇虎狼則手撫去熙寧間 以火自化其處今名塔山號金川聖者 通濟大師 姓江忘其名建安人誅茅于西安之烏石 遂為福應院以居焉自唐龍紀至雍熙累 有褒表咸平 二年始化 ","16卷 ╱ (明) 林應翔修 (明) 葉秉敬纂 ╱ 明天啓二年刊本"
17398,安徽,蕪湖,"(康熙) 繁昌縣志",康熙,1661,1722,163,,"  卓錫泉 詳古 蹟志                 噴雲泉 在隱静山桂月峯 下相傳泉與海通   金魚泉 在隱静山碧霄峯下曾 出金鬛魚見楊傑詩   靈泉 在八峯山廣善寺 曾產白龜金鯉   湧珠泉 在縣東南三十里銅山 寺明司李胡永順記   徵隱泉 在銅山圓炤 寺見徐傑詩   甘露泉 在圓炤寺 見徐傑詩   噴玉泉 在縣南二十里西峯 山崇法院見徐傑詩   玎璫泉 舊名湧珠在西峯寺 崇法院見徐傑詩 ","18卷 ╱ (清) 梁延年修 (清) 閔爕纂 ╱ 清康熙十四年刊本"
17398,安徽,蕪湖,"(康熙) 繁昌縣志",康熙,1661,1722,766,,"明    伏虎岩          徐 傑 傳聞石似虎人咸生畏嗔世事每如此誰能辨假眞    噴玉泉          前 人 我入西峯山愛此玉泉色想是雪山乳潜流通此穴    靑蓮池          前 人 念佛誦佛人口吐靑蓮花妙香遍世界此地着根芽    寶山寺浮來金像      魏 禧 金入木郎沉佛乃多狡獪能使身如羽復令鐘如芥 ","18卷 ╱ (清) 梁延年修 (清) 閔爕纂 ╱ 清康熙十四年刊本"
17399,安徽,蚌埠,"(光緒) 重修五河縣志",光緒,1875,1908,592,"卷九 500-626 ╱ 食貨志 548-626 ╱ 續修蠲賑 548-626 ╱ 引鹽儲積 548-626 ╱ 卷十 548-626 ╱ 食貨志 548-626 ╱ 物產 548-626 ╱ ","   仙人掌 拳 指 無枝葉闊寸餘長五六寸上有茦成行接生次     頁五七年始一花深紅色如穗又有 卷而如拳 細而如指 者名仙     人 拳 指    珍珠花 一名玉屑葉如金雀花細白綴於枝上繁密如     婁孛豆狀一名孛婁花    夾竹桃 條生葉如竹形而輭花如碧桃色尤鮮豔    草之屬 草之可以救荒者亦甚不少矣但悉其狀者未必 識其名而覩其名者又未必知其用陸璣邢昺之    疏其孰為之    留意也哉    茅 說文茅菅也根長入土深葉長而韌有脊可為簑初     生味甘能救饑俗呼為茅鍼入藥 ","20卷 ╱ (清) 頼同宴修 (清) 俞宗誠纂 ╱ 清光緒二十年刊本"
17400,安徽,宣城,"(嘉慶) 旌德縣志",嘉慶,1796,1820,106,"旌德縣志目錄 24-1563 ╱ ","   晴好句勝傳赤壁泛舟遊畫船蕩似鑒湖平欵乃因風響    更清跡若阮劉雲外入醉同李郭鏡中行碧空如洗千山    秀自墮頻澆百累輕波吐蚌光晴月好周遭    倒影數燈明未幾水涸近重浚之增深宏焉    方家井 在隱龍從村心石底湧出深不滿四尺雖盛夏萬家 取之不竭宣城施閏章方氏義井詩山潤長疑兩千    家舊井存疏泉通地肺倒海瀉雲根飲酌人    皆壽水霜氣益温蟄龍應有窟從此問眞源    天赦泉 在隱龍大旱不竭相傳 飲此水可避災厄故名    玉泉井 在一都 白沙    石泉井 在一都桂林 味甘而重    三眼井 在六都板橋汪村四圍削石常 三眼出水從下湧上清澈可愛    汲古井 在六都自羊岡樂山 書屋左側泉味甘冽    冷泉 縣西十五里 冬夏清冷    玉井 縣西二十里 土名石井 ","12卷 ╱ (清) 陳炳德修 (清) 趙良 ╱ 清嘉慶十三年修民國十四年重刊本"
17400,安徽,宣城,"(嘉慶) 旌德縣志",嘉慶,1796,1820,1274,"旌德縣志目錄 24-1563 ╱ ","   域中名山大刹其相得而最著且古者有攝山之栖霞焉濟    南之靈巖焉天台之國清荆州之玉泉焉是皆托于通邑大    都有碩隱雲搆名僧卓錫其中又得强有力者為之布金故    雄殿傑閣巨麗一時而輝映千載若廼匿峰幽迥隱秀遐陬    舟車不通世罕登陟則雖隱淪之所栖息靈異之所窟宅人    莫得而稱焉旌西黄高峰者黄嶽之支山也勢岌嶪拔地    倚天洞壑窈窕珠霏玉瀉俯視梓鳬柳山羅列如兒孫吕路    遠城市故圖誌不詳明化治間曾伯祖紀南公繪景裝㡠相    國吳匏菴暨一時名宿俱有題咏余再遊歷登陟絕頂殆弇    州所云四望矌朗精神飛若出宇宙外者眞奇觀也惜乎    舊有蘭若僅存廢址騷人墨客無所憇息未嘗過而問也而 ","12卷 ╱ (清) 陳炳德修 (清) 趙良 ╱ 清嘉慶十三年修民國十四年重刊本"
17401,安徽,蕪湖,"(康熙) 太平府志",康熙,1661,1722,377,"卷之六 337-390 ╱ 城池 337-390 ╱ 武備江防關津橋梁 337-390 ╱ ","  紀家橋     楊家橋   田家橋      湯村橋     馬公橋   謝壩橋 以上多 福鄉   資字井 在府内儀 門前亭覆    深字橋井 在譙樓内 西南今塞   元和井 在郡圃石欄刻姓名甚多磨㓕 不可復識但存元和五禩四字   源字井 在府前急 遞舖內    溥字井 在熙春坊城 隍廟前街南   博字井 在崇化坊街 北憧憧橋南   原泉井 左府學内 饌堂前   長春井 在東街東 井巷内    建德井 在建德坊 内察院前   文淵井 在縣學前街 南仰高門内   文惠井 在縣學 饌堂前   玉春井 在當塗縣内 後堂西北   玉泉井 在縣㕔西 吏舍前   廣濟井 在製錦坊中 街南横巷東   福民井 在建陽衛 大門内   德貴井 在德貴坊内 街中間稍北   廣惠井 在壽俊坊 內街北 ","40卷 ╱ (清) 黄桂修 (清) 宋驤纂 ╱ 清康熙十二年修光緒二十九年重刊本"
17401,安徽,蕪湖,"(康熙) 太平府志",康熙,1661,1722,2210,"卷之三十六 2060-2222 ╱ 藝文二 2060-2222 ╱ 記 2073-2222 ╱ ","   事而其辯也不至於惑則理之微妙者皆足以盡之    此古人所以盡已之知而聽於人盡人之知而聽於    神未有能廢其一也故推策灼龜與凡坊庸道路馬    蠶苗虎之類其為事至淺近世或遵而用之嚴而事    之者况生有義烈没而神明浩然之氣超乎天地使    人畏而敬之世固不得而無在祀典亦不可得而廢    也當塗縣行春門外東六十里有曰横望山者磅礴    鬱積窮窿嵁峻為東北奇觀實金陵朝對之山蜿蜒    而曲曰石門者左擁右抱嶄巖峭拔巃嵸周匝羅列    拱揖高者抗層霄下者入衍奥中有玉泉嵌崆淵淵    而來春夏霖潦之奔勢若天河之落秋冬徵流一碧 ","40卷 ╱ (清) 黄桂修 (清) 宋驤纂 ╱ 清康熙十二年修光緒二十九年重刊本"
17401,安徽,蕪湖,"(康熙) 太平府志",康熙,1661,1722,2319,"卷之三十七 2222-2511 ╱ 藝文三 2222-2511 ╱ 記表疏檄文公移論頌贊銘書説題詞跋募 2222-2511 ╱ 疏碑文祭文 2222-2511 ╱ ","   春泉循澗環山麓噴下作聲瓏如鏘金玉若夫崆    峒見月平田種烟一磬出山群鳥坐樹不書其奇可    知矣子西云山静似太古予於此亦云至半山漸覺    毛骨聳擢神爽翀動杳睹化原去寥廓之上洞見天    地本氣肩駕太初傍有巨石遂援筆書數字付之鐫    匠入寺禮畢坐前楹觀諸山出雲群木上群木外復    有數圍巨嶂或窺或俯或對或背時微月隱山四眺    無路杳不知初之來而他日之去也及明循舊路頓    覺幽邃扺玉泉菴時朝暾斜布萬壑沉烟蒼茫中惟    聞鳥啼入菴共友人絃琴迭為期牙眞意合於虛獨    山靜人動人静琴動佐以巵酒依稀天矣出谷東 ","40卷 ╱ (清) 黄桂修 (清) 宋驤纂 ╱ 清康熙十二年修光緒二十九年重刊本"
17402,安徽,六安,"(光緒) 霍山縣志",光緒,1875,1908,638,"卷之九 579-743 ╱ 人物志上 579-743 ╱ 前賢 579-743 ╱ 宦蹟 628-743 ╱ ","協史書齊芳諴吳日服官之赤職云公諱化 龍號在仕南畿在山人邑進士糜有象撰 張純仁字景范萬歷恩貢初授順天宛平縣丞邑隸輦下 供億繁頓純仁則綜理裕如敏幹名畿輔陞山西保德州 佐地界邊墻營堡久廢乃經營補苴為守禦賊果至相戒 莫敢犯未幾告退年八十有六終於家 余名鯤字北溟以歲貢生為東昌府訓導時闖賊圍東昌 名鯤設方略佐守令守禦有功保陞邺縣知縣賊復攻邺 誓神死守城得不陷撫軍疏其功於朝 秦玖字玉泉歲貢生分訓清溪有古先正風不阿媕有司 ","15卷 ╱ (清) 秦達章修 (清) 何國佑纂 ╱ 清光緒三十一年刊本"
17403,安徽,安慶,"(民國) 宿松縣志",民國,1911,1949,147,,"    附錄鄔志山脈敘略 松山互障西北遞分脈絡有三其 中正北為嚴恭山自蘄州界三面    尖分脈趨本邑西源山老岡嶺迤邐而來縣治祖山也    凡東南諸山皆胎息於此若横山鑿山乃其支中之幹    小孤則秀甲寰區迤北而東白崖石門峥嶸屹立逾數    十里次列平岡多由太湖蜿蜒入境西若小隘嶺下至    河西水口諸山皆發脈於蘄黄此山之大網東西氣脈    俱以河界之中則越長河至江始盡掇其尤者著於編 嚴恭山縣北三十里為縣治祖山   唐武德四年改宿松縣為嚴州以此得名 唐書地理志 鄔 志   山在縣北三十里環亙十餘里出蒼术 明一統志 清一統 志 鄔志   山高五里脈出太湖蘄春界至安坪蜿蜒二里許横亙入雲   者為雲天嶺嶺斷峰起形如紗弁峰半為錫杖坪旁有禪椅   石五祖趺坐處坪前過峽如橋 形家謂仙橋過脈 舊誤為玉泉橋 一峰斗峙   為玉屏峰明廵撫史可法建淳風堡於此有四顧雲天倚玉 ","56卷 ╱ (民國) 俞慶瀾修 (民國) 張燦奎纂 ╱ 民國十年刊本"
17403,安徽,安慶,"(民國) 宿松縣志",民國,1911,1949,148,,"  屏之句峰左流水巖叫雨尖峰右打杵四顧寨左腋二菴  上龍王殿下  浄因禪林 前有石殿棟楣皆石工巧天成殿前為鉢盂峰   峰前有石曰印心石旁有玉泉橋 一名雨花橋乾降間廪 生陳衍倡修有碑記 橋   上石井曰玉泉井飛瀑噴薄水趨泊湖倚橋一石斜挂鱗鬐   有乘雲乍起之勢曰鯉魚石其側方石為搥衣石大滿祖師   偈云草衣不著花霜碪空自立隨意洗清泉輕衫曾未濕橋   前數百武有白猿洞洞門一石叩之如鼓其聲逢逢曰打鼓   石橋右一石高數尋狀如人立相傳為修眞者所化名石道   峰 見十 景 藥臼丹竈遺蹟宛然石西有峽如刀劃成深曲而狹   可通人行中鐫流雲峽三字循峽而北半壁微凹如佛龕狀   中有小石道像祈雨輒應上有異木一株生石罅葉似杜鵑   花不一色應科名 黄為上 紅亦吉 下有中天壁立四字見古蹟 朱志  ","56卷 ╱ (民國) 俞慶瀾修 (民國) 張燦奎纂 ╱ 民國十年刊本"
17403,安徽,安慶,"(民國) 宿松縣志",民國,1911,1949,236,,"  太湖牯牛河師常河邑止鳳河涼亭河馬湟河黑羊河諸水   出口處中間上下沙洲袤約里半廣里許春夏溪漲設有義   渡水涸後洲上白沙月夜光呈朗若玉屑 採訪册  大石潭在大西圍下角距縣三十里   潭水囦涵大旱不涸可漑隴畝東旁有洞通泊湖漁人潛入   其口取魚無數 採訪册  螺螄潭在萌瓢山麓距縣三十二里   形如螺旋下有泥潭水出通遠橋旱時可資灌漑 鄔志  烏金潭在赤岡河口縣東三十三里今平   相傳漁人張綱獲得烏金於此 鄔志    ","56卷 ╱ (民國) 俞慶瀾修 (民國) 張燦奎纂 ╱ 民國十年刊本"
17403,安徽,安慶,"(民國) 宿松縣志",民國,1911,1949,783,,"大節祠在北郭外舊建祀歷代名賢忠孝明知縣施溥肖像於 祠致祭以勵風俗清康熙丙午知縣王民皞重修後殿壬戌知 縣朱卷捐俸重修 督工鄕約劉衍瑞程應龍何其泰徐 文第安世鼎洪士啟龔壽陳其萬 後以岳 少保像在前殿顏曰岳忠武祠東為眞武殿舊建祀北極元天 上帝嘉慶辛未邑房吏增修有捐田碑在殿壁西為龍王殿乾 隆庚午建道光壬午修咸豐年間寇至燬 朱志 鄔志 同治 志稿 龍王廟在治西北四十里西源山歲旱禱雨輒應明弘治己酉 知縣陳恪重建辛酉知縣施溥修邑令雩禱詣此致祭外有龍 王菴詳寺觀又一廟在治東便民莊續建 府志 朱志 鄔志 採訪册   明洪武間有封順濟龍王敕清會典載黑龍潭及玉泉龍神   歲春秋諏吉遣官致祭用羊一豕一及諸祭品行禮如儀 天妃廟在治東南百二十里舊廟二一在江北岸明嘉靖間降 ","56卷 ╱ (民國) 俞慶瀾修 (民國) 張燦奎纂 ╱ 民國十年刊本"
17403,安徽,安慶,"(民國) 宿松縣志",民國,1911,1949,791,,"  買余攸緜廂屋貳閒後復自造叁閒尙有餘基壹片 又   買宋永興永青水田捌分陸地貳畝伍分 僧西懷買汪   德懋陸地壹畝玖分坐落小孤袱 六年貳紙僧遐觀買   劉欽仰水田拾畝捌分陸地拾貳畝 僧西懷買汪德懋   陸地玖分坐落小孤袱 七年貳紙僧西懷買張定西陸   地壹畝貳分小坵壹坐落劉家廟 買柯遇選陸地肆畝   貳分坐落沈家壠 八年陸紙僧遐觀買宋永新等陸地   壹畝貳分 僧省參買陽連廣等柴山壹面計肆釐又買   陽贊廷柴山壹段計叁釐又買張耀彩陸地壹畝貳分陽   向榮等陸地叁片計貳畝壹分以上四契粘連 僧西懷   買柯輔朝陸地肆分坐落羅家壠 九年壹紙僧遐觀買   宋永興水田并乾田共捌分陸地五分 十年貳紙僧遐   觀買宋永清陸地壹畝伍分 僧省參買程際衢乾田捌   分 十三年壹紙僧遐觀買鳴山僧玉泉水田伍畝柒分   十四年壹紙僧西懷買羅虞廷陸地肆分坐落沈家壠   十八年壹紙僧西懷買劉王氏陸地壹畝陸分 十九年   壹紙僧西懷買曾天敘乾田水田湖田陸地共叁畝伍分    二十年玖紙僧優遠買周拔常陸地壹畝貳分又大小    <img n=""39""/>伍分柴山伍釐坐落小孤袱沈家壠朱家奄 僧攸遠   買張遇時陸地叁畝張永謀陸地貳畝壹分張溥照水田   伍分陸地壹畝壹分張朱寄陸地壹畝伍分陽錦陶陸地   玖畝貳分伍釐湖地柒分水田壹畝伍分 僧西懷買羅   立梧魚苗地貳片坐落沈塌 又買羅孚萬湖地貳畝伍   分坐落羅家坂 又買羅立梧湖田壹畝伍分 二十一 ","56卷 ╱ (民國) 俞慶瀾修 (民國) 張燦奎纂 ╱ 民國十年刊本"
17404,安徽,池州,"(乾隆) 池州府志",乾隆,1735,1796,617,"卷第九 564-716 ╱ 山川志 564-716 ╱ 青陽 564-716 ╱ ","   宋陳巖少微峰   隱居不惠不夷間拜爵山中驛使還身遠觚稜幾千里少微   星影墮空山    碧玉泉   藴玉含暉一水間碧光炯炯照人寒卻疑洗出荆山璞若有   瑕疵試指看    明吳鍾天香嶺   莫羡希夷避詔嚴天香曾發紫泥函紛紛盡是終南徑不使   雙峰等傅巖 ","58卷 ╱ (清) 劉權之修 (清) 張士範纂 ╱ 清乾隆四十三年刊本"
17404,安徽,池州,"(乾隆) 池州府志",乾隆,1735,1796,640,"卷第九 564-716 ╱ 山川志 564-716 ╱ 青陽 564-716 ╱ ","  邱蛇井鼠何 靈鶴山在西洪嶺西南有崇聖寺南唐保大間建名靈鶴菴光 啟間改圓照寺宋祥符六年改今額寺前有翠瀑亭戞玉泉旁 有老媪石山半有逍遥臺 唐杜牧詩曰眼看靈鶴不相隨自注 靈鶴山去青陽西南十里孤峰聳秀 縹緲 如雲    宋陳巖逍遙臺   拂面溪風灑灑清輕衫短帽御風行逍遙自是天游樂不結   沙鷗水石盟    戞玉亭 ","58卷 ╱ (清) 劉權之修 (清) 張士範纂 ╱ 清乾隆四十三年刊本"
17404,安徽,池州,"(乾隆) 池州府志",乾隆,1735,1796,784,"卷第十一 760-899 ╱ ","黄城峰在縣北三里形如方屏 洪子嶺在縣西二里 鳯凰山在縣南五里山勢巃嵸若鳳凰振羽有玉泉 五老峰在縣南二里舒溪南北向 芝峰在縣西南五里舊傳子明採芝處其即芝嶺 囬驢嶺在縣南十里相傳羅昭諫騎驢訪杜彦之相值嶺上而 返故名    明李廷璋回驢嶺   昔賢相遇處把手共徘徊古道留陳迹今人自往來 ","58卷 ╱ (清) 劉權之修 (清) 張士範纂 ╱ 清乾隆四十三年刊本"
17404,安徽,池州,"(乾隆) 池州府志",乾隆,1735,1796,1431,"卷第二十五 1425-1447 ╱ 食貨志 1425-1447 ╱ ","蕨 為菜為粉土人間 為貨售之他處 菜子 六縣皆種之收其 子榨油以供用 茶 文獻通考宋片茶有仙芝嫩蕊福合祿合 蓮合慶合指合出饒池州今六縣皆有之 仙人掌茶 宋洪邁容齋隨筆曰木白有贈荆州玉泉仙人掌茶 詩池州九華山中亦頗有之其狀略似蕨 □□李 詩係題荆州所産今祗錄池人 之和李韻者茶種今亦僅見矣    本朝吳銘道仙人掌茶用李太白韻二首   雲芽濯春光石佛定靈窟地清隔風雨巖古帖日月何以青   蓮後芳英遂終歇有如千歲苓今始起衰骨譬草若蘭芝氣   味理應連山僧非禪伯無能聳詩肩向來著錄人妙處不解 ","58卷 ╱ (清) 劉權之修 (清) 張士範纂 ╱ 清乾隆四十三年刊本"
17405,安徽,阜陽,"(道光) 阜陽縣志",道光,1820,1850,1717,"卷二十二 1680-1748 ╱ 藝文志六 1680-1748 ╱ 詩 1680-1748 ╱ ","野寺疏林古渡頭平川淼淼滙雙流風摇素練和雲縐 人立斜陽入鏡浮千里紆廻通汴水一聲欵乃下吳舟 由來此地瀟湘似泛潁詩篇好唱酬    書院探荷 結搆新成匝藕花縹緗千卷映濃華橋頭柳暗書聲度 窗外風和翠蓋斜香韻飄時增慧業芸編攤處燦奇葩 秪應茂叔多心賞滴露研硃逸興賒    讓臺觀稼 高臺一望畝橫縱膴膴平原烟樹重細雨荷鋤沿古道 晚風驅犢聽疏鐘紫櫻桃熟黄雲卷紅棗林繁玉屑春 ","24卷 ╱ (清) 周天爵修 (清) 李復慶等纂 ╱ 清道光九年刊本"
17406,河北,滄州,"(民國) 南皮縣志",民國,1911,1949,854,"卷八 816-962 ╱ 文獻志二 816-962 ╱ 學歷 816-962 ╱ 仕進 842-962 ╱ 仕績 844-962 ╱ 撮影 816-962 ╱ ","崔天璽 字純軒直隸陸軍第一師少校 書記官東北軍山礮營營附 李維棟 字猷臣陸軍第三 師中校軍需官   崔福臻 字壽彭第 五師團附 王金鏞 字調笙中央陸 軍少校書記官    刁玉林 字鳳樓陸軍第一師少 校營長七等文虎章一 等金色 奬章          高玉泉 字醴源陸軍少校浙閩 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 令部 副官           崔觀文 字郁周陸軍少校浙閩 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 令部 副官           戴鴻逵 字雁賓騎兵上校 東北軍騎兵營長 王振清 字景泉曾充營長一 等奬牌藍色奬章  朱松岩 字秀亭國民革命軍 三十一師少校參謀 薛樹森 字茂林陸軍少校 湖北陸軍營長   傅振育 字立民河北省陸軍 軍士政治學校敎官 張鶴齡 字松軒步兵上校二十 師營長六等文虎章 王玉章 字佩林步兵少校五 等文虎章二等奬章 潘巒祚 步兵少校第三 師少校副官    潘巨卿 字佐廷步兵中校湖北 援湘軍中校副官七等 文虎章二等 銀色奬章        潘學彥 字國珍步兵少校國民 革命軍營長代理團長 ","14卷 ╱ (民國) 王德乾修 (民國) 劉樹鑫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17406,河北,滄州,"(民國) 南皮縣志",民國,1911,1949,930,"卷八 816-962 ╱ 文獻志二 816-962 ╱ 學歷 816-962 ╱ 仕進 842-962 ╱ 封廕 858-962 ╱ 仕績 844-962 ╱ 撮影 816-962 ╱ ","山水著有蔗圃詩集二卷續集一卷文集二卷 高思慜原名玉泉字漱岩性孝友山東定陶縣典史署萊蕪典 史盛暑治獄灑掃淨潔囚無薰蒸溽溼之患會捻匪薄城預以 石灰作五尺帶編置睥睨間賊不敢登城賴以完署石島廵檢 偕水師營晝夜廵邏商船得無虞同治元年宋景詩寇東僧 格林沁督師東昌檄以舟解餉銀十餘萬適値河決更出入賊 隘中無失事以勞嘔血斗餘而卒 劉松屏字心庵道光己酉拔貢以知縣分發江西歷充咸豐壬 子乙卯己未江西鄕試同考官署石城縣會山水陡發不及城 堞者數尺捐廉籌賑急圖洩水之法民賴以安聽訟平允毫無 株連補會昌縣値信豐匪擾境松屏會同城守營把總董大忠 ","14卷 ╱ (民國) 王德乾修 (民國) 劉樹鑫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17406,河北,滄州,"(民國) 南皮縣志",民國,1911,1949,1016,"卷九 962-1117 ╱ 文獻志三 962-1117 ╱ 儒林 962-1117 ╱ 文苑 985-1117 ╱ ","若干卷民國紀元以來充本縣勸學所長兩次被選爲省議會 議員品學兼優已可概見然秉性梗介不慕榮利卒至坎坷以 終云 王玉泉字漱山少聰敏工詩文不假思索千言立就一時學者 翕然宗之尤工篆刻 張宗瑛字獻羣元翰子狂士也後慕揚雄爲人以玄之尙白也 更字雄白爲文鑿險縋幽驚世駭俗而自喜彌甚年三十三卒 著有雄白集雄白日記環瀛日記桐城吳闓生爲撰墓誌銘見 金石 中華民國 單忠楷字模軒北洋高等警察學堂畢業歷任元氏安新縣警 ","14卷 ╱ (民國) 王德乾修 (民國) 劉樹鑫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17406,河北,滄州,"(民國) 南皮縣志",民國,1911,1949,1660,"卷十三 1641-1773 ╱ 故實志中 1641-1773 ╱ 影圖 1641-1773 ╱ 撮影 1641-1773 ╱ "," 原而□磔之也嗚呼我王一身三綱全萬善備生固爲一代  完人矣沒不爲萬代正神乎是以英魂直氣始振於玉泉終  振於後世福善類禍淫人毫髮不爽無問其大人君子即匹  夫匹婦咸囓指嘆曰微善何顏面謁我王俾天下多義士多  孝子者秋毫皆王力也王之靈詎不顯與時建王祠者盈海  内獨南皮唐家務古里也自未有祠滄郡張君九霄九州竭  虔有日矣於去歲春吉出已貲督羣工立王祠凡神像殿宇  煥然維新迄今歲告成値王誕日屬余文以記余曰誠盛舉  也余屈指千載神如王以正且名者□幾是記獨可後與雖  然石猶有時而磨王英靈耿耿行將與天地不磨矣一記曷  足以罄之特以告張君  告鄉人用虔也是爲記 創建瀛州書院碑記   知南皮縣事李正華撰碑久湮沒書院故址在今農事試驗   場北  余往讀文昌戒士文緣俗設敎多所可欣如謂富貴在天得  失有命安其自然無庸諂凟旨哉斯言明聖之所諧也至其  修身勵行勤學敬業懷精誠以昭格失正鵠而反求抑以塵  世之司南而青衿之法砭者乎今上二十有二載予以不敏 ","14卷 ╱ (民國) 王德乾修 (民國) 劉樹鑫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17407,安徽,宣城,"(嘉慶) 涇縣志",嘉慶,1796,1820,2461,"卷三十 2441-2479 ╱ 詞賦 2441-2479 ╱ 宦寓與本縣諸賢賦 2441-2479 ╱ ","士窮勝探幽履巉岩清流踞虎豹登蝻虬分韵賦詩載酒邀遊 或倚橋而嘯或步溪而 <img n=""96""/>或乘風而長吟或對景以高謳至若㳺 子遠行覊旅臨岐白雲鎖 2碧峯遙依啼烏爭宿蹶馬長嘶勞勞 亭畔若耶水西笛聲增恨琴音傷離縈懷故里睠悵若迷亦有驟 雨初晴羣山如洗皎若臨鏡對客不語雁橋風暖犀浦雲逸叠嶂 縈紆長楊半滌有若玉河春晝鳴梭合緒布葉用稀安花巧密乍 披離而成段亦璨熳而成疋成曲觴之勝宴啟脩禊之霧跡脫以 元律初窮嚴氣始積遠山凍合萬頃一碧靄靄浮浮瀌瀌奕奕秃 柏凝霜孤松飛絮懸嵓倒影下映無極木落長坪散珠千□□琳 瑯以成梁累峻壑以玉屑樹因風而剪彩柳帶雪而絲直及其 色微清嬌陽半透將野鶴與俱飛躍孤鳬于野煥若燭龍北冥 ","32卷 ╱ (清) 李德淦修 (清) 洪亮吉纂 ╱ 民國三年重印本"
17407,安徽,宣城,"(嘉慶) 涇縣志",嘉慶,1796,1820,2467,"卷三十 2441-2479 ╱ 詞賦 2441-2479 ╱ 宦寓與本縣諸賢賦 2441-2479 ╱ ","烟以碾黄金揀旗槍以聚米黍卸松濤而竹爐沸沸走風塵而赤 印于于自馨香之出谷何膏粱之足語若夫中泠之水顧渚之泉 汲以江客辨以名賢煽以活火候以鐺煎遲以蠏眼之湯啜以鳯 髓之咽其爲味也何羨玉露豈仰金莖况醍醐兮似薄沁心脾兮 解醒霑露芽兮錯落髣橄欖兮回津玉川七椀兮箋釋鴻漸百琖 兮篹經風生兩腋兮靡異潏漿與沆瀣仙道三昧兮何殊雪藕而 桃冰其爲色也始若玉泉之乳潤澈冰壺繼似金谷之葵碧映綠 珠披拂初春眠柳新陌昭耀扶桑日影渺渺平湖玻璃愈皎 其盞螺黛可想其塗蕙質載以甘霖豈止蘭漿秬醴素濤泛夫翠 靄奚啻灃芷江蒲至其爲德也非薑桂之烈無稜刺之爭其蓓蕾 叢生也有似處物之義其孤潔滌煩也有似寡慾之仁其凌冬而 ","32卷 ╱ (清) 李德淦修 (清) 洪亮吉纂 ╱ 民國三年重印本"
17407,安徽,宣城,"(嘉慶) 涇縣志",嘉慶,1796,1820,2652,"卷三十二 2639-3163 ╱ 詞賦 2639-3163 ╱ 本縣諸賢詩 2639-3163 ╱ ","登山信步踏高秋白髪東歸復勝遊隔岸忽驚陵谷變凭闌空戀 水雲幽一時少海潛靈跡千古叢林鏁畫樓絶壁莓苔遺翰在半 巖風木捲蒼虬    巖豅寺 媧皇搦弄三千斧劈破幽岩作洞天珠迸蚌胎光錯落石縈螺頂 迹盤旋寒嘘和氣燻堂上暑吸薰風濯檻前見說蟄龍歸海後騎 雲來聽老僧禪   程琴嵓 失名靑虹閣詩評二程玉屑無多詞格淸健一斑足窺 全豹    丁仙廟 騎鶴東來謁令威朔風凛凛入征衣癡雲閣雨曉不動老葉經霜 寒欲飛猿鳥驚嗟狂客至江山感慨昔人非行行仿彿桃源境眷 ","32卷 ╱ (清) 李德淦修 (清) 洪亮吉纂 ╱ 民國三年重印本"
17410,河北,保定,"(民國) 徐水縣新志",民國,1911,1949,67,"徐水縣新志目錄 13-858 ╱ 地理記 35-68 ╱ 卷二 35-68 ╱ 山脈 35-68 ╱ 河流 39-68 ╱ 交通 47-68 ╱ 關隘 49-68 ╱ 名勝 49-68 ╱ 附新八景 35-68 ╱ 古蹟 54-68 ╱ ","  一次仍未敢深入 楊家樓在縣東南劉莊東北隅傳係宋將楊延昭行舘與鴨鵝   城相對樓址尙存 玉泉井在縣南西漕店玉泉寺門前井底若石井水極清質重   味甘凉可沁齒玉泉寺即因井而得名      ","12卷 ╱ (民國) 劉延昌修 (民國) 劉鴻書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17410,河北,保定,"(民國) 徐水縣新志",民國,1911,1949,198,"徐水縣新志目錄 13-858 ╱ 建置記 128-225 ╱ 巷四 128-225 ╱ 城垣 128-225 ╱ 縣署 130-225 ╱ 倉厫 133-225 ╱ 管獄員署 134-225 ╱ 監獄 135-225 ╱ 街道 137-225 ╱ 里社 138-225 ╱ 驛舍 140-225 ╱ 橋梁 141-225 ╱ 壇廟 147-225 ╱ 祠堂 178-225 ╱ 坊第 180-225 ╱ 寺宇 184-225 ╱ 宫觀 128-225 ╱ 園舘 128-225 ╱ ","  佃頭村一在村中明天順七年修葺淸康熙五十五年雍正   元年乾隆十六年先後重修   孫村營一 永寧寺   解村一在村西明正統元年宏治十六年相繼重修   水磨頭一在村西明成化十三年嘉靖七年崇禎十一年先   後修葺 玉泉寺   孫村營一元時建明成化年間本村王益王福重修有碑記   西漕店一在村北 ","12卷 ╱ (民國) 劉延昌修 (民國) 劉鴻書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17410,河北,保定,"(民國) 徐水縣新志",民國,1911,1949,362,"徐水縣新志目錄 13-858 ╱ 選舉記 338-417 ╱ 卷七 338-417 ╱ 進士 338-417 ╱ 舉人 345-417 ╱ 五貢 338-417 ╱ 教廉方正 338-417 ╱ 附鄉飲 338-417 ╱ ","王翔麟同治庚午科 劉玉泉同治癸酉科 酒龍章光緒乙亥恩科見進士 陳桂齡字馨齋光緒乙亥恩科任山東嘉祥縣知縣     劉鴻文光緒丙子科藁城縣敎諭 劉丕承字啓人光緒乙酉科 董其枬光緒辛卯科 王池字曉洲光緒辛卯科 袁書城光緒甲午科山東知縣 謝慶誥字用三光緒丁酉科歷任高等小學校校長 ","12卷 ╱ (民國) 劉延昌修 (民國) 劉鴻書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17411,河北,邯鄲,"(同治) 元城縣志",同治,1861,1875,389,"卷之五 375-550 ╱ 人物志 375-550 ╱ 名臣 375-550 ╱ 孝女附 375-550 ╱ 甲 375-550 ╱ 科 375-550 ╱ 監 375-550 ╱ 徵辟 375-550 ╱ 贈封 375-550 ╱ 恩廕 375-550 ╱ ","斥幾蹈覆滅岀百死一生嗚呼烈哉悲夫故仲尼不 疾已甚而大雅稱明哲保身殆爲此也 元蓋苖元城人以進士授濟寕路覃州判適歲饑郡 府遣苖詣户部請賑户部難之苖伏中書堂下出囊 袖所貯糠餅以泣曰濟甯民率食此况不得此食者 乎中書爲改容許賑擢江南行臺監察御史文宗詔 建康潛邸爲浮屠宫毁民居廬數百家苖上封事竟 罷之入爲監察御史駕幸護國寺引舟玉泉苖前日 頻歲不登正宜恐懼修省以囬天變何逸豫爲帝嘉 ","6卷 ╱ (清) 吳大鏞修 (清) 王仲甡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刊本"
17413,北京,NULL,"(民國) 房山縣志",民國,1911,1949,832,"卷八 702-842 ╱ 藝文 702-842 ╱ 碑記 702-842 ╱ 詩錄 702-842 ╱ ","  空祈雨孔水何年再泛舟世事變遷成幻夢空從故紙說千秋     灌河                     高書官   遠採來源自黑牛傍岩依谷伏潛流疏鐘隱隱來西域一脈溶溶出水頭白玉泉澆   香稻熟青溪環抱故宮秋八村樂利誰開鑿斗酒隻蹄祝滿篝     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五由長育學校循北山游白水寺與鳳凰亭回途甚險因      記其行                   高書官   峰巒廻轉亂東西仄徑行來高復低鳳去亭傳千古瑞龍飛岡斷兩沙溪危崖斷澗   心防墜複水重山路欲迷不畏迂途尋古蹟追幽冒險費攀躋     李蔭軒來遊十畝平古刹︵即永壽寺︶適余外出未及同行追憶舊遊因成此      作                     常履道   雖非桑者自閑閑也願同遊十畝間愧我未能陪舊雨問君何以繪名山 蔭軒 善畫 仙僧   豹隱琴三疊 寺僧有號靈 山者善彈琴 古柏烏驚月一彎安得澗泉移遠岫虛堂靜聽水潺潺 寺中 無泉 ","8卷 ╱ (民國) 廖飛鵬修 (民國) 高書官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17415,河北,滄州,"(乾隆) 任邱縣志",乾隆,1735,1796,1045,"卷之九 750-1210 ╱ 人物志 750-1210 ╱ 儒林 750-1210 ╱ 鄉獻 750-1210 ╱ 高義附 750-1210 ╱ 政事 750-1210 ╱ 文學 750-1210 ╱ 仕進 750-1210 ╱ 武功 750-1210 ╱ 孝友 750-1210 ╱ 善行 750-1210 ╱ 義烈 750-1210 ╱ 列女 750-1210 ╱ 耆壽 750-1210 ╱ 方技 750-1210 ╱ 仙釋 750-1210 ╱ 流寓 750-1210 ╱ ","   善行   明   章懋臣字玉泉好義樂施執友周姓死貧不能 <img n=""51""/>   臣解衣與之貴州萬姓過邑染疫公爲延醫調    治得不死又雲南范孝子尋親萬里外備極艱    苦公資助使還家人盜諭而遣之盜感愧卒    爲良民隣有侵公田者知而不較子端甫成進    士官太僕卿   曹企植鄚城人敦德好義路側得遺金吿田者日    有人覓失金令至吾家少頃失金人號泣至田 ","12卷 ╱ (清) 劉統修 (清) 劉炳纂 ╱ 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
17415,河北,滄州,"(乾隆) 任邱縣志",乾隆,1735,1796,1267,"卷之十一 1234-1655 ╱ 藝文志 1234-1655 ╱ 撰著 1235-1655 ╱ 奏議 1252-1655 ╱ 史傳 1234-1655 ╱ 附傳 1234-1655 ╱ 雜著 1234-1655 ╱ 詩 1234-1655 ╱ ","中沃壤天府自昔稱雄每苦雨澤愆期重成暵沴閭 閻復啙窳嬾殘一遇愆陽輙盻盻然顧瞻雲漢束手 無措殊不知秦隴四境河流泉滋隨地而岀溝渠壩 堰舊蹟如在西安之隴首㶚橋通濟鳳翔之玉泉清 龝煖泉漢中之 <img n=""54""/>水沙河金廂延安之杜浦甘泉洛 洧平凉之橫涇北汭甜水慶陽之北坌西河合水臨 洮之洮水渭水清源鞏昌之涇水通濟廣濟或漢唐 之疏引猶存或本朝之渠澮俱在或歲資灌漑者已 享腴澤或試勤築濬者聊覩成績臣向分守河西地 方見甘凉諸處盡皆溝洫水田封畛徧野鱗次櫛比 ","12卷 ╱ (清) 劉統修 (清) 劉炳纂 ╱ 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
17415,河北,滄州,"(乾隆) 任邱縣志",乾隆,1735,1796,1416,"卷之十一 1234-1655 ╱ 藝文志 1234-1655 ╱ 撰著 1235-1655 ╱ 奏議 1252-1655 ╱ 史傳 1234-1655 ╱ 附傳 1234-1655 ╱ 序 1372-1655 ╱ 記 1330-1655 ╱ 雜著 1234-1655 ╱ 詩 1234-1655 ╱ ","山巓僅餘數楹空曠不飾數髠悉嬾殘猥鄙無可語 者躡屩益西則蒼翠交莖苔蘚夾徑松埋短髪竹委 長身晴烟雖光靄迎佩積霰尙未全消循行迨十里 許彷彿出天竺常君茗醴重設見崇甍傑構紺碧交 輝層樓矗縹當空轉藏盤薄中啟卽西域天竺勝槩 恐未隃此酒行樂作塵襟盡滌笙鏞梵音時相點和 譚者大述寺刹靈異遇歲節焚祝祈報者每駿奔數 千人禱嗣輙應余謂佛已捐置四大抛遺五藴不 室不嗣空淨爲宗尙有一切幻渺而爲優婆夷塞生 此障業愚矣愚矣斜陽旣西沿湖干經玉泉寺殿 ","12卷 ╱ (清) 劉統修 (清) 劉炳纂 ╱ 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
17415,河北,滄州,"(乾隆) 任邱縣志",乾隆,1735,1796,1538,"卷之十一 1234-1655 ╱ 藝文志 1234-1655 ╱ 撰著 1235-1655 ╱ 奏議 1252-1655 ╱ 史傳 1234-1655 ╱ 附傳 1234-1655 ╱ 序 1372-1655 ╱ 記 1330-1655 ╱ 墓文 1479-1655 ╱ 雜著 1234-1655 ╱ 賦 1530-1655 ╱ 詩 1234-1655 ╱ ","於㝠鴻相如著褌於蜀市東方割肉於漢宮信皆一 時之雅適致成千載之高風豈若畊夫樵子日在山 光水色之中與鹿豕爲群草木同腐也哉王侯欣然 曰吳子之言然乃繼以歌曰暑雨霽兮霄淸飛渠馥 兮蘭英月色皎兮水碧萬籟寂兮無聲泛舟流兮容 與樂何如兮此情再歌曰桂槳兮蘭篙御輕風兮遊 遨鳴笙簫兮奏鼓薦玉屑兮瓊醪對景物兮浩蕩恍 心會兮神翺三歌曰今夕何夕兮暢樂有美一人兮 在天閣睠言舟子兮莫停橈願往從之兮周寥廓須 臾皎兔沉光蒼龍啟白輿馬在途各適所適邅如其 ","12卷 ╱ (清) 劉統修 (清) 劉炳纂 ╱ 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
17416,河北,保定,"(民國) 涿縣志",民國,1911,1949,348,"黨政組織 265-798 ╱ 第一卷 299-353 ╱ 黨部 299-353 ╱ 機關 299-353 ╱ "," 張文彬 仝上            趙潤池 北平法政大學畢業            李治績 仝上   周椿全 北京交通大學畢業            蕭士楷 北平民國大學體育畢業            周文鑫 北京鐵路大學畢業   劉濬川 北平郁文大學法科畢業            郝振勛 北平朝陽大學畢業            郝玉泉 北平輔仁大學畢業   王襄堯 北京法政大學畢業            吳震元 北平大學法商學院畢業            董 芸 北京師大英文系畢業   焦祿之 北京師大英文系畢業            尚錫卣 北京師大生物系畢業            蕭奉宗 北平師大畢業   朱 棣 仝上            楊 鑑 南滿醫科大學肄業            趙潤沂  北京朝陽大學法科畢業   趙潤溱 北平平民大學畢業            馮文瀞 北平女中學畢業升入天 津女師範大學     楊 傑 北京朝陽大學畢業   蕭述宗 北京高師博物系畢業            陳 霦 仝上            馮文淇 北京高師理化部畢業   尚 詒 北京高師國文系畢業            盧宗藩 仝上            王宗堯 直隸高等師範畢業   王懋忠 仝上            蕭嗣宗 直隸高等師範史地部畢 業          李德懋 直隸高等師範博物部畢業   葉葆恒 直隸高等師範國文部畢 業          尚 詡 直隸優級師範史地部畢 業          張錫麒 直隸高等師範美術部畢業   王元明 北洋優級師範畢業            孫有曾 育德高級師範畢業            焦福之 仝上  ","18卷 ╱ (民國) 宋大章修 (民國) 周存培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17418,浙江,嘉興,"(光緒) 平湖縣志",光緒,1875,1908,211,"卷二 208-311 ╱ 地理 208-311 ╱ 山水 208-311 ╱ ","合今從之九山補志又 作二十六里亦未是 高七十丈周五里 海鹽圖經云嘉靖三十 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參 將湯克寛帥師禦倭至此問地名喜 曰此我家山也我得地矣果大勝 俗名龜山 九山志云首向城 而尾海有龜之形  海鹽圖經云宋縣令李直養置叢於此 錢塘桑調元登湯 山望海歌方輿四際水四周乍浦一角居東陬客行到此望東海 舊身飛上湯山頭滄溟勢與天混一天東海東寒悠悠湯山之腳 插海底山巔往往噴靈湫檣竿成林巨艘矗波力所到搖輕鷗隱 隱黟點出洋面倐忽帆湧如奔牛秦駐一峰綴萍葉海中春動鋪 青油連朝沉冥煙霧積今日日上紅錦毬晴霞光燄燭萬道龍蛟 宮室堪窮搜天容海色餘淡沲豈容蜃氣噓臺樓浮空島嶼依微 見黄盤山似黃盤浮瀕海小港潮吞吐艅艎新造塗彤䯰訓練水 師鎭重鎭營房移駐千貅東南西洋開道路高麗大月雙琉球 重譯且來蘇逯國波濤平帖行田疇貢舶所通通市舶擁入浦口 連千舟時平有備慎封守 廟堂遠大存謨謀試取百赤暢懷抱 左手右手交相酬腳底亦有九峰在峰峰踏徧蒼苔幽人間詩意 略收拾光怪應須入海求溟濛積水無險阻撇漩萬里騎螭虯蓬 萊方丈亦小景洧盤咸池非遠遊九點煙涵一泓水蒼茫元氣探 神州乘興不勞擇日出金芝玉屑充糧餱回顧親含白雲 下汗漫欲游且復休長嘯天風捲海水有人驚起鳳麟洲 山有無 欲泉 吳僧無欲發地得之 徐志鼎詩莫與貪夫 飮山泉入齒涼竹鑪試新焙清話到禪房 放生池 在瑞祥 寺下 ","25卷 ╱ (清) 彭潤章修 (清) 葉廉鍔纂 ╱ 清光緒十二年刊本"
17418,浙江,嘉興,"(光緒) 平湖縣志",光緒,1875,1908,275,"卷二 208-311 ╱ 地理 208-311 ╱ 山水 208-311 ╱ 塘堰 256-311 ╱ 古蹟 239-311 ╱ ","鏗鏘砭俗耳惜哉伯牙長往子期死千載何人 辯宮徵獨留此石亘古今高山流水寫琴心 玉泉池 在大乘寺 其泉汪洋澄澈 煮茶無滓故名 久塞 府柳志 徐志鼎詩一 逕草離離傳聞舊有池 波翻魚影曲風縐石紋歧金綫色同潔 白沙香特奇坐聽仙梵徹清絕灑楊枝 鎭邊樓 在乍浦城中 朱志云憑高四望諸島在目 乍浦志云 俗呼四牌樓燬於火興廢年月無考今惟 石址 存焉 東林别業 在柳莊塘明沈昇築 張志云前對陳山東 近釣雪汀北為桂林 久廢 王 志 紅蓼村莊 在當湖冬青里明御史陸愈别業太常陸志孝讀書 處 高志 中有池 臨池有翔後亭 久廢 王 志 連珠池 在學宮東北明教諭林光濬池上有靜觀亭久廢 王志  林 光靜觀亭記略平湖學宮濱於當湖官寓空隙之地環於東北舊 有三池相連予疏濬而深之名以連珠歲植蓮於中珠二珠以蓄 魚焉邊池之地諸生植名花數十品修竹數十竿間以松柏雜以 榆柳蓊然深茂余日吟哦其旁士之從余遊者欣然若有所慕遂 ","25卷 ╱ (清) 彭潤章修 (清) 葉廉鍔纂 ╱ 清光緒十二年刊本"
17418,浙江,嘉興,"(光緒) 平湖縣志",光緒,1875,1908,2555,"前志序錄 2427-2604 ╱ 續遣 2427-2604 ╱ ","浜母朱氏病臥與弟雲帆侍母不 離庚申七月十五日城陷同遇害 吳四觀 張成 馬容中 及子 大觀 壽 福 劉敦祚 劉敦信 曹少逵 陳小和 徐鍾俊 住北衖庚申 七月十五日 遇賊被刵八月初五日賊復至被殺其弟 鍾信隨伯母黄氏避難全公亭賊至被殺 方思源 住牛橋坊辛酉 三月初九日罵 賊被害併焚其 屋母王氏尋死 王關壽 倪七觀 邵錦林 李瑞珍 吳文魁   邵福村 邵二觀 張秋泉 住南焜堂衖辛酉三月十九日在 九畝灘與妻馬氏遇賊同投河死 妹八姑於壬戌七月在 官田坊聞賊警自盡 張銘鑑 住周圩坊庚申之難孫雪漁雪卿 投河死妻柴氏子崑河孫婦魯氏 曹氏曾孫金 和俱餓死 陸三元 張美觀 李福星 孫上壽 施汝辛 住 新 倉鎭辛酉八月賊至 與妻呂氏同被害 張仁源 住全公坊壬戌五月二十七日遇賊 投河中鎗死妻黄氏具棺斂畢自縊 死  俞立亭 住林埭鎭壬戌五月十四 日遇賊同妻王氏投河死 吳一林 方大觀 邱大觀   高三元 陳老茂 顧德孚 住舊埭坊辛酉三月十七 日罵賊不屈死投屍於河 陳松橋   陸玉泉 柳財元 住西黄街坊 及子二觀 程景和 字蘭如住 外西司坊 顧聖德 住外 西門 ","25卷 ╱ (清) 彭潤章修 (清) 葉廉鍔纂 ╱ 清光緒十二年刊本"
17421,浙江,嘉興,"(光緒) 嘉興府志",光緒,1875,1908,1301,"卷十三 1252-1369 ╱ 山川二 1252-1369 ╱ ","  師鎭重鎭營房移駐千貅時平有備愼封守  廟   謨遠大存懷柔東南西洋開道路高麗大月雙琉球重   譯且來蘇逯國波平濤帖行田疇人間詩景略收拾光   怪還須入海求意行所向無空闊撇漩萬里騎螭虯蓬   萊方丈亦小景洧盤咸池非遠游九點烟涵一泓水蒼   茫元氣吞齊州乘興不勞擇日出金芝玉屑充糧餱回   顧親舍白雲下汗漫欲游且復休長   嘯天風捲海水有人驚起麟鳳洲   小湯山 湯山北舊有小湯山因塘工採石遺址僅存雍    正八年總督李衞從參將柳進忠言行文查勘禁止開    採立案 平湖王志 伊志案李衞批文據詳湯山逼乍 城南築汎砦西建閘口恃以抵禦潮流障蔽海   岸琢進不已則石盡山鬆難免海潮漬入内地之患與   本部院臨勘情形相同乍浦現駐满營水師重兵又屬   各洋船出入要口若就採石相較輕重懸殊況别山各   處現在開採此地所岀無多仰候移咨停止嗣後仍行   勒石永禁云云詳縣志 于東㫤詩雷動千椎未肯休   湯山蒼翠是誰留就中若有能言石應解逢人説柳候 ","88卷 ╱ (清) 許瑶光修 (清) 吳仰賢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21,浙江,嘉興,"(光緒) 嘉興府志",光緒,1875,1908,1468,"卷十四 1369-1491 ╱ 古蹟 1369-1491 ╱ 園宅附 1369-1491 ╱ ","  可憐無奈霜風摧葉落高柯還拂舊時天 明李天植   梓陰詩文梓森森夾道平高枝入夏碧陰成涼颸似弄   梧桐影落日惟聞鳥雀聲客到須眉無數綠僧歸杖履   一時淸還宜深夜行吟者露葉樷中見月明  國朝   陳朗詩梓徑生香月在天霏霏紅雨滴階   前林花開落自今古不見行吟趙孟堅   山月池 在德藏寺藏經閣前 新 纂 圍以石欄形如半月 于 志    明朱應龍詩池底看明月明月   在山頭清光連上下分作兩輪秋   玉泉池 在大乘寺其泉汪洋澄澈煮茶無滓故名久塞   柳   志   連珠池 在學宮東北三池相連明敎諭林光鑿上有靜    觀亭 林自 有記 久廢 浙江通志 明莊㫤靜觀亭詩睡起湖 亭坐乾坤意自深靑天無一滓明月在   波心萬物無表裏斯亭亦偶然道人閒不過聊亦弄湖   天微月此波寂遠峯何處靑我來閒坐好不記是誰亭 ","88卷 ╱ (清) 許瑶光修 (清) 吳仰賢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21,浙江,嘉興,"(光緒) 嘉興府志",光緒,1875,1908,1978,"卷十九 1915-2015 ╱ 寺觀二 1915-2015 ╱ ","   有浮圖七級井名福源泉水旱不竭 平湖朱志 明徐階有記   福臻禪寺 在縣北四里宋紹興六年僧宏宣建名福臻    院元末兵燬明洪武初重建定爲禪寺 柳 志 後復廢萬厯    二十三年陸基誠重建 平湖程志 明 陸錫恩有記 國朝乾隆五十三年知縣王恒重修 平湖 王志   大乘禪寺 在縣東北二十七里元延祐二年僧頑石建    内有玉泉池 柳 志   靑蓮教寺 在縣西南二十里本石佛寺唐咸亨中建宋    治平元年改今名明洪武初定爲教寺 柳志  國朝 李天植遊青蓮   寺詩香刹從來古春風客到稀溪光平入座竹色冷侵   衣地僻鳥無語林深花自飛相過逢勝侶並坐話淸機 ","88卷 ╱ (清) 許瑶光修 (清) 吳仰賢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21,浙江,嘉興,"(光緒) 嘉興府志",光緒,1875,1908,6294,"卷五十七 6248-6442 ╱ 列傳八 6248-6442 ╱ 海鹽 6252-6442 ╱ ","   老鶴衖子望字茂功里有開荒墩者將棄骨殖于水望    亦為收掩之   周維垣字斯璜世居海昌祖守道以弟宗彝殉國難遷于    海鹽維垣兄弟四人誼學相尙母錢病篤醫藥罔效維    垣刲肱以進病旋瘳   郭介字蓉皋母病刲肱和藥以進   徐硯榮晬喪父事母養志弱冠婦亡以已有子不復娶   支如璧字玉泉天性孝友分產悉讓于弟撫育族子無依    者捐貲修學宮直指杜果舉賢良下檄旌獎 以上海鹽 續圖經   錢福徵字厚庵篤實敦行庶妹適于方夫死無子家貧養 ","88卷 ╱ (清) 許瑶光修 (清) 吳仰賢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21,浙江,嘉興,"(光緒) 嘉興府志",光緒,1875,1908,6316,"卷五十七 6248-6442 ╱ 列傳八 6248-6442 ╱ 海鹽 6252-6442 ╱ ","  張默字聲雷諸生事親以孝聞母病籲天願以身代及母    没哀毁成疾不數月亦卒 于 志   陳石英字子敬乾隆戊申舉人性孝友工詩古文兼通字    學韻學算學 于 志   陸用浩字玉泉邑庠生性孝友品端方母病用浩患疽甚    劇力疾侍湯藥晝夜不倦兄弟雍睦無閒言晚年失明    祭掃必親往與後生言必以孝弟為朂著有玉泉詩錄   于   志   吳菰伯字右箴父宦粤命留侍大母曲盡誠敬年四十二    遭父喪哀慕如孺子水漿不入口七日遂卒於苫次 于 志 ","88卷 ╱ (清) 許瑶光修 (清) 吳仰賢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21,浙江,嘉興,"(光緒) 嘉興府志",光緒,1875,1908,7349,"卷六十三 7288-7474 ╱ 忠義 7288-7474 ╱ ","  生陶振海 監生趙有壬 張月軒 沈笏堂 方厚雲    葉玉泉 董永生 王金壽 王延生 朱子湘 附   生王元泉 監生顧沛雨 張嘉霖 生員王寶瑔 李   廷琛 武生顧鍾英 監生李時皆同妻某氏 沈掌大    郁老五 沈貴寶 朱鈞 郭老奎 茹大 朱興隆    李依林 步蘭慶 沈華生 張德明 朱玉蓮 董   瑞亨 步發生 沈永餘 趙雲山 趙豐玉 王順天    徐林昌 金愛清 盛瑞生 韓嘉生 楊勝元 劉   裕春 王發邦 王勝元 王仁元 陳雲卿 沈引生    林龍生 趙琴寶 周掌寶 張福生 林章 張復 ","88卷 ╱ (清) 許瑶光修 (清) 吳仰賢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21,浙江,嘉興,"(光緒) 嘉興府志",光緒,1875,1908,7352,"卷六十三 7288-7474 ╱ 忠義 7288-7474 ╱ ","  元 胡春春 黄斗林 夏武林 夏有生 宋灶老   張揚福 任包龍 宋趙林 胡嘉林 黃文元 方九   齡 方愛 吳福元 盧光藻 林三 周李壽 任生    沈李壽 陳介福 陸以恩 徐舒堂 李廷楨 姜   有生 李桂生 徐保生 徐順龍 陳富寶 朱懋基    王正陽 葉玉泉 沈佩璋 龎恆山 徐寶生 何   四寶 李福 朱景香 彭小雲 彭景三 姚聖寶   李聖寶 張起鳯 徐琴山 吳松橋 俞應觀 馮榮   慶 戴建 黃桂生 步長生 林永清 顧恆觀 馮   觀昌 周福元 顧采采 王和尙 顧永生 趙周林 ","88卷 ╱ (清) 許瑶光修 (清) 吳仰賢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21,浙江,嘉興,"(光緒) 嘉興府志",光緒,1875,1908,7365,"卷六十三 7288-7474 ╱ 忠義 7288-7474 ╱ ","  源源 陳亨亨 郭發生 郁如柏 徐德霖 馬敬齋    陳成福 周關 吾春卿 吾雲山 趙有壬 張月   軒 沈笏堂 方厚雲 葉玉泉 董永生 王金壽   王延生 朱子湘 杜稼書 徐寶觀 吾閏餘 徐玉   福 陳大 張清齋 楊雲山 陸富生 李福生 唐   蘭生 陳雙印 任雨香 吳黃元 王應生 姚大   盛裕寶 張光照 姜永慶同子大觀 潘永慶 張延   齡 朱元炳 徐厚 趙珍壽 陳賢 褚金官 顧序   康 顧其華 朱庚榮 朱恆釐 章文蔚 張錫壤   李師白 張錫琳 俞鴻香 沈文翰 吾桂生 仲觀 ","88卷 ╱ (清) 許瑶光修 (清) 吳仰賢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21,浙江,嘉興,"(光緒) 嘉興府志",光緒,1875,1908,7392,"卷六十三 7288-7474 ╱ 忠義 7288-7474 ╱ ","  子二官 陸同妻劉氏子大官女大姑 胡文淵同妻   馮氏 王貴觀同妻謝氏 楊嘉貞同妻顧氏 黃叔貢   同母朱氏弟雲帆 徐鍾俊同弟鍾信 方思源同母王   氏 張秋泉同妻馬氏 張銘鑒同妻柴氏子崑河孫雪   卿雪漁孫媳魯氏曹氏曾孫金和 施汝辛同妻呂氏   俞立亭同妻王氏 張仁源同妻黃氏 顧德孚 陳松   橋 陸玉泉 柳財元 陳關勝 程景和 顧聖德   徐寶金 成三壽 呂源 程雨亭 徐懸堂 潘錦璠    沈榮增 俞季英 俞恒以 陸五大 胥五壽 吳   雙全 董香年 曹七觀 張馨遠 沈和觀 俞心敘 ","88卷 ╱ (清) 許瑶光修 (清) 吳仰賢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21,浙江,嘉興,"(光緒) 嘉興府志",光緒,1875,1908,9736,"卷八十一 9678-9869 ╱ 經籍二 9678-9869 ╱ ","    釋眞可紫柏語錄一卷 釋可觀金剛通論一卷    金剛事說一卷 蘭盆補注一卷 楞嚴說題一卷    楞嚴集解補注三卷 圓覺手鑒一卷 山家義苑二    卷 竹庵草錄二卷 釋通容心經鬭輪解 五燈嚴    統 祖庭鉗錘錄 居士禪燈錄 釋景曇竺雲語錄    四卷 並載浙 江通志  釋盛勤源宗集 錢士升楞嚴外解 千 頃   堂書   目  陸長庚楞嚴述旨十卷 明史 志 國朝 釋期懷拙安語錄五卷 釋明涵蒼石語錄 俞昱    禪悅輯略二卷 正宗指南二卷 禪餘玉屑二卷    衆香雜俎二卷 金作楫衣珠自覓 楞嚴心識 馮 ","88卷 ╱ (清) 許瑶光修 (清) 吳仰賢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21,浙江,嘉興,"(光緒) 嘉興府志",光緒,1875,1908,9864,"卷八十一 9678-9869 ╱ 經籍二 9678-9869 ╱ ","   晚晴軒詞一卷 朱仁榮桂軒詩餘一卷 嚴駿生餐    花吟館詞鈔四卷 汪如洋葆冲書屋詩餘一卷 張    諴鶴厂詞一卷 陳朗六銖詞二卷 集漢魏六 朝人句  陳珏    瑤林詞一卷 沈振鷺紅樹山房詞四卷 李汝章餘    霞樂府二卷 邵豐城蕉隱詞 陳咸慶紅蕉仙館詩    餘 陳新清舉樓詞稿 沈蓮生香草溪詞 余鵬飛    夢牋書屋詞一卷 施鍾成玉屑詞一卷 柴源桐陰    草堂詞一卷 沈濤洺州唱和詞一卷 九曲漁莊詞    一卷 未 刊  汪繼熊花樓詞 黃安濤綠箋詞鈔二卷 未 刊    案是編為黃燮清手定其稿本為袁氏子攜   往湖北失於粵匪之亂見 國朝詞綜續編  蔣澐 ","88卷 ╱ (清) 許瑶光修 (清) 吳仰賢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21,浙江,嘉興,"(光緒) 嘉興府志",光緒,1875,1908,10627,"卷八十七 10532-10650 ╱ 叢譚 10532-10650 ╱ ","  處士鍾嶔立獲古鏡於新塍市之西以百錢購之田父土    蝕其半命工刮摩之晶光瑩澈挂諸壁若弦月之燭霄    漢也驗其背銘辭曰方尙作鏡眞大好上有仙人不知    老渴飮玉泉饑食棗鏡省文作竟蓋尙方鑒也 曝書 亭集   順治乙丑探花張次修天值由編修至太常轉通政端午  世祖召入龍舟賜晏人稱異數   康熙戊辰狀元秀水沈原衡廷文年二十父仲霖於 大兵入粤時被執監禁廷文哭訴軍府得釋年已七十矣及    廷文官修撰為介壽徵詩同里陶越作引言有孝子身    經百戰幸覯止於鯨波鱷洙之餘孤臣跡赴千鄉正徬 ","88卷 ╱ (清) 許瑶光修 (清) 吳仰賢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22,山西,太原,"(道光) 陽曲縣志",道光,1820,1850,84,"陽曲縣新志總目 53-1011 ╱ 圖二 53-1011 ╱ 表二 53-1011 ╱ 書六 53-1011 ╱ 略一 53-1011 ╱ 傳二 53-1011 ╱ ","  續環山   松蓋山   海心山 上有海心寺汾水環繞明季民人避兵於此與續 環山松蓋山相毗連均在縣西北六十里 以上   五山皆官   山一帶地   青崖懷 在縣西 九十里   玉泉山 在縣西八十 五里石槽村   亭子山 在縣西北七十里直峪村山下有 桃花洞五代白翺嘗讀書於此   石塘窰 在縣西北 二十五里   石家峁 在縣西五十里峭壁懸崖汾水環流明王道行詩 平田忽出籐蘿外水湧蓮峰九派浮 ","16卷 ╱ (清) 李培謙監修 (清) 閻士驤纂輯 ╱ 清道光二十三年修民國二十一年重印本"
17423,江蘇,揚州,"(民國) 三續高郵州志",民國,1911,1949,1146,"藝文志上 931-1225 ╱ 書目 931-1225 ╱ 奏疏 931-1225 ╱ 議 931-1225 ╱ 序 931-1225 ╱ 書 931-1225 ╱ 傳 931-1225 ╱ 跋 931-1225 ╱ 小引 931-1225 ╱ 書後 931-1225 ╱ 墓表 931-1225 ╱ 第七册 931-1225 ╱ 藝文志下 931-1225 ╱ 詩 1097-1225 ╱ 金石 1097-1225 ╱ ","吾道時還泰君才世所欽帝城應不遠何日共登臨    雪夜和王印周水部韻    清  王永吉 邑人  洗盞增清興何須問夜闌唾飛珠玉屑鹽笑水晶盤 不有荆軻俠誰憐范叔寒魚腸白似雪月下共君看    甓社湖          汪 楫 儀徵 人 昔人傳此地老蚌有明珠今夜瑤臺月都來甓社湖 荻花何處白漁火一時無天水明明合憑誰入畫圖    送汪三韓之秦郵      吳嘉紀 泰州 人 澤國年饑日寒天客去孤淮流漲入郭塔影倒沈湖 征稅逃田父薟媚酒徒泊船雲水際遮莫數錢沽 ","8卷 ╱ (民國) 胡爲和修 (民國) 高樹敏纂 ╱ 民國十一年刊本"
17427,湖南,常德,"(光緒) 石門縣志",光緒,1875,1908,218,"卷一 105-221 ╱ 輿地志 105-221 ╱ 星野 106-221 ╱ 沿革 109-221 ╱ 表附 105-221 ╱ 疆域 119-221 ╱ 山川 134-221 ╱ 古蹟 145-221 ╱ 水利 180-221 ╱ 泉井 216-221 ╱ ","  年仲冬月建八小字此井始於景泰時洪靳諸志何   以不載或謂寺井石闌即縣治廢井舊闌未知是否     四眼井在縣治西北二百步 案洪志尚有三眼 井在淸泉坊今廢   觀風亭井靳志在縣東南大旱不竭   南義井洪志在南門外   北義井洪志在北門外一名玉泉義井   東義井洪志在義濟橋東岸   西義井洪志在城隍廟前   資福井洪志在資福寺内   甘露井向在甘露菴前僧性宗濬有石亭   滙秀井靳志在北三里橋北有石亭 ","12卷 ╱ (清) 余麗元纂修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27,湖南,常德,"(光緒) 石門縣志",光緒,1875,1908,306,"卷二 221-324 ╱ 建置志 221-324 ╱ 城池 222-324 ╱ 公署 231-324 ╱ 郵驛 259-324 ╱ 津梁 273-324 ╱ ","   沈匠橋 洪志宏治間沈華重建 國朝咸豐十年燬同 治八年玉溪吳廷蘭洲錢吳友蘭合貲重建光   緒初余令麗   元請帑重修       太平橋    陳家橋        郁家灣橋    上蔡板橋       河豚橋    磨坊橋 在南 小涇       環橋 在北 小涇    王駕橋 出羔 羊港       順慶寺橋    玉泉橋 在南 小涇       靑石橋 西接洲錢市靳 志宣德中建   褚家涇橋五    南垷橋 今名南建橋光緒初 余令麗元請帑重修 菱華橋    里仁橋 洪志舊建天 順三年重修    存畊橋 洪志永樂六年建 宏治二年重修 ","12卷 ╱ (清) 余麗元纂修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27,湖南,常德,"(光緒) 石門縣志",光緒,1875,1908,1740,"卷十下 1665-1828 ╱ 撰述志二 1665-1828 ╱ 遺文 1665-1828 ╱ ","    傳貽書院家課卽事二首     吳之振   曉暾林隙映窗紅長幼襜如步履同翫水不殊濠濮想披   襟眞似舞雩風游神萬仞馳天上揮手層雲落彀中收斂   文心歸淡漠肯將穿鑿擬雕龍   濟川誰著祖生鞭媿我顚毛一日先探索不離章句學精   微還藉語言傳堆盤魚菜甯求飽壓架酴醿也鬭妍滅裂   未蒙稽古力自躭餘習對殘編     次韻答萬貞一夜話尋暢櫻見贈   拳石盆池畫裏看草窗開處護闌干桑柴火爇銅獅鬲魚   眼湯吹小鳳團醉後狂言傾玉屑夜深軟語落金盤羡君 ","12卷 ╱ (清) 余麗元纂修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27,湖南,常德,"(光緒) 石門縣志",光緒,1875,1908,1770,"卷十下 1665-1828 ╱ 撰述志二 1665-1828 ╱ 遺文 1665-1828 ╱ ","  當筵瞥見影團團九九曾叨玉屑餐 往在都門消寒時 曾荷督學分論 落   手輕疑風絮結堆盤涼倚月規看胚胎脱處要□殻 家鄉 以兒  墜地為  脱殻 沆瀣融時腹轉丹怪道朝來腰腳健陶家服食語   非謾 陶宏景合飛 丹色如霜     表忠觀落成          吳曾貫   禮秩光功德熙朝典籍盈裦忠酬往烈命祀順羣情列祖   沿千載崇祠冠九閎國思吴越建氣望斗牛横鳳舞來天   目龍蟠接海瀛山川元壯麗風景故澄淸自古多豪傑由   來岀俊英禹陵絲雨合秦望綺霞晴緬此金甌固因懷石   鏡明一江嚴保禦半壁獨支撑廟食榱題煥王門綽楔呈 ","12卷 ╱ (清) 余麗元纂修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37,河北,滄州,"(民國) 青縣志",民國,1911,1949,278,"卷之四 175-279 ╱ 古蹟 175-279 ╱ 山川 175-279 ╱ 城鎮 175-279 ╱ 堤壘 210-279 ╱ 祠墓 216-279 ╱ 壇廟 228-279 ╱ 驛遞 266-279 ╱ 亭臺 270-279 ╱ "," 作蜉蝣日日河邊看水流安得仙槎傍精舍我亦乘之過斗牛非蘭  非蕙香欲浮不日不夜光盈眸天孫衣我鳳文錦列仙騎我雙龍騶  丹砂玉屑作珍羞瓊臺寶樹恣遨遊  忽忘人間樂與憂一任塵寰春與秋         青縣志卷之四終 ","16卷 ╱ (民國) 萬震霄修 (民國) 高遵章纂 ╱ 民國二十年刊本"
17439,河北,滄州,"(乾隆) 滄州志",乾隆,1735,1796,1407,"卷之十六 1395-1476 ╱ 藝文 1395-1476 ╱ 賦 1395-1476 ╱ 詩 1401-1476 ╱ 詩餘 1395-1476 ╱ ","  人好詩友歌妓何嬌明箇箇稱行首有時泛西河中   流杯在手乘醉登南樓題書永不朽禪林尢深靜名   勝有八九河上列芳園東郊復大藪秋冬風起時鳴   弦走黄狗如斯誠樂國致治夫何有   天王正乾綱四海樂未央閭閻足梁肉貂裘燦錦裳   行者安其歩卧者安其牀休䘏莫偏廢昊命永無疆    滄州鐵獅子         宋 至   昔我見鉅鐘側卧玉泉路上載妙法經字句無遺誤   嘗謂古人愚成此抑何務今過渤海城覽眺得奇遇   鐵獅立秋風瞋目如震怒下馬經其旁畏縮不敢顧 ","不分卷 ╱ (清) 胡淦總修 (清) 莊日榮等纂修 ╱ 清乾隆八年刊本"
17444,河北,衡水,"(民國) 景縣志",民國,1911,1949,104,"卷一 62-263 ╱ 輿地志 62-263 ╱ 疆域 63-263 ╱ 氣候 62-263 ╱ "," 十一  南北新社 在城東北舊志載轄村莊七今實有村莊八     蘇新莊     陳新莊    張新莊        閻新莊     小張新莊   前張莊    後張莊     苗莊     舊志有南北新莊而無閻新莊小張新莊  十二  新老社  在城東舊志載轄村莊十七今實有村莊十八     玉泉上莊    玉泉下莊   榆桁    前村 舊志名 魏家村       老爺廟 舊志名小 魏家村    陳村    小村      後村 亦名 師村       兩半莊 俗名東 兩半莊    華家口     蘇老家    小屯 ","14卷 ╱ (民國) 張汝漪撰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17444,河北,衡水,"(民國) 景縣志",民國,1911,1949,164,"卷一 62-263 ╱ 輿地志 62-263 ╱ 疆域 63-263 ╱ 氣候 62-263 ╱ ","第  七 十 六  鄉 玉泉莊獨立鄉  一一七户   男  三二三口   女  二六三口              編鄉數 鄉名 主副村 名 户數 人口 第一鄉 孫鎭獨立鄉  四七一户   男 一四四五口   女 一一一六口  ","14卷 ╱ (民國) 張汝漪撰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17444,河北,衡水,"(民國) 景縣志",民國,1911,1949,210,"卷一 62-263 ╱ 輿地志 62-263 ╱ 疆域 63-263 ╱ 地勢 208-263 ╱ 氣候 62-263 ╱ ","白草窪 二一·七 前棗林  二○·九 德 縣 趙魯屯 二一·二 劉家橋 二五·五 仇毛莊 二二·四 老君堂 二二·一 後棗林  一八○三 景 縣 董 莊 二一·二 景 縣 鄭家泰村 二四·七 鹿花園 二四·三 第二屯 二二·二 芹莊 一八·八 封莊 二○·三 郝莊 一八·八 木里莊 二二·五 南臣贊 二三·六 桑園 二一·三 北留智 一八·八 野 林 莊 一七·九 五步村 一九·一 强 棗 李孔頭 二四·一 西北臣贊 二一·一 大辛莊 二一·四 窰上 一八·三 柳 沙 窩 一七·七 後陳家坊 一九·二 大吕木 二○·八 武 邑 劉村 二○·○ 景 縣 玉泉莊 二一·○ 薛家窪 一八·七 東青 草河 一七·五 佛 台 一八·四 武 邑 谷村 二二○三 宋家北雀 二二·四 華家口 二○·一 三里舖  一八·八 車 莊 一八·六 趙北雀 二○·六 西石村 二二·六 安陵鎭 一八·九 石橋村  一八·二 關家河 一八·三 北石村 二二·五 周家順子 二○·三 吳 橋 徐家口 二○·二 城西關  一六·五 費家窪 一八·四 律家寨 二二·一 王小莊 二一·四 王家淺 二一·五 七里舖  一八·二 鹽 廠 一八·四 趙 屯 二一·六 孫家寨 一八·四 ","14卷 ╱ (民國) 張汝漪撰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17444,河北,衡水,"(民國) 景縣志",民國,1911,1949,226,"卷一 62-263 ╱ 輿地志 62-263 ╱ 疆域 63-263 ╱ 地勢 208-263 ╱ 氣候 62-263 ╱ ","    給本縣之用且可銷售鄰境又按王柯枝等村有植蘆     葦於河者似此設法種植實非不毛之地也    ︵五︶運河 自德景交界半截碑起至石馬灣止共計河    程三十八里餘有七大曲折自半截碑起經玉泉莊至皮    狐窩爲一曲自皮狐窩窩至華家口爲一曲依次而北經流    浪海子朱官屯安陵鎮老堤頭石馬灣計爲五曲 曲折愈多流勢 流愈緩則沙停    愈多此河床淤淺之所由來也又向水之岸多被冲刷背水之岸易    於沉澱冲刷愈甚則沉澱亦愈甚此年湮代遠河流之所由變遷也 自石馬灣而北經吳橋    屬之徐家口王家淺胡家圈至連鎮南端復入我縣境北    流至大端莊東南之鎮武廟遂入東光縣鏡 大端莊南爲景東阜三縣 交界之地鎮武廟常爲景    東二縣    所爭 ","14卷 ╱ (民國) 張汝漪撰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17444,河北,衡水,"(民國) 景縣志",民國,1911,1949,778,"卷五 715-844 ╱ 教育志 715-844 ╱ 科舉時代之教育 717-844 ╱ 學校教育 750-844 ╱ 民 715-844 ╱ 衆教育 715-844 ╱ 附十九年度教育概况一覽表 715-844 ╱ ","一 西泊皮口     男 二五 民國十四年    一 玉泉莊      男 二五 民國元年     二 孫鎭       男 五一 民國十八年    二 孫鎭東街     男 四○ 國民十九年二月  二 孫鎭西街     男 二九 民國十九年二月  二 孫鎭       女 一三 民國十八年    二 榆林       男 一○○ 清宣統元年    二 小楊官      男 五二 民國十九年二月  二 常莊       男 四○ 清宣統二年    二 周西彦莊     男 四四 清宣統二年    ","14卷 ╱ (民國) 張汝漪撰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17444,河北,衡水,"(民國) 景縣志",民國,1911,1949,1253,"卷九 1193-1324 ╱ 人物志 1193-1324 ╱ 行藝下 1193-1324 ╱ 節孝 1193-1324 ╱ ","   在軍營多年後因海防不靖奉母還鄕旣而炳智陡癲施    治無效田無半畝假伊姪舍而居日間投各村丐食晚入    破屋跧處如此逾十餘稔八十六歲卒   曹九鍚字秀章東門裡人妾佟氏子澍妻故城澹村周氏同    守節三十餘年前州守江公題贈兩代貞節匾額   王天申玉泉莊人妻李氏生子德溥德潤而天申亡未幾其    姑亦殁姑爲孝廉王晉堂之胞姊氏時年廿七歲一月中    遭夫與姑之喪家益困而翁尙在堂賴十指以供菽水兼    撫兩孤翁殁執喪盡哀光緒中葉州尊旌其門   楊德盛從莊人妻柳氏十七歲于歸連生四子長未成丁幼 ","14卷 ╱ (民國) 張汝漪撰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17444,河北,衡水,"(民國) 景縣志",民國,1911,1949,1948,"卷十三 1791-1967 ╱ 藝文志下 1791-1967 ╱ 撰述 1791-1967 ╱ 題跋 1791-1967 ╱ 碑誌 1791-1967 ╱ 雜記 1791-1967 ╱ 詩賦 1791-1967 ╱ ","  星辰上界中寳鑑麗天元氣合玉泉湧地海潮通開皇以後   年誰紀舍利應隨白馬東     御賜課忠堂額恭紀        魏廷珍   羲皇一畫已驚神拜賜南薫侍從臣課以傳經守清白忠爲   寳世奉君親龍涎初試金壼汁鳳尾長揓玉案新字法由來   本心法星流雲布古如春     秋晚望廣川臺細柳營       魏廷珍   驛塵老驥蹀金珂鴈影盤空一夕過颯颯風聲來草樹冥冥   露氣逼星河廣川閣峻秋天遠細柳雲深暮雨多千古常留   眞事業豈令今日付滄波 ","14卷 ╱ (民國) 張汝漪撰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17444,河北,衡水,"(民國) 景縣志",民國,1911,1949,1964,"卷十三 1791-1967 ╱ 藝文志下 1791-1967 ╱ 撰述 1791-1967 ╱ 題跋 1791-1967 ╱ 碑誌 1791-1967 ╱ 雜記 1791-1967 ╱ 詩賦 1791-1967 ╱ ","  已歷十三層簷遙鐡馬秋風緊電掣金蛇曉日昇聯步青雲   憑直上登峯造極問誰能   孤柱嵯峨插碧空層層戶牖豁玲瓏千秋風雨磨礱外萬里   河山指顧中白馬經探銅笈古碧鼇屐踏玉泉通登臨便擬   超塵想疑在蓬萊第一峯     登景州開福寺浮圖           天津人  梅寳璐   勝蹟來尋古寺扃浮圖八面廠玲瓏東迎海日三山紫南接   齊烟九點青拔地居然超萬象干霄直欲撥繁星登臨頓釋   風塵眼石碣猶留睿藻馨   梵宇重開香火緣金輪轉到法輪圓曾傳舍利藏蓚□□□ ","14卷 ╱ (民國) 張汝漪撰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17451,廣東,東莞,"(宣統) 東莞縣志",宣統,1908,1911,513,"卷十八 507-556 ╱ 建置略三 507-556 ╱ 壇廟祠 507-556 ╱ 教堂附 507-556 ╱ ","四十三年知縣俞亦臨在資福寺租項内撥穀一百石銀五十兩給 守廟道士供香燈葺廟用 彭 志 咸豐七年   御書萬世人極扁額 頒縣懸挂  大淸 會典 明林有本重修關聖帝君廟記莞邑關聖帝廟踞南海衛左與衛並 時鼎建然僅草創數椽爲棲神之地爾門從衛入作者朴略可知矣 隆慶四年始建中堂倡之者李衛侯也嗣茲再建寢殿募金而成者 也萬歴四年復構門樓衆則爲政規模租備夫位極帝王之尊而居 仍土階之陋此三代以上之事非漢家制度所宜出况歲久傾圯未 免銅駝在荆棘中當此日月中天凡有功德於民者歲修祠宇侯以 前漢將軍翊我皇明奠億萬千丕基加帝稱聖而未央頽然豈所以 答玄貺於是掌䘙篆萬户侯尹君懋章貢生温君迪克庠生彭任 柳拱辰温迪堯温叶德黎光伫舉人劉温耆民李士 等共謀鼎新 而請邑令長爲之倡令敬諾首捐俸金紳士交贊聚白金二百八十 兩更張廟宇煥然一新則尹侯實董其事而温生迪克復捐百金爲 帝修飭寝殿建二亭以懸鐘鼓瞻厥威靈蠻夷稽首崩厥角士紳拱 庶民俯伏是則可書者也廟左建大士堂玉泉智者之事恐未必然 以其爲士女所頂禮故附廟而菴之耳旣竣厥事尹侯告余敝衞左 舊有闢聖廟某幸備灑掃之役而廟從來無片石異時文獻不足徵 得無笑絳灌不文乎夫徵之則在今日矣敢邀加椽之筆不佞謝不 敏則揖衛侯而言今天下駿奔關聖王公士女莫不惟虔聖帝行宮 從都城達于里巷浩然正氣塞乎天地之間其俎豆勛署於禮其正 勛署之祀關帝猶學宮之祀孔子皆足興起千萬世之人心今多士 誦法孔子步亦步趨亦趨韜鈐之家舍關聖其奚師焉當漢侯之據 ","102卷 ╱ (民國) 葉覺邁修 (民國) 陳伯陶纂 ╱ 民國十年鉛印本"
17451,廣東,東莞,"(宣統) 東莞縣志",宣統,1908,1911,2765,"卷七十三 2760-2789 ╱ 人物略二十 2760-2789 ╱ 國朝九 2760-2789 ╱ ","州及廣西岑溪容縣股匪晉遊擊九年粤督瑞麟檄統水師提標中 右前三營辦理廣屬緝捕光緒三年以解從化匪首李火殃生等 功補儋州營遊擊四年隨副將鄧安邦克復佛岡廳城加儘先參將 六年赴儋州本任旋隨安邦辦理海防九年委署水師前營都司清 理邑屬鬭案法越釁起粤督張之洞令密探夷情冒險運解滇桂餉 械以功奏保副將銜十四年署水師後營遊擊十七年以拏南澳 輪洋匪晉副將二十一年卒於任滿江實心任事尤關情桑梓東 江水漲漂没廬舍捐貲賑濟倡修司馬頭等隄身督工役水及隄不 避邑中河田烏沙馬坑横瀝等鄕械鬭皆秉公調處務令寢息鄕人 咸德焉子輝邦字玉泉少隨滿江投効江南保把總囘粤後安邦 東勇軍拔千總光緒十年隨邑人葉良赴援越南逾年以戰鎮南關 復文淵州等功擢守備加都司銜事平提督方耀委帶飛電輪迭 巨盜旋管帶巡防東勇與邑令錢溯灝協東江盜魁黎精仔 ","102卷 ╱ (民國) 葉覺邁修 (民國) 陳伯陶纂 ╱ 民國十年鉛印本"
17451,廣東,東莞,"(宣統) 東莞縣志",宣統,1908,1911,3411,"卷九十一 3401-3434 ╱ 金石略三 3401-3434 ╱ 元 3401-3434 ╱ ","名猶恐市兒呼詩句寍遺酒家見想當選勝初到此白雲黃木經行 徧絶境上與銀臺通冥心永無朱紱戀從來勇退卽仙人盧生韓終 雙出塵鷙膺蜂凖不能用肯爲入海求三神今古茫茫經幾秦先生 紫虚自藏身中央四帝有外臣綴班已作東明賓聞道明時方側席 許多真隱離山澤不知綺皓 若來過可有移文謝逋客 陳銘珪遊深溪山第十龍潭觀元人石刻詩並序石刻曰紫虛洞天 日西山道派曰南嶽仙源字俱大尺許又有小字云大元某年西岳 先生尹道泰開山二所道人楊志堅步此海陽龍虎某某記考太平 廣記女仙部魏夫人者任城人晉司徒劇陽文康公舒女名華存幼 而好道年二十四適南陽劉文生二子已粗立乃齋於别寢累感真 靈白日昇天大微帝君位爲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嶽夫人陶貞 白真誥所呼南真卽夫人也此尹道泰蓋女道士供奉魏夫人故諸 石刻云然今遺構已無存 龍潭深溪底飛泉雲外喧聞昔有道者 養高闢邱樊我來訪遺址崖字靑可捫上云尹道泰開山於大元洞 天曰紫虛南嶽通仙源下云龍虎某鑿記留山垠頗憶真靈圖紫虛 魏華存道成授玉札南嶽尊靈媛道泰豈女冠禮此斷濁煩年深壇 觀没恍惚不可論繄昔道敎興實稱奇渥温西遊長春子雪山朝至 尊歸來錫仙號北宗盛龍門同時全真派棲息南時村馬鈺孫不二 蓬島先期奔别有龍虎張宗演及留孫組服芙蓉冠後先侍帝閽彼 皆守玄牝淸靜爲之根時時悟世主止殺聞至言不比林靈素妖術 謾童昏神霄傳密誥唐突玉真軒茲山凡代構道派同本源先生號 西岳寵錫或聖恩道人楊志堅千里相攀援想當營建初琳宫鳳高 騫南真與北宗經帙勤對翻如何六百載迹掃風無痕空餘龍潭水 日夜流 潺湲 ","102卷 ╱ (民國) 葉覺邁修 (民國) 陳伯陶纂 ╱ 民國十年鉛印本"
17452,山西,太原,"(道光) 太原縣志",道光,1820,1850,834,"卷之十四 781-853 ╱ 藝文 781-853 ╱ ","對山中碧玉泉桐葉遺封還百里晉陽王氣已千年爽鳩 東望堪憑弔都付西風落照邊    倣唐人作鄰里相反行      李 廉 推車子推車子日日推車養妻子平明冒險陟嶃巖薄暮 調飢鬻城市鬚鬈髪 <img n=""42""/>雪霜生足手龜皮肉死賺多不 過百文錢合家那得三餐全饔飱共煮兩升米童孺難穿 一寸緜歸來夫婦顏䩋 2垂首無言惟薧火稚兒困倦炕 頭眠弱女强支窗下坐母女相商腹半枵而翁寧讓腹中 果來朝無力上高坡何處尋糧活你我此情誰訴眞慘悽 鄰家豪俠住東西相承祖父公門役狐㡌羊裘布絡鞮腰 ","18卷 ╱ (清) 員佩蘭總義 (清) 楊國泰纂修 ╱ 清道光六年刊本"
17454,河北,保定,"(民國) 定縣志",民國,1911,1949,1030,"志餘 914-1050 ╱ 兵事篇 914-1050 ╱ 卷十八 914-1050 ╱ ","幹勇敢補任迴荒鎭將禦捍北蕃玁狁見之無不膽碎是以 不敢内侵猾夏父蓋仁志逸英賢獨步人表齊獻武 皇帝 補任前鋒直盪第一領民酋長君養性自娛藴德爲寶躬行 信義愽濟安仁不以在世公侯動心願不謂玄曦西落貞木 冬摧以大隋大業元秊八月四日忽從物化奄卒於家戊子 朔廿二日己酉 <img n=""66""/>於定州城東南四里刻玉泉宮流名萬代 乃爲銘曰良木其摧世無所杖惁人其逝吾將何放□結山 河暉光不朗一辭華室幽庭空□□□徒悲行夫悵惘   按此石於光緒十三年定人張枚得於四家莊與正解寺   碑同移於衆春園新建廊下嵌之東壁匝月而爲人竊去   首行漫滅往往以名字不彰遂以王根爲稱以孫稱祖其 ","23卷 ╱ (民國) 何其章修 (民國) 賈恩紱纂 ╱ 民國二十三年刊本"
17456,廣東,肇慶,"(光緒) 四會縣志",光緒,1875,1908,2165,"編末 2105-2211 ╱ 前志序跋 2105-2211 ╱ 後序 2105-2211 ╱ ","之璿監生鄧建禮 各柒 圓 監生鄧建智 陸 圓 耆壽甯錫九 叁 圓 吳彦 童生鄧之炳 各貳 圓 生員雷暢運雷發甲黃步瀛胡緯雲吳斌 奇監生黃日華蕭文元從九蕭步元鄉賓劉文瑢劉公贊俊 秀劉堅尚 各壹 兩 羅昌先蕭潤劉世英蕭應天 各壹 兩 庶富舖附貢羅維鏞 貳拾 陸圓 富溪社學監生黄榮登 各拾 圓 副貢 黄紹昌 捌 圓 監生羅元品 肆 圓 廩生黃參堯生員戴錦華戴恩華 黃玉泉羅懿鏞簡能強監生羅和鏞從九呂鳴皋 各貳 圓 黄榮 先呂義昌簡澤宇 各貳 圓 生員梁士麟黄沛修 各壹兩 貳錢 附貢簡 可贊生員梁朝相 各壹 兩 梁榮天簡錫爵黃乘駓簡邦爵簡鳳 翔戴春華黃家鸞梁能成黃經元黃家鴻費嘉斌黃公昌黃 孔祖 各壹 兩 ","10編 ╱ (清) 吳大猷纂  ╱ 民國十四年刊本"
17459,陝西,咸陽,"(宣統) 涇陽縣志",宣統,1908,1911,244,"卷四 233-260 ╱ 水利 233-260 ╱ 涇渠 240-260 ╱ 冶渠 233-260 ╱ 淸渠 233-260 ╱ ","百餘丈收鳴玉泉水入渠築隄丈二三尺末幾冲决如故籌 抽皮坊在渠洗皮一張納銀三釐每年約得銀四百餘兩委 監渠于紳天賜經 理生息爲歲修費 二十七年六月暴兩壞渠堰知縣雷天裕 復修之 石土官渠計一千 九百六十五丈 時英敎士敦崇禮擬分其國賑銀 之半以修隄引涇入渠不果三十四年七月暴雨壞惠民橋 石坡署知縣楊宜瀚修之 工料支銀一千一 百四十六兩三錢 宣統二年秋霖 涇漲渠復壅淤知縣劉懋官籌修之   按涇渠者本引涇水爲渠也自宋鑿石渠而制一變明以   涇水泉水並用而制再變至 國朝用泉不用涇而制又一變蓋昔引涇以爲利今則拒涇   使不爲害也昔用涇以輔泉今則防泉使不入涇時異勢   遷今古易轍有如是者 ","16卷 ╱ (清) 周斯億撰  ╱ 清宣統三年鉛印本"
17470,陝西,漢中,"(民國) 續修南鄭縣志",民國,1911,1949,120,"輿地志 60-157 ╱ 第一卷 60-157 ╱ 沿革 60-157 ╱ 表附 60-157 ╱ 幅 76-157 ╱ 道路 60-157 ╱ 形勢 60-157 ╱ 關隘 60-157 ╱ 村壩 60-157 ╱ 里編 60-157 ╱ 户口 60-157 ╱ 日景 60-157 ╱ 氣候附 60-157 ╱ ","上水上壩縣西南十五里隸郭家灘陳家窩丁家店秦家河鄭 家壩來家山王家臺杜家灣八村田與下壩同東接上水下壩 南接廉水中壩北接梁龍壩西接與裦爲界之玉泉縱約十八 里橫約十五里 旱麓下壩 原名螺 螄下壩 縣西南二十里隸熊家橋張家壩楊家壩社 賀廟楊家嶺陳家嶺王家溝宋家灣權家灣馬家坪焦山廟朱 家庵十二村田爲楊村堰灌域北濱廉水南接廉水上壩東接 廉水中壩西接旱麓上壩縱約六里橫十里 旱麓上壩 原名螺 螄上壩 縣西南三十里隸何家灣路家灣劉家嘴黄 家灣四村半屬堰田東接廉水上壩南接沙塘壩北接旱麓下 ","7卷 ╱ (民國) 藍培原撰  ╱ 民國十年刊本"
17471,陝西,漢中,"(光緒) 定遠廳志",光緒,1875,1908,563,"卷十六 562-609 ╱ 禮儀志三 562-609 ╱ 喪禮 562-609 ╱ ","襲通禮越日小歛侍者於寢室施幃設浴牀於尸牀前牀東置 案陳沐浴巾櫛含具 三品以上含用小珠玉九 五七品以上用金玉屑五 襲牀在浴牀西 襲事陳其旁常服一稱朝衣冠帶各以其等侍者遷尸浴牀南 首諸子哭踊婦人出 女喪則 男出 迺去尸衣覆以歛衾侍者奉湯入 哭止沐髪櫛之晞以巾束之抗衾而浴拭以巾訖結襲衣縱置 於牀南領舉尸易牀徹浴牀浴具埋巾櫛及餘水於屏處迺去 衾襲裳服朝服加面巾喪主以下爲位而哭 喪主及諸子坐於 牀東奠北同姓丈 夫以服爲序坐諸子後西面主婦及諸婦女子坐於牀西同姓 婦女以服爲序坐諸婦後婢妾又在其後東面均南上尊行丈 夫坐東北壁下西上尊行婦女坐西北壁下東上異姓丈夫坐 於幃外之東西上異姓婦女坐於幃内之西東上若内喪則同 姓丈夫皆坐幃外之東異 姓丈夫皆坐幃外之西 執事者執含具前喪主起盥親含尸 ","26卷 ╱ (清) 余修鳳撰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71,陝西,漢中,"(光緒) 定遠廳志",光緒,1875,1908,878,"卷二十六 866-888 ╱ 凡為卷二十有六為門十有三為類八十有六附見者二 866-888 ╱ 十為子目而十有五 866-888 ╱ ","   葺澹甯書屋懷馬兩峯先生     同知  沈際清 經濟文章仰馬融至今遺愛挹清風耆英人瑞鍾燕北 公籍隷 開州享 大 年 終古神靈式漢東 公殁而爲神 廟食斯士 野老尙能傳德政士林長此 慕宗工衙齋勉葺承棠蔭還憶艱難締造功    偕閔游戎賞桂正教寺        沈際清 秋高氣爽老桂香衙齋挈侶訪禪堂羽扇風流真儒將提壺擕 榼山之陽塵譚斐亹霏玉屑花氣馥郁透雲房竟日流連畧形 跡中酒渾亡嵇阮狂我勞簿領增煩鬱清逺空懷雲水鄉趁茲 雅叙得良友㑹須一飲三百觴川媚山輝互掩映雙幹長伴古 甘棠時和尤幸逢中稔偏陬無事戢戎裝相對庭柯共欣賞金 ","26卷 ╱ (清) 余修鳳撰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475,湖南,郴州,"(同治) 桂東縣志",同治,1861,1875,163,"卷二 112-178 ╱ 疆域 112-178 ╱ 道路 114-178 ╱ 廂都 116-178 ╱ 墟市 112-178 ╱ 山川 127-178 ╱ 形勢 112-178 ╱ ","    從陡峭處飛騰而下遥望若銀河倒㵼玉屑紛     霏亦奇觀也八景之一    文明井在古泮池左側今義學官街前    飲鳯井在縣治後鳯皇山麓右側    中井在城中西南角官街側    南井在南門大街    横街井在城外西南角城隍祠街左側    西井在西門外濠池中對羅神祠巷口路    金魚井在金魚山麓昔常出魚鱗細密金色長寸 ","20卷 ╱ (清) 劉華邦修 (清) 郭岐勛纂 ╱ 清同治五年修民國十四年重印本"
17476,湖南,婁底,"(同治) 新化縣志",同治,1861,1875,658,"卷第六 635-700 ╱ 輿地志六 635-700 ╱ 遵義團 635-700 ╱ 永靖團 635-700 ╱ ","輸重貲方任築隄者時則有若羅氏度相焉經理度支矢慎矢公 者時則有若鄒氏北海與福光焉閱三寒暑己卯告成砥柱狂瀾 彎環月璧視假神工以成者其虛實 造作為何如耶謹誌之以垂不朽 棲鳳橋 康熙壬子衆建水傾 不次今增高為錫溪 鉅 觀 清水橋 在清江坪羅化陽袁 東海羅啟識等倡建 履仁橋 在仙人石羅大倫大德 大江玉泉等倡修 有 淡如亭 在大灣正參建捐 銀杏坪糧田四畞 吉清亭 在飼牛坳羅吉陽 建捐亭前田四畞 澤潤亭 在風 車巷 節孝羅承澤妻李氏建 捐蔣家衝糧田四畞 應息亭 在風車巷絕頂置大灣梨樹下糧 田二畞冷溪山學堂坳糧田一畞 零大石衝下 田一畞零 新建亭 在栗陽江置大灣 七節洞水田六畞 清江亭 在清水江羅體明 楊挹孚羅仁賢等 倡建體明兄弟鄒裕慶堂□□□□ 等存捐漵地上石橋邊糧共田九畞 衆善亭 在仙人石鄒德明捐 墾田五畞鄒揚光捐 墾田二畞祿光捐墾田六分羅大裕捐墾田一 畞零鄒華賢捐亭基地羅燦陽捐亭前餘地 粹清亭 在孟家山 鄒良格建 捐糧田 四畞零 峻德亭 在木橫衝奉峻元後裔典章重寬等建重寬捐基 地五分糧田二畞碧寬捐白竹山水田一畞零 璧湛亭 在元溪江鄒璧瑤子孫建捐 磨禾塘水田四畞山一障 繼志亭 在吉雲灣鄒教政子 孫建捐亭前糧田二 畞四分里人鄒嶧銘有記從來豪傑創成動則可繼不旋踵而積 莽成墟始未可勝數也已成半歸彫翅奚論無者之翼然崛起哉 余先人世居吉雲灣當辰黔通道行李往來暍蔭樾渴飮泉久矣 從大父教政公欲建亭瀹苟以便行旅有志焉未逮也從父蔚文 ","35卷 ╱ (清) 關培鈞修 (清) 劉洪澤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刊本"
17476,湖南,婁底,"(同治) 新化縣志",同治,1861,1875,1640,"卷第二十二 1584-1652 ╱ 人物志五 1584-1652 ╱ 儒宿一 1584-1652 ╱ ","尤篤歸後出俸餘三百金宗祠守者建茶亭於鄰境以濟行旅 子六人均有學業孫鶴嘉慶戊寅舉人鶡道光壬辰武舉餘多餼 於府縣學 楊溫字象春别號玉泉乾隆丙午舉人官益陽教諭遷武昌府教 授溫學養純粹所守介然官益陽時有因事啗以重金者溫斥之 以是爲大吏所重遷武昌年將八十矣不欲往大府有知其賢者 曰學校重地正須老成在列為士子矜式奚以年為既至課士如 法值 朝會祀典班行肅立風采隱然居三年屢乞歸大府强留 不許會計典將再届溫白於上官請先期去甚力乃允其歸歸後 又七年始卒實道光丁未春也先是丙午秋溫當重赴鹿鳴同里 鄧顯鶴作文送之大府望其來將聞諸 朝而溫以病辭不赴蓋 近於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之義庶幾古之知道者也 附錄鄧顯鶴 送楊玉泉先 ","35卷 ╱ (清) 關培鈞修 (清) 劉洪澤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刊本"
17476,湖南,婁底,"(同治) 新化縣志",同治,1861,1875,1799,"卷第二十四 1711-1800 ╱ 人物志七 1711-1800 ╱ 文學 1711-1800 ╱ ","隸縣學籍乙未歲試第一食餼學使龔維琳得其卷擊節歎賞評 為出色當行至今士林猶津津樂道嘗從季父宗藍學於星沙之 寓館一時儒宿如楊玉泉温鄧湘皋顯鶴諸先生皆目為偉器憲 幕桐城姚鴻逵以其子妻之其為時賢所重如此乃英華發越太 盡年二十四遽以瘵疾終妻性淑慎大歸孀居三載亦逝其同祖 兄洵挽以句云曇花頃刻開金缽才鬼悤忙赴玉樓同學知者莫 不歎息     新化縣志卷第二十四終 ","35卷 ╱ (清) 關培鈞修 (清) 劉洪澤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刊本"
17476,湖南,婁底,"(同治) 新化縣志",同治,1861,1875,2376,"卷第三十四 2354-2438 ╱ 藝文志二 2354-2438 ╱ 子部 2354-2438 ╱ 集部 2369-2438 ╱ ","敬繫以文曰夫東南廣澤莫大銅庭荆揚户鎮實稱石廩然出没 烏菟必討源於羊膊作配朱鳥亦基始於熊蒼良由水之漾演積 而始深山之蹈騰遠乃益峻湘皐先生弟昆競爽風騷迭擅繫江 湘之重望已如山居屈賈之鄉人咸有集鼃聲蟬噪既鄙齊梁鬼 語優冠亦末近唐有初盛中晚宋之眉涪范陸美非一律善實 兼收我朝之興六葉詩教昌矣大雅之材三十斯其著歟譬之山 川何異衡嶽之峙江湖之渟溯其代系詎無羊膊之源熊蒼之家 也乎惟松堂先生者乃湘臯先生之大父實有懿德亦號通人誦 詩㱃律妙達音和讀易絕韋甄刊爻繫摭圖書於緜代語霏玉屑 就史功於柔日書粲鉛黃識尚希夷詩情淡雅含少生聲孕淵微 於葭琯明堂昭儉苞壯麗於嵩宮詩惟斐斐筆亦翩翩邁迹時流 方蹤曩哲經義甲於湖湘門人起為令守惜階閒之蕒燭託意脂 膏賦泉畔之蟄龍結情孤累經儲篋衍既號祖師十奉贄腒盡施 疏族償吉字之僞金謝舞文之小狹令長念其清芬族閭化其醇 懿嚴氣在躬哲謀照物遂令淫娃斂迹暴客弛魂非徒有行抑亦 知權迹其操持宐書獨行綜其出處無媿隱淪篇詠特工能文之 雋抱經以老守道之儒徒以箋疏近鑿語錄近迂而名山羞傳述 作終之不貪為寶愛書如命而福地更種雲仍漢勛寄於潙水之 隈學官之舍久近騷壇時譚舊德故事百年徒聞梗概藝林一老 此實椎輪感其繩繼僭用鉛槧若夫肎搆之初命名之意則廖都 轉之記詳焉後學 同縣鄒漢勛書後 松堂文存一卷 邑人鄧 勝逵撰 ","35卷 ╱ (清) 關培鈞修 (清) 劉洪澤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刊本"
17477,陝西,銅川,"(乾隆) 續耀州志",乾隆,1735,1796,111,,"西鄉中華保義二里離城三十里二十村堡共一千   七百七十一户編爲一百七十七牌二十一甲保   正四人   仁方堡二百五户編爲二十一牌二甲   高仁堡八十一户編爲八牌一甲   中高堡九十二户編爲九牌一甲   下高堡八十六户編爲九牌一甲   申家河一百一十户編爲十一牌一甲   平堵村八十五户編爲九牌一甲   玉泉閣一百二户編爲十牌一甲 ","11卷 ╱ (清) 鍾研齋撰  ╱ 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
17478,陝西,渭南,"(乾隆) 白水縣志",乾隆,1735,1796,254,,"       韓文正 舉通三禮○ 以上邑志遺        韓令筠 舉通三禮 府邑志遣 年號未 詳 明經科吳 節        權 綱 劉志綱舉於宋按府志權綱淹城 人金府舉明經或名姓偶同乎 元 延祐 科目未 詳 科潘汝劼 西臺監察御吏有修澄城士泉觀記 及遊玉泉詩詩日十日遊山歸未能 杖藜又作玉泉行長林平許如人 意時送一天風雨聲見澄城志 至正 明經科潘 懇 有雷公亞 父廟碑記    科目    未詳 科竇維中 同州 學正 明 ","4卷 ╱ (清) 梁善長撰  ╱ 民國十四年重印本"
17479,河北,邯鄲,"(民國) 大名縣志",民國,1911,1949,956,"卷十七 875-973 ╱ 鄉型 875-973 ╱ 宋金元 875-973 ╱ ","今民饑不能償苗請代還使者乃巳其責單州税糧歲輸舘陶倉距單五百餘 里載駄擔負民甚苦之春猶未足是秋館陶大熟苗先期令民糴粟倉下十月 初倉劵已至省民力什之五辟御史臺掾除山東廉訪司經歷歷禮部主事擢 江南行臺監察御史建言嚴武備以備不虞簡兵卒以壯國勢全功臣以隆大 體惜爵官以淸銓選考實行以抑奔競明賞罰以杜姦欺計利害以孚民情去 民賊以崇禮節皆切於時務公論韙之天歷初文帝詔以建康潛邸爲佛寺務 窮壯麗毁民居七十餘家仍以御史大夫督其役苗上封事曰臣聞使民以時 使臣以禮自古未有不由斯道而致隆平者陛下龍潛建業之時居民困於供 給幸而獲覩今日之運百姓跂足舉首以望非常之恩今奪農時以剏佛寺又 廢民居使之家破產蕩豈聖人御天下之道乎昔漢高帝興於豐沛爲復兩縣 光武中興南陽免税三年旣不務此而隆重佛氏何以滿斯民之望哉且佛以 慈悲爲心方便爲敎今尊佛氏而害生民無乃違其方便之敎乎臺臣職專糾 察表正百今司乃委以修繕之役豈其禮哉書奏御史大夫果免督役入爲監 察御史文宗幸護國仁王寺泛舟玉泉苗進曰今頻年不登邊隅不靖正當恐 ","30卷 ╱ (民國) 洪家禄撰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17479,河北,邯鄲,"(民國) 大名縣志",民國,1911,1949,1483,"卷二十四 1471-1519 ╱ 秩祀志 1471-1519 ╱ 文廟 1471-1519 ╱ 武廟 1471-1519 ╱ 羣祠 1471-1519 ╱ ","  學宮始乎越庚午上丁有事聖廟見禮器殘失樂舞缺然詢其故則以近數   十年來迭遇水旱兵燹未及修明予聞之不禁憮然夫虞廷干羽可格有苗   之凶泮水鸞旂曾獻淮夷之馘古來事舉於此效應於彼其機有不期然而   然者况乎馨香俎豆之旁祀事孔明之下其典禮更不容缺哉爰與府學敎   授劉蕉雪肇域訓導薜梅漵溶而佐以元城訓導王于政楷議思所以振興   而復備之選擇俊秀若干人長者習樂幼者習舞延聘樂師於二月二十八   日始學是日也彤雲密布濃陰壓檐笙磬甫嗚而玉屑瓊英飛舞庭下蓋歲   久苫旱所禱祀未皇者至此方欣快雪也習三月而節奏之高下綴兆之疾   徐一一如儀鍾磬管籥之殘缺者補修之鼎爼豆籩之剝蝕者整飭之至秋   丁儼然大備諸生奔走其旁父老瞻仰其下莫不自極神怡耳盈氣肅以樂   其成予益信夫人心之易感固如是耶顧以予之不德敢恃此以移風易俗   亦謂典禮攸關職守者所宜修備且以俟後之君子將之以德意又安見移   風易俗之原不即在是耶孔子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鍾鼓云乎   哉所願陶淑其中會其精意之所存可也 ","30卷 ╱ (民國) 洪家禄撰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17479,河北,邯鄲,"(民國) 大名縣志",民國,1911,1949,1508,"卷二十四 1471-1519 ╱ 秩祀志 1471-1519 ╱ 文廟 1471-1519 ╱ 武廟 1471-1519 ╱ 羣祠 1471-1519 ╱ ","脊寬丈餘兩旁以磚甃高約三尺殿東西各為一院 東爲電話局 西爲商務會 殿前東西室各 五楹中為舞臺兩旁有角門二再前東偏東房三楹再前二門三楹兩旁塑馬 二童二東有焚字樓一再前為大門局勢宏敞墻垣高峻鉅觀也自縣附郭春 秋仲月附祭甕城廟內及建新廟甕城廟遂為大名縣專祀民國成立議建武 廟以關岳為正位東序配以張飛王濬韓擒虎李靖蘇定方郭子儀曹彬韓世 忠旭烈兀徐達馮勝戚繼光西序配以趙雲謝玄賀若弼尉遲恭李光弼王彥 章狄靑劉錡郭侃常遇春藍玉周遇吉二十四人即以關帝廟爲關岳廟春秋 二祀設木主為位   關帝廟碑記 嘉慶十                   大名 一年                    道 王 觀 錢塘 進士   漢末纎夫豎子播弄神器社稷綴旈鐘簴日移殆不可支將軍輔相蜀主起   兵恢漢旋牧荊州攻曹仁降于禁許昌以南咸遙應之激烈慷慨何其忠且   偉與旣而隳呂蒙好計漢室不復天實為之人力豈能挽回耶先主開知追   悼殊深贈大將軍葬玉泉山下土人感其德義歲時伏臘奉祀維謹迨宋祥   符間蚩尤絕鹽池之利帝陰遣神兵殲滅之七日而池水復故護國庇民神 ","30卷 ╱ (民國) 洪家禄撰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17483,湖南,永州,"(光緒) 道州志",光緒,1875,1908,118,"道州志目錄 43-1085 ╱ 方域志卷之一 43-1085 ╱ 星野 43-1085 ╱ 沿革 43-1085 ╱ 山川 43-1085 ╱ 形勢 43-1085 ╱ 增 43-1085 ╱ 關隘 43-1085 ╱ 疆界 43-1085 ╱ 建置志卷之二 43-1085 ╱ 城池 43-1085 ╱ 公署 43-1085 ╱ 津梁 43-1085 ╱ 坊表 43-1085 ╱ 壇廟 43-1085 ╱ 寺觀 43-1085 ╱ 古蹟 43-1085 ╱ 育嬰養 43-1085 ╱ 濟附 43-1085 ╱ 賦役志卷之三 43-1085 ╱ 户口 43-1085 ╱ 田賦 43-1085 ╱ 積储 43-1085 ╱ 蠲賑 43-1085 ╱ 增 43-1085 ╱ 職官志卷之四 43-1085 ╱ 文秩 43-1085 ╱ 武秩 43-1085 ╱ 名宦 43-1085 ╱ 治蹟 43-1085 ╱ 學校志卷之五 43-1085 ╱ 御製 43-1085 ╱ 舊規 43-1085 ╱ 官署 43-1085 ╱ 租額 43-1085 ╱ 學記 43-1085 ╱ 祭祠 43-1085 ╱ 典禮 43-1085 ╱ 書院 43-1085 ╱ 義學考棚 43-1085 ╱ 文塔增附 43-1085 ╱ 兵防志卷之六 43-1085 ╱ 營制 43-1085 ╱ 增 43-1085 ╱ 俸餉 43-1085 ╱ 屯田 43-1085 ╱ 塘汎 43-1085 ╱ 驛傳保 43-1085 ╱ 甲附 43-1085 ╱ 㓂變 43-1085 ╱ 增 43-1085 ╱ 先賢志卷之七 43-1085 ╱ 世家 43-1085 ╱ 褒崇 43-1085 ╱ 祠祭 43-1085 ╱ 優恤 43-1085 ╱ 故里 43-1085 ╱ 題贈 43-1085 ╱ 選舉志卷之八 43-1085 ╱ 薦辟 43-1085 ╱ 科目 43-1085 ╱ 貢員 43-1085 ╱ 武科 43-1085 ╱ 武弁 43-1085 ╱ 增 43-1085 ╱ 封蔭 43-1085 ╱ 人物志卷之九 43-1085 ╱ 列傳 43-1085 ╱ 列女 43-1085 ╱ 風土志卷之十 43-1085 ╱ 風俗 43-1085 ╱ 氣候節令占騐習 43-1085 ╱ 尚方言俱新增 43-1085 ╱ 土產 43-1085 ╱ 藝文志卷之十一 43-1085 ╱ 文集 43-1085 ╱ 詩集 43-1085 ╱ 箴曲附 43-1085 ╱ 雜撰志卷之十二 43-1085 ╱ 狪猺 43-1085 ╱ 仙釋 43-1085 ╱ 祥異 43-1085 ╱ 拾遺 43-1085 ╱ 增 43-1085 ╱ 新採忠孝節義 43-1085 ╱ 增 43-1085 ╱ ","   不絕石崖層蹬若斵削所成沿蹬而上如升樓閣內有中    郎祠俗傳漢張騫經此或云唐末時人張姓者巖中有石    柱八又名八柱巖 附錄阮煒禱雨有應七律一首何年刳 卻此蒼巖南洞虛靈咫尺間石乳明中   垂磊砢玉泉暗裏㵼潺湲輸誠下邑爐薰烈拜首中郎雲   影班屏息鞠躬似神應雨花微洒暮方還又附錄王會五   律一首名巖稱勝絶有約共遨遊豈意尋張翻成訪戴   舟陰晴難逆定行止竟誰由世事皆如此吾生何所求   龍巖在州南四十里金雞洞前後相通約里許前明後暗當    楣平正如樓上有二角印周正相對中有一石長竟洞如    龍卧焉又有石柱直起鱗印宛然俗名蟠龍柱巖左有藍    巖右為讀書巖几痕猶在相傳古有隱士讀書其中 ","12卷 ╱ (清) 李鏡蓉修 (清) 許清源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17483,湖南,永州,"(光緒) 道州志",光緒,1875,1908,151,"道州志目錄 43-1085 ╱ 方域志卷之一 43-1085 ╱ 星野 43-1085 ╱ 沿革 43-1085 ╱ 山川 43-1085 ╱ 形勢 43-1085 ╱ 增 43-1085 ╱ 關隘 43-1085 ╱ 疆界 43-1085 ╱ 建置志卷之二 43-1085 ╱ 城池 43-1085 ╱ 公署 43-1085 ╱ 津梁 43-1085 ╱ 坊表 43-1085 ╱ 壇廟 43-1085 ╱ 寺觀 43-1085 ╱ 古蹟 43-1085 ╱ 育嬰養 43-1085 ╱ 濟附 43-1085 ╱ 賦役志卷之三 43-1085 ╱ 户口 43-1085 ╱ 田賦 43-1085 ╱ 積储 43-1085 ╱ 蠲賑 43-1085 ╱ 增 43-1085 ╱ 職官志卷之四 43-1085 ╱ 文秩 43-1085 ╱ 武秩 43-1085 ╱ 名宦 43-1085 ╱ 治蹟 43-1085 ╱ 學校志卷之五 43-1085 ╱ 御製 43-1085 ╱ 舊規 43-1085 ╱ 官署 43-1085 ╱ 租額 43-1085 ╱ 學記 43-1085 ╱ 祭祠 43-1085 ╱ 典禮 43-1085 ╱ 書院 43-1085 ╱ 義學考棚 43-1085 ╱ 文塔增附 43-1085 ╱ 兵防志卷之六 43-1085 ╱ 營制 43-1085 ╱ 增 43-1085 ╱ 俸餉 43-1085 ╱ 屯田 43-1085 ╱ 塘汎 43-1085 ╱ 驛傳保 43-1085 ╱ 甲附 43-1085 ╱ 㓂變 43-1085 ╱ 增 43-1085 ╱ 先賢志卷之七 43-1085 ╱ 世家 43-1085 ╱ 褒崇 43-1085 ╱ 祠祭 43-1085 ╱ 優恤 43-1085 ╱ 故里 43-1085 ╱ 題贈 43-1085 ╱ 選舉志卷之八 43-1085 ╱ 薦辟 43-1085 ╱ 科目 43-1085 ╱ 貢員 43-1085 ╱ 武科 43-1085 ╱ 武弁 43-1085 ╱ 增 43-1085 ╱ 封蔭 43-1085 ╱ 人物志卷之九 43-1085 ╱ 列傳 43-1085 ╱ 列女 43-1085 ╱ 風土志卷之十 43-1085 ╱ 風俗 43-1085 ╱ 氣候節令占騐習 43-1085 ╱ 尚方言俱新增 43-1085 ╱ 土產 43-1085 ╱ 藝文志卷之十一 43-1085 ╱ 文集 43-1085 ╱ 詩集 43-1085 ╱ 箴曲附 43-1085 ╱ 雜撰志卷之十二 43-1085 ╱ 狪猺 43-1085 ╱ 仙釋 43-1085 ╱ 祥異 43-1085 ╱ 拾遺 43-1085 ╱ 增 43-1085 ╱ 新採忠孝節義 43-1085 ╱ 增 43-1085 ╱ ","   前州志自明季為流寇所䧟城市多非故迹迨   國朝定鼎以來人民安堵已二百餘年入烟雲集啇賈輻輳    居然一大都會茲㨿現在各坊一一詳載使後之覽者有    所考証焉   城内自西關起至州前大坡止曰木軒坊州前大坡下至石    排樓折而北至熊公廟遶水溝橋逹金帶街曰玉泉坊石    排樓向東至東關又自南關起至靈官祠止曰思賢坊自    靈官祠自北關止折而西達五通廟前街曰次山坊南門    外越浮橋十字街曰水南坊為邑要路大西門外自右 ","12卷 ╱ (清) 李鏡蓉修 (清) 許清源纂 ╱ 清光緒三年刊本"
17486,湖南,衡陽,"(同治) 衡陽縣志",同治,1861,1875,1196,,"  王昊墓昊有傳 羅漢寺在城北   舊無堂室結茅爲廠順治十年造像刱殿宇道光中   拓其規制官吏差頓歲歉施粥南越貢象多借止焉 華嚴林在桃花村   舊多桃花寺頗宏敞 南雲寺在城北康熙元年建   洪承疇部將雲南甯總兵岀家釋名密行有戒行歲   旱以杖卓地甘泉隨涌釋破門題曰南雲寺今名碧   玉泉 ","12卷 ╱ (清) 羅慶薌修 (清) 彭玉麟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刊本"
17487,陝西,西安,"(乾隆) 西安府志",乾隆,1735,1796,87,,"龙城錄 柳宗元       河杳記 酉陽雜爼 段成式      三水小牘 皇甫牧  瀟湘錄 柳祥        隋唐嘉話 劉餗  小說 劉餗         劉公嘉話錄 韋絢  因話錄 趙璘        劇談錄 康駢  譚賓錄 胡璩        常侍言指 柳珵  盧氏雜說 盧言       雲谿友議 范攄  幽閑鼓吹 張固       樹萱錄 張固  會昌解頤 張固       松牕襍記 杜荀鶴  芝田錄        玉泉子 夢遊錄 任蕃        窮幽記         ","80卷 ╱ (清) 舒其紳修 (清) 嚴長明纂 ╱ 清乾隆刊本"
17487,陝西,西安,"(乾隆) 西安府志",乾隆,1735,1796,784,,"鐵漢地理志京兆有鐵官關中三山記終南多鐡圖書編 鐵岀終南山 錫昭陵志九嵏山前岀黑錫牧兒時有從土穴得之者 玉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周禮雍州其利玉石賈疏藍田 見有玉山出玉石以爲利者也范子玉英出藍田漢地理 志京兆藍田山岀美玉東方朔傳南山岀玉石水經註麗 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陽多玉名醫别録玉髓生藍田玉石 間玉屑如麻豆玉泉一名玉札生藍田山谷太平御覽藍 田岀玉色如藍故曰藍田證本草後魏李預得餐玉法 乃采訪藍田掘得環璧雜器形者大小百餘枚圖經本 草藍田今不聞有玉馬志靑玉生藍田一名穀玉張華云 ","80卷 ╱ (清) 舒其紳修 (清) 嚴長明纂 ╱ 清乾隆刊本"
17487,陝西,西安,"(乾隆) 西安府志",乾隆,1735,1796,1456,,"王琳舊唐書字方慶周石泉公褒曾孫家咸陽父宏爲 漢王元昌友元昌畋獵無度上書切諫漸見疏斥轉荆王 友龍朔中卒方慶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參軍永淳中累遷 太僕少則天臨朝拜廣州都督管內諸州首領舊多貪 縱百姓詣府稱府官先受首領參餉未嘗鞫問方慶絶 其交徃首領縱暴者悉繩之境內淸肅證聖元年召拜洛 州長史萬歲登封元年遷鸞臺侍郞同平章事俄轉鳳閣 侍郞則天幸玉泉寺以山逕危懸欲御腰輿而上方慶諫 曰昔漢元帝常岀便門御樓船光祿勳張猛諫曰乘船危 就橋安元帝就橋今山徑危險石路曲狹比于樓船安危 不等伏望停輿駐蹕則天納其言而止又舉令期功喪未 ","80卷 ╱ (清) 舒其紳修 (清) 嚴長明纂 ╱ 清乾隆刊本"
17487,陝西,西安,"(乾隆) 西安府志",乾隆,1735,1796,2025,,"茅洞仙傳字初成咸陽人盈之高祖師北郭鬼谷先生 授長生術後入華山修道乘龍駕雲白日昇天先是其邑 歌曰神仙得者茅成駕龍上昇入太淸時下元洲至赤 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始皇聞之因改臘 爲嘉平司命眞君傳盈字叔申年十八棄家入恒山積六 十年思念至道彷彿見太元玉女把玉札携至西城見王 母吿以玉佩金璫之道太極元眞之經又有陰陽二景符 與太上法遂歸句曲時二弟固衷在官聞盈元跡渺邁棄 官求兄盈並授以上道漢平帝二年帝命盈爲司命東 治赤城玉洞之府二弟畱治此山風雨以時五禾成熟疾 癘不起暴害不行 ","80卷 ╱ (清) 舒其紳修 (清) 嚴長明纂 ╱ 清乾隆刊本"
17487,陝西,西安,"(乾隆) 西安府志",乾隆,1735,1796,3064,,"修 興國寺縣志在夏侯村西原離城三十里唐三藏香火院 宋爲延興寺 雲峯寺賈志在東關外唐建 玉泉寺碑記在城南四十里初名塗山寺開元時僧思恆 建明洪武十四年僧淸敬掘石洞諸佛羅漢像一十九 尊改曰玉泉成化嘉靖間修 聖壽寺賈志在城南六十里太乙山碑記隋仁壽中有毒 龍變爲羽人擕藥貨於長安大士以妙智力現比坵身伏 之唐大歴六年號南五臺山聖壽寺宋太平興國三年現 五色圓相祥雲等瑞凡六次勅額爲五臺山圓光之寺縣 ","80卷 ╱ (清) 舒其紳修 (清) 嚴長明纂 ╱ 清乾隆刊本"
17487,陝西,西安,"(乾隆) 西安府志",乾隆,1735,1796,3103,,"盤龍寺賈志在富平縣西北二十五里大定年建解元劉 士龍讀書處 已下 富平 普淨寺通志在縣東北四十里大定年建 玉泉寺通志在縣東北二里大定年勅修 卧龍寺通志在縣南五里大定年勅修 靈感寺馮志在縣西一里一統志金時建卽古聖佛寺遺 阯通鑑金行營都統王鐸將兩川興元之軍屯靈感寺卽 此 岱岳廟賈志在同官縣北二里金山之麓碑記大定年修 明天啟丁年重修 已下 同官 靈泉觀明一統志在縣治北金建碑記崖下有泉禱雨輙 ","80卷 ╱ (清) 舒其紳修 (清) 嚴長明纂 ╱ 清乾隆刊本"
17487,陝西,西安,"(乾隆) 西安府志",乾隆,1735,1796,3920,,"女也 玉堂閒話長安城有孫家宅居之數世其堂前一柱忽生 槐枝朞年漸茂以至柱身通體變易壞其屋上衝不久偓 處巖廊居節制人以爲應三槐之兆 開天遺事學士許愼選與親友結宴花圃中不設坐具使 僮僕聚落花鋪於坐下曰吾自有花裀何消坐具 玉泉子馮蕘給事親仁坊有宅南面山亭尤多養鵝鴨及 雜禽之常遣家人掌之時人謂之雀省 封氏見聞記郭令公岀見修宅者謂曰好築此墻勿令不 牢築者釋錘對曰數十年來京城達官墻皆是某築袛見 人自改換墻今見存令公聞之愴然動心 ","80卷 ╱ (清) 舒其紳修 (清) 嚴長明纂 ╱ 清乾隆刊本"
17487,陝西,西安,"(乾隆) 西安府志",乾隆,1735,1796,3932,,"俄頃自開中有二人形貌端秀螺髻瓔珞足履菡蓞上置 檀香盒賜興善寺 廣異記長安聖相寺佛座下有一大十圍開元中有僧 夜至佛堂光燦滿堂得徑寸珠至市高舉價有胡人云蚌 珠則貴此乃珠僧嘆伏遂賣焉 玉泉子京師元都觀老鹿將有客來輙夜鳴道士毎候之 無失 西京雜錄西京化度廢寺有礓石徑二尺餘孔穴通連若 欄楯樓閣之狀號曰蟻宫昔有人見大蟻萬計羣聚皆金 色因掘地及泉得此石焉 中朝故事京輦自黃巢退後修葺殘毁時定州王氏號王 ","80卷 ╱ (清) 舒其紳修 (清) 嚴長明纂 ╱ 清乾隆刊本"
17488,湖南,張家界,"(同治) 續修慈利縣志",同治,1861,1875,1593,"祥異 1145-1686 ╱ 荒歉 1145-1686 ╱ 兵燹 1145-1686 ╱ 除蝗考 1145-1686 ╱ 伐蛟考 1145-1686 ╱ 紀聞三十 1145-1686 ╱ 卷之十一 1145-1686 ╱ 藝文三十一 1145-1686 ╱ 舊敘 1145-1686 ╱ 記 1145-1686 ╱ 傳 1145-1686 ╱ 考 1145-1686 ╱ 辨 1145-1686 ╱ 卷之十二 1145-1686 ╱ 藝文三十二 1145-1686 ╱ 狀 1145-1686 ╱ 記 1145-1686 ╱ 叙 1145-1686 ╱ 傳 1145-1686 ╱ 卷之十三 1145-1686 ╱ 藝文三十三 1145-1686 ╱ 傳 1145-1686 ╱ 引 1145-1686 ╱ 五古 1145-1686 ╱ 七古 1145-1686 ╱ 卷之十四 1145-1686 ╱ 藝文三十四 1145-1686 ╱ 七古 1145-1686 ╱ 五律 1145-1686 ╱ 七律 1145-1686 ╱ 五絶 1145-1686 ╱ 四言 1145-1686 ╱ 詞 1145-1686 ╱ 賦 1145-1686 ╱ ","  五言律    晚發武溪           唐  岑 參 客厭巴南地鄉鄰劍北天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陽邉芋葉 藏山徑蘆花間渚田舟行未可住乘月且須牽    宿玉泉寺           周 樸 野寺度殘夏空房欲暮時夜聽猿不睡秋思客先知竹逈 烟生薄山高月上遲又登塵路去難與老僧期    天門峯 即壺頭山元         楊 輈 臨空有仙子白日醉雲關不貯金漿冷曾傾玉露寒摩崖 猶倒影陟巘已酡顏夜見銀河色晴虹貫斗間 ","14卷 ╱ (清) 稽有慶修 (清) 魏湘纂 ╱ 清同治八年刊本"
17492,湖南,株洲,"(同治) 醴陵縣志",同治,1861,1875,608,"卷十 574-669 ╱ 列女志 574-669 ╱ 節婦 574-669 ╱ ","  余之燮妻段氏 年二十六夫故遺孤歲餘勉事老姑鞠子成立 守節五十四年湘潭拔貢胡菊齡有傳今佚   彭泰和妻宋氏 年二十八夫故二子俱幼家徒壁立殫憂極瘁 拮据娶婦二子復夭長婦劉次婦文矢志不二   一門三節人無間言氏年   八十四卒越數年婦均卒   彭之連妻王氏 年二十九夫故遺孤三鞠 育成立守節四十三年   彭玉泉妻袁氏 年二十四夫故一子幼氏勤紡績 操井臼備厯貧苦守節六十年   周聲齋妻何氏 年二十六夫故哀痛幾絶既念 舅姑在堂孤雛待哺堅志矢守   監生陳光妻李氏 甫笄歸陳姑先卒生辰忌日必泣奠事繼 姑盡禮年二十夫故矢志撫孤訓之成立   蘇波宗妻陳氏 年二十八夫故矢志靡他奉姑孝順 撫孤成立家範肅然守節五十五年   蘇如潢妻袁氏 年二十九夫故敬事舅姑 義方訓子守節五十餘年 ","14卷 ╱ (清) 徐淦修 (清) 江普光纂 ╱ 清同治九年刊本"
17493,湖北,荊門,"(光緒) 荊州府志",光緒,1875,1908,204,"卷三 114-215 ╱ 地理志三 114-215 ╱ 山川 114-215 ╱ ","  唐劉禹錫松滋渡望峽中詩 渡頭輕雨洒寒梅雲際溶溶雪水 來夢渚草長迷楚望陵土黑有  秦灰巴人淚應猿聲落蜀客船從鳥道  回十二碧峰何處所永安宫外是荒臺 董灘口 在縣東 六十里  董市水府廟港口 水分三支一自三界場分支 至兩河口會流至瓦剅壋出  董市廟前入江一自高峰寺至屈家店過丁家灘出廟前入江  一自靈廟子過白鶴壋至大山子入董市後鄉出廟前入江    江口 在縣東 九十里  江岔口 在縣東四十里 江沱分枝處  石龍口 在縣西南 十五里   江口港口 源出玉泉由横溪 入西湖以達於江  草埠港 與上同源由紫蓋山過 曇華寺張家口達於沮  漳    沙港 其源由石子嶺分二支至證盟山南滙為一東流 至太平院南以達於沮漳曰漩水港 以上縣志 蓮花池在縣治前産白蓮則兆豐年又縣南五里有飲馬池 施 志 龍王潭在縣西一里 施 志 又和尙潭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縣 志 石筍泉在縣東南六十里其石如筍旁有泉 通 志 龍泉 出龍泉 山下  花魚泉 在縣西南 十二里  雞公泉 在縣西十六 里 縣志 ","80卷 ╱ (清) 倪文蔚修 (清) 顧嘉蘅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493,湖北,荊門,"(光緒) 荊州府志",光緒,1875,1908,213,"卷三 114-215 ╱ 地理志三 114-215 ╱ 山川 114-215 ╱ ","  白嵓溪兩岸峻險竹木叢生 施 志 瑪瑙溪在縣北三十里即滄茫溪源出三十里岡曲折成溪流入   大江 通 志 輿地紀勝滄茫溪生五色石 施 志 一名瑪瑙河源出當陽   縣之玉泉山南流過東湖縣入境又會雅石溪至青莊鋪入江   水夏漲冬涸長二百餘里 縣 志 洪溪在縣北三十里又名洪溪河 施 志 梔子溪在縣北五十里水可灌田又北十里有橫溪 通 志 藍靛溪有五 一出紅花沱一出尖山一出袁家棚俱東流會陳家 橋又一出官界頭一出裴家沖俱至三义谿會陳家  橋水東  入大江  拖溪 源出大梁山向望桶南 流十五里入漢洋河  扭溪 在縣西四十五 里源出望洲坪  伏流二三里從扭溪  口出東會漢洋河  善溪 源出黄龍寺南 流三十里入江  雅石溪 源出新 添鈯流  逕萬家坪  入蒼茫溪  洛溪 在城南九十里 流入松滋縣界  倒流溪四 合流至機謀洲 入清江 縣志 ","80卷 ╱ (清) 倪文蔚修 (清) 顧嘉蘅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493,湖北,荊門,"(光緒) 荊州府志",光緒,1875,1908,247,"卷五 235-254 ╱ 地理志五 235-254 ╱ 風俗 235-254 ╱ 歳時氣候附 235-254 ╱ ","  祀關廟   袁中道五月十三日詩 千山萬山雨忽至大珠小珠溪裏沸此 是關公洗刀雨沾身也帶英雄氣疾雷  先雨雨如露停車且認玉泉樹志  士奇窮避地時將軍血戰灰心處 五月十五日謂之大端陽列户亦酒食徵逐 六月六日謂之龍曬甲日人家暴曬衣物以為不患霉蛀 七月七夕事始云楚懷王初置七夕婦女是日以綵縷穿七孔針   陳瓜果於庭以乞巧有喜子網瓜上為得巧之驗俗又於是夕   祭祖禰謂之迓亡連享七日焚楮薦之曰送亡新死者則於是   月朔迓祭於此夕奠送 鄕鎭少年鬬蟋蟀謂之開圈起處暑迄寒露勝負動至千百亦弊   俗也 江陵 縣志 ","80卷 ╱ (清) 倪文蔚修 (清) 顧嘉蘅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493,湖北,荊門,"(光緒) 荊州府志",光緒,1875,1908,262,"卷六 254-274 ╱ 地理志六 254-274 ╱ 物産 254-274 ╱ "," 作美  觀 葡萄 枳椇 俗名拐棗爾雅翼荆楚之 俗鹽藏荷裹以為冬儲 無花果 一名文光 果以上施  志   落花生 林檎 奈 白果 芡實 柚 以上 縣志 竹之屬斑竹 紫竹 慈竹 性叢生根不外 引俗名叢竹 篃竹 本草篃竹一尺 數節出荆南   筀竹 以上 施志  水竹 苦竹 三國典略梁諮議參軍宗季 長宅東有苦竹町互見雜志 釣竹 俗 名  釣魚  竿 鳳尾竹 紅竹 續竹譜宜都縣飛魚口出紅 竹大者不過寸餘鮮明可愛 淡竹 南天   竹 一名辟 火丹 綿竹 筆竹 貴竹 文竹 箐竹 荆竹 㯶竹   藍田竹 以上 縣志 雜植之屬茶 李白答族姪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序余聞荆州 玉泉寺近清溪諸山其水邊處處有茗草羅生枝葉  如碧玉惟玉泉眞公常採而飲之八十餘歲顔色如桃花面此  茗清香滑熟異於他者故能還童振枯扶人壽也余遊金陵見  宗僧中孚示予茶數十片拳然重疊其狀如手號為仙人掌茶  蓋新出乎玉泉之山曠古未覿因持之見遺國史補江陵有楠  木茶宋史地理志大拓枕茶出江陵宋史食貨志  慶歷之後定諸路措置茶事官置司湖北於荆南 棉 有白紫二 種按種棉 ","80卷 ╱ (清) 倪文蔚修 (清) 顧嘉蘅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493,湖北,荊門,"(光緒) 荊州府志",光緒,1875,1908,271,"卷六 254-274 ╱ 地理志六 254-274 ╱ 物産 254-274 ╱ "," 以上  縣志 蟲之屬蠶 蜂 蝶 有黄白 二色 蟬 蝦蟇 鼃 俗名田雞四月食之 最美農人以蛙聲卜  歲章孝標詩田家無  五行水旱卜蛙聲 蟾蜍 俗名蝦蟇本草五月 五日取東行者陰乾用 蝌斗 即蝦蟇 兒荆人  以三月三日取小蝌斗  以水吞之云不生瘡 蚯蚓 蝸牛 俗名蜒 蚰蠃 蜘蛛 蟢子 蝙   蝠 述異記荆州清淒委壁諸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玉泉交流 中有白蝙蝠大如鴉按蝙蝠仙鼠千歲之後體白如銀棲即  倒懸蓋飮乳水而長  生也仙經謂之肉芝 水蛭 俗名 馬蟥 蟻 螢 蠅 螳螂 土蠶 即 蠐  螬   蜋 螻蛄 俗名 土狗 蟋蟀 守宫 即蜥 蝪 蜈蚣 蛇 以上 施志 蝎 蜜   蜂 一名蠟蜂 一名 䗪 音蔗釋名地鼈土鼈 地蜱蟲以上縣志 貨之屬金 宋史食貨志政和元年張商英言湖北産金非止辰沅 靖溪峒其峽州陵宜都縣荆南府枝江江陵縣赤湖  城皆商人淘採之地元史食貨志産金之所河南省曰江陵府  荆事搜遺江陵有金陂湖生金側近居人以木箕淘金為業有  竟日不獲一星者金如花蕊亦間若半葉名蒲桃金其色赤  其土淘過歲餘不產物精氣竭也舊府志枝江董灘口産金 酒 ","80卷 ╱ (清) 倪文蔚修 (清) 顧嘉蘅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493,湖北,荊門,"(光緒) 荊州府志",光緒,1875,1908,1031,"卷二十七 1022-1112 ╱ 祠祀志一 1022-1112 ╱ ","餘烈山關廟在城西   國朝祖澤深碑記 荆州郡城之西偏有擲甲山北踞城趾西南 皆陂塘壖田東則村民數家柳柘蔭蔽南則  曲岸縈迴直達通衢山有殿一區祀 漢壽亭侯關夫子之像  余於丙寅初夏巡視城隍摳陟瞻禮見其殿廡傾圮神像剝落  庭前二樹蟠虬鬰結若或神依焉因考其蹟為吳將呂襲荆  既破擲甲於此由是以名嗟乎 夫子義勇貫日月扶炎漢於  顚危之際艱難困苦嬰守此城不意天命有在竟成豎子之名  今之祀 夫子者徧於華壤如水在地中無方隅之異乃此山  仍其舊名恐非 夫子所安亦非後人崇祀之意也昔 夫子  現形玉泉語智者大師曰某死有餘烈故主此山余既撤而新  之更其名曰餘烈是非余之  創說也蓋 夫子自道也 萬壽亭在承天寺内每逢 聖誕令節各官於此朝賀 府城隍廟在府治西明洪武初建萬歷四十四年知府胡一鴻重   建 國朝康熙四年知府耿拱極修三十九年知府魏勷增修   雍正九年知府周鍾瑄重修乾隆十八年知府葉仰高捐修 按 江 ","80卷 ╱ (清) 倪文蔚修 (清) 顧嘉蘅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493,湖北,荊門,"(光緒) 荊州府志",光緒,1875,1908,1155,"卷二十八 1112-1216 ╱ 祠祀志二 1112-1216 ╱ 寺觀 1112-1216 ╱ 塔附 1112-1216 ╱ "," 扈從上京二年宣賜中明元教眞人是年洊以天壽節奉詔馳  驛蕆祠武當若荆門之玉泉中興之元妙崇福常德之桃川就  命徧祀事竣遂歸故里里中故家巨室耆舊老人喜其來歸相  與佽助克成茲宮聖恩如天特賜之額顧惟生平勤勞睌節樹  立即其所業究其所為因得以效君親萬一之報允謂慶幸然  恐歲月之久將遂無聞惟善修辭願以不朽者為託余按唐質  肅公實江陵人其立朝之節清忠諒直視唐顔魯公無愧神仙  之資不在其身而在其後人理蓋然也荆州當湖南西北之交  天下山水衇理皆發自西古今仙佛之教往往自西來入中國  是故江漢之壤西接隴蜀多大山修谷福地名區其人亦多高  年遺世之士卓行絕俗之流若老萊子漢陰丈人楚狂接輿要  皆莊周列禦寇之流亞也今九老仙都宮作於江漢之都會創  始於質肅之後人豈非山川蓄泄之靈國家會通之化久而彌  彰前修之流風餘韻有足徵於是者乎何可無記雖然地以人  而勝神依人而行繼自今嗣元靜而居九仙者  尙克念於茲則亦屬我紀述之意可永無壞也   明沈一中重修元妙觀玉皇閣碑記略 荆州在勝國時為中興 路元妙觀創於唐元靜  眞人洞雲學士廬陵歐陽元為記其事授經郎危素書丹尚存  焉記稱觀地係城中張氏故居今漫不可考國初觀在行省旁  正德癸酉燬於火改建江陵縣學前東南後憲副楊守禮廢為  書院復徙今城北世廟時上居西齋宮修默朝上帝之術而故 ","80卷 ╱ (清) 倪文蔚修 (清) 顧嘉蘅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493,湖北,荊門,"(光緒) 荊州府志",光緒,1875,1908,1695,"卷三十八 1678-1712 ╱ 職官志十 1678-1712 ╱ 名宦 1678-1712 ╱ 歷代郡守僚屬附 1678-1712 ╱ ","辛棄疾歷城人慷慨有大略孝宗時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光宗   時復知江陵府 湖北 通志 吳淵宣州人理宗時知江陵府兼夔路策應大使調兵二萬往援   川蜀其後力戰於白河沮河玉泉 湖北通志上二名 舊府志佚今補   愚按舊府志載宋名宦知府事張齊賢謝泌雷有終朱壽昌陳   堯咨李諮馬亮劉鞈及朱子凡九人知荆門軍李參陸九淵及   原知荆門川聶炳凡三人謝泌歲旱上言係在朝之事有終調   發兵食乃為峽路之官齊賢尋徙安州李諮尋為學士鞈尋轉   為眞定守荆名蹟概未之聞壽昌藉民船以弭盜則任岳州事   也至馬亮禱伍員而水退則任杭州事也堯咨知荆南其母馮   氏嘗問曰汝典名郡有何治效對曰稍精於射母曰汝父訓汝 ","80卷 ╱ (清) 倪文蔚修 (清) 顧嘉蘅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493,湖北,荊門,"(光緒) 荊州府志",光緒,1875,1908,2960,"卷六十一 2912-2979 ╱ 人物志十五 2912-2979 ╱ 流寓 2912-2979 ╱ 方外 2937-2979 ╱ ","  聞僧誦法華經隨念之即記憶宛如宿昔十年誓志出家依僧   法緒於果願寺陳天嘉元年謁光州大蘇山慧思禪師師一見   乃謂曰昔靈鷲同聽法華經今復來矣後辭思往金陵闡化七   年謝遣徒衆隱天台山隋晉王廣迎師維揚執弟子禮既克金   陵師因西上止於玉泉山廣奏請立寺尋還天台一日忽顧侍   者曰觀音來迎不久去命筆作觀心偈唱諸法門綱要訖跌坐   而逝 指 錄 陳鍼 音 鉗 智者之兄仕梁為晉安王中兵參軍年四十遇仙人張果   謂之曰吾觀汝相陽數已盡當死在朞月鍼以白大師師令行   方等懺法授以童蒙止觀咨受修習夙夜不怠未及一載復見   果果大驚異曰服何藥而至此鍼曰但修懺耳非藥也果聞之 ","80卷 ╱ (清) 倪文蔚修 (清) 顧嘉蘅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493,湖北,荊門,"(光緒) 荊州府志",光緒,1875,1908,2965,"卷六十一 2912-2979 ╱ 人物志十五 2912-2979 ╱ 流寓 2912-2979 ╱ 方外 2937-2979 ╱ ","  而衆奔馳莫及移時不知所向或曰朱乃中州諸王孫殆亦謫   仙玩世之流歟時又有無瑕道人者跡亦奇 郢 書 湛然本公安李氏子住玉泉新關廟通內典兼曉聖賢經義遠近   耳其名爭來就質隨問隨答無難之者或曰少補弟子員中年   披剃玉泉問之亦不答但微笑而已 釋巨鋒别號韻蒼公安人少落髮二聖寺長而瓶盋遍天下往來   江浙大叢林凡迎 鑾盛典及諸水陸道場皆禮請掌經讚書   疏既而退老江陵東山寺性益傲岸不與人往來後歸骨峩   生平工吟咏著有韻蒼詩稿江陵貢劉士璋為之序 花子者不知所自來遍體爛嘗病卧廣德觀側有道士汪姓者   見而憐之舁置側室中調治之月餘不懈忽一日張目呼汪曰 ","80卷 ╱ (清) 倪文蔚修 (清) 顧嘉蘅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493,湖北,荊門,"(光緒) 荊州府志",光緒,1875,1908,2972,"卷六十一 2912-2979 ╱ 人物志十五 2912-2979 ╱ 流寓 2912-2979 ╱ 方外 2937-2979 ╱ ","  慮師曰吾終夜坐山頭與虎為伴何懼哉後入遠安青谿山師   去後蝙蝠復來泉亦旋竭 寶筏寺僧一門王氏子也已娶妻生女每夜卧其妻視牀若倒懸   者然滿室藥香忽病就舅氏醫不愈因自檢藥一服即愈妥出   家搆三佛菴以居不誦經不參佛遇人病來問許愈即愈且預   知其來命徒候門什不爽一素不讀書每教應試者曰讀書參   禪初念為眞汝輩場中作文試題到手將平日講習審定一番   便揮詞成章即是本來而目若二三其念便非眞矣自往西蜀   募化木料建造關聖殿大雄殿大悲閣今濱江巋然者師之力   也臨終日占一偈而寂人皆謂其從證果中來者 庾臺寺僧月堂百里洲張氏子也少祝髪寺中及長受玉泉蓮月 ","80卷 ╱ (清) 倪文蔚修 (清) 顧嘉蘅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493,湖北,荊門,"(光緒) 荊州府志",光緒,1875,1908,3867,"卷七十六 3837-3880 ╱ 祥異志二 3837-3880 ╱ 災異 3837-3880 ╱ ","  不見 縣 志 十一月二十三日未時枝江地震有聲邑西山多猋其   狀不一具馬驢犬形噬鄉民小兒甚衆五年乙酉猋入城五年   枝江江北施家岡虎入民家四月八日大雨雹江南北損豆麥   無數 縣 志 三月宜都地震十月復震 縣 志 六年江陵水文村下吳家   灣隄潰 縣 志 二月十四日亥時枝江地震是年大水潰下百里洲   隄 縣 志 六月初五日宜都大雨有蛟出當陽玉泉川縣北瑪瑙河   漲壞民居溺人畜無算 縣 志 七年大水江陵蔣家埠吳家灣隄潰  縣  志 六月十三日枝江大水入城各處隄決僅保全上百里洲及   澌洋洲 縣 志 九年公安許劉周隄決 縣 志 十年江陵大饑 縣 志 公安大   河灣決 縣 志 石首隄垸俱潰 縣 志 松滋朱家埠隄潰六月城浡寺出   龍由朱市過澌洋洲上升 縣 志 枝江水入城各洲隄皆決廬舍漂 ","80卷 ╱ (清) 倪文蔚修 (清) 顧嘉蘅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493,湖北,荊門,"(光緒) 荊州府志",光緒,1875,1908,3968,"卷七十八 3911-3999 ╱ 雜記志二 3911-3999 ╱ 紀事 3911-3999 ╱ ","  之半年毛落復人形具述始事二載不敢離寺後暫出門復遇   倀以皮冒已遽走入寺皮及其腰下遂更成虎篤志誦經歲餘   方變自是不敢出寺門矣 江陵 縣志 向友正淳熙八年攝公安令有善政癰發於胸臆間嘗委頓而卧   似夢非夢見一偉丈夫傳藥方與之曰用沒藥瓜蔞乳香三味   以酒煎服友正敬謝不終劑而痊後詣玉泉禱雨瞻關帝像蓋   所感夢者 公安 縣志 錢忱伯誠妻瀛國夫人唐氏質肅公介之孫既歸錢氏隨其姑長   公主入謝欽聖皇后於禁中時紹聖初也先有戚里婦數人在   焉俱從后步過受釐殿同行者皆仰視讀釐為離夫人笑於旁   曰受禧也菴取宣室受釐之義耳后喜回顧主曰好人家男女 ","80卷 ╱ (清) 倪文蔚修 (清) 顧嘉蘅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493,湖北,荊門,"(光緒) 荊州府志",光緒,1875,1908,3969,"卷七十八 3911-3999 ╱ 雜記志二 3911-3999 ╱ 紀事 3911-3999 ╱ ","  終是别蓋后亦以自謂也 揮塵 後錄 荆州每至冬月於田畝中得土堅圓如卵者輒取破之則鸎在其   中無復毛羽菴以土自裹伏而土堅勁候春始生羽破土而出   詩言出谷遷喬殆謂此也 爾雅 異 趙忠肅公方於甯宗時為荆州制置使南仲葵在幕每聞警報輒   與諸將偕出遇敵深入死戰諸將恐失制置子盡死救之屢以   此獲捷一日方賞將士恩不償勞軍欲為變葵時年十二三覺   之急呼曰此朝廷賜也本司别有賞賚軍心賴一言而定人服   其機警 荆事 搜佚 廣陵馬永卿曰吾祖僕射忠肅公亮知荆州府日常苦嗣續寡聞   玉泉山頂有道人年八十結菴其上號白骨觀宴坐菴中常觀 ","80卷 ╱ (清) 倪文蔚修 (清) 顧嘉蘅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493,湖北,荊門,"(光緒) 荊州府志",光緒,1875,1908,4077,"卷八十 4062-4117 ╱ 雜記志四 4062-4117 ╱ 紀文 4062-4117 ╱ 荆州府志目錄小序 4062-4117 ╱ 地理志 4062-4117 ╱ 禹貢荆及衡陽惟荆州統一州而言也自秦分天下爲三十 4062-4117 ╱ 六郡所稱荆州者雖地有廣狹要不出郢都之境典午南渡 4062-4117 ╱ 越宋齊梁謂之西陝長江天塹兹其奥區焉 4062-4117 ╱ 國初仍明制 4062-4117 ╱ 荆州府領二州十一縣并施州衛雍正朝割二州三縣及衛 4062-4117 ╱ 地置宜昌施南二府乾隆季年復割遠安隸荆門今轄七縣 4062-4117 ╱ 而已然廣袤千里固上游一都會也首志沿革附之以表觀 4062-4117 ╱ 疆域於道里規形勢於山川履鄉鎭詢風俗辨物産考古蹟 4062-4117 ╱ 咸備於兹地理志第一 4062-4117 ╱ 沿革 4062-4117 ╱ 表附 4062-4117 ╱ 疆域 4062-4117 ╱ 形勢 4062-4117 ╱ 山川 4062-4117 ╱ 鄉鎭 4062-4117 ╱ 風俗 4062-4117 ╱ 歳時氣候附 4062-4117 ╱ 物産 4062-4117 ╱ 古蹟 4062-4117 ╱ 陵墓附 4062-4117 ╱ ","  之我今一食日還併自然憂氣損天和安得康强保天性斷鶴   兩翅鳴何哀縶驥四足氣空横今朝寒食行野外綠楊迎岸蒲   生迸宋玉庭邊不見人輕浪參差魚動鏡自嗟孤賤足瑕疵特   見放縱荷寛政飮酒甯嫌底深題詩尙倚筆勁明宵故欲   相就醉有月莫愁當火令 張籍江陵孝女 孝女獨垂髮少年惟一身無家空託墓主祭不   從人相弔有行客起廬無舊鄰江頭聞哭處寂寂楚花春   送枝江劉明府 老著青衫為楚宰平生志業有誰知家僮從   去愁行遠縣吏迎來怪到遲定訪玉泉幽院宿應過碧澗早茶   時向南漸漸雲山好一路惟聞唱竹枝   楚宮行 章華宫中九月時桂花半落紅橘垂江頭騎火照輦 ","80卷 ╱ (清) 倪文蔚修 (清) 顧嘉蘅纂 ╱ 清光緒六年刊本"
17494,湖北,襄樊,"(光緒) 襄陽府志",光緒,1875,1908,258,"襄陽府志目錄 15-694 ╱ 輿地志二 146-290 ╱ 卷弟二 146-290 ╱ 山川 146-290 ╱ ","  路巨靈右戎夸父為御伐鼓崑崙弭節元圃敷福施刑調   節寒暑遊徼下方歸侍帝所時顧舊山千載旦暮當攻玉   文祠以琳宇無文咸秩矧此宜舉祀典報功匪私其人捍   烖禦患致雨興雲或功垂於後世或德感於烝民事雖既   往其迹已陳利及方來其澤日新民俎豆之其情則親抑   有大山之麓大川之濱國為祗而載祀實異時之名臣主   錢塘之潮汐乃胥門之伍員當洞庭之重湖惟伏波與靈   均壽亭享於玉泉西鄉祠於郢津制一江於灌塴祭冰子   而自秦伊南州之孔明乃威力之茲神偉歟是公惟人之   龍天矯玩世卧於西隆游心義皇之域味道周孔之宫鄙   千駟輕萬鍾憤阿瞞之太猾藐景升之狂童繫用舍於彼   天閟經綸而弗庸何元德之合契因徐子以為容卻雖再   而猶顧我幡然而肯從曾不陋乎庸蜀欲儷迹於漢中礪   一州而抗八卒鼎峙以争雄觀夫戴后牧民撫軍董國以   義行仁以刑輔德喜焉以禮樂為具怒焉以干戈為飾託   孤不欺無愧於曲阜行罸無怨愈賢於駢邑馭英雄則關   張奮其武登俊良則龐蔣善其職兵銜恩而效戰木運糧   而足食決籌算於帷幄付笑談於巾幗彌年耕渭而卒走   仲達五月渡瀘而屢擒孟獲功高任重心勞身瘠委塵編   之國誡遺濤江之陣蹟公歸九原德名彌白予觀此山去   天咫尺名曰太嶽必以峻極儲英毓秀宜產賢特豈是公   之生也於焉而降神及厭世而歸也於焉而廟食同符甫 ","26卷 ╱ (清) 恩聨修 (清) 王萬芳纂 ╱ 清光緒十一年刊本"
17494,湖北,襄樊,"(光緒) 襄陽府志",光緒,1875,1908,417,"襄陽府志目錄 15-694 ╱ 輿地志五 338-472 ╱ 卷弟五 338-472 ╱ 古蹟 338-472 ╱ ","   靈通寺在城南十里道光四年知縣竇欲峻奉部文改為    秀林書院有田地七百餘畝作膏火費留百畝贍僧 縣 志    白龍祠在城南十五里知縣邱 失 名 施田有記    雲臺觀在城南一百三十里    玉泉寺在城東五十里霸山南宋時建詳純熙二年開山    智海塔碑   國朝康熙中僧密慈增置田畝嘉慶初僧悠靜崇飾像殿為    名刹    宜城縣    漢南故城在縣治南北朝宋置華山縣齊因之西魏改曰    漢南唐貞觀中省貞元中遷今縣治此 華山太守孝武 ","26卷 ╱ (清) 恩聨修 (清) 王萬芳纂 ╱ 清光緒十一年刊本"
17495,湖北,武漢,"(同治) 黃陂縣志",同治,1861,1875,96,"卷之一 72-259 ╱ 天文志 72-259 ╱ 凡例 72-259 ╱ 圖考 72-259 ╱ 星野 73-259 ╱ 祥異附 72-259 ╱ 風俗物 72-259 ╱ 產 72-259 ╱ 卷之二 72-259 ╱ 建置志 72-259 ╱ 疆域 72-259 ╱ 形勝附 72-259 ╱ 善 72-259 ╱ 堂附 72-259 ╱ 祠廟附 72-259 ╱ 校場 72-259 ╱ 驛舖 72-259 ╱ 塘 72-259 ╱ 汎 72-259 ╱ 坊表 72-259 ╱ ","  中禁詞臣賦日華巳取嘉禾光史册遥看瑞麥出農   家金英雙結流蘇蕊玉屑分攅並蒂花持比漁陽相   似否張君政蹟莫專誇頴川長史最賢良有脚春來   滿石陽四野耕桑呼召父三年薤水識任棠陳君自   古流風遠薦麥從今食澤長多少新詞賡五袴拈毫   慚對墨花香   咸豐四年七月十五有龍見灄口鱗甲宛然攝船隻   什物於空中旋落灄西北之長湖嘴損民房數間六   年夏雨雹大如鷄卵自東至西移時止 ","16卷 ╱ (清) 劉昌緒修 (清) 徐嬴纂 ╱ 清同治十年刊本"
17501,福建,福州,"(民國) 閩侯縣志",民國,1911,1949,77,"閩侯縣志總目 3-1652 ╱ 卷一大事記 3-1652 ╱ 卷二天文 3-1652 ╱ 緯度曰出入星野舊說附 3-1652 ╱ 卷三地理 3-1652 ╱ 表附圖附 3-1652 ╱ 卷四疆域 3-1652 ╱ 形勢附 3-1652 ╱ 卷五城池 3-1652 ╱ 街坊附并附 3-1652 ╱ 卷六公署 3-1652 ╱ 卷七驛舖 3-1652 ╱ 渡附 3-1652 ╱ 卷八鄉都 3-1652 ╱ 卷九橋梁 3-1652 ╱ 卷十山川 3-1652 ╱ 温泉附 3-1652 ╱ 卷十一水利 3-1652 ╱ 卷十二園宅上 3-1652 ╱ 卷十三園宅下 3-1652 ╱ 卷十四古蹟 3-1652 ╱ 卷十五冡墓上 3-1652 ╱ 卷十六冡墓下 3-1652 ╱ 卷十七壇廟上 3-1652 ╱ 卷十八壇廟下 3-1652 ╱ 卷十九寺觀上 3-1652 ╱ 卷二十寺觀下 3-1652 ╱ 塔附 3-1652 ╱ 卷二十一户口 3-1652 ╱ 卷二十二風俗 3-1652 ╱ 卷二十三物產一 3-1652 ╱ 卷二十四物產二 3-1652 ╱ 卷二十五物產三 3-1652 ╱ 卷二十六物產四 3-1652 ╱ 卷二十七物產五 3-1652 ╱ 卷二十八實業 3-1652 ╱ 卷二十九賦稅 3-1652 ╱ 卷三十倉儲 3-1652 ╱ 卷三十一學校上 3-1652 ╱ 卷三十二學校下 3-1652 ╱ 卷三十三書院 3-1652 ╱ 卷三十四新學校 3-1652 ╱ 卷三十五選舉 3-1652 ╱ 唐五代進士各 3-1652 ╱ 科宋進士 3-1652 ╱ 卷三十六選舉 3-1652 ╱ 宋各科 3-1652 ╱ 卷三十七選舉 3-1652 ╱ 元進士各科 3-1652 ╱ 卷三十八選舉 3-1652 ╱ 明進士 3-1652 ╱ 卷三十九選舉 3-1652 ╱ 明舉人 3-1652 ╱ 卷四十選舉 3-1652 ╱ 明貢生 3-1652 ╱ 卷四十一選舉 3-1652 ╱ 明薦辟 3-1652 ╱ 卷四十二選舉 3-1652 ╱ 淸進士 3-1652 ╱ 卷四十三選舉 3-1652 ╱ 清舉人 3-1652 ╱ 卷四十四選舉 3-1652 ╱ 淸貢生 3-1652 ╱ 卷四十五選舉 3-1652 ╱ 淸薦辟 3-1652 ╱ 卷四十六選舉 3-1652 ╱ 淸武科 3-1652 ╱ 卷四十七藝文上 3-1652 ╱ 卷四十八藝文下 3-1652 ╱ 卷四十九金石 3-1652 ╱ 卷五十兵制 3-1652 ╱ 卷五十一關隘 3-1652 ╱ 卷五十二海防 3-1652 ╱ 礟台附船政附 3-1652 ╱ 卷五十三巡警 3-1652 ╱ 卷五十四審判 3-1652 ╱ 卷五十五職官一 3-1652 ╱ 卷五十六職官二 3-1652 ╱ 卷五十七職官三 3-1652 ╱ 卷五十八職官四 3-1652 ╱ 卷五十九職官五 3-1652 ╱ 卷六十職官六 3-1652 ╱ 卷六十一善舉 3-1652 ╱ 卷六十二列傳一 3-1652 ╱ 陳至五代 3-1652 ╱ 卷六十三列傳二上 3-1652 ╱ 宋閩縣 3-1652 ╱ 卷六十四列傳二下 3-1652 ╱ 宋侯官懷安 3-1652 ╱ 卷六十五列傳三 3-1652 ╱ 元 3-1652 ╱ 卷六十六列傳四上 3-1652 ╱ 明閩縣 3-1652 ╱ 卷六十七列傳四下 3-1652 ╱ 明侯官 3-1652 ╱ 卷六十八列傳五上 3-1652 ╱ 淸閩縣 3-1652 ╱ 卷六十九列傳五下 3-1652 ╱ 淸侯官 3-1652 ╱ 卷七十儒林 3-1652 ╱ 卷七十一文苑上 3-1652 ╱ 卷七十二文苑下 3-1652 ╱ 卷七十三儒行一上 3-1652 ╱ 宋閩縣 3-1652 ╱ 卷七十四儒行一下 3-1652 ╱ 宋侯官 3-1652 ╱ 卷七十五儒行二 3-1652 ╱ 元 3-1652 ╱ 卷七十六儒行三 3-1652 ╱ 明 3-1652 ╱ 卷七十七儒行四上 3-1652 ╱ 淸閩縣 3-1652 ╱ 卷七十八儒行四下 3-1652 ╱ 淸侯官 3-1652 ╱ 卷七十九循吏一 3-1652 ╱ 卷八十循吏二 3-1652 ╱ 卷八十一循吏三 3-1652 ╱ 卷八十二循吏四 3-1652 ╱ 卷八十三循吏五上 3-1652 ╱ 淸閩縣 3-1652 ╱ 卷八十四循吏五下 3-1652 ╱ 淸侯官 3-1652 ╱ 卷八十五節義上 3-1652 ╱ 卷八十六節義下 3-1652 ╱ 卷八十七孝義上 3-1652 ╱ 卷八十八孝義下 3-1652 ╱ 卷八十九藝術上 3-1652 ╱ 卷九十藝術下 3-1652 ╱ 卷九十一隱逸上 3-1652 ╱ 卷九十二隱逸下 3-1652 ╱ 卷九十三列女一 3-1652 ╱ 母儀 3-1652 ╱ 卷九十四列女二 3-1652 ╱ 賢明 3-1652 ╱ 卷九十五列女三 3-1652 ╱ 仁智 3-1652 ╱ 卷九十六列女四上 3-1652 ╱ 閩縣孝義 3-1652 ╱ 卷九十七列女四下 3-1652 ╱ 侯官孝義 3-1652 ╱ 卷九十八列女五上 3-1652 ╱ 閩縣節烈 3-1652 ╱ 卷九十九列女五下 3-1652 ╱ 侯官節烈 3-1652 ╱ 表附 3-1652 ╱ 卷一百列女六上 3-1652 ╱ 閩縣辨通 3-1652 ╱ 卷百之一列女六下 3-1652 ╱ 侯官辨通 3-1652 ╱ 卷百之二名宦上 3-1652 ╱ 閩縣 3-1652 ╱ 卷百之三名宦下 3-1652 ╱ 侯官縣懷安附 3-1652 ╱ 卷百之四方外 3-1652 ╱ 卷百之五流庽 3-1652 ╱ 卷百之雜錄 3-1652 ╱ 閩侯縣志 3-102 ╱ ","向以西峽水面五里私商往來之地命本邑治道由玉泉院峬尾鼓山入 新路經瀰陀山西方院眞隠峽江北岸亭渡枕峰白鹿寺踰嶺抵福清界 行者便之尋自枕峰前良步角良山院通麻溪橋瀬溪橋過常思通舊路 遂不登白鹿履道尤坦于是以方北舖移西峽路石舖橋頭方南舖移于 枕峰院前大田舗移于大田驛下接常思舖今于城門村渡以避峽流之 逞且約數里也萬歷府志原路自北而來者由橫山江南白湖龍卧方北 凡五舖至峽江渡江由圓屯枕峰方南梁山凡四舖至大田驛萬歷四十 年改設官路避峽江之險從倉前橋折入侯官白鷺舖由陽崎渡江達閩 縣山蕭家道諸舖至大田驛始會舊路于是江南十八舖俱廢又萬歷 四十一年以陽崎路不便往來復自南臺起二十里至吳山建一公館于 鷄母嶼置一浮橋又由鷄母嶼渡江抵蕭家 道登岸又建一公館其陽崎舖舍仍存兼行 峽南舖 宋宣和六年舊 方山驛移此 樜岐 舖 梁山舖 大田驛在西集里又三里至大義坊口有公館 宋有臨 津驛 驛不在路旁今路 旁築有青龍寨南至福清宏路驛六十里額設贍夫六十名走遞公文等 夫六名兠夫十五名烏龍江邊腰站今歸大田驛額設兠夫十五名留設 芋原報船六隻水手三十六名尤橰舖 有公 館 開遞舖 以上俱 閩縣 西路城西舖 上至白沙 驛七十里 梅亭舖 土漚舖 游崎舖 宋有驛懷安縣舊有 葛崎舖芋原村置驛 去州六十 里後移此 ","106卷 ╱ (民國) 歐陽英修 (民國) 陳衍纂 ╱ 民國二十二年刊本"
17501,福建,福州,"(民國) 閩侯縣志",民國,1911,1949,329,"閩侯縣志總目 3-1652 ╱ 卷一大事記 3-1652 ╱ 卷二天文 3-1652 ╱ 緯度曰出入星野舊說附 3-1652 ╱ 卷三地理 3-1652 ╱ 表附圖附 3-1652 ╱ 卷四疆域 3-1652 ╱ 形勢附 3-1652 ╱ 卷五城池 3-1652 ╱ 街坊附并附 3-1652 ╱ 卷六公署 3-1652 ╱ 卷七驛舖 3-1652 ╱ 渡附 3-1652 ╱ 卷八鄉都 3-1652 ╱ 卷九橋梁 3-1652 ╱ 卷十山川 3-1652 ╱ 温泉附 3-1652 ╱ 卷十一水利 3-1652 ╱ 卷十二園宅上 3-1652 ╱ 卷十三園宅下 3-1652 ╱ 卷十四古蹟 3-1652 ╱ 卷十五冡墓上 3-1652 ╱ 卷十六冡墓下 3-1652 ╱ 卷十七壇廟上 3-1652 ╱ 卷十八壇廟下 3-1652 ╱ 卷十九寺觀上 3-1652 ╱ 卷二十寺觀下 3-1652 ╱ 塔附 3-1652 ╱ 卷二十一户口 3-1652 ╱ 卷二十二風俗 3-1652 ╱ 卷二十三物產一 3-1652 ╱ 卷二十四物產二 3-1652 ╱ 卷二十五物產三 3-1652 ╱ 卷二十六物產四 3-1652 ╱ 卷二十七物產五 3-1652 ╱ 卷二十八實業 3-1652 ╱ 卷二十九賦稅 3-1652 ╱ 卷三十倉儲 3-1652 ╱ 卷三十一學校上 3-1652 ╱ 卷三十二學校下 3-1652 ╱ 卷三十三書院 3-1652 ╱ 卷三十四新學校 3-1652 ╱ 卷三十五選舉 3-1652 ╱ 唐五代進士各 3-1652 ╱ 科宋進士 3-1652 ╱ 卷三十六選舉 3-1652 ╱ 宋各科 3-1652 ╱ 卷三十七選舉 3-1652 ╱ 元進士各科 3-1652 ╱ 卷三十八選舉 3-1652 ╱ 明進士 3-1652 ╱ 卷三十九選舉 3-1652 ╱ 明舉人 3-1652 ╱ 卷四十選舉 3-1652 ╱ 明貢生 3-1652 ╱ 卷四十一選舉 3-1652 ╱ 明薦辟 3-1652 ╱ 卷四十二選舉 3-1652 ╱ 淸進士 3-1652 ╱ 卷四十三選舉 3-1652 ╱ 清舉人 3-1652 ╱ 卷四十四選舉 3-1652 ╱ 淸貢生 3-1652 ╱ 卷四十五選舉 3-1652 ╱ 淸薦辟 3-1652 ╱ 卷四十六選舉 3-1652 ╱ 淸武科 3-1652 ╱ 卷四十七藝文上 3-1652 ╱ 卷四十八藝文下 3-1652 ╱ 卷四十九金石 3-1652 ╱ 卷五十兵制 3-1652 ╱ 卷五十一關隘 3-1652 ╱ 卷五十二海防 3-1652 ╱ 礟台附船政附 3-1652 ╱ 卷五十三巡警 3-1652 ╱ 卷五十四審判 3-1652 ╱ 卷五十五職官一 3-1652 ╱ 卷五十六職官二 3-1652 ╱ 卷五十七職官三 3-1652 ╱ 卷五十八職官四 3-1652 ╱ 卷五十九職官五 3-1652 ╱ 卷六十職官六 3-1652 ╱ 卷六十一善舉 3-1652 ╱ 卷六十二列傳一 3-1652 ╱ 陳至五代 3-1652 ╱ 卷六十三列傳二上 3-1652 ╱ 宋閩縣 3-1652 ╱ 卷六十四列傳二下 3-1652 ╱ 宋侯官懷安 3-1652 ╱ 卷六十五列傳三 3-1652 ╱ 元 3-1652 ╱ 卷六十六列傳四上 3-1652 ╱ 明閩縣 3-1652 ╱ 卷六十七列傳四下 3-1652 ╱ 明侯官 3-1652 ╱ 卷六十八列傳五上 3-1652 ╱ 淸閩縣 3-1652 ╱ 卷六十九列傳五下 3-1652 ╱ 淸侯官 3-1652 ╱ 卷七十儒林 3-1652 ╱ 卷七十一文苑上 3-1652 ╱ 卷七十二文苑下 3-1652 ╱ 卷七十三儒行一上 3-1652 ╱ 宋閩縣 3-1652 ╱ 卷七十四儒行一下 3-1652 ╱ 宋侯官 3-1652 ╱ 卷七十五儒行二 3-1652 ╱ 元 3-1652 ╱ 卷七十六儒行三 3-1652 ╱ 明 3-1652 ╱ 卷七十七儒行四上 3-1652 ╱ 淸閩縣 3-1652 ╱ 卷七十八儒行四下 3-1652 ╱ 淸侯官 3-1652 ╱ 卷七十九循吏一 3-1652 ╱ 卷八十循吏二 3-1652 ╱ 卷八十一循吏三 3-1652 ╱ 卷八十二循吏四 3-1652 ╱ 卷八十三循吏五上 3-1652 ╱ 淸閩縣 3-1652 ╱ 卷八十四循吏五下 3-1652 ╱ 淸侯官 3-1652 ╱ 卷八十五節義上 3-1652 ╱ 卷八十六節義下 3-1652 ╱ 卷八十七孝義上 3-1652 ╱ 卷八十八孝義下 3-1652 ╱ 卷八十九藝術上 3-1652 ╱ 卷九十藝術下 3-1652 ╱ 卷九十一隱逸上 3-1652 ╱ 卷九十二隱逸下 3-1652 ╱ 卷九十三列女一 3-1652 ╱ 母儀 3-1652 ╱ 卷九十四列女二 3-1652 ╱ 賢明 3-1652 ╱ 卷九十五列女三 3-1652 ╱ 仁智 3-1652 ╱ 卷九十六列女四上 3-1652 ╱ 閩縣孝義 3-1652 ╱ 卷九十七列女四下 3-1652 ╱ 侯官孝義 3-1652 ╱ 卷九十八列女五上 3-1652 ╱ 閩縣節烈 3-1652 ╱ 卷九十九列女五下 3-1652 ╱ 侯官節烈 3-1652 ╱ 表附 3-1652 ╱ 卷一百列女六上 3-1652 ╱ 閩縣辨通 3-1652 ╱ 卷百之一列女六下 3-1652 ╱ 侯官辨通 3-1652 ╱ 卷百之二名宦上 3-1652 ╱ 閩縣 3-1652 ╱ 卷百之三名宦下 3-1652 ╱ 侯官縣懷安附 3-1652 ╱ 卷百之四方外 3-1652 ╱ 卷百之五流庽 3-1652 ╱ 卷百之雜錄 3-1652 ╱ 閩侯縣志 303-402 ╱ ","書林瀚講學處中有御書樓後廢 玉泉書院在西關外明正德十五年巡按御史沈灼毁淫祠改為書院祀 宋丞相李綱後廢 養心書院在通津門外明正德嘉靖閒巡按御史聶豹建 崇正書院在神光寺東明嘉靖閒督學副使姜寶建後廢 養正書院在烏石山北明嘉靖七年建後廢 三山書院在西關外西湖上宋寶祐二年提刑王泌建元致和閒廉訪使 易釋董阿重建明嘉靖閒知府汪文盛修後廢 西湖書院在西湖濱康熙閒知府遲維城毁淫祠改建中祀朱子 考志書院在法海寺旁乾隆五年巡撫王恕建後廢 道山書院在烏石山麓明隆慶五年按察使鄒善提學副使宋儀望為邑 人參政王應鍾建後廢清乾隆十七年總督喀爾吉善巡撫陳宏謀鹽法 道吳謙鋕諭閩商捐修為鹽商子弟肄業之所後復廢 ","106卷 ╱ (民國) 歐陽英修 (民國) 陳衍纂 ╱ 民國二十二年刊本"
17501,福建,福州,"(民國) 閩侯縣志",民國,1911,1949,885,"閩侯縣志總目 3-1652 ╱ 卷一大事記 3-1652 ╱ 卷二天文 3-1652 ╱ 緯度曰出入星野舊說附 3-1652 ╱ 卷三地理 3-1652 ╱ 表附圖附 3-1652 ╱ 卷四疆域 3-1652 ╱ 形勢附 3-1652 ╱ 卷五城池 3-1652 ╱ 街坊附并附 3-1652 ╱ 卷六公署 3-1652 ╱ 卷七驛舖 3-1652 ╱ 渡附 3-1652 ╱ 卷八鄉都 3-1652 ╱ 卷九橋梁 3-1652 ╱ 卷十山川 3-1652 ╱ 温泉附 3-1652 ╱ 卷十一水利 3-1652 ╱ 卷十二園宅上 3-1652 ╱ 卷十三園宅下 3-1652 ╱ 卷十四古蹟 3-1652 ╱ 卷十五冡墓上 3-1652 ╱ 卷十六冡墓下 3-1652 ╱ 卷十七壇廟上 3-1652 ╱ 卷十八壇廟下 3-1652 ╱ 卷十九寺觀上 3-1652 ╱ 卷二十寺觀下 3-1652 ╱ 塔附 3-1652 ╱ 卷二十一户口 3-1652 ╱ 卷二十二風俗 3-1652 ╱ 卷二十三物產一 3-1652 ╱ 卷二十四物產二 3-1652 ╱ 卷二十五物產三 3-1652 ╱ 卷二十六物產四 3-1652 ╱ 卷二十七物產五 3-1652 ╱ 卷二十八實業 3-1652 ╱ 卷二十九賦稅 3-1652 ╱ 卷三十倉儲 3-1652 ╱ 卷三十一學校上 3-1652 ╱ 卷三十二學校下 3-1652 ╱ 卷三十三書院 3-1652 ╱ 卷三十四新學校 3-1652 ╱ 卷三十五選舉 3-1652 ╱ 唐五代進士各 3-1652 ╱ 科宋進士 3-1652 ╱ 卷三十六選舉 3-1652 ╱ 宋各科 3-1652 ╱ 卷三十七選舉 3-1652 ╱ 元進士各科 3-1652 ╱ 卷三十八選舉 3-1652 ╱ 明進士 3-1652 ╱ 卷三十九選舉 3-1652 ╱ 明舉人 3-1652 ╱ 卷四十選舉 3-1652 ╱ 明貢生 3-1652 ╱ 卷四十一選舉 3-1652 ╱ 明薦辟 3-1652 ╱ 卷四十二選舉 3-1652 ╱ 淸進士 3-1652 ╱ 卷四十三選舉 3-1652 ╱ 清舉人 3-1652 ╱ 卷四十四選舉 3-1652 ╱ 淸貢生 3-1652 ╱ 卷四十五選舉 3-1652 ╱ 淸薦辟 3-1652 ╱ 卷四十六選舉 3-1652 ╱ 淸武科 3-1652 ╱ 卷四十七藝文上 3-1652 ╱ 卷四十八藝文下 3-1652 ╱ 卷四十九金石 3-1652 ╱ 卷五十兵制 3-1652 ╱ 卷五十一關隘 3-1652 ╱ 卷五十二海防 3-1652 ╱ 礟台附船政附 3-1652 ╱ 卷五十三巡警 3-1652 ╱ 卷五十四審判 3-1652 ╱ 卷五十五職官一 3-1652 ╱ 卷五十六職官二 3-1652 ╱ 卷五十七職官三 3-1652 ╱ 卷五十八職官四 3-1652 ╱ 卷五十九職官五 3-1652 ╱ 卷六十職官六 3-1652 ╱ 卷六十一善舉 3-1652 ╱ 卷六十二列傳一 3-1652 ╱ 陳至五代 3-1652 ╱ 卷六十三列傳二上 3-1652 ╱ 宋閩縣 3-1652 ╱ 卷六十四列傳二下 3-1652 ╱ 宋侯官懷安 3-1652 ╱ 卷六十五列傳三 3-1652 ╱ 元 3-1652 ╱ 卷六十六列傳四上 3-1652 ╱ 明閩縣 3-1652 ╱ 卷六十七列傳四下 3-1652 ╱ 明侯官 3-1652 ╱ 卷六十八列傳五上 3-1652 ╱ 淸閩縣 3-1652 ╱ 卷六十九列傳五下 3-1652 ╱ 淸侯官 3-1652 ╱ 卷七十儒林 3-1652 ╱ 卷七十一文苑上 3-1652 ╱ 卷七十二文苑下 3-1652 ╱ 卷七十三儒行一上 3-1652 ╱ 宋閩縣 3-1652 ╱ 卷七十四儒行一下 3-1652 ╱ 宋侯官 3-1652 ╱ 卷七十五儒行二 3-1652 ╱ 元 3-1652 ╱ 卷七十六儒行三 3-1652 ╱ 明 3-1652 ╱ 卷七十七儒行四上 3-1652 ╱ 淸閩縣 3-1652 ╱ 卷七十八儒行四下 3-1652 ╱ 淸侯官 3-1652 ╱ 卷七十九循吏一 3-1652 ╱ 卷八十循吏二 3-1652 ╱ 卷八十一循吏三 3-1652 ╱ 卷八十二循吏四 3-1652 ╱ 卷八十三循吏五上 3-1652 ╱ 淸閩縣 3-1652 ╱ 卷八十四循吏五下 3-1652 ╱ 淸侯官 3-1652 ╱ 卷八十五節義上 3-1652 ╱ 卷八十六節義下 3-1652 ╱ 卷八十七孝義上 3-1652 ╱ 卷八十八孝義下 3-1652 ╱ 卷八十九藝術上 3-1652 ╱ 卷九十藝術下 3-1652 ╱ 卷九十一隱逸上 3-1652 ╱ 卷九十二隱逸下 3-1652 ╱ 卷九十三列女一 3-1652 ╱ 母儀 3-1652 ╱ 卷九十四列女二 3-1652 ╱ 賢明 3-1652 ╱ 卷九十五列女三 3-1652 ╱ 仁智 3-1652 ╱ 卷九十六列女四上 3-1652 ╱ 閩縣孝義 3-1652 ╱ 卷九十七列女四下 3-1652 ╱ 侯官孝義 3-1652 ╱ 卷九十八列女五上 3-1652 ╱ 閩縣節烈 3-1652 ╱ 卷九十九列女五下 3-1652 ╱ 侯官節烈 3-1652 ╱ 表附 3-1652 ╱ 卷一百列女六上 3-1652 ╱ 閩縣辨通 3-1652 ╱ 卷百之一列女六下 3-1652 ╱ 侯官辨通 3-1652 ╱ 卷百之二名宦上 3-1652 ╱ 閩縣 3-1652 ╱ 卷百之三名宦下 3-1652 ╱ 侯官縣懷安附 3-1652 ╱ 卷百之四方外 3-1652 ╱ 卷百之五流庽 3-1652 ╱ 卷百之雜錄 3-1652 ╱ 閩侯縣志 803-902 ╱ ","郡首劇號難治且兼全省發審局總辦遇疑難及京控案件悉歸判決治 土豪勢惡必嚴丁未戊申間嘉湖兩郡罹水災桐鄉土匪閙荒鬨縣署毆 官焚倉勢洶洶將及海寧海寧杭屬邑孝復急札廵防隊馳防匪知有備 不敢犯有廵官某犯姦彼控長官袒之輿情憤憤孝復廉得其情案遂定 旋總辦全省廵警局護理廵警道又擢署督粮道浙西承累歲饑饉後民 力困憊孝復力陳大府蠲征額並截漕糧五萬石分賑各郡平糶庚戌擢 荆宜施道調岳常豐道洞庭周八百里為巴蜀黔楚衆流渟蓄之區湖心 日淤春夏遭雨水即汜濫適同年鄭孝胥布政湖南孝復與謀濬湖事謂 宜合兩湖區域規畫全局仿導淮法聘外國工程師詳加測量分道濬治 孝胥韙之將集諮議局開議矣未幾武昌事起長沙繼之孝復挂冠去挈 眷寓上海子定謀宏謀宣謀寀謀均宦遊在都遂迎養焉自是寓都十餘 年定謀營别業於玉泉山側孝復恆集賓友命駕出遊暇則作畫填詞或 課諸孫讀自遣庚午七月疾卒春秋七十有六為人寡嗜欲旁無姬侍長 ","106卷 ╱ (民國) 歐陽英修 (民國) 陳衍纂 ╱ 民國二十二年刊本"
17506,福建,寧德,"(乾隆) 福寧府志",乾隆,1735,1796,2032,"雜志 1972-2193 ╱ 壇廟 1972-2193 ╱ 寺觀 2029-2193 ╱ 八景 1972-2193 ╱ ","栢翠庵 在西社 今存 東庵 即龍首庵一曰石澗堂明正德十六年建有溪山一 覽軒迎薫亭 國朝乾隆間僧道隱重修東西俱有  澗澗上有芙蓉臺宋先賢朱晦翁題其亭曰白雲深處  州人訓導劉鐸詩龍首清冷高軒幾度經攅峰雙鷲  嶺流水兩蘭亭幽邃塵難到空凉酒易醒暢懷殊未巳  殘照下林垌郡守李拔與客來遊題海國桃源四大字  刻於石又有詩云薄宦消鄕思尋春踏翠烟眼遊滄海  外身在碧山前仙掌和丹鼎雲根漱玉泉禪房一聲動  鐘送夕陽天溫陵林玉麟詩云拂袖入空門東庵象外  尊山川同白日花鳥自黄昏織翠春無迹晴嵐地有痕  誰知烟靄處  别是一乾坤 聖水庵 在龍首山巔庵門有石刻近天五尺四字山極高 與烟火之氣隔寒冬積雪經晴累日始消前有井  濶丈許水清冽俗傳能愈疾故名明州人參政林遂詩  行行三度絕巔遊此日陶情仗鄴侯擊鼓何妨花到手 ","44卷 ╱ (清) 朱珪修 (清) 李拔纂 ╱ 清光緒重刊本"
17506,福建,寧德,"(乾隆) 福寧府志",乾隆,1735,1796,2122,"雜志 1972-2193 ╱ 壇廟 1972-2193 ╱ 寺觀 2029-2193 ╱ 古蹟 2088-2193 ╱ 八景 1972-2193 ╱ "," 亂石潭小照映蒼嵐下林杪幽花  野草不知名三五人家住溪口    秦川四詠 霞浦  龍極御屏 國朝王賡詩北極林巒翠屏閒繪 太平旌旗星錯落江漢自澄清 馬岫朝烟 國朝王賡詩雙峰通帝座玉札轉 神丹天驥横空起披衣上繡鞍 梅嶺棲霞 國朝王賡詩調鼎君恩重雲霞縹 緲香翠微聲隱現子晉奏笙簧 寶塔凌雲 國朝王詩四望江臯遠星辰峰 頂聚金風律轉時吹上玉樓去    松城十二景 霞浦  海門憑眺 明林元參詩輕風乍散海門烟望去無涯水 接天夜靜漁燈明小艇却疑星斗落江邊   天榜高懸 明林元參詩一山横掛帶霞烟錦字成行映 碧天未識登山誰是蚤至今長在五雲邊 ","44卷 ╱ (清) 朱珪修 (清) 李拔纂 ╱ 清光緒重刊本"
17506,福建,寧德,"(乾隆) 福寧府志",乾隆,1735,1796,2155,"雜志 1972-2193 ╱ 壇廟 1972-2193 ╱ 寺觀 2029-2193 ╱ 古蹟 2088-2193 ╱ 八景 1972-2193 ╱ "," 士幻長虹會當策蹇衡  風雪學取傳書圮上翁 官亭草色 明監生葉仁宅詩芳草萋迷入望長郵亭旌斾 自悠揚歸人喜氣同生意去客傷魂每斷腸南  浦綠萍從汗漫西山白鶴任徜佯王孫到此應多怨坐  對流連思故鄉又李毓姬詩浮天翠綠遶旂亭檻外青  青過客停曉曙微開煙徑遠斜暉返照畫圖明池塘有  句生春夢書帶盈眸落曉星今日銷魂無别路子規啼  處不堪聞○國朝郡守李拔詩劍花爍灼映黄騮年  少五陵自跨遊綠上眉端堪入畫春風一任馬蹄收 茗溪清泉 ○國朝郡守李拔詩萬樹佳茗生玉泉雪花㶑 灔自濺濺等閒採得香偏勝活水烹來不用錢  李毓姫詩茗香萬樹傍天梯一澗清泉對小溪羞逐濁  流分涇渭獨涵雲影伴鳬鷖雪花不羡盧仝飲石乳休  誇陸羽題詩渴幾回思  玉露扶持藜枚過橋西    又八景 ","44卷 ╱ (清) 朱珪修 (清) 李拔纂 ╱ 清光緒重刊本"
17506,福建,寧德,"(乾隆) 福寧府志",乾隆,1735,1796,2836,"藝文志 2193-2867 ╱ 表 2193-2867 ╱ 奏 2193-2867 ╱ 疏 2193-2867 ╱ 議 2193-2867 ╱ 辨 2193-2867 ╱ 考 2193-2867 ╱ 論 2193-2867 ╱ 說 2193-2867 ╱ 記 2193-2867 ╱ 傳 2193-2867 ╱ 書 2193-2867 ╱ 序 2193-2867 ╱ 跋 2193-2867 ╱ 頌 2193-2867 ╱ 箴 2193-2867 ╱ 詩 2193-2867 ╱ 賦 2193-2867 ╱ 雜著 2193-2867 ╱ 經史子集 2193-2867 ╱ 書目 2193-2867 ╱ 祥異 2193-2867 ╱ 外紀 2193-2867 ╱ ","  伺閒叩頭請死上大怒亟取視之天威頓霽一慟而已  詩人  玉屑 紹熙二年正月鄕人占紫姑僊問今年狀元為誰箕曰金   鐵不一陰極陽生子如不曉余復何明先是忠烈王降   箕曰金溪橋未成狀元何處生後趙公橋成又降箕口   趙公橋既成余復何言初余復始生棄于路有何居士   抱而育之所謂橋未成狀元何處生也反第之後乃復   余姓 嘉靖 志 陳普字尙德學者稱石堂先生七歲時坐田間時有白鷺 ","44卷 ╱ (清) 朱珪修 (清) 李拔纂 ╱ 清光緒重刊本"
17507,湖南,常德,"(光緒) 桃源縣志",光緒,1875,1908,335,"卷之一 182-339 ╱ 疆域志 182-339 ╱ 星野考 182-339 ╱ 例法黄赤□交宫宿度占驗 182-339 ╱ 北斗七星占驗 182-339 ╱ □□十二方占驗 182-339 ╱ 分至測景長短占驗 182-339 ╱ 經緯 182-339 ╱ □論 182-339 ╱ 氣 182-339 ╱ □節序 182-339 ╱ 沿革考 182-339 ╱ 歷代沿革 182-339 ╱ 界至形勝 182-339 ╱ 山川考 182-339 ╱ 附各洲 182-339 ╱ 湖 182-339 ╱ 池 253-339 ╱ 井 253-339 ╱ 泉 253-339 ╱ 潭 253-339 ╱ 洲 253-339 ╱ 舊志內 182-339 ╱ □八景 182-339 ╱ □志十二景 182-339 ╱ 新編署內八景 182-339 ╱ 坊村考 182-339 ╱ 附高 182-339 ╱ 村 182-339 ╱ 風俗考 182-339 ╱ 附方 182-339 ╱ 言 182-339 ╱ 土産考 182-339 ╱ 穀 297-339 ╱ 蔬 297-339 ╱ 果 297-339 ╱ 木 297-339 ╱ 草藥附 182-339 ╱ 花 297-339 ╱ □ 231-339 ╱ 獸 297-339 ╱ 禽 297-339 ╱ 鱗 297-339 ╱ 介 297-339 ╱ 蟲 297-339 ╱ 金 297-339 ╱ 石 297-339 ╱ ","螺 與蠃同爾雅蠃小 者蜬易離為蠃  蝸牛 古今注陵螺也殼如小螺熱則自懸 葉下野人結圓舍如蝸牛之殼故曰  蝸  舍  蝙蝠 李白詩序荆州清溪有乳穴穴中 玉泉交流有蝙蝠千歲體白如銀 蛙 說文蝦蟆屬今處處有之似蝦蟇而背靑綠色尖 觜細腹謂之青蛙亦有背作黄路者謂金絲蛙 蝦 說文蝦蟇也易林穴 有狐鳥坎生蝦蟆  鰕 與蝦通爾雅蝦多 鬚善游而好躍 江珧柱 爾雅蜃小珧注珧玉珧卽小病酉陽雜俎玉珧 似蚌長二寸廣五寸殼中柱灸之如牛頭胠項 車螯 本草車螯亦名蜃大蚪也其殼 甚厚可製器所謂班蛤是也 仄行蟹 周禮考工記仄行註蟹屬疏今人謂旁蟹以其側行故也 爾雅翼字從蟹以其隨潮解甲也廣韻投於漆中化爲水  長喞蟚蜞 古今注小蟹二名長卿其有 螯偏大者名擁劍一名執火 蝶 爾雅翼今菜中青蟲當春時行屋壁或草木土以絲自 闈一夕視之有圭角六七日其背罅裂脱而爲蝶出矣 蟋蟀 陸璣疏似蝗而小黑有光澤如漆有角翅一名蛬一名蛸 蛚楚人謂之王孫幽人謂之趣織里語曰趣織鳴嬾婦驚  螢 爾雅螢火卽炤注 夜飛腹下有火  螳螂 禮月令仲夏螳螂 生注螵蛸母也 蝌斗 本作科爾雅科斗活東疏蝦蟇子此蟲一名活東頭圓大而 尾細古文似之故孔安國皆云科斗文字是也爾雅翼月大 ","17卷 ╱ (清) 余良棟修 (清) 劉鳳苞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刊本"
17507,湖南,常德,"(光緒) 桃源縣志",光緒,1875,1908,1111,"卷之八 1008-1134 ╱ 人物志 1008-1134 ╱ 選舉考 1008-1134 ╱ 薦辟 1010-1134 ╱ 進士 1010-1134 ╱ 舉人 1010-1134 ╱ 副榜 1031-1134 ╱ 拔貢 1034-1134 ╱ 援 1008-1134 ╱ 例 1008-1134 ╱ 保舉 1051-1134 ╱ 武進士 1010-1134 ╱ 武舉 1010-1134 ╱ 武功 1010-1134 ╱ 文封蔭 1008-1134 ╱ 武封蔭 1008-1134 ╱ 恩蔭世襲 1008-1134 ╱ 仕蹟考 1008-1134 ╱ 文武職 1008-1134 ╱ 列傳 1008-1134 ╱ ","  田二十五年漢土官兵搜巴里坤隨帶纏頭回回北撤入山禽   賊數百人獲騾馬輜重無算哈拉薩喀禽賊一次旋赴烏魯木   齊總理駝馬糧餉解阿克蘇馬拊循士卒著積邊陲年五十八   歲卒於官 萬氏譜 參府志 郭璞字完太號峰山乾隆丙辰武進士  殿試授二等侍衛三   年授陝西延綏協都司八年夏以救城門火功遷甘肅玉泉營   遊擊十二年調永安遊擊十六年奉  旨逮巡撫鴉里克逹   對簿調護惟謹時爲温語安之不至自盡  上嘉之遷鎮番   營參將二十五年秋哈密金厰夫丁變璞偵得實乘間殲其魁   盡燔各砦栅  賞戴花翎遷哈密協副將二十九年從征巴   里坤逾年璞奮然請提本標精兵三千人直搗山峽破數砦獲   酋長滿立檻送京師  召見  賞賚有加授涼州鎮掛印 ","17卷 ╱ (清) 余良棟修 (清) 劉鳳苞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刊本"
17507,湖南,常德,"(光緒) 桃源縣志",光緒,1875,1908,1470,"卷十二 1439-1565 ╱ 尚徵志 1439-1565 ╱ 神異考 1439-1565 ╱ 災祥考 1439-1565 ╱ 古蹟考 1439-1565 ╱ 塚墓考 1439-1565 ╱ 古冢附 1439-1565 ╱ 金石考 1439-1565 ╱ 古鐘 1439-1565 ╱ 古銅器 1439-1565 ╱ 銅釡 1439-1565 ╱ 碑刻 1439-1565 ╱ 書畫考 1439-1565 ╱ ","江華縣敎諭文體英墓在白石村沈溪坪祖墳旁 山東高唐州州判文宗伊墓在郡城大 西 門 外烏龍港腰橋何家園   外 雲南徵江府路南州文鴻盛墓在馬頭山 直隸通州州同文運昌墓在貞女橋本宅後祖墳旁 四川勛陽縣知縣文德淹墓在新園 加提督銜記名協鎭文梅勝墓在杜靑村羅九坡灣 試選知縣闕闈墓在雲霞村蟠龍洲 浙江玉泉下沙穿塲鹽大使闕光朝墓在雲霞村羅家灣 湖北宣恩縣知縣向光謙墓在大里坪大楓山 孝廉張次星墓在邑北百四十里巴茅洲長灣 孝廉方正署巴陵縣敎諭龍縉墓在延口村西寺坪 ","17卷 ╱ (清) 余良棟修 (清) 劉鳳苞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刊本"
17507,湖南,常德,"(光緒) 桃源縣志",光緒,1875,1908,1521,"卷十二 1439-1565 ╱ 尚徵志 1439-1565 ╱ 神異考 1439-1565 ╱ 災祥考 1439-1565 ╱ 古蹟考 1439-1565 ╱ 塚墓考 1439-1565 ╱ 古冢附 1439-1565 ╱ 金石考 1439-1565 ╱ 古鐘 1439-1565 ╱ 古銅器 1439-1565 ╱ 銅釡 1439-1565 ╱ 碑刻 1439-1565 ╱ 書畫考 1439-1565 ╱ ","  疏何敢點污名筆而先生臭味先君又舅氏桑梓瓜葛因過   好不肖如孔李通家夫何敢辭先生以性命爲眞誼氣節事功   如玉屑之不欲著眼何有於翰墨而鳳毛麟甲世所共珍桃花   源之勝何可無此佳蹟令與元亮之記並垂天壤也昔羊叔子   感歎峴山悵然千古而從專鄒湛附以聲施至今先生品地非   叔子所敢望花源片石萬倍峴山余小子得綴名其間不啻從   事之於羊公抑何厚幸也 行書鄒元標題並書萬厯四十八   年庚申歲仲秋月吉日常德通判盧陵門人李一鳳立石桃源   通家後學江禹疏董沐拜書 碑高七尺四寸廣四尺二寸厚   六寸首鑴雙螭虎翼之以雲 觀劉禹錫桃源洞書壁輒題二絶碑 存    古今遷客長卿材大字猶存碧蘚隈我比朗州流更遠殘碑看 ","17卷 ╱ (清) 余良棟修 (清) 劉鳳苞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刊本"
17507,湖南,常德,"(光緒) 桃源縣志",光緒,1875,1908,1839,"卷十四 1792-1993 ╱ 藝文志 1792-1993 ╱ 文下 1792-1993 ╱ 記 1808-1993 ╱ 傳 1792-1993 ╱ ","   米井記              闕士琦 余遊靈巖十里内外山皆空無底行其上有空中蹴之聲意如 蓬萊五山常乘潮風土下根無所附著磨上蟻牖中人居行不覺 也高靈亦然洞左右多空穴傍數十井井多在溪底或寒或熱非 金繩銀床所可汲測豈九十九泉環繞如仇池耶溪旁有米井井 中石子隨水觱沸栗栗如米春秋不減不增余觀臨卭之火井漢 興則熾漢衰則微長安有雲井土德王則黄雲岀木德王則青雲 岀若兹井傳光潛飛殘星暗落榴珠自迸玉屑無聲而名字湮滅 不與諸泉伍則似以避地隱形自竄於兼葭秋水之外者也    纛旗山記             闕士琦 浴湯泉畢坐石上望兩山勢屏蔽天日不復見山外見山外山者 西北一角耳距西北山十里許爲纛旗山桃源山無絶雄莽者大 ","17卷 ╱ (清) 余良棟修 (清) 劉鳳苞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刊本"
17507,湖南,常德,"(光緒) 桃源縣志",光緒,1875,1908,1899,"卷十四 1792-1993 ╱ 藝文志 1792-1993 ╱ 文下 1792-1993 ╱ 記 1808-1993 ╱ 札 1878-1993 ╱ 書 1884-1993 ╱ 啟 1898-1993 ╱ 傳 1792-1993 ╱ ","墨蜚騫世推登瀛獨步從兹□磚日麗足供永叔之然藜喜見玉 燭風清欣傳令狐之歸院立□黼黻 彤廷甯僅光榮桑梓已耶 捷聽騶嘶歡深雀躍某邇者遊□象外棲志空山才非浩然詎敢 陪王維之㝛幕賦無司馬曷由官上林之品題仰羨高岡鳳鳴翻 慚下櫪驥老非遇阮眼誰哀王孫所望史館鴻文愈我頭痛石渠 桂句滌予塵氛立希霞蔚雲蒸無吝珠霏玉屑夫夷齊非尼父不 彰湜籍非昌黎曷著所有案頭巴韻欲浼故人筆削竊恐才愧太 冲或取飛言於覆甕書非呂氏難誇賞金於國門耑懇翰史綵毫 一贈瓊瑤弁首庶幾焦桐發響腐棗生光皆閣下所表章而品裁 之者也雲天高誼忘之何日羽便肅此佈候新禧臨池溯依無任 企切 國朝 ","17卷 ╱ (清) 余良棟修 (清) 劉鳳苞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刊本"
17507,湖南,常德,"(光緒) 桃源縣志",光緒,1875,1908,1975,"卷十四 1792-1993 ╱ 藝文志 1792-1993 ╱ 文下 1792-1993 ╱ 記 1808-1993 ╱ 札 1878-1993 ╱ 書 1884-1993 ╱ 啟 1898-1993 ╱ 表 1901-1993 ╱ 傳 1792-1993 ╱ 碑 1927-1993 ╱ 墓誌銘 1947-1993 ╱ 賦 1965-1993 ╱ ","唯唯願聞周子曰若夫漁仙之别洞據花源之上流層巒翥鳳絕 壑蟠虬支分丹穴形勝靑邱爾其帶以龍溪伏以馬石萬嶺流霞 雙峯削黛岌垣宮霍凸凹俱備左環右抱參差薈蔚芙蓉璀璨上 千銀漢縹碧輝煌下映岩房其東則有秦人避地桃花列岫白馬 雪濤綠蘿晴畫蒲九節而通靈芝千年而長壽巄疊疊而如波巖 斑斑而若繡其南則有穿石玲瓏水心岞崿仙掌盤紆漁網交錯 鮫人商徉於大澤木客悲吟於長壽□照射於谽谺輕烟於彴 略灘鳴夜以如號石衝波而欲攫洊澱縣碕礐硞䃕確雨過則碧 澗遊鯈飈舉則靑宵唳鶴其西又有靈巖三洞梅蘇二谿洞中則 有瑶葩玉屑龍象威儀光凝紫磨像儼白衣頳霞駁壁 <img n=""100""/>蘚殘碑 神女夜遊山鼠晝飛谿上則有黃麋帶子蒼鸛哺兒籀文石墨翠 瀲香泥汀莎岸芷䕃映漁磯舴艋容與籉笠猶夷其北則有犀石 ","17卷 ╱ (清) 余良棟修 (清) 劉鳳苞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刊本"
17507,湖南,常德,"(光緒) 桃源縣志",光緒,1875,1908,2014,"卷十五 1993-2220 ╱ 藝文志 1993-2220 ╱ 詩上 1993-2220 ╱ 樂府 1994-2220 ╱ 五言古 1993-2220 ╱ 七言古 1993-2220 ╱ ","蘂檢香氤氲醮壇烟幙或來塵外躅瑩若朝星析崖轉對翠屏 水窮留畫鷁三休俯喬木千級攀峭壁旭日聞撞鐘綵雲迎躡屐 遂登最高頂縱目望楚澤平湖見靑草遠岸連霞赤幽尋如夢想 綿思屬空夤緣且忘疲耽玩近城癖清猨伺曉發瑤草凌寒折 祥禽舞葱蘢珠樹摇玓瓅羽人顧我笑勸我稅歸軛霓裳何飄飄 童顔潔白晳重巖是藩屛馴鹿受羈靮樓居彌 一作 邇 淸霄蘿蔦成 翠帟仙翁遺竹杖王母留桃核姹女飛丹砂靑童護金液寶氣浮 鼎耳神光生劍脊虛無天樂來僁窣鬼兵役丹邱肅朝禮玉札工紬 繹枕中淮南方牀下阜鄕舄明燈坐遙夜幽籟聽淅瀝因話近世 仙聳然心神惕乃言瞿氏子骨狀非凡格往事黃先生羣兒多侮 劇謷然不屑意元氣貯肝膈徃往遊不歸洞中觀博奕言高未易 信猶復加訶責一旦前致辭自云仙期迫言師有道骨前事常被 ","17卷 ╱ (清) 余良棟修 (清) 劉鳳苞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刊本"
17507,湖南,常德,"(光緒) 桃源縣志",光緒,1875,1908,2050,"卷十五 1993-2220 ╱ 藝文志 1993-2220 ╱ 詩上 1993-2220 ╱ 樂府 1994-2220 ╱ 五言古 1993-2220 ╱ 七言古 1993-2220 ╱ ","   輓魯一男先生 有引           羅人琮   先生名男邑同里人明恩選貢生予師事之 國初己丑暴今   羅織黨人先生以病終於繫所 先生制科業灝氣類金陳嶽嶽標異彩每試輒冠軍尋狼專百□ 忠概鬱不伸遂使豪傑士憤與孟博倫我亦預黨人至今愧尙生 淒涼三更月空照采菱城 原注先生葬宅卧 為古采菱城地    白巖寺            永興訓 導邑人 文 鵠 月林  絕壁構危閣神仙應可託飛鳥小能度猿猱愁欲墮中有隱者居 寄想在寥澗呼吸通九關刀圭司槖籥石髄飽安眠玉泉止咽渴 朝夕響空音翛然疑老鶴    次元使君春陵行 并序   翰林編修順 天府尹邑人 文志鯨 跋浪號 石濤   余於乙未奉 命備員關東戊戌由丞躋尹乃頻年水澇廬舍 ","17卷 ╱ (清) 余良棟修 (清) 劉鳳苞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刊本"
17507,湖南,常德,"(光緒) 桃源縣志",光緒,1875,1908,2156,"卷十五 1993-2220 ╱ 藝文志 1993-2220 ╱ 詩上 1993-2220 ╱ 樂府 1994-2220 ╱ 五言古 1993-2220 ╱ 七言古 1993-2220 ╱ ","   答陳太守小方壺雪中放歌      高 㙑 憶昨過江迎上官朔風料峭吹寒雪風廻雪急撲面來耳鼻裂皴 凍欲絕歸來擁被學袁安一足誤伸冷於鐵天明片片封屋檐有 聲剝扣門楔傳呼筵開郡西齋太守主人僚佐客青鞋布韈府 中趨獸炭照眼電火掣紅燭歌舞錦堂舂不苦寒涼反苦醉讀 公詩殊欣然豈惟清詞霏玉屑謂是大雪平地尺蝻蝗避匿藏深 穴造物機緘閉重重一朝生發奇胎結相將豐稔賀明年冷署飢 凍何足說    豆青山            邑敎諭 湘陰人 楊先鐸 聲父號 木菴 靑山峩峩高岀天上與黃姑織女相鈎連下視羣峰盡培塿當空 獨立青螺旋昔有豆青女思夫涕滂沱流爲古井水瑩然鑑新磨 女汲則淸男則濁至今不肯揚其波水波不揚心似鐵泠洌寒泉 ","17卷 ╱ (清) 余良棟修 (清) 劉鳳苞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刊本"
17507,湖南,常德,"(光緒) 桃源縣志",光緒,1875,1908,2218,"卷十五 1993-2220 ╱ 藝文志 1993-2220 ╱ 詩上 1993-2220 ╱ 樂府 1994-2220 ╱ 五言古 1993-2220 ╱ 七言古 1993-2220 ╱ ","一十五日腰如鐵只伸不屈行跛蹩逢人未可道鞠躬遑問揖讓 拜跪諸瑣屑憶卅年氣如虹仰視雲漢手可抉科頭箕踞傲王 侯不肯握屈小節一自風塵遭困頓平生結習□□滅五十年 來物外身渾俗和光爲容悅何事此腰故態生又□詩人笑老拙 君不見五柳先生歸去來一腰不爲五斗折    殘歲雪後凍雨着木成介頃壓折山幾為童 釋常林 咸豐庚申十二月千山萬山大木折飢虎餓猿走且驚老鶴寒鴉 聲不絕其始漫天布同雲釀作鵝毛十日雪其繼霏霰凍雨隨紛 如瓊漿和玉屑着木堅凝枝幹僵琉璃戟乂珊瑚玦天風連夜括 地來末斷根翻石崩裂幽人枕上驚夢囘耿耿殘燈半明滅昔思 繞屋栽古梅□檐案笑自怡悅又欲倚松結茅亭苦學螺閉養樸 拙今喜兩願俱未成孤峯□上置棟棁不然林下蕭蕭臥袁安松 ","17卷 ╱ (清) 余良棟修 (清) 劉鳳苞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刊本"
17509,福建,龍巖,"(乾隆) 汀州府志",乾隆,1735,1796,138,"卷之三 131-182 ╱ 山川 131-182 ╱ ","   灘 縣東二 十里 鸕鷀灘 縣東一里許灘邊 居民多養鸕鷀 蛇王灘 縣 南   三十里灘邊   有蛇王石爐 九曲灘 蛇王灘下河水 湍急曲屈九折 紗㡌灘 王 屋   灘上一里許灘   邊有石如紗帽 王屋灘 縣南三十五里 有王姓者居此 磜灘 縣 南   一百里其上甚險   知府陳洪範闢平 放生池 因龍潭為之 勒大字於石 金乳泉   府宅堂東嘉靖間知府   邵有道闢為池今塞 法林袈裟泉 縣西法林 院有泉出   於石縫縫裂如袈裟狀郡守陳軒倅   郭祥正烹茗泉上聯韻命名新泉 湯泉 縣南 青太   里河田市周圍四十丈能熟生物邑人李兆蕡   有記又一在縣南安仁保由石竇湧出漑田甚   多    玉泉 縣東八十里流為瀑布舊有 佛庵前後植茶號為玉泉茶 魁星井 在 府   署   前 弼星井 府兵房 後今廢 祿星井 在推 官署 文曲井 廉星 ","45卷 ╱ (清) 曾日瑛修 (清) 李紱纂 ╱ 清同治六年刊本"
17509,福建,龍巖,"(乾隆) 汀州府志",乾隆,1735,1796,260,"卷之七 256-293 ╱ 古蹟 256-293 ╱ 石刻附 256-293 ╱ ","   安院 在府 西 新羅書院 在城南霹 巖内今廢 法林院 初名 三教   薦院更名   十方院 西方院 宋郭祥正詩欲出西方更少 留雲泉都占一巖幽勸僧洗   凈閣前竹要看   南山十里秋 元帝宫 在南 山下 天妃宫 在朝天門 外攀桂坊    望春宫 在縣東 攀桂坊 鎮龍宫 在河 田 如是菴 即斗母閣 在龍山下    伏虎菴 在左廂 五里 葉花菴 在縣東 白雲山 麻潭嶺菴 在古 貴里   宋端平間建崇禎十年邑   人募建今改為元壇廟 靖遠菴 在郡南八十 里長橋逕内    白鶴菴 在郡城 東南 朱紫菴 在郡頒 條門外 雲霄山菴 在縣 東八   十五里後山有巨岩流   出清泉如玉舊名玉泉 豐和菴 在縣治七 十八里 無垢    菴 在青泰 里河田 善福菴 在縣治 九十里 黃人菴 在府東宋 時有黃姓 ","45卷 ╱ (清) 曾日瑛修 (清) 李紱纂 ╱ 清同治六年刊本"
17509,福建,龍巖,"(乾隆) 汀州府志",乾隆,1735,1796,317,"卷之八 293-339 ╱ 物産 293-339 ╱ "," 單葉者有千葉者許將詩䔩䔩圓英淡粉粧肻隨  桃李春陽金刀不到春風外草密林深只自香   鳳尾 有二種大者高丈餘花穗生黃心而白英長 竟尺若鳳尾然一種高數尺花疏而香勝一  名鳳柳一名七里香  置書帙中可辟蠧 御帶 枝長花 密如帶 半丈紅 花如御 帶而差  大一名  棠棣 鷹爪 藤生花淡黃色末銳似 鷹爪夏開香如爛瓜氣 罌粟 花有五 色實如  小罌子如細  粟一名御米 御 一曰麗春花有 小如小罌粟 寶相 花類酴醾 而秀整過  之   玉屑 藤生花白 狀如碎玉 錦竹 一名石竹叢生高尺許花 如纈錦李太白有石竹繡  羅衣之句俗  呼天南竹 金燈 莖直上末分數枝枝一花光艷 如燈閩中呼為天蒜花葉不相  見   指甲 花小如密色可染指甲過于鳳 一名七里香漢帝常植于扶荔官 鶴頂紅  一莖挺生花開如  鶴頂鮮紅可愛 勝春 一名鬬雪紅又名月季花 如玫瑰香色次之四時常 ","45卷 ╱ (清) 曾日瑛修 (清) 李紱纂 ╱ 清同治六年刊本"
17509,福建,龍巖,"(乾隆) 汀州府志",乾隆,1735,1796,1884,"藝文 1616-2475 ╱ 卷之四十五 1616-2475 ╱ ","非忠貞久而益著公論久而益定耶嘗臆龍飛九五 依堯舜之末光者勳業爛然曾不得一祀於社而牢 祀無窮乃當時凜凜莫必其命之張公由斯而談孰 與公多耶公固不計有身後名然其心事皓若烈日 肅若秋霜水東日記載之金川玉屑附之鄭侍郎吾 學編紀之即今人人樂道之矣微正春記夫豈無徵    户口記          明  賴希道 夫户口供國課征徭役其係重矣然民有盛衰而户 口之損益因之永定創自成化户二千二百五十六 ","45卷 ╱ (清) 曾日瑛修 (清) 李紱纂 ╱ 清同治六年刊本"
17510,陝西,咸陽,"(民國) 鄠縣志",民國,1911,1949,615,,"秋夜月輕雲暗抱大夫松山家乘興恆孤往石徑穿林護短笻    草堂煙雨 煙雨涳濛障草堂毘盧古刹現毫光一乘慧業超千界萬斛明珠照十方爐篆氤浮 嵐霧合林岩香散野風凉廻廊細讀圭峯紀遙憶當年翰墨章    重雲雪巘 終南不老長年秀倐轉東風白了頭羣岫兒孫皤鬢侍一時林總玉田遊散鹽盡是 官山嶺飛絮疑同柳岸丘疊疊重巒惟瑜屑翹瞻我亦擁瓊樓    高冠瀑布 憑陵紫閣擁高冠萬丈飛濤瀉碧瀾溜滴梨花摧蕊蕚飄霏玉屑 <img n=""21""/>琅玕斜拖機練 三分白瀑漲懸泉六月寒山際涳濛夜淅瀟瀟風雨灑龍盤    靈沼瑞蓮 荷華爛漫致輕盈秀濯污泥岀水萍綠蕚叢中朝露渥可人時節午風淸地靈還憶 ","10卷 ╱ (民國) 段光世撰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515,浙江,寧波,"(嘉靖) 寧波府志",嘉靖,1521,1566,498,"卷四 490-981 ╱ ","阿育王山 同谷山之東昔阿育王見靈建寺其下 因以名山山腰有佛足跡入石二寸餘 有極目亭望海中山如丘垤 國朝知府孝感張 瓉詩曰萬松夾道隱鳴鐘望入承恩紫翠重古陌 行詢馴野雉禪堂延話起潭龍雲霞長護金沙井 日月平臨玉凡峰記得坡翁曾解帶公餘猶得暫 從容成都高第詩曰玉几山前列畫屏余沙泉上 飯青精野鷗渡水客愁破空露濕衣秋思清漫采 瑤花悲落日間觀貝葉嘆浮生故園巖壑知誰主 是處風煙重我情雲間沈愷詩曰凌風探海窟半 日與僧便身在青霄上人依北斗邊乾坤分楚越 今古此風烟欲訪洪崖跡思餐玉屑泉知縣辰州 胡鰲詩曰名山開玉几舍利擁瑶臺古木天邊起 溪光谷口開烟霞任出没樓閣獨崔嵬夜靜收餘 雨鶴鳴何處來郡人張邦奇詩曰記得當年黄鶴 樓凭闌時俯漢江流鄮峰今日層霄裏幾點青山 海上浮主事豐道生詩曰罷却觀燈出郭來東風 一舸上蓮臺滿樓春雪天花舞度嶺殘陽寶地開 ","42卷 ╱ (明) 周希哲修 (明) 張時徹纂 ╱ 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
17515,浙江,寧波,"(嘉靖) 寧波府志",嘉靖,1521,1566,598,"卷四 490-981 ╱ ","石門山 東岡 九龍潭 縣西二 十里 剡嶴潭 縣西三十五 里單于山巓 包家 湾潭 縣東南三十五里界于鄞 中有龍歲旱禱雨隨應 聖女潭 縣西三 十九里 查 嶴潭 縣西六 十里 天井潭 縣西北 二十里 黃公潭 縣西北三十 里其潭清深 溉高畈田數百畞餘會 石步山之水溉蔡嶴田 浚水潭 縣西北三十 里五磊山上 北雪 潭 縣西北三 十五里 趙潭 縣西北四十五里源出塘頭北 經石磾孫坪約二十餘里瀦為 溪潭舊有溝去溪之北引其流走 寶幢廣縱五里溉溪西田十餘頃 聖井潭 縣西北 七十里 浪港 山上 泉大寶泉 縣西二里在大寶山 之麓味甘色清可飲 玉泉 縣東北 三里宋 德祐間邑人馮德 謙甃井建亭其上 清泉 縣西五十里定水寺 之東廡其泉紺潔 池漁 溪嶴池 縣西四十六里列三口 灌田可三頃遇旱不涸 井天井 縣西北二 十餘里茅 ","42卷 ╱ (明) 周希哲修 (明) 張時徹纂 ╱ 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
17515,浙江,寧波,"(嘉靖) 寧波府志",嘉靖,1521,1566,635,"卷四 490-981 ╱ ","聲如震雷其下潭巖瀑尤奇潭之上有巨巖隆起 半覆潭上瀑㵼潭外水深黑寒氣逼人前有平石 如案方三四丈旁有石筍高七八丈人號為石筆 峰至此四顧毛骨竦然人以為眞龍所宅也旱禱 □應國 朝致 泉茯苓泉 縣治甬道西舊名清甘泉郎七 星井之一宋令馮多福立亭其 上自為之 記亭今圮 靈濟泉 縣西南一里即靈濟潭舊名包 家潭昔有牧童澣衣于泉得巨 鰻持歸臠為九段良久失去急往泉所視之而鰻 成九節復游泉中邑人靈之宋元豐中今向宗諤 開浚旱澇不盈涸歲旱致禱得九節鰻雨立霈宣 和中令周因搆亭其旁立碑以紀其異其流漑田 甚博左右環二三里 俱無旱患國朝致 馬嶺泉 縣東三 十里 靈泉 縣西日 嶺下寶 林院泉源一穴不枯不溢下䕃 萬家其深無底俗謂之海眼 青玉泉 縣西南 九十里 透 瓶泉 縣東三里大溪東岸其水注 以甕器則滲液□□故名 井七星井 見 上 師 ","42卷 ╱ (明) 周希哲修 (明) 張時徹纂 ╱ 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
17515,浙江,寧波,"(嘉靖) 寧波府志",嘉靖,1521,1566,695,"卷四 490-981 ╱ ","不主簿陳震嘗以旱 禱下山而作 平石潭 縣西南二 十五里 泉丹泉 在 丹 山下世傳陶弘景投丹于井泉味甘冽 以缾注之水珠透缾而出又名透缻泉 瀑布泉 見 靈 巖山 下 石泉 見大 鬱山 玉泉 見玉 泉山 甘泉 見東 臯山 池放生池 縣 南 百 步 魚池 縣東南三里十七都水深窊雖 大旱魚不死故名灌田五百畝 鑊底池 縣 南 五 里 雙蓮池 縣南八里有並 蒂蓮生因名 仰天池 與雙蓮 池並 荷花池 縣南十里六都寛廣多蓮故 又名大藕池灌田五百餘畝 屏風脚池 縣南半 河田中 瑞 龍池 縣東南十里廣七畝深九尺宋令許知 新因開下洋三河幷鑿此以利灌溉 劉家 嶴池 縣東南十二里亦 知縣許知新開 井大井 縣治政 平坊左 毛家巷井 縣東三 百步 孫家巷井 縣西三皇 廟之東 南菴井 在西南 門内 瓦窑 ","42卷 ╱ (明) 周希哲修 (明) 張時徹纂 ╱ 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
17515,浙江,寧波,"(嘉靖) 寧波府志",嘉靖,1521,1566,722,"卷四 490-981 ╱ ","爵谿廵檢司廵檢一人 司吏一人 石浦廵榆司廵檢一人 司吏一人 玉泉塲鹽課司大使一人 攢典一人    學校 司馬氏曰古者居肆造士其所從來遠矣虞有膠 夏有序在頖之詩以頌魯公昭教本也明君悊牧 罔不潤澤菁莪廣厲學官之路而學社鞠蔬圃朋 徒相倚席而嬉君子是以知否政矣郡自唐肇州 以來學亦興起其間廢置廣狹及規條餼養厚薄 ","42卷 ╱ (明) 周希哲修 (明) 張時徹纂 ╱ 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
17515,浙江,寧波,"(嘉靖) 寧波府志",嘉靖,1521,1566,844,"卷四 490-981 ╱ ","凡三間東為土神祠西為厫三座凡十五間 廣積三倉在錢倉城中為㕔事凡三間後為室 几五間左為土神祠右為厫四座 廣積四倉在石浦城中為廳事凡三間後為室 凡三間東為土神祠又為厫三座 陰陽醫學公署缺僧道會司公署缺 玉泉塲鹽課司在縣南十里中為㕔事凡三間後 為室凡三間右為土神祠東西列廊共六間外 為門三間鹽倉十一所 陳 <img n=""30""/>倉 木瓜倉 下庄 倉 厫后倉四團 浦東 ","42卷 ╱ (明) 周希哲修 (明) 張時徹纂 ╱ 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
17515,浙江,寧波,"(嘉靖) 寧波府志",嘉靖,1521,1566,1078,"志二 1069-1141 ╱ 山川上 1069-1141 ╱ 卷六 1069-1141 ╱ "," 長春 雞冠 石菊 丁香 海棠 金錢 水仙 本名雅蒜元祐 間始盛得名 山茶 玉簪 萱草 旱蓮  紫荆 荼䕷 金鳯 即鳯仙俗呼 為滿堂紅 蘭 有蓀蕙 三種 二  蓮花 有紅蓮白 蓮千葉蓮 紫薇 俗名百 日紅 山丹 薝蔔 即黃 梔花  望春 即報 春花 嬰粟花 茉莉 一丈紅 子午花  金雀兒 山樊 即海 桐 雀李 一名 郁李 黃雀 散水 陽和 已上五 縣同 素馨 木香花 闌路錦 即貼梗海 棠已上鄞 慈 同 玉繡毬 産 鄞 玟瑰 麗春 聚八 錦帶 寶 相 含笑 玉屑 佛見笑 躑躅 結香 已上 產慈 ","42卷 ╱ (明) 周希哲修 (明) 張時徹纂 ╱ 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
17515,浙江,寧波,"(嘉靖) 寧波府志",嘉靖,1521,1566,1132,"志二 1069-1141 ╱ 山川上 1069-1141 ╱ 卷六 1069-1141 ╱ ","斤一十一兩九釐常股塩一千七百九十九引三 百四十一斤一錢七分八釐四毫有積塩一千一 □九十九引三百六十斤一十兩八錢三分六毫 每歲啇引出入折色塩八百二十五□及本色塩 六千 引 玉泉塲十一團 竈户共一千七百五十丁半 總催十五名歲辦額塩二千 五百二十一引三百六十六斤九兩八錢内除水 鄕納價竈塩七十引二百一十三斤五兩八錢開 發象山縣徵銀徑解本塲實徵濵海竈塩二千四 百五十一引一百五十三斤四兩内計折色塩九 十四引三百八十三斤五兩一錢五分本色塩二 千四百二十六引三百八十三斤四兩六錢五分 常股塩一千四百五十六引七十斤二兩七錢九 分有積塩九百七十引三百一十三斤一兩八錢 六分每歲聽啇出入二千五百二 十一引三百六十六斤九兩八錢 本府巡鹽應捕 十五名每月每名限獲鹽三百四十斤共該塩 五千一百斤塩船一隻人犯一名如無獲罰銀若 ","42卷 ╱ (明) 周希哲修 (明) 張時徹纂 ╱ 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
17515,浙江,寧波,"(嘉靖) 寧波府志",嘉靖,1521,1566,1164,"志三 1141-1184 ╱ 山川下 1141-1184 ╱ 經制志 1141-1184 ╱ 卷七 1141-1184 ╱ ","每名銀二兩 按察分司門子二名每名銀二兩  府館門子二名每名銀二兩 本縣直堂門子 二名每名銀三兩六錢 本縣隸兵三十六名每 名銀六兩 本縣耳房庫子一名銀六兩 本縣 獄卒三名每名銀七兩二錢 捕盗應捕一十五 名每名銀五兩四錢 廵鹽應捕八名每名銀五 兩四錢 本縣儒學門子三名每名銀七兩一錢  本縣儒學庫子二名每名銀七兩二錢 本縣 儒學斗級三名每名銀七兩二錢 啓聖八等祠 門子共一名銀七兩二錢 預備倉斗級一名銀 七兩二錢 存留倉斗級一名銀三兩 廣積一 倉斗級三名每名銀五兩 廣積二倉斗級二名 每名銀五兩 廣積三倉斗級二名每名銀五兩  廣積四倉斗級二名每名銀五兩 帶辦税課 局廵欄二名每名銀八兩 玉泉塲工脚六名每 名銀三兩 陳山廵檢司弓兵三十五名每名銀 五兩 爵谿廵檢司弓兵三十二名每名銀五兩  石浦廵檢司弓兵四十名每名銀五兩 昌國 ","42卷 ╱ (明) 周希哲修 (明) 張時徹纂 ╱ 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
17515,浙江,寧波,"(嘉靖) 寧波府志",嘉靖,1521,1566,1367,"志七 1348-1369 ╱ 秩祀 1348-1369 ╱ 物土志 1348-1369 ╱ 卷十一 1348-1369 ╱ ","侍郎愈懋文墓 在縣西南五 十里金家嶴 尚書楊王休墓 在趙嶴 司側 尙書楊燁墓 在縣西四十 里儒雅洋 章太傳墓 在東唐山今有翁 仲存焉名無考 進士俞夔墓 在縣西十五 里厲家洋 招討副使倪九疇墓 在梅溪烏 巖之陽 韓侯元禮墓 在縣西南五十里 大巖下今名大墓 尚書錢唐墓 在縣南十里白 石玉峰山下 諭葬死事千户易紹宗墓 在縣東比四     十里玉泉山 ","42卷 ╱ (明) 周希哲修 (明) 張時徹纂 ╱ 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
17515,浙江,寧波,"(嘉靖) 寧波府志",嘉靖,1521,1566,1435,"志九 1416-1491 ╱ 物產 1416-1491 ╱ 貢賦 1416-1491 ╱ 卷十三 1416-1491 ╱ ","翳星炳而不耀熾而晦兮如巨浸含山鬱然高峙 婉成章兮如回鱗盤鳯培風映流盡不污兮如廣 漢清江觸山蹯地三傳之餘訓所以提領而振紀 夫然揭大訓示丕包裹太極幹旋二儀秦火熾 烈兮斯文不焚梁風浸滛兮斯文不漓嵩嶽可磨 兮斯文不磷江河可竭兮斯文不淄夫潛龍雖神 無慶雲不能雄升海鵬雖大無扶摇不能高飛日 月雖明無陰陽不能扶其運天地雖大無風霆不 能示其威是必表大訓之宏規存素王之遺跡申 以齋戒擇以日月篆以丹青鏤以金石發天語飛 宸章錫玉札示四方付之有司而實兹堂焉豈無 制而然哉宏規下蟠法持載於坤也宏宇上府均 覆燾於乾也大楹古礎柱石堯舜也山楶層巒鞏 固羲軒也離離群桷矩義之方也差差衆椽規智 之圓也望之崇然形德之體也即之沉然蓄道之 淵也垔以白盛質以示素也飾以丹漆潤以容文 也若回若翔樂之和易也如軒如翼禮之周旋也 通衢修塗敞孔孟之步也重垣壯址闢楊墨之□ ","42卷 ╱ (明) 周希哲修 (明) 張時徹纂 ╱ 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
17517,浙江,杭州,"(光緒) 富陽縣志",光緒,1875,1908,1314,"卷首 40-2256 ╱ "," 則寺僧即千遍公為宋僧錄時所請也其建置則中起  佛殿以奉釋迦蓋為一山之領補也旁有玉泉含潤亭  軒畢具與樓室接則皆諸衲游息之所也洪武中立為  叢林俾靈巖等刹屬之一時緇素來歸寺益以盛歷歲  既久佛殿就圮所存者惟法堂五楹因移釋迦像於内  以備延祝永樂十有四年堂亦遭同禄之變佛像蕩然  矣當時僧徒尚衆如月軒滿公□章郁公皆力可有為  但欲修葺廊廡與前所建亭軒而已具於佛殿則皆憚  於改作故久而莫新也有志興復者獨雪島上人之師  方智圓也師本鋭意重新曾以己貲市材若干將欲興  工會寺連年奮於賦役而師亦被逮藩司雖已得雪其  事則以遘疾不起尚能立命其徒曰佛殿吾志也今弗  克就吾不為瞑目矣汝等當勉為之上人親耳其言遂  與同事常良洎弟岫等停其龕於含潤軒下先罄其衣  鉢所有餘則募衆結緣以寺之前後地逼文筆伏龍二  峰故止於法堂舊址略加增闢相土度地僉以為宜於  是材木雲集斧斤雷動不二閲月殿起三楹前後方正  廣高如制氣象規模有加於前蓋經始於宣德八年十  月初吉告成於次年正月終旬也上人復以余解組於  家且嘗託交方外乃具其寺之興廢與今重建歲月來 ","24卷 ╱ (清) 汪文炳修 (清) 蔣敬時纂 ╱ 清光緒三十二年刊本"
17517,浙江,杭州,"(光緒) 富陽縣志",光緒,1875,1908,1352,"卷首 40-2256 ╱ "," 年□□□氏婦  人集資建復   按以上寺院庵觀悉照舊志登載而後起新採者因   太蕪不能詳註祇得於每區總列其名以附舊志   寺院庵   觀後也 東北區各寺觀   如意庵 安 辰 慈修寺 春 茗 淨土庵 同 上 大士庵 新 順 眞覺寺 同 上   玉泉庵 同 上 普潤庵 長 福 朝陽寺 同 上 淳佑庵 同 上 泗洲庵 同 上   大山庵 同 上 永壽寺 長 壽 圓通庵 同 上 廻龍庵 同 上 觀音寺 四 仙   白雲庵 同 上 一峰庵 同 上 宿雲庵 同 上 紫竹庵 開 化 甘露庵 同 上   樂岫庵 同 上 觀音庵 同 上 青龍庵 同 上 長生庵 同 上 福慶庵 同 上   普濟庵 同 按紫竹甘露樂岫在開化十二觀音青龍 上 在開化十三長生福慶普濟在開化十四 ","24卷 ╱ (清) 汪文炳修 (清) 蔣敬時纂 ╱ 清光緒三十二年刊本"
17517,浙江,杭州,"(光緒) 富陽縣志",光緒,1875,1908,2070,"卷首 40-2256 ╱ ","瓊花水月半春集芳養樂眷樂挹香藥洲眞珠資國其亭 則湖心望湖候仙放鶴壑雷瀑雷清心香月桂影瑤津彩 霞虚白花光翠光寒碧灩碧雪錦振衣清風清興垂雲思 剡香巴文杏夢謝曲水居然虛舟瓊芳雨花回軒枕流福 泉冷泉香林泳飛清觀見心流芳見山肅儀宜對集賢雙 珠通雲齊雲紫微翠微其寺則昭慶凈慈玉泉大佛廣照 普安寶雲兜率瑪瑙靈芝金牛吾鵲壽星普提寶林圓覺 興教彌陀治平報國法雨維摩眞如極樂法相法因高麗 修吉集慶靈應八通水月龍井虎跑萬壽空律惠昭大仁 棲眞安福其菴則摩尼棲雲福泉上善三一正宗通元智 ","24卷 ╱ (清) 汪文炳修 (清) 蔣敬時纂 ╱ 清光緒三十二年刊本"
17524,山西,運城,"(同治) 稷山縣志",同治,1861,1875,1268,"卷之十 1111-1331 ╱ 藝文下 1111-1331 ╱ 詩撰著總目 1111-1331 ╱ ","羽毛飲我醇醪消鄙吝一聲長嘯滿晴臯 感憤中來讀楚騷問天天遠更兼高途窮阮籍惟澆 酒命蹇劉郎不賦餻最是知心堪把臂非關隕涕醉 揮毫行旌欲動情無限頭白訂交許幾遭    孟夏偕褚香谷訪思文書院山長王麗堂半隱     亭對月之作 凉風習習疑秋令青燈吚唔愜幽性姑射年開冰雪 天霏微玉屑斜花徑崆峝美人萬頃波手持并剪裁 雲羅聲落九天發歌嘯臭蘭垂露嫣然笑月中仙桂 ","10卷 ╱ (清) 沈鳳翔纂修 (清) 鄧嘉紳纂 ╱ 清同治四年石印本"
17525,雲南,保山,"(民國) 龍陵縣志",民國,1911,1949,636,"卷之十五 580-668 ╱ 藝文志下 580-668 ╱ 金石刻 580-668 ╱ 雜著 580-668 ╱ 歌 584-668 ╱ 行 596-668 ╱ 謡 613-668 ╱ 五言古 633-668 ╱ 七言古 580-668 ╱ 五言絶 580-668 ╱ 七言絶 580-668 ╱ 五言律 580-668 ╱ 七言律 580-668 ╱ 曲餘 580-668 ╱ 詩餘 580-668 ╱ ","常於詞賦慕相如獨坐茅齋讀子虚觸眼塵埃隨燕雀憂時肝 膽對樵漁猴啼巫峽遥牽淚雁過衡陽不寄書留滯烟波滇海 客秋風秋雨十年餘 黄菊風微過草亭白醪香滿勝湘醽丁年去國憐蘇武投老還 鄉羡寕金馬樹寒淸鶴夢蠶叢雲起見龍形虹橋北望傷心 地江上雙峰晚更青 豪吟金馬復連然搨盡韋郞五色牋海上風烟俱作客天涯雲 物自相憐松涼月坐華亭寺花暖春遊碧玉泉一別昆明池上 路滔滔流水八經年 ","16卷 ╱ (民國) 張鑑安修 (民國) 寸曉亭纂 ╱ 民國六年刊本"
17527,遼寧,錦州,"(民國) 北鎮縣志",民國,1911,1949,58,,"大石橋河 城南一里源出醫巫閭山玉泉寺東南流繞大石橋 又東南流入東沙河 南沙河 城南十二里源安醫巫閭山由牽馬嶺東南流合東沙 河入海即閭陽驛河 西沙河 城南三十一里源出醫巫閭山青巖寺其在北者名泥 河在東南名西沙河南流散漫 雙峰河 城西南二十里在二十里舖之南源出醫巫閭山背陰 寺流入泥河 舖前河 城西南二十里源出二十里舖泉東南流至二十里舖 南又東南流至祖家屯南散漫 ","6卷 ╱ (民國) 王文璞修 (民國) 吕中清纂 ╱ 民國二十二年石印本"
17527,遼寧,錦州,"(民國) 北鎮縣志",民國,1911,1949,63,,"满 井 左城西北三里水味甘美雖旱不竭        楊郎泉 在城西北一泉出為楊郎河 玉 泉 在城西醫巫閭山玉泉寺 蘇家溝 在城南四十里 松川溝 左城西南五十里      ","6卷 ╱ (民國) 王文璞修 (民國) 吕中清纂 ╱ 民國二十二年石印本"
17527,遼寧,錦州,"(民國) 北鎮縣志",民國,1911,1949,168,,"雙泉寺 在城西十二里 玉泉寺 在城西十五里 小朝陽寺 在城西十五里 觀音洞 在城西十五里 迎水寺 在城西三十里 五峰寺 在城西三十里 龍潭寺 在城西三十五里 靈耇寺 在城西三十六里 靈崖寺 在城西四十里 琉璃寺 在城西北二十五里              ","6卷 ╱ (民國) 王文璞修 (民國) 吕中清纂 ╱ 民國二十二年石印本"
17531,江蘇,淮安,"(光緒) 淮安府志",光緒,1875,1908,1890,"卷二十九 1786-1947 ╱ 人物 1786-1947 ╱ ","醵金會葬孝子為傭以償之悲思成疾逾年卒又諸生邱 玉泉監生牟桂榮皆有孝行桂榮侍母疾曲盡勞勩不假 婢媪父老多方以娛之撫兄女孤甥如已出 丁珩字佩元舉人弟琳字崑田進士珩歷當塗睢寧訓導 嘗修學宮教學子有師法士服其教琳性伉爽凡鄉閭利 病及有關風教者常抗論於有司前無所詘以知縣需次 廣西權龍州同知有當官稱卒於任祀郡城三台閣 陳師濂字步溪號霽堂舉人性孝友少從從兄師灝學師 灝方正尙義督課嚴厲師濓奉教甚謹終身敬事不敢逾 尺寸從弟某幼遠出不返百計求得之為謀昏娶生理咸 ","40卷 ╱ (清) 孫雲錦修 (清) 吳昆田纂 ╱ 清光緒十年刊本"
17532,湖北,恩施,"(同治) 巴東縣志",同治,1861,1875,208,"卷三 158-217 ╱ 建置志 158-217 ╱ 城池 158-217 ╱ 學宫 158-217 ╱ 公署 162-217 ╱ 壇廟 168-217 ╱ 倉庫 177-217 ╱ 養濟院附 158-217 ╱ 驛站 180-217 ╱ 郵政附 181-217 ╱ 舖遞 197-217 ╱ 寺觀 201-217 ╱ ","  天臺觀在治西北八十里天臺山廢   玉泉觀在治西北八十里元渡河廢   元聖觀在治北九十里茅坪圯   八角觀在治南五十里安居   飛梁觀在治西五十里萬石河廢   回龍觀在治西七十里水府   興龍觀在治西南二百里風木村廢   馬路觀在治西南二百二十里廢   東華觀在治西南二百六十里家社坪明隆慶初建 ","16卷 ╱ (清) 廖恩樹修 (清) 蕭佩聲纂 ╱ 清同治修光緒重刊本"
17532,湖北,恩施,"(同治) 巴東縣志",同治,1861,1875,770,"藝文志 761-832 ╱ 五古 761-832 ╱ 七古 761-832 ╱ 五律 761-832 ╱ 七律 761-832 ╱ 五絶 761-832 ╱ 七絶 761-832 ╱ 五排 761-832 ╱ 卷十六 761-832 ╱ ","到東送過巫山峯十二混沌行來不自由青山見人幾 行淚世上風波處處有不似歸巴當蜀口君不見蘆花 淺水漫行舟潦倒清宵一尊酒    秋風亭故址        國朝 邑令 司世教 寕晉 人    秋風亭上秋風起風㪚荒亭咽江水臨風懷想搆    亭人將相勲名垂宋史於今宋祚已成空漫道雷    陽老寇公惟有巴山頭上月年年依舊伴秋風    巴東守戎陳玉泉以遷秩去賦此贈之               國朝               邑令 齊祖望 鷄澤 人 ","16卷 ╱ (清) 廖恩樹修 (清) 蕭佩聲纂 ╱ 清同治修光緒重刊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1,,"  原序   粤自列侯貢俗太史觀風方陳輿獻上之天府歷三代漢唐以迄今兹代有成書凡山川之   勝方物之殊人情土俗之湻漓喆士賢臣之出處以及政賦德教之繁 盛衰靡不具載所   以詳攷稽資治化也我 朝定鼎後興學崇文卄餘年來博求典籍其於天下之志乘一書不啻勤勤勸纂矣然或海澨   山陬篇殘簡斷續先啓後必待其人予茲讀當邑一志而有感焉予以己酉季夏銓授當陽   即聞吾鄉遊楚者道邑荒疲狀謂彈丸僻邑萬山交錯加以兵燹之後土蕪人稀咸為予難   之予曰士人服古入官行吾志焉爾敢與地方爭難易哉及乎捧符就道叱馭星馳履境之   初憑車流覽遠望玉泉紫蓋諸峯鬱蒼綿亙近漱沮漳淯溪諸水澄澈縈環雖凋敝之遺村   煙落落而民風湻樸易於為治固不得以彈丸視之矣蒞任後適值 上憲檄徵邑志乃知   邑志尚無成書所存斷殘篇方經攝篆 婁公與邑之薦紳碩彥遠蒐近輯搦管成㠸授   之梓而未告竣也亟取藁本披讀則見夫山川紀也方物詳也名臣大儒文章政教悉班班   可考也纖巨靡遺瞭如指掌矧其間摛詞簡雅寓意風規足為千百世之鑒觀所謂續先啓   後必待其人者婁公與邑紳其攸歸與諸君子任其勞予竊享其逸矣雖然予之所應為者   諸君子有以先之諸君子之欲為而未逮者予安可不有以助之學宫之傾圮未修也城垣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10,,"   續修邑志序   邑侯 阮孝通先生之宰茲邦也以 相國孫又秉名父之訓不鄙夷敝邑因俗為治加意   拊循政平而訟理士悅而民和自堤防賓興諸務靡不修舉甫及二載曡奉 臺檄催修邑   志按敝邑志乘一修於康熙時再修於乾隆末至今且七八十年未事續纂典籍缺少傳聞   寥落衆有難色 先生獨毅然圖之延召儒流會議增輯若者任采訪若者任集貲 先生   乃創為體例區分門類而手自纂次既成則義法謹嚴咸中典則衆謂 宗岱  獲預編次宜有   言以識之 宗岱  承學既淺齒又居鄉先達後力謝不敏衆皆强之不休乃謹述其顛末焉夫   僻陋巖邑介在山谷間雖未得與通都壯縣相提並論然竊嘗得諸載籍所紀與故老傳聞   矣兹非山陽公子登臨徙倚之區乎蜀漢上將雄烈不凛然如生乎朱子發之闡明易旨胡   文定之羽翼春秋遺書不猶有存者乎才人英雄則如彼大儒淵源則如此而皆萃此一方   然則敝邑雖褊小其何慚於上國又况數千年來良有司煦嫗而化導之遺愛未沬其挺紫   蓋玉泉沮漳之英靈而起者或高勛上第或忠節著聞以及孝子順孫貞女節婦聯翩繼跡   紛綸照耀為山川增壯者指不勝屈今 先生皆網羅掇拾登之竹册而條貫統飭無雜無   漏號為信史誠曠代盛事哉 宗岱  既為敝邑幸益願與邦人士女爭自琢磨蒸成善俗以副 聖朝時雍光被之 休風而無負 賢侯裒輯表章之盛意也不尤懿與同治丙寅仲秋月治下晚生鄭宗岱謹識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13,,"序 運鈞  讀文選至王粲登樓賦雅愛其文辭及讀魏志本傳裴注引典論亦盛稱粲長於辭賦并 奬茲編信所謂騁騏驥於千里者也賦稱挾淸漳之通浦倚曲沮之長洲又稱北彌陶牧西接 昭丘吾讀其辭吾未知斯樓之安在也而李注文選引荊州圖記曰當陽東南七十里有楚昭 王墓登樓則見所謂昭丘本乎是則昭丘已在當陽東南而樓且在昭丘之東其不在今日之 縣治亦明矣按縣治述古蹟稱東城在治東一百四十里今荊門州治東即古當陽縣城然則 今之縣治其方位既與古殊其稱仲宣樓則謂在玉陽山頂舊誌謂即城南樓惟賦内沮漳並 舉不應在今縣治古麥城在沮漳之間庶幾近之又稱昭丘當在麥城西距縣治五六十里然 則今日之當陽城既非古城則所謂仲宣樓者亦必在沮漳之間與昭丘麥城相近乃與賦合 運鈞  贛淸江人也吾先祖行商於黔遂為黔人淸末應試入北都浮沈農署者十有七年足不 出都門一步戊辰之秋轉赴南都去秋以 舊友涿鹿呂公督察湖北第九區兼治宜昌招我 來助乘循巡屬縣得載筆追陪首至當陽 縣尹熊公歷述斯邑山川之美土地之富人文之 秀物產之饒予得審聽於旁穆然生愛慕之思又登玉泉歷長板景行古人而於仲宣一樓尤 遐想不能置及辭當陽赴遠安傍沮水行而後歎所謂曲沮長洲者果質而不妄典論所稱於 辭無所假良足信歟今 熊尹以縣志難得擬即舊籍而重印之請 呂公為序而並及於 運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15,,"   序 當陽縣志昉於前淸康熙九年係以劉子鴻之舊藁為嚆矢而由李大令芳增纂而出者也嗣 後一修於乾隆五十九年再修於同治五年補續於光緒十五年卷列十九門分十二考据賅 博採輯精良如伍子胥築驢磨二城則本之酈道元水經注權國在南郡當陽非之今當陽則 本之杜預左傳注洵屬允當惟以周將軍墓即周倉墓是否與陳壽三國志相盭以三家市即 三户津是否即項羽敗章邯之三户津此中尚不無疑問余以民國甲戌督察九區行政而當 陽實為轄縣行部時見關陵圮敗正在集款修葺而當陽熊大令明春復慮縣志之年久失修 也計同治五年至今已近七十年矣滄桑變幻迴異疇曩文獻蕩佚識者疚心則重修斯志自 為急務然採訪編纂顯微闡幽又非旦暮間事也都人士之稽古者咸惴惴於舊版之無存其 新者益無從著手故重刊舊志尤為急務乙亥春熊大令以此商之於余余嘉其意在網羅舊 聞也爰慫惥付梓以為抱殘守缺之一助比者地方多故軍書旁午民尠職方以訓人望太史 之軒得有斯志庶幾古人之流風餘韻洋溢於玉泉紫蓋間乎特余媿不文而雍容揄揚潤色 鴻業尚有待於博雅之君子云爾 民國二十四年乙亥仲春湖北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羅經猷識於宜昌公廨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65,"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疆域 古者茅土受封不過百里慎固封守有定制也自分天下為郡縣而歷代變置廣狹懸殊焉 國家聲教覃敷車書混一邑之疆域似無庸深論然宣化承流責在守土百里之外不同風非 偶然也當邑本瘠土而西枕夷陵北跨臨沮東連郢鄀南帶沱江在山水之交為四達之地截 長補短廣袤約百五十里因地制宜識者於此觀治術焉志疆域 東至荊門州之三界冢七十里至州治一百二十里西至東湖縣之土溪舖七十里至縣治一 百五十里南至枝江縣之祜春坪六十里至縣治一百八十里北至遠安縣之木瓜鋪四十里 至界山六十里至縣治七十里東南至江陵縣之新埠河七十里至縣治一百五十里西南至 宜都縣之三界場八十里至縣治二百一十里西北至南漳縣趙家河一百八十里至省垣水 路九百五十里陸路九百里至京師水路六千一百三十里陸路三千六百八十里    總甲 邑本四十六總 舊志明初省縣入州兼有沿江馬良荆臺德化四鄕旋與荆門分壤以沿 江馬良入荆門以荆臺德化屬當陽初轄三都尋分八都今為四十六總 今分為四十八總在城内外 曰上二三四五總在四鄕者四十三總曰瓦窰曰沙溪曰謝柏曰官壋曰脚東曰香爐曰胭脂 曰土橋曰週二曰合溶曰花栗曰滋泥曰沙倒曰榴花曰魚兒曰清洋曰金沙曰深港曰紫蓋 曰易家曰黑龍曰黃石曰玉泉曰大蓮曰小蓮曰尖總曰板總曰夾馬 初止尖板一 總今分為三 曰普通曰章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74,"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當陽縣志卷二   方輿志 下     山川    國主山川邑亦宜然資險阻阜財用清淑之氣於是萃焉歷代建置往往以山川得名各    崇其在封內者而已當邑雖蕞爾而水環沮漳平分楚望玉泉紫蓋領袖群峰靈秀所鍾    非偶然矣豈徒登高臨流藉為名勝哉志山水 山 玉陽山在縣署西北又名仲宣臺縣治主山也自青谿山入境分為二支西支玉泉為紫蓋東   支之盡則為玉陽左襟沮水右帶玉泉群峰環繞烟樹萬家誠一邑之偉觀   凰山在治西四里玉陽山之來脈也兩翼舒張其形如鳯故名亦名金鳳山 五鳯堆在治南傳漢時五鳯八龍見此故名去堆三里許即龍鳳川亦名八龍潭五鳯洲見述   異記 玉泉山在治西三十里初名覆舟山高九百丈上時有異氣非煙非霧亦名堆藍山下為玉泉   寺隋智者道場寺旁有智者洞北有顯烈山顯烈祠在焉東為石鐘峽下有乳窟水邊茗草   蘿生葉如碧玉名僊掌茶見李白詩序古稱棲霞靈巖玉泉國清為天下四絕袁中道云玉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75,"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泉尊特紫蓋寬博青溪秀媚玉泉堂奧也紫蓋門户也青溪園囿也遊者以漸而入彌深彌   妍可謂得遊山三昧矣 紫蓋山在治南五十里頂方而四垂若繖蓋狀林石皆紺色故名道書所謂三十三洞天也山   半有紫蓋寺後有孝先閣碧霞洞煉丹井下有綵水甘馨異常舊傳葛玄鍊丹於此又為樊   夫人昇仙處登其上江帆在目東南諸山皆可指數誠治南一名勝也荊州記曰山有石金   每雲晦輒見金牛出食光照一山即金之精耳 柴柴山與紫蓋相連五代僧天皇道悟居此有石室甚幽 九子山在治北十里九峰嵂崒紫翠絪縕山麓有仙姑洞石磊匕如旋螺傳為曹何二仙姑棲   眞處 錦屛山在治北五里沮水繞其西南 狼尾山在治南五十里 龍泉山在治東北十五里重岡疊巘翼抱若城中峰高聳其下為龍泉寺左為龍泉相傳即遠   公卓錫湧泉處後有遠公洞右為胡文定公墓 武安山在治北倒流橋之西群峰層折如相拱揖 許由山在治東十里沮水與玉泉會於其前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78,"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音寺巖在治西三十里舊有一音寺峰巒重疊為玉泉中路 梯兒巖在治西十五里即西屛山石徑險絕雲壑幽深上有觀音殿文昌閣 佛耳巖在治西十五里壁立沮水之濱巖間有洞躋攀頗艱 七孔巖在治西三十里壁立如削下有七孔故名 聖母洞在聖水寺前歲旱民取水祈雨多應 眞武洞在玉陽山麓巖上勒有眞武洞天四字 高家洞在治北五十里怪石臨溪洞口豁開行數十步頗平曠可容數百人雲氣嵌空陸離萬   狀已復巉石突起絕無徑路捫蘿直上得小竇蛇行乃得度復平曠如前漸細為門忽石筍   倒垂距地尺許下有渣窅不可測投以石轟轟有聲仄足避潭抱巖乃得度巖間石乳幻結   悉作佛龕藉裀趺坐如塑像洞後有穴達他洞微露曦光過此幽闃寂汵霧氣逼人無敢窮   其底者按山半有孔如城門由斜徑上不知為石穴行數百步隔小峽上為南臺高十餘丈   廣數丈旁山如獅面山如球下山如屛澗水當其右藉以利灌漑云 臥龍洞在治北五十里山頂一窟深不可測探者如入鼠穴數十步乃得平曠處高廣十餘丈   石乳螺結蝙蝠倒棲其上一徑斜通闊數尺深約里許泉自中出清冷可掬按山有洞一甫   入甚狹歷丈餘豁然開朗高八九丈廣十餘丈遠數十丈可容數千人 白龍洞在治北六十里即白龍溪溪水流逕鞏河入沮水洞臨溪澗峭壁崚峋緣巖右行仄徑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79,"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達山腰洞作三窟高廣呵十餘丈石壁玲瓏或作五色石田七畛如阡陌狀清泉外注下㵼   於溪深入輒有氣逼人燈炬皆息洞後有穴可通呼應人語其中皆能響答按洞中有數百   蝙蝠不得常見外有樟樹十餘株土人結舍其中以避流宼云 百家洞在治西二十里洞懸沮水之滸陡逼無徑由山頂委折乃得入 遠公洞在龍泉西山半巖間晉慧遠趺坐處 楞伽峰在玉泉東七里為神秀道場唐僧法瑱自玉泉至度門夾道皆植松因名七里松 已公嶺在治西二十里唐僧齊已曾結廬於此因名 九女廂在治北削壁千尺俯臨沮水遙望若張素幕山半有洞深廣數丈土人因鑿數十窟以   避宼 三牛嶺在治北六十里山脊三石形似臥牛 以上續 舊志 鐵人谷在治北七十里山谷間有四石甚巨鐵色人形故名 將軍山在治北七十里山半屬遠安 藏馬谷在治西十五里近乾溪 巖兀洞在藏馬谷控山帶水古木參差 紫雲山在治東南百餘里傳元無聞和尙誦金剛經有紫雲見故名 以上五山依舊志補人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80,"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水 沮水 左傳山海 經皆作雎 出鄖陽府房縣 漢為房陵 屬漢中 景山 荆山 之首 東南流逕遠安縣青谿注之又東逕當陽城玉泉   注之又南逕麥城西楚昭王墓東又南入天津湖與漳水合 舊志  漳水出自南漳荊山東南流過蓼亭折而西南過古編縣城 按城當在今石人山之 陽荆門西北南漳界上 南至縣北淯溪注   之又南過麥城與沮水合入天津湖漢書地理志注禹貢南條荊山東北漳水所出東至江   陵入陽水陽水入沔行六百里 按陽水即揚水在今江陵縣地水經注龍陂水經郢城南東北流曰楊水江陵縣志楊水發 源於紀山逕龍陂橋入海子湖宋史孟珙傳沮漳舊自江陵城西入江因障而東之俾繞城  北入於漢據此則沮漳入沔當是宋末水道又方輿紀要云孫吳時引諸湖及沮漳水浸江陵以北地以拒魏兵  號為北海則沮漳會楊水自三國時已然顏師古漢書注之文當本於此今江陵長湖濱有關沮口是其故道也 舊志云東南出沙   倒灣右會沮水分二支一支過枝江界會沱水入江 按此一支 今已淤塞 一支過萬城由荊州入江 按古時 沮漳入  江在江陵赤岸近世江徙而北遂由筲箕窪入江云      按沮漳二水網絡群流入邑境而始大然以之視漢不過十之一其視江則百之一耳迺    與江漢並稱楚望母亦逼近郢鄀王氣所鍾楚之富强肇基於此周頌漆沮洛卜澗殆    此類與 洈水在治東南按水經註漳水逕麥城南洈水注之山海經曰洈水出東北宜諸之山今合溶   東南有數港入漳沱水當在其中惜不能詳 沱水舊志謂水自江出逕縣治東南與沮漳合又經枝江縣境東入於江爾雅水自江出為沱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81,"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按今枝江縣境董市江口一帶即沱水也 按沮潭南流過枝江界右分一支出鷂子 口即沮漳曾沱故道今已淤塞俗名乾河 淯水出治東廣福山西注於漳亦曰臼蓮池即白社明李賢淯溪記曰一水縈迴清澈可愛 玉泉在玉泉寺階東有泉湧出俗名金龍池郭璞遊仙詩序稱玉泉潛行九萬八千里通天竺   注震旦指此玉泉流至山門外珠泉北來注之折流而東逕已公嶺又東過治南入于沮按   玉泉入沮在治東南七里俗名三里港 珠泉在翠寒山下近智者洞每鼓掌即串珠而上東流與玉泉合 熨斗陂在治東南八十里按郡志綠林山水流逕圓臺山南匯為熨斗陂唐李端赴蜀詩云琵   琶寺裏響空廊熨斗陂前野戍荒指此宋末郡守吳獵嘗遏走馬湖熨斗陂西北至李公匱   以限戎馬今麥城東南十餘里有走馬堤 金沙灘在治南一百二十里流沙如金沱江之灘也山海經曰沮漳之淵有神鼉其狀人面羊   角虎爪出八有異光殆謂此也今治南十餘里亦有金沙灘沮水之灘也未知孰是 昭溪港在治北六十里近三牛嶺一水迴環仍與漳合傳楚昭王返國經此 金龍潭即遠公洞在治北十五里龍泉山下傳宋徽宗時建明堂遣吏取水於潭投金龍鎭之   故名 紅泉為金龍潭旁流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84,"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江六渡口皆沒於河 舊志一作唐郭子 儀修未知何據 仲宣樓本在玉陽山頂舊志謂即城南樓一樓也而荊襄互爭借為名勝考荊州仲宣樓乃五   代高季興建本名玉沙樓又名望江樓宋陳堯咨始改此名襄陽距沮漳尙遠則樓在本邑   無疑惟賦內沮漳並舉不應在今縣治古麥城在沮漳之間庶幾近之舊志無所考 長坂在城西一里詳事紀 道旁有碑刻有長坂雄風 四字為當陽八景之一 橫矛處在治東北五里名官橋乾隆二十四年邑令苗肇岱重修立石 壽亭侯印宋紹興間洞庭漁人獲送寺中淳熙四年僧眞慈將獻東宮夜發光怪乃止宋司馬   知白有記 按漢壽地名享侯爵名印文當日漢壽亭侯宋 司馬知白記止曰壽亭侯印未知何據附記 別部司馬印 關某司馬印皆三連環紐玉泉舊志云此二印至元世尙存又胡琦傳云別部   司馬印方一寸其一印方一寸五分兩環相連系於紐文半譌惟司馬二字可辨今失 智者洞為智者靜修處袁中道云石理甚堅中若夏屋洞下有井與大江為盛衰 幻霞洞在堆藍山石紋如霞故名洞前有柴紫菴詳寺觀 寒亭在智者洞左菩提菴古木蕭森下有溪流景色幽絕宋人詩話云玉泉山寒亭過客多題   詠一名翠寒 白蓮泄在淯溪寺右晉遠公至此掬水浴白蓮生水面因名又名白蓮社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85,"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丹井在紫蓋山葛仙翁鉉煉丹處今僅眢井耳 鐵鑊在玉泉寺内隋大業十一年造 張燕公碑在度門寺唐張說撰文盧藏用書 唐賢詩碣宋慶歷間荊門軍守曲臺謝公錄唐人玉泉詩八篇刊石康熙四年邑紳楊州彥梁   山金栗引之重建碑亭 曹將軍港按讀史方輿紀要權水出西諸山北流太子岡會流為曹將軍港唐曹全晸劉巨   容敗黃巢於此因名 按當在今 荆門北境 文定書院 詳古蹟胡文定墓  北山書院在沮水北宋朱震朱巽兄弟讀書處 讀書臺在治東四十里方山上宋唐介讀書處 時習館宋侯仲良讀書處舊文昌閣地 太子岡在治北元文宗為太子時駐蹕所也百官進食皆不受惟啜一茶克學詩云玉輅金根   駐此岡一巵鳳髓進霞觴豈知四十餘年後老樹殘蟬送夕陽 按岡在荆北境 今鍾祥界上 梳妝樓在玉泉寺宋明肅皇后自蜀入都曾過此及貴因建此樓黎巽詩畫樓不可見寥落秋   草荒鏡作空山月無人更理妝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86,"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龍眉龍角宋明肅皇后賜以鎭山者今失 鐵塔在玉泉寺山門外 鐵釜在玉泉寺內釜有三各重三千斤二為元至正五年造一為十一年造 鐵鐘在玉泉寺內鐘有二一為元至大元年造一為延祐七年造今存又雲板一宋元祐七年   造今失 三公臺在城西南明萬歷時中丞趙賢守藩王旋巡臬鄧林喬三公問俗登此 三家市在治東南六十五里柘林灘上相傳舊有小市久廢舊志謂即三古户津地 蓮花坪在治西五十里鄭家坡下相傳陸地生蓮今大蓮小蓮二總名本此    八景 附  紫蓋晨鐘  龍泉夜月  堆藍晩翠  長坂雄風 鵠岸漁歌  錦山牧篴  玉橋秋雨  金嶺朝烟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87,"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陵墓 附  關聖陵在治西五里今章鄕總地背西面東門臨沮水四望平矌水外山環亦形勝也陵為土   阜高二丈甃石為垣加扶欄其上周二十餘丈墓門有碑書漢時官爵覆以亭亭前數武即   寢殿也考之吳歷孫權以諸侯禮葬之此邦之人相沿墓祭歲以為常宋開寶中詔置守塚   三户淳熙中襄陽太守玉銖始建祭亭環以垣牆樹之松柏元至元中玉泉山僧慧珍翦其   荊榛封其邱壟作祠門以表之明成化三年勅修武安王墓邑令黃恕請立廟春秋祀之 見   關陵紀略   此廟祀之始餘詳祀典 楚三王墓在湮沈湖之濱今兩河口柏木港花栗園諸處往往有華表出地尺餘明崇禎元年   耕夫偶啓一壙見墓門扃閉亟掩之大抵地近荊郢歷代多貴戚家不必皆楚王墓相傳近   紫蓋山有五代高氏暗塚七 舊志  楚昭王墓在治南八十里 舊志    按王粲登樓賦曰西接昭丘昭丘當在麥城西距縣治不過五六十里今治南七十里即枝   江界 荊王墓在黃泥岡岡上舊有楚莊王廟按漢唐宋封荊王者三漢荊王賈在淮東宋荊王元儼   未嘗之國惟唐荊王元景高祖莫嬪子貞觀十年徙封荊尋為荊州都督有惠政後以罪誅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92,"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物產    自禹貢詳三品之金職方重丹銀之利歷代土貢見於史志者間有異同當邑本荊楚地    所產皆日用尋常之物不列於土貢可不志志之以備其體亦可見民風之醕樸焉志物    產 當邑家業耕穫所植百穀頗饒嘉種稻分秔糯麥别來牟曰棉曰苧曰麻曰豆載之不勝載也 水之族若鯉魴鯽鱖鰱鯖蝦鱉螺蚌之屬亦紀之不勝紀也樹之屬松桂栝柏桑柘梓桐槐柳 楓榆其種不一菓之屬梅杏李桃梨柿棗栗橘柚橙柑其種不一蔬之屬早菲晚菘露葵霜薤 其種不一藥之屬枸茱萸菖蒲芍藥葛术艾蘇半夏牛膝其種不一羽之屬有百舌畫眉蒼 鷹錦雉老鸛毛之屬有虎豹鹿麞麂豺獺其種不一至於家之所畜鵝鷄羊豕其種不一要 皆各邑所同也惟有玉泉仙人掌茶不常見 舊志    舊志論曰嘗讀禹貢而深歎古人用心之醕也籍其所有而民不以為病故可得而籍也及   覽職方物土之宜視禹貢不啻殺焉此即旅獒之志也考山海經荊山其陰多鐵其陽多赤   金而禹貢亦惟金三品然則首山之銅卞巖之璞皆不誣也宋人得玉而獻之非果忠田父   得珠而棄之非果愚懼禍也然則方產之志如之何紀其常而已或曰美斯傳傳斯志常何   紀為雖然大美不言不言之美美矣哉常也者有其美者也美也者失其常者也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98,"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當陽縣志卷三   建置志    城池    城所以保民池所以保城方城漢水全楚之形勝則然非所論於一邑當邑負山阻水城    小而固介乎荊宜之交為川楚衝要昔人所稱用武之國則城池又不僅一邑之保障也    夫設險守國政之常經預備不虞古之善教金湯之籌在守土者深加意焉志城池 城周六百四十丈有奇高二丈厚丈二尺門四東曰紫蓋南曰鳳川西曰玉陽北曰清漳樓櫓 亦四其北曰仲宣樓敵臺守舖各七水門五皆甃以甎石城西北跨玉陽山東南以沮水玉泉 為池西北則引眞武港水環之明成化間鄖陽劉石之亂州同知嚴端 通志 作陽 築土垣廣一里袤 一百二十步尋圮知縣姜英復築之正德中知縣劉珵始甃以石北瀕沮水築石磯以障之水 怒輒囓城隆慶間知縣張松疏河故道捍以長隄水患稍弭議修城未果萬歷三年守道 通志作 參議 王旋巡道 通志作 僉事 鄧林喬知府趙睿詳請拓築董其事者署縣事經歷任夢榛知縣方岳也崇禎 七年甲戌寇薄城以女牆低故䧟九年知縣區懷瑞增築女牆浚濠而深之 國朝順治二年闖賊餘孼高李等踞西山中再䧟城毀為平址十二年知縣唐彥修復規模 粗具歷久易圮 以上 舊志 康熙四十四年署縣事縣丞張士祺重修雍正五年以後知縣王仲桂周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106,"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堞矣 三元閣在城外東南今廢 文峰塔在治東南十六里科甲冢上咸豐八年邑令黃鐘鳴相度其地倡捐重建共七級高九   十九尺空其中螺旋而上可眺江漢亦勝景也塔東建一祠宇奉祀 文昌而守之以僧形   家謂塔作辰戌二門上元中元宜開戍門下元宜開辰門云 青雲塔在東門外演武場東嘉慶元年廢 迴峰塔在治東南五里玉泉入沮處地名三里港嘉慶元年廢 育嬰堂在東門内雍正十三年知縣仝沆建 今圮  養濟院在東門外乾隆二十四年知縣苗肇岱重建 演武廳在東門外廳前為演武場又前有照牆一座乾隆中重建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134,"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胭脂社倉存穀七十石六斗九升二合九勺                     土橋社倉存穀五十二石九斗二升二合三勺   金沙社倉存穀一十二石九斗四升四合   深港社倉存穀二十二石三斗四升二合一勺   易家社倉存穀三十二石二斗一升四合五勺   黑龍社倉存穀四十八石二斗三升六合六勺   紫蓋社倉存穀五十三石二斗二升二合二勺   鞏河社倉存穀一百三石四斗六升八合五勺   小蓮社倉存穀六十二石七斗四升五勺   大連社倉存穀六十三石一斗二升四合五勺   尖板社倉存穀九十二石七斗五升二合 按此總自嘉慶後分為三總尖總四十一 石零板總三十石零夾碼總二十石零   玉泉社倉存穀一十五石九斗九升一合   普通社倉存穀八十一石六斗九升五合三勺   清水社倉存穀九十石六斗六升三合五勺   桑林社倉存穀七十六石二斗八升八合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144,"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玉陽書院云 膏火公田 龍泉寺田二百五十畝 清水總乾隆二十 四年寺僧清億捐   原租銀六十三兩零咸豐十年縣令任道鎔酌定章程每年預支租錢一百五十八貫八百   二十一文 玉泉寺田一百七十一畝七分六釐 玉泉總    按舊志乾隆二十四年寺僧起山捐田二百五十畝内有前任川湖總督蔡毓榮置田百畝   以供玉泉香火者道光四年奉藩司檄撥還玉泉寺存田一百五十畝及前縣令苗肇岱將   公項贖回玉泉絕產二十餘畝實存書院田一百七十一畝七分六釐原租銀四十三兩二   錢七分咸豐十年改折預支租錢一百六十串一十文 烏鴉藤廟田二十八畝 花粟總    原租銀十四兩咸豐十年改折預支租錢二十五串二百文 三星寺田四十畝四釐 以上見續舊志    原租穀十六石每年籽驗收租嘉慶六年佃民呈請無論豐歉每年折租銀六兩四錢前縣   令汪開雲批準在案咸豐十年改折租錢十九串一百文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150,"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駐防馬兵二名戰兵四名守兵十九名 分防各塘兵                                  慈化寺塘守兵四名   官壋塘戰兵一名守兵四名 以上東南路    易家坪塘守兵五名 南路    普通寺塘守兵五名 西南路    蓮花坪塘戰兵一名守兵四名   玉泉寺塘守兵四名 以上西路    七孔岩塘守兵三名   峽口塘守兵四名 以上西北路    張王廟塘戰兵一名守兵三名 北路    清水鋪塘守兵四名   鴻橋塘守兵四名   漳河口塘戰兵一名守兵四名 以上東北路按北路舊有塞口山塘乾隆中縣令衛肅以巡檢 司移防河溶而漳河口密邇深山易於藏㚥移塞口山塘於此 急遞舖 原設馬三十二匹雍正十年裁減 八匹乾隆三十三年奉文全裁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151,"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總鋪在城   東南通荊州曰金沙舖 按舊有合溶舖後裁    西通宜昌三鋪曰黃沙曰玉泉曰蓮花   西北通遠安三鋪曰梯子曰峽口曰馬家   東北通荊門三鋪曰清水曰桑林曰鴻橋   按邑之兵制宋時隸荆門軍明成化初鄖賊劉千斤之亂都御史白圭奏撥遠安千户所官   兵一百名輪戍當陽萬歷時都御史孫應鼇奏請撤回明季流寇之亂生民荼毒當邑尤甚   無防禦故也我朝定鼎初西山餘孼時出為患順治十年始撥安協中軍一員來邑駐防康   熙五年改撥荊門營守備六年改設把總十年仍以守備駐防十八年復改把總二十年始   撥遠安營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協防外委二員分防駐劄共馬步官兵一百三十六名至今   因之    民壯 附  邑之民壯原編一百名除扣解辰州軍餉十一名扣解安陸府後十名又奉文裁減十九名 所存聽役尙六十名後復奉文裁減實存民壯十八名詳賦役志   舊志論曰民壯古之鄉兵也募民間之壯者為之而領之以主薄其器械皆自備無事則擇   其尤者守城池護庫獄有警則策以應敵此民壯之舊制也屢奉裁減所存惟供縣役非復   昔之民壯矣附載於此以備參考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153,"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寨堡    當邑西北岡陵東南川澤人烟散處無大村落歷代流宼之亂居民或因山為險或阻水    為固適足以禦小醜耳至   國朝嘉慶初教匪滋擾奉旨山地則扼險結寨平地則浚濠築堡務期聯絡聲勢與官軍相    掎角此寓兵於農之至意亦堅壁清野之良法也承平日久其遺址猶有存者著之於篇    以示安不忘危云爾志堡寨 百寶砦在治西北五十里四壁峭削下瞰沮水山下為通遠安大道 觀音砦在治西北五十里形如頓鼓四面壁立石工於山腰鑿路架木為梁乃得上明季邑人   史孔修重修上有觀音廟故名彝陵葉太史鐵葊撰有碑記咸豐初年重修為西北砦垣之   冠 擊鼓砦在治西北五十里峭壁摩空後臨沮水嘉慶初教匪之亂居民憑險其上數年始歸咸   豐二年重修 以上三砦鞏河總  揚旗岩砦在治西北四十里鞏河三洲黃連交界處山形如獅高五六里躡其巓東望荊門塔   山西望陵巫峽諸峙在目青溪玉泉列其南沮水繞其北形勢最為險峻上有廟曰祖師   殿歷代流寇入境三總之民扼險於此得安堵焉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157,"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兵事 邑在荊峽之交為用武之地歷代烽火頻警生民塗炭事紀載之詳矣其前代戰守之事及 國朝翦除餘孼平定小醜凡在邑境有關於軍政者備載於此亦可見用兵之方略焉誌兵事 宋末襄樊陷荊州守臣張夢發陳危急三策其二曰城荊門軍當陽界玉泉山 增  明崇禎七年春正月流寇䧟縣城署縣事之府照磨何 失 名 代理典史之經歷沈 失 名 漳河口巡檢   司徐萬化死之居民死傷甚衆會鎭竿副將楊正芳率步卒五百人兼程進剿賊衆宵遁邑   人建楊公祠以祀之詳見古祠 舊志  十一年賊伏西山時出焚掠巡撫方孔炤駐縣堵剿楊羅二將追賊至黃蓮坪食盡道窮戰死  舊志      按楊羅二將舊志闕名今查東湖縣志軍内載崇禎十一年督師楊嗣昌駐彝陵明年賊    犯境檄副總兵楊世恩荊門州守羅安邦赴援云云或即此二人附載以備參考 十三年巡撫宋一鶴監軍道孔貞會督理京營太監劉元斌總兵孫一元以兵駐縣進剿賊隊   逼近邑境時為官兵所獲九月招降賊目白貴駐紮乾溪一帶以資捍衛 舊志  十四年春二月張獻忠自蜀中東竄時督師楊嗣昌困獻賊於梓潼賊宵遁督師偵得之度其   間道於某日可抵當陽傳檄下縣預為之備屆期果至賴都司楊治及降營白貴等力守縣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204,"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當陽縣志卷九   祠宇志    古祠    邑之壇廟列祀典者詳矣至玉泉亦有顯烈祠河溶亦有文昌宮他如雙忠祠四賢堂楊    公祠之類皆前代有功德於民至今祠宇未盡廢也附於壇廟則溷抑之寺觀則誣茲别    為一類列於祠宇之首雖曰民間尸祝然蜀祭諸葛潮祀昌黎人心所繫千百世不忘可    也志古祠 雙忠祠在治東南七十里柘林灘上舊祀申包胥屈原二大夫今廢 按遺址猶存俗名老廟坡  北關廟在北門外河街 顯烈祠在玉泉寺北内祀 關聖珠泉經其前嘉慶二十二年丁丑傅相阮文達公方制楚閱   兵過此題額曰最先顯聖之地 漢忠義祠在西門外内祀張桓侯趙常山以都督趙累等三人配乾隆二十四年縣令苖肇岱   倡建 張趙祠在治北五里官橋今廢 張桓侯廟在西門外咸豐二年居民重建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207,"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寺觀   祗園蘭若幾徧寰區論者恆以方外置之然名山大川林泉幽勝之處往往樓閣參差照耀   雲霞詞客騷人於此騁遊覽寄吟詠焉矧前代碑碣及鐘鼎遺文流傳於琳宫梵宇間閱千   百年猶有存者雖蕞爾一邑其勝蹟為不少也著之於篇以備稽考當亦藝林所不廢云志   寺觀 玉泉寺在治西三十里即智者禪師道場隋開皇初勅建賜寺額詳玉泉志乾隆二十四年知   縣苗肇岱倡捐修毘盧殿天王殿並寺前石橋餘詳山水 東禪堂有講經臺般舟堂敕書樓西禪 堂有十方堂藏經閣文殊樓傳燈樓 柴紫菴在玉泉寺左有堂曰淨名明萬歷時公安袁宏道建宏道與其弟中道嘗讀書於此 大通寺在玉泉寺東楞伽峰亦名七里松 度門寺在玉泉寺東即神秀道場有碑唐張說撰文盧藏用書 一章寺在玉泉寺東亦智者道場今廢俗呼為音寺岩見山川志 大雲寺在治西南二十五里乃眞公蘭若即南菴 龍泉寺在治北十五里晉孝武時慧遠法師駐錫處 淯溪寺在治東四十里晉遠公道埸明永樂十三年重建 觀音寺在東北九十里漳河口隋大業己酉年建為邑中十五寺之一溪河自東北來繞寺後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224,"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李遙號襄水雎州人以進士起家清勤有幹略蒞任時軍需旁午遙面折都統根將軍念邑小 而衝有不便民者次第除之或以常規獻却不受軍中需煤急督者欲減其值遙備陳伐煤之 苦於上憲力抗兩章京督者聞之王王怒遥單騎至荊謂謁者曰當陽令見王盛氣以待遙詞 氣不屈縷陳民苦乃改容稱良吏邑困以蘇他如新學宮毀淫祠清賦锐嚴保甲善政頗多手 著鐸書簡檏茂者董其鄉務期户曉未及一載告歸公暇題詠甚多而玉泉闢異文定墓碑黜 邪崇正尤為儒者之文 祝長庚  人才識練達撫字心勞折獄尤明允適西山遺孼嘯聚境內震駭長庚密率兵役 星夜往獲首亂者置之法餘黨悉散未幾卒於官民感泣焉 鄭永颺昆陵人甫下車詢民疾苦力除陋弊嘗曰養馬者去害馬耳當邑凋殘之餘還定安集 維余之責徒以法令繩民民豈能堪值以水郵造萬斛艘邑不勝困颺面陳上官形於愁歎卒 格於議乃貸以償凡為邑補殘缺救困窮約捐金三千有奇蒞任既久官民相習勸農之暇歷 覽青溪玉泉諸勝嘯詠移曰去官時士民遮道感泣 衛肅字伯恭號蘭町河南濟源人乾隆甲戌進士由翰林院編修充山東副主考來宰當邑課 士勸農雖嚴寒盛暑無倦容戊子大軍赴滇過荆門邑方辦夫馬芻豆民力難支時肅奉文陛 見歸歎曰邑僻小詎堪此時 藩司駐荊門肅單騎往見訴以難辦狀反覆辨論卒減十之九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238,"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武職補遺  千總雷起龍         劉世寶   右二名俱在康熙十年以前 見玉泉志其實授署事未詳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290,"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文苑   茲邦文章之士著錄自國朝始蓋前代俊流淪湮者多矣夫蜀得司馬相如始擅詞賦之聲   閩得歐陽詹始以古文名二邦之士自此含英咀華如雲而起矣無他鬱之久者宣必暢也   若茲邦者仰其山紫蓋玉泉孕靈而誕秀睇其川清漳曲沮噴珠而濺玉吾見自茲以往家   雕龍而人吐鳯也况紛綸宿彥名播簡篇者已導其先路哉未沬前芬方揚後馥作文苑傳 栗引之字長伯前明孝廉聯芳嗣子也博學多聞由選貢考授縣丞性曠達不樂仕進移居青 溪山中茅屋數椽泊如也每攜老僕背書囊入玉泉鬼谷諸幽處兀坐把玩發諸吟詠其陶寫 天眞不染塵氛如此生平惟楊州彥稱莫逆交唱和無虛日初邑乘廢缺引之毅然重修兵燹 後搜訪維艱得殘篇於劉鴻儒家摩挲考究彙次成書一切治亂沿革瞭如指掌而於賦役風 俗土宜諸條尤三致意焉他如玉泉山志亦出手裁著有大雲樓稿子宗高亦以能詩稱 熊荷生字擔人邑貢生幼勤學為文一軌先正家貧授徒於鄕出其門下者多知名士 謝申裔邑庠生篤學工文里黨知名 劉續祖字二史少失怙受學於許白雲未冠補邑庠嘗遊長林諸生方矜談石鼓文續祖證辨 娓匕聞者靡不傾折為制藝規有明諸家神骨畢肖家貧授徒能誘掖後進一語之合必獎勵 焉初有志進取兩入都門艱於遇歸輒放情詩酒嘯歌淯溪方山間所著詩古文辭獨闢畦徑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01,"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流寓    勝母則曾子不入朝歌而墨翟迴車古之人偶焉託足必慎擇其地里仁所以為美也然    風俗之轉移又往往視乎其人邑自仲宣作賦振起人文迨有宋名儒如唐質肅胡文定    朱漢上諸公棲遲林泉以講明道學此邦之人承其餘緒百世下猶不失為純謹之風蓋    其薰陶涵育者深也憑弔遺跡心嚮往之矣作流寓傳 魏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獻帝西遷家長安善屬文蔡邕見而奇之曰吾家書籍文章當盡與 之年十七辟黃門侍郎以西京亂不就鄕人劉表為荊州牧往依之粲貌寢通侻表不甚重作 登樓賦以自傷表卒劉琮降魏辟為丞相掾遷侍中朝廷制度悉咨之建安二十三年從征吳 道卒唐 孟浩然襄陽人好義節詩名重開寶間王維極推之隠居鹿門山嘗往來荊門漳沮間陪張曲 江遊玉泉有詩 杜觀甫弟甫在伺有續得觀書迎就當陽居止之作 五代 梁震蜀人後梁開平元年進士取道歸蜀時荊南節度使高季昌僭號開府荊臺慕其名留之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04,"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侯仲良字師聖河南人嘗寓當陽顏其居曰時習乃二程之甥得其傳胡安國子宏師事之朱 子每稱其人清端勁直不愧師門云 何參彝陵人博學孝義不求聞達隠居當陽稱處士云 舊志列隱逸傳  明 袁宏道字石公登萬歷壬辰進士歸益鍵户讀書除吳縣聽斷敏决案無留牘未解官起順天 教授歷國子助教禮部主事歸臥柳浪湖上凡六年以清望推吏部驗封主事改文選尋移考 功員外郎立歲終考察群吏法疏上報可遂為定制遷稽勳郎中移病休沐不數月卒於家年 四十三萬歷中年王李學盛行宏道昌言排擊以為唐自有古詩不必選體中晩皆有詩不必 初盛歐蘇陳黃皆有詩不必唐人唐詩色澤鮮妍如旦晩脫筆硯者今詩纔離筆硯已成陳言 豈非性靈剽擬所從來畏乎一時聞者神解翕然宗之石公與弟小修嘗讀書玉泉柴紫菴又 最愛紫蓋青溪往來嘯詠甚多 袁中道字小修公安人十歲著黃山雪二賦五十餘言長通經史游情詩酒以豪傑自命嘗泛 舟西陵走馬塞上窮覽燕趙齊魯吳越之地足跡幾半天下而詩文亦日進歸學李龍湖有志 出世操觚應舉懷利刃切泥之歎久困鎖圍流離世故有憂生之歎萬歷丙辰始成進士授徽 府教授遷國子博士乞南得禮部儀制歷官郎中旋乞休以疾卒年五十四有珂雪齋集朱彝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08,"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從師南嶽誦法華經獨具慧悟將復遠逆母止之曰甘旨誰供顗指茅化為稻指水化為油遂 入天台又居金陵光宅寺隋開皇初晉王廣既平陳迎顗西上止玉泉山因為表請立寺居數 年復還天台示寂於石城 唐宏景玉泉寺僧懷讓惠眞皆師之詔居京師主法席後偕道俊還山中宗命朝士賦詩以餞 別 神秀河南尉氏人本李姓少為諸生游學江表年五十始受具於東都天宫寺問法於黃梅宏 忍大師忍歎曰吾度人多矣懸解圓照無如秀者東山之法盡在子矣儀鳳中結廬玉泉之東 曰度門蘭若天后召至都許肩輿上殿命於舊山置度門寺中宗尤加禮重神龍二年示寂於 天宮寺壽百餘歲謚大通勅歸葬楞伽峰之麓張說撰碑文盧藏用書禪門傳北秀南能兩宗 分列獨孤及云秀公師弟兩京法主三帝國師度門之盛如此而曹溪寂如矣    按禪門謂神秀與惠能同師宏忍匕五祖也秀為北宗能為南宗俱稱六祖云 一行内黃人張公瑾孫初隱嵩山後住當陽山曾奉勅考正前代歷法造開元大衍歷 五代齊已俗姓胡益陽人性耽吟號詩囊與鄭都官谷相友善晩年託跡江陵作渚宮莫問篇 十五首以見志常往來玉泉題吟甚多著有白蓮集十卷孫光憲為之序 宋道悟婺州東陽張氏子神姿挺異精修梵行初棲禪於邑之柴紫山學徒嚮風時裴均尹江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09,"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陵問法勤至師坐而揖之裴愈加皈向後歸荊州天皇寺元和丁亥四月示寂 慕容玉泉寺僧宋天禧末詔修玉泉寺賜三千金置常住田並賜龍眉龍角鎭寺 元廣鑄號鍾山玉泉寺住持時唐賢詩碑蕪沒於荊門鑄請舁回本寺 明正誨號無跡邑人劉氏子幼讀書多解義十歲祝髮於石寶山年三十詣荊南訪天柱和尙 柱器之留三年遍閱大藏柱沒乃之兩都登講席慈聖太后賜千金修玉泉寺正誨自都歸省 訪度門於玉泉東七里見古寺荒涼榛棘滿目然修復遂老度門閉關靜修天啓六年正月 先期告逝至期端坐說偈說畢而逝塔於楞伽峰神秀塔旁著有八識略莊子註及諸文諸稿 以上釋        當陽縣志卷十三終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58,"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當陽縣志卷之十六    藝文志    立言居不朽之一文詞特其末爾然大者闡明至道潤色王猷次亦摛華掞藻照耀簡編    並為邦人所艷稱茲邑自仲宣作賦首振大雅逮燕公曲江襄陽諸賢碑碣詩歌輝暎川    巖至漢上易胡氏傳出則羽翼六經抉精藴超百家矣士生其間景慕前徽而沮漳二川    揚清匯淑輔以玉泉紫蓋諸峰磅礴元氣含孕秀靈於是懷文抱質者不啻人擷春華士    藏秋實采其尤者著之於篇令稽古振奇之士雖千百世文采有所表見焉志藝文   藝文志 上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62,"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玉泉寺智者禪師碑文               隋  皇甫昆 當陽縣令  蓋聞乾元資始三辰著象於天坤道資生萬物動行於地皇王於是建國賢聖所以垂文起名 教而莫同制威儀而有別至如畫卦觀爻蓋取隨時之象綜經織緯會通為政之辭大禮同和 大樂同節安上治民移風易俗斯迺生前之事略矣可言死後之間仲尼弗語縱使絳雪縈空 玄霜拂樹餌金丹而九轉吞玉髓而千年乘雲也駕九色之鉉龍游漠焉控三山之素鵠逍遙 瑀臺之上容與珠闕之間未窺解脫之門終趣蓋纏之境唯正覺淵冲眞如玅有不生不滅無 相無言隨緣應質則假色成形隨類觀音則因聲亦說故有白銀千尺之體紫金丈六之身八 部般若之文四種悉檀之義神通自在慧力無窮因導化行開示悟入皈依者盡發菩提迴向 焉普豋常樂是以獮猴建墖遂生忉利之天野雁銜華復往彌陀之國豈直日藏沙門孤遊正 道月光童子獨見如來四生因茲度脫六道藉此超蘇實火宅之高車昏河之大筏若乃周室 昭王之世影奪恆星漢朝明帝之時光夢如日使旋西域化漸東都寘像南宮申心北面自摩 騰入洛羅什遊秦名教更宏道風斯熾經臺像閣寶墖香山麗溢巖阿綺盈都邑豈期後魏眞 君之歲後周建德之年靈廟一除伽藍再滅形容廢毀文字散遺響落瓊鐘聲沈寶鐸修禪耆 舊卷其舌而不談護戒先賢弢其形而晦影世絕調心之路時虧汲引之途無出世之津梁失 生民之大望我隋皇帝乘乾御宇握鏡披圖友愛蒼生君臨赤子天地同其大德日月合其重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63,"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光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除暴亂致太平張四維朝萬國功成作樂治定制禮正道無為區 寰有截闢泥淖之路開般若之門宣十二分之經流四千年之法精勤耆舊捨俗歸僧淨住初 童持心秉戒非直法輪再轉法皷還鳴四海於是無虞兆民因而有賴委羽乘毛之國慕風化 以來庭靈禽嘉貺之祥應圖書而萃苑巍巍也非境智之思量蕩蕩乎豈言談而能盡玉泉寺 者基此山焉智顗禪師之卜居也敕旨正名著額其山嵬崿嵯峨崎嶇則嶷峰疑偃蓋巒似覆 船巨力窮奇之象洪崖譎詭之形岡曲抱而成垣水縈迴而結乳 脫一 句 鶯啼碧樹之間日月為 之蔽虧霄液由之散聚前瞻江路卻望荊岑左帶昭丘右通巴峽禪師本姓陳氏穎川人也少 稟生知童眞剃落從師南嶽藴道天台睿智洪才之響非直播於江南知機玅辨之聲固亦聞 於河朔皇帝次子太尉公晉王性稟孝慈情包惻隱能臣能子匡國匡家藴神機之智垂汎愛 之心布君子之風偃生民之草往以僞陳納版受律行師策玅指縱威稜江海遂剋定金陵化 平銅柱三吳霧卷百越塵清師乃因王利涉王遂因師受戒師至此而投院王奏聞而起寺於 是異域才情之客慕其道而雲臻他鄉鍊行之僧味其風而雨集師精硏道理盡意談兀語證 禪支心開定本幽宗博義若挹海而無窮辨句清辭似懸河而自㵼居朋之友雖盈量以争皈 處少之徒從窮崖而莫反爾乃信心檀越積善通人咸施一材俱投一瓦憑茲衆力事若神功 營之不日而成飾以經時而就層臺迥閣複殿連房寒暑異形陰陽殊制雕簷繡棋與危岫而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66,"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度門寺大通禪師碑文                 唐  張 說 字道濟洛陽 人左丞相 夫總四大者成乎身矣立萬始者主乎心矣身是虛哉即身見空始同妙用心非實也觀心若 幻乃等眞如名數入焉妙本乖言說出焉眞宗隱故如來有意傳要道力持至德萬劫而遙付 法印一念而頓授佛身誰其宏之實大通禪師其人也禪師尊稱大通諱神秀本姓李陳留尉 氏人也心洞九漏縣解先覺身長八尺秀眉大耳應王伯之象合聖賢之度少為諸生遊間江 表老莊玄旨書易大義三乘經論四分律儀說通訓詀音參吳晋爛乎如襲孔翠玲然如振金 玉既而獨鑒潛發多聞旁施速知天命之年自拔人間之世企聞圻州有忍禪師禪門之法胤 也自菩提達摩天竹東來以法傳惠可惠可傳僧燦僧燦傳道信道信傳宏忍繼明重跡相承 五光乃不遠邇阻翻飛謁詣虛受與沃心懸會高悟與眞乘同轍繣指忘識潛見本心住寂滅 境行無是處有師而成即然燈佛所無依而說是空王法門服勤六年不捨晝夜大師歎曰東 山之法盡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並於坐是涕辭而去退藏於密儀鳳中始隸玉泉名在僧錄 寺東七里地坦山雄目之曰此正楞伽孤峰度門蘭若蔭松藉草吾將老焉雲從龍風從虎大 道出賢人覩岐陽之地就去成都華陰之山學來如市未云多也後進得以拂三有超四禪升 堂七十味道三千不過是也爾其開法大略則惠念以息想極力以攝心其入也品均凡聖其 到也行無前後趣定之前萬緣盡閉發慧之後一切皆如特奉楞伽遞為心要過此以往未之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69,"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重修玉泉關廟碑記                  唐  董 挺 大理寺評事  玉泉寺覆船山東去當陽三十里曡嶂回擁飛泉迤邐信荊人之淨界域中之絕景也寺西北 三百步有蜀將軍都督荊州事關公遺廟存焉將軍姓關名羽河東解人公族功績詳於國史 先是陳光大中智顗禪師者至自天臺宴坐喬木之下夜分忽與神遇云願捨此地為僧坊請 師出山以觀其用指期之夕萬壑震動風號雷虢前擘巨嶺下堙澄潭良材叢樸周帀其上輪 奐之用則無乏焉惟將軍當三國之時負萬人之敵孟德且避其鋒孔明謂之絕倫其於殉義 感恩死生一致斬良擒禁此其效也鳴呼生為英賢沒為明神精靈所寄此山之下邦之興廢 歲之豐荒於是乎繫昔陸法和假神以虜任約梁宣帝資神以拒王琳聆其故老安可誣也至 今緇黃入寺若嚴官在傍無敢褻凟荊南節度使工部尙書江陵尹裴公均曰政成事舉典從 禮順以為神道之教依人而行攘彼妖昏祐我蒸庶而祠廟堕毀廞懸斷絕豈守宰牧人之意 也耶乃命邑令張慎始經其事爰從舊址展式新規欒攎博敞容衛端肅唯曩時禪定之樹今 則延袤數十圍矣神明扶持不凋不衰胡可度思初營建之日白龜出於刹橋若有所感寺僧 咸見亦為異兆尙書以小子曾忝下介多聞故實見於紀事文豈足徵其增創制度則列於碑 右眞元十八年辛卯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70,"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加封英濟王碑記                  宋 荆門軍 教諭 蕭 軫 為臣而忠於君世固有之均於忠而處之難者為可尙衽金革至死不厭非難也當其利義之 未分是非之莫辨而見之在我者一定誠難也胥不盡忠於楚而盡忠於吳不足推也平不謀 於項而謀於劉義不足取也三國鼎峙漢祚已移天下英雄豪傑雲合響應孰不願為曹公執 鞭弭以驅馳者壯穆嘗受曹之恩矣是其於先主君臣之分未定也惓匕於主不渝其初非見 之明守之確行之剛者詎能爾耶天數人事不符功業垂成山虧一簣遺英餘烈猶足為千載 之福澤何其盛哉記謂能禦大災能捍大患者祀之邦人於王食焉必祀事焉必咨奚求弗獲 奚禱弗應曰雨而雨曰暘而暘王之力也疫厲不作饑饉不臻王之恩也盜賊屛息田里舉安 王之蔭隱也淳熙十四年襄陽王公銖世其家擁郡麾謂王之有功於民也遂列其狀於部使 者上之朝廷以求加封褒崇節槪不吝爵號贈曰英濟寵渥極矣誥命以十五年十一月二十 四日下奉命之日遐邇歡騰老稚夾道縱觀舉手加額咸曰非王之受其賜民之受其賜也其 得民之深也如此哉王廟食當陽覆船山之玉泉寺住山比邱慶思來請記于軫且以彰王之 德侈朝廷之命於王之墓古人觀書之際辨姦諛於既歿表忠義於已往不於此記而又奚記 茲軫之心亦太守王公之心也故書淳熙十六年正月上元吉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75,"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重修漢壽亭侯廟碑記            明  孫繼魯 號松山雲南人提學副史  松山子校士過當陽自彝陵午憩玉泉寺周覽壯麗特勝荊南以覆舟山祀漢壽亭關侯也乃 詣玉泉觀侯廟將頽於草木莽莽中乃言曰山如覆舟玉泉出焉侯致命地也玉泉寺勝以侯 致命覆舟山則寺因侯勝多年矣浮圖立不經說誣侯願護法玉泉弗治其廟豈知所自與乃 屬承天知府吳君惺督知縣侯嘉祥董沙門修葺之尋落成時予期月竣事全楚歸節武昌嘉 祥以知府意來求記予惟古今人臣未有不本於精忠而能射精光於霄壤與日月爭明者也 侯之精忠從昭烈於四海鼎沸顚沛流離中雖操權百計私交不一少渝從致昭烈跨有荊益 祀漢偏安固孔明籌策膚公而侯之熊虎疆場眞如雲雨擁翌蛟龍此其功豈小補於昭烈哉 及以新得荊州留侯鎭後天若祚之則威震華夏有終荊州之軍必向宛洛益州之衆得出秦 川乃高帝南鄭入關中光武南陽定河北算也而孔明草廬計不徒矣無何吳魏合謀掩侯不 備孔明所謂擁百萬之衆不可與爭鋒賢能為用而不可圖者一旦戮力傾侯矣使昭烈悉蜀 土甲兵恐亦應援之難觀於幸峽窺吳一面往事可知矣况侯圍樊倦罷孤軍當此兩雄乎其 致命覆舟山者天也故侯亡則荊州失荊州失則宛洛無東向之望宛洛無東向之望則益州 之衆竟不能出秦川而興漢室也昭烈孔明所以竭力經營者末捷無成焉耳已此侯亡漢室 不興之兆先見矣何待永安駕晏渭濱星殞哉故侯之精忠信昭當年其精光宜射霄壞間與 日月爭明者也魯愛侯廟成輒論其大較俾良牧奉之覆舟山以表侯精忠精光以風天下後 世為人臣者因以警玉泉寺俾勿壞侯廟毋重忘所自毋誣侯願護法嘉靖廿二年癸亥正月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83,"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迴峰書院碑記                      楊州彥 古今之氣運係文章人物之锺靈由山水在昔之不敢以名字呼者率志以地東萊之呂廬陵 之歐陽眉山之蘇氏父子昆弟無智愚皆然者言其受是氣也當陽幅員縱橫不百五十里而 泉巖競勢頗甲諸邑往余讀書山寺涉青溪水望瀑布溜痕頽波秀壑令人悽澹迤走鳥道 往復玉泉老谷堆藍名泉珠沸不能自絕於其側或復攜酒紫蓋峰頭氣象渾大樸老而尊莽 莽蒼蒼不可涯涘蓋嘗歷四時之變以盡其態大約於草木青溪蘭蕙玉泉菡萏紫蓋秃松於 文字青溪諸子玉泉左國紫蓋六經於世代青溪魏晉玉泉秦漢紫蓋鴻濛且迺水會漳沮平 分楚望氣候所锺自應清慧而文而科第晨星幾疑維嶽降神生甫及申之句詩人臆說矣歲 丁己四明俞公尹吾邑勸農之暇登高按眺遍遊境中佳勝謂邑之三面環山而東南獨敞拽 雲裊裊奔走江陵水如絃直不稍瀠洄爰聚士大夫與上下降觀喟然曰馬之逸也銜控之客 之酒闌也轄投之腠理之不密也葠茂補之僉議於郭關外鎭以文峰城之南隅枕以書院工 告竣院額迴峰堂則主敬則麗澤塔則青雲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侯用是良苦矣繼自今都人 士尙其力敦理學勿以雕蟲為絕業勿以誠意正心為迂談俾濂洛關閩復見今日行將絃誦 之聲聞於比户尼父驅車當為我侯莞爾一笑也院鳩工於某年月日成於某年月日為室若 干楹例應書於碑陰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84,"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胡文定公墓碑記                    國朝  李 遙 邑令  當陽縣北十五里龍泉上有胡文定公墓與春秋祀自明成化三年始也余令當陽在康熙十 五年丙辰四月時彝陵逼近敵壘軍需蝟集未暇考稽先賢古蹟至秋八月余又公出越明年 二月余親奠墓所見周遭有古松三四十株謖匕有聲墓之外荒煙蔓草矣余佇立欷歔者久 之邑有先賢而春露秋霜祗餘此一坏土也有司之過也又邑西三十里有玉泉山亦邑勝槪 也他日至玉泉見有負擔紛紛運木石工料者匠斵之聲響振山泉問之曰某官某將某士大 夫捐銀若干兩修玉泉寺也余曰嘻吁哉道之不明也如是夫文定公功在萬世春秋二百四 十年褒貶予奪為仲尼冢子夫人而習之矣不待余言獨怪吾儒博衣韋帶講仁義號道德者 不知凡幾而食六經之澤者掇巍科取明經衣綺榖食梁剌肥詡詡然誇里小兒嚇人酒食錢 財問之吾某科習某經起家也獨至先賢遺蹟崩圯泯沒令出一錢得多少潤飾不墜則却顧 搖頭蹙額而去而緇流羽客走人如騖如所謂玉泉寺者自王公大人以至窮鄕野老不憚捐 項踵脫婦人珥如雲如雨竭蹶奔事不極其華麗不止曰此某某所建功業也何說也豈吾 儒之道如日經天如川行地反無以聳動天下不敵彼功果二字歟非也吾儒之道堯舜禹湯 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也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如天之元氣也元氣貫春夏秋冬四時 四時調百物若萬彙日食元氣之福不覺也如鑿井耕田出作入息帝力何有於我之說也天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86,"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重修玉泉山漢壽亭侯關公廟碑記             蔡毓榮 荊州為漢壽亭侯關公捍患禦災馳驅經營之地而其以死勤事則在當陽今縣治西侯墓存 焉按志隋開皇初侯顯烈于智者禪師此玉泉寺顯烈祠所山建也當侯攻曹仁於樊决漢水 灌於禁屯七軍皆沒斬魏將龐德梁郟陸渾間群盜皆遙受印號威震中原曹議徙許都避之 一時功烈赫然盛矣顧天不祚漢因不佑侯而卒以其身及於難此古今忠臣義士馮弔其地 所為流連悲憤而不能自已也夫侯自許先主以來不自有其身久矣死而化為日星河嶽之 氣充塞天地無所不之何有遺體之足念又何俟智者之顯烈哉而人心有感而動於侯所歸 藏與所顯烈之處尤無不肅然敬喟然嘆若侯之降鑒馮依專在是者故侯廟祀遍天下惟玉 泉山最著於祀典亦最合乃歷年既遠廟漸圯而余鞅掌治戎未遑修舉廢墜適天官尙書郎 邵君鳯翔侍御史高君永徹鑲黃旗參領郎君應斗啣命來楚廢興之感具有同心遂各捐俸 錢若干緡鳩工庀材經始於康熙十五年十月興工落成於十七年六月金碧輪奐視昔有加 侯之赫聲濯靈儼然如在將使人人知所觀感而激發於忠義亦侯之心也哉方今亂臣負固 禁旅南征正率土臣民抱忠思奮之日而侯之鼎然廟貌適當其時於以見忠義激發之端天 人協應之象指日執訊獲醜底定南服余將與諸君子飮至而告成功於廟焉不獨當陽一邑 被神庥已也是為記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94,"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當陽縣志卷十七   藝文志 中     唐賢留題玉泉詩序                 宋  張 田 大理評事謫郢  田少與中州士人品第天下佳山水處或道荊門之玉泉昇之棲霞齊之靈巖臺之國清諸寺 以為四絕景德中天子知其地勝異率詔擇名僧居之明年復表其額故結方外之遊者一或 不至不足為好事慶歷七年冬田自武當再謪郢且走荊州甯母兄荊去玉泉方再宿心竊幸 之意平昔之慕今遂適焉又明年春始造山山之雄絕崛峻上薄氣象長松萬株夾道十里如 六師介胄申令既令奮然將作高盤孤撐虎鳳軒翥寺掛巖腹翠微旁來危樓橫橋下走清瀨 一徑西北玉泉之源纍纍明珠直出數竇風霽月皎鑒人毛髮時無友人獨攜二三子留山中 攀幽覽勝下上晦顯或嘯天外卻醉水邊回頭身世使人羞恥之郢之明日道出軍下軍守曲 臺謝公好古博雅君子也喜田之遊且曰玉泉予之境土恨守符未能往前使寺僧錄唐賢留 題自曲江而下止近代浮屠齊已方得八篇僧云異日詩殊多第往天水漂去予惜其遂散亡 欲鑱石以紀其事子為我序焉敢拜命因道山之崖略慶歷八年七月七日謹序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96,"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鍾山長老獻關廟鎭物記                 无  僧寶淵 玉泉寺僧  皇慶改元壬子歲春孟玉泉當代住山佛光慧日普照永福大師鍾山長老鎭山壽亭侯印龍 眉龍角繪寫寺圖赴宣政院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尉平章政事會福院使宣政院使安 晉國公導趨鳯闕瞻覲龍顏捧一瓣香祝萬年壽親聆天語顧問丁寧宣賜金盃甘露馬乳奏 降御寶聖旨護持住山謝恩而歸爾時姑蘇靈巖堂上止巖禪師同在京城賦詩餞別錦還荊 楚榮播江吳遠近禪門次韻贊慶繼而荊門太守奉直杜公州判忠翌李公洎諸名儒賡和盈 軸通泉懶翁先生玅語題跋增重叢林寶淵藏拙西寮獲覩盛事歡喜踴躍亦曾續貂邇者當 陽達魯花赤那懹忠翌公勸諭立石命敘原起斐狀直述題於端云癸丑歲皇慶二年良月既 望當山首座比丘前住建康能仁禪寺古源寶淵謹題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397,"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移立唐賢詩碣記                     元  衛應辰 邑人  僕嘗聞昔唐太師顏魯公製祖亭文勒石於江州祖將軍廟其後典州吏遷此於九江驛磨之 以刊其修驛之功歐陽詹作文以弔之蓋痛前賢芳跡不幸而泯而悼小人無知殊不辨乎蘭 鮑之美惡也荊門之玉泉為天下名山四絕之冠有唐賢曲江張丞相及孟襄陽諸公留題詩 韻備道其美宋慶歷間郡守謝公好古博雅君子也始命匠鐫碑文請於大理評聿張君為文 序之以立石於荊門惠二泉之側用增江山之勝俾往來賢士大夫游者獲為美觀兵火以 來屹然獨在若有神明護之莫之廢也元運更新車書混一郡治復古碑乃粢然豈謂有負力 遷之他所欲泯其舊而圖其新幾與顏魯公祖亭碑者同罹其害當代住持鍾山長老聞之見 義必為不遑他恤亟到州命役徒挽歸龜趺如昔而立石焉此較於顏魯公祖亭碑何當時不 幸而張曲江襄陽諸賢碑文雖經異世塵劫獲遇斯人而何其大幸也歟吾聞君子樂道人 之善吾黨不可無一語以述其事因不自揆為其槪並借張丞相留題五言古風詩韻輒成一 章以頌其美知我罪我幸無以其僭為誚云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00,"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遊玉泉記                         明  袁中道 出當陽城西陟重阜見諸山贔負象峙而其中一峰尊特竦秀氣宇如玉姘美如冠者即玉泉 山也其上時有異氣非煙非霧如兜羅綿與諸山特異山以泉得名故二十里外得泉為入沮 道皆莽莽修澗至已公嶺下西泉之水繞度門而出會於玉泉其水較洪岸畔多石水始汨汨 有聲從此兩掖多坦迤之山泉出其左遊人不復與泉相捨時見磚埓皆先朝所修馳道近寺 得嶺如龜背起村市駢列逾此如一竇諸山左右障泉聲始厲嚙右壁半落如赤霞左為諸山 窮處得圓阜以精璆冶窣坡其上中如永巷是謂寺門入門泉自東來帶寺有危牆正殿依山 如屛兩峰袖遶上有智者道場四字黃太史筆昔智者從天台歸荊州登紀山望當陽山色如 藍上有紫雲輪囷如蓋遂杖策孤征過玉泉至青溪欲建道場意嫌迫隘遂還玉泉止金龍池 趺坐枯樹中致關公皈依冥建福庭湫潭千丈化為平址棟宇煥麗巧奪人目昔王尊立水瓠 子堤完眞王應運滹沱冰合世法猶然况人天眼目百靈護持者乎當時尺一有事出神心理 應望表語而畫家亦傳關將軍起玉泉圖良亦有以其後北秀復居此地天后作檀越金榱玉 題侔於鬼工是固一時也宋明肅劉后蜀人少隨其父入都過此寺僧慕容禪師見而異之為 之禮及撫育仁宗正位長秋大加護持重為嚴飭是又一時也浸至近代僅存一殿欹側欲顚 跡公居度門傷其荒蕪有志繕修北走神京大開講肆時黃平倩及予兄弟三人過之跡公言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01,"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及此寺幾欲墮淚於是平倩中郎各草一疏不盈一期宮府朝野金錢麕集其始終營綜中郎 極為苦心今遂煥然復還舊觀雖不同當時之靈必亦大有異緣山後一壁舊多喬木作殿時 伐以資用正如剪髮紉衣甚可悼惜近禁采屢年穉松嬌姹能增黛色寺固大龍湫也雖累土 為基今尙如珠在亟拾級登後山始可瞰遠尙存大士閣基夫殿不毗陽以含冲氣閣不毗陰 以矚原隰闕一不可姑待來者殿左有吳道子畫大士碑作天男像衣䌌最古殿右為藏經閣 尙方新頒金罍爛然左右各一池清泉從殿後出匯為池注於玉泉或云那伽之宮在焉故一 山出泉甃之以種芙蓉最佳相傳即金龍池出護寺殿得前橋復與泉遇東行二百餘步為乳 窟窟中石作珂色懸乳如蠟淚前一壁如幻霞玉泉之水囓其根而後出時作壯籟其絕壁有 坎相當云前人穴以架閣下隱隱有字盡駁予謂是張孟及元微之所書自可惜若是俗筆能 疥烟雲冰霜苔蘚亦大解意憶元微之遊此山詩云松門接官路則當時官路原在門外曰泉 脈過僧房則當時僧房正對清泉流水周於户下光景可想今重牆圍裹惟恐見泉乃知填蟬 翼帖規方竹杖者何代蔑有過洞兩岸多石骨較狹累以石丸渡至響水潭有巨石亘溪中去 地丈餘泉從石墜忽作大聲墜而復躍激為浪花濤雪沾濡衣屨山行稍倦童子以蒲團從坐 泉上稍瞑目疾雷破山急雨隨之大似振秦皇帝驅山鐸也過此兩崖愈狹雷泉以出石骨為 泉所蝕作篆籕文乃捨溪復上山徑至關侯廟前水始寂是謂泉源過橋撫掌皆如珠串上沸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02,"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侯所封當為漢壽之亭侯而宋紹興中洞庭漁人網得一印上一鈕方二寸有奇其上一大環 徑四寸下連四環皆繫印上製甚奇文為壽亭侯印不知何故豈唐宋間不識字入作贋物以 入神廟者耶廟外列名人詩碑依稀見張孟等字不暇讀去廟數十步泉聲甫寂而石浪逼人 矣道有二其左即走蠶叢道也其右往智者洞諸嶂圍之從一罅入如花源道旁怪石磊匕色 或如墨如烟可坐可臥其立而欹者下可逃雨右嶺上為宋修傳燈錄院今廢又里許至智者 巷旁為智者洞石理甚堅若夏屋洞下有井與大江為盛衰春水漲通於玉泉為洪流緣洞後 登山石欹不受足屨陟至一處稍平即朝曦閣舊基萬山層曡中忽見山口近林遠水甚暢迹 公與予議復之以祠中郎覺孤危難住下智者洞右得少平地乃喜曰蘭若在是矣相與少坐 洞中予謂迹公曰此地是與吾邑人有緣蓋智者亦公安人也智者俗姓陳父名起祖梁封益 陽侯居公安以公安即舊華容地故亦曰華容人有二子長曰鐵次曰道光道光即智者其母 夫人釜鬣在公安牛頭里今猶稱聖母墖旁有智者所建報恩寺其為邑人無疑若祠中即於 此信乎與邑人大有緣矣尋舊路歸復於乳窟看月泉得月如曉溪濃雪晩宿於講經臺    遊紫蓋山記                        袁 道 住玉泉入春數日走度門商略遊事首紫蓋度老不能從與僧寶公偕沿途多峻嶺回望玉泉 甚尊特其後為青溪茅平諸山上帶殘雪日光映射寶公云大似晴雲映覆山巒予曰雲色稍 陳不若雪山之鮮霽照人也過聖水寺相傳葛稚川鍊丹於此取水又數里為吳玉墳釜隆隆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03,"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起吳王不應葬至此豈吾王之訛耶楚都在沮漳間宜此地有王家陵墓所云昭邱皆相去不 甚遠也此地望沮漳兩岸之樹分行交樾不可紀極路從山後以達於寺蓋自大行少室伏牛 元嶽諸山蜿蜒而行至此地忽止其前平原千里江南諸山皆不可指數若天日晴明可望見 江上風帆數目滿眼峰巒忽見平曠如掌亦覺爽豁往時有客至玉泉清溪紫蓋來者吾即問 三山孰佳答曰皆佳不能優劣及予親至然後知品題煙雲非慧人不能大都紫蓋寬博玉泉 尊特青溪秀媚紫蓋門户也玉泉堂奧也青溪園囿也游者以漸而入彌深彌妍若欲紫蓋為 青溪是以亭臺花木之娛而寘之懸旛列戟之處亦少藴藉矣此山為三十三洞天以南北二 山四垂如蓋林石皆紺故名紫蓋予自山後嶺上來不見垂蓋之美而林石亦無紺者所云綵 水甘馨亦僅存眢井爾山頂有仙祠即葛稚川鍊丹處予記列仙傳鍊丹紫蓋乃葛稚川祖葛 僊公鉉字孝先非稚川也孝先跣行屈氏二女作履施之後分餌丹二女皆仙去至云山主為 劉綱樊夫人劉綱為上虞令亦非是中人不應作山主俱誣甚且此寺肇基於遠法師天皇悟 從荊州天皇寺移居此往時樹木極茂後盡伐去今新裁松嬌姹如綠雲寺僧等頗嚴守護不 過十餘年後又成佳叢林矣夜宿於藏經樓下曉送寶公歸公安予歸玉泉行嶺上復望見遠 山晴雪殊快至聖水寺從徑路趨玉泉輿中於諸山外見玉泉屹立有若久客望故鄕暢適不 可言喩豈非宿緣過金家溪畔兩水合流處得一小菴少憩過此山峰多茂樹無童者踰光石 嶺石淨滑不受塵下嶺即玉泉寺田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07,"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遊萬壽山記                       吳沛榮 恩貢  方山之陽重岡曡阜蜿蜒七八里屹起而聳秀者萬壽山也三面壁立頂坦夷如盤可坐千餘 人其上有寺相傳為有明時始建鄕先生輩率以佛堂為學舍知名老宿多出其中曾生東明 山主人也家於山之麓余過其家即欣然登山拾級數百步至寺中摩挲殘碣周覽殿廡雖不 逮玉泉紫蓋規模宏偉而數楹完整蓋自崇禎八年重修而後風雨兵燹土人又幾經葺而新 之矣山之左為南北通衢行人絡繹其下聞山上咿喔聲輒佇立久之然後去其右則近山一 水瀠洄有泉自山下出者名胭脂湖深數尺廣數丈袤十餘里其流四時不涸可濯可釣石橋 橫亙其中俯瞰清波如明鏡照人間產玉蝦晶瑩晃朗隱約水濱漁人網得之稱奇欲獻瑞焉 湖外平原千頃烟樹蒼茫村莊歷落綠野芳疇舉堪指數又若香爐一峰對峙於東青谿諸山 列障於西而漳河如帶環流其間凝眸斜陽中遙見風帆上下遊興為之一暢斯則茲山勝槪 矣抑余思之山靜鎭有常何山不壽而茲獨以萬壽名意山之靈者人自傑其鍾毓之奇居人 士騰茂蜚英必有特壽於天壤者若二史恬菴之學有淵源南堂三山之競爽濟美殆皆秉茲 山之秀而卓卓當時者歟然是遊也適與曾主偕生夙慧而早達者也其接武數先生而後先 争耀者乎則庶足增光是山而不負是遊也已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19,"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玉泉闢異說                      李 遙 天下何正人君子明智特達之人不槪見而愚夫愚婦去正入邪厭平常喜奇異惘惘汨沒於 誕漫不經之說蓋未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中庸至正之理也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君子中庸君子而時中帝王聖賢授受相傳之旨君子而外凡人未知也若夫 關夫子三國 人傑值群雄角立之日識天下正統然以恢復漢業為己任終其身至殉難而死浩氣孤行 流貫今古由侯而王而帝凛凛與日月爭光迄今千百年自天子以至庶人自中國以至蠻貊 浸入乎人之神明激發乎人之志氣也尊禮與孔子等何浮屠創云智者從天台歸荊州望當 陽山色如藍杖策過玉泉至青谿欲建道場嫌迫隘還趺坐枯樹中關公稽首皈依冥建佛庭 一夕湫潭千丈化為平址棟宇輝麗巧奪人目噫此巫覡跳神符咒之說欲以愚鄉里愚夫愚 婦恍惚人耳目攫人金錢粟帛耳又何異於徐福入東海求藥誑秦皇李少君欒大之所以愚 漢武翩匕然神仙可下能致不死也然玉陽好巫得無沙門好事者創為此說以愚其俗與否 則智和尙故為荒唐之言以籠罩隋皇也考玉泉寺歷唐而宋元而明或頽或廢或圮於飄風 疾雨或零於蔓草荒煙修建殊代改觀易故不知凡幾豈帝顯神通變化驅鬼役靈一夕所建 金玉道場皈依沙門之處任樵牧兵火風雨崩塌必藉後之人修葺補綴方得以不墜歟何顯 靈於前而偏不顯靈於後也抑神之靈有時靈有時不靈歟無是理也惟帝之有顯靈諒不皈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20,"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依釋氏也大抵異端之鼓惑天下必思所憑故學二氏者動假吾儒以為說闢佛則有傅弈與 韓愈矣後魏後周靈廟除伽藍形容廢毀文字放佚矣至若帝之威神固與日星河嶽並明並 麗並流並峙者也千百世而後或有不信佛法毀玉泉寺者曰此關帝冥建所也鮮不消然阻 矣此浮屠家創為誕漫不經之說之原也凡鬼魅魑魎依草附木之妖誘惑世人莫不假作人 形或託為神語否則人得群而指之矣夫何惑之有今智者玉泉寺為關帝冥建之所亦猶草 木魑魎鬼魅之妖假人形託神語以愚當世也余令當陽洞察其事因闢其說俾後之學者知 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皆可絕之非中庸至正之理亦當絕之也或曰此不但鄕里 之愚夫愚婦崇信即能文章講道理赫赫有聲者亦不乏余曰此亦鄕里愚夫愚婦之說也天 下有正人君子明智特達之人自有以伸吾言矣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21,"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當陽胡侯惠政紀略               明  朱光祚 號上愚江陵人尙書  先是萬歷壬子春余以奉常使獻陵取道當陽遊玉泉不勝穆然咨嗟歎寺僧之無與講浄業 也哀哉欲淨而不能有驅之者矣於是以方丈為傳舍二三 芻日操刀行屠伯事哀哉安得 惠人而與之引噴珠之泉洗生殺之業乎暇讀李本甯太史遊寺詩飯牛依磬鉢牧豕辦租庸 酥酪清齋少袈裟俗禮恭歲當饑饉後地扼往來衝上客頻傳食空王豈素封是詩也可以興 矣歲維癸亥去余經行之年一紀有蜀德讓君子胡君謁選宰當陽過而問余余曰此去以不 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當戒殺玉泉罷僧寮續食為第一義君額之今甲子九月余駸匕 惠道中聽輿人之誦廩廩德讓者必曰胡君曰胡君會弛擔里門有子衿數輩揖余而曰先生 有大造於吾邑也夫何以故曰吾邑侯賢何賢乎曰悉數之不終其姑舉大略如革合溶地保 革催粮排年收頭革玉泉僧人供具墾荒田抵積負而逋民不擾平百貨之價而巿不知有官 嚴保約而人爭孝弟力田野息萑苻之警至群諸士於仲宣樓作賦論文剖俸授糈則又非治 辦俗吏所能企然侯皆不言所利而曰先生之教是先生有大造於吾邑也余避舍而曰夫政 言之非難行之為難令君以忠厚敏肅之資行清甯惠一之政蓋天錫非人力余何力之與有 然以數百年無人爬梳之痛癢余誠言之侯聽之輒决江河以行之不可不紀雖然見任官例 不得立碑聞諸興釐事觀察使君允移刻榜夫榜以木不終歲之計惟石乃永夫永非以為侯 也為有害已而去其籍使後之人無所考據者設也即欲不碑不可得矣此邑人自為意非以 為侯余亦為當陽之人不為侯故庀政媺不具書侯名如川宇汝濟蜀之安居人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22,"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唐賢詩碣跋                   元  僧廣鑄號 鍾山玉泉寺僧  玉泉覆船蓋龍神宅也自智者大師開山二神護法高僧碩德繼績提倡遂為楚漢叢林之首 由古而今殿堂樓閣歲時增修曩昔方丈而上峭然懸崖亭觀相望曰楞伽峰曰慈雲曰山月 曰松風曰惺惺曰彼岸曰寒亭危徑曲折迥隔塵凡巨棟飛 <img n=""34""/>修篁古木突兀於烟雲杏靄間 得唐代名公曲江諸賢題品而覆船之名增重於晉迨宋朝眞宗景德初元頒加寺錫寘茅瓦 二莊田地實慕容禪師住山時也越四十餘載慶歷八年荊門太守謝侯命當代悟空本禪師 抄出唐賢題詠八篇大理評事張公為之序鑱石於郡之泉亭至大辛亥又歷二百六十餘年 矣近歲泉上碑刻率皆散失而此碑亦為好事取去深慮珠璣錦繡久則漫滅殊負前賢立碣 之盛心於是請於郡侯奉直杜公迎載而歸蕩拭塵垢表而出之以補山中之缺文至大四年 辛亥良月既望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23,"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隋鐵鑊字跋                        阮 元 丁丑春余過當陽玉泉寺得見隋鐵鑊字榻之凡四十有四字每字方徑二寸許其文曰隋大 業十一年歲次乙亥十一月十八日當陽縣治下李慧達建造鑊一口用鐵今秤二千斤永充 玉泉道場供養考此鑊乃彼時民間所造民間所寫其寫字之人亦惟是當時俗人其字亦當 時通行之體耳非摹古隸者也而筆法半出於隸全是北周北齊遺法可知隋唐之間字體通 行皆肖乎此而趙宋各法帖所稱鍾王者其時世遠在此等字前何以反與後世楷字無殊耶 二王書猶可云江左與中原所尙不同若踵書則更在漢魏之間其僞也不爽然可想見乎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29,"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五言古    過龍泉寺精舍呈易業二公                  唐  孟浩然 停午聞山鐘起行散愁疾尋林采芝去谷轉松翠密旁見精舍開長廊飯僧畢石渠流雪水金 子耀霜橘竹房思舊遊過憩終永日入洞窺石髓傍巖采蜂蜜日暮辭遠公虎谿相送出    答族姪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幷序  李 白     余聞荊州玉泉寺近青溪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玉泉交流中有白蝙蝠大如鵶     按僊經蝙蝠一名僊鼠千歲之後體白如雪棲則倒懸蓋飮乳水而長生也其水邊處     處有茗草羅生枝葉如碧玉唯玉泉眞公常採而飮之年八十餘歲顏色如桃花而此     茗清香滑熟異於他者所以能還童振枯扶人壽也余遊金陵見僧宗中孚示余茶數     十片拳然重疊其狀如掌號為仙人掌茶蓋新出乎玉泉之山曠古未覩因持之見遺     兼贈詩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後之高僧大隱知仙人掌茶發乎中孚禪子及青蓮居士     李白也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僊鼠如白鵶倒懸深谿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 服潤肌骨叢老采綠葉枝匕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舉世禾之見其名定誰傳宗英 乃禪伯投贈有佳篇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姸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30,"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玉泉道中作                      元 稹 楚俗物候晚孟冬有霜早農半華實夕水含風涼遐思雲外寺峰巒渺相望松門接官路泉 脈連僧房微露上弦月暗焚初夜香谷深烟靄淨山虛鐘磬長念此清境遠復憂塵事妨行行 且前路勿滯分寸光    題文定公書堂                     宋  張 栻 入門認碧溪循流識深源念我昔此來及今七寒暄人事幾經變寒花故猶存堂堂武彝翁道 義世所尊永袖霜雪手琴書賫邱園當時經行地尙想笑語溫愛此亭下水炯若玻璃盤暗看 浪花涼靜見潛鱗翻朝暮迎日月俯仰鑒乾坤因之發深感倚檻更無言    登玉泉來青閣                  明  雷思霈 彝陵人翰林  石磴幾千級滃勃夾長柏奔泉冷山骨臥聽知永脈夕陽空翠生滿身變衣色倏皷豐隆怒四 顧膚雲黑驚起老蛟精倒捲銀河㵼素朝天開霽亭檻俯石壁乍聞深澗濤吼山山欲劈峰饒 林木青溪藉沙路白我家萬山中終日對山碧别來已四載見此欣有得塵土污緇衣城中車 馬客    遊紫蓋山                       楊 讚 邑庠  我望紫蓋山朝朝山色紫及乎陟其嶺漠漠蒼煙裏丹泉瓢飮豐盈虛有至理凭閣呼孝先孝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31,"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先呼不起一練裊秋空居人指江水    宿龍泉寺                        柏 溪 仗劍賦遠遊名山資幽討側聞龍泉勝江山愜夙好列嶂獻奇姿千峰勢相抱碧澗蟠蛟龍青 林隱猨鳥山嵐滋石芝晴日曛瑤草雲封石門幽月傍佛樓小老衲解人情石榻為予掃煑茗 薦松花焚香分麝腦平生西方願稽首白足老暫謝塵世心跏跌坐青曉何時解天刑繕性息 煩惱古鼎篆煙殘鶴夢青未了    謁關侯墓                        黃聖年 立志在春秋取義愜幽獨凛凛烟霄間耿光灼人目矧茲登崇封森森羅宰木靈衣颯神爽閎 宮敞肅穆驚飊紫騮怒陰霆寶刀煜流眄感霸圖山川阨全蜀漢燼自不然丹心此焉爥誰云 數尺土英聲馳九服    坐東郊                          楊誌 字石父邑人  人境各氛雜絕無開口笑蕭七草莽間寂寂抱幽玅藉地作穏眠登高極清眺俯仰從所欣滄 浪與同調宿鷺解避人澘鱗不上釣所以山澤心何曾慕廊廟有酒滿青罍欲醉復大叫何物 送殘杯明月出孤嶠    遊玉泉山                        國朝  陳大佐 邑庠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32,"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西來千萬峰堆藍獨尊特在昔髫齓時亂離走澤國飽聞玉泉勝蠟屐殊未得乘間采眞來會 際烽煙息翻如遠游人鬚眉乍相識石壁俯青泉蒼松染黛色茫茫野馬中靜喧分晷刻何時 賦歸田誅茅北山北結侔隨流世路任傾側    丁丑八月再往玉泉山有作                李 遙 邑令  病廢從人懶肩輿往玉山目極秋郊迥數峰出雲間哀蟬厲清響春燕已知還高下路逶迤溪 流水潺湲青林茅舍出空谷足人煙領略成佳趣突兀已在前昔遊何倉卒形拘區內緣始信 達生者逍遙反自然    和李襄水明府遊玉泉見寄                楊州彥 邑進士  巖壑有佳處領要唯異鄕嗟彼住山人不知山低昂誰能解此趣吾聞李睢陽案頭厭公事率 性解要章走馬忽西來披榛踰崇岡脫鞍踞石坐秋水照衣裳冥心託長嘯天宇曠茫茫賦詩 紀山志聊寄劉柴桑    寄玉泉般若上人                    方 璲 字深柳邑學博  堆藍以樸尊層嵐森卓絕鬱鬱復蔥七中含太古雪一井傳珍珠四時長清冽曩為智者居隋 唐等一瞥我來黃鐘候正值吹葭節萬木漸就彫孤峰如立鐵襆被憩僧寮霜月兩澄潔赤髭 頗解事玉筍為余設所愧手版疲腰瘦向人折不作桑下戀一宿遂長别幾思續前遊塵網苦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34,"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血扶大倫妻也為夫死子也代父身娥娥小弱女駡賊雙目瞋賊怒揮白刃螓首竟平分至今 風雨夜寃憤聲如聞三綱漸凌替一日光乾坤節孝自古難而乃聚一門激昂表風烈百世垂 後昆    弔趙師彥 事詳中節傳                     熊經壁 邑明經  醴泉本無源芝草詎有根正氣之所毓何必屬清門師彥窶人子食力住荒村其婦曰王氏辛 勤共晨昬忽遭狂且侮一旦折雙鴛澄潭風雨夕歷歷泣煩寃邑侯廉其實次第達至尊繫匪 寘之法錫旌沛殊恩名標列女志至今生氣存師彥苦無室饑驅那足論側身入城市黌官效 趨奔大亂一朝起學舍成賊屯斯文眞掃地到處賊語喧行行值空宅結繩繫高軒從茲辭人 世地下晤眞魂卿既不負儂儂敢效犬豚各還清白體同是玉無痕作詩紀芳行長令風教敦    玉泉山寺雨中即事                   張致青 山低雲幕天春風夜陡怒雨挾溪聲飛客同山僧寤斷續上方鐘到枕風吹去曉起怯輕寒啜 茗繞廊步時聞山鳥聲來自空濛處卻愁溼雲重壓折山頭樹    胡文定公書堂                     呂紹新 荆門人  古樹傍檻青亂山當户紫我來訪遺蹤碣臥荒苔裏憶昔推大儒著書標宗旨論事本春秋魄 令奸佞褫代遠復年湮父老談芳高風不可追斜日淡遺址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35,"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黃安宅先生 事詳忠烈傳                    王懷孟 四川舉人  人生僅百歲疾病免不得朝廷萬萬世那使全無賊賊平亦已久馬散犂銷鐵驅車玉泉山緬 彼死臣節黃公余長親卓犖人中傑操刀宰當陽時逢潰瘡裂太平百餘年敞户夜不竊誰知 白蓮池汎濫蒼生血白蓮根蔓延鬼道煽群孼公實擒其渠投教狴犴囓手無尙方劍擅殺不 能决一旦起白巾野火燒城熱城中穴鼠狐城外環犀兕空有張睢陽竟乏霽雲使十上請兵 書不曾到一紙搥胸可奈何坐殉空城死公子欲相從公曰胡為爾執取漢節歸為余報天子 擊鼓坐堂堂虎口磨牙齒駡賊如駡奴臣力盡於此紫骨斷蔣侯碧血濺朱泚趙璧澄臣心泰 山重青史畢公 秋帆 先生 收當陽屠鯨等斬豕快哉無一逃白骨高熊耳天子嘉死綏雲騎錫恩旨 丹旐若長虹馬革還桑梓我來訪遺愛巷祭尙不止忠魂定未歸日落關林紫    登玉泉山頂                      聶子英 邑庠  入夢不記年而今乃一踐所求雖已獲所歷非一險一身旋若螘萬山翼如卵古來人何處茫 茫不勝感    珠泉 三首                         姚錦江 邑明經  朝陽輝山頂堆藍成畫圖蒼翠撲人面幻成色有無清音忽到耳泉來自西隅遊人一皷掌纍 纍如貫珠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37,"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七言古    謁關帝祠                       明  余一隴 新安人  天不少延赤帝子雲長事業空傳史麟經幾向夜挑燈漢鼎那容人染指威懾阿瞞避欲遷神 誅吳將封還死當陽遺墓尙依然寄語奸雄休過此    遠公洞                        明  張 松 邑令  天作法洞亦太奇金巒玉嶂相參差石臺啓兮雲為扉鴻濛開闢伊誰為僕人篝火乃敢入洞 裏一徑何逶迤縱目春光眞浩蕩丹青圖畫未可狀松濤萬斛吼如雷彷彿飛泉巖壑上伊予 乘興一朝來躡衣拉友步莓苔洞裏乾坤長不老壺中日月且常開瑤草瓊花儘堪掇森芝秀 蕨亦堪襭忽聽元鶴唳九皋又見神蔡飮泉冽間日遠公傲紫霞搗鍊山中歲月賒丹成白晝 乘雲去洞口猶開昔日花山寺盤迴幽且僻探奇索異多騷客題鐫何妨破石雲酣飮始知月 既白幾載提攜方外遊局促猶愧親行役躊躇把酒問春暉遠公丹竃今曾赤    黃平倩至玉泉以書見邀倍道趨之馬上感舊有作       袁宏道 公安人  曉枕濃和發清嚔知是家人呼我字翻然一鶴自東飛銜得巴江牋子至臘花滿幅堆明巒邀 我共蹋青溪翠怒帆一掣截長波馬不待鞭捶以轡頽藍疊綠瀉平田纈林稠葉點青膩當時 京國好兄弟謝堂佳月城西寺幾年抛沒歎吹雲又作飛鴻留爪地老去怕逢緣熟人夢回每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38,"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說金華事欲知銷折幾番心看我衣衫重曡淚    玉泉鐵墖歌                     鍾 惺 字伯敬景陵人提學  五金惟鐵最愚劣化為浮圖萬象列立山水中精神孑瘦幹高莖竦其節日星散氣冰霜結佛 數恆沙萬生滅鮫人出波鱗介別商周墨玉漢凹凸似非鑪冶出鐫鍥臥蠶盤螭不瑣屑元氣 淋漓取精竭阿育之鉢藏敢泄鬼物司之莫能竊其中出入風雷截流出峨嵋神僧掣關係運 數汙隆閱匿光送影大地閉摩挲情文耳目悅如几案間可擺撤巨細靈頑理難挈勿云巧力 傷樸拙請尋其本仍古鐵    五月十三日玉泉道中                  袁中道 公安人  千山萬山雨怱至大珠小珠溪裡沸此是關公洗刀雨霑身也帶英雄氣疾雷先雨七如䨙停 車且認玉泉樹志士奇窮避地時將軍血戰灰心處    玉泉即事                       梁 燿 邑庠  汲山井陟山嶺虎豹橫野人警遑遑去城市鼎沸連鄢郢短笻欲忘歸松掛夕陽景閒披鶴氅 裘饑餐松花餅一枕臥匡床晨鐘發深省    沮漲吟                        閾朝  楊州彥 西潭昨夜老蛟怒黑雲翻落秋霖注雷銜一派雨聲飛千溪萬壑奔不住黃河水色灎澦波移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39,"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來沒卻臨沮路細魚顚倒駭洪濤巨鱉車翻失故步疑如三家村裡兒乍蹋都城生恐怖洄湍 蝕岸入崩沙橫流直下拔根樹土不勝水木不生遂使五行愆氣數野航如葉競先登逢人舌 敝公無渡眼花逐浪掉頭看怪底一身坐雲霧    覆舟山行                       梁 霱 巴八  堆藍山色絕比擬西南林壑信尤美如何其形覆如船為問何年曾覆此我聞古人善藏舟將 誰戙將誰艤迸出流泉珠萬斛遄飛㵼澗雜宮徵茸竹樹冠其巓晴朝雨暮圍羅綺僧從 大漢建安來寺自楊隋大業始門前車馬足轢碌强半高官稱時宰景物攖心各有託風雅淋 漓良可侈我來驕驢到山巔僊掌旋烹玉泉水詰曲蘿徑行欲徧躨跜老樹同凭倚斑駁古鐵 何時物内有青蛙鳴不已癸未迄今廿載餘丸轉光陰一何駛疇昔遊者今淪亡爾獨泊此將 焉俟將欲乘爾泛滄溟直蹋神山三萬里    登漳上雙冢                      郭孫俊 邑進士  匹馬度芳郊側見兩高阜峍兀並峙立培塿俯無數古刹右之巓左阜荊榛護乘興一登臨夕 陽照春樹春天樹色依依綠長川掩映村村曲晴嵐如雨氣濛籠煙波杳靄迷人目一時春意 入懷中舒眼遙看大地空惝恍忽憶蘇門月一聲長嘯落歸鴻茫茫寄矚天涯裡渾忘攀陟身 在此何年此地冢成雙鳥比鴛鴦枝連埋唐虞以後羲皇前知是誰生復誰死白日易黃昏千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40,"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年歷成毀雌雄難辨非與是不然可有豐城劍對壘長埋待雷煥閟斂精華歲月多夜深氣應 冲霄漢冷匕野曠山鬼驚光芒曾有幾人見吁嗟乎蒼梧峰九疑風景繫人思瞞冢七十二徒 貽後世嗤蒼涼望古移情久俯仰千載曷勝悲春風霎時飄不住翛然詠人前村去    玉泉鐵鑊歌                      劉續祖 邑明經  渾淪一點胎胚結五行斑駁陰陽血天物精多暴則殃楊家阿眞橫絕鳯舸龍舟木欲竭鑿 汴浮鵝水土裂金火再恣樓上屛餘殃又冶堆藍鐵哆然一腹飽千髠指曡饔餐應萬劫禍炭 災柴知歲時棄擲荒郊成跛鱉霜月煎熬秋復秋贏得遊人認大業人生今古何分别古非獨 巧今非拙愚智由來邪正歧歧陽石鼓千秋烈    祝家坂古松                        郭孫俊 孤根盤鬱旁無倚屹立一幹矗空峙虬枝倒披逼層霄龍鱗半蝕枯不死爪拏煙雲勢伸縮籟 發天風浪奔駛黛色年深成老翠犯雪干霜不知紀憶昔屐齒暫經過下馬摩挲情無已浪跡 歸來鬢欲斑柯葉不改尙如此世途平頗多殊形大運升沈靡定理功名事業貴有終慚對貞 松汗欲泚    關陵聽灘水                      張鴻敘 邑明經  灘水薄暮起烟霧淒聲偏向帝陵訴西嶺寒鴉驚滿樹臨流聽此誰忍渡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44,"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段太尉千載幾人扶大義    關陵                      李暎棻 字香雪四川記名道  萬古詩人難下筆公名大與尼山匹我特蜀人敢妄言拜公如拜天中日公之忠義滿天宇公 之精神貫今古彜陵雄郡古荊州知公死不忘斯土斯土遙遙障蜀東當年伐魏表精忠天下 三分心一統我公所見武侯同可惜襄樊功頓棄捧頭痛哭見高帝直拚一死殉中原凛凛千 秋有生氣何物仲謀太無恥么麽安足令公死靦顔偏肯拜曹瞞甘作亂臣與賊子花草吳宮 豈尙存百世唾罵江東孫恨不收聚六州鐵鑄彼阿跪墓門墓門屹對當陽縣俎豆江山長 不變永安風雨惠陵烟忠魂夜夜往相見靈旂拂拂捲風雲曰帝曰王豈樂聞不見墓前一片 石特書大漢前將軍將軍往矣聲靈在位號重重加歷代玉泉山畔土一坵婦孺咸知望陵拜 丹心浩氣干雲霄今代神功尤顯昭臆語測公公應笑煌煌漢統在熙朝    石龍灘                         王焜燿 邑庠  飛湍激波散作雨殷若雷聲急若鼓由來有龍臥中流流欲直趨龍不許龍形之高一丈餘龍 勢蜿蜒畫不如沙為鱗甲石為首中有魚口口多魚漁師日日跨龍背捕魚喜看魚爭避翛然 一葉劈流來懸空陡落驚心碎見說巫山三峽長更聞灩澦並瞿塘灘勢不知誰險易我欲與 此相較量奇險似經神禹鑿龍門突兀噴珠瀑呼起灘頭漱石人為霖徧錫蒼生福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46,"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五言律    送沙門宏景道俊元獎還荊州應制 宏景玉泉寺僧先是景表          唐 請高僧十四人同住寺 宋之問 一乘歸淨域萬騎餞通莊就日離亭近彌天别路長荊南旋杖鈢渭北限津梁何曰舒眞果還 來入帝鄉    宿玉泉寺                         周 樸 野寺度殘夏空房欲暮時夜聽猨不睡秋思客先知竹迥煙生薄山高月止遲又登塵路去難 與老僧期    題玉泉大師智者影堂                   五代  僧齊已 大化鍾華頂靈蹤亦玉泉由來負高尙獨向好山川洞壑藏睹怪松杉列瘦烟千秋空樹影猶 似覆長禪    玉泉寺                          明  張四知 寶地何年結祇園此日逢泉流飛瀑布墖勢湧芙蓉野島來深竹閒雲出遠峰麈纓如可謝從 此託孤蹤    玉泉寺                   李維楨 字本甯京山人禮部尙書  策馬不能去徘徊雙樹間地偏芳草合天迥白雲間開徑惟聞鳥閉門猶見山長松挂明月一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47,"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鶴夜深還    其二 西來山盡好復此一峰幽水月心俱寂金銀氣自浮嵐光晴不夜春色淡如秋雙頂青冥上孤 雲任去留    過關王廟                         楊 洲 三國由來遠英雄跡未沈西風吹雁過黃葉擁階深山帶吞吳氣天知復漢心當年有遺憾憑 弔欲沾襟    清晨登玉泉山先日大雨              孫文龍 常熟人木府知府  雨過溪流急山開曙色分寒烟依澗樹飛斾出松雲鍾乳清猶滴仙茶翠不聞玉泉疑倒噴晏 坐欲斜曛    平將軍祠                      黃 輝 南充人翰林  嗚咽沮流過低徊榔蔭攢一坏存化碧百戰付圖丹有子宜陪食無人語禮官未應忠孝魄長 共國殤寒    正月四月紫蓋道中                     袁中道 野客遊山興還隨春草生近雲遮馬過遠樹照人明西嶺眉如疊南田掌似平斷鴻零落甚仗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49,"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令此生浮    玉泉寺                         栗聯芳 曲澗流泉白重巖野洞幽燈懸雙樹曉葉落萬峰秋冬至風常冽春來草自柔那知生滅相無 不是浮鷗    遊麥城                         楊 誌 邑人  霽色分江口長歌走麥城野花誰是主芳草不知名路轉人烟隘沙乾馬足輕勝遊咸已醉村 笛兩三聲    望音寺崖                         僧正誨 說是隋朝寺稜稜在幾層村連雲起伏山接水奔騰覆嶺千盤樹横崖一挂藤半峰荊棘路歷 望不堪豋    將發玉泉                    徐 鑛 字眉雲江陵人吏部  曠遠江城北名山望已通稻翻千頃綠花發一溪紅晩照人行處春光鳥語中前村好問宿籬 落霧濛濛    聖水寺尋遍雲和尙結菴處                國朝  栗引之 邑選貢  絕頂流清梵梯危費討尋山能豁鈍眼水亦壞塵心落葉三秋雨奔濤一帶琴茅菴何處是洞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51,"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聲牧笛來    眞武洞                         邱種芝 邑貞  眞武何年洞今來興自賖雲飛常近壁樹老自生花剔蘚看殘碣捫蘿帶斷霞徘徊無限意寒 堞夕陽斜    佛耳巖                          葉文在 路僻行人少洞深暮靄多黃茅如細麥碧蘚似圓荷山鬼深藏箐野猨渴飮河鵠灘清見底坐 石濯流波    玉泉寺贈闊曙上人                   李奏敷 邑貢  亭午啓松關閑來參老禪金池堪掬手鐵墖任當肩空盡想非想再開天上天長留獅子窟勿 負此山泉    西屛山                          李 青 素心依白社曲徑接層巒怪石封苔古孤雲出岫寒雨過鐘響靜風細鳥聲歡問法逢支老秋 高興未闌    春日遊西屛山                       熊經壁 漸覺行人少山雲冷未開平岡將盡處一面破空來隠約浮嵐氣分明絕點埃登高須踴躍歧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54,"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兩岸漁歌起扁舟下急湍幾家楊柳曲十里蓼花灘午夢驚鷗醒秋聲和雁酸好攜黃鵠侶醉 舞傍江干    過當陽長坂                   刑部主政  王柏心 子壽監利人  得人似高帝强對憚曹公夏口奔難達滎陽厄正同蛟龍乏雲雨豚犬誤英雄回首橫矛處千 林激大風    同馮展雲學使遊玉泉寺                 王柏心 鷲嶺鬱蒼蒼諸峰撗梵王法雲彌郢鄀山翠壓沮漳鐵塔風煙古花臺澗壑芳昨聞青過犢龍 象竟無傷    其二 曲江吟賞後使節復登臨各有陽春奏同追大雅音高軒停壑谷遊屐歷山林野客才衰謝徒 然喜盍    偕觀珍珠泉                      王柏心 漱玉臨丹壑跳珠溼白雲光澂寒愈潔響細靜方聞鳯刹垂空映虹梁界道分未能尋乳窟仙 掌閟靈芬 玉泉山有乳窟産荼名仙人掌     當陽懷古                       李暎棻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55,"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蒼莽當陽縣沮漳楚水通峙嶇歷長坂喪敗哭英雄生死妻孥寄君臣患難同我今尋舊壘一 路捲悲風    丹井                         姚錦江 仙蹤滯嶺巒紫氣孕金丹妙悟花千曡功成月一丸松雲護春曉梧雨滴秋寒莫作非非想心 清慧葉完    仲宣樓                        賀 緘 邑明經  倒屐憐才子登樓一愴神文章高漢魏書劍老風塵烽火秦川路烟花楚塞春王孫歸未得惆 悵曲沮濱    張燕公碑 在度門寺                      賀 緘 萬里銜王命諸天列上方泥封傳絕塞手筆冠三唐苔蝕豐碑古花開驛路香髓蛇遺蹟在山 翠映沮漳    唐子方讀書臺                     賀 緘 白髮江湖老丹心魏闕憂九州傳諫疏一代仰清流野寺寒烟外荒臺勁草秋讀書期報國嘯 傲寄滄洲    玉泉寺                        賀 緘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57,"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五言排律    紫蓋山還經玉泉寺                   唐  張九齡 指途登楚望策馬傍荊岑稍稍松篁入冷匕澗谷深觀奇逐幽渺歷險忘嶇嶔上界投佛影中 天揚梵音焚香懴在昔禮足誓來今靈異若有對聖僊其可尋高僧聞逝者遠俗是初心蘚駁 經行處猨啼燕坐林歸眞已寂滅留跡豈湮沈法施自此廣何云千萬金    陪張相公祠紫蓋山遊玉泉                孟浩然 望秩宣王命齋心待漏行青衿列胄子從事有參卿五馬尋歸路雙林指化城聞鐘度門近照 膽玉泉清皂蓋依巖憇緇徒擁錫迎天宮上兜率法界豁幽明欲就後焉志先聞智者名人隨 遊水没山類覆舟傾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復情謝公還欲臥誰與濟蒼生    遊玉泉寺儈談征調供億之苦因賦             明  李維禎 徑曲泉能遶山迴寺忽逢舟誰藏大壑玉自削群峰翠壁蒼苔淨丹崖紫氣重登高窮下界選 勝擬南宗梵宇隋唐搆伊蒲楚蜀供嵐沈不辨墖風定一聞鐘樹古曾棲鶴溪深尙臥龍殿陰 寒薛荔簷際墮芙蓉蘚駁生金碣藤牽化石松天花春已樹雲碓夜猶春藻井蟲網珠林過 虎蹤傳燈遙乞火伐木近支笻問道無閒士營生亦老農飯牛依磬鉢牧豕辦租庸酥酪清齋 少袈裟俗禮恭歲當饑饉後地扼往來衝上客頻傳食空王豈素封攢眉今夕酒蓮社暫相容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59,"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七言律    覽玉泉張孟二公題版                 五代  僧齊已 高額雙懸張曲江聯題兼是孟襄陽後人才地誰稱短前輩經天盡負長勝景飽於閒採拾靈 蹤消得正思量時移兩杖成塵迹猶掛吾師舊影堂    報恩寺                       明  沈 慶 餘杭人副使  荊楚西南第一峰梵宮森列案重重聞經清唳松陰鶴聽法香翻鉢水龍徑曲每憐蒼樹合林 深時有白雲封凭高撫景情無盡回首楹廊遞晩鐘    報恩寺步沈公韻                鄭 崇 懷安人進士本學教諭  梵宮深隱玉陽峰駐馬閑登紫翠重祇樹風生聞唳鶴空堂雲出見降龍地幽應少紅塵到碣 古偏多碧蘚封自是勝遊歸路晩半林殘照度疏鐘    龍泉寺                      方 豪 開化人僉事  為訪高賢駐使車因愁落日造禪廬龍潭夜逼軒窗冷鼉鼓秋傳澗谷虛竹徑獨行僧定後松 花飽啖月明初吾生未必眞凡骨何事頻年理簿書    仲宣樓                        童 時 登樓四望欲銷憂極目平原草木秋歲月忽驚人已遠江山如待客重遊峽中水接濤聲迥城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60,"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上雲連樹色稠公暇幾回傷往事不堪為客更淹留    謁關帝廟                       鄭克昌 英雄非數誰能死拭淚封陵倍慘愴衰祚三分嘘火德  一線繫春王青天燭照丹心色白 日爐焚汗血香堪笑孫曹多智意揶揄蹤跡總荒涼    度門漫興                       僧正誨 天詔曾聞下玉泉一回經此一澘然斷碑有字埋荒草廢墖無名起暮煙衣自六傳滄海變法 當千載鬼神憐今人不識唐朝寺只把金沙作墓田    同雷大史徐上舍宿紫蓋寺               劉芳節 宜都人孝廉  衡岳飛來第一峰峰形如蓋紫茸樵山舊侶迎徐孺蓮社新盟得次宗百丈倒窺丹井碧一 龕深照佛燈紅松簧也解賡禪韻卻共簷鈴話夜風    百家洞                        栗聯芳 望中雲窟出巖巔馳馬還從頂上旋一壑朝來能盪日千山圍處不遮天只堪樵徑依雲闢恰 好僧房對月眠已識周何皆有累誓於此地學參禪    登仲宣樓                   劉楚先 字衡野江陵人大學士  西京新命重鳴騶何向危城作寓遊輦衛顚虞傷去漢詞人通侻尙依劉疏楹自拭昭邱月離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62,"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脈泉流繞墓門舊是先生結茅地亂鴉古木正黃昏    其二 皂帽青衫拜棘叢忠魂應繞舊邱中循環治亂今同古挽轉艱難我夢公龍老臥殘徒噴沬松 寒秃盡尙號風深山是處傳豺虎愁近黃昏山月空    堆藍山                        楊州彥 到處名巖推險峭堆藍翻以樸成尊安禪趺坐降諸衲短髮蒼顏俯衆孫亂石觸泉醒鶴夢惷 雲帀樹冷山魂幾時移向濤聲裏小結茅亭倒挂門    玉泉寺                        梁山金 欲譜名山恨未全堆藍絕勝可人憐細尋石路無雙寺不讓茶經第一泉意到忘時方味佛身 經劫後且逃禪從今穩作烟霞計載酒長吟踞此顚    玉泉寺                        栗引之 堆藍不與衆峰群涎玉沬珠眼底分雲裹鐘聲衝斷壑樹迴嵐氣湧層雲典型拜指前朝鼎苔 蘚斜封短碣文萬古名山誰護法臨風卻憶漢將軍    智者洞                        汪鴻映 邑庠  春深人事頗從容信步禪扉問北宗怪石巉匕蹲虎豹蒼藤曲曲舞虬龍佛書讀罷山花落僧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63,"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飯熟時客逢趺坐伊人不可見空餘洞口暮雲封    尋桂過大通寺                     李 芳 邑令  公餘躭靜不開扉為訪天香到翠微十里坡長官路窄三家店冷野田肥丹楓半染黃沙樹夕 照前堆藍水磯雙桂千年山寺裏大唐留碣長苔衣    萬壽觀                        劉續祖 當年先子藏修處他日哲人提命堂 謂徐 白雲 已向夢中悲手澤還從笛裹哭山陽蛙鳴湖水依前 綠雨過山松照舊蒼回首生成空彷彿何堪燈火影涼匕    玉泉後山道中                     李作人 邑孝廉  朦朧曙影啓霜天蹋蹋衝寒向玉泉松響千山成爽嘯野燒十里剩孤烟藤蘿仄徑我初入虎 豹沿溪人蚤還策馬雲窩翹首望群峰四合總蒼然    登三星寺後山                     李作朋 副榜  葛衫箬笠手相牽喘步巉巖倒地眠茗椀清涼來下路漁舟款乃指前川荒邱一碣魯魚字狡 窟千年野狐禪蹋到絕巔談往事三星可摘欲捫天    郵亭夕照 玉泉寺                       郭孫俊 斜日諸天已半昏空亭殘照帶山門泉沈霞影凝花片烟鎖林光作雨痕倦客指村急飛鳥野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65,"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店蕭條户半扃莫道夕陽歸去早晴空水浸一天星    仲宣樓懷古                      李玉林 知縣  沮漳流水自悠悠人往風微盛槪留當代英雄能輔漢天涯才子不依劉一篇錦繡傷心賦萬 里河山極目憂割據興衰長已巳山城千載仲宣樓    拜聶韞夫先生墓                  楊宗濓 荆門人  艱難末造一身輕坏土千秋浩氣生孤挺黃沙支大厦滿腔赤血奮長城雲旗尙繞蒼碑斷古 賦堪澄漢水清 公有見大別山 賦原志 俎豆荊南綿永祀冠裳一望肅尊榮    弔馬雲浦少尉夫婦 事詳忠烈傳                 熊經壁 一失孤城萬姓殘呼天空自泣卑官漫言事急捐軀易須識時危措手難白練雙投千古恨黃 泉對語兩心酸褒譏自有公評在若問臣衷死即安    弔羅鶴亭 事詳忠節傳                     熊經壁 名場耆舊悵惆殘遺恨如公死豈安辛苦半生方入選纏綿一病未之官身當危處眉長鎖賊 盡誅時骨巳寒最是諸兒勞記念無家空自告人難    玉泉山寺醉中書懷                   張致青 狂歌走入梵王宮兩耳非因棒喝聾陳迹偶然留勝士 公安袁中即兄弟 本邑栗宋諸先生 名山自古屬英雄 漢前將 軍祠 從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66,"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來憂樂關天下多少榮枯在眼中醉裏夢魂都不擾塵寰毀譽任雷同    麥城弔古                       聶子英 白衣搖櫓泝江波奈此芳仁貳賊何受敵磨盧 謂驢城 磨城 悲氣數出師宛洛恨蹉跎兒童尙說還魂 記 謂演義 諸奇蹟 草木疑揮落日戈杜宇千年啼不斷吳宮魏闕總成莎    遊玉泉山 甲寅亂後作                     李映棻 字香雪四川人  九死餘生萬念删驚魂纔定且躋攀泉聲綠㵼鱗鱗玉樹色藍堆面面山漢將丹心靈蹟在隋 僧白足道場間經樓悟得無生旨欲買楞嚴日閉關    九日與諸友人登玉泉山                 賀 緘 選勝攜朋興不孤斜斜野徑問樵夫路逢鳥讓風還阻人似行屐幷無小住半山分石坐病 身一葉仗雲扶松濤響處泉聲細蕭寺回頭似畫圖    其二 相對茫茫百感生登臨到底是間情無窮心事拚成醉如此溪山竟得名草白憐將秋色老時 清剩有陣雲平英雄幾點千秋淚灑遍楓林一路橫    玉泉東堂桂花                     賀 緘 鼻觀微聞風露涼木穉參透費思量花從僧舍開無俗樹帶秋容病亦香 樹病蟲葉盡脫僧 以硫黄薰之得愈 招隠許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67,"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同孤月靜留人遍閱使星忙 高軒往來 皆館其中 前身我是如來否金粟叢中態更狂    石龍灘                        王廷彥 千尋石脈走來龍有客觀瀾此拄笻風捲浪花驚雨洒日圍樹影有雲從濤頭直接寒山雪岸 脚如喧古寺鐘間抱一竿垂釣便灘前鱗鬣挺長松    盤龍山 在小坂窩山勢起伏如龍之盤                 汪金南 邑恩貢  青山一帶擁崚嶒龍脈離奇澗氣騰本有風雷生四壁也教鱗甲懿千層君眞高臥同諸葛我 本無才愧李膺出岫有雲能作雨應多膏澤慰黎蒸    白龍洞                        胡炳暉 邑貢生  黃茆秀出與天齊繞郭人家一望低象嶺西來饒爽氣獅山東駐壓深溪狂風捲水驚龍化華 表干雲想鶴棲勝境留人重轉眼翠微深處草萋萋    白龍洞                        鄧肇基 邑庠  仙源高迴水溶溶自是天開第一峰此地幽棲疑鬼谷何年騰躍見神龍石懸鐘鼓隨聲應山 溜金銀照眼濃靈物雖然飛去也千秋未了白雲封    遊玉泉山寺                      賀 繩 邑明經  劫換紅羊古蹟空堆藍不與衆山同唐碑字沒蒼苔裏隋鑊光騰夕照中西望彝陵嵐氣合東 來漳水淡煙籠晨鐘暮鼓泉聲外喚醒途迷恨不窮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68,"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五言絕句                                   堆藍                         明  袁中道 朝自堆藍去暮自堆藍還堆藍無所慮祗慮樹遮山    乳窟月下聽泉                     袁中道 一月在寒松兩山如晝朗欣然已成行樹影寫石上    仲宣樓故址                      聶登第 東景已西馳南棲懷北鳥空憐倒屐迎疇達薦賢表    梯兒巖                        王應麟 邑庠  朝看山色青暮看山色紫山色本無情余心得妙理    其二 烟深山徑幽葉落風林響一旦步階梯直到青雲上    玉泉山中早起得句                  國朝  聶子英 曉起山雲白對面失山樹野鳥無數啼聞聲不知處    入玉泉山效袁公安體                  聶子英 歷歷路旁山重重山上路尋山未到山喜見山頭樹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69,"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七言絕句                                   寒亭 在玉泉山                        無名氏 朔風凛凛雪漫漫未是寒亭分外寒六月火雲天不雨誰君來此凭欄干    四賢堂                        劉 巽 邑貢生  父子康侯朱弟兄象山輩出號明經直言抗疏燈籠錦諸老遺風尙典型    白社                         劉 巽 易貌凝妙出神玉津不夜枕長春游巾白氎林泉隠千載高風白社人    報恩寺留別鄕僧                    任 翰 仲宣樓下水如烟細草平沙接梵天老去蜀僧歸未得清秋魂斷楚雲邊    子胥港                        孔克孝 春漲瀰漫帶雪流柳陰終日繫扁舟伍員已去英名在都付溪翁看白鷗    初得玉泉響水潭                    僧正誨 到處名山策杖行歸來還愛玉泉清乞錢買得蹊三畝流水聲中過一生    其二 斷巖曲水石磷磷好向茅廬寄此身綠樹不翻紅葉雨青山還照白頭人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70,"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   歸經玉泉                       鍾 惺 猶是山中九月秋來時流水夜中幽泉聲不在有泉處曾向林蟬嶺月求    大水謠                       邑令  區懐瑞 九子山中鳩亂啼合溶鎭上馬頻嘶淫霖十日沮漳泛時有衙官來護隄    紫蓋晨鐘                      國朝  方 璲 繖蓋垂垂護紫峰洞天舊有葛仙蹤曉風乍起晨鴉醒時送一聲雲外鐘    龍泉夜月 月到上方分外妍尼珠朗朗映寒泉當年文定讀書地惟剩清光照墓田    堆藍晚翠 松風石鼎妙聞香頻歲南華願渺茫曾記覆舟山下宿半天空翠落禪堂    長坂雄風 突出重圍絕代雄錦屏草木識英蹤至今長坂坡前路膽落常山趙子龍    鵠岸漁歌 鵠灘彷彿舊烟波客是當年張志和為愛漁舟爭唱晩西屏山下夕陽多    錦山牧篴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72,"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紫蓋峰頭一井乾仙人曾此鍊金丹祇今勺水歸何處化作石林烟雨寒              望青溪                        張致霄 一抺白雲西復西遙從天半認青溪不知古木森森處若箇幽人得所棲    漳上詞 錄二首                        聶子英 二水中間古麥城岸花汀草帶愁生孤舟莫向城邊泊夜月千家擣練聲 仙女廟前草長時昭姬港上柳如絲掃蠶須趁清明好莫怪農家上塚遲 俗以清明日上塚     方山雜組詞 錄二首                      張致青 秋江淼淼峭帆行上水船輸下水輕日暮煙籠烏柏樹門前立地望歸人 登山臨水春復秋間披青史挹風流醉中忽抱千年恨百尺臺傾未補修    玉泉大士閣二月十九日燒香詞 錄二首              張致青 菩提菴址石重重智者洞門鬼斧工人語不知何處落山樵立在翠微中 遊塵攪亂一溪雲顯烈祠高護紫氛何處健兒飛馬到觀音不拜拜將軍    葛仙樓                        方外  清 蓮 爐中仙藥足延年一度烹來一度然想見功成丹出鼎香飄何止徧山川 慈雲片匕護春田不負農家拜井泉一掬能分千頃潤綠楊村落雨如烟 每逢旱時鄕民禱 於丹井甘霖即至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74,"當陽縣志目錄 29-474 ╱ 卷首 29-474 ╱ 序 29-474 ╱ 修志姓氏 29-474 ╱ 凡例 29-474 ╱ 目錄 29-474 ╱ 圖 29-474 ╱ 卷一方輿志 29-474 ╱ 星野 29-474 ╱ 疆域 29-474 ╱ 形勝附 29-474 ╱ 沿革 29-474 ╱ 有表事紀附 29-474 ╱ 卷二方與志 29-474 ╱ 山川 29-474 ╱ 古蹟 29-474 ╱ 陵墓附 29-474 ╱ 風俗 29-474 ╱ 物產 29-474 ╱ 祥異 29-474 ╱ 卷三建置志 29-474 ╱ 城池 29-474 ╱ 街巷津梁附 29-474 ╱ 公暑 29-474 ╱ 坊表雜建附 29-474 ╱ 堤防 29-474 ╱ 塘堰附 29-474 ╱ 卷四政典志 29-474 ╱ 賦役 29-474 ╱ 屯田附 29-474 ╱ 倉儲 29-474 ╱ 蠲卹 29-474 ╱ 卷五政典志 29-474 ╱ 學宫 29-474 ╱ 學額學田 29-474 ╱ 書院 29-474 ╱ 膏火田 29-474 ╱ 考棚 29-474 ╱ 卷價田 29-474 ╱ 賓興公田 29-474 ╱ 卷六武備志 29-474 ╱ 兵防 29-474 ╱ 民壯保甲附 29-474 ╱ 砦堡 29-474 ╱ 兵事 29-474 ╱ 卷七祀典志 29-474 ╱ 文廟 29-474 ╱ 有表 29-474 ╱ 卷八祀典志 29-474 ╱ 武廟 29-474 ╱ 祭田附 29-474 ╱ 文昌宫 29-474 ╱ 壇廟 29-474 ╱ 卷九祠宇志 29-474 ╱ 古祠 29-474 ╱ 會館附 29-474 ╱ 寺觀 29-474 ╱ 卷十職官志 29-474 ╱ 令佐 29-474 ╱ 有表循良忠烈傳附 29-474 ╱ 師儒 29-474 ╱ 有表師範附 29-474 ╱ 武職 29-474 ╱ 有表 29-474 ╱ 封爵 29-474 ╱ 卷十一選舉志 29-474 ╱ 薦舉 29-474 ╱ 制科 29-474 ╱ 貢生 29-474 ╱ 武科 29-474 ╱ 武選附 29-474 ╱ 雜選 29-474 ╱ 例職附 29-474 ╱ 世職 29-474 ╱ 封典 29-474 ╱ 卷十二人物志 29-474 ╱ 宦蹟 29-474 ╱ 孝友 29-474 ╱ 忠義 29-474 ╱ 義勇附 29-474 ╱ 卷十三人物志 29-474 ╱ 篤行 29-474 ╱ 文苑 29-474 ╱ 隱逸 29-474 ╱ 耆壽 29-474 ╱ 流寓 29-474 ╱ 仙釋 29-474 ╱ 卷十四列女志 29-474 ╱ 節婦 29-474 ╱ 卷十五列女志 29-474 ╱ 烈婦 29-474 ╱ 孝婦附 29-474 ╱ 貞烈 29-474 ╱ 賢母 29-474 ╱ 壽母附 29-474 ╱ 卷十六藝文志 29-474 ╱ 賦 29-474 ╱ 碑文 29-474 ╱ 碑記 29-474 ╱ 卷十七藝文志 29-474 ╱ 序 29-474 ╱ 記 29-474 ╱ 傳 29-474 ╱ 墓誌銘 29-474 ╱ 論 29-474 ╱ 說 29-474 ╱ 贊 29-474 ╱ 銘 29-474 ╱ 紀略 29-474 ╱ 跋 29-474 ╱ 題後 29-474 ╱ 卷十八藝文志 29-474 ╱ 四言古 29-474 ╱ 五言古 29-474 ╱ 七言古 29-474 ╱ 五言律 29-474 ╱ 五言排律 29-474 ╱ 七言律 29-474 ╱ 五言絶 29-474 ╱ 七言絶 29-474 ╱ 卷末雜錄 29-474 ╱ 叢談 474-476 ╱ ","當陽縣志卷末   雜錄    叢談 明洪武十三年邑既徙復舊治其萬城甎石移修荊州藩府毀至北門忽有毒蜂擁出紛紛螫 人懼而止或謂此乃高氏舊城其上有關廟為神靈所憑云今北門尙存 永樂辛卯元旦治北沮水之東忽有三虎同行共逐不知所往是科則李讓向志倪孝儒同舉 於鄕人以為三虎之應 大通寺塔前相傳有謀侵其地者以火爇張說碑忽雷雨滅火懼而止 隆慶丁卯方開學有一自櫺星門躍出共異之學諭吳瑞云此科中式必卯生者及邑庠聶 武中式果辛卯生 玉泉山有獸狀如鹿上下陵谷如飛每鳴於澗谷則雨鳴於岡阜則有高軒過驗之不爽 萬歷乙卯五月玉泉柴紫菴老桂忽花大小各一枝寺僧以報邑令令曰雙桂聯芳此科中式 必栗生矣及秋栗聯芳果獲雋明年公安袁中道亦登春榜此菴乃袁氏所建也 以上俱舊志  國朝 榴花總白鶴山側有井相傳井中有異物一夜山僧夢物告之曰浹旬我當行汝等可遠避旦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76,"叢談 474-476 ╱ 補遺 476-479 ╱ ","補遺    方輿古蹟 唐吳道子畫觀音像石刻在玉泉寺 三星院石塔 省志云在 當陽莒堰 其石柱刻云唐貞元十七年葬智壽和尙舍利塔    方輿祥異 道光 十年五月陰雨浹旬玉泉山生大菌徑尺餘厚五寸許高尺有五寸面白如銀裹赤色   味甘而芳    建置堤防 永興菴堤在河溶上游漳水之西距沮水里許每决則水匯於沮下流淤塞舟楫不通道光十   六年邑令王朝枬倡率修復水患稍弭二十九年邑令董率士民加修遂稱鞏固云    職官循良傳 周眞  人乾隆中任邑令勤慎愛民有古循吏風初河溶苦徭役眞悉為蠲除溶人思其德 常尸祝之今木主猶存    職官忠烈傳 夏永謙河溶巡檢 事詳 本傳 有墓在河溶鞏阜門外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78,"補遺 476-479 ╱ ","   藝文 義勇武安王墓祠記碑二在 關陵内一為明成化十六年湖廣提刑按察司副使薛綱撰刑   部主事吉水周巽書一為成化十八年湖廣布政司右參議泰和楊琚朝用撰文並篆 重修關王廟記在 關陵明宏治十年縣學教諭孟鐄撰知縣劉和書主簿度  篆額   唐賢留題玉泉詩八篇 序見藝文志中     張九齡祠紫蓋山途經玉泉寺 載藝文下五言排律     又冬中至玉泉寺屬窮冬冰閉崖谷無色及仲春行縣復往焉故作此詩 靈境信幽絕芳時重暄妍再來及茲勝一遇非無緣萬木柔可結千花敷欲然松間鳴好鳥竹 下流清泉石壁開精舍金光照法筵眞空本自寂假有聊相宣復此灰心者仍追巢頂禪簡書 雖有畏身世亦俱捐    孟浩然陪張丞相祠紫蓋山途經玉泉寺 見藝文下五言排律     常建留題玉泉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路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 餘鐘磬音    白居易留題玉泉寺 ","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3,湖北,宜昌,"(同治) 當陽縣志",同治,1861,1875,479,"補遺 476-479 ╱ ","雲樹玉泉寺肩輿半日程更無人作伴惟共酒同行新葉千萬影殘鸎三兩聲閒遊意未足春 盡有餘清    周朴留題玉泉寺 寺還名玉泉澄水亦遭賢物尙猶如此人爭合偶然溪流雲斷外山峻鳥飛前初日長廊下高 僧正坐禪    南嶽僧齊已題玉泉大師智者影堂 見藝文下五言律     又己丑歲十一月二十六日因禮大師眞迹獲覽張丞相孟襄陽二公聯唱題板遂有降     歎而作是詩 見藝文下七言律                  僧齊已 通志論曰碑在當陽玉泉中乃皇慶元年本寺住持廣鑄重立者碑載唐張九齡以下詩八篇   然常建白居易二首尙屬假借也其旁刻云萬歷元年御史中丞西蜀張佳允新安任參軍   夢榛同觀 湖北金石存佚考     謁雲長祠 四絕石刻在墓門右                      明邑令  張 松 湛源  一瓣心香酒一尊臨風何處覓忠魂停杯話到當年事長嘯山空氣欲呑 古柏青葱帶曉烟祠堂秋老一荒天維持漢鼎名猶在花自清香水自潺 松杉鬱鬱護雲邱斷續江雲去復留滿地午陰清唳鶴一聲驚醒夢中愁 蓋世英雄奠在茲穹碑讀罷令人思卻憐四蜀三吳日惆悵西風酒一巵 當陽縣志卷末終","18卷 ╱ (清) 沅恩光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修民國重印本"
17534,福建,南平,"(民國) 建甌縣志",民國,1911,1949,358,,"大興菴              花山菴 明宏治僧明亮開山清雍正五 年僧希雪復建於獅坑癸峰之 麓額稱西 聖禪寺               龍僊巖菴 俱上 里 老龍山菴 上里清 康熙            天湖菴 古冲巖菴 洪武 二年             龍興巖菴 俱下 里 五台山菴 吉苑里東山之 嶺元至正二年          梅僊山菴 大山菴               馬氏眞僊菴 推官郭子章記 上俱吉苑里 金峰菴               玉泉菴 上俱東 萇里 南峰菴               後洋菴 麻園菴               岐山菴 太平菴               神僊嶺菴 ","37卷 ╱ (民國) 詹宣猷修 (民國) 蔡振堅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17534,福建,南平,"(民國) 建甌縣志",民國,1911,1949,785,,"詩人玉屑者梅澗詩話載慶之過玉林詩絕句云一步離家是出塵 幾重山色幾重雲沙溪深淺橋邊路折得梅花又見君則昇必慶之 之同里隠居是地故獲見稱於閩帥又游九功亦建陽人其答叔暘 五言古詩一首尙載在詩家鼎臠是昇為閩人可以考見朱彝尊詞 綜及近時厲鶚宋詩紀事均未及詳其里籍今附著於此 詩人玉屑三十卷宋魏慶之撰字醇甫號菊莊四庫書目提要宋人 喜為詩話裒集成編者至多傳於今者為阮閱詩話總龜蔡正孫詩 林廣記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及慶之是編卷帙為富然總龜蕪雜廣 記挂漏均不及胡魏兩家之書仔書作於高宗時所錄北宋人語為 多慶之書作於度宗時所錄南宋人語較備二書相輔宋人論詩之 ","37卷 ╱ (民國) 詹宣猷修 (民國) 蔡振堅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17534,福建,南平,"(民國) 建甌縣志",民國,1911,1949,806,,"及五七言絕耳前明洪永諸老乃隸以對屬如所傳桂嶺瘴來雲似 墨蜀江風淡水如羅梁間燕子聞長嘆樓上花枝笑獨眠者是已余 少曰亦好拈此積久漸多乃輒排纂聲詩取向所肄業者為之移甲 就乙配合丁壬亦聊以消長曰云爾 遽廬詞話一卷清鄭方坤撰 詞林玉屑一卷清鄭方坤撰 四六談柄清鄭方坤撰 讀文劄記清鄭方坤撰 古今詞選清鄭方坤撰自序略曰僕少渉獵書林喜談詞隱時想像 夫十香閒臨摹於三影排為清課道此閒愁敢云蕭統之選文竊擬 ","37卷 ╱ (民國) 詹宣猷修 (民國) 蔡振堅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17535,湖北,宜昌,"(同治) 宜昌府志",同治,1861,1875,521,,"     於歸州得㨗      於巴東 度      宗咸湻九年      張夢發上書      陳危急三策      一鎻漢江口      岸一城當陽      之玉泉山一      於峽州宜都      而下聯置堡 ","14卷 ╱ (清) 聶光鑾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刊本"
17535,湖北,宜昌,"(同治) 宜昌府志",同治,1861,1875,2369,,"   秋風亭上秋風起風散荒亭咽江水臨風懷想搆    亭人將相勲名垂宋史於今宋祚已成空漫道雷    陽老寇公惟有巴山頭上月年年依舊伴秋風    巴東守戎陳玉泉以遷秩去賦此贈之                  齊祖望    我以巴江水送君東去舟我以巴山月伴君下洪    州江聲山色兩蕭索猿啼峽中淚雙落何人為唱    陽關詞使我對酒不能酌不能酌思彷徨黃牛白    馬煙水長知君明日西陵道回首巴東亦斷腸 以 上   巴東    ","14卷 ╱ (清) 聶光鑾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刊本"
17535,湖北,宜昌,"(同治) 宜昌府志",同治,1861,1875,2523,,"   樓吮墨磨微凸烹茶汲罅流鼓聲灘外落蜀客賽    黃牛    泛舟遇雨入黃顙洞題壁    林有彬    窔奥一門穿潛通古寺泉 當陽玉泉山 水傳與此通 蒼藤垂絕    磴青壁卧寒煙雷送歸山雨猿迎入峽船繫槎探    小有拂拭漫題箋    西賽晚眺          董 秀   反照籠西賽乾坤淡有無日斜鵶背落雲去樹林    孤峽靜澄秋色山遥列畫圖客船咸至喜繫纜一    提壺 ","14卷 ╱ (清) 聶光鑾修 (清) 王柏心纂 ╱ 清同治刊本"
17540,湖北,宜昌,"(同治) 枝江縣志",同治,1861,1875,185,"卷二 152-220 ╱ 地理中 152-220 ╱ 疆域 152-220 ╱ 山川 173-220 ╱ 塜墓附 152-220 ╱ 八景附 152-220 ╱ ","  水會入江 渃溪在縣東江對岸水入江江行多避風於此 滄茫溪在縣東五十里由玉泉發源行六十里至九   龍觀右臂東來一支曰楊溪西行十餘里繞九龍觀   後與右臂之水會流入瑪瑙河過法湧寺至滄茫溪   出大江約百餘里 龍王潭在縣西一里 和尚潭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潭中有石直立頂圓如僧   常没水中頂露必雨每遇旱居人輒以桔橰汲潭水 ","20卷 ╱ (清) 查子庚修 (清) 熊文瀾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17540,湖北,宜昌,"(同治) 枝江縣志",同治,1861,1875,188,"卷二 152-220 ╱ 地理中 152-220 ╱ 疆域 152-220 ╱ 山川 173-220 ╱ 塜墓附 152-220 ╱ 八景附 152-220 ╱ ","  一支自靈廟子起過黃金山之白鶴壋又過殷家畈   至大山子入董市後鄕過龍頭橋出水府廟前歸大   江約三四十里 江口在縣東九十里 江口港口源出玉泉由橫溪分枝過青溪楊家灘入西   湖以達於江 窰子口在縣東一百里即沮水分流入江處今塞 江岔口在縣東四十里南渚洲㴜洲之間江沱分枝處   按南渚洲即羊角洲接百里洲首 ","20卷 ╱ (清) 查子庚修 (清) 熊文瀾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17540,湖北,宜昌,"(同治) 枝江縣志",同治,1861,1875,189,"卷二 152-220 ╱ 地理中 152-220 ╱ 疆域 152-220 ╱ 山川 173-220 ╱ 塜墓附 152-220 ╱ 八景附 152-220 ╱ ","石龍口在縣西南十五里兩岸皆山山有石對出形如   龍蜿蜒入溪交相聯絡若關鎻然其源西出龍洞南   出花魚泉會於石龍口上游迴環如九字名九字溪   溪上有玉屏峰白鶴山林巒掩映水複山重蔚然深   秀亦勝概也 草埠港源出玉泉由紫蓋山南入枝江界過曇華寺草   埠南瓦窰垸張家口以達於沮漳 沙港其源由石子嶺分二支至證盟山南滙為一東流   至太平垸南以達於沮漳曰漩水港 ","20卷 ╱ (清) 查子庚修 (清) 熊文瀾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17540,湖北,宜昌,"(同治) 枝江縣志",同治,1861,1875,558,"卷九 552-611 ╱ 學校中 552-611 ╱ 藝文 552-611 ╱ ","縣吏迎來怪到遲定訪玉泉幽院宿應過碧澗早茶時 向南漸漸雲山好一路惟聞唱竹枝  增   夏口送長甯楊明府歸荆南因寄幕府諸公                  劉長卿 關西楊太尉千載德猶聞白日俱終老清風獨至君身 承遠祖遺才出衆人群舉世貪荆玉全家㘘楚雲向烟 帆杳杳臨水葉紛紛草覆昭邱綠江從夏口分高名尤 盛府異姓寵殊勳北越今無事南征欲罷軍    泛楚江           崔 塗 ","20卷 ╱ (清) 查子庚修 (清) 熊文瀾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17540,湖北,宜昌,"(同治) 枝江縣志",同治,1861,1875,653,"卷十 611-729 ╱ 學校下 611-729 ╱ 藝文 611-729 ╱ ","董灘之東有山曰黃龍瀕大江懸崖數丈山之脊為文 昌宮其麓有廟祀水神當江之湍急甃石數十級以上 每夏秋水漲齧其腹殆浸浸乎有瞿塘灎滪之險焉廟 西北數百步有港港西為市港水自玉泉縈紆而來與 江會飛瀑洶湧莫之夭閼而茲山適枕其流故為廟以 祀之凡以示鎭也如金龍金盆載在邑乘可睹矣夫聖 王之制祭祀也能禦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神 禹之明德遠矣請誦其差近者自契之六世孫為水官 之佐竹書紀少康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帝杼十三年 ","20卷 ╱ (清) 查子庚修 (清) 熊文瀾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17540,湖北,宜昌,"(同治) 枝江縣志",同治,1861,1875,1003,"卷十七 984-1022 ╱ 人物下 984-1022 ╱ 方技 984-1022 ╱ 仙釋 987-1022 ╱ ","  中來者 庾臺寺僧月堂百里洲張氏子也少祝髪寺中及長受   玉泉蓮月禪師囑記遍參吳會諸老宿歸而住持郡   城之東華樓洲人以庾臺之廢也迎師而重新之師   經律該博問答如響人皆各得其意以去晚而自責   曰余少無知絕先人祀雖成佛何益其祖父墓田已   更數姓曲折贖回為寺中作常住冀後之租此田者   庶掃其墓耳事畢喟然曰吾可以逝矣逝之日命其   徒孫手張一紙懸筆題四偈其一辭世其二入龕其 ","20卷 ╱ (清) 查子庚修 (清) 熊文瀾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17546,江蘇,揚州,"(萬曆) 揚州府志",萬曆,1572,1620,370,," 俱在  城南 潘灶港壩 水塔口 倉 韓家壩   季灶港 大歷港壩 蔡灶 瞿灶港   爛泥港 李灶港 中澣 沙港口 以 上  十二俱在城東各  俱有涵洞通水出入 泉淨智泉 在狼山觀 音岩北 塞玉泉 在狼山前 慈悲殿後 明月泉 在狼 山山  門前月出  先照故名 白雲泉 在軍山山 腰之下 池通江池 在狼山西麓水自石出雖澇不盈 與江相通草樹陰翳境甚幽絕 不乾池  一名恒清池在狼山佛殿東石刻一詩冷冷石下  泉日落見雲影對之不敢嘗恐使肺肝冷款為翠  峰山人上  有飛來石 養魚池 在狼山 西岩 井甘泉井 州治西五十步 宋任伯而濬 文源井二 在學宫 左右 孫博士 ","27卷 ╱ (明) 楊洵修 (明) 徐鑾纂 ╱ 明萬曆刻本"
17546,江蘇,揚州,"(萬曆) 揚州府志",萬曆,1572,1620,1357,,"□黄荷花色白微黄彌陀 經□所謂俱物頭花也 碧挑金鳳蘡粟水仙山丹 玫瑰萱花梅 種類頗多以綠蕚玉蝶為勝又臘梅深 冬開以色酷似蜜脾故名亦有狥蠅磬 日二種而磬日佳花多宿葉結實如垂鈴尖長寸餘 又如大桃奴子在其中揚州有梅花閣以何遜得名 遜有法曹舍梅花詩苑標物序驚時最是梅衝 寒當路發映雪擬寒間枝横郤月觀花遶凌風□□ 應早零落故 逐上春來 瑞香葵 有荆葵戊葵秋葵色黄 今人誤為葵菜者也 紫薇 俗 名 百日 紅 羞天蓮鹿葱金林擒木蘭 石□寺有木蘭院唐 王播寄食處播有詩 二十年前此地遊木蘭花發院新終 如今重到經行處樹者無花僧□□ 鴈來紅 即後 庭花 龍 瓜金盞蝴蝶花長春花玉屑珍珠黃雀玉金絲抗 旱金蓮到線紅剪春羅剪秋羅金蓮寶相夜落金錢 白者為夜 落銀錢 金燈金錢 北户錄云來 自毗□沙國 梔子花 一名玉□ 春有山□ ","27卷 ╱ (明) 楊洵修 (明) 徐鑾纂 ╱ 明萬曆刻本"
17548,江蘇,蘇州,"(乾隆) 吳江縣志",乾隆,1735,1796,821,"卷之二十六 800-824 ╱ 人物三 800-824 ╱ 名臣一 800-824 ╱ ","并議蠲賑以甦民困上報可命工部侍郎徐貫治水户部主事祝萃賑飢貫至吳 遣官相度開浚吳江長橋吳淞江白茆江以及斜堰七浦諸處水大泄民甚德之 十年紳以太子年十七猶未出閣請擇講官教諭尋以修省陳八事斥中官李廣 又劾尙書徐瓊童軒侯瓚侍郎鄭紀王宗彝巡撫都御史劉瓛張誥張岫等二十 人乞賜罷斥而末言去大姦則專劾李廣八大罪誑陛下以燒煉而進不經之藥 罪一為太子立寄壇而興煖炕之說罪二撥置皇親希求恩寵罪三盜引玉泉經 繞私第罪四首開倖門大肆姦貪罪五太常崔志端眞人王應祚輩稱廣為教主 眞人廣即代求善官乞賜玉帶罪六假果户為名侵奪畿民土地幾至激變罪七 四方輪納上供威取勢逼致民破產罪八內而皇親駙馬事之如父外而總兵鎭 守稱之為公陛下奈何養此大姦於肘腋而不思驅斥哉御史張縉等亦以為言 帝曰姑置之踰數月廣竟得罪飮酖死紳又極陳大臣恩蔭葬祭之濫下所司議 頗有減損擢尙寶少卿卒於官 參明 史 ","58卷 ╱ (清) 陳 ╱ 清乾隆修民國年間石印本"
17551,江蘇,無錫,"(民國) 江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1719,"卷二十五 1676-1736 ╱ 雜識一 1676-1736 ╱ "," 作   吳士弘園馬肅有詩云虛亭面面壁玲瓏庭下遊魚白閒   紅久坐不知香霧溼竹闌干外藕花風 明徐孟晞園姚廉敬有詩曰卷幔山川盡凭闌日月來其   境之宏曠可想 定山園葛維善成化閒人為園於定山之上凡三十一景   曰玉泉山房曰虎跑泉曰白雲塢曰三峰堂曰小桃源   曰紫霄峰曰鳴玉亭曰清風徑曰蘋香沼曰翠雲屏曰   仙人洞曰歸庵曰旌節橋曰石船曰望江臺曰濯纓澗   曰雲香坡曰舜田曰退廉亭曰修禊亭曰熙春臺曰綠 ","28卷 ╱ (民國) 陳思修 (民國) 繆荃孫纂 ╱ 民國九年刊本"
17551,江蘇,無錫,"(民國) 江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1738,"卷二十六 1736-1796 ╱ 雜識二 1736-1796 ╱ ","  命子立方日治饌往往樂飮竟日立方有詩云去家纔   隔水一股二老堂成三百弓鴒原暮下沙水暖雁行夜   落霜天空竹根著酒不妨醉花萼斲詩如許工坐久興   闌笻竹杖出門人指兩仙翁 事見韻 語陽秋 人知宋代葛氏科   第之盛而不知門庭雍睦奕世怡怡亦人所難及也 宋史藝文志總集類有葛郛載德集四卷案葛立方韻語   陽秋稱長子郛亦不廢學是郛為立方長子邲之兄也   其賦梅花云玉屑裝龍腦雲衣覆麝臍何堪夜來雪香   色兩淒迷留友人詩云良友閒何闊春事遽如許勞君   下鷗沙一葉繫春渚昨夢墮前山再見欣欲舞聊呼花 ","28卷 ╱ (民國) 陳思修 (民國) 繆荃孫纂 ╱ 民國九年刊本"
17552,江蘇,蘇州,"(民國) 吳縣志",民國,1911,1949,973,"卷十九 944-1005 ╱ 考 944-1005 ╱ 輿地考 944-1005 ╱ 山 946-1005 ╱ ","  吳郡志山臨太湖若箕踞之勢姑蘇志吳越錢氏葬忠獻王元璙於此建寺其趾曰薦福   又名薦福山山有五隖又名五隖山宋皇祐五年節度推官馬雲與高士仇道遊此山名   之曰芳桂隖飛泉隖修竹隖丹霞隖白雲隖後人又以堪輿家言稱為九龍隖 案五隖在 山之陽其  東即為吳山九龍在  山陰岷山福壽之間 康熙志山之嶺九九嶺各有墩中空為藏軍處圖經續記此山鎭郡   西南臨吳控越實吳時要地隋開皇中嘗遷郡於横山東亦以是為屏蔽云  宋馬雲踞  湖山山臨  太湖上寺隱青蘿間五湖洞壑衆峰屏障環濃嵐面光彩驚波背潺湲雲歸定僧寂月  伴樵夫還林墅掩蒙密級蹬容躋攀錢氏建圭社此地為家山 芳桂隖森森芳桂樹團  團削青玉春花飛澗户秋實墜巖曲霜條封翠紫風葉摇香綠下有幽棲人結茅避世俗  學仙讀丹經好道探藥籙植根滿群峰不使樵斧觸 飛泉隖高崖落飛泉深源味凛冽  雲津流玉乳石髓澄金屑淙淙危磴響滴滴蒼蘚缺濺沫灑明珠滿澗融寒雪巖夫就漱  飲姻予臨浣潔不獨愈痼疾自可清内熱 修竹隖檀欒編巖川幽谷氣象鮮風玉自宫  微秋籟成管絃夕靄起碧霧晨曦生綠燤花繁紫鳯飽賞勁蒼虬縱藤蘿交密蔭仰不見  雲天欲訪桃源路隖隖疑相連 丹霞隖東澗巖谷秀粲然金碧麗亘野丹氣明向曙霏  煙霽磴瀉紅玉泉林紓赤鳯髻日出諸峰上月皎半天際幽谷紆絳繒層崖榮錦羨此  山居人蕭然遠人世 白雲隖君尋白雲隖最近林澗西永日抱幽石因風度清溪炎隨  夏景變涼高秋氣淒素靄生巚崿練光帶虹霓潤澤施天下還返故山棲深惟賢士志出  處可與齊 訪踞湖山人仇君隱居雞犬眠雲白日空暮春花木滿川紅茶甌香沸松林  火藥杵聲清石順風玉帛未聞招處士神仙今喜識臺翁夕陽半局殘碁在醉渏巖邊紫  桂叢 明高啓五隖山五首 飛泉隖山空更響遠雨過流還急餘沫洒廻風一林紅樹  濕 修竹隖色映溪沈沈秋雲生夕陰無限楚山意鴟鶚風滿林 丹霞隖遥聞丹霞隖  中有餐霞者絳彩發朝朝還同赤城下 白雲隖雲開見山家雲合失山路聞語知有人 ","80卷 ╱ (民國) 曹允源纂 (民國) 李根源纂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552,江蘇,蘇州,"(民國) 吳縣志",民國,1911,1949,984,"卷十九 944-1005 ╱ 考 944-1005 ╱ 輿地考 944-1005 ╱ 山 946-1005 ╱ "," 衆曰今天下板萬十年之間諸侯不能保其國大夫士不能保其家奔走離散於四方者  多矣而我與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於田里撫佳節之來臨登名山以眺覽舉觴一醉  豈易得哉然志盛衰之不常離合之難保也請書之石明年將復來使得有所考焉 唐  白居易白雲泉天平山上白雲泉雲本無心水自閒何必奔衝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宋范仲淹靈泉在天半狂波不能侵神蛟穴其中渴虎不敢臨靜照涵秋碧泓然一勺  深游潤騰雲飛散作三日霖大造豈無意神化安可尋挹之如醍醐盡得清涼心聞之異  絲竹不合哀樂音月明群籟息涓涓度前林子晉罷雲笙伯牙收玉琴徘徊不欲去復發  滄浪吟乃云堯湯歲盈盈長若今萬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陰茲焉若有價北斗量黄金  蘇舜飲吳會括衆山戢戢不可數其閒號天平峻絕為之主傑然鎭西南群嶺爭拱輔焉  知造化意不以屏大府清溪至前峰仰硯勢飛舞偉石如長人聚立欲言語捫蘿緣險磴  獨漫松竹古山腰有危亭前對翠壁翠石竇落玉泉泠泠四時雨願生白雲間顔色若粉  乳旱年成播灑潤可足九土奈何伹澄澈未為應龍取予方棄城中巖壑素自許盤桓擇  勝處至此快心膂養素聊自清終甘食於虎 范師道萬物天地閒或有奇勝迹見賞能  幾人不止今與昔吳門多好山天平為峻極旦暮常白雲表裏皆珍石烟嵐十里光松桂  四時色我因一縱游煩襟為開釋感古懷君子翻然長太息樂天賞雲泉詩章何歷歷垂  今數百年繼者漠然寂閒遇希文來雙旌守鄉國行春三讓原吟哦盡所得子美天與才  幽尋多採摭賦百五十言平地黄金擲三賢固有名山亦資輝赫此去還幾年不逢好事  客 元郯韶登天平山西來山勢森如戟上與浮雲石棧連華蓋九峰當絕壁龍門一道  落飛泉幽穿石洞潛通穴下俯天池泠積淵更欲振衣千仞表側身東望洞庭烟 明高  啓天平山龍門龍門何崢嶸此地表奇跡山分兩崖青天豁一罅白知非禹功鑿想是也  手擘長為風兩關開闢自朝夕深含未吐雲對峙不崩石日光寒易傾苔色陰更積只疑  過此内别與人境隔始窺已幽深漸入尤險窄暗中把危藤蜿蜒欲驚魄僧留看古刻敲  火照絕壁晚間松聲號胸若波浪激不知神魚飛到此誰點額我嘗謁眞龍天門漻通籍  何必更區區求為李膺客 卓筆峰雲來初似墨雁過還成字千載只書空山靈恨何事   飛來峰風吹峨眉雲來依此山住我來不敢登天恐還飛去 五丈石勢危撑月隨影  瘦倚雲平彷彿華峰井蓮花一半生 石屋雙崖立幽關一洞開深宇青嶂近為鄰白雲 ","80卷 ╱ (民國) 曹允源纂 (民國) 李根源纂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552,江蘇,蘇州,"(民國) 吳縣志",民國,1911,1949,2178,"卷三十六 2132-2251 ╱ 考 2132-2251 ╱ 輿地考 2132-2251 ╱ 寺觀 2132-2251 ╱ ","長山教寺在二十三都梁大同間建明洪武初為叢林寺 同 上 秀峰禪寺在縣西南三十里西華鄕宋紹興間建元至順二年玉泉禪師重修 柯九思 有記 明洪   武初歸併寒山寺天順元年重修其後廢為馬氏墳墓清順治十年郡紳李模重建康熙   十年建杜鵑樓置田百餘畝 同上 清徐枋重興西華秀峰禪寺碑記略吳郡西南七十 里有山曰西華其峰曰聚秀宋紹興間剏建精藍名秀峰寺  濟十一世佛知裕公實為開山之祖其得法弟子清涼坦公繼席焉又櫝燈錄載破庵  先公出世往吳之西華秀峰寺則濟十四世孫也復有太古徽主泉滋及子源厚先後  於此駐錫兹寺次於五山十刹其盛可想見已洎天順初元有洞庭長壽寺昕日長老來  主事取佛宇山田悉登諸劵詣官乞印以貽後人曾未百年傾圯略盡其裔孫一雨師持  册按求查不可得流涕而去於是屾雲瑋禪師起而興復化導有緣信施填委於是庀材  石陶瓦鎔鑌梓人夫不戒而集越明年庚寅而方丈之室燕處之摟先已告竣壬辰  春始擴復寺基其間沒為馬氏二十餘塜皆厚與之資而悉遷去越四年丙申而大殿法  堂相繼落成越三年己亥彌勒殿及西樓又成更越十年己酉伽藍殿及祖堂又成越二  年辛亥而所謂杜鵑樓又成外列僧房七十餘間置飯僧田百有餘畝濬池七十餘丈瀦  水以備旱勞凡二十三四年間經營締搆廣大閎深不特頓還舊觀抑且遠軼前軌非道  力其何能爾師既示寂其上首漢峰鼎公繼主法筵道望甚  重念師興復之艱盧後之岡聞知也請書其事以勒諸貞珉 穹窿禪院在胥門外十一都夏家橋西元至正間僧樸庵建清修 乾隆 縣志 妙音禪院今亦名石佛寺在行春橋西茶磨山麓宋淳祐中堯山主開山明洪武中重建有   石湖佳山水匾額嘉靖乙酉郡守胡纘宗愛其勝題曰崖石澗中有石大士古像立於巖 ","80卷 ╱ (民國) 曹允源纂 (民國) 李根源纂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552,江蘇,蘇州,"(民國) 吳縣志",民國,1911,1949,2238,"卷三十六 2132-2251 ╱ 考 2132-2251 ╱ 輿地考 2132-2251 ╱ 寺觀 2132-2251 ╱ ","蓼庵在堯峰山蒼塢徐通政使申墓側明萬歷四十五年通政使子鄕舉冽為父資冥福建   延僧本道常住崇禎四年孫樹藩修 孝隱庵在何山明萬歷二年僧朗然建舊名何山庵因昔有二何先生養親隱居於此故改   今名 玉泉庵在光福元至正間僧賢古愚建 奉慈庵在鄧尉山宋建中靖國元年僧明昕建庵故有養閒樓可閒亭紫雲樓元至正間僧   袒蘭居此庵分南北中三區其南北俱廢止存其中明萬歷間竺峰曉堂二僧重建庵有   石鉢盂玉茶花牛欄泉凌碧松皆古蹟也 闊脚庵在玄墓山聖恩寺左明崇禎十四年宰官蔡懋德為僧濟照建 明蔡懋德闊脚菴記 略鶴林玉露云有僧  住山或謀攘之迺掛草鞋一雙于方丈前題詩云方丈前頭掛草鞋流行坎止任安排老  僧脚底從來闊未必骷體就此埋士大夫去就亦當如此慧朗炤公向與予有同菴之約  逡巡未就頃吾年友鮑侍御構徑山別業焐公藥之居未浹歲隣僧有起而爭界者炤公  不較曳杖即日行還憩鄧尉聖恩結茆寺旁即以闊脚名菴而予為之落成闊脚之名殊  合道妙尤慊余之素心  請即以 □為菴記 七寶泉庵在十九都元延祐間僧性頤建七寶泉在焉 ","80卷 ╱ (民國) 曹允源纂 (民國) 李根源纂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552,江蘇,蘇州,"(民國) 吳縣志",民國,1911,1949,2294,"卷三十八 2293-2336 ╱ 考 2293-2336 ╱ 輿地考 2293-2336 ╱ 寺觀 2293-2336 ╱ "," 亦云敦蒸何處避來入戴顒  宅則今北禪即古乾元寺也 屢燬於兵明洪武中重建崇禎中重建大殿寺有大通閣 趙 孟  頫有  記 觀堂雨花堂禁蛙池清康熙己酉重興 碑記尚存 撰人被剷 乾隆八年僧祖印重建大通閣四   十一年重修殿宇 紀澄 中記 嘉慶十六年僧祖印修咸豐十年燬宣統三年僧印善建 唐顧況 乾元寺  記略五藴十二入十八界此上三科能包萬法因緣生為有無自性為空空有融一即中  道義雖石船渡海蚊背負山不為希有事僧法珣與和合衆法藏等造乾元寺者晉高士  戴逵子顒之宅也乾元初節度使鄭旻之奏云觀察使李涵李道昌皆有力大臣求無上  道以心無所願無邊受者實與雖空不敗有為有滅無為有為之體有為無為之用無生  無滅無相無為無名無法說無言語法以無言語說故有□大乘有觀法門無相大乘無  觀法門於法有所得有相大乘義於法無所得無相大乘義所得無所得二俱眞一乘之  義也為妙因果譬如種子依地而生又如大地能荷群有虛本之體大於天地天地有盡  虛空無盡如來之髓大於虛空光明虛覺圓寂萬億故於無住本建平諸法不動眞際恆  沙煩惱莫不斷除魚吞鈎虎落穽蛾拂火此衆生自取其毒道本平坦樹本清涼佛在提  摩竭揭國成等正覺諸弟子栖乎茂林藉彼祥草厥後因時設教猶著敝衣行次乞食及  往㣼利省摩耶夫人優填王鑄金刻木始用膠漆泥布佛有像自此始也與佛在時功德  無異於是給孤長者造祇洹精舍木田底伽造龍宮精舍□乾法蘭造洛陽白馬寺佛圖  澄造鄴中九百七十三寺釋道安造襄陽一十五寺遠法師造廬山東林西林寺度法師  造攝山棲霞寺杯度法師造南陵隱靜寺傳大士造東陽雙林寺思大師造衡陽南嶽寺  智者大師造天台國清玉泉寺三十五寺略也湼槃無前無後般若無新無舊法珣七人  重舊德不輕新學門人清玦請況於經藏中抄佛心說永示無極 清潘□雋重修北禪  寺碑記略嘉慶十六年春二月錢君立群告余北禪寺僧祖□之言曰維兹北禪寺為晉  戴處士故宅在唐則司動陸郎中居之後廢為寺名乾元寺宋賜名大慈寺寺居郡城東  北隅齊門內前俯平田左抱城河規模宏敞林木蓊鬱為吳名刹久矣自元迄明以至於  今屢興屢廢祖印於乾隆五十二年自虞山來郡任持兹寺立願興修有方伯李公慶棻 ","80卷 ╱ (民國) 曹允源纂 (民國) 李根源纂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552,江蘇,蘇州,"(民國) 吳縣志",民國,1911,1949,2444,"卷三十九 2336-2512 ╱ 考 2336-2512 ╱ 輿地考 2336-2512 ╱ 第宅園林 2336-2512 ╱ "," 積土為臺曰意遠臺臺之下植石為基可坐而漁曰釣蛩遵釣蛩而北地益迥林木益深  水益清駛水盡别疏小沼植蓮其中曰水花池池上美竹千挺可以追涼中為亭曰淨深  循淨深而東柑橘數十本亭曰待霜又東出夢隱樓之後長松數植風至泠然有聲曰聽  松風處自此繞出夢隱之前古木疏篁可以憩息曰怡顔處又前循水而東果林彌望曰  來禽囿囿縳盡四檜為幄曰得眞亭亭之後為珍李坂其前為玫瑰柴又前為薔薇徑至  是水折而南夾岸植桃曰桃花沜沜之南為湘筠塢又南古槐一株敷蔭數弓曰槐幄其  下跨水為杠踰杠而東篁竹陰翳榆懷蔽虧有亭翼然西臨水上者槐雨亭也亭之移為  爾耳軒左為芭蕉檻凡諸亭檻臺榭皆因水為面勢自桃花沜而南水流漸細至是伏流  而南踰百武出於别圃叢竹之間是為竹澗竹澗之東江梅百株花時香雪爛然望如瑶  林玉樹曰瑤圃圃中有亭曰嘉寶亭泉曰玉泉凡為澗一樓一為亭六軒檻池臺塢澗之  屬二十有三總三十有一名曰拙政園王君之言曰昔潘岳氏仕宦不達故築室種樹灌  園□疏曰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余自筮仕抵今餘四十年同時之人或起家至八坐登三  事而吾僅以一郡倅老退林下其為政殆有拙於岳者園所以識也雖然君於岳則有間  矣君以進士高科仕為名法從直躬殉道非久被斥其後旋起旋廢迄擯不復其為人豈  齪齪自守視時浮沈者哉岳雖漫為閒居之言而諂事時人至於望塵雅拜乾没勢權終  罹各禍考其平生蓋終其身未嘗暫去官守以即其閒居之樂也豈惟岳哉古之名賢勝  士固有有志於是而際會功名不能解脱又或升沉遷徙不獲遂志如岳者何限哉而君  甫及强仕即解官家處所謂築室種樹灌園鬻蔬逍遥自得享閒居之樂者二十年於此  矣究其所得雖古之高賢勝士亦或有所不逮也而何岳之足云所為區區以岳自況亦  聊以宣其不達之志焉耳而其志之所樂固有在彼而不在此者是故商官膴仕人所慕  樂而禍患攸伏造物者每消息其中使君得志一時而或横罹災變其視未殺斯世而優  游餘年果孰多少哉君子於此必有所擇矣徵明漫仕而歸雖踪跡不同於君而潦倒未  殺略相暫耦顧不得一畝之宮以寄其栖逸之志而獨有羨於君既取其園中景物悉為  賦之而復為之記嘉靖十二年歲在癸巳五月既望 清沈德酒復園記吳中婁齊二門  之間有名園焉園以復名蔣司馬葺舊地為園而名之者也前此為拙政園創於王侍御  歸於陳相君先後據於王嚴二鎮將其地飛樓突厦麗楝朱甍崇山廣池與夫靡顏盛鬋 ","80卷 ╱ (民國) 曹允源纂 (民國) 李根源纂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552,江蘇,蘇州,"(民國) 吳縣志",民國,1911,1949,2462,"卷三十九 2336-2512 ╱ 考 2336-2512 ╱ 輿地考 2336-2512 ╱ 第宅園林 2336-2512 ╱ "," 似僅可之詞雖然當其可之謂理適於可之□義可無多求耳季文子三思而子曰再斯  可言在過則不可也晏子以君所可臣亦曰可為非語近偏若必否其所可虞廷安得有  都俞且天下可行面不可□可喧而不可寂者皆非素位如余固陋正值乎可止則止之  時矣凡居處服御宜亦苟可以安而止則斯園也於分為稱唯既忝擁皋比可者與之不  可者豈庸拒之在謗其不可以進於可是僉之責也夫方伯記伹敘創建新修之由他未  及故為補述吾又間可園本名樂圖取諸知仁樂山水而人或祦為行樂之樂乾隆間大  吏謂行樂不可訓也  遂易之曰可園云 潘文恭公世恩第在鈕家巷即顧汧鳳池園之西偏有鳳池亭虬翠居梅花樓諸勝公子曾   沂繪臨頓新居圖石韞玉朱綬皆有記孫郎中儀鳳即居宅對岸築養心園歸安吳雲有   記 石韞玉臨頓新居□記蘇城東北隅有臨頓里里中有鑾駕巷今人呼為鈕家巷即古 之鳳池鄉也有鳳池園在焉園初為順氏别裳康熙間故宗人府丞顧汧暮而新之霄  記其山池屋宇之盛後其園入唐氏既而唐氏子孫不能守歸於今尚畫潘芝軒先生尙  書令子功甫繪為盬頓新居園徵予為之記予披圖而攬園之勝清流繞尾花竹交映有  亭翼然背山面水曰鳳池亭燕居之室環擁圖書喬松如龍亭亭霄漠之表曰虬翠居岑  樓聳然高出林表芳華迎春繁英如雪曰梅花樓樓下粉垣迤邐修廊環之曰凝香徑芳  堤夾水平橋通步飛泉漱石聲如鴨玉曰瀑布聲幽房蓬室衆喧不到曰蓬壺小隱泉出  石間味甘如醴曰玉泉蘭寮東啓空明無礙曰先得月處枕水作屋中貯法書名盡曰煙  波畫船竹木交蒢萬綠如海曰綠蔭樹園之勝大略盡於此予嘗觀古今士大夫志在榮  觀繫心華膴盡其形神馳騁於名利之塌雖其家有園林池館之盛而終身不及一至者  有之功甫門第通華芥拾科名早登仕籍職居禁近方將致身青雲之上一日千里而乃  惟一邱一壑是愛繒圖徵詩一而再再而三此其中必有自得之趣非夫流俗人所能知  也尋□賦詩斐然成童  因為□□以附於後 ","80卷 ╱ (民國) 曹允源纂 (民國) 李根源纂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552,江蘇,蘇州,"(民國) 吳縣志",民國,1911,1949,3805,"卷五十八 3769-3921 ╱ 考 3769-3921 ╱ 藝文考 3769-3921 ╱ ","  錢宛鸞玉泉草堂詞 字翔青雲間張 某室吳縣人   錢慧貞天香閣詞 字玉雯諸生胡賡□繼 室長洲人見昭代詞選   張淑哦香小草 字靜和錢大 毓室長洲人   張道介好雲樓詞 字椒岑太學顧 筠千室長洲人   □素繡餘綺語 字瑞芳州同知嚴瀚室吳縣人                 與著貯月樓集之張素同名   王瑗咀華小草 字佩霞閨秀徐淑女 黄瑞瑜室長洲人   杭錦物外亭草 字七襄 吳縣人   湯淑英繡餘軒稿 字畹生一字畹素休 吳□室長洲人   許定需鎖香樓詞 字碩園舉人陸 素絲室長洲人   尹瓊華自珍集 綠窗詩餘 字秉貞卞樹 毓室吳縣人   蔡翥寶硯齋詞 字雛文江都卓爾 堪側室吳縣人   陸敏紅餘草 字若士諸生顧 端文室長洲人   郭慧媖鳳池仙館詞 字佩芳 吳縣人 ","80卷 ╱ (民國) 曹允源纂 (民國) 李根源纂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552,江蘇,蘇州,"(民國) 吳縣志",民國,1911,1949,3824,"卷五十八 3769-3921 ╱ 考 3769-3921 ╱ 藝文考 3769-3921 ╱ ","  撝吉復春道人且存稿二卷 字鳴謙古龍庵僧學詩 於陳虎文見滸墅關志   超源語錄 未篩集   明印雪幢詩稿 聽松窩詩鈔一卷   元祚鶴舟詩鈔 湖廣雲夢人西洞庭住 持見國朝詩别裁集   律然息影詩鈔三卷 字素風常熟人嘗聽講 於吳永定寺見停雲集   清豐老梅山房集   成註書禪寺雜錄一卷   顯三澄懷閣學步吟草 字月丹甫里 海藏寺僧   實含漁莊近稿   圓根水明樓集 字古愚 長洲人   山灝天甯語錄 堯峰語錄 翠微詩鈔 懶融堂詩鈔 雪泥鴻爪集 字湘雲東山 翠微庵僧   逸雲嘯雲山房詩草 字念庭一名正感長洲人住支硎中峰寺見湖海詩傳又有靜蓀 者住支硎之某院所著詩寂滅後其徒不戒於火求之無有存者   果唯有得無得集 梅花詩稿 一名化唯字旦豁號玉泉昭文人出芝 川王氏主西林席又主甫里保聖寺 ","80卷 ╱ (民國) 曹允源纂 (民國) 李根源纂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552,江蘇,蘇州,"(民國) 吳縣志",民國,1911,1949,4679,"卷六十六 4531-4700 ╱ 傳 4570-4700 ╱ 列傳 4531-4700 ╱ ","潘遵祁字順之世璜子道光乙巳進士授編修淡於仕進即乞假歸承祖若父遺命捐田千   畝請於從父世恩建立松鱗義莊宏規細目皆其手定吳中大水倡議拯災黎親至各鄕   稽查户口又糾合同志設廠質牛 一牛千錢與之質劑而代為芻牧至春耕時 仍以千錢回贖不取息金凡養牛六百餘頭 農事得無   廢咸豐末年避居滬上主講蕊珠書院同治二年蘇城克復請於巡撫郭柏蔭移置豐備   倉於元邑正三圖建倉儲穀有餘錢則存諸質庫而納其怠以益倉儲光緒二年江北大   旱饑民渡江就食詔發蘇州豐備倉及息銀各十之三以備賑凡發穀一萬三千石錢一   萬四千緡全活無算大吏錄其勞奏請獎敘有旨賞翰林院侍講銜主講紫陽書院二十   年造就尤廣性喜幽寂築香雪草堂於鄧尉署所居曰西圃晩年集吳中耆舊作七老會   重游泮宮十八年卒年八十五 俞樾傳 參家譜 潘曾韓字玉泉世恩第四子由太常博士補刑部郎中粤軍將至奉命督辦團練恊濟軍餉   所募練勇中有潮州人託名軍伍數持械剽掠勢洶洶將為變曾瑋會同郡守薛煥痛剿   之地方賴以安謐既而在滬上與馮桂芬顧文彬同畫赴皖乞師之策李文忠遂東下清   軍入蘇垣時洋將戈登與提督陳學啓搆釁招僞納王郜雲官子勝鑣與同起居勢將助 ","80卷 ╱ (民國) 曹允源纂 (民國) 李根源纂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552,江蘇,蘇州,"(民國) 吳縣志",民國,1911,1949,5594,"卷七十一 5308-5608 ╱ 傳 5308-5608 ╱ 列女 5308-5608 ╱ ","  候選道工部郎中汪藻妾倪氏 三十四歲寡七十歲卒學 政黄給予行潔秋霜楄額  五品銜光祿寺署正汪樹勳   妻潘氏 三十二歲寡六十二歲卒學 政瞿給予朗節芳徽楄額  附生高衍綬妻蔣氏 夫死難時氏年二十一歲六 十八歲卒學政黄給予清節  芳型  楄額  杭安瀾繼妻沈氏 早寡守節學政黄給 予潛德流芳楄額  吳鍾瑞妻歸氏 三十八歲寡六十六歲 卒學政溥給予潛德流  芳楄額以  上采訪稿  副貢生屠朝幹妻馬氏 早寡撫孤子澍入邑庠旋卒撫孫俊 章成立學政李獎給清芬靡楄額  童生屠恩潤   妻楊氏 三十五歲寡八十 七歲卒以上家述  許賡南妻顧氏 二十九歲寡撫孤 苦守四十八年卒  潘儒楫妻李氏 二十七 歲寡七  十三歲卒沈欽  韓傳汪正序  顧仁鈺繼妻陳氏 二十四歲寡六十四歲卒前室費於同治 二年死粤難學政唐獎給冰雪雙清楄額  馬烈婦   某氏 夫亡殉節王汝玉香溪雜詠 有詩紀之以上俱木清志  何某妻錢氏 年十九適何生子二夫故氏依嗣舅姑 居跨塘勞苦家侍姑先卒舅年逾九旬  侍養不少怠卒年五  十餘守節三十餘年  安夏妾楊氏 夏無子納氏生子鏐甫三齡夏卒時氏年二十 一歲煢孑無依撫孤成立苦守至七十一歲卒  道   行 佚其 姓 妻安氏 繆女適道行七年寡遺孤幼稚姑病且篤忍 痛以待未幾姑歿子殀氏嘔血死年二十七  丁世大妻蔣氏 夫病療嫁 數日即寡  撫嗣子成立苦  守五十餘年  馬毛二妻馮氏 夫庚申死難家酷貧氏性孤潔不苟受夜 攻針黹日事傭作苦守至七十餘歲卒  馬雲卿妻   徐氏 庚申城破雲卿尋父遇害尸無所得氏葬翁夫衣 冠服喪如禮事姑守節無缺甘旨現年八十七歲  顧鶴汀妻沈氏 早寡苦節現 年六十歲   郁雲泉妻朱氏 早寡撫嗣子成立 年八十二歲卒  陸阿世妻姚氏 早寡苦守至 八十餘歲卒  陶玉泉妻朱氏 早寡 撫孤  苦守至八  十四歲卒  徐春堂繼妻葉氏 婚未逾年而寡家貧 苦守現年七十歲  蒯某妻徐氏 婚三日夫亡苦 守四十餘年  葉 ","80卷 ╱ (民國) 曹允源纂 (民國) 李根源纂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552,江蘇,蘇州,"(民國) 吳縣志",民國,1911,1949,6497,"卷七十七 6430-6542 ╱ 傳 6432-6542 ╱ 列傳 6430-6542 ╱ ","元照字洞明歙縣人俗姓洪生時母陳忽聞迅雷年十四出家歷參大善知識皆得符契康   熙癸未宋公牧仲方撫吳延主虎邱方丈升坐演法垂二十年以本分了悟為本分鉗錘   逝於康庚子六月二十五日 劉吳龍洞明 和尚墖銘 輪庵法名超揆俗姓文名果中翰震亨子文肅公姪父歾家落走京師佐戎幕定滇逆得官   不仕□薙髮善詩文筆札工畫山水寫生平遊歷之名山異境獨開生面不落時蹊康熙   南巡迎駕召入京恩賚優渥年七十餘示寂賜墖玉泉山予謚文覺禪師異數也 畫徵 錄 秉谷字風遇自號藐庵俗姓任揚之通州人父闕名母馬氏師少警敏在提抱中聞僧誦經   及念佛聲輒喜躍不已甫就塾受書過目不忘既長棄家投本州天寧院年十七受度十   八受具戒已復入揚之天寧寺方禮佛次聞有諷報恩經者至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然   汗下有省自是徧走諸方巖棲水宿參究不怠後謁退翁儲和尙於靈巖翁問汝何處人   師曰與和尙生緣不別翁曰老僧雖從人家屋簷下來且喜無脚跟到汝尋覓師曰某甲   慶幸已得展禮翁哂曰隨汝顚倒參堂去依翁久之乃處以書記於是契悟日深先後閲   八年始遣領衆遂出世於滸墅之光福院院雖古刹然無廢且久師補衣苴履隨衆作務 ","80卷 ╱ (民國) 曹允源纂 (民國) 李根源纂 ╱ 民國二十二年鉛印本"
17554,江蘇,常州,"(正德) 常州府志續集",正德,1127,1134,285,"卷之七 272-325 ╱ 詞翰 272-325 ╱ 記 272-325 ╱ 序 272-325 ╱ ","  從與享之曰他日有因是請于 朝登請祀典以光慰我諸公而使公民知所嚮往者   亦廢禮存羊之意也姑徵簡為之記     無錫縣儒學先賢祠記   徐有貞   古者學官之有事則釋奠於其國之先師今學校   之祠先賢蓋繇斯義以起禮也然而其祀事有興   舉與否則繫乎其為政之人焉錫山儒學之祠創   自宋季中祀龜山先生文靖楊公中立而以玉泉   先生宗丞喻公子才遂初先生文簡尤公延之□ ","8卷 ╱ (明) 張愷纂  ╱ 明正德八年刊本"
17555,江蘇,無錫,"(嘉慶) 重修宜興縣志",嘉慶,1796,1820,466,"雜志 453-466 ╱ 藝術 453-466 ╱ 寺觀 457-466 ╱ 方外 461-466 ╱ 祥異 462-466 ╱ 軼聞 464-466 ╱ ","   補遺 金粟禪院明宏治閒建 國朝乾隆癸丑僧東明重建 興寶庵在北門外康熙戊寅邑人吳宸梧等倡建萬嗣恭 撰記 玉泉寺在成任區俗稱新塘庵乾隆壬子重建戴勉撰記 天水庵在神安區康熙閒僧道源募建乾隆初僧恆悟重 修","4卷 ╱ (清) 阮升基修 (清) 寧楷纂 ╱ 清嘉慶二年刻本"
17559,江蘇,淮安,"(同治) 重修山陽縣志",同治,1861,1875,855,"卷十四 801-894 ╱ 人物四 801-894 ╱ ","屠文林附貢生少有文譽工書家貧親老盡心供養屏棄 人事比鄰罕見其面販夫市儈皆欽其至行其後有徐學 仁管孝子皆以孝行著稱鄕里學仁農家子天性孝謹事 寡母備極奉養人以為難管孝子平橋人乞食以養父父 善怒恆捶撻孝子孝子受之無忤色父死數日不食里人 醵金會葬孝子為傭以償之悲思成疾逾年卒又有諸生 邱玉泉亦以孝謹稱 餘人並見孝 子祠條內 丁珩字佩元舉人弟琳字崑田進士珩歷當塗睢寧訓導 嘗修學宮教學子有師法士服其教琳性伉爽凡鄕閭利 病及有關風教者常抗論於有司前無所詘初官沛縣教 ","21卷 ╱ (清) 張兆棟修 (清) 何紹基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17561,江蘇,常州,"(嘉慶) 溧陽縣志",嘉慶,1796,1820,186,"卷一 92-199 ╱ 輿地志 92-199 ╱ 建置沿革 92-199 ╱ 疆域 98-199 ╱ 附星 92-199 ╱ 野 92-199 ╱ 山水 100-199 ╱ 風俗 158-199 ╱ 城池 169-199 ╱ 公署 180-199 ╱ ","  亦以吏能自任且謂學於歐陽公夫後生視二公為何   如下者不能而不知勉高者以文雅自負不肯俯首下   心留意吏治者豈理也哉安中名仲遷玉泉先生之子   師友淵源能世其家者其為縣不苟如此故入其境則   民安其政追其庭則庶事順妥皆有條而不紊此敏之   所致而民之所安順者乎安中屬過為之記迥忝玉泉   先生之徒喜其事可傳故次其言實其所行附以歐蘇   之事其視終如始以稱無倦之義云乾道七年三月丙   戌之   吉 久廢   國朝嘉慶十七年知縣錢唐陳鴻壽書原額懸之三堂    無愧堂在㕔事後宋嘉定間知縣李泰原建 王允文記○ 有為政之地   斯有為政之功地未立而政先焉君子所不敢知也然   則孰為為政之地非是心之謂歟夫人之一心高可以   對越上帝下可以感通萬物幽可以質鬼神明可以貫   日月蓋仰無所愧俯無所作心之功用固如是也施於   有政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恢恢乎有餘地况一郡   一邑之事乎然世之士大夫求政之功者常多求政之   地者常少其或志帥失律心君不網則利害得以攝持   榮辱得以汨亂流俗得以蕩摇權勢得以挫奪其地既 ","16卷 ╱ (清) 李景嶧修 (清) 史炳纂 ╱ 清嘉慶十八年修光緒二十二年重刻本"
17561,江蘇,常州,"(嘉慶) 溧陽縣志",嘉慶,1796,1820,774,"卷九 748-900 ╱ 職官志 748-900 ╱ 文職 748-900 ╱ 文題名 753-900 ╱ 溧陽縣志 748-847 ╱ ","  晩嫌杯酒文字功深得鬢霜斂板君猶能俛仰倚樓吾   敢計行藏船開便作江南客天色無情更鴈行後又有   寄溧腸陳朋元明府約秋末過之詩云海内交情兩斷   金一官分袂阻登臨書來恰值看雲眼夢往誰知共月   心遁義只今無捷徑溪山依舊有清音西風满棹蒲帆   飽秉燭相尋語夜深餘與朋元遊覽次韻尚有數篇無   關此地故   不備錄        喻仲遷 據建康志右通直 郎乾道五年四月   到任八年正月丁母憂又考程迥無倦堂記仲遷字安   中桐廬人玉泉先生之子宋史迴傳迥嘗受經學於嚴   陵喻樗玉泉樗號也○案   下趙劉周高沈所據並同  趙 利 右通直郎乾道八 年四月到任淳熙   元年八   月满替         劉 珪 通直郎淳熙元年 八月到任三年八   月滿替○案下周高   沈鄧周陳並淳熙間    周世修 通直郎三年八月到 任五年九月满替    高 特 奉議郎五年九月到 任八年十一月得替 沈 綸 宣教郎八年十一 月到任十一年十   一月   满替          鄧 埏 據周益公文集淳 九年在任周與   鄧書云某頓首辱書翰喜承別後履況集福下車将期   月學道愛人之志可以少施財賦匱乏所在固有無虛 ","16卷 ╱ (清) 李景嶧修 (清) 史炳纂 ╱ 清嘉慶十八年修光緒二十二年重刻本"
17562,江蘇,南京,"(道光) 上元縣志",道光,1820,1850,55,,"與侍監高士奇探論古今興廢之跡或讀尙書左傳及 先秦兩漢文數篇或談周易或賦一詩每至漏下三十 刻不倦日以爲常葢詩書意味深長不似耳目之好易 於類厭也舟過無錫縣遊錫山觀惠泉石甃八角池水 色渟泓味較玉泉遠不相及不知前人何以稱之爲第 二泉二十九日由丹陽縣陸行初一日過句容縣蜿蜒 石隄數十里抵江寧府雨花臺抂城地登之則江山城 郭厯厯可見報恩寺規制宏壯寶墖九級金碧琉璃盡 鏤梵相結構之巧殆竭人工晨前代内帑所修不能至 此城中闡闡充實煙火萬家景物太平昔稱六朝佳麗 ","26卷 ╱ (清) 武念祖修 (清) 陳栻纂 ╱ 清道光四年刻本"
17562,江蘇,南京,"(道光) 上元縣志",道光,1820,1850,377,,"湯泉張勃吳錄江乘縣有湯山出温泉三所宋劉義恭   銘曰秦都壯温谷漢京麗湯泉炎德資遠液暄波起   斯源古蹟編鴈門山北有湯泉去都七十里用以洗   浴治瘡飮之已腸胃冷疾 白騎泉在騎亭山側古蹟編吳時蔣帝乘白馬執羽扇   見形於此馬跑地成泉故名 玉泉在張山下味極甘冽瀵出如倒斛珠舊名張山大   泉金陵志合衆小泉深廣丈餘溉田百頃冬夏不竭 一人泉 宋熙泉 道光泉並見鍾山 白乳泉品外泉珍珠泉皆在棲霞寺昔有人伐木見石 ","26卷 ╱ (清) 武念祖修 (清) 陳栻纂 ╱ 清道光四年刻本"
17562,江蘇,南京,"(道光) 上元縣志",道光,1820,1850,862,," 上其弟孝友亦賦詩就戮妻鄭及二子中憲中愈先  自經死二女亦投秦淮死宗族親友坐誅者八百六  十三人神宗初褒錄建文忠臣建表忠祠于南京  首徐輝祖次即孝孺門人王稌錄其文為侯城集 諡   忠肅者練子甯 名安以字行新淦人洪武進士建文 初除御史大夫燕兵逼上書論大計  景隆敗還執數其罪請誅之永樂入縛至語不遜斷  其舌曰吾欲效周公輔成王子甯手探舌血大書地  上成王安在遂并族其家姻戚逮戍者百五  十一人宏治中王佐刻其文曰金川玉屑集 諡忠定   者鐵 鄧州人洪武中人由給事調都督斷事讞颖 獄立白太祖喜字曰鼎石建文初為山東參  政燕兵圍濟南與參軍高巍誓死守以計焚攻具  間出奮擊三月燕兵不能下令軍民詐降開城伺燕  王入下鐵板幾中令軍士噪罵燕王窘舍之南下由  徐沛不敢復道山東屯淮上被執反背坐廷中抗  罵令一回顧不可磔于市年三十七子  福安戍河池父仲名母薛并安置海南 諡忠壯者景   清 本耿姓眞定人洪武進士授編修改御史燕師入 方練等死清獨委蛇詔仍其官人疑之一日早朝 ","26卷 ╱ (清) 武念祖修 (清) 陳栻纂 ╱ 清道光四年刻本"
17562,江蘇,南京,"(道光) 上元縣志",道光,1820,1850,2103,,"  石城結社有淵泉集四卷玉泉陳鳳落花唱和詩序   云吾卿羅淵泉氏自髫年即好聲律旁蓄群籍牙籖   滿架偶得石田翁落花詩憑几酬和得二十首玉岑   王子懷荃楊子江東文士也亦次韻屬和焉元溥晚   過東山寺云聞鐘知寺近逢鹿覺山深宿高座寺云   月來半榻寒松影風送滿山秋葉聲為集中名句 向黌字序伯嘉靖癸卯鄉薦任興國知州積案有寃獄   久不能白黌至立雪之是夜夢閱應天試錄有向德   象名後生子名辰彥久不得入泮因憶昔夢改名德   象遂中萬歷辛卯舉人 ","26卷 ╱ (清) 武念祖修 (清) 陳栻纂 ╱ 清道光四年刻本"
17562,江蘇,南京,"(道光) 上元縣志",道光,1820,1850,2168,,"  蘇眉山評者謂不減吳匏菴篆隸亦佳 玉泉陳羽   伯行書筆筆晉人 馬南江呈道嘉靖三年貢士四   體俱工極有書學 邢太常一鳯字伯羽嘉靖辛丑   進士及第工篆書 顧寶幢清父法孫過庭筆力遒   勁 馬鷺汀誠望刻意聖教序最佳 橫崖陳子野   法鍾王俊逸可愛 秋宇胡懋禮得意之筆酷似祝   枝山 雲浦盛仲交小楷法倪元鎭行書出入于蘇   米兩家古拙中有拔俗之韻隸字更優有元牘記一   册品題古今名帖 姚秋澗元白行書出入于黃山   谷趙松雪兩泒而得于趙者為多 許石城仲貽工 ","26卷 ╱ (清) 武念祖修 (清) 陳栻纂 ╱ 清道光四年刻本"
17565,江蘇,鎮江,"(光緒) 重修丹陽縣志",光緒,1875,1908,1844,"卷之三十四 1817-1946 ╱ 藝文 1817-1946 ╱ 古集府 1817-1946 ╱ 五古 1819-1946 ╱ 五律 1837-1946 ╱ 五絶 1817-1946 ╱ 五排 1817-1946 ╱ 七絶 1817-1946 ╱ 賦 1817-1946 ╱ ","繚繞陳山路蕭疏古岸楓側身徐杖履蹇足奈蒿蓬靉 靉流雲暮冥冥落雁空巨靈劈倒處龍出玉泉中    丹陽曉發          祝允明 京邑到來熟曉行如赴家月明人渡水星散樹驚鴉燈 影依依店茶聲遠遠車蕭騷兩秋鬢無處定生涯    謁陳少陽先生祠       楊應詔 長劒俯巖阿危樓覆晚波獨來閒弔古傷感復如何社 稷誰九鼎乾坤失兩河向來憂切疏忠憤見君多    沈山            楊志達 入山初問寺無寺更無山路盡偶然見門深常不關出 ","36卷 ╱ (清) 劉誥修 (清) 徐錫麟纂 ╱ 清光緒十一年刻本"
17566,江蘇,無錫,"(光緒) 江陰縣志",光緒,1875,1908,869,"卷七 804-888 ╱ 秩祀 804-888 ╱ 壇壝 804-888 ╱ 廟 812-888 ╱ 祠 830-888 ╱ ","  徐六柱 王允貞 王命鼎 王命新 王啟新   王永貞 王惟敬 王運泰 王元吉 王穆如   王永昌 王大政 王大諫 王大讓 王大成   王世茂 王 選 王錫福 程永清 徐松齡   高明德 高啟隆 趙應選 周振伯 周懷亮   季世美 季從孝 劉因可 王應科 王應甲   黃瑞伯 管燕翼 管 某 沈 璘 沈羽摶   王鳴弟子 高 觀 王 景 陳景雲 唐 馱   姚 某 周應元 陳龍泉 陳玉泉 陳士傑   朱見亭 顧叔薦 談 新 史達尊 尹 全   章懋賢 蔣文經 章重光 陳式玉 王 泰   王 謝 何石奇 高一鯤 董去華 吳幼學   吳幼志 吳幼蜚 馮延周 陸鴻圖 陳定育   章明敘 章 獻 林鳳儀 黃 楷 史補衮   宦士元 沈應乾 蕭憶江 高 旭 陸慎所   高應麟 王肅衷 薛啟芳 季惟明 錢 求   王 秀 徐 彬 邢 漢 陳憲忠 顧 瑜   齊 程 章懋學 章懋才 徐亮工 史纘勳   張士偉 張士偀 高日增 何君碩 胡正泰   胡正升 吳鼎隆 徐 步 耿以誠 史上表 ","30卷 ╱ (清) 盧思誠修 (清) 季念詒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7566,江蘇,無錫,"(光緒) 江陰縣志",光緒,1875,1908,1826,"卷十六 1764-3214 ╱ 人物一 1764-3194 ╱ 鄉賢 1764-3194 ╱ ","  於金華道中慈汝士民聞而哭於生祠各請祀之名宦 繆昌期字當時少善屬文以名節自砥萬歷癸丑進士選   庶吉士與楊漣左光斗善梃擊事起昌期語人曰一御   史以風癲二字出脫亂臣賊子一御史以奇貨元功四   字抹殺忠臣義士蓋指劉廷元劉光復也廷元因嗾劉   文炳劾之甫授檢討即移疾歸天啟辛酉補官典試湖   廣論以周公愛君為題程文有仇士良趙高等語大觸   魏璫忌時璫勢驕恣昌期語座主葉向高謂公三朝老   臣當以去就爭之無使中人手滑向高迂其言頷之而   己晉贊善諭德璫營生壙於玉泉山令其客以碑文請 ","30卷 ╱ (清) 盧思誠修 (清) 季念詒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7566,江蘇,無錫,"(光緒) 江陰縣志",光緒,1875,1908,1866,"卷十六 1764-3214 ╱ 人物一 1764-3194 ╱ 鄉賢 1764-3194 ╱ ","  錫福皆死 前志大成訛 大武選訛遜 宋 玥字采兮勸父士達出避城破日死王廷材字用之   與弟子固代兄之頴守城俱死蔡良臣遣弟良佐出避   一家十八口皆死程永清字舒白遣其妻挈子出避城   破死淩啟芳合門皆死子士英甫九齡或負以出張之   英守城死子俊民既絕而蘇陳龍泉本姓徐與弟玉泉   子士傑字仲靈合門三十八口同焚死惟士傑子永錫   方三歲藏米櫃中得免趙某諸生城破日與妻及三男   二女自焚有三歲遺孤老嫗抱匿空棺得免 蔡志誤以 龍泉玉泉  為士傑子詳題後  其裔係請更正 ","30卷 ╱ (清) 盧思誠修 (清) 季念詒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7566,江蘇,無錫,"(光緒) 江陰縣志",光緒,1875,1908,2026,"卷十六 1764-3214 ╱ 人物一 1764-3194 ╱ 鄉賢 1764-3194 ╱ ","  驅市人而戰也韶民以爭山地將械鬭單騎往剖其   曲直檄有司械首事者論如法尤加意於詰盜境内肅   清以病乞休未行卒於官平居務儉約工楷能詩恂恂   有儒將風子烜字蘭渚性灑落愛交游平生吟詩作畫   以筆墨自怡蘭竹尤名重一時孫埏字乃秋庠生工吟   詠有窗破月窺人之句學使李聯琇亟賞之和以詩一   時從而和者數十人著有咫齋初稿 吳 焯字叔翔初署浙江嘉興鮑郎場鹽課犬使境有橄   浦城河久淤復值歲旱商運不便焯勸捐貲開濬以工   代賑兼濟飢民後署玉泉場場隸甯波象山縣縣有南 ","30卷 ╱ (清) 盧思誠修 (清) 季念詒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7566,江蘇,無錫,"(光緒) 江陰縣志",光緒,1875,1908,2273,"卷十六 1764-3214 ╱ 人物一 1764-3194 ╱ 鄉賢 1764-3194 ╱ "," 齡妻二十五歲夫  亡六十四歲卒 徐氏 俞賢瑛妻二十三歲 夫亡六十八歲卒 顧氏 徐指 升妻  二十二歲夫  亡壽七十七 李氏 徐思熙妻三十歲 夫亡五十七歲卒 范氏 薛舜臣妻二 十七歲夫亡  六十六  歲卒 陳氏 俞曰高妻三十歲 夫亡六十八歲卒 楊氏 沈宗源妻二十七 歲夫亡壽七十七   張氏 黃玉池妻二十九 歲夫亡四十歲卒 朱氏 黃德立妻二十八歲 夫亡六十九歲卒 唐氏  黃成璋妻二十八歲  夫亡六十六歲卒 范氏 朱煥玉妻二十七歲 夫亡六十六歲卒 余氏 徐 世  肖妻二十歲夫  亡五十七歲卒 徐氏 張鳳元繼妻二十二 歲夫亡三十三歲卒 朱氏 庠生黃 晉妻二  十八歲夫亡  六十二歲卒 胡氏 張涵輝妻二十二歲 夫亡四十三歲卒 胡氏 黃曰登妻 二十四歲  夫亡四十  六歲卒 胡氏 陳士達妻二十八歲 夫亡五十三歲卒 倪氏 王堯佐妻二 十七歲夫亡  三十九  歲卒 劉氏 徐宗元妻二十三歲 夫亡三十二歲卒 高氏 薛玉泉妻二十 九歲夫亡四十  四歲  卒 吳氏 朱灝妻二十一歲夫溺死子甫二歲家貧 有勸嫁者闔户自縊遇救得蘇壽八十一 錢 ","30卷 ╱ (清) 盧思誠修 (清) 季念詒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7566,江蘇,無錫,"(光緒) 江陰縣志",光緒,1875,1908,2349,"卷十六 1764-3214 ╱ 人物一 1764-3194 ╱ 鄉賢 1764-3194 ╱ "," 夫亡五十  八歲卒 任氏 沈道生妻二十五歲 夫亡四十七歲卒 葉氏 孫珍祥妻二 十三歲夫亡  四十三  歲卒 周氏 徐瑞豐妻二十七歲 夫亡四十八歲卒 蔣氏 沈學祥妻二十 九歲夫亡七十  二歲  卒 張氏 沈克昌妻二十七歲 夫亡五十八歲卒 汪氏 沈榮壽妻二十三 歲夫亡七十二歲  卒   任氏 張禮堂妻二十七歲 夫亡六十一歲卒 吳氏 張璽妻二十八歲 夫亡四十八歲卒 承   氏 李坤元妻二十八歲 夫亡七十四歲卒 浦氏 任玉泉妻二十九歲 夫亡四十三歲卒 姚氏  戴敘山妻二十五歲  夫亡六十二歲卒 劉氏 張增妻二十六歲 夫亡五十三歲卒 奚氏 張秀 紳妻  二十三歲夫亡  四十五歲卒 鄧氏 張錦龍妻二十九歲 夫亡五十七歲卒 吳氏 張海南 妻二十  六歲夫亡五  十八歲卒 王氏 黄寶光妻三十歲 夫亡三十九歲卒 包氏 任文祥妻三 十歲夫亡七  十八  歲卒 薛氏 江圖濱妻二十九歲 夫亡六十七歲卒 張氏 黄暖春妻二十九 歲夫亡七十四歲  卒   張氏 劉文治妻二十二歲 夫亡五十八歲卒 林氏 陸秉鎔妻二十八歲 夫亡五十六歲卒 ","30卷 ╱ (清) 盧思誠修 (清) 季念詒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17570,湖北,黃岡,"(光緒) 黃州府志",光緒,1875,1908,522,"卷之三 436-571 ╱ 疆域志 436-571 ╱ 古蹟 436-571 ╱ ","  樵牧迂道以歎游岸庵梵臂長塗人語嘹□若在坐隅馴龍   衍之蒼莽則瑶池讌而冠佩醉譁昆陽鏖而鹿象怒角也肝   雲厂之靚邃則鐵船峯之石蓮雲水玉泉之洞室也選濤亭   之雨之月之雪谷莊之水秋之筠夏雪郵之酒杯之劍吷漁   竇之蒲團石舫之垂楊松之野燒瀑之落暉之吐月破補亭   之泠雨酸風縮虹廬之抱琴篝講近於禽慶蚤於向平切於   宗炳雖儉不及贊皇之平泉而侈已過樂天之池上疏不至   散稠不至整樸不至陋文不至纖劍俠而有其媈娟枯僧而   有其絢爛湖海嶽山而有其一邱壑至乃風動茶槍難其鬭   者棋閒峽雨若或閒之水沈剉屑閩爐是不盡之灰綠韞□   經秦火出未灰之字或則休糧永日鍵户銓元亦有乘興騎   驢下山乞食鉤松簾而進雨則鳥鼠亂其圖書挈土銼以居   雲則狼豹馴於雞犬山有勝事則元宵之放燈修禊之採蘭   婦孺之鋤藥眷屬之飲藤花有勝景則紅子樹落葉階松毛   徑石蒲古溝霞參曉竈不辨晴红山亂廚煙難分縷白第秋   空晝靚枯藤落子迸打屋瓦疑於鬼兵更復掃春風而逸童   塵嚮夜谷而默鳥蟲桃花似女妖盈來二女之鬟醉葉漫山   明滅看寒山之火是則武溪男女莫幻樓臺華山䑄?徒游   蟻蝶庶幾鄭谷真個廬山矣其有梧而坪有蔬而圃有碾而   玉以春有絶巘而平岡以彎弧以走馬或則力難劇作而莫   窮靈運之斤亦時憂畏馳驅而輒斷草堂之手興曾不及標   舉斯虚或有不名有不至也閒者圖爲卷素派以歌章耿懷 ","40卷 ╱ (清) 英啓修 (清) 鄧琛纂 ╱ 清光緒十年刊本"
17570,湖北,黃岡,"(光緒) 黃州府志",光緒,1875,1908,1042,"卷之七 990-1059 ╱ 建置志 990-1059 ╱ 鄉鎭 990-1059 ╱ 關津 1000-1059 ╱ 隄防 1029-1059 ╱ 閘堰塘井附 1029-1059 ╱ ","  杏花井 在縣東 二里   羅田縣   林公隄 在城南濱河知    縣林宗桂築     蓮塘 一在縣治魁山南一在縣 東四十里一在縣南五里   長塘 在縣北三       十五里        官塘 一在縣南三十里一在縣 東南五十里一在縣東北   五十            里           蕭家堰 在縣西 十五里   石堰 一在縣南十五里一在縣東五十 里縣志云在縣東登場坳下八里   千工堰 在縣北百      二十里       鳳坡井 一名東坡井在縣 治西北鳳山西   及泉井 在縣治側舊學宫   前教諭陶清臣鑿   倉井 在縣治右 常平倉前   鄒家坳井 在縣       治東       元妙觀井 在縣 治西   石井 在縣東北       二十里        龍井 有六在鹽堆老塔鶴峰 馬面多雲大霧諸山   金雞井 在縣東三十     里鳳凰關外     玉泉 在縣西北 十五里 ","40卷 ╱ (清) 英啓修 (清) 鄧琛纂 ╱ 清光緒十年刊本"
17570,湖北,黃岡,"(光緒) 黃州府志",光緒,1875,1908,1299,"卷之九 1177-1379 ╱ 學校志 1177-1379 ╱ 學宫 1177-1379 ╱ 祭典經籍學額學田附 1177-1379 ╱ ","   銀六兩分給貧生額外學租八石折銀四兩畱充河東書院    膏火之用 縣學西南圍牆外鋪屋二所同治十二年修置    逢嵗科年分每所租錢三十六串文無考年分租錢二十串    文東南牆角内鋪屋一所二重光緒五年置每年租錢二十    串文又西南角圍牆内添置鋪屋三閒租錢一併歸學以爲    嵗修辦公之用   蘄水縣學學田嘉慶十九年封職王雲捐潘家坳元通菴田課    二十三石道光十一年知縣馮光燕捐置 聖廟文峯岸下藕塘一口 又鋪兒畈玉泉菴閻家河蔡家洲四    處田課共五十八石並宋公書院明知縣宋文昌置鄒家壋    田課二十四石俱係散給貧生 ","40卷 ╱ (清) 英啓修 (清) 鄧琛纂 ╱ 清光緒十年刊本"
17571,福建,漳州,"(康熙) 平和縣志",康熙,1661,1722,976,"雜覽志 973-1062 ╱ 寺院 973-1062 ╱ 寇變 973-1062 ╱ 侍郎無畔學□共峭壁連雲 973-1062 ╱ 曲涇通□異文侍毛侍者□□ 973-1062 ╱ □□□□中 973-1062 ╱ 瑯琊王相題 973-1062 ╱ 壽峰十七接青霄海湧昭霞 973-1062 ╱ 入望□旭日岩邊花帶露珍 973-1062 ╱ □□□水生測 973-1062 ╱ 王天木氏 973-1062 ╱ 層巒天際露娉婷霧鬂雲鬟立 973-1062 ╱ 渺㝠旭日初升滄海緑晨光直 973-1062 ╱ 射兩峯青 973-1062 ╱ 瑯琊王相題 973-1062 ╱ □□□嵐積□□夏 973-1062 ╱ 陵物是争□如斜□□ 973-1062 ╱ 照昏山□□岩松隂送落畔 973-1062 ╱ 王相題 973-1062 ╱ 平疇觧凍起農功時雨郊原 973-1062 ╱ 占筆豐牧笛聲中芳草緑 973-1062 ╱ 蓑衣牛背停東風 973-1062 ╱ 瑯琊王相 973-1062 ╱ 山䘖落岡依城隈漠漠輕雲平 973-1062 ╱ 嶺囘緑樹蒼茫嵐影暗霞掩 973-1062 ╱ 映接樓臺 973-1062 ╱ 王 973-1062 ╱ 相 973-1062 ╱ 山勢奔騰架彩虹龍媒夭矯自行 973-1062 ╱ 空乘風似欲凌霄漢直到天衢雲 973-1062 ╱ 路中 973-1062 ╱ 瑯琊王軒六 973-1062 ╱ 文峰奇秀近城邊羅列海尖 973-1062 ╱ 欲到天夢□江郎花垂瑞 973-1062 ╱ 鵬飛霄澤至雲懸 973-1062 ╱ 王相題 973-1062 ╱ 風生芹藻映鸞旗澄碧頭雨 973-1062 ╱ 露□池上新來浩水滿雲雷政 973-1062 ╱ 是化龍時 973-1062 ╱ 琊琊王相 973-1062 ╱ ","  自從一吼到于今銀海浮波開慧眼猛憶三生修   現在玉屏飛雪映禪心巖下溪橋石刻自度度人   四大字乃邑人張士良所刻旁有巨石挿天前賢   鐫其頂曰第一山每字約有數丈 佛祖巖 在大峰山之南亦多殊致 青雲巖 在大峰山有紫石峰 靈通巖 離青雲不遠巖以巨石為蓋石上飛泉四   下如玉屑編珠于户外四時不絕下有玉屏及   修行亭之勝 旭日巖 在大峰每東方既白佛頂一珠照有日光 ","12卷 ╱ (清) 王相修 (清) 昌天錦纂 ╱ 清光緒重刊本"
17573,福建,廈門,"(道光) 廈門志",道光,1820,1850,959,"卷十二 932-1026 ╱ 列傳上 932-1026 ╱ 官績 932-1026 ╱ 武功 933-1026 ╱ 忠義 932-1026 ╱ 孝友 934-1026 ╱ ","中左所總旗遂為厦門人太常浴德其裔也 晃岩 集 國朝 王志字拔葵外清人康熙三年率衆歸命授參將從征岳 州四川擢副將加都督同知銜尋令有功名者赴部推用 遇部駁滯留京師多年值征  奉  特旨赴玉泉山 校藝 賞賚有功從征  賊目伊立喀申降歸補廣信 參將多所興革推陞銅仁副將再調劍州以年老乞休 陛辭  上解所佩刀賜之卒年七十五 采墓志浙江廵 撫王昭度撰 陳倫烱字次安號資齋同安高浦人由諸生得蔭後居厦 門父昂少孤貧習賈往來外洋熟悉海上形勢康熙二十 ","16卷 ╱ (清) 周凱纂修  ╱ 清道光十九年刊本"
17574,福建,福州,"(民國) 平潭縣志",民國,1911,1949,554,"選舉志 543-580 ╱ 貤封壽官五代同堂附 543-580 ╱ 卷十六 543-580 ╱ ","  清 鄭科捷 候均區平 潭街人 陳振彩 敖網區盧 山村人 陳承頴 祀鄕賢祠 見文苑傅 林 翰 西園樸秀區山顯美村人清乾隆間          福州府十一學合考取進第二名 林鳴鳳 對庭嶼頭島 東珠村人 陳萬選 龍津敖網區 南安村人 陳祚延 樸秀區岱 峰前村人 姚長濟 見方 技傳 游春波 玉泉樸秀區 束厝塹村人 ","34卷 ╱ (民國) 黄履思纂修  ╱ 民國十二年鉛印本"
17575,福建,龍巖,"(光緒) 長汀縣志",光緒,1875,1908,218,"卷三 155-236 ╱ 山川 155-236 ╱ 水利附 155-236 ╱ "," 前枯池久涸師投偈其  中池水遂溢即此泉云 法林袈裟泉 在通津門外西峰上舊有法林院老僧 講經見牕外有白龍以袈裟覆之及旦  袈裟入石裂為泉如袈裟形  今院雖廢其泉清冽尚存 玉泉 縣東八十里南流為瀑布舊有 佛庵前後植茶號為玉泉茶 湯泉 有二○一在河田里人李兆蕡有記見古蹟 一在縣南安仁堡由石竇湧出漑田甚多 通濟巖瀑布泉 縣東五里懸崖瀑布如匡廬然邑人 馬馴各詩見名勝及佛嶺條下  ○邑人許牧賦環城而東近郊十里山高路細煙  濃樹稀雲籠崔路轉峩巍溝堘曠邈岑壑熹微  洞豁 <img n=""63""/>而開抱峰迢遥以對飛路人告予曰此汀  之東巖也於是溯流而入焉爾乃振蠟屐披荷衣  捫石磴叩蘿扉啟玉扄張金徽臨清泉而寫興賦  泌水以樂饑已而淢淢汩汩潺潺湲湲㵼出於二  峯之間者泉也其源則奔騰石竇繚繞林煙迆延  涾汙漭淪漣潛巖遠出細瀏斜湔玎玎玲玲玉 ","33卷 ╱ (清) 謝昌霖修 (清) 劉國光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575,福建,龍巖,"(光緒) 長汀縣志",光緒,1875,1908,364,"卷六 314-367 ╱ 城池 314-367 ╱ 街市 347-367 ╱ 坊表 353-367 ╱ 墟集附 314-367 ╱ ","貞節坊 青泰里 旌黄 鍚三妻王氏立 貞節坊 平原里 旌劉 德祥妻曹氏立 貞節坊 忠愛祠左 旌節婦湯氏媳廖      金英妻貢生廖玉泉母范氏立 貞節坊 朝天門外 旌范美宗之 妻貢生范應選母李氏立 貞節坊 青巖里 旌羅 為鋐妻沈氏立 貞節坊 貞節坊 東郊觀音橋前 旌馬順妻 庠生馬發秀嗣母王氏立 貞節坊 東郊鑄鍋橑下 旌許旌妻 縣丞職許為崇母賴氏立 貞節坊 東郊鑄鍋橑下 旌庠生曾 沛妻舉人曾炳文母胡氏立 貞節坊 東郊鑄鍋橑下 旌王詔 妻庠生王夫仁母廖氏立 ","33卷 ╱ (清) 謝昌霖修 (清) 劉國光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575,福建,龍巖,"(光緒) 長汀縣志",光緒,1875,1908,738,"卷十三 679-831 ╱ 祠廟 679-831 ╱ ","   范朝惟妻黎氏   王元琦妻鄭氏    熊宅仁妻巫氏   陳煥然妻李氏    黄錫三妻王氏   羅為鈜妻沈氏    賴啟睦妻劉氏   曹文成妻鄧氏    馬 順妻王氏 生員馬發秀嗣母 歲貢馬存輿祖母    范美宗妻李氏 恩貢范應選母 庠生范圻祖母  貢  生 廖 塏妻湯氏 廖金 英母  廖金英妻范氏 貢生廖 玉泉母    劉德祥妻曹氏   藍元宏妻賴氏  貤贈修  職郎 許 旌妻賴氏 名福慶縣丞 許為崇母    雷陞廷妻李氏 按知事 雷瓊母 ","33卷 ╱ (清) 謝昌霖修 (清) 劉國光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575,福建,龍巖,"(光緒) 長汀縣志",光緒,1875,1908,1547,"卷二十五 1488-1674 ╱ 列女 1488-1674 ╱ 節孝 1489-1674 ╱ ","湯氏 貢 生 廖塏妻 孝事翁姑且知勸學塏入邑庠即廱 選以攻苦致疾湯减餐默禱甘以身  代夫卒悲傷欲絕既而曰所不敢即以身殉者欲  為藐諸金英延兹一綫也雖哀毁成病猶勉為金  英授室生子未幾  以哀死祀節孝祠 范氏廖金英妻 貢生玉泉母年十六于歸厥姑湯氏 少寡撫孤悲傷成病氏與夫侍奉湯  藥備極孝養無何湯卒金英以過哀生疾亦卒遺  孤玉泉甫三齡送死養生氏一身肩之以節繼節  以孝繼孝哀其孤兩世單傳飮食教誨使克成立  氏之力也嘗出紡績餘蓄命玉泉題捐置産以 <img n=""93""/> 闈費士林德之督學初曁恩各予匾旌嘉慶  十四年 旌建坊於忠愛祠右 祀節孝祠 李氏范美宗妻 恩貢生范應選母年十九于歸越二 年夫故遺孤甫三月鞠育有成艱辛  備歷守節五十餘載嘉慶十  六年 旌表建坊於東關外 夏氏 名慧 娘 賴桃妻 監生賴高元母年二十三夫疾篤 託幼孤氏嚙指出血而誓乃瞑時 ","33卷 ╱ (清) 謝昌霖修 (清) 劉國光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575,福建,龍巖,"(光緒) 長汀縣志",光緒,1875,1908,1710,"卷二十七 1699-1715 ╱ 寺觀 1699-1715 ╱ ","三聖菴 歸陽三十里天順 間里民董子厚建 豐和菴 縣治七十八里建此 菴後年豐人和故名 善福菴 縣治九十里好善祈福者多於 每月初六至菴又名初六菴 雲霄山菴 縣東八十五里後山有巨巖 流出清泉如玉舊名玉泉菴 靖遠菴 南八十里長橋逕内長汀最險之道也兩山 叢逼一逕幽深三十里中人煙斷絕天啟甲  子推官寇從化剏募僧住持崇禎丁丑夏賊踞菴  中綑劫行人郡丞黃色中慨然為綢繆計剏隘建  樓設營置墩以重兵守之境內以安邑人士賡韻  歌之歌云臨汀幽塞多山路長橋一帶尤堪怖峽  口孤亭曰遠菴暴客公然白晝住雖云舊設有官  兵晨星零落亦空名荆棘未除霜露烈將軍何處  得安營燕雀處堂不憂司馬黃公獨慮始聞警  憮然忽登臨指顧之間經綸起開爐煉石糾神工  連合兩山架長虹下捲鐵門垂鎻鑰上棑雉堞插  穹窿更有危樓高百尺飛簷疊棟齊山脊軒凌雲 ","33卷 ╱ (清) 謝昌霖修 (清) 劉國光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575,福建,龍巖,"(光緒) 長汀縣志",光緒,1875,1908,1881,"卷三十一 1816-1954 ╱ 物産 1816-1954 ╱ ","燕子花 溪蠻叢笑云紫花全類燕子故名一枝 數葩俗呼鳥子花閩中又呼為紫燕 珍珠 一名玉屑葉如金雀而枝幹長大三月開如孛 蔞花張舜民詩云千璣萬琲照庭除細雨斜風  拂座隅莫道長官貧似  磬緣階繞砌盡珍珠 含笑 種出粤中其香酷烈開盡則香減故以含笑名 也有純素者有外白内紫者白者名牙笑施宜  生詩百步清香透玉肌蒲容皓齒轉明  眉褰帷跛客相迎處射雉春風得意時 金鳳 一名鳳僊一名小桃紅形如飛鳳有紅白紫粉 紅數色自夏初至秋盡開謝相續瞿佑詩高臺  不見鳳凰飛招得僊魂慰所思秋露庭除蛩泣處  晚風籬落燕歸時金盆夜搗聲相應銀甲春生色  更宜好倩良工揮彩筆寫成竹葉夾桃枝其子人  如櫻桃犯之即自裂名性子凡難産催生用急  性子二錢研末水服勿近牙外  以萆麻子隨年數搗塗足心效 指甲 一名七里香一名鳳女花種出漢時 扶荔宫花至微小染指甲過於鳳僊 ","33卷 ╱ (清) 謝昌霖修 (清) 劉國光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575,福建,龍巖,"(光緒) 長汀縣志",光緒,1875,1908,1882,"卷三十一 1816-1954 ╱ 物産 1816-1954 ╱ ","玉蝴蝶 即射王花六出色黃上有紅默形似蝴蝶故 名浣花雜志云開花於春末結子於夏初許  牧詩云池邊弄影垂宫粉月底傳香到扇紗友書  言咽喉腫痛用此根與山豆根為末飲之如神 夜來香 種出閩粤藤生其花一穗數十蘂簇成淡黄 色入夜尤香汀人競蒔之黃任詩前身原是  瞿曇種幼作香嚴色界看宜插  女郎倭墮髻祭星時節禮齋壇 玉簪花 一名白萼其形如簪其色如玉性好水宜栽 之盆中清香襲人一種花葉俱小色淺紫名  紫萼先白萼一月開不甚香治乳癰及骨鯁最妙  瞿佑詩云白露初凝氣候涼花神獻寶助新粧移  來銀色三千界壓盡金十二行秋水為神冰是  骨龍涎作炷麝傳香不須石上憂磨折長醉佳人  翠髻旁黃庭堅詩云宴罷瑤池阿母家嫩瓊飛上  紫雲車玉簪墮地無人拾化作東風第一花又一  種花白形如碎玉  名玉屑亦此類也 茉莉 原出波斯國移植南海嵇含草木狀作末利洛 陽名圖記作抹厲佛經作抹利王十朋集作没 ","33卷 ╱ (清) 謝昌霖修 (清) 劉國光纂 ╱ 清光緒五年刊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118,"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連江縣志 25-124 ╱ ","大嶂山在篠墺百勝間 筆架山即三德山又名三台在松塢山坑間 馬鞍山雙巒連聳如馬鞍 宋紹熙時儒學 東向視若几案 龍山定海最高之山有石塔一層                  治西清河光臨安中三里諸山 西山在玉泉山左下有濓湖 朱步山山胍入縣山腰有塔吳文華為祖墳造 陀山有峰秀出雲表可望大洋海船 松光山 上社山 囷山 宋鄉賢陳舜申兄弟父子葬此 墳側有焚黄石碣詳名勝志 横槎山 張旗山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142,"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連江縣志 125-224 ╱ ","俗呼金雞井 磨崖刻詳 名勝志 祠山泉在清河里玉泉山麓聖烈祠後飲之可以療病 石牛泉在馬鼻海中相傳泉湧則其地出貴人明孫瑛嘗應之 鹹泉在半塘元柄間於田中出有斥鹵味二泉皆屬保安里   池 文池在文山左 武池在文山右二池俱宋代鑿屬學前鋪 天王寺池在縣西鋪宋知縣宋日隆因祝聖道塲而鑿有石刻放生所三 字後移道塲匾於通濟橋飛泳亭 今不 可考 龍興觀池在東門外創於明代 後被沙伏營 卒佔為園 瑞墨池在安慶里斗門山麓水色黑溢則邑之登第者多 後此池為土 人潴水溉田 瑞蓮池在西門外宋天禧乾興中每聖節則率僚屬命緇流放鱗介於其 中 今不 可考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167,"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連江縣志 125-224 ╱ ","西橋圳 石門西泉圳 荻蘆嶺圳                以上屬治南新安里 南塘圳 舊有南湖故名後塞民侵為 田湖口猶在一云即湖探塘 水洋中圳 上斗門圳                以上屬治南安慶里 官田圳 孫圳                  以上屬治東永貴里 祠山前圳 在玉泉寺前舊 有祠山廟後圮           以上屬治西清河里 古圳                  以上屬治西光臨里 小圳                 以上屬治西北安定里 官圳 田最 腴 後塘圳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172,"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連江縣志 125-224 ╱ ","四十一年亭壞隆慶間重建清康十四年以大風 圮後又重建歷科會試知縣餞舉子上公車者於此 福星橋在萬石鋪口上有樓祀文昌即游璉坊 通濟橋在南門外隋大業間僧獨覺創造首尾石梁中流仍渡以舟名曰 江亭渡 宋政和四年玉泉寺僧眞覺募造越七載成計十八門長五十丈廣一丈 六尺高三丈有差語其徒曰我死沉骸橋下則橋永無壞人懷其德不忍 因造塔橋南瘞之 後百年溪漲梁壞知縣陳龍用捐五千緡修之 淳祐九年知縣游義肅因上流湍急改中四門為三遂免衝撼   宋邑人鄭應大記 連江一水由三源合流歸瀠於邑且界地之南要人 艱於舟楫非橋不為功故先僧創蹟於大業中本朝  政和間龍象眞覺克宅乃事其利民也溥矣時西壕未湮石埭俱存無  奔湍廻齧浮梗衝激之危石梁砥立乎地維江流直通於東海邇來百  有餘年民多販木壓損橋址洪水漂漲原埭既渝西壕亦壅上無以分  其流下無以疏其勢而橋梁將墜邑侯游公大懼前功或弛遂捐俸擇  工治之乃折中四梁廣為三梁俾江流順達永奠千古始事於春而冬  訖功邑民樂之思刻石以垂不朽來徵予言予觀公之為民非獨闢橋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249,"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連江縣志 225-324 ╱ ","  清邑人周懋勳觀目詩 表海千層□置治宣光一片鎖登臺 就十既□飛□□何塌曾谷每父來   清邑人陳潤鯉魚石詞 □□山□□年年長綠苔 風□不飛去笑說是龍胎 東岱山在水貴里形如眞武下降左有旌旗右有龜蛇又有鷺門石壇 岱 江 能釣為十 二景之一   明陳昂詩 暍谷□□遶江鄉一岱宗 碧棟鳴鳳處快覩盡英雄   無名氏詩 苔響砌器釣暝色上荷衣蜃氣雲間没風帆鳥外歸 竹深江路暗日下海天微誰解滄浪意山高月影輝 玉泉山在清河里京色澄味甘曾賜名於朝於連泉品為第一舊稱有八 景玉泉巖瑞光塔清澗閣清風閣忘歸閣擁秀堂明月軒流杯亭 玉山聽 泉為十 二景之一玉 泉寺詳下   宋主簿龔况明月軒詩 玉繞雲根冷珠飛碧甃深 如何秋桂影長照此山陰   又流杯亭詩 松色雨中見潮聲沙外多 銀鞍駐遊戲杯影落寒莎   宋知縣洪壯擁秀堂詩 松帶飛雲暮簷支落日間 重巖看不厭絕勝五臺山 文殊山即古樓山在安義里世傳宋林確夜夢巖間電光四起晝往視石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255,"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連江縣志 225-324 ╱ ","章仙壇碑記 唐開元中勅建宋政和間改為寺僧 恐復為道宫乃而毁之撰人無考 東湖碑記六 唐咸通初知縣李扆為奏復撰宋淳化二年知縣鞠仲謀為 修建撰明天順四年邑人趙雍成化初邑人張子初均為重 修撰嘉靖三年邑人孫用清雍正十三年知縣戚弢 言均僞清復湖界撰李趙文無考餘俱詳水利志 永安院建殿碑記 宋景祐三年陳 彜撰文無考 顯應廟碑記 宋慶曆中潘 奎撰文無考 廟學碑記十四 宋嘉祐元年邑人周希孟為建學撰紹興十年邑人李彌 遜為移廟學撰淳熙十年教授許衍為改文廟南向撰乾 隆志作邑人林忭撰紹熙十年邑人陳舜申叙學校教養撰元皇慶二年 教諭黃仲文天歷元年教諭林坤光至正二十一年揭竑明隆慶三年知 縣張賢清康熙元年訓導施鴻二篇十六年教諭富懋業乾隆二十六 年知縣王訢然五十六年邑人章朝栻均為重修撰文俱詳祠祀志 朱公橋碑記三 宋嘉祐三年魯國曾撰明嘉靖五年四明豐熙為修橋捕 盜撰清乾隆四十四年邑人吳應昇為重修撰文俱詳水 利 志 玉泉寺碑記 宋元祐初陳傳為 重修撰文無考 靈瑞侯廟碑記 宋邑人鄭南卿撰文無考按南卿崇寧二年正奏 名嘉慶志誤作唐代人又誤作崇甯三年諸科 獨覺和尙碑記 宋政和元年勅建知縣鄭 事道撰范商叟叙文無考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262,"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連江縣志 225-324 ╱ ","空無一事懸 吳文華詩 俱在玉泉山 寶華福地 紹興己巳趙端禮李似之蘇瑞中同玉泉曇老訪妙空禪師   至正乙巳秋遼東薛子顒靈武王用文東平馬玉良晉安趙道生朱騏 秦川王克恭 八分書 俱 在寶華山 源遠流長 起石林震書  在石碣 嘉定庚午良月六日朝奉郎前秘省著作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 討官兼權右侍郎官陳舜申為考贈奉議郎焚黃偕子弟孫姪輩修慶禮 宴客於囷峰因道旁有天然二石刻而誌之長孫從事郎充南外睦宗院 宗學教授德一謹書 在困山 以 上屬清河里 奇章别墅 奇章高 夢月字  雪浪 雲棖 蟠龍 俱在光臨里 横槎江岸 陟岵 朱晦翁書 在仁 山七里嶺路旁 逸居幽谷 在大崗玄帶亭上石壁字大二尺許 不署年代姓名 以上屬安中里 節彼南山 大有佳處 俱在安義 里前園山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277,"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連江縣志 225-324 ╱ ","  明知縣 <img n=""7""/>燦詩 綠陰清晝下松蘿宦邸偷閒半日過愛客烏聲供酒數 醉人花氣得春多厭從拗路勞雙脚欲向平林問一柯  輸却此間僧世界  百年牢夢在雲窩   明邑人孫文錫詩 落日西山道看雲歸去遲石邊苔骨冷天外鳥聲微 野老苦添酒山花笑索詩醉來門半掩新月掛松枝 永寧寺在大埕 宋嘉祐二年建明正統元年重建 十二年定海所千户方義募修 凌雲菴在定海紗帽石東 普照寺在定海 明洪武二 十五年建 一粟菴在定海堡東 明僧中參 募修後廢        以上屬治東二十七都 觀音堂在黄岐 白雲寺在奇達大山巔 明嘉靖間里人吳姓建清嘉慶 元年吳開直吳開忠吳良登修                     以上屬治東二十六都 玉泉寺在西門外 隋大業元年建通志云唐天寶間浮屠為草菴依闍黎 以棲者百餘引泉自給其人肋強骨堅音語鏗然而眸 子碧色壽命彌長太守奏之賜名玉泉宋元祐初修明永樂二十年重修 正統十二年僧智功建擁秀堂又建鐘樓於靈源閣東嘉靖二十四年靈 源閣燬嘉靖十九年造城舊寺田一千八百 畝賣存一百畝崇禎間邑人吳執御重建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278,"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連江縣志 225-324 ╱ ","  唐邑人周朴詩 野寺庋殘夏空房欲暮時夜聽猿不睡秋思客先知 竹迥煙生薄山高月上遲明朝塵路去難與老僧期   宋邑人李彌遜詩 山浮群玉碧空流萬頃光涵幾許深梵塔樓臺嘘海 蜃洞壺日月卷虛金秋林結綠流連賞春塢藏雲次  第吟擬一泛舟追范  蠡從來世味不關心   明邑人孫文銓與邑宰同遊詩 石心溜玉溼無聲古寺濱泉舊得名明 府風流窺上乘蔚藍天界自中興花迎  劍佩宜春服水漫䕷蕪向早耕須  擬醍醐拚一醉禪房丹竈書煙横   宋陳溥記 無諸城北山為絕髙歷山而東不百里俯視大海群山負濤 壁立萬狀龐然蘢葱蔚而秀發者玉泉也泉出於西峰之間  甘潔清瑩唐天寶間浮屠者流始附泉而棲浮屠嗜茗故獨知泉之甘  其茹屏芻豢故不犯泉之潔其游宴靜定觀照虚寂故達泉之所趨向  然泉之發源出重幽歷懸坎其道若屋漏兩潤若鈎曲磬折緣數里始  為藩囦囦盈復行乃浮屠之居有筧而激之以臨庖者寒為韲燠為湯  盎之為漿釡而煮之以為糧有筧而激之以達廪者為旋輪為執碓以  治麪粲轉而適於圃以為桔橰適於藩籬以為洒掃自簷而疏之以為  簾自砌而引之以為渠婉而止之於清圓之甌臾使之皓然若明月之  在空谷也齬而拒之於聱牙磽确之磴竇使冷然若焦桐之瀉於風松  珪璋環珮相值而激越也天寶間方袍星君少許戒律面長林方崖以  為楢巢草閣依闍黎香火百餘處皆引泉以自給滌濯盥䪻資於泉故  其人筋强而骨堅形骸清疏飲之既久則壽年彌長語鏗鏗然而固瞳  子碧色跨泉為飛虹之橋嘯泉以伽陵之禽佳葩瘦篁雲襞烟素鳧鷖  散亂游鱗踊沒而低昂騷人徘徊且領幽曠冥搜遠琢於意言之表殆  不能繪其彷彿世傳東南之美必知玉泉之精廬焉清源周朴嘗得警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279,"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連江縣志 225-324 ╱ "," 句於比其氣燄炯炯至今膾炙人口五朝亂離兵摇盜起二宗榛莽既  熾復凋開寶二年始為十方住持眞覺大師首建禪席覺而下五世海  惠乃大營葺新山門寢室佛閣前代頽腐圮漏一切掃去檀施陳氏藏  鏹鉅富樂於委施惠不幸早化陳氏老且死大像之殿猶前日之弊而  弗革南宋沙門有卿來繼惠事十有五年與其徒知倫本勤縻星霜誓  頂踵自銖金尺木積累以就肯構殿垂成卿以疾去付朝議大夫謝公  適聞可久師深得投子之道志行孤潔且命即山焚修凡前日智力之  所未辦咸藻黻鞶帨至於莊嚴具足而能已勤與倫奔走竭蹶克盡乎  輪奐之妙其功尤多而能事  大備實改元元祐之始年也 寶華中巖寺在玉泉山旁 唐大中元年建明永樂七年重修清康熙十一 年邑人游光龍陳啟暉吳駿等同僧皎然重建 同治九年邑人 陳清弼等募修   元邑人周正子詩 石龕巢古佛松徑掃蒼苔境寂禽相語巖虛花自開 大觀空法界默坐澹靈臺萬古青山在浮雲任去來   明邑人趙恢詩 踏破峰頭萬點霞凄清風物總堪佳 崖懸古洞雲為鎖石溜寒泉玉作花   清邑人吳駿記事歌 李唐大中之元年西闢寶華巖巋然巖分中後幷 分前刹竿次第各相聯歷宋元明世代遷屢興屢  廢易星留待皇清日月旋康熙癸丑喜續緣誅茅竪址架髙椽中後  二巖得肇先自唐迄今歲已千今朝始見掃荒煙我與游陳意氣堅計  工料材悉自蠲寶華勝概開新阡一十八景仍翩翩誰云東海變桑田  晴嵐寶氣擁金蓮衲子繡佛布檀㫋翠竹蒼松交映妍月照上方塔影  懸精藍雖  小足安禪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314,"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連江縣志 225-324 ╱ ","  大年 附  宋 蘭芳字盛夫龍西舖人年百有二歲 采蘭 氏譜 邱建業字惟隆龍西舖人年九十一歲同產弟建叢字惟盛年九十二歲 采邱 氏譜 明 陳子達字兼夫隱居玉泉自號泉山洪武二十三年由老人授廉州倉大 使宅心嚴正會計有方以老致仕永樂二十年召致先朝老臣至京錄用 達授邑丞乞歸詔賜冠帶宴賞朝士榮之 陳僑字用新縣西舖人幼穎達能文章未冠補弟子員旋食廩膳經史百 家靡不通貫立身嚴謹有藻鑒游璉貧時曾極意振作之後竟登第晚以 貢例積薪厭與塲事歎曰吾老矣安可虛糜公餗致防賢路遂謝去廩餼 邑大夫高之請長賓筵以示風勸年九十一歲 采陳 氏譜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333,"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連江縣志 325-424 ╱ ","一寺租銀二十六兩七錢一釐 原二十九兩四錢五分一釐順治十八年 遷移無徵銀二兩七錢五分存銀凡七寺 内雲居寺一兩九錢一分五釐廣應寺一兩五錢四分五釐廣化寺七錢 八分眞如寺六錢美肇寺七錢二分五釐俱本寺輸納玉泉寺一十六兩 七錢四分六釐明嘉靖時因連邑造城田賣糧隨而寺租猶存康熙八年 方議匀各圖他如石門寺四兩三錢九分半為蓋後座田亦變賣三十九 年倣玉泉寺例詳請匀洒二寺之租匀於各圖其未 匀者獨集一集二集三七一七二二十六都六圖 一酒税銀五兩八分九釐 原一十兩二錢閏加八錢五分順治十八年遷 移無徵銀五兩一錢一分一釐存銀派各墩 一山地租税銀一十二兩一錢五釐四毫 原二十九兩一錢四分八釐四 毫順治十八年遷移無徵銀一 十七兩四分三釐存銀派各墩又有坑田渡税銀八 兩下竿塘海礁船税銀七十五兩四錢俱遷移無徵 一本縣撙節紙贖充餉銀一十二兩 一修倉全裁充餉銀一十四兩八錢二分二釐二毫 二項即倉 贖派各圖 一原續增陞科銀一十兩六錢六分一釐零 即墾税匀者二十九圖未匀 者一十三圖慶三集一集二 集三集上德一德二保一保 二建興七一七二二十六都 一續增墾田山税人丁等銀四十九兩四錢二分五釐零 一雍正七年溢山稅銀一十二兩六分三釐溢續增陞科銀三兩四錢一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672,"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學校 451-1121 ╱ 第十四選舉 451-1121 ╱ 分 451-1121 ╱ 進士 451-1121 ╱ 諸科 451-1121 ╱ 童子科 451-1121 ╱ 釋褐 451-1121 ╱ 幸學岀官 451-1121 ╱ 武 451-1121 ╱ 舉 451-1121 ╱ 武舉正奏 451-1121 ╱ 明通榜 451-1121 ╱ 舉人五貢 451-1121 ╱ 武進士 451-1121 ╱ 武舉 451-1121 ╱ 薦辟 451-1121 ╱ 恩蔭 451-1121 ╱ 難蔭 451-1121 ╱ 吏仕 451-1121 ╱ 例仕 451-1121 ╱ 材 451-1121 ╱ 官 451-1121 ╱ 考職 451-1121 ╱ 法官 451-1121 ╱ 孝廉方正 451-1121 ╱ 議員 451-1121 ╱ 畢業生 451-1121 ╱ 封贈 451-1121 ╱ 科甲坊 451-1121 ╱ 第十五警察 451-1121 ╱ 第十六武備 451-1121 ╱ 較塲 451-1121 ╱ 廢鎮 451-1121 ╱ 廢關 451-1121 ╱ 廢寨 451-1121 ╱ 廢臺 451-1121 ╱ 第十七交通 451-1121 ╱ 分 451-1121 ╱ 驛遞 451-1121 ╱ 郵政 451-1121 ╱ 電報 451-1121 ╱ 航路 451-1121 ╱ 第十八外交 451-1121 ╱ 第十九禮俗 451-1121 ╱ 第二十惠政 451-1121 ╱ 分 451-1121 ╱ 倉 451-1121 ╱ 藥局 451-1121 ╱ 育嬰 451-1121 ╱ 養濟 451-1121 ╱ 普濟 451-1121 ╱ 義塚 451-1121 ╱ 第二十一祠祀 451-1121 ╱ 分 451-1121 ╱ 祠廟 451-1121 ╱ 壇壝 451-1121 ╱ 第二十二藝文 451-1121 ╱ 第二十三列傳 451-1121 ╱ 第二十四忠義 451-1121 ╱ 第二十五循吏 451-1121 ╱ 第二十六儒林 451-1121 ╱ 第二十七文苑 451-1121 ╱ 第二十八獨行 451-1121 ╱ 第二十九孝友 451-1121 ╱ 附鄉行 451-1121 ╱ 第三十方技 451-1121 ╱ 第三十一列女 451-1121 ╱ 分 451-1121 ╱ 難殉 451-1121 ╱ 賢媛 451-1121 ╱ 才媛 451-1121 ╱ 貞女 451-1121 ╱ 烈女 451-1121 ╱ 殉婦 451-1121 ╱ 節婦 451-1121 ╱ 第三十二流寓 451-1121 ╱ 第三十三外夫 451-1121 ╱ 第三十四雜錄 451-1121 ╱ 連江縣志 625-724 ╱ ","廢久局址亦湮 叅順 治志 育嬰堂在縣治北萬福堤清雍正二年奉旨建略仿宋制郡縣各設慈幼 局貧家誕子不能畜育者允各赴局書生年月日局置乳媼鞠養之其贍 於家而無子女者許就局挈取養成云 養濟院在宋曰居養院元曰孤老院明更今名清仍之在王步下街明洪 武五年建嘉靖三年改為射圃移建玉泉寺前後又改龍興觀今廢 普濟堂設置處嘉慶志闕清初縣額孤貧六十九名乾隆二年特詔郡縣 詳咨增給時增五十二名凡百二十有一按月人給米三斗薪三十觔冬 夏布各一匹其小口則減三分之二又按日各給銀一分堂廢後官給之 清之末葉額增至百三十 兼據采 訪册 義塚宋謂普同院元謂漏澤園明洪武三年禁民間火葬停柩詔天下郡 邑各立義塚義塚之名昉此 一在北禪寺側去縣五里宋嘉定間造後遷東嶽坂歲久沒於積沙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673,"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學校 451-1121 ╱ 第十四選舉 451-1121 ╱ 分 451-1121 ╱ 進士 451-1121 ╱ 諸科 451-1121 ╱ 童子科 451-1121 ╱ 釋褐 451-1121 ╱ 幸學岀官 451-1121 ╱ 武 451-1121 ╱ 舉 451-1121 ╱ 武舉正奏 451-1121 ╱ 明通榜 451-1121 ╱ 舉人五貢 451-1121 ╱ 武進士 451-1121 ╱ 武舉 451-1121 ╱ 薦辟 451-1121 ╱ 恩蔭 451-1121 ╱ 難蔭 451-1121 ╱ 吏仕 451-1121 ╱ 例仕 451-1121 ╱ 材 451-1121 ╱ 官 451-1121 ╱ 考職 451-1121 ╱ 法官 451-1121 ╱ 孝廉方正 451-1121 ╱ 議員 451-1121 ╱ 畢業生 451-1121 ╱ 封贈 451-1121 ╱ 科甲坊 451-1121 ╱ 第十五警察 451-1121 ╱ 第十六武備 451-1121 ╱ 較塲 451-1121 ╱ 廢鎮 451-1121 ╱ 廢關 451-1121 ╱ 廢寨 451-1121 ╱ 廢臺 451-1121 ╱ 第十七交通 451-1121 ╱ 分 451-1121 ╱ 驛遞 451-1121 ╱ 郵政 451-1121 ╱ 電報 451-1121 ╱ 航路 451-1121 ╱ 第十八外交 451-1121 ╱ 第十九禮俗 451-1121 ╱ 第二十惠政 451-1121 ╱ 分 451-1121 ╱ 倉 451-1121 ╱ 藥局 451-1121 ╱ 育嬰 451-1121 ╱ 養濟 451-1121 ╱ 普濟 451-1121 ╱ 義塚 451-1121 ╱ 第二十一祠祀 451-1121 ╱ 分 451-1121 ╱ 祠廟 451-1121 ╱ 壇壝 451-1121 ╱ 第二十二藝文 451-1121 ╱ 第二十三列傳 451-1121 ╱ 第二十四忠義 451-1121 ╱ 第二十五循吏 451-1121 ╱ 第二十六儒林 451-1121 ╱ 第二十七文苑 451-1121 ╱ 第二十八獨行 451-1121 ╱ 第二十九孝友 451-1121 ╱ 附鄉行 451-1121 ╱ 第三十方技 451-1121 ╱ 第三十一列女 451-1121 ╱ 分 451-1121 ╱ 難殉 451-1121 ╱ 賢媛 451-1121 ╱ 才媛 451-1121 ╱ 貞女 451-1121 ╱ 烈女 451-1121 ╱ 殉婦 451-1121 ╱ 節婦 451-1121 ╱ 第三十二流寓 451-1121 ╱ 第三十三外夫 451-1121 ╱ 第三十四雜錄 451-1121 ╱ 連江縣志 625-724 ╱ ","一元時在清河里觀音塔西   一在光臨里巖角上至崙下至官路 明嘉靖間邑人孫周造一     在清河里大士閣邊 一在新安里磨嶺上古井    一在磨嶺邊 一在下一圖荷山此四所康熙三十九年里民黄天若造 一在清河里大士閣傍舊塚側雍正三年黄天若子祿與泳造 一在嘉下圖種坑雍正十一年幕浦庠生陳暉造 一在清河里西山       一在新安里磨嶺山此二所乾隆二 年知縣戚弢言捐俸造     一在玉泉山邑令遵朝旨造 一在倉前乾隆念六年里民瞿而信瞿儕鶴等造 一在新安里英顯廟左     一在馬鼻下蘆灣陳爾翼造 一在建興里巽嶼里民林龍盛林龍五林龍藻同造 一在官嶺邱山邊沙坂     一在大士閣後同治間衆造 一在玉泉寺前光緒間衆造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707,"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學校 451-1121 ╱ 第十四選舉 451-1121 ╱ 分 451-1121 ╱ 進士 451-1121 ╱ 諸科 451-1121 ╱ 童子科 451-1121 ╱ 釋褐 451-1121 ╱ 幸學岀官 451-1121 ╱ 武 451-1121 ╱ 舉 451-1121 ╱ 武舉正奏 451-1121 ╱ 明通榜 451-1121 ╱ 舉人五貢 451-1121 ╱ 武進士 451-1121 ╱ 武舉 451-1121 ╱ 薦辟 451-1121 ╱ 恩蔭 451-1121 ╱ 難蔭 451-1121 ╱ 吏仕 451-1121 ╱ 例仕 451-1121 ╱ 材 451-1121 ╱ 官 451-1121 ╱ 考職 451-1121 ╱ 法官 451-1121 ╱ 孝廉方正 451-1121 ╱ 議員 451-1121 ╱ 畢業生 451-1121 ╱ 封贈 451-1121 ╱ 科甲坊 451-1121 ╱ 第十五警察 451-1121 ╱ 第十六武備 451-1121 ╱ 較塲 451-1121 ╱ 廢鎮 451-1121 ╱ 廢關 451-1121 ╱ 廢寨 451-1121 ╱ 廢臺 451-1121 ╱ 第十七交通 451-1121 ╱ 分 451-1121 ╱ 驛遞 451-1121 ╱ 郵政 451-1121 ╱ 電報 451-1121 ╱ 航路 451-1121 ╱ 第十八外交 451-1121 ╱ 第十九禮俗 451-1121 ╱ 第二十惠政 451-1121 ╱ 分 451-1121 ╱ 倉 451-1121 ╱ 藥局 451-1121 ╱ 育嬰 451-1121 ╱ 養濟 451-1121 ╱ 普濟 451-1121 ╱ 義塚 451-1121 ╱ 第二十一祠祀 451-1121 ╱ 分 451-1121 ╱ 祠廟 451-1121 ╱ 壇壝 451-1121 ╱ 第二十二藝文 451-1121 ╱ 第二十三列傳 451-1121 ╱ 第二十四忠義 451-1121 ╱ 第二十五循吏 451-1121 ╱ 第二十六儒林 451-1121 ╱ 第二十七文苑 451-1121 ╱ 第二十八獨行 451-1121 ╱ 第二十九孝友 451-1121 ╱ 附鄉行 451-1121 ╱ 第三十方技 451-1121 ╱ 第三十一列女 451-1121 ╱ 分 451-1121 ╱ 難殉 451-1121 ╱ 賢媛 451-1121 ╱ 才媛 451-1121 ╱ 貞女 451-1121 ╱ 烈女 451-1121 ╱ 殉婦 451-1121 ╱ 節婦 451-1121 ╱ 第三十二流寓 451-1121 ╱ 第三十三外夫 451-1121 ╱ 第三十四雜錄 451-1121 ╱ 連江縣志 625-724 ╱ ","父成忠公之位 一武聖殿在崇雲舖城邊清乾隆五十九年正月初八日火嘉慶九年重 建光緒間又募建 一憑虛閣又名談空亭在玉泉山清康熙二十九年 僧奇音募建乾隆十二年知縣蘇渭生重修後因山水所衝地濕亭圮乾 隆五十九年邑人黄應中陳滋福王翼熊孫道翼方秉宜游春蘭等募緣 改建前山麓 捐西關外田土名巖前壑倪厝後蘭頭堘三號共種六斗租 壹千伍百觔玉泉嶺邊原田壹號租伍百觔寺邊園壹坪   清知縣蘇渭生記首略 歲乙丑余蒞連詢知武廟近在儀門東湫溢偏 側公事出入傳呼必經每為之蹙然不安又以  尉署未建借棲祠下尤非專廟享致崇奉之意爰集紳士謀之僉謂西  郊外三里玉泉山向有廟歲久傾圮今基址猶有存者遂相率登山見  峰巒逶迤高曠爽塏即倡議捐俸興復遷縣治神像於山巔庶尊奉無  褻且春秋文武可以會集襄事於祀典為宜諸紳士欣躍捐助諏日興  工自正殿後殿以及門庭綽楔次第修舉曾予奉召劍津以不及目覩  其成為憾今年邑紳吳樹稷等以書來言廟於是夏落成屬記其事予  維鉛刀之試於此都不逾三月匆匆更代所欲為而未逮者甚衆是役  亦其一也賴諸君子始終黽勉使數十年淪没之迹一朝而復其舊俾  官斯土者免於因陋就簡之譏此其好義急公不  可及矣乃不揣固陋叙述緣起庶來者有所考云   明寓賢何其偉詩 雨後秋雲樹樹匀登高頻見菊花晨曳笻老子前三 笑拜水荒祠漢一人淺閣度泉通暗谷虛江流影動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732,"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學校 451-1121 ╱ 第十四選舉 451-1121 ╱ 分 451-1121 ╱ 進士 451-1121 ╱ 諸科 451-1121 ╱ 童子科 451-1121 ╱ 釋褐 451-1121 ╱ 幸學岀官 451-1121 ╱ 武 451-1121 ╱ 舉 451-1121 ╱ 武舉正奏 451-1121 ╱ 明通榜 451-1121 ╱ 舉人五貢 451-1121 ╱ 武進士 451-1121 ╱ 武舉 451-1121 ╱ 薦辟 451-1121 ╱ 恩蔭 451-1121 ╱ 難蔭 451-1121 ╱ 吏仕 451-1121 ╱ 例仕 451-1121 ╱ 材 451-1121 ╱ 官 451-1121 ╱ 考職 451-1121 ╱ 法官 451-1121 ╱ 孝廉方正 451-1121 ╱ 議員 451-1121 ╱ 畢業生 451-1121 ╱ 封贈 451-1121 ╱ 科甲坊 451-1121 ╱ 第十五警察 451-1121 ╱ 第十六武備 451-1121 ╱ 較塲 451-1121 ╱ 廢鎮 451-1121 ╱ 廢關 451-1121 ╱ 廢寨 451-1121 ╱ 廢臺 451-1121 ╱ 第十七交通 451-1121 ╱ 分 451-1121 ╱ 驛遞 451-1121 ╱ 郵政 451-1121 ╱ 電報 451-1121 ╱ 航路 451-1121 ╱ 第十八外交 451-1121 ╱ 第十九禮俗 451-1121 ╱ 第二十惠政 451-1121 ╱ 分 451-1121 ╱ 倉 451-1121 ╱ 藥局 451-1121 ╱ 育嬰 451-1121 ╱ 養濟 451-1121 ╱ 普濟 451-1121 ╱ 義塚 451-1121 ╱ 第二十一祠祀 451-1121 ╱ 分 451-1121 ╱ 祠廟 451-1121 ╱ 壇壝 451-1121 ╱ 第二十二藝文 451-1121 ╱ 第二十三列傳 451-1121 ╱ 第二十四忠義 451-1121 ╱ 第二十五循吏 451-1121 ╱ 第二十六儒林 451-1121 ╱ 第二十七文苑 451-1121 ╱ 第二十八獨行 451-1121 ╱ 第二十九孝友 451-1121 ╱ 附鄉行 451-1121 ╱ 第三十方技 451-1121 ╱ 第三十一列女 451-1121 ╱ 分 451-1121 ╱ 難殉 451-1121 ╱ 賢媛 451-1121 ╱ 才媛 451-1121 ╱ 貞女 451-1121 ╱ 烈女 451-1121 ╱ 殉婦 451-1121 ╱ 節婦 451-1121 ╱ 第三十二流寓 451-1121 ╱ 第三十三外夫 451-1121 ╱ 第三十四雜錄 451-1121 ╱ 連江縣志 725-824 ╱ ","靈源廟在二十九都 神姓阮名實女兄弟三人皆 授要通玄號感應三賢夫人  一在山坪清乾隆五 十年里人楊煊等募修 舊傳祠前有大蛇壐人罹其 氣多病瘧立祠鎮之遂息 惠應廟在二十九都 神姓黄名季字世長閩人唐開成二年以祖蔭補遷 閫中判官建隆間顯跡蘆山又示現於磁窰江宋咸 淳二年 □□ 大小亭廟在二十七都江口 神姓黄名助晉時人漢黃香後偕弟泛舟自 海南歸至亭角沒於風濤兄弟二屍連臂浮 江岸書沙成字表其行實示夢鄉人曰為吾南山立墳北山立廟當為爾 辟灾降祥衆如其言自是鄉絕虎患建為鹽亭大獲其利因號其兄廟為 大亭弟廟為小亭後閩王封大 亭孚濟時軍小亭昭遠將軍 三皇廟在龍西舖化龍橋邊兀泰定二年建明廢址無考 佑聖宮在治東北古風伯壇地邑人孫士楚嘗遇鮑地仙指其所謂有皂 旗現越八年當有龜蛇出後果然楚感其言宋嘉定六年捨田為宮以祀 眞武明宏治十八年圮於水址無考 一在萬石舖明嘉靖間廢址無考   一在矩廋江濱後移祀南門樓 一北嶽行祠在縣西舖縣後 祠山行祠在玉泉山之麓宋嘉定三年建今圮 神姓張名渤吳興人或曰 武陵龍陽人生西漢末遊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733,"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學校 451-1121 ╱ 第十四選舉 451-1121 ╱ 分 451-1121 ╱ 進士 451-1121 ╱ 諸科 451-1121 ╱ 童子科 451-1121 ╱ 釋褐 451-1121 ╱ 幸學岀官 451-1121 ╱ 武 451-1121 ╱ 舉 451-1121 ╱ 武舉正奏 451-1121 ╱ 明通榜 451-1121 ╱ 舉人五貢 451-1121 ╱ 武進士 451-1121 ╱ 武舉 451-1121 ╱ 薦辟 451-1121 ╱ 恩蔭 451-1121 ╱ 難蔭 451-1121 ╱ 吏仕 451-1121 ╱ 例仕 451-1121 ╱ 材 451-1121 ╱ 官 451-1121 ╱ 考職 451-1121 ╱ 法官 451-1121 ╱ 孝廉方正 451-1121 ╱ 議員 451-1121 ╱ 畢業生 451-1121 ╱ 封贈 451-1121 ╱ 科甲坊 451-1121 ╱ 第十五警察 451-1121 ╱ 第十六武備 451-1121 ╱ 較塲 451-1121 ╱ 廢鎮 451-1121 ╱ 廢關 451-1121 ╱ 廢寨 451-1121 ╱ 廢臺 451-1121 ╱ 第十七交通 451-1121 ╱ 分 451-1121 ╱ 驛遞 451-1121 ╱ 郵政 451-1121 ╱ 電報 451-1121 ╱ 航路 451-1121 ╱ 第十八外交 451-1121 ╱ 第十九禮俗 451-1121 ╱ 第二十惠政 451-1121 ╱ 分 451-1121 ╱ 倉 451-1121 ╱ 藥局 451-1121 ╱ 育嬰 451-1121 ╱ 養濟 451-1121 ╱ 普濟 451-1121 ╱ 義塚 451-1121 ╱ 第二十一祠祀 451-1121 ╱ 分 451-1121 ╱ 祠廟 451-1121 ╱ 壇壝 451-1121 ╱ 第二十二藝文 451-1121 ╱ 第二十三列傳 451-1121 ╱ 第二十四忠義 451-1121 ╱ 第二十五循吏 451-1121 ╱ 第二十六儒林 451-1121 ╱ 第二十七文苑 451-1121 ╱ 第二十八獨行 451-1121 ╱ 第二十九孝友 451-1121 ╱ 附鄉行 451-1121 ╱ 第三十方技 451-1121 ╱ 第三十一列女 451-1121 ╱ 分 451-1121 ╱ 難殉 451-1121 ╱ 賢媛 451-1121 ╱ 才媛 451-1121 ╱ 貞女 451-1121 ╱ 烈女 451-1121 ╱ 殉婦 451-1121 ╱ 節婦 451-1121 ╱ 第三十二流寓 451-1121 ╱ 第三十三外夫 451-1121 ╱ 第三十四雜錄 451-1121 ╱ 連江縣志 725-824 ╱ ","苕雪間卒而為神顯於廣徳州横山後改名祠山明高帝起兵卜得勝兆 即位加封聖烈命有司歲時致祭連自四川茶監陳權叔奉神歸始有祠 五通行祠在丹陽宋紹興元年建清乾隆五十七年里人林久彬等募修 神姓蕭兄弟五人按蘇州志云五顯者婺源土神也累封至三爵冠以顯 字故曰五顯又唐王瑜夜夢紅光燭天五神自天而下以顯聰顯明顯正 顯直顯徳為號連 所祀未知孰從  一在陀口 嘉慶志作朱 公橋北誤 士地廟在關帝廟西明知縣于可舉建清康熙十一年知縣郭鞏重修 張剛勇公祠在長門光緒間勅建 公諱得勝 謚剛勇 昭忠祠在長門清光緒間統領洪永安建   清統領王書霖詩 不讓昌黎弔戰埸我來闢佛變文章銅駝何日起埋 棘鐵馬當年奏破羗天愛英雄魂魄活人思將帥鼓  鼙涼一腔熱血灑空  際紅樹青山黯夕陽 社稷壇舊在縣前舖西巷内宋慶元間知縣趙善廅移建玉泉山前明洪 武間知縣王德欽縣丞商準修清雍正九年知縣陸鶴繚之以墻祭以春 秋二仲上戊日其木主藏城隍廟祭則設之 一醫連江縣社之神一書連 江縣稷之神祭物羊豕各一 帛用黑色各一籩豆各 四簠簋各二鉶各一 今廢址無考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863,"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學校 451-1121 ╱ 第十四選舉 451-1121 ╱ 分 451-1121 ╱ 進士 451-1121 ╱ 諸科 451-1121 ╱ 童子科 451-1121 ╱ 釋褐 451-1121 ╱ 幸學岀官 451-1121 ╱ 武 451-1121 ╱ 舉 451-1121 ╱ 武舉正奏 451-1121 ╱ 明通榜 451-1121 ╱ 舉人五貢 451-1121 ╱ 武進士 451-1121 ╱ 武舉 451-1121 ╱ 薦辟 451-1121 ╱ 恩蔭 451-1121 ╱ 難蔭 451-1121 ╱ 吏仕 451-1121 ╱ 例仕 451-1121 ╱ 材 451-1121 ╱ 官 451-1121 ╱ 考職 451-1121 ╱ 法官 451-1121 ╱ 孝廉方正 451-1121 ╱ 議員 451-1121 ╱ 畢業生 451-1121 ╱ 封贈 451-1121 ╱ 科甲坊 451-1121 ╱ 第十五警察 451-1121 ╱ 第十六武備 451-1121 ╱ 較塲 451-1121 ╱ 廢鎮 451-1121 ╱ 廢關 451-1121 ╱ 廢寨 451-1121 ╱ 廢臺 451-1121 ╱ 第十七交通 451-1121 ╱ 分 451-1121 ╱ 驛遞 451-1121 ╱ 郵政 451-1121 ╱ 電報 451-1121 ╱ 航路 451-1121 ╱ 第十八外交 451-1121 ╱ 第十九禮俗 451-1121 ╱ 第二十惠政 451-1121 ╱ 分 451-1121 ╱ 倉 451-1121 ╱ 藥局 451-1121 ╱ 育嬰 451-1121 ╱ 養濟 451-1121 ╱ 普濟 451-1121 ╱ 義塚 451-1121 ╱ 第二十一祠祀 451-1121 ╱ 分 451-1121 ╱ 祠廟 451-1121 ╱ 壇壝 451-1121 ╱ 第二十二藝文 451-1121 ╱ 第二十三列傳 451-1121 ╱ 第二十四忠義 451-1121 ╱ 第二十五循吏 451-1121 ╱ 第二十六儒林 451-1121 ╱ 第二十七文苑 451-1121 ╱ 第二十八獨行 451-1121 ╱ 第二十九孝友 451-1121 ╱ 附鄉行 451-1121 ╱ 第三十方技 451-1121 ╱ 第三十一列女 451-1121 ╱ 分 451-1121 ╱ 難殉 451-1121 ╱ 賢媛 451-1121 ╱ 才媛 451-1121 ╱ 貞女 451-1121 ╱ 烈女 451-1121 ╱ 殉婦 451-1121 ╱ 節婦 451-1121 ╱ 第三十二流寓 451-1121 ╱ 第三十三外夫 451-1121 ╱ 第三十四雜錄 451-1121 ╱ 連江縣志 825-924 ╱ ","堯曰先人窀穸未妥遑謀安乎竭貲葬其父乃已嘗有祖遺祠後隙地族 屬請售以拓寢室宗堯不受直輒揮斥以獻族人大悅初援例入監與邑 中章廷烈孫拱極為文字友讀書沉酣六籍理解尤邃以五經應雍正壬 子鄉試獲副車著書四種詳藝文志杭堇浦世駿謂其循庸行而不釣奇 為文卓詭切至而宗於經為作華泉居士傳蓋宗堯嘗讀書玉泉寶華二 山不没其自號云 通志嘉慶志均入文 苑今從嘉慶志移綴 吳元龍字允蟠浮曦人其先以從軍屯於連之建興里因為曦江吳氏宗 元龍天賦亮特而命意過人於學無所不窺於名下時賢無所不友三山 陳元運者奇士也俗疑其孤僻元龍延至家師事之乾隆辛酉舉於鄉綑 載上公車計從此讀書中祕下第遂傾囊購異書歸杜門不出味道覃思 自陰陽律歷渾天象緯及營壁布陣洗海防邊諸要略昕夕從元運口授 心得皆洞見其所以然又慨後世經生不能追企孔孟心源使聖賢有體 有用之書化為臭腐常談為可憫也著書十一種詳藝文志道樞經存書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1084,"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學校 451-1121 ╱ 第十四選舉 451-1121 ╱ 分 451-1121 ╱ 進士 451-1121 ╱ 諸科 451-1121 ╱ 童子科 451-1121 ╱ 釋褐 451-1121 ╱ 幸學岀官 451-1121 ╱ 武 451-1121 ╱ 舉 451-1121 ╱ 武舉正奏 451-1121 ╱ 明通榜 451-1121 ╱ 舉人五貢 451-1121 ╱ 武進士 451-1121 ╱ 武舉 451-1121 ╱ 薦辟 451-1121 ╱ 恩蔭 451-1121 ╱ 難蔭 451-1121 ╱ 吏仕 451-1121 ╱ 例仕 451-1121 ╱ 材 451-1121 ╱ 官 451-1121 ╱ 考職 451-1121 ╱ 法官 451-1121 ╱ 孝廉方正 451-1121 ╱ 議員 451-1121 ╱ 畢業生 451-1121 ╱ 封贈 451-1121 ╱ 科甲坊 451-1121 ╱ 第十五警察 451-1121 ╱ 第十六武備 451-1121 ╱ 較塲 451-1121 ╱ 廢鎮 451-1121 ╱ 廢關 451-1121 ╱ 廢寨 451-1121 ╱ 廢臺 451-1121 ╱ 第十七交通 451-1121 ╱ 分 451-1121 ╱ 驛遞 451-1121 ╱ 郵政 451-1121 ╱ 電報 451-1121 ╱ 航路 451-1121 ╱ 第十八外交 451-1121 ╱ 第十九禮俗 451-1121 ╱ 第二十惠政 451-1121 ╱ 分 451-1121 ╱ 倉 451-1121 ╱ 藥局 451-1121 ╱ 育嬰 451-1121 ╱ 養濟 451-1121 ╱ 普濟 451-1121 ╱ 義塚 451-1121 ╱ 第二十一祠祀 451-1121 ╱ 分 451-1121 ╱ 祠廟 451-1121 ╱ 壇壝 451-1121 ╱ 第二十二藝文 451-1121 ╱ 第二十三列傳 451-1121 ╱ 第二十四忠義 451-1121 ╱ 第二十五循吏 451-1121 ╱ 第二十六儒林 451-1121 ╱ 第二十七文苑 451-1121 ╱ 第二十八獨行 451-1121 ╱ 第二十九孝友 451-1121 ╱ 附鄉行 451-1121 ╱ 第三十方技 451-1121 ╱ 第三十一列女 451-1121 ╱ 分 451-1121 ╱ 難殉 451-1121 ╱ 賢媛 451-1121 ╱ 才媛 451-1121 ╱ 貞女 451-1121 ╱ 烈女 451-1121 ╱ 殉婦 451-1121 ╱ 節婦 451-1121 ╱ 第三十二流寓 451-1121 ╱ 第三十三外夫 451-1121 ╱ 第三十四雜錄 451-1121 ╱ 連江縣志 1025-1121 ╱ ","及羅源仙茅寺後住邑靈應寺二十年坐化嘗幻身於四明市卵石無數 附海舟歸曰吾三山靈應寺僧將以石造塔抵岸語舟人少需自往趣役 者越日不至詣寺跡之莫得過開山堂見塑像儼然附舟僧也衆異其事 累石為塔 僧眞覺名義隆住錫玉泉寺具大願力政和六年造縣南通濟橋一十八 梁宣和四年功完誓衆曰必沉找骨江水中則橋永無壞及圓寂衆感其 誠因為塔葬之橋南建永思菴祀之 鐵壁道人永貴里山藏人俗姓林號法明政和問遊龍虎山得授秘法療 病禱雨屢有神效居小澳玄都觀二十年 觀圯已久 今為民園 往返閩浙人莫知其 所止嘗遇晚宿淡洋人家聞内有呻吟聲問之主人曰婦久病如昏醉作 痛何症也道人曰吾不知症但知療法因書符焚之須臾雷聲霹靂屋宇 動搖震死大蝙蝠於房中婦隨起酬以金帛不受老不知所之 佛燈禪師永貴里蟾步人俗姓阮出家建州登科院能出入禪定後住持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76,福建,福州,"(民國) 連江縣志",民國,1911,1949,1087,"新修縣志目錄 25-1121 ╱ 第一疆域沿革表 25-1121 ╱ 附四至八到 25-1121 ╱ 第二緯候表 25-1121 ╱ 分 25-1121 ╱ 緯度 25-1121 ╱ 分野 25-1121 ╱ 日岀入 25-1121 ╱ 潮汐 25-1121 ╱ 風報 25-1121 ╱ 風信 25-1121 ╱ 氣候 25-1121 ╱ 雜占 25-1121 ╱ 風濤 25-1121 ╱ 第三大事記 25-1121 ╱ 第四山川 25-1121 ╱ 嶺 25-1121 ╱ 峯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石 25-1121 ╱ 嶼 25-1121 ╱ 礁 25-1121 ╱ 溪 25-1121 ╱ 浦 25-1121 ╱ 港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池 25-1121 ╱ 第五水利 25-1121 ╱ 分 25-1121 ╱ 附城河道 25-1121 ╱ 湖 25-1121 ╱ 塘 25-1121 ╱ 圳 25-1121 ╱ 垻 25-1121 ╱ 橋 25-1121 ╱ 渡 25-1121 ╱ 隄 25-1121 ╱ 井 25-1121 ╱ 第六城市 25-1121 ╱ 分 25-1121 ╱ 城 25-1121 ╱ 保 25-1121 ╱ 公署 25-1121 ╱ 職官坊 25-1121 ╱ 鋪 25-1121 ╱ 巷 25-1121 ╱ 衕 25-1121 ╱ 郷 25-1121 ╱ 里 25-1121 ╱ 都 25-1121 ╱ 圖 25-1121 ╱ 亭 25-1121 ╱ 第七名勝 25-1121 ╱ 分 25-1121 ╱ 山 25-1121 ╱ 巖 25-1121 ╱ 洞 25-1121 ╱ 潭 25-1121 ╱ 泉 25-1121 ╱ 營砦 25-1121 ╱ 碑記 25-1121 ╱ 坊 25-1121 ╱ 磨崖刻 25-1121 ╱ 寺觀 25-1121 ╱ 宅墓 25-1121 ╱ 第八户口 25-1121 ╱ 分 25-1121 ╱ 歳役 25-1121 ╱ 大年 25-1121 ╱ 第九賦税 25-1121 ╱ 雜捐 25-1121 ╱ 田畝 25-1121 ╱ 屯田 25-1121 ╱ 第十物産 25-1121 ╱ 分 25-1121 ╱ 榖 25-1121 ╱ 蔬 25-1121 ╱ 果 25-1121 ╱ 花 25-1121 ╱ 木 25-1121 ╱ 竹 25-1121 ╱ 草 25-1121 ╱ 羽 25-1121 ╱ 獸 25-1121 ╱ 鱗 25-1121 ╱ 介 25-1121 ╱ 蟲 25-1121 ╱ 貨 25-1121 ╱ 第十一度支 25-1121 ╱ 分 25-1121 ╱ 起運 25-1121 ╱ 存留 25-1121 ╱ 餘欵 25-1121 ╱ 兵餉 25-1121 ╱ 第十二職官 25-1121 ╱ 第十三學校 25-1121 ╱ 分 25-1121 ╱ 學宫 25-1121 ╱ 書院 25-1121 ╱ 學校 451-1121 ╱ 第十四選舉 451-1121 ╱ 分 451-1121 ╱ 進士 451-1121 ╱ 諸科 451-1121 ╱ 童子科 451-1121 ╱ 釋褐 451-1121 ╱ 幸學岀官 451-1121 ╱ 武 451-1121 ╱ 舉 451-1121 ╱ 武舉正奏 451-1121 ╱ 明通榜 451-1121 ╱ 舉人五貢 451-1121 ╱ 武進士 451-1121 ╱ 武舉 451-1121 ╱ 薦辟 451-1121 ╱ 恩蔭 451-1121 ╱ 難蔭 451-1121 ╱ 吏仕 451-1121 ╱ 例仕 451-1121 ╱ 材 451-1121 ╱ 官 451-1121 ╱ 考職 451-1121 ╱ 法官 451-1121 ╱ 孝廉方正 451-1121 ╱ 議員 451-1121 ╱ 畢業生 451-1121 ╱ 封贈 451-1121 ╱ 科甲坊 451-1121 ╱ 第十五警察 451-1121 ╱ 第十六武備 451-1121 ╱ 較塲 451-1121 ╱ 廢鎮 451-1121 ╱ 廢關 451-1121 ╱ 廢寨 451-1121 ╱ 廢臺 451-1121 ╱ 第十七交通 451-1121 ╱ 分 451-1121 ╱ 驛遞 451-1121 ╱ 郵政 451-1121 ╱ 電報 451-1121 ╱ 航路 451-1121 ╱ 第十八外交 451-1121 ╱ 第十九禮俗 451-1121 ╱ 第二十惠政 451-1121 ╱ 分 451-1121 ╱ 倉 451-1121 ╱ 藥局 451-1121 ╱ 育嬰 451-1121 ╱ 養濟 451-1121 ╱ 普濟 451-1121 ╱ 義塚 451-1121 ╱ 第二十一祠祀 451-1121 ╱ 分 451-1121 ╱ 祠廟 451-1121 ╱ 壇壝 451-1121 ╱ 第二十二藝文 451-1121 ╱ 第二十三列傳 451-1121 ╱ 第二十四忠義 451-1121 ╱ 第二十五循吏 451-1121 ╱ 第二十六儒林 451-1121 ╱ 第二十七文苑 451-1121 ╱ 第二十八獨行 451-1121 ╱ 第二十九孝友 451-1121 ╱ 附鄉行 451-1121 ╱ 第三十方技 451-1121 ╱ 第三十一列女 451-1121 ╱ 分 451-1121 ╱ 難殉 451-1121 ╱ 賢媛 451-1121 ╱ 才媛 451-1121 ╱ 貞女 451-1121 ╱ 烈女 451-1121 ╱ 殉婦 451-1121 ╱ 節婦 451-1121 ╱ 第三十二流寓 451-1121 ╱ 第三十三外夫 451-1121 ╱ 第三十四雜錄 451-1121 ╱ 連江縣志 1025-1121 ╱ ","尼性戒名阿霖吳質女質明末諸生國變後破家倡義事敗死之無子其 妻林氏潔身為尼霖嫁於游早寡遂削髪從母歸空門嘗托鉢乞食遍覓 父骸不得慟哭而返盡籍遺產請宗人祔父於廟 清 詩僧明鼎字宏耳祝髪於北禪寺後隨天童和尚遍遊巖壑住錫連之大 旻寺自號賣雲著有賈雲嘉山集甲乙隨錄語錄詩集共十餘卷晚年有 句云救饑畫餅飧將飽補衲松針鐵已磨七十年來渾似夢不辭辛苦作 南柯 詩僧凈機字木鷗福清人住持連江玉泉寺與鄭孟凌先生遊著有靈源 詩稿有初春過臺江即事詩云斷橋流水獨潺湲官路惟聞羽檄傳一望 旌旗迷海嶠千聲鼓角動樓船當年芳草猶然綠今日春風自可憐喜得 故人茅舍在桃花無恙復爭妍宿竹林菴有句云犢歸千嶂晚犬吠一村 深 ","35卷 ╱ (民國) 曹剛修 (民國) 邱景雍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17581,福建,寧德,"(民國) 霞浦縣志",民國,1911,1949,313,"卷之八 297-337 ╱ 名勝志 297-337 ╱ 古蹟 297-337 ╱ 塔 297-337 ╱ 庵堂 297-337 ╱ 亭樓 297-337 ╱ 嶼 297-337 ╱ 井 297-337 ╱ 仝 297-337 ╱ ","  石而出相激有聲其流與東庵應清州牧尹公詩 海甸初秋□□移偶來山寺訪 開黎一灣緑水難爲畫几叠青  峯總是詩好鳥向人醫俗耳游魚對客弄  淸□何時鞅掌能閒却每日登臨暢所思 康熙間初建乾隆間僧秀開重修郡守李拔   來遊題西寺驚濤四大字刻於石又詩云 行春策馬訪前溪古寺香烟金碧齊 坐對流泉心鏡寂歸來不覺夕陽西 東庵在北門外即古龍首庵一日石澗堂明正德間建有溪山一覽   軒迎薫亭清乾隆間僧道隱重修東西俱有澗澗上有芙蓉臺宋   先賢朱晦翁題其亭曰白雲深處州人訓道劉鐸詩 龍首最淸冷高軒幾度經 攢峯雙鷲嶺流水两蘭亭  幽塵難到空凉酒易醒  暢懷殊未已殘照下林坰 郡守李拔與客來遊題海國桃源四大字刻於石又   有詩云 薄宦消鄕思㝷春踏翠烟眼遊滄海外身在碧山前 仙掌和丹鼎雲根漱玉泉禪房一聲動鐘送夕陽天 溫陵林玉麟詩云 拂袖人空門東庵象外尊 山川同白日花鳥自黄昏  繼翠春無迹晴嵐地有痕  □知烟靄處便是一乾坤 風光霽月堂在儒學宋咸通七年知縣李季可建 明新堂在長溪縣正廳元延祐六年建温州路總管汴人趙鳳儀有   記 ","40卷 ╱ (民國) 羅汝澤修 (民國) 徐友梧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17581,福建,寧德,"(民國) 霞浦縣志",民國,1911,1949,319,"卷之八 297-337 ╱ 名勝志 297-337 ╱ 古蹟 297-337 ╱ 塔 297-337 ╱ 庵堂 297-337 ╱ 亭樓 297-337 ╱ 嶼 297-337 ╱ 井 297-337 ╱ 風景 316-337 ╱ 仝 297-337 ╱ ","雪峰丈室 西天白雲歸南國峭列雲峰結雲屋嵯峨宮殿玲瓏開古佛揚眉鬼魔伏 老僧坐臥雲滿房旦暮鐘撃聲堂堂西溪流水住不去白鶴起舞山蒼蒼 水口金峰 秀峰拔地如金堅千年不崩仍不騫山頭遠接賜谷日樹影倒掛平村煙 水流影亂石潭小照映蒼嵐下林杪幽花野草不知名三五人家住溪口    秦川四咏 清隱士 王賡咏 龍極御屛 北極林巒翠屛間繪太平 旌旗星鉛落江漢自澄清 馬岫朝煙 雙峰通帝座玉札轉神丹 天驥横空起披衣上繡鞍 梅嶺棲霞 調鼎君恩重雲霞縹緲香 翠微聲隱現子晋奏笙簧 寶塔凌雲 四望江臬流星長峰頂聚 金風律轉時吹上玉樓去    松城十二景 明諸生林 元叄咏 海門憑眺 輕風怎散海門煙望去無涯水接天 夜靜漁燈明小艇却疑星斗落江邊 天榜高懸 一山横掛帶霞煙錦字成行映碧天 未識登山誰是早至今長在五雲邊 鳳池浴日 雲生五色水生煙浴金鳥上九天 晚景夕陽波裹照精光仍落鳯池邊 龍首凌雲 不向滄溟吐霧煙昂然直上九霄天 風吹鱗甲雲千月散作濤聲到耳邊 ","40卷 ╱ (民國) 羅汝澤修 (民國) 徐友梧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17581,福建,寧德,"(民國) 霞浦縣志",民國,1911,1949,849,"卷二十五 787-967 ╱ 藝文志 787-967 ╱ 著述 787-967 ╱ 碑記 787-967 ╱ 陳善臣 787-967 ╱ 賦 787-967 ╱ 詩 787-967 ╱ 張耀璇 787-967 ╱ ","曲自唱雉朝飛雉朝飛兮何為者竊慮生雛分汝肥嗟哉姚翁慈且 義神鬼所欽俗所師如何垂老阨貧窶門户凋零生計微夢夢天道 眞難知    門前水寄張于卿           清進 士 林 棟 壽甯  門前流水聽予語流到官井洋暫住官井有港通竹江隨潮好入竹 江去伊人家在江中央為把離思話短長休愁萬派入難辨故人酌 水心自見    塘沽登陸坐火輪車至紫竹林      舉人  張彥僔 邑人  輪舟刮冰如刮鐵行行且止悶難泄夜半歘呼板船來倉皇下梯相 提挈草草鋪茵艙底眠艙上飛花抛玉屑凍餒交侵誰復憐燒餅入 喉喉哽咽凌晨泊岸上塘沽陡驚乾坤幻奇絕泥屋枯林撲地低茫 蒞但見連天雪朔風迎面萬箭鑽履霜堅冰嗟屢跌涙點凝顋鼻垂 ","40卷 ╱ (民國) 羅汝澤修 (民國) 徐友梧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17581,福建,寧德,"(民國) 霞浦縣志",民國,1911,1949,1148,"卷三十八 1139-1148 ╱ 方外 1139-1148 ╱ 列傳十二 1139-1148 ╱ 張耀璇 1139-1148 ╱ 卷三十九 1148-1245 ╱ 列女傳 1148-1245 ╱ 賢淑 1148-1245 ╱ 黄金爵 1148-1245 ╱ ","霞浦縣志卷之三十九  列女傳 賢淑貞烈節孝     古史不傳列女然孟母擇隣敬姜戒逸猶旁見於記載未嘗絕    也劉向因王氏之專恣始作專傳後漢書因之彪炳彤管垂為    正史矣霞邑婦女陰教雖缺而姆訓相承閨秀賢媛不一而足    其古井盟心玉泉比潔者尤指不勝屈盖天植然也比而列之    頗足補史乘旌表所不逮亦以見兩間正氣之鍾不擇於男女    而使後之有婦職者嗣徽焉豈不懿哉傳列女   賢淑 宋 鄭福娘大金村人守志養親撒環珥以供甘旨至老不字 翁氏黄楫妻 節孝祠錄出 事實未詳 ","40卷 ╱ (民國) 羅汝澤修 (民國) 徐友梧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17585,江蘇,鎮江,"(乾隆) 句容縣志",乾隆,1735,1796,194,"卷第三 154-254 ╱ 山川志 154-254 ╱ 山 154-254 ╱ 峯 154-254 ╱ 巖 187-254 ╱ 岡 154-254 ╱ 谷 190-254 ╱ 洞 190-254 ╱ 圩岸 154-254 ╱ ","  瑶璚下界千門人寂寂空山夜靜海波聲 仙子去渺雲程   天風沓杳珮環清回望九州煙霧白千山月落眼縱横   明顧起元華陽洞詩如鴉仙鼠嵌空懸地底誰知别有天元   放清齋曾六月隱居遺記已千年逶迤何處探金簡涓滴空   思飮玉泉一相巖扉塵夢斷石床雲冷未成眠 瑤谿回望   隔三山仄徑危梯殢往還紫氣霽常浮地表青冥近已在人   閒棗花别許齊侯問桃核應從漢主攀欲訪向來楊許蹟白   雲無際出煙鬟   郭茅尋詩華陽古洞藏幽深高峰排空萬木森半攲石樓人   臥處時時風雨作龍吟   劉淮詩雲根作秘窟大刻華陽洞幽探極潮汐吐氣成螮蝀   復怒虬莽據俯瞰心目動苔蝕古仙巢寥寥松石頌 ","10卷 ╱ (清) 曹襲先纂修  ╱ 清乾隆修光緒重刊本"
17585,江蘇,鎮江,"(乾隆) 句容縣志",乾隆,1735,1796,220,"卷第三 154-254 ╱ 山川志 154-254 ╱ 山 154-254 ╱ 峯 154-254 ╱ 巖 187-254 ╱ 岡 154-254 ╱ 谷 190-254 ╱ 洞 190-254 ╱ 石 205-254 ╱ 湖 206-254 ╱ 河 213-254 ╱ 溪 215-254 ╱ 潭 217-254 ╱ 泉 218-254 ╱ 圩岸 154-254 ╱ ","玉液泉舊記有二泉一在茅山崇壽觀後仙人捧石此泉若乳   色甘香而美能去腹中諸疾俗呼為白泉一在三角山玉液   庵 白玉泉在茅山常甯鎭 百丈泉在茅山拱辰谷 樂泉在茅山元符宮側 陶公泉在茅山皇甫谷間 海眼泉舊記云有二泉一在楊尙書山房常時泉湧能應海潮   即積金山中峰之西今元符宮西園即是一在墨池西畔宋   齊邱曾構山房其上 銅坑泉在縣北鳳壇鄉其深難測 龍泉在縣東望仙鄉驤首山 ","10卷 ╱ (清) 曹襲先纂修  ╱ 清乾隆修光緒重刊本"
17585,江蘇,鎮江,"(乾隆) 句容縣志",乾隆,1735,1796,326,"卷第四 254-405 ╱ 古蹟志 254-405 ╱ 名勝 254-405 ╱ 塚墓 284-405 ╱ 祠廟 300-405 ╱ 寺觀 254-405 ╱ 宫院 254-405 ╱ 庵堂 254-405 ╱ ","宋熙寺在縣治西北六十里瑯琊鄉 玉泉寺在縣治北五十五里鳳壇鄉   明丁寶玉泉寺記句曲之山有銅峰焉東連鐵瓮西接金陵   居萬山之中横大江之上巍然而高鬱然而秀嵐光翠色秀   出天表龍蟠虎踞若地湧而天成誠江南之福地祗園之眞   境也舊有梵宇名玉泉菴有泉自西北飛練而下經殿北流   自東南而泄若玉虹之領長川故名元季殿宇圮毁久未能   復武丙寅姑蘇慧巖禪師飛錫至山覩茲之勝編竹為籬   誅茅為舍誓願恢復慧巖清修苦行智慧足重於是達官長   者莫不仰慕高風喜施樂捨積有歲月遂營大殿人天瞻仰   善信皈依惜乎功業未就而隻履西歸至宣德己酉弘慈普   應高弟百川上人至山仰法像之尊嚴覩山門之壯麗喟然 ","10卷 ╱ (清) 曹襲先纂修  ╱ 清乾隆修光緒重刊本"
17585,江蘇,鎮江,"(乾隆) 句容縣志",乾隆,1735,1796,327,"卷第四 254-405 ╱ 古蹟志 254-405 ╱ 名勝 254-405 ╱ 塚墓 284-405 ╱ 祠廟 300-405 ╱ 寺觀 254-405 ╱ 宫院 254-405 ╱ 庵堂 254-405 ╱ ","  歎曰方今聖人在上天城其仁堯舜其德凡有生之類皆囿   於春風和氣之中其於吾大雄之教尤雖維新之典得不恢   祖道修整禪林以闡揚宗教乎是用廣大規模開拓廊廡   饌堂在東庫院附焉禪堂在西方丈近焉慧菴之塔則建山   居以安妥焉新建天王大殿金碧光輝昭蔭法界較之往昔   煥然一新遂以額請敕賜玉泉禪寺金書額匾天人交慶誠   千載之一遇也自是佛日增輝宗門生氣正統庚申百川上   人率領僧衆給授度牒還山其榮幸為何如哉徵文刻石以   永其傳蓋銅峰吾家世產先人所捨以衍福慶蓋佛氏之教   深慈願上以陰翊皇度參贊化機下以攝授群迷悉歸正   覺其功非淺淺也因以感先人之德而重上人之請既撰以   文復系以詩大江之南有山翼然中建梵宇名曰玉泉鍾山 ","10卷 ╱ (清) 曹襲先纂修  ╱ 清乾隆修光緒重刊本"
17585,江蘇,鎮江,"(乾隆) 句容縣志",乾隆,1735,1796,402,"卷第四 254-405 ╱ 古蹟志 254-405 ╱ 名勝 254-405 ╱ 塚墓 284-405 ╱ 祠廟 300-405 ╱ 寺觀 254-405 ╱ 宫院 254-405 ╱ 殿壇 389-405 ╱ 庵堂 254-405 ╱ ","  之記 玉泉菴  積金峰菴  雲谷菴  奉眞菴  迎眞菴 二館菴  迎眞菴   鶴臺菴  常靜菴  超然菴 萬松菴  喜客泉菴  俱妙菴  朝陽菴  思眞菴 歸眞菴  淨眞菴   澄眞菴  石堂菴  慶和菴 上喜菴  守柔菴   靈寶菴  秀雲菴  青龍菴 眞興菴  志和菴   素華菴  和福菴  仙臺菴 丹谷菴  寍眞菴   修然菴  靖虛菴  通泉菴 太和菴  致柔菴   善慶菴  妙法菴  熙眞菴 如常菴  靈泉菴   四仙菴  洞陽菴  通靈菴 □□菴  金眞菴   黃寧菴  沖慶菴  崇德菴 □□菴  九錫菴   草堂菴  三華菴  寧壽菴 ","10卷 ╱ (清) 曹襲先纂修  ╱ 清乾隆修光緒重刊本"
17585,江蘇,鎮江,"(乾隆) 句容縣志",乾隆,1735,1796,1243,"卷第十 974-1254 ╱ 藝文志下 1132-1254 ╱ 各體詩文 1132-1254 ╱ ","不緣于役出城闉曠望何從得趣新巖石恍尋三徑夢澄江堪 浣百年塵桂英濯月秋偏好梵響迴潮夜倍親鏡牖頻搖寒玉 綠琳瑯佳氣拂涼茵    河口小憩還龍潭          仝 前 三更臨河口乃抵玉泉寺叩扃出澄火靜聞旃檀氣衲子坐深 宵揮談清不寐曉訊天寧洲官舶從未至攬轡謀西馳馬前哀 垂涕問若胡為者役田被水漬頻年罹斯災今更無遺穗不見 村墟前滔滔尙滿地跂彼登場人嘻笑拜天賜余乃得縱觀惻 然動咨喟驅車經昨來秋光搖碧翠江干聳奇石緣崖蔭薜荔 行道當遊山所獲已多異況乎軫民艱省歛亦吾事    積金峰              胡虞允 萬仞巉巖紫翠森三峰隊裏矗高岑中天不斷山浮玉疊石渾 ","10卷 ╱ (清) 曹襲先纂修  ╱ 清乾隆修光緒重刊本"
17593,福建,福州,"(乾隆) 福州府志",乾隆,1735,1796,379,"卷六 332-472 ╱ 山川 332-472 ╱ ","玉泉山在縣西里許清河里泉出兩閒色澄味甘上有   玉泉巖靈羊洞仙桃巖擁秀堂清澗閣明月軒流杯亭  今多  榛蕪 又西半里為白塔嶺又比為鳳皇山 宋李彌遜玉 泉山詩川浮  群玉碧空沉萬頃光幾許深梵刹樓臺海蜃洞壺  日月卷虛金秋林結綠流連賞春塢藏雲次第吟擬一  泛舟追范蠡從來世味不關心吳孔錡玉山聽泉詩鳴  泉出澗潔而瑩盡日鏘鏘解佩聲絕俗不須頻洗耳試  聽餘響  自心清 西山在玉泉左下有筠溪 俗名 濓湖 溪畔有釣臺宋李彌遜致   仕歸隱於此 互見 古跡 白巖山在縣比安仁上中里群高聳夐出雲表有嶺曰 ","76卷 ╱ (清) 徐景熹修 (清) 魯曾煜纂 ╱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17593,福建,福州,"(乾隆) 福州府志",乾隆,1735,1796,407,"卷六 332-472 ╱ 山川 332-472 ╱ "," 變幻風靜則寂然無聲潺湲而已垂閣外十二欄干  都為障蔽遠山蒼翠皆於隙窺之此巖中最佳景也  室右有靈羊谷由香積入削壁偪仄惟容一趺下臨不  測行者緣壁而度跋前疐後然山僧出没如履平地余  輩望之汗出如漿矣夜宿僧寮次日復由巖左而上才  數折而兩崖相隔横以木梁名登天橋有巖曰捨身巖  自此以上皆為樵徑山陡絕俱不成步附葛攀藤至  一深坳巨石夷坦可布几席而泉瀰漫其上即水巖發  源處也是夜歸宿閣中初五日與諸子尋玉泉洞瑞松  塢諸勝竟不得獨聽經石在室下平地中兩石對蹲初  六日别山僧循舊路歸游凡十日得詩若干首宋黄非  熊方廣巖十咏玉泉洞百尺寒泉漱玉鳴洞門斜人石  廊横烟霞不改古今色山水無閒朝暮聲窺洞野猿懸  樹立驚人鹿上巖行有時寫盡琴中趣風定千林月  正明瑞松塢誰種靈松近佛家根盤深塢鬭獰蛇風吹  碧落䨇龍動月照黃昏兩蓋斜千里雨聲喧洞壑半空  清影浸雲霞山僧長日頻來賞只恐春來起牙望仙  臺臺前高嶽宅神仙叠石誅茅對碧巔雲霧不分人去 ","76卷 ╱ (清) 徐景熹修 (清) 魯曾煜纂 ╱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17593,福建,福州,"(乾隆) 福州府志",乾隆,1735,1796,409,"卷六 332-472 ╱ 山川 332-472 ╱ "," 碧巖鐘動處雲臺猶在最高層瀑布泉萬丈巖頭瀑布  垂玉泉拖地雪霏霏聼來如訝青天漏望去還驚白練  飛一洞清音喧碧落千巖寒色逗斜暉終歸大海成波  浪權借山僧濯布衣元林泉生方廣巖詩上方樓閣倚  空明磴路如天烏亦驚屋上石巖常欲墜檐前瀑雨不  能晴龍湫千古風雷氣山殿六時鐘磬聲最愛白雲飛  不上半山飄泊件人行明林鴻遊方廣巖詩元巖太湖  色恍若入鴻濛一徑攀躋盡諸天杳靄中雲歸山殿冷  月出水簾空靜境離言說冷冷松桂風王恭送陳景明  登方廣巖詩閩山西來多法園溪西一道通仙源靈花  貝葉紛相映道林鑿齒皆清言遙巖二月霜花積千丈  垂蘿裊烟碧水簾風捲半空寒石室雲來萬山白眞僧  不見賓頭盧片月孤色相癯六時天樂聞鐘磬百尺  風潭寫畫圖仙舟此别饒佳趣豈學悠悠尙平去林僧  定掃壁閒苔山人况有驚人句鄭善夫方廣巖從兒戲  入靈羊谷詩共有方廣志鳴橈入永陽山疑子午谷水  是武陵鄉石室羅星漢風泉積混直㝷前代迹多見  昔人狂龍徳存幽側神功大晦藏會須乘白鹿莫倚過 ","76卷 ╱ (清) 徐景熹修 (清) 魯曾煜纂 ╱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17593,福建,福州,"(乾隆) 福州府志",乾隆,1735,1796,615,"卷八 548-5003 ╱ "," 父老至今頌說蔡端明今日之舉事半功倍公私晏如  較之往代更為難耳乃余于此有深慨者夫平險問之  水濱遠近稽之道路利害折之輿情至為易便猶不免  於悠悠之談幾成阻格蓋人情多端口語難信天下之  困于議論大較告如此矣此中丞直指所以大造閩也  萬歷府志萬歷四十一年以陽崎路不便往來復從南  臺起二十里至吳山建一公館于鷄母㠘置一浮橋又  由雞母㠘渡江抵蕭家道登岸又建一公館其陽崎舖  舍仍存兼行岐路之中又有岐焉今復舊路由峽江行  按今陽岐所改新路即宋時所廢舊路也淳熙中清源  梁克家來守閩撰三山志其言曰往時驛路出方山渡  江面彌漫無風準二十里有風七十里沿兩沙洲隨潮  渉二時乃濟既有傾覆之患又有候次之勞風潮弗律  候或一二日甫登南岸即涉方山嶺又有佛嶺白蒲嶺  熱隔嶺而後達大田驛宣和六年俞提刑向以西峽水  面五里私商往來之地命木邑治道由玉泉院峬尾鼓  山入新路經彌陀山西方院五里在隱又五里峽江化  岸亭渡五里枕峰十八里白鹿寺踰嶺十二里抵福清 ","76卷 ╱ (清) 徐景熹修 (清) 魯曾煜纂 ╱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17593,福建,福州,"(乾隆) 福州府志",乾隆,1735,1796,945,"卷八 548-5003 ╱ ","  置年代無考後廢   拙齋書院在城西三山驛南為宋林之奇與其徒吕祖   謙劉世南並從子子冲講學處建置年代無考後廢   竹田書院在桂枝坊內明正德閒同知葉鉄為工部尙   書林廷選建後廢   玉泉書院在府城西關外明正德十五年巡按御史沉   約毀淫祠改為書院祀宋丞相李綱後廢   崇正書院在神光寺東明嘉靖閒督學副使姜寶建後   廢 ","76卷 ╱ (清) 徐景熹修 (清) 魯曾煜纂 ╱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17593,福建,福州,"(乾隆) 福州府志",乾隆,1735,1796,957,"卷八 548-5003 ╱ ","  檗山書院在城隍廟東舊為方伯羅榮家廟邑人思其   建城之功肖像祀焉明嘉靖閒改為書院知縣徐建重   修   青山書院在一都明嘉靖閒建祀朱子   鶴鳴書院在小武當山旁明通判丁一中建   明德書院在南門外明邑令劉曰暘建   屏山書院在鼓樓東 國朝康熙閒邑令陳璸建   玉泉書院在囦關 ","76卷 ╱ (清) 徐景熹修 (清) 魯曾煜纂 ╱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17593,福建,福州,"(乾隆) 福州府志",乾隆,1735,1796,1346,"卷八 548-5003 ╱ "," 公他令不得望焉余毎庭决事士民相訾詆輒曰苦人  也非良鄭公嘗創之矣其事有舊牘者必曰斯專也鄭  公嘗剖之是歸曲于某若以鄭公言必無誤者余有所  興革士民即又輒曰斯利也李公嘗興之于今漸没斯  害也李公嘗革之于今復起若以李公所措施無不當  老問及他令事則曰某公事豈能遁公腹中耶嗟乎李  公雖貴為京卿今没矣鄭公平擢司空屬旋没民何私  于二公哉三十年來吏斯土者何他無所稱述也因詢  諸輿誦熟知两公之政李公精頴絕人剖獄訟如神凡  民所願興而不得願革而無從者公悉為施行之鄭公  學道人也悃愊無革以誠與人久而民信之其治事也  皇皇無須臾之暇此兩公之異致也若其潔以持身慈  以字下遇旱步禱訓士以禮則兩公所同也李公  與余同邑人鄭公余同年友也祠在五賢祠之旁 連江縣 社稷壇在玉泉山前初在美政街宋慶元閒移建今所明 ","76卷 ╱ (清) 徐景熹修 (清) 魯曾煜纂 ╱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17593,福建,福州,"(乾隆) 福州府志",乾隆,1735,1796,1348,"卷八 548-5003 ╱ ","東嶽行祠在郊坂宋紹興閒建 威奇廟在仁壽街舊在縣治東王步下街明嘉靖三十年   建 縣志神姓王名長瑞漢景帝時赤林嶺賊楊暉變亂 徵神督剿旬日暉授首叙功封將軍武帝朝封地主  威奇王後數效  陰功生民賴之   按漢武徙閩民而虛其地不應神存封號且威奇二字   亦頗怪誕但屢著捍患功姑存之 靈溪廟在嘉賢下里祀漢閩越王郢第三子白馬三郎宋   紹興閒建一在清河里 詳見 閩縣 祠山行祠在玉泉山宋嘉定三年建祀漢張渤 詳見 閩縣 ","76卷 ╱ (清) 徐景熹修 (清) 魯曾煜纂 ╱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17593,福建,福州,"(乾隆) 福州府志",乾隆,1735,1796,1432,"卷八 548-5003 ╱ ","竹林菴在四十二都與芙蓉院同建於唐 國朝康熙六年僧應瑞重建 玉泉寺在三十七都萬安橋西萬歷府志唐建宋景祐二   年重建有荔枝軒今廢 唐周朴詩野寺度殘夏宋房欲 暮時夜聽猿不睡秋思客先知  竹迥烟生薄山高月上遲又登塵路去難與老僧期宋  楊朏荔枝軒詩曾觀荔枝圖幾費丹青粧能紅能紫亦  能綠不能寫得人然香曾讀荔枝譜品品堪第一較量  滋味論高低大抵聞名不聞實我疑眞宰推化工安排  百果分番紅杏梅桃李不足數先教碌碌隨春風錦囊  玉液相渾淪百果讓作出南元别有眞香與味色一時  分付荔  枝軒 九寺在四十都閩都記在府北七十里大中二年剏咸 ","76卷 ╱ (清) 徐景熹修 (清) 魯曾煜纂 ╱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17593,福建,福州,"(乾隆) 福州府志",乾隆,1735,1796,1487,"卷八 548-5003 ╱ "," 上松借問仙源在何  處白雲迷却往來蹤 董塘觀在十四都董塘嶺宋至和元年建 眞元觀在十六都宋至和元年建 長星觀在三都岱邊縣志明洪武初有道士號月公飛昇   于此後廢天啓閒重建 泗州堂在十九都萬歷府志唐開元中建宋紹興中重建    連江縣 龍臥寺在欽平上里隋仁壽三年建明正統中重建久廢 大中玉泉寺在縣西里許玉泉山麓隋大業元年建三山 ","76卷 ╱ (清) 徐景熹修 (清) 魯曾煜纂 ╱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17593,福建,福州,"(乾隆) 福州府志",乾隆,1735,1796,1488,"卷八 548-5003 ╱ ","  志泉出兩峰之閒色味澄甘唐天寶中浮屠為草菴依   闍黎以棲者百餘引泉自給其人筋强骨堅音語鏗然   而眸子碧色壽命彌長太守奏之賜名玉泉宣宗時暘   額開寶二年始為十方萬歷府志永樂二年修成化五   年重修 唐周朴宿玉泉寺詩野寺度殘夏空房欲暮時 夜聽猿不睡秋思客先知竹迥煙生薄山高月  上遲又登塵路去難與老僧期明陳宏已玉泉寺詩一  路盤山色孤亭出竹陰客來春雨歇僧去暮雲深寺廢  多狐跡壇空少鷲音徒餘残碣在榛莽豈堪尋吳文華  詩巾舄相隨躡紫烟閒從鳥逕訪金仙宦情迢遞浮雲  外梵影依微落照前古殿蒼鱗涵寶月香厨清  玉控寒泉坐䦨得悟如蓮偈萬籟空無一事懸 寶華巖菴在玉泉山右唐大中元年建有石室石洞頂有 ","76卷 ╱ (清) 徐景熹修 (清) 魯曾煜纂 ╱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17593,福建,福州,"(乾隆) 福州府志",乾隆,1735,1796,1665,"卷八 548-5003 ╱ "," 臨津館宋天聖五年章頻作館榜曰合沙亭後江東西  始有洲元祐閒洲中斷為二林積又即館之東南蓋有  水閒軒五里至舊江南舖明萬  歷閒移陽崎渡由此分詳見下 白湖舖 三角舖 峽   北舖 三山志方北舖至方南隔江折二十里往時驛路 出方山渡江面瀰漫無風準二十里有風七十里  沿兩沙洲隨潮而進二時乃濟既有傾覆之患又有候  次之勞風潮弗律候或一二日甫登南岸即涉方山嶺  又有佛嶺白蒲嶺熱隔嶺乃達太平驛宣和六年俞提  刑向以西峽水面五里私商往來之地合本邑治道由  玉泉院峬尾鼓山入新路經彌陀山西方院眞隱峽江  北岸亭渡枕白鹿寺踰嶺抵福清界行者便之尋自  枕前良步角良山院通麻溪橋瀨溪橋過常思通舊  路遂不登白鹿履道尤坦于是以方比舖移西峽路石  舖橋頭方南舖移于枕峰院前大田舖移于大田驛下  接常思舖今于城門村渡以避峽流之迅且約數里也  萬歷府志原路自北而來名山横山江南自湖龍卧方  北凡五舖至峽江渡江由圓屯枕方南梁山凡四舖 ","76卷 ╱ (清) 徐景熹修 (清) 魯曾煜纂 ╱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17593,福建,福州,"(乾隆) 福州府志",乾隆,1735,1796,1887,"卷八 548-5003 ╱ ","百合 莖特生而上亦名倒仙花 白一種斑紅謂之川百合 凌霄 藤蔓附大木而生 其花黃赤夏盛   粟 花有五色實如子 如細粟亦名御米 聚八仙 南州異物志狀類瓊花八蝶簇一心又有蝴蝶兩 相對者又有小蝶團聚如碧玉者出澗谷閒皆曰  玉蝴蝶又有  玉翼碧蟬      鷄冠 御仙 南州草木狀一曰麗春 花有小如小粟 金鳳 狀如飛鳳有紅 白紫粉紅數種 金錢 花深紅色 圓薄如錢      鷹爪 榕城隨筆藤生花淡黃 色末銳似鷹爪夏開香  如爛  爪         鳳尾 有二種大者高丈餘花 穗生黃心而白英長竟  尺若鳳尾一種高數尺花疏而香勝一  名鳳柳一名七里香置書帙中可辟蠧 玉屑 藤生花白色 如碎玉之狀     寶相 藤生花 類長春 ","76卷 ╱ (清) 徐景熹修 (清) 魯曾煜纂 ╱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17593,福建,福州,"(乾隆) 福州府志",乾隆,1735,1796,4739,"卷八 548-5003 ╱ ","重修築子城記 熙寧二年 許將撰 閩縣題名記 熙寧四年邑 令吕百能立 幸堂記 熙寧五年提 刑宋道撰 長樂縣求誨堂記 熙寧五年邑 令蕭竑撰 閩清縣遷創獄舍記 熙寧中邑 令徐絳撰 長樂縣元祐港碑 黄裳 撰 增學額記 元豐中 范擴撰 長樂縣福安院記 元祐二年林 □撰闕名 重修連江縣大中玉泉寺記 元□          陳 ","76卷 ╱ (清) 徐景熹修 (清) 魯曾煜纂 ╱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17593,福建,福州,"(乾隆) 福州府志",乾隆,1735,1796,4766,"卷八 548-5003 ╱ "," 有二十七字苔蝕不可辨楷書  徑三寸鐫烏石山隣霄臺東 金華宗正倫彭城顏廷玉濟南石嗣祖剡溪姚令威同遊   鼓山紹興乙丑孟夏十三日是日觀才老入院 篆書鐫 鼓山將   曰 石  紹興己巳趙端禮李似之蘇粹中同玉泉曇老訪妙空□   師 鐫連江 寶華山 錫山袁復一太初自富沙如溫陵道晉安東山登白雲峰   訪臨滄亭盡覽海山之勝郡人張元幹仲宗安固邱鐸   文時莆陽余祉中錫晉陵孫軒子輿同來太初仲子嘉 ","76卷 ╱ (清) 徐景熹修 (清) 魯曾煜纂 ╱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17594,北京,NULL,"(光緒) 昌平州志",光緒,1875,1908,312,"山川記第四 275-325 ╱ ","  西北入芹城水 清河入沙河   清河源發京城西玉泉山一帶東北流逕清河橋又東逕立水橋   又東北至沙子營村北入沙河 右以南沙河為綱其餘各派或發 源山中或發源平地統入南沙河  以人潞為州  境山外之水 黄花鎭川河經順義入白河   黄花鎭川河一名水谷河其源有四一荒坡梁一蠍子石一鳳凰   垞一黑山寨以其同會於黄花鎮前故以黄花鎭川名也荒坡梁   在塞外水東南流至白龍潭内又東南右合蠍子石水又東流入   邊牆内逕西水谷至黄花城前左合鳳凰垞水其水導源塞外鳳   凰垞下南流入本鎭口至黄花城前與荒坡梁諸水會也又東南 ","18卷 ╱ (清) 吳履福修 (清) 繆荃孫纂 ╱ 民國二十八年鉛字重印本"
17594,北京,NULL,"(光緒) 昌平州志",光緒,1875,1908,500,"冢墓記第十二 483-508 ╱ 會計薄第十三 483-508 ╱ ","明王承恩墓在思陵西   思陵右為司禮監太監王承恩墓以從死祔焉 昌平山 水記 李霨撰墓   碑云 上御極十有六載仲冬 駕發南苑 駐驆玉泉之麓以道出昌平有明諸陵在焉 特降德音遣使致祭豫飭有司蕆事初 上念明崇禎帝勵精遘亂亡國非辜業為建碑陵寢迨車駕蒞止營 于昌平之北即日 幸其地瞻眺致敬為感惻者久之顧見陵側有邱巋然為明故司禮   監秉筆太監王承恩墓蓋殉崇禎帝于萬歲山者也 ","18卷 ╱ (清) 吳履福修 (清) 繆荃孫纂 ╱ 民國二十八年鉛字重印本"
17597,陝西,西安,"(光緒) 藍田縣志",光緒,1875,1908,429,,"白龍寺 在縣北 三十里 大慈寺 在縣西 十五里 玉泉觀 在縣北 三十里 天明寺 在縣東 五十里 延壽庵 在縣西 二十里 津梁寺 在縣北 二十里 元貞庵 在縣西 二十里 渠傾寺 在縣西南                三十里 圓覺寺 在縣南 五十里 ","4卷 ╱ (清) 袁廷俊撰  ╱ 清光緒元年刊本"
17598,湖南,永州,"(同治) 江華縣志",同治,1861,1875,183,"卷二 154-218 ╱ 建置 154-218 ╱ 城池 154-218 ╱ 公署 157-218 ╱ 壇廟 164-218 ╱ 津梁 175-218 ╱ 亭閣 181-218 ╱ ","   萬善亭 在縣東二十五里殷家渡 北岸乾隆三十七年建    採芹亭 在縣南三十里五里營 之下乾隆四十三年建    臨淵亭 在縣南三十五里道光甲 辰年移建石榴灣渡南岸    集福亭 在縣南四十里蒲 塘凹咸豐元年建 暫息亭 在錦岡平櫟橋 乾隆三年建    長安亭 在錦岡大盤山 道光五年建    玉泉亭 在錦岡金被坪距縣四 十里乾隆五十八年建    集義亭 在錦岡鵝塘坪距縣 六十里乾隆七年建    樂善亭 在竹子尾宿 咸豐三年建   翠雲亭 在嶺東秧地山 下咸豐六年建    廻龍亭 在江藍㕔城南三 里咸豐十年重建 聳翠亭 在嶺東高寨村 後道光二十年建 ","12卷 ╱ (清) 劉華邦修 (清) 唐爲煌纂 ╱ 清同治九年刊本"
33144,安徽,宣城,"(嘉靖) 廣德州志",嘉靖,1521,1566,62,"卷之三 38-81 ╱ 輿地志 38-81 ╱ 郡名 39-81 ╱ 星野 39-81 ╱ 形勝 39-81 ╱ 疆域 40-81 ╱ 至到 41-81 ╱ 風俗 42-81 ╱ 城郭 43-81 ╱ 坊巷 44-81 ╱ 鄉都 46-81 ╱ 山川 51-81 ╱ 水利 38-81 ╱ ","   誓節渡 在自治西五十里唐未鄉人張姓者率鄉以 採黄巢誓死不退遂沒於溪鄉人義之立廟   祀之   故名         䀤埠渡 在州治北 二十里    沈家渡 在州治北 五十里    滄河渡 在州治北 十五里    歐陽渡  普濟渡  荆軻渡 自歐陽渡以 下俱縣境    不老泉 在州治南四十里泉脉長流大旱 不竭古有石碑刻不老泉三字    沸 泉  龍渦泉  妙 泉  冰玉泉    馬澗  洗馬澗  白石澗  清 澗    小湖浦  梅渚河  浮 潭  朱村潭    淘林港  新溝 自沸泉以 下俱縣境 ","10卷 ╱ (明) 朱麟修 (明) 黄紹文續纂 ╱ 明嘉靖十五年刊本"
33144,安徽,宣城,"(嘉靖) 廣德州志",嘉靖,1521,1566,624,"卷之十 320-646 ╱ 藝文志 320-646 ╱ 宸翰 320-646 ╱ 記 347-646 ╱ 文 538-646 ╱ 序 558-646 ╱ 銘 571-646 ╱ 狀 574-646 ╱ 詩 607-646 ╱ 廣德州志目録 320-646 ╱ 直隸廣德州知州朱麟 320-646 ╱ 裁□ 320-646 ╱ 儒學學正鄭 320-646 ╱ 衷 320-646 ╱ 訓導葉大縉 320-646 ╱ 鄧廷鳳 320-646 ╱ 余 320-646 ╱ 鍵 320-646 ╱ 編輯 320-646 ╱ 六合縣學生黄紹文 320-646 ╱ 修 320-646 ╱ 州學生潘應魁 320-646 ╱ 黄鳳臺 320-646 ╱ 陳 320-646 ╱ 僖 320-646 ╱ 彭鳳翷 320-646 ╱ 雲 320-646 ╱ 梯 320-646 ╱ 潘 320-646 ╱ □ 320-646 ╱ 纂 320-646 ╱ 廣德州判官鄒守益□□原修 320-646 ╱ 儒學訓導莫 320-646 ╱ □ 320-646 ╱ 州學生蔣大經 320-646 ╱ 濮 320-646 ╱ 漢 320-646 ╱ 施大浮 320-646 ╱ 葛□□□□ 320-646 ╱ ","   城南古刹半荒苔風景蕭 <img n=""23""/>殿閣摧碧洞雲閑龍已    化盂峰月轉鶴初回茶烹石鼎誰為主塵拂紗籠我    又來惆悵湯休帰去遠山僧那共敲推      和重午遊橫山韻     郡人寗宗道    平原千里起高峰石徑函深樹色濃香火十方林下    寺清凉一枕竹間風蒲浮玉屑清樽梅落金丸細    雨中好景一時吟不盡夕陽流水自西東      題桐川八景横山遠眺   州守范昌齡    遠上横山日未斜風光随處望中賖宦情清入梅邊 ","10卷 ╱ (明) 朱麟修 (明) 黄紹文續纂 ╱ 明嘉靖十五年刊本"
33619,天津,NULL,"(光緒) 重修天津府志",光緒,1875,1908,3246,"卷三十九 3188-3386 ╱ 傳一 3188-3386 ╱ 宦績一 3188-3386 ╱ 厯朝 3188-3386 ╱ ","   自以賦入瞻其半二歲則周用乃奏罷度支所 俱 同   上       杜中立 太平廣記徵應門引玉泉子 作杜皋字中立蓋以字行也 相州人拜駙    馬都尉宰相欲歷試其能更出為義昌軍節度使    舊徭車三千乘歲輓鹽海濱民苦之中立置飛雪    將數百人俱舟以載自是民不勞軍食足矣大中    十二年大水泛徐兖青鄆而滄地積卑中立自按    行引御水入之毛河東注海州無水災 唐書杜 兼傳    渾偘字復貴咸甯王瑊子也天子謀滄海帥視偘    曰無以易爾咸通二年授義昌軍節度使至即蠲 ","54卷 ╱ (清) 沈家本修 (清) 徐宗亮纂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33620,雲南,保山,"(乾隆) 騰越州志",乾隆,1735,1796,125,"卷三 109-175 ╱ 山水 109-175 ╱ 諸山 109-175 ╱ 諸水 109-175 ╱ 温泉 109-175 ╱ 古洞 109-175 ╱ 渠堰 109-175 ╱ 區甸 109-175 ╱ 古蹟 109-175 ╱ 勝景 109-175 ╱ 邱墓 109-175 ╱ 物產 109-175 ╱ ","戰爭處今亦不錄其沿邊山密箐深巖四莫測均爲波 龍野人傈僳等所盤踞諸峰羅列如兒孫巨細難悉究也     水 天盈江舊志曰大盈江總甸内衆流名之也在城西北源 流不一東自赤土山流經羅塢塘爲馬邑河而㟈蛑之伽 和池會焉自羅生山泉流爲筒車河羅苴冲流爲飮馬 水河西則集鷹山之龍潭淸池玉泉池北則上干峩澄鏡 池下干峩海俱流爲馬河滙入大盈江經龍洞橋斷崖 飛瀑下宛如披練謂之叠水河㑹三合河由鎭夷關至 合澤河而緬箐羅苴諸水又入之又八十里通南甸小梁 ","13卷 ╱ (清) 屠述濂纂修  ╱ 清光緒二十三年重刊本"
33620,雲南,保山,"(乾隆) 騰越州志",乾隆,1735,1796,129,"卷三 109-175 ╱ 山水 109-175 ╱ 諸山 109-175 ╱ 諸水 109-175 ╱ 温泉 109-175 ╱ 古洞 109-175 ╱ 渠堰 109-175 ╱ 區甸 109-175 ╱ 古蹟 109-175 ╱ 勝景 109-175 ╱ 邱墓 109-175 ╱ 物產 109-175 ╱ ","巃嵸山亦有龍王塘注馬入大盈 淸池在城西十里 玉泉池在城西三里玉泉寺下源從平地石鏬中湧出味 極清冽病痁者掬飲之可退玉泉夜月爲八景之六 澄鏡池在城北三十里卽上干峩海周五百餘丈花木環 繞相傳葉落池内鳥鵲啣去人近雷雨交至今木盡伐漁 者往焉則無復當日之景靈池澄鏡爲八景之八 下干峩海在城北二十五里名下海子舊志云下海子魚 可捕上海子魚不可捕今亦不驗其水深碧積水中有樹 生其間云 ","13卷 ╱ (清) 屠述濂纂修  ╱ 清光緒二十三年重刊本"
33620,雲南,保山,"(乾隆) 騰越州志",乾隆,1735,1796,154,"卷三 109-175 ╱ 山水 109-175 ╱ 諸山 109-175 ╱ 諸水 109-175 ╱ 温泉 109-175 ╱ 古洞 109-175 ╱ 渠堰 109-175 ╱ 區甸 109-175 ╱ 古蹟 109-175 ╱ 勝景 109-175 ╱ 邱墓 109-175 ╱ 物產 109-175 ╱ ","㟈蛑晩照在㟈蛑山  玉泉夜月在城西玉泉寺 靈池澄鏡在上干峩海 龍洞垂在雲岩 又卽叠水河      又勝景四 三折雲梯在雲峰山  半亭活水在龍王塘 一泓海在硫磺塘  萬里虹山在龍江鐵索橋 右名勝景共十有二而山莫大於高黎貢水莫大於南金 沙江不與焉故先輩譏州縣志必設勝景皆俗也     墳墓十有六 杜光庭子墓 在來鳳山杜光庭蜀靑城人仕唐爲御史攜 子入詔子卒葬於此其名無考方輿記覽 張羅疋爲淸平官葬光庭子於騰之龍鳳 山知騰於詔時有清平官也光庭蜀人 高泰墓 在來鳳 山有墓 ","13卷 ╱ (清) 屠述濂纂修  ╱ 清光緒二十三年重刊本"
33620,雲南,保山,"(乾隆) 騰越州志",乾隆,1735,1796,211,"卷四 175-219 ╱ 城署 175-219 ╱ 城池 175-219 ╱ 廨署 175-219 ╱ 公館 175-219 ╱ 樓坊 175-219 ╱ 街市 199-219 ╱ 衢巷 200-219 ╱ 井邑 175-219 ╱ 亭榭 201-219 ╱ 壇廟 206-219 ╱ 寺觀 208-219 ╱ 營汛 211-219 ╱ 稅店 175-219 ╱ ","彌勒寺 雪山 下 ○玉泉寺 州 西 ○東華寺 巃嵸 山 ○水月寺○朝 陽寺 俱在 馬站 ○燃燈寺 坵 坡 ○三官寺 碗 窑 ○安心寺○龍華寺 倶在 順江 ○三敎寺 一在甸苴 一在明光 ○普陀寺 江 東 ○圓通寺 固 東 ○忠 孝寺 滇 灘 ○盤龍寺 去州 百里     營汛 州屬營汛三緬箐營兵房四十七間把總衙署一所設兵 五十名乾隆四十年建小蒲窩營兵房九十三間千總署 一所外委署一所同前建固東營兵房九十三間千總署 一所外委署一所同前建 土司營汎二干崖汎營盤一所乾隆四十三年土司刀得 ","13卷 ╱ (清) 屠述濂纂修  ╱ 清光緒二十三年重刊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181,"卷首 121-295 ╱ 御製恭紀 121-295 ╱ ","再題靈巖寺八景 巢鶴巖 羽客本來瑶島種何因端相兆開山應緣命命同飛去安養道場 聽法還 甘露亭 甘露泉頭甘露亭瀹泉洗鉢茁蓮青無端津逮闍黎口説法猶當 字字馨 卓錫泉 都大緇流也好奇錫傳乳竇注山陂玉泉第一惠泉二問爾神僧 卓者誰 摩頂松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516,"卷五 491-576 ╱ 山水一 491-576 ╱ 山 492-576 ╱ ","瓦古巖在火鬧東北 渴馬崖在寨兒頭西即梯子崖三川之水至此伏流 紅鶴崖在神通寺北石壁凌雲洞心駴目大觀也 八石崖在玉泉寺東南數峰陡立勢欲摩空 葛溝崖在宅科北崖石多怪一帶清流悉經巖下 千佛崖在神通寺神通之勝悉在斯巖 黑水崖在中宮南黑水灣上 葫蘆崖在隱士峪南   柏崖在都泉東 孫家崖在高兒莊北南川之水悉滙崖下 桃源洞在桃花嶺南一名朝陽洞 華陽洞在棃峪蔡家莊  天堂洞在袁洪峪東巖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534,"卷五 491-576 ╱ 山水一 491-576 ╱ 山 492-576 ╱ ","摩訶峰在章邱縣東三十里縣志云長白中峰也四山環拱巍然   秀特高出諸峰上山巔有塔有禪院 玉泉山在章邱縣東南三十里縣志云又名太湖山通志云在縣   東南八十里俗名青山者誤 簸箕山在玉泉山西縣志云山以形名也西南有元張文忠張文   穆先塋在焉 鳴羊山在章邱縣東南三十里縣志云西南有御史李慎修先塋   在焉 梭山在章邱縣東十五里縣志云亦以形名山也李工部縉明嘯   園在此山北 玉皇頂在章邱縣東五里縣志云長白山盤踞東南迤西北而盡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543,"卷五 491-576 ╱ 山水一 491-576 ╱ 山 492-576 ╱ ","  絕 聖王峰縣志云峰名見劉仲元上書堂記而舊志不載九龍山第   七峰有泉名聖水疑即此峰 斿山縣志云老人峰迤東山之支麓向北别起一山山有二峰名   大斿小斿 緒梁洞縣志云自斿山北轉而東折澗崖峻昔有僧名緒果穿   土石為洞中有複室數層前有庵名玉泉泉在庵南   金翰林學士劉仲元上書堂記云鄒皆山也黄山處其東長   白峙其南聖王諸山連峰委會於其西聖王之南有山曰會仙   其峰壁立特起蒼翠可愛山有堂故基曰書堂世傳以為文正   范公之别墅也公復有書堂在會仙之南黌堂山之上黌堂之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609,"卷六 576-694 ╱ 山水二 576-694 ╱ ","  見水漸通流老黄河又東北逕平原縣境之看墳村至趙家莊   轉入德州界又東北逕甜水舖至九龍廟口有四女樹減水牐   引河水入之又東北逕黃河涯擡頭寺果子李家莊尹家莊青   楊寺至避雪店德州境内行五十六里入直隸吳橋縣界又逕   縣城南至玉泉莊有哨馬營滾水壩支河水入之又東北入寧   津縣逕南皮縣復入山東樂陵縣界行四十五里入直隸鹽山   界又東入慶雲界又東復入鹽山界又東北入山東海豐縣界   又東北至馬谷山前由大沽河口入海又云按歷代黃河故道   不一此河自直隸元城縣至德州為禹灑二渠之貝邱川漢為   王莽遂空又為屯氏河支瀆自德州至樂陵為鬲津河故道自   直隸鹽山縣至海豐縣大沽河口則唐時所開之無棣溝也今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638,"卷六 576-694 ╱ 山水二 576-694 ╱ 水 617-694 ╱ ","東高泉在金線泉南縣志云今淤 漱玉泉在金線泉南舊志云流入趵突 無憂泉在趵突泉南漱玉亭北舊志云流入趵突 石灣泉在趵突泉南舊志云玉壺堂西廊下流入酒泉通志云今   塞 酒泉在無憂泉南舊志云流入趵突 湛露泉在無憂泉西舊志云流入趵突 滿井泉在趵突泉北 北煮糠泉在趵突泉西北 北珍珠泉齊乘曰在白雲樓前通志云在城内西北入大明湖舊   志云平地湧泉錯落如未匯濯纓湖經百花橋入大明湖明在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647,"卷六 576-694 ╱ 山水二 576-694 ╱ 水 617-694 ╱ ","鹿泉在石固寨後 龍居泉在長城嶺下   齊乘曰歷下名泉總七十二見名泉碑然遠至中宫靈巖諸泉   具載而華不注之華泉明水鎭之淨明泉皆失不取況其名亦   未甚雅稱蓋殘金俗筆也   舊志云以上七十一泉合章邱百脈泉為七十二泉明永樂中   廬陵晏璧僉憲濟南有咏七十二泉詩無朱砂雲樓鑒泉金虎   滴水灰灣汝泉白虎林汲煮糠花泉鑪泉鹿泉乃有朱公等十   三泉并章邱之明水泉為十四泉今以在歷城者詳列於後 朱公泉在黑牛寨前   白公泉在臥虎山後 雙女泉在西務西坡   北漱玉泉在金地院内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649,"卷六 576-694 ╱ 山水二 576-694 ╱ 水 617-694 ╱ ","天鏡泉在五龍潭南舊志云即江家池方廣一畝可鑒鬚眉觀察   張公鶴鳴改今名流經龍潭入大清 上水泉在楊家寨後舊志云泉氣陰森沁人肌腑 孟家泉在勞泉東 康泉在齊城峪舊志云流入錦陽川 雙盆泉在高兒莊石崖下舊志云泉泠泠自盆出其味甘寒流入   錦陽川 馬帝泉在馬帝峪華巖寺下舊志云一名大泉寺廢泉流經孫家   莊入錦繡川 玉泉在龍集寺觀音閣下舊志云涓涓東注龍集獨勝 太極泉在太平寺北舊志云許殿卿讀書處形圓水清流入明湖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650,"卷六 576-694 ╱ 山水二 576-694 ╱ 水 617-694 ╱ ","惠民泉在布政司街東 段花泉在九塔守南 响泉在交戰頂西谷中 百花泉在崇興寺前 苦梨泉在黑牛寨前黃尖下舊志云流經羅家峪入雲河 勇清泉在澇峪東石崖内舊志云流入錦雲川 聖池泉在普門寺山門外舊志云清冽澄潔一方攸賴 漬米泉在漬米峪内舊志云流入雲河 倘豆泉在塘頭寺門外 胭脂泉在玉泉寺嶺前 聖水泉在九塔寺門外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693,"卷六 576-694 ╱ 山水二 576-694 ╱ 水 617-694 ╱ ","  白山錄 玉泉縣志云在緒果洞南長白山錄云玉泉庵亦有甘泉 坎泉縣志云在黃山虎頭巖下 瀑布泉縣志云在摩訶山半石壁上瓊泉飛下望如噴雪 秋月泉縣志云在黃鵠山西張實居有探泉詩    按鄒平之水舊志缺略不全茲據通志及縣志錄之以河名    者四以濼名者一以湖名者一以津名者一以泉名者十一    而黃河漯水濟水時水枝津之故道附焉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892,"卷十 873-926 ╱ 橋梁 873-926 ╱ 牐堰附 873-926 ╱ ","  莊 壽山橋在集錦橋南 荆木橋在龍化莊 迎仙橋在荆   木橋西亦名萬福橋 興隆橋在龍化莊南 碌碡橋在十九   郎莊 裕泉橋在碌碡橋西 東太平橋在李家莊南 連海   橋在海套園 龍泉橋在龍寨東 漯上橋在石棚西 南繩   峪橋在繩峪莊北 蒙坡橋在蒙坡峪西 龍門橋在羅家莊   南 利濟橋在凉水泉下 大成橋在大柏莊東北 河溝橋   在滴水泉下 百花橋在東趵突泉下 丹陽橋在鳳頂北   溝南橋在小柏莊北 烏龍橋在月灣泉上 馬鞍橋在海套   園南雙龍橋在侯家莊東 土泉橋在土泉上 馬頰橋在麓   泉上 三空橋在萍香泉上 官道橋在石棚東 芙蓉橋在   西趙莊 甘泉橋在池子頭東 玉泉橋在玉泉莊南 大道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1463,"卷十七 1341-1492 ╱ 學校 1341-1492 ╱ ","  山增號舍院中文昌閣上祀  文昌帝君下供前任鄒平縣知縣李文耕神主左壁為長坫庋石碣   刻文耕德政 四關舊有義學興廢不常嘉慶十九年知縣李文耕籌貲存鹽當   歲收息銀九十六兩八錢并每歲官捐銀四十七兩二錢以為   常歷任遵行之 玉泉洞義學縣西南五六里許賀家山古有三教樓雍正五年禁   三教並祀樓毁鄒人别搆瓦屋三楹於山東畔以奉安聖像道   光戊子按察使李文耕捐貲重修次年致書知縣楊煃即其旁   建玉泉洞義學 楊家寨李氏義塾寨人李東來立有按察使李文耕書養蒙書屋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1623,"卷十八 1492-1628 ╱ 祠祀 1492-1628 ╱ 寺觀附 1492-1628 ╱ ","慶雲觀在縣東南十五里宋時慶雲見於此 長春觀在縣東八里元大德中賜額    齊河縣 定慧寺在縣治西明永樂中邑僧吕講經為姚廣孝徒靖難之師 募兵有功詔遣内府工匠為呂建寺殿宇偉麗 興隆寺在縣東北孫耿店唐咸亨閒建    齊東縣 行香寺在縣治東 玉泉寺在縣治南 大聖寺在縣東二十里 麻姑堂在縣南二十里邑景所謂昌陽仙跡者也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6555,"卷六十六 6527-6679 ╱ 藝文二 6527-6679 ╱ 歴城 6527-6679 ╱ 國朝文章邱文 6527-6679 ╱ "," 恩諭免四十萬兩之成賦益培蔀屋盈寧稅已薄而更蠲補助非因灾 祲年既豐而猶免倉箱常足閭閻生民未有之殊恩一時叠見嚝 世難逢之盛典五歲再行惠必均沾長吏之奉行自力澤無旁漏 胥役之中飽咸除直令表海名區二鬴四鬴之各給會見東候舊 壤餘三餘九之有資昔者咨牧帝廷功先民食陳謨虞殿政重厚 生禹貢昭底慎之文周室美惠鮮之澤祗覺王功帝績猶將遜此 高深揆之前古後今罕有同其膏澤者矣於斯時也酒鵲華之甘 澍感切投醪飛青兗之晴雲懽生挾纊望仙門下蒼赤躋於春臺 漱玉泉邊黎庶登於袵席顧  皇恩合符大造自非管窺蠡測得罄名言而民心共樂光天願同華祝 嵩呼流傳奕禩岣嶁之銘神禹康衢之頌唐堯振古如兹於今為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6874,"卷六十八 6873-7057 ╱ 藝文四 6873-7057 ╱ 長清至平原文 6873-7057 ╱ ","嶺神宮建置今古齊同磴道邐迆霞閣昤曨岱之北阜蒲之要徑 是人依法以極斯萬    齊州靈巖寺千佛殿記   宋尚書工部郎中  王 逵 釋典謂昔有金人生西方同名號者踰乎千百萬億則了性悟空 以成道者非不廣矣自白馬來束土建寺院者幾乎百千萬所則 示形出相以化人者非不多矣其閒烜赫中夏輝映諸藍得四絕 之偉者則有荆之玉泉潤之栖霞台之國清泉兹靈巖是也按地 志後魏正光中有僧法定者唱首撥土以興焉炎宋景德歲始賜 此額噫絕之夥且有四種義不越乎高倚青山俯臨寒泉茂林修 竹厭㥷户牗奇花異石羅列庭檻或景趣果如是則為地望之絕 也豈忝矣至若黄金塗像碧瓦凌空迴廊大殿瑩然塵外層樓峻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7266,"卷七十 7207-7330 ╱ 藝文六 7207-7330 ╱ 齊河至平原詩 7207-7330 ╱ ","似解顏鐘磬聲來天地外樓臺色映有無閒老僧欲我留詩句松 月滿空鶴未還    重遊靈巖十韻        明督學副使  李化龍 長垣  攬秀山全勝探奇客再尋慈雲開覺路佛日上初林淨域三天曉 空門十里陰忘機僧化石種福地生金高閣看人代方池閲古今 鐵衣留幻相巖竇見禪心峰合窺天小臺高貯月深清泉雙鶴舞 老檜萬龍吟閴寂消塵慮清虛愜素襟皈依欣有地慚愧未抽簪    遊靈巖寺 有序        明布政使  陳文燭   寺蓋在泰嶽西北麓四山擁翼棟宇連雲摩空千霄莫可名狀   唐人纂十道圖經以此與棲霞國清玉泉為宇内四絕余得遊   焉眞一適也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2,山東,濟南,"(道光) 濟南府志",道光,1820,1850,7563,"卷七十二 7480-7583 ╱ 補遺 7480-7583 ╱ 跋 7480-7583 ╱ ","  反毅然白臺使者得釋既倦遊芟草闢園蒔花竹搆亭為偃息   之所東京焦孝然嘗題其居曰蝸廬曰芬然之因以然然額其   齋他如為外舅家營葬地為楊生武夷營田廬為老友侯夷門   給衣食治棺以及焚劵捐逋之類未易更僕數於書無所不闚   然未嘗以腹笥炫長子毓瑞官户部侍郎諸姪輩科第競爽孫   曾繩繩玉立為陽邱世家云 舊 志 弭光崇字華先章邱人别號玉泉拙漁少為諸生然帖括業雅非   所好好古文辭為詩蕭然簡遠慕陶靖節孟襄陽之為人闢園   於繡江之濱有亭曰石筍亭臨溪種竹十畝清陰陶然自樂性   好客植菊徧三徑晚年益貧顧落落然殊自得也所著有識囈   草數卷臨終辭世詩有云何須藥餌求醫治屈指交遊盡土邱 ","72卷 ╱ (清) 王贈芳修 (清) 成瓘纂 ╱ 清道光二十年刻本"
35003,山東,濟寧市,"(道光) 濟寧直隸州志",道光,1820,1850,2524,"卷八 2016-2773 ╱ 人物志 2016-2620 ╱ 先賢世家 2016-2620 ╱ 列傳 2016-2620 ╱ ","  四守節三十六   年存未 旌 陳春溪妻張氏 鄒縣張洪渠女年 十九適陳嘉慶十   二年夫故張年二十   二守節三十四年存 馬善德妻孫氏 孫純女年十 八適馬嘉慶   十三年孫年二十八   守節三十三年存 蘇廣祿妻文氏 文洁女年十 七適蘇嘉慶   十三年夫故文年二十七   守節三十三年存未 旌 文阿粹妻范氏 監生范 廣議女   年十九適文生子殿元殿桐殿梧嘉慶十   三年夫故范年二十九守節三十二年存 李習福    妻孫氏 孫統萬女年十九適李嘉慶十三年 夫故孫年二十八苦節三十三年存 王啟    文繼妻劉氏 劉興武女嘉慶十三年夫故劉年二 十七守節二十八年道光十五年   旌    張玉泉妻妻氏 姜祥生女嘉慶十三年年十七 適張次年夫故姜年十八績紡   以奉翁姑繼胞姪為   嗣苦節三十五年存 蘇有為妻王氏 王法喜女年 十五適蘇嘉   慶十四年夫故王年二十九   守節三十六年存未 旌 劉兆峰妻周氏 布政 曰理 ","10卷 ╱ (清) 徐宗幹修 (清) 許翰纂 ╱ 清咸豐九年刻本"
35003,山東,濟寧市,"(道光) 濟寧直隸州志",道光,1820,1850,3262,"卷十 3249-3331 ╱ 雜稽志 3249-3331 ╱ 雜錄 3249-3331 ╱ 卷末 3249-3331 ╱ ","   正統八年十一月初五日也公主二長卽順德    大長公主歸駙馬石璟次永淸公主未歸卒祔    后葬玉泉山之陽英宗皇帝即位勅禮部曰昔    我皇考□御之日母后胡氏讓位於我母后孫    氏皇考已從所志就間别宫厥後母后胡氏遺    榮慕道益尙淸虛優游有年以至令終朕於時    幼冲不敢固違其志已尊諡静慈仙師而凡祭    葬之儀亦惟是稱皆所以成其志也朕今思之    母后之志雖成而為子之心終有未盡爾禮部    會羣臣仍議上皇后尊諡令所司修葺陵寢如    制蓋欲因其志之所安而致尊崇庶幾於禮於    情兩盡而無憾也於是禮部尙書姚 等議上    尊諡為恭讓誠順康穆静慈章    皇后 前志陵墓記胡榮墓下    諸祖金鄉柏風臺歌 探禹穴兮懷禹兮陟洛水兮 思洛兮上鳳臺兮憶鳳凰兮    偉哉先生之    風一何長兮    俞㬎劉猛將軍廟歌 蝗東飛東州處處淸苗稀蝗 西下西州禾盡餘赤野民皇 ","10卷 ╱ (清) 徐宗幹修 (清) 許翰纂 ╱ 清咸豐九年刻本"
35005,山東,聊城,"(光緒) 高唐州志",光緒,1875,1908,1220,"藝文錄 1153-1362 ╱ ","  張與朱    八景詩    濯清飛雨   玉屑紛紛撲面過野亭幽靜好風多塵氛洗滌   襟懷爽應唱滄浪孺子歌      張再起    咏塔詩   十三層塔與雲齊絕頂遥看萬象低定有文光   射牛斗好將淡墨姓名題   朱曾喆    墓表 ","8卷 ╱ (清) 周家齊修 (清) 鞠建章纂 ╱ 清光緒三十三年刻本"
35008,山東,濟寧市,"(乾隆) 兗州府志",乾隆,1735,1796,1564,"祠祀 1539-1574 ╱ 附寺 1539-1574 ╱ 觀 1561-1574 ╱ 卷之二十一 1539-1574 ╱ "," 在城東二十五里靈城内唐  開元間建金大定間重修今廢 靈芝寺 在薛山金大 定間重修歳  以四月八  日醮會 萬壽宫 在薛山東北隅丹陽洞元時有馬 眞人號小丹陽結廬其上後長春  眞人改名  爲雲峰觀 三清觀 在城東北七十 里蓮靑山東 元眞觀 在鄫子峪 城東九十  里元至治間  王至道建 朝兀觀 在城東八十里元至正五 年洞元大師袁德剏建 玉泉   觀 在城東南六十里雲龍山隂宋大 觀時建元至元中通義大師重修 龍泉觀 在薛城 東元道  人張至玉修茸復毁大德間李道吉遷於  薛城内東北隅至元間重修改名天慶宮 重陽觀 在 城  西羊溫社本  杜大師故庵 清眞觀 在黃甫村漷河之陽宋天聖三 年建元至元間道人林公與李  至堅道祥重  建今改爲寺    嶧縣   崇聖寺 在縣城西關漢水縣舊治宋開寳 間爲文殊院明嘉靖隆慶中重修 興國寺 在 縣 ","32卷 ╱ (清) 覺羅曾爾泰修 (清) 陳顧聯纂 ╱ 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35008,山東,濟寧市,"(乾隆) 兗州府志",乾隆,1735,1796,2556,"雜志 2537-2582 ╱ 卷之三十二 2537-2582 ╱ 辨誤 2537-2582 ╱ "," 因覽讀之已記于心矣題云蒼龍溪新宫銘紫陽眞  人山元卿撰良常西麓源澤東澨新宮宏宏崇軒巘  巘雕珉盤礎鏤檀竦楶璧瓦鱗差瑶堦肪截閣凝瑞  霧樓横祥霓騶虞廵徼昌明捧闑珠樹規連玉泉矩  洩靈飈遐集聖日俯晰太上游詣無極便闕百神守  䕶諸眞班列仙翁鵠立道師氷潔飮玉成漿饌瓊爲  屑桂旗不動蘭屋互設妙樂競臻流鈴間發天籟盧  徐風簫冷徹鳳歌諧律鶴舞會節三變元雲九成條  雪易遷虛語童初浪說如毁乾坤自有日  月清寕二百三十一年四月十二日建 王希夷 滕 人  隱嵩山師黄頤學養生四十年更居徂徠山喜讀周  易老子餌松栢葉雜華年七十餘筋力柔强元宗東  廵召見行在時年九十  餘拜國子博士聼還山 五代   樹王 不知其名居嶧滄浪西龍門觀中草衣木食四 時棲樹間人呼爲樹王同時有李先生者亦居  此觀蹤跡靈異每坐虛室常若與人語者及宻覘之  無有也樹王里人不知其行事惟李數數稱之時與 ","32卷 ╱ (清) 覺羅曾爾泰修 (清) 陳顧聯纂 ╱ 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35010,山東,濟寧市,"(民國) 濟寧直隸州續志",民國,1911,1949,1087,"卷十八 1064-1112 ╱ 藝文志 1064-1112 ╱ 書目 1064-1112 ╱ ","孫寳忠集漢印章一卷 實忠好古印□集□印凡二百餘其篆刻古□□刻□工 的是漢時物末附□唐印□數方現其曾孫□照珍□ 許鴻業續羣芳譜二卷 趙芳馨琴鶴山房印譜 王粲刀名 杜氏□珠引此書見 居□□ 魏 金鄉 曾衍東武城古器圖說 是□□引詳核足爲 博古之助處志嘉釋 馬邦玉泉幣圖說一册 是□見懷□ 堂書目魚□    雜家 潘兆遴正訛雜記 前志存目 是□有家□本於風裕體□文字□故凡有舛訛無不一 一是正而□於本州者尤多其自序云傳聞沿襲字內之説日□而多  殆不可□正矣然聞見偶及如夢□醒何敢不大□疾呼以□我同人也爰就所得□筆□  之其風裕人心之□□有急□醫救處更不□以□□代口舌是又正之大者統顔曰正訛  □記□陷溺日深□習□破余豊能以一人之□□□天下之□滔然心同此理德必  有鄰安知無首□余□者即不然亦聊竭忠告之□而己知我罪我不□□也據本書 喬大凱語錄 見滋 陽志 ","24卷 ╱ (民國) 潘守廉修 (民國) 袁紹昂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35015,山東,聊城,"(嘉慶) 東昌府志",嘉慶,1796,1820,2124,"卷三十二 2022-2158 ╱ 孝義 2022-2158 ╱ ","邱翼□□之仲子貢生有以貧乏告傾囊無吝色横□ 不校□稱長者年八十無疾而逝子孫繁盛 于淑字魯源監生篤於孝友鄉隣貧乏不能嫁娶者助 之有爭辨即為排解嘗修橋梁及養濟院 李繼夏諸生見義必為教育族孫及甥俱入泮族親貧 不能葬娶者資助之 李國相字宰甫監生好義不倦凡鄉黨親友有所假貸 無不厭其意以去 白玉泉監生父母早喪事伯父母如所生好施予生平 ","50卷 ╱ (清) 嵩山修 (清) 謝香開纂 ╱ 清嘉慶十三年刻本"
35029,山東,德州,"(乾隆) 德州志",乾隆,1735,1796,1244,"卷十二 1212-1578 ╱ 藝文 1212-1578 ╱ 州人所著書目附 1212-1578 ╱ ","大小五十六兒孫纍纍羅屏風我觀此松歎不已百 年閲盡一彈指松間老屋讀書堂舊業久傳隴西氏 從前幾輩看松人都駕松風成鵲起衹今作客卧園 中入夜書聲猶徹耳葱葱寒綠無改顔君家之興此 其理為君作圖復作歌此歌此圖有時磨不如君家 世世著書對松樹年年歲歲龍鱗多    留别金逸亭        劉 藻 河干老星逸人居柳暗春城訪舊廬詩律猶傳馮氏 學筆鋒群仰趙家書香醪灔灧時觴客玉屑霏霏重 ","12卷 ╱ (清) 王道亨修 (清) 張慶源纂 ╱ 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35030,山東,煙臺,"(乾隆) 萊州府志",乾隆,1735,1796,134,"卷一 92-184 ╱ 山川 130-177 ╱ 海運膠 130-177 ╱ 萊河附 130-177 ╱ "," 州北五十里會  沙河北流入海 沽尤河 州東八十里水有二大沽河源出黄 縣蹲狗山小沽河源出掖縣馬鞍山  皆南流經平度相合總名沽河經膠州東北六十里即  墨西北六十里兩界入海左傳所謂沽尤以西即此 膠河  膠西北七十八里水經云膠水出黔陬膠山即膠州鐵橛口  也水色如膠故名齊記云膠水出五弩山亦膠山之别名北  過高密注瀦滭與張魯河合白澤北入新河經平度西北  至昌邑界北入海元時海運之故道也尙有海倉遺址 新   河 州西北八十里由膠州東北三十里高密東北四 十里與膠水下流合至平度西北由海倉入海 秦王河  州西  七里 鄧紀河 州西南 三十里 龍王河 州西四十里以上三河皆 滙入膠河由海倉口入海 樓溪  州西北三里紫荆山下溪水循  崖而下中流一石如樓可玩 蓮花池 州西北三里泉自石 出下滙為池多産蓮  花邑人官廉築書  院其上名曰太泉 聖水池 州東十二里上有 龍女廟禱輒應 龍潭 在大澤山 内深渟莫  測明郡守龍文明禱雨有應又一潭在高  密東北十五里相傳龍躍於此亦名龍潭 漱玉泉 州西十八 里出石罅  中噴湧如珠味甘色瑩大旱不竭居民資  以灌溉有古碑刻漱玉泉三字已剥落 黑虎泉 在州東北 平地出泉 ","16卷 ╱ (清) 嚴有喜纂修  ╱ 清乾隆五年刻本"
35030,山東,煙臺,"(乾隆) 萊州府志",乾隆,1735,1796,138,"卷一 92-184 ╱ 山川 130-177 ╱ 海運膠 130-177 ╱ 萊河附 130-177 ╱ "," 縣南二三十里不等此六七處徧地湧泉  没涵數畝種蓮蓻葦且可引為灌溉之利 □□   艾山 州南三十五里東西二峰屹然對立如人兩耳土人指 為東西石耳西耳人跡罕到東耳巉巖孤聳旋轉而上  内有神廟古砦石璧可容百人西隅有天澤泉水山石罅大  旱不涸山西南曰陳山樹山七寶山小竹山東南曰白山黄  山旗山鼓山皆  此山之附麗也 蜈蚣山 州南三十 里産礪石 小珠山 州南九十里勢逼 滄溟氣通霄漢雲  嵐覆掩則雨候也其東有朝陽寺寺東峭石突立下出清  泉水極甘美土人品為第一泉齊乘云小珠錯水所出 鐵   橛山 州西南百一十里山形矗兀高挿雲窟峯頂一泉自石 罅流出清寒滳瀝一名滴水巖巖上飛瀑注瀉洞壁幽  響冷冷侵人膠水發  源於此又名膠山 大珠山 州南百二十里又名玉泉山壁 立萬仭勢壓群峰齊築長城東  止於此中有玉泉寺建自金元石闢為門一泉湧出迸珠吐  璣名曰玉泉由石門折而東有獅子峰亂石嵯峨形狀怪異  與石門  相對 松山 州西南百二十里峭壁千仞蒼翠極目山 麓有碧雲庵歳寒亭萬松欝然濤聲清澈 靈山 ","16卷 ╱ (清) 嚴有喜纂修  ╱ 清乾隆五年刻本"
35030,山東,煙臺,"(乾隆) 萊州府志",乾隆,1735,1796,729,"卷八 672-733 ╱ 寺觀 723-733 ╱ "," 在縣城  東南 眞武廟 在縣東北城□ 一在北門外 三官廟 在東 門上 王母閣 在城西 一里   晏公廟 在縣城東北 明正統年建 府君廟 在西郭外明 天順七年建 三司廟 在東門上 元元統三  年  建 黄山廟 在縣西南四十里 明成化年重修 䨇廟 在城北二十里 天順二年重修 雲臺觀 在 縣  東北三十里寒亭鎭有土阜日雲臺宮  殿磴道巍然壯麗康熙四十八年重修 碧霞宫 在西門外有 閣一在東門  内   天仙宫 在縣治南 至正年建 玉清宮 在縣東北至正三 年建洪武間修 準提庵 在縣 北關  順治十  三年建 膠州   慈雲寺 清凉寺 二寺俱在州城内唐大 順間建今廢遺址尚存 洪福寺 在州治南 至正六年  建俗呼  南寺 崇興寺 在州城北三十里 元至大元年建 茂林寺 在州南四十 里北齊時建 黔陬   寺 在州西南七十 里泰定間建 玉泉寺 在州南九十 里泰定間建 福勝寺 在州南九十 里明天順二 ","16卷 ╱ (清) 嚴有喜纂修  ╱ 清乾隆五年刻本"
35030,山東,煙臺,"(乾隆) 萊州府志",乾隆,1735,1796,1413,"卷十五 1409-1501 ╱ 藝文下 1409-1501 ╱ ","千禩以如磐護萬象以底戢於休哉滄渤之隩區吁嗟乎古齊 之巨麗也亂曰土宇阪章兮幅既廣山谿險固兮提封如眆 維茲新墉兮萬代瞻仰地利備至兮甲於昔曩爰涖兹土兮焦 勞生養輯寧黎元兮比於擊壞人和聚順兮昭明高朗威嚴樹 的兮順治不罔萬有千祀兮佐鎭東坱   漱玉泉賦             孫承恩 源源乎門村漱玉之泉兮熒熒其清吾不知其所目兮何年神 工鬼斧鑿出瑶華精纎無塵滓兮拭鏡明跳珠噴雪碧擁飘灑 兮丹崕翠璧迥乎若相縈但見紅日掩低垂長虹掛遥碧深涵 玉字澄光晶味甘若飴兮宜香茗潛湧如躍叿飛㻴萊山數點 ","16卷 ╱ (清) 嚴有喜纂修  ╱ 清乾隆五年刻本"
35030,山東,煙臺,"(乾隆) 萊州府志",乾隆,1735,1796,1470,"卷十五 1409-1501 ╱ 藝文下 1409-1501 ╱ ","□巷柴門按閒情習野農禦寒收海帶供爨斧山松露麯情春 酸沙秔淨晩春家家資網筏處處狎魚龍 風土看眞異圖經載未周海飈常北至河水盡西流甃石綠沉 似鹽塲玉屑侔居人論井味中劃定何由 未學任公子蒼綸問海瀦疏慵眞自慣七箸不曾虛飽飯兼魚 蛋清罇點蠏胥波人剷石鰒此事會憐渠    神山 即寒同              王士正 選勝憑雙僊巖隔數弓蒼煙横大澤涼雨到寒同次第山光 山微茫海氣通徘徊舒遠目一望盡空    弔趙文潛兼懷山公海客兄弟 ","16卷 ╱ (清) 嚴有喜纂修  ╱ 清乾隆五年刻本"
35031,山東,泰安,"(乾隆) 泰安府志",乾隆,1735,1796,180,"卷之首下 172-218 ╱ 御製詩文 172-218 ╱ 祭告祝文 172-218 ╱ 第三册 172-218 ╱ ","中與侍臣高士奇探論古今興廢之跡或讀尙書左傳 及先秦兩漢文數篇或談周易或賦一詩每至漏下三 十刻不倦日以爲常蓋詩書意味深長不似耳目之好 易於煩厭也舟過無錫縣遊錫山觀惠泉石甃八角池 水色渟泓味較玉泉遠不相及不知前人何以稱之爲 第二泉二十九日由丹陽縣陸行初一日過句容縣蜿 蜒石堤數十里抵江寧府雨花臺在城南登之則江山 城郭歴歴可見報恩寺規制宏壯寶塔九級金碧琉璃 盡鏤梵相結搆之巧殆竭人工非前代内帑所修不能 至此城中闤闠充實烟火萬家景物太平昔稱六朝佳 ","30卷 ╱ (清) 顏希深修 (清) 成城纂 ╱ 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35031,山東,泰安,"(乾隆) 泰安府志",乾隆,1735,1796,323,"卷之三 308-373 ╱ 山水志 308-373 ╱ 漕渠附 308-373 ╱ 第四册 308-373 ╱ ","山西南墨色 形甚孤秀 髽髻山 玉女 山西 玉泉山 縣西南五十餘 里林麓秀絶 布金 山 玉泉之西二十里許李白送王山人歸布山元 好問送天倪子歸布山皆此山也詩俱見藝文 望魯 山 縣西南九十里 接肥城縣界 扈魯山 城西南百里許東遶石溝西 接孫伯嶺徑㟏岈乃入東平 險 道 玉女山 縣西南百十里張侯村北接扈魯山下有 古刹曰精禮寺側出温涼二泉南入汶 新泰縣 新甫山 縣西北四十里連萊蕪縣界詩曰新 甫之栢即此高峯插天盤台百餘里 為泰山左翼舊名小泰山上有雲衢岫下有毬杖壑西 有水寨溪無雲澗西北有千人洞深遠不可測峯前有 孤雲寺漢武帝封禪於此見仙人跡建離宫於上遂改 名宫山築望仙臺今石鞦韆架猶存宋常曾記云武帝 易卜泰山為宫山封三峯為義山其義山之 北曰黄嶺下有洞極深土人呼曰芝花山 曝書山 縣 北 五里俗呼 金斗山 具山 縣東三里四峯特起色若潑靛西連嶅 山左傳魯獻公名具因廢具山之祀即 此  嶅山 縣東南十里左傳魯武公名敖因廢祀宋宣渾 初雨暘不時父老祈求響應二年勅賜廟額曰 ","30卷 ╱ (清) 顏希深修 (清) 成城纂 ╱ 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35031,山東,泰安,"(乾隆) 泰安府志",乾隆,1735,1796,1829,"卷之二十 1691-2879 ╱ 藝文行一 1691-2879 ╱ ","院傍三家市屏開十里岑石床雲作幔丹壑水成□□ 樹林飛玉衝波月散金不知行役苦但覺空人□     南天觀贈羽士       朱維京 此日登函境當時巳識君碧懸千嶂雨翠鎻四山雲□ 影中天直泉聲樹杪分岱宗應咫尺岳色□氤氲     扈泉           朱維京 選勝窮幽賞名泉許再過亂山飛玉屑絶壁走銀河□ 結青雲濕聲疑緑綺和閒心隨止水無意問前波     上肥城李同川廵按     柯維騏 東魯詩書裔中朝耳目司握毫元補衮攬轡實匡時遥 ","30卷 ╱ (清) 顏希深修 (清) 成城纂 ╱ 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35033,山東,濟寧市,"(乾隆) 曲阜縣志",乾隆,1735,1796,1059,"卷三十六 1047-1067 ╱ 以下類記 1047-1067 ╱ 疆土 1047-1067 ╱ 里至 1047-1067 ╱ 村荘 1047-1067 ╱ 星野 1047-1067 ╱ 形勝 1047-1067 ╱ 城池 1047-1067 ╱ 街巷 1047-1067 ╱ 學 1047-1067 ╱ 使舘 1047-1067 ╱ 知縣四氏學縣學署 1047-1067 ╱ 會厫 1047-1067 ╱ 郵亭 1047-1067 ╱ 甫 1047-1067 ╱ 集 1047-1067 ╱ 山川 1047-1067 ╱ 泉源 1047-1067 ╱ 橋梁 1047-1067 ╱ ","元時有全眞觀明永樂間改為寺名曰玉泉高峰䆳澗紅樹 蒼藤亦足以資遊覽他若房山女陵山皆見闕疑志 洙水源在城東北五里地名五泉莊西流入林東墻水關逕 聖墓前出西墻水關西流折而繞城西南入於沂以達泗明 嘉靖間侍郎章拯濬之有碑曰浚復洙源乾隆八年聖裔孔 繼汾弟兄又浚之詳見通編而實非古之洙水考水經云洙 水出泰山蓋縣臨樂山西南至卞縣入於泗山東通志辨之 曰蓋縣在沂水縣西北八十里距卞不下三百餘里重山叠 嶂其道難通而今洙水之源實在泗水縣東北關山關山乃 費縣蒙山之費北境有漢華縣故址意蓋字乃華字之訛 又泗水縣志云泗源在南洙源在北其說似為得之又水經 ","100卷 ╱ (清) 潘相纂修  ╱ 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35033,山東,濟寧市,"(乾隆) 曲阜縣志",乾隆,1735,1796,1931,"卷八十四 1914-1945 ╱ 言語 1914-1945 ╱ 孔坦 1914-1945 ╱ 孔琳之 1914-1945 ╱ 孔奐 1914-1945 ╱ 孔楨 1914-1945 ╱ 孔戡 1914-1945 ╱ 孔道輔 1914-1945 ╱ 孔 1914-1945 ╱ 宗翰 1914-1945 ╱ 孔思廸 1914-1945 ╱ 孔思立 1914-1945 ╱ 孔汭 1914-1945 ╱ 魏紳 1914-1945 ╱ 孔公恂 1914-1945 ╱ 孔聞詩 1914-1945 ╱ 孔興釪 1914-1945 ╱ ","思廸兩上章言蜀隴僻在西陲方難作時守正者被戮附反 者獲官此而不懲何以示後又言人倫之中夫婦為重比見 内外大臣得罪就刑者其妻妾即斷付他人似與國朝旌表 員節之旨不侔夫亡終制之令相反况以失節之婦配有功 之人又似與前賢所謂娶失節者以配身是已失節之意不 同今後凡負國之臣籍没奴婢財產不必罪其妻子當典刑 者則孥戮之不必斷付他人庶使婦人均得守節請著為令 詔皆從之擢内臺御史時元文宗幸佛寺泛龍舟遊玉泉思 廸抗章極論帝即為回宫旌以文綺會楚中洞蠻作亂以思 廸有威望遷為湖廣都事思廸至果皆畏遁以疾辭歸至元 □年起為大常禮儀院判終太常禮儀使 ","100卷 ╱ (清) 潘相纂修  ╱ 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35036,山東,菏澤,"(民國) 單縣志",民國,1911,1949,1616,"卷九 994-2162 ╱ 人物志一 994-2162 ╱ 鄉賢一 994-2162 ╱ 卷十 994-2162 ╱ 人物志二 994-2162 ╱ 鄉賢二 994-2162 ╱ 卷十一 994-2162 ╱ 人物志三 994-2162 ╱ 列女下 1405-1806 ╱ 灾祥志 1405-1806 ╱ 天象 1525-1806 ╱ 物異 1405-1806 ╱ 卷十五 1405-1806 ╱ 藝文志一 1405-1806 ╱ 賦 1561-1806 ╱ 詩 1567-1806 ╱ 卷十六 1405-1806 ╱ 藝文志二 1405-1806 ╱ 詩 1567-1806 ╱ 卷十七 1405-1806 ╱ ","  祠下堂搆巍焕照几筵盛衰興廢時時有惟兹流   風為不朽鳴琴戴星人千古斯民直道猶在口試   問天下司牧翁遺愛孰能如二公一官羈旅在傳   舍轉瞬姓氏如飄蓬賣刀買犢五袴歌龔黄召杜   原無多安得帝簡循良吏撫字心勤拙摧科房山   王君來單父愛民如子沛甘雨四野安樂靜無譁   風清俗美治堪譜退食閲誌昭勸懲抱殘守缺難   久徵謭陋如余不遐棄折簡相招共訂增風雨明   晦連朝夕玉屑霏霏吐肝膈平易近人無謬巧化 ","24卷 ╱ (民國) 項葆禎修 (民國) 李經野纂 ╱ 民國十八年石印本"
35036,山東,菏澤,"(民國) 單縣志",民國,1911,1949,1671,"卷九 994-2162 ╱ 人物志一 994-2162 ╱ 鄉賢一 994-2162 ╱ 卷十 994-2162 ╱ 人物志二 994-2162 ╱ 鄉賢二 994-2162 ╱ 卷十一 994-2162 ╱ 人物志三 994-2162 ╱ 列女下 1405-1806 ╱ 灾祥志 1405-1806 ╱ 天象 1525-1806 ╱ 物異 1405-1806 ╱ 卷十五 1405-1806 ╱ 藝文志一 1405-1806 ╱ 賦 1561-1806 ╱ 詩 1567-1806 ╱ 卷十六 1405-1806 ╱ 藝文志二 1405-1806 ╱ 詩 1567-1806 ╱ 卷十七 1405-1806 ╱ ","  門奉早朝却見秋河思遠道百花潭上夢中橋   飛閣連雲指七盤到江天近俯青山狼頭欲走仍   回顧鹿角將崩又幾灣椰酒梅花春逕遠藤梢竹   刺訟亭閒杜陵遺跡如重訪錦里莎村任往還   北堂萱色雨中新萬里征鴻喜信頻臥隴山禽知   俗化舂雲水碓識官貧皂囊白簡懷公事紫蠏黄   柑憶故人欲問燕臺八月景玉泉寒翠水   當年分袂欲蓬征八載離悲滿玉京驄馬空慚無   補稱仙鳧聞說倦將迎披沙金躍還歸冶割麝香 ","24卷 ╱ (民國) 項葆禎修 (民國) 李經野纂 ╱ 民國十八年石印本"
35038,山東,德州,"(乾隆) 夏津縣志",乾隆,1735,1796,78,,"  至馬家莊入夏津縣界又北逕喬官屯由縣南而東北   邊五里莊十里廟馬道莊 夏津境内 行六十里 至蘓留莊入恩縣   界河形已見水漸通流東北至苦水舖逕平原縣界又   轉入德州界又東北至九龍廟口有四女樹減水閘引   河水入之 減水閘在恩 縣運河東岸 又東北逕黄河涯至避雪店入   直吴橋縣界又逕縣城南至玉泉莊有哨馬營滚水   霸支河水入之 滾水霸壩德州城北運河東岸由哨馬 營岀曹家堤口循古鈎盤河東北流入   又東北逕直寜津縣南皮縣界又東北復入山東樂   陵縣界又東北入直隸鹽山縣慶雲縣界又東北復入   山東海豐縣界入馬谷山前由大沽河口入海 見通 志 ","10卷 ╱ (清) 方學成修 (清) 梁大鯤纂 ╱ 清乾隆六年刻本"
35044,山東,泰安,"(乾隆) 新泰縣志",乾隆,1735,1796,222,,"玉泉寺 西都晉時建明萬歴間重修後廢猶存□ 栢乾隆二十三年復修建 朝陽寺 在關山隂 長春寺 羊村元元貞初建明成化七年修 大明寺 上王鶴山陽金大定五年建順治戊戌重 修 雲孤寺 新甫山 觀音寺 蘇莊元至元間建明宏治七年重修 廣福寺 羊流元至治二年建明正德七年重修 龍泉寺 羊流西北元至元間建今廢 ","20卷 ╱ (清) 江乾達修 (清) 牛士瞻纂 ╱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35044,山東,泰安,"(乾隆) 新泰縣志",乾隆,1735,1796,725,,"湖心亭子水之中一點太虛本天成十二橋頭渡踈 鐘我愛此泉眞古淡不盈不竭與誰同况當 天子重運漕南滙大汶爲波濤涓埃圖報長不息灌 漑滋潤流恩膏泉如故興偏豪康樂山水屐齒多眞 山真水成太古不爲落寞怪吾曹欲將斯泉遺一景 洗心靜宻賦長歌    古泉連珠         韓陞魁 激湍噴薄萬珠連顆顆圓匀漾玉泉飛瀑斜翻花上 露流星倒附水中天參差亂驪龍吐活潑真源寶 鏡懸應是夜光還合浦臨流競道孟嘗賢 ","20卷 ╱ (清) 江乾達修 (清) 牛士瞻纂 ╱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35052,甘肅,慶陽,"(嘉靖) 慶陽府志",嘉靖,1796,1820,74,," 源岀安化縣界  南流入馬蓮河 建永 在縣東一里源岀子 午山西流合此川 麻峪 在 縣  東南七十里  故城川東 聖公泉 在縣南五十步方輿勝覽云 其岩舊有脩行功成者卓錫  岀泉能愈百病旱禱亦  應宋蔡挺有詩識之 暖泉 在縣南四里泉源湧 岀浥登而性燠邑人  脩褉  之地 寶泉 在縣北二十里寶泉 寺中泉岀如貫珠 玉泉 在縣西南七 十里石崖上  有唐人詩  墨迹透石 柳池 在縣西五十 里崖有石塔 華池 在縣東北一百 里源岀保安縣  流入鄜  州界 漢城九井 在縣西南 九十里 合水三井 在縣内民家俱 有湙利之功  環縣   大方山  小方山 在縣西南 其形頗方 烏崙山 在縣北三十 里山甚高峻  頂濶麓狹敵難於登陟宋於  此置烏崙寨今亦有兵防守 牛家山 在縣西一百 里牛訛奴族 ","10卷 ╱ (明) 傅學禮撰  ╱ 明嘉靖三十六年刻增修本"
35052,甘肅,慶陽,"(嘉靖) 慶陽府志",嘉靖,1796,1820,644,," 香火者無人矣惜哉真人授徒青峯李真人□□  薛真人皆仙去含真子郭君亦真人入室之高弟  為飛陽建上淸觀于鞏昌復為元陽剏玉泉觀于  斯土因命喬翁派孫合陽王志貴為此文以志貴  得翁心印欲言其實也文亦精妙今載于本觀下  而復節錄其要語于此者欲人一覽即知真人師  友淵源所自  為不凡云 [T4]國朝洪道人 通雷法禱雨驅邪悉響應如神嘗居金 櫃鎮官□而辱之一夕雷遶其䖏次日官  悔過方已後  不知其所終   邵道人 本蜀人年七十餘遊寓慶陽舘于鍾樓街 之周家築土被衲無晝夜露坐且不欲言  凡所頤指色授故莫究所自來然見之者率知其  為異人也郡中子弟少年趍争事之道人喜看病  病者家請徃乃令病者張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  人則目諸弟子而諸弟子即置飯病者前岀袖中 ","10卷 ╱ (明) 傅學禮撰  ╱ 明嘉靖三十六年刻增修本"
35052,甘肅,慶陽,"(嘉靖) 慶陽府志",嘉靖,1796,1820,664,," 里洪武  間建 靈嚴院 在縣城東 七十里 苗村寺 在縣城東 八十里 崇教   寺 在縣城西八十 里金大定間建 淸凉寺 在縣城東一百三 十里金大定間建 文殊   院 在縣城東北一百五 十里金大定間建 石宫寺 在縣城東一 百五十里 南荘   寺 在縣城西南五十 里元至正間建   環縣   景福寺 在縣治西元大德 間建内設僧會司 環山寺 在縣城南九十 里曲子城内   玉泉觀 在縣城西七十里 元至正初間建   寧州   佛山寺 在州城西南金大定間建洪武間作叢林 内設僧正司[T4]金沙門崇真碑記云夫鹿苑 ","10卷 ╱ (明) 傅學禮撰  ╱ 明嘉靖三十六年刻增修本"
35052,甘肅,慶陽,"(嘉靖) 慶陽府志",嘉靖,1796,1820,672,," □究平周淮巨源縣派盧龍盧䧏孫慶遠主簿汾  陽王滌彥淸前主簿蔚蘿喬䖏厚安縣尉崆峒李  法平叔司候平凉王洪彥遠司獄古冀蘇寶伯玉  隊將汘陽董成之子厚倉監古綏韓武忠公顯前  監倉烏水周惟善元道庫監義渠鄭琥子玉前庫  監慶臺楊桂禹錫酒監臨涇高彥廷美酒司大梁  王彭南豳楊開諸元伯十月望日謹題[T4]知州劉寓  [T4]春詩隔江鳥道入雲隈古刹深深倚碧崖簿牒春  堂俗少笙鏞竹院客閑來芳樽浥露塵蹤寂曲  檻歸雲天宇開况有高賢迭倡和月明淸興未嘗  灰   淸凉寺 在州城南 南山寺西 栢林寺 在州城東一百 里元至正間建 吉祥   院 在州城東五十 里宋祥符間建 静明院 在州城北一百 里元延祐間建 保和觀  在州城西門外元中統間建仙釋每于  此處得道洪武初作叢林内設道正司 長生觀 在 州  城西五十里元至正間建内有白蓮池  并皇甫真人所書龜蛇二字碑存焉 玉泉觀 在 州 ","10卷 ╱ (明) 傅學禮撰  ╱ 明嘉靖三十六年刻增修本"
35052,甘肅,慶陽,"(嘉靖) 慶陽府志",嘉靖,1796,1820,675,," 尊師又入室之高弟也繼志述事克紹鼎爐大開  化度之門恢闡福田之地歷觀此地奇偉若斯昔  號蓮池之花又有龍泉之水顧前山勢排楫來朝  瞻彼崇岡盤桓而至在左而青龍倚伏居右而白  虎潛藏河流練曵花木芬若斯為盛域宜建福堂  雲朋霞友共力施勞墾除荆棘芟刈繁蕪歡欣開  剏于鴻基踴躍脩成乎寶殿兩廡羽飾中立玄壇  輔之以方丈靖廬擁之以重樓層閣厨房庫室齋  舘雲堂倉廪鍾磬靡不備舉聖像尊嚴而嚴雅金  光輝映于丹青及其藥圃蔬畦磑磨紡績油袱等  件悉獲其全勤恪因縁而無辭其勞接待方耒而  不以為倦是觀之興也諡之曰玉泉誠實仙源之  流派豈非鳯林之枝葉乎乃知郭君都道錄建上  淸觀鞏昌府則有之郭君老師復領徒衆剏玉泉  觀于斯者又有之俾夫悟玄之子趍入于玄門味道  之徒優游于道域誠為玄綱之梯橙教海之船航  也扶顛捄墜拯溺濟沉若此之功德雖億萬餘世  可窮也耶上足以發揚祖師仙道法教興隆下可 ","10卷 ╱ (明) 傅學禮撰  ╱ 明嘉靖三十六年刻增修本"
35052,甘肅,慶陽,"(嘉靖) 慶陽府志",嘉靖,1796,1820,834,,"   玉泉   山股逗飛泉泓澄傍岩石亂垂寒玉條碎洒珍珠滴澄波涵   萬象明鏡㵼天色有時乘月來賞詠還自適    勸農             范仲淹   烹葵剥棗古年豊莫管時殊俗自同太守勸農衆勉聽從今   再頋誦豳風    送范純粹知慶州        蘇軾   才大古難用論高常近迂君看趙魏老乃爲膝大夫浮雲無   根蒂黄潦能湏史知經幾成敗得見真愚賢羽旄照城□□ ","10卷 ╱ (明) 傅學禮撰  ╱ 明嘉靖三十六年刻增修本"
35052,甘肅,慶陽,"(嘉靖) 慶陽府志",嘉靖,1796,1820,864,,"可以信古而傳後觀風而問俗也質諸周禮 職方氏小史之所掌土訓誦訓之所道盖兼 備而無遺矣不謂一方之良志乎適 藩司少叅玉泉陳翁保釐西土雅重文藝余 率彭原公軰白其事且請序于首簡始成全 書因命匠梓之以備辨方者覽焉 時 嘉靖丁巳冬十月吉 賜進士岀身前刑部郎中郡守西河梁明翰撰  ","10卷 ╱ (明) 傅學禮撰  ╱ 明嘉靖三十六年刻增修本"
35054,山東,菏澤,"(康熙) 曹州志",康熙,1661,1722,1041,"卷之十八 990-1138 ╱ 藝文二 990-1138 ╱ ","  仰止名山思不竆臨風縱目感飛鴻金泥石檢皆   灰刼古栢喬松尚鬰葱玉女有霛昌國運青皇無   意宰玄功獨餘尼父遺踪在千古文此最雄   天門矯首氣崔嵬萬千峯擁二台壁挂蘿紛   作雨泉飛玉屑莽聞雷誰能九點分齊野願借三   槳獻壽杯忽憶安期當日事飄然直欲跨蓬萊   幾年泰嶽夣中遊今日登臨慰四愁洙泗淵源行   䖏近輿圖形勝望中收齋心絳節聞鈞奏長嘯天   門見玉樓只待涓埃報天子皈依此際是丹丘    暴經石與李丈飲   賈 巖 ","20卷 ╱ (清) 佟企聖修 (清) 蘇毓眉等纂 ╱ 清康熙十三年刻後印本"
35079,河南,洛陽,"(順治) 汝陽縣志",順治,1643,1661,976,"外紀 837-1080 ╱ 五則 837-1080 ╱ 機祥 838-1080 ╱ 寺廟 837-1080 ╱ 塜墓 837-1080 ╱ 武功 865-1080 ╱ 藝文 927-1080 ╱ 遺文附 837-1080 ╱ ","  廢歷齊梁一灣沙濕銀杏樹野草青青晚日黄    葛陂投仗   雲水無心伹渺然碧峒森削别通天老翁賣藥誇   神技市吏騎筇彷偓佺石虎劫中身幾遍沙蟲化   後意何堅荒陂應是神龍宅仗起風雷由大淵    鵝池春雪   雪满垂瓠一水鄰當年鵝鴨自羣羣减將一出銀   沙碎舞轉千廻玉屑匀客洛令公惟偃臥連營□ ","10卷 ╱ (清) 紀國珍修 (清) 劉元琬纂 ╱ 清順治刻本"
35085,甘肅,定西,"(萬曆) 臨洮府志",萬曆,1572,1620,238,,"  阿干等里田園玖拾玖頃壹拾壹畆○玉泉   水自臯蘭山下至南園灌田園貳拾伍頃伍   拾陸畝○黄峪溝水在州西㭍里筍籃溝水   在州西南陸里金溝水在州西貳拾里東柳   溝水在州東叄拾里西柳溝水在州西伍拾   里伍溝灌溉所資不同共計田地叄百餘頃   ○崔家崖壩教塲後壩皆東西貳川所資水   利于黄河者灌田園貳百餘頃 金縣馬家溝水灌田地壹拾餘頃○小龕峪水 ","26卷 ╱ (明) 唐懋德撰  ╱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增修本"
35085,甘肅,定西,"(萬曆) 臨洮府志",萬曆,1572,1620,1208,,"  □□似□塘□□堆顆顆鮮圓新出蚌喜歸   騷客句中裁    玉泉湧月   古刹依山湧玉泉細通一脉浄涓涓深沉皎   月流還遠分出寒潭破又圓桂影恰昇雲漢   上水輪先下石巖前洮陽一叚淸景爭闘   鮮妍不計年    寳鼎停雲   爐峯崒嵂逼層霄雲作餘香頂上飄風定囬 ","26卷 ╱ (明) 唐懋德撰  ╱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增修本"
35085,甘肅,定西,"(萬曆) 臨洮府志",萬曆,1572,1620,1244,,"  長河萬里城    髙崗棲鳯   東城指顧鳯凰巔鳯去山名不記年周世鳴   岐歸聖化漢時棲鳯自人傳德衰狂接猶歌   聖毛羙超宗誰識賢舜日儀庭今又見西陲   遥頌四靈篇    冽泉濟署   城南古刹青山嘴下有噴珠敕玉泉迎餞愛   淸資□徃来貪飲坐流連行□□馬源頭 ","26卷 ╱ (明) 唐懋德撰  ╱ 明萬曆三十三年刻增修本"
35094,湖南,長沙,"(康熙) 長沙府志",康熙,1661,1722,1232,"山川 1153-1248 ╱ ","淸渭水南鄕二十七都至縣南浦子港口入湘江  玉泉縣東南大圍山上 清風浦縣前 中洲儒學前諺云中洲過學前瀏陽出狀元 義井縣西其水重于他水銅壺刻漏以此爲的 洗藥并洗藥橋下孫思邈灌丹處    醴陵縣 鳳凰山縣西五里與梧桐山對峙 龍山治南二十里有龍洞上有仙人棊石 梧桐山治東五里 ","20卷 ╱ (清) 蘇佳嗣修 (清) 譚紹琬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35094,湖南,長沙,"(康熙) 長沙府志",康熙,1661,1722,2952,"勝蹟 2185-3192 ╱ 禹碑圖 2185-3192 ╱ 嶽麓圖 2185-3192 ╱ 八景圖 2185-3192 ╱ 寺觀附 2185-3192 ╱ 典章上 2185-3192 ╱ 詔誥 2185-3192 ╱ 制勅 2185-3192 ╱ 奏疏 2185-3192 ╱ 卷之十五 2185-3192 ╱ 典章下 2185-3192 ╱ 諭 2185-3192 ╱ 牒 2185-3192 ╱ 檄 2185-3192 ╱ 牌 2185-3192 ╱ 告示 2185-3192 ╱ 詳文 2185-3192 ╱ 公案 2185-3192 ╱ 條議 2185-3192 ╱ 卷之十六 2185-3192 ╱ 藝文上 2185-3192 ╱ 周文 2185-3192 ╱ 漢文 2185-3192 ╱ 六朝文 2185-3192 ╱ 唐文 2185-3192 ╱ 宋 2185-3192 ╱ 卷之十七 2185-3192 ╱ 藝文中 2185-3192 ╱ 元文 2185-3192 ╱ 明文 2185-3192 ╱ 卷之十八 2185-3192 ╱ 藝文下 2185-3192 ╱ 明文 2185-3192 ╱ 國朝文 2185-3192 ╱ 卷之十九 2185-3192 ╱ 詩詞 2185-3192 ╱ 五言古 2185-3192 ╱ 七言古 2185-3192 ╱ 五言律 2185-3192 ╱ 七言律 2185-3192 ╱ 五言□辭 2185-3192 ╱ 五言絶句 2185-3192 ╱ 七言絶句 2185-3192 ╱ 詩餘 2185-3192 ╱ 卷之二十 2185-3192 ╱ ","□又明年夏建三門于中肖關夫子像示忠義乃正 覺之因表英雄為成佛之品作鎭名山無煩寶帶堅 持願海即現玉泉則梵天之象魏也然世無須達家 盡黔婁諸上人不求檀施而坐招提不離將作而持 梵行用戒為基陳即波羅之木因禪立壁堵皆成鏡 之磚邪許無非佛聲飲食皆同法喜故能轉移劫土 卓立化城歲月無多山川增槩昔所稱菩薩放光資 藉長康之畫山祗捧足神移嵩嶽之林未免有爲方 斯蔑矣縣令蔣公燕山人也金吾世胄玉尺仙姿政 洽鸞祥功存象教兩行□字實抒贊歎之忱一片閒 ","20卷 ╱ (清) 蘇佳嗣修 (清) 譚紹琬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35094,湖南,長沙,"(康熙) 長沙府志",康熙,1661,1722,3003,"勝蹟 2185-3192 ╱ 禹碑圖 2185-3192 ╱ 嶽麓圖 2185-3192 ╱ 八景圖 2185-3192 ╱ 寺觀附 2185-3192 ╱ 典章上 2185-3192 ╱ 詔誥 2185-3192 ╱ 制勅 2185-3192 ╱ 奏疏 2185-3192 ╱ 卷之十五 2185-3192 ╱ 典章下 2185-3192 ╱ 諭 2185-3192 ╱ 牒 2185-3192 ╱ 檄 2185-3192 ╱ 牌 2185-3192 ╱ 告示 2185-3192 ╱ 詳文 2185-3192 ╱ 公案 2185-3192 ╱ 條議 2185-3192 ╱ 卷之十六 2185-3192 ╱ 藝文上 2185-3192 ╱ 周文 2185-3192 ╱ 漢文 2185-3192 ╱ 六朝文 2185-3192 ╱ 唐文 2185-3192 ╱ 宋 2185-3192 ╱ 卷之十七 2185-3192 ╱ 藝文中 2185-3192 ╱ 元文 2185-3192 ╱ 明文 2185-3192 ╱ 卷之十八 2185-3192 ╱ 藝文下 2185-3192 ╱ 明文 2185-3192 ╱ 國朝文 2185-3192 ╱ 卷之十九 2185-3192 ╱ 詩詞 2185-3192 ╱ 五言古 2185-3192 ╱ 七言古 2185-3192 ╱ 五言律 2185-3192 ╱ 七言律 2185-3192 ╱ 五言□辭 2185-3192 ╱ 五言絶句 2185-3192 ╱ 七言絶句 2185-3192 ╱ 詩餘 2185-3192 ╱ 卷之二十 2185-3192 ╱ ","以解公于危則四郡之人負公良㴱而千秊以後抱 疚懷痛不容已于載公猶不足以酬公于萬一而况 敢後于天下乎稗史所載當陳隋時公靈響見于荆 州之玉泉釋智顗爲之授記夫荆人不能免公于難 而公耿耿不忘子幽㝠也如此則公之埀念于南楚 也至矣以皁以祀報以介福豈以湘之人爲不足 以酬其高厚而棄之哉南侯及邑人之襄事者其俟 之矣祠成竭愚模而爲之記豈曰知公亦因乎人心 之同然者而揚詡之兩  ","20卷 ╱ (清) 蘇佳嗣修 (清) 譚紹琬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35094,湖南,長沙,"(康熙) 長沙府志",康熙,1661,1722,3072,"勝蹟 2185-3192 ╱ 禹碑圖 2185-3192 ╱ 嶽麓圖 2185-3192 ╱ 八景圖 2185-3192 ╱ 寺觀附 2185-3192 ╱ 典章上 2185-3192 ╱ 詔誥 2185-3192 ╱ 制勅 2185-3192 ╱ 奏疏 2185-3192 ╱ 卷之十五 2185-3192 ╱ 典章下 2185-3192 ╱ 諭 2185-3192 ╱ 牒 2185-3192 ╱ 檄 2185-3192 ╱ 牌 2185-3192 ╱ 告示 2185-3192 ╱ 詳文 2185-3192 ╱ 公案 2185-3192 ╱ 條議 2185-3192 ╱ 卷之十六 2185-3192 ╱ 藝文上 2185-3192 ╱ 周文 2185-3192 ╱ 漢文 2185-3192 ╱ 六朝文 2185-3192 ╱ 唐文 2185-3192 ╱ 宋 2185-3192 ╱ 卷之十七 2185-3192 ╱ 藝文中 2185-3192 ╱ 元文 2185-3192 ╱ 明文 2185-3192 ╱ 卷之十八 2185-3192 ╱ 藝文下 2185-3192 ╱ 明文 2185-3192 ╱ 國朝文 2185-3192 ╱ 卷之十九 2185-3192 ╱ 詩詞 2185-3192 ╱ 五言古 2185-3192 ╱ 七言古 2185-3192 ╱ 五言律 2185-3192 ╱ 七言律 2185-3192 ╱ 五言□辭 2185-3192 ╱ 五言絶句 2185-3192 ╱ 七言絶句 2185-3192 ╱ 詩餘 2185-3192 ╱ 卷之二十 2185-3192 ╱ ","  七言古詩    嶽麓山道林二寺行     唐  杜 甫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爭盤紆寺門高開洞庭 野殿脚插入赤沙湖五月寒風冷佛骨六時天樂朝 香罏地靈步步雪山艸僧寶人人滄海珠塔刼宮墻 壯麗敵香厨松道淸凉俱蓮池交響共命鳥金榜雙 迴三足烏方丈涉海費時節元圃尋河知有無暮年 且喜經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飄然斑白將奚適傍 此煙霞茆可誅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潭府邑中甚淳古太守庭内不喧呼昔遭衰世皆晦 ","20卷 ╱ (清) 蘇佳嗣修 (清) 譚紹琬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35114,安徽,蕪湖,"(嘉靖) 重修太平府志",嘉靖,1521,1566,176,"卷之一 38-188 ╱ 輿地志 38-188 ╱ 疆域 39-188 ╱ 星野 42-188 ╱ 山川 45-188 ╱ 城池 78-188 ╱ 形勝 82-188 ╱ 沿革 83-188 ╱ 坊巷 87-188 ╱ 舖遞 38-188 ╱ 鄉社 105-188 ╱ 橋渡 167-188 ╱ 井泉 174-188 ╱ "," 學饌  堂前 玉春井 在當塗縣内 後堂西北 玉泉井 在縣廳西 吏舍前   廣濟井 在製錦坊中 街南横巷東 福民井 在建陽衛 大門内 徳貴   井 在德貴坊内 街中間稍北 廣惠井 在壽俊坊 内街北 壽民井 在 壽  民坊内  横巷 安衆井 在安衆坊 内比横巷 濟衆井 在孝感 坊内 布   金井 在光孝寺 前街西南 貢院古井 在興賢坊内北横 巷轉灣處偏西宋  貢院門北陳貴  謙建亭覆之 清源井 在清源門 内大街西 鼎元井 在 行  香橋北  大街西 里仁井 在鼎元坊 内横巷北 天慶井 在天慶坊 内玄妙觀  西   慶豐井 在壯城巷西 瘟廟西北 大信井 在西街西 瘟廟巷内 清 ","12卷 ╱ (明) 祝鑾纂修  ╱ 明嘉靖刻本"
35137,江蘇,南京,"(乾隆) 江寧新志",乾隆,1735,1796,816,,"隋宫之甲煎列炬彌天現廣寒之銀橋精光射睫爾乃群 音雜奏衆響齊鳴擊靈鼉之鼓吹汶陽之笙按洞簫于子 晉和玉笛于君明羌絲竹之具舉薈宫羽之仙音緐會食 遝櫟縱横或函胡而紆鬰兮乃密櫛而孤清既㘊霵而 踕兮亦惏慄而琮琤斯時也夾岸則寶馬連錢香雍駱 驛五陵俠少三吳豪客傾頭于歌隊飛霞觴于綺席江 城夜市賣花聲起銅街白袷練裙擲果車迎繡陌滿河則 桂漿蘭橈文窻髹几雁齒排連鷁頭施靡或按節而微歌 或揮毫而振綺宜城之醖滿龍頭玉屑之霏清螷尾亦有 梨園小墜樂部清謳采菱花而度曲歌蓮葉以遨遊工南 ","26卷 ╱ (清) 袁枚纂修  ╱ 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35137,江蘇,南京,"(乾隆) 江寧新志",乾隆,1735,1796,1177,,"  成一家 通 志 楊名世字沂水少負文名以歲貢三任學博所至教化蔚   起課士而外静坐手一編至耄不衰歸來八舉飲賔年   七十有九卒孫士元順治辛丑進士 府 志 羅燾字元溥光澤主簿與邢雉山許石城結社有淵泉集   四卷玉泉陳鳳落花唱和詩序云吾鄉羅淵泉氏自新   年即好聲律偶得石田翁落花詩憑几酬和得二十首   玉岑王子懷荃楊子江東文士也亦屬和焉 金陵人 物志 謝璿字文卿家金陵八歲賦暮秋有紫塞風寒雁叫霜之   句驚其座人儲巏為考功作檀園詩社璿每擅塲兄弟 ","26卷 ╱ (清) 袁枚纂修  ╱ 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35137,江蘇,南京,"(乾隆) 江寧新志",乾隆,1735,1796,1302,,"景暘字伯時生眞州徙居金陵性至孝為人清介居官有   布衣時坦夷溫直望之知為有養者 陳玉泉考纂編  尹賢字復之舉人資禀頴異精經術出宰海邑遷平樂以   憂勞卒于官人曰復之之不能于官用之者枉之也 路 鴻  休人  文略 俞塞字吾體婺源人少孤客金陵不能歸更其姓為獨孤   稱獨孤塞少時喜李卓吾書及讀旴江餘姚語錄乃自   悔焚李書求濂洛之學所著易寤詩起理學資深錄惜   軼不傳 廓園人物志  柳應芳字陳父僑居杏花村為人温和美鬟髯輿曹能始 ","26卷 ╱ (清) 袁枚纂修  ╱ 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35139,河北,滄州,"(萬曆) 河間府志",萬曆,1572,1620,1585,"卷之十三 1552-1687 ╱ 宸翰志 1552-1595 ╱ ","  歌故其聲氣明暢而温柔淵静而灮澤至於世   故不齊有放臣出子斥婦因奴之逹其情於辭   者蓋其變也所遇之不幸者也而後之論者乃   以爲和平之辭難芙憂憤之言易工是直以其   感之連而激之深者爲言耳盍亦觀於水夫安   流無波演迤萬里其深長豈易窮也若夫風濤   驚奔瀧石險恠是特其遇物之屬於變者而日   水之奇觀必在於是豈觀木之□也哉余讀景   山之詩而有感於此矣景山□共卽起家掌故   樞府不數年遂掌其幙方驟用而遽坐廢蓋五   年而後宣慰雲南三年而報使移病歸鄉里者   又二年矣二十年間爲詩凡數百篇而雲南諸   作尤爲世所傳誦豈感激於其變者然哉然余   觀樞府所賦延多於西山玉泉之間其雲南之   詩至自叙曰其辭或傳幸得托於中州人士之   未雖悲慟之發察其意則能深省順處無怨尤   忿厲之氣其居鄉諸作放曠平易又若初未始   更憂樂之變者余因歷考其所遇而察其立言 ","15卷 ╱ (明) 杜應芳修 (明) 陳士彥纂 ╱ 明萬曆刻本"
35139,河北,滄州,"(萬曆) 河間府志",萬曆,1572,1620,1655,"卷之十三 1552-1687 ╱ 獻納志 1595-1687 ╱ ","  表隣封以新耳目困窮之閭閻固惄然望歳者   也一議水利以備天時關輔八郡延袤廣闊然   多岡阜盤錯沙磧崎嶇其它征輸勿論即夏秋   兩税多至一百七十餘萬石皆四塞額懷及諸   藩額祿猝遇饑饉薦臻胔骼相朢前項餉祿例   不得以歲侵減支升斗備荒先事不過申明倉   囷以廣儲蓄然長吏多飭虛文空卷緣飾塞責   既救荒目前舍開納招中乞 蠲乞賑無策也   而殣流離卒棄爲溝瘠不可餉祿無措將   有脫巾攘臂之索其勢不得不仰給 内帑繇   來久矣然惟今日之所講求者莫急於水利蓋   關中沃壤天府自昔稱雄每苦雨澤愆期重成   暵沴閭閻復啙窳嬾殘一遇愆陽輙盻盻然顧   瞻雲漢束手無措殊不知秦隴四境河流泉溔   隨地而出溝渠壩堰舊蹟如在西安之龍首灞   橋通濟鳳翔之玉泉清秋煖泉漢中之褒水沙   河金廂延安之杜浦甘泉洛洧平涼之横涇比   汭甜水慶陽之北岔西河合水臨洮之洮水渭 ","15卷 ╱ (明) 杜應芳修 (明) 陳士彥纂 ╱ 明萬曆刻本"
35139,河北,滄州,"(萬曆) 河間府志",萬曆,1572,1620,1735,"卷之十四 1687-1935 ╱ 藝文志 1687-1935 ╱ 建議附 1687-1935 ╱ 卷之十五 1687-1935 ╱ 閏譚上 1687-1935 ╱ 閏譚下 1687-1935 ╱ 河間府志目錄終 1687-1935 ╱ ","  論於沼上魯連建議於圍中長孺高臥於淮楚   角里振譽於冥鴻相如著禈於蜀市東方割肉   於漢宫信皆一時之雅適致成千載之高風豈   若畊夫樵子日在山灮水色之中與鹿豕爲群   草木同腐也哉王侯欣然曰吳子之言然乃繼   以歌曰暑雨霽兮宵清飛渠馥兮蘭英月色皎   兮水碧萬籟寂兮無聲泛舟流兮容與樂何如   兮此情再歌曰桂漿兮蘭篙御輕風兮遊遨鳴   笙簫兮奏鼓薦玉屑兮瓊醪對景物兮浩蕩恍   心會兮神翺三歌曰今夕何夕兮暢樂有美一   人兮在天閣腃言舟子兮莫停橈願往從之兮   周寥廓湏皎兔沉灮蒼龍啓白輿馬在途各   適所適邅如其行若有所   疑充然於懷實有所得也 石門邊仲鏡堂賦 惟 侯   有鏡在室中央金輝玉映鳯翥鸞翔問侯何來   荅言雄岡山川毓秀燕趙珍藏氣吐豐城之劍   影摇南極之祥野人之獻物爲貴先生之號道   彌彰於是再新洞宇式指迷方皎若瑶臺上月 ","15卷 ╱ (明) 杜應芳修 (明) 陳士彥纂 ╱ 明萬曆刻本"
35154,山東,聊城,"(康熙) 臨清州志",康熙,1661,1722,97,"卷之一 82-222 ╱ 古蹟 96-99 ╱ ","  琉璃井 古堙泉甃以琉明景泰間平 江侯陳豫築城掘得之名清泉   大阜四 一郭後三 御水西   古堤 土人呼為東堤自威武門抵 鄃城其委絕海古障水物   古城 在州南十五里千户營之東周廣方 一里四門遺址宛然或云古之營壘   沙河 在舊城東門外相傳為古趙河無水則積沙 夏秋間水盛則成河東流至海或云入高唐   為頰   河   謝四溟故宅 在舊城廣積門外 廣積橋西岸有坊   玉泉 古井在道署西南離水底丈許有泉旁出 自甃間噴薄下注冷然若環珮聲副使陳   璧為護檻覆以庭大   學士楊守阯有記 ","4卷 ╱ (清) 于睿明修 (清) 胡悉寧纂 ╱ 清康熙十三年刻本"
35158,福建,南平,"(順治) 浦城縣志",順治,1643,1661,228,"卷之五 202-273 ╱ 宫室 202-273 ╱ 亭臺 207-273 ╱ 祠廟 209-273 ╱ 寺觀 202-273 ╱ 官制攷 202-273 ╱ ","  慈濟堂 宋建明嘉靖五年修    龍徳寺 元建明隆慶間修    仁濟堂 元建明正德四年修    桂林堂 明弘治元年建    白雲堂 元建明萬曆三年修    龍鳳寺 明正統間重建    玉泉庵 明天順間建萬曆二十九年修    玉溪堂 荒塌    龍興庵 明洪武五年建萬曆三十三年修       秀庵 已壞今建  ","12卷 ╱ (清) 李葆貞修 (清) 梅彦騊纂 ╱ 清順治八年刻本"
35159,江蘇,南京,"(康熙) 高淳縣志",康熙,1661,1722,126,"卷之五 110-147 ╱ 建置志 110-147 ╱ "," 落日銀林江湖順流而下者至是舍車而舟自斯達  江面西則問津焉今考高淳遊山鄉無龍華寺或即  龍化也因並志之以俟考云  飛來寺 縣西南三里明天啓二年中秋夜忽有銅佛像 彌勒一尊端坐太平圩之東角及旦黄沙蔽天  知縣譚經濟邑紳陳萬善即日往謁士民咸集譚見  而異曰殆飛來佛耶命李自蕃建寺遂以飛來名 淨行寺 縣東北十二里周末有犁姓者結廬其地漢明 帝時有僧搆室誦經名潘城道塲唐中和三年  建寺進士劉驩撰記載藝文  正覺寺 縣西三十里宋嘉定元年僧妙玲請江寜縣□ 亭正覺寺廢額建吳正肅公柔勝有記明初寺  廢於兵火有大鍾移于縣治醮樓至崇禎九年耆民  史增賢重建仍名正覺寺柔勝記見藝文 再興寺 縣東六十里廟□山舊為廟□廟明萬曆間邑 人知縣張應圖僉事張應兖重建有詩見藝文 玉泉寺 花山縣東南四十里開白牡丹處  ","25卷 ╱ (清) 李斯佺纂修  ╱ 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35159,江蘇,南京,"(康熙) 高淳縣志",康熙,1661,1722,934,"卷之二十四 909-953 ╱ 藝文三 909-953 ╱ ","□湖盡是鳴榔聲渚鳬汀鴈各飛起鰍鯢魴□俱潛斃 鳯吹渺渺聲漸遠微漁火黄蘆晚大家都住荻葦洲 生計不離藕絲堰别有廻船暗相續岸上喚聲出芧屋 門穉子着簔衣屋裏炊殘船裏宿朝炊暮炊無風波 愁事無多樂事多藕絲堰外鳴榔者誰知我作鳴榔歌    過固城湖訪友       方 文 桐城人  前冬棲石臼日擬過君家浪跡天邊鳥離情湖上花柴 門初剝啄世事復紛挐惆悵不能别江帆揚夕霞    玉泉寺          夏 甲 邑人  泉聲響□小橋西信步攀尋路轉□萬竹當門青藹亂 ","25卷 ╱ (清) 李斯佺纂修  ╱ 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35159,江蘇,南京,"(康熙) 高淳縣志",康熙,1661,1722,941,"卷之二十四 909-953 ╱ 藝文三 909-953 ╱ ","烟空霧散鴈飛聲湖水當秋蓴藻生楓樹遠山看醉色 蘆花近岸識浮情漁師曬網曉炊汲估客揚帆晚唱晴 蕩落霞鷗自語凭欄莫漫濯清纓    丹陽湖          鄭兆龍 邑人  曉霧初開日漸曈布帆輕掛大湖東蓮開萬點香生水 鷺洛千群影動風淵藪無驚堪泛蕩行藏不定付㝠鴻 長歌頓發中流裏擊楫思於祖逖同    花山玉泉寺 山以花名歷年久余來看花已白首靈根無定東復西 今歲叢開玉泉口綠葦新蘆清淺湖小舟一葉拖砂走 ","25卷 ╱ (清) 李斯佺纂修  ╱ 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35160,浙江,溫州,"(康熙) 平陽縣志",康熙,1661,1722,73,"卷一 47-332 ╱ 星野 48-332 ╱ 沿革 50-332 ╱ 形勝 55-332 ╱ 隅都 57-332 ╱ 山川 65-332 ╱ ","  凰浦山 城南四十里 聯古院山   鳳池山 城西南 五十里   鐵龍山 城西南 四十里   蓋竹山 城西南五十里有華蓋峰龍湫潄玉泉鳳 凰巖又有黑白二巖對峙有醉翁巖狀如   醉人王肖詩兩石如翁醉格清兀然相對坐   巖扄啼春山鳥自相勸滿地落花猶未醒   烏石山 城西南 六十里   儀山 城西南五十里突出曠野 左有升斗巖右有覆船山   賴婆嶺 城南五 十里   樓石山 城西南五十里輿志云三尖鼎立並高百 丈秒如劍峰舊志云周圍四十三里高數 ","12卷 ╱ (清) 金以埈修 (清) 吕弘誥纂 ╱ 清康熙刻本"
35160,浙江,溫州,"(康熙) 平陽縣志",康熙,1661,1722,96,"卷一 47-332 ╱ 星野 48-332 ╱ 沿革 50-332 ╱ 形勝 55-332 ╱ 隅都 57-332 ╱ 山川 65-332 ╱ ","  潄玉泉 在蓋竹山 下淸湖    鑑池 在蓀 湖嶺        蓀湖 城南六十里納烏石諸山及金 舟諸鄉之水蓀芷叢生故名   石甕潭 觱沸泉 俱在蓀 湖山   煮泉 與觱沸泉共一山湧 出虎眺巖沙石間   桃湖 城西七十里當江下入南 港上接松山平水之處   順溪 南湖 俱城西南 九十里   燥溪 城南七十里自蘭宋洋 分源東西流皆注于江   七星泉 在金鄉城内大小二嶼 間有七星墩湧泉亦七   水泉 在壯士城南山下長流 不竭味甘美可療疾 ","12卷 ╱ (清) 金以埈修 (清) 吕弘誥纂 ╱ 清康熙刻本"
35164,湖南,湘西,"(嘉慶) 龍山縣志",嘉慶,1796,1820,496,"卷九 437-500 ╱ 物産 437-500 ╱ ","   扁而長節節有足雙鬚岐尾春出冬蟄有被螫著    以烏鷄屎或大蒜塗之卽愈    蝙蝠 有服翼蟙䘃仙鼠飛鼠夜燕石燕簷老鼠    諸名似鼠而有肉翅連合四足及尾如一晝伏夜    飛食蚊蚋平白詩序荆州清溪有乳穴穴中玉泉    交流有蝙蝠千歲體白如銀仙家謂之玉芝    飛狐 狀似蝙蝠大如簸箕毛長寸許紫黑色性    嗜石耳翼如剪能斷繩索取石耳於懸崖上者往    往畏之 ","16卷 ╱ (清) 繳繼祖修 (清) 洪際清纂 ╱ 清嘉慶二十三年刻本"
35198,山東,德州,"(光緒) 陵縣志",光緒,1875,1908,645,"卷十六 562-734 ╱ 藝文志 562-734 ╱ 四增 562-734 ╱ ","箕斗一介之微所不忍取擁盾之暇不妨講藝玉屑金鏞三昧是締巍巍尼山 文章之帝炳炳宫牆不辭勞勩蕞爾下邑氣象維新山河重固壯我東人公慈 擬母公志如神孰無血氣敢不尊親在昔平原魯公作鎭威聲德澤於今稱峻 異世匹休惟公并進千秋萬年沐此餘潤    遠峰康公墓誌銘           邢部侍郎淄川  高 珩 葱珮  余自解組歸里杜門掃軌判塵坌若割鴻溝時惟偃息棲雲搜猶龍之奧義發 曇鸞之微言期引而歸諸尼山宗旨皇皇未逮也一夕據梧趺坐忽聞户外剝 啄聲因命長鬚啟葳鑰延客入至則遠峰康公第四子也手一編長跪請曰 此先君生平行實也今卜日襄事祈借如椽以光泉壤余窢然應曰余山中癯 叟也行將焚龍尾束虎僕游心無何有之鄕甯復競雕蟲末技為人世腴墓耶 ","22卷 ╱ (清) 沈淮修 (清) 李圖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35199,山東,泰安,"(光緒) 寧陽縣志",光緒,1875,1908,1778,"卷二十二 1756-1811 ╱ 藝文七 1756-1811 ╱ 賦九首 1756-1811 ╱ ","吐綫溜細縈紆未堪拾翠來神女無乃擲米逢麻姑爾 其玲瓏努竅觱沸噴璣波隨風動浪蹙花飛似晶毬兮 宛轉比玉屑兮雰霏悵探驪兮乏術擬引蟻兮全非每 當朝霞半捲清露未晞亂星沈而逗影皓月印而爭輝 大小分明兮可鑒東西錯落兮依稀加以鷗鳧戲渚荇 藻蕩泉盈眸瑰瑋徹底澄鮮聚之則是一是二散之則 累萬累千迷離煙雨上下淪漣鶴欲銜而莫得蛇將吐 而空懸蚌有胎而皆滿鮫無淚而不濺濤頭圓折潭腹 斜穿匪攬之而入掌孰載之而滿船則有洗耳清儔枕 ","24卷 ╱ (清) 高陞榮修 (清) 黄恩彤纂 ╱ 清光緒五年刻本"
35202,山東,濟寧市,"(光緒) 泗水縣志",光緒,1875,1908,108,,"  石河泉 在城北十五里    碎玉泉 天一泉 澄碧泉 流雲泉 俱在南玉溝      尤誌論曰余考泗境山脈之來由艾山而關山     縣北之山由關山而西縣南之山由關山渡雷     澤起為歷山由歷山而南而西北山之澗多沙     泉南山之澗多石泉陪尾山與桃墟嬀亭相接     其脈蓋自歷山分擘折而西北行又折而西南     行山之麓泉布若林或從底湧或從縫突滔滔     纍纍戛金漱玉虎豹競形蛟龍吐沫五步成溪     百步成河渀騰萬里終始天地而國家漕運實 ","15卷 ╱ (清) 趙英祚修 (清) 黄承艧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刻本"
35202,山東,濟寧市,"(光緒) 泗水縣志",光緒,1875,1908,900,,"    泉林感興即子在川上處      戴 燝 閩漳人僉事    言入泗水濱清川鬱林薄翛然塵外蹤因之蕩煩濁   逕迴山翠深巖靜澗芳落白玉漱寒流一珠出冥漠   泠泠太古音寥寥萬廓紛吾愛山水乘興屢棲託   勝賞愜幽襟素心臨丹壑寤寐宜聖嘆長纓再三濯   得意不在言忘懷非外索無為虚歲華負此川上樂     遊龜山寺      張 祚 淮南人縣令    日夕來山寺烟蘿鎻翠微銀河峰頂落玉屑樹頭飛 ","15卷 ╱ (清) 趙英祚修 (清) 黄承艧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刻本"
35202,山東,濟寧市,"(光緒) 泗水縣志",光緒,1875,1908,939,,"  可愛東岩石縫間日噴玉屑響珊要知就裏生元   化須問東來岩後山     西岩石縫   青山界破西岩斷石縫全教金氣貫怪來生水涓涓   流流浸岩頭石不爛     潘波泉   觀瀾奇處是潘波無待風雲展羅元自方壺斟得   出至文流出孔洙河     三角灣   勝地偏宜三角斜笙歌水底演蟆蝦中央不見伊人 ","15卷 ╱ (清) 趙英祚修 (清) 黄承艧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刻本"
35202,山東,濟寧市,"(光緒) 泗水縣志",光緒,1875,1908,954,,"    韻      錢達道 彭城人同知    古木參天碧名泉繞磵流淙淙霏玉屑湜湜噴靈湫   重午疑無暑森陰半是秋塵襟誰共祓遲爾抱琴遊     觀泉林      王 誥 東怐人    解驂宜勝地山水愜遊情脉蹈雲根轉珠涵海底生   寒聲出萬壑清氣擁孤城愛此滄洲趣幽棲可避名     泉林雨餘      朱 光 邑人生員  ","15卷 ╱ (清) 趙英祚修 (清) 黄承艧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刻本"
35202,山東,濟寧市,"(光緒) 泗水縣志",光緒,1875,1908,955,,"  四圍雲漠漠匹馬入禪關衣濕千山雨鳥啼萬樹煙   玉屑轟海竅虹影掛山巔石畔老衲出笑邀說大還 國朝     謁仲子廟 六首       孫 鵬 昆明人縣令    作宰東彝外相依治賦來四科雖屬政三善奈無才   所賴先靈助不教精力頺庶幾吾赤子可以躋春臺     其二   兼人軀九尺恍見勇行時慷凌霄骨白堅矯玉姿   賢為先子畏天與素王師一自升堂後南山竹已規 ","15卷 ╱ (清) 趙英祚修 (清) 黄承艧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刻本"
35211,山東,濟南,"(民國) 濟陽縣志",民國,1911,1949,1872,,"居長元配劉孺人繼配王孺人子四人女三人長鶴齡出嗣劉孺 人次遐齡三延齡邑增生後先生十一年卒四松齡邑庠生與三 女俱王孺人出孫七人曾孫三人先生生於乾隆二十八年癸未 卒於道光十四年甲子享年七十二歲    子明楊公曁配李孺人墓誌      舉人  温廼新 子明楊公諱作哲其先西晉人也順治初年公大父玉泉公自臨 汾縣東官雀村遷於濟邑以清白寒素起家男四人其季曰光若 公之父也為人忠厚勤儉基業於以丕振男二人長子範次即公 也公少以孝友聞讀書通大義年甫冠入大學凡有關學校文教 者無不急公奉義故司鐸李君深器重之有望重成均之褒居城 ","20卷 ╱ (民國) 盧永祥修 (民國) 王嗣鋆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35216,山東,德州,"(民國) 續修臨邑縣志",民國,1911,1949,413,,"王陳氏簸箕王莊王玉泉之妻家道小康民國二十三年四月   間突有匪人十餘闖進院内手執火把指名覓家主勒逼錢   財氏無術抵禦任其宰割該匪衆無奈亦不暇久停即將氏   連同傭工人燕得隆擄架遠颺適氏之子王官雲是夜亦自   戚家歸來追蹤偵尋比至天曉燕得隆逃回聲言匪衆即夜   將氏勒斃矣當經記明肇事地址報請縣府詣驗領屍葬埋   其慘苦之狀亦堪憐矣    ","4卷 ╱ (民國) 崔公甫修 (民國) 王樹枬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35218,山東,菏澤,"(乾隆) 曹州府志",乾隆,1735,1796,1355,"卷十九 1343-1467 ╱ 藝文志 1343-1467 ╱ 賦 1344-1467 ╱ ","稠桑若寸錦之摛布於文几兮片霞之輝映於縹緗毛錐建其 赤標兮銅瓦發其朱光則有中山毫北宫所頒楚聿燕弗不 律是閑含丹濡藻燦爛於犀象琉璃白牙碧鏤之間則有端溪 精妙汾泥澄細蓮葉馬蹄郎官舊製抒紅流采照曜於金線青 花蟾蜍鴝鵒之際於是布彤雲而卷舒含赤水之濎濙寫春上 苑杏蕊若馨畫秋吳江楓葉自零堆懸崖於赤壁垂橘柚於洞 庭或點染於凝光之紙若珊瑚之映清淵也或灑落於雲藍之 箋若華星之陳碧天也若乃清吟朗誦心愉神悅染翰漓淋揮 灑藻綴紅雨逐篇章而落火星隨句讀而列赭石的爍於松花 赤瑕駁犖於玉屑丹彩曜羅含之鳳以吞吐朱葩生江淹之筆 ","22卷 ╱ (清) 周尚質修 (清) 李登明纂 ╱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35220,山東,煙臺,"(乾隆) 海陽縣志",乾隆,1735,1796,85,"卷之三 78-144 ╱ 都鄙 83-89 ╱ ","   嵩潛社  城陽社  于朋社  盤石社    厥上社  白水社  路疃社  竹金社   乳山鄕    龍山社  邵村社  桃花社  魯濟社    于疃社  嵩山社  石山社  玉泉社    野子社  寬洪社  興善社  登寧社    收併大嵩衛屯    廢 基  賞 田  天自塜  姜家窪    遠牛庄  黃安泊 ","8卷 ╱ (清) 包桂纂修  ╱ 清乾隆七年刻本"
35222,山東,淄博,"(乾隆) 淄川縣志",乾隆,1735,1796,1538,"卷七下 1457-1616 ╱ 藝文志 1457-1616 ╱ 詩 1457-1616 ╱ ","局楊柳陰中望戍樓海國幸逢絕戰艇戎行喜得息 梁輈何時四野霑霖雨慰我農人慶麥秋 時方 憂旱    偶過志壑堂讀石年張明府韻屬和二首                前 人 為政心閒力有餘卿村作賦日無虚欲尊瞻視新堂 構特採風謡問志書陶令逸情偏愛菊季鷹秋興漫 思魚齊風一變騰歌大壯群瞻君子居 騷壇大雅推詩伯夣裏花從筆底生操凛氷霜瞻視 肅譚霏玉屑笑顔傾斯文造士空群馬 時方試 童子 善政 宜民買犢耕竚聽叟童碑在口詎歌洋溢總關情 ","8卷 ╱ (清) 張鳴鐸修 (清) 張廷寀纂 ╱ 民國九年石印本"
35223,山東,煙臺,"(同治) 重修寧海州志",同治,1861,1875,337,"卷九 332-348 ╱ 建置 332-348 ╱ 寺觀 332-348 ╱ ","興國院在牟山社 玉泉院在東牟社 三教堂按范懌琴操跋云邑人劉宜之郡城之北有菴一所以館   四方雲水之士今遺址失考 詳見古 蹟考 盧山菴在盧山西麓 舊志作廬山 廟碑作蘆其 據齊乘作盧山今從之 普照寺在盧山西 金龍祠在州南八里金龍山并祀龍母乾隆二年州牧周道濬因   禱雨有應剏建道光閒道士楊永秀募化增修規模宏麗稱爲   靈雨菴立碑二邑庠生宮卜萬譔文并書丹 崇教院在秦村社 ","26卷 ╱ (清) 舒孔安修 (清) 王厚階纂 ╱ 清同治三年刻本"
35223,山東,煙臺,"(同治) 重修寧海州志",同治,1861,1875,1012,"卷二十五 750-1038 ╱ 藝文 750-1038 ╱ 記 943-1038 ╱ 序 789-1038 ╱ 傳 811-1038 ╱ 碑文 835-1038 ╱ 墓誌 849-1038 ╱ 祭文 880-1038 ╱ 辨 902-1038 ╱ 考 884-1038 ╱ 贈言 905-1038 ╱ 啟 908-1038 ╱ 狀 934-1038 ╱ 賦 938-1038 ╱ 詠歌 942-1038 ╱ ","歌五袴到黃堂    巋山雜詩              趙子轅   道是筆如椽不稱巨靈掌若寫大人賦更有凌雲想 樹筆 峯 亭外多長松謖謖動寒吹若上楚王臺故人那相識 清風 亭 客到白雲居言訪赤松子霜葉紅於花人在寒山裏 白雲 居 一道水潺湲兩岸山磅礴武陵返棹時數片桃花落 玉泉 洞 阮郎採藥回記得天台路落葉下西風空山烟雨暮 仙子 洞 女媧未補天渾沌誰鑿竅五丁闢蠶叢蛇死金牛道 玲瓏 洞 空谷吼長風上有虎蹲石太息故將軍血染沙塲碧 虎蹲 石 大瀛環九州視若一杯水莫謂茲峰高眼界須如此 望海 峰 ","26卷 ╱ (清) 舒孔安修 (清) 王厚階纂 ╱ 清同治三年刻本"
35224,山東,濰坊,"(咸豐) 青州府志",咸豐,1850,1861,1755,"卷二十二下 1695-1778 ╱ 山川考 1695-1778 ╱ ","謂之淸明斯地蓋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稱焉水色澄明而 清令特異淵無潛石淺鏤沙文中有古壇參差相對南北 邈□淩空疏木交合水東有一湖佳饒鮮筍匪直芳齊芍 藥實亦潔並飛鱗其水東北流入巨洋詳謂之熏冶泉    澠水燕談靑之南有冶原昔歐冶子鑄劍之地山奇    水淸旁無人煙叢筠古木氣象幽絶富韓公之鎭靑    也聞劉孟節先生累官不起欲隱此地乃爲築室泉    上爲詩以贈曰先生已歸隱山東人物空古碑猶有    今水東流逕玉泉寺又東匯爲二淵俗謂大小龍灣    又東里餘折而北入巨洋水 ","64卷 ╱ (清) 毛永柏修 (清) 李圖纂 ╱ 清咸豐九年刻本"
35224,山東,濰坊,"(咸豐) 青州府志",咸豐,1850,1861,1761,"卷二十二下 1695-1778 ╱ 山川考 1695-1778 ╱ ","絕澗甘洌特異 玉泉在縣南九十里聚仙菴稍北自上而下經殿基匯爲 池池側有銀杏樹大四圍 釜泉在縣南一百里岀平地四時皆温故名釡 八角井在嘉祐寺門外四圍皆甃以石上圓下方深以尋 丈計 仰天井在縣西仰天山文殊寺佛殿下甃石爲方井徑可 七八尺淵而不流栢蔭之寺僧云泉與山後水簾洞相 通試以糠投之輒自洞中流岀理亦有之昌國餘艎但云 相傳如此耳 ","64卷 ╱ (清) 毛永柏修 (清) 李圖纂 ╱ 清咸豐九年刻本"
35224,山東,濰坊,"(咸豐) 青州府志",咸豐,1850,1861,1936,"卷二十五 1906-1943 ╱ 營建考 1906-1943 ╱ ","包朱墓五井天井隠士嵩山王莊仁禮仝峪白修玉泉寺 頭呂匣書堂朱音禮諛鄉在城西領社二十二曰平安龍 泉孤塘馬陵寺泊鮑莊田村趙疃禮義東莊逄峪鎭頭田 莊李名羊善小張小崔朱羊廣堯辛莊粟山赤澗忠善鄉 在城東北領社二十七曰榆林誕公董莊鞏郭咸福龍山 時村李桃花樂地堯山上林張郭夫召行山紀山柳山 雙山辛山英山雙阜孤山三冢崔飛廟山龍岡辛興 安邱坊二東南坊東北坊廂三東南廂西南廂東北廂鄉 六臨淮鄕在城東領都十六里二十六曰程家大程家小 宿家大宿家小于家大于家小東許大東許小留晃大留 ","64卷 ╱ (清) 毛永柏修 (清) 李圖纂 ╱ 清咸豐九年刻本"
35224,山東,濰坊,"(咸豐) 青州府志",咸豐,1850,1861,1941,"卷二十五 1906-1943 ╱ 營建考 1906-1943 ╱ ","崇興善侍鄧辛靈吉普慶鄉在城西領社十九曰祇溝甘 泉淸河灌津宋家莊徐勝張靳賈悅秦伏徐家莊新伏崇 興照觀山前王家莊普慶葛莊韓莊管莊城陽鄉在城西 北領社二十七曰學究崇文魏文王院苗家莊西院荆河 沙河粟林高家莊臨浯近城城陽吳興劉家莊興和靈山 永泉斫村曹村淮濰蓮池解留里丈高直相州官莊□淇 鄉在城北領社十六曰玉泉齊吉仁義新疃禮儀程容周 公龍沙粟園荆山龍賢□淇迎祥無忌張村郭家莊市苗 鄉在城東北領社十九曰原和興和人和紅鸞朱潭白龍 伍龍龍泉高旺西旺上口方市盤渠相谷柴溝藥溝于家 ","64卷 ╱ (清) 毛永柏修 (清) 李圖纂 ╱ 清咸豐九年刻本"
35224,山東,濰坊,"(咸豐) 青州府志",咸豐,1850,1861,2339,"卷三十三 2321-2362 ╱ 藝文考 2321-2362 ╱ ","劉希孟四休亭稿一卷 見本 傳 王孟煦雲耕山房稿二十四卷 見本 傳 馬應龍藝林鉤微錄二十四卷 見明史 藝文志 道德經註解二卷 碎金錄二卷辭林玉屑二卷乘四十八卷詩文若干卷 考訂古本周禮六禮六卷古本參同契二卷毛詩七卷尙 書解七卷 俱見 本傳 馬從龍掖垣疏草一卷 見本 傳 諸城 翟鑾經世文集 見本傳 無卷數 邱橓禮記摘訓十卷 見明史 藝文志 四書摘訓二十卷奏疏二卷 ","64卷 ╱ (清) 毛永柏修 (清) 李圖纂 ╱ 清咸豐九年刻本"
35224,山東,濰坊,"(咸豐) 青州府志",咸豐,1850,1861,2808,"卷四十二 2796-2834 ╱ 人物傳 2796-2834 ╱ ","綦公益都樂安人至元五年爲益都勸農官九年爲沂 莒膠密寕海五州都城池所千户十年賜金符命造征日 本戰船於高麗世祖知其勇遣使召見俾與呼巴哩巴圖 等領兵同行荆南等處招討司事抵峽州靑草灘霖雨不 進還屯玉泉山率兵三千攻安進下寨破之還至襄陽樞 密院命督造戰艦運舟襄陽旣下奉旨領鄧州光化唐州 漢軍及郢復熟劵軍九千二百人從諸軍南伐十二年冬 至隆興宋軍突岀城門逆戰公敗之隆興降由是南安 吉贑皆望風款附平堡栅六百餘所公又令第三子孟 古岱攻梅關破淮德山寨入廣東至南海皆下之詔授公 ","64卷 ╱ (清) 毛永柏修 (清) 李圖纂 ╱ 清咸豐九年刻本"
35224,山東,濰坊,"(咸豐) 青州府志",咸豐,1850,1861,2995,"卷四十五 2977-3107 ╱ 人物傳 2977-3107 ╱ ","學宫課士考禮制定樂律文教彬彬焉捐奉作冬生院以 居煢獨買腴田三百畝贍之藩校殺人賄作蜚語惑當事 者應龍竟論如法升禮部主事杞人懷之伐石頌德尋轉 郞中請告家居卒杞搢紳士聞者爲之流涕舉入名宦祠 應龍內行修美以孝友稱於書無所不讀寒暑疾病不廢 研詠厯法聲律卜筮醫藥諸家言往往獨詣卽專門弗及 也所著有杞乘四十八卷道德經註解二卷藝林鉤元錄 二十四卷碎金録二卷辭林玉屑二卷詩文若干卷考訂 古本周禮六禮六卷古本參同契二卷毛詩七卷尚書解 七卷孫長春别有傳 ","64卷 ╱ (清) 毛永柏修 (清) 李圖纂 ╱ 清咸豐九年刻本"
35229,山東,棗莊,"(道光) 滕縣志",道光,1820,1850,264,"卷三 257-303 ╱ 山川志 257-279 ╱ ","仞四璧如削成斜縣一徑僅能受足登之者靣壁逡巡移 步厓石甐耳齧膝矣壁根有泉飮千人不以水旱增减又 東爲胡凌山胡凌中分東則費西則滕 距城一百 二十里 自高山而南十里爲觀山寒山觀山有水簾洞洞可容數 十人水自半山散落冪洞門而下如垂簾泉固南十二里 爲白龍山卽白龍固固南五里爲吳戩山山西折連絡斷 而復緒者為鐵脚山熟山盡西為雲龍山鐵脚山東北兩 小山對峙蓋若一山而中劈者爲山門口雲龍山西北有 玉泉已竭玉泉觀在焉北去泉百步突岀一泉入東江自 雲龍至吳戩數山陽則嶧陰則滕 ","14卷 ╱ (清) 王政修 (清) 王庸立纂 ╱ 清道光二十六年刻本"
35229,山東,棗莊,"(道光) 滕縣志",道光,1820,1850,427,"卷五 356-429 ╱ 建置志 356-429 ╱ 城鎭 356-429 ╱ 建坊 356-429 ╱ 橋 370-429 ╱ 市集 356-429 ╱ 村店 356-429 ╱ 古蹟志 394-429 ╱ 鄉井 394-429 ╱ 亭臺 394-429 ╱ 宮殿 394-429 ╱ ","玉泉觀在城東南六十里雲龍山陰東江上宋大觀時建 元至元中通議大師重修改爲宮 龍泉觀在薛城東元時道人張志玉修葺復毁大德間李 道古遷於薛城内東北隅至元間重修改名天慶宮 老君堂在老君山 重陽觀本杜大師故菴杜不知何時人元至元間了眞子 邵明玉重修改今名 清眞觀在黃甫村漷河之陽宋天聖二年建元至元間道 人林公某與李志堅道祥重建今改爲淸眞寺 元都觀在溪山 近呼爲 飛鳳山 萬歴間道人至眞建 ","14卷 ╱ (清) 王政修 (清) 王庸立纂 ╱ 清道光二十六年刻本"
35229,山東,棗莊,"(道光) 滕縣志",道光,1820,1850,725,"卷八 670-820 ╱ 人物傳 670-820 ╱ 吏治 670-820 ╱ 椽曹表傳附 670-820 ╱ ","王乘龍字御天歲貢生爲茂才時餼於二十人中有年矣 以歲所積備營甘腆進庭闈不自奉友于同氣德意洽族 黨通五經耄年弟子益進司訓濟南之德平捐修文廟督 課諸生守令推重之子星顯庠生 宋開運字鼎新貧而嗜學樂教育授徒不計脩脯廪於郡 庠年滿得歲貢迄老壽皆與弟子講學之日也 王與論字元公父開祖庠生號凌萬有義俠聲舉二子元 公爲仲事親内外無間言事兄元伯聞咳唾聲卽竦然起 立負姿英異自經史外凡經流覽歷久不忘叩之如瓶瀉 水與人談霏霏玉屑儒林引重食餼數載入鄉闈屢薦數 ","14卷 ╱ (清) 王政修 (清) 王庸立纂 ╱ 清道光二十六年刻本"
35229,山東,棗莊,"(道光) 滕縣志",道光,1820,1850,1283,"卷十二 1252-1588 ╱ 藝文 1252-1504 ╱ 記 1260-1504 ╱ 考 1252-1504 ╱ ","鳴勘議何君具言舊渠之難復者五急宜治新渠而增所 未備以濟漕運詔集廷臣議僉以爲然詔報可公乃廬於 夏村晝夜督諸屬程役以工授匠以式測水之平鏟高而 實下導鮎魚諸泉薛沙諸河會其中三河口以杜浮沙 之壅堤馬家橋遏河之岀飛雲橋者盡入於秦溝滌泥沙 使不得積凡鑿新渠起南陽迄畱城百四十一里有奇疏 爲月河於閘之旁者八爲土若石之十有二爲土堤於 渠之兩涯以丈計者三萬五千二百八十有奇以里計者 五十三爲石堤三十里而運道復通已又遡薛河之上流 鑿王家口導其水入於赤山湖鑿薛城之左右導玉泉趕 ","14卷 ╱ (清) 王政修 (清) 王庸立纂 ╱ 清道光二十六年刻本"
35229,山東,棗莊,"(道光) 滕縣志",道光,1820,1850,1636,"卷十四 1588-1639 ╱ 雜志 1588-1639 ╱ 考異 1588-1639 ╱ 軼事 1600-1639 ╱ 藝文補 1588-1639 ╱ 古蹟補 1635-1639 ╱ ","邑東南落鳯山多名泉玉花泉之名尤著其在玉花正東 里許岸北有近鳯泉四源湧起尺餘流而西岸南有東鳳 池泉西鳯池泉在玉花正南有趙溝泉即馬尾泉水尤盛 源如大釡者四五週數十步北流入玉水在玉花正西者 有冰堂泉連二泉連三泉連五泉潤珠泉多淤其在玉花 西北者有玉潤泉啣玉泉漱玉泉又西北有麗水泉源皆 活潑自麗水東南東昇泉第一新泉盈潤泉雙玉泉嗚玉 泉皆淤玉壺泉湧玉泉新盛泉兩珠泉位莊泉臺上泉漱 流泉位東泉連一泉連二泉連三泉滙流泉雙滙泉皆旺 連四泉半淤潤連泉淤自玉壺泉至此皆位莊迤東泉也 ","14卷 ╱ (清) 王政修 (清) 王庸立纂 ╱ 清道光二十六年刻本"
35235,山東,菏澤,"(光緒) 曹縣志",光緒,1875,1908,1596,"卷十六 1570-1716 ╱ 舊藝文志上 1570-1716 ╱ 經子 1570-1716 ╱ 詔頌 1582-1716 ╱ 詩賦 1585-1716 ╱ ","     東池雅會 壬子端陽作      藍庚生    賢侯淸且廉鳴琴邑已治節屆大寤日東池選勝地    戒食羅桃李偕樂集髦穉鵠立胥翹瞻延頸望人瑞    紫氣滿丹陽巍然眞長至揮塵一何綺玉屑霏霏墜    相見即相親坐列竟無次薰風拂面來蕭散放志意    近水張行廚供俱無凡器何以充翠釜龍根味獨異    何以實金樽中山眞足嗜長飇破急湍龍舟誇輕利    洋洋魚遊樂依依鳥飛遲雜英滿若洲蘭沼浴翡翠    豔質效鸞舞淸歌引鳳吹觀者如堵墻懽呼恣遊嬉    侯曰與民同士女莫相避休哉此美舉人人皆沾被 ","18卷 ╱ (清) 陳嗣良修 (清) 孟廣来纂 ╱ 清光緒十年刻本"
35235,山東,菏澤,"(光緒) 曹縣志",光緒,1875,1908,1665,"卷十六 1570-1716 ╱ 舊藝文志上 1570-1716 ╱ 經子 1570-1716 ╱ 詔頌 1582-1716 ╱ 詩賦 1585-1716 ╱ ","     和錢令公游左山韻     蔡 弼    新綠繁紅點樹頭春風杖履續先遊濟陰宦蹟棠偏    茂左碣雄文藻尙流自古少陵追杜牧于今曹國借    韓休祖孫奕世相輝映恩德君家重此邶      題郭道行玉露山房     周士元    羨爾蕭齋對碧岑四簷高敞露華侵談飛玉屑風生    麈光浥冰壺月在琴席有奇珍凝紫氣庭餘叢桂結    秋陰玉人况是瀛洲侣䑛筆時看草鶴林      入曹境          吕應岳    長途客久敝裘單一着春風便不寒花縣儘霑新雨 ","18卷 ╱ (清) 陳嗣良修 (清) 孟廣来纂 ╱ 清光緒十年刻本"
35235,山東,菏澤,"(光緒) 曹縣志",光緒,1875,1908,2077,"卷十七 1858-2118 ╱ 續藝文志上 1858-2118 ╱ 碑記 1858-2118 ╱ 序傳 1858-2118 ╱ 墓表 1858-2118 ╱ 墓誌銘 1858-2118 ╱ 銘 1858-2118 ╱ 卷十七 1858-2118 ╱ 續藝文志下 1858-2118 ╱ 詩 1858-2118 ╱ 贊 1858-2118 ╱ 歌 1858-2118 ╱ 行 1858-2118 ╱ ","   畱別曲多情更甚去思碑 廣川攀轅集乃德民 送別曲也隨帶行囊    玉屑霏霏入卷來當年宦跡有心裁堂臨秋水官衙    肅座滿春風講幄開 公在德開 詩社課士 冰署鶴琴隨去就花    封桃李任栽培祇今賸有攀轅集護送詩人近釣臺   南華郡莊子   釣臺在焉      索賜詩集兼自述懷     王公獎    明月淸風兩袖飄詩囊較勝宦囊饒時艱蒿目催人    瘁儡塊塡胸仗酒澆 詩集中多自抒胸 臆甘苦閱厯之言 一載羅峰難    借寇 前宰招遠一載 士民畱之不得 三年德水定思召 牧德州三年 士民感頌    棠陰幸繞曹南路郇雨長畱沛黍苗 ","18卷 ╱ (清) 陳嗣良修 (清) 孟廣来纂 ╱ 清光緒十年刻本"
35237,山東,泰安,"(光緒) 東平州志",光緒,1875,1908,1664,"卷第十六下 1586-1687 ╱ 列女傳 1586-1687 ╱ 節孝 1586-1687 ╱ ","劉培基妻吳氏 二十歳適劉二十八夫亡守 節二十八年現年五十六歳 王玉泉妻白氏 十九歲歸王二十六夫故撫幼心 澄守節二十七年現年五十三歲 張鳯來妻劉氏 十九歲適張二十六夫亡以紡績奉 孀姑始終孝養計守節二十六年 丁凌雲妻康氏 十八歲于歸二十八夫故茹苦含辛養 老撫幼鄉里有孝義兩全之目守節二  十有八年卒  年五十六歲 馮長清妻張氏 十七歳適馮二十七歲夫亡守 節二十七年卒年五十四歳 程懷珍妻孫氏 十七歲適程越一歲夫亡家貧無子志貞 不渝事翁姑盡孝現年四十五歲計守  節二十  六年 朱學泗妻吳氏 十九歲于歸二十五夫亡守 節二十九年現年五十四歳 王文龍妻鄭氏 二十歳適王逾年夫故守 節三十年現年五十歲 ","27卷 ╱ (清) 左宜似修 (清) 盧崟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35239,山東,煙臺,"(光緒) 海陽縣續志",光緒,1875,1908,137,"誌 111-166 ╱ 疆域圖 111-166 ╱ 縣城圖 111-166 ╱ 縣署圖 111-166 ╱ 學宫圖 111-166 ╱ 文昌祠圖 111-166 ╱ 書院圖附 111-166 ╱ 十景圖 111-166 ╱ 卷一 111-166 ╱ 沿 111-166 ╱ 革 111-166 ╱ 見前 112-166 ╱ 誌 129-166 ╱ 蹟 129-166 ╱ 第二册 129-166 ╱ ","  于家莊 魯 濟 山 後 車 村 泗水頭    肖 家 冷 家 盤古莊 小安子 野子社  仇家 窪 村  東 家 橋東莊 草 城   戰家夼 莊 上 桑行埠 圈  爐 上   崔 家 蘭 家 青口澗 井 子 玉泉社  夏村集 耿家村 官 地 曹家莊   嵐子後 大 磨 安 家 張家莊 長 疃   孫家廟 鍋 上 宅 口 野 子 嵐 子   趙 家 姜家莊 耿 家 蜊子嘴 ","10卷 ╱ (清) 王敬勛修 (清) 王兆騰纂 ╱ 清光緒六年刻本"
35249,山東,煙臺,"(光緒) 增修登州府志",光緒,1875,1908,193,"增修登州府志目錄 101-3794 ╱ 序文姓氏凢例 101-3794 ╱ 輿圖列在卷前 101-3794 ╱ 疆域志 101-3794 ╱ 卷之一星野 101-3794 ╱ 道里 101-3794 ╱ 卷之二沿革 101-3794 ╱ 卷之三山川 101-3794 ╱ 卷之四古蹟 101-3794 ╱ 卷之五物産 101-3794 ╱ 卷之六風俗 101-3794 ╱ 營建志 101-3794 ╱ 卷之七城池 101-3794 ╱ 卷之八龍亭 101-3794 ╱ 卷之九公署 101-3794 ╱ 倉厫 101-3794 ╱ 卷之十學校 101-3794 ╱ 祀典附 101-3794 ╱ 書 101-3794 ╱ 院試院附 101-3794 ╱ 卷之十一廟壇 101-3794 ╱ 祀典 101-3794 ╱ 卷之十二軍壘 101-3794 ╱ 公所 101-3794 ╱ 卷之十三海防 101-3794 ╱ 兵事 101-3794 ╱ 卷之十四驛傳 101-3794 ╱ 卷之十五寺觀 101-3794 ╱ 仙釋 101-3794 ╱ 卷之十六橋梁 101-3794 ╱ 食貨志 101-3794 ╱ 卷之十七鄉都 101-3794 ╱ 坊市 101-3794 ╱ 卷之十八户口 101-3794 ╱ 卷之十九地丁 101-3794 ╱ 耗羡 101-3794 ╱ 卷之二十雜税 101-3794 ╱ 卷之二十一鹽法 101-3794 ╱ 卷之二十二海運 101-3794 ╱ 卷之二十三水旱豐饑 101-3794 ╱ 祥孽 101-3794 ╱ 職官志 101-3794 ╱ 卷之二十四前秩 101-3794 ╱ 卷之二十五文秩一 101-3794 ╱ 卷之二十六文秩二 101-3794 ╱ 卷之二十七文秩三 101-3794 ╱ 卷之二十八文秩四 101-3794 ╱ 卷之二十九文秩五 101-3794 ╱ 卷之三十文秩六 101-3794 ╱ 卷之三十一文秩七 101-3794 ╱ 卷之三十二文秩八 101-3794 ╱ 卷之三十三文秩九 101-3794 ╱ 卷之三十四文秩十 101-3794 ╱ 卷之三十五文秩十一 101-3794 ╱ 卷之三十六武秩上 101-3794 ╱ 卷之三十七武秩下 101-3794 ╱ 選舉志 101-3794 ╱ 卷之三十八薦辟 101-3794 ╱ 卷之三十九進士 101-3794 ╱ 卷之四十舉人 101-3794 ╱ 卷之四十一貢生 101-3794 ╱ 卷之四十二恩賜 101-3794 ╱ 卷之四十三文職 101-3794 ╱ 卷之四十四武進士 101-3794 ╱ 卷之四十五武舉 101-3794 ╱ 卷之四十六武職 101-3794 ╱ 卷之四十七封贈 101-3794 ╱ 卷之四十八廕襲 101-3794 ╱ 忠節志 101-3794 ╱ 卷之四十九忠上 101-3794 ╱ 卷之五十忠下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一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二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三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四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五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六 101-3794 ╱ 卷之五十七節七 101-3794 ╱ 卷之五十八節八 101-3794 ╱ 卷之五十九節九 101-3794 ╱ 卷之六十節十 101-3794 ╱ 藝文志 101-3794 ╱ 卷之六十一經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二史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三子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四集部 101-3794 ╱ 增修登州府志 101-200 ╱ "," 原黃縣蹲犬山說本齊乘按蹲犬山南之水西流  入招遠界河至東良口入海不能越分水嶺而南  據招遠志會仙山西麓實爲大沽發源處至下窪  村流入縣界經馬戀莊又西南繞福阜山會吳姑  河入卽墨界又西南入平度界與小沽河合流謂  之沽河西南入膠州界會膠萊河至麻灣口入海   小沽河 在縣西一百里發源掖縣馬鞍山南流入 縣界經毛家埠院上墩又西南入平度界  與大沽河合流入海左傳姑  尤以西姑卽大沽尤卽小沽 三岔河 在縣西一百 二十里發源  卽墨橋  子頭 平南河 在縣西北九十里發源紫霞山西 北流入招遠東良河按招遠志不  載此  河 大姑河 發源三螺山東麓東北 流經棲霞境入福山界 玉泉 在縣西 北五十  里   古汀灣 在縣南十里眾泉滙 注冬夏常温産蚌珠 龍灣 在縣西南二 十五里水深  莫  測 東水灣 在縣西 六十里 豯養澤 在縣東五十里按齊乘 高密縣東北都濼卽古 ","69卷 ╱ (清) 方汝翼修 (清) 周悦讓纂 ╱ 清光緒刻本"
35249,山東,煙臺,"(光緒) 增修登州府志",光緒,1875,1908,597,"增修登州府志目錄 101-3794 ╱ 序文姓氏凢例 101-3794 ╱ 輿圖列在卷前 101-3794 ╱ 疆域志 101-3794 ╱ 卷之一星野 101-3794 ╱ 道里 101-3794 ╱ 卷之二沿革 101-3794 ╱ 卷之三山川 101-3794 ╱ 卷之四古蹟 101-3794 ╱ 卷之五物産 101-3794 ╱ 卷之六風俗 101-3794 ╱ 營建志 101-3794 ╱ 卷之七城池 101-3794 ╱ 卷之八龍亭 101-3794 ╱ 卷之九公署 101-3794 ╱ 倉厫 101-3794 ╱ 卷之十學校 101-3794 ╱ 祀典附 101-3794 ╱ 書 101-3794 ╱ 院試院附 101-3794 ╱ 卷之十一廟壇 101-3794 ╱ 祀典 101-3794 ╱ 卷之十二軍壘 101-3794 ╱ 公所 101-3794 ╱ 卷之十三海防 101-3794 ╱ 兵事 101-3794 ╱ 卷之十四驛傳 101-3794 ╱ 卷之十五寺觀 101-3794 ╱ 仙釋 101-3794 ╱ 卷之十六橋梁 101-3794 ╱ 食貨志 101-3794 ╱ 卷之十七鄉都 101-3794 ╱ 坊市 101-3794 ╱ 卷之十八户口 101-3794 ╱ 卷之十九地丁 101-3794 ╱ 耗羡 101-3794 ╱ 卷之二十雜税 101-3794 ╱ 卷之二十一鹽法 101-3794 ╱ 卷之二十二海運 101-3794 ╱ 卷之二十三水旱豐饑 101-3794 ╱ 祥孽 101-3794 ╱ 職官志 101-3794 ╱ 卷之二十四前秩 101-3794 ╱ 卷之二十五文秩一 101-3794 ╱ 卷之二十六文秩二 101-3794 ╱ 卷之二十七文秩三 101-3794 ╱ 卷之二十八文秩四 101-3794 ╱ 卷之二十九文秩五 101-3794 ╱ 卷之三十文秩六 101-3794 ╱ 卷之三十一文秩七 101-3794 ╱ 卷之三十二文秩八 101-3794 ╱ 卷之三十三文秩九 101-3794 ╱ 卷之三十四文秩十 101-3794 ╱ 卷之三十五文秩十一 101-3794 ╱ 卷之三十六武秩上 101-3794 ╱ 卷之三十七武秩下 101-3794 ╱ 選舉志 101-3794 ╱ 卷之三十八薦辟 101-3794 ╱ 卷之三十九進士 101-3794 ╱ 卷之四十舉人 101-3794 ╱ 卷之四十一貢生 101-3794 ╱ 卷之四十二恩賜 101-3794 ╱ 卷之四十三文職 101-3794 ╱ 卷之四十四武進士 101-3794 ╱ 卷之四十五武舉 101-3794 ╱ 卷之四十六武職 101-3794 ╱ 卷之四十七封贈 101-3794 ╱ 卷之四十八廕襲 101-3794 ╱ 忠節志 101-3794 ╱ 卷之四十九忠上 101-3794 ╱ 卷之五十忠下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一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二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三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四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五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六 101-3794 ╱ 卷之五十七節七 101-3794 ╱ 卷之五十八節八 101-3794 ╱ 卷之五十九節九 101-3794 ╱ 卷之六十節十 101-3794 ╱ 藝文志 101-3794 ╱ 卷之六十一經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二史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三子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四集部 101-3794 ╱ 增修登州府志 501-600 ╱ "," 李良輔禱有應封爲沖禧真君賜  額延真宮金沖虛大師趙道士居此 石泉寺 在縣 西南  二十五里原名昭慶寺唐貞觀元年建宋建隆閒  明萬厯閒 國朝雍正七年累修內有石鼓澗泉  之  勝 王將軍廟 在石泉寺北祀李密 將王伯當禱多應 玉泉寺 在縣西 南三十  里   定淸禪院 在玉泉寺側 俗名七夼庵 祥光宮 在縣西南 四十里 善繼   庵 在黃 山館 鎮河寺 在黃山館 西河岸 唐   周眞人 年十五有道術往投師陸翁陸逐之乃獨 居澗側有虎伏於澗口陸異之遂拜周爲  師  焉 明 ","69卷 ╱ (清) 方汝翼修 (清) 周悦讓纂 ╱ 清光緒刻本"
35249,山東,煙臺,"(光緒) 增修登州府志",光緒,1875,1908,610,"增修登州府志目錄 101-3794 ╱ 序文姓氏凢例 101-3794 ╱ 輿圖列在卷前 101-3794 ╱ 疆域志 101-3794 ╱ 卷之一星野 101-3794 ╱ 道里 101-3794 ╱ 卷之二沿革 101-3794 ╱ 卷之三山川 101-3794 ╱ 卷之四古蹟 101-3794 ╱ 卷之五物産 101-3794 ╱ 卷之六風俗 101-3794 ╱ 營建志 101-3794 ╱ 卷之七城池 101-3794 ╱ 卷之八龍亭 101-3794 ╱ 卷之九公署 101-3794 ╱ 倉厫 101-3794 ╱ 卷之十學校 101-3794 ╱ 祀典附 101-3794 ╱ 書 101-3794 ╱ 院試院附 101-3794 ╱ 卷之十一廟壇 101-3794 ╱ 祀典 101-3794 ╱ 卷之十二軍壘 101-3794 ╱ 公所 101-3794 ╱ 卷之十三海防 101-3794 ╱ 兵事 101-3794 ╱ 卷之十四驛傳 101-3794 ╱ 卷之十五寺觀 101-3794 ╱ 仙釋 101-3794 ╱ 卷之十六橋梁 101-3794 ╱ 食貨志 101-3794 ╱ 卷之十七鄉都 101-3794 ╱ 坊市 101-3794 ╱ 卷之十八户口 101-3794 ╱ 卷之十九地丁 101-3794 ╱ 耗羡 101-3794 ╱ 卷之二十雜税 101-3794 ╱ 卷之二十一鹽法 101-3794 ╱ 卷之二十二海運 101-3794 ╱ 卷之二十三水旱豐饑 101-3794 ╱ 祥孽 101-3794 ╱ 職官志 101-3794 ╱ 卷之二十四前秩 101-3794 ╱ 卷之二十五文秩一 101-3794 ╱ 卷之二十六文秩二 101-3794 ╱ 卷之二十七文秩三 101-3794 ╱ 卷之二十八文秩四 101-3794 ╱ 卷之二十九文秩五 101-3794 ╱ 卷之三十文秩六 101-3794 ╱ 卷之三十一文秩七 101-3794 ╱ 卷之三十二文秩八 101-3794 ╱ 卷之三十三文秩九 101-3794 ╱ 卷之三十四文秩十 101-3794 ╱ 卷之三十五文秩十一 101-3794 ╱ 卷之三十六武秩上 101-3794 ╱ 卷之三十七武秩下 101-3794 ╱ 選舉志 101-3794 ╱ 卷之三十八薦辟 101-3794 ╱ 卷之三十九進士 101-3794 ╱ 卷之四十舉人 101-3794 ╱ 卷之四十一貢生 101-3794 ╱ 卷之四十二恩賜 101-3794 ╱ 卷之四十三文職 101-3794 ╱ 卷之四十四武進士 101-3794 ╱ 卷之四十五武舉 101-3794 ╱ 卷之四十六武職 101-3794 ╱ 卷之四十七封贈 101-3794 ╱ 卷之四十八廕襲 101-3794 ╱ 忠節志 101-3794 ╱ 卷之四十九忠上 101-3794 ╱ 卷之五十忠下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一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二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三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四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五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六 101-3794 ╱ 卷之五十七節七 101-3794 ╱ 卷之五十八節八 101-3794 ╱ 卷之五十九節九 101-3794 ╱ 卷之六十節十 101-3794 ╱ 藝文志 101-3794 ╱ 卷之六十一經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二史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三子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四集部 101-3794 ╱ 增修登州府志 601-700 ╱ ","  林寺 在縣西南九十里北齊時建元至元閒紫衣 大師普受重修遂爲大刹普受劉氏子戒律  精嚴一日留偈坐逝  苶毗得舍利百枚 福聖院 在縣西南百十里 明天順閒重修 淸   涼寺 在縣西六十里一名石佛院俗 名寨里院明正統宏治閒累修 玉泉院 在縣 西北  六十里一名長淸院俗名  腰山院明萬厯閒重修 眼光廟 在縣北 十五里 龍門寺  在縣東北五十  里三螺山上 明   顛倒李 依郭外墓所晝乞夜豎雙足於樹上而頭 向下有從之遊者輒叱曰毛噍底求婦去  先立人道後圖仙道後至吳姑河遇盗歐殺居  人具棺葬於水側後有見之者發墓唯空棺云 蕭   道士 純謹無異能但禱雨輒驗後坐逝是日有鄉 人遇之途至城始聞道士死矣同時有荀和 ","69卷 ╱ (清) 方汝翼修 (清) 周悦讓纂 ╱ 清光緒刻本"
35249,山東,煙臺,"(光緒) 增修登州府志",光緒,1875,1908,991,"增修登州府志目錄 101-3794 ╱ 序文姓氏凢例 101-3794 ╱ 輿圖列在卷前 101-3794 ╱ 疆域志 101-3794 ╱ 卷之一星野 101-3794 ╱ 道里 101-3794 ╱ 卷之二沿革 101-3794 ╱ 卷之三山川 101-3794 ╱ 卷之四古蹟 101-3794 ╱ 卷之五物産 101-3794 ╱ 卷之六風俗 101-3794 ╱ 營建志 101-3794 ╱ 卷之七城池 101-3794 ╱ 卷之八龍亭 101-3794 ╱ 卷之九公署 101-3794 ╱ 倉厫 101-3794 ╱ 卷之十學校 101-3794 ╱ 祀典附 101-3794 ╱ 書 101-3794 ╱ 院試院附 101-3794 ╱ 卷之十一廟壇 101-3794 ╱ 祀典 101-3794 ╱ 卷之十二軍壘 101-3794 ╱ 公所 101-3794 ╱ 卷之十三海防 101-3794 ╱ 兵事 101-3794 ╱ 卷之十四驛傳 101-3794 ╱ 卷之十五寺觀 101-3794 ╱ 仙釋 101-3794 ╱ 卷之十六橋梁 101-3794 ╱ 食貨志 101-3794 ╱ 卷之十七鄉都 101-3794 ╱ 坊市 101-3794 ╱ 卷之十八户口 101-3794 ╱ 卷之十九地丁 101-3794 ╱ 耗羡 101-3794 ╱ 卷之二十雜税 101-3794 ╱ 卷之二十一鹽法 101-3794 ╱ 卷之二十二海運 101-3794 ╱ 卷之二十三水旱豐饑 101-3794 ╱ 祥孽 101-3794 ╱ 職官志 101-3794 ╱ 卷之二十四前秩 101-3794 ╱ 卷之二十五文秩一 101-3794 ╱ 卷之二十六文秩二 101-3794 ╱ 卷之二十七文秩三 101-3794 ╱ 卷之二十八文秩四 101-3794 ╱ 卷之二十九文秩五 101-3794 ╱ 卷之三十文秩六 101-3794 ╱ 卷之三十一文秩七 101-3794 ╱ 卷之三十二文秩八 101-3794 ╱ 卷之三十三文秩九 101-3794 ╱ 卷之三十四文秩十 101-3794 ╱ 卷之三十五文秩十一 101-3794 ╱ 卷之三十六武秩上 101-3794 ╱ 卷之三十七武秩下 101-3794 ╱ 選舉志 101-3794 ╱ 卷之三十八薦辟 101-3794 ╱ 卷之三十九進士 101-3794 ╱ 卷之四十舉人 101-3794 ╱ 卷之四十一貢生 101-3794 ╱ 卷之四十二恩賜 101-3794 ╱ 卷之四十三文職 101-3794 ╱ 卷之四十四武進士 101-3794 ╱ 卷之四十五武舉 101-3794 ╱ 卷之四十六武職 101-3794 ╱ 卷之四十七封贈 101-3794 ╱ 卷之四十八廕襲 101-3794 ╱ 忠節志 101-3794 ╱ 卷之四十九忠上 101-3794 ╱ 卷之五十忠下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一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二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三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四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五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六 101-3794 ╱ 卷之五十七節七 101-3794 ╱ 卷之五十八節八 101-3794 ╱ 卷之五十九節九 101-3794 ╱ 卷之六十節十 101-3794 ╱ 藝文志 101-3794 ╱ 卷之六十一經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二史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三子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四集部 101-3794 ╱ 增修登州府志 901-1000 ╱ "," 進士副使二  十八年任 王傳 陝西高陵進士副 使二十九年任 周大禮 南直 崑山  進士副使  三十年任 陶大年 浙江會稽進士副使三十四 年任登州添海防道自此始 宋   大武 浙江餘姚進士副 使三十六年任 趙紳 北武淸進士副 使三十九年任    海防道 明嘉靖四十一年設以按察副使領之 駐登州卽以兵巡道署爲公署萬厯四   十八年副使陶朗先崇禎二年副使王廷試各   重修 按布政分司按察分司郡城及各屬皆   有行館郡城又有分   守陪巡館今俱廢 嘉 靖 陳瓚 字玉泉北獻縣進士副使四 十一年任陞南京户部尙書 陸瓚 浙江龍 游進士  副使四十  四年任 隆 慶 温如玉 字孟醕湖廣鄖陽進士由監察御史三年 任時遼陽諸島交匿無賴閒出剽劫登萊 ","69卷 ╱ (清) 方汝翼修 (清) 周悦讓纂 ╱ 清光緒刻本"
35249,山東,煙臺,"(光緒) 增修登州府志",光緒,1875,1908,1812,"增修登州府志目錄 101-3794 ╱ 序文姓氏凢例 101-3794 ╱ 輿圖列在卷前 101-3794 ╱ 疆域志 101-3794 ╱ 卷之一星野 101-3794 ╱ 道里 101-3794 ╱ 卷之二沿革 101-3794 ╱ 卷之三山川 101-3794 ╱ 卷之四古蹟 101-3794 ╱ 卷之五物産 101-3794 ╱ 卷之六風俗 101-3794 ╱ 營建志 101-3794 ╱ 卷之七城池 101-3794 ╱ 卷之八龍亭 101-3794 ╱ 卷之九公署 101-3794 ╱ 倉厫 101-3794 ╱ 卷之十學校 101-3794 ╱ 祀典附 101-3794 ╱ 書 101-3794 ╱ 院試院附 101-3794 ╱ 卷之十一廟壇 101-3794 ╱ 祀典 101-3794 ╱ 卷之十二軍壘 101-3794 ╱ 公所 101-3794 ╱ 卷之十三海防 101-3794 ╱ 兵事 101-3794 ╱ 卷之十四驛傳 101-3794 ╱ 卷之十五寺觀 101-3794 ╱ 仙釋 101-3794 ╱ 卷之十六橋梁 101-3794 ╱ 食貨志 101-3794 ╱ 卷之十七鄉都 101-3794 ╱ 坊市 101-3794 ╱ 卷之十八户口 101-3794 ╱ 卷之十九地丁 101-3794 ╱ 耗羡 101-3794 ╱ 卷之二十雜税 101-3794 ╱ 卷之二十一鹽法 101-3794 ╱ 卷之二十二海運 101-3794 ╱ 卷之二十三水旱豐饑 101-3794 ╱ 祥孽 101-3794 ╱ 職官志 101-3794 ╱ 卷之二十四前秩 101-3794 ╱ 卷之二十五文秩一 101-3794 ╱ 卷之二十六文秩二 101-3794 ╱ 卷之二十七文秩三 101-3794 ╱ 卷之二十八文秩四 101-3794 ╱ 卷之二十九文秩五 101-3794 ╱ 卷之三十文秩六 101-3794 ╱ 卷之三十一文秩七 101-3794 ╱ 卷之三十二文秩八 101-3794 ╱ 卷之三十三文秩九 101-3794 ╱ 卷之三十四文秩十 101-3794 ╱ 卷之三十五文秩十一 101-3794 ╱ 卷之三十六武秩上 101-3794 ╱ 卷之三十七武秩下 101-3794 ╱ 選舉志 101-3794 ╱ 卷之三十八薦辟 101-3794 ╱ 卷之三十九進士 101-3794 ╱ 卷之四十舉人 101-3794 ╱ 卷之四十一貢生 101-3794 ╱ 卷之四十二恩賜 101-3794 ╱ 卷之四十三文職 101-3794 ╱ 卷之四十四武進士 101-3794 ╱ 卷之四十五武舉 101-3794 ╱ 卷之四十六武職 101-3794 ╱ 卷之四十七封贈 101-3794 ╱ 卷之四十八廕襲 101-3794 ╱ 忠節志 101-3794 ╱ 卷之四十九忠上 101-3794 ╱ 卷之五十忠下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一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二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三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四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五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六 101-3794 ╱ 卷之五十七節七 101-3794 ╱ 卷之五十八節八 101-3794 ╱ 卷之五十九節九 101-3794 ╱ 卷之六十節十 101-3794 ╱ 藝文志 101-3794 ╱ 卷之六十一經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二史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三子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四集部 101-3794 ╱ 增修登州府志 1801-1900 ╱ "," 授縣  丞 榮登陛 章邱 敎諭 常兆新 莘縣 訓導 秦永夀 鳳翔縣丞  以上俱  靖海衞  嵗貢 陶贊化 明指揮僉事繼祖子鳳翔通 判江寕同知户部員外朗 呂祚   棻 應選子武寕縣丞 以上俱威海衞恩貢 戚崇進 戊子性孝友苦志 讀書授郃陽知縣  改補雄縣河水壞民田無算崇進築堤捍禦民受  其利行取工部主事監督兩窯提督夏鎮河道  督蕪湖鈔關轉員外郞督理玉泉河道適鑾輿至  問河道源委應對稱 旨擢刑部郞中時有淫僧  姦幼女希漏網崇進獨不畫題立置之法其不阿  如此陞淮安知府卒於官祀鄉賢祠墓在縣北九  十  里 戚從鰓 世光子甲午 以 上俱威海衞拔貢 戚若鰓 金華 經厯 戚景鰓  世光子夀  張訓導 呂祚蕃 應選子范 縣敎諭 吕祚茪 應選子濟南 訓導桃源知  縣   戚永嗣 鄒平鄆 城訓導 孫承 奉化 知縣 陳如垣 夀張 訓導 呂祚 ","69卷 ╱ (清) 方汝翼修 (清) 周悦讓纂 ╱ 清光緒刻本"
35249,山東,煙臺,"(光緒) 增修登州府志",光緒,1875,1908,2274,"增修登州府志目錄 101-3794 ╱ 序文姓氏凢例 101-3794 ╱ 輿圖列在卷前 101-3794 ╱ 疆域志 101-3794 ╱ 卷之一星野 101-3794 ╱ 道里 101-3794 ╱ 卷之二沿革 101-3794 ╱ 卷之三山川 101-3794 ╱ 卷之四古蹟 101-3794 ╱ 卷之五物産 101-3794 ╱ 卷之六風俗 101-3794 ╱ 營建志 101-3794 ╱ 卷之七城池 101-3794 ╱ 卷之八龍亭 101-3794 ╱ 卷之九公署 101-3794 ╱ 倉厫 101-3794 ╱ 卷之十學校 101-3794 ╱ 祀典附 101-3794 ╱ 書 101-3794 ╱ 院試院附 101-3794 ╱ 卷之十一廟壇 101-3794 ╱ 祀典 101-3794 ╱ 卷之十二軍壘 101-3794 ╱ 公所 101-3794 ╱ 卷之十三海防 101-3794 ╱ 兵事 101-3794 ╱ 卷之十四驛傳 101-3794 ╱ 卷之十五寺觀 101-3794 ╱ 仙釋 101-3794 ╱ 卷之十六橋梁 101-3794 ╱ 食貨志 101-3794 ╱ 卷之十七鄉都 101-3794 ╱ 坊市 101-3794 ╱ 卷之十八户口 101-3794 ╱ 卷之十九地丁 101-3794 ╱ 耗羡 101-3794 ╱ 卷之二十雜税 101-3794 ╱ 卷之二十一鹽法 101-3794 ╱ 卷之二十二海運 101-3794 ╱ 卷之二十三水旱豐饑 101-3794 ╱ 祥孽 101-3794 ╱ 職官志 101-3794 ╱ 卷之二十四前秩 101-3794 ╱ 卷之二十五文秩一 101-3794 ╱ 卷之二十六文秩二 101-3794 ╱ 卷之二十七文秩三 101-3794 ╱ 卷之二十八文秩四 101-3794 ╱ 卷之二十九文秩五 101-3794 ╱ 卷之三十文秩六 101-3794 ╱ 卷之三十一文秩七 101-3794 ╱ 卷之三十二文秩八 101-3794 ╱ 卷之三十三文秩九 101-3794 ╱ 卷之三十四文秩十 101-3794 ╱ 卷之三十五文秩十一 101-3794 ╱ 卷之三十六武秩上 101-3794 ╱ 卷之三十七武秩下 101-3794 ╱ 選舉志 101-3794 ╱ 卷之三十八薦辟 101-3794 ╱ 卷之三十九進士 101-3794 ╱ 卷之四十舉人 101-3794 ╱ 卷之四十一貢生 101-3794 ╱ 卷之四十二恩賜 101-3794 ╱ 卷之四十三文職 101-3794 ╱ 卷之四十四武進士 101-3794 ╱ 卷之四十五武舉 101-3794 ╱ 卷之四十六武職 101-3794 ╱ 卷之四十七封贈 101-3794 ╱ 卷之四十八廕襲 101-3794 ╱ 忠節志 101-3794 ╱ 卷之四十九忠上 101-3794 ╱ 卷之五十忠下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一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二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三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四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五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六 101-3794 ╱ 卷之五十七節七 101-3794 ╱ 卷之五十八節八 101-3794 ╱ 卷之五十九節九 101-3794 ╱ 卷之六十節十 101-3794 ╱ 藝文志 101-3794 ╱ 卷之六十一經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二史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三子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四集部 101-3794 ╱ 增修登州府志 2201-2300 ╱ ","  李兆琨 于宗會 隋 搏 呂元允 呂元藻   呂元福 呂志恭 呂未漢 呂碩文 呂元富   呂元明 李 傳 李 諰 隋貞泰 吳家同   李欽章 吳成源 吳本中 左履和 左恩和   姜士昌 姜士所 左舊明 姜慶雲 呂允治   呂 岷 張玉泉 王見中 王 和 潘福淸    孫人淸 孫 寅 孫龍紳 孫人成 孫志仁   孫志義 孫志智 孫大歲 孫人謙 孫廷海   孫廷髙 孫守中 倪太康 孫曰淸 髙克恭 ","69卷 ╱ (清) 方汝翼修 (清) 周悦讓纂 ╱ 清光緒刻本"
35249,山東,煙臺,"(光緒) 增修登州府志",光緒,1875,1908,3521,"增修登州府志目錄 101-3794 ╱ 序文姓氏凢例 101-3794 ╱ 輿圖列在卷前 101-3794 ╱ 疆域志 101-3794 ╱ 卷之一星野 101-3794 ╱ 道里 101-3794 ╱ 卷之二沿革 101-3794 ╱ 卷之三山川 101-3794 ╱ 卷之四古蹟 101-3794 ╱ 卷之五物産 101-3794 ╱ 卷之六風俗 101-3794 ╱ 營建志 101-3794 ╱ 卷之七城池 101-3794 ╱ 卷之八龍亭 101-3794 ╱ 卷之九公署 101-3794 ╱ 倉厫 101-3794 ╱ 卷之十學校 101-3794 ╱ 祀典附 101-3794 ╱ 書 101-3794 ╱ 院試院附 101-3794 ╱ 卷之十一廟壇 101-3794 ╱ 祀典 101-3794 ╱ 卷之十二軍壘 101-3794 ╱ 公所 101-3794 ╱ 卷之十三海防 101-3794 ╱ 兵事 101-3794 ╱ 卷之十四驛傳 101-3794 ╱ 卷之十五寺觀 101-3794 ╱ 仙釋 101-3794 ╱ 卷之十六橋梁 101-3794 ╱ 食貨志 101-3794 ╱ 卷之十七鄉都 101-3794 ╱ 坊市 101-3794 ╱ 卷之十八户口 101-3794 ╱ 卷之十九地丁 101-3794 ╱ 耗羡 101-3794 ╱ 卷之二十雜税 101-3794 ╱ 卷之二十一鹽法 101-3794 ╱ 卷之二十二海運 101-3794 ╱ 卷之二十三水旱豐饑 101-3794 ╱ 祥孽 101-3794 ╱ 職官志 101-3794 ╱ 卷之二十四前秩 101-3794 ╱ 卷之二十五文秩一 101-3794 ╱ 卷之二十六文秩二 101-3794 ╱ 卷之二十七文秩三 101-3794 ╱ 卷之二十八文秩四 101-3794 ╱ 卷之二十九文秩五 101-3794 ╱ 卷之三十文秩六 101-3794 ╱ 卷之三十一文秩七 101-3794 ╱ 卷之三十二文秩八 101-3794 ╱ 卷之三十三文秩九 101-3794 ╱ 卷之三十四文秩十 101-3794 ╱ 卷之三十五文秩十一 101-3794 ╱ 卷之三十六武秩上 101-3794 ╱ 卷之三十七武秩下 101-3794 ╱ 選舉志 101-3794 ╱ 卷之三十八薦辟 101-3794 ╱ 卷之三十九進士 101-3794 ╱ 卷之四十舉人 101-3794 ╱ 卷之四十一貢生 101-3794 ╱ 卷之四十二恩賜 101-3794 ╱ 卷之四十三文職 101-3794 ╱ 卷之四十四武進士 101-3794 ╱ 卷之四十五武舉 101-3794 ╱ 卷之四十六武職 101-3794 ╱ 卷之四十七封贈 101-3794 ╱ 卷之四十八廕襲 101-3794 ╱ 忠節志 101-3794 ╱ 卷之四十九忠上 101-3794 ╱ 卷之五十忠下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一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二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三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四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五 101-3794 ╱ 卷之五十一節六 101-3794 ╱ 卷之五十七節七 101-3794 ╱ 卷之五十八節八 101-3794 ╱ 卷之五十九節九 101-3794 ╱ 卷之六十節十 101-3794 ╱ 藝文志 101-3794 ╱ 卷之六十一經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二史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三子部 101-3794 ╱ 卷之六十四集部 101-3794 ╱ 增修登州府志 3501-3600 ╱ ","  承祖字繩武諸生七言長歌詠悔道人畫馬及指   墨松鷹二首有唐人風其他多失於蹇頓 煨芋巖居詩集二十卷   福山王善寶著 已 見   始乾隆癸未終嘉慶癸酉卷各别署蓋自其年二   十至七十時所作也語皆雅潔遊盤山諸詩能兼   韻力其古文序事詳明而不傷猥并 四香閣詩集五卷     福山王餘芊著   餘芊字玉泉善寶子此本自己亥至丁未每卷爲   一集曰山中吟續吟松霞廣川定武其第餘英爲 ","69卷 ╱ (清) 方汝翼修 (清) 周悦讓纂 ╱ 清光緒刻本"
35250,浙江,金華,"(光緒) 永康縣志",光緒,1875,1908,687,"卷十三 678-705 ╱ 藝文 678-705 ╱ ","畫舸乘風入永康疏花緣岸一溪長山淘麥浪青重曡雲釁魚鱗白渺茫王事有程行作 吏勝游無侶夢還鄉直輸漁父蘆汀畔斗酒渾家醉野航    登靈巖同諸君飮洞中                  吳安國 危巒千仞白雲隈玉洞淩空積翠開怪石卻愁羊化去野花誰遣鹿啣來題詩顧我憐芳 草載酒勞君掃綠苔解使山靈容吏隱可令猿鶴莫相猜    憶上封古刹                      徐可期 古寺由來莫記年碧波翠岫兩依然輕陰淡淡描秋色落照溶溶雜野煙谷鳥倦棲三徑 地禪鐘夢入五更天小山招隱知何日暫爾潛踪到法筵    讀沈休文泛永康江詩因賦                黃一鶚 八詠曾傳沈隱侯誰知乘興此拏舟題詩人去風流在鼓枻聲遲岸影留水鳥拂波追錦 纜機舂盡日搗寒洲長干髣髴聞桑語欲挽飛湍抵上遊    詠天桃                        樓惟駟 自來不惜買花錢倩植花枝灼灼鮮色醉龍門三月雨光瑩仙棹一溪煙杏林紅已春爭 麗柳浪青纔火欲然獨向閒庭移雅步堪誰秉燭續新編    遊玉泉 雨霽攜朋京郭西舒徐款轡問招提危亭挂嶺斜川窅老洞橫天曲徑迷柳岸蟬聲流四 野蓮河水鳥憩長堤暮雲急促酣歌客乘興歸來縱馬嘶 ","16卷 ╱ (清) 李汝爲修 (清) 潘樹棠纂 ╱ 民國二十一年石印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202,"卷之二 164-370 ╱ 山川 164-286 ╱ ","  如君幾長干湖水邊西湖秀不了復愛白沙泉坐   覺輕颷迥歸携皓月圓結茅借爾飲不教向人傳 顧    樸詩 白沙泉好經何處杖底秋濤問老僧芳草暗沾 吳雨足衆山皆應楚雲蒸玉壺高映千巖雪丹   井眞開十月冰我倚春風   閒抱膝此中却羡酒如澠 仙姑山 在棲霞嶺西有東 山衖北連西溪又   有桃花衖   乾濕水洞 青芝塢 在仙姑山西有五色土雜銀星者 嘗産青芝故名前為佛牙塢有吕   公池咸淳志云南渡後繞湖皆   市㕓故塢内有石板巷之名 玉泉 在青芝塢淨 空院中今 上御題清漣寺相傳南齊建元中僧曇超於此說法龍王   來聽為之出泉今龍池前方池深不盈丈瑩潔如玉   異魚數百游泳其中此泉可漑田千頃淳祐中趙與   懲甃為二池嘉靖間郡守陳仕賢為亭其上傍有綠   水小池投以白粉即綠寺後   有細雨泉舊邑志云即此也 唐白居易詩 湛湛玉泉 色悠悠浮   雲身閒心對定水清淨兩無塵手把青笻   杖頭帶白綸巾興盡下山去知我是誰人 宋周紫芝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237,"卷之二 164-370 ╱ 山川 164-286 ╱ ","  辨才門夜半清語殆非人間世今留題中寫澗谷經   行登危憇絕之境衝烟破暝之態溪潺林影斷續隱   □雖善畫不能及題識猶爾况記乎雖然微元公好   古博雅則斯記未必遇雖遇未必□赫然在人目余   幸記之遇顯之速也于   是借石咫書其顚末 蘇軾詩 先生魯諸儒飲食清 不溽空腸出秀句吟   嚼五味足華堂鬧絲管眸子漲春淥先生絕走避面   冷毒在腹歸來煑瓠葉弟子歌旱聲淫及靈臺中   有麀鹿伏功名一走兔何用千人遂故應容我輩清   坐時閉目高亭石排衙木杪桂飛屋我來無時節客   亦不待速似聞雪髯叟西嶺訪遺躅朝陽入潭洞金   碧涵冰玉泉扉夜不扄雲袂本無幅慈皇付寶偈神   侣得幽讀訥庵有老人宴坐天魔哭時來獻纓絡法   供燈相續吾儕詩酒汙欲往無乃觸齋厨費晨炊車   騎滿山谷願聞第一義鉢飯非   所欲便投切雲冠子幼好奇服 樓鑰詩 路入風篁上 翠微老龍蟠   井西山圍水眞綠凈不可唾魚若空行無所依勝處   雖多終莫及舊遊誰在事皆非祗今匏繫何由到徒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325,"卷之二 164-370 ╱ 山川 286-370 ╱ ","  飛飄芳亭深杳傳金貂一笑嫣然輕百綃驩娛未了   日晷短城鼓咿咿續復斷鳴鞭夜月入雞關碧山皎   皎水   潺潺 鄧林詩 高價租船作勝遊窮逋那敢鬬風流 西湖多少閒春水不洗中原百二州 葛    起耕詩 十里平湖浸曉光玉鸞飛舞鏡中央 也知青女催梳掠淡拂鉛華試靚粧 陳鑒之    詩 過雨長堤葱翠濕小橋人靜支笻立 一縷竿頭顫霜鯽風動青蒲見蓑笠 陳允平詩 流 水   斷橋邊笙歌擁畫船日酣花半醉春困柳三眠策   杖登雲洞觀漁上玉泉鳳城歸去晚山鎻萬重烟 徐    集孫詩 小艇撑過第一橋酌泉橋下擲詩瓢來遊道 院分荷供擬拉吟僧遣鶴招暮靄直從漁笛   起月華高過塔燈遙且于靜   處偷清福宦海驚人湧似潮 胡仲參詩 載酒湖邊買 小舟水光山   色解人愁短籬寂寂菊花晚兩岸蕭蕭楊柳秋落日   波邊收戲鼓莫烟林外出歌樓倚闌長嘯西風裏驚   起前汀   □白鷗 金朝任詢詩 西湖環武林澄澄大圓鏡仰看 湖上寺即是鏡中影湖光與天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337,"卷之二 164-370 ╱ 山川 286-370 ╱ ","  舊邑志以跨虹橋   為第一橋誤也 宋陳起詩 賣花聲裏憑闌處沽酒 樓前對雨時景物如初   情自老夕陽   波上燕差池   楊公堤 俗稱裏六橋明知府事楊孟瑛開湖時築與蘓 堤相對北三橋宋時已有楊公所築南三橋耳   其橋自   北而南   環碧橋 第一橋玉泉之水 經此西達耿家埠   流金橋 第二橋金沙灘之 水經此西通麯院   卧龍橋 第三橋西 達茅家埠   隱秀橋 第四橋堤屈曲達丁 家山西通花家山   景行橋 第五橋西 孤零漬水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348,"卷之二 164-370 ╱ 山川 286-370 ╱ ","  蟾影瀉寒秋看冷沁鮫眠清宜免浴皓彩□□□舟   泛天鏡裏遡流光澄碧浸明眸棲覽空驚碧草素鱗   遠避金鈎 臨深萬象涵秋懷渺渺水悠悠念漢臯   遺佩湘波步□空思仙遊風收翠□乍啟度飛星倒   影入芳洲瑶瑟誰彈   古怨渚宫夜舞潜虬 王洧詩 蘓堤春曉 孤山落月 趁疏鐘畫舫參差柳岸   風残夢初醒人未起金雅飛上五雲東 雙挿雲   浮圖對立曉崔嵬積翠浮空霽靄迷試向鳳皇山上   望天高天近北烟低 柳浪聞鶯 如簧巧囀最高   枝苑柳青歸萬縷絲玉輦不來春又老聲聲訴與落   花知 花港觀魚 斷惟餘舊姓傅倚蘭投餌說   當年沙鷗曾見園興廢近日遊人又玉泉 曲院風   荷 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雲錦晩凉天愛渠香陣   遣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 平湖秋月 萬頃寒光   此夕鋪冰輪行處片雲無鷲峰遥度西風冷桂子紛   紛點玉壺 三潭映月 塔邊分占宿湖船寶鑒開   奩水底天横笛叫雲何處起波心驚覺老龍眠 雷   峰西照 塔影初收目色昏隔墻人語近甘園南山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352,"卷之二 164-370 ╱ 山川 286-370 ╱ ","  凉醒酒面六銖衣薄停紈扇 三潬映月 秋盡寒   潭澄見底玉色蟾蜍飛入清冷水睡熟驪龍呼不起   領珠光照米壺裏 宴賞此時能有幾遥噫司歡今   夜人千里試問龍淵深幾許騎鯨欲共姮娥語 雷   峰西照 古塔斜陽紅欲暝西崦人家半在桑棆景   水映殘霞如濯錦烟籠佛國非凡境 十里畫船歸   欲盡漁唱菱歌别是湖中景待月有人樓上等珠簾   半捲闌重凭 南屏晚鐘 翠巘深深深幾許佛陶   華鐘鯨吼西風裏回首南莊行樂地瞑烟隔斷青蓮   宇 宴飲芳園人散去金鑰嚴城次第催將閉一望   長橋燈火起絳紗影裏聯歸騎 斷橋殘雪 快雪   時晴寒尚沍玉屑銀沙紛滿西湖路一道垂虹如約   索裙腰草色非前度 斷玦遺環愁日暮想像凌波   羅蔑應難步欲探梅花無處所山童指點逋仙墓    瞿佑詞 摸魚兒蘓堤春曉 望西湖柳烟花霧樓臺 非遠非近蘓堤十里籠春曉山色空濛難認   風漸順忽聽得鳴榔驚起沙鷗陣瑶階露潤把繡莫   微搴紗窗半啟未審甚時分 憑欄處水影初浮目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743,"卷之七 701-747 ╱ 風俗 701-747 ╱ "," 江畔開素壁聯題分韻句紅爐廵飲暖□杯水鋪湖水  銀為面風捲汀沙玉作堆絆惹舞人春艷曳勾留醉客  夜徘徊偷將虛白堂前鶴失却樟亭驛後  梅别有故情偏憶得曾經窮苦照書來 梅堯臣詩 雪 後  西湖宴集 潭心不凍處雁騖自相依積雪正無際因  風忽起飛初驚如避弋復下信忘機偶得從公飮書  此景  歸 林逋詩 西湖舟中值雪 浩蕩彌空濶霏霏接水 濆舟移忽自却山近未全分凍軫閒清泛  温鑪擁薄薰悠然詠  招隱何許疑離群 莫璠詞 斷橋殘雪 快雪時晴寒 尙沍玉屑銀沙紛滿湖南  路一道垂虹如約素裙腰草色非前度 斷玦遺環愁  日暮想像凌波羅襪應難步欲探梅花無處所山童指  㸃逋  仙墓 瞿宗吉詞 西湖景冬日轉清奇賞雪樓㙜評酒 價觀梅園圃定春期共醉太平時   郡志陳善曰昔子貢觀蜡以為狂而夫子曉之以百日   之勞一日之澤則知宴飮遨遊之事先王因民俗而不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1227,"卷之十三 1114-1245 ╱ 祠廟 1117-1245 ╱ ","  阮公祠 在武林門外祀明都御史阮鶚扁 額忠定隆慶六年建李春坊記   甘公祠 在虎林書院之陽祀明浙江廵撫甘仕价號紫 亭江西信豐人有惠政萬歷三十七年書祠祀   以郡紳   陳善配   姚公祠 舊名德馨祠在吳山城隍廟 東祀郡守姚之蘭今在孤山   陳忠肅公祠 在葛 嶺   邵弘毅先生祠 在玉泉山後徙靈鷲山祀明員外郎邵 經邦萬歷初建 國朝康熙辛酉五世   孫錫蔭更建祠于   湖西之濱並有像               趙士麟詩 自古摧言者 翻成言者名   先生今不朽   名共聖湖成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1281,"卷之十四 1245-1345 ╱ 寺觀 1245-1345 ╱ ","  靈峰寺 在青芝塢舊名鷲峰院吳越王建相傳裴休墓 院明萬歷初寺廢僧徙邑人左方伯陳善□□   贖之迎僧   通慧以守 宋蘇軾詩 靈峰山上寶陀寺白髮東坡乂 到來前世德雲今是我依稀猶   記妙   高臺 許應元詩 空門傳不二令節届重陽看取蓮花 淨無煩菊藥芳沙虛喧候雁露冷咽   重螿幽賞豈終   已請看山月光   玉泉寺 舊名淨空院南齊僧曇超說法龍王來聽撫掌 出泉建龍王祠晉天福三年建淨空院於泉左   宋理宗書玉泉淨空院額内有細雨泉觀音殿歲久   寺圯明萬歷間邑令聶心湯復之為署晴空細雨額   康熙四十二年 駕幸玉泉寺僧等恭迎有 詔命書寫親見如來四字以進隨賜 御書清漣寺額及金剛經一部大士像一尊 明王世貞詩   寺古碑殘不記年清池媚景且流連金鱗貫愛初斜   日玉乳長涵太古天投餌聚時霞作片避人深處月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1282,"卷之十四 1245-1345 ╱ 寺觀 1245-1345 ╱ ","  初弦還將吾樂同魚   樂三復莊生濠上篇  國朝張遂辰詩 兩山富丘壑 玉泉最清深   草間流四出澗聲喧滿林開殿直平曠循徑無   水竹自蕭冷方春亦凄陰池中多文魚碧藻相與沉   疏點忽灑面時驚細雨侵每來坐忘返   茗椀常獨斟颯爾松風至蒼蒼暮色臨 王緯詩 曲沼 澄澄   似鏡懸山門 御筆耀清漣紋生水面千絲碧影動游鱗五色鮮淨比禪   心堪寫照遠涵 聖澤自無邊濃陰滿院輕颸度凉意還看細雨泉   鳳林寺 俗名喜鵲寺唐長慶初禪師圓修居此四十餘 年棲息松上有鵲搆巢其旁人遂呼為鳥窠禪   師白樂天常往參之骨塔存焉寺後燬   明宣德間僧如月重建勅名鳳林寺 釋來復詩 寶 網   金幢變劫灰瞿曇寺裏盡蒿萊烏   窠無樹山夔泣不見談禪太傅來   馮瑙寺 舊在孤山名寶勝院開運三年吳越王建宋 治平二年改賜是額紹興二十二年徙建今處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1343,"卷之十四 1245-1345 ╱ 寺觀 1245-1345 ╱ ","  寂寧精舍 在青平山之陽一名寂寧菴前江後湖下臨 城堞近接紫陽遥連十廟苕溪隱士陳元吳   所十築也元英字君仲幼年慕道禮斗習金□□□   之道符籙濟人祈晴禱雨驅邪治房頗多靈驗以文   昌斗科行于世遂屍解而去其地   為杭人禮斗之所曰寂寧精舍    論曰二氏之教不士不氓方袍員冠舍其父母家室    而以法嗣為子孫其飮食居處猶吾民也有土田而    賦稅亦吾民也乃上可交於王公下可等於農圃於    是氏號分而倫類别焉我 皇上欽崇佛教鷲嶺南屏雲棲玉泉諸刹 駕多親幸或賜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1362,"卷之十五 1345-1400 ╱ 丘墓 1345-1400 ╱ ","  輔文侯牛臯墓 在劍門關畔臯汝州魯山人為武穆部 將累立戰功轉寧國軍承宣使部統制   田師中大會諸將臯遇毒亟歸語所親曰臯年六十   官至侍從即死無恨所恨者南北通和不以馬革裹   屍顧死牗下耳遂卒或云秦檜使   師中毒之景定初追封輔文侯   御史毛子俊墓 在西山玉泉子俊汴人扈高宗蹕南來 為人忠義慷慨嘗上書言事與秦檜忤   罷官殁   葬於此   高菊澗墓 在西湖孤山 後談家山   淳固先生宋斌墓 在舊資福寺之右斌袁州分宜人弱 冠師朱熹確守師說演釋窮究至老   不懈號庸齋卒年八   十謚淳固先生   施梅川墓 在虎頭巖施名岳吳人能詞精於□呂陽守 齋植梅作宇以葬薛□飈為志李□房書周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1364,"卷之十五 1345-1400 ╱ 丘墓 1345-1400 ╱ ","  樞密院正將呂思恭墓 在履恭南鄉積慶 山□横誌其墓   少師葉仲愈墓 在大慈 鄉赤山   蘇和墓 在中竺和錢塘人□閔收 書子瞻題曰錢塘書藏   施孟川墓 在定 業院   柴士宗墓 在玉泉寺西北士宗本汴人高宗建炎年間 兄弟二人扈蹕南渡一為學士一為校尉士   宗卜居於杭卒葬玉泉為武林柴氏之始祖五百餘   年子孫繁稱為名家世代既遠士宗未審何官惜   故僅存   其名   郭時義墓 在靈隱山建炎間時義以母馮氏應召醫孟 太后疾愈封安國夫人欽賜趙姓并坟山遂   為邑   名醫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1366,"卷之十五 1345-1400 ╱ 丘墓 1345-1400 ╱ ","   善詩 詩窮八十年江海正凄然玉塵風生頰青山雪 滿顛門增張藉俊墓表孟郊賢出處人皆識哀   謌徹   九泉   處士仇遠墓 在棲 霞嶺 元張翥詩 前輩飄零盡南陽有古阡 詩應傳四海酒不到黄泉   槐國眞成夢桃園亦見仙   松恨一掬淚慘淡墮風烟   行省員外郎張光弼墓 在棲霞嶺光弼嘗曰吾死得埋 骨西湖題曰詩人張員外墓足   矣比卒竟如其言光弼仕元為行省左司員外郎罷   官居花市遨遊湖山屢月不返有詩名所著有左司   集      江浙儒學提舉葉廣居墓 在赤 山   處士鄭德俊墓 在玉泉山 碧梧原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1371,"卷之十五 1345-1400 ╱ 丘墓 1345-1400 ╱ ","  副都御史吳誠墓 在五子嶺成化 二十三年諭葬   贈禮部侍郎翰林學士王獻墓 在玉岑山下成化二十 三年諭葬遣官營墓   南京刑部郎中項麒墓 在馬婆 嶺下   毛竹軒墓 在西山 玉泉傍   兵部左侍郎何琮墓 在方家峪宏 治二年諭葬   都御史李昂墓 在風篁 嶺下   贈禮部尙書汪諧墓 在龍井宏治十二年諭葬子 太常卿舉祔嘉靖六年諭葬   都御史錢鉞墓 在佛 牙塢   南京刑部右侍郎沈銳墓 在龍 井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1373,"卷之十五 1345-1400 ╱ 丘墓 1345-1400 ╱ ","  應天府尹陳良器墓 在甘 溪   副都御史錢宏墓 在玉泉 寺之右   太子太保兵部尙書贈少保謚端敏胡世寧墓 在五雲 山崗嘉   靖十年諭葬歲久荒圯萬歷三   十五年令聶心湯修葺為之碑 明聶心湯碑 略曰胡 端敏公   以忠謀遠慮銷國家外内訌憂金甌大業至今賴   之直與忠烈又成比烈曾木數十年而廟庭大折松   檟不保隴原十畝僅存封鬣祠字數椽悉為鬻貨蓋   匪躳者不遑䘏其後而憑弔者能無惻於心是邦三   事大夫痛忠魂於宿草嘉揚勵之素衷合謀修葺醵   金百餘於司事而嚮來收買祠宇者亦義輸百金   餘乃僝工食役糞蕪剪荆建崇墉   而搆堂春秋祀事因條於石   大理卿陳珂墓 在龍井嘉靖 十一年諭葬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1386,"卷之十五 1345-1400 ╱ 丘墓 1345-1400 ╱ ","  孝廉沈堯章墓 在龍 井   户部侍郎嚴沆墓 在西 山   處士沈緯墓 在方 家峪   明經章士斐墓 在青龍山葬後二十年 其子更置金心頂餘地   處士王一奇墓 在鷄籠山奇淳謹 不苟常周人急難   中書舍人吳潮墓 在鳳皇山北 觀音洞之右   處士陳祚明墓 在西溪 鮮于山   贈按察司僉事高咸臨墓 在玉泉山事載忠節 傳子鳯采鳯盤俱袝      處士秦銓墓 在桃源 嶺之麓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1391,"卷之十五 1345-1400 ╱ 丘墓 1345-1400 ╱ ","  吳越孫妃墓 在石人 嶺下   吳越仰妃墓 在小 麥嶺   明   五節婦墓 在西山玉泉傍葬陳氏許氏童氏孫氏查 氏一門四世苦貞完節人稱毛氏五節 國朝   二賢婦墓 在西溪荆山葬孫氏張氏二氏俱名家女先 後為姚樹齋婦均有淑德能相夫教子有敬   姜之遺風焉里閭   稱姚氏二賢婦   孫秀姑墓 在東 山衖  舊志載蘓小小墓今削之吳焯日諸志載蘇小小墓於  孤山或云江干皆非也考吳地記蘇小墓在嘉興縣西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1723,"卷之二十四 1719-1757 ╱ 武功 1719-1757 ╱ ","  進思鎻其門矯儞王命傳位於宏俶而遷宏倧於衣   錦軍宏俶遣温將親兵衛之潜戒之曰□有非常處   分皆非吾意兩以死拒之可也進思請殺廢王宏倧   宏俶不許進思詐以王命令温害之温曰㒒受命衛   王不聞殺王無已必請而後可進思意沮乃夜令二   人挾刀踰垣而入宏倧闈户大呼温聞之意率衆入   立斃之庭中入告宏俶宏俶大驚曰全吾兄者汝之   力也進思内憂罹疽發背死宏倧由是獲全温累官   睦州刺史   卒謚正獻   鮑君福 字慶臣為錢氏相賜田於玉泉寺側今所稱䰿 家田是也性淳厚有□氣從軍以驍果稱初從   劉漢宏繼歸錢鏐累從征伐有功能馬上輪雙劍入   陣望之如飛電為衢州應援指揮使屬刺史陳章叛   乃以淮帥命辟為郡職君福力拒不納伺守者醉奔   歸尋刺衢州淮將周本守信州屢侵其境貞明四年   君福從錢球攻信州斬其將吕師造擒偏將馮敏等   本僅以身免元瓘領節辟為副使尋奏授刺史保順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1774,"卷之二十五 1757-1821 ╱ 隱逸 1757-1821 ╱ ","  善卷堂集行世單行側注絕去俳偶之迹尤善談論   長筵廣坐中吐佳言如玉屑風流文采奕奕動人同   學諸生先後□高第去繁弨泊如也或勸之就試輒   不應學使者張安茂廉知之檄有司令與殉節陳公   潛夫子曾篁俱來繁弨上書陳情卒不赴曾篁亦辭   不至曾篁年七歲父母俱沈淵死叔父祚明以教以   育至於成人能讀書承先人志隱於岐黄   間平生不喜見要人垂老閉户食貧以殁   丁文䇿 字叔范號固菴學者稱為江樵先生文策束髮 讀書為文另闢堂奧於是同郡陸圻圻弟堦應   撝謙張右民葉大緯朱東觀柴紹炳陳廷會虞汝翼   等創立壇坫天下翕然宗之名登樓已而謝浮名自   號布衣奉其母偕隱於河渚當事聞其才屢辟召不   就教授生徒又以醫者人命所寄乃自黄帝岐伯詰   難以及長沙河間下至丹溪立膏肯堂所補救悉穿   穴而研究之試輒應手愈兩應督撫之聘纂修通志   及府志制府宴諸君於貢院酒半酣命吏公詩文䇿   信筆酬答竟老布衣為獨行遺民卒年八□有一□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2088,"卷之三十一 2075-2105 ╱ 金石 2075-2105 ╱ ","   佛閣記 陳宜 中  見廉堂記 馮夢得在 中和堂前  白公竹閣記   鄭清   之  講易堂記 一葛立方 一應□  功徳坊記 錢康 潤  南    園記 陸 游  閲古泉記 陸 游  西湖放生池記 王 隨  放生    池德生堂記 高文 虎  放生池戒烹宰詔 守臣趙與 記其下    六和塔記 曹 勛  臨安府學記 楊 俌  臨安府增學田記   周端   朝  錢塘縣學記 吳 泳  胥山廟英衛閣記 趙與 瓘    玉泉净空院記 周 棟  普向院記 王希 吕  靈衛廟記 一 鄭   子文一   彭一飛  報恩光孝寺記 即浄慈 程珌  報恩五百羅漢    記 曹 勛  祖山寺記 林希 逸  保壽院記 趙汝 琰  法相院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2222,"卷之三十三 2151-2359 ╱ 古蹟 2151-2311 ╱ ","  甘露泉 在甘 露寺   戒定巖 虎跑泉 唐元和中性空禪師棲禪於此二虎 跑地得泉甚甘與老龍井玉泉郭井   吳山□並稱   武林□水 白乳泉 擎鉢峰 來杖橋 炊香閣     滴翠軒 東坡 題 含暉亭 引道松 舞壑藤 明宋    濂虎跑泉銘 虎跑泉在杭之南山大慈定慧禪院距 城十里而近唐元和十四年性空大師   來遊慈山樂其靈氣鬱盤□禪其中尋以無木將他   之忽□□跪而告□□師之來我等徼惠者甚大奈   何棄□南岳童子□當遣二虎來移師無憂也翌日   果見二虎跑山出泉甘冽異常大師因留建立伽藍   □文忠公守杭為之賦詩有虎移泉眼趁行脚之句   蓋□實也師名寰中□阪盧氏子得法于百丈海一   時□□如雨泉願臨濟元趙洲諗巖頭□雪蜂存無   □□□□□□□□□道要則其德服鬼神彰□□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2244,"卷之三十三 2151-2359 ╱ 古蹟 2151-2311 ╱ 古蹟 2225-2311 ╱ ","  葯洲園 宋廖瑩中 别墅也 花香亭 竹色亭 太平相在世堂    綵愛堂 君子軒 習悅軒   青芝塢青芝 玉泉亭 鮑家泉 吳鼎重建玉泉亭    記 玉泉出青芝塢自南齊僧曇超發之唐白居易守 杭日嘗游而樂焉其詩云湛湛玉泉色悠悠浮雲   身是也五代天福中建净空院至宋時盛穆陵為書   玉泉净空之院取金銀玳瑁諸色魚充牣之元季毁   于兵明宣德中縣官就泉造稍葺僧寺泉上祠龍   王卓亭于泉之陽更百年亭圯魚為好事者取去獨   泉瑩潔如故大旱不涸溉浸所及畝率收一鍾故玉   泉傍近地號沃野無凶年嘉靖二十一年夏六月不   雨太守陳侯有事于山川循行阡陌間憇兹亭覘泉   胍問遺事顧亭陋甚嘆曰泉之利用矣亭豈為遊   觀設哉僧以新亭請乃□其址搆亭四楹前延為□   凡深二丈有八尺廣三十六尺臨泉為檻左右為□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2245,"卷之三十三 2151-2359 ╱ 古蹟 2151-2311 ╱ 古蹟 2225-2311 ╱ ","  户外側室以故亭為之地若闢而加勝水若泠□如   清遊魚洋洋實粟被野人士來觀者舉欣欣然慶斯   亭之有遭也余惟宋季偏安昧春秋之戒蕞爾一壑   揭龍章而侈峻宇其臺榭陂池之盛稱是今悉離離   禾黍矣此由肆一己之樂不為萬姓後世慮者也賢   者為政寄情山水其餘風遺澤能使後人撫跡增想   若叔子峴山山簡習池樂天西湖永叔醉翁亭氏到   于今思之此皆先成乎民而因以為樂者也陳侯以   寛有容之德勤宣上美湛恩汪洋洽于田里既三   載矣乃興斯亭林壑蟲魚隱有喜氣而况沐浴膏澤   之民能無樂其樂乎   陳侯名仕賢福清人 張萬言二泉記 玉泉寺帀地皆 泉穴也玉潭中   穴大如甌星布潭底殿後小沼穴紬而密率泛漚如   粟散漫泉面儼然細雨淅淅然天陰尤現游人或誤   為雨徹榼而走既知為漚為失笑亦可矣舊為中貴   浸果羞之所為所狼籍狎玩冺其美而弗齒于時良   可惜也距是三里許為茅家埠有方泉俗名觀音泉   深廣僅數尺淵魚澄冽泛澹靡息味尤甘美當亢旱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2447,"卷之三十四 2359-2473 ╱ 藝文 2359-2473 ╱ ","  静可以藏修唐有僧居之亦不成果而去山之有   上下氶福寺相鄰天聖薦福寺相對又西過□定菴   靈隱高僧塔院至石人嶺嶺西溪復轉北山路過曰   樂橋沿澗而東經神霄雷院北過桃源路通法華山   嶺之南有青芝佛牙二塢秦亭靈玉泉三寺王泉   之水溢出溉田膏澗數里大旱不竭為一方之民利   由玉泉路轉東山至棲霞嶺上有紫雲洞嶺之北有   黄龍潭嶺之南有宋中典名將岳鄂武穆王精忠廟   宰木蒼蒼春秋祀享千載不磨廟之東新創鳳林寺   舊有永壽寺毛妃墳在焉葛嶺之間有四聖觀東有   瑪瑙寶雲智果三寺寶雲中有葛洪初陽臺智果中   有道潛參寥泉葛嶺之首有保俶塔寺名崇壽樓閣   憑空軒來月金碧相輝於湖上勝有葛翁□□事   蹟為此山之偉觀也後有巾子如巾又有石□□   如瓶塔之下有水月園南有大佛頭相傳以為□□   纜船石今僧家改為佛像面臨湖際寺名大佛此□   古蹟之一路有過街塔今廢東有德生堂碑存此即   宋時放生處也西有總宜堂張侍御園扁皆御書亦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2507,"卷之三十五 2473-2547 ╱ 藝文 2473-2547 ╱ ","  千里目頻囬孝子百年心□□   □寺黄昏後更碍鐘聲出遠林 九里雲松 曾向林□ 搆小窻□   看蒼翠擁旌幢雄聲絕似聞三峽秀色何須攬九江   自與竹梅諧舊約不隨荷桂人新腔試觀樹杪悠揚   處疑是盤   空白鶴雙 六橋烟柳 綠暗青濃年有無曉鶯啼罷尙 藏烏隨風不入五侯宅帶雨半   遮西子湖舞徹細腰曾擅楚困酣嬌眼欲   傾吳蘓公舊日經行處夾道低迎鵲尾罏 于謙送璇    上人回杭 白雲本無心聚散亦偶然道人此去尙翩 翩不顧中無一錢杖頭挑得西湖景袖   裏常懷葛嶺烟相逢野老溪邊語閲罷殘紅卧月眠   有時拄錫向天竺有時洗鉢臨玉泉玉泉池内有靈   物隱現出没不記年故鄉景物有如此不思何處無   福田超昇已解入正覺接引直須隨俗緣行矣哉莫   留連挂冠何日歸林   下來借蒲團學坐禪 歎賈平章廢宅 豪華汨没幾星 霜廢宅空遺孔   道傍鼠迹印塵盈故榻燕窠經雨落空梁紫雲歌斷   人千古金谷花殘夢一塲世事興衰總如此啼鴉不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3,浙江,杭州,"(康熙) 錢塘縣志",康熙,1661,1722,2629,"卷之三十六 2547-2662 ╱ 外紀 2547-2662 ╱ ","   文物滿三世之因緣獨露半肩光掩身中之月全彰    衆相毫分額上之珠一舉首一低頭只此便是彌陀    佛或揚眉或罄咳何處更參慈世尊氣象清新規模    宏大雪霜凌爍風雨洗磨屋勢厭頭人難住足神鬼    近將于悲泣幡花莫稱于莊嚴雖慿後學維持實賴    衆人着力欲更新好寧免經營逞斧般斤日下指揮    于風動明珠大貝目前立望于雲齊豁開歡喜善門    便是菩提徑路雕甍畫棟山光摇翡翠之寒風鐸雲    窗湖水倒琉璃之碧民閭有慶皇極無彊其玉泉古 ","36卷 ╱ (清) 魏㟲修 (清) 裘璉纂 ╱ 清康熙刊本"
35254,浙江,杭州,"(光緒) 淳安縣志",光緒,1875,1908,89,,"  蔗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山分八面水注十派昔人植    蔗於此中有宋齊邱讀書石室   九龍山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山灣多小田可耕宜晚    秫   丫山 在九龍山南䨇峰如鴉髻   屏風巖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石崖削注千仞如刀背    巖下有泉滃然仰出色瑩白如玉味甘羙溉田數頃    曰玉泉 程夔遊屏風嚴記屏風巖為一邑最高處余 往東東源六七年常遥矚之癸卯九月望目   天高氣爽秋光遠映拉館生由賢溪而北踰回嶺濯   井塘約二十里許至嶺下盤屈而登半嶺得小菴憇   息者久之更上數層望見刀背險紹異常乃沿巖下   西向行復折而東為玉虛宫宮外有巨石夾道少西 ","16卷 ╱ (清) 李詩續修 (清) 陳中元續纂 ╱ 清光緒十年刻本"
35254,浙江,杭州,"(光緒) 淳安縣志",光緒,1875,1908,104,,"  村墟則欲標越公之幟桑田漻□而不完園廛汨没   而靡次此則黄河之險莫喻其洶涌巨浸之雄難方   其浡潏者也然而芳春明媚長夏驕陽秋風淅瀝冬   雪飄颺掛布帆兮湖洄而溯遊牽錦纜兮可泳而可   方屢改樹兮江之滸頻移岫兮江之旁酌春醹兮抽   錦字評夏雲兮佐繡腸草木黃落兮悲宋玉璣珠點   綴兮感謝郎程靈洗諸人寧無翰澡吳少微數子應   有篇章或拔雲而寄興或載月而迎涼或賦金風之   蕭瑟或描玉屑之琳瑯才士高張將與波光同蕩漾   名流競明亦隨雲影共翺翔然則過斯江也未嘗問   派於峩山何自經行於漢沔有□山峻嶺以為隄防   無洞庭彭蠡以為舒展漫比涇渭之分流遠遜淮沂   之浩衍鄭交甫之解佩仙女難逢村元凱之沉碑軍   功莫闡湘靈鼓瑟此地不聞川后凌波□途遂殄青   芝赤箭産既不同於日南紫漆丹砂物猶不鍾於雲   巘特以百靈效順四瀆安恬澹災有政潤下無愆百   折而遥羡負舟之有力千里以内識取鑒之尚便經   過小姑渡口來往大障山邊崇先則尋□皇之丹竈   問政則拂朱子之講筵此在賢刺史激濁揚清行見   珠回合浦亦惟良令長居寛濟猛拭觀虎渡深淵燃 ","16卷 ╱ (清) 李詩續修 (清) 陳中元續纂 ╱ 清光緒十年刻本"
35254,浙江,杭州,"(光緒) 淳安縣志",光緒,1875,1908,118,,"  然天成無堆砌迹登欄俯窺絕壁嵓歸離地八九仭   嵓下亦可容數十人避雨洞中小洞數十皆口小腹   寛可藏物經久無潮溼慮冬温夏涼高朗幽雅可以   習靜可以絃誦洞頂平善緣者可上上有方平石几   縱橫四尺許方圍有石座堪坐奕几面理作棋盤紋   噫造物者之設是久矣將為慕安期羨門之徒預作   精舍耶抑清淑所鍾必富著遠將使藉是以藏柲要   與嫏嬛委宛大小酉山嫓美耶元進士震老公有詩   載觀光集中咸豐庚辛間予家數十口避寇曾偕里   八同居之予足跡半天下問所謂仙都石室者大率   皆險遠未見如此洞之奇近在莊後首其水口三台   峰中高而左右相揖尊嚴凌虛關鎖大成上應台宿   珠樹規連玉泉矩抱里人名之為筆架峰與仙洞恰   相配云    ","16卷 ╱ (清) 李詩續修 (清) 陳中元續纂 ╱ 清光緒十年刻本"
35254,浙江,杭州,"(光緒) 淳安縣志",光緒,1875,1908,1288,,"知吾欲知之而亦不可得矣道德經曰天地中間其猶槖 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意者天地其知之乎係辭曰聖 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意者聖人其知之乎問諸天地天 地無言問諸聖人聖人不容言吾欲言而終忘吾言矣或 者不得問拱黙而退姑記其事以俟來者潛陽子不記姓 氏或云泒出先天庖犧氏名之日復漆園子字之曰天根 歲在強圉赤奮若夏五望潛陽子記    玉泉記            余光遠 屏風巖之麓群山萃嵂林壑盤紆其崕谷之委會則泓然 為塘俗所稱井塘者也方廣盈丈白礫布底平瑩澄澈可 ","16卷 ╱ (清) 李詩續修 (清) 陳中元續纂 ╱ 清光緒十年刻本"
35254,浙江,杭州,"(光緒) 淳安縣志",光緒,1875,1908,1289,,"鑒毛髮泉自下湧出如貫珠如噴雪縷縷不絕以其色似 玉也故名曰玉泉夫物苟無利於世則雖有可觀不過供 一時游人賞玩而已矧兹泉伏處窮谷中舟車商賈四方 賔客之所不至非其功實有昭然耳目間者將終蕪浸於 荒榛野莽與行潦伍耳烏能俾尋幽探勝之士流連而不 忍去乎蓋玉泉之有功於人者二涓流觱沸冬則温夏則 洌鄉之人環列而㞐朝夕取汲雖亢旱未嘗或竭也且其 餘流旁瀉於石磵邨外田數頃皆賴以灌漑玉泉之為人 所寶貴者豈徒以其名哉人之觀斯泉者當知其功之有 以及物不徒羡夫清瑩秀澈可以滌煩而洗心焉則得之 ","16卷 ╱ (清) 李詩續修 (清) 陳中元續纂 ╱ 清光緒十年刻本"
35254,浙江,杭州,"(光緒) 淳安縣志",光緒,1875,1908,1488,,"如豹柴門溪水淪漣林外若無若有乍滅乍然非寒山之 野火則桑柘之餘烟鄰翁野叟或雞黍而餉或耒耟而田 樵歌互答何殊管弦而便便而軒軒以擊壤於堯天此亦 田間之至樂也余又東菑遥望千畦膴膴一曲清江抱村 之滸沿隄細草幽花遍野柔條平楚茅屋午雞楓林社鼓 晴看萬木青葱晦即一溪烟白沙翠竹恍遊錦里之鄉 春樹暮雲堪入少陵之譜卜居兮何人考槃兮兹土緣溪 而出南浦之涯一灣碧渌數里晴沙浩白擬崑岡玉屑璀 璨埓二白丹砂令湘渚風廻而落鴈蘆汀月冷而啼鴉水 鳥忘機似博浪之偶語遠㠶夜渡疑支石之浮槎蓋鮫人 ","16卷 ╱ (清) 李詩續修 (清) 陳中元續纂 ╱ 清光緒十年刻本"
35255,浙江,寧波,"(光緒) 慈谿縣志",光緒,1875,1908,788,," 泉雪竇山之瀑泉化安山泉皆稱絕品大寶所出不若三泉之  壯闊而色味則無減焉雖然是特以風流之結習為之標置要  之是泉當以寶峰先生重耳子門下董生秉溫遊此歸為余述  泉味之甘而惜世之無知之者也子乃告以顚末而復為之銘  詞曰寶峰兀兀寶泉泠泠風於峰爽可挹浴於泉清可馨行有  尙維心亨講堂雖杳帶草猶青汲新水戒羸瓶師先哲勖後生 玉泉 縣東北三里宋德祐閒邑人馮德謙甃井建亭於上 天啟 志 清泉 縣西北 ○按嘉清府志天 啟志作縣西誤 五十里定水寺東廡泉甘潔 成 化  府  志    井 董孝子井 縣東南一里在慈谿巷林家橋西相傳孝子鑿井甃   尙存有漢篆孝子董黯之井六字 純德 彙編  宋方山京慈井詩 古井千年尙著名只緣慈孝不勝情碧煙  自好濃霜白何必溪流擅獨清  明馮元仲董孝子井詩 此是漢時溪潺湲流不絕其北井井  居泉寒清且冽古幹野苔幕休乎甃半缺既鮮未繘凶初非不  食渫白髮被兩肩父老相傳說云鑿自徵君上奉慈母啜至今  綆短垂往往甘先竭我得而柴焉如見其高潔旨之不敢唾拜 ","56卷 ╱ (清) 楊泰亨修 (清) 馮可鏞纂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35255,浙江,寧波,"(光緒) 慈谿縣志",光緒,1875,1908,821,,"董公池 縣西三十五里 石梗嶺北 ○采訪册 國朝董景潤董公池詩 自昔嘉名記董公雌黃隨  口任人朦李溪尙有源頭在好向清泉問舊翁 漁溪隩口池 縣西三十四里 ○按天啟志 作四十六里 列三日灌田三頃遇   旱不涸民賴之 成化 府志 俗稱泉池 采訪 册 翁家池 縣西四十五里鳳凰山東南麓翁氏祖伯景葬此故名  采訪  册 大池 縣西五十五里 雞籠山 北麓 歲旱不涸近應王村俗稱應王大   池頭 采訪 册 鹹池 縣西六十里 和山 西 池在村落中僅半畝許遺迹猶存其西   大江即鹹池匯寶慶志所謂大江由鹹池歷西渡是也 采訪 册 玉泉池 縣北半里小北門外 采訪 册 詳舊迹 後灣池 縣西北五十五里澤山東麓水甚清冽 采訪册○翁定 宸記略云澤山 ","56卷 ╱ (清) 楊泰亨修 (清) 馮可鏞纂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35255,浙江,寧波,"(光緒) 慈谿縣志",光緒,1875,1908,1128,,"  以蘇民困紹興溫州各屬業經釐定具 奏復經照會顧郎   中前赴甯波會同該署府邊守詳查甯波廳縣曁各場舊徵   銀米各數分別釐減浮費去後兹據顧郎中邊守以甯波廳   縣曁各場錢糧統以一兩一錢作為正項外每兩酌留平餘   津貼辦公並將一切陋規裁革酌定用款稟覆前來本部堂   細加酌覈所擬均尙妥協除具 奏外所有甯屬徵解錢糧   合行出示曉諭為此示仰甯屬軍民人等知悉自同治三年   下忙啟徵為始除正項一兩一錢外鄞縣地漕每兩準留平   餘錢三百文南米折色每石準照四千二百文折收慈谿縣   地漕鹽馹等銀每兩準留平餘錢二百文南米折色每石準   照四千四百文折收奉化縣地漕每兩準留平餘錢三百文   南米折色每石準照四千文折收鎭海縣地漕每兩準留平   餘錢二百八十文南米折色每石準留餘米四升每石折色   準照四千二百文折收象山縣地漕每兩準留平餘錢三百   五十文南米本色每石準留餘米四升折色每石準照四千   四百文折收定海廳地漕鹽課每兩準留平餘錢四百文南   米本色每石準留餘米四升鳴鶴場竈課每兩準留平餘錢   三百文穿山場清泉場玉泉場龍頭場大嵩場竈課均每兩   準留平餘錢四百文自此次明定章程之後以本年下忙為   始大小户均當一律照章完納不得稍有抗欠其完納銀米   應概用板串書吏不得包徵包解如有奸書蠧役仍前勒折   浮收或藉代墊及各項名目需索加費許赴該管地方官控   訴申理爾等亦宜互相勸勉踴躍輸將毋得膽恃紳衿任意   抗玩致干咎戾其各凜遵毋違特示 ","56卷 ╱ (清) 楊泰亨修 (清) 馮可鏞纂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35255,浙江,寧波,"(光緒) 慈谿縣志",光緒,1875,1908,1157,,"  慈谿縣年銷票引二千四百引又康熙十七年計丁加引六百    一十四引共銷三千一十四引 鹽法志○按浙江通志三千 一十四引俱肩銷○縣册肩   引二千四百一十四道住引六百道○鹽法志肩引一道挑   赴八日每日一百斤以八百斤為一引住引以四百斤為一   引○又慈谿鹽引三千一十四道皆由肩行到場○又票引   派額鄞縣慈谿象山餘姚上虞五縣派行引目一萬五百六   十六引商肩並銷○又慈谿商肩票引於鳴鶴場支買○大   清會典每票行鹽四百斤每引徵銀一錢九分○又道光四   年鹽政師議定肩引每引課銀一兩九   錢外加公費雜費不得過六百二十文   鳴鶴場歲辦鹽七千四百四十三引百八十七斤十三兩 雍正 志○   按鹽法志鳴鶴場引鹽由横河堰頭梁湖壩曹娥江東關河   凡三百八十里抵紹興批驗所過掣轉運上江各路行銷一   年兩掣每引例配二百八十斤○又紹所商鹽於錢清三江   東江曹娥金山石堰鳴鶴穿長大嵩玉泉清泉龍頭等場捆   運單引入場鳴鶴限十日出場到引限二   十五日若内河水涸從海運限七十五日   慈谿縣肩販九十名貧難少老籌鹽四十二名赴鳴鶴場支鹽   鹽法志○按乾隆元年奏準發帑銀十萬兩鳴鶴場二千兩   交場員收買餘鹽分給濱海近竈實在貧難老少肩負貨賣 ","56卷 ╱ (清) 楊泰亨修 (清) 馮可鏞纂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35255,浙江,寧波,"(光緒) 慈谿縣志",光緒,1875,1908,1289,," 翹關負米之科為武學茂才之選嘉慶閒岷江阻寇崤阪徵兵  三櫱連苟五幡煽虐霧妖十里跕鳶則瘴甚蠻谿米賊三張鋌  鹿則險奔秦塞公以良家六郡應募河西隊長百夫跳身隴右  於是有從征川陝之役嗣以野雞番族狡犯防泃回鶻遺苗蠢  忘效賮王則以五龍惑衆致煩明鎬之師辛讜以百雉全城聿  定龐勛之亂公於是奉檄而出邊徼者三隨營而赴滑縣者一  其閒接仗百餘次身受十數傷兩擒渠魁一撫降卒精鏐白選  賚予便蕃華蓋青羅階資洊歷由榆林鎭標外委累官至涼州  營守備奉  旨賞戴藍領雀弁輝金玉纓珥翠蟣蝨生於介冑貂蟬出自兜  鍪有虎牙横草之英風有燕頷封侯之壯抱蓋自棄繻之歲迄  乎拜衮之年積苦兵閒二十寒暑矣道光六年西陲負固張逆  跳梁節相文成長公秉鉞登壇禡牙受脤知公偉略擢舉前茅  果聞頡利成俘鬼章就縶屬國威覃於車鼻長星落盡於旄頭  雁磧龍堆仍歸户版紈牛露犬遠貢爻閭  朝廷加裴令之封不遺愬武鈞軸議郅支之賞並舉甘陳以功  升硤口營都司旋升玉泉營游擊時也防秋戍撤剋日凱還銀  刀之屝屨需供蔥嶺之輜軿難達酣飲擊市中之器訛言傳道  左之籌囂且揚塵譁將授甲公敷陳大義撫定軍心條上機宜  密資幕府使壯士皆玉關生入羅闉之枹鼓無驚者皆公之力  也漢庭縣度大鹵荒涼的博雲愁渠邱城惡公自  天銜命不日鳩工三旬則蔿艾無愆八版則射稽勿墮既而大  風吹垢又起纖埃時雨灌壇重勞捧海耿茂陵會師於疏勒趙  充國積粟於先零卒使戊巳留屯禦嚴渠答丙丁請綬順效焉 ","56卷 ╱ (清) 楊泰亨修 (清) 馮可鏞纂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35255,浙江,寧波,"(光緒) 慈谿縣志",光緒,1875,1908,1292,," 置刑章閭閻按堵境謐姑臧以公巨材宜致大用何意邱山遽  摧梁棟裹革怡然留皮增痛雲水蒼蒼海天一慟會稽都會句  章士民肅瞻廟貌永念畺臣鼎俎奕禩梴桷千春凡百君子視  此貞珉  朱緒曾武顯朱將軍廟碑記 將軍姓朱諱貴字黼堂其先江  南上元人為明南京豹韜右族曾祖諱志成順治閒流寓甘肅  河州隸卒伍祖諱仲遷屯循化營以把總征金川陣亡父諱顯  光以騎兵鎮金川礮傷折左腿嘗言三世尺籍一亡一傷無建  大功輒拊庳叱吒一夕夢神人金甲仗鉞引赤豹曰吾渾源山  神也以豹賜爾家寤而將軍生及長軀幹豐偉面如渥赭年十  七入循化武庠嘉慶五年川楚賊匪勢熾調赴蜀營父欲觀其  志曰爾祖亡父廢戰危事也知之乎將軍對曰世列戎行義無  所避人誰不死恨死不得所耳祖母氏祝八十餘扶杖笑曰大  吾門矣草泊谷賊趙天隆舞刀跳盪衆辟易將軍引滿以矢注  之天隆側避因前活捉以獻經略額大喜勞以酒肉賞以六  品頂戴補榆林鎭外委黃連亞賊冉學勝伏密箐中持矛猝出  刺傷將軍甚劇將軍奪其矛亦擒之由是勇名冠一軍十年凱  旋補定營外委以數從征至千總道光二年戰雪山得藍領  六年平回疆換花翎遂由涼州守備硤石都司玉泉甯夏游擊  升西安參將旋署察漢托洛亥副將復署晉甯協副將二十年  召見回任復署西甯鎮副將所在多戰功政績不可勝載二十  一年六月夷復擾舟山入蛟門據四明金華故副將重祥死  於陣將軍遂奉  簡放浙江金華協副將益慷慨自任率仲子昭南季子共南抵 ","56卷 ╱ (清) 楊泰亨修 (清) 馮可鏞纂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35255,浙江,寧波,"(光緒) 慈谿縣志",光緒,1875,1908,1923,,"去之日猶設祭文元祠而後行 ○吉安府志仕終南太僕少卿 龔愷 ○明史楊繼盛 傳愷字次元 華亭人由進士令慈 ○松江府志號全山上 海人嘉靖丁未進士授 慈谿 令 廉以律己公以守法一時仰為神君慈父 ○天啟志愷治行 括於廉法才三字 不得指一 事之美 召拜御史以論馬政忤柄臣廷杖 ○明史論馬市得罪 者何光裕龔愷杖八 十奪俸光裕不勝杖 卒愷既杖官如故 楊繼盛劾嚴嵩奸罪下獄論死愷復昌言救 之出為臬副嵩將陰中焉愷三疏請終養不待報竟歸 雍正府志 ○上海縣 志遷山東參議湖 廣副使引疾歸 張四維字昌國號玉泉先世有張羽者合肥人武二年以開國 功授指揮僉事世職至其祖輔調觀海衛父恩字克成讀書勵行 有膂力善射四維幼習練海務凡島嶼險要戰守機宜與夫軍官 利病灼見纎悉始襲職遂選出海時官軍久羈糧餉嗷然待哺四 維力請於當道以時給之人服其初政繼考軍政陸路掌衛事首 ","56卷 ╱ (清) 楊泰亨修 (清) 馮可鏞纂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35255,浙江,寧波,"(光緒) 慈谿縣志",光緒,1875,1908,3387,," 大江橫其南蟾山峙其北繞以小港圍以修竹中為梵宫傍建  樓閣居僧三四供給自足然庵之景無一不幽四時之中惟冬  其尤時值雪霽有客攜余遊庵登西樓居南窗見積素滿山草  木皆滅舟舲往來多載積雪回首而東玉屑叢叢松嶺風過疑  是柳條而釀絮荒江聲起方知蓑子之篷客笑謂余此眞寒  村中之雅景也子曷不作數語以記之余遂書此以應并系之  以詩古梅斜倚映芳罇寒雪霏霏破蘚痕如此生涯何處好斷  橋西去最消魂爐火微紅酒半殷畏寒終日閉柴關閒吟賸韻  眞堪樂可惜窗開不見山  鄭大節雅宜庵記 雅宜庵原名下泥余二世祖興禮公之别  墅也始祖安仁公當宋元改革時義不仕元訓誠子孫讀書節  德以待時清興禮公謹承父訓潛而勿躍搆廬於灌江下泥之  滸居焉惟以課讀課耕徜徉其志為樂卒後葬於舍北之隅即  以别墅為墓祠故當時有名為下泥庵者第以祠易庵不知改  於何時考之家乘六世祖孝廉玉泉公於正德四年重修下泥  庵延僧住持以祀公正德七年七世叔祖太守素庵公又有重  修下泥庵序則云吾宗建立下泥庵百有餘年不惟子姓得以  世守廬墓且俾蒼顔白髮者流而欲證淨果勵清修亦免遠行  躑躅之勞是公祠兼為佛宇實自茲始也然則既名下泥而何  以復名雅宜當明季時施總戎二華公所書雅宜匾額且題門  聯云千嶂白雲觀自在一灣流水雅相宜時移世易其所改稱  者已歷有年今不必為其前為下泥後為雅宜總之余族之有  此庵無非䖍設香火以奉祖先不過藉圓頂箬笠之徒司其鎖  鑰而已豈叢林釋子所得傳為衣鉢也哉時當雪霽有客攜余 ","56卷 ╱ (清) 楊泰亨修 (清) 馮可鏞纂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35255,浙江,寧波,"(光緒) 慈谿縣志",光緒,1875,1908,3472,," 而歸樵夫牧子俟我山足回至鶴峰日影搖摇近懸湖上千頃  盡赭色若鎔金閃爍奪目青螺數點煙靄横生俱改作旌斾迎  之西下矣  宋舒亶登五磊寺詩 五磊峰高筆插天蒼松合抱幾千年塵  氛灑落非人世風露清明近月邊枕上數聲敲夜磬庭前百畝  起春田我來獨步蒼苔色不著籃輿兩兩肩  元曹漢炎遊五磊寺詩 吚軋籃輿入暮雲青山應認舊時人  竹深殘雪猶藏臘溪暖枯梅賸得春瓦鼎香清初熟茗地爐紅  爇半枯薪分明身到桃源境隔斷人閒澒洞塵  明桂彥良自雙峰上五磊寺詩 下車晨過杜湖嶺喜見壁立  之雙峰十里松風奏韶濩一潭秋水潛蛟龍僊禽古樹集梵刹  細草幽花迎竹笻齋餘宴坐山閣靜夜深隔屋聞疏鐘  周旋五磊寺詩 佛屋山隈出未登先愜情空林聞葉落峭壁  看雲生白石如人立清溪似玉鳴老禪能愛客扶杖出門迎  周禮五磊晴嵐詩 雨歇雲收山氣濃曉來遮徧翠芙蓉小童  門外忽驚報失郤前村五磊峰  馮起綸遊五磊追和舒學士詩 石磴紅泉瀉遠天經過九曲  俯三千不知身在鼇峰頂自覺心閒佛火邊花雨隨人生曉梵  松濤卷韻入春田十年猶記支提路纔信山靈好並肩  阮震亨上五磊奉拙巖和尙詩 海岸振天衣雷音徹四圍龍  歸丹壑淨鹿飮玉泉肥山迥無波浪時清有蕨薇巾車衝暑過  松逕引凉微 閣道擁珠巖飛甍駕石帆天花充佛供雲葉滿  僧衫月澗懸相照風鈴響自渢聯翩鵷鶴影長此繞松杉  姚宗文上五磊參拙巖大師詩 整頓籃輿投佛國到門斜日 ","56卷 ╱ (清) 楊泰亨修 (清) 馮可鏞纂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35255,浙江,寧波,"(光緒) 慈谿縣志",光緒,1875,1908,3568,," 淵明參到  菊太極 玉泉亭 縣東北五里東縣嶺上宋馮謙甃井曰玉泉 簡要 志 後人   築亭其上 采訪 册 繼修亭 縣西南八里蘇梁橋西岸有宋紹興中建石碑俗稱石   佛亭 國朝光緒十年里人余福年重建 采訪 册 雲錦亭 平政橋西劉厚南宅荷花池南宋張即之題孫夢觀雪   窗詞所云福地號雲錦飛塵不到花邊是 劉 譜 涵碧亭  明楊守勤湖心亭詩 孤亭面面俯中流縹緲疑瞻海蜃樓萬  疊煙巒平檻入一天晴色倚闌收長蛭倒跨冰壺影雉堞遙連  水鏡秋快賞莫嫌歸路  晩沿隄簫鼓繫蘭舟 敕書樓 縣門上宣和初令黃濤建寶慶二年圯於風令周符新   之樓凡五閒 寶慶 志 ","56卷 ╱ (清) 楊泰亨修 (清) 馮可鏞纂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35255,浙江,寧波,"(光緒) 慈谿縣志",光緒,1875,1908,3615,," 阮震亨雪霽過紫霞洞詩 梅信先春報淩晨上玉坡朋緣飛  阮屐梵果餉頻婆古磬靜無語長松時一哦最憐霞點雪紫氣  挂冰柯  又紫霞洞詩 洞門相對是吾家朝看煙雲暮看霞鐵笛一聲  山石裂老松驚落半巖花 國朝裘連紫霞洞詩 石洞何年闢人言自遠栖峰迴白日暗徑  入紫霞迷細草餘寒氣平林急  暮嗁禪心隨處足冰雪况相攜 玉泉池 小北門外寶陰書院 天啟 志 荷花池 詳山 川 落星池 縣治西南二里紫國廟中萬歷閒夜有大星出斗墟自   北飛墜於邑西南城隅轟然有聲其質似石體巨力重入地為   坎深數尺靈泉上湧石質漸銷遂成一池紫光熊熊常騰水面   里人於池左立廟以祀紫微 魏鼎星池 異蹟記 東溪草堂 錢亨所居 春草 齋集 奉母堂 浮鼈山左匪莪子俞貴陽奉母之室 谿上遺 聞錄 ","56卷 ╱ (清) 楊泰亨修 (清) 馮可鏞纂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35255,浙江,寧波,"(光緒) 慈谿縣志",光緒,1875,1908,4082,,"   慈水舊聞二卷 文濟堂集序     玉屑重編六卷 徵文錄 全修自序略曰玉屑重編類書也 而非類書先是余於乾隆丙戌取古今各家   雜著書而摘其尤者得四卷名曰玉屑越二十年又得夏茂   卿詞林海造而摘其尤者得三卷名仍其舊隨得隨錄未分   門類甲寅乃取二書重編之得六   卷分為六十門名之曰玉屑重編    木屑集五卷 徵文錄     寄寄齋集三卷 徵文錄     文濟堂集三卷 徵文錄     伊蒿錄一卷 徵文錄    秦朔南    金陵雜著 徵文錄 馮全修序曰金陵為天下山水名區而 亦高人傑士寄寓之處也有地以人傳者如嚴光   之東廬謝安之東山是也有地以事傳者如王導建幕府而   名其山昭明太子植蓮花而名其池是也有地以文傳者如   鳯凰臺勞勞亭百尺樓一人泉莫愁湖桃葉渡北山草堂閲   江樓或以文或以記或以詩是也其文傳斯其地傳其人與 ","56卷 ╱ (清) 楊泰亨修 (清) 馮可鏞纂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35255,浙江,寧波,"(光緒) 慈谿縣志",光緒,1875,1908,4560,," 裊可  挹 雀李 嘉靖府志○原注一名郁李○雍正志作唐棣○ 按兩志名目不同蓋皆謂郁李今從先見者著之 海棠 成化府志○王世懋花疏海棠品類甚多曰垂絲 曰西府曰棠棃曰木瓜曰貼梗就中西府最佳 闌路錦 嘉靖府志○原 注即貼梗海棠 丁香 成化府志○草花譜紫丁香花如 細小丁香而瓣柔色紫蓓蕾而生 杜鵑 成化府志○湧幢小品以二 三月杜鵑唬時始□故名 石巖 成化府志○嘉靖府志注即杜鵑花○句章土物志人家多 植庭檻前結為盤孟翊鳳之狀邑吉祥寺院中一株特異 躑躅 嘉靖府志○原注產慈谿○紅躑躅即杜鵑見前○黄躑蹋 ○本草綱目一名羊躑躅一名黄杜鵑一名鬧羊花其花五  出蕊瓣皆黄杜鵑之黄色者有毒○按廣事類  賦杜鵑一名謝豹花今土人呼此為黄謝豹 牡丹 成化府志○賈耽花譜唐人謂之木藥○句章土物志園 亭多有此花惟玉樓春平頭紫二種魏紫鞋紅偶一見之他  種絕  少 玉屑 成化府志○農圃書珍珠一名玉屑葉如金雀三 月開花細白綴枝上繁密如孛婁俗名孛婁花 ","56卷 ╱ (清) 楊泰亨修 (清) 馮可鏞纂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35256,浙江,紹興,"(同治) 嵊縣志",同治,1861,1875,625,"卷七 613-717 ╱ 祠祀志 613-717 ╱ 壇廟 613-717 ╱ ","   祭品祭儀同關帝廟 關帝廟 李志在縣之西久圯 國朝雍正十一年知   縣傅珏同貢生尹遠服等捐資重建每歲春秋仲月   五月十三日致祭雍正三年奉  旨令天下郡縣祀以太牢又追封其曾祖光昭公祖裕昌   公父成忠公置主崇祀本廟後殿 浙江通志漢關壯 繆侯宋崇甯元年  進封忠惠公大觀二年加封武安王建炎□熙間復  累加王號萬歷十八年封三界伕魔大帝李志考證  田易天南一峰集公諡壯繆代醉編云繆當為穆諡  法克亂不遂為壯執義布德為穆與公為當而妖僧  附會聽召助兵或以玉泉顯聖援普淨為鄉人又云  公與顏良為普安侍者最為 <img n=""56""/>誣且普安元僧江西  人去漢甚遠也王元美云宋甯宗時蚩尤壞鹽池十  勅天師張召公與戰勝之鹽池復封公為眞君道家 ","26卷 ╱ (清) 嚴思忠修 (清) 蔡以瑺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5256,浙江,紹興,"(同治) 嵊縣志",同治,1861,1875,1907,"卷二十二 1865-2031 ╱ 文翰志 1865-2031 ╱ 賦 1866-2031 ╱ ","玉泉飫綆香之石髓鳴子晉之鳯笙飛王喬之鳧履□ 之人兮列如麻虎鼓瑟兮鸞回車嗟三徑之松菊幻五 色之烟霞層軒出雲霓而延袤飛閣臨無地而紛奢燦 炳炳以照爛隆崛岉以交加雖鐘鳴之羽館實鼎食之 王家予於是有所感矣昔芊棘之重合羗離黍以興悲 今寶地之宏開㠊文燄於寒灰是宜休文記館裴千文 池鏗金玉之麗句樹雕篆之貞碑覽前修之遺蹤曾不 滿夫一歎見桑變而海遷幾星移而物換今天家之奮 興紛離立而輪奐啟金谷之瓊樓開玉京之瑶殿朝霞 為丹艧之明夕霞為珠網之燦桂館蘭亭梅軒竹院麗 ","26卷 ╱ (清) 嚴思忠修 (清) 蔡以瑺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5256,浙江,紹興,"(同治) 嵊縣志",同治,1861,1875,2334,"卷二十四 2238-2405 ╱ 文翰志 2238-2405 ╱ 詩 2238-2405 ╱ 官師 2238-2405 ╱ 畱題 2238-2405 ╱ ","雄瀝血墓門前哀哀兒告翁是日雷電作㸌然天心通 此後穽檻無虚設有似壹發兼五豵縣官來督捕效力 徧鄕農於菟遠匿跡林莽無伏戎婦子樂安枕樵牧穩 行蹤至今遠近德孝子不知孝子抱恨無時窮春郊草 離離春嶺樹重重魂兮歸來竹林中    金庭觀懷王右軍       丁 鶴 蘭亭佳客舊紛紛内史胸襟果絕群塵外自諳家國事 懷中不蓄老莊文溪山有語皆名世王謝無人可似君 東土風流應未墜玉泉瑶草蔭仙雲    招隱寺           葛其英 ","26卷 ╱ (清) 嚴思忠修 (清) 蔡以瑺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5256,浙江,紹興,"(同治) 嵊縣志",同治,1861,1875,2500,"卷二十五 2405-2504 ╱ 文翰志 2405-2504 ╱ 詩 2405-2504 ╱ 邑人 2405-2504 ╱ 閨秀 2479-2504 ╱ 方外 2488-2504 ╱ ","神匠淩空截嶮巇平分蒼碧線痕微春風幾度花狼藉 眼纈猶疑玉屑飛 鋸石  力挽千鈞勢有餘性剛名不厠中書圓錐自蘸銀河水 倒寫烟雲滿太虚 筆石  何年長劍割貞珉碧蘚重重護紫紋但覺潤光濃潑墨 不知磨盡幾峰雲 硯石  層層苔髪長青柔骨冷天應為裹頭絕頂西風吹不落 黄花知是幾番秋 帽石  方方峭壁立天涯隔斷雲烟蔽月華若使黄金開孔雀 定應千載屬豪家 屏石  ","26卷 ╱ (清) 嚴思忠修 (清) 蔡以瑺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5260,浙江,湖州,"(康熙) 德清縣誌",康熙,1661,1722,384,"卷之七 338-424 ╱ 共字貳萬陸千叄百陸拾貳箇 338-424 ╱ 治行傳 338-424 ╱ 名宦 339-424 ╱ 政蹟 338-424 ╱ 人物傳 353-424 ╱ 儒行 354-424 ╱ 名業 357-424 ╱ 端鯁 368-424 ╱ 文苑 373-424 ╱ 武功 378-424 ╱ 宦厯 338-424 ╱ 方技 338-424 ╱ 釋老 338-424 ╱ 别傳 338-424 ╱ "," 沈清 字廉夫號一齋本歸安縣人罷官後卜居於新 市鎭遂占籍德清其先世謫戍撫寍至清身編   戎伍然能業習經史中順天府鄉試明年登進士   歷官至江西按察司僉事卒葬湖城南之金蓋山   先隴初令山東樂安興革利弊大慰民望後陞刑   曹决獄南畿稱明允性喜草聖晚年筆法尤峻人   爭購   之  蔡中孚 號玉泉弘治丙辰進士選授福建道監察御 史出按四川旌廉黜污風裁特峻值松番有   警内調兵食外宣德威不血刃賊望風解散甲子   主蜀試得人為盛還朝以才望推長本科轉大理   寺右寺丞出勘山西藩府事讞獄明允轉右丞以   亢直左遷尋擢僉貴州都匀洞蠻為亂身督將士   冒矢石討平之迄今建祠尸祝遘病疾歸優悠林   泉閉户著述明倫堂後隘促文廟前道蔽塞捐地   舍佐成之黌宮規制於是森備捨樓作惠民局邑   人永賴之所著有粹玉山房集餘溪對影編等卷   藏於   家 ","10卷 ╱ (清) 侯元棐修 (清) 王振孫纂 ╱ 傳鈔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35262,浙江,麗水,"(嘉慶) 慶元縣志",嘉慶,1796,1820,660,"卷之九 313-699 ╱ 選舉志 313-699 ╱ 進士 314-699 ╱ 舉人 320-699 ╱ 徵辟 323-699 ╱ 明經 325-699 ╱ 例貢 344-699 ╱ 附監 347-699 ╱ 援例 349-699 ╱ 武職 354-699 ╱ 貤封 356-699 ╱ 恩䕃 358-699 ╱ 原稿缺 423-699 ╱ 意耳 313-699 ╱ 群峰插天湍流據險 313-699 ╱ 控閩上游為栝外蔽 313-699 ╱ 環邑四面皆山而山脈導西南自巒頭東歷梅㘭東 313-699 ╱ 南折為温陽又東南轉為白雲山又正南折為廻龍 313-699 ╱ 洞又南轉為冠倉又南起為天馬是為邑之面山南 313-699 ╱ 去五十里為白巖山 313-699 ╱ 福建政 313-699 ╱ 和縣界 313-699 ╱ 西去四十里為跪爐山 313-699 ╱ 福建松 313-699 ╱ 溪縣界 313-699 ╱ 是為邑之右臂北去七十里為馬鞍山 313-699 ╱ 龍泉 313-699 ╱ 縣界 313-699 ╱ 東去九十里為萬里林山 313-699 ╱ 福建壽 313-699 ╱ 寧縣界 313-699 ╱ 是為邑之左臂 313-699 ╱ 大溪自東以北至洲與蓋竹水合復受交劍水經石 313-699 ╱ 壁而西奔駛下注會濟川支流旋繞縣後復西合竹 313-699 ╱ 溪水滙入龍潭達槎溪與芸洲水合循蘭西繞過 313-699 ╱ 新窑北受竹口委流胥入於閩惟梅溪之水從潭㵼 313-699 ╱ 出過頭陀峽直下查田達龍泉趨郡城入於海 313-699 ╱ 縣治枕山為城帶水為池前有霞帔之奇後有象山之 313-699 ╱ 秀温陽聳其左石龍蟠其右仙桃列於東南薰錦峙 313-699 ╱ 於西北石壁馬蹄為門户蘭喜鵲為噤喉横嶺乃 313-699 ╱ 一方鎻鑰竹溪為三面籓籬地雖彈丸勢如鐡甕十 313-699 ╱ 邑形勝未必能甲於此 313-699 ╱ 山川 313-699 ╱ 山川為淑氣所鍾昔稱慶邑山川明秀名賢輩 313-699 ╱ 出如劉殿元陳大宗伯吳少司徒胡中銓諸公 313-699 ╱ 卓犖相望迄於今山川猶是而英哲不多覯豈 313-699 ╱ 眞地運有盛衰歟人以地勝亦地以人勝生斯 313-699 ╱ 土者尚其勉之 313-699 ╱ 雲鶴山 313-699 ╱ 自天馬山發胍而下斷而又斷布翅展翼 313-699 ╱ 由西南飛翥入城來結縣治形勢清高 313-699 ╱ 龜山 313-699 ╱ 縣城内雲鶴山之 313-699 ╱ 為野塘坐山 313-699 ╱ 霞帔山 634-699 ╱ 與縣治對相去七里晨曦光射 313-699 ╱ □間輝㼁如金碧詩見藝文 313-699 ╱ 天馬山 634-699 ╱ 縣南七里與霞帔 313-699 ╱ 山連詩見藝文 313-699 ╱ 南山 313-699 ╱ 縣南十里丹崖 313-699 ╱ 翠□奇秀偉麗 313-699 ╱ 桃山 313-699 ╱ 縣東南十五里高出群峰昔有仙廬其上花 313-699 ╱ 霞麗隱隱有簫管聲黄公遇仙於此詩見藝文 313-699 ╱ 黄公山 313-699 ╱ 縣東五里即黄公寨遠視 313-699 ╱ 如屏邑居者多面此山 313-699 ╱ 鏡山 313-699 ╱ 縣東北二里林木 313-699 ╱ 陰森賦見藝文 313-699 ╱ 錦山 313-699 ╱ 縣北十里即巾子山其盤踞四五八九等都兩 313-699 ╱ 峰對峙佳氣浮空若彩橋然相傳有寶車仙仗往 313-699 ╱ 來其上遥接薰山兆應劉 313-699 ╱ 知新狀元及第詩見藝文 313-699 ╱ 石龍山 587-699 ╱ 縣西北數百武蟠據若龍伏而復起登臨眺 313-699 ╱ 望一邑之勝在目其下為毬山詩見藝文 313-699 ╱ 文□山 313-699 ╱ 縣西北三里五峰峭立尖削摩空一 313-699 ╱ □王當山又名筆架峰詩見藝文 313-699 ╱ □山 313-699 ╱ 縣西十里峭削淩空璧立千仞為 313-699 ╱ □□障歲旱禱雨輒應詩見藝文 313-699 ╱ □□山 313-699 ╱ 一都下管勢若 313-699 ╱ □□詩見藝文 313-699 ╱ 廻龍山 605-699 ╱ 一都下管山勢盤廻狀如伏龍中搆一 313-699 ╱ 有蝶屋鶴洞瀑布試劍石詩見藝文 313-699 ╱ 鑒旗山 313-699 ╱ 一都下管 313-699 ╱ 半月山 313-699 ╱ 一都上管前沮深澗後擁群 313-699 ╱ 峰吳氏世居其下詩見藝文 313-699 ╱ 銀屏山 313-699 ╱ 一都上管 313-699 ╱ 石壁山 313-699 ╱ 二都周墩百筍凌 313-699 ╱ 空為邑東關阻 313-699 ╱ 温洋山 605-699 ╱ 二都屹立奇特為諸山冠昔有老人居此歷 313-699 ╱ 年一百二十餘歲後遇仙而去詩見藝文 313-699 ╱ 萬里林山 313-699 ╱ 二都逶迤深廣林木森 313-699 ╱ 翳居其者數十村 313-699 ╱ 香爐山 313-699 ╱ 二都 361-699 ╱ 品山 313-699 ╱ 二都三峰圓 313-699 ╱ 秀儼如品字 313-699 ╱ 天梯山 637-699 ╱ 二都 361-699 ╱ 詩見藝文 478-699 ╱ 頂豊山 313-699 ╱ 二都 361-699 ╱ 山岡山 313-699 ╱ 三都群岫出其下有 313-699 ╱ 禱輒應又名仙山 313-699 ╱ 烏蜂山 605-699 ╱ 三都有梵公聖者廟歲旱禱雨立應進廟 313-699 ╱ 者□或不潔群絳据至因名詩見藝文 313-699 ╱ 象山 313-699 ╱ 四都 313-699 ╱ 班岱山 313-699 ╱ 四都下缺秀 313-699 ╱ 爭□計□□交 313-699 ╱ 晒袍山 313-699 ╱ 四都坑 313-699 ╱ 西源 313-699 ╱ 梓潼山 313-699 ╱ 四都舊學址側昔建 313-699 ╱ 文昌祠於其上久廢 313-699 ╱ 鷄嘴山 313-699 ╱ 四都 313-699 ╱ 黄鶴山 313-699 ╱ 四都 313-699 ╱ 平坑 313-699 ╱ 蓮花山 604-699 ╱ 五都詩 313-699 ╱ 見藝文 478-699 ╱ 鼠山 313-699 ╱ 五都 313-699 ╱ 屏風山 637-699 ╱ 六都坑里 313-699 ╱ 一邑水口 313-699 ╱ 百丈山 594-699 ╱ 七都縣西北三十里與松溪毘界懸崖孤峭屹 313-699 ╱ 立高聳五代時馬氏二女棲眞於此丹成仙去 313-699 ╱ 巖壁間有鏡臺裾帶剪刀履跡遺痕上有三聖井下 313-699 ╱ 有龍湫禱雨以木石投之泉立湧出風雨隨至詩記 313-699 ╱ 見藝 313-699 ╱ 文 330-699 ╱ 王認山 313-699 ╱ 七都與百丈山連宋益王 313-699 ╱ 由此入閩愛慕之故名 313-699 ╱ 鳯凰山 313-699 ╱ 七都飛翥比翼髙 313-699 ╱ 入雲漢詩見藝文 313-699 ╱ 掛榜山 313-699 ╱ 七都 313-699 ╱ 安溪 313-699 ╱ 青峰山 636-699 ╱ 九都竹口山巔開一平罔結庵其上前 313-699 ╱ 列秀峰後擁屏山夏不知暑詩見藝文 313-699 ╱ 拏雲山 648-699 ╱ 九都寨後坑與青峰山連山椒夾 313-699 ╱ 擁嵌石披雲山下有洞詩見藝文 313-699 ╱ 眞武山 313-699 ╱ 九都黄壇一峰雄峙列嶂環抱在二都者有三 313-699 ╱ 其一青竹一底墅一樟下俱峻拔秀麗 313-699 ╱ 琵琶山 647-699 ╱ 九都嶐嵸兀 313-699 ╱ 峙詩見藝文 313-699 ╱ 白馬山 596-699 ╱ 十都中漈 313-699 ╱ 詩見藝文 478-699 ╱ 臺湖山 313-699 ╱ 十一都山勢峻大群峰 313-699 ╱ 環拱與龍泉黄南界 313-699 ╱ 巒頭山 313-699 ╱ 十一都山峰峭立 313-699 ╱ 為浙閩諸山之源 313-699 ╱ 峯 313-699 ╱ 巾子峰 313-699 ╱ 在錦山上兩峰 313-699 ╱ 對峙高不可攀 313-699 ╱ 棘蘭峰 636-699 ╱ 縣北二十五里峰巒蝟集前設 313-699 ╱ 廵簡司今廢止建隘詩見藝文 313-699 ╱ 玉峰 313-699 ╱ 二都孤峭碧 313-699 ╱ 立望如瑶簪 313-699 ╱ 鐡尖峰 313-699 ╱ 二都一峰矗 313-699 ╱ 立尖削摩空 313-699 ╱ 大岩峰 313-699 ╱ 十一都下有風洞過此身或不 313-699 ╱ 潔颶風立至歲旱禱雨輒應 313-699 ╱ 岡 313-699 ╱ 黄堂岡 313-699 ╱ 四都聳象山之 313-699 ╱ 北下為東嶽宮 313-699 ╱ 南壇岡 313-699 ╱ 濟川 313-699 ╱ 門外 313-699 ╱ 巖 313-699 ╱ 疊石巖 313-699 ╱ 二都蛤湖兩石相疊遠視若懸崖一石 313-699 ╱ 高十餘丈上圓大下直小中如葫蘆頸 313-699 ╱ 大獅巖 313-699 ╱ 二都大洪蹲踞 313-699 ╱ 如師勢欲搏人 313-699 ╱ 石屋巖 313-699 ╱ 二都黃皮有三穴彼 313-699 ╱ 此相通可容數十人 313-699 ╱ 筆架巖 313-699 ╱ 二都黃皮 313-699 ╱ 天梯山上 313-699 ╱ 馬蹄巖 313-699 ╱ 三都派 313-699 ╱ 石坑 313-699 ╱ 歇雨巖 313-699 ╱ 五都延袤數 313-699 ╱ 丈上突下削 313-699 ╱ 將軍巖 313-699 ╱ 七都張地一石 313-699 ╱ 卓立其高數丈 313-699 ╱ 白鶴巖 313-699 ╱ 九都青峰山上相傳五代時 313-699 ╱ 有一童子遊此跨鶴而去 313-699 ╱ 洞 313-699 ╱ 石洪洞 313-699 ╱ 鏡山 313-699 ╱ 道人洞 313-699 ╱ 一都 313-699 ╱ 上管 327-699 ╱ 仙巖洞 313-699 ╱ 二都青草中有泉自洞頂潺滴 313-699 ╱ 而下不涸不溢歲旱禱雨輒應 313-699 ╱ 白雲洞 649-699 ╱ 三都陳村巉石嵌空常有 313-699 ╱ 白雲覆其上詩見藝文 313-699 ╱ 㘭 313-699 ╱ 榅㘭 313-699 ╱ 二都縣東五十里㘭脊 313-699 ╱ 有溪昔多榅樹故名 313-699 ╱ 梅㘭 313-699 ╱ 二都縣東 313-699 ╱ 北五十里 313-699 ╱ 栗洋㘭 313-699 ╱ 二都縣東北七 313-699 ╱ 十里通雲和 313-699 ╱ 榅樹㘭 313-699 ╱ 三都縣東南 313-699 ╱ 二十五里 313-699 ╱ 關門㘭 313-699 ╱ 十二都縣北九 313-699 ╱ 十里通龍泉 313-699 ╱ 嶺 313-699 ╱ 石記岱嶺 313-699 ╱ 縣東三 313-699 ╱ 十里 313-699 ╱ 洛嶺 313-699 ╱ 縣東七十里 313-699 ╱ 崒嵂倚天 313-699 ╱ 虬盤嶺 313-699 ╱ 縣東七十 313-699 ╱ 里上管 313-699 ╱ 橫嶺 313-699 ╱ 縣東八十里通壽寧 313-699 ╱ 界 313-699 ╱ 以上俱一都 313-699 ╱ 應嶺 313-699 ╱ 縣東十里横矗 313-699 ╱ 雲際狀如列戟 313-699 ╱ 蓋竹嶺 313-699 ╱ 縣東十里其 313-699 ╱ 上為喜鵲隘 313-699 ╱ 石梯嶺 633-699 ╱ 縣東二十五里丹 313-699 ╱ 崖飛瀑詩見藝文 313-699 ╱ 梧桐嶺 313-699 ╱ 縣東三十里 313-699 ╱ 通景寧界 313-699 ╱ 樁杵嶺 313-699 ╱ 縣東三 313-699 ╱ 十里 313-699 ╱ 大保嶺 313-699 ╱ 縣東三 313-699 ╱ 十里 313-699 ╱ 喬陌嶺 313-699 ╱ 縣東三 313-699 ╱ 十里 313-699 ╱ 林草坑嶺 313-699 ╱ 縣東三 313-699 ╱ 十五里 313-699 ╱ 青草嶺 313-699 ╱ 縣東五 313-699 ╱ 十里 313-699 ╱ 打磚嶺 313-699 ╱ 縣東五 313-699 ╱ 十里 313-699 ╱ 百花嶺 313-699 ╱ 縣東六 313-699 ╱ 十里 313-699 ╱ 魚塘岱嶺 313-699 ╱ 縣東八 313-699 ╱ 十里 313-699 ╱ 縣東八 313-699 ╱ 十里 313-699 ╱ 半天嶺 313-699 ╱ 縣東九十里層巒壁立 313-699 ╱ 一線凌空詩見藝文 313-699 ╱ 將軍嶺 597-699 ╱ 縣東一百里詩見藝 313-699 ╱ 文 330-699 ╱ 以上俱二都 313-699 ╱ 赤摶嶺 313-699 ╱ 縣南 313-699 ╱ 七里 313-699 ╱ 烏石嶺 313-699 ╱ 縣西南十里石壁 313-699 ╱ 峭削為邑西障 313-699 ╱ 派石坑嶺 313-699 ╱ 縣南二十里 313-699 ╱ 以上俱三都 313-699 ╱ 斑岱后嶺 313-699 ╱ 縣東北十 313-699 ╱ 里在四都 313-699 ╱ 角門嶺 313-699 ╱ 縣北四 313-699 ╱ 里五都 313-699 ╱ 白嶺 313-699 ╱ 縣北三十里在 313-699 ╱ 八都通松溪 313-699 ╱ 插花嶺 313-699 ╱ 縣西四 313-699 ╱ 十里 313-699 ╱ 張天嶺 313-699 ╱ 縣西六十里 313-699 ╱ 以上俱七都 313-699 ╱ 明筶嶺 313-699 ╱ 縣北三十里 313-699 ╱ 下為棘蘭汛 313-699 ╱ 寨後嶺 313-699 ╱ 縣北三十五里 313-699 ╱ 以上俱八都 313-699 ╱ 湯源嶺 313-699 ╱ 縣北七 313-699 ╱ 十里 313-699 ╱ 毛源嶺 313-699 ╱ 縣北一 313-699 ╱ 百里 313-699 ╱ 打鼓嶺 313-699 ╱ 縣北一百里通浦城 313-699 ╱ 界以上俱十一都 313-699 ╱ 川 313-699 ╱ 松源川 588-699 ╱ 縣南十里又名濟川源出松 313-699 ╱ 源山流入大溪詩見藝文 313-699 ╱ 淘洲川 606-699 ╱ 縣北七里有石印浮於水面邑人以 313-699 ╱ 石浮沉卜歲豐歉屢驗詩見藝文 313-699 ╱ 溪 313-699 ╱ 竹坑溪 650-699 ╱ 薰阜門外源出西山淘沙可鎔金又名古金 313-699 ╱ 溪抱城西北過雲龍門入石龍潭詩見藝文 313-699 ╱ 濛洲溪 313-699 ╱ 縣東二十五里與蓋 313-699 ╱ 竹水合入交劍潭 313-699 ╱ 滙龍溪 313-699 ╱ 縣東北六十里 313-699 ╱ 流入蓋竹溪 313-699 ╱ 蓋竹溪 313-699 ╱ 縣東二 313-699 ╱ 十里 313-699 ╱ 下灘溪 313-699 ╱ 縣東南 313-699 ╱ 十里 313-699 ╱ 司後溪 313-699 ╱ 布政 313-699 ╱ 司後 313-699 ╱ 坑西溪 313-699 ╱ 縣北五里 313-699 ╱ 流入淘洲 313-699 ╱ 桃洲溪 607-699 ╱ 縣北八里流入 313-699 ╱ 槎溪詩見藝文 313-699 ╱ 魏溪 313-699 ╱ 縣北七里又名張 313-699 ╱ 淤溪與桃洲水合 313-699 ╱ 槎溪 313-699 ╱ 縣北二十里浪風酣綠 313-699 ╱ 瀾灔廻清流入棘蘭溪 313-699 ╱ 安溪 313-699 ╱ 縣西南四十 313-699 ╱ 里入芸洲 313-699 ╱ 芸洲溪 313-699 ╱ 縣北二十里 313-699 ╱ 與槎溪合 313-699 ╱ 棘蘭溪 649-699 ╱ 縣北三十里 313-699 ╱ 詩見藝文 478-699 ╱ 梓亭溪 313-699 ╱ 縣北四十里 313-699 ╱ 與新窑溪合 313-699 ╱ 柏渡溪 313-699 ╱ 縣北六十里 313-699 ╱ 與竹口溪合 313-699 ╱ 下漈溪 313-699 ╱ 縣北六十里 313-699 ╱ 與竹口溪合 313-699 ╱ 竹口溪 650-699 ╱ 縣北五十里入梓 313-699 ╱ 亭溪詩見藝文 313-699 ╱ 新窑溪 313-699 ╱ 縣北四十里 313-699 ╱ 以上諸水達松溪 313-699 ╱ 漈下溪 313-699 ╱ 縣東北五十五 313-699 ╱ 里與左溪合 313-699 ╱ 青竹溪 313-699 ╱ 縣東一百 313-699 ╱ 里入左溪 313-699 ╱ 左溪 363-699 ╱ 縣東八十五里 313-699 ╱ 與南洋水合 313-699 ╱ 南洋溪 313-699 ╱ 縣東北一百里 313-699 ╱ 以上水達景寧 313-699 ╱ 舉溪 313-699 ╱ 縣東南七十 313-699 ╱ 里達壽寧 313-699 ╱ 桐山溪 313-699 ╱ 縣北九十里 313-699 ╱ 達龍泉 313-699 ╱ 潭 321-699 ╱ 營後潭 313-699 ╱ 城隍廟後清流瑩滉雲 313-699 ╱ 氣隱隱流入石龍潭 313-699 ╱ 山漈潭 313-699 ╱ 東隅鏡潭委流有石如 313-699 ╱ 印日光映射金碧陸離 313-699 ╱ 鏡潭 606-699 ╱ 東隅鏡山前今塞 313-699 ╱ 成灘詩見藝文 313-699 ╱ 古樓潭 313-699 ╱ 在周墩其上 313-699 ╱ 為古樓廟 313-699 ╱ 周良潭 313-699 ╱ 去縣東 313-699 ╱ 三里 313-699 ╱ 石壁潭 313-699 ╱ 縣東八里峭壁 313-699 ╱ 瀠廻入古樓潭 313-699 ╱ 白沙潭 313-699 ╱ 縣東十 313-699 ╱ 五里 313-699 ╱ 交劍潭 313-699 ╱ 縣東二十里兩水直㵼交流於 313-699 ╱ 大山之潭右有石峭削如笋 313-699 ╱ 三井龍潭 313-699 ╱ 縣東四十里兩岸複岫壁立有三泓最下一 313-699 ╱ 泓深不可測歲旱禱兩屢應其流入交劍潭 313-699 ╱ 石龍潭 651-699 ╱ 縣北神力寺前上流水光澄瑩深不可測為衆 313-699 ╱ 流所瀦洩中浮巨石狀如龜又名印星知縣楊 313-699 ╱ 芝瑞架橋其上建補天閣及小蓬 313-699 ╱ 萊立石潭右名放生池詩見藝文 313-699 ╱ 楓潭 313-699 ╱ 去縣北 313-699 ╱ 里餘 313-699 ╱ 溪口潭 313-699 ╱ 縣北五里水深澄 313-699 ╱ 碧流入白槐潭 313-699 ╱ 白槐潭 313-699 ╱ 去縣北 313-699 ╱ 十里 313-699 ╱ 龜田潭 313-699 ╱ 縣西二十里 313-699 ╱ 流入芸洲 313-699 ╱ ","霜歸去月團團    勝隱庵題停巖       吳 冲 石壁嵯峨高接天凌風玉珮去何年閒心已識遊仙意 日日看山便是仙    勝隱庵題瀑布        周九如 翠屏千仞勢夐絕一道清泉飛玉屑激石濛濛生白烟 舞空點點散晴雪    源庵           葉 枚 照妄須燃大智燈法堂雲護碧層層林香蚤已聞簷蔔 ","12卷 ╱ (清) 關學優修 (清) 吳元棟纂 ╱ 清嘉慶六年刻本"
35264,浙江,寧波,"(萬曆) 象山縣志",萬曆,1572,1620,177,,"微王君吾邑百數萬生靈不入鬼錄耶議者謂 是舉也力出全直謀資剛甫 易紹宗洪武初授錢倉所副千户一日倭□□ 湯嶴劫掠紹宗遂乘馬率所部士卒直前格戰 衆兵潰散而紹宗擐甲獨進斬賊首數級不支 竟死之事 聞諭葬玉泉山勒碑以旌其忠 陳表昌國衛百户嘉靖癸丑倭寇攻城急表曰 吾力無如之何有死而已但所攝户印既多我 ","16卷 ╱ (明) 吳學周修 (明) 陸應陽纂 ╱ 明萬曆三十六年刻本"
35265,浙江,紹興,"(康熙) 會稽縣志",康熙,1661,1722,223,"卷之十 202-226 ╱ 田賦志中 202-226 ╱ 均平錄 202-226 ╱ 均差 212-226 ╱ 諸鈔 221-226 ╱ 鹽課 221-226 ╱ "," 等九邊邊各置鎭鎮兵多寡所在不同姑以每鎭萬人論之必七千為主三千為客而鎮□  召商中納如滿千引必派七分為常股三分為存積甘肅險遠引輸銀三錢其他八鎮引輸  銀三錢五分即前七百引為銀二百四十五兩又分而三之中取二分貿米一分貿草荳實  之邊倉以給主兵而商則賫引到場挨次守支常股之鹽尙餘存積三百引則與守支異目  矣必臨調官兵然後召商中納其價獨重易糧給兵如前而賫引到場得越次先支此國初  法也成化以後漸亦難行如商引合支常股兩本場獨有存積合支存積而本場獨有常股  既不得通融復不許更煑又或鹽積而商久不至則耗鹽商至而鹽久不出則病商于是當  事者疏請合計全浙竈丁與九邊報中引目不論常股存積悉議徵銀于竈丁引二錢三分  七釐總輸于運司商至引給銀二錢一分八釐隨得返邊報中環轉不休而引目仍聽其轉  貿徽浙内商令内商得以自貿竈鹽初法盡改矣浙通志曰浙濱海而鹽筴興漢初吳王  濞置司鹽校尉于馬嘷城以煑海富武帝時姑置鹽官法毋得私鬻孫吳置司法都尉榷其  利唐置鹽鐵使設場監于湖越杭州歲得錢累十萬緡宋置都大發運使及提舉官設鹽場  于杭秀明温台五州令商人輸芻粟得鹽南渡後屬漕司元置兩浙都轉運鹽使至元十四  年置司杭州大德三年置鹽場于浙東西至正二年置檢校批驗所四于杭嘉紹温台及明  朝仍置都運司專掌鹽政增置嘉興松江寧紹温台四分司督鹽課又置寧波批驗所而分  温台批驗所為二掌製摯又置鹽課司于鹽場隸都運司者二曰仁和許村隸嘉興分司者  五曰西路鮑郎蘆瀝海沙横浦隸松江分司者五曰浦東袁浦青村下沙青浦隸寧紹分司  者十五曰西興錢清三江曹娥石堰鳴鶴龍頭清泉長山穿山大嵩玉泉昌國岱山蘆花隸  温台分司者八曰長亭杜瀆黃巖長林永嘉雙穗天富南監天富北鹽場立官一人大者二  人團立總催十人凡為場三十五為團五百有一為丁七萬四千四百四十有六丁皆給灘  蕩授煑器率辦鹽一引官給工本米石引四百觔歲得鹽二十二萬二千三百八十四引三  百四十九觔二兩洪武十七年易工本米以鈔引二貫五百文二十三年改辦小引丁歲十  六引鹽工丁八引餘工丁四引引二百觔歲得鹽四十四萬四千七百六十九引一百四十  九觔二兩邊商中鹽者每大引輸銀八分官給引目支鹽于場率小引二而當大引一引耗  五觔各為袋場截其引角一而歸之已告驗于運司截引角一已掣摯于批驗所又截引角  一鹽過二百有五觔者沒其餘已鬻于限地南止温處西止徽信北止鎮江西北止廣德其  地之吏又截引角一乃反引于官官司詰禁如律二十七年復竈户維役有差永樂初改令  邊商每大引輸米二斗五升或粟四斗邊量米粟貴賤道里遠近險易以為引目正統二年 ","28卷 ╱ (清) 吕化龍修 (清) 董欽德纂 ╱ 民國二十五年紹興縣修志委員會校刊鉛印本"
35265,浙江,紹興,"(康熙) 會稽縣志",康熙,1661,1722,322,"卷之十四 304-332 ╱ 祠祀志上 304-332 ╱ 壇 304-332 ╱ 廟 305-332 ╱ ","  古嶽廟在平水東 晉義元 年賜額   新嶽廟在縣東三里長春觀之左 順治□年里人斂資建因山陰嶽廟在江橋右 會稽舊嶽廟在平水以不便祈賽故新建於此   火神廟在縣東城隍之左開元寺之後 内有五侯祠以祀會稽令羅 侯翁侯戴侯趙侯彭侯者   白馬廟在西府坊白馬山下 内關帝祠有徐渭一聯白馬小如拳從此鼪 鼯林外長紫髯靈欲語頓令尸祝廟中肥   古玉泉菴在縣東三十里 菴基舊跡變成園墟今遷而之高内有一井 其水清冽而不滓甘美而不汙故取名玉泉   永貞菴在縣東三十一保昌源堡 菴内有虞姬廟列二門聯左曰今尙祀虞漢代已傾高 后廟右曰斯眞霸越西施慚上范家船又至閘橋建一  石亭亦  祀虞姬   龍池菴在縣東遶門山 自山下至山頂計三里至菴龍池四圍皆方砌之以石有金魚數 百頭掉尾舒鬐旁種荷花芬香不散每遇天旱居民輒為祈禱立  降霖  雨   梅花古佛菴在旗纛廟内 僧人亮微鍵關靜修於 此誠心皈依宗風克振   見龍菴在縣北三十里係吳融村土穀祠 吳融係唐朝名相因贅居此村有賢德即以吳 融名士榖祠劉府君靈顯正直保障居民順治  戊子年間士寇猖獗賊首率數千人欲扎駐此地禱於神筊輒竪立不令賊寇暫樓遂拔寨  去至扈家池被鎭兵剿戮無遺幷居民亦遭殃禍獨吳融一村保全咸以為靈顯之念云   宗鏡院在城東十五里 由望仙橋而進院中溪水澄碧萬竹參天面對獅山峰巒聳翠有 一小樓階下碧桃花盛開濯濯仙姿瓊瑤似雪嬌娜可愛後為遊  人所折止剩數枝雖春風駘蕩山  鳥嚶鳴而由今遡昔感係之 ","28卷 ╱ (清) 吕化龍修 (清) 董欽德纂 ╱ 民國二十五年紹興縣修志委員會校刊鉛印本"
35265,浙江,紹興,"(康熙) 會稽縣志",康熙,1661,1722,358,"卷之十六 344-366 ╱ 祠祀志下 344-366 ╱ 寺院 344-366 ╱ 觀宫 344-366 ╱ 菴當 344-366 ╱ ","  隆慶寺在縣東北二十里 晉元嘉三年建號長樂寺會昌廢建隆元年重建 號興福院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俗名馬山寺   興教寺在天柱峰麓   廣教寺在縣東二十五里 晉開運四年建號善訓 寺治平三年始改今額   顯聖寺在玉笥山前 周世宗順德二年僧重曜建初名看經院宋至道二年勅改今額寺 後有宋理宗祖吳宣憲王陵為元兵掘毁寺亦隨廢明萬曆庚子太  史陶望齡太學張濬元等延請湛然禪師重建於玉笥山前為湛然祖亭︹陶履平久雪同  湛然詩︺摧松折竹没疏稜二十年來見未曾誰道仙人能戲玉即令穉子亦傳燈畏寒已  拚經旬醉窺月何妨終夜興縱爾齊腰應不動孤心徹底已如冰祁彪佳詩遙遙山寺出  層雲松竹蕭疏小徑分願大偶逢魔杵下心清忽有妙香熏燈前說法知君遠石上譚經合  我欣六載前頭曾到此一番清話又重聞王亹詩五位宗開老湛然江東知有洞家禪無  孔笛中吹角徵破砂鍋內煑龍鱣半溪月印靈泉出萬竹樓森寒玉娟不斷兒孫登曲彔雲  門突出  一燈傳   平陽興福寺在黃龍化鹿諸山之中 相傳平陽道觀廢基群峰錯黛碧澗環流眞仙佛幽 勝之居觀久廢無事迹可考康熙七年宏覺禪師道  忞建閣七楹藏世祖章皇帝所賜御書於其上因閣建殿堂遂為宇内望刹唐李湛詩雲  門十里長殿塔明朝陽半夜風雨至滿山松桂香清猿嘯遠樹好鳥鳴虛廊塵土斯可濯何  為語滄浪郡司馬孫魯和宏覺禪師詩千巖廻合晚蒼蒼路入珠林暑氣凉眞愛遠公樓  静久却嫌元亮出山忙神清鶴骨添遐臘號重龍池錫上祥此日宗風符大鑒曹溪越水豈  殊方郡别駕張雲孫贈宏覺禪師詩紫宸温語錫恩崇御墨猶藏錦罽紅鹿苑經營新傑  閣龍髯想像舊遺弓檀香繞山窗外花雨晴飛夕界中頭白久知傳法盛伊蒲幸已證支  公又入雲門贈古卓詩萬壑烟蘿鳥道開石谿精舍暫徘徊鐘聲澗外依泉落雲影  壇前近鶴來拂藉青松聞淨義游當白社見詩才浮名遠媿為身累片席何因駐講臺   玉泉院在靈峰寺南 ","28卷 ╱ (清) 吕化龍修 (清) 董欽德纂 ╱ 民國二十五年紹興縣修志委員會校刊鉛印本"
35266,浙江,寧波,"(崇禎) 寧海縣志",崇禎,1627,1644,1115,,"歸雲菴 十都下寮坑門天啓元年僧受法寂衷同建   置田十二畆山二十畆有碑 野雲菴 十三都應家山崇禎戊辰僧正慈寂衷同建 鄭家菴 西百里玉泉山為鄭發運孫貴安葬處置産 棲雲菴 西南桑洲嶺上 下林菴 西北鮑公嶴嘉靖間僧慧佳建 龍公菴 西北龍公嶴又名集福菴 西佑菴 西北六十里 潘居菴 北五十里蛟湖潭僧宗憲建 ","12卷 ╱ (明) 宋奎光纂修  ╱ 明崇禎五年刻本"
35267,浙江,紹興,"(乾隆) 諸暨縣志",乾隆,1735,1796,204,,"  欲鏟破陰崖扄火輪飛出   天雞鳴萬國同照陽鳥明   入  邑人胡學詩 雲峰中立開洞天竅石砰豁深重淵 巨靈何年斧鑿破霹靂一夜蛟龍穿   太陰黑入杳莫測碧崖井氣流雲液鐵矼横截海   上流玉局移來橘中奕神仙鸞鶴不可追白蝠散   亂如鴉飛風塵澒洞滿   塵世避地擬作綺玗歸   入  邑人趙仁詩 巖壑玲瓏竹樹間天風環珮隱珊珊 碧桃花落雲粘洞瑶草香馡露滴壇   青壁有題龍護篆玉京遺跡鶴窺丹   如今避世非無地卻笑相逄雪滿冠   入  邑人鄭天鵬詩 我曾破天下三十六洞白雲缺 何如此洞眞奇絕一級一級探之   莫窮幽深奇怪陟降千百折外有片片如剪赤   霞封中涵老子所秘丹符訣坐忘獅子怪石岩囬   首塵凡俄隔越乳窟津津飲玉泉飛霞仙鼠白如   雪頓覺羽化而登仙少室禹穴那能埓我吹洞庭 ","44卷 ╱ (清) 沈椿齡修 (清) 樓卜□纂 ╱ 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1450,"卷之二十 1385-1510 ╱ 山川一 1385-1510 ╱ ","僊姑山在履㤗山之西平廣迤邐為西北諸山之界   其木多杉檜楓榆陰森茂密稍西為玉泉自玉泉   折而西北曰青芝塢其西曰靈峰青芝塢之北為   秦亭山又西曰法華山山多楊梅茶笋水竹秀媚   又有石壁山龍駒山方井嶽廟在焉此諸山以法   華為宗以其去孤山稍遠故敘首僊姑 集慶山在僊姑山之西南其植多松梓銀杏亦饒橡   栗下臨孔道為三竺入路僊姑山稍南有行春橋   過橋由大道經普福迤集慶山前路折而南曰   飛來峰曰上中下三竺三面阻山中路直闢若凾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1502,"卷之二十 1385-1510 ╱ 山川一 1385-1510 ╱ ","  云晉葛洪亦曾居此 掃帚塢在棲霞嶺 水岡塢在九里松勝家園 石人塢在石人嶺下靈隱寺西 水竹塢在九里松行春橋南舊有水竹之勝為步司   前軍寨 青芝塢在九里松石板巷玉泉後山巷南渡駐蹕繞   湖皆巷市故有石板巷之名 楓木塢在中下天竺之間舊多楓木故名 錦塢在錢塘門外上智果寺前寶雲庵下舊多花卉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1570,"卷之二十二 1544-1627 ╱ 山川三 1544-1627 ╱ "," 隨人遠行過  高橋方買船 平湖秋月 萬頃寒光一夕鋪冰輪行 處片雲無鷲峰遥度西風  冷桂子紛  紛點玉壷 柳浪聞鶯 如簧巧囀最高枝苑柳青歸 萬縷絲玉輦不來春又老聲  聲訴與  落花知 花港觀魚 斷惟餘舊姪傳倚闌投餌說 當年沙鷗曾見園興廢近日遊  人又  玉泉 南屏晩鐘 涑水崕碑半絲苔春遊誰向此山 來晚烟深處蒲牢響僧自城中應  供  回 三潭印月 塔邊分占宿湖船寶鑒開奩水底天 横笛叫雲何處起波心驚覺老龍眠   兩峰插雲 浮圖對立曉崔嵬積翠浮空霽靄迷 試向鳳凰山上朢南高天近北烟低 陳   襄和東坡京口憶西湖寒食出遊詩 春陰漠漠燕 飛飛可惜春  光與子違半嶺烟霞紅斾出滿湖風月畫船歸緱  笙一去人何在遼鶴重來事已非猶憶去年臨别  處鳥啼花  落淚沾衣 蔡襄寒食西湖詩 山前雨氣曉纔收水 際風光翠欲流盡日  旌旗停曲岸滿潭鉦鼓競飛舟浮來烟島疑相就  □去沙禽好自由歸騎不令歌吹歇萬枝燈燭度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1594,"卷之二十二 1544-1627 ╱ 山川三 1544-1627 ╱ "," 偷把春  纎按 南屏晩鐘 翠巘深深深幾許佛閣華鐘□ 吼西風裏回首南莊行樂地瞑  烟隔斷青蓮宇 宴飲芳園人散去金鑰嚴城次  第催將閉一望長橋燈火起絳紗影裏聯歸騎   麯院風荷 五月凉風來麯院綠水芙蕖紅白都開 遍風遞花香清不斷採蓮舟過歌聲緩   醉折碧筒供笑翫翠蓋紅綃高下翻零  亂回晚新凉醒酒面六銖衣薄停紈扇 花港觀   魚 杜若浮香春霽浪暖桃花錦帳鴛鴦渚碧藻 叢深菱葉底纎鱗吹沫摇朱尾 戲把金鈎垂  綠水却憶雕闌翠䄂人同倚腸斷  簫娘書一紙相思欲報憑雙鯉 三潭印月 秋靜 寒潭  澄見底玉色蟾蜍飛人清冷水睡熟驪龍呼不起  頷珠光照冰壺 宴賞此時能有幾遥憶同歡  今夜人千里試問龍淵深  幾許騎鯨欲共姮娥語 斷橋殘雪 快雪時晴寒 尚沍玉屑銀  沙紛滿西湖路一道垂虹如約素裙腰草色非前  度 斷玦遺環愁日暮想像凌波羅襪應難步□  探梅花無處所山  童指點逋墓 雷峰夕照 古塔斜陽紅欲暝□ 崦人家半在桑□□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1607,"卷之二十二 1544-1627 ╱ 山川三 1544-1627 ╱ ","玉泉在九里松北淨空院齊建元末靈悟大衆□□   說法龍君來聽為撫掌出泉今龍祠前小方池沉   不尋丈清澈可鑒異魚數百泳游其中旱潦不盈   竭流出山外溉田三千餘頃淳祐八年趙與甃   治龍潭增築為二池元末兵燹寺燬而泉如舊至   嘉靖間郡守陳仕賢為亭其上寺之後有細雨泉   ○吳鼎重建玉泉記 玉泉出青芝塢自南齊僧曇 超發之唐白居易守杭日□  遊而樂焉其詩云湛湛玉泉色悠悠浮雲身閒□  對定水清淨兩無塵五代天福中建淨空院至□  特盛穆陵為書玉泉淨空之院取金銀玳瑁諸色  魚充牣之元季院燬于兵我 明宣徳中縣官者  泉造紙稍葺僧寺泉上置龍王祠卓亭于泉之□  臾百年來亭就圮魚為好事者取去益寡泉瑩□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1608,"卷之二十二 1544-1627 ╱ 山川三 1544-1627 ╱ "," 猶故雖大旱不涸漑浸所及畞率收一鍾故玉泉  旁近地號為沃野無凶年兼之可濯可汎可酌可  釀可潔尊罍而飮無不宜者嘉靖二十有一年夏  六月不杭州太守陳侯有事于山川循行阡陌  間從二三舊大夫憇于兹亭覘泉脉問遺事顧  亭陋甚嘆曰泉之利用慱矣亭豈徒為觀游哉僧  以新亭請諸大夫賛之侯曰諾哉乃拓其址搆亭  四楹前延為軒凡深二丈有八尺廣三丈六尺臨  泉為檻左右為户户外側室剟故亭為之至䆋九  月落成地若闢而加勝水若澄而加清遊魚洋洋  實粟被野於旹賔佐從事三老工徒守僧及人士  來觀者舉欣欣然慶斯亭之有遭也諸寮滇南任  君長安桑君宛陵楊君屬余記諸壁余惟宋季偏  安昧春䆋觀魚之戒蕞爾一壑揭龍章而侈峻宇  煙其臺榭陂池之盛稱是今悉離離禾矣此由  其乎一已之樂而不為萬姓後世慮者也顧唯堅  於為政施仁之地寄情山水間其餘風遺澤能□  □□撫跡增想若羊叔子之峴山山簡之習也□  □之西湖歐陽永叔之醉翁亭民到于今思□□  皆光成乎民而因以為樂者也陳侯之玉泉□□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1609,"卷之二十二 1544-1627 ╱ 山川三 1544-1627 ╱ "," 當與數子比邪侯以寛裕有容之徳勤宣德□□  恩口洋洽于田里與民相安既三載矣而後□□  亭焉林壑蟲魚隱有喜氣而况沐浴膏澤之民□  無樂其樂乎亭且弗替矣陳侯名仕賢福清人嘉  靖十有八年䆋始來二十  有一年冬郡人吳鼎記 張萬言二泉記 玉泉寺 帀地皆  泉穴也玉泉潭中穴大如甌星布潭底佛殿後有  小沼穴則細而密率泛漚如粟漫散泉面儼若細  雨淅淅然天陰尤現游人貳誤以為有撤搕而  走者既而知其漚為失笑亦奇矣寺僧飮食灌澣  皆資即尋溷而尋渫焉瑩如也其流則合潭之流  而並滋田禾然亦非無澤利者廼漫呼為細雨泉  若曰雨雖細亦足以澤物云舊為中貴浸果羞之  所顧為人所狼籍狎玩泯其美而弗齒於時良可  惜也距是泉三里餘為茅家步有方泉俗曰觀音  井固弗經深廣僅數尺淵然澄冽泛澹靡息而味  尤甘美當亢旱谿澤率枯兹獨一窪盈溢如故誠  住泉也第落莫於畝畞阡陌之間人莫之顧藉今  據得其地將表表於時尚矣唴夫細雨泉以狎於  人而人忽之方泉又以不狎於人而棄之遇世其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1616,"卷之二十二 1544-1627 ╱ 山川三 1544-1627 ╱ ","水樂洞泉在煙霞嶺西石洞雙啓穹若大厦水源左   發右出冷齧肌骨清照毫髮甘寒無出其右洞深   窅無極深入數十步空洞廣邈投之石鏗鍧有聲   莫知涯際 觀音泉在麥嶺北坎口正方深踰尋丈瀰漫畆清   冽可啜世無鑒者惜哉 蓮花泉在飛來峰頂石巖無土清而可啜甚宜茶 天澤泉在麴院舊小隱寺前 虎跑泉去城西南十里大慈山上泉清渫而甘寒與   龍井玉泉相伯仲郡城則郭婆井吳山泉為最兹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2899,"卷之四十五 2858-2911 ╱ 橋梁 2858-2911 ╱ ","  上圮 縣東南四 里徐湖界 曰文山 縣東南八 里文山界 曰石蛤 縣東南 九里西  舍界跨山蹊因  在石蛤村故名 曰胡家 縣東南一十里通舟楫 里人胡氏所建故名 曰   張家 縣東南一十一里近 閑林跨官塘通舟楫 曰閑林市 縣東南一十 八里閑林市  跨官河  通舟楫 曰何母 縣東南二十二里徐湖 界跨官河舟楫通行 曰丁公 縣 西  八里盛宅界跨山澗梁天監初丁遵為臨安縣令  性恬淡薄名利交代之後築室山間隱而學道為  橋以濟  不通 曰東溪 縣西南十里南建界跨東溪不通 舟楫宋景祐元年邑人建以溪在  田奉山  東故名 曰道士 縣西南六里宋紹興年間洞 霄宫道士貝大欽建故名 曰朝   元 縣西南 八里 曰通僊 縣西南五里郎王界跨石 門港通舟楫裕呼石門橋 曰□   僊 縣西南一十八里洞霄宫九鎻山門外漢 武帝時晉葛僊翁郭眞君講道于此故名 曰□   泉 雙僊橋二里餘飛玉泉 由此橋出於澗故名 曰鳴鳳 去玉泉□□□ 餘步相近鳴鳳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3133,"卷之四十九 3103-3145 ╱ 墳墓 3103-3145 ╱ ","户部尚書貢師㤗墓在海寧縣黄岡之湖塘里師□   卒于門人朱鐩家鐩割地以葬捐田四十畝贍祭   王琥謁墓詩 宦海由來風浪惡月明何處駐仙槎 人間洞府桃源小夢關河梓里賒  碑碣空題元禮部墓田猶寄魯朱家  殘春下馬尋遺跡千古文章野草花 潘良詩 大元 禮部  中華士古墓殘陽草樹陰出處一時誠自略綱常  千古竟誰任衣冠天地分華夏風景江山自古今  王氣東南排日月  桃源始十避秦心 祭酒顧歪頭墓在海寧縣東北五十里 懷遠大將軍前衡州總管墓姓名缺在臨安縣東五   里五柳塘 灣處士鄭德俊墓在錢塘縣玉泉山碧梧原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3140,"卷之四十九 3103-3145 ╱ 墳墓 3103-3145 ╱ ","  北東穆塢蓮花山嘉靖四年 諭葬遣官營墓新   建伯王文成守仁撰銘 應天府府尹陳良器墓在錢塘縣甘溪 都御史查約墓在海寧縣袁花里道人塘之北偏嘉   靖九年 諭葬都御史錢宏撰神道碑 都御史錢宏墓在錢塘縣玉泉寺右 工部尚書俞琳墓在臨安縣琴山嘉靖十年 諭葬 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贈少保諡端敏胡世寧墓在錢   塘縣五雲山之岡嘉靖十年 諭葬 大理卿陳珂墓在錢塘縣龍井嘉靖十一年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4623,"卷之八十七 4594-4724 ╱ 人物二十一 4594-4724 ╱ 卷之八十八 4594-4724 ╱ 人物二十二 4594-4724 ╱ 卷之八十九 4594-4724 ╱ 人物二十三 4594-4724 ╱ ","  地父没後璘亦亡壁購地以葬曰無使先人□□   地下張太史益為鄭孝子傳壁所著有完軒集蔵   于家 姚文杭州前衛左所軍早喪父事母盡孝身隸戎伍   每晨出趨役必拜母而往暮還如之母卒擇葬地   玉泉山下詰旦有虎聚其地跑成穴遂葬焉其孝   感如此天順三年 旌表 馬純字叔良其先西域人元末父景華避亂居錢塘   叔良弱冠景華没每一號慟輒頓絕景華臨終時   屬叔良曰我葬後當十日一墓省叔良如期必往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5051,"卷之九十三 4979-5066 ╱ 遺文下 4979-5066 ╱ "," 西湖月袖裡常懷葛嶺烟相逢野老溪邊語閱□  殘經松下眠有時拄錫向天竺有時洗鉢臨玉泉  玉泉池中有靈物隱顯出没不記年故鄉景物有  如此出門何處無福田超昇已解入正覺接引直  須隨俗緣行矣哉莫留連桂冠  何日歸林下來借蒲團學坐禪 冬至日思親詩 客 裏  逢佳節天涯憶老親葭灰初應候梅蕋漸回春醉  訝朱顔好愁添白髮新孤雲恒在望翹首欲沾巾   歎賈平章廢宅詩 豪華淚没幾星霜廢宅空遺孔 道傍鼠迹印塵盈故□燕巢經  雨落空梁紫雲歌斷人千古金谷花殘夢  一塲世事興衰總如此啼鴉不必怨斜陽 示兒冕   詩 阿冕今年已十三耳邊垂髮綠鬖□好親燈火 研經史勤向庭闈奉旨甘衘命年年□塞北思  親夜夜夢江南題詩寄汝  非無意莫負青春取自慚 姚公綬自錢塘門抵浙   江驛望西湖諸峰詩 不見湖山已七年湖光山色 兩依然青鞋自踏□□□□  漿誰衝翡翠烟目斷蘇堤新柳外□歸□□□□  舊峰前丁寧春勿堂堂去有待重來□□□□□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5060,"卷之九十三 4979-5066 ╱ 遺文下 4979-5066 ╱ "," 蔴呼芝應蓼莪産鳩堪雞骨  扶旌門猶未及慚愧昔分符 徐階上元夜對月憶   西湖張燈賦詩詩 燈火西湖月春風又一年蟾精 虗易老兔魄自重圓影入髙齋  獨光流故國偏行吟  無限意遥藉素娥傳 贈陳眞亭太守用原韻 已甘 璞玉  人知晩還信陽春和者難獨遡昔賢矜志守不隨  末俗共悲歡一瓢澹泊顔常好二徑蕭疏意自安  别後髙標那易接  袖擕詩帖夜深看 書武林時春卷詩 遐矣白華詠 悲哉蓼莪唱  誠㓗苟不渝何異千鍾享嗟嗟罔極恩欲報心已  爽雖窮負米懽不逮天厨養純孝感深衷至德非  外獎令模世所  希薄俗庶瞻即 陳洪濛春日遊蘇堤詩 六橋桃柳 夾蘇隄花  熳絲飛景陸離不是春風解人意那看湖畔逞芳  姿紅雲陣陣驚鷗鷺綠影重重舞燕鸝泛舸豈知  身似寄光疑  天上坐浮居 湖心亭採蓴詩 湘湖昔繫李鷹思此 日移栽聖水湄入釡  已堪調玉屑和還可膾銀絲波文漾碧牽魚藻  雲彩流芳潤酒巵緩棹不驚鷗鷺狎邀朋應為□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5063,"卷之九十三 4979-5066 ╱ 遺文下 4979-5066 ╱ "," 怒滿  人間 早潮 殘星的歷暗光微木長平沙失釣磯 瀑布横舟衝霧起浪花□□帶霞飛 晩   潮 滄江萬里此停舟潮拍山城勢欲□ 如許風波且休息雨□煙瞑正宜秩 候潮 平平 沙濶  未潮生理檝揚帆其欲迎自是  往來存大信莫疑翻覆似人情 玉泉觀魚詩 路入 郊坰  四望青觀魚聊過玉泉亭因思濠上眞知樂何事  江邊嘆獨醒返照波涵山澹澹孤雲影落水冷冷  百年勝會今朝暇  酒到君前莫暫停 晚登吳山詩 蕉池飲罷更扶笻 歷盡吳山第幾峰  萬井盡圍蒼蜿蟺一江亂插碧芙蓉鴈聲初過秋  光凈雲影頻移樹色重誰道下方城□近身閒隨  地有  僊蹤 陳師重遊玉泉寺詩 北山迤玉泉寺二十 年來復此行老僧話舊  渾無恙詞客論交亦有情酌木獻花心爽共遊□  麗藻化生并濯纓夙愛滄浪□此日臨流豈負□   登三茅山亭詩 鷲嶺當城峙雄圖一望膴山奔□ 抱越江迥直春吳明月請天現□  □萬舳浮自憐霞  外性廻首興難徂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5277,"卷之九十六 5217-5279 ╱ 雜志下 5217-5279 ╱ ","  山海關復夢肅愍公曰吾已見形於皇帝矣還汝   目光未幾 詔獨貸其夫人 弘治間旬宣街有少年徐景春者春遊湖山至斷橋   日暮逢美人與小環同行悦之前揖問曰娘子何   故在此答曰妾頃與親戚遊玉泉士子雜遝失群   惘惘索途耳景春因詢其氏族答曰湖墅宦族孔   氏淑芳也遂送之以往及門强景春入宿焉備極   繾綣以雙魚扇墜為贈明日鄰人張世傑見景春   卧塜間扶之歸其父訪之乃孔氏女淑芳墓也告   於官發之祟絕 已上怪異類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5358,"卷之九十九 5328-5372 ╱ 寺觀三 5328-5372 ╱ ","崇先襲慶寺在皃門宋開慶初賜今額充皇叔□少   師嗣濮王攅所寺有珍珠泉今呼珍珠寺 按□寺 成化亦  失載今據  咸淳志收 歸併于此曰勝相寺 俗呼五丈寺有内 外五丈在城南上  隅鴈  臺鄉 甘露寺在城西南一十三里大慈山之陽晋天福六   年吳越王建有泉一池味甘美故名甘露宋治平   二年改額廣澤院 玉泉寺在錢塘門西青芝塢南齊建元中靈悟大師   曇超卓庵講經龍於庵前撫掌泉自湧出號撫掌   泉五代天福三年始剏建名凈空院宋理宗御書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5359,"卷之九十九 5328-5372 ╱ 寺觀三 5328-5372 ╱ ","  玉泉静空之院六字賜之咸淳二年重修元末寺   燬 國朝宣徳間官就其泉造寺因重建 靈峰講寺在城西北山青芝塢晉開運間建曰鷲峰   禪院宋治平間賜今額元末兵燹重建許應亨九   日靈峰寺詩 空門傳不二令節届重陽看取蓮花 凈無煩菊藥芳沙虚喧候雁露冷咽  寒螿幽賞豈終  已請看山月光 崇恩演福教寺在南山小麥嶺號南天竺寺宋渡江   初斥為牧馬塲淳祐戊申建寺賜今額咸淳初增   新之改為禪院元至元後復為教院後至元中燬   至正初重建至正末復燬今惟屋數間而已徐一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68,浙江,杭州,"(萬曆) 杭州府志",萬曆,1572,1620,5454,"卷之一百 5372-5500 ╱ 寺觀四 5372-5500 ╱ 萬曆杭州府志目錄終 5372-5500 ╱ ","  峰二里桃源嶺二里白厓塢二里東山衖二里□   石峰二里葛嶺二里巨石山一里霍山積里二十   為十三列泉為玉泉東源為冷泉 自鳳皇東北   一里萬松嶺一里七寶山一里吳山六里匾擔嶺   一里菩提寺一里虎林山八里半道紅一里夾城   巷十五里橫山五里臯亭山五里青龍山五里水   尖山五里莫山五里石姥山五里桐扣山五里臨   平山十里許村十五里長安積里七十八為十四   列泉為三四五六橋長橋中塘五十筧河凡五十   東源為小河半山者一 ","100卷 ╱ (明) 劉伯縉修 (明) 陳善纂 ╱ 明萬曆刻本"
35270,浙江,寧波,"(雍正) 寧波府志",雍正,1722,1735,264,,"□流漑蔣家大 田六百餘畝 石門潭 縣西南八十里 石門山東岡 烏盆潭 縣西南五 十里亦名 白龍 潭 九龍潭 縣西二 十里 剡嶴潭 縣西三十五 里單于山巔 包家灣潭 縣東 南三 十五里界於鄞中有 龍歲旱禱雨隨應 聖女潭 縣北三 十九里 查嶴潭 縣東北 六十里 天井 潭 縣西北 二十里 黃公潭 縣西北三十里其潭清深溉高畈田 數百畝會石步山之水溉蔡嶴田 浚 水潭 縣西北三十 里五磊山上 北雪潭 縣東北三 十五里 趙潭 縣西北四十五 里源出塘頭北 經石磾孫坪約二上餘里瀦為溪潭舊有溝去溪之 北引其流走寶幢廣縱五里漑溪西田一十餘頃 聖井 潭 縣西北七十 里浪港山上 泉大寶泉 縣西二里在大寶山 之麓味甘色清可飮 玉泉 縣東 北三 里宋德祐間邑人馮 德謙甃井建亭於上 顧家泉 縣北一里泉甘水清為邑中 第一明副使顧巽讀書其地 故名馮 高有記 清泉 縣西五十里定水寺 之東廡其泉紺潔 池漁溪嶴池 縣西四十 六里列三 ","36卷 ╱ (清) 曹秉仁修 (清) 萬經纂 ╱ 清雍正十一年刻乾隆六年補刻本"
35270,浙江,寧波,"(雍正) 寧波府志",雍正,1722,1735,295,,"歸臠為九段良久失去急往泉所視之而鰻成九節復遊 泉中邑人靈之宋元豐中令向宗諤開浚旱澇不盈涸歲 旱致禱得九節鰻雨立沛宣和中令周因搆亭其旁立碑 以紀其異其流漑田甚溥左右環二三里俱無旱患明時 致祭今 因之 馬嶺泉 縣東三 十里 靈泉 縣西日嶺下寶林院泉源一 穴不枯不溢下蔭萬家其深 無底俗謂 之海眼 青玉泉 縣西南 九十里 透瓶泉 縣東三里大溪東崖其 水注以磁器則滲溢於 外故 名 井七星井 師古井 縣東一百步深廣僅二三尺汲 不待綆雖大旱泉源沸湧可漑 田明成化間居人汪氏又鑿園北 為新井夾井構亭張寧為之銘 大井 縣東一百步惠民 藥局内泉冽味甘 大旱 不竭 觀音井 縣南十里觀音寺内一在 縣東南十五里栢香巖 玉沙井 縣南四 十里 雨 師龍井 縣南四 十五里 宫商井 縣南五十里鮚埼星月街之北泉 甚甘冽投之以石聲協宫商故名 石井 見上鎭 亭潭 泉井 有二一在縣北二十里地名泉井旱禱 即雨一在縣東三十里白杜村俗呼張 ","36卷 ╱ (清) 曹秉仁修 (清) 萬經纂 ╱ 清雍正十一年刻乾隆六年補刻本"
35270,浙江,寧波,"(雍正) 寧波府志",雍正,1722,1735,330,,"風山 縣東北三十五里過此 為湖頭渡乃□□之境 玉泉山 去珠山十里山下出 泉色瑩如玉味極甘   煉丹山 縣治□梁同 景修煉於此又名蓬萊山更上 一峰□大煉丹山半有石屋可布牀几明萬 曆□僧大光從屋後沙泥中搜出片石有大光道塲四字 □□為奇屋之背禪室五間倪今甫英造吳令學周復建 □□□亭榭稱勝地□西麓有簔衣巖 □□□書數有不可識疑異人筆也 大嶴山 百祥山 縣□ 五里 鳳凰山 縣□五里 形如飛鳳 濤潭山 謝家山 俱縣西 十里 大雷山 縣西□十里其山 高大□據數十里 倉嶴山 縣西二 十里 黄牛頭山 進□嶴 四□□ 烏□ 山 縣□三 十里 書庵山 縣□□十里□峰峭壁□□□有吏 □□□□□具□□□得鶴□□□□ 龜□□□許□如□鵡□□八九寸鱗甲□□宋□□□ □□□□□寶復□山□宣和□大旱令江諸拜□潭下 青黄□形雨 即滂□因名 白巖山 縣西北 三十里 下沙山 自白巖東過□ 蟇嘴可入於海 萬松 ","36卷 ╱ (清) 曹秉仁修 (清) 萬經纂 ╱ 清雍正十一年刻乾隆六年補刻本"
35270,浙江,寧波,"(雍正) 寧波府志",雍正,1722,1735,343,,"有聲應 即雨 雲谷潭 縣東北四十里龍嶼山中明嘉靖初 屢著靈應土人因立廟以祀龍神 東石 壁潭 縣北十里左 右巖如壁立 石井潭 縣西北十里鄭行山之陽旱禱 輒應其石有方竇如井因名 泉丹泉 丹山下世傳陶 景投丹於井泉味甘冽 以瓶注之水珠透瓶而出又名透瓶泉 瀑布泉 見靈巖 山下 玉泉 見玉 泉山 甘泉 見東 臯山 石泉 縣東北三十五里地名 大尉屏風山下有小石 井二處井上有石蓋仰 覆其形如斗泉極甘美 池放生池 縣南百步無 量壽亭前 鑊底池 縣 南 五 里 雙蓮池 縣南八里有 並蒂蓮因名 仰天池 與雙蓮 池並 荷花池 縣南三里 今成田 屏風腳池 縣南半 河田中 瑞龍池 縣東南十里廣七畝深九 尺宋令許知新開今成田 劉家 嶴池 縣東南十二里 亦許知新開 赤坎池 縣東十八里廣一畝 深七尺又名赤坎池 魚池 縣 東 南三十里十七都水深窊雖大 旱魚如故故名灌田五百畝 井大井 縣治政 平坊左 義井 拱星 坊 ","36卷 ╱ (清) 曹秉仁修 (清) 萬經纂 ╱ 清雍正十一年刻乾隆六年補刻本"
35270,浙江,寧波,"(雍正) 寧波府志",雍正,1722,1735,784,,"    引課 玉泉塲拾壹團    國朝 票引壹百道額該正陞等課銀貳拾肆兩捌錢捌 分正引紙價每百道額計價銀貳拾兩康熙十九    年四季增引壹百道額加解京正課銀貳拾肆兩    捌錢捌分外加閏月壹拾㭍引額加正課銀肆兩    貳錢叁分共新加正課銀貳拾玖兩壹錢壹分外    引紙價銀貳拾叁兩肆錢舊額百引課額紙價在    外非定例今按棄置時止存年額肩引壹百道康    熙二十五年爵埠額引壹百道五十四年加埠引    壹百伍拾道雍正元年石浦增埠引肆拾道三年    改肩引伍拾道於場頭開埠行銷六年將石浦原    引肆拾道改歸爵谿另加引壹百道西周埠引叁    拾肆道每引課銀壹錢玖分肆釐肆毫肆絲赴鹽    道衙門    投納     鹽課 ","36卷 ╱ (清) 曹秉仁修 (清) 萬經纂 ╱ 清雍正十一年刻乾隆六年補刻本"
35270,浙江,寧波,"(雍正) 寧波府志",雍正,1722,1735,785,,"   玉泉埸鹽課銀 肆百伍拾玖兩貳錢壹分肆釐壹絲 貳忽玖微捌纎壹塵 車珠銀㭍兩    捌錢陸釐陸毫叁絲捌忽貳微貳塵雍正四年新    陞課銀壹兩叁分貳釐 車珠銀壹分㭍釐伍毫    肆絲肆忽俱□田地井龜丁出辦於雍正六年奉    文將丁銀豁除攤入田地科徵此項徵解□道     外賦     契稅    雍正六年奉 文司契解無定顧     定海縣户賦    定海舊隸今鎮海棄遣後全書各項下註明舟山無    徵 ","36卷 ╱ (清) 曹秉仁修 (清) 萬經纂 ╱ 清雍正十一年刻乾隆六年補刻本"
35270,浙江,寧波,"(雍正) 寧波府志",雍正,1722,1735,805,,"    附徵長山場課稅新陞等銀㭍百捌拾㭍兩伍錢      伍分玖釐貳毫肆絲壹忽壹微玖纎滴珠銀㭍      兩捌錢㭍分伍釐伍毫玖絲貳忽肆微壹纎壹      沙玖塵    定海縣額徵展復定海山水鄕銀捌百肆拾壹兩壹      錢捌分叁釐㭍毫貳絲肆忽滴珠銀捌兩肆錢      壹分壹釐捌毫叁絲㭍忽貳微肆纎    象山縣附徵玉泉場課稅新陞展復等銀肆百伍拾      玖兩壹錢捌分㭍釐叁毫玖絲貳忽玖微捌纎 ","36卷 ╱ (清) 曹秉仁修 (清) 萬經纂 ╱ 清雍正十一年刻乾隆六年補刻本"
35270,浙江,寧波,"(雍正) 寧波府志",雍正,1722,1735,825,,"    纎 報陞稅田地蕩捌千㭍百肆拾壹畝肆分     玖釐肆毫㭍絲玖忽 展復稅田陸千壹百肆     拾玖畝捌分玖毫 備荒稅田壹千伍百壹拾     畝㭍分玖釐捌毫叁絲    玉泉場 象山縣地方裁併大嵩場      舊團額      一團  二團  三團  四團      木瓜團 下莊團 厫一團 厫二團      浦東團 浦西團 馬岡團 定山團      前洋 後峻 番頭     新聚團額 共叁團煎竈壹拾陸座 ","36卷 ╱ (清) 曹秉仁修 (清) 萬經纂 ╱ 清雍正十一年刻乾隆六年補刻本"
35270,浙江,寧波,"(雍正) 寧波府志",雍正,1722,1735,829,,"    穿山場竈丁肆百貳丁口㭍分     長山場竈丁肆百叁拾㭍丁口㭍分     大嵩場竈丁陸百肆拾捌丁口㭍分伍釐     玉泉場竈丁肆百玖拾陸丁口捌分    物産 附  稻 秔之屬 金城 六縣  早黄 烏 太倉紅 光□ 冷水紅 已上 鄞慈 奉鎭 同 細稈 鄞慈 奉同 黄巖 鄞慈 同 矮白 鄞奉 鎭同 大白 細 占城 大赤 赤撤 已上鄞 奉同 紅六十日 鄞象同象 呼為小暑 湖州白 産慈 溪 晚 ","36卷 ╱ (清) 曹秉仁修 (清) 萬經纂 ╱ 清雍正十一年刻乾隆六年補刻本"
35270,浙江,寧波,"(雍正) 寧波府志",雍正,1722,1735,838,,"  含笑 玉屑 佛見笑 躑躅 結香 已上産 慈溪 木屑 產 鎮 海  之屬 萵苣菜 油菜 白菜 莙薘菜 一名 女菜 芥菜 薑 胡蘿 蔔 菠薐菜 莧菜 茄 有紫白 二種 絲瓜 俗名 天蘿 胡荽 瓠 蘆服 即蘿 蔔 笋 蕨 芋 葱 薤 韭 蒿 蒜 雪裏  薯藥 薺 已上六 縣同 芹 鄞慈 奉同 苦蕒 鄞慈 象同 銀條 蕈 已上 鄞慈 同  春不老 菘菜 即夏菘菜夏至節 前發已上鄞奉同 葵菜 鄞鎭 同 芸 蔓 青 已上 產鄞 香菜 産慈 溪 芥辣 產象 山 ","36卷 ╱ (清) 曹秉仁修 (清) 萬經纂 ╱ 清雍正十一年刻乾隆六年補刻本"
35270,浙江,寧波,"(雍正) 寧波府志",雍正,1722,1735,1068,,"  初以宦者為之後改用士流   嘉靖中遭倭患遂罷不設 其治郡之官則以知府為之長 正 四   品    同知 正五 品 通判 正六品設二員 一督糧一水利 推官為之貳又有經歷昭磨    知事檢校 四者皆郡 首領官 以為之屬其治縣之官則以知縣為之長   正七   品 縣丞 正八 品 主簿 正九 品 為之貳又有典史 縣首 領官 以為之屬其    雜職之官則有司獄 府司獄 一人 驛丞 四明車廐連山 西店各一人 鹽課大使 大 嵩   鳴鶴清泉長山穿山   龍頭玉泉各一人 税課大使 府税課 一人 庫大使 府宏濟 庫一人 倉大使   府廣盈倉定海廣安倉常盈一倉二倉三倉四倉   五倉象山廣積一倉二倉三倉四倉各大使一人 織染大使 府 織   染局   一人 及各關隘廵檢使 府岑江岱山螺峰寶陀鄞甬東慈松浦 向頭奉塔山鮚□定管界長山穿山霞   嶼太平象陳山趙奥爵   谿石浦各廵檢一人 皆各掌其分職以隸於郡縣其他若陰 ","36卷 ╱ (清) 曹秉仁修 (清) 萬經纂 ╱ 清雍正十一年刻乾隆六年補刻本"
35270,浙江,寧波,"(雍正) 寧波府志",雍正,1722,1735,2469,," 唐刺史黃晟墓 初葬鄞之隱學山乾化二年 改葬邑東四十里常欒寺後 宋尚書楊  王休墓 縣東七里 趙嶴司側 尚書劉俣墓 縣東十里 鐵場嶴 尚善楊 墓  縣東四十  里儒雅洋 招討副使倪九疇墓 縣東五里梅溪烏 巖之暘危素撰銘 明尚    書錢唐墓 縣南十里白 石玉峰山下 死事千户易給宗墓 縣東北四 十里玉泉  山  御史王渙墓 縣西十里 蔡家嶴山   定海  宋太師余天錫墓 城東北 小展嶴 參知政事應㒡墓 城西二十 五里浦東  明狀元張信墓 城北三里 淡水坑 國朝同歸域 城北二里鎖山 之原明季士大  夫寓此者死傷甚衆經歷喬鉢收葬於此題曰同  歸歲久傾圯康熙間知縣繆燧捐俸買石封之 ","36卷 ╱ (清) 曹秉仁修 (清) 萬經纂 ╱ 清雍正十一年刻乾隆六年補刻本"
35271,浙江,溫州,"(同治) 泰順縣志",同治,1861,1875,339,,"  徐元鉅 木棉村人以父宏中蔭忠訓郎 按徐氏譜 初任黃巖監稅浙西魚浦監渡改全州灌陽   尉官至   忠翊郎   徐元敏 以父宏中蔭承信郎 按徐氏譜以父澤歷 古田縣監稅紹興西興監渡監淮西總領司   大軍倉監明州玉泉塩務除   饒州鄱陽令官至武翼郎   徐師寵 以父元敏蔭忠翊郎 按徐氏譜以父澤授 承信郎監常州無錫稅務除潮陽縣令   徐 耜 字子光號竹洲元德子以父澤任廸功郎 歷官州縣轉朝請郎知惠州贈朝奉大夫   徐 耘 元德次子以父任廸功郎□□主簿 按徐 氏譜初任會稽主簿歷永州法曹建康左司   理改宣教郎知台州   仙居縣事轉奉議郎   徐 坰 以父樸任 紹興府倅   元 ","12卷 ╱ (清) 林鶚纂 (清) 林用霖續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102,"卷之一 59-109 ╱ 地里志 59-109 ╱ 沿革 61-109 ╱ 星野 65-109 ╱ 風俗附方言 59-109 ╱ 疆域 90-109 ╱ ","轄縣東北村二十一曰西山下曰西澤曰鹽□曰山下□□ 陳□曰碶頭陳曰張家嶴曰路下庄曰馬□曰□□□沈□ 洋茅山頭著衣亭曰後村曰唐嶴曰寺前吳□家□曰□□ 曰溪沿曰下庄曰蒲門二十都轄縣東北村十七曰□□□ 曰塗茨曰珠山脚曰太山嶴曰沈嶴玉泉寺曰柯丁曰崔家 嶴潘家磡前山姚曰中堡曰錢倉曰湯嶴曰柱嶴曰黄沙曰 朱溪曰中庄   按爾雅釋宮云一達謂之道路二達謂之岐旁三達謂之   劇旁四達謂之衢象邑邨落其爲岐旁劇旁者多矣舊□   按節紀名終歸迷途而東南順行西北逆數延年所□□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141,"卷之二 109-175 ╱ 地里志二 109-175 ╱ 山川 109-175 ╱ ","背上其分脉有五   按金蛤潭晴雨皆涸旱禱則有水從石壁迸注須臾盈□   或云有金蛤呼之應即雨恐未必然   邑人張文曜詩赤玉盤堆削琢峰振衣千仭陟秋風雲□   蜃氣天看近浦起珠光海映紅遠岫偏能流宿翠閒鷗亦   解占空濠東南無數培塿在一覽都歸指顧中一   自珠溪嶺中隴而下東南□玉崇山玉泉岀焉上有明惠 宗御碑爲錢倉千户易□宗立也南為蜈蚣山繞畦穿田至 海有白巖山境最奇遵海而東至錢倉城而盡金鷄嶺蟠其 西莆門峙其北大海□之要地也一自珠溪嶺旁出十餘里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142,"卷之二 109-175 ╱ 地里志二 109-175 ╱ 山川 109-175 ╱ ","至莆門而止   按金鷄嶺石磴鷄距之跡宛然玉泉甘冽色瑩如玉立夏   則溢立秋則涸怪松偃其上 一珠巖南岀度樟樹嶺煙藴麗者曰洪水山北為仙巖嶺 嶺之東有屏風山山下有小石井二泉極甘美其峰卓立如 筆曰大萊山起西山至湖頭渡而盡自洪水山過童翁嶺嶺 之側爲相見嶺至鴨嶼白嶼大林龍嶼等村而盡皆南山一 支也   按龍嶼在海濱左右蟠曲如龍中有雲各潭嘉靖時屢□   靈異土人立廟以祀又西山下之東有□橋□□□□□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144,"卷之二 109-175 ╱ 地里志二 109-175 ╱ 山川 109-175 ╱ ","滙玉泉中堡諸山之水過太平橋經塘碶同西橋之水八海   按杉木洋地有仙跡巖巖洞中有石佛前後平坦三丈許   成五彩文有石獅蹲踞其上西橋在錢倉西門外嘉靖二   十年耆民易顯建又易寧易顯於其祖易紹宗盡難處建   橋曰太平在西橋之西 南鄉之胍自九頃山右折而入行者嶺也將至烏石峧渡峽 分而爲姥嶺卽玉几山自出也爲邑城作案山故曰玉几案 分而爲冠葢山五峰如冠葢相望又分而爲馬岡山又分而 爲壺上嶺至沙岡鰲山而盡 □者嶺折而西長坡數里特起五師山雄峻西□□□□□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190,"卷之三 175-215 ╱ 地里志三 175-215 ╱ 户賦 175-215 ╱ ","筴之商日二百萬而元史以爲始於漢桑弘羊非也凡鹽産 不一解州則風水所結寧夏刮地得之川滇之井汲井煎閩 粤之積滷淮浙之熬波淮南之煎淮北之曬山東之有煎有 曬其大較也邑産始用刮土旣而積滷終而熬波昔熬以盤 今熬以釜因俗以制宜者也葢刮土有三曰伏土刮於三伏 時者曰菊土刮於九月者曰霜土刮於十月者大率滷百觔 則得鹽三十觔凡場皆然也惟象之土淡於他處百觔之滷 約計成鹽二十觔其可用者伏土耳過此則所得益少不償 煎費竈民之所以獨瘁也爲述鹽政於唐無考 宋紹興初設玉泉場監鹽官二員文武通差一□□一催煎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191,"卷之三 175-215 ╱ 地里志三 175-215 ╱ 户賦 175-215 ╱ ","□□龍東村王女溪三場兼領之嘉定四年分玉女溪為□ 場以押袋爲監官催煎爲玉泉監官兼領瑞龍東村二場玉 泉場額五千二百二十袋玉女場額一千六十袋元大德三 年定産鹽之地立場象山縣設玉泉場監鹽官司令一員司 丞一員管勾一員兼管瑞龍東村玉女溪三場明設玉泉場 鹽課司一員其子場三則瑞龍東村玉女也鹽倉十有一所 在邑東遊仙鄕者則有陳□倉木瓜倉厫後倉下庄倉在邑 南政實鄕者則有浦東倉浦西倉在邑南歸仁鄕者則有馬 岡倉定山倉前洋倉後茭倉番頭倉鹽則各團分竈配商倉 則各商分團建造將各竈户應納鹽觔計日收貯官倉給價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192,"卷之三 175-215 ╱ 地里志三 175-215 ╱ 户賦 175-215 ╱ ","官售自萬歴四十五年鹽引改徵折價鹽不入倉聼商自行 買補 國朝初裁玉泉場官以四場統屬於鄞縣大嵩場設嵩玉場 大使一員雍正十三年復設玉泉場大使隷寧紹嘉松分司 鹽場有團有竈竈有戸有丁數皆額設有灰亭滷池蓄滷備 煎竈具則有盤鐵鍋䥕銅摯鋼桶鐵鉈官秤官籮盤鐡係官 鑄其餘商人鼓鑄亦必請於官然後製造以應竈丁之用舊 鹽倉三浦東倉下山倉 國初遷遣俱廢惟浦西倉尚存商 人就竈買配倉亦不用 鹽課額徵銀四百五十九兩一錢八分七釐五毫九絲二□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193,"卷之三 175-215 ╱ 地里志三 175-215 ╱ 户賦 175-215 ╱ ","九微八纎一塵隨徵車珠銀七兩八錢六釐一毫八絲九忽 九塵雍正四年新陞鹽課銀一兩三錢二釐車珠銀一分七 釐五毫四絲四忽   鹽課使陳煦曰玉泉場爲團三爲竈十有六舊制煎用篾   盤盤鐵堅厚數角合成一盤近改用鍋䥕卽宋史所爲鑊   子以便貧竈者也行銷之法有住商有季商有肩銷引照   引照中又分縣場更有無告窮民負販爲生名老少鹽然   土滷淡而出産無多赴掣不過三四百引運道艱難省商   罕至至亦收買逾時風帆莫測其瘁難言兼之灘途緜長   東西百里若斷若續港□四出文武兵役防汎之法亦綦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194,"卷之三 175-215 ╱ 地里志三 175-215 ╱ 户賦 175-215 ╱ ","  密矣而偶不及察即或私售此禁之不可不嚴者也若夫   煎丁之苦不避寒暑晝夜祗三伏刮土少或不敷遂失所   費是玉泉竈户不得擬農民享一時之逸更不得同他場   猶有菊土霜土之協濟也三團土滷淡矣蓄積更不能豫   臨時取辦勉強應令□兑缺課皆由於此然則為今之計   惟亟請大憲飭商擕貲早臨購買毋額外苛求毋任竈拖   延利之所在人必爭趨設法招商此地之要務也 解支項款解布政司銀九千七百一十二兩七錢三分四毫 二絲三忽二微七塵七渺一漠七纎六沙内地丁銀九千六 百二十三兩五錢二分九釐二絲五忽三微三塵四渺七漠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198,"卷之三 175-215 ╱ 地里志三 175-215 ╱ 户賦 175-215 ╱ ","名併補荒工食 趙嶴石浦廵檢員下併補荒俸銀六十三兩四分 石浦司皂隷二名併補荒工食銀一十二兩石浦司弓兵一 十一名併補荒工食銀三十九兩六錢趙嶴司皂隸弓兵工 食銀在於奉化縣支給 儒學教諭訓導員下併補荒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又加 俸動支地丁銀四十八兩四錢八分門斗二名併補荒工食 銀一十四兩四錢齋夫三名併補荒工食銀三十六兩廪生 二十名併補荒廪糧銀六十四兩廩膳併補荒銀四十兩 玉泉場鹽課使員下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皂隸二名工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220,"卷之四 215-305 ╱ 經制志 215-305 ╱ 職官 215-305 ╱ ","縣千户以上置令簿尉四百户以上置令尉令知主簿事四 百户以下置簿尉簿兼知縣事令之職總治民政者也丞以 輔令簿者出納官物銷注簿書者也尉者戢姦禁暴者也丞 以新改官人爲之尉以初賜第人爲之亦文職也建□□□ 沿邊諸縣仍以武臣爲尉象山下邑令一人無丞有簿□□ 中興後爲武尉有武監酒税有玉泉玉女二塲鹽官文武□ 差今據寶慶四明志參以邱李二公郡志紀之 宋知縣事凡一百四人 陳 偓 太平興國 三年任     李士龍 □居實 端拱元年 任兼簿尉     □道化 淳化二 年任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227,"卷之四 215-305 ╱ 經制志 215-305 ╱ 職官 215-305 ╱ ","陳 震 時代無考宋志云 禱雨淸潭雨立降  徐 汶 浙西新城縣人附傳 無考見杭州府志 宋尉二人 王公佐 臨海人淳熙間 進士見通志   趙文藻 太平人由進士 景定五年任   按建炎後仍以武為尉此俟正 元制江淮以南三萬户之上為上縣萬户上爲中縣萬户下 為下縣縣置達魯花赤一猶言掌印官耳以蒙古人為之縣 尹一漢人為之間有蒙古爲尹春主簿尉典史各一並幕職 慶元路六邑奉化昌國陞爲州惟鄞有丞慈定象皆無之象 山有尉無典史有東門莆門巡檢司各一税務一玉泉塲官 一並用武職舊志多譌今據袁桷延祐慶元志王元恭至正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244,"卷之四 215-305 ╱ 經制志 215-305 ╱ 職官 215-305 ╱ ","林聯馨 崇正四 年任      施鳴秋 江西人崇 正六年任 曹希植 崇正十 二年任      艾同□ 江西人崇正 十五年任 吳志聖 應天人崇正 十六年任 國朝定天下州縣等官於明制無更置象山知縣一縣丞一 典史一不設主簿雍正四年縣丞張斯力詳稱邑小事簡請 裁縣丞從之順治初仍設四巡檢康熙四十七年移陳山司 廵檢於餘姚縣所轄之中村移爵谿司廵檢於鄞縣所轄之 仗錫存趙嶴石浦二司康熙十八年裁玉泉場大使併入鄞 大嵩場稱嵩玉場乾隆五年復設玉泉頒印信不屬於鄞邑 即其可考者書于册其訓科訓術僧會道會諸職概不□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249,"卷之四 215-305 ╱ 經制志 215-305 ╱ 職官 215-305 ╱ ","田 祐 江南山陽人由供 事康熙年間任 詹耀祖 江南婺源人由供事雍正二年任倡建文 昌閣以墻文風士林頌之陞易州吏目 李 璐 河南夏邑人由典 吏乾隆十七年任  盛 熙 江南蘇州人由水利 議叙乾隆二十年任    石浦司廵檢 田植楷        田尹耕 方居正        時 濤 江南江寧人 康熙年間任   森 北直□ 縣人      胡安邦 江西廬 陵人   琨 北直□ 縣人 寶 善 正□□漢軍原名色都乾隆十一年 任二十三年奉文準復姓姜改今名  玉泉場太使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399,"卷之六 396-472 ╱ 經制志三 396-472 ╱ 軍政 396-472 ╱ ","司先後增水軍四千人有統制統領正副將準備將共十員 訓練官二十員俱□定海於象山無聞嘉定二年象山設東 門寨置寨官一員於定海亦未嘗至象山第撥水軍六十人 更戍之十四年以寨兵擾民奏罷其時武尉一員玉泉王女 場官武員二監酒武員一而戍兵則岱山之百二十人而已 元制典兵官視兵多寡爲爵秩長萬夫者爲萬户長千夫者 為千户長百夫者爲百户世祖時頗修官制內立五衛外則 萬户下置總管千户下置總把百户下置彈壓以樞密院統 之元陞慶元府爲路其統轄官有宣慰使都元帥三人同知 都元帥一人僉都元帥府事二人以總七郡寧政至元十八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520,"卷之七 472-534 ╱ 經制志四 472-534 ╱ 壇廟 472-534 ╱ 公署 516-534 ╱ ","  巡檢使盛熙記略象山廵檢之設始於元而趙嶴司□□   明洪武間始也初署在趙嶴正統八年倭㓂由清水潭□   縣故移於清水 國朝署圮官僦民房以居乾隆十六年   巡檢詹耀祖以舊址荒僻詳請移司于三角埭設署焉蓋   南當海口西接湖頭北控珠溪咽喉之地也然歲久多頺   熙蒞兹土修葺之完整如初因思是職也所以弭盗安民   輔令爲治者也循分稱職匪易言矣官雖卑安得以傳舍   視之乎爰記之以貽來者 石浦巡檢司署縣南一百里 玉泉場鹽課司署舊在縣東北三十里乾隆九年場大使鄧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561,"卷之八 534-576 ╱ 人物志一 536-576 ╱ 名宦 536-576 ╱ ","名併補荒工食銀六兩 趙嶴石浦廵檢員下併補荒俸銀六十三兩四分 石浦司皂隸二名併補荒工食銀一十二兩石浦司弓兵一 十一名併補荒工食銀三十九兩六錢趙嶴司皂隸弓兵工 食銀在於奉化縣支給 儒學教諭訓導員下併補荒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又加 俸動支地丁銀四十八兩四錢八分門斗二名併補荒工食 銀一十四兩四錢齋夫三名併補荒工食銀三十六兩廪生 二十名併補荒廪糧銀六十四兩廪膳併補荒銀四十兩 玉泉場鹽課使員下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皂隸二名工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640,"卷之十 636-722 ╱ 人物志三 636-722 ╱ 忠義 636-722 ╱ ","禦敵設軍衛民縱敵不忠棄民不仁不忠不仁何以爲臣□ 臣不職何以爲人書畢命妻李氏具牲酒生奠之與訣而□ 乃宻令遊兵從間道焚倭船賊驚還救紹宗率所部擊之殺 賊無算追至海岸淖深馬陷賊回攻之猶手刅數十賊遂遇 害其妻携孤奏於朝諭葬玉泉山賜祭勒碑以旌其忠 奏彪世為爵谿所百户嘉靖三十一年倭寇犯赤坎攻游仙 寨甚急彪語弟漢曰游仙與爵谿脣齒無遊仙是無爵谿也 先人遺我汗馬勳不死戰且死法何以見先人於地下乃與 弟漢疾馳殺賊力不支遂俱死焉  按次年三月倭復陷昌國時致仕指揮吳璋携妻子遁去  以死事囑其子道南有頃道南復來見其父驚曰若復來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818,"雜志 792-878 ╱ 古蹟 794-878 ╱ 坊表 804-878 ╱ 宅墓 809-878 ╱ 載事 792-878 ╱ ","  蘄乎聞天錫之祉多孫子遺澤有徵將在此 元飛尉象山縣男俞述祖墓在雞籠山 明刑部尚書錢唐墓白石玉峰山下 陽朔令蔣公直墓壺尚嶺下 户部員外應宗義墓縣西七十里官山外 禮部員外史惟時墓縣西十里 諭葬殉節千户易紹宗墓在玉泉山有墓碑 刑部侍郎俞士吉墓郡城西四十里武陵山   按鄞縣志士吉從象山徙居郡之月湖故塟於此 工部給事周 宗墓縣東八里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72,浙江,寧波,"(乾隆) 象山縣志",乾隆,1735,1796,846,"雜志 792-878 ╱ 古蹟 794-878 ╱ 坊表 804-878 ╱ 宅墓 809-878 ╱ 寺觀 824-878 ╱ 載事 792-878 ╱ ","仙巖禪寺今僧挾山修玉泉講寺今廢俱縣東北三十里□ 宋乾德二年建熙寜初加壽聖二字紹興三十二年改今額 護境禪寺縣東三十里宋建隆初建紹興三十二年改今額 五師禪寺縣西南四十里周廣順三年建 靈巖禪寺縣西南五十里舊名廣福院宋太平興國二年僧 知瑫建進士俞讓記熙寧初加□聖二字紹興間改賜今額 太平菴僧廣行重修 □□菴僧三車建石巖菴俱縣東二 十里 海潮菴僧懷月□□□菴僧永□修法華菴瑞雲菴 俱縣南二十里 指福菴縣西二十里僧文宏修 法雲菴 縣東二十五里僧明官修 慶雲菴湘歲菴縣西二十五里 ","12卷 ╱ (清) 史鳴皋修 (清) 姜炳璋纂 ╱ 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35284,安徽,黃山,"(道光) 休寧縣志",道光,1820,1850,1008,,"  伍星聯棋布脉絡貫通無事則耕有警則禦詔以淵   興利除害所列上十有五事究心軍民拜資政殿大   學士與執政恩例封金陵侯復賜錦繡堂志勤樓大   字進爵爲公拜觀文殿學士兼總領湖廣江西京西   財賦湖北京西軍馬錢糧淵調兵二萬往援川蜀其   後力戰於白河阻河玉泉以功拜參知政事越七日   卒贈少師賻銀絹以五百計淵有材畧迄濟事功所   至與學養士然政尙嚴酷其弟濳數諫止之著有易   斛及退菴文集奏議 節宋史本傳 案宋史吳柔勝 吳淵吳濳俱有傳稱寧國人其  見於本郡邑志者始嘉靖府志其宦業有吳淵云休  寧玉堂巷人寧國籍 ","24卷 ╱ (清) 何應松修 (清) 方崇鼎纂 ╱ 清嘉慶二十年刊本"
35285,安徽,池州,"(光緒) 青陽縣志",光緒,1875,1908,142,,"釣魚臺 臺有二一在廣福寺前半里許高下一石懸出山麓方 平可坐望如釣磯下有石潭一在嘉魚池上相傳為竇    子明及李昭    象垂釣處 逍遙臺 在崇聖院側翠瀑泉上靈鶴山之半坐此則西南諸峰 厯厯可數 春陽臺 在沉機石側  醮 壇 在碧玉泉上其石方平坎齒如級仙人竇子明嘗醮其 石俗呼仙人石 龍女泉 在金地藏塔後地藏初結茅居苦遠汲俄有少女告以 泉處伐石果得泉女忽不見邑人何飛鵬有賦 白龜泉 在龜山寺西廡開山初有白龜之瑞故山與泉以是名  瓔珞泉 在釣魚臺傍水遇平石噴激衝瀉如流蘇瓔珞  碧玉泉 在少微峰北石崖上澄碧如玉費拾遺甞取以烹茶  温 泉 在翠峯東崖壁上岀石罅中久雨不增亢旱不息凝寒 不凍掬而飲之最稱佳酌 ","12卷 ╱ (清) 華椿修 (清) 周贇等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刊本"
35285,安徽,池州,"(光緒) 青陽縣志",光緒,1875,1908,143,,"雙 泉 在龍安院西二泉相距咫尺宣和間曹令機鑿方池剏 亭於上今廢 派派泉 在龍安院前泉派雙流而下  金沙泉 在無相寺南泉由石罅中沸出大不滿甌而四時不竭 掬飮之則細沙如金 煉丹泉 在臥雲菴北又云葛洪煉丹井  戛玉泉 在翠瀑亭前  巖 泉 在保真院北泓渟可愛亦號聖泉  虎跑泉 在西洪嶺側相傳有渴虎跑地而泉岀  漂 溪 在上下華池之間其源自雙峯來俗號溪石港  五龍灣 在龍池上盤折爲五每折爲一池貫如連珠内一池方 而□ 化城池 在化城寺前形如偃月池中嘗開蓮結實初亦無種相 傳金地藏居時有之 ","12卷 ╱ (清) 華椿修 (清) 周贇等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刊本"
35285,安徽,池州,"(光緒) 青陽縣志",光緒,1875,1908,2219,,"瑰屈曲北有黄匏城南去五里有覆盂峰有雙谿上爲福海寺 前有卧牛石西上五里有七布泉又上有九子峰其下爲寺前 有文殊峰拱辰峰諸峰森列如眾星拱北有石照其側有天井 有雲澗闘雞石如兩雞互喙有三斧石南上里許有特峰又 南十里有石崖石翁石泉石池並崇崛清麗爲翠峰寺絶□有 滴翠峰煙嵐霧翠色如滴廬黄敬亭隱在望中有石碑峰下 有透碧巖南下有菖蒲澗舊生蒲一寸九節右側有昇雲峰下 有潭旱乾不竭雲興卽雨有翠微峰少微峰舊爲費拾遺書堂 少微之北有碧玉泉天香嶺舊傳唐詔起拾遺不就使□懼其 逸也焚香諭旨故名嶺側有風輪石有梅花峰有美人峰孤峰 ","12卷 ╱ (清) 華椿修 (清) 周贇等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刊本"
35286,安徽,六安,"(光緒) 壽州志",光緒,1875,1908,2214,"卷三十五 2168-2270 ╱ 雜類志 2200-2270 ╱ 祥異 2200-2270 ╱ 仙釋 2200-2270 ╱ 卷三十六 2200-2270 ╱ 摭記 2200-2270 ╱ 附載 2200-2270 ╱ 辨訛 2200-2270 ╱ 補遺 2200-2270 ╱ ","爭得來曰來别中丞唐令袒背視之並無傷處驚甚因語雪臥之事 遂下馬與語曰某所不欲經河中過者爲有此報今已償了别中丞 去與錢絹皆不受置於地再拜而逝 太平 廣記 宣平太傅相國盧公應舉時寄居壽州安豐縣别墅嘗遊芍陂見負 薪者持碧蓮花一朶云陂中得之廬公後從事浙西過淮爲太尉衛 公道之令搜訪芍陂終不可得乃知向者蓋神異耳 唐尙書故實 又見玉泉子 京兆龐尹及第後從事夀春有江淮舉人姓嚴見登科記誤本倒書 龐嚴姓名遂賃舟丐食就謁時郡中止有一判官亦更不問其氏便 詣門投刺稱從姪龐之族人甚少覽刺極喜延納殷勤便畱款曲兼 命對舉七筯久之語及族人都非龐氏之事龐方訝之因問止竟郎 君何姓曰某姓嚴龐撫掌大笑曰君誤矣余自姓龐預君何事揖之 令去其人尙拜謝叔父從容而退 因話 錄 ","36卷 ╱ (清) 曾道唯修 (清) 葛蔭南纂 ╱ 清光緒十六年刊民國七年重印本"
35287,安徽,池州,"(嘉靖) 石埭縣志",嘉靖,1521,1566,133,"石埭縣志目錄 89-966 ╱ 圖 89-966 ╱ 石埭縣治圖 89-966 ╱ 石埭縣四境圖 89-966 ╱ 石埭縣各都圖 89-966 ╱ 石埭縣儒學圖 89-966 ╱ 卷一地輿志 89-966 ╱ 沿革 89-966 ╱ 疆域 89-966 ╱ 分野 89-966 ╱ 形勝 89-966 ╱ 山溪 89-966 ╱ 巖洞 89-966 ╱ 峰嶺 89-966 ╱ 石泉 89-966 ╱ 湖池 89-966 ╱ 灘潭 89-966 ╱ 津渡 89-966 ╱ 陂塘 89-966 ╱ 古蹟 89-966 ╱ 卷二風土志 89-966 ╱ 風俗 89-966 ╱ 時序 89-966 ╱ 物産 89-966 ╱ 祥異 89-966 ╱ 卷三建置志 89-966 ╱ 城郭 89-966 ╱ 坊鄉 89-966 ╱ 橋梁 89-966 ╱ 公署 89-966 ╱ 郵舍 89-966 ╱ 演武 89-966 ╱ 養濟 89-966 ╱ 學宫 89-966 ╱ 社學 89-966 ╱ 義塾 89-966 ╱ 書院 89-966 ╱ 學田 89-966 ╱ 祀典 89-966 ╱ 坊表 89-966 ╱ 祠宇 89-966 ╱ 亭臺 89-966 ╱ 丘墓 89-966 ╱ 義塚 89-966 ╱ 寺觀 89-966 ╱ 卷四賦役志 89-966 ╱ 丁田 89-966 ╱ 税糧 89-966 ╱ 徭役 89-966 ╱ 起解 89-966 ╱ 支給 89-966 ╱ 課程 89-966 ╱ 匠班 89-966 ╱ 屯田 89-966 ╱ 土貢 89-966 ╱ 馬田 89-966 ╱ 申詳 89-966 ╱ 條議 89-966 ╱ 三屯軍田丁口附 89-966 ╱ 卷五官秩志 89-966 ╱ 官吏 89-966 ╱ 職官 89-966 ╱ 分防 89-966 ╱ 循良 89-966 ╱ 卷六選舉志 89-966 ╱ 科貢 89-966 ╱ 武舉 89-966 ╱ 將材 89-966 ╱ 徵辟 89-966 ╱ 封廕 89-966 ╱ 例監 89-966 ╱ 儒士 89-966 ╱ 掾仕 89-966 ╱ 卷七人物志 89-966 ╱ 賢哲 89-966 ╱ 官績 89-966 ╱ 孝義 89-966 ╱ 隱逸 89-966 ╱ 武勳 89-966 ╱ 賢城 89-966 ╱ 流寓 89-966 ╱ 仙釋 89-966 ╱ 卷八藝文志 89-966 ╱ 詩 89-966 ╱ 賦 89-966 ╱ 序 89-966 ╱ 記 89-966 ╱ 傳 89-966 ╱ 文 89-966 ╱ 疏 89-966 ╱ 書 89-966 ╱ 石埭縣志目錄終 89-966 ╱ 石埭縣志 89-188 ╱ ","  卓錫泉在杉山鎮國寺西北昔義安禪師開山因    乏水乃卓錫得泉至今如故   露天泉在杉山頂如擎露盤故名同許由泉見前    杉山下   玉泉在鳳山之麓有泉冬溫夏涼飮之可療腹疾   淸水泉在流沙嶺之下遇旱益涌値暑益寒居民    行旅便之   栗泉在七里栗坦 方音謂地之微高 者曰坦通作壇 坦在栗潭之    上泉源數十道甚清冽 ","8卷 ╱ (明) 黄鎣修 (明) 馮光浙等纂 ╱ 明嘉靖二十六年刊本"
35288,安徽,滁州,"(嘉慶) 備修天長縣志稿",嘉慶,1796,1820,270,,"蝶菴詩草 陳人杰著  筆談八卷 施廷琮著自序予不談世事者今十餘年矣自乙酉春病聾雖高朋滿座不能交一 語迺置木版水筆爲畫字具於是人有言以筆示余余以口答之久之人以筆問予 亦以筆答答竟相視而笑雖談盡天下事旁觀者不得而知焉然事不可使人知者予所斷斷不談 也癸巳夏避暑款冬山房客有從外郡來者間以吾邑風土人情爲詢予隨手答之久而成帙其中 事蹟多有兼資邑乘者非勦說也蓋取本末麤備人有所徵信耳爰分類錄存名以筆談是即予不 談之談也客曰昔沈存中作夢溪筆談邵煥有篔谷筆談鄭景望有蒙齋筆談與夫彭時可齋筆記 王肎堂鬰岡筆麈其取義一也子之筆談將無同予曰唯唯否否前人筆談談天下事也若予則但 言鄉里之事耳渺聞寡見知不盆花盌草之譏何敢靦顔自附於夢溪諸公後哉然而諸公以筆 代口予兼以代耳則筆談之名雖襲□人而筆談之實固予小子之所 獨擅也夫乾隆四十五年歲次庚子春仲天長施廷琮載黄氏自叙 傷寒指南 周瑶著子湛詳註  滇吟黔吟燕吟豫吟白下吟共 十 卷 崇士錦著  葭湄遺草 崇一沆著目序風陳十五推周召以爲宗教被三千許賜商之善情萬古愁縈於蘇 李渺矣河梁六朝氣盡於陳隋遐哉金粉聿觀詩教雅重唐音才名標盧駱王楊不 壓□許手筆時代分初盛中晚莫高李杜文章瞘盡錦囊心卒赴玉樓之召放出金匙手遂開鐵鎖 之關孰兼長於俊逸清新或吹疵於俗輕寒瘦大宗遞衍盡善爲難□敏遜之無學荒文史江花未 夢難言七步之章謝草誰貽詎有八义之賦輕裁玉屑潤不成行細舞銀毫光難透背詞雖已出巧 慚崔珏之鴛鴦語未驚人疾遜魏收之蛺蜨然嫁衣裳羅來哲匠青眼頻逢拆襪線搆自同袍紅牙 ","10卷 ╱ (清) 張宗泰撰 (清) 民國劉增齡增補 ╱ 清嘉慶十七年修民國二十三年增補鉛印本"
35289,安徽,蚌埠,"(嘉慶) 懷遠縣志",嘉慶,1796,1820,272,"卷四 261-373 ╱ 志弟四 261-373 ╱ 祠祭志 261-373 ╱ 秩祀 261-373 ╱ 羣祀 261-373 ╱ 附古墓 261-373 ╱ ","  同但用少牢無樂 又火星閣在渦河涯 龍亢火星閣在集後街中北巷湯姓建 龍神廟俗曰大王廟在渦河南岸   謹按禮部則例每嵗諏吉致祭神龍祠羊一豕一簠簋名二籩   豆各十帛一 色 白 尊一爵三朝服行三跪九叩禮與祭都城隍廟   同直省州縣無明文   龍神之祀當以本境山川所著靈能興雲澤物者如 京帥所   祭黑龍潭玉泉山是也懷遠有渦河龍潭自宋已顯宜爲秩祀   今時俗相沿惟祠金龍四大王此乃商賈舟楫資其護佑者於   致雨救旱之功無與也擬於淮神之廟附祭渦河龍神以爲旱 ","28卷 ╱ (清) 孫讓修 (清) 李光洛纂 ╱ 清嘉慶二十四年刊本"
35289,安徽,蚌埠,"(嘉慶) 懷遠縣志",嘉慶,1796,1820,294,"卷四 261-373 ╱ 志弟四 261-373 ╱ 祠祭志 261-373 ╱ 秩祀 261-373 ╱ 羣祀 261-373 ╱ 附古墓 261-373 ╱ ","  可循爲坤軸之所必爭天輪之所由轉原夫山之始也脉聯荆   陽湍激淮右軫石㟺於其陂狂流滔湧於其際禹乃奮功鑿   而洩之刻舀碓磈鐉燒破柝盤渴既順峻峽載夷故二百十丈   控淮之全四十六里對荆之阜金樞舊穴昆明之刼灰猶存雪   岸浮沙伊闕之斧㾗遠蹠林樹森起若黼黻而朝芝蓋英飛得   冠裳之色是則樂聞截竹奏於禹會之村粉合珠光展彼啓母   之石塗山之雄煥矣如此而或者謂越裳甲楯乃鼎湖龍去之   鄉蜀路蠶叢是玉泉負扆以地遂疑嵞山於茅嶺并遷徐岱於   會稽不知披輿圖者剖古今之分壤考王會者辨大小之受共   其自太原宅都晉陽徙邑士壞城平池焚兵散物朝端建鼓車   右立綏夫五年巡狩有虞氏之制也四方會朝夏后氏之盛也 ","28卷 ╱ (清) 孫讓修 (清) 李光洛纂 ╱ 清嘉慶二十四年刊本"
35290,安徽,黃山,"(嘉慶) 太平縣志",嘉慶,1796,1820,186,"山川 172-205 ╱ 陂井闗 172-205 ╱ 津橋附 172-205 ╱ 三卷 172-205 ╱ ","赤山 在洋湖山東北 爲李治學書處 小嶺 在洋湖山北東爲前村西爲章村東 分石門山又東分新嶺北爲白沙嶺 石門山 在小嶺東上有孝泉遺跡郡 守羅汝芳有詩南至於葉嶺 新嶺 在小嶺東北北行 折而東爲肖黄山 肖黄山 在新嶺東縣西二十里雲根嵌空幽秀彷彿黟 山中有奇松怪石及噴玉泉牧龍池諸勝境 白沙嶺 在小嶺北縣西南三十五里徑通西鄉上有泗 洲廟泗洲境西有白茅嶺折而東至磨盤峯 白茅嶺 在白沙嶺西卽菜坑 地少樹多白茅白葦 磨盤峯 在白沙嶺東卽盤峯山縣西三十里在東鄉界一峯挿漢 雲霧頂卽雨天氣清爽頂上望九華長江數百里外在  目前西折而北分  古山至眞金山 古山 在磨盤峯西穰河之東平圓如荷葉 有山嘴挿濬潭又有石如龜浮其上 眞金山 縣西六十里在磨盤峯西北 高二百丈以上爲西南條山 ","12卷 ╱ (清) 曹夢鶴修 (清) 孔傳薪纂 ╱ 清嘉慶十四年刊本"
35293,安徽,安慶,"(民國) 潛山縣志",民國,1911,1949,293,"卷四 265-304 ╱ 食貨志 265-304 ╱ 鹽法 265-304 ╱ 倉儲 279-304 ╱ 物産 265-304 ╱ ","又有一種名苦丁茶出皖山葉似茶而大可以却暑味苦性極 凉可入藥爾雅曰檟苦茶郭注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煑作羹 飲今呼早採者爲茶晚取者爲茗   按舊食貨志山多茶注云近六安者佳山川志云望山閔   山果老嶺其澗多茶注綱目云宋時茶一觔値四十六錢又   玉泉子云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謂之曰到彼郡日天柱茶   可惠數角其人獻數十觔李不受明年罷郡用意精求獲數   角李憫而受之曰此茶可消肉食毒乃命烹一甌沃肉食內   以銀合閉之詰旦開視其肉已化爲水矣衆服其廣識又明   秦韜玉有咏天柱茶詩觀此則天柱茶又最佳矣霍山志云 ","30卷 ╱ (民國) 吳蘭生修 (民國) 劉廷鳳纂 ╱ 民國九年鉛印本"
35293,安徽,安慶,"(民國) 潛山縣志",民國,1911,1949,897,"卷十五 860-932 ╱ 人物志 860-932 ╱ 忠節 860-932 ╱ ","儲志喜藍翎守備銜盛軍左營哨官光緒甲午隨營往援朝鮮 力戰陣亡恤雲尉世職入昭忠祠 周繼鴻武庠千總銜任安慶防江營大通汎外委咸豐三年九 月帶隊殺賊臨淮關力竭陣亡奏給雲騎尉世職 方道猷咸豐時殉難巳載通志 陳玉泉咸豐時効力兆字營十年正月禦賊貓耳嶺力戰而死 追贈把總並給恤銀一百兩世襲雲騎尉入昭忠祠 黄篤善業儒咸豐六年十二月粤匪入灒以救父被殺奏請旌 表入昭忠祠 黄本禮由軍功洊保花翎卽補參將同治十一年隨穆將軍余 ","30卷 ╱ (民國) 吳蘭生修 (民國) 劉廷鳳纂 ╱ 民國九年鉛印本"
35298,安徽,銅陵,"(乾隆) 銅陵縣志",乾隆,1735,1796,58,,"   托命于提封內哉若夫形勝之峻險扼衝要而策防禦使各安爾宇各職其業不致有    流離轉徙之憂是又體國經野者之責也夫   山川    維山挺秀維川瀹靈清淑欎蒸人文蔚聚豈徒留東山之泛剡溪之棹哉守土者撫    茲名勝壯我規模矣不加表著微特匡廬之面目弗彰鈷鉧之幽奇終祕圖經脈絡何    自稽之銅雖僻壤巒層嶂叠寶氣燭天湖匯江流陰精沃地勿謂蕞爾中無大觀也志    山川   山 ﹁銅官山﹂在縣南十里即利國山 唐書地里志南陵縣後析置義安縣又廢義安置銅官冶 寰宇記云唐置銅官場宋置利國監歲久銅竭場監俱廢   其有靈祐王廟廟後有惠泉遶山十餘里爲惠溪從礬港入江 按唐書僖宗文德元 年楊行密襲宣州進  兵於  此 ﹁寶山﹂在銅官山左幽異特絕有洞二一出滴玉泉 ﹁陶家山﹂在縣北 ","14卷 ╱ (清) 朱成阿修 (清) 史應貴等纂 ╱ 清乾隆二十二年修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35298,安徽,銅陵,"(乾隆) 銅陵縣志",乾隆,1735,1796,71,,"  港 ﹁礬港﹂在縣南三里許昔人採礬於此故名 ﹁瓦窰港﹂在縣南五里 ﹁油榨港﹂即新溝在鵲頭山下源自章村羊冲諸水匯港入江 有營基生 員章均捐        ﹁板橋﹂港在縣東七里許水經六板橋出鳳心閘 ﹁雙港﹂在縣南十里 ﹁横港﹂在縣南二十里 ﹁阮家港﹂在縣西南 ﹁查家港﹂在大通鎮裏街後河水通江潮    泉 附  ﹁滴玉泉﹂在寶山菴後泉從洞岩下滴石井聲如鏘玉因名雖旱不涸 ﹁天泉﹂在天王山西 ﹁花堰泉﹂在杏山葛仙鍊丹處 ","14卷 ╱ (清) 朱成阿修 (清) 史應貴等纂 ╱ 清乾隆二十二年修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35301,安徽,黃山,"(同治) 祁門縣志",同治,1861,1875,892,"卷二十二 843-1040 ╱ 選舉志 843-1040 ╱ 進士 855-1040 ╱ 舉人 855-1040 ╱ 恩錫 843-1040 ╱ 襲 843-1040 ╱ 歲貢 843-1040 ╱ 補遺 843-1040 ╱ ","咸豐六 年丙辰 翁同□ 榜                同治三 年甲子   謝世隆 字子齡居暘      源榮光子       北榜   同治三 年甲子    胡廷瑔   字玉泉居桃峯佩芳   子中戊辰科進士    並補咸 豐八年 戊午     饒際昇  字敘輿居城西     石□良尉子        同治六 年丁卯 並補咸 豐十一   洪志吉  洪紹朋 原名吉士字藹士    居檡墅恩普子     字錫余居檡      野蔭楠子       ","36卷 ╱ (清) 周溶修 (清) 汪韻珊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刊本"
35301,安徽,黃山,"(同治) 祁門縣志",同治,1861,1875,1260,"卷二十八 1256-1271 ╱ 人物志 1256-1271 ╱ 隱逸 1256-1271 ╱ ","謝景章號樵隱居城西問學該洽嘗提領浙右營田厭世   亂葉歸隱居邑西築室曰小壺天汪克寛高其人以女   妻其子原 見舊 志 方志茟居城西負經濟才有司薦舉不就築室楚溪修篁   萬个環其居鄭行為記曰志華虚勁節泊然無營   此其似之自號竹庵著有竹庵稿胡濚謂其名理深䆳   一世巨儒 見舊 志 謝俊民字章甫居暘源元季不仕築雲深塢樂安書舍與   汪克寛爲友講明道學著有玉泉文集寓意詩稿藏於   家 見府志績學 舊志隱逸 ","36卷 ╱ (清) 周溶修 (清) 汪韻珊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刊本"
35301,安徽,黃山,"(同治) 祁門縣志",同治,1861,1875,1730,"卷三十五 1726-1749 ╱ 藝文志 1726-1749 ╱ 書目 1726-1749 ╱ ","汪時中三分稿 府縣 舊志 謝俊民玉泉寓意稿 通志作玉泉集 俊民自序曰余自 壬辰以來罹厄運田蕪家燬竄逸山  林遇景成詩解釋鬱結雖不足彷彿古人萬一兩固窮  守道豈無所用其心哉斯帙也其猶陋巷之簞瓢歟 方志華竹菴稿 汪均信道隱詩集   敬義箴 以上道 光志 明 黄汝濟續祁閶志 府縣 舊志 汪芳松崖集 道光 志 汪思敬經傳考補 府縣 舊志 ","36卷 ╱ (清) 周溶修 (清) 汪韻珊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刊本"
35302,安徽,滁州,"(萬曆) 滁陽志",萬曆,1572,1620,424,"祠宇 400-438 ╱ 雜志 400-438 ╱ 第十卷 400-438 ╱ ","東嶽行宮三 在縣東三里今廢 在縣西六丈街 西嶽行宫 在縣北 十里 真武祠 在丁 字街 寳公庵 在縣西七十里 梁武帝時創  雷隱庵 在縣西北五十 里宋嘉興間創 玉橋庵 在縣北 十里     觀音庵 在縣十 五里 因果庵 在縣西北九十 里元大徳間創  普明庵 在縣西元至正 間無用禪師創 玉泉庵 在縣北 五十里     大聖庵 在縣南 七十里 地蔵庵 在縣西 五十里     蓮池庵 在縣西 七十里 觀音庵三 一在縣西五十里一在縣東南 十五里一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銅山庵 在縣西 六十里     福泉庵 在縣西 五十里 ","14卷 ╱ (明) 戴瑞卿纂修  ╱ 明萬曆四十二年刊本"
35302,安徽,滁州,"(萬曆) 滁陽志",萬曆,1572,1620,1319,"藝文 1121-1348 ╱ ","   石瀬         朱斯達 長流如帶抱村廻巖石轔轔次水隈自信拍空常 渀蕩寧容蹴岸不湍洄濤夜潄千峰月玉屑寒 濺濁酒杯坐對山亭慿物理湏知夷險任天排    踏雪琅琊寺 寒拍江天雪作濤山空颷急勢相號短裘敝且 為適尊酒盤蔬也自豪半榻懸燈瞻相孤吟刻 徴見吾曹梅花更莫傷寥落坐索春光上綵毫    和戴刺史醉翁亭韻題梅亭 葉茂才 南太僕 少卿 ","14卷 ╱ (明) 戴瑞卿纂修  ╱ 明萬曆四十二年刊本"
35304,江西,NULL,"(嘉靖) 江西通志",嘉靖,1521,1566,1701,,"  承豐溪 □自福建建寧府界流經 求豐縣□下流合玉溪 信義港 在弋□ 縣東二  十里源出□建邵武府下流入  葛溪其傍□地膏沃人多信義 君遷潭 在府城西 南四里又  名五龍潭舊經云每郡守解  任□常於潭上祖餞之故名 落馬潭 在玉山縣北 五十里源出  三□  山 重潭 任弋陽縣西南 二里下通葛溪 鍾䂖灘 在府城西八十 里難畔有巨否  如  鍾 南池 在府治内相傳 □州學之泮池 墨池 在府治南舊傅嘗有 仙人於池内流筆其  水常  黑 義泉井 任貴溪縣南七十里富八閩要路行 者至此多渴里人徐氏鑿井引泉祚  亭其上眞人張宇  初題曰義泉井 聖井 在龍虎山山有三井二在 山半一在絕頂相傅有龍  剧  之 三台井 在貴溪縣一百里其井 三級相連水源否竭 䂖井 在鉛山縣 北四里井  上石文隠起錯鏤垂下如蓮花倒生其水清冷耳  羙溉田數百畝始名主洞泉又名碧玉泉慈濟泉 ","37卷 ╱ (明) 林庭㭿修 (明) 周廣纂 ╱ 明嘉靖刻本"
35304,江西,NULL,"(嘉靖) 江西通志",嘉靖,1521,1566,2932,," 繙經時有白鹿跑地泉湧出[T4]宋陸  [T4]游詩泉聲落環珮肝肺為清凉 一滴泉 在府城 萬壽寺  冬夏不竭[T4]王安石詩眞僧卓錫湧清泉勝跡相傳  幾百年一滴有源通地脉半泓無底透湘川轆轤  聲斷蒼梧老瓴甓紋深碧蘚圓聞  有獨龍今尚在無時聽法出靈淵 躍馬泉 在金谿 縣南四  里翠雲院飛流濺瀑中有二石如躍馬狀[T4]王安石  [T4]詩古泉縮蛟螭憎山欲隳突山阺來伐之半嶺跳  齧膝玉珂嗚寒谷阻練光照日崩騰赴不測一䧟  常萬疋伸戰異人間千秋為倐□泉旁往來客夜  寄幽人室但聽鳴  蕭蕭何由見神物 試茗泉 [T4]宋王安石詩此泉地何 偏陸羽未曾閲坻沙光  散射竇乳  日潜洩 鳴玉泉 以上二泉俱在金谿縣南翠雲 院[T4]陸九韶詩朅來坐幽亭恍若  崑山曲青越聲盈耳群工琢良玉又疑躋金闕仙  班珮相屬圓環碎瓊琚登降互擊觸洒然襟抱爽  無處着利欲不貪以  為寶對此景髙躅 靈泉 即五星泉在余谿縣南 十里泉水自石眼噴出 ","37卷 ╱ (明) 林庭㭿修 (明) 周廣纂 ╱ 明嘉靖刻本"
35304,江西,NULL,"(嘉靖) 江西通志",嘉靖,1521,1566,3715,,"  人立金川書院祀其父子扁其堂曰浩然刻石記   焉所著有金川玉屑集行于世 金幼孜名善以字行新淦人洪武庚辰進士擢户科   給事中永樂初授翰林檢討入内閣累官至 武英殿大學士時纂修四書五經性理大全等書預   總裁為人沈實樂易學問淹貫文章豐暢扈從 大駕北征履歷中外論思獻納禆益居多功不自伐   號退菴卒謚文靖奉 勑祭葬所著有北征錄及文集行于世 ","37卷 ╱ (明) 林庭㭿修 (明) 周廣纂 ╱ 明嘉靖刻本"
35304,江西,NULL,"(嘉靖) 江西通志",嘉靖,1521,1566,3771,," 十里山徑峭險人罕遍歷上  有龍潭三所歲旱禱雨必應 更生山 在安福縣□ 南一百五十  里輿地志吳時有女子居樟木下木大數十圍孫  皓造宫室令人伐木斧斤莫克入丁天苦之女□  之曰汝今且去他時更生故山及水  皆以是得名山下有更生夫人廟 蹲山 在安福 縣西南  一百四十里上有風窟繚繞百餘  步無草木每有風出飛沙揚塵 金山 在龍泉縣 西一里形  如金字與銀山夾峙陰陽家以  縣名龍泉二山為龍之雙角 銀山 在龍泉縣東 一里山巔有  塔   錢塘山 在龍泉縣東南六里山壤 衍沃山麓有徑路通南康 玉泉山 在龍 泉縣  東南二十里亂山中有  泉出石罅潔白如玉 西龍山 在龍泉縣西二十 里頂有風冗相傳  昔有異僧以杖觸山頂冷風自穴中出俗喚西龍  風遇霜夜則怒號尤甚至辰卯始定陰雨則息有  樵者以土石窒其穴風乃自山  下潭中出波濤洶湧久乃復故 石含山 在龍泉縣 西一百五 ","37卷 ╱ (明) 林庭㭿修 (明) 周廣纂 ╱ 明嘉靖刻本"
35304,江西,NULL,"(嘉靖) 江西通志",嘉靖,1521,1566,4754,,"  節亦為地仙 至誠禪師泰和人少師事神秀禪於玉泉寺神秀一   日謂其徒曰吾聞南宗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   師五祖親付衣鉢豈徒然哉師聞此語即往曹溪   參請南宗示偈曰一切無心自心戒一切無礙自   性慧不增不退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師聞偈   遂誓依歸南宗即六祖也 眞寂禪師安福人師事曹溪六祖傳其衣法住青原   山靖居寺緇林向慕多往從之唐開元中端出圎 ","37卷 ╱ (明) 林庭㭿修 (明) 周廣纂 ╱ 明嘉靖刻本"
35304,江西,NULL,"(嘉靖) 江西通志",嘉靖,1521,1566,5680,," 在府城西北七里水自石出  名曰龍泉山之米石砥如湍 西華山 在府城西十 里其髙平處  有田有泉有菴[T4]張弼詩三載約遊西華山興來今  日始躋攀參差樹影青雲上遠近泉聲白石間韓  愈有詩題玉井陳摶無室煉金丹我  來何用傷今占落日肩輿盡醉還 東山 在府城 東南二  里限横江山半西凹林木蒼翠有仙翁庵今  為東山寺背有石泉冬月不竭前有蒙川館 寶珠   山 在府城西二里 頂圎如珠故名 金蓮山 在府城北三里狀若蓮 花山下有法華院[T4]張□  [T4]詩金蓮山下髙明所燕坐居然見八荒虎鬬龍争  俱寞寞鳶飛魚躍自洋洋漢唐事往江山在濂洛  人遊草本香喚醒平生塵  土夢松風為我洗肝腸 玉泉山 在府城東北五 十里山麓有玉  泉  菴 雙秀山 在府城東北二十里兩峰雙峙西北有 靈巖院舊名丫山郡守黄鐸更今名見  樞密滕公  康遊山記 大龍山 在府城北三十里延 亘三里狀如遊龍 穀山 在府 城東 ","37卷 ╱ (明) 林庭㭿修 (明) 周廣纂 ╱ 明嘉靖刻本"
35305,江西,新餘,"(民國) 分宜縣志",民國,1911,1949,2129,,"  取出放回原籍家為民當差田塘屋基山場等項都給還他宣德元年六   月二十一日蒙公主府大人王將阿黄關送羽林前衛舍人張管送赴户部   轉發應天府給到規字九百三十二號勘合文引照回甯家本年七月二十   九日將原引到縣告繳去訖宣德四年告奉劄付批照本縣釋放黄子澄親   屬趙阿黄原承江字四百九號勘合事例相同給還改科照舊納糧 採趙民 家譜 太常子澄死遺稿散佚止存贈同里劉醫士歌其詞跌宕奇絕讀之快然惜其   時無有收輯之者今方孝孺正學集練子甯金川玉屑集皆盛行而子澄文   章泯滅尺牘片語流落人間氣熖光華固不必多也 嘉靖府志詩附本傳  太常公當世第一等人物弼履任值丙辰之仲秋謁祀如禮徧檢府志止得邵   督 學 記 一首而表忠祠田地則周前令刻於祠中前後僅得詩三首餘寥寥不 ","16卷 ╱ (民國) 蕭家修修 (民國) 歐陽紹祁纂 ╱ 民國二十九年石印本"
35310,福建,南平,"(民國) 南平縣志",民國,1911,1949,601,"職官志第十一 539-661 ╱ 卷八 539-661 ╱ ","     裘思通  新建人歲貢  十年任    蘇渭生  有傳十一年  任      陳 鼎  海鹽人監生  十三年署勳  愼明敏民無  嶽      陶敦和  常熟人舉人  十三年任   王訢然  金塩人舉人  二十一年   張曹楻  甯洋人副榜  九年任    梁惟爕  邵武人舉人  十六年任   林惟新  安溪人舉人  十七年任   陳顯揚  福清舉人十  九年任    吳名帶  晉江舉人二  十二年任   王思興  惠安人歲貢  十二年任   陳日來  泰寧人廩貢  十二年任   江 琯  龍溪人廩貢  十五年任   尤 愼  諸羅人歲貢  十五年任   范時進  大田人廩貢  二十一年任  程述祖  上元人監生  十七年任   弓名彤  壽陽人拔貢  十八年任   何昌楙  有傳二十三  年任     曹永植  長州人監生  二十九年任  李   蔚州人附貢  生三十一年  任      蔡仁基  宛平人户部  則例舘供事  二十二年任  張之沆  湘潭人貢生  二十五年任  劉心一  山陰人兵部  則例舘供事  二十六年任  范學山  錢塘人監生  二十八年任  方國祥  錢塘人光祿  寺書吏    年任    嵢峽     朱 鼎  大興人典吏  十八年任  嵢峽     劉玉泉  成都人吏員  二十年任  嵢峽     盧廷梁  海寧人吏員  二十一年任 嵢峽     周際唐  龍泉人監生  二十五年任 嵢峽     李資泮  長樂人監生  二十九年任 大横     陳紹希  黄縣人吏員  二年任   大横     俞 瑎  大興人吏員  七年任   大横     周國樑  會稽人典史  十四年任  大横     李 鎧  曹縣人吏員  十九年任二  十年裁缺       ","24卷 ╱ (民國) 吳栻修 (民國) 蔡建賢纂 ╱ 民國十年鉛印本"
35311,福建,南平,"(民國) 建陽縣志",民國,1911,1949,1019,"藝文志 980-1038 ╱ 第二十六條 980-1038 ╱ ","受齋文集 宋游九功撰  菊譜 宋馬楫撰○凡百種各詠以詩  呂炎樂府 柳溪近錄 其見於詩人玉屑者凡十有三條其九條皆記朱子及建陽   事考津逮祕書後邨題跋有吕炎樂府跋謂呂為建陽人殆即此吕炎也蓋以建陽   人記建陽事故曰近錄又後邨稱之為君當亦其同時人是書蓋詩話之類後邨姓   氏名克莊莆田人宋  間為建陽令傳見名宦  智仁堂稿十卷 宋熊節撰  洗寃集錄 宋朝諸大夫宋慈撰○自序曰獄事莫重於大辟大辟莫重於初情初情莫   重於檢驗蓋死生出入之權與直枉屈伸之機栝於是乎决法中所以通差令佐理   掾者謹之至也年來州縣悉以委之初官付之右選更歷未深驟然嘗試重以仵作   之欺僞吏胥之奸巧虚幻變化茫不可詰縱有敏者二心四目亦無所用其智而況   遙望而不親掩鼻而不屑者哉慈四叨臬寄他無所長獨於獄案審之又審不敢萌   一毫慢易心若灼然知其為欺則亟與駮下或疑信未決必反覆深思惟恐卒然而   行死者虛被澇漉每念獄情之失多起於發端之差定驗之誤皆原於歷事之淺遂  ","12卷 ╱ (民國) 趙模修 (民國) 王寳仁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35311,福建,南平,"(民國) 建陽縣志",民國,1911,1949,1025,"藝文志 980-1038 ╱ 第二十六條 980-1038 ╱ "," 兼舉則事未必濟而今日之勢似有未可故翦除凶逆混一區宇臣謂其未能而南北之事   臣恐其當為也臣聞事君之義犯而勿欺今北路未夷國威未振中夜以思不寒而慄矧臣   嘗蒙眷擢列諫省薦歷外臺今又為藩臣誓思所以圖報事係大體無以踰此故數不量力   論之所有吳若陳克所著南北事迹釐為三帙目之曰東南防守利便謹令繕寫隨狀進呈    周必大曰南渡初士大夫日夜作防守江淮計時右正言呂祉帥金陵與其屬吳若陳克   著是書上之事既詳實亦條暢  詩人玉屑二十卷 宋魏慶之撰○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云與苕漁隱叢話大致相仿胡仔書   作於高宗時所載北宋人語為詳此書作於度宗時所載南宋差備合是兩編宋人詩話略   具矣  菊莊吟稿 宋魏慶之撰  鶴田集 元蔣易撰○卷帙不可知今可考者唯浦城學記及送張小雅就雲莊書院山長序而   已又靜志居詩話云藍靜之集有蔣易序易字師文自號橘山眞逸嘗選皇元風雅榕陰詩   話亦謂吳明經悼嘗於吳門買得藍山集有蔣易序  皇元風雅 蔣易撰  ","12卷 ╱ (民國) 趙模修 (民國) 王寳仁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35311,福建,南平,"(民國) 建陽縣志",民國,1911,1949,1147,"文苑傳 1139-1155 ╱ 第三十條 1139-1155 ╱ ","  入建安自鑒始編有朱文公易說二十三卷詩傳遺說六卷乾隆三十九年   蒙採入四庫全書子浚 魏慶之字醇甫號菊莊崇化里雲衢人少從學於考亭之高弟王晟不屑科第   惟種菊千叢日與騷人佚士觴詠其間閣學游九功嘗賦詩嘉之有種菊幽   探計何早想應苦吟被花惱之句所著有菊莊吟稿及手編詩人玉屑二十   卷行世紹定辛卯歲饑捐粟以賑貧者全活甚衆遇斷橋圮路必傾橐修之   會大疫施藥無算有司欲上其事立辭乃已 朱沂字泳道文公三世孫賦性開敏矢志任道前後侍從監司守令以遺佚薦   皆不赴與謝枋得遊枋得稱其論古今人物高下國家興廢善類仕止久速   之故脫盡華葉獨存根株使其老為太平民正所謂胡瑗嘉祐眞講官也生   不逢時可為浩歎晚授考亭書院山長子棠任建寧路倉監納   元 ","12卷 ╱ (民國) 趙模修 (民國) 王寳仁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35311,福建,南平,"(民國) 建陽縣志",民國,1911,1949,1362,"方外傳 1340-1421 ╱ 第三十八條 1340-1421 ╱ 雜 1340-1421 ╱ 錄 1340-1421 ╱ 周禮冡宰以八法治官府鄭氏曰百官所居曰府蓋用以出治行政非徒為辨 1340-1421 ╱ 等威肅觀聴而已有司為牧民之官行部所憇民猶有甘棠之詠矧臨政有 1340-1421 ╱ 堂退食有所尤為千萬人帡幪之宇乎曾有前清知縣某公榜於堂曰三尺 1340-1421 ╱ 法律三尺神明坐此堂非任吾作威作福幾人歡娛幾人愁嘆生斯世當念 1340-1421 ╱ 彼同與同胞至哉斯言守土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庶幾慈惠之政澤及元元 1340-1421 ╱ 彼視官署為傳舍於民生休戚了不動心者豈可同日語哉 1340-1421 ╱ 唐貞觀間始令郡邑學立 1340-1421 ╱ 孔子廟吾邑所建舊志不詳其所自始惟遷徙無常面勢屢更則有累牘難盡 1340-1421 ╱ 者夫設學以明人倫古之道也後世立廟於學亦欲學者瞻仰 1340-1421 ╱ 聖人有所感發以古君子自期豈惟掇巍科登上第藉為階富貴之吉壤哉雖 1340-1421 ╱ 然形家之術肇於六朝而書言澗東瀍西詩言度夕陽觀流泉毋亦風水之 1340-1421 ╱ 說之濫觴歟故雖以朱子之賢不廢其說而陽邑 1340-1421 ╱ 學宫建於今所坐艮向 1340-1421 ╱ 坤為朱子所定蓋亦自然之形勢也乾隆間以明季所更之制面北非宜因 1340-1421 ╱ 易而為南善矣惜為術家所誤仍非朱子所定之西南向以故朝山斜迤四 1340-1421 ╱ 望皆偏都人士之欲如舊向者垂數十年徒以難於更始議而復寢道光己 1340-1421 ╱ 丑秋知縣李公若琳為登妙高峰詳審地脉始於朱子舊向之說持之甚堅 1340-1421 ╱ 而聞之者亦無不踴躍從事蓋朱子於地理之學得其精微非後人所易及 1340-1421 ╱ 李侯立心制行奉朱子為圭㮚而於 1340-1421 ╱ 學宫所定坐向亦斷然不惑於異說 1340-1421 ╱ 斯可謂篤信先賢者矣後之君子慎勿輕有所更改亦尊朱子之一端也 1340-1421 ╱ ","  破世俗鄙仁者必有後里人已稱紀晉公昔厚施責報數十起將復見君    家槐庭陰蔽芾  吕 炎  按後村題跋一書有吕炎樂府跋謂為建陽人稱之曰君且有勉之之語蓋    劉潛夫官建陽時所下交之儒生也今考詩人玉屑所引吕炎柳溪近錄    十三條其為朱子及建陽人發者凡九條殆以建陽人起建陽事故詳備    如此耶姑附於此以俟知者  詹翰童遊人生而雋異操行正直人信服之適東路礦徒嘯聚攻城翰詣壘諭   之賊散去及陳有定據閩逼之不從遂遇害葬於童遊里之九圳頭至正十   二年里人為立廟於墓側有禱輒應 傅姓修本   按通志陳有定傳至正十九年己亥有定以延平路總管率精銳間道擊陳   友諒於黄土坂盡復所陷郡縣安撫使李國鳳上其功授福建行省平章政  ","12卷 ╱ (民國) 趙模修 (民國) 王寳仁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35312,福建,南平,"(乾隆) 延平府志",乾隆,1735,1796,228,"卷三 166-234 ╱ 山川 166-234 ╱ ","   泉 含雲泉在含雲寺後石穴涵泓暑月清洌甘美 後山泉在鍾翠山後邑人多汲之 海棠泉在海棠洞後 玉泉在章山下玉山房之後宜釀酒烹茗亦清   甘 金泉在金谿巖下暑月甚清洌冬則涸 亭嶺泉在玉華都嶺巔石罅中流出 梅花泉從石竇中噴出如梅花狀在玉華都 ","42卷 ╱ (清) 傅爾泰修 (清) 陶元藻纂 ╱ 清同治十二年重刊本"
35313,福建,南平,"(光緒) 重纂邵武府志",光緒,1875,1908,230,"卷四 221-270 ╱ 山川 221-270 ╱ ","  各巖附錄   三仙巖 安仁保峩眉峰左其山高峻上聳雲霄石中一小穴 僅容三人夏月涼飆襲人中有碑刻雷公電母風伯  雨師字石乳滴泉旱亦不竭禱雨輒應  前有三峰遠望如筆架又名三清壇   天成嚴 龍湖西保高廣三丈計深一丈徑約一里窈窕曲折 游人必於徑口先呼開門若至門外雖叩不聞也古  有眞武像泉出巖上禱雨輒應 國朝鄒一枚詩輕雲覆岫  萬山秋石竇尋泉一徑幽不見洞腰穿蠏眼居然豐肉剥雞  頭懸珠甘液垂垂滴瑩玉寒漿脈脈流  欲學長生窺乳窟舊聞何處訪荆州   瑞慶巖 將溪上保高二丈餘深廣一丈 五尺中有大士像祈禱有驗   寶蓋巖 朱口保石巖如屋東西五十丈南北三十二丈高五 丈許徑繞之玄登半山高廣幽邃西有石穴東有漱  玉泉同光中蜀僧定慧始結茅而居宋紹興八年建寺明末  蕭達宇重建宋福建轉運判官宜興蔣之奇詩斷崖天削成  半腰為坳窊殿閣在其中廼是釋家子初疑無路通去必凌  紫霞屈曲轉山足雲羅可攀拏忽然至其上金碧藏谽谺揮 ","30卷 ╱ (清) 王琛修 (清) 張景祁纂 ╱ 清光緒二十六年刊本"
35313,福建,南平,"(光緒) 重纂邵武府志",光緒,1875,1908,243,"卷四 221-270 ╱ 山川 221-270 ╱ ","  嶂萬擔嶺其為望於一支者有南山嶂寶峰山而盡於黄連   溪此西北山勢之分支也又自坪溪隘發峩嵋峰左脈起雙   旻石而下五龍巖右脈出海雲巖直下礸石嶺過太平寨高   起三仙巖凡蓮塘峰玉泉山紫金山貓兒山溪口文筆峰與   夫白雲峰安人寨燕栖峰涼繖山龍歸峰曁竹溪隘邱家隘   浮沙峰均三仙巖之分支其近武調一帶諸山發自天台右   出旗山左起天馬山器村峰筆架山矗立水口此東鄕諸山   之幹支也今再條列名勝之山於後俾得其詳 以上節錄 建甯縣志     西鄕之山 錄建甯 縣志   鳳山在縣治西狀如飛鳳或傳有樵者見五色禽翔集其上 ","30卷 ╱ (清) 王琛修 (清) 張景祁纂 ╱ 清光緒二十六年刊本"
35313,福建,南平,"(光緒) 重纂邵武府志",光緒,1875,1908,257,"卷四 221-270 ╱ 山川 221-270 ╱ ","  迹及棊盤石仙橋石左有合掌石右為海雲巖遙峙於前者   有峩嵋峰東楚山多奇而二峰尤勝   海雲巖在楚下保巖深廣丈許常有白雲蓊起望之如銀海   焉   中茶山在海雲巖下有上茶下茶二山聯接故名中茶   茶山在海雲巖西山勢聳立四面如壁   巑石嶺在楚上保石磴危險竹木深翠時聞猨鳥叫嘯之聲   三仙巖在楚上大嶺高踞群山陟巓可覽江右   玉泉山在楚上東溪高崖深澗大石削立產方竹有泉清潔   如玉 ","30卷 ╱ (清) 王琛修 (清) 張景祁纂 ╱ 清光緒二十六年刊本"
35313,福建,南平,"(光緒) 重纂邵武府志",光緒,1875,1908,312,"卷五 270-362 ╱ 水利 270-362 ╱ 附津梁 270-362 ╱ "," 朝乾隆二十七年知縣王潤移築今所鑿石甃  砌三年告成灌漑甚多民樂其利因改今名  楊坑陂 導源將樂鼓樓坳至神光橋 漑田五頃有奇○俱縣東 杜家陂 俗呼河章角 陂漑田二頃 丁   家陂 俗呼坳後陂又名鯉魚陂漑田二 須○俱縣西城步保○以上附郭 黃石陂 導源寶蓋巖 漑田一頃   漱玉泉 名最著○ 俱福山保 官陂 引大溪水漑 田三頃有奇 石陂 導和平瑞慶巖出 武城門漑田五頃   茅塘陂 車頭陂 皆引李家源水合漑田 四頃有奇○俱朱口保 苦竹陂 在梅林保 引何家磜  水漑田  二頃 謝坊陂 導信義溪水漑祗圍 山下田三十畝有奇 交勝圳 又名官圳引交 黃坑水過安濟  橋漑田一頃  ○俱交溪保 前坊陂 引洪水坑水 漑田一頃 千圳陂 採通志補○俱信 義保○上五保在  縣  東 大均陂 導將樂臺山溪水 漑田五頃有奇 秋竹陂 導甯路溪水漑田二頃 有奇○俱永興上保   山夾陂 導大均溪水漑 田八頃有奇 渠口陂 在大均陂下流漑田二頃 五十畝○俱永興下保 中   坊陂 在仁壽保導蕭坑 之水漑田三頃 吳陂 引九峰嶺水 漑田二頃 江陂 引龍鳳山水 漑田三頃○ ","30卷 ╱ (清) 王琛修 (清) 張景祁纂 ╱ 清光緒二十六年刊本"
35313,福建,南平,"(光緒) 重纂邵武府志",光緒,1875,1908,315,"卷五 270-362 ╱ 水利 270-362 ╱ 附津梁 270-362 ╱ "," 公諱名世號孟時原籍嘉善  近隸吳江邵武府司李也     建甯縣   興賢井 在儒 學南 南街井 在清 平坊 水巷井 在東 街 劉家井 在熊家嶺下 ○俱在城   助駕井 在黃 舟保 清潭井 在開 山保 羊尾井 在安 寅保 黃坊井 在永 城保 白果井    玉泉井 俱楚 上保 陳坊井 在都 上保 牛皮井 沙洲頭井 俱都 下保 溝橋   井 在周 坪保 富官井 田心井 俱上 查保 東門井 在里 心保 劉坑井 在排 前保 杜   坑井 峰下井 簿井 合坑井 倛淨 安保 觀坊井 在藍 田保 劉家井  在安吉保  ○俱在鄕   玉泉 在迎釐觀澄為 龍井甘洌不竭 高圳 楊家漈 馬尾漈 連家漈    艾家漈 ○俱 縣西 菊花圳 在縣 南 九流漈 在縣 東北 大嶺下圳 漑田二頃 ○以上俱 ","30卷 ╱ (清) 王琛修 (清) 張景祁纂 ╱ 清光緒二十六年刊本"
35313,福建,南平,"(光緒) 重纂邵武府志",光緒,1875,1908,830,"卷十二 746-842 ╱ 學校 746-842 ╱ 附書院 746-842 ╱ ","  未及營明年知縣江榮架草以為殿景泰元年訓導王錄趙   輔禮勸捐先建明倫堂及兩齋三年建 大成殿兩廡戟門   庫門宰牲所知縣金瑄典史朱璧教諭包瑜塑像 郡人花潤 生有記   正德十二年知縣周必復重改建 大成殿嘉靖十七年廵   按李鳳翔從教諭劉潔之請命知縣梁隨改建學門儀門二   十一年明倫堂燬知府邢址重建二十四年知縣何孟倫重   建櫺星門鑿泮池架石橋引玉泉水入城至興賢坊注於池   以學宫後近街市前逼湍流議改建未果三十九年知縣吳   金重修殿廡櫺星門萬歷二十九年殿廡堂門俱燬始申孟   倫之議又得左右居民基址因拓地改建左為大殿視昔退 ","30卷 ╱ (清) 王琛修 (清) 張景祁纂 ╱ 清光緒二十六年刊本"
35313,福建,南平,"(光緒) 重纂邵武府志",光緒,1875,1908,831,"卷十二 746-842 ╱ 學校 746-842 ╱ 附書院 746-842 ╱ ","  後數丈右為明倫堂更坐向作己亥敬一亭鄕賢祠在儀門   外之右名宦祠在儀門外之左亭前為教諭宅儀門外為大   門訓導宅二一在大門外之右一在櫺星門之西三十一年   議建尊經閣於殿後已購地而形家言其太逼乃止四十年   學使馮烶命鑿半月池架橋者三同知萬尙烈以泮池地高   玉泉水不能入遂引學右井泉注之天啟五年知縣王都又   改建大殿於右明倫堂於左以己亥坐向非宜仍依宋時作   癸丁尊經閣在堂後堂東啟聖祠旁為名宦鄕賢祠儀門外   左為教諭宅又左折為訓導宅而一訓導宅則在殿門外之   右又建敬一亭及講堂别建文昌閣倚城臨溪閣之下為土 ","30卷 ╱ (清) 王琛修 (清) 張景祁纂 ╱ 清光緒二十六年刊本"
35313,福建,南平,"(光緒) 重纂邵武府志",光緒,1875,1908,2048,"卷二十三 2012-2225 ╱ 人物 2012-2225 ╱ 孝友 2012-2225 ╱ ","  哀慰之姊嫠居五十年為之請 旌同懷弟煊官廣西臨行   屬之曰毋受民間一錢一物又嘗郵寄以書曰居官能勤政   愛民無負民望矣晩年歸里共樂餘年乃建棣萼樓以示意   蕭經堂字玉泉號少溪同治丁卯舉人幼失怙事嫡母庶母   皆以孝聞卒年二十有六   闕榮椿家貧親老兄弟二人力田營養甘旨無缺父之樞亦   業農榮椿兄弟能先意承志傭作歸必以日所作事告慰之   惟恐父躬親其事也光緒間大雨平地水深數尺榮椿家近   溪父被水漂去榮椿兄弟奮不顧身逐流急救卒獲父屍罄   所有殯殮之兄弟抱屍搶呼泣血聞者無不流涕 ","30卷 ╱ (清) 王琛修 (清) 張景祁纂 ╱ 清光緒二十六年刊本"
35313,福建,南平,"(光緒) 重纂邵武府志",光緒,1875,1908,3034,"卷二十八 3004-3143 ╱ 古蹟 3004-3143 ╱ 園宅 3015-3143 ╱ 寺觀 3024-3143 ╱ 冢墓 3004-3143 ╱ 碑刻 3004-3143 ╱ ","國朝乾隆二十九年建   文筆菴 墖山菴 北山菴 玉泉菴 罏坑菴 觀音山   菴   長明菴 慧日和尙駐錫之地慧日名昇能詩康煕中嘗開堂 於雁宕能仁丹厓法輪諸寺一時推為高座晩歸老  是菴著有  語錄二卷   普菴堂   紫霄觀唐貞元間建 以上俱仁 榮下鄉   禪居寺唐大中間建田今入官   龍興寺宋嘉祐間建   壽隆寺宋咸淳初建 ","30卷 ╱ (清) 王琛修 (清) 張景祁纂 ╱ 清光緒二十六年刊本"
35313,福建,南平,"(光緒) 重纂邵武府志",光緒,1875,1908,3126,"卷二十八 3004-3143 ╱ 古蹟 3004-3143 ╱ 名勝 3071-3143 ╱ 園宅 3015-3143 ╱ 寺觀 3024-3143 ╱ 冢墓 3004-3143 ╱ 碑刻 3004-3143 ╱ "," 未  詳   玉泉菴有泉出石罅滙為井名玉泉井舊傳菴下潭中有龍   嘗化老人來聽僧說法 創建 未詳   江源菴明洪武間建   靈山菴明永樂間建   龍歸菴明宣德間建   靈鷲菴 國朝康熙間重建改名清和   西山菴在西山之巓   檀嶺菴在檀香嶺 ","30卷 ╱ (清) 王琛修 (清) 張景祁纂 ╱ 清光緒二十六年刊本"
35316,福建,南平,"(民國) 崇安縣新志",民國,1911,1949,643,"列傳 630-651 ╱ 孝友 630-651 ╱ 第二十六卷 630-651 ╱ "," 夔字佐朝號龜山又號玉山胡文定公七世祖也本江南人初寓黄柏里之拓洋以釣魚自隱人稱釣魚翁與籍溪劉氏為婚遷籍溪之濱 人呼其地為胡墩      柳 崇  崇字子高五夫里人值季世御布衣稱處士王延政據建州召補沙縣丞不就入宋以三子宜宏宣俱貴當受官戒其子曰勿以奏請奪吾 志卒贈工部侍郎   宋      詹先野  先野字景舒黄村里人中天聖丁卯鄉試繼應賢良科竟不仕居廩江之濱嘯詠武夷山水間人望之如神仙然        哀 謙  謙字彥先縣坊人高亢不仕耕隱於縣東之黄洋結庵其上名曰玉泉嘗賦詩云時人不識田園樂只羡相如駟馬車其志尚如此        熊 蕃  蕃字叔茂豐陽里人善屬文長於吟詠頗宗王安石之學分章析義大有條貫築室於鼓樓岩下題曰獨善人稱獨善先生子克自有傳        江 贄  贄字叔圭豐陽里人初遊上庠與龔深之並以易學著名遭父喪廬墓終制事繼母以孝聞學士蘇德輿薦其賢召赴闕不就政和中太史 奏少微星見特舉遺逸邑宰親詣其廬聘以殊禮復以詩勉其行凡三聘不起賜號少微先生立少微坊以旌之邑宰云帶經鉏曉碧溪灣 遺逸高名達帝關不逐鳴騶趨北闕却來文豹隱南山身閑懶綴三千履道在甯須五兩輪奈况少微星已現丹墀要地久虛班贄和云一室  ","31卷 ╱ (民國) 劉超然修 (民國) 鄭豐稔纂 ╱ 民國三十年鉛印本"
35318,福建,福州,"(乾隆) 永福縣志",乾隆,1735,1796,487,"藝文 423-561 ╱ 文 423-561 ╱ 記 464-561 ╱ 詩 423-561 ╱ 第十卷 423-561 ╱ ","□漫如履平地余輩望之汗出如漿矣夜宿僧寮次 日復由巖左而上才數折而兩崖相隔橫以水梁名 登天橋有崖曰捨身崖自此以上皆為樵徑山形陡 絕俱不成步附葛攀藤至一深坳巨石夷坦可布幾 席而泉瀰漫其上即水簾發源處也是夜歸宿閣中 初五日與諸子尋玉泉洞瑞松塢諸勝竟不得獨聽 經石在室下平地中兩石對蹲初六日别山僧循舊 路歸遊凡十日得詩若干首    明陳燿開三巖記 山僧眞潮為叔父履吉言羅漢巖之勝叔父欣然遂 ","10卷 ╱ (清) 陳焱修 (清) 俞荔纂 ╱ 清乾隆十四年刊本"
35318,福建,福州,"(乾隆) 永福縣志",乾隆,1735,1796,499,"藝文 423-561 ╱ 文 423-561 ╱ 記 464-561 ╱ 詩 423-561 ╱ 第十卷 423-561 ╱ ","宋黃非熊方廣巖十咏之八    玉泉洞 百尺寒泉漱玉鳴洞門斜入石橫烟霞不改古今 色山水無閒朝暮聲窺洞野猿懸樹立傍人呦鹿上 巖行有時寫盡琴中趣風定千林月正明    瑞松塢 誰種靈松近佛家根盤深塢鬬獰蛇風吹碧落䨇龍 動月照黄昏兩蓋斜十里濤聲喧洞壑半空清影浸 雲霞山僧長日頻來賞只恐春來起瓜牙    望仙臺 ","10卷 ╱ (清) 陳焱修 (清) 俞荔纂 ╱ 清乾隆十四年刊本"
35318,福建,福州,"(乾隆) 永福縣志",乾隆,1735,1796,502,"藝文 423-561 ╱ 文 423-561 ╱ 記 464-561 ╱ 詩 423-561 ╱ 第十卷 423-561 ╱ ","萬丈巖頭瀑布垂玉泉拖地雪霏霏聽來如訏青天 漏望去還驚白練飛一洞清音喧碧落千巖寒色逗 斜暉終歸大海成波浪權借山僧濯布衣 宋吳錡方廣巖詩 曾訪神僊巖洞來人言偉觀似天台藤蘿足下猿猱 嘯鐘鼓聲邊日月開燈續佛光凝紫翠雲將蜃氣作 樓臺最憐貫石神龍尾猶帶天冬兩露囬 宋縣令施常髙蓋詩二首 白雲來往自閑閑鎻斷千山與萬山僊客巳歸霄漢 云虛堂流水漫潺潺 ","10卷 ╱ (清) 陳焱修 (清) 俞荔纂 ╱ 清乾隆十四年刊本"
35319,福建,漳州,"(乾隆) 龍溪縣志",乾隆,1735,1796,101,,"  名山記巒奇秀延袤數里上多怪石有若獅子   者若蟾蜍者有可梯者有如門者狀類不一有半月   池羅漢峰超然亭寶月巖南泉巖及圓明石門龍泉   妙峰玉泉五庵 今古蹟多廢其 存者見於後 有巖七曰虎硿中有   石硿前有伏虎亭相傳唐無隱禪師講經於此虎踞   石聽法或入市騎以行買肉飼之石上刻石獅巖三   字有泉出石上刻止泓二字有放生池旁有巨石平   削端好宋刻薛公橋三字旁有記則郡南龍津記勒   於此山者也明李材以修身為本四大字剷之又有   石刻停驄處三字漳鎭馬負書刻大觀二字前有虎 ","24卷 ╱ (清) 吳宜燮修 (清) 黄惠纂 ╱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35319,福建,漳州,"(乾隆) 龍溪縣志",乾隆,1735,1796,102,,"  拜石調猿石無隱塔曰石獅接虎硿有石門刻石獅   巖三字李見羅書有石橋有宿雲洞曰羅漢山前有   石時聞異香刻羅漢三字郡人黃道周額曰巖   第一後巖廢乾隆元年重建仍舊額中有觀音閣超   然閣懷德樓敬善堂捧日亭曰普陀有石如屏刻普   陀像常見豪光曰玉泉泉自石出狀如噴玉故名石   刻含暉二字有流玉亨曰紫雲巖與虎硿隔一朱   僧雪菴建嘗有紫雲覆其上曰日照初名寂照與虎   硿諸巖同山而日照則轉而西向此舊志所云內七   首也石獅巖之右有萬石巖不知建於何時明里人 ","24卷 ╱ (清) 吳宜燮修 (清) 黄惠纂 ╱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35319,福建,漳州,"(乾隆) 龍溪縣志",乾隆,1735,1796,105,,"  山 一統志作 觀音巖 朱子守漳喜其山水明秀改今名北臨   大溪三面通潮與鳳山對峙 龍漈山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有龍潭飛泉百尺直㵼而   下潭前有龍祠鄕人禱雨多應 鳬翠山雙峰如削髙出龍漈之上一名魚刺山又名朝   天鯉魚麓有玉石巖南有玉泉巖十一都最勝處 礲尖山内有石洞可容萬人明季鄕人多避亂於此 西溪北源自禾溪永豐南源自銅壺小溪至南靖合流   而繞於郡城為南河過詩浦達三义河與北溪會 三台洲在縣城南南橋亘焉溪浮三洲其象如魚又名 ","24卷 ╱ (清) 吳宜燮修 (清) 黄惠纂 ╱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35319,福建,漳州,"(乾隆) 龍溪縣志",乾隆,1735,1796,499,,"  民信愛之擢知寧德民為立祠後通判賀州歷官三   十餘年以清節著有詩文號玉泉集    主簿 王濟字巨川政和元年初召試學士院補龍溪主簿時   調福建輸鶴翎為箭羽鶴不恒有而有司督責殊急   一羽至數百錢民甚苦之濟諭民以鵝翎代輸仍驛   奏其事詔從之他郡民皆得蘇邑有陂塘數百頃先   為里豪包課而專其利濟悉清出之引水以灌民田   田無暵患汀州以銀冶構訟十年不決逮獄至數百   人轉運使命濟鞫之一訊盡得其情坐者數人而已 ","24卷 ╱ (清) 吳宜燮修 (清) 黄惠纂 ╱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35323,福建,龍巖,"(民國) 連城縣志",民國,1911,1949,257,"卷八 245-323 ╱ 名勝志 245-323 ╱ ","樂事那知身在世塵閒 劉玉成前題登臨一罷幾回秋 乘興重過續舊遊徑仄欲窮苔蘚合雲深不斷滿山稠蓮 花尚憶峰頭見詩句空慚石上留日暮憑高情未極歸來 頓覺此生浮 黄兆開次韻樹杪蕭森值早秋攜尊乘興 上方游寒巖露滴泉清淺遠岫雲横嶂疊稠曉望扶桑觀 日上晚瞻紫氣瞰潮流憑髙一眺天門迥憶賦長楊舉白 浮 康憲前題寸補無能負豸冠偶登冠豸愧相看丹梯 欲躡思淩漢玉峽微行怯峭寒雲斂峰頭瞻石大風鳴天 籟下仙鸞維摩斗室蒲團坐啖草茹芝亦自安 雷同聲 前題曉来涼露溼衣冠拂拭衣冠徧處看雙履踏開瑶草 路一瓢吸盡玉泉寒翻然飛舄騰青嶂倏爾吹簫下彩鸞 瀟灑欲逃繩檢外暫移棲息一枝安大小峰巒勢接連嶔 奇怪石不知年方開福地逢三寶又轉蒼苔別一天烈熖 赤消回樹影冰心涼透未波泉白雲深洞無塵慮間煞忘 情鹿豕眠滴翠巉巖夏亦秋十年欲到夢先遊芙蓉峻削 千尋合風月涼吹萬室稠山轉鼇天堪作柱雲凝蜃氣可 廻流登臨剩有封狼意猿鶴揮戈映白浮珍重佳遊不肯 先招攜且自待秋煙山因介立疑無地石以藏身别有天 ","32卷 ╱ (民國) 陳一堃修 (民國) 鄧光灜纂 ╱ 民國二十七年石印本"
35323,福建,龍巖,"(民國) 連城縣志",民國,1911,1949,280,"卷八 245-323 ╱ 名勝志 245-323 ╱ ","廢址泯迄今游斯巖者祇知沈氏之石門巖所標竹徑書 院仙巖雪洞蘭波玉泉已耳烏見先生之尚友齋乎雖然 先生之所尚友者吾不得而知而後之人誦詩讀書又將 尚友於先生而特愧吾非天下之善士也向者廣文范公 文璟句曰尚友齋頭歌伐木當年佳興許巢吟余曩游其 地亦曾題曰先賢風已渺尚友德難湮誌慨也亦實錄也 省郡縣志彰彰在目石門巖中風清月朗猶朗朗作金石 聲者先生之嘯歌如在也是為記 賴禩尚友齋詩曰孤 境幽幽雲氣屯當年芳跡寄蘭蓀書前處士同歸古谷裹 幽人空弔魂碧水彎環佳思在蒼巖廻潔素衷存祇今不 作山中石悵望 長天空翠園 徐志石門巖兩石相峙中虚成門宋元祐 間沈永欽建總宜亭悠然閣宿雲堂四周植松竹以為吟 娛之所府志宋紹興間雲峰僧倚巖結庵名宿雲邑令黄 犖創總宜亭趙汝樵創悠然閣後亭閣俱廢明洪武間邑 ","32卷 ╱ (民國) 陳一堃修 (民國) 鄧光灜纂 ╱ 民國二十七年石印本"
35338,湖南,衡陽,"(同治) 酃縣志",同治,1861,1875,126,"卷三 116-179 ╱ 山川 116-179 ╱ 橋渡 116-179 ╱ 塜墓附 116-179 ╱ ","   崖鷹寨 縣 南    高垇嶺 縣 南    三筆 縣西二十里三峰 聳秀形如筆架    五靈山 縣西二十五里五峰嵯峨為閤邑 水口關鎖俗呼五顯靈官故名    川    鳴玉泉 在縣署内夜靜聲 如鳴玉今堙無考    酃泉 俗名龍王井在縣東城内宋置酃 縣因泉掘井汲以釀酒甚醇故名    洣泉 通志云洣泉在酃縣東其水合雲秋水北流人長沙 府茶陵縣境郡志云洣泉在縣東即洣水之源合雲   秋水北流逕茶陵州之南西北過攸與容水洋湖水會入   於湘水經云其泉淅然如米泔瀑湧炎陵志云洣水源出   桂東大桂山經數十里由酃常平鄉境過興界復歸於   酃納衆流一百餘里經雲秋山雲秋水入焉又數十里遶 ","20卷 ╱ (清) 唐榮邦修 (清) 楊嶽方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刊本"
35338,湖南,衡陽,"(同治) 酃縣志",同治,1861,1875,918,"卷十五 807-919 ╱ 人物 807-919 ╱ 忠義 807-919 ╱ 孝友 811-919 ╱ 宦蹟 827-919 ╱ 篤行 840-919 ╱ 文苑 878-919 ╱ 耆壽 890-919 ╱ 隱逸 912-919 ╱ 方技 914-919 ╱ 流寓 918-919 ╱ ","   流寓    明    劉三吾 茶陵人元末兵亂潛居邑之常平鄉八都項氏家 數年愛炎陵山水之勝與隱逸雪溪子吟咏倡和   洪武初年以通政司茹瑺薦歸茶就召以八都艱苦聞故   隆萬以前其里祗納税而不應差    雪溪子 不知何許人能詩雅與劉三吾友善同寓八都常 平鄉吟嘯山澤數載如一日    劉定之 為諸生時由江西永新遊學於孚溪之青林寺孚 溪士人尹中師事之不數年公入中秘中亦以貢   遊國學篤師友之契又與上館尹哲友善哲善琴能詩公   贈詩有秋風别調傳金昊夜雨餘音漱玉泉之句    聞大成 字子尚黄州羅田人明末居江西授監紀推官順 治丁亥秋與邑貢士譚楚豪從龍泉走邑水西山   中邑令韓具瞻以書招之不就已而繫致之談笑吟咏自   若或勸以委蛇自全者唾弗顧卒就死於郡臨刑賦詩有   忠孝千古事死生旦夕間之句邑人聞其事無不歎泣戊   子夏大治周師文為瘞其遺骸并從死五人於郡西城外 ","20卷 ╱ (清) 唐榮邦修 (清) 楊嶽方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刊本"
35342,湖北,宜昌,"(同治) 宜都縣志",同治,1861,1875,103,"本敘 18-425 ╱ 右卷首 18-425 ╱ 地理志六 18-425 ╱ 一曰廣輪輿圖 18-425 ╱ 右卷一上 18-425 ╱ 二曰山川 18-425 ╱ 溪洞陂堰隄防附 18-425 ╱ 三曰形勢 18-425 ╱ 四曰沿革 18-425 ╱ 藩封附 18-425 ╱ 五曰古蹟 18-425 ╱ 古墓義塜古碑坊表古器附 18-425 ╱ 六曰物産 18-425 ╱ 右卷一下 18-425 ╱ 營建志八 18-425 ╱ 一曰城池 18-425 ╱ 二曰官署 18-425 ╱ 三曰倉儲 18-425 ╱ 四曰驛傳 18-425 ╱ 塘汛附 18-425 ╱ 五曰市肆 18-425 ╱ 保甲附 18-425 ╱ 六曰津梁 18-425 ╱ 七曰壇廟 18-425 ╱ 八曰試院書院 18-425 ╱ 賓興舘義學附 18-425 ╱ 政教志十 18-425 ╱ 一曰户口 18-425 ╱ 二曰田賦 18-425 ╱ 三曰關榷 18-425 ╱ 雜税牙帖附 18-425 ╱ 四曰學校 18-425 ╱ 五曰選舉 18-425 ╱ 右卷三上 18-425 ╱ 六曰職官題名 18-425 ╱ 七曰職官治績 18-425 ╱ 八曰兵制 18-425 ╱ 器仗附 18-425 ╱ 九曰祀禮 18-425 ╱ 十曰風俗 18-425 ╱ 右卷三下 18-425 ╱ 人物志八 18-425 ╱ 一曰列傳 18-425 ╱ 二曰忠義 18-425 ╱ 三曰孝友 18-425 ╱ 五世同堂附 18-425 ╱ 右卷四上 18-425 ╱ 四曰列女 18-425 ╱ 女壽附 18-425 ╱ 右卷四中 18-425 ╱ 五曰藝文 18-425 ╱ 六曰流寓 18-425 ╱ 七曰隱逸 18-425 ╱ 八曰方術 18-425 ╱ 雜記終 18-425 ╱ 後敘 18-425 ╱ 右卷四下舊志二敘附卷末 18-425 ╱ 目錄訖 18-425 ╱ ","大巖頭山在縣東北高丈餘周二里 以上雅石鋪  石寶山在縣東三十里江北岸為下游要隘高數百丈 聳出衆山上東望枝江之江口鎭西望本邑筐山南望 松滋之朱家埠北望當陽之玉泉山南行半里許為土 地嶺高與山齊迤而西南二三里内有壑數十名筍子 溝有深谷曰深沖皆林箐茂密可伏兵所而東南六七 里分為三峰屹立江濱中二聖觀左季家嶺右大嶺坡  國初官軍與滇逆隔江相拒吳逆兵數十萬在江南軍馬 峪山自宜都訖松滋設四十八將軍官軍數十萬在江 北貝勒營瑪瑙河制軍蔡毓榮鄂爾泰營王閻嶺前軍 ","4卷 ╱ (清) 崔培元修 (清) 龔紹仁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5342,湖北,宜昌,"(同治) 宜都縣志",同治,1861,1875,113,"本敘 18-425 ╱ 右卷首 18-425 ╱ 地理志六 18-425 ╱ 一曰廣輪輿圖 18-425 ╱ 右卷一上 18-425 ╱ 二曰山川 18-425 ╱ 溪洞陂堰隄防附 18-425 ╱ 三曰形勢 18-425 ╱ 四曰沿革 18-425 ╱ 藩封附 18-425 ╱ 五曰古蹟 18-425 ╱ 古墓義塜古碑坊表古器附 18-425 ╱ 六曰物産 18-425 ╱ 右卷一下 18-425 ╱ 營建志八 18-425 ╱ 一曰城池 18-425 ╱ 二曰官署 18-425 ╱ 三曰倉儲 18-425 ╱ 四曰驛傳 18-425 ╱ 塘汛附 18-425 ╱ 五曰市肆 18-425 ╱ 保甲附 18-425 ╱ 六曰津梁 18-425 ╱ 七曰壇廟 18-425 ╱ 八曰試院書院 18-425 ╱ 賓興舘義學附 18-425 ╱ 政教志十 18-425 ╱ 一曰户口 18-425 ╱ 二曰田賦 18-425 ╱ 三曰關榷 18-425 ╱ 雜税牙帖附 18-425 ╱ 四曰學校 18-425 ╱ 五曰選舉 18-425 ╱ 右卷三上 18-425 ╱ 六曰職官題名 18-425 ╱ 七曰職官治績 18-425 ╱ 八曰兵制 18-425 ╱ 器仗附 18-425 ╱ 九曰祀禮 18-425 ╱ 十曰風俗 18-425 ╱ 右卷三下 18-425 ╱ 人物志八 18-425 ╱ 一曰列傳 18-425 ╱ 二曰忠義 18-425 ╱ 三曰孝友 18-425 ╱ 五世同堂附 18-425 ╱ 右卷四上 18-425 ╱ 四曰列女 18-425 ╱ 女壽附 18-425 ╱ 右卷四中 18-425 ╱ 五曰藝文 18-425 ╱ 六曰流寓 18-425 ╱ 七曰隱逸 18-425 ╱ 八曰方術 18-425 ╱ 雜記終 18-425 ╱ 後敘 18-425 ╱ 右卷四下舊志二敘附卷末 18-425 ╱ 目錄訖 18-425 ╱ ","蒼茫谿一名瑪瑙河水夏漲冬涸長二百餘里源出當 陽縣之玉泉山南流過東湖縣入界會橫谿經安福峰 山二鋪又會雅石谿至青莊鋪入大江 雅石谿源出新添鋪過雅石鋪至青莊鋪之萬家坪共 十餘里入蒼茫谿 梅子谿在縣東北入大江 以上雅石鋪  馬家谿在縣東三十五里源二一出清水谿一出蔡家 谿各行十二里會馬家谿又五里至羅谿口入江 檀樹谿在縣東三十里源出石寶山長十二里入江處 一名送駕谿 以上青泥鋪  ","4卷 ╱ (清) 崔培元修 (清) 龔紹仁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5342,湖北,宜昌,"(同治) 宜都縣志",同治,1861,1875,397,"本敘 18-425 ╱ 右卷首 18-425 ╱ 地理志六 18-425 ╱ 一曰廣輪輿圖 18-425 ╱ 右卷一上 18-425 ╱ 二曰山川 18-425 ╱ 溪洞陂堰隄防附 18-425 ╱ 三曰形勢 18-425 ╱ 四曰沿革 18-425 ╱ 藩封附 18-425 ╱ 五曰古蹟 18-425 ╱ 古墓義塜古碑坊表古器附 18-425 ╱ 六曰物産 18-425 ╱ 右卷一下 18-425 ╱ 營建志八 18-425 ╱ 一曰城池 18-425 ╱ 二曰官署 18-425 ╱ 三曰倉儲 18-425 ╱ 社倉養濟院同善堂附 146-425 ╱ 四曰驛傳 18-425 ╱ 塘汛附 18-425 ╱ 五曰市肆 18-425 ╱ 保甲附 18-425 ╱ 六曰津梁 18-425 ╱ 七曰壇廟 18-425 ╱ 八曰試院書院 18-425 ╱ 賓興舘義學附 18-425 ╱ 政教志十 18-425 ╱ 一曰户口 18-425 ╱ 二曰田賦 18-425 ╱ 屯田學田書院田同善堂田附 168-425 ╱ 三曰關榷 18-425 ╱ 雜税牙帖附 18-425 ╱ 四曰學校 18-425 ╱ 五曰選舉 18-425 ╱ 雜進附 184-425 ╱ 右卷三上 18-425 ╱ 六曰職官題名 18-425 ╱ 七曰職官治績 18-425 ╱ 八曰兵制 18-425 ╱ 器仗附 18-425 ╱ 九曰祀禮 18-425 ╱ 十曰風俗 18-425 ╱ 右卷三下 18-425 ╱ 人物志八 18-425 ╱ 一曰列傳 18-425 ╱ 鄉耆附 282-425 ╱ 二曰忠義 18-425 ╱ 三曰孝友 18-425 ╱ 五世同堂附 18-425 ╱ 右卷四上 18-425 ╱ 四曰列女 18-425 ╱ 女壽附 18-425 ╱ 右卷四中 18-425 ╱ 五曰藝文 18-425 ╱ 前人題詠附 386-425 ╱ 六曰流寓 18-425 ╱ 七曰隱逸 18-425 ╱ 八曰方術 18-425 ╱ 雜記終 18-425 ╱ 後敘 18-425 ╱ 右卷四下舊志二敘附卷末 18-425 ╱ 目錄訖 18-425 ╱ ","月彗星見十七年春蚩尤旗見西方十八年大旱五月 至八月乃雨民大飢十九年七月大水十月彗星見二 十九年冬大雪樹木凍搉飛鳥墜地死三十五年秋大 雨江水大漲三十六年有秋 以上 舊志 乾隆四十三年大旱 歲飢民食樹皮戊申年大水臨川門石磴不没者十餘 級五十四年大旱自三月不雨至五月歲大飢嘉慶十 五年三月大雪雨雹傷麥十六年旱十七年三月雨雹 禾盡偃十八年夏大水道光二年大旱三年三月地震 五年三月地震十月復震六年六月初五日夜大雨有 蛟出當陽玉泉山縣北瑪瑙河漲壞民居溺死人畜無 ","4卷 ╱ (清) 崔培元修 (清) 龔紹仁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5346,湖南,永州,"(嘉慶) 寧遠縣志",嘉慶,1796,1820,313,,"  馬龍橋亭                     永懷亭 在社灣對門 李光國建   雙橋亭   雙虹亭 在北蓮花橋上橋 東西又各為一亭   接官亭 久廢李承綱等募捐重 建   土橋亭 共亭三    玉泉亭 在黄家 庫側   玉樹亭 在謝慶 成户後   爻口亭 在平田村 北一里 ","10卷 ╱ (清) 曾鈺纂修  ╱ 清嘉慶十六年刊本"
35347,湖南,長沙,"(乾隆) 長沙府志",乾隆,1735,1796,432,"卷之五 342-490 ╱ 山川 342-490 ╱ ","  符山來交匯於此出八尺河清江口 紫溪縣西南一里源自四方山合玉潭獅子灣而出   土岸皆紫色 化龍溪縣北學宫前環抱儒學由玉潭而下 浯溪縣西三十里 東滄湖縣南五里 黃浦湖東滄尾 温泉一名灰湯縣西九十里其流有三坎上坎沸可   燖雞中坎熱可澣衣下坎温可濯 玉泉井縣前 ","50卷 ╱ (清) 吕肅高修 (清) 張雄圖纂 ╱ 清乾隆十二年刊本"
35347,湖南,長沙,"(乾隆) 長沙府志",乾隆,1735,1796,4845,"卷之三十七 3893-5536 ╱ 藝文 3961-5536 ╱ 古詔誥 3961-5536 ╱ 表 3961-5536 ╱ 傳 3961-5536 ╱ 序 3961-5536 ╱ 文 3961-5536 ╱ 雜體 3961-5536 ╱ 記 3961-5536 ╱ 賦 3961-5536 ╱ 詩 3961-5536 ╱ 詩餘 3961-5536 ╱ 著書姓名 3961-5536 ╱ ","   平沙落鴈賦        宋賓逢 影分秋色響逸衡陽自出塞以南來閱盡文川武水 旣破空而北嚮相依蟹舍漁莊沙平平而可託羽肅 肅以何傷而乃芷杜之汀荻葭之畔飛霞而玉屑烟 生落照而金莖光燦釣竿暮捲驚獨呌於寒天漁笛 晚吹送羣歸於曲岸影若縱而若横聲亦續而亦斷 則見夫呼賓喚主偕弟隨兄聽烟寺之鐘幸逾湘水 任孤城之角不過南衡弋人何慕漁火無驚棲且同 乎鴛翼更或應乎鼉聲時則鮫人帛上五色繽紛摩 詰圖中一川畫印藏鋒篆刻尖斜逸少之書背木囊 ","50卷 ╱ (清) 吕肅高修 (清) 張雄圖纂 ╱ 清乾隆十二年刊本"
35347,湖南,長沙,"(乾隆) 長沙府志",乾隆,1735,1796,5229,"卷之三十七 3893-5536 ╱ 藝文 3961-5536 ╱ 古詔誥 3961-5536 ╱ 表 3961-5536 ╱ 傳 3961-5536 ╱ 序 3961-5536 ╱ 文 3961-5536 ╱ 雜體 3961-5536 ╱ 記 3961-5536 ╱ 賦 3961-5536 ╱ 詩 3961-5536 ╱ 詩餘 3961-5536 ╱ 著書姓名 3961-5536 ╱ ","媧皇摶土擲虚空屹立君山面勢雄一畫犧圖天地 骨九江鯨觀鬼神功裙飄帝子蒼茫外樂奏鈞天澒 洞中頗憾當年鄒魯客觀瀾未致楚諸熊    福濟廟          江存禮 故宫秋草罷鳴鑾萬古英靈此地蟠棟宇尚存唐歲 月江山猶識漢衣冠賈生遺恨滄浪遠主父奇功白 日閑更後千年心尚在斷雲斜日是長安    韶山           程邦光 女郎遺跡寄山隈靈鳳親傳玉札來彩翮已隨仙馭 去危亭今向紺園開天長望濶雲踪遠林密清陰竹 ","50卷 ╱ (清) 吕肅高修 (清) 張雄圖纂 ╱ 清乾隆十二年刊本"
35347,湖南,長沙,"(乾隆) 長沙府志",乾隆,1735,1796,5360,"卷之三十七 3893-5536 ╱ 藝文 3961-5536 ╱ 古詔誥 3961-5536 ╱ 表 3961-5536 ╱ 傳 3961-5536 ╱ 序 3961-5536 ╱ 文 3961-5536 ╱ 雜體 3961-5536 ╱ 記 3961-5536 ╱ 賦 3961-5536 ╱ 詩 3961-5536 ╱ 詩餘 3961-5536 ╱ 著書姓名 3961-5536 ╱ ","  七言排律   唐    嶽麓山道林二寺行     杜 甫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爭盤紆寺門高開洞庭 野殿脚插入赤沙湖五月寒風冷佛骨六時天樂朝 香鑪地靈步步雪山草僧寶人人滄海珠塔刼宫牆 壯麗敵香厨松道清凉俱蓮池交響共命鳥金榜雙 廻三足烏方丈涉海費時節元圃尋河知有無暮年 且喜經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飄然斑白身奚適傍 此烟霞茅可誅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50卷 ╱ (清) 吕肅高修 (清) 張雄圖纂 ╱ 清乾隆十二年刊本"
35349,湖南,湘西,"(光緒) 龍山縣志",光緒,1875,1908,128,"卷之三 97-143 ╱ 山水 97-143 ╱ ","車二十里至貓兒灘又二十里至慶口賈家寨水自南 注之又十里至隆頭入北河 臘竹江 在縣南二百里合撈車溪下流入北河 鎖虎溪 在縣東南注義車溪入北河 龍洞 在東北五十里黃連界山下口如甕自上斜而 入中窱冥有巨潭陰碧不見底水面涎沫洄湧風獵獵 吹氣作魚腥土人謂龍蟠其中故名左右二小竇低於 洞口暗與潭通水㶁㶁迸竇出注溪澗大旱不涸潭嘗 曰三潮潮時玉屑珠塵懸射洞外丈餘地而左右轉縮 ","16卷 ╱ (清) 符爲霖修 (清) 劉沛纂 ╱ 清同治九年修光緒四年重刊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3,,"補續當陽縣志序 宇宙間山川積鬱磅礴之氣鍾之於人顯則為名臣為碩儒麟匕炳匕黻家黼國隱則為篤行 為奇節堅貞潔烈之操亦足式浮而振靡故名公卿之經天緯地與愚夫婦之苦詣孤心品誼 各殊其與日月爭光則一也當陽為荆楚名區玉泉紫蓋蒼鬱綿亘沮漳淯溪諸水縈洄如組 練昔人謂風景略似豫州洵不誣也 予  於己卯歲奉 天子簡命蒞任茲土見夫桑麻遍野民氣純樸美錦學製予深幸焉特文風未暢每屆大比諸 生率觀望不前爰召集紳衿商所以鼓舞振興之而比年來賓興有加矣膏火有增矣卷價考 費有出矣且修金贄敬為新生謀印卷者捐輸又將告成士生其間感發激厲爭求聞達巍科 上第豈不可跂足俟乎今歲春 上憲檄修縣志以備通志之摘取因囑邑之有學行者廣爲採訪勤加蒐討編次之餘復取前 志一一印証之覺山川之勝方物之殊戶口賦役之繁簡寺觀古蹟之廢興閲時不多筆削易 就惟篤行奇節挺堅貞不拔之操者則比比相望層見迭出而不窮因不禁有感焉古今來節 孝之後篤生偉人斷機畫荻無論矣 國朝如湯文正畢秋帆其尤著也蓋貞下起元寒極生春其理昭然不爽而况膏火賓興諸鉅 典所以培植士林作育人材者無不歷歷畢舉乎星日者山川積鬰磅礴之氣與閭里艱苦卓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26,,"當陽縣補續志卷一   方輿志    古蹟 糜夫人井在治西里許蹤跡不可考 太子橋在治西長坂坡下趙常山救後主處 漢壽亭侯墓道碑在治西長坂坡上明萬歷丙子夏日立 玉泉顯烈祠前有石表高一丈有奇四方各徑一尺一寸正面刻漢雲長顯聖處六字 旁刻當陽 縣知縣吴 士忠主簿徐上選典史 聞應庸同立二十字 左面刻當陽縣知縣今陞福建建寧府同知李一陽十七字右面刻興都留後 參軍署當陽縣印潘雲章題十五字背刻萬歷丙辰年孟秋月吉旦建立十二字    按玉泉顯烈祠對峙中隔一溪通以榭橋珠泉經其下亦勝景也 胡文定公墓道碑在治北二十里清水塘同治六年縣令鍾傳益建 孝子碑在尖山西南境舊傳為陳氏碑道光丙午年增生沈瑞林路遇起視之上鐫陳孝子處 四字餘糢糊既而文生陳煥之重刻以紀其蹟 邑侯李公德政碑在治東龍神祠前光緒十二年四總士民建    山川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29,"建置志 28-30 ╱ 城池 28-30 ╱ 街衢 28-30 ╱ 津梁 28-30 ╱ 公署 28-30 ╱ 坊表 28-30 ╱ 雜建 29-30 ╱ 堤防 29-30 ╱ ","希聖育賢二坊在學宮前左曰希聖右曰育賢久廢光緒十四年知縣李元才復建    雜建 迴峰塔在治東南五里玉泉入沮處嘉慶元年廢同治辛未年縣令鍾傳益倡捐復建 福佑局在北門内大魁閣旁同治十二年城鄕紳耆置並置田數處設義學一堂即以田租作 義學資豎有碑記    堤防 鄭公堤道光六年夏大水堤壞縣令牛夢琨重修光緒六年四月二十一日蛟水肆毒堤潰十 餘丈縣令李元才倡捐補修頗稱完固餘資置禾田三畝坐落傅家崗碑亭右田付姑甥壋之 壋頭承種每年秋穫後浚溝束壋水以灌城濠即以此租作修溝資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76,"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   流寓 明 黃輝字平倩四川南充人萬歷十七年進士官編修中年妻故不復娶尋以少詹事乞歸遨遊 山水寓邑之玉泉柴紫菴與袁中郎昆季結詩酒社題詠甚富 國朝 袁瓚號廉叔江蘇奉賢人登辛酉拔萃科朝考畢學憲清聘掌文衡來楚旋經粤匪亂留鵠垣 邑侯任道鎔聘作教讀至當接經邑侯阮恩光聘主迴峰書院講席凡志書文衡尺牘諸筆墨 事均任之取士重純樸論文悉本先正及門有以時藝請者屛棄之弗令讀也故從遊多知名 士暇日課雜著把酒談詩登高作賦雖時興故國之思渾如也善書法尤工八分待人如行雲 流水活潑潑地其詩賦書之風流怡蕩咸如之梓白燕巢賦草行世寓當甫五年藩司何璟其 受知師也敦逼到省歸候補縣入巡撫曾公幕教讀主奏草名益嘖甚丙子攝篆黃梅有慈惠 聲年餘補授來鳳蒞任方二載卒於官子萊奉殯歸故里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77,"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   釋 明常鎭字玉菴風儀挺秀士人咸推重之隸邑之玉泉寺三十五年名播朝野世以鐘山目之 每講湼槃等經聽從者衆萬歷九年逝 慧林號祗園邑人依玉菴出家凡為虛已從人人恆從之主玉泉法席時重刻隋唐宋元常任 田界於石晩年無疾而逝 了凡本邑靳氏子總角時依報恩寺廣通祝髮硏精內典策杖南遊遇僧無跡與語言下見諦 得續北宗正派著有楞嚴講錄傳世 清祖裕號鼻源白衣莊人十歲出家玉泉師事僧惟心開東禪堂為十方叢林以接衆道行孤 高不與人爭卒年五十七 能安玉泉僧也性古樸從不受人知亦不屑有號中年受具朝山歸司大佛殿香煙及鐘鼓十 餘年所稍有蓄積即以之助修佛殿六十餘一日如廁後淨手口念阿彌陀立而逝    當陽縣補續志卷二終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09,"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   重修武帝廟碑記                    何 璟 前任湖北 布政使司 中條之山蜿蜒東南下越數千餘里至玉泉又東二十五里地脈復一聚隠鱗崒嵂為 武帝陵陵故有廟前明成化時始建嘉靖時又擴而大之至我 朝康熙三十五年鄂撫年公重加修葺規模益備顧閱時既久稍就傾圮守土者以為憂屬軍 書旁午戎事方殷未暇及也今粤捻盡殲南北底定 制軍伯相李公功成凱旋與中 丞郭 公孶孶求治百廢具舉念是陵廟為 武帝衣冠所藏神靈式憑不可以不葺 璟  忝任藩條承命祗肅籌費八千緡有奇飭張倅東甲 劉令宗元先後司其事以劉主簿繼燻副之經始於同治七年八月其明年四月蕆事都人士 礲石立碑請余為記余惟 武帝祠宇遍天下凡有血氣莫不尊親古之忠臣烈士無能及者蓋其剛大浩然之氣充塞宇 宙實有以動人之敬畏故我 朝襃崇備極加以聖稱至與尼山比隆則人之瞻仰陵廟者亦將如登曲阜過闕里徘徊於子 貢築室之埸而興高山仰止之思矣然則是舉也匪徒以崇德報功其所以廉頑立懦者豈淺 鮮哉爰恭紀其事俾後之人敬事無替焉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11,"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   紫蓋山募言                      楊州彥 余性僻山水每遇名泉峭谷輒流連不肯去或著筆記事不如其性情不止而於邑之玉泉青 谿紫蓋諸盛勝復裹足不入謂人生壯遊當遍歷薄海內外援籐捫籮衝風浪以盡其態至筋 懶力稀然後以一肩輿一奚囊坐臥於境内以自娛其老譬之富人子積錢役其子以存其母 也云爾邇來流寓初還移居舊里遙望環城青山如黛乃復不自禁涉青谿水觀瀑布溜痕懸 崖舊跡令人淒淡迤走鳥道往復玉泉老塔堆藍名泉噴玉不能自絕於其側因憶此兩境 已移余情若紫蓋則道書三十六洞天當作何勝况及攜酒過之山容樸淡不令人喜不令人 怒較前所歷似難伯仲遊之次日漸覺其氣象渾大蒼蒼莽莽不可涯涘始悟曰此其所以為 洞天也大約于世運青谿晉魏玉泉秦漢紫蓋鴻濛于文章青谿諸子玉泉左國紫蓋六經于 草木青谿蘭蕙玉泉菡萏紫蓋則老柏孤松已復登孝先閣周其左右少憩息其旁之前殿凭 欄遠眺忽覺有横生冷晃練帶平鋪曰此三峽之水所以下注江陵者也一線大觀周旋不舍 則又意疾風暴雨嚴雪凝霜白應別開一界乃仰睇榱桷危崖落落佛盡莓苔未免敗人遊興 和尙因計所以新之謂此殿創自余家屬余作疏以募於衆愧無以為一椽助聊為書此自笑 白書云弗肯堂矧肯構信哉信哉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14,"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   玉泉鎭山記                      宋楚望 邑進士  玉泉為四大名山之一山林泉麓秀甲諸郡代有高僧倡教又有檀樾為護法故當時名公卿 文人墨士多遊覽題詠宗風丕振殿宇輝煌金碧琉璃諸珍異璀璨羅列方丈間允稱盛地歲 月既久宗風漸微棟楹榱桷半多朽蠹漶漫而七寶佈施亦散佚無復存者予鄙性迂執生長 玉陽年近八旬矣足跡未嘗一至邇聞心壽禪師主法席精嚴戒律兼工翰墨大昕課誦通宵 跏跌面壁不啻九年也思一會以慰素志辛卯仲春邀邑張君四周率幼兒光常同赴方丈住 宿一夕不獨山泉秀麗實符舊聞而師清高亦迥異習見因出素所珍玩諸物供諸佛前用致 皈依並為幼兒祈佑因囑師曰諸物存留方丈遞相傳守倘有黠者竊踞他廟及不肖吏胥託 辦差公務借用侵蝕不惟金剛怒目冥責難逃且顯有宰官護法必指名請追而主持方丈者 亦難辭狥庇之責焉計十八羅漢像讚一軸仇英畫文衡山先生題高三尺三寸闊一尺八寸 水晶古佛一座高七寸古銅香爐一座高六寸圓八寸煙結獅子狀大方鏡一面高一尺二寸 闊七寸古銅小乳鐘一口高四寸圓三寸擊時音清而遠古銅插瓶一對高八寸圓一尺大青 磁瓶一座高二尺圓三尺五寸插花卉經久不萎雲起靈璧玉罄一面高一尺闊八寸擊則五 音齊奏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17,"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   新建文昌宮碑記                   邑令  王朝枬 翰林院庶吉士  文昌為先天孔子孔子為後天文昌 國家祀典之隆所以與聖宮並峙也甲午春余承乏斯 邑下車後敬謁文廟即䖍詣帝闕見傾圮特甚悵然久之越翌日紳士來謁稱工費不貲創董 無主余因集邑紳廣為勸輸視舊材盡腐乃徹底鼎新幸各總踴躍樂輸約費四千餘金文明 之象遂與聖宮埓其始也以乙未五月越丙申冬乃告竣計建大殿一區拜殿一所迴廊三間 殿妥神靈樓奉奎宿殿之東啓聖有祠殿之西住持有室樓之上北顧沮漳之環流西望青谿 玉泉之拱翠紫蓋錦屏一覽皆小山水之秀乃盡得而收之先是廟在東城樓經兵燹遷此地 面北向形家言不利文闈都人欲迎還故處乙未春漢川壽田陳君署儒學事即勸修本邑聖 殿者精堪輿與地自吉向未善一轉移間即與風水合今易南向者從其指也余竊以為不然 帝君之訓曰欲廣福田須憑心地是善言風水者莫君若也陰隲文一篇惟拜佛誦經印造經 文數語為後人纂入其餘無非宣聖精義諸生崇文昌之祀即當奉文昌之文而心文昌之心 福澤者忠孝功名者陰騭文昌在爾心馨香在爾德雖無廟貌可也何風水之足云夫浮屠之 與架大屋養閑漢賢者不取而文昌之祀儒者不廢蓋以其文孔子也其神亦孔子也以敬孔 子者敬文昌學文昌將來為醕儒為名臣區區科第又不足道即以科第論於風水亦不為無 輔諸生勉之必有人文蔚起科第不絕者余喜其事之有成幷樂序之以為都人士勸焉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18,"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   得蘭記                       邑明經  張致青 涵清  距城南五里有山臨清流境頗幽僻壬戌仲春始聞其上產蘭暇日從朱梅亭先生攜童持長 鑱過溪尋之得數窠而實蕙也一幹一花為蘭數花為蕙前人辨之甚詳然玉泉西南諸山所 產多一幹數花者其一幹一花者花青色無香葉亦柔靡俗名雞矢蘭又出蕙下矣是日暄暖 少憩濃陰間相詫異茲山夙釣遊處松竹桃李外知有忍冬藤杜鵑花耳不意竟分屈子百畝 芳韻也談笑方洽忽聞童子呼云有一幹一花而色白者予就視之葉較蕙差細三幹三花香 風馥馥迺歡然大呼曰得蘭矣得蘭矣先生因謂山中未必止此及徧搜之無復有黃山谷言 山林十蕙而一蘭其然歟已而莊户某邀至其家予置蘭几上與先生以邨酒賞之笑曰何地 無才但恐物色不到耳向不知此山有蕙無論蘭先生曰山且得名可稱蘭花予曰昔人云江 籬蕙圃非吾偶竊嘗謂其峻而少通况今因蕙而識蘭何遽得蘭而遺蕙先生曰即名蘭蕙可 酒酣予起賀蘭曰君生此山中幾何年牧豎樵夫過之不顧而罹斧斤牛羊之患不知凡幾使 竟不遇先生與予兩人其埋没衆草矣先生曰此其所以為蘭也寂歷空谷豈一切濃艷所能 托根哉予曰今且移入市城奈何先生曰昔周子回迹心染辱及芳杜子不以一切濃艷待蘭 城市猶空谷也予迺攜歸貯以磁斗沃以清泉恐久之而忘所自也特記之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21,"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   紫蓋上寺記                      姜大閑 邑明經  紫蓋寺山道書所載三十三洞天也仙蹟之有無不可知而琳宫梵宇固為山川之眉目靈秀 之表章所以萃畸人廣道術故歷代不廢耳余世居南山之麓愛其林壑幽秀時往遊焉自南 嶺逶迤而上得木魚山石路䃕磽纔通人行下有小溪水石鏗然與本魚聲相和左右兩巒屈 蟠而下若二龍之飮於溪者入山門過天王殿有銀杏二株大數圍蔭可十畝井一其水甘芳 夏日憩息其下披濃陰漱清泉不啻羲皇上人正殿依山如屏兩腋袖繞上有大雄寶殿四字 明光澤王筆東腋則觀音韋䭾彌陀關帝四殿西腋則地藏龍王三官諸刹殿隅有泉名攀倒 井昔仙人飮馬於此其水清澈大殿以後藏經樓尙存而諸佛一殿文殊普賢二樓今皆廢圮 無在者其上為白雲峰有孝先樓即葛鉉鍊丹處今但存眢井所云綵水甘馨無有也然上有 雲氣雲籠山則雨驗之不爽俗云孝先跣行屈氏二女作履施之後分餌丹俱仙去又云山主 劉綱樊夫人於此飛昇洞尙存邑志載綱為上虞公與夫人較術卒不勝後皆登仙諒不誣也 樓門有石碣余從高祖郢川公所誌也公嘗設教於此及門多名下士先是觀察宋荆山公讀 書是樓足不履地三年雍正己酉掇解去後余公國楠讀書其中乾隆乙卯中副車豈山川之 秀靈有以發其奇歟抑人傑地靈有與為不朽者存歟嗚呼玉泉不借壯繆龍泉不依文定二 刹廢久矣則兹山之不朽者庸知非三公之靈有以呵護之歟而葛鉉劉綱之事迹其有無固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24,"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而成與邑之人樂趨於善此其槪也 德銘  嘗出郭門憑高以望連山西蟠不知紀極玉泉紫蓋 諸峰標奇争秀其脊脈蜿蜒起伏畢環城闉而止而沮漳二水交絡縈帶百餘里而後放乎大 江喟然嘆曰壯哉縣乎清淑之氣之所鍾樸厚之俗之所留宜有瑰材碩士出乎其間而百年 以來鬱而未發得賢令尹培養鼓舞振興之會兆於此矣諸君子其益務濯磨砥厲燿隋珠而 貢荆璧上以副 朝廷菁莪棫樸之休下以揚良宰絃歌學道之化則斯廟之更新其猶吹回春之律而助為山 之簣也夫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31,"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   玉泉寺覺聰上人贊                 賀 緘 邑貢生號默亭  此燦然聰上人之小照也上人告予曰老僧持齋三十餘年所恃者一守字耳然老僧之為此 良苦人不知也予聞之竦然嘆曰上下古今化者幾人其賢人君子以及忠臣孝子義士烈婦 守焉已耳而其苦又誰知之至若我輩讀聖賢書而立身一敗萬事瓦裂有甘受人唾罵而不 辭者則未嘗此守字之義也因其言以自儆而即以此作聰公贊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32,"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五言古    乾溪望鬼谷                      楊州彥 邑進士  十日住空山獨坐尋山理曉起氣鴻濛山容得太始泄雲朝暮來明滅不可紀看山不看雲我 心淡如水巉巖洞壑幽欲從鬼谷子老夫健不健溪乾石齒齒    夏日過玉泉寺                     汪 墀 字嵩臣  南陸天氣熇火雲滿空簇策騎來玉泉嵐光迎面撲納涼羽不休信步越山腹捫壁尋玉碑 然長苔菔尙有㸃畫存漫滅不可讀顗秀有遺跡誰能志興復鼎鑊三朝跡斑駁光離陸置身 幽壑間俯首看衆瀑長唫梵閣中有詩盈卷幅何日却塵緣傍溪結茅屋    玉泉獅子巖                      釋顯忠 世傳智者死一獸來蹲睹逡巡化為石埋沒在深土事怪固難詰但見形可取    關陵即景                       葉文在 愛梅邑副榜  駐馬自西來望鵠幾回首山色映龍泉丹鳳翔南斗四橋衛陵前行人似走南無佛一聲虹 影連雲數    西山雲                        熊經璧 邑貢生  西山何崔巍雲常生其復有時如潑墨日夜響簷瀑有時如魚鱗同遊不同族愁雨不愁晴望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33,"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斷農人目我今告山靈須為民造福雨久喚雲歸晴久驅雲出雨暘兩不愆高低皆大熟山靈 曰不然雲本天所役天苟不降康區區安敢凟天最惡淫奢其怒不可觸人人自修省豐年不 待卜    玉泉道中遇雨宿顯聖祠                 羅應箕 夢生東湖貢生  疾雨響前山震雷下絕巘青冥八九峰斜暉明望眼流雲壓頭黑勢與人俱遠谷轉馬力疲依 叢暫息偃時見村人歸芧茨雞唱晚幽閒入上方驚問何處返閒忙兩懸殊自顧亦太淺平生 江海心悵然罷夢緬    春秋閣                        黃鳳鳴 教諭  漢季有眞儒孤忠懷魯史當時懼亂臣千古如夫子呂陸不勝誅魏吳旋巳圮獨留達旦心一 炬無終始    方山晚眺                       張致青 邑貢生  晚烟不上山低壓村樹平漁火忽墮水新月半溪陰客心正孤逈誰家玉籧聲    沮江行                        袁 瓚 奉賢人  遍舟沮上行江水漂以急灘枯兩岸高木落孤峰立江河方日下斯世誰舟楫老我唱行行百 感中年集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35,"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單椒如寄傲寂寞一峰懸磧冷凝邊氣天垂入暮烟鳥喧綠岸篠雲覆度溪船似有山樵路迢 迢到絕巔    玉泉謁關祠                      鍾 惺 提學  義勇歸何處凄然向此中始知眞佛子即是大英雄邱壑延神理機鋒豁怨衷厭聞懷古者詞 下說孤忠    紫蓋晨鐘 舊志已載二首               邑令  王朝枬 縹緲晨鐘起遙聞上界音名山傳寶蓋古蹟問禪林野鶴三更夢高僧五夜心聽殘丹井曉雲 外響沉沉    龍泉夜月 龍泉今夜月皎皎翠微間印水潭千尺啣峰樹一灣歸僧初叩寺棲鳥不驚山文公荒祠在長 此照松關    長坂雄風 長坂坡前路雄風憶趙雲臣身拚一戰主國救三分碧血凝芳草丹心掛夕曛况當橋斷處更 有張將軍    錦屏牧笛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37,"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七言律    天寧上人再新三星寺 唐一行道場               楊州彥 寒泉漠漠覆苔青共說名山山有靈錫卓盛唐聞一行寺懸破額紀三星諸天次第開生面老 衲難難護祖庭孤磬乍傳林樾去野猿或抱石頭聽    余香山                        熊經壁     諱國楠字千四邑副榜三月六日率鄕勇送粮至營為賊裹入城中戕之同時死者文     生郭其香等 弱冠英名領士林揆文奮武見胸襟誅蛟暫改雕龍手捫虱還憑繡虎心賊勢如風忽受困臣 身似玉恥為擒可憐指日飛騰客血染長衢玉樹沉    春日從耕心夫子遊西屏 時偕同硯十餘人            張致青 不省西屏山路長石梯苔滑轉羊腸春風攜手二三子旭日放懷千仞岡市擁桃花茶竈韻檐 薰麥氣酒帘香人家深處白雲遠却擬乘雲歸帝鄕    玉泉寺                        羅應箕 桓碑大半蝕蒼苔知是人間幾劫灰塔影消磨新日月泉聲浣濯舊塵埃英雄漢代靈猶在長 老天台望不回笑問雲封山頂石能言定解說從來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38,"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   玉泉早發 晨雞唱遠客心驚路出祗林避曉行萬木雲開分曙色一峰月落正鐘聲崖明野火樵初過馬 踏空山鳥漸鳴慚愧老僧深夜語閒留餘日夢俱清    長坂                         鄧光焱 邑庠號菊菴  金戈鐵甲擁琱弓直透重圍長坂中匹馬單槍扶幼主忠肝義胆逞英雄心寒百萬曹兵潰鼎 峙三分蜀道通風散板前花草發猶疑豪氣吐長虹    丹井 峰盤紫蓋鎖珠宮陸地登仙憶葛公井汲雙泉和百藥丹經九轉透元功雪翻玉檻寒漿白月 上金爐活火紅吐飯成蜂人已杳烟霞繚繞嶺西東 五言絕    登堆藍山望遠                     楊州彥 踏到孤峰頂連衣臥石頭誰家横嘯處山樹盡成秋    關帝祠                        袁宏道 白衣豈至計陸豎偶成功天將移漢祚先忌絕倫雄    臥雲山八景 弁序                      張致青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39,"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    秋山當户興來獨往得八景焉各綴數語以矢弗諼    迴風谷 谷口有老松一株  語響空谷中虬松發清籟橫嶺勒風迴蒼翠落襟帶    半月池 小池貯清泉彎環如半月何當夜來遊滿輪照澄澈    玉筍岩                                鬼斧削巉嵒石笋明如玉泉涵苔草清風響玲瓏入    乳珠泉 靈巖有伏泉涓涓滴鐘乳明珠在深山把玩惟牧豎    瀑布影 山水經岩石痕白如練遙望宛如瀑布  岩溜劃苔痕瀑布妙取影會應看飛流驟雨瀉山頂    石人峰 大石如人者三  此中大有人石丈屹然立蒼骨不知寒白雲為宮室    涵石澗 澗底皆石多蟹  寒澗曲折流水石相摩盪八月蟹黃肥誰能給清釀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40,"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   護山溪 溪繞山足流十里餘入沮河  舉酒酹山靈幽人自來去雲壑莫教污憑仗深溪護    隋鑊                         張致霄 邑庠  大業年間鑊依稀字幾行可憐隋帝子猶得伴法王    玉泉夏日雜詠 錄二首                    羅應箕 泉清魚可數石欹樹疑扶策杖人何往眠琴客未孤 疏磬雲間落幽花木末香小橋人獨立散髮世相忘 七言絕    韓石麓再寫玉泉                    楊州彥 道人已寫堆藍寺復踏堆藍半餉歸雙腕不停圖此幅從前一幅却疑非    重住玉泉                       熊經壁 不到禪堂已十年燃燈重會話前緣今宵低事眠難穩觸石泉聲落枕邊 夜半深山雨又過侵晨雨勢復滂沱開窗笑指堆藍處一片姻雲擁翠螺    龍泉寺 集唐                                 行盡山深又是山仙家犬吠自雲間煙霞寂寞無人到海內無如此地閒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41,"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古苔陰地冷霏霏斷續梵聲搖太微雲吐晚煙藏霽岫松間荷笠一僧歸    沮江竹枝詞 西南一帶稻田多水滿池塘草滿坡節近忙種忙不了村村齊唱插秧歌 門前隙地盡栽桑蠶事春來户户忙五月繅車聲不斷新絲賣得好完粮    辛未冬擬來春讀書玉泉與燦然禪師            張致青 落拓青衿四十年麟經治就慕前賢文章尙欠神仙氣且伴高僧住玉泉 夢逐飛共此峰來春再倩白雲封肄書須借廚中葉愛客應停飯後鐘 擬住招提了世情梵聲清間讀書聲文心得似禪心定一片空明筆下生 一瓶一缽共周旋和尙家風我亦然還幸塵中人未老同看明月照珠泉    漳上柳枝詞 曉風樓上語流鶯映日綰煙當户明柳眉雖比妾眉細妾腰不似柳腰輕 露葉風枝裊裊黄朝烟影裏拂清漳年年二月春無賴結住離愁惱客腸    沮江竹枝詞                      喻 賓 邑教諭黄梅人  沮河曲曲水長流水自長流儂自愁一葉布帆搖擺子載郎前日下荆州 種田怕種滋泥田居家怕居漳水邊水到春來容易長田因低處少豐年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42,"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詩餘 142-143 ╱ ","   當陽忠烈祠                      羅應箕 經過馬首正斜曛野廟荒煙望不分八十萬人塵劫換英雄猶祀趙將軍    乾溪                         楊國學 肄山  冷冷舊是水雲鄕不聽潺湲石膸芳一路馬蹄彈石子更從何處問津梁    西屛山 懸崖千尺倚空青林壑幽邃此未經若個飄然日邊立白雲斷處是西屏    遊玉泉寺 同述齋談守先作                  傅汝烜 濟臣遠安庠生  為訪名山結伴遊禪林深處喜勾留唐碑隋鑊眞陳跡閱盡前朝萬古秋 巍巍殿宇冠荆南貝闕珠宮萬象涵安得智公長說法茅亭高結傍堆藍 鐵塔摩空莫躋攀神工鑄就鎭名山宜人更是橋邊柳煙雨輕籠舞翠鬟 詩餘    步鄭公堤偶成 蝶戀花                    袁 瓚 隔歲春光先一透紅了梅花綠了垂楊柳無計消寒須買酒岸頭問有酒家否 從此總宜杯 在手醉到明年酒國長春久閒向玉陽山下走敲門到處尋紅友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43,"人物志 63-143 ╱ 宦蹟 63-143 ╱ 友孝 63-143 ╱ 忠義 66-143 ╱ 篤行 67-143 ╱ 文苑 72-143 ╱ 耆壽 63-143 ╱ 流寓 76-143 ╱ 卷三列女志 63-143 ╱ 節婦 78-143 ╱ 烈婦 97-143 ╱ 孝婦 98-143 ╱ 貞女 99-143 ╱ 賢母 100-143 ╱ 壽母 102-143 ╱ 卷四藝文志 63-143 ╱ 記 63-143 ╱ 引 63-143 ╱ 言 63-143 ╱ 賦 63-143 ╱ 傳 63-143 ╱ 序 63-143 ╱ 贊 63-143 ╱ 五古 63-143 ╱ 七古 63-143 ╱ 五律 63-143 ╱ 七律 63-143 ╱ 五絶 63-143 ╱ 七絕 63-143 ╱ 詩餘 142-143 ╱ 雜錄 143-147 ╱ 業談 143-147 ╱ 補遺 143-147 ╱ 社倉小學 143-147 ╱ 賓興總圖 143-147 ╱ ","雜錄志    叢談 雙龍菴有猪羊二堤長半里高二丈餘舊傳石豬石羊常害民稼經雷擊而止現有豬羊形存 堤旁 同聚西河南人在淯市貿易有年同治間歇業舖中人盡徙犬獨守門不去同鄕者憐其飢疲 飼之犬不食旋還舊所餓死市人義而埋之 隋大業間邑玉泉寺繪智者像勒石未得鑄刻碑自生文曰天地玄用出生六字或有磨刮其 跡彌光一境觀讀三日方失 康熙三十八年邑玉泉山釋鼻源塔旁生松一株高數丈枝幹垂布如華蓋其葉朝開夕合號 曰夜眠 光光十年夏旱荊門州牧陸及邑令李禱雨於玉泉夕即沛然以應次年又旱邑令復禱亦如 之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5,湖北,宜昌,"(光緒) 當陽縣補續志",光緒,1875,1908,144,"雜錄 143-147 ╱ 業談 143-147 ╱ 補遺 143-147 ╱ 社倉小學 143-147 ╱ 賓興總圖 143-147 ╱ ","補遺    堤防 趙家河堤紳首趙石麟郭蔭壽等重築也初堤高七八尺長約五六里庚辰圮於水一經春霖 秋雨輒淹禾稼壞田廬居民苦之戊子春麟等稟請邑侯李公勘明捐資倡建數越月而功竣 較前高數尺許長約一里有餘    廟宇 關帝廟在淯溪鎭南乾隆二十年州牧舒成龍鼎建同治十年邑侯任道鎔重修光緒十四年 邑侯李元才同紳首張向寅等添設大觀樓圍牆而規模宏敞美哉輪奐越歲餘而功竣    篤行 陶玉薫邑徵士賡唐之堂伯也生而聰穎性情高華其父學孔邑文庠殉嘉慶亂已載邑乘母 詹氏内則素嫻紡績課耕讀薰弱冠以詩古鳴旋補弟子員友教四方成就者衆卒年六十八 因乏嗣其門徒為立墓碑敍及生平以誌之節錄長坂懷古警句云長坂坡前草自浮長坂坡 下水自流當年血戰人何在古木寒鴉盡生愁頗覺淡逸有靖節家風    玉泉寺題壁兼贈寺僧金田                姚德銘 錯落千峰盡向西涼風翼我上丹梯蔽空行幄松圍逕震耳驚雷水到溪曲院幽深疑洞壑高 ","4卷 ╱ (清) 李元才修 (清) 李葆貞纂 ╱ 民國間鉛印本"
35356,湖北,恩施,"(同治) 咸豐縣志",同治,1861,1875,256,"卷之七 242-259 ╱ 典禮志 242-259 ╱ 祠宇 249-259 ╱ 寺觀 250-259 ╱ 義 242-259 ╱ 風俗 242-259 ╱ ","天橋寺 在楊峝             文昌宫 在楊洞  八角廟 在蒲草塘  玉泉山 在大荗坡  靈山寺 在茶園壩距縣二十里  道宏山 在茶園溝  龍泉寺 在白水  靈山寺 在黑洞距縣一百六十里  雲露山 在二台坪  ","20卷 ╱ (清) 張梓修 (清) 張光杰纂 ╱ 清同治四年刊本"
35360,河南,南陽,"(康熙) 內鄉縣志",康熙,1661,1722,117,,"  不見人掬泉向山飮○李蔭詩清絕水神祠風   多暑不知雜花侵古鼎文柏護殘碑朱鶴飄飄   去□蟬嘒嘒時旅人   聊對此茗椀更相宜 白玉泉 在縣南十八里靈 山之東衆源乳出   遠望之明如玉故名灌田一頃餘   畝泉上有寺李蔉百詩李䕃有記 戞玉泉 在 縣   南靈山下相傳有啞女於此掘地得泉因名   啞女里人陳自以傅會不雅改名戞玉上有龍   □遇旱澇輙禱之灌田十頃七十餘畝○許宸   詩綠樹斜方路青山直映門結廬於此地長□   静無喧兩度剡溪棹獨傾公瑾   尊□茆應有約不敢壞雲根 蒿玉泉 一我□ 玉泉□   縣南白玉泉之東北   灌出一頃一十餘畝 煖泉 在縣南白玉泉東□ 山之一各蝯□□   隆冬水湲○李袞煖泉望岑子崖詩靈山東□   碧□□□鼓秋□廢縣隈萬樹凉風吹不□□   □□□   □□□ □□□ 在縣西南七□去子巖下□□ □外□□之□□□人□□□ ","12卷 ╱ (清) 寳鼎望修 (清) 高佑釲纂 ╱ 清康熙三十二年刊本"
35360,河南,南陽,"(康熙) 內鄉縣志",康熙,1661,1722,159,," □心寧有蒂出路豈無媒  水觀常年事慈航不川杯 白玉泉寺 在縣南□□ 保○李蓑□  □公長嘯入空㝠古寺風泉满夜聴  □想世人頭白藎青山無恙水泠泠 隆興寺 在縣 西南  □頭保明武初建正統間重建○李蔉詩雲木  □堂夜禪床客夢寨蕭蕭霜葉過落落曙星殘月  □掛孤塔溪聲清戒壇下方聊一望塵海正漫漫  □李䕃詩遥指雙林干作期刲來却是夕陽時出  □梵宇看天窄雲幕禪窻待□近迹社欲投愁斷  酒松牌兢進倦題詩中宵萬頼俱沉寂徙倚寒更  澹所  思 聖水寺 在橋頭保○李蔉詩沓嶂簇霄間靈 泉下碧湾我來共君望秋雨徧空山  丹水行可汎白崖高莫攀  坐思生羽翼縹緅出人寰 蒿溪寺 舊名觀音寺在 縣西橋頭保  正統間建成化十七年知縣沃煩重修置地一頊  餘畆以常住○李蔭詩幽谷深藏寺空堂□對  僧荷花鳴夜雨竹院耿秋燈餘暑林塘濕  朝煙草樹凝西來寧有意不必問能 清凉寺 ","12卷 ╱ (清) 寳鼎望修 (清) 高佑釲纂 ╱ 清康熙三十二年刊本"
35360,河南,南陽,"(康熙) 內鄉縣志",康熙,1661,1722,623,,"□水邊花樹覆空亭分擕憶折相思柳獨卧長窺如 意瓶翻與山僧重握手□華杲杲澗泠泠    白玉泉寺僧話   前翰林院 檢討 李 蓘 邑人  愛此坐秋日澹然泉上幽關關沙際鳥宛若平生儔 寺古多風雨水黑藏蛟虬面郭雖未遠曠若千里遊 素願幸今果吾生信悠悠    同友遊菊潭旋過七峪藥師寺分得柳字                李 蓘 春風幾日來東郊半花柳我欲訪名山因之弄盃酒 ","12卷 ╱ (清) 寳鼎望修 (清) 高佑釲纂 ╱ 清康熙三十二年刊本"
35361,河南,南陽,"(乾隆) 新野縣志",乾隆,1735,1796,642,"卷九 509-664 ╱ 藝文志 509-664 ╱ 傳 515-664 ╱ 記 540-664 ╱ 議 614-664 ╱ 詩 624-664 ╱ 序 510-664 ╱ 啟 619-664 ╱ ","   前題           邑庠  馬允升 銀沙兀起嵐峰長白可曾一線通纖纎時邀晴月照 霏霏不借密雲封晶光射水綺紋綠玉屑翻風曙色紅 緩步登臨誰謝眺好將奇句問鴻濛    關廟晉楸          徐金位 漢家事業久成塵衛漢忠精尙未冺古廟只今遺舊蹟 晉楸猶自護新春神旗風動侵朝雨老幹年深長綠茵 千載勳名如一瞬留湍水為潾潾    晉楸         南陽别駕  吕 磻 遼陽  ","9卷 ╱ (清) 徐金位纂修  ╱ 清乾隆十九年刊本"
35362,河南,駐馬店,"(康熙) 上蔡縣志",康熙,1661,1722,973,"人物志中 806-990 ╱ 鄉賢 806-990 ╱ 蔡季蔡洧傳 806-990 ╱ 左丘明 806-990 ╱ 聲子傳 806-990 ╱ 左丘明 806-990 ╱ 朝吳傳 806-990 ╱ 左丘明 806-990 ╱ 文之錯傳 806-990 ╱ 左丘明 806-990 ╱ 漆雕四賢傳 806-990 ╱ 家 819-990 ╱ 語 819-990 ╱ 漆雕開 806-990 ╱ 漆雕從 806-990 ╱ 漆雕悤 806-990 ╱ 漆雕憑 806-990 ╱ 曹秦二賢傳 806-990 ╱ 司馬遷 806-990 ╱ 曹 806-990 ╱ 卹 806-990 ╱ 秦 806-990 ╱ □ 816-990 ╱ 李斯傳 806-990 ╱ 班 806-990 ╱ 固 822-990 ╱ 蔡賜傳 806-990 ╱ 司馬遷 806-990 ╱ 吳公傳 806-990 ╱ 班 806-990 ╱ 固 822-990 ╱ 翟方進傳 806-990 ╱ 長子宣□ 806-990 ╱ 子義□ 806-990 ╱ 班 806-990 ╱ 固 822-990 ╱ 馬殷傳 806-990 ╱ 子希範附 806-990 ╱ 周 806-990 ╱ 羽 897-990 ╱ 劉鋹傳 806-990 ╱ 闕 806-990 ╱ 名 806-990 ╱ 秦宗權傳 806-990 ╱ □ 816-990 ╱ □ 816-990 ╱ 祖士衡傳 806-990 ╱ 脱 806-990 ╱ 脱 806-990 ╱ 祖無擇傳 806-990 ╱ 脱 806-990 ╱ 脱 806-990 ╱ 宗翼傳 806-990 ╱ 脱 806-990 ╱ 脱 806-990 ╱ 謝良佐傳 806-990 ╱ 鄧元錫 806-990 ╱ 王得友傳 806-990 ╱ 舒逢吉 806-990 ╱ 趙濟翟慶傳 806-990 ╱ 楊廷望 931-990 ╱ 馬驥傳 806-990 ╱ 子昇孫 806-990 ╱ 嘉謨附 806-990 ╱ 楊廷望 931-990 ╱ 李遜學傳 806-990 ╱ 楊廷望 931-990 ╱ 四孝義傳 806-990 ╱ 楊廷望 931-990 ╱ 朱 806-990 ╱ 儉 806-990 ╱ 張 806-990 ╱ 伊 806-990 ╱ 蕭 806-990 ╱ 鑄 806-990 ╱ 張 806-990 ╱ 址 806-990 ╱ 雷雯傳 806-990 ╱ 楊廷望 931-990 ╱ 張晟傳 806-990 ╱ 楊廷望 931-990 ╱ 劉光國傳 806-990 ╱ 楊廷望 931-990 ╱ 冀夢曾傳 806-990 ╱ 子中附 806-990 ╱ 楊廷望 931-990 ╱ 胡遵化傳 806-990 ╱ 楊廷望 931-990 ╱ 張汝教傳 806-990 ╱ 楊廷望 931-990 ╱ 劉時寵傳 806-990 ╱ 楊廷望 931-990 ╱ 曹震南等七生員死節傳 806-990 ╱ 楊廷望 931-990 ╱ 三義傳 806-990 ╱ 楊廷望 931-990 ╱ 程 806-990 ╱ 論 806-990 ╱ 朱光明 806-990 ╱ 梁 806-990 ╱ 弼 806-990 ╱ 楊廷望 931-990 ╱ 第十一卷 806-990 ╱ ","皆感泣汝欽爲邑宿學有聲於庠凡有求序記詩辭 者必易名以應不敢自任其謹恪謙下如此更足不 履市嘗戒子孫曰寧學忠厚母學輕薄也初有姊適 孫氏而寡苦節素著死之日白氣蛇蜒空中者不滅 親鄰以爲苦節之徵聞於官將表焉命汝敎呈其狀 汝欽不可且曰好名鬼神忌之况女子乎生言不出 間死何獨聞於人耶不幸不如其常而若怪焉方憂 懼又敢循俗諺而矜大之哉事乃寢汝欽蓍有鷄鳴 集左傳玉屑寇燬 ","15卷 ╱ (清) 楊廷望修 (清) 張沐纂 ╱ 清康熙二十九年刊本"
35368,湖北,襄樊,"(萬曆) 襄陽府志",萬曆,1572,1620,1096,"卷之三十七 1026-1114 ╱ 宦蹟二 1026-1114 ╱ ","時宋未下世祖知其勇遣使召見俾與乎不烈㧞都等 領兵同行荆南等處招討司事抵峽州青草灘霖雨不 進還屯玉泉山率兵三千攻安進下寨破之殺宋軍百 餘人獲牛馬七百還至襄陽樞密院命督造戰艦運舟 襄陽既下奉旨領鄧州光化唐州漢軍及郢復熟劵軍 九千二百人從諸軍南伐 國朝王琬字朝用吳縣人成化間以監生為光化令荆 襄居湖南之奥土曠山深四方流聚所在以千萬計于 時劇賊劉千斤者作亂 朝廷命將出師剿平之而流 民散居山澤尚多執事者慮復生變議盡驅出境至縶 ","51卷 ╱ (明) 吳道邇纂修  ╱ 明萬曆刻本"
35368,湖北,襄樊,"(萬曆) 襄陽府志",萬曆,1572,1620,1244,"卷之四十二 1239-1287 ╱ 禪宗 1239-1287 ╱ ","諸法之本源乃神會之佛性祖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 便喚作本源佛性師禮拜而退祖曰此子向後設有把 茆盖頭也只成得箇知解宗徒師尋往西京受戒唐景 龍年中却歸曹谿閲大藏經於内六處有疑問於六祖 有顯宗記盛行於世百卿信至報親亡師入堂白槌曰 父母俱喪請大衆念摩訶般若衆纔集師便打槌曰勞 煩大衆師於上元元年奄然而化塔于龍門 法常禪師者襄陽人也姓鄭氏幼歲從師于荆州玉泉 寺初參大寂問如何是佛寂曰即心是佛師即大悟遂 之四明梅子貞舊隱縛茆燕處唐貞元中塩官會下有 ","51卷 ╱ (明) 吳道邇纂修  ╱ 明萬曆刻本"
35368,湖北,襄樊,"(萬曆) 襄陽府志",萬曆,1572,1620,1548,"卷之四十五 1475-1627 ╱ 文苑三 1475-1627 ╱ 五言古詩律詩排律 1475-1627 ╱ 絶句襍體六言絶句 1475-1627 ╱ ","   送友人下第歸襄陽    項斯 唐  失意已春殘歸愁與别難山分關路細江遶夜城寒草 色連晴坂鼉聲離曉灘差池見秋賦何以暫懷安    和韋承慶        杜審言 唐  逕轉孤峰逼橋危缺岸妨玉泉移酒味石髓換粳香綰 霧青弱牽風紫蔓長猶言宴樂少别向後池塘    送杜審言        宋之問 唐  卧病人事絕聞君萬里行何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别 路追孫楚維舟吊屈乎可惜龍泉劒流落在豐城    沙丘城下寄襄陽     杜甫李白 唐  ","51卷 ╱ (明) 吳道邇纂修  ╱ 明萬曆刻本"
35369,河南,NULL,"(乾隆) 續河南通志",乾隆,1735,1796,224,"首卷 64-307 ╱ 聖制 69-307 ╱ 世祖章皇帝詔諭 64-307 ╱ 卷一 64-307 ╱ 聖祖仁皇帝詔諭 64-307 ╱ ","  齊豫客冬旱南顧久縈切新春雖報霑未優敢即悅昨   來重飛霙寸餘積玉屑膏潤接脈起過多恐寒烈更復   懸遠望均被可及節連披方伯章兩省同逢雪盈尺歌   既渥正滋蘇土澤並稱春始仲無慮傷苻甲審然此則   微仍惹愁農渴    河南山東廵撫各報得雨詩以誌事 己卯    仲月霏雭潤未一犁曁清明乃大風其占雨艱致邇   來曰蓬蓬落土騰雲翳憂心慮三農問夜誰能寐曩者   密雲興望勞幾點墜何幸即此陰釀澤齊鄭地齊鄭亦   我民况以麥為歲兩處各騰章三寸均霑被思遥額手   慶撫近顰眉惴慶不抵惴苦誠慰以為愧 ","80卷 ╱ (清) 阿思哈修 (清) 嵩貴纂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35369,河南,NULL,"(乾隆) 續河南通志",乾隆,1735,1796,543,"輿地志 344-887 ╱ 輿圖 344-887 ╱ 第一卷 344-887 ╱ 沿革 344-887 ╱ 第二卷之第四卷 344-887 ╱ 星野 344-887 ╱ 第五卷 344-887 ╱ 疆域附形勢 344-887 ╱ 第六卷 344-887 ╱ 山川 344-887 ╱ 附關津橋梁 344-887 ╱ 第七卷之第十卷 344-887 ╱ 城池 344-887 ╱ 第十一卷 344-887 ╱ 公署 344-887 ╱ 第十二卷 344-887 ╱ 壇廟 344-887 ╱ 第三十卷这第十五卷 344-887 ╱ 陵墓 344-887 ╱ 第十六卷 344-887 ╱ 寺觀 344-887 ╱ 第十七卷 344-887 ╱ 古蹟 344-887 ╱ 第十八卷之第二十卷 344-887 ╱ ","  寒泉 在唐縣 城北   蒿陂泉 在泌陽縣慈邱山西南土人建 濟瀆行祠每歲三月八日祭賽          寶雞泉 在鄧州 城西     一堵泉 在鄧州出 洞兒山   湯泉 在鄧州出湯山下有數坎四時 常温能令浴者怡神志袪痼疾   白玉泉 在内鄉縣南八十里靈山東泉源四 出望之明瑩如玉引水灌田上有寺   啞女泉 在内鄉縣 南十里    蒿玉泉 在内鄉縣南 一名好玉泉   青泉 在内鄉縣西四十里引水灌田一統志云在内 鄉白亭保中産綠毛龜上有龍祠旱禱輒應   丹泉 在内鄉縣西五十里丹水保世傳昔有 人夜過之見水中有丹魚其色如火   孤堆泉 在淅川縣東五十里二郎岡西舊傳有人以 物探其淺深雨雹竟日赤光閃閃盖龍湫也   沱泉 在淅川縣南 二十五里    珍珠泉 在淅川縣南一 百里長壽寺前   瀑布泉 有二一在淅川縣東南百里施 臺寺一在岝峉山三峰洞前 ","80卷 ╱ (清) 阿思哈修 (清) 嵩貴纂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35369,河南,NULL,"(乾隆) 續河南通志",乾隆,1735,1796,655,"輿地志 344-887 ╱ 輿圖 344-887 ╱ 第一卷 344-887 ╱ 沿革 344-887 ╱ 第二卷之第四卷 344-887 ╱ 星野 344-887 ╱ 第五卷 344-887 ╱ 疆域附形勢 344-887 ╱ 第六卷 344-887 ╱ 山川 344-887 ╱ 附關津橋梁 344-887 ╱ 第七卷之第十卷 344-887 ╱ 城池 344-887 ╱ 第十一卷 344-887 ╱ 公署 344-887 ╱ 第十二卷 344-887 ╱ 壇廟 344-887 ╱ 第三十卷这第十五卷 344-887 ╱ 陵墓 344-887 ╱ 第十六卷 344-887 ╱ 寺觀 344-887 ╱ 第十七卷 344-887 ╱ 古蹟 344-887 ╱ 第十八卷之第二十卷 344-887 ╱ ","  扁鵲廟 在湯陰縣東南十 五里五月五日祭               舜廟 有二一在湯陰寒泉村村民皆自蒲遷至 今戴舜德立廟以祀一在林縣棲霞谷西   漳河神廟 在臨漳 南關外   楊公祠 在臨漳社學舊址初祀邑令楊秉和以無功 德於民改祀明洪武初知縣楊辛有碑記   袁徐二公祠 在臨漳西關外祀明知縣 袁應泰徐逢聘有碑記   常公祠 在臨漳南關祀明 知縣常澄有碑記   青白二龍廟 在林縣新安社每歲七月二 十八日八月二十七日祭   靈澤侯廟 在林縣天平山倚屏峰東南蒼龍洞上宋 元豐中郡守祈雨有應奏封侯爵因立廟   顯惠廟 在林縣玉泉山 歲旱禱雨有應   禹王廟 有二一在林縣白佛社一在 涉縣符山三月十三日致祭   聖女祠 在林縣下洹村世傳高歡之女母亡三女 俱願殉葬後為洹水神每災旱禱之輒應 ","80卷 ╱ (清) 阿思哈修 (清) 嵩貴纂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35369,河南,NULL,"(乾隆) 續河南通志",乾隆,1735,1796,765,"輿地志 344-887 ╱ 輿圖 344-887 ╱ 第一卷 344-887 ╱ 沿革 344-887 ╱ 第二卷之第四卷 344-887 ╱ 星野 344-887 ╱ 第五卷 344-887 ╱ 疆域附形勢 344-887 ╱ 第六卷 344-887 ╱ 山川 344-887 ╱ 附關津橋梁 344-887 ╱ 第七卷之第十卷 344-887 ╱ 城池 344-887 ╱ 第十一卷 344-887 ╱ 公署 344-887 ╱ 第十二卷 344-887 ╱ 壇廟 344-887 ╱ 第三十卷这第十五卷 344-887 ╱ 陵墓 344-887 ╱ 第十六卷 344-887 ╱ 寺觀 344-887 ╱ 第十七卷 344-887 ╱ 古蹟 344-887 ╱ 第十八卷之第二十卷 344-887 ╱ ","  興國寺 有二一在湯陰縣胡壘村元時建 一在臨漳縣西南唐乾封年建   殊勝寺 在湯陰伯樂村 金大定年建  白馬寺 在臨漳蕭城寨 元致和年建   妙福寺 在臨漳回隆鎭 元至正年建  水安寺 在臨漳李德屯 明洪武年建   觀音寺 在臨漳秤鈎灣 明永樂年建  勝福寺 在臨漳小平村 明正統年建   龍興寺 在林縣曲陽社 元延祐年建  墨竈寺 在林縣玉泉山 元至正年建   金鐙寺 在林縣谼峪山元泰定初 建有劉成記在寶岩院   法濟寺 在林縣任村社俗名盤陽寺 元至正年修有元楊亨碑   古寺 在林縣墖 兒山上     桃源寺 在武安 營井里   響堂寺 在武安鼓山上相傳為高歡葬處或曰即歡避 暑宫也寺始建無考按今鼓山上有兩響堂寺   在北者屬武安   在南者屬磁州    昭慶寺 在武安湖順里 宋元祐年建   龍泉寺 有二一在林縣七泉社元泰定年 建一在武安儒教里宋元祐年建 ","80卷 ╱ (清) 阿思哈修 (清) 嵩貴纂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35369,河南,NULL,"(乾隆) 續河南通志",乾隆,1735,1796,779,"輿地志 344-887 ╱ 輿圖 344-887 ╱ 第一卷 344-887 ╱ 沿革 344-887 ╱ 第二卷之第四卷 344-887 ╱ 星野 344-887 ╱ 第五卷 344-887 ╱ 疆域附形勢 344-887 ╱ 第六卷 344-887 ╱ 山川 344-887 ╱ 附關津橋梁 344-887 ╱ 第七卷之第十卷 344-887 ╱ 城池 344-887 ╱ 第十一卷 344-887 ╱ 公署 344-887 ╱ 第十二卷 344-887 ╱ 壇廟 344-887 ╱ 第三十卷这第十五卷 344-887 ╱ 陵墓 344-887 ╱ 第十六卷 344-887 ╱ 寺觀 344-887 ╱ 第十七卷 344-887 ╱ 古蹟 344-887 ╱ 第十八卷之第二十卷 344-887 ╱ ","  玉泉寺 在洛陽萬安山唐大通神秀禪師講律道塲 汾陽王郭子儀奉勅建天成年改名得當寺     皇覺寺 在洛陽伊闕山之 陽唐開元七年建 大明寺 在洛陽城南二十 里東侯保唐時建   延慶寺 在洛陽碑樓保隋 唐古刹成化時修 聖壽寺 有二一在洛陽唐 時建一在鞏縣   昭孝寺 在洛陽城東潘家寨原額昭孝禪院不知何 時易今名宋熙寧四年僧明覺建正德時修   中陽寺 在洛城西北宋 元祐二年創建  洪恩寺 在洛城東南宋元 祐三年道公創建   羅漢寺 有二一在洛城東郭宋建隆間創建明洪 武十年僧福慶重修一在宜陽張屋村   陳乞寺 在浴城北四十里舊名圖經寺宋咸通 年建政和六年王學士題請改名陳乞   蒙泉寺 在洛陽范村保 元至正元年建  千佛寺 在洛城西北五里 許明萬歷年間建   永慶寺 在偃師緱氏保 元至正二年建  招提寺 在偃師縣南唐時 建元至正七年修   棲蓮侍 在偃師夾河保元 至正十三年建 甘露寺 在偃師治南少微 保明洪武時建   白蓮寺 在偃師西南夾河 保宋建隆四年建 古聖寺 在偃師牙庄保元 建祐五年創建 ","80卷 ╱ (清) 阿思哈修 (清) 嵩貴纂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35369,河南,NULL,"(乾隆) 續河南通志",乾隆,1735,1796,785,"輿地志 344-887 ╱ 輿圖 344-887 ╱ 第一卷 344-887 ╱ 沿革 344-887 ╱ 第二卷之第四卷 344-887 ╱ 星野 344-887 ╱ 第五卷 344-887 ╱ 疆域附形勢 344-887 ╱ 第六卷 344-887 ╱ 山川 344-887 ╱ 附關津橋梁 344-887 ╱ 第七卷之第十卷 344-887 ╱ 城池 344-887 ╱ 第十一卷 344-887 ╱ 公署 344-887 ╱ 第十二卷 344-887 ╱ 壇廟 344-887 ╱ 第三十卷这第十五卷 344-887 ╱ 陵墓 344-887 ╱ 第十六卷 344-887 ╱ 寺觀 344-887 ╱ 第十七卷 344-887 ╱ 古蹟 344-887 ╱ 第十八卷之第二十卷 344-887 ╱ ","  戒壇院 在登封會善寺西積翠峰下其壇名琉府□□ 宋時天下僧尼受戒於此東有元僧學□□光   石刻茶榜二   字頗有風骨     賔天觀 在偃師縣南□君 保一名先天宫   長春觀 有四一在洛陽城東北即劉處元眞人修眞之 所一在宜陽縣西九十里唐人營建一在永寧   縣玉趙保歲久傾圯一在   □縣西南店元中統間建   通元觀 有二一在洛水南今棲霞宫地即朗然子 龍□處一在永寧管西保元至正九年修   昌嗣觀 在盂津城 隍廟後    崇眞觀 在宜陽韓城街第 一峰明永樂時建   □真觀 在直陽 縣□昌     朝陽觀 在宜陽沙 坡頭山南   □□觀 在□封邊邊谷西嶺上按播師正别傳唐高祖 既為師正建隆唐觀又於嶺上别立精思院以   □之孟浩然有遊精思觀詩乃知唐人亦稱精   思□觀矣他如紫雲觀洞清觀皆榛莽不堪弔   清羊觀 在永寧元村保元大德二年道 士李統德建明洪武十年修   玉泉觀 有二一在永寧 縣一在澠池縣  雲跡觀 在永寧冀莊保明 嘉靖十一年修 ","80卷 ╱ (清) 阿思哈修 (清) 嵩貴纂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35369,河南,NULL,"(乾隆) 續河南通志",乾隆,1735,1796,842,"輿地志 344-887 ╱ 輿圖 344-887 ╱ 第一卷 344-887 ╱ 沿革 344-887 ╱ 第二卷之第四卷 344-887 ╱ 星野 344-887 ╱ 第五卷 344-887 ╱ 疆域附形勢 344-887 ╱ 第六卷 344-887 ╱ 山川 344-887 ╱ 附關津橋梁 344-887 ╱ 第七卷之第十卷 344-887 ╱ 城池 344-887 ╱ 第十一卷 344-887 ╱ 公署 344-887 ╱ 第十二卷 344-887 ╱ 壇廟 344-887 ╱ 第三十卷这第十五卷 344-887 ╱ 陵墓 344-887 ╱ 第十六卷 344-887 ╱ 寺觀 344-887 ╱ 第十七卷 344-887 ╱ 古蹟 344-887 ╱ 第十八卷之第二十卷 344-887 ╱ ","  噴玉泉 在宜陽縣東南司馬光詩蒼崖雙起秋雲齊亂 峰迸出如攅犀石稜澁不容馬蹄下馬步八荆   榛蹊瀑泉沃雪托白霓落潭横引成清   溪老木長藤咫尺迷剛欲出行忘東西   天門泉 在登封縣北嵩山之上歐陽修詩烟霞天門深 靈泉吐崖側雲濕灝氣寒石老林腴碧長松暂   休坐一酌   煩心條      白龜泉 在登封縣南二 十里泉有石蠏   卓錫泉 在登封少林寺前相 傳二祖卓錫於此   香泉 在永寧縣西 延壽山側   四眼井 在府學門外奎光閣之西一井 分為四眼其水清冽不濁不竭   甄官井 在府南漢勤王兵孫堅等既破董卓城南甄 官井有五色氣見堅使人浚之得傳國璽   八角井 在府城南六十里其井石甃八角相 傳内有錦鯉長尺許時遊於泉面   皇覺寺井 在府伊闕南深三尺可探而汲土人欲引 以漑田水即漸下否則如故亦可異也   古玉井 在府城外三十五里魏明帝引谷水過九龍祠 前為玉井闌又璇莘宮有玉井皆以白石甃 ","80卷 ╱ (清) 阿思哈修 (清) 嵩貴纂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35369,河南,NULL,"(乾隆) 續河南通志",乾隆,1735,1796,1673,"學校志 1642-1736 ╱ 學宫附書院社學 1642-1736 ╱ 第三十九卷 1642-1736 ╱ 第四十卷 1642-1736 ╱ ","   四十五人四年廵撫雅爾圖再行釐正祀典遷段干    木以下四十二人神位於桂香祠有碑記十五年院    長桑調元捐資建奎文閣有記二十七年重修奎文    閣院長陳浩有記並見藝文     陳留縣    志伊書院在縣治東乾隆十五年知縣許勉燉建     縣    志學書院乾隆十八年知縣潘思光建先是順治十    六年知嚚吳守寀奉院檄發金置田搆書院三楹於    尊經閣敬一亭遺址旋即圯廢康熙五十九年知縣    佑重建於玉泉街乾隆二年知縣王履仁改為廣 ","80卷 ╱ (清) 阿思哈修 (清) 嵩貴纂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35369,河南,NULL,"(乾隆) 續河南通志",乾隆,1735,1796,1674,"學校志 1642-1736 ╱ 學宫附書院社學 1642-1736 ╱ 第三十九卷 1642-1736 ╱ 第四十卷 1642-1736 ╱ ","   濟堂而書院遂廢至是思光倡捐購侯氏舊宅而更    新之額以今名    桑調元新建志學書院記 書院為貳黌地泮璧之區 教懌鴻溶而昕夕親師習   業有恒觀摩熟而成材易莫書院若也之有書院   也於前明莫之考 皇朝順治末吳令守寀即尊經閣敬一亭遺址剏為之康   熙末寗令佑於玉泉街重建之洎乾隆初令兹土者   輒移之學左寄之古寺而書院失其故所昨歲壬申   安溪潘君調兹邑慨然謀興起人文捐俸為倡購巨   宅新其規置書院以成榜其門曰志學門内齋厨左   右列入重門講堂如東西齋顔以希聖紹賢又進   為樂道堂兩廡各有學舍堂之後為園築養心亭於   其北清池演漾芙蕖卷舒足以發吟風㺯月之趣羅   四庫書室之二酒齋延明師選英雋資以膏火遜志   敬業魚魚雅雅絃誦清鏘禮儀肅共時臨講席風聲   遠馳墜典畢舉乃屬余為之記予韙君之以志學捐   之名俾士睎乎是而不苟於利祿也故為伊尹所   生之鄉然必學顔子而厥志乃充周元公之翼士而   進之賢聖者舍是無所置其力伊志洪大顔學精密 ","80卷 ╱ (清) 阿思哈修 (清) 嵩貴纂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35369,河南,NULL,"(乾隆) 續河南通志",乾隆,1735,1796,2950,"藝文志 2839-3495 ╱ 賦 2839-3495 ╱ 第六十九卷之第七十卷 2839-3495 ╱ 詩 2839-3495 ╱ 第七十一卷之第七十五卷 2839-3495 ╱ 疏 2839-3495 ╱ 第七十六卷 2839-3495 ╱ 贊頌銘策論辦考傳 2839-3495 ╱ 第七十七卷 2839-3495 ╱ 序跋 2839-3495 ╱ 第七十八卷 2839-3495 ╱ 託 2839-3495 ╱ 第七十九卷之第八十卷 2839-3495 ╱ ","為國師倫賴扶植至今共城西雲霞猶動色 許文 正衛 雪齋任道器棄官棲雲門墾田數百畝復修二水輪尚友 古聖賢鳴琴衛川濱一言止屠戮孰能如其仁 姚文 獻樞 卓哉牧菴子少依雪齋翁講道蘇門下師友相磨礱四海 仰家學聲聞一何隆文章亶名士眞有西漢風 姚文 公燧 古承宋運建國崇儒英求賢三十載得一竇漢卿豹隱 此山曲旭夕姚許并麗澤有深益千古馳休聲 竇學 士黙 鹿菴氣骯髒朝論稱古直屬文造冲粹運筆萬鈞力始師 麻徵君出藍更青色我來筠谿遊為君一憑軾 王内 翰磐 老臣愛名山上疏謝朝請抱膝玉泉亭頗諧魚鳥性苦吟 聊自娛清狂未為病不見梅溪人但誦梅溪詠 耶律 楚材 ","80卷 ╱ (清) 阿思哈修 (清) 嵩貴纂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35369,河南,NULL,"(乾隆) 續河南通志",乾隆,1735,1796,3172,"藝文志 2839-3495 ╱ 賦 2839-3495 ╱ 第六十九卷之第七十卷 2839-3495 ╱ 詩 2839-3495 ╱ 第七十一卷之第七十五卷 2839-3495 ╱ 疏 2839-3495 ╱ 第七十六卷 2839-3495 ╱ 贊頌銘策論辦考傳 2839-3495 ╱ 第七十七卷 2839-3495 ╱ 序跋 2839-3495 ╱ 第七十八卷 2839-3495 ╱ 託 2839-3495 ╱ 第七十九卷之第八十卷 2839-3495 ╱ ","壺先向玉泉遊    題棲霞觀           元  李 誠 太行絕勝在棲霞蒼翠橫空四面遮行過清溪松頂闇白 雲深處是仙家 偃蹇蒼松映碧岑一聲啼鳥翠微深眼前無限光陰好不 負尋山向日心 樹頭嵐氣鬱氤氲砌下清泉亂石分信步松間凝佇久晩 風吹散一溪雲    淇園             明  劉 基 駐馬淇園春正濃三山雲外聳芙蓉武公去後琅玕少霽 色猗猗入畫中 ","80卷 ╱ (清) 阿思哈修 (清) 嵩貴纂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35369,河南,NULL,"(乾隆) 續河南通志",乾隆,1735,1796,3311,"藝文志 2839-3495 ╱ 賦 2839-3495 ╱ 第六十九卷之第七十卷 2839-3495 ╱ 詩 2839-3495 ╱ 第七十一卷之第七十五卷 2839-3495 ╱ 疏 2839-3495 ╱ 第七十六卷 2839-3495 ╱ 贊頌銘策論辦考傳 2839-3495 ╱ 第七十七卷 2839-3495 ╱ 序跋 2839-3495 ╱ 第七十八卷 2839-3495 ╱ 託 2839-3495 ╱ 第七十九卷之第八十卷 2839-3495 ╱ ","水而禱之皇上御宇之元年命太尉侍中清河公鎭於是 邦公即周室之戚里也公素高戰䇿頗有政術當周有天 下嘗董禁旅鬰為良將南擊淮削平賊壘若疾風之驅 敗葉克清千里江表款附由是四海知名又連殿東郡澶 泉璧田三鎭政成功高首出群后民懷其德道路詠歌之 其殊勳大略藏在周之盟府不俟文繁及仗鉞届此令聞 日新博施有加平心接賓無懈怠色去吏之耗蠧均民之 勞逸不數月而化行不周星而俗阜鄧民愛之如慈父母 而又善騎射明律歷好莊老尤重儒術公退嘗與諸從事 追隨燕游凡酒酣樂閼或論玄言或聯律句如吐玉屑雖 鴻儒博學往往折角當時翕然稱為賢侯膺穰七載歲皆 ","80卷 ╱ (清) 阿思哈修 (清) 嵩貴纂 ╱ 清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35371,雲南,紅河,"(康熙) 建水州志",康熙,1661,1722,682,"藝文三 617-714 ╱ 序 617-714 ╱ 碑 617-714 ╱ 銘 617-714 ╱ 贊 648-714 ╱ 頌 650-714 ╱ ","  行已居官之槪請銘於余余與君為同年生知   君者宜莫如余又辱職史官昭媺發懿勒永久   余事也乃爲序而銘之按狀曾氏本宗聖裔當   漢之世有玉泉公徙閩之惠安其後又分居楚   之黄岡明初萬孫公用軍功世襲臨之衛千户   始定居臨再傳生黄門公瑄以天順丁丑進士   官諫垣瑄生舉人南京敎授鍈鍈生舉人蜀府   長史祥五世定山公倬以舉人令瀘溪後棄官   歸隱再傳生湛舉人由鍾祥令陞東川府判湛 ","18卷 ╱ (清) 陳肇奎修 (清) 葉淶纂 ╱ 清康熙刻本"
35371,雲南,紅河,"(康熙) 建水州志",康熙,1661,1722,842,"藝文四 714-863 ╱ 賦 714-863 ╱ 古體詩 714-863 ╱ 五言古 765-863 ╱ 七言古 771-863 ╱ 歌行 777-863 ╱ 五言律 787-863 ╱ 七言律 795-863 ╱ 五言排律 832-863 ╱ 七言排律 714-863 ╱ 五言絶 714-863 ╱ 七言絶 714-863 ╱ 詩餘 839-863 ╱ 閨韻 714-863 ╱ 後䟦 714-863 ╱ ","未了思浩淼碧桃紅呇迎芳沼 袖拂鸞箋情興 沓尋春漸覺春腰裊侣燕儔鶯如意少歌窕紫 驑嘶入梨花杪 三月㽛町無積雪南郊北社青相接露井新烟炊 不歇烹玉屑墳頭祭掃清明節 插柳佳人光北 月紅裙皺損橊花折芹藻蒲瓜香未絶杯言輟東 風吹亂啼鵑舌 四月㽛町迎佛會蘭膏一沐千金費隨喜法筵無 賤貴松雨吠通宵皷鈸風翻貝 齋罷佛婆花底 ","18卷 ╱ (清) 陳肇奎修 (清) 葉淶纂 ╱ 清康熙刻本"
35372,雲南,保山,"(康熙) 永昌府志",康熙,1661,1722,162,"卷四 132-164 ╱ 山川 132-164 ╱ 關哨 132-164 ╱ 津梁 132-164 ╱ 水利附 161-164 ╱ "," 廵檢事安如山兵備副使郭春震先後重築堤周  一百六十丈寛八尺高一丈灌田二千數百畞   官市堰 在城□十五里源出青松山下滙龍井 水為□□流落龍村灌田一千數百畝 丁   楊 源出水眼龍口堤周二 百五十丈灌田數百畞 阿鳯壩 去城四十里 源出天井山  深□中西流北折繞達七營光  草寺人于西河灌田千餘頃 蓮花壩 在哀牢自 西即玉泉  也明正德間兵  備御史汪標築 金鷄泉 在温泉北寒泉西 流灌田數百畝 龍井箐  去城十里許泉出山崖流經□房屯社  稷壇東流教塲分為二溝灌田數千畝 駱駝箐 去 城  □里泉出山岩穴中一名下  頭溝導流三溝灌田二十畝 青石箐 去城三里泉 源青口山小  坡俗呼為蒲蠻箐流經五福村教塲屯  紙房村山脚村分□曰溝灌田數千畝 □賢箐 在 棲  賢山之南泉自山岩中湧  出北折西流灌田千餘畞 石頭箐 去城十里許自 石崖中流出有 ","26卷 ╱ (清) 羅綸修 (清) 李文淵纂 ╱ 清康熙刻本"
35372,雲南,保山,"(康熙) 永昌府志",康熙,1661,1722,163,"卷四 132-164 ╱ 山川 132-164 ╱ 關哨 132-164 ╱ 津梁 132-164 ╱ 水利附 161-164 ╱ "," 二一由本箐北流一由  山麓南流灌田千餘畝 銀礦箐 去城三十里泉出 山崖中灌田數百  畞   清水溝 去城四十里溝之北一里許為西河源 出北衝山箐經流老營達於□橋河農  家沿河皆設小車  數而上之以灌田 騰越州   侍郎壩 在州西北五里昔侍郎楊寧征麓 山寓此築之至今人享其利故名 龍工塘  有三一在觀音寺一在大寛  邑一在侍郎俱利灌溉 打鷹山龍池 在州西 三十里  流於古矛山  灌城西田畝 玉泉 在大盈江右從 平地石穴湧出 永平縣 無   ","26卷 ╱ (清) 羅綸修 (清) 李文淵纂 ╱ 清康熙刻本"
35372,雲南,保山,"(康熙) 永昌府志",康熙,1661,1722,453,"卷十五 434-455 ╱ 祠祀 434-455 ╱ 寺觀附 444-455 ╱ ","龍華寺 在城五里 附易村 黑塔寺 在城南 二里 毘盧寺 在城西南五里 萬曆四十年建 太平寺 在城西 門外 清平寺 在舊鎭姚所南清 平洞左鄧子龍建 玉泉寺 在州西 二里 普濟寺 在州南關外順治十八年兵燹之後繼以大 飢黔僧德潤於此募化施粥因建殿名普濟 永平縣 普濟寺 在縣西 二里 ","26卷 ╱ (清) 羅綸修 (清) 李文淵纂 ╱ 清康熙刻本"
35372,雲南,保山,"(康熙) 永昌府志",康熙,1661,1722,454,"卷十五 434-455 ╱ 祠祀 434-455 ╱ 寺觀附 444-455 ╱ ","玉皇閣 生縣北十里舊傳倘有厭 穢觸犯即見雷霆掃除         蘭若寺 在縣南 三里 玉泉寺 在縣東 南八里 寶峰寺 在縣東 五里 萬松菴 在縣東 五十里 大覺寺 在縣東一百 七十餘里 白石寺 在縣東一 百八十里   ","26卷 ╱ (清) 羅綸修 (清) 李文淵纂 ╱ 清康熙刻本"
35372,雲南,保山,"(康熙) 永昌府志",康熙,1661,1722,605,"卷二十 594-618 ╱ 古蹟 594-618 ╱ 名勝 594-618 ╱ ","  玉井天池 在哀牢山之下即玉泉也有石如鼻掛 泉二道一温一冷舊傳偶有比目魚出   西山晚翠 即太保左右諸峰舊時青松遍嶺將晚 時翠色欲滴蔚然可愛今廢于兵久矣   北津楊柳 在城北二十里即今之板橋也舊時道 旁綠楊參差猶如柳巷因兵煑久廢康   熙三十九年知府羅綸重為   栽植三年之後一路成陰矣   月明太保 太保山極高曠平厰俯臨一郡每當望 夜登之明月正當人面清輝皎徹沁入   心骨下視城郭隱然群山曠野茫茫雲霧之内   萬籟俱寂惟有天風瑟瑟飄飄吹衣恍然如在   玉虗中此非   他處可及   春滿隆陽 城中樹木最多春時群花盡放憑□ 望之滿城皆花如錦如雲極為佳麗   噴珠泉 在易羅池西即水之源也濶僅丈許泉如 連珠貫串噴起水面一竇未終一竇繼出 ","26卷 ╱ (清) 羅綸修 (清) 李文淵纂 ╱ 清康熙刻本"
35372,雲南,保山,"(康熙) 永昌府志",康熙,1661,1722,609,"卷二十 594-618 ╱ 古蹟 594-618 ╱ 名勝 594-618 ╱ ","  筆峰霽雪 州學前奇峰獨聳冬日 雪後望之如銀筆挿天   巃嵸朝雲 在州北三十里勢極髙峻□ 合即雨郡人嘗以此驗陰□   靈池澄鏡 在州上千峩山又名澄鐃池周遭五百 丈餘花木環繞葉落於内即有鳥啣去   人至則雷雨交作   疑有靈物在焉   龍洞垂簾 在州西山外泉流至峽口石崖 斷絕水勢奔騰其下如簾之垂   玉泉夜月 在玉泉寺下源從平地石罅□出 味極清冽相傳病熱者欽之□愈   犬洞温泉 在大 洞村   秀峰亭 在學前秀峰山上兵□之□□□州沈祖 學修撫彝同知□□□□□其制建閣於   上像魁神祀之   改名文星閣 ","26卷 ╱ (清) 羅綸修 (清) 李文淵纂 ╱ 清康熙刻本"
35372,雲南,保山,"(康熙) 永昌府志",康熙,1661,1722,972,"卷二十五 702-1019 ╱ 藝文 702-1019 ╱ ","熟來聽冷冷瀉玉泉    打牛坪次保山令吳清要韻  施於鏞 激雪奔流衣帶長千峰孤館對斜陽自從丞相鞭牛 □□識春王到遠方    打牛坪          黄 中 春晚耕牛獨抱犂綠簑烟雨鵓鳩啼分明一片隆中 地移向天南作稻蹊    龍池夜月         勝 擯 晴空碾上碧瑠璃影浸城南一鑒池永夜水光同一 ","26卷 ╱ (清) 羅綸修 (清) 李文淵纂 ╱ 清康熙刻本"
35377,廣西,南寧,"(光緒) 寧明州志",光緒,1875,1908,29,,"杯玉泉在明江廷輔村前舊名太子井明解大紳 縉  為廣西參 議時曾寓明江書院書院距泉不遠解公嘗題詩有見說馬蹏 眞異事渥洼原自産龍媒之句 國朝乾隆丙申署明江同知 牟公 鈴  重甃治之易今名知太平府事葉公 藩  作捐修杯玉泉 記今全錄如左明江舊為思明土府治 國朝改駐太平府治 中其南面江西流數十里東北自楓門嶺而下平衍逶迤西麓 有井土人稱爲太子者也按志元世祖十九年安南叛鎭南王 脫驩及右丞唆都太子討之軍行至此馬跑地得泉取飮之味 ","2卷 ╱ (清) 王鈵紳修 (清) 黎申産纂 ╱ 清光緒八年修民國三年鉛印本"
35377,廣西,南寧,"(光緒) 寧明州志",光緒,1875,1908,30,,"甚甘美年遠井廢今刺史西蜀牟公鈴來權治中事鳩工甃之 以其名不雅馴易之曰杯玉泉用明解大紳詠此井詩也東通 寗明州路田塍中有井曰角貼味冽於杯玉泉井右下為魚塘 左下為平疇乃懸坎其上清冷一勺隱居於夷中朝土大夫罕 至惜不遇辨水人而名不彰獨使西麓之井擅譽此陬矣牟公 來徵文於余寗明州刺史楊公紹裘刻石以告來者時乾隆丙 申九月也 賜進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知太平府事仁和葉 藩記 ","2卷 ╱ (清) 王鈵紳修 (清) 黎申産纂 ╱ 清光緒八年修民國三年鉛印本"
35377,廣西,南寧,"(光緒) 寧明州志",光緒,1875,1908,31,,"策井在明江廷輔村後與太子井相距不遠水味甘冽即前杯 玉泉記所指為角貼井者也余嘗親歷兩井詢之土人土人又 云有宦井者味更勝於太子角貼兩井然則境雖奇也亦以未 經品題而湮沒豈獨此井也哉 營井在城內南隅以其近城守營故名初城中無井咸豐元年 知州事劉敬亭先生 作肅  抵任適值賊勢猖獗慮其環攻而絕 水也乃於城內四處掘井終無所獲最後於此處深深鑿之乃 得甃工費錢數百千而水出頗少時避賊入城人衆争汲則水 ","2卷 ╱ (清) 王鈵紳修 (清) 黎申産纂 ╱ 清光緒八年修民國三年鉛印本"
35377,廣西,南寧,"(光緒) 寧明州志",光緒,1875,1908,39,,"帝謂之北帝巖    坿十景 榜山光燄   詳見掛榜山條下 玉井清冷   詳見杯玉泉條下 馬洞仙琴   詳見白馬洞條下                ","2卷 ╱ (清) 王鈵紳修 (清) 黎申産纂 ╱ 清光緒八年修民國三年鉛印本"
35378,雲南,大理,"(光緒) 浪穹縣志略",光緒,1875,1908,242,"浪穹縣志畧目録 32-648 ╱ 天文志卷一 32-648 ╱ 分 32-648 ╱ 野 32-648 ╱ 星圖氣候附 32-648 ╱ 祥 32-648 ╱ 異 32-648 ╱ 地理志卷二 32-648 ╱ 輿 32-648 ╱ 圖 32-648 ╱ 疆 32-648 ╱ 域 32-648 ╱ 形勢附 32-648 ╱ 山 32-648 ╱ 川 32-648 ╱ 村 32-648 ╱ 屯 32-648 ╱ 風 32-648 ╱ 俗 32-648 ╱ 物 32-648 ╱ 產 32-648 ╱ 建置志卷二 32-648 ╱ 沿 32-648 ╱ 革 32-648 ╱ 城 32-648 ╱ 池 32-648 ╱ 宫 32-648 ╱ 署 32-648 ╱ 關哨塘鋪 32-648 ╱ 津 32-648 ╱ 梁 32-648 ╱ 賦役志卷四 32-648 ╱ 田 32-648 ╱ 賦 32-648 ╱ 户口積貯課程經費附 32-648 ╱ 水 32-648 ╱ 利 32-648 ╱ 學校志卷五 32-648 ╱ 廟 32-648 ╱ 學 32-648 ╱ 學額貢例學田附 32-648 ╱ 書院義學 32-648 ╱ 祠祀志卷六 32-648 ╱ 典 32-648 ╱ 祀 32-648 ╱ 群 32-648 ╱ 祀 32-648 ╱ 寺 32-648 ╱ 觀 32-648 ╱ 秩官志卷七 32-648 ╱ 官制題名 32-648 ╱ 名 32-648 ╱ 宦 32-648 ╱ 循 32-648 ╱ 吏 32-648 ╱ 土 32-648 ╱ 官 32-648 ╱ 選舉志卷八 32-648 ╱ 徵 32-648 ╱ 辟 32-648 ╱ 甲 32-648 ╱ 科 32-648 ╱ 恩□□□□優附 32-648 ╱ 人物志卷九 32-648 ╱ 鄉 32-648 ╱ 賢 32-648 ╱ 卓 32-648 ╱ 行 32-648 ╱ 忠 32-648 ╱ 義 32-648 ╱ 孝 32-648 ╱ 友 32-648 ╱ 文 32-648 ╱ 學 32-648 ╱ 宦 32-648 ╱ 績 32-648 ╱ 寓 32-648 ╱ 賢 32-648 ╱ 仙 32-648 ╱ 釋 32-648 ╱ 人物志卷十 32-648 ╱ 列 32-648 ╱ 女 32-648 ╱ 藝文志卷十一 32-648 ╱ 雜體文 32-648 ╱ 藝文志卷十二 32-648 ╱ 雜體詩 32-648 ╱ 雜志卷十三 32-648 ╱ 種 32-648 ╱ 人 32-648 ╱ 古 32-648 ╱ 蹟 32-648 ╱ 勝覽冢墓坊表附 32-648 ╱ 教 32-648 ╱ 堂 32-648 ╱ 軼事異聞 32-648 ╱ 浪穹縣志略 232-331 ╱ ","  土職    浪之土職亦甚微矣雖襲冠帶綰符綬為   朝命所及然舊無土地人民責也惟世以恭謹稱罔有    敢暴戾恣睢者故得保其祚延其賞以相承於弗替    焉志土職   浪穹縣土典史王藥師生 其先上元人仕為大理路判    官家於鄧川州玉泉鄕明洪武十五年大兵克大理    藥師生率義兵歸附獻芻粟餉軍招撫夷民有功授    鄧川州吏目卒子藥師恭襲故元右丞普顏篤叛據    浪穹佛光寨十六年飾恭從大理往征既平留守其  ","13卷 ╱ (清) 羅灜美修 (清) 周沆纂 ╱ 清光緒二十八年修民國元年重刊本"
35380,遼寧,撫順,"(民國) 興京縣志",民國,1911,1949,304,"第十卷 290-329 ╱ 人物 290-329 ╱ 帝王 293-329 ╱ 功勳 294-329 ╱ 循良 296-329 ╱ 鄉宦 290-329 ╱ 鄉型 290-329 ╱ 文學 291-329 ╱ 仕隱 291-329 ╱ 逸民 291-329 ╱ 流寓 291-329 ╱ 氏族 291-329 ╱ 附同居紀瑞 291-329 ╱ 方外 291-329 ╱ ","變作蒙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委充延吉鎭守使兼第十三旅旅 長十三年調充吉長鎭守使兼第八旅旅長 羅永貞字利亨前以治河工荒礦諸務積績保候補知縣民國 四年充津浦路商貨統捐青縣局長調任天津貨捐局七年任 山東城武縣公署科長八年任衆議院秘書十一年兼任憲法 會秘書受大總統特授三等嘉禾章 李培元本籍平定山人候補吉林署農安縣知事 蕭德潤字玉泉北京法政專門學校畢業民國二年應全國法 官試以第一名及第擢京師地方審判廳推事七年辭職養疴 九年任洮南檢察廳廳長十二年二月以清廉勤能上聞法部 ","15卷 ╱ (民國) 沈國冕修 (民國) 蘇民纂 ╱ 民國十四年鉛印本"
35380,遼寧,撫順,"(民國) 興京縣志",民國,1911,1949,468,"藝文 398-477 ╱ 詔命 398-477 ╱ 碑銘 398-477 ╱ 傳狀 412-477 ╱ 序記 422-477 ╱ 雜文 436-477 ╱ 詩賦 398-477 ╱ ","不有馳驅馬何須子母錢飮來欣腹滿投去恥腰纏驥渴奔深 渡囊開對大川吸沾波上吻擲破水中天    歸隱 二首              蕭德潤 玉泉  引疾歸來日田園半就荒靜中迎客懶閒裏種花忙好友惟詩 酒芳鄰接梓桑有情今夜月伴我故升堂 都門頻作宦多病賦歸家山送青連闥蕉分綠透紗捲簾看舞 絮酌酒數飛花厭倦雲程路知還羡老鴉    後賞春 兩後景奇新鶯歌燕語頻踏青雙屐潤耕綠一犂春山翠濃含 露花明淨洗塵為歡能幾日莫負此芳辰 ","15卷 ╱ (民國) 沈國冕修 (民國) 蘇民纂 ╱ 民國十四年鉛印本"
35382,雲南,昆明,"(道光) 昆明縣志",道光,1820,1850,263,,"東及金馬山為歸化寺明成化初黔國公沐琮奉敇建 歸化寺之東為興福寺康熙三十四年江南客民建乾 隆七年總督張允隨重修又東為真武觀建自明嘉靖 二十七年其下為古庭菴即法幢寺古庭襌師坐化處 也康熙三十二年巡撫王繼文重修其在歸化寺西為 佛海精舍亦繼文建金馬山之麓為靈應寺建於明初 後燬康熙二十一年固山貝子屯兵其地夜夢金馬騰 骧及明日城克乃重建焉寺之右為曇華菴建於明崇 正七年康熙六十年重修其最東及板橋驛為玉泉觀 由金馬山折而北抵白龍潭為靈濟寺古名白龍寺又 ","10卷 ╱ (清) 戴絅孫纂修  ╱ 清光緒二十七年刊本"
35382,雲南,昆明,"(道光) 昆明縣志",道光,1820,1850,269,,"講妙法蓮華經聽者常千人後廵撫王繼文石文晟布 政使佟國襄相繼建涌月亭大觀樓澄碧堂於其畔遠 浦遥岑風帆煙樹擅湖山之勝矣道光八年按察使翟 錦觀重修由近華浦而又西距寶成門二十里進耳山 為進耳寺中有謡神廟進耳之北當石鼻村為玉泉觀 為寶華寺為清淨寺縣人李儒重修為甘露菴始建於 康熙二十五年稍南之高曉里為普賢寺一修於明成 化再修於康熙二十七年總督范氶勳廵撫王繼文普 賢寺南為華亭寺元僧鉉峰建後燬康熙二十六年修 華亭之又南日太華山其嵌山腹者為佛嚴寺中有碧 ","10卷 ╱ (清) 戴絅孫纂修  ╱ 清光緒二十七年刊本"
35382,雲南,昆明,"(道光) 昆明縣志",道光,1820,1850,458,,"    黎獻志第十一中之下      隱逸 百先繪性端方博古辨物以歲貢選廣西博白教諭養 母不赴卜築山之麓年八十五卒有康誥者無妻子 獨處一室好讀書性嗜酒人招之飲輒至以錢米予之 弗受也善洞簫書法祝允明居嘗以玉屑和泥置袖中 團作硯堅潤類未央銅雀先繪亦能冶銅為鼎彝諸器 時並稱之然皆不常作間為一二以貽親識至富貴人 力求之不獲也誥既嗜飲酒好事者日與之飲乘醉索 所作硯或伺其窘急出質則得之質必故交或文人高 ","10卷 ╱ (清) 戴絅孫纂修  ╱ 清光緒二十七年刊本"
35384,雲南,紅河,"(雍正) 阿迷州志",雍正,1722,1735,545,"藝文 274-603 ╱ ","議 長 楊家彦  副 議 長 楊福珍  議 員 石鍾靈顧廷相 萬家軾   胡占魁  王有功 劉家彦 趙緝 楊炳蔚   余保昌  沙玉泉 湯嘉福 李岱淵 白世臣   鄒應祥  楊潤清 王開科 馬開文 車習經 省議會議員題名錄    第一届   周澤南 張汝明    第二届   周澤南 李永慶 林鍾甲    第三届 ","24卷 ╱ (清) 王民皞纂修  ╱ 清康熙抄本"
35388,雲南,文山,"(道光) 廣南府志",道光,1820,1850,39,"卷一 27-132 ╱ 山川 37-64 ╱ 關梁 37-64 ╱ 堰閘附 37-64 ╱ ","速部山                 板郎山 水王山 三山相連俱在城西北層崖峭 壁各山一泉為西洋江之源 九門山 在底黑寨傍距九龍山四十餘里其 地産茶味絶美俗悮稱為九龍山 西寧山 在正富州東一百 五十里下多崖 玉泉山 在土富州西北七十里頂有飛泉如 線下有布池甚清碧流人植木溪 蓮花山 在城東北一十里五峰並出 諸小山峰旁峙形如蓮花 花架山 在城東南 八十里 ","4卷 ╱ (清) 李熙齡修  ╱ 清光緒三十一年重鈔本"
35388,雲南,文山,"(道光) 廣南府志",道光,1820,1850,238,"卷二 132-243 ╱ 祭祀 236-243 ╱ 寺觀附 237-243 ╱ "," 關帝廟 舊在府治東南道光二十八年移建于府 治東即舊城隍廟地   又關聖宫有五一在普玉泉山一在土富州   一在八播一在阿記得一在彌勒彎  城隍廟 舊在府治東道光二十八年移建城西門   厲壇 在城北門外   龍神祠 一在府城東豐年洞内 一在府城北門 外嘉慶十九年土同知重修 一在剥隘   一在那郎道光二年建    火神祠 在府城南門外道光二年士民重修   名宦祠 ","4卷 ╱ (清) 李熙齡修  ╱ 清光緒三十一年重鈔本"
35388,雲南,文山,"(道光) 廣南府志",道光,1820,1850,416,"卷三 243-431 ╱ 人物 382-416 ╱ 鄉賢 383-416 ╱ 孝義 386-416 ╱ 忠烈 388-416 ╱ 文學 395-416 ╱ 貞節 397-416 ╱ 人瑞附 382-416 ╱ 古蹟 416-422 ╱ ","  廣南府誌卷之三     古蹟 勝景   亭榭附     蓮峰花架蒼翠爭奇玉泉盤江清澄取媚使逢     賢逹勝士言詠屬文當不啻山隂道上應接弗     暇匡廬峰髙景行莫及也乃潛輝僻壤匿彩荒     陬只來蠻獠之行踪無復士夫之憑弔用是探     幽選勝踵事增華佳景續題雅詩載詠庶使山     川生色豈徒耳目增新志古蹟 ","4卷 ╱ (清) 李熙齡修  ╱ 清光緒三十一年重鈔本"
35388,雲南,文山,"(道光) 廣南府志",道光,1820,1850,420,"卷三 243-431 ╱ 古蹟 416-422 ╱ ","    恃為     聲援     科巖馬跡 在府城北狄青破儂智髙至上舊志 略云相傳為智髙馬跡非也見藝文     論     辨     寶月雄關 在府 城東     豐年古洞 在府 城東     鳳嶺煙籠 在普 廳     龍潭月印 在龍潭 寨前     玉泉流碧 在土 富州 ","4卷 ╱ (清) 李熙齡修  ╱ 清光緒三十一年重鈔本"
35388,雲南,文山,"(道光) 廣南府志",道光,1820,1850,550,"卷四 431-569 ╱ 藝文 431-569 ╱ 議 431-569 ╱ 記 431-569 ╱ 序 431-569 ╱ 文 431-569 ╱ 辯 431-569 ╱ 賦 431-569 ╱ 詩歌 431-569 ╱ ","   公遺柏有濃隂却愁徵霸無多日留與吾儕自    在吟    來吉亭和韻       貢生  張 淳 郡人     早仰軒車黄叔度恩波霑溉玉泉深初開佛地    迎輿出更把山亭附郭尋四面軒窗留月影一    肩琴鶴到花陰醉翁意在同民樂不為醒時搦    管吟    山河欝欎舊封疆一變蠻風識大匡未辨去思 ","4卷 ╱ (清) 李熙齡修  ╱ 清光緒三十一年重鈔本"
35392,遼寧,鐵嶺,"(民國) 開原縣志",民國,1911,1949,1136,"藝文 995-1162 ╱ 十[T3]一十二卷 995-1162 ╱ 文 995-1162 ╱ 敕 995-1162 ╱ 諭 995-1162 ╱ 疏 995-1162 ╱ 議 995-1162 ╱ 敘 995-1162 ╱ 記 995-1162 ╱ 説 995-1162 ╱ 碑 995-1162 ╱ 論 995-1162 ╱ 銘 995-1162 ╱ 詩 1067-1162 ╱ 七言古律句 1067-1162 ╱ 五言古律絶句 1067-1162 ╱ 歌 1067-1162 ╱ ","   柳浪聞鶯                      前 人    蘇隄楊柳緣如煙為聽鶯聲蕩畫船一串歌㗋人意好雙柑斗酒雨餘天    花港觀魚                      前 人 一舟湖上任容與到處勾留意自如剛在高莊荼罷後又來花港立觀魚    雷峰夕照                      前 人 雷峰古塔矗晴空名列西湖十景中年久失修多剝落衹餘一色夕陽紅    南屏晩鐘                      前 人 南屏山色翠重重惹得遊人興致濃拾級仰瞻佛殿宇老僧正打夕陽鐘    玉泉觀魚                      前 人 浮沉五色滿方池餅餌投時各奮鬐魚目紛拏人自笑此中意味有誰知    雙峰插雲                      前 人 雪泥鴻爪紀遊蹤踏遍雲山多少重惆悵尙餘留一恨未登南北兩高峰 ","12卷 ╱ (民國) 李毅修 (民國) 王毓琪纂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35394,遼寧,丹東,"(民國) 安東縣志",民國,1911,1949,95,,"明馬將軍 之墓 在縣西南七十里黑山村大黑山之陽墓碑高二尺   餘字跡糢糊惟大書明馬將軍可辨 待封  將軍淑人趙氏墓 在縣治東北五十七里紅石村八家子後   山墓碑字跡完好碑陰刻萬歷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造 金家墳 在湯山城東三里許土山上相傳前清時有欽差金姓出使朝   鮮歸因事自盡遂葬於此    古碑額 海潮寺碑 在縣治西南六十五里前陽山村團山子有明萬歷年間重   修字碑文僅海潮寺三字尚可辨認餘皆磨滅剝落不可復識矣 玉泉寺碑 在紅石村東之興凱嶺有古寺遺址碑石欹仄文為風化雨 ","8卷 ╱ (民國) 關定保修 (民國) 于雲峰纂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35394,遼寧,丹東,"(民國) 安東縣志",民國,1911,1949,96,,"  蝕糢糊莫辨僅存玉泉寺及大明萬歷四十二年歲次甲寅建修等字 雙泉朝陽彌陀寺碑 在紅石村之磬嶺溝碑石中斷文漫滅不可讀惟   雙泉朝陽彌陀寺及大明萬歷三十三年歲次乙巳三月二十二日諸   字尚能辨識    附   邊門村碑 在縣治西北邊門口東山頭安鳳分界處清光緒元年五    月湘鄉陳濟清總兵平定大東溝賊匪宋三好等凱旋至此口占一    絕云回首鳯凰城三軍壯此行柳條青入帳彷彿亞夫營勒石而去    書者則錢塘鄭錫祺也   安東公園落成碑 在公園東南隅天后宮之東岡上正面篆文雲間 ","8卷 ╱ (民國) 關定保修 (民國) 于雲峰纂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35394,遼寧,丹東,"(民國) 安東縣志",民國,1911,1949,857,,"風庶可不墜乎安東之有佛教不知始於何時以殘碑考之若一區紅石 村之玉泉寺雙泉朝陽彌陀寺八區前陽村之海潮寺皆在明之萬歷間 第寺院荒廢僅餘故址無從考其宗派盖有清二百餘年此地儼同甌脱 榛莽荒穢杳無居人而佛像之埋没地中者開墾以來陸續發現意者明 之季世梵宮禪院所在皆是佛教之盛可知已至若三區大金山村之三 官廟清光緒初鳳城關帝廟下院主持僧心澈創建七區富家村之長安 寺建於清同治間山左海陽七降寺僧了習雲遊至此卓錫其中傳其衣 鉢者為悟鐸眞立五區浪頭村之東江寺亦為鳳城關帝廟下院主持僧 心澈創建繼之者為廣化廣闡嗣以該廟富有産業廣闡不守清規恣意 揮霍被控斥革續鉢本法繼之侵吞廟産數至鉅萬又被攻擊而去近以 ","8卷 ╱ (民國) 關定保修 (民國) 于雲峰纂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35395,遼寧,營口,"(民國) 蓋平縣志",民國,1911,1949,175,"建置志 160-191 ╱ 公廨 160-191 ╱ 新舊倉庫 160-191 ╱ 舊監獄 162-191 ╱ 辰州書院 164-191 ╱ 義學 164-191 ╱ 節孝祠 164-191 ╱ 公安局 165-191 ╱ 教育局 165-191 ╱ 圖書舘 160-191 ╱ 教育會 166-191 ╱ 習藝所 166-191 ╱ 教養工廠 160-191 ╱ 農務會 167-191 ╱ 南務會 160-191 ╱ 財政局 168-191 ╱ 屠獸廠 160-191 ╱ 銀行 160-191 ╱ 銀號 160-191 ╱ 郵政局 168-191 ╱ 水利局 160-191 ╱ 財政監察委員會 169-191 ╱ 建設委員會 169-191 ╱ 救濟院 169-191 ╱ 橋梁 169-191 ╱ 祠宇 171-191 ╱ 附祠神考 160-191 ╱ ","龍王廟 在城西二十里連雲島山明萬曆癸丑歲建清康熙元年二十八年嘉慶九年   皆因求雨重修 歸名寺 在縣城南四十里即墳山寺 望海寺 有二  一在城南十里一在城西南四十五里 玉泉寺 在城南八十里 仰山寺 在城南九十里 清風寺 在城北十里 龍海寺 在城北三十里 名山寺 在城北六十里 千峰寺 在城北六十里 黃栢嶺寺 在城北六十里 濱澗寺 在城東南六十里 ","16卷 ╱ (民國) 石秀峰修 (民國) 王郁雲纂 ╱ 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35398,雲南,昭通,"(民國) 昭通縣志稿",民國,1911,1949,805,"藝文志第八 661-806 ╱ 疏 661-806 ╱ 記 661-806 ╱ 序 661-806 ╱ 事畧 661-806 ╱ 引 661-806 ╱ 碑 661-806 ╱ 詩 740-806 ╱ 歌 661-806 ╱ 金石 751-806 ╱ 碑碣 661-806 ╱ 跋 661-806 ╱ 物産志第九 661-806 ╱ 動物 762-806 ╱ 植物 762-806 ╱ 礦物 661-806 ╱ 方物附 762-806 ╱ ","印花布抽花布織花布各種現皆能織矣 食貨之屬有燒酒 苞穀 釀成 醃菜 青菜醃成名曰 乾版行銷遠近 飴糖 苞穀 熬成 粉 條 飯豆 製成 麩醋 麥麩製成有 生熟二種 醬油 豆醬 製成 豆醬 黃豆 製成 掛麪 掛乾 晒之 豆豉 黃豆 製成 凉粉 木瓜子 洗成 腊肉 腊月醃之 味極香美 清油 藍花子菜子 煙子榨成又 稱香 油 麻油 其味 較香 梨膏 黃梨熬成 止咳化痰 魚麪腸 生魚腹中形如寛 麫鮮腴肥美遠近 珍之謝文翹有詩云引杯看劍興淋漓覧有别腸佐酒巵 鮮潔形疑調玉屑清腴味勝膾銀絲豹胎熊掌珍都遜馬 墨牛黃病亦奇寸斷幾廻 仍蝡動加餐尺□慰相思 樹花 生樹上及陰濕之地長尺 許可凉食入席味清香 竹筍 產北二區 香嫩異常 石花菜 生岩石上 可入席用 水煙 絲繼色赤 銷售外區 蘭花菸 近時栽種頗 多銷行遠近 蜂蜜 蜂子 做成 黄蠟 蜂所 製成 白蠟 蟲樹上白屑 取以熬成 ","12卷 ╱ (民國) 符廷銓修 (民國) 楊履乾纂 ╱ 民國十三年鉛印本"
35399,遼寧,鐵嶺,"(民國) 昌圖縣志",民國,1911,1949,271,"第八編 258-294 ╱ 志教育 258-294 ╱ 師儒 258-294 ╱ 書院 258-294 ╱ 學額 259-294 ╱ 學産 258-294 ╱ 教育公所 260-294 ╱ 教育會 261-294 ╱ 師範學校中學附 261-294 ╱ 第一高初兩等小學校 264-294 ╱ 城立小學校 258-294 ╱ 及女子小學校 258-294 ╱ 女師範學校 258-294 ╱ 女工傳習所 266-294 ╱ 宣講所 267-294 ╱ 閲報室鄉間各學校 258-294 ╱ 全境學校職員 258-294 ╱ ","第一鄉長山區 鄉立國民學校 一 一 三一[T3]    民國二年四月 劉玉泉  第一鄉長青堡 鄉立國民學校 一 一 二六[T3]    民國二年四月 劉子實 三 第一鄉馬仲河 鄉立國民學校 一 一 三五[T3]    民國元年十月 周文煥 一 第一鄉東二道溝 鄉立國民學校 一 一 三一[T3]    民國二年三月 楊麗澤 一 第一鄉頭道溝 鄉立國民學校 一 一 三○[T3]    民國二年四月 盧庭柏 三 第一鄉東八家子 鄉立國民學校 一 一 三○[T3]    民國二年四月 張致中 二 第一鄉四道溝 鄉立國民學校 一 一 三三[T3]    民國二年四月 張起超 一 第一鄉新安堡 鄉立國民學校 一 一 二九[T3]    民國二年四月 王會亭 一 第一鄉後四方台 鄉立國民學校 一 一 三七[T3]    民國三年三月 李斐然  ","18編 ╱ (民國) 程道元修 (民國) 續金文纂 ╱ 民國五年鉛印本"
35399,遼寧,鐵嶺,"(民國) 昌圖縣志",民國,1911,1949,469,"第十八編 430-485 ╱ 志藝文 430-485 ╱ 碑記 430-485 ╱ 序 430-485 ╱ 歌律 430-485 ╱ 絶句 430-485 ╱ ","草亭矗矗倚雲天亭畔荷花靄翠烟茂叔愛將君子比臨風小立夕陽 邊    冬日觀雪              孫彬彥 玉屑飛飛客倚樓無邊雪景望中收蹉跎莫暵韶光老長此青山也白 頭    公園詩五律一首           榮 厚 篳路山林啓經營不日功胡天壓風雪遼水帶西東學圃開三徑栽花 拓半弓冷泉堪判事餘興擬披翁 昌圖八景    王寺歸鴉              景 賢 □論舊師弗 拉氏仰山 ","18編 ╱ (民國) 程道元修 (民國) 續金文纂 ╱ 民國五年鉛印本"
35401,遼寧,錦州,"(民國) 義縣志",民國,1911,1949,390,," 有小靈河︵遼史地理志︶小靈河在興中州南一百五十里源出玉泉井溢而成川流入錦州界︵元一統志︶漢柳城縣在  今寧遠州及錦縣之西境所謂北入海者蓋自縣北而南流入海與今小凌河方位正合遼之興中府元之興中縣即今朝陽  縣地靈之與凌則傳寫字訛耳︵欽定熱河志︶民國朝陽縣志朝陽縣小凌河在縣南一百六十里一名靈河即古參柳河  也源有三一出朝陽營六家子西牛糞洞子溝下一出西柏山西水泉村南流入六家子東北流二十五里至孤家子又四十  里至羊山一出柏山東頭繞流至梁家店下會合羊山西大四家子下流各水總合東北流三十餘里至二十家子南流十餘  里至麒麟寶營子北又東流至稗子溝大屯廟兒溝口蜒蜿曲折四十餘里至松嶺門外入錦州境至錦縣西闕謂之錦水廻  紋靈川泛舟在錦入景之内水極清澄砂石明淨從無濁流以故沿河流域人民秀慧絕勝大凌河川之樸厚少文川嶽鍾靈  乃見一斑民國錦西縣志錦西縣小凌河源出熱河朝陽縣屬土默特右翼西南二百二十里之明安喀喇山承德府志云山  頂有洞洞旁三泉交流為小凌河之源東流至松嶺門南入境水勢頗盛復東流經北綱户屯二道河子李河沿下錫匠溝实  山子陸家窩舖襲家溝等屯入錦縣境河南屬錦西河之屬義縣營迥如帶厰然似天塹焉再東南流於錦縣入海民國錦縣  志錦縣小凌河在城西門外源出直隸熱河朝陽縣屬土默特右翼西源二百二十里之明安喀喇山承德府志曰山色深黝  千峰荿秀故名︵明安漢言千喀喇漢言黑︶頂有洞洞旁三泉交流為小凌河之源蒙古名明安河按此即古參柳水也漢書  地理志曰參柳水北入海蓋自縣北而南流入海謂之柳者以逕柳城縣也熱河志曰漢柳城縣在今寧遠州及錦縣之西境  所謂北入海蓋自縣北而南流入海非謂向北流也與今小凌河方位正合其曰參柳者則叠之言三也一統志曰有三源滙  為一河乃從為其源而名之小凌河之稱見遼史地理志興中府有小靈河至元一統志又改書為小凌河則遼所稱靈河乃  以白狼︵見本志大凌河︶北源之神水為名而元之改靈為凌又以塞北苦塞河凍立義也但志稱洞旁三源交流此猶指明  安喀喇一山而言其實小凌河有南北中三源按明安喀喇山之西為梯子嶺在嶺以東自明安喀喇山所出為明安河者中  源也若北源即由梅勒營而南流所謂參柳水者是也若南源則又名之曰穆壘河元通志曰源出玉泉井熱河志曰卓昌吉  爾山中斷穆壘河流貫其中是也其三源相會之差則南源興中源先併而後與北源合三源既滙合為一始迤南而東流逕  水泉子南又迤南東流遙逕牛尾谷北︵前燕錄段闌攻柳城慕容汗救之遇于牛尾谷當即此今俗名其地曰牛糞洞︶又東  至朝陽營北又東南流至荒地道口迤北達黑牛營南達六家子皆由之又東南逕雲蒙山北麓山南道口有孟良塔焉又迤  南東流祝缸窑嶺之北又東南下其北岸有哈柳圖河︵漢名水獺河源在土默特右翼西南五十里之蘇巴爾噶岡漢名石  塔岡見熱河志︶來注之又東流迤南至松嶺邊門西五里入錦州府境︵今屬錦西縣界︶蓋自明安河源至柳邊已相距  二百三十里矣又遞迤東南流從明築長城穿出又東南流其北岸有楊樹溝河合湯泉河︵楊樹溝河︶源出義縣城西南六  十里帽兒山之湯泉河源出義縣城西南七十里之湯泉河南流迆東興楊樹溝河合南流至半截塔︵今名斑吉塔︶東南注  之又遼迤東南流入錦縣境藉錦川焉自鴿子洞南流逕大綱户屯金家金房諸村南又東南流逕郭家屯地小齊家屯四方  臺諸村西又迤東南流逕沙河堡南沙河營北高家屯南三道壕北又至東南縣城西北有二即泉河︵見本志︶自北來注  之又迤東南流自城西北鐵道橋下出沿隄︵隄見本志︶南行過縣城西門外關帝廟周將軍祠右逕舊街新街西口南流  繞城而東逕南門外白衣菴前東流至五里營有女兒河合湯河水自西來注之又東南流距城十五里逕望海山下又東南  至紫荆山西有小蛤蜊河會頭道二道兩河︵並見本志︶自北來注之乃遞迤而南流逕水手營東臥龍山西老龍頭嫣蟻 ","3卷 ╱ (民國) 趙興德修 (民國) 薛俊昇纂 ╱ 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35401,遼寧,錦州,"(民國) 義縣志",民國,1911,1949,751,,"  民國職官 義縣行政官 縣知事 共九 名 趙宇航        韓其楫        王鴻遇 王玉泉        李兆霖        張國垣 裴煥星        齊 鄕        趙興德            附縣公署 一 二 科科長 共十 一名 張藴宏        胡仁壽        王慶昌 李萬里        黄福屨        陳繼虞 李向階        李蔭群        夏廷相 張寶賢        張世清 附縣公署承審員 共四 名 查貴斌        姜祥五        陳東作 張栢齡 附縣公署管獄員 共四 名 ","3卷 ╱ (民國) 趙興德修 (民國) 薛俊昇纂 ╱ 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35401,遼寧,錦州,"(民國) 義縣志",民國,1911,1949,842,,"  郭兆麟 字瑞周 附生              李文麟 字子郁師範 傳習所畢業    右勸學員 共二 名   民國職官 義縣行政官 縣知事   趙宇航 字航仙舉人直隸冀 州人民國元年任         韓其楫 字子舟民政司庶務科科長 福建侯官人民國二年任   王鴻遇 字雪帆附生直隸臨 渝人民國三年任         王玉泉 字蓮溪舉人奉天海 城人民國四年任   李兆霖 字曉山行伍山東歷 城人民國五年任         張國垣 字義忱三等軍需正奉天黑 山新立屯人民國七年任   裴煥星 字聚五宣統己酉拔貢奉天法 庫栢家勾人民國十一年任     齊 鄕 字子靜北京大學畢業奉 天法庫人民國十四年任   趙興德 字子馨奉天督辦公署秘書奉天 黑山高山子人民國十五年任    右縣知事 共九 名    附義縣知事考    據奉省職員錄義縣知事屬遼審道二十二縣 一等縣凡八瀋陽營口新民錦縣遼陽海城蓋平 鐵嶺三等縣凡五彰武盤山錦西遼中台安二等   縣凡   九 之一與開原東豐西豐西安黑山北鎭興城綏中同為二等縣    附縣公署 一 二 科科長 ","3卷 ╱ (民國) 趙興德修 (民國) 薛俊昇纂 ╱ 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35403,廣西,梧州,"(同治) 藤縣志",同治,1861,1875,116,"藤縣志目錄 38-1001 ╱ "," 龍巷磢在二十二都義昌江小水之中河濶十餘丈兩旁怪石相連茂林修竹掩映  河湄中有石硤秋冬之際水濶僅三四尺水色澄清急流之勢如龍蟠然  魚盤石在九都赤水峽有石盤原載雙石魚相傳元時被洋賈鑿去一魚今盤中尙  存其一春夏水漲江鱗群聚  桂花井在縣西門外西澗坊  玉泉井在縣西南隅廂詳古蹟  石壘井在縣西興賢坊味甘美  南泉井在迎恩門外地甚卑下而味不變今名硃砂井詳古蹟  桂山井在縣東二里富壽坊泉自石竇流出色白味甘釀酒異於他水又名清凉井  桂花井在縣東五十餘里九都赤水攀桂坊山下  陶泉井在縣南六十里三十四都陶垌村山峽旁有井水四時常溢極早無異其色  白其氣清其味甘行人濟渴雖飽飲無恙 ","22卷 ╱ (清) 邊其晉修 (清) 胡毓璠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鉛印本"
35403,廣西,梧州,"(同治) 藤縣志",同治,1861,1875,121,"藤縣志目錄 38-1001 ╱ "," 羅蝶橋在十都白土甃以磚石為都右通衢  玉泉附鳳橋在十都寺面村跨河鞏石為都左通衢  谷塘橋在鐔津舊治東門  英台橋在大任里大村甲水口鞏石  佛殿橋在大任里沐河甲水口東通昭平西達平南為一里通津乾隆辛酉年里人  州同潘時遇捐建板橋以濟行旅嘉慶辛酉年潘昭榮潘嗣明等重修復鞏以石往  來無病涉焉  德勝橋在四十八都太平墟左州同黃必成建今圮  古帝橋在勾刀山下前明以來路極狹嘉慶二十年楊上瑤捐資開鑿廣三尺架以  石橋往來行人利焉  街排橋在竇家八里乾隆年建  竇家通濟橋在竇家寨市南乾隆年建 ","22卷 ╱ (清) 邊其晉修 (清) 胡毓璠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鉛印本"
35403,廣西,梧州,"(同治) 藤縣志",同治,1861,1875,128,"藤縣志目錄 38-1001 ╱ "," 流盃橋在水東街得雋坊為仁封孝義二鄉之路以唐宣撫採訪使所失金盃於此  流出得名秦觀有詩世傳蘇子瞻與子由游燕處元余觀有曲水分山陰輿梁勝溱  洧一脈見高風駟馬安足取之句成化六年邑人傳惟宗重建今圮  嶽步橋去流盃橋五里黄埇江之津梁也洪武間知縣馮善志建乾隆二十七年邑  人龍章燦重建又復圮今冬橋夏渡  攀桂橋在縣東赤水鎭正統間砌以石以其近解元蘇昌傅鑑傅文溥之居因名  玉泉井在城西南隅秦少游詩中有涵雲注玉之句蓋指此也  南泉井在迎恩門外地甚卑陷水汲經旬而味不變以其曾出硃砂又名硃砂井  李白巖在縣東三十五里地名榕樹潭即赤峽也峽内屼起石峰高數十丈中虛一  窟廢深二丈上有竅通日光世傳李白謫夜郎時嘗讀書於此岩前建廣惠寺  魚影石在縣大堂前方廣二尺許精瑩如玉以水揩之魚蝦水草之形畢現藤產青  魚其胆可治眼魚人得魚必擕至此剖之胆方合用 ","22卷 ╱ (清) 邊其晉修 (清) 胡毓璠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鉛印本"
35403,廣西,梧州,"(同治) 藤縣志",同治,1861,1875,140,"藤縣志目錄 38-1001 ╱ "," 㼌之屬有王瓜以先諸瓜而生故稱王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邑中二月即上市瓠  瓜瓠即匏也詩八月斷壺註壺瓠也俗誤作葫蘆冬瓜南瓜一名番瓜又名飯瓜以  其可代飯也西瓜産大樓洲者佳香瓜即甜瓜苦瓜味苦解暑熱菜瓜絲爪密筩瓜  白金瓜春花夏實秋熟蒸晒浸洒能潤肺葫蘆茄隋煬帝名為崑崙紫瓜又有白色  者為銀茄黄山谷詩珍蔬長蒂色勝銀南方草木狀云交廣草木經冬不衰故蔬圃  之中種茄有宿根至三四年者漸長枝幹成樹高六七尺其根燒灰可以煨香  果之屬木實者有荔枝上林賦答遝離枝南方離火之所出一曰麗枝臈蕚春花夏  至面子赤生於木而成於火也粤東多嘉種自掛祿至狀元紅各擅美名不讓莆陽  之陳紫方紅而說者謂山枝遲熟在水枝之後水枝以黑葉為上藤邑與蒼梧泗化  洲最盛顧遲熟綘羅玉屑其美可儷廣南蔡君謨荔枝譜於閩産外獨紀火山一種  載山在梧州藤之荔種分自火山龍眼自尉佗獻漢高帝始見西京雜記三都賦云  旁挺龍目與荔枝皆成於火荔枝先熟龍眼繼之又得初秋之金故荔枝丹而龍眼 ","22卷 ╱ (清) 邊其晉修 (清) 胡毓璠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鉛印本"
35403,廣西,梧州,"(同治) 藤縣志",同治,1861,1875,171,"藤縣志目錄 38-1001 ╱ "," 雷廟在九都赤水鎮祀雷神内有鑿一柄非石非鐵昔時雷震某處遺落此物識者  指為雷霆鑿里人立廟以藏之  文昌閣一在十都南莫二山嘉慶元年建一在楊村尋繹埌嘉慶三年建  玉泉寺在寺面村舊名丁嚴相傳萬歷年間諸佛像與鳧氏鐘浮河逆上止於寺面  山之麓遂建寺於此以其溪水盤旋光瑩如玉故名曰玉泉乾隆四十三年重修  廻龍寺在十都外寨西嶺  眞聖廟在十五都聖塘坡祀眞武崇禎五年建嘉慶十三年重修  觀光閣在竇家寨故司署前祀文昌關帝觀音  廻瀾寺在竇家寨東大化村為里人讀法之所  文昌閣在四十六都縣西一百三十里都波紫微山上嘉慶丁巳年建祀文昌奎星  姑蘇廟在太平墟心  寧風寺在太平墟東 ","22卷 ╱ (清) 邊其晉修 (清) 胡毓璠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鉛印本"
35403,廣西,梧州,"(同治) 藤縣志",同治,1861,1875,963,"藤縣志目錄 38-1001 ╱ "," 大小數十村  初七日十都團長歐令復陳允中督練五十餘人擬守玉泉寺圖復各村被賊圍困  俱遇害自是縣屬東西兩岸皆賊藪矣  十年庚申正月十六日團練克復十都楊村莫石戊逼令各處從逆村民圍困練丁  陳煥歐毓瀛等五十餘人盡遭屠戮  三月署縣宋尙述往三江里磢底捕賊土逆鄧作曾秀才朱屎湯六等戮殺之宋公  遂殉難張華洸六焚劫九都柳浪村陷待村  七月十三日潯匪由白馬墟入攻和平墟被團練擊却  十六日失利羅龍里多遭焚劫  二十三日攻陷田寮村等處  八月初九日土匪卓八勾通艇逆陳開攻陷三江里座垌屠戮甚慘知名者四百餘  人署縣陳延齡勘驗合埋一塜 ","22卷 ╱ (清) 邊其晉修 (清) 胡毓璠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鉛印本"
35405,廣西,南寧,"(民國) 雷平縣志",民國,1911,1949,54,"第一編 44-239 ╱ 地理 44-239 ╱ 經緯 47-153 ╱ 地貭 47-153 ╱ 形 47-153 ╱ ","金鐘橋原名䭾廟橋離城五里位於北郊□□縣有之金鐘由越南□ 來橋之西畔土人以為靈異築室盖之今室已圮祗餘荒烟蔓草而已□□ 橋下有□鼓前經峽溝掘土竟無所得盖前人無稽之言流為野史稽供 社會之談資耳按金鐘銘文銅鐘為古之思琅州崇慶寺供佛之品鐘之所 在即奇之遺址而金鐘得之於橋之上則古之崇慶寺建於該處而無疑而 今而後即以金鐘名橋俾傳之有史為後來之考證可也 橋來橋在城北五里在昔太平州治居今中軍一村之舊州屯時該橋□金 鐘橋同為太平安平交通要道 利津橋在城西五里為安平那岸兩鄉徃來之要衝 美堪橋在城西十里為安平那岸兩鄉交通之要道 谷倉橋在堪墟鄉謹湯村距城五十五里民國五年龍州鎮守使黄子榮募 捐建築寛八尺長八丈欖柱石砌如欖形上插長石工程堅固為龍州靖西 交通要道 該橋之名谷倉者黄橋與遂項村相距不遠在□逐項多旅舍投宿客商□ 村□有谷倉一座以□記□起□因□呼該村為谷倉橋既□亦因以名□ 五橋在堪鄉科甲村距城四十里相傳明崇禎間安平州牧征用土民所建□無 碑據橋分五節名砌方形寛約六市尺長約十二丈頗稱堅固為安平徃□□ 墟寶墟兩鄉交通之點 夢橋在下雷鄉鎮南佳東頭距城一百六十里為龍州靖西過境之要道□□ 玉泉之上高度二丈長度一尺有奇寛度八尺全部石砌異常堅固有如長虹卧 渡頗饒淸趣 ","10編 ╱ (民國) 鄧贊樞修 (民國) 梁明綸纂 ╱ 民國三十五年鉛印本"
35405,廣西,南寧,"(民國) 雷平縣志",民國,1911,1949,227,"第一編 44-239 ╱ 地理 44-239 ╱ 交通 176-236 ╱ 庚 176-236 ╱ 季節 176-236 ╱ 辛 176-236 ╱ 遺産 176-236 ╱ 壬 176-236 ╱ 娱樂 176-236 ╱ 癸 176-236 ╱ 迷信 176-236 ╱ 職業团體 176-236 ╱ 甲 179-236 ╱ 商會 176-236 ╱ 乙 180-236 ╱ 農會 176-236 ╱ 丙 181-236 ╱ 教育會 176-236 ╱ 丁 181-236 ╱ 婦女會 176-236 ╱ 戊 181-236 ╱ 釀酒同業工會 176-236 ╱ 社會問題 176-236 ╱ 第四編 176-236 ╱ 縣地方行政 176-236 ╱ 弁言 176-236 ╱ 行政區域 176-236 ╱ 甲 179-236 ╱ 沿革附表 176-236 ╱ 乙 180-236 ╱ 現行組織 176-236 ╱ 政區附表 176-236 ╱ 内務行政 176-236 ╱ 甲 179-236 ╱ 内務行政 176-236 ╱ 乙 180-236 ╱ 警衛 176-236 ╱ 丙 181-236 ╱ 國民兵團 176-236 ╱ 丁 181-236 ╱ 役政 176-236 ╱ 戊 181-236 ╱ 災害與救濟 176-236 ╱ 己 176-236 ╱ 户政附表 176-236 ╱ 庚 176-236 ╱ 衛生 176-236 ╱ ⒈嬰兒比賽 176-236 ╱ ⒉ 182-236 ╱ 縣立衛生院 176-236 ╱ ⒊ 204-236 ╱ 縣立醫務所 176-236 ╱ 辛 176-236 ╱ 土地行政附表 176-236 ╱ 財務行政 176-236 ╱ 甲 179-236 ╱ 財務制度民賦税 176-236 ╱ 乙 180-236 ╱ 歳岀 176-236 ╱ 丙 181-236 ╱ 歳入 176-236 ╱ 教育行政附表 176-236 ╱ ㈠ 176-236 ╱ 學校教育 191-236 ╱ 社會教育 176-236 ╱ 教育經費附表 176-236 ╱ 司法 176-236 ╱ ㈠ 176-236 ╱ 司法處 176-236 ╱ ⒈ 191-236 ╱ ","瓠陽□院  光緖十三年建□即今國民中學校□ 城集廟   康熙十一年七有建築乾隆五十年秋嘉慶十一年冬先堵五年秋         均有里建廟址在西街尾今尚存石獅子一對洪鐘一口 西崋庵   即觀音廟康熙十一年七月建築廚址在南街□側後□元        山脚之三脚塘□今李家墳墓地今尚存洪鐘一口 關□廟   道光二十八年五月 秋武襄公廟 ︵此廟建築年代已不可稽考□捐傳此廟建築□早科当在         宋征□後所建今尚存石獅子一對︶ 北庵廟   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建築廟址在振武街今尚存洪鏱一口 文昌廟   康熙十一年七月建築廟址在振武街下段担水碼頭附近今尚存         洪鐘一口即□大王廂鐘是 神農廂   廟址在西街街有塘邉 北府廟   廟址在城隍廟後隔一塘 大王廟   康熙十一年七月建□在共和鄕□合村鄕公所後知州李開         鐘原鑄□洪鐘一口因廟未建乃將□改贈文昌廟 下雷粤東會舘 咸豐二年十二月建築      二 名勝古蹟 玉泉 原□□泉民國□十四年廣西邉□□□□□□□□於斯□□   賞現□□□□□□爲□□□嚴□□□□□□□□□□□□□□ ","10編 ╱ (民國) 鄧贊樞修 (民國) 梁明綸纂 ╱ 民國三十五年鉛印本"
35405,廣西,南寧,"(民國) 雷平縣志",民國,1911,1949,228,"第一編 44-239 ╱ 地理 44-239 ╱ 交通 176-236 ╱ 庚 176-236 ╱ 季節 176-236 ╱ 辛 176-236 ╱ 遺産 176-236 ╱ 壬 176-236 ╱ 娱樂 176-236 ╱ 癸 176-236 ╱ 迷信 176-236 ╱ 職業团體 176-236 ╱ 甲 179-236 ╱ 商會 176-236 ╱ 乙 180-236 ╱ 農會 176-236 ╱ 丙 181-236 ╱ 教育會 176-236 ╱ 丁 181-236 ╱ 婦女會 176-236 ╱ 戊 181-236 ╱ 釀酒同業工會 176-236 ╱ 社會問題 176-236 ╱ 第四編 176-236 ╱ 縣地方行政 176-236 ╱ 弁言 176-236 ╱ 行政區域 176-236 ╱ 甲 179-236 ╱ 沿革附表 176-236 ╱ 乙 180-236 ╱ 現行組織 176-236 ╱ 政區附表 176-236 ╱ 内務行政 176-236 ╱ 甲 179-236 ╱ 内務行政 176-236 ╱ 乙 180-236 ╱ 警衛 176-236 ╱ 丙 181-236 ╱ 國民兵團 176-236 ╱ 丁 181-236 ╱ 役政 176-236 ╱ 戊 181-236 ╱ 災害與救濟 176-236 ╱ 己 176-236 ╱ 户政附表 176-236 ╱ 庚 176-236 ╱ 衛生 176-236 ╱ ⒈嬰兒比賽 176-236 ╱ ⒉ 182-236 ╱ 縣立衛生院 176-236 ╱ ⒊ 204-236 ╱ 縣立醫務所 176-236 ╱ 辛 176-236 ╱ 土地行政附表 176-236 ╱ 財務行政 176-236 ╱ 甲 179-236 ╱ 財務制度民賦税 176-236 ╱ 乙 180-236 ╱ 歳岀 176-236 ╱ 丙 181-236 ╱ 歳入 176-236 ╱ 教育行政附表 176-236 ╱ ㈠ 176-236 ╱ 學校教育 191-236 ╱ 社會教育 176-236 ╱ 教育經費附表 176-236 ╱ 司法 176-236 ╱ ㈠ 176-236 ╱ 司法處 176-236 ╱ ⒈ 191-236 ╱ ","  有如□玉審之則泉花顆顆恍似流珠顧而樂之乃題崖曰玉泉泉   水長流四時不涸飲之清冽鮮署凡客逰雷□者必□□觀迩來□□□   □卻勝城南居民藉之以充飲科云 信泉 在太靖鄕東粉□之粉屯西距城二十五里由山□出水色□□有   □石一□聳立其旁頗為雅緻其可異者夏天泉水則凉冬天泉水則   温時有□流噴出必先山鳴谷應勢如萬馬奔騰鄕人試之不爽故名   其為信泉云 鐘鼓泉 □□隴波泉在□岸鄕之隴波屯距城六十里其可異者該泉流入   山洞時聽之如聞鐘鼓玪瓏悦耳故以名其泉 清泉 在下審鎮南街崇壽山脚距城八百六十里泉水清澈可愛爲□□   土州名勝之一前人有詩留題云泉出從何處在山水更清□旆水□□   □佛玉壺形混□□□境涓涓□□情漁樵欣共詒智喜□□□   □騷人司濯歌孺子纓越南通□貢四海慶□平□詩□□工可□□   泉之點綴 流花泉 原名玉泉與縣城之玉泉同名故令人新别集名泉在下□鄕鎮   南街東南後仁□□小綏晴流所成□城一百六十里位於地□山之麓麓   上一嚴嚴外一口□□地曲高度二丈有□水源□□趋流而下府□□懸   白□□垷一痕飛□萬簇浮光影飛舞面□花□潺□以震年即情   即業是□觀□其流之外則桔□□□□泉到水□流農田爲□不□□ ","10編 ╱ (民國) 鄧贊樞修 (民國) 梁明綸纂 ╱ 民國三十五年鉛印本"
35405,廣西,南寧,"(民國) 雷平縣志",民國,1911,1949,234,"第一編 44-239 ╱ 地理 44-239 ╱ 交通 176-236 ╱ 庚 176-236 ╱ 季節 176-236 ╱ 辛 176-236 ╱ 遺産 176-236 ╱ 壬 176-236 ╱ 娱樂 176-236 ╱ 癸 176-236 ╱ 迷信 176-236 ╱ 職業团體 176-236 ╱ 甲 179-236 ╱ 商會 176-236 ╱ 乙 180-236 ╱ 農會 176-236 ╱ 丙 181-236 ╱ 教育會 176-236 ╱ 丁 181-236 ╱ 婦女會 176-236 ╱ 戊 181-236 ╱ 釀酒同業工會 176-236 ╱ 社會問題 176-236 ╱ 第四編 176-236 ╱ 縣地方行政 176-236 ╱ 弁言 176-236 ╱ 行政區域 176-236 ╱ 甲 179-236 ╱ 沿革附表 176-236 ╱ 乙 180-236 ╱ 現行組織 176-236 ╱ 政區附表 176-236 ╱ 内務行政 176-236 ╱ 甲 179-236 ╱ 内務行政 176-236 ╱ 乙 180-236 ╱ 警衛 176-236 ╱ 丙 181-236 ╱ 國民兵團 176-236 ╱ 丁 181-236 ╱ 役政 176-236 ╱ 戊 181-236 ╱ 災害與救濟 176-236 ╱ 己 176-236 ╱ 户政附表 176-236 ╱ 庚 176-236 ╱ 衛生 176-236 ╱ ⒈嬰兒比賽 176-236 ╱ ⒉ 182-236 ╱ 縣立衛生院 176-236 ╱ ⒊ 204-236 ╱ 縣立醫務所 176-236 ╱ 辛 176-236 ╱ 土地行政附表 176-236 ╱ 財務行政 176-236 ╱ 甲 179-236 ╱ 財務制度民賦税 176-236 ╱ 乙 180-236 ╱ 歳岀 176-236 ╱ 丙 181-236 ╱ 歳入 176-236 ╱ 教育行政附表 176-236 ╱ ㈠ 176-236 ╱ 學校教育 191-236 ╱ 社會教育 176-236 ╱ 教育經費附表 176-236 ╱ 司法 176-236 ╱ ㈠ 176-236 ╱ 司法處 176-236 ╱ ⒈ 191-236 ╱ ","□□□□□□少門老去磬□無聲民國初年當□學者乃□金身 □在像廟□路存土牧李玿收其地為墳塲其迹已滅 許將軍廟在□龍鄉禮文村郡溪屯宋時有許元福將軍征蠻有功為 下雷繼其老世之遺業第二世之土牧民感其德建廟祀之至今猶存 周聖童墓在縣城西板已屯後山麓之咘井潭邊周前□養利縣□太平 州儒學教授好學有進對於門下員生訓導有方士人樂就其範科舉時 代有此民師亦不多覯不幸在□身故遺葬在斯邑之□生感苔岑之契 每當□□時□魚羹麥□禮奠荒墳亦有心人也至民國二十二年而後老成 凋謝此礼漸泯□今追昔感慨何如 陳宏墓在縣城後山麓玉泉之友旁陳廣東海豐縣人精於美術為時代之 畫人管任南寧省交中學圖畫教師民國二十六年以廣西省府教習專科視 察員視學雷夆躬縊各校多有揭□□將軍潭爲邑名勝□□涉水 尋其真趣藉以爲生因好奇心勝勇往無前偶爾失足□於急流竟以 身殉於潭中復由縣尋得其遺體葬於□陽山下將其情電告省□乃派 員卹款建墓監碑曰畫家陳宏之墓由當任縣長劉善覺撰其生平 事蹟勒石以重紀念云       三 異聞 光緒初年太平鄉振武街武庠生梁選榮膂力過人兩崇善□通庾鄉武庠生 某甲体力亦大聞太平□傳梁之勇武每欲與梁决一勝負以爲俠梁業 ","10編 ╱ (民國) 鄧贊樞修 (民國) 梁明綸纂 ╱ 民國三十五年鉛印本"
35418,廣西,NULL,"(嘉靖) 廣西通志",嘉靖,1521,1566,714,"卷第十二 615-717 ╱ 山川志一 615-717 ╱ ","○華山灌水惟灌陽 華山在縣南五里有虞帝廟焉 顧璘詩衆壑行雲□ 有無灌江清影照人  孤題詩寄向王摩詰  乞冩華山封面圖 笏山在縣東南五里 梔子山在縣東二十五里 抱子山在縣東五十里山重疊如襁焉 通真巖在縣西 僊源洞在縣大源塘畔世傳有桺子遺址 顧璘詩水 西桃花暗  靈巖信有仙蟲書留古洞鶴駕去何年白天眠金  蒼龍飮玉泉愧非嵇叔夜來此竟空旋○柳侯  昔放逐頗好山水事觀其著文詞動以□來世逮  今歲月改陵谷葬遷異我行狙灌川聞有招□地 ","60卷 ╱ (明) 林富修 (明) 黄佐纂 ╱ 明嘉靖十年刻本"
35418,廣西,NULL,"(嘉靖) 廣西通志",嘉靖,1521,1566,777,"卷第十四 749-801 ╱ 山川志三 749-801 ╱ ","  澤村入干北流江 平 <img n=""40""/>江在城東北十七里源出随化里一出蒼梧安   平鄉合流禢洲尾北岸入于大江 白石江在城南二十里流于北流江 龍潭灣在城東北冬月潦盡沙平人行於上則石應   于下蓋中空而然遇天欲雨浪波自湧擊撼有聲   世傳有龍在焉 注玉泉在城西南 □□賦晨夜有聲涵 □注玉正指此也 桂山泉在城東五十里富壽坊自石鏬中出色白味   甘釀酒異於他泉 ","60卷 ╱ (明) 林富修 (明) 黄佐纂 ╱ 明嘉靖十年刻本"
35418,廣西,NULL,"(嘉靖) 廣西通志",嘉靖,1521,1566,801,"卷第十四 749-801 ╱ 山川志三 749-801 ╱ 卷第十五 801-831 ╱ 山川志四 801-831 ╱ ","廣西通志卷第十五    山川志四 ○思陵潯江惟潯州 思陵山在城西五里又名西陵上有三清巖 白石山在城南六十里兩峰竝下有巖洞即道書第   二十一洞天通北流勾漏洞世傳葛洪嘗徃來其   間峒之上有㑹仙嚴丹竈及八僊石存焉 宋張志 道詩山  似遊龍勢欲奔山中有路透天闓峰峦常帶炬霞  色洞穴軍無斧鑿痕○陶噐詩寂寂長㝠洞涓涓  欶玉泉鳯簫聞夜半鶴馭認雲邉煑茗尋安老披  莎訪稚川箇中得消息何用買山錢○葉原賀詩  雲梯迎石磴香顉松關  休壑疑無路神仙别有山 ","60卷 ╱ (明) 林富修 (明) 黄佐纂 ╱ 明嘉靖十年刻本"
35418,廣西,NULL,"(嘉靖) 廣西通志",嘉靖,1521,1566,806,"卷第十五 801-831 ╱ 山川志四 801-831 ╱ ","横眉水在城西南四十里流入鬰江 大隍水在城東北五十里涼出武宣縣東流合潯江 木賴水在城西北九十里源出貴縣流合于黔江 漱玉泉在白石山 南湖在城南長二里俗名結塘湖上有洲洲上有平   波亭南浦亭 ○閬石龔江惟平南 閬石山在縣西北八十里峯巒崒嵂中有石巖數丈   石梯流水扄若堂與五代時梁崧讀書其中 後唐 同□  三年狀元官  至翰林學士 ","60卷 ╱ (明) 林富修 (明) 黄佐纂 ╱ 明嘉靖十年刻本"
35420,四川,NULL,"(萬曆) 四川總志",萬曆,1572,1620,812,"卷之十 795-894 ╱ 郡縣志六 795-894 ╱ 順慶府 795-894 ╱ "," 府治西二十里昔有道士何志全飲此泉年八十面如  桃紅宋樊汝賢詩雲液落山腹脉與崑崙通云何山下  叟八十  桃顔紅 甘泉 廣安州治南井中有一穴中一穴泉 極甘雖大旱不竭宋郡守陳良刻石 神女   泉 大方山相傳嘗有 神女出没其間 金泉 金泉山下唐李淳風於此義 金化為泉宋江萬里書金泉  二字于  崖上 玉泉 蓬州南五十里其 泉湧出如噴玉 觀音泉 儀隴縣南二望 泉出石中遇旱  不  枯 石泉 廣安東壯二十里源出石 崖中清冷甘冽四時不涸 棲樂池 棲樂山上甃 之以石泉水  清潔與嘉  陵江相通 將軍池 岳池縣東五里相傳 漢武侯嘗駐兵于此 鴛鴦池 隣水縣 東北七  十里地方圓數十丈  每有鴛鴦浮于中 透明池 大蓬山前 一名棲眞    土産   絲 南克渠縣廣 安蓬州俱出 天門冬 黄柑 俱南 充出 紫棃 廣安出有數 種到口即 ","34卷 ╱ (明) 虞懷忠修 (明) 郭棐纂 ╱ 明萬曆刻本"
35420,四川,NULL,"(萬曆) 四川總志",萬曆,1572,1620,1085,"卷之十二 1057-1138 ╱ 郡縣志八 1057-1138 ╱ 敘州府 1057-1138 ╱ "," 夷人見石上有泉飲之鹹遂鑿石  白尺泉出之成塩梅死廟祀之 卜浪廟 筠連治比萬 曆六年重修   大覺寺 在府治東元 延祐間建 壽昌寺 宜賔 縣東 眞覺寺 佛祖寺 俱 在  翠屏  山 玉泉寺 在宜賔 東北 普濟寺 宜賔 縣西 靈嚴寺 宜賔 縣北 普陀寺  宜賔  西北 文殊寺 慶符 縣東 雲平寺 慶符 縣北 雲隱寺 富順 縣東 萬壽寺 有 二  一在富順縣東一在  南溪縣西俱宋建 聖燈寺 大定寺 俱富順 縣南 龍巖寺  南溪縣東二十五里元至元  間建本朝永樂中重修 永峰寺 南溪 縣北 積慶寺 南溪 西   聖興寺 長寧東洪 武中建 報恩寺 長寧 東北 龍泉寺 長寧縣 西北 毘盧寺  長寧  縣北 西明寺 長寧 西 觀音寺 髙縣 北 萬壽寺 光明寺 俱筠 連南   海會寺 筠連 北 觀音寺 珙縣 南 南壽寺 興文 南 慈化寺 興文 北 無 ","34卷 ╱ (明) 虞懷忠修 (明) 郭棐纂 ╱ 明萬曆刻本"
35420,四川,NULL,"(萬曆) 四川總志",萬曆,1572,1620,1623,"卷之十八 1613-1667 ╱ 郡縣志十四 1613-1667 ╱ 天全六番招討使司 1613-1667 ╱ 黎州安撫司 1619-1667 ╱ "," 惡不通  人跡 畫崖山 司治西北一十五里山 險峻山外即生番界 飛越山 司治西□ 兩面與□  戎接界為沈黎西境  要害唐於此置飛越 縣靈應洞 卭崍山有巨□蟄其中 蜿蜒錦文又號為靈應  將軍  洞 仙人洞 白崖山北狀如車輪欲入者必匍匐方能 咼鞭中空闊行數十步泉聲琮琤石髓溜  結幽致  萬狀 乾濕洞 避瘴山側有二同一空闊高燦一有水 出其中有□坐□炎之類皆崖石自生  不假人為凡瘴欲勤時飛鳶皆集此山瘴已乃出圡人  欲知惡瘴以鳶為□然鳶出必在立名前後古謂飛鳥  得氣之先於  □□可見也 彈琴谷 司治西北一十里水 出溪中聲如彈琴 盤龍谷 漢源 鎮東   □大渡河 源出吐蕃經于城南九十 里東注嘉定入于岷江 兩澗水 司之東西 各有間至  登高山下合為一漠  源之田皆□此灌溉 梵音水 司治南一十五里俗傳唐 三藏至此持梵音而東湧  出故名名如米前味□宋政和間太守字  文侯過而欽之口□泉也易名□玉泉 漠水 源出飛 越山流  經城南一十里東入  岷江一名流沙河 羅目溪 司治陳流 望廢隸北 琉璃溪 司治西 南四百  里按蠻  羗界 渥洼池 在蠻部内産馬其前後之田皆膏腴背 首頗亦號鬼王有卭篆文曰武楚木軍  莫究  所自 龍池 司治東十里池口有龍祠内生枯 楠三株知龍形□之則風兩暴至 海棠池 司 治 ","34卷 ╱ (明) 虞懷忠修 (明) 郭棐纂 ╱ 明萬曆刻本"
35420,四川,NULL,"(萬曆) 四川總志",萬曆,1572,1620,2352,"卷之二十六 2273-2410 ╱ 文四 2273-2410 ╱ 記 2273-2410 ╱ 宋文 2273-2410 ╱ ","其迹空在遼海玄鶴尚千載而却歸蒼悟白雲竟一去而 不返為銘勒石寘之金田其辭曰    岷山之精上為金星母乃夢恊先生以生厥名暨字    則而象之出風塵表標天人資詞源學泒如洩尾閭    自負王佐欲致唐虞謂子弗起蒼生其如遂來京師    荃芬蘭藹天子詔我金鑾賜對禮為前席千載一會    王公卿士莫不傾盖英聲雷飛輷於區外有始有卒    其惟聖人孰謂歸來我思奉身稽顙丹陛願乞骸骨    天子從之出蒼龍闕鶴返青漢雲歸碧天緬追安期    邈尋偓佺夕餌瓊藥晨漱玉泉放情肆志養吾浩然    詩吟千首酒飲百舡西浮南汎夫何繫焉龍飲山前    涪江之涘先生一去宅留故里數變喬木幾經塵世 ","34卷 ╱ (明) 虞懷忠修 (明) 郭棐纂 ╱ 明萬曆刻本"
35421,雲南,大理,"(康熙) 大理府志",康熙,1661,1722,316,"卷六 312-331 ╱ 城池 312-331 ╱ 漏澤附 312-331 ╱ ","鄧川州城 明萬曆二年廵撫知御史王凝城鄧川舊 州崇禎十四年知州敖浤貞遷州城于鄧  川驛先是元叚六立州于中所明洪武初改為寺  寨舗遷州于玉泉卿至成化間圮于□潦遷于□  山□後為水没又遷于來鳳崗無城又遷于焦□  城無了復遷今城周六百七十丈高丈五尺厚五  尺土擡瓦覆惟有東南北三門門樓三  東曰朝陽南曰迎薫北曰拱□無池 浪穹縣城 明萬曆二年□□李之一築萬曆二十四 年知一三承□添西門添新北門門樓□  康熙三十一年通判黄元冶重修城以土築房而  周二里三分高丈二尺今傾圮無池東面甯門四  周各  有樓 賓川州城 明弘治七年築按城初築時掘地得石理 刻□羅城三字莫考其始因以名城亦□  名衞周四里三分四門各有樓東曰迎理南曰□  安西曰西成北曰柔遠池荒城圮急宜□之□捍 ","30卷 ╱ (清) 李斯佺修 (清) 黄元治纂 ╱ 清康熙刻本"
35421,雲南,大理,"(康熙) 大理府志",康熙,1661,1722,525,"卷十一 471-530 ╱ 學校 471-530 ╱ 書院 523-530 ╱ 祭器 471-530 ╱ 樂器附 471-530 ╱ ","  院 在城外西南隅弘治十二年御史科朝宣建正 德閒知府王標置瞻田學使□□垣惡其有弊  易之買田趙□載人□之府庫嘉靖庚辰廵按御  史劉維置修理田二十六畝崇禎二年參政王景  置修理田三十□畝學使康承祖碑記今書  院久廢□□□□以為豪右侵没尚次查究  崇   敬書院 在□□治後改 為財□今久廢  桂林書院 在城北四 十里今廢   龍關書院 在城南三 十里今廢  源泉書院 中和書院 俱 廢 趙州玉泉書院在州東北 副使姜龍 建今廢  鳳儀書院在   州治左 □□□□ 建今廢 雲南縣青華書院在城外西南 副使林魁 建今廢  五雲書   院在縣北 副使沈橋 建今廢  九峰書院 今 廢 ","30卷 ╱ (清) 李斯佺修 (清) 黄元治纂 ╱ 清康熙刻本"
35421,雲南,大理,"(康熙) 大理府志",康熙,1661,1722,526,"卷十一 471-530 ╱ 學校 471-530 ╱ 書院 523-530 ╱ 義學 526-530 ╱ 祭器 471-530 ╱ 樂器附 471-530 ╱ ","鄧川州象山書院在州西 今 廢  玉泉書院在州北 今 廢 浪穹縣寧川書院在縣北 知縣雷杲 建今廢  龍華書院在   縣北 知縣蔡霄傑 建今廢為寺 賓川州秀峰書院  知州朱官建久廢今康熙三十 二年知州甘國輔重建于治西 義學 大理府義學三 在府學大門因東門康熙二十年知 府王次禹捐俸五十兩置買學田一  段在鄧川州羅川□家莊計七十畝共田一百七  十五畝隨鄧川羊塘里末甲夏税一石一斗秋糧  一石三斗一升九合條銀一兩五錢二分八釐共  □□□租穀一百一十六石零□□□穀一百四  十五石三斗零其糧只納正項無□派□請豁免  左案延師二生分收此租係起夫經送大理府城 ","30卷 ╱ (清) 李斯佺修 (清) 黄元治纂 ╱ 清康熙刻本"
35421,雲南,大理,"(康熙) 大理府志",康熙,1661,1722,948,"卷二十七 939-968 ╱ 寺觀 939-968 ╱ 勝覧附 939-968 ╱ "," 治北半里明永樂間建  左有一塔下□□泉 眞慈寺 舊州南 三里 頂聖寺 州 東  十里一名  積善寺 五佛寺 州東北青索鼻 古刹規模弘厰 白雲菴 州南二 十里龍  首關  内 白衣閣 在舊州州人 陳大忠建 觀音閣 一在波羅灣 一在漏邑村 龍   泉寺 舊州舉人 楊韶建 妙音寺 在大市坪州 人楊茂建 會眞寺 在中 所艾  傅芳等  修建 竹林寺 州北十五里洱河 入望心眼空明 觀音寺 舊州東 十里突  出一山四望豁肰昔有人於此山見一老者頃  之不見後於山頂掘得一白銅佛遂建立寺 鍾   林寺 州北楊 柳村 紫雲寺 中所艾自修建有 藏經樓三教堂 思親菴 艾 自  修建廬墓六載有  神䧏玉泉之異 海月菴 州北王 禮建 浪穹縣 護明寺 縣治西明洪武壬戌年重建 蓋六詔古刹之一習儀即焉 玉皇 ","30卷 ╱ (清) 李斯佺修 (清) 黄元治纂 ╱ 清康熙刻本"
35421,雲南,大理,"(康熙) 大理府志",康熙,1661,1722,958,"卷二十七 939-968 ╱ 寺觀 939-968 ╱ 勝覧附 939-968 ╱ ","  響紫霧噴   香晝結陰   神馬留踪 縣南十五里青龍海西畔石上有一馬 踪跡入石寸許昔人詩云馳回南詔紅   塵静踏過高   岡白石開 鄧川州   閣澄水月 大理四閣秋濤之一扼龍關之首俯臨 洱水明月東出蕩漾金波披襟映之如   濯心魄於   水壺中也   亭洩玉泉 舊州大石坪温泉洩於山麓氣清色瑩 其品不在安寧下郡人楊南金搆亭覆   之久廢今提督諾公   築館於上為湯沭焉   大小洞天 州東四十里雞足山後中有石人石器 滴而成□啜而為花天造之奇少有具 ","30卷 ╱ (清) 李斯佺修 (清) 黄元治纂 ╱ 清康熙刻本"
35421,雲南,大理,"(康熙) 大理府志",康熙,1661,1722,1140,"卷二十九 979-1590 ╱ 藝文 979-1590 ╱ ","相輝耀左入瑞鶴門則有不二仙幌天門清都瑶臺 玄元三清之境旁出則有斗母三元正虚之宮般若 之臺右入總持門則有般若華嚴南泉圓通兠率大 士雨花諸院至其最高處則有月波樓艷雪臺焉此 寺之大致也李公勤勞首尾二十餘年暑笠雨簑□ 無倦色蓋至是而蒼洱之勝始有歸宿之地矣微李 公則山水有遺域焉昔唐人纂十道圖以潤之棲霞 台之國清荆之玉泉濟之靈嚴為四絕若較其形勝 恐四寺有所不及也惜其僻在西陲軺幰鮮經騷黑 ","30卷 ╱ (清) 李斯佺修 (清) 黄元治纂 ╱ 清康熙刻本"
35421,雲南,大理,"(康熙) 大理府志",康熙,1661,1722,1265,"卷二十九 979-1590 ╱ 藝文 979-1590 ╱ ","  七言古    翠盆疊崿         李 京 答響人言溪路長溪源未到覺泉香三盆疊落浄於 拭崖根瀉玉迸成漿潭心麗石明翠羽精英彷彿碧 釵股即非玉女洗頭盆且飲僊人石鍾乳    瀑泉丸石         李 京 翠璧千尋掛玉泉盆渦激石幾千年當時躍浪如龍 馬砥礪磨礱變卻圓疋練掩將高五尺須臾墜落潭 化白如今任運自推移等閒占斷蛟龍宅 ","30卷 ╱ (清) 李斯佺修 (清) 黄元治纂 ╱ 清康熙刻本"
35421,雲南,大理,"(康熙) 大理府志",康熙,1661,1722,1553,"卷二十九 979-1590 ╱ 藝文 979-1590 ╱ ","樽開河朔許相携避暑幽尋紺殿西杖底層層月嶂 出樓頭片片白雲低松林逸響調禽語苔經新痕印 馬蹄最是風流歸謝傳紗籠墨玅壁間題 深松十里護田家老衲追陪興亦賖筐采蕨苗炊午 飯筧通雪水試春茶譚來欲聚高僧日笑去誰拈古 佛花當户琅玕堪半剪直從天際指孤霞    遊大市坪永春池      張端亮 鐘覆山前主第開氤氲池漱玉泉洄香生□檻留春 □璚起層樓引月廻湖上歌移鳷鵲舫雲中簫倚風 ","30卷 ╱ (清) 李斯佺修 (清) 黄元治纂 ╱ 清康熙刻本"
35421,雲南,大理,"(康熙) 大理府志",康熙,1661,1722,1572,"卷二十九 979-1590 ╱ 藝文 979-1590 ╱ ","  五言排律    春遊蕩山         梁嘉稷 揚州  □春逢晦日令節昔曾跨獨愛尋山去休□覓路賖 出郊行十里入寺問三車曲經□僧□崩崖仗樹遮 見人松鼠竄迎面蜜峰燁援□□芳草驚雷□□竿 野梅飄玉屑仙杏吐丹渺不末濤千尺泉源水一窘 崔巍看古相艷治羡奇花遂上通明殿如登傅望槎 樓臺金碧麗户□鍚雕奢密行參羅□薰修禮釋迦 風旛□窣堵露鐸響簷牙聚食齋鐘鐘焚□法皷撾 ","30卷 ╱ (清) 李斯佺修 (清) 黄元治纂 ╱ 清康熙刻本"
35429,山西,運城,"(乾隆) 平陸縣志",乾隆,1735,1796,341,"卷之十一 314-354 ╱ 古蹟 314-348 ╱ 寺觀 314-348 ╱ ","   在縣西窰頭村唐時建明洪武僧妙福修   雲蓋寺    在縣北天井山下明萬歷間建   隆禧觀    在縣東關唐開元三年道士楊志和建元至正四    年道士馬恭道修明洪武十三年道士王若恭繼    修十五年置道會司嘉靖四十一年重修併玉泉    觀長生宫入焉   清和觀 ","16卷 ╱ (清) 言如泗總修 (清) 韓夔典纂修 ╱ 民國二十一年石印本"
35429,山西,運城,"(乾隆) 平陸縣志",乾隆,1735,1796,342,"卷之十一 314-354 ╱ 古蹟 314-348 ╱ 寺觀 314-348 ╱ 林墓附 342-348 ╱ ","   在縣西葛趙村明萬歷間道士張正一建 國朝    康熙五年修   玉泉觀    在縣東小原村宋祥符三年道士張志道建明洪    武間道士張彦通修 林墓附   古許由塚    在縣東六十里箕山之西清澗之上太史公曰余    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塚云高九丈周八十一步 ","16卷 ╱ (清) 言如泗總修 (清) 韓夔典纂修 ╱ 民國二十一年石印本"
35446,陝西,渭南,"(乾隆) 延長縣志",乾隆,1735,1796,24,"延長縣志 14-347 ╱ 目録 14-347 ╱ 方輿志卷之一 14-347 ╱ 星野 14-347 ╱ 建邑 16-347 ╱ 疆域 18-347 ╱ 山川 20-347 ╱ 建置志卷之二 14-347 ╱ 驛站 14-347 ╱ 新增 14-347 ╱ 户役志卷之三 14-347 ╱ 解欵 14-347 ╱ 食貨志卷之四 14-347 ╱ 噐用 14-347 ╱ 風俗志卷之五 14-347 ╱ 歳節 14-347 ╱ 秩祀志卷之六 14-347 ╱ 官師志卷之七 14-347 ╱ 選舉志卷之八 14-347 ╱ 人物志卷之九 14-347 ╱ 封蔭 14-347 ╱ 藝文志卷之十 14-347 ╱ ","恵民泉出學宫後味甘美官民均汲用名官井 漱玉泉縣東門外三百步有巖軒豁可容數十人泉出如練味頗 甘因名漱玉流入鴛鴦渚八景之一 井溝水出城北山麓鑿産為井供縣汲取餘波穿城流出水門入 延水西河水縣西門外昔曾壅汲澆灌田園今開渠仍舊澆灌 關子口川源出甘泉界縣南五十里入延水昔曾壅堤溉田今存 遺址 交口川在縣東北七十里流入黄河 安溝河在縣南三十里源出岔口經安溝入延水 金沙灘水源出膚施縣界縣西南三十里入延水 ","10卷 ╱ (清) 王崇禮纂修  ╱ 清鈔本"
35446,陝西,渭南,"(乾隆) 延長縣志",乾隆,1735,1796,331,"延長縣志 14-347 ╱ 目録 14-347 ╱ 方輿志卷之一 14-347 ╱ 星野 14-347 ╱ 建邑 16-347 ╱ 疆域 18-347 ╱ 山川 20-347 ╱ 古蹟 26-347 ╱ 八景 27-347 ╱ 氣候 30-347 ╱ 災祥 33-347 ╱ 建置志卷之二 14-347 ╱ 城池 38-347 ╱ 公署 38-347 ╱ 學校 38-347 ╱ 倉儲 38-347 ╱ 兵制 38-347 ╱ 驛站 14-347 ╱ 鎭堡 69-347 ╱ 關梁 38-347 ╱ 坊表 38-347 ╱ 水利 38-347 ╱ 新增 14-347 ╱ 户役志卷之三 14-347 ╱ 地粮 90-347 ╱ 户口 90-347 ╱ 里甲 90-347 ╱ 塩課 90-347 ╱ 雜課 90-347 ╱ 站支 115-347 ╱ 解欵 14-347 ╱ 食貨志卷之四 14-347 ╱ 物産 124-347 ╱ 服食 124-347 ╱ 噐用 14-347 ╱ 宫室 124-347 ╱ 風俗志卷之五 14-347 ╱ 歳節 14-347 ╱ 男女 138-347 ╱ 生計 138-347 ╱ 葬祭 138-347 ╱ 宴會 138-347 ╱ 沿習 138-347 ╱ 秩祀志卷之六 14-347 ╱ 壇廟 155-347 ╱ 寺觀 155-347 ╱ 陵墓 155-347 ╱ 官師志卷之七 14-347 ╱ 封建 165-347 ╱ 職官 165-347 ╱ 名宦 194-347 ╱ 循吏 165-347 ╱ 選舉志卷之八 14-347 ╱ 進士 208-347 ╱ 舉人 208-347 ╱ 忠烈 250-347 ╱ 孝義 246-347 ╱ 儒行 246-347 ╱ 宦績 246-347 ╱ 烈女 246-347 ╱ 流寓 246-347 ╱ 人物志卷之九 14-347 ╱ 貢生 208-347 ╱ 封蔭 14-347 ╱ 職監 208-347 ╱ 掾吏 208-347 ╱ 鄉賢 246-347 ╱ 藝文志卷之十 14-347 ╱ 條議 284-347 ╱ 誥文 284-347 ╱ 示諭 284-347 ╱ 記 284-347 ╱ 序 284-347 ╱ 引 284-347 ╱ 詩 284-347 ╱ 延長縣志 265-347 ╱ ","事鳯署啣杯夜話長    題玉泉歲贈孫崑淵明府     王德修 米脂 令 咫尺山頭小有天雲封苔砌亦悠然龍眼古洞絞珠燦蛇飲澄 潭碧玉鮮惠澤旁流敷市井恩波正湧潤鄜延已知奮跡留方 域猶藉新聲紀簡編    遊聖困菴 碧瓦雲籠岫龕燈古洞中石床荼灶冷山徑藥欄紅遊蹟追靈 運秋思寫惠公佛門垂象教色相本來空    石油泉           沈必璉 流寓  羲皇化理俗無愁膏澤盈盈似水流上郡只知求瑪瑙廣安今 ","10卷 ╱ (清) 王崇禮纂修  ╱ 清鈔本"
35449,陝西,渭南,"(光緒) 同州府續志",光緒,1875,1908,305,"卷八 281-333 ╱ 祠祀志 298-307 ╱ ","王宏撰同建乾隆十五年知縣姚遠翿增修西嶽廟同治 元年燬於火九年總督恪靖侯東閣大學士左宗棠重修 内  萬壽閣光緒五年巡撫譚鍾麟重修玉泉院同治 [T4] 年[T4]    重修 蒲城賢侯祠在大堂西咸豐六年紳民捐建祀邑令之賢 者黃公祠在大堂東知縣馬毓華督同紳民創建 光緒三 年秋知 縣黃傳紳窮治刀匪錄繫多名革生屈姓紏衆劫獄焚署 傅紳出署彈壓遇害邑人士感其平日功德請立廟祀之 撫憲譚聞於 朝遂如其請 光緒五年建祠於縣署東 潼關東山關帝廟同治[T4] 年提督馬德昭捐修 ","16卷 ╱ (清) 饒應褀修 (清) 马先登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35449,陝西,渭南,"(光緒) 同州府續志",光緒,1875,1908,328,"卷八 281-333 ╱ 古蹟志 320-333 ╱ ","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東太行碣石之間宮闕山陵之所 去之茫茫而極望之不可見矣相與泫然作此記留之山 中後之君子登斯山 者無忘范君之志也 獨鶴書院在玉泉院東 朝邑楊樹椿 讀書其間顔 今名跋曰此仙宮觀也俗訛仙姑周道士借余作書院西 北隅王山史獨鶴亭基在焉余慕其風取以名院雖然余 與鶴皆寓也九臯聲聞勉余學哉雪後步月尋梅詩云雪 滿山中月明林下有客閒行浩然清夜冰泉冷冷幽意欲 春胸中灑落古有其人荒園曰暮冷竹橫斜雪深没履言 訪梅花樓榭已空瓦磔滿地逢一老翁說前朝事樹椿雅 愛佳山水若兹院若雲臺觀青柯坪丹臺峰蓮花峰皆 其絃誦場述其一以見雪泥鴻爪為山間添一故事云 華 麓王宏撰之待菴獨鶴亭五里關之讀易廬郝光顯黃神 峪口之集鷗園均失其處 蒲城杜家村在縣治南三里唐杜子美流寓處道光四年 ","16卷 ╱ (清) 饒應褀修 (清) 马先登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35449,陝西,渭南,"(光緒) 同州府續志",光緒,1875,1908,587,"卷十一 439-595 ╱ 列傳上 439-595 ╱ ","父禮服未闋以病卒遺命布衣素服入斂以志隱痛云一 韓亞熊字介侯道光辛巳壬午聯捷成進士出宰山東郯 城榮城歷城等縣皆有善政因卓異升用同知調補膠州 推升廣順州知州未赴任卒年七十二祀鄕賢祠 以上仕 宦 楊靖邦號柏門拔貢生幼頴悟潛心四子書晚年學有所 得居村東別業足跡不履城市與及門諸子談經論道藜 藿不給晏如也兩主玉泉書院講席多所成就學者稱柏 門先生 趙一珍字峴山歲貢生為人樸誠孝友端方嚴正少讀書 ","16卷 ╱ (清) 饒應褀修 (清) 马先登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35449,陝西,渭南,"(光緒) 同州府續志",光緒,1875,1908,1060,"卷十五 976-1179 ╱ 文徵續録下 976-1179 ╱ ","距中土西偏七宮正位少陰用事萬物生華自古在昔禱 祈報賽咸在於是今者彌月失二麥不下歲旦洊饑此 中實皇皇焉來日日在甲寅水土所生余將具行幐躡芒 屩親涖三巒為民請命於 帝所維嶽有靈庶其不我拒乎觀察等咸以險阻為詞止 余不聽致齋於觀中西偏密室五鼓既作觜觽正中趣具 五十人飯爇松明裹乾構而南行二里至玉泉院泉出張 超谷與玉井通有祠祀希夷先生觀察守令會於院之山 蓀亭亭旁有無憂樹七株相傅為希夷手植余顧華陰陸 ","16卷 ╱ (清) 饒應褀修 (清) 马先登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35449,陝西,渭南,"(光緒) 同州府續志",光緒,1875,1908,1061,"卷十五 976-1179 ╱ 文徵續録下 976-1179 ╱ ","令曰此汝守土當從往餘揖而退爰與侍讀易山輿而行 初止三里龕即水經注稱石養父母之所木主無存矣上 為王猛臺又二里巨石虧蔽佝僂而望若隧道然為第一 關 又名 五里 關過桃林坪至張超谷後漢書華陰山南公超市 也又二里至希夷峽斗崖百尺一綫中開如大斧劈都穆 記云即希夷蛻骨所舊有垂鏁有人攀取趾骨以去嘉靖 末姚直指 一元  遷於玉泉院後復此斷其鏁不復可上 西折百餘步造第二闕三里至莎蘿坪坪植莎蘿一珠垂 蔭數畝憇其下東望大小上方飛甍翼然宗毖涌倒垂如 ","16卷 ╱ (清) 饒應褀修 (清) 马先登纂 ╱ 清光緒七年刊本"
35451,陝西,漢中,"(道光) 褒城縣志",道光,1820,1850,8,,"張家髙家馮家王家楊家周家等村西北曰牛頭壩 去 城 二十 五里 有牛頭寺丁家莊史寨余家河段家壩新街子雲 霧寺諸村 南八壩曰葦池壩 去城五 十里 有馬家溝立鳳寺乾龍洞一 碗泉李家灣龍家溝張家臺諸處小沙 去城六 十里 有龔 家嶺板橋子十字路玉泉查家菴黄恩寺諸處石窟壩 去城六 十里 有鶴勝岩白馬廟汪家壩李家山馬家灣等處 髙臺壩 去城七 十里 有李家臺羅家集蔡家坎歐家寨等處 最南曰消停壩 去城八 十里 有協稅集旱龍壩三官廟南路 ","11卷 ╱ (清) 光朝魁纂修  ╱ 清道光十一年抄本"
35451,陝西,漢中,"(道光) 褒城縣志",道光,1820,1850,47,,"巴山 密谷 又北有石溝河發源武曲東入褒水北岔河在馬 道西流入寒溪西南有石板河石板布堰蓋古蹟也 其以泉名者南曰涼水泉出中梁山與玉女泉合又碧 玉泉在縣南五十里池廣一畝深莫測投物其中色碧 如玉嘗産靈芝亦名芝泉居民甃石分九渠溉田數十 頃泉北曰玉女嶺有廟曰靈澤又縣南七十五里有玉 泉平地湧出水色如玉鶴騰泉發源中梁山二穴湧出 南注溪有天成石渠平分二渠東西溉灌名天生堰餘 水還峽下鶴騰岩為瀑布一曰雙泉出中梁山峽中兩 ","11卷 ╱ (清) 光朝魁纂修  ╱ 清道光十一年抄本"
35451,陝西,漢中,"(道光) 褒城縣志",道光,1820,1850,55,,"素元至正中郝天章相繼重修明嘉靖中褒城監生歐 本禮濬源導流編竹為籠實以石置中流限以本樁數 月工竣為口七日鐵峪韓家西橋髙平大 市玉泉石牛 有碑 記 廉水又東北經流六里為鹿 頭堰 首灌南鄭 孟家店田 灌褒城蕭停欛田 千八 百畆 廉水又東北經 流二十五里為石梯堰 又名 栁堰 在小沙壩築堤流五里 灌 南 鄭上水 渡田 廉水東北又經流一里為揚村堰築堤蕭停壩 流三里 灌南鄭螺 螄壩田 右馬湖野羅馬嶺流珠鹿頭五堰兼 灌南褒之田石梯楊村二堰在褒城灌田則獨歸南鄭 ","11卷 ╱ (清) 光朝魁纂修  ╱ 清道光十一年抄本"
35451,陝西,漢中,"(道光) 褒城縣志",道光,1820,1850,56,,"也 縣舊志有青龍堰在馬湖堰之下溉鉄谷壩 田九百六十畆乾隆中邑令曹良督修之 凡南褒公共堰利舊領於水利通判嘉慶中改領於府 經歷遇有兩縣交渉堰務聽經歷司差各堰差堰長事 大與縣官會辦他若中梁之鶴騰泉雙泉玉女泉葦池 壩之一碗泉雍池之金泉牛頭壩之牛口泉馬道之 東溝華陽之鐡壚堰章溪溝之龍河堰褒間之天分 堰引黄沙水南褒間之石門堰引旱山溝水溪堰引 荒溪山泉並資溉灌若碧玉泉甃分九渠筒車壩之筒 車堰在縣南百里水低田高置筒車激水溉田尤奇而 ","11卷 ╱ (清) 光朝魁纂修  ╱ 清道光十一年抄本"
35451,陝西,漢中,"(道光) 褒城縣志",道光,1820,1850,222,,"典祀又有數廟附焉南五十里碧玉泉之北有靈澤廟 宋嘉定三年封神為孚濟侯廟額曰靈澤其加封之牒 猶存 又有張方 承廟記  澤潤廟在中梁山始以山有石馬夜 嘶俗號靈壽將軍立祠祀之宋封為休應侯加廟額曰 澤潤 縣舊志有白馬廟蓋 在鶴騰岩雙泉之側 通慧廟舊在縣東今青橋五 郎坪廟最顯祀神張嚞 縣舊志唐人與李秘友補雲居 宰有善政没而為神未封通慧 王元明疉 加封號 崇應廟舊曰川主廟在縣治南五十里明宏治中知縣 羅瑞從民請復建 邑人注仲 達為之記 ","11卷 ╱ (清) 光朝魁纂修  ╱ 清道光十一年抄本"
35451,陝西,漢中,"(道光) 褒城縣志",道光,1820,1850,237,,"畝泉北有龍神祠春夏水旱禱者俱應慶元元年夏六 月大旱前利州東路安撫使兼知興元府張公至祠下 自禱於神連日大雨次年夏四月復旱又行禱雨有錦 文小蛇雙首浮水面雨亦隨至禾麥大熟加修祠宇自 後遇禱必應近於嘉定三年久缺雨雪恐傷二麥人心 憂慌於是請祀而禱者千餘人廵督興元府諸堰所官 於渠堰採訪靈跡祈禱於嘉定三年十二月十二日碧 玉泉陰晦俄而雷雨大至嘉定四年四月日奉勅賜靈 澤廟為額 按是牒文不得稱張公 十二月不應有雷存疑 ","11卷 ╱ (清) 光朝魁纂修  ╱ 清道光十一年抄本"
35451,陝西,漢中,"(道光) 褒城縣志",道光,1820,1850,356,,"州亦稱河池郡然 自别有河池縣 隗囂來歙所争之略陽本漢天水郡 地 漢為略陽道 晋為略陽郡 此略陽乃漢沮縣安得有隗囂臺 蕭何墓在長陵東司馬門道北百步見明帝紀注今咸 陽縣地不得在城固 鬼谷史記注在陽城 蘇秦 傳 又曰 在雲陽 甘茂 傳 今褒城何以有鬼谷先生墓 褒城縣宋始移治山河堰北元又移山河堰東南並未 築城志所稱張寅陳彪相繼修葺者縣署非城也至明 宏治時始築城耳南褒沔地互相出入如柏鄉孤山寺 玉泉石灰窑扭項舗廉水縣新集 即沙 河集 新街子則南褒 ","11卷 ╱ (清) 光朝魁纂修  ╱ 清道光十一年抄本"
35453,陝西,安康,"(嘉慶) 白河縣志",嘉慶,1796,1820,386,"卷十三 374-416 ╱ 古績志 374-416 ╱ ","清波送容浣羅衫香浮雲兩濃還淡色點山川紫共□ 從識縣名緣此得應教太史封函    藍灘雪浪 城西百里是藍灘玉屑翻飛入眼看常與清風争水面 更同明月漾雲端波來滚滚丹山岸響落滔滔白曰□ 那得班超聫笑語襟懷獨破大江瀾    天池宿霧 繡屏山上見天池烟霧濛濛曉後知草長平巒藏虎豹 溪流曠野過龍蛇澄清一碧星回漢翠靄千紅曰照碑 ","14卷 ╱ (清) 嚴一青纂修  ╱ 清嘉慶六年刻本"
35453,陝西,安康,"(嘉慶) 白河縣志",嘉慶,1796,1820,389,"卷十三 374-416 ╱ 古績志 374-416 ╱ ","□然虎嘯見風生别有韻吟續鳥鳴巖穴衝開衣䄂惑 □衢踏破玉泉清烟鋪彌路菁葱色樹振群巒浩蕩聲 翹首東郊春靄靄桃花滿面潤新晴       ","14卷 ╱ (清) 嚴一青纂修  ╱ 清嘉慶六年刻本"
35458,陝西,榆林,"(民國) 葭縣志",民國,1911,1949,218,"藝文志 137-267 ╱ 物產志 137-267 ╱ ","天假之年以消吾烟霞之痼也遂泛舟往公餘即信步登山或呵松 下或嘯峰頭或談經於野寺或瀹茗於僧房自以為樂一日見玉泉 院讀書童子甚多欣然命筆作朝元歌四闋 其詞已載舊 志藝文 寺僧寶之 並他詩鐫諸壁學使按臨馮翊聞泰業好着赤舄頗厭之後遊西嶽 見泰業詩詞喟然曰此令世之陸務觀也召之來與語大悦深致敬 焉呼為朱履先生而不名其友有劉玨者字瑶池八俊之一也品學 與泰業齊顧性嚴毅有庯峭為文亦雄奇幻變絕肖其人好讀書至 老不俸是時新沐聖朝詩書之澤士林藉盛而珏惟與張玉振李金 鉉交最密餘皆白眼視之金鉉殁後珏哭以詩云一朝竟作修文公 五濁常辭入夢中門外紙灰蝴蝶白柩前血淚杜鵑紅從今塵世無 ","2卷 ╱ (民國) 陳琯修 (民國) 趙思明纂 ╱ 民國二十二年石印本"
35464,陝西,咸陽,"(民國) 邠州新志稿",民國,1911,1949,29,,"     處 西湖眉壽堂 在縣城内西北隅宋范文正公故址今廢 隘 巷 在縣城内相傳為后稷降生之所 漢公孫賀故宅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今呼孫村 開元古塔 在縣城内西南隅唐貞觀初尉遲敬徳監造高約       十丈 永定壘 唐書地理志云新平有永定壘二太宗討薛舉時所      置今不可考 古公城 舊志云在縣南山上今廢 鳴玉泉 在縣東三里水出岩下清瑩澄澈聲如環佩泉側茂 ","不分卷 ╱ (民國) 趙晋源纂修  ╱ 民國十八年抄本"
35464,陝西,咸陽,"(民國) 邠州新志稿",民國,1911,1949,182,,"一代興玉池千年志古豳民風淳似舊聖世化更新斷礎苔經 兩荒城鳥自春潭潭仁厚澤悠久並乾坤    明張金度團練鄉兵 乘爾烽烟後耰鋤力正賖井田寧婦子守望視桑麻仍伐迎貓 鼓還張逐兔置斷壺持作賞唱凱樂農家    又登邠州鼓樓 宦遊歸計拙退食便登樓兩澗流澌合三邊路草秋烽高難極 目雲晚欲生愁城角黄花吐依遲為汝留    明黄都石龍窩遇兩 小橋横水度汀沙步人龍窩石徑斜睛瀑霏芒飄玉屑蒼崖崎 ","不分卷 ╱ (民國) 趙晋源纂修  ╱ 民國十八年抄本"
35465,陝西,榆林,"(嘉慶) 葭州志",嘉慶,1796,1820,201,"藝文志第十 174-216 ╱ 舊志序 174-216 ╱ 舊志記 174-216 ╱ 詩詞 174-216 ╱ 歌賦 174-216 ╱ ","飛來踏雪 玉屑落紛紛靈鷲添肥不動身天地應嫌圖畫淡無痕着個騎驢戴 笠人 銀海昡朝暾輸却梅花也是春不學袁安甘獨卧携群踏碎 瑶覓酒村 白雲晨鐘 雲氣暗崔巍風送鯨音度嶺遲繡户紅樓縈好夢驚回幾處人家報 曉雞 落月萬山虛數點殘星照殿低應有詩僧纔得句披衣正是 寒山夜半時 香爐晩照 天柱插晴空倒映河流起卧龍日射罘愚光滿地鳴鐘一柱旃檀暮 ","11卷 ╱ (清) 高洵修 (清) 龔玉麟纂 ╱ 民國二十二年石印本"
35465,陝西,榆林,"(嘉慶) 葭州志",嘉慶,1796,1820,204,"藝文志第十 174-216 ╱ 舊志序 174-216 ╱ 舊志記 174-216 ╱ 詩詞 174-216 ╱ 歌賦 174-216 ╱ ","一掃秋蘭佩好生不愛種宜男草揣頂門幾時能開蒲團宜拚坐老 兠率蓬山可致是前生清緣受用非小陽臺暮雨巫峽朝雲何若拈 花微笑塵根已斷休要姊妹添煩惱纔心癢步出門前只須麻姑五 瓜 遊華山玉泉院見讀書童子甚多因有感懷作朝元   歌四首              郡人李泰業 雲影月影都是春雲徑山形水形造就蓬萊境三峰聳翠萬壑連聲 那件非讀書逸興任吾縱横黄卷青燈莫暫停五車藴胸中祥雲筆 下生萬里鵬程纔不負少年光景 俗離世離纔是讀書致山奇水奇生就圖南地眼底煙霞空中雲石 ","11卷 ╱ (清) 高洵修 (清) 龔玉麟纂 ╱ 民國二十二年石印本"
35472,陝西,榆林,"(雍正) 神木縣志",雍正,1722,1735,80,"卷一 10-83 ╱ 封城 10-83 ╱ 星野 10-83 ╱ 沿革 13-83 ╱ 形勝 14-83 ╱ 郡名 15-83 ╱ 風俗 15-83 ╱ 節序 16-83 ╱ 山川 20-83 ╱ 疆域 27-83 ╱ 景致 28-83 ╱ 里甲 10-83 ╱ 祭典 72-83 ╱ 壇 72-83 ╱ 祠廟 73-83 ╱ 寺院 77-83 ╱ ","    諭郝一桂重修    張仙洞在吕徂洞北    杏蕚院在白龍寺山下郡丞陳公昌     國創建暮春桃杏争妍景致清幽     且内多各名家題咏堪供賞玩    玉泉寺在縣南九十里    廣教寺在縣南一百里    文泉寺在縣西五十里 ","4卷 ╱ (清) 佚名纂  ╱ 清代傳鈔雍正本"
35473,陝西,榆林,"(道光) 吳堡縣志",道光,1820,1850,237,"卷之四 181-279 ╱ 藝文部 181-279 ╱ 疏 181-279 ╱ 記 183-279 ╱ 敘 181-279 ╱ 議 224-279 ╱ 箴 235-279 ╱ 詩 236-279 ╱ ","通地脈實難量一春浪䁔魚龍化千仞山高雉堞藏往日 萑苻消滅盡安瀾從此頌君王 邑枕黄河  壁立撐空矗絳霄拖嵐聳翠勢岧嶢惟知日近塵寰小漸 覺天似步履遥夜人廣寒捫斗極朝遊碧落聽雲韶青山 依舊吳玉老荒塜猿啼任牧樵 妙峰聳翠  停鞭一碧見洄瀾跑處曾傳馬力殫乍蹴雙蹄風颯颯旋 吹羣沬水漫漫琉璃湧岀冰壺淨騏馵功成石眼寛圪? 子年遺跡在吟人典感寫毫端 馬跑湧泉  川涵明月兩悠悠千里嬋娟一碧秋光燦錐蟾霏玉屑影 ","4卷 ╱ (清) 譚瑀纂修  ╱ 清道光二十七年抄本"
35481,陝西,渭南,"(民國) 澄城縣附志",民國,1911,1949,45,"卷一 29-65 ╱ 地理 29-65 ╱ 位置 29-65 ╱ 疆界 30-65 ╱ 形勢 30-65 ╱ 郵電 29-65 ╱ 氐族 29-65 ╱ 沿革 30-65 ╱ 山川 29-65 ╱ 名勝 38-65 ╱ ","  華原縣合漆沮後混入禹貢馮翊漆沮末又云至同州朝邑入渭其失大都與洛記程氏大昌同而蔡傳引此釋書殊爲未安夫      地輿山川從古多淆况秦中水以沮名者豳有漆沮則詩之古公篇也華原有漆沮則書之禹貢篇也洛水又受二沮則水經之      沮與通志子午嶺之沮也洛既受沮宜有沮名據孔安國傳則漆沮亦有洛名矣名既溷雜其流派錯亂如諸家之說亦復何怪      乎予採摭羣書質以所聞雖自謂精審然殘簡故牘尋墨數行野老商販傳聞鄙俚未獲親歷其地山川有靈夫又安知不啞然      笑其陋耶    孔走河源二一出雲門谷南 現成乾溝 爲邑西界 一岀□堡曰東溝黄花山右 在雲門谷北 約十餘里 泉源甚微西南流十餘里會 諸泉水漸大爲羅家河又南流數里始稱孔走河 係白水縣廢 鎭今爲村名 又南流東岸爲天險門 在縣西北六十五里關家 橋村東壼梯山後衙□乾 溝經此建橋故名又西 南約二十里通孔走河 又西南流十里經古王官城西玉泉水注焉泉濱崖岀瑩澈如玉故名 在縣西北 六十里 隆冬水 芹夾岸不啻春夏下有蔬圃菜畦引流灌溉上有玉泉觀爲修眞勝地 元西台御史彭 衙潘汝劫遊此 又南 流十七里至十 二曲村入洛計源委約四十五里 吉安城南水源出吉安老城兩隅溝中南流合爲一水漸大 在縣西北 五十五里 西南流十五里經馬村村東煖水泉 西獄泉俱自西注焉東有泉三股岀西社村西三股泉西流注焉 在縣西北 四十里 又西南流十里靈泉會馬齒 泉南流注焉又南流五里蔡家河西流注焉又西南流至三官廟前入洛流域地皆可濬渠灌漑興水利 ","12卷 ╱ (民國) 王懐斌修 (民國) 趙邦楹等纂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35481,陝西,渭南,"(民國) 澄城縣附志",民國,1911,1949,59,"卷一 29-65 ╱ 地理 29-65 ╱ 位置 29-65 ╱ 疆界 30-65 ╱ 形勢 30-65 ╱ 交通 48-65 ╱ 郵電 29-65 ╱ 氐族 29-65 ╱ 沿革 30-65 ╱ 山川 29-65 ╱ 名勝 38-65 ╱ 景致 59-65 ╱ "," 放妖蛟逆浪遊從此河海  應清宴何事擊檝向中流   澄泉 在縣治西門外三里㵎下一名官泉 或謂澄城 因此得名 源潔流清治城内外多取食之舊時形圓口   小民國十二年邑紳楊射斗督工鑿作長方形汲者稱便 邑儒張蘿谷澄泉吟曰秦中天高地凹起泉流悉岀谿壑底 清芬甘苦味各殊凡經品題必佳土邑西古道旁一泓似盂  永自昔呼澄泉莫知命名始醞釀甘如飴澂澈清見底汲飮無竭時灑沾盈屣履縣因以得名詎爲泉馨美古人寓箴規欲以滌心耳    寥寥天地間最多佳山水造化鍾靈異屯蒙含生理所以君子心愛元無窮已  如何宦粵者貪廉忘相擬人心有變易翻使泉家累試泛西河盂何如石門旨   此外如陰泉以水味甘冽名玉泉以水色瑩潔如玉名甘泉以水味甘美名豸洲以盤石孤峙形如   豸踞坐名小華崗以形如華嶽名伏鳯山以形如鳳伏名撲地河以宋李顯忠經過名柏谷以產柏多名   芳泉 明知縣徐政 石城内鑿 以水昧芳香名徐公井以鑿井人名雙泉 明知縣敖左在或西北 社稷壇内鑿水清且甘 以兩井名     景致 按入景名目爲明時士太夫在北京者偶爾標題藉爲吟咏之資厥後各那邑效之 甚無謂也賀復齋三原志屏斥弗錄殊稱卓見今姑存其名目以爲遊覽之助云 隋  荒陵墓雨 謂魏徵陵  古寨寒煙 謂親隣寨  洗腸故地 謂佛圖澄洗 腸泉 避暑遺宮 指惰文帝避 暑離宮 雲門素練 謂雲門谷    羅谷丹霞 謂紅羅谷  壺山樵子 謂  壺梯 山  沮水漁翁 謂洛河渡    霧影城 在縣東北十里許每於日岀時有雲霧自下升上頃刻成城郭臺榭樓閣狀韓志謂此有影無    形亦海市蜃樓之類 ","12卷 ╱ (民國) 王懐斌修 (民國) 趙邦楹等纂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35481,陝西,渭南,"(民國) 澄城縣附志",民國,1911,1949,72,"卷二 65-118 ╱ 建置 65-118 ╱ 城池 65-118 ╱ 公署附公所 65-118 ╱ 街 65-118 ╱ 坊 65-118 ╱ 祠 65-118 ╱ 廟寺觀宗教附 65-118 ╱ 津渡 65-118 ╱ 倉 65-118 ╱ □ 65-118 ╱ 城鎭鄉區 65-118 ╱ 堡 65-118 ╱ 寨 65-118 ╱ 區里村鎭表 65-118 ╱ ","普濟寺 叚莊里 縣西河  城西三里  下有佛图澄浣腸泉先是禱雨輒應土人創祠泉上名靈 泉寺宋大觀中馮翊久不雪太守部賢遣使軍泉水然事 翌日大雪威因大熟太子奏闥遂勅賜今名地頗淸幽為 邑人士遊時之所                元明觀  匱 谷 宋建    城西北八里   聖壽寺 玉泉里 什二村 宋熙甯間賜額 城西北七十里  一在歸安村一在善化里西馬村   大愍寺 閏東里 高槐村 金大定間重修 城西二十里   肅宗寺 義井里 王莊鎭  城西北三十里   淸涼禪院 段莊里 叚莊村 元泰定三年乏重修 城西十二里   吉祥院 長閩里 長閏鎭  城西二十里   樊噲廟 玉泉里 什二村 淸雍正八年重修 城西北七十里  在什二村西南溝□向南獨山巔頂上東西各有泉流南 臨洛小相向有白水鷄撲潭為八景之二     暉福寺 奉禄里 北寺村 魏太和十二年建 城東北三十里  内有大代宏昌公牌今移於城内學校  瑞雲觀 奉禄里 遮路村 金明昌間重修 城北三十里   昭福寺 太平里 太平村 唐建     城西北四十里   三娘子廟 隂泉里 隂泉村  城西北三十里   浮澤帝廟 隂泉里 義和村  城西北二十五里   善化寺 武定里 王家河  城東北六十里   治平寺 永安里 白家河  城東北五十里   ","12卷 ╱ (民國) 王懐斌修 (民國) 趙邦楹等纂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35481,陝西,渭南,"(民國) 澄城縣附志",民國,1911,1949,73,"卷二 65-118 ╱ 建置 65-118 ╱ 城池 65-118 ╱ 公署附公所 65-118 ╱ 街 65-118 ╱ 坊 65-118 ╱ 祠 65-118 ╱ 廟寺觀宗教附 65-118 ╱ 津渡 65-118 ╱ 倉 65-118 ╱ □ 65-118 ╱ 城鎭鄉區 65-118 ╱ 堡 65-118 ╱ 寨 65-118 ╱ 區里村鎭表 65-118 ╱ ","秦武□庙 武定里 將軍山巔  城北六十里  一在武安村       社公廟 賢得里 社公山上  城北五十里   漢武帝廟 良輔里 武帝山  城東北七十里  一在縣南搠鎗泉上    金光堂 玉泉里 什二村西  城西北七十里   王泉觀   元延祐乙卯重修 城西北五十里   雲封寺  平城村  城北三十里    商山神廟    城北三十里    風伯廟  風洞前 明宏治中知縣楊秦重修 城西北七十里   壺山廟 大慶里 壺梯山巔 淸光緒十五 年重修   城西北六十里  同治六年四月朔回逆□生住持王大桂性□不屈 死庚守被焬光緒十五年起工重修□二十五年 工始告竣             玄明觀 賢得里 貴益村  城北四十里   俗名貴益菴        靜修寺 永安里 親隣村  城北二十里     賢得里 新莊村  城東北四十里  内有大瓦甕二個周約一丈五尺 ","12卷 ╱ (民國) 王懐斌修 (民國) 趙邦楹等纂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35481,陝西,渭南,"(民國) 澄城縣附志",民國,1911,1949,77,"卷二 65-118 ╱ 建置 65-118 ╱ 城池 65-118 ╱ 公署附公所 65-118 ╱ 街 65-118 ╱ 坊 65-118 ╱ 祠 65-118 ╱ 廟寺觀宗教附 65-118 ╱ 橋梁 74-118 ╱ 津渡 65-118 ╱ 倉 65-118 ╱ □ 65-118 ╱ 城鎭鄉區 65-118 ╱ 堡 65-118 ╱ 寨 65-118 ╱ 區里村鎭表 65-118 ╱ ","陽城里 長政里 堡城佛爺洞内 窰各一孔 淸乾隆十五年 城東南二十里 通振里 通賢里 忠信里 雷莊三義廟内 窰各一孔  城東南十五里 郭下里  光緒初在馬店寺内後移東 □□窰一孔現無定址     三泉里 馬店於國寺内 窰二孔厦房一座 淸乾隆二十年 城北十五里 寺前里 仁義里 遵教里 西觀里 寺前鎭城隍 廟内西邊  窰三孔街房二問 厦房二間    淸雍正八年 城東南四十五里 先進里 伏龍里 懷仁里 醍醐鎭 窰三孔房兩座厦房十間 淸乾隆十五年 城東南四十里 白其里 新其里 白龍里 業善里 韋莊鎭 房兩座厦房十間 淸雍正八年建 光緒七年增修 城南六十里 長閏里 長閉鎭吉祥院内 窰三孔  城西二十里 馮長里 吉安里 玉泉里 嚴莊村 窰三孔  城西北六十里 善化里 西社村 窰二孔厦一間 淸雍正八年 城西北四十里 段莊里 西段莊村 窰一孔 淸雍正八年 城西十五里 義井里 義井村 窰二孔  城西北二十里 ","12卷 ╱ (民國) 王懐斌修 (民國) 趙邦楹等纂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35481,陝西,渭南,"(民國) 澄城縣附志",民國,1911,1949,79,"卷二 65-118 ╱ 建置 65-118 ╱ 城池 65-118 ╱ 公署附公所 65-118 ╱ 街 65-118 ╱ 坊 65-118 ╱ 祠 65-118 ╱ 廟寺觀宗教附 65-118 ╱ 橋梁 74-118 ╱ 津渡 65-118 ╱ 倉 65-118 ╱ □ 65-118 ╱ 城鎭鄉區 65-118 ╱ 堡 65-118 ╱ 寨 65-118 ╱ 區里村鎭表 65-118 ╱ ","郡縣有沿革鄉里亦然漢晉邈矣宋太平寰宇記稱舊十七鄉今九鄉金元六鄉至明初則三鄉編户六 十四里天順六年併八里宏治五年併十六里爲四十里前淸因之分爲四鄉 東鄉十里曰郭下王代時莊奉政 陽城長政通振通賢三泉忠信南 鄉十里曰白龍白其新其伏龍遵教寺前仁義西觀懷仁先進西郷十里曰通道業善吉安玉泉善 佳義井閏東段莊長閨馮長北鄉十里曰隂泉牙富賢得武定太賢奉祿良輔太平太慶永安 然里多犬牙相錯參差不齊 如業善里在大峪淸南而屬西鄉又如先進車爲南鄉地其粮有在縣西光祿村者民國以來粮賦則仍 四十里之舊自治區域先劃爲五區現改爲六區但東南區地面過小西區形如葫蘆其中心地點勢必 紛爭將來必另爲劃分無疑 按照地勢之便宜分四區東南與西南併爲南區中東 與西區併爲中區北鄉地面遼闊分東北西北兩區    城鎭 寺前鎮縣東南四十五里當同郃孔道又邑東南往朝必經之地爲古勾倉驛明嘉靖丙午知縣徐效賢 創築曰遵義堡至淸同治七年修建城池周圍四里有奇為東南重鎮 韋莊鎮縣南六十里城周三里有奇當往同孔道爲南路要地民國六年鎮紳党毅修建鐘樓高城牆數 尺 業善鎮縣南微東五十里 韋莊之東 寺前西南 城周二里有奇 醍醐鎮縣西四十里無城 交道鎮縣南二十里無城 長閏鎮縣四二十里徐效賢所築曰長閏堡地濱洛河當東西通衢溝谷交錯出產頗巨爲縣西重鎭 ","12卷 ╱ (民國) 王懐斌修 (民國) 趙邦楹等纂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35481,陝西,渭南,"(民國) 澄城縣附志",民國,1911,1949,113,"卷二 65-118 ╱ 建置 65-118 ╱ 城池 65-118 ╱ 公署附公所 65-118 ╱ 街 65-118 ╱ 坊 65-118 ╱ 祠 65-118 ╱ 廟寺觀宗教附 65-118 ╱ 橋梁 74-118 ╱ 津渡 65-118 ╱ 倉 65-118 ╱ □ 65-118 ╱ 城鎭鄉區 65-118 ╱ 堡 65-118 ╱ 寨 65-118 ╱ 區里村鎭表 65-118 ╱ ","      善化里   玉泉里                                                                                                                                                                                                                                                                                          ","12卷 ╱ (民國) 王懐斌修 (民國) 趙邦楹等纂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35481,陝西,渭南,"(民國) 澄城縣附志",民國,1911,1949,124,"卷三 118-144 ╱ 經政 118-144 ╱ 户口 118-144 ╱ 賦税 118-144 ╱ 利 118-144 ╱ ","新其里 八六六、二二五四    八五四、九九六三一七  一二、三三五三二    伏龍天 八四三、九八一五八一  八四五、九六一     一三、六八三九一    遵教里 八○六、三七八八三   八○六、三九一六五一    二、一八七八四     寺前里 八五一、五六一九一   八五一、一二四九二八    六、二六二四     仁義里 八六六、三六六三五五   八六六、四六三六五五   三、五二九七七八   西觀里 七九六、五五一二五  七九五、六三一八五    三、○四四      懷仁里 八九九、九四二七六五  八九九、四八五四四五  四○、三六四八八    先進里 八七九、一六六四八   八七八、九五八五四五   一、三八七六     通道里 八四四、九一二三三   八四二、八四六三三三  二二、五六五五九五   業善里 八一四、九一九九九六  八一五、五三九九九六    三、○二二     吉安里 九四八、二二九六七三  九四七、四二二九三   四六、四八二       玉泉里 八七六、四四五三一  八七八、四四二六九    五、四八二七      善化里 七九八、三六四四八二  七九七、六六四八二   二、二七五五四二    義井里 九○三、三七七三八四  八八六、九六二九四   二二、八九八九     ","12卷 ╱ (民國) 王懐斌修 (民國) 趙邦楹等纂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35481,陝西,渭南,"(民國) 澄城縣附志",民國,1911,1949,135,"卷三 118-144 ╱ 經政 118-144 ╱ 户口 118-144 ╱ 賦税 118-144 ╱ 救荒 131-144 ╱ 警察事務 132-144 ╱ 自治事務 133-144 ╱ 利 118-144 ╱ ","   水利 吾國水利濫觴於井田之淸洫實行於鄭白之鑿渠澄地無大河流水量甚微計田賦中一等水地 每畝科 粮九升 數約二十一頃五十二畝許攷較各河水地大峪河居首長寧河縣西河次之孔走河旣安城南水又次 之茲分述如下 大峪河 峪寬 上下約 十里 流長 約一百 六十里 近水地民間自行開渠灌漑惟水量甚微北自王家河起南至管家河 止沿岸多水泉故水田較多其下則無每至夏日灌田時訂期放水 約十日放 水一次 下河恆於傍岸處挑掘坎 坑蓄水以圖接濟段姬兩河常因爭水鬭訟 縣西河 北自白家河起西南至蔡家河止水田約二頃餘白家河每年種植田禾縣西河水田俱在河 西計地約達百畝均稱蔬菜董家河約四五十畝水地係由旱地改築全憑人力灌漑亦種蔬菜以上各 水渠每年春秋兩季由水頭督飭輪流疏溶補修堤坊尙無淤塞之患 長寧河 流長約八十里其東源良輔河上下自淸光緒二十一年沿河客民修築水堰開成稻地故每 年廣樹稻類此外蔬菜類沿河各處多有之 孔走河 流長約四十五里沿岸各處種植少數蔬菜惟玉泉流注處水田較多 吉安城南水 流長約四十八里沿岸若善化村盧家社李連岨馬村史家河蔡家河等處約有少數水 ","12卷 ╱ (民國) 王懐斌修 (民國) 趙邦楹等纂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35481,陝西,渭南,"(民國) 澄城縣附志",民國,1911,1949,148,"卷四 144-166 ╱ 實業 144-166 ╱ 物産 144-166 ╱ 職業 144-166 ╱ 商務 144-166 ╱ ","此外北鄕東西兩谷沿河居民自修水地以種稻者然爲數甚微又有稻桼薑豆小豆之類皆帶種無多 故不列入表内 麻 麻有油麻 俗名 少麻 脂麻 多脂 味甘 大麻 子靑斑色古謂之漢 麻可取油不能食 䔛麻 可爲繩 不堅□ 惟條麻 一名 線麻 可以漚麻作繩李家河北沿大 峪河一帶多種之其他間有種者 草棉 棉有舊棉 唐時傳自 印度者 德國棉 芒細而長來 自德國者 兩種近來棉花爲陝出產大宗臨渭同朝種棉日多獲利頗 鉅邑南鄉種者亦日加春種秋熟每畝拾棉花有十斤至四十斤不等子可取油較種麥利厚縣中北兩 部漸有種者雖有逐次增加之勢惜種者尚少 蘆葦 用作蘆席縣北鄕縣西河孔走河長寧河吉安城水玉泉觀各水附近多有之爲一大岀產  按韓志據馬谿田省志以稷爲榖黍糜爲子梁善長白水志以粟爲秋田總名亦以稷爲榖黍爲糜子惟近日農業調查通用以榖    爲粟糜子爲稷者故今從之   蔬類 蔬有葱韭蒜芥菘 俗名 白菜 莞荽菠薐荺苔  俗名□菜  鄰縣所無 萵苣蘿葡壺盧茄子南瓜黄瓜東瓜  俗名笋瓜色白  膚厚獨甲他邑 辣子等 劉鐵河辣 子昧最辣 惟細葉割葱春夏皆有爲他邑所無縣西河居民多治菜園以供城内之用其他大峪河 上流孔走河長寧河吉安城水附近均有菜園供北鄕食用 南鄕食菜則取給於同州 洛河南之砂底一帶 苜蓿各處皆有嫩葉作 菜食長大以喂牲畜惟種者甚少鄕民夏秋取蔓靑葉以爲菜食並蓄資以禦冬食已成習慣馬鈴藷 ","12卷 ╱ (民國) 王懐斌修 (民國) 趙邦楹等纂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35481,陝西,渭南,"(民國) 澄城縣附志",民國,1911,1949,166,"卷四 144-166 ╱ 實業 144-166 ╱ 物産 144-166 ╱ 職業 144-166 ╱ 商務 144-166 ╱ 卷五 166-174 ╱ 教育 166-174 ╱ 教育局 166-174 ╱ 義務教育 166-174 ╱ 職業教育 166-174 ╱ 初中學校 166-174 ╱ 教育經費 166-174 ╱ ","澄城附志卷之五    敎育志     民智之開端賴敎育子輿氏云逸居而無敎則近於禽獸日戰勝俄其國人歸功於小學敎員興     學育才今古同尊矧國家注重普通敎育而北徴亦古文化奥區振興敎育烏可緩圖茲於實業     志後而志敎育亦富而斯敎之意作敎育志第五     敎育局 淸末廢科舉而設學校光緒三十四年設勸學公所爲辦理全縣學務機關民國二年改爲學務局局長 由知事呈請省敎育廳加委職權得與省接四年復改爲勸學所特去公字十一年添縣視學二附所 内代知事視察學務十三年改爲敎育局爲地方敎育行政機關管理全縣學務局長一職權與學務局 長同縣視學二亦知事呈請敎廳加委敎育委員三分區辦學事務員二管理文書及本局收支事宜 地址 勸學公所設於舊日玉泉書院民國五年軍隊駐紮遂無定址    義務敎育 高級小學校 淸末設高等小學堂於城內民國元年改堂爲校十二年頒布新學制改等爲級學生肄業年限向之三 ","12卷 ╱ (民國) 王懐斌修 (民國) 趙邦楹等纂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35481,陝西,渭南,"(民國) 澄城縣附志",民國,1911,1949,200,"卷六 174-204 ╱ 職官 174-204 ╱ 職官表 175-204 ╱ 政績錄 192-204 ╱ ","澄薦紳故老參互考訂此志一成疆域建置如指掌徭役田賦如列眉人物選 志忠孝節義足以彰註而興起將來職官一册亦得緣  考其治卑澄之人知生太平之世沐浴膏澤涵濡敎化視石路二君修志時不可同年而語則百餘年來所以成此書者其來有自余何  力之有焉然澄人殊樂予聞予之去而不無綣綣也至取前後行政爲之傳余  其能與徐姚二公並哉今止書其蒞官始未次於編餘悉去之以俟後之君乎  周志誾 山東即墨進士乾隆五十一年任居心樸實持身正大馭以恩待士有禮有控追欠必責 者而免償蓋公素貧窮深知貧乏甚於笞楚也然性剛執不畏强禦有省役因事來縣勢頗橫公斥之偃 蹇自若公怒杖之役回訴大忤憲意因調署留壩同知寵之實以厲之公忻然前註不一年累及巨萬比 憾釋回任公已不支竭蹶補苴終不累民任滿告歸囊櫜空乏家居布衣蔬食不改寒素 永佑 號梅 <img n=""22""/>漢軍正藍旂舉人嘉慶七年任清廉自矢寜謐無爲嘗言州縣官以冷作之編氓囂習 惟靜平之以故在在澄數年刻覈無聞催科不擾民初謂其不管既旦安于無訟而深德之後調朝邑循 聲倍著 張籛 號兩香直磁州進士道光十八年任重修玉泉書院募捐膏火卷價慈良平易民不知擾調任 大荔後卒西安澄士有往賻者口碑載道不減去思矣 金玉麟 號石船四川閬中進士兵部主事道光二十四年任百廢其舉首重典章興學校勸農桑息訟 ","12卷 ╱ (民國) 王懐斌修 (民國) 趙邦楹等纂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35481,陝西,渭南,"(民國) 澄城縣附志",民國,1911,1949,241,"卷七 204-257 ╱ 人物上 204-257 ╱ 選舉表 204-257 ╱ 民國學校畢業表 204-257 ╱ 民國宦逢表 204-257 ╱ 事業錄 235-257 ╱ ","平民國七年呂軍過境誣以通敵被拘索洋萬元貧無以應遂民感其德政助金得釋旋以憂憤卒又籌卹金給其家族始得歸葬更爲  購地擬立祠祀之    以上循吏 張廷用 字以忠雷莊村明洪治舉人文學博洽歷在屯留羅山知 縣所著有宋元小學史斷行世及雲谷詩集詩話若干卷 石立道 字子修號玉泉歳貢生居縣北咸和村近將事山麓曾祖愷勅旌孝子父廷璋諸生道立博洽能文有史才嘉靖間應知縣 徐效賢之聘創修邑志倣康對山志武功呂野志高陵義例著地理建置祠祀田賦官師人物附以雜志凡七篇中分細目 六十釐爲二卷間附後論計三十條皆言之有物卓然可誦志成韓  苑洛邦奇撰序馬谿田理題辭崇禎乙亥志與城俱爁原刻存者鮮  韓九有 字式圍改字適晦西觀里人崇禎乙卯舉人授江西大庾縣知縣淵 博淹雅得族叔淑與易學之傳歸田後教家嚴整著有周易闢說 權泉 號歸庵無書不讀星宋理學精律歷□志名場督學許孚 遠孚遠將越次貢之泉遂石隱終身所著有養浩心談 路一麟 字麟趾一字振公號天石東光知縣世美仲子康熙庚戌恩貢侯銓同知好讀書善書畫六舉優行壬戌詔起山林隱逸以 母老不就學無所不窺凡山川草木辨析精詳復繪其形狀人爭寳之居城南山水間甘貧自怠有亡友甞負金數百其弟 以兄㕔事償之一麟焚其劵所著有禹貢山水考月令奇觚䚢□五雅評林五車韻瑞袖書畫外史華山少志天石子等集子四畿字  子向康熙丁卯歳貢平涼縣教諭以書畫著名仲子甸糜生工詩甸三子小天字叔駿號萬程康熙丁酉歳貢博學善文性極耿介縣知  文尚秀髙其德就見弗獲後文調他縣道經寺前鎮寓館見圍係小千撰書愛玩不忍釋題詩云星隱少徵已數年屏間今日遇佳篇  踰垣走避風塵吏記得高人路小千時論兩賢之  ","12卷 ╱ (民國) 王懐斌修 (民國) 趙邦楹等纂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35481,陝西,渭南,"(民國) 澄城縣附志",民國,1911,1949,330,"卷九 297-334 ╱ 金石 317-334 ╱ 金類 317-334 ╱ 石類 317-334 ╱ ","三復久而方諾衆備香花長鋪紺髪迎至堂頭師謂衆曰觀乎寺址必難久矣于厚利午西相次兩中地勢雄四壯望坦夷北接梁山南  朝華嶽西與仙公並勝東與大雲相輔則兹地爲招提也久矣勝矣于是父老欣然之時大定丙午鳩工運材乃移社東古跡棲雲寺殿  一座併爲焉寺師練頭陀一毫不留瓶鉢之外了無長物凡所得利皆給當住不歲之間吿成殿堂廚庫改觀一新三門樓聳千里平揖  告成之日唱道續燈未甞有闋至明昌甲寅小春乃自省日屋宇日已新香火日已興疲役日已重限軀日已盡斯院之繼者何也沈思  之動容有間河中普救十方大悲禪院靜行僧正高徒照公法師即其人也由是修疏三請同住斯院師亦威嚴德鍾定惠均平修一行  之三昧求安養之彌陀前有未備之緣無不備矣前有未揚之事無不揚矣誠焉信焉龍鬼相之緇素有力者助之無者贊之然是則非  者舊之請不能致規公之來非規公之來不能致寺之更新非照公之相與勤蹟不能具嚴其善也時節因緣有所待也今旣事縁周畢  欲不杇于後者碑記可焉照公敘其所實余  爲作記亦使二師興復科標信不虛矣  金玉麟曰按碑前書加泉鄕午西社考太平寰宇記澄城縣十七鄕今九鄕至明始併加泉入太平鄕也即  以社名作寺名矣寺門午西寺横榜三大字乃前明董文敏公其昌書三百餘年而精氣不減例得附書  元 聚仙觀碑 至元三年三月立夷澄城文撰王毅正書傅良弼正書額碑陰刻宗派圖在藺莊河觀内 玉泉觀碑 至元十七年立正書篆額撰書人姓名失在歸安村觀内 保安觀碑 至元二十四年六月建東蜀張志隆撰文竇邦傑正書篆額在安里村觀内 宣聖廟碑 至元三十年三月立劉忠撰文齊天祥正書並題額存廟内文見左 ","12卷 ╱ (民國) 王懐斌修 (民國) 趙邦楹等纂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35481,陝西,渭南,"(民國) 澄城縣附志",民國,1911,1949,332,"卷九 297-334 ╱ 金石 317-334 ╱ 金類 317-334 ╱ 石類 317-334 ╱ ","記歳月而已若曰臨文飾辭則愚豈敢  金玉麟曰按舊志稱此碑已失今於瓦壟中得之完好如故幸何如也大抵洪□存太史未曾到澄而一時采輯者因陋成書掛一漏萬  難免韓昌  黎之誚矣  縣學講堂碑 皇慶元年季秋立岳松撰文劉堯澤正書篆額在文廟内 玉泉觀碑 延祐乙卯四月立潘汝 <img n=""25""/>撰文並題額正書在玉泉觀内 廣濟院碑 至治元年五月建祖湛撰文并正書無額碑首刋勅賜牒在集賢村寺内村名今改南社 城隍廟碑 後至元四年閏八月立劉宏遠撰文王中正書並篆額在縣城西郭廟内 金玉麟曰按順帝以乙亥改至元元年四年爲戊寅緣世祖先以至元建號故稱後以别之惟祖孫相繼改元而無沿襲之嫌何耶考城  隍神號世每引易城復於隍以爲起困學紀聞所載李陽冰祭文云城隍神祀典無之吳越有爾能北齊書慕容儼鎭郢城先有神祠俗  號城隍是在唐以前也至唐人則張說有祭荆州城陷文李德俗建成都城隍廟李商隱集中祭城隍神文則尤多故陸游云唐以來郡  縣皆祭城隍證以此碑所紀則唐代即  有安祠而亦並不止於吳越也明矣  浮澤廟碑 至正二十六年十月立楊建中撰文宋拈木正書在義合村廟内 明 學城碑 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立韓邦奇撰文馬理篆額正書 ","12卷 ╱ (民國) 王懐斌修 (民國) 趙邦楹等纂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35489,甘肅,蘭州,"(民國) 永登縣志",民國,1911,1949,95,"人物志 61-98 ╱ 藝文志 61-98 ╱ ","  阡陌若夫彌焉文之葐蒀抗祁連之嶣嶢蓄牧孳息顔色未彫仰蘇山西   懷忠節瞻來伏而念鈴韜烏稍分水横其隘黒松黄羊峙其坳馬牙乃古   氷之窟棋棹為番孽之巢莫不嶚剌嶻嶪岧嶤奚直作保障於西極   實乃葆沃衍於邊郊其水則荘河大通一水内向趨滙黄流澤潤中壤古   浪南來沙河北注西有蹇占考來之流東有白木紅泉之吐滮涆㶅潲 <img n=""8""/>  浰布濩潜㕎噴沫昉於濫觴觱沸滵汨滺滺淙淙支分派合漻淚溢洋總   括羣趨赴乎大荒於是濈潎洌流湍奫潫長輸㶖㴸輣軋瀺湲經瀦野   會三岔穿栁湖掠不剌至白亭而瀉焉溯疏導之神功實元圭之所洽其   水利則裕源積雪佐以泉流分列渠埧開竇灑溝堤塍鱗列原隰輿周啟   閉以時高下相侔遵紅牌之期刻誰敢踰乎持籌則有分流激湍狹堤垂   䕃駕數椽於兩涘懸輪輻於水阱颷疾箭駛雷响電迅驚轉磨於波濤紛   玉屑於氷鏡助人工之操作乃水澤之旁潤其古蹟則臺名竇狄或號靈 ","3卷 ╱ (民國) 周樹清撰  ╱ 民國抄本"
35496,陝西,咸陽,"(乾隆) 淳化縣志",乾隆,1735,1796,495,"詞賦略第十七 457-524 ╱ ","  變化卷石亦有靈我欲向絶璧高處立一亭坐看那峯頂灝   氣通冥冥    雲陵故城             朱廷鉉   井邑曾營高墓旁廢興回首兩茫茫祇餘衰草埋香土無復   啼鳥認女牆野火入林愁鼠雀斷雲辭谷送牛羊茂陵更有   參天闕一樣遺墟冷夕陽    武帝祠              朱廷鉉   玉屑瓊漿不駐顏獨留廟貌在人間行宫舊是迎仙地石鼓   翻爲拜闕山古栢插簷猶結蓋殘鴉繞案不成班牧童那識   興亡恨戲酌甘泉作禮還 ","30卷 ╱ (清) 萬廷樹修 (清) 洪亮吉纂 ╱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1065,"卷六 986-1266 ╱ 山川 986-1266 ╱ "," 山頂有石臼凡九相傳麻姑搗藥於  此山上有麻姑池山下常聞杵聲 岞山 在縣南 八十里 峽   山 在縣南九十里 界聯安邱縣 西巖山 在縣西二里 俗呼新峪埠 膠州 蜈蚣山 在 州  南三十里  石可為礪 艾山 在州南三十五里俗呼為石耳山山 之東南為白山黄山旗山鼓山山西  南為陳山樹山花山  七寶山小竹山方山 小珠山 在州南九十里山之東 硝石特立下出清泉味  極甘美齊乘云小  珠山錯水所出 大珠山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又名 玉泉山壁立千仞勢壓群  峰齊築長城東  至大珠山而止 靈山 在州南一百二 十里舊建衛 鐵橛山 在州西 南一百  一十里即諸城縣之五弩山山頂一泉自石罅流出  清寒滴瀝一名滴水涯巖上飛瀑注瀉即膠水之源  也   松山 在州西南一 百二十里 黄島 在州東南海 中六十里 薛家島 在州 東南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1097,"卷六 986-1266 ╱ 山川 986-1266 ╱ ","  逕縣城南至玉泉庄有哨馬營滚水壩支河水入之  滚水壩在徳州城北運河東岸由哨馬營逕  魯家庄出曹家堤口循古鈎盤河東北流入 又東北   至黄家鎮入直隸寧津縣又逕南皮縣境東北至王   家橋復入山東樂陵縣界又東北逕狗獐寨商家橋   舊縣鎮鄧家橋 北岸係直隸 鹽山縣境 又東北逕鄭家橋三間   堂至王雙全庄 樂陵縣境内 行四十五里 入直隸鹽山縣界又東   至王信家庄入直隸慶雲縣界又東至南臺橋復入   鹽山縣界又東北至白鵝棗行復入山東海豐縣界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1185,"卷六 986-1266 ╱ 山川 986-1266 ╱ "," 南五十里地名中宫鎮今曰北川又俗名謂之大  澗溝行六十里西流逕崛山橋入長清縣豐齊河 五   龍潭 在縣西一里潭深 不測禱多應 華泉 在城北十里華不注山 下井深莫測其底泉甘  而洌即左傳鞍之戰逢丑父  使公下車取飲以免即此也 㟙山湖 舊在縣北十五 里㟙山之前今  久  淤 趵突泉 在縣西一里七十二名泉之一也其水平 地三窟水涌若輪又謂之温泉泉旁甲  經冬常榮蓋泉之在齊魯者  皆濟水之伏流而見者也 金線泉 在趵突泉東北 泉源亂發時有  金線一道  浮出水面 皇華泉 金線泉 東北 柳絮泉 金線泉 東南 臥牛泉 金 線  泉  東 東高泉 金線 泉南 漱玉泉 金線 泉南 無憂泉 漱玉 泉北 酒泉 無憂 泉南   湛露泉 無憂 泉西 滿井泉 趵突 泉北 北煮糠泉 趵突泉 西北 望水泉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1229,"卷六 986-1266 ╱ 山川 986-1266 ╱ "," 長清山至店埠集入即  墨縣界入於大沽河 昌水河 昔縣名昌陽以此水 名也今入海陽縣但  於境内五龍  山前入海爾 龍灣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水深 無底有龍女廟旱禱輒應 玉泉 在 縣  西北十  五里   寧海州 沁水河 在州東五 里詳水總 五丈河 在州西八里源 出境内巋山行  四十里北  入於海 辛安河 在州西十里源出雀山 行六十里北流入海 龍泉河 在 州  東四十里源出崑嵛山  行六十里北流入海 黃龍河 在州東南四十里源 出崑嵛山之南行七  十五里南  入於海 九龍池 在州南三 十五里 海 州南一百五十 里州北十五里   文登縣 古橋河 在縣西四十 里詳水總 送駕河 源出境内著 棋山西南流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1235,"卷六 986-1266 ╱ 山川 986-1266 ╱ "," 三户山南流至楊  家閘入膠萊河 新河 在州西北八十里 詳水總即張魯河 石河 在州 西三  十  里 樓溪 在州西北三 里紫荆山下 漱玉泉 在州西十八 里門村店 黑虎泉 在 州  東北平地湧  泉繞城四面 定都渠 在州南七十里衆 水所瀦流入膠水   濰 縣 濰河 在縣東南六 十里詳水總 白狼河 在縣東南 詳水總 虞河  在縣東北五里詳  水總又名東丹河 大于河 在縣西二十 里詳水總 寒浞河 在縣 東二  十里源出境内車留庄逕馬宿寒亭格孫  等社東北行二十五里由昌邑縣入海 甯家溝河  在縣南三十里源出境内柳溝庄逕  辛馬社盛盆社行三十里入於虞河 小于河 在縣西 十里源  出境内姜家庄逕董官庄靈家常寨等  庄行五十二里至楊孟社入白狼河 渭水溪 在縣 東五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1238,"卷六 986-1266 ╱ 山川 986-1266 ╱ "," 家庄發源逕新店庄  九里溝東北入海 柘溝河 在州南二十里自大嶺 發源逕廟庄東南入海   朱陽河 在州南四十里自萊疃發源逕 沙溝薛家店朱陽橋東北入海 洋河 在州南 三十里  自鐵橛山發源逕房家庄周村昭  文柳家園行四十七里正東入海 韓信溝 在州東二 十五里韓  信  庄 硯臺河 在州南 一百里 玉泉 在州南一百里源出大珠 山石門下上有玉泉寺 天   澤泉 在州南二十 五里艾山 龍泉 在州東南六十 里小竹島東 濯硯泉 在州 西北  七里州志漢儒庸生談經於此取水條硯  故名泉後有路曰庸生道有村曰庸生村 馬蹄泉 在 州  東北五里泉出  石孔狀若馬蹄 馬家濠 在州東南九十 里詳海疆志 海 在州南 五里   高密縣 濰河 在縣西五十 里詳水總 膠萊南河 在縣東二十 里詳水總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1251,"卷六 986-1266 ╱ 山川 986-1266 ╱ "," 出魯山  是也 南河 齋乘所謂南河川也源出賈庄社北流 會玉泉水狗跑泉水至河庄注於沂水  沂即汶之源也未入  㟬崮以前謂之沂水 合泉 在泉河社平地湧出 十數泓注桑泉水 伏牛   泉 在方山社南 注巨圍水 名義泉 在名義社注桑泉 水又名官橋泉 洗硯泉 在 云  云山  之麓 順徳泉 在順 徳社 龍泉 有二一在龍泉社水經謂 之諸葛泉一村龍泉觀前 小   沂水 出縣東北黄鵠山 東南入於沂水   沂水縣 沂河 在縣西一里詳水總周禮青州其浸 沂沐鄭康成註沂山沂水所出賈公  彦亦曰沂水出沂山水取名於山也水經謂出蓋縣  艾山而元于欽以拘泉山當之按名驗水斯為疏矣   沐河 在縣北五十 里詳水總 汶河 在縣西南 詳水總 閭山水 出縣西南 四門洞山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1714,"卷十 1614-1834 ╱ 廵狩 1614-1834 ╱ ","刻不倦日以為常蓋詩書意味深長不似耳目之好易 於煩厭也舟過無錫縣遊錫山觀惠泉石甃八角池水 色渟泓味較玉泉遠不相及不知前人何以稱之為第 二泉二十九日由丹陽縣陸行初一日過句容縣蜿蜒 石堤數十里抵江寧府雨花臺在城南登之則江山城 郭歷歷可見報恩寺規制壯寶塔九級金碧琉璃盡 鏤梵相結構之巧殆竭人工非前代内帑所修不能至 此城中闤闠充實烟火萬家景物太平昔稱六朝佳麗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5265,"卷二十一 5170-5300 ╱ 秩祀 5170-5300 ╱ "," 圖十八座  今存其二 羅漢寺 在縣東衛固 唐開元間建 三陽觀 在縣南長 白山下 明   徳觀 一在縣治西一在長白山 天井泉旁元大徳元年建 新城縣興教寺 在縣 治西   華嚴寺 在縣東北十里高樓店 唐開元中建有石幢 慶雲觀 在縣東南十 五里宋時慶  雲現  於此 長春觀 在縣東八里元 大徳中賜額 齊河縣定慧寺 在縣治 西明永  樂中邑僧吕講經為姚廣孝徒靖難之師募  兵有功詔遣内府工匠為吕建寺殿宇偉麗 興隆寺  在縣東北孫耿  店唐咸亨間建 濟東縣行香寺 在縣 治東 玉泉寺 在縣 治南 大   聖寺 在縣東 二十里 麻姑堂 在縣南二十里邑景 所謂昌陽仙跡者也 濟陽縣釋   迦寺 在縣治西北 明洪武中建 慈光寺 在縣西回河 鎮宋時建 彌勒寺 在縣 北曲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5292,"卷二十一 5170-5300 ╱ 秩祀 5170-5300 ╱ ","  泰安縣 附 郭 㝠福寺 在府治 西北 普照寺 在府城西五里凌 漢峰下其西有三  陽  庵 竹林寺 在府城 西十里 藏峰寺 在府城西北 四十五里 玉泉寺 在府 城東  北五十里佛峪内一名  谷山寺有周明堂故址 四禪寺 在府城東南 徂徠山陽 太清宫  在泰山頂古登封臺改祠玉帝  乂有玉皇觀在泰山馬嶺 泰嶽觀 在泰山東南 唐時建有  鴛鴦  碑 青帝觀 一在泰山頂一在泰山南祀青帝漢 書青帝天神也而東嶽屬焉因立為祠  宋眞宗加號廣生  帝君有御書御讚 升元觀 在泰山南本名建封院 宋政和中勅牒云泰山之  下名曰三宫空洞之天宜賜額升  元觀元張志純重修改曰朝元觀 會眞宮 在府治東 南隅即古  奉髙宫宋眞宗駐蹕改今名又  府城西北有長春觀白雲觀 乾元觀 在府城西一 里許宋眞宗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6767,"卷二十八 6244-6988 ╱ 人物 6244-6988 ╱ ","  馬從龍 字君昇安邱人萬歷壬辰進士歷知洪洞髙 平二縣行取給事中以母老終養歸家凡十  五年晨昏侍奉甚于孺慕母殁應  起官不赴惟杜門躭經史而已   蒲生汶 淄川人少孤恪遵母訓弱冠成萬歷壬辰進 士授玉田縣知縣聞母病即棄官歸抵家母  已殁痛哭失聲嘔  血數升而竟不起   馬應龍 字伯光安邱人萬歷壬辰進士除杞縣令多 異政仕至精膳司郎中所著杞乘四十八卷  註道徳經二卷藝林鈎微錄二十四卷詞  林玉屑二卷古文參同契二卷文集若干   張奇策 觀城人萬歷癸巳拔貢初任元氏丞陞遼海 衛經歷開原被没奇策死之同事四十六人  詳明  紀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7621,"卷三十四 7570-7626 ╱ 經籍 7570-7626 ╱ ","  藏稿 二十 卷 襲勗後溪集 五 卷 邢侗來禽館集 二十 四卷 趙秉   忠琪山集 六 卷 曹珖大樹堂集 三 卷 王孟煦雲耕山房稿  二十  四卷 馬應龍藝林鉤微錄 二十 四卷 又詞林玉屑 二 卷 耿如   杞墨楯延枝 一 卷 房之騏蒲上閒吟 一 卷 山居雜志 一 卷 髙   弘圖砫齋集 八 卷 陶性詩集 三 卷 陶致煒自娱集 十 卷 又歷   代詩選 十六 卷 又遊覽詩略 二 卷 陸野海陵集 四 卷 陸僑寓   菴集 三 卷 張徳潤琴譜九還操 一 卷 依山樵唱 一 卷 徐振芳   雪鴻集 四 卷 又三素集 一 卷 丁耀先椒邱聽山亭集 十二 卷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7930,"卷三十五 7626-10157 ╱ 藝文 7626-10157 ╱ ","雨過雲猶濕煙深徑轉迷乍聞人語響遥隔水聲西岸 抱孤村轉山連遠樹齊持竿聊寄興休擬釣璜谿    石淜            明  馮 琦 空谷秋聲急飛流下石巖憑虚飄玉屑滿壑挂冰雲 竇長風吼苔花細雨霑盤渦深不測疑有卧龍潛    單父道中有感        明  于慎行 落日名城道荒凉可奈何蒿田人蹟少茅屋水痕多霞 散梁王岫琴殘虙子歌停車問田父含涕說修河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7977,"卷三十五 7626-10157 ╱ 藝文 7626-10157 ╱ ","千年石虎護山門漫空法雨曇花落闔殿香風貝葉翻 疑有眞人曾掛錫毘盧福地總堪論    沂山 時詔頒香幣      明 禱兩兹山 喬 宇 岱嶽西來海向東屹然方鎭一何雄山川自與封疆限 雲雨能收造化功翠巘天空高落雁玉泉垂闊下成虹 明廷憂旱來香幣六事都歸一念中    咏趵突泉          明  王守仁 濼源特起根虛無下有鰲窟連蓬壺絕喜坤靈能爾幻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8401,"卷三十五 7626-10157 ╱ 藝文 7626-10157 ╱ "," 皇上訓示摺上經内閣大學士等會議請行令直隸河東   兩省總河並該督撫會勘妥議具題等因覆奏奉  旨依議巡撫岳濬並河東總河朱藻俱於雍正十二年正   月内前赴徳州會同直隸督臣李衛直隸總河顧琮   副總河定柱公勘得應於徳州城北八里之哨馬營   開挖新河東至陳公堤由曹家缺口放水通於古欽   盤河東北流至吳橋縣之玉泉莊入老黃河故道歸   海先於哨馬營口建設滚水石一座以資節宣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8411,"卷三十五 7626-10157 ╱ 藝文 7626-10157 ╱ ","  側聞觸籠戢翮負垂天而跼影伏櫪羈蹄望絕塵而   跪足故以遊蓮遘絏悟宋主於嬰羅在藻迷波顧蒙   莊於呴轍是以臨淄遣婦奇束緼於齊隣邯鄲下客   效處囊於趙相伏惟明公締址瓊峰靈嶽蔽丹霄之   景圖基珠溜神流沃清漢之波玉札飛文綜宏詞於   楚傅金籯緝藝味雅道於扶陽孕蘭畹而生姿澧霸   鍾髙門之慶産銅溪而寫鍔荆藍資象徳之禎幼辨   羝羊演飛龍之秘䇿夙談孔雀對家禽之麗詞赤野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9104,"卷三十五 7626-10157 ╱ 藝文 7626-10157 ╱ ","  清而東下流則為壽光縣之洱河龍泉水王欽水為   日照縣之付㠉河竹子河大兒莊河在萊州府則為   濰縣之濰河淮北浪河寒浞河為昌邑縣之浮康河   七溝河為膠州之膠萊河洋河為髙密縣之張魯河   五龍河白水河為平度州之雲河現河蘓村河黑水   漱玉泉乳泉為即墨縣之上液泉龍泉為掖縣之南   陽河掖河白沙河萬歲河杲村河上官河在登州府   則為招遠縣之萬盛河五澗河為萊陽縣之五龍河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9516,"卷三十五 7626-10157 ╱ 藝文 7626-10157 ╱ ","  外臺督責寺僧紛擾應接不暇大違清凈寂滅之本   教慶歷皇祐間薦饑舊供者千百無一二至僧徒解   散僅有存焉繇是官禁亦弛雖財貨所殖非若曩時   之盛而方袍圓頂得以晏坐噫天其或者俾釋氏徒   復其本與東北崖上平處古殿基宛然石柱礎鐵像   下體尚存蓋法定始置於此處後來者遷之也川中   有一易之田十夫屋千楹歲租月僦以足經費唐相   李吉甫纂十道圖以潤之棲霞台之國清荆之玉泉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3,山東,NULL,"(雍正) 山東通志",雍正,1722,1735,10173,"卷三十六 10157-10229 ╱ 雜記 10157-10229 ╱ 臣 10157-10229 ╱ 等謹案山東通志三十六卷 10157-10229 ╱ 國朝廵撫山東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岳濬等撰 10157-10229 ╱ 初明嘉靖中山東廵按御史方遠宣始屬副 10157-10229 ╱ 使陸鉞等創修通志四十卷為目五十有二 10157-10229 ╱ 附目十 10157-10229 ╱ 本朝康熙十二年廵撫張鳳儀布政使施天裔 10157-10229 ╱ 因舊本修輯增卷二十為目三十附目八大 10157-10229 ╱ 抵仍舊者什之八九新添什之一二而已此 10157-10229 ╱ 本乃雍正間岳濬奉 10157-10229 ╱ 詔重修延檢討杜詔等開局排纂以乾隆元年始告 10157-10229 ╱ 成而後任廵撫法敏為之表進者也中間體 10157-10229 ╱ 例於舊志多有改革如宦績人物舊志於列 10157-10229 ╱ 國卿大夫縷載無遺此則以經傳所有者概 10157-10229 ╱ 從刋削而斷自漢始又田賦兵防舊志疎畧 10157-10229 ╱ 不具運道海疆則併闕如此本悉為補輯又 10157-10229 ╱ 人物之外舊志别分隱逸孝義儒術文苑諸 10157-10229 ╱ 名目此則悉從删削而以人物一門概之又 10157-10229 ╱ 如以北蘭陵為南蘭陵以今之濟陽為唐宋 10157-10229 ╱ 之濟陽以復舊之新泰為兩設之新泰皆沿 10157-10229 ╱ 訛之尤甚者志中均為辨明於考證頗為有 10157-10229 ╱ 禆焉乾隆四十六年五月恭校上 10157-10229 ╱ 總纂官 10157-10229 ╱ 臣 10157-10229 ╱ 紀昀 10157-10229 ╱ 臣 10157-10229 ╱ 陸錫熊 10157-10229 ╱ 臣 10157-10229 ╱ 孫士毅 10157-10229 ╱ 總 10157-10229 ╱ 校 10157-10229 ╱ 官 10157-10229 ╱ 臣 10157-10229 ╱ 陸 10157-10229 ╱ 費 10157-10229 ╱ 墀 10157-10229 ╱ "," 碑之側謂少霞曰召君書此賀遇良因少霞素不工  書即極辭讓鹿幘人曰但按文而錄胡乃拒違俄有  二青童一賫筆硯即付少霞曰法此而寫少霞凝神  搦管頃刻而畢因覽讀之已記於心矣題云蒼龍溪  新宫銘紫陽眞人山元卿撰良常西麓源澤東澨新  宫宏宏崇軒䡾䡾雕珉盤礎鏤檀竦棨壁瓦麟差瑶  堦肪截閻凝瑞霚樓横祥霓騶虞廵徼昌明捧闑珠  樹規連玉泉矩洩靈飈遐集聖目俯晰太上游儲無  極便闕百神守護諸眞班列仙翁鵲駕道師冰潔飲  玉成漿饌瓊為屑桂旗不動蘭屋互設妙樂竟臻流  鈴間發天籟虚徐風簫冷徹鳯歌諧律鶴舞會節三  變元雲九成絳闕易遺虚語童初浪說如毁乾坤自  有日月清寧二百三十  一年四月十二日建 太平廣記 乾符中兗州節度 使崔尚書法令嚴  峻常有一軍將衙參不至崔大怒就衙門處斬軍將  就戮顔色不變是夜三更歸家妻子謂是鬼物軍將 ","36卷 ╱ (清) 岳濬修 (清) 杜詔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5504,河北,刑臺,"(民國) 柏鄉縣志",民國,1911,1949,575,"卷九 571-602 ╱ 著述 571-586 ╱ ","  夏集 今文溯洄集 陰符經註解 黄石公素書註解   太上感應篇註解 瓊琚佩語 佳言玉屑 酒史續編   蝶菴憶記 尺牘存餘 女孝經 文論語 樗林偶筆  魏裔魯著   蜀道吟 魏裔仍著   念修堂詩稿 魏裔京著   致遠堂詩稿 魏韶鍈著 ","10卷 ╱ (民國) 牛寳善修 (民國) 魏永弼纂 ╱ 民國二十一年刻本"
35505,浙江,麗水,"(萬曆) 栝蒼彙紀",萬曆,1572,1620,453,"地理紀 390-548 ╱ 物産附 390-548 ╱ ","樹晝亦暝懸巖背日風常㒹抽身斜從石徑入振衣 直上山之巓遂有白雲浮足下似聞玉笛弄樽前脱 巾謾危臺坐不數蓬萊第一天 又有隱眞堂唐劉處靜修眞地 旁有僊水洞泉出 罅中大旱不竭又有雙龍洞下有玉泉池水光玉㓗 有小赤壁伏虎巖有鏡巖 周景復居此[T4]陸龜蒙贈詩 見說身輕鶴不如石房無 侣共雲居清晨自削靈香柹獨夜空吟碧落書十洞 飛精應徧吸一莖秋髪未曾梳知君便入玄珠會早 晩來騎白鯉魚[T4]皮日休詩八十餘年住鏡巖鹿皮中 下雪髟髟床寒不禁雲縈枕經潤何妨乳滴函飲澗 猨迴窺絕洞緣梯人歇倚危杉如何計吏窮於鳥欲 望僊都舉一㠶[T4]樊獻科赤壁詩削壁入雲天凌空幾 歲年石橋藏野艇幽谷瀉飛泉洞隱諸峰 合林陰一鶴眠草堂歸路近明月半溪煙 西歷為好 山 [T4]朱熹詩出岫孤雲意自閑不妨王事似連 環解鞍盤礴忘歸去碧澗修筠似故山 練溪經 其南水光騰空恍若銀練中有幞頭巖 又有煉丹井 唐劉隱眞汲 ","15卷 ╱ (明) 熊子臣修 (明) 何鏜纂 ╱ 明萬曆七年刻本"
35505,浙江,麗水,"(萬曆) 栝蒼彙紀",萬曆,1572,1620,457,"地理紀 390-548 ╱ 物産附 390-548 ╱ ","田五千 餘畝 又為鵓鳩山二峰聮峙孤高勝㮣極目為天 馬山山有逍遥洞為金紫山與縣治對麓有毛翁巖 宋參知政事毛維瞻嘗為縉雲尉暇則釣此石壁刻 毛翁巖三大字猶存下有釣磯釣臺宋龍圖閣學士 詹適建亭其上名巽亭[T4]蘇軾詩君方夢謫僊我亦吊 文園江上同三黜天涯又一尊濤雷隱白晝梅雪耿 黄昏歸去多晴 應隨御史軒 越王山之水流平坑過雙溪丁溪貞 溪西轉趙岸南至于瀾口會好溪水 縣治西四十 里為茭嶺山 界于 武義 﨑嶇危絕又為大姥山為三嶺山 二山俱 界麗水 為大象山為玉泉山中有清泉奇石如玉為 檡樹山為聖塘山又為大君子山小君子山 其間有 石塘小 筠塘杜塘大深塘神堂 胡堰灌田一萬餘畝 又為周嶺為石龜嶺為試劒 ","15卷 ╱ (明) 熊子臣修 (明) 何鏜纂 ╱ 明萬曆七年刻本"
35505,浙江,麗水,"(萬曆) 栝蒼彙紀",萬曆,1572,1620,468,"地理紀 390-548 ╱ 物産附 390-548 ╱ ","于中巨腹歛口若生成然[T4]邑人葉秉恭詩薜磴綠迢 遙空山坐寂寥不聞香乳滴唯見玉泉饒鼎鼐深藏 石雲霞亂隱霄徒留 塵世眼猶自眺平臯 水出季溪為雲臺山水出上横 溪為爛泥山 頂有平湖廣數十畝 有龍湫時出雲霧 為箬寮山 舊有銀 冶今塞 又為古洞山自西南來 中有牧 龍淵 為龍虎㘭山勢殊陡 絕西南之阨塞也 路通 龍泉 穩坑之水出焉聚為鬬潭合 季溪轉折為五菩山為小蘇山 舊出銀 冶今塞 為燕田嶺又 折為蟾湖山 高四千仞正統間 鄉人築寨于此 為石印山下為局口 潭 有義和橋凡四十八座練魯作蟾湖八景詩[T4]湖堤 [T4]春曉春湖綠漲金堤平木蘭花結䕷蕪生三山夜 白日車動九霞影落龍淵明鵁鶄屬玉往來近伯勞 飛燕東西鳴明朝南浦送春别落花煙天無情[T4]郭 [T4]林晴雪琪林列樹如瑶池千尋萬仞玉作圍瓊妃朝 罷植圭壁青女夜䧏封珠璣白雲影散六龍近黃竹 ","15卷 ╱ (明) 熊子臣修 (明) 何鏜纂 ╱ 明萬曆七年刻本"
35505,浙江,麗水,"(萬曆) 栝蒼彙紀",萬曆,1572,1620,532,"地理紀 390-548 ╱ 物産附 390-548 ╱ ","其形如獅綿延五里為莘嶺玉泉山麓有泉滴巖清 瑩如玉故名 邑人胡岳建洗心亭于下題曰鶴溪洞 天[T4]潘援詩乾坤大化開靈泉石根迸出 蛟龍涎一泓澄徹凈無滓湛如皎鏡涵空天一陽正 性初未滅試傾一㰱清肌骨何當用汲求王明甘澤 盡蘇天下渴[T4]番禺鍾夏嵩詩石磴岧嶤上涓流紫翠 盤潤藏雲雨澤澄浸斗牛寒瀑霧斜穿閣飛湍曲遶 欄洗心宜泂酌不羨九華丹[T4]丁一中詩莘泉雲際出 靈竇石根盤潤散千雨光摇六月寒澄心依王甃 豁目俯琱欄欲問鍾 離老相從此鍊卅 北過拱辰門至北岸 有北 岸渡 滙衆 水 右有望京樓 左有觀瀾亭 為一邑巨浸又横渡則逕洪嶺以達 于府渡東下五里為大滙灘大石錯立形如大牙水 行峽中如雷下有獨石高四五丈屹立湍流中甚奇 偉 知縣鍾夏嵩就山水之 峽築龍滙關為防禦 又二十里 有官 渡 為金鍾灘 ","15卷 ╱ (明) 熊子臣修 (明) 何鏜纂 ╱ 明萬曆七年刻本"
35505,浙江,麗水,"(萬曆) 栝蒼彙紀",萬曆,1572,1620,538,"地理紀 390-548 ╱ 物産附 390-548 ╱ ","映芙蓉嶂寒封碧玉泉凭 軒引晀端喜兆豐年 山下出泉為麄灘又一里 為蜈蚣灘復會縣前溪出釣潭東向為鑛坑嶺達北 溪至白鶴射橋又南為大漈嶺高聳千仞其上名石 屋嶺有石如屋瀑泉飛下猿望若白雲覆冒中可藏 數十人 昔人有六月炎天猶有雪 三冬平地尚聞雷之句 上有源泉湧流成 溪 灌田數 百畆 湍流出漈門懸崖碧落五六十丈飛瀑如 霧出彪溪口會盧山水至大釣潭又東為龍舌漈溪 中右䂖宛若龍舌又上為鴈溪鄕蜂桶隘在焉 縣 治西一里為苔胡嶺又為下塲坑嶺右高峰名老鴉 尖狀如筆架又名筆架山聳峙對儒學門 [T4]潘援詩鴉 削出青 ","15卷 ╱ (明) 熊子臣修 (明) 何鏜纂 ╱ 明萬曆七年刻本"
35505,浙江,麗水,"(萬曆) 栝蒼彙紀",萬曆,1572,1620,963,"雜事紀 940-1025 ╱ 栝蒼彚紀目錄 940-1025 ╱ ","如超出風塵表百 仞峰頭眺八方 證聖寺 去縣南五里梁 大同元年建 凈因寺 去 縣 南五里梁普 通二年建 普濟院 去縣南十五里 唐會昌中建 明覺寺 去縣南 十二里 天福 七年建 永安寺 去縣南 十五里 凈寺 去縣東二里宋 淳祐年間建 玉泉 寺 去縣東十里梁 大同元年建 凈聖寺 去縣東五十里 周顯德七年建 報因寺 去 縣 東六十里 元戊戌建 延昌寺 去縣東六十里宋 嘉定十六年建 崇覺寺 去縣東 六十里 宋開慶 元年建 凈緣寺 去縣東南二十五里 周顯德五年間建 福安寺 去縣東 南三十 里宋朱文公宿此與王寛庵講學[T4]黄恭臣詩地瞰仙 都肺山横栝洞頭一橋雲借路䨇沼月分秋筠影摇 空室荷香着遠樓征鞍聊此駐疑是小瀛洲[T4]毛漸詩 松竹參差日影斜蕭疏景物屬僧家玉瀘火冷沉煙 絕亭木無風自落花[T4]又丈室空凉夜氣清殘燈欲 㓕又微明強欹木枕不成寐更聽空階夜雨聲 凈 嚴寺 去縣東北五里[T4]詹雨詩選佛山來別有塲山風 二月送清凉松陰貼地滿庭翠花氣薰人百和 ","15卷 ╱ (明) 熊子臣修 (明) 何鏜纂 ╱ 明萬曆七年刻本"
35507,浙江,溫州,"(嘉靖) 溫州府志",嘉靖,1521,1566,63,"卷之二 51-83 ╱ 山川 51-76 ╱ 埭 51-76 ╱ 斗門 51-76 ╱ 渡 51-76 ╱ 橋附 51-76 ╱ "," 俱在集  雲廂 淨水 俱在吹 㙜鄉 仙門 韓丈 俱在建 牙鄉 大壩接   狀元 俱在膺 符鄉 杜奥 永濟 俱在德 政鄉 大巖 龍潭 濟   川 俱在貞 義書院 金奥 百姓 横塘 北新 榜眼 杜   瀆 俱在華 盖鄉 方隆 在泰 清鄉   瑞安西現山 在縣治西 有甘泉井 集雲山 在城北一十里又名 北湖山縣之主山也  綿亘帆遊崇泰  清泉集善四鄉 白巖山 去城東一里餘俗稱龍山舊 有白鹿㗸花之瑞稱白鹿巖  有月井安  泉玉泉洞 篔簹山 去城東八里又名篔簹谷舊處士 季月船多種竹于此故名若華表  金奥岑崎等  山皆其支也 仙巖山 去城東四十五里即永嘉大羅 山之陽陳止齋嘗讀書于此有  三皇井 玉凾潭 龍鬚潭 雷潭 三姑潭 梅  雨潭 許右丞詩云龍穴梅潭抱嶺斜憶曾同試雨 ","8卷 ╱ (明) 張孚敬纂修  ╱ 明嘉靖刻本"
35508,浙江,台州,"(萬曆) 黃巖縣志",萬曆,1572,1620,451,"卷之六 417-563 ╱ 人物志下 417-563 ╱ 忠義 417-563 ╱ 廉節 417-563 ╱ 文苑 445-563 ╱ 隱逸 417-563 ╱ 寓贒 417-563 ╱ ","  令終奉議郎通判嘉興府博學能文嘗曰行事不法   周公無志也立言不法孔子無學也有文集蔵于家 戴敏字敏才號東臯塘下人博學強記以詩自適將屬   纊語親友曰吾病革矣而子甚幼詩遂無傳矣為之   太息嘗賦小園詩詩人玉屑評其歡適偉麗清拔閑   暇四體咸備 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敏之子父没時復古方在襁褓   比長或告以父遺言乃篤志古學從林景思徐淵子   遊又登三山陸放翁之門講明詩法後又走東吳浙   西襄漢北淮南粤凡喬嶽巨浸靈洞珎苑空逈奇特 ","7卷 ╱ (明) 袁應祺修 (明) 牟汝忠纂 ╱ 明萬曆刻本"
35512,浙江,金華,"(光緒) 浦江縣志",光緒,1875,1908,110,,"  國微烟幕渚鷺專沙欲行復坐皆雲水只屬騷人與   釣家○昭靈仙蹟一掌嵯峨是玉京連峯欲向鼎湖   傾高張黼座龍隨下靜擁珠軿虎獨行白雪松扉雙   立影清風藥并倒吹聲長歌爲問西王母却把荷花   與送迎○明邑人張應槐八詠詩○仙華巖雪聳壑   昂霄挺玉壼巖容皎潔似仙姑瓆林瞷郭疑元圃冰   柱吞江映鏡湖堆絮凝寒驅暑氣飛雲如錦點清膚   丹成小女靈長在爲問軒轅事有舞○白石湫雲石   白雲生黑更濃深秋雷動欲從龍隨車不用桑林禱   焚魃何如靈澤封電閃捲藏金蜥蜴天空摧出玉芙   蓉浦陽别有商霖在居向蓬萊第一峯○龍峯孤塔   西來龍教自何年花雨繽紛塔影圓説法堂空頻點   石傳燈土淨欲生蓮鐘敲鷲嶺眞如現錫指潮音沙   朅眠若得慈航離苦海壯心灰盡此逃禪○寶掌冷   泉天削玲瓏鎭大荒吟龍先吸冷泉嘗何來老衲傳   千歲攜得高峯到上方寶掌有珠還的皪禪心無地   不清凉却留浩动閒來往洞口雲深日月長○月泉   春誦泉自混混月自明天教泉月象甗盈和歌欲借   陽春色起舞先聞絃誦聲三峽雄源霏玉屑九霄清   露吸金莖只今冠蓋鳴珂里稽古甯忘宿昔情○潮 ","15卷 ╱ (清) 善廣修 (清) 張景青纂 ╱ 民國五年黄志璠再增補鉛印本"
35512,浙江,金華,"(光緒) 浦江縣志",光緒,1875,1908,280,,"石蘆山 一名石渠山縣西二十五里自無萊山迤邐而   來過徐隖嶺巋然特起高數百丈周圍十餘里上分頭   巖二巖高低對峙巖頂有太祖神廟二下有龍潭遇旱   嘗隱隱有雲氣鄉民禱之輒應巖下有泉清冽甘美名   玉泉山麓有日升峰俗名石印峭石壁立高數十丈依   巖臨溪蕭然絕俗 橘間山 縣北十五里 馬後山 縣北十五里 胡張山 縣北二十里 大樓山 縣北二十里 八角山 一名八角尖一名卦尖縣北二十里 小孤山 縣北三十里巉巖峭立人不能升 ","15卷 ╱ (清) 善廣修 (清) 張景青纂 ╱ 民國五年黄志璠再增補鉛印本"
35514,浙江,杭州,"(乾隆) 桐廬縣志",乾隆,1735,1796,161,"卷之三 124-172 ╱ 營建志 124-172 ╱ 城郭 124-172 ╱ 公署 126-172 ╱ 倉儲 139-172 ╱ 舖舍 142-172 ╱ 坊表 144-172 ╱ 臺榭 152-172 ╱ ","  司諫王縉以諭秦檜罷歸分陽都督張浚往訪之會   于此因地勢坦夷榜曰砥如自是往來者多留題焉 許劍亭 在釣臺對岸謝翺墓之右初翺以季札久湮   朋友道喪盡吳越無掛劍者思合同志氏名作許劍   錄勒諸石未就及翺没友人方鳳等遂建亭于墓有   從翺志也今遺址略存 玉泉亭 在縣西三十五里富春山之下宋淳熙十一   年郡守陳公亮以釣臺東偏泉色如玉于是建亭江   濱榜以是名 見府 志 錦峰秀嶺亭 在富春山峽中 元至正元年總管羅廷 玉建後燬正統元年知 ","16卷 ╱ (清) 嚴正身修 (清) 金嘉琰纂 ╱ 清鈔本"
35514,浙江,杭州,"(乾隆) 桐廬縣志",乾隆,1735,1796,536,"卷之十一 516-570 ╱ 人物志一 516-570 ╱ 名宦 516-570 ╱ 鄉達 523-570 ╱ 理學 535-570 ╱ ","宋 喻樗字子才號玉泉質素鄉人 府志載 建德人 受業于楊龜山   聰明頴悟博通經史嘗據一臣石校書因名硯石登   建炎二年進士第趙忠簡公崇尚洛學薦除正字告   詞有曰頃窮西洛之淵源遂得古人之大體雖為衆   所嫉而忠簡知之益信累官工部員外郎知蘄州孝   宗即位用為提舉浙東常平以治績聞樗為人質直   好議論尤善識鑒嘗言沈晦張九成進士當第一後   果然有二女富人交請婚不許及見汪應辰張孝祥   曰佳婿也遂以妻之所著有中庸大學論語解及玉 ","16卷 ╱ (清) 嚴正身修 (清) 金嘉琰纂 ╱ 清鈔本"
35514,浙江,杭州,"(乾隆) 桐廬縣志",乾隆,1735,1796,920,"卷之十五 841-944 ╱ 藝文志三 841-944 ╱ 序 864-944 ╱ 墓誌 841-944 ╱ 碑 902-944 ╱ 考 908-944 ╱ 畧 915-944 ╱ 襍文 841-944 ╱ ","祐間于桐廬郡有句嚴陵有記玉泉高節性夫傳伊川 晦巷之學者文清師尹氏為成公祖者冕仲伯和岀金 谿門者有硯石有鐡崖志有王待制序有蘆茨源閬仙 洞雙港寓居機仲有紀事本末之史晞髮有睦州山水 人物古蹟西臺之記有集有傳元秀唱和有詩派盤峰 求心有文獻忠文之表碣賈簿廷佐有論遣使之書此 宋時志也梅月處士生水濱有看山之集釣臺山長依 仲驤有風月之泛此元時志也明則既守楊志則山萬 厯甲申溯建興乙巳以前一千三百六十載而咸所 捃入而洪武時靑田九曰舟過桐廬有詩於仲彬有和 ","16卷 ╱ (清) 嚴正身修 (清) 金嘉琰纂 ╱ 清鈔本"
35514,浙江,杭州,"(乾隆) 桐廬縣志",乾隆,1735,1796,939,"卷之十五 841-944 ╱ 藝文志三 841-944 ╱ 序 864-944 ╱ 墓誌 841-944 ╱ 碑 902-944 ╱ 考 908-944 ╱ 畧 915-944 ╱ 襍文 841-944 ╱ ","有待其人耶覽斯旨者尚其鑒諸            遺書 舊志載遺事後 愚見宜入藝文   大學中庸解 玉泉集 喻樗著    禮記集解 方慤著    耕阜圖 方禮作    晞髮集 許劍集 謝翺著    易學蠚測 魏新之著 補載   洪範解 俞深著    書經直指 羅椿枝著 補載   章八元詩一卷 補載  ","16卷 ╱ (清) 嚴正身修 (清) 金嘉琰纂 ╱ 清鈔本"
35515,浙江,湖州,"(同治) 安吉縣志",同治,1861,1875,226,"卷三 214-273 ╱ 山川 214-273 ╱ ","  石屋詩僧谷神屋此張書有詩李志魯有記俱見   藝文 南華山劉志在州西北十里 湖南山劉志在州西北十五里順零鄉高廣特出俯   視衆山北有湖秋鴻最夥 白石山劉志在州西北十五里順零鄉與湖南山相   屬 玉泉山劉志在州西北二十里晏子鄉   案右西路山 ","18卷 ╱ (清) 汪榮修 (清) 張行孚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5517,浙江,金華,"(康熙) 金華府志",康熙,1661,1722,90,"卷之二 79-111 ╱ 鄉隅 88-111 ╱ ","   溪下界      水南關 右縣界 並附郭            大雲鄉 管安期里今名 通學里十六坊    赤松 鄉管建昌玉泉二 里一都之四都    東陽鄉 管和義里五 都之八都    金華鄉 管孝善里九 都之十一都    孝順鄉 管雲來里十二 都之十三都    就日鄉 管與政里十四 都之十六都    文里鄉 管新城里十七 都之十九都    惠日鄉 管善行里二十 都之二十三都    循理鄉 管居信里二十四 都之二十七都    白砂鄊 管清泉里 二十八都    婺女鄉 管廣濟里二十九都即舊四 十一都三十八都之四十都 ","30卷 ╱ (清) 張藎修 (清) 沈麟趾纂 ╱ 清宣統元年嵩連石印本"
35517,浙江,金華,"(康熙) 金華府志",康熙,1661,1722,121,"卷之三 111-176 ╱ 山川 111-176 ╱ ","  灰忽露一竅大如缸秉炬進一窟穴頗覺   廣或疑即紹興中所開之處未知是否   九龍洞 在紫微岩東洞外約廣數丈有洞口傴僂可入申昏 黑持炬前進深莫可測者洞數百步有泉湧出與盤   溪   合   煑石洞 縣南四十里俗呼派塘洞 石堅白髙深多奇形異象    金華縣水 溪渠湖塘堰井附    雙溪 一源為東派亦曰東港自東陽縣大盆山過義烏合衆 流西行入縣境曰義烏港又合航慈溪白溪東溪西溪   坦溪玉泉赤松溪之水經焉舖嶺石崎岩下與南港會一   源為南派亦曰南港出縉雲黄碧山過永康武義入縣境   曰武義港又會售溪松溪海溪之水經屠山西北行與東   港會城下故曰雙溪西行受白沙溪桐溪盤溪之水入於   蘭谿會衢水北折為桐江受□水東流為浙江放於海梁   安世詩春霖漲合兩溪平雪浪中浮桑柘青南市喚船撑   未到一番簔笠滿津亭又詩云岸髙平步遠汀沙落   木稍頭點亂鴉舞動雙龍金鑜甲蘭臯影外晚紅斜   潜溪 舊名根溪發源金華山東流五十餘里轉而南 流十里入航慈溪宋景濂居此因以為號   航慈溪 在就日鄉源出義烏覆釡岩下西南流入於東派與 義烏接界其地有何樓子灘蝦蟇灘其下有黿潭 ","30卷 ╱ (清) 張藎修 (清) 沈麟趾纂 ╱ 清宣統元年嵩連石印本"
35517,浙江,金華,"(康熙) 金華府志",康熙,1661,1722,122,"卷之三 111-176 ╱ 山川 111-176 ╱ "," 白溪 在就日絳發源天青坑溪上為白 溪灘流二十里為孝順灘嚴家灘   東溪 在就日鄉源出東陽縣界斧頭岩 下西北流繞覆船山下入東港   西溪 在文星鄉源出義烏覆釡岩山中西流為 長坑經里浦入東港下五里為葉家灘   含香溪 源出東玉壺 山經拱坦   坦溪 發源金華山西南流入東派即鄭 忠愍居處與玉泉赤松並槄三溪   玉泉溪 在赤松鄉發源玉壺山 南流十五里入赤松溪   赤松溪 發源盤泉山頂東玉壺南流至臥羊山又 有赤松澗至此合東流十餘里入東港   通元溪 發源赤松鄉玉壺山經山橋下南流至潜嶽東紫岩 沙溪東南行環城後諸山蓋郡城送龍之左峽水也   其地有蔣婆灘停為深潭乃造弘濟橋維舟於其上其   西北即抵郡治經八詠灘與南港會以通温合諸郡    按八詠灘在府治前雙溪匯流襟帶郡治靈秀之所鐘    也邇者造舟運磑累石流沙日漲港日狹水駛舟覆    蓋不特秀氣而已是宜禁    而驅之五百灘七者也   狀石溪 出武義八素溪北流至松溪入南港溪上有 焦岩灘又五里為牛油灘又五里為售溪灘 ","30卷 ╱ (清) 張藎修 (清) 沈麟趾纂 ╱ 清宣統元年嵩連石印本"
35517,浙江,金華,"(康熙) 金華府志",康熙,1661,1722,942,"卷之十七 929-1008 ╱ 人物 929-1008 ╱ ","    西寧都知縣廉以律躬尤善折獄凡邑中政務大小     底不其舉且隄蓮湖之水甃玉泉之井修城隍練兵     卒流寇犯境卑櫬懸練誓以死守城得保全復殱賊     首丘旭東饒聚吾等旬日亂平兩臺咨題行取以忤     當道遷吉安府同知謝事歸家  皇清順治三年大兵至避入項衬     投崖而卒祀     寧都名宦         ","30卷 ╱ (清) 張藎修 (清) 沈麟趾纂 ╱ 清宣統元年嵩連石印本"
35517,浙江,金華,"(康熙) 金華府志",康熙,1661,1722,1822,"卷之三十 1739-1851 ╱ 藝文 1739-1851 ╱ 詩類 1800-1851 ╱ 金華府志目錄 1739-1851 ╱ 終 1739-1851 ╱ ","   壺天閟 吾廬在目中目可理輕策乃知壺中天端勝縮地脉        石井 酌泉嚥冰玉肝腑生慘懔老夫桑苧家頗欲續水品    玉泉 摘玉毁珠璣蒙莊有深指向郭不能傳千載付吾子    飛雪 我昔遊青城六月對雪山吳蜀萬里安得在此間    玉佩 群仙停鶴馭玉佩摇空山金丹定分子往綴通明班    韞玉岩 蒼崖韞白璧欲上無路但愁太史占虹氣貫寶婺 ","30卷 ╱ (清) 張藎修 (清) 沈麟趾纂 ╱ 清宣統元年嵩連石印本"
35518,浙江,麗水,"(同治) 景寧縣志",同治,1861,1875,25,,"子藝文以辨方物陳土風史固未嘗亡也矧其舊志尚 有所參攷者耶或又曰國無老成增修焉據余曰景邑 雖小亦一名區也敕木石印之山官井玉泉之水盧敖 之古洞浮邱之釣臺此不具論彼柔遠之鄉非誠意伯 之故址乎招鶴之詞非竹軒公之清風乎他如洪嶺之 橋永平之堤又非諸君子之治蹟與莟蒼俱高泱泱俱 長者乎語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斯不足以備志實耶 故是志也稽徃質訓紀事核其實纂言會其精據簡册 者多於耳目搜遐逖者詳於辨証是故以體國經野則 矩協以考俗準治則政逹以彰淑懲慝則鑑昭以正合 ","14卷 ╱ (清) 周杰修 (清) 嚴用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5518,浙江,麗水,"(同治) 景寧縣志",同治,1861,1875,32,,"垂裕萬年誠千古未有之盛也景雖蕞爾邑將來輶軒 續採得藉手以獻非令之幸亦邑之幸也夫敕木石印 其山嵯峨鶴溪玉泉其水漣波而勳業如文成劉公文 章德政如潘湯葉李諸先生亦復磊落而英多予知山 川清淑其鍾靈毓異當必有起而踵其後者詎謂古今 人不相及哉顧砥礪風教搜羅掌故非一人責亦非一 日事也莫爲之前雖美弗彰莫爲之後雖盛弗傅惟冀 後之君子網羅散佚扶奬人倫舉邑中疆里形勝風土 好尚賦役户口以及人手科第忠義節孝之日新而月 盛者一一條分而縷析之以相衍於勿替非特景邑之 ","14卷 ╱ (清) 周杰修 (清) 嚴用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5518,浙江,麗水,"(同治) 景寧縣志",同治,1861,1875,146,"卷一 103-192 ╱ 封域志 103-192 ╱ 星野 105-192 ╱ 沿革 110-192 ╱ 形勝 115-192 ╱ 疆里 117-192 ╱ 鄉都 120-192 ╱ 山水 133-192 ╱ ","   月不散尤為奇觀 明知縣鍾夏嵩敕巒對雪詩敕 木高千仞瑶臺十壁天壑深埋   虎豹樹陳斂雲烟色映芙蓉嶂寒封碧玉泉凭聞   閒引㿠端喜北豐年 邑人潘倧詩獨跨群峰聳   碧霄望通海島伐青䱯金銜落日陽初出玉壓危   岑雪未消林雨欲來秋氣早天閶不遠桂香饒幽   寒可避人間暑清秘神功祗自髙 陳訥詩尋幽   直上最高峰萬何高邊一徑通直可低頭看落日   眞堪垂手數飛鴻蒲塘沉碧涵秋影石湩生香驗   歲功因過招提歸路晚芒鞵踏破白雲封  國   朝潘可筠詩天南雲際聳髙峰秀發孫枝百萬龍   到景頻教金抹額嚴冬常借玉為容香泉驗雨留   僊躅獻木通靈獲帝封紫翠千   秋渾不改榮華空自愛纎濃   石乳洞 在敕木山上東偏有石如垂乳狀中有巖    穴常吐雲霧遇歲旱祈禱者以香薰其石乳流輒    雨題曰靈液曰香泉石龕中塑女僊湯妙元像即 ","14卷 ╱ (清) 周杰修 (清) 嚴用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5518,浙江,麗水,"(同治) 景寧縣志",同治,1861,1875,149,"卷一 103-192 ╱ 封域志 103-192 ╱ 星野 105-192 ╱ 沿革 110-192 ╱ 形勝 115-192 ╱ 疆里 117-192 ╱ 鄉都 120-192 ╱ 山水 133-192 ╱ ","  玉泉山 縣北五里層巒競秀衆壑爭奇 即玉 泉井 為    古鶴溪洞天 案雍正府志山水條玉泉山下並景 邑全圖俱名鶴溪洞天青田舊有大   鶴山為第三十洞天周圍五百里而道書一名元   鶴洞天邑本析自青田今溪名沐鶴村分鶴口城   之北隅門曰洞天境之六都水稱白鶴即由邑以   極青田尙在五百里之内則大鶴山之緜亘其洞   天宜屬之玉   泉山也審矣    以上城隅諸山   老鷂巖 在菉草圩後懸巖峭壁遥望蒼黄斑駁如    饑鷹翼狀大雨初過一瀑飛流注下大溪   風穴 在楊山村水口右側窅然一穴口如巨甕當    暑寒風颯颯逼人冬則暖氣薰騰歕如霧起 ","14卷 ╱ (清) 周杰修 (清) 嚴用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5518,浙江,麗水,"(同治) 景寧縣志",同治,1861,1875,172,"卷一 103-192 ╱ 封域志 103-192 ╱ 星野 105-192 ╱ 沿革 110-192 ╱ 形勝 115-192 ╱ 疆里 117-192 ╱ 鄉都 120-192 ╱ 山水 133-192 ╱ 古蹟 152-192 ╱ ","  官井泉 即縣前井 互見 水利 發源於敕木山巔伏流至    縣大旱不涸味甚甘冽為諸泉第一   玉泉 在縣北五里玉泉山昔有僧作亭道側以    憇行人闢地得泉遂鑿為井 互見 水利 底皆石齒    水色清瑩如玉味頗甘美行者珍之 訓導陳元頴 玉泉詩鷲嶺   曾聞有玉泉玉泉此地又涓涓玉   如泉水泉如玉泉更清清玉更鮮   莘嶺泉 縣北五里 即八景之 莘嶺寒泉 巖罅有泉流注色甚    清瑩因鑿為池舊有洗心亭 明邑人 胡岳建 嗣改建武安    王廟 即今關 帝廟 外名洞天門為入境之勝 明知縣鍾 夏嵩莘嶺   泉詩石磴岧嶤上涓流紫翠盤潤藏雲雨滭澄浸   斗牛寒瀑霧斜穿閣飛湍曲繞闌洗心宜泂酌不 ","14卷 ╱ (清) 周杰修 (清) 嚴用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5518,浙江,麗水,"(同治) 景寧縣志",同治,1861,1875,173,"卷一 103-192 ╱ 封域志 103-192 ╱ 星野 105-192 ╱ 沿革 110-192 ╱ 形勝 115-192 ╱ 疆里 117-192 ╱ 鄉都 120-192 ╱ 山水 133-192 ╱ 古蹟 152-192 ╱ ","  羨九華丹 丁一中和韻詩莘泉雲際出靈竇石   根盤潤散千峰雨光搖六月寒澄心依玉甃豁目   俯琱闌欲問鍾離老相從此煉丹案一中係青田   令雍正府志繫二詩於玉泉山似混今釐正之    以上城隅諸水  鈞潭 在大瀦下游五里 舊志作 釣潭誤 岸旁有小沙阜俗    以為米鹽二倉視增減以卜年之豐歉   蟄龍潭 在嶺里外洋口有洞水注之深不可測相    傳下為蛟龍所居里人鐫其壁曰龍潭秋月 教諭 孔憲   采龍潭秋月詩照來飛兔影知有蟄龍吟暗穴窅   通海空山何處琴沈沈方静夜躍躍動秋心莫漫   泥蟠笑崇   朝沛雨霖   橋樓漈 在金山口内有橋樓故名高十餘丈噴瀑 ","14卷 ╱ (清) 周杰修 (清) 嚴用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5518,浙江,麗水,"(同治) 景寧縣志",同治,1861,1875,212,"卷二 192-292 ╱ 建置志 192-292 ╱ 衙署 194-292 ╱ 公建 201-292 ╱ 倉儲 206-292 ╱ 水利 210-292 ╱ 桑園 200-292 ╱ 建梁 192-292 ╱ 道路附 192-292 ╱ 茶堂附 192-292 ╱ 墓 192-292 ╱ 義附 192-292 ╱ ","   分水㘭堰 在縣南十里灌 大昄四格田    破爐寨堰 在縣西豸山下築鶴 溪水灌金僊寺洋田    西村堰 在縣西金僊寺下築鶴溪水灌 寺尾洋田今凐於水據郡志補    塘衕堰 在縣北築縣前溪水由司前橋頭 入北流至城隍廟前出灌田洋田    後司堰 在縣北舊布政分司後故名上下凡二並 西流至三角䃪小石橋合出灌下冶爐田    前路堰 在縣北源出鴉峰書院後俗名阬衕底流 過武廟西出灌上冶爐田據省郡二志補    鴉鵲巢堰 在縣北今烏凍上武凍外築 鶴溪水灌下坊田興廢無常    莘田堰 在縣北元壇廟後西流出錢山宫轉北過 玉泉井出灌本莊上下洋田俗名庵堂即   舊志所載   泗洲堂堰    以上坊郭堰十五舊志載其七今倍之似為繁瑣 ","14卷 ╱ (清) 周杰修 (清) 嚴用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5518,浙江,麗水,"(同治) 景寧縣志",同治,1861,1875,216,"卷二 192-292 ╱ 建置志 192-292 ╱ 衙署 194-292 ╱ 公建 201-292 ╱ 倉儲 206-292 ╱ 水利 210-292 ╱ 桑園 200-292 ╱ 建梁 192-292 ╱ 道路附 192-292 ╱ 茶堂附 192-292 ╱ 墓 192-292 ╱ 義附 192-292 ╱ ","   塘衕井 在縣北城 隍廟左側   武廟井 即在階下 大旱不堨    錢山井 在縣北元 壇廟前右   玉泉井 在縣北莘田道 旁互詳山水   桑園    東南之利蠶桑此邦豈獨殊焉何其麻有藝而桑    無條也黼黻文章事關盛治方今 聖天子衣被萬方凡所以為斯世女紅計者至深且切    田而弗桑則土宜之廢半矣爰亟書以示勸行見    念授衣而思載績盍與歌七月之詩   第一官種桑園 在縣北錢山宫下 後墾為 學田   第二官種桑園 即布政分司遺址 後墾為 學田 ","14卷 ╱ (清) 周杰修 (清) 嚴用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5518,浙江,麗水,"(同治) 景寧縣志",同治,1861,1875,728,"卷十 690-754 ╱ 人物志 690-754 ╱ 仕績 691-754 ╱ 儒修 705-754 ╱ 義烈 714-754 ╱ 孝友 716-754 ╱ 篤行 727-754 ╱ 仙釋 690-754 ╱ ","  潘積應芾孫景泰三年建縣治捐基址周廣五千四    百餘丈大司馬孫公原貞給照歲免徵田玖畝春    秋頒胙以報之   胡岳家素豐好禮義創莘嶺玉泉亭 即洗 心亭 洞天樓正    德七年流賊王浩八擾浙檄募義兵岳捐千餘金    招集戰士以甥陳懷領之懷戰死後援例納粟授    七品承事悲親早故貤贈榮親宏治九年知縣胡    斆設奠焚黃勒石於墓 案乾隆張志云岳與陳璗 助餉募兵皆在正德七年   而邑令胡斆祭岳墓在宏治九年獨不思宏治在   正德之前胡令實宏治間任蓋前志失考如此   陳璗渤海人正德七年捐貲千餘金募義兵討流賊 ","14卷 ╱ (清) 周杰修 (清) 嚴用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5518,浙江,麗水,"(同治) 景寧縣志",同治,1861,1875,1040,"卷十二 846-1124 ╱ 藝文志 903-1052 ╱ 卷十三下 903-1052 ╱ ","   玉泉賦 以鶴溪洞天清 漢如玉為韻      陳麟瑞 邑人  鶴水之北獅巖之西一山翠繞萬樹煙迷雲霧深兮豹 隱梧桐茂兮鸞棲暖碧溶溶遠連碧漢寒青靄靄險壓 青溪望洞天之飛閣流丹遙張寶蓋登莘嶺之幽蹊點 翠曲挂彩霓金闕輝煌鴉頂雲光尙淡珠宮聳拔香山 月影猶低爾乃潛通閻後涌出階前護以錦砌號為玉 泉味甘而淡色碧且鮮光漾波心之月影搖洞裡之天 雕穀璧於員潭深藏翠岫琢桓圭於方沼薄薦蒼煙白 石環片片他山攻錯青蘋掩映層層繅藉糾纒當夫 日㬉平林雲迷古洞丹崖之積蘚爭妍繡谷之殘冰解 ","14卷 ╱ (清) 周杰修 (清) 嚴用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5518,浙江,麗水,"(同治) 景寧縣志",同治,1861,1875,1042,"卷十二 846-1124 ╱ 藝文志 903-1052 ╱ 卷十三下 903-1052 ╱ ","淡商颷曉拂皴來縝理徐徐滿渠金菊浮英在瓚之黄 流儼若幾處丹楓倒影插壺之珊樹宛如迨其干霄之 喬木秃立層巒滴翠之孤松秀橫野磴霜痕未破嶺邊 幾曲樵歌日影初融閣裡數聲晨磬慨寒流之夜寂萬 壑陰凝愛冰簟之朝舒一奩清瀅水面初開寶鏡拂朔 風兮婉轉輕磨池頭巧插瓊垂澌縷兮參差相贈彤 雲度處藍田半畝煙生素雪飄來元圃十分光瑩此皆 極歲序之清佳而得著玉泉之幽勝者也彼夫九蓮峭 拔五指髙擎倚丈人於泰岱迴陽鳥於荆衡鹽池㶑灧 浪井澄明娥女之歌聲未絕舒姑之琴調常鳴詎若此 ","14卷 ╱ (清) 周杰修 (清) 嚴用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5518,浙江,麗水,"(同治) 景寧縣志",同治,1861,1875,1118,"卷十二 846-1124 ╱ 藝文志 1052-1124 ╱ ","懸知手把天瓢水遠作甘霖澤下民    歸朝歡 賀陳邑侯         潘 琴 玉泉亭上離筵啟飛鵲繞車人似市驪車唱徹發停驂 玉驄蹴踏香塵起把酒閒思議仕路如公能有幾鶴溪 頭白叟黃童戀戀情無已 我公清德疇堪比秋蟾影 浸寒潭水陰霾掃盡變陽和藹藹絃歌聞百里此去金 門裏龍墀敷奏天顔喜鳳池頭留掌經綸餘光遠照此    踏莎行 送彭邑侯入覲       潘 琴 百里同風四民安堵賢侯清德時難遇渭城歌徹立多 時匆匆不遂留行計 穆穆清朝煌煌丹陛九重久矣 ","14卷 ╱ (清) 周杰修 (清) 嚴用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5519,浙江,溫州,"(乾隆) 瑞安縣志",乾隆,1735,1796,71,"卷之一 44-128 ╱ 輿地志 44-128 ╱ 星野 44-128 ╱ 沿革 47-128 ╱ 形勝 53-128 ╱ 疆域 53-128 ╱ 隅都 44-128 ╱ 山川 70-128 ╱ 附歲時 44-128 ╱ 物産 44-128 ╱ ","  西峴山 在縣治西城跨山背外臨飛雲江內衞縣治 其二山前昻後伏爲邑白虎山昔馬眞人湘   居此紫霞常覆其上又名紫霞山南有馬真人煉   丹臺上有觀潮閣鰲山閣 詩見藝文井二十九    二十八井 環山而布上應列宿世傳馬眞人所鑿 以厭欎攸之患多掩以石今見者四井    甘泉井 在峴山北甘 美宜釀酒     右俱屬城中   白巖山 在城東南蒼龍角又名龍山舊有白鹿銜花 止巖上稱白鹿巖連亘東山安祿廟山障蔽   海門宋大觀呂令勸造浮屠於其頂號隆山又號   文峰去城東一里 洞一 井二 泉一 塔詳   後古   蹟    玉泉洞 在山東趾高十餘丈可容數十人蛤蝠所 萃俗名比翼洞絶處有泉通海洞前有古 ","10卷 ╱ (清) 陳永清修 (清) 章昱纂 ╱ 清乾隆十四年刻本"
35519,浙江,溫州,"(乾隆) 瑞安縣志",乾隆,1735,1796,86,"卷之一 44-128 ╱ 輿地志 44-128 ╱ 星野 44-128 ╱ 沿革 47-128 ╱ 形勝 53-128 ╱ 疆域 53-128 ╱ 隅都 44-128 ╱ 山川 70-128 ╱ 附歲時 44-128 ╱ 物産 44-128 ╱ ","  碧山 巖一 洞一 井二 池   俱去城西四十里    仙跡巖 白鶴洞 玉泉井 俱在 山中    花井 在常分 中路    淨佛池 在山 中   巖山 山之東狀如蛙西 妝如獨屹江際   陶山 周廻二里前江後湖本山獨峙梁陶弘景隱居 之地相傳為第七福地丹室在焉有名賢詩見   藝文 石二 嶺一   井一 池一 壇一    煉丹石 世傳陶隱 居煉丹處    石皷 方七尺扣之 空空有聲 ","10卷 ╱ (清) 陳永清修 (清) 章昱纂 ╱ 清乾隆十四年刻本"
35519,浙江,溫州,"(乾隆) 瑞安縣志",乾隆,1735,1796,759,"卷之九 631-857 ╱ 藝文志 631-857 ╱ 書目 631-857 ╱ 綱常類 637-857 ╱ 忠諫類 656-857 ╱ 政治類 666-857 ╱ 建置類 685-857 ╱ 祠祀 637-857 ╱ 風化類 708-857 ╱ 理學類 724-857 ╱ 志序類 740-857 ╱ 勝蹟類 745-857 ╱ ","  劉 基 誠意 伯 送高則誠南征二首 少小慕曾閔窮檐 兀幽棲邱園賁嘉   命通籍厠金閨握筆事空言塊焉愧梁鵜不如屬    <img n=""32""/>鞬結束習鼓鼙廟算出帷幄白日收虹蜺劍光   帖蒼溟旗尾懸鯨鯢振旅還大藩歌舞安旄倪拂   衣不受賞長揖歸蒿藜○江鄕積陰氣二月春風   寒壯士縵胡纓伐鼓開洪瀾長風翼萬軸撇若橫   海翰馬衘伏轅門翊衛森水官仗指天狼怒髪   衝危   冠   金 建 見隠 逸傳 碧林書院二首 邅吾道兮崑崙曾拂任 兮艱阻退獨處兮幽深   窅冥冥兮曷覩紛紛愆兮猖披人崢嶸兮旁午匪   獨怨兮兹今寥寥兮千古○佳木兮華滋故人   兮惠來月皎皎兮獨照風瑟瑟兮輕吹進以飯兮   玉屑勸以酒兮金巵君少留兮我心怡勿輕去兮   使我   心悲 ","10卷 ╱ (清) 陳永清修 (清) 章昱纂 ╱ 清乾隆十四年刻本"
35519,浙江,溫州,"(乾隆) 瑞安縣志",乾隆,1735,1796,766,"卷之九 631-857 ╱ 藝文志 631-857 ╱ 書目 631-857 ╱ 綱常類 637-857 ╱ 忠諫類 656-857 ╱ 政治類 666-857 ╱ 建置類 685-857 ╱ 祠祀 637-857 ╱ 風化類 708-857 ╱ 理學類 724-857 ╱ 志序類 740-857 ╱ 勝蹟類 745-857 ╱ ","  陸象震 順治 經魁 過君子石懷林介夫先生 小嶺曲而危 盤旋如鳥道   捫蘿躋其巓極目窮蒼昊俯瞷下江流雲烟生海   島草深野麞肥壁峭松鱗老其中有至人介節常   皓皓雅愛此深邱俯仰罄懷抱高談玉屑飛千載   猶傾倒石上青苔生遺傳書帶草展拜景高風拾   蕨供   蘋藻   吳世祿 順治 庠生 過篔簹 苔徑迢迢獨往廻紅塵車馬此 中稀山深籬畔犬時吠水落溪   邊僧自歸帶雪梅花開老眼連雲松葉護   柴扉西隣婚嫁多呼酒薄醉閒吟送夕暉   林邁淶 康熙 貢 謁陳止齋先生祠 溪山翠聳正清秋祗 謁先生此繫舟偉論   東南推獨步高風今古可誰儔堂虛俎豆凄荒草   月冷松杉照敝裘佇立有懷饒感慨蒸嘗幾欲續   前   修 ","10卷 ╱ (清) 陳永清修 (清) 章昱纂 ╱ 清乾隆十四年刻本"
35521,浙江,杭州,"(康熙) 仁和縣志",康熙,1661,1722,1576,"卷之十九 1534-1712 ╱ ","   人共訝之居喪三年不御酒肉母崔氏殁亦如    之父之友陸璘姑蘓人元進士家貧無子父常    許葬以地父殁後璘亦亡璧購地以葬曰無使    先人食言地下張太史益為鄭孝子傳璧所著    有完軒集藏于家   姚文杭州前衛左所軍早喪父事母盡孝身隸戎    伍每晨出趋役必拜母而往暮還亦如之母卒    擇葬地玉泉山下詰日有虎聚其地跑成穴遂    葬焉其孝感如此 ","28卷 ╱ (清) 趙世安修 (清) 邵遠平纂 ╱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35521,浙江,杭州,"(康熙) 仁和縣志",康熙,1661,1722,2265,"卷之二十八 2138-2273 ╱ 紀文 2138-2273 ╱ 附詩 2138-2273 ╱ "," □逢野老溪邊語閲罷殘紀臥月眠有時往錫向  天□有時滻鉢臨玉泉玉泉池內有□物隱顯□  没不記年故鄉景物有如此不思何逮無稻田起  昇已解入正覺接引直須隨俗緣行矣哉莫留連  桂冠何日歸林下  來偕蒲圑學坐禪    冬至日思親詩  容裏逢隹節天滻憶老親葭灰初□□梅□漸回  春酢訝朱顔好愁添日髪新孤雲恒在望翹□□  活  申    歎賈平章廢宅詩  橐□汩没幾星霜廢宅空適孔道傍鼠迹甲□□  □□□巢經雨落空梁緊雲歌□人千古金□□  □□□陽世事茫茫戀  □□□□不必怨斜陽 ","28卷 ╱ (清) 趙世安修 (清) 邵遠平纂 ╱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35521,浙江,杭州,"(康熙) 仁和縣志",康熙,1661,1722,2272,"卷之二十八 2138-2273 ╱ 紀文 2138-2273 ╱ 附詩 2138-2273 ╱ ","   趙應□□□□□請□錄其□□□      □雲□浪駕□山□逐□灕未肯還  其說賜□子古□至今遺怒□八間    早潮  □□□□絡光微水長平沙失釣饑  □□□舟衝霧起浪花迎檝帶霞飛    □□  □□□□此停舟潮到山城勢欲浮  □□□□且休息雨徵烟䏃正宜秋    □□  □□□濶未潮生理檝楊帆共欲迎  □□□□存大信莫疑翻覆似人情    玉泉觀魚詩 ","28卷 ╱ (清) 趙世安修 (清) 邵遠平纂 ╱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35521,浙江,杭州,"(康熙) 仁和縣志",康熙,1661,1722,2273,"卷之二十八 2138-2273 ╱ 紀文 2138-2273 ╱ 附詩 2138-2273 ╱ "," □□□原四里清觀魚聊週玉泉亭因思澽上□  □□何事江邊嘆獨醒返照波□山澹澹孤雲□  □□泠泠百年勝會今  □眼酒到君前莫暫停    晚登吳山詩  蕉池飲罷更扶笻歷盡吳山第幾峰萬井盡□盡  艷蟺一江亂插碧芙蓉雁聲初過秋光争雲影頻  移樹色重誰道下方城  古近身閒隨地有仙蹤    陳師重遊玉泉寺詩  □山迤玉泉寺二十年來復此行老僧□□□  □恙誦客論交亦有情酌水獻花心賞其□□□  □□生并□纓屍愛滄  □□□日□□□□情","28卷 ╱ (清) 趙世安修 (清) 邵遠平纂 ╱ 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35523,浙江,金華,"(道光) 東陽縣志",道光,1820,1850,155,"卷三 149-179 ╱ 建置志三 149-179 ╱ 山谿 149-179 ╱ ","  黄籐岩 在縣南七十里清潭之上髙三百丈周三里 峻拔天表北一鳥道 攀援而登具頂寛平   可居昔人避亂多趍此   傍有石筍空插隆慶志   石洞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下有書院 詳書院勝蹟    青臺山 在縣東二十里髙三十丈周二十里 山色長青故名突立而形如 台頂有單令岩下有龍潭秦   名勝志  萬歷   府志詳勝蹟   前山 一名 蟾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                玩月詩清輝迤邐月中來流照群山翠作堆一   □蟾光凝島嶼千層玉屑起樓台天香風落雙峰近寶鈍斜分八面閉我   欲蘇門學長嘯又疑驚斷紫雲廻   鳯山 在縣東三十里下有虎洞 種宗雷登鳯山雨後停車向講堂步探岩 岫㒷偏長中峰孤湧一奉秀絕頂遥浮千   尺蒼手揠石脂凝作髓枝㪣松節老生香幾時遂入天台路萬丈岡頭過   石梁趙鑰歸隱鳯山獨坐深山日漸斜蹉跎半世實堪嗟讀書尚昧書中   趣任事多遺事後差入試棘圍方獲雋兩登仕榜早忘家歸來剩得林泉   好春韭秋菘老歲華孫泌遊鳯山不作神仙不浪遊行行又上鳯山頭側 ","27卷 ╱ (清) 黨金衡纂修  ╱ 民國三年東陽商務石印公司石印本"
35523,浙江,金華,"(道光) 東陽縣志",道光,1820,1850,911,"卷十九 899-970 ╱ 人物志七 899-970 ╱ 孝友 899-970 ╱ ","  知也參隆慶志家譜    盧濬 字達源一都人都憲睿之季子都憲宦游諸子分居歸欲合之未 遂其志卒濬哀毁廬墓無何伯体然亡獨濱無恙乃呼諸子羅立   而告之曰吾家不幸父兄早背吾今亦老矣先人之志未繼失今不   合何以見先人於地下言訖泣然流涕諸子亦再拜泣曰惟命遂合   食立規約數十則家政前然家有□二跂是□復合云參隆慶志康   熙志   盧濤 字安澤孝友諸聞母病躬湯藥因旁通於医比析産任兄取不較 者有玉屑補遺六書訂義隆慶志   李焞 孝父母好賑恤鄉族之無告者    李栻 事親孝嘗拾遺金遂之    徐 <img n=""17""/>有孝行   俞德 趙江  親喪廬墓    許文和 年十六割 股愈母病  盧標 父病 割股  金瑀 性孝友盧孝遠 為作孝友傳   單守德 字子懋生有頴質工詩賦少補郡庠母有疴遂厌志功名嘗築 美溪□以延母壽既而母享年九十有奇邑令邻顔曰祠德高 ","27卷 ╱ (清) 黨金衡纂修  ╱ 民國三年東陽商務石印公司石印本"
35523,浙江,金華,"(道光) 東陽縣志",道光,1820,1850,1198,"卷二十二 1186-1210 ╱ 人物志十 1186-1210 ╱ 留寓 1186-1210 ╱ ","國朝   何永想 永勤 順天宛平人永想由武進士歷官南京副總兵永勤由 武進士任杭州右營把總以本邑為亂將兵解圍有功   陞副總兵俱留寓邑城東十字街懋登東覓峰秋光何淡藜杖出   煙巒濺玉泉聲古鎔金樹影丹花憐依谷口鳥倦下林端為問山居   者蘿衣可耐寒遊白巖云偶將从屐破晴嵐石室棱棱現白巖曉樹   乍分山翠出春泉高沸雨珠涵漫姬柳宅歸來早欲卧香山此去難   清磬一聲簾幕静紅塵那得到花龕    落拓道人 莫迹所至因初寓漢沙趙氏之里觀容色枯稿破袍褷如歲 逼除著屣立街頭未去或靳曰人且謀新胡為者道人瞿然   歸題詩觀壁即夕自經死其詞曰貧虽徹骨骨逾聖寧受饑寒不受   憐新歲任居都過去留儂一個在年前草亭隨筆   吕爚 字蓼懷新昌人康熙己未進士官兵科給事中博通内典晚與繙 流結方外緣所到名山古刹題咏甚多書法類董華亭呼沃士人   得其片紙珍若璆琳其末第時嘗客遊東陽利因靈溪諸寺院其遺   墨至令犹多寶戴之越風   沈涵 字度汪歸安人康熙丙辰進士官諭德乙亥邑令劉其門人也涵 來署中吟咏甚多沈辰垣字芷岸嘉善人康熙乙丑第進士官編 ","27卷 ╱ (清) 黨金衡纂修  ╱ 民國三年東陽商務石印公司石印本"
35523,浙江,金華,"(道光) 東陽縣志",道光,1820,1850,1245,"卷二十三 1210-1332 ╱ 勝蹟 1210-1332 ╱ ","  □之歡遂留書院詔只德□來會榴山□亭刹乞名予予予曰是偶   有得則可中林之明日又遊于澐潭山為竹月之歡歸雲生擒琴而   來鼓夜霜幽前之操谷口□□山空水明又而覈遊竹升夜將卒客   主或归或寝乃独而希魯□壑中月当午□西崖同水激岸摇帚動   崖壁悟影藩漾若猖□賴空空閲上隱然溟□歲窮□高□雲□炬   往不衆有会于心因以召為□雙崖得月之曲而人刃見者罕也日   曰月峽小問半山路者窮而卯名盡必目曰□河馬亭凌主有大古   意氣月曰裊雲是山之中□住木美卉物石其帅而十桂□穿故戀   而名之曰桂壑希魯归口告乞余大書将到之崖壁乃高之書乾遊    八年重陽道   川王徠記 陸游郭氏山林十六詠 清曠亭勝地□車馬從此□青 鞋俗士洗□心遑人熠□復桂   雪小山有桂枝名自駁人傳哉欲群其遊喪劫空置然月峽官音沂   三峽即天如匹陳安得中天月正因此時見小蜩枸山中一样椇塵   世底事□若復見勝負而彼亦何殊傾月□招竹向劉北計乃可笑   不如看月墮而子舒清哺高壁歲我誦明逸詩的林不可到斯山幸   不遠何日欹紗帽树雲閣白雲如高人擇友常做世朱□客王千一   點不可致壺天閣吾厘在日中日可理輕衆乃知壺中天端時崖他   脉石井府泉照永五師將□惨源光大桑苧家顧訟紗水品玉泉翩   玉毁琢玑□莊有深榴向部不能傳千載付吾于飛而我昔遊青成   六月對雪山吳罰漱萬里安得在此同玉□群仙停鴻□玉似摇空  ","27卷 ╱ (清) 黨金衡纂修  ╱ 民國三年東陽商務石印公司石印本"
35523,浙江,金華,"(道光) 東陽縣志",道光,1820,1850,1246,"卷二十三 1210-1332 ╱ 勝蹟 1210-1332 ╱ ","  山金丹定分于往紹通明班紹玉歲□□智白壁欲上□□□但然   太史占虹至貫宝甆笙鶴亭兹山夕异境底仙亦晚駕勿遣□客木   恕妨笙鶴下倚剑懸瀑若創立空淬如鏡平木能照□粘昷開新長   鯨樂□采芝夏黄公賣藥韓伯休吾友子部子高□可而侔叙石測   涓戲作酣酣霞革刀通神澹澹澹雛色可人一笑破餘虫老日满悝   摇蕩隔年春稻花的的吹初破楊柳□□梁未匀醉到□邊人不怪   西曾也誰   相君苖 陳傳良十詠 清曠亭幽人有遐心蔀屋涵發空凥復得此 山心事而境同雇壑一壑亦易得安得往枝   林道人偶見之不是戈月深月峽兩崖夾青天中有月皎皎乍可消   月底不可渭月小小蜩枸促勝有仙凡焵利有小大誰知狐源人不   在泰晉外傾月尝□鳳捿悟悟老鳳水□今義日得衣不知月東西   樹雲閣雲以無心出雲归宴何心兼出宛□□安意此阻深玉泉清   曉閲草木各具天一水安得乎飡玉將以蘄不死飛雪□涓□空來   霏霏自石見安得此尤物使我耳目見壺天閣凭桐如獨立萬桑霅   見前若非者眼鳥是一天亦偏石井幇姜吾已誢吾□眞□塵崖石   以主之恕有抗甕人送郭希吕口之射我们門重重我任里且□梅   花獨相依聊以慰我心美人從何來崎嶇忽幽尋亦□□雪中而和   南風琴菜中尚可□生□足同群不知□已筆归尹□霜砧□别後   小住椱鳥归月林客大鳥翻飛□花满墻陰川黻題口則六月訪五   壑衣巾全是狄都□白年命□得凡□遊以□□所□吟衆上濡愷  ","27卷 ╱ (清) 黨金衡纂修  ╱ 民國三年東陽商務石印公司石印本"
35523,浙江,金華,"(道光) 東陽縣志",道光,1820,1850,1260,"卷二十三 1210-1332 ╱ 勝蹟 1210-1332 ╱ ","  髮浮自負洛書歸息後塊然無復知休咎從此不浦鑌灼憂永兩山   川共悠久石印漢邊石印大如斗非非磨非□錢時雲綬□蒼玉   螭□蘚文生綠蝌蚪張孔□封世所奇鵲飛奄顧誰能知由來地□   人出傑毓英孕秀今其時石牛烟沙漢漢洪灘路怪石如牛賦古□   草深敕子呼不來空有峥嶸頭角露蜀道當年一旦通血泥塗雨成   何功至今落日空山裏扰帶西風野燒紅陳祺八景四奇歌東陽之   南一百里安史自古佳山水逶迤玉泉迸雲生參差芙蓉□天起我   家李父元珪翁皁年讀書辭翰工八景成章入佳詠四石取象尤形   容鹿皮盧李連篇維伯氏尚賢與希濟人今已往不可扳惟有□事   道後世而余茯卷觀山川慨追前修情浩然獨秀之□□于仞車然   峭出含蒼烟峰頭古亭委荆舊遊已矣成□跡當時二陸空道若   悵望白雲長嘆息西有䨇漢相會同揮岸矣立三山維渭後春浤或   清濁江漢浩湫來朝宗八味樓頭月明處沈漢清吟民可暮几度□   舟欲向東隨風却上西源去長汀流水何悠悠西風十里□花洲□   笛鳴鳴忽驚起一聲占斷烟波扶街書洛上風來語五花沌頭蛟起   □□韶□奏□觀光野吹□□對漁父屋頭喬木春陰多秀鍾連□   敷交何黄鸝飛來却益立何仍業底聲相和玉□蘢葱枝葉茂綠雲   藏□風笙奏烏知其命在西方清響還能一相就日夕花台懸玉□   宴賞欲散仍淹□繁□□□暝色潘玉魄清以金波流花奴□娟□   眉側淡影婆娑拂綺席四□錦雲如雨深微露□□一痕白西山□ ","27卷 ╱ (清) 黨金衡纂修  ╱ 民國三年東陽商務石印公司石印本"
35523,浙江,金華,"(道光) 東陽縣志",道光,1820,1850,1414,"卷二十五 1402-1509 ╱ 廣聞志三 1402-1509 ╱ 經籍 1402-1509 ╱ ","   南坡筆錄 趙□夫著 見通志    隋筆一卷 王桂著 見通志  元  林下竊議一卷 張樞著見元 史杜本傳  明  諷規琑談 李有朋著 見通志    三才志 許一 元著    筆□四卷 李為 稷著      學餘偶筆    春洲琑筆 並陳時芳 著見通志 國朝  梧岡隨筆 李鳳 雛著      友蓮亭事物類纂 韋近 緯著    草堂隨筆 樓上層著見 金華詩錄  宋  得齋雜著 馬壬仲著 見隆慶志    南圃雜著 徐雄著見 隆慶志    玉成雜著五卷     讀書雜記十卷 並陳宣 子著    退菴雜著五卷     浮芷雜著二卷 並陳 矣著  明  玉屑補遺 盧海著      墨堂元語    語眞篇解       無涯說 並盧堯 賢著             ","27卷 ╱ (清) 黨金衡纂修  ╱ 民國三年東陽商務石印公司石印本"
35524,浙江,金華,"(嘉慶) 武義縣志",嘉慶,1796,1820,107,,"   醴泉 縣西書臺山下味 甘冽若醴故名 後樹潭泉 縣西二 十五里 麻車潭泉 縣西二 十五里 大    慈泉 府志作大悲縣西四十里在劉巖絕 頂莫知其源春夏常滿為寺僧取給 石頭泉 縣南十 五里 童泉   縣北十五里    以上舊志 尤泉 縣東北三十 里從府志增 雙泉 縣西五里從 府志增入 寶泉 縣南二 十里在   實泉巖上周圍數尋水清甘旱澇無   加損何貴建亭其上今圯從府志增 白玉泉 縣北一里 在北嶺中 漳泉 縣 南   二千里郭洞上宅門前有望春   樹一株相傳為何太守所植    古蹟   退思堂 在縣衙後圖宋紹興中 今衛秬建從通志增 蠟屐亭 在明招山前晉阮孚隱此 山後人因其好屐故以名   亭鞏暨有   詩見藝文 金貂亭 在蠟屐亭右以阮孚名 吕喬年有記見藝文 阮珠亭 在明招寺前 阮孚游處明   招寺對一山巖近而獨圖下俯方池諸山争向如龍争珠東   萊吕巽伯屢往游賞舊剏亭於巔因名鞏豐有詩見藝文    換酒亭 葉適有寄吕巽伯換 酒亭詩從通志增 壺山亭 舊名凌雲亭在縣西壺山 頂令張圖裳為往聯曰錦   繡萬花谷乾坤一草亭康熙癸酉年令江留篇重建   後圯乾隆癸丑年邑人楊廷桂顧廷薰等募捐重建 舒元與宅   名勝志武義縣書臺山亦   稱元與讀書處從通志增 劉峻宅 在縣東講堂山峻嘗築 室講書於此從通志增 張彦 ","12卷 ╱ (清) 張營堠修 (清) 周家駒纂 ╱ 清宣統二年石印本"
35524,浙江,金華,"(嘉慶) 武義縣志",嘉慶,1796,1820,109,,"  火 以   下新增 止觀堂 在縣北霞姑山下 邑令張國裳題額 百可亭 在城北隅百可園 中永康王崇書匾    中亭 舊名起秀亭在縣西壺山中故改今 名嘉慶二年邑人顧文虎等募建 大士菴 在縣南四十 里白草山上   名勝志昔異人支大士所居故名有大士巖狀元峰   三疊臺八賢陵石佛石果仙掌玉屏龍井獅巖十景 阮遥集宅   在明招山下   後捨宅為寺 鞏栗齋宅 縣南二十里有西湖釣月髙畈耕雲清 溪漁唱白草樵歌松園冬秀桂苑秋香   葉牆春鼓護   國農鐘八景 王世名宅 縣西二十里有孝 里八景詩見藝文 鳴陽樓 在縣東一里 明正德間令   潘棠建後圮嘉慶四年邑人王士興   林德澄等仝募捐重建有記見藝文 玉泉亭 縣北一里在白嶺 玉泉上乾隆三十   四年邑人林梧南建後圮   嘉慶九年嫡姪德濂重建 閒閒亭 在縣南郭洞東 山下映雪居後 寶泉亭 在縣 南賢   泉巖上何   貴建今圮 憑虚閣 在縣南二十里海 麟院前明末建 山月齋 在郭洞内有 室曰止窩 睠喬    齋 在山月 齋前 裏棨亭 縣西二里許舊有小村落村口有 經堂今村廢土人建亭於其趾 喜雨亭 在 縣   西六十里社嶺   上後樹董姓建    碑碣   香山寺記 嘉靖志宋淳熙 年間馬觀文撰 廣福觀記 府志元賜敕天 師張嗣成撰 武義縣治記 ","12卷 ╱ (清) 張營堠修 (清) 周家駒纂 ╱ 清宣統二年石印本"
35525,浙江,杭州,"(光緒) 於潛縣志",光緒,1875,1908,773,"卷十二 659-842 ╱ 人物志 659-842 ╱ 宦業 659-842 ╱ 忠烈 677-842 ╱ ","  童前明 張玉慶 張學仁 張忠厚 張學顯   張成士 張秀士 張學建 方忠朝 方如壽   方金全 方炳言 方廷法 方如春 方能相   方保福 羅松鹿 羅忠賢 孫進官 馬大觀   馬火元 許成壽 許成寶 鄭逢生 鄭庭賢   何兆華 胡金奎 俞觀壽 魯安桂 戈尚法   戈金貴 戈福海 戈加寶 程顯祖 阮金海     姚大壽 監 生 姚榮台 姚阿魁 姚金玉 姚玉元   姚明桂 姚仁昌 姚喬南 姚喬楚 姚壽麟   姚雲元 姚炳文 姚玉泉 姚玉寶 姚繼美   姚美山 姚上國 姚鳳堂 姚蓮官 姚金錢   姚如海 姚仁周 姚如鶴 姚天順 姚上官 ","20卷 ╱ (清) 程兼善纂修  ╱ 民國二年石印本"
35525,浙江,杭州,"(光緒) 於潛縣志",光緒,1875,1908,897,"卷十三 842-908 ╱ 人物志 842-908 ╱ 文學 842-908 ╱ 武功 851-908 ╱ 義行 854-908 ╱ 隱逸 877-908 ╱ 仙釋 881-908 ╱ ","   廣錄刻梓命揭傒斯為序 續文獻 通考   明   本善號毒峯俗吴氏生於雷陽幼即好佛出家事源明    和尚開示無字公案復聞無際禪師示警所契益深    尋入富陽山清溪寺掩關尅期取證自此内外典皆    達其義趣然必求徹法源底而後已禮月溪和尚受    心印遂歸天目萬峯庵掩關淘汰正統丁卯住北山    玉泉景泰間復回萬峯四十年間住持名刹十餘處    唯樂清貧甘淡泊知不知者皆稱善菩薩著三要錄     天目 山志 國朝   過琇號玉林江陰楊氏子母夢大士攜童子入乃生師 ","20卷 ╱ (清) 程兼善纂修  ╱ 民國二年石印本"
35526,浙江,嘉興,"(光緒) 嘉興縣志",光緒,1875,1908,2405,"卷二十七 2375-2443 ╱ 列傳七 2375-2443 ╱ 藝術 2375-2443 ╱ ","   不娶好覽方書知醫旁通釋氏旨一燈布被外無長物朱    彝尊為撰墓誌 司志參靜 志居詩話   徐維楨字廣安世湜子學書于徐貞木端雅較勝有小楷金    經石本 何 志   張然字陶庵漣子工詩畫康熙二十八年應  召供奉  内廷今  瀛臺玉泉 暢春園皆然布置宛平王氏怡園亦然所造水石之妙有若天    然子淑  國朝畫識作 元瑋或是其字 繼之並高雅曠達為時所重 吳志 參居 ","37卷 ╱ (清) 趙惟崳修 (清) 石中玉纂 ╱ 清光緒三十四年刻本"
35527,浙江,寧波,"(康熙) 鄞縣志",康熙,1661,1722,400,"卷之五 394-502 ╱ 形勝考 394-502 ╱ 山 394-502 ╱ 阬 394-502 ╱ "," 昌昇仙此山後梅福隱居石室夢一人相□  曰周景時益昌化此室其骨秘天井及明果  獲其骨遂與埋之福亦仙去後漢上虞令劉  綱及夫人樊氏雲翹仝昇仙此山詳方外考  羽流傳  唐陸龜蒙四明山九題詩并皮日休和詠  龜蒙序曰謝遺塵者有道之士嘗隱于四明  之南雷一旦訪余來語不及世務且曰吾得  于玉泉生知子性誕逸樂神仙中書探海嶽  遺事期方外之交雖銅牆鬼炊虎獄劒餌無  有不窺也今為子語吾山之奇者有峯最高  四穴在峯上每天宇澄霽望之如牖户相傳  謂之石窗郎四明之目也山中有雲不絶者  二十里民皆家雲之南北每相從謂之過雲  有鹿亭有樊榭有潺湲洞木實有青櫺子味  極甘而堅不可猝破有猿山家謂之鞠侯其  他在圖籍不足道也凡此隹處各為我賦詩  因作九題題詩四十字謝省之曰玉泉生眞 ","24卷 ╱ (清) 汪源澤修 (清) 聞性道纂 ╱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35527,浙江,寧波,"(康熙) 鄞縣志",康熙,1661,1722,429,"卷之五 394-502 ╱ 形勝考 394-502 ╱ 山 394-502 ╱ 阬 394-502 ╱ "," 坡翁曾解帶公餘猶得暫從容  郡守高第詩玉几山前列畫屏金沙泉上飯  靑精野鷗渡水客愁破空露溼衣秋思清漫  采瑤花悲落日閒觀貝葉歎浮生故園巖壑  知誰主是處風煙重我情  郡守沈愷詩凌風探海窟半日與僧便身在  靑霄上人依北斗邊乾坤分楚越今古此風  煙欲訪洪崖蹟思餐玉屑泉  李堂詩玉几憑虛紫翠藏上方登處見扶桑  龍歸西隱拖晴塔鶴放東林過草堂僧慧佛  靈開舍利石蘭巖桂發天香廿年又了重遊  願借宿湯休一榻凉  張邦奇詩百花㴱徑曉霏微獨上層巔拍石  扉上塔鑪煙熏日動中㙜旛影夾雲飛湖含  宿雨羣峯浄海抱青山萬壑歸形勝有餘吟  賞風塵今已悟前非  陸釴詩盤梯千丈上招提古木陰森曲徑迷  僧定寒霞棲石榻佛頭空碧映花溪穿林傍 ","24卷 ╱ (清) 汪源澤修 (清) 聞性道纂 ╱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35527,浙江,寧波,"(康熙) 鄞縣志",康熙,1661,1722,2251,"卷之二十 2194-2268 ╱ 修辭考 2194-2268 ╱ 著述 2194-2268 ╱ "," 翻莖草多彼岸繇來難躐級惟懸絕頂印青  螺 應樂峰第十 蓬萊九炁萬峯低遮莫  南天蒼壁齊玉柱崢嶸搖塔影蕊宫爛熳滿  雲溪靈通海上仙人樂路接山頭太乙梯夜  聽鈞天幽帝釋千尋瀑布落玻瓈 雪人峰  第十一 立雪如人據嶺端俯窺城市衆峰  攢千年石骨中天老一片冰心六月寒華頂  晶函霏玉屑峨眉瓊樹炫珠玕西窗忽見朱  霞暎錯認嵰山仔細看 蘭峯第十二 天  風吹下紫霄芬馥郁蘭蓀滿白雲灌木薜蘿  山入畫繡嵓苔蘚石生文曬經慧日當峰照  救疾靈泉落磵沄不是幽芳移九畹妙香城  上散氤氲 三陽峯第十三 陽和輪轉自  天南拱抱扶桑鷲嶺參風孔何年吹煖律石  封此地現優曇氣匀四序春光住山湧三陽  秦運含人說此中稱樂土峰頭白雪挂晴嵐   鶴雲峯第十四 嶙峋翠壁天邊出玉女  高開碧漢窗華表遺蹤歸絕巘慶都餘瑞繞 ","24卷 ╱ (清) 汪源澤修 (清) 聞性道纂 ╱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35527,浙江,寧波,"(康熙) 鄞縣志",康熙,1661,1722,2299,"卷之二十 2268-2340 ╱ 特藝考 2268-2340 ╱ 技術 2268-2340 ╱ ","董策號青寰弟能號青田並工山水 汪天培居西山善畫梅花 顧聘字起莘工山水花卉客居廣陵 倪大正字伯陽弟伯益俱工傳神 馮禮字仲嘉號泰宇工入細山水兼能傳神 倪起相字象求又張文峯孫玉泉傳神俱有名 何默瘖人工寫人物 楊錦工寫士女 黄雲衢字小癡工人物善臨摹古人 ","24卷 ╱ (清) 汪源澤修 (清) 聞性道纂 ╱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35527,浙江,寧波,"(康熙) 鄞縣志",康熙,1661,1722,2649,"卷之二十三 2586-2680 ╱ 雜紀考 2586-2680 ╱ 古蹟 2586-2680 ╱ "," 臣椒菌芳馨内海若鼀榦談笑中欲引吹簫  夕子到縱阿先鄜蕊宮  邑令汪源澤詩老榦蒼柯百尺懸金圍翠鎖  一規圓古香馥馥難施轆芳露瀼瀼不是泉  醉眼那知花似井淸淡帷覺客皆仙三年辛  苦為民牧籍有丹梯欲問天 桂井從來未  有傳機雲亭□獨爭妍風來午夜香魂杳月  到天心花影圓金栗叢中金鳥宿玉闌干畔  玉罌懸覊人案牘孤淸賞那及招摇服餌仙  武林袁泓詩尋芳偕步月胡邊偶造宣公舊  宅前桂蕚迎風霏玉屑秋英和露滴香泉不  勞提罌凴花汲秪許飛觴醉月眠誰道明州  無好景陸家桂井亦堪傳 莫怪時人事矯  揉傳欒却勝小山幽花開十丈通蟾窟翠繞  千重冷碧湫桂子亂從金井落天香細和綘  泉流間來徙倚銀□□不羡瓊樓玉宇遊  酉冷潘嗣昌詩□把□英作井看叢枝敢束  一聞國重重翠□天窺小疊疊花深月落寒 ","24卷 ╱ (清) 汪源澤修 (清) 聞性道纂 ╱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35539,山西,長治,"(光緒) 黎城縣續志",光緒,1875,1908,342,,"附錄    書目 明靳惟精黎城志   佚   案書成於嘉靖時康熙中邑人李吉輯黎志已云   版籍散佚今益無從搜訪矣 趙初玉泉常言玉泉答問三要六治策玉泉詩集   並佚   案初文舊志存三教堂記一篇 ","4卷 ╱ (清) 鄭灝纂 (清) 楊恩樹纂 ╱ 清光緒九年刻本"
35540,山西,長治,"(康熙) 黎城縣志",康熙,1661,1722,12,,"  之暇亦甞登城而眺見   夫峙者蒼然涌者滃然   白巖之曉縹緲於空   際金牙之夕照掩映於   林端一田溪之水再   拜玉泉之石時而連寺 ","4卷 ╱ (清) 程大夏修 (清) 李御纂 ╱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35540,山西,長治,"(康熙) 黎城縣志",康熙,1661,1722,52,"卷之一 26-113 ╱ 地理志 26-113 ╱ 圖攷 26-113 ╱ 星宿圖 26-113 ╱ 山河圖 26-113 ╱ 疆域圖 26-113 ╱ 縣城圖 26-113 ╱ 縣治圖 26-113 ╱ 學宫圖 26-113 ╱ 八景圖 26-113 ╱ 八景 26-113 ╱ ","   玉泉潄石 一瀉水瀋瀋者石相銜崚激響□琤 踪何事遠尋蛟窟襄□地無龍爛悵 緑波中寂寞芙蓉伊人宛在□泗□ 緬想勝流巢父也拜石□□    右調浪淘沙   李濂 ","4卷 ╱ (清) 程大夏修 (清) 李御纂 ╱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35540,山西,長治,"(康熙) 黎城縣志",康熙,1661,1722,65,"卷之一 26-113 ╱ 地理志 26-113 ╱ 圖攷 26-113 ╱ 星宿圖 26-113 ╱ 山河圖 26-113 ╱ 疆域圖 26-113 ╱ 縣城圖 26-113 ╱ 縣治圖 26-113 ╱ 學宫圖 26-113 ╱ 八景圖 26-113 ╱ 星野 55-113 ╱ 沿革 59-113 ╱ 八景 26-113 ╱ ","  靳曲  前庄  中庄  後庄  □□   卜庄  大市  郊□  板門  鶯裏   上内華 形曹裏 白灰頭 擦則背 卜河西   石板上 侯家庄 三□裏 陽和□ 鴉兒□   龍洞上 北坡裏 □樹□ 吳家庄 長河裏   河南裏 楊家庄 望□郊   北曰玉泉鄉凡九里曰德化坊曰永奏坊曰北李   保曰原村曰曹庄曰原泉曰東井曰南陌曰北陌   今止存德化北盛莊村三里共三十九村 ","4卷 ╱ (清) 程大夏修 (清) 李御纂 ╱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35540,山西,長治,"(康熙) 黎城縣志",康熙,1661,1722,79,"卷之一 26-113 ╱ 地理志 26-113 ╱ 圖攷 26-113 ╱ 星宿圖 26-113 ╱ 山河圖 26-113 ╱ 疆域圖 26-113 ╱ 縣城圖 26-113 ╱ 縣治圖 26-113 ╱ 學宫圖 26-113 ╱ 八景圖 26-113 ╱ 星野 55-113 ╱ 沿革 59-113 ╱ 疆域 67-113 ╱ 驛遞舖舍附 67-113 ╱ 城池 71-113 ╱ 兵防附 71-113 ╱ 山川 79-113 ╱ 關津橋梁附 79-113 ╱ 八景 26-113 ╱ ","   山川 關津橋梁附    程大夏曰禹貢禹敷土奠高山大川明乎舍山川   無以别州境也河北山川夙稱奇勝上黨天下之   春太行天下之險黎居其中萬峰環繞而嵐山西   峙繡屏東圍衡漳經其南玉泉出其北亦形勝之   區也况箕山潁水千古高風尤當揭出者乎至於   關市譏而不征杠梁以時而成商出其路民不病   涉王道於是乎有徵也   箕山在縣北八十里彭庄益避禹子於此見府舊 ","4卷 ╱ (清) 程大夏修 (清) 李御纂 ╱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35540,山西,長治,"(康熙) 黎城縣志",康熙,1661,1722,87,"卷之一 26-113 ╱ 地理志 26-113 ╱ 圖攷 26-113 ╱ 星宿圖 26-113 ╱ 山河圖 26-113 ╱ 疆域圖 26-113 ╱ 縣城圖 26-113 ╱ 縣治圖 26-113 ╱ 學宫圖 26-113 ╱ 八景圖 26-113 ╱ 星野 55-113 ╱ 沿革 59-113 ╱ 疆域 67-113 ╱ 驛遞舖舍附 67-113 ╱ 城池 71-113 ╱ 兵防附 71-113 ╱ 山川 79-113 ╱ 關津橋梁附 79-113 ╱ 八景 26-113 ╱ ","  □東□幾百里横經焉漳善瓌田而渠又□□□   流者患之   靈原聖井在縣東北二十里井前建聖井神祠□   見祠祀   土泉水在縣北五十里原泉村有石山泉出其□   深不可測金大定間羽衣闗安道山肇基建□   於泉上鑿山趾為三孔水自孔出別派合流灌□   畮圃居民賴之下達於清漳一統志玉泉水在縣   北五十里山下有三石竅水湧出合流入河南□ ","4卷 ╱ (清) 程大夏修 (清) 李御纂 ╱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35540,山西,長治,"(康熙) 黎城縣志",康熙,1661,1722,104,"卷之一 26-113 ╱ 地理志 26-113 ╱ 圖攷 26-113 ╱ 星宿圖 26-113 ╱ 山河圖 26-113 ╱ 疆域圖 26-113 ╱ 縣城圖 26-113 ╱ 縣治圖 26-113 ╱ 學宫圖 26-113 ╱ 八景圖 26-113 ╱ 星野 55-113 ╱ 沿革 59-113 ╱ 疆域 67-113 ╱ 驛遞舖舍附 67-113 ╱ 城池 71-113 ╱ 兵防附 71-113 ╱ 山川 79-113 ╱ 關津橋梁附 79-113 ╱ 古蹟 94-113 ╱ 墳墓附 94-113 ╱ 八景 26-113 ╱ ","  □□□幸景   程大夏曰名山六川之間佳景□□山入野老□   習焉而不知領取風雅之士一見賞心形諸詩□   師一 一壑亦足以千古何也代易而風景不□   也若燕臺之玉泉瑶□西湖之□提六橋與□□   之平沙遠浦皆為古今所艷穪而此地八景僅見   於張君遵約之一詩百年來唱和無人可勝□□   予故亟為標出不使佳景蕪没於空山仍各□以   詩後有作者從而和之亦登高能賦之選也如曰 ","4卷 ╱ (清) 程大夏修 (清) 李御纂 ╱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35540,山西,長治,"(康熙) 黎城縣志",康熙,1661,1722,110,"卷之一 26-113 ╱ 地理志 26-113 ╱ 圖攷 26-113 ╱ 星宿圖 26-113 ╱ 山河圖 26-113 ╱ 疆域圖 26-113 ╱ 縣城圖 26-113 ╱ 縣治圖 26-113 ╱ 學宫圖 26-113 ╱ 八景圖 26-113 ╱ 星野 55-113 ╱ 沿革 59-113 ╱ 疆域 67-113 ╱ 驛遞舖舍附 67-113 ╱ 城池 71-113 ╱ 兵防附 71-113 ╱ 山川 79-113 ╱ 關津橋梁附 79-113 ╱ 古蹟 94-113 ╱ 墳墓附 94-113 ╱ 八景 26-113 ╱ ","   □金牙□□光    華晶□可觀       張遵約   金牙崒嵂映斜暉□□應難狀翠微祗是山靈供   眺望令人對此欲忘□    又            程大夏   北極高懸第一峰凌空湧出金芙容歸雲斗□□   定出落日斜侵翠壁重洞口花繁垂□景城頭□   □失髙春無端却憶□灝水杳靄漁村晩更渡 □ □  八景中有  漁村落照    玉泉散石 野木潺□□石則沉浸中央蠲立無 倚□秋□浩沙面此石□見死然欲 ","4卷 ╱ (清) 程大夏修 (清) 李御纂 ╱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35540,山西,長治,"(康熙) 黎城縣志",康熙,1661,1722,230,"卷之二 113-242 ╱ 政事志 113-242 ╱ 風俗 113-242 ╱ 歳尉附 113-242 ╱ 田賦 123-242 ╱ 户口 164-242 ╱ 鹽法 171-242 ╱ 物産 173-242 ╱ 職官 178-242 ╱ 公署 201-242 ╱ 學校 207-242 ╱ 祠祀 219-242 ╱ 寺觀 228-242 ╱ ","  □焉嘉靖十年重修太學生邑人張孟春□水□   寺原在內陽村元至大元年建膺福寺在塸村里   顯慶寺在城村   壽聖寺在原泉村後唐天福七年建   委泉寺在北玉泉村   西井寺在西井村   佛堂寺在彭庒村   大聖寺在陌村   崇福寺在縣北二十里元延祐七年建 ","4卷 ╱ (清) 程大夏修 (清) 李御纂 ╱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35540,山西,長治,"(康熙) 黎城縣志",康熙,1661,1722,231,"卷之二 113-242 ╱ 政事志 113-242 ╱ 風俗 113-242 ╱ 歳尉附 113-242 ╱ 田賦 123-242 ╱ 户口 164-242 ╱ 鹽法 171-242 ╱ 物産 173-242 ╱ 職官 178-242 ╱ 公署 201-242 ╱ 學校 207-242 ╱ 祠祀 219-242 ╱ 寺觀 228-242 ╱ ","  黄崖寺在看後村   流泉寺在鹿頭村   偏城寺在偏城村   通仙觀在城德化坊明洪武十六年設道會司    玉清觀在北馬村   興眞觀在范家庒   凝虚觀在坑南村元延祐間建今廢   玉泉觀在原村   太清觀在嗓魯村 ","4卷 ╱ (清) 程大夏修 (清) 李御纂 ╱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35540,山西,長治,"(康熙) 黎城縣志",康熙,1661,1722,327,"卷之三 242-339 ╱ 人物志 242-339 ╱ 輿地 242-339 ╱ 勳爵 264-339 ╱ 贈廕 242-339 ╱ 名宦 273-339 ╱ 名賢 281-339 ╱ 忠節 291-339 ╱ 孝義 242-339 ╱ 列女 306-339 ╱ 流寓 324-339 ╱ 隱逸 327-339 ╱ ","   隱逸   李古曰莊周有士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   不見也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競其知而不發也   時命大謬也雖然□世無悶易不云乎夫束□□   召甘心泉石情雖高遂跡非抗矯亦曰各行其志   云爾 明趙初博子號玉泉力學恬淡重行誼薄軒冕正□   初鄉閩擬元不果退隱於田溪之上為蒼溪書院   搆長㤗窩杜門著書建聖賢道統堂春秋率弟子 ","4卷 ╱ (清) 程大夏修 (清) 李御纂 ╱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35540,山西,長治,"(康熙) 黎城縣志",康熙,1661,1722,328,"卷之三 242-339 ╱ 人物志 242-339 ╱ 輿地 242-339 ╱ 勳爵 264-339 ╱ 贈廕 242-339 ╱ 名宦 273-339 ╱ 名賢 281-339 ╱ 忠節 291-339 ╱ 孝義 242-339 ╱ 列女 306-339 ╱ 流寓 324-339 ╱ 隱逸 327-339 ╱ ","  行釋菜禮吕涇野過黎嘗就訪相與辯論終日嘆   美而去所著有玉泉常言三要六治策玉泉答問   玉泉詩集並蒼溪書院教條 國朝李元黄號行漳養志仲子少博建善屬文以忠   信篤敬自持遇人多諷諌 國初以文行徵御史   特薦之力以親老亂退學於繡屏别墅屏夫舉工   業一以聖賢為師横經析理究極精微後學多□   之以處士終兄甲黄誌其墓略曰昔賢旦□之□   為夜必焚香以告於天吾第不必告也與天相□ ","4卷 ╱ (清) 程大夏修 (清) 李御纂 ╱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35540,山西,長治,"(康熙) 黎城縣志",康熙,1661,1722,366,"卷之四 339-596 ╱ 藝文志 339-596 ╱ 經 340-596 ╱ 古歌 339-596 ╱ 詩 339-596 ╱ 五言古 339-596 ╱ 七言古 339-596 ╱ 五言律 339-596 ╱ 七言律 339-596 ╱ 五言排律 339-596 ╱ 七言排律 339-596 ╱ 五言絶句 339-596 ╱ 七言絶句 339-596 ╱ 賦 339-596 ╱ 後賦 339-596 ╱ 䟽 339-596 ╱ 奏記書表附 339-596 ╱ 贊 339-596 ╱ 風俗 339-596 ╱ 記 339-596 ╱ 簿 339-596 ╱ 墓誌 339-596 ╱ ","復慈闡揚先德蜚譽遠朝野巨筆□嘉之我來咸此 欽世德一門數世良可師大□風□□吾事風流不 墜喜在茲嗟爾邑人咸以表□□旌額光離□□□ 貞節凡八九此日褒崇大聲施□□哉高節高□□ 極山清操清於玉泉水好將貞珉豎山椒淳化□□ □以此    又          武鄉史 珥 雙丸迭換扶輿走誰能撑兮伸臂肘會須有人奠細 維不問鬚眉與箕帚天產夫人適李公家政紛紛決 ","4卷 ╱ (清) 程大夏修 (清) 李御纂 ╱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35540,山西,長治,"(康熙) 黎城縣志",康熙,1661,1722,373,"卷之四 339-596 ╱ 藝文志 339-596 ╱ 經 340-596 ╱ 古歌 339-596 ╱ 詩 339-596 ╱ 五言古 339-596 ╱ 七言古 339-596 ╱ 五言律 339-596 ╱ 七言律 339-596 ╱ 五言排律 339-596 ╱ 七言排律 339-596 ╱ 五言絶句 339-596 ╱ 七言絶句 339-596 ╱ 賦 339-596 ╱ 後賦 339-596 ╱ 䟽 339-596 ╱ 奏記書表附 339-596 ╱ 贊 339-596 ╱ 風俗 339-596 ╱ 記 339-596 ╱ 簿 339-596 ╱ 墓誌 339-596 ╱ ","時雨願常狂風莫浪摧甘棠亦偶爾千古頌猶繼    玉泉觀          張東銘 山徑通 圃停車夜未央數家燈火冬一帶水雲鄉 問俗知風古觀瀾引興長塵纓何日濯徒自羡滄浪    官閒十咏用杜老白頭趨幕府深覺負平生十     字起句         張東銘 白日坐岑宗掀髯每獨吟蛛絲羅户滿秋草没堦澐 警惕慚三異優游玩四箴苞苴無地入不媿右人心 頭主天應盬心閒事每誠一毫□不柒萬物□平□ ","4卷 ╱ (清) 程大夏修 (清) 李御纂 ╱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35540,山西,長治,"(康熙) 黎城縣志",康熙,1661,1722,385,"卷之四 339-596 ╱ 藝文志 339-596 ╱ 經 340-596 ╱ 古歌 339-596 ╱ 詩 339-596 ╱ 五言古 339-596 ╱ 七言古 339-596 ╱ 五言律 339-596 ╱ 七言律 339-596 ╱ 五言排律 339-596 ╱ 七言排律 339-596 ╱ 五言絶句 339-596 ╱ 七言絶句 339-596 ╱ 賦 339-596 ╱ 後賦 339-596 ╱ 䟽 339-596 ╱ 奏記書表附 339-596 ╱ 贊 339-596 ╱ 風俗 339-596 ╱ 記 339-596 ╱ 簿 339-596 ╱ 墓誌 339-596 ╱ ","□侯古郭勝當時壺口關存蹟尙奇夜雨欲旌崖有 篆晨鐘相譽寺無基白巖獻秀騰炮早北極呈□□ □遲共羡玉泉石漱好田溪列水更漪滴    贈靳横山         張遵約 □起披襟坐石牀終朝竹素閲雌黃山川神鬼歸無 □風俗人民頓有光千古儀刑憑彩筆一方信史□ □箱董狐况是鄉先哲嬴得芳名與並揚    分司病中漫興     蒼谷王尚□ 公私□掌病還生千里行山雨月征獨戍瞻雲天□ ","4卷 ╱ (清) 程大夏修 (清) 李御纂 ╱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35540,山西,長治,"(康熙) 黎城縣志",康熙,1661,1722,417,"卷之四 339-596 ╱ 藝文志 339-596 ╱ 經 340-596 ╱ 古歌 339-596 ╱ 詩 339-596 ╱ 五言古 339-596 ╱ 七言古 339-596 ╱ 五言律 339-596 ╱ 七言律 339-596 ╱ 五言排律 339-596 ╱ 七言排律 339-596 ╱ 五言絶句 339-596 ╱ 七言絶句 339-596 ╱ 賦 339-596 ╱ 後賦 339-596 ╱ 䟽 339-596 ╱ 奏記書表附 339-596 ╱ 贊 339-596 ╱ 風俗 339-596 ╱ □ 398-596 ╱ 記 339-596 ╱ 簿 339-596 ╱ 墓誌 339-596 ╱ ","   金牙晚照 翠微深處眺斜陽幾縷殘霞晠大行長嘯一聲□□ 應金牙山色晚蒼蒼    玉泉漱石 幽壑泉飛瀉建瓴松溪繚繞□□江中流漱王□□ 枕直砥秋清一柱青    田溪冽水 漠漠沉陰□□田□□一曲靜合游入□□一□ 意看耴雲光□□尺 ","4卷 ╱ (清) 程大夏修 (清) 李御纂 ╱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35542,山西,運城,"(光緒) 直隸絳州志",光緒,1875,1908,837,,"  終茶毗得舍利數百粒 秦凌霄絳州泉掌鎭人父母俱早逝年二十歲叔兄為   之娶室凌霄拜堂畢其夜忽逃去學道於雲邱山性   嗜靜嫌雲邱生徒繁囂徙隱於州之清溪洞煉丹施   藥四方有疾疫者服符立愈康熙三年重陽日於泉   掌玉泉宫端坐而逝 定 珍絳州人住稷山縣坦然寺焚修苦行四十餘年   於康熙二十八年端坐而化一號寶峰大士 邱長春山東栖霞縣人故老相傳曾修眞於三泉鎭東   觀門額凝眞二字猶謂為親筆云 ","20卷 ╱ (清) 李焕揚修 (清) 張于鑄纂 ╱ 清光緒五年刻本"
35546,山西,運城,"(光緒) 絳縣志",光緒,1875,1908,418,"志九 259-450 ╱ 古蹟志第八 406-423 ╱ 古蹟 406-423 ╱ 墳墓 406-423 ╱ 寺觀 406-423 ╱ 卷十六 406-423 ╱ ","永興禪寺在縣西北牛村元泰定年間建 彌陀寺在縣東北王峰莊 寶泉寺在縣東槐泉村明嘉靖年間建 石佛寺在縣東北鄭柴村 興福寺在縣正西趙村 續魯上寺在縣東北續魯峪 玉泉洞在縣東北南柳莊相傳有僧道明掘玉得泉因建寺於 此 龍泉院在縣東北范壁村西元泰定年間勅建 燈明院在縣東北長干村 ","21卷 ╱ (清) 胡延纂修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35546,山西,運城,"(光緒) 絳縣志",光緒,1875,1908,420,"志九 259-450 ╱ 古蹟志第八 406-423 ╱ 古蹟 406-423 ╱ 墳墓 406-423 ╱ 寺觀 406-423 ╱ 卷十六 406-423 ╱ ","崇眞觀在縣東南樊莊明嘉靖年間建 洞眞觀在縣南南城莊 玉清宫在絳山西頂 元帝臺在絳山絕頂 玉泉觀一在鄭柴村一在賀水村元至正年間建 清都觀在縣東喬村元至正年間建 臨泉洞在縣西南西冷口明成化年間建 國朝乾隆二十四 年修 朝陽洞一在縣東北續魯莊一在縣西南西冷口一在縣東磨 裏村一在縣西北牛村在續魯者最勝同治十三年修 ","21卷 ╱ (清) 胡延纂修  ╱ 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35548,山西,運城,"(光緒) 垣曲縣志",光緒,1875,1908,194,"卷之三 166-211 ╱ 壇廟 180-205 ╱ 寺觀附 180-205 ╱ 廨署 180-205 ╱ ","  在朱家莊知縣仝梧記 廣福寺   在皐落鎭知縣趙乾清記 青龍寺   在柴家莊康熙三年修 玉泉寺   在同善村 興元寺                    一在清廉村一在長澗村 ","14卷 ╱ (清) 薛元釗修 (清) 張于鑄纂 ╱ 清光緒五年刻本"
35564,山西,運城,"(光緒) 永濟縣志",光緒,1875,1908,239,"山川 206-269 ╱ ","  在縣南五十里地名胡營南入於河 玉泉澗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地名南張至永樂鎮灌溉田畝餘   流入河 神龍潭   在縣東南十五里太谷村澄光可鑒 玉龍潭   在縣東南十五里讚歎寺下 泓龍潭 ","24卷 ╱ (清) 李榮和修 (清) 張元懋纂 ╱ 清光緒十二年刻本"
35564,山西,運城,"(光緒) 永濟縣志",光緒,1875,1908,2227,"仙釋 1324-2433 ╱ 第十六卷 1324-2433 ╱ 藝文一 1324-2433 ╱ 漢晉唐 1324-2433 ╱ 第十七卷 1324-2433 ╱ 藝文二 1324-2433 ╱ 宋金元 1324-2433 ╱ 第十八卷 1324-2433 ╱ 藝文三 1324-2433 ╱ 明上 1324-2433 ╱ 第十九卷 1324-2433 ╱ 藝文四 1324-2433 ╱ 明下 1324-2433 ╱ 第二十卷 1324-2433 ╱ 藝文五 1324-2433 ╱ 國朝上 1324-2433 ╱ 第二十一卷 1324-2433 ╱ 藝文六 1324-2433 ╱ 國朝下 1324-2433 ╱ 第二十二卷 1324-2433 ╱ 藝文七 1324-2433 ╱ 詩 1324-2433 ╱ 第二十三卷 1324-2433 ╱ ","水之神力八蠲疴七不饐 四解  民曰非雪太守恩膏天為 之結予亦曰非雪爾民和悅蒸為玉屑民氣和歡聲騰處 祥雲多釀為華黍兼嘉禾 五解  民曰非泉太守恩波徧吾 野田予亦曰非泉金銀之氣如壺方而嶠圓在地為泉在 民為布天將使吾民多富 六解  民自樂其富有况爾郡之 太守民自樂其黃耇况爾邑之父母爾太守爾父母但索 梅花共樽酒 七解  雪兮泉兮天將徧澤乎晉民之田兮徧 永乎晉民之年兮天將使晉民將富他日越境之太守為 爾民選一大錢 八解  ","24卷 ╱ (清) 李榮和修 (清) 張元懋纂 ╱ 清光緒十二年刻本"
35568,山西,運城,"(光緒) 夏縣志",光緒,1875,1908,159,"卷二 148-174 ╱ 建置志 148-174 ╱ 城池 148-174 ╱ 官署 151-174 ╱ 學校 155-174 ╱ ","  兩蔣起龍捐俸二十兩劉玉泉兩次捐俸二十兩田   成玉兩次捐俸二十九兩邑進士河南學政張潤民   捐俸六十兩邑廪生蘇淳捐銀十兩邑歲貢王用捐   銀四兩邑原任海甯令金鼇捐俸二十五兩共銀二   百八十三兩付紳士李長清經理生息後只存二百   四十六兩交當二分生息三年共收息銀一百四十   七兩六錢三分又貢生張玉瓚捐銀二百兩一分息   三年共收息銀六十兩二共收息銀二百七兩六錢   三分為士子鄕試川資有卷存禮房 武賓興本銀   九十八兩原捐姓名失考交當二分生息三年共收 ","10卷 ╱ (清) 黄縉榮修 (清) 張承熊纂 ╱ 清光緒六年刻本"
35568,山西,運城,"(光緒) 夏縣志",光緒,1875,1908,180,"卷三 174-222 ╱ 祠祀志 174-222 ╱ 壇 174-222 ╱ 廟 176-222 ╱ ","  俞璉相繼重修乾隆二十二年知縣梅士傑重修五   十八年知縣劉玉泉重修道光元年知縣廉九經倡   修十四年知縣趙恩榮接修有記廟制大成殿七楹   東西廡各十楹東隅三楹為神庫以藏祭器西隅三   楹為神廚以造祭品戟門三楹東西廊房各五楹藏   古今碑碣櫺星門三楹西有更衣所三楹東便門外   有宰牲所三楹門外樹萬代宗師坊坊内有泮池東   為德配天地坊西為道貫古今坊道光十四年門外   重建照壁一座 崇聖祠三楹在文廟東 名宦祠   三楹在崇聖祠左 鄕賢祠三楹在崇聖祠右知縣 ","10卷 ╱ (清) 黄縉榮修 (清) 張承熊纂 ╱ 清光緒六年刻本"
35568,山西,運城,"(光緒) 夏縣志",光緒,1875,1908,199,"卷三 174-222 ╱ 祠祀志 174-222 ╱ 壇 174-222 ╱ 廟 176-222 ╱ "," 之請將傍廟地二畝輪為香火資予度其  地可置道院將先後畢舉遹觀厥成焉 五十一年   縣令馮奎顯續修有記正殿後為  萬壽宫東西   朝房各三間道光十三年邑武舉張士翠捐銀五百   重修舊志云盛夏芙蓉盛開憑樓四眺一片荷香都   來撲面歌採蓮曲飮碧筒杯為一邑勝 后稷廟 在縣西六十里稷王山下乾隆五十九年知   縣劉玉泉重修有記嘉慶二年知縣魯九皋捐俸重   修有記 伯益廟 在城西十里下留村蝗蝻為災禱輒應乾隆   四十三年同治三年邑人兩次重修 ","10卷 ╱ (清) 黄縉榮修 (清) 張承熊纂 ╱ 清光緒六年刻本"
35568,山西,運城,"(光緒) 夏縣志",光緒,1875,1908,322,"卷六 296-338 ╱ 官師志 296-338 ╱ 宦績 297-338 ╱ 歷任令佐 319-338 ╱ "," 人修理鼓樓四城  門並文廟祭器 劉壯國 頴州進十修建 縣治有政績 羅在公 營 山  縣舉  人 張林綸 滄州 進士 邱淑文 濟甯 州人 史晟 饒平縣舉人重 修城垣巍然改  觀   宋國賢 奉天正 白旗人 陳龍震 海豐縣 舉人 李中湖 蘄陽縣 舉人 郎   廷枚 鑲黄旗人升 綏德州知州 劉玉泉 平遠縣 舉人 雍正間蔡長淳 漳 浦  㧞  貢 俞連 順德縣 舉人 朱濶 進 士 乾隆間楊燭 固安縣人 調陽曲縣 李培   元 廣元縣 舉人 胡龍友 仁和縣 舉人 張廷獻 署 任 陳鐸 署 任 西敏 正 紅  旗筆  帖式 王怡 失 考 李效 <img n=""43""/>失 考 馮白友 甘肅武威舉人 重修八蜡禹廟 嘉慶   間魯九皋 江西 進士 陸錦泉 廣東南海 縣舉人 葛廷燦 順天文安 縣己亥  恩科舉人挑充翰林  院永樂大典謄録 湯可受 廣西臨桂 縣舉人 孫宗溥 山東 曹縣  監  生 趙連城 重修涑 水書院 道光間張培基 山東鄒平 縣拔貢 賈 失名 江西 ","10卷 ╱ (清) 黄縉榮修 (清) 張承熊纂 ╱ 清光緒六年刻本"
35579,山西,太原,"(光緒) 補修徐溝縣志",光緒,1875,1908,152,"書院 127-156 ╱ 祠廟 127-156 ╱ 寺觀附 127-156 ╱ ","   眞空寺二一在縣治西南隅嘉靖年間建康熙二十     二年重建一在縣東楚王村景泰年間建    福壽寺在縣東史家社正德年間建    洪福寺在縣東景泰年間建    淨會寺在縣南二十里宣德年間建    玉泉寺在縣東北正德年間建    圓澄寺在縣西郜村    明因寺在東賈村    靜甯寺在縣東大常鎭 ","6卷 ╱ (清) 王勛祥修 (清) 秦憲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35580,山西,太原,"(康熙) 徐溝縣志",康熙,1661,1722,329,"寺觀 324-332 ╱ 第二十九 324-332 ╱ ","   淨會寺在縣南二十里宣德年間建    玉泉寺在縣東北正德年間建    圓澄寺在縣西郜村萬曆三十二年建    明因寺在縣東賈村    靜寧寺在縣東大賞鎭    福興寺在縣西南高花村景泰年間建    白雀寺在縣西北白樹村    大覺寺在縣南北内道村天順年間建    大歷寺在縣東南李青村宋紹興年間建     ","4卷 ╱ (清) 王嘉謨纂修  ╱ 清康熙五十一年刻本"
35586,山西,朔州,"(崇禎) 山陰縣志",崇禎,1627,1644,40,"卷之二 37-67 ╱ 山川 37-52 ╱ 土產 37-52 ╱ ","   陽匯為七泉曰上源曰玉泉曰三泉曰司馬洪    濤曰金龍池曰小盧曰小浦七泉合而為一是    為桑乾河 賈島詩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 憶咸陽無端更度桑乾水却望并州   是故   鄉   黄河水源出朔之三泉流經辛村元英稍散亂復    聚于黑圪塔經流縣南會流桑乾近自上河西    奔潰北徙奔流城西反折北行無濟于城又北 ","6卷 ╱ (明) 劉以守纂修  ╱ 明鈔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125,,"  氣如虹東北五里有玉泉山其東連柏山山之東   北有惠嶺秀麗可愛又名秀麗嶺下有黑龍池雲   氣上升不三日而雨其東有五峰山上有三陽洞   盤踞又數十里   陳方澤神州之神隸山西者太岳鎮龍門山壺口   山雷首山底柱山析城山王屋山梁山恒山陰山   白登山太行山河水西海桑乾水滹沱水衛水洹   水而封龍山亦在列焉龍兑漢書注即龍山有四   穴四時出風者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129,,"    玉泉山   在龍山東北五里高半里盤踞三里有玉泉水瑩   潔似玉泉出石罅環玉泉寺所謂玉泉寒溜也西   有望景臺諸峰羅列川口原野分畫條列桑乾環   繞如玦金麻革有遊山記劉祁歸潛堂記鄉帥高   侯為築臺以居所居蓋其故宅之北四面皆見山   若南山西巖吾祖舊游東為柏山代北名刹西則   玉泉龍山之西勝處故朝嵐夕靄千態萬狀其雲   烟呑吐變化牕户間門前流水數枝每靜夜微風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130,,"  有聲琅琅使人神清不寐 劉京叔記於玉泉山後 以歸潛堂門前流水乃  玉泉之  分支也     橫山   在州西二十里南北横亘如城故崞縣在其左高   一里盤踞五里     鳯凰山   在州西北七里高二里盤踞五里神谿水發源山   麓   明司務孫聰建鳯山書院於麓闢鳳鳴亭翠微樓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140,,"  州龍首山又折而北入桑乾     李峪水   在州西南十里西流     凌雲口水   在州西南三十里北流     玉泉   出玉泉山潔似玉由石罅環繞古寺     黑龍池   在州西秀嶺下雲氣升不三日而雨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432,,"  遊賞焉號龍山三老今廢一在城西荆家庄為下   院胥元魏時建 碧谷寺在城南 永固寺在州東四十里金大定間建明嘉靖間僧覺   洪增修 王泉寺二一在州西南四十五里玉泉山為上院西   有望景臺今院廢一在城西李峪村為下院元時   建 西禪寺在州西五十里元時建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447,,"  愈遠以而相與言曰世豈有樂乎此者與酒醺談   辯蠭起各主其家山為勝如郭主大華劉主兹余   主王官五老更嘲迭難不少屈玉峰坐上坐亦怡   然一笑詩所謂善戲謔兮不為虐兮者政如是也   至二皷乃歸臥東軒明旦復來各有詩識於石迨   午飯主僧丈室已乃循嶺而東徑甚微木甚茂密   僅可通馬行又五里至玉泉寺山勢漸頗隘樹林   漸稀濶顧非龍山北寺西峰日望景臺甚險主僧   導客以登歷 <img n=""47""/>崟坐盤石其旁諸峰羅列或偃或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448,,"  立或將仆墜或屬而合或離而分賈奇獻異不一   狀北望川口最寛肆金城原野分畫條列歷歷可   數桑乾一水紆繞如玦觀覽曠達此玉泉勝處也   從此歸路嶮不騎皆步而下重谿峻嶺愈出愈有   抵暮乃得平地宿李氏山家臥念兹遊之富與夫   昔所經見而不能寐若太華之雄尊五老之巧秀   女几之蛇蜒烏權白馬之端重兹山固無之至於   奥密淵邃樹林薈蔚繁阜不一覽而得則兹山亦   豈可少哉人之情大抵得於此而遺於彼用於所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451,,"  旬月不令去時雖少年末遂其進取心而會友著   書亦目樂無歉豈知一旦時移事變流離兵革生   資蕩然僮僕散盡從行惟骨肉數口舊書一由   銅壺過燕山入武川幾一載始得還鄕里鄕帥高   侯為築室以居所居蓋其故宅之北四面皆見山   若南山西巖吾祖舊遊東為柏山代北名刹西則   玉泉龍山山西勝處故朝嵐夕靄千態萬狀其雲   烟吞吐變化窗户間門前流水數枝每靜夜微風   有聲琅琅使人清不寐劉子每居室中焚香一炷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468,,"  於其間敢請文刻諸石使後人知是役之所由成   且俾學於是者思自奮勉以稱今之意願先生有   以啓之嘗考渾源據雲中奥區其形勝恒山玉泉   諸峰羅列前後渾源崞川二水襟帯左右其風俗   四民各守其業而不易爭相勤儉以為能其人物   從益祖孫之文學雷淵父子之風蹟保衡之忠直   高定之信義公亮之練悉國典之數君子者芳聲   懋績照耀史牒萬世不泯此固山川之靈所鍾其   沉涵陶育之者非建學致之歟今諸生生斯長斯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499,,"  邊塵不聳而雨視他郡頗時復值郡侯安公傳   教新政宜民民力蓋少存矣某君輩因購貞珉託   鴻臚翟君某徵言於子子記其略如此     重修二神祠碑記     明  李陽生   氣判陰陽神道理九幽之政行分善惡人心嚴一   念之微盻蠁著靈萃孚斯格巍乎孤刹之廟幾歷   重修儼然並列之神咸有一德忠驅漢馬英英神   顯玉泉奮斬隋蛟烈烈害除滄海其在當世各建   補天浴日之功垂立來兹均握捍患禦災之柄昭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586,,"  門絕點囂山霽雪晴憑一覽吟肩不减灞陵橋     玉泉寒溜   一道寒流號玉泉萬山山下不知年派分銀漢河   中水清澈冰壺洞裏天命僕煎茶香到骨題詩漬   墨冷為烟請看活水源頭處霽月光風共然     柏巖秋色   千巖古柏拂蒼穹榦結根蟠萬石中金氣橫空清   且冽翠光欺樹鬱而葱晩山雨後重重碧楓葉霜   餘片片紅惟有此峰多造化秋光占斷飽清風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589,,"  餘彩飛烏隨山帶夜光瞻望虛疑霞影動登臨彷   彿月妃藏妝成出色僊家景自是天功巧異常     龍山霽雪   突兀龍山萬丈高背巖六出幾層消瓊樓皓皓開   三界玉樹亭亭揷九霄凝結應知占瑞兆毰毸已   見淨塵囂年來對此添佳興每欲攀蘿度小橋     玉泉寒溜   瑤池一派湧僊泉道是虎跑不記年王氣結成金   液髓空明映徹玉壺天分波蘸墨龍行雨汲水烹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593,,"  青嶂霽色氤氲映赤霄老木僵餘千壑冷孤禽飛   絕萬塵囂好乘蒼鶴凌風去直到蓬萊訪石橋     玉泉寒溜   崖端疋練瀉靈泉直緯横經今幾年千仞灑來清   碎玉一泓深處碧涵天吹凉終日沸岩冷濺濕無   時吐澗烟驚破夜深山畔枕好將纓濯意悠然     柏巖秋色   森森翠柏薄蒼穹直依巖淡霧中偃蓋鶴來依   蔽芾蒼鱗龍去轉菁蔥孤峰籟靜凝烟自古殿秋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596,,"  山銜落日影蒼茫欲掛長繩繋夕陽斜轉樹腰收   早靄淺籠鴉背閃金光牛歸楊柳前村去雁八蘆   莆深處藏可惜寸陰留不住黃昏練句肯尋常     龍山霽雪   上得龍山氣勢高同雲飛盡雪飄颻豐年先兆呈   三白寒日初升上九霄得食籠鳬聲瑣碎報晴靈   鵲語喧囂適來踏凍尋梅去半醉吟哦過小橋     玉泉寒溜   笑指深山地湧泉虎跑借問是何年月明有影流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600,,"  曲曲桑乾若箇邊龍山雪霽幾經年寒雲萬頃開   還合暮嶺千重斷復連添得書窗堪讀易贏來紫   帳得高眠乾坤醉裏忘今古信是懸壺别有天     玉泉寒溜        楊大雍   山聳青霄路上難泉流一派玉珊珊重灣雨後頺   波迥萬壑風來古木攢寺舊碑穹苔蘚碧鳥啼人   靜月華寒躋攀一覽塵襟豁試問雲梯第幾盤     柏巖秋色        郭 璋   六月深山暑氣收蒼崖古柏翠如流滿林楓葉酣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604,,"    玉泉寒溜   憑誰卓錫湧名泉冷貯雲根不計年月印潭心渾   抱玉練橫波面欲浮天幾經放鶴隨朝靄多半逢   樵趁晚烟拾取枯枝烹細乳塵襟披豁意超然     柏巖秋色   雲盤螺髻倚蒼穹古柏陰森曙色中清氣換秋捐   溽暑凉飈揮羽撲青蔥官閒絕塞吟空翠楓老吳   江憶舊紅為問幽嵐深樹裡是誰义手嘯西風     神谿夜月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606,,"  虎嘯韻流空谷雜龍吟千年勁節摩霄漢萬頃雲   濤歷古今清不容塵俗耳乘閒吟眺一披襟     龍山霽雪   龍山聳峙鬱岧嶤霽雪經年積不消玉嶂千盤通   碧漢瓊峰萬叠逼青霄凝寒永有三分白觸目清   無一點囂好景在誰詩句裏尋梅人過㶚陵橋     玉泉寒溜   誰開石罅引淵泉滚滚長流不計年曉映碧雲清   徹地夜含明月倒垂天空簾皎潔晴翻玉古寺幽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588,山西,大同,"(乾隆) 渾源州志",乾隆,1735,1796,608,,"  層巒疊嶂聳青天怪柏奇松幾萬年祇聽蕭蕭雲   外響誰知老着風然     夕陽返照   日入流沙天已昏牧童短笛過山村西巖一片胭   脂色造化無倪萬古存     龍山霽雪   龍山雪霽露青螺一望幽情可奈何恍若冰壺懸   宇宙西窗贏得讀書多     玉泉寒溜 ","10卷 ╱ (清) 桂敬順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615,山西,忻州,"(光緒) 代州志",光緒,1875,1908,333,"卷三 265-367 ╱ 地理志 265-367 ╱ 疆域 293-367 ╱ 晷度 298-367 ╱ 形勝 299-367 ╱ 風俗 302-367 ╱ 山川附水利 265-367 ╱ ","故名北流入桑乾 玉帶河源出東門内有泉曰青龍循城而南至參將署前别 有二泉會之以達於南門學宮在南門之右前有星聚泉潛 源泮池舊甃石泉上作六孔象南斗嘉慶中知州孫樹新濬 其流瀦為塘駕橋中街使兩泉相通名玉帶河而建祠於青 龍泉上築隄植蓮為遊觀之所   舊志金波泉在城東北隅水甚甘釀酒號金波俗呼琉璃   井玉液泉在譙樓西北澄玉泉在東門闉城内水並甘美   益美泉考棚前古井也塞而復濬味甘不減於前故名    水利 ","12卷 ╱ (清) 俞廉三修 (清) 楊篤纂 ╱ 清光緒八年代山書院刻本"
35621,山西,呂梁,"(乾隆) 孝義縣志",乾隆,1735,1796,87,,"烏鷄山城西六十餘里西連白雀山斜坡東下行南 北兩川之間約三十里而盡 高唐山城西南七十餘里北接白雀山東南二十餘 里至玉泉山頂玉泉之北高唐之南為孝河南川之 源其高唐西南即弓家灣西來之水至此南折東距 南川之源可數里許即玉泉山並南行靈石諸山過 接處 玉泉山城西南六十餘里西北接高唐山正西盡弓 家灣西來之南流南盡靈石北境東面分支為栢山 東南分支為孝義靈石分界之山 ","20卷 ╱ (清) 鄧必安修 (清) 鄧常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21,山西,呂梁,"(乾隆) 孝義縣志",乾隆,1735,1796,88,,"栢山一名金斗山城西五十餘里高三里許南川之 南左水之北西自玉泉山分支東盡左水   按孝義諸山皆斜坡漫衍惟此峰巒峭削趙誌所   謂山川峭㧞者也 白家庄諸村之山城西南一百二十餘里自寧鄉北 來經弓家灣入境東至石板上起横崗大坡高出栢 山高唐玉泉諸山之上與狐岐並肩持角南北綿衍 二十餘里東西四十餘里   按此山高地廣但林密巒複村庄稀少山盡無名   舊誌遂亦不載 ","20卷 ╱ (清) 鄧必安修 (清) 鄧常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21,山西,呂梁,"(乾隆) 孝義縣志",乾隆,1735,1796,94,,"五里許亦决北岸引水即興隆渠又十里許漕溪水 目西南來歸又七里許入文峪河 狗兒溝水源出薛頡狐岐兩山之凹東南行十五里 許入北川 界裏頭水源出薛頡山東南麓東繞白駒南段王相 王等村之東復南流入孝河北川並狗兒溝為北川 北來支流 左水源出城西南六十五里玉泉山之東北麓繞柘 山之南東流五十餘里北入孝河 玦溪源出城西南三十餘里玉泉山之東麓東北行 ","20卷 ╱ (清) 鄧必安修 (清) 鄧常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21,山西,呂梁,"(乾隆) 孝義縣志",乾隆,1735,1796,95,,"二十五里入孝河   方誌載水繞田而流其如玦故名今不見所謂   繞流如玦者 漕溪源出城西南三十餘里玉泉山之南麓東北行 四十餘里至縣東南入孝河並左水玦溪為南北川 既滙後之南來支流 南川源出城西八十餘里高唐山之南麓東行二十 里有白雀烏鷄兩山之水自北來歸始東北流四十 五里至薛家會之東合孝河北川之水復東南行歸 文峪入汾 ","20卷 ╱ (清) 鄧必安修 (清) 鄧常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21,山西,呂梁,"(乾隆) 孝義縣志",乾隆,1735,1796,98,,"南往隰州諸水一出隰州北境之野高泉村自城西 南一百四十餘里之採樹澗入境繞白家庄諸山之 下東流四十餘里南入隰州之大麥交村一出黑龍 溝山之東流十餘里亦南入隰州之大麥交一出 城西一百四十餘里之弓家灣東流三十餘里經盤 重原下有白雀高唐兩山西面之水自北來入折而 南流經高唐玉泉之西四十餘里至劉家沿村南入 隰州中窊村亦由靈石入汾   按邑西境山泉皆歸此溪其流通暢不亞孝義兩   河而土人隨地易名無人詳其支泒者 ","20卷 ╱ (清) 鄧必安修 (清) 鄧常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21,山西,呂梁,"(乾隆) 孝義縣志",乾隆,1735,1796,104,,"  圖說 上    孝義惟近城地四面平坦方廣可三十餘里餘盡   山地雖罕危峰峭壁大抵皆横岡側坡民居村落   緣坡附澗無三數里寛平者其西半之山自寧鄉   北來經孝義南衍為隰州石樓諸州縣之山東半   之山自汾陽北來始 <img n=""10""/>頡接狐岐趋縣東南掉入   靈石由 2頡之南東抽一支為邑北境龍隱諸山   狐岐之南東抽一支為邑適中之白雀山白雀之   東為烏鷄山南為高唐山高唐東一支為栢山東   南一支為邑南境之玉泉山玉泉東南則南與雲 ","20卷 ╱ (清) 鄧必安修 (清) 鄧常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21,山西,呂梁,"(乾隆) 孝義縣志",乾隆,1735,1796,105,,"  石分界諸山至汾河而盡狐岐山接連南北諸山   之眷週環東向其山勢俱斜坡漫衍而東惟漫衍   故無數里寛平之地亦惟不陡聳故民得緣坡附   澗而居水則汾河文峪自東北趋西南狐岐東面   諸山之水皆歸文峪入汾義河在縣北境源出 <img n=""11""/>  頡山東北會汾陽北來之水南會龍隱山前後   諸水歸文峪入汾若賈壁板峪其源之遠者孝河   在縣南北適中北川發狐岐山南川發高唐山   東行百二十里八十里始南北合流繞縣治城   南歸文峪入汾自龍隱以南玉泉以北諸水皆歸 ","20卷 ╱ (清) 鄧必安修 (清) 鄧常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21,山西,呂梁,"(乾隆) 孝義縣志",乾隆,1735,1796,550,,"渠歷歲滋久率多淤塞宏治改元仲冬子來知是邑 明年春民有以故事陳者悉與鄕人疏通之南五里 計有渠田普濟民堵其原出自西南七十里玉泉山 下經流南曹村入勝水河東道於汾其勢湍急隄防 每為所壞水利弗興况此村四顧桑田千頃非資此 水克有濟先時永樂間知縣劉祥創修之未幾患 大水堤堰坍塌遇歲旱民多病之越數十年更代無常 未暇有舉之者予於三年春詢其故事急欲復舉親 督工役不踰月而成經二載患大水河防復□□ 年秋二尹葉公蓮幕黄公鄕張能等詢謀僉□□ ","20卷 ╱ (清) 鄧必安修 (清) 鄧常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21,山西,呂梁,"(乾隆) 孝義縣志",乾隆,1735,1796,617,,"有寺曰華嚴其殿閣之崇壯廊字之深迥為汾郡諸 精藍冠栢山闢之雪岸嗣之遠近瞻禮參學者履棊 相接而雪岸犀塵一揮人天借其齒牙獅吼震其聾 瞔非近代叢林中一盛事哉雪岸懼兹山之蹟久而 易湮復肆力搜討而詳志之其挈綱釐目有可觀者 予蒞兹三年廢墜粗舉方有事於纂修邑志檢閲山 川一册自狐岐山上殿玉泉諸山而外獨無龍山名 所以然者以前之人無志之者也前無志而雪岸志 之是雪岸不獨有造於佛氏而實有造於龍山并有 造於孝邑也亟登其書且搜入邑乘中以補從前數 ","20卷 ╱ (清) 鄧必安修 (清) 鄧常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24,山西,呂梁,"(光緒) 興縣續志",光緒,1875,1908,5,,"    細木為桷細大不捐者將以待     匠氏之用也玉札丹砂赤箭     青芝俱收並蓄者將以待醫師     之施也然則是書之作亦苐     欲儲材物備藥籠以俟久施鍼     砭興操繩削者後起而有功焉     則孫君之推意也夫 ","2卷 ╱ (清) 張啓藴修 (清) 孫福昌纂 ╱ 清光緒六年刻本"
35629,山西,大同,"(光緒) 平定州志",光緒,1875,1908,154,"卷之二 129-226 ╱ 輿地志 129-226 ╱ 沿革 130-226 ╱ 疆域 130-226 ╱ 山川 130-226 ╱ 附水利 130-226 ╱ 都邨 130-226 ╱ ","   鹿泉山 在州北二十 里柳溝邨    四角山 在州北三十里勢 四起下出三泉    玉泉山 在州北三十五里煙林邨樹密林深上多 古廟殿宇巍峩屢經重修有苗蕃避亂碑   銘       興龍山 在州北六十里燕龕邨之東北相傳龍起 於此因以得名山有硯石龍泉仙人寨及   元以來古廟   碑碣諸勝蹟     右州北之山    蒙山 在州東北一十五里一峰孤秀高出群山上 有晉山神祠 舊志通鑒晉懷帝永嘉六年   冬十月代公猗盧遣其子六修等攻晉陽自帥衆   二十萬繼之與漢中王曜戰於汾東曜兵敗入晉 ","16卷 ╱ (清) 賴昌期修 (清) 張彬等纂 ╱ 清光緒八年刻本"
35629,山西,大同,"(光緒) 平定州志",光緒,1875,1908,177,"卷之二 129-226 ╱ 輿地志 129-226 ╱ 沿革 130-226 ╱ 疆域 130-226 ╱ 山川 130-226 ╱ 附水利 130-226 ╱ 都邨 130-226 ╱ ","  雄尊平泉突出隨前奔洶如頽波射天門太初元   氣未凝結更欲何處留胚腪素虯騰擲翠蛟舞滚   滚後出皆鱷鯤雷車怒擊冰雹散石峽峻滑蒼烟   屯憑崖下視心魄動自媿氣衰筆老勝槩過眼無   由吞少東水簾亦瀟洒珠琲一一明朝暾陽龍暗   滋瑶草活礜石自與蓮湯温神祠水之滸儀衛盛   官府頗怪祠前碑稽考失莽鹵吾聞尹革臺駘宣   汾洮障大澤自是生有自來歸有所假而自經溝   瀆便可尸祝之祀典紛纷何所取子胥鼓浪怒未   洩精衛銜薪心獨苦楚臣百問天不酬肯以誕幻   虚花驚聾瞽自有宇宙有此水此水縣懸流萬古   人言主者介山氏且道未有介山之前誰復主山   深地古自是有神物不假眞靈誰敢侮裨官小說   出閭巷社鼓邨簫走翁嫗當時大歷十才子争遣   李諲鑱陋語石林六月清無暑人家青紅濕窗户   射鹿有場魚有浦好築糟臺俯洲者甕面椰瓢挹   膏乳醉扶紅袖别吳歌風雨不憂驚妒女 袁從   又詩翠巖高列勢摩天巖上轟雷潟玉泉絕壁飛 ","16卷 ╱ (清) 賴昌期修 (清) 張彬等纂 ╱ 清光緒八年刻本"
35629,山西,大同,"(光緒) 平定州志",光緒,1875,1908,296,"卷之三 226-368 ╱ 建置志 226-368 ╱ 城池 227-368 ╱ 附關梁 227-368 ╱ 公廨 227-368 ╱ 壇廟 227-368 ╱ 附寺觀 227-368 ╱ 營制 227-368 ╱ 附兵事 227-368 ╱ 驛舗 226-368 ╱ ","   臺泉寺    雙林寺 孫魯詩南山臺泉三十里忽逢佳士說 雙林 按縣志臺泉雙林二寺不詳其地   而州境有二寺   疑縣志訛入    重興寺    趙璧寺 名壽聖在 趙璧邨    玉泉寺 石罅有水聲 喬宇詩蘭若泉開錫杖飛 山僧多具木緜衣琮琤石罅鳴春漏藻繪   珠林炫晝輝空界塵消花品浄陽坡地煖藥   苗肥幽居却愛逃禪意静日閒吟未肯歸    横嶺文殊寺 在三峰山下 孫繼魯詩三峰山下 梵王邱新建丹百尺樓欲效陶翁   來結社虎溪   誰是遠公流 ","16卷 ╱ (清) 賴昌期修 (清) 張彬等纂 ╱ 清光緒八年刻本"
35629,山西,大同,"(光緒) 平定州志",光緒,1875,1908,2177,"卷之十 1378-2218 ╱ 藝文 1750-2218 ╱ 各體文 1750-2218 ╱ 卷之十三 1750-2218 ╱ 藝文 1750-2218 ╱ 各體詩 1750-2218 ╱ 卷之十四 1750-2218 ╱ 附樂平 1750-2218 ╱ 藝文 1750-2218 ╱ 各體文 1750-2218 ╱ 卷之十五 1750-2218 ╱ 附樂平 1750-2218 ╱ 藝文 1750-2218 ╱ 各體詩 1750-2218 ╱ ","   藜杖豪客閒書白練裙花遠磬聲經午歇山深林    響入秋聞吟韉莫訝遲歸去寶地靈蹤與世分      玉泉寺    蘭若泉開錫杖飛山僧多具木棉衣琮琤石罅鳴    春漏藻繪珠林炫晝輝空界塵消花品淨陽坡地    暖藥苗肥幽居卻愛逃禪意靜日閒吟未肯歸      石馬寺    雲深山逕失西東近遠川原霧靄中天接空門塵    不到雲生古洞氣還通奇遊頗解坡仙樂遐想猶 ","16卷 ╱ (清) 賴昌期修 (清) 張彬等纂 ╱ 清光緒八年刻本"
35630,山西,長治,"(乾隆) 潞安府志",乾隆,1735,1796,106,"疆域 90-110 ╱ 里鎭 90-110 ╱ 第三卷 90-110 ╱ ","下五村一百里遼州治一百八十里 東南至潞城縣 石城村九十里 西南至襄垣縣界西峪村五十里襄 垣縣治九十里 東北至彰德府涉縣界槐樹坡三十 五里至涉縣治六十里 西北至遼州界峒峪嶺一百 里至沁州武鄉縣治一百八十里 縣志 作西 坊里 原編四十五里嘉靖中析東南五里共建平順 縣嗣復併集編里二十八分四鄉領之東曰平賢領七 里南曰漳源領七里西曰隴阜領七里北曰玉泉領七 里至崇禎間併為二十七里 國朝因之順治十四年知縣馮鏞又併為十九里德化 ","40卷 ╱ (清) 張淑渠修 (清) 姚學甲等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30,山西,長治,"(乾隆) 潞安府志",乾隆,1735,1796,150,"山川 124-232 ╱ 第五卷 124-232 ╱ ","玉泉山在縣南七十里高二百六十丈周八里 八諫山在縣西南六十里下有八諫水 長平之役趙   軍中有八諫而死者故名 福泉山在縣西南七十五里高二百五十丈周十四里   嶺有福水禪院 羊腸嶺在縣西南六十里高六十五丈周四里 圪堆嶺在縣西南六十里高五十丈周一里 聖皇嶺巽山在縣西南六十里高百五十丈周八里 秦洪嶺在縣西南五十五里高四百丈周二十二里 興龍山在縣西南五十五里高一百十丈周十里 ","40卷 ╱ (清) 張淑渠修 (清) 姚學甲等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30,山西,長治,"(乾隆) 潞安府志",乾隆,1735,1796,212,"山川 124-232 ╱ 第五卷 124-232 ╱ ","  里與衛河合 水經清漳出上黨沾縣西北少山大   黽谷南過縣西又從縣南屈東過涉縣西屈從縣南   東至武安縣南窖邑入於濁漳 水經注今清出   沾縣故城東北俗謂之漳山漢分沾縣為樂平郡治   沾縣水出樂平郡沾縣界其山亦曰鹿谷山水出大   要谷南流逕沾縣故城東不歷其西也又南逕昔陽   城又南得梁榆水口又東南與轑水相得涉縣按地   理志云魏郡之屬縣也漳水於此有涉之稱名因地   變也 以下水 經注缺 玉泉水在黎城北五十里原泉村山下有三石竅水湧 ","40卷 ╱ (清) 張淑渠修 (清) 姚學甲等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30,山西,長治,"(乾隆) 潞安府志",乾隆,1735,1796,440,"古蹟 407-501 ╱ 第十一卷 407-501 ╱ ","白巖曉煙煙霏烟消每盛于曉古刹千年投衲頗衆火   舉烟騰布若雲霧而寔雜以人烟者 金牙晩照黎山惟金牙為最高一名北極山夕陽西下   諸山障蔽殆盡而斜暉則直射金牙照映光華晶瑩   可觀 玉泉漱石野水潺湲驚石則沉浸中央獨立無倚迨秋   濤浩而此石愈見矻然欲仆不仆若中流之砥柱   然 田溪冽水溪在縣北關泉發於嵐山之腹丈許即伏至   溪始出焉溪上雜樹交映雲垂烟接水則囂塵不染 ","40卷 ╱ (清) 張淑渠修 (清) 姚學甲等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30,山西,長治,"(乾隆) 潞安府志",乾隆,1735,1796,493,"古蹟 407-501 ╱ 陵墓 445-501 ╱ 寺觀 468-501 ╱ 第十一卷 407-501 ╱ ","  毛麾撰銘定遠大將軍開國伯完顏眞立石刻像今   土人不敢觸塔像云明正統宏治隆慶間屢修有碑   萬歷間釋了白精禪學內貯御賜全藏 國朝康熙   間重修李芳黄記寺有明僧銑芍藥詩 委泉寺在北玉泉村 温泉寺在壺口關南寺有温泉二故名 大聖寺在南陌村 佛堂寺在彭莊村 顯慶寺在城南村昔有伏虎禪師棲此石鐫遺像猶存   比邱廣潤讚 ","40卷 ╱ (清) 張淑渠修 (清) 姚學甲等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30,山西,長治,"(乾隆) 潞安府志",乾隆,1735,1796,495,"古蹟 407-501 ╱ 陵墓 445-501 ╱ 寺觀 468-501 ╱ 第十一卷 407-501 ╱ ","玉泉觀在原村 龍祥觀在王曲里金大定元年道士張可用建觀前水   泉時現瑞彩令弟子劉正元奏請三年賜額進士王   大用撰記係平順併入    壺關縣 福巖寺在縣北二里龍溪山金大定二十六年建明洪   武間置僧會司併洪福聖壽勝泉大明四寺入焉 大覺寺在縣南十里四家池 洪福寺在縣東十五里崇賢村 金山寺在縣北十五里黄陀村元釋子晏建寺無水晏 ","40卷 ╱ (清) 張淑渠修 (清) 姚學甲等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30,山西,長治,"(乾隆) 潞安府志",乾隆,1735,1796,1441,"人物 1431-1446 ╱ 孝義 1431-1446 ╱ 第二十四卷 1431-1446 ╱ ","趙初號玉泉黎城人力學恬淡重行誼薄紛華正德初   鄉闈擬元不果退隱於田溪之上為蒼溪書院搆長   泰窩杜門著書建聖賢道統堂春秋率子弟行釋菜   禮呂涇野過黎嘗就訪相辨論終日嘆美而去所著   有玉泉常言三要六治策玉泉答問詩集 李新芳字元德潞州人嘉靖癸未進士性剛介寡合燕   居危坐如對神明嘗有句曰身心不可告天地面目   如何對聖賢釋褐後歷淮安保定府推官胥以廉明   著入為户部主事改監察御史出按正定鋤强伸枉   風裁凛然尋為忌者所中罷官歸杜門講學造詣益 ","40卷 ╱ (清) 張淑渠修 (清) 姚學甲等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30,山西,長治,"(乾隆) 潞安府志",乾隆,1735,1796,2124,"藝文 1926-2895 ╱ 賦 1926-2895 ╱ 銘 1926-2895 ╱ 頌 1926-2895 ╱ 詩 1926-2895 ╱ 詩餘 1926-2895 ╱ 第三十九卷 1926-2895 ╱ ","則當大書以侈美之觀我公之維新廟貌則當作頌以 歌詠之夫何間然之有自今其往而民之游于斯息于 斯祈且報于斯者摩挲是石尙當如召伯之棠萊公之 栢斯可矣故書公名野仙佈化諱景巖瞻甫其字也    壺關東關璧村創建永濟橋碑記 程秉直 邑人  上黨太行春吾邑屬焉疊嶂崇峘於全晋為最平衍之 土什無二三民於其間擇隙地以耕引駒隨犢朝往暮 來崎嶇阨塞莫不以艱行為苦焉邑西北十里許曰東 關璧村其地南玉泉而西栢谷鳳凰倚東白馬峙北虎 牙傑立鳥翅齊列雨潦湍激深蹊仄徑雖樵牧亦苦其 ","40卷 ╱ (清) 張淑渠修 (清) 姚學甲等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30,山西,長治,"(乾隆) 潞安府志",乾隆,1735,1796,2788,"藝文 1926-2895 ╱ 賦 1926-2895 ╱ 銘 1926-2895 ╱ 頌 1926-2895 ╱ 詩 1926-2895 ╱ 詩餘 1926-2895 ╱ 第三十九卷 1926-2895 ╱ ","朝野巨筆褒嘉之我來感此欽世德一門數世良可師 大取振風紀吾事風流不墜喜在兹嗟爾邑人成坊表 盈衢旌額光離離至孝貞節凡八九此日褒崇大聲施 噫喜哉高節高於北極山清操清於玉泉水好將貞珉 豎山椒淳化絳帖附以此    登馬鞍山          高垣雯 雙峰屼嵂聳雲間俯視千山與萬山層嵐翠壁凌霄漢 恍如天馬下塵寰大行北來多奇賞五龍發鳩雄上黨 獅子韓國本獰狰黎水艷稱白巖蟒乃有駿骨丰稜起 騰驤何必日千里稽古負圖出河中腰褭嘗從穆天子 ","40卷 ╱ (清) 張淑渠修 (清) 姚學甲等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30,山西,長治,"(乾隆) 潞安府志",乾隆,1735,1796,2889,"藝文 1926-2895 ╱ 賦 1926-2895 ╱ 銘 1926-2895 ╱ 頌 1926-2895 ╱ 詩 1926-2895 ╱ 詩餘 1926-2895 ╱ 第三十九卷 1926-2895 ╱ ","翠微深處眺斜陽幾縷殘霞映太行長嘯一聲岩谷應 金牙山色晩蒼蒼    玉泉漱石 幽壑泉飛瀉建瓴松溪繚繞出沙汀中流漱玉猶堪枕 直砥秋濤一柱青    田溪冽水 漠漠沉陰遶郭田清溪一曲静含烟游人儻識濠梁意 看取雲光映碧天    嵐山夜雨          李芳黄 躡履高山看夕嵐山頭雲擁若冠簪漫呼野老占晴雨 ","40卷 ╱ (清) 張淑渠修 (清) 姚學甲等纂 ╱ 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35633,山西,呂梁,"(光緒) 文水縣志",光緒,1875,1908,124,,"  三教寺 一在雲周村 一在獨家都    思賢寺 在思 賢都   常清寺 在趙 村       明會寺 在伯 魚村   吳天寺 在高 車村       正廣寺 在待 賢都   玉泉寺 在土 安都       石棧寺 在土 安都   慶喜寺 在石 東都       無礙寺 在韓 弓都   慈勝寺 在昇 泉都       悟眞寺 在韓 弓都   崇壽寺 在豐 户都       保壽寺 在韓武 東都   廣濟寺 在東 城都       金池寺 在崇 武都   古刹寺 在崇 武都       元眞觀 在縣東北隅 唐開元年建   紫雲觀 在縣南十里金 昌明七年建   凝然觀 在縣南武澇村 元元祐二年建  ","12卷 ╱ (清) 范啓堃修 (清) 王煒修 ╱ 清光緒九年刻本"
35633,山西,呂梁,"(光緒) 文水縣志",光緒,1875,1908,246,,"  方圓村地一十二畝四分此地被文峪河水浸没多年    存名以待涸出   玉泉 <img n=""15""/>峪地一頃二十畝   南賢西地九畝五分    以上現存地畝每年得租錢若干除納糧暨公費外    書院外義學束修取給於此向由禮房經管    䘏政    志以紀實非侈觀也舊志優老祈禱各注甚屬無謂    茲悉删去惟三四兩年之荒為二百年來所未有    上憲籌策大費苦心則詳載之亦所謂備預不虞者乎 ","12卷 ╱ (清) 范啓堃修 (清) 王煒修 ╱ 清光緒九年刻本"
35633,山西,呂梁,"(光緒) 文水縣志",光緒,1875,1908,738,,"  二軼事者亦著於篇 劉偉陝西朝邑人明正德間為邑令百政績祀名宦後擢   監察御史尋轉兖州知府得仙術尸解後隱平定山中   為人推命多奇中平定人甄給事成德歸德知府李念   與弟鳳陽知府愈為諸生時皆從之遊至省陳中丞琳   曾與同臺偉卒兖時琳廵按其地親弔之後識於市令   家僮呼與俱來笑迎之曰人謂公仙去今果然能飲否   應曰能能燒酒否笑曰君疑為鬼物以燒酒相苦耶出   一瓿飲之輒盡後寓韓總兵家省臺聞而造之内有韓   玉泉者偉甥也呼為舅偉拂以手曰錯認方據牀繩麻 ","12卷 ╱ (清) 范啓堃修 (清) 王煒修 ╱ 清光緒九年刻本"
35635,山西,長治,"(乾隆) 重修襄垣縣志",乾隆,1735,1796,866,,"  名山蒼翠逼雲根秀出奇峰俯萬村古寺陰森浮暮   景層巒靉靆接朝暾霞開紫電迷松圃雪後晴嵐掛   劍門靈氣自懸天地外驚時争看六花㾗    甘泉漱玉          劉鳳儀   疑是沂川傍舞雩清泠自與衆流殊涓涓遡澗寒衝   玉滚滚沿溪亂濺珠何處絲桐聽卻遠誰家羅帶引   來迂會當瀉入天瓢内化作甘霖潤槁枯    前題            劉 龍   滚滚源頭漱玉泉烟村南畔石橋邊應流碧澗隨鷗   鷺不與紅塵競管絃長夏園林添秀潤暮春童冠詠 ","8卷 ╱ (清) 李廷芳修 (清) 陳于廷纂 ╱ 清乾隆四十七年刻本"
35637,山西,呂梁,"(光緒) 汾陽縣志",光緒,1875,1908,1631,,"遠公棲碧社滿座雨花翻松老禪心寂曇清覺性圓傳 經翻貝葉洗鉢著青蓮遥對彪山月談空忘夜眠   龍橋廢寺玉泉不息 鄭子玉  策杖龍橋寺山空不見僧路迷經石亂鐘斷白雲層鳥 留殘碣螢光代佛燈慈源常普潤冽冽玉泉澄   壬辰七月三日趙孝廉滋大避暑别業招飮即席和    西河郡守姚公韻 翁志洵  向金門鳴玉珂郊厚别業靄烟蘿松筠僻境忘炎暑 山水清音勝雅歌已建詩壇分噞韻更開射圃築平坡 茂林修竹群賢集風景依稀似永和 ","14卷 ╱ (清) 方家駒修 (清) 王文員纂 ╱ 清光緒十年刻本"
35639,山西,忻州,"(乾隆) 崞縣志",乾隆,1735,1796,227,,"  應東西兩峪數十村香火輻輳每歲四月初八   日獻戲 天龍神廟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山有池名天龍   池隆冬冰堅結成形質什物器用種種畢肖好   事者常鑿取之以為玩 玉泉寺 在縣東南七十里福壽山初建狹小元   僧妙通增造正殿東西廡嗣是規模益就完備   明萬歷四十年重修碑載面沱水背龍潜左同   溪右廻光映帶朝拱宛然勝㮣下有温泉冬夏 ","8卷 ╱ (清) 邵豐鍭修 (清) 賈灜纂 ╱ 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
35648,山西,忻州,"(光緒) 忻州志",光緒,1875,1908,69,"山川 62-86 ╱ 水利附 62-86 ╱ ","  流入州境隋因以名郡口為郡北要害故名 晉高祖   遣供奉官張澄以兵二千搜索并鎮忻代山谷中吐渾   悉驅出塞 忻口北東岸有蝦蟆石以形似名諺曰水   渰蝦蟆石水湮正定府 玉泉山在州東南二十里山北有馬井 暖泉山在鍾乳山西北下有泉 石蛇山在州北白村以形似名 馥香山有寶香寺 大羅山 石谷山 ","42卷 ╱ (清) 方茂昌修 (清) 方淵如纂 ╱ 清光緒六年刻本"
35648,山西,忻州,"(光緒) 忻州志",光緒,1875,1908,73,"山川 62-86 ╱ 水利附 62-86 ╱ ","  入雲中河 嵐水發源於西山北流入牧馬河 通典秀容 有嵐水 金水河發源於九龍岡西麓流經會立解原村東北入雲   中河 據舊志 載後淺 一滴泉在浮屠山北合流東南入雲中河 前山泉出南營屯東南入雲中河 按舊志載可溉 稻田十頃有奇 海滿泉出嘉禾南入雲中河 按舊志載可溉 稻田十餘頃 綠水泉在雙堡東流入牧馬河 石代橋溝在州西一百二十里入牧馬河 馬井平泉在南宋玉泉山北昔有馬食禾逐之不見掘之 ","42卷 ╱ (清) 方茂昌修 (清) 方淵如纂 ╱ 清光緒六年刻本"
35648,山西,忻州,"(光緒) 忻州志",光緒,1875,1908,1049,"藝文下 1030-1114 ╱ 詩 1030-1114 ╱ 賦 1030-1114 ╱ 雜志 1030-1114 ╱ ","鳴人語定百年黧老誇見聞萬里黃冠赴靈應只從游騎 突重圍城郭併與人民非可憐陊殿荒墟裏無復當年丁 令威    讀書山雪中 前年望歸歸不得去年中途腳無力殘生何意有今年突 兀家山墮眼前東家西家百壺酒主人捧觴客長壽先生 醉袖挽春迴萬落千邨滿花柳山靈為渠也放顛世界幻 入兜羅綿似嫌衣錦太寒乞別作玉屑妝山川人言少微 照鄕井準備黃雲三萬頃何人辦作陳瑩中來與先生共 炊餅 ","42卷 ╱ (清) 方茂昌修 (清) 方淵如纂 ╱ 清光緒六年刻本"
35652,山西,大同,"(道光) 大同縣志",道光,1820,1850,1206,"卷十九 1158-1324 ╱ 藝文 1158-1324 ╱ 古人 1158-1324 ╱ ","中來重巒叠巘霞舉雲飛又為冀北之脊昔宋儒朱子論方輿形 勢以冀都為首而北紀之山起於雲中則其地當天下之至高可 知矣余嘗過太原思欲一至其地涉桑乾歷玉泉上白登之臺以 窮其起脊之處奪於行役未遑也然往來趙魏間士人為余言雲 中古用武之地也其守臣急武功而不暇文教其俗重材力而輕 儒業以故絃誦之士不逮中腹蓋乏所以倡之者而山川之靈將 閟而未洩與嘉靖壬戌余承乏視三晉學政繼而濫通志之役見 所謂雲中書院者莫考其創始及規制之詳欲得典制讀之移文 問於守者未有以復也心竊疑之乃今年春校士至其地昔之所 願遊者既得身親見之而閱其文則蔚然不詭於理覩其容儀則 ","20卷 ╱ (清) 黎中輔纂修  ╱ 清道光十年刻本"
35652,山西,大同,"(道光) 大同縣志",道光,1820,1850,1358,"卷二十 1324-1458 ╱ 藝文 1324-1458 ╱ 古今體詩 1324-1458 ╱ ","平沙漠漠翠屏開勝日邀懽接駟來峰矗似凝珠斗列巖虛疑抱 玉泉迴響傳空谷風生洞影亂斜陽鳥下臺獨惜王喬飛舄去雙 鳬雲斷重低徊    過桑乾河              張 逵 幾年不渡桑乾水今日重來二月中萬里洪濤如舊湧一川積凍 未全融浮槎謾擬張騫興悲路何憐阮籍窮我已無心問津吏閑 來風浪看蒼穹    次方宫保晾馬臺原韻         鄭 洛 漢關直北有荒臺上相登臨列騎陪壯略久行邊地外輕車漫踏 虜山來一尊酒盡乾坤大萬里風清氣色開猶憶受降憑帝寵當 ","20卷 ╱ (清) 黎中輔纂修  ╱ 清道光十年刻本"
35653,山西,大同,"(乾隆) 大同府志",乾隆,1735,1796,140,,"隋縣廢置玉泉驛 見縣志按玉泉驛隋史無考 唐置天成軍 亦作 天城  一統志天成軍今天鎮縣治按唐書   地理志蔚州東北有横野軍乾元元年徙天成軍合之   而廢横野軍沙陀傳赫連鐸攻天城軍李克用引軍夜   入雲州戰却之是天城為雲州近境元和志所云雲州   東至天城六十里可證以里數覈之不當為今縣境又   考唐改雲中郡為雲州與徙天成軍同在一年雲州東   六十里之天城軍即横野軍今天鎮乃其未徙時故地   遼史又以天成為唐定襄縣武德五年置按唐書定襄   縣貞觀十四年置與遼史不合遼時亦有天成軍非西 ","30卷 ╱ (清) 吳輔宏修 (清) 王飛藻纂 ╱ 清乾隆四十七年重校刻本"
35653,山西,大同,"(乾隆) 大同府志",乾隆,1735,1796,327,,"玉泉山西北距天鎭縣治三十五里巖高十丈許瀑布三   中瀑尤盛其西曰秀峰山兩山之間麻黄水逕之南有   磨石山少東有蕭牆山山脊名黑龍背下有黑龍泉西   距縣治四十里 神頭山在蕭牆山之南西北距天鎭縣治五十里一名筆   峰山龍蟠虎踞二峰高插雲霄東南直接懷安縣界上   有呂仙洞最幽邃繇旁罅陟巔可望鴈門一名小天門   其麓南北兩源夾而西流與陽門水合自牽牛迤東諸   山皆謂之陽門山水經注所謂鴈門水東北入陽門山   名也山走東北大盡處至會河堡之西為陽門鎭金時 ","30卷 ╱ (清) 吳輔宏修 (清) 王飛藻纂 ╱ 清乾隆四十七年重校刻本"
35653,山西,大同,"(乾隆) 大同府志",乾隆,1735,1796,335,,"  縣西山 狼頭山西南距㕔治百二十里疑即古豺山北魏離宫所   在也東接旗桿梁又東曰平頂山東西延長十餘里輿   明暗山接 平頂山之北曰桃花嶺少西曰彩雲嶺俱西南距㕔治百   三十里彩雲嶺之西曰玉泉山頃有清泉又北少西曰   察哈奥包山上壘石為小祠蒙古俗謂之奥包一作鄂   博故稱奥包山西南距㕔治百二十里北接正紅旗界 正黃旗之南曰黑山子西南距㕔治二百里踰山而北為   正黃旗總管治按明史嘉靖間大同烽警前衛總兵周 ","30卷 ╱ (清) 吳輔宏修 (清) 王飛藻纂 ╱ 清乾隆四十七年重校刻本"
35653,山西,大同,"(乾隆) 大同府志",乾隆,1735,1796,349,,"  八里兩嶺中分處建大雲寺嶺西為文殊巖危峰怪石   巑岏巧鬬其北曰萱草坡山之絕頂也金麻革有記東   北曰惠嶺秀麗可愛又名秀麗嶺嶺下有黑龍池雲升   不崇朝而雨元初李冶元好問張德輝嘗遊此時稱龍   山三老 東北五里許曰玉泉山高半里盤踞三里石罅出泉瑩如   玉環玉泉寺所謂玉泉寒澑也西有望景臺甚險 横山東距渾源州治二十里南北横互如城故崞縣在其   左高一里盤踞五里疑即水經注所稱崞山說詳沿革   嘴側有乳泉水 ","30卷 ╱ (清) 吳輔宏修 (清) 王飛藻纂 ╱ 清乾隆四十七年重校刻本"
35653,山西,大同,"(乾隆) 大同府志",乾隆,1735,1796,361,,"  寺石鼓西有黑龍洞石乳涌滴下有石盆承之歲旱取   水輒雨以上諸山皆六稜山分支也 府境之川以桑乾河為經府屬豐鎭大同懷仁山陰應州   廣靈陽高天鎭之水渾源西流之水皆滙焉其源潛承   汾陽燕京山天池伏流至朔平府馬邑縣雷山之陽滙   為七泉曰上源曰玉泉曰三泉曰司馬洪濤曰金龍池   曰小蘆曰小蒲七泉合而為一是為桑乾河漢志陰館   累頭山治水所出武五子傳作台水桑欽謂之濕水北   魏書謂之灅水亦曰桑乾川酈道元曰即溹涫水蓋桑   乾之轉音也其水自泥河村東南流逕山陰縣西三十 ","30卷 ╱ (清) 吳輔宏修 (清) 王飛藻纂 ╱ 清乾隆四十七年重校刻本"
35653,山西,大同,"(乾隆) 大同府志",乾隆,1735,1796,390,,"  又北入南洋河 湧泉在天鎭縣西南里許一名海子泉冰泉出縣西南之   孫家園並北流逕縣城西又北注於南洋河 車箱河在培風堡西自縣北鄧家園玉泉發源或云隋置   玉泉驛以此得名無可證實西流逕霜神祠滙為池知   縣張坊開濬導人南洋河 自七股泉以下諸泉 居人並引溉園圃 延鄉水即今西洋河導源豐鎮㕔東百八十五里山溝蒙   古謂之葫蘆連太其水繇七家營東北流逕高廟子東   石嘴俗名頭道河東流入天鎮縣之平遠水口西合南   邊石塘二水復折而東逕平遠堡十字河北流注之又 ","30卷 ╱ (清) 吳輔宏修 (清) 王飛藻纂 ╱ 清乾隆四十七年重校刻本"
35653,山西,大同,"(乾隆) 大同府志",乾隆,1735,1796,462,,"  通元先生故名壁刻果老仙跡四小篆明邢其任書極   古勁 歸潛室在玉泉山之西金劉京叔祁壬辰還鄉里躬耕自   給築室榜曰歸潛壁間書張横渠東西二銘自撰記作   歌寂通居士陳時可撰歸潛堂銘 龍山遺蹟州西南四十里封龍山金時李冶元好問張德   輝嘗游此號龍山三老山中有劉京叔麻信之諸賢題   詠 翠屏書院州南七里翠屏山金狀元劉撝右丞蘇保衡胥   讀書於此 ","30卷 ╱ (清) 吳輔宏修 (清) 王飛藻纂 ╱ 清乾隆四十七年重校刻本"
35653,山西,大同,"(乾隆) 大同府志",乾隆,1735,1796,476,,"  亭欹城之類是也縣志云延陵故城當在新平羅亭當   在平遠按延鄕水即今西洋河源出新平堡西北邊外   豐鎭境東北流逕七家營又東逕高廟子東石嘴流入   縣境之馬市口又東逕平遠堡西洋河堡入直隸懷安   界 玉泉驛舊志云隋置按今縣北鄧家園有玉泉是驛之受   名以此史志無考疑屬後人附會詳沿草 蕭后井在縣東四十里蕭牆堡相傳蕭后駐兵於此井水   盈溢去後如故 馬市樓在新平堡北三里馬市口上有宣威二字石額明 ","30卷 ╱ (清) 吳輔宏修 (清) 王飛藻纂 ╱ 清乾隆四十七年重校刻本"
35653,山西,大同,"(乾隆) 大同府志",乾隆,1735,1796,1178,,"白馬寺在州西三十里 大雲寺一在州西南四十里龍山為上院金麻革遊龍山   宿此有記西方丈有金同知運使雷思詩碣劉京叔祁   留題元好問李冶張徳輝嘗遊賞焉今廢一在城西荊   家莊為下院胥元魏時建 永固寺在州東四十里金大定間建明嘉靖間僧覺洪增   修 玉泉寺一在州西在四十五里玉泉山為上院西有望景   臺今院廢一在城西李峪村為下院元時建 西禪寺在州西五十里元時建 ","30卷 ╱ (清) 吳輔宏修 (清) 王飛藻纂 ╱ 清乾隆四十七年重校刻本"
35653,山西,大同,"(乾隆) 大同府志",乾隆,1735,1796,2222,,"兮當世歷千䙫兮升中    雲中書院碑記         用斯盛 冀西北奥其山太行恒霍雄峙為天下之脊而諸山根本 悉自雲中來重巒叠巘霞舉雲飛又為冀北之脊昔宋儒 朱子論方輿形勢以冀都為首而北紀之山起於雲中則 其地當天下之至高可知矣余嘗過太原思欲一至其地 涉桑乾歷玉泉上白登之臺以窮其起脊之處奪於行役 未遑也然往來趙魏間士人為余言雲中古用武之地也 其守臣急武功而不暇文教其俗重材力而輕儒業以故 絃誦之士不逮中腹蓋乏所以倡之者而山川之靈將閟 ","30卷 ╱ (清) 吳輔宏修 (清) 王飛藻纂 ╱ 清乾隆四十七年重校刻本"
35653,山西,大同,"(乾隆) 大同府志",乾隆,1735,1796,2239,,"公間言喜且尉曰善責誠在汝不可緩焉於是大同知府 郝侯知之聿來綱維其事廼撤其舊而更新之首建大成 殿兩廡次建戟門櫺星門及文昌祠又次建明倫堂及東 西二齋凡飮饌栖息庖庾之所與夫廟學所宜有者靡不 以次完具不嗇不侈無諐彜憲經始於庚寅春二月落成 於明年夏四月訓導恒山王麟以書來京師告予曰廟學 之建王公胡公實倡之而郝侯關侯共成之故麟與諸生 得以從容講學於其間敢請文刻諸石使後人知是役之 所由成且俾學於是者思自奮勉以稱今之意願先生有 以啟之嘗考渾源據雲中奥區其形勝恒山玉泉諸峰羅 ","30卷 ╱ (清) 吳輔宏修 (清) 王飛藻纂 ╱ 清乾隆四十七年重校刻本"
35653,山西,大同,"(乾隆) 大同府志",乾隆,1735,1796,2306,,"會少焉月出寒陰微明散布石上松聲翛然自萬壑來客 皆悚視寂聽覺境愈清思愈遠已而相與言曰世其有樂 乎此者與至二鼓乃歸臥東軒明旦復來各有詩識於石 午飯主僧丈室己乃循嶺而東徑甚微木甚茂密僅可通 馬行又五里至玉泉寺山勢漸頗隘樹林漸稀濶顧非龍 山比寺西峰曰望景臺險甚主僧導客以登歷嶔崟坐盤 石其旁諸峰羅列或偃或立或將仆墜或屬而合或離而 分賈奇獻異不一狀北望川口最寛肆金城原野分盡條 列歷歷可數桑乾一水紆繞如玦觀覽曠達此玉泉勝處 也從此歸路嶮不可騎皆步而下重溪峻嶺愈出愈有抵 ","30卷 ╱ (清) 吳輔宏修 (清) 王飛藻纂 ╱ 清乾隆四十七年重校刻本"
35653,山西,大同,"(乾隆) 大同府志",乾隆,1735,1796,2323,,"外嵌石石上懸水側身摹巖以庶内設□一人容可七八 同遊有好奇者攀援而上余亦心壯隨之回步惴惴累日 松一株可三十圍高不知丈尺盛夏作風濤聲如八九月 山故有廬嵌石門竪木枋石堦數十重敞以平臺作殿為 前後二皆三間西向北向三間遠峰□列石壁後懸如圖 畫殿左巖上有仙人掌余顔曰玉泉□跡下有祠一槐一 雜卉十數右有一閣傍右窟有小樓□間懸榻當虛牖寓 目悉得之會余結客暢兹遊掇其阿澗松廬作詩四章座 右同事際雲崔君藎臣王君洪南髙君適門人楊子淮楊 子如栢來自京師曁諸同人悉成□余因書以記之並鐫 ","30卷 ╱ (清) 吳輔宏修 (清) 王飛藻纂 ╱ 清乾隆四十七年重校刻本"
35658,浙江,紹興,"(嘉靖) 山陰縣志",嘉靖,1521,1566,30,,"  成勿負吾托如或以我為毒爾苦爾非知我者   諸父老唯唯而退越明年辛丑二月擇日肇工   迄八月工止於是申請郡伯暨諸郡佐日新創   既成盍往觀乎郡伯不敢專遂命工繪圖凡門   堂寢室自外而内之有殺賔從僕隸由貴至賤   之有待自旦及夕聽斷咨諏游觀逸豫俱適所   欲有激揚振肅牌有澄清心正眼明堂曰大中   至正曰正已格物曰用中曰絜矩又曰思補皆   退休軒也各扁以寓深意此又對川公之所親   題者計門堂凡五層計廊廡凡二十楹顔扁計   十所規模壯固巍然翬翼圖既成仍申告察院   守廵察院守廵皆曰財力府縣所輸吾何預焉   但俾永勿傾圯可也察院既慰勉之守廵復賛   嘉之令之勞庶乎少酬矣然又懼本末不悉故   來謀記嗚呼天下事慮弗能成既成又慮專擅   之戒今創造何事也財用什百非細也祗承上   命就於一旦卓乎幹局過人遠矣何專擅之慮   哉郡伯玉泉張公明道有而不居謙也少參石   山莊公一俊憲僉一崖劉公望之知令尹可仁   而任之明也對川工公紳因二司之言確乎不 ","12卷 ╱ (明) 許東望修 (明) 張天復纂 ╱ 明嘉靖三十年刻本"
35676,浙江,台州,"(萬曆) 仙居縣志",萬曆,1572,1620,175,"詩文 169-253 ╱ ","芝心自洗欲去且盤桓    景星巖                     徐慶亨 孤亭閒獨眺細數亂峰奇飛鳥不到處歸雲半落時溪光寒潑玉泉韻巧爭詩此 景無人寫慚予着步遲    景星巖                     葛 元 來觀巖頂飛星石愁話旄頭慧紫薇思向林泉通世網飽隨僧臘脫天機開罇一 覽湖山小撫事俄驚歲月遲杖屨相從揖劉阮桃溪雲碧迓清輝    景星巖                     行 機 有客酬佳節攜壺扣竹關鳥拖秋色去人帶夕陽還景物催詩急乾坤借我閒了 無塵世事終日坐看山    景星巖                     李一潮 汩汩塵世岐迢迢景星路飛雲絕壁開啼鳥空臺古朝觀海日來夕撫斜暉駐林 ","12卷 ╱ (明) 顧震宇纂修  ╱ 清道光十八年刊本"
35678,山東,青島,"(道光) 重修平度州志",道光,1820,1850,118,"卷一 47-141 ╱ 圖全 47-141 ╱ ","  豹竹澗在州東北十三里   紫荆山在州西北七里   雲山在州東北五十里   大澤山在州北七十里   漱玉泉在州西二十里門村莊   聖水池在州東十二里大路北   塜在州西六十里塜前莊東北              采村在州東南十五里   ","27卷 ╱ (清) 保忠修 (清) 李圖纂 ╱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35678,山東,青島,"(道光) 重修平度州志",道光,1820,1850,389,"卷八 367-451 ╱ ","石龍澗李志城南三十里金泉雲臺二山石上龍形蜿蜒土人以 大蟲名之有宿儒讀書山上更名曰石龍澗澗南有潭滃然仰出 可汲 通志府志 舊志無 樓溪舊志出州西北二里紫荆山下循崖下注如瀑布匯為潭中 流有石起如柱旁多山櫻檉柳州人崔廷槐取此溪以為號並 標佳名以為十勝有記 漱玉泉舊志州西十八里門村社出石罅中噴湧如珠味甘色瑩 極旱不竭田圃賴以灌漑 瞭泉李志州北十五里范家坡之西高隴之上初無泉形時見時 滅其或來年將豐雖值淋潦而泉不見或時非霖雨而泉出不竭 ","27卷 ╱ (清) 保忠修 (清) 李圖纂 ╱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35678,山東,青島,"(道光) 重修平度州志",道光,1820,1850,440,"卷八 367-451 ╱ ","挲石俗名七溝石出城西北二十里七溝一名漱璧以在漱玉泉 北七溝底故名色純綠摩之似乳解一切藥毒瘴疫熱悶頭痛金 星石出州東北黑石澗甘寒無毒治肺損吐血血下熱涎磨汁 少許鎮心神不寧其蒼石內有金星如麩片者不入藥無名異俗 名土豆子髹漆者先以傳器出現河沙灘者良治傷損接骨 薊 子 牛黄 枯梗 防風 柴胡 黄芩 梔子 括蔞 威靈 仙 前胡 丹參 苦參 半夏 桑皮 連翹 玉竹 黄精   遠志 葛根 地骨皮 蟬蛻 知母 地榆 瞿麥 金銀 花 萹蓄 澤蘭 青木香 益母草 草烏 枸橘 蒲公英   榖精草 紫草 浮萍 石葦 卷柏 茜草 菟絲子 牛 ","27卷 ╱ (清) 保忠修 (清) 李圖纂 ╱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35678,山東,青島,"(道光) 重修平度州志",道光,1820,1850,730,"志四 578-785 ╱ 賦役 578-785 ╱ 卷十二 578-785 ╱ ","聲魚吹凔浪 門村漱玉 官 廉  石竇泠泠湧玉泉冰壺影靜碧涵天半灣統供千家竈一道分流 萬頃田入夜涓涓寒咽月凌晨汨汨漫浮煙眞堪洗耳饒幽興何 必箕山潁水前 門村漱玉 尙大發  村落中央地名泉今古誇漱來渾似玉到處便成花源遠應無盡 流長豈有涯四隅千萬户藉此灌桑麻 門村漱玉 李學詩  秋風祠宇古靈湫下有千年久蟄蚪潦水滿川空瀰瀰旱陽爍石 自悠悠珠璣亂灑塵埃盡銀漢遥通日夜浮欲遣崑崙奴探取客 星祇恐犯牽牛 聖水浮金 吳 雲  千狄傳此水凝碧到於今滄海源應近銀河脉可尋明無飛錫幻 ","27卷 ╱ (清) 保忠修 (清) 李圖纂 ╱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35678,山東,青島,"(道光) 重修平度州志",道光,1820,1850,777,"志四 578-785 ╱ 賦役 578-785 ╱ 卷十二 578-785 ╱ ","為法式方以制行動以效知靡隨廢滯兮虛以善物仁以利澤兮 清明内涵渙文思兮有恒其德秉厥志兮哂彼末俗鑴刓廉隅淟 涊闇黯謂中庸兮清毋戾物又澄澈兮噴珠唾玉有如斯泉我心 契兮絕倫離俗李子之志豈不偉兮體用通達萃厥衆善道斯立 兮聿觀厥成聖賢為期造爾極兮    漱玉泉賦 源源乎門村漱玉之泉兮瑩瑩其清吾不知其所自兮何年神工 鬼斧鑿出瑶華精纎無塵滓兮拭鏡明跳珠噴雪碧擁飄灑兮丹 崖翠壁迥乎若相縈但見紅日掩低垂長虹掛遥碧深涵玉宇澄 光晶味甘若飴兮宜香茗潛湧如躍吐飛瓊萊山數點青未了兮 ","27卷 ╱ (清) 保忠修 (清) 李圖纂 ╱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35678,山東,青島,"(道光) 重修平度州志",道光,1820,1850,1328,"卷二十四 1291-1370 ╱ 考二 1291-1370 ╱ 金石 1291-1370 ╱ ","元縣尹姜伯源去思碑 不可 考 元漱玉泉碑不詳代在城西十八里 不可考山左金石遺珠錄平 度州石刻七種謂自至元廟 學以下七碑今考得其 四餘三者蓋石燬久矣 明宏治修三元廟碑 毛宗魯撰文 鴻濛既闢太極散為萬彚高高在上泬寥蒼穹□□至大而無外 者天也蕩蕩在下坱□茫隤□□極廣而無垠者地也天地間洋 洋流動□□□□乎潮汐之□湧形□之□□非水□□□□□ 而言則天之神曰帝地之神曰祗水則江河□□各有神以司之 其迹之可見者日月之運行寒暑之遞代陰陽晝夜之循環慘舒 風雷雨雹之晦□變化春而生夏而長秋冬而斂閉山川之流峙 ","27卷 ╱ (清) 保忠修 (清) 李圖纂 ╱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35679,山東,煙臺,"(同治) 黃縣志",同治,1861,1875,71,"黄縣志目錄 5-287 ╱ 黄縣志創修於嘉靖乙巳重修於崇貞庚辰康癸丑三修 5-287 ╱ 乾隆丙子四修其書因陋襲謬不貫不該既無以饜人心又 5-287 ╱ 自乾隆丙子至今百有餘稔紀載闕如故實就湮有識者思 5-287 ╱ 續輯重訂蓋己久矣同治巳己春繼美奉檄來令黄越明年 5-287 ╱ 王君春農胡君鑑如欲屬修輯之役浼學博袁劉二君以告 5-287 ╱ 時嗛讓未遑也今夏解組趙君百川張君二南偕縣人士復 5-287 ╱ 以為言且陳詞新令吳君澤甫請於院司道府長官檄留舉 5-287 ╱ 其事繼美何敢多讓焉爰集衆彦聚羣書摹碑碣羅譜牒分 5-287 ╱ 考互稽條次類編曰疆域曰營建曰食貨曰賦役曰祥異曰 5-287 ╱ 秩官曰選舉曰人物曰藝文曰雜事篇凡十卷凡十有四月 5-287 ╱ 閲㫽而書成稿凡數易云參校爲黄縣教諭袁思振訓導劉 5-287 ╱ 敬修前德興知縣趙有悌博平教諭趙瀛海内閣中書丁培 5-287 ╱ 芸參校分纂爲雒南知縣王棠 5-287 ╱ 纂人物志 5-287 ╱ 二三四卷 5-287 ╱ 舉人張庭詩 5-287 ╱ 纂人 5-287 ╱ 黃縣志 5-104 ╱ ","峽有石盆天然形肖大可數圍風來水面縠紋曡生為東南勝 境  以上為縣 東南境之泉 曰唐家洞泉在縣西南三十五里巖洞玲瓏內 有流泉涓涓不絕曰聖水濟患泉玉泉寺南有山 或稱聖 水山 山頂 巨石壁立下有石坎水常清盈不涸不溢居民患目飮之多痊 石壁鐫聖水濟患泉五大字 萬歷閒知縣 張彚選書 雖苔蘚而點晝依 稀可辨 舊志云聖水山西澗有大石望如懸鼓其下白石平鋪 崖底叩之有聲遠閭數里 以上為縣西南境之泉 海則在縣北云 一古蹟黄之名最古史記稱秦始皇東過黃腄漢書主父偃稱 秦飛芻輓粟起於黃腄琅邪負海之郡且萊山為月主秦皇漢 武宣嘗祀焉歷世既久遺蹟必多然而書闕有閒矣今可考者 ","14卷 ╱ (清) 尹繼美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5679,山東,煙臺,"(同治) 黃縣志",同治,1861,1875,99,"黄縣志目錄 5-287 ╱ 黄縣志創修於嘉靖乙巳重修於崇貞庚辰康癸丑三修 5-287 ╱ 乾隆丙子四修其書因陋襲謬不貫不該既無以饜人心又 5-287 ╱ 自乾隆丙子至今百有餘稔紀載闕如故實就湮有識者思 5-287 ╱ 續輯重訂蓋己久矣同治巳己春繼美奉檄來令黄越明年 5-287 ╱ 王君春農胡君鑑如欲屬修輯之役浼學博袁劉二君以告 5-287 ╱ 時嗛讓未遑也今夏解組趙君百川張君二南偕縣人士復 5-287 ╱ 以為言且陳詞新令吳君澤甫請於院司道府長官檄留舉 5-287 ╱ 其事繼美何敢多讓焉爰集衆彦聚羣書摹碑碣羅譜牒分 5-287 ╱ 考互稽條次類編曰疆域曰營建曰食貨曰賦役曰祥異曰 5-287 ╱ 秩官曰選舉曰人物曰藝文曰雜事篇凡十卷凡十有四月 5-287 ╱ 閲㫽而書成稿凡數易云參校爲黄縣教諭袁思振訓導劉 5-287 ╱ 敬修前德興知縣趙有悌博平教諭趙瀛海内閣中書丁培 5-287 ╱ 芸參校分纂爲雒南知縣王棠 5-287 ╱ 纂人物志 5-287 ╱ 二三四卷 5-287 ╱ 舉人張庭詩 5-287 ╱ 纂人 5-287 ╱ 黃縣志 5-104 ╱ ","西北一里俗名北壇 壇制與 南壇同 邑厲壇在城北一里 壇高三尺方 六丈二尺壇 宇有神㕑頒降祭文碑一座壇垣 南北十三丈東西十三丈二尺 先農壇在東關外 絳水 河東 文廟 在城北街崇聖祠在文廟東附詳學校名宦祠在文廟戟門東 社林旦孔文貞王英王大德劉淵蘇明王 中逵杜時騰孫振基陳讚李鈵劉斯嵋 鄉賢祠在文廟戟門 西 祀淳于髠淳于越淳于雍王道一 王繼光范從簡王耀時賈上進 忠義孝弟祠在普安寺東 舊祀孝行王禧孫朝重李茂林胡 東英劉志相王繼思後增祀忠烈 節孝祠在普安寺西 祀歷代 節孝貞 烈婦 女 忠烈祠在北關 崇貞九年建祀知縣吳世揚縣丞張國輔 訓導姜夢豸主簿蓋瑾典史吳茲參將張 其功守備熊舊渭都司劉光祖石泉知縣王皋門瀘州同 知張問達生員陳孔道王樹勳後移其主入忠義孝弟祠 今改 為昭忠祠 祀咸豐十一 年殉難諸人 陳公祠 祀陳讚讚字玉泉登州巡察海 道副使萬歷初八祠舊志云有 遺愛祠碑半剝 落莫辨字句 杜公祠 祀杜 時騰 並在北關四公祠 祀王中逵孫振 基張所性任中 ","14卷 ╱ (清) 尹繼美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5679,山東,煙臺,"(同治) 黃縣志",同治,1861,1875,103,"黄縣志目錄 5-287 ╱ 黄縣志創修於嘉靖乙巳重修於崇貞庚辰康癸丑三修 5-287 ╱ 乾隆丙子四修其書因陋襲謬不貫不該既無以饜人心又 5-287 ╱ 自乾隆丙子至今百有餘稔紀載闕如故實就湮有識者思 5-287 ╱ 續輯重訂蓋己久矣同治巳己春繼美奉檄來令黄越明年 5-287 ╱ 王君春農胡君鑑如欲屬修輯之役浼學博袁劉二君以告 5-287 ╱ 時嗛讓未遑也今夏解組趙君百川張君二南偕縣人士復 5-287 ╱ 以為言且陳詞新令吳君澤甫請於院司道府長官檄留舉 5-287 ╱ 其事繼美何敢多讓焉爰集衆彦聚羣書摹碑碣羅譜牒分 5-287 ╱ 考互稽條次類編曰疆域曰營建曰食貨曰賦役曰祥異曰 5-287 ╱ 秩官曰選舉曰人物曰藝文曰雜事篇凡十卷凡十有四月 5-287 ╱ 閲㫽而書成稿凡數易云參校爲黄縣教諭袁思振訓導劉 5-287 ╱ 敬修前德興知縣趙有悌博平教諭趙瀛海内閣中書丁培 5-287 ╱ 芸參校分纂爲雒南知縣王棠 5-287 ╱ 纂人物志 5-287 ╱ 二三四卷 5-287 ╱ 舉人張庭詩 5-287 ╱ 纂人 5-287 ╱ 黃縣志 5-104 ╱ ","曰寺觀普安寺在儒學東 宋元祐 中建 白衣庵 居民李 大福建 潮音庵 萬歷 四十 八年封恭人 李范氏建 並在城北街東巷福壽庵在文昌廟西慧燈庵在 束關慈救寺在泉水疃内有朱公祠 祀知縣朱作鼎蓋作鼎嘗 施地六十畝於寺寺僧德 之故祀嘉慶閒知 縣周雋有碑記 慧燈寺一名義樂院在縣束五里文基寺任 縣東南二十里萊山院在萊山之麓額曰眞定禪寺延眞宮在 盧山之陽即廬童昇仙處 隋曰昇天觀唐曰仙君觀宋熙甯閒 郡守李良輔因歲旱累禱有應疏請 封號盧仙曰沖禧 眞君賜額延眞宫 海晏寺在縣西五里 僧妙堪創建原名崇興 院明衡藩商河王賜名 海晏寺石 額猶存 海雲寺在縣西北二十里石泉寺原名昭慶寺 唐貞 觀元 年建宋建隆閒明萬歷閒嘗重 修詳寺內雍正七年重修寺碑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通志有石 鼓澗泉之 勝縣舊志石鼓在石泉東山下有沙 士成塊如拳中虛搖擊之有聲故名 玉泉寺定情禪院並在縣 ","14卷 ╱ (清) 尹繼美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5679,山東,煙臺,"(同治) 黃縣志",同治,1861,1875,493,"卷之十二 487-535 ╱ 藝文志上 487-535 ╱ ","   遊盧山              賈 璋 盧山勝槪冠東黄幾次登臨興未忘雨過雲巖芝草綠風生石 洞藥苗香高峰塔聳仙蹤古深井龍潛水氣涼我欲淩雲飛羽 翩窮巓一笑海天長    謁萊山祠             賈 璋 廟建依青嶂山靈已慣聞記傳萊月主封肇祖龍君石竅出流 水松頭穿亂雲我來一拜謁回首看菁芬    題玉泉寺             王朝珙 谿迴壑轉水潺潺客到僧家意自閑時見白雲横谷口亂堆紅 葉掩松關夜清月冷鐘聲遠寺臘苔深碑篆斑坐久不知更漏 ","14卷 ╱ (清) 尹繼美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5679,山東,煙臺,"(同治) 黃縣志",同治,1861,1875,510,"卷之十二 487-535 ╱ 藝文志上 487-535 ╱ ","   㟂屺島              姜其垓 長夏披襟渤澥頭天光水色兩悠悠岸臨絕壑盤鼇足氣矗層 霄結蜃樓怪石群森如舞鶴洪濤萬疊似奔牛眼前好景堪圖 畫野老披蓑守釣鉤    玉泉山              姜其垓 幾載攜笻下碧巔白雲常自護晴川而今踏破蒼苔徑猶喜山 容似昔年    濺塘庵訛作潛唐庵然正之     姜其垓 三面畫圖列一天瀑水翔到來忽有悟只此是濺塘錦帳開窩 白雲補石鯨歕薄流今古世人譌謬浪呼名咄嗟山靈寂無語 ","14卷 ╱ (清) 尹繼美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5679,山東,煙臺,"(同治) 黃縣志",同治,1861,1875,512,"卷之十二 487-535 ╱ 藝文志上 487-535 ╱ ","   懷淳于髠             王士禎 玉釵挂臣冠滅燭聞香澤此際獨留髠僕亦堪一石    仙臺庵次韻            姜其埰 一抹蒼茫巒氣濃陰陰萬壑插深松雲封石窟傳仙跡煙鎖僧 窠寄鹿蹤千嶂列開諸品繪萬緣空盡一聲鐘每憐日與南山 近擬結樓臺峰上峰    題玉泉山房            姜其埰 蕭然一徑躡枯藤行入寒雲第幾層黄葉叢中秋水寺小窗添 箇讀書僧    同友人遊盧山           姜 宣 ","14卷 ╱ (清) 尹繼美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5679,山東,煙臺,"(同治) 黃縣志",同治,1861,1875,521,"卷之十二 487-535 ╱ 藝文志上 487-535 ╱ ","   遊聖水泉寺            戚綸祖 手尋芳適興閒隴煙踏破叩禪關醉人花氣春風裏坐我松 陰苔徑閒曲水千年繞古道殘碑幾字誌荒山何時重整白蓮 約分得塢雲一片選    宿潛塘庵庭前閒步         張光綬 寂歷空山響清風葉落溪銀河瀉影澹遠樹鎖煙齊院靜霜來 早峰高月欲低潺湲何處水僧指石橋西    遊玉泉寺             張光綬 一望青山翠靄重蕭然野寺訪禪宗碧雲影澹寒溪水曉曰晴 開古殿松木落天光澄海氣風高雁陣變秋容微吟緩步石橋 ","14卷 ╱ (清) 尹繼美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5679,山東,煙臺,"(同治) 黃縣志",同治,1861,1875,523,"卷之十二 487-535 ╱ 藝文志上 487-535 ╱ ","泉名聖水一招尋曲徑清幽繞翠林蘆茁短芽鋪水面鶯調新 韻八花陰田園時覺神功普耕鑿渾忘帝力深 泉水可 資灌田 莫羨江 南春色好風光隨處可登臨    遊玉泉寺             丁元鵬 陰陰谷口白雲封為探煙霞上碧峰秋色涵空籠殿閣溪風捲 籟上杉松亂流落葉響何處暮靄蒼山暗幾重苔蘚荒涼禪宇 古月明敲斷一聲鐘    士鄉城              鞠湖齡 海陽 人 憑弔過齊都寓目多遺址城有士鄉名蒼茫埋荆欲問廢興 年故老已盡矣當齊最盛時名流集千里有若鄒與荀有若涫 ","14卷 ╱ (清) 尹繼美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5688,河北,石家莊,"(乾隆) 束鹿縣志",乾隆,1735,1796,200,"卷三 166-230 ╱ 建置志 166-230 ╱ 城池 168-230 ╱ 壇廟 174-230 ╱ □梁 166-230 ╱ ","  興福寺   在城北六十里中里廂村創建無考元至正年   間重修明天順正德年間相繼重修萬歴四十   六年   立石   玉泉寺   在城南十五里馬莊村唐   時創建明成化年間重修   珍珠寺   在城東北三十二里澤北村元至正初創建明   永樂十年知縣高楫增修宏治六年相繼重修   立   石   興靈寺   在城東北四十里張村元至正   年間創建明宣德元年重修 ","14卷 ╱ (清) 李文耀修 (清) 張鈡秀纂 ╱ 清内府本"
35708,河北,保定,"(乾隆) 容城縣志",乾隆,1735,1796,751,"重修容城縣志目錄 42-774 ╱ 圖 42-774 ╱ 星野圖 42-774 ╱ 疆域圖 42-774 ╱ 縣城圖 42-774 ╱ 文廟圖 42-774 ╱ 縣治圖 42-774 ╱ 八景圖 42-774 ╱ 輿地卷之一 42-774 ╱ 星野 42-774 ╱ 疆域 42-774 ╱ 沿革 42-774 ╱ 山川 42-774 ╱ 古蹟 42-774 ╱ 城池 42-774 ╱ 里社 42-774 ╱ 橋樑 42-774 ╱ 河堤 42-774 ╱ 邱墓 42-774 ╱ 風俗 42-774 ╱ 宫室卷之二 42-774 ╱ 公署 42-774 ╱ 倉厫舖 42-774 ╱ 舍附 42-774 ╱ 壇壝 42-774 ╱ 義塚附 42-774 ╱ 廟祠 42-774 ╱ 綽楔 42-774 ╱ 學校卷之三 42-774 ╱ 文廟 42-774 ╱ 儒學 42-774 ╱ 祭器 42-774 ╱ 樂章 42-774 ╱ 儀注 42-774 ╱ 祝文 42-774 ╱ 羣祀祝 42-774 ╱ 文附 42-774 ╱ 書院 42-774 ╱ 書籍 42-774 ╱ 鄉飲酒禮 42-774 ╱ 食貨卷之四 42-774 ╱ 户口 42-774 ╱ 人丁 42-774 ╱ 田賦 42-774 ╱ 文解附 42-774 ╱ 旗租 42-774 ╱ 税課 42-774 ╱ 倉穀 42-774 ╱ 鹽引 42-774 ╱ 武備 42-774 ╱ 物産 42-774 ╱ 集市附 42-774 ╱ 秩官卷之五 42-774 ╱ 官制 42-774 ╱ 官籍 42-774 ╱ 名宦 42-774 ╱ 人物卷之六 42-774 ╱ 理學 42-774 ╱ 鄉賢 42-774 ╱ 忠臣 42-774 ╱ 甲科 42-774 ╱ 鄉科 42-774 ╱ 恩選 42-774 ╱ 歲貢 42-774 ╱ 例貢 42-774 ╱ 椽史 42-774 ╱ 封蔭 42-774 ╱ 武科 42-774 ╱ 武弁 42-774 ╱ 隱逸 42-774 ╱ 善行 42-774 ╱ 孝友 42-774 ╱ 節烈 42-774 ╱ 賢 42-774 ╱ 孝 42-774 ╱ 藝文卷之七 42-774 ╱ 詔諭 42-774 ╱ 䟽 42-774 ╱ 記 42-774 ╱ 序 42-774 ╱ 傳 42-774 ╱ 書 42-774 ╱ 碑 42-774 ╱ 表 42-774 ╱ 辨 42-774 ╱ 説 42-774 ╱ 引 42-774 ╱ 跋 42-774 ╱ 銘 42-774 ╱ 贊 42-774 ╱ 歌 42-774 ╱ 賦 42-774 ╱ 詩 42-774 ╱ 災異卷之八 42-774 ╱ 八景圖 42-774 ╱ 聞之積土成山而楩楠生積水成困而蛟龍騰積 42-774 ╱ 氣成異而賢哲興容無巖谷足供憑眺僅有白河 42-774 ╱ 孤流於左難言形勝矣然一邱一壑會心初不在 42-774 ╱ 遠矧兹八景亦皆靈氣所鍾依仿舊圖嚧列名勝 42-774 ╱ 匪云刻畫靈秀庻以黠綴太平云爾 42-774 ╱ 容城縣志 742-774 ╱ ","   泉名利用元無極仁功終有成願言均此施四    海濟蒼生   前題            楊友桐 邑人     鸞輿曾此駐宸遊一匊寒漿沆瀣流地僻幾經    剖竹?香清尙可傲龍湫巡行旣錫甘泉額咫    尺還看梳洗樓憶自南皐記勝事高賢煮茖共    題榴   前題           邑令  趙士麟 雲南     聞道玉泉寺乘輿此舊遊金鞍族野甸石?挹    寒瀏去指渥城樹囘瞻薊闕熡至今題額處尙 ","不分卷 ╱ (清) 王克淳纂修  ╱ 清内府本"
35711,河北,邯鄲,"(康熙) 元城縣志",康熙,1661,1722,287,"卷之五 277-388 ╱ 人物志 277-388 ╱ 名臣 277-388 ╱ 歲貢 277-388 ╱ 徵辟 277-388 ╱ 贈封 277-388 ╱ 恩蔭 277-388 ╱ 武功 277-388 ╱ 監生 277-388 ╱ ","府遣苗詣户部請賑户部難之苗伏中書堂下出囊 袖所貯糠餅以泣曰濟寧民率食此况不得北食者 乎中書為攺容許賑擢江南行臺監察御史文宗詔 建康滿邸為浮屠宫毁民居盧數百家苗上封事竟 罷之入為監察御史駕幸護國寺引舟玉泉苗前曰 頻嵗不登正宜恐懼修省以囬天變何逸豫為帝嘉 納之賜衣一襲即日還宫歷由東廉訪使入為叅知 政事有古遺直風 明董進第元城人由進士歷知慈谿太湖二縣俱有 ","6卷 ╱ (清) 陳偉修 (清) 郭景儀纂 ╱ 清内府本"
35715,河北,衡水,"(雍正) 故城縣志",雍正,1722,1735,886,"卷之六 715-918 ╱ 文翰 715-918 ╱ 目錄畢 715-918 ╱ ","聳矗矗樂天知命夫何尤撫膺聊取離騷讀嫉妬 從來竟如斯江蘺湘芷彌可掬夸險順逆道蕩蕩 息心靜氣修初服平生酷好在詩書衡門治水亦 晏如搜盡墳典穿邱索著述盈笥慰索居梨末已 授供魚蠧遺文散帙堪欷歔 家嚴發箧合雙璧 陸海潘江共璠璵剞劂重新霏玉屑九京復作亦 蓮蘧小子懷鉛謾校讐銀釭撥盡夜未休亥豕魚 督勤相挗爍爍精?脉脉留文献如昨遺芳久恍 見先生五鳳樓樓中一字一縑易披襟朗誦豁雙 ","不分卷 ╱ (清) 蔡維義修 (清) 秦永清纂 ╱ 清雍正五年刻本"
35774,福建,龍巖,"(乾隆) 上杭縣志",乾隆,1735,1796,988,"卷之十 821-1215 ╱ 藝文志 821-1215 ╱ 敕命 822-1215 ╱ 奏疏 821-1215 ╱ 申文 821-1215 ╱ 古文 984-1215 ╱ ","鄞江遶三摺杭州之名肇於此大溪横流吞吐原隰烟帆 水鳥出入有無每嵗比澇民病於渉今正綂二年大尹循 陽張公琳二尹宜陽楊公孜創謀曁玉泉釋常靖耆民曾 世賢等咸捐俸資指日命工斵木造舟五十艘鐵索數百 丈夾江縈費用鉅萬而民樂於趨事赴工而不知勞者 若赤子之慕慈母也又創闗公晏公祠堂於橋北建觀音 閣於琴山之巓去惡草樹治地戒工山石丹碧錯若織文 巨木崇竹參差蓊翳植長松數十章其地而燠其址夷 以固其材美而朴其户牖適暄凉之宜若夫天朗氣清惠 風和暢登斯閣也則樂乎天地之大滯者於是乎釋之狹 ","12卷 ╱ (清) 顧人驥修 (清) 沈成國纂 ╱ 清内府本"
35776,福建,龍巖,"(乾隆) 永定縣志",乾隆,1735,1796,929,"卷之六 888-1015 ╱ 選舉志 888-1015 ╱ 科舉 888-1015 ╱ 貢監 920-1015 ╱ 并冠 888-1015 ╱ 帶 888-1015 ╱ 卷之七 888-1015 ╱ 人物志 888-1015 ╱ 史傳 888-1015 ╱ 閩傳 888-1015 ╱ 汀傳 888-1015 ╱ 舊傳 888-1015 ╱ 新編 888-1015 ╱ ","徐泰來 字惠生順治十一年甲午貢 恩例未詳  盧而㸁字彌區康熙元年壬寅 登極恩由府學貢 王日中字際堯康熙元年壬寅 登極恩貢 熊捷先 字會真康熙丁丑貢 恩例未詳按他志康 熙十四年建 儲有恩例舊志闕漏 鄭 珏字于右康熙五十一年癸巳 萬壽恩貢 黄章藻字  雍正元年癸卯 登極恩由府學貢 吴淵秀字玉泉雍正元年癸卯 登極恩貢 陳長春字  乾隆元年丙辰 登極恩貢 ","8卷 ╱ (清) 伍煒修 (清) 王見川纂 ╱ 清内府本"
35779,湖北,恩施,"(康熙) 巴東縣志",康熙,1661,1722,121,"卷之一 30-126 ╱ 輿地志 30-126 ╱ 沿革 30-126 ╱ 分野 31-126 ╱ 山川 38-126 ╱ 形勝 43-126 ╱ 圖經 43-126 ╱ 建置志 30-126 ╱ 官署 106-126 ╱ 學宫 91-126 ╱ 壇廟 93-126 ╱ 倉庫 99-126 ╱ 養濟院 30-126 ╱ 供田附 30-126 ╱ 舖逓 102-126 ╱ 坊表 105-126 ╱ 津梁 30-126 ╱ 古蹟 109-126 ╱ 亭榭 114-126 ╱ 寺觀 117-126 ╱ ","赤沙觀在治北二十五里羊乳山廢 天臺觀在治西北八十里天臺山廢 玉泉觀在治西北八十里元渡河廢 元聖觀在治北九十里茅坪圮 八角觀在治南五十里安居 飛梁觀在治西五十里萬石河廢 回龍觀在治西七十里水府 興龍觀在治西南二百里風木村廢 馬路觀在治西南二百二十里廢         ","4卷 ╱ (清) 齊祖望纂修  ╱ 清内府本"
35779,湖北,恩施,"(康熙) 巴東縣志",康熙,1661,1722,407,"卷之四 313-430 ╱ 藝文志上 313-430 ╱ 許 313-430 ╱ 勑 314-430 ╱ 記 313-430 ╱ 説 336-430 ╱ 賛 349-430 ╱ 銘 350-430 ╱ 詳 353-430 ╱ 咨 359-430 ╱ 畧 365-430 ╱ 藝文志下 313-430 ╱ 詩 373-430 ╱ 目錄畢 313-430 ╱ 配祀十哲 313-430 ╱ 宋儒朱 313-430 ╱ 諱 313-430 ╱ 熹 313-430 ╱ 崇祀两廡 313-430 ╱ 宋儒范 313-430 ╱ 諱 313-430 ╱ 仲淹 313-430 ╱ 本朝名䆠 313-430 ╱ 湖廣陵鎮總兵官張 313-430 ╱ 諱 313-430 ╱ 忠孝 313-430 ╱ 通省學政按察司簽使蔣 313-430 ╱ 諱 313-430 ╱ 永脩 313-430 ╱ 總督部院郭 313-430 ╱ 諱 313-430 ╱ 世隆 313-430 ╱ 廵撫都察院劉 313-430 ╱ 諱 313-430 ╱ 兆麒 313-430 ╱ 廵撫部院石 313-430 ╱ 諱 313-430 ╱ 琳 313-430 ╱ 廵撫部院吳 313-430 ╱ 諱 313-430 ╱ 琠 313-430 ╱ 廵撫部院劉 313-430 ╱ 諱 313-430 ╱ 殿衡 313-430 ╱ 湖北布政使司布政使張 313-430 ╱ 諱 313-430 ╱ 聖猷 313-430 ╱ 湖北布政使司布政使任 313-430 ╱ 諱 313-430 ╱ 風厚 313-430 ╱ 廵荆道布政司副使劉 313-430 ╱ 諱 313-430 ╱ 顯謨 313-430 ╱ 荆州府通判金 313-430 ╱ 諱 313-430 ╱ 雲鳳 313-430 ╱ ","               前 人 雨温山光細空諧暗緑莎江干誰載酒海内正投戈名 士風流遠窮途感慨多思君三峽下烟水柰愁何 寂 <img n=""30""/>連宵雨松門草色迎江添兩岸濶雲合萬山平劍 氣凌霜古燈花入夜明西陵知己貴惆悵此時情    謁萊公祠呈大參章公 辛酉 作  前 人 雙栢今何在遺祠野草連披雲尋斷碣掃石拜先賢峽 水平猶怒山花老正妍登臨懷往事獨有宼公傳    巴東守戎陳玉泉以遷秩去賦此贈之當仁者 ","4卷 ╱ (清) 齊祖望纂修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26,,"  輿圖説   禹貢荆山層稜而西百餘里曰景山是爲荆山之   首景山出沮水荆山出漳水二水東行兩山自西   發其入縣西北界者曰青谿山連亘而來爲分水   嶺嶺之東支爲顯烈廟諸山折而爲己公嶺鳳凰   山其停結爲玉陽山治城依焉分水嶺之西支爲   玉泉山玉泉山焉是爲城之西障其兀立於南以   捍沱江者紫蓋狼尾諸山也屏蔽城北者爲九子   三牛緑林諸山連亘而錯列於沮水之東北者爲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9,"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總甲 附  邑之總四十有六在城者上二三四五總在鄉鎭者 曰尖板黄連深港官壋三洲滋泥洪市漳河香爐呼 兒胭脂普通土橋榴花魚兒苦竹合溶花栗瓦窰謝 柏章鄉黄石乾溪鴻橋淯溪淸洋淸水桑林大蓮小 蓮黑龍沙倒週二沙溪易家紫蓋海堰葛藤今更名 脚東金沙鞏河玉泉總皆有保甲鄉約取有事相助 有患相卹防查奸匪爲安民善俗之本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84,"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在沮北離城五里傳爲曹操觀兵處 玉泉山   在治西三十里初名覆舟尊特森秀其上時有異   氣非烟非霧亦名堆藍乃楚北第一名山下有玉   泉寺爲智顗道塲相傳安襌七日以成者古稱棲   霞靈巖玉泉國淸爲天下四絶袁小修云玉泉尊   特紫蓋寛博靑溪秀媚玉泉堂與也紫蓋門户也   靑溪園囿也遊者以漸而入彌深彌妍可謂行遊   山三昧矣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87,"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在治北羣峯層折如相拱揖 許由山   在治東十里沮水與玉泉合流於前相傳許由隱   此按許由隱箕山此不知何據大率皆附會也 方山   在治東四十里衆峯環列層嵐聳翠最爲幽勝宋   唐介子方曾讀書於此上有讀書臺邑人劉二史   有方山八景詩盡其概矣 石爐一元至正年造 石塔一明正綂年建 廣福山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94,"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人托跡處 音寺巖   在治西三十里舊有一音寺峯巒層叠爲玉泉中   路僧正誨詩云傳是隋朝寺稜稜在幾層邨連雲   起伏山接水奔騰覆嶺千盤樹横巖一挂藤半峯   荆棘路歴望不堪登頗能道其佳處 梯兒巖   在治西十五里山名西屏石徑險絶雲壑最幽上   有觀音殿文昌閣邑中潛修者多棲此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99,"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在玉泉東七里爲神秀道塲自玉泉至度門夾道   皆松唐僧法瑱所手植聶記云屏幛環列林水周   匝鳥語花香曲澗縈迥爲北宗初地大函小修頗   多題咏 百寳砦   在治北五十里四壁峭削下瞰沮流傳爲石劉屯   兵處楊澹園詩單椒如寄傲寂寞一峯懸磧冷凝   邊氣天垂入暮烟鳥喧緣岸篠雲覆度溪船侣有   山樵路迢迢到絶顚殊擅勝塲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105,"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曰一水縈迥淸澈可愛遠公常於此浴身白蓮開   敷遐邇嘆異云 玉泉   俗名金龍池郭璞遊仙詩序稱玉泉潛行九萬八   千里通天竺注震旦指此李白云玉泉近靑溪諸   山徃徃有乳窟茗草羅生枝葉如碧玉拳然重叠   其狀若掌號爲仙人掌茶蓋新出乎玉泉之上曠   古未有也 珠泉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106,"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近智者洞每鼓掌即串珠而上西流與玉泉合折   而東逕己公嶺又東逕縣南與沮水合流 熨半陂   在治東南八十里郡志緑林山流逕圓臺山南滙   爲陂唐李端赴蜀詩云琵琶寺裏响空廊熨斗陂   前野戌荒指此 金沙灘   在治南流沙如金沱江灘也山海經曰沮漳之淵   有鼉其狀人面羊角虎爪出入有異光殆謂此也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114,"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讀書臺   在方山宋唐介讀書處 梳粧樓   在玉泉宋明肅皇后梳粧處也黎巽詩畫樓不可   見寥落秋草荒鏡作空山月無人更理粧 柴紫菴   在玉泉袁中郎兄弟讀書於此有堂曰松桂亭曰   堆藍爽籟俱圯菴後鑿小洞曰幻霞 寒亭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115,"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在智者洞左菩提菴古木蕭森下有溪景色幽絶   宋人詩話云玉泉山寒亭過客多題咏或謂亭名   翠寒 唐賢詩碣   宋慶歴間荆門軍守曲臺謝公錄唐人玉泉詩八   篇刋石康熙四年邑紳楊州彦梁山金栗引之重   建碑亭 幻霞洞   在堆藍山後石紋如霞故名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116,"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智者洞   洞爲智者靜修處袁小修云石理甚堅若夏屋洞   下有井與大江爲盛衰 丹井   在紫蓋山葛仙翁鉉鍊丹處今僅眢井耳 大士像碑   吳道子晝在玉泉 鐵塔   明鍾惺譚元春有詩載藝文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130,"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九月九日多賞菊泛萸士夫輩往往於錦山西屏   最高處登臨眺覧   臘月二十四日拂塵祀竃謂過小年城中爆竹鼓   樂聲紛紛不絶   二十日家家書宜春字具牲醴祀神祭祖闔家聚   飲爲團年飯交相辭歲爆竹鼓樂聲喧徹曉 以上續 修志   村落婦女聚會燒香各寺廟中往來雜沓而玉泉   爲最實風俗之疵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132,"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不一菓之屬梅杏李桃梨柿棗栗橘柚橙柑其種   不一蔬之屬早韭晚菘露葵霜薤其種不一藥之   屬枸杞茱萸菖蒲芍藥葛术艾蘇半夏牛膝其種   不一羽之屬有百舌畫眉蒼鷹錦雉老鸛白鶴其   種不一毛之屬有虎豹鹿獐麂兔豺獺其種不一   至於家之所畜鵞鷄羊豕其種不一要皆各邑所   同也惟有玉泉仙人掌茶不常見 以上續修志    舊志論曰余讀禹貢而深嘆古人心之淳也籍其   所有而民不以爲病故可得而籍也及覧周職方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137,"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任夢榛董其成周迥六百八十丈高二丈厚一丈   二尺門四東曰紫蓋西曰玉陽南曰鳳川北曰淸   漳樓櫓四水門五敵臺守舖各七皆甃以磚西北   跨玉陽山東南以沮水玉泉爲池西北則引眞武   港水環之規制始備崇禎七年宼薄城環攻以女   墻低故陷九年知縣區懷瑞增築女墻復於城外   浚濠 皇淸順治二年闖逆餘孽高李等盤踞西山城再陷   毁爲平址順治十二年知縣唐彦袤修復康熙三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145,"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四年知縣苖肇岱重修時割閒田及義捐田共五   百六十八畝爲延師及諸生膏火計以垂永遠云   頭門一座三間 儀門三間 前兩廊房各一間 文昌閣講堂三間 前兩廊房各三間 書樓三間   左右兩廊各六間 後圍房九間   玉泉寺田二百五十畝 該納銀六十三 兩五錢零二釐   龍泉寺田二百五十畝 除文定墓祭費三兩 外該納銀六十兩     共租銀一百二十六兩零 紋銀 老平   公項取贖田 坐玉泉佃 民周宏元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155,"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黄石社倉共貯穀七十五石三斗九合六勺   玉泉社倉共貯穀十五石九斗九升一勺   大蓮社倉共貯穀六十三石一斗二升四合四勺   小蓮社倉共貯穀六十二石七斗四升五勺   尖板社倉共貯穀九十二石七斗四升六勺   普通社倉共貯穀八十一石六斗九升五合三勺   章鄉社倉共貯穀七十一石六斗八升九合九勺   乾溪社倉共貯穀六十九石二斗二升五合一勺   洪市社倉共貯穀五十四石一斗九升七合四勺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165,"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慈化寺塘五名 官壋塘五名   南路普通寺塘五名 易家坪塘五名   西路峽口塘四名 玉泉塘四名 蓮坪塘五名   北路淸水舖四名 淯溪河八名 鴻橋舖四名   張王廟塘四名 七孔岩塘三名 漳河塘五名  乾隆三十二年知縣衛肅以巡檢司移合溶  漳河密邇深山尤易藏奸移塞口塘於此   舖遞 附    厫馬原設三十二匹雍正十年裁减八匹乾隆二   十三年奉 文全裁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166,"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總舖在城                  東路金沙舖 合溶舖 急遞舖舊在合溶 後改設承天舖裁   西路梯子舖 峽口舖 馬家舖   南路黄沙舖 玉泉舖 蓮花舖   北路淸水舖 桑林舖 鴻橋舖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270,"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張侯廟   在倒流橋去治北十六里 顯烈祠   在玉泉寺西 楚莊王廟   在黄泥崗久廢 楚昭五廟 今失所在  迴峯塔   在東門外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312,"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捌拾壹兩叄錢叄分壹釐柒毫 順治拾肆 年裁銀肆     拾兩陸錢陸分     伍釐捌毫伍絲 存銀肆拾兩陸錢陸分伍      釐捌毫伍絲    各舖司兵徭編叄拾肆名 每名歲支銀叄 兩帶閏銀伍分 共銀      壹百叄兩柒錢永充貳名 每名銀壹兩捌 分帶閏銀壹分     捌     釐 共銀貳兩壹錢玖分陸釐貳項共銀壹      百伍兩捌錢玖分陸釐 内縣前舖徭編肆 名永充壹名淸水     桑林貳舖各徭編肆名鴻橋舖徭編叄名     永充壹名黄沙玉泉蓮花叄舖各徭編叄     名金沙河溶峽口馬家     梯子伍舖各徭編貳名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386,"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而銜有不便民者次第修除或以常規獻畫却    之軍中需煤急督者欲减其值遥備陳伐煤之    苦於上憲力抗兩章京督者聞之王王怒遥單    騎至荆謂謁者曰當陽令見王盛氣以待遥詞    氣不悖縷陳民苦乃改容稱良吏邑困以蘇新    學宫毁淫詞淸賦税嚴保甲手著鐸書簡樸茂    者董其鄉務期户曉未及一載告歸公暇題咏    甚多而玉泉闢異文定墓碑黜邪崇正尤爲儒    者之文云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388,"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千有奇蒞任既久官民相習勸農之暇歴覧靑    溪玉泉諸勝嘯咏移日去官時閤邑士民遮道    感泣    衛肅字伯恭號蘭町河南濟源人乾隆甲戌進    士由翰林院編修充山東副主考來宰當邑課    士勸農雖嚴寒盛暑不倦戊子    大軍赴滇過荆門時肅奉 旨陛見當邑協辦夫馬芻豆民力難支肅歸嘆曰邑    僻小詎堪此時 蕃憲駐荆門單騎往見訴以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478,"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文苑   昔杜少陵謂文章一小技於道未爲尊乃登藝苑   之錄者代不數人豈傳不傳有幸不幸歟士君子   得志則鳳池視草不得志則名山著書無窮達一   也爰志其姓氏留於簡册令後起者景行焉 國朝   栗引之字長伯邑明經考授縣丞前孝廉聨芳嗣   子也世居靑溪性超曠博學多聞茅屋數椽泊如   也每擕老僕背書囊入玉泉鬼谷諸幽處兀坐把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479,"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玩發諸吟咏陶寫天眞無半點塵氛氣生平惟與   楊州彦稱莫逆酬唱無虛日初邑乘廢缺引之毅   然脩纂兵燹後搜訪維艱得殘篇於劉鴻儒家摩   挲考究彚次成書一切治亂沿革瞭如指掌而於   賦役風俗土宜諸條尤三致意焉他如玉泉山志   並出手裁著有大雲樓稿子宗高亦以詩世其業   熊荷生字擔人貢生爲文一軌先正家貧教授生   徒邑中有才名者多出門下素負大志卒以明經   老人惜之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504,"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乎一時聞者神解翕然宗之石公與弟小修嘗讀   書玉泉之柴紫菴又最愛紫蓋靑溪往來嘯咏詩   最□  袁中道字小修公安人十歲著黄山雪二賦五千   餘言長通輕俠游於酒人以豪傑自命涿舟西陵   走馬塞上窮覽燕趙齊魯吳越之地足跡幾半天   下而詩文亦日進歸學李龍湖有志出世操觚應   舉懷利刃切泥之嘆久困鎻闈流離世故有憂生   之嘆萬歷丙辰始成進士授徽府教授遷國子博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512,"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昔靈鷲同聽法華經今復來矣後辭思往金陵闡   化七年謝遣徒衆隱天台山隋晉王廣迎師維揚   執弟子禮既克金陵師因西上止於玉泉山廣奏   請立寺尋還天台一日忽顧侍者觀音來迎不久   去命筆作觀心偈唱諸法門綱要訖跌坐逝   神秀河南尉氏人李姓少爲諸生遊學江表年五   十始受具於東都天宫寺問法於蘄州忍大師忍   嘆曰吾度人多矣懸解圓照無如秀者東山之法   盡在子矣儀鳳中結廬玉泉之度門天后召至京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514,"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問疾師拈拂子抛於地上即時圓寂   五代齊已工詩與鄭都官谷友善晚托跡江陵筆   墨自娱作渚宫莫問篇十五首以見志常往來玉   泉題咏最多已詩千篇集名白蓮孫光憲序之   明正誨邑人劉氏子讀儒書多解義十歲祝髮於   石寶山年二十詣荆南訪天柱和尚柱器之留三   年遍閲大藏柱没乃之兩都登講席慈聖太后賜   千金修玉泉寺自都歸省訪度門於玉泉東七里   見古寺荒凉塔碑榛莾凄然修治遂老度門閉關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515,"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静修天啟六年正月先期告逝至斯端坐説偈化   塔於㮙伽峰秀大師旁著有八識略莊子註及詩   文諸稿 舊志以 上釋   寺觀附 報恩寺   在治南一里山水榮環林木幽秀爲邑中諸刹之   冠 玉泉寺   在治西三十里隋開皇初詔爲智者禪師建賜寺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641,"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遊玉泉記         袁中道 出當陽城西陟重阜見諸山贔負象峙而其中一峰 尊特疏秀氣宇如玉妍美如冠者即玉泉山也其上 時有異氣非烟非霧如兠羅綿與諸山特異山以泉 得名故二十里外得泉爲入沮道皆莾莾修澗至已 公嶺下西泉之水繞度門而出會於玉泉其水較洪 岸畔多石水始汨汨有聲從此兩掖多坦迤之山泉 出其左遊人不復與泉相捨時見磚埒皆先朝所修 馳道近寺得嶺如龜背起村市駢列逾此如一竇諸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642,"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山左右障泉聲始厲嚙右壁半落如赤霞左爲諸山 窮處得圓阜以精璆冶窣坡其上中如永巷是謂寺 門入門泉自東來帶寺有危橋正殿依山如屏兩峰 袖遶上有智者道塲四字黄太史筆昔智者從天台 歸荆州登紀山望當陽山色如藍上有紫雲輪囷如 蓋遂杖策孤征過玉泉至青溪欲建道塲意嫌迫隘 遂還玉泉止金龍池趺坐枯樹中致關公皈依冥建 福庭湫潭千丈化爲平址棟宇煥麗巧奪人目昔王 遵立水瓠子堤完眞王應運滹沱水合世法猶然况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643,"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人天眼目百靈護持者乎當時尺一有事出神心理 應望表語而畫家亦傳關將軍起玉泉圖良亦有以 其後北秀復居此地天后作檀越金榱玉題侔於鬼 工是固一時也宋明肅劉后蜀人少隨其父入都過 此寺僧慕容禪師見而異之爲之禮及撫育仁宗正 位長秋大加護持重爲嚴飭是又一時也浸至近代 僅存一殿欹側欲顛跡公居度門傷其荒蕪有志繕 修北走神京大開講肆時黄平倩及予兄弟三人過 之跡公言及此寺幾欲墮涙於是平倩中郎各草一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645,"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殿後出滙爲池注於玉泉或云那伽之宫在焉故一 山出泉甃之以種芙蓉最佳相傳即金龍池出護寺 殿得前橋復與泉遇東行二百餘步爲乳窟窟中石 作珂色懸乳如蠟淚前一壁如幻霞玉泉之水囓其 根而後出時作壯籟其絶壁有坎相當云前人穴以 架閣下隱隱有字盡駁予謂是張孟及元微之所書 自可惜若是俗筆能疥烟雲冰霜苔蘚亦在解意憶 元微之遊此山詩云松門接官路則當時官路原在 門外曰泉脉過僧房則當時僧房正對淸泉流水周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648,"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井與大江爲盛衰春水漲通於玉泉爲洪流緣洞後 登山石欹不受足屢踄至一處稍平即朝曦閣舊基 萬山層疊中忽見山口近林遠水甚暢迹公與予議 復之以祠中郎覺孤危難住下智者洞右得少平地 乃喜曰蘭若在是矣相與少坐洞中予謂迹公曰此 地似與吾邑人有緣蓋智者亦公安人也智者俗姓 陳父名起祖梁封益陽侯居公安以公安即舊華容 地故亦曰華容人有二子長曰鐵次曰道光道光即 智者其母夫人釜鬣在公安牛頭里今猶稱聖母墖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650,"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遊紫蓋記         袁中道 住玉泉入春數日走度門商略遊事首紫蓋度老不 能從與僧寶公偕沿途多峻嶺回望玉泉甚尊特其 後爲青溪茅平諸山上帶殘雪日光映射寶公云大 似晴雲映覆山巒予曰雲色稍陳不若雪色之鮮霽 照人也過聖水寺相傳葛稚川鍊丹於此取水又數 里爲吳王墳釜隆隆起吳王不應葬至此豈吾王之 訛耶楚都在沮漳間宜此地有王家陵墓所云昭邱 皆相去不甚遠也此地望沮漳兩岸之樹分行交樾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651,"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不可紀極路從山後以達於寺蓋自大行少室伏牛 鉉嶽諸山蜿蜒而行至此地忽止其前平原千里江 南諸山皆不可指數若天日晴明可望見江上風帆 數月滿眼峰巒忽見平曠如掌亦覺爽豁往時有客 至玉泉青溪紫蓋來者吾即問三山孰佳答曰皆佳 不能優劣及予親至然後知品題烟雲非慧人不能 大都紫蓋寛博玉泉尊特青溪秀媚紫蓋門户也玉 泉堂奥也青溪園囿也遊者以漸而入彌深彌妍若 欲紫蓋爲青溪是以亭臺花木之娱而寘之縣旙列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653,"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盡伐去今新栽松嬌姹如緑雲寺僧等頗嚴守護不 過十餘年後又成佳叢林矣夜宿於藏經樓下曉送 賓公歸公安予歸玉泉行嶺上復望見遠山晴雪殊 怏至聖水寺從徑路趨玉泉輿中於諸山外見玉泉 屹立有若久客望故鄉暢適不可言喻豈非宿緑過 金家溪畔兩水合流處得一小菴少憇過此山峰多 茂樹無童者踰光石嶺石浄滑不受塵下嶺即玉泉 寺田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656,"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柴紫菴記         袁中道 玉泉右掖之山一峯直下如象鼻突止即爲菴有堂 三楹曰浄名以祠護法居士者也舒其後霤爲小室 二一居僧一予自居堂中望前山如繡屏墀下有木 樨一株可十圍每開香淸一山其右墻外小室三楹 爲香積周以虎落菴之後所云象鼻突止者瞰之皆 石骨鑿一洞曰幻霞以其中有霞紋也可容一案四 人淸凉沁骨從洞右登山緣鼻而上可百步得亭曰 堆藍圍以墻穴以通風望西南山色如墨花淋漓惟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657,"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九子在西北稍爲樹蔽其鍔菴門外左有小臺聽玉 泉水聲甚厲可望後山怪石老樹游雲弄姿堂中所 祠者上爲維摩詰左爲武安右爲伯脩中郎近得西 川黄太史平倩之訃予哭而祠之平倩長伯脩六歲 故位在伯脩上海内交遊多矣獨祠數公者以皆有 功德於玉泉者也即有功德於玉泉而非道德文藻 無遜前三公者亦不敢濫祠後度門之意以雷太史 何思生平護持玉泉甚力亦得附位在中郎下創始 於萬歷辛亥春會以他事歸至壬子六月初四日落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658,"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成而總名之柴紫以玉泉亦名柴紫山也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670,"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迴峰書院碑記       楊州彦 古今之氣運係文章人物之鍾靈由山水在昔之不 敢以名字呼者率志以地東萊之吕廬陵之歐陽眉 山之蘇氏父子昆弟無智愚皆然者言其受是氣也 當陽幅員縱横不百五十里而泉巖競勢頗甲諸邑 往余讀書山寺涉青谿水望瀑布溜痕頽波秀壑令 人悽澹迤?走鳥道往復玉泉老谷堆藍名泉珠沸 不能自絶於其側或復擕酒紫蓋峰頭氣象渾大樸 老而尊莾莾蒼蒼不可涯涘蓋嘗歷四時之變以盡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671,"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其態大約於草木靑谿蘭蕙玉泉菡萏紫蓋秃松於 文字靑谿諸子玉泉左國紫蓋六經於世代青谿魏 晉玉泉秦漢紫蓋鴻濛且迺水會漳沮平分楚望氣 候所鍾自應淸慧而文而科第晨星幾疑維岳降神 生甫及申之句詩人臆説矣歲丁巳四明俞公尹吾 邑勸農之暇登高按眺遍遊境中佳勝謂邑之三面 環山而東南獨敞洩雲裊裊奔走江陵水如絃直不 梢瀠洄爰聚士大夫與上下降觀喟然曰馬之逸也 衘控之客之酒闌也瞎投之腠理之不密也葠茋補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687,"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胡文定公墓碑記     國朝  李 遥 當陽縣北十五里龍泉上有胡文定公墓與春秋祀 自明成化三年始也余令當陽在康熙十五年丙辰 四月時彜陵逼近敵壘軍需蝟集未暇考稽先賢古 蹟至秋八月余又公出越明年二月余親奠墓所見 周遭有古松三四十株謖謖有聲墓之外荒烟蔓草 矣余佇立欷歔者久之邑有先賢而春露秋霜祗餘 此一坏土也有司之過也又邑西三十里有玉泉山 亦邑勝概也他日至玉泉見有負擔紛紛運木石工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688,"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料者匠斵之聲響振山泉問之曰某官某將某士大 夫捐銀若干兩修玉泉寺也余曰嘻吁哉道之不明 也如是夫文定公功在萬世春秋二百四十年褒貶 予奪爲仲尼蒙子夫人而習之矣不待余言獨怪吾 儒博衣韋帶講仁義號道德者不知凡幾而食六經 之澤者掇巍科取明經衣綺縠食梁刺肥詡詡然誇 里小兒嚇人酒食錢財問之吾某科習某經起家也 獨至先賢遺蹟崩圮冺没令出一錢得多少潤飾不 墜則卻顧摇頭蹙類而去而緇流羽客走人如騖如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689,"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所謂玉泉寺者自王公大人以至窮鄉野老不憚捐 頂踵脱婦人簪珥如雲如兩竭蹷奔事不極其華麗 不止曰此某某所建功業也何説也豈吾儒之道如 日經天如川行地反無以聳動天下不敵彼功果二 字歟非也吾儒之道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 也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如天之元氣也元 氣貫春夏秋冬四時四時調百物若萬彚日食元氣 之福不覺也如鑿井耕田出作入息帝力何有於我 之説也天地有戾氣疾風暴雨驚雷震電陰霾瀰野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16,"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舊志寺觀論        栗引之 寺觀者山川之眉目靈秀之表章所以萃畸人廣道 術歷代莫之廢雖復神臯天宅固亦琳洞花台參差 掩映其在山水之間可知也九轉成而丹竈冷三哭 絶而白蓮荒滄塵刼火不必千年鬼工仙斧未多覯 也玉泉不借壯繆龍泉不依文定則二刹廢久矣雖 然品泉選石騷人狂客之所爲有事耳乃若市門可 以巢仙屠塲可以證果則又何必攀松結桂展衣飛 錫之爲役役耶噫盧生所以入海無得而深公所以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18,"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玉泉闢異説       邑令  李 遥 天下何正人君子明智特達之人不概見而愚夫愚 婦去正入邪厭平常喜奇異惘惘汨没於誕漫不經 之説蓋未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中庸至 正之理也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君子中庸君子而時 中帝王聖賢授受相傳之旨君子而外凡人未知也 若夫  關夫子三國人傑值羣雄角立之日識天下正統慨然 以恢復漢業爲己任終其身至殉難而死浩氣孤行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19,"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流貫今古由侯而王而帝凜凜與日月爭光迄今千 百年自天子以至庶人自中國以至蠻貊浸入乎人 之神明激發乎人之志氣也尊禮與孔子等何浮屠 創云智者從天台歸荆州望當陽山色如藍杖策過 玉泉至青谿欲建道塲嫌迫隘還趺坐枯樹中關公 稽首皈依冥建佛庭一夕湫潭千丈化爲平址棟宇 輝麗巧奪人目噫此巫覡跳神符咒之説欲以愚鄉 里愚夫愚婦恍惚人耳目攫人金錢粟帛耳又何異 於徐福入東海求藥誑秦皇李少君欒大之所以愚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20,"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漢武翩翩然神仙可下能致不死也然玉陽好巫得 無沙門好事者創爲此説以愚其俗與否則智和尚 故爲荒唐之言以籠罩隋皇也考玉泉寺歷唐而宋 元而明或頽或廢或圮於飄風疾雨或零於蔓草荒 烟修建殊代改觀易故不知凡幾豈帝顯神通變化 驅鬼役靈一夕所建金玉道塲皈依沙門之處任樵 木兵火風雨崩塌必藉後之人修葺補綴方得以不 墜歟何顯靈於前而偏不顯靈於後也抑神之靈有 時靈有時不靈歟無是理也惟帝之有顯靈諒不皈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21,"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依釋氏也大抵異端之鼓惑天下必思所憑故學二 氏者動假吾儒以爲説闢佛則有傅奕與韓愈矣後 魏後周靈廟除伽藍形容廢毁文字放佚矣至若帝 之威神固與日星河嶽並明並麗並流並峙者也千 百世而後或有不信佛法毁玉泉寺者曰此關帝冥 建所也鮮不消然阻矣此浮屠家創爲誕漫不經之 説之原也凡鬼魅魑魎依草附木之妖誘惑世人莫 不假作人形或托爲神語否則人得羣而指之矣夫 何惑之有今智者玉泉寺爲關帝冥建之所亦猶草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26,"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贊銘   關帝贊           明  湘獻王   猗歟亭侯鼎興漢室劍氣凌雲精忠貫日千載英   靈永言廸吉祐我邦家軍民賴弼     乳窟銘 有序         黎 巽      唐李白謂玉泉寺近靑谿諸山山洞往往      有乳窟歲深蒙蔽不可復識叅軍任山甫      近得之蔓草中淵竇殊異惜無僊人掌茶      如眞公所採者黎子作銘窟旁庸紀佳勝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47,"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五言古    過龍泉寺精舍呈易業二公  唐  孟浩然 停午聞山鐘起行散愁疾尋林采芝去谷轉松翠審 旁見精舍開長廊飯僧畢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檀 竹房思舊遊過憇終永日入洞窺石髓傍巖采蜂蜜 日暮辭遠公虎谿相送出    答族姪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李 白     余聞荆州玉泉寺近靑谿諸山山洞往往有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48,"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中有白蝙蝠大如鵶     按僊經蝙蝠一名僊鼠千歲之後骵白如雪     棲則倒懸蓋飲乳水而長生也其水邊處處     有茗草羅生枝葉如碧玉唯玉泉眞公常採     而飲之年八十餘歲顔色如桃花而此茗淸     香滑熟異於他者所以能還童振枯扶人壽     也余遊金陵見宗僧中孚示余茶數十片拳     然重叠其狀如掌號爲仙人掌茶蓋新出乎     玉泉之山曠古未覩四持之見遺兼贈詩要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49,"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余答之遂有此作後之高僧大隱知仙人掌     茶發乎中孚禪子及靑蓮居士李白也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僊鼠如白鵶倒懸深谿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采緑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之見其名定誰傳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淸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玉泉道中作        元 稹 楚俗物候晚孟冬纔有霜早農半華實夕水含風凉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51,"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登玉泉來靑閣       明  雷思霈 石磴幾千級滃勃夾長相奔泉 <img n=""19""/>山骨臥聽知水脉 夕陽空翠生滿身變衣色倐皷豐隆怒四顧膺雲黑 驚起老蛟精倒捲銀河瀉素朝天開霽亭檻俯石壁 乍聞深澗濤吼山山欲劈峯饒林木靑溪借沙路白 我家萬山中終日對山碧别來已四載見此欣有得 塵上汚緇衣城中車馬客    謁關侯墓        國朝  黄聖年 立志在春秋取義愜幽獨凜凜烟霄間耿光灼人目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52,"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矧兹登崇封森森羅宰木靈衣颯神爽閎宫敞肅穆 驚颷紫騮怒陰霆寶刀煜流眄感霸圖山川阨全蜀 漢燼自不然丹心此焉爥誰云數尺土英聲馳九服    丁丑八月再往玉泉山有作  邑 令 李 遥 病廢從人嬾肩輿往玉山目極秋郊逈數峯出雲間 哀蟬厲淸響春燕已知還高下路逶迤溪流水潺湲 靑林茅舍出空谷足人烟領畧成佳趣突兀已在前 昔遊何倉卒形拘區内緣始信達生者逍遥反自然    贈玉陽栗子山居      前 人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53,"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我愛栗長伯寥廓居鄉里勉强應親友一二走城市 迫之見縣官攢眉如重累落葉響空山瀟洒游洲沚 洪崖自高棲安得數倒屐著作大雲樓涵澹如秋水    和李襄水游玉泉見寄  任邱令 邑人 楊州彦 巖壑有□處領要唯異鄉嗟彼住山人不知山低昻 誰能解此趣吾聞李睢陽泉頭厭公事率性解要章 自騎一匹馬披蓁踰崇岡脱鞍踞石坐秋水照衣裳 冥心託長嘯天宇曠茫茫賦詩紀山志聊寄劉柴桑    寄般若上人       學博  方 璲 深柳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58,"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七言古    謁關帝祠         明  余一龍 天不少延赤帝子雲長事業空傳史麟經幾向夜挑 燈漢鼎那容人染指威逼阿瞞避欲遷神誅吳將封 還死當陽遺墓尚依然寄語奸雄休過此    黄平倩至玉泉以書見邀倍道趨之馬上感舊     有作          袁宏道 曉枕濃和發淸嚔知是家人呼我字翩然一鶴自東 飛啣得巴江牋子至蠟花滿幅堆明巒邀我共踏靑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59,"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溪翠怒帆一挐截長波馬不待鞭捶以轡頽藍疊緑 瀉平田纈林稠葉點靑膩當時京國好兄弟謝堂佳 月城西寺幾年抛没嘆吹雲又作飛鴻留爪地老去 怕逢緣熟人夢回每説金華事欲知銷折幾番心看 我衣衫重叠涙    玉泉鐵墖歌        鍾 惺 五金惟鐵最愚劣化爲浮圖萬象列立山水中精神孑 瘮幹高莖疏其節日星散氣冰霜結佛數恆沙萬生 滅鮫人出波鱗介别商周墨玉漢凹凸似非鑪冶出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62,"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隋大業始門前車馬足轢碌强半高官稱時宰景物 攖心各有託風雅淋漓良可侈我來騎驢到山巓僊 掌旋烹玉泉水詰曲蘿逕行欲徧躨跜老樹同凭倚 斑駁古銕何時物内有靑蛙鳴不已癸未迄今廿載 餘丸轉光陰一何駛疇昔遊者今淪亡爾獨泊此將 焉俟將欲乘爾泛滄溟直踏神山三萬里    李貞女詩         方 璲 泉無意而爲醴地不期而産芝惟堆藍紫蓋瑞氣鍾 於斯四座請勿喧聽歌貞女詞貞女李氏子賦性本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71,"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五言律    送沙門宏景道俊鉉莊還荆州應制               唐  宋之問 一乘歸滔域萬騎餞通莊就日離亭近彌天别路長 荆南旋杖缽渭北限津梁何日舒眞果還來入帝鄉    玉泉寺          明  李維禎 策馬不能去徘徊雙樹間地偏芳草合天迴白雲聞 開徑惟聞鳥閉門猶見山長松挂明月一鶴夜深還    過關王廟         楊 洲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79,"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路僻行人少洞深暮靄多黄茅如細麥碧蘚似圓荷 山鬼深藏箐野猿渴飲河鵠灘淸見底坐石濯流波    玉泉寺贈濶曙上人    貢生  李奏敷 亭午啓松關閑來叅老禪金池堪掬手鐵塔任當肩 空盡想非想再開天上天長留獅子窟勿負此山泉    西屏           李 靑 素心依白社曲徑接層巒怪石封苔古孤雲出岫寒 雨過鐘響靜風細鳥聲歡問法逢支老秋高興未闌    春日偕及門諸子陪諸公遊西屏山 八首之一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81,"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五言排律    紫蓋山還經玉泉寺     唐  張九齡 指途登楚望策馬傍荆岑稍稍松篁入冷冷澗谷深 觀奇逐幽渺歷險忘嶇嶔上界投佛影中天揚梵音 焚香懺在昔禮足誓來今靈異若有對聖僊其可尋 高僧聞逝者遠俗是初心蘚駁經行處猿啼燕坐林 歸眞已寂滅留跡豈湮沉法施自此廣何云千萬金    陪張相公祠紫蓋山遊玉泉  唐  孟浩然 望秩宣王命齋心待漏行靑衿列胄子從事有叅卿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82,"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五馬尋歸路雙林指化城聞鐘度門近照膽玉泉淸 皂蓋依巖憇緇徒擁錫迎天宫上兠率法界豁幽明 欲就後焉志先聞智者名人隨遊水没山類覆舟傾 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復情謝公還欲臥誰與濟蒼生    遊玉泉寺僧談征調供億之苦因賦               明  李維楨 逕曲泉能遶山迴寺忽逢舟誰藏大壑玉自削羣峯 翠壁蒼苔淨丹崖紫氣重登高窮下界選勝疑南京 梵宇隋唐搆伊蒲楚蜀供嵐沉不辨墖風定一關地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87,"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度門漫興 十首之一    僧  正 誨 天詔曾聞下玉泉一回經此一澘然斷碑有字埋荒 草廢墖無名起暮烟衣自六傳滄海變法當千載鬼 神憐今人不識唐朝寺只把金沙作墓田   百家洞          栗聯芳 望中雲窟出巖巓馳馬還從頂上旋一壑朝來能盪 日千山圍處不遮天堪宜樵徑依雲闢恰好僧房對 月眠已識周何皆有累誓於此地學叅禪   九日與伯敬居易在玉泉   譚元春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90,"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山魂幾時移向濤聲裏小結茅亭倒挂門    玉泉寺          梁山金 欲譜名山恨未全堆藍絶勝可人憐細尋石路無雙 寺不讓茶經第一泉意到忘時方味佛身經刼後且 逃禪從今穩作烟霞計載酒長吟踞此巓    玉泉寺          栗引之 堆藍不與衆峰羣涎玉沬珠眼底分雲裏鐘聲衝斷 壑樹迴嵐氣湧層雲典型拜指前朝鼎苔蘚斜封短 碣文萬古名山誰護法臨風却憶漢將軍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93,"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悲手澤還從笛裏哭山陽蛙鳴湖水依前緑雨過山 松照舊蒼回道生成空彷彿何堪燈火影凉凉    玉泉後山道中     邑孝廉  李作人 朦朧曙影啓霜天踏踏衝寒向玉泉松響千山成爽 嘯野燒十里剩孤烟藤蘿仄徑我初入虎豹沿溪人 蚤還策馬雲窩翹首望羣峰四合總蒼然    登三星寺後山      副榜  李作朋 葛衫箬笠手相牽喘步巉巖倒地眠茗椀淸凉來下 路漁舟欵乃指前川荒邱一碣魯魚字狡窟千年野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794,"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狐禪踏到絶巓談往事三星可摘欲捫天    臨沮山行         栗宗高 紅紫摧殘緑漸稀萬峰還峙野雲飛穿蘆馬疾頻粧 頞落葉人驚亂點衣搔眼路窮無隙入破顔林外有 樵歸鳳山曾與高安並何處天空仰翠微    郵亭夕照 玉泉寺        郭孫俊 斜日諸天巳半昏空亭殘照帶山門泉沉霞影凝花 片烟鎻林光作雨痕倦客指村急飛鳥野樵歸逕亂 啼猿上方鐘磬松梢度晚誦遥應貝葉翻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800,"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七言絶句    寒亭 在玉泉山         無名氏 朔風凜凜雪漫漫未是寒亭分外寒六月火雲天不 雨請君來此凭欄干    四賢堂        邑貢生  劉 巽 父子康侯朱弟兄象山輩出號明經直言抗䟽燈籠 錦諸老遺風尚典型    白社           前 人 易貌凝鉛妙出神玉津不夜枕長春漉巾白㲲林泉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801,"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隱千載高風白社人    報恩寺留别鄉僧      任 翰 仲宣樓下水如烟細草平沙接梵天老去蜀僧歸未 得淸秋魂斷楚雲邊    子胥港          孔克孝 春漲瀰漫帶雪流柳陰終日繫扁舟伍員已去英名 在都付溪翁看白鷗    初得玉泉響水潭      僧  正 誨 到處名山策杖行歸來還愛玉泉淸乞錢買得蹊三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802,"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畝流水聲中過一生    又 斷巖曲冰石磷磷好向茅廬寄此身緑樹不翻紅葉 兩靑山還照白頭人    歸經玉泉         鍾 惺 猶是山中九月秋來時流水夜中幽泉聲不在有泉 處曾向林蟬嶺月求    大水謡          區懷瑞 九子山中鳩亂啼合溶鎭上馬頻嘶淫霖十日沮漳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794,湖北,宜昌,"(乾隆) 當陽縣志",乾隆,1735,1796,810,"當陽縣志目録 37-814 ╱ 方輿志卷之一 37-814 ╱ 星野 37-814 ╱ 沿革 37-814 ╱ 事紀附 37-814 ╱ 疆域 37-814 ╱ 形勝總 37-814 ╱ 甲附 37-814 ╱ 山川 37-814 ╱ 古蹟 37-814 ╱ 陵墓 37-814 ╱ 風俗 37-814 ╱ 方産 37-814 ╱ 建置志卷之二 37-814 ╱ 城池 37-814 ╱ 津梁 37-814 ╱ 學宫 37-814 ╱ 書院 37-814 ╱ 公署 37-814 ╱ 社倉坊 37-814 ╱ 表附 37-814 ╱ 兵防 37-814 ╱ 塘汎驛 37-814 ╱ 逓附 37-814 ╱ 隄防 37-814 ╱ 典禮志卷之三 37-814 ╱ 文廟 37-814 ╱ 武廟 37-814 ╱ 壇廟 37-814 ╱ 賦役志卷之四 37-814 ╱ 户口 37-814 ╱ 賦税 37-814 ╱ 祥異 37-814 ╱ 職官志卷之五 37-814 ╱ 令宰佐雜 37-814 ╱ 武職 37-814 ╱ 師儒 37-814 ╱ 循吏 37-814 ╱ 師範 37-814 ╱ 封爵 37-814 ╱ 封蔭 37-814 ╱ 選舉志卷之六 37-814 ╱ 甲乙科貢士 37-814 ╱ 武科 37-814 ╱ 雜選例職 37-814 ╱ 鄉賓附 37-814 ╱ 人物志卷之七 37-814 ╱ 宦業 37-814 ╱ 忠節 37-814 ╱ 孝義 37-814 ╱ 篤行 37-814 ╱ 文苑 37-814 ╱ 隱逸 37-814 ╱ 耆壽 37-814 ╱ 流寓 37-814 ╱ 仙釋 37-814 ╱ 寺觀 37-814 ╱ 列女志卷之八 37-814 ╱ 節婦 37-814 ╱ 烈女 37-814 ╱ 貞女 37-814 ╱ 賢母 37-814 ╱ 壽母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賦 37-814 ╱ 記 37-814 ╱ 碑 37-814 ╱ 傳 37-814 ╱ 論 37-814 ╱ 説 37-814 ╱ 銘 37-814 ╱ 贊 37-814 ╱ 藝文志卷之九 37-814 ╱ 詩 37-814 ╱ 雜紀 37-814 ╱ 富陽縣志目録 37-814 ╱ 終 37-814 ╱ ","  射不止衆懼而罷或謂此乃高氏舊城其上有   關帝廟神所云今此城門甍尚存   萬歷丁卯方開學有一兔從櫺星門躍出學諭吳   瑞云此科必卯生者中式及中聶武果辛卯生   玉泉山有獸狀如鹿上下陵谷如飛每鳴於澗谷   則雨鳴於岡阜則有高軒過驗之不爽   萬歷乙卯玉泉柴紫菴老桂五月中忽放花大小   各一枝寺僧折報令令曰雙桂聨芳此科中式必   栗生矣秋聨芳果中式明年公安孝廉袁中道登 ","不分卷 ╱ (清) 黄仁修 (清) 童巒纂 ╱ 清内府本"
35800,湖北,黃岡,"(乾隆) 黃崗縣志",乾隆,1735,1796,1870,"卷之十八 1837-1995 ╱ 藝文志 1837-1995 ╱ ","求空像丹青到墓門人間酬酢盡鐘磬代師言 綠字迎僊籥黄金結寶纓當年獅子座曾湧玉泉清蓍短 羲爻失 師諸著 盡燬 人亡肇論成 予閱諸論 在師身後 韜光 菴 名 黄御史稍 可詁無生    七月十五歸自黄州夜泊趙磯   萬爾昌 斷岸沿江路維舟信所安風連葭影静月偪水光寒盃冷 呼猶數更深語未闌幾朝慙褦襶贏得此宵寛    寓大士菴三首         萬爾昌 微雨侵晨屐循苔接舊畦市重砌隔路僻短垣迷瓦石 ","20卷 ╱ (清) 王鳳儀修 (清) 杜乘時纂 ╱ 清内府本"
35808,湖北,宜昌,"(乾隆) 枝江縣志",乾隆,1735,1796,543,"藝文志第九 485-564 ╱ 列傳十一篇 485-564 ╱ 記五篇 485-564 ╱ 條議一通 485-564 ╱ 詩四十九首 485-564 ╱ ","須彈早春重飲江湖興直道無憂行路難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丹陽城南秋海隂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 醉寂歴寒江明月心    送枝江縣尉        張 籍 家童促去愁行遠縣吏迎來怪到遲定訪玉泉幽院 宿應過碧澗早茶時   元    枝江寄彦修兄       劉 因 ","10卷 ╱ (清) 王世爵修 (清) 鍾彝纂 ╱ 清内府本"
35808,湖北,宜昌,"(乾隆) 枝江縣志",乾隆,1735,1796,591,"雜志第十 564-601 ╱ 氛祲 565-601 ╱ 十三則 564-601 ╱ 地震 566-601 ╱ 十二則 564-601 ╱ 水旱 567-601 ╱ 二十二 564-601 ╱ 則 564-601 ╱ 饑饉 569-601 ╱ 六則 564-601 ╱ 瘟疫 570-601 ╱ 三則 564-601 ╱ 禎祥 570-601 ╱ 四則 564-601 ╱ 妖異 572-601 ╱ 十則 564-601 ╱ 兵燹 574-601 ╱ 三十二 564-601 ╱ 則 564-601 ╱ 仙釋 587-601 ╱ 七則 564-601 ╱ 三則 564-601 ╱ 猾令 564-601 ╱ 終 564-601 ╱ 晉書裴秀水陸徑路地圖云制圖之體有六一曰分 564-601 ╱ 率所以辦廣輪之度也二曰凖望所以正彼此之體 564-601 ╱ 也三曰道里所以定經由之數也四曰高下五曰方 564-601 ╱ 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險之 564-601 ╱ 異也有圖象而無分率則無以審遠近之差有分率 564-601 ╱ 而無準望雖得之一隅必失之他方有準望而無道 564-601 ╱ 里則施於山海絶隔之地不能相通有道里而無高 564-601 ╱ 下方斜迂直之校則徑路之數必與遠近之實相違 564-601 ╱ 失凖望之正矣書此以弁枝江地圖之首云 564-601 ╱ ","巋然者師之力也臨終口占四句偈而寂人皆謂其 從證果中來者 庚臺寺僧月堂者百里洲張氏子也少祝髮寺中及 長受玉泉蓮月禪師嘱記遍叅吳會諸老宿歸而住 持郡城之東華樓洲人以庾臺之廢也迎師而重新 之師經律該博問答如響人皆各得其意以去晚而 自責曰余少無知絶先人祀雖成佛何益其祖父墓 田已更數姓曲折贖回爲寺中作常住冀後之租此 田者庻掃其墓耳事畢喟然曰吾可以逝矣逝之日 ","10卷 ╱ (清) 王世爵修 (清) 鍾彝纂 ╱ 清内府本"
35811,湖北,宜昌,"(順治) 遠安縣志",順治,1643,1661,44,,"  徃徃窟中多玉泉交流有白蝙蝠如鴉千年之後   身如白玉葢由飲乳水而長生也今鬼谷有玉泉   蝙蝠意即乳窟也 贊曰古藤迷徑石乳滴池蝙   蝠車輪千百盈室先生晏然研硃點易門外縱横   先生不知 舊志    通天樓洞距縣西三十里洞最高圓如鏡内有潭   靈異庚子秋旱邑矦安命縣尉穆諱登先詣洞請   水土人執竿而入寒氣逼人捧水既出陰雲即起   邑矦安率邑人歩迎雨随水至四野霑足嵗乃 有 秋 ","8卷 ╱ (清) 安可願修 (清) 曾宗孔纂 ╱ 清内府本"
35811,湖北,宜昌,"(順治) 遠安縣志",順治,1643,1661,207,,"  庇不淺也故樂而記之言俾游于斯與後之居于   斯者知所感且有所考已   ○當陽邑侯區懷瑞游青谿秀壁山記   臨沮西有靑谿秀壁其地入遠安境去玉陽三十   里每於城北延眺高峰插天翡翠一片若挹若注   若竦若踞不可方物幽異瑰瑋見述異記與盛宏   之荆州記足令神往其于玉泉隴阜相接徑隧相   屬探竒之每竆究焉出玉陽溯沮西北為乾谿白   石齒□皆枯磵也沿谿西行越小領出玉陽境則 ","8卷 ╱ (清) 安可願修 (清) 曾宗孔纂 ╱ 清内府本"
35813,福建,龍巖,"(乾隆) 長汀縣志",乾隆,1735,1796,132,"卷之四 104-134 ╱ 山川 104-134 ╱ ","辛湖 縣西一里許週圍七十步三湖俱以方位名  青艸湖 見古蹟  磜角 古貴里高巖怒灘溉田甚廣  磜頭 歸陽里峭壁數十仭瀑聲如雷  濯纓泉 縣學西廡清冽可掬石上書三大字  金乳泉 府宅堂東嘉靖間知府邵有道闢爲池今塞  玉泉 縣東八十里流爲瀑布舊有佛庵萴後植茶號 爲玉泉茶 法林袈裟泉 在縣西通津門外西上舊有法林院 老僧講經見牕外有白龍以袈裟覆之 ","26卷 ╱ (清) 陳朝義纂修  ╱ 清内府本"
35813,福建,龍巖,"(乾隆) 長汀縣志",乾隆,1735,1796,313,"卷之八 289-351 ╱ 物產 289-351 ╱ "," 花密  如帶 一丈紅 花如御帶而差 大一名棠棣 鷹爪 藤生花淡黄色 末鋭似鷹瓜夏  開香如  爛瓜氣 罌粟 花有五色實如罌子 如細粟一名御米 御僊 一曰麗春 花有小罌  如小  罌粟 寶相 藤生花類酴醿 其秀整過之 玉屑 生花白狀 如碎玉 錦竹 一 名  石竹叢生高尺許花如纈錦李太白  有石竹繡羅衣之句俗呼天南竹 金燈 莖直上 末分數  枝枝一花光艷如燈閩中呼  爲天□又呼爲花葉不相見 指甲 花小細密色可 染指甲過於鳳  仙一名七里香又名鳳女花此花  至微小乃漢帝扶荔宫已植之矣 雞冠 花簇如叢 䯻雞冠坐  種則矮立  種則高 勝春 一名鬬雪紅又名月季花如 玫瑰香色次之四時常芳 海棠  花如紫錦有埀西府鉄幹等名賈躭百花譜嘗  以海棠爲花中神仙唐明皇目妃子醉曰是海棠 ","26卷 ╱ (清) 陳朝義纂修  ╱ 清内府本"
35813,福建,龍巖,"(乾隆) 長汀縣志",乾隆,1735,1796,1398,"卷之二十三 1347-1437 ╱ 古蹟 1347-1437 ╱ 寺觀 1389-1437 ╱ 名勝附 1347-1437 ╱ ","三聖菴 歸陽三十里天順 間里民董子厚建 雲霄山菴 縣東八十五里後山有巨巖 流出清泉如玉舊名玉泉 黃僊人菴 縣東宋時有黄 姓者得道於此 蓮花菴 四保里  逥龍菴 羅坊  東蒼菴 舊在鄞河坊顏溪萬厯間大水衝去太學生 吴希春捐本坊屏山下地倡賴崑等募建李  堅讀書處有詩○新移學舘向神菴爲卜幽偏遠  俗繁面對青山詩興濶門臨緑野好懷寛徃來俗  客應稀到朝夕諸生儘可安更愛  知心窻外月淸光夜夜滿欄杆 ","26卷 ╱ (清) 陳朝義纂修  ╱ 清内府本"
35828,湖北,宜昌,"(乾隆) 東湖縣志",乾隆,1735,1796,92,"卷一 36-101 ╱ 輿圖 36-101 ╱ 縣疆域圖 36-101 ╱ 縣山川圖 36-101 ╱ 縣城垣圖 36-101 ╱ 縣溝渠圖 36-101 ╱ 縣文廟圖 36-101 ╱ 縣官圖 36-101 ╱ 縣各景圖 36-101 ╱ 各圖説附 36-101 ╱ ","  峽中多竒石蝦蟇培尤昂然踞絶壁下臨大江   側頥頷口吻絶類培負一洞泉泠泠從洞出垂   口鼻間散成水簾即陸羽所品第四泉者是稍   東一石崖可坐十餘人汲泉烹茗亦峽中韵事   隔岸爲黄顙洞傳聞通當陽之玉泉山泉與培   相峙稍下爲扇子峽西爲天柱峯當夫哀猿長   嘯野鶴横江正秋氣森蕭時也騷客覉人登眺   斯培能無起懷鄉之思矣乎圖蝦蟇培 ","30卷 ╱ (清) 林有席修 (清) 嚴思濬纂 ╱ 清内府本"
35828,湖北,宜昌,"(乾隆) 東湖縣志",乾隆,1735,1796,525,"卷十四 517-559 ╱ 軍政上 517-559 ╱ 軍防 517-559 ╱ 營房 517-559 ╱ 教塲 517-559 ╱ 戰船附 517-559 ╱ 保甲附 517-559 ╱ ","  理宗端乎三年冬十月甲午詔史嵩之應援江陵峽    州江靣上流以拒元兵嘉熙四年以孟珙節制歸    峽等州軍馬開慶元年賈似道宣撫荆湖留李庭    芝權揚州尋以大兵在蜀奏移知峽州以防蜀江    口   度宗咸淳九年前四川宣撫使叅議官張夣發上書    陳危急三策一鎻漢江口岸一城荆門軍當陽界    之玉泉山一於峽州宜都而下聯置堡砦以保聚    流民且守且耕并圖上城築形勢賈似道不以上    聞下荆湖制司審度可否事竟不行 ","30卷 ╱ (清) 林有席修 (清) 嚴思濬纂 ╱ 清内府本"
35828,湖北,宜昌,"(乾隆) 東湖縣志",乾隆,1735,1796,893,"卷二十一 851-896 ╱ 藝文三 851-896 ╱ 五言律詩 851-896 ╱ ","   ?仙客攤棋局髯猿窺酒筵還期烹活火山谷作    因縁    泛舟遇雨入黄顙洞題壁    窔奥一門穿潛通古寺泉 當陽玉泉山 木傳與此通 蒼藤垂絶    磴表壁卧寒?雷送歸山雨猿迎入峽船繫槎探    小有拂拭漫題箋    西賽晚眺          董 秀    反照籠西賽乾坤淡有無日斜鵶背落雲去樹林    孤峽静澄秋色山遥列畵圖客船咸至喜繫纜一    提壺 ","30卷 ╱ (清) 林有席修 (清) 嚴思濬纂 ╱ 清内府本"
35828,湖北,宜昌,"(乾隆) 東湖縣志",乾隆,1735,1796,1281,"卷三十 1251-1308 ╱ 雜錄 1251-1308 ╱ ","   今求其墳墓子孫不可得前輩陳嵩極有句云相    傳有哲人果園即故址渺渺百年來杯酒澆不起    是也又咸池舖舊名鹹池昔宋元中其地産鹽故    名不知何年去鹵爲咸相國文安之鹹池采石歌    其字偏傍猶從鹵也 楊氏 地志   李芳玉泉山寺志云龍興寺在寺南二十里唐□□    律師謝玉泉任退修定業處原字隆興庵後□□    爲寺久割入?陵不具述又其凡例云一龍□□    舊爲玉泉别院雖割入?陵而别院之名不可□    非勦入也按歐陽修居士集有龍興寺詩其□□ ","30卷 ╱ (清) 林有席修 (清) 嚴思濬纂 ╱ 清内府本"
35834,安徽,宣城,"(乾隆) 績溪縣志",乾隆,1735,1796,282,"方輿志 57-315 ╱ 卷之一 57-315 ╱ 建置沿革 57-315 ╱ 封域 57-315 ╱ 縣治總圖疆里關隘列後 57-315 ╱ 縣治城垣圖城郭坊廂列後 57-315 ╱ 縣治公确圖公署脩建列後 57-315 ╱ 縣治分都圖鄉里都圖列後坊表附 57-315 ╱ 山 236-315 ╱ 川 161-315 ╱ 山水總圖 57-315 ╱ 山水名勝圖諸山水考列後 57-315 ╱ 古績附 57-315 ╱ "," 槎○程逵雲臺觀訪秋潭詩道院和雲搆閑來喜一過弦  琴古思遠猿鳥暮情多草逕連煙水柴門挂薛蔂秋風城  郭起時聽接與歌○葛文棟蒼龍洞詩谽谺鬼斧鑿靈物  中盤旋雲氣嵌空起藤陰峭壁懸清風飄玉層白日吐虬  涎何又作霜雨翻身直九天○曹嗚遠谷口玉泉詩蓊蓯  曲徑費搜尋忽聽凉淙瀉遠岑快向危崖探石髓聊分清  瀑滌塵襟寒香應溝幽人腹淡味知同世外心未信中冷  偏第一願移泉品過雲林○又雲林石鏡詩何年神斧巨  靈開青嶂中分碧玉臺風雨各山供洗抺煙蘿萬叠護氛  埃幼身徑欲穿岩入醉影還同慶月來獨笑裏顔從容老  搔頭相對幾徘徊○夏之潢遊飛雲洞詩春事自芳菲尋  春出郭衡詩材山色富酒倆杖錢微推謔懷聊遣離悉涙  欲揮遥知淮海上薦韮蛤新肥○双飲棠陰亭夜歸詩亭  午尚山入黄昏涉水還不知山徑險但聽水聲潺燈火螢  煌裏神魂醉夢間幸隨鳬舄返關吏尚開關○又祥雲洞  詩造物保年遣巨靈雙結蜂房大如屋暑盛惟容風互棲  夜深但許雲爭宿雲生如髻役如鬟于喁唱和傳空谷何  來俗物添蛇足山靈怒起思平戰愚公尚欲令山徒斃鷺 ","10卷 ╱ (清) 較陳錫修 (清) 趙繼序纂 ╱ 清内府本"
35871,廣西,桂林市,"(康熙) 灌陽縣志",康熙,1661,1722,441,"卷之十 318-499 ╱ 藝文志 318-499 ╱ 記 318-499 ╱ 序 318-499 ╱ 賦 318-499 ╱ 詩 437-499 ╱ ","□坂凌虚度七盤仙源何處問三韓溪門古木蒼雲 濕澗道疎花白雪寒短髮愧從愁裏老青山疑在夣 中看還誇野興秋難禁莫怪巖隂日易殘    題蔣道人故棲石      顧 璘 水曲桃花暗靈巖信有仙蟲書留古洞鶴駕去何年 白犬眠金竃蒼龍飲玉泉愧非稽叔夜來此竟空旋    出峽           顧 璘 群峯高束灌江流雪浪清秋洒客舟古木倒垂雲上 下亂灘交瀉石沉浮猖狂阮籍窮途哭浩蕩王陽渡 ","10卷 ╱ (清) 單此藩修 (清) 蔣學元纂 ╱ 清康熙四十七年刻本"
35876,雲南,昆明,"(康熙) 嵩明州志",康熙,1661,1722,308,"卷之八 204-345 ╱ 藝文志 204-345 ╱ 碑 204-345 ╱ 記 204-345 ╱ 敘 204-345 ╱ 表 204-345 ╱ 賦 204-345 ╱ 五言古詩 204-345 ╱ 七言古詩 204-345 ╱ 五言律詩 204-345 ╱ 七言律詩 204-345 ╱ 五言絶句 204-345 ╱ 七言絶句 204-345 ╱ 補遺 204-345 ╱ 嵩明州志卷之一 204-345 ╱ 例言 204-345 ╱ 一嵩明州志向有刊本數頁簡略過甚鈔本稍備又編次 204-345 ╱ 無序舛謬尤多今博采廣搜虚心 204-345 ╱ 美備無遺乎亦不致文獻之無徵而巳 204-345 ╱ 一是編體式悉遵通志非敢妄出已裁猥稱作者矧志爲 204-345 ╱ 實紀義出於公非私心所得爲也但辭取載事類多瑣 204-345 ╱ 屑弇鄙之誚諒所不免而亦不恤也 204-345 ╱ 一凡志有譜有圖所以載廢興在幅員也今繕於篇首縱 204-345 ╱ 一横披閱而古今沿革山川形勢庶幾一覽盡於目中出 204-345 ╱ 治者鑑往知來興利除獘端在於此 204-345 ╱ 一星野之說紛紛聚訟今定從井鬼者統以府也州境去 204-345 ╱ 省西界交接僅六十里星□詎即有共況天宫莫考靈 204-345 ╱ 槎誰泛井參之論可以不從 204-345 ╱ 一賦役户口征輸所係生聚攸關詳爲志之爰見 204-345 ╱ 國家稅歛之薄閭閻殷盛之休也若物產與他郡無殊故 204-345 ╱ 不復載 204-345 ╱ 學校爲風化之始臥禆 204-345 ╱ 聖訓皆鐫立於内他志俱不録載以同備也但志書既成誦 204-345 ╱ 讀之家所在皆有爲父師者誠奉 204-345 ╱ 御製之文講解訓詁若四書然必於子弟身心大有民補 204-345 ╱ 一典禮志附以鄉飲幸古禮之復行也況養老引年尤 204-345 ╱ 朝廷惓惓之意疊疊之惠乎故圖與禮儀皆備載之 204-345 ╱ 一節烈必書勵俗維風莫大於此志内於巳經 204-345 ╱ 題表者固畢登之矣近有未曾詳請爲前牧核實旌揚今士 204-345 ╱ 庶公舉者俱詳筆之俾芳烈之名永傳千載 204-345 ╱ 一隠逸志内載蘭止菴行略舊志有武當顯跡啓塜見履 204-345 ╱ 之說不經之甚意欲奇其爲人不轉失其爲人乎故芟 204-345 ╱ 而不齒 204-345 ╱ 一是志藝文寥寥無幾葢前賢著作既湮没失傳近時縱 204-345 ╱ 有佳篇又難遽然付梓其多不止菴集者文以人重云 204-345 ╱ 爾 204-345 ╱ ","   水月涵金   碧波沉寶月光彩散金寒色向空中見無從有處看輕清   流一氣俯仰映雙凡眞幻相㤀際何勞習水觀    厨分魁水   精舍開香積溶溶活水來入池清浣月過石翠浮苔甘釀   花閒露馨調鼎内梅源頭時可溯何處着纖埃    岩瀉珠泉   天河誰挽水飄散白雲鄉噴作晴空雨飛來暑月霜珠簾   千尺皎玉屑四時涼寄語濯纓者滄浪未許□ ","8卷 ╱ (清) 王煚修 (清) 任洵纂 ╱ 清康熙五十九年刻本"
35885,廣西,桂林市,"(康熙) 平樂縣志",康熙,1661,1722,1233,,"   吾家      同人初夏讌集荷亭    水漲平橋緑滿苔山城曉出畵屏開豈無鳴鳥    穿雲去自有遊魚入境來草帶盡霑新雨露荷    錢猶遶舊亭臺堪消永日惟尊酒幾度臨池又    舉杯      逰粉巖       邑人  袁景星    石磴扳竆處凴空豁洞天鶴飛人去遠客到蝠    迎前摇藥餘 粉烹茶剩玉泉烟霞余即主何 ","8卷 ╱ (清) 黄大成纂修  ╱ 清康熙五十六年刻本"
35892,雲南,曲靖,"(康熙) 尋甸州志",康熙,1661,1722,478,,"開帝澤還從部伍育成均文林敎化雖經始楚 產良材定有真庠序至今流片石清名應與歲 華新    東江曲折     知府  王尙用 江西人  百仞山中見玉泉瀠洄一瀉人東川黄河委曲 垂先烈銀漢昭囘詠古篇月近漁人灘上釣風 旋舟子浪頭船若非聖澤流波遠誰潤尋陽寓 頃田    北溪寒洞      祝 誠 昆明人  ","8卷 ╱ (清) 李月枝纂修  ╱ 清康熙五十九年刻本"
35895,四川,綿陽,"(乾隆) 安縣志",乾隆,1735,1796,525,"藝文四 451-548 ╱ 文詩 451-548 ╱ 總目終 451-548 ╱ ","九峯寳刹遠麝跡中有上人號懸石白晢長身向 月輪靈文密蔵皆紬繹香缽曾分御厨飱紫袈裁 就尚衣寛出入承明有餘嵗飛錫西来韻珊珊機 鋒到處飛玉屑鹿苑雞林俱咋舌閒拈韻語琢琳 瑯頃刻?㡗飄綘雪有時長歎白雲隈雲開見月 聲似雷有時獨懶卧斜陽忘機定息飬元胎慙余 碌碌塵坌吏常從法座悟無字何時觧組身投間 夢回蕉鹿?真秘 ","4卷 ╱ (清) 張仲芳纂修  ╱ 清乾隆五十四年刻本"
35896,四川,資陽,"(乾隆) 安岳縣志",乾隆,1735,1796,90,"卷一 71-116 ╱ 土地部 71-116 ╱ 建置 71-116 ╱ 疆域 71-116 ╱ 城池 76-116 ╱ 風俗 71-116 ╱ 時序 81-116 ╱ 公署 71-116 ╱ 有圖 71-116 ╱ ","  尊合家飲之不病瘟疫今俗無藥陳止用椒栢或葉漠   親朋互拜至必欵畱   十五日爲傅柑節又爲上元道家以此日爲天官賜雍   之辰入夜燃燈祀天地家紳及祖先用料作粉圑曰元   宵祀後合家食之 二月二日種瓜苽諺云二月二葫蘆五瓜齊落地   十五日爲花朝 按花朝之期古無定日洛陽記以爲   二月二日事文玉屑以爲二月十二日與今吳俗同提   要䤸云唐以二月十五日爲花朝月令廣義云宣德二 ","8卷 ╱ (清) 張松孫修 (清) 朱紉蘭纂 ╱ 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35896,四川,資陽,"(乾隆) 安岳縣志",乾隆,1735,1796,157,"卷二 116-236 ╱ 土地部 116-236 ╱ 古蹟 116-236 ╱ 八景圖説 116-236 ╱ 山川 116-236 ╱ 堤堰 116-236 ╱ ","  □披圖考卦宫希夷應尙友派演宋諸公                  金匱  朱雲駿   高隱千秋溯白雲先天粤旨闡羲文仙踪縹緲玉泉隐   故里往来鸞鶴羣勾漏丹砂求不遠韋編皓首愧無聞   一泓池水源頭活從?心靈滌垢氛     ","8卷 ╱ (清) 張松孫修 (清) 朱紉蘭纂 ╱ 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35896,四川,資陽,"(乾隆) 安岳縣志",乾隆,1735,1796,266,"卷三 236-315 ╱ 土地部 236-315 ╱ 寺觀 236-315 ╱ ","  見説高僧慧有聲禪心妙寂孝心誠咒棺混滲須臾斂   廬墓枯標次第生緣樹如如春自在白岩的的月空明   揚芬欲借觀風使早逹楓宸下詔旌   慕道欠清純愛詩心不足收盡取自年勤石貽人讀知   者日乾乾愚夫年碌碌休言後學狂山石可攻玉  實相寺 治南二里 真相寺 治南三里宋時建有圓覺洞石象丙申年徐司   馬攝縣事遷希夷像於洞復新其亭顔曰畱仙亭竝題   其泉曰甃玉泉 ","8卷 ╱ (清) 張松孫修 (清) 朱紉蘭纂 ╱ 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35896,四川,資陽,"(乾隆) 安岳縣志",乾隆,1735,1796,280,"卷三 236-315 ╱ 土地部 236-315 ╱ 寺觀 236-315 ╱ ","  精藍山間舊刹與静爲緣不獨緇衣白足之流躭此岑   寂卽軒卓驄馬之經臨莫不依憇永日流連勿釋良以   世網塵勞牵榮無已浮生幻泡半日偷閒亦執鷙願凉   之義也普慈玉泉山國清寺在通賢場外元僧性連創   建明季燬於兵燹迨   國朝康煕五十九年僧海智建大士宫雍正三年僧道   印續修大雄殿是年僧證山始置齊田若干畝増建僧   寮以接雲水并餙諸佛像乾隆九年證山之徒覺慧又   置修天王關聖二殿續置田若干畝規模日擴景象益 ","8卷 ╱ (清) 張松孫修 (清) 朱紉蘭纂 ╱ 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35896,四川,資陽,"(乾隆) 安岳縣志",乾隆,1735,1796,598,"卷六 526-608 ╱ 人民部 526-608 ╱ 人物 526-608 ╱ 忠孝 526-608 ╱ 列女 526-608 ╱ 隱逸 526-608 ╱ 仙釋 526-608 ╱ ","  命擢爲宗師方振法音化人爲善溘然圓寂良可悼嗟   特茲遣祭尙克歆承   偈輓 西天伄子大國師班丹扎   宗師生於蜀地叅禪坐斷祖機說法洞明佛智昨朝忽   爾訃音聞衲子悲哀猿鶴唳 咦  死生關捩巳掀翻光明   藏裹何拘撃 國朝   慈 量號玉泉糼卽超然棄俗削髪於邑之闕清寺□    覺慧法嗣系聲山天隠修九世徒也神姿秀異□□ ","8卷 ╱ (清) 張松孫修 (清) 朱紉蘭纂 ╱ 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35908,廣東,廣州,"(乾隆) 番禺縣志",乾隆,1735,1796,2023,"卷十九 1679-2162 ╱ 藝文 1679-2162 ╱ 書目 1679-2162 ╱ ","簾湧泉蠏井安期九節昌蒲景泰一泓春茗秦鑿馬鞍之 靈漢郊蓆帽之頂佛跡星岡鶴舒虹影龍峒金鵝博山銅 鼎瞻眺崢嶸浩汗豁頴南望盧循堠石瀛祭抱旗靑螺嶂 煖赤石岡垂海珠近拱江蜆遙移李昴英由斯奮發唐韋 朗所稱鎭厜亦有玉泉鑿趾浮練鳴獅潭鵝雪白岡鹿鮮 奇㙮建海鰲而琵琶洲動芝生蓼涌而烟管岡蕤惟是西 分副治縱有名勝難比東看堯子赭巖火羅彩石三老交 峰大夫文筆對龍眼而箕張映虎門而日出昭陵連鳳舞 之陂菊水勝雞爬之澤貢鼓淸洪流杯曲折萬島驗風以 來百珍傾壤以結礫擲象犀家懸琥珀人競和句於妖閨 ","20卷 ╱ (清) 任果修 (清) 檀萃纂 ╱ 清内府本"
35908,廣東,廣州,"(乾隆) 番禺縣志",乾隆,1735,1796,2152,"卷十九 1679-2162 ╱ 藝文 1679-2162 ╱ 書目 1679-2162 ╱ ","  雪鴻集 韓殷 撰     粤白遺藁 郭大 治撰   粤大記       嶺       海 名勝記   右江大志     勸學編  名  公 玉屑錄      正      心 堂 <img n=""133""/>藁 俱郭 棐撰   文章源委 張大 猷撰    霞谷集 郭槃 撰   三洲集 二十卷李 義壯撰   海珠志 李韡 撰   駕部集      雲巢子   天求子      癯瘉子 俱李時       行撰  凌  雲 記填詞     蘧廬稿   雞助編      城㘭集 ","20卷 ╱ (清) 任果修 (清) 檀萃纂 ╱ 清内府本"
35908,廣東,廣州,"(乾隆) 番禺縣志",乾隆,1735,1796,2194,"卷二十 2162-2298 ╱ 雜紀 2162-2298 ╱ ","路㝷巢穴空有盧循舊子孫     驛樓題詩 番禺鄭僕射愚常遊湘中宿於驛樓夜遇女子誦詩云紅 醉秋色碧溪彈夜弦佳期不可再風雨杳如年頃刻不 見 詩人玉屑      楊収索祭 唐丞相楊收貶死嶺外尙書鄭愚鎭南海忽一日賔司報 云揚相公在客次欲見尙書愚驚駭收卽入謂愚白收爲 軍容使楊元价所譛不幸遭害今已得理於上帝賜陰兵 復讐欲託尚書宴犒兼借錢十萬燒時幸勿著地從容 ","20卷 ╱ (清) 任果修 (清) 檀萃纂 ╱ 清内府本"
35909,重慶,涪陵,"(乾隆) 涪州志",乾隆,1735,1796,803,"卷之十一 754-1125 ╱ 藝文志 754-1125 ╱ 文選 756-1125 ╱ ","犬狺狺聲不休一僧出門相迎延入猊座旁少憇余 觀碧眼青癯髮鬚根盡皤然問其年七旬矣余曰此 高僧也驚訝者久之越日與余言儒釋合一之㫖曰 眞如生滅克巳復禮也定慧誠明也眞空未發也問 其生平誦習經義則楞嚴圓覺俱以爲紙上陳言矣 余曰此禪僧也復驚訝者久之乃僧汲泉煮茗日進 余數杯又余以秋收故侍舘無童日炊飯㔉芹僧不 妨親共其事亦似有殷殷注意余者余曰此賢僧奇 僧也復驚訝者久之嘻余嘗舘於家福堂玉泉庵矣 ","12卷 ╱ (清) 多澤厚修 (清) 陳于宣纂 ╱ 清康熙五十年刻本"
35909,重慶,涪陵,"(乾隆) 涪州志",乾隆,1735,1796,987,"卷之十一 754-1125 ╱ 藝文志 754-1125 ╱ 文選 756-1125 ╱ ","   坰指五嶽以鎭宇茂區域之昄章按經途而卯    叙其山南則有兼城大里豐見小祿眞壁佐敷    振溪通谷曰具志頭曰麻文仁曰喜屋武南隅    之瀕汩雲城之玉泉蓊觸石而雲吐尊常雩於    龍見應皇舞而興雨其山北則歸仁都會治始    金武久志羽地旁帶本部歴大宜味以暨國頭    維邊陲之險棘極湫湄於陰陬若乃首里居中    長世守噐那霸泊津冕紱攸萃西原中城環列    後?前倚久米唐榮之地三十六姓中朝之賜 ","12卷 ╱ (清) 多澤厚修 (清) 陳于宣纂 ╱ 清康熙五十年刻本"
35914,廣西,貴港,"(乾隆) 桂平縣志",乾隆,1735,1796,101,,"□造曹溪渠和尙杖錫潯陽一切巨細胥受任焉戊寅冬理□ 貨置田以永爲供佛飯僧之具嗣是恐其失常而信善閩人林 □發執劵歸僧義綦重矣計開買受吉大一里白沙村地面在 □譚蔡户今立寶興寺僧户本色秋米六斗六升九合二勺差 □九錢四分八厘 載租米七百觔 乾隆二十八年僧日華復募修焉寺之右祀 北帝名爲祖師廟順治十四年重建 記云凡古廟之鐫勒石者 所以紀歳序著功德昭善 行于來兹也潯城洊罹兵燹殿久頺廢借宰官士庶之?而重 建之頓令金璧輝煌龍光熣燦爰紀其名氏勒文碑石以垂永 久然非僧性觀募化于前喬賀鳩工于後亦不得起棟宇于荆 榛瓦礫間厥功既成正與諸宰官士庶之善信芳名不朽矣現 存有軍陵里韋村租米四石二斗除差 粮六斗實米三石六斗爲廟祀之資 殿前路稱爲祖師巷巷 口有潯協火藥局云協者之右向南臨大街曰武廟旁爲三公 祠 按關聖顯靈于楚之玉泉山歴代各有封號元英宗稱爲義 通武安王明洪武都金陵建廟于鷄籠山之陽稱漢前將軍 ","4卷 ╱ (清) 吳志綰修 (清) 黄國顯纂 ╱ 清乾隆三十三年刻本"
35914,廣西,貴港,"(乾隆) 桂平縣志",乾隆,1735,1796,464,,"進議復三賢祠未幾傅公遷去先郡又相繼捐舘舍斯祠 之復益不能無繼述之思焉乾隆甲戌重九書於修竹軒 府志 云羅叢山中有巖上下四圍石壁羅列三教神像東有碧虚南 有靈源洞其最深者曰水月洞内有石佛石獅石鐘石磬又有 鯉魚巖通大江中多鱗集禱雨以鵝撲水其水即長前賢題詠 甚多 宋王清詩鑿破金鼇背虚明一竅通洞天塵世外樓閣畫 圖中水冷猿啼月山空鶴唳風閒來足暢咏不必歎途窮 馬文祥詩暇日尋幽景巖深别有天龍湫清徹底月窟暗中穿 白蝠棲崖邃青羊倒樹懸二程經歴後勝槩至今傳又詩千里 欲窮目捫蘿躡峻巔陰巖常積雪虚壑自通天丹竈聞瑶草蒼 崖溜玉泉醉題磨蘇壁詩思入幽元陳中詩矗矗山光映圓圓 樹影重斷猿啼午夜孤鶴唳秋風明龍國禄詩平原突出玉芙 蓉洞壑陰森薜荔封石髓貫珠連個圖巖頭線月碧溶溶憑將 蠟炬探幽鹿爲道深潭有伏龍澗底溪聲如可續徘徊賢蹟是 吾宗清傅輝文羅叢巖月詩青螺歴歴石如拳洞裏朦朧别有 ","4卷 ╱ (清) 吳志綰修 (清) 黄國顯纂 ╱ 清乾隆三十三年刻本"
35914,廣西,貴港,"(乾隆) 桂平縣志",乾隆,1735,1796,467,,"□巖昔勾漏令葛洪在此鍊丹有丹竈仙牀有潄玉泉歳旱鄉 人齋沐擊動鐘鼓則泉湧而出巖前俯視諸山若嬰兒狀三寶 殿之右有石巖曰三清巖内有一洞曰勾漏洞潛通鬱林有一 石龜相傳竊食鬱林倉米倉使跡至見之大笑而絶至今倉使 石龜形象猶存内半壁間有乳竇水出不竭巖之右有獨秀峰 高出雲表明龍國禄有記 潯之南有石焉高不知其幾千尺也 刺峯爲兩翠黛霏微抽青天吐白雲 歷歷亭亭若削若滌於是騷人托迹補子談空吏隱探奇墨卿 弔詭而霓裳仙子時亦蕭颯至焉道籙者志恠者也籙之言曰 洞天二十一通勾漏洞葛洪修煉其上丹竈存焉予自虚無盻 望肘怒欲飛已乃騖雄風度邱墟冽澗薦巵林巒?乘長松拂 蓋恠石朋迎上嶇?逹洞門古木蕭槮可花點綴空明寂歴雲 氣沾衣寺軒然堊漫然棟宇煥然坊第矗然皆新構也中肖三 ","4卷 ╱ (清) 吳志綰修 (清) 黄國顯纂 ╱ 清乾隆三十三年刻本"
35915,四川,瀘州,"(乾隆) 合江縣志",乾隆,1735,1796,268,"山川 259-294 ╱ 塲鎮 259-294 ╱ ","   虎頭山 二十五里    龜 山 二十里在史壩驛其形似龜    鳳凰山 二十里    牟家山 一百二十里    仙景山 四十里    玉泉山 三十里在榕山之側其山水噴出如玉    四面山 十五里    白雲山 二十里    石子山 三十里 ","8卷 ╱ (清) 葉體仁修  ╱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35915,四川,瀘州,"(乾隆) 合江縣志",乾隆,1735,1796,436,"藝文 417-730 ╱ 詩 418-730 ╱ 卷之八 417-730 ╱ 藝文 417-730 ╱ 䟽 417-730 ╱ 引 417-730 ╱ 雜 417-730 ╱ ","  不信山陰掉飄然江岸來城頭殘月上雪外一峰開   把燭行蘿徑移花對酒杯清談足心醉玉屑滿瑶臺     其三   雅量周公瑾高踪王子猷曲終還角酒興盡便廻舟   天際翔元鶴沙邉泛白鷗深慚風月主車轄不能投     其四   隴上南枝放新詩寄好春張郎花作骨謝朓語驚人   倚杖江天濶開緘魚鳥親瓊瑶久不報點筆復逡廵     其五 ","8卷 ╱ (清) 葉體仁修  ╱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35923,廣西,欽州,"(乾隆) 廉州府志",乾隆,1735,1796,630,"卷十一 568-759 ╱ 職官上 568-759 ╱ 職官下 568-759 ╱ 巳部 568-759 ╱ 廉州府志 568-667 ╱ "," 合  浦 白石驛驛丞 可攷者五人    柯一喬 江南貴池 萬歷  年任  巫成章 福建清流 萬歷廿八年任   黃大化 山東海陽吏員 萬歷十一年任  沈惟燧 浙江山陰吏員 萬歷四十二年任   劉仲文 江西安義人 崇正七年任  合  浦 永安倉大使 可攷者七人    胡文會 江南黟縣     劉胡謙 廣西臨桂    雍志祥 福建龍溪     鍾尚義 福建武平    麥 超 本省南海 俱萬歷 年任  謝復龍 本省高要 萬歷廿二年任   陳玉屑 本省乳源 萬歷三十二年任   舊石康縣 附  ","20卷 ╱ (清) 周碩勛修 (清) 王家憲纂 ╱ 清内府本"
35928,貴州,黔西,"(乾隆) 南籠府志",乾隆,1735,1796,250,,"  寺觀                東嶽廟在府城内南大街  玉皇閣在府城東門外迎春嶺  玉泉寺在府城東門外大佛山  文昌閣在府城西門外金星山頂  馬王廟在府城西門外演武廳後  北極觀在府城外西北之山丫嶺  魁星閣在府城北門外萬壽山隅 ","8卷 ╱ (清) 李其昌纂修  ╱ 清内府本"
35932,四川,成都,"(乾隆) 郫縣志書",乾隆,1735,1796,67,"卷一 48-70 ╱ 封域志 48-70 ╱ 分野 49-70 ╱ 建置 52-70 ╱ 沿革 53-70 ╱ 山川 53-70 ╱ 形勝 58-70 ╱ 城池 59-70 ╱ 村 61-70 ╱ 市 62-70 ╱ ","  平寺 東嶽廟 接王亭 凈居寺 五顯廟  已上属  唐村   觀音堂 中平庄 廻龍寺 已上属 芶村    高臺寺 彌陀寺 三淸院 䕶國寺 瘟   祖廟 已上属 范村   國寧寺 紅瓦寺 法王寺 已 上  属徐  村   龍溪寺 觀音寺 雲峯庵 義林寺    毛玉庵 已上属 馬村   天臺寺 玉泉寺 報國   寺 南嶽廟 凈土庵 香林寺 石佛寺 已 上  属劉  村 ","10卷 ╱ (清) 李馨纂修  ╱ 清乾隆十六年刻本"
35937,四川,自貢,"(乾隆) 榮縣志",乾隆,1735,1796,76,"封域志 60-170 ╱ 星野 60-170 ╱ 沿革 63-170 ╱ 疆理 68-170 ╱ 山川 71-170 ╱ ","  鳳棲山城西二里一名望景山有萬景樓後改爲玉    皇觀山畔有仰高亭俱廢今臨溪存古佛寺一座    居有鳳栖古洞麓爲迎恩亭亦廢厓下古刻有石    佛景題萬景岑樓知縣李鋭書傍厓跨水于亭熊    大輅刻洞口桃花于石   聳雲山城北二里宋太常博士王夢易夫人向氏鑿    洞於此山下誓教二子王庠王序皆成名儒後人    題其洞曰講教下有玉泉清冽異常詩文别見   榮梨山城東十五里一名舞龍山巓有慈雲寺寺前 ","4卷 ╱ (清) 黄大本纂修  ╱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35938,四川,遂寧,"(乾隆) 射洪縣志",乾隆,1735,1796,66,"卷一 57-78 ╱ 土地部 57-78 ╱ 建置 57-78 ╱ 疆域 57-78 ╱ 城池 60-78 ╱ 時序 57-78 ╱ 風俗 64-78 ╱ ","  年   上元日爲傳柑節各家食粉圑張燈閙元宵唱秧歌採   茶歌兒童作走馬戲 二月三日爲文昌神誕都人士集文昌宫作會賽神   十二日爲花朝按花朝之期古無定日洛陽記以爲二   月二日事文玉屑以爲二月十二日與吾吳同提要錄   云唐以二月十五日爲花朝旣無定期從俗可耳 三月三日爲上巳之辰婦女戴地薺花諺云三月三地薺   花兒賽牡丹 ","8卷 ╱ (清) 張松孫修 (清) 胡光琦纂 ╱ 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35945,廣西,玉林,"(乾隆) 興業縣志",乾隆,1735,1796,157,"卷之二 124-176 ╱ 官師第三 124-158 ╱ 縣令 124-158 ╱ 縣丞 141-158 ╱ 主簿 141-158 ╱ 典史 142-158 ╱ 教職 147-158 ╱ 武職 156-158 ╱ 名宦 154-158 ╱ ","   外番車汛分駐兵十名都北馬峝隘分駐兵六    名六纂汛吊絲汛雷朗汛各駐兵五名大江口    隘黄桑隘响水隘各駐兵四名黎地隘駐兵三    名南鎮鳴水山心石䃮閻村各塘俱駐兵二名    共九十四名    四職    僧記司普信道紀司陳德懷隂陽學譚文漢醫    學梁玉泉俱乾隆四十二年詳充僧普信以失    察僧人違例招徒四十三年奉文褫革 ","4卷 ╱ (清) 王巡泰纂修  ╱ 清乾隆四十六年刻本"
35947,雲南,大理,"(乾隆) 續修蒙化直隸廳志",乾隆,1735,1796,467,"卷之五 349-540 ╱ 進士 466-540 ╱ 武舉 349-540 ╱ 武弁附 367-540 ╱ 捐貢捐職附 349-540 ╱ 監生 349-540 ╱ 康熙三十七年後繁不勝書 349-540 ╱ 貤封 384-540 ╱ 鄉賢 349-540 ╱ 鄉飲 391-540 ╱ 恩養增附 349-540 ╱ 忠烈節烈附 349-540 ╱ 孝義 349-540 ╱ 文行 349-540 ╱ 隱逸 349-540 ╱ 流寓 422-540 ╱ 仙釋 349-540 ╱ 卷之六 349-540 ╱ 藝文志 349-540 ╱ 文 349-540 ╱ 各體 349-540 ╱ 詩 349-540 ╱ 各體 349-540 ╱ 續修蒙化直隸廳志目錄終 349-540 ╱ 南澗地輿圖 349-540 ╱ 雍正七年定邊縣奉攺歸蒙化名南澗置廵檢司 349-540 ╱ 今将其輿圖本楚雄志增之 349-540 ╱ ","土願祝大田天早雨大田雨足禾苗蘇田禾秋熟完 官租餘供親旨課兒書有親可餋兒可課耕餘花下 閉門臥    京邸送家全壁之明府任  廵撫  劉 慥 永北  西江玉樹移滇植巍州程海共蕃息長安索米執㦸 郎芝顔喜接如相識時維六月晝方長一見同心樂 未央共說淵源同鼻祖友于氣誼出尋常兄真磊落 人中傑齒牙吐慧艶於雪叔度汪汪自不羣澄虚還 映三秋月玉屑霏霏宵復宵名言剥繭更抽蕉練逹 ","6卷 ╱ (清) 劉塏修 (清) 吳蒲纂 ╱ 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
35947,雲南,大理,"(乾隆) 續修蒙化直隸廳志",乾隆,1735,1796,490,"卷之五 349-540 ╱ 進士 466-540 ╱ 武舉 349-540 ╱ 武弁附 367-540 ╱ 貢生 488-540 ╱ 捐貢捐職附 349-540 ╱ 監生 349-540 ╱ 康熙三十七年後繁不勝書 349-540 ╱ 貤封 384-540 ╱ 鄉賢 349-540 ╱ 鄉飲 391-540 ╱ 恩養增附 349-540 ╱ 忠烈節烈附 349-540 ╱ 孝義 349-540 ╱ 文行 349-540 ╱ 隱逸 349-540 ╱ 流寓 422-540 ╱ 仙釋 349-540 ╱ 卷之六 349-540 ╱ 藝文志 349-540 ╱ 文 349-540 ╱ 各體 349-540 ╱ 詩 349-540 ╱ 各體 349-540 ╱ 續修蒙化直隸廳志目錄終 349-540 ╱ 南澗地輿圖 349-540 ╱ 雍正七年定邊縣奉攺歸蒙化名南澗置廵檢司 349-540 ╱ 今将其輿圖本楚雄志增之 349-540 ╱ ","竹垂逸興入蓮詩共社藏舟一壑尚非遲    圓覺寺         貢生  姚志大 郡人  雙懸雁塔剔塵空山翠遥添映晚紅溪叠玉泉來石 隙樹含蒼靄落雲中忘機野寺魚聽月酌酒高亭柳 繫風夢覺閒人圓相了恍然身在蘂珠宫    弔徐烈女       鎮平令  姚賀泰 郡人  咄咄由來就義難笄年解此足三歎羞依暮雨看樓 燕忍向春風對鏡鸞痛入地兮憐瘞玉愴呼天只弔 煎蘭千秋遺烈歸彤管珍重香閨女美完 ","6卷 ╱ (清) 劉塏修 (清) 吳蒲纂 ╱ 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
35950,四川,綿陽,"(乾隆) 鹽亭縣志",乾隆,1735,1796,52,"卷一 42-93 ╱ 輿地志 42-93 ╱ 星野 43-93 ╱ 建置 43-93 ╱ 疆域 43-93 ╱ 形勝 43-93 ╱ 山川 43-93 ╱ 古蹟 43-93 ╱ 賦役 43-93 ╱ 倉貯 43-93 ╱ 課税 43-93 ╱ 廟壇 43-93 ╱ 坊袁 42-93 ╱ 廟舍 42-93 ╱ 郵傳 43-93 ╱ 塘汛 43-93 ╱ 津梁 43-93 ╱ 關隘 43-93 ╱ 鄉場 42-93 ╱ 邱墓 43-93 ╱ 寺觀 43-93 ╱ ","  二龍山 縣西北五十 里今栢梓埡   龍峯山 城東五 十里   麒麟山 縣東南五十 里今大碑埡   玉泉山 縣東南 五十里   金峯山 縣南五 十里     金龜山 縣北六 十里   蠶絲山 縣理北六十里九域志每歲上春七日 遠近士女多逰於此以祈蠶絲故名   龍固山 縣西北七十里山勢高聳 四面陡絶可以固守故名   九臺山 縣西北 七十里     轉機山 縣東八十里山峯 玲瓏透巧故名   女徒山 縣東北八十里寰宇記在永泰縣東二十里 其山從間州新井縣界來相傳昔有女徒千   人自通泉縣康督井行役遇賊乃於山頂結寨捍   禦遂以破賊後人置祠祀之故名間州今閬中縣   新井併入南部縣   通泉併入射洪縣   天台山 域東南 九十里 ","4卷 ╱ (清) 董夢曾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950,四川,綿陽,"(乾隆) 鹽亭縣志",乾隆,1735,1796,55,"卷一 42-93 ╱ 輿地志 42-93 ╱ 星野 43-93 ╱ 建置 43-93 ╱ 疆域 43-93 ╱ 形勝 43-93 ╱ 山川 43-93 ╱ 古蹟 43-93 ╱ 賦役 43-93 ╱ 倉貯 43-93 ╱ 課税 43-93 ╱ 廟壇 43-93 ╱ 坊袁 42-93 ╱ 廟舍 42-93 ╱ 郵傳 43-93 ╱ 塘汛 43-93 ╱ 津梁 43-93 ╱ 關隘 43-93 ╱ 鄉場 42-93 ╱ 邱墓 43-93 ╱ 寺觀 43-93 ╱ ","  鵝溪 縣西北八十里其地舊產絹文與可詩持將一 叚鵝溪絹蘇東坡詩爲愛鵝溪白繭光是也相   傳昔有仙鵝飛集於此舊有仙鵝池叩鵝山鵝宿   潭金鵝鎭今俱無考按溪上山形前鋭後濶似鵝   首因名鵝溪耳無他竒異也山右偪臨梓江溪水   流入成都守冀應熊書鵝溪流韻四大字於瀰江   上賜紫山   壁誤矣   浴丹泉 董叔山下易元子浴丹於此 故名水甚日潔流入瀰江   飛龍泉 負戴山半水甚甘美土 人以爲瓊漿流爲雲溪   蟠龍泉 負戴山半相傳昔有雲氣覆之龍蟠其中故 名每旱取水禱兩輙應流經虎洞橋下至龍   門橋合雲溪入瀰江其水澄清如鏡味甚甘美飮   之凉氣入骨杜詩春谷水泠泠是也一名春谷泉   龍吼泉 縣東南五十里玉泉山上泉水湧出 聲如龍吼故名灌山下田數百? ","4卷 ╱ (清) 董夢曾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951,雲南,昆明,"(乾隆) 宜良縣志",乾隆,1735,1796,418,"秩官 290-482 ╱ 名宦 332-482 ╱ 選舉志 340-482 ╱ 科目 340-482 ╱ 人物志 363-482 ╱ 鄉賢 363-482 ╱ 宦績 342-482 ╱ 忠考 290-482 ╱ 節烈 382-482 ╱ 文苑 344-482 ╱ 武功 413-482 ╱ 隠逸 290-482 ╱ 者壽 290-482 ╱ ","  陳文華字子實號雲岡好學能文嘉靖乙酉副榜應    隆慶丁卯貢授四川瀘州分訓甫蒞任即辭職歸    田躬耕課子撫按屢招之不就表其門曰留餘清    隠年幾八旬而卒所著有敎家錄 見郡 志   李偑字玉泉性恬退雅好詩酒以麟經登萬暦四年    貢授楚省邵陽敎服官兩月即拂衣歸田與名流    爲山水之隠 見郡 志   鄭重字芳彥博洽經史尤長於易數授黑井敎諭聞    流宼至奮然解組窮居吟咏足跡不履城古人謂 ","4卷 ╱ (清) 李淳纂修  ╱ 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35951,雲南,昆明,"(乾隆) 宜良縣志",乾隆,1735,1796,649,"藝文志 482-669 ╱ 王言 482-669 ╱ 卷之四 482-669 ╱ 疏 482-669 ╱ 記 482-669 ╱ 序 547-669 ╱ 傳 562-669 ╱ 詩 482-669 ╱ 卷末 482-669 ╱ 跋 482-669 ╱ 星 482-669 ╱ 野之圖 482-669 ╱  482-669 ╱ 域之圖 482-669 ╱ 城垣四 482-669 ╱ 門之圖 482-669 ╱ 宜良衙 482-669 ╱ 署之圖 482-669 ╱ 大成學 482-669 ╱ 宫之圖 482-669 ╱ ","若問源頭在何許螳川分派或相通    雲臺瀑布          前 名 叠嶂層巒罨畵間樓臺縹緲翠微邊樵歌石徑穿紅樹 鶴舞松梢破綠烟高瀑影翻雲裹寺急流聲沸水中天 試從絶頂看飛灑百道迴環萬壑連    巖泉潄玉          前 名 巖壑玲瓏叠翠徵清泉汩汩繞山扉聽來音韻和風遠 望去空明映日暉㶑灔珠光烟漠漠瀠洄玉屑雨霏霏 澹然坐對渾忘慮洗盡塵心入化機 ","4卷 ╱ (清) 李淳纂修  ╱ 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35951,雲南,昆明,"(乾隆) 宜良縣志",乾隆,1735,1796,652,"藝文志 482-669 ╱ 王言 482-669 ╱ 卷之四 482-669 ╱ 疏 482-669 ╱ 記 482-669 ╱ 序 547-669 ╱ 傳 562-669 ╱ 詩 482-669 ╱ 卷末 482-669 ╱ 跋 482-669 ╱ 星 482-669 ╱ 野之圖 482-669 ╱  482-669 ╱ 域之圖 482-669 ╱ 城垣四 482-669 ╱ 門之圖 482-669 ╱ 宜良衙 482-669 ╱ 署之圖 482-669 ╱ 大成學 482-669 ╱ 宫之圖 482-669 ╱ ","含笑夜臺遺澤永竚看庭樹發奇光    七言排律    鶴鳴山十二景 山即毛 家菴      古 典 鄷陵  高閣凭虚勢接天曲溪浣月水中圓丁香合抱珊瑚樹 石髓長流碧玉泉隔岸人家歸畵裹凌霄峯影插窻前 梨旋螺徑飛晴雪香釀茶園醉暮?竹韻雨敲傳磬鉢 松濤風滾聽絲絃千年弔罷枇杷古四際花開又杜鵑   ","4卷 ╱ (清) 李淳纂修  ╱ 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35957,四川,綿陽,"(乾隆) 彰明志略",乾隆,1735,1796,179,"藝文志卷十 158-334 ╱ 記序類 158-334 ╱ 詩歌類 158-334 ╱ ","芬蘭藹天子召我金鑾賜對禮為前席千載一會王公 卿士莫不傾蓋英聲雷飛鞫於中外有始有卒其惟聖 人孰謂誰來我思奉身稽顙丹陛願乞骸骨天子從之 岀蒼龍闕鶴返青漢雲歸碧天緬追安期邈㝷偓佺夕 餌瓊漿晨漱玉泉放情肆心養吾浩然詩吟千首酒飲 百船西浮南汎夫何繫焉龍飲山前涪江之涘先生一 去宅留故里數變喬木幾遷人世草蔓荒蹊棘羅廢址 鄉人故老猶話厥美吁哉先生不為不遇命也如何拂 衣自去蓬萊金閣崑崙珠定徃遊杳孰知其故悠悠 ","10卷 ╱ (清) 陳謀纂修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5965,廣西,南寧,"(雍正) 太平府志",雍正,1722,1735,237,"卷之八 194-241 ╱ 山川 194-241 ╱ ","角硬水源出角硬山北流三十里與淰削水合 白玉泉在州治東泉水潺湲聲聞遠近    慿祥土州 白馬山相傳班氏夫人殁厝於此忽夜沉柩出於䭾盧峭壁   山上遂化為白馬形故名 翠屏山在州治後峰巒插立樾蔭層層為州之鎮山 蓬島巖山形峭壁巖在半山昔有羣仙臨此遊人多賦詩於   上 龍井在州治前其水春冬則溫秋夏則凉    江州土州 □□山四圍峭絶一逕入山内皆平地中有村名弄俸即分 ","50卷 ╱ (清) 甘汝來纂修  ╱ 清雍正四年刻本"
35965,廣西,南寧,"(雍正) 太平府志",雍正,1722,1735,513,"卷之二十六 507-520 ╱ 物産 507-520 ╱ 武備志 507-520 ╱ ","  無甚分别宜砂老者白色有牆壁如鏡生白石牀上可入   煉勢敵辰砂本草圖經乃云宜砂出土石間非白石牀所   生即是未識宜砂也别有一種色紅質嫩者名土坑砂乃   是出土石間者不甚耐火邕州亦有砂大者數十百兩作   塊黑砂少牆壁嚼之紫黛不堪入藥彼人惟以燒取水銀   圖經云融州亦有砂今融州原無砂邕容聲相近蓋誤云 鍾乳洞穴中石脉湧起處即有乳床白如玉屑石液融結所   成也乳床下垂如倒數峰小山峰端漸銳且長如冰柱柱   端輕薄中空如鵞管乳水滴瀝未巳且滴且凝此乳之最   精者以竹管仰盛拆取之鍊治家又以鵞管之端尤輕明   如雲母爪甲者為勝 ","50卷 ╱ (清) 甘汝來纂修  ╱ 清雍正四年刻本"
35965,廣西,南寧,"(雍正) 太平府志",雍正,1722,1735,1003,"卷之四十二 990-1014 ╱ 詩 990-1014 ╱ ","五言律詩    那覇泉             宋  陶 弼 昔年觀地志此水出牂牁斷岸無底平流暗起波感恩來 客少射影短狐多未老諸蠻在樓船空再過    會仙巖             陶 弼 寂寞長㝠洞涓涓潄玉泉鳳簫聞夜半鶴馭認雲邊煮茗尋 安老披簔訪稚川於中得消息何用買山錢    思明府明江           陶 弼 幾年來瘴外此夜宿溪中照枕殘雞月吹燈落葉風盧循猶 僞國楊僕已衰翁起戴寒星去前村燒影紅    答别龍州蕭從事韶        元  傅若金 ","50卷 ╱ (清) 甘汝來纂修  ╱ 清雍正四年刻本"
35973,廣東,湛江,"(康熙) 遂溪縣志",康熙,1661,1722,428,"藝文志 379-446 ╱ 勅誥 379-446 ╱ 䟽 379-446 ╱ 記 394-446 ╱ 序文 399-446 ╱ 碑詞 403-446 ╱ 詩 379-446 ╱ ","嶺巖中玉屑落瓊臺風揺淡質渾無跡雨打香心不 染埃綽約庭前饒逸趣白雲深處是蓬萊    東海波恬 次洪先 生韻       鄭王尹 憶肯將軍平粵陽輕㠶指鱷鳴鄕旌飛日下龍安 舞劍洗濤中斗報祥信是中原神聖起不憂徼外海 波揚南交路馬英靈在永使銅標豎此方    七星拱秀 次洪先 生韻       鄭王尹 嵯峨□落拂雲崢翠色排空霄漢横月映星華䕶北 極山羅筆樹南英峰峯斗氣迎嵐合對對文光八 ","4卷 ╱ (清) 宋國用修 (清) 洪澧洙纂 ╱ 清内府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142,"卷之二 98-235 ╱ 分埜 98-235 ╱ 山川 131-235 ╱ 嵓洞井泉 131-235 ╱ 渠堰附 131-235 ╱ ","  燕嚴山在壽陽縣西三十里山多蟄燕故名   雙鳳山在壽陽縣北三十里兩峰狀若伏鳳故名山之東有刺水泉   玉泉山有五皆以泉如敕玉名一在壽陽縣北三十里上建龍神祠一在盂縣     西七里里山下有玉東泉側有龍神廟一在渾源州封龍山東北五里一在     在孝義縣西七十里其泉引入縣南南曹五樓等村灌甲二十餘項名普     濟潤民渠一在黎城縣西北五十里有泉從二名竅流出經河南界涉縣     合清   鵶兒谷在壽陽縣東南三十里盂縣西一百二十里昔有人迷谷中見鵶飛     鳴得路又名鵶鳴谷契丹偉王戰敗入此谷   神福山在壽陽縣東北三十五里亦名方山頂方一里接盂縣界唐李長     者隱此山麓有泉名長者泉泉側有龍神廟檮兩輒應   黄領在壽陽縣西北五十里   却略嶺在壽陽西北七十里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179,"卷之二 98-235 ╱ 分埜 98-235 ╱ 山川 131-235 ╱ 嵓洞井泉 131-235 ╱ 渠堰附 131-235 ╱ ","  樺皮岩在山陰縣西南四十里石罅滴水旱禱有應   玉華峰在渾源州南一十里峰蠻秀麗形如削玉故名即恒恒山之左也   恒山在渾源州南二十里即北嶽也水經謂之玄嶽其山髙侵霄漢舜北廵     狩至于恒山即此其頂名天峰嶺嶺下建北嶽觀觀側有飛石窟上建后     土祠鎭之觀前風如虎吼名虎風口觀東南五十里有堦龍泉旱禱雨     應能愈疾上建龍泉觀觀之東有夕陽岩岩下有通玄谷嵓東面有碧峰     嶂東有古老嶺心嶺下有白虎峰觀之北峰頂百餘步有琴秦臺會仙府聚     仙臺得一菴又東北有白雲堂初入山有道名步雲路行數里有翠雪亭     山高坡名望仙嶺半崖有集仙詞東北有紫芝峪西南有白脂圖          州西北二十五里元孫公亮由御史仕至尚書而還故名山頂                 南四十五里夏時雨過山氣上騰如虹故名東     北五里有玉泉      山之東北有惠     又名秀嶺下有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211,"卷之二 98-235 ╱ 分埜 98-235 ╱ 山川 131-235 ╱ 嵓洞井泉 131-235 ╱ 渠堰附 131-235 ╱ ","    珠穿 魚放池濱後于桑乾得所穿之魚又以金縷奇箭射池之巨海亦     于桑乾獲所射之箭其下流與汾水合隋開皇間建祠池上至今禱即有     應池東更有一 清可鑒物與天池通地西有溝名老馬溝   榆林河源出臨縣東北三里黄雲山下流合臨川河入黄河   黄河自河曲縣東北古東勝州境轉而西流八十里至平泉村復轉西流九     十里至天橋子南流經保德興臨石寧鄉石樓永和大寧吉鄉寧河津     榮河蒲諸州縣東析經芮城平陸垣曲諸縣入河南沔池濟源縣界入孟     津而下其在蒲州城西為河瀆有廟詳見後   大澗水有二一在河曲縣南一百里西流七里入黄河一在岳陽縣有二源一     出縣北安 嶺一出縣西北金維里俱西南至故岳陽村合流至洪洞縣     界郭盆村引渠石潤源渠至李保里仍入本河至故縣村引渠名汲陽     渠   玉泉在河曲縣西北八十里其泉平地湧出西流入黄河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224,"卷之二 98-235 ╱ 分埜 98-235 ╱ 山川 131-235 ╱ 嵓洞井泉 131-235 ╱ 渠堰附 131-235 ╱ ","    深不可測廟後有石洞澗中有穴望前嘘而出聲望後改而入聲其聲     如雷故名   玉泉有三一在蒲縣北五里夏庫村西山麓泉湧清潔如玉夏凉冬温故名一     在黎城縣西五十里山下有二石竅水湧出流入河南涉縣界合清漳     水一在陽城縣東關外其味甘冽   赤壁水源出霍州南霍山亦馬交西南流三十里至漏崖潜入地中過南三十     里復出合澗水   彘水源出霍州南霍山之下西流經城南入汾又州東八里大張村有古魚池     引為渠十里丘家崖有章丘泉俱引溝田經城南合彘水入汾   馬跑泉有二一在霍州北十里唐太宗過此馬渴甚以蹄跑地得泉因名杜十     萬者有餉師功不受爵賞求此泉為己利遂賜之至今惟杜十萬用以溉     田一在應州狼兒嶺下一在廣昌縣西南七十里世傳楊彦朗統兵至     此乏水適有一白鹿馳過遺箭于地彦朗駐馬取箭馬以足跑地得泉因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306,"卷之三 235-321 ╱ 烽堠 305-321 ╱ ","  偏頭關三路煙墩共八十九座    沿邊     西路二十八座自保德州花園子墩至本關二百七十六里      花園子墩十里至  故城墩十里至   河口墩八里至      城角墩十三里至  觀音卯墩十里至  白玉泉墩十里至      西莊墩十里至   天橋子墩九里至○以上在保德州地      炭水墩七里至   王翼莊墩八里至  楊免墩十里至      鹿家莊墩十里至  狗兒窊墩十里至  楊家寨墩十里至      白溝墩十里至   平泉墩十里至   辛家平墩十里至      胭脂鋪墩十里至  吳峪墩十里至   萬斛谷墩十里至      石城墩八里至   董家良墩五里至  樺林子墩五里至      天峰平墩十五里至 九良津墩二十里至 柴家嶺墩西北十八里至      紫荆山墩五里至  寺兒墩五里至本關○以上在河曲縣地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533,"卷之五 445-643 ╱ 寺觀 527-643 ╱ ","     洪武間修併南吉祥龍嚴二寺入焉   多佛寺在太原府城北十五里呼延村崫山洪武間建   奉先寺在太原府城西十五里三交村洪武五年修   崇覺寺在太原府城北二十里辛村城洪武間建   資福寺有六一在太原府城西北二十里柴村洪武間建一在太谷縣城内      第二坊金大定二十五年建 國朝洪武間置僧會司于内併普慈      二壽聖萬安永慶靜信大明離相定明崇聖法雲梵天安祥天王十      四寺入焉一在榆次縣西南三十里金皇統二年建 國朝洪武間      併崇化慧寂妙緣聖壽觀音凈樂興化寶安延慶九寺入焉一在保      德州南四十里橋頭村宋熙寧二年建 國朝洪武間併神峰寶連      玉泉靈泉寶宫護國六寺入焉其在平定州有二一在州西八里冠      山元至順間建 國朝洪熙元年修一在州去城十五里蘇村元至      正三年間 國朝景泰七年修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559,"卷之五 445-643 ╱ 寺觀 527-643 ╱ ","     十里平潭村宋熙寧初建 國朝正統初修一去城四十三里      村治平初修一去城六十里龍泉村正統十三年修其在樂平縣有      二一在縣東南五十里金天會聞建延祐二年修 國朝正統八年      修一在縣東南七十里姚軀村宋治平熙寧間兩勑修金明昌元至      正間再修一在太平縣東北二十五里故城鎭後魏永安 年建元      至元大德至正間累修 國初併永慶普照玉泉三院入焉一在翼      城縣東五十里元中統二年建 國朝洪武間併法雲寺入焉宣德      元年重修一在汾西縣城内禮義坊元大德間建一在蒲縣西二十      里景泰四年建一在靈石縣西南五十里張志村宋熙寧六年建元      至元四年重建 國朝洪武間併多實惠濟慈雲惠安四寺入焉一      在石樓縣留村里永樂間建元延祐二年修一在鄉寧縣城内宣化      坊元皇慶元年建 國朝正統二年修一在絳州北四十里蘇村宋      建隆二年建 國朝洪武間併興福龍興二寺入焉一在絳縣東北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562,"卷之五 445-643 ╱ 寺觀 527-643 ╱ ","  興國寺凡十有四一在徐溝縣東北八里安仁都金大定七年建 國朝洪      武間重建一在樂平縣西一百里重興村宋政和三年建金大定間      修一在忻州城東北隅金大定二年建 國朝洪武間修置僧正司      于内併二福田聚福崇明圓明三聖六寺入焉一在五臺縣東北一      百二十五里北臺前元延祐六年建 國朝正統十四年修一在蒲      縣西南六十里北齊天統二年建元大德八年修一在霍州南十五      里郭庄村唐貞觀三年建元延祐三年修一在隰州西南三十五里      唐乾封二年建金興定元延祐間重修 國朝洪武間併崇勝崇福      慶壽三寺入焉一在垣曲縣西門外安民坊宋泰定二年建元延祐      二年修 國朝洪武間置僧會司于内併玉泉天宫古佛重興净土      地藏福停羅漢青陽六寺入焉一在安邑縣長條里金大定二年建      國朝永樂間修一在山陰縣東四十里興國十年建 國朝天順二      年修一在介休縣西南四十里綿山頂柴谷間唐景龍三年建一名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568,"卷之五 445-643 ╱ 寺觀 527-643 ╱ ","     光三寺入焉正統十四年修一在夏縣西十里侯村宋寶慶二年建      國朝洪武間修併蓮花洪教香嚴三學洪濟五寺入焉一在聞喜縣      東五十里董澤村至元十四年建至五四年修 國朝洪武間併栢      嵓壽聖二寺入焉一在萬泉縣西北十里元泰定元年間 國朝洪      武間併法雲福興法王三寺入焉永樂四年修一在河津縣東北二      十五里僧樓里唐永昌元年建名曰寶勝寺金天眷三年修改今名國      朝洪武間併雲嵓法雲興福三寺入焉一在遼州東七十里金大定      末建置僧正司于内   寶積寺在保徳州城内元大徳七年建 國朝洪武間併承天龍泉壽聖西      雲彌陀隆興金峰石佛八寺入焉永樂四年修置僧正司于承天寺   香嚴寺有五一在岢嵐州城内肅穆街南宋元豐二年建 國朝洪武間修      置僧正司于内併崇興三學崇梵玉泉資勝聖安經堂七寺入焉一      在石州西六十里青龍村元建一在霍州東十里何壁村金泰定三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571,"卷之五 445-643 ╱ 寺觀 527-643 ╱ ","     平村元大德七年建 國朝洪武間併天宫實際崇勝牧白覺慈五      寺入焉一在介休縣東南二十里洪山翠微宋政和元年建 國朝      洪武間併禪覺圓照十方三寺入焉一在長子縣東南三十里慈林      山 本若慈林後魏神 <img n=""51""/>元年建唐咸寧四年鄭惠王元懿為潞州      刺史建石塔于内宋上元初改名廣福五代晉開運二年重建宋治      平中改賜今額元豐間修 國朝併天王大覺大雲三寺入焉永樂      九年修   南山寺在石州西一百二十里黄河岸金大定間建 國朝宣德五年修丙      子年修完   玉泉寺有二一在石州北一百七十里元辛亥元年建一在孝義縣去城去      十里金大定五年建 國朝宣德五年修   正果寺在寧鄉縣西五十里西原村永樂十一年重建正統間修   海雲寺在寧鄉縣南一百二十里煖泉村金明昌三年建元至元元年重建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614,"卷之五 445-643 ╱ 寺觀 527-643 ╱ ","     蒲州城東二十里馮村元泰定二年建一在榮河縣北四十里沙石      村元貞元元年建   長春觀有十一在太原縣西南二十里安仁都元延祐元年建一在徐溝縣      城南北街金大定八年建 國朝洪武間置道會司于内一在壽陽      縣城内南北街元大德八年建一名清徵觀至正間修 國朝洪武      間置道會司于内而併棲眞寶眞二觀入焉一在五臺縣東北元建      國朝洪武間置道會司于内正統十三年修一在翼城縣南十里元      大德十一年建 國朝景泰六年修一在太平縣北關廂元建 國      朝正統十二年修置道會司于内一在絳縣東北四十里庾村元至      治二年建 國朝洪武間併太徽玉泉二觀入焉一在安邑縣城内      孝悌坊元至治初建一在聞喜縣城内街南元丙午年建一在蒲州      城東南一百里石道里元泰定二年建   昊天觀在太原縣一十里龍山絕頂元貞元初建有石洞列為八龕宋披雲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625,"卷之五 445-643 ╱ 寺觀 527-643 ╱ ","     春四觀入焉一在絳州城東北元至元中建 國朝洪武間置道正      司于内併鶴鳴弘道祠微天慶通微五觀入焉一在臨晉縣南六十      里侯孟村一在黎城縣西十里北馬里始建未詳 國朝洪武間併      玉泉興眞玉清龍祥太清五觀入焉一在沁水縣東六十里紫金山      下金泰和四年建   三清觀有二一在代州城外西關廂洪武二十八年間置道正司于内景泰      三年徙建城西二十步一在繁峙縣東南一里金大定六年建   瑞雲觀有四一在代州南十里高村唐貞觀十七年建 國朝洪武七年重      建併來儀觀入焉正統七年修一在靈石縣治東一里古名修眞觀      金建元至治四年重建仍名修眞 國朝洪武間置道會司于内一      在和順縣西三里爨村元元統二年建 國朝洪武二年修一在高      平縣城内西南隅雙桂坊街北唐開元二十七年建   崇玄觀有三一在代州城南十里高村元大德二年建 國朝洪武八年重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626,"卷之五 445-643 ╱ 寺觀 527-643 ╱ ","     建天順八年修置道正司于内一在和順縣西南二里爨村元建      國朝洪武中修一在高平縣城中雙桂坊唐開元間建   朝元觀有五一在崞縣西南大常都永樂十二年建一在洪洞縣南二十五      里宋宣和八年建 國朝洪武間併玉泉天眞二觀入焉一在蒲縣      北關元中統二年重建一在夏縣西北三十里池下王村金大定五      年建 國朝洪武間修併長眞修眞朝元三觀入焉一在屯留縣城      内遵教坊北金明昌二年建 國朝洪武間置道會司于内永樂十      一年修   明陽觀有二一在五臺縣西南十里元大德七年建洪熙元年修一在榮河      縣城南南關元至治二年建 國朝成化五年修   萬壽宫有四一在五臺縣西北四十里善文都元至元二十九年建 國朝      洪武間置道會司于内併元陽紫微延壽王母四觀入焉宣德三年      修其東數里楊枯嶺有玉皇閣永樂五年建一在汾西縣城内禮義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633,"卷之五 445-643 ╱ 寺觀 527-643 ╱ ","  翠微觀在鄉寧縣西南七十里唐龍翔三年建 國朝洪武間併玄眞觀入      焉而置道會司于玄眞觀内   洞神宫在稷山縣城北門外金正大元年建 國朝洪武二十四年修   道清觀在稷山縣東北十里元丙辰年建 國朝洪武間併二靈虚重陽三      觀入焉永樂宣德間再修   清華觀在稷山縣西北二十五里華谷村金庚戌年建 國朝洪武間併通      眞太初棲眞保眞長春棲 三盧重興清華九觀入焉置道會司于      保眞觀内正統七年修   雲溪觀有二一在絳縣東北五十里侯村元至元二年建 國朝洪武間併      玄清遇眞二觀入焉置道會司于玄清觀内一在應州東南二十五      里元中統中建 國朝洪武二十年修   玉泉觀有五一在絳縣東北五十里元至正二年建 國朝永樂十四年修      一在平陸縣箕山寺宋祥符三年建 國朝洪武間修一在蒲州城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636,"卷之五 445-643 ╱ 寺觀 527-643 ╱ ","     元和二年建   隆禧觀在平陸縣東門外唐開元中建元至元四年修 國朝洪武中重修      置道會司于内併玉泉觀長生宫二清和庵入焉   清和觀在平陸縣西五十里宋大觀五年建 國朝洪武十八年修   長生宫有三一在平陸縣東六十里宋祥符五年建 國朝洪武十五年修      一在襄垣縣西北五十里鴈谷村元至元十七年建一在陽城縣南      十里元大德二年建   寥陽宫在蒲州有二一在州城西南隅明遠坊元至元四年建 國朝洪武      間置道正司于内永樂十七年修一在州城南十里為下院元至元      四年建 國朝洪武間併二玄都太虚丹陽廣孝棲雲六觀入焉   祐聖觀在蒲州有二一在州城東二十里大谷里為上院一在州東關尚善      廂為下院俱元至元五年建   玉陽觀在蒲州城東二里尚文廂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904,"卷之七 825-925 ╱ 景致 902-925 ╱ ","      太谷縣八景   鳳山春色 見山    松嶺朝雲 即奄谷 見山 象水秋波 見川   古城芳草 即陽邑城 見古蹟   吳塚夕陽 在縣北郭 未詳葬者 馬陵積雪 關名 見關  龍岡煙雨 在縣 東北  酎泉春水 見川        徐溝縣八景   花縣曉鍾      泮宫古栢    金水通渠 見川      譙樓晚照   紫微仙迹 大常村有道士 施果畢□鶴去 古甃靈泉 在縣東北 西河里 岳祠靈應 見祠來者祈藥 與水飲之即愈 唐李同戈 村名李淵父 子起兵于此       魏榆八景 即榆次縣    罕山霧雨 見山   龍門晚照 即古城西 門形類龍  東岡曉月 在縣東 八里    涂水晴波 見川    源池荷花 即源渦 水見川 榆城煙柳 即舊縣域見 古蹟内多柳 藺交無霜 村名有藺□如 塚其地無霜 神林有雪 在縣東林 下有廟       壽陽縣八景   雙鳳朝陽 山名 見山  龍門曉月 即龍門 河見川 罕山疊翠 見山    壽水縈帶 見川    方山雲氣 見山   玉泉靈應 在縣 西北  故城夕照 趙簡子所 築見古蹟 鴉指迷路 即鴉兒 谷見山       盂縣八景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911,"卷之七 825-925 ╱ 景致 902-925 ╱ ","      趙城縣八景   霍峰疊翠 見山   汾水施監 見川    媧陵古栢 見陵 墓  廣勝流泉 寺名見寺 清泉出此   伏牛土臺 見古 蹟  出佛石峽 即七佛 峽同前  簡子故城 見古 蹟  豫讓斷橋 見梁        汾西縣四景   轟洞雷聲 見山 川  青山雲氣 即姑射 山見山  白龍出没 泉名在縣東北 有白蛇出没 五色瑞土 縣 所産       蒲縣四景   翠屏圓聳   玉泉清冽 見川   雲興龍洞 見山   歲寒栢亭 見宫 室       霍州八景   霍峰鉅鎭 見山   彘水清流 見川   陶唐古谷 見山   夏王故城 見古 蹟   金鞍勝迹 山名 見山  觀塠靈應 峰名 見山  蛤璞晚照 嶺名   福昌晚鐘 寺名 見寺       靈石縣八景   翠峰擁秀 縣之 衆山   瑞石呈文 見沿 革  冷泉伏流 見川   陰地微陽 閣名 見閣   介推隱迹 在介山 見山  魯班道 見古 蹟  清凉曉鍾 寺名 見寺  天聖宿霧 觀名 見觀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917,"卷之七 825-925 ╱ 景致 902-925 ╱ ","  神谷蔵春 在縣北 三十里  仙掌擎月 縣南有山 伏類仙掌  汾水秋風 見川   雙峰競秀 在縣北 四十里       雲中八景 即大同府    鳳臺曉月 見古 蹟  魏陵湮雨 即永固陵 見陵墓  桑乾晚渡 見川   御橋官柳 即雲 橋見梁   石窟寒泉 見川   雷公夕照 山名 見山    採山積雪 即採掠 山見山 寶塔凝烟 在南堂 寺見寺       懷仁縣八景   清凉聳翠 山名 見山  桑乾流碧 見川   團崖先陰 在縣西北雨 至□先罩 海水靈應 即海 見川   六龍神洞 見山   鷄鳴古城 見古 蹟  地鍾應高 有舊名地鐘 擊則響山頂 石皷聞遠 山谷山口有 石水急有聲       朔州八景   翠屏積雪 山名 見山  小谷蔵春 在川 南   雙花晚照 見山      灰水伏流 見川    豊王古墓 在州 北  美文釣臺 在州東 灰河旁  林衙舊院 林太師故宅改 為崇福寺見寺 廣福洪鐘 寺名見寺 鐘徒于内       馬邑縣八景   洪濤雨霽 山名 見山   玉泉秋聲 見川 泉之一  鳫門秋色 見山又 見□  魯臺晚眺 見古 蹟   古寰落照 即寰州 寺見寺  龍池夜月 見川    桑乾曉度 見川    神坡古寺 在城南 十餘里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918,"卷之七 825-925 ╱ 景致 902-925 ╱ ","      應州八景   煙籠寶塔 在寶宫 寺見寺      渾水清波 見川   桑乾晚渡 同前     赤崖夕照 在州東南 茹□口   龍灣夜雨 山名見山每夜陰靄 溢潤知有雨降 越嶺朝雲 見山   黄花秋色 岡名見山 又見閂塞  復宿佛境 見山        山陰縣八景   寒潭石瓮 在縣南 山□坡  西巖晚照 在縣 西南   香山疊翠 見山     寶塔崢空 在縣治西十有 二級高數丈   桑乾古渡 見川    佛閣朝光 在縣治西 二十餘步 曉城秦魯 縣城曉視如 奏魯形勢 佛宿穿雲 山名 見山       渾源州八景   磁峽烟雨 在州南 十里    嶽頂松風 即恒山 見山  夕陽晚照 夕陽嵓附 見恒山  龍山霽雪 見山    玉泉寒溜 城西南有玉泉 建寺亦以為名 栢嵓秋色 即栢山 見山  神溪夜月 即律吕神 溪見山  遠峪晴雲 即漢 土峪       蔚州十景   臺山積雪 見山      官巖夜雨 即九官山岩中 夜間有人言 馬頭山色 即太白 山見山  孤山獨秀 見山    龜崖闌路 有石如□在太 白山南□劉 鐵板分流 即溢水 見川    東湖曉望 在州東 北二里  靈仙晚照 附見太 白山   井亭甘泉 在州西北 社稷壇東   幽亭鶴巢 在州 治前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923,"卷之七 825-925 ╱ 景致 902-925 ╱ ","      潞城縣八景   嬰城重瑞 見古 蹟   申仙古蹟 見仙 釋   天家鳴鳯 見工    伏山卧牛 見伏牛 山見山   盖井寒泉 見山川   西流晚渡 即□河在 西凉村 垂山疊翠 即□垂 山見山  風洞感應 見山        古韓八景 即襄垣縣    韓山獨秀 在縣東北 十五里  凉樓勝觀 在縣西 南十里   漳江春渡 見川   獅山晚照 在縣西三 十五里   寶峰晴雪 在縣西 五十里   甘泉漱石 在縣西北 三十里  仙堂舊隱 山名 見山  市橋懷古 在縣北三里 亦名豫□橋       黎城縣八景   漳河落磵 見川    玉泉漱石 見川    白岩春早 山名 見山   北極秋深 在縣東北 長□里   西嵐夜雨 在縣西 永秦里  蕭寺農鐘 在縣東 □關里  田溪春水 在縣東 北一里  龍門雪松 在縣東 □口里       澤州八景   碧落卧雪 寺名 見寺  硤山吐月 見山   錦溪落花 在州 西   松嶺積雪 見山    浙山爽氣 見山   白水秋波 見川   龍潭看雨 即黑龍 潭見川  洞靈流盃 見川        髙平縣八景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1634,"卷之十二 1605-1716 ╱ 集文 1605-1716 ╱ ","  此龍山勝槩之大全也降乃復坐文殊巖下置酒小酌日既入輕煙浮雲與   暝色會少焉月出寒陰微明散布石上松聲翛然自萬壑來客皆悚視寂聽   覺境逾清思逾遠已而相與言曰世其有樂乎此者與酒醴談辯蠭起各主   其家山為勝更嘲迭難不少屈玉峰坐上坐亦怡然一笑詩所謂善戲謔兮   不為盧兮者是也至二鼓乃歸臥東軒明旦復來各有詩識於石午飯主僧   丈室已乃循嶺而東徑甚微木甚茂密僅可通焉行又五里至 泉寺山勢   漸顧隘樹林漸稀闊顧非龍山比寺西峰曰望景臺險甚主僧導客以登   嶔崟坐盤石其傍諸峰羅列或偃或立或將什墜或屬而合或離而分賈可   獻異不一狀北望川口最寬肆金城原野分畫條列歷歷可數桑乾一水軒   繞如玦觀覽曠達此玉泉勝處也從此歸路嶮不可騎皆步而下重溪峻嶺   愈出愈有抵暮過得平地宿李氏山家卧念兹游之富與夫昔所經見而不   能寐若太華之雄尊五老之巧秀女兒之婉嚴烏權白馬之端重兹山固無   之出於粤密淵邃樹林薈蔚蘩阜不一覽而得則兹山亦其可少哉人之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1826,"卷之十三 1716-1939 ╱ 集文 1716-1939 ╱ ","    二月落成於明年夏四月訓導恒山王麟以書來東師告子曰廟學之    王公胡公寔倡之而郝俠訓侯共成之故麟與諸生得以從容講學於其   間敢謂文刻諸石使後人知是役之所由成其俾學於是者思自奮勉以稱   今之意願先生有以 之嘗考渾源掾雲中 區其形勝恒山玉泉諸密羅   列後前渾源崞山二水 帶左右其風俗四民各守其業而不易□相勤儉   以為能其人物從益祖孫之文學雷淵父子之風蹟保衡之忠直高定之信   義公壳之諫惠國典之數君子者芳聲想蹟 □史牒萬世不泯此園山川   之靈所種其  陶□之者非建學所致□今諸生生斯長斯寧耳濡目   數君子之通風餘烈况游學宫冒蒙 朝廷作養尚當竭心致力讀取賢書   學聖贅道求以仁義禮智充於已慮事接物遴其宜則體其用同而學斯成   如由是出而效用於時必發諸大章足以粉飾太平指諸事業足以參贊化   原夫然則世之議者孰不曰是生數君子之邦無參山川之靈者底幾不   朝廷作養之德與今諸公期詩之心不然豈子所敢知哉王公□人□越字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2011,"卷之十四 1939-2518 ╱ ","  然碑廡左右繩直而洞深簷楹上下翬飛而高啄兩楹足以容鍾鼎之   門足以導旌旗之列增葺溪上舊亭曰清音取選詩山水有清音之意然後   往年勝覽恍到日前余其見臨汾之民樂公善政與此山此水為無窮   衆之願以志于石仍作迎神送神之曲曰神之來兮風雨蕭蕭不破塊兮不   鳴條滋多稼兮滿平臯享血祀兮聞歡謡神之去兮白日光沉巖冗暝兮煙   雲深廟門闔兮來棲禽空山水兮遺清音       增修康澤王廟碑        張著 見元人物    天下名泉不一然若晉於太原濟於覃懷湧金於蘇門玉泉於燕山趵突於   濟南者亦叵多得是蓋利周一方一方故宇其神而見稱於人維平水於諸   水實長雄况平陽川狹人庶奉神為尤謹神既食兹土所禱輙應由侯陟公   由公陟王皆宋之日錫爵荅靈貺也矦曰澤民公曰靈濟王今曰康澤廟在   治城西三十里負山臨水水所溉東瀕汾西並姑射甚廣其墟落綿繹風煙   浩渺如江天湖景墮於目中昔人稱河東勝地信矣哉每春季月農功方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2133,"卷之十四 1939-2518 ╱ ","  興興之害所未除除之且慎修厥德尤汲汲焉及見休徵不肯自居而顯之   於神此又不徒責已自善者也但神明有靈益當修默助歲歲降祥不   董公之歸功不徒享邦民之敬祀則斯碑可再立矣吁人有為而歸功於   神不言而致福於民可謂兩得其道設有詩人頌聲作焉是為記       加封桑乾河神廟碑記      閭復元學士   聖天子大德改元之明年詔加封桑乾河神洪濟公為顯應洪濟士廣濟   為恊應廣濟王溥濟公為孚應溥濟王從榮禄大夫平章政事御史中丞   或請也按水經桑乾河源潜承太原汾陽北山之天池周環里餘泓渟鏡   洑流至朔州馬邑縣當山之陽匯為七泉曰上源曰玉泉曰三泉曰司馬洪   濤曰金龍池曰細盧曰小浦總謂之七輪取其源泉混湧流轉不息若車輪   然其泉淵深莫測水旱不如盈縮七泉合而為一是為桑乾河由縣治之西   東南流朔州北有七里河西北山峪有臘河南山有灰河及鴈門關太和   凡水自南而北者悉歸之過應州則渾源水自東來雲中水自北來又沿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2134,"卷之十四 1939-2518 ╱ ","  州之農山至順聖則胡盧河水注之經廣靈靈仙定安而北以至凜陽之   河懷來之潙河又縉山之水自東北來者及山西之水皆會焉是為合河   山至宛平縣境分而為二一從瀘溝東南入海一從金口絡都城東至通州   會白河入海此河之源委也廟祀其來尚矣稽諸石刻自元魏隋唐相傳   蹟甚著土人奉事甚嚴其祠則重建於遼之應曆再造於金之天會祠在内   麓有觀曰玉泉綿歷兵燼同墮劫灰金大定所鑄之鍾僅存天兵克汴之後   道士張道朗將為起廢而老弗勝任時荐無大師吉知柔及其弟知明避兵   河南甫還鄉里居朔州之寶籙觀乃召昆弟二人為已助邑令朱獻鄉士上   福成鞏伯全相與恊力鳩材訓工歲星一終而祠觀畢舉道朗卒荐光還居   寶籙命其弟知明代主祠觀未幾知明卒復命其徒武志冲主之志冲卒傳   之其弟志和歲戊午志和以觀距祠差遠弗便香火之奉謀之荐光移置祠   側中建三清大殿左右構十一曜十二元辰殿仍為增廣廟制丹艧煥然   新日積月累雲堂靜室庖庳之屬以次就存置田四百畝有 導水以衡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2439,"卷之十四 1939-2518 ╱ 集文 2202-2518 ╱ 卷之十五 2202-2518 ╱ 集文 2202-2518 ╱ ","   多賴是以排遣之久欲作賦以酬之但愧辭凡意陋徒塵污筆札而已洪    武辛酉因謁禹廟甚署且渴有以是餉者其甘寒清 金样之露玉杵之    霜貽不能過也□訖類然而醉覺而西山雨霽新凉晚生颺茶烟於鬂影    漱松風於齒牙於是命童子執筆書是賦以酬之辭曰   有西域先生蕚碩生者謁安邑主人主人曰何先生質性朴木言腴而躰豐不   動而能與人同不言而能為人容慕先生之風者能遺千乘之貴味先生   之道者可忘萬鍾之隆且鍾派之繁衍流澤之不窮者其有自乎於是西城   容人起而揖曰昔卯全氏之五葉好逞兵而四征匈奴授首氏羌來庭廣利   之師律未輯愽望之使節已行吾皇考時方埋名遯形弢光匿馨何聘帛三   往竟上貢乎西京雖一拔而起冀七葉而是榮尚未忘於故土常含 <img n=""128""/>而   寄情於是覲武皇于未央之殿上表而致名也武皇見予皇考中碩而外茂   氣芳而德醇曰可謂席上之珍也或待詔於上林或備間於几筵或與金母   之桃同薦或與玉屑之□同蠲東方之 2因吾而逞其投相如之渴賴予以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2604,"卷之十六 2518-2812 ╱ 集詩 2518-2812 ╱ ","  白髮催人老光陰一擲梭塵埃臨水少風雨傍山多世路羊膓轉 風馬   過勞心成底事尊酒惜蹉跎       遊晋溪            偰玉立   訪古晋祠山曉集汾水橋星河没參淡野色見平遥樹鳥啼㝠㝠塗馬鳴   蕭游車接飛蓋駕言修褉朝荒城忽已迥遠嶠如相招振衣投林丘浥露濯   麀囂澗壑聳綠檜原隰散紅桃敞殿羅幢幡虚庭雜牲醪逶迤廣寒宫獻酧   瑶池臯境勝地亦靈心悦神自超法皷青山嶺仙家白雲標極留不可暫鶴   唳天風高       同題             午鈞示人   聖母祠前福地靈石根朶秀玉泉生鑿開洞口淵源細流出宫門品物亨鐵   樹有年春不管鏡潭無月夜長明他時擬覓山中隙引向幽深濯我纓       同題             何自學 見按察司    雲根石竇迸寒瓊靈著芳祠古有名派出三渠聮脉絡澤分百里潤稌秔冷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2716,"卷之十六 2518-2812 ╱ 集詩 2518-2812 ╱ ","      晚過壽寧寺          郝侯   稻壠分棊局松門入畫圖牛羊歸自急鷗鷺宿相呼落日低青嶂高風起瞑   途歸僧上烟靄回首愧區區       宿香嚴寺 二首在岢嵐        蕭宗 見諸所    方丈香銷客未眠山城頓覺夜如年鳥啼霜落僧歸院雲滿空山月滿天   鳥啼霜落夜漫漫風入疏欞客枕寒戍鼓敲殘亂叫半軒明月照欄干       玉泉寺 二首在石州         元好問   神岳提封入寺基上公宫秩見僧碑雲蔵佛屋晴猶暗樹近禪窗若更奇竹   杖只供行險易蔾床偏與望川宜同時不及髯中令猶得泉名比鳯池   玉水泓澄古殿隅又新名第不關渠每因天日流金際更意風雷裂石初百   里宫壺分韻勝千人齊粥薦甘餘八功德具休誇好玩景臺荒有破除 寺東 化有  玩景臺盡得神州之勝導者  悮引之荒山之米故有二句       宿萬安寺 在平定          田秀 易縣人金太原轉運使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2718,"卷之十六 2518-2812 ╱ 集詩 2518-2812 ╱ ","  府嘉名傳自昔勝遊此日群魔息玉韻聽殘幽澗泉松陰坐老清凉石青凉   石上片時閒勞生令我悲塵寰架梁結屋與非淺肯許白雲分半間   樓臺縹緲隔塵寰萬壑烟霞指顧間如此勝遊還别去山靈笑我幾時閒       題眞容院 在五臺          蕭貢   魔宫佛界等空虛此理何曾屬有無只向臺山始相見可中還有二文殊       同題             李師   梵書五隕清凉府冬永夏雪無炎暑我來七月愁盡寒何况蕭蕭秋作雨信   無殘暑亦無寒迥然天界精神聚眞容古基鷲峰寺髙山之麓雄今古西方   樓觀縹緲間燦然金碧蓮花宇懸崖峻嶺架大木神物所持憑險阻金璫爽   空殿簷響森森鐵鳯相交舞憶昔文殊出大宅金剛寶窟通西土牽牛老人   飲玉泉二子一犬為貧女變化無方饒益情如是西天七佛祖重聞清凉之   境界無窮陳迹書妙語我有誠心頗出群瑞應神奇目親覩須臾光相現咫   尺玉洞金燈明可數松杉摇空山谷中夜 太陰隱龍虎丹樓碧閣香按前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5,山西,NULL,"(成化) 山西通志",成化,1464,1487,2827,"卷之十七 2812-2829 ╱ 碑目 2812-2829 ╱ 山西通志目録 2812-2829 ╱ 終 2812-2829 ╱ ","  天聖宫記  縣國朝立 陳善      又記 同上       樂全觀記 芮城元立 杜問   玉京觀銘 芮城元立 何志海       眞長宫記 芮城元立   玄逸觀記 蒲州元立 周德   玉泉觀記 蒲州元立 何志□       棲霞觀記 蒲州元立   太冲觀記 臨晋元立    靈峰觀記 □晋元立 劉□       明陽觀記 河元立    玉虚觀記 大同府國朝立 年□   大寧觀記 同上 劉□之        又勅額記 汾州元立   又記 陽城元立 李俊民   瑞雲觀記 和頂元立  又記 高平金立 趙 祥鹿觀記 壺關宋立   北極觀記 黎城元立      古蹟類   太子陂碑記 金立 郭大成       創修降生堂碑記 唐立      祥異類   嵐州公廨雙頭芍藥記 金立 劉□ 石州嘉禾記 元立 趙鶴鳴     李忠孝感碑 趙城元立 李崇德   絳州學瑞瓜記 國朝立 陶   陵川縣嘉禾圖記 國朝立 孫秦     名宦記   荀縣令碑  □次 唐立     梁縣令德政碑  絳州 隋立    潞州贈德碑 隋立 未詳 ","17卷 ╱ (明) 李侃修 (明) 胡謐纂 ╱ 民國二十二年景鈔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36407,江蘇,常州,"(康熙) 常州府志",康熙,1661,1722,1528,"陵墓 1522-1543 ╱ 卷之第二十 1522-1543 ╱ ","  史節墓 在臧 氏村 芮長史善墓 在顔 墅 陶將軍墓 在元妙觀 前明初戰  没葬  此 胡忠安公濙墓 永康橋東北其神道瀕運河墓 側有仙人塜相傳仙人魯至剛  脱骨葬  此云 陳贊善濟墓 茶山 路西 陳節愍洽墓 三橋東南公 使安南殉節  御賜葬此大  學士曾棨誌 段襄介公民墓 在石 塔 趙司業琬墓 在西 蓋村  百花  墩 鄭僉事觀墓 在倉頭 橋西 陳子晦墓 在季子廟側子 晦漳之龍溪人  為常州學博正統初  卒葬此詳見名宦 王庶子忠墓 留宕 村 王文肅㒜墓   王都憲沂墓 俱在三 保橋 白康敏公昂墓 在定安里大學 士長沙李東陽  誌  銘 陸詹事簡墓 在城南 萬塔村 毛給事玉泉州太守珵墓 在 夏  墅墓前溝內常見獨  角獸子孫輒登科第 周寺丞?墓 在三里菴 錢家村 唐給事   中貴墓 在黄塘其 祖塋也 徐莊問墓 在九 里内 周襄敏公金墓 ","38卷 ╱ (清) 于琨修 (清) 陳玉璂纂 ╱ 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36407,江蘇,常州,"(康熙) 常州府志",康熙,1661,1722,2625,"方伎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一 2500-3298 ╱ 藝文一 2500-3298 ╱ 賦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二 2500-3298 ╱ 藝文二 2500-3298 ╱ 詩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三 2500-3298 ╱ 藝文三 2500-3298 ╱ 詔誥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四 2500-3298 ╱ 藝文四 2500-3298 ╱ 記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五 2500-3298 ╱ 藝文五 2500-3298 ╱ 記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六 2500-3298 ╱ 藝文六 2500-3298 ╱ 碑記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七 2500-3298 ╱ 藝文七 2500-3298 ╱ 雜著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八 2500-3298 ╱ ","為牛馬走五湖挂席從此首    張公洞           楊維禎 五月八日記遊仙三十六天洞靈洞洞中窗户夜不扄 地底風雷日相哄巉巉靈骨誰手鑿納納虚谺曷時澒 龍顛虎臥絡薜蘿委蓋㫋挂鸞鳳莖高玉屑陳金拌 窪䧟瓊漿流碼甕元田鴉色白於鷗丹室蛇光紅似蝀 石涵綠字紫泥封元圃瓊華青子種白螺有迹蹋石田 金虎無聲飮銀汞樵柯已爛商四朋蕊輦初過茅二仲 牛車望氣待著書螺女行㕑時進供胡麻留飯阮郎來 林屋剌船毛父通 去聲或作迵 音洞過也 王生石髓隨手堅吳客 ","38卷 ╱ (清) 于琨修 (清) 陳玉璂纂 ╱ 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36407,江蘇,常州,"(康熙) 常州府志",康熙,1661,1722,2974,"方伎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一 2500-3298 ╱ 藝文一 2500-3298 ╱ 賦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二 2500-3298 ╱ 藝文二 2500-3298 ╱ 詩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三 2500-3298 ╱ 藝文三 2500-3298 ╱ 詔誥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四 2500-3298 ╱ 藝文四 2500-3298 ╱ 記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五 2500-3298 ╱ 藝文五 2500-3298 ╱ 記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六 2500-3298 ╱ 藝文六 2500-3298 ╱ 碑記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七 2500-3298 ╱ 藝文七 2500-3298 ╱ 雜著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八 2500-3298 ╱ ","者參倚如見吾黨小子倍此而更師乎喻工部玉泉 先生尤文簡遂初先生李肅簡小山先生蔣忠文實齋 先生何莫非吾錫之人而起家于邑者相望百有餘歲 今里中故宅尚有指為藏書之所非鄕之先師與玉泉 遂初實齋三先生已有秩祀而小山先生未及與享迎 之致敬獨可遺乎若夫廣漢大儒非不同宗河洛景定 間已由此而陞從祀然猶不敢先之繹而江西顓門之 派其師友父子視吾諸老先生之所學未能無頓漸之 異伊欲借晉人將無同之說以復其位庸詎知不見幾 而作乎審厥象而儀圖之盍亦知所變置嗚呼職教者 ","38卷 ╱ (清) 于琨修 (清) 陳玉璂纂 ╱ 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36407,江蘇,常州,"(康熙) 常州府志",康熙,1661,1722,2975,"方伎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一 2500-3298 ╱ 藝文一 2500-3298 ╱ 賦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二 2500-3298 ╱ 藝文二 2500-3298 ╱ 詩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三 2500-3298 ╱ 藝文三 2500-3298 ╱ 詔誥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四 2500-3298 ╱ 藝文四 2500-3298 ╱ 記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五 2500-3298 ╱ 藝文五 2500-3298 ╱ 記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六 2500-3298 ╱ 藝文六 2500-3298 ╱ 碑記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七 2500-3298 ╱ 藝文七 2500-3298 ╱ 雜著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八 2500-3298 ╱ ","之能為是言是必有黙契于心而無疑者抑慮夫斯道 之無師無傳復質之鄕老蔣公應新以其親接前輩年 幾八旬其尚論人品具得之于耳聞目見之眞公曰如 吾五先生則有可言者惟尭舜文武周公孔子孟氏所 傳之道至河南二程夫子而復傳而龜山先生蓋受學 于二程夫子昔伊川自涪歸獨稱楊謝長進使其學少 變於凋落之餘詎有是言哉慨思龜山載道東南士之 游先生之門者甚衆玉泉乃登其門而能續程夫子之 道遂初不及登其門而從玉泉學亦能續程夫子之道 小山實齋二公固不及登龜山之門又不及從玉泉學 ","38卷 ╱ (清) 于琨修 (清) 陳玉璂纂 ╱ 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36407,江蘇,常州,"(康熙) 常州府志",康熙,1661,1722,2976,"方伎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一 2500-3298 ╱ 藝文一 2500-3298 ╱ 賦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二 2500-3298 ╱ 藝文二 2500-3298 ╱ 詩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三 2500-3298 ╱ 藝文三 2500-3298 ╱ 詔誥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四 2500-3298 ╱ 藝文四 2500-3298 ╱ 記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五 2500-3298 ╱ 藝文五 2500-3298 ╱ 記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六 2500-3298 ╱ 藝文六 2500-3298 ╱ 碑記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七 2500-3298 ╱ 藝文七 2500-3298 ╱ 雜著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八 2500-3298 ╱ ","因龜山玉泉二先生論孟中庸大學之遺言而皆能續 程夫子之道故玉泉得之而主紹興之正論遂初得之 而為乾淳之老儒小山得之而居慶元之學黨實齋得 之而號端平之善類自九京之莫作而國人之無所矜 式也久矣不有君子其能國乎始吾學之祠諸賢吾見 其居于位者與先生並果孰使之然哉近若潭之長沙 有祠周元公先生而以胡子五峰張子南軒朱子晦菴 為配者而鶴山魏公了翁因其修祠嘗為之記亦深嘉 而樂道之今可法也曲禮曰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 不即玉泉遂初小山實齋四先生而配我龜山先生 ","38卷 ╱ (清) 于琨修 (清) 陳玉璂纂 ╱ 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36407,江蘇,常州,"(康熙) 常州府志",康熙,1661,1722,3041,"方伎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一 2500-3298 ╱ 藝文一 2500-3298 ╱ 賦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二 2500-3298 ╱ 藝文二 2500-3298 ╱ 詩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三 2500-3298 ╱ 藝文三 2500-3298 ╱ 詔誥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四 2500-3298 ╱ 藝文四 2500-3298 ╱ 記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五 2500-3298 ╱ 藝文五 2500-3298 ╱ 記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六 2500-3298 ╱ 藝文六 2500-3298 ╱ 碑記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七 2500-3298 ╱ 藝文七 2500-3298 ╱ 雜著 2500-3298 ╱ 卷之第三十八 2500-3298 ╱ ","其義為畫武侯於堂君子為其有異世之感若公於此 精爽伊邇風聲所及學者有師揆之匡廬蓋為感雖同 而事則切矣乃若以竹興思寶不敏於龍泉之說竊自 附焉天下之君子當有能知吾過者是舉也吾甥華珉 實任其勞始於正德庚午七夕成於中秋奉安於重九 皆不愆其素奠畢小燕客賦淇澳而退    復五賢祠記         邵 寶 無錫縣儒學之有五賢祠肇自宋季其初四人繼或以 意益至九人薇山虞薦發氏實釐而正之損五人益一 人是為五賢五賢者為龜山先生文靖楊公玉泉先生 ","38卷 ╱ (清) 于琨修 (清) 陳玉璂纂 ╱ 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36407,江蘇,常州,"(康熙) 常州府志",康熙,1661,1722,3311,"摭遺 3298-3349 ╱ ","  思鄒編修柄喻玉泉樗胡蒼梧珵尤遂初袤李小山   祥蔣實齋重珍謝龜巢應芳各為小傳 府基後舊有河形萬歷癸酉間施觀民為郡守復浚之   因避民居稍迤邐於東南民間言大魁當出無錫在   郡東南也甲戌無錫孫繼臯果為殿元後日錢守成   為郡守又浚之次年乙未孫慎行登一甲第三甲辰   吳宗達亦登一甲第三咸以為浚河之應云 萬歷間修邑志主其事者唐太常鶴徵若人物傳記則   皆出於明經陳無英邁手時設局陳烈帝祠一夕邁   醉臥邑宰晏文輝命役召之飲役至不見邁見婦人 ","38卷 ╱ (清) 于琨修 (清) 陳玉璂纂 ╱ 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36407,江蘇,常州,"(康熙) 常州府志",康熙,1661,1722,3331,"摭遺 3298-3349 ╱ ","  使酒俗人見之揺手引匿杲文大雅過鄒工草書楮   墨間有英絕氣嘗以兄棻除蕭山令餞之吳閶舟中   供帳甚盛飮極酣忽拊膺慟哭坐客皆驚稍稍避去   明日放舟遽還終不知 喻工部玉泉墓在東郊溪里久漸湮没邑士張夏言   於高僉事世㤗而修復之樹之以碑工人掘地得一   白圓石大如盤高二尺上有篆書玉泉二字乃置之   新碑之前先是邵文莊謁墓賦詩其落句曰玉泉二   字還須碣一束生芻有嗣音若為此舉而作甚奇    江陰 ","38卷 ╱ (清) 于琨修 (清) 陳玉璂纂 ╱ 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36408,江蘇,常州,"(光緒) 武進陽湖縣志",光緒,1875,1908,1031,,"慶譚林階馮大增胡日隆王炳榮薛裕成鮑錦榮毛昂保毛晉昌 屠興生屠生屠銘生屠煥生程洪順程錦保畢玉泉陸裕恩陳 順和陳大保陳二保陳三保孫炳二江惠行徐全保呂耀騫徐福 二毛鐘傑李傅生吳廷良丁蔭榛吳蘭徵吳定徵許鎔許嵩生王 寶齡吳全大薛夔生朱保康朱大官朱二官楊榮二蔣仲康沈大 保楊富榮陳福元蔡開綬錢誼錢信如錢二保潘端成吳阿二吳 阿三湯阿四趙銀大高盤榮朱才良王德秦泰大岳見龍錢福 增吳洪寶蔣士德蔣金舒姚阿二姚大保姚大官王士榮王榮壽 吳二狗吳瑞興吳阿宜王慶榮陳元三周太元談德榮余三保吳 茂興顧士朝董庚保周阿七周壽芳李明甫謝董郎周行正周文 ","30卷 ╱ (清) 王其淦修 (清) 湯成烈纂 ╱ 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36408,江蘇,常州,"(光緒) 武進陽湖縣志",光緒,1875,1908,1195,,"八張鳳德錢品松陸俊占丁錦昌程翊之陳星午程慶曾吳榮二 瞿阿七金阿三閔大容沙福安沙正亨沙寶良朱榮篆唐駿華沈 家駒徐蕙圃徐五昆何兆法汪葆昌汪重珍屠謙敏胡爾康周傳 保馬昂駒汪庚二汪明福錢星垣錢榮槐程兆平蔡榮三劉傳保 陳應春張正和張啟賢程耀曾程榮曾程順曾蔡淵思金昌大金 全大瞿子儀葉阿二薛三川朱二郎朱富保蔣春和蔣金大蔣金 梅趙慶二趙松發唐玉泉吳建德高樹臬俞錫保姚會榮劉漢章 邵子俊邵受簪高曾慶高萱保李壽根翁永招蔣阿六王孝木朱 敘根袁泉大張燦庚朱甫保孫三保許順福陳興如殷正興蕭行 傳曹嘉德尤百興曹連吉包榮貴劉繼安劉蓮生袁麟藩孫慶洪 ","30卷 ╱ (清) 王其淦修 (清) 湯成烈纂 ╱ 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36408,江蘇,常州,"(光緒) 武進陽湖縣志",光緒,1875,1908,1320,,"廷玉貢雲方查玉岡載敘明載增貴載遺根左啟東左元淇卹陽 湖殉難汪慎之汪善鎔汪善鈞汪福仁汪永源汪椿福汪椿立潘 肇椿潘興祖潘大保潘金大潘玉大潘增南潘三喜潘阿六潘隆 崗潘大興潘富大沙盛忠沈阿三沈鳳懷沈盤庚沈洪元沈儒寶 沈大德沈順官沈長興沈榮蒼沈阿六沈南行沈三海沈順龍沈 明德沈金三沈良三沈高大沈洪範沈順保沈阿二沈阿三沈行 大沈蘭生沈喆沈兆曾湯紀檜湯盤大湯阿倉湯士來湯鳳川湯 希郎湯世禧湯大保洪勝保洪熊曾洪三囝梁鴻道江松慶江正 陽子三人江慶全江小雲江榮喜江榮正浦老二等八人馮某馮 小仁唐廣和唐廣全唐阿大唐書林唐敘慶唐正大唐玉泉高賜 ","30卷 ╱ (清) 王其淦修 (清) 湯成烈纂 ╱ 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36408,江蘇,常州,"(光緒) 武進陽湖縣志",光緒,1875,1908,1360,,"朱兆洪朱瑞乾朱旗洪陶三郎唐開繼唐開達唐阿大唐細阿大 唐安大宋富榮宋浩壬宋阿三宋春榮宋坤榮宋祥元宋阿三宋 兆玉宋達三宋春管宋仁惠宋應來宋聖安馮二寶馮宗耀馮茂 盛馮乾德佴萬茂佴萬松李興法李榮法李啟泰李有慶李啟華 李順全李富德李興度李茂芳李如寶李明敘李松元李效川李 榮茂李龍慶李因富李惠坤劉壽祖高川大高阿大高阿二姚三 寶姚阿三高三寶高阿四虞茂德虞永章虞阿四虞明如薛敖度 薛龍宜任法郎任聖坤任聖高任福慶高富南陳阿大高茂興高 錫康劉炳文蔣全寶蔣正寶畢甫寶章兆林蔣善寶顧玉珍强佛 寶段正敘薛金忠王瑞昌趙玉泉蔣盤盛蔣升明詹星朝孫道清 ","30卷 ╱ (清) 王其淦修 (清) 湯成烈纂 ╱ 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36412,江蘇,泰州,"(宣統) 泰興縣志續",宣統,1908,1911,190,,"邑令咸倚重之時淮揚洊飢鳳儀與韓錦裕等漕粟振濟 躬冒風雪全活甚衆印琨字玉泉附貢生粤亂嘗入參將 歐陽福春幕數年後謝歸董理地方事光緒乙酉縣境大 水邑令張興詩屬以散振鄕人稱平   沈濤 曾鼇 辥天池 沈濤字如川精騎射能百步外射竹成武進士顧雅重儒 術性不好武輕財赴義家雄於貲以施舍故中落道光末 水災城西成澤國濤親歷村舍徧視而振之坐是中熱溼 病幾殆粤寇之亂隔江兵火聲隆隆相望濤督辦團練以 衛鄕里客兵至徵餉令勸巨室富人蠲助濤倡輸鉅款地 ","6卷 ╱ (清) 王元章修 (清) 金鉽纂 ╱ 民國二十二年刻本"
36419,江蘇,宿遷,"(民國) 泗陽縣志",民國,1911,1949,1552,"志十三 1455-1564 ╱ 實業 1455-1564 ╱ 物産 1455-1564 ╱ 實業局 1455-1564 ╱ 農業 1455-1564 ╱ 農會 1455-1564 ╱ 農場 1455-1564 ╱ 工業 1455-1564 ╱ 商業 1455-1564 ╱ 商會 1455-1564 ╱ 卷二十 1455-1564 ╱ ","  子業以詩酒自娱足跡不入城市者二十餘年當時或邀   之行及半塗望望然去之曰此紅塵也最足累人食貧居   賤不與世人交接課子弟讀書有遊庠者年八十餘終   閔道源字玉山世居仰化集幼孤力學而不習科舉業嘗   數月不出門户壯游吳楚問所過山川皆記之以詩尤喜   談山水每於文酒之會少長咸集道源為說天台雁宕之   奇金焦匡廬之勝神氣清朗語霏霏如玉屑使聞之者儼   然見翠巒丹嶂深嚴大壑俱在目前雖吳道子之畫孫文   定之遊記不過也晚年登泰山渡沂泗周覽少嘷之墟流   連鄒魯之邦古道照顔胸襟並廓然後歸臥里門栽花種   竹飄然如羲皇上人非抱道自重者而能若是乎卒年七   十四著見聞隨筆四卷詩一卷 ","25卷 ╱ (民國) 李佩恩修 (民國) 張相文纂 ╱ 民國十五年鉛印本"
36420,江蘇,淮安,"(光緒) 盱眙縣志稿",光緒,1875,1908,882,,"拖藍曲繞彈琴之宅陂塘數十畝榆柳百千章于焉逍 遙可以誦讀玉箱金版綠笥丹筒羽陵汲冢之藏宛委 靈威之秘漢臣之所難記梁相之所未窺莫不成誦在 心若運諸掌雖經神學海傳癖書淫王仲任一見不忘 應世叔五行俱下未足方斯敏妙喻此淹通既而射策 京師薄游大學鴉青油素輒爾隨身薤白風流居然傾 座銀船卯醉或吐丞相之茵銅鉢宵催應教平津之館 藝分柳惲足給十人才鬬陳思獨得八斗凡夫牢籠群 彥藉甚當時者可略而言也加以興託清狂情深馮吊 燕南趙北一段藂愁易水薊沙三秋雜感歌石鼓而不 見昌黎眺金臺而誰為郭隗玉泉石冷間蹋煙嵐廟市 花明聊擔春色碎琴道上心欲按而偏雄滅刺懷中名 可逃而彌盛玲瓏重對已非髫鬌之年才志相逢大有 夢華之錄雲停月落思公子兮未言燕客鴻賓悵家山 於何處綜茲旅況倚作新聲昔者紅杏尙書微雲學士 井華汲處家吟柳永之章朔雪飛時壁畫龍標之句不 圖今日復聽鈞天觀其窮力而追新極貌以寫物不求 靡曼之巧直取性情之眞睥睨辛蘇馮陵姜史吹霜噴 露寒暑渉其筆端嚼徵含商律呂諧於字裏羅襟絲履 别有閑情香草美人不無寓意渢渢乎兼風雅感中和 ","17卷 ╱ (清) 王錫元修 (清) 高延第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刻本"
36420,江蘇,淮安,"(光緒) 盱眙縣志稿",光緒,1875,1908,1017,,"壑哀何人清夜倚樓臺長淮忽作波濤響疑有蛟龍出 聽來 清風山 聞笛 殘霞一抹夕陽樓催動鐘聲吼石牛風送 數聲淮水上漁舟多向□前休 龜山寺 晚鐘 曙光初上嶺雲 低煙樹蒼茫接翠微啟户聲中飛宿鳥林梢清露恰沾 衣 瑞巖觀 清曉 聞說名園貯好春凝眸露□倚芳樽百年小 劫悤悤過誰識朱陳留有村 □羲園 春盞 朝舒本是無心出 暮捲何曾有意飛今日雲容非昨日山僧錯認宿雲歸  五塔寺 歸雲 方池石甃蘚如錢一片玻璃貯玉泉最愛秋宵 三五月飛來水底蔚藍天 玻璃泉 浸月 高下群峰紫翠堆夕 陽影裏一徘徊收將暮色無多子未聽昏鐘莫便回 竇 積  山落 照 會景亭荒幾百秋前賢名姓有餘休世間興廢關 人事莫漫空含弔古愁 春景亭 陳迹 知泗州事青溪葉本顥 李黄鵬唱和詩並序 行書 乾隆三十年 石在第一山長一尺横二尺六 寸字徑六分 十三年中再登第一山喜逢保堂先生 話舊且辱贈詩車馬之間率和用誌一時之佳事書寄 教正再勺玻璃水依然石上流白沙横極浦黄葉綴餘 秋信宿情生懸故人詩見留眞成走馬看秉燭上山頭 東去委洪澤西來接衆流空明輕鼓楫澎湃重防秋密 雨層巖淨片雲虚閣留侵尋十三載幾白少年頭乾隆 ","17卷 ╱ (清) 王錫元修 (清) 高延第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刻本"
36421,江蘇,南京,"(光緒) 六合縣志",光緒,1875,1908,249,,"果老祠在老梅庵内 賊廢僧 昌悟建 功德林在老梅庵側 賊廢道士 王明庸建 將軍廟在縣西北三十里練山頂上 燬於賊邑僧雲波與邑人沈 幹等募捐建大殿三間後繚  以  牆 元眞觀在縣西高阜上 宋隆興元年郭振守禦六合廣城西隅後 軍統制崔臯掘地得合形龜蛇方寸許乃  置祠宋明以來節次修構規制宏偉凡遇朝賀即為習儀之所  道光年間知縣雲公茂琦改為 萬壽宮戊午宮燬有碑僅存 長蘆崇福禪寺在縣南二十五里長蘆鎭 嘉定志宋天聖間建淳 熙十二年徙滁口山之  東三里河曲沙間之上初章獻皇后少隨父下陝至玉泉寺長  老勉之游京師及后垂簾聽政玉泉長老居長蘆后屢召不至  遣使就問所須答曰道人有所須玉泉無僧堂長蘆無山門后  即以木閭服用器物下兩寺為玉泉建堂長蘆臨江門起水中  既成輒為蛟所壞遂州生鐵數萬觔壘門下蓋蛟畏鐵也又以  鐵鑄神鎭於江岸名參沙神寺濱大江后歲度僧七人令置小  舟以救沉没之患歲久事廢而度僧猶如式淮南轉運使寇平  籍僧所活五人以上始得度開禧丙寅寺為兵火廢嘉定五年  提舉施宿招鎭江甘露寺僧慧光住持營建聖文寶秘閭崇奉  御書下有一葦堂前有壽室立雪堂直指堂東建達摩殿造佛 ","8卷 ╱ (清) 謝廷庚修 (清) 賀廷壽纂 ╱ 清光緒十年刻本"
36421,江蘇,南京,"(光緒) 六合縣志",光緒,1875,1908,362,,"自縊死增亦不屈死之 王兆蘭字映庭廩生性誠慤不與外事以寇亟始助守北城外援 絕勢不支輒咄咄籌死所賦絕命詞城陷挺刃一呼賊斫其顱去 唐嘉謨邑諸生以守城功保訓導賊至助守東門城陷巷戰死從 弟嘉猷嘉樑同不屈死叔祖母張氏聞賊至自盡詳節烈傳僕劉 貴亦以戇直不屈為賊殺者 董溥字玉泉諸生謹厚有長者風賊脅降不屈轉責賊以大義賊 怒之 葉珏字璧雙諸生前內閣學士覲儀從子恂恂無貴介氣賊逼城 與弟從九玉成巷戰死祖母蔡氏朝服自盡經御史李培祜奏請 卹典 侯紘諸生邑侯家橋人敦孝友工詩年七十有二猶策杖指揮鄉 ","8卷 ╱ (清) 謝廷庚修 (清) 賀廷壽纂 ╱ 清光緒十年刻本"
36421,江蘇,南京,"(光緒) 六合縣志",光緒,1875,1908,838,,"監生吳浚泉妻節婦許氏 玉泉妻施氏國珍妻 袁氏國興妻汪氏 監生毛春渠妻汪氏 妹適某年 七十同殉 劉學詩母某氏 媳程 氏 柯世傑繼母王氏 傑妹 二姑 佘聲遠母曹氏 妻嚴氏妹珍姑弟聲逵妻周氏子友      仁友禮女仙姑二姑並孫女皆死 孫學儒妻王氏 子崇榮妻葛氏學濤妻林氏衡初 妻葉氏學淵妻葉氏喆妻任氏 李大成妻侯氏 妻時氏女愛 姑孫女二仔 鄭志高妻陳氏 弟婦陸 氏邰氏 汪傳順妻石氏 傳禮妻戴氏女珍姑傳 蔭妻賀氏側室熊氏 文生許昌儀母李氏 妻沈氏弟 婦張氏 監生姚作鏞妻紀氏 子廩生善 庠妻任氏 文生汪傳恩繼妻蕭氏 子文生經 正妻朴氏 ","8卷 ╱ (清) 謝廷庚修 (清) 賀廷壽纂 ╱ 清光緒十年刻本"
36421,江蘇,南京,"(光緒) 六合縣志",光緒,1875,1908,1151,,"處歡呼頌聖明    黄公祠              胡 楨 耿耿孤忠抵逆濠何妨頸血染簪袍一靈不逐西風散祠立河干 嘯晚潮    六峰八景           國朝邑令  蘇作睿 津伏驪龍水接天往還渡口苦留連停車攘攘朝雲外歇馬熙熙 夕照邊雙槳疾徐憑浪轉半帆向背任風旋長虹欲架成何曰深 愧才徒說濟川 右龍津待渡 種瓜仙去埠留名縱目高岡白浪生兩岸遙遙飛雪影中流隱隱 送雷聲隨時不誤晨兼夕向月能分缺與盈最羨海鷗機盡息任 憑消長總無驚 右瓜埠觀潮 百尺巉巖拔地尊六花層疉影常存迷離玉屑疑瑤島錯落珠璣 ","8卷 ╱ (清) 謝廷庚修 (清) 賀廷壽纂 ╱ 清光緒十年刻本"
36428,江蘇,南京,"(民國) 高淳縣志",民國,1911,1949,143,"卷第三 104-213 ╱ 山川志 104-213 ╱ ","淑泉井縣東四十里老叔村前 張家井縣東四十里一在下王村中一在下王村西田畔邊相傳   有九井今僅存其二 泉水井縣東四十里小茅山麓一窟清泉自石隙中滋出四時不   竭相傳乾隆五十年大旱鄰近村莊半取汲於此因名此地並   有泉水庵今庵廢井存 胡家井縣東三十里胡家村前未知没於何年光緒二年突然而   出清泉不竭因甃 玉泉井縣東南四十里花山吳姓鑿 八角井 芮家井 欄港井 上房井 雙井 一井雙眼有鹹淡 之別傳聞宋太祖  曾飲水  於此 俱縣東七十里 亢家井 亢家村 中今廢  瑤園井 瑤園 村東  山南保井 道二 公甃 俱縣東三十里 高家岡井縣東三十五里高家岡村中 ","28卷 ╱ (民國) 劉春堂修 (民國) 吳壽寛纂 ╱ 民國七年刻本"
36428,江蘇,南京,"(民國) 高淳縣志",民國,1911,1949,587,"卷十一 540-685 ╱ 選舉表 540-685 ╱ ","        清 甲科 鄉舉 歳貢 辟薦 例仕 例貢 武職 封廕 掾選 順治 二年  唐懋湻 陳希杰    李 鰲 唐明善 陳振湻   乙酉湘 陰知縣 甯國府 敎授    乙酉武 舉 以子懋 湻貴贈 泥乂巡 檢   陞工部 都水營 張正邦    唐 盛 奉直 大夫    繕司主 事 恩貢華 亭訓導    乙酉武 舉      欽  差玉泉 河道管 徐湻禧         理街道  恩貢        三年    徐 迅    楊 奇 徐守敎 夏仕虞    拔貢冠 縣知縣    丙戌副 榜佳會 以子迅 黄封文 進賢縣 丞署縣        試  林 郎 事調任 安福縣 ","28卷 ╱ (民國) 劉春堂修 (民國) 吳壽寛纂 ╱ 民國七年刻本"
36428,江蘇,南京,"(民國) 高淳縣志",民國,1911,1949,795,"卷第十四 763-852 ╱ 寺觀志 763-852 ╱ ","  經濟偕邑人陳萬善往觀之曰殆飛來佛耶命李自蕃建寺遂   以飛來名   陳相綬詩飛來名寺矗河邊入徑徐徐别有天佛以化身三現   相僧應無識一通禪楊花落座隨青靄竹影當門拂紫烟總是   幻空難住著鯨鐘㹸篆自年年 再興寺縣東六十里廟岡山明萬歷間張應圖張應亮建今廢   應亮過再興寺詩獨臥菩提靜山牕萬籟空愁深侵夜雨夢亂   向明鐘鶴唳微窺曙松濤遠趁風禪關欣再造規畫六朝同 桂楊寺縣東七十里舊名韓城菴明正德間建兵燹後周韋葉三   姓重建 玉泉寺縣東南三十里寺門面山幽僻嶮峭其後峻嶺盤旋飛泉   清冽雖劇旱不枯山僧剖竹承之委折紆徐直達㕑下亦奇境 ","28卷 ╱ (民國) 劉春堂修 (民國) 吳壽寛纂 ╱ 民國七年刻本"
36428,江蘇,南京,"(民國) 高淳縣志",民國,1911,1949,796,"卷第十四 763-852 ╱ 寺觀志 763-852 ╱ ","  也右有絕巘即開白牡丹處 國朝王漁洋集凡三見今廢   夏甲詩泉聲遠落小橋西信步攀尋路轉迷萬竹當門青靄亂   千峰横閣碧雲低園虛養鶴隨僧臥樹寂歸鴉對佛啼分得伊   蒲香積下肯容移榻向幽棲 鄭兆龍詩山以花名歷年久予   來看花已白首靈根無定東復西今歲叢開玉泉口綠葦新蒲   清淺湖小舟一葉拽沙走褰裳揮汗越崇岡遙見花容如雪剖   昨者三英峭壁懸一枝摧折兒童手 張之楨詩縱當不雨亦   雲封嶺在微茫越數重誰遣巨靈開大地却教古佛住中峰桐   崖水接穿㕑竈竹圃禽喧雜梵鐘謾說秋來懶赴約霜天籬菊   似芙蓉 三元觀縣西十五里滄溪道士蔣常泰募修重建關聖殿文昌閣   時於土中得斷碑覽之有赤烏二年修建字惜全文無考康 ","28卷 ╱ (民國) 劉春堂修 (民國) 吳壽寛纂 ╱ 民國七年刻本"
36440,江蘇,鎮江,"(民國) 續丹徒縣志",民國,1911,1949,1455,"卷十九 1424-1490 ╱ 雜文 1424-1490 ╱ ","  下遂定以玉泉為第一而中泠次之惠泉虎跑又次   之 庸間齋 筆記 節 高江村 士奇  性趫巧遇事先意承志皆愜 聖懷 上   登金山欲題額濡毫久之江村乃擬江天一覽四字   於掌中趨前磨墨微露其跡 上如其所擬書之其   迎合皆如此 嘯亭 雜錄 節 道光己亥丹徒孝廉殷竹虚與弟昨庵主余家詳其家   世歷以孝傳其曾祖峻盱先生病甚祖斯羽適客外   祖母趙刲股進之越三日父又刲股進之病遂已此   乾隆癸卯年事也 揅經 室集 節 陰兵乾隆己巳歲大旱是年十一月初自鎭江常州以 ","20卷 ╱ (民國) 張玉藻修 (民國) 高覲昌纂 ╱ 民國十四年刻本"
36443,湖南,邵陽,"(光緒) 新寧縣志",光緒,1875,1908,295,"卷七 276-306 ╱ 輿地略上 276-306 ╱ 疆里 276-306 ╱ 星度 280-306 ╱ 都圖 281-306 ╱ 山川洋海海 276-306 ╱ 島坿 284-306 ╱ ","疑濫觴之無源玉峽紛飛瓊激湍之如矢界分螺黛光 百道驚人劈跛芙蓉嘡嗒二聲動耳爾其斜斜整整 曡曡重重雲根滅裂乳穴高春洗清瘦之秀骨磨峭削 之少鋒一片鮮明長拖素䌇千囘曲折怒走白龍恍是 神女高唐倐變雲雨還如群仙緱嶺乍動鐘鏞是以嵐 影浮光蒼翠欲滴亘晝夜而如斯遂風雷而轉急彩虹 斷續山半斜闈冰柱玲瓏崖前屹立差比雙雙玉箸長 標天台一萬八千何減處處晶簾遍挂羅浮三百六十 當夫雲蒸列岫樹靄層巒晴颷散布暑氣鬱盤則有散 炎天之冰雪激平楚之波瀾樹底潛聽響奪松濤清籟 巖而登眺聲同水咽臨灘點點紛敷天半無雲晴亦雨 聲聲淜湃山杪無風夏亦寒至若陰雨連綿陵谷蕩泆 樹杪高懸峰頭瀉岀崩崖裂石四黄河疏㳏條條歕玉 跳珠類九天咳唾一一原非蓬萊左股亦欲逐浪以俱 浮恍惚巫峽雙崖幾訝沉牛而恐失洵爲宇宙之奇觀 莫不瞻顧而悚慄遂有攜簡類聚躡屐群分沿途矚目 隔嶺遥聞怒吼兮觸石急濺兮崩雲映上藥靈芝兮渙 彩毓琪花瑶草兮成紋燦若干鏌淬鋒而動散若織 女投杼而絲棼纍纍有光蛟龍噓吸乎大澤飛飛無數 天花亂綴於高雯洵足動錦心之豪興而助彩筆以成 文彼夫匡廬稱勝迹之奇天都擅壯觀之罕莫不電掣 雲屏布懸山館孰若茲之天紳垂而懸玉屑飛而紛 ","26卷 ╱ (清) 何福海修 (清) 林國賡纂 ╱ 清光緒十九年刻本"
36455,福建,福州,"(康熙) 長樂縣志",康熙,1661,1722,205,,"敵撤圍還及其子平死之然公殁而精忠血丹仇亦 心讋吕蒙旋吐血死權以侯禮塟玉泉操以王禮葬 雒陽昭烈招魂塟萬里橋南景耀中謚曰壯繆侯子 興嗣少有令聞諸葛深噐之弱冠爲侍中監軍卒子 統嗣尚公主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以興庶子續封 公於道家稱武大帥西臺朗陵馘魔上將軍釋家 稱護法伽藍削不書疑也公之局結于荆實昭烈進 漢中王之歳而前將軍繇盪㓂拜入明洪武高皇帝 削宋元號特因之迨至神宗皇帝晋帝恊天再加三 ","8卷 ╱ (清) 孫蕙修 (清) 孔元體纂 ╱ 清康熙二年刻本"
36455,福建,福州,"(康熙) 長樂縣志",康熙,1661,1722,282,,"林澗寺在横陂天啓五年重脩知縣潘藻有䟽 永和寺在濮溪 玉泉寺在棉洋元至正間邑人陳秀甫建嘉靖壬子 年秀甫裔孫尙策重建有田三百 太平寺在清化都 開寶寺在七都驛右其下關石阜鎮水口萬曆四十 八年鄉人戴嘉猷等募衆建小塔于上高五丈餘今 廢亦邑城之外關也 珠光寺在梓臯 ","8卷 ╱ (清) 孫蕙修 (清) 孔元體纂 ╱ 清康熙二年刻本"
36455,福建,福州,"(康熙) 長樂縣志",康熙,1661,1722,355,,"廖廷敬  歐子科  陳師唐  彭一珍 徐 計  李 汁  唐建勲  肅文定 盧 建  柯 興  章世銀  楊 昇 簡克正  葉 順  陳玉屑  鄭尚元 周家相  任 佐  譚 論  鄭 興 余 忠  楊啓復  林守禮  黎孟科     天啓五年奉詔汰倉大使倉務邑令總之   ","8卷 ╱ (清) 孫蕙修 (清) 孔元體纂 ╱ 清康熙二年刻本"
36458,江蘇,泰州,"(咸豐) 重修興化縣志",咸豐,1850,1861,190,," 之倚闌作畫思騰騫造化神秀在齊魯欲向東方朝  至尊秋風昨夜退炎熱庭砌閒花餘點綴座中年少  家老翁皓首清談霏玉屑讀書想見古人風獨抱遺  經守殘缺檜兮檜兮常在兹金石為銘不磨滅 顧  麟瑞詩飛來一片精鐵石老龍吹氣動生色松柏合  併為一身怪石作骨龍作麟巍然獨立如有神借問  種者誰前朝姜道士道士已仙去精氣結終始樹老  不知春以拙養生理星辰墮其隙神鬼出其裏翻疑  白日風雨來道士咒法不曾死一枝欹側露白骨貫  索穿胸鎖山鬼一枝昂然勢不平如鶴摩雲到天止  又有一枝眠地心抱笏祝天伏不起其旁倒挂枝更  奇劍文血繡握在指雷書鳥篆錯落生天衣寶幢閒  雜成劃然樹巓振一響滿耳已是風霆聲恍惚有人  樹根立海鶴叫水長空清春帝宮前土花碧風翻雲  動栖空庭道士到今神氣旺百年呵護驅群靈我願  口誦黄庭經樹聲經聲都可聽塵心懾伏不敢出卻  恐樹頭飛霹靂手  抱遺經望雲日 古土地祠 廣福里合治二十九坊坊皆立祠舊志載惟 此最古明邑人魏應嘉讀書於此所題聯額 ","10卷 ╱ (清) 梁園隷修 (清) 鄭之僑纂 ╱ 清咸豐二年刊本"
36466,江蘇,泰州,"(民國) 續纂泰州志",民國,1911,1949,1222,"卷之三十三 1200-1309 ╱ 藝文 1200-1309 ╱ 第十本 1200-1309 ╱ ","   光孝寺僧田碑銘     清     御史 俞 鐸 本州人  吾泰光孝寺禪林創自東晋義熙間先是為崇寧萬壽 寺三易而始存今名盖海陵一大福地也其間興廢屢 更歷唐宋元明代有大禪師鼎葺而重新之迨我大清 踵興肇造伊始而此寺尚塵煤斷壁石裂殘碑兩雨退 佛青云迷龕碧來游者莫不嘆法雨之久枯慮祖庭之 將廢矣會順治壬辰歲延玉田大師飛錫此中師以紫 鉄心肝具黄金面孔仙仙乎眞法王長子吾師 人時 或摇塵尾弄象鼻而玉屑河懸繞龍點石洵可奪虎丘 一席而有祇林樹下風方之升堂七十味道三千當不 ","35卷 ╱ (民國) 鄭輔東修 (民國) 王貽牟纂 ╱ 民國八年刻本"
36468,江蘇,常州,"(康熙) 金壇縣志",康熙,1661,1722,128,,"白李溪在小茅北高辛時展上公種白李處 蒼龍溪在良常山西俗呼冷水澗 喜客泉在大茅北方池□尺客至泉即踴躍如珠良久   不絕或臨以聲勢則凝然不動亦一奇也舊有菴祀   孫寒華 益人泉在大茅東嶺上登眞隱訣云天市壇左右有泉   皆金玉之津飲之益人故名 笪御史重光山志云泉 邊有駢石疑即天市壇 玉蝶泉在飈輪峰西垂二口貯泉至今一冰一温又名   陰陽井 元趙世延詩因觀長史陰陽井始悟混元玄 牝門一勺三田勤灌溉無根靈草自春□□ 白玉泉在常寧鎮 鎮在縣西六十五里宋天聖間□□ 觀請於朝為遊人行估憩息之□□ ","16卷 ╱ (清) 郭毓秀纂修  ╱ 清康熙刻本"
36469,江蘇,常州,"(萬曆) 常州府志",萬曆,1572,1620,2344,"卷十四 2271-2549 ╱ 人物志 2271-2549 ╱ 勳業 2271-2549 ╱ 材猷 2271-2549 ╱ 忠節直諫 2271-2549 ╱ ","  所識㧞學者稱為玉泉先生所著有易義及玉泉   講解語孟大學四書性理窟 陳之茂字卓卿宜興人宣和初入太學與張九成同   舉進士調休寧尉除秘書郎累遷知平江府直顯   謨閣知建康隆興兩府丞相洪适薦召對擢吏部   侍郎兼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卒之茂剛果英特議   論宏遠深識治體壽皇每深器待將倚大用及其   没縉紳惜之為詩清勁畫尤有法弟之淵自有傳 尤袤字延之無錫人由太學登進士第為㤗興令縣 ","16卷 ╱ (明) 劉廣生修 (明) 唐鶴徴纂 ╱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
36469,江蘇,常州,"(萬曆) 常州府志",萬曆,1572,1620,2943,"卷十六 2852-3067 ╱ 詞翰志 2852-3067 ╱ 賦 2854-3067 ╱ 辭附 2854-3067 ╱ 游覧 2852-3067 ╱ 詩 2875-3067 ╱ 游覧 2852-3067 ╱ ","蓋相追隨曉日照耀海若官珊瑚水晶自參差心駭 目眩形神竦紅霧碧霞不可窺丹竈星星尚伏火石 田歷歷皆種芝金膏不流玉屑可炊龍性難羈鶴骨 本羸翻飛自便傲遊頗宜彷彿入紫清依稀登玉京 䨇童綽約導前路忽遇玄元老子為我說長生靈文 玉籕五千字先天無為道自成    題龍池菴三首 相傳伏虎禪僧開山處山 頂有龍井蜴見則雨                唐順之 遠遊為訪白雲巖轉盡孤峰路更南龍見小身時出 ","16卷 ╱ (明) 劉廣生修 (明) 唐鶴徴纂 ╱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
36469,江蘇,常州,"(萬曆) 常州府志",萬曆,1572,1620,3644,"卷十九 3557-3776 ╱ 詞翰志 3557-3776 ╱ 祠寺 3557-3776 ╱ 亭舘 3557-3776 ╱ ","慱諭師長之員會孫君桂發居之之二人者皆鄕人 也相與諏經訂禮為之言曰必釋奠于其國之先師 無先師則與鄰國合國有人焉何庸取諸其鄰我楊 文靖龜山先生雖非吾錫之人而寓居于郡者十有 八載今城東精舍乃其講學之地是即鄕之先師也 鄕者先生標表是祠居中奠位曾謂土崩瓦解之勢 我興受之然有不依形而立者參倚如見吾黨小子 倍此而更師乎喻工部玉泉先生尤文簡遂初先 生李肅簡小山先生蔣文忠實齋先生何莫非吾錫 ","16卷 ╱ (明) 劉廣生修 (明) 唐鶴徴纂 ╱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
36469,江蘇,常州,"(萬曆) 常州府志",萬曆,1572,1620,3645,"卷十九 3557-3776 ╱ 詞翰志 3557-3776 ╱ 祠寺 3557-3776 ╱ 亭舘 3557-3776 ╱ ","之人而起家于邑者相望百有餘歲今里中故宅尚 有指為藏修之所非鄕之先師與玉泉遂初實齋三 先生已有秩祀而小山先生未及與享迎之致敬獨 可遺乎若夫廣漢大儒非不同宗河洛景定間已繇 此而陞從祀然猶不敢先之繹而江西顓門之派其 師友父子視吾諸老先生之所學未能無頓漸之異 伊欲借晉人將無同之說以復其位庸詎知不見幾 而作乎審厥象而儀圖之盍亦知所變置嗚呼職教 者能為是言是必有黙契于心而無疑者抑慮夫斯 ","16卷 ╱ (明) 劉廣生修 (明) 唐鶴徴纂 ╱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
36469,江蘇,常州,"(萬曆) 常州府志",萬曆,1572,1620,3646,"卷十九 3557-3776 ╱ 詞翰志 3557-3776 ╱ 祠寺 3557-3776 ╱ 亭舘 3557-3776 ╱ ","道之無師無傳復質之鄉老蔣公應新以其規接前 輩年幾八旬其尚論人品具得之于耳聞目見眞公 日如吾五先生則有可言者惟堯舜文武周公孔子 孟氏所傳之道至河南二程夫子而復傳龜山先生 蓋受學于二程夫子昔伊川自涪歸獨稱楊謝長進 使其學少變于凋落之餘詎有是言哉慨思龜山載 道東南士之游先生之門者甚衆玉泉乃登其門而 能續程夫子之道遂初不及登其門而從玉泉學亦 能續程夫子之道小山實齋二公固不及登龜山之 ","16卷 ╱ (明) 劉廣生修 (明) 唐鶴徴纂 ╱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
36469,江蘇,常州,"(萬曆) 常州府志",萬曆,1572,1620,3647,"卷十九 3557-3776 ╱ 詞翰志 3557-3776 ╱ 祠寺 3557-3776 ╱ 亭舘 3557-3776 ╱ ","門又不及從玉泉之學因龜山玉泉二先生論孟中 庸大學之遺言而皆能續程夫子之道故玉泉得之 而主紹興之正論遂初得之而為乾淳之老儒小山 得之而居慶元之學黨實齋得之而號端平之善類 自九京之莫作而國人之無所矜式也久矣不有君 子其能國乎始吾學之祠諸賢吾見其居于位者與 先生並果孰使之然哉近若潭之長沙有祠周元公 先生而以胡子五張子南軒朱子晦庵為配者而 鶴山魏公了翁因其修祠嘗為之祀亦深嘉而樂道 ","16卷 ╱ (明) 劉廣生修 (明) 唐鶴徴纂 ╱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
36469,江蘇,常州,"(萬曆) 常州府志",萬曆,1572,1620,3648,"卷十九 3557-3776 ╱ 詞翰志 3557-3776 ╱ 祠寺 3557-3776 ╱ 亭舘 3557-3776 ╱ ","之今可法也曲禮曰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曷不 即玉泉遂初小山實齋四先生而配我龜山先生乎 讙曰然論定然後肖其貌是歲重光大荒落卜六月 丁亥展舍采之敬周服殷冠魚雅就庭枚數先生之 族子裔孫有渙乎無萃竊幸尤氏喻氏蔣氏文獻之 存輯冠者五六人奔走與祭是之禮也救㓕亡而扶 壞爛豈曰小補之哉其初位次未定繪事未素棟方 卧疾未興虞君數四貽書俾識其事奈何不能守墳 墓政懼夫無詞以自白其先人何敢表先儒而厲後 ","16卷 ╱ (明) 劉廣生修 (明) 唐鶴徴纂 ╱ 明萬曆四十六年刻本"
36479,安徽,蕪湖,"(道光) 繁昌縣志",道光,1820,1850,114,"卷之一 40-119 ╱ 輿地志 40-119 ╱ 建置沿革 40-119 ╱ 星野 62-119 ╱ 疆域 40-119 ╱ 鄉都圩垾 40-119 ╱ 橋渡附 40-119 ╱ 形勢 40-119 ╱ 山川 87-119 ╱ 澗潭池 40-119 ╱ 泉井附 40-119 ╱ ","甘露泉 在圓照寺 紫嵐嶺泉 在嶺麓冬夏不涸 噴雲泉 在隱靜山桂月峯上 金魚泉 在隱靜山碧霄峯下曾出金鬣魚 噴玉泉 在縣南二十里西峯山崇法院 玎璫泉 舊名湧珠在西峯山崇法院 離垢庵泉 在放鷹尖下蜀僧方修所鑿   王焞曰出自石罅甚甘冽承之以梘可注釜中 龍華山洞泉 在縣西十五里龍華寺旁   洞泉水流潺潺嘗有蘆根浮出人疑其通江一村之田藉以灌溉歲旱鄉農定時   刻分班車救否即爭訟︵舊志︶    塘 ","18卷 ╱ (清) 曹德贊原本 (清) 張星煥增修 ╱ 清道光六年增修民國二十六年鉛字重印本"
36479,安徽,蕪湖,"(道光) 繁昌縣志",道光,1820,1850,1166,"卷之十七 1127-1234 ╱ 藝文志 1127-1234 ╱ 詩 1127-1234 ╱ 書籍 1127-1234 ╱ ","傳聞石似虎人威生畏嗔世事每如此誰能辨假眞    噴玉泉                    徐 傑 我入西峯山愛此玉泉色想是雪山乳潛流通此穴    靑蓮池                    徐 傑 念佛誧佛人口吐靑蓮花妙香遍世界此地着根芽    寶山寺佛來金像三首              魏 禧 金入水即沉佛乃多狡獪能使身如羽復令鐘如芥 巴江至鵲江相去六十里水豈能浮佛佛或能浮水 佛既乘鐘來鐘不隨佛住佛奇鐘亦奇飄然赴甘露 國朝                                  金峨洞二首                  姚文爕 曲曲入寒碧雲生藜杖間山容眞劈斧一幅墨荆關 ","18卷 ╱ (清) 曹德贊原本 (清) 張星煥增修 ╱ 清道光六年增修民國二十六年鉛字重印本"
36490,黑龍江,綏化,"(民國) 綏化縣志",民國,1911,1949,278,"卷十二 261-295 ╱ 藝文志 261-295 ╱ 奏牘 261-295 ╱ 序文 261-295 ╱ 碑記 261-295 ╱ 詩跋 261-295 ╱ 綏化縣志卷一 261-295 ╱ 地理志 261-295 ╱ 疆域附歷代沿革 261-295 ╱ 經緯 261-295 ╱ 山岳附山岳詳說 261-295 ╱ 河川 261-295 ╱ 種族 261-295 ╱ 漢滿蒙回 261-295 ╱ 附户口表 261-295 ╱ 氣候 261-295 ╱ ","我生鮮兄弟畏與朋友别别來心緒惡况復三月閲忽聞廵九邊路遠風雲絕新詩來滿洲飽帶興安 雪時艱發古愁奇响金石裂生平問心迹心迹胡可㓕憶昨天南行鵠立送旌節人語逐軺電飛鳥栽 一瞥游蹤溯京漢往事為公說吳中舊緣詩壁摩治碣哀哉憂患塲旁睨心已折嗷鴻滿江淮萬鬼 飽人血異黨復潛煽梟匪時出没急治恐走險不治涸尤列標本兼治之此語出前哲安得斬亂絲一 斷如刀削但知籌可運無慮俎休越江淹殺秘書堪笑才已竭遠道感深眷英霏玉屑佐治聞藥言 為我勝一决古來丸漠地鋒鏑造豪傑願保歲寒心肝胆照古鐵老楳與孤竹兩地爭芳冽神友貴有 道詎在顔色接想忍深復深署雨猶未歇    寄懷黑龍江諸僚佐詩                       宋小濂 倉皇受任憶當時大厦危機賴共持悲憤一腔人去遠邊塵十載夢醒遲好栽松菊留荒徑多買詩書 藥老痴把酒看花饒逸興詎因遲暮歎吾衰 雄心無復騁驊騮掃盡茫茫萬古愁才薄自愧虚厚俸身孤無力挽狂流幸容朝隱安吾拙每聽邊聲 念舊遊冰雪荒寒期努力莫令一例笑閒鷗    和宋公小濂寄懷黑龍江諸遼佐詩                  常蔭廷 駐節龍沙曾幾時邊城萬里獨支持盡分領土操心若板蕩中原寄命遲如晦深謀兼善斷虚冲隱德 ","12卷 ╱ (民國) 常蔭廷修 (民國) 胡鏡海纂 ╱ 民國九年鉛印本"
36499,遼寧,錦州,"(康熙) 廣寧縣志",康熙,1661,1722,22,"卷一 17-31 ╱ 地理志 17-31 ╱ 沿革 17-31 ╱ 疆域 18-31 ╱ 形勢 19-31 ╱ 山川 19-31 ╱ ","一里源出醫巫閭山玉泉寺東南 流遶大石橋又東南入東沙河 南沙河 城南十二里源出醫巫閭 山由牽馬嶺東南流合東 沙河入海即 閭陽驛河 西沙河 城南三十一里源出醫巫閭山青巖寺其在 北者名泥河在東南名西沙河南流散漫 板 橋河 城南七十里明一統志云源出醫巫閭山其一流經廣寧城北 其一流經城南俱至城東南合雙峰河入海今土人分為大板 橋小 板橋 雙峰河 城西南二十里在二十里鋪南源出 醫巫閭山背陰寺東南流入泥河 鋪前河 城西南二 十里源出 二十里舖泉東南流至二十里鋪 南又東南流至祖家屯南散漫 泥河 城西南三十四里源出醫巫 閭山青巖寺山澗東南流遶 北堡鎮又東南 流入西沙河 蘇家溝 城西南 四十里 松川溝 城西南 五十里 灌腸溝 城西南 九十里 楊郎 河 城西門外源出城西北泉 南流經南關入東沙河 义喇溝 城西五 十五里 石佛寺河 城北十三里 源出醫巫閭 山東南流 入馬市河 馬市河 城北二十五里源出魏家嶺東 南流遶中安堡城東南流散漫 分水關河 城東北 九里源 出分水關南 流入東沙河 珠子河 城東北四十里明一統志云源出廣寧衛東北 一百里白雲山南流入遼河今按白士廠東惟 羊腸河從東入境南流珠子河故道湮没詢之土人云山水盛時 有河旱則水乾或呼為錐子河遼史遼州有錐子河或即此河也 蓮 子湖 城東北 九十里 五道河 城東北二百十里即楊檉 木河分流三十里入遼河 楊檉木河 城東邊二 百二十里 源出邊外由彰武臺邊門入 境流二百七十里入遼河 遼河 城東北二百三十里即巨流河源 出邊外有二其一自西北來者遠 不可考其一自東來者出長白山西北諸窩集中為黑兒蘇等河合 而北流出邊西北遶鄧子村又西南祈與自西北來之河合而為一 ","6卷 ╱ (清) 項蕙修 (清) 范勛纂 ╱ 民國遼海叢書本"
36499,遼寧,錦州,"(康熙) 廣寧縣志",康熙,1661,1722,23,"卷一 17-31 ╱ 地理志 17-31 ╱ 沿革 17-31 ╱ 疆域 18-31 ╱ 形勢 19-31 ╱ 山川 19-31 ╱ ","西南流自開原縣明安貝勒屯十里入邊流經鐵嶺縣北清河自東 來會入雙峽口西南分為二曰內遼河外遼河遶鐵嶺西南合而為 一至開城為巨流河又分流復南經海城縣西與太子 河會為三汊河入海此可左右即遼東遼西所由分也 泥河 義州南 七里源 出宋八屯泉北流至 徐家屯西入大淩河 王巨河 義州南十五里俗呼乾河溝源出錦 縣灰山東北流合七里河入大淩河 石 河 義州南三十里源出石厰山由城東 南至錦縣界入大淩河即孫淩堡河 齊家堡七里河 義州南四十 五里源出斑 石山東南流遶望高 山入錦縣界冷泉河 大安堡河 義州西南三十里源出紅石䃳子 山泉北流遶大康堡西入大淩河 楊 樹溝河 義州西南六十里源出帽兒山西 泉南流至半截塔東入小淩河 湯泉河 義州西南七十里 源出湯泉南流入 楊樹 溝河 小沙河 義州西二里源出魏家屯 南泉遶城西北入大淩河 柳河川河 義州西三十里源 出邊外由九官臺 邊門西一里入境 東流入大淩河 老公溝河 義州西三十五里源出老 公溝泉北流入柳河川河 大淩河 義州 東北 一里源出邊外自九官臺邊門入由 萬佛山至城東出頭山流入錦縣界 西沙河 義州東北十五里源出 營城東泉東南流入東 沙 河 東沙河 義州東北十六里源出大寧堡城 西泉南流遶出頭山入大淩河 清河 義州東北五十里 源出邊外由清河 邊門西入境經 大清堡入細河 細河 義州東北六十里源出邊外由清河邊 門東入境合清河至錦縣界入大淩河 清泉 城 內 廉泉 城 內 崇泉 城內西 北隅 二十里鋪泉 城西南二十里鋪 前河發源於此 八角寺泉 城西 南三 十里寺南一泉湧出東 南流十里餘入泥河 洪井 城西 四里 玉泉 城西醫巫 閭山中 龍潭 城西三十五 里醫巫閭山 ","6卷 ╱ (清) 項蕙修 (清) 范勛纂 ╱ 民國遼海叢書本"
36499,遼寧,錦州,"(康熙) 廣寧縣志",康熙,1661,1722,44,"卷二 31-47 ╱ 建置志 31-47 ╱ 城池 31-47 ╱ 公署 34-47 ╱ 學校 37-47 ╱ 社甲 39-47 ╱ 屯堡 31-47 ╱ 驛鋪 39-47 ╱ 關梁 42-47 ╱ 坊表 42-47 ╱ 寺廟 44-47 ╱ 漏漷 31-47 ╱ 園附 31-47 ╱ ","世爵坊為總兵官左都督太傅兼太子太傅寧遠伯李成梁立    寺廟 城隍廟 城内西北隅 康熙五年建 崇興寺 城東北隅唐貞觀時 建寺雖毀雙塔如新 普慈寺 城東南隅 明正統初 建本朝和碩 親王重修 極樂庵 城 内 圓通庵 城 内 文殊庵 城 内 保安寺 城 内 白衣庵 城 内 崇 泉寺 城 内 淨業庵 南 關 太平庵 南 關 靈應寺 城東三 十里 無梁殿 城東南 二十里 觀音庵 城南倮 倮堡 地藏寺三 城南二十里一城北十 五里一義州西門外一 土門寺 城南三 十里 接待寺 城 南 三十 里 洞兒寺 城南三 十里 寶林寺 城南六十里 上中下三 十方寺 城南七 十里 黄巖寺 城 南 七十 里 馱鞍寺 城南七 十里 桃花寺 城南七 十里 杏花寺 城南七 十里 雙峰寺 城西南 三十里 靈山寺 城西南 三十里 背陰寺 城西南 三十里 六合寺 城西南 三十里 鐘峰寺 城西南 三十里 八角 寺 城西南 四十里 青巖寺 城西南五十里峭壁插天有洞可容數十人洞外 松樹儼如華蓋東西各一泉山頂一泉有望海觀 音閣東大松二株洞上有虚無眞境四字每遇晴明海洋在 目遼陽千山歷歷可數障應□即在其上為西南第一峰 清安寺 城西十二里閭山中今為觀音閣奇峰雲插陰水 崖懸右擁□巒左觀滄海勒石舊蹟多有可觀 雙泉寺 城西十二 里寺南有 洞寺門内又有一小洞一 資通寺後洞内一泉極佳 玉泉寺 城西十 五里 大朝陽寺 城西南 十五里 小朝陽 ","6卷 ╱ (清) 項蕙修 (清) 范勛纂 ╱ 民國遼海叢書本"
36509,遼寧,朝陽,"(民國) 建平縣志",民國,1911,1949,61,"卷一 33-81 ╱ 編年 33-81 ╱ 凡目二表一 33-81 ╱ 平亂 56-70 ╱ ","李彬王福王增竄入朝陽勾結會匪丁義和李廣聶珠 聶珩等群起響應焚朝陽縣北西官營子喇嘛廟及西 七道泉子法輪寺喇嘛廟東老貝子府喇嘛廟復於十 三日攻陷朝陽縣城而縣境衆匪遂於十九日以轎車 大隊迎楊悦春入踞下長皋村之玉泉盛燒鍋院内跪 迎道周者魚貫達二里餘髙呼接大老師聲勢甚盛悅 春至門下車入見店東張殿忠頂禮 跪拜 也 曰姪持齋奉 佛三十年行赤族矣言罷涕泣匪衆頭裹紅巾分青黄 赤白黑五隊各塗色眉心以識之初至民家惟索槍馬 ","9卷 ╱ (民國) 田萬生修 (民國) 張滋大纂 ╱ 民國二十年稿本"
36509,遼寧,朝陽,"(民國) 建平縣志",民國,1911,1949,64,"卷一 33-81 ╱ 編年 33-81 ╱ 凡目二表一 33-81 ╱ 平亂 56-70 ╱ ","老弱脅其强壯抄出數百里官軍其謂我何悅春泣曰 吾族滅應爾若再禍及鄉鄰誠所未忍代鐸遂連夜率 部逸並肇亂之李其亦見機潛逃均漏網焉噫使代鐸 之計行數百里山野裏糧人馬無所得飲恐未易平也 直軍精練其軍械皆毛瑟槍及十三響洋槍為當時利 器匪衆烏合除少數土礮及火槍外刀棍而已經節節 進逼退至下長皋玉泉盛餘匪僅四千有奇其宅主有 房三百餘間存糧八千餘石家口潛逃為匪踞守聶軍 圍至旬日玉泉盛店主張文璨請於聶統領士成曰匪 ","9卷 ╱ (民國) 田萬生修 (民國) 張滋大纂 ╱ 民國二十年稿本"
36509,遼寧,朝陽,"(民國) 建平縣志",民國,1911,1949,811,"卷七 763-903 ╱ 人物 779-903 ╱ 耆年 779-903 ╱ 壽婦 779-903 ╱ 人物列傳姓氏 779-903 ╱ 人物列傳 779-903 ╱ 列女姓氏 779-903 ╱ 列女列傳 779-903 ╱ ","張文璨列傳 張文璨字子琪亦咸豐時人殿臣子文瓘從弟也糼讀 書穎悟過人以助父理家廢讀天性孝友母遅年老患 痰喘親侍湯藥十餘年如一日兄文珄早卒嫂劉氏守 節撫孤垂五十年文璨敬禮弗衰以成其志並凂同鄉 京官國子監學正孟春華等為報部請旌建坊教養兄 子一如己子其治家嚴整動循禮法五世同居一門百 十餘人皆孝友雍睦無詬誶陵競之事家本中貲經手 創下長皋玉泉盛商業宅院不以自私然慷慨好施人 ","9卷 ╱ (民國) 田萬生修 (民國) 張滋大纂 ╱ 民國二十年稿本"
36509,遼寧,朝陽,"(民國) 建平縣志",民國,1911,1949,813,"卷七 763-903 ╱ 人物 779-903 ╱ 耆年 779-903 ╱ 壽婦 779-903 ╱ 人物列傳姓氏 779-903 ╱ 人物列傳 779-903 ╱ 列女姓氏 779-903 ╱ 列女列傳 779-903 ╱ ","玉泉盛宅院也又為請於直軍統領聶士成勿以大礮 轟擊免多殺傷事平左翼長亦從其言僅戮渠魁三十 六人其有脅從經文璨力為保釋者殆不可以數計是 役也文璨之玉泉盛店房共三百餘間存糧三千餘石 被匪盤踞困守焚掠殆盡事後文璨於諸從寇者不獨 無雔怨語恒誘掖自新地方遂以相安稱仁厚焉十八 年春襄助熱河委員散放災振咸得其平二十四年秋 七月嚴霜早降氣候驟寒近居百餘里内禾稼盡毁至 二十五年夏人多乏食文璨商於金厰溝梁金鑛督辦 ","9卷 ╱ (民國) 田萬生修 (民國) 張滋大纂 ╱ 民國二十年稿本"
36510,遼寧,葫蘆島,"(民國) 錦西縣志",民國,1911,1949,508,,"大紅旗營 第七區代用 第十一小學校 一 一 三○ 二 一四 民國五年二月   大東山 第七區代用 第十二小學校 一 一 三○ 二 一六 民國九年三月   連山 第八區區立 第一小學校 一 一 二八  一○  一三七 民國二年二月 [T3]四○三二  劉台子 第八區區立 第二小學校 一 一 三八 三 二○ 民國五年三月 [T3]四○三二  寺兒堡 第八區區立 第三小學校 一 一 九二 三 二八 民國四年二月 [T3]八○六四  玉泉閣 第八區區立 第四小學校 一 一 三六 三 二四 民國二年二月 [T3]四○三二  高把屯 第八區區立 第五小學校 一 一 三六 四 二三 民國二年二月 [T3]四○三二  礟盤溝 第八區區立 第六小學校 一 一 二九 二 一五 民國十三年三月 [T3]四○三二  稻池 第八區村立 第一小學校 一 一 二八 四 二○ 民國二年二月 [T3]二○一六  ","6卷 ╱ (民國) 張鑑唐修 (民國) 郭逵纂 ╱ 民國十八年鉛印本"
36515,遼寧,葫蘆島,"(民國) 興城縣志",民國,1911,1949,219,,"史錫芸 閣香直隸遵化人宣統二年任  王玉泉 濂溪海城人光緒乙酉舉人宣統三年任                  歷任縣知事 曾有嚴 子威瀋陽人優貢民國元年任  葛龍三 仙譜遼中人進士民國元年任  李懋春 芳園瀋陽人民國二年任  廷 瑞 緝卿蒙古正黄旗人民國三年任  陳紫瀾 樵琴閩侯人光緒丁酉舉人民國三年任  王懋官 仲瑛直隸密雲人民國五年任  程銘善 復初安徽合肥人舉人民國七年任  ","15卷 ╱ (民國) 恩麟修 (民國) 楊蔭芳纂 ╱ 民國十六年鉛印本"
36530,黑龍江,齊齊哈爾,"(民國) 拜泉縣志",民國,1911,1949,336,"經政志 135-361 ╱ 民治 136-357 ╱ ","去年客裏逢重九作賦登髙曾載酒今年重九在眼前題糕 猶擬偕新友邊風一夜天外來紛紛玉屑散瑶臺雞聲一唱 東方白千樹萬樹黎花開凍雲乍裂日光冷荒沙莽蕩邊城 迥只知風雨作重陽誰識重陽變雪景雪景天開引興長呼 童檢點菊花觴一觴一詠一流覽且把吟壇作醉鄉    秋柳七言絕句十首           張霖如 秋光迤邐澹遥空楊柳陰寒烟尚籠十五腰肢疇似昔東風 舞罷又西風 ","4卷 ╱ (民國) 張霖和修 (民國) 胡乃新纂 ╱ 民國八年石印本"
36532,遼寧,朝陽,"(民國) 朝陽縣志",民國,1911,1949,272,"卷八 221-287 ╱ 寺觀二 221-287 ╱ ","  特旗王曾屯兵此洞該處宣講堂募款於民國九年   在洞口接修三教聖廟一座高數丈洞内上有窟窿   數處可透日光並不黑暗内供古佛數尊寺址在山   半腰地勢極高舉眼一望宛如身在天半四面群峰   朝拱衆嶺迥環兼與該處玉泉山相連有清溪一湍   水流潺潺經年不竭至今仍係宣講善士看守焉 朝陽寺 在縣南一百八十餘里琉璃溝裏大山下寺   中正殿三楹供關帝像中建觀音閣一座始修於清   代乾隆十一年經本地善士勸募而成至嘉慶二十 ","36卷 ╱ (民國) 周鐵錚修 (民國) 沈鳴詩纂 ╱ 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36532,遼寧,朝陽,"(民國) 朝陽縣志",民國,1911,1949,419,"卷十三 396-440 ╱ 山川二 396-440 ╱ ","  奇境也 蜘蛛山 在沙金溝南台子距縣百餘里形如鼈甲狀   若蛛蜘山不高而秀麗石有花而清活山下有金礦   一處前清時曾經人開採獲利不貲 鐘鼓山 坤頭波羅村南有鐘鼓二山距縣八十里一   山似鐘一山似鼓中隔溝岔每當清晨烟雲繚繞山   下有清泉怪石山前有明水山後有横河金沙萬點   玉屑千層山壁有石洞一每至雲霧横空之際洞中   有一大蟲時常探身山下飲水又有許多燕雀薄暮 ","36卷 ╱ (民國) 周鐵錚修 (民國) 沈鳴詩纂 ╱ 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36532,遼寧,朝陽,"(民國) 朝陽縣志",民國,1911,1949,516,"卷十五 489-519 ╱ 山川四 489-519 ╱ ","小凌河 在縣治東南境蒙古名明安河源出縣屬土   默特右翼西南二百二十里之明安喀喇山有三泉   匯為一河初名穆壘河東北流為明安河逕土默特   右翼旗之南境至松嶺子門西五里入錦州府錦縣   境為錦水亦名小靈河即古參柳河也 已上欽定縣 同志亘見大  清一  □志 參柳水北入海 漢□□ □志 興中府有小靈河 □史 地理  志  小凌河在興中州南一百五十里源出玉泉井溢   而成川流入錦州界 元一 統志 漢柳城縣在今寧遠州及   錦縣之西境所謂北入海者蓋自縣北而南流入海 ","36卷 ╱ (民國) 周鐵錚修 (民國) 沈鳴詩纂 ╱ 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36532,遼寧,朝陽,"(民國) 朝陽縣志",民國,1911,1949,1140,"卷三十三 1097-1229 ╱ 紀事一 1097-1229 ╱ 卷三十四 1097-1229 ╱ 紀事二 1097-1229 ╱ ","瑟槍十三出等快槍頗稱捷利學好除火銃抬槍外多 係順刀樸槍木棒等兵器又係烏合之衆焉能禦久練 器利之官兵如發蒙振落摧枯拉朽一戰敗北被官兵 節節進攻嗣追至建昌縣長稿村玉泉盛燒鍋院内學 好有數千人統入此院負隅固守外面官兵以開花彈 向内擊之不中困圍六七日不下後經洪營官建議垣 墻祗圍三面留一面令其折墻逃逸尾追而擊可獲全 勝如法行之學好果山西北墻隅折毁全行逃逸有向 北去者九生一死向東北逃者被官兵追擊三十里外 ","36卷 ╱ (民國) 周鐵錚修 (民國) 沈鳴詩纂 ╱ 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36532,遼寧,朝陽,"(民國) 朝陽縣志",民國,1911,1949,1349,"卷三十六 1345-1392 ╱ 藝文二 1345-1392 ╱ ","情天後先守禮各三年足不入内守孝堅贏得純嘏錫 齡延 公年八 十五歲 高大門閭瓜瓞綿漫疑割股事罕傳愚不 可及斯謂賢    題李玉泉先生竹柳圖     叢占鰲 夢醒疏林月上時東山片石足棲遲和風師柳清師竹 贏得清和兩宇師    題李季荃明府鶴守梅花圖   前 人 老鶴一聲通九天如何寂歷守寒煙只因琴曲無人和 且共梅花結夙緣 ","36卷 ╱ (民國) 周鐵錚修 (民國) 沈鳴詩纂 ╱ 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36533,遼寧,丹東,"(民國) 鳳城縣志",民國,1911,1949,295,,"傅廷襄 字贊臣居縣西傅家滴台隸鑲紅旗滿洲業儒恬靜寡言歷充   小學校教員代理學務委員 何奉璞 字玉泉居縣南長山子隸正黄旗巴爾虎蒙古先充勸學所勸   學員復畢業於奉天登記研究所歷充安東及本縣登記主任嘗於興   京逆旅遇幼童張徳勳父死於仇遺產為族人所據訴官不理遂流落   奉璞憫之携歸收為義子與同城人高遇閣合力助資令入七甬碑高   等小學及卒業復入奉天甲種農業學校歲費甚鉅時遇閣已故奉璞   獨力任之 馬文煥 家邑南小樓房字斗南隸正黄旗滿洲法政學校畢業學品為   士林所重現充本城女校校長成績可觀 族弟貴鑫字良玉清附生   充本縣小學校教職十餘年教授管理罔弗完善屢經省道視學嘉許   卒年四十八歲 吳翰超 字振遠居縣南吳家坨子有孝行繼母赫氏性嚴厲翰超和顏 ","16卷 ╱ (民國) 馬龍潭修 (民國) 蔣齡益纂 ╱ 民國十年石印本"
36533,遼寧,丹東,"(民國) 鳳城縣志",民國,1911,1949,692,,"   峰地出頭仙跡何處覓瞻望幾停留     曲涵清招飲曲家隈荷亭别墅同座湯鎮守使劉參謀長日人連      山關太田大隊長横山隊長福井驛長並商學諸友即席賦此                         費光國 英庭     賓主詩豪復酒豪觴流曲水進醇醪碧箇曾許千杯盡紅紵新翻一    曲高雅韻鑒鏘㪣玉節錦標飛舞奪星旄聯交東道同文友此幕風    情醉老饕      詩下      雪中次聚星堂韻答樵溪         張錫鑾 金坡     同雲屯長野 原作玄雲樵溪先 生以避諱易之 積陰晝為雪鬱鬱鳯山髙凌綴閟幽    絕凍鳥鳴不飛老樹僵欲折寒飈夕以厲振牖燈明滅夜坐聽鳴車    鈴聲若飛掣霰英噴庭梅珠蕊繁於纈對此讀公詩字字霏玉屑雅    正追前賢歲月去飄瞥歐蘇呼不起故事從新說險韻公獨能造句 ","16卷 ╱ (民國) 馬龍潭修 (民國) 蔣齡益纂 ╱ 民國十年石印本"
36536,遼寧,鞍山,"(民國) 海城縣志",民國,1911,1949,263,"卷 37-267 ╱ 首 200-267 ╱ 葆省長題詞 37-267 ╱ 劉民政廳長序 37-267 ╱ 陳前縣長序 37-267 ╱ 常縣長序 37-267 ╱ 鎌倉參事官序 37-267 ╱ 宋舘長序 37-267 ╱ 原序一至六 37-267 ╱ 陳前縣長玉照 37-267 ╱ 常縣長玉照 37-267 ╱ 鐮倉參事官玉照 37-267 ╱ 續修縣志人員合照 37-267 ╱ 原編縣志人員合照 37-267 ╱ 海城縣公署寫真 37-267 ╱ 縣城風景寫真 37-267 ╱ 文廟寫真 37-267 ╱ 文昌閣寫真 37-267 ╱ 公園寫真 37-267 ╱ 玉皇山寫真 37-267 ╱ 茅兒寺寫真 37-267 ╱ 例 37-267 ╱ 言 191-267 ╱ 續修縣志人員題名 37-267 ╱ 海城縣全圖另附 37-267 ╱ 卷一 37-267 ╱ 地理志 37-267 ╱ 一、星野 37-267 ╱ 二、建置附歷代建置沿革表 37-267 ╱ 三、疆域 37-267 ╱ 一○ 37-267 ╱ 四、方位 37-267 ╱ 一一 37-267 ╱ 五、形勢 37-267 ╱ 一一 37-267 ╱ 六、氣侯 37-267 ╱ 一一 37-267 ╱ 七、晷刻 37-267 ╱ 一二 95-267 ╱ 八、城池附街市城鎮 37-267 ╱ 一二 95-267 ╱ 九、公廨附歷代城池公廨考 37-267 ╱ 一六 37-267 ╱ 十、山川附古山川考 37-267 ╱ 二五 37-267 ╱ 十一、道路 37-267 ╱ ︵附道路調查表︶ 37-267 ╱ 橋梁、渡口、水運 37-267 ╱ 五四 37-267 ╱ 十二、街村附村屯表 37-267 ╱ 七○ 37-267 ╱ 十三、壇廟 37-267 ╱ 一五一 37-267 ╱ 十四、古蹟名勝附 37-267 ╱ 二○八 37-267 ╱ ","湯崗子 縣城東北四十五里湯岡子有溫泉焉其熱如沸可以療疾初僅茅屋數椽引流為池供病人沐浴自歸南   滿鐵路會社經營後園亭花木頓易舊觀浴室之最佳者曰對翠閣門西向繞以栅欄門内新式樓房一座碧瓦朱   墻與扶疏綠樹相掩映洵可觀也室中陳設古雅几案清潔窗外花木紛繁香氣襲人衣袂迤北為玉泉館設備亦   頗完整視對翠閣稍遜再北為清林館門南向乃讌集娛樂之場清林館西有龍泉别墅建築悉依舊式樓閣參差   遙望之如蘭若地勢髙爽庭院清幽浴客到此煩襟頓消誠遊覽之佳所也山巔有廟曰娘娘宮每年四月十八日   會期士女如雲爭來進香好事者辦演高踋旱船種種雜劇小販設臨時營業茶社酒樓櫛比鱗次其賽會之盛殆   似耀州迷鎭山也     臨溟八景 繡嶺銜泉 縣城東南十一里茅兒寺山綺綰繡錯一名繡嶺嶺半有泉湧出具吐納狀故曰繡嶺銜泉一作繡嶺寒   泉見盛京通志 龍潭印月 縣城內厝石山上有潭積水不涸相傳昔年有龍潛其下雖風雨晦冥水中常見月形故云龍潭印月一   作龍潭夜月見盛京通志 西樓晚眺 縣城西門樓地勢高爽傍晚登其上見山川城郭歷歷如畫夕陽明滅亂流中别有一番風景故晚眺以   此為佳也 營浦歸帆 縣城內厝石山巔文昌閣高矗雲霄登其上目能見百里外當天朗氣清時則營口風帆隱約可辨 ","6卷 ╱ (民國) 陳蔭翹修 (民國) 戚星巖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36536,遼寧,鞍山,"(民國) 海城縣志",民國,1911,1949,266,"卷 37-267 ╱ 首 200-267 ╱ 葆省長題詞 37-267 ╱ 劉民政廳長序 37-267 ╱ 陳前縣長序 37-267 ╱ 常縣長序 37-267 ╱ 鎌倉參事官序 37-267 ╱ 宋舘長序 37-267 ╱ 原序一至六 37-267 ╱ 陳前縣長玉照 37-267 ╱ 常縣長玉照 37-267 ╱ 鐮倉參事官玉照 37-267 ╱ 續修縣志人員合照 37-267 ╱ 原編縣志人員合照 37-267 ╱ 海城縣公署寫真 37-267 ╱ 縣城風景寫真 37-267 ╱ 文廟寫真 37-267 ╱ 文昌閣寫真 37-267 ╱ 公園寫真 37-267 ╱ 玉皇山寫真 37-267 ╱ 茅兒寺寫真 37-267 ╱ 例 37-267 ╱ 言 191-267 ╱ 續修縣志人員題名 37-267 ╱ 海城縣全圖另附 37-267 ╱ 卷一 37-267 ╱ 地理志 37-267 ╱ 一、星野 37-267 ╱ 二、建置附歷代建置沿革表 37-267 ╱ 三、疆域 37-267 ╱ 一○ 37-267 ╱ 四、方位 37-267 ╱ 一一 37-267 ╱ 五、形勢 37-267 ╱ 一一 37-267 ╱ 六、氣侯 37-267 ╱ 一一 37-267 ╱ 七、晷刻 37-267 ╱ 一二 95-267 ╱ 八、城池附街市城鎮 37-267 ╱ 一二 95-267 ╱ 九、公廨附歷代城池公廨考 37-267 ╱ 一六 37-267 ╱ 十、山川附古山川考 37-267 ╱ 二五 37-267 ╱ 十一、道路 37-267 ╱ ︵附道路調查表︶ 37-267 ╱ 橋梁、渡口、水運 37-267 ╱ 五四 37-267 ╱ 十二、街村附村屯表 37-267 ╱ 七○ 37-267 ╱ 十三、壇廟 37-267 ╱ 一五一 37-267 ╱ 十四、古蹟名勝附 37-267 ╱ 二○八 37-267 ╱ ","  葉染出醉文章 城外青山樓外水 水外斜陽 峭壁攔河 縣城東南十里攔河山峰不甚高勢極峭拔適當楊柳河上游屹然獨立不啻中流砥柱山南怪石嵯峨   疏松蔚秀天造奇峰與附近諸山形勢迥異誠縣城東南一佳境也詞曰   河勢轉驚湍 峭壁能攔 秀屏獨擁古城安 人海滔滔翻惹恨 孰挽狂瀾 無事且盤桓 覓釣前灘 鶯   花十里簇烟巒 一帶盈盈楊柳水 綠上漁竿 蓮溪畫舫 縣城外東南隅荷花池北女閭在焉每當花盛開時遊人如織好事者特造小舟供衆遊玩紅蓮香裡畫   舫遊行倚醉聽歌儼到秦淮河畔矣詞曰   桂楫蕩明漪 畫舫輕移 藕花深處納凉時 一刻千金爭買笑 紅袖彈絲 添酒更詩 良夜歸遲 採   蓮人唱採蓮詞 如錦溪山如璧月 不樂眞痴 翠閣溫泉 縣城東北四十五里湯岡子山麓有溫泉湧出浴之可療病現歸南满鐵路會社經理園亭花木點綴極   佳中有對翠閣清林館玉泉館及龍泉别墅諸勝境終年浴客往來不絕夏日中外人士多來此地避暑比之關內   北戴河焉詞曰   别墅麗芳矄 花柳繽紛 湯泉春暖起氤氲 浴德澡身知所尚 三沐三薰 童冠喜溫文 五六同群 風   乎翠閣挹清芬 相與咏歸相樂處 點也欣欣 ","6卷 ╱ (民國) 陳蔭翹修 (民國) 戚星巖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36536,遼寧,鞍山,"(民國) 海城縣志",民國,1911,1949,356,"卷二 267-562 ╱ 政治志 267-562 ╱ 一、縣公署之組織 267-562 ╱ 二、縣公署之沿革 267-562 ╱ 三、總務 267-562 ╱ 一○ 267-562 ╱ 四、内務 267-562 ╱ 一一 267-562 ╱ 五、警務 267-562 ╱ 三六 267-562 ╱ 六、保甲 267-562 ╱ 五八 267-562 ╱ 七、財務 267-562 ╱ 七○ 267-562 ╱ 八、稅捐 267-562 ╱ 八五 267-562 ╱ 九、教育附古書院考 267-562 ╱ 九○ 267-562 ╱ 十、科舉考 267-562 ╱ 一四○ 267-562 ╱ 十一、司法機關 267-562 ╱ 一七二 267-562 ╱ 十二、中央各機關 267-562 ╱ 一七六 267-562 ╱ 十三、社會事業團體 267-562 ╱ 一七九 267-562 ╱ 十四、職官附政蹟 267-562 ╱ 一九七 267-562 ╱ 十五、歷代職官考 267-562 ╱ 二○八 267-562 ╱ 十六、歷代官制考 267-562 ╱ 二三三 267-562 ╱ 十七、歷代賦役考 267-562 ╱ 二五五 267-562 ╱ 十八、歷代學制考 267-562 ╱ 二六三 267-562 ╱ 十九、歷代兵事考 267-562 ╱ 二八三 267-562 ╱ 二十、種族 267-562 ╱ 二八八 267-562 ╱ 海城縣志 267-366 ╱ ","  同元年奉令改稱鹽務署營繹私局海城分卡康德四年奉命裁撤食鹽由國家專賣歸鴉片專署經理 硝磺局 本縣硝磺捐向歸商家包辦民國六年七月設局照價抽捐二成禁止硝户私賣由局收買轉售商家硫磺   由奉天總局價領按官價銷售局内設局長一員看硝員一人廵查二人雜役一人每年賣硝二萬餘觔收捐一   千餘圓康德三年奉令裁撤   以上各項税捐俱係國家税除地税契税兩項歸縣公署財務局徵收外餘税捐局徵收國税通解交奉天税   務監督署轉解中央財政部 教育局之沿革 本邑自清光緒三十一年知縣管鳳龢涖任始創辦學堂當委舊書院紳董曲泳長等專司其事   及三十三年始遵章設立勸學所地址在舊師範學堂東院所内置總董一員公舉留日師範速成科畢業歲貢生張文   藻充之並舉邑紳王玉泉秦玉璞李心會鍾振鍈尚其慎鄭沛霖等六人為學董兼各路勸學員宣統三年春奉   文改總董為勸學員長裁撤學董為各路勸學員是年城鄉自治會成立各區添設區視學員輔助各路勸學員   視察本區學務民國二年又奉令改勸學所為教育公所勸學員長改稱所長勸學員改為事務員三年春自治會   停辦區視學員裁撤所内添設教育委員視察學務是年所長張文藻辭職公舉周政歧接充因原有地址狹隘不   敷應用遂遷至文廟西偏儒學公署舊址五年七月奉令仍政教育公所為勸學所所長稱勸學所長事務員仍稱   勸學員是年周政歧辭職復由張文藻繼任十一年春張文藻解職由教育會會長李光前接充因從前鄉學教   員由村會自聘易滋流弊遂呈請教育廳核準鄉學員教多一併由所委任事權乃漸統一十二年五月奉廳令改組恢 ","6卷 ╱ (民國) 陳蔭翹修 (民國) 戚星巖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36536,遼寧,鞍山,"(民國) 海城縣志",民國,1911,1949,410,"卷二 267-562 ╱ 政治志 267-562 ╱ 一、縣公署之組織 267-562 ╱ 二、縣公署之沿革 267-562 ╱ 三、總務 267-562 ╱ 一○ 267-562 ╱ 四、内務 267-562 ╱ 一一 267-562 ╱ 五、警務 267-562 ╱ 三六 267-562 ╱ 六、保甲 267-562 ╱ 五八 267-562 ╱ 七、財務 267-562 ╱ 七○ 267-562 ╱ 八、稅捐 267-562 ╱ 八五 267-562 ╱ 九、教育附古書院考 267-562 ╱ 九○ 267-562 ╱ 十、科舉考 267-562 ╱ 一四○ 267-562 ╱ 十一、司法機關 267-562 ╱ 一七二 267-562 ╱ 十二、中央各機關 267-562 ╱ 一七六 267-562 ╱ 十三、社會事業團體 267-562 ╱ 一七九 267-562 ╱ 十四、職官附政蹟 267-562 ╱ 一九七 267-562 ╱ 十五、歷代職官考 267-562 ╱ 二○八 267-562 ╱ 十六、歷代官制考 267-562 ╱ 二三三 267-562 ╱ 十七、歷代賦役考 267-562 ╱ 二五五 267-562 ╱ 十八、歷代學制考 267-562 ╱ 二六三 267-562 ╱ 十九、歷代兵事考 267-562 ╱ 二八三 267-562 ╱ 二十、種族 267-562 ╱ 二八八 267-562 ╱ 海城縣志 367-466 ╱ ","趙福昌 字海峰同治癸酉科未仕 王亦顯 字榮階同治某科未仕 王蘭畦 字香巖同治某科未仕 常百福 字介臣光緒乙亥恩科未仕 王麟書 字雨臣光緒某科未仕 趙維城 字子藩光緒己卯科官湖南永興縣知縣 王玉泉 字濂溪光緒乙酉科官寧遠州知州 王維康 字芷元光緒己丑科官甘肅會寧縣知縣 孫德彬 字雅亭光緒戊子科未仕 宛忠謨 字子嘉光緒甲午科未仕 白鶴田 字凌翮光緒癸巳科未仕 劉興沛 字紹炎光緒甲午科未仕 劉際清 字星階光緒庚子辛酉恩正併科檢選廣西候補知縣                     于在藻 字湘巖光緒癸卯科官兵部郎中    明海州學 ","6卷 ╱ (民國) 陳蔭翹修 (民國) 戚星巖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36536,遼寧,鞍山,"(民國) 海城縣志",民國,1911,1949,427,"卷二 267-562 ╱ 政治志 267-562 ╱ 一、縣公署之組織 267-562 ╱ 二、縣公署之沿革 267-562 ╱ 三、總務 267-562 ╱ 一○ 267-562 ╱ 四、内務 267-562 ╱ 一一 267-562 ╱ 五、警務 267-562 ╱ 三六 267-562 ╱ 六、保甲 267-562 ╱ 五八 267-562 ╱ 七、財務 267-562 ╱ 七○ 267-562 ╱ 八、稅捐 267-562 ╱ 八五 267-562 ╱ 九、教育附古書院考 267-562 ╱ 九○ 267-562 ╱ 十、科舉考 267-562 ╱ 一四○ 267-562 ╱ 十一、司法機關 267-562 ╱ 一七二 267-562 ╱ 十二、中央各機關 267-562 ╱ 一七六 267-562 ╱ 十三、社會事業團體 267-562 ╱ 一七九 267-562 ╱ 十四、職官附政蹟 267-562 ╱ 一九七 267-562 ╱ 十五、歷代職官考 267-562 ╱ 二○八 267-562 ╱ 十六、歷代官制考 267-562 ╱ 二三三 267-562 ╱ 十七、歷代賦役考 267-562 ╱ 二五五 267-562 ╱ 十八、歷代學制考 267-562 ╱ 二六三 267-562 ╱ 十九、歷代兵事考 267-562 ╱ 二八三 267-562 ╱ 二十、種族 267-562 ╱ 二八八 267-562 ╱ 海城縣志 367-466 ╱ ","楊維新 乾隆乙亥恩科 魏富海 字鰲峰道光癸卯科 范階升 道光某科 范昇平 道光某科 王耀柏 同治某科 郝贊廷 同治某科 房寶璽 字玉堂同治癸未科 王治平 字凱臣光緒戊子科    孝廉方正 律鴻德 字容海同治元年舉 戚士升 字允菴光緒七年舉 羅士雲 字錦堂宣統元年舉 范懋祺 字官閣宣統元年舉    資政院議員 王玉泉 字濂溪城北騰鰲堡人前清舉人宣統元年被選為諮議局議員二年復被選為資政院議員      ","6卷 ╱ (民國) 陳蔭翹修 (民國) 戚星巖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36536,遼寧,鞍山,"(民國) 海城縣志",民國,1911,1949,608,"卷三 562-1155 ╱ 人物志 562-1155 ╱ 一、名宦 562-1155 ╱ 二、勳舊 562-1155 ╱ 二七 562-1155 ╱ 三、文學 562-1155 ╱ 五七 562-1155 ╱ 四、孝義 562-1155 ╱ 八一 562-1155 ╱ 五、鄉型 562-1155 ╱ 九三 562-1155 ╱ 六、方伎 562-1155 ╱ 一○三 562-1155 ╱ 七、流寓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八、節婦 562-1155 ╱ 一○九 562-1155 ╱ 九、烈婦孝婦附 562-1155 ╱ 一四五 562-1155 ╱ 十、貞女 562-1155 ╱ 一四八 562-1155 ╱ 十一、烈女孝女附 562-1155 ╱ 一五一 562-1155 ╱ 卷四 562-1155 ╱ 人事志 562-1155 ╱ 一、宗教 562-1155 ╱ 二、禮俗 562-1155 ╱ 二二 562-1155 ╱ 三、農業 562-1155 ╱ 六○ 562-1155 ╱ 四、工業 562-1155 ╱ 九九 562-1155 ╱ 五、商業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六、礦業 562-1155 ╱ 一二三 562-1155 ╱ 七、蠶業 562-1155 ╱ 一四七 562-1155 ╱ 八、漁業 562-1155 ╱ 一五八 562-1155 ╱ 卷五 562-1155 ╱ 物產志 562-1155 ╱ 一、植物 562-1155 ╱ 二、動物 562-1155 ╱ 四六 562-1155 ╱ 三、鑛物 562-1155 ╱ 六六 562-1155 ╱ 卷六 562-1155 ╱ 藝文志 562-1155 ╱ 一、奏議 562-1155 ╱ 二、碑記傳誄附 562-1155 ╱ 三、序䟦 562-1155 ╱ 七五 562-1155 ╱ 四、遊記 562-1155 ╱ 一○五 562-1155 ╱ 五、論說 562-1155 ╱ 一四三 562-1155 ╱ 六、書札 562-1155 ╱ 一五二 562-1155 ╱ 七、詩 562-1155 ╱ 一七三 562-1155 ╱ 八、賦 562-1155 ╱ 一七八 562-1155 ╱ 䟦 562-1155 ╱ ","  未逾旬偕夫赴母家一飯即歸抵家夫暴卒家控婦謀殺官經數任案未結上憲檄鄰封會審樹棠鞫得新婦與夫   和並女貌淑善不類殺人者親至婦母家查驗無佐證因見厨室穢濁遂將屋折毁得蛇數條知食物觸毒誤食之   也疑案始解深蒙上憲嘉獎未幾卒於官 王惟康 字止元邑西牛莊人光緒某科舉於鄕由京師水會局保以知縣用光緒末變法停科舉立學校惟康附貢   李心曾等籌捐創設牛莊兩等小學堂一處宣統元年由部選授甘肅會寧縣知縣在任二年有政聲鼎革後繞道   回籍卒於家 王玉泉 字濂溪邑北騰鰲堡人為孝子王傑之孫天資英敏學識淵深為文峭拔有骨力業師于致遠先生深器之   年二十三入邑庠光緒乙酉科舉於鄕設帳講學門下多知名士甲午亂後騰鎭金融紊亂公議合及各商號所出   錢帖達數百萬緡經濟恐慌商民交困玉泉請於縣尹勒限收回騰街錢法由是整理拳匪之亂盜賊蜂起地方糜   爛玉泉創辦團練修築圍墻隊伍編成未經訓練匪衆五百餘人來攻鎭街玉泉躬冒矢石督衆堅守斃賊數十闔   鎭賴以安全光緒三十二年籌備自治設立鄕會所玉泉任城北第三鄕鄕正一年内解民事訴訟數百起剏設高   初兩等小學堂各一處並整頓鄕團抽丁購械易軍服改洋操軍容整肅為全縣之模範東督趙爾巽派委員查驗   嘉其成績獎給各練長功牌並通飭各縣仿辦奉省鄕防編成部伍自玉泉始光緒末奉天自治養成會成立玉泉   入會研究畢業歷充奉天自治調查員自治局顧問宣統元年奉天諮議局成立玉泉被選為議員翌歲復由諮議   局互選為北京資政院議員是冬武漢事起東省岌岌可危東督趙爾巽知玉泉能委署寧遠州知州明年調義州 ","6卷 ╱ (民國) 陳蔭翹修 (民國) 戚星巖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36536,遼寧,鞍山,"(民國) 海城縣志",民國,1911,1949,609,"卷三 562-1155 ╱ 人物志 562-1155 ╱ 一、名宦 562-1155 ╱ 二、勳舊 562-1155 ╱ 二七 562-1155 ╱ 三、文學 562-1155 ╱ 五七 562-1155 ╱ 四、孝義 562-1155 ╱ 八一 562-1155 ╱ 五、鄉型 562-1155 ╱ 九三 562-1155 ╱ 六、方伎 562-1155 ╱ 一○三 562-1155 ╱ 七、流寓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八、節婦 562-1155 ╱ 一○九 562-1155 ╱ 九、烈婦孝婦附 562-1155 ╱ 一四五 562-1155 ╱ 十、貞女 562-1155 ╱ 一四八 562-1155 ╱ 十一、烈女孝女附 562-1155 ╱ 一五一 562-1155 ╱ 卷四 562-1155 ╱ 人事志 562-1155 ╱ 一、宗教 562-1155 ╱ 二、禮俗 562-1155 ╱ 二二 562-1155 ╱ 三、農業 562-1155 ╱ 六○ 562-1155 ╱ 四、工業 562-1155 ╱ 九九 562-1155 ╱ 五、商業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六、礦業 562-1155 ╱ 一二三 562-1155 ╱ 七、蠶業 562-1155 ╱ 一四七 562-1155 ╱ 八、漁業 562-1155 ╱ 一五八 562-1155 ╱ 卷五 562-1155 ╱ 物產志 562-1155 ╱ 一、植物 562-1155 ╱ 二、動物 562-1155 ╱ 四六 562-1155 ╱ 三、鑛物 562-1155 ╱ 六六 562-1155 ╱ 卷六 562-1155 ╱ 藝文志 562-1155 ╱ 一、奏議 562-1155 ╱ 二、碑記傳誄附 562-1155 ╱ 三、序䟦 562-1155 ╱ 七五 562-1155 ╱ 四、遊記 562-1155 ╱ 一○五 562-1155 ╱ 五、論說 562-1155 ╱ 一四三 562-1155 ╱ 六、書札 562-1155 ╱ 一五二 562-1155 ╱ 七、詩 562-1155 ╱ 一七三 562-1155 ╱ 八、賦 562-1155 ╱ 一七八 562-1155 ╱ 䟦 562-1155 ╱ ","  所至有聲士民愛戴尋以親老多病辭職瀕行父老走相送泣曰如公廉明三十年前曾有一人與公同姓今公去   布衣宰官難再見矣玉泉性儉樸身不衣帛在任年餘僅購氈履一雙紙筆外不置他物冬日嚴寒居室不設火爐   硯水為之結冰其清儉為人所難能至今父老猶稱頌之玉泉抵家十七日而父逝世深以未能事父為憾既葬猶   朝夕哭泣思慕不已哀毁成疾後年餘而歿年五十九地方紳耆以玉泉純孝可風援例呈請褒揚蒙大總統頒賜   光耀門閭匾額生前事蹟宣付史館立傳並準入祀孝子祠 張德春 字華亭邑西何沙河沿人後徙居關沙河沿咸豐辛酉科舉人戊辰赴禮闈於路得腿疾歸後遂淡於進取   設帳授徒以自給並嫻醫術著手者刀圭立效活人甚多德春敦品行礪廉隅終身以出入官署為戒人不敢干以   私鄕里重其人咸傾慕之晚歲手足不仁臥床十載子松生婦于氏服事惟謹從容頤養躋壽考年七十六卒 張德慎 字退菴號樂天邑西沙河沿人舉人德春弟也天資英敏才氣過人遇事不拘小節同治丁夘科舉於鄕大   挑一等以知縣用籤掣山西洪洞縣因事未往改就教職歷署錦州府學教授海城鐵嶺等縣學訓導嗣補黑龍江   呼蘭縣學官兼管巴彥綏化兩縣學務邊地草昧初啓文教未興德慎在任十年凡有關文化風俗諸事無不力為   整頓如設書院置學田增學額恤寒畯以及釐定婚喪禮儀抑制豪强僭越皆嘖嘖人口瀕行士子贈衣傘等物悉   却之曰爾等宜守臥碑訓何浮文為歸里後適拳匪亂作伏莽四起德慎與舉人孫德彬等請準編練大團在大二   台子村設立團防局由是盜賊歛跡民賴以安年七十八卒平生著作甚多亂後遺稿散佚子榮綬字錦堂業儒 曲泳長 字漢槎邑南曲八里河人歲貢生候選教職性爽直勇於任事同光之際地方不靖泳長聯合八屯倡辦團 ","6卷 ╱ (民國) 陳蔭翹修 (民國) 戚星巖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36536,遼寧,鞍山,"(民國) 海城縣志",民國,1911,1949,623,"卷三 562-1155 ╱ 人物志 562-1155 ╱ 一、名宦 562-1155 ╱ 二、勳舊 562-1155 ╱ 二七 562-1155 ╱ 三、文學 562-1155 ╱ 五七 562-1155 ╱ 四、孝義 562-1155 ╱ 八一 562-1155 ╱ 五、鄉型 562-1155 ╱ 九三 562-1155 ╱ 六、方伎 562-1155 ╱ 一○三 562-1155 ╱ 七、流寓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八、節婦 562-1155 ╱ 一○九 562-1155 ╱ 九、烈婦孝婦附 562-1155 ╱ 一四五 562-1155 ╱ 十、貞女 562-1155 ╱ 一四八 562-1155 ╱ 十一、烈女孝女附 562-1155 ╱ 一五一 562-1155 ╱ 卷四 562-1155 ╱ 人事志 562-1155 ╱ 一、宗教 562-1155 ╱ 二、禮俗 562-1155 ╱ 二二 562-1155 ╱ 三、農業 562-1155 ╱ 六○ 562-1155 ╱ 四、工業 562-1155 ╱ 九九 562-1155 ╱ 五、商業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六、礦業 562-1155 ╱ 一二三 562-1155 ╱ 七、蠶業 562-1155 ╱ 一四七 562-1155 ╱ 八、漁業 562-1155 ╱ 一五八 562-1155 ╱ 卷五 562-1155 ╱ 物產志 562-1155 ╱ 一、植物 562-1155 ╱ 二、動物 562-1155 ╱ 四六 562-1155 ╱ 三、鑛物 562-1155 ╱ 六六 562-1155 ╱ 卷六 562-1155 ╱ 藝文志 562-1155 ╱ 一、奏議 562-1155 ╱ 二、碑記傳誄附 562-1155 ╱ 三、序䟦 562-1155 ╱ 七五 562-1155 ╱ 四、遊記 562-1155 ╱ 一○五 562-1155 ╱ 五、論說 562-1155 ╱ 一四三 562-1155 ╱ 六、書札 562-1155 ╱ 一五二 562-1155 ╱ 七、詩 562-1155 ╱ 一七三 562-1155 ╱ 八、賦 562-1155 ╱ 一七八 562-1155 ╱ 䟦 562-1155 ╱ ","傅中泰 字曉村邑北周小屯人生而頴悟工舉子業中同治甲子科舉人品端學粹尤擅美書法 趙福昌 字海峰邑西柳公屯人博學能文尤工制藝中同治癸酉科舉人課徒有年進士趙俊升其高弟也後患精   神病卒人多惋惜 王亦顯 字榮階邑西老墻頭人同治間舉人學淵品雅拾濂洛關閩餘緒從事探討以期見諸實行時有道學之稱   弟竹坡諸生亦愛宋儒學說子三長伯仁附生次仲誠佾生三季明歲貢生均能均其家學 李彬 字均適邑東南海龍川人幼嗜讀有學品道光間恩貢設帳授徒一方俊秀多出其門卒年七十五 尹三聘 字玉泉城内天方教人文庠生習掌故通經史為文近古有名於時所撰禮拜寺碑文寄託尤深一唱三歎   有脫離宗教慨慕大同之想 龐應奎 字東五城内人歲貢生品端學粹善書法頗得魯公筆意其文藝見他山課士草又自詠五律詩若干内有   白髮不知老青氈獨忘貧之句其胸次亦可想已 龐增益 字心竹邑北泥溝舖人歲貢生性和平多雅量書法秀潤為時所重由盛京宗室官學漢教習教授期滿以   知縣用未仕年八十餘卒於家子爾卿邑庠生 唐玉璞 字惠昌城南腰屯人道光間廩生設帳授徒有年遇貧家子弟不取修脯鄰里有困乏者嘗出資助之同治   三年卒年六十 劉宗泗 字文川城北南臺人以歲貢考取宗室官學教習期滿例用知縣家貧未仕品行端正時藝超群受知於邑 ","6卷 ╱ (民國) 陳蔭翹修 (民國) 戚星巖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36536,遼寧,鞍山,"(民國) 海城縣志",民國,1911,1949,640,"卷三 562-1155 ╱ 人物志 562-1155 ╱ 一、名宦 562-1155 ╱ 二、勳舊 562-1155 ╱ 二七 562-1155 ╱ 三、文學 562-1155 ╱ 五七 562-1155 ╱ 四、孝義 562-1155 ╱ 八一 562-1155 ╱ 五、鄉型 562-1155 ╱ 九三 562-1155 ╱ 六、方伎 562-1155 ╱ 一○三 562-1155 ╱ 七、流寓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八、節婦 562-1155 ╱ 一○九 562-1155 ╱ 九、烈婦孝婦附 562-1155 ╱ 一四五 562-1155 ╱ 十、貞女 562-1155 ╱ 一四八 562-1155 ╱ 十一、烈女孝女附 562-1155 ╱ 一五一 562-1155 ╱ 卷四 562-1155 ╱ 人事志 562-1155 ╱ 一、宗教 562-1155 ╱ 二、禮俗 562-1155 ╱ 二二 562-1155 ╱ 三、農業 562-1155 ╱ 六○ 562-1155 ╱ 四、工業 562-1155 ╱ 九九 562-1155 ╱ 五、商業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六、礦業 562-1155 ╱ 一二三 562-1155 ╱ 七、蠶業 562-1155 ╱ 一四七 562-1155 ╱ 八、漁業 562-1155 ╱ 一五八 562-1155 ╱ 卷五 562-1155 ╱ 物產志 562-1155 ╱ 一、植物 562-1155 ╱ 二、動物 562-1155 ╱ 四六 562-1155 ╱ 三、鑛物 562-1155 ╱ 六六 562-1155 ╱ 卷六 562-1155 ╱ 藝文志 562-1155 ╱ 一、奏議 562-1155 ╱ 二、碑記傳誄附 562-1155 ╱ 三、序䟦 562-1155 ╱ 七五 562-1155 ╱ 四、遊記 562-1155 ╱ 一○五 562-1155 ╱ 五、論說 562-1155 ╱ 一四三 562-1155 ╱ 六、書札 562-1155 ╱ 一五二 562-1155 ╱ 七、詩 562-1155 ╱ 一七三 562-1155 ╱ 八、賦 562-1155 ╱ 一七八 562-1155 ╱ 䟦 562-1155 ╱ ","  任事庚子之亂地方多盜贊元在本村創辦保甲與舉人王玉泉孫德彬等南北連莊捍衛鄉里地方賴之由是群   盜疾之甚欲得而甘心焉是年夏匪糾合數百名闖入村内圍保甲所大索贊元擄村衆數十人贊元亦被擄匪目   素不識贊元面猶到處索贊元匪中有與之相識者夙慕贊元義行暗縱其縳始得倖免匪不得逞遂焚其宅而去   時人以為係贊元義行所感故匪首覩面不識得以逢凶化吉云及維新後又在本村籌集鉅款建築校舍剏設兩   等小學一處頗為王理堂管洛笙兩大令所嘉許後被反對者誣控款項不清及經縣查訊不實贊元終得白然自   此灰心引退不預地方事管洛笙守新民召請相助以幕友而充科長贊元耳重聽然極頴悟又辦事勤敏故毫無   貽悞而成績斐然在新民逾八九年歷任皆遞相推引不令去職贊元有經世材雖斧柯未假不得展布然佐治歷   七八任一切善政多所籌畫故以佐治人員地方人愛戴之不啻宰官至今新民人士猶稱頌不置其善政感人已   可概見後某邑宰由新民調興京又隨至興京二年餘因病辭歸里未一年卒於家子二長鴻翔供職滿洲中央銀   行次業農 張鼎勛 字賀青邑西南團山子人年三十入邑庠工文藝書法出入顏柳尤擅長大楷所書聯額極多清末停科舉   入法官養成所講習畢業民國十年任吉林延吉警察廳司法科長康德元年卒於任年六十九 張文藻 字立清邑西南團山子人鼎勛從弟也幼頴敏嗜學弱冠補博士弟子員旋食廩餼貢明經例選廣文不就   就未變法停科舉立學校邑令管鳳龢資送文藻與李心曾茂才同赴日本東京留學入宏文學院師範速成班畢   業歸被舉為本縣勸學所總董熱心教育積極進行一歲間成立學堂三百餘處本縣教育成績為奉天全省冠文 ","6卷 ╱ (民國) 陳蔭翹修 (民國) 戚星巖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36536,遼寧,鞍山,"(民國) 海城縣志",民國,1911,1949,643,"卷三 562-1155 ╱ 人物志 562-1155 ╱ 一、名宦 562-1155 ╱ 二、勳舊 562-1155 ╱ 二七 562-1155 ╱ 三、文學 562-1155 ╱ 五七 562-1155 ╱ 四、孝義 562-1155 ╱ 八一 562-1155 ╱ 五、鄉型 562-1155 ╱ 九三 562-1155 ╱ 六、方伎 562-1155 ╱ 一○三 562-1155 ╱ 七、流寓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八、節婦 562-1155 ╱ 一○九 562-1155 ╱ 九、烈婦孝婦附 562-1155 ╱ 一四五 562-1155 ╱ 十、貞女 562-1155 ╱ 一四八 562-1155 ╱ 十一、烈女孝女附 562-1155 ╱ 一五一 562-1155 ╱ 卷四 562-1155 ╱ 人事志 562-1155 ╱ 一、宗教 562-1155 ╱ 二、禮俗 562-1155 ╱ 二二 562-1155 ╱ 三、農業 562-1155 ╱ 六○ 562-1155 ╱ 四、工業 562-1155 ╱ 九九 562-1155 ╱ 五、商業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六、礦業 562-1155 ╱ 一二三 562-1155 ╱ 七、蠶業 562-1155 ╱ 一四七 562-1155 ╱ 八、漁業 562-1155 ╱ 一五八 562-1155 ╱ 卷五 562-1155 ╱ 物產志 562-1155 ╱ 一、植物 562-1155 ╱ 二、動物 562-1155 ╱ 四六 562-1155 ╱ 三、鑛物 562-1155 ╱ 六六 562-1155 ╱ 卷六 562-1155 ╱ 藝文志 562-1155 ╱ 一、奏議 562-1155 ╱ 二、碑記傳誄附 562-1155 ╱ 三、序䟦 562-1155 ╱ 七五 562-1155 ╱ 四、遊記 562-1155 ╱ 一○五 562-1155 ╱ 五、論說 562-1155 ╱ 一四三 562-1155 ╱ 六、書札 562-1155 ╱ 一五二 562-1155 ╱ 七、詩 562-1155 ╱ 一七三 562-1155 ╱ 八、賦 562-1155 ╱ 一七八 562-1155 ╱ 䟦 562-1155 ╱ ","董澤普 字樹堂居牛莊北關至性過人同治五年流寇破牛莊父起功觸賊怒將置諸死澤普號泣哀請願以身代   賊不聽卒刃之澤普戟手痛罵賊連刃之神色不變竟殉父難亂定邑人哀之祀於孝子祠 任永和 牛莊西南關人業商性素孝同治二年三月十八日牛莊遭火劫火從永和比鄰起時永和在外聞變喘汗   歸抵門屋已火家人咸逃獨八十歲老母走避不及永和情急冒烟入力負母左衝右突適火勢猛熾煙漲風號烈   焰噴吐無從闖出門外徒喚奈何永和遂暈倒同母焚死火熄收檢殘屍永和手猶握母臂見者酸鼻 齊海 城北駙馬營人四歲而孤事母至孝出必告反必面終身無一事違母意時或赴鄉鄰宴筵中殽饌有母未嘗   食者終不下箸同席屢促之乃囁嚅而言曰是吾母所未食者不忍先嘗也歸必備以奉母海性仁厚尙任恤遇族   里婚喪事莫舉輒資助之人或以善施稱海遜謝曰母命耳非我意也其善則歸親有如是母年九十卒海時六十   有八哀毀逾恒居廬不茹葷酒每食必先揮淚以祭二年餘因毁成疾守制未終而歿 王傑 字明祿邑北騰鰲堡人生有至性母病親侍湯藥衣不解帶及歿痛不欲生勺水不入口者累日家人勸之弗   聽父訓之曰汝母雖死尚有父在汝今若此吾將何堪由是始强進飲食以慰父心然家事悉委兒輩經理已則一   意奉養老父澣衣滌器捫蝨搔癢諸事必躬必親不使他人假手父歿停柩年餘朝夕哭奠夜則寢苫枕塊於柩側   既葬思慕益切形銷骨立有勸之者輒云罪實難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由是哀毀成疾逾年而歿傑性耿介   非義不取里有困阨或婚喪不能舉辦者必竭力助之人感其德里俗為化咸豐末末邑紳公舉孝廉方正同治改   元經禮部題準入祀孝子祠子三長人文廩生次貴文次允文允文子玉泉癸夘科舉人官寧遠州知州 ","6卷 ╱ (民國) 陳蔭翹修 (民國) 戚星巖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36536,遼寧,鞍山,"(民國) 海城縣志",民國,1911,1949,727,"卷三 562-1155 ╱ 人物志 562-1155 ╱ 一、名宦 562-1155 ╱ 二、勳舊 562-1155 ╱ 二七 562-1155 ╱ 三、文學 562-1155 ╱ 五七 562-1155 ╱ 四、孝義 562-1155 ╱ 八一 562-1155 ╱ 五、鄉型 562-1155 ╱ 九三 562-1155 ╱ 六、方伎 562-1155 ╱ 一○三 562-1155 ╱ 七、流寓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八、節婦 562-1155 ╱ 一○九 562-1155 ╱ 九、烈婦孝婦附 562-1155 ╱ 一四五 562-1155 ╱ 十、貞女 562-1155 ╱ 一四八 562-1155 ╱ 十一、烈女孝女附 562-1155 ╱ 一五一 562-1155 ╱ 卷四 562-1155 ╱ 人事志 562-1155 ╱ 一、宗教 562-1155 ╱ 二、禮俗 562-1155 ╱ 二二 562-1155 ╱ 三、農業 562-1155 ╱ 六○ 562-1155 ╱ 四、工業 562-1155 ╱ 九九 562-1155 ╱ 五、商業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六、礦業 562-1155 ╱ 一二三 562-1155 ╱ 七、蠶業 562-1155 ╱ 一四七 562-1155 ╱ 八、漁業 562-1155 ╱ 一五八 562-1155 ╱ 卷五 562-1155 ╱ 物產志 562-1155 ╱ 一、植物 562-1155 ╱ 二、動物 562-1155 ╱ 四六 562-1155 ╱ 三、鑛物 562-1155 ╱ 六六 562-1155 ╱ 卷六 562-1155 ╱ 藝文志 562-1155 ╱ 一、奏議 562-1155 ╱ 二、碑記傳誄附 562-1155 ╱ 三、序䟦 562-1155 ╱ 七五 562-1155 ╱ 四、遊記 562-1155 ╱ 一○五 562-1155 ╱ 五、論說 562-1155 ╱ 一四三 562-1155 ╱ 六、書札 562-1155 ╱ 一五二 562-1155 ╱ 七、詩 562-1155 ╱ 一七三 562-1155 ╱ 八、賦 562-1155 ╱ 一七八 562-1155 ╱ 䟦 562-1155 ╱ ","九`凈土宗 此宗所依者三經即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一論即往生凈土論以念佛藉他力而求   解脫所謂彌陀教也印度先師推天親菩薩天親入滅後五百年菩提流支始傳凈土法門於震旦先是後漢時安   息國沙門安清高始譯無量壽經二卷及晋慧遠法師結白蓮社於廬山念佛修己已為此宗之嚆矢然法門未備   北魏永平元年菩提流支入支那以授曇鸞曇鸞著往生凈土論注大弘斯旨其後隋大業間有道綽唐貞觀間有   善導皆錚錚大師也禪宗天台法相華嚴諸宗雖極盛於當時然其教理甚深微妙非鈍根淺學人所能領解故信   奉者僅在士大夫間獨凈土宗以他力教義感化愚夫愚婦凡難解之教理概置不論故其勢力廣被披靡全國善   導禪師在世之時屠肆殆無過問者其力量可見一斑今世俗所謂佛教者大率獨汲此宗之末流也 禪宗 法相天台華嚴稱教下三家禪宗稱教外别傳此四家者皆大乘上法各有獨到而支那佛學界之人才亦悉   在於是矣禪宗以不著語言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見性成佛為教義一變佛教之窠臼後世宋明間儒佛混合皆自   此始此宗歷史相傳靈山會上釋尊拈花迦葉微笑正法眼藏於兹授受其後迦葉尊者以衣鉢授阿難中間經馬   鳴龍樹天親等二十七代密密相傳不著一字直至達摩禪師承二十七祖之命東來震旦當梁武帝普通七年始   至廣東後入嵩山而壁十年始得傳法之人傳已遂入滅故達摩亦稱震旦禪宗初祖實印度二十八祖也二祖慧   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皆依印度初祖之例不說法不著書惟求得傳法之人即自圓寂至五祖宏忍號黄梅大師   始開山授徒門下千五百人玉泉神秀為首座竟不能傳法而六祖大鑒慧能以不識一字之賃舂人受衣鉢焉後   神秀復師六祖悟大法於是禪宗有南北二派南慧能者神秀也六祖以後鉢止不傳而教外密傳遂極光大爾後 ","6卷 ╱ (民國) 陳蔭翹修 (民國) 戚星巖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36536,遼寧,鞍山,"(民國) 海城縣志",民國,1911,1949,1049,"卷三 562-1155 ╱ 人物志 562-1155 ╱ 一、名宦 562-1155 ╱ 二、勳舊 562-1155 ╱ 二七 562-1155 ╱ 三、文學 562-1155 ╱ 五七 562-1155 ╱ 四、孝義 562-1155 ╱ 八一 562-1155 ╱ 五、鄉型 562-1155 ╱ 九三 562-1155 ╱ 六、方伎 562-1155 ╱ 一○三 562-1155 ╱ 七、流寓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八、節婦 562-1155 ╱ 一○九 562-1155 ╱ 九、烈婦孝婦附 562-1155 ╱ 一四五 562-1155 ╱ 十、貞女 562-1155 ╱ 一四八 562-1155 ╱ 十一、烈女孝女附 562-1155 ╱ 一五一 562-1155 ╱ 卷四 562-1155 ╱ 人事志 562-1155 ╱ 一、宗教 562-1155 ╱ 二、禮俗 562-1155 ╱ 二二 562-1155 ╱ 三、農業 562-1155 ╱ 六○ 562-1155 ╱ 四、工業 562-1155 ╱ 九九 562-1155 ╱ 五、商業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六、礦業 562-1155 ╱ 一二三 562-1155 ╱ 七、蠶業 562-1155 ╱ 一四七 562-1155 ╱ 八、漁業 562-1155 ╱ 一五八 562-1155 ╱ 卷五 562-1155 ╱ 物產志 562-1155 ╱ 一、植物 562-1155 ╱ 二、動物 562-1155 ╱ 四六 562-1155 ╱ 三、鑛物 562-1155 ╱ 六六 562-1155 ╱ 卷六 562-1155 ╱ 藝文志 562-1155 ╱ 一、奏議 562-1155 ╱ 二、碑記傳誄附 562-1155 ╱ 三、序䟦 562-1155 ╱ 七五 562-1155 ╱ 四、遊記 562-1155 ╱ 一○五 562-1155 ╱ 五、論說 562-1155 ╱ 一四三 562-1155 ╱ 六、書札 562-1155 ╱ 一五二 562-1155 ╱ 七、詩 562-1155 ╱ 一七三 562-1155 ╱ 八、賦 562-1155 ╱ 一七八 562-1155 ╱ 䟦 562-1155 ╱ ","芻挽粟躍馬騰戈此地必為戰場無疑今余生千百年後孤遊寞出喜焉無人述其懷憂焉無人慰其思豈圖索居棖 觸之至於斯歟蓋予近日學殖落愆叢慝積謹書其岑寂無規之意冀任羹之有以砥之也      遊香山記                       李澍齡 舉人 夫天下之名山佳水為乾坤靈秀所鍾古人勝地名遊非徒供耳目之娛亦藉以伸志氣之軒昴耳儒者拘章句兀兀 窮年縱横閲百家上下探千古而其文不暢也余生二十有三年矣託琴書以為業假詩酒以舒情丁山酉庫供我搜 羅子夜寅窗依然硏索探五經之奥衍溯六藝之精華架擁百城籖縣萬軸日夜披吟久矣然而筆不能翻江攪海氣 不能逐電驚雷每思乘長風凌碧落立千仞岡濯萬里流行天馬以御風吐長虹而貫日將欲開盪胸懷曠觀海岳不 可得也癸亥暮春望後幾日偕友人步出都門之外自昆明湖而西也過圓明園十數里見夫雲蒸霞蔚氣淑煙蒼亭 臺壯麗松竹參差友人問余曰此何地也余曰此香山也爰乃携美酒邀嘉客遊於香山之上云且夫香山者京師西 北之一大觀也聳峙千尋逶迤數里横蟠碧海高插青天臥佛寺居其北妙峰由居其南玉泉山萬壽之佳麗遇之成 色洗心亭飛瀑之清冷聽之成聲於是凌絕頂縱横遊昂頭天外放眼寰中俗慮為之一清襟期為之一快也斯時也 日沉西極月出東山登萬山之巔凌諸天之表足踏青雲口吞明月氣河漢手摘星辰胆冲三萬五軍胸羅二十八 宿咳唾從九霄而落吟嘯則四海皆空商歌壯而萬壑驚逸情飛而三湘轉傳飛觴於石上揮醉毫於雲端逞雄心以 醉月願翹首而問天淋漓度曲瀟灑賦詩生平酣暢未若此遊舉筆成篇聊以為誌      西山憶舊遊記                       前  人 ","6卷 ╱ (民國) 陳蔭翹修 (民國) 戚星巖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36536,遼寧,鞍山,"(民國) 海城縣志",民國,1911,1949,1050,"卷三 562-1155 ╱ 人物志 562-1155 ╱ 一、名宦 562-1155 ╱ 二、勳舊 562-1155 ╱ 二七 562-1155 ╱ 三、文學 562-1155 ╱ 五七 562-1155 ╱ 四、孝義 562-1155 ╱ 八一 562-1155 ╱ 五、鄉型 562-1155 ╱ 九三 562-1155 ╱ 六、方伎 562-1155 ╱ 一○三 562-1155 ╱ 七、流寓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八、節婦 562-1155 ╱ 一○九 562-1155 ╱ 九、烈婦孝婦附 562-1155 ╱ 一四五 562-1155 ╱ 十、貞女 562-1155 ╱ 一四八 562-1155 ╱ 十一、烈女孝女附 562-1155 ╱ 一五一 562-1155 ╱ 卷四 562-1155 ╱ 人事志 562-1155 ╱ 一、宗教 562-1155 ╱ 二、禮俗 562-1155 ╱ 二二 562-1155 ╱ 三、農業 562-1155 ╱ 六○ 562-1155 ╱ 四、工業 562-1155 ╱ 九九 562-1155 ╱ 五、商業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六、礦業 562-1155 ╱ 一二三 562-1155 ╱ 七、蠶業 562-1155 ╱ 一四七 562-1155 ╱ 八、漁業 562-1155 ╱ 一五八 562-1155 ╱ 卷五 562-1155 ╱ 物產志 562-1155 ╱ 一、植物 562-1155 ╱ 二、動物 562-1155 ╱ 四六 562-1155 ╱ 三、鑛物 562-1155 ╱ 六六 562-1155 ╱ 卷六 562-1155 ╱ 藝文志 562-1155 ╱ 一、奏議 562-1155 ╱ 二、碑記傳誄附 562-1155 ╱ 三、序䟦 562-1155 ╱ 七五 562-1155 ╱ 四、遊記 562-1155 ╱ 一○五 562-1155 ╱ 五、論說 562-1155 ╱ 一四三 562-1155 ╱ 六、書札 562-1155 ╱ 一五二 562-1155 ╱ 七、詩 562-1155 ╱ 一七三 562-1155 ╱ 八、賦 562-1155 ╱ 一七八 562-1155 ╱ 䟦 562-1155 ╱ ","都門之西有妙峰山石龕古刹不可指數幾與南朝四百八十寺等故俗名為廟峰云自西南綿亘北下以房山香山 為首尾其奔赴聳峙有渴虹飲水霜隼摶空之勢中間七十二峰上矗青霄與蔚藍接林壑起伏蒼翠葱鬱朝拱圓明 園玉泉萬壽諸山坤牛湖青龍橋扇面河蓮花池諸勝環抱其下邇延野綠遠混天碧朝睴暮靄萬化冥合詭景俶形 莫可名狀每春秋佳日暖始凉初蠟屐携壼者絡繹於道凡海內名流文人學士皆以未登名勝為憾焉燕市為之語 曰生不願封萬户侯但願一入西山遊其令人豔羡如此余自咸豐辛酉入都寓月河寺之東園因方外主人與碧雲 寺樂然和尚相善邀余作平原十日之遊遂得覽西山之佳勝焉嗣於同治癸亥光緒癸未一過再過皆以余為導引 前後凡三至云憶自出郭而西舍車而舟也亭耋罨畫旖旎春光蘅芷芙蕖鱗比繡錯閣山雲物來集綺疏水面落瓣 游魚爭唼荇藻交横雲水動影既而月上天半湖明如鏡城郭江山盡在指掌沿流放舟風定波平水鳥咬咬與篱上 下城頭燈火影落水中獨龍噴燄蜿蜒來迎人間天上身世兩忘比至萬峰深處野花滿山桂樹逢人碧桃塞徑囁屩 攀巖旭日横射屏張曙景岩積苔痕幽響澗深飛流練素閒雲出沒群鶯亂飛怪石森列蹲臥龍虎古木輪囷攫拿神 鬼杳冥惝恍時有可驚可愕之狀焉及至洗心亭畔登最高處幽巖瘦石泉流珠碎九天銀河迸落眉睫星宿在胸青 雲繞足戛然長嘯萬壑皆響羅漢堂前則又别有天地焉當小雨初收山如新沐濃綠壓岫嵐翠浮空屴石奇古若老 名士纖草羞媚似新嫁娘彩蘤繁卉掩映風日朝漱煙波夕吞露華言念及此蓋又有伯休長往元卿不歸者矣迨乘 興而返過海淀侍從處見燹火煙斷墟落冷風熠木燐流螢星墜臙脂瓦礫玉井蓬蒿樓臺榛莽簫笙歇絕美人香 草粉黛骷髏舞扇歌衫化為鶯燕寶琴零落珠喉聲咽金星光滅雄劍彩沉當君山蹙壓叔陽 <img n=""393""/>2之餘覺平子四愁 ","6卷 ╱ (民國) 陳蔭翹修 (民國) 戚星巖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36536,遼寧,鞍山,"(民國) 海城縣志",民國,1911,1949,1055,"卷三 562-1155 ╱ 人物志 562-1155 ╱ 一、名宦 562-1155 ╱ 二、勳舊 562-1155 ╱ 二七 562-1155 ╱ 三、文學 562-1155 ╱ 五七 562-1155 ╱ 四、孝義 562-1155 ╱ 八一 562-1155 ╱ 五、鄉型 562-1155 ╱ 九三 562-1155 ╱ 六、方伎 562-1155 ╱ 一○三 562-1155 ╱ 七、流寓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八、節婦 562-1155 ╱ 一○九 562-1155 ╱ 九、烈婦孝婦附 562-1155 ╱ 一四五 562-1155 ╱ 十、貞女 562-1155 ╱ 一四八 562-1155 ╱ 十一、烈女孝女附 562-1155 ╱ 一五一 562-1155 ╱ 卷四 562-1155 ╱ 人事志 562-1155 ╱ 一、宗教 562-1155 ╱ 二、禮俗 562-1155 ╱ 二二 562-1155 ╱ 三、農業 562-1155 ╱ 六○ 562-1155 ╱ 四、工業 562-1155 ╱ 九九 562-1155 ╱ 五、商業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六、礦業 562-1155 ╱ 一二三 562-1155 ╱ 七、蠶業 562-1155 ╱ 一四七 562-1155 ╱ 八、漁業 562-1155 ╱ 一五八 562-1155 ╱ 卷五 562-1155 ╱ 物產志 562-1155 ╱ 一、植物 562-1155 ╱ 二、動物 562-1155 ╱ 四六 562-1155 ╱ 三、鑛物 562-1155 ╱ 六六 562-1155 ╱ 卷六 562-1155 ╱ 藝文志 562-1155 ╱ 一、奏議 562-1155 ╱ 二、碑記傳誄附 562-1155 ╱ 三、序䟦 562-1155 ╱ 七五 562-1155 ╱ 四、遊記 562-1155 ╱ 一○五 562-1155 ╱ 五、論說 562-1155 ╱ 一四三 562-1155 ╱ 六、書札 562-1155 ╱ 一五二 562-1155 ╱ 七、詩 562-1155 ╱ 一七三 562-1155 ╱ 八、賦 562-1155 ╱ 一七八 562-1155 ╱ 䟦 562-1155 ╱ ","夕陽將落投宿青雲觀次日遂歸既歸數日猶恍惚若有無數峰巒起伏於余之眼前也因追記之      遊頤和園園記                   邑人齊治平 附生 頤和園在萬壽山麓為慈禧太后遊幸之所湖山之美甲於幽燕京西第一名勝地也甲午秋余與毛君菱薌赴京應 北闈試小憇數日遊覽都中名勝素耳頤和園之名遂託内官為鄉導於八月初四日偕往遊焉出西直門二十里至 海甸又七八里便抵頤和園由東側門入見夫樓閣玲瓏林巒繡錯别有天地迥異人間鄕導者為余一一指點而詳 告焉入仁壽門見殿宇輝煌曰仁壽殿中設寶座為太后垂簾聽政之所南行數十武至玉瀾堂則皇帝遊幸所居也 出玉瀾堂西折過藕香榭即至昆明湖畔湖水由玉泉山來澄澈晶瑩清可見底湖北樂壽堂太后之寢宮在焉堂前 牡丹數株枝葉肥大迥異凡品又有彩栢狀類珊瑚聞係南省所貢誠罕見也樂壽堂西有長廊曲折數百丈直達排 雲殿排雲殿為百僚朝賀處宏傑詭麗高聳入雲階上列銅缸銅鼎各四銅龍銅鳳各二並設怪石十二種各具奇形 殿之左右均有石梯拾級而登上至寶雲閣閣如八卦形高約四五丈皆係銅鑄俗稱銅殿由閣東下至太湖假山山 有洞極彎曲出洞而上即至佛香閣閣高三層二十四角中有佛像三皆金身閣後有亭曰衆香界導養正性室即在 其前焉由此東折至轉輪藏旁有亭内置輪機高約丈餘推之旋轉不已又一亭中立石碑題萬壽山昆明湖六字其 大如斗出排雲門又見一牌樓題雲輝玉宇四字皆係高宗御筆字極挺秀頗為可觀沿岸前行至清晏舫舫在湖中 周圍以白石砌成形如船式有樓可豋憑欄眺望見湖天一色嵐翠四圍清雅絕倫眞一點紅塵飛不到也由此北行 東轉至山坡見一石坊題畫中遊三字坊在山半西望玉泉山南望昆明湖東望都城北望山下湖山風景一覽全收 ","6卷 ╱ (民國) 陳蔭翹修 (民國) 戚星巖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36536,遼寧,鞍山,"(民國) 海城縣志",民國,1911,1949,1056,"卷三 562-1155 ╱ 人物志 562-1155 ╱ 一、名宦 562-1155 ╱ 二、勳舊 562-1155 ╱ 二七 562-1155 ╱ 三、文學 562-1155 ╱ 五七 562-1155 ╱ 四、孝義 562-1155 ╱ 八一 562-1155 ╱ 五、鄉型 562-1155 ╱ 九三 562-1155 ╱ 六、方伎 562-1155 ╱ 一○三 562-1155 ╱ 七、流寓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八、節婦 562-1155 ╱ 一○九 562-1155 ╱ 九、烈婦孝婦附 562-1155 ╱ 一四五 562-1155 ╱ 十、貞女 562-1155 ╱ 一四八 562-1155 ╱ 十一、烈女孝女附 562-1155 ╱ 一五一 562-1155 ╱ 卷四 562-1155 ╱ 人事志 562-1155 ╱ 一、宗教 562-1155 ╱ 二、禮俗 562-1155 ╱ 二二 562-1155 ╱ 三、農業 562-1155 ╱ 六○ 562-1155 ╱ 四、工業 562-1155 ╱ 九九 562-1155 ╱ 五、商業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六、礦業 562-1155 ╱ 一二三 562-1155 ╱ 七、蠶業 562-1155 ╱ 一四七 562-1155 ╱ 八、漁業 562-1155 ╱ 一五八 562-1155 ╱ 卷五 562-1155 ╱ 物產志 562-1155 ╱ 一、植物 562-1155 ╱ 二、動物 562-1155 ╱ 四六 562-1155 ╱ 三、鑛物 562-1155 ╱ 六六 562-1155 ╱ 卷六 562-1155 ╱ 藝文志 562-1155 ╱ 一、奏議 562-1155 ╱ 二、碑記傳誄附 562-1155 ╱ 三、序䟦 562-1155 ╱ 七五 562-1155 ╱ 四、遊記 562-1155 ╱ 一○五 562-1155 ╱ 五、論說 562-1155 ╱ 一四三 562-1155 ╱ 六、書札 562-1155 ╱ 一五二 562-1155 ╱ 七、詩 562-1155 ╱ 一七三 562-1155 ╱ 八、賦 562-1155 ╱ 一七八 562-1155 ╱ 䟦 562-1155 ╱ ","樓閣亭臺歷歷如繪誠佳境也較之北海瓊島南海灜臺有過之而無不及焉循徑北上山路平坦路旁長松古柏佳 木異石雜錯其間步至山巔見一古廟額曰智慧海周圍以琉璃佛像砌成文名萬佛殿相對有圓門三題曰祗樹林 萬佛殿後曰北山嶺即萬壽山之北面碎瓦頽垣荒凉滿目詢之鄕導者言咸豐季年英法聯軍陷北京焚圓明園 波及此處迄未修復嗟乎國勢不競外侮日急大好河山幾經蹂躪余為之太息者久之復東行經一處園林為太后 栽植果樹之地再過亭殿數處至諧趣園園中有曲沼有廻廊可以觀濤可以垂釣乃后酒後茶餘消遣之所也出諧 趣園過一城樓額曰赤城霞起自此南轉入徳和園中有頤樂殿為太后觀劇處殿前有三層舞臺極壯麗其建築之 巨為津滬各大舞臺所不及亦傑搆也觀畢出德和門復由仁壽殿西偏南至昆明湖畔見湖中一小島上建龍王廟 有十七空長橋可通岸旁臥一銅牛係乾隆年製俗呼牽牛門左又一石碑係甲申年立俗稱織女石亦昆明湖畔之 點綴品也遊畢遂辭鄉導而歸余觀頤和園之紛華靡麗窮泰極侈不知耗幾許金錢費幾多物力而始壯此大觀也 彼一花一木一亭一軒孰非吾民之脂膏血汗所結而成乎以有限之資財供無窮之揮霍奈之何不民窮財盡哉吾 聞都中人云頤和園之建築費純由海軍經費而出人謂昆明湖畔之白石船即吾國海軍之無敵艦言雖謔而實不 誣也嗚呼阿房宮冷空賸斜陽銅雀臺荒今無片瓦安知今日之頤和園他日不為阿房銅雀之續乎吁可哀也已      遊三海記                      邑人李紹華 秀實 嘗聞燕京名勝首稱三海三海者南海中海北海也總名太液池水由玉泉山來瀛臺居其南瓊華島峙其北而白宮 即在其中焉從前君主時代以翠華廵幸之地禁人遊觀吾儕小人亦孰敢越雷池一步幾視如海上神山可望而不 ","6卷 ╱ (民國) 陳蔭翹修 (民國) 戚星巖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36536,遼寧,鞍山,"(民國) 海城縣志",民國,1911,1949,1077,"卷三 562-1155 ╱ 人物志 562-1155 ╱ 一、名宦 562-1155 ╱ 二、勳舊 562-1155 ╱ 二七 562-1155 ╱ 三、文學 562-1155 ╱ 五七 562-1155 ╱ 四、孝義 562-1155 ╱ 八一 562-1155 ╱ 五、鄉型 562-1155 ╱ 九三 562-1155 ╱ 六、方伎 562-1155 ╱ 一○三 562-1155 ╱ 七、流寓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八、節婦 562-1155 ╱ 一○九 562-1155 ╱ 九、烈婦孝婦附 562-1155 ╱ 一四五 562-1155 ╱ 十、貞女 562-1155 ╱ 一四八 562-1155 ╱ 十一、烈女孝女附 562-1155 ╱ 一五一 562-1155 ╱ 卷四 562-1155 ╱ 人事志 562-1155 ╱ 一、宗教 562-1155 ╱ 二、禮俗 562-1155 ╱ 二二 562-1155 ╱ 三、農業 562-1155 ╱ 六○ 562-1155 ╱ 四、工業 562-1155 ╱ 九九 562-1155 ╱ 五、商業 562-1155 ╱ 一○七 562-1155 ╱ 六、礦業 562-1155 ╱ 一二三 562-1155 ╱ 七、蠶業 562-1155 ╱ 一四七 562-1155 ╱ 八、漁業 562-1155 ╱ 一五八 562-1155 ╱ 卷五 562-1155 ╱ 物產志 562-1155 ╱ 一、植物 562-1155 ╱ 二、動物 562-1155 ╱ 四六 562-1155 ╱ 三、鑛物 562-1155 ╱ 六六 562-1155 ╱ 卷六 562-1155 ╱ 藝文志 562-1155 ╱ 一、奏議 562-1155 ╱ 二、碑記傳誄附 562-1155 ╱ 三、序䟦 562-1155 ╱ 七五 562-1155 ╱ 四、遊記 562-1155 ╱ 一○五 562-1155 ╱ 五、論說 562-1155 ╱ 一四三 562-1155 ╱ 六、書札 562-1155 ╱ 一五二 562-1155 ╱ 七、詩 562-1155 ╱ 一七三 562-1155 ╱ 八、賦 562-1155 ╱ 一七八 562-1155 ╱ 䟦 562-1155 ╱ ","緩歸 十七日天陰遠望玉泉天竺諸峰盡被雲遮形如戴帽水面亦有霧氣往來既而細雨濛濛濕人衣袂出遊不得遂與 劉君作竟日談晚間才痛又作心惴惴不自安以去春南遊廬山以此惡崇中途而返夤夜無法治療惟以冷水勤漱 痛稍减然亦不能成寐 十八日天初開霽近水遠山明秀可愛劉君便欲遊湖余曰岸上古蹟尙多可作初步遊覽明日蕩舟湖中可耳遂 行至實俶塔歷石階數百級皆足軟不耐攀躋相顧喘息余曰勿過勞頓可歸休息行不必果言亦不必信也一笑而 返 十九日天又雲陰傍午方晴相與登葛嶺經過初陽臺到抱朴廬小憇下行至岳王廟余庚申春來此正在鳩工庀材 之際今則雕梁畫棟巍然壯觀矣正殿鄂王神塑南而居中張憲祀其左牛泉祀其右西過院門殿上正供宋贈太師 隨國公岳和及岳母姚氏之神位王及夫人李氏配坐兩旁東祠五侯西祠五侯之夫人楹聯不下百餘擇其尤者略 記如左宋室興亡成往事但贏得家有孝子國有忠臣上下奮儀型廟貌墓魂千古並軍人模範擬如倫就是那文不 愛錢武不惜死湖山新俎豆潢汙蘋藻四時馨朱鎭壯聲威想當年痛飲黃龍誓復河山半壁丹心貫日月到此時名 留青史應享俎豆千秋白馬幾時盟願諸將振策長驅十載前功完滅虜黄龍無日擣嘆二帝蒙塵不返九原遺恨在 和戎王業竟偏安歎息北征將士精忠獨報國可憐南渡君王旋過岳墓景仰一番東轉西冷橋畔蘇小墓依然售觀 劉君自携鏡匣一一拍照畢即欣欣而返抵寓已鐘鳴六句矣 ","6卷 ╱ (民國) 陳蔭翹修 (民國) 戚星巖纂 ╱ 民國二十六年鉛印本"
36538,黑龍江,哈爾濱,"(民國) 呼蘭縣志",民國,1911,1949,672,"藝文 631-695 ╱ ","袤數百里林木蓊翳群盜所窟宅西出則犯綏海西南出則慶城呼蘭蒙其禍君謂 非草薙禽獼之國與民無寧日深入側出毀賊巢二百數十出被難民五百餘賊勢 幾熸而君亦病十三年七月四日卒於慶城途次年五十有四事聞贈陸軍中將議 䘏如例並付國史立傳君名得山字玉泉先世自直隸灤州徙奉天新民縣白旗堡 至君再徙遼源曾祖璧祖光潤父萬春清時俱以君貴贈鎭威將軍君於光緒季年 從吳公戍守呼蘭及持使節出鎭呼蘭又其轄地也邇者又築釣臺於呼蘭河畔有 終焉之志其視呼蘭猶故鄕視其邑之人猶之親戚昆弟也邑人卜地於釣臺後與 得佐領吳承煜圃即其地建祠以祀君既落成郵書請為記予呼蘭舊守也憶蒞郡 之三月吳公自奉天移軍來戍予問諸將材武則以君對嘗薄暮會飮坐甫定有告 盜入屬縣蘭西者吳公投箸起即偕君將數十百騎戴星犇遌盜於境外又大雪後 偕君及陳君出廵所防地既歸營陳君以手拊其鼻有物蠕蠕然著指視之 <img n=""41""/>也鼻 積凍久皮與肉不相屬故脫自是鼻頳然若傅朱陳君同時騎兵營長也予守呼蘭 ","8卷 ╱ (民國) 廖飛鵬修 (民國) 柯寅纂 ╱ 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36539,遼寧,錦州,"(民國) 錦縣志略",民國,1911,1949,93,,"源出玉泉井熱河志曰卓昌吉爾山中斷穆礨河流貫其中是也其三源相會之差則南源 與中源先併而後與北源合三源既匯合為一始迤南而東流逕水泉子南又迤南東流遙 逕牛尾谷北 前燕錄段蘭攻柳城嘉容汗救之遇子 牛尾谷當即此今俗名其地曰牛糞洞 又東至朝陽營北又東南流至荒地道 口迤北達黑牛營南達六家子皆由之又東南逕雲蒙山北麓山南道口有孟良塔焉又迤 南東流繞缸窰嶺之北又東南下其北岸有哈柳圖河 漢名水獺河源出土默特右□西南 五十里之蘇巴爾噶岡漢名石塔岡 見熱 河志 來注之又東流迤南至松嶺邊門西五里入錦州府境 今屬錦 西縣界 蓋自明安河源至柳邊 已相距二百三十里矣又遞迤東南流從明築長城穿出又東南流其北岸有楊樹溝河合 湯泉河 楊樹溝河源出義縣城西南六十里帽兒山之西湯泉河源 出義縣城西南七十里之湯泉南流迤東與楊樹溝河合 南流至半截塔 今名班 吉塔 東南注之又遞迤東南流入錦縣境稱錦川焉自鴿子洞南流逕大網户屯金家樓房諸村 南又東南流逕郭家荒地小齊家屯四方臺諸村西又迤東南流逕沙河堡南沙河營北高 ","24卷 ╱ (民國) 王文藻修 (民國) 陸善格纂 ╱ 民國九年鉛印本"
36539,遼寧,錦州,"(民國) 錦縣志略",民國,1911,1949,1134,,"山負九秋不晤爭如相見好重離難補十年愁此情竟被風吹斷淚似江流那肯收   約袁子才往過                       前 人 清談相訂菊花期正慰幽懷入夢時空谷傳書鴻屢至閒庭掃雪僕先知關心尙憶他鄉客 因病翻添數首詩聞道芒鞋將過我倚欄只恨月間遲   題隨園雅集圖                       前 人 春滿小倉山梅花開似雪忽覺凍雲寒霏霏落玉屑岩靜碧苔封林深鳥聲絕中有披裘人 尋芳一花折臥雪類袁安披圖見高節   道光戊寅赴滇過洞庭湖作                  黎永贊 弑□  君山東枕岳城頭雲影湖光日上樓天地併心開巨壑瀟湘終古送扁舟我來三楚思前事 人去千年感暮秋萬里一官甘守拙飄飄何異洞庭鷗 ","24卷 ╱ (民國) 王文藻修 (民國) 陸善格纂 ╱ 民國九年鉛印本"
36539,遼寧,錦州,"(民國) 錦縣志略",民國,1911,1949,1163,,"承筐薦潔粢若能安白屋何用拜丹墀少見胥知怪多聞素闕疑文章憑我醉鶔蚌笑人持 花訪安仁縣風懷逸少池惟欣耶律氏次韻以酬之   修月歌                          前 人 君不見廣寒宫清虛府凹處常有八萬三千户海水山河影動摇瓊樓金闕紛無數曾言乃 是七寶修合成孤光洞澈乾坤萬萬古吾聞昔日共工怒觸不周絕天柱女媧煉石將天補 爾□一點陰精凝胡為更勞神工與鬼斧殊不知天道有虧盈月光有吞吐時時復暗暗還 明彌縫其缺待三五長庚太乙資運籌霜女風姨助勞苦雖然未聞斵削聲玉屑霏霏落白 雨經營之功不日成高捲雲簾照銀浦吁嗟乎一年到眼幾團圓萬物回頭皆朽腐酌酒空 傳李白邀梯雲枉說周生取何勝天上如人間直上青霄步玉宇冰壺影裏度笙歌飽看霓 裳羽衣舞 ","24卷 ╱ (民國) 王文藻修 (民國) 陸善格纂 ╱ 民國九年鉛印本"
36545,遼寧,鐵嶺,"(民國) 鐵嶺縣志",民國,1911,1949,189,"物產志 154-209 ╱ ","杏花 桃花 梨花 李花 皆所 習見 小桃紅 枝莖如櫻桃逐枝於葉間 開小粉紅花略似月季 丁香花 一名百結香花多紫 色瓣如茉莉花狀 玫瑰花 枝有刺如月季花紅者可以□果仁可以□成□酒黄者花 小味薄次之其野開者單□瓣名山刺玫製果饀尤勝按玫 瑰赤玉名 花色似之 石榴花 分果不果二種結果者曰果石榴不結者曰花石榴 花皆鮮紅如火盛京通志載有黄花者境内罕見 珍珠花 一名玉屑葉狹長邊有鋸齒三四月結蘂 成□如□子而稍大開小白花繁密聚多 木繡球 葉如榛葉而黄綠六七月開 小粉花攢聚成團略如球形 馬纓花 花如粉紅絨成團一名合歡 俗呼馬絨其葉晝舒夜捲 榆梅 枝葉如榆粉花如小 桃紅逐枝開於葉開  以上木本 ","8卷 ╱ (民國) 陳藝修修 (民國) 鄭沛綸纂 ╱ 民國六年鉛印本"
36546,遼寧,鐵嶺,"(民國) 西豊縣志",民國,1911,1949,425,,"吳肇和  字梅羮廣西桂林人民九年十一月任西豐縣知事 蕭德潤  字玉泉興京縣人北京法政專門學校畢業民國十       三年一月任西豐縣知事十八年改稱縣長 馮廣民  字子安鐵嶺人北京高等師範理化部畢業師範科       舉人民國十八年九月任西豐縣長 谷金聲  字子振義縣師範畢業大同二年八月任西豐縣長 黃式叙  字黎雍瀋陽高師國文科畢業康德二年十月任西       豐縣長 曹肇元  字鼓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部畢業康德四       年十二月一日任西豐縣長 ","24卷 ╱ (民國) 蕭德潤修 (民國) 張思書纂 ╱ 民國二十七年鉛印本"
36546,遼寧,鐵嶺,"(民國) 西豊縣志",民國,1911,1949,757,,"  蕭公德政碑記             張恩書 治劇理煩兆民獲惠除危遏亂萬姓克寧深仁厚澤垂詩歌而不 朽奇功異績播絃誦以無窮代有人焉今茲誰繼惟我邑侯蕭公 其足以當之乎蕭公名德潤字玉泉興京人也歷司刑教咸著能 名甲子二月由洮南檢察廳長升宰斯邑下車伊始即審利弊之 所在作布政之方鍼勞心諄諄求理孜孜境有三善案無留滯教 化丕興百廢俱舉焉惟時魯軍駐養縣城兵甫入伍紀律未肅私 出騷擾日有見聞猶甚著日僑某婦忽被暗殺勢將引起國際交 涉公剛柔互用樽俎折衝僅以小洋千二百元收回其私典華人 市房十間改為校舍案竟平息是後興辦公益不辭勞怨與其官 ","24卷 ╱ (民國) 蕭德潤修 (民國) 張思書纂 ╱ 民國二十七年鉛印本"
36547,遼寧,鞍山,"(民國) 岫嚴縣志",民國,1911,1949,316,"卷 312-464 ╱ 政治 312-464 ╱ 行政 312-464 ╱ 沿革附 312-464 ╱ 政績 312-464 ╱ 外官附 312-464 ╱ 教育 312-464 ╱ 教育公所 312-464 ╱ 縣視學 312-464 ╱ 教育會 312-464 ╱ 縣立師範暨中學 312-464 ╱ 職業學校 312-464 ╱ 縣叵村立小學表 312-464 ╱ 縣立女子師範校 312-464 ╱ 女小學校 312-464 ╱ 商立小學 312-464 ╱ 貧兒小學 312-464 ╱ 基督教會小學 312-464 ╱ 圖書館 312-464 ╱ 學田表 312-464 ╱ 附舊學制 312-464 ╱ 科第 312-464 ╱ 文廟 312-464 ╱ 武廟 312-464 ╱ 警察 312-464 ╱ 八區一覽表 312-464 ╱ 分駐所 312-464 ╱ 附表 312-464 ╱ 保安隊 312-464 ╱ 教練所 312-464 ╱ 屠獸塲 312-464 ╱ 保甲 312-464 ╱ 區村 312-464 ╱ 附表 312-464 ╱ 團練 312-464 ╱ 財政 312-464 ╱ 田賦 312-464 ╱ 稅契 312-464 ╱ 印花稅 312-464 ╱ 統稅 312-464 ╱ 鹽務 312-464 ╱ 硝礦分卡 312-464 ╱ 公款處 312-464 ╱ 畆捐 312-464 ╱ 剪子捐 312-464 ╱ 蠶場保甲捐 312-464 ╱ 屠宰捐 312-464 ╱ 肉捐 312-464 ╱ 營業捐 312-464 ╱ 婚書費 312-464 ╱ 雜捐 312-464 ╱ 地方公共財團 312-464 ╱ 貸幣表 312-464 ╱ 選舉 312-464 ╱ 附自治 312-464 ╱ 司法 312-464 ╱ 登記所 312-464 ╱ 看守所 312-464 ╱ 監獄 312-464 ╱ 教養工廠 312-464 ╱ 軍政 312-464 ╱ 電話局 312-464 ╱ 附電話分布表 312-464 ╱ 郵政局 312-464 ╱ 水利局 312-464 ╱ 附水田一覽表 312-464 ╱ 電燈廠 312-464 ╱ 電報局 312-464 ╱ ","南 黃 旗溝白氏 清正黃旗滿洲康熙間有崇厄力者由長白遷居哨子河黃旗溝相傳十   世分居五十餘户丁口約五百餘白榮安係文舉人曾任張家口知府貴安同治年副   榜瑜琦瑜璞光緒年同科舉人現雖析居多份而丁財蕃旺仍稱邑南望族 龍寶峪何氏 清鑲紅旗滿洲有班的者隨清帝入關為京兵領催後因來岫駐防遂家   焉累世相承有倭興額巴琳 均錄仕 宦内 傳至十代有何景昌字星彩前清文庠生曾充本縣   餘中學校長曁勸學所長現充省議會議員何克昌字履復本邑師範學校畢業何乃   昌字鼎三奉天法政學校畢業現充義縣審判官今已析居數十户丁口一千三百支   派繁興亦邑西望族也 石 灰 窰子張氏 清乾隆十四年張公希堯由山東牟平縣遷居斯邑農商起家地租至五   千餘石商號數十處二世張鐸勤儉持家三世貢生玉澍翰林院待詔武德騎尉玉潤   登仕郎玉泉四世貢生魁元武德騎尉益元奉政大夫書元奉直大夫經元五世府經   歷國溍又名爥奉天自治局畢業曾被選縣議會議長現充六區區長同族兄弟國樑 ","4卷 ╱ (民國) 劉景文修 (民國) 郝玉璞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6555,吉林,通化,"(民國) 輝南縣志",民國,1911,1949,182,"編修者姓名 44-399 ╱ 卷一疆域 44-399 ╱ 警察 179-185 ╱ 附十六件改組辦法及改組表與林警縁起教練所 179-185 ╱ ","三區四分所 杉松崗 一 一 十 三區五分所 胡迷山 一 一 十 三區六分所 三間房廠 一 一 十 四區一分所 二道溝 一 一 十五 四區二分所 團林子 一 一 十 四區三分所 高船口 一 一 十 四區四分所 黄泥河 一 一 十 四區五分所 玉泉溝 一 一 十 四區六分所 亮子河 一 一 十 四區七分所 蛤螞河 一 一 十 ","4卷 ╱ (民國) 白純義修 (民國) 于鳳桐纂 ╱ 民國十六年刊本"
36555,吉林,通化,"(民國) 輝南縣志",民國,1911,1949,196,"編修者姓名 44-399 ╱ 卷一疆域 44-399 ╱ 區村 191-198 ╱ 附表附村會 191-198 ╱ "," 第六村 秦家堡 五 二十八 輝發城北□子萬發屯 前安□紅窑屯長發屯  第七村 東崗村 七 二十五 太平荘 高家屯 葉家屯 王家屯  第八村 長春堡 十三 二十 八人泡長山堡順山屯 長安屯東山屯     第九村 包家屯 十八 二十 仁義屯李家屯堡安屯 阮家屯么家屯王家屯  第十村 集賢堡 十 二十 太平溝玉泉溝玉川溝 □塘溝振相屯角子溝 第四區 第一村 四岔 五十 五十五 三岔大磨石溝  第二村 二岔 五十 五十 小磨石溝  第三村 大北岔 五十 五十   第四村 興隆堡 四十 四十五 西南岔金廠溝  第五村 大場園 三十 三十五 小北岔 ","4卷 ╱ (民國) 白純義修 (民國) 于鳳桐纂 ╱ 民國十六年刊本"
36558,吉林,通化,"(民國) 海龍縣志",民國,1911,1949,1378,"目錄 58-2035 ╱ 第一題詞 58-2035 ╱ 撮影 58-2035 ╱ 序 58-2035 ╱ 弁言 58-2035 ╱ 凡例 58-2035 ╱ 詔書 58-2035 ╱ 縣圖 58-2035 ╱ 縣署平面圖 58-2035 ╱ 編修氏名 58-2035 ╱ 目錄 58-2035 ╱ 第二地理 58-2035 ╱ 建置 58-2035 ╱ 疆域 58-2035 ╱ 附市鎭圖 58-2035 ╱ 形勢 58-2035 ╱ 山脈 58-2035 ╱ 河流 58-2035 ╱ 附圖 58-2035 ╱ 方位 58-2035 ╱ 經緯 58-2035 ╱ 星野 58-2035 ╱ 面積 58-2035 ╱ 土地 58-2035 ╱ 分可耕既耕未耕 58-2035 ╱ 官署 58-2035 ╱ 分旗署民署 58-2035 ╱ 城鎭 58-2035 ╱ 都邑 58-2035 ╱ 市場 58-2035 ╱ 第三天時 58-2035 ╱ 氣候與晷刻 58-2035 ╱ 第四行政 58-2035 ╱ 縣官制 58-2035 ╱ 街村制 58-2035 ╱ 附實驗村 58-2035 ╱ 街村吏員訓練所 58-2035 ╱ 各街村距縣里數表 58-2035 ╱ 自治 58-2035 ╱ 附選舉 58-2035 ╱ 考試 58-2035 ╱ 刋物 58-2035 ╱ 統計 58-2035 ╱ 預决算 58-2035 ╱ 水利 58-2035 ╱ 移民 58-2035 ╱ 縣農會 58-2035 ╱ 縣商務會 58-2035 ╱ 縣教育會 58-2035 ╱ 社會團體 58-2035 ╱ 如協和會紅十字會道德會理善會佛教會 58-2035 ╱ 集團部落 58-2035 ╱ 附聚落調查表 58-2035 ╱ 商租土地 58-2035 ╱ 積穀 58-2035 ╱ 附倉庫 58-2035 ╱ 賑恤 58-2035 ╱ 備荒田 58-2035 ╱ 教養工廠 58-2035 ╱ 庇寒所 58-2035 ╱ 醫業 58-2035 ╱ 第五警察 58-2035 ╱ 警察區劃 58-2035 ╱ 附警察分駐所派出所表並人員配置表 58-2035 ╱ 訓練 58-2035 ╱ 討伐 58-2035 ╱ 殉難 58-2035 ╱ 保甲 58-2035 ╱ 預警及自衛團 58-2035 ╱ 户口 58-2035 ╱ 附人口及密度圖 58-2035 ╱ 連坐 58-2035 ╱ 淸鄉 58-2035 ╱ 銃彈 58-2035 ╱ 附民槍回收狀况 58-2035 ╱ 衛生 58-2035 ╱ 戒煙 58-2035 ╱ 特務 58-2035 ╱ 拘留 58-2035 ╱ 假預審 58-2035 ╱ 附指紋學 58-2035 ╱ 違警 58-2035 ╱ 警察官吏表 58-2035 ╱ 第六教育 58-2035 ╱ 學官 58-2035 ╱ 文廟 58-2035 ╱ 縣立初師中 58-2035 ╱ 男 58-2035 ╱ 女 58-2035 ╱ 校 58-2035 ╱ 縣立高小校 58-2035 ╱ 縣立職業校 58-2035 ╱ 全境縣街村私立初級小學校 58-2035 ╱ 社會教育 58-2035 ╱ 童子團 58-2035 ╱ 圖書舘 58-2035 ╱ 祀 58-2035 ╱ 孔 58-2035 ╱ 祭 58-2035 ╱ 孔 58-2035 ╱ 宣 58-2035 ╱ 撫 58-2035 ╱ 教育職官表 58-2035 ╱ 第七財政 58-2035 ╱ 財務局組織綱要 58-2035 ╱ 地方金融 58-2035 ╱ 國税 58-2035 ╱ 田賦舊率 58-2035 ╱ 田賦新率 58-2035 ╱ 新舊田賦之比較表 58-2035 ╱ 契税 58-2035 ╱ 附印紙 58-2035 ╱ 契紙 58-2035 ╱ 户管 58-2035 ╱ 印花税 58-2035 ╱ 財政計劃書 58-2035 ╱ 地税 58-2035 ╱ 畝捐 58-2035 ╱ 附等則及每畝徵收税率並收入圖徵税區城圖 58-2035 ╱ 雜捐一覽表 58-2035 ╱ 附車牌及雜捐比較圖 58-2035 ╱ 户捐 58-2035 ╱ 户别捐 58-2035 ╱ 超過累進税率表 58-2035 ╱ 粮捐 58-2035 ╱ 營業附加捐 58-2035 ╱ 手數 58-2035 ╱ 使用 58-2035 ╱ 料 58-2035 ╱ 税外徵收捐 58-2035 ╱ 滯納處分 58-2035 ╱ 納税告知書式 58-2035 ╱ 納税申請書式 58-2035 ╱ 地方流通券 58-2035 ╱ 及收回辦法 58-2035 ╱ 農商貸欵 58-2035 ╱ 春耕貸欵 58-2035 ╱ 金融合作社貸欵總額 58-2035 ╱ 附表 58-2035 ╱ 税捐局徵收税欵三年比較表 58-2035 ╱ 大同二年至康德二年 58-2035 ╱ 縣公有財産 58-2035 ╱ 學田亦在內 58-2035 ╱ 財務職員表 58-2035 ╱ 第八司法 58-2035 ╱ 地方 58-2035 ╱ 法 58-2035 ╱ 院 58-2035 ╱ 檢察㕔 58-2035 ╱ 沿革 58-2035 ╱ 附職員表 58-2035 ╱ 第八監獄沿革 58-2035 ╱ 附職員表 58-2035 ╱ 第九外交 58-2035 ╱ 歷任領事及舘員職名表 58-2035 ╱ 領事分舘設置及遷移 58-2035 ╱ 附由朝二鎭出張所 58-2035 ╱ 朝鮮民會 58-2035 ╱ 日鮮人口數 58-2035 ╱ 縣交涉員之題名 58-2035 ╱ 至民十六有 58-2035 ╱ 第十實業 58-2035 ╱ 縣苗圃 58-2035 ╱ 縣採種圃 58-2035 ╱ 米國黄色烟草 58-2035 ╱ 街村苗圃 58-2035 ╱ 農 58-2035 ╱ 耕作收穫 58-2035 ╱ 農時 58-2035 ╱ 農工 58-2035 ╱ 農産 58-2035 ╱ 家庭附業亦在內 58-2035 ╱ 生産消費登市表 58-2035 ╱ 産業品評會 58-2035 ╱ 附消毒種子 58-2035 ╱ 農器 58-2035 ╱ 土質 58-2035 ╱ 肥料 58-2035 ╱ 僱傭契約 58-2035 ╱ 工 58-2035 ╱ 工市 58-2035 ╱ 工資 58-2035 ╱ 年資月資日資 58-2035 ╱ 商 58-2035 ╱ 工商同業會成立 58-2035 ╱ 期粮 58-2035 ╱ 現粮 58-2035 ╱ 粮市 58-2035 ╱ 粮棧 58-2035 ╱ 度量衡新舊換算率 58-2035 ╱ 在會工商户數比較表 58-2035 ╱ 以三年爲限 58-2035 ╱ 納費户數比較 58-2035 ╱ 入口貨品比較 58-2035 ╱ 商團與消防隊設置及變更 58-2035 ╱ 第十一交通 58-2035 ╱ 道路 58-2035 ╱ 圖表 58-2035 ╱ 鐵路 58-2035 ╱ 道路初修所需車輛民工概要 58-2035 ╱ 城鎭馬路與溝渠 58-2035 ╱ 橋梁暗渠 58-2035 ╱ 附表 58-2035 ╱ 渡口船 58-2035 ╱ 電燈 58-2035 ╱ 電話 58-2035 ╱ 電報 58-2035 ╱ 郵局 58-2035 ╱ 附儲金 58-2035 ╱ 驛站 58-2035 ╱ 馬撥 58-2035 ╱ 第十二人物 58-2035 ╱ 名宦 58-2035 ╱ 附日系官吏 58-2035 ╱ 崇賢 58-2035 ╱ 鄉宦 58-2035 ╱ 鄉賢 58-2035 ╱ 儒林 58-2035 ╱ 歷任各機關職員表 58-2035 ╱ 特技 58-2035 ╱ 專門以上留學國內外卒業者 58-2035 ╱ 孝子 58-2035 ╱ 節婦 58-2035 ╱ 義僕 58-2035 ╱ 義舉 58-2035 ╱ 第十三種族 58-2035 ╱ 氏族 58-2035 ╱ 第十四禮俗 58-2035 ╱ 婚喪嫁祭 58-2035 ╱ 民風 58-2035 ╱ 令節 58-2035 ╱ 春宴 58-2035 ╱ 語言 58-2035 ╱ 祝壽 58-2035 ╱ 生子 58-2035 ╱ 祈雨 58-2035 ╱ 演春 58-2035 ╱ 跳神 58-2035 ╱ 燒香 58-2035 ╱ 第十五物産 58-2035 ╱ 植物稻 58-2035 ╱ 梁 58-2035 ╱ 黍 58-2035 ╱ 菽 58-2035 ╱ 瓜果 58-2035 ╱ 木 58-2035 ╱ 蔬菜 58-2035 ╱ 花草 58-2035 ╱ 動物禽 58-2035 ╱ 獸 58-2035 ╱ 鱗介 58-2035 ╱ 昆蟲 58-2035 ╱ 本縣無螻蟈與蠍 58-2035 ╱ 礦物金屬 58-2035 ╱ 非金屬 58-2035 ╱ 第十六宗教 58-2035 ╱ 佛 58-2035 ╱ 道 58-2035 ╱ 回 58-2035 ╱ 即伊斯蘭教 58-2035 ╱ 耶穌 58-2035 ╱ 第十七兵事 58-2035 ╱ 有淸一代之兵事 58-2035 ╱ 附拳匪之亂 58-2035 ╱ 民國以後之兵事 58-2035 ╱ 附土匪之亂 58-2035 ╱ 于鎭守使住山城鎭亦述入 58-2035 ╱ 建國以來之兵事 58-2035 ╱ 附刀匪之亂 58-2035 ╱ 第十八古蹟 58-2035 ╱ 古碑 58-2035 ╱ 古城 58-2035 ╱ 古井 58-2035 ╱ 古砲壘 58-2035 ╱ 山市 58-2035 ╱ 古墳 58-2035 ╱ 古廟 58-2035 ╱ 海龍八景 58-2035 ╱ 第十九慈善 58-2035 ╱ 公共墓地 58-2035 ╱ 施種牛痘 58-2035 ╱ 義賑 58-2035 ╱ 施療 58-2035 ╱ 助産 58-2035 ╱ 施粥廠 58-2035 ╱ 捐欵興學 58-2035 ╱ 防疫所 58-2035 ╱ 捨藥 58-2035 ╱ 善船 58-2035 ╱ 第二十災異 58-2035 ╱ 百斯篤 58-2035 ╱ 虎列拉 58-2035 ╱ 水災 58-2035 ╱ 水災 58-2035 ╱ 時疫 58-2035 ╱ 第二十一軼聞 58-2035 ╱ 佚聞 58-2035 ╱ 異事 58-2035 ╱ 第二十二藝文 58-2035 ╱ 詩 58-2035 ╱ 歌 58-2035 ╱ 詞 58-2035 ╱ ","海龍縣志卷十二    人物 求人物於海龍其猶檢沙中之玉屑徵曙後之晨星乎蓋以地偏一 隅僻處遐荒交通閉塞習俗多殊尚為賢士所不居通人所未履居 其地者每苦觀摩之無自取法之無從也是以拘虛墨守弇陋相承 其事業之消沈人文之寂落也蓋亦久矣若必於其間求為可以光 誌乘厲末俗而足為矜式者亦已鮮矣夫以就地方而求人物將必 以荐紳先生之是賴歟然在海龍則當别論山已若以事功而論人 物則文如經國庇民之建設也武如禦災桿患之豪雄也海龍之荐 紳先生可謂一時之人物者曾有此乎曰未有也若以學術而論人 ","22卷 ╱ (民國) 王永恩修 (民國) 王春鵬纂 ╱ 民國二十六年刊本"
36558,吉林,通化,"(民國) 海龍縣志",民國,1911,1949,1674,"目錄 58-2035 ╱ 第一題詞 58-2035 ╱ 撮影 58-2035 ╱ 序 58-2035 ╱ 弁言 58-2035 ╱ 凡例 58-2035 ╱ 詔書 58-2035 ╱ 縣圖 58-2035 ╱ 縣署平面圖 58-2035 ╱ 編修氏名 58-2035 ╱ 目錄 58-2035 ╱ 第二地理 58-2035 ╱ 建置 58-2035 ╱ 疆域 58-2035 ╱ 附市鎭圖 58-2035 ╱ 形勢 58-2035 ╱ 山脈 58-2035 ╱ 河流 58-2035 ╱ 附圖 58-2035 ╱ 方位 58-2035 ╱ 經緯 58-2035 ╱ 星野 58-2035 ╱ 面積 58-2035 ╱ 土地 58-2035 ╱ 分可耕既耕未耕 58-2035 ╱ 官署 58-2035 ╱ 分旗署民署 58-2035 ╱ 城鎭 58-2035 ╱ 都邑 58-2035 ╱ 市場 58-2035 ╱ 第三天時 58-2035 ╱ 氣候與晷刻 58-2035 ╱ 第四行政 58-2035 ╱ 縣官制 58-2035 ╱ 街村制 58-2035 ╱ 附實驗村 58-2035 ╱ 街村吏員訓練所 58-2035 ╱ 各街村距縣里數表 58-2035 ╱ 自治 58-2035 ╱ 附選舉 58-2035 ╱ 考試 58-2035 ╱ 刋物 58-2035 ╱ 統計 58-2035 ╱ 預决算 58-2035 ╱ 水利 58-2035 ╱ 移民 58-2035 ╱ 縣農會 58-2035 ╱ 縣商務會 58-2035 ╱ 縣教育會 58-2035 ╱ 社會團體 58-2035 ╱ 如協和會紅十字會道德會理善會佛教會 58-2035 ╱ 集團部落 58-2035 ╱ 附聚落調查表 58-2035 ╱ 商租土地 58-2035 ╱ 積穀 58-2035 ╱ 附倉庫 58-2035 ╱ 賑恤 58-2035 ╱ 備荒田 58-2035 ╱ 教養工廠 58-2035 ╱ 庇寒所 58-2035 ╱ 醫業 58-2035 ╱ 第五警察 58-2035 ╱ 警察區劃 58-2035 ╱ 附警察分駐所派出所表並人員配置表 58-2035 ╱ 訓練 58-2035 ╱ 討伐 58-2035 ╱ 殉難 58-2035 ╱ 保甲 58-2035 ╱ 預警及自衛團 58-2035 ╱ 户口 58-2035 ╱ 附人口及密度圖 58-2035 ╱ 連坐 58-2035 ╱ 淸鄉 58-2035 ╱ 銃彈 58-2035 ╱ 附民槍回收狀况 58-2035 ╱ 衛生 58-2035 ╱ 戒煙 58-2035 ╱ 特務 58-2035 ╱ 拘留 58-2035 ╱ 假預審 58-2035 ╱ 附指紋學 58-2035 ╱ 違警 58-2035 ╱ 警察官吏表 58-2035 ╱ 第六教育 58-2035 ╱ 學官 58-2035 ╱ 文廟 58-2035 ╱ 縣立初師中 58-2035 ╱ 男 58-2035 ╱ 女 58-2035 ╱ 校 58-2035 ╱ 縣立高小校 58-2035 ╱ 縣立職業校 58-2035 ╱ 全境縣街村私立初級小學校 58-2035 ╱ 社會教育 58-2035 ╱ 童子團 58-2035 ╱ 圖書舘 58-2035 ╱ 祀 58-2035 ╱ 孔 58-2035 ╱ 祭 58-2035 ╱ 孔 58-2035 ╱ 宣 58-2035 ╱ 撫 58-2035 ╱ 教育職官表 58-2035 ╱ 第七財政 58-2035 ╱ 財務局組織綱要 58-2035 ╱ 地方金融 58-2035 ╱ 國税 58-2035 ╱ 田賦舊率 58-2035 ╱ 田賦新率 58-2035 ╱ 新舊田賦之比較表 58-2035 ╱ 契税 58-2035 ╱ 附印紙 58-2035 ╱ 契紙 58-2035 ╱ 户管 58-2035 ╱ 印花税 58-2035 ╱ 財政計劃書 58-2035 ╱ 地税 58-2035 ╱ 畝捐 58-2035 ╱ 附等則及每畝徵收税率並收入圖徵税區城圖 58-2035 ╱ 雜捐一覽表 58-2035 ╱ 附車牌及雜捐比較圖 58-2035 ╱ 户捐 58-2035 ╱ 户别捐 58-2035 ╱ 超過累進税率表 58-2035 ╱ 粮捐 58-2035 ╱ 營業附加捐 58-2035 ╱ 手數 58-2035 ╱ 使用 58-2035 ╱ 料 58-2035 ╱ 税外徵收捐 58-2035 ╱ 滯納處分 58-2035 ╱ 納税告知書式 58-2035 ╱ 納税申請書式 58-2035 ╱ 地方流通券 58-2035 ╱ 及收回辦法 58-2035 ╱ 農商貸欵 58-2035 ╱ 春耕貸欵 58-2035 ╱ 金融合作社貸欵總額 58-2035 ╱ 附表 58-2035 ╱ 税捐局徵收税欵三年比較表 58-2035 ╱ 大同二年至康德二年 58-2035 ╱ 縣公有財産 58-2035 ╱ 學田亦在內 58-2035 ╱ 財務職員表 58-2035 ╱ 第八司法 58-2035 ╱ 地方 58-2035 ╱ 法 58-2035 ╱ 院 58-2035 ╱ 檢察㕔 58-2035 ╱ 沿革 58-2035 ╱ 附職員表 58-2035 ╱ 第八監獄沿革 58-2035 ╱ 附職員表 58-2035 ╱ 第九外交 58-2035 ╱ 歷任領事及舘員職名表 58-2035 ╱ 領事分舘設置及遷移 58-2035 ╱ 附由朝二鎭出張所 58-2035 ╱ 朝鮮民會 58-2035 ╱ 日鮮人口數 58-2035 ╱ 縣交涉員之題名 58-2035 ╱ 至民十六有 58-2035 ╱ 第十實業 58-2035 ╱ 縣苗圃 58-2035 ╱ 縣採種圃 58-2035 ╱ 米國黄色烟草 58-2035 ╱ 街村苗圃 58-2035 ╱ 農 58-2035 ╱ 耕作收穫 58-2035 ╱ 農時 58-2035 ╱ 農工 58-2035 ╱ 農産 58-2035 ╱ 家庭附業亦在內 58-2035 ╱ 生産消費登市表 58-2035 ╱ 産業品評會 58-2035 ╱ 附消毒種子 58-2035 ╱ 農器 58-2035 ╱ 土質 58-2035 ╱ 肥料 58-2035 ╱ 僱傭契約 58-2035 ╱ 工 58-2035 ╱ 工市 58-2035 ╱ 工資 58-2035 ╱ 年資月資日資 58-2035 ╱ 商 58-2035 ╱ 工商同業會成立 58-2035 ╱ 期粮 58-2035 ╱ 現粮 58-2035 ╱ 粮市 58-2035 ╱ 粮棧 58-2035 ╱ 度量衡新舊換算率 58-2035 ╱ 在會工商户數比較表 58-2035 ╱ 以三年爲限 58-2035 ╱ 納費户數比較 58-2035 ╱ 入口貨品比較 58-2035 ╱ 商團與消防隊設置及變更 58-2035 ╱ 第十一交通 58-2035 ╱ 道路 58-2035 ╱ 圖表 58-2035 ╱ 鐵路 58-2035 ╱ 道路初修所需車輛民工概要 58-2035 ╱ 城鎭馬路與溝渠 58-2035 ╱ 橋梁暗渠 58-2035 ╱ 附表 58-2035 ╱ 渡口船 58-2035 ╱ 電燈 58-2035 ╱ 電話 58-2035 ╱ 電報 58-2035 ╱ 郵局 58-2035 ╱ 附儲金 58-2035 ╱ 驛站 58-2035 ╱ 馬撥 58-2035 ╱ 第十二人物 58-2035 ╱ 名宦 58-2035 ╱ 附日系官吏 58-2035 ╱ 崇賢 58-2035 ╱ 鄉宦 58-2035 ╱ 鄉賢 58-2035 ╱ 儒林 58-2035 ╱ 歷任各機關職員表 58-2035 ╱ 特技 58-2035 ╱ 專門以上留學國內外卒業者 58-2035 ╱ 孝子 58-2035 ╱ 節婦 58-2035 ╱ 義僕 58-2035 ╱ 義舉 58-2035 ╱ 第十三種族 58-2035 ╱ 氏族 58-2035 ╱ 第十四禮俗 58-2035 ╱ 婚喪嫁祭 58-2035 ╱ 民風 58-2035 ╱ 令節 58-2035 ╱ 春宴 58-2035 ╱ 語言 58-2035 ╱ 祝壽 58-2035 ╱ 生子 58-2035 ╱ 祈雨 58-2035 ╱ 演春 58-2035 ╱ 跳神 58-2035 ╱ 燒香 58-2035 ╱ 第十五物産 58-2035 ╱ 植物稻 58-2035 ╱ 梁 58-2035 ╱ 黍 58-2035 ╱ 菽 58-2035 ╱ 瓜果 58-2035 ╱ 木 58-2035 ╱ 蔬菜 58-2035 ╱ 花草 58-2035 ╱ 動物禽 58-2035 ╱ 獸 58-2035 ╱ 鱗介 58-2035 ╱ 昆蟲 58-2035 ╱ 本縣無螻蟈與蠍 58-2035 ╱ 礦物金屬 58-2035 ╱ 非金屬 58-2035 ╱ 第十六宗教 58-2035 ╱ 佛 58-2035 ╱ 道 58-2035 ╱ 回 58-2035 ╱ 即伊斯蘭教 58-2035 ╱ 耶穌 58-2035 ╱ 第十七兵事 58-2035 ╱ 有淸一代之兵事 58-2035 ╱ 附拳匪之亂 58-2035 ╱ 民國以後之兵事 58-2035 ╱ 附土匪之亂 58-2035 ╱ 于鎭守使住山城鎭亦述入 58-2035 ╱ 建國以來之兵事 58-2035 ╱ 附刀匪之亂 58-2035 ╱ 第十八古蹟 58-2035 ╱ 古碑 58-2035 ╱ 古城 58-2035 ╱ 古井 58-2035 ╱ 古砲壘 58-2035 ╱ 山市 58-2035 ╱ 古墳 58-2035 ╱ 古廟 58-2035 ╱ 海龍八景 58-2035 ╱ 第十九慈善 58-2035 ╱ 公共墓地 58-2035 ╱ 施種牛痘 58-2035 ╱ 義賑 58-2035 ╱ 施療 58-2035 ╱ 助産 58-2035 ╱ 施粥廠 58-2035 ╱ 捐欵興學 58-2035 ╱ 防疫所 58-2035 ╱ 捨藥 58-2035 ╱ 善船 58-2035 ╱ 第二十災異 58-2035 ╱ 百斯篤 58-2035 ╱ 虎列拉 58-2035 ╱ 水災 58-2035 ╱ 水災 58-2035 ╱ 時疫 58-2035 ╱ 第二十一軼聞 58-2035 ╱ 佚聞 58-2035 ╱ 異事 58-2035 ╱ 第二十二藝文 58-2035 ╱ 詩 58-2035 ╱ 歌 58-2035 ╱ 詞 58-2035 ╱ ","                宗派别 廟名稱 所在地 代表者 名稱 代表者 氏名 創立年月 主祭 神位 基本財産 及維持方法 附屬事業 邱祖龍門 派 雙龍觀 縣城西關 車站北 監院 董宗亮 光緒二十八年 三月 眞武 大帝 土地三百畝  〃 青龍觀 縣城南關 二道河南 〃 劉理和 光緒八年三月 關聖 帝  土地五百畝 設豆腐房一處 〃 財神廟 海龍朝陽 鎭街 主持 初明德 宣統元年八月 財神   〃 青雲宫 海龍朝陽 鎭東北街 監院 楊圓慶 光緒三年二月 太上 老君 街基三十五丈  〃 娘娘廟 海龍朝陽 鎭東門外 〃 賈至仁 宣統二年四月 關帝   〃 玉皇閣 海龍朝陽 鎭 〃 張忠全 民國十年四月 玉泉 平地七畝  〃 龍王閣 〃 主持 白光玉 光緒三十年四 月 龍王 平地一畝  〃 金斗宫 海龍二龍 山村 〃 左永坤 光緒十年二月 關帝 升科地一百二 十畝  ","22卷 ╱ (民國) 王永恩修 (民國) 王春鵬纂 ╱ 民國二十六年刊本"
36558,吉林,通化,"(民國) 海龍縣志",民國,1911,1949,1874,"目錄 58-2035 ╱ 第一題詞 58-2035 ╱ 撮影 58-2035 ╱ 序 58-2035 ╱ 弁言 58-2035 ╱ 凡例 58-2035 ╱ 詔書 58-2035 ╱ 縣圖 58-2035 ╱ 縣署平面圖 58-2035 ╱ 編修氏名 58-2035 ╱ 目錄 58-2035 ╱ 第二地理 58-2035 ╱ 建置 58-2035 ╱ 疆域 58-2035 ╱ 附市鎭圖 58-2035 ╱ 形勢 58-2035 ╱ 山脈 58-2035 ╱ 河流 58-2035 ╱ 附圖 58-2035 ╱ 方位 58-2035 ╱ 經緯 58-2035 ╱ 星野 58-2035 ╱ 面積 58-2035 ╱ 土地 58-2035 ╱ 分可耕既耕未耕 58-2035 ╱ 官署 58-2035 ╱ 分旗署民署 58-2035 ╱ 城鎭 58-2035 ╱ 都邑 58-2035 ╱ 市場 58-2035 ╱ 第三天時 58-2035 ╱ 氣候與晷刻 58-2035 ╱ 第四行政 58-2035 ╱ 縣官制 58-2035 ╱ 街村制 58-2035 ╱ 附實驗村 58-2035 ╱ 街村吏員訓練所 58-2035 ╱ 各街村距縣里數表 58-2035 ╱ 自治 58-2035 ╱ 附選舉 58-2035 ╱ 考試 58-2035 ╱ 刋物 58-2035 ╱ 統計 58-2035 ╱ 預决算 58-2035 ╱ 水利 58-2035 ╱ 移民 58-2035 ╱ 縣農會 58-2035 ╱ 縣商務會 58-2035 ╱ 縣教育會 58-2035 ╱ 社會團體 58-2035 ╱ 如協和會紅十字會道德會理善會佛教會 58-2035 ╱ 集團部落 58-2035 ╱ 附聚落調查表 58-2035 ╱ 商租土地 58-2035 ╱ 積穀 58-2035 ╱ 附倉庫 58-2035 ╱ 賑恤 58-2035 ╱ 備荒田 58-2035 ╱ 教養工廠 58-2035 ╱ 庇寒所 58-2035 ╱ 醫業 58-2035 ╱ 第五警察 58-2035 ╱ 警察區劃 58-2035 ╱ 附警察分駐所派出所表並人員配置表 58-2035 ╱ 訓練 58-2035 ╱ 討伐 58-2035 ╱ 殉難 58-2035 ╱ 保甲 58-2035 ╱ 預警及自衛團 58-2035 ╱ 户口 58-2035 ╱ 附人口及密度圖 58-2035 ╱ 連坐 58-2035 ╱ 淸鄉 58-2035 ╱ 銃彈 58-2035 ╱ 附民槍回收狀况 58-2035 ╱ 衛生 58-2035 ╱ 戒煙 58-2035 ╱ 特務 58-2035 ╱ 拘留 58-2035 ╱ 假預審 58-2035 ╱ 附指紋學 58-2035 ╱ 違警 58-2035 ╱ 警察官吏表 58-2035 ╱ 第六教育 58-2035 ╱ 學官 58-2035 ╱ 文廟 58-2035 ╱ 縣立初師中 58-2035 ╱ 男 58-2035 ╱ 女 58-2035 ╱ 校 58-2035 ╱ 縣立高小校 58-2035 ╱ 縣立職業校 58-2035 ╱ 全境縣街村私立初級小學校 58-2035 ╱ 社會教育 58-2035 ╱ 童子團 58-2035 ╱ 圖書舘 58-2035 ╱ 祀 58-2035 ╱ 孔 58-2035 ╱ 祭 58-2035 ╱ 孔 58-2035 ╱ 宣 58-2035 ╱ 撫 58-2035 ╱ 教育職官表 58-2035 ╱ 第七財政 58-2035 ╱ 財務局組織綱要 58-2035 ╱ 地方金融 58-2035 ╱ 國税 58-2035 ╱ 田賦舊率 58-2035 ╱ 田賦新率 58-2035 ╱ 新舊田賦之比較表 58-2035 ╱ 契税 58-2035 ╱ 附印紙 58-2035 ╱ 契紙 58-2035 ╱ 户管 58-2035 ╱ 印花税 58-2035 ╱ 財政計劃書 58-2035 ╱ 地税 58-2035 ╱ 畝捐 58-2035 ╱ 附等則及每畝徵收税率並收入圖徵税區城圖 58-2035 ╱ 雜捐一覽表 58-2035 ╱ 附車牌及雜捐比較圖 58-2035 ╱ 户捐 58-2035 ╱ 户别捐 58-2035 ╱ 超過累進税率表 58-2035 ╱ 粮捐 58-2035 ╱ 營業附加捐 58-2035 ╱ 手數 58-2035 ╱ 使用 58-2035 ╱ 料 58-2035 ╱ 税外徵收捐 58-2035 ╱ 滯納處分 58-2035 ╱ 納税告知書式 58-2035 ╱ 納税申請書式 58-2035 ╱ 地方流通券 58-2035 ╱ 及收回辦法 58-2035 ╱ 農商貸欵 58-2035 ╱ 春耕貸欵 58-2035 ╱ 金融合作社貸欵總額 58-2035 ╱ 附表 58-2035 ╱ 税捐局徵收税欵三年比較表 58-2035 ╱ 大同二年至康德二年 58-2035 ╱ 縣公有財産 58-2035 ╱ 學田亦在內 58-2035 ╱ 財務職員表 58-2035 ╱ 第八司法 58-2035 ╱ 地方 58-2035 ╱ 法 58-2035 ╱ 院 58-2035 ╱ 檢察㕔 58-2035 ╱ 沿革 58-2035 ╱ 附職員表 58-2035 ╱ 第八監獄沿革 58-2035 ╱ 附職員表 58-2035 ╱ 第九外交 58-2035 ╱ 歷任領事及舘員職名表 58-2035 ╱ 領事分舘設置及遷移 58-2035 ╱ 附由朝二鎭出張所 58-2035 ╱ 朝鮮民會 58-2035 ╱ 日鮮人口數 58-2035 ╱ 縣交涉員之題名 58-2035 ╱ 至民十六有 58-2035 ╱ 第十實業 58-2035 ╱ 縣苗圃 58-2035 ╱ 縣採種圃 58-2035 ╱ 米國黄色烟草 58-2035 ╱ 街村苗圃 58-2035 ╱ 農 58-2035 ╱ 耕作收穫 58-2035 ╱ 農時 58-2035 ╱ 農工 58-2035 ╱ 農産 58-2035 ╱ 家庭附業亦在內 58-2035 ╱ 生産消費登市表 58-2035 ╱ 産業品評會 58-2035 ╱ 附消毒種子 58-2035 ╱ 農器 58-2035 ╱ 土質 58-2035 ╱ 肥料 58-2035 ╱ 僱傭契約 58-2035 ╱ 工 58-2035 ╱ 工市 58-2035 ╱ 工資 58-2035 ╱ 年資月資日資 58-2035 ╱ 商 58-2035 ╱ 工商同業會成立 58-2035 ╱ 期粮 58-2035 ╱ 現粮 58-2035 ╱ 粮市 58-2035 ╱ 粮棧 58-2035 ╱ 度量衡新舊換算率 58-2035 ╱ 在會工商户數比較表 58-2035 ╱ 以三年爲限 58-2035 ╱ 納費户數比較 58-2035 ╱ 入口貨品比較 58-2035 ╱ 商團與消防隊設置及變更 58-2035 ╱ 第十一交通 58-2035 ╱ 道路 58-2035 ╱ 圖表 58-2035 ╱ 鐵路 58-2035 ╱ 道路初修所需車輛民工概要 58-2035 ╱ 城鎭馬路與溝渠 58-2035 ╱ 橋梁暗渠 58-2035 ╱ 附表 58-2035 ╱ 渡口船 58-2035 ╱ 電燈 58-2035 ╱ 電話 58-2035 ╱ 電報 58-2035 ╱ 郵局 58-2035 ╱ 附儲金 58-2035 ╱ 驛站 58-2035 ╱ 馬撥 58-2035 ╱ 第十二人物 58-2035 ╱ 名宦 58-2035 ╱ 附日系官吏 58-2035 ╱ 崇賢 58-2035 ╱ 鄉宦 58-2035 ╱ 鄉賢 58-2035 ╱ 儒林 58-2035 ╱ 歷任各機關職員表 58-2035 ╱ 特技 58-2035 ╱ 專門以上留學國內外卒業者 58-2035 ╱ 孝子 58-2035 ╱ 節婦 58-2035 ╱ 義僕 58-2035 ╱ 義舉 58-2035 ╱ 第十三種族 58-2035 ╱ 氏族 58-2035 ╱ 第十四禮俗 58-2035 ╱ 婚喪嫁祭 58-2035 ╱ 民風 58-2035 ╱ 令節 58-2035 ╱ 春宴 58-2035 ╱ 語言 58-2035 ╱ 祝壽 58-2035 ╱ 生子 58-2035 ╱ 祈雨 58-2035 ╱ 演春 58-2035 ╱ 跳神 58-2035 ╱ 燒香 58-2035 ╱ 第十五物産 58-2035 ╱ 植物稻 58-2035 ╱ 梁 58-2035 ╱ 黍 58-2035 ╱ 菽 58-2035 ╱ 瓜果 58-2035 ╱ 木 58-2035 ╱ 蔬菜 58-2035 ╱ 花草 58-2035 ╱ 動物禽 58-2035 ╱ 獸 58-2035 ╱ 鱗介 58-2035 ╱ 昆蟲 58-2035 ╱ 本縣無螻蟈與蠍 58-2035 ╱ 礦物金屬 58-2035 ╱ 非金屬 58-2035 ╱ 第十六宗教 58-2035 ╱ 佛 58-2035 ╱ 道 58-2035 ╱ 回 58-2035 ╱ 即伊斯蘭教 58-2035 ╱ 耶穌 58-2035 ╱ 第十七兵事 58-2035 ╱ 有淸一代之兵事 58-2035 ╱ 附拳匪之亂 58-2035 ╱ 民國以後之兵事 58-2035 ╱ 附土匪之亂 58-2035 ╱ 于鎭守使住山城鎭亦述入 58-2035 ╱ 建國以來之兵事 58-2035 ╱ 附刀匪之亂 58-2035 ╱ 第十八古蹟 58-2035 ╱ 古碑 58-2035 ╱ 古城 58-2035 ╱ 古井 58-2035 ╱ 古砲壘 58-2035 ╱ 山市 58-2035 ╱ 古墳 58-2035 ╱ 古廟 58-2035 ╱ 海龍八景 58-2035 ╱ 第十九慈善 58-2035 ╱ 公共墓地 58-2035 ╱ 施種牛痘 58-2035 ╱ 義賑 58-2035 ╱ 施療 58-2035 ╱ 助産 58-2035 ╱ 施粥廠 58-2035 ╱ 捐欵興學 58-2035 ╱ 防疫所 58-2035 ╱ 捨藥 58-2035 ╱ 善船 58-2035 ╱ 第二十災異 58-2035 ╱ 百斯篤 58-2035 ╱ 虎列拉 58-2035 ╱ 水災 58-2035 ╱ 水災 58-2035 ╱ 時疫 58-2035 ╱ 第二十一軼聞 58-2035 ╱ 佚聞 58-2035 ╱ 異事 58-2035 ╱ 第二十二藝文 58-2035 ╱ 詩 58-2035 ╱ 歌 58-2035 ╱ 詞 58-2035 ╱ ","岸如銀堆玉砌老樹帶雪則枒而入畫澗冰晶瑩可愛松柏愈顯 青蒼於是而鶴翩蹇驢款段騷人韻士遊賞者多    其一 霜雪年年塞外多梅川景物又如何風前玉屑飛天半晴後銀沙積 澗阿勞我尋梅紅攝履憑誰垂釣綠披蓑清遊如入山陰道訪戴船 應載酒過    其二 兩岸寒梅傍水栽衆花開後此花開三春消息枝頭露一瓣馨香雪 裏培放鶴孤山甘淡泊騎驢詩客亦追陪願分冷艷不盈掬輸與林 家釀綠醅 ","22卷 ╱ (民國) 王永恩修 (民國) 王春鵬纂 ╱ 民國二十六年刊本"
36558,吉林,通化,"(民國) 海龍縣志",民國,1911,1949,1879,"目錄 58-2035 ╱ 第一題詞 58-2035 ╱ 撮影 58-2035 ╱ 序 58-2035 ╱ 弁言 58-2035 ╱ 凡例 58-2035 ╱ 詔書 58-2035 ╱ 縣圖 58-2035 ╱ 縣署平面圖 58-2035 ╱ 編修氏名 58-2035 ╱ 目錄 58-2035 ╱ 第二地理 58-2035 ╱ 建置 58-2035 ╱ 疆域 58-2035 ╱ 附市鎭圖 58-2035 ╱ 形勢 58-2035 ╱ 山脈 58-2035 ╱ 河流 58-2035 ╱ 附圖 58-2035 ╱ 方位 58-2035 ╱ 經緯 58-2035 ╱ 星野 58-2035 ╱ 面積 58-2035 ╱ 土地 58-2035 ╱ 分可耕既耕未耕 58-2035 ╱ 官署 58-2035 ╱ 分旗署民署 58-2035 ╱ 城鎭 58-2035 ╱ 都邑 58-2035 ╱ 市場 58-2035 ╱ 第三天時 58-2035 ╱ 氣候與晷刻 58-2035 ╱ 第四行政 58-2035 ╱ 縣官制 58-2035 ╱ 街村制 58-2035 ╱ 附實驗村 58-2035 ╱ 街村吏員訓練所 58-2035 ╱ 各街村距縣里數表 58-2035 ╱ 自治 58-2035 ╱ 附選舉 58-2035 ╱ 考試 58-2035 ╱ 刋物 58-2035 ╱ 統計 58-2035 ╱ 預决算 58-2035 ╱ 水利 58-2035 ╱ 移民 58-2035 ╱ 縣農會 58-2035 ╱ 縣商務會 58-2035 ╱ 縣教育會 58-2035 ╱ 社會團體 58-2035 ╱ 如協和會紅十字會道德會理善會佛教會 58-2035 ╱ 集團部落 58-2035 ╱ 附聚落調查表 58-2035 ╱ 商租土地 58-2035 ╱ 積穀 58-2035 ╱ 附倉庫 58-2035 ╱ 賑恤 58-2035 ╱ 備荒田 58-2035 ╱ 教養工廠 58-2035 ╱ 庇寒所 58-2035 ╱ 醫業 58-2035 ╱ 第五警察 58-2035 ╱ 警察區劃 58-2035 ╱ 附警察分駐所派出所表並人員配置表 58-2035 ╱ 訓練 58-2035 ╱ 討伐 58-2035 ╱ 殉難 58-2035 ╱ 保甲 58-2035 ╱ 預警及自衛團 58-2035 ╱ 户口 58-2035 ╱ 附人口及密度圖 58-2035 ╱ 連坐 58-2035 ╱ 淸鄉 58-2035 ╱ 銃彈 58-2035 ╱ 附民槍回收狀况 58-2035 ╱ 衛生 58-2035 ╱ 戒煙 58-2035 ╱ 特務 58-2035 ╱ 拘留 58-2035 ╱ 假預審 58-2035 ╱ 附指紋學 58-2035 ╱ 違警 58-2035 ╱ 警察官吏表 58-2035 ╱ 第六教育 58-2035 ╱ 學官 58-2035 ╱ 文廟 58-2035 ╱ 縣立初師中 58-2035 ╱ 男 58-2035 ╱ 女 58-2035 ╱ 校 58-2035 ╱ 縣立高小校 58-2035 ╱ 縣立職業校 58-2035 ╱ 全境縣街村私立初級小學校 58-2035 ╱ 社會教育 58-2035 ╱ 童子團 58-2035 ╱ 圖書舘 58-2035 ╱ 祀 58-2035 ╱ 孔 58-2035 ╱ 祭 58-2035 ╱ 孔 58-2035 ╱ 宣 58-2035 ╱ 撫 58-2035 ╱ 教育職官表 58-2035 ╱ 第七財政 58-2035 ╱ 財務局組織綱要 58-2035 ╱ 地方金融 58-2035 ╱ 國税 58-2035 ╱ 田賦舊率 58-2035 ╱ 田賦新率 58-2035 ╱ 新舊田賦之比較表 58-2035 ╱ 契税 58-2035 ╱ 附印紙 58-2035 ╱ 契紙 58-2035 ╱ 户管 58-2035 ╱ 印花税 58-2035 ╱ 財政計劃書 58-2035 ╱ 地税 58-2035 ╱ 畝捐 58-2035 ╱ 附等則及每畝徵收税率並收入圖徵税區城圖 58-2035 ╱ 雜捐一覽表 58-2035 ╱ 附車牌及雜捐比較圖 58-2035 ╱ 户捐 58-2035 ╱ 户别捐 58-2035 ╱ 超過累進税率表 58-2035 ╱ 粮捐 58-2035 ╱ 營業附加捐 58-2035 ╱ 手數 58-2035 ╱ 使用 58-2035 ╱ 料 58-2035 ╱ 税外徵收捐 58-2035 ╱ 滯納處分 58-2035 ╱ 納税告知書式 58-2035 ╱ 納税申請書式 58-2035 ╱ 地方流通券 58-2035 ╱ 及收回辦法 58-2035 ╱ 農商貸欵 58-2035 ╱ 春耕貸欵 58-2035 ╱ 金融合作社貸欵總額 58-2035 ╱ 附表 58-2035 ╱ 税捐局徵收税欵三年比較表 58-2035 ╱ 大同二年至康德二年 58-2035 ╱ 縣公有財産 58-2035 ╱ 學田亦在內 58-2035 ╱ 財務職員表 58-2035 ╱ 第八司法 58-2035 ╱ 地方 58-2035 ╱ 法 58-2035 ╱ 院 58-2035 ╱ 檢察㕔 58-2035 ╱ 沿革 58-2035 ╱ 附職員表 58-2035 ╱ 第八監獄沿革 58-2035 ╱ 附職員表 58-2035 ╱ 第九外交 58-2035 ╱ 歷任領事及舘員職名表 58-2035 ╱ 領事分舘設置及遷移 58-2035 ╱ 附由朝二鎭出張所 58-2035 ╱ 朝鮮民會 58-2035 ╱ 日鮮人口數 58-2035 ╱ 縣交涉員之題名 58-2035 ╱ 至民十六有 58-2035 ╱ 第十實業 58-2035 ╱ 縣苗圃 58-2035 ╱ 縣採種圃 58-2035 ╱ 米國黄色烟草 58-2035 ╱ 街村苗圃 58-2035 ╱ 農 58-2035 ╱ 耕作收穫 58-2035 ╱ 農時 58-2035 ╱ 農工 58-2035 ╱ 農産 58-2035 ╱ 家庭附業亦在內 58-2035 ╱ 生産消費登市表 58-2035 ╱ 産業品評會 58-2035 ╱ 附消毒種子 58-2035 ╱ 農器 58-2035 ╱ 土質 58-2035 ╱ 肥料 58-2035 ╱ 僱傭契約 58-2035 ╱ 工 58-2035 ╱ 工市 58-2035 ╱ 工資 58-2035 ╱ 年資月資日資 58-2035 ╱ 商 58-2035 ╱ 工商同業會成立 58-2035 ╱ 期粮 58-2035 ╱ 現粮 58-2035 ╱ 粮市 58-2035 ╱ 粮棧 58-2035 ╱ 度量衡新舊換算率 58-2035 ╱ 在會工商户數比較表 58-2035 ╱ 以三年爲限 58-2035 ╱ 納費户數比較 58-2035 ╱ 入口貨品比較 58-2035 ╱ 商團與消防隊設置及變更 58-2035 ╱ 第十一交通 58-2035 ╱ 道路 58-2035 ╱ 圖表 58-2035 ╱ 鐵路 58-2035 ╱ 道路初修所需車輛民工概要 58-2035 ╱ 城鎭馬路與溝渠 58-2035 ╱ 橋梁暗渠 58-2035 ╱ 附表 58-2035 ╱ 渡口船 58-2035 ╱ 電燈 58-2035 ╱ 電話 58-2035 ╱ 電報 58-2035 ╱ 郵局 58-2035 ╱ 附儲金 58-2035 ╱ 驛站 58-2035 ╱ 馬撥 58-2035 ╱ 第十二人物 58-2035 ╱ 名宦 58-2035 ╱ 附日系官吏 58-2035 ╱ 崇賢 58-2035 ╱ 鄉宦 58-2035 ╱ 鄉賢 58-2035 ╱ 儒林 58-2035 ╱ 歷任各機關職員表 58-2035 ╱ 特技 58-2035 ╱ 專門以上留學國內外卒業者 58-2035 ╱ 孝子 58-2035 ╱ 節婦 58-2035 ╱ 義僕 58-2035 ╱ 義舉 58-2035 ╱ 第十三種族 58-2035 ╱ 氏族 58-2035 ╱ 第十四禮俗 58-2035 ╱ 婚喪嫁祭 58-2035 ╱ 民風 58-2035 ╱ 令節 58-2035 ╱ 春宴 58-2035 ╱ 語言 58-2035 ╱ 祝壽 58-2035 ╱ 生子 58-2035 ╱ 祈雨 58-2035 ╱ 演春 58-2035 ╱ 跳神 58-2035 ╱ 燒香 58-2035 ╱ 第十五物産 58-2035 ╱ 植物稻 58-2035 ╱ 梁 58-2035 ╱ 黍 58-2035 ╱ 菽 58-2035 ╱ 瓜果 58-2035 ╱ 木 58-2035 ╱ 蔬菜 58-2035 ╱ 花草 58-2035 ╱ 動物禽 58-2035 ╱ 獸 58-2035 ╱ 鱗介 58-2035 ╱ 昆蟲 58-2035 ╱ 本縣無螻蟈與蠍 58-2035 ╱ 礦物金屬 58-2035 ╱ 非金屬 58-2035 ╱ 第十六宗教 58-2035 ╱ 佛 58-2035 ╱ 道 58-2035 ╱ 回 58-2035 ╱ 即伊斯蘭教 58-2035 ╱ 耶穌 58-2035 ╱ 第十七兵事 58-2035 ╱ 有淸一代之兵事 58-2035 ╱ 附拳匪之亂 58-2035 ╱ 民國以後之兵事 58-2035 ╱ 附土匪之亂 58-2035 ╱ 于鎭守使住山城鎭亦述入 58-2035 ╱ 建國以來之兵事 58-2035 ╱ 附刀匪之亂 58-2035 ╱ 第十八古蹟 58-2035 ╱ 古碑 58-2035 ╱ 古城 58-2035 ╱ 古井 58-2035 ╱ 古砲壘 58-2035 ╱ 山市 58-2035 ╱ 古墳 58-2035 ╱ 古廟 58-2035 ╱ 海龍八景 58-2035 ╱ 第十九慈善 58-2035 ╱ 公共墓地 58-2035 ╱ 施種牛痘 58-2035 ╱ 義賑 58-2035 ╱ 施療 58-2035 ╱ 助産 58-2035 ╱ 施粥廠 58-2035 ╱ 捐欵興學 58-2035 ╱ 防疫所 58-2035 ╱ 捨藥 58-2035 ╱ 善船 58-2035 ╱ 第二十災異 58-2035 ╱ 百斯篤 58-2035 ╱ 虎列拉 58-2035 ╱ 水災 58-2035 ╱ 水災 58-2035 ╱ 時疫 58-2035 ╱ 第二十一軼聞 58-2035 ╱ 佚聞 58-2035 ╱ 異事 58-2035 ╱ 第二十二藝文 58-2035 ╱ 詩 58-2035 ╱ 歌 58-2035 ╱ 詞 58-2035 ╱ ","人亦繫船    前  題             劉顯平 曜霆  梅河佳景在隆冬晴雪郊原野意濃玉屑埋灘鴻爪碎銀沙滿地馬 蹄鬆騎驢詩客遲遲訪愛鶴逋仙得得從天道炎凉如此世春君來 去不停蹤    蓮渚夜虹             杜燮銓 襄忱  十里平隄一水斜何時古佛散天花參差傾盖垂新影澹蕩凌波逗 綺霞漫訝橋空疑海市偏宜雨霽見漁家朝來宿露明無際不辨紅 塵界邇遐    前  題             劉顯平 曜霆  ","22卷 ╱ (民國) 王永恩修 (民國) 王春鵬纂 ╱ 民國二十六年刊本"
36566,吉林,白山,"(宣統) 長白彙徽錄",宣統,1908,1911,219,"卷五 177-219 ╱ 物産 177-219 ╱ 總序 177-219 ╱ 植物類 177-219 ╱ 動物類 196-219 ╱ 礦産類 177-219 ╱ 附錄馬鹿岩石礦記 177-219 ╱ 卷六 219-287 ╱ 藥品 219-287 ╱ 序 219-287 ╱ 菓部 219-287 ╱ ","長白徵存錄卷六   藥品     序    繄昔軒轅氏嘗百草製醫藥咨岐伯俞跗作內經究息脈民氣大和草木之精    與生人之性實相貫注以故本草一篇藥性一賦蒐羅考證古有專書茲編列    藥品一類緣府治左瀕鴨綠北控龍岡山水鍾靈芬芳吐蕊劚赤箭於雲根探    驪珠於水底杏林妙品因董奉而益珍橘井香泉非蘇耽其誰掬推而至丹砂    玉札待用無遺牛溲馬勃收藏不棄木石為伍鹿豕同游青囊一肩拾遺於博    物舊志紫書三卷附載於鄉土新篇皆有益於衛生尙待研於哲學    ","8卷 ╱ (清) 張鳳臺修 (清) 劉龍光纂 ╱ 清宣統二年刊本"
36586,湖南,邵陽,"(道光) 寶慶府志",道光,1820,1850,3654,,"稱十二景之一佘湖雪霽者唐時歲時祀申泰芝於佘湖山離治 百里乃卽茲山建祠因以得名後剏毗盧閣亦燬明黃巖謝省小 佘湖山詩云昨夜陰雲四望同佘湖幻岀玉玲瓏陽光倏爾升天 際山色依然似畫中凍滴茅簷時更溼光分花徑煗先融埽除不 仗東風力愁殺梅花與醉翁 縣人楊廷芳詩雪積佘湖轉眼非 陰消陽長露天機漸看雲際靑帘岀不見人閒玉屑飛折竹欲伸 前日節冰山消卻舊時威溪頭更喜梅花意瘦影縱横伴月輝 縣人車大任詩佘山高百仞翻愛雪晴時積素兼天遠凝輝映日 奇千林頻送色萬壑邨回姿欲倍陽春意揮成郢客詞 國朝承 德張起鵾詩朝霽浮陰淨佘湖積素濃稍藏蒼翠樹突兀玉瓊峰 瀑濺登山路聲寒岀寺鐘上方窮眺望常被白雲封 縣人陳憲 道詩云白公城外一孤岑從說峰頭起浪深山色旣空如旣老雪 光搖霽若摇金要思每奪峨嵋勝須戒嘗輕培塿心此日神仙多 遜步卻除有道孰知音 縣人姜年璵詩捲石顚風驀地來黑雲 翻墨鎖樓臺雷車岀地千山動電火燒空一道開紅杏枝頭花滴 淚綠楊村裏麥含胎遊人偏値知時雨帶得僧家笠子囘 縣人 黄則有同人登小佘湖山詩僧廬隱約射朝暾流水聲中得此村 亂草撩人横塞道古杉迎客立當門上方像滿誰稱佛附郭山多 此最尊徙倚雲堂無限 意悠悠今古向誰論 西爲馬鞍山爲東山 山有寺卽宋太平興 國講寺康熙梁志云 東山岔起城左如覆盂然上有寺奉三世尊又移縣右樓銅鐘置 其上俯噉雙流鐘聲遠播俗稱十二景之山寺曉鐘也寺有法華 臺爲唐無量壽佛卓錫處遺千佛袈裟一鞵二海六月六日僧作 曝衣會人士往觀如堵癸未之變僧無住持衣鞵遂失矣先是嘉靖 ","143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鄧顯鶴纂 ╱ 清道光二十七年修民國二十三年重印本"
36586,湖南,邵陽,"(道光) 寶慶府志",道光,1820,1850,3657,,"遺体更誰擎 車大任次前韻善根無樹有枝條折葦擎杯海上 起丈六金身何處覓衲衣留付衆生描禪房花蕚換新條塵夢難 將北海超縱有袈裟誰是佛山僧空向手中描談經說偈月中明 空裏天花落更生臺倚法華瞻北斗千秋衣缽一肩擎鐘磬無聲 鐙自明花開花落話三生禪衣一襲人千古山自空濛雲自擎 縣人劉應龍次前韶乾坤一理貫千條法界重重萬劫起坐上拈 花同得髓誰堪舉手就中描錫杖叢林舍利明袈裟左袒說無生 大千世界金錢相潑地蟾光何處擎 縣人車萬合東山寺詩爲 赴春和約相過祇樹林蓮雲舒慧眼花雨洗塵心證悟甯須法皈 依且問音老僧深道氣煑茗佐長吟 縣人車鼎黄東山看自惺 老和尚袈裟詩法華臺倚大江流又聽鐘聲臺上頭講處雙魚應 再現禮時諸佛愜同遊禪關秋晩憑誰補花雨春深滿地稠此佛 向稱無量壽念珠的的再來不 湘鄕龍孔然詩新蘿取次躡雲 攀碧嶂相看一破顔自笑衰年逢上已也附遊屐賞東山梳翎燕 子淸江外濺玉泉聲古樹閒淸朗恰添韶日好蘭亭逸句未須删  國朝承德張起鵾詩城柝猶乘月寺鐘忽破煙穿雲聲百八幻 夢惺三千斷續因風度輕淸雜唄圓塵途多待旦聽此已悠然 河源蕭聚崑詩古寺棲山徑凌農乍叩鐘淸音振溪谷餘韻繞杉 松野雉眠難熟孤舟睡正濃頻頻催落月遙識佛前供 德安黃 師憲詩脱帽難同老衲衣晨鳧人耳莫心違無多一枕憨時萝散 作寒山響四飛細擊潮音驚畫閣頻□風雨徹荆扉醒來爭禮空 王法花月留人歸未歸 縣人劉應祁東山寺七月十五夜坐月 詩皓月高懸碧落天冰壺玉映萬山巔風淸暑夜寒生骨樹影横 披綠到肩也有閒人知詠月近無高士可談禪山房獨坐鐙猶炯 ","143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鄧顯鶴纂 ╱ 清道光二十七年修民國二十三年重印本"
36586,湖南,邵陽,"(道光) 寶慶府志",道光,1820,1850,3667,,"稔祖鞭馭長策不見古賢人至今名赫奕蓮香思茂叔棠蔭歌召 伯勉旃追琢旅譽旄斯無斁 瀏陽蔣載熹濂溪書院紀盛詩邵 陸之東資水濂溪遺址舊相沿半畝方塘雨澗纒世遠空餘宅 一慶紱歌閒寂餘荒煙我公見之心惻然重新精舍比木天紅塵 遥隔綠楊邊就中廣集資濱賢霽月光風相後先瑶階書帶草芊 芊坐對芳菲説愛蓮圜橋觀聽舞蹁躚賤子依公竊一氊桃李門 牆花正妍為公一歌棫樸篇 善化湛開漣濂溪書院紀事詩云 羲皇肇一書斯道衍千古素王訂六經木鐸振東魯延綿逮漢唐 注疏紛接武純雜居其半儒林昧去取天道晦而明宋聚奎星五 卓哉周濂溪一圖太極剖講學邵陵城從者環如堵如何數百年 芳蹤委宿莽昭代文運昌肇興惟守土昔人未就緒山椒隘堂廡 諸生負笈來數椽蔽風雨我公膺 簡命邊邑歸綏撫善政首作 人法良心獨苦山川盤秀處乃大啓爾宇兩楹陳俎豆百畝足修 脯兼以命世才著作圖書府闡發開聲時格言鏤肺腑皇皇勸學 編在泮聞鐘鼓道立善人多爲國儲賢輔六嶺山不磨雙江淸如 許相期紹前徽鄙郡斯文主 縣人車閒濓溪書院落成詩召伯 留遺愛甘棠詠千古元公存雅化後學宗規矩仁不少其名義不 陋其土隨地布良澤歴歷眞堪數何緣得我公杜母繼邵父蔀屋 阜農桑文苑極循拊黌宮復舊跡丹雘輝棟宇洙泗溯源流濂溪 接步武相度契前賢元機造化補靈爽旣式憑尢思振惰窳攢充 書院基揆勢開廊廡高廠望無涯汪洋雙江覩曾一轉移閒裋褐 易端甫客可百十人還計贍修脯移旌各就試爲士節資斧轉爲 膏火資邊恤星軺苦用足斂不苛功成勢無阻芸局滿牙籖鱣堂 揮玉塵諄諄藥石箴霏霏玉屑吐總緣經術深耘鋤開藝圃六經 ","143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鄧顯鶴纂 ╱ 清道光二十七年修民國二十三年重印本"
36586,湖南,邵陽,"(道光) 寶慶府志",道光,1820,1850,3835,,"章元應詩勝地能教勝客遊山能增重水增幽遠林透日千家曉 高葉吟風萬壑秋尊酒欲持良夜醉乾坤應共此生浮使君泉石 眞懷抱過此無能一晌留 安福王仕翹詩古廟巉崖鎖邵城不 堪往事類浮萍雲開四面連天聳川合雙流澈底淸木鐸有心空 擊石湖南此地獨登亭分明一段元機巧留與人閒作畫屏 楊 登高雙淸亭址詩頽巖荒古榭悲感衰榮尋徑忘棲止捫蘿憶 舊行花光寒有色葦草亂無名潭靜搖山影塔高入水淸長空迷 鳥没遠泊去舟輕汀岸鳴巉瀨秋江渡荻聲石危靑碧落波泛白 沙明深壑覆餘照濃陰透晚晴路於山寺近煙共野雲平惆悵知 非昔淒涼宿客城 縣人曾瓚詩高枕蒼崖瞰碧流便呼香國小 瀛洲紅塵不向雲中住皓月常從鏡裏浮清氣漫流天地外寒光 遙漾洞庭秋凭欄無限關清處漁唱滄浪一釣舟 縣人楊廷芳 詩二首幽亭高聳鎮丹崖崖下悠悠二水來兩岸山光搖劍戟一 潭渡影浸樓臺望窮靑草湖邊景隔斷黄茅嶺外埃乘興幾回登 絕頂恍疑身尙在蓬萊石室撐空水閣幽兩江領向一潭收澄波 倒浸千章木素練平拖萬頃秋纓冕無塵休洗濯江山有景且夷 猶源頭聞道通河漢或可乘槎看斗牛 縣人唐佐詩天然亭子 砥中流屹對資城歲百秋二水交來根本極一潭合注達源頭晴 光蕩漾搖山嶽浩氣澄凝映斗牛號是雙淸誰克肖邵賢侯與邑 賢侯 縣人康正宗詩塵世污流大莫支臯亭何獨對漣漪兩江 資邵澄淸處萬古夷齊嫓美時到海黄河終齒辱長空明月是心 知寒光五夜清毛骨未許貪夫一妄窺 縣人車大任方明府招 同劉侍御何進士飲雙淸亭詩四首蕭鼓聲聲引盡船邀遊盡日 挾飛仙高亭鳥影橫霄漢曲繿波光入几筵座隡譚鋒飛玉屑詩 ","143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鄧顯鶴纂 ╱ 清道光二十七年修民國二十三年重印本"
36586,湖南,邵陽,"(道光) 寶慶府志",道光,1820,1850,4317,,"湖水自長湖流入合於新寨水 有玉泉山 西南首於團倉石 知縣聊城張人崧游 玉泉山記云余既去官卜居於邑之南陂邑士人時時過從執經 問業殆無虛日暇則偕余放懷山水閒凡月餘而環寧之勝可撫 而盡也居無何客有告余以玉泉山者日寧邑勝游金嶺而外此 首屈一指因卜於首夏之二日以雨獸不果往次日既霽遂買舟 攜榼偕二三友生暨饌從六七人鳴榔而南抵玉泉山下山於亂 峰中巍然特出其道迂曲披荆棘誅茅莠以上可里許石崖壁立 不可攀躋沙彌從崖上授以木梯踸踔而上翠竹舊松鳥聲泉響 掩映如盡從竹徑中禪堂出焉其上為?虛殿殿之右側泉從山 上奔流迅下抵繞砌間其下有穴窈然以石探之鏗然有聲所謂 玉泉也隙光一線直通於僧人授梯處蓋山之罅云拾級而上衆 峰屏列夫江帶繞其閒村蹊叢落稻塍白屋參差歷落一一在袵 席閒東望岡陵倚伏絡繹不絕僧人歷歷示余其挺然而高聳者 金嶺也其昂然而拱向者崀笏也其鼎形峙立方以長者三筆寨 也其一峰突出案阜兒孫羅列者芙蓉峰也至其旁見側出亂石 林立有若鼓者若旗者若甲宵者若剛鬣之伏者若游龍之鬬者 若牛羊之飲於河而熊羆之奔於山者種種奇熊不可名狀夫附 郭之區郊塵之地非不環山抱水而游履常集斯恒見者不鮮至 於長岡巨嶺飛瀑迴溪嘉樹怪石所謂磊落非常者多在於險遠 而少至者焉彼夫士人淺植薄衷常受辱於風塵鞅掌閒而高人 偉士遁迹山林為物色所不及輒得以養其眞而全其天又何以 異是哉既而倦游即茵草飛觴盡歡以醉復策杖沿山而北有石 户狀如人造為徘徊者久之乃登舟以歸所從二青衣一能品簫 ","143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鄧顯鶴纂 ╱ 清道光二十七年修民國二十三年重印本"
36586,湖南,邵陽,"(道光) 寶慶府志",道光,1820,1850,4319,,"言渡而水勢奔突船不能通歲癸未漢臨彭侯來令於茲閣邑以 復儒白侯侯即捐俸為寧人儡士民翕然從之鳩工伐石爰立八 敬及兩岸墩上縱横板木行者頗便居無何侯且擢去大水連作 板水飄散民仍病涉歲庚寅汪侯以公務道出此地俯視墩岸迤 下時有鄉生一龍一中謁侯於道左請曰連歲大祲橋功未竣懇 竟其事侯諾即捐金呼匠每墩岸加高數尺許又虞風雨飄散板 木搆亭四十五閒以覆之顏其橋之兩端曰湖湘合派楚粤通津 典術李楚德董治其事德奉命惟謹越兩月告成邑民鄭可吉蔣 從思鄭繼武林有梧蔣良心李俶陳蓋皆余諸生時舊相識相與 挾其鄉達如齋陳君平沙雷君南逵林君其勤何君陳生夢周書 來謁余余謂天下之事剙始固難成功尤難有初鮮終詩有明訓 茲橋託始彭侯侯去曾幾何為水患者屢屢微侯繼而行之過此 以往則是橋之永奠與否又安可必也時當歲晩徒杠輿梁並作 此王政之首務侯不靳厚捐為寧人濟渉計可謂留心民務也寧 人為侯勒石庶幾過此者皆知是 橋託始於彭侯而成於汪侯云 有轉龍庵 在轉龍 橋側 梵雲庵 在漢 江橋 側  玉泉庵 在玉泉 山上 洪慧庵 即慈興庵一作紅鶴庵 國朝歐陽紹 洛偕諸學子自濓邨至紅鶴庵宿詩云 嘉蔭悅清曠芳意誠畹晩時偕素心人流連此焉返忘年一日長 快意三隅反紛紛逐行塵歷歷款重鍵凝陰吐谷吹老碧疊晴囐 引睇懸巒深搜逸幽壑遠丈人誠高蹈逸跡得疏蹇借君地幽敞 容我神息偃欲知寂時心宵蘭露秋畹 又重過紅慧庵詩云暎 水苔扉百尺懸雲巒煙樹遠鉤聯驚心桑下曾三宿彈指天南又 一年山色青憐新雨後江聲寒落酒樽前他時重問楓門路可許 ","143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鄧顯鶴纂 ╱ 清道光二十七年修民國二十三年重印本"
36586,湖南,邵陽,"(道光) 寶慶府志",道光,1820,1850,4533,,"又東北十二里曰玉泉山 在新寧縣西南 八里新柴村 又東北四里曰鷂子嶺 在新寧縣西南 四里新柴村 凡西榦第十九支之首自梨子界以至鷂子嶺凡七山凡六十五 里   梨子界之南四里有小支焉曰白茅嶺 在新寧縣西少南 六十里深衝峒   南六里曰賀歸嶺 在新寧縣西少南 六十里深衝峒   梨子界之東北十二里有小支焉曰竹子坳 在新寧縣西五 十里大絹峒   邱家嶺之東八里有小支焉曰鐙心界 在新寧縣西少南 六十里深衝峒 姚灣   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烏麂江大衝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王   家水   南六里曰天堂界 在新寧縣西少南 六十里深衝峒   雞冠山之北八里有小支焉曰雷公山 在新寧縣西二 十五里上富村 ","143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鄧顯鶴纂 ╱ 清道光二十七年修民國二十三年重印本"
36586,湖南,邵陽,"(道光) 寶慶府志",道光,1820,1850,5974,,"傳又何足為先生輕重顧先生雖不藉詩以傳而湘臯尚友古人 旁搜遺佚汲汲表章不遑餘力既取周伯孔楚寶一書增輯梓行 近復有資江耆舊集荆湖詩略之選收百代之風騷備一方之文 獻荒江老屋窮巖古穴苟有零編斷楮之可存無不掇拾於殘燼 之餘而惟恐後學之士以不及聞前輩之風流為憾敬恭桑梓之 盛心如此其未有已也况其先世之清芬遺藻顧忍其湮鬱弗彰 也耶先生惟不欲以詩鳴所作隨手散佚故湘臯裒其有止此刻 既成以書來問序於余余文何足重先生惟慕先生之徳嘉湘臯 之意聊自述其嚮往之私如此至其詩之淡遠恬適為有徳之言 則海内讀者嘗自得之也道光丙申冬後學善化賀熙齡序 鄒 漢勛書後云松蔭堂者松堂先生授經之舍雲渠湘臯兩先生所 增葺也圖凡四幀一李芸甫水部作一沈栗伸明府作一邵香伯 博士作一顧竹碕文學作記則廖復堂都轉贊則唐陶山方伯而 舊老之歌詩名流之篇什盈二册焉柔兆涒灘之歲漢勛得詳觀 敬繫以文曰夫東南廣澤莫大鐧庭荆揚巨鎮實稱石廪然出没 烏莬必討源於羊膊作配朱鳥亦基始於熊蒼良由水之漾演積 而始深山之蹈騰遠乃益峻湘臯先生弟昆競爽風騷迭擅繫江 湘之重望已如山居屈賈之鄉人咸有集竈聲蟬噪既鄙齊梁鬼 語優冠亦嗤末近唐有初盛中晩宋之眉涪范陸美非一律善實 兼收我朝之興六葉詩教昌矣大雅之材三十斯其著歟譬之山 川何異衡嶽之峙江湖之渟溯其代系詎無羊膊之源熊蒼之冢 也乎維松堂先生者乃湘臯先生之大父實有懿徳亦號通人誦 詩㱃律妙達音和讀易絕韋甄刊爻繫摭圖書於緜代語霏玉屑 就史功於柔日書粲鉛黄識尚希夷詩情淡雅含少生聲孕淵微 ","143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鄧顯鶴纂 ╱ 清道光二十七年修民國二十三年重印本"
36586,湖南,邵陽,"(道光) 寶慶府志",道光,1820,1850,6037,,"寶慶府志卷第百三              略五 藝文略四 金石一 漢壽亭侯銅印 今佚    宋慶元二年邵州守黃沃買一紐於郡人張氏 案洪氏容齋   四筆荆門玉泉關將軍廟中有壽亭侯印一紐其上大環徑四   寸下連四環皆系於印上相傳云紹興中洞庭漁者得之入於   潭府以為關雲長漢壽亭侯此其故物也故以歸之廟中南雄   守黃兌見臨川興聖院僧惠通印圖形為作記而復州寶相院   又以建炎二年因伐木於三門大樹下土中深四尺餘得此印   其環幷背俱有文云漢建安二十年壽亭侯印今留於左藏庫   邵州守黃沃叔啓慶元二年復買一紐於郡人張氏其文正同 ","143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鄧顯鶴纂 ╱ 清道光二十七年修民國二十三年重印本"
36586,湖南,邵陽,"(道光) 寶慶府志",道光,1820,1850,7382,,"歐陽鈞字甄川新化人祖德煇父藻世以行誼重於鄕里鈞為諸 生二十年學養深邃提學昆明錢澧絕重之中乾隆丙午湖南鄕 試舉人丁未禮闈主試文端公王杰亟賞其卷已定魁矣以三場 謄錄違式被黜久之官會同教譮歷九載以憂去服闋補善化教 譮所至訓迪有方士子愛戴乞歸年七十四卒於家鈞性端嚴淳 樸内行尤篤歸後出俸餘三百金畀宗祠守者建茶亭於鄰境以 濟行旅子六人均有學業孫鶴嘉慶戊寅舉人鶡道光壬辰武舉 餘多餼於府縣學 楊温字象春别號玉泉新化人乾隆丙午舉人官益陽縣教譮遷 武昌府教授乞歸年八十九卒温學養純粹所守介然官益陽時 有因事啗以重金者温斥之以是為大吏所重遷武昌年將八十 矣不欲往大府有知其賢者曰學校重地正須老成在列為士子 ","143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鄧顯鶴纂 ╱ 清道光二十七年修民國二十三年重印本"
36586,湖南,邵陽,"(道光) 寶慶府志",道光,1820,1850,7383,,"矜式奚以年為旣至課士如法值朝會祀典班行肅立風采隱然 居三年屢乞歸大府強留不許會計典將再屆温白於上官請先 斯去甚力乃允其歸歸後又七年始卒實道光丁未春也先是丙 午秋温當重赴鹿鳴同里鄧顯鶴作文送之大府望其來將聞諸   朝而温以病辭不赴蓋近於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之義庶幾古 之知道者也 附錄鄧顯鶴送楊玉泉先生重赴鹿鳴宴序國家以 科舉取壬每屆三年 朝廷遣考官分往各行省試 舉人如例放榜之次日宴新舉人於行臺省署以次坐考官之末 笙簧酒醴雜然前陳名曰鹿鳴宴與斯舉者以為榮矣其有早舉 於鄉歷六十年之久重值是科者故事得由原籍儒學州縣官起 文申送行臺省名曰重赴鹿鳴大府以其名聞於 朝例得荷  兪旨照原官量予陞銜與曾試重赴瓊林等所以貴科目崇高 年典至重禮至隆恩至渥也以余所聞當代儒碩如宛平黄崑田 大興翁覃溪錢塘梁山舟桐城姚姬傳四先生者海内所稱耆儒 碩德瓌才璞學閒世而一出者也然皆以重赴鹿嗚親承 列聖之褒嘉躬被  加銜之寵錫蓋 國家所以崇儒重道尊 賢引年之至意悉寓於是嘉與士林光昭史册甚盛舉也吾楚自 湘潭羅慎齋桂陽周玉甫兩先生重赴丁卯己卯鹿鳴後未有接 踵者甚矣哉盛事二難得也同縣楊玉泉先生温乾隆丙午中式 ","143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鄧顯鶴纂 ╱ 清道光二十七年修民國二十三年重印本"
36587,安徽,黃山,"(道光) 歙縣志",道光,1820,1850,117,"卷一 42-165 ╱ 輿地志 42-165 ╱ 晷度 42-165 ╱ 疆域 59-165 ╱ 革 42-165 ╱ 山川 96-165 ╱ "," 尚杳  然 信行山曰玉泉 淸泉 寺側 仙姑山之麓曰馬蹄窟 太守山曰   凾泉 汪司馬甞品鑒日此窟不逢 陸羽遂令九龍山單行江左 在飛布者曰甘泉 在山之麓 河治疫口   曰白沙泉 在岑 山右 方塘曰湧泉 晝竭夜出 湧出平檻 貴金山曰石佛泉 流出 不竭  灌田  資之 在昱嶺西者曰泠水泉 萬羅山曰洞泉 漑田 二頃 問政山曰   迸玉泉 寶相 寺側 曰文公泉 在縣治後近紫 陽書院故名 曰太安泉 在杏 花村 城南曰   白水泉 在白 水寺 曰綠水泉 在綠水寺 湧綠而甘 紫金山曰琲泉 飛流九派嗚 球發籟如浥  百斛明珠明唐  臯潘之恒有記 在嚴嶺者曰聖泉 明太祖征張士 誠飲此故名 在夏山者曰   醴泉 謝安訪仙人 曼都飮此 縣西北四十里曰沁珠泉 泉從地湧 泡點如珠 潭之在新安江者曰瀹潭 曰漳潭 曰緜潭 曰定潭 曰深   渡潭 在漸江者曰相公湖 一名篁墩湖一名 蛟湖詳在蹟志 曰徐潭 與王潭 相去里 ","10卷 ╱ (清) 勞逢源修 (清) 沈伯棠纂 ╱ 清道光八年刻本"
36587,安徽,黃山,"(道光) 歙縣志",道光,1820,1850,121,"卷一 42-165 ╱ 輿地志 42-165 ╱ 晷度 42-165 ╱ 疆域 59-165 ╱ 革 42-165 ╱ 山川 96-165 ╱ 都鄙 120-165 ╱ ","  里五曰仁祐仁愛寕信猶風儒宗 西北曰通德鄉 舊名 同德 厥里   五曰長春隱儒開黄 舊名 敦孝 靈泉豐樂 又西北曰孝悌鄉厥里   五曰永安玉泉信行和睦萬安 縣西曰中鵠鄉 舊名遊山南 唐以舒雅進  士第一  改名 厥里五曰遷橋禮敎長林醴泉淸烈 舊名 萬年 又西曰衮繡   鄉 舊名平遼爲丞 相程元鳯改名 厥里五曰仁風樂平善福新平黄池 西南   曰永豐鄉 舊名 永昌 厥里五曰安業長淸永揚淸泰環山 又西南   曰仁愛鄕 唐名 敬愛 厥里五曰金山長沙富資寕固湧泉 又西南   曰長壽鄉厥里五曰率城龍宿龍還龍巷懷德 又西南曰寕   仁鄉厥里五曰修集神仙臨溪章溪仁福 縣南曰孝女鄉 舊 名  合陽章以唐  氏孝女改名 厥里五曰孝女龍年藥潭延賔章瑞 又南曰長 ","10卷 ╱ (清) 勞逢源修 (清) 沈伯棠纂 ╱ 清道光八年刻本"
36587,安徽,黃山,"(道光) 歙縣志",道光,1820,1850,236,"卷二 165-273 ╱ 營建志 165-273 ╱ 城池 166-273 ╱ 公署 170-273 ╱ 學校 176-273 ╱ 秩祀 213-273 ╱ 寺觀 231-273 ╱ ","  塘寺 五代天祐間建 明宏治間重修 竺溪寺 在堨田宋淳熙間建寺左爲崇正 書院今圮乃建先賢祠於寺之右  祀宋五子及  程文清公 淨土禪林 在古關僧 湛然建 肇林院 在千秋里 汪道昆建 西峯院 在 通  德鄕隱儒里唐  至德二年建 金紫院 在縣西三十五里黄羅峯北宋紹興間 奉勅諭葬汪叔敖子若容因奏立院附  祠像  其中 江祈院 在孝弟鄕千秋里五 代吴順義二年建 清泉院 在孝弟鄕玉泉里 唐大中二年建 靈   山院 在平遼鄕新安里 唐天祐間勅建 古城院 在永豐鄕安樂里唐太和中建 舊在杏潭東宋宣和後徙潭西  旁有杏城  潭極平廣 古巖院 巖去邑西三十里形如覆屋漢晋以來爲修 真鍊形所居唐徑山大師藴公習靜於此大  歷中代宗手詔徵之爲立院宋開寳元年郡守隴西李公度迎  逹禪師住持始置庄田殿閣再傳璉公被徵人侍仁宗眷注優  渥英宗治平三年奉璽書遂間  歸山而院益著碑版尙存巖中 興福院 在中鵠鄕遷喬 里唐光化中建 靈康院  在永豐鄕溪上徑通太平  興國寺五代吳天祐間建 向杲院 梁大同 元年建 仁義院 在中鵠鄕豐 教里有藏經  樓宋大中  祥符間建 保安院 右孝弟鄕紫霞山麓五代吳天祐五年建前 爲阮溪有井名阮公泉禱雨時有靈騐焉 ","10卷 ╱ (清) 勞逢源修 (清) 沈伯棠纂 ╱ 清道光八年刻本"
36587,安徽,黃山,"(道光) 歙縣志",道光,1820,1850,626,"卷七 424-686 ╱ 選舉志 424-686 ╱ 薦辟 425-686 ╱ 科目 432-686 ╱ 武科目 568-686 ╱ 仕宦 597-686 ╱ 勳爵 424-686 ╱ 封蔭 424-686 ╱ ","鹽運司屬官江錦 江村人浙 江運判 方漢烈 羅田人兩 浙運副 汪啟渭 字熊飛棉 潭人浙江  運  副 蕭繼煌 白鹽井 提舉 洪印綬 桂林人泰 州分司 吳士昺 福建下庄 司大使 張誠 後 塢  人福建莆田  總塲大使 許作璉 長蘆 大使 程開源 龔村人浙江 長亭塲大使 洪振奎 兩浙大 嵩塲大  使   巴橒 郡城人雙 恩塲大使 江德漣 江村人廣東 鹽運庫大使 鮑汝翼 蜀源人兩淮 丁溪塲大使 鮑   嘉蔭 蜀源人浙江 玉泉塲大使 吳紹沅 豐南人梁 垜塲大使 何學溥 富堨人山 東大使 徐麓 浙 江  黄灣塲  大使 方溥 巖鎭人兩浙 三江塲大使 許澐 郡城人兩浙 仁和塲大使 張世通 兩廣 知事 何學   書 富堨人廣 東知事 鮑志國 新館人長 蘆知事 程藍玉 荷池人兩 浙經厯 洪天增 兩浙 經厯   江德溥 江村人浙 江照磨 鮑日鎬 蜀源人廣東 知事候補道 府屬官方琚 永平 經厯 方惠 三十三都人 衢州經厯 汪朝棟 巖鎭人臺 灣經厯 汪學烺 坦 頭  人杭州  經厯 江一淸 東關人鎭 遠經厯 汪英 潞安 經厯 洪豫如 桂林人建 寕經厯 方永發 ","10卷 ╱ (清) 勞逢源修 (清) 沈伯棠纂 ╱ 清道光八年刻本"
36587,安徽,黃山,"(道光) 歙縣志",道光,1820,1850,922,"卷八 686-1979 ╱ 人物志 686-1979 ╱ 勳績 686-1979 ╱ 宦蹟 686-1979 ╱ 忠節 686-1979 ╱ 儒林 686-1979 ╱ 文苑 686-1979 ╱ 材武 686-1979 ╱ 孝友 686-1979 ╱ 義 686-1979 ╱ 行 686-1979 ╱ 士林 686-1979 ╱ 遺逸 686-1979 ╱ 列女 686-1979 ╱ 方技 686-1979 ╱ ","  布政未任晉太常寺卿時魏璫肆熖遂致仕歸後以敘川功蒙   欽賞起用撫按十餘薦堅臥不赴乃以所著三祀志史裁考信   編徵信編綠滋館稿楞嚴同其未刻之皇明副書一百卷進呈   子祭葬加贈工部右侍郎   胡尙英字超凡以進士選庶常厯官南京祭酒移詹事所著有   南華㫄訓擊鉢吟解弦微中玉屑篇超凡集詞林紀諸集   謝陛字少連博綜典籍尤精史學嘗以陳壽三國志失春秋大   義更為季漢書又作定唐書數卷並名於時   王泰徵字嘉生號蘆人由進士厯吳川新會建陽令所至著聲   擢禮部主事會國變歸隱邑西檀山杜門教授日與其徒講習 ","10卷 ╱ (清) 勞逢源修 (清) 沈伯棠纂 ╱ 清道光八年刻本"
36587,安徽,黃山,"(道光) 歙縣志",道光,1820,1850,1986,"卷九 1979-2359 ╱ 藝文志 1979-2359 ╱ 書目 1979-2359 ╱ 奏疏 1979-2359 ╱ 雜著 1979-2359 ╱ ","  志 廣資錄 事物圖說 俱汪 尙寧 韻府增定 史鑑會編 心菴   文集 皇華集 俱唐 臯 春秋左傳節文 太函子 增訂五車霏   玉 楞嚴纂注 太函集 南溟副墨 俱汪 道昆 許文穆公文集 許 國   楚邊圖說 吳國 仕 明副書 徵信編 史裁考信編 三祀志   楞嚴同 西青集 綠滋館稿 俱吳 士奇 臺中廷中撫黔奏疏 瑞   陽阿集 俱江 東之 季漢書 定唐書 歙縣志 俱謝 陛 孝經大全 孟   侯疏草 西淸集 管涔集 武剛車神飛砲圖說 醫彚 俱 畢  懋  康 醫薈 畢懋 襄 南華經旁訓 擊缽吟 玉屑篇 超凡集 俱胡 尙英   秀運集 王 寅 天下名山注 新安山水志 黄海志 三吳雜志    亘史抄 景升詩 俱潘 之恆 松園閣集 破山興福寺志 偈菴 ","10卷 ╱ (清) 勞逢源修 (清) 沈伯棠纂 ╱ 清道光八年刻本"
36587,安徽,黃山,"(道光) 歙縣志",道光,1820,1850,2272,"卷九 1979-2359 ╱ 藝文志 1979-2359 ╱ 書目 1979-2359 ╱ 奏疏 1979-2359 ╱ 雜著 1979-2359 ╱ ","日雜遝走麋麂玉泉丹砂鍾靈根芝草琅玕長不死中有高人事 隱棲縛屋開門亂雲裏崖木野藤時作花澗水泠泠石齒齒牀頭 木瓢白石鐺簷頭甕牖烏皮几避世應同尸鄉翁著書還擬鶡冠 子我亦乾坤放逸人探奇名山興未已落日長歌招隱詩採藥尋 眞從此始    送沈君典太史遊黄山         王 寅 君從謝眺郡春仲遊黄山自昔軒轅帝水火鍊還丹丹鼎幾千歲 尙鎖烟雲間峯環三十六險絕難躋攀圖經載大鄣鍾靈黄山始 斗野鎭會稽昔乃荒服耳嗟哉故史遺封禪胡爲紀嵩岱弱冠登 幽奇亦堪比君家三百里裹糧遊已遲和風吹初服正值桃花時 ","10卷 ╱ (清) 勞逢源修 (清) 沈伯棠纂 ╱ 清道光八年刻本"
36587,安徽,黃山,"(道光) 歙縣志",道光,1820,1850,2402,"卷十 2359-2420 ╱ 雜記 2359-2420 ╱ 祥異 2360-2420 ╱ 拾遺 2373-2420 ╱ "," 虞舟將抵岸僧忽不見葢自明與兄自新友愛最篤修堨救荒  爲利最溥云 鮑明經者侍父家淮北遇貧乏輒資以金見人馬鬛未封即惻然  心動爲之瘞埋甲子歲大飢明經出粟爲糜全活者累萬寒則  挾纊以濟之又嘗建梁造舟人無病涉好善之聲大震淮北而  邑人之居淮南有閔世璋吳若采二人捐賑全活掩骼埋胔與  明經等若采且置義田建義學世璋又爲堂育嬰周卹貧交寒  族至百千數二人之自奉澹如也歙人居淮南北移於習氣往  往縱欲敗檢有識之士羞稱之若明經若采世璋詎不中流砥  柱哉 邑中文社詩社之盛濫觴於明斗山杲山玉泉均開講席立講師  彬雅之宗自成壇坫矣至若拈豪角韻歌嘯徜徉天都社則王  十嶽寅主之豐干社則汪南溟道昆倡焉 國朝鄭破水晉德  王叔夏時結社南山其時吳瞻泰程雲鵬方玉立鄭德璜方乾  佘華瑞均各自張一幟厥後曹守堂恒占亦集同人於澂潭山  爲釣臺社敎授儲兆豐更集師儒於敬業齋中爲盍簪社蓋亦  前軰之流風未冺云 程是若名樊岑山人七歲即解讀楞嚴年十五補博士弟子二十  六而夭病時苦不寐猶每夜著論一篇評古人成敗得失凡九  首皆有條理可勸戒江陰蔡寅斗以九夜草名之而紹村人張 ","10卷 ╱ (清) 勞逢源修 (清) 沈伯棠纂 ╱ 清道光八年刻本"
36593,安徽,安慶,"(康熙) 宿松縣志",康熙,1661,1722,136,"山川 130-153 ╱ 卷之第六 130-153 ╱ "," 頼以  久 ○ 二十 里 曰横山 迤邐十里 秀河之源 ○ 三十 里 曰嚴恭山 見 明  一統志直上數里其互十里相傳有仙修煉山頂丹  成化爲石長數十尋曰石道峯容貌衣冠儼如人立  栩栩欲勤戚無何曾指曰吾此石化身也罅有小龕  上鏤流雲峽三字峯有冄竈石赤如冄砂山半爲  鍚杖坪坪側爲禪椅石昔五祖趺坐處椅後石殿桁  桷棟楣皆石工巧天成不假錘鑿殿前爲鉢盂峰峰  前復有石曰印心石躡磴步頂有菴菴後一峰秀挿  天表飄忽如雲曰雲大嶺嶺斷峯峙中夾絶澗一石  横跨穹窿空舉如梁如虹曰玉泉橋橋下陡峭飛瀑  噴薄倚橋一石斜挂鱗鰭逼見有躍澗初騰乘雲乍  起之勢曰鯉魚石雲天有洞曰白猿洞洞門一石如  鼓叩之則鳴曰打鼓石月夜山空有猿戲搥其上聲  逢逢然魚側方石一片曰搥衣石大滿祖師偈云草  衣不着花霜砧空自立隨意洗清泉輕衫曾未濕嶺  後爲玉屏峯即史所建淳風堡有四顧雲天倚玉屏  之句史爲道時蓋嘗頻駐山巓聯居民爲援與流賊  對壘  云 曰四顧山 連嚴恭諸山一峯陡起明季史撫令 居民保聚名曰車雲堡鄉耆周義壽 ","36卷 ╱ (清) 朱維高修 (清) 黄鉞纂 ╱ 清康熙刻本"
36593,安徽,安慶,"(康熙) 宿松縣志",康熙,1661,1722,682,"藝文二 610-697 ╱ 詩 671-697 ╱ 卷之第三十三 610-697 ╱ ","   玉泉橋 橋横曲澗勢崔嵬青鎻石門長縁苔一聽水□□□□ 却教風捲入山來    揬猿洞           釋牧山 洞門無翳絶遮攔鳥道隂生六月寒到此懸崕知縣□ 不留踪跡任君㸔    嚴恭堡上都 史公      余孔□ 卜壘嚴山夜枕戈北風吹夣繞關河曉來聞警□□□ 直是愛民兩鬂審 國朝 ","36卷 ╱ (清) 朱維高修 (清) 黄鉞纂 ╱ 清康熙刻本"
36594,福建,漳州,"(光緒) 漳州府志",光緒,1875,1908,277,"卷四 240-296 ╱ 山川 240-296 ╱ "," 變號玉泉  可和藥 曰鳥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與九侯相連峰頭 巨石嵳峩半插天表北接雲霄鎮東  聯檺仔林山為詔邑後山屏  障其形似火或稱火山云 曰九侯山 在縣北二十五 里九峰並列故  以侯名上有九侯書室  九侯山寺詳見古蹟 曰厚廣山為邑後扆 縣東北二 十里一名  和廣其山勢自初稽九侯而來崒嵂  聳秀界三四都之交為邑治屏障云 其正南作朝宗者   曰大南山小南山 在縣南十五里兩峰鋭秀縣治儒學 向焉俗名日大尖小尖萬歷間庠士  僉呈知縣鄭化麟壘士于小尖之頂以為文筆  山之右綿亘數十里若巨屏森列與龜山相接 綿亘為   龜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上有巨壑相傳有潛龍禱雨 多應有石洞可容數十人山在關之左即葉亹讀  書處  也 度象頭而止山外為潮境矣境内諸山其巃嵸盤   礴肖梁岳者曰檺林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山勢巃嵸崖 石林立有石屋數十處可容百  人稱十八洞云嘉靖末劇宼嘯聚谷中出没靡常大為  民害進士蔡一楠被擄在此後盗稍息而姦慝常遁居 ","50卷 ╱ (清) 李維鈺原本 (清) 吳聯薰增纂 ╱ 清光緒三年刻本"
36594,福建,漳州,"(光緒) 漳州府志",光緒,1875,1908,954,"卷十三 864-961 ╱ 國 864-961 ╱ 朝 864-961 ╱ 秩官五 864-961 ╱ 知縣至訓導 864-961 ╱ ","   潘景清 山陰人道光 十一年任   龔鳯律 大興人十 三年任    趙啟光 大興供事 十七年任    蔣玉泉 山陰供事二 十三年任    姜錫安 同治二年任粤 宼䧟城被戕  張瑔  五年 任 新 增 漳潮司巡檢 亦名分水關廵檢為漳潮分界處明正統 十五年移東沈赤山廵檢司於此改曰漳    潮分界司 國朝因之     王 唐 吳縣監生乾隆 二十年任  朱德宜 安東監生三 十三年任    潘大炳 錢塘監生三 十八年任   戴文熙 德清監生四 十七年任    姚朝麒 大興人六 十年任    吳正音 貴池人嘉 夢五年任    陳斯文 太平監生 十年任    韓負紹 上虞人十 一年任    輅周庚 諸暨人十 四年任    方鵬舉 宛平人十 六年任 ","50卷 ╱ (清) 李維鈺原本 (清) 吳聯薰增纂 ╱ 清光緒三年刻本"
36594,福建,漳州,"(光緒) 漳州府志",光緒,1875,1908,1954,"卷二十四 1910-1974 ╱ 宦績一 1910-1974 ╱ 唐 1910-1974 ╱ 宋 1910-1974 ╱ ","  儲惇叙 儲惇叙字彥倫晉江人崇寧末進士調龍溪丞有善政民   信愛之擢知寧德民為立祠後通判賀州歷官三十餘   年以清節著有詩文號玉泉集 主簿   王 濟 方 壬 王濟字巨川政和元年初召試學士院補龍溪主簿時調   福建輸鶴翎為箭羽鶴不多得而有司督責殊一羽   至數百錢民甚苦之濟諭民以鵝翎代輸仍驛奏其事   詔從之令旁郡悉如濟所陳邑有陂塘數百頃先為里 ","50卷 ╱ (清) 李維鈺原本 (清) 吳聯薰增纂 ╱ 清光緒三年刻本"
36594,福建,漳州,"(光緒) 漳州府志",光緒,1875,1908,3601,"卷三十七下 3534-3632 ╱ 國 3534-3632 ╱ 朝 3534-3632 ╱ 列女五 3534-3632 ╱ ","  蔣習妻陳氏  蔣冰妻楊氏  蔣 一作 蔡 敲妻林氏   柯某妻陳氏  柯某妻林氏  柯某妻馬氏   柯某妻沈氏  柯長妻林氏子婦詹氏女芽娘   柯空母林氏子婦韓氏女余娘笨娘高娘   柯眠母楊氏  妻樓氏孫松波子婦吳氏陳氏生娘   韓瞿母陳氏女左娘  鍾位妻郭氏女嬌娘新娘   郭宜娘    傅石娘    鍾謝妻沈氏   涂純妻黄氏  張華山妻沈氏 游行遜妻吳氏   謝赤妻黄氏  辛燦妻胡氏  盧肇慶妻吳氏   謝玉泉妻盧氏 謝趙黄妻涂氏 謝明峰母王氏 ","50卷 ╱ (清) 李維鈺原本 (清) 吳聯薰增纂 ╱ 清光緒三年刻本"
36594,福建,漳州,"(光緒) 漳州府志",光緒,1875,1908,3771,"卷四十 3740-3829 ╱ 古蹟 3740-3829 ╱ ","室巖 在聚奎巖之皆有數室 俱巨石為之不施片瓦 照蓮巖 在岐山與雲洞瑞竹 仙亭聚奎青雲石室 同稱外 七首巖 仰盂巖 在二十八都虎 渡橋東仰盂山 虎硿巖 在郡南七里石獅 山中按慎名山 記云峰巒奇秀延袤數里上多怪石有若獅子者若蟾蜍 者有可梯者有如門者狀類不一有半月池羅傼峰超然 亭寶月巖南泉巖及園明石門龍泉妙峰玉泉五庵今名 蹟多毁廢有巖七以虎硿為最中有石硿前有伏虎亭相 傳唐僧無隠講經于此虎踞石聽法或入市騎以行買肉 飼之有泉從石中出石上刻止泓二字門旁有巨石平削 端好宋刻薛公橋字旁有記則郡南龍津記勒在名山者 也明郡人陳翼飛詩秋天吹盡薜蘿乾野寺花開日暮看 松磴紆廻高石出江流縹緲亂峰攢空王妙相青蓮合有 客狂歌白苧寒雲去洞門知不住經傳貝葉已多殘頭陀 雜供雕胡飯穉子頻行碧玉盤孤磬林虛潮近遠千燈塔 古月捆村時時跋馬逢幽竹處處驚蟬上細竿桂冷小山 微坐嘯菊分彭澤未堪餐婆娑斷袂羞蓬自在清尊老 鶡冠無語山僧如會意䘫裟相送下星壇 國朝郡人蔡 世遠詩下界塵無着上方幽且凉雲歸經貝潤花發磬聲 香選勝逢僧侣忘機枕佛牀一心堪靜照户外即滄浪又 ","50卷 ╱ (清) 李維鈺原本 (清) 吳聯薰增纂 ╱ 清光緒三年刻本"
36594,福建,漳州,"(光緒) 漳州府志",光緒,1875,1908,3772,"卷四十 3740-3829 ╱ 古蹟 3740-3829 ╱ ","陳箴詩買山僅得此曾少道林錢長老無完衲菴僧未□ 田雲堆黄葉後客散曙鐘前孤况發清磬寒生一樹烟□ 陰龕舍掩䇿杖一僧還落日收平楚歸雲淡遠山蟬 聲連院靜竹色近鐘間只此紅塵隔何須復閉關 石獅 巖 遶接虎硿有石門石橋又石刻獅子巖三大字李見羅 書也宋郡守李彌遠詩翠合峰巒萬葉稠雲擎佛屋出 巖幽秋光不到庭陰樹曉日先明竹外樓户牑高低分世 界川原遠近失汀洲湯休示我眞消息更在靈山最上頭  國朝郡人蔡世遠詩雪意襲前山侵寒競健足並命滌 煩襟清晨騁遊目層層不覺上穿嵐入空谷短䇿叩禪關 斜屝傍深竹寒日暖曇華冰池已澌綠好鳥先春鳴應和 聲相逐層雲墜高峰迅飛如鷙鵠玲瓏石隙通洞幽徑不 促白鹿响寒泉琮琮消碎玉忽聞野兕號長聲雜猿哭曖 曖景終夕牛羊下山速西日照流觴當歌振林木興盡始 言歸下方穿茅屋回頭訂老僧兹遊當再續吾欲 恣溒倒豪吟同刻燭追蹤紀宋年清詩成卷錄 羅漢巖 在石□巖之上有石名羅 漢峰上有超然亭今廢 玉泉巖 有泉從石上流出狀如 噴玉故名又石刻含暉 二字前有亭日流玉明郡人王會詩静境開金地芳晨到 玉泉通幽沿曲徑覽勝陟層巔棋榻雲棲潤茶鐺瀏引便 ","50卷 ╱ (清) 李維鈺原本 (清) 吳聯薰增纂 ╱ 清光緒三年刻本"
36594,福建,漳州,"(光緒) 漳州府志",光緒,1875,1908,3779,"卷四十 3740-3829 ╱ 古蹟 3740-3829 ╱ ","天中巖旭日巖彌陀室皆東巖之奇者南至佛祖巖石寨 亦多勝致又折而西竹木蒼然棲雲巖紫石峰玉屛峰修 竹亭在焉其最勝者為靈通巖巖以巨石為蓋蓋上飛泉 和雲霧而下如玉屑紫珠垂于户前四時不絕名曰珠 泉紫石一 名赤石 九侯巖 任詔安九候山九峰並列石門可通車 馬頂上可坐數十人中有棋盤石天然 橋香爐石風動石觀音石三寶石雲根石鯉魚名飛來佛 罹漢洞明郡人戴廷詩京華名勝半行踪又躡南閩第一 峰山徑如梯同烏上洞門不鑰倩雲封從僧分得高春飯 作客兼間定夜鐘身在九霄志是迥郡知下界有巃從 國朝戴□詩天門中斷薜蘿垂轉人雲根路更奇客正 樓山雨暮僧緣持鉢晚鐘遅參差錦繡横詩案遠近珠簾 下石棋明月不留清唱 在却勞都講問吾師 源花巖 在詔安縣西北三十里自 東溪遡龍潭巖上里許有 石洞幽絕可坐百人巖下有灘有 鈞磯相傳為五代羅隠垂釣處 妙方巖 在詔安二都小 篆山巖前丹黄 二桂大可數圍秋空吐尋異香滿壑距巖東北 十餘里有桂花坑滿山皆桂花開時香聞十里 龍山巖 在 韶 安二都路徑迴曲林木深秀明末邑人林邁佳築為蓍 室述二堂扁曰彌綸天地一日先心之藏皆黄道周書 華 ","50卷 ╱ (清) 李維鈺原本 (清) 吳聯薰增纂 ╱ 清光緒三年刻本"
36594,福建,漳州,"(光緒) 漳州府志",光緒,1875,1908,3968,"卷四十二 3962-4061 ╱ 藝文二 3962-4061 ╱ 賦 3962-4061 ╱ 表奏 3962-4061 ╱ 議 3962-4061 ╱ 書 3962-4061 ╱ ","隕萬水兮闔為冬榴二花兮白間紅破雪夜兮開何穠□ 輕桃杏兮溘逼松吳大成曰鍾吕來兮翔萊島之長風張 李下兮垂紫霄之㝠鴻拉韓徐兮入石榴之玄洞同曹藍 兮醉金樽之碧醲鄭柔曰憇炎洲兮榴正花靈朱明兮日 未斜一聲兮收暮霞蟾孤出兮先滿家薛京曰蜀犬吠 月兮越吠雪下界唇焦兮何時悅至僊人居兮凡骨蛻石 榴盈洞天兮高歌發楊耿曰洞留榴兮榴留月泉注畦兮 畦注藥百和香兮紅對酌群僊歌兮飛玉屑八歌既獻文 極其選起請洞主舞以為亂亂曰綠枝未翠貫四時兮皓 日宣威莫我欺兮肅霜凍肌吐益奇兮密陰成洞流僊巵 ","50卷 ╱ (清) 李維鈺原本 (清) 吳聯薰增纂 ╱ 清光緒三年刻本"
36595,福建,泉州,"(道光) 惠安縣續志",道光,1820,1850,233,"卷十一 228-238 ╱ 金石志 228-238 ╱ 石刻 228-238 ╱ ","   倭寇入温台海郡黄巖城闕殲於寇按閩地圖長樂福清惠安三邑濱於海國初入墩置堠羅密如    堡倭與虜同備聖天子命余璽書首稱邊徼要害度可城城以衛民銷禍於微慮患至深遠也於時    分守參政汪君洎兼管海道屯田僉事徐君光啟合謀同聲巡按御史趙玉泉公韙之會文各疏請    天子曰吁中丞訏謨司空慮事議上如初三邑士民戴如天之仁懼舉羸之詘皇皇焉疑且信也思    質公乃宣上德意責省臣以出資金責憲臣汪君洎顓考工程君躬歷三邑衛風象露略基定制冬    十一月丁酉過惠諸生父老言曰邑東南跨海劫掠頻仍宜城但土瘠民疲困猶不逮於清樂甚奈    何君迺懇乞於省裁通判孫君繼祿原議之餘酌推官袁君世榮同估之數得金萬五千八百七十    有奇以授縣令兪君文進以金封輸於府知府童君漢臣掌其目量工命日兪令分俵之於是民志    懽悅民氣充踊甲寅二月都長里正均財盡界相觀以勵工執幹繩匠操鏨鑿開山伐石插地作址    方春零雨浹旬丁丁以築泥實土堅伏牛之石其下如盤令以積分之法刻日督之不趨以來至創    為輦輓除道轉石八月戊戌鉅功告成今都御史李公天寵御史胡公志夔風采震盪適稽成蹟焉    城輪員之數以大計者千八百九十有六高下兼垛之數以丈計者丈有九垣厚薄之數其下丈有 ","12卷 ╱ (清) 婁雲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36595,福建,泉州,"(道光) 惠安縣續志",道光,1820,1850,235,"卷十一 228-238 ╱ 金石志 228-238 ╱ 石刻 228-238 ╱ ","   放之天下者也惠之民不可以於萬斯年仰而思乎王思質公名忬太倉人趙玉泉公名孔昭刑臺    人汪君洎徽甯人德位地時當紀之太常兹鏤之珉石詒永永也愷迂賤不文敘其始卒皥皥而不    庸猶夫民焉嘉靖丙辰秋記    全城功德碑 碑在縣治北關外關帝廟下東邊                鄭一龍 原姓朱     嘉靖間倭夷犯閩寇掠瀕海城堵戊午春陷福清夏四月乘勝抵惠城初創濠未鑿垣高僅丈餘中    民居不滿千昇平久聞寇股粟林尹掩閣不視事署篆者先期郡城去邑益繹騷爭挈老幼以逃公    號衆擁林尹出陳守城方略人始有固志二十六日倭薄城揚言入壁令食公部勒居民及先所請    獺窟兵拒之夜分乃卻晩布陣復攻城西北隅陴夫中鳥銃者死相踵    舞刀登堞城垂陷公按劍揮銳士登鉅石殲焉零雨城西壞士女披靡不知所措公亟戒以無恐且    葺且禦馳書請援鳥銃兵絙南城入入則發銃斃賊酋公挹酒跪勞厚犒之金兵乘危悍如驛子公    袖金賞用命者遂各振奮協力禦賊兵夫晝夜乘墉倦且饑公躬臨爨分餐遍鋪守者賊外瞰熟公    貌伏銃擊公誤中從者仆陴上公不為動賊攻且以四道衝車上掠城公設機應之復募死士入賊 ","12卷 ╱ (清) 婁雲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36596,福建,泉州,"(嘉慶) 惠安縣志",嘉慶,1796,1820,604,"隱逸 479-693 ╱ 卷卅一 479-693 ╱ 烈女 479-693 ╱ 卷卅二 479-693 ╱ 文集 479-693 ╱ 卷卅三 479-693 ╱ 詩集 479-693 ╱ 卷卅四 479-693 ╱ ","  祖稱奏戰功勒名在天府子姓誇封爵纍若千萬户曾稱耀武長不想力役苦班軍上天都屬首拜閽   竪東西惟所 筋刀不自主工作繁難支班制不復古百日不停息千夫淚如雨死亡及强半催役急   縛膚閹竪少仁心嗔梟威如虎鞭撻復直从介胄輕於羽負瘡問債家頂踵任算估揭得僱軍錢盡數   人網罟未厭谿壑欲不减咆哮怒呻吟臥牛車升斗無所取恢恢天有眼下視豈無睹    陳其督 號衷啓諸生      朱萃台封君邀飲戴中書席上座七凑余而八是夕風雷大作   原非酒中仙來作不速客把臂盡快心相視皆莫逆八老方壺中可容少一額白髮間烏紗玉屑飛半   席須臾雷雨震為滌盃盤液酒酣趣云歸泥澝已没屐後會未有期何甘負此夕    朱又儒    門有車馬客   門有車馬客延之入吾宅問君何處來翩翩下長翮客言家南州聲聞舊赫赫去歲西入秦穰侯妬我   策亦有微禄沾終非心所擇辭秦且行行大梁聊寄跡朱玄見我欣侯灜求我益來此未幾日冠蓋何 ","36卷 ╱ (清) 吳裕仁纂修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36597,福建,泉州,"(乾隆) 永春州志",乾隆,1735,1796,712,"卷之二十二 694-716 ╱ 選舉 694-716 ╱ ","明   陳思獻 永春人 省察     劉思全 永春 人   吳立精 永春人 驛丞     鄭天祿 永春 人   顔端卿 永春人惠 來典史    顔廷棐 永春人提舉陞 布政司都事   鄭嘉賔 永春人中 牟縣丞    劉 義 永春人黄 巖典史   劉  永春人寧夏 左衛經歷   陳希旦 永春 人   陳 恤 永春 人      鄭志忠 永春 人   林 璉 永春 人      陳日新 永春 人   顔起敬 永春人鎮 沅府參軍    顔 璽 永春人象山 玉泉塲大使    ","34卷 ╱ (清) 杜昌丁修 (清) 黄任纂 ╱ 清鈔本"
36598,福建,龍巖,"(民國) 長汀縣志",民國,1911,1949,143,,"青草湖 縣東五十里象牙林深不盈尺廣不踰丈其中草四時長青汀人於□□處可 以聚水皆曰湖將之奇詩地無一勺水安得此湖名世事盡如此風波平地生 九 磜 右廂里即西溪溪源也山下出泉其源察其地高潺湲迅急下即成溪水中盤石截流水則雪耀珠傾與 石漰湱聲聞數里如是者凡九是名九磴有高至一二丈懸流直下者與東溪之龍門峽同為邑中異境 漈 頭 歸隔里峭壁數 十仞瀑聲如雷 玉 泉 縣東八十里南流為瀑布舊有 佛庵前後種茶號為玉泉茶 亞婆泉 在龍山左繞老古井之右斜上數百步泉水清而甘城中精於飲啜者獲新茶輒就汲烹試 焉唐張又新嘗撰茶水記其刺汀也諒不廢煎颭而此泉未經甲乙固當名為品外泉耳 貢水 齊召南水道提綱云即古湖漢水源出福建汀州府治長汀縣   西北山邑人楊瀾考曰貢水源出汀州見王應麟十道山川考於江   南道贛水引通典䖍州贛縣有章水貢水合流故曰贛註曰䖍州今   改為贛東江發源於汀州新樂山經雩都會於章水西江導源於大   庾縣聶都山與貢水合又見於祝穆方輿勝覽貢水一名東江發源   於汀州界之新樂山章水一名西江發源於南安大庾縣之聶都山   明一統志貢水曰湖漢水源出汀州新樂山今明史地理志長汀縣   北有新樂山貢水出焉是也齊云貢水即古湖漢水者何考漢書地   理志豫章郡雩都縣下云湖漢水東至彭澤縣入江行千九百八十   里系湖漢於雩都不載所出以雩都非發源地也 按瑞金縣本雩都聞唐天祐元年 密析雩都象鎮之洵金塢置瑞金 ","35卷 ╱ (民國) 黄愷元修 (民國) 鄧光灜纂 ╱ 民國三十年鉛印本"
36598,福建,龍巖,"(民國) 長汀縣志",民國,1911,1949,231,,"鐸音四蓬 □漢為掌 坊 府□左康熙辛 巳邑人仝立 昇平人瑞坊 □每北約縣學右街為廣東左 翼總錢一百有十錢陳□□立 明 貞節坊二 一在東門一在新豐坊官店背 旌孟氏立鄭尙敬妻丁氏立 清 貞節坊五十有四 一在東門旌會奇趙妻胡氏立 一在東門旌鍾氏立 一在鄉東巷旌陳□仁妻庠生陳渭英母 廖氏立 一在蕭屋塘旌□灝妻□氏立 一在惠吉門旌王廷槐妻彭氏立 一在福□坊旌夏門  鍾氏立 一在寶珠門旌李天□妻□氏立 一在官店背旌陳禹範妻□氏立 一在豐□□旌吳炳妻賴氏立 一在小西門旌廖  □□妻胡氏立 一在挹清門旌包懷仁妻馬氏立 一在龍江書院背旌項翱戀妻□氏立 一在宣河里旌黄高妻□氏立  一在小教塲旌儒龍□翰錫妻□氏立 一在水東街范□□妻李氏立 一在平廢里旌曹潤妻丁氏立 一在歸□□旌□廷試  導傅氏立 一旌□弘道妻王氏立 一在□□坊□德忻妻熊氏立 一在高福坊旌許世琳妻□氏立 一在歸□里旌羅日逵妻  黄氏立 一在青巖里旌羅為槐妻劉氏立 一在官成里旌□鎭妻黄氏立在平原里旌曹錢□妻涂氏立 一在西門外旌許  光□妻陳氏立 一在崇善坊旌段鼇妻陳氏立 一在平□里旌黄□範妻羅氏立 一在齊巖□旌羅為堂妻林氏立又旌維承  □妻陳氏立又旌羅水昕妻□氏立 一在豐□頭旌黄□□庠生王□捷母賴氏立 一在□上里旌□□□□賴氏立 一在忠  受祠左旌節婦□氏媳廖金□□貢生廖玉泉母范氏立 一在平原里旌劉德□妻曹氏立 一在朝天門外旌范□宗妻貢生范□  □母李氏立 一在□巖里旌罹為鋐妻□氏立 一在青秦里旌李聞雲妻劉氏立又旌□□三妻王氏立 一在東郊觀昔□前旌  馬順妻庠牛馬□秀□母王氏立 一在鑄鍋□下旌許旌妻縣丞□許□崇母賴氏立又旌曾□ 一饔張氏立又旌庠生曾沛妻  衆人曾炳文□胡氏立 一又旌王詔妻庠生夫仁□□氏立 一在青秦里旌劉宗珉饗州同劉□母李氏立 一在□豐□□旌賴  桃妻監生賴高元母夏氏立 一在南鄉水□村旌賴楠妻監生賴□千之母賈氏立 一在□門旌夏漢□妻鍾氏立 一在苦竹山旌  錢國榮妻□生伯會母温氏立 一在童坊壚旌童斗文妻監生童肇□祖母王氏立 一在□原□旌涂世清妻張氏立 一在貢敷  村旌鄒昌彬妻監生鄒伯波□母林氏立 一在平原里旌陳榮上妻□氏立又旌曹文成妻鄧氏立 一在戒□嶺下旌陳大猷妻  周氏  立 貞節總坊 在陳教塲豐□□旌懦士開□玉妻庠生閔熙□祖母丘氏丘掄材妻庠生 丘□珂母李氏俞慎修妻俞□母劉氏  陳祖□妻庠生□□雲母□氏 羅□□妻庠生□聯璧母□氏陳□植妻陳煒母曾氏 馬□榜妻□馴□彭氏 ","35卷 ╱ (民國) 黄愷元修 (民國) 鄧光灜纂 ╱ 民國三十年鉛印本"
36598,福建,龍巖,"(民國) 長汀縣志",民國,1911,1949,319,,"杜鵑 花□□漫以杜鵑啼時開故名長尺許先花後葉性喜陰長熟種之樹下則花葉必茂春鵑長丈許㟚□蟹 圓有五六古生石巖者先蠶後花其色如血又一種川鵑或呼嬋娟因花之相似人皆誤呼為杜鵑實非也 映山紅 花似杜鵑單瓣淺色有粉紅深紅及紫色青色歇 □若生徧山中年必豐稔汀人盆景亦常栽之 御仙 一名鳯春一名百般嬌一名虞美人叢生莖葉實俱 似嬰粟而莖有毛一本數十花又名蝴蝶滿圓春 燕子花 紫花全類燕子故名一枝數 花俗呼鳥子花又呼為紫燕 珍珠 一名五屑葉如金雀而枝 幹長大三月開如孛蔞花 含笑 種出粵中其香閲烈開盡則香□故以含笑 名有純素者有外白内紫者白者名牙裂 金鳳 一名鳯仙一名小桃紅形如飛最有紅白紫粉紅歇 色自夏初至秋盡開謝相續子如櫻桃觸之即裂 指甲 一名七里香一名鳯女花種出溟時 扶荔宫花至微小染指甲過於鳯仙 玉蝴蝶 即射千葉似菖蒲花六出而色大黄上有紅點 一莖數蕊形如蝴蝶故名春末開花夏初結子 夜來香 藤生其花一種數十蕊簇成淡 黄色人夜尤香汀人爭蒔之 玉簪 一名白蕚中抽一莖結蕊數枚長四寸許形如薺色如玉性㚥水栽之盆中清香龔人一種 花葉俱小色淺紫名紫萼光白萼一月開不甚香又一種花白形如紳玉名玉屑亦此類也 茉莉 鳯出波斯移植有海取其根酒磨一寸服之迷昏一日二寸二日醫生□骨用此則不知痛又一 種曰香茉莉葉如茉莉而花如素馨合二者為一其香差薄又有紅色者曰紅茉莉穗生有毒 素馨 一名六月雪枝幹裊娜葉似茉莉定四瓣露浥俞 香又一種黄馨成呼黄茉莉花極繇盛與素馨同 滴滴金 一名旋覆定葉如柳花附莖而生如單 葉菊色黄其花上滴滴地即半色如金 翦春羅 五月開花雄黄色花瓣類剪刀㾗有大小二種又 一種剪秋紗八九月開花深紅色亦如剪刀之狀 ","35卷 ╱ (民國) 黄愷元修 (民國) 鄧光灜纂 ╱ 民國三十年鉛印本"
36598,福建,龍巖,"(民國) 長汀縣志",民國,1911,1949,906,,"熊氏王元鰲妻 年二十七失所夫□有姑撫遺子各 叢其□守貞三十六載冰霜□然 戴氏王元照妻 年二十□撫孤□嬰□□家□□□于 復天與□戴氏㷀㷀相依備嘗艱苦 邱氏王啓忠妻 二十六歲夫亡矢志撫孤慈□ 並濟殁年八十三孫曾繁衍 闕氏劉任祿妻 年十八寡耐苦撫 孤守貞四十餘載 曾氏熊廷銓妻 年二十八夫亡堅貞目 矢亭上育下交□其道 黃氏羅學斗妻 十八歲夫亡家亦貧姑勸他 適氏矢忠苦守歷六十餘年 曾氏李敦復妻 青年失偶為夫□嗣 承□□□三十餘年 陰氏 貢 生 王纁妾 十七歲歸侍越五載纁殁氏□粒□以身□□室□之曰□則□矣□□孤可乃 □□二子底□成足跡不出户庭□□□□布衣□□□老弗释□養稱道不置 張氏 庠 生 黃友助妾 十九歲夫亡□儉自 守年逾八旬而卒 李氏鍾宏嗷妻 十八于□甫□□夫殁號□絕食□以死殉家人□以立嗣存祀 為大乃卿哀茹□乖老不出中□年七十九而卒嗣子岑人成均 鄧氏曹文成妻 年二十三喪夫事姑□子苦志 四十八載乾隆五十六年旌 曹氏劉徳祥妻 青年失偶克勵冰 □嘉慶七年旌 王氏馬順妻 年二十夫亡撫孤五歲而殤老姑□□矢志李□守 節四十餘年□□子□秀□□生嘉慶十二年旌 湯氏 貢 生 廖塏妻 孝□翁姑且□勸學□人邑庠即雍□以攻苦□□湯□□□福甘以身代□卒□傷欲□既□曰所不 敢即以身殉□欲為□□□□□兹一□□□哀□□□□□為□世□室生子 □以哀□祀□孝□ 范氏廖金英妻 貢生五泉□年十六于□姑湯氏□□撫□慈□成□氏□□□□□□□具孝□無何湯卒金□以哀□ □卒□孤玉泉甫三□□死□□氏 □□之以□□□以孝□孝□其孤兩□□傳飲食□□使克成立 ","35卷 ╱ (民國) 黄愷元修 (民國) 鄧光灜纂 ╱ 民國三十年鉛印本"
36600,福建,福州,"(乾隆) 福清縣志",乾隆,1735,1796,1211,"卷十二 1097-1216 ╱ 藝文志 1097-1216 ╱ ","頑夫衣冠鄉里追三世哭奠高天一束芻    小孤山          陳文炅 荔陰深處蓽門開聞道林公闢草萊地亦名孤山是 小人非招客頻來西山有缺難留鶴東海無家不 妻梅箇裡紅塵都謝卻晦明風雨幾徘徊    咏石竹山古籐       陳文炅 蘿徑蒼蒼古幹堅風霜閲歷不知年縈喬木環金 帶盤結深林漑玉泉節節蔓延齊遠岫枝枝旋繞傲 寒烟紫雲縹緲含疏葉瑞氣千秋護九僊 ","20卷 ╱ (清) 饒安鼎修 (清) 林昂纂 ╱ 清光緒二十四年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273,"卷五 259-311 ╱ 都里 259-311 ╱ 附街巷市廛 259-311 ╱ ","  上村石兜蔡井前山黄坑林官宅竹腳高庴下洋西   橋石皮大橋橋頭小溝邊山院 嶺 後 吳宅山垵石庴下   堡中堡頂堡大路墘坑下東垵下莊東清西園邊新   寮溪頭垻頭鵝罩小田後洋烏關埭北田寮大石後   水路石仔路赤崎水漕吳峰過橋上寮下林橋陳作   墓庵邊亭内南山新田龍降白菜水潘山苦店呂埔   後蔡嶺腳花園小嶺朱庴壇口洪後清内深邊下寮   南垵後坑尾蓮村辜庴花埭詹庴仕林坑東坑内下   盧小溪何後笏石前山尾福山腰洋山兜等八   十鄕在城北五十里宋為愛育里統於玉泉鄉 四十    二三四都 三都併一統圖一其地為白洋社領頂盧 田社頭七坵順正庴斗石佛北溪缺坑烏   荻尾後車後園等十一鄕河溪社領溪園浮橋田中   央埔邊下倪中觀下河市土橋下街頂坛頭巖口等   十三鄕白竈社領大路邊椒嶺官坑壠坑仔井頭深   坑口等六鄕官洋社領下盧田崎路溪内郭山童庴   留庴際仔內等七鄕坂頭社領市田小溪塗嶺連坂   草山古院嶺田泔坑等八鄉新塘社領新庵池後嶺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274,"卷五 259-311 ╱ 都里 259-311 ╱ 附街巷市廛 259-311 ╱ ","  頭等三鄉南塘社領樜頭嶺頂塗樓石橋等三鄉高   坂社領圳頭高台寨洋坑南康垻等四鄕馬家社領   尾埔尾樓豐壠北墘陳塘等五鄕曾保社領曾林五   堡郭坑潭腰大壠暗橋等六鄕彭殊社領下井眉田   隴頭外梗等四鄕大河社領均內河垻頭尾寮山上   畬客寮隔仔竹脚等七鄕墩壇社領頂潘庴曾坑   客相楊庴後井壠宅上深後際頂等九鄕豐溪社領   官秤溪口湖嶺溪內井仔等五鄕共一十四社領九   十鄉在城北八十里宋   為善政里統於玉泉鄕 四十五六都 二都併一統圖 一其地為鳯栖   社領前垵社頭嶺井後樓下章尾軍村壠坑邊南頭   大埔西壠審坑床邊宫邊舊庴前庴墎上嶺後橋尾   前山兜﨑頭塔埔南塘烏壠倒橋西埕蔡内店仔後   寮後湖坑邊七林社垻後塘中房九垵茅坂下西山   尾寮下新庴等三十九鄕南廳社領一甲蓮田樟芹   二甲隴頭正垵南坂洋宫後三甲坂邊宮跡草寮四   甲花壠姑巖院五甲尾狎山仔等一十三鄕前浯社   領浯洋塔邊路坑井頭東墘公廟埔邊下坑上坑洋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275,"卷五 259-311 ╱ 都里 259-311 ╱ 附街巷市廛 259-311 ╱ ","  尾暗林坑頭下山師公埔大墘潘内南埕加垻等一   十八鄕共三社領七十鄕在城北六十里宋為仙溪   里統於   玉泉鄉 四十七都 明統圖一今統圖二其地為彭庴 寨東﨑前坂埔尾東坂仕田際頭   廣橋外塔塘頭下彭嶺楊庴山頭丁房店後田中後   坂高巖山邊翁後隔溪園白路兜庴斗宫邊後坪懺   堂大隴官路大埔賴庴街西頭水月堂梨樹埔小嶺   柏巷前洋洪巖石獅張山嶺兜蓮田白葉西嶺下田   隔岐跳港葉洪巖隔嶺頭社社塘洋清員覺尾村劉   夾石垵內後棚頭東庵等伍拾㭍鄕在城北九十里   宋為常建里   統於玉泉鄉   南安縣    宋分八鄕統三十二里元改鄕及里為四十六都明    初分城廂為三坊都省為四十四萬歷中復分坊為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345,"卷六 311-419 ╱ 山川一 311-419 ╱ 晉江山 311-419 ╱ ","  界四字五代時留從效别墅在焉宋留忠宣正作堂名   曰梅巖相傳舊有古梅數百年在其處 明黃潤詩天教 冰玉作精魂花  萼先春羨此君堪笑山翁幽興極衝寒月下吸清芬黄  鳯翔詩秋空摇落衆芳歇黍谷冬寒更栗洌巖畔梅花  標早春數枝斜映千山雪蕭疏冷蕊白於瓊卷曲孤根  貞似鐡冰臺瑶圃凈纖塵浮動暗香風味别回首東園  桃李花倚雲和露鬬紛奢昨日開顔今日改歲寒晚節  復誰在惟應松竹訂清盟翠幹霜稜屹相待還看疊疊  黄實時慿爾  和羹登鼎鼐 巖高數尺可容人坐有潭曰綠潭石刻綠   潭瀑布四字波磔遒勁殆唐人筆也沿流上至高峭處   曰風雩有石棋局石硯煉丹白北有雙石對峙泉繞之   宋寺丞黄維之題曰雲根漱玉泉又有光雪知心清風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364,"卷六 311-419 ╱ 山川一 311-419 ╱ 晉江山 311-419 ╱ "," 倚歌和郢客來芳草碧閉關人定白雲多只於巖際尋  眞隱何事滄洲製芰荷何喬遠詩入徑人皆喜坐空得  水音春泉應更大夏樹轉多陰雲起浮生態巢居哲士  心上頭行欲去日暮尚沈吟于宗亮送派上人移棲巢  雲詩青嶂隨棲息白雲時送迎東經披石室攜鉢入泉  聲小徑松筠長新堂雪月明禪心原不住相對語無生  鄭之鉉詩礪齒分餘石披襟借遠風斷碑磨兩碧寒樹  帶霜紅巢處雲千笏尊前玉幾藂招攜還此夕信宿仗  天工黄景昉詩能於青紫外别作一枝棲踏徑輸猿引  銜杯覺烏啼石痕甃綠玉泉響驟青犀慷慨風流事前  賢視屢齊又落落嶔崎性微雲曷與居磴拏春樹細溪  咽暮鐘虛二史乘箕早孤臣拜杖餘殷勤祝洞壑長奉  綠文書周廷鑨詩行過三重水還巢一片雲珠簾天外  織寶塔霧中分凉月垂青幛疏畦學繡文夜深人未宿  熠燿自成群 國朝丁煒詩群峰相映抱曲磴足遨遊  芳蘚沿崖碧鳴禽隔樹幽雲飛山欲動花落水爭流何  處追觴詠蒼  烟起暮愁 又南為彌陀巖左有飛瀑泉大旱不竭閩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398,"卷六 311-419 ╱ 山川一 311-419 ╱ 晉江山 311-419 ╱ ","  舉特與諸公會此詢諮可否後人因其地建竗峰堂今   亦廢又東有歐嶺詹所居之後山也 小烏石山在三十三都距郡城南十里山頂有海岸菴山   半有玉泉菴蔡公泉 宋曾公濟蔡公泉記略密學蔡公 昔自史館來漕按部之睱獨得斯  泉既去以書來言郡南嶠之西山麓有泓泉其味甘美  予與僧洞源尋訪久之始獲好事者聞之因疏源迅流  鑿池瀦之架亭芘之郡民朝夕提汲酌飲不絕因名曰  蔡公泉時至和二年也治平閒令王克俊刻蔡公泉三  字於  石上 雙鳳山一名補陀巖  國朝林之濬詩郊遊直過筍江西 緩轡春風信馬蹄麥隴花黄香繞路  煙村草碧色連堤僧憐廢寺遲佪去鳥啄空亭  自在啼最是幽巖留勝蹟佛燈零落意凄迷 上有觀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444,"卷七 419-518 ╱ 山川二 419-518 ╱ 南安惠安山 419-518 ╱ "," 水陸堂其相也雖然吾聞世閒法以鬼神知為貴出世  閒法以鬼神不知為貴昔玉泉山神受教於智者大師  嵩嶽神受教於元珪禪師與師故無以異名障蔽魔王  隨金剛齊菩薩一十年覓起處不得而提婆尊者與自  在天神相見以心不以形王老師遊庄土地神預報以  為修行無力為鬼神覷見與今日是同是别師學雲門  禪得其奥旨者也必自有  關鍵其尚有以語予哉 曰御書閣 宋王十朋詩黃龍 溪上祥雲覆紫帽  山頭瑞氣蒙俗眼驚傳佛  光現不知宸翰在山中 曰墨妙堂在奉先院東壁以   宋蔡忠惠詩故名名勝志蔡忠惠襄於慶歷四年入延   福寺登秦君亭觀白雲井訪北臺還題奉先東壁 蔡襄 詩日  照溪山生翠光春深花草雜幽香登  臨誰識遲留意門外塵埃去路長 後林少卿建堂其   上額曰墨妙 宋陳知柔記吾州之西有九日山焉俯金 雞江為寺其中蓋閩之一奇晉以來士大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447,"卷七 419-518 ╱ 山川二 419-518 ╱ 南安惠安山 419-518 ╱ "," 知廓然處初不從外得遥憐植杖翁鶴骨雙眼碧永嘯  月明中秋風桂花白李倜次韻詩清晨出西郊危徑甃  滑石徐登九日山眼觀天地窄滄溟渺無涯雲林森削  壁徙倚極遐觀感今懷往昔而我遂幽尋塵事忽如失  頎然隱君子未審果何得磨崖古題名半含蒼苔碧日  夕促歸鞍青山雲亂白陳知柔送梁狀元叔子於廓然  亭詩廓然亭上少遲留萬壑風煙眼底收飲罷征車已  催發都人待看上瀛洲梁克家次韻詩已行更為玉泉  留好景煩公傑句收紫帽峰前雙鷺下幾多清興滿滄  洲梁知錄詩危亭縹緲斗星傍俯檻連雲掛碧蒼航快  遠隨飛鳥下樹穠陰覆酒樽凉胡床坐久景方見詩句  評多味最長况有青山對揮麈每逢高論賞仇香 國  朝劉三傑次朱子韻詩我生不戀俗雅志在泉石詠此  廓然亭敢曰海天窄長嘯對層巒延蘿倚翠壁姜相秦  隱君酬唱感往昔激烈弔忠貞積愁忽若失適與賞心  遇元風豈外得遠溪抱星漢曲竇通海碧群木杪如薺  雲散亂  峰白 曰思古堂在九日山阿 九日山志在半 山里許道上 閩書宋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694,"卷九 640-784 ╱ 水利 640-784 ╱ ","蔡厝池 在城東 南隅      杜厝池 在城 北隅 洗馬池 在城西隅菜園下閩書五代節度使留從效洗馬 處宋留忠宣正築亭其上為城西衆水歸滙之處  今亭廢  池塞        番佛寺池 在城 南隅 鳳池 在郡南關外二十九都和風里長十餘丈濶三丈深 丈有奇或云兩池相接其形似鳳或云昔有鳳棲於  池上其地  為池店鄉   井 正韻穴地出水曰 井縣井三十有三 玉泉井 在師帥 坊内      泮南井 在府 學 三元井 在縣學内知縣 羅名士鐫石   應魁井 在縣學門前右畔久 湮嘉靖閒教諭黄桂  卓光謨  相繼濬        七星井 萬歷府志譙樓前各 二井皆兩兩相對如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695,"卷九 640-784 ╱ 水利 640-784 ╱ "," 斗形又一在大司丞坊前之□一在闤  闠坊内一在崇陽門内之西如斗柄然 聖泉井 在崇陽門西相傳舊泉脉屢竭唐湧泉 尊者以杖叩之自是雖極旱不竭故名 大井 在泉州衛内相傳留 從效鑿一名留公井  狀元井 在晉江驛内宋 為貢院故名 清玉泉井 在南俊巷舊染 内其泉清洌  會通井 在肅清門 會通坊内 玉泉井 在公惠坊内味甚清洌又寶蓋山石塔下有泉 亦名玉泉井隨海潮汐以為盈縮雖大旱不竭  煉丹井 在元竗觀内仙 人吳崇岳遺蹟   溥泉井 在集賢坊 泉味甚美 義泉井 在義泉坊内 其泉清冽    趙公井 在奉聖坊内宋 守趙令衿鑿 眞湧泉井 在城東邊宋 護安院前   龍眼泉井 一井雙 口故名 離井 二井俱在 三教鋪      坎井 在盛 賢鋪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884,"卷十一 850-942 ╱ 城池 850-942 ╱ ","   駐於此    永寧城在三十都宋為水寨明洪武二十七年江夏    侯周德興改為衛遣指揮童鼎築城周八百七十五    丈基廣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窩舖三十有二為門    五南曰金鰲北曰玉泉東曰海寧曰東瀛西曰永清    各建樓其上城外壕廣一丈六尺閒礙大石深淺不    同永樂十五年都指揮谷祥增高城垣三尺門各增    築月城正統八年都指揮劉亮指揮同知錢輅於各    門增置敵臺成化六年門樓圮指揮使楊晟重建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992,"卷十二 942-1056 ╱ 公署 942-1056 ╱ ","   守尹宏建局景泰五年大使李敬增建今廢    染局先在南俊巷宣德三年因內使隱禮督造至郡    建嘉靖三十三年守童漢臣移建府治後東畔内有    清玉泉井染色為天下最舊有二碑記其事    陰陽學舊在府治東北靈感坊内成化二年守李宗    學移于崇陽門内左巷嘉靖閒移桂檀巷今廢    醫學舊在譙樓西偏為惠民藥局洪武十八年改為    學尋移于崇陽門大街右正統三年知府尹宏重修    嘉靖中改建譙樓左畔後廢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1554,"卷十六 1494-1648 ╱ 壇廟寺觀 1494-1648 ╱ ","  既匾庵邴印之曰塵塵刹刹皆是道場何用諱卻若易   為石航與舟峰相應矣因贈之詩落句云峰頭大舸誰   安楫我欲看君使石航 五峰院在郡治北明一統志内有贍部靈源閣相傳柳公   權公書鳥巢不敢棲止今廢 杉植院在四十四都唐咸通三年僧無想建今廢 禪悅寺在四十七都元至正中僧自得建今廢 玉泉廣濟院在府城北四十一都五代時留從效與朱文   進交兵於此殺傷甚衆從效遂即其地作數區葬之名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5707,"卷五十二 5701-5804 ╱ 仕蹟 5701-5804 ╱ 宋 5701-5804 ╱ 明一二 5701-5804 ╱ ","  館十年通判賀州秩滿復請祠居里徧觀佛書多即髙   儈遊與李邴相友善歷官三十餘年屋廬田畝不增于   舊著有詩文號玉泉集 舊志參閩書 寧德縣志 溫革字叔皮惠安人唐尙書仁儼孫政和五年進士初名   豫後恥與僞齊劉豫同改今名歷官秘書郎紹興初被   命使江南修山陵歸奏以實語甚憤激高宗為泣下忤   秦檜意出守延平刊五嶽眞形圖于郡治復守漳州甚   得民譽終福建轉運使 舊志參 閩書 陳球晉江人政和五年進士授羅源知縣建炎戊申公宇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6221,"卷五十五 6103-6319 ╱ 文苑 6103-6319 ╱ 國朝 6103-6319 ╱ 向學 6185-6319 ╱ ","  焉郡守延為鄕賓其殁也慎中祭之文曰被褐而玉在   懷尙絅而錦為衣含眞蘊以内足胡外物之可希彼力   制而矯慕終自鮮夫天機杳漸逵之鴻羽瞻肅肅其可   儀鶴長鳴于九臯聲遠揚而天飛偉哲人之高尙豈世   網之能羈乘蓽輅以泥安駟駕之驂騑茨桑樞與甕   牖美數仞而華榱懷絮不易乎孤溫甘藜藿其如飴藏   道德以阨窮厥心亨而志違抱遺經以俯仰每朝哦而   夕披鑽有堅而必入探無賾之不窺時發揮於口頰亹   玉屑而泉霏愚入由之智出虛往莫不實歸維井渫之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6356,"卷五十六 6319-6461 ╱ 勲績 6319-6461 ╱ 武績 6319-6461 ╱ 捍衛 6319-6461 ╱ ","  皆有奇續復值羅刹呀克薩跳梁建義將軍林興珠請   於 朝召見玉泉山 賜宴及銀兩帶鑲黃旌披甲出征歷黑龍   江火浣山四閲月乃到知羅刹恃河為險擇部下善水   者三人與之潛厲以過驅白馬百餘以歸因識情形用   火箭攻木頭城呀克隆降捷奉授寧波左營遊擊以救   火多善攻郡人謂之救火神君立石紀之提督馬三奇   疏補海寧參將旋陞貴 銅仁及廣東澄海副將二次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6898,"卷五十九 6794-6992 ╱ 篤行 6794-6992 ╱ 唐 6799-6992 ╱ 五代 6794-6992 ╱ 宋 6794-6992 ╱ 明一二三 6794-6992 ╱ ","  母為一主祔于廟既而屋燬于宼欣然曰先人骸骨率   得歸土皃曹尚能為居頃之兵燹益熾疫癘大行父子   相依為命迨撫定室如懸罄則又喜曰某氏某氏皆化   為烏有吾骨肉幸無恙庸憂貧耶及子成進士出為令   迎養不就惟勗以潔已愛民郡邑長延大賓辭不赴子   三陽孫寅揆 節梅 谷集 莊廷璉字器之號玉泉晉江人為諸生值兵燹時賦役繁   重百凡誅求悉身肩之不累兄弟而詩書之業半奪於   塵勞鞅掌閒課子讀書務期有成及子入庠郎謝博士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8088,"卷七十四 8076-8244 ╱ 藝文 8076-8244 ╱ ","  王顯世 容安摘稿十卷   韓 謹 詩義解     禮義解       儀禮數篇   儲敦敘 玉泉集   江 常 外制十卷    文集二十卷       黃 翰 文集 其祭柳子 厚文最著   王 凱 虛凝居士詩集   趙不慢 和古今梅詞千首   趙必曄 茹芝集     東陵集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1,福建,泉州,"(乾隆) 泉州府志",乾隆,1735,1796,8319,"卷七十五上 8244-8324 ╱ 拾遺上 8244-8324 ╱ ","  晋江吳翊黄蔿黄蒨陳永弼何昭夢王文彖石自朂七   子詩又有晋江之楊少陽趙汝褒陳宗道南安之黄   王虬永春之顔孝初黄豫安溪之楊景甲林德秀同安   之謝翛許權薛純儒惠安之江致堯邱崇陳世德皆有   詩名有文集又如謝景山之妹見於歐陽修所序陳景   温之賦出於淳祐志所推今皆不傅其片語又如志中   所載泉山集郡南集琅瑘集拙菴□雙溪集孏窠集龜   容安集玉泉集鯈溪集蕧瓿集休啓諸集臥龍集省   齋集竹隱集唐黄滔編泉□□□自武德至天祐凡三 ","76卷 ╱ (清) 懷蔭布修 (清) 黄任纂 ╱ 清光緒八年補刻本"
36602,福建,寧德,"(民國) 古田縣志",民國,1911,1949,325,"卷八 296-335 ╱ 名勝 296-335 ╱ ","按前志所載西鄉廢寺如二都之興福寺 宋太平興 國元年廸 西庄院流方祠 不載 年代   三都之洞雲寺 宋皇祐二年建舊建 一緯鑄□定二年建 四都之應仙寺 宋景祐 四年建 香峰寺 宋太平興 國三年建    爬寺 宋慶歷 元年建 尖山庵八都之聖壽寺 宋景祐 四年建 龍學寺 宋景祐 元年建 香林寺 唐天成 二年建 靈   鷲寺 宋元祐 元年建 永興寺 唐□德 元年建 游池寺 宋慶歷 元年建 瑞跡宫金峰寺 宋乾德 四年建 應福寺 宋大 中詳   符五   年建 建福寺 宋崇甯 七年建 永福寺 宋慶歷 五年建 九都之玉泉寺 宋開寶 四年建 太平寺 宋太平興 國六年建 越   峰寺 宋太平興 圖二年建 靈應寺 宋崇甯 二年建 崇福寺 宋元祐 二年建 十都之廣福寺 唐成□ 元年建 壽山寺 唐 崇   順元   年建 寶峰寺 唐□德 七年建 淳化寺 晉天□ 四年建 瑞林寺 宋□□ 二年建 瑞應寺 宋太平興 國四年建 普門寺 宋元祐 二年建   釋迦寺 宋道□ 元年建 金雞庵十一都之崇聖寺 宋元祐 二年建 崇聖殿倪公廟善慶   堂等僅列某都而不載明何村年代久遠故址無知之者姑錄   於此 ","38卷 ╱ (民國) 黄澄淵修 (民國) 余鍾英纂 ╱ 民國三十一年鉛印本"
36602,福建,寧德,"(民國) 古田縣志",民國,1911,1949,603,"卷十四 519-625 ╱ 學校 519-625 ╱ ","  程深父張棫程伯榮黄有開蘇龜齡傅子淵配 邑令辛竟可義學碑記 孝一邑之人士□之庠序之中有學使尊□其□復有榮鐸分其寄蛟陶教育豈銅 章□綬所得越俎□代哉鎮邑令尹實□司富□□□□□□科試專執文□縣□   人任國家興賢育材□故國訖學□□外有書院有社學有興學曲□□□則且至矣有司仰承□意其所□陶成而載堵之   者宋可□萬分外事也况典型在昔□□陳清端公□□山書院諫士其中人文蔚起至今□之而□南□於□篆育□以興   學□已實則義學之所□□鉅余□乏□□一斗矣風□鞅掌案□勞形欲如為諸生時則苦下帷朝夕□誦此萬不可再得   因與廣文青□□君商□延帥講習其中□餘與□生重□舊□晨卷有□歌然忘□不轉觀多士之□起□□亦薪是□洗   俗鹿於萬一耳古人以□□飭吏治兵刑□穀無不引□□古以斟酌於其間仕事相□斯事豈欺幾哉顯山成淡漠膏火□   責而淡泊明志儘者所内王沂□志不自□俯凡□書人諒當如是倘□東□盡墅敵昂青當山□□□服古為有詩有用之   □山則敵故□人為有守有為之學師生   相與砥礪以有成是則余之所厚□也失 玉泉書院在一都康熙五十五年水口分司陳大輦建併記 水口距書 城西北百   八十里□建郡□諸上海之水以建於海地當數郡孔道帆牆往來輅繹不絕槀族之民大約牟漁鹽遂什一之利□居多而   轉□分司□□十此□以持筦□備巡憬也癸巳□今量移□□自□弇□得投散地取亦拙書之效乎既視事惟謁諸臺率   以余往在粤國有建□課士之□俾釜隨其事無以閒□□前棼爰於□西偏之玉泉山立□□舍擇其斗給靈異若□三□   等□□其中而□余門人孝廉無君□□為之師□嘗念之學之重於天下久矣自天子至於庶人自開學□於□庠□熟無   人不宜學無地不當股之學也孔子言□不□庠子被孟子始□言之□號□殊大皆歸于明倫其散見於諸經者皆無明文   □備求其說而不得至分東西南北上下左右在郊在國之不同四詩肆習之各異又謂周□四代之學辨論紛然卒鮮依據 ","38卷 ╱ (民國) 黄澄淵修 (民國) 余鍾英纂 ╱ 民國三十一年鉛印本"
36602,福建,寧德,"(民國) 古田縣志",民國,1911,1949,1027,"卷二十四 1023-1237 ╱ 藝文 1023-1237 ╱ 上下 1023-1237 ╱ ","周鼎臣竹庵集      鄭文昂蜀遊集 陳起潛白雪樓稿     陳宏祖周易圖解 兪伯莊文集       羅榮蘖山集   清 黄龍臥菴集二卷     林喬材四書集說   禹貢註解一卷      秋霞子集四卷 林步章評史一得及左國箋 方祚隆龍潯宦稿一册 陳光煥四書詮解      易輕摘要 曾懋蔚芸暉堂集十卷   陳山斗玉屑集二卷   桂園彙草二卷     郭如奎疑舫小草       ","38卷 ╱ (民國) 黄澄淵修 (民國) 余鍾英纂 ╱ 民國三十一年鉛印本"
36602,福建,寧德,"(民國) 古田縣志",民國,1911,1949,1195,"卷二十四 1023-1237 ╱ 藝文 1023-1237 ╱ 上下 1023-1237 ╱ ","風雅渺茫久漢魏少嗣音温厚君子意慷慨古人心昔日集東閣 同為送别吟長歌霏玉屑短歌如惜金我歌猶未竟君歌頌有箴 氣節斯追古斯言仰何瀰溪水為君綠山月為君沉此後君歌常 在耳遠地相思安可禁但看春風春雨歇我欲訪君度高岑   關山月 脫却征衣卸却鞍笳聲起處已更闌關山月是家山月照到關山 分外寒   登覽修竹壪 上有善泉夏冬不竭  亂石重重繡綠苔浮雲飛盡洞門開無緣結个茅庵住日向香泉 啜一杯 ","38卷 ╱ (民國) 黄澄淵修 (民國) 余鍾英纂 ╱ 民國三十一年鉛印本"
36602,福建,寧德,"(民國) 古田縣志",民國,1911,1949,1321,"卷二十八 1310-1342 ╱ 文苑 1310-1342 ╱ ","藍鳳儀字羽徵工詩善草書與黄龍友善龍既貴以書招之入京   楊司馬延為經師日飲醇酒見人輒嫚駡於龍尤甚遂遘痰疾   疾革語龍曰我生平所為詩貧不能梓爾為我梓之我父好客   至鬻祀田爾為我贖之旋卒 陳山斗字韓伯以貢任茂名令改順昌教諭富著述著有玉屑集   及桂園彙草各二卷 郭如璧字書府由歲貢任延平教授嘗結六友社以文學相砥礪   六友者如璧及同邑宋聚奎鍾鏞趙復昌黄道光趙時昇也著   有問青集弟如奎亦以歲貢任甯洋教諭與齊名著有疑舫小   草 ","38卷 ╱ (民國) 黄澄淵修 (民國) 余鍾英纂 ╱ 民國三十一年鉛印本"
36603,福建,龍巖,"(民國) 上杭縣志",民國,1911,1949,179,"卷三 154-260 ╱ 山川志上 154-260 ╱ 紀山 154-260 ╱ 三十三葉 154-260 ╱ "," □□軒仰大賢芃□遠滋浮野綠幽花爭放關春妍青昔暫悟魚  山梵懷句寧誇石鼎駢今日招提陪賞地欣憑座尾叩人天   金山自明嘉靖中丘嘉周洗刷後而目一新陵谷滄桑求昔所謂   勝概者渺然無存當清乾隆時既然又何怪今日乎趙志山川所   載最詳今錄於此云紫金山脈自長汀平原而來太平里在其左   平安里在其右巍然中出兩河夾送圍跨四十餘里為邑之主山   嶙峋天表蒼翠如畫山自上而下幅員頗廣其庵之宏壯可觀者   有四其景之奇傑堪賞者有三十九初由望天湖而雞籠山而黄   君巖而鶴頸陂觀五子峰登一天門其附近五龍寺者曰龍泉曰   百丈漈曰瀑布曰藏經閣曰滴露樓曰苦竹居其附近桃源洞者   曰洞口曰一琴橋曰雙簾泉曰蒼玉石曰歸鶴樓曰覺山絕勝其   附近中峰寺者曰二天門曰晴雨軒曰爛柯逕曰寒玉泉曰燕子 ","36卷 ╱ (民國) 張漢修 (民國) 丘復纂 ╱ 民國二十八年鉛印本"
36603,福建,龍巖,"(民國) 上杭縣志",民國,1911,1949,822,"卷十六 721-877 ╱ 選舉志上 721-877 ╱ 元明 721-877 ╱ 以上第肆册 721-877 ╱ 十七葉 721-877 ╱ 選舉志中 755-831 ╱ 清 755-831 ╱ 三十八葉 755-831 ╱ ","  廕襲 吳一士 武舉歷任守備以征苗功廕一孫入監  孫天錫承廕 據舊志參吳氏譜 莫淳 侍衛歷官重用營參將乾隆三十二年征緬甸殉木邦之難賜 祭葬入昭忠祠廕一子以衛千總用 子世隆承廕任廣東肇 慶營守備嘉慶元年加恩給恩騎尉世襲罔替 孫煇襲 任寧德縣千總 曾孫士均襲任福寧鎮標千總 有傳 袁天逵 拔貢任遷江知縣乾隆五十四年殉安南之難賜葬貢入昭 忠祠給雲騎尉世職 子璜襲任興化協左營都司 孫紹 裘襲任漳州同安 等營守備 有傳 莫樹菁 以父淇官二品嘉慶元年恩蔭六品歷 官曹河同知加知府銜 附天香傳 鍾虎翀 侍衛歷官甘肅玉泉營遊襲道光六年殉英吉沙爾之難賜 祭葬入昭忠祠賞雲騎尉世職襲次完時以恩騎尉罔替 子寶三襲官至浙江福 建水陸提督 有傳 周成 字伯蓮任汀邵鎮總兵 子忠蔭雲騎尉見續刊 林永崇 字寶森由行伍歷任把總咸豐五年保舉千總賞戴藍翎□ □虎營克復□新縣□□身故給雲騎尉世職 子紹宗襲 ","36卷 ╱ (民國) 張漢修 (民國) 丘復纂 ╱ 民國二十八年鉛印本"
36603,福建,龍巖,"(民國) 上杭縣志",民國,1911,1949,862,"卷十六 721-877 ╱ 選舉志上 721-877 ╱ 元明 721-877 ╱ 以上第肆册 721-877 ╱ 十七葉 721-877 ╱ 選舉志下 831-877 ╱ 中華民國 831-877 ╱ 二十四葉 831-877 ╱ ","郭上崇  藍啓賢  丘運鍾   以上第十 三班一組  郭上鑒 玉泉  江源文  郭上屛  詹敬勝  丘大亨  鍾兆瓊 丘振鯤  謝錦星  許志宣  郭步雲  溫成昌 步岐  鍾兆椿 壽莊  溫炳祥  黄瑞雲  黃華鎔  羅華翰 李上逵  華永壽  丘幹馨  曾昭海  饒文光 羅德修  溫克恭  軍事 丘賢琅  丘始雄  藍梓材 張德修  江貢端  嚴嘉植  嚴彰   王家春 闕秉興  嚴國高  黃廷英  郭賜成  黃兆璠 江仲端  曹俊   陳上德 貴中  華發新  嚴嘉璧 以上第十 三班二組  李玉  軍事  張繩銘  李啓財  藍國勳 吳淵明  李貴廷  溫昭廣  吳上賓  王福文    ","36卷 ╱ (民國) 張漢修 (民國) 丘復纂 ╱ 民國二十八年鉛印本"
36603,福建,龍巖,"(民國) 上杭縣志",民國,1911,1949,1101,"卷二十二 1017-1139 ╱ 古蹟志 1017-1139 ╱ 一荒城廕署 1017-1139 ╱ 二高閣華堂 1017-1139 ╱ 三書院義倉 1017-1139 ╱ 四草廬精舍 1017-1139 ╱ 五坊表家墓 1017-1139 ╱ 六寺觀星塔 1017-1139 ╱ 六十一葉 1017-1139 ╱ 以上第陸册 1017-1139 ╱ ","孝子廩生郭士焻墓 黄砂口 長岡   孝子林成耀墓 廻龍鄉半嶺  陵川縣知縣黃瀜墓 安鄉墟側   桂陽縣知縣黃霈墓 安鄉□□ 祖祠山後 兩淮草偃場鹽大使黃雯墓 梁陂 口 德州州同黃家積墓 中涸湖  龍溪教諭卓異知縣丘春三墓 杜 坑 節義武生林炳聲墓 廻龍鄉木 栗樹下 節義林桂墓 余坊屯田壩     節義林翰墓 余坑石灰坑  晉贈武功將軍丁熤觀墓 上隔源 白石窩 汀邵鎭總兵周成墓 北門外 桑園 特授湖州副將署處州總兵張治安墓 古田峽口  翰林院庶吉士山東臨邑縣知縣莫樹椿墓 南岡  孝子監生黄文 <img n=""26""/>墓 土埔短 岡上   恩貢郭馨祖墓 東□岡社岡上  副貢寧德縣學教諭郭霦墓 李家 坪 晉贈振威將軍鍾安邦墓 言風嶺  忠義玉泉營游擊鍾虎翀墓 大莊岡  ","36卷 ╱ (民國) 張漢修 (民國) 丘復纂 ╱ 民國二十八年鉛印本"
36603,福建,龍巖,"(民國) 上杭縣志",民國,1911,1949,1418,"卷二十五 1325-1463 ╱ 列傳一 1325-1463 ╱ 明代 1325-1463 ╱ 三十二葉 1325-1463 ╱ 列傳二 1389-1453 ╱ 清代 1389-1453 ╱ 三十二葉 1389-1453 ╱ ","授江蘇督糧道兼蘇州關監督居官數十年以興利除弊為己任故 所至有聲清丈通州海門沙洲豪强互爭久不决躬自履畝澈查帖 然就範興復南匯倉儲倡築川沙白茆港礮壘平反江防任内三牌 樓命案皆稱於時庚子兩宫西幸議改運江糧達西安備極况瘁致 仕卒於吳下 據清芬世守 錄三代事略 子肇煇肇煃 新補  鍾虎翀字炳齋在城里石碣鄉人 十字 增 嘉慶七年武進士授藍翎侍 衛十五年選陝西慶陽營守備十八年河南教匪李文成滋事檄赴 滑縣軍營十九年陝西賊匪吳抓抓滋擾岐山郿縣南竄黄官嶺將 由褒城沔縣入蜀官兵追至翦子河扼之賊竄越山澗直趨塘口虎 翀設伏以待擒斬甚衆餘匪潰逸復邀擊於黑水谷遏其歸路是年 擢鎮平營都司道光元年升甘肅玉泉營游擊五年赴英吉沙爾換 ","36卷 ╱ (民國) 張漢修 (民國) 丘復纂 ╱ 民國二十八年鉛印本"
36603,福建,龍巖,"(民國) 上杭縣志",民國,1911,1949,1482,"卷二十七 1479-1525 ╱ 文苑傳 1479-1525 ╱ 二十二葉 1479-1525 ╱ ","東抵龍溪南通交廣西接贛水北達江右實甌閩之奧壤也納鄞江 繞三摺杭川之名肇於此大溪横流吞吐原隰煙帆水鳥出入有無 每歲比澇今正統二年大尹循陽張公琳貳尹宜陽楊公孜創謀曁 玉泉釋常靖耆民曾始賢等咸捐俸資指日命工斲木造舟五十艘 鐵索數百丈夾江縈廻費用鉅萬而民樂于趨事赴工而不知勞者 若赤子之慕慈母也又創關公晏公祠堂于橋北建觀音閣於琴山 之巓治地戒工山石丹碧錯若織文巨木崇竹參差蓊翳植長松數 十章其地窈而奥 三志俱 作燠 其址夷以固其材美而樸其户牅適暄凉 之宜若夫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登斯閣也則樂乎天地之大滯者于 是乎釋之狹者于是乎廓之察品類之盛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樂 也者樂民之獲其所也至若臨高縱目逍遙徜徉登斯閣也吾則愛 ","36卷 ╱ (民國) 張漢修 (民國) 丘復纂 ╱ 民國二十八年鉛印本"
36605,福建,福州,"(民國) 長樂縣志",民國,1911,1949,1707,"卷二十二 1679-1713 ╱ 列傳二 1679-1713 ╱ 儒林 1679-1713 ╱ ","  蓋在堂起草也故章鋌特眷眷焉己巳至陝西就兵備道同郡趙   新之聘貧甚適布政使林壽圖亦同郡人雅重儒學言章鋌於巡   撫劉蓉蓉方欲覓人掞文介母壽亟以屬章鋌旋延主同州及豐   州講席禮待甚厚是年偕壽圖游華山明年春復與主事王軒同   游有華山後游記既將入都關中諸生相聚設餞於衢尊閣繪圖   為紀復為人招游玉泉院至青柯枰而止於是章鋌之足跡三及   華嶽矣瀕行出鄉人謝金鑾所著教諭語視道員呂耀斗耀斗為   授梓人遂至都未幾旋閩重主漳州講席丁丑通籍後至江西主   白鹿洞書院歷匡廬諸勝將歸門生洪嘉與請為學大指語之曰   學擇漢宋之要人以狂狷為歸發南昌道出崇安探武夷巖窮其 ","30卷 ╱ (民國) 孟昭涵修 (民國) 李駒纂 ╱ 民國六年鉛印本"
36608,福建,泉州,"(民國) 金門縣志",民國,1911,1949,64,"卷二 55-70 ╱ 山海志 55-70 ╱ 山 55-70 ╱ 泉 55-70 ╱ 溪 55-70 ╱ 島 55-70 ╱ 嶼 55-70 ╱ 礁 55-70 ╱ 汕 55-70 ╱ ","馬玉泉 在金龜尾上鐫玉泉二字味殊淡冽 蟹泉 在古坑湖邊水自石出旁有巨人跡相傳仙人濯足於   此石刻絕句四首剝落不全 要凃泉 在陳坑山之麓地中瀵出流長味甘村人誤以此為   蟹眼泉 品泉 在小嶝㠘以三石如品字泉湧其中得名又名仙人井  以上  舊志 義泉 在大嶝嶼深數十丈嘉靖間倭掠大嶝有烈婦吳氏投   泉死故名 醴泉 在山後鄉下保海濱潮漲時鹹淡相混潮退時則湧出 ","24卷 ╱ (民國) 左樹夔修 (民國) 劉敬纂 ╱ 民國鈔本"
36609,福建,泉州,"(民國) 南安縣志",民國,1911,1949,126,,"小石井在十四都新豐院前歲旱鄕人禱雨有小蛇見水面則雨立   至俗傳湧泉大師常取水於此 崐崙井在十五都道傍雖旱常溢 隔頭井在十七都泉清而甘人恆取其水以愈疾 龍源井在十九都龍源山西連五通格格為泉永通衢格下有龍源   井深二三尺相傳宋帝昺到此處口渴泉自湧出水清澄如玉屑   行人多掬飲之冷沁心脾洵勝蹟也 湯井在二十九都舊傳有老婦道涓至此井里人以湯供之婦指曰   此湯井也井水即變溫因號曰湯井今涸 夜光井在三十一都宋紹興間有夜汲者見井中光如半月投以汲 ","36卷 ╱ (民國) 蘇鏡潭纂  ╱ 民國鉛印本"
36609,福建,泉州,"(民國) 南安縣志",民國,1911,1949,998,,"  遊擊調鎭海右營遷萊州參將擢杭州協副將杭城民居牆垣皆   用竹片苦火患達遇火躬先登屋率衆撲救不致延燒杭人感德   陞浙江黄巖鎭總兵汰陋規禁販米出外洋捐修文廟學宫敦詩   說禮有儒將之風世宗登極賜錦緞弓箭赴京表謝以年老乞休   歸年七十三卒子振齡雍正丙午己酉兩科副榜以蔭任奉天治   中 黄緯字樹思邑治長壽舖人少豪俠慷慨有大志由行伍出身累功   授遊擊康熙二十四年羅刹呀克蕯跳梁正月奉旨隨福建將軍   林興珠往征授副將職二月仝將軍見駕玉泉山在玉泉山操演   紀律嚴肅部伍整齊蒙恩賜宴及銀兩帶鑲黄披甲出征率衆啓 ","36卷 ╱ (民國) 蘇鏡潭纂  ╱ 民國鉛印本"
36609,福建,泉州,"(民國) 南安縣志",民國,1911,1949,1536,,"  黃炳然庠生妻楊氏青年孀守光緒癸未督撫學三大憲會請旌    表   廩生黄永妻李氏經請旌表節孝   黃石田妻李氏經旌表節孝   黃玉泉妻楊氏夫歿守節與炳然妻並旌   黃從龍妻洪氏二十歲守節卒年八十四光緒戊子卞總督題請    旌表   古浚鄕黃拔元武生妻吳氏廿七歲守節克盡婦道   黃性妻陳氏廿七歲守節養老撫孤克盡其道卒年七十餘   龍頭鄕邑庠生鄭宏猷妻陳氏守節經旌表節孝 ","36卷 ╱ (民國) 蘇鏡潭纂  ╱ 民國鉛印本"
36609,福建,泉州,"(民國) 南安縣志",民國,1911,1949,1810,,"   次陳休齋韻 七絕        晉江人  梁克家 狀元 丞相 已行更為玉泉留好景煩公傑句收紫㡌峰前雙鷺下幾多清興滿 洲滄    題廓然亭 七絕              梁克家 危亭縹緲斗星傍俯檻連雲掛碧蒼航快遠隨飛鳥下樹濃陰覆酒 樽涼胡床坐久景方見詩句評多味最長况有青山對揮塵每逢高 論賞仇香    題隱君祠 七律              鄧  經略      因遨遊過此有感漫賦二首題諸壁 九日山前避世喧紉蓮踝足臥荒村軸書謾道登芸閣抗志終期老 ","36卷 ╱ (民國) 蘇鏡潭纂  ╱ 民國鉛印本"
36610,福建,廈門,"(民國) 廈門市志",民國,1911,1949,1732,"卷二十 1529-2437 ╱ 藝文志 1604-2125 ╱ 卷廿三 1604-2125 ╱ 列 1604-2125 ╱ 傳 1604-2125 ╱ 卷廿四 1604-2125 ╱ 儒林傳 1604-2125 ╱ 卷廿五 1604-2125 ╱ 文苑傳 1604-2125 ╱ 卷廿六 1604-2125 ╱ 高士傳 1604-2125 ╱ 卷廿七 1604-2125 ╱ 孝友傳 1604-2125 ╱ 卷廿八 1604-2125 ╱ 忠烈傳 1604-2125 ╱ 卷廿九 1604-2125 ╱ ","王志字拔葵外清人康熙三年率衆歸命授參將從征 岳州四川擢副將加都督同知銜尋令有功名者赴部 推用遇部駁滯留京師多年值征□□奉特旨赴玉泉 山校藝賞賚有功從征□□賊目伊立喀申降歸補廣 信參將多所興革陞同仁副將再調劍州以年老乞休 陛辭上解所佩刀賜之卒年七十五 陳昂同安髙浦人後居厦少孤貧習賈往來外洋熟悉 海上形勢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征台灣聞其名召與計 ","35卷 ╱ (民國) 厦門市修志局纂修  ╱ 民國鈔本"
36610,福建,廈門,"(民國) 廈門市志",民國,1911,1949,2772,"卷卅三 2565-2845 ╱ 流寓傳 2565-2845 ╱ 卷卅四 2565-2845 ╱ 方外傳 2565-2845 ╱ 卷卅五 2565-2845 ╱ 雜 2565-2845 ╱ 錄 2670-2845 ╱ ","看烟雨雙清水天一色慿欄來俯仰問鶴云何處松石 當年按亭居全園最髙處怪石古樹矗立婆娑石璧刻 石瘦松肥云痴鶴靜八大字故云又雙棉水榭聯云青 葱抱榭棉雙樹湛碧繞花水一灣挹翠山館云山翠滴 前楹舊地尚留仙館跡瓶笙來隔院輕烟細送玉泉香 又某文士題琵琶亭云閒云微漾洲中影流水時聞絃 外音 西漢公孫宏銅鏡現存林柏壽家吕世宜古鏡記原扳 ","35卷 ╱ (民國) 厦門市修志局纂修  ╱ 民國鈔本"
36613,福建,漳州,"(乾隆) 海澄縣志",乾隆,1735,1796,30,,"約略言之即如順治初年户口尚三萬五百有奇今 存者未及三分之一他可知矣其志選舉也自萬厯 以還捷南宫者一榜或多至三四人雋於鄉者多或 七八人次亦四五人爲率今即不乏懷瑜握瑾之彦 聨鑣競進然由後視昔得無晨星落落耶汪洋巨浸 之區商舶百貨之所叢集昔志稱其風回航轉寳賄 塡舟水犀火浣之珍虎魄龍涎之異香塵載道玉屑 益衢者今其事何以無存歟下至春遊豗逐飛鼠擲 石之戲迎神割香之愚俗亦少陋矣而載筆者猶不 勝今昔盛衰之慨况其什伯於此者乎然則今日而 ","24卷 ╱ (清) 陳鍈修 (清) 葉廷推纂 ╱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36616,福建,寧德,"(乾隆) 寧德縣志",乾隆,1735,1796,584,"寧德縣志目錄 49-1329 ╱ 卷首 49-1329 ╱ 序 49-1329 ╱ 附舊序 49-1329 ╱ 修志姓氏 49-1329 ╱ 發凡 49-1329 ╱ 起例 49-1329 ╱ 目錄 49-1329 ╱ 諸圖 49-1329 ╱ 卷一輿地志 49-1329 ╱ 邑疆 49-1329 ╱ 星野 49-1329 ╱ 氣侯 49-1329 ╱ 山川 49-1329 ╱ 海道 49-1329 ╱ 附潮汐 49-1329 ╱ 風信 49-1329 ╱ 名勝 49-1329 ╱ 風俗 49-1329 ╱ 物産 49-1329 ╱ 附坑治 49-1329 ╱ 卷二建置志 49-1329 ╱ 城池 49-1329 ╱ 附周墩城 49-1329 ╱ 公署 49-1329 ╱ 縣署 49-1329 ╱ 縣丞廵檢典史署 49-1329 ╱ 學署 49-1329 ╱ 營署 49-1329 ╱ 公舘 49-1329 ╱ 各廢署 49-1329 ╱ 附倉庫 49-1329 ╱ 獄 49-1329 ╱ 頖宫 49-1329 ╱ 附書院 49-1329 ╱ 壇廟 49-1329 ╱ 民居 49-1329 ╱ 鄉 49-1329 ╱ 里 49-1329 ╱ 都 49-1329 ╱ 啚 49-1329 ╱ 村 49-1329 ╱ 街市 49-1329 ╱ 道路 49-1329 ╱ 津渡 49-1329 ╱ 橋梁 49-1329 ╱ 舖遞 49-1329 ╱ 亭宇 49-1329 ╱ 坊表 49-1329 ╱ 宅墓 49-1329 ╱ 養濟院 49-1329 ╱ 附義塜 49-1329 ╱ 寺觀 49-1329 ╱ 卷三秩官志 49-1329 ╱ 官制 49-1329 ╱ 歷官 49-1329 ╱ 政績 49-1329 ╱ 卷四賦役志 49-1329 ╱ 户口 49-1329 ╱ 舊志 49-1329 ╱ 今志 49-1329 ╱ 糧税 49-1329 ╱ 土田 49-1329 ╱ 賦税 49-1329 ╱ 課程 49-1329 ╱ 常貢 49-1329 ╱ 額辦 49-1329 ╱ 常役 49-1329 ╱ 年例 49-1329 ╱ 以上舊志 49-1329 ╱ 正徵 49-1329 ╱ 附徵 49-1329 ╱ 存留 49-1329 ╱ 起運 49-1329 ╱ 雜税 49-1329 ╱ 附閣榷 49-1329 ╱ 以上今志 49-1329 ╱ 鹽課 49-1329 ╱ 卷五學校志 49-1329 ╱ 典禮 49-1329 ╱ 祭器 49-1329 ╱ 祭品 49-1329 ╱ 樂器 49-1329 ╱ 陳設 49-1329 ╱ 祝文 49-1329 ╱ 樂章 49-1329 ╱ 儀制 49-1329 ╱ 釋萊禮 49-1329 ╱ 附鄉飲酒 49-1329 ╱ 典籍 49-1329 ╱ 額數 49-1329 ╱ 廩 49-1329 ╱ 增 49-1329 ╱ 文武入學 49-1329 ╱ 佾生 49-1329 ╱ 學田 49-1329 ╱ 卷六兵防志 49-1329 ╱ 兵數 49-1329 ╱ 俸餉 49-1329 ╱ 營汛 49-1329 ╱ 附較場 49-1329 ╱ 軍器火藥庫 49-1329 ╱ 堡 49-1329 ╱ 闢 49-1329 ╱ 卷七人物志 49-1329 ╱ 名賢 49-1329 ╱ 理學 49-1329 ╱ 忠義 49-1329 ╱ 氣節 49-1329 ╱ 選舉 49-1329 ╱ 道士 49-1329 ╱ 舉人 49-1329 ╱ 鄉貢 49-1329 ╱ 武科 49-1329 ╱ 附諸科 49-1329 ╱ 人材 49-1329 ╱ 封贈 49-1329 ╱ 錄陰 49-1329 ╱ 旌義 49-1329 ╱ 恩例 49-1329 ╱ 武職 49-1329 ╱ 官哲 49-1329 ╱ 博聞 49-1329 ╱ 敦行 49-1329 ╱ 隱逸 49-1329 ╱ 醇良 49-1329 ╱ 卷八人物志 49-1329 ╱ 大年 49-1329 ╱ 藝術 49-1329 ╱ 流寓 49-1329 ╱ 列女 49-1329 ╱ 義烈 49-1329 ╱ 守節 49-1329 ╱ 賢媛 49-1329 ╱ 才女 49-1329 ╱ 方外 49-1329 ╱ 卷九藝文志 49-1329 ╱ 奏䟽 49-1329 ╱ 文 49-1329 ╱ 詩 49-1329 ╱ 賦 49-1329 ╱ 卷十拾遺志 49-1329 ╱ 祥異 49-1329 ╱ 軼事 49-1329 ╱ 叢談 49-1329 ╱ 寧德縣志 549-648 ╱ ","  王朝槐 乾隆十 三年署    俞楚玉 乾隆十 五年署   顔崇仁 永淳人乾隆  十六年任 錢國豐 紹興人乾隆 十九年任   徐必顯 紹興人乾隆 二十一年任  顧南金 華亭人乾隆 二十二年任   楚文暻 乾隆二十三年以本 縣知縣兼罯建義學   劉玉泉 乾隆二十 四年署   員 誌 三原人乾隆 二十五年任   羅 經 歙縣例貢乾隆 二十六年任 史鵬年 潥陽人 署任   周 豐 乾隆三十 一年任   周宗璜 乾隆三十 四年署   李 依 太平人乾隆三十四年任 清操惠政卒于官民懷之   程文起 乾隆三十 六年署   王源學 山陰人乾隆 三十六年任    ","10卷 ╱ (清) 盧建其修 (清) 張君賓纂 ╱ 清乾隆四十六年刻本"
36618,福建,南平,"(民國) 順昌縣志",民國,1911,1949,485,"卷十七 398-501 ╱ 選舉表 398-501 ╱ 厯代選舉表 398-501 ╱ 厯代薦辟 398-501 ╱ 淸孝廉方正 398-501 ╱ 淸諮議 398-501 ╱ 局議員 398-501 ╱ 民國衆議院省議會議員 398-501 ╱ 各學校畢 398-501 ╱ 業生 398-501 ╱ 厯代封贈 398-501 ╱ 厯代廕襲 398-501 ╱ 明年勞淸 398-501 ╱ 勞 398-501 ╱ 績軍功 398-501 ╱ 民國褒揚鄉飲 398-501 ╱ 援例附 398-501 ╱ ","  謝應芳 山東省祭        謝應朝 龍泉主簿    張純如 西安典吏        楊 槃 承天衛經歷          廖汝魁 沈邱典史        廖 琨 簡州同知    俞以允 廣州衛經歷       俞以良 密雲衛經歷    謝一祥 長州典吏        吳學可 潭城驛丞    廖君相 雙魚所吏目       連世亮 楊州衛經歷    孫文華 遂溪驛丞        余一弘 江州吏目    謝自重 大浦典吏        楊一燦 順德巡檢    連懷仁 戊字庫大使       謝詩 兩浙玉泉場    連懷慶 高橋巡檢        俞應奎 南海衛經歷    王 鎭 葦市廵檢        俞 清 通州倉大使    游紹望 戅榆典史        俞光祀 鳳陽典史  ","24卷 ╱ (民國) 高登艇修 (民國) 劉敬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36629,福建,漳州,"(光緒) 漳浦縣志",光緒,1875,1908,812,"卷之十八 766-823 ╱ 藝文志下 766-823 ╱ 明文 766-823 ╱ 國朝文 783-823 ╱ 六朝詩 766-823 ╱ 唐詩 766-823 ╱ 宋詩 766-823 ╱ 元詩 766-823 ╱ 明詩 766-823 ╱ 國 766-823 ╱ 朝詩 766-823 ╱ ","   其四 塞北寒氣逼對火擁氍毹猶憶儂家裏蓬頭兩夾襦    海雲巖              黎應物 巖屏高敞海雲巓此地王姬舊學仙石磴香塵飛玉屑粧臺枯蘚印金 鈿帳空鶴怨餘千載花落鶯啼别一天絕頂靈龜張石吻飛流終日噴 甘泉 閩□遣志亦載此詩唯末後二語云絕頂靈巔如可 問十居終日灌甘累與此異    遊雲洞              劉庭蘭 誰人乞得此山靈洞口雲封不辨銘群峭削成天畔路半空劈出水中 亭烟霏樹杪閒猿嘯日落溪邊舞鶴停幽興平生那得盡玉峰高處捫 河星    遊九侯巖             葉 亹 逼人野興故難任此日侯山一再吟花塢春殘黄鳥亂洞門晝永白雲 深菩提無樹空中柏詹蔔聞香覺後心解綬來從閒處老那堪華髮不 ","22卷 ╱ (清) 陳汝咸原本 (清) 施錫衛再續纂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36630,福建,漳州,"(康熙) 詔安縣志",康熙,1661,1722,41,"卷之一 15-53 ╱ 圖志 15-53 ╱ 分野圖 15-53 ╱ 疆域圖 15-53 ╱ 城治圖 15-53 ╱ 縣治圖 15-53 ╱ 文廟圖 15-53 ╱ 十二景圖 15-53 ╱ ","戴冠曰初稽邾莒九候神明與衍瀑沬皆珠霏王屑 自石榴屏山諸前輩九泥封此玉泉之名不關記載 而傳者謂其水瑩以洌除惡去垢無所不宜則賢人 君子之德不與錫山中冷並列職方則不登異物之 意至哉遐矣若旱而雩者緣崖絕險望百丈漈而移 文則雷電追奔委頓相失為雨為龍又初稽之傳信 王泉之濫觴也    ","12卷 ╱ (清) 秦炯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630,福建,漳州,"(康熙) 詔安縣志",康熙,1661,1722,103,"卷之三 86-191 ╱ 方輿志 86-191 ╱ 沿革 87-191 ╱ 疆域 90-191 ╱ 山川 97-191 ╱ 潮汝 86-191 ╱ 塚墓 86-191 ╱ 方產 86-191 ╱ ","  吸露壽而臧中有石屏翁巖栖無炎涼同躋名山   頂流飲北斗漿玉皇吹鐵笛玉女製霓裳皆云五   儒者百歲陟帝鄉共弄風塵表悠悠天地長後人   好事者列九侯山二十四景曰九侯拱北三極撑   天瓊岡紫霧爐石清煙天然橋上風動石邊日巅   見海雲室觀泉黄禾滚浪青犢眠田雲樵路日   照僧磗玉泉垂虹太極洞淵觀音洞口石佛飛仙   石門天設鐘磬禪軒桃源深處羅漢舊扁宋儒書   室仙子碁盤浣心泉石洗耳澄川 □和廣□ ","12卷 ╱ (清) 秦炯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630,福建,漳州,"(康熙) 詔安縣志",康熙,1661,1722,128,"卷之三 86-191 ╱ 方輿志 86-191 ╱ 沿革 87-191 ╱ 疆域 90-191 ╱ 山川 97-191 ╱ 潮汝 86-191 ╱ 塚墓 86-191 ╱ 方產 86-191 ╱ ","  五都東坑詳銅山志一名鄕井在五都年角山下   山石帶霧膚寸則井水深一尺 玉泉水   在九侯山一大石北向中起一乳有泉流出飲之   愈病一在五都羊角山之石堡之内當胸一帶   觱佛流注不以旱乾晳色類乳青囊家謂金牛乳   云張廷範山居十六景有玉液乳泉 古以為名川而今闕其地者曰石堘溪   杜氏通典載漳浦西北到石堘溪一百五十里   淳祐志云石堘渡有靈著王故壘及磨劍石唐人 ","12卷 ╱ (清) 秦炯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630,福建,漳州,"(康熙) 詔安縣志",康熙,1661,1722,803,"卷之十二 737-934 ╱ 藝文志 737-934 ╱ 奏疏 738-934 ╱ 書 751-934 ╱ 記 773-934 ╱ 序跋 737-934 ╱ 附志餘 737-934 ╱ ","綫力抗麥城之役穆然就冥若冺冺者蓋五百年 而一顯於玉泉之刹又五百年而再顯於蚩尤之 戰威靈烜赫億兆分身捍患䘏災隨叩輒應以故上 而都掖下而閭井以至魋結侏靡不供祀伏臘如 帝如天奔走恐後忠魂義烈河岳星辰此則劫灰不 焚永無銷滅是王之神所以久且大而世世不朽者 也今夫執途之人語以王之繇孰不怒髮刺肝思踵 芳烈況以豪傑亢爽自命者乎此賢愚所以共捐茲 廟所由景彰也雖然爓麗之必為圮蠧也廟之蠡於 世數者也吾不能以今日衡萬禩之功禋祀之與詔 ","12卷 ╱ (清) 秦炯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630,福建,漳州,"(康熙) 詔安縣志",康熙,1661,1722,882,"卷之十二 737-934 ╱ 藝文志 737-934 ╱ 奏疏 738-934 ╱ 書 751-934 ╱ 記 773-934 ╱ 序跋 737-934 ╱ 碑銘 868-934 ╱ 賦 878-934 ╱ 附志餘 737-934 ╱ ","凡骨蛻石榴盈洞天兮高歌發楊耿曰洞留榴兮榴 留月泉注畦兮畦注藥百和香兮紅對酌群僊歌兮 飛玉屑八歌既獻文極其選起請洞主舞以為亂亂 曰綠枝未翠貫四時兮皓日宣威莫我欺兮肅霜涷 肌吐益奇兮密陰成洞流巵兮有灧有節松篁避 兮常結常開花不易兮石泉玉鳴永和詩兮朱明天 開長視世兮容與昏晨樂不寐兮九曲洞天獨知 兮    傷春賦         宋鄭 柔 噫春山勸農田事未幾偶見蓮花忽聞蟬聲則春景 ","12卷 ╱ (清) 秦炯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631,福建,漳州,"(乾隆) 銅山志",乾隆,1735,1796,295,"卷之八 234-316 ╱ 藝文志 234-316 ╱ 箸述 234-316 ╱ 文 237-316 ╱ 詩 268-316 ╱ ","和此沙津    題虎窟泉       前 人 峭壁流泉玉屑垂海潮進退作 期獅峰石塔 當前立來往漁船遇水湄    銅陵十詠       朱 瑛     南溟書院 南溟縈島翠書院育英名華揀齊雲構文瀾燭 斗明衣冠開晝錦鄒魯徹神京海國清流士臨 風長濯纓 ","10卷 ╱ (清) 陳振藻纂  ╱ 清鈔本"
36631,福建,漳州,"(乾隆) 銅山志",乾隆,1735,1796,298,"卷之八 234-316 ╱ 藝文志 234-316 ╱ 箸述 234-316 ╱ 文 237-316 ╱ 詩 268-316 ╱ ","嘘中罔象時飛沬靈 獨構空浪雲鞭怪石欲 駕海 東     虎崆滴玉 索遊臨虎穴清 散芳烟飲客 山液漁郎鱠 玉泉瑶池通一脈碧水沛長川幾度翻雲雨神 龍起九淵     沙浦漁歌 汎汎漁舟影飄然望海隅斜陽帆丰射激浪擢 初回收網籠明月擕漿醉夜臺江臯欵乃沸 ","10卷 ╱ (清) 陳振藻纂  ╱ 清鈔本"
36631,福建,漳州,"(乾隆) 銅山志",乾隆,1735,1796,308,"卷之八 234-316 ╱ 藝文志 234-316 ╱ 箸述 234-316 ╱ 文 237-316 ╱ 詩 268-316 ╱ ","兼秉哲静而無静動于風     虎崆滴玉 翠壁蒼苔踞海濆山君遠跡穴空存泉流玉屑   間滴清洌沁脾  醺     鵝頸藏舟 潮來何處可藏舟鵝頸一灣杭急流任湧波濤 環衛固老漁倚棹樂無憂     天池勝景 人功不事自成池端是彼蒼特造之勝影萬千 ","10卷 ╱ (清) 陳振藻纂  ╱ 清鈔本"
36633,福建,福州,"(康熙) 羅源縣志",康熙,1661,1722,32,"輿地 19-47 ╱ 疆域 19-47 ╱ 形勝 19-47 ╱ 山 19-47 ╱ 峰 24-47 ╱ 嶺 26-47 ╱ 嶼 19-47 ╱ 嶂 29-47 ╱ 巗 19-47 ╱ 洞 31-47 ╱ 石 32-47 ╱ 浿 19-47 ╱ 街 19-47 ╱ 第二卷 19-47 ╱ ","  四明洞 在四明山後    蝙蝠洞 在梅峰紫霄巗    炊雲洞 在福源山    栖雲洞 在聖水寺側中有玉泉井上有眠鶴亭乃聖水 八景之一    石   石牛 在松山崎前江中潮至宛若牛浮水上    碁盤石三 一在火山 一在象山刊清賞二字 一在 吕洞   飛來石 在洪福寺後丙石相叠似飛來的    石鱉 在梅溪      石虎 在濂溪澚  ","10卷 ╱ (清) 王楠修 (清) 林喬蕃纂 ╱ 清康熙六十一年刻本"
36635,福建,福州,"(道光) 新修羅源縣志",道光,1820,1850,121,"新修羅源縣志目錄 65-491 ╱ 卷首 65-491 ╱ 圖 65-491 ╱ "," 洪元卿典史熊克誼詩及邑人尢瑩詩並錄於後又刻  陳公倚邀李存道余公達陳子遠毛彥行仝遊時崇寧  丙戌仲春初七  日二十八字 其下有泉涓涓從巖罅出聽之有聲曰   仙源泉 宋元豐時疾者飮之多愈元 至正間明隆慶間先後再驗 注為井護以石欄   曰玉壺井 亦稱玉泉井舊為石 壇三列大士聖僧像 邑人黃致楷建亭左側   扁曰聽泉 元丁德孫作小亭翼屛 石前扁日仙源今久圯 由龍虎巖折而西上   百餘步一石立色白一石平偃色黑者為筆硯峰 俗 名  孝婦哭棺明宏治甲子知縣徐珪鐫鐵印二大字於硯  石以厭之為作歌今字畫中又隱隱有香案二小字不  知何時  刻也 再上則為紫月巖石壁規痕左有白暈宛如半   鈎故兹山稱八景名勝甲於邑山後又有蓮花寺 詳寺 觀   東則為吕洞嶺 嶺背有石如 劍跡詳古蹟 復有小三台立於側為邑 ","30卷 ╱ (清) 盧鳳棽修 (清) 林春溥纂 ╱ 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36635,福建,福州,"(道光) 新修羅源縣志",道光,1820,1850,187,"新修羅源縣志目錄 65-491 ╱ 卷首 65-491 ╱ 圖 65-491 ╱ ","淡水井在鑒江堆禾山下井深五尺以石甃底鑒江瀕海   居民千餘竈皆資汲焉雖亢暘不竭 古井在賢一里濓澳南灣寒石刻紹聖二年乙亥造左邊   刻連羅兩縣四字此井久湮田中 國朝乾隆五十九   年鄉民掘出 玉壺井亦名玉泉井 詳蓮 花山 龍虎井 詳祠廟 崇福宫    水利 附  永利渠在西郊外宋知縣陳偁疏鑿以漑民田建亭其旁   曰陳公亭今廢 ","30卷 ╱ (清) 盧鳳棽修 (清) 林春溥纂 ╱ 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36635,福建,福州,"(道光) 新修羅源縣志",道光,1820,1850,886,"卷二十 862-908 ╱ 人物下 862-908 ╱ 孝友 862-908 ╱ 義行 873-908 ╱ 文苑 885-908 ╱ 流寓附 862-908 ╱ ","  有當年春榜首傳名對御如君有幾人之句漸答詩云   兒童聞說子山名將謂先生是古人海上偶經仙洞府   巖前猶見玉精神南華久徹逍遙夢兜率重來自在身   攜得新詩天上去不教辜負到全閩其為人推重如此   熙寧問林知詣闕上書論時政不報迥訪之旅邸題詩   壁上云先生平昔命何非萬卷詩書一布衣回首長安   成底事吳山蒼翠幾時歸知自是遂歸隱不仕所著有   南華集今已散失僅存者如同黄秘校游玉泉云泉山   好景微權尹訟庭稀曉馬破雲去夜船乘月歸妓歌珠   不斷人醉玉相依薄宦自拘者咄哉多是非題湛俞宿 ","30卷 ╱ (清) 盧鳳棽修 (清) 林春溥纂 ╱ 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36635,福建,福州,"(道光) 新修羅源縣志",道光,1820,1850,1128,"卷二十六 1124-1157 ╱ 寺觀 1124-1157 ╱ ","  又同弟戩遊聖水寺詩 三山一雁久廻翔羅水相逢亦 戲場巖頂飛晴色亂林梢晨  坐夜光涼千家橘柚眉間出十丈芙蓉鼻  底香何事歸心馳曳馬再留五日便重陽   邑掌教楊忠詩 遠扣禪關上翠徽靈琮千載尚光輝棋 雲洞古龍歸穩眠鶴亭空客到稀石磴  高低蒼蘚合林巒重疊玉泉飛攀  蘿直欲窮登眺涇巖花香满衣   郡人傅汝舟詩 丹楓積斜日黄鼠入壤牆古佛泥自落 老僧下牀獨步探聖水一酌比瓊槳  石池歲不溢疑有龍主張苔細冷却死碑荒字仍行  仰羨香案石載雲侍玉皇我何謫下土九萬今茫茫   徐詩 層巒歷盡入峰陰烏道透迤古院深竹影干霄 青萬挺松聲飛浪翠千層佛燈靜照三摩地聖  水寒消五濁心歸路似從  天除下獨留雲氣在衣襟   邑人陳鈞詩 前修結構成陳迹翠石青松夢裏看完蓋 一時多載酒江山此日獨憑欄蒼龍引水  銀河近白鶴眠雲蕙帳寒搔首  臨風傷往事鷓鴣聲裏雨漫漫 ","30卷 ╱ (清) 盧鳳棽修 (清) 林春溥纂 ╱ 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36635,福建,福州,"(道光) 新修羅源縣志",道光,1820,1850,1151,"卷二十六 1124-1157 ╱ 寺觀 1124-1157 ╱ ","  明邑令倪千禩詩 山寺逢端午其如罍欲空巖滋常滴 雨谷響不關風選勝倚危石尋芳擷  野紅隨緣甘守  拙懶慢與禪同   邑令章簡詩 萬山深入總嶔匹石從來說最奇勢類 龍挐猶未似嶺聞猿度尚堪疑僧曾持鉢  寧留米客畏攀蘿懶看棋少坐  藤花松影靜天風拂拂乳泉垂   泗洲庵 在城内宋紹 聖三年建    桃坪庵 在蓮 花山   玉泉庵 在五里渡山坳宋林 迥有詩詳蓮花山 西污庵 在塗山絕頂 明崇禎間建   梅嶺庵 在下梅嶺明成化元年邑 人黄勝募建萬歷間復建   盤石庵 在吕洞 嶺尾   明邑人張勉學詩 名山饒勝地盤石是吾廬一壑春常 滿三生願已餘松雲侵榻冷蘿月度  窗虚暇日頻過  此焚香昧道書 ","30卷 ╱ (清) 盧鳳棽修 (清) 林春溥纂 ╱ 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36635,福建,福州,"(道光) 新修羅源縣志",道光,1820,1850,1170,"卷二十七 1157-1172 ╱ 風俗 1157-1172 ╱ ","九月九日採茱萸泛酒蒸九層糕兒輩放風筝聲入霄漢   人士多挈榼登山勝遊竟日 十月十五日下元相傳為水官誕辰有祭獻者有用佛教   誦三官經設齋菓以施食者 冬至先一夕搗米粉如玉屑泥少長圑聚搓為丸次早薦   之祖先粘於門檻取其圓以達陽氣 十二月收藏已畢掃屋宇書桃符貼户望日宗祠或有臘   祭者各塾先後撤館   二十四日夜家備飴菓酒醴祀竃神燒紙送之謂之送   神宦家及在伍者皆以前一夜是後戚屬各以豚糕相 ","30卷 ╱ (清) 盧鳳棽修 (清) 林春溥纂 ╱ 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36642,湖南,邵陽,"(康熙) 寶慶府志",康熙,1661,1722,3250,"卷之三十四 3220-3317 ╱ 藝文七 3220-3317 ╱ 四言古詩 3222-3317 ╱ 五言古詩 3232-3317 ╱ ","不恃恩情至有忠告寜辭補衮勤蚤亱乘明燭胡然中 事離洞房自幽獨夢寐接天顔歡愛猶如昨長門一何 起坐待晨旭尙懸鍼鏤心中情何由續    别蔣素菴        蕭露道人 致官求仙佀取道入南溟路逢松下士危坐弄虛絃五 指出白袖䨇眸炯炯然釋擔與之語聞聲涌玉泉携手 止余宿茶果亦清玄內子非常識云客是神仙子出子 詩艸妾釃妾酒泉把酒讀其詩道義拂雲烟訪師當别 去言别且留連師如不可遇與子遲三年 ","38卷 ╱ (清) 梁碧海修 (清) 劉應祁纂 ╱ 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36642,湖南,邵陽,"(康熙) 寶慶府志",康熙,1661,1722,3387,"卷之三十六 3366-3447 ╱ 藝文九 3366-3447 ╱ 七言律詩 3366-3447 ╱ ","靈光入夜燭層空照驅水族無遺數浄息波濤有顯功 借問幾人橋上過可曾更遇授書翁    石門獻翠        前 人 危峰怪石與天齊羅列如門望欲迷雨過草連青壁濶 林深猿裊翠藤啼半空削出芙蓉秀雙聳欺他華嶽低 賞識不蓬靈運輩共誰携酒躡雲梯    余湖雪霽        前 人 雪積余湖轉眼非陰消陽長露天機漸看雲際青帘出 不見人問玉屑飛折竹欲抽前曰節冰山消却舊時威 ","38卷 ╱ (清) 梁碧海修 (清) 劉應祁纂 ╱ 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36649,湖南,衡陽,"(康熙) 衡州府志",康熙,1661,1722,243,"卷一 95-290 ╱ 封域志 171-290 ╱ 山川 171-290 ╱ 陸墓 171-290 ╱ ","金沙泉 在桃花澗之旁內有沙如金  鏡泉 在縣治南澄瑩如鏡  鳴玉泉 在縣儀門嘉靖中知縣易宗周鑿之每夜靜 聲淙淙如鳴玉    井 龍王井 在洣泉坊或云卽洣泉  木王井 在新民坊     陂 大陂 石烏陂 俱在一都  ","23卷 ╱ (清) 張奇勛修 (清) 周士儀纂 ╱ 清康熙十年刻本"
36649,湖南,衡陽,"(康熙) 衡州府志",康熙,1661,1722,407,"卷三 290-452 ╱ 營建志 290-452 ╱ 城池 293-452 ╱ 廨署 290-452 ╱ 驛舖 334-452 ╱ 祠廟 352-452 ╱ 壇壝 371-452 ╱ 關市 379-452 ╱ 街巷 386-452 ╱ 津渡 396-452 ╱ 橋梁 403-452 ╱ ","杜陵橋 城東五十里舊傳杜工部經宿于 此因名萬曆中邑人鄒希閔建 蹋水橋 城東五十 五里    合溪橋 城東六 十里 小江口橋 城東七 十里    龍陂橋 城東八 十里 州口橋 城東與龍 陂相近    黃田橋 城東八 十里 梅塘橋 城東八十 里有餘    車陂橋 城東與梅 塘相近 富橋 城東一百 五十里     傘子嶺橋 城東一 百里 龍盤橋 城東九 十里     玉泉橋 城東南十 五里 松亭橋 城西十里舊有橋廢墩猶存今夏官民將聚 貲營建知府張公奇勛設祭庀工度爲七曲彷彿□□□□ 錫我橋 城東五十里零泉鄉戊戌陳祥裔錫我捐 金六十兩重建至壬戌稍圮復續修之 ","23卷 ╱ (清) 張奇勛修 (清) 周士儀纂 ╱ 清康熙十年刻本"
36649,湖南,衡陽,"(康熙) 衡州府志",康熙,1661,1722,2881,"卷十九 2308-3147 ╱ ","帥紹生雷龍雷龍生惠祖自號玉泉山人白雲道者 葢隱君子也惠祖生思義思義生文清文清生常常 生音音生相翁其長子也母徐氏翁生而沉慧幼習 博士家言窺其大凡以素羸尊人不欲苦之取長桑 君河上公所為書使觀心獨好焉學久之遂得其要 領已又喜讀律曰不惟律人也且足自律遂乞為衛 功曹文無害都試高等居頃之授尉宿松以才守旌 見紀宿松其自宿松歸喜二尊人無恙日薦甘毳務 備極其懽弟大輅最有庠校聲而蚤即世二尊人慟 ","23卷 ╱ (清) 張奇勛修 (清) 周士儀纂 ╱ 清康熙十年刻本"
36649,湖南,衡陽,"(康熙) 衡州府志",康熙,1661,1722,3144,"卷十九 2308-3147 ╱ 藝文志 2955-3147 ╱ 疏 2955-3147 ╱ 議 2955-3147 ╱ 書 2955-3147 ╱ 序 3030-3147 ╱ 卷二十 2955-3147 ╱ 藝文志 2955-3147 ╱ 記 2981-3147 ╱ 文 3118-3147 ╱ 碑 2955-3147 ╱ 說 3031-3147 ╱ 傳 2955-3147 ╱ 墓志 2955-3147 ╱ 銘賦檄 2955-3147 ╱ 卷二十一 2955-3147 ╱ 藝文志 2955-3147 ╱ 詩 2955-3147 ╱ ","   題玉泉溪       湘驛女子 紅樹酣秋色碧溪彈夜絃佳期不可再風雨杳如年    題花光山僧畫     宋黄庭堅 湖北山無地湖南水徹天雲沙真富貴翰墨小神仙    拜嶽石         宋趙 抃 片石倚中天雲深鳥道間人多祝堯壽登此拜南山    衡山朝陽山房       明  秦 㙜 山轉疑無路雲開忽有天浮沉渾隔世直欲挾飛仙   題瀟湘八景        淸張 芳 常寜 知縣 ","23卷 ╱ (清) 張奇勛修 (清) 周士儀纂 ╱ 清康熙十年刻本"
36649,湖南,衡陽,"(康熙) 衡州府志",康熙,1661,1722,3264,"卷二十三 3243-3368 ╱ 外志 3243-3368 ╱ 寺 3246-3368 ╱ 公移附 3243-3368 ╱ 檄文附 3243-3368 ╱ "," 此劉陳願輸地忍循乞十方遂為叢林庚戌旱寺  苦水忍掘地得泉甃為井徵碧如玉因名碧玉泉  寺有指月錄乃忍重刻  者以遍示學人焉 紫雲峰佛國寺 在城西百里宋淳熙三年剏明正德 己巳重修康熙四年釋智祥再葺 西山栢子堂 在城南六十里明崇禎間釋谷淨源 居此闡揚宗旨遂成叢林弟子智音嗣 華嚴堂 在長樂鄕萬曆中熊榮野剏 國朝順治初 釋智韜再建叢林 杲山 在城西淸化鄉明崇禎末釋□林居此學徒日 衆遂開□林 萬聖宫 即東洲祖師殿舊為劉間穩别業有聨云 一卷黄庭消白日兩行緑水隔紅塵後桂藩  以其地建萬聖宫舊常□田種四石在石塘舖黄  泥塘月塘尾等處又大河魚舫二埠南關大馬頭  店基□□□  供香火修造     海慧寺 在淸化五都黄□ 冲釋智存剏建 ","23卷 ╱ (清) 張奇勛修 (清) 周士儀纂 ╱ 清康熙十年刻本"
36649,湖南,衡陽,"(康熙) 衡州府志",康熙,1661,1722,3308,"卷二十三 3243-3368 ╱ 外志 3243-3368 ╱ 寺 3246-3368 ╱ 觀 3298-3368 ╱ 公移附 3243-3368 ╱ 檄文附 3243-3368 ╱ ","白雲先生藥堂 在九眞觀西開元中司馬承禎居北 號白雲先生 紫虛閣 亦名飛仙壇即魏夫人禮斗處壇高一丈六 尺上圓平約闊一丈 ○耒陽縣 普通觀 在興業鄉  玉泉觀 在縣北十里  印洲觀 在肥田市  紫陽觀 宋淳熙九年立  洞陽觀 在縣北元時建後廢明嘉靖間道人劉正德 重建 聚福堂 在羅渡鎮元至正六年立  ","23卷 ╱ (清) 張奇勛修 (清) 周士儀纂 ╱ 清康熙十年刻本"
36649,湖南,衡陽,"(康熙) 衡州府志",康熙,1661,1722,3347,"卷二十三 3243-3368 ╱ 外志 3243-3368 ╱ 仙 3322-3368 ╱ 釋 3347-3368 ╱ 寺 3246-3368 ╱ 觀 3298-3368 ╱ 公移附 3243-3368 ╱ 檄文附 3243-3368 ╱ ","   釋 南岳大慧禪師懷讓 金州杜氏子年十歲時即樂佛 書時有三藏玄靜過舍告其父  母曰此子若出家必獲上乘廣度衆生至十五歲  辭親往荆州玉泉寺依弘景律師出家通天二年  受戒後習毘尼藏詣曹溪參六祖祖問甚麽處來  曰嵩山來祖曰什麽物與麽來師無語遂經八載  忽肰有省乃白祖曰某覺有個會處祖曰作麽生  師曰說似一物即不中祖曰還假修證否師曰修  證則不無污染即不得祖曰祗此不污染諸佛之  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二十七祖舦若  多羅讖曰震旦雖闊無别路要假兒孫脚下行金  解啣一粒粟供養十方羅漢僧祖云先師有言  從吾向後勿傳此衣但以法傳汝向後出一馬駒  踏殺天下人應在汝心不須速説師侍左右一十  五年以唐先天二年始至衡岳居舦若寺開元中  有沙門道一即馬祖也在傳法院常習坐襌師知 ","23卷 ╱ (清) 張奇勛修 (清) 周士儀纂 ╱ 清康熙十年刻本"
36654,湖南,永州,"(道光) 永州府志",道光,1820,1850,812,"卷二 686-884 ╱ 分上 686-884 ╱ 名勝志 686-884 ╱ 山川題詠附注○零祁東三屬 686-884 ╱ 卷上 686-884 ╱ 道亭永江新五屬卷下 686-884 ╱ ","擬班荆倒瓶甕空巖乍入驚谽谺中有麒麟蹲不動石蓮玲瓏 花乳滴領取幽清人佛共採奇頓覺消塵氛差似辰鐘醒客夢 碧峯千點眼初收白雲一片心相送若教此地學跏趺應讓枯 僧耐寒凍勝遊惜未對黄花俚辭那得如泉湧登高脱帽意悠 然叢竹何 年下翔鳳 陳圭有詩 司諭攸水陳蘭莊詩山靈促遊人雙屐蠟 未罷排雲吐紅暾入城來遠迓長虹板橋 横碧玉瀟流瀉自纔極精廬心已醉般若墟里接炊烟遥青 檿柘相攜玉筍班經餘岀横舍遊山例無禁豈有金吾怕撫松 尋徑初探梅返香乍巖寂憩深團蒲列坐借曇雲䕶洞門風 來若無罅拂蘚摩石麟目光鎭相射雖為佛力持未免士心訝 黄海東來空蜃樓亦易化超然萬物外何事涉悲咤仙乎玉局 蘇達矣麻源謝邱壑在吾胷鸞螭非我駕奇峯散四郊應接目 不暇羣賢契元賞歡伯勞親貰談淸玉屑霏醉臥瑶花藉夢游 五岳回筇竹手不缷同出祇樹中又指菩提下禪理入詩情毋 乃香 山亞 又縣南二里許有挂牓山又南八里有聖人山淸石渾成 如削卓然一峯視衆峯獨高 一統 志 宋將軍吳舜舉墓在其下明 教諭劉贊有勉學子詩 誰把徽名寄此山聖人恒與我相參 好將學上時加省進止功夫一簣閒 又縣南二十里有神光遇廖山昔有盧姓者居此夜嘗見野外 有光默識其處翌日往觀遇一叟自稱廖山人指示葬地忽不 見故名 一統 志 相近有桂樹凹兩崖嶄峭擘分若太華怪石磥磊 ","18卷 ╱ (清) 隆慶修 (清) 宗績辰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36654,湖南,永州,"(道光) 永州府志",道光,1820,1850,825,"卷二 686-884 ╱ 分上 686-884 ╱ 名勝志 686-884 ╱ 山川題詠附注○零祁東三屬 686-884 ╱ 卷上 686-884 ╱ 道亭永江新五屬卷下 686-884 ╱ "," 同巖之右爲讀易巖   明周鵬讀易其中故名相近爲雀山山形 似雀屹立水口嶄然若捍門華表山下溪水作紺碧色雀山冩 影如臨鏡然 近游 雜綴 縣西北九里爲白鵞山其形肖鵞左闢靈巖 右有飛瀑陳隋閒蜀僧洪衍剏草葊其上題刻尙存明萬歴十 六年復建寺焉 國朝周鶴 何處空山訪白鵞昔傳飛瀑殆如 何虚巖溜滴叢苔蘚古屋雲荒補 女蘿自有青蓮存慧照誰尋芳杜到層 阿凄凉落日登臨處大地滄桑一刹那 徐旭旦有詩 九天飛瀑 落滄溟觸 石敲雲掛翠屏白書雷霆喧虎嘯晴天風雨起龍腥奔來濺沬 侵衣濕轉人澄潭照眼青謾道鵞羣眞似雪也煩逸少冩黄庭 ○附錄白鵞寺碑畧陳隨閒蜀僧洪演參玉泉顗禪師一時圓 悟辭師雲遊顗日此去五十縣旬逢山若鵞則止矣因至是剏 爲叢林宗風大 振勅建寺云 又按縣圖西北十五里有斗岡上有營 又北 爲古澤源山古澤水出焉 又縣西北四十里有大鳳山 縣志 水月 庵在縣西二十五里大鳳 山蓋山勢袤延有遠近耳 峯岫軒翥下出大溪亦名瀟源 是生 綠雲 茶  明釋聖音有詩 營浦至鳳山迤邐四十里地分楚粵界水乃 瀟湘始言尋大鳳見曲逐溪流水峭壁夾濟 ","18卷 ╱ (清) 隆慶修 (清) 宗績辰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36654,湖南,永州,"(道光) 永州府志",道光,1820,1850,841,"卷二 686-884 ╱ 分上 686-884 ╱ 名勝志 686-884 ╱ 山川題詠附注○零祁東三屬 686-884 ╱ 卷上 686-884 ╱ 道亭永江新五屬卷下 686-884 ╱ ","雙對立渡頭沙 到此令人憶漫郎筆端妙語發天藏泉聲潄 王生秋思不減湖中五月涼 雨餘山色晴暉無事孤雲自 在飛生到黃昬猶不惡載將明月滿船歸 又鄧伯元陳士淳 儼慶同遊陽華長庚不與詩說着幽巖意已清那堪地近一半 鳴座縈俗累不容到君見山靈煩寄聲 陽華山水自雙清况 貢朱絃金石鳴我是行人那敢聽恐翻别調作離聲 雲水光 中清更清從他山寺蹺鐘鳴滿船載月空來好一笛穿雲裂石 聲 又次江府判韻詩塵外無非境壺中自有天從來招别駕 於此潄 寒泉 江朝儀 縣志云永州府判○十里雲深處陽華小河天千 巖虛夜月萬壑溜寒泉石磬生何世仙田種幾 年袖靈自幽顯 時序任流遷 桂如虎 縣志云道州郡丞○天作高山勢已空 地開巖竇巧玲瓏捲成璆屋垂瓊珮擘 破蒼崖潄玉虹雲氣擁時來座上塵埃飛不 到亭中品題自有元郎句我輩聊書一笑同 明杜漸 玉泉湛崖 陰可以洗 我心石鐘秀谷裡可以娛我耳我心我耳與俱洗我耳我心與 俱娛借問驅車塵陌者何如卜築幽巖居君不見碧山學士焚 鋹 魚 及韓子祁 縣志餘姚人○淡淡輕雲鎖翠空華巖開處最玲 瓏洄澗瀉落有源水峭壁吹來不斷風松徑夜涼 山月色石田春暖藥苗叢更奇 洞日當陽處滿地閑花别樣紅 彭弼薇 放笑幾回破大荒來遊 佳勝挾胡床石花不着 雲衣色桂子能探月竁芳白露風高迥漢掌銀潢 星瀉逼瓊漿仙人冥渺空名姓弱水蓬萊何處航 蔣荗芝 一竅 壺天 景幽洞門環抱小溪流日華 吞吐九煙紫到此直同天際遊  國朝林調鶴 衆壑多陰晦兹 巖獨朗融羲馭 懸其前物華照其中嶄然階宇闢搆拓非人工虛明悅廣坐爽 塏披長風乳液仙人餐鴻濛靜者宮所以云可家寄懷維元公 ","18卷 ╱ (清) 隆慶修 (清) 宗績辰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36654,湖南,永州,"(道光) 永州府志",道光,1820,1850,1052,"卷三 884-1111 ╱ 分上 884-1111 ╱ 建置志 884-1111 ╱ 城池廨舍卷上 884-1111 ╱ 宫室 962-1111 ╱ 坊表郵驛津梁卷下 884-1111 ╱ ","觀蓮亭 在會濂 書院内     吟風亭 在會濂 書院内 楓葉亭 在楓 木山      弄月亭 在會濂 書院内 寒泉亭 在石 溪      喜雨亭 在縣東 門外 碧水亭 在桃 花井      望疑亭 距路亭二里 一在縣西 玉泉亭 在黄 家庫      雙虹亭 雙溪蓮橋之上 東西各爲一序 石梯亭 石梯 嶺   軒                       石鶴軒 邑令王作賓 建在署内   坊 大魁坊 爲李樂二 狀元立    廉憲坊 爲按察使 荆茂立 都憲坊 爲雷 復立      翰林坊 爲于 材立 晝錦坊 爲主事 樂宣立     繡衣坊 爲黄 鍾立 大錦衣坊 爲駱 安立     挺秀坊 爲進士 劉良立 ","18卷 ╱ (清) 隆慶修 (清) 宗績辰纂 ╱ 清道光八年刊本"
36657,福建,泉州,"(道光) 晉江縣志",道光,1820,1850,147,"卷之四 75-236 ╱ 山川志 75-236 ╱ ","  刻梅開二字梅巖山界四字五代時留從效别墅在焉   宋留忠宣正作堂名曰梅巖相傳舊有古梅數百年在   其處 明黄潤詩天教冰玉作精魂花萼先春羨此君堪 笑山翁幽興極衝寒月下吸清芬黄鳯翔詩秋空  揺落衆芳歇黍各冬寒更栗冽巖畔梅花標早春數枝  斜映千山雪蕭疏冷蕊白於瓊卷曲孤根貞似鐵冰臺  瑶圃淨纖塵浮動暗香風味别回首東園桃李花倚雲  和露鬭紛奢昨日開顔今日改歲寒晚節復誰在惟應  松竹訂清□翠幹霜稜屹相待還  看疊疊黄□時慿爾和羹登鼎鼐 巖高數尺可容人坐   有潭曰綠□石刻綠潭瀑布四字波磔遒勁殆唐人筆   也沿流上至高峭處曰風雩有石棋局石硯煉丹臼北   有雙石對峙泉繞之宋寺丞黄維之題曰雲根漱玉泉 ","77卷 ╱ (清) 胡之鋘修 (清) 周學曾纂 ╱ 清鈔本"
36657,福建,泉州,"(道光) 晉江縣志",道光,1820,1850,167,"卷之四 75-236 ╱ 山川志 75-236 ╱ "," 客來芳草碧閉關人定白雲多只於巖際尋眞隠何事  滄洲製芰荷何喬遠詩入徑人皆喜坐空得水音春泉  應更大夏樹轉多陰雲起浮生熊巢居哲士心上頭行  欲去日暮尚沉吟干宗亮送派上人移棲巢雲詩青嶂  隨棲息白雲時送迎束經报石室擕鉢入泉聲小徑松  筠長新堂雪月明禪心原不住相對語無生鄭之鉉詩  礪齒分餘石披襟借遠風斷碑磨雨碧寒樹帶霜紅巢  處雲千笏尊前玉幾藂招擕還此夕信宿仗天工黃景  昉詩能於青紫外別作一枝棲踏徑輸猿引銜杯覺鳥  啼石痕甃綠玉泉響驟青犀慷慨風流事前賢視屢齊  又落落嶔崎性微雲曷與居磴拏春樹細□□暮鐘虛  二史乘箕早孤臣拜杖餘殷勤祝洞壑長奉綠文書周  廷鑨詩行過三重水還巢一片雲珠簾天外織寶塔霧  中分凉月垂青幛疏畦學繡文夜深人未宿熠燿自成  群 國朝丁煒詩群峰相映抱曲磴足遨遊芳蘚沿崖  碧鳴禽隔樹幽雲飛山欲動花落水争流何處追觴詠  蒼烟起  暮愁 又南為彌陀巖左有飛瀑泉大旱不竭閩書巖 ","77卷 ╱ (清) 胡之鋘修 (清) 周學曾纂 ╱ 清鈔本"
36657,福建,泉州,"(道光) 晉江縣志",道光,1820,1850,199,"卷之四 75-236 ╱ 山川志 75-236 ╱ ","小烏石山在三十三都距郡城南十里山頂有海岸菴山   半有玉泉菴蔡公泉 宋曾公濟蔡公泉記略密學蔡公 昔自史館來漕按部之暇獨得斯  泉魄去以書來言郡南嶠之西山麓有泓泉其味甘美  予與僧洞源尋訪久之始獲好事者聞之因疏源迅流  鑿池瀦之架亭芘之郡民朝夕提汲酌飲不絕因名曰  蔡公泉時至和二年也治平閒令王克俊刻蔡公泉三  字於  石上 雙鳯山一名補陀巖 國朝林之濬詩郊遊直過筍江西緩  轡春風信馬蹄麥隴花黄香繞路  煙村草碧色連堤僧憐廢寺遲徊去鳥啄空亭  自在啼最是幽巖留勝蹟佛燈零落意凄迷 上有觀   音閣  國朝乾隆閒邑人黄言元修 ","77卷 ╱ (清) 胡之鋘修 (清) 周學曾纂 ╱ 清鈔本"
36657,福建,泉州,"(道光) 晉江縣志",道光,1820,1850,423,"卷之八 359-433 ╱ 水利志 359-433 ╱ "," 之上深不過一尺  大旱不竭詳見山    乳泉 在藜杖泉之下宋元祐 中潛江令張總謫居于  此嘗取泉煉藥逾年不  壞以為惠山泉殊不及  雲根漱玉泉 在清源山之 梅巖詳見山 丸泉 在清源山南臺巖 石上鐫丸泉二字   瑞泉 在清源山妙覺 覺巖詳見山 聖泉 在北山瑞 像巖後      甘泉 在紫帽山 龍潭之側 靈源泉 在靈源山巔其泉出 于石罅大旱不竭 靈泉 在象 陷山 瑞香泉 在北山獅子峰下 興福院味極甘美 樟木泉 在二十七都相傳五代周顯德中歲旱禱于廟一 夕雷震古樟木有泉自木中出因而成井故名 石井泉 在溜石鎮高甲山井方廣丈餘海 潮至其旁與泉不雜色瑩而味甘 龍鬚泉 在十六都深 滬詳見古蹟 ","77卷 ╱ (清) 胡之鋘修 (清) 周學曾纂 ╱ 清鈔本"
36657,福建,泉州,"(道光) 晉江縣志",道光,1820,1850,425,"卷之八 359-433 ╱ 水利志 359-433 ╱ ","銃池 在南教 塲尾       洗馬池 在南門内天妃 宫在畔城兜 番佛寺池 在城 南隅      鳯池 在郡南關外二十九都 和風里府志長十餘丈  濶三丈深丈有奇或云兩池相接其形似  鳳或云昔有鳳樓於池上其地為池店卿    井 三十 有 玉泉井 在府學明倫 堂露臺之東    泮南井 在府學泮池 南育英門外 三元井 在今縣學内禮殿前露臺下右畔西廡中門前井 蓋穿三孔明知縣羅名士立石鐫三元井三字其  碑高大又有石蛇乾隆十四年己巳重新縣學其碑適  在西廡門前故偃置于後 崇聖祠邊地上後修祠者  不悟移于禮殿後佳冬  梨樹下獨井化則謬 矣 應魁井 在縣學東畔門前之 北石欄杆下久湮明  嘉靖年間教諭黄  柱卓光謨相繼濬    七星井 萬歷府志譙樓前各 二井皆兩兩相對如 ","77卷 ╱ (清) 胡之鋘修 (清) 周學曾纂 ╱ 清鈔本"
36657,福建,泉州,"(道光) 晉江縣志",道光,1820,1850,427,"卷之八 359-433 ╱ 水利志 359-433 ╱ "," 己巳裔孫進士中書寶光會族重  修此井鐫狀元井三字于碑 清玉泉井 在南後巷舊染 局内其泉清洌  會通井 在前清門會通坊内 即仕曹巷頭石欄鐫  宋元祐戊辰重修招興甲戌再修井之  由來已久以會溺人後拓宫地掩之 玉泉井 在觀下巷公惠坊内味甚清洌又寶盖山石塔下 有泉亦名玉泉井隨海潮汐以為盈縮雖大旱不  竭○按此名與在府  學明倫堂者為三   煉丹井 在元妙觀内仙人吳 崇岳道蹟傳見才外 溥泉井 在集賢坊 内味甘美     義泉井 在義泉坊內 其味清洌 趙公井 在義成門奉聖坊内 宋郡守趙令衿鑿 眞湧泉井 在仁風亭外護 安院前今院廢 龍眼泉井 一井䨇 口故名     離井 二井俱在三教舖離井 已被人家蓋屋不可見 坎井 在盛賢舖 井蓋 孔      清白源井 在鸚鵡 山窟頂 ","77卷 ╱ (清) 胡之鋘修 (清) 周學曾纂 ╱ 清鈔本"
36657,福建,泉州,"(道光) 晉江縣志",道光,1820,1850,485,"卷之九 433-488 ╱ 城池志 433-488 ╱ ","  鰲北曰玉泉東曰海寧曰東瀛西曰永清各建樓其上   城外濠廣一丈六尺閒礙大石深淺不同永樂十五年   都指揮谷祥增高城垣三尺門各增築月城正統八年   都指揮劉亮指揮同知錢輅於各門增置敵臺成化六   年門樓圮指揮使楊晟重建  國朝康熙間總督覺羅滿保廵撫陳璸修今移駐提標右營   遊擊於此 互見 海防 福全城在十五都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興造為所   城周六百五十丈基廣一丈三尺高二丈一尺窩舖十 ","77卷 ╱ (清) 胡之鋘修 (清) 周學曾纂 ╱ 清鈔本"
36657,福建,泉州,"(道光) 晉江縣志",道光,1820,1850,567,"卷之十二 551-633 ╱ 古蹟志 551-633 ╱ 坊宅 552-633 ╱ "," 翼有眞濟亭懷眞文忠公詩云西山之出正學明立朝  十年何錚錚黨錮既開鯁言進一麾外守清源城城外  江潮通島㠘前時海舶皆畏征公來頓增三十六梯航  䘖尾鮫人行誰駕颶風歕蜃霧洪波猶揚刁斗驚立馬  酹漿祭死士指揮一定斬長鯨更為增屯置要害齊雲  山下角不鳴再來歡聲徹幽僻百歲之叟扶杖迎二税  復嚴預借禁一時彫弊皆寧盈眞  公自有眞經濟遺構千秋符令名 定心塔 在萬厚舖郡 城之中萬歷  間造 國朝乾隆十  四年修内有玉泉井 桐月山房 在鎮雅里長史楊曜宗 築明王褒記泉之木以  刺桐夥而城以名山以清源奇而郡以名清源郡所望  也刺桐城所産也以名舉其勝也夫清源為山巖巒磅  礴妍秀特異蔚若屏障而刺桐為木柯葉暢達季春始  華紅綠相間若錦繡韓府長史楊世顯氏未顯時構書  房山之左右皆刺桐也當月出於山流輝在樹影落  窗前牙籖可數或散步樹下仰觀望舒之魄或謌謝眺  驚人之句或鼓蔡邕焦尾之桐清思滿腔殊若有所得  因想巖扃寥閒樹木掩映俯仰景象唯月最宜遂匾以 ","77卷 ╱ (清) 胡之鋘修 (清) 周學曾纂 ╱ 清鈔本"
36657,福建,泉州,"(道光) 晉江縣志",道光,1820,1850,683,"卷之十三 633-694 ╱ 倉厫 657-694 ╱ ","染局先在南俊巷宣德三年因内使阮禮督造至郡建嘉   靖三十三年守童漢臣移建府治後東畔內有清玉泉   井染色為天下最舊有二碑記其事後奉文裁革染局   賣為民居 陰陽學舊在府治東北靈感坊内成化二年守李宗學移   于崇陽門内左巷嘉靖間移桂壇巷今廢 醫學舊在譙樓西偏為惠民藥局洪武十八年改為學尋   移于崇陽門大街右正統三年知府尹宏重建嘉靖中   改建譙樓左畔後廢 ","77卷 ╱ (清) 胡之鋘修 (清) 周學曾纂 ╱ 清鈔本"
36657,福建,泉州,"(道光) 晉江縣志",道光,1820,1850,1181,"卷之二十一 1154-1188 ╱ 舖遞志 1154-1184 ╱ ","   此都宋為仙溪里   四十七都統圖二 在城北九十里明統圖一 内彭厝 寨 楊厝 東坂 刻石橋 仕田    内塔 下坪嶺 東崎 埔尾 山頭 漈頭    前坂 外塔 倉前洋 丁房 塘頭 廣橋 吳   新厝 以上為 上半都  田中 髙巖 白路兜 宫邊 后   坪 嶺頭 山仔坑 杜塘 大埔 夾石 學與    大壠 后坪頭 西頭 石獅 下田 巖隔    跳港 東庵 垵内 陳坂 尾村劉 懺堂 洋   清 后坂 店後 吳崎壠 賴厝街 葉洪 溪   内 尾埔 圓覺 翁后 厝斗 山邊 隔溪園    張山 嶺兜 連田 山兜 水月堂 梨樹埔    龜峰巖 彭倉宫 官路 洪巖 前洋 白葉    西嶺 隔岐 柏巷 小嶺 以上為 下半都 等七十鄉        此都宋為常建里○通上四都宋統於玉泉鄉 ","77卷 ╱ (清) 胡之鋘修 (清) 周學曾纂 ╱ 清鈔本"
36657,福建,泉州,"(道光) 晉江縣志",道光,1820,1850,3792,"卷之六十九 3738-3794 ╱ 寺觀志 3738-3794 ╱ ","  人二像煙熖中進輦及庭不燬衆異之鼎新廟宇朋山   在郡西北大星聳峙有儒朋氣□其神必聰明正直而   壹靈感固宜而姓名無可考蓋世數綿邈文獻難徵矣  按大小陽山為朋山此去大小陽尚  □當稱朋山嶺舊志但言朋山非 玉泉廣濟院在城北四十一都五代時留從效與朱文進   交兵於此殺傷甚衆從效遂即其地作數區葬之名千   人塚後建是院以薦冥魂後廢 杉植院存四十四都唐咸通三年僧無想建今廢 按此□ 即古□  之杉植寺也當  □互見姑仍之 ","77卷 ╱ (清) 胡之鋘修 (清) 周學曾纂 ╱ 清鈔本"
36657,福建,泉州,"(道光) 晉江縣志",道光,1820,1850,3802,"卷之七十 3794-3910 ╱ 典籍志 3794-3910 ╱ ","  劉敏求 律令新書   蘇伯材 周易解義三十卷 詩文集   蘇 松 文集一編   張 讀 宣室志十卷   韓 謹 詩義解     禮義解       儀禮數篇   儲敦叙 玉泉集   江 常 外制十卷    文集二十卷       王 凱 虛凝居士詩集 ","77卷 ╱ (清) 胡之鋘修 (清) 周學曾纂 ╱ 清鈔本"
36657,福建,泉州,"(道光) 晉江縣志",道光,1820,1850,3916,"卷之七十一 3910-3950 ╱ 金石志 3910-3950 ╱ ","   崖洞石壁題名 出岫無心 四字在南臺巖 唐王子眞書 綠潭瀑布 在梅巖綠潭波磔 遒勁殆唐人筆 雲根漱玉泉 在梅巖綠 潭之北 北山勝㮣 在瑞像巖石門宋陳讜題又有峭壁攢 峰志歸透碧巖等字及唐宋遊人石刻 虎乳 二字在清源山孔 泉宋吕道人書 大壽字 一石碧霄巖宋淳熙間三山林奭書以祝親字高 二丈一在晹恩巖 國朝嘉慶間參將徐慶超書  字高  六尺 天風海濤樓 在寶覺山 宋朱子書 ","77卷 ╱ (清) 胡之鋘修 (清) 周學曾纂 ╱ 清鈔本"
36657,福建,泉州,"(道光) 晉江縣志",道光,1820,1850,3922,"卷之七十一 3910-3950 ╱ 金石志 3910-3950 ╱ ","飲水曲肱 在清 泰巖 石鏡 二字在大旗 山一名鏡山 清果分流之界 六字在 冉峰山 碧玉毬 三字在靈山明 知府周道光書 雲谷 二字在雲谷山一名 太平山明僧惠勒鐫 極目 二字在萬歲山又有二詩字迹 道古皆失名氏詩見山川志 棲霞洞 三字在 洋嶼 亘螭龍之飛梁 在萬 安橋 雲梯百級 四字在華表山又有 萬石峰玉泉等字            ","77卷 ╱ (清) 胡之鋘修 (清) 周學曾纂 ╱ 清鈔本"
36657,福建,泉州,"(道光) 晉江縣志",道光,1820,1850,3934,"卷之七十一 3910-3950 ╱ 金石志 3910-3950 ╱ ","玉泉井碑記 在府池兩俊巷染局内有清玉泉井染色 為天下最舊有二碑記其事見公署志   御史陳仲述重建府學杏壇記 見學 校志 周太初重建府學櫺星門記 見學 校志 蔡清重修府學禮殿明倫堂記 見學 校志 何觀重濬府學舊河記 見學 校志 蔡清重修府學大成殿記 見學 校志 林俊重修府學廟殿記 見學 校志 史于光浚府學泮池記 見學 校志 李源府學二橋記 見學 校志 ","77卷 ╱ (清) 胡之鋘修 (清) 周學曾纂 ╱ 清鈔本"
36657,福建,泉州,"(道光) 晉江縣志",道光,1820,1850,4111,"卷之七十五 4045-4164 ╱ 雜志 4045-4164 ╱ ","  峰容安集玉泉集儵溪集覆瓿集休齋諸集卧龍集省   齋集竹隱集唐黄滔編泉山秀句自武德至天祐凡三   廿卷皆其著者今皆不見其一二蓋蒲氏之變泉郡㮣   遭兵火無復遺者 清源 文獻 夏不魯罕丁者西洋喳啫例綿人皇慶閒隨貢使來泉 住 排  舖  街 修回回教泉人延之住持禮拜寺寺宋紹興創也先   是郡守陳公偁請置市舶于泉州終宋世嚮其利胡賈   航海踵至富者貲累鉅萬列居郡城南於是納只卜穆   喜魯丁 撒 威人 建兹寺有銀瓶香爐以供天土田舍以 ","77卷 ╱ (清) 胡之鋘修 (清) 周學曾纂 ╱ 清鈔本"
36666,福建,泉州,"(萬曆) 泉州府志",萬曆,1572,1620,96,,"  字畫遒勁可愛巖畔有澗水合流東有緑潭沿   流而上至髙峻處有石碁局石硯煉丹臼其北   有雙石對峙泉出其   旁名曰雲根潄玉泉 又東爲妙覺巖 巖下有亭 扁曰第一   山刻于石乃   模米元章書 又東爲 <img n=""13""/>巖 有石形如 2泉石 幽竒景狀清曠 又    東為大休巖 今巖宇 廢圯 又東爲巖 巨石屭贔如 穹伏鼇中   空可以棲隱唐歐陽先生詹結   廬讀書其間俗呼為歐陽室 巖南爲賜恩    巖其下為中巖 巖有青壁屏立昔 人有倚石壁為室 又下爲下巖   在于平地倚大石搆室中下二巖皆李   文肅公邴買地搆之一巖宇今俱廢 轉而南    由城東北隅入爲郡治紫澤西南一里許爲右    峰右蜂矗起三石爲三峰石 巖石髙十餘丈嵌 空壁立秀拔可愛    隆慶元年知府萬慶鐫 ","24卷 ╱ (明) 陽思謙修  ╱ 明萬曆刻本"
36666,福建,泉州,"(萬曆) 泉州府志",萬曆,1572,1620,101,,"   峰 在三十三都去府城西南五里舊傳常有紫 去覆其巔故名山之南爲南安界北為晉江   界    其最高者二峰左峰之隂有金粟洞 相傳泉 人有客   洛陽者遇一羽衣寄書與洞之真人鄭文叔既   歸授書遺以粟半升還家視之金粟也其説近   幻有石刻模宋寧宗   書金粟之洞四字 右峰絶頂有凌霄塔西有    石皷丹爐試劔棊局仙掌諸峰北有天湖巖南    有古玄室自紫㡌東行爲龍首山 在三十三都 府城西南五   里許有龍羽之勢   故名俗曰龍頭嶺 折而北爲小烏石山 山頂有 海岸庵   半山有玉泉   庵有蔡公泉 其前有小山曰洋嶼 四圍田疇數 百頃此嶼突   起於平疇之中上有石洞   丈餘有石刻曰棲霞洞 龍首東行曰獅山 在 三   十五都去府城南十里疊于行輦之外   一名烽山舊傳昔人甞置烽燧于此 曰行輦 ","24卷 ╱ (明) 陽思謙修  ╱ 明萬曆刻本"
36666,福建,泉州,"(萬曆) 泉州府志",萬曆,1572,1620,242,,"  三字   于石 淸源泉 在北山上下洞之間深不過四五 尺大旱不竭甘潔無比中有靈物   身如魚耳如牛現則大水後   改名相泉謂留梁二相也 藜杖泉 在北山下 洞之前其   泉出之處自平石之上深不過一尺大旱不竭   相傳謂蔡尊師手握藜杖戮之而泉出故名    乳泉 在藜杖泉之下宋元祐中潜江令張總謫 居於此嘗取泉煉藥逾年不壞以為惠山   泉殊   不及 雲根潄玉泉 在北山之梅巖有雙石對峙 泉出其旁黃寺丞維之名曰   雲根潄   玉泉 瑞泉 在北山妙覺巖石 屏之下陳公讜名 聖泉 在北山瑞 象巖後    甘泉 在紫帽山 龍潭之側 靈源泉 在靈源山巔其泉出 于石罅大旱不竭 靈    泉 在象 䧟山 瑞香泉 在北山獅子峯下 興福院味極甘美 樟木泉 在二 十七   都相傳五代周顯德中歲旱禱于廟一夕雷   震古樟木有泉自木中出因而成井故名 石    井泉 在溜石鎮髙甲山井方廣丈餘海 潮至其旁與泉不雜色瑩而味甘 其井有 ","24卷 ╱ (明) 陽思謙修  ╱ 明萬曆刻本"
36666,福建,泉州,"(萬曆) 泉州府志",萬曆,1572,1620,243,,"   玉泉泮南二井 玉泉井在府學明倫堂露臺之 東泮南井在泮池南育英門外   以地   井名 三元井 在縣學禮殿右隆慶元年教諭 余采立名知縣羅名士書之 應    魁井 在縣學門前右畔久堙嘉靖年 間教諭黄桂卓光謨相繼濬 七星井 譙 樓   前二井雙門前二井皆兩兩相對如斗形一在   大司成坊前之西一在闤闠坊内一在崇陽門   内之西如斗   柄然故名 聖泉井 在崇陽門 外街西旁 大井 在泉州衛 内相傳留   鄂公從效鑿   又名留公井 狀元井 在晉安驛内宋為貢院故 名井盖石刻狀元二字    清玉泉井 在南俊巷舊染 局内其泉清洌 會通井 在肅清門内 市曹巷頭    玉泉井 在公惠坊内味甚清洌又寶盖山石塔 下有泉亦名玉泉井隨海潮汐以為盈   縮雖大   旱不竭 煉丹井 在玄妙觀内相傳謂道 人吳崇岳煉丹之井 溥泉井   在集賢坊   内味甘美 義泉井 在義泉坊内 其泉清洌 道人井 在義成 門壽聖 ","24卷 ╱ (明) 陽思謙修  ╱ 明萬曆刻本"
36666,福建,泉州,"(萬曆) 泉州府志",萬曆,1572,1620,318,,"  周圍一百五十丈廣一丈二尺高二丈窩鋪八有   南北二門各建樓曰峯尾廵檢司城在惠安八都   周圍一百五十丈廣一丈高一丈八尺窩鋪六有   西北二門曰黄﨑廵檢司城在惠安三十二都周   圍一百五十丈廣一丈高二丈窩鋪八南北有二   門各建樓    衛所城   永寜衞城在晉江三十都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   周德興築周圍八百九十五丈基廣一丈五尺高   二丈一尺窩鋪三十一門五南曰金鰲北曰玉泉 ","24卷 ╱ (明) 陽思謙修  ╱ 明萬曆刻本"
36666,福建,泉州,"(萬曆) 泉州府志",萬曆,1572,1620,919,,"  中千户所營八百四十九間 在東門東南街 今存一百零八間     前千户所營八百四十間 在金鰲門南街今 存一百一十間  後   千户所營八百四十九間 在玉泉門北街今 存一百二十九間  福   全千户所營八百五十三間 在本所 城中  金門千户   所營八百六十間 在本所 城中  高浦千户所營一千   二十五間 在本所 城中  崇武千户所營九百八十七   間 在本所 城中    衛所旗軍   泉州衛統五千户所原額操海屯種等旗軍共六   千一百四十七名除以前逃亡事故外今見在□ ","24卷 ╱ (明) 陽思謙修  ╱ 明萬曆刻本"
36666,福建,泉州,"(萬曆) 泉州府志",萬曆,1572,1620,1311,,"  多即高僧遊與李邴相友善歷官三十餘年屋廬   田不增于舊有詩文號玉泉集   江常字少明晉江人崇寧五年進士累官給事中   帥福州建州賊乘流趨逼州城常登陴呼其酋諭   以禍福賊羅拜城下遁去靖康以後州卒驕横讙   趨牙門常蹤跡得其尤者付保伍因事去之士   始識紀律尋奉祠歸晩益薄榮利饑倒廩賑濟   父喪廬墓以夀終有外制十卷文集二十卷   陳康年字季昌晉江人政和壬辰舍選知海陽潮   陽二縣捐俸以貸逋賦運私穀賑饑民當路交薦 ","24卷 ╱ (明) 陽思謙修  ╱ 明萬曆刻本"
36696,湖南,衡陽,"(康熙) 耒陽縣志",康熙,1661,1722,157,,"  土冲  龍珠嶺 拘子湖 耒陽坪 小泉   山口  玉泉觀 洪光山 花菜冲 黄糯冲   横嶺   易欄橋 趙家灣 大路下 烏土嶺 馬土橋   番車仙 魯陂  馬分  横冲  白公巖   高泉  麥冲  官探  墈頭上 永興界   下南橋   車水渡 沙頭坪 臨洲坪 粟江  石分   大塘  浪石坪 高橋  西庄 赤陂洞 路 西   新渡頭 王字冲 白沙 河 西  泥鰍塘 石塘下   赤水洞 路 西 下浪  零冲  矮屋塘 東湖塘   州里上 野狸塘 新陂  石潭陂 魏家坪   大塘  皂角樹 雙冲  寺冲  束源   小田  黄草  石灰厰 界州頭 東晉   車坪  四門州 肥江 河 西  神仙嶺 哀家州   簑衣灘 河 西 譚家灣 矮子冲 靑水舖 白露塘   龍王廟 杉木水 油蔴田 灘下  南塘   石嘴上 黄泥江 鐵閭防 大水年冲上堡市   野牛塘 橋頭冲 高山冲 洪高山 六山菴   指月林 明塘  西冲塘 黄瓜冲 ","8卷 ╱ (清) 張應星纂修  ╱ 清康熙五十五年刻本"
36696,湖南,衡陽,"(康熙) 耒陽縣志",康熙,1661,1722,1209,,"聖壽林 在縣西八十里南堂山崇禎間釋德威為邃谷 法孫搆築于此岀郡志 聚福堂 在縣南羅渡司元至正六年建  洞陽觀 在縣北元建久廢碑已斷嘉靖間道人劉正德 重修考故址在北門城下卽金錢寺基明初邑  人鄧邦易爲寺至正德間邑人周璽捐建觀于杜陵  之傍嘉靖時觀頺璽孫周登年重建康熙十三年吳  逆屯兵馬阜觀遂毁二十八年璽裔  周本南復建將觀右隙地作義塜 紫陽觀 在縣北宋淳熙九年建推官蕭世記  玉泉觀 在縣北十里  □洲觀 在肥田堡  普通觀 在興業鄉有碑  ","8卷 ╱ (清) 張應星纂修  ╱ 清康熙五十五年刻本"
36697,湖南,衡陽,"(乾隆) 衡陽縣志",乾隆,1735,1796,1282,"卷之十 1253-1319 ╱ 祥異 1253-1319 ╱ 水旱 1267-1319 ╱ 兵燹 1259-1319 ╱ 蠲賑附 1253-1319 ╱ 寺觀 1280-1319 ╱ 仙釋 1253-1319 ╱ 方伎附 1253-1319 ╱ ","  菴獨存康熙四年僧元吉以菴有常住田援南   嶽緇流户例鳴於邑侯申詳藩司因注僧户附   於額小為繕修資司理文倬天為之記開士崑   足智麓初義山且老繼得法於弁山伴我老   人住持於此王夫   之有贈開士崑詩   香水菴 在郡北五里許明崇正僧純智靈胎同建 順治四年定南王駐衡二僧再為募修購   請龍藏更建藏經閣乾隆己卯湖   廣提督齊大勇額曰比象蓮花   羅漢寺 在城北五里許順治十年僧性 靈募塑十八羅漢創殿居之   開峰南雲寺 在城北舊為地藏菴康熙元年釋密 行忍駐錫於此劉陳兩紳裔各有施   捨寺僧循募遂為叢林康熙庚戌旱寺乏水忍   僧掘地得泉甃為井澂碧如玉因名碧玉泉寺   忍僧重刻指月錄以示學徒   後太守修邑令王捐貲重修   大石渡普濟菴 在城北十五里慕政鄉渡當衝要 士民李長英王魯若永若等呈請 ","14卷 ╱ (清) 陶易修 (清) 李德纂 ╱ 清乾隆二十六刻本"
36697,湖南,衡陽,"(乾隆) 衡陽縣志",乾隆,1735,1796,1296,"卷之十 1253-1319 ╱ 祥異 1253-1319 ╱ 水旱 1267-1319 ╱ 兵燹 1259-1319 ╱ 蠲賑附 1253-1319 ╱ 寺觀 1280-1319 ╱ 仙釋 1253-1319 ╱ 方伎附 1253-1319 ╱ ","  回龍菴 在十四都原永伏七都康熙 間僧衡印偕徒姪如初建   斗山玉衡峰 在十六都一區原永伏二都碧峰嵯 峨波流潔洄僧玉泉愛其也而買居   焉時雍正五年也其徒聽松頗工詩文樂幽寂   乾隆癸亥為昭潭隱山主席繼又為牧雲峰掌   教受衣鉢者   咸仰宗風焉   聚雲峰 在十六都原永伏三都地名觀冲萬歷四 十年僧源近募閩省包世德建徒孫雪堂   衛國寺 在城西路第八塘僧恒鑒創康熙二十一 年總制部院董公督兵過之捐貲助建   平心菴 在十六都原永伏三都 明萬歷間僧寶譚建   上峰菴 在十六都原永伏三都明隆慶元年僧無 瑕建此山翠竹環立森密似束無瑕持杖   誦咒至今片葉不落瓦   囊好事者争相傳誦云   峩山西竺菴 在十六都原永伏三都明萬歷 時僧心宗建法嗣遠懷重修 ","14卷 ╱ (清) 陶易修 (清) 李德纂 ╱ 清乾隆二十六刻本"
36698,湖南,長沙,"(光緒) 善化縣志",光緒,1875,1908,2278,"卷之三十 2263-2354 ╱ 祠廟 2263-2354 ╱ 詩附 2263-2354 ╱ ","   天妃宮 在府學宮左 昔名玉泉寺建自明初雍正九年藩 憲張創修改名天妃宫乾隆五十四   年衆姓重修四抵均以牆基為界嘉道年閒疊有修造咸豐   二年兵燹復修光緒三年柱棟被蟻衆復捐建輪奐一新    詹王宮 在永慶街 坐東朝西前山門抵官街後抵火藥局 私牆為界共長二十二丈前山門鋪面   三所寛六丈八尺正殿右側房屋二所出路一條坐北朝南   房屋三棟右抵陳姓公井各半起左至火藥局坪私牆石界   共寛十一丈四尺屋後抵文昌閣菜園自有竹節石界殿東   側星上抵左姓自牆石界中抵易姓自有脾扇竹籬石界正   殿並雜屋東邊自易姓起至西抵文昌閣菜園共寛十   三丈四尺新舊起造均有碑一在學院署前登瀛橋    韓公祠 在學院署右 詳秩 祀    倉聖廟 在司禁灣    案牘廟 在小樂嘉巷 縣書 公所    洗藥菴 在大古道巷 舊志玉帶溝水 由菴右前繞    慈雲菴 在晏家塘 ","34卷 ╱ (清) 吳兆熙修 (清) 張先掄纂 ╱ 清光緒三年刻本"
36700,湖南,益陽,"(同治) 益陽縣志",同治,1861,1875,1593,,"  輕裘年五十許邀余至其家家營盤街院□林泉□類富   室頃妻子出拜余愕然其人曰先生忘之矣某非玉泉山   側之鄰人乎豪再造挈眷從某官江浙兹歸六年矣厚德   未嘗一飯忘噫此事距今二十年恍然憶西崑隱德而余   乃貪功也庚辰秋偕西崑歲試寓玉泉山程宅間夜哭程   告某鄰貧而鬻妻書劵矣詢其金六十西崑惻然貸貲如   數託余名與之亟令燬劵其人堅記余名不復知有西崑   也言□果西崑當不死儻所謂天意高難問歟西崑名世   瓊字玉佩邑廩生初侍御公夢玉與石鬬揮石去而留玉   是歲西崑始從遊冠縣軍其冠府軍者石岱雲也西崑之   卒也待御公官京師一夕見前玉與兩翼飛   墮俄得張□翥鄒超翥三門徒凶耗幻哉    劉芳林隱居讀書性迂且傲道光己酉歲竟餓死邑人諶    孝方為之傳    龔謙號吉齋世組子邑庠生制行不苟見人困厄必解囊    相助    何中睿號愚齋性恬淡工詩不屑與時爭好尚方外友會 ","25卷 ╱ (清) 姚念楊修 (清) 趙裴哲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00,湖南,益陽,"(同治) 益陽縣志",同治,1861,1875,2260,,"  别去余亦旋里相思隔烟水有藝知何記也今年春走書   問詢兼示我山草一帙屬余序余始梅璹昔碎琴之過髙   山流水竟在斯乎獨惜我山木領共勝扶曾子詩文具在   取而讀之直覺天半峨□横空黛起龍跳虎卧青壁千尋   左攬滄溟之日右當廣莫之風呼吸而通帝座披髪而下   大荒侯焉雷雨鴻濛杳無所有吁嗟乎藝與道與我山山   水與胡移人若是蓋曾子負達才抱逸氣久□衡門不役   役於富貴興致髙則思趣自遶性情眞則音韻自别以足   知曾子之詩文曾子之我山為之曾子之我也曾子之詩   文傳之矣余頃有巴蜀之役明年將北摩燕趙東登岱岳   西度太行復由河洛入秦中極天下之大觀遂自武關走   襄陽泛舟洞庭歸過我山定以諧聲之答□其天籟之鳴   則邂逅相期統年登想山水文   □均堪持贈余志也曾子俟之    玉屑編 鄧國英著     雪峰遺稿 鄧國英著     東園林文集 周有鼎著     高嶺遺集 □良知著  ","25卷 ╱ (清) 姚念楊修 (清) 趙裴哲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00,湖南,益陽,"(同治) 益陽縣志",同治,1861,1875,2394,,"子肇迥 肇暄肇霙肇遠 肇曙肇昕肇揮 及蕭合藻莫復佐壎佐鳩工庀材共勷 厥事既落成復醵金置田以供祀事誠盛舉也夫大塊之文章 聚為星辰而散之則為人才之鬱律諸士誠能飭躬孝友積久 彌充異日黼黻休明將有萃天地之菁華而啟一代文明之治 者豈第以世所傳修德獲報觸目警心已乎閣成之歲而諸士 試優等列膠庠隸成均者相繼而起人咸謂棟宇聿新魁光捷 發人文佑啟已見於兹他日之譽髦勃興科名蔚起又烏可限 也諸生勉乎哉祠屋簷二重高二丈八尺下廣五丈四尺基址 界來龍距古隄左右以牆腳為界概抵馥亭田山余因馥亭之 請遂書之以為記    漩塘義學記         益陽縣教 諭 新化 楊 温 玉泉  ","25卷 ╱ (清) 姚念楊修 (清) 趙裴哲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00,湖南,益陽,"(同治) 益陽縣志",同治,1861,1875,2440,,"    界則梅鋗故里安知不在安化新化境乎故老傳聞在     今三里梅山嶺不其或然歟    關瀨故壘在治西七里關瀨北岸漢建安中關侯救長沙    與魯肅相拒於此南對甘甯故壘 關瀨驚湍舊志十景之 一 三國吳志甘甯傳   甯隨魯肅鎭益陽拒關侯侯擇精銳士五千人投縣上流   十餘里淺瀨云欲夜渡肅選兵益甯甯乃夜往侯聞之住   不渡而結砦營今遂名此處為關侯瀨 三國志魯肅傳   備既定益州權求長沙臨桂備不承旨權遣呂蒙率衆進   取備聞遣關侯爭三郡肅駐益陽與關侯相拒肅邀侯相   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 嘉慶志案此即 世所傳單刀會    者蓋在益□傳□家以為在□口非也按□聖楷引有田 祖玉泉山記云魯□住益陽與侯相拒□□單刀赴會今    云□單刀 皆□也 水經注縣有關侯瀨所謂關侯灘也南對甘甯   故壘 接縣東北有□公潭疑即拒魯肅屯兵處當時肅屯 □□山青□□一帶公與封壘於此相持不能渡江    故三□□云□縣□使蓋 欲乘其不備而襲之也 元和郡縣志關侯故壘在縣西   十五里 太平御覽引益陽城記曰關侯屯兵資水北岸   即一名茱萸江也甘甯拒之云某聞吾咳唾即不敢過江   是此處今號閧□瀨 明一統志吳使魯肅屯益陽拒闈   侯即今青泥灣關侯瀨是也 魯肅屯青□□侯屯瀨北 此兩地□其相拒之處也 ","25卷 ╱ (清) 姚念楊修 (清) 趙裴哲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01,湖南,湘潭,"(乾隆) 湘潭縣志",乾隆,1735,1796,181,,"  趙圫 在十七都七甲 蔭田數百畆   馬圫 在十七都八甲 䕃田數百畆   白圫 在十七都十甲 蔭田數百畆   眞應泉 在縣治前觀湘門外舊河泊所江中水落 泉見清洌異常惟西禪寺井泉可匹有詩  見藝  文志   割股泉 在二都四甲䕃田五百 餘畆常有嵐氣出見   稠青泉 在下四都蔭 田數十頃   白玉泉 在七都岀梽木山下流注含潭左 右兩岸蔭田三千八百畆雖旱不竭   福泉 在七都發源韶 山䕃田甚多   温泉 即温泉堰在八都其水常温 大旱不竭蔭田七百餘畆 ","25卷 ╱ (清) 吕正音修 (清) 歐陽正焕纂 ╱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36701,湖南,湘潭,"(乾隆) 湘潭縣志",乾隆,1735,1796,1162,,"  大安山寺 以上十 六都   留君菴   南洲寺                   仰天菴 在湘鄉界湘渾 兩邑各居其半   仙峰菴   玉泉菴   楊四廟   馬圫寺   白圫寺   南珠寺 ","25卷 ╱ (清) 吕正音修 (清) 歐陽正焕纂 ╱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36701,湖南,湘潭,"(乾隆) 湘潭縣志",乾隆,1735,1796,1175,,"  巖安山老嫗宋理宗時有老嫗擕女及婦陟東桃   嶺見巨桃如噉之遂得道居龍安山仙去故又   云仙女山今其上有仙女祠皆鉄像   韶氏女包志不詳其時相傳韶氏三女居韶山得   道有鳳凰啣天書至女皆仙去因其上建亭曰鳳   音元人陳邦先詩曰女郎遺跡在山隈靈鳳親傳   玉札来綵翮已随仙馭去危亭今向紺園開亭之   陽有竹其隂有東臺有桃花洞王文彪詩曰玉洞   桃花人寂寂鳳音亭下竹森森又曰歌罷遠遊人   不見玉簫吹月過東臺文彪亦0元人 ","25卷 ╱ (清) 吕正音修 (清) 歐陽正焕纂 ╱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36701,湖南,湘潭,"(乾隆) 湘潭縣志",乾隆,1735,1796,1184,,"  觀音山離城五十里髙峻濶大野闞䨇溪在邑通   衢間聳出重霄雲衢相接故又名衢山山寺後翠   竹掩映遥望如碧天一色有石髙踞為石馬峰登   其峰衡嶽在目左有池半畆清湛如鏡雖盛暑不   涸右臨深岩雲霧不時湧起附山居人常指為雲   谷山腰一洌泉出溜陡辟潺潺有聲與寺鐘相應   邑人李逢頴嘗讀書扵此有衢山八景題咏石馬   騰空玉泉湧翠天池夜月碧岫朝烟修竹干霄清   溪繞席晴亭嶽峙嶺樹霞飛列舉之以紀勝聞有   古觀音寺蕪没知魯靈光殿歴刼不壞非易事也 ","25卷 ╱ (清) 吕正音修 (清) 歐陽正焕纂 ╱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36701,湖南,湘潭,"(乾隆) 湘潭縣志",乾隆,1735,1796,1436,,"   湘江懷古         胡 松 凉風初起碧波微雲樹蒼茫對夕暉百代山川詞客 老千年煙水逐臣歸草芳洲渚無人采花冷江亭祇 自飛我亦神傷前古事不禁搔首一霑衣    寄昭潭王中立       胡 伯 高弦一弄武陵深六幙天空萬里心吳苑歌驪成乆 别楚峰回鴈好歸音十千美酒花期隔三百枯棋奕 思沉莫上孤城頻送目浮雲西北是家林    韶山           程拜光 女郎遺跡山隈靈鳳親傳玉札來彩翮已隨仙馭 ","25卷 ╱ (清) 吕正音修 (清) 歐陽正焕纂 ╱ 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
36703,江西,撫州,"(同治) 臨川縣志",同治,1861,1875,266,,"  熙陽烏浴泉劃疑易區界遐集古聖賢丹井沙蕩潏玉   林桂葱芊或時吹簫子來往倐飛煙徵謝靡不驗叩玄   發奇筌先疇樂斯隱荒始規後傳小子夙慕道馳心結   繩前仙路邈難期矯首涕潺湲謁予願有術投翰三喟   然   友人自臨川來攜庾臺趙先生與曾丈諸葛帳幹丈聯   和康樂三谷詩句奇格老追遺韻千年間因難見巧玉   疊瓊重殆非窘才者所宜逐響矣不鑒蕪庸欲藉此以   竊風斵之誨輙依韻爲四章因承教二丈 宋     謝   遊半天下晚歲來兹山平生未識見驚此紅玉泉散珠   流芳詞策瓊想遺賢上探霞生巖下厯雲度阡名存有 ","54卷 ╱ (清) 童範儼修 (清) 陳慶齡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03,江西,撫州,"(同治) 臨川縣志",同治,1861,1875,312,,"  南赤石峻起鬱若層雲其特踞如鼓者爲關王石上有   廟祀關壯繆有橋曰關王石橋適東館通衢也采源水   自北來注之夢港水又東合基橋水 水出戚姑山北源 過基橋又北過東  館合漉源水  北入夢港水 夢港水又東北過呂橋合玉水 水出龍潭 嶺嶺高數  十丈水從絶嶺石竅濆湧而出遠望如玉屑故謂之玉  水下澄爲潭深不可測北流出田北北過潭橋又北過  藤橋又北過鄧坊折而西有石橫亘如梁曰玉堰歲旱  士人以土培爲堰溉田千畝西北至三江口入夢港水   夢港水又東北過楊林橋又北嵩溪水自東入焉大源   水自西入焉又北過烏石山東又北入於汝水行八十   里 以上仍舊志    按隋志縣下獨載夢水故於夢港水加詳焉 舊 志 連樊水 樊一 作礬 在城西北五里發源於團箕樹下縣脈脊之 ","54卷 ╱ (清) 童範儼修 (清) 陳慶齡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03,江西,撫州,"(同治) 臨川縣志",同治,1861,1875,1148,,"  疊   前題 木朝胡亦堂  魏夫人司徒女性好神仙飛瓊侣少   讀經傳老莊書每思别居親未許須臾嫁作劉令妻劉   亡不學世哭嗁爲劉養雛豐羽毛捨家任城渡江西江   西徧遊之汝水喜立壇舍五峯裏却從石并長流憇茯   苓胡麻亦云旨飮而不食丹七還杜蘭蕚綠遲姍姗忽   然幻形幻作劔仙花内燦颷車遄玉札金文天帝迓南   嶽早竢夫人駕遺踪尋黄華姑魯公碑記言如乍只   今臺荒松影寒不見鸞鶴空中盤碧幢翠葆亦何處蓬   萊嘉會時往還昔人望夫山上化爲石露掩愁痕無朝   夕何如化劒逐夫歸去來共向紫虚宫中證仙籍 ","54卷 ╱ (清) 童範儼修 (清) 陳慶齡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03,江西,撫州,"(同治) 臨川縣志",同治,1861,1875,1201,,"  前題 本朝范景淹  良辰承後樂勝事踵前修莫道蘭亭   遠偏尋石磴幽村煙比屋是野烏識名不曲徑蓮橋盡   珠宫最上頭   前題 本朝晁子管  試上青巒勝憑高愈茫氣來天地   秀興奪古今長宻荔縈虛壁羣花落滿觴從公臨眺處   歌詠豈能忘   前題 本朝陳廷桂  雲嬾不封寺晴空草樹茫孤峯千里   近遠水一天長澗碧消春玉泉紅蘸羽觴隨溫翻向冷   相念忍相忘   前題 本朝萬光軾  名山來選勝不憚野途脩竹有嬋娟   秀花因窈窕幽泉原曾沸未乳穴可通不古蹟應堪步 ","54卷 ╱ (清) 童範儼修 (清) 陳慶齡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03,江西,撫州,"(同治) 臨川縣志",同治,1861,1875,1235,,"  雲映日樓閣麗也綢繆桑土廊廡列也綴錦郁青臥龍   拂鳳桃橘芬而松竹蔚也石磴迢遞篆雲浮結冠裳梯   而絪緼佈也泉香潄玉籍石耕雲山色寖奇而粢盛寖   潔也讙焉鏗焉鏞鼓之聲佛號者又無旣也一俯一仰   摇空日近嘘谷風和野鶴翩儀爛柯在局紅塵何淨白   雲何閑身入畫圖心超物外尤山之奇而奇者誠爲一   大觀哉更孰艶姑射蘃墟也語曰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雲山之謂也爲人之傑表地之靈荷溪先哲之謂也蓮   峯可接山川岀雲狀元之峯東峙三台之嶺北蹲又舉   顛末以綿屭首之謂也因爲之銘曰擎霄山色古啣雲   氣作霖竹華森鶴翥松吹鼓龍吟玉屑承仙掌璈岀 ","54卷 ╱ (清) 童範儼修 (清) 陳慶齡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03,江西,撫州,"(同治) 臨川縣志",同治,1861,1875,2659,,"  李友才 章天俚 易鳴喧 章長保 章國龍   鄒首占 鄒陽柄 李光裕 李恩官 李車夫   李宗保 李成龍 李鳳陞 李來發 李新發   黃球俚 何全皆 李鳳先 李毛春 鄒有全   鄒普新 鄒玉泉 章香春 章太平 章財桂   章名揚 張綸恩 張价人 張大建 張恩燦   張九益 張人堅 張紫階 張先發 張岐山     張發先 張漸鵷 洪七星 洪質先 吳經官   吳蘭俚 吳瑞華 吳金俚 周培受 周迎芳   黄金文 李銀才 黃桂華 李奪魁 李必貴   李得勝 李得才 李克勝 鄒必貴 鄒金發 ","54卷 ╱ (清) 童範儼修 (清) 陳慶齡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03,江西,撫州,"(同治) 臨川縣志",同治,1861,1875,3162,,"  以纂修之命聚京師朝夕以史事相商畧而小岑適舘   於石臺之室以明經廷試而來也緣善卿之誼遂復以   叔視予因得於揚搉古今之際相與上下其議論其折   衷經史確有源流霏霏如解玉屑問其述撰何如則岀   碧澗山房詩賦一編相示披而讀之敷景言情綿麗超   異玉茗宗風於今不墜矣眞令我眉開十丈也然予於   小岑有感焉臨川自玉茗文章名世以來其子孫之登   賢書者背項相望獨予之知小岑也在二十餘年之前   而今始得於長安相見何其悒悒而久不自逹也吾聞   君子之畜德也健而能止篤實而後光輝焉則小岑   之承玉茗而大其宗者其有得於畜之義乎因舉而爲 ","54卷 ╱ (清) 童範儼修 (清) 陳慶齡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03,江西,撫州,"(同治) 臨川縣志",同治,1861,1875,3188,,"日夜半太乙元仙遣飊車來迎夫人用藏景之法託形神 劍化成死骸始終外朗仙花内燦從此而逸天帝令使者 致命授夫人玉札金文位爲紫虛元君領上眞司命南嶽 夫人初夫人既渡江徧遊名山至臨川郡臨汝水西立壇 置精舍院東百餘步造塜壙又於石井山建立壇場往來 游憇歲月深久榛蕪淪翳雖備載圖經而畧無遺跡有唐 女道士黄令微道行髙遠號日華姑聞夫人靈跡尋訪得 之景雲中睿宗使道士葉善信將繡像幡花來修法事仍 於壇西置洞靈觀度女道士七人開元初元宗使醮祭祈 禱不絶大厯三年眞卿叨刺是州言崇禮謁郊郭蒙邃萑 苻震驚瞻仰徘徊悄然若失有仙壇觀道士譚仙巖者請 ","54卷 ╱ (清) 童範儼修 (清) 陳慶齡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04,江西,景德鎮,"(同治) 樂平縣志",同治,1861,1875,202,"卷首 75-1920 ╱ 地理志 140-451 ╱ 卷一 140-451 ╱ 星野 140-451 ╱ 疆域 146-451 ╱ 沿革 161-451 ╱ 山川 168-451 ╱ 形勝附 168-451 ╱ 土貢陶厰附 140-451 ╱ ","   獅子遊不為獅子後 山風詩山露濕吾履山風吹我    衣白雲軒舉處依約認崖扉 石山雞詩山雞化為石    錦翼已成藏俗類休爭食吾心不為粱 元方應庚詩    區中仙跡跨瀛洲此曰捫蘿作勝遊琪樹倒垂金屋静    玉泉暗度石門幽田畊九轉丹成粒梯上千層翠欲流    却怪山靈喜來客一聲傳曙凍雲收 明陳策詩雲氣    日朝夕泉聲無古今鹿群人跡少花落石門深 國朝    楊龍標詩石室通南北洪巖亘古今礦根憑結蓋澑滴    漸成岑白蝠丹砂聚青藤碧島陰四時泉不斷微霰旱    猶霖 石應科詩石門幽洞自天開欲脫凡胎得上來    雲擁千峰歸野壑風吹萬籟響仙臺燭龍穴照山南北    金電潭飛水溯洄何處雞鳴村落近洪家樵斫白雲隈 ","10卷 ╱ (清) 董萼榮修 (清) 汪元祥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05,江西,宜春,"(同治) 重修上高縣志",同治,1861,1875,194,"卷二 119-290 ╱ 水利 175-264 ╱ ","彭家井 在伏塘亂石㘭流至江背灌田五十餘畝 洞口戴陂 狗塘土陂 石巖陂 雙陂 灌至廟前  藍陂 戴陂 晏陂   右七陂相次俱以土堰水灌注下流至白茅陂 白茅陂 接楊公洞水灌溉至白土上地方 谷塘 在戴家門首灌溉社湖及龍江田畝 淇洋貫泉 在白土地方其泉流至祖公陂 石窟水 李玉泉灌田東 按舊劉志列白土下新劉志誤   注在縣北二十里 道光林志跋  ","14卷 ╱ (清) 馮蘭森修 (清) 陳卿雲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05,江西,宜春,"(同治) 重修上高縣志",同治,1861,1875,1186,"卷九 1118-1275 ╱ 仙釋 1184-1201 ╱ ","  光無塵染洞房雲籠金地暖龍噴玉泉香松竹分幽逕樓   臺聳上方蓬壺人到此僧伴遶廊王御史親造其洞贈   以詩云白布襴衫白布裙不覊蹤跡似浮雲而今若有靑   牛跨便是當年李老君後不知所往 府志  王道人嘗遊縣西麻塘市李林家林喜植牡丹一日花盛   開曰今歲花好否笑曰看到子孫能幾家及見林弟德   昭以詩贈之有終朝觀草木今日遇芝蘭之句後李德昭   以時事上宋高宗皇帝書稱旨賜通直郞子孫甚盛俱如   言後永豐觀道士知爲異人反鑰其戸次早視之不 ","14卷 ╱ (清) 馮蘭森修 (清) 陳卿雲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06,江西,吉安,"(同治) 永新縣志",同治,1861,1875,536,"卷之七 516-628 ╱ 建置志 516-628 ╱ 寺觀 516-628 ╱ ","  按明張同南臺懷古記邑臺星門外渡江東之不半里有南臺   寺與紫霄宫相連昔毛炳隱廬山遊寓南臺會友讀書云云與   一統志梵慧院註內所載相同又查萬歷志陳鼎有登南臺梵   慧寺詩則梵慧院應在南臺山中其即為南臺寺無疑故並附   諸詩於後   明邑人龍玉泉南臺詩云秋松落層陰秋水蕩寒碧一曲紫瑶   琴空山暮天寂 陳鼎登南臺梵慧寺詩云重樓疊閣倚巉巖   孤寺疑懸碧落間拄杖迥臨塵外境捲簾仍對畫中山休憐佛   說恒河苦且共僧留竟日聞卻笑未能離住相夕陽西下不知   還 盛楩南臺寺詩云高岑臨絕澗曲徑透危橋地僻塵兼遠 ","26卷 ╱ (清) 蕭玉春修 (清) 李煒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06,江西,吉安,"(同治) 永新縣志",同治,1861,1875,583,"卷之七 516-628 ╱ 建置志 516-628 ╱ 寺觀 516-628 ╱ ","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其存之也即於有生之日其神與明業已   炯炯然有不可掩遏之勢矣易傳曰不諂不凟其知幾乎記曰   清明在躬志氣如神嗜欲將至有開必先夫此不諂不凟清明   之氣天地間自然之正氣也不諂凟而知幾清明而開先非天   下之至神至明其孰能與於此哉以公之至神至明與天地間   自然之正氣感召蒸變如珀芥磁鍼之相引雲龍風虎之相從   則是後人固與公共此正氣與其神明矣而凡可以竭其誠悃   以示無敢慢於公者即其無敢慢於身者也讚歎布施能自己   於懷耶西來菴僧募諸邑里拓菴門數楹為伽藍殿塑公尊像   以奉香火余考蘭若之塑像奉公玉泉智者禪師始公昔年助 ","26卷 ╱ (清) 蕭玉春修 (清) 李煒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06,江西,吉安,"(同治) 永新縣志",同治,1861,1875,584,"卷之七 516-628 ╱ 建置志 516-628 ╱ 寺觀 516-628 ╱ ","  靈玉泉稱佛弟子爾時智者推為伽藍蓋公以勇猛之力發慈   悲之願此其機用又在伍胥諸公之上矣吾邑近年屢遭淪喪   藉公威神每有奇效乙卯之夏土寨將肆暴於厚田有夢公疋   馬單刀入營呵止者明日徙去秋毫無犯公之利賴吾邑吾里   如此宜菴僧之惓惓葺塑上以護佛法下以庇民生也工既竣   事余乃執筆為記以告後之君子思以與公所共有之正氣共   為扶之庶幾慰公未竟之志於萬一也夫 景雲菴距縣西四十里 康熙志  普凈菴距縣西六十里邑人葉擎霄建以奉龍休居士智劍 康熙 志   後劉敬先增修奉栢崖上人 乾隆志  ","26卷 ╱ (清) 蕭玉春修 (清) 李煒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06,江西,吉安,"(同治) 永新縣志",同治,1861,1875,842,"卷之十一 838-942 ╱ 選舉志 838-942 ╱ 制科薦舉 838-942 ╱ 童子科儒士 838-942 ╱ ","  段 所 據吳綽迂生傳補傳稱楊文貞 疏薦於朝使使召之辭不往   龍心源 訓導         龍仕安 賢良方 正御史   龍玉泉 賢良方正 知縣      段 欣 賢良方 正同知   謝子良 薦舉乾隆志 謝一作陳     黄金聲 明經宣撫 司教授   眭應賢 賢良方正 肇慶知府      劉 瓚 懐才抱德 縣丞   張 皖 明經教授 叔豫孫      劉 儉 明經 教授   羅處恭 明經 教諭        李稚圭 明經教諭伯尚次 子府志稚訛作䅅     劉 志 賢良方正州判乾 隆志志一作至   田 璋 賢良方 正推官   朱 安 禮部主事南雄府 同知乾隆志失載   熊 偉 新安 同知   劉子俊 經歷         劉守良 海州 判 ","26卷 ╱ (清) 蕭玉春修 (清) 李煒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06,江西,吉安,"(同治) 永新縣志",同治,1861,1875,1173,"卷之十四 1102-1184 ╱ 學校志 1102-1184 ╱ 學制 1102-1184 ╱ 學額 1147-1184 ╱ 學田附 1102-1184 ╱ 書院 1153-1184 ╱ ","  熟凡以誠其身也後世雋聲清邵之士閎覽六籍縱横議論就   其所得未嘗不矜淹博而卒無與於深造王充論衡曰蕞殘滿   車不成為道玉屑滿篋不成為寶蓋譏之也即東漢開白虎觀   詔諸儒討論五經異同藉以疏通書旨可也若求聖人之心學   則當以南北宋人為宗周子宦西江二程皆從之遊通書聖誠   而已矣又曰誠者聖人之本此豈詞章記誦之為功哉象山陸   子生長金谿講學鵝湖兢兢於求放心雖與朱子格致之說稍   異然實切中時弊證之兌卦九二孚兌悔亡兌者說也人情惟   說為易流必親正人聞正言行正事凡講習以說我者從理不   從欲講習以說人者狥公不狥意存乎旡妄而志專於為己 ","26卷 ╱ (清) 蕭玉春修 (清) 李煒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06,江西,吉安,"(同治) 永新縣志",同治,1861,1875,2131,"卷之二十六 2097-2152 ╱ 雜類志 2097-2152 ╱ 仙釋 2097-2152 ╱ 祥異 2107-2152 ╱ 軼事 2116-2152 ╱ ","中及會試果登高第授同知婺源州事 陶宗儀輟耕錄  龍麟洲光生過福建憲府設宴命官妓小玉帶佐酒憲使舉杯曰 今日之歡皆玉帶為也願賜以詩先生負海内重名雅畏清議又 不能違憲使之詩遂書一絕云菡萏池邊風滿衣木穉亭下雨霏 霏老夫記得坡仙語病體難禁玉帶圍舉席稱歎盡歡而散 輟耕 錄 龍雲從字子高以詩名一時惜不多見今於廬陵志得其三首亟 錄之以備遺逸其咏鶴骨笛詩云九臯聲斷楚天秋玉頂丹砂一 夕休枯朽挽回生死調凄清吹盡古今愁魂歸遼海身如寄曲破 江城月滿樓惆悵主人三弄罷杳無消息到楊州仙壇詩云碧壇 纛影蔭龍蛇騎鶴歸來棗似瓜仙語風前飄玉屑道衣天上剪雲 ","26卷 ╱ (清) 蕭玉春修 (清) 李煒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07,江西,贛州,"(道光) 瑞金縣志",道光,1820,1850,648,,"廖芳嶺 字先春捐授縣丞  鍾仁彪 字蔚彰捐授府經歷  鄧肇豐 字伊垣捐授州同  鍾泰品 字望隆捐授州同  謝志陞 字朗軒捐授州同  管大紀 字立我考授中書  管鳳舉 字冲霄捐授州同  楊其汾 字玉泉捐授州同  謝朝瓚 字錫元捐授州同  陳萬浤 捐授縣丞                   ","16卷 ╱ (清) 蔣方增纂修  ╱ 清道光二年刻本"
36707,江西,贛州,"(道光) 瑞金縣志",道光,1820,1850,899,,"  一座於庵側每年施茶四月 瑞邑士民素知尙義現修邑志城鄉各姓踴躍樂輸除將捐   輸細數勒石以昭義舉外所有首先墊資及勸輸樂助各   姓名特為開載墊資則廖群蘇鍾梧岡楊輝野楊騰岳鍾   和卿楊玉泉廖若慵鍾蔚章勸輸城内外則廖牧園張範   堂兩學師偕緣首賴冠源楊玉泉楊懋堂劉樸村廖若慵   楊岳廷楊遠樓鵝公隘則朱才儲鍾静山鍾韻簧潭屋隘   則朱士霖劉敏臣曾師固謝璇玉陳輋隘則盧新嶽桐木   隘則鍾藹蘭鍾貯臺鍾元初鍾著勳土圍隘則朱絢堂車   斷隘則楊秀起楊亮村踏逕隘則鍾蔚章劉廷燦郭燦東 ","16卷 ╱ (清) 蔣方增纂修  ╱ 清道光二年刻本"
36707,江西,贛州,"(道光) 瑞金縣志",道光,1820,1850,1486,,"爭潔讀書梅花萬樹傍滿座瓊英霏玉屑况兼昆季共幽尋 大枝小枝相映拂我一披圖深隴間寒光一片沁心骨彷彿 羅浮夢裏來美人不見空惆悒霎時紙上襲芳香疏影横斜 疑咫尺愧我崚嶒山澤癯寒瘐與梅同孤癖何年攬勝梅花 莊尋梅折斷遊山素心擬作畫中人相逢一笑滿天白    舟泊洋塘與楊子竟庭夜話併送調任之始興 買棹沿江上孤篷夜雨沉一襟雲水意千里弟兄心野漲雙 溪合蠻烟百粤深遙望天柱好何日共披尋 佳會良非偶停橈話薜蘿故人久不見新政近如何綿水家 山近繁花驛路多春江潮正滿行矣慎風波 ","16卷 ╱ (清) 蔣方增纂修  ╱ 清道光二年刻本"
36707,江西,贛州,"(道光) 瑞金縣志",道光,1820,1850,1715,,"牛校身體而謂身體髪膚大 叶  干將鏌鋣不用以屠狗苟非 不得已虎亦同幺麼君不見李廣射虎藍田山通身虎爪痕 斑斑    金鵲橋八景次韻         劉朝琯 邑人  聞說孤城將當年此結營貅曾督戰烽燧已銷兵秋雨村 村藝春雲處處耕幸逢全盛日四野起歌聲 桃營種雨  一篙谿水碧兩岸泛槎來傍柳柔絲繫浮波繡縠開牛郎何 處訪鯨客可能陪須識山隈僻偏多曠世才 塔陂泛槎  金牛今已去玉屑早沈河揀得沙難混淘來寶欲訛臨爐精 氣聚衝漢赤光多幸不遺微細提攜出澗阿 牛渡淘金  ","16卷 ╱ (清) 蔣方增纂修  ╱ 清道光二年刻本"
36707,江西,贛州,"(道光) 瑞金縣志",道光,1820,1850,1733,,"無窮事靜聽魚山一梵長    陸公泉             謝 謨 綿貢雙流走縣城溪南岸下自盈盈太常冰玉泉同洌明府 風流水共清 邑侯張恕堂 有陸公泉詩 百尺雲腴翻乳竇一林花影護茶 鐺軒前山色依然綠地以人傳萬古名 太常陸公有軒前 山色依然綠句    遊陳石山            劉忠愛 邑人  靈山何窈窕言遊適所適蒼然谷逕幽片石故如劃試劍果 何人荒誕彌今昔石林風落秋草深谿鹿跡懷古正蒼涼嘯 侶從兹役 試劍石  捫蘿踏幽磴縹緲見山靈有峰如蹲獅體靜勢崢嶸崖響豁 ","16卷 ╱ (清) 蔣方增纂修  ╱ 清道光二年刻本"
36708,江西,吉安,"(同治) 泰和縣志",同治,1861,1875,135,"卷一 101-187 ╱ 輿地考 101-187 ╱ 沿革 101-187 ╱ 疆域 111-187 ╱ 形勝 118-187 ╱ 山川 120-187 ╱ ","枝低謾題詩句留山洞可似飛鴻印雪泥 明劉節和詩 云山行東折復還西一路山花襯戏蹄禮斗臺空蒼蘚合 望陽石古白雲迷岩前泉瀑珍珠洒天外峰巒紫翠低會 見天書召元老再尋舊隠隔雲泥 明廖森和詩云乘興 攀躋武姆西白雲深處見霜蹄雨過石磴莓苔合嵐重山 樓草樹迷潄玉泉聲依涧轉插天峰勢向人低偶來佳處 聆佳句一洗塵胸萬斛泥 明吳必顯詩云宿雨初敗曉 日晴名公樂逐武山行憑凌霄漢胸襟豁指點川源眼界 明杖履香山來九老衣冠洛社會羣英無邉佳境歸顥品 增重茲山萬古名 明梁蘭詩云武姆樓閣山之巔數家 茅屋依山前棲岩自雲晴冉冉繞林碧篠寒娟娟仙子索 詩請題壁樵叟煮茶呼飲泉憑高騁懹極幽賞使君佳句 令人傳 國朝梁機蜀江望武山詩云靈崖盤遙碧西峙 儼高幹金精千年萃地脉一氣貫落影蹙江天飛翠湧星 漢兒孫衍金華蜿蜒排玉案秀分南北岩跡留陶皮館陰 壑鍾乳凝幽蹊桃實爛木落元猿嘯月黑天雞喚聖姥驂 青鸞霓裳腎天半神仙有才子洞門題青翰鶴歸松杉螟 泉響川光旦白雲自邱陵清都宛壇觀廿載曠幽期三山 空彼岸蜀江望孱顔芒洲起浩嘆思盡意無違神通目欲 斷登巔力未能遺世情豈憚颯然微雨過渺爾昏鴉亂斜 陽違煙輕遙鐘隔水散酣歌懷眞訣永期骨蜕換 明胡 定詩云靈跡留武姥勝景訪名巒逈涉波欹側徐登路曲 ","30卷 ╱ (清) 宋瑛修 (清) 彭啓瑞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36708,江西,吉安,"(同治) 泰和縣志",同治,1861,1875,139,"卷一 101-187 ╱ 輿地考 101-187 ╱ 沿革 101-187 ╱ 疆域 111-187 ╱ 形勝 118-187 ╱ 山川 120-187 ╱ ","都  由武山至鹽水嶺綿亘而東勢頗高峻上有許眞君祠 又有天池可數畝冬夏不竭禱雨多應明萬歴間縣令唐 伯元建玉華閣其上自爲記佚 國朝施閏章玉華山記云 余登快閣西望玉華山蜿 蜒城下謂可縱馬立至也出城過水田間蹊路傾欹與人 皆側足行久之過赤峽有老柏數十株自此登阪陟嶺折 入邃谷佳石如林可坐可倚太常蕭公伯玉置莖草龕前 有巨石屹然相望山豁江見足爽人意進一里許高樹婆 娑得石蓮寺其林杪懸棧飛亭跨越寒澗前輩楊寨雲書 其亭曰浮槎其陽曰飛練蓋泉出萬山驚流戞石雨則瀑 布旱亦鳴玉泉甘如醴相傳蕭楊兩先生過此輙盤礴坐 臥爲竟日留時孟昉烹葵進酒擕書畫數卷展對泉上余 喜甚用卷中韻留詩亭壁日晡穿山腹陟玉華頂瞰江城 如指掌而三頋諸山氣若素練垂垂下接於江趨歸及山 ?雨將至矣予又成峰頂一詩孟昉曰玉華舊無名作今 自公始請併書之以貽後人 劉崧詩云翠㠠千峰合丹 厓一徑通樓臺上雲氣草木動天風野曠行人外江平落 雁中傷心俯城郭煙雨正溟濛 施閏章詩云抱疴深愧 未歸身野鳥山樵舊主賓絶磵全消松閣暑碧苔長護石 岩春忽聞青磬知隣寺細嚼寒泉見古人散軼憑欄堪永 ","30卷 ╱ (清) 宋瑛修 (清) 彭啓瑞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36708,江西,吉安,"(同治) 泰和縣志",同治,1861,1875,2540,"卷三十 2500-2583 ╱ 雜記 2500-2583 ╱ 祥異 2500-2583 ╱ 寺觀仙釋附 2500-2583 ╱ ","  觀有丞相牛僧儒碑記 湻熙 志 閣皮二仙不知何時人於武山仙去丹竃尙存 湻熙 志 王仙師仙槎石頭步人有墓在每嵗祈雨造芒履長二尺   二寸掛於墓多應驗 湻熙 志 僧至誠邑人幼在當陽山玉泉寺事神有後至韶陽參謁   六祖祖曰汝師示若何對曰嘗指誨大眾令住心觀靜   長坐不卧祖曰住心觀靜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   益聴吾偈曰生來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原是臭骨頭何   用立功過師曰未審大師以何法誨人祖曰一切無心   自心戒一切無碍自性慧不增不退自金剛身去身來   本三昧師聞偈悔謝當誓依皈即呈一偈曰五藴幻身 ","30卷 ╱ (清) 宋瑛修 (清) 彭啓瑞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36708,江西,吉安,"(同治) 泰和縣志",同治,1861,1875,2541,"卷三十 2500-2583 ╱ 雜記 2500-2583 ╱ 祥異 2500-2583 ╱ 寺觀仙釋附 2500-2583 ╱ ","  幻何究竟回趨眞如法還不靜祖然之尋回玉泉 宏治 志 宋 温道者名受龍泉人得佛三昧不依歸落髮人因呼道者   宋至道元年入傅擔山結茅菴撒菜豆蔴粟於山皆茂   實又以泥裏茶子桃李核投崖石中俱蕃庶山多虎道   者出入不忌几祈求於道者爲禱輙應時入巖石中取   蓮藕花果遺人有藍土二行者繼來師事之一日謂鄉   老蕭應求曰吾有替人當遠去可速叙别亟往視之則   於溪中磐石上纍土爲塔長揖趺落塔中命眾人封錮   之約後七日開視獨遺布巾草履後應求之弟浩以綱   運至陳留市見之附三書與應求及二僧其後藍行者 ","30卷 ╱ (清) 宋瑛修 (清) 彭啓瑞纂 ╱ 清光緒四年刻本"
36709,江西,九江,"(同治) 湖口縣志",同治,1861,1875,975,,"  兄老而無子亦挽之同居不以貧為念邑有救生會久   廢倬倡行富家醵金付之其誠篤見信於人如此年五   十舉於鄕房師河南暴大儒重其行薦主峽江講席二   年卒從學皆哭失聲所刻四字戒從祀賢儒傳二十四   孝詩解金相玉屑史略等書皆有關名教子士冀庠生       ","10卷 ╱ (清) 殷禮修 (清) 周謨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09,江西,九江,"(同治) 湖口縣志",同治,1861,1875,1122,,"監生沈傳芬妻王氏 廩生□金女年二十六夫故守節二 十八年卒嗣子家燊邑廩生 彭映山妻周氏 年十六成婚半月夫故無子守節四十四 年卒 從九職蕭芝芳妻鄧氏 年二十五夫故守節二十七年卒  李秀常妻柳氏 年二十八夫故守節二十七年卒  余嘉猷妻袁氏 年二十六夫故撫姪監生玉泉為嗣守節 二十六年卒 督秉禮妻葛氏 年二十五夫故守節二十六年卒  徐紹柏妻周氏 年二十七夫故守節二十六年卒  徐行寛妻王氏 年二十九夫故苦節二十六年卒  劉準餘妻曹氏 年二十九夫故苦節二十六年卒  甯稼蘭妻周氏 年二十八夫故守節二十六年卒  李經邦妻周氏 監生春輝次女年二十六夫故家貧守志 苦節二十六年卒 ","10卷 ╱ (清) 殷禮修 (清) 周謨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10,湖南,長沙,"(同治) 瀏陽縣志",同治,1861,1875,151,"卷之二 127-175 ╱ 輿地一 127-175 ╱ 星野 128-175 ╱ 建置沿革 130-175 ╱ 疆域 133-175 ╱ 形勝 135-175 ╱ 八景 136-175 ╱ 邊隘 137-175 ╱ 山 143-175 ╱ ","  澗水北注大溪谷口山錯列自北原陟谷可二里許○   附邑人曾作芹九日登觀音山詩秋老天高木葉丹攜   笻疑到白雲端惜無人送   陶潛酒手把黄花仔細看    金盆嶺 一日金盆頂距縣百三十五里極崇峻半麓一 石可二丈許上覆一石四出如簷曰戴帽石    仙姑巖 在陳家坊高數丈絕頂巖空如石室祠女像七 日七姑不知何自昉一石爐刻正德年月巖下   日圍子巖四周甃石   傳明季土人避寇所    銅鼓尖 距縣百五十里三 峰鼎峙高聳入雲    瞿家砦 距縣百 五十里    大圍山 距縣百八十里一名首裨山聳拔岀雲表岡巒 迆衍自成邱壑緣麓陟㟽恆三四十里許明代   士寇藪其中萬歴閒置把總 國朝順治九年裁康熙   初蓬寇附吳逆者踞之數年始降固奧區也山北之阿   曰玉泉寺相傳昔爲奸僧窟穴僧駢誅寺燬今埒閒有   石圓如大盤土人指爲寺中物山東有獅子巖有扁擔 ","24卷 ╱ (清) 王汝惺修 (清) 鄒焌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10,湖南,長沙,"(同治) 瀏陽縣志",同治,1861,1875,152,"卷之二 127-175 ╱ 輿地一 127-175 ╱ 星野 128-175 ╱ 建置沿革 130-175 ╱ 疆域 133-175 ╱ 形勝 135-175 ╱ 八景 136-175 ╱ 邊隘 137-175 ╱ 山 143-175 ╱ ","  坳達江西徑○按大圍山脈南自江西來逾鳳凰嶺入   鐵樹關聳而西高衍嵱嵷睥睨羣岫東迆盡匡盧北迆   岳之平江其西衍爲連雲石柱山屛立山北與南來列   嶠左右相望如城如宮故名大圍其冢有天心湖大數   畝明一統志日白沙湖湖東爲打泉湖少北爲玉泉寺   寺西爲船底堝涧口有石如門立中衍爲原其北爲西   嶺懸瀑遠望如銀條秋高二十里外聞砰訇聲曰龍鬚   漕漕東石廣數丈如罫曰棋盤石又東有雞峰尖山麓   曰鴛鴦圳湖之南曰石鼓山下有金鐘漕山泉瀉崍韻   答山巖閒聲噌吰如樂作其麓有巖二一日風巖冬温   夏寒可容百人一日雲巖常吐雲又有雲雨凸雲起輒   雨又有雷打石大如屋而中劃又西一谷矗起巨石十   餘丈如削圭四山翼張環衛土人禱雨祠祀之曰白面   石山中舊有長湖夛湖及爛泥黄梁野瀦諸湖今多爲   沮洳其巔有草而無木常有雲氣岀咫尺不辨物遇長   夏極晴山腰片白下方雨如注其勝不可悉狀要爲瀏   第一山云又舊志云頂有白沙湖亦名玉泉流分四派   一爲瀏水一入岳州平江一入江西義甯一入袁州萬   載其山袤廣五十餘里岡巒圍繞盤踞四縣故名又通   志云東接江西新昌界北接江西甯州界又杜光庭洞 ","24卷 ╱ (清) 王汝惺修 (清) 鄒焌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10,湖南,長沙,"(同治) 瀏陽縣志",同治,1861,1875,155,"卷之二 127-175 ╱ 輿地一 127-175 ╱ 星野 128-175 ╱ 建置沿革 130-175 ╱ 疆域 133-175 ╱ 形勝 135-175 ╱ 八景 136-175 ╱ 邊隘 137-175 ╱ 山 143-175 ╱ ","  西峰有雪影秋時蘆花掩映湖山閒類鋪雪遇風起花   颺尤飄瞥亂眞焉半嶺以上氣倍寒冬夏雲雪分據之   物產無稻而多藥藥味大抵苦寒萊菔特肥顆以數斤   計他花實與下方亦異予遊近霜降紅綠高下繽紛然   茅深虎跡多不如中春燎後可舒步也宿西峰時問東   道無知者其逴遠荒凉山氓老死絕不往來不知古之   高流及志家何由標而紀之愽識哉然亦有違實者白   沙北麓村名也山頂玉泉諸湖注此爲大溪以趨瀏而   諸湖惟天心形圓底平周約千步積水澄澄餘率為採   藥者所決僅存沮洳而記稱白沙湖廣五十里水流分   四縣計山嶺南北相去十餘里何地以容之此皆山經   好奇如所云長白山潭廣八十里之類也然予嘗遊匡   廬躡漢陽以探瀑源其凹迆平滴瀝數丈外即聚為流   泉求分此山黃粱夜珠半畝之水不可得其他山頂類   然是知諸湖之美亦僅大圍擅有之古人所以奬借於   斯歟嗟乎此山之雄也其四曁無有名都會道路往來   無託足之所是名雖震於往牒而尋探者少反不能比   於武功黃龍則其深沈杳絕之趣未知幾時乃悉標著   於人閒爾爰次數日   目足所得以爲之記 ","24卷 ╱ (清) 王汝惺修 (清) 鄒焌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10,湖南,長沙,"(同治) 瀏陽縣志",同治,1861,1875,175,"卷之二 127-175 ╱ 輿地一 127-175 ╱ 星野 128-175 ╱ 建置沿革 130-175 ╱ 疆域 133-175 ╱ 形勝 135-175 ╱ 八景 136-175 ╱ 邊隘 137-175 ╱ 山 143-175 ╱ 石 172-175 ╱ 卷之三 175-197 ╱ 輿地二 175-197 ╱ 水 175-197 ╱ ","瀏陽縣志卷三    輿地二    水     瀏水    瀏水發源縣東大小二溪大溪水岀大圍山北橫山上    莊諸澗壑 郡國利病書瀏水出大圍山溉田數萬畝泛 則與羅水合並爲害按此當指大圍山北水   入羅者言瀏水自   入湘不與羅水合 至白沙合諸小水 自橫山上莊西左 合黃家洞冷水坑   大黃坑水右合馬石窩大坪山水至白沙玉泉寺宋家   洞水會三區自左入松樹坳望三鄉崇鄉界諸水會雙   江口而趨荷花坪自右入始通舟○附李榮陛大溪源   記云大溪源出大圍山中東峰三灣坳上莊高泉进灑   北經牽牛垠千坵段山半之村也下抵黃泥坳而西右   合坳水爲大溪西流月影水注之水上承大黃坑諸湖 ","24卷 ╱ (清) 王汝惺修 (清) 鄒焌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10,湖南,長沙,"(同治) 瀏陽縣志",同治,1861,1875,176,"卷之三 175-197 ╱ 輿地二 175-197 ╱ 水 175-197 ╱ ","  水穿月影北下注於溪溪水又西白湖水注之水上承   山頂玉泉村有寺踞泉上游中有人形石石盤八稜石   蟠龍石自麓抵寺四十里連房幽劚爲温涼洞煽婦   人佞佛者奸之後事發僧以罪駢誅寺遂廢前有蕪池   其水出石關左合玉泉泉大如輪側有店址寺所置以   待朝山者今亦廢泉下趨白湖湖亦決有稻數本穗高   於人不能成穀其水北下注於溪名白沙水溪水又西   龍鬚漕水注之水上承船艄窩水有圓石三疉在窩頂   其水西合天心湖湖水澄澹多金蓮草又名香草湖山   民多採藥湖泥中故又名爛泥湖一日百籮坵合流經   船底村北下亂峽閒過西林庵爲龍鬚漕穿泥䲧下注   於溪溪水又西中塘水注之水上承三台石嶺五子石   白面石皆大圍西峰也西北穿亂石坪經中塘瓦鱗坪   下注於溪溪水又西經東門滸官渡左右納諸小水   水益大可勝舟又西至永和市人煙盛又西行百餘里   至雙江口左合小溪爲瀏水其下流過縣以西入於湘   匯於洞庭長可   八九百里也 西至東門市踏滸 自白沙西約水尖界 嶺諸水經長鼇江而   趨河口自右入至漿坑口鵝頸諸水自右入又西過鐵   鑪峽七樹窩九嶺望河尖諸水會灌源口至龍頭灣自 ","24卷 ╱ (清) 王汝惺修 (清) 鄒焌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10,湖南,長沙,"(同治) 瀏陽縣志",同治,1861,1875,539,"卷之八 465-545 ╱ 學校 465-545 ╱ 恭錄 471-545 ╱ 御製匾額 465-545 ╱ 御製各贊 465-545 ╱ 詔諭 471-545 ╱ 頒藏書目 487-545 ╱ 學宫規制 465-545 ╱ 故學址 495-545 ╱ 學額 498-545 ╱ 書院 503-545 ╱ 義學義 465-545 ╱ 塾附 465-545 ╱ 宣講禮 514-545 ╱ 鄉飲酒禮 465-545 ╱ 鄉射禮 528-545 ╱ 賓興禮 530-545 ╱ 入學儀 531-545 ╱ 風俗紀略 531-545 ╱ ","  金鼓主人然爆竹剪紅帛迎之爲樂又有服優場男女   衣飾暮夜沿門歌舞者日花鼓燈○上元内婦女置筲   箕地上旁兩人以指承之覆帕其上具茶酒咒之箕自   啄地日箕姑至矣或以瓢曰瓢姑育所問輒啄令測物   若干數不爽過上元則不至矣又婦女於餘夕盛升米   竃神前上元日屑爲䬳十二枚以指印為坎夕次列甑   中蒸之視坎中水有無多寡測何月水旱或驗云○二   月十五日穿幼女耳或取花朝飾容如花之意考花朝   無定期洛陽記以爲二月二日事文玉屑以為十二日   提要錄則云唐以二月十五日御製花朝詩賜裴尙書   則花朝當以十五日爲正○春社日農家榮動土賽土   榖神醵飮晴暖則浸早穀種日社種○清明前家具酒   肴率子弟士先人墓陳之斬荆加土壟土標紙錢日   掛山淸眀後有具香楮於叢葬所修無祀塋者閒有冒   無祀塋爲先冢修之而梫其山者○暮春農民擇日播   隀日撒秧將分秧具香楮肅揖曰開秧田插秧日蒔丑   蒔田日爲酒食招鄰里曰栽禾酒蒔曅仍具酒肴肅揖   曰封秧田秧不足乞於羨者日敲扁擔○四月八日謂   佛生日僧俗作龍華之譙各寺院以靑飰相遺杜詩所   謂豈無靑精飯使我顏色好者是蓋言食之資陽氣亦 ","24卷 ╱ (清) 王汝惺修 (清) 鄒焌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10,湖南,長沙,"(同治) 瀏陽縣志",同治,1861,1875,1664,"卷之二十三 1581-1703 ╱ 藝文三 1581-1703 ╱ 詩 1581-1703 ╱ ","   臨溪每食反無魚休嫌祿薄難酬客卻羨官閒好著書    函丈有孫能問業何殊修竹舊吾廬    甘泉井             王 璿    轆轤不見井欄空石甃玲瓏一線通司馬幾曾消渴病    漢王昨許出深宮瓷瓶注碧楊枝在玉屑調羮仙掌同    莫謂無才堪作賦濡毫閒嘯四林風    登道吾山和史大史原韻      王 相    曉入吾山翠色盤秋光遙映五雲端足登空谷傳淸響    身住層巒任遠看鳥道千尋環寺古龍泉百曲遶松寒    從遊曠覽三湘勝此地風雲會不難 ","24卷 ╱ (清) 王汝惺修 (清) 鄒焌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10,湖南,長沙,"(同治) 瀏陽縣志",同治,1861,1875,1692,"卷之二十三 1581-1703 ╱ 藝文三 1581-1703 ╱ 詩 1581-1703 ╱ 詞 1692-1703 ╱ ","   雙楓浦             周 倬 縣人     秋深荒浦落征鴻猶見盈盈一水通不是詩人經宿地    更誰來問舊雙楓    飛鴻閣             周 倬    天津橋上聞鵑日莽莽山城夕照微只有幽懷誰寄得    憑闌目送斷鴻飛    吾山雪霽            羅源濳 縣人     吾山玉屑合奇觀勝地高天一色看最妙日華來照澈    蓮花峯在水晶盤    詞 ","24卷 ╱ (清) 王汝惺修 (清) 鄒焌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12,湖南,懷化,"(同治) 沅州府志",同治,1861,1875,185,,"   秀頗稱勝境    靈巖坡在縣南二十里仙峽擘開玉泉飛掛盛夏來    遊杳無暑氣    毛蟲坡在縣西北五十里四面陡絕兩溪滙流相傳    爲鄉人避寇所    麻陽坡一名麻陽砦與毛蟲坡對峙勢極高峻亦相    傳爲避寇所    羊樓坡在縣西十五里數峯相聯有二洞曰黄土曰    蓋坡洞水旋繞里人賴以溉田 ","40卷 ╱ (清) 張官五纂修 (清) 吳嗣仲續修 ╱ 清同治十二年增刻乾隆本"
36715,湖南,郴州,"(嘉慶) 郴州總志",嘉慶,1796,1820,539,"卷之五 438-637 ╱ 山川 438-637 ╱ 附陂塘壩堰 438-637 ╱ ","  有牛潭在縣北程鄕一潭清澈中有數石如牛狀   泉 凡 七   湯泉在縣東有二穴相去十餘丈里人甃石為二   池各覆以亭貧民早晩就浴得減薪水兼可愈瘡   温泉在縣南十五里巖倚江濵泉湧温煖環砌石   欄方廣丈餘浴者絡繹邑舊景稱温泉澡浴   玉泉在縣南井頭舊傳古寺為龍陷方廣十餘丈   渟泓淵靜水月交清邑景稱玉泉夜月   龍泉在縣西北三十里有二竅東流雙溪西流程   水漑田甚廣人稱龍泉劍水 ","42卷 ╱ (清) 朱偓修 (清) 陳昭謀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36715,湖南,郴州,"(嘉慶) 郴州總志",嘉慶,1796,1820,541,"卷之五 438-637 ╱ 山川 438-637 ╱ 附陂塘壩堰 438-637 ╱ ","  義井在城内西偏唐家巷近壅塞   陳公井在縣城隍廟後嘉靖間知縣陳交鑿今塞   東冲井在城外東關   河邊井在縣西南鎖龍橋江岸下   溥泉井在縣南登瀛橋西   楊公井在學前西清美甲於他泉釀酒更可貯久   蓮花井在縣西九仙橋泉流四時不竭湖南通志   一名玉泉井   淵泉井在縣西北永樹圳石穴僅容一人循而下   深十餘里寒潭連接通仰竈井中人語如鐘鼓鏜 ","42卷 ╱ (清) 朱偓修 (清) 陳昭謀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36715,湖南,郴州,"(嘉慶) 郴州總志",嘉慶,1796,1820,585,"卷之五 438-637 ╱ 山川 438-637 ╱ 附陂塘壩堰 438-637 ╱ ","  處飛下遥望銀河倒瀉玉屑紛霏為邑奇觀   具溪在二都村形若船上下俱高中湧清泉由寶   珠石岀每當紅日映沙光彩炫目故溪以貝名   潭 凡 六   蛟潭在縣北十里巖石峭潭深不可測昔傳蛟   棲於中居民於旱年以灰草毒魚致雨屢騐   迴瀾潭在一都横舒石股曲抱雙溪波迴浪轉水   花蕩漾可掬   水營潭在一都水勢左冲右射如戰鬬狀故名   油草潭在一都路通江西潭口多怪石隱顯出没 ","42卷 ╱ (清) 朱偓修 (清) 陳昭謀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36715,湖南,郴州,"(嘉慶) 郴州總志",嘉慶,1796,1820,633,"卷之五 438-637 ╱ 山川 438-637 ╱ 附陂塘壩堰 438-637 ╱ ","  梅陂喫水陂油榨陂蓮陂伍陂洪水陂龍陂木林   陂唐家陂風神陂高岸陂高中陂車田陂黄陂   塘凡二十九曰相公塘玉泉塘八里塘石塘鏡塘   樓冲塘清魯塘芹塘缽塘上分塘歐靈塘白鷺塘   黄泥塘有德塘睽塘泉塘樟木塘了塘夾塘林株   塘澹塘金龜塘歐家塘荷葉塘歐菜塘中心塘龍   塘石人塘上鏡塘   桂兩縣陂塘   陂凡八曰貫草陂 在大 溪 靈秀陂 在縣北 二里 步搆陂 在 汝  城  鄉 寨峽陂 在縣 北 浙陂 在縣 東 洪水陂 在淇 江 長湖陂 在 未 ","42卷 ╱ (清) 朱偓修 (清) 陳昭謀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36715,湖南,郴州,"(嘉慶) 郴州總志",嘉慶,1796,1820,686,"卷之七 665-708 ╱ 古蹟 665-708 ╱ 附八景 665-708 ╱ 冢墓 665-708 ╱ ","  古銅祭器 乾隆三十五年士人李文常於城東里 許教塲坪耕地得一銅器上下兩截上   鑄興寧縣儒學祭器提調官縣尹韓儀敎諭劉   尚質府委官教諭蕭元元至正己丑仲夏置凡   三十二字現存學署   州判李元祿為記   丹坳古石墖 在城東六十里清溪里沙垇田中凡 七層苔封蘚裹不知幾經年所旁倚   老松數株古幹森横虬   盤偃蹇蓋千百年物也    邑八景附   雲蓋仙亭      玉泉夜月   迴龍望日      瑤嶺古晴   程鄉醁水      兠率靈巖   爐風裊煙      牛山宿雁 ","42卷 ╱ (清) 朱偓修 (清) 陳昭謀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36715,湖南,郴州,"(嘉慶) 郴州總志",嘉慶,1796,1820,925,"卷之十一 907-953 ╱ ","  書院於縣東桄榔山前名養正 舊景星觀 玉泉山地 以玉溪   書院居僧今改爲王溪禪寺   養正書院在縣東一里桄榔山前巖之上舊爲   景星觀玉泉山僧道所居乾隆六十年知縣衛際   可改建中爲敬業堂左爲齋舍 日果行 日育德 凡八間右   廂齋房凡十間嘉慶十八年知縣陳永圖改修頭   門於左   養正書院田附   田十八處共一百二十一畝零共租二百二十   四石零四百斤又店地園坪共地租錢每年三千 ","42卷 ╱ (清) 朱偓修 (清) 陳昭謀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36715,湖南,郴州,"(嘉慶) 郴州總志",嘉慶,1796,1820,3721,"卷之三十七 3618-3900 ╱ 藝文下 3618-3900 ╱ ","   送范君山遷威州守   博士  徐楨卿 昌穀 長洲人 吾憐范巨卿悃愊不邀名作吏竹林下清風訟獄平 與君同得罪獨竄夜郎城萬里巴江水相思猿狖鳴    送范以載之南京 不見君山面看君意獨哀曾陪竹林醉今識仲容才 駿馬登臺去蒼生攬轡來春江暮雲樹愁望北帆開    遊艮巖         郴州 知州 周業孔 安福 舉人 郭外真仙島人間小洞天海門當石闢瑤闕帶山懸 王母蟠蒼髻神龍潄玉泉長希蘇氏子緣爾愛逃禪 國朝 ","42卷 ╱ (清) 朱偓修 (清) 陳昭謀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36715,湖南,郴州,"(嘉慶) 郴州總志",嘉慶,1796,1820,3728,"卷之三十七 3618-3900 ╱ 藝文下 3618-3900 ╱ ","   摺嶺           楊昌鵬 宜章 庠生 宜陽環萬巘摺嶺實為尊半壁開炎徼連山作楚門 陰晴分背向寒燠變朝昏咫尺天時異方知地利存    玉泉         興寧 典史 劉肇相 甄園 閩縣人 老寺何年廢泉流直到今龍蟠山骨冷風靜月華沉 蕩漾分凉暖漪漣失淺深試看秋夜景誰作井頭吟    迴龍望日         郭啟悊 興寧 廪生 身寄迥龍寺雞鳴頂上行光從天外起日向海東生 潮浪分高下雲旗互隱明卓哉須一躍萬里自晶瑩    玉溪春漲         吳國璐 宜章 庠生 ","42卷 ╱ (清) 朱偓修 (清) 陳昭謀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36715,湖南,郴州,"(嘉慶) 郴州總志",嘉慶,1796,1820,3813,"卷之三十七 3618-3900 ╱ 藝文下 3618-3900 ╱ ","佛在靈山裹東來乂西去好燒爐内香炷炷透雲地 意在腔子裹不繫從他去勸爾比邱僧好存方寸地 久坐此山裹渾情不記去寶蓋引飄香金鐘聲徹地 來到此庵裹紅塵風飛去何處覓蓬萊即是十洲地 國朝    春風堂         永興 知縣 呂宣曾 河南新 安舉人 愛石石無語栽花花有香春風如識路常到春風堂    飲紫井水 舊采龍井茶新烹紫井水不是水泉清不知茶味美    玉泉山         拔貢  胡時雍 紹興 人 ","42卷 ╱ (清) 朱偓修 (清) 陳昭謀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36715,湖南,郴州,"(嘉慶) 郴州總志",嘉慶,1796,1820,3814,"卷之三十七 3618-3900 ╱ 藝文下 3618-3900 ╱ ","烹茶汲玉泉石上松花落不見山中人時聞琴與鶴    七言絕   唐    送杜陽孝廉       節度 使 高 適 逹夫 渤海人 桂陽年少西入秦數經甲科猶白身即今江海一歸 客他日雲霄萬里人    贈張侍御史 二首    昌黎       伯 韓 愈 退之 南陽人 休垂絕徼千行淚共泛清湘一葉舟今日嶺猿兼越 烏可憐同聽不同愁 山作劍攢江瀉鏡扁舟斗轉疾於飛廻頭笑向張公 ","42卷 ╱ (清) 朱偓修 (清) 陳昭謀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36715,湖南,郴州,"(嘉慶) 郴州總志",嘉慶,1796,1820,3845,"卷之三十七 3618-3900 ╱ 藝文下 3618-3900 ╱ ","  明    艮巖          郴州 州判 謝邦信 東莞 進士 越聲知故國斗酒憶高陽逐客今三始窮途具五漿 浮雲心仰切流水意何長窈窕諸天遠葳蕤雙樹凉 花香滿天地草色上衣裳不謂憂黔首雲巖與世忘    問仙洞          蔡元瑛 仙堂臨絕巘鳥道出層巒洞古烟蘿合樓高象緯寒 上懸蒼石障下控碧溪瀾雞犬雲中集龍蛇谷裏蟠 玉泉晴作雨珠樹暗鳴鸞芝本紛堪把松林秀可飱 佛輝靈氣皛寶月夜光團浩蕩邱中賞沉溟物外觀 ","42卷 ╱ (清) 朱偓修 (清) 陳昭謀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36715,湖南,郴州,"(嘉慶) 郴州總志",嘉慶,1796,1820,3996,"卷之三十九 3981-4012 ╱ 寺觀 3981-4012 ╱ ","  金牛山 州二 十里      天福山 州四 十里   蓮 山 州四 十里      笋山 州五 十里   花根冲 州十 五里      雲龍山 即沙 竹窩   東山 即冬 瓜冲      太源山 州五十里以 上西鳳鄉   鳳梧山 州十 里      寶源山 州四十五 里吉陽鄉   梨山 州七 十里       玉泉山 州四 十里   文明山 州六十里以 上小豐鄉   黃金山   五葢山 州五 十里      五林山 州三十里即獅仔 庵以上秀才鄉   龍華山 州六 十里      東陽山 州四 十里   西丛山 州四十里以 上吉陽鄉   雲葢山 在大 水源 ","42卷 ╱ (清) 朱偓修 (清) 陳昭謀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36715,湖南,郴州,"(嘉慶) 郴州總志",嘉慶,1796,1820,3999,"卷之三十九 3981-4012 ╱ 寺觀 3981-4012 ╱ ","  白鹿觀 縣西五十 里二都    瓊林觀 縣西六十 里二都   洞元觀 縣東北六十 里十六都   龍華觀 縣 東   列仙觀 縣西六 十里     時興觀 縣西南 三十里   昭德觀 在縣南 今廢     眞武觀 今 廢   玉雲觀 縣西南八 十里三都    水星樓 縣西 街尾   北院禪林 縣南十里 十二都   觀音閣 縣西觀音 巖對岸   準提閣 在縣 治東      觀音堂 高亭 橋側   南庵 十九都一 名南安寺     西彌庵 二 都   玉泉庵 龍角 山下      問仙洞 城 東   六如庵 城 東       香源庵 二十 都      ","42卷 ╱ (清) 朱偓修 (清) 陳昭謀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36715,湖南,郴州,"(嘉慶) 郴州總志",嘉慶,1796,1820,4157,"附考 4139-4212 ╱ 直隸郴州目録終 4139-4212 ╱ ","曲罷的是仙才宋延淸之月盡珠來獨傳盛事欲扶 大雅共着先鞭五色寧迷肯負李程之賦三縑何惜 尚酬皇甫之碑特示    季考告示 康熙八年   興寧        知縣 耿念劬 照得玉泉瑶嶺夙鍾雲物之奇承露朝宗久擅人文 之譽問觀瀾之書院乩兆維先溯振響於辰岡山靈 不誑蓋前徽固昭昭可據豈後勁至寂寂無聞無乃 氣運未開抑亦作養靡豫城堪一借掩旗息鼓者自 具深機舟不再焚擊楫揚帆者定饒壯采疾風好起 沙河之上震雷多於春夏之交氣以鬱而得通機惟 ","42卷 ╱ (清) 朱偓修 (清) 陳昭謀纂 ╱ 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
36720,湖南,郴州,"(康熙) 郴州總志",康熙,1661,1722,136,"卷之一 73-162 ╱ 封域志 74-162 ╱ 輿圖 75-162 ╱ 星野 97-162 ╱ 沿革 74-162 ╱ 疆界 115-162 ╱ 山川 74-162 ╱ 形勝 74-162 ╱ 陂塘 74-162 ╱ 鄉都 74-162 ╱ 古蹟 74-162 ╱ 陵墓 74-162 ╱ ","鄉一石下小上大從空懸出 如鶴頂登頂環眺恍在雲端 七寶山 縣北十里傳舊 産可寶之物者 七  丫髻山 縣東北四十里 有藤竹二仙亭 資興江 縣東六十里發源八面山李家洞鈷鉧泉過 舊縣前横流十里會瀘渡水合耒水西流入 郴 江 瀘渡水 縣東南九十里發源桂東萬王城西流 至豊溪經十二灘出東津渡合郴江 東 江 縣北三十里發源桂陽縣耒山西流 至縣境名東江至郴江口合郴水 程江 縣北四 十里發 源有四一出廻龍山一出鳳梧山一出九峰山 一出周源山合流至程江口會郴水入耒河 大步 江 縣東北七十里發源三岡 嶺西北流入永興縣境 囦江 發源縣北仰竈龍 潭沿江由城西而 南入 東江 雲秋水 一名浦江在縣東資 興鄉源出雲秋山 䨇溪 縣西二十五 里二溪夾村 而 流 温泉 縣西十五里舊為男女二池 興寧八景之一曰温泉澡雪 玉泉 縣西四十 五里方廣 ","11卷 ╱ (清) 陳邦器修 (清) 李嗣泌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36720,湖南,郴州,"(康熙) 郴州總志",康熙,1661,1722,137,"卷之一 73-162 ╱ 封域志 74-162 ╱ 輿圖 75-162 ╱ 星野 97-162 ╱ 沿革 74-162 ╱ 疆界 115-162 ╱ 山川 74-162 ╱ 形勝 74-162 ╱ 陂塘 74-162 ╱ 鄉都 74-162 ╱ 古蹟 74-162 ╱ 陵墓 74-162 ╱ ","四十丈舊傳有寺䧟為池清澈無 底興寧八景之一曰玉泉水月 醁泉 在程鄉一 名官酒泉 味甘冽劉杳云桂陽程鄉有千日酒飲者至家而醉 即此水地輿志以為桂陽縣程口非是或以為郎 醁酒載入縣者亦非程鄉水出醁 接境縣興寧八景之一曰醁書院 仰竈龍潭 城 北 十里石門掀仰如竈内有七井其 氣騰上如煙水深而黑雲翳生寒 龍泉 縣西南三十 里有二窾東 出䨇溪西 出程水 洗腸江 其流屈 曲若腸 楊公井 學前泉味甘羙 釀酒更可貯久    桂陽山川 大官山 縣西三十里壁立挺 秀與君子嶺對峙 君子嶺 縣東二十里高 三百餘丈章貢 諸處瞭然在目桂陽八景之一曰君子 朝陽詩云霧歛山容澹雲移樹色鮮 獨秀峰 縣南 十五 里一名孤山四圍平田一 峰獨立相傳蘇躭隱此 連珠巖 縣東十三里有石 鍾石皷扣之如金 ","11卷 ╱ (清) 陳邦器修 (清) 李嗣泌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36720,湖南,郴州,"(康熙) 郴州總志",康熙,1661,1722,150,"卷之一 73-162 ╱ 封域志 74-162 ╱ 輿圖 75-162 ╱ 星野 97-162 ╱ 沿革 74-162 ╱ 疆界 115-162 ╱ 山川 74-162 ╱ 形勝 74-162 ╱ 陂塘 74-162 ╱ 鄉都 74-162 ╱ 古蹟 74-162 ╱ 陵墓 74-162 ╱ ","燕潭陂 縣西 三里 瀾頭陂 縣西 六里 白石陂 縣東二 十里 竹坪陂 縣 南 二十 里 母老陂 縣南五 十里 杉溪塘 縣南六 十里  白羊塘 縣東南 七十里  天塘 縣南八 十里    興寧陂塘 南方陂 乙陂 一 都  瀘渡陂 徐溪陂 陂 二 都 高陂 三 都  石陂  楊扶陂 四 都 玉泉塘 二 都 八甲塘 石人塘 三 都 龍塘 五 都    桂陽陂塘 長湖陂 來水 下流 灌草陂 大 溪 步清陂 汝城 鄉 寨峽陂 髙陵 寨 浙 ","11卷 ╱ (清) 陳邦器修 (清) 李嗣泌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36720,湖南,郴州,"(康熙) 郴州總志",康熙,1661,1722,676,"卷之十 640-812 ╱ 藝文志 640-812 ╱ 御製 640-812 ╱ 賦詩 640-812 ╱ 詞 640-812 ╱ 序記 640-812 ╱ 文 640-812 ╱ 雜着 640-812 ╱ ","詩 五言排律  明謝邦信艮巖 越聲知故國斗酒憶高陽逐客今三 始窮途且五漿□雲心仰切流水意 何長窈窕諸天遠葳㕠樹凉花香蒲天 地草色上衣裳不謂憂黔首雲巖與世忘 濇蔡元暎問仙洞 仙堂臨絕巘鳥道出層巒洞古烟 蘿合樓高象緯寒上懸蒼石障下 控碧溪瀾鷄犬雲間集龍蛇谷裏蟠玉泉晴作雨味 樹暗鳴鵉芝木紛堪把松林秀可飡佛輝靈氣皛寶 月夜光圓浩蕩丘申賞沉冥物外覌齋心依静榻濯 髪向飛湍坐愛山門净那知芳歲闌倚床翻貝葉撫 几奏猗蘭更有飄 然志因風思羽翰 談天衍遊觀音巖 逸興尋幽境輕 舟泛淺灘峰高 懸絕壁澗折瀉飛湍拾級登巖閣摳衣坐石盤欖邊 維竹筏沙際立漁竿水度清鐘遠山夕照残傍崖 ","11卷 ╱ (清) 陳邦器修 (清) 李嗣泌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36720,湖南,郴州,"(康熙) 郴州總志",康熙,1661,1722,839,"卷之十一 812-863 ╱ 志餘 812-863 ╱ 祥異 813-863 ╱ 兵燹 820-863 ╱ 仙佛 812-863 ╱ 寺觀 812-863 ╱ ","殿君山項 □在雲中 玉泉庵 州東五十里永豐鄉泉水香 反䕃四百畝四時下涸因名 雲深 □ □東南三十里 □□紅□鴣□ 暜濟寺 州治西康熙十八年按察 司馬公斯良兵部郎巾逹 □□□爲潭州嶽□德昆禪 師建由有蓮池頗稱名勝 太平寺 永典 城西 南臺寺 永 與 北十 七都 法輪寺 永興三 十里 龍興寺 永興東 八十里 普化寺 宜□□ 二里舊 傷仁一鏤㴱夜自鳴音聞滿邑 爲宜章八景之一日普化晚鐘 艮巖寺 宜童南 一里 圓明 寺 □章 城内 龜爻寺 宜章南五十里鄧 尚書庠讀書處 紫珠寺 宜章東九 十里界□ 嶺有塔 一座 龍歸寺 宜章南 二十里 開山寺 宜章西五十里 麻田下有温泉 萬安 寺 宜章南 九十里 福壽寺 宜章西 九十里 開福寺 典寧縣 南五里 光明寺 典寧縣 程水鄉 梵安寺 與寧南 二十里 龍居寺 與寧程水鄉即 壽佛所生地 報恩 ","11卷 ╱ (清) 陳邦器修 (清) 李嗣泌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
36721,湖南,郴州,"(嘉慶) 桂東縣志",嘉慶,1796,1820,156,"卷二 105-166 ╱ 疆域 105-166 ╱ 道路 107-166 ╱ 廂都 109-166 ╱ 墟市 105-166 ╱ 山川 120-166 ╱ ","    從陡峭處飛騰而下遥望若銀河倒㵼玉屑紛     霏亦奇觀也八景之一    文明井在古泮池左側今義學官街前    飲鳯井在縣治後鳯皇山麓右側    中井在城中西南角官街側    南井在南門大街    橫街井在城外西南角城隍祠街左側    西井在西門外濠池中對羅神祠巷口路    金魚井在金魚山麓昔常出魚鱗細密金色長寸 ","20卷 ╱ (清) 林鳳儀修 (清) 黄性時纂 ╱ 清咸豐九年增刻本"
36722,湖南,衡陽,"(乾隆) 衡州府志",乾隆,1735,1796,245,"卷之六 129-246 ╱ 山川 129-246 ╱ ","   淅然如米泔瀑湧有疾者飮之多愈    鳴玉泉在縣署旁舊志云每夜靜聲淙淙如鳴    玉    鏡泉在縣南澄瑩如鏡    金沙泉在桃花澗之旁内有沙如金     衡州府志卷之六 ","33卷 ╱ (清) 饒佺修 (清) 曠敏本纂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刊刻清光緒元年補刻本"
36722,湖南,衡陽,"(乾隆) 衡州府志",乾隆,1735,1796,318,"卷之九 307-344 ╱ 津橋 307-344 ╱ ","   合溪橋在縣東六十里             小江口橋在縣東七十里    梅塘橋在縣東八十里    車陂橋在縣東八十里    川口橋在縣東八十里    黄田橋在縣東八十里 乾隆二十六年知府 饒佺知縣江恂倡捐    龍陂橋在縣東八十里    龍盤橋在縣東九十里    富橋在縣東一百五十里    玉泉橋在縣東南十五里 ","33卷 ╱ (清) 饒佺修 (清) 曠敏本纂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刊刻清光緒元年補刻本"
36722,湖南,衡陽,"(乾隆) 衡州府志",乾隆,1735,1796,2092,"卷之二十八 2045-2168 ╱ 寺觀 2045-2168 ╱ 方伎 2045-2168 ╱ ","   玉泉山在縣北    水月菴在縣北    淨土菴在縣北    觀音菴在柏坊驛    地藏菴在縣北    長壽菴在縣南    極樂菴在縣北    四應山在縣西    指菴在縣西    福壽菴在縣西             ","33卷 ╱ (清) 饒佺修 (清) 曠敏本纂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刊刻清光緒元年補刻本"
36722,湖南,衡陽,"(乾隆) 衡州府志",乾隆,1735,1796,2116,"卷之二十八 2045-2168 ╱ 寺觀 2045-2168 ╱ 方伎 2045-2168 ╱ ","   紫虛閣亦名飛仙壇郎魏夫人禮斗處    眞人廟在草市   耒陽縣    洞陽觀在縣北    紫陽觀在縣北    玉泉觀在縣北    印洲觀在肥田堡    普通觀在興業鄉   常寧縣                    北鎭觀在縣北 ","33卷 ╱ (清) 饒佺修 (清) 曠敏本纂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刊刻清光緒元年補刻本"
36722,湖南,衡陽,"(乾隆) 衡州府志",乾隆,1735,1796,2133,"卷之二十八 2045-2168 ╱ 寺觀 2045-2168 ╱ 附仙釋 2119-2168 ╱ 方伎 2045-2168 ╱ ","   結菴祝融峰下修道九年不出世傳仙去    承遠始學於成都唐公至荆州進學於玉泉眞    公授師以法至衡山為教魁人從而化者以萬    弟子法照在代宗時為國師言其師有異德天    子名其居曰般若道塲德宗時詔立為彌陀寺    貞元十八年終於寺柳宗元為碑刻於寺門    陳法明修行岣嶁峰普賢觀以麒麟獻被旨内    召尋乞還山封悟眞先生    曇藏住南嶽西園蘭石本受心印於大寂禪師    後謁石頭希遷然明徹貞元二年遁衡嶽之 ","33卷 ╱ (清) 饒佺修 (清) 曠敏本纂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刊刻清光緒元年補刻本"
36725,湖南,株洲,"(同治) 攸縣志",同治,1861,1875,1936,"卷四十九 1657-2395 ╱ ","   重遊泰華山記         劉 玢 攸北之山最高者惟甘棠以其能興雲霧降雨澤爲一鄉 之望然峻峭險仄不受輪蹄故遊屐罕至惟泰華山支分 甘棠地接萍醴横亘三邑特出衆山之表周廻十數里左 有天平寺苦麥庵右有玉泉庵金華觀皆在其麓東西兩 徑石路盤亘古松交蔭一步一級且上且望所歴愈高所 望益遠東顧甘棠嚴湖排青列翠南望香山司空隱現出 没西眺五鳳天花青碧環繞如湧如浮北瞻仙居會真攢 翠聳㧞似拱似揖俯瞰近山蜿蜒森羅如在衣襟間時當 春日草樹之葩爛然禽鳥之音不一長夏炎炎茂樹叢密 ","55卷 ╱ (清) 趙勷修 (清) 陳之驎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726,湖南,郴州,"(同治) 臨武縣志",同治,1861,1875,1463,,"漢書下濁酒儒將本風流羽檄 君恩重龍韜士氣遒 軍威駭鬼窟賊膽落霜矛許國山河誓猶聞說斷頭    其二 慘淡風雲氣精誠戰骨摧滄浪淋淚赤巫峽嘯猿哀魂 返南州壯  恩深北闕來鷹楊旋繼武拜賜夜光杯    西山霽雪         廪生  邱教諄 邑人  嶺際雪封梅狂颷霽色開琪花連舜嶺玉屑積瑶臺日 落雲無脚蟾升蚌有胎韓張亭上望一幅晝誰裁    登文龍閣曉望       舉人  黄道茆 邑人  ","47卷 ╱ (清) 鄒景文原本 (清) 吳洪恩續修 ╱ 清同治增刻本"
36726,湖南,郴州,"(同治) 臨武縣志",同治,1861,1875,1518,,"芒鞋踏破一蹊青丹成九轉寧呼癸鶴唳千年復有丁 陸地瀛洲應許到蓬萊闕下讀黄庭    雪度香花嶺        教諭  曹家玉 衡山  霏霏玉屑净塵寰匝地同雲雪滿山一路通天風觱發 層霄在目岫孱顔光連洞谷花千樹白憶閭閻屋萬間 時奉文編 查保甲 匏繫一官無諫草誰云此地即藍關                  曹家玉 曾題冰柱憶劉又却畏晴泥没後車漫道因風飄柳絮 渾疑吹笛落梅花孤臣未逐身踰嶺素服無塵色似□ ","47卷 ╱ (清) 鄒景文原本 (清) 吳洪恩續修 ╱ 清同治增刻本"
36726,湖南,郴州,"(同治) 臨武縣志",同治,1861,1875,1528,,"身在層霄十二重俯瞷邨墟春靄淡遥看城市暮烟濃 徘徊絶巘天將又見歸鴉閙古松    仙境春遊          孫炳烈 曾聞此境遇真仙春半遊人日萬千著寧辭山得得 携樽偏愛草芊芊閒停柳外尋丹竈暫憇花間潄玉泉 興盡歸來憑几臥依稀身到大羅天    武水拖藍          孫炳烈 淸溪一帶繞城南雨後洪濤孰與參竟有别流能直渡 從教新漲自横擔誰將素練拖青黛宛似銀河□□藍 ","47卷 ╱ (清) 鄒景文原本 (清) 吳洪恩續修 ╱ 清同治增刻本"
36726,湖南,郴州,"(同治) 臨武縣志",同治,1861,1875,1942,,"號恩亭其先楚大夫舉之後子孫代有名于楚至宗有 諱㤗者有文武才為湖南鈐轄使賜紫金魚袋後自河 南遷衡之政義鄕和豊里家焉時衡旱甚溪澗絶流泰 禱而卓鎗于地泉遀湧出衆以為神因名其泉曰伏陵 至今利之是為衡陽始祖泰生伯伯生紹長軀負勇略 為元都統元帥紹生雷龍雷龍生祖惠自號玉泉山人 白雲道者蓋隱君子也惠祖生思義思義生文清文清 生常常生音音生相翁其長子也母徐氏翁生而沉慧 幼習博士家言窺其大凡以素羸尊人不欲苦之取長 ","47卷 ╱ (清) 鄒景文原本 (清) 吳洪恩續修 ╱ 清同治增刻本"
36727,湖南,湘西,"(光緒) 乾州廳志",光緒,1875,1908,1393,"卷之十三 1300-1398 ╱ 物産 1300-1398 ╱ ","   大蒜之即愈 曰蠍躉尾虫也形似琵琶大者長    踰寸許尾螫人有毒須邇日痛方止擊死似醋酸氣    曰蝙蝠有服翼蟙䘃仙鼠飛鼠夜燕石燕簷老鼠諸    名似鼠而有肉翅連合四足及尾如一晝伏夜飛食    蚊蚋李白詩序荆州清溪有乳穴穴中玉泉交流有    蝙蝠千歲體白如銀仙家謂之玉芝 曰飛狐狀似    蝙蝠大如簸箕毛長寸許紫黑色性嗜石耳翼如剪    能斷繩索   布帛之屬 曰棉布各鄉村多蒔棉花男女並織精粗 ","16卷 ╱ (清) 蔣琦溥修 (清) 林書勛續修 ╱ 清同治十一年修清光緒三年續修本"
36728,湖南,常德,"(乾隆) 安鄉縣志",乾隆,1735,1796,732,,"  池不憚頻   藏什襲等天球擬搆凌雲百尺樓四字額高懸   玉署數行書遠鎭荆州敢誇稽古邀   榮遇可許貽孫有善謀章句小臣徒食粟   聖恩高厚幾時酬    翰林院檢討臣張明先恭紀於燕臺之岳陽 邸 署    水荒           張庚先 邑宦  淼淼洪流接洞庭桑田滄海市生萍濤鳴鼓角人烟 歇雨動寒城巖穴溟荇藻分飱珍玉屑耆䙙翹首易 鳩形年偷八十才逢此敢效繪圖奏闕廷 ","8卷 ╱ (清) 張綽修 (清) 曾之亨纂 ╱ 清光緒六年補刻本"
36729,湖南,湘西,"(同治) 保靖縣志",同治,1861,1875,323,"卷三 238-335 ╱ 食貨志 238-335 ╱ 户口 238-335 ╱ 田賦 240-335 ╱ 屯田 242-335 ╱ 物産 250-335 ╱ ","   蝙蝠 俗呼簷老鼠似鼠而有肉翅連合四足及尾    如一晝伏夜飛食蚊蚋李白詩荆州清溪有乳穴穴    中玉泉交流有蝙蝠千歲體白如銀仙家謂之玉芝    飛狐 狀如蝙蝠大如簸箕毛長寸許紫黑色性嗜    石耳翼如翦能斷繩索取石耳於懸崖上者徃徃畏    之    竈馬 狀如蟋蟀而小俗名竈區區    貨之屬    土絹  麻   麻布  棉布  五棓子    綠皮  煙   靛   漆   蜜糖 ","12卷 ╱ (清) 林繼欽修 (清) 袁祖綬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730,湖南,郴州,"(光緒) 永興縣志",光緒,1875,1908,649,"寺觀 646-652 ╱ ","   準提閣 在縣治東按察 司行署知縣□ 觀音堂 高亭 橋側      之麟改      建今圮    南庵 十九都一 名南安寺    西彌庵 二 都    玉泉庵 龍角 山下     問仙洞 城東蘇仙觀之 上明參議曾紹    六如庵 在城東問仙洞   芳建嘉慶二十 上亦曾紹芳建   年僧通僞重建    香源庵 二十 都     延齡庵 縣東南 隔河    新庵 縣西 三里      崇福庵 縣北 里許    祇園庵 二十 都     福田庵 縣北十里乾隆 六十年僧本亨    增            重 建    天姥宫 縣東城內關帝廟右 嘉慶六年闔邑捐建 ","55卷 ╱ (清) 吕鳳藻修 (清) 李獻君纂 ╱ 清光緒九年刻本"
36730,湖南,郴州,"(光緒) 永興縣志",光緒,1875,1908,1471,"古帝王 1177-1495 ╱ 無 1178-1495 ╱ 故宫 1177-1495 ╱ 無 1178-1495 ╱ 壟墓 1177-1495 ╱ 潛竊 1177-1495 ╱ 無 1178-1495 ╱ 藝文 1349-1495 ╱ 第十册卷四十九之二至五十五 1177-1495 ╱ 藝文 1349-1495 ╱ ","  五言排律   明    問仙洞          蔡元瑛    仙堂臨絶巘鳥道出層巒洞古煙蘿合樓高象    緯寒上懸蒼石障下控碧溪瀾鷄犬雲中集龍    蛇谷裏翻玉泉晴作雨珠樹暗鳴鸞芝本分堪    把松林秀可餐佛輝靈氣晶寶月夜光團浩蕩    邱中賞沈冥物外觀齋心依靜榻濯髪向飛湍    坐愛山門淨那知芳歳闌倚牀翻貝葉撫几奏    猗蘭更有飄然志因風思羽翰 ","55卷 ╱ (清) 吕鳳藻修 (清) 李獻君纂 ╱ 清光緒九年刻本"
36731,湖南,郴州,"(乾隆) 永興縣志",乾隆,1735,1796,1016,"卷之十一 740-1050 ╱ 藝文志 740-1050 ╱ 宸翰 740-1050 ╱ 文選 804-1050 ╱ 詩選 934-1050 ╱ ","五言排律 原志六今續 □□八首    問仙洞        明國學  蔡元瑛 仙堂臨絶巘鳥道出層巒洞古烟蘿合樓高象緯寒上 懸蒼石障下控碧溪瀾雞犬雲中集龍蛇谷裏蟠玉泉 看作雨珠樹暗鳴鸞芝本紛堪把松林秀可食佛輝靈 氣品寶月夜光圓浩蕩邱中賞沉物外觀齋心依靜 □濯髮向飛湍坐愛山門净那知芳歲闌倚床翻貝葉 撫几奏猗蘭更有飄然志因風思羽翰    遊觀音巖      國朝文學  談天衍 遥止錢 塘人 ","12卷 ╱ (清) 沈維基修 (清) 楚大德纂 ╱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36731,湖南,郴州,"(乾隆) 永興縣志",乾隆,1735,1796,1073,"卷之十二 1050-1082 ╱ 見聞志 1050-1082 ╱ 祥異 1052-1082 ╱ 兵燹 1060-1082 ╱ 仙釋 1066-1082 ╱ 寺觀 1068-1082 ╱ ","   禪林 北院禪林 縣南十里 十二都    閣 前志二今 續一凡三 觀音閣 縣西觀音 巖對岸     準提閣 在縣治東按察 司行署久廢 瀛洲閣 縣南鷄公山乾隆 二十六年知縣沈維    基捐    建    菴 前志四又續 九凡十三 南庵 十九都一 名南安寺      西彌庵 二 都 玉泉庵 龍角山下○以上 三庵據正德志  六如庵 城東問仙洞之上 明參議曾紹芳建 ","12卷 ╱ (清) 沈維基修 (清) 楚大德纂 ╱ 清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36732,湖南,郴州,"(同治) 嘉禾縣志",同治,1861,1875,1062,,"  楚厚澤汪洋溯九疑倒映藍山沙濺碧徑穿險石浪   飜奇試看沿潭瀚無窮勢輕怕寒潭釣脡移     普濟疎鐘   蒼茫古寺白雲封溪水灣環䕶幾重航海波乎依道   㟁笳樓風送聽踈鐘宏音響澈禪心浄狐韻驚回客   夢濃幸有大鳴開覔悟羣生應已豁塵胸     萬斛珠泉   招涼亭畔玉泉飛萬斛珠光弄影微荇帶貫穿波底   澈桂輪圓轉鏡中輝探驪得處盈盈是飲客撈來順   須非試遍人間推第一休教唾落混明璣 ","26卷 ╱ (清) 高大成修 (清) 李光甲纂 ╱ 清同治二年刻本"
36733,湖南,郴州,"(嘉慶) 安仁縣志",嘉慶,1796,1820,1378,"卷之十二 1210-1501 ╱ 藝文志一 1210-1383 ╱ 書籍 1210-1383 ╱ 金石刻 1251-1383 ╱ ","   雙盔石           張 本 㵎水㵎中分瀑布驚聞排來兩岸石磷磷疑是彈冠留 古蹟奮武揆文 湍激自成紋叱咤風雲儼然一隊水 犀軍始信鴻鈞多鼓鑄無限氤氲    潔愛泉亭 二首千秋歳       程雲業 玉泉烟際閒卻風流地塵不到情堪寄青葱巖巘列瀟 灑亭臺置從此後鳳城野色增佳麗 把酒當軒憇江 山如有意雲影亂渡紋細白沈飛鳥渡碧浸遙天霽攜 彩筆石欄斜倚東風醉 ","14卷 ╱ (清) 侯鈴修 (清) 歐陽厚均纂 ╱ 清嘉慶二十四年刻本"
36734,湖南,郴州,"(同治) 桂陽縣志",同治,1861,1875,1792,"卷之十八 1723-1810 ╱ 風土 1723-1810 ╱ 風俗 1723-1810 ╱ 附告示 1723-1810 ╱ 氣候 1756-1810 ╱ 物產 1723-1810 ╱ ","   醿 有粉紅雪 白數種   月季花 一名月月紅一名 滕春一名關雪紅        梔子 一名 薝蔔     玉 有紫白二種白蕚 白鶴仙季女數種    鷄冠 有紫白 二種    杜鵑 一名山石榴一名紅 躑□一名映山紅    金錢 一名子 午花    鳯仙 有海納星珍珠小 桃紅急性子□名    玫瑰 一名刺客俗 呼離姐草  剪春羅 一名剪 紅羅    剪秋紗 一名漢 宮秋   玉  嚴春 俗呼虞 美人    山礬 一名七 里香    珍珠 一名玉屑俗 呼孛婁花 ","22卷 ╱ (清) 錢紹文纂 (清) 朱炳元纂 ╱ 清同治六年刻本"
36734,湖南,郴州,"(同治) 桂陽縣志",同治,1861,1875,2504,"卷之二十一 2391-2514 ╱ 藝文 2391-2514 ╱ 書 2466-2514 ╱ 說 2391-2514 ╱ 賦 2427-2514 ╱ 詩 2466-2514 ╱ 歌 2391-2514 ╱ 禽言 2391-2514 ╱ 卷之二十二 2391-2514 ╱ 方外 2391-2514 ╱ 寺觀 2391-2514 ╱ 附鄉廟 2391-2514 ╱ 仙釋 2391-2514 ╱ 祥異 2391-2514 ╱ 雜職 2391-2514 ╱ 外紀 2391-2514 ╱ ","   白石磷 <img n=""155""/>處涓 2吐玉泉夜留川上月晴見水    中天性洌常含露機清雅帶烟若逢孫楚輩枕    漱樂無邊     郴河道中        黃文理    峭壁巉巖下深潭碧水頭子先來嶂頂高掌劈    河流谷應溪聲遠雲籠樹色悠民風多沕穆半    夜有行舟     過䨇魚竹篙二嶺     何天樞    落落荒坡路深深雜樹生野寒溪水冷雲響雉 ","22卷 ╱ (清) 錢紹文纂 (清) 朱炳元纂 ╱ 清同治六年刻本"
36741,湖南,懷化,"(光緒) 靖州直隸州志",光緒,1875,1908,69,"卷一 55-93 ╱ 地理 55-93 ╱ 疆域 55-93 ╱ 里甲 60-93 ╱ 街市 62-93 ╱ 山川 66-93 ╱ ","□同入朗江名敘水地理今釋云敘 □即渠江為禹貢九江之一北流入沅 小江 南三十里有 沙堆遶地化 正經横江橋又 五里入渠江 潩溪 發源寨市里之冲方㘭伏流山下□ 猪頭坡經石巖洞歷古城過白豹溪 逕馬王橋下至 龍盤巖入渠江 文家溪 東半里自腰股坡 環五老峰人渠江 古松溪 在城南 自教塢 由山川壇經南 薰橋下入渠江 老雅溪 城南五里自綏甯東一里延 岩脚油村遶侍郎山達渠江 後山 溪 在城北自飛山麓邐拱辰門 合清水溪遶城東北入渠江 清水溪 城北二里自清□ 遶歌材達後山溪 同入 渠江 六王溪 城北六十里自會同白 社達保札溪入渠江 水釀潭 城南 二里 五龍潭 南二十五里左右五山插入水次 淵澄邑碧中巨石如珠祈雨輙應 白豹潭 城西里許有石 如豹蹲立潭滸 網潭 東十 五里 偏灘 南五 里 鸕鷀灘 南十 里 媳婦灘㜑㜑灘 同 上 三 灘 南三十 五里 大笋灘 南四 十里 銅鑼灘 在城南潩溪中俗云其 潭水夜鳴如鑼主火災 觀 音灘 東北 城下 魚灘 東北 十里 馬鞍灘 東北二 十里 板灘 東北三 十里 箭灘 東 北 二十 八里 金灘 東北三 十五里 玉泉 西一里玉泉寺 右一名南無泉 星泉 西五里飛山 麓相傳昔人 ","12卷 ╱ (清) 吳起鳳修 (清) 唐際虞纂 ╱ 清光緒五年刻本"
36741,湖南,懷化,"(光緒) 靖州直隸州志",光緒,1875,1908,70,"卷一 55-93 ╱ 地理 55-93 ╱ 疆域 55-93 ╱ 里甲 60-93 ╱ 街市 62-93 ╱ 山川 66-93 ╱ ","鑿此得石如星故名宋 州牧許成之建亭其上 漱玉泉 城東隅當渠江潩溪之 會今懷忠樓前即其地 俸 泉 州治 署旁 州後井 州治 後 義井 鶴山 麓 安樂井 北門内安樂坡下 病者飲之多愈 白鶴井 純福坡下魏文靖 寓居時曾掘此井 明月井 城内乾 元宮後 牛角井 都司 署後 銅 鑼井 城内宋 家巷後 四方井 城内永豐 倉後右 宋家巷井 城内四 棑樓側 徐家井 東門内新 城隍廟側 安家井 東門内 花園 周公井 西門内 大街 碓窽井 南門外 楊公祠 右  孫家井 南門外 古松溪 吊橋井 西門 外 金生井 西門外 正街左 文光井 西 門 外文光 巷内 牛眼井 西門外蔣 公橋頭 桂香井 西門外 正街右 飛泉井 城西石 工橋頭 七星井 城西大 由街 雙巖井 城西大由 街响塘巷 龍井 西五里石穴□門 水湧而岀相□水 自龍盤 巖來 洗馬池 西北飛山後昔人 嘗屯兵於此故名 汴河池 西門外 即城湟 石檟 城 東 二十 里 錦溪 西北六 十五里 淼溪 西北七 十里 楠木井 在貫 五里 渠江自城東二十里以下厯會同二百餘里水之險惡者 ","12卷 ╱ (清) 吳起鳳修 (清) 唐際虞纂 ╱ 清光緒五年刻本"
36741,湖南,懷化,"(光緒) 靖州直隸州志",光緒,1875,1908,152,"卷三 146-162 ╱ 祠祀 146-162 ╱ 壇壝 146-162 ╱ 祠廟 149-162 ╱ 寺觀 151-162 ╱ ","寺類二十有四報恩寺 在小南門外 明永樂間建 迎恩寺 西門外明 嘉靖年建 光 明寺 東門外洪武年建咸豐十一年髮逆圍城火燬同治 十一年重建規模丕煥雄峙東流為渠江諸寺之冠 玉泉寺 在西 門外 延壽寺 一在城東五老峯一 在在四里牛背嶺 廻龍寺 在文家 溪口 地福寺 在古 二里 中華寺 城西北 五十里 總持寺 城北三十 里大河北 香山寺 一 在 南門外一 在艮山口 毘盧寺 在飛 山 紫雲寺 在古 二里 莊嚴寺 在中 洞里 鎮甯寺 在寨 市里 德風寺龍興寺華嚴寺銅佛寺 俱在九 龍山 興隆寺 在古 一里 壽佛寺 城内四 方井 景生寺 在在 四里 正覺寺 在寶 山 寶峯寺 在由 二里 龍 泉寺 在寨 市里 觀類十九元妙觀 城内純 福坡 祖師觀 城東五 老峰 永興 觀 在歌 興 磨針觀 在飛 山 飛龍觀 在下 鄉 明月觀 在古 一里 北極觀 在 三 鄕  涼傘觀 在鬼 山坳 九龍觀 在藕 團 太平觀 在龍 保 玉華觀 在三 鄉 靈 感觀 在團 山 岩山觀 在姚 家鄉 寨衙觀岩脚觀大林觀長門觀地 ","12卷 ╱ (清) 吳起鳳修 (清) 唐際虞纂 ╱ 清光緒五年刻本"
36742,湖南,懷化,"(康熙) 靖州志",康熙,1661,1722,71,"卷一 18-98 ╱ 山川 64-88 ╱ ","石櫃 城東二十里  龍井 州北五里石隙若門水湧而出  洗馬池 在飛山之後舊屯兵飲馬於此因名  義井 在鶴山之  安樂井 在城内安樂坡下水清味甘病者飲之多愈 故名 白鶴井 純福坡下文靖居靖鑿此仍以其家泉名之  玉泉 在玉泉寺前左  俸井 州治内今廢  ","6卷 ╱ (清) 祝鐘賢修 (清) 李大翥纂 ╱ 清康熙刻本"
36742,湖南,懷化,"(康熙) 靖州志",康熙,1661,1722,90,"卷一 18-98 ╱ 古蹟 88-98 ╱ 寺觀附 88-98 ╱ ","芙蓉洲 鷄山之宋文靖公□□在芙蓉於上門□  與賢莊 宋嘉定間郡守置田若干畝歲入錢萬七千 八百益以屋僦五萬大千以給郡中貢士康 選者務賞 今無考 新民學 宋紹興中靖州乞依舊置新民學教養谿□ 歸民子弟以三十人為額因建今跡久無考 傍梅讀易亭 純福坡上文靖公建今廢  觀亭 見侍郎山記  漱玉泉 城東隅當渠江潩溪之會今懷忠樓前廢  瀛洲亭 舊學前郡守許成之建今廢  ","6卷 ╱ (清) 祝鐘賢修 (清) 李大翥纂 ╱ 清康熙刻本"
36742,湖南,懷化,"(康熙) 靖州志",康熙,1661,1722,93,"卷一 18-98 ╱ 古蹟 88-98 ╱ 寺觀附 88-98 ╱ ","仙人石 距縣百里雷公嶺石上有巨人跡故名     附寺觀    靖州 報恩寺 小南門外潩溪之南明永樂年間建舊為習 儀所因兵燬康熈十年重修 光明寺 東門 外 迎恩寺 西關 外 玉泉寺 西關外潩溪之 南兵燹廢址存 香 山寺 詳見古蹟 在艮山口 玉麟庵 小南門外 潩溪之南 龍井庵 城西五里 下有龍泉 歲時不 竭因名 觀音堂 恊鎭 後 六廟觀 州治後純福坡 下舊新民學址 元天宫 在飛來峰 明時連 三清殿 在飛來峰明山西廵撫劉公建後 圮康熙二十一年湖南廵撫韓公 ","6卷 ╱ (清) 祝鐘賢修 (清) 李大翥纂 ╱ 清康熙刻本"
36744,湖南,湘西,"(乾隆) 永順縣志",乾隆,1735,1796,191,"地輿志 141-218 ╱ 卷一 141-218 ╱ 疆域 142-218 ╱ 沿革 142-218 ╱ 土司沿刀 141-218 ╱ 坊里 172-218 ╱ 市村 178-218 ╱ 形勝 184-218 ╱ 永城八景 141-218 ╱ 靈溪十景 187-218 ╱ 顆砂八景 188-218 ╱ 山川 190-218 ╱ 物産附 141-218 ╱ ","   扶桑   玉屏山 城北十五里圍環空立如屏即八景之    一   飛霞山 城東二十里上有飛來石閣棟宇門户    若神工   觀音山 城北十五里左有巨石右有玉泉其味    甘   旗皷山 城南五十里三峰並峙左形似旗右狀    如皷中若文筆點天 ","4卷 ╱ (清) 黄德基修 (清) 關天申纂 ╱ 清乾隆五十八年刻本"
36745,湖南,岳陽,"(同治) 平江縣志",同治,1861,1875,322,"平江縣志目錄 31-1235 ╱ 序 31-1235 ╱ 凡例 31-1235 ╱ 目錄 31-1235 ╱ ","龍門山亦稱土龍山峰勢夭矯如龍汨水逕其下上有蔭龍池 玉泉寺 讀史方 輿紀要 其並峙者曰東陽山峭峻如列戟並在縣東百 四十里 自龍門迤北六里為龍嶂山上有大泉寺禱雨輒應龍嶂之西 曰丫髻山上有觀音寺是在縣東百四十里 自山雞坳折入義甯之土龍山迤北出過石牛嶺   白沙嶺為 黄龍山 在義 甯境 又自小坳過峽為幕阜山一曰天岳山又稱天柱 山高一千八百丈週五百里跨義甯通城數州縣界道書曰 二十五洞天岳州稱岳陽以在天岳之陽也山有石壁刻篆文 曰夏禹治水到此 見金 石 吳太史慈為建昌都尉拒劉表從子磐 ","55卷 ╱ (清) 張培仁修 (清) 李元度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45,湖南,岳陽,"(同治) 平江縣志",同治,1861,1875,369,"平江縣志目錄 31-1235 ╱ 序 31-1235 ╱ 凡例 31-1235 ╱ 目錄 31-1235 ╱ ","玉泉山犂頭觜右有潘家洞水來注之  横江水源出老鴉尖西南流八里右合盤基坑水 西流四 里來會 又   西南流八里至雙江口右合棉花坑水 源出赤石坑西 流五里來會 又西   流三里左合山棗坑水 源出麻枯嶺西 南流八里來會 又四里至周家坪上   段左合杉樹洞水 源亦出麻枯嶺東 南流八里來會 又西流五里入汨在縣   東五十五里   潘家洞水源出獨尖東流四里至潘家套合抽心洞水 源出 龍窩  東流一  里來會 流里許入汨 汨水又西南流三里至杏樹灘踏水橋左有鄭源水合徐家洞 水來注之又西南流二里至團灣橋右有何家洞水來注之 ","55卷 ╱ (清) 張培仁修 (清) 李元度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45,湖南,岳陽,"(同治) 平江縣志",同治,1861,1875,1139,"平江縣志目錄 31-1235 ╱ 序 31-1235 ╱ 凡例 31-1235 ╱ 目錄 31-1235 ╱ ","襲   通禮越日小斂侍者於寢室施幃設浴牀於尸牀前牀東置 案陳沐浴巾櫛含具 三品以上含用小珠玉九 五七品以上用金玉屑五 襲牀在浴牀西 襲事陳其旁常服一稱朝衣冠帶各以其等侍者遷尸浴牀南 首諸子哭踊婦人出 女喪則 男出 迺去尸衣覆以斂衾侍者奉湯人 哭止沐髮櫛之晞以巾束之抗衾而浴拭以巾訖結襲衣縱置 於牀南領舉尸易牀徹浴牀浴具埋巾櫛及餘水於屏處迺去 衾襲裳服朝服加面巾喪主以下為位而哭 喪主及諸子坐於 牀東奠北同姓丈 夫以服為序坐諸子後西面主婦及諸婦女子坐於牀西同姓 婦女以服為序坐諸婦後婢妾又在其後東面均南上尊行丈 夫坐東北壁下西上尊行婦女坐西北壁下東上異姓丈夫坐 於幃外之東西上異姓婦女坐於幃内之西東上若內喪則同 姓丈夫皆坐幃外之東異 姓丈夫皆坐幃外之西 執事者執含具前喪主起盥親含尸 ","55卷 ╱ (清) 張培仁修 (清) 李元度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45,湖南,岳陽,"(同治) 平江縣志",同治,1861,1875,2673,"卷五十五 2667-2759 ╱ 藝文志五 2667-2759 ╱ 詩 2667-2759 ╱ ","   村隱              邑人  陳士奇 老去功名淡閒來歲月長著書終覆瓿得句漫投囊霜樹棲鴉 黑風簾人蝶黄孤村如許景也復答年光    甲寅避寇棲漂水巖        邑人  魏時魁 干戈日逼陟層巒巖下漂流石髓寒舂臼雪花飛盡水滴壺清 漏徹更闌霏霏玉屑雲閒落歷歷珠盤月下觀如此名山佳景 況相逢何事亂中看    松峰寺             邑人  唐良知 亭亭梵刹鎖煙霞古木陰濃噪綠鴉山色搖光侵竹塢晴嵐飛 翠滴松花我來方丈尋支遁猶坐禪堂誦法華底事風幡談笑 ","55卷 ╱ (清) 張培仁修 (清) 李元度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45,湖南,岳陽,"(同治) 平江縣志",同治,1861,1875,2738,"卷五十五 2667-2759 ╱ 藝文志五 2667-2759 ╱ 詩 2667-2759 ╱ ","靈不蔑孝子何知死後名宇宙綱常應表揭況今修志並徵詩 縹緗卷帙如花列古蹟名山入咏吟偏教此事詩章缺我占數 韻當轅謳願引鴻篇霏玉屑短令長箋體不拘薜芷江蘺同採 擷採登邑乘勒祠前千古萬古懷壯烈                  邑人  李嗣濂 八百煙波誓掃平要翻湖底掣長鯨英魂逝水山河壯熱血衝 濤海岳傾不惜紅顔成薄命可憐黃口亦捐生臨江艷說湘妃 竹誰識雙雙死孝情 曹娥碑碣紀邯鄲新鬼琳瑯故鬼寒巾幗英雄千古少男兒忠 孝一家難羅城宅共蓬蒿沒淑濟祠餘草露溥東去大江淘不 ","55卷 ╱ (清) 張培仁修 (清) 李元度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46,湖南,益陽,"(嘉慶) 沅江縣志",嘉慶,1796,1820,857,"藝文志 814-1074 ╱ ","上下洞庭幾歷沅境而白芷不槪見意深山大澤足跡 罕到之區物之長養而滋息者余或未之知也一日進 黌序諸生叩其抱負覺玉屑霏霏香生几席而内潔外 清彷彿杜蘅之紛披幽谷焉余因歎曰芷物類也人亦 有之天鍾其秀地挺其英何在不然而寧於沅靳也爰 斬荆刈蓬蒿於戟門右創一笠小亭額之早萃芷日 集多士嘯咏於其間即不敢謂門盈桃李室滿芝蘭而 載酒問奇則必有馥馥藝林而與白芷之奇葩異卉同 供採擇者是予額亭之意也夫    李學博重修明倫堂記     高 第 邑人  ","30卷 ╱ (清) 唐古特修 (清) 駱孔僎纂 ╱ 清嘉慶十五年刻本"
36748,湖南,株洲,"(同治) 茶陵州志",同治,1861,1875,1210,"卷二十三 1199-1273 ╱ 藝文 1199-1273 ╱ 詩 1199-1273 ╱ □書目 1199-1273 ╱ ","   覆鬴縱有形穹然黝黑贮終古滲瀝之所匯虺蝪之的府    不迓天日光何由見月午惟兹開堂皇爽塏納陽煦峻潔    擈纖瑕神工陋華宇來遊懷老成頻年扃巖户講學環冠    裾高論振聾瞽相見危坐時玉屑霏松塵鑱壁紀遥情詩    思兀翔舞 族祖九陽微時侓業講學於此 題壁銷石又有題巖詩傳世 延伫山日斜暮    色满林鳴歸途更回首月上天橋柱 即仙 人橋    碧泉巖          協辦大學士  彭維新    兹巖韣高德不欲矜有餘盈腹貯乳水纖罅嗚偑琚夏潤    冬不縮點滴均數疏一綫下雲賓匯入芙蓉渠 靈礹 前沼 鏡澄    天在水中無驚餌魚曾洗仙藥鼎時濺遊人裾綠苔有新 ","24卷 ╱ (清) 福昌修 (清) 譚鍾麟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749,湖南,衡陽,"(光緒) 衡山縣志",光緒,1875,1908,415,"卷七 217-460 ╱ 山川 217-460 ╱ ","  不辨□頭何處是 王大經水簾洞詩白日噴龍   涎捲成珠箔挂霏微古洞天謂是神仙舍 曠敏   本水簾洞詩一簾素色透朝暹終古垂簾不捲簾   千尺水波驚海立水簾洞口雨廉 <img n=""56""/> 黃肇熙水   簾洞詩筍輿淩險磴翠壁訪名泉映日懸珠箔迎   飇拂石絃瀟瀟憐舞鶴颯颯興飛仙五月來消夏   人間此洞天 喻道愷水簾洞詩望極朱陵第一   泉湘簾高挂五雲巓風飄玉屑千層濺石蹙明珠   萬顆圖帶揭碧蘿深澗雪鉤垂新月隔溪煙羅浮   路渺蹤難覓幼父騎牛為訪仙    羅漢洞在祝融峰會仙橋側懸崖峭壁遊者非匍    匐不能造洞口高丈餘廣五六尺中供羅漢一尊 國朝康仁德羅漢洞詩二首仄洞懸崖枵縋隒幾萬尺   中有阿羅尊幽涼獨面壁雲生艾衲香松化康千   石側身試一探奇膽驚猱鼫安能老其間嵌洞賖   雲宅 自聞有此洞不見洞門開白晝封濃霧青 ","45卷 ╱ (清) 李惟丙修 (清) 文嶽英纂 ╱ 清光緒元年刻本"
36749,湖南,衡陽,"(光緒) 衡山縣志",光緒,1875,1908,799,"卷十六 616-897 ╱ 學校 616-897 ╱ ","  選拔尤三刻行世從之遊者彬彬有禮舟行過之   絃誦之聲不絕並記於此   彭陸觀湘洲記楚粤之交湘水發源逶迤千里而   至衡山過邑城下七里凝然一洲水分復合昔人   謂此吾邑關鍵營館於上又於館後建浮圖一座   名其洲曰觀湘吁此固造物之奇蹟抑人心虚靈   之所觸也余自應童試始得一登洲上繼而屢至   至即眺覽竟日竊歎四時之景不同而觀亦無窮   焉爾乃春雨冥濛湘波騰湧風爭石鬭漚浮泡走   黄帝蚩尤戰於鹿吹雲噴霧庶幾近之若夫夏   日朝升湘映殷紅少焉亭午湘作澄碧俄而夕陽   湘泛爛紫譬則燈無定影鏡不泯形也秋水澄鮮   皓月千里金波蕩漾碧沈一色恍若壺中别有地   天冬雪紛飄水落石出玉屑銀盤銷融無滓憶昔   枚叟遊於梁園縱心浩然何慮何營於是觀既周   徧體靜心閒害馬已去世事都捐悟遣有之不盡   覺涉無之有閒吾心虛故能靈靈故通道□□□   端且作如是觀 ","45卷 ╱ (清) 李惟丙修 (清) 文嶽英纂 ╱ 清光緒元年刻本"
36749,湖南,衡陽,"(光緒) 衡山縣志",光緒,1875,1908,1221,"卷十九 1197-1298 ╱ 壇廟 1197-1298 ╱ ","  運沙土以填後龍廣若干丈高若干丈夫受□□   本山與附近鄉團之丁壯者凡若而人畫□□□   驗力給餉經始於壬午八月二十八日訖二□□   未閏二月十日斯時也余適有參藩西粤之命即   日束帛潔牲醴告成祠下遂登赤帝峰徘徊四顧   地脉融結岡阜紆連高可植萬松平可立萬馬形   勢不啻若天成焉已又循行水道飛瀑澄潭發蒙   紫霄金堤玉泉冷冷如帶流乎達之無窮充乎衍   之萬祀矣亭舊名望仙堤甫成適翰林殿撰山陰   張君元抃捧天子璽書頒諸侯王南來瞻嶽坐憇   亭上易其扁曰離明豈天將啟一方文明之會乎   何奎應之迅速也先是七月嶽工肇起八月皇子   生嗚呼亦奇矣是舉也劉司徒力倡於先諸君子   克襄於後費取諸帑無斂借工給其直無騷勞培   國家靈長之基肇皇嗣篤生之慶綿山靈未續之   脉剗前人不經之謀庶幾他日登斯嶽者尙有鑒   於茲豈口取泥於陰陽漫勞費而已哉若是而不   佞之罪或者其免夫是為記 ","45卷 ╱ (清) 李惟丙修 (清) 文嶽英纂 ╱ 清光緒元年刻本"
36749,湖南,衡陽,"(光緒) 衡山縣志",光緒,1875,1908,2686,"卷三十六 2655-2759 ╱ 仙釋 2655-2759 ╱ ","   又遇拆壁之路一一自然眞卿曰何如屋澑雨痕    素起握眞卿手曰得之矣 省 志   懷素寄衡嶽僧詩祝融高坐對寒峰雲水昭幾   萬重五月衲衣猶近火起來白鶴冷青松    日悟零陵蔣氏子究觀祕義修明要奥初居本郡    龍興寺肅宗制天下名山置大德七人南嶽尤重    日悟推擇居首 楚 寶    承遠始學於成都唐公繼學於玉泉眞公復居南    嶽食土茹草敝衣垢面人從而化者萬計弟子法    照代宗時為國師言其師有異德天子南面禮之 ","45卷 ╱ (清) 李惟丙修 (清) 文嶽英纂 ╱ 清光緒元年刻本"
36749,湖南,衡陽,"(光緒) 衡山縣志",光緒,1875,1908,3112,"卷三十九 2801-3138 ╱ 藝文 2976-3138 ╱ 論序記傳書書後疏賦詩 2976-3138 ╱ ","   繡閣詩目錄   唐    題玉泉溪          湘驛女子 國朝    煙寺晚鐘          汪漱玉 羅喬 年妻    戊午六月望五隨夫登祝融   王蘭英 賓鉅 妻    一覽亭 二首           王蘭英    雙流夾鏡          譚壽萱    五馬繞雲          譚壽萱 ","45卷 ╱ (清) 李惟丙修 (清) 文嶽英纂 ╱ 清光緒元年刻本"
36749,湖南,衡陽,"(光緒) 衡山縣志",光緒,1875,1908,3114,"卷三十九 2801-3138 ╱ 藝文 2976-3138 ╱ 論序記傳書書後疏賦詩 2976-3138 ╱ ","   繡閣詩   唐    題玉泉溪         湘驛女子    紅樹酣秋色碧溪彈夜弦佳期不可再風雨杳如    年 國朝    煙寺晚鐘          汪漱玉 羅喬 年妻    古寺倚空青疏鐘度寒翠日暮西風生一聲煙外    墜 ","45卷 ╱ (清) 李惟丙修 (清) 文嶽英纂 ╱ 清光緒元年刻本"
36749,湖南,衡陽,"(光緒) 衡山縣志",光緒,1875,1908,3273,"卷四十二 3248-3324 ╱ 古蹟 3248-3324 ╱ ","  馬遐窺石廩記曾拾級以開冰方將潔爾蘋蘩從   祀於素王之後曷弗欽為矩矱縈懷於理學之興   獨念雨暘不假人為陰晦原由天設胡以二賢偕   北驅車斂玉屑之飛揚恍如吏部遙臨薦脯卻妖   氛之鬱結豈非正直剛方之氣能令大造發其清   暉抑亦危微警惕之忱頓使山靈彰其亮節此固   宜麇城之内樓曰開雲又何異興樂之濱樓名霽   雪也若夫創建何常標題唯命太白則特炳其名   景疏則偏誇其姓曲江賦罷延長史之芳蹤文選   書成契昭明之逸性可愛者山圍句曲客距三層   難忘者郡列吳興詩留八詠莫不紅碧檻迥絕   囂塵白璧青簾爰昭潔淨而況賢如二子道本一   中其問辨在平居既專力於堯舜湯文之遠業即   流連於贈答亦隱涵乎天地民物之全功猶懼以   詩歌淫其志意且虞以事變撼其明聰豈等尋巖   訊壑玩月吟風莫解山川之癖難言道德之充謂   兹樓臺之有倬不當俎豆於無窮也哉方今鴻文   炳蔚正學昌明鐘鏞振乎 ","45卷 ╱ (清) 李惟丙修 (清) 文嶽英纂 ╱ 清光緒元年刻本"
36749,湖南,衡陽,"(光緒) 衡山縣志",光緒,1875,1908,3290,"卷四十二 3248-3324 ╱ 古蹟 3248-3324 ╱ ","  明彭簪流杯鯊詩吏事苦煩鬱索遊謝吾黨乘興   出郭門四顧增慷荒亭久寂寥衢路成榛莽緩   步陟崇岡高歌振林響桃李笑無言春光正駘蕩   飛瀑噴玉屑跂石擎仙掌分泉入曲池流杯恣清   賞雜談忘爾汝一點動遐想斯須非久計暫覺脫   塵鞅憂樂古人心最哉憑俯仰 鄧雲霄流杯池   詩幽泉九轉羽觴浮坐石拈花作酒籌莫遣花飛   隨水去恐驚漁子更移舟 曾朝節流杯池觀泉   詩亭下荒池背酒家山中亦自有流霞静巖終日   泠泠響更與詩人浣筆花 周敘夏日過静居寺   飲流杯池詩巾紫峰南静居寺僧房遥倚半巖陰   徑連叢篠迷珠樹澗引清泉漱下琴說法壇空丹   壑窅流觴池在綠苔深勝遊雖乏蘭亭會幸有諸   賢此盍簪 國朝陳嗣舜流杯池詩節物登臨修褉事布韈青鞵坐   石頭一道清溪流宛轉巧為遊人送酒甌蘭亭勝   事今已矣右軍文彩空流水萬古惟見白練飛晶   簾欲墮風捲起 王楷流杯池詩山勢迴環水勢 ","45卷 ╱ (清) 李惟丙修 (清) 文嶽英纂 ╱ 清光緒元年刻本"
36751,湖南,常德,"(嘉慶) 常德府志",嘉慶,1796,1820,428,,"  會舘 常德會舘在京師鮮魚口長巷第四條衚衕明時建凡應選   試者寓焉萬歴間太僕寺卿王佐篆額愛鼎堂三字 太圍 寺正  卿龍膺題聯云發跡仙源袌神鼎碧澗桃花隱隱雲  中雞犬舉頭帝闕集華簪玉河楊柳紛紛天上夔龍 國朝康熙五十四年監察御史汪浩捐銀六百餘兩募郡人   重修   汪浩重修會舘碑記曰康熙五十有四年秋七月余以浙   東江山令行取來京引 見比至走會舘一片寒姻白   曰與敗瓦殘垣相吞吐關帝神座覆壓在旦晚間因僦居   玉泉菴三月四日入覲 ","48卷 ╱ (清) 應先烈修 (清) 陳楷禮纂 ╱ 清嘉慶十八年刻本"
36753,湖南,湘西,"(同治) 永順府志",同治,1861,1875,187,"卷二 184-289 ╱ 山水 184-289 ╱ ","  體亞山縣南一百里與保靖交界   水田山縣南一百里上出泉水流灌數十里因闢   成田相近有駱駝山常出獸似駱駝狀   偏岩山城西關外有路通龍山湖北沙石陡坡下   臨深潭行者常失足墮水中乾隆二十五年知府   張天如於山對岸另開一路并於河捐設渡船 事 見  雜  記   錫㡌山縣南三十里   觀音山縣北五十里下有玉泉古洞 ","12卷 ╱ (清) 張天如纂修 (清) 魏式曾增修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53,湖南,湘西,"(同治) 永順府志",同治,1861,1875,280,"卷二 184-289 ╱ 山水 184-289 ╱ ","  玉泉古洞 城東三十里觀音山上 洞深泉潔菩提幻境也   飛來石閣 城東二十里棟字 門户宛若神工   月様池 城東南二十里池成月様 瀾漪生時如冰壺魄濯   太乙池 城東南昔鑿池儲水以禳熒 星後池涸舊司治常火   射圃池 城東南明宣慰使彭宏 澍浚此洗盞觀射   巖屋堂 城西南八十里有巖屋寛 厰入之者如登天堂   洗甲谿 城南百里昔土人 奉征調洗甲於此   碧花潭 城東南三十里石壁刻碧花潭三 大字右勒宣德三年與士夫同遊       官魚潭 城東河長四十里内有魚潭 十餘處宵火星聯魚舶成市 ","12卷 ╱ (清) 張天如纂修 (清) 魏式曾增修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54,湖南,懷化,"(同治) 芷江縣志",同治,1861,1875,253,,"  舒公坡在縣南三十里鱗堘繡璣嘉枿茂林村落深秀    頗稱勝境   靈巖坡在縣南二十里仙峽擘開玉泉飛掛盛夏來遊    杳無暑氣   耄叢坡 俗呼 毛蟲 在縣西北五十里四面陡絕兩溪滙流明    為鄉人避宼所   麻陽坡一名麻陽砦與耄叢坡對峙勢極高峻亦相傳    為避宼所   羊樓坡在縣西十五里數峰相聯有二洞日黄土日蓋 ","64卷 ╱ (清) 盛慶紱修 (清) 盛一棵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55,湖南,郴州,"(同治) 安仁縣志",同治,1861,1875,1550,"卷之十五 1426-1551 ╱ 藝文志三 1426-1551 ╱ 詩 1440-1551 ╱ 詞 1546-1551 ╱ ","玉泉烟際閒卻風流地塵不到情堪寄青葱巖巘列瀟灑 亭臺置從此後鳯城野色增佳麗 把酒當軒憇江山如 有意雲影亂波紋細白沈飛鳥渡碧浸遥天霽攜彩筆石 欄斜倚東風醉 風和日美桃李含芳蘂湘水外衡山裏亭軒開四面憑眺 窮千里人静後水光月色穿牕紙 坐對霞成綺身似神 仙侶啼鳥歇疏鐘起箇中何所礙徹底原無滓來 此處顧 名酌水須如此   ","16卷 ╱ (清) 張景垣修 (清) 張鵬纂 ╱ 清同治八年刻本"
36759,湖南,懷化,"(同治) 沅陵縣志",同治,1861,1875,170,"山川 117-174 ╱ 第五卷 117-174 ╱ ","清心泉縣廳東沈瓚有記 北泉井縣治西北普庵寺前 四眼井縣治東北石上有泉天然流汪街心一井二眼去   數步又一井俗名四眼井 龍頭井城内尤家巷水自鐡龍口出甚清洌遠近争取以   煮茗 噴玉泉縣東絕壁垂蘿泉聲潺潺落嵓穴中吞而復吐珠   翻玉噴故曰噴玉泉 長坡井縣東郭外鴨池尾石砌百數十級旋折而下泉出   山窪就泉側石鑿井二作杓形汲水注盂盂底若浮味 ","50卷 ╱ (清) 守忠修 (清) 許光曙纂 ╱ 清光緒二十八年補版重印本"
36761,湖南,永州,"(光緒) 永明縣志",光緒,1875,1908,933,,"襲   通禮越日小歛侍者於寢室施幛設浴牀於尸牀前牀東置 案陳浴沐巾櫛含具 三品以上含用小珠玉九 五七品以上用金玉屑五 襲牀在浴牀西 襲事陳其旁常服一稱朝衣冠帶各以其等侍者遷尸浴牀南 首諸子哭踊婦人出 女喪則 男出 迺出尸衣覆以斂衾侍者奉湯入 哭止沐髮櫛之晞以巾束之抗衾而浴拭以巾訖結襲衣縱置 於牀南領舉尸易牀徹浴牀浴具埋巾櫛及餘水於屏處逎去 衾襲裳服朝服加面巾喪主以下為位而哭 喪主及諸子坐於 牀東奠北同姓丈 夫以服爲序生諸子後西面主婦及諸婦女子坐於牀西同姓 婦女以服為序坐諸婦後婢妾又在其後東面均南上尊行丈 夫生東北壁下西上尊行婦女坐西北壁下東上異姓丈夫坐 於幛外之東西上異姓婦女坐於幛内之西東上若内喪則同 姓丈夫皆坐幃外之東異 姓丈夫皆坐幛外之西 執事者執含具前喪主起盥親含尸 ","50卷 ╱ (清) 萬發元修 (清) 周詵詒纂 ╱ 清光緒三十三年刻本"
36761,湖南,永州,"(光緒) 永明縣志",光緒,1875,1908,1506,,"    獨被龎褫也禮曰天子巡狩問百歲者就見之九十歲     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優老之典自古已     然謹就見聞所及亞舊志已錄第列於篇上老老則民     興孝寓教於養豈非圖民者之急務哉    方外 僧洪演蜀人隋大業中參玉泉顗禪師一時圓悟辭師雲遊師 曰此去五十繇旬逢山若鵝則止矣至白鵝山愛其幽勝詢知 山名歡喜膜拜遂結草為庵不十年居人多佈施者迺增殿宇 稻名刹焉 何志純少從神人周遊五嶽唐龍朔中馬承楨在祝融峰建息 ","50卷 ╱ (清) 萬發元修 (清) 周詵詒纂 ╱ 清光緒三十三年刻本"
36761,湖南,永州,"(光緒) 永明縣志",光緒,1875,1908,1815,,"   白鵞寺記             邑 人 唐 冀 白鵞寺西南抵邑十五里山峰環合遠離俗境陳隋閒有西蜀 沙門洪演始參玉泉顗禪師一時圓悟諸佛妙門乃卷衣爲羅 浮之遊臨歧頭謂之曰此去五十繇旬逢山若鵞爾則止矣演 至是聛聣山靈石怪因詰田叟云此白鵞峰也峰之東南山峙 立若火叉者曰壓山以其峭絕於衆山得名其下有古佛巖巖 有文殊瑞像石魚石鼓之類存焉演聞而喜曰玉泉之云若合 符璽於是誅茅闢之其徒慕師之德者稍稍而至側近居民有 出者獻木有田者輸穀佛宇僧堂頃刻成就至唐證聖中賜寺 額五代之季僕之曾祖公諗嘗延南嶽文超法師焚修尋遭火 ","50卷 ╱ (清) 萬發元修 (清) 周詵詒纂 ╱ 清光緒三十三年刻本"
36761,湖南,永州,"(光緒) 永明縣志",光緒,1875,1908,1935,,"山靈促遊人雙屐蠟未罷排雲吐紅暾入城來遠迓長虹板橋 橫碧玉瀟流瀉目纔極精廬心已醉般若墟里接炊烟遙青冪 壓柘相攜玉筍班經餘出橫舍遊山例無禁豈有金吾柏撫松 尋徑初探梅返香乍窄巖寂憇深蒲團列坐借曇雲護洞門風 來若無罅拂蘚摩石麟目光鎭相射雖為佛力持未免士心訝 黄海東來空蜃樓亦易化超然萬物外何事涉悲咤仙乎玉局 蘇達矣麻源謝邱壑在吾胷鸞螭非我駕奇峰散四郊應接目 不暇羣賢契元賞歡伯勞親貰清談玉屑霏醉臥瑤花藉夢遊 五岳回笻竹手不御同出祇樹中又指菩提下禪理入詩情毋 乃香山亞 ","50卷 ╱ (清) 萬發元修 (清) 周詵詒纂 ╱ 清光緒三十三年刻本"
36761,湖南,永州,"(光緒) 永明縣志",光緒,1875,1908,1996,,"  行各裂損一字其文後餘石五六寸亦碎不知更有字否   今碑十八行每行四十字頭一行三十九字次行低一格十   五字三行低兩格三十二字十行中空一字十四行中空一   字末一行八字    白鵞寺說法堂記 嘉祐      篆     額  白   鵞   寺   西   南抵邑十五里環合山峰遠離俗境 過去陳隋問有西蜀沙門洪演始參玉泉顗禪師一時圓悟諸 佛妙門乃卷衣為羅浮之遊臨歧顗謂之曰此去五十繇旬逢 山若鵞爾則止矣演至是脾睨山靈石怪因詰田叟云此白鵞 峰也峰之東南山峙立若火义者曰壓山以其峭絕於衆山得 ","50卷 ╱ (清) 萬發元修 (清) 周詵詒纂 ╱ 清光緒三十三年刻本"
36761,湖南,永州,"(光緒) 永明縣志",光緒,1875,1908,1997,,"名其下有古佛巖巖有文殊瑞像石魚石鼓之類存焉演聞而 喜曰玉泉之云若合符璽於是誅茅闢之其徒慕師之德者稍 稍而至側近居民有山者獻木有田者輸榖佛宇僧堂頃刻成 就至唐證聖中賜寺額五代之季僕之曾祖公諗嘗迎南嶽文 超法師焚修尋遭火前古帖牒碑刻未有留一迨吾宋乾德問 故補衮張公去華監事行部經此因為括田畝籍稅額使符 存焉嘉祐戊戍今住持僧海宗乃閩僧德達之弟子以修葺為 務散化民財重建法堂方丈落成曰適尙書郎侯湼川傳符先 廬回斾還臺首塗縣遒會僕添塲屋之舊乃召會宿燕晤傳舍 嚮知俛景陵晨率邑長孫君聯轡賞玩因曰茲寺者乃閩僧 ","50卷 ╱ (清) 萬發元修 (清) 周詵詒纂 ╱ 清光緒三十三年刻本"
36762,湖南,永州,"(康熙) 永明縣志",康熙,1661,1722,136,"卷之三 115-155 ╱ 營建 115-155 ╱ 城池 115-155 ╱ 縣治 115-155 ╱ 公署 121-155 ╱ 倉獄 123-155 ╱ 坊巷 124-155 ╱ 郵營 126-155 ╱ 壇廟 131-155 ╱ 寺觀 115-155 ╱ 亭榭 115-155 ╱ "," 然如解脫好  鳥送清音 白鵝寺在縣西北十里許陳隋間蜀僧洪演參玉泉   顗禪師一時圓悟辭師雲遊顗日此去五十繇旬   逢山若鵝則止矣因至是剏爲叢林宗風大鐸勑   建寺字今山門零落而靑巒堪瓊白瀑漱玉遊踪   弗息入八景○ 宋謫宦道州趙縣記昔日周文帝 狩於擅山獵圍既合帝遥指山上  謂群公日鄉等有所見不衆無所觀廬光獨日見  一桑門帝日是也即罷獵而還因命光於桑門立  處築浮圖掘地及丈即得瓦鉢錫杖各一帝聞而  舊嘆乃立寺以奉之因知我佛大神通力凡山林  勝處必欲建置道塲以為衆生種福之所故其示  現如此道宛永明縣白鵝禪寺山水秀麗實冠□ ","14卷 ╱ (清) 周鶴修 (清) 王纘纂 ╱ 清康熙四十八年刻本"
36764,江西,贛州,"(同治) 興國縣志",同治,1861,1875,1967,"卷之四十四 1944-2038 ╱ 藝文 1944-2038 ╱ 國朝詩 1944-2038 ╱ ","峩霜露千年墜縱然不解籜頗有凌雲勢幻作猛虎形 躭躭自雄視猙獰不噬人留與神僧侍澄泓一空潭碧 波文藻吹傳說仙女來少長序以次祥雲騰紫烟縷縷 氤氲至香罏遺令名洵哉非虚僞玉泉噴驪珠揮灑蛟 龍字晝夜寫懸巖中有前朝寺右偪插天崖仰之心膽 悸猿狖絕攀援早暮浮雲寄厓半復有巖大士從中置 環碧水共山流峙最工緻方竹天削成磊砢畏多刺斵 之當扶笻翩翩恍若駛洞口芭蕉陰滿地玲瓏碎罅隙 透月光點點明星晳况復月池清相映長空霽我將疑 梵天不在方輿内名山閱荒蕪搜剔賴仙吏珠履盡佳 ","46卷 ╱ (清) 崔國榜修 (清) 金益謙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764,江西,贛州,"(同治) 興國縣志",同治,1861,1875,1972,"卷之四十四 1944-2038 ╱ 藝文 1944-2038 ╱ 國朝詩 1944-2038 ╱ ","聯伍隊玉敦古制存狀肖此為最 敦邱俗名長逕口 張太史易今名 歸 途及未晩恣意搜幽怪行行人山腹折折得勝㮣洞竅 耿窗隙石覆訝釜蓋巖溜玉屑霏四氣偏陰靄奇峰三 十六數與嵩高配嘉名錫對嵩 巖向名雙龍一 名亦太史所易 言出義 有在黄昏上白月輕寒薄衣帶佛火指妙明投宿愜夢 寐我來古平固急了山川債日月餞一閒心目遂雙快 惟欠仙潭遊憶昨發深喟 前遊靈山諸勝 惟仙女潭未至   張參魯 號後邨 吳江人    寶劒篇     厓石山形勢絕勝信國文公開府時嘗登焉後 ","46卷 ╱ (清) 崔國榜修 (清) 金益謙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72,"卷之一 135-562 ╱ 地理志 135-562 ╱ 星野 135-562 ╱ 疆域 135-562 ╱ 沿革 135-562 ╱ 表設縣事宜附 135-562 ╱ 山川 135-562 ╱ 形勝附 135-562 ╱ 水利 135-562 ╱ 津梁 135-562 ╱ 古蹟 135-562 ╱ 風俗 135-562 ╱ 物產 135-562 ╱ ","  玉屑集   下    叢山劍戟灌木崟岑水獨南流谿谷阻深 府舊志參引    宛陵集     抱金川連碧巘左包沃壤可以畜衆庶而峙糗粻右臨    章貢可以引南粤而會東吳廬山背聳撫建之所阻也    袁江横注衡湘之所通也平原接乎郡城倚地勢之便    深淵環乎城堞宛天塹之險 通志     淦扼章貢襟喉濱江為治西臨大江東南瀦桂湖 楊侃    城隍廟記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381,"卷之一 135-562 ╱ 地理志 135-562 ╱ 星野 135-562 ╱ 疆域 135-562 ╱ 沿革 135-562 ╱ 表設縣事宜附 135-562 ╱ 山川 135-562 ╱ 形勝附 135-562 ╱ 水利 135-562 ╱ 津梁 135-562 ╱ 古蹟 135-562 ╱ 風俗 135-562 ╱ 物產 135-562 ╱ ","   毛誰為薦芳芷聞孫掛印綬高咏粲清美天地產名賢    斯臺應不圮      愚山施公集都人士講學於讀書臺即事賦詩次       韻奉和         國朝  熊 僎    霏霏玉屑寫烏絲異代徽音可並期勝迹長存山有徑    美人欣在水之湄晴雲護取書堂草夜月敲殘石壁詩    眼底分陰須共惜莫將燕坐負昌時      讀書臺懷古        國朝  劉佳瑋    三啟讀書臺前賢留勝跡所志各有在萬卷供朝夕登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423,"卷之一 135-562 ╱ 地理志 135-562 ╱ 星野 135-562 ╱ 疆域 135-562 ╱ 沿革 135-562 ╱ 表設縣事宜附 135-562 ╱ 山川 135-562 ╱ 形勝附 135-562 ╱ 水利 135-562 ╱ 津梁 135-562 ╱ 古蹟 135-562 ╱ 風俗 135-562 ╱ 物產 135-562 ╱ ","   篤好而畜之者每思寄託於山林之野逸夫山林野逸    之士豈誠斤斤焉營情於此哉彼陶潛嗜酒皇甫士安    嗜書以至商山竹林之徒莫不各為有所好是豈眞有    聲色臭味足以窮心志極嗜欲也哉寄情於物不拘於    物也新淦黄君伯原自謂友鶴翁未及識其人觀諸君    子所以稱道之者則其人固清眞冲散不騖於外者非    友鶴也有鶴者也莊周嘗稱莊丈人曰其釣莫釣非特    其釣有釣者也吾故以云 解文毅公集     水竹居在楓谷練子甯有詩 玉屑集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477,"卷之一 135-562 ╱ 地理志 135-562 ╱ 星野 135-562 ╱ 疆域 135-562 ╱ 沿革 135-562 ╱ 表設縣事宜附 135-562 ╱ 山川 135-562 ╱ 形勝附 135-562 ╱ 水利 135-562 ╱ 津梁 135-562 ╱ 古蹟 135-562 ╱ 風俗 135-562 ╱ 物產 135-562 ╱ ","   信之實文不没於異端而原本六經 府志     衣冠多所萃止藝文儒術斯之為盛雖閭閻賤品處力    役之際吟咏不輟 府志     君子貴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    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    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    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    道也嗚呼其忍棄之哉金川有義士類此者 王佐金川    玉屑集序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1661,"卷之八 1541-2045 ╱ 人物志 1541-2045 ╱ 名臣 1541-2045 ╱ 宦業 1541-2045 ╱ 理學 1541-2045 ╱ 儒林 1541-2045 ╱ 文苑 1541-2045 ╱ 忠義 1541-2045 ╱ 殉難紳民附 1541-2045 ╱ 孝友 1541-2045 ╱ 善士 1541-2045 ╱ 隱逸 1541-2045 ╱ 烈女 1541-2045 ╱ 殉難婦女附 1541-2045 ╱ 方伎 1541-2045 ╱ 寓賢 1541-2045 ╱ ","   之言經所以載道土欲明聖賢之道必急於治經經既    治則天下之理有不足明而天下之事有不足識者矣    後之治經者則不然言理者或不足於事為施政者或    不本於道德甚而附會穿鑿取先儒之糟粕而笙簧之    以求合有司之尺度幸有得焉則號於人曰我知聖賢    之道正心誠意之實漠然不與於其身心鳴呼淳厚之    俗替而浮薄之習勝無乃弊陋之相承而魁偉有志之    士偶未之思歟何其習俗之難易也兼善治經而志於    道於其别書以問之 玉屑集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1681,"卷之八 1541-2045 ╱ 人物志 1541-2045 ╱ 名臣 1541-2045 ╱ 宦業 1541-2045 ╱ 理學 1541-2045 ╱ 儒林 1541-2045 ╱ 文苑 1541-2045 ╱ 忠義 1541-2045 ╱ 殉難紳民附 1541-2045 ╱ 孝友 1541-2045 ╱ 善士 1541-2045 ╱ 隱逸 1541-2045 ╱ 烈女 1541-2045 ╱ 殉難婦女附 1541-2045 ╱ 方伎 1541-2045 ╱ 寓賢 1541-2045 ╱ ","   幼而機警談笑滑稽屈其坐人藉祖父之遺業持以節    儉謙冲鄕邑咸稱其賢元季之亂淦人士多避難四出    事定而歸罕有存者獨秉中尚無恙人或犯之亦澹然    無較子甯及弟德輿嘗侍教焉華髮蒼顔老於桑梓殁    有渭陽之痛 玉屑集     黃中字通理新淦人先世居豫章之竹山宋淳祐中祖    愚齋以明經薦辟淦庠司訓遂留寓淦至正壬午遷居    於城北慈訓坊中生而穎異尚氣節治春秋學博文强    記期於明理築樓曰江上清風以接賓客洪武之初中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1682,"卷之八 1541-2045 ╱ 人物志 1541-2045 ╱ 名臣 1541-2045 ╱ 宦業 1541-2045 ╱ 理學 1541-2045 ╱ 儒林 1541-2045 ╱ 文苑 1541-2045 ╱ 忠義 1541-2045 ╱ 殉難紳民附 1541-2045 ╱ 孝友 1541-2045 ╱ 善士 1541-2045 ╱ 隱逸 1541-2045 ╱ 烈女 1541-2045 ╱ 殉難婦女附 1541-2045 ╱ 方伎 1541-2045 ╱ 寓賢 1541-2045 ╱ ","   齒德浸高為人排難解紛人皆敬之詩人體方有才子    之目即中孫也中殁練子甯誌其墓 玉屑集     姜彦思新淦人先世以儒術顯有譯史諱某者尤嗜書    積書之富侔於秘閣彦思故廬居東山之北留意經    史百氏悉窺其藴方元之盛吳楚富庶甲於天下淦號    得其百二富人之居擬於官府甕銜地接誇奇競侈窮    極丹艧不可勝數運屈勢衰向之炎炎赫赫者雲散烏    殁求其敗瓦遺垣無復存者彦思守其先緒盆事修葺    稱繼志焉 玉屑集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1693,"卷之八 1541-2045 ╱ 人物志 1541-2045 ╱ 名臣 1541-2045 ╱ 宦業 1541-2045 ╱ 理學 1541-2045 ╱ 儒林 1541-2045 ╱ 文苑 1541-2045 ╱ 忠義 1541-2045 ╱ 殉難紳民附 1541-2045 ╱ 孝友 1541-2045 ╱ 善士 1541-2045 ╱ 隱逸 1541-2045 ╱ 烈女 1541-2045 ╱ 殉難婦女附 1541-2045 ╱ 方伎 1541-2045 ╱ 寓賢 1541-2045 ╱ ","   曰汝以好學獲譽於賢士夫今將受知於明天子而授    汝以職汝其勉之夫士節莫貴於廉女德莫貴於貞士    而不廉猶女之不貞雖有他德莫贖矣昌用其言為委    吏俸入不足張遣諸子歲有饋遺益申前戒克全所守    君子謂士之克自樹立而免於愧怍非獨其人之賢必    有父母婣戚教戒之力焉孔子曰魯無君子者斯焉取    斯賢哉母也 玉屑集     吳嘉静通詩書二經洪武末薦授訓導累官刑部員外    郎永樂中與修五經四書性理大全 林志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1712,"卷之八 1541-2045 ╱ 人物志 1541-2045 ╱ 名臣 1541-2045 ╱ 宦業 1541-2045 ╱ 理學 1541-2045 ╱ 儒林 1541-2045 ╱ 文苑 1541-2045 ╱ 忠義 1541-2045 ╱ 殉難紳民附 1541-2045 ╱ 孝友 1541-2045 ╱ 善士 1541-2045 ╱ 隱逸 1541-2045 ╱ 烈女 1541-2045 ╱ 殉難婦女附 1541-2045 ╱ 方伎 1541-2045 ╱ 寓賢 1541-2045 ╱ ","   希賢皆抗疏言景隆失律喪師懷二心宜誅並不納燕    師既度淮靖江府長史蕭用道衡府紀善周是修上書    論大計指斥用事者書下廷臣議用事者盛氣以詬二    人子寧曰國事至此尚不能容言者耶詬者愧而止燕    王即位縛子寧至語不遜磔死族其家婣戚俱戍邊子    寧善文章孝孺稱其多學而文宏治中王佐刻其遺文    曰金川玉屑集提學副使李夢陽立金川書院祀子寧    名其堂曰浩然 明史     徐子權洪武十八年進士授刑部主事與練子寧同榜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1794,"卷之八 1541-2045 ╱ 人物志 1541-2045 ╱ 名臣 1541-2045 ╱ 宦業 1541-2045 ╱ 理學 1541-2045 ╱ 儒林 1541-2045 ╱ 文苑 1541-2045 ╱ 忠義 1541-2045 ╱ 殉難紳民附 1541-2045 ╱ 孝友 1541-2045 ╱ 善士 1541-2045 ╱ 隱逸 1541-2045 ╱ 烈女 1541-2045 ╱ 殉難婦女附 1541-2045 ╱ 方伎 1541-2045 ╱ 寓賢 1541-2045 ╱ ","   恬遠勢利不事進取性雅嗜酒喜賓客遇其所好則酬    酢淋漓必醉乃止病亟時長子瑨以事留京口子瑾任    禱祠之事忠歎曰自壬辰之亂以迄今鄕閭之不得其    死者多矣獲全要領以從先人於九京復何悲 玉屑集     朱忠能字以忠元末之亂忠能起兵防禦時陳壽春僞    將率馬步兵數萬逼臨江忠能移兵拒守袁江以東得    無恐臨守臣禮致之幕下問戰守計答曰賊惟虞將軍    而不虞士兵請出其不意夜襲其營可燒而走也如其    策大敗之功上署為新喻州判官不受日與郡名士梁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1796,"卷之八 1541-2045 ╱ 人物志 1541-2045 ╱ 名臣 1541-2045 ╱ 宦業 1541-2045 ╱ 理學 1541-2045 ╱ 儒林 1541-2045 ╱ 文苑 1541-2045 ╱ 忠義 1541-2045 ╱ 殉難紳民附 1541-2045 ╱ 孝友 1541-2045 ╱ 善士 1541-2045 ╱ 隱逸 1541-2045 ╱ 烈女 1541-2045 ╱ 殉難婦女附 1541-2045 ╱ 方伎 1541-2045 ╱ 寓賢 1541-2045 ╱ ","   慨然有志於斯道以不負朝廷與長者獎㧞之意而先    生不復作追維往事為之戲欷感愴者累日 玉屑集     金相孜字季質新淦人其先由寶慶遷居新淦之厚聚    宋建炎間徙洪坑再遷培山父用勤以孝友聞相孜為    人有氣岸讀書積學家素貧授徒給饘粥以養父母名    聞郡邑人争延致之邑大夫屢辟辭不就平生寡嗜好    布衣蔬食不妄交遊操履純正足以風厲鄉閭雅善筆    扎長吟短咏跌宕豪放不多讓人永樂庚子館寓清江    一日晨興語人曰吾生平無病今憒憒殆將死矣取湯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1798,"卷之八 1541-2045 ╱ 人物志 1541-2045 ╱ 名臣 1541-2045 ╱ 宦業 1541-2045 ╱ 理學 1541-2045 ╱ 儒林 1541-2045 ╱ 文苑 1541-2045 ╱ 忠義 1541-2045 ╱ 殉難紳民附 1541-2045 ╱ 孝友 1541-2045 ╱ 善士 1541-2045 ╱ 隱逸 1541-2045 ╱ 烈女 1541-2045 ╱ 殉難婦女附 1541-2045 ╱ 方伎 1541-2045 ╱ 寓賢 1541-2045 ╱ ","   貴貧賤之際如此可謂超然有賢人之風矣 玉屑集     練純字文甫新淦人父清祖顔世居淦之東山下文甫    雅負異才韜晦不仕以孫子寧貴贈如其官 玉屑集     曾暉字宗沂世居永豐之新陂曾祖維荃始徙居新淦    之九原頭值兵亂家業稍不振暉穎敏好讀於經史百    家能通大義丱角即奮然有立志致千金慕司馬子長    之為人周遊四方歷名山大川見古人遺跡輒徘徊不    忍去愛李白詩夜泊采石月明如晝江流有聲翩然登    蛾眉亭朗誦秋浦歌聞者詫曰何處來斯人父歿奉母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1802,"卷之八 1541-2045 ╱ 人物志 1541-2045 ╱ 名臣 1541-2045 ╱ 宦業 1541-2045 ╱ 理學 1541-2045 ╱ 儒林 1541-2045 ╱ 文苑 1541-2045 ╱ 忠義 1541-2045 ╱ 殉難紳民附 1541-2045 ╱ 孝友 1541-2045 ╱ 善士 1541-2045 ╱ 隱逸 1541-2045 ╱ 烈女 1541-2045 ╱ 殉難婦女附 1541-2045 ╱ 方伎 1541-2045 ╱ 寓賢 1541-2045 ╱ ","   淵詩及東山小引記載金川玉屑集中伴讀黄體方遺    詩有讀書夜剪牕前燭拄頰朝看隴上雲之句邑宰嘉    其耆德每就廬咨訪治道里中爭訟者不畏刑罰而畏    淵知稍類陳大邱事淵曾孫賢另有傳     按宋季元初淦人董敬庵韓秋崖俱隱居不娶師事     饒雙峰至死不渝雙峰死二人匍匐縞素奉主設位     哭臨稱先師之喪載齊東野語    鄧伯言洪武初宋潛溪以詩文薦召至京應制賦鍾山    曉寒詩有鰲足立四極鍾山蟠一龍之句稱旨授以翰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1820,"卷之八 1541-2045 ╱ 人物志 1541-2045 ╱ 名臣 1541-2045 ╱ 宦業 1541-2045 ╱ 理學 1541-2045 ╱ 儒林 1541-2045 ╱ 文苑 1541-2045 ╱ 忠義 1541-2045 ╱ 殉難紳民附 1541-2045 ╱ 孝友 1541-2045 ╱ 善士 1541-2045 ╱ 隱逸 1541-2045 ╱ 烈女 1541-2045 ╱ 殉難婦女附 1541-2045 ╱ 方伎 1541-2045 ╱ 寓賢 1541-2045 ╱ ","   饒自然新淦人畫得馬遠筆法其啜茗圖作先生據床    隱几狀長鬚赤脚奴滌身吹火之態情意可掬眞名筆    也朱德輝寶蓄之啜茗一觀亦何必與流俗對也宜後    人景慕之至 玉屑集     載陽子鍾山元北帝觀道士也早歲出家精內修觀在    治南二十里秀嶺前來似金鐘卓地麓岡後殿如玉簡    朝天亦邑南一名勝也永樂乙酉山元入蜀遇旱疫蜀    王遍訪高士物色得之以六月六日登壇祈禱頃刻朔    雪飛空城內外悉變清凉旱疫頓蘇奉旨封雪谷户侯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140,"卷之九 2045-2448 ╱ 藝文志 2045-2448 ╱ 書目 2045-2448 ╱ 文徵 2057-2448 ╱ 金石 2045-2448 ╱ 附見各門 2045-2448 ╱ ","   之職雖卑而非得其人不可也洪武十年平陽白氏初    來蒞是職於淦敏而廉介而通商賈之出於是者皆頌    其賢而緡錢之入民無過病者焉於戲其殆所謂得其    人者矣今年秋以秩滿將如京師士大夫惜其去者咸    為作詩歌以贈之余於君有先後之好衆以為宜為此    序者也故不能辭 玉屑集       玉笥白雲圖詩序       明  胡 儼    余先世家臨江之新淦介乎金川玉笥之間元季兵亂    先公始徙居南昌今故里之田園雖蕪而祖宗之隴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162,"卷之九 2045-2448 ╱ 藝文志 2045-2448 ╱ 書目 2045-2448 ╱ 文徵 2057-2448 ╱ 金石 2045-2448 ╱ 附見各門 2045-2448 ╱ ","   融會衆說而推明之弗極弗已序記銘傳之類雖時應    人之求未嘗苟有稱說非其篤於經之道而不媿乎古    君子之文者乎若夫見諸詞賦體物綠情端厚而微婉    有古人之意者蓋自袁伯長虞伯生而後復見於先生    焉周禮以六詩教國子而興道諷誦言語皆成均之教    也先生又奚讓哉先生有文集若干卷翰林諸公序之    詳矣不鄙謂余相知又屬序焉故特本其所學之正言    之亦使學於先生者皆將如先生之正其學也 東里集       金川玉屑序         明  陸時雍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163,"卷之九 2045-2448 ╱ 藝文志 2045-2448 ╱ 書目 2045-2448 ╱ 文徵 2057-2448 ╱ 金石 2045-2448 ╱ 附見各門 2045-2448 ╱ ","   維昔同守臨江郡瓊海王君佐搜輯練公子寧遺文為    集名曰玉屑厥旨微矣夫士以文顯於朝敷言應制代    不乏人身没未久而可考者無幾而人獨惓惓存此與    西江日月爭光豈無所自耶語曰寧為玉碎無為瓦全    要之古今瓦全者多故致此玉碎碎而至於屑乃為世    所珍惜也嗚呼抑豈士君子所願哉然自有此人可以    扶天常於不墜陰有以媿後世人臣懷二心者仁廟嘗    諭侍臣曰方孝孺輩是忠臣遂宥諸黨戍還其田土英    廟又悉放建庶人自便諸臣遺文行實遂稍稍出人間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164,"卷之九 2045-2448 ╱ 藝文志 2045-2448 ╱ 書目 2045-2448 ╱ 文徵 2057-2448 ╱ 金石 2045-2448 ╱ 附見各門 2045-2448 ╱ ","   而山林耆儒館閣薦紳則又為之摭紀漸播四方雖則    鬼神呵護忠節要亦我列聖濊恩之所留也近言官有    疏請加褒恤雖格於時議而又聽所在官司封樹香火    今年春雍視學至新淦得練公集觀之字漫漶弗可識    因稍為訂定又吾友周君崑為令日曾推公意遣其鄕    人代祀公五世祖孫其善推人之㥫本孝思深可嘉尚    宜紀也遂不揣孤陋執筆删潤公傳文并序校如左      金川玉屑序         明  王 佐    玉已碎矣余拾其屑也拾之將焉用焉以其貴不忍棄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165,"卷之九 2045-2448 ╱ 藝文志 2045-2448 ╱ 書目 2045-2448 ╱ 文徵 2057-2448 ╱ 金石 2045-2448 ╱ 附見各門 2045-2448 ╱ ","   也或謂余所拾玉屑未免不别瑜瑕也余曰要之是玉    質焉斯貴之已瑜瑕不相揜此其所以為玉也禮記言    君子貴玉温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    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    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    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    道也嗚呼其忍棄之哉金川有義士類此者余採輯其    遺文類編成帙名之曰金川玉屑集敘其略正      金川玉屑集略        明  王 佐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166,"卷之九 2045-2448 ╱ 藝文志 2045-2448 ╱ 書目 2045-2448 ╱ 文徵 2057-2448 ╱ 金石 2045-2448 ╱ 附見各門 2045-2448 ╱ ","   吾求練伯尚父子詩文於士大夫家鮮有藏之者歲久    僅於民間得其十之一二意殊未足也晚得隱者珠溪    魯鈍氏所藏子寧遺稿附入吾所採者乃略有次第可    觀然亦止此而已策一記序各八誌銘六跋八長歌七    律詩七言四十五言六絕句七言十八五言六嗚呼斯    人死矣幸而不死者節㮣文章也而存其所幸者焉幸    乎不幸乎吾又未之知也瓊海王佐書      重刻練中丞金川玉屑集序  國朝  高 檠    自古為人臣者願為良臣不願存忠名忠也者從其心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195,"卷之九 2045-2448 ╱ 藝文志 2045-2448 ╱ 書目 2045-2448 ╱ 文徵 2057-2448 ╱ 金石 2045-2448 ╱ 附見各門 2045-2448 ╱ ","   諸先生之德業文章洵天地之光華其不可掩如此而    當日徘徊淦里某水某之咏不啻如楚庚桑殁可祭    於社者先生之至性於今猶見焉余感夫離合之故實    有造物者存是豈博望之所能窮而桑酈之所能紀哉    因然而為之序      金川玉屑集序       國朝  董謙吉   世之誦法先生者節義文章也文皇即位先生不屈族    誅婣戚被逮論死者百五十一人戍遠方者三百七十    餘人朝班執李景隆請速加誅大呼曰敗陛下者此賊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196,"卷之九 2045-2448 ╱ 藝文志 2045-2448 ╱ 書目 2045-2448 ╱ 文徵 2057-2448 ╱ 金石 2045-2448 ╱ 附見各門 2045-2448 ╱ ","   也且先生之文章傳於誌銘書記詩歌至其廷對策疏    歷陳古教養任用之道剴切不顧忌諱夫先生往矣迄    今若有餘痛焉求其苗裔而復之馨其俎豆而傳之憫    然若不遺力者蓋節義同得之天植而文章若出金石    先生有金川玉屑集王瓊海陸吳興刻之於前守憲施    宛陵淦令高保陽重鐫於後表章揚扢亘古彌新余以    丁未冬承乏淦邑甫下車而先生之裔顯先最困徵輸    詢其由則祭田皆義捐詢其租則牛種兩匱乏而榛莽    彌望也余中夜懼然念先生之苗裔昔得之衰草寒煙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226,"卷之九 2045-2448 ╱ 藝文志 2045-2448 ╱ 書目 2045-2448 ╱ 文徵 2057-2448 ╱ 金石 2045-2448 ╱ 附見各門 2045-2448 ╱ ","   躭犁之賦驚籜龍之句惟讀成王安在四字而練公□    文莫大於是崆峒氏刻公集而名曰金川玉屑有味乎    其言之也雖然陶公有子矣而不好詩書文公有子矣    而不能脫千刃即宋元諸君亦無以諒二公之心公没    二百餘年苗裔綺自長樂歸當事者既青其衿復之    田土不罹千刃之難不斬詩書之澤視若敖之餒已為    逕庭文皇帝常語近臣曰使練子寧尙在朕當用之穆    皇帝詔靖難死事諸臣祠於其鄕今皇帝九屠御史請    盡釋株連戍籍練黨軍遂釋三百餘人大聖人作為微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230,"卷之九 2045-2448 ╱ 藝文志 2045-2448 ╱ 書目 2045-2448 ╱ 文徵 2057-2448 ╱ 金石 2045-2448 ╱ 附見各門 2045-2448 ╱ ","   以罪擇其凶惡之尤者一二人置諸法以明示之則姦    猾破膽而自散矣語曰滔天之浸始於涓滴燎原之烈    延於細微杜漸之不可不早也今竊聽於鄉邑之間其    勢亦謂滔滔而炎炎矣執事其亦少加意焉 玉屑集       上張南溟書         明  劉成穆    諸生布衣劉 成穆  頓首頓首再拜上書君侯堂下 穆  惟    君侯珮懿體道晉括元軌鴻曠之見踔燿遠邇秉帝迺    命監士西土閎闢精暐日厲嘉穀於罔極 穆  實懋嚮矢    從摯躅以與教渥敢綴謦長跪膝說於庭文駾辭斁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335,"卷之九 2045-2448 ╱ 藝文志 2045-2448 ╱ 書目 2045-2448 ╱ 文徵 2057-2448 ╱ 金石 2045-2448 ╱ 附見各門 2045-2448 ╱ ","   獨不受呼嗟我眼中人孰不為利驅睠此雲林下蕭然    塵鞅疏車馬塞里巷何能顧窮居寄語抱關者當識其    賢愚 玉屑集       琴清為胡若思教諭作     明  釋如蘭    微飇灑練衣空庭夜寥泬涼葉生露華澄江上新月冲    襟澹無營孤桐絃白雪天秋萬籟鳴霜清百泉咽㝠鴻    渡湘雲威鳳出丹穴至音聽者稀幽思自超越悵然一    長吟烏啼漏聲徹 支離集       一俊文學邀飲故村      明  周所立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356,"卷之九 2045-2448 ╱ 藝文志 2045-2448 ╱ 書目 2045-2448 ╱ 文徵 2057-2448 ╱ 金石 2045-2448 ╱ 附見各門 2045-2448 ╱ ","     冰江行贈魯北園應教維揚兼柬鄭玉泉                  明                   朱 瓚    天風吹落梅花片瑤峰玉樹參差見河橋酒價重如酥    百錢一飮寒猶戰呼觴色取壯士遊入口桃花透霜面    旋融春室藹高歌激散冰江曳長練魚龍不驚風浪眠    扁舟南下逾奔電咫尺金陵醉裏過恍惚瓊花望中見    先生抱璞三十年恥效荆人作三獻先生鼓瑟玅絕倫    屐聲不解竿門薦綠綺此去逢知音臬比一擁環群彦    君不見伊川門外雪餘尺游楊一子寒山立又不見明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357,"卷之九 2045-2448 ╱ 藝文志 2045-2448 ╱ 書目 2045-2448 ╱ 文徵 2057-2448 ╱ 金石 2045-2448 ╱ 附見各門 2045-2448 ╱ ","   道堂中風襲人一月坐化朱光庭師道久不作善人就    彫落先生行矣朝庭山嶽丁寧東魯道南時樓船載書    歸莫遲秋風鹿鳴行在邇驥尾蠅程賴千里歸時馬報    玉泉子中峰作詩寒乃爾何當共醉都門春看花躍馬    從渠擬 墨泉集       大雪適松筠主人赴培山莊索租走筆戲之兼速      其歸也          國朝  泰王甡    天道燠寒不可測昨日南風今日雪茅屋人家正閉門    廩空瓶罄指徒嚙老天胡不撒作鹽野菜不可連根喫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376,"卷之九 2045-2448 ╱ 藝文志 2045-2448 ╱ 書目 2045-2448 ╱ 文徵 2057-2448 ╱ 金石 2045-2448 ╱ 附見各門 2045-2448 ╱ ","   分食東陵五色瓜 江西詩徵       輞川釣者圖         明  練子寧    家住璜溪上金川似輞川涼風垂釣坐明月棹歌還綠    水雕胡飯金鱗縮項鯿鑒湖如可乞相與誦堯天      贈石溪上人    高僧號竹隱開寺大江邊如意懸書室袈裟上釣船樓    臺開世界龍象接人天記得連牀處松風夜不眠 玉屑 集      寄竹庵龔履常        明  宋一俊    棲碧山中客三年不見過清時愁老病白髪苦吟哦候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389,"卷之九 2045-2448 ╱ 藝文志 2045-2448 ╱ 書目 2045-2448 ╱ 文徵 2057-2448 ╱ 金石 2045-2448 ╱ 附見各門 2045-2448 ╱ ","   董生莫負天人策學術須期百世看      柬金秀才幼孜    令譽常從早歲聞麟經學問獨超群篝燈寒聽清宵雨    覓句晴看白晝雲未向月宫攀古桂先從泮水採香芹    交遊幸遂論心樂尊酒常同坐夕曛 以上玉屑集       送周編修功敘南歸省親    明  金幼孜    京華每日念慈聞目斷西江思欲飛方切陳詞趨北闕    喜聞給驛賜南歸薊門天闊鴻聲遠淮海霜清木葉稀    想得到家稱壽日天香猶自染斑衣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413,"卷之九 2045-2448 ╱ 藝文志 2045-2448 ╱ 書目 2045-2448 ╱ 文徵 2057-2448 ╱ 金石 2045-2448 ╱ 附見各門 2045-2448 ╱ ","     罷直圖           明  練子寧    草詔下金鑾宮槐白露寒紫驑驕不控明月在闌干      題梅    粲粲珠璣服娟娟玉雪姿東風庾嶺路春色在南枝      又    老樹餘生意疏花發故枝平生心鐵石正在歲寒時 以    上玉屑集         莒洲            明  鄒徳溥    苟可植堤林吾何愛膚髪一片濟人心萬古莒洲月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467,"卷之十 2448-2677 ╱ 雜志志 2448-2677 ╱ 仙釋 2448-2677 ╱ ","   音無己寶塔鎭地兮來者斯企 吉水志     釋智新淦百華寺僧弱冠棄家克意浮圖之學清苦堅    忍同門之士莫不畏服常寶藏十二尊者圖以為戒生    定定生慧人之一心譬如明鏡止水苟無纖塵之蝕則    事物之去留起伏逆來順往旁見側出舉不外吾照燭    之内是是非非無所施而不可是殆深知所戒而定與    慧無難致者矣 玉屑集     釋竹峰新淦百華寺僧洪武十六年開設僧錄司掌天    下釋教事曰善世曰闡教曰講經曰覺義左右各一員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495,"卷之十 2448-2677 ╱ 雜志志 2448-2677 ╱ 仙釋 2448-2677 ╱ 塋墓 2475-2677 ╱ ","   翔舞狀類飛鵝山林鬱茂旁有都督峰蒼翠奇特若筆    閣 頤庵集     胡叔寶墓儼曾祖在治南十二里泥江山蹲踞如伏虎    勢欲騰躍江水瀴灣居其前 頤菴集     大學士金幼孜墓在新淦縣南八十里宣德間敕葬今    屬峽江 江西通志     練純墓在欽風鄉二十五都茱萸岡 玉屑集     副都御史孫仁墓在縣南郎中岡      都憲孫仁神道碑       明  張元正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583,"卷之十 2448-2677 ╱ 雜志志 2448-2677 ╱ 仙釋 2448-2677 ╱ 塋墓 2475-2677 ╱ 祥異 2545-2677 ╱ 軼事 2583-2677 ╱ ","  新淦縣志卷之十     雜類志      軼事     網羅放失修古事也推類以及其餘廣搜以暢其說     識大識小要期無背於道焉况海獲遺珠供名山之     覩記言霏玉屑資故老之傳聞譬之土壤細流皆可     為高深之一助云爾因編軼事    豫章列士傳云孔恂辟為别駕從事車前後舊有屏星    如刺史車曲翳儀式刺史嘗因怒欲去别駕車屏星恂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595,"卷之十 2448-2677 ╱ 雜志志 2448-2677 ╱ 仙釋 2448-2677 ╱ 塋墓 2475-2677 ╱ 祥異 2545-2677 ╱ 軼事 2583-2677 ╱ ","   間以示余求著其語世之可晝者衆矣而於玄宗遺蹟    書者尤善於其形容豈其意於垂戒而致然歟抑其荒    淫之風有以入人之深而將以為遊玩之具也雖然古    語有之賢賢易色使玄宗移是心而施於韓休張九齡    諸賢則開元之丕績庶其有終而安史之徒日累千百    亦何患哉不此之圖而宴遊之是務固末如之何也已    矣然文矩之畫精神意度溢於目中豈世俗所可彷彿    耶 玉屑集     定位字子静僞漢時守臨江兵不滿千人招聚驍勇屢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614,"卷之十 2448-2677 ╱ 雜志志 2448-2677 ╱ 仙釋 2448-2677 ╱ 塋墓 2475-2677 ╱ 祥異 2545-2677 ╱ 軼事 2583-2677 ╱ ","   乎詰其實孝廉遣綺歸致書當事俾奉練祠復其家肇    淛紀綺歸淦詩另載藝文志子寧詩文散落良由革除    之禁甚於元豐然全川玉屑之編久而日星不滅至正    德中同知王佐輯得數百篇提學副使李夢陽序而梓    之娟秀妍雅冷然可誦 參錄小草堂集曝書亭集     邑方伯張芹備遺錄載永樂二十二年仁宗即位御劄    付禮部尙書吕震曰建文中奸臣其正犯已悉受顯戮    家屬初發教坊司錦衣衛浣衣局并習匠及功臣家為    奴今有存者既經大赦可宥為民給還田土云云忠貞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617,"卷之十 2448-2677 ╱ 雜志志 2448-2677 ╱ 仙釋 2448-2677 ╱ 塋墓 2475-2677 ╱ 祥異 2545-2677 ╱ 軼事 2583-2677 ╱ ","   迪胡閏景清諡忠貞者練子寧卓敬徐輝祖諡忠毅者    曾鳯韶王良諡忠獻者黃鉞諡忠惠者姚善顔伯瑋諡    忠愍者茅大方髙翔諡忠義者儲福諡貞毅者周是修    諡貞烈者王省諡剛烈者暴昭諡剛節者劉璟諡襄烈    者瞿能諡壯烈者朱鑒諡安節者龔翊諡孝節者顔有    為以上公論交孚首陳其說者萬公元吉佐其事者李    公清後之君子徵其實而損益之可矣 明詩綜     古今瓦全者多語曰寧為玉碎集名玉屑厥旨微矣珠    溪魯鈍氏所藏子寧遺稿瓊海王佐又附以所採乃略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5,江西,吉安,"(同治) 新淦縣志",同治,1861,1875,2646,"卷之十 2448-2677 ╱ 雜志志 2448-2677 ╱ 仙釋 2448-2677 ╱ 塋墓 2475-2677 ╱ 祥異 2545-2677 ╱ 軼事 2583-2677 ╱ ","   香據高枝而偃仰偏悲鳴而若狂可憐野農秉耒憇息    片時聽餘音之迫促催過隙之遷移甫胼手而胝足旋    雨接而風披又有征旅長途力窮氣涸望花影之扶疏    停須臾之駿駱忽焉天籟悠揚吹笙鼓籥思故鄕兮狼    奔惹歸志兮雀躍又有逸客騷人明窻淨几玉屑侵衣    清談漱齒畏螳螂兮音渢渢歌落梅兮韻縷縷又有繡    女閨媛銷金高臥夢遼西兮迢迢化蝴蝶兮箇箇恨楚    郎之弔笛難聞乃齊女之愁聲遠播黃梁意斷天涯白    晝沾襟獨坐甚且附朽木之營敗絮其中入朱誕之室 ","10卷 ╱ (清) 王肇賜修 (清) 陳錫麟纂 ╱ 清同治十二年活字本"
36766,江西,吉安,"(光緒) 吉水縣志",光緒,1875,1908,309,"卷二 116-504 ╱ 地理志 269-354 ╱ 疆域 269-354 ╱ 附坊鄉 269-354 ╱ 卷四 269-354 ╱ ","  明泰和楊士奇天玉泉石詩云岧嶤天玉峰高出南斗   上自昔采靈芝托身此蕭爽掃石看雲生吟琴答泉響   已趨金門直猶結丹霞想 般若巖在縣東南九里廣丈餘相傳般若禪師學道於此 袁道者巖在縣東北東山三十里世傳般若弟子有袁道者   於此隱化 洞巖在縣南八十里其下產龍鬚草    按府志云洞巖在四十九都晉郭璞嘗至其地列天    下名山之一 仙女巖在桑洞山下元大德三年立王郭邱三仙壇禱雨 ","66卷 ╱ (清) 彭際盛修 (清) 胡宗元纂 ╱ 清光緒元年刻本"
36766,江西,吉安,"(光緒) 吉水縣志",光緒,1875,1908,351,"卷二 116-504 ╱ 地理志 269-354 ╱ 疆域 269-354 ╱ 附坊鄉 269-354 ╱ 卷四 269-354 ╱ ","  深無底距贛江遠里人時見有敗舟浮枿出水面相傳   與元潭旋渦通 三井在縣東山三仙壇前楊仙師隱於此其居旁地忽陷   成三井一甘一鹹一紫色如油仙師去井乃涸 山井在縣東北七十里下白沙泉源淸泠其深莫測藉以   灌田出鼇山江口舊傳有龍見此號爲山井玉泉 養龜池 詳古 蹟    形勝附 吉水縣山漸開遠溪亦廣深 明劉定之吉 水縣學記 三面阻江不隍 而固 陳氏文 江政略 負山襟江沙嶼縈紆龍飛鳳翥之概傑岀於 ","66卷 ╱ (清) 彭際盛修 (清) 胡宗元纂 ╱ 清光緒元年刻本"
36766,江西,吉安,"(光緒) 吉水縣志",光緒,1875,1908,441,"卷二 116-504 ╱ 地理志 408-491 ╱ 水利 408-491 ╱ 卷七 408-491 ╱ ","  多士遠近瞻渴兮慕羶以至白黑奔禮兮得坻皆止大   緣告終兮魔雲忽起覺曰云沈兮法幢遂靡傳心羅山   兮訓徒帝里韜眞豫章兮歸與吉水金骨藏山兮德音   無已寶塔鎭地兮來者斯企 鷓鴣洞在同水鄉距縣城西北五十里四面山皆環合中   分南洞西洞有田數百畝多鷓鴣南唐時盜吳先據之   今其地猶有馬家營鼓樓洲   宋楊萬里至鷓鴣洞詩云岸凍樹逾瘦日高林始明瑶   草密如積玉泉暗中鳴初至心爲動欲歸腳還停江湖   千萬峰穿儂兩鞋青如何鷓鴣嶺咫尺來未曾 ","66卷 ╱ (清) 彭際盛修 (清) 胡宗元纂 ╱ 清光緒元年刻本"
36766,江西,吉安,"(光緒) 吉水縣志",光緒,1875,1908,3464,"卷六十六 3460-3545 ╱ 雜類志 3460-3545 ╱ 軼事 3460-3545 ╱ ","歐陽公自厯官至爲兩府凡有建明詞意堅確持守不變   且勇於敢爲王荆公嘗歎其可任大事及荆公輔政同   列少與合者是時歐陽公以觀文殿學士知蔡州荆公   乃進之爲宣徽使判太原府許朝覲意在引之執政以   同新天下之政而歐陽公懲濮邸之事深畏多言遂力   辭恩命繼以請老而去荆公深嘆惜之 魏泰東軒筆錄  歐陽公云九僧詩集已亡元豐元年秋余遊萬安山玉泉   寺於進士閔交如舍得之交如貧無妻兒寄食僧舍僧   亦不厭苦之始居龍門山徙居萬安山屏絶人世專以   治經爲事几數十年雖非中行其志亦可憐也 續詩話  ","66卷 ╱ (清) 彭際盛修 (清) 胡宗元纂 ╱ 清光緒元年刻本"
36767,江西,吉安,"(同治) 臨江府志",同治,1861,1875,317,"卷之六 298-321 ╱ 建置志 298-321 ╱ 壇廟 298-321 ╱ "," 在萬夀  寺前 厲壇 在縣 治北 武廟 改建北門内 國朝乾隆 十一年知縣李瓊瑶重修 城   隍廟 在城東鳳皇山之麓建自東漢廢巴邱縣時厯 千五百餘年屢經兵燹嵬然獨存 國朝康煕  乾隆嘉慶間  屢經修葺 自靖祠 在縣治後鳳皇山祀練予甯明 羅洪先自靖祠記予往讀金川  玉屑集不勝慨慕練公之爲人然未詳其生何地也  嘉靖癸丑登玉笥九仙臺道經廢穴土人告以練氏  先壠徘徊久之不遽信已而入永興禪刹老僧自述  坐累往往以練氏沒田言且日循此南上三里許瀕  江有地曰三洲卽其故鄉又南一舍至玉峽峽爲縣  公實今峽人也聞之然乃令前導至前荒煙衰草  中門堂堦垣遺迹隱隱堦右數塜則赦歸之人姓名  猶可厯指遂與趙生子良不覺慟哭流涕近鄰黄氏  長幼聚觀者亦皆相向灑泣因爲道家世甚悉其先  本淦東東山人至伯尙遷三洲是生公比及第復居  淦城洪熙改元赦其家盡復故業於是東山三洲仍  歸練而以城居畀陳壻諸黄所言如此練故與黎黄  劉三氏著聞黄鄰練且世婣受禍獨慘其土疆犬牙  相入不怨厲已乃灑泣吐所未聞嗚呼此豈有所利 ","32卷 ╱ (清) 德馨修 (清) 朱孫詒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767,江西,吉安,"(同治) 臨江府志",同治,1861,1875,682,"卷之十四 664-689 ╱ 藝文志 664-689 ╱ 經部 664-689 ╱ 史部 668-689 ╱ 子部 673-689 ╱ 集部 678-689 ╱ ","  昭德詩集 已上并皮濳撰  玲瓏窗吟稿 徐基撰    雙石集 歐陽應炳撰    鳴秋稿 裴夢霆撰    鑑池春草集 楊士宏撰   唐音 十四卷楊 士宏編   樗隱集 周恆撰      吾齋類稿 吳皋撰    明   石門集 七卷       蒐古集 已上并 梁寅撰   蕙櫋稿 彭鏞撰      山陰集 八卷劉永之撰    聶鉉文集 聶鉉撰     吾樂山房稿   六一居士集正譌   元豐類稿辨誤   守約齋集 已上并 曾魯撰    金川玉屑集 練子甯撰    ","32卷 ╱ (清) 德馨修 (清) 朱孫詒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767,江西,吉安,"(同治) 臨江府志",同治,1861,1875,749,"卷之十七 745-788 ╱ 名宦傳 745-788 ╱ 明 745-788 ╱ 趙天麟 745-788 ╱ 劉 745-788 ╱ 眞 745-788 ╱ 馮 745-788 ╱ 翊 745-788 ╱ 王 745-788 ╱ 恪 745-788 ╱ 楊 745-788 ╱ 成 745-788 ╱ 聞 745-788 ╱ 禄 745-788 ╱ 金 745-788 ╱ 輝 745-788 ╱ 李存仁 745-788 ╱ 朱 745-788 ╱ 得 745-788 ╱ 劉子欽 745-788 ╱ 潘 745-788 ╱ 諒 745-788 ╱ 萬 745-788 ╱ 旬 745-788 ╱ 沈 745-788 ╱ 棨 745-788 ╱ 夏 745-788 ╱ 璣 745-788 ╱ 王 745-788 ╱ 佐 745-788 ╱ 葉 745-788 ╱ 淇 745-788 ╱ 黃 745-788 ╱ 勳 745-788 ╱ 張善昭 745-788 ╱ 萬 745-788 ╱ 琛 745-788 ╱ 洪 745-788 ╱ 鈞 745-788 ╱ 盧 745-788 ╱ 翊 745-788 ╱ 吳宗周 745-788 ╱ 徐 745-788 ╱ 問 745-788 ╱ 戴德孺 745-788 ╱ 陳元憲 745-788 ╱ 王 745-788 ╱ 泰 745-788 ╱ 徐 745-788 ╱ 顥 745-788 ╱ 陳 745-788 ╱ 旅 745-788 ╱ 向 745-788 ╱ 欽 745-788 ╱ 錢 745-788 ╱ 琦 745-788 ╱ 江元輔 745-788 ╱ 周 745-788 ╱ 崑 745-788 ╱ 朱 745-788 ╱ 簠 745-788 ╱ 祝 745-788 ╱ 續 745-788 ╱ 徐宗魯 745-788 ╱ 張 745-788 ╱ 鵬 745-788 ╱ 楊文端 745-788 ╱ 勞 745-788 ╱ 樟 745-788 ╱ 趙炳然 745-788 ╱ 李 745-788 ╱ 易 745-788 ╱ 廖文光 745-788 ╱ 史元中 745-788 ╱ 金本陶 745-788 ╱ 成子學 745-788 ╱ 李 745-788 ╱ 槃 745-788 ╱ 朱安期 745-788 ╱ 范永官 745-788 ╱ 李 745-788 ╱ 陸美中 745-788 ╱ 陳 745-788 ╱ 燦 745-788 ╱ 樂舜賓 745-788 ╱ 盧岐嶷 745-788 ╱ 謝鵬舉 745-788 ╱ 陳大賓 745-788 ╱ 劉堯誨 745-788 ╱ 唐九德 745-788 ╱ 王 745-788 ╱ 圻 745-788 ╱ 夏大勳 745-788 ╱ 鄭克恭 745-788 ╱ 黃尚質 745-788 ╱ 管大勳 745-788 ╱ 李 745-788 ╱ 樂 745-788 ╱ 李大吉 745-788 ╱ 黃應坤 745-788 ╱ 唐汝廸 745-788 ╱ 張師繹 745-788 ╱ 鄭朝棟 745-788 ╱ 郭維賢 745-788 ╱ 蔣時馨 745-788 ╱ 賀逢舜 745-788 ╱ 楊宏科 745-788 ╱ 張汝霖 745-788 ╱ 吳 745-788 ╱ 緽 745-788 ╱ 曾陳易 745-788 ╱ 鄭 745-788 ╱ 燿 745-788 ╱ 李徵儀 745-788 ╱ 余 745-788 ╱ 誨 745-788 ╱ 朱邦禎 745-788 ╱ 林恭章 745-788 ╱ 李茂英 745-788 ╱ 周 745-788 ╱ 文 745-788 ╱ 楊思乾 745-788 ╱ 康元穗 745-788 ╱ 鄧林楠 745-788 ╱ 劉 745-788 ╱ 拯 745-788 ╱ 盧兆龍 745-788 ╱ 陳以運 745-788 ╱ 梁士濟 745-788 ╱ 秦 745-788 ╱ 鏞 745-788 ╱ 曾若沼 745-788 ╱ ","  嚴明吏民畏服改知延平府尋擢貴州參政   夏璣字德乾吳縣人天順間進士知新淦縣持身淸   愼平易近民有古良吏風擢御史多所建白以恬退   終   王佐臨皋人成化間同知臨江公平正大博學工吟   嘗緝練子甯遺文數十百篇梓行題曰金川玉屑   葉淇山陽人進士成化間知淸江縣政平訟理民不   忍欺尋召爲御史絜官户部尙書太子太保   黄勳字守勳揭陽人成化間以鄉薦授新淦諭以振   士風扶正學爲已任日與生徒講誦贄幣卻弗受以 ","32卷 ╱ (清) 德馨修 (清) 朱孫詒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767,江西,吉安,"(同治) 臨江府志",同治,1861,1875,1013,"卷之二十六 1002-1038 ╱ 人物傳 1002-1038 ╱ 忠義 1002-1038 ╱ 南 1002-1038 ╱ 唐 1002-1038 ╱ 陳 1002-1038 ╱ 喬 1002-1038 ╱ 宋 1005-1038 ╱ 李 1002-1038 ╱ 邈 1002-1038 ╱ 曾三聘 1002-1038 ╱ 歐陽元量 1002-1038 ╱ 羅夢棫 1002-1038 ╱ 元 1010-1038 ╱ 孔會心 1002-1038 ╱ 劉應樞 1002-1038 ╱ 劉天佑 1002-1038 ╱ 明 1011-1038 ╱ 練子甯 1002-1038 ╱ 徐子權 1002-1038 ╱ 蕭 1002-1038 ╱ 亮 1002-1038 ╱ 涂 1002-1038 ╱ 楨 1002-1038 ╱ 蕭承命 1002-1038 ╱ 郭 1002-1038 ╱ 裕 1002-1038 ╱ 曾 1002-1038 ╱ 櫻 1002-1038 ╱ 楊廷麟 1002-1038 ╱ 萬發祥 1002-1038 ╱ 熊 1002-1038 ╱ 化 1002-1038 ╱ 廖鼎新 1002-1038 ╱ 姜國祺 1002-1038 ╱ 余盛藻 1002-1038 ╱ 楊世英 1002-1038 ╱ 楊 1002-1038 ╱ 覲 1002-1038 ╱ 陳嘉謨 1002-1038 ╱ 劉芳槐 1002-1038 ╱ 蔣 1002-1038 ╱ 崑 1002-1038 ╱ ","  者帝曰彼食其禄自盡其心嘗語太學士楊榮曰練   子甯若在朕固當用之遺文曰金川玉屑集    謹按乾隆四十一年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練子甯  賜諡忠肅   徐子權峽江人洪武十八年進士官刑剖主事靖難   師起聞子甯死從容賦詩有曰翹首謝京國飛魂歸   故鄉遂自縊死   蕭亮新喩人郡學廩膳生屢舉不利銳志韜畧有膽   氣正德五年華林盜起殺副使周憲勢甚熾當道廉 ","32卷 ╱ (清) 德馨修 (清) 朱孫詒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768,江西,贛州,"(同治) 南康府志",同治,1861,1875,285,"卷三 206-324 ╱ 地理 206-324 ╱ 山川 206-324 ╱ 古蹟 258-324 ╱ ","   紹熙二年郡守曾集重修復請朱子為記 文載 縣志 明天順間    知府陳敏政復修王溱跋 文載 縣志   宋趙崇鉘壯節亭二松詩壯節亭前野碧溢髯龍   飛去忽經時祗應黃犢蒼藤路尙有清泉白石知    漱玉亭在秀峰寺後宋僧若愚建   宋楊萬里漱玉亭詩山根玉泉仰面飛飛出山頂却下馳   自從廬阜瀉雙練至今銀灣歧兩支雷聲驚裂龍伯限雪   點濺溼嫦娥衣寄言蘇二   李十二莫愁瀑布無新詩   明余鼎漱玉亭詩瀑布直下半空飛奔流過峽如星馳驚   聞震雷何太急縱有砥柱猶難支神龍蜓蠕欲起穴鮫人   驚悸罷織衣借問坡仙題   詠處清冷不洗徐凝詩    望雲亭在瞻雲寺前沃壤平曠禾黍暢茂望之若雲   宋王安石題南康晏使君望雲亭詩南康父老傳使君急   呼疾索初不聞未曾遣汲谷簾水三載祗望香罏雲雲徐 ","24卷 ╱ (清) 盛元纂修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768,江西,贛州,"(同治) 南康府志",同治,1861,1875,366,"卷四 324-368 ╱ 地理 324-368 ╱ 風俗 324-368 ╱ 物產 330-368 ╱ 白土案附 324-368 ╱ ","   輿情而衛地方理合查叙歷次查勘封禁緣由具文詳請    憲臺俯賜查核批準立案永遠封禁實為公便除徑詳撫    憲暨藩臬巡憲外為此云云二十一年十二月出詳二十    二年正月先後奉各憲批如詳立案 咸豐三年郡城被䧟 禁碑燬失查照原詳   附載於此   冀垂久遠   戴鼎恆紀事詩廬山挺奇秀厥高萬仞長周迴五百里作   鎭惟南康慈雲徧覆處自注云山右瞻雲寺 仁廟賜題曰慈徧罏峰賜額輝 天章古今兹攬勝九曡屏風張奈何至今日竊土為資糧患由   景德鎭瓷器盛窑行制材需五土白石兹為良用之似不   竭攻伐遂相望嘯聚無業徒窮年肆披猖百夫斵山骨五   丁喧雷硠雪膚與玉屑車載而斗量高峰既梯取横嶺斯   斧戕岩谷日以空廬墓日以荒磽确碍耕種砂礫充陂塘   豈惟民田壞自注云厰夫牟利具呈有司云不準伐取則   誤 ","24卷 ╱ (清) 盛元纂修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768,江西,贛州,"(同治) 南康府志",同治,1861,1875,844,"卷九 828-922 ╱ 學校 828-922 ╱ 學宮 828-922 ╱ 學額學産附 828-922 ╱ ","  倫之明也又甚難是故逾軼檢柙自底敗類者毋論矣即   雕龍繡虎以為華也而弗切於明理則弗明累瓦結繩以   為富也而弗究乎根宗則弗明高誼薄雲天而刻意而乖   倫常則弗明修名鐫金石而賈譽而鮮實誼則弗明洸洋   者靡靡若玉屑矣而迷於當境則弗明拘曲者斤斤若墨   守矣而滯於通變則弗明此亦夫人之過也請以堂諭甍   嵬礎庳杗横柱梃榱桷長侏儒短堊白黝黑其序不替而   用不混猶之乎倫也追之締搆之塗塈之藻繢之甘苦   中厥度文質適厥宜猶之乎明倫也昔奚而傾圯今奚而   輪奐人也則夫倫之明晦甯不存乎其人且堂之修也積   緡需時聚材累日猶有待也若夫明倫者根於性之所本   來而還其心之所固有舉念即是烏乎待哉夫誠根乎性   之所本來而還其心之所固有則雖呧筆掞藻哆口譚經   罔非倫理之緒餘猶修堂者之不廢雕繢也又奚必盡剗   之夫修堂余之責也明倫若師弟子之責也余既盡乎余   之責矣而若之責夫將安委顧自今而後登斯堂者言言   著裏事事履實庭除猶是而閨闥亦猶是膠庠猶是而里   閈亦猶是處則為醇儒出則為名世斯無媿於斯堂也夫   若徒曰課文已耳角藝已耳繙說揖讓已耳豈國家所以   名堂之意與余所以修堂之心哉夫南康濂溪晦菴二先 ","24卷 ╱ (清) 盛元纂修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768,江西,贛州,"(同治) 南康府志",同治,1861,1875,2085,"卷二十一 1966-2188 ╱ 藝文 2066-2188 ╱ 文徵 2066-2188 ╱ 卷二十二 2066-2188 ╱ 藝文 2066-2188 ╱ 文徵 2066-2188 ╱ ","   十月上休日遊臥龍玉泉三峽用山谷驚鹿要須野草盟    鷗本願秋江分韻得鷗字       朱 子 匡廬霜天後不見雲氣浮木葉紅已疏山顔轉淸幽向聞有絶 壑乃在臥龍湫及此遂一往幸無煙景愁躋攀欲其深泉石固 所求況有百尺崖噴雪飛寒流幽琴自回抱直下鳴靑璆便可 洗我耳枕石忘所憂精神共虛廓方物皆悠悠所恨非獨往不 能恣猶仰歎雲間鶴俯羨谷中鷗先生先我來結屋陽岡頭 虛名付忠武滅迹慕巢由是間頗足居下田亦平疇野人種椒 橘崖蜜易歲收西原有老翁卷舌藏戈矛似學辟世士乃欲邀 聖邱先生且無然但作一月留似我有決計他時卜從游 ","24卷 ╱ (清) 盛元纂修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770,江西,鷹潭,"(同治) 貴溪縣志",同治,1861,1875,156,,"今書院改建城内梅花墩 同治年間又改建城東 月橋巖 縣東南三里長十餘丈廣數丈高跨山巓虚牝如 月形又名仙人橋橋前趺坐一石人偉甚自山麓 舟中仰眺生態遠出石壁遺句此處神仙跡神仙到此麽 山花常帶笑野鳥自來歌傳為柴氏蒼頭四四所題元趙 孟頫有詩見 金石舊志   元袁桷詩 顧免樂熙遨入地不   見騁化爲白玉泉彷徨返東井   趙漢詩 萬山縈合處窈窕洞門開穴地尋烏憑   空宅雨雷神工何代巧仙馭幾時回望望松林外丹   霞自   石臺   明髙賔詩 竒石自雄跨仙橋誰侈名圜門江月偃   複道嶺雲平陸海同天浸松濤捲地輕何當五丁力   驅下接   蓬瀛  國朝鄭日奎詩 七寶修合餘墮地   仍化月亘古常空明望無圓缺 ","10卷 ╱ (清) 楊辰傑修 (清) 黄聨珏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770,江西,鷹潭,"(同治) 貴溪縣志",同治,1861,1875,186,,"  詣予求文載諸石命曰元禧觀延祐三年丙辰肇建   六月已未落成殿名宗元鐘樓鼓樓翼於左右堂名   元範東西二廂曰楚樵曰愛梅東西二館曰清眞曰   寶元外設㕔事之所其二廡曰興仁曰集義中門扁   曰漁樵眞隱一池前法日環翠池一澗横繞橋以便   往來日通德橋觀之後有閑機洞有芳潤圃有玉泉   井茂林修竹名花異果羅簇蒽蒨買田若干畆以飯   眾經晝四五年而功大集泰定三年丙寅張師化去   何師克紹先志凡營構未備者一一修完觀之陽諸   巖聳峭或谽谺而中空或瑰瑋而外見川流中貫風   帆上下探僻搜怪者時時而至昔陸文安公偕文學   士十八人游覽留其名氏今元禧之建可無記乎   願得一言與文安之記並刻以誌後觀予夙聞仙巖   之名而足不一履末由模寫其態狀之彷彿因嘅龍   虎上清關係地勢然亦有天焉亦有人焉天運將昌   其教而教門之繼繼承承莫非人才之傑人才之傑   有以當地勢之靈地勢之靈有符天運之昌天地與   人三者合一龍虎上清之極盛於今也豈偶然哉仙   巖之元禧則傑才之衍   靈氣之波昌運之潴也 ","10卷 ╱ (清) 楊辰傑修 (清) 黄聨珏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770,江西,鷹潭,"(同治) 貴溪縣志",同治,1861,1875,461,,"北眞觀 上淸北三里明 胡儼有記舊逸 南極觀 上清西 十里 玉泉觀 上清南 五里 壽春觀 上清東三里舊 志元至元間建 元元觀 在龍 虎山 昭眞觀 在象 山   元桞貫晩泊貴溪遊象山昭眞觀詩 舟行弋陽道   山石多異狀嵌空露鍾窾屹立儼珪鬯沿洄百數里   璆鐵森相向最奇象巖下仙館占丹嶂舍櫂遵微行   松篁插雲上開門看青壁左右挾高閌飛雨灑面來   輕飈入檐颺道人出迎客牖戸坐南嚮延登昇仙臺   境肅神滋王不知日車側但天宇曠我生名山遊   正費屐幾兩采眞喜初遇戀勝奇屢訪布帆催   夕舉未改憾飄蕩水深彭蠡湖囘眸更東望 ","10卷 ╱ (清) 楊辰傑修 (清) 黄聨珏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771,江西,九江,"(同治) 星子縣志",同治,1861,1875,111,"山川志 105-663 ╱ 山 105-663 ╱ 峰 105-663 ╱ 嶺 105-663 ╱ 谷 105-663 ╱ 巖 105-663 ╱ 墩 105-663 ╱ 洞 105-663 ╱ 石 105-663 ╱ 坳 105-663 ╱ 峽 105-663 ╱ 崖 105-663 ╱ 湖 105-663 ╱ 溪 105-663 ╱ 洲 105-663 ╱ 潭 105-663 ╱ 源 105-663 ╱ 井 105-663 ╱ 泉 105-663 ╱ 澗 105-663 ╱ 池 105-663 ╱ 港 105-663 ╱ 塘 105-663 ╱ 三卷 105-663 ╱ 建置志上 105-663 ╱ 城池 105-663 ╱ 壇廟 105-663 ╱ 公廨 105-663 ╱ 倉儲 105-663 ╱ 街 105-663 ╱ 坊 105-663 ╱ 堤 105-663 ╱ 圩 105-663 ╱ 橋梁 105-663 ╱ 四卷 105-663 ╱ ","   修靜簡寂觀所當軒白雲川中月下登石壇瞻禮斗徜徉    瀑間次早書所當軒白雲川二扁而去至開先寺其東馬尾    泉其西飛玉泉萬竹亭潄玉亭青玉峽峻宇天闢兩崖嵐翠    欲滴其地如大甕泓渟爲潭其上有巨石水從中來觸石分    二道以出狀若白龍飛墜潭中盤旋數四循石阪下其巓委    勢遠益緩始逡廵歛怒趨去登雲錦閣西軒望瀑布其旁香    爐雙劍二峯尤秀麗特甚相傳上有三石梁横絶青㝠窅不    見底苔滑不可度度輙得遇異人瀑行青壁間如長虹委蛇 ","14卷 ╱ (清) 藍煦修 (清) 曹徵甲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773,江西,九江,"(同治) 義寧州志",同治,1861,1875,559,"首卷 43-1133 ╱ 修志姓氏 43-1133 ╱ 舊修姓氏 43-1133 ╱ 凡例 43-1133 ╱ 目錄 43-1133 ╱ 建置志 538-563 ╱ 寺觀 538-563 ╱ 第十二卷 538-563 ╱ "," 用寺圮方  丈猶存 勝峰寺 在六十四都勝峰山相傳普菴禪師曾憇於寺適洪水 壅塞以錫杖擲天井倐盡消迄今遺蹟猶存 觀音禪院 在六十都靖林嶺里人鄭氏建  真武寺 在長田灣  玉泉寺 在六十一都青龍山上  今古寺 在六十一都  寶月寺 在六十三都漕源僧義峰增修  夏荂寺 在六十三都善士冷雲程縣田山施僧護寺  松山寺 在六十四都善士吳潤圃捐基一畝  慈觀寺 在六十四都朱陂厰咸豐八年因水冲圮改建  ","40卷 ╱ (清) 王維新修 (清) 徐家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73,江西,九江,"(同治) 義寧州志",同治,1861,1875,1689,"人物志 1684-1723 ╱ 善士 1684-1723 ╱ 隱逸 1684-1723 ╱ 寓贒 1684-1723 ╱ 方技 1684-1723 ╱ 第二十七卷 1684-1723 ╱ ","  乙亥歲薦廷試大司成特錄入闈復不售歸家築室於犀津   訓迪子姓著有家訓約編 文廟向覆以平瓦捐金造筒瓦   易之貧士來學不較束脩大義所在面折不少阿素爲臨汝   揭重熙所賞有寄懷詩云豫章名區産魁崛龍圖老子嫓文   節昌厥裔孫奮奕葉爲漁涸澤焚山獵曩同燕遊問大業妙   理霏霏琢玉屑紛紛餘子不相接感慨悲歌誰共說獨與祖   穉爲昭揭睠兹毫素藏風月官佩峩峩向北闕領偃蒼虬肘   如鐵年積逾新欽俠烈 徐一位號素菴高市人生而頴異弱冠遊庠家素封位處之淡   然蚤失怙事嫡母如生母事兄克恭襟懷灑落博極群書築 ","40卷 ╱ (清) 王維新修 (清) 徐家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73,江西,九江,"(同治) 義寧州志",同治,1861,1875,2504,"藝文志 2378-2580 ╱ 舊序 2378-2580 ╱ 國朝序 2378-2580 ╱ 第三十四卷 2378-2580 ╱ ","  愛而奇之遂名其園曰曲水園園據石門之勝山環水抱突   削兩石高二丈許砉然闢一洞門泉滑滑四岀左右陂陀倚   伏飛湍噴玉屑欹岸石趾屹齧增修兩壁壘劖之削之以板   平復之構山房於其上敬業山房也月榭雲廊天然布巧聚   古書數千卷可弦可誦如福地瑯環復引泉流瑟瑟鑿方池   於堂檐之下縱游魚潑浪悠然有濠濮間想池中架石爲梁   列植烏盆花卉如錦叠屏風迤西接兩廊廡奕然臨以高閣   文昌閣也桷刻楹丹四面洞逹晃朗懸晉唐名流古墨   如碧紗籠月中祀文昌像隱几焚香時有群鶴縹緲翔五色   雲中閣東數十武逼石門下得石龜昂首引領文甲生動如 ","40卷 ╱ (清) 王維新修 (清) 徐家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73,江西,九江,"(同治) 義寧州志",同治,1861,1875,2850,"藝文志 2663-3019 ╱ 國朝詩 2663-3019 ╱ 第三十六卷 2663-3019 ╱ 第三十七卷 2663-3019 ╱ ","興憶陶秋    陪李九疑公遊南山寺用山谷韻   知州  謝紹祖 海陽  追陪仙客喜攀緣蕭寺憑虛落半天漱玉泉淸堪滌慮藏龍香 藹謾談禪松杉巢窺旌節薜荔懸崖繫酒船莫訝勝遊歸去 晩一輪明月一峰蓮    冠雲亭             知州  黄 誥 東莞 人 危亭几突冠雲横賔佐相從此日行自愧風流非六一謾將詩 句效淵明釀醪可備修江水作賦虛題太守名解道消愁取醉 好何堪凋瘵擁專城    倒屣行贈黎君實明府       僉事  史旌賢 ","40卷 ╱ (清) 王維新修 (清) 徐家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73,江西,九江,"(同治) 義寧州志",同治,1861,1875,2884,"藝文志 2663-3019 ╱ 國朝詩 2663-3019 ╱ 第三十六卷 2663-3019 ╱ 第三十七卷 2663-3019 ╱ ","  寒到骨也知義命自相安    南崖藏龍洞歌          州判  鄒宏志 鳥程 人   南崖隱隱雷聲窅洞口石裂龍尾掉生巖零落噴珍珠化作   蓮花色何皎抱琴偶過釣溪邊流水高山落眼前清寒彷彿   瀉石髓幽曠眞如坐玉泉火鬐雲鬣從空下盤旋難免葉公   詫虬松鱗甲更蒼然也似蜿蜒神物化山僧歸來杖履輕飄   笠蕭蕭尙有聲忽然供鉢湧雲氣雲雨還從鉢内生    立秋後過南山厓留題   閒身殊悔又之官只有看山興未䦨放眼喜當秋氣爽擕笻   來踏葉聲乾雲生石壁千巖暝風送松濤一寺寒僧榻盤桓 ","40卷 ╱ (清) 王維新修 (清) 徐家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73,江西,九江,"(同治) 義寧州志",同治,1861,1875,2905,"藝文志 2663-3019 ╱ 國朝詩 2663-3019 ╱ 第三十六卷 2663-3019 ╱ 第三十七卷 2663-3019 ╱ ","  瀛臺侍宴恭和 御製元韻 詔啟蓬萊集珮珂西京酺賜協時和高秋早浥金莖露樂歲先   登玉耤禾苑柳影隨   仙仗合池荷香繞   翠華過遥從畫鷁瞻 龍衮五色雲中動鼓歌    水閣風亭面面稠還循曲澗看花浮碎金竹影丹崖繞漱    玉泉聲碧竇流鶴舞松陰隨駐輦鷺飛蘭嶼趁廻舟玉堂    漫說蓬瀛侣到蓬瀛最上頭 ","40卷 ╱ (清) 王維新修 (清) 徐家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73,江西,九江,"(同治) 義寧州志",同治,1861,1875,3003,"藝文志 2663-3019 ╱ 國朝詩 2663-3019 ╱ 第三十六卷 2663-3019 ╱ 第三十七卷 2663-3019 ╱ ","  將不去吸杯清水印臣心    萬人墓             署州  王維新 柳橋 太湖   浩劫紅羊換空山白骨殘殽函風雨䕶沙漠水雲漫鬼哭長   平慘神歸洞府寒夜來螢火岀血流丹   骨月渾難辨姓名終不浮千秋遺骯髒坏土傲王侯草木清   香鬱乾坤正氣留隴頭增寂寞修水自悠悠    登大潙山            邑人  温寶書 玉臺    大潙矗立幾千秋守將當年仗劒遊 明萬歷間鄧子龍奉 檄剿寇駐軍於此 玉   峽流泉飛白練 古有玉泉寺今廢按三國志有玉 泉山在吳楚交界處疑即此地 靈芝擁蓋   伴靑楸 上有石 刻靈字 元關妙藴龍宮邃 上有石刻關字 一石刻龍洞字 蘭若香清 ","40卷 ╱ (清) 王維新修 (清) 徐家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73,江西,九江,"(同治) 義寧州志",同治,1861,1875,3020,"雜類志 3019-3059 ╱ 仙釋 3019-3059 ╱ 第三十八卷 3019-3059 ╱ ","  吳猛講論丹術輒注聽忘倦義手錄秘書秀英竊視之即洞   解元理謁諶母得九還要道遂藏修於白鶴山後乗鶴仙去    玉泉志曰高安縣調露鄕白鶴山下有崇元觀梁太清二    年置晉丁義真君女秀英煉丹之所今石圃中有丹井及    仙去葬衣冠於觀北俗云丁仙姑塔是也 按吳猛傳邑    人丁義授以神方則義爲豫章縣人明矣通志編入高安    與正史不合又載高安有白鶴山爲秀英燒丹之所逐以    丁氏爲高安人仙家雲遊無定何必附會耶 吳猛字世雲家豫章郡之西安縣故宅在奉仙鄕東津山下後   呼爲吳仙里 按晉太康中改西安爲豫章縣晉書本傳吳猛 豫章人無令西安事舊志載濮陽人仕吳爲西 ","40卷 ╱ (清) 王維新修 (清) 徐家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73,江西,九江,"(同治) 義寧州志",同治,1861,1875,3056,"雜類志 3019-3059 ╱ 仙釋 3019-3059 ╱ 第三十八卷 3019-3059 ╱ ","   韻也 甯拙 拾遺   本圜字蛤菴大覺國師高足嘗隨國師赴 世視召 顧問康熙初居通城鳳山寺寺鄰甯州甯之龍安    山有兠率禪院故黄龍分席代久而圯居人聞蛤庵至迎    之癸丑春遂八院旣而吳中迎住吳江羅漢寺終以不忘    兠率伺兵草稍閒往來若干年甲子三月應    和碩安親王請佳西山隆恩寺 聖視幸潭柘 敕侍臣召之引 見於 玉泉行在 賜飲   命賦詩徹所薦含桃食之   問宗旨甚契遂 賜 ","40卷 ╱ (清) 王維新修 (清) 徐家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74,江西,九江,"(同治) 武寧縣志",同治,1861,1875,192,"卷之四 162-231 ╱ 山川 162-231 ╱ ","  時相往復旁有泉甚清甘曰靖公泉菴前有石儿可奕其   磴循溪鑿徑闢險紆折登降以入旁有石刻內多村田澗   水灌注不涸 仙人巖長墅源之陰曲磴盤雲懸崕覆之下瞰清溪暑月過   此輙有寒竟 馬頸崖長墅源崖盤險隘下湧急流康間邑人余文梓敗   白頭兵於此曰擊賊崖 南山縣東南四十里横列如屏上有煉丹臺丁仙崖每當春   月桃花歷亂芳艷如錦又名桃花峰 鋸齒崖縣東南長樂鄕崖峭如鋸齒時或流雲往復其間若   受鋸然有詩曰石齒何齟齬微雲時吐吞霏霏玉屑下吹   徧桃花源 ","44卷 ╱ (清) 何慶朝纂修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74,江西,九江,"(同治) 武寧縣志",同治,1861,1875,1625,"卷二十七 1594-1629 ╱ 藝文 1594-1629 ╱ 誥疏 1594-1629 ╱ 書籍 1594-1629 ╱ ","   洪厓集家訓錄盧圖龍著    鶴溪詩草陳思珊著  醉月草李容野著    卜緝心解盧元俊著  周易新解余文梓著    巖居集蕭露瀼著    春秋心傳水志清崖集詩藪盛際斯著    種雲集張元第著   七峰集梅花詠張居山著    易義參史五卷盧宏勲著    傷寒括註雜病略艾芬著    茅岡集半月堂詩稿洪文機著    耡月草甘棠著    玉枕集張應遴著    論語聞國風錄左氏錄史存莫舟集外集字雲巢稿     墨象居墨定帆錄隱雪草游厯草碧叢玉屑盛謩著 ","44卷 ╱ (清) 何慶朝纂修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74,江西,九江,"(同治) 武寧縣志",同治,1861,1875,2229,"卷三十五 2187-2258 ╱ 藝文 2187-2258 ╱ 序 2187-2258 ╱ ","   疆爾界之殊學問見性天中庸有義 潘道州  合融歸講    肄論語共聞 盛字雲  緬想前賢益興後起韓爲潮而蘇    爲汐孰有波濤陸有海而潘有江環來几席用聯一鄉    之善各抒寸心之靈或白首青氊咸推長老 地 名 或髫齡    異頴不愧神童 山 名 况身列膠庠之間與業荷醕儒之任    毋云故事普策文程銳藻英思高搴雲旗 峯 名 以至摧山    撼嶽無端神嶺 嶺 名 飛來敷玉屑洒清言伊叟 地 名 之茶可    啜飮醕醪歆至味黃婆 仙 洞 有酒分香或按月郵題互相    甄其是否或輪都㑹課彼此迭爲主賓奉一先生之言    經傳函丈交四君子之契正在從繩制藝則均祖半山   地   名 詞賦擬藏諸石室 地 名 先行誼而後文藝有德有言杜    標榜而戒黨同久交久敬則才以人著而道隨時升將 ","44卷 ╱ (清) 何慶朝纂修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74,江西,九江,"(同治) 武寧縣志",同治,1861,1875,2383,"卷三十七 2347-2436 ╱ 藝文 2347-2436 ╱ 詩古體 2347-2436 ╱ ","嶺下白風起嶺上白雲多鏡堂照不定萬岫揚其波 鏡堂嶺  仙女治粧罷倚巖盼仙童仙童遙相對歲歲怨秋風 治粧巖  閒雲尙往復斷石卧荒苔當年歌詠盛芙蓉滿池開 度雲橋  幽房通高堂紆行行小巷但有仙梯在白雲自升降 芳谷巖  上有煮石樓下有棲眞室邈矣避秦人四壁風蕭瑟 碧虬嵓  石齒何齟齬微雲時吐吞霏霏玉屑下吹作桃花源 鋸崖  白石扃幽徑雲鑰何崿崿中有淨明堂夜半自解籜 篁山     拜雁里先生墓 先朝有雁里薄宦冷如水蓋棺止存骨歸葬苦無子墓制何 堅完淑哉唯内姒我為停肩輿低徊拜未已石人眠綠草石 獸缺兩耳年年風雨寒蕭瑟楊花裏    遊黄婆洞 ","44卷 ╱ (清) 何慶朝纂修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74,江西,九江,"(同治) 武寧縣志",同治,1861,1875,2629,"卷四十 2603-2734 ╱ 藝文 2603-2734 ╱ 詩近體 2603-2734 ╱ ","無睱日皈依何計脫塵緣    次朱明府象牙洞茶詩元韻    邑庠  李 峰 肩吾  漫說盧同七椀茶野人輸悃火前芽金槍剪剪冰壺月玉屑 霏霏石頂花坡老品餘增物色涪翁去後減聲華從今又得 添佳話休向寒山處士誇    寄呈張閏榻先生 巍峩從笑腐儒冠掩卷何須愾寤嘆跡遠公卿非脫略雲浮 富貴豈懷安文章揖讓周秦漢古道持循孔孟韓百里相思 嗟歲晚飛鴻不度雪漫漫    水月亭            監生  張景瀚 勝踞城西别境開欹盤山麓水之隈一亭秋色江環抱萬頃 波光月送來自擅龍渾清影趣 亭下黄山谷題有 龍潭清影四字 幾經鶴氅 ","44卷 ╱ (清) 何慶朝纂修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74,江西,九江,"(同治) 武寧縣志",同治,1861,1875,2632,"卷四十 2603-2734 ╱ 藝文 2603-2734 ╱ 詩近體 2603-2734 ╱ ","兀獅崕踞上頭四圍古木帶雲稠長吞鳯口三源水翠枕 桐林一叚秋竹掩斷崕懸石磴欄憑絕壁瞰溪流此間饒有 烟霞趣好對羅天豁遠眸    登玉泉山            熊翼豐 茹含  尋幽底事到雲巓欲覓禪關白玉泉石骨倒懸秋澗水鐘聲 遥落洞門烟莓苔自綠三丫路松竹常陰六月天對此渾忘 塵世界靈源長濬日涓涓    鹿岡晩眺            熊高德 浴川  仙人西去白雲空躡捫蘿暮色中牛峽祇餘春樹碧鹿崕 長伴夕陽紅荷柴豎返荒烟外趁渡人喧古岸東此曰登臨 多寂寞同儕誰憶舊時風    紀綠峰             王子笙 鶴山  ","44卷 ╱ (清) 何慶朝纂修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775,江西,上饒,"(同治) 饒州府志",同治,1861,1875,418,"卷三 396-519 ╱ 地輿志三 396-519 ╱ 津梁 396-519 ╱ 古蹟 415-519 ╱ 物産 396-519 ╱ ","雷煥宅在城東北七十里地名小雷岡晉豐城令雷煥居此 黄金采西漢地理志鄱陽武陽鄉有黄金采顏師古註云采者   采取金之處武陽名湮已久惟里仁鄉傳有穿金塢疑即此 玉泉砂井在荆山村每陰雨有雲氣唐貞觀六年刐山院欽禪   師鑿相傳有龍居其下每旱鄉人請水禱多應 勝井在五十三都官路傍晉時石敬純道經此天旱兵渴乃拔   劍插地泉水湧出因號勝井又名石井 磨刀石在城東十五里相傳石敬純追牛昌隱經此磨刀處 問鑄堂 在永平關監内舊鑄錢處洪皓詩澤國春寒未見花一 江流水夕陽斜我來試上津頭望問鑄堂前有幾家 觀魚臺在蠙州門外相傳吳芮觀魚於此 ","32卷 ╱ (清) 錫德修 (清) 石景芬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775,江西,上饒,"(同治) 饒州府志",同治,1861,1875,621,"卷四 519-637 ╱ 建置志 519-637 ╱ 城池 519-637 ╱ 壇廟 532-637 ╱ 公 584-637 ╱ 公 584-637 ╱ 寺觀 609-637 ╱ "," 以上俱  穫口都 晨山庵 原名玉泉庵 穫口都明建 隆山寺 明洪武 閒創 西峰寺白佛庵  俱在尚  西部都 鄱源寺 宋宣和 閒創 廣德寺 明建以上 俱興義都 雲濟庵 明創勸 義鄉 陽   府寺 宋紹興十年 建陽府山 祝禧寺 元至治 三年創 靈隱寺 明 創 新興寺諸堂寺   五王廟五龍庵白雲淹 明 創 觀音閣 明創石 埭山 翠雲寺 明 建 福慧守   國朝康熙  十五年創 萬福庵普濟庵  國朝康熙四十 二年創馬鞍山 祇陀林  國 朝順  治十一年創以  上俱里仁都 義合寺安寶寺景德寺 宋創俱在 鎭市都 慧林庵實   際禪庵淨樂庵 明 創 資福庵 明洪武 閒創 稠平庵 明洪武二年創以 上俱在湖里都   禪師寺 明洪武 閒創 圓通寺 明隆慶 元年創 蘭衝寺 明天順 閒復建 方廣禪林 明 崇  禎閒  建 紫雲庵 國國朝康熙十年 建以上俱長薌都 塔山庵資福寺 元至正二年 建俱下義合  都   臨河寺 唐永泰元年 創上長源都 西林寺 元至大 二年創 萬福庵 明 建 安谷寺 唐 元 ","32卷 ╱ (清) 錫德修 (清) 石景芬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775,江西,上饒,"(同治) 饒州府志",同治,1861,1875,2851,"卷二十七 2820-2940 ╱ 藝文志二 2820-2940 ╱ 記 2820-2940 ╱ ","其馬匹弓刀巖中披剃日與二從者負遺骸瘞之仍大建醮事 懺度亦異人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誠然與故並志之以示 勸    岱遊記              史彪古 鄱陽 人 長安數載晨興羸馬夜而索居嘗思適意山水之樂少滌塵疴 乃西山在門屏外若碧霞玉泉秀山諸勝曾不得以過從接韋 公半日閒何暇遠及岱宗之觀哉顧事有不期而遇者甲午仲 冬余既奉歸省之 命驛馳而南蒙犯冰雪曾十宿而達泰安以馬瘏僕痡詵詵税 止竊見巍然天半忽動人景行仰止之思者詢之為岱岳也及 ","32卷 ╱ (清) 錫德修 (清) 石景芬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776,江西,新餘,"(同治) 新喻縣志",同治,1861,1875,74,"繪圖 64-144 ╱ 凡例 64-144 ╱ 卷首 64-144 ╱ 聖製 64-144 ╱ ","  樓北枕玉几山麓有泉泉上起六角亭曰玉泉亭亭之   旁爲屋四楹如舫舫前爲蓮花池各有巷達川堂其西   南倚儀門之右者爲捕衙公署有廳有廡有房有室儀   門西行總出譙門西南街外爲縣丞公署而城城內環   列五坊外拱七門      ","16卷 ╱ (清) 文聚奎修 (清) 吳增逵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76,江西,新餘,"(同治) 新喻縣志",同治,1861,1875,493,"卷三 445-608 ╱ 建置 445-608 ╱ 城池 445-608 ╱ 坊巷 452-608 ╱ 壇廟 462-608 ╱ 試院 445-608 ╱ ","  以合萍聚之兄弟足以正離亂之君臣足以挽將絕   之漢紐足以破?國之心膽足以起姦邪之愛敬仁   之至義之盡豈僅三國之一人哉實聖賢之流亞也   今王祠廟遍天下薄海内外要荒列服無不凛王威   靈者武夫健兒見王則自折其氣諧臣叛子見王則   踧踖有此側身修行篤於仁義之人見王則僾乎如   覩其容愾乎如聞其聲與王曠百代而相感亦不自   知其何心王之靈於彼乎於此乎其惝恍而無定乎   是未可知而人之愛王敬王畏王也每不自知其何   心而止知愛王敬王畏王而已矣此蓋有不可思議   者耶至降神於玉泉受戒於禪定著績於鹽池奇跡   不一則又王之外篇也不具廟成爰記其大槩於   貞珉如   此云   張景蒼重建關帝廟記邑喻縣署之西民廬翼如闤   闠紛錯群奉關帝祠歲時祭祀以誠水旱必禱蓋昭   昭也余夙欽神威自下車來每遇朔望親肅衣冠瞻   拜然環顧之餘意未嘗不怦怦動也自某歲殿罹   祝融之慘廟貎悉為灰燼民閒雖暫設神依而廊廡   不整檐楹蕭寂諸凡苟簡甚非所以妥靈威而壯厥 ","16卷 ╱ (清) 文聚奎修 (清) 吳增逵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76,江西,新餘,"(同治) 新喻縣志",同治,1861,1875,532,"卷三 445-608 ╱ 建置 445-608 ╱ 城池 445-608 ╱ 坊巷 452-608 ╱ 壇廟 462-608 ╱ 試院 445-608 ╱ ","   一在桐陂垇玉泉岡 一在南三十里雲莊曰東   華山廟 一在北四十里書坑嶺曰承天岡廟 一   在東三十里雞籠嶺曰紫霄峰廟 一在西四十里   韓嶺曰天馬山廟里人劉煥貨於袁陽請神辛天君   歸邑值旱禱得雨故祀     東嶽行祠 以六月六日鄕人謁拜蓋嶽者地之至貴六 乃陰之極數故以是日謁之亦夏至祭地之   義也其祠凡四 一在縣東二十里東嶽嶺 一在   北四十里書坑 一在北七十里遞城山前有香爐   峰咸淳己巳重建 一在東三十里晉材張果嶺傳   為張果老飛昇所   三仙祠 在縣北七十里賚塘祀天地水三元仙君祠之 創建不知何代明洪武中更飾仙君像得腹中   疏乃咸平二年也始知為宋時建      忠烈祠 在縣東八十里高湖上龔氏合族修    浯塘祠 在縣北四十里  ","16卷 ╱ (清) 文聚奎修 (清) 吳增逵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76,江西,新餘,"(同治) 新喻縣志",同治,1861,1875,1987,"卷十四 1849-2129 ╱ 藝文二 1849-2129 ╱ 文存 1849-2129 ╱ ","  心是以甘露屢降京師百官庶民采食懽怡鐘山龍蟠   茂林佳木和氣蒸薰天漿馥郁禁苑宮院有桃有柳翠   葉瓊枝釃以元酒其甘如蜜其色如銀玉札蠙珠可愛   可珍群臣作頌詠歌贊美天子曰嘻曷由至此海內雖   一治功難成風俗殊古奸僞日興民不畏死刑不可止   減其大辟工師是使巧匠邪謀隱微自投憲網誅   戮奚疑宗廟重建百役具興民亦勞止予心靡甯梟類   多詐殘醜未殄一日萬幾思深慮遠建官任事賢能是   資選擢培養曷其得宜仰觀俯察覽今視昔覩此貞祥   心為怵惕臣曰稽首至哉聖言不自滿假唯德動天推 ","16卷 ╱ (清) 文聚奎修 (清) 吳增逵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76,江西,新餘,"(同治) 新喻縣志",同治,1861,1875,2230,"卷十五 2129-2302 ╱ 藝文三 2129-2302 ╱ 詩存 2129-2302 ╱ ","    五月桂花   涼雨無塵晝景長何當瓊樹報秋芳槐陰繡閣消煩燠   薇露雕闌見淨粧玉兔清光添晚色金鵝秀句憶仙郎   小山東去空淮水忽見炎風被古香     次楊升菴太史寄二月十二日韻   蹊桃垻柳葉婆娑春思天涯竟若何雙眼碧雞西日下   尺箋銀鹿晚風過喜聞妙舞臨箏坐即擬忘形對酒歌   舊燕新鶯幻消歇玉泉雲會肯蹉跎 時太史有浴温 梟觀佛會之約     贈劉一愚參戎次升菴太史韻   永寧開府亦刀州天險關山水似油魚柝靜聞城月夜 ","16卷 ╱ (清) 文聚奎修 (清) 吳增逵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77,江西,宜春,"(同治) 奉新縣志",同治,1861,1875,644,"卷五 629-711 ╱ 建置志二 629-711 ╱ 津梁 629-711 ╱ ","   界又南門外坐河舖地一片可剏店房十間係官地又西    門内考棚前坐南向北店房一間 邑侯周成民重修馮川 南津兩橋序蓋聞銀漢   迢迢天上猶傳鵲架玉泉混混禁中尚見虹垂矧城俯長   溪宜永錫千秋之號且地當孔道自遙通萬里之情故月   紀成梁自古常昭甲令而心存濟世於今共矢寅恭也維   茲奉邑西南門外舊有石橋二焉厯百有年亘千餘尺士   民日集商賈雲騰或負重而乘車或駕輕而策馬緑楊新   月或載酒而吟詩朱雀斜曛更臨流而弔古是故風帆沙   鳥皆堪肆志以徜徉亦卽人跡霜華莫不關心於羇旅者   矣孰意陵谷遷移滄桑變幻砂飛石走軸覆樞翻精衛有   心難填恨海女媧無術未補情天幾同縱火燒兵重遊赤   壁漫說中流砥柱獨挽狂瀾悵一水之盈盈誰人擲杖盼   七星之落落何處吹簫倘亦自我西郊索然情盡送君南   浦黯然魂銷者耶於是招延寮寀召募紳耆樂助隨緣眾   擎易舉既昇仙之有路豈鞭石之無方蕩蕩平平猶是三   千世界綿綿翼翼依然廿四規模斯時駟馬高車不妨重   過他日金鰲玉蝀自可聯升云爾    ","16卷 ╱ (清) 吕懋先修 (清) 帥方蔚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777,江西,宜春,"(同治) 奉新縣志",同治,1861,1875,2011,"卷十六 1959-2089 ╱ 雜志 1959-2089 ╱ 祥異 1960-2089 ╱ 紀事 1980-2089 ╱ 摭聞 2007-2089 ╱ ","  天祿獅熊軀王家舄種君家鳬晴沙暖抱明月珠雅意下   照仙人癯矮窻醉几詩情孤蒲團松拂燒紅鑪蝸廬積凍   春潛驅侍兒金珞香玉膚月鐺煑雪煎春酥窻前笑玩嬌   黃雛能言直可貢上都其波及者皆君餘獨欠一幅橫雲   鋪王孫醉擁紅瑜楮生長揖非吾徒藤牀紙帳恰此須   能供梅花清夢無    魏慶之詩人玉屑一則 少汲贈劉邦直詩夢魂南北昧平 生邂逅相逢意已傾楚國山川千   叠遠隋堤煙雨一㠶輕我無健筆翻三峽君有長才肅五   兵同是行人更分手不堪風雨作離聲山谷云少汲後生   中豪士也讀書作文殊不塵埃使之不倦雖競爽者未追   也同是行人更分手佳句也邂逅相逢意已傾已道了劉   三十一矣       俞元成螢雪雜說一則 杜詩丹霞一縷輕胡少汲漁父詞 繭縷一鉤輕隋堤烟雨一㠶輕皆   曲盡形容之妙也       吳曾能改齋漫錄一則 直孺送春詩冷酸梅子漸生仁鶯 老花飛迹巳陳一夜南風摇斗柄 ","16卷 ╱ (清) 吕懋先修 (清) 帥方蔚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777,江西,宜春,"(同治) 奉新縣志",同治,1861,1875,2012,"卷十六 1959-2089 ╱ 雜志 1959-2089 ╱ 祥異 1960-2089 ╱ 紀事 1980-2089 ╱ 摭聞 2007-2089 ╱ ","  明朝煙柳不關春       張邦基墨莊漫錄一則 直孺春日絶句風雲吹絮柳飛花 睡起鉤簾日半斜四海隨人雙燕   子相逢處處作生涯       詩人玉屑一則 鄒定過杜工部祠詩疇昔哦詩憶耒陽兹 因捧檄過祠堂一生忠義孤吟裏千載淒   涼古道旁自是風霜侵病骨非關牛酒涴詩腸明朝解纜   秋江上同訉先生一瓣香    釋惠洪冷齋夜話二則 智覺禪師住雪竇之中巖嘗作詩 日孤猿呌落中巖月野客吟殘半   夜燈此境此時誰得共白雲深處坐禪僧詩語未工而其   氣韻無一點塵埃予嘗客新吳車輪峯之下曉起臨高閣   窺殘月聞猿聲誦此句大笑栖鳥驚飛 周貫不知何許   人自號木鴈子治平熙寕間往來西山日酣飮蓄一大瓢   夜以爲溺器工作詩成癖嘗宿奉新龍泉觀半夜搥門道   士驚問其故日偶得句耳因使口誦貫以手指畫吟日彈   琴傷指甲蓋蓆損髭鬚是夜寒甚貫以蓆自覆故爾    ","16卷 ╱ (清) 吕懋先修 (清) 帥方蔚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781,江西,撫州,"(民國) 南豐縣志",民國,1911,1949,228,"卷之二 218-288 ╱ 疆域志 218-288 ╱ 坊都 218-288 ╱ ","湯坊 <img n=""18""/>埂上雷坊下查圳下 東邊排白竹林等村屬之 曰二十五都古安樂耆縣南五十 里村八 下浯九良源歛住大茶曾坊 前坊窰上司前等村屬之 曰二十六都即新城耆舊 名開源耆縣南七十里至捲嶺界建甯村十有二 傅坊梅林楊 梅巷葉源前 村超雄裏格連源陳坊捲 嶺官磚圳背等村屬之 曰二十七都即玉泉耆舊名東興耆 縣南八十里至盤湖嶺界建甯村四十有二 雙井湖西漿田水 口董家店丁源上 江山朱坊田陀上廖來源張源洞高坪高家下江山石門井 塝□荒田排石背朗坑交茅坑彭家嵊黄途窠外黄窠江家上 井坑蜈蚣埂鵝頸前江社公嵊社坑竹山排黄家?銅鑼寨 土□上楓樹下馬家灣獻花石樟樹下雙港口高山夫人嶺老 虎㘭茶坑 □村屬之 曰二十八都古慮遠耆縣南八十里至黄柏山界建 ","36卷 ╱ (民國) 包發鸞修 (民國) 趙惟仁纂 ╱ 民國十三年鉛印本"
36781,江西,撫州,"(民國) 南豐縣志",民國,1911,1949,1632,"卷之二十六 1621-1750 ╱ 人物傳 1621-1750 ╱ ","中壽而殁弟宗禮著懷臯賦以哀之 隱居通議  黄載字伯厚號玉泉世習儒明左氏春秋爲文貫穿百家波瀾 傾倒詩尤清厲而婉然吃於口或玩之則笑曰吾手未嘗吃也 晚用平宼功補官鄭丞相清之趙尙書以夫惜其不第力爲引 拔由浙西兵馬都監累遷廣東馬鈴轄權知封州以廉稱有集 曰蜡社歌餘 州志  劉掞字信翁有文名累舉不第淳祐中特科補官退而隱居號 曰方石病士端明趙以夫樞密王埜尙書陳愷皆薦之會脩纂 ","36卷 ╱ (民國) 包發鸞修 (民國) 趙惟仁纂 ╱ 民國十三年鉛印本"
36782,江西,吉安,"(民國) 廬陵縣志",民國,1911,1949,22,,"  悉民情士俗之宜哉我  皇上稽古右文搜羅千載權衡   百代凡前史之是非予奪多加删定又  命直省州縣隨   時增修志乘豈徒彰車書之盛正以形勝之奥衍阨塞租賦   之多寡輕重烟户之衰旺疎密咸有所稽而政理藉是以取   衷焉況以廬陵首治南通閫廣西接楚南北連袁臨人文淵   藪事務殷繁其間氣運推遷政教張弛人才消長生民苦樂   風俗醕漓疆圉堅脆物產豐嗇月移歲更究無一定若因陋   就簡聽其缺畧則來無所續往無所徵豈非有司之過邪余   不敏弗能載筆每當退食之餘時切續貂之念於是與邑之   老成紳士公同商確邑人皆蒸蒸樂從籌畫綜括購求藏書   訪問耆舊徵文老獻鉅細畢收第志欲謹嚴而無脫落雅馴   而不鄙俚詳備而不繁冗史家所謂簡而該博而當直而不   諛者也廼為之訂訛正僞補漏存佚經始於庚子之秋告竣   於辛丑之冬舊志二十六卷今增為四十五卷舊志分為九   類今增為十二類雖不敢云美備之觀然百年以來一邑之   山川井里土田賦役禮典兵制溝洫陂渠橋梁道路凡有關   於 國計民生人心風俗者概不敢忽他如名賢祠墓紀其   修葺往哲遺蹤重加標題著奇偉卓犖之傑士列詞源筆陣   之雄觀弔荒烟蔓草之幽魂如置萃盤玉屑並登庶   幾仰襲前哲之芳徽且以資後來君子之删訂焉爾 道光 乙 酉 主修 知 縣 梅大鶴  陳徽芝  馬旋圖  札隆阿     同修 邑 人 王錦芳  劉純一  李維嶽  劉世璋 ","28卷 ╱ (民國) 王補纂 (民國) 曾燦材纂 ╱ 民國九年刻本"
36782,江西,吉安,"(民國) 廬陵縣志",民國,1911,1949,319,"卷四 229-325 ╱ 疆域志 229-325 ╱ 風俗 229-325 ╱ 物產 243-325 ╱ 古蹟 256-325 ╱ ","副使蕭椿墓在靑塘大路傍碑石存 明郡人賀中男過墓下詩拜 子墓前樹亦悲高軒過我更  何時垂楊池上秋來瘦記得昔年贈別離 金光弼哭蕭憲副  詩宦逹如君少誰知短旐還傷心龍井水埋骨虎林山末路天  難問修文死不閑孤兒  識棗栗拈去淚斑斑 右通政彭端吾祖墓一在儒林鄕七十四都渡頭嶺冷水塘水源 腦上等處共五冢一在純化鄕七十七都栗山岡共二冢乾隆八 年夏邑裔孫家屏立石重修 彭端吾憶祖塋詩柏古松揪老心驚 雨露濡雲礽干葉剩蘋藻兩沙俱栗  嶺南横翠玉泉西繞隅何  時躬祭掃回首淚沾繻 工部侍郎曠鳴鑾墓在敖城上市崇禎十三年敕葬 國朝 翰林院侍講學士張貞生墓在純化八十二都佛源菖蒲嶺 孝子楊堯熾墓在純化八十六都長塘里人林際斯等捐貲倡修 題其 額曰待旌光緒癸未安成翰林院侍讀王邦璽題 奏建 ","28卷 ╱ (民國) 王補纂 (民國) 曾燦材纂 ╱ 民國九年刻本"
36785,江西,九江,"(同治) 德化縣志",同治,1861,1875,901,,"洞古腦廟 在楚城鄕 六祖坂 咸居殿 在楚城鄉荆林街下邊名石荆林廟後名咸居殿 置有産畝每年額鄕斛光榖租三十二担以作香  火  資 蠡泉寺 在仙居鄉 湯家山 玉泉庵 在仙居鄉 彭家洞 享林庵 在仙居鄕 陳家壠 靜樂庵 在仙居鄉 汪家山 若修庵 在仙居鄉 水石山 蚣灘廟 在白鶴中鄉縣南二十五 里逆匪焚燬基址尙有 ","54卷 ╱ (清) 陳鼒修 (清) 吳彬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786,江西,九江,"(同治) 彭澤縣志",同治,1861,1875,176,"卷二 96-184 ╱ 地理 96-184 ╱ 星野 96-184 ╱ 疆域 101-184 ╱ 開方圖附說 96-184 ╱ 沿革 96-184 ╱ 山川 120-184 ╱ 形勝 147-184 ╱ 水利 149-184 ╱ 津梁救生船附 96-184 ╱ 古蹟 162-184 ╱ 鎮市 96-184 ╱ ","洪眞人井在縣南十里遇旱禱雨於此 天井在馬當山之巔 雨玉泉在山川壇左泉脉自山頂層崖石孔透出四時清 瑩人多掬飮以愈疾上有石刻函玉泉三字又名冷水澗 象鼻泉在大鳴山寺後巖石如鼻有兩孔深約二尺廣如 之孔中甘泉時出雖旱不竭 龍井在浩山旱取水禱之則應劉伯五為蘇州府尹大旱 禱之不應乃歸取水浩山應時而雨遂悟道隱於兹山築 庵居之庵前有水曰東溪溪有石曰橫欄嘗題詩鐫石上 云職任蘇州府尹官歸山慕道便神仙大航尖上天梯近 龍井池邊法水潛遍地藥材千百味仰天湖水二三川詩 ","18卷 ╱ (清) 趙宗耀修 (清) 歐陽壽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86,江西,九江,"(同治) 彭澤縣志",同治,1861,1875,1315,"卷十六 1298-1701 ╱ 藝文 1298-1701 ╱ 序 1298-1701 ╱ 銘 1298-1701 ╱ 書 1298-1701 ╱ 啓 1298-1701 ╱ 引 1298-1701 ╱ ","倫如敵國庶媵甥姨僕從類附焉薰蕕瞭如感發懲創 不須提命余將自律而有庸曰未也纂言者必鈎其元摭 實者必提其會本傳金粟玉屑漏而掩之武庫夫征喪雄 何以望走在晉續節其事辭為五識一國憲朝家大典禮 大關捩無能敖叔向以其所不知一辭令鴻裁鸞章若高 山大川讀之令人思陟其巔而探驪珠九淵之下一菑異 日雹冰霜鼠角蛇鬭而告諸天之不假易一凶德顯惡幽 慝令人摩厲須出不可没振一筮夢徵人徵鬼藏陳母爽 又令人戄然素厲不敢背繩墨以追曲循此為敦倫博雅 之士不則亦不至如王叔氏之不舉契身心倫紀大相裨 益庸詎括帖家脯資餼牽不竭總而題之倫訓噫董仲舒 ","18卷 ╱ (清) 趙宗耀修 (清) 歐陽壽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86,江西,九江,"(同治) 彭澤縣志",同治,1861,1875,1471,"卷十六 1298-1701 ╱ 藝文 1298-1701 ╱ 序 1298-1701 ╱ 銘 1298-1701 ╱ 書 1298-1701 ╱ 啓 1298-1701 ╱ 引 1298-1701 ╱ ","簾花影帶雲飛山空不復知春夏性定何須問是非悟到 無絃琴可碎高僧俗吏悉忘機                   計問羲 修竹千竿擁刹幽玉泉聲散滿經樓出雲雙岫輕籠樹映 水孤峰暗繫舟鶴唳常陪鐘鼓遠錫飛時引月霞留相看 不厭情何似宛入輞川畫裏遊                   丁 春 寺在青霄第幾重門深長被白雲封林中時嘯生風虎潭 底應歸帶雨龍繞屋無牆多種竹度橋有路更栽松却因 翠色交加處遮斷中流第一峰    寶樹              毆 陽 正亨 ","18卷 ╱ (清) 趙宗耀修 (清) 歐陽壽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86,江西,九江,"(同治) 彭澤縣志",同治,1861,1875,1551,"卷十六 1298-1701 ╱ 藝文 1298-1701 ╱ 序 1298-1701 ╱ 銘 1298-1701 ╱ 書 1298-1701 ╱ 啓 1298-1701 ╱ 引 1298-1701 ╱ ","  頰斗燦楮毫膠連漆以偕堅其蘭而投臭奈何芳□   易擲遂爾勝會不常五夜雞聲腸斷聯床風雨千山□   色望迷故國松筠當惠州一老秀才何事不了念匡廬   半生知己無日能忘爰命管城紀懷記室青雲待爾伫   看霄漢之馳白社憐予豫訂歲寒之約恭疏短引載矢   浩歌 結社偕諸子風期盡合簪曾開徵士宅亦敞祗陀林塵揮 飛玉屑筆落錯球琳爽藉西山送勝從東郭尋觀山憑阮 聽水得牙琴其掬泉為玉爭探柳是金戴天思煉石瞻 雲悟作霖抵掌中原鹿關情窗下琴龍光時烱烔驥足每 駸駸屈指初年别驚心一紀臨藐矣河山色跫然空谷音 ","18卷 ╱ (清) 趙宗耀修 (清) 歐陽壽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88,湖南,岳陽,"(同治) 臨湘縣志",同治,1861,1875,578,"卷十 568-624 ╱ 選舉志 568-624 ╱ 薦辟 569-624 ╱ 進士 570-624 ╱ 舉人 572-624 ╱ ","   李國桃 二十七年壬午   柴發第 李國桃同榜     余昌祖 三十三年戊子見 宦業傳 張敬都 余昌祖同榜     余作誥 三十五年庚寅 恩科  鄭其鳳 三十六年辛卯     陳孝舉 三十九年甲午   柳大任 四十二年丁酉浙 江玉泉場鹽人使    陳正銘 四十五年庚子桂 陽教諭 丁一槐 陳正銘同榜湘陰 教諭    余作綬 五十七年壬子見 宦業傳 李新祐 六十年乙卯 恩 科見進士    陳此和 李新祐同榜四川 知縣 方同明 嘉慶五年庚申 恩科見進士    張士醇 九年甲子解元見 進士 謝伊祖 十二年丁卯見孝 義傳    柳昌鼎 二十三年戊寅 恩科郴州訓導  陳友評 二十四年己卯沅 陵教諭    張家彪 道光元年辛巳 恩科見文苑傳  張 蛟 二年壬午見孝義 傳    廖光祖 張蛟同榜     向重湘 八年戊子見孝義 傳 ","13卷 ╱ (清) 恩榮修 (清) 熊興傑纂 ╱ 清道光十八年刻本"
36789,北京,NULL,"(康熙) 通州志",康熙,1661,1722,264,,"    三昔日君臣計慮深遠以謂無事則蓄聚     多有事則轉發便也而或者欲盡貯京倉     過矣        按元史河渠志通惠河源出自白浮甕山諸泉也    當金世宗時為牐節高良白蓮諸水以通山東    河北之粟而水淺舟膠民苦陸輓議者請開盧    溝金口役衆數年竟無成功元世祖至元二十    八年都水監郭守敬建言水利六事其一謂中    都舊漕河東至通州若引玉泉以通船可省僱    車錢六萬緡又請别引白浮村神山泉水西忻 ","12卷 ╱ (清) 吳存禮修 (清) 陸茂騰纂 ╱ 清康熙三十六年刻本"
36789,北京,NULL,"(康熙) 通州志",康熙,1661,1722,265,,"   南轉經甕山泊會雙塔榆河一畝玉泉諸水自    水西門入都城滙為積水潭東南出文明門東    至通州高麗庄入白河 總長一百六十 四里一百四步 塞清水    口一十二處 共長三百 一十步 置閘一十處共二十    座節水通漕誠為便益從之經始于至元二十    九年春告成于三十年秋賜名曰通惠其牐    之名曰廣源牐 西城牐二 上牐在和義門外 西北一里下牐在   和義水門   西三步 海子牐 在都 城内 文明牐二 上牐在麗正 門外水門東   南下牐在文明   門西南一里 魏村牐二 上牐在文明門東南 一里下牐西至上牐 ","12卷 ╱ (清) 吳存禮修 (清) 陸茂騰纂 ╱ 清康熙三十六年刻本"
36789,北京,NULL,"(康熙) 通州志",康熙,1661,1722,772,,"  僧性海焚修聖教寺康熙七年坐化   掃雲名明章俗姓張徽州人幼隨祖上奎令蜀中    過青城峨嵋諸山已有出世之志年十五博綜    經史既而棄去曰吾安用此糟粕為潛心内典    恍然有得遂祝髮徧遊名山入劒南登九華陟    匡廬歷齊魯而之燕之潞水上悅玉泉瑩潔就    泉畔精舍以居 舊名關帝廟掃 雲改為玉泉菴 先是菴僧獻廷    守戒律甚嚴素不直釋嘗曰瑜珈妙法必不如    是及掃雲遇之與語大悦曰吾謂千古慧燈必 ","12卷 ╱ (清) 吳存禮修 (清) 陸茂騰纂 ╱ 清康熙三十六年刻本"
36789,北京,NULL,"(康熙) 通州志",康熙,1661,1722,977,,"護 宸遊丁寧陌上還培植不是河橋送别秋    波分鳳沼 河流來自液池邊一帶寒波清且漣仍是玉泉山下 水依然禁苑沼中烟青漪自送扁舟往綠柳長隨斷 岸眠若得仙槎隨博望窮源只到月中還    高臺叢樹 崚嶒巳自别凡臺况復喬林絕頂栽翠樾百年邀駐 蹕雲霞千載共崔嵬非關宇宙英華發信是乾坤淑 氣催假使當時靈運過應將蠟沓蒼苔 ","12卷 ╱ (清) 吳存禮修 (清) 陸茂騰纂 ╱ 清康熙三十六年刻本"
36790,湖南,岳陽,"(光緒) 湘陰縣圖志",光緒,1875,1908,1949,"卷第三十三 1866-1962 ╱ 人物傳下 1866-1962 ╱ ","贊營務遇事盡言宗棠皆不能容然自紹南歸後宗棠常感念懷 思以為不可復得云 周青元字玉泉貌俊偉從里人左明志受拳技矯捷過其曹偶咸 豐四年粵逆由湖北上犯湖南駐靖江分陷湘潭青元與左光培 從楊岳斌水帥擊賊湘潭時賊船連泊數十里旌旗蔽江水師皆 新集望風戰慄青元語岳斌曰賊船雖衆非皆能戰者以火燒之 必潰乃翊岳斌飛舟進近賊大艦賊以長矛擊岳斌攬矛躍而登 青元從之以短刀斃賊數人賊驚棄舟走有赴水死者青元舉火 焚舟賊大潰會塔齊布亦以軍至殱賊略盡自是水師以能戰名 天下凡三年克復沿江城隘至九江青元功最箸保參將加副將 銜 賞花翎加驍勇巴圖魯名號咸豐六年賊復由九江上陷武 昌□□胡文忠公回授總兵王國才出不意薄武昌青元万戰先 ","34卷 ╱ (清) 郭嵩壽纂  ╱ 清光緒六年縣志局刻本"
36792,江西,贛州,"(同治) 雩都縣志",同治,1861,1875,158,"卷二 143-194 ╱ 山川 143-187 ╱ ","  南泉山泉自北來流經山脚四時不絶上有佛堂   丈鼓石縣西十里臨湖漢水建浮圖其上   屏風石在丈鼓石下瀕江横列有若屏然又類誥軸開    展溯江而來改名宣誥   增坑山山嘴逆折而西有人石平布其間横濶可容    人卧   烏石縣西十里俗稱烏石背石形圓淨臨流特立舊傳    中有洲長丈餘白沙平鋪如玉屑隱約兄城郭之形    人或平之旋又浮岀方以智物理小識云欲見圖者    先宿齋戒圖岀或天文卦畫山川鳥獸花木城郭宫 ","16卷 ╱ (清) 顏壽芝修 (清) 何載仁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92,江西,贛州,"(同治) 雩都縣志",同治,1861,1875,1413,"卷十三 1363-1528 ╱ 藝文 1363-1528 ╱ 疏箴銘傳啟引序跋議論辨說 1363-1528 ╱ 策賦書祭文息訟語 1363-1528 ╱ ","   送中丞王玉泉先生歸南都少司寇序 何廷仁 南贑四省咽喉而粤則南贑肩背也郴衝其左腋也汀漳 其右臂也疆圉盤據數千里深山峻谷教化不通往往奸 宄嘯聚剽掠刼殺禍延八州重貽聖天子南顧久矣推轂 分閫恆慮不得譽望元老鎭服之於是簡命先生仗鉞秉 旄莅我南國總三軍以招八州之權於兹五載矣風聲四 震威足以懾群醜乃先生不專耀之兵以為山谷頑兇其 風勁其志伉激之以兵而益亂其智譎其性貪制之以術 而益變泥其狡猾依山據險自固兵進則捲甲深遁搜羅 不及兵休則反戈四集乘隙伺窺芟之不能散其黨鋤之 ","16卷 ╱ (清) 顏壽芝修 (清) 何載仁纂 ╱ 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36793,江西,贛州,"(同治) 贛縣志",同治,1861,1875,2254,,"霜皇瓇林玉樹疊頴聯條柯亡於春綠蘤巧綴於晴梢 乃陟瑶磴乃依水樾膚中寒而生鱗指屢僵而弗屈丁丁 許許不遺餘力已枯成采方長不折玉屑隨聲而輕堕霜 莖倚雲而初積束以九眞之赤藤附以千年之苓魄旣消 摇而咏歸蕉鹿於今昔歌曰我采我樵兮太濛之野萬 樹瓏兮玉光照夜孰能相從兮與霓旌而俱下於是築 石竈繙金經養神火煉黃甯汞生水虎之窟鉛出火龍之 扃液承太乙之珠機運元華之精憑添抽之卦劵植鄞鄂 之丹城逮伐毛而洗髓致隂爍而陽凝種芝於瓊玉之山 折桂於廣寒之庭領衿佩於橋門集鵷鷺於王庭白簡霜 飛繡衣春明近一出而持斧使九夏之生冰廼乘風而來 ","54卷 ╱ (清) 黄德溥修 (清) 禇景昕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793,江西,贛州,"(同治) 贛縣志",同治,1861,1875,2542,"文徵 2461-2589 ╱ 詩下 2461-2589 ╱ 卷四十九 2461-2589 ╱ 之 2461-2589 ╱ 藝文志 2461-2589 ╱ 卷四十九 2461-2589 ╱ 之 2461-2589 ╱ 藝文志 2461-2589 ╱ 文徵 2461-2589 ╱ 文續編 2461-2589 ╱ 文徵 2461-2589 ╱ 詩續編詩餘賦附 2461-2589 ╱ 卷五十藝文志 2461-2589 ╱ 卷五十一雜類志 2461-2589 ╱ ","輪圓影沁冰心水鄉影老蛟龍外波底飛來雲鳥深知是 神工經百煉長懸江上照浮沈 儲潭曉鏡  翦得崆峝第一峯曉來不礙野雲封碧簾斜捲嵐光出寶 蓋低籠烟景重帶雨滴殘君子竹隨風織碎大夫松晨興 未染塵氛氣却喜名山盪我胸 寶蓋朝雲  䖍南隱士玉巖翁朗月胸襟孰與同萬壑宵光炯霽色一 聲靈籟發寒空石房響驚猿曙雲臥夢回擊鐸風自是 深山天不夜烟樓瑩徹似瓊宫 玉巖夜月  層峯仄磴擁灘聲章貢如環繞綺城江弄瓊花鯨浪息流 穿石竇玉泉驚遊人茶竈煮雲壑賈客風帆疊斾旌獨立 飛樓對静鑑宦情常與水同清 二水環流  ","54卷 ╱ (清) 黄德溥修 (清) 禇景昕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793,江西,贛州,"(同治) 贛縣志",同治,1861,1875,2584,"文徵 2461-2589 ╱ 詩下 2461-2589 ╱ 卷四十九 2461-2589 ╱ 之 2461-2589 ╱ 藝文志 2461-2589 ╱ 卷四十九 2461-2589 ╱ 之 2461-2589 ╱ 藝文志 2461-2589 ╱ 文徵 2461-2589 ╱ 文續編 2461-2589 ╱ 文徵 2461-2589 ╱ 詩續編詩餘賦附 2461-2589 ╱ 卷五十藝文志 2461-2589 ╱ 卷五十一雜類志 2461-2589 ╱ ","定論煩靑史峴首猶存墮淚碑    前題             顧嗣立 文成誓師日一葦遡長空談笑取吳濞安危仗郭公雙江 沈殺氣入境紀神功日暮蒼松下風雲䕶閟宮    天竺寺            廖 剛 野塘風細度香蓮碧澗雲深響玉泉從此西湖不須到淡 烟寒月一家天    天竺寺次東坡韻        錢 煌 詞客當年增感慨劫灰還入梵王家到門晴卷蒼龍鬛繞 殿陰盤斗拱蛇古桂蝕殘空壁月山薑鋤盡有風花何年 竹院消鷗夢碧樹江城日又斜 ","54卷 ╱ (清) 黄德溥修 (清) 禇景昕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796,江西,南昌,"(同治) 南昌府志",同治,1861,1875,564,,"   馮川兩橋毁於寇知縣周成民倡捐重修同治三年知縣    保齡五年知縣劉士淸撥款倡捐曁邑紳捐租一百二十    八石買舗屋十七間永爲修理之費 縣志    知縣周成民重修馮川南津兩橋序蓋聞銀漢迢迢天上   猶傳鵲架玉泉混混禁中尙見虹垂矧城俯長溪宜永鍚   千秋之號且地當孔道自遙通萬里之情故月紀成梁自   古常昭甲令而心存濟世於余共矢寅恭也維兹奉邑西   南門外舊有石橋二焉歷百餘年亘千餘尺士民日集商   賈雲腾或負重而乘車或駕輕而策馬綠楊新月咸載酒   而吟詩朱雀斜曛更臨流而弔古是故風帆沙烏皆堪肆   志以徜徉亦卽人跡霜華莫不關心於羈旅者矣孰意陵   谷遷移滄桑變幻砂飛石走轴覆樞翻精衛有心難塡恨   海女媧熏術未補情天幾同縱火燒兵重遊赤壁漫說中   流砥柱獨挽狂瀾悵一水之盈盈誰人擲杖盼七星之落   落何處吹萧倘亦自我西郊索然情畫送君南浦黯然魂   銷者耶於是招延寮寀召募紳耆樂助隨綠衆擎易舉既   昇仙之有路豈鞭石之無方蕩蕩平平猶是三干世界綿   綿翼翼依然廿四規模斯時駟馬高車不   妨重遇他日金鰲玉蝀有可聯升云兩    登仙橋 在縣河南市登仙坊相傳劉道成於此上昇故 ","66卷 ╱ (清) 許應鑅修 (清) 曾作舟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96,江西,南昌,"(同治) 南昌府志",同治,1861,1875,1412,,"   東華觀 在德勝門内仙市坊縣北之摺雲道院卽東華    淨室也康熙間道人康一鶴募建嘉慶十二年巡撫金光    悌重修改名呂祖祠伍諫鄕又有後東華觀    吳仙觀 在西山第一峰真人吳猛得道處山後有石洞    東爲金鐘架高百丈望章江如帶    天寶觀 在西山天寶洞隋仁夀二年建下有棲真觀    龍山觀 在天寶洞西南舊名五龍洞胡真人慧超常立    祠爲祈禱之所    紫霄觀 在太平鄉十二都里人謝公烈捨宅建    石富觀 在忠信鄕十七都道士張啟演重修周學健記    紫陽觀 在天寶洞西傳爲啞道人募建又北鄕亦有紫    陽觀許旌陽以杖刺涸澤出泉濟汲名曰玉泉旁有妙乘 ","66卷 ╱ (清) 許應鑅修 (清) 曾作舟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96,江西,南昌,"(同治) 南昌府志",同治,1861,1875,1485,,"   貲重建挺睦裔復修前重 以上俱隸崇鄕    勝峰寺 在六十四都勝峯山相傳普菴禪師曾憩於此    適洪水壅塞以錫杖擲天井倏盡消遺蹟猶存    玉泉寺 在六十一都靑龍山上    今古寺 在六十一都    寶月寺 在六十三都漕源僧義峰增修    夏菴寺 在六十三都善士冷雲程將田山施僧護寺    慈觀寺 在六十四都朱陂厰咸豐八年水冲圮改建善    士吳潤圃捐基一畝    真武寺 在長田灣    通濟寺 在五十七都    馬谿寺 在五十七都龍安寨頭 ","66卷 ╱ (清) 許應鑅修 (清) 曾作舟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796,江西,南昌,"(同治) 南昌府志",同治,1861,1875,7019,,"   盛 謨 論語聞 國風錄 左氏錄 史存 莫舟集外 集 字雲巢稿 蠶墨象居墨 定帆錄 隱雪    草 游歷草 碧叢玉屑    按字雲巢文稿咸豐八年重刊有翠庭雷鋐宗姪盛翎    兩序    盛翎字雲巢文稿序吾武介萬山中於郡為僻處未有    以交名海丙者自吾盛仲子于野先生闢字雲巢講學    遂以古文名於時厥後張閏榻先生起而振之其文醕    古近秦漢而深胚胎於字雲者也自邑罹寇災藏版皆    斷缺失次吾聞字雲所編巢稿第一卷文皆論體當時    恐為怪惡者所中皆缺之而從第二卷人說起今求其    文不可得第就現在百餘篇刻之共釐為十八卷亦足    以見先生    之學云    余騰蛟 易傳廣言 毛詩廣註 冰史 存吾園集 賓 竹文選 賓竹詩集 冰庌碎墨 半紀聞    盛謨㬫菴詩序㬫菴少有文名負盛氣能傾壓人子兄    弟頗疏放喜為古詩文不競時尙㬫菴築賓竹堂獨招    子兄弟日相往復所為詩曰銳甚  今上即位    詔舉鴻博時司馬新吳甘公舉㬫菴應徵北上既無所    得往返燕趙益豪放不羈岸兀自喜而㬫菴之詩曰益    盛比年以得賢書游京師甘公大喜日與之飲酒命其    賦詩詩成歎賞不巳且曰吾三見子詩詩三變吾當為    子序之今㬫菴又北行囊其詩數卷將取别以之問序 ","66卷 ╱ (清) 許應鑅修 (清) 曾作舟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800,江西,吉安,"(同治) 峽江縣志",同治,1861,1875,156,"卷首 70-222 ╱ 聖製 70-222 ╱ 卷一上 70-222 ╱ 地理志 72-168 ╱ 星野 72-168 ╱ 沿革 73-168 ╱ 疆域 75-168 ╱ 山川 90-168 ╱ 卷一下 72-168 ╱ ","   梘下岀夏塘夏馹入泥江    神眠洞水發源彭五峯下由垇上江家邊峽里曲折至    廟口龜山下合稈源水由白次陂東陂棗梅陂高陂陵    城等處至馬埠入泥江    稈源水發源蛟坑嶺由麻州湖江至廟口龜山下會神    眠洞水    玉泉縣東二里金剛山之麓一澄澈香洌異常盛夏    不涸上有玉泉庵    龍母泉在龍母廟右從石罅流出廟僧以竹筧引之裊    緣山石間流注僧厨烹漑殊便 ","10卷 ╱ (清) 暴大儒修 (清) 廖其觀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00,江西,吉安,"(同治) 峽江縣志",同治,1861,1875,196,"卷首 70-222 ╱ 聖製 70-222 ╱ 卷一上 70-222 ╱ 地理志 168-222 ╱ 水利 168-222 ╱ 津梁 179-222 ╱ 古蹟 191-222 ╱ 物産 168-222 ╱ ","  廢成阡陌綠樹重陰變秀麥殘局幾更信如奕地理有   志誰考核何如片石表精白天荒地老猶赫赫   郭廷賡過三洲弔練中丞詩茫茫天道不堪論偶過三   洲欲斷魂大節久昭青史筆遺墟全隱碧苔痕宗支曩   日屠將盡苗裔他鄉衍或蕃四百餘年深鬰積可能重   煥舊高門 對策先饒謇諤風引君當道意無窮遭時   不及金文靖憤事難誅李景隆蹈火赴湯皆正命成仁   取義即奇功浩然氣塞乾坤大豈但淦江峽水中   郭廷紱弔練中丞次韻二首善士鄕邦足尚論鴻泥踏   處擬招魂景清族並抄瓜蔓伍子潮還没草痕岡是臥   龍靈不泯家曾數馬畜應蕃祇今四顧皆荒落伹聽鄰   村犬吠門 勁草偏宜試疾風芳名不與數俱窮三絲   墮識神靈賚九派宗知物望隆死後難消誅逆恨微時   早有卻邪功文山里第原相近砥柱雙擎贑水中   郭有筠過三洲弔練中丞詩變幻滄桑幾度秋中丞舊   宅不能留此身久作擎天柱故里惟看側局楸剩有閒   花都冷落那堪時鳥並啁啾我來覔遍荒烟路仰止遺   徽試闡幽 舌血塗書凛凜然當時正氣壓坤乾欲安   社稷顔頻犯莫報君王命可捐集有詩文珍玉屑澤分   支派衍金川公名赫奕三洲重水以龍靈萬古傳 ","10卷 ╱ (清) 暴大儒修 (清) 廖其觀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00,江西,吉安,"(同治) 峽江縣志",同治,1861,1875,247,"卷二 222-325 ╱ 建置志 222-325 ╱ 城池 222-325 ╱ 壇廟 224-325 ╱ 公廨 222-325 ╱ 育嬰堂養濟 222-325 ╱ 院義塚附 222-325 ╱ ","  者愧而止文皇卽位縛子甯至語不遜斷其舌曰吾欲   效周公輔成王子甯手探舌血大書地上成王安在遂   族其家婣戚逮死者百五十一人戍邊又數百人惟吉   水錢氏得免及錢習禮仕於朝爲鄉人所持以告少保   楊榮榮乘間以聞文皇欣然曰使子甯尙在固當用之   况習禮乎昭皇踐阼詔稱方孝孺練子甯等俱是忠臣   宸章襃愍心迹愈明竊念練公力挽綱常志扶天地以   身殉國何慚荀息之言見義忘家遂赤要離之族精誠   貫於金石大節振於古今固宜隨在表揚者也况追踪   故土實先靈陟降之鄉而肇建新又風化激揚之日   大享崇祀誠爲要典該縣城西有廢廟一所近議拆毁   合改爲祠宇以祀練公俾忠魂有託餒鬼來歸不惟可   以慰泉下之忠抑亦足以作後來之氣云爾   羅洪先自靖祠記余往讀金川玉屑集不勝慕練公   之爲人然未詳其生何地也嘉靖癸丑登玉笥九仙臺   道經廢穴土人告以練氏先壟徘徊久之不遽信已而   入永興禪刹老僧自述坐累往往以練氏没田言且曰   由此南上三里許瀕江有地曰三洲卽其故鄕又南一   舍至玉峽峽分爲縣公今實峽人也聞之戄然乃令前   導至則荒烟衰草中門堂階垣遺跡隱隱階右數塚則 ","10卷 ╱ (清) 暴大儒修 (清) 廖其觀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00,江西,吉安,"(同治) 峽江縣志",同治,1861,1875,250,"卷二 222-325 ╱ 建置志 222-325 ╱ 城池 222-325 ╱ 壇廟 224-325 ╱ 公廨 222-325 ╱ 育嬰堂養濟 222-325 ╱ 院義塚附 222-325 ╱ ","  慰邦人心郡守錢公以告予予日嗟哉是心予不知其   爲何心方文皇嗣統先生守義慷而死是心也固已   放之千萬世之下而凖諸千萬世之下之人心亦先生   之心也其樂祀先生固其宜也昔先生之旣亡而婣族   被戮錢公習禮以練婣爲鄕人所持錢以告楊公榮楊   乘間以聞文皇欣然曰使練子甯在朕固當用之嗚呼   人心可以動天地慷之節雖一時觸君之怒而忠愛   之心未必終不足以啟君之良也推是言則今日有祠   亦文皇所樂與矣予典教兹土於兹土之人心無能有   所增惟其敬拜先生自興起其本心本心不泯治世則   爲良臣亂世則爲忠臣無施不可也是役也其故爲不   小矣祠建於縣治之西負山帶江前有門屋三間後有   堂扁曰自靖所以教人之各靖其心也嗚呼先生之儀   型在祠先生之文章在玉屑集先生之心在天下後世   祠豈爲一邑設爲天下設予亦爲天下書   王世貞贊練中丞祠蹇蹇子甯著聲中外帥臣失律以   寵自解抗辭請執不愧司敗王屑遺芬金川表派   施閏章祭練中丞文臨峽聞祀久廢捐俸新之復設木   主致祭焉詞曰公昔肇跡兮三洲是宅旣捷公車兮金   川攸居公之遠遊八荒兮馭蒼龍兮翺翔顧瞻舊里兮 ","10卷 ╱ (清) 暴大儒修 (清) 廖其觀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00,江西,吉安,"(同治) 峽江縣志",同治,1861,1875,313,"卷二 222-325 ╱ 建置志 222-325 ╱ 城池 222-325 ╱ 壇廟 224-325 ╱ 公廨 222-325 ╱ 寺觀 271-325 ╱ 育嬰堂養濟 222-325 ╱ 院義塚附 222-325 ╱ ","  洞裏乾坤別壺中月月明道心空自警塵夢苦難醒方   嶠由來此虛無隔九溟   王守仁大秀宮詩清溪幾曲轉層林始信桃源路未深   曉樹烟霞山閣靜古松雷雨石壇隂丹爐遺火飛殘藥   仙樂浮空寄絕音莫道山人   纔一到千年陳迹此重㝷    萬福庵在大北門内順治五年建後有凖提閣康熙八    年邑令佟國才建   杜雯春日和萬福庵遊客韻山城日暖翠相連影落池   塘色倍妍婉轉鶯聲春細細蕭條客舍草芊芊閒來垂   釣絲綸美興到題詩翰墨鮮領畧江湖無限趣始知烟   火有神仙    竺雲庵在都督嶺南秀龍山之麓    玉泉庵在東一都金剛山麓邑人黃一鳳題額    石龍庵在東三都湖洲大羅山半嶺 ","10卷 ╱ (清) 暴大儒修 (清) 廖其觀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00,江西,吉安,"(同治) 峽江縣志",同治,1861,1875,426,"卷四 373-439 ╱ 學校志 373-439 ╱ 學宫 373-439 ╱ 學制 409-439 ╱ 書院 425-439 ╱ ","   學於此手書石隱書院四字今遺址尙存   胡嵩年石隱書院詩手澤難㝷蔓抱瓜披殘玉屑重咨   嗟誰知亘古孤忠氣一線猶留百姓家 此身易地則   皆然一念堅持出處先若使當時甘石隱也應慟哭過   金川 士氣難伸國法伸朝廷猶說重儒紳何因一例   清流禍誤到他年講學人 萇宏碧血已模糊正氣猶   間疫厲驅不識留都新學士遺縑可值一錢無    觀瀾書院舊在大安橋北距城一里許明萬厯三十一    年邑令鄭燿建前匯金沙左列玉笥頗得雄概中爲崇    正堂左爲時習堂旁爲諸生號舍左爲雲龍閣閣下爲    敬修堂取贑水直趨匡蠡至此洲渚瀠澄澈義與爲    學相關題曰觀瀾書院又置學田歲收租以資山長諸    生束修膏火之費觀察使徐公卽登冢宰曾公同亨皆 ","10卷 ╱ (清) 暴大儒修 (清) 廖其觀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00,江西,吉安,"(同治) 峽江縣志",同治,1861,1875,831,"卷七 559-1033 ╱ 人物志 708-912 ╱ 名宦 708-912 ╱ 宦業 727-912 ╱ 理學 708-912 ╱ 儒林 795-912 ╱ 文苑 825-912 ╱ 義行附 708-912 ╱ 方伎 708-912 ╱ 卷八下 708-912 ╱ ","   試不利乃寄情泉石築别墅於川上名玉泉日以經籍    課子弟或勸以進取輒曰恬退學老莊異同辨朱陸守    吾志足矣    曾文祜字篤士金坊人幼穎異擅神童譽於書無所不    讀邑令郁襃孔煌猷咸器重之康熙丙寅歲貢選永甯    訓導不就纂輯伯櫻及父植遺書有三緘齋雜著行世    曾珪號雲峯金坊人雍正元年拔貢考授直隸州判博    學敦行閭里奉爲楷模所著有周易見解成書其他著    作率多散佚時咸惜之    蕭凌霞字宜若樓市中和坊人執親喪廬墓左嘗以產 ","10卷 ╱ (清) 暴大儒修 (清) 廖其觀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00,江西,吉安,"(同治) 峽江縣志",同治,1861,1875,843,"卷七 559-1033 ╱ 人物志 708-912 ╱ 名宦 708-912 ╱ 宦業 727-912 ╱ 理學 708-912 ╱ 儒林 795-912 ╱ 文苑 825-912 ╱ 忠烈 838-912 ╱ 義行附 708-912 ╱ 方伎 708-912 ╱ 卷八下 708-912 ╱ ","   隆必無赦臣因大哭求死帝爲罷朝宗人府經厯宋徵    御史葉希賢皆抗疏言景隆失律喪師懷二心宜誅竝    不納燕師既渡淮靖江府長史蕭用道衡府紀善周是    修上書論大計指斥用事者書下廷臣議用事者盛氣    以詬二人子甯曰國事至此尙不能容言者耶詬者愧    而止燕王卽位縛子甯至語不遜磔死族其家姻戚俱    戍邊子甯從子大亨官嘉定知縣聞變同妻沉劉家河    死子甯善文章孝孺稱其多學而文宏治中王佐刻其    遺文曰金川玉屑集提學副使李夢陽立金川書院祀    子甯名其堂曰浩然 明史  ","10卷 ╱ (清) 暴大儒修 (清) 廖其觀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00,江西,吉安,"(同治) 峽江縣志",同治,1861,1875,1039,"卷九 1033-1152 ╱ 藝文志 1033-1152 ╱ 經部 1033-1152 ╱ 史部 1035-1152 ╱ 子部 1036-1152 ╱ 集部 1038-1152 ╱ ","   孔平仲文集 孔平仲 毅父撰    存存集 三十 卷 閉户集 三卷已上並曾 三聘無逸撰    明                        六一居士集正訛 守約齋集 已上並曾 魯得之撰    金川玉屑集 中丞練子甯撰 名安以字行    湄湘集 訓導金固 守正撰    文靖集 十 卷 北征詩 已上並金 幼孜撰    樸庵集 通政司胡 器士連撰    退軒集 十六卷考功郎 張徹玉瑩撰    迂叟集 吏部驗封司宋 常字常固撰 ","10卷 ╱ (清) 暴大儒修 (清) 廖其觀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00,江西,吉安,"(同治) 峽江縣志",同治,1861,1875,1098,"卷九 1033-1152 ╱ 藝文志 1033-1152 ╱ 經部 1033-1152 ╱ 史部 1035-1152 ╱ 子部 1036-1152 ╱ 集部 1038-1152 ╱ 别部 1042-1152 ╱ 文徵 1043-1152 ╱ ","   數或爲道德或爲勳業或爲節槩或爲文章有所獨擅    於此者則不能無所虧欠於彼况公與靖難諸君子精    忠大節昭垂天壤扶輿清淑之氣萃於躬者多矣則世    俗之所謂福澤少靳於當年而有待於久遠亦天道盈    虛相尋之理無足怪者雖然鬱極而發兹其時矣克纘    忠賢之緒佑啟後人使公侯復始兆於今日以無忘賢    師帥惓惓嘉惠之意是在生勉之余不佞輒因其請敬    次其語簡端因致願望之私如此      練中丞金川玉屑集序     王 佐    玉已碎矣余拾其屑也拾之將焉用焉以其貴不忍棄 ","10卷 ╱ (清) 暴大儒修 (清) 廖其觀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00,江西,吉安,"(同治) 峽江縣志",同治,1861,1875,1099,"卷九 1033-1152 ╱ 藝文志 1033-1152 ╱ 經部 1033-1152 ╱ 史部 1035-1152 ╱ 子部 1036-1152 ╱ 集部 1038-1152 ╱ 别部 1042-1152 ╱ 文徵 1043-1152 ╱ ","   也或謂余所拾玉屑未免不别瑜瑕也余曰要之是玉    質焉斯貴之已瑜瑕不相揜此其所以爲玉也記言君    子貴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    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    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    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    也嗚呼其忍棄之哉金川有義士類此者余採輯其遺    文類編成帙名之曰金川玉屑集敍其畧      金文靖公集序        李 齡    文莫深於六經然經以載道非爲作文設而其文自彰 ","10卷 ╱ (清) 暴大儒修 (清) 廖其觀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06,湖南,岳陽,"(光緒) 巴陵縣志",光緒,1875,1908,438,"巴陵縣志目錄 33-2124 ╱ 輿地志七卷 33-2124 ╱ 自一卷至七卷 33-2124 ╱ 建置志五卷 33-2124 ╱ 自八卷至十二卷 33-2124 ╱ 政典志九卷 33-2124 ╱ 自十三卷至二十一卷 33-2124 ╱ 選舉志六卷 33-2124 ╱ 自二十二卷至二十七卷 33-2124 ╱ 人物志十八卷 33-2124 ╱ 自二十八卷至四十六卷 33-2124 ╱ 藝文志二卷 33-2124 ╱ 自四十六卷至四十七卷 33-2124 ╱ 職官志三卷 33-2124 ╱ 自四十八卷至五十卷 33-2124 ╱ 雜識十三卷 33-2124 ╱ 自五十一卷至六十三卷 33-2124 ╱ 洞庭君山岳陽樓詩文集十八卷附 33-2124 ╱ 輿地志 33-2124 ╱ 第一卷 33-2124 ╱ 晷度表 33-2124 ╱ 第二卷 33-2124 ╱ 祠廟 378-451 ╱ 寺觀墓塔附 378-451 ╱ 政典志 378-451 ╱ 第一志 378-451 ╱ 巴陵縣志 433-532 ╱ "," 威寺距大雲山五里 天壺庵抂縣東百里 永興庵抂縣東百二十里 南廟庵抂縣東百二十里 玉泉庵抂縣東百二十里大峯山 石龍院抂縣東百三十里北斗嶺 法華庵抂縣東百四十里黃龍川頗有林泉之勝      柘源庵抂縣東百八十里 西來庵抂縣南六十里 祇園庵抂縣南七十里 ","63卷 ╱ (清) 姚詩德修 (清) 杜貴墀纂 ╱ 清光緒十七年岳州府四縣本"
36806,湖南,岳陽,"(光緒) 巴陵縣志",光緒,1875,1908,2554,"洞庭集 2124-2717 ╱ 第一卷 2124-2717 ╱ 上編詩 2124-2717 ╱ 第二卷 2124-2717 ╱ 上編賦 2124-2717 ╱ 第三卷 2124-2717 ╱ 上編雜文一 2124-2717 ╱ 第四卷 2124-2717 ╱ 上編雜文二 2124-2717 ╱ 第五卷 2124-2717 ╱ 下編詩 2124-2717 ╱ 第六卷 2124-2717 ╱ 下編賦 2124-2717 ╱ 君上集 2124-2717 ╱ 第一卷 2124-2717 ╱ 上編詩 2124-2717 ╱ 第二卷 2124-2717 ╱ 上編賦 2124-2717 ╱ 第三卷 2124-2717 ╱ 上編雜文 2124-2717 ╱ 第四卷 2124-2717 ╱ 下編詩 2124-2717 ╱ 第五卷 2124-2717 ╱ 下編賦 2124-2717 ╱ 第六卷 2124-2717 ╱ 下編雜文 2124-2717 ╱ ","自岳陽還沙分玉屑浪痕白雨打莓苔石縫斑世上幾人能到 此水雲繚繞隔塵寰   黎叔顏    君山 天開勝景畫圖閒凡俗無綠到亦艱鑄鼎丹成龍已去思君淚 肅竹猶斑湖光鏡澈八百里山色螺堆十二鬟隔斷紅塵飛不 到何須海上覓三山   干欽止    湘妃廟 重華南幸怨湘娥此事當時果若何雲結曉山愁不盡雨垂寒 ","63卷 ╱ (清) 姚詩德修 (清) 杜貴墀纂 ╱ 清光緒十七年岳州府四縣本"
36807,湖南,岳陽,"(乾隆) 平江縣志",乾隆,1735,1796,705,"卷之二十三 592-744 ╱ 藝文 592-744 ╱ ","  鶴下視此山如卷阿    村隱         邑歳貢 教諭 陳士奇  老去功名淡閒來歳月長著書終覆瓿得句漫投   囊霜樹棲鴉黒風入蝶黄村如許景也復答   年光    甲寅避宼棲漂水巖    邑舉 人 魏時魁   干戈日逼陟層巒巖下漂流石髓寒春白雪花飛   晝永滴壺清漏徹更闌霏霏玉屑雲間落歷歷珠   盤月下觀如此名山隹景况相逢何事亂中看    松峰寺         邑生 員 唐良知 ","25卷 ╱ (清) 謝仲坃纂修 (清) 石文成增修 ╱ 清乾隆二十年增修刻本"
36807,湖南,岳陽,"(乾隆) 平江縣志",乾隆,1735,1796,724,"卷之二十三 592-744 ╱ 藝文 592-744 ╱ ","  絶巘疑連尺五天層雲縹緲想行仙斑斑綠蘚侵   文篆淅淅寒風瀉玉泉竈冷烟消丹老矣巖高石   古色存焉與君共着㝷眞徑向秤間弄一拳    梅福井         邑思 貢 唐文理   冠挂南昌隱草萊披沙鑿石井瀕開繫天有月沉   生魄探竈無烟冷刼灰活水一源滋藥粒刋崖五   字老風雷 崖刻梅子 眞隠處 閒從是處㝷遺跡知道先生   本姓梅    登幕阜山半普濟庵     唐文理   一山横突幕峰腰高鎖禪關晝寂寥苔徑難㝷歸 ","25卷 ╱ (清) 謝仲坃纂修 (清) 石文成增修 ╱ 清乾隆二十年增修刻本"
36809,湖南,邵陽,"(同治) 綏寧縣志",同治,1861,1875,225,,"   玉泉山 青坡里     鉢羅山 靑坡里     七賓山 都二里     蓮花山 武二里     明遠山 靑坡里長才                 望雲山 青坡聖     寶果山 靑坡里      白花山 扶二里  ","40卷 ╱ (清) 方傳質修 (清) 龍鳳翥纂 ╱ 清同治六年刻本"
36809,湖南,邵陽,"(同治) 綏寧縣志",同治,1861,1875,1279,,"   帙傳埏垓拭目 欽取隆制誥高翔采藻班聯槐    恭次    □山邑侯大人修志告成原韻  生員  龍幸明    儒者之學通三才書不纂譔奚爲哉學仰    邑侯五車富研京鍊都何兼該詩話賦話玉屑積文    稿詞稿花叢堆今爲志乘續纂輯人有遠近胥悅來    里轄廿五獨自理集襃四十群相推有如井井修綆    汲不讓山山撮土坏冰銜作宰懸冰鑒春風坐士登 ","40卷 ╱ (清) 方傳質修 (清) 龍鳳翥纂 ╱ 清同治六年刻本"
36810,湖南,湘潭,"(康熙) 湘鄉縣志",康熙,1661,1722,462,"卷之八 453-484 ╱ 方外志 453-484 ╱ 寺庵 453-484 ╱ 傳 453-484 ╱ ","褒忠山上禪院 萬曆間律僧大乘始建今為禪堂  褒忠山下禪院 照初禪師修立禪堂 西林寺 在二十九都宋淳祐初僧英公建 興福寺 在二十九都 太平寺 在三十一都宋乾道三年僧玉泉建 喬潭寺 天機寺 普勝寺 天堂菴 俱在三十一都 ","10卷 ╱ (清) 劉履泰修 (清) 劉象賢纂 ╱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36810,湖南,湘潭,"(康熙) 湘鄉縣志",康熙,1661,1722,599,"卷之十 592-651 ╱ 詞翰志 592-651 ╱ 詩 592-651 ╱ 兵災附 592-651 ╱ ","未必□□□□□ 元    □山           陳邦光 女郎遺跡寄山□□鳳觀傳玉札來彩翮已隨仙馭公 巵□□□□園開天□□□雲踪遠林密清陰竹影□ □□□□□□興日斜歸厺首頻回    □□□□         馮子振 海栗 邑人 一從□□侍書闈幾度吹蕭月不歸吴殿風薰宮鴨暖 □□□□野□飛帆開弱水蓬洲隔覆商山橘坐非 ","10卷 ╱ (清) 劉履泰修 (清) 劉象賢纂 ╱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36810,湖南,湘潭,"(康熙) 湘鄉縣志",康熙,1661,1722,612,"卷之十 592-651 ╱ 詞翰志 592-651 ╱ 詩 592-651 ╱ 兵災附 592-651 ╱ ","   筆沼春雲         周汝觀 遶堤春水漾春晴遺沼時傳瑞靄生回首唐宮歌舞地 斜陽脈脈鷓鴣聲    石魚鼓鬣         周汝觀 帝遣馬夷截海來遺將龍種寄崔嵬滄洲何限垂綸者 坐對青山愁碧苔    薌井敕瓊         周汝觀 一泓玉屑歕雲根蘭液分來香氣繁我欲因之滌塵土 隨枯芳草吊湘魂 ","10卷 ╱ (清) 劉履泰修 (清) 劉象賢纂 ╱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36810,湖南,湘潭,"(康熙) 湘鄉縣志",康熙,1661,1722,636,"卷之十 592-651 ╱ 詞翰志 592-651 ╱ 詩 592-651 ╱ 兵災附 592-651 ╱ ","莫把藏身烏鰂擬千秋潭帖勒長沙    同車與三太史游東臺山次韻 龍孔肰 新蘿取次躡雲攀碧嶂相看一破顔自笑衰秊逢上已 也隨遊屐賞東山梳翎燕于清江外濺玉泉聲古樹間 清朗恰添韶曰好蘭亭逸句未須删    湄水同夕堂老人月泛尋懿菴别業                 劉近魯 庶仙 衡陽人 載酒酬奇字鷗儔一棹攜片雲囘野渡萬嶺鬱湘西凉 吹□雙影灘花笑短藜鹿門知近遠漸入虎塘溪 ","10卷 ╱ (清) 劉履泰修 (清) 劉象賢纂 ╱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36811,北京,NULL,"(康熙) 大興縣志",康熙,1661,1722,48,,"       玉泉海 麗竊恐終南嵩少不足多矣   截立即古桑乾河京邑之 也 為各省   道而保定有重臣駐節接壤眞定雄州□邑      羅而保羡扶風馮翊哉    皆平野沃壤桑麻榆 百昌䌓殖肥   必督 歟漸遠則沄海為古河濟交滙   也廣平大名殷繁 海内  東南之        北 ","6卷 ╱ (清) 棖茂節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傳鈔本"
36811,北京,NULL,"(康熙) 大興縣志",康熙,1661,1722,54,,"  繞於後黄河洛漳之旋於前遠大之勢自然環拱   皆其外衛焉爾志山川   景山在 紫禁城北矗立翟巍宫城之鎮山也週繚以垣門禁   甚肅蓋 鑾輿遊幸之所士民不得入觀故其中景物無由詳   載   玉河發源宛平之玉泉山下山不數武遂成湖曰   裂帛東行抵京城西北隅分一 ","6卷 ╱ (清) 棖茂節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傳鈔本"
36811,北京,NULL,"(康熙) 大興縣志",康熙,1661,1722,80,,"  州西湖上   三忠祠 内城東南隅則外城之東便門外矣有   水從昌平白浮村之神山泉過雙塔榆河會一畝   玉泉諸水入城由玉河中出東流通漕渠跨渠而   橋之大通橋也灝橋有祠三忠祠也三忠維何漢   武侯宋鄂王信國也祠後即河岸岸有濯纓亭    仁橋 有水自璃璃河一支岔出東北流至京   城東南四十里外橋之橋長五丈元君廟在焉按   稗史宋眞宗封太山還次御帳滌手池中有百人 ","6卷 ╱ (清) 棖茂節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傳鈔本"
36811,北京,NULL,"(康熙) 大興縣志",康熙,1661,1722,93,,"大興縣志卷之二   營建    城池考   天下有天下之險阻一邑有一邑之險阻名山大   川天下之險阻也高城深池一邑之險阻也惟郡   之首邑不别立城池所謂附郭者是已大興附 都城順天府之郭府城即為縣城其壯麗則矗立崔   嵬崇高峻絕周廻四十餘里雉堞森森樓櫓翼翼   漢唐之故都莫能及也其池則發源玉泉山引以 ","6卷 ╱ (清) 棖茂節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傳鈔本"
36811,北京,NULL,"(康熙) 大興縣志",康熙,1661,1722,97,,"  惟正陽門内二樓巍然獨存自我 國朝定鼎以來次第修理乃復舊觀矣   池 玉河自玉泉山發源東流至府城西北隅其   泒一分而貫城址以八者經   内復由正陽崇文兩門間城址以出東注大通河   又分而環繞府城四面亦會歸於大通河即其池   也明時兩岸繚以短墻 國朝樹栁於岸以固其址焉   按京師城池自元以前未能詳考要之從三代時 ","6卷 ╱ (清) 棖茂節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傳鈔本"
36811,北京,NULL,"(康熙) 大興縣志",康熙,1661,1722,592,,"  登華墉叩碧雲之宇履玉泉之宫又疑泛弱海挹   芝龍望金銀之闕躋崑崙之峰荆楚乾谿窺天五   百日南譚池凝霞萬里避風矜七寶之華銅雀鎖   二喬之美表巍峩于仙靈曾㟪㠥之可擬方紅縷   補天青囊獻生渌醽增秩白獸掄英飯服青陽之   氣酒進玉衡之精登斯臺也則見八輿駢馭三素   飛雲寧止晏半戲于鞦韆捧河人之水心逮日流   黄澤羞薦朱桃煮梅蓄芷啓灌藍翏静百職以掩   身發五政而蘓勞登斯臺也則見祥符天貺御風 ","6卷 ╱ (清) 棖茂節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傳鈔本"
36811,北京,NULL,"(康熙) 大興縣志",康熙,1661,1722,620,,"  千峰高處起層城空裏岧嶢積翠明雲静芙蓉開   霽色天清鼓角散秋聲北連紫塞烽烟斷南接金   臺驛路平此地由來稱險峻萬年形勢壯神京    金臺夕照         王 洪   山色微茫映古臺平原千里夕陽開誰知碧草遺   基在 見黄金國士來樹遶河流天外去鳥翻雲   影日邊回清時自重飛熊叟不獨奇謀得俊才    玉泉垂虹         楊 榮   一派清冷螮蝀懸涵雲浴霧自年年聲回曉闕鳴 ","6卷 ╱ (清) 棖茂節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傳鈔本"
36811,北京,NULL,"(康熙) 大興縣志",康熙,1661,1722,622,,"  馬識長途石欄橋上時翹首應傍清虛憶帝都    瓊島春雲         蕭時中   祥雲天上擁瑶岑縹緲絪緼接上林光絢九重頻   捧日陰連萬井欲為霖三春暖濕花枝重九陌晴   涵樹色深何必蓬瀛滄海去從龍長想昆登臨    太液晴波         林 睘   池頭旭日散輕烟明鏡清光近九天翠柳長條經   雨後綠頻香暖得春先御橋流出通金水仙派分   來自玉泉在鎬幾回陪宴樂永歌魚藻繼周篇 ","6卷 ╱ (清) 棖茂節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傳鈔本"
36811,北京,NULL,"(康熙) 大興縣志",康熙,1661,1722,649,,"   前題           杜立德   此生親所屬刲股為生親母病子何忍心安數任   身古今天性篤存殁孝思眞世事曾如夢清謡壽   古人    前題           魏裔介   性敦倫自立血盡氣彌伸每到精誠迫方知天地   親無言冷白日有願結來因千古家聲在相看重   此身    玉泉山晚步        王崇簡 ","6卷 ╱ (清) 棖茂節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傳鈔本"
36815,湖南,衡陽,"(乾隆) 清泉縣志",乾隆,1735,1796,202,"卷四 171-213 ╱ 營建志上 171-213 ╱ 城池 171-213 ╱ 街巷 177-213 ╱ 公署 182-213 ╱ 宫室 188-213 ╱ 坊表 195-213 ╱ 津梁 197-213 ╱ ","  連江東岸聯舟七十二邑御史陳宗契等公呈並碑記   橋久廢 國朝雍正十一年冬知縣楊純率紳士相度   舊蹟倡捐重建以鐵索為永州府借去兩地無案未能   追還後遂遷延中止 東橋 在城東二里興龍山下 周公橋 在城東二里邑人周道建 板橋 在城東十里 玉泉橋 在城東十五里 新渡橋 在城東三十里水路七十里耒水雍正四年谷   添貴建十三年子遷喬修乾隆十七年續修 高橋 在城東三十里蕭先春倡修 ","36卷 ╱ (清) 江恂修 (清) 江昱纂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6815,湖南,衡陽,"(乾隆) 清泉縣志",乾隆,1735,1796,1015,"卷二十三 1003-1035 ╱ 藝文志二 1003-1035 ╱ 詩 1003-1035 ╱ ","    寄杜員外          郭 受 新詩海内流傳遍舊德朝中屬望勞郡邑地卑饒霧雨江 湖天濶足風濤松醪酒熟旁看醉蓮葉舟輕自學操春興 不知凡幾首衡陽紙價頓能高     哭呂衡州八郎中       竇 鞏 今朝血淚問蒼蒼不分先悲旅館喪人送劔來歸隴上雁 飛書去叫衡陽還家路遠兒童小埋玉泉深書夜長望盡 素車秋草外欲將身贖返魂香     述懐寄令狐相公衡州     李 益 調元方翼聖軒蓋忽言東道以中樞密心將外理同白頭 生遠浪丹葉下高楓江上蕭疎雨何人對謝公 ","36卷 ╱ (清) 江恂修 (清) 江昱纂 ╱ 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36816,湖南,衡陽,"(弘治) 衡山縣志",弘治,1487,1505,181,,"歧惆悵若爲分    望岳 ○光緒志 李志有                    杜 甫 南岳配朱鳥秩禮自百王歘吸領地靈澒洞半炎方邦家因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 何寂寥有虞今則亡洎吾隘世網行邁越瀟湘渴日絕壁出漾舟淸光旁祝融五峯 尊峰峯次低昂紫蓋獨不朝爭長嶫相望恭聞魏夫人羣仙挾翶翔有時五峰氣散 風如飛霜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三嘆問府主曷以贊 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麓山道林二寺詩 ○光緒志 李志無                杜 甫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爭盤紆寺門高開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五月寒風 冷佛骨六時天樂朝香爐地靈步步雪山草僧寳人人滄海珠塔刧宫牆壯麗敵香 廚松道淸淨俱蓮花交響共命鳥金榜雙㢠三足烏方丈涉海費時節玄圃尋河知 有無暮年且喜經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飄然班白身奚適傍此烟霞茅可誅桃源 ","6卷 ╱ (明) 劉熙修 (明) 何紀纂 ╱ 明弘治元年修民國十三年鉛印本"
36816,湖南,衡陽,"(弘治) 衡山縣志",弘治,1487,1505,204,,"行盡千山與萬山衡山更在碧雲間魯郊泰岳堪爲友蜀甸蛾眉未是班洞口雲興 龍欲起松頭月上鶴初還臨高俯視蒼茫外萬國星羅四望寛    癸酉秋祀南嶽述懷 ○光緒志 李志無            本學敎 諭吉水 蕭惟厚 我昔慕南岳不知夫如何意其摩靑霄上可挽明河塵襟資洗濯官鞅成蹉跎今秋 幸來此企仰日益多偶從祀事畢躡磴攀垂蘿寫懷造絕頂八楫遍覧過心胷更開 豁景象皆森羅快然若有得遡風發浩歌處高視下小所學朗琢磨    和周學士祀南嶽詩 ○光緒志 李志無              蕭惟厚 使星光彩昭南服詣岳關門近曉開夾道人看持節駐盤雲鶴候降香來玉泉落澗 聲相續瑶草翻風影屢迴馬上踰時及仙境衣冠應不受塵埃    周學士游流杯池 ○光緒志 李志無               蕭惟厚 誰留勝跡招提境髣髴蘭亭隱綠陰碧澗引流供遞酒蒼松借韻代鳴琴玉堂學士 遊觀遍石壁題詩感慨深嗟我斯時陪弗暇幾回追想欲投簪 ","6卷 ╱ (明) 劉熙修 (明) 何紀纂 ╱ 明弘治元年修民國十三年鉛印本"
36818,江西,景德鎮,"(道光) 浮梁縣志",道光,1820,1850,1787,"卷二十 1772-1840 ╱ 寺觀 1772-1840 ╱ 附仙釋 1772-1840 ╱ ","報恩堂在穫口都明萬厯閒創   閔文振詩日影欲吞山蕭然興未闌煙横雲漠漠風動竹珊   珊池近蛙聲閙庭虛鶴夢閒歸鞭催瘦馬踏破萬花殘 寶林菴在穫口都明時創後燬 國朝順治初復修乾隆五年夏田汪尙義重修 晨山菴原名玉泉菴在穫口都晨山明萬厯閒邑人侯姓有蓮 溪居士好善樂施置田建屋與僧圓梅同居後有戒僧寶華與 圓梅契合皈依不去蓮溪續置田數十畝遂以晨山爲號其山 田糧則編立侯晨山户名且遷祖骨塟焉身亦没於是山今侯 氏因易名晨山祀室康熙甲子舉人鮑一參有記雍正辛亥日 森重修 ","22卷 ╱ (清) 喬溎修 (清) 賀熙齡纂 ╱ 清道光三年刻清道光十二年補刻本"
36818,江西,景德鎮,"(道光) 浮梁縣志",道光,1820,1850,1788,"卷二十 1772-1840 ╱ 寺觀 1772-1840 ╱ 附仙釋 1772-1840 ╱ ","  記曰邑東五十里許經臧家灣過鐵柱橋斜徑横穿有山名   晨山因其位列震方周覽衆巒有日出先晞之意山下膏田   旋繞越其頂有泉澄瑩如玉因名玉泉明萬厯閒侯姓有蓮   溪居士者平生好善樂施適遇行僧圓梅往來茲山謂是可   以駐錫剪棘葢舍以爲棲止雖四壁穿陋而虎狼過之弗驚   蓮溪異之遂有偕隱之志乃置田二十餘畝闢地增屋爲祀   室以妥先靈屬圓梅奉朝夕香燈厥後有楚僧寶華入匡廬   聽法卓錫所經與圓梅契合皈依不去蓮溪續增田數十餘   畝因以晨山爲號編立册名侯晨山且遷祖骸而塟之以便   祭掃不出山者十數年病革終於祀室蓮溪非逃禪者而生   於斯没於斯故至今以爲居士廬墓之山侯氏子孫香火之 ","22卷 ╱ (清) 喬溎修 (清) 賀熙齡纂 ╱ 清道光三年刻清道光十二年補刻本"
36818,江西,景德鎮,"(道光) 浮梁縣志",道光,1820,1850,1789,"卷二十 1772-1840 ╱ 寺觀 1772-1840 ╱ 附仙釋 1772-1840 ╱ ","  所在也予耳稔其由來今與其族軰親厯其境門之外階之   下泉出石閒石上有亭顔曰玉泉則居士酌飲之處也過亭   厯階而入則見其前祖堂而後佛殿右客㕔而左方丈則居   士朝夕習靜談經者也及見其泉引入香積不煩綆汲後人   享其逸亦思居士之有其勞歟山之境界厯厯在目予流連   久之因至祀室想見居士啟手啟足時殆可告無憾於乃祖   者又不獨爲名山開生面也由是問其僧徒幾人則曰安點   侯氏之香燈無事多人也問其課誦若何則曰力耕侯氏之   田園弗曉經偈也師徒相傳如是焉爾吾因想侯氏之先人   之愛是山其區畫措置具有深意立業産而妥先靈凡寺刹   不得而混也置僧徒而奉香燈凡婦女不得而擾也以歸寂 ","22卷 ╱ (清) 喬溎修 (清) 賀熙齡纂 ╱ 清道光三年刻清道光十二年補刻本"
36821,台灣,NULL,"(咸豐) 續修臺灣府噶瑪蘭廳志",咸豐,1850,1861,353,,"   條通禮又特加載   綺春園内   惠濟祠遺祭之祝文並云春秋仲月與   玉泉山昆明湖龍神祠同日致祭其樂設自内監其行    禮儀節視   黑龍潭龍神祠與   都城隍之典而皆不詳及直省州縣之禮今謹依通禮    所載綴其可通行者條之於有若夫不迎神不徹饌    與後殿禮節祝文隨時撰擬則皆原文所無而非竟    漏也 ","8卷 ╱ (清) 陳淑均纂  ╱ 清咸豐二年續修刻本"
36825,江西,贛州,"(乾隆) 石城縣志",乾隆,1735,1796,838,"藝文志 755-878 ╱ 卷八 755-878 ╱ 序 755-878 ╱ 記 755-878 ╱ 傳 755-878 ╱ 雜著 755-878 ╱ 詩 755-878 ╱ ","胸中足吞雲夢八九矣復循故道轉西埱謁性期禪師眞 身一嶂來朝三拱掖墖位正中中開小牖睇眎之色身 金漆靈骨稜起目光烱烱齒若編貝屹然危坐望之如生 呼之欲岀神乎神乎夫儒門務實釋教談空自古聖賢空 文垂世不實而實四大名山肉身現在雖空弗空但以言 教則訟以身教又不之從共此婆心總歸無益奈何奈何 嗟乎區區西華奇趣如此望中若三仙崠鴻石砦丈夫嶂 通天巖倘一臨登又當别有天地矣暮歸途中人告余曰 吾琴有餘於山不足於水未為勝觀予曰不然熊自丁巳 歷金陵登鍾山過泰岱遊京師玉泉諸勝水山盈歉各不 ","8卷 ╱ (清) 楊柏年修 (清) 黄鶴雯纂 ╱ 清乾隆四十六年刻本之鈔本"
36826,江西,撫州,"(同治) 廣昌縣志",同治,1861,1875,128,"卷之一 73-190 ╱ 山川志 120-156 ╱ 食貨物産附 120-156 ╱ ","古樓峰在驛前邨隔溪峰頂憑眺旴姆玉泉二水流   如帶環繞武當閣前 明 初 胡眞人修煉於此 石馬崠距縣南九十里由牙梳發脉為邑龍少祖蜿蜒   數十里高聳奇特徑窄僅容一人明末土寇屯船㘭   由間道襲梅驛里中聚百人居崠巓守之飛石下擊   斃賊無算嶺腰為九華磜一泉自石罅瀉出流五里   為池源源左即賴巽清溪書院右鉄線若如印 黃檀嶺在天井里自下至巓約二十里嶺半望軍峰形   如掌龍井龍潭並伏嶺左嶺右為老人山左為大寶 ","10卷 ╱ (清) 曾琉璋纂修  ╱ 清同治六年刻本"
36826,江西,撫州,"(同治) 廣昌縣志",同治,1861,1875,922,"卷之六 774-951 ╱ 仙釋志 914-951 ╱ 寺觀附 914-951 ╱ ","  持僧德祈 蓮花庵在東隅金鍾崗僧藴空建合邑   鄉紳常年每月朔望唄誦放生于此處 擁錫庵在   東隅萊山上 東嶽觀基入儒學改造青雲樓 仙   遊觀在吳游里 龍泉觀在西華山下相傳伍之奇   飛昇處 西林觀在文下里 崇仙觀在興城鄕   大湖觀在長上里名井溪 十興寺縣治北 萬福   寺縣南永業里 正眞寺縣東北都里 玉泉菴石   馬崠九華磔泉合流繞武當閣下跨泉結小菴歷代   修葺不一 六祖殿在文下里邑人魏伯庸建匾額 ","10卷 ╱ (清) 曾琉璋纂修  ╱ 清同治六年刻本"
36826,江西,撫州,"(同治) 廣昌縣志",同治,1861,1875,1461,"卷之十 1393-1556 ╱ 藝文志 1393-1556 ╱ 他邦名人記 1393-1556 ╱ 跋 1404-1556 ╱ 碑銘 1393-1556 ╱ 告示附 1393-1556 ╱ 古今各體詩 1393-1556 ╱ ","   歲寒三友圖 歲寒後凋數松竹更數梅花擅幽獨良工寫作三友圖 雪幹霜姿美如玉白頭野鳥來何方枝頭與雀同飛翔 相依相伴自高下動植彼此增輝光宋君年少尙文翰 高堂懸却供清玩清玩何如制行高直同三友凌霄漢    龍鳳巖           李 喬 盤辟藤蘿漫細緣躡殘風壁墮晴煙登霄已及青雲洞 觀瀑遥臨碧玉泉空色每隣僧障曲虚心應愧石包全 亭分翠黛嵐屏合山負員光月鏡懸吏隱儘饒崖笑我 ","10卷 ╱ (清) 曾琉璋纂修  ╱ 清同治六年刻本"
36828,江西,贛州,"(道光) 信豐縣志續編",道光,1820,1850,1111,,"啾鳴崚嶒石齒礪淮南不見招睇睨隔人世    次詠羅漢井 寶月當唐詩 唐寶月禪師説 法于此寺囚名 圓極疑在漢 圓極禪師于漢時 拄錫子此鑿此泉 卓錫開玉泉彼時天花散半空起天矯界天落珠爛石龍袒 肩腹玉女捧匜盥蜿蜒到人間曲曲廻子幹    次詠鸚鵡石 點頭詎有情化為鸚鵡䂖記取多心經非戀盂中粒不向隴 山飛長此山頭立我來對汝言屐齒蒼苔濕    紀逰榖山及仙濟巖 穀山髙峙穀水下北流城西一溪瀉長春日靜洞門深玉浮 ","16卷 ╱ (清) 游法珠修 (清) 楊廷爲纂 ╱ 清同治六年補刻本"
36829,江西,贛州,"(同治) 安遠縣志",同治,1861,1875,1111,"藝文志 876-1119 ╱ 依省頒條例編列 876-1119 ╱ 仍原志統以藝文 876-1119 ╱ 經部 876-1119 ╱ 史部 876-1119 ╱ 子部 876-1119 ╱ 集部 876-1119 ╱ 别部 876-1119 ╱ 文徵 876-1119 ╱ 金石 876-1119 ╱ ","蕊宫珠牓闢群英競作折花人    次韻             賴振新 桂樹丹紅景色新栽培時雨潤沾均榮敷正與芳芹並秀 挺常同翠柏鄰八月秋風霏玉屑三霄皓月湧冰輪高攀 好借吳剛斧得作名登蕊榜人    次韻             唐曰瑋 堂前丹蕊桂呈新總藉春風力布均直幹依聯魁閣近芳 根托與  聖宫鄰香飄十里花千朶影映三秋月一輻㡬向芹池磨利斧 思同高手折枝人    翠柏 樹在學宫 崇聖祠前之右    馮家駿 ","10卷 ╱ (清) 黄瑞圖修 (清) 歐陽鐸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832,江西,萍鄉,"(乾隆) 蓮花廳志",乾隆,1735,1796,1052,"卷之八上 936-1079 ╱ 藝文志 936-1079 ╱ 誥勅 936-1079 ╱ 奏疏 949-1079 ╱ 序跋 936-1079 ╱ 傳記 936-1079 ╱ 辯論 936-1079 ╱ ","則謂書堂嶺有書聲可乎侍御公詩云秋風别調傳金靈 夜雨餘音潄玉泉概可想也若名亭而必取諸水者何水 有環亭以東者源出於安城西山走數十里瀦於金城潭 百折而達蓮花水有環亭以西者源出於西陬歷九曲百 丈洞入蓮花與金潭水合衆水交滙而亭崛起其間諸凡 雪濤漰渤煙波淪漣與夫蛟螭魴鯉所煦沬鴈鶩鷗鷺所 翔游岸芷汀蘭所紛敷葳者靡不於斯畢集又群山夾 水而起有玉壺石廊之天竅垂花巖鳯凰臺之秀巘龍鳯 山碧雲峰之靈境或倒影澄潭或飛陰淺渚或灑瀑絕澗 皆與水互相包絡而輸奇獻異焉者文獻公取而宣之焦 ","8卷 ╱ (清) 李其昌纂修  ╱ 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36833,江西,撫州,"(同治) 南城縣志",同治,1861,1875,2204,"卷八之六 2019-2598 ╱ 節孝 2019-2598 ╱ 節烈 2019-2598 ╱ 烈女 2019-2598 ╱ 貞女 2019-2598 ╱ ","李光保妻羅氏二十八歲夫故矢志不移年四十八歲 李初華妻王氏二十五嵗夫故堅貞之操冰清玉潔年六十一嵗 李初發妻許氏二十三歲夫故茹苦甘貧兢兢自守年六十一歲 儒士李玉泉妻江氏二十八歲夫故恪守清貞撫孤備極辛苦   年六十八歲如例 旌表 李松壽妻謝氏二十三歲夫故守節二十八年 李松奇妻范氏二十七歲夫故守節二十四年 李秀書妻周氏二十六歲夫故守節三十七年 李敬修妻楊氏二十四歲夫故守節二十九年而卒 ","10卷 ╱ (清) 李人鏡修 (清) 梅體萓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833,江西,撫州,"(同治) 南城縣志",同治,1861,1875,2671,"卷八之八 2617-2685 ╱ 流寓 2617-2685 ╱ 仙釋 2617-2685 ╱ 第九卷 2617-2685 ╱ ","  言笑屢同客夜坐一伸欠則光自其口出富家慕道者杳無   一言與之善者怪而問之應曰吾藜莧之腸何能陪膏梁之   腹與讀書人掉書語哉其意乃拒之耳慶元元年坐亡於南   豐逆旅焚化時骨皆連環不斷仍得一物如錢大色如白玉   雪堅而瑩隱然通明有人形跏跌而坐 堅 志 元 鄭孟倫字玉泉幼遇異人授五雷法能役鬼神至正庚子旱孟   倫結壇於三峽橋投符水中頃刻雷電大作驟雨如注預知   化 趺坐而逝人稱為鄭真人祀於元妙觀王侍宸殿云 麻  ","10卷 ╱ (清) 李人鏡修 (清) 梅體萓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833,江西,撫州,"(同治) 南城縣志",同治,1861,1875,3800,"卷九之六 3774-4028 ╱ 詩賦 3774-4028 ╱ 第十卷 3774-4028 ╱ ","君子惠所以勵蒙塞    友人自臨川來庚臺趙先生與曾丈諸葛帳幹文聯和     康樂三谷詩句奇格老追遺韻千年間因難見巧玉疊     瓊重殆非窘才者所宜逐響矣不鑒蕪庸欲藉手以竊     風斵之誨依韻四章因承教二丈   宋  利 登 碧澗  謝遊半天下晩歲來兹山平生未識見驚此紅玉泉散珠流芳 詞策瓊想遺賢上探霞生巖下歷雲度阡名存有瑶刻事往如 金煙世有好奇士剪茨闡繩筌希此紅泉名欲作疑信傳勝境 會即是何心户牖前洗耳天河邊聽之流潺湲語發傍已兆况 ","10卷 ╱ (清) 李人鏡修 (清) 梅體萓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834,江西,撫州,"(同治) 建昌府志",同治,1861,1875,194,"卷一 101-265 ╱ 山川 145-210 ╱ ","縣南金砂里 桂湖水繞之 筆架石 金砂里溪中 三峰如筆架 古樓峰 縣南新坊里驛前 村峰頂憑眺旴姆 玉泉二水 環流如帶 蟾石 縣南文會里形似 蟾有岩黑不敢入 馬鞍石 文會里 可避寇 佛乳岩 縣 南 德興里岩聳兩崖俯夾南澗東崖有石竇雙 垂玉乳香味異常泡沫皆成佛面名佛面泉 栢木石 縣南南 豐鄉壁 立十仞叢生栢木又有 老人石與栢木對峙 檀嶺 縣南天井里高二十里望軍峰 形如掌旴水經流出没起伏於 衆山間有龍王廟相傳宋時 歐龍出此土人祈雨輙應 黄堂岡 在縣南旴水直來此岡 横抵之使其流紆折    西南鄉山 金華山 西南四十里夜有 神光如金華色 梅嶺 西南一百二 十里界石城    西鄉山 毘盧岩 西十八里佛座下有蠏眼泉引入僧厨可供香積相 距二里許有觀峰明何冢宰巨川揭司馬松雪讀書 處又隱獅岩國朝魏少宰致仕後卜築其間相 近有萬陀岩石壁懸空雖盛夏入其中頓忘溽暑 斗華山 西 三 十里土名 螺子田 仙人峰 西三 十里 虎岩 西五十里輿地志云唐光化中 僧惠政來卓錫遇旱於岩上曝 ","10卷 ╱ (清) 邵子彝修 (清) 魯琪光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834,江西,撫州,"(同治) 建昌府志",同治,1861,1875,372,"卷二 267-489 ╱ 津梁 344-379 ╱ ","赤港橋 拱北門外魏人彭 同黄雲榖募建   廣惠橋 麟角里饒 姓衆建 西林橋 天井里水發源玉泉嶺至此十里水勢一 束又二里與盱水合明成化間賴景黄建 石嘴橋 白水鎭石嘴頭水發源自血木嶺流至大江上與唐 坊水會康熙癸丑邑人賴茂及吳仲牟何大綸置田  百數十石  爲修橋費        楓林橋 金沙里黄苾建復造 茶亭施茶置租貳拾  餘  石           永安橋 監南里大江上康熙 丙辰邑人頼二鄴應  一寵劉及甫謝經之倡首捐  貲置田百數十石贍理修造 文昌橋 通賢門外萬歷丁亥福僧鄧大千捐九百金倡首邑 人各捐金若干同建何濤記順治年間邑人何大綸  何曰梯黄爾岳揭洪元余端甫捐  貲購田二百一十石爲修橋費 楊梅橋 千金里跨龍井水 里人吳大可建   厚屯橋 新坊里跨盱水宋慶 厯間里人廖以善建 壩上橋 西門外跨鐡爐坑 水里人幸英建   沙羅橋 平西壩甯都 曾喬蠻建 茗坑橋 中坊邑人李仕奎妻魏氏 捐銀七百兩建何喬新記 ","10卷 ╱ (清) 邵子彝修 (清) 魯琪光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834,江西,撫州,"(同治) 建昌府志",同治,1861,1875,481,"卷二 267-489 ╱ 寺觀 449-489 ╱ 育嬰堂菐濟院漏澤國附 449-489 ╱ ","盤山萬壽庵 南村里東源 僧朗如建   擁錫庵 東隅萊 山上 南安公庵 東隅 大路       水香庵 東隅黃婆洲 黃大次建 送子庵 北隅僧體圓建 邑人劉邦治記    鶴林庵 天授鄕麟角 里饒姓衆建 蓮花庵 東隅金鐘岡僧蘊空 建邑人放生於此  文星庵 麟角里 甘竹街 玉泉庵 石馬崠九華磜泉自石罅迸㵼味甘洌流 十里合盱源繞武當閣下跨泉結小庵 六祖殿 縣西北天授鄉文下里株橋邑人 魏伯庸建額一寶林明黃敬止書 觀音殿 報功祠後郡守高天爵捐建邑 人何三省造文昌閣於殿上 地藏殿 東 隅         中峰山道院 北都 里 徐塘山道院 天授鄕 吳由里     南應山道院 天授鄕 麟角里 聚山峰道院 南豐鄉 文會里     仙遊觀 天授鄕 吳由里 西林觀 天授鄕 文下里       月華觀 南豐鄉新坊里古樓 峰下明初胡道士建 ","10卷 ╱ (清) 邵子彝修 (清) 魯琪光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834,江西,撫州,"(同治) 建昌府志",同治,1861,1875,2098,"卷八 1571-3078 ╱ 文苑 2081-2175 ╱ ","  未嘗閒温柔之致自然出塵至如錢唐云江闊乾坤壯山   長吴楚遥金山云日月更無山障礙乾坤惟有水周回則   益奇傑不群矣抱才弗偶中壽而殁弟宗禮著懷皋賦以   哀之 隱居 通議 傅自得字幼安南城人嘉熙丁酉舉於鄉早歲明春秋學有   聲塲屋尤工古賦以黄涪翁為宗景定壬戌郡守錢應孫   招諸名士遊平遠臺自得雄辨傾坐聽者為竦嘗著春秋   正義獻於朝勅書褒美年八十餘記問該洽不少衰著有   燕石稿 隱居 通議 黄載字伯厚號玉泉南豐人世習儒明左氏春秋為文貫穿   百家波瀾傾倒詩尤清厲而婉然吃於口或玩之則笑曰 ","10卷 ╱ (清) 邵子彝修 (清) 魯琪光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834,江西,撫州,"(同治) 建昌府志",同治,1861,1875,2690,"卷八 1571-3078 ╱ 列女 2644-3078 ╱ 凡五 2644-3078 ╱ ","  妻饒氏儒士鄧兆福妻章氏蔡夢鵬妻丁氏儒生蔡夢奎   妾李氏蔡廷萬妻王氏儒士王洪財妻胡氏吳榮昌妻汪   氏何懋祖妻包氏李壆妻蔡氏儒士李玉泉妻江氏劉宏   信妻李氏劉戴仁妻甯氏監生鄧國妻饒氏儒士何廷   貴妻傅氏葉西美妻羅氏生員羅鳳翽妻潘氏生員鄢集   妻廖氏廖學海妻姚氏譚廷俊妻章氏 林絢元妻張氏性幽靜寡言笑于歸未期年而夫故守節事   舅姑最孝侍疾奉藥朝夕無少怠立姪承祧撫養愛如己   出甘貧苦守歷四十餘年如一日道光三年請旌 舉人朱甡妻劉氏進士劉璋女幼明經史歸甡佐讀無倦容   甡殁氏年二十七拾夫遺書課子口自親授常夜課宵分 ","10卷 ╱ (清) 邵子彝修 (清) 魯琪光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834,江西,撫州,"(同治) 建昌府志",同治,1861,1875,3266,"卷九 3079-4003 ╱ 書目 3079-4003 ╱ 詔疏 3079-4003 ╱ 記序 3079-4003 ╱ 書碑 3079-4003 ╱ 賦詩 3079-4003 ╱ ","以傳之子孫然其用心為何如哉侯為政廉謹不以一毫之 私自黷淩晨治事日晏方罷隨事剖析庭無留訟他如飾館 舍創郵亭造浮梁以便涉新坊巷之顔文廟醫學漫漶者增 以鮮朽腐者易以堅不急之役未嘗妄興威行愛立政清事 舉可為循吏也已是宜書    棣華堂記            明  宋 濓 潛溪 人 盱江黃氏有昆弟之賢者三人曰松軒曰竹所曰梅庭松軒 嗜學善屬文而於法律家尤深訓三子皆為儒遂以子貴追 贈泰和州判官竹所好談辨出史入經霏霏若吐玉屑人爭 樂聽之梅庭獨淬礪力戰集有力少年陰授之擊刺坐作進 退之法且曰不久兵將起吾以衛吾宗也松軒既没四方果 ","10卷 ╱ (清) 邵子彝修 (清) 魯琪光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834,江西,撫州,"(同治) 建昌府志",同治,1861,1875,4022,,"  歸賜劍及法衣因建高閣藏之 新城隆慶志  鄭孟倫字玉泉南城人幼遇異人授五雷法能役鬼神至正   庚子旱孟倫結壇於三峽橋投符水中頃刻雷電大作驟   雨如注預知化期趺坐而逝人稱為鄭眞人祀於元妙觀   王侍宸殿云 麻姑志  汪朝道字月澗貴溪龍虎山人性好道修煉武當十餘年有   得遊新城愛金峰之秀因棲止焉山故無水朝道取劍劈   石涓涓流味甘而冽餘蔭數百畝曰峰邱眞人亦有法術   歲旱兩人禱戲以茅畫水中訂石峽嶺上為邱雨嶺下為   汪雨已而雨先後至皆不逾域常牧牛牛渴朝道坎山巓   不盈尺牛飲不竭遠近取其水禱雨立應至正十五年遍 ","10卷 ╱ (清) 邵子彝修 (清) 魯琪光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834,江西,撫州,"(同治) 建昌府志",同治,1861,1875,4072,"軼事 4061-4115 ╱ ","吾鄉前輩鄧子大有功心事粹詩材清婉嘗有玉山道上   一絕曰玉谿谿上雨聲乾日莫東風客衲寒數樹梅花吹   作雪行人猶自倚闌干少舉進士累試禮部不中以恩補   迪功郎為撫州金谿尉得年七十以卒 水村詩話  蜡社歌餘者吾鄉詩人黃伯厚載詩集也伯厚自號玉泉為   京西提刑寶章朱公夢吉之壻以詩得名于嘉熙淳祐間   受知于丞相鄭忠獻公清之仕至廣東兵鈐以卒其集中   有鍾馗觀鬼鬬蝦蟆圖傳誦一時然由今觀之未足為妙   惟陪侍丞相安晚先生宿覺濟寺夜遇大風可畏遂賦大   篇紆徐蒼勁讀之殊有深味其絕句則過長安渡有曰來   來已過十番秋更十番秋欲白頭無限舊時心裏事青山 ","10卷 ╱ (清) 邵子彝修 (清) 魯琪光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837,江西,宜春,"(同治) 高安縣志",同治,1861,1875,1275,,"   陳朝 <img n=""51""/>恩貢生字進思號補齋灰埠人候選直隸州州 判以外孫彭桂馨 貤贈奉政大夫翰林院檢      討          藍厚社 字載德泉塘人以孫常德 勅贈文林郎吉安 府教授    藍枝蒨 字榮茂泉塘人以子常德 勅贈修職佐郎南 昌縣訓導 晉贈文林郎吉安府教授    藍枝有 字尚友泉塘人以姪常德 貤贈修職佐郎南 昌縣訓導    藍枝錦 字善玉泉塘人以姪常德 貤贈修職佐郎南 昌縣訓導    藍常德 見舉人 勅授修職佐郎南昌縣訓導陞吉安 府教授    陳鵬遷 字騰萬號南華米峰鍾坊人以子大川 勅贈 儒林郎以孫宗瀚 覃恩貤贈奉政大夫署貴      溪縣教諭 欽加五品銜          陳大川 字汝舟號蕙圃米峰鍾坊人候選布理問以子 宗瀚 覃恩誥贈奉政大夫署貴溪縣教諭      欽加五品銜       ","28卷 ╱ (清) 孫家鐸修 (清) 熊松之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37,江西,宜春,"(同治) 高安縣志",同治,1861,1875,1526,,"   倅卒于官所至多惠政有西庄斐稿藏于家   武允蹈字德由筠北高家巷人自號練湖居士品行端方    嚬笑不苟兩貢于鄕資敏識卓刻意吟咏每一聯出輒    膾炙人口所著練湖集行于世     按魏慶之詩人玉屑稱德由為詩曰鍜月鍊時出新     句如露萱鉗宿蝶風木撼鳴鳩屋頭風過雁燈背月     移窗霜林五色錦烟渡一縈絲午簟展風供睡課夜     窗扄兩辦詩逋眼昏書字不著帋耳重聽言常問人     皆警策可味   塗近正城北縣下人敦倫篤行博學能文而深于性理所    著有明倫集與朱文公小學相為表裏士林範之 ","28卷 ╱ (清) 孫家鐸修 (清) 熊松之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37,江西,宜春,"(同治) 高安縣志",同治,1861,1875,2842,,"   闡華陰芬于石羊淮南芳及雞犬參軍落帽而誌龍叔    子立碑而傳峴山不名人人在山中物以誌山山緣物    顯清霜時聞嘯傲朗月如見游衍一邱一壑咸蘊爐香    諸鳥諸花恍經丹浣且也群峰拱揖石逕屈蟠荷山南    而子喬駕象藥山北而文簫跨鸞西望飛霞可接眞人    之馭東顧華林遂近元秀之壇下則崇元之宫紫氣如    降中有石圃之井黃芽欲漙更玉泉之㵼峽嫓明珠之    落盤蓋惟仙姑領袖群眞遂覺茲山聳拔衆巒是以名    累代而猶新蹟千葉而非故高士竹杖求登墨客籃輿    思赴興爭溢于五雲詩競成夫七步謝公起問天之吟    杜老攄驚人之句况復家近名山人遵道路愧博物之 ","28卷 ╱ (清) 孫家鐸修 (清) 熊松之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38,江西,新餘,"(同治) 分宜縣志",同治,1861,1875,2459,"卷十 2303-2489 ╱ 雜類 2303-2489 ╱ 仙釋 2303-2489 ╱ 塋墓 2309-2489 ╱ 祥異 2319-2489 ╱ 軼事 2449-2489 ╱ ","   十二號勘合文引照回甯家本年七月二十九日將    原引到縣告繳去訖宣德四年告奉劄付批照本縣    釋放黃子澄親屬趙阿黄原承江字四百九號勘合    事例相同給還改科照舊納糧 採趙氏 家譜   太常子澄死遺稿散佚止存贈同里劉醫士歌其詞跌    宕竒絶讀之快然惜其時無有收輯之者今方孝孺    正學集練子甯金川玉屑集皆盛行而予澄文章冺    滅尺牘片語流落人間氣焰光華固不必多也 嘉靖 府志   詩附本傳      太常公當世第一等人物弼履任値丙辰之仲秋謁祀 ","10卷 ╱ (清) 李寅清修 (清) 嚴升偉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40,江西,上饒,"(民國) 德興縣志",民國,1911,1949,1860,"卷九 1510-1956 ╱ 藝文志 1510-1956 ╱ 文徵 1510-1956 ╱ 疏 1510-1956 ╱ 表 1510-1956 ╱ 公移 1510-1956 ╱ 記 1510-1956 ╱ 銘 1510-1956 ╱ 序 1510-1956 ╱ 賦 1510-1956 ╱ 詩 1510-1956 ╱ 雜著附 1510-1956 ╱ 經部 1510-1956 ╱ 史部 1510-1956 ╱ 子部 1510-1956 ╱ 别集 1510-1956 ╱ 金石 1510-1956 ╱ ","岡凥輪御風疾望望雲中仙灑灑松喬匹特地假吹嘘披襟 感所切纔陟千步門百步心尚怵十步五步間步步悟真訣 安穩躋崇高遇險且退一乃知老子法期伸先蠖屈舉首望 玉京宛若拄文笏逸氣满沖虛霞光綴衣纈佳哉此福地天 門信開闊峩峩三清宮拾級升絳闕羣仙同日會招手許晉 謂飄飄六銖衣麈尾間披拂咳唾落瑤階清言飛玉屑塵心 一以淨令人想沖謐當年王子晉吹簫叶鳳律亦有詹山人 逍遙茹芝术害馬已先去夢蝶還超脱世事都棄捐閒修清 靜術神變騁揮霍佈金工點綴錐鑿叱六丁斧若巨靈截峭 ","10卷 ╱ (民國) 沈良弼修 (民國) 董鳳笙纂 ╱ 民國八年刻本"
36841,江西,上饒,"(同治) 玉山縣志",同治,1861,1875,228,"卷首 63-1566 ╱ 地理志 63-1566 ╱ 第一卷 63-1566 ╱ 山川 189-233 ╱ 形勝附 189-233 ╱ ","華峯三井 在治南神龍所棲禱必雨一統志韓澄      詩名齊西嶽聳蒼冥神物潛藏地有靈 仙峰井 在治東二十五里路 旁水清洌供行汲 半溪石井 在半溪有 陳廉記 甘泉井 在三都程氏祠旁有 古羅漢松大數十圍 香泉井 在武安山南麓  以上前志 石龍井 在治東東津橋古冰玉樓前水清洌 暑月行者多飲之     新増 石泉 在治後泉岀石山下四 時不竭其脉潛通城内 玉泉 在福慶觀淸潔可鑑瑩 如玉喻湍石以爲號 章泉 在八都雙峯山下趙蕃以爲 號戴石屏有章泉二老歌 ","10卷 ╱ (清) 黄壽祺修 (清) 吳華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841,江西,上饒,"(同治) 玉山縣志",同治,1861,1875,292,"卷首 63-1566 ╱ 地理志 63-1566 ╱ 第一卷 63-1566 ╱ 古蹟 288-320 ╱ ","  死忠抑豈非此志之爲哉傳烈   女者當有取焉吾是以書之 環翠軒 在縣北十九都元大德間江東廉訪副使姜承仲 致仕時所建後人慕其澤更名時思廟 前志   按廟在縣署   外東北隅 閻立本宅 峴泉集信之玉山南爲功曹山山之下爲龍洞   唐相閻立本宅其東禪師貫休寺其西 通志 凌霄樓 普甯寺左今 廢 李志 紫雲軒 黄谷山福慶觀西永樂 三年建久圯 仝上 射圃 在普甯寺左府公 舘後址存 唐志 歲寒菴 在普甯寺左久圯萬歷 間重建復圯 仝上 玉泉軒 在福慶觀有泉清潔如玉冬夏不竭正 統九年建陳皦記 仝上 按記無考 ","10卷 ╱ (清) 黄壽祺修 (清) 吳華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841,江西,上饒,"(同治) 玉山縣志",同治,1861,1875,989,"卷首 63-1566 ╱ 地理志 63-1566 ╱ 第一卷 63-1566 ╱ 理學 986-990 ╱ ","部員外郎知蘄州孝宗卽位遷提舉浙東常乎以治績聞湻熙 七年卒平生善識鑒宣和間許其友沈晦當魁多士建炎初又 謂張九成當第一凌景夏次之㑹風折大槐作二簡以遺後果 然鼎嘗以樊光遠免舉事訪樗言今年省試不可無此人未幾 光遠亦第一其二女方擇配不與富人後適汪洋張孝祥咸及 第 宏簡錄道學列傳 祀名宦   前志按樗受業龜山楊氏所著有大學中庸論語解玉泉   語錄後家於玉卒葬北鄉喻村蓋初尉玉山在成進士之   明年己酉而隆興改元提舉浙東後乃家玉山其道學實   開文定父子之先雖祀名宦而實鄉賢也通志選舉喩樗   注南昌人建德籍   均就其始居地言 ","10卷 ╱ (清) 黄壽祺修 (清) 吳華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841,江西,上饒,"(同治) 玉山縣志",同治,1861,1875,991,"卷首 63-1566 ╱ 地理志 63-1566 ╱ 第一卷 63-1566 ╱ 儒林 990-997 ╱ ","粥有邦人解官歸者遽置田數十頃以誇虞仲虞仲笑曰吾貧 不能辦此請以二十櫃書當之 明一統志 祀鄉賢   前志按聖參判睦州時爲福勝院記元豐八年乙丑也建   炎三年玉泉尉玉山聖參下世巳久又二年辛亥書碑陰   宜傷不得見矣二十櫃書卽碑陰語然則玉   泉謂其好靣折人其卽所由岀判江州也歟 李封字元伯少有俊聲累舉不第奮然自陳奉旨兩制覆試熙 甯中以推恩授官晩年學益進稱鄉先生者必歸之 通志  兪畢字克成紹興五年釋褐嘗知和永二州湍石喻提舉樗誌 其墓謂其在太學四方之人稱爲善類所厚善皆一時聞人所 居學者漸漬薰蒸展轉成就爲不少其爲政而豫不表不 ","10卷 ╱ (清) 黄壽祺修 (清) 吳華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841,江西,上饒,"(同治) 玉山縣志",同治,1861,1875,1261,"卷首 63-1566 ╱ 地理志 63-1566 ╱ 第一卷 63-1566 ╱ 史部 1251-1262 ╱ ","  少稷脂韋除諫議何謂寓賢道重則偶宦爲輕提舉既家   玉泉乃追書曰尉儒親而所居則隔雙峰不籍廣信乃欲   易其鄉伯恭久亡偏云共參朱席晦庵致祭未聞重晤汪   書更可晒者仲宏襲楊載之詩名粤兵改吕懷之碑記乾   隆間續志訛以益訛者又多也其他紕謬詎勝枚學曷言   乎不能無可補須江析自證聖誰知乾元又析南鄉奎樓   燔於正德誰知明史全燔學舍不書兆恒陣敗罔識獨行   死義之由不辯夢鶴傅誣翻疑間金謫幕之妄伯爵與男   爵並封告身外堪證朱書程跋台州偕信州同舉詞科後   更得趙挽唐推苟蔗辟之無人亦文翰之减色平陽令則   端明家譜失載浦城尉爲參議繼起奚疑因福勝院記得   監酒稅三人即游宦紀聞識唐高僧二氏琊峰有眞隱圖   可題雲沙礫不設兵地何名鎭諸如此不一而足雜志   與正志相參所採書目具在可覈也且夫無新唐書之識   乃徒欲文减事增續志所以不如唐志也據寰宇記之名   特未能尋源竟委唐志所以終勝續志也唐公之厚期他   賢大夫者豈遂謂無訛可辯無闕可補哉亦欲其辯之精   而毋參私臆補之確而毋信無稽質諸唐君之初心庻幾 ","10卷 ╱ (清) 黄壽祺修 (清) 吳華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841,江西,上饒,"(同治) 玉山縣志",同治,1861,1875,1262,"卷首 63-1566 ╱ 地理志 63-1566 ╱ 第一卷 63-1566 ╱ 史部 1251-1262 ╱ 子部 1262-1263 ╱ ","  無憾焉耳唐君以閩變去得彭君而其書復完今從百餘   年後猶得取而討之論之敢弗盡力焉無以難事諉之更   無以易心處之在我第爲其可繼者其或辯焉未盡補焉   未全還以待後之人而已即未敢云理天下無難要於考   玉邑之文獻以究治玉之本原其用心圖   不敢不如唐公矣書成識此以弁諸首 同治玉山縣志 十卷知縣黄壽 祺纂修 仝上    子部 玉泉語錄 宋喻樗撰 前志 卷數未詳 狂夫論六卷 宋詹叔羲 撰 仝上 澗泉日記 宋韓淲撰 新增   四庫目錄 其書首掌故次品評人物次考證經史次評   論詩文次雜記山川故蹟淲本故家耆宿所言卒根據舊 ","10卷 ╱ (清) 黄壽祺修 (清) 吳華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841,江西,上饒,"(同治) 玉山縣志",同治,1861,1875,1417,"卷首 63-1566 ╱ 地理志 63-1566 ╱ 第一卷 63-1566 ╱ 别部 1267-1472 ╱ 文徵 1267-1472 ╱ 雜類志 1267-1472 ╱ 第十卷 1267-1472 ╱ ","何爲滿地澀劦子正復漫天甜浮雲變化嗟俯仰靈芝醴泉成 獨往後來空向玉山求坐對蜂兒還想像 氷心集     題喻玉泉家亦可樂亭        周文璞 晉仙  先生亭非伯夷築亭柱亦用秋山竹但令家有滿架書不顧妻 兒少饘粥朝來相對亭上賔洙泗尺度羲皇人先生已死名不 冺常與此亭作標準後來鄰觸閼伯怒僕夫預起池魚慮折亭 折亭先折柱有孫抱柱出烟去三十年來復改觀有孫如此不 待贊似魯靈光偶不全令人見此空三歎 方泉集     玉山歌題何明府畫圖兼贈入覲    明  夏 言 桂洲  ","10卷 ╱ (清) 黄壽祺修 (清) 吳華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841,江西,上饒,"(同治) 玉山縣志",同治,1861,1875,1439,"卷首 63-1566 ╱ 地理志 63-1566 ╱ 第一卷 63-1566 ╱ 别部 1267-1472 ╱ 文徵 1267-1472 ╱ 雜類志 1267-1472 ╱ 第十卷 1267-1472 ╱ ","色數家連竹陰藏虹辭晩雨驚隼落殘禽涉趣皆流目將歸羡 在林却思黃綬事辜負紫芝心 六言    題玉泉畫像次來軸韻        宋  陳 起 鹿隨寒策穿雲解后靈峯時節含毫誰貌閒情莫盡胸中風月 芸居 乙稿 七言絶句    送李山人還玉溪          唐  顧 况 逋翁  好鳥共鳴臨水樹幽人獨欠買山錢若爲種得千竿竹引取君 ","10卷 ╱ (清) 黄壽祺修 (清) 吳華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841,江西,上饒,"(同治) 玉山縣志",同治,1861,1875,1527,"卷首 63-1566 ╱ 地理志 63-1566 ╱ 第一卷 63-1566 ╱ 軼事 1510-1566 ╱ 右通志總局擬定體例其外府州縣志並照頒發采訪事 1510-1566 ╱ 宜互參兼收蓋府州縣志識其詳通志宜識其要也 1510-1566 ╱ ","而嘗仕於朝矣其爲此寛以撫民禮以待士而取以教誨之 者又如此非今之爲吏者所能及 文集  相鶴經湍石喻公所書法度謹嚴意思蕭散 仝上  玉泉論語學十卷工部郞官嚴陵喻樗子才撰樗與沈元用張 子韻凌彦文樊茂實諸公厚善爲館職坐與張通書得罪秦檜   書錄   解題 汪季路建集古堂藏奇書秘蹟金石遺文二千卷著湻化閣帖 辨記十卷 紫桃軒 雜綴 沙隨先生嘗蓄一歙研有蔡忠惠題詩後以送汪書季路又江 ","10卷 ╱ (清) 黄壽祺修 (清) 吳華辰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6842,江西,上饒,"(同治) 弋陽縣志",同治,1861,1875,425,"卷三 355-498 ╱ 建置志 355-498 ╱ 寺觀 404-498 ╱ ","  玉泉所建今皆煥然一新願一言爲之記俾來者有考   焉鑒受賜爲不淺矣予按蓮塘縣西十餘里九川北繞   大溪東橫大山巍然起平地控連黄石形如屏几又   如高城大郭障塞上流寺之建據其要會今遷而南廓   然爲之改觀形勢壯麗規模宏敞其龜峰吉崖馬鞍諸   山爭竒獻秀纍纍然翹首拱立信河之水其環繞乎前   者涵清綠遠湛天碧信宰物者秘之於昔闡之於今   待其人而後顯非偶然也又况境幽地僻尤宜講習昔   邑之彦黄溥及余子玘從子珏珙從孫曰良曰春輩誦   讀其間後溥玘俱登進士授監察御史珏與曰良俱登   賢書其他擢用有待是知地之靈不特鍾於寺卓然爲   一方名刹尤必鍾於人迭岀爲用世之才古謂地靈則 ","14卷 ╱ (清) 俞致中修 (清) 汪炳熊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45,江西,贛州,"(同治) 南康縣志",同治,1861,1875,1287,"卷九 1113-1644 ╱ 藝文 1250-1397 ╱ 卷十 1250-1397 ╱ ","   重建興龍山新菴記        王仁嗣 邑人     縣北丫山與旭山並峙前人建造之初改名興龍山朝    代改革菴猶存丙辰變亂又起山始無菴不獨兹山為    然近城四面有龍潭玉泉蓮花山嶺下寺眠雲山東山    寺無塵山皆古刹也丙戌迄戊子盡毀於兵燹獨存碑    石數片吾大父龍谷大守劉刑部雙峰先生譔文居多    近時公私取石充用文盡磨毀不得載入縣志古事無    徵而文獻云亡可勝歎哉今興龍山有僧名眞常曾修    五總石橋於丙寅春來此募緣欲復與一菴時遇城中    起屋民居猶未復舊故布施甚少蒙閔邑侯題助更他    方募化至次年菴喜落成僧以菴記匄余文余謂前人    為文勒石非不欲永久一經喪亂盡凋零磨滅於荒烟 ","14卷 ╱ (清) 沈恩華修 (清) 盧鼎峋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846,江西,贛州,"(民國) 大庾縣志",民國,1911,1949,102,"卷之二 72-194 ╱ 地理志 72-194 ╱ 星野 73-194 ╱ 沿革 82-194 ╱ 疆域 91-194 ╱ 山川 94-194 ╱ 勝景 72-194 ╱ 物産 72-194 ╱ ","  名左折幞頭巖右折有呆㜑巖後有錫坑山又有仙女   梳妝二巖相傳有仙姥挾二玉女棲此康熙四十五年   耆民羅思偉捐金闢路二十里今為坦途知縣武承謨   給扁旌之 青龍岡 在治東北三十里大學村舊傳有青龍見故名   太平寰宇記云有陳蕃子孫墓郡國志庾嶺有青龍岡   徐道覆欲上大電繞身震雷而止山上有石時放光明   號曰鏡石 玉泉山 在治東北五十里兩山峙立如門一逕入二里   許有泉有菴相傳晉蘇耽所居冬暖夏涼士人多讀書 ","16卷 ╱ (民國) 吳寳炬修 (民國) 劉人俊纂 ╱ 民國八年刻本"
36846,江西,贛州,"(民國) 大庾縣志",民國,1911,1949,247,"卷之三 194-263 ╱ 建置志 194-263 ╱ 城池 194-263 ╱ 街衢 201-263 ╱ 鄉都 194-263 ╱ 坊區 194-263 ╱ 舖所 194-263 ╱ 礟臺 194-263 ╱ 墟市 216-263 ╱ 公署 194-263 ╱ 廢署 232-263 ╱ 倉庾 238-263 ╱ 寺觀 243-263 ╱ ","  南唐時建舊有辟支佛牙宋皇祐元祐間先後修葺僧   德賢棲眞處右折為挪坑有龍湫禱雨屢應清乾嘉間   益恢擴咸豐八年燬於賊光緒間僧普雲結茅為蓬力   謀修復功未竞嗣僧普會繼募捐建殿宇遂大闢叢林 法寂院 在治東七十里宋天禧間建 西華庵 在治西十里宋景中建後圮明宏治中郡守   鄧應仁即山禱雨有應乃為重建稍闢之 聖安院 在東北嘉善里藍村宋嘉祐間建 玉泉庵 在東北五十里玉泉山相傳晉蘇耽嘗寓此夏   極涼無蚊蚋冬亦不寒溪流環繞最為幽勝 ","16卷 ╱ (民國) 吳寳炬修 (民國) 劉人俊纂 ╱ 民國八年刻本"
36846,江西,贛州,"(民國) 大庾縣志",民國,1911,1949,454,"卷之五 401-547 ╱ 職官志 401-547 ╱ 文秩 402-547 ╱ 大庾縣志 401-500 ╱ ","   程良駿    李玉泉    謝承勲    余蔭桐    洪正邦 宣統朝裁     典史                   元 至元至正間     顧士貴    汪 涇    余有慶 ","16卷 ╱ (民國) 吳寳炬修 (民國) 劉人俊纂 ╱ 民國八年刻本"
36846,江西,贛州,"(民國) 大庾縣志",民國,1911,1949,1415,"卷之十三 1358-1521 ╱ 藝文志五 1358-1521 ╱ 詩 1358-1521 ╱ ","不是前朝寺誰分一瓣蓮久無獅子吼驚破野狐禪花雨 迷銀漢寒雲漱玉泉欲尋槎上月且此問張騫    燕子巖            張應崧 燕泥封未穩漏出洞中天石聳千章木雲開五色蓮丹成 砂顆熟甘透玉泉鮮莫漫疑眞幻非凡即是仙    度梅關           都督  戚繼光 溪流百折遶青山短髮秋風夕照間身入玉門猶是夢復 從天末出梅關    秋發庾嶺           湯顯祖 臨川 人 楓葉沾秋影涼蟬隱夕暉梧雲初掩靄花露欲霏微嶺色 ","16卷 ╱ (民國) 吳寳炬修 (民國) 劉人俊纂 ╱ 民國八年刻本"
36846,江西,贛州,"(民國) 大庾縣志",民國,1911,1949,1526,"卷之十四 1521-1651 ╱ 藝文志六 1521-1651 ╱ 詩 1521-1651 ╱ ","讀書秋功夫月盛日新求雁塔欲窮千古目蟾宫引上一 層樓明月正當頭 讀書冬取之左右其源逢况擁紅爐看點雪三餘鑄史鍊 經鎔造極必登峰    王烈婦詩           楊宗岱 女子不字貞恒德婦人吉處變則有經坤柔乃剛烈之死 矢靡他生氣轉勃勃殉身非殉名骨香心皎潔玉屑王郎 子傅媛名家姞十七始結褵婉娩勤婦職寡鵠忽不天青 春二十一長慟曰天乎夫死兒夭折强稱未亡人苟延死 日月一食不同牢九泉待同穴飮淚别姑嫜肝賜已寸裂 ","16卷 ╱ (民國) 吳寳炬修 (民國) 劉人俊纂 ╱ 民國八年刻本"
36846,江西,贛州,"(民國) 大庾縣志",民國,1911,1949,1572,"卷之十四 1521-1651 ╱ 藝文志六 1521-1651 ╱ 詩 1521-1651 ╱ ","    試帖可工必有韓杜百韻之風力而後有沈宋八     韻之精能其序先生蛾術齋試帖則云同課諸君     或騖於古或趨於時惟先生參會其中矣以古人     之雄直運今人之婉約潭潭深思漱滌牢籠豁然     著紙奔砉有聲擢肝搯腎轉成渾融至於其鄉岩     厓刻露洞壑㟏岈廻谿枉渚流沬成輪響若操琴     渟若懸鏡森疏秀潔之狀於先生詩覩之矣嘗服     膺斯語訪求遺藁杳不可得輒為太息日者先生     族人倚衡國學偶於其家敝簏中檢得手蹟一帙     埋緼歲久其不致炱朽蟫斷蕞殘玉屑者非文字 ","16卷 ╱ (民國) 吳寳炬修 (民國) 劉人俊纂 ╱ 民國八年刻本"
36849,江西,萍鄉,"(同治) 瀘溪縣志",同治,1861,1875,658,,"   見純孝至於克讓一節尤足以風營營於進取者卒之安    常盡分以天年終嗚呼誠賢矣誠賢矣表曰峩峩高封靈    秀特鍾深源曡巘翠栢蒼松玉泉臺尙與斯文俱永哉    賜進士出身嘉議大夫雲南桉察使司桉察司厚山丘浙    書丹鄕進士眷生心源左宗郢篆額皇明萬歷丁亥歲十    月吉旦立    學使黎元寛直隸河閒府知府石玉完先生墓誌銘    烈皇帝御極之初年元寛為觀大理政進士第一人鄕先    達石公正右寺正秩視郎曹長其於進士宜如屬乃自吏    部都察院外即往往與均禮大抵由獎掖非分則然於時    予何敢溟涬公而公顧不僕命予也每承顔色聆緒言忠 ","14卷 ╱ (清) 楊松兆修 (清) 彭鍾華纂 ╱ 清同治九年刻本"
36851,江西,宜春,"(民國) 宜春縣志",民國,1911,1949,1563,,"  及第頗亦登進士第官至監察御史有文千篇行於世   按語林盧肇黃頗同遊李衛公門下王起知貢舉訪二人之能或曰   肇有文學頗能詩起遂以肇為狀元頗第三人考玉泉子以姚鵠為   第三人與   此不合 易重字鼎臣會昌五年舉進士第二是年張濆第一會有詔復試濆黜以   重代之官至大理評事著文千餘篇今亡游宦筠之上高袁州狀元在   唐有盧易或云韓退之之教也子贇仕南唐雄州刺史贇子延慶擢大   理寺丞詳孝友傳 鄭谷字守愚穎悟絕倫七歲能詩司空圖嘗與其父史同院見谷奇之拊   其背曰當為一代風騷主光啟三年中進士弟始為京兆府鄠縣尉後   為拾遺補闕乾寧四年以都官郎中退居於仰山東莊之書堂以卒谷   詩清婉明白為薛能李頻所稱其淵源自得窮極理致往往人罕知之   僧齊已有詩名以詩謁谷有自封修藥院别下著僧牀之句谷曰善則 ","24卷 ╱ (民國) 謝祖安修 (民國) 蘇玉賢纂 ╱ 民國二十九年石印本"
36851,江西,宜春,"(民國) 宜春縣志",民國,1911,1949,2520,,"虹收宿雨閒空殿沙擁新州失故營知否王侯輸處士至今山水屬袁京    其二 鄭集黄碑宋化書袁家更有碧池居地靈疊見人才出山瘦多饒美竹儲 香渡煙殘銷霸業嚴塘月明付谿魚祗餘大仰神仙窟五夜龍精達斗墟    春臺曉日                 江為龍 萬家環遶聳林巒曉日瞳矓乍上竿爽氣來從千嶂外晴光直接五雲端 霞凝古樹紅猶濕露浸新苔綠未乾高處喜逢官舍近朝朝葵向望長安    雲谷飛瀑                 前 人 輕煙漠漠鎻山腰一道泉流玉屑飄氣吐白虹晴欲雨瀑飛翠壁夜聞潮 終年匹練寒幽谷盡日銀河瀉紫霄我欲振衣千仭上飽餐靈液滌塵囂    仰山積雪                 王士鳳 花飛六出幾何時一望嶙峋白璧姿豈是谷寒春不到只因峰峭日來遲 ","24卷 ╱ (民國) 謝祖安修 (民國) 蘇玉賢纂 ╱ 民國二十九年石印本"
36851,江西,宜春,"(民國) 宜春縣志",民國,1911,1949,2643,,"  原 彭伉徵君之孫及第後廉使於公辟入幕歲久未歸妻張氏寄以詩曰久   無音信到羅幃路遠迢迢遣問誰聞君折得東堂桂折罷那能不暫歸   驛使今朝過五湖殷勤為我報狂夫從來誇有龍泉劍試割相思斷得   無伉答詩曰莫訝相如獻賦遲錦書誰道淚沾衣不須化作山頭石待   我東堂折桂枝 初李德裕左宦宜陽盧肇投以文卷由此見知後隨至京師每謁見待以   優禮舊例禮部放榜先呈宰相時侍郎王起典貢舉問德裕之欲答曰   安用問所欲如盧肇丁稜姚鵠豈可不與及第耶起於是依其次放之   載玉泉子 盧肇别宜春赴舉詩曰離山且作銜蘆雁入海終為帶角魚長短九霄飛   直上不教毛羽落空虚明年及第詩固為之兆矣江西狀元自肇始與 ","24卷 ╱ (民國) 謝祖安修 (民國) 蘇玉賢纂 ╱ 民國二十九年石印本"
36852,江西,上饒,"(同治) 鄱陽縣志",同治,1861,1875,224,"卷之二 206-369 ╱ 輿地志二 206-369 ╱ 風俗 206-369 ╱ 古蹟 211-369 ╱ ","丹井 在城東十七里馬跡山晉王遥修煉之所旁有斗壇   又有石盂宋開禧中浚井得玉尺井泉始涸 玉泉砂井 在荆山村每陰雨有雲氣唐貞觀六年荆山院   欽神師鑿每旱鄉人請水禱兩必應 七星井 在舊元妙觀左右相傳觀基不利州治范文正公   鑿七星如北斗狀厭之今皆湮廢 勝井 在五十三都官路旁晉時石敬純道經此天旱兵渴   乃拔劍挿地泉水湧出因號勝井又名石井 西峰井 在四十九都白湖村相傳西峰禅師出遊有烏犬   隨之經此犬不至插錫杖以候之遂成井請水禱雨即應 白泥井 在四都相傳有龍坐其井深一丈圍五尺即極旱   水一日可汲百餘家 ","24卷 ╱ (清) 陳志培修 (清) 王廷鑑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52,江西,上饒,"(同治) 鄱陽縣志",同治,1861,1875,1658,"卷之十九 1632-1734 ╱ 藝文志四 1632-1734 ╱ 五古 1632-1734 ╱ 七古 1632-1734 ╱ ","為順凶終没反甯幽光透碧落丹心照汗青南宋遘陽九乾 坤忽晦暝江公遭罷斥築圃傍寒汀宗社不可知止水顔吾 亭心同水俱止盟志報朝廷寇來孤城破慷慨赴清泠全家 俱殉難百口無遺丁死忠兼死孝彪炳史册馨我心慕忠烈 抗懷思典型對池獨徘徊跡在人杳冥長歌當痛哭松濤翻 怒霆    走北源塢訪友不值        程 鹵 逢君當孔道話别何忍廹斜陽射板橋繭足不能涉忽驚悍 卒至㧡予羈旅客望門何處投艱辛莫容說排難賴主人髙 誼寸心結乘暇遡北源繞澗泉修潔翠竹兩三叢新蕉四五 尺人室沸茶鐺晴曦飛玉屑相訪各杳然白雲染薇蕨    城西息軒古松一株潑墨臨之并題短古 紀 綱 ","24卷 ╱ (清) 陳志培修 (清) 王廷鑑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6853,江西,上饒,"(同治) 餘干縣志",同治,1861,1875,1342,"卷十八 1213-1375 ╱ 藝文志三 1213-1375 ╱ 説 1213-1375 ╱ 箴 1214-1375 ╱ 銘 1220-1375 ╱ 碑 1223-1375 ╱ 墓表 1227-1375 ╱ 墓誌銘 1232-1375 ╱ 墓碣銘 1213-1375 ╱ 祭 1213-1375 ╱ 文 1213-1375 ╱ 列傳 1277-1375 ╱ 賦 1291-1375 ╱ 詩 1296-1375 ╱ ","誰可作當年負米涕無期    江度遠招集東山賦贈       朱 鎔 吳山越水楚江餘剩得孤巒映碧虚滌茗自存高士韻註騷 空憶昔賢居風迥羊角霜前瘦客醉龍池月禾舒珍重故人 杯斚酌疏林待立影躊躇    赴龍津             吕 瑋 遠峰縹緲彩雲高路轉長堤鎻碧濤兩岸早秧新粒粒頻年 枵腹正嗷嗷陰晴日夕占天象憂喜非關對計曹但得南薰 周蔀屋奔馳駑馬敢言勞    署中除前日雪 歲事盈前序欲更花添六出倍峥嶸餘寒潑散臨除日上甲 開先大有禎遍地光芒鋪玉屑一天飛蕚舞春城誥朝正好 ","20卷 ╱ (清) 區作霖修 (清) 曾福善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43,,"   樹花氣鳥聲秋則亂葉飄丹冬則積雪凝素帝    里大觀莫是為最    香山    城西北三十里有二大石如香爐蝦蟆象水下    注亦名小清凉    玉泉山    城西北三十里有二石洞一在山西南水深莫    測一在山之陽有石崖刻玉泉二字    金山    城西三十里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47,,"   有古柘一株    石窟崖    城西北百十里有石窟    菩薩崖    城西北百二十里有石佛    吕公巖    在玉泉山半巖僅丈許其深倍之相傳吕仙往    来處    分木嶺    城西四十里山廣濶諸水分而為二一入盧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49,,"   桃花峪    城西四十里介乎翠峯遮風二嶺間多花草    海子    縣西北三里名積水潭西北諸泉入都城滙於    此汪洋如海    西湖    城西三十里玉泉山下淸泉澎湃潴而為湖十    里菰蒲一泓羅瀫凉風鵞鸛明月芰荷山色水    聲令人神往    太湖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52,,"   沙禽水鳥翔集其間    燕家泊    城西北二十五里入丁家潭    義井    城西南二十五里    玉泉    城西三十里泉出螭口潺湲窙中奔遯揚突    有驚濤倒峽勢鳴聲吚許下注石池浮藻子魚    清碧如鏡    桌錫泉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78,,"   考盧溝水岀太原天池伏流至馬邑從雷山陽    發為渾泉是曰桑乾河東流盡帶雁門雲中諸    水而行至土水穿山而南至宛平西南出山乃    名盧溝盧之為言黑也水色渾濁似黄河經看    丹口分為二東支入通州之白河南支過霸州    會易水經丁字沽入運河橋跨河上以逹南北    孔道在廣寜門三十里外凡橋穹起此獨坦直    平卧河上長二百歩下開十一洞以出水橋上    石欄頂鑿子母獅不可數俗傳公輸子神勒者     玉泉山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84,,"   水所聚曰淀高梁橋西北十里平地出泉潀潀    滮滮為淀十餘瀦北曰北海淀南曰南海淀明    武淸侯李國戚園之方十里正中浥海堂堂北    亭一望牡丹石間之芍藥間之飛橋而汀汀北    一望荷蕖望盡而山作劍鋩螺脊形雖假逼真    矣又有高樓樓上為臺平看香山俯視玉泉園    中水和可十數里舟皆達之嶼石百座喬木千    章花億計   今 上闢而新之為御苑旁為未太僕勺園百畝耳望之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97,,"   盧溝曉月 西山霽雪 薊門烟樹    居庸叠翠 金臺夕照 玉泉流虹    瑶島春雲 太液晴波   宛平新八景    北海冰航 在冰關     西湖蓮徑 在西直門外     梵宫塔影 在天寜寺    佛殿松隂 在報國寺     山軒御筆 在來青軒    竹墅龍湫 在碧雲寺     退谷水源 在卧佛寺    棲隱巖洞 在仰山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104,,"   堞森森布於墻末樓櫓翼翼起自門巔載考其    池發源玉泉山中引以環遶城址懼其水之洩    而東也池中立閘以蓄之深廣以數十丈計可    謂浩浩洪流矣外城包其南靣高約强半亦有    深池但乏水耳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107,,"   面各有敵樓一座高與門樓對峙甎為之三面    各設炮門四重障以板塗以硃望之紅白煥然    淩空矗立四隅角樓與敵樓規制同甲申燬於    流㓂者十九惟正陽門内外二樓巍然獨存自    我 皇淸定鼎以來次第修理仍復舊觀其池盖自玉河    分流也玉河發源玉泉山東流至府城西北隅    外分而貫城址以入者經   大内由正陽崇文兩門間城址以出東注大通河    分而環繞府城四面亦會歸於大通河者即其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222,,"   螢 蟬 蟋蟀 蜘蛛 螳螂 蝸牛 蜻蜓    蚯蚓 螟蛉 蚰蜒 蝙蝠 螻蟻 蠐螬    蝦蟆 螻 <img n=""7""/> 蠓 斑猫 蜈蚣 金鐘    聒聒     貨類    絲 蜜 黄臘 綿花 槐花 炭 花椒    蒲蓆 檾麻 草帽 葦簾 簔衣 葦蓆    葦箔 柳器 木器 屯絹 橡殸 畫眉石    石灰 甘子土 青灰 硝 煤 玉泉沙    紅土 木蘭芽 灰炭 琉璃 無烟柴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684,,"   罷玉泉山燒灰紀事   本朝  衛周祚 山西曲 沃人  世祖章皇帝紀元之十三年   内三殿一時鳩工工繁費浩有昌平灰户欲乘便    為姦利倡言灰用不支取諸近地恐不給遠致    之他方工用益糜詭云西山老虎洞石良宜灰    且地近易致費省無算包衣總大人通公然其    説為入奏奉 旨是時侯賈公副余為少司空往福阿喇查閲  祖陵大工甫歸乙有總督宣大之 命會通公條上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685,,"  三殿大工必得工部堂上官有大才幹者非賈某    不可因寢前 命既又奏煆灰西山須畫明地界宜遣工部堂上及    内官監員往隨奉 旨命公偕本部啟心郎雷公虎暨内官監大人以行    公至西山履視其地大驚曰此玉泉山也昔余    曾同相國范公遊知係   都城龍脉何物奸民誑言聳聼以傷   都城百萬家烟火之煤盡取足于此則此山之煤    值與金等不能給也渾河迤西房山縣諸處綿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686,,"   亘大西山歳岀煤何限固不籍此耳通公默然    徐曰業有 旨爾自往回奏公即草疏要略云玉泉山   都城來龍若使燒毁御河隨涸五壩水渺漕運難    矣通公聼手裂其稿曰何將漕運亦入其内公    曰玉泉之水即通會河之源頭如何不入通公    蹙額良久愠氣稍息服公言為是遂復面奏 命公更閲他山而玉泉之議迺寝是役也非公獨斷    方爭則山脈必斷水源必絶   都城必大受害異日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687,,"聖天子追咎從前妄奏誤事之輩即寸殛姧民不足    蔽厥辜而同行閲視者議亦難逭今玉泉之山    屹然以寜玉泉之水蜿焉以通而   國脉永培民生克遂所全者實多即仝事諸公隂    愛其賜又豈淺鮮乎古來大臣必求有經濟學    術者為其能知大體也公歷仕二十餘載内而    卿貳外而節鉞鴻䣭偉烈未易更僕數而斯舉    則上關   國脉下及民生厥功甚鉅寜僅消患於未形而已    哉余黍同官且同督大工目擊其事甚悉竊恐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689,,"    玉泉山頌      本朝  王崇簡 宛平人 字敬哉    卓彼玉泉山岌嶪擁 帝里突兀凌高空四際絶因倚列泉岀其下湛泓而    清泚太液滙波濤淵源自兹始梵字間林亭遊    人舊來喜鼎革遭樵蘇徒有山下水㳟逢我 聖朝   三殿工特起鑿石煉為灰嶙峋幾就燬赫然賈司    空 欽命相佐理顧此拱 皇都非徒逰觀美昌言阻時議屹然存峛崺水猶噴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690,,"   珠璣山猶儼㟪一旦 翠華臨汲泉奉甘旨至今神京西朝霞夕烟紫巍巍    賈公績不獨昭青史瞻彼玉泉山千秋同仰止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691,,"    玉泉山頌      本朝  孫承澤 大興人 字北海    巍巍玉泉山乃在京之西氣自磅礴衆泉環    繞之自昔占王氣謂為結於斯 皇朝建鼎鳩曹議採灰賈侯佐司空正色敷峻詞    山石得不毁草木發榮滋傍有耶律祠洞有耶    律詩文正著偉績津津在口碑賈侯繼昔賢千    秋實所希刻石垂後䙫寜以不文辭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708,,"   至于梵寺仙宫之煒煌廊簷臺榭之覆壓若此    者衆難以更僕數也信為天造之佳境申于天    下此豈人力鑿判鴻荆關之徒竊兹粉本也    哉余讀書之暇望焉息焉朝嵐夕靄厥象萬狀    莫不爭竒獻秀于户几之前心曠神怡志慮澄    澈不須少文之增圖四壁而令衆山皆響也雖    然余豈免蟪蛄之譏乎山之幽非縁厓攀蹬    勿達爾廼絶境不岀自視缺然獨怪乎遊者咸    趾止于香山臥佛碧雲玉泉四者如是烏可以    與山水之觀余樓雖崇不越數㝷而可騁眺數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727,,"   虎溪閒步晚相過帶月松枝掛薜蘿莫道禪棲    城市裡白雲深處更婆娑     遊西湖        明  黎 淳    玉泉東滙浸平沙八月芙蓉尚有花曲島下通    鮫女室晴波上映梵王家常時鳬鳥聞淸呪舊    日魚龍識翠華阡陌連雲秔稻熟江南風物未    宜誇     宿天寜寺見塔光    明  王世貞 太倉人 字元美    飛光聳岧嶤廻風萬鐸囂神光發寶樹定力轉    金標熠燿渾難擬熹微逈不消晦驚春月上昏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733,,"    玉泉道中       明  李東陽 字賔之 順天人    日照山山紫翠生雨餘秋色更分明蜃樓出霧    東浮海雉堞連雲北繞城舊識郵亭猶問路漸    多僧寺不知名十年幾度登臨約未盡平生吏    隱情     玉泉亭       明  程敏政    東風幾日到郊埛岸草汀蒲已自青覊客乍來    方縱目野人相見亦忘情湖當鷲嶺烟光重路    入龍潭水氣新聞説先皇曾駐蹕紅雲猶繞玉    泉亭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748,,"   神京     金臺夕照       明  王 洪    山色微茫映古臺平原千里夕陽開誰知碧草    遺基在曾見黄金國士來樹遶河流天外去鳥    翻雲影日邊回清時自重飛熊叟不奇謀得    俊才     玉泉垂虹       明  楊 榮    一派清泠螮蝀懸涵雲浴霧自年年聲回曉闕    鳴清佩影落秋崖濕紫烟石罅轉來幽澗裡瑶    池分出御橋前汪洋長此恩波濶萬古東流會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749,,"   百川     瑶島春雲       明  蕭時中    祥雲天上擁瑶岑縹緲絪緼接上林光絢九重    頻捧日陰連萬井欲為霖三春暖濕花枝重九陌    晴涵樹色深何必蓬瀛滄海去從龍長想此登    臨     大液晴波       明  林 環    池頭旭日散輕烟開鏡清光近九天翠柳長條    經雨後綠蘋香暖得春先御橋流出通金水仙    派分來自玉泉在鎬幾回陪宴樂永歌魚繼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778,,"   飛埃     金臺夕照       曹廣憲    銅雀侈華勝丘墟徒爾為高臺招異土皓日結    心知車騎香茵踐鳶飛荒草悲流風長未歇耿    耿望餘曦     玉泉垂虹       曹國柄    渴驥奔猊欲狂迸珠巉齒小滄浪遥空舞練    銀河瀉倒澗跳珠雪浪長每向巖前烹石髓疑    從天際挹霞漿何須更覓金莖露久渴文園賜    一觴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779,,"    玉泉垂虹       曹廣憲    斷壑巉巖盡湍奔嚙石狂龍虬恣夭矯風雨奏    笙簧纍纍連珠落垂垂疋練長天絲誰可繫直    與白雲翔     瑶島春雲       曹國柄    青丘紫府帝王家驅石疑從海上涯雲出蓬萊    嘗覆樹春歸鳷鵲每催花輕烟靄靄皇州地幽    谷融融禁苑霞正是太平多暇日歌天外揖    羲媧     瑶島春雲       曹廣憲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4,北京,NULL,"(康熙) 宛平縣志",康熙,1661,1722,784,,"   浪驚     北海冰航       郝尚禮 字孟嘉 宛平人    白日纒星紀冰堅玉比瑩舟楫難為力匡床幸    可登坐來平且穏牽去逸而輕澄空照人影如    向鏡中行     西湖蓮徑       田 庶    玉泉天上水迤蕩西湖策馬荷香逺循隈芰    葉殊虹橋行步屧鳯闕望蜘蹰太液新流去源    源到海隅     西湖蓮徑       楊允長 ","6卷 ╱ (清) 王養濂修 (清) 李開泰纂 ╱ 清康熙刻本傳鈔本"
36857,湖南,湘西,"(道光) 鳳凰廳志",道光,1820,1850,1233,"卷之十八 1140-1236 ╱ 物産 1140-1236 ╱ ","   夜飛食蛟蚋李白詩序荆州青溪有乳穴穴中玉泉    交流有蝙蝠千歲體白如銀仙家謂之玉芝   布帛之屬 曰棉布各鄉村多蒔棉花男婦並織精粗    不一 曰斑布亦棉花所織以黄土染其紗機成狀    如繭紬 曰夏布積苧而機成者也 曰火麻布績    麻而織布極粗黑 曰葛布續葛而機成者也 曰    土紬以蠶絲為經棉紗為緯而織成之 曰土絹本    地蠶絲所機成者質多黃亦間有白者   石之屬 曰石乳凡巖洞深處水漿所滴久而成巒 ","20卷 ╱ (清) 黄應培修 (清) 孫均銓纂 ╱ 清道光四年刻本"
36857,湖南,湘西,"(道光) 鳳凰廳志",道光,1820,1850,1353,"卷之二十 1308-1389 ╱ 藝文二 1308-1389 ╱ ","   村居少婦亦輕盈青帕蒙頭隴畔行敢問阿姑何處    去今朝娘屋拜新正    一隊嬌娃笑語微香塵滿額坐芳菲鬢邊斜插花枝    亂纔向西山採蕨歸    綠溪傍渚列淘益打葛忙忙對杖喧玉屑瓊漿澄水    底救荒藉得活兒孫    山桐子落榨方閒檢點工夫用力推邪許一聲山谷    震南村響過北村來    掃開雪徑劈松窰獸炭巖寒處處燒載向城東爭泊 ","20卷 ╱ (清) 黄應培修 (清) 孫均銓纂 ╱ 清道光四年刻本"
36860,北京,NULL,"(康熙) 昌平州志",康熙,1661,1722,96,,"  黄花洞 在蘇林 口内     握雲洞 在虎峪 山後   吕公洞 在玉泉山 今不隸州    石青洞 在顏 老山    陀   蘇家陀 在州治西南 三十五里   虎兒陀 在白虎 澗西   茶芽陀 在白羊 口堡     茱萸陀 在白 羊口   沙陀 在州治 東北      東陀 在州治 西南   歪嘴陀 在銀 山      九女陀 在駐蹕山 龍泉寺南     仙人陀 在駐蹕山上方寺南里人訛傳為 童子拜觀音處手跡膝跡宛然   楊家陀 在州治南 三十六里    西陀 在州治 西南 ","26卷 ╱ (清) 吳都梁修 (清) 潘問奇纂 ╱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36860,北京,NULL,"(康熙) 昌平州志",康熙,1661,1722,106,,"  冷水泉 源出州治西南五十三 里以水極冷得名也   沙澗泉 源出州治西南三 十里泉在古澗中   枹榆泉 在州治東四十里泉 傍有古榆一株故名   湯峪泉 源出州治西北三十里 有石塘其水可愈瘡疥   德勝泉 在鎮邊城常峪口西德 勝寺山下流出溪河   永清泉 在關東 南隅     飲馬泉 在銀 山   南安泉 在州治西南七十里與 西山接境   玉泉 在州治西南七十里玉泉山下水色 瑩白如玉故名即玉泉垂蚪之景處   象泉 在州治東北七十里銀山之下泉之得名 取易山下出泉之意其水清冽甘美可汲  ","26卷 ╱ (清) 吳都梁修 (清) 潘問奇纂 ╱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36860,北京,NULL,"(康熙) 昌平州志",康熙,1661,1722,190,,"  寺家村 一十 六里      小營村 一十 六里   古城村 一十 六里      八溝村 一十 八里   □□村 一十 八里      西礶石村 二十 里   東礶石村 二十 里     陳莊村 二十 五里   □□村 三十 里      沙澗村 三十 里   □樂村 三十 五里      玉泉村 三十 五里   白虎澗村 三十 五里     黄后店村 三十 里   蘇家陀村 三十 五里     張村 三十 五里   楊房村 三十 八里      柳林村 二十 八里     ","26卷 ╱ (清) 吳都梁修 (清) 潘問奇纂 ╱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36860,北京,NULL,"(康熙) 昌平州志",康熙,1661,1722,440,,"  而   佳    穀 其名甚夥雖老 農亦不能盡辨    粱 俗云粱 穀米色   白       黍 爾稚翼曰以大暑種故曰黍性粘 宜酒不粘者宜飯菰葉裹成稷食   謂之   角黍   稷 爾雅翼曰后稷播百穀獨稷得 名曲禮曰明粢故祀神多需此   稻 秔糯也□宐飯糯宐糕宐酒處處有之惟 玉泉山枹榆杲更佳御用膳米需焉   稗 生下澤中古詩蒲 稗相因□即此   蕞豆 有官綠油綠摘緣 拔綠四種作粉生   芽爲菜食   用甚溥 蠶豆 豆角狀如老蠶王貞農 書謂其蠶時始熟故名   黑豆 有雄有雌雌者長大 而□雄者小圓而明 白藊豆 一名蛾眉豆莢 凡十餘種或長   或團□如龍爪虎爪或如豬耳刀鎌   皆纍纍成枝嫩時可充蔬食茶料 豇豆 一名 䜶䝄   此豆紅色居多莢必   雙生□有是名  黃豆 周憲王曰莢葉 嫩時瀹食甘美 ","26卷 ╱ (清) 吳都梁修 (清) 潘問奇纂 ╱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36860,北京,NULL,"(康熙) 昌平州志",康熙,1661,1722,508,,"  昭化寺 在州治南五十里玉泉山即玉 泉垂蚪處山麓泉石淸澯可愛   昭聖寺 在州治西北唐乾符六年建 明正統十三年奉敕重修   鐵壁寺 在銀山 鐵壁□     彌陀寺 在州治東 三十里   奉福寺 在州治西北湯峪川金永安年 建元至正初敕建奉福禪林   暜雲寺 在州治西北湯峪 川遼天慶間創立 暜門寺 在州治西北 二十五里   德勝寺 在州治西南鎭邊城 德勝泉上葢唐寺也   蓮花寺 在西木 峪口     白瀑寺 在鎮 邊城   大覺寺 在州治西 南五十里    大承天護寺 在州治東 南三十里   黄山寺 在州治東古名寺明永樂十四 年遷於南部村殿宇極其宏麗 ","26卷 ╱ (清) 吳都梁修 (清) 潘問奇纂 ╱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36860,北京,NULL,"(康熙) 昌平州志",康熙,1661,1722,518,,"  申明亭 在州大門 外左今廢    旌善亭 在州大門 外右今廢   欣然亭 郡人洗馬 劉朴有詩    省牲亭 見陵 制    齋   時習齋 今改博文 齋見學校    日省齋 今改約禮 齋見學校      殿   具服殿 見陵 制      彈塵殿 見陵 制   棱思殿 見陵 制      成思殿 見陵 制   芙蓉殿 在玉泉山 係金行宫    宫 ","26卷 ╱ (清) 吳都梁修 (清) 潘問奇纂 ╱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36860,北京,NULL,"(康熙) 昌平州志",康熙,1661,1722,1040,,"   □□玉泉諸水人城滙於積水潭從□折而□    入舊河每十里置一牐以時蓄洩帝稱善復置    都水監命守敬領之丞相以下皆親操畚鍤為    之倡置鍤之處徃往於地中得舊時甎木人服    其識   三十年冬十月彗出紫微垣抵斗魁光尺餘凡    一月乃滅   三十一年夏四月免差稅一年 大徳元年夏四月祅星出奎 ","26卷 ╱ (清) 吳都梁修 (清) 潘問奇纂 ╱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36860,北京,NULL,"(康熙) 昌平州志",康熙,1661,1722,1057,,"  十二年設立督儲户部主事 正德元年星隕如雨又彗星見參井侵太微垣太曰    經天是年吏部尚書林瀚請升縣為州領懷柔    密雲順義三縣免其養馬及一應科派差役四    年宦官劉瑾擅權媒賂不遂僞傳仍降為縣九    年縣丞張懷援林尚書例復請為州   十二年帝微行至湯峪口玉泉亭   八月帝出居庸關游獵值御史張欽巡關閉關不    納凡三上疏帝從之遂旋蹕後因張㰻巡視白 ","26卷 ╱ (清) 吳都梁修 (清) 潘問奇纂 ╱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36861,北京,NULL,"(光緒) 昌平外志",光緒,1875,1908,142,,"通惠廢河   [T4]案通惠河元時鑿引之河也至明已廢水由故道   東流矣竝辨之者淸昌平河渠之眉目元史河渠   志至元二十九年郭守敬疏鑿上自白浮村引神   山泉西折南轉過雙塔榆河一畝玉泉諸水經甕   山泊 今昆 明湖 入都為積水潭東至通州以濟漕三十   年告成賜名通惠每十里置一牐以時蓄洩築堰   起白浮村至青龍橋長五十餘里以障諸水大德   七年閏五月山水暴漲漫堤衝決水口十一年三 ","6卷 ╱ (清) 麻兆慶纂  ╱ 清光緒十八年刻本"
36866,江西,上饒,"(民國) 重修婺源縣志",民國,1911,1949,410,"卷四 376-444 ╱ 疆域 376-444 ╱ 五六七 376-444 ╱ 山川 376-444 ╱ ","山 縣西百一十里西南連浮梁樂平界又名鳳游山高三 百一十仞列如屏障蜿蜒曠奥濬源之水出焉頂建静 隱寺有開山 王崇二祖師 大安洞 縣西鳳游山畔石屋寛平有石鐘石 鼓石笋石柳有通天巖深數十仞龍 居之禱 雨輒應 吳源山 縣西百二十里在 周坑連樂平界 屏風山 縣西五十都吳 源上有天池仙 岩諸勝山麓有碧玉泉瀑布懸空 平地湧出澄流四季灌溉資焉 龍巖 在四十七都陽春 嶺下中有小穴湧 泉不息居民藉以灌溉相傳有 龍居焉歲旱居民禱雨輒應 印墩 四十九 都鳳田 石頂山 婺西     右第八段縣又西之山 乾隆志注云 舊亦列八段   舊志 八 段 縣又西石城山西出為楓樹尖三靈山風爐嶺   古城山石老山為禾山大原山又㠣崌山曹山 風爐嶺 過峽左  上為古城山正出為石老山為崌尾尖逆  轉為㠣崌山為大原山禾山盤山曹山 乃邑治右臂   第三關風爐嶺之外一支為澆嶺山濬源山吳源山而 ","70卷 ╱ (民國) 葛韻芬修 (民國) 江峰青纂 ╱ 民國十四年刻本"
36866,江西,上饒,"(民國) 重修婺源縣志",民國,1911,1949,642,"卷七 534-670 ╱ 建置 534-670 ╱ 祀典 534-670 ╱ 宫室 534-670 ╱ ","  精舍 段莘古龍山顛尚書 汪應蛟題子元泰建 義塘書舍 盤谷程 一慶建 青雲書舍  貢士汪厚建元  孫御史懷德題 天香書舍 翀田齊 世拱建 湧溪書舍 賦春文昌 閣旁吳棣  裔  建 一浤書舍 吳源吳 新澤建 龍池書舍 嶺下王泮湘建業歸蓮 潭公祠有式古齋梅齋  帶經草堂天游  閣舒嘯樓諸勝 懷清精舍 城牧民坊江峰青 建息廬築舍西首 太宰讀書   處 桃溪潘陞為 祖尚書潢建 陽春别墅 慶源詹 坤正建 玉泉别墅 沱川余藩 卿讀書處  内祀  關帝 倚南書舍 甲路張 有鵬記 東山别業 太學俞大需兄弟 建哂菴大本題 白   雲窩 在大鄣山余 紹祉讀書處 潛窩 清華匯秀橋 西戴本孝建 澹園 昭慶祠堂畔 燕山王奇建   老安園 翀田齊光 裕堂建 達觀園 王鉅建 自記 西園 王尙 衍建 桂苑 王尙 玘建  俱中  雲 高吟處 王槩為清 華戴程題 及時栖 對塢汪 氏建 振藻園 嚴田李 天錦建   懷古書屋 南鄉汾水呂 獻瑛裔建 青雲書屋 西鄉衆建在四十六 都引溪下字五百二 ","70卷 ╱ (民國) 葛韻芬修 (民國) 江峰青纂 ╱ 民國十四年刻本"
36866,江西,上饒,"(民國) 重修婺源縣志",民國,1911,1949,1755,"十二 1569-4034 ╱ 封贈 1569-4034 ╱ 卷二十 1569-4034 ╱ 人物 1688-1798 ╱ 名臣 1688-1798 ╱ 卷廿三 1688-1798 ╱ 人朱 1688-1798 ╱ 學林 1688-1798 ╱ 卷廿四 1688-1798 ╱ "," 同列稱其才旋改銓直隸州知州分發湖南初借署湘  陰縣地衝煩劇俊一矢恪勤剖疑案雪寃囚地方利弊  方次第興替三閲月而代者至大憲又委赴江南辦公  事途中疾作請假在蘇醫治竟不起年四十七人咸惜  其究心時務而未盡所用也俊善鑒別  古人書畫喜為詩著蕉軒近稿四卷 朱光煋 字漢占號玉泉石㠑人文公裔陪祀 臨雍盛典 準給恩貢初署和州太平府宿松鳳陽懷遠祁門  霍邱司鐸廉潔約束既而署城黃水蕩析民居民逃  瓦廟樹杪閒不得食煋急白邑令周備報災狀即首捐  俸造麪食籲紳士斂助豆麥雇船數十率諸役遍賑鄉  閭所活甚衆復奉委辦大賑地無所擾民沾實惠選授  太和教諭修文廟造學舍創壽山義學丕振文風有獻  贄求舉優行者煌曰贄而優不優孰甚却之王生與蕭  生訟王賄健刁者控學憲將褫革蕭煋堅執不可事得  白平居講論經史皆有體有用之言後以救護月食回  署正衣冠坐遂終年六十  子桂林邑庠生陞業儒 詹應甲 字麟飛號湘亭虹關人寄籍吳縣乾隆甲辰以虞 膳生召試二等 恩賜縀二端戊申領穎天鄉 ","70卷 ╱ (民國) 葛韻芬修 (民國) 江峰青纂 ╱ 民國十四年刻本"
36866,江西,上饒,"(民國) 重修婺源縣志",民國,1911,1949,3610,"十二 1569-4034 ╱ 封贈 1569-4034 ╱ 卷二十 1569-4034 ╱ 人物 3191-4034 ╱ ","宋兆鉁 字越中國學生梓里人性敏業儒旋就賈於粤挈 三弟綱隨往教讀遊庠自粤歸途遇休秀士遊學  病莫能興厚贈得返後酬以金不受仲弟早卒娣姒遺  孤獨力扶持晚著孝行錄便童蒙入塾讀之以養正云 程學華 字日光石城人幼困窮鬻薪浮北十五里以資菽 水勤儉稍裕理祠務人皆悅服鄰女有負寃縊於  山者華奔救乃蘇并為伸  雪三沐 恩賜卒年九旬 戴逢康 字蓉鏡長溪監生雲華長子性良力學齊太史蔭 三器重之妻以長女後僑居陽羡家業悉與季弟  時寄資以養繼母旋里後偕仲弟為季  弟解逋計百餘金命多舛嘗取佾生 程發良 字福山石城人造本里石嶺及水口玉泉庵曾輸 數十金并輸圑練費學師夏舉鄉賓額以德壽延  祺   余 霓 號石舫沱川監生性直才敏親朋爭訟必力解釋 族有案控數十年祀産典盡霓集議養樹出售祀  産得復又有侵祖墓者衆欲焚其骸霓謂死者無  罪深乃已年八十有一無疾終著有傳家詩訓 ","70卷 ╱ (民國) 葛韻芬修 (民國) 江峰青纂 ╱ 民國十四年刻本"
36866,江西,上饒,"(民國) 重修婺源縣志",民國,1911,1949,4514,"十一 4034-5009 ╱ 義行六 4034-5009 ╱ 卷四一 4034-5009 ╱ 人物 4034-5009 ╱ "," 翁曰婦毋苦可去唯我二老一孤餓死而已氏然跪  曰婦幼從舅姑恩同父母誓不去乃銜哀飮痛負薪操  汲躬親奉養歲飢氏鬻園地得米四升日以升米和羹  奉舅姑已取菜根雜糠粃為食孤漸克樹立娶媳生四  子又遭室燬振保年四十餘復卒氏撫育幼孫歷苦四  世壽九十六卒守節六十九載將没前異香聞室數日  不絕邑紳朱玉泉學博額以閬苑蒼松  以下不註 旌典者皆道光戊戌總旌 余循柱妻李氏 休邑流口某女年十七歸沱川克敦婦道 十九夫故時姑在堂遺孤僅三月家極貧  鄰有勸之他適者氏誓靡他奉姑撫孤以  女紅度日姑没喪祭盡誠壽八十五而卒 汪文生妻洪氏 年十六歸對塢二十九夫故長孤十三次 孤六齡氏矢志撫育事姑竭力承歡兩孤  成立一堂四代繞膝四十餘人族人咸謂  苦節之報云現年八十九歷節六十一年 戴之麟繼妻齊氏 戴振錟繼妻施氏姑媳雙節 齊氏冲 田元雷  女年十七歸桂嚴郡庠生之麟為繼妻十九夫故老姑  在堂前妻二子振錟振鉞俱幼矢志守節備耐艱辛為 ","70卷 ╱ (民國) 葛韻芬修 (民國) 江峰青纂 ╱ 民國十四年刻本"
36870,貴州,黔西,"(咸豐) 興義府志",咸豐,1850,1861,605,,"龍井山在東門内   通志云在城東半里下有珍珠泉即東龍井   舊志云三峰聯聳峭插碧空上有洞周數丈其深莫測墜以石寂   然無聲名曰天阬中峰有泉水湧如珠名珍珠泉味清冽足供郡   城之飮餘溢外濠田圃資其灌溉即東龍井山因以名   按龍井山有二一為東龍井山一為西龍井山東龍井山舊在城   外今在城内 大佛山在東門外   按大佛山在東門外上有大佛寺即古之玉泉寺 迎春嶺在東門外   按迎春嶺在東門外上有玉皇閣 ","74卷 ╱ (清) 鄒漢勛修 (清) 清朱逢甲纂 ╱ 清咸豐四年刻本"
36870,貴州,黔西,"(咸豐) 興義府志",咸豐,1850,1861,676,,"   普安縣泉 大龍潭 龍飲池 磨盤瀑布    安南縣泉 尾灑泉 白泉 朝陽泉 清源泉 爆石泉 盤江泉 碧玉泉 永澄泉 龍翔泉 雙清泉   岐山瀑 白巖瀑 清漣池 飲馬池   東門池 斷山池 龍潭  三潮水    貞豐州泉 安樂井 清凉泉 東龍井 西龍井 石峽泉 蟠龍泉 大水井 田壩井 小水井 一椀井    馬槽潭     册 亨泉 雙龍泉南屏泉温泉 寒泉 年海      ","74卷 ╱ (清) 鄒漢勛修 (清) 清朱逢甲纂 ╱ 清咸豐四年刻本"
36870,貴州,黔西,"(咸豐) 興義府志",咸豐,1850,1861,745,,"盤江山泉在城東三十里   通志云盤江山鳥道百折居民下山汲水甚艱康熙中總督高其   倬捐金鑿山引泉以濟之 碧玉泉在城東南三十五里   通志云碧玉洞中有寒泉一浤四時不竭 永澄泉在城東北二里   明一統志云在城東北二里 龍翔泉在城東北五里   通志云龍翔山泉四時不涸禱雨有奇驗 雙清泉在城内西南隅   明一統志云在城内西北 按今在 城西南 ","74卷 ╱ (清) 鄒漢勛修 (清) 清朱逢甲纂 ╱ 清咸豐四年刻本"
36870,貴州,黔西,"(咸豐) 興義府志",咸豐,1850,1861,1276,,"興義府志卷三十三目錄   祠祀志 寺觀     興義府寺觀 玉皇閣  玉泉寺  興隆寺 海潮寺  圓通寺  壽佛寺   萬壽宫  玉虛宮  三元宮  三清殿   觀音閣  觀音寺  觀音寺  觀音寺   白雲寺  松月寺  北極觀   碧雲菴  白雲菴  白衣菴    興義縣寺觀 萬壽宮  鐵樹宮  榮祿宮 金光寺  觀音寺  水晶觀    普安縣寺觀 普照寺  碧雲寺  松巋寺 九峰寺  鸚鵡寺    安南縣寺觀 玉皇閣  南峰寺  斗母閣 湧泉寺  壽佛寺  萬壽寺   朝陽寺  海乳寺  鳳凰寺  永興寺   圓融寺  楞嚴寺  盤龍寺  聖水寺   東山寺  大願寺  東 觀  南 觀   犵狫觀  觀音菴  普濟菴  金震菴          貞豐州寺觀 觀音寺  萬壽宫 三楚宮 ","74卷 ╱ (清) 鄒漢勛修 (清) 清朱逢甲纂 ╱ 清咸豐四年刻本"
36870,貴州,黔西,"(咸豐) 興義府志",咸豐,1850,1861,1280,,"  附詩   六言絕句二首             臨道使者   驤首清虛而上瓊宇瑤臺無量巒巓矗立香臺俯仰乾坤一望   絕妙清幽道觀瑤草琪花開徧不如紫府眞人手執黃庭一卷 玉泉寺在東門外大佛山上   舊志云玉泉寺在東門外大佛山   通志云玉泉寺在東門外   按玉泉寺今俗呼為大佛寺明初建寺中有明末永明王賜月幢   禪師之袈裟鶴頂珠月幢禪師詳方外傳康熙五十年通判楊某   為定寺租五十七年通判張士佳修嘉慶二年知府曹廷奎重修   寺中有聯云綠水青山隨處可通覺路松風花雨觸來盡是禪機 ","74卷 ╱ (清) 鄒漢勛修 (清) 清朱逢甲纂 ╱ 清咸豐四年刻本"
36870,貴州,黔西,"(咸豐) 興義府志",咸豐,1850,1861,1281,,"  彼教中佳語也   附詩   玉泉寺懷古               張 桐   古寺蒼涼喚鷓鴣永明行殿賸荒蕪佛心不管興亡事空賜袈裟   鶴頂珠 興隆寺在城東二十里坡叠山上   舊志云興隆寺在東鄉坡叠山上   通志云興隆寺在城東二十里坡叠山 按通志訛作 披叠今改正   按寺在坡叠山上坡叠山今俗呼為興隆山以寺名興隆也或云   昔有蔣道人尸解寺中 詳方 外傳 寺在山巓山勢奇險自巖隙引入嘉   慶二年苗變郡人多登山避難寺中賴以保全者甚衆 ","74卷 ╱ (清) 鄒漢勛修 (清) 清朱逢甲纂 ╱ 清咸豐四年刻本"
36870,貴州,黔西,"(咸豐) 興義府志",咸豐,1850,1861,1358,,"興義府志卷三十六目錄   古蹟志 古地 古城 古驛    興義府古地 櫺鉢寨  陵元堡   安隆洞 安隆司地 安隆箐   阿能寨   永明故宫   玉泉寺    興義縣古地 橋山   橋水    順帥格 靄外則  附唐廢縣  楊那山   羅渭江  安南堡   阿先寨    普安縣古地 漏江   蠙口    阿外格 盛水廢縣 新興站   新興堡   舊城坡   斷石龍    安南縣古地 諸葛營  飲馬池   安南廢衛     尾灑廢衛 尾灑站   尾灑堡   紫塘   莫忙亭   小蘭亭  池心亭    貞豐州古地 羅王亭 羅蕃甲 ","74卷 ╱ (清) 鄒漢勛修 (清) 清朱逢甲纂 ╱ 清咸豐四年刻本"
36870,貴州,黔西,"(咸豐) 興義府志",咸豐,1850,1861,1364,,"  西隆州志云康熙七年割阿能花障二甲十八寨歸黔按今阿能   寨在府城東二十里花障塘在府城東北六十里 明永明王故宮即今總兵署及中營遊擊署在府城南門內   按明永明王故宮在今府城南門內總兵署及中營遊擊署皆其   遺址康熙中滇人馬聯鑣有過永明故宮詩三十首詩不工不錄 明玉泉寺即今大佛寺在府城東門外   按玉泉寺即今大佛寺明僧月幢居寺永明王與談禪有深致賜   以紫袈裟鶴頂珠今尙存 互詳寺觀條 及方外傳    興義縣古地 漢橋山即今天生橋在縣城南十五里   漢書云橋水首受橋山 ","74卷 ╱ (清) 鄒漢勛修 (清) 清朱逢甲纂 ╱ 清咸豐四年刻本"
36870,貴州,黔西,"(咸豐) 興義府志",咸豐,1850,1861,3241,,"明月幢禪師居今府城外之玉泉寺永明王居安龍常召與談禪理 有深致賜袈裟一襲印以廣運之寶三又賜鶴頂珠一串今皆存寺 嘉慶中知府周譪聯為詩以紀之或以衣珠為惠帝物非也 以下 撰補   附詩   遊玉泉寺觀永明王賜月幢禪師袈裟鶴頂珠                   嘉慶興                   義知府 周譪聯 金山 人   袈裟一襲色間紫曾被月幢老居士作鎭從教伴象王敕賜相傳   自龍子龍子何心袞繡裳安龍迎立大劻勷已憐宮壼同圜土那   有金繒贈上方袀服振振愁難致血裹朝衫馬場瘞此生誤人帝   王家願託緇流懺來世月師不知何許人時危缾鉢歸禪門披來   不顧梟雄忌袒處應懷舊主恩弋綈宮娥食不飽刀尺淒凉手親 ","74卷 ╱ (清) 鄒漢勛修 (清) 清朱逢甲纂 ╱ 清咸豐四年刻本"
36872,貴州,黔東,"(光緒) 黎平府志",光緒,1875,1908,152,,"   栽根非生於下土嘉種碧霄吹播莖遂擢於上天數御廩    之藏餘三餘九計神倉之貯斯萬斯千爾乃黍稌亂飛錫    來京闕珍珠迸瀉散自神仙拜貺者改毛血之風到今受    賜踵事者奏囏鮮之績自古有年無何叔季不念民依遂    至閭閻叠遭天耗氛祲時見不止成湯七載之災饑饉薦    臻何殊唐堯九年之澇惟我  皇上御極之元年珍符    闡握日月光華衆既共戴天亦用嘉有粟堅好隨雨紛挐    顆顆散彩粒粒披霞比撒鹽而未可擬落絮而猶差豈少    女之噫氣兮臨風而青稃飄蕩豈長男之鼓橐兮轟雷而    白粲欹斜豈青女之簸揚兮雜粃糠而如霏玉屑豈黄姑    之舂揄兮析芒角而如揀金沙豈西母之輸貢兮修臣職    而秸入獻豈富媪之出糶兮哀民生而蠲賑頻加摇曳    碧空飛盈此地參差銀漢舞落誰家而且種類非一形狀    不齊或扁如鯿腹或團如蟹臍或細如莧芥濺鴛瓦而東    西或碎如桂蕊粘蝶翅而高低既數者之各異復五色之    多迷綠簑青笠之旁半跳在水油壁香車之市偶碾入泥    或翩翼而率場驚起交交之扈時呼群而覓食争趨喌喌    之鷄演成遁甲之圖一團錦簇展聞攝丁之手百斛珠齎    原夫粟之為物也一變二變三變隨候而分曰苖曰秀曰    實應時而熟字從西而象金時至秋而成穀養北郭之親 ","8卷 ╱ (清) 俞渭修 (清) 陳瑜纂 ╱ 清光緒八年黎平府志局刻本"
36872,貴州,黔東,"(光緒) 黎平府志",光緒,1875,1908,1108,,"   木穉桂也  桂一名木穉花細如粟八月開黄者名金桂 紅者名丹桂白者名銀桂開時香聞數十步    又有月桂十二月皆開花香色同 胡可成桂花賦緊    名花之獨燦兮擷秋英以擅芳瑣黄金而製骨兮綴丹    霞以為裳抱小山以扶疏兮助文石之幽光溯分根之    奚自兮疑閬苑與珠房爾其木字為穉花名曰桂葉底    偷顰枝閒斜綴既粒粒以含英復叢叢而獻媚擬玉屑    而飛白比瑚而轉碎欺臘底之梅花笑重陽之菊蕋    點素額而蛾輕著細腰而粉褪若夫輕風乍拂清香四    浮吹蘭榭曲散麝亭幽閏寒秋之羅幌沾涼夜之衣篝    人在重青之國身疑百和之舟牆外枝憶荀令悲秋    於別館窗前影動怨賈姬侍月於高樓情邈邈兮天香    莫叩恨遥遥兮桂子空留固知沈屑薔薇不足形其娬    媚又豈金莖翠葉所得並其風流吁嘻挹瑶葩兮擁雲    屛朝霞為佩兮夕英為飱廣寒何    處兮雲深深願與此花兮當比隣    繡毬團圞如毬  繡毬葉青色微帶黑而澀三四月開花 五瓣百花成孕團圞如毬滿樹有粉紅    色白色藍色之殊    又紫色名紫繡毬 ","8卷 ╱ (清) 俞渭修 (清) 陳瑜纂 ╱ 清光緒八年黎平府志局刻本"
36872,貴州,黔東,"(光緒) 黎平府志",光緒,1875,1908,1726,,"  喪之禮若父在母死則父主饋奠而行揖禮其子隨之哭   拜若父在而子有妻子之喪亦父主之祖在則祖主之統   於奠   也 主婦 以亡者之妻無妻及母之 喪則以喪主之妻當之 護喪 董治一切喪事 以老成知禮者   為   之 司賓司書贊祝諸執事人治棺 民公采棺朱髤飾金花 侯伯一品官以下朱棺   輯略云喪事治棺最要死者受用惟此而已餘皆與死者   無與也棺須預備若倉猝購辦木多不美漆亦不固暑月   尤屬可虞劉氏璋曰棺制宜方宜厚中空僅取容身一切   虞簷高足俱不相宜木以油杉為上内外塗以磁漆生時   為之不得以   為預凶事也 及凡喪具護喪者使人上遺摺訃於有司及    親屬僚友 以上 初終 越曰小殮 即日 亦可 侍者於寢室施幃設浴牀    於尸牀前牀東置案陳沐浴巾櫛含具三品以上含用小    珠玉五七品以上用金玉屑五襲牀在沐牀西襲事陳其    旁常服一稱朝衣冠帶各以其等侍者遷尸浴牀南首諸 ","8卷 ╱ (清) 俞渭修 (清) 陳瑜纂 ╱ 清光緒八年黎平府志局刻本"
36873,貴州,NULL,"(乾隆) 貴州通志",乾隆,1735,1796,416,"卷之六 391-445 ╱ 關梁 391-445 ╱ ","  俸建石橋因名   趙公普渡橋  綏陽縣○九杼關 在城東 三十里 石卯    關 在城東三 十五里 苦竹關 在城東九十里與 湄潭縣分界處 板閣關 在 城   南七   十里 朗山關 在城西二十五 里通郡城桐梓 桑木關 在城東北二 十里通正安   州    龍洞關 在城東北 一百里 長灘渡 在城西通郡城 國 朝康熙間典史詹瑛   捐置渡田召募   渡夫刻碑署內 渡頭河渡 在城北有 官船濟渡 小溪橋 在城 南六   里通   傘水 永濟橋 在城西十五 里通遵義 馬桑木橋 在城西螺水 中一大木横   水面圍四尺五寸不知其自來水漂亦不動相傳   昔有欲伐之者方舉斧□□忽作至今斧跡尚存    仁懷縣○葫蘆關 在舊城南 五里 中箐關 在舊城西 八十里 金    沙渡 在舊城北 六十里 官渡 在舊城北一百二十里舊城 北門外通四川令江縣界    黄葛橋 在舊城北手爬崖側 明知縣王所用創建 永安橋 在舊城 内西街 鎭江    橋 在舊 城內 玉泉橋 在新城西 鹽津河 ","46卷 ╱ (清) 鄂尔泰修 (清) 杜詮纂 ╱ 清乾隆六年刻嘉慶修補本"
36873,貴州,NULL,"(乾隆) 貴州通志",乾隆,1735,1796,670,"卷之十 622-676 ╱ 壇廟 622-676 ╱ 寺觀 652-676 ╱ 食貨 622-676 ╱ ","   普慧寺 一名雙井寺在畢 節縣城東門外    寶龍寺 在畢節縣 赤水白巖    三元宮 在畢節縣 赤水古刹    南籠府                    玉泉寺 在府城 東門外    興隆寺 在府城東二 十里披叠山    圓通寺 在府城西 關洞山上    壽佛寺 在府城北門外 一在安南縣    海潮寺 在府城北半 里萬壽山    北極觀 在府城西 北山㘭    三元宮 在府城 北門外 ","46卷 ╱ (清) 鄂尔泰修 (清) 杜詮纂 ╱ 清乾隆六年刻嘉慶修補本"
36873,貴州,NULL,"(乾隆) 貴州通志",乾隆,1735,1796,2081,"卷之二十七 2069-2146 ╱ 選舉 2069-2146 ╱ ","    周 庠 貴陽人 官助教    李鴻緒 平遠人      劉 俊 新貴人官 刑部主事   商 璉 甕安人 官學正     談惟迪     副榜     劉 鉽 思州人     焦應旂 清鎮人      吳君爵 安南人 官教授    史 筆 貴定人      陳邦殿 遵義人 蜀闈中試    癸酉科     田仁漸 思南人     詹 昂 清浪人      周文侯 開州人 官教授    陳 珣 施秉人甲 戌進士     劉玉泉 平遠人 官知縣    傅天爵 貴陽人 官學正     ","46卷 ╱ (清) 鄂尔泰修 (清) 杜詮纂 ╱ 清乾隆六年刻嘉慶修補本"
36874,貴州,貴陽,"(道光) 貴陽府志",道光,1820,1850,1575,"卷二十六 1520-1578 ╱ 畺里圖記三 1520-1578 ╱ "," 麥乃寨 在城西北三十五里其東二里石頭莊南十 南十里小箐寨西五里朱昌堡北七里竇官 堡市朱昌場去場四里有響水河源自 小箐龍潭來下流逕朱昌會李五河  青山司 在城 西四 十里舊為士民蔡氏所居今移其東三里竇官堡南 里許朱昌場西五里李五河北四里茶飯寨市朱昌 場有青山溪源自思夯寨來 下流入茶飯寨會二浪大河  阿董寨 在城西六十里 其東二里擺毛 寨西三里大山寨北四里雷打寨市朱昌場去場二 十五里有玉泉溪源自中哨來下流入李官會小河  雷打石寨 在城西北六十五里其東三里修交小中 哨南四里阿董寨西三里大河北五里修 文乾壩市修文場去場十五里有乾壩 溪源自木閣箐山來下流會紅巖大河  李五河寨 在 城 西四十五里其東五里茶飯寨南二里清鎭土地塘 北八里麥城所屬有竹林寨小河寨居民八十餘户 有五里橋場清鎭貴筑交界其地 有五百里大河上有五里橋今斷  龍井寨 在城西五 十里其東 七里朱昌堡南三里清鎮平堡市朱昌場去場八里 有龍井大河自滴澄關來下流入李五河有永濟橋 ","110卷 ╱ (清) 蕭琯纂  ╱ 清咸豐刻本"
36874,貴州,貴陽,"(道光) 貴陽府志",道光,1820,1850,2934,"卷五十二 2881-2947 ╱ 藝文畧三 2881-2947 ╱ ","  勝甲天下蘭亭之茂林修竹金谷之土□□池視  茲之澄波千頃翠千里則地勝也季倫傷情於   凋落逸少興懷於生死而吾友逸情雲逝錢忽不  以干懷大業口隆千古乃其自有則氣勝也金各   未善珠樓已墜流觴自樂枕戈謂何而吾輩際此  隆昌治懽譚笑則時勝也地則豫章也入閬也吳   越也東南之勝窮也笑歌戲鬯琴築無聲則四座  起而興懷百杯傾而鬬技也圖扇未收素練載進   韵人濡墨合坐環觀或以為龍眠或以為元章者  龍友也刻燭給韵清音首唱者幼青也譚名將相   事序眞豪傑交肝膽激而鬚眉動者則梁也作賦  之聲摩空掄文之眼如月者道掌也三斗未盡百   篇已成遊春一奏滿座生風者上木也憂來便喚  崑崙奴醉後一邀黄衫客袖中老鐵躍躍不平者   永錫也和風未拂醇□醉人時然後語如不以言  論為長者美叔也玉山對□玉屑持霏泰青與□   令□肩而坐也指顧隱狂落岩自□漫無所見短  長者漢先也逸情雋氣與湖光雲影相澄碧者次   宗也指點抄明□晰空有以宰官身解阿難結使  滿座冰釋澹澹寂寂者冷石也忽若有望欲□層 ","110卷 ╱ (清) 蕭琯纂  ╱ 清咸豐刻本"
36876,貴州,畢節,"(道光) 大定府志",道光,1820,1850,55,"大定府志目 20-66 ╱ ","    蔣元淸   循吏傳第三十     李贄信   劉玉泉   洪亮采        張觀國   楊春輦   楊春萃     簡貴發   簡貴朝   文學傳第三十一     熊偉    王國賓   黄極     黄宗憲   周文瑞   張元夔     黄仲屾   曾應鴻    楊津      龍懷緒   車重    羅體善 ","60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鄒漢勛纂 ╱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36876,貴州,畢節,"(道光) 大定府志",道光,1820,1850,1235,"卷之十二 700-2994 ╱ ","方炳知州張介眉陸續捐修五十二年學正周文侯修 泮池築石五十四年知州張公建紅牆甬壁知州蘇霖 泓捐銀八百兩學正周文侯捐銀二十兩郡紳劉玉泉 捐銀二百兩於六十一年自先師後殿遷建明倫堂於 宫牆外之左雍正元年重修先師殿三楹兩廈兩廡各 二楹兩間啓聖祠三楹戟門名宦鄉賢二祠各二楹屏 牆左建禮門坊右建義路坊新造先師木主五王四配 十哲先賢先儒名宦各木主時追封先師五代為王爵 改啓聖祠為崇聖祠悉如制五年恭裝  御書生民未有匾額懸於殿七年復改州為府仍為府學九年 ","60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鄒漢勛纂 ╱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36876,貴州,畢節,"(道光) 大定府志",道光,1820,1850,1245,"卷之十二 700-2994 ╱ ","田祖倡率捐建啓聖祠明倫堂及學舍知州李文熙捐 建東廡暨文昌祠是年闔州紳士呈請給復修學舊莊 租署知州王廷貴查覆布政使孟世泰轉詳巡撫王燕 批準令勒石永遵於是以個以仲田莊仍得歸於學又 向化里有地名戈仲烏舊有田屬經歷招墾流傳為吏 目官莊康熙三十年吏目張師孔去任私賣與舉人劉 玉泉為佃民所控訐四十年知州俞九成詳請歸學並 奉院批準是年秋一併赴學輸租學正章頤重修兩廡 先是文昌祠在正殿後至是改建啓聖祠於文昌祠舊 址即以啓聖舊祠廣學廨乾隆二十年知州李雲龍捐 ","60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鄒漢勛纂 ╱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36876,貴州,畢節,"(道光) 大定府志",道光,1820,1850,1828,"卷之十二 700-2994 ╱ ","唐希順字玉泉一字又翁涼州人康三十二年以左 都督為威寧總兵為人外峻肅而内愷慈至鎭整飭營 伍誅鉏惡夷敬禮耆賢有古名將風三十四年三十五 年威寧連歲大饑請發倉粟以振之不足繼之以私貲 焉全活者數萬又嘗修可渡七星兩橋及境内之路疏 請封閉魚梁厰有餽之金而託以事者却之不顧其人 慚而退郡人鄒旦為作卻金賦時威寧多虎患有虎黑 而文嘗越城齧馬豕暮則嘯於城之西北山鷄犬人聲 寂然希順設牲酒為文以驅之虎患遂息郡人為作驅 虎記此三十六年十二月事也尋以遷四川提督去鎭 ","60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鄒漢勛纂 ╱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36876,貴州,畢節,"(道光) 大定府志",道光,1820,1850,1860,"卷之十二 700-2994 ╱ ","年己酉科則陳柿祚 平遠廩生官 羅平知州 陳廷藻 大定廩生 官知縣 萬 其智 黔西 廪生 王承烈 平遠人癸丑成進 士榜作平越人 張克壯 畢節 增生 十一 年壬子科則蘇瑋 大定□生癸 丑成進士 劉鏞 大定 □生 二十一年補 行辛酉科則楊昌言 黔西人以新貴 廩生中官知縣 周仁 平遠廩生官 國子監典簿 二十六年丁卯科則曾世煌 大定 附生 二十九年庚午科則 賀有章 黔西人以清鎭 廪生中官參議 晏賓 平遠人以清鎭廪 生中官盧龍知縣 李鴻緒 平遠人以貴 筑廩生中 三十二年癸酉科則劉玉泉 大定廪生官 夏縣知縣 三十五年丙子科則曹維翰 平遠人以貴陽廪 生中官大興知縣 洪亮采 畢節人以貴筑廪 生中官青浦知縣 三十八年己卯科則張儒先 大定廩 生官知 縣  胡澄清 平遠人以貴陽廩 生中官羅城知縣 四十一年壬午科則龔蓀 ","60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鄒漢勛纂 ╱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36876,貴州,畢節,"(道光) 大定府志",道光,1820,1850,2140,"卷之十二 700-2994 ╱ ","蔣元清水城人道光二十六年水城大水元清負其父 避之水流甚激駛卒為水所没父子相抱而死廳人以 其事聞於知府黄宅中宅中哀之曰蔣元清人紀克敦 天倫永篤每念推恩罔極能善事於生前何期變出非 常遂相依於地下慈衷應慰大義無虧既輿論之交推 自標題之必及可以純孝非愚表其門 見檔 册 循吏傳第三十   李贄信       劉玉泉   洪亮采       張觀國   楊春華       楊春萃 ","60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鄒漢勛纂 ╱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36876,貴州,畢節,"(道光) 大定府志",道光,1820,1850,2141,"卷之十二 700-2994 ╱ ","  簡貴發       簡貴朝 李贄信大定人康熙初歲貢官開州訓導開州自創立 以來學宫未闢贄信捐俸率紳民建之於是開州始有 學士林罔不欽之 出大定 志稿 劉玉泉字源公大定人康熙三十二年舉人除夏縣知 縣有惠政退而家居以學行為鄉里表率從之遊者日 衆其所奨旘異日悉為郡中耆宿著有適情齋詩集八 卷 出采 訪册 洪亮采字揆菴畢節人康熙三十五年以平遠籍舉於 鄉需次除清浦知縣有惠政久之以父憂解任橐無餘 ","60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鄒漢勛纂 ╱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36876,貴州,畢節,"(道光) 大定府志",道光,1820,1850,3335,"卷之五十七 3300-3344 ╱ 外篇七 3300-3344 ╱ 文徵七 3300-3344 ╱ 詩第十九上 3300-3344 ╱ ","一肩何必倩人持草埋雉堞千戈靜香動梅花雨露遲 敢借太平新物色同來絕巘坐題詩   劉玉泉 字源公大定人康熙三十二年舉人 官夏縣知縣又見耆舊傳詩六首 清虛洞 大定城 西五里 古洞隱城西奇勝殊難狀引人不知疲繚曲幽而曠選 地坐移時清虛號不妄高處别有大曲梯達其上當門 茂花木列石宛屏幛爽氣沁人懷自在俗情忘 閬風臺 萬壑群山簇高高敞此臺誰曾遺世立我儼御風來烟 瘴消都盡榛蕪懇已開一罇恣憑弔儕輩漫相催 ","60卷 ╱ (清) 黄宅中修 (清) 鄒漢勛纂 ╱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36877,貴州,安順,"(咸豐) 安順府志",咸豐,1850,1861,1838,"卷之三十三 1812-1865 ╱ 職官志 1812-1865 ╱ 國朝武名宦譜 1812-1865 ╱ 附上傳 1812-1865 ╱ 紀略 1812-1865 ╱ 司 1812-1865 ╱ ","防庶足扼其要隘其右營遊擊之分汎新城者撒回鎮標 操防又安籠一鎭深處萬山中與滇屬羅平廣南粤屬西 隆泗城接壤去石門二十里即粤西烟障之地實為貴州 要區請照威甯大定例遇武職缺出遴人地相宜之員題 補以收得人之效從之五十一年十月調廣東提督雍正 元年卒年六十二 趙坤傳              出 國史 貴陽府志 趙坤甘肅甯夏人以行伍補甯夏把總以功授玉泉守備 康熙四十一年遷甘肅提標遊擊改直隸遵化遊擊四十 五年遷山西平陽參將調新平營四十七年遷殺虎口副 ","54卷 ╱ (清) 鄒漢勛纂  ╱ 清咸豐元年刻本"
36877,貴州,安順,"(咸豐) 安順府志",咸豐,1850,1861,2716,"卷之四十七 2711-2763 ╱ 藝文志 2711-2763 ╱ 記一 2711-2763 ╱ ","澄明以辨義恒以無息以昭時出者喜之具也豈獨喜於 客乎以喜客名者天下之事進而醜物則爭退而自卑則 裕是故利物者衆水所同也喜客者兹水所獨也遜美於 衆而退名其所獨天下莫與爭能矣夫喜客豈細故哉人 而有得於此則為緇衣為枤杜為吐哺握髮天下國家尚 亦有利焉乃泉獨為之何歟予嘗遡河雒江漢之源肆觀 於東海泛三峽過洞庭望彭蠡泊牛渚酌中泠辨惠泉俯 龍湫於浚湖翫玉泉於錢塘歷青兖幽并雍益之墟浴温 泉觴醴泉式甘泉理鹽泉或怡神於浩淼或鼓楫於風濤 或契淅於清瀾或持志於異味大小不論而所見亦多矣 ","54卷 ╱ (清) 鄒漢勛纂  ╱ 清咸豐元年刻本"
36888,河北,保定,"(光緒) 保定府志",光緒,1875,1908,3970,"列傳二十三 3963-4033 ╱ 列女五 3963-4033 ╱ 國朝安肅定興 3963-4033 ╱ 第七十卷 3963-4033 ╱ ","  張鈍書商烈女事略邑有孟姜女廟及李烈婦祠千百年   來節義至今凜凜也今烈女以受悔捐軀視孟李二烈婦   不亦後先輝映哉初烈女幼時與鄰女處眾皆嬉戲而女   獨端莊肅如也先在城居門前有坊女嘗指以問母母告   日是汝曾叔祖母節孝坊也女日去今幾何年母日久矣   女日歲雖久而名存千百世且不朽也母頷之未幾移居   南關時秋熟女隨鄰婦拾遺穗過張姓地張姓子素無賴   在場納稼見而挑之女怒甚謂其母日女爲人侮何顔立   人世忿不食母鳴之眾將執治之翼日其母方爨女已易   衣束帶悠呼母投井急救之氣已絶嗚呼烈矣余聞烈女   初生時其母夢玉瓶盛朱盤中忽有女童捧而投諸水日   勿褻寳物豈其先兆耶所最異者女屍出井之後衣襟不   染塵污若有鬼神實護之者噫若烈女   者是眞歲久名存千百世且不朽也   長白德與輓商烈女詩閨閣傳眞烈髫髦秉氣剛塵寰無   涅玉泉水有清香勅法除强暴旌題重女郎從教千載後   撫并憶   輝光 田廣宗妻張氏年二十一舉家病疫舅姑及夫相繼歿氏痛不 欲生絶粒五日誓從死尋念夫弟僅五歲無所依乃强起撫之 家貧甚恆忍饑以飼後成立娶婦比五十乃生子氏撫以爲夫 ","79卷 ╱ (清) 李培祜修 (清) 張豫塏纂 ╱ 清光緒十二年刻本"
36888,河北,保定,"(光緒) 保定府志",光緒,1875,1908,4561,"雜記 4512-4573 ╱ 第七十七卷 4512-4573 ╱ 雜記一 4512-4573 ╱ 寺觀 4512-4573 ╱ 第七十八卷 4512-4573 ╱ ","永樂時重修宏治時建閣七間高九丈餘 古佛寺在束鹿縣城南六里趙古營明成化間建隆慶四年建 閣十二間高八丈餘與開元寺閣東西聳峙 玉泉寺在束鹿縣城南十五里馬莊唐時建 寶林寺在束鹿縣城南二十里木店宋時建明天順間重修 興福寺在束鹿縣城南三十里邢家莊金時建明天順間重修 大便寺在東鹿縣城南四十里百尺口元至正八年建 古今寺在束鹿縣城西南十五里賢邱村元至正間建 俱同 上   按舊志寺在束鹿縣南大   陳村元至元中建疑誤 崇興寺在束鹿縣西南二十里傾井村元至正時建 同 上 靑山寺在束鹿縣城西南二十五里木邱村元至正間建明成 化四年重修 ","79卷 ╱ (清) 李培祜修 (清) 張豫塏纂 ╱ 清光緒十二年刻本"
36891,河北,唐山,"(光緒) 唐山縣志",光緒,1875,1908,593,,"  田德裕 大干 言人      張繼祖 大干 言人   李恆茂 大市 口人      宋 鼇 字占元 北樓人   張興讓 北樓 村人      高登瀛 字蓬望 梁村人   卜鳴岡 周村 人      高振鷺 梁村人字于 飛一字序爵    王泮林 西良 人      李世英 小干 言人   高萬傑 字魁才 梁村人     馬慎思 公子 村人   孟玉泉 睢岡 人      樊景泰 西良 人   李 齡 彭村 人      張清風 字明月 梁村人   谷鳴球 周村 人 ","12卷 ╱ (清) 蘇玉修 (清) 杜靄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36892,河北,石家莊,"(光緒) 獲鹿縣志",光緒,1875,1908,117,,"   橫山翠屏             前 人    南屏須晚對新沐擁鴉鬟六曲披香殿九疑列戟山雨殘    青欲滴雲斂度偏閒斗覺林泉興搖搖不可删    抱犢晴嵐             前 人    碧空凌傑構滴翠聳瑶莖峰影拖眉澹山容削面清幟懸    雄駐馬犢臥快捐生孤鳥長天外青縹盪曉晴    鹿泉飛珠             前 人    乳實疏巖脈冷冷散玉泉牟尼輪串細合浦瀉光圓師渴    梅無實地靈鹿有跧何人傾首斛好住薜蘿穿 ","14卷 ╱ (清) 俞錫綱修 (清) 曹鑅纂 ╱ 清光緒七年刻本"
36893,河北,石家莊,"(光緒) 新樂縣志",光緒,1875,1908,864,,"  集古錄載郎茂碑在鎭府北大墓林中大墓林   今並不知在何處又郎穎碑李百藥譔宋才書   字晝甚偉不知何在穎茂弟也或在一處 雕邱 雜錄   按茂穎皆新樂人大墓林在   鎭府之北即新樂地界也   縣屬何家莊土人耕地得漢鏡一枚有銘尙方   作鏡眞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   棗下缺又古磁小洗二洗有魚形一雙魚一魚   一洗作秘色當是漢時同入土者又有土人耕   得古幣二其一似是市字或卽新市之□□□   以上三項光緒九年署知縣宫昱查出者□□","6卷 ╱ (清) 雷鶴鳴修 (清) 趙文濂纂 ╱ 清光緒十一年刻本"
36896,河北,廊坊,"(光緒) 大城縣志",光緒,1875,1908,1165,"卷之十二 1158-1393 ╱ 藝文志 1158-1393 ╱ 奏疏 1158-1393 ╱ ","  有一傷復命於東子牙堤上游廣福樓地方開河一道   分水入淀由是水勢暢流兩岸完固五六年間八州縣   田土盡涸收成豐倍歌詠 聖恩出昏墊而登袵席矣 四至康熙四十年又欽奉 上諭漳河現在分流須令永久分流纔好若並而歸運則   於漕道有妨并歸子牙河則民田受害爾等再往詳看   來奏欽此遵奉 諭旨巡看河源至臨漳縣十一月在玉泉山摺子啟奏查   漳河現在三支歸運一支歸淀然歸運之三支水勢頗 ","12卷 ╱ (清) 趙炳文修 (清) 劉鍾英纂 ╱ 清光緒二十三年刻本"
36907,河北,邯鄲,"(光緒) 臨漳縣志",光緒,1875,1908,1307,,"金碧輝煌恣僭竊鳳閣甍甍結蜃雲龍樓屹屹吞虹蜺 八珍帶露調金莖七寶連泥和玉屑翡翠屏前歌曲長 鮫綃帳裏舞搖曳綠帬紅袖滿宮帳錦瑟朱絃彈夜月 傾倒青尊興未闌復傳丹詔出雙闕詞臣並命立鵷池 拂紙詩章各一闋濟濟衣冠不記名依稀七子材堪絕 揮毫鄴水動朱華染翰西山驚白雪賦罷朝回臣庶喜 詩成奏進君王悅更兼武士盡赳桓虎奮龍驤轟烈烈 戈戟森森紫霧寒旌旗閃閃清霜冽指驅似電列飛光 叱咤如雷衣濺血只說金甌永萬年誰知薤露隨朝歇 ","18卷 ╱ (清) 周秉彝修 (清) 周壽梓纂 ╱ 清光緒三十年刻本"
36907,河北,邯鄲,"(光緒) 臨漳縣志",光緒,1875,1908,1341,,"   漳水晴波 匯濁涵清漾遠流鎔金耀紫日光浮縠文斜練拖青柳 錦浪迥瀾浴白鷗三晉發源來滚滚二東達海去悠悠 環渠膏壤陽春裏巫老沉波憶古猷    九華雪霽 九華宮蹟漫追尋雪霽春容敞遠林瑞色新占年穀稔 晴光舊照殿門深霏煙日暖融虛案潔水冰清愜素心 玉屑瓊英蕪野潤長吟郢曲遜敲金    百陽荷風 ","18卷 ╱ (清) 周秉彝修 (清) 周壽梓纂 ╱ 清光緒三十年刻本"
36913,河北,滄州,"(乾隆) 河間縣志",乾隆,1735,1796,1043,"卷之六 870-1052 ╱ 藝文志 870-1052 ╱ 撰著 870-1052 ╱ 文 877-1052 ╱ 詩 1013-1052 ╱ ","   詩寄仰止    己卯春喜雪和吳君翥堂作 河捕 同知 周嘉露    轉移花邑作瑤臺赤縣如銀瑞色開千里普膏    南畝麥一時遍放北枝梅峭寒入幕清吟思細    潤從風及卵胎留取簷前終不掃為君滿飲沃    金罍    附錄原韻        知縣  吳山鳳    東風連夜到灜臺六出花吹兩度開野老歌衢    占滯穗訟庭和凍咽寒梅分林玉屑遷鶯粟拂    草銀粧舞蜨胎擬作瑤華持獻壽釀成春酒滿 ","6卷 ╱ (清) 杜甲修 (清) 黄文蓮纂 ╱ 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36915,河北,刑臺,"(乾隆) 順德府志",乾隆,1735,1796,85,"卷一 66-129 ╱ 建置 77-129 ╱ ","西王廵檢司署在縣西七十里康熙三十九年裁至雍正八   年復設 陰陽學醫學在縣治東今廢 太僕寺在縣治西今廢 察院二在縣治東西今廢 兵備道在縣治東龍岡驛舊址知府鄧楚望建今廢 外察院二東門外南察院西門内今俱廢 觀察行臺二 俱兵備防秋處一在縣西北四十里黄寺玉泉 寺前一在宋家莊堡内俱嘉靖間兵備副使陳  大賓知縣何岑創建明癸未流宼入西山居民  築房作寨守之今行臺官舍廢而民舍存焉 鄉約所共七處 ","16卷 ╱ (清) 徐景曾纂修  ╱ 清乾隆十五年刻本"
36915,河北,刑臺,"(乾隆) 順德府志",乾隆,1735,1796,131,"卷二 129-190 ╱ 疆域 129-149 ╱ ","平縣界東西廣一百八十二里南北袤四十二里縣屬三十 二社九寨八集社有在城 西關 坊關 百泉 河曲  先于 石井 南市 大吕 麻村 永康 由留 白塔 長信 東泉 董棒 侯蘭 孔村 徘徊 李馬 北莊 西王 賈村 高村 薛村 羙化 玉泉 夷儀 温居 故市 西泉 開化 寨有香爐 五馬 鐵筆 陽臺  馬莊 中巖 西陽 韓信 王保 集有大樹村 黃寺 村 宋家莊  <img n=""23""/>店 白岸川 龎馬堡 南關 城内    沙河縣 在府南三十五里東二十里至南和縣界西一百四十里至 ","16卷 ╱ (清) 徐景曾纂修  ╱ 清乾隆十五年刻本"
36915,河北,刑臺,"(乾隆) 順德府志",乾隆,1735,1796,155,"卷二 129-190 ╱ 山川 149-177 ╱ ","  達活泉 在城西北五里東流為河即古蓼水也入任縣與 蔡河合曲洧舊聞鉅鹿郡西北一舍有泉名達活  咸平中刺史柳濬旁植楊柳建亭其上熙寧壬子泉忽淪  伏不見元豊改元之歲太守王慥禱於泉上不閱月而復  出因改名再來泉入 國朝泉又淪伏知府徐景曾於乾  隆十二年來守此土即製文虔禱沸湧如初因以為記并  祭文載  藝文   野狐泉 在城西北十里出營頭村 石厓下下流與達活泉合   金泉 在馬鞍山南 山北為玉泉   野河 在城西北六十里即古渠水也源出西山引流七十 二道下流至任縣合於澧河漢書地理志襄國西山  渠水所出東北  至任縣入䆮   沙底河 近城縣志云自西山至西關而東下流入響水河 按此河或即野河七十二道之一河常無水山水  驟發岸沙悉被衝决每歲派九縣夫役濬築 國朝乾隆  三年知府朱鴻緒知縣劉蒸雯領帑銀七百餘金修築 ","16卷 ╱ (清) 徐景曾纂修  ╱ 清乾隆十五年刻本"
36915,河北,刑臺,"(乾隆) 順德府志",乾隆,1735,1796,228,"卷四 227-264 ╱ 賦役 227-264 ╱ 驛逓 227-264 ╱ ","賦役 明 洪武年間順德府屬邢臺縣編户三十二社曰 在城百泉河 曲先于東泉  董俸侯蘭孔村坊關西泉西關徘徊白塔故市長信李馬  北庄由留温居西王夷儀薛村永康美化石井高村玉泉  賈村南市大  吕開化麻村 沙河縣編户二十社曰 坊關北陽南王洛陽 固坊白塔度口册并  下解善下杜村福益下鄭興固  留村趙村九家廣仁北留官莊 南和縣編户十七社曰 在 坊  廣平鳳池北澧南灃東韓李趙大趙郝橋  賈宋淳和厚得里仁宋臺豐化東林西韓 平鄉縣編户十   四社曰 善政馬琰新民崇教寛恤太平位村 永寧馬莊賈村宣化張村楊村宋村 廣宗縣編户   十五社曰 南社北社原保李懷塘疃舊店三周張 固青村板臺件只李磨在城崇文仁義 鉅鹿縣   編户十七社曰 在坊里仁西白南韓石鹿臺頭崇禮敬義 安居居智豐田廣業移民德新忠信南北 ","16卷 ╱ (清) 徐景曾纂修  ╱ 清乾隆十五年刻本"
36915,河北,刑臺,"(乾隆) 順德府志",乾隆,1735,1796,305,"卷五 264-318 ╱ 塜墓 264-318 ╱ 寺觀 304-318 ╱ "," 人詔大聖塔  賜名圓照   天寧寺 在縣治西北隅唐初建為華池蘭若宋政和間賜 額天寧萬壽禪寺元時虚照禪師重修有塔記   凈土寺 在天寧寺東北 元至正元年建   龍泉寺 在城西一 百八十里   觀音寺 在南關閣外唐開元 時建明洪武年修 凌霄寺 在城西八十里 宋元豊年建   興福寺 在城北太平村 唐開元時建   玉山寺 在城東十五里 宋崇寧年建   建福寺 在城北時村 唐開元時建    萬壽寺 在城東北孝子 村明泰和年建   爭峪寺 在城西六十里 唐開元年建   洪羅寺 在城西一百五十 里宋元祐年建   靈嚴寺 在城西百里後 晉天福年建   古定光佛寺 在城西六十里 宋元祐年建 福延寺 在城西一百三十 里宋元祐年建   玉泉寺 在城西馬鞍山 下金大定年建   資福寺 在城西北蘇村 金大定年建 ","16卷 ╱ (清) 徐景曾纂修  ╱ 清乾隆十五年刻本"
36915,河北,刑臺,"(乾隆) 順德府志",乾隆,1735,1796,313,"卷五 264-318 ╱ 塜墓 264-318 ╱ 寺觀 304-318 ╱ ","  廣教寺 在城 東       宗聖寺 在果 村          樂善寺 在西 霍村       隆勝寺 在宜 山   千佛堂 在宣 山       準提庵 在宣 山前   同聲堂 在干佛堂下鑿石而成硜然有聲 山鳴谷應明萬歷年鄭宗周□   響堂 在千佛堂東 有響即應     朝元觀 在南關金 昌明年建    內邱縣   經閣寺 在南關內宋太平興國年建男憎 洪閣重修順治年僧天覽又修   玉泉寺 在黃釡前有聖木 井北齊天統年建  寶泉寺 在河渠唐 永昌年建   慈仁寺 在金提店漢孝子郭巨獲 金以其半養母半建此寺   興福寺 在壘東唐 開元年建     聖壽寺 在張 沱 ","16卷 ╱ (清) 徐景曾纂修  ╱ 清乾隆十五年刻本"
36917,河北,滄州,"(康熙) 青縣志",康熙,1661,1722,318,"卷之四 237-330 ╱ 藝文 237-330 ╱ ","   蝣日日河邊看水流安得仙槎精舍我亦乘    之過斗牛非蘭非蕙香欲浮不日不夜光盈眸    天孫衣我鳯文錦列仙騎我雙龍騶丹砂玉屑    作珍羞瓊臺寶樹恣遨遊渾忘人間樂與憂一    任塵寰春與秋     䖝災    夙夜征車發侵曉近田廬舉手問田夫今歲田    何如田夫前致語䖝食巳無餘嗟我同婦子黽    勉事新畬三月糓方貴不食種汗直五月常諆    汗稱貸自耘鋤七月禾苖起穰穰望滿工忽遭 ","4卷 ╱ (清) 姚景圖修 (清) 劉炳纂 ╱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36919,河北,滄州,"(康熙) 鹽山縣志",康熙,1661,1722,294,,"   觀海同李太僕 字芝山  浮生不久住滄涯此日同鷗立白沙鐏旁烟開千 頃碧網隨潮落片帆斜傷時尼父浮海奉使張 騫合泛槎嫋嫋一聲風外笛綵雲縹渺是仙家    雪中次趙孝廉韻 字陽岡  寒空收霰漸無聲玉屑霏霏照眼明幾片紏連大 於席枯枝點綴美如英酒酣渴煑龍團飮書倦慵 拔鶴氅行香篆一簾雲一榻側身吟望不勝清    紅樹 ","12卷 ╱ (清) 朱鸞鷟修 (清) 錢國壽纂 ╱ 清康熙十年刻本"
36923,河北,承德,"(民國) 隆化縣志",民國,1911,1949,352,"述志第五 309-392 ╱ 以本地人著作為主流寓次之 309-392 ╱ 哲理五之一 309-392 ╱ 考証五之二 309-392 ╱ 文章五之三 309-392 ╱ 美術五之四 309-392 ╱ 數術五之五 309-392 ╱ 理化五之六 309-392 ╱ 農商五之七 309-392 ╱ 法政五之八 309-392 ╱ ","豈虛審玉泉伊遜眞巨擘難為伯仲均天禀標名趵突澤皇都澗 利永阜豐廩塞蒐此地每經過可無表德垂終稔是時秋烟正 霽川駕鵝翔集魚鮪淰氈廬綆汲煑行鐺清賞作歌乃自朕蟹魚 懶舉火候常肘腋漫道風生凛八功德水宛在盂浮玉湧金盡歛 袵詎惟摛藻供澆書一時萬幕資烹飪    瓏峰詩 有序             清高宗     過中關行宮迤東十餘里有峰拔地㠎嶫崒嵂望若翠屏     嵌空虛洞似仙人之所棲止名之曰瓏而係以詩 ","6卷 ╱ (民國) 羅則逖修 (民國) 施畸纂 ╱ 民國八年鉛印本"
36923,河北,承德,"(民國) 隆化縣志",民國,1911,1949,381,"述志第五 309-392 ╱ 以本地人著作為主流寓次之 309-392 ╱ 哲理五之一 309-392 ╱ 考証五之二 309-392 ╱ 文章五之三 309-392 ╱ 美術五之四 309-392 ╱ 數術五之五 309-392 ╱ 理化五之六 309-392 ╱ 農商五之七 309-392 ╱ 法政五之八 309-392 ╱ ","到坐攬朝嵐與夕霏    奉和聖製汲伊遜水烹茶元韻      汪由敦 秘製三清稱絕品竹爐風雅名高甚住泉往往天作合相得益彰 精鑒審皇都玉泉塞伊遜下澤藴奇鍾異禀崑山傍玉石抵鵲行 汲尋常付廚廩一從眞賞達至尊第一之名斯共稔行秋哨鹿入 木蘭溯源百曲頻咨諗撒圍虎帳試注茲味別淄澠入無朕松枝 石銚沽火煎雲腴雋永清不凛雖云地遠遐荒隔那比玉泉依席 衽金漿甘醴何足方半月程供大官飪 ","6卷 ╱ (民國) 羅則逖修 (民國) 施畸纂 ╱ 民國八年鉛印本"
36924,河北,張家口,"(民國) 龍關縣志",民國,1911,1949,83,"卷一 67-120 ╱ 地理 67-120 ╱ ","東南至河北省城津埠六百里 平挼北 寗二路 東南至國府南京二千餘里 平綏北寗 津浦三路    以上增補舊志   舊志論日邑之有疆域猶室之有基址也基址明而藩籬設居乃可寗焉况邑   有定區則内以昭官守外以依輔車其申畫尤宜講乎乃若龍之為邑界於極   邊於時為防為禦有張有弛大約奮武與揆文並重而論者務在澄源則德化   尤亟亟焉孟子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又為有封疆者進一解矣    山川 城區 即中區又 名第一區 所屬 南巖 城南里訐道院禪寺上下相接為本城遊覽之所上有傑閣乃□八 景之一下寺山兀即古之李陵台考□志云是漢將李陵被□處 雙峰山  城北十里兩□對峙有石笋二細直 而高宿稱雙雙峰挿笨亦□八景之一 丹崖 城東二里許石壁磕磕如□字形似榜明 鄉大夫覽文命之曰丹用開榜亦舊八景 西山 ︵畿輔通志︶ 城西二十餘里即古玉泉山今娘子山校高於泉□諸山其□有雲 則兩命之曰西山□兩龍門八景之一其下有泉□服流為龍門河 ︵舊宣鎭志︶極   高無險要之勢因名娘子山 ︵舊志︶謂其上有巨石□ 立士人指為娘子因以得名 ︵遼山︶重熙六年夏獵於龍 ","20卷 ╱ (民國) 劉德寛修 (民國) 何耀慧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36924,河北,張家口,"(民國) 龍關縣志",民國,1911,1949,85,"卷一 67-120 ╱ 地理 67-120 ╱ ","磁石山  由龍門關至二道窊一帶 山中產磁石即磁礦鑛 大松山  城西四十里上有古松盤曲 ︵今無︶永樂曾駐蹕於此 ︵兩鎮三關志︶明成祖北代駐此 星宿嵯  在城東南二十五里上虎村與官地溝之間屬南山山峰高遂蠶漢晴夜望 之星宿掛其峰際□秊雷雨山上仍晴登其上可望宣化洋河涿鹿黃楊山 九龍山  在城南二十里之白象寺南里許山巔兀廟宇輝煌山下有泉數眼 其流可達鵰鶴南河今伏流因山陰茂草九道望之蜿蜒如龍故名 龍關河  在城南里許源出大龍王堂及玉泉山下東行至三岔口伏流再東經下虎村合羊城水及二 道川水東南經鵰鶚堡又東流至縣屬合河寨與赤城沽河合即古陽樂水亦即白河上源也 二道川河  踰縣城南山二十餘里各村堡謂二道川即古之扳搭峪川西北自鎖陽關及西水泉起正西自申太莊 起西南自劉家窰及上瓦房堡起東經中區︵即第一區︶各村莊與東區︵第二區︶之鞠家莊以東  至中區下虎村南東區康家莊西終龍門川經康莊堡直達鵰鶚堡西山下之上下水磨統謂之二道川考二道川河  其源出于劉家窰上倉堡湯池口西水泉近北莊等村第以各該村泉源所流不暢均數武或數里伏流直匯白象寺  南之九龍山西北麓泉眼衆多湧出甚旺河水洋洋暢達下虎村南與龍門河羊城水合而東南流為鵰鶚堡  南河中經第二區鞠家莊李家寨大榆樹水碾堡康家莊朱家寨諸堡近年水勢漸穀只達李家寨以西伏流 北山後川  為縣城北山後一帶合剪子峪總稱西自西溝窰起東南至三岔口止其川發源地如西溝窰金家莊大 牧廠小北溝剪子峪山麓均有泉眼惟以川流不暢流數武或數里伏流只山洪暴溢時與龍門河合流  而  已    以上增補舊志 鵰鶚區  即東區又 名第二區 所屬 鵰鶚崖  堡西里許石壁一帶上削作紺黑色高十餘丈勢危若 傾上有穴闊八九尺深如之傳為鵰所穴因以名崖 拂雲山  堡北百步土人言 其上常有雲該 ","20卷 ╱ (民國) 劉德寛修 (民國) 何耀慧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36924,河北,張家口,"(民國) 龍關縣志",民國,1911,1949,86,"卷一 67-120 ╱ 地理 67-120 ╱ ","浩門嶺  堡北二十五里嶺北多松蒼秀 如盡與長安嶺松並稱奇勝 海陀山潭  堡東南三十里山最高俗傳有 墨龍居其中藏阜禱雨輒應    以上舊志增修 旗鼓山  堡北敵武拂雲山之陽山勢旗開山腰三蛗廟文昌宫一帶鼓石歷歷 昔人因名旗鼓山河水鼓浪日光炫旗有戎馬奔馳捷奏凱旋之勢 朝陽洞  在堡西二十里山腰山麓有上下二寺上寺穹洞深約六七丈寬如之寺院在洞中東側有玉女 池清澈可鑒洞中每年入□之日滿洞潮水珠其東有小洞二三有昔年修行此邱坐化其中 渾元洞  在堡東南二十五里之石頭堡以東全山林木森然山上寺院清幽寺 外有泉一眼寺西削壁間有洞三架木可通相傳有隱士修道其中 水晶洞  在堡西二十餘里之大榆樹與李家寨之間北山内相傳不時 有南方人來採土人亦常入取之碎則斜方六面體係白水晶 海陀山  堡東南三十里金山為龍延兩縣分水嶺最高處名海陀山其巔兀相傳山 上有薑韮之類類夥山北有水色黑溝布直注石洞中潭水湧出溪流甚遠 照山  堡城里許因與 堡相映照故名 孤山  堡東南十五里有孤山突出山 陰玲瓏剔透孤山堡因以得名 杆兒嶺  在堡東南三十里古名七盤嶺屬海陀山系為該堡附 近各村莊興延□往來棧道甚險阻因之古以七盤名 東山  堡東四十餘里兩山之間有村落俗稱梁東東山全山為赤城延巖與龍關界山其 東為赤城縣之后城輔水崖東南為延慶縣之永擊山間之民以林獲養□為業 大西山  堡西數十步山脈來自萬全縣經本縣西北兩區入中區相速為北嶺雙峰東山虎龍 鵰鶚崖等山至堡西而止山脈盡處山麓之陽有佛寺山巔頗高登望堡城瞭如指掌 小西山  堡西二里許在大西山之西中有上下水磨為大西山之分支由西區小白陽南行為舉屏山雙塔 山大松山玉泉山龍門山由寨坡嶺分支折而東為九龍山蛤蟆山又東行經小鵰鶚至堡西而止 ","20卷 ╱ (民國) 劉德寛修 (民國) 何耀慧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36924,河北,張家口,"(民國) 龍關縣志",民國,1911,1949,87,"卷一 67-120 ╱ 地理 67-120 ╱ ","鳳凰山  堡南二十里屬海陀山叢來自寨坡嶺經長安嶺東行為 海陀山分支入艾家溝羊官村之間山形恰似鳳凰故名 筆架山  堡西二十三里李家寨北三峰□秀形同筆架故名為龍門山東行支㼌□縣城大南山系龍門關三賢順 起直達李家寨堡東止山陽之麓有雞股蒿盤旋而生遙望之狀若飛龍由西而東四時俱見村人命之曰  草龍亦  奇景焉 蛤蟆山  堡西二十三里為李家寨大榆樹二堡南面界山以山形畢肖蛤蟆故名山嶺兀坦土厚可耕有井一 眼東南泉水成溪相傳昔年有羊姓居其上族麟蕃衍鄉人惡之因更其名曰虎頭山失卻眞面目矣 西天山  堡西二十六里李家寨北官地溝東有山最高峰入雲漢村人因謂西 天縣城之星宿嵯即最高峰山中松樹頗名形勢險阻係縣城南山系 耒鏵山  堡西十八里大榆樹西北有 山峰突出狀如耒鏵故名 向陽村泉  堡西南十里距向陽村半里許之東山麓有泉數 眼西流入村中既供飲料又可溉田村民利之 小鵰鶚井  堡西七里小鵰鶚堡昔年鑿井無水村民苦之後得遼蕭太后 花□故井自底至口以車網石砌成水清澈永不竭亦巨工焉 南河  龍門河東流至三岔口合北山後川剪子峪水再東南流至下虎村南合羊城二道川水更東南流至鵰鶚堡西 里許合長安嶺北閻家坪東諸水折而東至堡西附近合浩門嶺以南北溝水經堡南每山水暴溢時洪水滔天  勢極汹湧其地兩山相夾若噬若吞奮嘗築亂石為埧捍禦之除山水□□外先年只龍門河羊城二道川諸水長流  近年龍門河里三岔口伏流二道川水至李家寨伏流鵰鶚河上源□羊城水而已由堡南直達合河寨合赤城縣沽  河流入蘆溝河東南流經通縣天津入  海為白河故龍赤□河為白河上源   按今龍關城南里許有河源出縣西大龍王堂及娘子山 即古之 玉泉山 東流經縣城南   巖下再東流折而東南合二道川河羊城諸水復折而東經鵰鶚堡南即水經   注所云横水又謂之陽曲河也又鵰鶚堡南河源出縣東南上下狗村 後改名上 虎龍村下 ","20卷 ╱ (民國) 劉德寛修 (民國) 何耀慧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36924,河北,張家口,"(民國) 龍關縣志",民國,1911,1949,114,"卷一 67-120 ╱ 地理 67-120 ╱ ","  堡南二十里朝陽洞穹洞天開中有古刹遥對鳳凰山飛鳴來儀蒼松古柏一   碧無際旁有化仙二跌坐塑骨怡然自樂人登其上頓覺塵襟滌盡了□入仙   洞天福地長生不老無景春情無限禪機油然而生目以仙洞長春洵非過譽 何處尋仙境朝陽曲經巡山山藏白鹿洞洞絕紅塵恍入桃園地超然世外身清 泉資滌慮石室樂長春    海陀積雪   堡東南四十里海陀山峻巍絕倫登臨遠囑咫尺千里春夏之交大地融和凍   解冰消惟海陀之巔銀花閃閃玉屑疊疊仍是一片冰心 踏雪登高去遥臨大海陀凝眸千里近回首萬山矬出岫濃雲湧連陰大雨沱冬 來寒氣盛柳絮積偏多    北嶺晴雲   堡北數武拂雲山之巔即日午天晴其上常有雲護雲罩極峰毓成奇景 北嶺多佳景高峰喚拂雲晴開千嶂碧雨過萬花芬南勝槍竿甚西雄剪子云朝 暉光閃爍夕晦氣氤氲 ","20卷 ╱ (民國) 劉德寛修 (民國) 何耀慧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36924,河北,張家口,"(民國) 龍關縣志",民國,1911,1949,124,"卷二 120-168 ╱ 建置 120-168 ╱ ","盤家溝 正南 八  李什溝 東南 一五  曾家溝 西南 一八  羅北旺 西南 一五  黄家溝 西南 二五  田家窰 西南 二五  郭家莊 西南 二五  王家窰 西南 二七  井兒莊 西南 二○  下瓦房 西南 二○  蘇家莊 正南 二二  白泉寺 正南 二五  賈家溝 西南 三五  下倉偃 西南 二七 有堡牆 大蛤蟆口 西南 三○  上倉堡 西南 三○  中太旺 西南 三五  湯池口 西南 三五  上瓦房 西南 三五  劉家窰 西南 四五  上斗子營 西南 五○  朱家堡 正西 五 有堡牆 徐家窰 正西 五  方家溝 正西 一○  李家窰 正西 一○  梁家窰 正西 一二  玉泉偃 正西 一五 有堡牆 西水泉 正西 一○  ","20卷 ╱ (民國) 劉德寛修 (民國) 何耀慧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36924,河北,張家口,"(民國) 龍關縣志",民國,1911,1949,145,"卷二 120-168 ╱ 建置 120-168 ╱ ","真武廟 金家莊城西頭  龍王廟 金家旺  馬神廟 金家莊街中  三官廟 金家莊北隅  子孫廟 金家莊後街  城隍廟 三岔口堡中  梓□廟 三岔口堡中  關帝廟 三岔口大街  馬神廟 三岔口西街  玉帝廟 三岔口北山上  元帝廟 三岔口北山上  龍神廟 三岔口北山上  三淸廟 三岔口東門外  三官廟 三岔口西門外  泰山廟 蝦蟆口鳳凰山 每年舊歷四月會試 泰山廟 白象寺九龍山 每年舊曆四月十八 日有會三天 佛廟 □木溝寰靈洞  泰山廟 下虎村南山 每年舊曆四月初八 日有會三天 佛廟 玉泉堡西野寺 舊有廟會今無 古佛廟 大堡坪 每年舊曆四月二十 二日有會三天 城隍廟 鵰鶚堡石橋街 宣德六年建 五帝廟 堡北城敞臺上 隆慶四年建 元帝廟 堡 中 宣德九年建 武廟 堡中  關帝廟 雙 城 内 萬歷二十二年建 族□廟 堡内 永樂年建 馬神廟 堡 内 景泰二年建 壽星樓 南城門上  ","20卷 ╱ (民國) 劉德寛修 (民國) 何耀慧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36924,河北,張家口,"(民國) 龍關縣志",民國,1911,1949,517,"卷十四 474-525 ╱ 人物 474-525 ╱ ","  陳 謨                            光緒二年老民   田 昶 申 義 祁文明 劉志善 武思韜 梁 美 施文成 郭   紳 郭永年 郭嘉儀 八十七歲縣城人五世 同堂妻岳民八十四歲 劉 瑜 八十一歲 下倉堡人    以上見卷   張明道 八十四歲卒於光緒 十七年玉泉堡人      李 蔚 八十四歲卒於光緒 二十八年后溝村人   穆 氏 八十二歲卒於光緒三十二年 雙圪塳人下倉堡劉永庫妻  李生富 八十六歲卒於宣 統二年金家莊人   何其祥 八十四歲卒於民 國十年玉泉堡人       韓玉英 八十四歲卒於民 國十九年縣城人   鄭永成 麻峪口人排難解紛是其特長光緒乙亥年欽賜壽官承□郎八 十五歲時生玄孫太和鄉飲贈匾曰□綿五世壽八十六歲卒   董文明 東洪岾人忠厚傳家周濟貧寒鄉里重之光緒 時欽賜黄衣頂載給匾曰恩榮耋□壽八十一   楊榮莢 興旺堡人清文生為人□實光緒年飲獎五 品頂戴縣宰贈匾曰各列賢書壽八十一歲   王 氏 東洪岾董文正之妻壽八十六歲其子五 美□順天學院吳獎給匾額曰萱戺延祺   王廷輔 字良弼清文生晏家莊人濟困扶危邑 宰張贈匾曰碩德□光壽八十一歲   陳懷熙 字光明靖寧堡人清文生居鄉有禮 鄉飲贈匾曰善與人同壽八十二歲 ","20卷 ╱ (民國) 劉德寛修 (民國) 何耀慧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36924,河北,張家口,"(民國) 龍關縣志",民國,1911,1949,678,"卷十八 605-747 ╱ 藝文 605-747 ╱ ","日爭皎潔青女素娥顔且頡吾聞冰心霜榦芳名烈淟涊汨没惟趨熱清登海陀 山上閱晶光灼灼誰能埓君不見萇宏血碧成玉屑    北嶺晴雲 城北拂雲山山巔雲作冠晴光時正好秀色似可餮霞彩忽相映紅錦簇層巒清 宵懸皓魄如捧水晶盤茲山胡獨異靜會必有端吾聞王竗想駐日有靈丸遠公 竪爐箸火艷炫長安咄哉黎小霞養眞此盤桓神剪異人授佳蹟洵可觀冉冉雲 深處鍾氣應獨完    南河夏漲 誰㵼天江注鶚堡頃刻山城環白波城環白波玉作帶居人村陋相驚訛群川萬 壑爭匯聚直同潮汐舞蛟龜危石相衝激濤聲恍惚聞鳴珂桃花水漲武陵 曲何處漁人著笠簔暑氣漸消殘雨後復見奇峰雲擁多好將一棹乘風力直上 龍門破漩渦    龍潭瀑布 瀑水落半山千尋掛霄漢乍驚白蛇垂神劍斬不斷剛風偶激捲噴薄光璀璨屈 ","20卷 ╱ (民國) 劉德寛修 (民國) 何耀慧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36924,河北,張家口,"(民國) 龍關縣志",民國,1911,1949,776,"卷二十 759-804 ╱ 大事記 759-804 ╱ 附縣志會呈報開辦暨結束文 759-804 ╱ ","  回閭閣尙幸無恙旋國軍方面旅長馮治安帶隊來龍邵知事亦回城總退卻   時邵知事又隨去 是月秒張樹田收編國民叛軍五旅之衆番號察區騎兵   別動隊 九月該隊第四旅黃允中全旅駐城供應萬分為難而張樹田猶復   舊口開拔勒索現洋四千元時暫代知事王鳳翰未經接收前任交代無款可   籌遂指定城內二頃以上地户先行措墊獻限三日交清旋湖北宜昌人吳無   為接署 十月奉令呈報供應駐軍給養數目黄允中向縣署警局來往頻繁   突謂縣城支應局造報數目不符有意損害軍人名譽即以非刑毒拷局紳詐   洋一萬五千元 十一月該隊各旅投直隸督辦褚玉璞開赴易州淶源泊頭   等處 十六年九月晉奉大戰於旨屬下花園一帶晉敗績土匪乘機蠡起我龍愈甚   是月二十一日 夏歷八日 二十六日 沽源富貴山保甲長張鳳元帶隊五十餘人尾追張錦   李德等股匪至縣城西玉泉堡經調城内遊擊隊協剿是役也祇由該保甲斃   匪三名陣亡保甲一名匪逸後議由我縣從優撫恤 十月十二日遊擊副隊   長李振群率隊四十名赴東區鵰鶚堡康家莊一帶追剿逃兵十三日 夏歷九月 十八日 ","20卷 ╱ (民國) 劉德寛修 (民國) 何耀慧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36924,河北,張家口,"(民國) 龍關縣志",民國,1911,1949,778,"卷二十 759-804 ╱ 大事記 759-804 ╱ 附縣志會呈報開辦暨結束文 759-804 ╱ ","  竄至張北縣棋盤梁將該處民團槍枝下去並擄去團總桑普四日昧爽圍攻   縣屬四區小白陽堡朱團總迭請出兵始允民團前往救援是日上午即派總   隊長劉德順率騎兵廿五名往剿該隊長竟能以少勝衆擊破匪衆六百餘名   於宣屬李家堡廟梁奪獲匪馬一匹匪由東山竄走經縣屬一區玉泉堡住近   北莊二道窊一帶小白陽之圍賴以解李家堡民衆得免塗炭 見 卷 五日劉隊長   尾追潰匪匪衆又東竄始帶隊回防據探報告該匪住東區大榆樹水碾堡朱   家寨康家莊及中區上下虎村等六村是日傍晩駐赤劉團長親帶步兵繞我   縣西區剿匪將轉到縣城穆營長吳知事以勢須接應又令民團出發中區三   岔口由龍門川進剿翌晨朱團總派人為劉團長引路由二道川進剿六日上   午兩路兵會剿於下虎村匪潰一股潰往南區施家衝蔡家窰山中一股竄往   東區灰窰堡張四溝劉隊長隊令團兵送解擊獲人票雙圪達人穆全忠及匪   馬五匹旗二面槍一枝外仍與劉團長追剿竄匪七日探報匪已遠竄熱境黑   河川始各停剿劉團長對劉隊長獎譽有加民團聲譽大振 見 卷 十四日縣公署   明令停止總隊長劉德順中區第一隊長杜峻等職務委王立志充民團總隊 ","20卷 ╱ (民國) 劉德寛修 (民國) 何耀慧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36924,河北,張家口,"(民國) 龍關縣志",民國,1911,1949,783,"卷二十 759-804 ╱ 大事記 759-804 ╱ 附縣志會呈報開辦暨結束文 759-804 ╱ ","  為最優云 第二區 即東區又 名鸚鴞區 兵燹匪禍略志 十五年八月國民軍經南口敗績之後殘軍皆竄於居庸關以北一帶鵰鶚為出   口外要衝故龍邑之受其害者以鵰鶚區為最重姦淫擄掠慘無人道如是者   月餘 九月察區騎兵別動隊某旅自口外所收之土匪變兵一旅之衆盡駐   紮於鵰鶚區全區沿村各户觸處皆兵人民盡力支應猶受捶楚 十一月始   開拔南行 十六年二月張樹田部四旅八團一連由泊頭鎭譁變竄至鵰鶚城大肆擄掠綁   去本城高初兩級學生王士林暨同和永酒店德勝布店明生首飾樓商人等   四名後各商人經沽源富貴山民團救回該變兵被某軍收降後學生亦釋回   然酬人等項用款不少 九月桿匪張錦田斌等數十人由口外竄至向陽村   與匪人李德合桿經沾源富貴山民團追剿由中區二道川竄至大楡樹擄掠   之餘綁去鄭姓宮姓民人數名復由中區高栅堡南區東山廟竄至向陽村經   二道川至玉泉堡與該民團接仗 見一區 兵匪志 總是年二區受害以鵰鶚城大楡樹向 ","20卷 ╱ (民國) 劉德寛修 (民國) 何耀慧纂 ╱ 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36982,貴州,遵義,"(道光) 仁懷直隸廳志",道光,1820,1850,580,"卷之六 532-589 ╱ 祠祀志 532-589 ╱ ","白雲寺 在首里  玉泉寺 在首里  觀音庵 在首里  觀音寺 在首里  發明寺 在首里  朝陽寺 在舊仁懷  柑子寺 在首里  阿藺寺 在首里阿藺溪上  雲頂寺 在首里今無僧徒招道士二人為廟祝    ","20卷 ╱ (清) 陳熙晋纂修  ╱ 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
37004,河北,刑臺,"(康熙) 臨城縣志",康熙,1661,1722,84,"臨城縣志目錄 34-615 ╱ 一卷輿地志 34-615 ╱ 方域 34-615 ╱ 山川 34-615 ╱ 城池 34-615 ╱ 里社 34-615 ╱ 風俗 34-615 ╱ 橋梁 34-615 ╱ 古蹟 34-615 ╱ 墓 34-615 ╱ 二卷建置志 34-615 ╱ 公廨 34-615 ╱ 學校 34-615 ╱ 壇廟 34-615 ╱ 坊市 34-615 ╱ 郵逓 34-615 ╱ 寺觀 34-615 ╱ 三卷食貨志 34-615 ╱ 賦役 34-615 ╱ 鹺税 34-615 ╱ 物産 34-615 ╱ 卹政 34-615 ╱ 四卷官師志 34-615 ╱ 知縣 34-615 ╱ 主簿 34-615 ╱ 附縣 34-615 ╱ 尉 34-615 ╱ 典史 34-615 ╱ 教諭 34-615 ╱ 訓導 34-615 ╱ 名宦傳 34-615 ╱ 五卷選舉志 34-615 ╱ 賦封 34-615 ╱ 進士 34-615 ╱ 舉人 34-615 ╱ 歳貢 34-615 ╱ 貢監 34-615 ╱ 雜職 34-615 ╱ 六卷人物志 34-615 ╱ 鄉賢傳 34-615 ╱ 孝義傳 34-615 ╱ 列女傳 34-615 ╱ 七卷藝文志 34-615 ╱ 誥勅 34-615 ╱ 奏疏 34-615 ╱ 雜文 34-615 ╱ 詩賦 34-615 ╱ 八卷述考志 34-615 ╱ 事蹟 34-615 ╱ 禨祥 34-615 ╱ 臨城縣志 34-133 ╱ ","社學 在縣治東城隍廟左萬 二十五年知縣程 摶創建本縣舊無社學六十三庄地方俱於附  近寺觀借居之程令蒞任建一所於城中又於高  村梁村各建一所其餘申令照舊借居各寺觀編  刻啓蒙古今明訓一書  人授一部使知誦讀 義學 康熙二十二年知縣宋廣業建立義學四座一 在城普利寺一在鎭内玉泉寺一在尹村后土  廟一在賈村于佛寺每年各學捐俸給膳米四石  修儀八兩三十年知縣楊寛增三座一在北高村  文殊寺一在郝庄靑龍寺一在梁村異泉寺恐膳  木修儀難繼每處直義田五十畝共三頃五十畝  内生員賀經捐田四十一畝九釐八毫賀雲開捐  田二十七畝二分九釐九毫七絲王維章捐田四  十四畝一釐五毫僧人如祥捐田二十二畝三分  六釐九毫民人李維賁捐田十九畝一分三釐五  毫陳德鳳捐田十五畝八分六釐梁國才捐田十  一畝五分二釐餘係本縣捐俸置買其科糧送□ ","8卷 ╱ (清) 楊寛修 (清) 喬已百纂 ╱ 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37004,河北,刑臺,"(康熙) 臨城縣志",康熙,1661,1722,95,"臨城縣志目錄 34-615 ╱ 一卷輿地志 34-615 ╱ 方域 34-615 ╱ 山川 34-615 ╱ 城池 34-615 ╱ 里社 34-615 ╱ 風俗 34-615 ╱ 橋梁 34-615 ╱ 古蹟 34-615 ╱ 墓 34-615 ╱ 二卷建置志 34-615 ╱ 公廨 34-615 ╱ 學校 34-615 ╱ 壇廟 34-615 ╱ 坊市 34-615 ╱ 郵逓 34-615 ╱ 寺觀 34-615 ╱ 三卷食貨志 34-615 ╱ 賦役 34-615 ╱ 鹺税 34-615 ╱ 物産 34-615 ╱ 卹政 34-615 ╱ 四卷官師志 34-615 ╱ 知縣 34-615 ╱ 主簿 34-615 ╱ 附縣 34-615 ╱ 尉 34-615 ╱ 典史 34-615 ╱ 教諭 34-615 ╱ 訓導 34-615 ╱ 名宦傳 34-615 ╱ 五卷選舉志 34-615 ╱ 賦封 34-615 ╱ 進士 34-615 ╱ 舉人 34-615 ╱ 歳貢 34-615 ╱ 貢監 34-615 ╱ 雜職 34-615 ╱ 六卷人物志 34-615 ╱ 鄉賢傳 34-615 ╱ 孝義傳 34-615 ╱ 列女傳 34-615 ╱ 七卷藝文志 34-615 ╱ 誥勅 34-615 ╱ 奏疏 34-615 ╱ 雜文 34-615 ╱ 詩賦 34-615 ╱ 八卷述考志 34-615 ╱ 事蹟 34-615 ╱ 禨祥 34-615 ╱ 臨城縣志 34-133 ╱ ","   寺觀 普利寺 在縣治東北郭門内肇建於唐宋徽宗下晉 陽過此駐蹕命宰相蔡京書爽亭二字於石  碣賜額  曰普利 西禪寺 在縣治西唐末年建明天啓乙丑里民郭照 重修康熙四年候選州判邑人劉忠重修 大覺寺 在縣東十五里孟村 治 十八年里民畢噲等重修 玉泉寺 三一在縣北黑城庄一在縣北白鴿井村一 在縣東二十里鎭内庄景太七年創建康熙  二十八年僧  祖亮重修 廣福寺 在縣東北二十里趙村萬 四 年邑人司禮監賀世暹重修 大同寺 在縣東北三十里安 上村嘉靖年間重修 ","8卷 ╱ (清) 楊寛修 (清) 喬已百纂 ╱ 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37004,河北,刑臺,"(康熙) 臨城縣志",康熙,1661,1722,580,"臨城縣志目錄 34-615 ╱ 一卷輿地志 34-615 ╱ 方域 34-615 ╱ 山川 34-615 ╱ 城池 34-615 ╱ 里社 34-615 ╱ 風俗 34-615 ╱ 橋梁 34-615 ╱ 古蹟 34-615 ╱ 墓 34-615 ╱ 二卷建置志 34-615 ╱ 公廨 34-615 ╱ 學校 34-615 ╱ 壇廟 34-615 ╱ 坊市 34-615 ╱ 郵逓 34-615 ╱ 寺觀 34-615 ╱ 三卷食貨志 34-615 ╱ 賦役 34-615 ╱ 鹺税 34-615 ╱ 物産 34-615 ╱ 卹政 34-615 ╱ 四卷官師志 34-615 ╱ 知縣 34-615 ╱ 主簿 34-615 ╱ 附縣 34-615 ╱ 尉 34-615 ╱ 典史 34-615 ╱ 教諭 34-615 ╱ 訓導 34-615 ╱ 名宦傳 34-615 ╱ 五卷選舉志 34-615 ╱ 賦封 34-615 ╱ 進士 34-615 ╱ 舉人 34-615 ╱ 歳貢 34-615 ╱ 貢監 34-615 ╱ 雜職 34-615 ╱ 六卷人物志 34-615 ╱ 鄉賢傳 34-615 ╱ 孝義傳 34-615 ╱ 列女傳 34-615 ╱ 七卷藝文志 34-615 ╱ 誥勅 34-615 ╱ 奏疏 34-615 ╱ 雜文 34-615 ╱ 詩賦 34-615 ╱ 八卷述考志 34-615 ╱ 事蹟 34-615 ╱ 禨祥 34-615 ╱ 臨城縣志 534-615 ╱ ","   又 相傳速化是舒姑不識當年有也無既説絃歌能躍 鯉須將風雅問飛鳬    又 西北人家最寂寥漢王高廟倚鎮霄玉泉鵓鴿曾無 井竹壁蝦蟇獨有橋 縣西北有玉泉寺鵓 鴿井竹壁村蝦蟇橋    又 雲際曹溪 洞 名 野寺藏方池清淺漾高岡老僧指點仙 巖 山 名 去夜月雖懸路渺茫 ","8卷 ╱ (清) 楊寛修 (清) 喬已百纂 ╱ 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37024,貴州,黔南,"(乾隆) 獨山州志",乾隆,1735,1796,931,,"   州而爲吾匀西南咽喉也巳時客揖予而退予    偕僮僕歸旅舍乃援筆記之竟未暇叩客所之    云    梅花洞記         都其思 邑 人    梅花洞距城五十五里舊稱獨陽東南一奇觀    黔通志註曰清泉噴瀉白石齒齒作梅花狀此    其説似得矣抑猶有未詳者洞之山蜿蟺磅礴    聳出層霄之上其東偏一絶壁立危空遠望如    玉屛高張其半壁三玉竇噀玉泉尋常流僅下 ","10卷 ╱ (清) 劉岱修 (清) 艾茂等纂 ╱ 清内府本"
37063,安徽,安慶,"(民國) 太湖縣志",民國,1911,1949,184,"卷六 168-208 ╱ 輿地志六 168-208 ╱ 壇廟 168-208 ╱ 寺觀 177-208 ╱ "," 名北泰  墓田                       白雲菴 千佛寺上二里多怪石 □立妃戈□拱臺之□ 凖提菴 縣西二里順治九年邑納戴 之瑾建同治六年合保重修 雲峰菴 九村石骨冲昔有方士名雲峯者髮長丈 □年七十面如童此菴其手建也故名 龎峰菴 縣西十五 里大竹尖 松雲菴 地名響水崖景殊幽勝崖下石刻云慶元三 中王佐才飲□受胙於此歸時日已脯矣 華嚴菴 縣北三十里有牌牙石及 杆杵槎諸勝吉以升建 普樂菴 在羅溪即貢生章于國所建辦一菴乾隆二十 三年其裔出售衆姓重修改今名有照劵碑記 新 菴 邑東 十里 彌陀菴 縣東四十里小池鎮 上街合保建立今燬 麻谷菴 縣西南十五里麻名祖師道 場石刻及老君石牀尙存 玉泉菴 地名天 井山 ","40卷 ╱ (民國) 高壽恒修 (民國) 李英纂 ╱ 民國十一年活字本"
37063,安徽,安慶,"(民國) 太湖縣志",民國,1911,1949,1854,"卷三十八 1790-1860 ╱ 藝文志六 1790-1860 ╱ 詩 1790-1860 ╱ ","   朝天宮成紀懷         朱安撫  張德興 建康 人 崒嵂千尋玉壘開龍蟠虎踞擁金臺雲中雙闕天顔近塞上孤臣 鐵騎廻砂壁朝疑烽火動松風夜雜鼓笳哀願將隻手扶紅日掃 盡狼煙御輦回    太湖署中壽吉洌泉封君      編修  張 書 緼袍不羡錦宫袍一醉曾將博酒豪七十年來看月桂三千會裏 見蟠桃堂開上界星辰滿簾捲東風笑語高彩鳳日銜丹詔近儘 教白髪白蕭騷    圓明園退朝呈閣中諸先輩 八首之一    魯之裕 紈扇羅衣厯上方御溝小市跨虹梁萬花香裏千官肅百鳥聲中 午漏長金柳濃陰圍闥玉泉新漲吼蕭牆自非三島神仙客誰 得披雲入建章 ","40卷 ╱ (民國) 高壽恒修 (民國) 李英纂 ╱ 民國十一年活字本"
37071,安徽,安慶,"(民國) 懷寧縣志",民國,1911,1949,606,,"報國菴宋咸平間建 大龍菴在大龍灣元至元間建 龍泉菴宋建巖壑幽秀竹樹參差青蓮一閣更能攬天柱獨秀 諸峰之勝大量禪師闡化處也 明錢澄之過龍泉庵詩 自傷 衰病逐年催又向峰頭策杖來 乘興偶然逢院入非時何意遇花開 自注春盡矣牡丹盛開  甌中乳色供新茗石上錢紋綴古苔龍井有泉尋不見拊闌 惆悵別僧回 清韓寵宿龍泉庵詩 夜闌群動息况是萬峰 巔下界人同夢中天月自圓暗香飄露氣孤影定寒泉似有微 風起秋聲 一葉傳 秀峰菴在大龍山巔 無漏菴在大龍山顚 玉泉菴在官塘冲元至元間建有泉冷然如戛玉故名 明顏渾 玉泉庵 ","34卷 ╱ (民國) 朱之英修 (民國) 舒景蘅纂 ╱ 民國七年鉛印本"
37071,安徽,安慶,"(民國) 懷寧縣志",民國,1911,1949,1455,,"    河道陝西按 察使布政使 巡撫    有傳     匾額並   袍褂           雙月教諭保 知縣分江蘇 厯署丹陽元 和吳縣知縣 捐升道員明 保留省即補 簡山西河東 道署山西按 察使調甘肅 新疆鎭迪道 加提法使銜 授新疆布政 使           同知在任候 補知府鹽運 使銜以   道員用           長蘆    運同            直隸州知州 晉知府道員 署邵武同知 延平府知府         生會典館議 叙通判授湖 南長沙府通 判候補直隸 黄灣場鹽大 使調東江場 鹽大    使          玉泉場   鹽大使           場鹽    大使            縣教    諭          縣知   縣                                                                                                              ","34卷 ╱ (民國) 朱之英修 (民國) 舒景蘅纂 ╱ 民國七年鉛印本"
37096,安徽,宿州,"(光緒) 宿州志",光緒,1875,1908,2241,"卷三十一 2174-2254 ╱ 藝文志三 2174-2254 ╱ 記 2174-2254 ╱ ","   以疎櫺無侈前人無廢後觀當風日清美便服    曳屐偕三四姻舊循城陰而登焉城旣據詶之    上而亭復冠城之巓凭欄南望千家煙火一覽    無遺倚城北矚則符離遠水豐阜遥嵐東拂西    縈胥油油然廻巧獻伎於杖履之下若乃麥浪    翻風荷香挹露銀蟾夜皎玉屑晨飛四時之觀    亦皆有可樂者然則宿地雖無名山水而日登    斯亭不如入崇巖邃谷中耶予因之有感矣宿    在春秋時爲宋都邑洎秦二世而陳隱王涉實 ","36卷 ╱ (清) 何慶釗修 (清) 丁遜之等纂 ╱ 清光緒十五年刊本"
37096,安徽,宿州,"(光緒) 宿州志",光緒,1875,1908,2294,"卷三十二 2254-2321 ╱ 藝文志四 2254-2321 ╱ 碑 2254-2321 ╱ ","   歲庚辰以祿養故受命宿學躬敦孝友以先諸    士而設經課藝霏霏玉屑加意來學未嘗無誨    至恤孤賑乏苜蓿之味時與諸生共之其間有    被豪右所陵轢者力白上臺懲敵人盡法以培    土氣且於揮塵之餘觀風問俗知地靈久欝由    水脉之不疏卽州治南北運溝故迹陳請疏濬    閲其規畫不惟禆益人文實以利民利國雖未    果行然已引其端爲後賢地若宿舊有閔子祠    墓潁國公祭田一詳增奉祀生員一詳請正元 ","36卷 ╱ (清) 何慶釗修 (清) 丁遜之等纂 ╱ 清光緒十五年刊本"
37111,安徽,滁州,"(光緒) 鳳陽縣志",光緒,1875,1908,3939,"卷二十 3930-4036 ╱ 雜記 3930-4036 ╱ ","國安有向時之患哉壽陽平以功封聞喜縣侯 晉文苑 伏滔傳 後周高琳母嘗袚褉泗濱遇見一石光彩朗澗遂持以歸是夜 夢見一人衣冠有若仙者謂其母曰夫人向所將來之石是浮 磬之精若能寶持必生令子其母驚寤便舉身流汗俄而有娠 及生因名琳字李珉焉 後周書 高琳傳 唐宣平太傳相國盧公應舉時寄居壽州安豐縣别墅嘗遊芍 陂見負薪者持碧蓮花一朵云陂中得之盧公後從事浙西過 淮爲太尉衛公道之令搜訪芍陂終不可得乃知向者蓋神異 耳 玉泉 子 八公山之怪石巫峽之巖湍琅琊台之水石布於清渠之側 李 德 ","16卷 ╱ (清) 于萬培修 (清) 謝永泰續修 ╱ 清光緒十三年刊本"
37115,安徽,馬鞍山,"(民國) 當塗縣志",民國,1911,1949,206,"輿地志 12-494 ╱ 疆域 12-494 ╱ 沿革 12-494 ╱ 城池 12-494 ╱ 坊巷衛 12-494 ╱ 道坿 12-494 ╱ 經緯線 12-494 ╱ 氣候 12-494 ╱ 坿 12-494 ╱ 山水 12-494 ╱ 攝影 12-494 ╱ 坿 12-494 ╱ 物產 12-494 ╱ 攝影 12-494 ╱ 坿 12-494 ╱ 村鎮 12-494 ╱ 交通 12-494 ╱ 攝影 12-494 ╱ 坿 12-494 ╱ 勝蹟 12-494 ╱ 攝影 12-494 ╱ 坿 12-494 ╱ 名墓 12-494 ╱ 攝影 12-494 ╱ 坿 12-494 ╱ ","玉泉鄉  闡頭村 張家岡村 大園上村 東街村 土街村              在區治西北八里   前蔡村 後蔡村 横山坳 横山村 石榴 崗 戴家村 林里村 楊家莊 漂水灘     港治村 鄭家樓 秦來村 前英武村 後 英武村 小英武村 龍上村 鍾上村    昭明鄉  前江口村 後江口村 中江口村 吊里橋 伏龍 岡 陳陶莊 和尚港 王家墳 大韓莊 小韓莊 在區治西北十七里 緣興鄉  大堡村 安東村 姚家巷 楊家村 河湖 塘 武家村 狗兒墩 新莊       在區治西北十里 宋莊鄉  大山村 包家山 麻山峴 後宋莊 前家莊 分龍尾 峴頭村 老鴉窠         在區治東北十二里 農姥鄉 神農洲 慈姥洲   巷口鄉  戽子峴 大小坳 胡言村 朱家村 巷子口  楊家壩 南會村 大栗樹 榮村     在區治東北五里 上埠鄉  南社村 中社村 西社村 三社村 二社村 丁家甸 朱家甸 姚上村         在區治西南八里   魯甸村 大叚石岡 小叚石岡 印家橋 落 倒巷 夏家橋 王家上村 印家老村 劉    家冲 張家前 老鴉窠           ","不分卷 ╱ (民國) 魯式榖編  ╱ 民國鈔本"
37115,安徽,馬鞍山,"(民國) 當塗縣志",民國,1911,1949,3890,"志餘 3784-4532 ╱ 大事記 3784-4532 ╱ 雜辨 3784-4532 ╱ 異聞 3784-4532 ╱ 文存 3784-4532 ╱ 詩存 3784-4532 ╱ 舊志叙例 3784-4532 ╱ 反厯代修志職務表 3784-4532 ╱ 跋 3784-4532 ╱ ","祀典亦可得而廢也當塗縣行春門外東六十里有曰横望山 者磅礴鬱積窮窿嵁峻為東北奇觀實金陵朝對之山蜿蜓而 曲曰石門者左擁右抱嶄巖峭拔巃嵸周匝羅列拱揖髙者抗 層霄下者入衍奥中有玉泉嵌崆淵淵而來春夏霖潦之奔势 若天河之落秋冬澂流一碧縈抱如練盤道曲屈沿磴而進曲 阿之間有睢陽王穼可釣台在焉其髙丈餘截然如刀劈之狀 巉巖㟮㞦蒼松挂崖谷風起而天籟生語聲髙而谷神應誠棲 直妥神之所也後有坦基東西二十餘步南北倍之舊有義勇 武安英濟王原廟在焉弘治甲寅冬十月燬於野燒廟中左右 諸神像鞠為煨燼獨王之肖貎儼然如坆遠近士民聞之咸動 心駭目聚觀而驚嘆以為神明之顯異如此子丁内艱於家實 ","不分卷 ╱ (民國) 魯式榖編  ╱ 民國鈔本"
37151,貴州,黔東,"(光緒) 續修天柱縣志",光緒,1875,1908,184,"卷 144-188 ╱ 建置 144-188 ╱ 疆域 144-188 ╱ 形勢 144-188 ╱ 山川 144-188 ╱ 鄉里 144-188 ╱ 場集 144-188 ╱ 風俗 144-188 ╱ 營建志 144-188 ╱ ","   玉泉橋  在城東四十八里馬唐     郵傳    置郵傳命自昔皆然必藉民力以應之蓋有西賦即    有徭役特視均之者緩急輕重何如耳柱邑自雍正    間改隸鎮遠郵務一切裁彼設此事有固然然民之    分應者如故嗣經定制改設舖夫官給經費而民力    始紓盖較之前代恤民之政其厚薄相去又有間矣    志郵傳    縣前舖 鎮兵三名以 下各二名  邦洞舖 在城北 十五里    執營舖 在城西北 三十里   欵場舖 在城西五十 里入鎮遠界    魁梅舖      六洞舖 ","不分卷 ╱ (清) 佚名修  ╱ 清光緒二十九年刻本"
37224,安徽,馬鞍山,"(康熙) 當塗縣志",康熙,1661,1722,165,"山川 132-170 ╱ 卷之六 132-170 ╱ ","  壩橋 以上多 福鄉   資字井 在府 内 深字井 元和井 以上俱 在府内 玉春井 在 縣  後堂  西北 玉泉井 縣廰西 吏舍前 建德井 在建德坊 都察院前 文淵井 在 察  院東  南 福民井 在建陽衛 大門内 原泉井 在府 學内 文惠井 在縣 學饌  堂  前 源字井 在府前急 逓舖内 漙字井 在熙春坊城 隍廟街南 博字井  在崇化坊街  北憧憧橋南 長春井 在東街東 井巷内 廣濟井 在製錦坊 街東横巷   德貴井 在德貴坊 街中稍北 廣惠井 在壽俊 坊街北 壽民井 壽民坊 北横巷   安衆井 安衆坊 北横巷 濟衆井 孝感 坊内 布金井 在光孝寺 前街西南 貢   院古井 在興賢坊内北横巷轉湾處偏西 宋貢院門北陳貴謙建亭覆之 清源井 ","28卷 ╱ (清) 王斗樞修 (清) 張畢宿纂 ╱ 清鈔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909,"卷三 865-977 ╱ 至 865-977 ╱ "," 字為第七十一福地謝真人居之唐詩有章仙壇里  人章壽得仙於此石鐫章仙峰三大字有磨劍石煉  丹井掃壇竹石棋盤又有童井深僅尺許不溢不涸  相傳有青水童子撥草取水桑雲登香爐峰而去故  名東北為九龍山一曰获蘆山下瞰九龍江其旁曰  魚山馬鼻山定歧山福斗山玉樓山有嶺曰透嶺  有㠘曰鶴㠘後㠘有石曰髻美石又有馬鞍山鵝鼻  山相次東際於海又有三德山峙於海門又東北大  海中曰上竿塘山有竹扈湖尾等六澚下竿塘山有  白沙鏡堘等七澚居民皆以漁為業明洪武二十年  徙其民於縣  治二山遂墟 玉泉山 在縣西里許上有玉泉巖泉出 兩峯之間色味澄甘又有靈洋  洞仙桃巖擁秀堂清澗閣明月軒流杯亭諸勝其北  爲鳳凰山文筆山張旗山文殊山白巖山有嶺曰陀  嶺俗呼臺市曰白蓮嶺曰俞裴嶺昔有  俞裴居此因名有巖曰洄口曰寶華 東坂山 紫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921,"卷三 865-977 ╱ 至 865-977 ╱ "," 潭上爲方廣巖有石室可庇千人未至巖石壁崚嶒  有泉如練元王翰鐫飛珮二字懸崖石乳參差下垂  又有玉泉洞瑞松塢鐘磬石懸泉崖瀑布泉龍樹巖  靈羊谷龍尾泉望仙䑓清音洞為十奇景宋慶歷間  邑人黄非熊讀書其下相傳有獵人逐獸至其境歸  以告人非熊剪荆劚險攀緣而上遂得此巖即其地  奉浮屠架閣三層不施片瓦暴風疾雨不能犯也巖  前有水簾千尺為瀑布泉又有星巖仙掌仙樹仙檣  石天門石芝石笋石竃石曰石凳觀音影諸勝旁有  巖曰懸漢巖左連潛頴巖又有曰九天巖右接普陀  巖巖前百許步有浄瓶石曬經巖獅子巖各髙十餘  丈鼎足而峙又東北數里有巖濵溪曰赤壁巖巖色  赤王翰鐫赤  壁二字於石 越峰山 在縣西相傳閩越王遊觀處亦 名越王山有鯤潭又巖曰獅子  巖有仙屋石洞跨攄虹橋俯臨千仞深不可測曰西  興巖上有瀑布泉宋紹興間有堅道人得道於此迤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956,"卷三 865-977 ╱ 至 865-977 ╱ "," 有半漳臺左為日華峯初陽先升於此故名又為禪  月山又左行為隆壽山皆府治背山也右行為淨安  山西南平地突起奇石攅輳俯瞰溪流又有騰龍山  相傳有龍騰於溪故名對峙者為起鳳山宋儒吴勳  作亭讀  書其上 石獅巖山 在城南七里峯巒奇秀蜒袤數里 上多怪石有若獅子者有若蟾蜍  者有如梯如門者上有半月池羅漢峯超然亭寶月  巗南泉巖惟石獅巗為最勝有石刻獅子巖三大字  其下淸泉一泓刻止泓二字郡守韓擢名為白鹿泉  傍巖有庵昔有無隱禪師畜一虎於此俗名虎硿前  有虎拜石南有蝙蝠洞洞口有萬石室普陀巗下折  為玉泉巖由石獅逶迤至南溪曰丹霞山土石皆赤  晨夕耿日若丹霞  故名下有南山寺 名第山 在城南十里亦名天城山 唐周匡物潘有實讀書於  此周後登  第故名 圓山 在城西南十里前後望有十二面故 曰圓山形如覆釜上有石池仙壇每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973,"卷三 865-977 ╱ 至 865-977 ╱ "," 點燈山分為二支其一支曰赤坑山勢若五星聚港  轉而鳳嶺至於良峰旁為九上落山其一支曰鳳頭  山左轉為焦坑山右為磁  竈山真武山為縣邑水口 初稽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 自點燈山分支至  此山半有三潭元季陳汶輝結庵講學其上有巨石  出泉清冽不變號玉泉又北行為烏山巨石嵯峨半  插天表為邑後屏嶂迤邐而北九峰並列上有石門  可通車馬頂可坐數十人中有棋盤石天然橋香爐  石風動石觀音石三寳石雲根石又有飛來佛羅漢  洞自初稽而來崒嵂聳秀曰厚廣山亦名和廣山   大南山 在縣南十五里兩峰秀銳亦名大尖山小尖 山其右綿亘十數里若巨屏森列者為龜山  上有巨壑相傳有龍潛焉又有石洞可容  數十人山右即汀漳分界又有象頭山 檺林山 在 縣  東北五十里山勢巃聳崖石森列有石屋數十處可  容百餘人稱十八洞群峰揷天為一邑望鎭支麓綿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1675,"卷十 1635-1737 ╱ 至 1635-1737 ╱ "," 名好女兒花張宛丘呼  為菊婢韋后呼為羽客 金錢 花深紅色 圓薄如錢 剪金紅 花圓 無香  葉分數岐如  刀剪之狀 罌粟 花有五色實如小罌 子如細粟亦名御米 御仙 一曰麗 春花有  小罌如  罌粟 聚八仙 狀類瓊花而八蝶簇一心又有蝴蝶 垂枝條而兩兩相對者又有小蝶簇  聚如碧玉者皆曰玉蝴  蝶又有玉翼蟬碧蟬 寳相 藤生花類酴醿 而秀整過之 玉屑 藤 生  花白如碎  玉之狀 玉籠鬆 藤生花微紅而圓又一種 花相類而葉尖名醉楊妃 衮繡毬  藤生花一簇數十蘂其圓如毬  初開微帶粉紅色開盡則白 錦竹 一名石竹叢生 髙尺許花如纈  錦李太白有石竹繡羅  衣之句俗呼天南竹 剪春羅 花淡紅色 旁如剪刻 黄雀兒 一 名  迎春晏殊詩淺艶侔  鶯羽纎條結兔絲 紅荳蔻 叢生葉如箬葉而厚花 開一穗數十蘂淡紅色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2487,"卷十八 2473-2577 ╱ 學校 2473-2577 ╱ 社學書院附 2473-2577 ╱ 正音書院附 2473-2577 ╱ "," 寳祐二年知縣許鑒始定今所明知縣鄧恭主簿龔  鉞御史羅澄教授周瑄知縣汪璀縣丞吳儀副使楊  澤知縣屠容御史李如奎胡文靖同知葉符知縣周  逵劉倫知府胡有恒知縣楊存禮教諭葉宗舜知縣  劉曰暘相繼增建 國朝順治三年燬於寇後知縣  吳來儀建之至康熙二十年又加修葺 泮額歲試  取進文武童生各八名科試取進文童生八名 學  田原額一百三十一畝七分零實徵學租銀二十一  兩三錢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  啟聖捐置田二十六畝六分 書院 曰溪山書院在 縣北有朱熹扁  曰溪山第一曰浣溪書院在八都曰螺峯書院在九  都曰崇正書院在南門外以上惟溪山書院存餘俱  廢曰玉泉書院在囦關   國朝運同陳大輦建 社學 在杉洋村雍 正二年新設 正音書院  在一保玉堂坊左雍  正二年奉文設立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8367,"卷五十九 8330-8462 ╱ 列女 8330-8462 ╱ 名媛 8330-8462 ╱ 節孝 8330-8462 ╱ 貞烈 8330-8462 ╱ 共六卷 8330-8462 ╱ "," 胡棐  妻 李氏 鄧應 璧妻 楊氏 諸生胡 冕繼妻 李氏 胡汝 櫓妻 俱長汀人   賴氏 李尙 質妻 薛氏 雷震 起母 張氏 陰昆 生妻 謝氏 諸生李 憲華妻 謝氏 盧 應  順  妻 陰氏 張仲良 繼妻 陰氏 羅一峯 繼妻 黄氏 黎永 深妻 雷氏 楊兆 芳妻 王   氏 吴誥 妻 伍氏 吴明 輅妻 陳氏 陰顯 昇妻 甯氏 施壽 金妻 俱寜化人   陳氏 鄧臺 妻 劉六娘 雷鐸 妻  以上俱淸流縣人   揭冕娘 温玉泉妻 歸化縣人   沈玉容 黄慶 妻 羅滿姑 李應 開妻 李壽娘 諸生謝 濂妻 揭福金 董 憲  妻   吴氏 李士 愈妻 錢氏 李士 志妻 黄氏 李齊 妻 丘氏 江熹 妻 吴金秀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8585,"卷六十二 8542-8670 ╱ 至 8542-8670 ╱ "," 是拓之更今名旁  有石髙峰石馬泉 新興寺 在光賢里宋太平興國中 建本崇福舊址翁仁凱廬  墓之所  今廢 瑞峰寺 在海口城東北龍山之嶺宋皇祐中 建有石浮屠七級可觀海曰今廢   福山寺 在新豐里唐時建鄭 俠讀書處也今廢 天王寺 在縣北遵義里 梁大通二年建  初名法建唐咸  通二年賜今額 福真觀 在海口城宋初建政和中賜 額中有丹井爲道士林知源  修煉  處 水南觀 一名朝元觀 在新豐里 靈寶觀 在石竹山宋紹興 二年建乾道九年  丞相史  浩重修 玉峰道院 在縣治西塘邊元時 建明永樂間重修 連江縣大中玉泉寺 在玉泉山麓隋大業 中建明成化中重修 石門寺 在覆 釜山  下唐中和間建明成化三年  寺僧繪圖以進詔賜今額 寶積寺 在二十七都宋 嘉祐中建明正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8745,"卷六十三 8670-8818 ╱ 古蹟 8670-8818 ╱ 宫室 8677-8818 ╱ 寺觀 8687-8818 ╱ 宅墓 8690-8818 ╱ 石刻附 8670-8818 ╱ 共二卷 8670-8818 ╱ "," 範   元妙觀 妙應庵 圓通塔院 等覺寺 獅子   峰庵 天境山庵 蒲山庵 觀舟巖庵 玉泉庵    香火庵 慈祭堂 玉溪堂 桂林堂 羅峰寺    石馬寺 銅坑庵 石笋庵 覺海庵 菩薩會   庵 水桑塢庵 獅子巖庵 寶興庵 卵齋庵    小密道院 大元庵 應跡寺 多寶庵 彌勒寺   髙陽峰庵 茅洲庵 友慶庵 觀音圓覺堂 烏   龍庵 妙髙峰庵 雙峰庵 康仙庵 金峰庵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8781,"卷六十三 8670-8818 ╱ 古蹟 8670-8818 ╱ 宫室 8677-8818 ╱ 寺觀 8687-8818 ╱ 宅墓 8690-8818 ╱ 石刻附 8670-8818 ╱ 共二卷 8670-8818 ╱ "," 西門  内 雲霄庵 在縣東舊 名玉泉 寧化縣慈恩寺 在縣南 宋時建 西隱寺 在永豐里 宋時建 寶池寺 在縣 北唐  時  建 光嚴寺 舊學 址 金華觀 在縣東五代 時建今廢 蓬萊觀 在縣南 相傳宋  劉氏女  昇仙所 凝真觀 在縣治南 後唐時建 龍山院 在城東 梁時建 福林院 在 縣  南宋  時建 伏虎庵 在縣東 五里 金山庵 在永豐里 宋時建 中華庵 在興 善聖  宋時  建 保林庵 在招賢里 明時建 西山庵 在縣西 宋時建 梅山庵 在招 賢里  宋時  建 苦井庵 在縣西有泉病 者飲之多愈 西提庵 在縣西 元時建 龍門庵  在縣東  明時建 聖水庵 在縣東 明時建 碧雲庵 在興善里 宋時建 東山庵 在 縣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9856,"卷六十八 9340-10523 ╱ 至 9340-10523 ╱ "," 長樂即古新寧唐上元初遷置今所東北界巨海南  界福淸西北界閩縣又西界永福北界連江腹裏為  邑不城不隍民固帖然狎於農桑鮮識兵革洪武間  命治沿海諸衛所為備倭計未始議城吾邑弘治庚  戌上虞潘公府奉例始成之規制弗稱久之寖頽而  四境寧謐無事防守先後還數百年於兹迨嘉靖壬  子島夷寇浙東而黄巖赤城之間告變旁午於是提  督閩浙軍務太倉思質王公忬屢檄城事而邑之士  民罔即應命上之人亦狃於其故而執議弗堅也旋  請報罷乃思質王公軫念吾邑震隣之懼諄諄然力  主其事謀諸巡按侍御邢臺玉泉趙公孔昭暨藩臬  守巡諸公僉謂長樂宜城檄下我邑令詹侯侯乃籲  衆咨諏欵諭上意士民始躍然用命侯上其狀報可  於是議財用峙木石相基址量工命日事事貲費悉  出自公帑募游民而傭之四方利若直者繼至雖坊  里各役一人人各轄一區不過稽其成而已城高若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10380,"卷六十八 9340-10523 ╱ 至 9340-10523 ╱ "," 不容足天隂石滑生寒苔斷崖缺處見堂户垂蘿掩  覆長松樹落日山深有鬼啼空門歲遠無僧住林存  虎跡獸猶驚井吐龍涎水盡腥峰排突兀逾千尺空  嵌玲瓏鑿五丁芒鞵行抵國興寺豐碑磨滅祥符字  寶相堪嗟香火殊雕楹尚擬皇居麗東走遥臨萬丈  潭窅深定有虬螭睡寒泉歷厯鑑鬚眉飛瀑時時濺  衣袂絶頂夜宿摩霄空呼嘯真疑帝座通金尊且吸  星河白銀界初吞海日紅南來五嶺憑陵外東去諸  峰指顧中春秋寒暖須臾變髙下隂晴逈不同吾聞  太姥主名嶽堯時得仙啟關鑰朝遊崑閬暮蓬萊來  往笙簫控鸞鶴兹山合是神靈都闕牧容成此煉藥  史君丰骨本仙仙五馬專城出守年天教太姥屬封  内應與名山舊有緣綘雪神丹傳玉札綵雲天  樂侑瓊筵我欲尋眞來採藥解衣爛醉卧其巓   陳椿暮春湖心亭集同社諸子 西湖一望何寥廓太 守嚴髙往年鑿秀色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10391,"卷六十八 9340-10523 ╱ 至 9340-10523 ╱ "," 鸛鶴高巢頂  惟堪舉世傳   王霸壇 王君上昇處信宿故居前皂莢即須朽白龜 應亦全雲間猶一日塵裏已千年碧色壇如  黛時人  誰可仙   玉泉寺 野寺經殘夏空房欲暮時夜猿聽不睡秋思 客先知竹迥烟生薄山高月上遲欲辭塵路  去難與  老僧期   陳乘九鯉湖 汗漫乘春至林巒霧雨生洞莓黏屐重 巖雪濺衣輕窟宅分三島烟霞接五城  却憐饒藥物  欲辨不知名   陳去疾送林刺史簡言之漳州 江樹欲含曛淸歌一 送君征驂辭荔浦别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10422,"卷六十八 9340-10523 ╱ 至 9340-10523 ╱ ","  陳鴻聽泉閣 風露臨虛閣應秋氣清一山在水次 終日有泉聲響迸僧鐘落寒兼客枕生  中宵滿欄月  都作玉琴鳴   陳宏已遊玉泉寺 一路盤山色孤亭出竹陰客來春 雨歇僧去暮雲深寺古多孤跡壇  空少鷲音儘餘殘  碣在榛莽豈堪尋   喝水巖 四壁秋雲冷蕭蕭響斷猿巖僧寒借榻山鬼 夜敲門月影前峯過泉聲别磵喧祖師今不  見何處  問真源   徐寓建陽福山寺 磴路層層入招提夾兩山柏然 陰殿緑苔繡古牆斑細雨蟲聲  碎微風蝶影閒五更  鐘韻杳鄉夢屢催還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10456,"卷六十八 9340-10523 ╱ 至 9340-10523 ╱ ","  敖陶孫哭趙相詩 左手旋乾右轉坤云何羣卜肆流 言狼胡無地容姬旦魚腹終天葬  屈原一死固知公不免孤忠頼有史長  存九泉若遇韓忠獻休説渠家末代孫   黄非熊題玉泉洞 百尺寒泉潄玉鳴洞門斜入石廊 横烟霞不改古今色山水無分朝  暮聲窺洞野猿懸樹立驚人呦鹿上巖  行有時寫畫琴中趣風定千秋月正明   瑞松塢 誰種靈松近佛家根蟠深塢鬬獰蛇風吹碧 落雙龍動日照黄昏兩蓋斜十里雨聲喧洞  壑半空淸影浸雲霞山僧長  日頻來賞只恐春深起爪牙   望仙臺 臺前髙嶽宅神仙叠石誅茅對碧巔雲霧不 分人去路管絃長動雨來天影鸞呼侣歸殘  照野鶴啣花下紫烟誰識蟠  桃最深處劉郎風骨已全仙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10501,"卷六十八 9340-10523 ╱ 至 9340-10523 ╱ ","  宿鄧汝髙竹林山莊 精廬遥結翠微間借得雲窓一 夕閒流水斷橋通古路斜陽殘  磬下空山犬聲似豹聞茅舍螢火隨人入  竹關桑柘滿村堪寄隳與君吟卧却忘還   越城看雪 六出飄來萬户黏越王臺上舞纎纎粉痕 冷浸鴛鴦瓦玉屑晴穿翡翠簾到處樓臺  堆白璧幾時村店辨青帘山隂  滿路春明柳無數飛花一夕添   過勾漏竹林 烟靄蒼茫翠幾重泉流石罅響淙淙山 當曲塢蔽千竹路入半林生一峰蘿磴  隂中寒葉積松門深處冷雲封千  巖萬壑行應遍斜日亂鳴孤寺鐘   石牌菴 路出先賢古石牌小菴髙處竹隂埋木横畧 彴通危澗草結團瓢倚斷崖五沸瓦鐺春後  茗數聲雲板午前齋從來幽  僻無鄰近風掃庭花落滿階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10517,"卷六十八 9340-10523 ╱ 至 9340-10523 ╱ "," 古碑蒼蘚合草堂殘礎白雲寒清  風高節今還在欲酌幽馨想未難   孫瑶登棲雲嶺 宿雨初收海日浮晴嵐不斷曙光流 碧雲縹緲三山近紫霧氤氲萬壑幽  已見仙人乘白鶴不妨老子跨青牛  幾回覧勝占雲物王氣葱葱億萬秋   林希元題御踏石 六飛一去不復返此地猶傳帝子 行萬里山河無駐足數堆盤石尚  留名天寒水冷魚龍泣海闊風高鴻鴈  鳴千古乾坤同逆旅英雄遺恨幾時年   林唐臣圓山 山宫曾記夢朱衣十二圓峰紫翠迷一 片溼雲初過雨半篙新漲已平溪笙歌  彩鳯空中下劍化群龍匣底嘶何  日神丹成九轉從公來聽枕中鷄   黎應物海雲山 巖扉高敞海雲巓此地王姬舊度仙 石磴香塵飛玉屑粧臺枯蘚印金鈿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7225,福建,NULL,"(乾隆) 福建通志",乾隆,1735,1796,10570,"卷七十八 10523-10592 ╱ 藝文 10523-10592 ╱ 著述一卷 10523-10592 ╱ 表疏文記詩賦十卷 10523-10592 ╱ 共十一卷 10523-10592 ╱ 臣 10523-10592 ╱ 等謹案福建通志七十八卷 10523-10592 ╱ 國朝閩浙總督兵部尙書郝玉麟等監修福建 10523-10592 ╱ 自宋梁克家三山志以後記輿地者不下數 10523-10592 ╱ 十家惟明黄仲昭八閩通志頗稱善本而亦 10523-10592 ╱ 不免闕畧又自明立福建布政司分建屬郡 10523-10592 ╱ 以福興泉漳為下四府延建邵汀為上四府 10523-10592 ╱ 國家德威遠届鯨海波恬臺灣既入版圖而福 10523-10592 ╱ 州所屬之福寧亦升州為府泉州所屬之永 10523-10592 ╱ 春漳州所屬之龍巖又各析置為直隷州建 10523-10592 ╱ 置沿革多與昔異以舊志相較每與今制不 10523-10592 ╱ 合且福建三面環海港内通島嶼外峙一 10523-10592 ╱ 切設險列戍之要舊志亦多未詳雍正七年 10523-10592 ╱ 承 10523-10592 ╱ 詔纂輯通志因取舊志之煩蕪未當者删汰冗文别 10523-10592 ╱ 增新事其疆域制度悉以現行者為斷至乾 10523-10592 ╱ 隆二年書成玉麟等具表上之自星野至藝 10523-10592 ╱ 文為類三十為卷七十有八視舊志增多十 10523-10592 ╱ 四卷如沿海島澳諸圖舊志所不載者皆為 10523-10592 ╱ 詳繪補入足資考鏡於體例亦頗有當焉乾 10523-10592 ╱ 隆四十五年十一月恭校上 10523-10592 ╱ 總纂官 10523-10592 ╱ 臣 10523-10592 ╱ 紀昀 10523-10592 ╱ 臣 10523-10592 ╱ 陸錫熊 10523-10592 ╱ 臣 10523-10592 ╱ 孫士毅 10523-10592 ╱ 總 10523-10592 ╱ 校 10523-10592 ╱ 官 10523-10592 ╱ 臣 10523-10592 ╱ 陸 10523-10592 ╱ 費 10523-10592 ╱ 墀 10523-10592 ╱ ","  梁克家次韻 已行更為玉泉留好景煩公傑句收 紫帽峯前雙鷺下幾多清興滿滄洲   陳宓賦梅堂二首 濃霜輕雪妒清華暖日烘時祇見 花天意似憐塵世界故將茅舍換  仙家 老覺無情戀物華玉塵那復惜飛  花春風祗在襟懷裏試問藍溪吏隱家   題龍津橋 兼旬積雨截晴虹洗出溪山罨畫中 別浦漁歌來瞑色長橋人語半秋空   曹頴叔長樂臺 藍挼水谷與秋暉疑作危稜磴翠微 向晚山僧苦留我層層寒牖亂雲歸   謝枋得武夷山中 十年無夣得還家獨立青峯野水 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  梅  花 元江逌五雲樓 洞中煙鎻五雲樓洞口寒泉今古流 見説秋高風雨夜徐郎騎鶴更來遊 ","78卷 ╱ (清) 郝玉麟修 (清) 謝道承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8337,廣東,廣州,"(康熙) 從化縣新志",康熙,1661,1722,860,"藝文 569-875 ╱ 卷五 569-875 ╱ 藝文 569-875 ╱ ","  詩 絶句     從化道中         鄺元陽 南海 人 日斜驟雨漲山谿禾黍青青松葉齊二十年來遊走 地鷓鴣何事隔林啼    百丈帶         知州  吳 旦 南海 人 細草煙蘿鬱不分玉泉飛下坐間聞幽花莫覆巖前 石留與僧來看白雲    流溪曲五首 崇正五年作 探花       宗伯 陳子壯 南海 人 遁甲雷文不是奇游魂一鼓颯驚颸將軍自試摧妖 ","5卷 ╱ (清) 郭遇熙纂修 (清) 蔡廷镳等續修 ╱ 清内府本"
38338,廣東,韶關,"(乾隆) 翁源縣志",乾隆,1735,1796,124,"翁源縣志目錄 19-453 ╱ 卷一方域志 19-453 ╱ 沿革 32-453 ╱ 疆界 35-453 ╱ 形勢 36-453 ╱ 街啚 43-453 ╱ 氣候 45-453 ╱ 風俗 46-453 ╱ 卷二營建志 19-453 ╱ 城池 20-453 ╱ 署 20-453 ╱ 學校 20-453 ╱ 壇壝 20-453 ╱ 祠廟 20-453 ╱ 坊表 20-453 ╱ 井泉陂圳 20-453 ╱ 關梁墟驛 20-453 ╱ 兵防 20-453 ╱ 卷三食貨志 21-453 ╱ 户口 21-453 ╱ 田賦 21-453 ╱ 鹽課 21-453 ╱ 物産 21-453 ╱ 卷四名勝志 21-453 ╱ 山川 21-453 ╱ 寺觀 21-453 ╱ 亭舘 21-453 ╱ 古蹟 22-453 ╱ 卷五職官志 22-453 ╱ 官制 22-453 ╱ 題名 22-453 ╱ 良吏 22-453 ╱ 卷六人物志 22-453 ╱ 名賢 22-453 ╱ 選舉 22-453 ╱ 封廕 22-453 ╱ 孝義 23-453 ╱ 節烈 23-453 ╱ 隱逸 23-453 ╱ 流寓 23-453 ╱ 仙釋 23-453 ╱ 卷七藝文志 23-453 ╱ 卷八雜記志 23-453 ╱ 翁源縣志 122-221 ╱ ","大臘嶺 縣南七里高百餘仞周圍百餘里不雪而   寒盛暑如臘故名 小臘嶺 縣東北八里狀如大臘嶺爲縣治靠山 翁山 縣東一百二十里一名靈池山壁立千仞山   頂有靈池池有八泉曰涌泉温泉香泉甘泉震泉   龍泉玉泉乳泉張文獻廟碑所謂八泉會而爲池   即此也圖經云昔有二仙翁龎眉皓髮遊息於此   樵者時或見之居民飲其水者多壽拔山名翁山   水名翁水翁源之名蓋□諸此 ","8卷 ╱ (清) 杨楚枝修 (清) 郭正嘉纂 ╱ 清内府本"
38354,湖北,襄樊,"(乾隆) 棗陽縣志",乾隆,1735,1796,543,," 榮青簡從龍簇錦衣流風雖歎邈涉氣未云微比户芸  香馞聨班玉屑霏詞壇儲匠伯萟圃砌珠磯九集趨㕓  便 城内有 九集 三農力壤肥柿園金作實桑塢碧成幃盤燦  投心菓驦馳逐電威染袍宫樹宻 槐名守宫 邑出此木 醖酒落英  馡物産因人秀圭璋韞璞希文彪無久蟄蔚豹有神機  敷化 皇風永崇儒令德巍即有益坂驥騰步逹黄扉    棗陽襍咏 府志載棗陽有 魚名弹琴今無  晚步涉沙河春漲纔成溜却有漁郎来問得弹琴否 ","24卷 ╱ (清) 甘定遇修 (清) 熊天章纂 ╱ 清内府本"
38357,湖北,武漢,"(道光) 黃陂縣志稿",道光,1820,1850,27,,"肅代以來改隸武昌節度    ︵舊唐書地理志︶至德之後中原用兵要衝大郡皆有節度武昌軍節度使    管鄂岳安黄申光等州︵方輿紀要︶元和初置鄂岳觀察使寶歴初升爲武    思節度太和中仍爲觀察使□鄂岳蕭黄安申光七州尋復曰武昌節度 希烈拒命以陳喬守黄州曹王拔之復爲王土    ︵舊唐書德宗紀︶建中四年三月曹玉泉擊李希烈啓陳質之衆敗之收復    貴州︵新唐書李希烈傳︶平梁崇羲功各擁兵欱有其地建中四年北浸汴    州南馬鄂州有詔江沔節度使魏曹玉泉擊之拔蔪黄兩州︵資治通鑑︶德    宗建中四年三月戌寅河西節度使曹玉泉败李希烈將韓□露於黄梅進拔    黄州 僖宗肅宁唐祚衰光啓二年溢爲杠洪所據    ︵資治通鑑︶僖宗光啓二年安陸賊帥周通攻鄂州路審中亡去岳州刺史 ","不分卷 ╱ (清) 金國鈞纂  ╱ 民國十二年鉛印本"
38358,湖北,恩施,"(同治) 增修施南府志",同治,1861,1875,711,"卷之九 682-722 ╱ 典禮志 682-722 ╱ 祠廟 682-722 ╱ 寺觀附 682-722 ╱ ","天橋寺同上 玉泉山在大茂坡 靈山寺在茶園壩 道宏山在茶園溝               龍泉寺在白水 靈山寺在黑峝 雲霧山在二台坪 静竹寺在馬河壩 迎水寺在活龍坪 ","30卷 ╱ (清) 松林修 (清) 何遠鑒纂 ╱ 清同治十年刊本"
38361,江西,贛州,"(同治) 贛州府志",同治,1861,1875,27,,"間例也若乃風俗之美惡與化移易人材之生視其自樹 地靈不得專主吏兹土者政績不能皆同人品亦不能無 高下於此不審而漫浪書之或過於稱揚或曲爲隱蔽其 於史法皆未盡也周官誦訓之設掌道方志以詔觀事廵 狩則夾王車以行於政教大有禆益厯世久遠莫考其詳 今天子每歲必親命憲臣廵按一方察民隱而糾吏弊歸 則以聞殆其遺法激揚之責固所自盡而典籍之徵亦豈 分外事哉侍御容峯陳公玒有見於此乃謀諸都憲玉泉 王公浚以贑志屬予修葺衰病薄劣何能爲役重違其意 乃與陳教授英李舉人國紀參互考訂收其散逸删其繁 ","78卷 ╱ (清) 魏瀛修 (清) 魯琪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8361,江西,贛州,"(同治) 贛州府志",同治,1861,1875,473,,"  集知春山隨處一章乃再至陽明别洞和邢太守韻   二首之一前詩實四章也今爲訂正和邢詩詳名蹟   戴記經玉石巖晩眺詩 暫憩東郊轡悠悠泛碧漪豆棚 松外短茅屋竹間欹暑氣雲峰  峻凉飈石徑危平原新雨足似與洗瘡痍 裊裊蘿風  細修修古洞秋清歌邀白兔散帶踞蒼虬嶺外山原迴  年來戰氣收笑談尊  俎事洗蘚一掀眸 魏觀玉石巖詩 署舍依稀曉色蒼 行行下馬拂衣裳  浮空野色長凝翠出谷鶯聲巧奏簧潭引石泉通地脈  隙含星斗見天光結盟欲作移家計幾見芝田發異香   國朝倪長犀玉石巖詩 石門高鎖碧嵯峩洞口陰森接 大羅春草倒從天上發流鶯直  向月中過寒深鬢髮生雲霧坐久衣裳長  薜蘿若使謝安曾此住日穿一緉不爲多 曾捷宗遊玉   石巖詩 出郭緬遙壑探幽赴宿期紆迴逕荒岡行行叩 玉扉洞府秘深鑰丹穴啟隩洟離離諸境闢恍  惚萬狀迷嶔崟聳天壁㟏岈閡中楣絕巘響雲璈元關  踞虎滑滴玉泉乳斑斓碧石衣靈窟倒天開日月黻  微曦瑶草蒙茸發蝙蝠往來飛偃僂趨中間傾仄石門  畝稍進並無光寒氣澟鬚眉持炬燭昏黑穹崿倒厜㕒 ","78卷 ╱ (清) 魏瀛修 (清) 魯琪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8361,江西,贛州,"(同治) 贛州府志",同治,1861,1875,808,," 外復審時勢權宜許兼職以便行事若今之兵備得兼  分巡是已兵非邊境要不設備近以腹内本靖亦設焉  時使然也西江一省分五道其隸嶺北者惟南贑二府  接壤閩廣郴桂多荒山長谷窮民嘯聚爲盜時或有之  臬司每歲巡厯糾察奸弊斷理刑獄而未有兵權倉卒  遇患難於調度成化丁未廷議設專官禁禦而督以都  憲大臣上俞其請四境賴以無虞而分巡則仍歲廑憲  使宏治壬子始以兵備兼分巡事歸一而勢易行上下  相安葢無遺法顧兵憲交代不常而公署未有題名誠  爲缺與嘉靖己亥春文峰俞公以憲副蒞贑乃請於前  中丞玉泉王公今中丞訒庵吳公搜集前任名氏自李  公轍始至公凡二十人列名樹碑於廳事之左使前有  傳而後可續公之用心厚矣哉君子經濟之才而見  於用世必廉愼公勤始克有濟然善取諸人疚省諸内  入修治之所當知者前此諸公之政豈無有盡善在所  當法者乎亦豈無有未善在所當戒者乎一覽之餘取  舍兩得是碑之立亦有益於公非徒爲文具矣公舉正  德己丑進士兩任有司三轉風憲皆著聲稱屢膺薦剡  所謂廉愼公勤者其  名位所就豈丘此哉 ","78卷 ╱ (清) 魏瀛修 (清) 魯琪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8361,江西,贛州,"(同治) 贛州府志",同治,1861,1875,1366,,"龍虎觀在縣西南二十五里舊名銀缸廟元天厯二年大   旱道人鍾玉泉往程龍觀迎龍虎真人像祀於中庭遂   大雨改名龍虎觀 張志  宅真觀在上蒙堡 竇志  玉虚宮在玉石巖今廢 縣志      長甯縣 龍寺在城南絃歌門外康熙三十四年知縣朱騰蛟重   建改為福甯禪院 張志  石蓮寺在盤龍山明季僧通寕建門上鐫盤龍古刹 劉纂 縣志 化城寺在黄鄉堡距縣八十里元時建殿上古鐘有時不 ","78卷 ╱ (清) 魏瀛修 (清) 魯琪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8361,江西,贛州,"(同治) 贛州府志",同治,1861,1875,1428,," 力已枯成采方長不折玉屑隨聲而輕墮霜莖倚雲而  初積東以九真之赤藤附以千年之苓魄既消搖而咏  歸忘蕉鹿於今昔乃歌曰我采我樵兮太濛之野萬樹  瓏兮玉光照夜孰能相從兮與霓旌而俱下於是築  石鼃繙金經養神火煉黄寕汞生水虎之窟鉛出火龍  之扃液承太乙之珠機運元華之精憑添抽之卦劵植  鄞鄂之丹城逮伐毛而洗髓致陰爍而陽凝種芝於瓊  玉之山折桂於廣寒之庭領衿佩於橋門集鵷鷺於王  庭白霜飛繡衣春明近一出而持斧使九夏之生冰  迺椉風而來歸兮將瀛洲之先登隔人間之風雨兮遽  真凡之異程至若西隣之子沈酣羶葷屏龜香曙笙火  花春瑤階舞楚銀館歌秦黃塵迷南華之夢敝屣嗤東  郭之貧樂鍾鼎之遺豔厭煙霞之近醇尙父釣渭阿衡  耕莘或封齊於東海或致君於華勛齊出處於一塗肯  變志於屈伸世繽紛兮麗以新 <img n=""84""/>代薪兮傳芳辰翻海  水以爲霖兮曾莫濯夫游塵孰不化爲胡燕兮依華榱  之飛文丹禽鳴夫空谷兮亦寥寥之一聞彈樵歌之逸  響兮寄綠綺於秋旻歌曰若有人兮在蘭厓止白虎爲  使陟空巇止皓毳迴飊敷天葩止虛白内明絶纎瑕止  仁斧義龍鏘鳴止鵜膏匪施痂弗形止翦彼薪棲扶 ","78卷 ╱ (清) 魏瀛修 (清) 魯琪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8361,江西,贛州,"(同治) 贛州府志",同治,1861,1875,4444,,"  彭 佺 甯都人 義貢 澹庵文集   曾建勲 甯都人  尚書本義 訂史漫言   曾應遴 建勲子 進士 樞垣言事 篆草焚餘 石林詩草   温應搏 甯都人 諸生 展緒樓文集   邱一鵬 甯都人  石華詩文集二卷   邱如泰 一鵬子  玉屑編   謝長艮 瑞金人  四書辨魔 論史君子錄   楊以任 瑞金人 有傳 讀史四集 京學志  名臣言行錄非 非室初二刻   賴 璸 石城人 歳貢 曉傳堂集   陳師仲 李志作師中 石城歳貢 釣舫箋 月榭新裁 ","78卷 ╱ (清) 魏瀛修 (清) 魯琪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8361,江西,贛州,"(同治) 贛州府志",同治,1861,1875,4778,,"   送中丞王玉泉先生歸南都少司寇序 南贑四省咽喉而粤則南贑肩背也郴衡其左腋也汀漳 其右臂也疆圉盤據數千里深山峻谷教化不通往往奸 宂嘯聚剽掠劫殺禍延八州重貽聖天子南顧久矣推穀 分閫恆慮不得譽望元老鎭服之於是簡命先生仗鉞秉 旄我南國總三軍以招八州之權於兹五載矣風聲四 宸威足以懾羣醜乃先生不專耀之兵以爲山谷頑兇其 風勁其志伉激之以兵而益亂其智譎其性貪制之以術 而益變况其狡猾依山據險自固兵進則捲甲深遁搜羅 不及兵休則反戈四集乘隙伺窺芟之不能散其黨鋤之 ","78卷 ╱ (清) 魏瀛修 (清) 魯琪光纂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8362,江西,鷹潭,"(同治) 廣信府志",同治,1861,1875,364,"卷一 149-463 ╱ 山川 261-426 ╱ 形勝阨塞 261-426 ╱ 碉堡附 261-426 ╱ ","  方豪銘 高不谷卑   不溢井其井勿用羃 化雨泉 在信江書院內井深澄味甘而 洌盛夏不竭善釀者咸取汲焉 玉泉 玉山縣南黃谷山內淸 瑩如玉喻子才以爲號 章泉 玉山雙峯山下 趙蕃以爲號 石泉 玉山縣治後水自石罅中出 四時不竭其脈潛通城內 澹泉 鉛山城西出觀音石本 草云可浸鐵為銅今無 跳珠泉 鉛山城西里許石壑中 泉涌如珠亦名小石井 瓢泉 鉛山東二十五里泉形如瓢 辛棄疾居此因賦水龍吟   水龍吟 聽兮淸佩瓊瑶些明兮鑑秋毫些君無去此流   昏漲膩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飲汝寕猿猱些大而流 ","12卷 ╱ (清) 蔣繼洙纂修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8362,江西,鷹潭,"(同治) 廣信府志",同治,1861,1875,974,"卷二 463-1091 ╱ 古蹟 921-1091 ╱ 邱墓 921-1091 ╱ 卷二之三 921-1091 ╱ 食貨 921-1091 ╱ ","赤松菴 在錦衣鄕宋顯謨閣直學士 李彌大所居魯郡韋諫議記 沙礫鎭 古未置縣地俱沙礫自千溪以西居餘汗上游特設重 兵鎭之名沙礫鎭唐屬弋陽自證聖置玉山縣其鎭兵   則縣領之南唐玉山令楊文逸神   道表云邑有鎭兵兼總軍政以此 芳潤堂 在懷玉山之陽元鄭伯飛建取陸機文賦語名堂堂前 有亭曰若冉左有樓曰覽輝王訢記云觀其堂知其學   於文觀其亭知其志於用   觀其樓知其審於出處 杏花村 在縣治南隅其地 臨溪多杏故名 蔡家園 在縣治西隅與杏花村相抵今廢爲 以上 桑地諺云水衝蔡家園其年出狀元 舊志 玉泉軒 在福慶觀有泉淸潔如玉冬夏 不竭正統九年建陳皦記今佚 天眞亭 在蟠龍岡東南石壁上趙鹿泉鐫有青山綠樹四字大 如斗嘉靖間吕巾石錢緒山掌教天眞亭亭址猶存 ","12卷 ╱ (清) 蔣繼洙纂修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8362,江西,鷹潭,"(同治) 廣信府志",同治,1861,1875,3154,"卷九 2717-3791 ╱ 理學 3145-3175 ╱ ","九成當第一凌景夏次之會風折大槐作二簡以遺後果然鼎 嘗以樊光遠免舉事訪樗言今年省試不可無此人未幾光遠 亦第一其二女方擇配不與富人後適汪洋張孝祥咸及第 宏 簡 録道學列傳 祀名宦    前志按樗受業龜山楊氏所著有大學中庸論語解玉泉    語録後家於玉卒葬北鄉喻村蓋初尉玉山在成進士之    明年己酉而隆興改元提舉浙東後乃家玉山其道學實    開文定父子之先雖祀名宦而實鄉賢也通志選舉喻樗    注南昌人建德籍均就其始居地言 邑舊 志 ","12卷 ╱ (清) 蔣繼洙纂修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8362,江西,鷹潭,"(同治) 廣信府志",同治,1861,1875,5459,"卷十一 5457-5853 ╱ 經籍 5458-5483 ╱ ","求志堂集四卷 上饒周 伯輝著    易傳 玉山徐 仁傑著 春秋發微 玉山徐 仁傑著      檀傳 玉山徐 仁傑著 大學中庸論語解 玉山喻 樗著   玉泉語錄 玉山喻 樗著 書傳 玉山程 千里著        雜著百篇 王山程 千里著 周易繋辭 玉山韓 元吉著      南澗甲乙槀二十二卷 玉山韓 元吉著 周易集註 玉山韓 大寧著      續百將傳 玉山韓 大寧著 拓邉錄十卷 玉山鄭 驤著     常平總目十卷 玉山鄭 驤著 别錄八十卷 王山鄭 驤著     河隴人物志十卷 玉山鄭 骧著 蕃譜系十卷 玉山鄭 驤著     唐書列傳辨證 玉山汪 應辰著 ","12卷 ╱ (清) 蔣繼洙纂修  ╱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38363,江西,九江,"(同治) 瑞昌縣志",同治,1861,1875,693,"學校志 542-729 ╱ 學官 542-729 ╱ 學制 620-729 ╱ 學額學 542-729 ╱ 田附 542-729 ╱ 書院 668-729 ╱ 社學館 542-729 ╱ 墅附 542-729 ╱ ","  首    田一畝一分   一周玉泉契内砂圳保田共陸畝計拾肆坵 老屋灣 門首 田八分 又  田四分 老倉 下 田一畝二分 後周 學側 田八分   三 吴姓   坵 下首 田六分 又  三分 又  二分 又  三分 潘家 阪 田二    分 張家 阪 田四分 永豐 阪 田三分 又  田五分   一陳印廷契内黄橋保地共壹拾陸畝貳分計大小肆   拾陸塊 馬家灣陳 人下首 地五分 又屋 後 地三分 三 隴岸 片 上 地三分 下 首 地二    分 又  地六分 桂人 屋側 地三分 又  地三分 又  菜園地一小    片 九松 林前 地二分 又林 後 地二分 又對面 坡上 地三分 東嶺 上 地    五分 吴人下首 塘岸上 地一畝五分 又桂人 屋後 地四分 又東 嶺上 地 ","10卷 ╱ (清) 姚暹修 (清) 馮士傑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8363,江西,九江,"(同治) 瑞昌縣志",同治,1861,1875,944,"人物志 883-1159 ╱ 宦業 883-1159 ╱ 理學 883-1159 ╱ 儒林 883-1159 ╱ 文苑 883-1159 ╱ 忠義 883-1159 ╱ 孝友 883-1159 ╱ 善士 883-1159 ╱ 耆壽附 883-1159 ╱ 隱逸 883-1159 ╱ 方伎 883-1159 ╱ 列女 883-1159 ╱ 女壽附 883-1159 ╱ 寓賢 883-1159 ╱ ","   孝友     蔣志曰孝友不脩雖有他善猶至玉屑盈箧不可     琢爲圭璋剉絲滿筐不可織爲綺綬奚足取哉瑞     昌如反風馴雉之異推產讓居之風其人其事均     爲可法可傳   明 田德懋 字世寶王仙鄉人兄德寛洪武初因人材薦膺建 甯同知德懋家居事親不少離母病劇幾死刲股  以進母病愈郡邑上其事以孝弟力田例擢爲縣令父  母促就道德懋曰忠君孝親兩者並重兄既委贄從王  兒再仕父母甘旨誰供疾痛疴癢誰調言之涙下陳  情懇辭郡守以聞恩賜文林郎爵秩後以壽終於家 易鼎新 王仙鄉人父早喪事母極孝母死哀毁骨立廬墓 三年感白雉來集夜烏棲簷上每喑喑若助其哀  者守令聞之具奬其門  郡丞謝英爲賦詩紀異 ","10卷 ╱ (清) 姚暹修 (清) 馮士傑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8363,江西,九江,"(同治) 瑞昌縣志",同治,1861,1875,1448,"藝文志 1159-1487 ╱ 經部 1160-1487 ╱ 史部 1161-1487 ╱ 子部 1161-1487 ╱ 集部 1161-1487 ╱ 别部 1164-1487 ╱ 文徵 1165-1487 ╱ ","何來光映續寒檠讀罷還餘透體清碎剪銀河花滿樹匀 鋪玉屑月迷閎千山蹊徑都融盡一塊乾坤獨渾成閉户 僵眠非世外氷心應倩此同盟    過聽雨軒          邑貢  余 涵 草堂斜傍瀼城東古木蒼藤逕不窮飄緲湖光山色外蕭 條竹韻雨聲中澹懐有意尋花塢虚室何縁入世風野跡 不嫌來造次此心堪與故人同    李蔡氏節孝        御史  歐陽正煥 菱花晝掩繡奩寒嵗嵗紅絲拂燕翰幾度未亡身似夢誰 知有後涙猶殘書函古篆三秋荻案劈新熊五夜九造物 何曾辜苦節靡他偏是柏舟難 ","10卷 ╱ (清) 姚暹修 (清) 馮士傑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8364,江西,南昌,"(同治) 新建縣志",同治,1861,1875,304,"卷首 27-5078 ╱ 序文 27-5078 ╱ 凡例 27-5078 ╱ 繪圖 27-5078 ╱ 天文志 27-5078 ╱ 疆域 246-318 ╱ 山川 246-318 ╱ ","  霆奔擊長風怒號遊人非附耳疾呼不相聞也盛暑時   寒色侵肌心膽俱慄噴沬濺珠又若玉屑霏霏撲面孔   而襲裾也下注深潭澄浤淵靜今所稱洪井是也由洪   井下逹於㵎㵎中元石磷磷似鯉似鰍似龜似蟹似螺   似蚌約半里許遶鸞陂會衆流而歸章江焉元趙道一   云洪崖井在伏龍山北巖左右石崖陡峻春夏飛湍奔   注聲洪如雷餘流爲小溪注鸞陂有古壇臨井上相傳   爲洪崖先生煉丹處有赤蛇浮水面則雨如注井北一   里許于石得春色渥如丹各圓深二尺餘土人每歲端 ","99卷 ╱ (清) 承霈修 (清) 杜友棠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8364,江西,南昌,"(同治) 新建縣志",同治,1861,1875,3441,"卷首 27-5078 ╱ 序文 27-5078 ╱ 凡例 27-5078 ╱ 繪圖 27-5078 ╱ 天文志 27-5078 ╱ 寺觀 3416-3611 ╱ ","  觀祀之相傳旌陽曾以杖刺社前涸澤出泉濟遠汲者   雖旱不竭名曰玉泉今大澤村紫陽靖石井是也乾隆   五十年道人周本銓重修道裔劉永恩募建三元殿又   紫陽觀一在天寶洞西 妙乘觀在紫陽觀側 樂善寺在二十三都五圖桃樹岡古雙桂寺址鞠荒已久   明崇禎閒僧太和自黄崗淨土菴來實始剏之因營井   掘數尺許得木蓋刻小字云名存雙桂承甘露飲向人   閒百萬秋啓之宛然古井仍顏曰甘露 惠覺寺在二十三都 ","99卷 ╱ (清) 承霈修 (清) 杜友棠纂 ╱ 清同治十年刻本"
38365,湖北,咸寧,"(光緒) 咸寧縣志",光緒,1875,1908,64,,"   共事咸標繡虎之心裁各擅雕龍之巧范冰紋製錦用    能藻繪於縹緗玉屑分硎豈徒工飾於銅槧法太青之    紀事石室堪傳倣文毅之遺書瑯函特勒釋疑存信考    古即以證今就簡芟繁維風直能訓俗方物既多載乘    太史具有明徵惟冀士林之編纂上備    彤管之撰修敢布名卿聿修盛典     ","8卷 ╱ (清) 陳澍南修 (清) 錢光奎纂 ╱ 清光緒八年刊本"
38366,湖北,宜昌,"(同治) 遠安縣志",同治,1861,1875,104,,"   久廢窟中玉泉交流述異記李白傳兩引之舊    志曰古籐迷徑石乳滳池蝙蝠車輪千百盈室    先生晏然研朱點易門外縱横先生不知   仙居洞在縣西南五十里即鬼谷子棲隱處相近    有金龍洞即投金龍之所鐘乳洞出鐘乳晏公    類要縣西南有三洞一日金龍一日鐘乳一日    仙居皆鬼谷子遊處又有桃李洞洞前飛瀑三    丈狀如匹練有木結實核如桃肉如李   法琳洞在清溪寺側宋法琳禪師誦經處後卧雲    禪士居此又名卧雲洞 ","8卷 ╱ (清) 鄭燡林修 (清) 周葆恩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8366,湖北,宜昌,"(同治) 遠安縣志",同治,1861,1875,350,,"   定林坡塘 下管塘 西河塘 興田城    南襄城塘 彭家砦塘   千總存城汛 駐當陽城内轄九汛又協 防城汛右司外委一員    張王廟塘 清水舖塘 易家坪塘 普通寺    塘 與宜都秦家 塝塘交界 七孔岩塘 慈化寺塘 峽口    塘 玉泉寺塘 蓮坪塘 與宜鎭天 峰舖交界   左司外委 駐淯溪河内轄四汛     淯溪河汛 漳河口塘 鴻橋舖塘 與荆門銅 鑼舖交界    官壋塘   前司把總 駐河溶專汛  ","8卷 ╱ (清) 鄭燡林修 (清) 周葆恩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8366,湖北,宜昌,"(同治) 遠安縣志",同治,1861,1875,531,,"   和乃率蠻兵敗約擒之封江陵縣公法和慮梁    室曰衰嘗大聚兵艦欲襲襄陽元帝使止之乃    還垔其城門麻衣葦坐及聞梁帝敗滅蓑服終    身夫和值梁末方其棲隱鹿苑自號居士似無    意當世者及觀受鎮一靣救湘東擒任約梁敗    蓑服其才節豈方外石隱者流與 唐   李白字青蓮隴西人亦云山東任城人天寶初詔    供奉翰林旋放歸嘗因宗姪僧中孚至玉泉愛    青溪山水幽秀往來其間流連累月有青溪行 ","8卷 ╱ (清) 鄭燡林修 (清) 周葆恩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8366,湖北,宜昌,"(同治) 遠安縣志",同治,1861,1875,532,,"   宿青溪主人渌水曲諸作詳載集中     按白至青溪他無所據以諸詩詳之他處即     有青溪而淥水曲則實爲遠安之青溪也白     族姪僧中孚在玉泉旣至玉泉則與青溪密     邇其來遊亦事之所必有者 明   袁中道字小修公安人萬歷四十四年進士歷南    京吏部郎中著有珂雪齋集二十四卷未第時    嘗讀書玉泉之柴紫庵又最愛遠安青谿鳳山    鹿苑往來嘯吟留詩最多並有青谿記詳載集 ","8卷 ╱ (清) 鄭燡林修 (清) 周葆恩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8366,湖北,宜昌,"(同治) 遠安縣志",同治,1861,1875,589,,"曰青溪曰白龍溪曰靈水溪冬温夏凉四時不竭湖 二曰官湖曰香橋湖深不可測口一曰筧水口源出 雞鳴山石孔中人以木竹爲梘引水以灌田灘一曰 將灘井凡七曰西市井曰劉公井曰義井曰滌心井 曰聖泉井曰東市井曰聖水井槽一曰石馬槽關公 屯兵所鑿也窟一曰乳窟其中玉泉交流市凡二曰 舊縣市曰洋坪市街凡七渡二曰談家渡曰李家渡 堡一曰南襄堡其編户凡八里東西廣一百一十五 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而疆域稍狹於長陽矣  ","8卷 ╱ (清) 鄭燡林修 (清) 周葆恩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8366,湖北,宜昌,"(同治) 遠安縣志",同治,1861,1875,591,,"若踞不可方物幽異瑰瑋足令神往其於玉泉隴阜 相接徑隧相屬探奇士每窮究焉出玉陽溯沮西北 爲乾谿白石齒齒皆枯磵也沿谿西行越小嶺出玉 陽境則欹崖疊嶂空綠點點常撲馬首忽如千層碧 浪汨盪少海始信玉陽西北山谿别作世界路轉紆 仄山轉幽峭行三里有石橋則青谿注沮東出也聲 噴薄如雷聽泉數里凉沁神骨又數里入青谿古寺 樅栝數十圍皆百年物佛廬東爲古方丈西有泉竇 甚夥皆石壁下迸珠湧雪渤沸之勢何但萬斛水之 色聲氣味與人相宜不知從何置品而袁小修游記 ","8卷 ╱ (清) 鄭燡林修 (清) 周葆恩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8366,湖北,宜昌,"(同治) 遠安縣志",同治,1861,1875,606,,"我龍女也家岷峨間師誦世功大□□□□□□□ 泉䀨我奈何女曰易為耳遂辭去□一□□從世下 流半里許方有聲後人建龍女祠於□其□之□為 鬼谷洞春秋時鬼谷子遊此山中□嶇□□多□□ 得而服之使人神仙李白云余聞□□□近□□□ 山仙洞往往窟中玉泉交流有白□地加□□□之 後身如白玉蓋飮乳泉而長生也北五里□□□山 又西北十五里有鹿溪山在鹿苑寺側山皆□□梁 陸法和曰吾看名山多無如此山者遂棲隱焉又北 十五里有鳳凰山唐韋臯爲令下鳳於此又西十里 ","8卷 ╱ (清) 鄭燡林修 (清) 周葆恩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8366,湖北,宜昌,"(同治) 遠安縣志",同治,1861,1875,720,,"余少聞父老縷述爲之墮淚者屢矣爰誌譜末切告 後人年年除夜寒食愼勿忘墓前一辦香也是所要 囑    青雞寺叢林始末 青谿寺向無叢林有之自維靜和尚始靜法名如山 本邑談氏子年十七受戒於陵惺叅禪師矢志於 本寺建道塲沿門托缽銖積寸累十餘年苦心經營 丈室齋廚次第吿竣嘉慶庚午給牒旋示寂玉泉僧 慧證代建法幢證後本寺僧淸澈繼之澈持戒律善 搘拄寺賴以興澈後為淸溪寺僧廣禪禪後無人院 ","8卷 ╱ (清) 鄭燡林修 (清) 周葆恩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8366,湖北,宜昌,"(同治) 遠安縣志",同治,1861,1875,820,,"巖洞裏珠城重門取次行千年凝雪隱一炬煥霞明 溜乳盤空□陳蓮蹴地榮仙源知不遠流水隔蓬瀛    鳴鳳山          袁中道 繡嶺重重裹淙流曲曲環撲天沙翠色拔地鼎彛山 石上桃花麗壇邊鶴使閒鳷頭乘興往且住莫愁還    將往玉泉靑谿别胡汝濟明府 明  譚元春 白雲君部内敢不告山行畫人宗生路琴分子賤聲 淙淙春谷大艶艶夜花門去與樵人揖閒談尹素清    分司有感         明  韋裔臣 一徑通雲窟孤城傍水隈山光排闥至草色過墻來 ","8卷 ╱ (清) 鄭燡林修 (清) 周葆恩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8366,湖北,宜昌,"(同治) 遠安縣志",同治,1861,1875,849,,"   雙泉澄碧 萬里峨岷水潛行到嶺西雙泉穿碧嶂一色湛青谿 石上清堪挹松間翠欲齊鬚眉聊自鑑塵海愧長迷    奔濤濺雪 奔濤爭石罅繞砌濺飛泉小作三巴勢寒生六月天 銀花波際噴玉屑月中旋莫道炎威酷繁襟已灑然    鬼谷幽棲 六國成灰燼蒼茫古洞存幽棲餘道氣蝕壁上苔痕 石乳凝成笋山雲洽護門紛紛遊說客那解布衣尊    雲夢晴嵐 ","8卷 ╱ (清) 鄭燡林修 (清) 周葆恩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8366,湖北,宜昌,"(同治) 遠安縣志",同治,1861,1875,866,,"猿啼言歸不覺斜陽晚采藥還經舊澗西    青谿漫興         朱錫綬 未必青谿勝玉泉玉泉山峻此山妍四圍淺綘橅黄 鶴一帶平岡噪暮蟬遺蜕法琳餘古洞高踪鬼谷只 荒煙客來莫問儀秦事巖樹縱横别有天 蔚藍倒映碧溪深噴玉跳珠和短吟紅蓼蜻蜒秋寂 寂緑楊魚虎晝沉沉飛泉淨滌三摩障明月孤懸五 曲心我欲牽船依岸住蓬萊弱水孏重尋 自入深山樹更幽傍崖照水緑迎眸短楓已著霜前 色樷篠偏分澗底秋一簇花開蠲忿好半林蔓引寄 ","8卷 ╱ (清) 鄭燡林修 (清) 周葆恩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8366,湖北,宜昌,"(同治) 遠安縣志",同治,1861,1875,868,,"   中秋前一夕宿青谿寺翌日小雨遊山用小雲     韻寄周柳溪學博     盛徵琪 玉泉勝境敵平泉紆道生憎觸熱天粉本宋元都入 妙美人環燕各爭妍凄迷山色雲如夢清淺波光月 化煙此是高安最佳處筍輿一路聽寒蟬 新詩偶仿郄僧吟一曲夤□五曲深緹有薄寒生半 臂莫教流水負初心濕螢見人星將起乾鵲無聲曰 易沉擬傍隄邊栽碧蕅試花時節好招尋 自昔禪房花木幽到門清景豁雙眸未霜紅借新楓 色已雨青添苦竹秋古柏三生疑有舊女蘿半死誤 ","8卷 ╱ (清) 鄭燡林修 (清) 周葆恩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8366,湖北,宜昌,"(同治) 遠安縣志",同治,1861,1875,879,,"界靈昭封荷帝標題留將明月篩花徑駐有慈雲護 柳隄移去泉猶山下在跡同鴻爪印春泥                 羅應箕 此處谿山甲玉泉荒寒奇秀少人傳青浮一壑窺天 小碧鎻雙流劃地偏對客枯僧持半偈著花老樹閲 千年心空梵貝參寥遠振耳龍湫少不絃    宿龍女祠晤周柳溪     喻慈昌 幾回唱和到招提酒榼吟瓢手自擕近識遠公開白 社况逢茂叔住青谿潭心月照靈崖靜洞口泉翻亂 石更愛斷橋無路處竹桃陰裏竹雞啼 ","8卷 ╱ (清) 鄭燡林修 (清) 周葆恩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8366,湖北,宜昌,"(同治) 遠安縣志",同治,1861,1875,934,,"   遊觀音洞         李逢年 庠生  雲霧蒸騰一石山層巒叠起擁千般水流瀑布龍潛 久路繞盤螺馬畏還空色兩忘深谷裡慈祥多岀絶 峯間奇情妙景真難繪洗盡塵氛是聖顔    遊玉泉寺 遥從天半數名寰惟有玉泉第一山馬踏珍珠龍半 臥塔横樓閣鳥飛還大開寳殿招僧隱廣誘沙彌人 善班烟霧騰騰盤絶頂何人不道是仙顏    遊鹿苑寺         李逢盛 庠生  古寺傍山山四圍泉流洗耳盡清徽招仙洞外點羅 ","8卷 ╱ (清) 鄭燡林修 (清) 周葆恩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8366,湖北,宜昌,"(同治) 遠安縣志",同治,1861,1875,951,,"   天上天          李裕文 庠生  天高無底止共説抬頭是厯盡界三三依然雲霧裏    玉泉寺鐡筆        馬興玨 藍田  鐡靣人間少鳥庸此筆爲將他書信史告與上天知       ","8卷 ╱ (清) 鄭燡林修 (清) 周葆恩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8366,湖北,宜昌,"(同治) 遠安縣志",同治,1861,1875,981,,"轉悔不前途豫問人    勸農咏秧馬 踏遍春泥向大田雨中馳驟老農牽廻頭九陌多餘 地退後功夫勝上前    戒舟子揚帆        翟春藻 廪生  半帆緩緩上沮河已比推移省力多事事過高都有 險不如收斂少風波 讓人先到也無妨爲甚中流着意忙何事不因求速 悮小心立腳免風張    玉泉鐵塔         李逢年 ","8卷 ╱ (清) 鄭燡林修 (清) 周葆恩纂 ╱ 清同治五年刊本"
38367,陝西,西安,"(熙寧) 長安縣志",熙寧,1068,1077,77,,"建章左鳳闕右神明張衡西京賦曰并幹叠而百層謂此 樓也幹或作翰其義並同三輔黄圖曰神明臺上有九臺 今謂之九子臺非也沅案幹或作翰翰字誤也應是或作 韓說文韓井垣也又曰八家一井象構韓形是韓正字幹 借字不應 通於翰 析風闕 三輔故事曰建章宮東有析風闕關中 記曰建章宮閶闔門内東出有析風闕 一名别風高一十丈西京賦所 云閶闔之内别風嶣嶤者也 嶣嶤闕 廟記曰建章宮有 嶣嶤闕薛綜注次 門女闕也在圓 闕門内二百步 馺娑殿 關中記曰建章宮中有馺娑駘盪 枍詣承光四殿李善曰馺素合反 娑蘇可反駘音殆枍鳥詣反沅案馺娑之娑應用說文馺 字三輔黄圖曰馺娑馬行迅疾一日遍宫中言宮之大也 駘盪殿枍詣殿承光殿 並見 上 銅柱承露僊人掌 漢書曰武 帝作蘇林 曰僊人以手掌擎盤承甘露師古曰三輔故事建章宮承 露盤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爲之上有僊人掌承露和玉屑 飤之蓋張衡西京賦所云立修莖之僊掌承雲表之清露 屑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也長安記曰僊人掌大七 圍以銅 爲之 太液池 漢書曰昭帝元始元年二月黄鵠下建章 宮太液池中如淳曰液言天地和液之氣 ","不分卷 ╱ (宋) 宋敏求纂 (元) 李好文繪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38367,陝西,西安,"(熙寧) 長安縣志",熙寧,1068,1077,706,,"建章左鳳闕右神明張衡西京賦曰并幹叠而百層謂此 樓也幹或作翰其義並同三輔黄圖曰神明臺上有九臺 今謂之九子臺非也沅案幹或作翰翰字誤也應是或作 韓說文韓井垣也又曰八家一井象構韓形是韓正字幹 借字不應 通於翰 析風闕 三輔故事曰建章宮東有析風闕關中 記曰建章宮閶闔門内東出有析風闕 一名别風高一十丈西京賦所 云閶闔之内别風嶣嶤者也 嶣嶤闕 廟記曰建章宮有 嶣嶤闕薛綜注次 門女闕也在圓 闕門内二百步 馺娑殿 關中記曰建章宮中有馺娑駘盪 枍詣承光四殿李善曰馺素合反 娑蘇可反駘音殆枍鳥詣反沅案馺娑之娑應用說文馺 字三輔黄圖曰馺娑馬行迅疾一日遍宫中言宮之大也 駘盪殿枍詣殿承光殿 並見 上 銅柱承露僊人掌 漢書曰武 帝作蘇林 曰僊人以手掌擎盤承甘露師古曰三輔故事建章宮承 露盤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爲之上有僊人掌承露和玉屑 飤之蓋張衡西京賦所云立修莖之僊掌承雲表之清露 屑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也長安記曰僊人掌大七 圍以銅 爲之 太液池 漢書曰昭帝元始元年二月黄鵠下建章 宮太液池中如淳曰液言天地和液之氣 ","不分卷 ╱ (宋) 宋敏求纂 (元) 李好文繪 ╱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38370,陝西,咸陽,"(乾隆) 咸陽縣志",乾隆,1735,1796,507,,"  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秦始皇聞之因改臘   爲嘉平 洞仙傳 秦 茅 盈 字叔申年十八棄家入恒山積六十年思念至   道寢興妙論彷彿見太元玉女把玉札擕至西城見王   君從王君見王母王母告以玉佩金璫之道太極元真   之經又有隂陽二景符與太上法遂歸句曲邦人因改   句曲爲茅君山時二弟固表在官聞盈元跡渺邁於是   棄官還家渡江求兄盈並授以上道至漢平帝二年帝   命盈爲司命東鄉治赤城玉洞之府二弟留治此山爾 ","不分卷 ╱ (清) 臧應桐纂修  ╱ 清乾隆十六年刻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9,,"敘 華陰志二十四卷庶常李公天秀撰其子明府汝榛續而成之 會 畢大中丞檄前令陸公維垣纂修志乘迺延嘉定汪明經 㷖稍爲排次未付梓也而桐城張公曾垿至於是鳩工庀材開 雕於太和道院閱十年而工竟未就歲癸丑余承乏是邑慨然 念善始者之不必善成也廼捐俸若干兩俾蘇副車利用司其 事閱數月而工以成余竊惟華陰古望邑也華山峙其南黄河 繞其北而又有雲臺玉泉諸勝騒人韻士往往流連不能去然 而地當冠蓋之衝馳驛奔軺蹄交轂劘可是邑者治官舍飭廚 傳惟恐不稱過客意又以其餘間坐堂皇理民事簿有煩雜日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35,"卷一 82-176 ╱ 封域 82-176 ╱ 沿革 82-176 ╱ 星分 97-176 ╱ 張界 82-176 ╱ 形勝 116-176 ╱ 里 82-176 ╱ 社 82-176 ╱ 山 108-176 ╱ ","第一關 第一關自玉泉院至關五里 圖書 編 第二關 希夷峽西折四十步過第二關大石中分若斧劈者  都穆遊  華山記 五里關 入山兩山對開嵐光交墮行五里至五里關往時避   兵者就險壘石爲關 遊華 山記 自谷口上陟五里爲五里關關上   卽桃林坪山色四圍鳥語花香卽非人世華嶽之勝當漸入   矣 華嶽 全集 桃林坪在五里關上山色四圍 圖書 編 自山蓀亭而上   履石緣溪蜿蜒凹凸行者五里曰五里關一夫守之衆無所   用矣 太華 山記 十八盤 踰娑蘿坪至十八盤山最陡者十有八折乃得上故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57,"卷一 82-176 ╱ 封域 82-176 ╱ 沿革 82-176 ╱ 星分 97-176 ╱ 張界 82-176 ╱ 形勝 116-176 ╱ 里 82-176 ╱ 社 82-176 ╱ 山 108-176 ╱ 水 151-176 ╱ ","大澗水  華山 志 黄龍潭在神谷口祈雨感應神封廣潤侯 舊 志 其   水西北流入長澗水俗曰大澗按谷水今從峪口分流一北   注入城灌泮池盈則由城東西折會升文橋一流入長澗 小澗水 源出竇谷 舊 志 其水西北流曰小澗自縣城南入長澗   按今谷水從谷口分爲兩支一鑿渠北流與醴泉水合注於   嶽廟一循舊歸長澗 玉泉  華山 志 在張超谷口其水色如漿因此置玉泉院 范守已 登山記   雲臺觀門直張超谷口谷中水出谷散流石隙間少西折而   東北經觀前匯爲瀆而去按玉泉自康熙四十二年山水衝   廢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58,"卷一 82-176 ╱ 封域 82-176 ╱ 沿革 82-176 ╱ 星分 97-176 ╱ 張界 82-176 ╱ 形勝 116-176 ╱ 里 82-176 ╱ 社 82-176 ╱ 山 108-176 ╱ 水 151-176 ╱ ","醴泉  華山 志 在古菴直下其水微有酒香醇氣爲國之瑞屢招   鳳飲此與玉泉皆瓊漿玉髓人久服之可去沉疴也按今泉   水西流與竇谷水合北折而匯於嶽廟之後苑放生池中  按峯麓名勝記醴泉在玉女祠旁水微有酒香  爲分之瑞屢致鳳飲其言泉則一而所在異也  姚遠  湘詩 惟地不愛寶乃能出醴泉其味敵石髓其香分金荃實   爲盛世徵太和浹坤乾無怪華山上往來多列仙一泓古松   下鳳鳥翔翩翩何當攜酒媪對飲呼子先 沙渠水  水經 注 水出南山北流西北入長城又北注於渭 府 志 蒲   峪澗水卽沙渠水在縣東十五里 舊 志 蒲 谷 澗 水在朝陽山西其   水北流稍西北轉曰沙渠水北入清河逹於渭按今由三陽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63,"卷一 82-176 ╱ 封域 82-176 ╱ 沿革 82-176 ╱ 星分 97-176 ╱ 張界 82-176 ╱ 形勝 116-176 ╱ 里 82-176 ╱ 社 82-176 ╱ 山 108-176 ╱ 水 151-176 ╱ ","  西又曰桃林縣西長城是也 晉地 載記 陽華即潼關 晉書 載記 太元九   年慕容泓符叡戰於華澤 胡氏通 鑑注 華陰之澤也或以爲卽陽   華藪 醉溪  登山 記 峪口有醉溪發源玉泉  碧雲漢  峯麓名 勝記 王刁三洞下爲碧雲溪   誤載各水附辯於後   黑水  博 雅 水有五色有濁有清汝南有黃水華山有黑水  華山無黑水也按尙書禹貢華陽黑水  惟梁州華陽華山之陽也或因此而誤   鎬泉  明一 統志 鎬泉在華陰縣東二十九里 寰宇 記 其水或溶或   止深不可測 括地 志 是河眼亦謂之鎬池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76,"卷一 82-176 ╱ 封域 82-176 ╱ 沿革 82-176 ╱ 星分 97-176 ╱ 張界 82-176 ╱ 形勝 116-176 ╱ 里 82-176 ╱ 社 82-176 ╱ 山 108-176 ╱ 水 151-176 ╱ 卷二 176-279 ╱ 封域 176-279 ╱ 方産 176-279 ╱ ","華陰縣志卷二  封域 方產  赤土  晉書張 華傳 華補雷煥爲豐城令煥掘獄得雙劍以南昌西   山北崖下土拭之光芒豓發留一自佩遣使送一劍並土與   華華以南昌土不如華陰赤土以一斤致煥拭之倍益精明 金石  爾 雅 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 注  黄金礝石之屬 唐 書   李林甫謂李適之華山生金採之可以富國 球  尚 書 大玉天球在東序 鄭元 注 大玉華山之球也 禹 貢 雍州厥貢   惟球琳琅玕 玉  周 禮 職方氏雍州其利玉石 吴均 餅說 細如華山之玉屑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200,"卷二 176-279 ╱ 封域 176-279 ╱ 方産 176-279 ╱ 風俗 194-279 ╱ ","  希夷先生庵旁之樹也 華山 記 玉泉院山蓀亭大石旁有無憂   樹 王士正香 祖筆記 玉泉院無憂樹四株閱內典頻頭婆羅王立瞻   婆國婆羅門女第一夫人生子名無憂又生子名離憂其無   憂卽阿育王也後王出外國遊戲見一無憂樹華極敷盛王   已見此華樹與我同名心大歡喜蓋此樹與青柯坪婆羅樹   皆西域種 按玉泉院無憂樹七株近亭東 側又生一株希夷峽亦有兩株    無憂樹四株扶疎奇古海內更無他種以因果經證之其    爲移根西域無疑王宏撰山志言檀一名寂寞樹卽無憂    樹非也華有寂寞樹二株在南峯頂游記圖繪一一可攷    况寂寞樹乃檀之别名人多識之豈若無憂樹之絶特哉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204,"卷二 176-279 ╱ 封域 176-279 ╱ 方産 176-279 ╱ 風俗 194-279 ╱ ","柞 柘 楮 俱山產  冬青  廣君 芳語 一名凍青 按  冬青隆冬不凋故名人多植於園圃 龍藤  華山 見聞 山蓀亭有龍藤十二樹夭矯多節節皆凹枝幹皆   空相傳爲陳希夷所植 李因篤 華山記 山蓀亭在華山之北谷口巨   石厜㕒龍藤十株覆之玉泉經其下可以流觴   藥屬 茯苓  范 子 出三輔 唐書地 理志 茯苓華州華陰郡國貢 宋史地 理志 華州   鎭國軍貢茯苓 圖經 本草 茯苓今太華嵩山皆有之出大松下附   根而生無苗葉花實作塊如拳在土底大者至數斤有赤白   二種或云松脂變成或云假松氣而生其包根而輕虚者爲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442,"卷三 279-587 ╱ 建置 363-463 ╱ 城池 363-463 ╱ 官署 363-463 ╱ 崇祀 363-463 ╱ 卷四 363-463 ╱ ","國家敷文崇道於古賢人君子及隱逸高尙之士令所在咸嚴   飭爼豆乃華山之下祀先生者僅玉泉院數椽有臥像在小   石洞中湫隘殊甚而天中張使君詩云希夷臥處此元非蓋   先生遺跡在山上者爲西峯在山下者爲雲臺觀按雲臺觀   卽唐衛包所謂下方雖始於後周武帝爲焦道廣建而荒廢   已久先生重闢荆榛潛居其中數十年著三峯寓言釣潭集   諸書迨朱子有主管之命自稱雲臺眞逸爲希夷直下諸孫   雖聲敎未加而勝跡聞於天下傳於後世予嘗徘徊周覽其   上爲大殿祀西嶽諸神其右卽焦祠其左有隙地可數十弓   擬爲先生立一祠與焦祠並列而力之不給搆造爲艱是用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478,"卷三 279-587 ╱ 建置 463-529 ╱ 學校 463-529 ╱ 田賦 463-529 ╱ 税課 463-529 ╱ 倉 463-529 ╱ 驛 463-529 ╱ 亭 463-529 ╱ 館 463-529 ╱ □ 463-529 ╱ □ 463-529 ╱ 橋 463-529 ╱ 渡 463-529 ╱ 廟 463-529 ╱ 祠 463-529 ╱ 卷五 463-529 ╱ ","  風蹬迷丹霧雲開鎖碧蘿千年眞隱地坐對且狂歌  東野春日  遊雲臺觀 樹老知庵古石多見路嶇長松凌絶壁野鳥下平   蕪遠眺心偏壯豪吟興未孤三峯青入座佳景勝堪圖  李夢陽  雲臺觀 雲臺觀枕玉泉湄翠削三峯對不移窗裏山光時隱   見晚來雲氣壁淋漓醮辰絳節朝羣帝天路金童引鳳螭頭   白掃門憐弟子劚松石礙白苓滋  宋儀望  雲臺觀 雲臺仙觀枕雲隈絳闕遥瞻霄漢回當户碧蓮開華   嶽拂壇蒼檜護蓬萊採芝欲向名山老辟穀爰從黃石來爲   謝羽流休問姓元都幾見把桃栽  周怡雲  臺觀 雲臺日對華峯雲蒼白翩翩朝暮分一枕使誰眠睡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494,"卷三 279-587 ╱ 建置 463-529 ╱ 學校 463-529 ╱ 田賦 463-529 ╱ 税課 463-529 ╱ 倉 463-529 ╱ 驛 463-529 ╱ 亭 463-529 ╱ 館 463-529 ╱ □ 463-529 ╱ □ 463-529 ╱ 橋 463-529 ╱ 渡 463-529 ╱ 廟 463-529 ╱ 祠 463-529 ╱ 卷五 463-529 ╱ ","  於世 蘭石院 華山 志 廢已久 玉泉院 張 志 在縣南華山宋皇祐中爲陳摶建有石臥像山蓀   亭後爲玉泉觀 馮 志 在縣南十里宋皇祐三年建有山蓀亭 三 才  圖  會 宋端拱中建以居希夷先生者也院後有塚 登華 志 玉泉故   在張超谷與玉井潛通院當玉泉注處 秦蜀驛 程後記 玉泉院在溪   西玉泉水環之  明魏允貞  宿玉泉院 柱杖尋幽到玉拉蓮峯無數插青天平生自愧風   塵骨偷學先生一夜眠  王士正  玉泉院 目玩玉泉流靜悟先天易多事墜驢時强與人間事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495,"卷三 279-587 ╱ 建置 463-529 ╱ 學校 463-529 ╱ 田賦 463-529 ╱ 税課 463-529 ╱ 倉 463-529 ╱ 驛 463-529 ╱ 亭 463-529 ╱ 館 463-529 ╱ □ 463-529 ╱ □ 463-529 ╱ 橋 463-529 ╱ 渡 463-529 ╱ 廟 463-529 ╱ 祠 463-529 ╱ 卷五 463-529 ╱ "," 王履玉  泉院詩 百道朱回面面幽琮琤幽韻寄冥搜兵餘道士渾隨   俗火候堂基獨占秋塵跡未緣幽澗轉野情先繞上峯流院   前洞有扶摇在笑問如今得睡不  楊九  澤詩 玉泉道院水溶溶石上閒亭對碧峯幽徑落花春去早   疏簾斜日燕飛慵牕舍翠岫晴嵐色雲斷長溪兩岸風洞裏   睡仙何日起不堪吟罷繞林鐘  郭良  詩 丹氣絪緼散紫霞山蓀亭外有人家閒雲自在隱塵世   流水幾番浮落花入座猿聲啼谷樹當門虎跡印溪沙神仙   未了南華夢柏子香消日未斜  國朝沈  青崖詩 滿眼羊脂玉流爲澹白泉漰奔來雨後清快瀉階前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496,"卷三 279-587 ╱ 建置 463-529 ╱ 學校 463-529 ╱ 田賦 463-529 ╱ 税課 463-529 ╱ 倉 463-529 ╱ 驛 463-529 ╱ 亭 463-529 ╱ 館 463-529 ╱ □ 463-529 ╱ □ 463-529 ╱ 橋 463-529 ╱ 渡 463-529 ╱ 廟 463-529 ╱ 祠 463-529 ╱ 卷五 463-529 ╱ ","  月涌希峽秋涵小有天孤懷一相映魂夢繞澄鮮  按院宇年久坍廢乾隆四十三年巡撫畢沅 奏明修建舊制一新 金渤院 華山 志 在雲臺觀南 白石院 失考   釋無可宿西  嶽白石院 白石上嵌崆寒雲西復東瀑流懸住處雛鶴失   禪中嶽壁松多古壇基雪不通未能親近去擁褐媿相同 十方院 舊 志 在玉泉院下今廢   寺 法興寺 馬 志 在縣東二十里建始莫詳唐貞觀二十二年僧圓定   明初僧深遠均重修之寺在泉店鎭東里許南阜之中背靠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511,"卷三 279-587 ╱ 建置 463-529 ╱ 學校 463-529 ╱ 田賦 463-529 ╱ 税課 463-529 ╱ 倉 463-529 ╱ 驛 463-529 ╱ 亭 463-529 ╱ 館 463-529 ╱ □ 463-529 ╱ □ 463-529 ╱ 橋 463-529 ╱ 渡 463-529 ╱ 廟 463-529 ╱ 祠 463-529 ╱ 卷五 463-529 ╱ ","  憔翠無顏色園竹低垂減翠陰園竹池蓮莫惆悵相看恰似   主人心 山蓀亨 在華山谷口之西宋隱士陳摶建  王宏撰募重  修山蓀亭序 華山谷之西不數十武曰玉泉院白石林立碧   澗分流而合注鑑訇有聲南望諸峯竦峙北眺平原渭水如   几案間故有亭翼然踞虎豹蔭藤蘿白榆厯歷嶙囷婆娑煙   霏天淨翔禽和嗚倘所云想羽人之來儀若元音之有寄者   致足樂也癸甲之變曡遭兵燹毁圯無餘僅存遺址孝廉郭   子長卜王子嗚臯王子百仁徘徊四矚慨謀重建屬予爲詞   求諸施者凡風雅文學有志於山水之間者咸可隨分助之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513,"卷三 279-587 ╱ 建置 463-529 ╱ 學校 463-529 ╱ 田賦 463-529 ╱ 税課 463-529 ╱ 倉 463-529 ╱ 驛 463-529 ╱ 亭 463-529 ╱ 館 463-529 ╱ □ 463-529 ╱ □ 463-529 ╱ 橋 463-529 ╱ 渡 463-529 ╱ 廟 463-529 ╱ 祠 463-529 ╱ 卷五 463-529 ╱ ","  水涉冬亦不至泉亭間命童子導之弄水坐石歡之於是作   華山谷口流水引而亭足之石所抉爲洞肖希夷先生之龍   眠者竟亦寂無靈客獨怳然想酒熟花問之景  明楊嗣昌  太華山記 抵山之趾爲玉泉院院宇廣裁數武其後泉聲若   吼石狀如眠龕中貌希夷蟄臥骨法奇古相傳甚神眸頰間   并爲人手拊汗津津然類佳眠之欲醒從龕東上數步爲山   蓀亭亭踞石搘木爲嘯咏之宜松間蒼鼠見不驚人嫋枝攀   擲髯背皆飛亭東下瞰巨石頑醜遊人惡筆輒題其上  王士正秦蜀  驛程後記 玉泉院在溪西有希夷洞旁巨石刻山亭蓀三   大字希夷嘗作亭於此玉泉水環之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514,"卷三 279-587 ╱ 建置 463-529 ╱ 學校 463-529 ╱ 田賦 463-529 ╱ 税課 463-529 ╱ 倉 463-529 ╱ 驛 463-529 ╱ 亭 463-529 ╱ 館 463-529 ╱ □ 463-529 ╱ □ 463-529 ╱ 橋 463-529 ╱ 渡 463-529 ╱ 廟 463-529 ╱ 祠 463-529 ╱ 卷五 463-529 ╱ "," 按亭已久圮乾隆四十五年邑令陸維垣重建導引溪流匝亭  而去倚素楹而容與襲香草之餘芳俾圖南舊概覽者依然矣  明張維新  山蓀亭詩 水石環華址春風上野亭看天聊自廣笑擁萬峯   青  王士正  山蓀亭 結茅孤石稜玉泉下奔注亭空泉尙流上有無憂樹  顏光敏  山蓀亭 龍藤樹相樛葉葉藏風雨册高落日深白雲在何許 一鳴堂土易簡建 二品樓王易簡建今并失其址 盛尙書園 明潼關大宗伯盛以宏之别墅也在泉店鎭西里   餘其址約百畝林泉嘉美爲邑勝區宗伯建紫氣亭於內自   號紫氣 山人當時與名輩飲咏其間雅擅濠梁之趣不百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558,"卷三 279-587 ╱ 建置 529-587 ╱ 宫 529-587 ╱ 觀 529-587 ╱ 庵 529-587 ╱ 院 529-587 ╱ 寺 529-587 ╱ 莊墅 529-587 ╱ 卷六 529-587 ╱ 建置 529-587 ╱ 陵墓 529-587 ╱ "," 按宋史所青州人厯官可北招撫使爲權奸所忌  安置嶺南卒於貶所烏得葬於此邑或訛指也 宋隱士陳摶墓在華山希夷峽 賈 志 陳摶隱華陰雲臺觀殁於張   超谷石室中遺骨爲道士時出乞施嘉靖中直指姚一元葬   之玉泉院蘇志臯作記 祁光宗關 中陵墓志 端拱二年遣門人鑿石室   於張超谷旣成往造之曰吾其歸於此乎卽草遺表以聞云   臣摶大數有期聖朝難戀已於今年十月二十二日化形於   蓮花峯下張超谷中如期而卒經七日支體猶温有五色雲   蔽於洞口彌月不散 宋史 本傳  明兵憲蘇志皋葬  希夷先生紀略 希夷先生皇祐二年夏令其徒賈得异於   張超谷鑿石室成大笔謂羣徒曰巉巖太華氣漢景秀吾之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559,"卷三 279-587 ╱ 建置 529-587 ╱ 宫 529-587 ╱ 觀 529-587 ╱ 庵 529-587 ╱ 院 529-587 ╱ 寺 529-587 ╱ 莊墅 529-587 ╱ 卷六 529-587 ╱ 建置 529-587 ╱ 陵墓 529-587 ╱ ","  所歸秋七月念九日令得昇輩各就寢及曙則以左手支頤   而殁相傳涉世幾二百歲後人更谷名爲希夷峽峽傍建祠   塑像厯世道士主祀事每出髏骨向人乞施予嘉靖癸丑春   三月三日巡按侍郎長興姚畫溪一元莅陜西垂三年得代   乃攜副按察使定州張風泉渙仁和張元洲瀚與予謁嶽廟   至峽道士復出髏骨見眎畫溪意欲葬之予從傍贊曰掩骼   埋胔仁政一端况先賢遺骸乎是夜夢先生謂予曰吾所向   必戴嶽履河盍圓之翼日畫溪移聲於予肥葬事必得石槨   且屬紀其事略予與二使君殫心竭力共圖厥成又翼日卜   地自朝元洞迤邐而東得先生靈臥之所卽玉泉院也室中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647,"卷七 587-658 ╱ 職官 587-658 ╱ ","  潼關同知再攝邑篆監修嶽廟金天宫玉泉院等工崇煥增   新 黃照字正夫福建龍溪人副榜四十六年任待士以禮而勤於   民事柳葉河渠淤塞不能宣洩上流散漫浸溢照身自勘驗   募夫疏治遂免水患未幾擢河南知州去士庶思之繼有顧   嘉綸者以候補布政司經厯來署邑篆精明勤敏積弊剔除   胥役歛手聽斷平允案無留訟而民亦無冤聲政績稱焉 張曾垿字鑑堂安徵桐城人進士五十年任 許光基字起宗浙江海寧人舉人五十八年任政尙眞誠興修   文敎前鐫刻邑志以貲乏中止光基乃蕆其事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981,"卷十 860-1006 ╱ 人物 860-1006 ╱ 隱逸 975-1006 ╱ 孝義 878-1006 ╱ 鄉飲附 860-1006 ╱ 藝術 911-1006 ╱ 僑寓 915-1006 ╱ 道釋 938-1006 ╱ ","白守一太山寨窊溝人自幼禮還元趙眞人爲師號碧然子至   元四年五月會時不雨碧然子至卽雨當道奏聞勅賜潤澤   眞人後入華山隱迹一日呼門童囑之曰吾當去矣遂沐浴   整衣冠而逝 延安 府志 賀志眞字元希隆德人年十四卽有學道志初師長春宗師高   弟吕通明爲全眞學復執弟子禮于白雲綦君之門三載元   理洞明至元丙子自隴西來華山一筇一鉢徜徉泉石間于   玉泉院之西鑿崖以居建立道觀署曰全眞觀外銀杏一株   三人圍之有餘高六七丈扶疎濃茂蔭畝餘古藤攀附于上   蓋數百年物傳謂皆元希手植者猶以振宗風崇德化爲未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065,"卷十一 1006-1133 ╱ 人物 1006-1133 ╱ 列女 1048-1133 ╱ ","石氏生員柴啓泰妻年二十六歲夫死事親撫孤厯艱辛者五   十四年年七十九而終邑侯黎給匾旌之 徐氏張舉妻年二十五夫死生遺腹子家貧不能舉火有逼之   張醮者氏以死誓卒撫子成立守節四十三年 郭氏生員蘇永泰妻年二十夫死守志不移厯五十五年以節   終  王宏撰壽蘇節母  郭儒人詩二首 昔載存宏事於今一再傳年華雪髩冷風   節冰心賢天賞應方大人倫始不捐濡毫思頌德願上南山   篇 朝廷方勵俗奇節自稱揚况有期頤壽將爲閭里光露   承仙掌曉藕薦玉泉香此日頻開口綵衣戲正長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484,"志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播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侃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椿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昱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津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逸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愔 1475-1619 ╱ 楊元慎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寛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忠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敷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紹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雄 1475-1619 ╱ 楊尚希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案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約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异 1475-1619 ╱ 楊文思 1475-1619 ╱ 楊善會 1475-1619 ╱ 燕 1475-1619 ╱ 榮 1475-1619 ╱ 楊恭仁 1475-1619 ╱ 楊師道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烱 1475-1619 ╱ 卷十四 1475-1619 ╱ 列傳 1475-1619 ╱ 嚴挺之 1475-1619 ╱ 楊元琰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瑒 1475-1619 ╱ 楊慎矜 1475-1619 ╱ 嚴安之 1475-1619 ╱ 嚴 1475-1619 ╱ 郢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憑 1475-1619 ╱ 嚴 1475-1619 ╱ 綬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綰 1475-1619 ╱ 嚴 1475-1619 ╱ 武 1475-1619 ╱ 袁 1475-1619 ╱ 滋 1475-1619 ╱ 楊於陵 1475-1619 ╱ 楊虞卿 1475-1619 ╱ 楊嗣復設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收 1475-1619 ╱ 楊凝式 1475-1619 ╱ 趙 1475-1619 ╱ 瑩 1475-1619 ╱ 楊昭儉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階 1475-1619 ╱ 楊大雅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佐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覃 1475-1619 ╱ 楊克讓 1475-1619 ╱ 侯 1475-1619 ╱ 可 1475-1619 ╱ 吳 1475-1619 ╱ 革 1475-1619 ╱ 楊邦基 1475-1619 ╱ 郭 1475-1619 ╱ 良 1475-1619 ╱ 雷 1475-1619 ╱ 霖 1475-1619 ╱ 屈 1475-1619 ╱ 直 1475-1619 ╱ 張 1475-1619 ╱ 壽 1475-1619 ╱ 吳 1475-1619 ╱ 講 1475-1619 ╱ 楊九澤 1475-1619 ╱ 趙 1475-1619 ╱ 儒 1475-1619 ╱ 王之良 1475-1619 ╱ 楊呈秀 1475-1619 ╱ 陳嗣虞 1475-1619 ╱ 史 1475-1619 ╱ 標 1475-1619 ╱ 吳 1475-1619 ╱ 翀 1475-1619 ╱ 史具勳 1475-1619 ╱ 王宏撰 1475-1619 ╱ 趙振萱 1475-1619 ╱ 楊 1475-1619 ╱ 晟 1475-1619 ╱ 李天秀 1475-1619 ╱ 史 1475-1619 ╱ 調 1475-1619 ╱ 史國鈞 1475-1619 ╱ 卷十五 1475-1619 ╱ 經籍 1475-1619 ╱ ","  炯博學善屬文與王勃等以文辭齊名海內稱王楊盧駱四   才子亦曰四傑炯自謂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張說曰楊盈   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旣優於盧亦不減王恥王後   信然媿盧前謙也集本三十卷今多亡逸 暌車 志 楊炯爲文好   以古人姓名連開時人號點鬼簿 玉泉 子 王楊盧駱有文名人   議其疵曰楊好用古人姓名謂之點鬼簿 全唐 詩話 楊盈川之爲   文好以古人姓名連開如張平子之略談陸士衡之所記潘   安仁宜其陋矣仲長統何足知之號爲點鬼簿 容齋 隋筆 楊炯等   四子之文皆精切有本原其用駢儷作記序碑碣蓋一時體   格如此而後來頗議之杜詩云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爲文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799,"卷十六 1619-1834 ╱ 金石 1619-1834 ╱ ","杜純挈家謁祠記  缺   轉運使蒲陽杜純攜家恭謁 缺  祠下元祐四年閏月初十   日男開奉命書  游師雄題名 在玉泉院字徑一尺五六寸   陜西轉運副使游師雄元祐九年正月廿二日觀太華三峯 游師雄題名 正書   師師雄奉 缺  關中祭禱祠下元祐 缺  年正月九 缺  游安民祈晴記   元祐癸酉仲秋刻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817,"卷十六 1619-1834 ╱ 金石 1619-1834 ╱ ","  愆天氣澄肅神人感悅茲非惟見聖天子敬神撫世之仁誠   道門千載一時之盛典也遂爲記之延祐四年臘月九日西   嶽提點孫志信立石 創修朝元洞碑 在玉泉院西賀元希石室前   終南山人洞元子井道泉撰文翰林修撰同知别誥兼國史   院編修官承務郎陝西諸道行御史臺監察御史李臯書朝   請大夫西蜀四川道肅政廉訪使集賢學士兼國子祭酒楊   演篆額泰定二年乙丑立石   [T4]明桑溥題名石刻   正德已卯夏六月丙寅進士知華州事帝邱桑溥同官屬知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822,"卷十六 1619-1834 ╱ 金石 1619-1834 ╱ ","  嘉靖癸卯冬十月旣望予以清戎來署潼關道經華陰會因   以觀華嶽之勝而時陰翳未明縣長吏袁廷瑛固請乃登至   青柯坪殘雪融途不能復進仰視西峯直入霄漢悵然而歸   陜西清軍副使趙鯤 魯經題名   前鎭守陜西總兵官前軍都督府都督同知莊浪魯經奉特   旨統調官軍家丁三千餘名前赴山西宣大等處征剿虜寇   恭謁西嶽祠下嘉靖二十二年八月初五日誌 尹衡題名 在玉泉院 未詳何時人   缺   局承奉平川尹衡遊眺甲午春三月重遊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825,"卷十六 1619-1834 ╱ 金石 1619-1834 ╱ ","  待不逢明府其何能全余曰物之神也未易磨滅固將藉名   山而傳且徵君志也余何庸焉因識歲月於此 皇清康熙   二十有七年歲在戊辰季冬月吉旦華陰令燕山董盛祚題 嶽廟石盆銘 在殿左堦下方形高三尺二寸橫寬三尺五寸   側寬二尺九寸色青白質理堅潤非本邑山產王友撰銘之   曰采山飮河沐日浴月布斂雲雨永鎭金闕正書 毛女峯石刻 隷字無歲月撰書姓名其文曰茯苓諸山皆假   惟此者眞一旦一九三斗一斤陳后山談叢云疑爲服茯苓   法也 以下玉泉院及山內題 鐫明以前剥毁失考 玉泉院 黃天植書無年號在山 山蓀亭石上橫行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827,"卷十六 1619-1834 ╱ 金石 1619-1834 ╱ ","五嶽朝天 欽奉鴻□富平 西峯田新若題 三峯插秀 大明嘉靖壬了秋鄢陵文 圖陳棐題 在玉泉院側 文岡登覽 壬子九月以秋官郎恤 刑過此 在山蓀亭側 蓬萊仙境 萬歷歲次丙申年孟 吉旦 同建 在山蓀亭東側 人龍臥處 姓氏殘剥 以上俱在 玉泉院石上字徑尺餘 白石青泉 在谷口 石上 梯雲 在谷口 石上 西京王氣 在一天門王象乾題書           眞源尋問 在希夷峽文翔鳳題書 醉雲臺 在希夷峽下文翔鳳題書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895,"卷十七 1834-2406 ╱ ","回高居在崟岌清巖白石階不踏崔羅什    山蓀亭              姚遠翿 初程抵嶽麓小憩山蓀亭坐覺塵境絶玉泉聲冷冷四望佳木 蔭夭矯拏龍藤傳聞希夷種至今交柯青時有搗藥鳥鏗然落 山庭誰授鎖鼻術閉目養黃寧    王刁三洞             姚遠翿 伊昔王伯遼其友刁自然鍊眞竇谷內見者指地仙上洞窅莫 攀申洞飛石懸下洞隱士居今亦無其賢通明啓石扇但見雲 翩翩流聞巖積書往往津逮艱安得發蕊笈一誦瑯玕篇脈望 解笑人寂歷空回旋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904,"卷十七 1834-2406 ╱ ","河一絲水雲臺霧如巢神仙羽衣金節時周旋大笑失脚白驘 背歸來石上長鼾眠千載悠悠寄元賞耳孫風骨猶蕭爽遠從 丹邱渡滄海追挹神蹤欲長往何人想像圖眞形曡崖陰洞高 林青上摩金天之帝京下欖玉女之明星峯耶?耶兩莫極虎 豹叫絶烟靡冥仙家樓觀超然住遥認微茫是征路丹梯鐵鎖 不可攀直喚茅龍上天去    題徐資生華山圖歌         明  劉 基 華嶽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開仙掌壁間擘出黃河流大禹以 之分九州河流滾滾赴溟漲華嶽拔出天河上雲宫霧窟疑本 無石室金臺儼相向玉泉高通玉井津中有蓮實如車輪時人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935,"卷十七 1834-2406 ╱ ","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華陰道中             蘇 軾 三年無日不思歸夢裏還家旋覺非臘酒送寒催去國東風吹 雪滿征衣三峯已過天浮翠四扇行看日照扉里堠消磨不禁 盡速攜家餉勞驂騑    玉泉院              陳述古 山蓀亭足欹屏石仙掌峯跟噴玉泉乍到林巒迷眼界欲將泉 石較心田一泓潛利終歸海五色焰輝未補天物我無言空自 笑慢將新句愧磨鐫    答華陰宋先覺           金  張 建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947,"卷十七 1834-2406 ╱ ","仞不是狂夫不上來    嶽頂歸至青柯坪示同遊道人     袁宏道 飛鴻是處有遺踪題破蒼崖霧幾重枉把眞形圖五嶽難將奇 句答三峯山臞未老身慚鶴雪頂歸來杖有龍紫蕨黃精君記 否鐵犂溝下舊村農    送王隣華中書還朝         陳可績 槐陰初放曉烟橫萬仞峯蓮照眼明夢繞鳳池仙馭遠風迴驛 路馬蹄輕玉泉案近天香細中秘書裁翰墨精况是聖朝崇經 籍御堤清晝看遷鶯    寄山史從兄兼懷陳藹公      本朝  王士正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974,"卷十七 1834-2406 ╱ ","   希夷               邱 璿 墜驢大笑便歸山琴枕乾坤分外寬一汴二杭閩又廣依然春 夢未曾闌    謁希夷              李東陽 鴻漸恥稱茶博士曼卿空詭酒神仙世間好著皆成累不及希 夷一覺眠    玉泉院              文翔鳳 三度窺泉又十年泉頭玉液固涓涓藕船日爲西皇渡諸勝名 流幾種仙    華山贈蓬頭道人          張維新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1986,"卷十七 1834-2406 ╱ "," 在玉泉石室貌甚奇石眸頰閒爲  遊人手摩津津肖龍眠之欲醒也 陳橋繞攬轡恚彼榻邊睡誰識老希夷占斷三峯翠    牛心峽              解引樾 石函太古色瀑留太古聲天地同淳樸冷然洗世情    讀書太華山中 二首           和 鼎 靜夜松風厲波濤屋欲衝匣中悲下劍何不爲蛟龍 文字山中業清深合性情不如書少讀萬壑看雲生    賜華山孫碧雲 以下七言古     明  太 祖 太華山高九千仞幽人學道巢其巓雲邊一臥知幾年緣崖鐵 鏁嘗攀緣世閒萬物無所累饑食瓊芝渴乳泉煉龍還丹握化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2081,"卷十七 1834-2406 ╱ ","無虎頭寫眞筆也踰仙掌壁折入石弄北旋上石滑而不級爲 東峯過坪躡厓道尊持而中斷爲南峯度峯足蜿蜒上石葉上 覆而橫裂爲西峯南峯踞兩峯之上如人危坐而雙引其膝下 有土徑異樹交絡峽水鳴其間峯頂各有池中臼如盆如破瓮 鮮碧澄澈古松覆之西峯石多璺乍視如未穩南峯之壁有靜 室垂雙鏁鏁盡爲鐵以承板道東峯南下爲衛叔卿博臺鏁 對懸拓厓自逹皆奇嶮    華山後記             袁宏道 從玉泉院至青柯坪東西皆石壁澗水溹洄出踰張超谷壁乃 峭至希夷峽石忽具態摩雲綴日壓曡而上行大石纍纍臥澗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2087,"卷十七 1834-2406 ╱ ","辰下第西又至一山蓀亭有七言律體一章其後又九年而癸 丑東赴伊川以太夫人并內子觀山蓀亭水瀉石際樂之忘歸 歸命雲臺觀道士之送者以笙筆一部前又五年予來賀南還 容臺則以戊午下月之二十八日再入華陰山中兩郎並趙甥 淑賢從兒輩已如我少時蓋三十年不入山作入華山記是日 直南行望三峯之插天當馬首已仙仙欲軒舉至仙跡坊見流 水潺湲谷際者骨毛已清發易代之入迎仙玉泉二院竟登山 蓀亭亭冠一巨石上爲樓觀而南巉巖至泉際涸矣問之則大 水後失其源派者有年憶少小來時家大人偕我杯飮沁肌膚 是三十年陵谷之變而亭外奇石之可觴豆者亦己半摧則令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2090,"卷十七 1834-2406 ╱ ","水水從巖户出如?子之涉稚川者於是題雲流二字又八巖 户踰水登石題眞源尋問四字而峽之足有石可坐數人者題 醉雲臺三字有弄雲忘却下山之句再至玉泉石上嬉水浮㧵 至夕乃去題幽人鼓吹四字凡題石者八竝季木兩題命羽人 壽諸石山中詩以八歸以語太夫人併內子又偕若飛藜於縹 緲梯間者南宫使者曰太華如石蓮卓瓣者五千仞自玉泉至 青柯二十里乃見蓮花峯是爲眞華山蓮花峯者西峯也青柯 坪在其足其所巉巖陟者所蘿列諸兒孫耳嶂以上躡壁垂索 而陟者蓋又二十里始登眞華山豪舉者直拚命前矣明日至 西嶽灝靈樓望三峯尊巖酷似尼父司寇冠子雲所謂太華爲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2091,"卷十七 1834-2406 ╱ ","旒莊子所謂宋鈃尹文作爲華山之冠以自表然則仙人掌其 彈冠者也    太華山記             楊嗣昌 後華陰道上行流翠染人列壁在面逕縣郭南爪鉤棗纂連畛 縈畦取道其中有積土敗堤亘西北去宛宛相屬秦城踐華此 爲其餘行五里許鳴灘瀉注激石縱橫若寒松之鼓幽籟也一 再度至雲臺觀俗搆無足觀西陬有焦仙祠頃歲所剏碑祠鄙 拙著事殊異觀門亦可見三峯之額顱焉去觀行抵山之趾爲 玉泉院院宇廣裁數武其後泉聲若吼石狀如眠龕中貌希夷 蟄臥骨法奇古相傳其神眸頰間並爲人手拊汗津津然類佳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2111,"卷十七 1834-2406 ╱ ","記  展禮旣畢因揖觀察等告之曰昔在虞廷有疇咨四嶽之文 則各省其方躬履其山川以宗祈而修禮古諸侯所有事也華 嶽距中土西偏七宫正位少陰用事萬物生華自古在昔禱祈 報賽咸在於是今者彌月失雨二麥不下歲且洊飢此中實皇 皇焉來日日在甲寅水土所生余將具行幐躡茫屫親蒞三巒 爲民請命於 帝所維嶽有靈庶其不我拒乎觀察等咸以險阻爲詞止余不 聽致齋於觀中西偏密室五鼓旣作觜觿正中趣具五十人飯 爇松明裹乾構而南行二里至玉泉院泉出張超谷與玉井通 有祠祀希夷先生觀察守令會於院之山蓀亭亭旁有無憂樹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2112,"卷十七 1834-2406 ╱ ","傳爲希夷手植余顧華陰陸令曰此汝守土當從往餘揖而退 爰與侍讀易山輿而行初止三里龕卽水經注稱石養父母之 所木主無存矣上爲王猛臺又二里巨石虧蔽佝僂而望若隧 道然爲第一關 又名五 里關 過桃林坪至張超谷後漢書華陰山南 公超市也又二里至希夷峽斗崖百尺一線中開如大斧劈都 穆記云卽希夷蛻骨所舊有垂鏁有人攀 趾骨以去嘉靖末 姚直指 一元  遷於玉泉院後復瘞此斷其鏁不復可上西折百 餘步造第二關三里至莎蘿坪坪植莎蘿一株垂蔭數畝憩其 下東望大小上方飛薨翼然泉水毖涌倒垂如練分映青林直 注山下行者自入谷後巖壑險阻胸臆愊抑至是少夷曠焉二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2560,"卷二十一 2406-2560 ╱ 爵秩 2406-2560 ╱ 紀事 2444-2560 ╱ 卷二十二 2560-2724 ╱ 志餘 2560-2724 ╱ 聖製 2560-2724 ╱ 聖祖仁皇帝 2560-2724 ╱ 順治十八年辛丑閏七月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楊時薦致祭 2560-2724 ╱ 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穹窿豫鎭聳峙蓮峯萬品賴成羣仰盛朕誕膺 2560-2724 ╱ 天命祇荷 2560-2724 ╱ 神庥特遣專官用申殷薦惟 2560-2724 ╱ 神鑒焉 2560-2724 ╱ 康熙六年丁未八月遣吏部左侍郎梁清寬致祭於 2560-2724 ╱ 西獄華 2560-2724 ╱ 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窮窿灝氣聳峙金方萬品鈞成羣生仰盛朕躬親政務祇荷 2560-2724 ╱ 神休特遣耑官用申殷薦惟 2560-2724 ╱ 神鑒焉 2560-2724 ╱ 康熙十五年丙辰三月遣内閣侍讀學士王敷政致祭於 2560-2724 ╱ 西 2560-2724 ╱ 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穹窿灝氣聳峙金方萬品鈞成羣生仰盛朕祗承 2560-2724 ╱ 神祐懋 2560-2724 ╱ 建元儲特遣專官用申殷薦惟 2560-2724 ╱ 神鑒焉 2560-2724 ╱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三月遣内閣侍讀學士翁英致祭於 2560-2724 ╱ 西 2560-2724 ╱ 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清凝灝氣峻極金方萬品彙成羣生嘉悅朕祗承 2560-2724 ╱ 神祐疆 2560-2724 ╱ 宇蕩平特遣官用申殷薦惟 2560-2724 ╱ 神鑒焉 2560-2724 ╱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 2560-2724 ╱ 月遣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牛鈕致祭 2560-2724 ╱ 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清凝灝氣肅鎭金方萬寶用成羣生利濟朕欽成泰運時邁 2560-2724 ╱ 省方肅若舊章專官秩祀 2560-2724 ╱ 神其鑒焉 2560-2724 ╱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十二月遣鑾儀衛鑾儀使葉克舒致祭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神曰惟 2560-2724 ╱ 神靈開太極德主西方萬彙用成羣生仰賴朕纘承 2560-2724 ╱ 祖宗丕基虔恭明祀茲以 2560-2724 ╱ 皇祖妣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啓聖文皇后神主升祔 2560-2724 ╱ 太廟禮成特遣專官用申秩祭惟 2560-2724 ╱ 神鑒焉 2560-2724 ╱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四月遣 2560-2724 ╱ 皇長子 2560-2724 ╱ 諱 2560-2724 ╱ 致祭於 2560-2724 ╱ 華山之神曰 2560-2724 ╱ 朕惟五嶽之祀載於虞書所由來遠矣稽考歷代舊章國有慶 2560-2724 ╱ 典必舉告祭之文蓋以其含靈布澤能錫福於斯民故禋祀惟 2560-2724 ╱ 䖍禮至重焉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神聳峙關中照臨西土比年以來 2560-2724 ╱ 秦省左右亢旱頻仍百姓艱食流離轉徙未有寧居田疇荒蕪 2560-2724 ╱ 不能懇闢朕憫念焦勞罔間宵盱反復圖維或者因朕之不德 2560-2724 ╱ 或者有司之不肖以致雨暘失節重困吾民前者蠲租發賑屢 2560-2724 ╱ 遣大臣拯民疾苦守土鉅寮亦巳更置殫心竭慮以盡人事而 2560-2724 ╱ 蒸民猶未臻康食朕念國家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百穀蕃滋 2560-2724 ╱ 端賴雨澤順時霑足咸藉 2560-2724 ╱ 神功用是特遣皇長子 2560-2724 ╱ 諱 2560-2724 ╱ 䖍申殷 2560-2724 ╱ 薦祗乞默佑時沛甘霖俾三農常沾優渥之庥庶兆姓永享豐 2560-2724 ╱ 亨之樂錫民嘉祉不慰朕懷不益光歟朕之斯舉非以媚神求 2560-2724 ╱ 福也惟敬爲百姓請命爰布誠悃 2560-2724 ╱ 神其鑒茲謹告 2560-2724 ╱ 三十五年丙子正月遣户部左侍郎王士正致祭於 2560-2724 ╱ 西 2560-2724 ╱ 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氣稟金精德凝西灝羣生託命萬寶用成朕勤恤民依永期 2560-2724 ╱ 殷阜邇年以來郡縣水旱間告年谷歉登蚤夜孜孜深切軫念 2560-2724 ╱ 用是專官秩祀爲民祈福冀雨暘之時若庶稼穡之屢豐惟 2560-2724 ╱ 神鑒焉 2560-2724 ╱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八月遣都察院左都御史張鵬翮致祭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德著清灝壯峙金天萬彙慶成歲功永賴朕以勦除狡寇三 2560-2724 ╱ 履遐荒期掃邊塵乂安中外今者祗承 2560-2724 ╱ 神佑塞北永清用告 2560-2724 ╱ 成功專官秩祀惟 2560-2724 ╱ 神鑒焉 2560-2724 ╱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四月遣翰林院侍讀學士余志貞致祭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金氣鍾靈西區建極蓮峯擅勝仙掌標奇朕祇承休命統御 2560-2724 ╱ 寰區夙夜勤勞殫思上理歷茲四十餘載今者適届五旬海宇 2560-2724 ╱ 昇平民生樂業見輿情之愛戴沛之土之恩膏特遣專官䖍申 2560-2724 ╱ 秩祝尙慿靈貺益錫蕃禧佑我國家共登仁壽 2560-2724 ╱ 神其鑒焉 2560-2724 ╱ 渡黄河潼關駐蹕 2560-2724 ╱ 康熙四十二年西巡 2560-2724 ╱ 星淵來晉甸天險峙奏關波湧方舟速威明古戍閒萬民瞻鳳 2560-2724 ╱ 輦百職集鵷班冬省經茲地移風先化頑 2560-2724 ╱ 入陝西境 2560-2724 ╱ 世遠山河在漢唐史有存風光移萬户景物換千門歎昔當殷 2560-2724 ╱ 鑑疇今廣湛恩從來秦隴地莫使競心繁 2560-2724 ╱ 望華山 2560-2724 ╱ 回鑾至華陰欲登華山因風霧所阻 2560-2724 ╱ 踟蹰風霧阻蓮峯未識雲臺止水溶秦地山川聊一望方輿 2560-2724 ╱ 畝盡三農兵民擁道心隨仗文武攀轅涙滿容凉德何能衢壞 2560-2724 ╱ 樂皆因歲久慶時雍 2560-2724 ╱ 重修西嶽廟碑文 2560-2724 ╱ 康熙四十四年 2560-2724 ╱ 天地定位山嶽效靈體發育之能贊生成之德尊踰四凟秩視 2560-2724 ╱ 三公祀典之於五岳禮綦重矣矧華山峻峙雍州雄居西土辨 2560-2724 ╱ 方維西兆歲事於有秋盛德在金助氣機之始肅興雨則膏流 2560-2724 ╱ 河渭山雲而氣接恆嵩尤宇宙之奥區神祗之靈府也岳廟當 2560-2724 ╱ 華陰衢道基趾崇宏棟梁巍煥明禋肹蠁降格居歆國家之邀 2560-2724 ╱ 福迓禧以大庇我陝東西數千里之蒼黔者於是乎在而年歲 2560-2724 ╱ 侵久則傾圮漫漶不能無虞朕於癸未冬省方西巡 2560-2724 ╱ 山之麓矚雲臺望仙掌靈蹤勝跡髣髴於煙嵐翠靄間而西連 2560-2724 ╱ 壠坂東接函關土俗民風停車坐悉秋露凝而勤收穫商飈起 2560-2724 ╱ 而謹蓋藏年穀屢豐閭閻日阜自非神庥曷克臻此於是入祠 2560-2724 ╱ 展謁遣祭致䖍特命所司鳩工載葺不興一役輪奂丕新蓐收 2560-2724 ╱ 之别館增輝少昊之下都彌絢自今以始逹精忱於玉帛陳黍 2560-2724 ╱ 稷之馨香默佑潛孚嘉祥翕集佐坤靈以作成萬物宏兌澤而 2560-2724 ╱ 利濟羣方豈有量哉爰勒豐碑用垂弈䙫 2560-2724 ╱ 御書匾額 2560-2724 ╱ 露凝仙掌 2560-2724 ╱ 西安將軍博濟等恭記 2560-2724 ╱ 我 2560-2724 ╱ 皇上神靈天授文思性成當重熙累治之餘政止戈敷文之際 2560-2724 ╱ 豐功大烈既上耀於日星巨筆鴻章亦永垂於天壤乃今 2560-2724 ╱ 御極之四十有二載實我 2560-2724 ╱ 皇上春秋五十之時念小民萬方在一人則眚災肆赦稽大禮 2560-2724 ╱ 五嶽視三公則馨薌告䖍 2560-2724 ╱ 特遣大臣用事西嶽并錫以龍鳳 2560-2724 ╱ 騰儀雲露垂結顏之古殿而山嶽增輝勒之豐碑而龜趺不朽 2560-2724 ╱ 夫祀嶽之典歷代多有而或文不足以紀其盛實不足以稱其 2560-2724 ╱ 文即文實相副而無 2560-2724 ╱ 天章宸翰之觀則亦不足以飾盛治而傳無窮矣惟我 2560-2724 ╱ 皇上首出庶物而擅其能以答神庥則以歆以格以示臣民則 2560-2724 ╱ 式瞻式仰以照四裔則來享來王以昭弈䙫則不足其所紀極 2560-2724 ╱ 也臣等拜手稽首而敬贊曰元氣噩渾游皇軒也嘉禾横縱躋 2560-2724 ╱ 炎農也望之如雲依堯仁也其始無端其終無盡殆若宣聖之 2560-2724 ╱ 集大成金聲而玉振也 2560-2724 ╱ 陝西巡撫鄂海恭鐫 2560-2724 ╱ 御製修西嶽廟碑文 2560-2724 ╱ 往歲 2560-2724 ╱ 聖駕西巡狩至華嶽 2560-2724 ╱ 皇仁廣大軫念蒼生 2560-2724 ╱ 特發帑金重修嶽廟臣海奉承 2560-2724 ╱ 休命卜吉鳩工丹雘雜新雲霞絢綵竣事而後恭請 2560-2724 ╱ 御書匾額并 2560-2724 ╱ 御製碑文蒙 2560-2724 ╱ 恩報可廼於今年六月初四日 2560-2724 ╱ 頒賜到臣臣拜手稽首祗受訖隨丁工鐫刻擇日懸匾樹碑匾 2560-2724 ╱ 曰露凝仙掌其字方廣三尺壯偉奇傑籠罩萬象龍躍天門而 2560-2724 ╱ 虎臥鳳闕也日月照臨而星斗不敢並其先也風雲雷雨交發 2560-2724 ╱ 互作而草木爲之蒼翠山川爲之振動也 2560-2724 ╱ 天威咫尺儼在目前萬古以來空前軼後豈羲獻輩所敢望乎 2560-2724 ╱ 從此承鎭山河焜燿天地微獨增榮嶽廟而已至于碑文一道 2560-2724 ╱ 聖恩深醇帝典王謨統歸陶鑄伏念 2560-2724 ╱ 皇上以聖神文武之德子惠元元六合一家恩同怙恃而視西 2560-2724 ╱ 陲也更重其深仁厚澤加德於三秦父老子弟者尤巍煥面難 2560-2724 ╱ 名維西嶽爲成物之主職司秋令 2560-2724 ╱ 皇上諄諄爲此蓋以祝雨暘之時若祈年穀之順成户積倉箱 2560-2724 ╱ 家餘蓋藏爲陝東西數千里百姓介景福於無窮也况坤元兌 2560-2724 ╱ 澤薄海内外咸有萬特待養之功則爲陝東西數千里計即爲 2560-2724 ╱ 九州億萬萬生人計 2560-2724 ╱ 皇恩如此爲臣子者可不知所報哉惟是 2560-2724 ╱ 帝德如天感逾覆載自蓋有左右記注秉國史者書之而省志 2560-2724 ╱ 實與國史相表裏蓋志者史之基也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謹將 2560-2724 ╱ 御製碑文刋入陝西通志俾秦關百二與有千秋萬世之光焉 2560-2724 ╱ 且使皇上天地生成之德永永罔極秦人頂戴傳之世世子孫 2560-2724 ╱ 綸綍照垂鏤心刻腑與華嶽同其不朽可也 2560-2724 ╱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五月遣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孫柱致祭 2560-2724 ╱ 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氣鍾西顥德稟金精玉井流甘蓮峯挺秀朕仰荷 2560-2724 ╱ 天庥撫臨海宇建立元良厯三十餘載不意忽見暴戾狂易之 2560-2724 ╱ 疾深惟 2560-2724 ╱ 祖宗洪業及萬邦民生所係至重不得已而有退廢之舉嗣後 2560-2724 ╱ 漸次體念當有此大事時性生奸惡之徒名庇邪黨偕端搆釁 2560-2724 ╱ 朕覺其日後必成亂階隨不時究察窮極始末因而確知病原 2560-2724 ╱ 皆 2560-2724 ╱ 由 2560-2724 ╱ 鎭厭亟爲除治幸賴 2560-2724 ╱ 上大鑒佑平復如初朕比因此事耗損心神致成劇疾皇太子 2560-2724 ╱ 晨夕左右憂形于色藥餌必親寢膳必視惟誠惟謹歷久不渝 2560-2724 ╱ 令德益昭丕基克荷用是復正儲位永固國本特遣專官敬申 2560-2724 ╱ 殷薦惟神鑒焉 2560-2724 ╱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遣内閣侍讀學士查弼納致祭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少昊儲精崐崙競秀祥流仙掌澤布靈池朕纘受鴻圖撫臨 2560-2724 ╱ 區字殫思上理夙夜勤求惟日孜孜不遑暇逸茲御極五十餘 2560-2724 ╱ 年適當六旬初届所幸四方寧謐百姓又和稼穡歲登風雨時 2560-2724 ╱ 若維庶徵之協應爰羣祀之虔修特遣專官式循舊典冀益贊 2560-2724 ╱ 雍熙之運尙永貽仁壽之休俯鑒精忱用垂歆格 2560-2724 ╱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二月遣翰林院侍講陳世倌致祭於 2560-2724 ╱ 西 2560-2724 ╱ 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少皥儲祥金精結秀澤流品彙德茂生成朕纘承 2560-2724 ╱ 祖宗丕基虔恭明祀茲以 2560-2724 ╱ 皇妣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后神主升祔 2560-2724 ╱ 太廟禮成特遣專官用申秩祭惟 2560-2724 ╱ 神鑒焉 2560-2724 ╱ 世宗憲皇帝 2560-2724 ╱ 雍正元年癸卯二月遣内閣侍讀學士田文鏡致祭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少昊儲精崐崙競秀祥流仙掌澤布靈池朕纘受丕基新承 2560-2724 ╱ 景命竊念 2560-2724 ╱ 皇考膺國以來百靈効順四海從風坐享昇平六十一載茲當 2560-2724 ╱ 嗣位之始宜隆祀享之儀特遣專官虔申昭告惟冀時和歲稔 2560-2724 ╱ 物阜民安淳風乎編洽寰區厚德長敷於率土尙其歆格鑒此 2560-2724 ╱ 精誠 2560-2724 ╱ 皇帝 2560-2724 ╱ 雍正十三年乙卯十二月遣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 2560-2724 ╱ 楊椿致祭於 2560-2724 ╱ 西岳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德秉金精位尊西灝三峯挺秀萬類觀成朕纘承大统仰紹 2560-2724 ╱ 前徽伏念 2560-2724 ╱ 皇考臨御以來敬禮 2560-2724 ╱ 明神肅將禋祀 2560-2724 ╱ 靈祗孚應昭受鴻休 2560-2724 ╱ 清晏奠安茂登上理茲當嗣位之始宜隆望秩之儀特遣專官 2560-2724 ╱ 虔申告祭惟冀雨暘時若年穀順成萬方蒙樂育之庥兆姓荷 2560-2724 ╱ 帡幪之德尙其歆格鑒此精誠 2560-2724 ╱ 乾隆十三年戊辰五月遣陝西潼商道李肖筠致祭於 2560-2724 ╱ 西岳 2560-2724 ╱ 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清涵灝氣夙鎭西陲藴結金精凝成萬寶朕仰承不緒時建 2560-2724 ╱ 省方載舉舊章專官秩祀 2560-2724 ╱ 神其鑒焉 2560-2724 ╱ 乾隆十四年己巳六月遣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文 2560-2724 ╱ 保致祭於 2560-2724 ╱ 西岳華山之神曰維 2560-2724 ╱ 神秀聳蓮花氣涵清灝金天應位功茂 2560-2724 ╱ 成茲以邊徼敉寧中 2560-2724 ╱ 宫攝位 2560-2724 ╱ 慈寧晋號慶治神人敬遣專官用申殷薦 2560-2724 ╱ 神其鑒焉 2560-2724 ╱ 乾隆十五年庚午十月遣内閣侍讀學士額爾登布致祭於 2560-2724 ╱ 西岳華山之神曰維 2560-2724 ╱ 神秀聳蓮花氣涵清灝金天應位功茂西成茲以正位中宫鴻 2560-2724 ╱ 儀懋舉 2560-2724 ╱ 慈寧晉號慶洽神人敬遣專官用申殷薦 2560-2724 ╱ 神其鑒焉 2560-2724 ╱ 乾隆十七年壬申正月遣翰林院侍讀學士周長發致祭於 2560-2724 ╱ 西岳華山之神曰維 2560-2724 ╱ 神秀聳蓮花氣涵清灝金天應位功茂西成茲以 2560-2724 ╱ 慈寧萬壽懋舉鴻儀敬晉 2560-2724 ╱ 徽稱神人慶治爰申殷薦特遣專官 2560-2724 ╱ 神其鑒焉 2560-2724 ╱ 乾隆二十年乙亥八月遣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德 2560-2724 ╱ 昌致祭於 2560-2724 ╱ 西岳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清凝灝氣秀聳蓮花綏奠金方羣生嘉悅芬以平定凖噶爾 2560-2724 ╱ 大功告成加上 2560-2724 ╱ 皇太后徽號神人治慶中外蒙庥敬遣專官用申秩祭惟 2560-2724 ╱ 神 2560-2724 ╱ 鑒焉 2560-2724 ╱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正月遣上書房行走内閣侍讀學士兼佐 2560-2724 ╱ 領世襲恩騎尉加五級紀録九次瑪璘致祭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 2560-2724 ╱ 神曰惟 2560-2724 ╱ 神四顥承靈金天秉德凜秋行之嚴肅司寇峨冠連神力於鴻 2560-2724 ╱ 濛巨靈分掌九曲之河流遠赴三條之地絡中開茲以逆回蕩 2560-2724 ╱ 平大功底定喜通天之有路享王並仰 2560-2724 ╱ 神功慶歸馬之成羣遐邇胥蒙 2560-2724 ╱ 福佑敬舉告功之典用申秩祀之文式薦馨香伏惟 2560-2724 ╱ 昭鑒 2560-2724 ╱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正月遣宗人府府丞儲麟趾致祭於 2560-2724 ╱ 西 2560-2724 ╱ 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功成商律位正金方蓮花開十丈之祥石壁表三峯之秀流 2560-2724 ╱ 沙重譯遥瞻碧落於星壇渭水長安盡識晨光於仙掌茲 2560-2724 ╱ 慈闈萬壽懋舉鴻儀敬晉 2560-2724 ╱ 徽稱神人慶治仰 2560-2724 ╱ 靈祗於西嶽瑞應瑶池奉秩祀於名山芳 2560-2724 ╱ 騰雕爼寅清載飭鑒格惟歆 2560-2724 ╱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遣宗人府府丞李友棠致祭於 2560-2724 ╱ 西嶽華 2560-2724 ╱ 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功昭兌位體結坤輿峭壁儼其削成高掌鬱而特起玉池㶑 2560-2724 ╱ 灧蓮開千葉之花石室嵯峨雲護三峯之秀茲以 2560-2724 ╱ 慈闈萬壽懋舉鴻儀敬晉 2560-2724 ╱ 徽稱神人慶治仰 2560-2724 ╱ 靈祗於華嶽天露流甘肅祀典於金方星 2560-2724 ╱ 巖煥彩惟 2560-2724 ╱ 神昭鑒式是居歆 2560-2724 ╱ 乾隆四十年 2560-2724 ╱ 陝西巡撫畢沅謹 2560-2724 ╱ 奏爲嶽靈昭應仰懇 2560-2724 ╱ 聖恩 2560-2724 ╱ 特頒匾額以答 2560-2724 ╱ 神貺事竊照西嶽華山在陝省同州府華陰縣境内襟帶河曲 2560-2724 ╱ 鎖鑰潼關北拱 2560-2724 ╱ 京華西連隴蜀高聳五千餘仞上峙三峰森嚴戌削出雲降雨 2560-2724 ╱ 蔭庇全秦厯代以來屢勤秩祀 2560-2724 ╱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 2560-2724 ╱ 聖祖仁皇帝翠華西幸 2560-2724 ╱ 勅發帑金於南峯絶頂建立 2560-2724 ╱ 金天宫禋祀 2560-2724 ╱ 嶽帝 2560-2724 ╱ 御題露凝仙掌四字匾額恭懸大殿 2560-2724 ╱ 奎文炳爍巖壑增輝茲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以西師奏捷大凱將旋於九月初六 2560-2724 ╱ 日自西安起行查看東路驛站經過地方秋稼雖己陸續登場 2560-2724 ╱ 但社期已過霜信將萌必須及早翻犂乘時播種二麥而察驗 2560-2724 ╱ 隴畝情形均未能十分滋潤農民望澤孔殷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以西岳素昭丕 2560-2724 ╱ 應於初十日行次華陰即率領縣令陸維垣致齋簡從躡屩登 2560-2724 ╱ 山次日至落雁峯頂於 2560-2724 ╱ 金天宫内虔申禱祝立沛甘霖連三晝夜豐美優渥闔省均沾 2560-2724 ╱ 十三日少霽報謝下山尚邨居民扶攜老幼踴躍歡呼此皆仰 2560-2724 ╱ 賴我 2560-2724 ╱ 皇上敬 2560-2724 ╱ 天勤民宵衣旰食 2560-2724 ╱ 精誠昭格上下誠通是以數載以來西陲郡邑雨暘時若屢慶 2560-2724 ╱ 豐登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職司守土幸際 2560-2724 ╱ 昌期心切忭兵情殷籲請可否仰懇 2560-2724 ╱ 聖恩 2560-2724 ╱ 特頒御書匾額於 2560-2724 ╱ 金天宫内以昭美報而答 2560-2724 ╱ 庥且 2560-2724 ╱ 兩朝奎畫輝映後先麗並三辰光增羣岳山祗呼吸本自昭通 2560-2724 ╱ 旣浹沐於 2560-2724 ╱ 洪施自益昭夫靈應所有匾額尺寸除呈送軍機處外爲此恭 2560-2724 ╱ 摺奏請伏祈 2560-2724 ╱ 皇上睿鑒 2560-2724 ╱ 御書匾額 2560-2724 ╱ 嶽蓮靈澍 2560-2724 ╱ 陝西巡撫畢沅謹 2560-2724 ╱ 奏本年十一月初一日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齎摺差弁回陝奉到 2560-2724 ╱ 欽頒華嶽金天宫 2560-2724 ╱ 御書嶽蓮靈澍殿額當卽率同文武僚屬出郊跪迎恭設香案 2560-2724 ╱ 望闕叩頭祗領訖欽惟 2560-2724 ╱ 皇上 2560-2724 ╱ 德隆寰宇 2560-2724 ╱ 道契祥和誠有感以相通功每祈而必報瑶函玉檢 2560-2724 ╱ 奎光敷天地之文銀牓璇題 2560-2724 ╱ 珍貺麗百神之宇惟茲華嶽遠鎭西陲緬 2560-2724 ╱ 祖武於 2560-2724 ╱ 宸游朶雲曾被仰 2560-2724 ╱ 天章於 2560-2724 ╱ 聖澤湛露猶需茲以靈辰式昭嘉貺沛三秋之皥澤飫千里之 2560-2724 ╱ 秦川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心切康年情殷請 2560-2724 ╱ 命竊據酬庸之典妄祈美報之貽迺蒙 2560-2724 ╱ 皇上俯鑒微忱 2560-2724 ╱ 特頒宸翰文垂寶露與靈澍以同霑管燦大花共岳蓮而競秀 2560-2724 ╱ 仰瞻鳳藻咫尺 2560-2724 ╱ 龍光敬遴翠版以琱鎪祗獻珠宫於縹渺景 2560-2724 ╱ 兩朝之 2560-2724 ╱ 聖蹟麗炳三霄瞻西極之神光輝增羣嶽他日典隆望秩佇聽 2560-2724 ╱ 山呼萬歲之聲此時瑞協農祥先昭澤普三秦之報所有奉到 2560-2724 ╱ 御書匾額緣由理台繕摺具 2560-2724 ╱ 奏伏祈 2560-2724 ╱ 皇上睿鑒 2560-2724 ╱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七月遣内閣學士塘古泰致祭於 2560-2724 ╱ 西岳 2560-2724 ╱ 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井絡分躔金天承裔威稜磅礴應太白之屋精氣象鴻濛分 2560-2724 ╱ 巨靈之神迹乘坤維而載德肅兌景而居尊茲以兩金川小醜 2560-2724 ╱ 削平大功底定仰 2560-2724 ╱ 神威之赫濯歸馬斯徵答 2560-2724 ╱ 靈貺之豐融奉牲以侑敬展欽紫之典虔申昭告之文薦此馨 2560-2724 ╱ 香伏惟 2560-2724 ╱ 歆鑒 2560-2724 ╱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 2560-2724 ╱ 月奉 2560-2724 ╱ 上諭昨據畢沅奏修理華抽廟工程切實估計約需銀十二萬 2560-2724 ╱ 餘兩已於本年二月興工所有需用木植等項現在陸續購買 2560-2724 ╱ 上緊修造等語所辦甚好已於摺内批示矣此項工程雖㨿該 2560-2724 ╱ 撫奏稱自行辦理籌項興修毋庸報部第念岳廟自三代以來 2560-2724 ╱ 即爲望秩之地規模宏壯靈應甚多爲陝西重鎭今因歲久傾 2560-2724 ╱ 頽亟宜葺治自應開銷正項方符體製着於内務府發銀十二 2560-2724 ╱ 萬兩交畢沅核實辦理但此項銀兩若由京撥往尚途解運頗 2560-2724 ╱ 爲不易况旣奏明先於司庫不拘何項内暫行借動陸續歸款 2560-2724 ╱ 着傳諭該撫即將陝省應解户部正項内扣存十二萬兩咨部 2560-2724 ╱ 備核仍令内務府照數撥還户部以省解運之煩該撫務須實 2560-2724 ╱ 力督察俾工程堅固廟貌鼎新不得絲毫草率以致虚縻帑項 2560-2724 ╱ 仍將此項工程銀數造册報内務府核銷並令户部知之欽此 2560-2724 ╱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十月初九日奉 2560-2724 ╱ 上諭陝西華岳廟自三代以來卽爲望秩之地規模宏壯體制 2560-2724 ╱ 尊崇近歲風雨調匀屢昭靈應昨據該撫畢沅奏稱因歲久傾 2560-2724 ╱ 頽亟宜葺治約估需銀十二萬餘兩等語此項工程甚鉅理宜 2560-2724 ╱ 發帑興修着於内務府撥銀十二萬兩交畢沅核實辦理造報 2560-2724 ╱ 内務府核銷務俾工程堅固廟貌鼎新以安 2560-2724 ╱ 神庥而昭秩祀欽此 2560-2724 ╱ 重修西嶽華山廟碑記 2560-2724 ╱ 乾隆四十四年 2560-2724 ╱ 太華之以聖秩尊於列嶽也自虞代而已然矣商周以降祀典 2560-2724 ╱ 迭修而建置祠宇實始於漢自是而後代有葺治云我 2560-2724 ╱ 皇祖聖祖仁皇帝康熙四十二年 2560-2724 ╱ 翠華西蒞展謁靈祠稽典報功特新廟貌迄今又七十餘載矣 2560-2724 ╱ 歲丁酉撫臣畢沅以修葺請且稱籌項興工無煩會計予曰岳 2560-2724 ╱ 廟歲久繕治固宜而謂無動經費則不可廟制宏麗方望所崇 2560-2724 ╱ 靈應尤盛且爲秦地重鎭我國家實慿賴焉其出司農金經理 2560-2724 ╱ 之於體制維允爰發内帑十有二萬命疆吏督視興修自殿庭 2560-2724 ╱ 廊廡觀闕門序旋楹寢成繚垣陛城頽者翼之漶者飭之崇閎 2560-2724 ╱ 岌嶪孔碩有閑丹雘塗塈翬飛鳥革蓋飭材鳩功者兩年於茲 2560-2724 ╱ 而後西嶽之靈宇煥然一改其舊觀工竣以勒文紀事請朕惟 2560-2724 ╱ 天以春生萬物以秋成萬物西者四時利成之方也故曰說言 2560-2724 ╱ 乎兌惟茲華嶽峻極於天於行爲金於卦爲澤秉圓靈之肅氣 2560-2724 ╱ 司蓐收之化光明星宅其巓大河貫其麓殊祥奇蹟不可殫舉 2560-2724 ╱ 故能吐納風雲甄育萬品以佑我全陝井野桑麻順成豐阜户 2560-2724 ╱ 有蓋藏人無疵厲靈貺洊至報祀聿皇則所以繼 2560-2724 ╱ 前緒妥 2560-2724 ╱ 神靈貺民庥乾其在斯乎國家荷 2560-2724 ╱ 天之寵百靈護佑往者平定西陲犂準夷之庭掃回部之穴流 2560-2724 ╱ 沙數萬里外烏孫大宛之域天方默克之區昄章耕牧悉主悉 2560-2724 ╱ 臣車徒馱載使傳絡繹往來乎其間道里孔長旣安且吉惟 2560-2724 ╱ 神力是庇昔張說撰嶽碑云華山踞中土西偏唐時疆宇不出 2560-2724 ╱ 十道故以秦隴爲最西以今日計之華陰且爲西極之東道矣 2560-2724 ╱ 夫幅員擴則奠安宜切慿式厚則享祀益隆際茲海寓乂安民 2560-2724 ╱ 人和樂邊堠寧謐戎索恢張懷柔百神肅恭禋祀新廟弈弈盻 2560-2724 ╱ 蠁豐融則 2560-2724 ╱ 神之默相垂釐敷佐利濟以惠我西土者固億萬 2560-2724 ╱ 載永靈長之慶也夫 2560-2724 ╱ 陝西巡撫畢沅恭紀 2560-2724 ╱ 乾隆四十二年 2560-2724 ╱ 月 2560-2724 ╱ 皇上允臣畢沅 2560-2724 ╱ 奏請修建 2560-2724 ╱ 西嶽華山神廟 2560-2724 ╱ 特發内府帑金爲鳩工庇材之用越三歲工竣 2560-2724 ╱ 欽頒 2560-2724 ╱ 御製碑文一道昭示永久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適奉 2560-2724 ╱ 命復撫秦地因事瞻謁 2560-2724 ╱ 殿庭祗仰 2560-2724 ╱ 宸藻肅若賁若 2560-2724 ╱ 日星昭回竊惟古者至治之隆百神懷柔暘雨時若是以五嶽 2560-2724 ╱ 祭秩禮視三公而華山正位金天司萬物生華之令實能輔翊 2560-2724 ╱ 聖化滋液羣品用是 2560-2724 ╱ 皇情嘉豫崇飾廟貌以昭渥澤而答 2560-2724 ╱ 隆貺傳所謂先勤民而致力於神者職是道也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備員 2560-2724 ╱ 禁近洊厯封所圻凡 2560-2724 ╱ 聖主誠求保赤之隱無不親承 2560-2724 ╱ 訓示夙夜兢兢隕越是懼而秦中比歲甘澍應期屢豐誌慶皆 2560-2724 ╱ 仰賴我 2560-2724 ╱ 皇上敬時歛福之忱有以感昭休和而 2560-2724 ╱ 聖人之德謙尊彌光方且却盛美而弗居荷 2560-2724 ╱ 天庥之滋至惟期海宇之内一民一物無不各遂其生以仰承 2560-2724 ╱ 上蒼眷顧之重宜其貞符翕集治臻隆理而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以譾陋下材藉 2560-2724 ╱ 得奉揚 2560-2724 ╱ 仁風贊襄 2560-2724 ╱ 鉅典齋肅將事以告成於喬岳之下誠千古之榮遇也既恭摹 2560-2724 ╱ 上石建竪前楹謹拜手稽首而爲之紀 2560-2724 ╱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三月遣内閣學士錢載致祭於 2560-2724 ╱ 西岳華 2560-2724 ╱ 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位崇豫鎭德協坤維峻壁峙乎中條寶洞標乎太極石池應 2560-2724 ╱ 瑞祥蓮舒十丈之花雲棧凌虚高掌挹三峯之秀茲以朕七旬 2560-2724 ╱ 展慶九有臚歡懋舉崇僻特申昭告播物華而成化嘉惠洪敷 2560-2724 ╱ 符山壽以延釐綏祺永固 2560-2724 ╱ 神其鑒格式是居歆 2560-2724 ╱ 乾隆四十五年廟工告竣 2560-2724 ╱ 禦書匾額對聯 2560-2724 ╱ 金祗載福 2560-2724 ╱ 作廟始西京升馨自昔 2560-2724 ╱ 侑神比東岳鼎搆維新 2560-2724 ╱ 乾隆五十年乙巳三月遣署理内閣學士胡高望致祭於 2560-2724 ╱ 西 2560-2724 ╱ 岳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位崇西顥德協金天峻壁峙乎中條寶洞標乎太極石池應 2560-2724 ╱ 瑞祥蓮舒十丈之花雲棧凌虚高掌挹三峯之秀茲當鴻圖錫 2560-2724 ╱ 羡鳳紀增綿懋舉崇儀特申昭告播物華而成化嘉惠洪敷符 2560-2724 ╱ 山壽以延釐綏祺永固 2560-2724 ╱ 神其鑒格式是居歆 2560-2724 ╱ ","華陰縣志卷二十二  志餘 事物  炎帝神農氏姜姓母安登游華陽感神而生炎帝長於姜水 帝 王 世 紀 明星玉女持玉漿餌之令人得仙 神霧經  玉泉在張超谷口其水色如漿相傳云玉井滲出者清冽而甘 服之以去沈疴 雍勝略  玉井在蓮花峯旁中生千葉白蓮食之令人羽化 雍勝略  楊寶性慈愛年九歲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爲鴟梟所摶墜于 樹下傷瘢甚多宛轉復爲螻蟻所困寶懷之以歸置諸梁上夜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1,陝西,渭南,"(乾隆) 華陰縣志",乾隆,1735,1796,2598,"卷二十二 2560-2724 ╱ 志餘 2560-2724 ╱ 聖製 2560-2724 ╱ 聖祖仁皇帝 2560-2724 ╱ 順治十八年辛丑閏七月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楊時薦致祭 2560-2724 ╱ 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穹窿豫鎭聳峙蓮峯萬品賴成羣仰盛朕誕膺 2560-2724 ╱ 天命祇荷 2560-2724 ╱ 神庥特遣專官用申殷薦惟 2560-2724 ╱ 神鑒焉 2560-2724 ╱ 康熙六年丁未八月遣吏部左侍郎梁清寬致祭於 2560-2724 ╱ 西獄華 2560-2724 ╱ 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窮窿灝氣聳峙金方萬品鈞成羣生仰盛朕躬親政務祇荷 2560-2724 ╱ 神休特遣耑官用申殷薦惟 2560-2724 ╱ 神鑒焉 2560-2724 ╱ 康熙十五年丙辰三月遣内閣侍讀學士王敷政致祭於 2560-2724 ╱ 西 2560-2724 ╱ 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穹窿灝氣聳峙金方萬品鈞成羣生仰盛朕祗承 2560-2724 ╱ 神祐懋 2560-2724 ╱ 建元儲特遣專官用申殷薦惟 2560-2724 ╱ 神鑒焉 2560-2724 ╱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三月遣内閣侍讀學士翁英致祭於 2560-2724 ╱ 西 2560-2724 ╱ 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清凝灝氣峻極金方萬品彙成羣生嘉悅朕祗承 2560-2724 ╱ 神祐疆 2560-2724 ╱ 宇蕩平特遣官用申殷薦惟 2560-2724 ╱ 神鑒焉 2560-2724 ╱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 2560-2724 ╱ 月遣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牛鈕致祭 2560-2724 ╱ 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清凝灝氣肅鎭金方萬寶用成羣生利濟朕欽成泰運時邁 2560-2724 ╱ 省方肅若舊章專官秩祀 2560-2724 ╱ 神其鑒焉 2560-2724 ╱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十二月遣鑾儀衛鑾儀使葉克舒致祭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神曰惟 2560-2724 ╱ 神靈開太極德主西方萬彙用成羣生仰賴朕纘承 2560-2724 ╱ 祖宗丕基虔恭明祀茲以 2560-2724 ╱ 皇祖妣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啓聖文皇后神主升祔 2560-2724 ╱ 太廟禮成特遣專官用申秩祭惟 2560-2724 ╱ 神鑒焉 2560-2724 ╱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四月遣 2560-2724 ╱ 皇長子 2560-2724 ╱ 諱 2560-2724 ╱ 致祭於 2560-2724 ╱ 華山之神曰 2560-2724 ╱ 朕惟五嶽之祀載於虞書所由來遠矣稽考歷代舊章國有慶 2560-2724 ╱ 典必舉告祭之文蓋以其含靈布澤能錫福於斯民故禋祀惟 2560-2724 ╱ 䖍禮至重焉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神聳峙關中照臨西土比年以來 2560-2724 ╱ 秦省左右亢旱頻仍百姓艱食流離轉徙未有寧居田疇荒蕪 2560-2724 ╱ 不能懇闢朕憫念焦勞罔間宵盱反復圖維或者因朕之不德 2560-2724 ╱ 或者有司之不肖以致雨暘失節重困吾民前者蠲租發賑屢 2560-2724 ╱ 遣大臣拯民疾苦守土鉅寮亦巳更置殫心竭慮以盡人事而 2560-2724 ╱ 蒸民猶未臻康食朕念國家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百穀蕃滋 2560-2724 ╱ 端賴雨澤順時霑足咸藉 2560-2724 ╱ 神功用是特遣皇長子 2560-2724 ╱ 諱 2560-2724 ╱ 䖍申殷 2560-2724 ╱ 薦祗乞默佑時沛甘霖俾三農常沾優渥之庥庶兆姓永享豐 2560-2724 ╱ 亨之樂錫民嘉祉不慰朕懷不益光歟朕之斯舉非以媚神求 2560-2724 ╱ 福也惟敬爲百姓請命爰布誠悃 2560-2724 ╱ 神其鑒茲謹告 2560-2724 ╱ 三十五年丙子正月遣户部左侍郎王士正致祭於 2560-2724 ╱ 西 2560-2724 ╱ 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氣稟金精德凝西灝羣生託命萬寶用成朕勤恤民依永期 2560-2724 ╱ 殷阜邇年以來郡縣水旱間告年谷歉登蚤夜孜孜深切軫念 2560-2724 ╱ 用是專官秩祀爲民祈福冀雨暘之時若庶稼穡之屢豐惟 2560-2724 ╱ 神鑒焉 2560-2724 ╱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八月遣都察院左都御史張鵬翮致祭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德著清灝壯峙金天萬彙慶成歲功永賴朕以勦除狡寇三 2560-2724 ╱ 履遐荒期掃邊塵乂安中外今者祗承 2560-2724 ╱ 神佑塞北永清用告 2560-2724 ╱ 成功專官秩祀惟 2560-2724 ╱ 神鑒焉 2560-2724 ╱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四月遣翰林院侍讀學士余志貞致祭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金氣鍾靈西區建極蓮峯擅勝仙掌標奇朕祇承休命統御 2560-2724 ╱ 寰區夙夜勤勞殫思上理歷茲四十餘載今者適届五旬海宇 2560-2724 ╱ 昇平民生樂業見輿情之愛戴沛之土之恩膏特遣專官䖍申 2560-2724 ╱ 秩祝尙慿靈貺益錫蕃禧佑我國家共登仁壽 2560-2724 ╱ 神其鑒焉 2560-2724 ╱ 渡黄河潼關駐蹕 2560-2724 ╱ 康熙四十二年西巡 2560-2724 ╱ 星淵來晉甸天險峙奏關波湧方舟速威明古戍閒萬民瞻鳳 2560-2724 ╱ 輦百職集鵷班冬省經茲地移風先化頑 2560-2724 ╱ 入陝西境 2560-2724 ╱ 世遠山河在漢唐史有存風光移萬户景物換千門歎昔當殷 2560-2724 ╱ 鑑疇今廣湛恩從來秦隴地莫使競心繁 2560-2724 ╱ 望華山 2560-2724 ╱ 回鑾至華陰欲登華山因風霧所阻 2560-2724 ╱ 踟蹰風霧阻蓮峯未識雲臺止水溶秦地山川聊一望方輿 2560-2724 ╱ 畝盡三農兵民擁道心隨仗文武攀轅涙滿容凉德何能衢壞 2560-2724 ╱ 樂皆因歲久慶時雍 2560-2724 ╱ 重修西嶽廟碑文 2560-2724 ╱ 康熙四十四年 2560-2724 ╱ 天地定位山嶽效靈體發育之能贊生成之德尊踰四凟秩視 2560-2724 ╱ 三公祀典之於五岳禮綦重矣矧華山峻峙雍州雄居西土辨 2560-2724 ╱ 方維西兆歲事於有秋盛德在金助氣機之始肅興雨則膏流 2560-2724 ╱ 河渭山雲而氣接恆嵩尤宇宙之奥區神祗之靈府也岳廟當 2560-2724 ╱ 華陰衢道基趾崇宏棟梁巍煥明禋肹蠁降格居歆國家之邀 2560-2724 ╱ 福迓禧以大庇我陝東西數千里之蒼黔者於是乎在而年歲 2560-2724 ╱ 侵久則傾圮漫漶不能無虞朕於癸未冬省方西巡 2560-2724 ╱ 山之麓矚雲臺望仙掌靈蹤勝跡髣髴於煙嵐翠靄間而西連 2560-2724 ╱ 壠坂東接函關土俗民風停車坐悉秋露凝而勤收穫商飈起 2560-2724 ╱ 而謹蓋藏年穀屢豐閭閻日阜自非神庥曷克臻此於是入祠 2560-2724 ╱ 展謁遣祭致䖍特命所司鳩工載葺不興一役輪奂丕新蓐收 2560-2724 ╱ 之别館增輝少昊之下都彌絢自今以始逹精忱於玉帛陳黍 2560-2724 ╱ 稷之馨香默佑潛孚嘉祥翕集佐坤靈以作成萬物宏兌澤而 2560-2724 ╱ 利濟羣方豈有量哉爰勒豐碑用垂弈䙫 2560-2724 ╱ 御書匾額 2560-2724 ╱ 露凝仙掌 2560-2724 ╱ 西安將軍博濟等恭記 2560-2724 ╱ 我 2560-2724 ╱ 皇上神靈天授文思性成當重熙累治之餘政止戈敷文之際 2560-2724 ╱ 豐功大烈既上耀於日星巨筆鴻章亦永垂於天壤乃今 2560-2724 ╱ 御極之四十有二載實我 2560-2724 ╱ 皇上春秋五十之時念小民萬方在一人則眚災肆赦稽大禮 2560-2724 ╱ 五嶽視三公則馨薌告䖍 2560-2724 ╱ 特遣大臣用事西嶽并錫以龍鳳 2560-2724 ╱ 騰儀雲露垂結顏之古殿而山嶽增輝勒之豐碑而龜趺不朽 2560-2724 ╱ 夫祀嶽之典歷代多有而或文不足以紀其盛實不足以稱其 2560-2724 ╱ 文即文實相副而無 2560-2724 ╱ 天章宸翰之觀則亦不足以飾盛治而傳無窮矣惟我 2560-2724 ╱ 皇上首出庶物而擅其能以答神庥則以歆以格以示臣民則 2560-2724 ╱ 式瞻式仰以照四裔則來享來王以昭弈䙫則不足其所紀極 2560-2724 ╱ 也臣等拜手稽首而敬贊曰元氣噩渾游皇軒也嘉禾横縱躋 2560-2724 ╱ 炎農也望之如雲依堯仁也其始無端其終無盡殆若宣聖之 2560-2724 ╱ 集大成金聲而玉振也 2560-2724 ╱ 陝西巡撫鄂海恭鐫 2560-2724 ╱ 御製修西嶽廟碑文 2560-2724 ╱ 往歲 2560-2724 ╱ 聖駕西巡狩至華嶽 2560-2724 ╱ 皇仁廣大軫念蒼生 2560-2724 ╱ 特發帑金重修嶽廟臣海奉承 2560-2724 ╱ 休命卜吉鳩工丹雘雜新雲霞絢綵竣事而後恭請 2560-2724 ╱ 御書匾額并 2560-2724 ╱ 御製碑文蒙 2560-2724 ╱ 恩報可廼於今年六月初四日 2560-2724 ╱ 頒賜到臣臣拜手稽首祗受訖隨丁工鐫刻擇日懸匾樹碑匾 2560-2724 ╱ 曰露凝仙掌其字方廣三尺壯偉奇傑籠罩萬象龍躍天門而 2560-2724 ╱ 虎臥鳳闕也日月照臨而星斗不敢並其先也風雲雷雨交發 2560-2724 ╱ 互作而草木爲之蒼翠山川爲之振動也 2560-2724 ╱ 天威咫尺儼在目前萬古以來空前軼後豈羲獻輩所敢望乎 2560-2724 ╱ 從此承鎭山河焜燿天地微獨增榮嶽廟而已至于碑文一道 2560-2724 ╱ 聖恩深醇帝典王謨統歸陶鑄伏念 2560-2724 ╱ 皇上以聖神文武之德子惠元元六合一家恩同怙恃而視西 2560-2724 ╱ 陲也更重其深仁厚澤加德於三秦父老子弟者尤巍煥面難 2560-2724 ╱ 名維西嶽爲成物之主職司秋令 2560-2724 ╱ 皇上諄諄爲此蓋以祝雨暘之時若祈年穀之順成户積倉箱 2560-2724 ╱ 家餘蓋藏爲陝東西數千里百姓介景福於無窮也况坤元兌 2560-2724 ╱ 澤薄海内外咸有萬特待養之功則爲陝東西數千里計即爲 2560-2724 ╱ 九州億萬萬生人計 2560-2724 ╱ 皇恩如此爲臣子者可不知所報哉惟是 2560-2724 ╱ 帝德如天感逾覆載自蓋有左右記注秉國史者書之而省志 2560-2724 ╱ 實與國史相表裏蓋志者史之基也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謹將 2560-2724 ╱ 御製碑文刋入陝西通志俾秦關百二與有千秋萬世之光焉 2560-2724 ╱ 且使皇上天地生成之德永永罔極秦人頂戴傳之世世子孫 2560-2724 ╱ 綸綍照垂鏤心刻腑與華嶽同其不朽可也 2560-2724 ╱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五月遣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孫柱致祭 2560-2724 ╱ 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氣鍾西顥德稟金精玉井流甘蓮峯挺秀朕仰荷 2560-2724 ╱ 天庥撫臨海宇建立元良厯三十餘載不意忽見暴戾狂易之 2560-2724 ╱ 疾深惟 2560-2724 ╱ 祖宗洪業及萬邦民生所係至重不得已而有退廢之舉嗣後 2560-2724 ╱ 漸次體念當有此大事時性生奸惡之徒名庇邪黨偕端搆釁 2560-2724 ╱ 朕覺其日後必成亂階隨不時究察窮極始末因而確知病原 2560-2724 ╱ 皆 2560-2724 ╱ 由 2560-2724 ╱ 鎭厭亟爲除治幸賴 2560-2724 ╱ 上大鑒佑平復如初朕比因此事耗損心神致成劇疾皇太子 2560-2724 ╱ 晨夕左右憂形于色藥餌必親寢膳必視惟誠惟謹歷久不渝 2560-2724 ╱ 令德益昭丕基克荷用是復正儲位永固國本特遣專官敬申 2560-2724 ╱ 殷薦惟神鑒焉 2560-2724 ╱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遣内閣侍讀學士查弼納致祭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少昊儲精崐崙競秀祥流仙掌澤布靈池朕纘受鴻圖撫臨 2560-2724 ╱ 區字殫思上理夙夜勤求惟日孜孜不遑暇逸茲御極五十餘 2560-2724 ╱ 年適當六旬初届所幸四方寧謐百姓又和稼穡歲登風雨時 2560-2724 ╱ 若維庶徵之協應爰羣祀之虔修特遣專官式循舊典冀益贊 2560-2724 ╱ 雍熙之運尙永貽仁壽之休俯鑒精忱用垂歆格 2560-2724 ╱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二月遣翰林院侍講陳世倌致祭於 2560-2724 ╱ 西 2560-2724 ╱ 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少皥儲祥金精結秀澤流品彙德茂生成朕纘承 2560-2724 ╱ 祖宗丕基虔恭明祀茲以 2560-2724 ╱ 皇妣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后神主升祔 2560-2724 ╱ 太廟禮成特遣專官用申秩祭惟 2560-2724 ╱ 神鑒焉 2560-2724 ╱ 世宗憲皇帝 2560-2724 ╱ 雍正元年癸卯二月遣内閣侍讀學士田文鏡致祭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少昊儲精崐崙競秀祥流仙掌澤布靈池朕纘受丕基新承 2560-2724 ╱ 景命竊念 2560-2724 ╱ 皇考膺國以來百靈効順四海從風坐享昇平六十一載茲當 2560-2724 ╱ 嗣位之始宜隆祀享之儀特遣專官虔申昭告惟冀時和歲稔 2560-2724 ╱ 物阜民安淳風乎編洽寰區厚德長敷於率土尙其歆格鑒此 2560-2724 ╱ 精誠 2560-2724 ╱ 皇帝 2560-2724 ╱ 雍正十三年乙卯十二月遣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 2560-2724 ╱ 楊椿致祭於 2560-2724 ╱ 西岳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德秉金精位尊西灝三峯挺秀萬類觀成朕纘承大统仰紹 2560-2724 ╱ 前徽伏念 2560-2724 ╱ 皇考臨御以來敬禮 2560-2724 ╱ 明神肅將禋祀 2560-2724 ╱ 靈祗孚應昭受鴻休 2560-2724 ╱ 清晏奠安茂登上理茲當嗣位之始宜隆望秩之儀特遣專官 2560-2724 ╱ 虔申告祭惟冀雨暘時若年穀順成萬方蒙樂育之庥兆姓荷 2560-2724 ╱ 帡幪之德尙其歆格鑒此精誠 2560-2724 ╱ 乾隆十三年戊辰五月遣陝西潼商道李肖筠致祭於 2560-2724 ╱ 西岳 2560-2724 ╱ 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清涵灝氣夙鎭西陲藴結金精凝成萬寶朕仰承不緒時建 2560-2724 ╱ 省方載舉舊章專官秩祀 2560-2724 ╱ 神其鑒焉 2560-2724 ╱ 乾隆十四年己巳六月遣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文 2560-2724 ╱ 保致祭於 2560-2724 ╱ 西岳華山之神曰維 2560-2724 ╱ 神秀聳蓮花氣涵清灝金天應位功茂 2560-2724 ╱ 成茲以邊徼敉寧中 2560-2724 ╱ 宫攝位 2560-2724 ╱ 慈寧晋號慶治神人敬遣專官用申殷薦 2560-2724 ╱ 神其鑒焉 2560-2724 ╱ 乾隆十五年庚午十月遣内閣侍讀學士額爾登布致祭於 2560-2724 ╱ 西岳華山之神曰維 2560-2724 ╱ 神秀聳蓮花氣涵清灝金天應位功茂西成茲以正位中宫鴻 2560-2724 ╱ 儀懋舉 2560-2724 ╱ 慈寧晉號慶洽神人敬遣專官用申殷薦 2560-2724 ╱ 神其鑒焉 2560-2724 ╱ 乾隆十七年壬申正月遣翰林院侍讀學士周長發致祭於 2560-2724 ╱ 西岳華山之神曰維 2560-2724 ╱ 神秀聳蓮花氣涵清灝金天應位功茂西成茲以 2560-2724 ╱ 慈寧萬壽懋舉鴻儀敬晉 2560-2724 ╱ 徽稱神人慶治爰申殷薦特遣專官 2560-2724 ╱ 神其鑒焉 2560-2724 ╱ 乾隆二十年乙亥八月遣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德 2560-2724 ╱ 昌致祭於 2560-2724 ╱ 西岳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清凝灝氣秀聳蓮花綏奠金方羣生嘉悅芬以平定凖噶爾 2560-2724 ╱ 大功告成加上 2560-2724 ╱ 皇太后徽號神人治慶中外蒙庥敬遣專官用申秩祭惟 2560-2724 ╱ 神 2560-2724 ╱ 鑒焉 2560-2724 ╱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正月遣上書房行走内閣侍讀學士兼佐 2560-2724 ╱ 領世襲恩騎尉加五級紀録九次瑪璘致祭於 2560-2724 ╱ 西嶽華山之 2560-2724 ╱ 神曰惟 2560-2724 ╱ 神四顥承靈金天秉德凜秋行之嚴肅司寇峨冠連神力於鴻 2560-2724 ╱ 濛巨靈分掌九曲之河流遠赴三條之地絡中開茲以逆回蕩 2560-2724 ╱ 平大功底定喜通天之有路享王並仰 2560-2724 ╱ 神功慶歸馬之成羣遐邇胥蒙 2560-2724 ╱ 福佑敬舉告功之典用申秩祀之文式薦馨香伏惟 2560-2724 ╱ 昭鑒 2560-2724 ╱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正月遣宗人府府丞儲麟趾致祭於 2560-2724 ╱ 西 2560-2724 ╱ 嶽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功成商律位正金方蓮花開十丈之祥石壁表三峯之秀流 2560-2724 ╱ 沙重譯遥瞻碧落於星壇渭水長安盡識晨光於仙掌茲 2560-2724 ╱ 慈闈萬壽懋舉鴻儀敬晉 2560-2724 ╱ 徽稱神人慶治仰 2560-2724 ╱ 靈祗於西嶽瑞應瑶池奉秩祀於名山芳 2560-2724 ╱ 騰雕爼寅清載飭鑒格惟歆 2560-2724 ╱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遣宗人府府丞李友棠致祭於 2560-2724 ╱ 西嶽華 2560-2724 ╱ 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功昭兌位體結坤輿峭壁儼其削成高掌鬱而特起玉池㶑 2560-2724 ╱ 灧蓮開千葉之花石室嵯峨雲護三峯之秀茲以 2560-2724 ╱ 慈闈萬壽懋舉鴻儀敬晉 2560-2724 ╱ 徽稱神人慶治仰 2560-2724 ╱ 靈祗於華嶽天露流甘肅祀典於金方星 2560-2724 ╱ 巖煥彩惟 2560-2724 ╱ 神昭鑒式是居歆 2560-2724 ╱ 乾隆四十年 2560-2724 ╱ 陝西巡撫畢沅謹 2560-2724 ╱ 奏爲嶽靈昭應仰懇 2560-2724 ╱ 聖恩 2560-2724 ╱ 特頒匾額以答 2560-2724 ╱ 神貺事竊照西嶽華山在陝省同州府華陰縣境内襟帶河曲 2560-2724 ╱ 鎖鑰潼關北拱 2560-2724 ╱ 京華西連隴蜀高聳五千餘仞上峙三峰森嚴戌削出雲降雨 2560-2724 ╱ 蔭庇全秦厯代以來屢勤秩祀 2560-2724 ╱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 2560-2724 ╱ 聖祖仁皇帝翠華西幸 2560-2724 ╱ 勅發帑金於南峯絶頂建立 2560-2724 ╱ 金天宫禋祀 2560-2724 ╱ 嶽帝 2560-2724 ╱ 御題露凝仙掌四字匾額恭懸大殿 2560-2724 ╱ 奎文炳爍巖壑增輝茲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以西師奏捷大凱將旋於九月初六 2560-2724 ╱ 日自西安起行查看東路驛站經過地方秋稼雖己陸續登場 2560-2724 ╱ 但社期已過霜信將萌必須及早翻犂乘時播種二麥而察驗 2560-2724 ╱ 隴畝情形均未能十分滋潤農民望澤孔殷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以西岳素昭丕 2560-2724 ╱ 應於初十日行次華陰即率領縣令陸維垣致齋簡從躡屩登 2560-2724 ╱ 山次日至落雁峯頂於 2560-2724 ╱ 金天宫内虔申禱祝立沛甘霖連三晝夜豐美優渥闔省均沾 2560-2724 ╱ 十三日少霽報謝下山尚邨居民扶攜老幼踴躍歡呼此皆仰 2560-2724 ╱ 賴我 2560-2724 ╱ 皇上敬 2560-2724 ╱ 天勤民宵衣旰食 2560-2724 ╱ 精誠昭格上下誠通是以數載以來西陲郡邑雨暘時若屢慶 2560-2724 ╱ 豐登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職司守土幸際 2560-2724 ╱ 昌期心切忭兵情殷籲請可否仰懇 2560-2724 ╱ 聖恩 2560-2724 ╱ 特頒御書匾額於 2560-2724 ╱ 金天宫内以昭美報而答 2560-2724 ╱ 庥且 2560-2724 ╱ 兩朝奎畫輝映後先麗並三辰光增羣岳山祗呼吸本自昭通 2560-2724 ╱ 旣浹沐於 2560-2724 ╱ 洪施自益昭夫靈應所有匾額尺寸除呈送軍機處外爲此恭 2560-2724 ╱ 摺奏請伏祈 2560-2724 ╱ 皇上睿鑒 2560-2724 ╱ 御書匾額 2560-2724 ╱ 嶽蓮靈澍 2560-2724 ╱ 陝西巡撫畢沅謹 2560-2724 ╱ 奏本年十一月初一日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齎摺差弁回陝奉到 2560-2724 ╱ 欽頒華嶽金天宫 2560-2724 ╱ 御書嶽蓮靈澍殿額當卽率同文武僚屬出郊跪迎恭設香案 2560-2724 ╱ 望闕叩頭祗領訖欽惟 2560-2724 ╱ 皇上 2560-2724 ╱ 德隆寰宇 2560-2724 ╱ 道契祥和誠有感以相通功每祈而必報瑶函玉檢 2560-2724 ╱ 奎光敷天地之文銀牓璇題 2560-2724 ╱ 珍貺麗百神之宇惟茲華嶽遠鎭西陲緬 2560-2724 ╱ 祖武於 2560-2724 ╱ 宸游朶雲曾被仰 2560-2724 ╱ 天章於 2560-2724 ╱ 聖澤湛露猶需茲以靈辰式昭嘉貺沛三秋之皥澤飫千里之 2560-2724 ╱ 秦川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心切康年情殷請 2560-2724 ╱ 命竊據酬庸之典妄祈美報之貽迺蒙 2560-2724 ╱ 皇上俯鑒微忱 2560-2724 ╱ 特頒宸翰文垂寶露與靈澍以同霑管燦大花共岳蓮而競秀 2560-2724 ╱ 仰瞻鳳藻咫尺 2560-2724 ╱ 龍光敬遴翠版以琱鎪祗獻珠宫於縹渺景 2560-2724 ╱ 兩朝之 2560-2724 ╱ 聖蹟麗炳三霄瞻西極之神光輝增羣嶽他日典隆望秩佇聽 2560-2724 ╱ 山呼萬歲之聲此時瑞協農祥先昭澤普三秦之報所有奉到 2560-2724 ╱ 御書匾額緣由理台繕摺具 2560-2724 ╱ 奏伏祈 2560-2724 ╱ 皇上睿鑒 2560-2724 ╱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七月遣内閣學士塘古泰致祭於 2560-2724 ╱ 西岳 2560-2724 ╱ 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井絡分躔金天承裔威稜磅礴應太白之屋精氣象鴻濛分 2560-2724 ╱ 巨靈之神迹乘坤維而載德肅兌景而居尊茲以兩金川小醜 2560-2724 ╱ 削平大功底定仰 2560-2724 ╱ 神威之赫濯歸馬斯徵答 2560-2724 ╱ 靈貺之豐融奉牲以侑敬展欽紫之典虔申昭告之文薦此馨 2560-2724 ╱ 香伏惟 2560-2724 ╱ 歆鑒 2560-2724 ╱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 2560-2724 ╱ 月奉 2560-2724 ╱ 上諭昨據畢沅奏修理華抽廟工程切實估計約需銀十二萬 2560-2724 ╱ 餘兩已於本年二月興工所有需用木植等項現在陸續購買 2560-2724 ╱ 上緊修造等語所辦甚好已於摺内批示矣此項工程雖㨿該 2560-2724 ╱ 撫奏稱自行辦理籌項興修毋庸報部第念岳廟自三代以來 2560-2724 ╱ 即爲望秩之地規模宏壯靈應甚多爲陝西重鎭今因歲久傾 2560-2724 ╱ 頽亟宜葺治自應開銷正項方符體製着於内務府發銀十二 2560-2724 ╱ 萬兩交畢沅核實辦理但此項銀兩若由京撥往尚途解運頗 2560-2724 ╱ 爲不易况旣奏明先於司庫不拘何項内暫行借動陸續歸款 2560-2724 ╱ 着傳諭該撫即將陝省應解户部正項内扣存十二萬兩咨部 2560-2724 ╱ 備核仍令内務府照數撥還户部以省解運之煩該撫務須實 2560-2724 ╱ 力督察俾工程堅固廟貌鼎新不得絲毫草率以致虚縻帑項 2560-2724 ╱ 仍將此項工程銀數造册報内務府核銷並令户部知之欽此 2560-2724 ╱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十月初九日奉 2560-2724 ╱ 上諭陝西華岳廟自三代以來卽爲望秩之地規模宏壯體制 2560-2724 ╱ 尊崇近歲風雨調匀屢昭靈應昨據該撫畢沅奏稱因歲久傾 2560-2724 ╱ 頽亟宜葺治約估需銀十二萬餘兩等語此項工程甚鉅理宜 2560-2724 ╱ 發帑興修着於内務府撥銀十二萬兩交畢沅核實辦理造報 2560-2724 ╱ 内務府核銷務俾工程堅固廟貌鼎新以安 2560-2724 ╱ 神庥而昭秩祀欽此 2560-2724 ╱ 重修西嶽華山廟碑記 2560-2724 ╱ 乾隆四十四年 2560-2724 ╱ 太華之以聖秩尊於列嶽也自虞代而已然矣商周以降祀典 2560-2724 ╱ 迭修而建置祠宇實始於漢自是而後代有葺治云我 2560-2724 ╱ 皇祖聖祖仁皇帝康熙四十二年 2560-2724 ╱ 翠華西蒞展謁靈祠稽典報功特新廟貌迄今又七十餘載矣 2560-2724 ╱ 歲丁酉撫臣畢沅以修葺請且稱籌項興工無煩會計予曰岳 2560-2724 ╱ 廟歲久繕治固宜而謂無動經費則不可廟制宏麗方望所崇 2560-2724 ╱ 靈應尤盛且爲秦地重鎭我國家實慿賴焉其出司農金經理 2560-2724 ╱ 之於體制維允爰發内帑十有二萬命疆吏督視興修自殿庭 2560-2724 ╱ 廊廡觀闕門序旋楹寢成繚垣陛城頽者翼之漶者飭之崇閎 2560-2724 ╱ 岌嶪孔碩有閑丹雘塗塈翬飛鳥革蓋飭材鳩功者兩年於茲 2560-2724 ╱ 而後西嶽之靈宇煥然一改其舊觀工竣以勒文紀事請朕惟 2560-2724 ╱ 天以春生萬物以秋成萬物西者四時利成之方也故曰說言 2560-2724 ╱ 乎兌惟茲華嶽峻極於天於行爲金於卦爲澤秉圓靈之肅氣 2560-2724 ╱ 司蓐收之化光明星宅其巓大河貫其麓殊祥奇蹟不可殫舉 2560-2724 ╱ 故能吐納風雲甄育萬品以佑我全陝井野桑麻順成豐阜户 2560-2724 ╱ 有蓋藏人無疵厲靈貺洊至報祀聿皇則所以繼 2560-2724 ╱ 前緒妥 2560-2724 ╱ 神靈貺民庥乾其在斯乎國家荷 2560-2724 ╱ 天之寵百靈護佑往者平定西陲犂準夷之庭掃回部之穴流 2560-2724 ╱ 沙數萬里外烏孫大宛之域天方默克之區昄章耕牧悉主悉 2560-2724 ╱ 臣車徒馱載使傳絡繹往來乎其間道里孔長旣安且吉惟 2560-2724 ╱ 神力是庇昔張說撰嶽碑云華山踞中土西偏唐時疆宇不出 2560-2724 ╱ 十道故以秦隴爲最西以今日計之華陰且爲西極之東道矣 2560-2724 ╱ 夫幅員擴則奠安宜切慿式厚則享祀益隆際茲海寓乂安民 2560-2724 ╱ 人和樂邊堠寧謐戎索恢張懷柔百神肅恭禋祀新廟弈弈盻 2560-2724 ╱ 蠁豐融則 2560-2724 ╱ 神之默相垂釐敷佐利濟以惠我西土者固億萬 2560-2724 ╱ 載永靈長之慶也夫 2560-2724 ╱ 陝西巡撫畢沅恭紀 2560-2724 ╱ 乾隆四十二年 2560-2724 ╱ 月 2560-2724 ╱ 皇上允臣畢沅 2560-2724 ╱ 奏請修建 2560-2724 ╱ 西嶽華山神廟 2560-2724 ╱ 特發内府帑金爲鳩工庇材之用越三歲工竣 2560-2724 ╱ 欽頒 2560-2724 ╱ 御製碑文一道昭示永久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適奉 2560-2724 ╱ 命復撫秦地因事瞻謁 2560-2724 ╱ 殿庭祗仰 2560-2724 ╱ 宸藻肅若賁若 2560-2724 ╱ 日星昭回竊惟古者至治之隆百神懷柔暘雨時若是以五嶽 2560-2724 ╱ 祭秩禮視三公而華山正位金天司萬物生華之令實能輔翊 2560-2724 ╱ 聖化滋液羣品用是 2560-2724 ╱ 皇情嘉豫崇飾廟貌以昭渥澤而答 2560-2724 ╱ 隆貺傳所謂先勤民而致力於神者職是道也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備員 2560-2724 ╱ 禁近洊厯封所圻凡 2560-2724 ╱ 聖主誠求保赤之隱無不親承 2560-2724 ╱ 訓示夙夜兢兢隕越是懼而秦中比歲甘澍應期屢豐誌慶皆 2560-2724 ╱ 仰賴我 2560-2724 ╱ 皇上敬時歛福之忱有以感昭休和而 2560-2724 ╱ 聖人之德謙尊彌光方且却盛美而弗居荷 2560-2724 ╱ 天庥之滋至惟期海宇之内一民一物無不各遂其生以仰承 2560-2724 ╱ 上蒼眷顧之重宜其貞符翕集治臻隆理而 2560-2724 ╱ 臣 2560-2724 ╱ 以譾陋下材藉 2560-2724 ╱ 得奉揚 2560-2724 ╱ 仁風贊襄 2560-2724 ╱ 鉅典齋肅將事以告成於喬岳之下誠千古之榮遇也既恭摹 2560-2724 ╱ 上石建竪前楹謹拜手稽首而爲之紀 2560-2724 ╱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三月遣内閣學士錢載致祭於 2560-2724 ╱ 西岳華 2560-2724 ╱ 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位崇豫鎭德協坤維峻壁峙乎中條寶洞標乎太極石池應 2560-2724 ╱ 瑞祥蓮舒十丈之花雲棧凌虚高掌挹三峯之秀茲以朕七旬 2560-2724 ╱ 展慶九有臚歡懋舉崇僻特申昭告播物華而成化嘉惠洪敷 2560-2724 ╱ 符山壽以延釐綏祺永固 2560-2724 ╱ 神其鑒格式是居歆 2560-2724 ╱ 乾隆四十五年廟工告竣 2560-2724 ╱ 禦書匾額對聯 2560-2724 ╱ 金祗載福 2560-2724 ╱ 作廟始西京升馨自昔 2560-2724 ╱ 侑神比東岳鼎搆維新 2560-2724 ╱ 乾隆五十年乙巳三月遣署理内閣學士胡高望致祭於 2560-2724 ╱ 西 2560-2724 ╱ 岳華山之神曰惟 2560-2724 ╱ 神位崇西顥德協金天峻壁峙乎中條寶洞標乎太極石池應 2560-2724 ╱ 瑞祥蓮舒十丈之花雲棧凌虚高掌挹三峯之秀茲當鴻圖錫 2560-2724 ╱ 羡鳳紀增綿懋舉崇儀特申昭告播物華而成化嘉惠洪敷符 2560-2724 ╱ 山壽以延釐綏祺永固 2560-2724 ╱ 神其鑒格式是居歆 2560-2724 ╱ ","僧據其上誦金剛經三遍性又潔淨內逼如廁必散衣無所有 然後高屐以往 玉泉 子 曾子宣丞相元豐間帥慶州未至召還至陝府復還慶州夫人 魏氏作詩戲丞相云使君自爲君恩厚不是區區看華山 老學 菴筆 記  楊收子藏之七歲而孤居喪有如成人母長孫夫人知書親自 敎授十三通諸經義善于文詠吳人呼爲神童兄發戲令咏蛙 卽曰兎邊分玉樹龍底躍銅儀會當同鼓吹不復問官私又令 咏筆仍賦鑽字卽曰雖非囊中物何堅不可鑽一朝操政事定 使冠三端 □唐 書 ","不分卷 ╱ (清) 陸維垣修 (清) 李天秀纂 ╱ 民國十七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35,"卷一 20-83 ╱ 地理志 20-83 ╱ 全縣圖 20-83 ╱ 治城圖 20-83 ╱ 沿革 20-83 ╱ 疆域 21-83 ╱ 山谷 21-83 ╱ 河渠 21-83 ╱ 交通 21-83 ╱ 市鎮 20-83 ╱ 村堡 21-83 ╱ 古蹟 21-83 ╱ 園亭 21-83 ╱ 陵墓 21-83 ╱ ","    從希夷得出世法自可二百六十七歲餘子紛紛比之自鄶以下    李元春華    山小記 太史公云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上?不能至心嚮往之予性     喜山而去華三十里時遊其下念闪子不登高之意終不能一陟絶巓然     心之嚮往者未可解也閑日取背人圖志篛以展玩輒如置身三峯顧苦     其取景太繁而名多不雅作爲此記摭厥大畧稱華山者高五千仭直上     四十里削成而四方秀出天外然自絶峯之下有㠉有峽有谷有坪有泉     溜有麓有奇徑有怪石嘉卉有祠宇洞室有異人隱君子之遺踪而必自     嶽神祠始祠祀金天在華陰縣之西官道之北由此稍右入山門折而南     視三峯如遇目前行八里許有古觀曰雲臺外鑿雲門池護以石檻圓而     八角又南不半里行漸上爲谷口右有院曰玉泉至此見前山不見三峯     矣入谷過三里龕入五里關關之上爲桃林坪西南行數十步得巨石書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36,"卷一 20-83 ╱ 地理志 20-83 ╱ 全縣圖 20-83 ╱ 治城圖 20-83 ╱ 沿革 20-83 ╱ 疆域 21-83 ╱ 山谷 21-83 ╱ 河渠 21-83 ╱ 交通 21-83 ╱ 市鎮 20-83 ╱ 村堡 21-83 ╱ 古蹟 21-83 ╱ 園亭 21-83 ╱ 陵墓 21-83 ╱ ","    張仙谷谷中水即谷口之玉泉再前過石門至希夷峽由峽南上越元關     抵莎蘿坪坪一名曰洞天其東絶巘爲上方峯突面攀鏁險不可視非抵     三峯之要路宜禁勿登稍南歷盤十八其上爲青柯坪回計谷口至此凡     二十里逶迤崎嶇然尙可肩輿過是非砍梯與索不可上而履其境乃遽     見西峯已窺三峯之一般仰視山頭則星宿潭水落於蜰?穴外下而爲     瀑布爲水簾亦稱奇觀由坪東上三里許爲千尺㠉不一里日百尺峽峽     上五里有山如礪不可以足中有溝宛如犂鑿石牽挽而上見三峯四面     皆壁立忽有嶺如刃南高北下遠望如龍脊曰蒼龍嶺自青柯坪過㠉歷     峽越溝徑皆奇險而無踰於此然由此即抵三峯矣三峯之高南爲最曰     松檜峯一日落雁峯頂去青柯峯又二十里西爲蓮花峯有二十八宿潭     仰天池八卦池太乙池菖浦池巨靈足玉井黑龍潭東爲明生玉女峯有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37,"卷一 20-83 ╱ 地理志 20-83 ╱ 全縣圖 20-83 ╱ 治城圖 20-83 ╱ 沿革 20-83 ╱ 疆域 21-83 ╱ 山谷 21-83 ╱ 河渠 21-83 ╱ 交通 21-83 ╱ 市鎮 20-83 ╱ 村堡 21-83 ╱ 古蹟 21-83 ╱ 園亭 21-83 ╱ 陵墓 21-83 ╱ ","    洗頭盆石月巨靈掌自金天祠入山門視三峯?若甚邇而不見諸景惟     仙掌映朝日遠望之獨顯近睨之反不著下此有雲臺峯即三峯之北峯     北峯在龍嶺東山麓古觀之所山名有北斗峯在青柯坪之西有鳳凰山     爲青柯坪之嶺鳳凰池在青柯坪之麓有龍泉峽在希夷峽西有雲峯谷     在希夷峯東石之著者下則谷内之去根上則東峯之石龜西峯之摘星     石嘉卉之著者上則玉非之蓮西南坪上之细辛龍嶺上之將軍樹下則     莎蘿坪之莎蘿玉泉院之龍藤細辛龍藤今有他無矣祠宇之著金天祠     雲臺古觀玉泉院外則莎蘿坪之混元菴青柯坪上之青柯舘山頂中峯     之鎭岳宫東峯之玉女祠洞室之著則山腹之水簾昭陽正陽西元四洞     山頂西北峯之洞元石室南峯背之避靜室山麓西右之朝元洞東峯東     下奇巖之王刁洞西峯西下奇巖之毛女洞洞元石室有石道君像不知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38,"卷一 20-83 ╱ 地理志 20-83 ╱ 全縣圖 20-83 ╱ 治城圖 20-83 ╱ 沿革 20-83 ╱ 疆域 21-83 ╱ 山谷 21-83 ╱ 河渠 21-83 ╱ 交通 21-83 ╱ 市鎮 20-83 ╱ 村堡 21-83 ╱ 古蹟 21-83 ╱ 園亭 21-83 ╱ 陵墓 21-83 ╱ ","    其爲仙爲隱毛女洞者秦皇宫人之所修隱也王刁洞者王遙刁自然之     所脫化也避靜室賀元希仙老之所遁朝元洞其所藏也又若嶽頂之西     南有老子之丹爐其西北谷有脩羊公之石榻其東峯南下有衛叔卿之     博石山之西南有避詔崖山之前左近谷口有王猛臺而張仙谷則張公     超之霧布玉泉院則陳圖南之所偃息雲臺觀則焦道廣之所坐臥異人     隱君子之蹟何可勝數予欲學仙無諸仙人之骨予欲學隱值太平之世     又不敢託其名以自高昔者朱予嘗有主管雲臺之命故今古觀之右猶     存遺祠而青柯坪下馮少墟講學之所在焉余即不至守身岩邊他日結     盧於山麓靜息塵煩與兒輩及生徒講授其中日日仰上三峯期以漸造     絶巓是則不負學山之志並遂予喜山之性矣     李志跋曰括地志華山古文以爲惇物雲笈七籤華山古之惇物山也水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69,"卷一 20-83 ╱ 地理志 20-83 ╱ 全縣圖 20-83 ╱ 治城圖 20-83 ╱ 沿革 20-83 ╱ 疆域 21-83 ╱ 山谷 21-83 ╱ 河渠 21-83 ╱ 交通 21-83 ╱ 市鎮 20-83 ╱ 村堡 21-83 ╱ 古蹟 21-83 ╱ 園亭 21-83 ╱ 陵墓 21-83 ╱ ","獨鶴書院 在玉泉院東    朝邑楊樹椿讀書其間顔今名跋曰此仙宫觀也俗訛仙姑周道士借余作    書院西北隅王山史獨鶴亭基在焉余慕其風取以名院?然余與鶴皆寓    也九皋聲聞勉余學哉雪後步月尋梅詩云雪滿山中月明林下有客閒行    浩然清夜泳泉冷冷幽意欲春胸中灑落古有其人荒園日暮冷竹横斜雪    深没屨言訪梅花樓榭已空瓦礫滿地逢一老翁說前朝事樹椿雅愛佳山    水若兹院若雲臺觀青柯坪凡臺峯連花峯皆其絃誦場述其一以見雪泥    鴻爪爲山間添一故事云    園亭 紫園 王五章棲隱處也五章名袞前明訓導甲申變後杜門不出以山水自娛    同時吳六翮王山史顧亭林諸君子咸與之游以道德文章相切 <img n=""3""/>園内有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70,"卷一 20-83 ╱ 地理志 20-83 ╱ 全縣圖 20-83 ╱ 治城圖 20-83 ╱ 沿革 20-83 ╱ 疆域 21-83 ╱ 山谷 21-83 ╱ 河渠 21-83 ╱ 交通 21-83 ╱ 市鎮 20-83 ╱ 村堡 21-83 ╱ 古蹟 21-83 ╱ 園亭 21-83 ╱ 陵墓 21-83 ╱ ","   亭日容膝有臺曰望峯有堂日槐堂嘉木修竹異花怪石極一時雅致亭林    題額曰尋孔顔樂處山史贈聨日讀書唯道德開教祗農桑 清白别墅 楊龔武廉訪園也地趾在華嶽之麓傍玉泉背六峯花竹水石亭榭    臺館備極清雅有瀟然物外氣象廉訪參贊楊忠武侯戎幕侯常稱爲偉才    自營次告病歸休後時與朋輩觴詠其中而華山志偕關門李榕於此脫稿    焉後忠武過華宿園中復勸駕不應餽以金亦不受乃歎曰 君眞不愧 四知家風 李家園 即王山史清漣隖也泉石幽勝山史隖記夫園以李家名者因李希賢    係前明曹國公文忠苗裔鎭守潼關闖賊破城殉難家人避於邑東廟底村    當山史南遊時即以此隖典於李氏此李家園所以稱也初山史優游隖中    時爲詩壇酒社與顧亭林康乃心諸君及名宿親友常盤醒其中饒留韻事    朝坂閻文介分以李家姻屬欲尋山史遺跡特來遊覽宿數日始去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130,"卷二 83-167 ╱ 建置志 83-167 ╱ 城池 85-167 ╱ 衙署 87-167 ╱ 倉儲 96-167 ╱ 學校 92-167 ╱ 祀祠 83-167 ╱ 寺觀 84-167 ╱ 橋梁 84-167 ╱ ","   之範圍即以神道設教而陰爲之驅策故凡載在祀典皆所以導斯民智信    之先路也惟帝君福善禍淫古今一致科第中不容有敗類學校中豈容有    邪慝乎讀陰隲文一徧粹然多儒家言今學堂課目首重倫理士苟遵功過    格而實行之顯揚將於是乎在則神之有功於人而祀典之不可廢也夫是    爲記 魁星樓 在治城東南角上光緒六年知縣徐一鶴重修 北斗宫 在雲臺觀内爲兵工廠火燬 焦仙祠 在雲臺觀内爲雲臺峯下院改兵工廠後道士王嗣明爭辦欲復無效      遂羣居雲臺峯去 太素宫 在華山峪口王母宫東曲水修竹閒靜之區也 玉泉院 在縣南八里華山峪口爲入山第一關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131,"卷二 83-167 ╱ 建置志 83-167 ╱ 城池 85-167 ╱ 衙署 87-167 ╱ 倉儲 96-167 ╱ 學校 92-167 ╱ 祀祠 83-167 ╱ 寺觀 84-167 ╱ 橋梁 84-167 ╱ ","  李汝榛重修   玉泉院記 玉泉院者宋希夷先生陳摶高臥之所也觀夫山雄金虎嶽孕    玉羊奇峯則羅似兒孫瀑溜亦湛若沆瀣五千仭峻極登高幾帝座可通三    百里奥如尋洞判天門之徑楊稚淵讀書燈下雀解銜環司馬郊晏坐齋中    鳥知獻果青泉白石儘可隱身紫柏黄精都堪合藥允仙眞之靈圉誠棲逸    之福區也於是白雲先生青虚處士感杖劍金人之誡憑聽經龍輩而來結    廬於道廣觀邊淩雲心意選勝在公超峪口披霧情懷亭覆山蓀扇馥則香    同綠桂泉通玉井濡唇則甘比紅漿飲酒弈棊抗志煙霞之表漱流枕石放    懷山水之間靈豆爲糧何須炊米石鐺煑飲不假賜茶殆依稀看嶽之棚抑    彷彿集仙之館粤自墜驢而後遂爲夢蝶之徒匪每日而三眠乃越時而一    覺藜牀空倚笑騎狗之卜者妄呼石榻盡空類修羊之眞人不語樂天枕臂    有此樂乎夫子曲肱不爲疲也臥齋旣掩枕穴漸罋詩人窺石徑之斜恆思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133,"卷二 83-167 ╱ 建置志 83-167 ╱ 城池 85-167 ╱ 衙署 87-167 ╱ 倉儲 96-167 ╱ 學校 92-167 ╱ 祀祠 83-167 ╱ 寺觀 84-167 ╱ 橋梁 84-167 ╱ ","   人之座溪聲盈耳自在笙簧嶽色當窗天然圖畫然則陟斯院也隻眼縱横    素心怡悅聳萬年於華頂喬松則榮侔大夫覘千畝於谓川修竹則德同君    子東引函關老子鞭牛而騰紫西瞻繡嶺驪嫗駕鶴而昇元三弄成音慣聆    長春之笛七絃餘響徐聞正美之琴搦柳送青庶躡彼登山之履醉溪浮碧    旋流余序飲之杯蓋宏農古郡太華名山夙號神皋雅稱仙窟人言王佐王    武侯捫虱之鄕客是謪仙張君實騎麟之境牛心谷裏曾留太尉尙書甕肚    峯前猶說開元鑿字謂非聚鴻儒之地百僅云化墨客之都也哉某忻逢舉    廢快覩落成匪特豫鎭之有光抑且華封之增色此志在高山流水公惟相    賞清音於人則甘雨和風傖欲奉揚明政夢無雙筆揮毫遠媿於巨山值謝    三縑布字差輸於持正敢效傳奇之體峁充記事之文云爾   李啓訥重修   玉泉院碑記 玉泉院者宋希夷先生陳摶瘞骨之所也當五代時天下分爭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137,"卷二 83-167 ╱ 建置志 83-167 ╱ 城池 85-167 ╱ 衙署 87-167 ╱ 倉儲 96-167 ╱ 學校 92-167 ╱ 祀祠 83-167 ╱ 寺觀 84-167 ╱ 橋梁 84-167 ╱ ","羣仙殿 在玉泉院側列仙四十八人   李汝榛太華   仙眞籙序 太華號太極總仙之天古本形圖標石穴仙室者八誠所謂神    仙窟宅也昔魏侯謂其相孔斌曰呈聞道士登華山則長生不死意亦願之    國君尙爾馳情矧味靜耽元之士哉仇仙而上杳不可稽其後方外者流鑿    幽錘險棲栖於斯吸露餐霞多歷年所卒之腾駕雲鶴白日昇天厠名仙籍    以至巾幗弱姿不憚遺世並著靈跡是未可訾爲幻冥之事而使之泯滅無    聞也明張樵伯氏搜輯華山諸仙著仙傳兩卷惜其書已逸不傳東雲雛華    山經僅列六十一人至姚素山明府華嶽誌得九十四人大抵采於眞誥仙    鑑諸書而載之兹余於纂輯邑乘之餘汰其無涉增其未備别後一編以繼    張氏之後俾黄冠之有志於問眞源而求長生者知西元三山中之柏子松    脂悉不死之藥爲之前者固其明徵也歟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152,"卷二 83-167 ╱ 建置志 83-167 ╱ 城池 85-167 ╱ 衙署 87-167 ╱ 倉儲 96-167 ╱ 學校 92-167 ╱ 祀祠 83-167 ╱ 寺觀 84-167 ╱ 橋梁 84-167 ╱ ","大郎廟 在縣東南二十八里蒲峪口 三義廟 在縣東南孟村里蔡家村 文仙庵 在縣東南孟村里馬村 土地臺 在縣南九里華山峪口玉泉院東   李汝榛土   地臺記 太華之山自青柯坪而下兩巘峙於東西中闢一壑以通陟彼之    衢道舍琳宫鱗次相接歲春四方禮金天王而至乾藉以憩足而閭閏讀書    之士愛靜避囂類多招朋擕策肆業於内土地臺其一也土地臺者明三陽    里士庶輸貲公置之山墅也建宇臺頂修祀白帝之神又搆别侌數楹如家    塾式以等士之習藝者山田犖确不可耕則物其宜植麶柏桃李蒼翠菁葱    望之蔚然躡屐而登溪聲山色涉以成趣足稱勝區焉四十年前庠生宗人    赤漢負不覊才與余締交最深恆爲余道其佳美邀余結社其上共訂千秋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154,"卷二 83-167 ╱ 建置志 83-167 ╱ 城池 85-167 ╱ 衙署 87-167 ╱ 倉儲 96-167 ╱ 學校 92-167 ╱ 祀祠 83-167 ╱ 寺觀 84-167 ╱ 橋梁 84-167 ╱ ","   棲遲是臺轉相切磋有以上規往哲之芳踪而不朽大業竦若三峯庶幾愜    前人創制之意而諸君不憚喋喋公庭得以不墜者善繼善述以底於有成    誠足多焉彼睥睨之徒亦可以愧而返矣 華陀廟 在縣西南五里西堡 白玉宫 在嶽廟内自來爲東峯下院工廠佔用後樓之糧猶該宫認封 純陽觀 在玉泉院東偏有十二石洞道士孟元照募修羽化後其徒孫亨純落      成 灝靈宫 即十方院道士王竹齊改建 君仙觀 在㠉上二仙橋東雲臺峯下即媪神洞趾道士張高祿募化擴大改爲      觀 馬仙廟 有二一在小漲村西南一在陽化舖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207,"卷四 203-273 ╱ 官志 203-273 ╱ 學官 203-273 ╱ 奉祀官 204-273 ╱ ","   艱去遺愛猶存 李郁文乾隆三十年任 楊成棫甘肅武威舉人乾隆三十一年任 以卓異陞知州 張心鏡乾隆三十二年任 曹希焜三十五年任 張雲龍直?景州貢生乾隆三十六年任 王朝爵三十八年任 陸維垣順天大興保舉原籍錢塘三十八年任 明練有幹才初任邑丞繼擢邑    令周知風俗孰悉民情時值剿滅準夷平定金酋軍務旁午辦理整飭胥役    不能爲奸擢陞潼關同知再攝邑篆賢修嶽廟金天宫玉泉院等工崇煥增    新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469,"卷七 429-632 ╱ 藝文志 429-632 ╱ 經集 432-632 ╱ 論 454-632 ╱ 文 456-632 ╱ 詩 465-632 ╱ 序 430-632 ╱ 碑文 430-632 ╱ 墓誌 430-632 ╱ 墓表 430-632 ╱ 贊 430-632 ╱ 記 430-632 ╱ 書 430-632 ╱ 疏 430-632 ╱ 考 430-632 ╱ 説 429-632 ╱ 傳 430-632 ╱ 狀 431-632 ╱ 跋 431-632 ╱ 金石 431-632 ╱ 祭西嶽碑 431-632 ╱ ","   其二 驪山只在華山西萬仭蓮峯望不迷雨後月明今夜好正擕酒玉泉溪    出漳關                  袁聽濤 十二年前此地來家山日日說蓬萊讀書將及老泉歲作賦深慙彦伯才自是鄕 關多繫累果然車馬尙遲迴詰朝已入邯鄲道也學盧生夢一囘    過硤石驛                  前 人 拘折彎環不計程浮雲如躉嶺如城山高便學天能近心坦何愁路不平每到崎 嶇時緩轡轉因憑眺愛徒行置身已在黄河曲萬里風濤脚下生    太華                    李 楷 早年太華遇仙人夜坐平分海外春不識空中程遠近相看蓮界酒逡巡    華山舊作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473,"卷七 429-632 ╱ 藝文志 429-632 ╱ 經集 432-632 ╱ 論 454-632 ╱ 文 456-632 ╱ 詩 465-632 ╱ 序 430-632 ╱ 碑文 430-632 ╱ 墓誌 430-632 ╱ 墓表 430-632 ╱ 贊 430-632 ╱ 記 430-632 ╱ 書 430-632 ╱ 疏 430-632 ╱ 考 430-632 ╱ 説 429-632 ╱ 傳 430-632 ╱ 狀 431-632 ╱ 跋 431-632 ╱ 金石 431-632 ╱ 祭西嶽碑 431-632 ╱ ","   仙掌朝陽                   史 紀 天霽雲空景象生岧嶢仙掌俯秦京千年極望駐元氣一直高撑入太清啼鳥聲 中迎曙色煙蘿蔓上掛疏明推窗吟倚起孤興快我辭官歸隱情    水簾晴瀑 千尺山顚瀑布飛不關仙分到人衡珠璣零落濺元圃冰玉帡幪遮翠微潏潏澄 流堪作賦洋洋終日可忘饑蓼紅蘋白秋風起欲反綸竿上釣磯    玉泉道院 華山道士自幽然結屋臨流讀太玄嶽色參差來枕上水聲詰曲至簾前鬼神夜 守燒丹灶鶴鹿閒眠種玉田聞說陳摶三百歲猶言無分學飛仙    中方仙橋 天丁役力鬼工成人在秋虹背上行高入紫霄通烏道下臨紅壤小咸京蘭香佩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621,"卷七 429-632 ╱ 藝文志 429-632 ╱ 經集 432-632 ╱ 論 454-632 ╱ 文 456-632 ╱ 詩 465-632 ╱ 賦 475-632 ╱ 序 430-632 ╱ 碑文 430-632 ╱ 墓誌 430-632 ╱ 墓表 430-632 ╱ 贊 430-632 ╱ 記 430-632 ╱ 書 430-632 ╱ 疏 430-632 ╱ 考 430-632 ╱ 説 429-632 ╱ 傳 430-632 ╱ 狀 431-632 ╱ 跋 431-632 ╱ 金石 431-632 ╱ 祭西嶽碑 431-632 ╱ ","   數字每字各一碑字大三尺許惟廉字屬嘿人補刻餘陳希夷書 石刻聖像    在大成殿煖閣壁上立像高四尺相傳爲吳道子敬繪 希夷睡像二    一石刻在玉泉院石室内 一銅鑄在嶽廟灝靈殿長三尺許相傳爲烏金    民國十七年失 梯雲石    在土地臺畔舊時谷水出玉泉院東登山者取徑臺上因鑿石爲級鑱曰梯    雲光緒十年山水暴發冲移玉泉院北 馮少墟先生太華書院    石刻在青柯坪清康熈初逹禮善書民國四年王之彦著石工重新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622,"卷七 429-632 ╱ 藝文志 429-632 ╱ 經集 432-632 ╱ 論 454-632 ╱ 文 456-632 ╱ 詩 465-632 ╱ 賦 475-632 ╱ 序 430-632 ╱ 碑文 430-632 ╱ 墓誌 430-632 ╱ 墓表 430-632 ╱ 贊 430-632 ╱ 記 430-632 ╱ 書 430-632 ╱ 疏 430-632 ╱ 考 430-632 ╱ 説 429-632 ╱ 傳 430-632 ╱ 狀 431-632 ╱ 跋 431-632 ╱ 金石 431-632 ╱ 祭西嶽碑 431-632 ╱ ","放大光明    石刻在嶽頂二仙橋石壁王弘嘉書民國四年同村後學王之彦著石工重    新 騰蛟    鑱於玉泉院東路旁石上光緒十年六月六日大水後楊正邦書 楊杜甫讀書處    在嶽頂西峯道旁 層巒聳翠 曲水流觴    二石刻在玉泉院石船南石上光緒辛丑夏祈得甘雨刻以誌喜轉漕吏趙    鉅弼書又追和並綴二語云眼底岡巒拱古京弐封秀削孰删成靈池雨渥    蒼黎活仙掌雲開碧落晴獨嶽三分眞險峻羣山一覽盡低平忻當絶頂峯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624,"卷七 429-632 ╱ 藝文志 429-632 ╱ 經集 432-632 ╱ 論 454-632 ╱ 文 456-632 ╱ 詩 465-632 ╱ 賦 475-632 ╱ 序 430-632 ╱ 碑文 430-632 ╱ 墓誌 430-632 ╱ 墓表 430-632 ╱ 贊 430-632 ╱ 記 430-632 ╱ 書 430-632 ╱ 疏 430-632 ╱ 考 430-632 ╱ 説 429-632 ╱ 傳 430-632 ╱ 狀 431-632 ╱ 跋 431-632 ╱ 金石 431-632 ╱ 祭西嶽碑 431-632 ╱ ","   舊在大成殿今移教育局内 雲臺觀頂    銅質高三尺許觀傾圮移頂於玉泉院道院俗呼爲雲臺金頂云 光緒二十七年九月兩宫囘鑾二十日駐蹕縣署次日幸玉泉院擬登覽三峯以 山路嶔崎未果命狀元陸潤庠書匾額分懸各廟宇 日永壼天 縣北斗宫 洞霄秘籙 懸北斗宫 古松萬年 懸玉泉院 道崇清妙 懸玉泉院 盤道雲連 懸青柯坪 八景華清 懸青柯坪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639,"卷八 632-696 ╱ 雜事志 632-696 ╱ 兵荒 633-696 ╱ 災祥 638-696 ╱ ","  二十七日清慈禧太后及德宗西幸山山西太原入關輦經邑治駐蹕縣署召   邑令陳膺臻二次慰問甚殷次日废蹕駐敷水鎭 二十七年八月兩宫囘鑾   二十四日由華縣經敷水驛申刻駐蹕縣署沿途百姓跪迎道榜貢獻方物蒙   賞賜銀牌洋元甚多邑令劉林立蒙召見垂問民間疾苦地方利弊行旨豁免   驛路經過兩旁三里内本年錢糧次日駕幸玉泉院擬登三峯以山路崎嶇未   果制多數匾額命懸各廟宇又次日啟鑾午憇李薛毅之止足園百姓迎獻土   産者仍繹絡不絶均蒙賞賜 宣統二年九十月間彗星夜見於西北者旬餘日長丈餘首南尾北色紅如火其   時報舘考爲哈密彗星云 三年十月某夜天南北分裂南盡黑北盡白色各   竟天 民國九年十一月初七日戌時地震聲吼如雷樹木一起一仆鷄犬驚走屋瓦皆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2,陝西,渭南,"(民國) 華陰縣續志",民國,1911,1949,689,"卷八 632-696 ╱ 雜事志 632-696 ╱ 兵荒 633-696 ╱ 災祥 638-696 ╱ 奇異 641-696 ╱ 志餘 673-696 ╱ ","昭文獻萬一之端李啟訥縅三先生修玉泉院於各這臺皆有題聨大門曰 此 地有縹緲清虚煙雲風月其人皆精靈神異河嶽星辰 其二  住方外林泉作地主 常留風月想太平雲物邀山靈閒話滄桑 希夷洞 得際承平息影餘年遂高 臥難忘胞與曲肱無日不獨醒 其   品超仙佛難名道夢繞煙霞不計年 其三  林 密山深想一笑煙霞隨意曲肱皆樂事星移物換對千秋雲樹有人翹首寄遙情   希夷祠 圖書秘啟先天數山水常餘太古情 其二  閩洛之先默持儒道?皇 以上無此逹人 無憂亭 憂樂繫蒼生廓廟山林思杖履承平無大隱亭臺花 木自煙霞 石亭 有四圍特地樓台相看不厭賴幾個撑天柱石孤立何妨 圓亭 於幽邃中畧加點綴使拳曲木俱成棟梁 仰山亭 泉石可逍遙頴水 箕山閒歲月古今同俯仰河聲嶽色大規模 石船 熟識風波捍斷檝危檣不 必乘桴浮大海寄情雲水愛扣舷鼓枻何妨鑿石鎭中流 其二  豈無濟世心懷殊 ","不分卷 ╱ (民國) 米登嶽修 (民國) 張崇善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376,陝西,渭南,"(乾隆) 富平縣志",乾隆,1735,1796,123,"卷之二 96-208 ╱ 建置 96-208 ╱ 城池 97-208 ╱ 公署 98-208 ╱ 倉局 101-208 ╱ 學校 103-208 ╱ 壇壝 108-208 ╱ 祠廟 109-208 ╱ ","  普寧寺在縣北三十里   盤龍寺在縣西北二十五里金大定年建解元劉    士龍著述其中又傳金定河盤龍寺唐初建尉    遲恭監修   普淨寺在縣東北四十里   玉泉寺在縣東北二里   卧龍寺在縣南五里   元靈寺在縣西北三十里   善慶寺在縣北流曲鎮   靈感寺在縣西一里即古聖佛寺遺址唐行營都 ","不分卷 ╱ (清) 胡文銓纂  ╱ 清乾隆四十三年刻本"
38376,陝西,渭南,"(乾隆) 富平縣志",乾隆,1735,1796,249,"卷之四 234-254 ╱ 水利 234-254 ╱ ","   築堰借引金定河水舊載漆沮河諸渠下今據    渠册釐定   直城渠自神下村起至齊堡村止半里灌田四十    畝   懷德渠自齊堡村起歴太后廟荆家堡菩薩廟紀    家堡太元洞新莊堡八蜡祠常家廟前龍王口    頭玉泉寺下興龍庵前至葛家灣過仇蕭洞蕭    家堡張王堡仇家堡焦家堡平觀村陰家堡常    樂堡合仙坊朱家堡軍寨堡至南陽村止二十    五里灌田一千五百畝 ","不分卷 ╱ (清) 胡文銓纂  ╱ 清乾隆四十三年刻本"
38379,陝西,西安,"(民國) 續修藍田縣志",民國,1911,1949,349,"祠祀志 339-351 ╱ 第十三卷 339-351 ╱ ","淸泉寺 在縣東一百二十四里霸龍廟西北 新開宮 在縣西南六十里雲台山上 蟠龍寺 在縣南百六十里鷄冠嶺陽 萬燈寺 在縣南百六十里紫龍山陽 白鸚寺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布村 圓通殿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田家灣 附古 寺觀 法池寺 勝因寺即唐法池寺也在縣内舊圖經曰寺舊有池故以名張説有藍田法池 寺二法堂讚大中中改通靈寺後又改今名︵宋長安志︶按明爲法華寺 萬全寺 舊志在縣東四十五里即唐萬 全宮唐文明元年武后於此置   僧寺以   舊宮名 永福寺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本唐 神堯山莊︵宋長安志︶ 崇仁寺 在縣東北四十里唐開元 十六年置︵宋長安志︶ 感配寺 在輞川内見 王右丞文集 翠微寺 在白鸕谷 見杜詩註 感    化寺 見舊 唐書 王效寺九空仙寺 見法苑 珠林 華巖堂 在悟眞寺南横嶺 臨斜谷高僧傳 龍泉寺 在縣東十三里五代時石存按其 刻曰龍泉寺見復唯識廨院記 白鹿觀 在 縣   西十五里其基址塔   碑尚存︵舊志︶ 玉山觀 在縣西北四十里元 時建︵資政錄︶ 義和寺 在縣西二十五里康熙四 十二年修︵資政錄︶ 秋林寺 在縣東三十 里︵賈志︶ 白龍寺 在縣北 三十里   ︵賈   志︶ 渠傾寺 在縣西南三十 里︵賈志︶ 草堂寺 在縣南十五 里︵賈志︶ 桐花寺 在縣南四十 里︵賈志︶ 麻廷寺 在縣西南四十 里︵賈志︶ 龍崖寺 在縣西北四十 里︵賈志︶    太淸觀 在縣東二十 里︵賈志︶ 金蓮觀 在縣西北四十 里︵賈志︶ 永淸寺 在縣西三十 里︵馬志︶ 半峯寺 在縣西南二十 五里︵馬志︶寶興寺 在縣東二十 里︵馬志︶ 聖堂    寺 在縣北三十 里︵馬志︶ 玉虛觀 在縣西三十 里︵馬志︶ 興國觀 在縣東三十 里︵馬志︶ 玉泉觀 在縣北三十 里︵馬志︶ 天明寺 在縣東五十 里︵馬志︶ 延壽庵 在縣西四 十里︵馬 ","不分卷 ╱ (民國) 郝兆先修 (民國) 牛兆濂纂 ╱ 民國三十年鉛印本"
38380,陝西,渭南,"(咸豐) 同州府志",咸豐,1850,1861,1638,"卷十五 1632-1661 ╱ 志 1632-1661 ╱ 學校志 1632-1661 ╱ ","大荔縣治東乾隆二十二年知府李星曜建縣書院曰馮 翊書院亦大縣治東道光二十六年知縣熊兆麟建社學 舊有五城内一義进村大村羌白鎮會橋村各一今皆廢 新建之義學三西伴道村一東成家莊一蘇胡村一今皆 存朝邑縣書院二曰西河書院曰華原書院皆在學官旁 舊爲祖學康熙十八年知縣朱集義建雍正九年知縣楊 臚賜增建堂宇而改爲書院者也社學四兩女鎮舊大慶 關安仁鎮郝家莊各一今皆廢郃陽縣古莘書院在縣治 東乾隆二十年知縣楊發智建澄城縣玉泉書院在文廟 ","不分卷 ╱ (清) 李恩繼修 (清) 蒋相南纂 ╱ 清咸豐二年刻本"
38380,陝西,渭南,"(咸豐) 同州府志",咸豐,1850,1861,2023,"卷二十 1941-2038 ╱ 志 1941-2038 ╱ 古蹟志 1941-2038 ╱ ","澄城之元里 通志元里故城在 澄城縣南十五里 南郊故城 括地志澄城西 北七十里有南 郊故城又有北郊西 郊皆孟明伐晉所取 應亭杜平 史記注皆 在澄城境 新城故城 縣志 在縣 東北二 十里 杏城故城 地形志澄城 縣有杏城 三瘦縣故城 通志三門廢 縣在澄城縣 西北三 十里 陽苑城衙城 地形志三門 縣有此二城 避署宫 一統志在澄城 東北五十里相 傳隋文帝避署處 後改爲治平寺 文帝莊 澄城志相傳在遟署宫以西漫 無可考惟金大定二十七年重 修岱嶽廟記云古蹟則有隋文帝 魏元成之舊莊今則失其處矣 魏鄭公莊 畫墁錄同州 北境良輔鎮 即唐魏鄭公莊也澄城志即修善村今名大賢村 在縣弱二十五里唐在宗所賜其子孫世居焉 玉泉園 澄城志在縣西北五十里老樹偃仰怪石巉岩其泉濱涯 而出塋潔如玉雖隆冬水苲夾岸泉下又有蔬圓藥畦引 流灌溉元西臺御 史潘汝劼有詩 韓城之韓國故城 元和志在今 縣南十八里 籍姑城 ","不分卷 ╱ (清) 李恩繼修 (清) 蒋相南纂 ╱ 清咸豐二年刻本"
38380,陝西,渭南,"(咸豐) 同州府志",咸豐,1850,1861,2076,"卷二十三 2047-2109 ╱ 志 2047-2109 ╱ 陵墓志 2047-2109 ╱ ","司徒侍中康節公張昇墓 在韓城縣芝川鎮西門外道 光十六年始得其處 誎議大夫薛翊墓 在韓城縣北龍灣 希夷先生陳摶墓 在華山希夷峽關中陵墓志搏隐華 陰雲臺觀没於張超谷石室中遣骨爲道士時出乞施嘉 靖中直指姚一元遷於玉泉院後復瘞峽内斷其鏁不復 再上蘇志臯記殿中丞侯可墓 統志在華陰縣西二里 縣志和明道先生志墓在縣西保德鄉先塋之次 寇愍祖墓 在蒲城縣南国上十里可村縣志在渭南縣 ","不分卷 ╱ (清) 李恩繼修 (清) 蒋相南纂 ╱ 清咸豐二年刻本"
38380,陝西,渭南,"(咸豐) 同州府志",咸豐,1850,1861,2140,"卷二十四 2109-2187 ╱ 志 2109-2187 ╱ 寺觀志 2109-2187 ╱ ","玉泉觀在華陰縣南十里宋皇祐三年建有山蓀亭馮志 太華山谷口有陳搏睡洞遺像縣志初名玉泉院後爲玉 泉觀年久坍廢 國朝乾隆四十三年巡撫畢沅奏明修建一新舊制丞辦 華陰知縣陸維垣 鹿圈觀原在華陰縣竹谷嶺宋大觀中因道士仇潤之建 於華山之下宣和中重修 崇壽寺在蒲城縣治東縣志宋大中祥符九年建天聖七 年重修寺西有塔 以下蒲城  ","不分卷 ╱ (清) 李恩繼修 (清) 蒋相南纂 ╱ 清咸豐二年刻本"
38380,陝西,渭南,"(咸豐) 同州府志",咸豐,1850,1861,2148,"卷二十四 2109-2187 ╱ 志 2109-2187 ╱ 寺觀志 2109-2187 ╱ ","厯時刋印本内典李河濱手書華嚴經今元本散落上存 百餘卷皆不成全書李書存三卷惟明本猶多 興安寺在朝邑縣寺子村元至大四年建 清涼禪院在澄城縣西段莊村南元泰定三年重修明宏 治四年又修邑人許英記 玉泉觀在澄城縣玉泉之上盤山和陽子李君棲真之處 明嘉靖間道人李教真重修 神禹廟在韓城縣東北八十里元史世祖本糺至元元年 七月龍門禹廟成學士王鶚禹門舊有神祠祠因兵而燬 ","不分卷 ╱ (清) 李恩繼修 (清) 蒋相南纂 ╱ 清咸豐二年刻本"
38380,陝西,渭南,"(咸豐) 同州府志",咸豐,1850,1861,2314,"卷二十六 2228-2514 ╱ 志 2228-2514 ╱ 金石志 2228-2514 ╱ ","聚仙觀碑   至元三年三月立吳澄文撰文王毅正書傅良弼正書   額碑陰刻宗派圖在蘭莊河觀内 玉泉觀碑   至元十七年立正書每額撰書人姓銳失在歸安村觀   内 保安觀碑   至元二十四年六月建東蜀張志隆撰文竇邦傑正書   篆額在安里村觀内 ","不分卷 ╱ (清) 李恩繼修 (清) 蒋相南纂 ╱ 清咸豐二年刻本"
38380,陝西,渭南,"(咸豐) 同州府志",咸豐,1850,1861,2315,"卷二十六 2228-2514 ╱ 志 2228-2514 ╱ 金石志 2228-2514 ╱ ","薛文□重修宣聖廟記   至元三十年三月立劉忠撰文齊天祥正書並題額 張洵重修縣學講堂記   皇慶元年季秋立岳松撰文劉堯澤正書篆額 玉泉觀記   延祐乙卯四月立潘汝劼撰文並正書題額在玉泉   關中金石記觀爲和陽子棲真之所其徒純静大師王   永謙所造也汝劼時爲陝西諸道行臺御史 廣濟院碑 ","不分卷 ╱ (清) 李恩繼修 (清) 蒋相南纂 ╱ 清咸豐二年刻本"
38380,陝西,渭南,"(咸豐) 同州府志",咸豐,1850,1861,2473,"卷二十六 2228-2514 ╱ 志 2228-2514 ╱ 金石志 2228-2514 ╱ ","  元祐八年正月刻正書在玉泉院   關中金石記右在山蓀亭下字徑一尺五六寸景叔書   莫大于此 游安民祈晴記   元祐癸酉仲秋刻正書在華嶽廟 胡宗回謁祠記   紹聖元年季秋刻正書在華嶽廟   關中金石記宋史本傳宗回字醇夫官陝西轉運使吏   部郎中紹聖初以直龍圖閣知桂林此題云自陝西傳 ","不分卷 ╱ (清) 李恩繼修 (清) 蒋相南纂 ╱ 清咸豐二年刻本"
38380,陝西,渭南,"(咸豐) 同州府志",咸豐,1850,1861,3335,"卷三十四 3333-3797 ╱ 傳 3333-3797 ╱ 序 3333-3797 ╱ 傳 3333-3797 ╱ 附文徵録三卷 3333-3797 ╱ ","  稔矣方奎之受 寵命肩是重責也懼薄力不勝双州邑新增事例創興大   恐條理不能得要領聞見有所不及處之乘其宜惴惴   焉惟隕越之羞不敢自暇逸有盤查勘審祈禱諸職事   必簡從以往按各屬舊乘涉閲封境求所爲知是府者   厥惟艱哉北履彭衙禮倉帝於陽琥望秦山於暗門昔   傳萑符藪也迤東少南爲北徴爲洽陽州塗迴矌窺子   夏讀書石室有雲門風谷金水玉泉瀵壤平田東北入   韓原名山曰梁登龍門懸流洶湧探禹策弔遷史蘇卿 ","不分卷 ╱ (清) 李恩繼修 (清) 蒋相南纂 ╱ 清咸豐二年刻本"
38380,陝西,渭南,"(咸豐) 同州府志",咸豐,1850,1861,3389,"卷三十四 3333-3797 ╱ 傳 3333-3797 ╱ 序 3333-3797 ╱ 傳 3333-3797 ╱ 附文徵録三卷 3333-3797 ╱ ","三十六年饑 三十七年大有 四十一年七月遣官致祭西嶽 平定金川  夏秋穫 四十二年發内府帑銀勅巡撫畢沅重修西嶽神廟並金 天宫玉泉院 四十三年秋儉 四十四年頒 御製重修西嶽廟碑記刻石豎於廟中 ","不分卷 ╱ (清) 李恩繼修 (清) 蒋相南纂 ╱ 清咸豐二年刻本"
38380,陝西,渭南,"(咸豐) 同州府志",咸豐,1850,1861,3536,"卷三十四 3333-3797 ╱ 傳 3333-3797 ╱ 序 3333-3797 ╱ 傳 3333-3797 ╱ 附文徵録三卷 3333-3797 ╱ ","力於民者盡故致力於神者詳向使勞民傷財則土木之 興適以歛怨作廟之功將曰崇謟神豈安之人其誰永傳 之战侯之功卓卓乎其可紀矣他如葺學校以育材築城 郭以衛民名官鄉賢有祠諸壇壝有屋崇祠祀修缺典皆 前政所未暇者於是乎並書之嘉靖二十九年二月初吉 邑人玉泉石道立記    徴賦記            路 車 徴賦記者紀邑侯陳公徴賦有方足以信今傳後云也我 明祖開基則壤定賦若糧與站迄有定額顧澄邑環亘百 ","不分卷 ╱ (清) 李恩繼修 (清) 蒋相南纂 ╱ 清咸豐二年刻本"
38380,陝西,渭南,"(咸豐) 同州府志",咸豐,1850,1861,3576,"卷三十四 3333-3797 ╱ 傳 3333-3797 ╱ 序 3333-3797 ╱ 傳 3333-3797 ╱ 附文徵録三卷 3333-3797 ╱ ","民隠以消政蠧徐公有焉釐剔積弊以濟民窮邵公有焉 信乎莫爲之前雖美弗傳莫爲之後雖盛弗彰於是歎二 公之果相與以有成也而我鎮人亦藉以爲可垂諸永久 云康熙五十八年四月吉日    創建玉泉書院碑記       額樂春 自明以來同州府屬澄城故無書院子涖兹縣檢閲志乘 載有社學廢墜己久無復可考屢欲與縣之紳士共謀共 事顧事鉅而力微兼以頻年土木之功未有休息志而未 逮丙戌仲冬有重修文廟之役廟之東偏向爲文昌閣而 ","不分卷 ╱ (清) 李恩繼修 (清) 蒋相南纂 ╱ 清咸豐二年刻本"
38380,陝西,渭南,"(咸豐) 同州府志",咸豐,1850,1861,3577,"卷三十四 3333-3797 ╱ 傳 3333-3797 ╱ 序 3333-3797 ╱ 傳 3333-3797 ╱ 附文徵録三卷 3333-3797 ╱ ","頗多隙地余不覺欣然曰是可以慰吾願矣即集首事諸 生俾兼理其事經畫區分中建講堂堂前左右廂房各三 楹後左右廂房各三楹爲諸生肄業之所後建三楹爲山 長起居之所其地雜房二間足以置庖廚而己前有門二 重皆繚以牆名以玉泉紀勝地也而别立文昌閣於書院 之後以妥神靈由是文廟落成而書院亦竣諸生咸來謂 余曰澄城素無書院侯之有是舉也是廣敎思於無窮也 不可不敘其顛末遂書此以付之    重修聖廟碑記         戴 治 ","不分卷 ╱ (清) 李恩繼修 (清) 蒋相南纂 ╱ 清咸豐二年刻本"
38380,陝西,渭南,"(咸豐) 同州府志",咸豐,1850,1861,3590,"卷三十四 3333-3797 ╱ 傳 3333-3797 ╱ 序 3333-3797 ╱ 傳 3333-3797 ╱ 附文徵録三卷 3333-3797 ╱ ","莅兹邑詢及考試情形較他邑士子更苦綠城隅褊小比 户無多所需几案悉借資於鄉鄰臨期於署中搭棚若干 間或牆垣有隙僅以席片覆之不特耗費民財抑且關防 不密又何以抒民力擢真材也夫以牧民之官首崇文敎 予既於玉泉書院延師訓課鼓勵士風考院不修職子之 咎方欲與都人士勸捐公建適紳士張某某等公呈懇請 以需費浩繁必商同四十里按糧攤捐方克有濟而歴任 諸公咸以工繁費鉅圖始爲艱遂不果余謂此甚盛舉以 百姓之輸將公之一邑之士庶且此地英賢代出學校如 ","不分卷 ╱ (清) 李恩繼修 (清) 蒋相南纂 ╱ 清咸豐二年刻本"
38384,陝西,漢中,"(民國) 漢南續修郡志",民國,1911,1949,212,"卷四 205-262 ╱ 山川上 205-262 ╱ ","  輿地紀勝在縣西南二十里四峯八面南接巴山上有池水一名   天池山寰宇記山上有池方二十里舊志山嶔崟奇偉春夏積雪   其右為鳩谷迤東數里有茅溝山 立石山 縣西南三十里相近有玉泉嶺 玉京山 縣西南四十里一峯突插旱山之陽山接襃城界高五十   五里一稱鶴騰巖左右三巖相接狀類畫屏相傅昔人於此駕鶴   仙去巖半有三石洞深邃莫測溪水源發中梁注分兩岐東西灌   溉餘水峽流是巖為瀑布焉 黄牛山 縣西南五十里魏書地形志華陽縣有黄牛山隋書地理   志南鄭縣有黄牛山寰宇記山有石黄色遠望如牛下有黄牛川   十道記云黄牛川有再熟之稻土人重之 龍蓋山 縣西南五十里其南麓與巴山相接老楮河源岀于此 ","不分卷 ╱ (清) 嚴如熤原本 (清) 楊名颺續纂 ╱ 民國十三年刻本"
38384,陝西,漢中,"(民國) 漢南續修郡志",民國,1911,1949,237,"卷四 205-262 ╱ 山川上 205-262 ╱ ","  韓信亡漢至此水漲不能渡蕭何故追及之諺曰不是寒溪一夜   漲那得劉朝四百年樊噲於此建橋今名曰樊河也 西河 馬道西溝五里從五井溝流岀入於寒溪 又北□河迤 南流□□溪 沙河 縣北三十里源發雲霧山北入襃水 石板河 縣西南九十里石板布堰蓋古蹟也 華陽河 縣西一十五里源發牛頭山南流與漢水合 青橋河 縣北五十一里青橋驛北自西南流入褒水 神惠泉 縣東南十里許宋元豐中營襃德將軍墓衆稱乏水此泉   忽然湧岀 凉水泉 縣南四十五里中梁山下流至玉女洞與玉女泉合 碧玉泉 縣南五十里池廣一畝深不可測投物其中色皆成碧故   名碧玉也又甞中產靈芝名為芝泉居民甃石分九渠灌田數十 ","不分卷 ╱ (清) 嚴如熤原本 (清) 楊名颺續纂 ╱ 民國十三年刻本"
38384,陝西,漢中,"(民國) 漢南續修郡志",民國,1911,1949,238,"卷四 205-262 ╱ 山川上 205-262 ╱ ","  頃泉北曰玉泉嶺一名薤谷岡岡南有廟曰靈澤天旱禱雨輙驗   太守嚴如熤常祈禱此泉甘霖立沛 一椀泉 縣西南五十里蕭池壩山崖下居民藉以溉田源形如椀   故曰椀也 湧珠泉 縣西南五十里火石嶺下源岀平地三泉並列沫跳如珠   居民利焉 没底泉 縣西南五十里水甚淸澄其深亦莫測 鶴騰泉 縣西南六十里發源中梁泉由二穴而岀南注溪中有天   成石梁平分二渠東西灌溉名天生堰餘水還峽下流鶴騰巖為   瀑布焉 金泉 縣西南三十五里雍齒壩崖頭山下 方圓丈餘冬夏 不涸資以灌溉 黑溝泉 縣西十里連城山下 ","不分卷 ╱ (清) 嚴如熤原本 (清) 楊名颺續纂 ╱ 民國十三年刻本"
38384,陝西,漢中,"(民國) 漢南續修郡志",民國,1911,1949,239,"卷四 205-262 ╱ 山川上 205-262 ╱ ","雙泉 縣西南七十里岀中梁西南山峽中兩泉並湧下溉民田古   謡曰白馬飲雙泉黑羊來種田五株銀杏樹亘古不知年 馬鞍泉 縣西南五十里源岀馬鞍山東流與廉水合 玉泉 縣南七十五里水色如玉 廉泉 縣西南一百二十五里源發大巴山密谷環廉水縣東北至   中梁山南流與漢水合 連城龍潭 縣東二里連城山左近烏龍江瀦水深廣遊者或得龍   蜕於潭隈時際淸明有巨蟹大魚岀没莫敢近之 馬道龍潭 縣北一百一十里石笋山麓叢薄間碧泉涌起廣一畝   許旁有寺廟各一遊者登峻坂入茂林坐潭隈相戒母聲欵一有   之則徹底淸泉須臾溷濁見者為之駭心矣 臘魚潭 縣北一百一十里龍江北涘潭水深靜冬月魚聚其中故 ","不分卷 ╱ (清) 嚴如熤原本 (清) 楊名颺續纂 ╱ 民國十三年刻本"
38384,陝西,漢中,"(民國) 漢南續修郡志",民國,1911,1949,270,"卷五 262-304 ╱ 山川下 262-304 ╱ ","飲馬池 縣東南二十五里昔有人漁於此入池不見 天池 縣西南一百里 九龍池 在縣西南左西峽 龍洞泉 縣南三十里源發午子山山洞湧岀遇卯午酉水潮三五   丈山上有飛泉瀑布 温水泉 縣西南六十里夏冷冬温 洋水 縣東二十里由定遠入縣界俗傳漢戚夫人生此水濱 鳯縣 鳯凰山 縣東三里相傳有鳯曾棲其上也 太白山 縣東一百八十里即郿縣之太白迤邐至此 玉泉山 縣東八十里山寒不生禽鳥頂有大石覆若殿宇設玉皇   石像前有天然石盆旱禱即雨 ","不分卷 ╱ (清) 嚴如熤原本 (清) 楊名颺續纂 ╱ 民國十三年刻本"
38384,陝西,漢中,"(民國) 漢南續修郡志",民國,1911,1949,275,"卷五 262-304 ╱ 山川下 262-304 ╱ ","小峪河 縣西三十里源自寶鷄秦嶺界西南流入嘉陵江 鳴玉泉 縣西十里一名滴水泉聲如鳴珮 香泉 縣北十五里水岀石罅味甘冽可釀酒 靈泉 縣南三岔驛南七里泉岀石縫傍有神祠 凉泉 縣西十里後魏以此名縣 黄花川 縣東北十里大散水流入黄花川唐有黄花縣大散水在   縣東五里 黿鼉池 縣南三岔驛西七里池居山頂水極澄澈四時不竭 蜜蜂溝 縣西南百里地多蜜蜂居民利之 寧羌州 烽燧山 州西南五里昔人置烽燧於此 玉簪山 州東北六十里一名鷄冠山上有要領亭為一郡登覽之 ","不分卷 ╱ (清) 嚴如熤原本 (清) 楊名颺續纂 ╱ 民國十三年刻本"
38384,陝西,漢中,"(民國) 漢南續修郡志",民國,1911,1949,335,"卷七 330-362 ╱ 津梁 330-362 ╱ 驛傳 331-362 ╱ 舖舍 331-362 ╱ ","  大營   草帽營  新舖   周家灣  柳林   孟家營  馬家營  曹家營 西九女壩  魯家營  鄧家橋  陳家河壩 沙塘壩   沙堰子  秦家河  唐家河  柳家營  方家灣   周家坪  上水壩  明家營  龔家山  小柏鄉   草壩   龍江舖  龍家營  萬壽壩  梁家營   孤山寺  龍灣   南寨   北寨   梁山   何家?  燕兒窩  梁龍壩  玉泉寺石 石灰窰   栗集院  紐項舖  新街子  大沙壩  沙河集 即新 集   鐵谷壩 南漢江渡  慈家營  中所壩  水南村  油房街   魚營   海禽寺  廉水河  舒家山  丁家營 ","不分卷 ╱ (清) 嚴如熤原本 (清) 楊名颺續纂 ╱ 民國十三年刻本"
38384,陝西,漢中,"(民國) 漢南續修郡志",民國,1911,1949,804,"卷十四 740-830 ╱ 祀典 740-830 ╱ 壇廟 740-830 ╱ 祠寺 740-830 ╱ ","酇侯祠 縣南八十里流珠堰側不知建自何時 或云堰為侯所築也故建祠以祀焉 山河堰廟 縣東黑龍江東岸山河堰之左以祀平陽侯曹參宋慶歷 中有邑令寶充碑政和五年令黄燦□模勒勅黄石上明  嘉慶二十九年直使劉崙副使齊宗道邑令張庚共議  修葺並設蕭相國像兩邑之民春秋供牲姾以供祈報 澤澗廟 南三十里中梁山始以山有石馬夜嘶□號靈壽將軍立 廟祀之至宋封神為休應侯加廟額為澤潤今廟址尚存 靈澤廟 南五十里玉泉之北宋嘉定三年封神為孚濟侯廟額曰靈 澤其加封之牒今尚存焉牒云醴部狀本府州官土庶王仲  謙等伏見本縣山道村有泉名碧玉方畝泉在平地深廣五七丈  琉璃色水自下吐岀如珠琲纓絡廻旋榮繫上至水面膏浮黛蓄  淸縈澈底無草荇蝦魚之產有䔲菜輙自流岀夏潦不溢冬寒不  竭派流入溝渠者溉田數千畝泉北有龍神祠春夏水旱禱者俱  集慶元元年夏六月大旱前利州東路安撫使兼知興元府張公  至祠下自禱於神連日大雨次年夏四月復旱又行所禱有錦文  小蛇雙首浮水面雨亦隨至禾麥大熟加修祠宇自後遇禱必應  近於嘉定三年久缺雨雪恐傷二麥人心憂慌於是請祀而禱者  千餘人廵督興元府諸堰所官於渠堰採訪靈跡祈禱於嘉定三  年十二月十二日碧玉泉陰晦俄而雷雨大至嘉靖四年四月日  奉勅賜靈  澤廟為額         開山寺 縣東一里 即僧會司 孤山寺 東南二十五里明洪武八 年建漢水龍江致足觀也 延慶寺 東一里俗名打鐘寺漢曰 臨江磨貞觀中始賜是額 ","不分卷 ╱ (清) 嚴如熤原本 (清) 楊名颺續纂 ╱ 民國十三年刻本"
38384,陝西,漢中,"(民國) 漢南續修郡志",民國,1911,1949,1180,"卷二十 1123-1200 ╱ 水利 1123-1200 ╱ ","   水陡漲無渠道可瀉横流田塍汲民廬舍余按畝役夫以均勞    役每嵗於農隙時頻加挑濬使水有所蓄洩而西北一隅之地    頼以有秋 王穆疏 五渠記 鳯縣    水利   古渠 堰附 鳯州梁泉有利民堤磑子堰宋祥符二年置 玉 海 今廢無考○斜   谷河在縣東二里○紅崖河在縣西四十里○紫金水在縣東一   百五十里○大散水在縣東五里○鳴玉泉在縣西十里○凉泉   在縣西二十里以上六水俱可疏引灌田均遵通志敘入 寧羌州    水利   七里堰 通志在州西南七里灌田千餘畝 州 册 七里堰嘉靖七年 ","不分卷 ╱ (清) 嚴如熤原本 (清) 楊名颺續纂 ╱ 民國十三年刻本"
38384,陝西,漢中,"(民國) 漢南續修郡志",民國,1911,1949,1742,"卷二十七 1639-1771 ╱ 藝文下 1639-1771 ╱ ","特示    祈雨祭玉泉文            余正煥 惟  神棲靈漢上表異終南本天一以資生歷徵顯應作地方之保障夙著 威靈兹以夏令之方隆忽值商霖之偶吝三農望澤隱切鴻嗷自谷 仰膏殷同鮒涸徧羣神而禱索幾竭䖍誠於先庚後庚祈一拆一遭 逢未快沾濡於上酉下酉仰回天之大力維特地之  奇靈用遣專員式迎  法水伏冀  靈湫速賜  渥澤宏敷務俾興雨祁祁逈鑒為民之隱際此藴隆赫赫曷勝待命之 忱謹告 ","不分卷 ╱ (清) 嚴如熤原本 (清) 楊名颺續纂 ╱ 民國十三年刻本"
38385,陝西,渭南,"(嘉慶) 續修中部縣志",嘉慶,1796,1820,287,"藝文志 263-344 ╱ 文詩 263-344 ╱ 州縣分境所關綦重為守土者必知而地之形分勢别 263-344 ╱ 亦若天定焉故鄜中西山分界原有蝣蜒嶺一條西自 263-344 ╱ 沮源關東至雙塜兒約長二百二十里南北各有支山 263-344 ╱ 數十處摇拽而下形如蝣蜒故以名山乃子午嶺之一 263-344 ╱ 大支山也此山之脊較諸山獨高而長其脊以北之支 263-344 ╱ 山其水皆入鄜州之洛河其脊以南之支山其水入於 263-344 ╱ 中部之沮河乃歷來交界疆域所由分也西與鎮寧縣 263-344 ╱ 分界以子午嶺之脊爲定西屬鎮寧東屬中部其南與 263-344 ╱ 宜君縣交界則西玉皇屹塔東至靈灣石 263-344 ╱ 中有新店 263-344 ╱ 梁一條約長三十餘里以山脊分水爲界南屬宜君北 263-344 ╱ 屬中部此西山之四止也至塬地則賦役所岀南交宜 263-344 ╱ 君之界牌崾嶮東交洛川之楊柳鎮各有定止素無蒙 263-344 ╱ 混焉覽境披圖即可了然故作中部縣境全圖以示永 263-344 ╱ 遠云 263-344 ╱ 福山為城沮水為池天造地 263-344 ╱ 設化工龍畫工也然化工而運以 263-344 ╱ 畫工仙臺踞頂印臺峙隅古柏 263-344 ╱ 森外瞭如指掌畫工即化工矣 263-344 ╱ 故以為覽勝云 263-344 ╱ 廟柏東八株西九株其西南一 263-344 ╱ 株七人合抱西階下一株名昭軍 263-344 ╱ 樓宛然汀癏□□□二寸許維 263-344 ╱ 横成□枝幹皆然說者□□ 263-344 ╱ 武帝征□方還駐蹕挂甲等 263-344 ╱ ","墨客公子王孫攜酒榼以登高或藉草以作茵踏樹影之參差灼百 尋之龍鱗醉飄飄而若仙拾翠色以修真既而溽署炎蒸火雲四吐 山川焞焞熱欲焦土厚陰叠覆如坐廣宇凉颸生寒恍聞風雨夜既 沉而淹留晝長嘯而起舞若夫梧桐驚落於一葉霜林點綴夫秋容 桂影婆娑浩魄當空周匝密布四望皆同山高月小滾滾水中練曵 龍首之口珠耀水晶之宫問天柱之遠近信廣寒之可通至若北風 觱發彤雲欲雪天地一抹人跡斷絶枯枝秃幹六花凝結如虎豹蹲 如冰柱折爾乃掃雪石和玉屑流脂可煑爽氣堪挈儼問道於崆峒 叩廣成以秘訣辭曰崑崙西來奠橋陵兮二流環合漆沮澄兮軒皇 之藏風氣凝兮龍髯莫攀邈獨留此佳城兮翠栢煙含時有僊人飛 騰兮青青者葉應聖人生兮天開有道翊我 皇淸兮和氣嘉祥色葱葱其滋榮兮萬國享王銷戈兵兮卜年卜世 ","不分卷 ╱ (清) 丁瀚修 (清) 張永清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38387,陝西,渭南,"(道光) 鄜州志",道光,1820,1850,454,"卷之五 361-483 ╱ 藝文志 361-483 ╱ 䟽 361-483 ╱ 議 366-483 ╱ 說 361-483 ╱ 記 378-483 ╱ 傳 414-483 ╱ 序 422-483 ╱ 詩 438-483 ╱ ","  何人何年     見山樓即事            楊素藴   何處堪長嘯樓高秋氣寒雁行杯裏度山影座中看摘葉緝詩   藁抽絲理釣竿幾回花月夜坐久不知闌     玉女泉              楊抱醇   玉屑霏霏不斷流恍疑神女弄珠遊月明人靜方亭小身至瑶   臺十二樓     玉女泉二章            高爾勛   有泉有泉其名玉女聞環偑聲不見其處 有泉有泉其名玉   女其聲如語載觀其處白石在渚     北山寺訪上人不遇         任于嶠 ","不分卷 ╱ (清) 清譚瑀纂  ╱ 清道光十三年刻本"
38393,陝西,渭南,"(光緒) 三續華州志",光緒,1875,1908,918,"卷十二 752-939 ╱ 藝文志 752-939 ╱ 著作 752-939 ╱ 金石 756-939 ╱ 文 761-939 ╱ 詩 905-939 ╱ 三續華州志目錄終 752-939 ╱ ","  來淡盡取青山耀細君   提壺竹裏品泉香林下風期舊謝王韻事又添中   饋外歸持紅杏奉萱堂     游玉泉院   擾擾紅塵倦眼迷朅來太華覓幽棲深林亂石微   通路野水潺湲到馬蹄     中秋甘露寺中與僧閒話   風輕雲擘絮烟淡峰擁鬤游韁信所適出入疎林   間古刹儼在望幽磬洗塵顔自動向山心相將訪   祇園茶竃就泉煮石几樹陰閒偶復問也事語輟 ","不分卷 ╱ (清) 吳炳南修 (清) 劉域纂 ╱ 清光緒八年合刻華州本"
38394,陝西,渭南,"(康熙) 續華州志",康熙,1661,1722,70,"建置志 61-140 ╱ 郡制攷 61-140 ╱ 補遺 61-140 ╱ 增入 61-140 ╱ 增入 61-140 ╱ 增入 61-140 ╱ ","   玉泉寺 州西二十五里會同坊村北     東崇教院 州北十里     定山堂 州東南十里     蓮花寺 州東二十里有西安方伯王公舜鼎題 聯云觸目蓮池箇箇人心成凈土遊神      華藏家家有路透長安          香海園 在西關通渭巷北     海會庵 在西關通渭巷北     三教堂 在西關後河岸     泗洲院 在赤隄峪北昔圮今重新焉   ","不分卷 ╱ (清) 馮昌奕修 (清) 劉遇奇纂 ╱ 清光緒八年合刻華州本"
38394,陝西,渭南,"(康熙) 續華州志",康熙,1661,1722,97,"建置志 61-140 ╱ 郡制攷 61-140 ╱ 補遺 61-140 ╱ 古蹟攷 79-140 ╱ 增入 61-140 ╱ 辯譌攷 93-140 ╱ 增入 61-140 ╱ 增入 61-140 ╱ ","   會同坊 東蔭商億略云東方朔墓在山東陵縣 顔魯公書畫像贊碑陝西諸志以爲在      華州葢以州西有村曰會東方昔人曾      會東方于此因以得名何仲默爲雍犬      記仍之明嘉靖乙卯地震于土中獲普      鑑和尚塔銘載中統元年重修玉泉寺      于鄭縣會同坊土音之訛較如也郡志      失實是宜則删正    周寜村 晉氏人齊萬年反關中不寜周處討平 之遂獲寜宇後人思之因以名其地非      泥也郡志曰周泥村有裴晉公祠又張      公瀚碑記云北村曰周寜何前後自相      矛盾      耶    老官臺 唐杜少陵遊西溪曾登臺後人思之名 其地并傳基像皤皤如也今土夫譌爲      老鸛      窠    杜基 爲唐杜少陵去後而祠之廢地也見于郡 志今土人建廟祀關壯繆侯二郎神訛杜 ","不分卷 ╱ (清) 馮昌奕修 (清) 劉遇奇纂 ╱ 清光緒八年合刻華州本"
38395,陝西,渭南,"(隆慶) 華州志",隆慶,1566,1572,81,," 上更無山與齊舉頭  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陳希夷歸華山詩曰 十年踪 跡踏紅  塵爲憶青山入梦頻紫陌縱榮弗及睡朱門雖貴  不如貧愁聞劍戟扶危主閲聽笙歌䀨醉人擕取  舊書歸舊隱野  花啼鳥一般春 明狀元康公海望希夷峽 明山隹 氣鬱嵯  峨望裏風烟暗薛蘿萬疊春開緑錦障一淙晴下  白雲窩空將尸觧傳茫昧自覺天工厭琢磨夫子  若無驢背笑陳  橋誰知大風歌 李夢陽華山峪曰雲臺觀 雲臺觀 枕玉泉  媚翠削三峯對不移牕裏山色時隱見晚來雲氣  壁淋漓醮辰絳節朝羣帝一路金童引鳳螭頭白  掃門憐弟子斸  松石凝白苓滋 宋學士歐陽脩跋華岳題名有記   張光孝曰嘉靖乙卯冬關中地大震山岳石刻又   且逸失過半歐陽學士跋語歎徃蓋稱逹人之見   云 ","不分卷 ╱ (明) 李可久修 (清) 張光孝纂 ╱ 清光緒八年合刻華州本"
38397,陝西,西安,"(雍正) 藍田縣志",雍正,1722,1735,115,"卷之一 44-148 ╱ 建革 83-148 ╱ 内附城郭 83-148 ╱ 官署 83-148 ╱ 儒學 89-148 ╱ 雜建 101-148 ╱ 市鎮 83-148 ╱ 坊表 104-148 ╱ 書院 83-148 ╱ 學田 83-148 ╱ 陵墓 107-148 ╱ 祠廟 83-148 ╱ 寺觀 112-148 ╱ ","洪福寺在縣西四十里 白鹿觀在縣西十五里  林泉寺在縣南二十里 太清觀在縣東三十里 白龍寺在縣北三十里 興國觀在縣東三十里 大慈寺在縣西十五里 玉泉觀在縣北三十里 里峪寺在縣北三十里 惠家庵在縣北四十里 天明寺在縣東五十里 延壽庵在縣西二十里 津梁寺在縣北二十里 玄貞庵在縣西二十里 義和寺在縣西二十里坐落香村 太平蛙在縣西三十里 玄天閣在縣南關 ","不分卷 ╱ (清) 郭顯賢原本 (清) 李元昇增修 李大捷增纂 ╱ 清鈔本"
38398,陝西,咸陽,"(隆慶) 淳化志",隆慶,1566,1572,71,"第三卷 65-103 ╱ 雜辯 66-103 ╱ ","東薄河華西涉岐雍宫舘所歴百有餘區秦離宫三 百漢武帝徃徃脩治之按此則甘泉宫三輔故事所 謂北至甘泉九峻南至長楊五祚連緜四百餘里通 内外都城而言也 銅人秦鑄銅為長狄之象始於秦世漢亦倣鑄而人 增大三輔黄圖甘泉宫通天臺上有承露盤仙人擎 玉盃以承雲表之露元鳳間自毁椽桷皆化為龍鳳   風雨飛去此即甘泉之銅人也三輔故事曰武帝   銅露盤承天露和玉屑服之欲以求仙班固 ","不分卷 ╱ (明) 羅廷繡纂修  ╱ 明隆慶傳鈔本"
38404,陝西,渭南,"(嘉靖) 渭南縣志",嘉靖,1521,1566,362,"户口表 121-563 ╱ 第三卷 121-563 ╱ 志十一 305-369 ╱ 祠祀攷下 305-369 ╱ 傳七卷 305-369 ╱ 第一卷 305-369 ╱ ","有題  准禮部行縣查毁勘合哉 庵觀按縣城南五里湭河川口風門西原阜之坳曰瑞泉 觀不知創于何代觀上有朝元洞相傳前代青巾李仙人 居修此觀者觀有泉懸流百丈冬夏不涸人取其水禱雨 輙應故以瑞名故至今每遇嵗旱人輙取水禱焉天順三 年道會吉道青重修又南三十五里花園村之中曰昊天 觀唐以前建元至元年重修唐楊烱入昊天觀詩云  遁 甲 爰皇里星占太一宫天門開奕奕佳氣欎葱葱碧落三乾 外黄圖四海中邑居環若水城闕抵新豊王檻崐崘側金 樞地軸東上眞朝北斗元始詠南風漢君祠五帝淮王禮 八公道書藏竹簡靈藥灌梧桐草茂瓊堦緑花繁寳樹紅 石樓紛似盡地鏡淼如空桑海年應積 桃源路不窮黄軒若有間三月佳崆峒 村之西曰太乙觀 亦至元間建其東曹峪川有觀曰玉泉觀一名棲雲觀元 ","不分卷 ╱ (明) 南大吉纂修  ╱ 明鈔本"
38405,陝西,渭南,"(道光) 重輯渭南縣志",道光,1820,1850,375,"考 365-387 ╱ 撰述 365-387 ╱ 寺觀 370-387 ╱ 䘲祥 365-387 ╱ 第十二卷 365-387 ╱ ","子雲遊至此得道遐舉因名其觀曰冲虛今更名長安觀   昊天觀在丹周里 唐楊烱詩遁甲爰皇里星占大乙宫 天門開奕奕佳氣欎葱葱碧落三乾 外黄圖四海中邑居環若水城闕抵新豐玉檻崑崙側金 樞地軸東上眞朝北斗元始咏南風漢君祀五帝淮王禮 八公道書編竹簡靈藥灌梧桐草茂瓊堦綠花繁寶樹紅 石樓紛似畫地境杳如空桑海年應積桃源路不窮黄軒 若有問三 月駐崆峒  虛極觀在西南里 成眞觀在張北里 太 乙觀在丹周里 玉泉觀在郭許里 紹陽觀在郭許里   太虛觀在臨渭里隋開皇中建 建明觀在零陽里後 魏普泰初建 宣化觀在湭西坊里 瑞泉觀在韓馬里 有泉四時不涸其水利見蔣 <img n=""23""/>生碑記 記曰邑城之南湭 河川西原隅之坳 有泉湧岀曰瑞泉上有老母神殿左有老君庵四方取水 禱雨輙應故以瑞名其水六岀懸流百尺澇則洩流湭水 ","18卷 ╱ (清) 何耿绳修 (清) 姚景衡纂 ╱ 清道光九年刻本"
38406,陝西,咸陽,"(光緒) 乾州志稿",光緒,1875,1908,280,"乾州志稿目錄 20-477 ╱ 首卷 20-477 ╱ 金石志 278-344 ╱ 第十一卷 278-344 ╱ ","秦辟邪鏡二   一銘曰涑金傾液如月之光與天無極一銘曰涑金傾液受   天之福延萬無極 秦海濤鏡一   銘曰吉日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種瑶草渴飲玉泉飢食棗   乘烟繽紛來三島保延壽兮不知老   右皆梁山坊土人掘得者蓋秦宫物也其二鏡篆體類飛鴻   瓦背鑄辟邪二瓜深目炯俱極生?非漢以前人不辦也一   鏡作波濤洶湧之狀蟠螭紐篆勢如玉筋猶見詛楚遺意 漢好畤鼎銘 積古齋鐘鼎?器款識    銘曰好畤共厨銅鼎第十八八斤一兩   右鼎銘十二字據趙太常摹本編入 ","不分卷 ╱ (清) 周銘旂纂修  ╱ 清光緒十年刻本"
38409,陝西,咸陽,"(乾隆) 三原縣志",乾隆,1735,1796,1098,,"燕游稿  温儀著                   非園集 温德勰著  雪齋文集 袁沛著  浴花堂集十卷 劉紹錡著  芝鄉集八卷 金啓著  二南遺音 劉紹攽編  九畹詩集四卷 劉紹攽編  九畹文集十卷 劉紹攽編  九畹續集二卷 劉紹攽編  玉屑錄 温祿綬著  ","不分卷 ╱ (清) 劉紹攽纂修  ╱ 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
38410,陝西,咸陽,"(道光) 重修涇陽縣志",道光,1820,1850,92,"恩澤紀 35-197 ╱ 圖二十三 35-197 ╱ 第三卷 35-197 ╱ 地平經緯圖 35-197 ╱ 縣境全圖 35-197 ╱ 漢池陽縣圖 35-197 ╱ 後漢池陽縣圖 35-197 ╱ 唐涇陽縣圖 35-197 ╱ 第四卷 35-197 ╱ 縣城圖 35-197 ╱ 衙署圖 35-197 ╱ 學宫圖 35-197 ╱ 書院圖 35-197 ╱ 第五卷 35-197 ╱ 龍洞渠圖 35-197 ╱ 冶渠圖 35-197 ╱ 清渠圖 35-197 ╱ 水經注白渠圖 35-197 ╱ 長安志涇渠圖 35-197 ╱ 第六卷 35-197 ╱ 八鄉總圖 35-197 ╱ 宜善鄉圖 35-197 ╱ 廣吉鄉圖 35-197 ╱ 臨涇鄉圖 35-197 ╱ 温豐鄉圖 35-197 ╱ 甘延鄉圖 35-197 ╱ 清流鄉圖 35-197 ╱ 金龜鄉圖 35-197 ╱ 瑞安鄉圖 35-197 ╱ 譜二 35-197 ╱ 第七卷 35-197 ╱ 職官譜 35-197 ╱ 第八卷 35-197 ╱ ","龍洞渠鑿中山龍洞引泉水又東會篩珠洞泉又東會瓊珠洞泉 數泉惟此 泉最大 又東過水磨橋 此與下大王小王野狐趙家四橋俱所 此防北山雨漲引山谷諸水俱從橋上 注涇故渠身不 致衝决壅塞 又東會倒流泉 此泉今半入渠半入涇若用石砌 斷入涇之路使盡放渠於龍洞不 無小 補 又東至大小梯子崖崖下有井曰中渠井 濬渠時渠中砂石 於泥盡往於此 又東至天元渠又東至王御史口又東至火燒橋 此橋亦前人導 引山水之橋今 圮廢僅 存石梁 又東爲小退水槽 退水槽乃不用水時使 渠水由槽入河之所 又東會天澇池 諸泉又東會碧玉泉暗流泉明玉泉調琴泉又東爲樊江渠之退 水漕又東過分水嶺會分水泉又東會菜圖倒流泉又東爲大王 橋又東過臥牛石又東爲小王橋又東爲大退水槽又東爲野狐 橋又東至大龍王廟爲大小暗橋 暗橋隱地中上皆泥砂 紟結水從下穿洞而過 又東過 趙家橋又東南爲樊坑渠又東南過馬道橋渠至此始出山就平 陸開渠灌田道爲王屋一斗又東南爲王屋二斗又東南至百谷 ","不分卷 ╱ (清) 胡元煐修 (清) 蒋相南纂 ╱ 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38410,陝西,咸陽,"(道光) 重修涇陽縣志",道光,1820,1850,326,"山川考 318-330 ╱ 第十二卷 318-330 ╱ ","按吳詳批涇河利涉乃天造民間自然之利棄之數百年興之一 且該縣濟川之澤輿涇俱遠矣仰縣堅碑河濱渡口聽民各自造 船往來裝載米炭雜貨以垂永利不許地掍阻截索税生事違者 即行擒拏解院殿究不饒此繳○前志皆載涇河上横流作渡未 聞通行舟航唯績志載明知縣路振飛詳請於涇水行舟當時業 有成效旋即廢棄乾隆十一二年間知縣書秉謝因涇邑人稠地 狹所嚴不敷所食柴炭俱資鄰邑兼之商貨總集行店連衢以擔 負卓載之物食四方輼輬之衆價值昂貴食用艱難非通舟楫必 無以□爰稽考往籍親加察勘謂河路原無險阻皆由北人不慣 乘舟水上少請偶有淤砂不能疏爬或逢漲溢不知退避畏難因 猶修爲沮阻耳即捐造兩船由涇抵渭試運石炭往還原屬可通 雖有數處滚沙膠泥之處惟因本地水工不諳舟楫見即驚恐退 避以致不得暢行則民間自備船隻雇覓南方善水良工設法疏 通縱嚴冬□沍盛夏洪潦不能常川接汛而春秋平緩猶能半歲 行舟商賈居民胥有禆益又按唐書地理志日關内大川曰涇河 源出涇州至高陵入渭流洐二百餘里自本縣仲山洪口而下河 身俱屬寛平由河入渭由渭入涇水道亦甚通貫似非不可行舟 之水詩云哉彼涇舟烝徒楫之古已有行之者乃自唐公以後講 水利者不乏人而舟楫之利未嘗悉心指畫蓋因砂淤不能疏漲 溢莫之遊而本地水工尚多未諸之故是尚有待於備求擘畫者 矣  龍洞渠鑿自中山之埒 爾雅釋山山上有 水埒郭注有停泉 引龍洞泉水東會節 珠泉瓊珠泉倒流泉天澇池諸泉碧玉泉噴玉泉暗流泉鳴玉泉 ","不分卷 ╱ (清) 胡元煐修 (清) 蒋相南纂 ╱ 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38411,陝西,咸陽,"(乾隆) 涇陽縣志",乾隆,1735,1796,172,"卷四 148-202 ╱ 水利志 148-202 ╱ 涇渠 148-202 ╱ 冶清渠 148-202 ╱ ","題請西安管糧通判改董水利得隨時修葺無廢厥工其渠鑿 仲山龍洞引龍洞泉又東會篩珠洞泉又東會瓊珠洞泉 數泉 惟此 泉最 大 又東過水磨橋 此與下大王小王野狐趙家四橋俱所以 防北山雨漲引山谷諸水俱從橋上注涇 故渠身不致 衢决壅塞 又東會倒流泉 此泉今半入渠半入涇若用石砌 斷入涇之路使盡入渠於龍洞不 無小 補 又東至大小梯子崖崖下有井曰中渠井 濬渠時渠中砂 石淤泥盡注於 此  又東至天元渠又東至王御史口又東至火燒橋 此橋亦前 人導引山 水之橋今圮 廢僅存石樑 又東爲小退水槽 退水槽乃不用水時使 渠水由槽入河之所 又東會 天澇池諸泉又東會碧玉泉暗流泉明玉泉調琴泉又東爲樊 江渠之退水漕又東過分水嶺會分水泉又東會菜園倒流泉 又東爲大王橋又東過臥牛石又東爲小王橋又東爲大退水 漕又東爲野狐橋又東至大龍王廟爲大小暗橋 暗橋隱地中 上皆泥砂綉 結水從下 穿洞而遇 又東過趙家橋又東南爲樊坑渠又東南過馬道橋 ","不分卷 ╱ (清) 葛晨纂修  ╱ 清乾隆四十三年刻本"
38411,陝西,咸陽,"(乾隆) 涇陽縣志",乾隆,1735,1796,189,"卷四 148-202 ╱ 水利志 148-202 ╱ 涇渠 148-202 ╱ 冶清渠 148-202 ╱ ","南有河岸石泉倒行入渠者倒流泉也又南有岸側旁溜石底 仰出於渠邊瀦爲澄潭碧沼者天澇池諸泉也又南有碧玉泉 暗流泉鳴玉泉調琴泉又南有分水嶺之分水泉菜園之倒流 泉而細泉之無名者尚不可指數收此諸泉聚會流澌時有常 川三尺之水若無滲漏更應加深循此分灌亦足以給視元人 所謂五尺自然之水灌田三萬餘頃者不更實而有據乎但因 修渠貪深欲就河流掘動石底不免漏泄今沐  皇恩發帑築砌巳經完密而新工未久猶防縫隙透浸不敢不時 爲巡視而隨行補葺之也更有議者龍洞高於此面渠口數尺 已不能引涇入渠猶慮漲水衝突淤砂塡塞因於洞裏築壩外 防河潦勿使闌入內堵山泉不令北泄而洞穴近北有大龍眼 二龍眼數泉湧吐甚旺但低於渠底一二尺不等堵在隄壩以 ","不分卷 ╱ (清) 葛晨纂修  ╱ 清乾隆四十三年刻本"
38415,陝西,漢中,"(乾隆) 南鄭縣志",乾隆,1735,1796,37,"卷之二 35-72 ╱ 輿地下 35-72 ╱ 山川 35-72 ╱ ","   之外者乎周地圖記旱山一名漢山其說亦非漢    為水名源岀嶓冢不岀兹山何名為漢如曰漢中    之山則四面環繞者皆是也此蓋土俗之稱因旱    漢聲相近而譌耳今正其名曰旱山以合毛詩漢    志俾治經讀史者有所攷云 立石山 輿地紀勝在縣西南三十里相近有玉泉嶺 玉京山 通志在縣西南四十里一峯突揷旱山之陽    府志山接襃城界高五十五里一稱鶴騰巖左右   三巖相接狀類畫屏相傳昔人於此駕鶴仙去巖半 ","不分卷 ╱ (清) 王行儉修 (清) 余孔捷纂 ╱ 清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38415,陝西,漢中,"(乾隆) 南鄭縣志",乾隆,1735,1796,96,"卷之三 72-104 ╱ 建置 72-104 ╱ 城池 72-104 ╱ 公署 74-104 ╱ 學宫 82-104 ╱ 壇宇 85-104 ╱ 坊表 92-104 ╱ 里編 93-104 ╱ 鄉村 94-104 ╱ 古集 72-104 ╱ ","  壩 梁家營 孤山寺 龍灣 南寨 北寨 梁   山 何家 <img n=""1""/> 燕兒窩 梁龍壩 玉泉寺 石灰   窰 栗集院 鈕項舖 新街子 大沙壩 沙河   集 鐵谷壩 南鄉三十九村 漢江渡 慈家營 中所壩 水南   村 油房街 魚營 海會寺 廉水河 舒家山    丁家營 螺螄壩 李家灣 張家壩 蕭停壩    八十畝 小黄嶺 謝家山 核桃溝 扒子嶺    紅花河 王家河 青山溝 高皇山 八角山 ","不分卷 ╱ (清) 王行儉修 (清) 余孔捷纂 ╱ 清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38418,陝西,漢中,"(康熙) 洋縣志",康熙,1661,1722,410,,"  齊士琬 字宛玉 邑紳   文廟䨇桂 桂何年㨁秋芳逈不群香從天上借 種自月中分枝願同人折袍疑侍史薰  兩階風動處羽籥惹氤氲時鄒邑矦重製雅樂告  成   李天予 字紹衣 邑庠生   文廟䨇桂下雅集 山水靈奇近劒南泮林秋色映 澄潭談霏玉屑聞芳氣酒泛金  尊挹翠嵐香到桂花難與並影連月可  能探蟾宫莫把雲屝鎻遍淸光正半酣   周文振 字允文 邑貢生   暮春逰念佛巖 北古寺占雲霞門鎻寒泉一徑 斜看約携來酣客酒多情開遍錢  春花藥籠放鶴松風勁葦箔分蚕竹影  遮圮上素心還不遠好將濁胃飯胡麻   楊維熊 字兆璜 邑庠生 ","不分卷 ╱ (清) 鄒溶修 (清) 周忠纂 ╱ 清康熙三十三年刻本"
38421,陝西,商洛,"(乾隆) 續商州志",乾隆,1735,1796,214,"卷九 212-325 ╱ 藝文 212-325 ╱ 文 212-325 ╱ ","槧朝閱芸籖夜數瓜當鄭灼之心錐在蘇秦之股是 從佐理于彼東周雷喧洛派電掣嵩丘玉泉嘉月金 谷淸秋陳思王之羅韈 有道之仙舟不無賦詠聊 以優游漢入嶢關晉分陰地籍賢太守之政有古諸 侯之貴載揚茟陣復淸劍氣長卿痟渴士安風痺逝 川幾歎于不廻朝露俄聞於溘至嗚呼昔也風塵投 分平生少年雕龍競巧倚馬爭妍開襟隋岸促滕伊 川月中乃共誇科桂池裏亦相矜幕蓮劉摴屢擲畢 瓮多眠終以世路紛綸物情推斥撫事傷年減歡加 戚路泣揚子絲悲墨翟縱風至而音來竟月同而地 ","不分卷 ╱ (清) 羅文思纂修  ╱ 清乾隆二十三年刻本"
38422,陝西,商洛,"(乾隆) 直隸商州志",乾隆,1735,1796,339,"卷五 320-365 ╱ 建置第三下 320-365 ╱ 關梁 320-365 ╱ 附鎭寨橋路村落 320-365 ╱ 武備舊制附 320-365 ╱ 所 320-365 ╱ 摃 320-365 ╱ 補司 320-365 ╱ ","  荆州於豐陽川 通 鑑 即今山陽縣豐陽關 州 志 在漫川   上路通鄖陽舊設廵檢司順治十五年裁今名漫   川關有防兵 縣志 按西安府志 即漢曼川縣遺址 僧道關 在縣東南八十里 縣 志 鶻嶺有僧道關 州 志 南   蠻王以僧道兵拒楊文廣處石門淍存 府 志 土門寨 在縣東一百里 縣 册 土地嶺寨 在縣東一百三十里 縣 册 與箭口寨連 縣 志 玉泉寨 在縣東一百三十里 縣 册 連豐陽關 縣 志 虎頭寨 在縣東一百三十里 縣 册 與玉皇寨近 縣 志 歷陽寨 在縣東南五里 縣 志 ","不分卷 ╱ (清) 王如玖纂修  ╱ 清道光四年刊本"
38422,陝西,商洛,"(乾隆) 直隸商州志",乾隆,1735,1796,792,"卷十三 720-842 ╱ 藝文第九 720-842 ╱ 贊 720-842 ╱ 碑 720-842 ╱ □ 738-842 ╱ □ 738-842 ╱ □ 738-842 ╱ □ 738-842 ╱ 賦 781-842 ╱ □ 738-842 ╱ 諸 720-842 ╱ □集 720-842 ╱ ","我爲東南行始登商山道商山無數峰最愛仙娥好 參差樹若挿匼匝雲如抱渴望寒玉泉香聞紫芝草 青崖屏削碧白石牀鋪縞向無如此物安足留四皓 感彼私自問歸山何不早可能塵土中還随衆人老    辨熊耳山         宋  邵 雍 昔禹别九州導洛自熊耳熊耳自有兩未知孰爲是 東者近成周西者隔丹水書傳稱上洛斯言得之矣    四皓祠          明  羅 倫 天地有此山真至此翁好皓首驚龍顔險語正穹昊 後車載飛熊何如渭濵老俛首几嬴秦朝夕屢榮槁 ","不分卷 ╱ (清) 王如玖纂修  ╱ 清道光四年刊本"
38422,陝西,商洛,"(乾隆) 直隸商州志",乾隆,1735,1796,806,"卷十三 720-842 ╱ 藝文第九 720-842 ╱ 贊 720-842 ╱ 碑 720-842 ╱ □ 738-842 ╱ □ 738-842 ╱ □ 738-842 ╱ □ 738-842 ╱ 賦 781-842 ╱ □ 738-842 ╱ 諸 720-842 ╱ □集 720-842 ╱ ","   過四皓墓         李 白 我行至商洛幽獨訪神仙園綺復安在雲蘿尚宛然 荒凉千古跡蕪没四墳連伊昔錬金鼎何年閉玉泉 隴寒惟有月松古漸無烟木魅風號去山精雨嘯旋 紫芝高咏罷青史舊名傅今日併如此哀哉信可憐    送李太守赴上洛      唐  王 維 商山包楚鄧積翠靄沉沉驛路飛泉灑關門落照深 野花開古戍行客響空林板屋春多雨山城晝欲陰 丹泉通虢畧白羽抵荆岑若見西山爽應知黄季心    秦嶺           唐  錢 起 ","不分卷 ╱ (清) 王如玖纂修  ╱ 清道光四年刊本"
38428,陝西,渭南,"(乾隆) 澄城縣志",乾隆,1735,1796,32,,"永富里 太平里 良輔里 牙曲里 大慶里   舊志明初里凡六十四頗稱富庶至天順六年則併八里崇   賢常興歸仁常熟當義橋南親隣山前宏治五年又并十六   里永豐豐樂新城中正臨高安樂光祿誠信義合玉泉路井   福原西下王莊奉祿良周視諸初巳減三之一有奇矣廼今   逃亡日甚或有里名而無丁數或有丁數而無田廬然而役   作不減差税屢增以虚存之里名受實征之隠禍此所以縣   日益罷而民日益貧也 ","不分卷 ╱ (清) 戴治修 (清) 洪亮吉纂 ╱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38428,陝西,渭南,"(乾隆) 澄城縣志",乾隆,1735,1796,34,,"西鄉領里十 通道里 業善里 吉安里 玉泉里 善化里 義井里 閏東里 叚莊里 長閏里 馮長里 南鄉領里十                    ","不分卷 ╱ (清) 戴治修 (清) 洪亮吉纂 ╱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38428,陝西,渭南,"(乾隆) 澄城縣志",乾隆,1735,1796,42,,"  漢書溝洫志武帝時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顔下顔師古注   洛即漆沮水徵即澄城也   元和郡縣志云漢書溝洫志武帝時嚴熊上言願穿洛以溉   重泉以東萬餘頃于是發卒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顔下名   曰龍首渠   亮吉桉商顔唐時在馮翊縣界   太平寰宇記同上   金史地理志澄城有洛水   舊志洛水自白水入縣西北隅南受玉泉水又南受長寧河   蓋雲門紅羅二谷水所會也又南受縣西河則甘泉隋公泉   澂泉洗腸泉搠鎗泉諸水所會又東南有撲地河即郃之大   峪水自東北南流西受龍泉水同入于洛 ","不分卷 ╱ (清) 戴治修 (清) 洪亮吉纂 ╱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38428,陝西,渭南,"(乾隆) 澄城縣志",乾隆,1735,1796,49,,"徐公井在縣城中   舊志明嘉靖丙午知縣徐效賢擇隙地鑿四井縣人取汲稱   便號徐公井 水利 長寧河渠   縣册在縣西北四十里居民引流灌田數十畆 大峪河堰   縣册在縣東二十里與郃陽分渠灌田共灌本縣田三百餘   畆  玉泉   縣册在縣西北十五里泉下有蔬圃藥畦引流灌溉   亮吉按上渠堰泉三所見獲其利 ","不分卷 ╱ (清) 戴治修 (清) 洪亮吉纂 ╱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38428,陝西,渭南,"(乾隆) 澄城縣志",乾隆,1735,1796,68,,"  小春而落成長至後五月於戲公之補敝何神速也哉大明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歲仲春清明吉旦 玉泉書院在文廟左乾隆三十一年知縣額樂春創建原置地 二十二畝乾隆四十四年知縣戴治捐置地三百八十畝七分   額樂春創建玉泉書院碑記自明以來同州府屬澄城故無   書院予涖兹縣檢閲志乘載有社學廢墜已久無復可考屢   欲與縣之紳士共謀其事顧事鉅而力微兼以頻年土木之   功未有休息志而未逮丙戌仲冬有重修文廟之役廟之東   偏向爲文昌閣而頗多隙地余不覺欣然曰是可以慰吾願   矣即集首事諸生俾兼理其事經晝區分中建講堂堂前左   右廂房各三楹後左右廂房各二楹爲諸生肄業之所後建   三楹爲山長起居之所其地雜房二間足以置庖厨而已前 ","不分卷 ╱ (清) 戴治修 (清) 洪亮吉纂 ╱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38428,陝西,渭南,"(乾隆) 澄城縣志",乾隆,1735,1796,69,,"  有門二重皆繚以牆名以玉泉紀勝地也而别立文昌閣於   書院之後以妥神靈由是文廟落成而書院亦竣諸生咸來   謂余曰澄城素無書院侯之有是舉也是廣教思於無窮也   不可不叙共顛末遂書此以付之         ","不分卷 ╱ (清) 戴治修 (清) 洪亮吉纂 ╱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38428,陝西,渭南,"(乾隆) 澄城縣志",乾隆,1735,1796,83,,"  中有唐唐上有獻臺臺前左右建鐘鼓樓則世光独施也其   廟五楹的厦三楹視饗殿殺三之一工成議七月逆日爲   香火會無所取之取諸略成之始也工起于天啓三年四月   會毛侯以績最擢去尚有石檻丹髹畫壁精舍缺焉未竟自   是連年旱嘆中庚崇禎八年兵變失城又庚十三年之大飢   十六七年之鼎革屢遷同事人凋澪略盡每思向日之綏時   屢豐踴躍捄陾者竟奪于宼螘兵蜂而不可得順治五年邑   侯姚公欽明以金陵世家來守焦上靡祠不修靡神不舉瞻   仰帝廟欣然爲浮屠合尖復建坊表于獻臺之上衆鄉老屬   余爲記余思邑有賢君則聰明正直與神合得庶民于來固   鍼芥之感也前有毛父後有姚母帝之靈也民之福也帝靈   垂五百年而至開皇一顯于玉泉之刹又垂五百年而爲崇 ","不分卷 ╱ (清) 戴治修 (清) 洪亮吉纂 ╱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38428,陝西,渭南,"(乾隆) 澄城縣志",乾隆,1735,1796,148,,"郝子玉題崇壽宫觀妙堂一絶 玉泉觀在玉泉之上盤山和楊子李君棲眞之所碧水環流芹 香縹緲羣峯若拱溪山之勝㮣也延祐乙卯其徒純静太師王 永謙重修陝西諸道行御史臺監察御史彭衙潘汝劼記明嘉 靖己亥道人李教眞修葺 白雲觀在三娘子川 吉祥院在縣西南藺莊河 修眞觀在縣東南二十里殿宇清幽林木蓊蔚相傳漢武帝求 仙東遊梁山棲息于此故名代有修葺宏治乙丑居民李泰重 修 元明觀在縣北匱谷邨宋建 瑞雲觀在縣并遮路村金明昌聞重修 ","不分卷 ╱ (清) 戴治修 (清) 洪亮吉纂 ╱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38428,陝西,渭南,"(乾隆) 澄城縣志",乾隆,1735,1796,329,,"  法禁百官持而行之有尺寸害民者率有尺寸之刑今此咸   墮地不起反使民以山之澗壑自爲坊限可不悲哉使民恃   險而不恃法則劃土者宜乎墻山漸河而自守矣燕趙之盜   復何可多怪乎書其西壁俟傳言者覽焉 縣令宗義仲去思碑 失  宋碑八 宋皇祐六年伏龍神廟碑記 失  宋延祐中潘汝劼玉泉觀記 失  宋龍圖閣學士王正言魏鄭公祠石刻 失  宋政和中曹景儉普濟寺靈泉記 失  宋政和中曹景儉慧光洞記 失  宋宣和初隋公泉題名石刻 失  ","不分卷 ╱ (清) 戴治修 (清) 洪亮吉纂 ╱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38428,陝西,渭南,"(乾隆) 澄城縣志",乾隆,1735,1796,377,,"金郝子玉觀妙堂一首 在崇壽宫  至道繇來瓦礫間心通萬境不爲蓶道人若到觀空處此理殊 無妙可觀 元潘汝劼遊玉泉一首 十日遊山歸未能仗藜又作玉泉行長材末許如人意時送一 天風兩聲 元郭思德過精進寺一首 離離禾黍起秋風馬踏晴川氣最雄武帝水深淪漢鼎肅宗寺 古墜唐鐘滿天秀色梁山麗一帶清流洛水濃前去西州望不 遠塞煙連草有寒峯 明梁璟賑貧一首 成化二十一年  匹馬馳驅未敢安可憐黎庻日凋殘無端蝟役終身苦百結鶉 ","不分卷 ╱ (清) 戴治修 (清) 洪亮吉纂 ╱ 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38430,陝西,咸陽,"(民國) 重修咸陽縣志",民國,1911,1949,404,"卷之二 144-500 ╱ 建置志 144-500 ╱ 城池 144-500 ╱ 公署 144-500 ╱ 公館 144-500 ╱ ","  童謠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昇入太淸時下元州至赤城繼世而往在我   盈帝若學之臘嘉平秦始皇聞之因改臘為嘉平洞仙傳 秦 茅盈字叔申濛玄孫也年十八棄家入恆山積六十年思念至道寢興妙論彷彿   見太元玉女把玉札擕至西城見王君從王君見王母王母告以玉佩金璫之   道太極元貞之經又有陰陽二景符與太上法遂歸句曲邦人因改句曲為茅   君山時二弟固表在官聞盈玄跡渺邁棄官求兄盈并授以上道至漢平帝二   年帝詔盈為司命東卿治赤城玉洞之府二弟留治此山 漢 鍾離權字雲房一號正陽子仕漢為將軍戰失利遁入終南山煉氣於赤谷南迎   陽洞道成賜號太極左宫真人唐吕岩入終南山從之得道 ","不分卷 ╱ (民國) 劉安國修 (民國) 吳廷鍚纂 ╱ 民國二十一年鉛印本"
38431,陝西,漢中,"(道光) 留壩廳志",道光,1820,1850,24,,"  西北至南星一百里交鳳縣界   東南至武關河五十里交裦城界   西南至黑河一百六十里交沔縣界 大山六   紫柏山 光化山 菜子嶺 柴關嶺 新開嶺 獅子   嶺 小山四   太平山 老鴉山 畫眉關 玉泉山 大川二 ","不分卷 ╱ (清) 賀仲瑊修 (清) 蒋湘南纂 ╱ 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38431,陝西,漢中,"(道光) 留壩廳志",道光,1820,1850,191,,"紫柏山之東峰曰柴關嶺棧道經其上   紫關嶺廳北五十里關聯紫柏山兩面崇岡中通一綫磴   路盤曲上下十餘里山溝徑路䕺雜最爲要區往時嶺旁   尚有老林蔚然青蒼近日開墾至紫柏山椒矣 府 志 其東北支曰玉泉山   玉泉山在廳北九十里山頂有大石覆如宇設玉皇像前   有天然石盆旱禱即雨 志 略 其東南支曰老鴉山舊城在焉   老鴉山綿亘數十里有石在大厰如老鴉狀故名相傳其 ","不分卷 ╱ (清) 賀仲瑊修 (清) 蒋湘南纂 ╱ 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38440,陝西,安康,"(嘉慶) 漢陰廳志",嘉慶,1796,1820,606,,"丹行山門相訪空敲月却恨鈞天夢未成   朝陽古洞         王廷繡 紫氣何來映碧天巍峩獨立曉風前葵傾似欲披金 鑑笏列還思潄玉泉銷盡寒光辭晚照得來紅日破 蒼?攀援莫作朱門比也遣曰雲洞口眠   丹壁孤懸        西湖  汪 齡 誰染丹崖障碧流天然圖?望中收攀蘿欲試登山 ?鑿翠憑凌待月樓洞口?霞橫古色江頭雲樹起 新謳幾翻勒馬層坡下拾得清光豁倦眸 ","不分卷 ╱ (清) 錢鶴年修 (清) 董詔纂 ╱ 清嘉慶二十三年刻本"
38443,陝西,安康,"(乾隆) 興安府志",乾隆,1735,1796,943,"卷二十八 939-996 ╱ 藝文志 939-996 ╱ 詩二 939-996 ╱ ","   洵陽元日喜雪東穆簡臣  洵陽縣令 字星源 楊 崙 太倉 人 瑞雪從天至軒開玉屑紛剡舟應愧我袁卧恰思君潤比 春郊雨祥過緱嶺雲  聖朝憂國計敢謂小臣分    甲戌春委太守公新築堤成雨後陪同泛舟江上                   楊 崙 渺渺孤城漢水東三秦鎻鑰最稱雄不愁風雨蛟龍化只 恐波濤海國同目斷曖雲晴日裏人從青翰碧流中於今 始識回天力新柳長堤建大功    過石梯舖         郡别駕 字邵庵 石 潇 嘉定 人 小閣臨江岸懸崖嵌碧空梯從石上見雲向壁間封古木 ","不分卷 ╱ (清) 李國麒纂修  ╱ 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38443,陝西,安康,"(乾隆) 興安府志",乾隆,1735,1796,959,"卷二十八 939-996 ╱ 藝文志 939-996 ╱ 詩二 939-996 ╱ ","紫氣何來映碧天巍峩獨立曉風前蔡傾似欲披金鑑笏 列還思潄玉泉銷盡寒光辭晚照得來紅日破蒼煙攀援 莫作朱門比也遣白雲洞口眠    丹壁孤懸          西湖  汪 齡 誰染丹崖障碧流天然圖畫望中收攀蘿欲試登山鑿 翠憑凌待月樓洞口煙霞横古色江頭雲樹起新謳幾翻 勒馬層坡下拾得清光豁倦眸    鳳皇山           于文選 無邊山色靄重重繡綴天然淡與濃小雨潤來金粟細野 花香處碧雲封屏開萬障鋪新錦目斷千村隱暮鐘幾度 揮毫描不就空留鳳翥粲朝容 ","不分卷 ╱ (清) 李國麒纂修  ╱ 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38443,陝西,安康,"(乾隆) 興安府志",乾隆,1735,1796,1028,"卷三十 1015-1033 ╱ 古蹟志 1015-1033 ╱ 拾遺附 1015-1033 ╱ 興安府志總目錄終 1015-1033 ╱ ","喧雜於縣東數里葺一山居役者聞山石中有婦人語云 宋三郎來矣及洵居之因月夜於書堂側屣步又聞石中 云宋三郎來矣駐步聽之石門忽開見婦人數輩再拜笑 曰請三郎入洵欲走爲數輩擒入其室石門遂閉僕夫急 告波穿石求之終不能得 宗鏡録六祖下第一世南岳懷讓禪師金州杜氏子唐儀 鳳二年四月八日降生有白氣□天太師奏之高宗問是 何祥曰國之法器不染世榮高宗因勅金州太守韓偕親 往存慰年十歲惟樂佛法有元靜三藏告師父母曰此子 若出家必獲上乘垂拱二年年十五荆州玉泉寺宏景□ 師出家通天二年受戒一日歎曰夫出家者當爲無□法 ","不分卷 ╱ (清) 李國麒纂修  ╱ 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38445,陝西,安康,"(光緒) 白河縣志",光緒,1875,1908,351,"藝文 335-377 ╱ 第十三卷 335-377 ╱ ","   白石風帆          知縣  謝奉璋 風行一路藉輕帆白石臨江景不凡芳樹迎人成米畫清 波送客浣羅衫香浮雲雨含虚白色點山川映蔚藍從識 縣名緣此得應教太史達封函    藍灘雪浪 城西百里鬭清寒玉屑翻飛入眼看常與清風爭水面更 同明月漾雲端波來滚滚丹山岸響落滔滔白石灘那得 班超聨笑語襟懷獨破大江瀾    天池宿霧 繡屏山上見天池煙霧濛濛曉後知草長平巒藏虎豹溪 ","不分卷 ╱ (清) 顧騄修 (清) 王賢輔纂 ╱ 清光緒十九年刻本"
38445,陝西,安康,"(光緒) 白河縣志",光緒,1875,1908,354,"藝文 335-377 ╱ 第十三卷 335-377 ╱ ","衢踏破玉泉清煙舖彌路菁葱色樹振羣巒浩蕩聲翹首 東郊春靄靄桃花滿面潤新晴    題繡屏山莊         知縣  丁貴輿 半畝山莊侍繡屏諸峯羅列一痕青白雲淡抹人稀跡碧 宇空懸月滿庭竹韻鏗鏘攙鳥語簷牙起落透山形新鶯 莫道遷喬易黄鶴歸來又振翎    池上偶成           丁貴輿 小齋避暑臨池沼却喜炎蒸一夕安風透繩床吟骨冷雨 餘蕉葉墨痕殘曉晴露溼花迷徑夜静天空月滿欄自得 些須清樂處此身已人畫圖看 ","不分卷 ╱ (清) 顧騄修 (清) 王賢輔纂 ╱ 清光緒十九年刻本"
38466,陝西,咸陽,"(同治) 三水縣志",同治,1861,1875,103,"卷二 99-121 ╱ 古蹟 99-112 ╱ 山川 99-112 ╱ ","青蓮色支公見未曾 金泉寺在半川府東以金沙獲名中有古松 棲雲觀在縣東北職田鎮宋建 三清觀在縣西三十里郭邨宋建外有常信地百畝 惠濟院在兩平邨金大定三年建 玉泉觀在縣東玉泉右故名明劉翀遊玉泉觀詩云玉泉觀裏相 森森培養靈根異鄧林甘露點珠多麗澤暖風吹雨挹晴隂霜枝 峻絶朝華老勁節孤高晚翠深日見棟梁成大用掄材端擬 重南 金 洪福院在縣南十五里 妙覺寺在縣西北二十五里阿陡坡村北成化十四年創建乾隆 十二年重修 山水 ","不分卷 ╱ (清) 姜桐岡修 (清) 郭四維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8466,陝西,咸陽,"(同治) 三水縣志",同治,1861,1875,110,"卷二 99-121 ╱ 古蹟 99-112 ╱ 山川 99-112 ╱ ","則湧而溢出莫測其異 稍泉在邑南磯頭之隈地湧二泉突出水面波底之石玲瓏如峯 泉内之流清泠若玉有蟛蜞産於涯間明文濤遊稍泉詩云幽徑 蒼無際捫蘿到水頭看山僧共坐賡句鳥相酬雲落空潭影蟬鳴 古樹秋登高聊一望暮雨鎻煙樓 玉泉在邑東二里玉泉觀左水冽而甘淵深丈餘水浮岸平有物 穢之則涸故以玉名暵乾邑人譸雨於此立應 松林泉在秦輝鎮松林城下水出如珠 堡嶺泉名龍泉亦名天池在堡嶺絶頂四面石壁泉自嶺上直流 而下昔元人據嶺汲水不斷賴此 温泉在縣西三里寳峯峪中其流出爲温涼河沍寒不凍藴隆生 涼且清甘如飴 ","不分卷 ╱ (清) 姜桐岡修 (清) 郭四維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8466,陝西,咸陽,"(同治) 三水縣志",同治,1861,1875,365,"卷十 353-408 ╱ 藝文 353-408 ╱ 記 353-408 ╱ 考 353-408 ╱ 解 353-408 ╱ 議 353-408 ╱ ","水謂之師師亦水也今止稱縣川即豳水而許氏説文以爲汃水 至誤歸之於右扶風志以邑之左右小溪玉泉白馬泉稍泉當之 者又細甚即文與可之丹淵集稱三泉亦沿俗未寤豳雖九水之 總名而師野之水源獨遠配石門之巘宜特爲豳水也先天畫卦 之序北下而南上則九龍川爲一爻是爲未濟之象宜爲公聖素 王之所産而後天卦成之位内下而外上則以石鼓原爲一爻是 爲既濟之象故爲公劉太王之所宅石鼓原象一陽爻爲初九通 潤象一隂爻爲六二十里原象一陽爻爲九三小峽象一隂爻爲 六四三里原象一陽爻爲九五姜源象一隂爻爲上六此下一卦 也古公原象一陽爻爲初九豳水象一隂爻爲六二半川原象一 陽爻爲九三過澗象一隂爻爲六四北宫原象一陽爻爲九五皇 澗象一隂爻爲上六此中一卦也琴山原象一陽爻爲初九羅川 ","不分卷 ╱ (清) 姜桐岡修 (清) 郭四維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8466,陝西,咸陽,"(同治) 三水縣志",同治,1861,1875,420,"卷十一 408-460 ╱ 藝文 408-460 ╱ 詩 408-460 ╱ 歌 408-460 ╱ 雜詠 408-460 ╱ ","南岡□翠列如屏雨後蒼凉曉氣清練挂懸崖留宿霧嵐四老□ 隱殘星山痕带滃朝□堞草色含湮暮入廳好向舟樓深處望□ 花渚柳媚前汀    石闕舊關 怪石森天闢一門誰提十萬作兵屯秦儲湫濬蛟龍窟唐帝關開 虎豹垣箭括溪通爲颯穴蜷連石起即雲根雖然吭扼雍州界息 噸何妨守巨籓    玉泉古栢 老栢陰森覆碧泉霜皮駁駁不知年根蟠□晦青銅古葉綴千尋 緑結鮮倒挂虬枝常溜雨遥飛黛影欲參天良材久有精靈護□ 骨曾經幾代煙    山寺聞鐘 ","不分卷 ╱ (清) 姜桐岡修 (清) 郭四維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8466,陝西,咸陽,"(同治) 三水縣志",同治,1861,1875,430,"卷十一 408-460 ╱ 藝文 408-460 ╱ 詩 408-460 ╱ 歌 408-460 ╱ 雜詠 408-460 ╱ ","南渚□百世公劉澤不斬千年□稷粒楷關邠原本是先王地煙 雨亦知稼穡難    丹台飴露 人去台空蟬自鳴登臨尚見露華清軒轅漫□乘龍邈姑射爭傳 飲氣靈草木皆沾仁瑞澤山川遍降乳星精願將玉屑和丹藥一 粒如飴獻聖明    温泉霏玉 眺望晴川古蹟存沿流携友共尋源朝宗亦自歸滄海觀竅誰能 闢混元尺水湧成瑶世界寸波霏作玉乾坤驪山不得專名勝邠 谷上遊泉也温    堯門石□ 鳥鼠龍門禹蹟煙九州仍是舊山川平成原在儆予後疏鑿或勞 ","不分卷 ╱ (清) 姜桐岡修 (清) 郭四維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8466,陝西,咸陽,"(同治) 三水縣志",同治,1861,1875,470,"卷十二 460-509 ╱ 藝文 460-509 ╱ 賦 460-509 ╱ 跋 460-509 ╱ ","太武隸三水於恒州大業侈於隴川廣惪遷於職田至正入於湻 化成廟屬諸邠州十二而爲里甲名則肇於三流蓋指芝川梁渠 並縣河而得名若夫玉泉白馬稍泉廼津之瀐瀐者爾縣之立號 豈緣此爲由哉志者曰公劉故城在今之邠東北五十里蓋度夕 陽而豳居允荒不聞渡涇水而設梁造舟注豳者曰豳在邠州之 三水則三水爲正地而邠假冠之邠無南岡容刀何陟或者睇隘 巷之坊而思后稷過公劉之里而夢裹餱則遺腹繪父而貌非肖 燕人涕墓而淚空流越惟東距崤坂西吞隴蜀輿鬼之精散爲雍 州自鬼谷范蠡諸葛譙周咸云東井十六度至柳八度爲鶉頭氣 □乎北地與上郡下滲諸秦豳之古湫則峪口甘泉以北天地别 爲一區興廢背向之源執管者訾得而不細相校讐夫邠據於盧 芳而歸莽帝克於吴漢鄧禹而成奇功石洞屬於官家煙燼至今 ","不分卷 ╱ (清) 姜桐岡修 (清) 郭四維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8466,陝西,咸陽,"(同治) 三水縣志",同治,1861,1875,476,"卷十二 460-509 ╱ 藝文 460-509 ╱ 賦 460-509 ╱ 跋 460-509 ╱ ","而肆嫚入桃園而結茅獨白雲之堪盼夫一縣之地可比古之侯 封詎止呰已而已乎四野之曠樹木丰茸更僕論之弗能狀容若 夫遠客卒至酌羽觴以銷憂悰則八景可懸諸畫屏何蕭條而鬔 鬆灑雞頭之煙雨披□堡之晴峯盼五巒之鎻秀睇七級之凌空 躧 縱  公劉之故趾陟元極之新宫森玉泉之古栢撞山寺之晨鐘 助登眺之青絶起繩牀之懶慵侮造化而肆嘲出小兒之樊籠悟 拳石之爲山識盆波之潰渱雨靡地而不足何致禱於士龍夫豳 東至於紅山百里而遥南至於姜濱五十里而遥西至於炭溝五 十里而遥北至於袋坡五十里而遥東南至於漆沮百里而遥西 南至於奉天百里而遥西北至於義渠百里而遥東北至於橋陵 百里而遥隔之以三川間之以九溝立號於漢唐創基於殷周斯 亦夫府之上國西北之雄都也故授衣鑿冰爲豳風楚茨大田爲 ","不分卷 ╱ (清) 姜桐岡修 (清) 郭四維纂 ╱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38468,陝西,榆林,"(道光) 神木縣志",道光,1820,1850,186,"卷之三 136-188 ╱ 建置志上 136-188 ╱ 寺院 182-188 ╱ ","河津寺 在縣南四十里屈野川中突起一山寺卽建焉    報恩寺 在縣南八十里 玉泉寺 在縣南九十里 廣教寺 在縣南一百里 洪教寺 在縣東南九十里 山坡寺 在縣東南九十里 洪海寺 在縣東八十里 文泉寺 在縣西五十里 彌勒寺 在縣西一百里  ","不分卷 ╱ (清) 王致雲修 (清) 朱壎纂 張琛增補 ╱ 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38470,天津,NULL,"(光緒) 寧河縣志",光緒,1875,1908,619,"卷之七 555-684 ╱ 選舉志 555-684 ╱ 凡七 555-684 ╱ 科甲 555-684 ╱ 鄉舉 560-684 ╱ 貢薦 573-684 ╱ 職員附 555-684 ╱ 武科 555-684 ╱ ","   孫燕翼 道光乙酉謄錄浙 江玉泉揚鹽大使    翟承業 詹事府供事國 史館議叙廵檢    馮立功 候選 典史    王廷璠 監生捐布 政司理問    李 華 侯選 州同    李有名 候選 州同    劉 褀 監生布政 司理問    劉錫瑞 由監生捐典史任 甘肅甯朔縣典史               孫 釗 監生捐布 政司理問 ","16卷 ╱ (清) 丁符九修 (清) 談松林纂 ╱ 清光緒六年刻本"
38470,天津,NULL,"(光緒) 寧河縣志",光緒,1875,1908,1533,"卷之十四 1471-1629 ╱ 題咏 1471-1629 ╱ ","   書臺閒遊憶得憑高處會見魚龍變化來    蘆臺玉砂    榷院持籌豈等閒平臺指點舊鹺關蘆花岸吐村村    月玉屑坨堆而面山野浦鴻驚炊火去晚凉人帶櫓    聲還由來筦算推劉晏撫字頻憐漉曬艱    潮河銀練    遠接滄溟素練飄濠梁有興凈鏖囂觀瀾自識盈虚    數潤物何分上下潮野鶩驚濤迷紫塞溟魚梯浪破    青霄積灰竊壞誠多事海晏河淸誌 ","16卷 ╱ (清) 丁符九修 (清) 談松林纂 ╱ 清光緒六年刻本"
38470,天津,NULL,"(光緒) 寧河縣志",光緒,1875,1908,1553,"卷之十四 1471-1629 ╱ 題咏 1471-1629 ╱ ","   為樓淸狂不減青蓮興欲向靈鰲試釣鈎    文閣瀾    碧流如帶繞為城傑閣登臨眼界淸樹合空遥送    翠潮來激盪静聞聲穿渠灌溉居人利倚檻謳吟學    士情活水源頭無限意文心時向素波生    蘆臺玉砂    玉屑霏霏斥地鹽河干纍積削山尖雪分皓潔光同    燦梅與調和味可兼不藉煎熬功倍減但餘漉曬利    均添年來物産應饒貯蔀屋豐盈共養恬 ","16卷 ╱ (清) 丁符九修 (清) 談松林纂 ╱ 清光緒六年刻本"
38488,四川,自貢,"(乾隆) 富順縣志",乾隆,1735,1796,766,"藝文 743-907 ╱ 詩 743-907 ╱ 詞 743-907 ╱ 卷之二十上 743-907 ╱ ","   透底䨇懸鏡憑空一樣妝風吹翻玉屑隄映普銀霜    光逼流萤起明催宿雁揚珠沉龍起狎兎走鯉何藏    澤國輝丹桂晶宫隠素娘霓裳新調好上下媚君王      秋雨噴天香 戊寅課士題     中庭丹桂濕疎雨若絲連浴蕚殊凡秀沁葩别樣鮮    麝蘭無以過蜂蝶豈能穿勃發風雲會翹瞻霓羽翩    根深榮處處幹老馥年年得此恩膏潤來秋及第先      贈志舘諸生移居文昌宫    諸生方谷出吾喜獨喬遷從有市㕓逼而無車馬穿 ","5卷 ╱ (清) 段玉裁修 (清) 李芝纂 ╱ 清光緒八年重刻乾隆四十二年本"
38488,四川,自貢,"(乾隆) 富順縣志",乾隆,1735,1796,890,"藝文 743-907 ╱ 詩 743-907 ╱ 歌 849-907 ╱ 詞 743-907 ╱ 賦 853-907 ╱ 卷之二十上 743-907 ╱ ","   一日一百周千益瀉滲漉萬竃燔薪槱炎炎歊霧作    蹙蹙清波妆或散若玉屑或疑若晶毬作?佑民食    功與煮海侔念彼熬鹽子昬夜不暫休辛苦豈敢恤    公私庶無憂      火井      邛州火井見于西都賦而富順山中火井相      望未甚著名井氣漨浡上騰以家火燃之有      聲隆隆烈焰四迸光芒異于常火居民竅竹      埋井旁引氣入竃中用以煮鹽晝夜不息華      陽國志云塩水以井火煮之水一斛得鹽五      斗以家火煮之則鹽差少誠天然之羙利或      言此火秉純陽之精良于炙病予用皮嚢嚢      火歸越月燃之光焰不减始信山海經所言 ","5卷 ╱ (清) 段玉裁修 (清) 李芝纂 ╱ 清光緒八年重刻乾隆四十二年本"
38490,廣西,玉林,"(乾隆) 重修北流縣志",乾隆,1735,1796,458,"餘錄 429-549 ╱ 第四册 429-549 ╱ 藝文志卷十 429-549 ╱ 序 429-549 ╱ 記 429-549 ╱ 詩 429-549 ╱ 歌 429-549 ╱ ","   之名圖經不載他□所考據其西小室洞明外    達連榻周遍可踞可臥葢寶圭之西掖也曏予    嘗遊都嶠怪其山奇秀巖穴在下其色黑青而    多膏乳每疑二洞其受隂陽之殊近見寺丞王    君云凡陽洞靈仙所宅隂洞鬼神所居勾漏隂    洞也抱朴乃於此修煉者葢寶圭衆峰左右拱    揖受陽和之氣水火既濟故能成功亦如男子    通身皆陽獨尾閭間穴屬隂女子通身皆隂獨    玉泉穴屬陽此造化妙用處葛君深知之予謂 ","10卷 ╱ (清) 張允觀纂修  ╱ 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38490,廣西,玉林,"(乾隆) 重修北流縣志",乾隆,1735,1796,530,"餘錄 429-549 ╱ 第四册 429-549 ╱ 藝文志卷十 429-549 ╱ 序 429-549 ╱ 記 429-549 ╱ 詩 429-549 ╱ 歌 429-549 ╱ ","五言律    容管            宋  陶 弼 一年勾漏守尋盡洞中天佛記盧藏用僊壇葛稚川 程心西水驛燒眼碧池蓮我豈無新事詩碑與酒泉 □ 自註郡有勾漏白石都嶠山所謂三洞天也戲 藏□大雲寺記石高丈二尺西驛韋丹建閣下有  石泉併記後唐李  復作池植蓮數萬    會仙嵓           陶 弼 寂寞長㝠洞涓涓漱玉泉鳳笙聞夜半鶴馭認雲邊 煮茗尋安老披簔訪稚川於中得消息何用買山錢 ","10卷 ╱ (清) 張允觀纂修  ╱ 清乾隆十三年刻本"
38493,廣西,河池,"(乾隆) 慶遠府志",乾隆,1735,1796,1127,"卷九 927-1275 ╱ 藝文志 927-1275 ╱ 宸翰 927-1275 ╱ 疏議 927-1275 ╱ 文檄 927-1275 ╱ 記序 927-1275 ╱ 詩賦 927-1275 ╱ ","   勳節相武忠公英嗣也先世自河南來居壽春前有    許申二國公父子矣將相一門後先濟美教忠固有    自云 郡守林公去思碑記 明嘉     郡人 靖年     副使 李文鳳    郡侯玉泉林公九載秩滿部使者知其賢而□留之    侯固辭郡之父老聞之咸走庭下請曰侯覆我育我    善政無量兹惟侯是依奈何舍我去願上狀乞留以    終侯惠侯復固止之父老不獲命則退而率羣子弟    召工相地于學宫之旁為祠而祀焉百工聞之咸欣    欣獻材為良不朞月而告成介兩山楊君梁印山高    君珊玉峰王君崑東湖李君霽四峯戚君振雙桂黃 ","10卷 ╱ (清) 李文琰修 (清) 何天祥纂 ╱ 清乾隆十九刻本"
38493,廣西,河池,"(乾隆) 慶遠府志",乾隆,1735,1796,1131,"卷九 927-1275 ╱ 藝文志 927-1275 ╱ 宸翰 927-1275 ╱ 疏議 927-1275 ╱ 文檄 927-1275 ╱ 記序 927-1275 ╱ 詩賦 927-1275 ╱ ","   名庭杓字利高别號玉泉福泉之閩縣人文安公中    子也其家世顯貴夫人知之兹不復贅云 郡守王公去思碑記 嘉靖二    劍州 十七年    知州 楊 梁 邑人     政有經權以事有常變也常變時也經權道也誠之    者心也君子處時之變用道之權而因心之誠則惠    愛及之弗忘亦出於誠而已我慶遠太守泉比王公    擢副河南臬使行而郡有去思碑立誠之感應者也    公京山鉅儒剛直仁恕起名進士才御史卓有聲望    比陟司徒正郎則屢歷變故可與權矣先是慶墇□    饑谿峝賊起其據里隨者勢日愈熾患日愈深是□    數十載非常之變時郡人今浙江方伯張先生適□ ","10卷 ╱ (清) 李文琰修 (清) 何天祥纂 ╱ 清乾隆十九刻本"
38493,廣西,河池,"(乾隆) 慶遠府志",乾隆,1735,1796,1248,"卷九 927-1275 ╱ 藝文志 927-1275 ╱ 宸翰 927-1275 ╱ 疏議 927-1275 ╱ 文檄 927-1275 ╱ 記序 927-1275 ╱ 詩賦 927-1275 ╱ ","  文筆晴嵐            趙一淸    高標青嶂聳邊城一派嵐光遠水明峯頴每從天外    見烟雲時向日邊淸披霞疑似鸞箋展綴露渾如墨    翰横想是巨靈持彩筆欲將太極寫生生   丹霞積雪            彭 翹    壺公久授長房術刺史皈依許共車玉屑食餘成積    雪金丹熟後化為霞千年洞裏雲生壁十月巖前地    發花慿弔高風人寂寂珊瑚瓊樹影横斜   青鳥籠雲            彭 翹    倚空積翠吐精華占斷龍江一水涯日映千林青鳥    舞春回萬樹綠烟斜巖前異草朝含露洞裏淸風暮 ","10卷 ╱ (清) 李文琰修 (清) 何天祥纂 ╱ 清乾隆十九刻本"
40629,浙江,杭州,"(景定) 嚴州續志",景定,1260,1264,78,," 范文正 趙清獻 張宣公  胡致堂 潘養空 西為先賢祠 嚴先生 方元英 皇甫吏部 李都官 江諫議 詹光禄 喻玉泉 趙復齋 錢融堂 即堂廡為四齋 東曰時習曰近思西曰克已曰篤志明倫堂之北為勑 書樓下為南軒東萊二先生祠東為世美祠以時郡侯 之世守者西為直舍學計病不給每有敝壊必州郡捐 帑葺治初雍熙二年卜今址更田諫議范文正趙清獻 三大賢然後棟宇之制教養之具悉備自雍熙至大觀 一新之自大觀至紹興又一新之蓋百五十年間三改 ","10卷 ╱ (宋) 錢可則修 (宋) 鄭瑶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0629,浙江,杭州,"(景定) 嚴州續志",景定,1260,1264,110,,"興二十二年坐詆休兵為非下之理責居筠州 喻樗字子才登建炎二年進士第嘗受業龜山趙忠簡 公崇尚洛學薦公除正字告詞有曰頃窮西洛之淵源 遂見古人之大體雖為衆所嫉而忠簡知之益信有中 庸大學論語解及玉泉語錄行于世寳祐甲寅知州季 鏞繪肖于學宫祠之 葉義問字審言郡人登建炎二年進士第紹興二十九 年為吏部侍郎時相主和議兵備寖弛公奏有備無患 ","10卷 ╱ (宋) 錢可則修 (宋) 鄭瑶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1500,廣西,NULL,"(雍正) 廣西通志",雍正,1722,1735,862,,"   劉仙巖在南溪山之南邑人劉仲逺居此羽化故    名下則穿雲巖由穿雲東北行曰仙跡巖相傳仲    逺禮斗處今石上足跡尚存山麓建亭閣道觀巖    門刻升真古洞四大字    龍隠巖在城東二里小東江遶其下洞門踞江水    中遊者鼓棹而入仰視洞頂龍跡夭矯長可數丈    由洞門登岸緣麓十數武有大巖或題曰龍騰有    滴玉泉泉從巖頂滴墜石穴琤然作清響舊有釋 ","128卷 ╱ (清) 金鉷修 (清) 錢元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1500,廣西,NULL,"(雍正) 廣西通志",雍正,1722,1735,1050,,"   玉泉山在縣西北十里有泉皎潔與仙池之水俱    流入橘江    祿山在縣東十里    紫石山在縣南七十五里    硯山在縣東五里    三盆山在縣東南二百二十里與廣東連山縣接    芙蓉尖山在縣東北二百三十里東接廣東連山    北連湖廣江華 ","128卷 ╱ (清) 金鉷修 (清) 錢元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1500,廣西,NULL,"(雍正) 廣西通志",雍正,1722,1735,1056,,"   龍門灘在縣東南寰宇記云水深百尋大魚自躍    登此門化為龍不過者曝腮點額故又名龍溪    沸水泉在縣西泉湧如沸昔有沸水寺基今建瑞    雲寺    玉泉在縣西北清澈如鏡四時不竭合仙池水達    大江    蓮花井在縣桂花坊水煑白米為淡紅色如蓮花    様 ","128卷 ╱ (清) 金鉷修 (清) 錢元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1500,廣西,NULL,"(雍正) 廣西通志",雍正,1722,1735,1160,,"   求甚驗宋時奏聞朝廷勅封西山郡主傍有一洞    曰吏隠洞即明遠公所憇處也又因宋姚坦遊於    斯續呼為姚翁巖    白石山在城南七十里自大容山發脈頓起雙峯    髙聳百餘丈又一小山名曰鵞頸峯道書白石山    作二十一洞天半山中有石巖一穴名曰㑹仙巖    昔勾漏令葛洪在此煉丹有丹竈煉丹泉潄玉泉    初流㣲細擊動鐘鼓則泉湧而出遊者攀藤躡磴 ","128卷 ╱ (清) 金鉷修 (清) 錢元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1500,廣西,NULL,"(雍正) 廣西通志",雍正,1722,1735,1319,,"   風門嶺在州之北    淰削水在州治前流入思州    界角硬水源出角硬山北流三十里與淰削水合    白玉泉在州治東泉水潺湲聲聞逺近     思州土州    公母山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山勢嶐嵸盤雲霧    則晴逗清光則雨    藏旦山在州東髙五十餘丈相傳昔有勇士被追 ","128卷 ╱ (清) 金鉷修 (清) 錢元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1500,廣西,NULL,"(雍正) 廣西通志",雍正,1722,1735,2055,,"   長流秋冬漸涸     結倫土州    布吝泉離州三里即在布吝山發源直遶州前築    壩蓄水灌溉田地     思陵土州    白玉泉在城東一里灌溉城外咘橋田五百餘畆    昆仆塘在城東五里每年蓄水防旱灌田     江州土州 ","128卷 ╱ (清) 金鉷修 (清) 錢元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1500,廣西,NULL,"(雍正) 廣西通志",雍正,1722,1735,4124,,"   大賓縣在縣治東南隋置屬藤州唐改屬潯州    羅繡縣在縣治南八十里今為羅秀里城隍廟猶    存    常臨縣在常臨鄉遺址尚存    武靖州在府城西二十五里地名碧灘明成化三    年總督韓雍置尋廢為鎮    玉泉臺在府城外    觀風樓在府城南門上宋廖徳明有詩 ","128卷 ╱ (清) 金鉷修 (清) 錢元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1500,廣西,NULL,"(雍正) 廣西通志",雍正,1722,1735,7599,,"   年白犬眠金竈蒼龍飲玉泉媿非嵇叔夜来此竟    空還    池道澄朝元觀道士年十九一日晩飲酒數壺語    其徒曰吾當今夜丑時一刻别人間矣沐浴衣冠    至丑而逝    黄德環武宣落庫村人嘗上䨇髻山採香遇神授    一斧回即神通騎一黄牛出入邑里俱為立廟    姚二仔崇禎間人生不茹葷年十五登火熖巔架 ","128卷 ╱ (清) 金鉷修 (清) 錢元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1500,廣西,NULL,"(雍正) 廣西通志",雍正,1722,1735,10716,,"   来    注玉泉           余 觀    雲蒸崑山液月浸藍田英臨風嚥沆瀣滿腹珠璣    鳴    過蒼梧           明  黄 福    一棹抵蒼梧西山日欲晡魚羮催僕啜蛇酒入城    沽    雲凌斑竹          孔 鏞 ","128卷 ╱ (清) 金鉷修 (清) 錢元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1500,廣西,NULL,"(雍正) 廣西通志",雍正,1722,1735,10729,,"   龍隠左上巖類廣堂龍物既騰平廣可坐玉泉下    滴清韻琤琤    神物羽翼成翺翔去雲户涓涓玉髓泉猶滴龍髯        月巖    獨水穿透空洞圓明望如月輪起挂山半    穿石映圓輝明眀月輪上樹影挂横斜還如桂枝    長 ","128卷 ╱ (清) 金鉷修 (清) 錢元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1500,廣西,NULL,"(雍正) 廣西通志",雍正,1722,1735,10922,,"   然其協焉如此哉 栁栁 州集    玉泉子聞見錄曰徐公商判鹺以劉瞻為從事商    拜相命官曽不及瞻瞻出於羈旅以楊元翼樞宻    權重可倚以圖事而宻瞰閽者謁焉瞻有儀表加    之詞辯俊利元翼一見悅之每元翼歸第瞻輙    之由是日加親熟遂許以内廷之拜既有日矣瞻    即復謁徐公曰相公過聽以某辱在門館幸遇相    公登庸四海之人孰不受相公之恵某故相公從 ","128卷 ╱ (清) 金鉷修 (清) 錢元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1500,廣西,NULL,"(雍正) 廣西通志",雍正,1722,1735,10923,,"   事窮饑日加且環嵗矣相公曽不以下位處之某    雖不佞亦相公之恩不終也今已别有計矣請從    此辭即下拜焉商初聞瞻言徒唯唯而已迨聞别    有計不覺愕焉方欲遜謝瞻已疾趨出矣明日内    牓子出以瞻為翰林學士舊瞻傳劉瑑作相以宗    人遇之薦為翰林學士按瞻素有清節必不至如    玉泉子所云恐出於愛憎之說聞見錄又云元翼    為鳳翔監軍瞻即出為太原亞尹鄭從讜為節度 ","128卷 ╱ (清) 金鉷修 (清) 錢元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1500,廣西,NULL,"(雍正) 廣西通志",雍正,1722,1735,10924,,"   使殊不禮焉洎復入翰林而作相也嘗謂人曰吾    在北門為鄭尚書冷将息不復病熱矣從讜南海    之命瞻所致也按舊傳瞻自户部侍郎承㫖出為    太守尹河東節度使瞻為學士若非罪謫恐不為    少尹又舊紀咸通十二年十二月鄭從讜自宣武    節度使為廣州在瞻貶驩州後故知玉泉子所記    皆虛 通鑑 考異    開建文人莫休符光化間受知鄭愚遷融州刺史 ","128卷 ╱ (清) 金鉷修 (清) 錢元昌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1508,浙江,舟山,"(大德) 昌國州圖志",大德,1135,1139,117,,"  紫荆        山丹   酴醿        月計   緋桃        鄭花   石竹        千葉桃   薔薇        荷花   蜀葵        紫薇   薝蔔 即梔 子花       雞冠           麗春        鳳仙 又名滿 堂紅   鶯粟        萱 又名忘 憂草   玉屑        木屑 ","7卷 ╱ (元) 郭薦修 (元) 馮福京纂 ╱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97003,廣西,來賓,"(民國) 來賓縣志",民國,1911,1949,203,,"雲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烟寺晚鐘漁村落照等八影諸志乘八景之說大都本此鄭小谷比部 原名存紵字 □甫避清文 宗諱以 字行 象州志謂景本無定名寧有定數因譏爲不學者之所爲夫情因景生亦景因情構景無定名可 名則名之景無定數可數則數之偶目爲八人云亦云夫何傷 縣境山水景物佳者亦不止於八景今記之自八景始舊志僅錄題詠八詩其名目與父老傳說同一曰 三台鼎望二曰雙髻霞光三曰西江舟楫四曰蓬萊砥柱五曰茶浦舒香六曰居松挺秀七曰龍洞眠雲 八曰金峯湧玉案景之云者即謂風景則煊染之辭以不離興趣者近是乃鄉土傳說竟爾語涉紳話如 云雙髻山巓夜有雙燈徹且不滅縣城西江月色朦朧時每見一老人摇櫓往來厥聲欵乃命棹就之又 忽不見蓬萊洲上舊爲象州治有巨藤横江如橋 巨藤詳見本 篇物產一 晝浮夜沈可通人行某土紳忤州官意官深 銜之使術士詐言不斬此藤洲入將有大殃僉議鳩工斬之竟日弗殊詰朝往藤創復洲連日斫皆若是 或教沃以犬血藤遂斷血水涔涔出江流赤數里旬日乃止詭誕荒唐未免大煞風景者日下舊聞有乾 隆御製燕山八景詩題一曰瓊島春陰二曰太液秋風三曰西山晴雪四曰薊門煙樹五曰蘆溝曉月六 曰居庸疊翠七曰玉泉趵突八曰金臺夕照吾廣西舊省城亦有桂林八景一曰堯山冬雪二曰舜洞薰 風三曰東渡春瀾四曰棲霞晚照五曰桂嶺晴嵐六曰訾洲煙雨七曰淸碧上方八曰隱山六洞又考山 東淄川縣志八景中有禪林峻塔後塔毁易以龍橋疏雨橋壞又易以山市晴嵐世殊境遷未便壺盧依 樣今擬沿八景舊稱惟略易其辭並以鼇山易居松仍附記居松山於諸景之次選勝登臨者騁懷游目 ","不分卷 ╱ (民國) 賓上武修 (民國) 翟富文纂修 ╱ 民國二十五年鉛印本"
97005,廣西,NULL,"(光緒) 廣西通志輯要",光緒,1875,1908,282,"卷三 182-303 ╱ 桂林府 182-303 ╱ 圖 182-303 ╱ 臨桂縣 197-303 ╱ 興安縣 262-303 ╱ 靈川縣 279-303 ╱ ","秋浹而南又徑縣南甘棠 墟白石潭而入臨桂縣界 小融江 縣北二十里源岀 興靈界至大埠口 與大融 江滙 大融江 縣東北一名銀江與 黄柏六峝川江相合 甘棠江 縣南十 里與小 融江同源分流為 東帶融西帶融 西江 縣西南五十里即六峝黄柏 川江也其源皆出全州西延 之境與湖廣新寕交界遶七都蠻峝而來六峝 居中黄柏川江在左右以成川字故曰靈川 秋陂 江 縣東五十里發源縣之大界嶺岀 沙田至丑陂逕臨桂大墟滙灕江 流風江 縣西南 六十里 發源如縣龍潭山下流 至淸水潭會東西二江 湴湴水 縣東南十五里發源 於縣東嶺之南出矮 嶺至老墟村 會於灕水 白石湫 縣南三十五里東流合於灕江 相傳先時湫水險急舟觸多敗 南齊時建神女祠秩祀湫水遂平唐李 義山詩神護青楓岸龍移白石湫即此 滑石泉 縣北 十五 里今名龍隱泉泉出黄石似泥非泥昔人鑿以龍首 注為塘禪士全用誠依泉結庵居焉宋時鄒浩謫昭 州北還有詩後胡舜陟帥桂易名潄玉泉明縣令蔣 一葵更名道鄉泉今有道鄉泉碑亭在山心舖官路 ","17卷 ╱ (清) 沈秉成修 (清) 蘇宗經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刊本"
97005,廣西,NULL,"(光緒) 廣西通志輯要",光緒,1875,1908,848,"思恩府 655-1564 ╱ 圖 655-1564 ╱ 武緣縣 655-1564 ╱ 賓州 655-1564 ╱ 遷江縣 655-1564 ╱ 上林 655-1564 ╱ 縣 655-1564 ╱ 土田州 655-1564 ╱ 上林土縣 655-1564 ╱ 陽萬土州 655-1564 ╱ 判 655-1564 ╱ 白山土司 655-1564 ╱ 興隆土司 655-1564 ╱ 定羅土司 655-1564 ╱ 舊城土司 655-1564 ╱ 下旺土司 655-1564 ╱ 那馬土司 655-1564 ╱ 都陽 655-1564 ╱ 土司 655-1564 ╱ 古零土司 655-1564 ╱ 安定土司 655-1564 ╱ 增 655-1564 ╱ ","東路後屬 廣南西路 元 賀州領臨賀桂嶺二縣 屬廣西道末年廢桂嶺 明 洪武十年降 縣省臨賀入 屬平 樂府  國朝 因 之 疆域 府東南三百七十里東西距二百九十里南北 距一百八十里東至大峯門接廣東連山縣界 一百九十里西至田寮江接昭平縣界一百里南至 南水寨接梧州府懷集縣界一百十里北至謝嶺接 富川縣界七十里東南至田心村接廣東開建縣界 一百八十八里西北至銅鐘嶺接昭平縣界七十里 西南至白牛寨接梧州府蒼梧縣界一百七十 里東北至上莫寨接湖南江華縣界二百四里 山川 瀑布巖 縣西 五里 梅花洞 在縣 西南 玉印山 即浮山縣東南十 里上有陳侯祠又 有迎 碧亭 禄山 縣東 十里 江郎山 縣東 十里 瑞雲山 即甑山縣 西十里 玉泉 山 縣西北十里其泉皎潔與瑞 雲山仙池之水俱流入橘江 海螺山 縣南十五里 有泉淸澈下 ","17卷 ╱ (清) 沈秉成修 (清) 蘇宗經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刊本"
97005,廣西,NULL,"(光緒) 廣西通志輯要",光緒,1875,1908,1050,"思恩府 655-1564 ╱ 圖 655-1564 ╱ 武緣縣 655-1564 ╱ 賓州 655-1564 ╱ 遷江縣 655-1564 ╱ 上林 655-1564 ╱ 縣 655-1564 ╱ 土田州 655-1564 ╱ 上林土縣 655-1564 ╱ 陽萬土州 655-1564 ╱ 判 655-1564 ╱ 白山土司 655-1564 ╱ 興隆土司 655-1564 ╱ 定羅土司 655-1564 ╱ 舊城土司 655-1564 ╱ 下旺土司 655-1564 ╱ 那馬土司 655-1564 ╱ 都陽 655-1564 ╱ 土司 655-1564 ╱ 古零土司 655-1564 ╱ 安定土司 655-1564 ╱ 增 655-1564 ╱ ","在平遠 樓東 浄練閣 在平遠 樓西 寒亭 在城西五里下有泉岀 自石罅淸冷異常冬夏 不 竭 酒碧亭 在城東三 江口今廢 湧金亭 在城南 江岸 永新亭 明成化 間韓雍 建參將房潤重 修今其地莫考 望雁亭 在西山寺旁康熙二 十年知府金世濟建 春風亭 在府學 内今廢 玉泉臺 在城 外 劉太僕墓 葬潯州知府劉浩也 在城西下沙岡久没 荆榛中乾隆間知府胡南藩物 色之著有墓表後人多題咏 畫亭 在西山龍華寺 右亭下有石嶄 立如 屏 宜亭 在左江 榷關左 迎暉亭 在南門外文昌祠前乾隆 十七年知府胡南藩建道 光三年知府孫世 昌重修並有記 喜雨樓 在府署知府胡 南藩建有記 潯陽樓 在 南 門外迎暉亭前乾 隆二十八年建 東墖 在城東三里明 崇禎間建九級 文筆墖 在南 門内 西偏道光五 年合邑建 宣江文閣 在宣大一里三合嘴高 五級有香火田碑記 文昌 宫 在城中道光十六年建宫之左前為八公祠祀前 明韓雍毛伯温翁萬達田汝成陶魯劉臺也後為 ","17卷 ╱ (清) 沈秉成修 (清) 蘇宗經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刊本"
97005,廣西,NULL,"(光緒) 廣西通志輯要",光緒,1875,1908,1312,"思恩府 655-1564 ╱ 圖 655-1564 ╱ 武緣縣 655-1564 ╱ 賓州 655-1564 ╱ 遷江縣 655-1564 ╱ 上林 655-1564 ╱ 縣 655-1564 ╱ 土田州 655-1564 ╱ 上林土縣 655-1564 ╱ 陽萬土州 655-1564 ╱ 判 655-1564 ╱ 白山土司 655-1564 ╱ 興隆土司 655-1564 ╱ 定羅土司 655-1564 ╱ 舊城土司 655-1564 ╱ 下旺土司 655-1564 ╱ 那馬土司 655-1564 ╱ 都陽 655-1564 ╱ 土司 655-1564 ╱ 古零土司 655-1564 ╱ 安定土司 655-1564 ╱ 增 655-1564 ╱ ","城南而西北流又合東南來上石州水而東北來會 又北百餘里至江口塘之東而龍江自西北來會 交趾河 即小溪明江城西南十里出交 趾高樓州逕六團四寨入州界 東湖 在治中 横亘數 十畝中有小 邱建西竺庵 汪龍潭 明江城東十二里深六七 丈捕魚其中輒興風浪 馬跑 泉 思明府治西元鎭南王討占城師還至思明士卒 飲明江水而病禱於神忽馬跑泉湧味甘美汲之 不竭遂甃爲井名太子井明洪武初建樓其上年遠 井廢 國朝寕明知州牟銓修復之改名杯玉泉取 解縉太子泉甘玉 一杯句也有記 廵檢泉 明江城南門外泉有 三五孔汲之不竭 咘蒙 泉 明江城 南六里 咘理泉 城北十四里相傳二泉相通嘗騰 沸土人驚畏以穢物窒之乃不爲 害  咘饒泉 在水口 峝中 咘吳峝泉 出吳峝石壁間産魚蝦 多則年必豐夏流如江 冬則涸山有神 峝人歳一祭之 咘王井 明江城東五十餘歩 夏極涼而味略酸 [T4]增輯水利 ","17卷 ╱ (清) 沈秉成修 (清) 蘇宗經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刊本"
97005,廣西,NULL,"(光緒) 廣西通志輯要",光緒,1875,1908,1357,"思恩府 655-1564 ╱ 圖 655-1564 ╱ 武緣縣 655-1564 ╱ 賓州 655-1564 ╱ 遷江縣 655-1564 ╱ 上林 655-1564 ╱ 縣 655-1564 ╱ 土田州 655-1564 ╱ 上林土縣 655-1564 ╱ 陽萬土州 655-1564 ╱ 判 655-1564 ╱ 白山土司 655-1564 ╱ 興隆土司 655-1564 ╱ 定羅土司 655-1564 ╱ 舊城土司 655-1564 ╱ 下旺土司 655-1564 ╱ 那馬土司 655-1564 ╱ 都陽 655-1564 ╱ 土司 655-1564 ╱ 古零土司 655-1564 ╱ 安定土司 655-1564 ╱ 增 655-1564 ╱ ","恭敬村接安南夷界五十里西北至那容村接土思 州界三十里西南至隘店村接安南夷界三十里東 北至那苪村接土 思州界六十里 山川 寶蓋山 州 東 峙壁山 州東 六里 紀牟山 州東 十里 天馬山 在舊州 之西山 不甚高中有石徑 古道小澗旋流 角硬山 州南二 十里 連珠山 州南三十 里南接交 趾禄州山 勢雄偉 東陵山 州北四 十里 公母山 北接交南 山勢高峻 淰削水 州東二十里 源出那河隘 角硬水 州南源出角硬山北流 二十里與淰削水合 白玉泉 州治東泉水潺 潺聲聞遠近 [T4]增輯水利 白玉泉 城東一里灌城外 咘橋田五百餘畝 昆仆塘 城東五里每年蓄 水防旱以上詳金 ","17卷 ╱ (清) 沈秉成修 (清) 蘇宗經纂 ╱ 清光緒十七年刊本"
97007,甘肅,天水,"(乾隆) 清水縣志",乾隆,1735,1796,84,,"齡亦改太常少卿出為秦州勅史 集中有仲春行 縣遊玉泉山詩 後 以母不肯去鄉里故表換洪州都督徙桂州兼嶺南 按察選補使始説知集賢院嘗薦九齡可備顧問説 卒元宗思其言召為秘書監集賢院學士遷工部侍 郎知制誥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明年遷 中書令李林甫無學術見九齡文雅內忌之以張守 珪牛仙客事與林甫爭戾旨坐薦周子諒貶荆州刺 史惟文史自娱久之封始興伯卒贈荆州大都督謚 曰文獻九齡體弱有醖籍元宗每用人必曰風度能 ","16卷 ╱ (清) 朱超纂修  ╱ 清乾隆六十年抄本"
97007,甘肅,天水,"(乾隆) 清水縣志",乾隆,1735,1796,316,,"淸新隽永直追漢魏東晋力變五代初唐之體秦州 玉泉觀一祀武侯魏公一祀拾遺供奉公直以一身 兼之此子之瓣香所以獨有在也    高適賛 高仲武五十始為詩而氣韻沉雄直驂駕李杜與岑 嘉州並稱其為隴山及滴水崖詩是時正為河西節 度使書記江工部有因蔡郡尉還隴右寄高三千五 詩是其証也曲江以一代名人分符隴右坐鎮上邽 而公同時復為書記下為山川增色乎 ","16卷 ╱ (清) 朱超纂修  ╱ 清乾隆六十年抄本"
97007,甘肅,天水,"(乾隆) 清水縣志",乾隆,1735,1796,329,,"年以地震始徙治成紀之敬親川公為秦州刺史有 遊王泉山詩云冬中至玉泉山寺屬窮陰氷閉崖谷 無色及仲春行縣復徃焉以詩觀之秦州之在上邽 與唐書?合開元一十一年公同平章事則公之在 上邽証開元二十二年前也斯時高常侍適為河西 書記韋左司應物為上邽令而岑嘉州参由右補闕 任忠王書奏過隴山踵至焉其間公餘燕集直可與 宋之韓魏公在揚州賞金帶國芍藥時同為千載感 事也 ","16卷 ╱ (清) 朱超纂修  ╱ 清乾隆六十年抄本"
97007,甘肅,天水,"(乾隆) 清水縣志",乾隆,1735,1796,342,,"雪凍弓弦斷風吹旗杆折獨有孤雄劔龍泉字不滅    隴頭水          梁  顧野王 隴坻望秦川迢隔風烟蕭條落野樹幽咽響流泉 瀚海汲難息交河冰未堅寕知益山水逐節赴危絃    冬至玉泉山寺中屬窮陰冰閉崖谷無色及仲    春行縣復徃焉故有此作   唐  張九齡 靈境信幽絶芳時重暄妍再來及兹勝一遇非無緣 萬木柔可結千花敷欲然松間鳴好鳥竹下流淸泉 石壁開精舍金光照法筵真空本是寂假有聊相宣 ","16卷 ╱ (清) 朱超纂修  ╱ 清乾隆六十年抄本"
97009,甘肅,定西,"(光緒) 重修通渭縣志",光緒,1875,1908,114,"卷之四 102-114 ╱ 災祥 102-114 ╱ 卷之五 114-140 ╱ 山水 114-140 ╱ 形勝險隘附 114-140 ╱ ","重修通渭縣新志卷之五    山水 形勝險 隘附 小矣渭川薄乎通邑山絶膏腴之壤水停灌溉之渠然 龍掌馬頭峰巒翠黛雞川牛谷波浪漣漪一十八盤山 天險表蜿蜒之勢二十四渡水地靈縈組織之機亦足 固金湯如帶礪已况乎西連蟾母東接秦仙咽喉則金 硤玉關襟帶則悠江空洞華嶺桃嶺並箭嶺以峥嶸温 泉香泉偕玉泉而醖釀户口新編乎鞏郡版圖舊隸於 渭州縣之命名蓋取諸此志山水第五 ","12卷 ╱ (清) 苟廷誠纂  ╱ 清光緒刻本"
97009,甘肅,定西,"(光緒) 重修通渭縣志",光緒,1875,1908,120,"卷之五 114-140 ╱ 山水 114-140 ╱ 形勝險隘附 114-140 ╱ ","五里為永盛鎮之秀金山又南五里為新集鎮之平安 山又南二十里為四坪山西亘十里為㞹嶁山東亘十 里為龍虎山又南十里為彌羅山西為淸溪硤東為林 寺硤樹蔭交加水聲潺湲幽境也又東四十里為何家 山又二十里為衡家坪之二龍山又二十里為香臺山 有宋將楊又郎墓自八角山南二十里為銀缸山下為 青石硤羣峯廻繞疑無路然東亘二十里為玉泉山中 有瓊漿今無考又東三十五里為空洞山下有僧會寺 因僧人洞中作弊廢之西亘五里為石坊山又西南十 ","12卷 ╱ (清) 苟廷誠纂  ╱ 清光緒刻本"
97010,甘肅,定西,"(乾隆) 通渭縣志",乾隆,1735,1796,406,"節烈 238-421 ╱ 卷之八 238-421 ╱ 藝文上 238-421 ╱ 敕誥 238-421 ╱ 卷之九 238-421 ╱ 藝文中 238-421 ╱ 記 337-421 ╱ 序 238-421 ╱ 卷之十 238-421 ╱ 藝文下 238-421 ╱ 雜文 238-421 ╱ 書 373-421 ╱ 詩 238-421 ╱ 疆城圖 238-421 ╱ 疆城圖 238-421 ╱ 入縣城圖 238-421 ╱ 今縣治圖 238-421 ╱ 古縣城圖 238-421 ╱ 古縣治圖 238-421 ╱ 步天歌井八星行 238-421 ╱ 列河中净一星名 238-421 ╱ 鉞井邊安两河各 238-421 ╱ 三天北正天樽三 238-421 ╱ 星井土頭蹲上横 238-421 ╱ 列五侯諸猴上北 238-421 ╱ 河西積水欲見積 238-421 ╱ 薪東畔是鉞下四 238-421 ╱ 星名水府水位東 238-421 ╱ 畔四星序四凟横 238-421 ╱ 列河南裹南河下 238-421 ╱ 頭是軍市軍市 238-421 ╱ 團圍十三星中有 238-421 ╱ 筒野鳴精孫子文 238-421 ╱ 人市下立各立兩 238-421 ╱ 星從東説關卯二 238-421 ╱ 簡南河東卯下一 238-421 ╱ 狼光蓬茸左畔九 238-421 ╱ 筒彎孤弓一矢擬 238-421 ╱ 射頑狼胸有箇老 238-421 ╱ 人南桎中春秋出 238-421 ╱ 來壽無窮 238-421 ╱ 步天欹鬼四星册 238-421 ╱ 方似水櫃中央句 238-421 ╱ 者積尸氣册上四 238-421 ╱ 星是爟位天狗七 238-421 ╱ 星鬼下是外廚六 238-421 ╱ 間柳星次夫社六 238-421 ╱ 箇孤東倚社東一 238-421 ╱ 星是天紀 238-421 ╱ "," 慷慨隨夫共九泉畢命方知操果定臨危始見志  原堅此靈不遂西風散留取丹心柱大乾    又 次韵        王世勳  浩氣崚崚滿地天懸崖撒手意歡然香魂自應追  鸞侣傲骨堪留寶玉泉愁黛常牧山月畫素  心争與石磷堅從知大義留今古愧殺人間並戴  乾    又 次韵        張子銘  止知夫乃婦之天寕計争傳節烈然世上鉛華 ","10卷 ╱ (清) 張志達纂  ╱ 清鈔本"
97011,甘肅,酒泉,"(道光) 敦煌縣志",道光,1820,1850,300,"卷六 264-340 ╱ 藝文志 264-340 ╱ 詔 265-340 ╱ 疏 270-340 ╱ 議 271-340 ╱ 記 279-340 ╱ ","謂名邦大都風氣自蒸而邊域新熟難與鞭論余謂 不然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同行必有我師善乎 韓文公之言曰大木為東細木為桷樽櫨侏儒根聞 居楔俱可施以成室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 敗鼓之皮俱可蓄以醫病而天地間豈有棄物也哉 况我敦煌令孤父子並名於唐誰不知之但鳯起丹 山方許高騰漢表龍居碧水乃能直上雲中聖人云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而書院一地 何可少乎夫鳴沙書院之設由來舊矣前有曾公後 ","7卷 ╱ (清) 曾誠纂  ╱ 清道光十一年刊本"
97012,甘肅,隴南,"(道光) 兩當縣志",道光,1820,1850,34,"卷之二 27-41 ╱ 山川 27-41 ╱ 景物古跡陵墓附 27-41 ╱ ","重石河東南六十里源出鳳懸廢邱關流至縣入嘉   陵江 水南七里亦入嘉陵江 靈應泉南七里泉出山㘭石眼中旱澇祈禱輙應俗   名旱澇泉宋邑令夏世昌建有碑記其碑光瑩照   物右有玉泉殿 嘉陵江南三十里自鳳懸流入又西南入徽縣境或   謂即兩當水郡邑志大散嘉陵地勢隘隘相當因   名 ","12卷 ╱ (清) 韓塘纂  ╱ 清道光二十年抄本"
97014,甘肅,隴南,"(乾隆) 禮縣志",乾隆,1735,1796,154,"卷之十五 153-156 ╱ 寺觀 153-156 ╱ ","   觀音閣在縣右    正覺寺在鸞亭山    翠峰寺在翠峰山    柏林寺在縣西二十里    聖泉寺在縣南五里    古泉寺在縣東南二十里                廣福寺在鴉鵠堐    玉泉觀在玖泉    大元觀在鎭鳯山 ","19卷 ╱ (清) 方嘉發纂  ╱ 清乾隆刻本"
97020,甘肅,平涼,"(乾隆) 靜寧州志",乾隆,1735,1796,204,"選舉志 185-230 ╱ 科甲 185-230 ╱ 武附 185-230 ╱ 貢士 185-230 ╱ 第六卷 185-230 ╱ ","  劉世綱 字張之世綸弟    周 士 字伯顯從政里人    馬 卿 字希皋相之兄三省三仕父    靳希顏 字汝愚務本里人                        王道備 字希周樂土里人任山西陽曲縣主簿    江玉泉 字汝憲岳之子拔貢四川灌縣主簿詳革釋 門差徭僧眾建福   馬之健 字體乾价之子拔貢河南泌陽縣知縣書法 精妙   王大才 詳遺獻    郭永昌 字德順義和里人岷州衛教授有文名  ","8卷 ╱ (清) 王烜纂修  ╱ 清乾隆十一年修民國重印本"
97020,甘肅,平涼,"(乾隆) 靜寧州志",乾隆,1735,1796,292,"人物志 230-324 ╱ 鄉賢 282-324 ╱ 遺獻 291-324 ╱ 附孝婦孝女 230-324 ╱ 節烈 230-324 ╱ 儀賓 230-324 ╱ 第七卷 230-324 ╱ ","知沁源縣沁俗故多逋租前令率未三載輒罷去賢下車曰此土田未清故也 因履畝勘丈絕其兼並蓋自是沁源無催科之累矣又出資置機房以教民織 邑城故屬土築賢至始易以磚此其大者已沁人為之立祠尋擢通判潞安府 攝郡篆代牧澤州皆稱明决澤值歲歉捐俸易粟全活尤衆進知岢嵐州以疾 未赴賢自律甚嚴而待人殊藹尚義好施親族多賴以沾濡每舉范文正公以 天下為己任以勵後學云卒年六十二 江渤字漢海一字澄宇灌縣主簿玉泉次子性鯁介慎名節恬退自矢不喜紛 華萬歷二十一年選貢除知山西芮城縣先是芮城有陋規新令赴任途費三 百金吏胥迎送至是以奉渤渤厲聲曰此民膏脂爾何以玷吾官箴為急揮去 ","8卷 ╱ (清) 王烜纂修  ╱ 清乾隆十一年修民國重印本"
97022,甘肅,平涼,"(民國) 重修崇信縣志",民國,1911,1949,37,"輿地志 26-74 ╱ 沿革 26-74 ╱ 疆域 30-74 ╱ 形勝 32-74 ╱ 山川 33-74 ╱ 関聿 26-74 ╱ 方言 26-74 ╱ ","斬断山在赤城南十里山勢蜿蜒中断如刃裁因名 塌山在縣東北玉泉山勢突几與鳳山東西並崎面西塌山數 十丈今名塌山坡相傳有宝器為術者盗山以䧟落 龍頭山庄下北塬潄池溝前山作龍頭形鼻耳舌悉備因名 以  上採訪  汭河源出隴州自華亭縣東東北流至峽口子入縣界東流過 銅城折而東北過臨汭堡復折而東流至縣城西折而北距城 八十步又東至関家?入平凉縣界 甘肅通志  汭有二源北源西出小隴山下馬峽俗呼曰北河河南源出隴 山仙姑峪俗呼曰南何北何環朝那山前盖山有古朝那王庙 ","4卷 ╱ (民國) 任灜翰纂  ╱ 民國十七年石印本"
97024,甘肅,慶陽,"(民國) 重修鎮原縣志",民國,1911,1949,35,,"慕少堂鄉文新修鎮原志告成喜 而賦此 對客管雙揮高談玉屑霏貧催 名士老衆盻俊人飛鯤海渃能 滙鴻文世所稀志成張李後一 字一珠璣 鄉文前應童子試時宗師蔡燕生評語有藻耀 高翔文中鳴鳯甘之俊人必連飛矣云 <img n=""19""/> ","19卷 ╱ (民國) 焦國理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97024,甘肅,慶陽,"(民國) 重修鎮原縣志",民國,1911,1949,232,"目次 128-1159 ╱ 記一者之篇次於卷之前 128-1159 ╱ 以備検查者謂之目次 128-1159 ╱ 卷首共捌拾柒頁 128-1159 ╱ 照片 128-1159 ╱ 附像片 128-1159 ╱ 十四頁 128-1159 ╱ 題詞 128-1159 ╱ ","  龍   泉  ︵雞肋編︶宋太祖微時徃鳳翔謁節度使王彦才得錢數千遂過原州龍泉卧於日下樹  陰覆之不移謂之龍泉水︵輯志︶縣東九十里今毛家河地有龍泉並龍泉寺詳見寺觀   九 龍 泉  ︵輯志︶縣西二十里其地有九龍廟一泉九寫郡志暨張志俱作井非考史  宋結興三十二年姚仲救原戔由九龍泉上北嶺與金人戰即此詳見紀事   三   泉  ︵輯志︶縣東七十里  今三泉劉家有三泉   五   泉  ︵輯志︶今石窟寺  明五泉里有五泉   毛 家 泉  ︵輯志︶縣城西南河外里許届去  平凉官道側徃來行人多飲之   玉   泉 在邑西北六十里張家寺冬暖夏凉滿而不溢石色純白因         名玉泉飲之可解時疾   老 龍 泉 在邑東七十里玉山寺東有石特岀如龍狀水從龍口噴岀         其味甘冽前人題詠甚多惜皆剥落不可考矣   馬 跑 泉 在邑北七十里梁家台遺老相傳宋時楊文廣行兵至此無         水飲忽有馬跑一泉水隨之而湧故名 ","19卷 ╱ (民國) 焦國理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97024,甘肅,慶陽,"(民國) 重修鎮原縣志",民國,1911,1949,1359,,"  凡利於民者不敢以軍旅廢休兵十餘年未嘗升遷將士上下安之政故為   吳璘裨將及與璘分道建帥執門下之禮益恭世頗賢之   仇鉞傳                   明 史   仇鉞字廷威鎮原人初以傭卒給事甯夏總兵府大見信愛會都指揮僉事   仇理卒無嗣遂令鉞襲職為甯夏前衛指揮僉事同知理江都人鉞因自稱   江都仇氏再以破賊功進都指揮僉事正徳二年用總制楊一淸薦擢甯夏   遊擊將軍五年安化王真鐇及都指揮何錦周昂指揮丁廣反鉞時駐城外   玉泉營聞變欲遁去念妻子在城恐屠滅引兵入城解甲覲寘鐇歸家稱病   以所將兵分隸賊營錦等信之時時就問計鉞亦謬輸心腹而陰結壯士道 ","19卷 ╱ (民國) 焦國理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97024,甘肅,慶陽,"(民國) 重修鎮原縣志",民國,1911,1949,1360,," 伯神英為總兵官討寘鐇此四月丙午日事也四月辛亥又命大監張永總督甯夏軍務  是而游擊將軍仇鉞襲執寘鐇甯夏平初鉞閒警率兵岀駐玉泉營寘鐇反遣人招還奪  其軍鉞單騎歸私第稱病陰納遊兵壯士謀討賊興武守䩤保勛故與賊連姻家在賊  中義不顧私上疏祈討賊約鉞為内應儀而總兵曹雄亦遣人持書約鉞鉞喜嗾人謂賊  宜急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東岸兵勿使渡河錦等果悉岀獨昂守城時四月二十三日  也寘鐇岀城祭社稷旗鼎神使人呼鉞鉞稱病不岀昂自來問病鉞伏諸蒼頭後昂入用  鐡骨朶擊殺之割其首即披甲仗劍跨馬岀門從者百餘人直趨安化府執朱霞孫景文  等十一人殺之擒寘鐇及其子台潛儀賨謝廷槐韓廷璋並黨李蕃張會通等傳鐇令召  錦還别遣古興兒密告鄭卿令反正卿等即以所部兵擊殺胡爾魏鎮等十餘人又徃河  口執劉鉞姜永殺之衆大潰何錦丁廣張欽楊泰正脱身走追擒之賀蘭山外並獲申居  敬等曹雄楊英先後至甯夏亂遂定初帝聞寘鐇反命涇陽伯神英充總兵太監張永總  督軍務太監陸誾管領神鎗起前右都御史楊一淸上疏乞將京軍取回以安反側乃召  涇陽伯神英以兵還命張水及一淸安撫甯夏械寘鐇送京師賜死削慶府  護衛錦廣等皆伏誅寘鐇起兵凡十八日而敗秋九月封仇鉞為咸甯伯   袁池淸傳   袁池淸字鑑之縣北鄉袁家岔人幼時為兒戲纍石為營寨折草為旌旗其 ","19卷 ╱ (民國) 焦國理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97024,甘肅,慶陽,"(民國) 重修鎮原縣志",民國,1911,1949,1361,,"  凡利於民者不敢以軍旅廢休兵十餘年未嘗升遷將士上下安之政故為   吳璘裨將及與璘分道建帥執門下之禮益恭世頗賢之   仇鉞傳                   明 史   仇鉞字廷威鎮原人初以傭卒給事甯夏總兵府大見信愛會都指揮僉事   仇理卒無嗣遂令鉞襲職為甯夏前衛指揮僉事同知理江都人鉞因自稱   江都仇氏再以破賊功進都指揮㑒事正徳二年用總制楊一淸薦擢甯夏   遊擊將軍五年安化王寘鐇及都指揮何錦周昂指揮丁廣反鉞時駐城外   玉泉營聞變欲遁去念妻子在城恐屠滅引兵入城解甲覲寘鐇歸家稱病   以所將兵分隸賊營錦等信之時時就問計鉞亦謬輸心腹而陰結壯士遣 ","19卷 ╱ (民國) 焦國理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97024,甘肅,慶陽,"(民國) 重修鎮原縣志",民國,1911,1949,1362,," 伯神英為總兵官討寘鐇此四月丙午日事也四月辛亥又命大監張永總督甯夏軍務  是而游擊將軍仇鉞襲執寘鐇甯夏平初鉞閒警率兵岀駐玉泉營寘鐇反遣人招還奪  其軍鉞單騎歸私第稱病陰納遊兵壯士謀討賊興武守䩤保勛故與賊連姻家在賊  中義不顧私上疏祈討賊約鉞為内應儀而總兵曹雄亦遣人持書約鉞鉞喜嗾人謂賊  宜急守渡口防决河灌城遏東岸兵勿使渡河錦等果悉岀獨昂守城時四月二十三日  也寘鐇岀城祭社稷旗鼎神使人呼鉞鉞稱病不岀昂自來問病鉞伏諸蒼頭後昂入用  鐡骨朶擊殺之割其首即披甲仗劍跨馬岀門從者百餘人直趨安化府執朱霞孫景文  等十一人殺之擒寘鐇及其子台潛儀賨謝廷槐韓廷璋並黨李蕃張會通等傳鐇令召  錦還别遣古興兒密告鄭卿令反正卿等即以所部兵擊殺胡爾魏鎮等十餘人又徃河  口執劉鉞姜永殺之衆大潰何錦丁廣張欽楊泰正脱身走追擒之賀蘭山外並獲申居  敬等曹雄楊英先後至甯夏亂遂定初帝聞寘鐇反命涇陽伯神英充總兵太監張永總  督軍務太監陸誾管領神鎗起前右都御史楊一淸上疏乞將京軍取回以安反側乃召  涇陽伯神英以兵還命張水及一淸安撫甯夏械寘鐇送京師賜死削慶府  護衛錦廣等皆伏誅寘鐇起兵凡十八日而敗秋九月封仇鉞為咸甯伯   袁池淸傳   袁池淸字鑑之縣北鄉袁家岔人幼時為兒戲纍石為營寨折草為旌旗其 ","19卷 ╱ (民國) 焦國理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97024,甘肅,慶陽,"(民國) 重修鎮原縣志",民國,1911,1949,1809,"金石志 1623-1840 ╱ 石器 1623-1840 ╱ 陶器 1623-1840 ╱ 金器 1623-1840 ╱ 石刻 1623-1840 ╱ 造相 1623-1840 ╱ 磨崖 1623-1840 ╱ 磚瓦 1623-1840 ╱ 範泥 1623-1840 ╱ 卷十六共叁拾柒頁 1623-1840 ╱ 歷代大事紀上 1623-1840 ╱ 自周武王十有三祀起至 1623-1840 ╱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止 1623-1840 ╱ 卷十七共肆拾柒頁 1623-1840 ╱ 歷代大事紀下 1623-1840 ╱ 自宋仁宗天聖三年起至 1623-1840 ╱ 民國二十二年夏季止 1623-1840 ╱ 卷十八共伍拾肆頁 1623-1840 ╱ ","淸 仁皇帝 甲 寅 康十三年冬王輔臣叛據平凉遣僞將占領鎮原 時平西王吳三桂 叛平凉提督王輔  臣率兵進剿至陝西甯羌州兵譁殺主帥莫臣遂叛還據平凉響應  三桂平慶所屬戔縣盡為所陷十五年内閣大學士圖海討平之 庚 申 康十八年冬環縣賊鄧萬才糾合鎮原賊耿飛馬玉等作亂 鎮原之北與環 縣鄰萬才與耿  飛馬玉聯合為閭閻害時鎮原縣知縣宗書江南興化進士先任四川巫山縣吳三  桂反變姓名逃歸京師是年岀宰鎮原聞方山賊起亟請兵駐防鎮人深以為苦  案鎮原舊志縣北九十里有大小方山與環縣接壤其形皆方故名明末李  自成黨羽一斗榖聚此作亂後為陝甘之患淸初耿飛馬玉等據為巢穴 癸 亥 康二十二年春三月賊渠耿飛復亂於慶陽駐鎮原防軍剿平之 慶陽所屬 地方有賊  渠耿飛聞大軍征蜀隴右兵備空虚嘯聚山谷間僭稱王設僞總兵副將  等官帝命大將軍公圖海將軍侯張勇提督孫思克等即速遣官兵赴剿  案舊志康二十二年春賊酋鄧萬才耿飛馬玉等攻破環縣殺知縣羅斌鎮原洶懼時  縣令宗書預請甯夏玉泉營防兵駐荔家堡涇州營游擊柳生甲聞變率兵趨環縣曲子 ","19卷 ╱ (民國) 焦國理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97024,甘肅,慶陽,"(民國) 重修鎮原縣志",民國,1911,1949,1838,"金石志 1623-1840 ╱ 石器 1623-1840 ╱ 陶器 1623-1840 ╱ 金器 1623-1840 ╱ 石刻 1623-1840 ╱ 造相 1623-1840 ╱ 磨崖 1623-1840 ╱ 磚瓦 1623-1840 ╱ 範泥 1623-1840 ╱ 卷十六共叁拾柒頁 1623-1840 ╱ 歷代大事紀上 1623-1840 ╱ 自周武王十有三祀起至 1623-1840 ╱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止 1623-1840 ╱ 卷十七共肆拾柒頁 1623-1840 ╱ 歷代大事紀下 1623-1840 ╱ 自宋仁宗天聖三年起至 1623-1840 ╱ 民國二十二年夏季止 1623-1840 ╱ 卷十八共伍拾肆頁 1623-1840 ╱ "," 大將軍己定慶陽己丑歸至原州三將軍俱來會九月壬辰大將軍復至平凉會入朝行  賞王保保復為邊患三年正月復命大將軍帥師岀自西安擣定西以伐之三月師至定  西大敗保保斬獲八萬六千餘人河南遂空景泰元年始築固原廵検司城三年移平凉  衛右所為固原千户所成化三年北人犯平凉陷開城縣縣遂廢宏治十四年孛來據河  套入陝西命户部尚書秦紘總督陝西三邊開閫固原請遷開城遺民於衛城設固原州  遂為重鎮正徳十年北人掠固原之騾子川響石溝遊騎至於彭陽鎮原嘉靖㫑年八月  邊賊掠至鎮原城外並屯子鎮淺河舖等處二十五年又至縣東北石泉堡甯里殺掠人  畜崇禎五年甯塞逸賊與環慶寇屯鎮原之蒲河總兵曹文詔賀虎臣等會兵擊之十五  年十月十三夜環賊許中陷鎮原屯據七晝夜搜掠殆盡總兵馬某諳中受賊賄不戰而  捷刈良民首級以報十六年招安賊首王老虎駐鎮原逼逐居民焚毁廬舍次年闖將賀  錦陷平凉而縣城如故淸初總制孟喬芳廵邊所至景附不一血刃康十三年吳三桂  之變平凉提督王輔臣等進剿至甯羌州兵譁殺主帥莫經略輔臣遂叛據平凉城以應  三桂平慶州縣盡為所陷十五年内閣圖海帥兵討降之十九年冬環賊鄧萬才約合鎮  原匪黨耿飛馬玉等作亂二十二年春攻破環縣弑知縣羅某鎮邑洶懼時邑宰宗書預  請玉泉營防兵駐荔家堡遊擊柳生甲聞變直趨曲子揭賊穴牽其進退是  以鎮原獲免及大兵會一鼓而擒今近四十年四野甯謐人享太平之福矣 贊曰古之原州非今百里人多寇戎地屬邊鄙漢晉隋唐干戈時起宋元昊興 ","19卷 ╱ (民國) 焦國理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97024,甘肅,慶陽,"(民國) 重修鎮原縣志",民國,1911,1949,1881,"變異 1847-1881 ╱ 薈蕞 1881-1910 ╱ ","  薈蕞   縣志多有雜簒一門仿漢晉雜事錢塘逸事龔明之中吳紀聞也兹之曰薈   蕞蓋有所本焉唐鄭虔探集異聞著書四十餘卷名曰薈䓬薈草多貌邯小   貌虔自謂著書雖多皆碎小之事也後人傳寫誤為會料謂會集其純粹失   之遠矣唐史亦因之獨杜工部八哀詩云薈蕞何技癢可以為據此次重修   邑乘章成急就不無漏遣兹編所錄謂之雜纂也可謂之拾遣也亦可夫他   石可以攻玉泉壤可以益岱考古者即一字一語何菾棄之况所錄豈皆瑣   碎之事耶   安定郡 ","19卷 ╱ (民國) 焦國理纂  ╱ 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97028,台灣,NULL,"(康熙) 臺灣府志",康熙,1661,1722,917,"卷十 699-924 ╱ 藝文志 699-924 ╱ 宸翰 700-924 ╱ 奏議 707-924 ╱ 公移 726-924 ╱ 序 787-924 ╱ 傳 796-924 ╱ 記 819-924 ╱ 賦 854-924 ╱ 詩 871-924 ╱ 詞 699-924 ╱ ","    鹿耳春潮    巃嵷插三臺花香百里回鳳毛山掩映鹿苑日    徘徊待月知波至聞風驚浪來春潮聲似箭髣    髴迅雷催     雞籠積雪    冰壺九曲通粉隊市郊同雞聲聞社北籠影照    牆東藕絲垂地上玉屑落天中柳絮隨風起清    肌賞太空 ","10卷 ╱ (清) 髙拱乾纂修  ╱ 清康熙三十五刻補版本"
97033,台灣,NULL,"(康熙) 臺灣縣志",康熙,1661,1722,179,,"   豕  禮曰剛鬣爾雅曰豕彘也彘豬也其于曰 豚豕之大者謂之豜小者謂之豵方言曰     豬燕朝鮮之間謂之豭關東西謂之彘或     謂之豕南楚謂之豨其子或謂之豚或謂     之豯吳楊之     間謂之豬子    猫  輕捷能捕鼠去苗之害故字從苗郊特牲 迎猫爲其食田鼠也性畏寒而不畏暑葢     陰類也玉屑云中國無猫種出於西方天     竺國不受中國之氣鼻常冷惟夏至一日     煖猫死不埋在土挂于樹上釋氏因鼠咬     壞佛經故畜之唐三藏往西方取經帶歸     養之乃     遺種也    獺  獺如小狗水居食魚率以正月取魚水傍 四面陳之謂之祭魚性能知水之高下其 ","10卷 ╱ (清) 陳文達纂  ╱ 清康熙五十九年序刻本"
97042,台灣,NULL,"(同治) 淡水廳志",同治,1861,1875,1029,"志五 864-1033 ╱ 典禮志 864-1033 ╱ 慶賀 864-1033 ╱ 接詔 864-1033 ╱ 迎春 864-1033 ╱ 耕耤 864-1033 ╱ 社稷 864-1033 ╱ 厲壇 864-1033 ╱ 救護 864-1033 ╱ 鄉飲酒 864-1033 ╱ 鄉約 864-1033 ╱ 祠祀 864-1033 ╱ 祠廟 864-1033 ╱ 卷七 864-1033 ╱ ","軍聲十萬夜滔滔蟒甲乘流壓怒濤百戲魚龍真漫衍千 家闤闠一周遭射潮可有錢王弩捲地何來太白旄為問 荷蘭身手好當時曾控戴山鼉     屯山積雪 絕頂斜煙淡夕曛飛來玉屑竟紛紛不圖四序原多雨誰 信連朝欲釀云古木噤鴉棲墨堞空山踏鹿認冰紋少陵 西嶺千秋句移贈山靈總莫分   陳維英    題太古巢 山中甲子不知年夢入華胥一枕邊壞土原無盤古墓枯 ","16卷 ╱ (清) 楊浚纂  ╱ 清同治十年刊本"